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仪器信息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题为您整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话题讨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相关的资讯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09申报指南发布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09申报指南发布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日前发布了《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0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主要支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研究领域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科技部2009年将继续部署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现将200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实行网上申报(网上申报流程和有关事项将于2009年2月下旬在973计划网站上另行通知)。2009年度项目受理日期为3月16日8:00至3月31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 按照973计划工作安排,2009年遴选立项的项目将于2010年启动。2009年拟结题项目的承担人员可以参加2009年项目申报。 973计划网站:http://www.973.gov.cn 咨询电话:010-58881072 58881073 58881557 58881076 受理部门: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 传 真:010-58881077 电子邮件:jcc973@vip.sina.com 附件: 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09年度重要支持方向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要求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发布200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日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http://program.most.gov.cn/)和973计划网站(http://www.973.gov.cn/),对外公开发布了200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2009年将继续加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研究工作,组织实施973计划和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四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部署一批重大项目,并将支持重点进一步明确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瓶颈科学问题、为未来高新技术发展提供科学基础等方面。  在2009年项目申报中,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仍强调申报项目应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提炼关键科学问题,突出研究重点,明确研究目标,创新研究思路 要求项目组织国内优势力量和优秀研究团队,利用重点研究基地的研究条件开展研究工作 要求项目研究队伍精干,结构合理,体现优势集成 鼓励多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鼓励跨部门组织研究队伍。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年项目受理日期为3月16日8:00至3月31日17:00。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年项目经费概算开始申报
    据科技部网站消息,973计划2011年第一批新立项目的经费概算申报工作即将开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概算编报目的  973计划项目概算是国家财政科技基础研究投入的依据,也是973计划项目间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是973计划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各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和项目首席负责组织项目经费概算申报工作,要在概算申报过程中加强组织协调,精心部署,确保概算编制质量。  二、项目概算编报要求  1.项目概算编制准备。在编制项目概算书之前,各单位应认真阅读有关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并了解其他相关制度的要求与规定。  2.项目概算编制原则。概算编报应当结合项目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目标相关性是指项目概算应与项目研究任务密切相关,概算的提出应该围绕项目目标、任务及技术路线等内容进行测算 政策相符性是指项目概算应符合有关财政预算管理、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项目概算中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应严格按照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中的具体规定进行测算。经济合理性是指项目概算需求应当结合项目研究的现有基础、前期投入和支撑条件,本着实事求是、经济合理、提高效益的原则测算提出。  3.支出概算和来源概算必须同时编制。项目概算编制应满足平衡公式:项目经费支出概算合计=项目经费来源概算合计  4.项目概算说明书。概算说明书作为项目概算申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定项目概算的依据,申报单位必须按照规定格式、内容等要求进行编写。  三、概算申报范围、程序及要求  1.申报范围:2010年进入综合评审的2011年度973计划项目。  2.概算申报程序。进入国家科技经费预算申报管理中心(http://finance.most.gov.cn),使用填报项目申请书的账号登录,并选择973计划进行填报。  3.涉密项目(课题)使用单机版软件报送。  4.概算申报书必须通过申报系统打印生成,保证与网上正式提交的数据一致。申报书按照规定要求签章和装订后,报送一式8份,其中1份原件,其他可以是复印件(原则上应双面复印)。  四、报送时间及地点  1.报送时间:网上预算申报期限为:2010年6月17日至6月30日,6月30日下午5点后将停止申报,纸质材料报送日期为:7月1日早9点~晚6点。  2.报送地址: 铁道大厦1322房间  北京海淀区北蜂窝路102号 100038  3.联系人:张倩、宋金珂  咨询电话:010-51879199-2204或51879109  4.申报系统技术咨询: 010-88659000-5  电子邮箱:finance@most.cn  详情请见:关于申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年项目经费概算的通知
  • 186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7年结题项目通过验收 56个优秀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国科发基〔2018〕127号  各有关项目依托部门:  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科技部组织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年立项的2个项目、2013年立项的184个项目的结题验收。现将项目验收结果通知如下。  1.“水稻优良品种的分子设计研究”等186个项目自立项实施以来,总体执行情况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予以通过验收。其中,“硬岩掘进装备的关键基础问题”等56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基础科学问题”等130个项目验收结果为“良好”。  2.“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等186个项目财务验收结果为通过财务验收。对于课题结余资金的处理,科技部将按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  科技部  2018年8月13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项目验收结果财务验收结果973计划农业科学等9个领域2011CB200900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李元广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1CB403200天然森林和草地土壤固碳功能与固碳潜力研究韩士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A01400水稻优良品种的分子设计研究薛勇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3CB035400硬岩掘进装备的关键基础问题杨华勇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3CB035500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基础科学问题高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035600高效能电机系统可靠运行与智能控制基础研究夏长亮天津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3CB035700先进重型燃气轮机制造基础研究王铁军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035800高品质复杂零件智能制造基础研究李国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035900高碾压混凝土坝全寿命周期性能演变机理与安全控制钟登华天津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通过2013CB036000深长隧道突水突泥重大灾害致灾机理及预测预警与控制理论李术才山东大学教育部、山东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036100海洋超大型浮体复杂环境响应与结构安全性吴有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良好通过2013CB036200高速铁路基础结构动态性能演变及服役安全基础研究翟婉明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036300特大跨桥梁全寿命灾变控制与性能设计的基础研究葛耀君同济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3CB036400梯级水库群全生命周期风险孕育机制与安全防控理论王浩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优秀通过2013CB126900主要农作物生殖发育的分子机理及调控技术孙蒙祥武汉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127000作物特殊营养品质的评价、形成机理与分子改良黄继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3CB127100果实采后衰老的生物学基础及其调控机制蒋跃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127200畜禽重要病原菌抗生素耐药性形成、传播与控制的基础研究沈建忠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127300猪利用氮营养素的机制及营养调控朱伟云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127400肥料养分持续高效利用机理与途径周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良好通过2013CB127500农作物重要病原线虫生物防控的基础研究张克勤云南大学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3CB127600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机制及可持续利用研究陈学新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127700小麦重要病原真菌毒性变异的生物学基础黄丽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127800主要粮油产品储藏过程中真菌毒素形成机理及防控基础刘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良好通过2013CB227900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缪协兴中国矿业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228000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的基础研究刘玉章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良好通过2013CB228100生物质制取高品位液体燃料基础问题研究周劲松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228200源-网-荷协同的智能电网能量管理和运行控制基础研究张伯明清华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228300工业余热高效综合利用的重大共性基础问题研究何雅玲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228400基于多元燃料和新型热力循环的内燃机燃烧理论和技术的基础研究赵华天津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3CB228500化石燃料燃烧排放PM2.5源头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姚强清华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228600深层油气藏地球物理探测的基础研究王尚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良好通过2013CB328700介观尺度下光子行为及新型信息光子器件研究龚旗煌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328800新型高分辨率三维显示器件与系统的基础研究王涌天北京理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良好通过2013CB328900支撑微波能高效工业应用中的新型微波源基础问题研究黄卡玛四川大学教育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329000智能协同宽带无线网络理论基础研究陆建华清华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329100智慧协同网络理论基础研究张宏科北京交通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329200宽光谱信号无线传输理论与方法研究徐正元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329300互联网环境中文言语信息处理与深度计算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党建武天津大学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329400非结构化环境下的智能感知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徐宗本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329500脑机融合感知和认知的计算理论与方法吴朝晖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3CB329600社交网络分析与网络信息传播的基础研究方滨兴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336500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分析与挖掘蔡登浙江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336600密集立体覆盖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陈巍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336700协同异构蜂窝层叠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宋令阳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336800基于周期极化铌酸锂波导的高效低噪频率转换研究及应用张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429700典型弧后盆地热液活动及其成矿机理曾志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东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429800兴蒙造山带构造叠合与大规模成矿作用徐备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429900植物固沙的生态-水文过程、机理及调控李新荣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430000我国汞污染特征、环境过程及减排技术原理冯新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430100突发性强对流天气演变机理和监测预报技术研究薛明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430200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南方旱涝灾害的变化规律和机理及其影响与对策李维京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良好通过2013CB430300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和调制机理研究陈大可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优秀通过2013CB430400围填海活动对大江大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影响机理与生态修复崔保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530500免疫识别、免疫调节与免疫相关性疾病发生和干预的基础研究曹雪涛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卫生健康委优秀通过2013CB530600脂肪代谢调控与肥胖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李蓬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530700血管衰老及相关疾病的生物学基础田小利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530800内脏器官衰老与相关老年疾病防治的基础研究孙雪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良好通过2013CB530900老年痴呆症的分子机制研究叶玉如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良好通过2013CB531100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和干预研究陈义汉同济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3CB531200线粒体功能障碍致早期心衰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程和平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531300重度抑郁症遗传与神经生物学基础及干预研究陈建国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531400肠道细菌微生态与感染及代谢的研究项春生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531500持续性感染防治疫苗和佐剂的基础研究叶丽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通过2013CB531600重要侵袭性致病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姜远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3CB531700&ldquo 脾主运化、统血&rdquo 等脾脏象理论研究杨关林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良好通过2013CB531800基于利水功效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匡海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通过2013CB531900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与机体保护机制研究万有北京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532000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潘桂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良好通过2013CB632100硅芯片光互连用发光材料及器件研究杨德仁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632200低成本、高延展性高强镁合金材料基础研究刘庆重庆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632300高性能合成润滑材料设计制备与使役的基础研究刘维民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632400高效光催化材料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邹志刚南京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632500面向规模化应用的高性能热电材料及器件的基础研究张清杰武汉理工大学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3CB632600共伴生难处理两性金属资源高效清洁转化综合利用基础研究刘会洲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632700人工微结构红外光电耦合材料及深空目标探测应用研究陈延峰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632800红外量子级联激光材料和探测材料基础研究刘峰奇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632900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及其在高端超声换能器中的集成曹文武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良好通过2013CB733000航天工程中机构可靠性及其动力学和系统控制基础研究谭春林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良好通过2013CB733100全天时全方位多形式安全交会对接精确控制理论及方法研究杨保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良好通过2013CB733200西部山区大型滑坡致灾因子识别、前兆信息获取与预警方法研究黄润秋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3CB733300高分辨率高精度地球重力场及其时变效应和动力学机理研究李建成武汉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733400复杂地表遥感信息动态分析与建模李增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733500生物甲烷系统中若干过程高效转化的基础研究陆小华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733600工业生物过程高效转化与系统集成的科学基础研究谭天伟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733700分子探针识别肿瘤特异性血清标志物的基础研究田禾华东理工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733800基于多模态影像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新技术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滕皋军东南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733900抗逆元器件的构建和机理研究林章凛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734000合成微生物体系的适配性研究张立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834100与激光聚变、自然灾害和深空探测等相关的非线性动力学斑图和轨道稳定性研究王炜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834200现代密码学中若干关键数学问题研究及其应用王小云清华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834300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物理研究王贻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3CB834400原子核稳定性极限的新物理与新技术叶沿林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834500分子聚集体的化学:多层次功能组装体构筑与动态调控张希清华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3CB834600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若干前沿课题研究杨学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3CB834700聚集诱导发光的基本科学问题唐本忠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优秀通过2013CB834800金属配合物激发态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支志明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良好通过2013CB834900利用南极巡天望远镜在超新星宇宙学及太阳系外行星方面的前沿研究王力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835000从雪球事件到寒武纪大爆发:距今6亿年前后的生物与环境演变朱茂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835100遗忘的功能和机制研究徐林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云南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835200我国重要家养动植物在人工选择下进化的遗传和基因组机制王文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云南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835300适应性免疫的起源与演化刘小龙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3CB836900调控生命过程的若干天然产物的合成、靶点和机制研究李昂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3CB837000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相关科学研究范一中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837100寒武纪叶足动物及其相关蜕皮动物起源与演化研究刘建妮西北大学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837200三维微纳米生物芯片在肝癌和大肠癌肝转移中的分子机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刘雳宇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837300人类概念认知的脑网络基础毕彦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837800大型强子对撞机CMS、ATLAS和ALICE实验物理研究陈和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蛋白质研究等6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CB910100胁迫环境中细胞代谢的调控机制张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3CB910200蛋白质动态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唐淳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910300新型肿瘤相关蛋白的致癌机理及其应用基础研究周钢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良好通过2013CB910400染色体结构与功能雷鸣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通过2013CB910500肿瘤侵袭转移潜能的起源及其关键调控蛋白钦伦秀复旦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910600离子通道和膜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徐华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通过2013CB910700退行性疾病相关重要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化学生物学研究李艳梅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910800基于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及分析的蛋白质功能研究杨晓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良好通过2013CB910900赖氨酸翻译后修饰及对蛋白质功能的调控作用秦樾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3CB911000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在基因组稳定性维持和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机制研究孔道春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911100重要病毒转录复制蛋白复合体的结构功能研究陈新文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911200修饰蛋白质规模化分离鉴定新技术新方法邹汉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911300病毒诱导肿瘤发生的氧化还原蛋白质组研究黄灿华四川大学教育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911400癌-睾丸蛋白作用机制和调控网络研究胡志斌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3CB911500重要病原微生物感染与耐药性相关的膜蛋白结构功能研究汪涛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911600DNA损伤与抗肿瘤研究郭志刚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921700量子有序现象及其多场调控研究方忠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3CB921800基于自旋量子调控的固态量子计算研究杜江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3CB921900新型量子材料中电子内禀自由度的调控吴飙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922000冷原子与偶极量子气体的性质和调控尤力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922100分子体系中电子电荷和自旋的量子调控左景林南京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922200原子分子量子态的超快调控丁大军吉林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922300固态量子器件及电路褚君浩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3CB922400受控超快光场作用下物质的量子特性研究魏志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932500用于脑部肿瘤治疗的新型纳米药物研究陆伟跃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3CB932600低维材料的高效能量转换与器件基础张跃北京科技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932700生物医用纳米材料的代谢过程及其分析方法研究高学云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932800纳米生物机器的可控组装与多功能集成刘冬生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932900半导体纳米结构的非可见光波段光发射与探测器件施毅南京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3CB933000仿生流体可控输运微/纳米界面材料宋延林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3CB933100碳资源优化利用的纳米催化基础申文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3CB933200半封闭空间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常温治理的关键纳米技术施剑林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3CB933300分立量子点可控高效纳米发光器件机理及制备基础研究牛智川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933400分子纳米磁体的设计合成、可控组装与器件基础高松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933500有机微纳晶态材料的可控制备和器件集成付红兵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933600基于纳米冷阴极的新型真空微纳电子器件的基础问题研究邓少芝中山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933700单分子单细胞水平高分辨实时动态纳米检测技术及应用方晓红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933800重大疾病相关的若干重要难检活性小分子细胞内纳米传感研究唐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933900纳米材料调控自噬的机制、安全性及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温龙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934000基于新型三维纳米结构的储能锂二次电池重要基础问题研究张世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良好通过2013CB934100面向能源高效利用的功能介孔材料设计和调控唐颐复旦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934200纳米界面超润滑检测技术与机理研究郑泉水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934300面向PTS快速检测与重度污染土壤治理的实用化纳米材料与技术孟国文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934400荧光硅纳米结构的设计、生物学效应及其用于生物荧光成像的基础研究何耀苏州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934500石墨烯纳米结构的边缘调控和相关电子学器件研究张广宇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3CB934600超导-拓扑绝缘体低维异质结构的制备和物性王健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934700安全、轻质、高效的新型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纳米制备科学问题研究张楚虹四川大学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934800高效金属-氧化物复合催化剂的理性设计与性能调控陈蓉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944900肝脏造血免疫组织发育分化的分子调控田志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3CB945000原始生殖细胞发生和性腺发育的机制研究陈大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945100植物传粉与受精的分子调控网络张宪省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945200脂代谢紊乱与精子发生障碍的分子关联研究赵子建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945300心肌细胞分化增殖与心脏发育的调控机制钟涛复旦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945400代谢物失衡和信号通路异常致出生缺陷的分子机理王红艳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3CB945500原始卵泡形成与募集的调控机制夏国良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945600神经前体细胞命运决定、分化及环路形成的调控机制杨小杭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955700海洋微型生物碳泵储碳过程与机制研究焦念志厦门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955800云、气溶胶气候效应的观测与模拟研究李占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955900我国大陆典型温暖期的气候变率及驱动机制周卫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3CB956000青藏高原沙漠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董治宝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956100南海珊瑚礁对多尺度热带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记录与适应对策研究余克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956200西北太平洋海洋多尺度变化过程、机理及可预测性吴立新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3CB956300全球变化对中国典型草地生态过程的影响及生态环境效应万师强河南大学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956400中国西部大陆剥蚀风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变化的关系方小敏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956500扬子大三角洲演化与陆海交互作用过程及效应研究高抒南京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3CB956600碳循环关键过程及其与气候系统耦合的研究林光辉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956700基于水-岩-土-气-生相互作用的喀斯特地区碳循环模式及调控机理王世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966800重编程造血细胞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陈赛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966900干细胞分化产生的免疫原性与免疫耐受诱导施福东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通过2013CB967000胚胎干细胞治疗致盲性眼病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阴正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3CB967100干细胞分子标记筛选、鉴定及其分子网络关联研究曾令文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967200肿瘤干细胞在实体肿瘤发展中的调控机制研究向荣南开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3CB967300微环境调控植物生长点干细胞中心维持与重建的分子网络胡玉欣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3CB967400精原细胞向生殖干细胞和生殖细胞转化的机制研究吴际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967500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徐国彤同济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3CB967600iPS细胞重编程过程中染色体稳定性调控的机制研究毛志勇同济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良好通过2013CB967700利用多能干细胞进行感光细胞定向分化和视觉修复的研究薛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3CBA01800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丁永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2011年项目申报
    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年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基[2011]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办公厅: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主要支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重点领域。  围绕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2011年将继续部署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现将2011年项目申报指南(见附件1)予以公布。请你们根据申报要求(见附件2)及2011年申报指南组织项目,并按照编写提纲填报项目申请书(项目申请书编写提纲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973计划”专栏下载)。  2011年项目实行网上申报(网上申报流程和有关事项将于2011年3月上旬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上另行通知),受理日期为3月15日8:00至3月30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http://program.most.gov.cn  咨询电话:010-58881073,58881072,58881076  受理部门: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  传 真:010-58881077  电子邮件:jcc973@vip.sina.com  附件: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年重要支持方向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年项目申报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O一一年一月三十日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出台 预算达3.7亿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0年立项的应对全球变化19个项目前两年预算安排和2008年立项项目后三年预算安排(见附件),经过中介机构评估、预算管理部门的综合审查,初步方案已经确定。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现予公示。  社会各界如对该批项目的预算有重大异议,请在2010年7月14日前以书面形式反馈至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并请同时通过电子邮件与我司联系。  电子邮箱:shaoh@most.cn, 联系电话:010-58881633  附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拟安排情况汇总表》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二○一○年七月六日
  • 170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12项直涉仪器
    仪器信息网讯9月24日,科技部公布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8年结题项目的验收结果,170个项目通过项目及财务验收,涉及农业、土壤、航天、半导体、石墨烯、蛋白质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其中51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119个项目验收结果为良好。在全部通过的170项973结题项目中,有12个项目或与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光学仪器、光电元器件、纳米催化剂等仪器设备及实验室试剂直接相关。这些项目包括:超强激光驱动粒子加速及其重要应用、波的衍射极限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高服役性能海洋动力定位装备制造的基础研究、大面积光栅纳米精度制造中的基础问题研究、高效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复杂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低温电镜高分辨三维重构及功能研究、过渡金属氧化物异质结在多场调控下的新奇物性及期间研究、多重量子相干器件制备、表征及外场调控、新型高品质微腔中的光子与电子态耦合、固体量子计算的器件物理基础、有机纳米聚集体界面分子取向调控及光电器件应用基础研究、合成气转化制备优质液体燃料的高效金属纳米催化剂研究等。据了解,973计划是科技部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组织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活动,本次验收的是2013年立项的3个项目和2014年立项的167个项目。附: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8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项目验收结果财务验收结果973计划农业科学等9个领域2013CBA01500超强激光驱动粒子加速及其重要应用张杰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通过2013CBA01600与硅技术融合的石墨烯类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高鸿钧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3CBA01700波的衍射极限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罗先刚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4CB046200大型风力机的关键力学问题研究及设计实现王同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4CB046300深部危险煤层无人采掘装备关键基础研究葛世荣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046400大型飞机电液动力控制与作动系统新体系基础研究焦宗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通过2014CB046500大型航空复合材料承力构件制造基础贾振元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4CB046600新一代超大型运载火箭薄壁结构制造的科学问题来新民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046700高服役性能海洋动力定位装备制造的基础研究邵新宇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046800深海水下油气输送系统安全运行与风险控制余建星天津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4CB046900深部复合地层围岩与TBM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安全控制刘泉声武汉大学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047000山区支线机场高填方变形和稳定控制关键基础问题研究姚仰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良好通过2014CB047100重大岩体工程灾害模拟、软件及预警方法基础研究唐春安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049000计及缺陷敏感性的网格加筋筒壳结构轻量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王博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4CB049100高速铁路软土路基长期运营沉降与环境振动控制冯世进同济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4CB049400超深井大型提升装备设计制造及安全运行的基础研究邹声勇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4CB049500大面积光栅纳米精度制造中的基础问题研究唐玉国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4CB138100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全基因组选择研究张爱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4CB138200玉米产量和品质性状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基础研究王国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良好通过2014CB138300食用菌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及调控张金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良好通过2014CB138400农作物重要病毒病昆虫传播与致害的生物学基础李毅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4CB138500猪繁殖力的生理学及相关遗传调控机理崔胜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138600养殖鱼类蛋白质高效利用的调控机制麦康森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优秀通过2014CB138700重要牧草、乡土草抗逆优质高产的生物学基础南志标兰州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138800天然草原生产力的调控机制与途径侯向阳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良好通过2014CB147200芽麦对品质的影响及抗穗发芽小麦材料全基因组选育王际睿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4CB147300玉米叶型建成分子机理研究贺岩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238900煤中有害元素分布富集机理及环境污染防治代世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239000中国陆相致密油(页岩油)形成机理与富集规律邹才能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良好通过2014CB239100中国东部古近系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与分布规律黎茂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良好通过2014CB239200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高效开发基础李晓红武汉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4CB239300基于半导体人工光合成的二氧化碳能源化研究叶金花天津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4CB239400人工光合成太阳能燃料的基础李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4CB239500大容量直流电缆输电和管道输电关键基础研究何金良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239600微型能源动力系统的科学问题赵黛青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239700基于超级电容器的大容量储能体系及其应用马紫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优秀通过2014CB247400柔性直流输电换流器安全运行裕度的基础研究李武华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4CB247500燃气轮机高效清洁柔和燃烧机理及燃烧室基础研究张哲巅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249200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融合的分布式能源的网络系统基础研究甘中学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北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4CB339800新型太赫兹源、接收器和其它关键功能器件及其应用陈健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339900无线接入网高能效微波集成器件理论及实现机理刘元安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340000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OAM)的新型通信体制研究余思远中山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340100多维复用光纤通信基础研究李桂芳天津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4CB340200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等离子鞘套信息传输理论吕跃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4CB340300网络信息空间大数据计算理论怀进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通过2014CB340400网络大数据计算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华云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340500面向三元空间的互联网中文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孙茂松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340600云计算安全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金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340700安全攸关软件系统的构造与质量保障方法研究张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347600大规模异质数据分析、挖掘与管理唐金辉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4CB347700基于情境的安全攸关软件的构造方法与运行机理研究熊英飞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347800软件定义的云数据中心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李丹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349300基于DPS的感知灵敏度拓展理论与关键技术邓中翰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4CB440800新疆北部古弧盆体系成矿机理陈华勇新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4CB440900华南大规模低温成矿作用胡瑞忠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部优秀通过2014CB441000东南丘陵区红壤酸化过程与调控原理沈仁芳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441100土壤复合有机污染特征、界面行为及修复技术原理朱利中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4CB441200大气污染物的理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系统相互作用廖宏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441300年代际尺度上全球和中国大气成分与气候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王斌清华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4CB441400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动力-微物理-电过程和成灾机理郄秀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良好通过2014CB441500南海陆坡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周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447900城市边界层理化结构与成霾交互作用机制研究孙业乐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448000西天山石炭-二叠纪构造演化与浅成低温成矿系统蔡克大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541600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机制及其防治的基础研究冯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4CB541700单基因遗传性聋病的分子机制研究管敏鑫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4CB541800强直性脊柱炎发生机制及控制策略研究徐沪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通过2014CB541900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解析和诊治新策略研究沈南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4CB542000肿瘤异质性演化机制与个体治疗策略的生物学研究吴仲义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542100肿瘤免疫逃逸新机制和免疫治疗新途径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王青青浙江大学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4CB542200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后神经再生与中枢神经重塑的机制研究姜保国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542300循环miRNA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张辰宇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4CB542400基于内皮细胞应激的糖尿病继发血管病变的早期关键机理与干预策略的研究陈丰原中南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542500慢性病毒感染的体液应答机制及功能重塑祁海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542600动物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蒋争凡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542700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调控病毒复制及宿主免疫应答的机制杨汉春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542800新发、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的结构研究饶子和南开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通过2014CB542900中医证候临床辨证的基础研究胡镜清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良好通过2014CB543000“上火”的机理与防治研究范永升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4CB543100腧穴配伍方案优选及效应影响因素研究王之虹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通过2014CB543200腧穴配伍效应规律及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熊利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良好通过2014CB548100表观遗传调控的中央杏仁核GABA神经环路与慢性神经痛张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548200外周神经损伤引起中枢可塑性改变的能量代谢机制李相尧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643300海洋工程装备材料腐蚀与防护关键技术基础研究李晓刚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市科学技术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643400战略有色金属非传统资源清洁高效提取的基础研究冯其明中南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643500高效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黄飞华南理工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4CB643600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和纤维材料制备中的结构与性能调控杨士勇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643700资源节约型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设计和可控制备沈保根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4CB643800新型高性能稀土发光材料的科学基础及应用张洪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6439002.8-4.0微米室温高性能半导体激光器材料和器件制备研究王庶民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4CB644000集成高通量实验与计算的钛合金快速设计杜勇中南大学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648300可印刷塑料电子材料及其大面积柔性器件相关基础研究赖文勇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4CB648400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盐非线性光学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杨志华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4CB744100航天飞行器跨流域空气动力学与飞行控制关键基础问题研究李志辉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4CB744200深空探测高精度天文测角测速组合自主导航基础研究张伟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通过2014CB744300油页岩高效油气炼制与过程节能科学基础许光文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4CB744500基于影像实时动态多元分子分型的乳腺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研究卢光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良好通过2014CB744600基于生物、心理多模态信息的潜在抑郁风险预警理论与生物传感关键技术研究胡斌兰州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744700黄土重大灾害及灾害链的发生、演化机制与防控理论彭建兵长安大学自然资源部、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4CB744800大型客机减阻机理和方法研究吴光辉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4CB744900面向大型飞机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安全性基础问题研究王国庆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良好通过2014CB745000南海关键岛屿周边多尺度海洋动力过程研究田纪伟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745100微生物多细胞体系的设计与合成元英进天津大学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通过2014CB745200合成生物器件干预膀胱癌的基础研究蔡志明深圳大学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良好通过2014CB748500废水中污染物强化传递分离的关键问题白志山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4CB748600视网膜多模态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及其应用基础研究陈新建苏州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4CB845300不确定信息下多体导航与控制的系统理论和数学基础孙振东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845400高温高密核物质形态研究马余刚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通过2014CB845500强流高功率离子加速器物理及技术先导研究赵红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845600团簇多级结构的构筑与功能调控谢素原厦门大学教育部、厦门市科学技术局良好通过2014CB845700基于LAMOST大科学装置的银河系研究及多波段天体证认刘晓为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4CB845800伽玛射线暴与相关前沿物理研究戴子高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845900核幔耦合作用与亚年代至世纪尺度地球自转及磁场变化关系研究倪四道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846000光电子调控矿物与微生物协同作用机制及其环境效应研究鲁安怀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846100学习行为发生、发展及异常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李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848700自旋及其复合系统的量子操纵与相干集成研究赵楠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良好通过2014CB848800分子铁电多功能存储材料的前沿交叉研究付大伟东南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4CB848900光催化体系表界面电子态的耦合与演化规律研究江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蛋白质研究等6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4CB910100先天免疫相关蛋白质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柴继杰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910200神经生长与信息传递重要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张明杰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优秀通过2014CB910300重要新型膜离子通道门控和调节机制的结构基础徐天乐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4CB910400蛋白质复合体和膜蛋白结构生物学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刘志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4CB910500mTOR调控网络在衰老及其相关代谢疾病发生进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刘峰中南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910600肿瘤代谢异常的关键蛋白质作用机制及其分子调控网络高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910700复杂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低温电镜高分辨三维重构及功能研究孙飞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4CB910800NOD样受体的免疫生物学及其相关疾病机制研究周荣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920900新型低维体系量子输运和拓扑态的研究杜瑞瑞北京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921000过渡金属氧化物异质结在多场调控下的新奇物性及期间研究金奎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921100低维磁性耦合体系的新物性及多场调控徐永兵南京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4CB921200多重量子相干器件制备、表征及外场调控许祝安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4CB921300新型高品质微腔中的光子与电子态耦合程亚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通过2014CB921400固体量子计算的器件物理基础刘玉玺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921500高轨道d电子体系的高压研制与强自旋-轨道耦合研究龙有文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921600能谷-自旋耦合量子态的光电作用机理和操控研究吴施伟复旦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通过2014CB931700液相激光熔蚀及在若干光电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杨国伟中山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931800密闭舱室环境安全保障纳米复合材料唐智勇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4CB931900核酸药物高效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申有青浙江大学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4CB932000典型人工纳米材料的水环境过程、生物效应及其调控研究刘思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932100纳米插层材料功能组装与盐湖镁资源有效利用段雪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4CB932200利用纳米材料与技术提高农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基础研究崔海信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所农业农村部良好通过2014CB932300二次锂空气电池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纳米材料的设计与调控周豪慎南京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932400微纳超结构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高效能量转换与存储研究康飞宇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932500二维原子晶体界面科学与器件基础彭海琳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4CB932600有机纳米聚集体界面分子取向调控及光电器件应用基础研究唐建新苏州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4CB932700合成气转化制备优质液体燃料的高效金属纳米催化剂研究曾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942800神经元迁移、形态发生和微环路形成的调控机制张永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4CB942900脊柱发育与稳态维持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陈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4CB943000听觉微环路障碍形成的遗传和分子机制王秋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良好通过2014CB943100精子发生与成熟的表观遗传调控陈德桂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4CB943200决定卵母细胞质量的分子机制苏友强南京医科大学卫生健康委、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4CB943300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分子机制张军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943400植物胚胎及种子发育的机理研究刘春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4CB943500叶片发育极性建成的调控网络研究焦雨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4CB943600淋巴细胞发育中的基因转录后调节网络研究常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4CB953700大气物质沉降对海洋氮循环与初级生产过程的影响及其气候效应高会旺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4CB953800我国活性氮源及其对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蔡祖聪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良好通过2014CB953900全球变化背景下南海及周边地区春夏气候变异特征和机理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反馈作用杨崧中山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954000土壤系统碳动态、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贺金生北京大学教育部优秀通过2014CB954100西南山地典型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李德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4CB954200亚欧内陆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征与区域生态安全刘学军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954300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及调控对策邬建国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954400森林生态系统活性氮循环机制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白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954500稻田生态系统对大气[CO2]升高的高应答机制及其可持续性研究朱春梧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优秀通过2014CB964600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命运决定机制与功能研究王晓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964700多能干细胞向中胚层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曾凡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964800单倍体干细胞的建立、维持和应用李劲松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通过2014CB964900细胞命运维持与转化的表观遗传调控作用与机制研究王秀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优秀通过2014CB965000诱导性前脑神经祖细胞体内微环境的组分解析、条件优化和功能模拟郑加麟同济大学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良好通过2014CB965100人胚胎干细胞衍生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王建安浙江大学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良好通过2014CB965200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陈捷凯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良好通过2014CBA02000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草图钱小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良好通过
  • 国家基础研究重大科学研究支持方向发布
    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基函〔2010〕2号各有关单位: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部署的、引领未来发展、对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很强带动作用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围绕落实《规划纲要》,科技部2010年将继续部署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现将201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你们根据2010年度申报指南组织项目,并按照编写提纲填报项目申请书(项目申请书编写提纲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973计划”专栏下载)。  2010年项目实行网上申报(网上申报流程和有关事项将于2010年2月下旬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上另行通知),受理日期为3月8日8:00至3月22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  按照工作安排,2010年遴选立项的项目将于2011年启动。2010年拟结题项目的承担人员可以参加2010项目申报。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http://program.most.gov.cn  咨询电话:010-58881072 58881073 58881557 58881076  受理部门: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  传 真:010-58881077  电子邮件:jcc973@vip.sina.com  附件:  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度重要支持方向  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项目申报要求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  二O一O年一月十九日  附:与仪器直接相关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重要支持方向  重要科学前沿领域  重点支持经过自然科学基金等前期培育取得重要进展,应用前景较为明朗,可望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前沿研究 基于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开展的前沿科学研究 基于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开展的基础科学前沿研究 其他可望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前沿交叉综合研究。例如:化学和材料科学中理论、计算和前沿数学问题,支撑若干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应用数学研究,新概念高增益、高效率自由电子激光重大基础研究,超强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新效应、新机理的研究,分子电子学的基础与应用探索研究,日地空间物理研究和应用,若干重大地质环境突变的地球生物学过程,神经生物学研究中的重大前沿问题等。  蛋白质研究  1.蛋白质生成、定位、转位、修饰及降解的分子机制  围绕蛋白质生成、定位、转位、修饰及降解的基本过程,重点研究它们发生的普遍规律和调控机制,以及它们与基因表达调控、细胞生长和凋亡、细胞异常增殖、细胞自噬、个体发育分化、个体衰老及疾病发生等的关系。  2.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与信号转导  针对某种重要生理或病理过程,重点开展生物大分子复杂网络的结构及其动力学分析 开发整合基因调控网络、蛋白质网络、代谢网络和信号转导网络的计算生物学方法。  3.重要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及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研究与能量转换和膜转运相关蛋白质、受体蛋白及通道蛋白,以及与真核基因表达调控、DNA损伤修复、氧化应激、神经信号转导相关的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的结构及调控机制,同时关注上述蛋白质及复合物三维结构与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过程的关系。  4.重要生理或病理过程相关的蛋白质组研究  针对重要动植物、微生物和人类重要生理或病理过程,进行动态和比较蛋白质组研究,阐明其中重要功能蛋白质群(组)的变化规律及其生理、病理学意义。  基于与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合作的中欧科技合作协议,开展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蛋白质修饰及其动态变化研究,规模化筛选磷酸化、糖基化、泛素化、甲基化等修饰蛋白质及相关酶,发现并发展系列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委托重点基地)  5.代谢调控及相关疾病的分子机理  研究机体代谢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其在重要生命现象和重大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阐明代谢调控的重要途径和调控网络,揭示代谢调控相关蛋白与重要生物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寻找代谢相关疾病的分子靶标。  6.蛋白质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发展蛋白质结构测定、功能分析、组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蛋白质特异标记和高时空分辨的在体动态研究、蛋白质定量检测、核酸适配体识别等新技术新方法,特别关注合成生物学的新技术新方法。  7.蛋白质及配体分子大规模制备和高容量公共资源库的建设  大规模、系统性地收集、制备和建立若干重要物种(含人类)的全长cDNA库、蛋白质库、抗体库,建立与之相关的多糖、多肽、核酸、天然及合成小分子化合物等蛋白质配体分子公共资源库。  8.依托国家重大科学设施的蛋白质研究  依托国家重大科学设施,发展:高通量和高精度的同步辐射数据收集、处理和结构解析系统 基于高亮度光源的微小晶体的结构测定技术 探索高效的蛋白质结晶和晶体衍射质量改善的新技术方法 核磁共振、顺磁共振、小角散射和计算生物学相结合的结构解析和动力学研究技术等,完成一批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及蛋白质-核酸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纳米研究  1.纳米材料的基础科学问题  围绕重要应用,开展基本科学问题、关键技术、微观结构特征与奇异特性关系、性能调控的研究,设计、制备新型纳米材料,探索其潜在应用 研究具有特定性能的纳米材料和结构的大尺寸、高有序度的自组织生长机理和关键技术,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材料自组装结构。  2.纳米碳材料及宏观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围绕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纳米碳材料,发展可控、宏量和低成本制备技术,研究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发展宏观材料的结构可控和低成本纳米化技术,研究此类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稳定性,探索在特定领域中的应用。  3.新型纳米制备技术和表征方法  探索可重复、低成本的新型绿色纳米制备原理方法、关键技术 发展有特色的高精度纳米加工与可控组装技术 发展基于新原理纳米表征技术和测试方法。  4.纳米技术标准和标准物质  重点开展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检测、计量技术的国际与国内技术标准研究与制定 纳米检测用标准样品与标准物质的研制与批量制备 发展纳米检测技术的量值溯源方法,并开展比对测量、纳米检测方法的标准化。  5.碳基器件和电路及新型纳米传感器件  探索基于新原理、新结构的碳基纳米器件和电路 研究应用目标明确的高灵敏度、高可靠性、高选择性纳米传感器、光电探测器 发展重点疾病早期检测的纳米生物器件、植入式微纳传感器件等。  6.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与检测技术  研究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的过程与行为,发现生物效应 在分子、细胞等层面上研究纳米材料对生物作用的机理及安全性 发展应用目标明确的基于新原理的生物检测技术以及生物功能修复材料。  7.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节能的纳米材料与技术  重点研究基于纳米结构与技术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新方法和原理,发展基于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的节能新技术,推进纳米技术及材料在新型能源转换与存储等方面的重要应用。  8.低成本、高效率净水纳米材料与技术  针对饮用水的深度净化,发展具有高吸附效率的净水纳米材料,研究吸附和脱附过程机理及宏量制备技术 发展成本低、性能稳定、寿命长并无次生污染的实用净水纳米技术。
  • 科技部司长: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如何玩转基础研究?
    p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近日发布,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中特别提到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这让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理事长吴玲很是振奋,“《意见》不仅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做出部署,也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pp 那么,我国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现状如何?面向行业共性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路向何方?怎样激活企业投身基础科学研究的新动能?记者就此展开了采访。/pp strong创新先行 有成绩也有烦恼/strong/pp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pp 2017年9月,科技部对已通过验收的99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吴玲所在的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开始接受为期5年的“评估大考”。/pp “其意在发挥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导向作用和科技创新能力。”吴玲告诉记者,成立于2012年的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个依托联盟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这个体制机制完全创新的公共研发平台上,企业以项目资金投入,科研机构、大学和其他社会组织以研发人员和设备的使用权投入,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先进技术标准研制紧密结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pp 同时,她也并不避讳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长中的烦恼”,“首先,发展过程中缺乏国家和部委政策层面的稳定支持和资金层面的可持续投入。其次,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布局。”她解释说,民营企业、中小型创新企业等特别是依托产业联盟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比很小。对颠覆性技术和产业变革而带来的新兴产业来说,创新主体弱小,以民营中小企业居多,尤其需要依托产业联盟、产业链条上优秀企业共同投入的联合研发模式。更为深层次的是,对于大企业来说,目前实验室研发经费主要用于完善自身现有的产品和技术,前瞻性基础研究和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支持不足。/pp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表示,从整个科技创新的链条来看,基础研究依然是短板,体现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顶尖基础研究人才和团队较匮乏、投入总体不足、环境待优化四方面的问题。/pp strong面向行业 尚存三大难题待解/strong/pp 《意见》强调,加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发机构和联合实验室,加强面向行业共性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pp 而现实中,国内基础研究与企业的“天然断电”却是常态。基础研究成果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得企业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回报。然而,当企业进入行业技术前沿领域后,要解决卡脖子难题,又必须沉下心从源头创新,攻关行业共性问题。/pp “加强面向行业共性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有三大难题待解。”吴玲坦言,一是缺乏可操作且开放共享的研发和中试平台,无法实现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二是缺乏行业共性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链和创新体系,目前上下游企业协同研发的机制不成熟,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三是创新的体制机制特别是人才支撑还不够,无法聚集战略性、引领性的全球创新资源。/pp 以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为例,该产业不仅涉及基础材料和芯片技术,还涉及光、电、热、化学、装备等领域,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杂系统工程。然而,我国现阶段半导体照明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少,研究机构力量分散,没有统筹协调的机制,无法围绕产业链打通技术链,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而支撑产业发展。/pp strong创新机制 推动各主体对接融通/strong/pp 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通过应用研究衔接原始创新与产业化,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意见》在优化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和环境中强调的部分。/pp 《意见》提出,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促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创客等各类创新主体协作融通,把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打造成为融通创新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企业特别是转制科研院所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作用,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程化,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pp “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中,政府投入占90%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入较低。”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透露,随着《意见》发布实施,中央财政基础研究投入将进一步加大,除继续大幅增加稳定支持外,2030年的重大项目实施将考虑基础研究的长期部署,并且引导地方财政和企业社会力量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pp 那么,哪些具体举措将助力企业投身基础科学研究?为优化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和环境,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意见》提出了多个创新举措。/pp “比如完善分类评价机制,调动科学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支撑组建人才团队国际化、投入模式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形成研发、中试、应用各环节贯通的创新体系,激发基础研究的需求和活力。”在吴玲看来,《意见》明确提出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尤为重要,在政策、项目、资金投入等方面形成合力,将使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行业创新体系和环境建设上成为重要力量。/p
  •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
    一、《国家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颁布实施有何重要意义?  “十二五”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攻坚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更加重视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作用。只有扎实搞好基础研究,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互动,才能建立高附加值的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只有在能源、资源、材料、生物、地球、环境等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取得新突破,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才能避免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老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二五”是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任务部署,推动基础研究繁荣发展,按照《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部署,特制定《国家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  二、“十二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求真探源、人才为本,发展基地、营造环境,双力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战略部署 瞄准科学前沿,鼓励自由探索,冲击世界科学难题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解决制约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 全面推进知识创新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原始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基地和世界先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引领作用,显著提升我国在世界科学中的地位。  三、“十二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目标有哪些?  “十二五”基础研究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知识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研条件和环境大幅改善,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显著增强,基础研究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具体目标包括:进一步提升学科整体水平,攻克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突破若干重要科学前沿的科学难题,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基础研究基地,提升科技基础性工作的支撑能力,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和团队,不断提高科研产出质量等。  四、《专项规划》对“十二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部署了哪些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包括7个方面:  一是学科发展布局。系统规划了19个学科在“十二五”的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二是基础科学前沿领域的8个重点方向。继续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方向加强部署。  三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基础研究重点领域。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健康、材料、制造与工程、综合交叉等8个领域,着力解决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  四是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专项,继续在纳米、量子调控、蛋白质、发育与生殖、干细胞、全球变化和磁约束核聚变能等重要科学前沿领域进行强化部署。  五是基础研究创新基地,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网络)体系等基础研究基地建设。  六是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注重科学考察和调查,志书、典籍、图集的编研和标准规范的研制,提升对我国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七是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一支规模适度、整体水平素质较高、人员配置结构合理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  五、“十二五”期间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基础研究重点领域如何部署?  在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健康、材料、制造与工程、综合交叉等重点领域部署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工作,更加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更加强化科学目标导向、更加注重优秀团队建设、更加注重青年科学家的培养,着力解决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  六、“十二五”期间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专项有哪些考虑?  根据世界科学发展趋势和我国重大战略需求,持续强化部署纳米研究、量子调控研究、蛋白质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干细胞研究、全球变化研究六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磁约束核聚变能研究专项,努力冲击世界难题,力争取得系列突破,显著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抢占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制高点。  七、“十二五”期间在基础研究创新基地方面有哪些重点部署?  “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将在“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和“共建共享”思路指导下,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和布局,规范和完善管理措施,进一步发挥其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  坚持综合统筹、科学布局、现有设施高效利用和新建设施并重相结合、设施发展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强体制机制保障,进一步完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  进一步完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的布局,新建一批野外台站和综合研究中心,注重在海洋、极地等区域加强部署。建立野外台站稳定经费支持机制,加大支持野外台站进行科学研究、开放运行、设备更新等。  八、“十二五”期间科技基础性工作有哪些重要部署?  重点开展对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跨部门、跨学科、跨区域的综合性科学考察与专项调查,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支持科技资料整编与科学典籍、志书和图集的编研 支持标准物质与科学规范研制 支持有关对公益性行业部门重要工作、有关重点领域和学科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其他科技基础性工作 继续推动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深入发展,加强科学数据汇交和共享机制建设,提升对我国科技、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九、“十二五”期间在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方面有哪些重点部署?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形成基础研究人才区域布局和人才流动的合理机制。通过实施相关人才计划,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  十、为保障《国家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顺利实施的政策措施有哪些?  主要包含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科技计划的顶层设计 二是深化计划管理改革,强调稳定支持与竞争择优相协调 三是营造有利于原始创新的环境,支持科研人员潜心研究 四是保持基础研究投入较快增长,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 五是加强基础研究国际合作,推动多层次、全方位和高水平的国际合作 六是推动区域和行业创新发展,充分调动行业、部门和地方开展基础研究的积极性。
  • 国家重点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项目,申报指南发布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 《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精准医学研究”等9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一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任务(或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作为其中1个任务(或课题)负责人。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项目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签署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诚信承诺书。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30天。——各推荐单位参考往年推荐规模,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单位及其合作方的资质、科研能力的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专业机构在受理项目预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会议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确定进入下一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意见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从接到通知日到正式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20天。——专业机构对进入正式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会议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专业机构将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建议立项。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将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 三、申请资格要求1. 申报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1年以上(注册时间为2015年3月31日前)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2. 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申报当年不超过60周岁(195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工作时间每年不得少于6个月。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3. 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限申报一个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个;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到2016年12月底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4. 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重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报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5.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6.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7.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参与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四、具体申报方式1. 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预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6年3月15日8:00至4月11日17:00。申报项目通过首轮评审后,申报单位进一步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技术咨询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most.cn。2. 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16年4月13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科技部信息中心。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木樨地茂林居18号写字楼,科技部信息中心协调处,邮编:100038。联系电话:010-88654074。3. 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各申报单位于2016年4月13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承担项目所属重点专项管理的专业机构。预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各重点专项的咨询电话及寄送地址如下:(1)“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010-52325621、58744985;(2)“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010-52325670、52325676。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9号院五栋大楼A3座10层,邮编:100044。(3)“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010-88225130、88225196;(4)“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010-88225153、88225155。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4号楼,邮编:100039。(5)“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010-59199367、59199368。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邮编:100122。(6)“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010-58881076;(7)“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010-88361163;(8)“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010-88374398;(9)“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010-68319367。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一号9号楼,邮编:100044。附件:1.“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2.“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3.“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4.“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5.“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6.“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7.“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8.“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9.“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科 技 部 2016年3月7日
  • 2016全年获批103.2亿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经费版图明晰
    记者从科技部获悉,截至目前,今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42个专项1172个小项。其中558项涉及民生领域,全年获批经费103.2亿元,农林科技领域平均资助额最高,而拔得单项经费金额“头筹”的是隶属高新技术领域的中国中车,其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研发项目获资4.33亿元。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红利逐渐释放,智能制造、粮食丰产提质增效、生物医药研发等领域,将在中央财政的扶持下迅猛发展。不过,要让有限的经费花在刀刃上,仍需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  记者日前从青岛市科技局处获悉,由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的国家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项目”,在青岛市正式启动。该项目于今年7月由科技部批准立项,分别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开展高速、中速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中央财政经费支持4.33亿元。事实上,这只是2016年国家首批重点研发计划“落地生根”的一个缩影。  科技部国家科技系统服务平台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16年重点研发计划已申报审批完毕,共设立了42个专项、1172个项目,涉及社会发展、高新技术、农林科技、基础研究和基础配套等五大领域。  在上述1172个项目中,有70个项目未发布资助经费额度,剩下1102个已发布资助金额的项目,共获得中央财政资助总经费超过278.2亿元,单项平均经费2525万元。  具体来看,社会发展领域不管从专项数、立项的项目数、还是从承担项目的机构和获批的经费额度都是最多的,分别为14项、558项、212家和103.2亿元。而单项经费最高值出现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国中车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研发项目。五个领域中,农林科技领域项目资助明显增加,其平均值和中位值都显著高于其他四个领域。  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李红军博士表示,从2016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的项目来看,国家特别重视在民生和健康方面的科学研究,47%的项目和37%的经费都投入了社会发展领域。高新技术领域集聚了大量的高尖端科技,单项投资大,需要集中优势力量重点投入,例如先进轨道交通的六个项目总经费12.26亿元,平均每个项目2亿元 新能源汽车的平均经费也超过5000万元,凸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扶持力度。未来,包括智能制造、粮食丰产提质增效、生物医药研发等领域,在中央财政的扶持下势必迅猛发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由原科技部管理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农业部、卫计委等13个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多个计划整合归并而成。  据了解,本次资助项目的另一个巨大变化是,改变原来只提供配套经费、企业无机会参与研究的境况,企业逐步承担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例如企业获得了重点研发计划四分之一的经费和五分之一的项目。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认为,应进一步增加基础研究和农林科技的投入和项目设置,因为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基础,是理论创新的关键。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方面,加强农林科技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十分关键。高校应是基础研究的主体,应进一步加大对其投入,企业也应进一步介入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  中办国办去年9月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实施。政府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研发攻关。  在李红军看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现了包括预申报、预评审、答辩、上报等各个环节全流程痕迹管理以及公示制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避免了暗箱操作。他建议,接下来国家应在完善科研项目间接费管理制度上下工夫,使支出做到有法可依。另外,也应严格控制新增设备,提高仪器使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30223d69-b847-4693-84d7-c449678e7d9a.jpg" title="11.png" alt="11.png" width="604" height="172" style="width: 604px height: 172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国科发资〔2019〕42号/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关于鼓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国科发资〔2018〕43号)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定向项目对港澳特区开放,鼓励港澳高校作为参与单位联合内地单位共同申报,现将2019年度定向项目的申报指南予以发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负责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具体工作流程如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申报书。从指南发布日到项目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申报单位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申报,并及时将申报材料报送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高技术中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专业机构在受理项目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组织会议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按程序开展预算评审,发布立项通知,并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明确项目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各项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牵头单位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开展各课题的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 高技术中心负责开展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工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推荐单位应根据指南的具体要求、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组织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三、申请资格要求/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1. 项目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以下简称内地单位),或由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高校(名单见附件1)。内地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59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港澳申报人员应爱国爱港、爱国爱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3. 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及港澳特区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4.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课题)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 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19年6月30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5. 特邀咨评委委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得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6. 受聘于内地单位或有关港澳高校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得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8.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申报指南(附件2)。/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报送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情况,避免重复申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四、具体申报方式/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1. 网上填报。请申报单位统筹协调相关课题承担单位,进行项目整体申报,并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高技术中心将以网上填报的项目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项目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项目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9年2月13日8:00至2019年3月25日16:0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http://service.most.gov.cn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技术咨询电话:010-58882999(中继线)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istic.ac.c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 组织推荐。请推荐单位于2019年3月27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项目清单应与信息系统中提交的推荐项目一致)。/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5号中信所170室,邮编:100038。/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联系电话:010-58882171。/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3. 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申报单位于2019年3月27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项目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高技术中心。项目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咨询电话及寄送地址如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咨询电话:010-68104776。/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寄送地址: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一号西苑饭店九号楼(计划与监督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邮编:100044/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style="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1/attachment/0b169e69-b027-4b4d-9532-36ddb46b8920.pdf" title="1. 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高校名单.pdf"1. 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高校名单.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style="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1/attachment/818286b5-4568-45b8-ba4b-1dcd1000c5a7.pdf" title="2.“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2.“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a/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科 技 部/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9年1月21日签发/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9年1月25日发布/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此件主动公开)/p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经费分配详解:智能制造等获政策倾斜
    从科技部获悉,截至目前,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42个专项1172个小项。其中558项涉及民生领域,全年获批经费103.2亿元,农林科技领域平均资助额最高,而拔得单项经费金额“头筹”的是隶属高新技术领域的中国中车,其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研发项目获资4.33亿元。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红利逐渐释放,智能制造、粮食丰产提质增效、生物医药研发等领域,将在中央财政的扶持下迅猛发展。不过,要让有限的经费花在刀刃上,仍需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  记者日前从青岛市科技局处获悉,由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的国家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项目”,在青岛市正式启动。该项目于今年7月由科技部批准立项,分别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开展高速、中速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中央财政经费支持4.33亿元。事实上,这只是2016年国家首批重点研发计划“落地生根”的一个缩影。  科技部国家科技系统服务平台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16年重点研发计划已申报审批完毕,共设立了42个专项、1172个项目,涉及社会发展、高新技术、农林科技、基础研究和基础配套等五大领域。  在上述1172个项目中,有70个项目未发布资助经费额度,剩下1102个已发布资助金额的项目,共获得中央财政资助总经费超过278.2亿元,单项平均经费2525万元。  具体来看,社会发展领域不管从专项数、立项的项目数、还是从承担项目的机构和获批的经费额度都是最多的,分别为14项、558项、212家和103.2亿元。而单项经费最高值出现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国中车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研发项目。五个领域中,农林科技领域项目资助明显增加,其平均值和中位值都显著高于其他四个领域。  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李红军博士向记者表示,从2016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的项目来看,国家特别重视在民生和健康方面的科学研究,47%的项目和37%的经费都投入了社会发展领域。高新技术领域集聚了大量的高尖端科技,单项投资大,需要集中优势力量重点投入,例如先进轨道交通的六个项目总经费12.26亿元,平均每个项目2亿元 新能源汽车的平均经费也超过5000万元,凸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扶持力度。未来,包括智能制造、粮食丰产提质增效、生物医药研发等领域,在中央财政的扶持下势必迅猛发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由原科技部管理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农业部、卫计委等13个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多个计划整合归并而成。  据了解,本次资助项目的另一个巨大变化是,改变原来只提供配套经费、企业无机会参与研究的境况,企业逐步承担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例如企业获得了重点研发计划四分之一的经费和五分之一的项目。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认为,应进一步增加基础研究和农林科技的投入和项目设置,因为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基础,是理论创新的关键。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方面,加强农林科技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十分关键。高校应是基础研究的主体,应进一步加大对其投入,企业也应进一步介入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  中办国办去年9月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实施。政府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研发攻关。  在李红军看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现了包括预申报、预评审、答辩、上报等各个环节全流程痕迹管理以及公示制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避免了暗箱操作。他建议,接下来国家应在完善科研项目间接费管理制度上下工夫,使支出做到有法可依。另外,也应严格控制新增设备,提高仪器使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 关于编报2009年度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于编报2009年度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财务决算报告的通知  各课题承担单位:  根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课题经费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相关规定,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真实、全面、客观地掌握科技经费的支出和使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现就开展2009年度 863计划课题财务决算报告编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决算编报范围  2006年至2009年度已立项下达预算,且尚未验收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重点项目及专题的课题。课题经费下达之日起至2009年度终了不满三个月的课题,不编报2009年度决算,其经费使用情况在2010年的决算报告中编制反映。  二、决算编报要求  1. 年度财务决算报告是课题经费使用的客观反映,也是课题经费财务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各课题承担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好年度决算编报的各项工作。  2. 课题承担单位是课题经费年度财务决算的编报主体。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要会同课题负责人编制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做到账表一致、账实相符。课题承担单位应认真编写决算编制说明,全面分析课题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课题的,应由课题第一承担单位汇总所有承担单位收支情况后填报。  三、决算编报程序  1.课题承担单位登录(http://program.most.gov.cn或http://finance.most.gov.cn/)下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决算填报系统”,填报课题年度财务决算相关报表并编写说明,审核后上报。  2. 课题承担单位登录系统的用户名及密码为填报课题任务合同书时所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如相关信息遗失,请联系本单位管理员登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http://program.most.gov.cn)查询重置。涉密课题使用单机版软件报送。  3. 书面决算报告必须通过软件系统打印生成,保证与网上正式提交的数据完全一致。  4. 科技部相关管理中心负责收集汇总分管领域课题年度财务决算报告。  四、报送时间及地点  报送时间安排:  2010年4月5日前,各课题承担单位将年度财务决算资料按所属领域报送我部各相关管理中心。  2010年4月20日前,各相关管理中心将课题年度财务决算报告(一份)报送我司。  报送地点:领 域报送地点邮编地址联系电话现代农业技术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100045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68529088生物与医药技术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100036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D座88225163资源环境、海洋技术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100038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资环:58884862海洋:58884876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能源技术、现代交通技术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100044北京市三里河路1号9号楼信息: 88361163新材料: 68338921先进制造:68338932先进能源:68338997现代交通:68319367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国家遥感中心100036北京市海淀区柳林馆南里甲8号楼西楼68529094  软件技术咨询电话:010-88659000  软件技术支持电子邮箱:finance@most.gov.cn program@most.gov.cn   二0一0年二月二十六日
  • 6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 中央财政10亿多元支持
    p  记者24日从财政部了解到,中央财政最新下达专项资金10.04亿元,支持启动实施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个新重点专项。/pp  财政部科教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目前,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为68个,自2016年起已启动实施46个,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451.67亿元。/pp  此次中央财政支持启动实施的6个新重点专项分别为: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中医药现代化、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智能机器人和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pp  按照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精神,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若干科技计划整合归并形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及科技发展优先领域,凝练形成若干目标明确、边界清晰的重点专项,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pp /p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纳米科技等9个重点专项
    p style="text-align: left "  2月16日,科技部网站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根据通知内容,本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包括9个项目:/pp style="text-align: left "  1.“纳米科技”;2.“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3.“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4.“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5.“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6.“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7.“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8.“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9.“智能农机装备”。/pp style="text-align: left "  详细内容如下: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国科发资〔2016〕37号/p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pp  《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pp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纳米科技”等9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pp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pp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申报项目应根据总体目标提出明确、可考核的约束性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一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任务(或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作为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之一。/pp  2. 项目的组织及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pp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pp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项目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签署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诚信承诺书。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30天。/pp  ——各推荐单位参考往年推荐规模,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单位及其合作方的资质、科研能力的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pp  ——专业机构在受理项目预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会议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确定进入下一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意见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pp  ——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从接到通知日到正式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20天。/pp  ——专业机构对进入正式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会议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专业机构将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建议立项。/pp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pp  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 /pp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pp  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pp  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pp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将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pp  三、申请资格要求/pp  1. 申报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1年以上(注册时间为2015年3月31日前)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pp  2. 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申报当年不超过60周岁(195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工作时间每年不得少于6个月。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pp  3.“纳米科技”、“量子调控与量子通信”、“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3个重点专项中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青年科学家项目不设课题,项目负责人及参与人员申报项目当年不超过35周岁(1981年1月1日以后出生)。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须同时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pp  4. 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限申报一个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个 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到2016年12月底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pp  5. 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重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报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pp  6.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pp  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pp  8. 对于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请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pp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参与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pp  四、具体申报方式/pp  1. 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预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pp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6年2月25日8:00至3月18日17:00。申报项目通过首轮评审后,申报单位进一步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pp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 /pp  技术咨询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 /pp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most.cn。/pp  2. 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16年3月21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科技部信息中心。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pp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木樨地茂林居18号写字楼,科技部信息中心协调处,邮编:100038。/pp  联系电话:010—88654074。/pp  3. 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各申报单位于2016年3月21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承担项目所属重点专项管理的专业机构。预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pp  各重点专项的咨询电话及寄送地址如下:/pp  (1)“纳米科技”重点专项:010—58881073 /pp  (2)“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010—58881078 /pp  (3)“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010—58881079 /pp  (4)“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010—58881071 /pp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一号9号楼,邮编:100044。/pp  (5)“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010—59199380。/pp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邮编:100122。/pp  (6)“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010—68510207 /pp  (7)“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010—68598087 /pp  (8)“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010—68511009 /pp  (9)“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010—68511832。/pp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邮编:100045。/pp  附件:/pp  1.“纳米科技”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2.“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3.“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4.“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5.“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6.“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7.“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8.“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9.“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科 技 部/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6年2月5日签发/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6年2月16日发布/ppbr//p
  • 5560万!河南大学获批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课题4项
    2022年度,河南大学作为牵头单位共获批2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4项课题,国拨经费共计5560万元,立项数量与经费均创历史新高。王学路教授牵头承担的“以碳增氮高效生物固氮回路设计与系统优化”项目获中央财政经费1700万元,该项目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6家单位,系统开展固氮菌和豆科植物生物固氮中碳源及其代谢能高效利用、弱光下利用外施碳源共生结瘤的机制研究,挖掘关键元件和模块,在固氮菌和大豆底盘中重组优化,进行“以碳增氮”高效固氮体系和弱光下共生固氮的设施农业系统的创建,对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康文艺教授牵头承担的“典型天然植物化合物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中央财政经费2000万元,该项目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江南大学等10家单位,针对典型天然植物化合物构/量效、靶向递送不清晰、高效保护性绿色加工技术装备匮乏等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从构效、量效、增效、高效和产业化示范5个方面,突破天然植物化合物及衍生物稳态化、精准靶向、智能控释、生物利用率改善等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植物基天然食品添加剂及功能食品,实现规模化生产,构建天然植物化合物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由原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是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 青海三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获973计划资助
    由青海省高原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和青海省高原放牧家畜营养与生态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申报的“高原土著动物低氧适应与损伤机制的研究”、“青藏高原油菜多室和黄籽基因的研究与利用”、“青海省高原放牧牦牛肉乳营养调控与加工的基础研究”3个课题已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支持,总资助经费达385万元。  这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自组建以来,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和青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特色资源和学科优势,整合资源,凝炼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开展高原医学、作物遗传育种、高原放牧系统草畜平衡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大投入,极力改善基础条件和科研仪器设备,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升了科研水平,增强了科技储备和原始创新能力。为保障高原人群健康、发展现代农牧业、现代国防和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等12个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p style="text-indent: 2em "日前,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此次发布的内容涉及12个重点专项,包括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重大自然灾害预警与防范、公共安全风险防范、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等不同方向领域。/pp style="text-indent: 2em "通知中指出,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项目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pp style="text-indent: 2em "详细内容如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strong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国科发资〔2019〕240号/p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pp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固废资源化”等12个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br/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br/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br/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br/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br/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br/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br/   ——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br/   ——专业机构受理项目预申报。为确保合理的竞争度,对于非定向申报的单个指南方向,若申报团队数量不多于拟支持的项目数量,该指南方向不启动后续项目评审立项程序,择期重新研究发布指南。br/   ——专业机构组织形式审查,并根据申报情况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br/   ——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br/   ——专业机构对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立项。对于支持1~2项的指南方向,原则上只支持1项,如答辩评审结果前两位的申报项目评价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br/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br/   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br/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br/   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br/   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且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br/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组织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br/   三、申请资格要求br/   1.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18年6月30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br/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br/   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br/   2.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59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br/   3. 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br/   4.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在研项目(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br/   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课题)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br/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19年12月31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br/   5. 特邀咨评委委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得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br/   6.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br/   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得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br/   8.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br/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情况,避免重复申报。br/   四、具体申报方式br/   1. 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预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br/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9年7月30日8:00至2019年9月24日16:00。进入答辩评审环节的申报项目,由申报单位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br/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br/   http://service.most.gov.cn;br/   技术咨询电话:010-58882999(中继线);br/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istic.ac.cn。br/   2. 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19年9月30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项目清单应与信息系统中提交的推荐项目一致)。br/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5号中信所170室,邮编:100038。br/   联系电话:010-58882171。br/   3. 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各申报单位于2019年9月30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至承担项目所属重点专项管理的专业机构。项目预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br/   各重点专项的咨询电话及寄送地址如下:br/   (1)“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58884891,010-58884896。br/   (2)“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58884866,010-58884848。br/   (3)“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58884875,010-58884876。br/   (4)“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58884888,010-58884892。br/   (5)“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咨询电话:010-58884828。br/   (6)“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58884826,010-58884827。br/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邮编:100038。br/   (7)“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225057,010-88225093。br/   (8)“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225166,010-88225152。br/   (9)“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225159,010-88225063,010-88225195。br/   (10)“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225180。br/   (11)“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225150。br/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4号楼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邮编:100039。br/   (12)“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387278,010-88387283。br/   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9号院五栋大楼B3座5层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二处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专项组,邮编:100044。/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附件/strong:1、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6257308.pdf" target="_self"“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6716906.pdf" target="_self"形式审查条件要求/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6875057.pdf" target="_self"指南编制专家名单/a)/pp style="text-indent: 2em "2、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7181369.pdf" target="_self"“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 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7347246.pdf" target="_self"形式审查条件要求/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7502989.pdf" target="_self"指南编制专家名单/a)/pp style="text-indent: 2em "3、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7651424.pdf" target="_self"“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7813666.pdf" target="_self"形式审查条件要求/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8124539.pdf" target="_self"指南编制专家名单/a)/pp style="text-indent: 2em "4、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8126456.pdf" target="_self"“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 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8282205.pdf" target="_self"形式审查条件要求/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8435402.pdf" target="_self"指南编制专家名单/a)/pp style="text-indent: 2em "5、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8590982.pdf" target="_self"“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8905035.pdf" target="_self"形式审查条件要求/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8909199.pdf" target="_self"指南编制专家名单/a)/pp style="text-indent: 2em "6、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9064800.pdf" target="_self"“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 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9213238.pdf" target="_self"形式审查条件要求/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9371816.pdf" target="_self"指南编制专家名单/a)/pp style="text-indent: 2em "7、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9534739.pdf" target="_self"“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 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39686236.pdf" target="_self"形式审查条件要求/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40310868.pdf" target="_self"指南编制专家名单/a)/pp style="text-indent: 2em "8、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40465597.pdf" target="_self"“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 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41098879.pdf" target="_self"形式审查条件要求/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41251010.pdf" target="_self"指南编制专家名单/a)/pp style="text-indent: 2em "9、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41407674.pdf" target="_self"“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41569004.pdf" target="_self"形式审查条件要求/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41711413.pdf" target="_self"指南编制专家名单/a)/pp style="text-indent: 2em "10、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41877897.pdf" target="_self"“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42032349.pdf" target="_self"形式审查条件要求/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42188537.pdf" target="_self"指南编制专家名单/a)/pp style="text-indent: 2em "11、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42344556.pdf" target="_self"“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42502159.pdf" target="_self"形式审查条件要求/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42655104.pdf" target="_self"指南编制专家名单/a)/pp style="text-indent: 2em "12、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42656421.pdf" target="_self"“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42811060.pdf" target="_self"形式审查条件要求/a、a href="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9/201907/W020190723377142967010.pdf" target="_self"指南编制专家名单/a)/p
  • “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印发 聚焦高端通用仪器产业化
    p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这个国家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部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积极谋求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各领域对源头创新的巨大需求将集中释放,迫切需要基础研究发挥战略引擎作用。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大力推动基础研究繁荣发展,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本专项规划。/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一、形势与需求/strong/span/pp  “十二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部署,通过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和知识创新工程、985工程、211工程,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国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基础研究持续快速发展,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科研力量和基础条件建设进一步加强,科研产出持续规模化发展,整体科研实力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的领域不断增多,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原创成果,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整体上呈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加速发展态势,已发展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基础研究大国,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pp  ——基础研究水平大幅提升。学科体系、人才队伍、科研基地和条件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批研究院所成为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科研机构,一些研究型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国际科技论文数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2位,2015年,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总量为29.68万篇,占全球的份额从2004年的5.4%增长至2015年的16.3%。我国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稳步增加,影响力显著增强,2006年至2016年9月,我国论文共被引1489万余次,居世界第4位。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数学、药学与毒物学、物理学等8个学科领域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pp  ——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稳步发展,信息、空间、资环、海洋等综合学科,以及认知科学、纳米科学、数据科学、管理科学等交叉学科得到高度重视并加快发展,基础医学、农学、材料、能源和工程科学等应用基础学科得到大力支持,学科布局不断完善,多学科以及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日益显著并取得重要进展,部分学科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pp  ——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量子调控、纳米、蛋白质科学、干细胞、发育与生殖、全球变化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基础研究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呈加速产出的趋势。获得了一批诸如铁基超导、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性传态、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微子振荡、四夸克物质发现、细胞剪接体等一批重要蛋白质的精细结构解析、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小鼠-大鼠异源杂合二倍体胚胎干细胞构建等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成果。/pp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在重大传染病防控基础研究体系建立、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理论基础和前沿技术的突破对载人航天、南水北调、应对气候谈判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撑 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制造科学等前瞻性研究,推动了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能源科学、生态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对深海、深地、深空、极地的探索等,为我国解决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大瓶颈问题奠定了科学基础。/pp  ——基础研究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从事基础研究的全时人员总量由2006年的13.13万人年增长到2014年的23.54万人年。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回国,领军人才快速成长,中青年科学家成为主力,后备人才队伍逐步成长,一批优秀团队正在崛起。/pp  ——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国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全球海洋观测计划(ARGO)、国际大陆钻探(ICDP)、国际大洋钻探(IODP)、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人类蛋白质组研究等国际大科学研究计划,发挥重要作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地球空间双星探测等我国科学家提出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逐步增多,国际科学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国际知名科技期刊担任重要职务的人数明显增加。/pp  经过持续努力,我国基础研究总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同时,我国基础研究发展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重大原创成果偏少 支撑产业技术创新的应用基础研究薄弱 在引领前沿方向、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等方面欠缺 基础研究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数量匮乏 基础研究经费稳定性支持的机制有待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和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pp  当今世界正处于发展、变革和调整的关键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一些基本科学问题孕育重大突破,产生新的重大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催生颠覆性技术,可望引发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深刻调整。国际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综合国力的竞争已前移到基础研究。切实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建设科技强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pp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共性技术基础问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来自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各领域对源头创新的巨大需求将集中释放,迫切需要基础研究发挥战略引擎作用。/pp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着力解决我国基础研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在提出原创科学思想、探索重大科学前沿、解决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共性技术基础等重大科学问题、完善科研基地建设以及引领重大国际科学合作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造就一流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推进我国基础研究实现从量变向质变的跃升,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成创新型国家提供知识基础、人才储备和发展动力。/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二、总体要求/strong/span/pp  strong(一)指导思想/strong/pp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部署,遵循科学发展和创新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坚持继承与创新,强化基地和能力建设,培养一流人才,着眼未来国家竞争力,聚焦在创新链的前端,坚持把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作为根本任务,发挥基础研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引领作用。/pp  strong(二)基本原则/strong/pp  坚持鼓励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相结合。面向科学前沿,进一步加大对好奇心驱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引导科学家将学术兴趣与国家目标相结合,解决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针对事关国计民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超前部署基础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源头供给。/pp  坚持把加速赶超引领作为发展重点。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在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超前规划布局,强化原始创新。鼓励科学家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做出更多原创发现。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解决产业共性技术基础,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pp  坚持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核心动力。尊重科学研究的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等特点,着眼长远,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认真求证。完善基础研究分类评价机制,改进人才评价考核方式,赋予学术领军人才更多的学术自主权,完善基础研究投入结构和动态调整机制。/pp  坚持把不拘一格发挥人才作用作为本质要求。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完善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机制,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建设一批优秀创新团队。/pp  坚持把全球视野作为重要导向。坚持开放发展,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共同应对全球关注的重大科学挑战,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基础研究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和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世界科学发展作出贡献。/pp  strong(三)总体目标/strong/pp  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整体水平向并跑和领跑为主转变,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源头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为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坚实的基础。/pp  主要目标如下:/pp  ——持续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大幅度提高。/pp  ——形成全面均衡的学科体系,科学产出的水平、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学科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三名,部分学科学术影响力达到世界领先,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达到世界第二。/pp  ——在若干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 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显著增强科学创新基础能力。/pp  ——建设一流的人才队伍,形成一批跨学科、综合交叉的创新团队。/pp  ——在科学前沿重要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解决一批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基础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支撑作用显著增强。/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 三、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strong/span/pp  strong(一)加强自由探索研究与学科体系建设/strong/pp  加强原创导向,激励新概念、新构思、新方法、新工具的创造,力争在更多领域引领世界科学研究方向。加强科学前沿探索,进一步加大对好奇心驱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非共识创新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质疑传统、挑战权威,重视可能重塑重要科学或工程概念、催生新范式或新学科新领域的研究。/pp  构筑全面均衡的学科体系,为我国实现从科学大国迈向科学强国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推动学科均衡协调和交叉融合发展,统筹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布局,形成多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繁荣发展局面,促进基础研究百花齐放。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推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持续发展,推进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和临床医学等应用学科发展,加强信息、纳米等新兴学科建设,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span/pp  strong(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strong/pp  “十三五”期间,着眼于更长远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凝练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战略任务,构建未来我国科技发展制高点,组织若干项基础研究类重大科技项目,努力实现以科技发展的重大突破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发展。/pp  strong1.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strong/pp  奠定我国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国际竞争中的科技基础和优势方向。量子通信研究面向多用户联网的量子通信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率先突破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建设超远距离光纤量子通信网,开展星地量子通信系统研究,构建完整的空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体系,与经典通信网络实现无缝链接 量子计算机研究解决大尺度量子系统的效率问题,研发量子系统、量子芯片材料、结构与工艺、量子计算机整体构架以及操作和应用系统,实现量子信息的调制、存储、传输和计算,最终实现可实用化的量子计算机原型机 量子精密测量研究利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所发展的量子探测、测量和操纵技术,实现对重力、时间、位置等的超高灵敏度测量,大幅提升卫星导航、潜艇定位、医学检测、引力波探测等的准确性和精确性。/pp  strong2.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strong/pp  围绕脑与认知、脑机智能和脑的健康三个核心问题,统筹安排脑科学的基础研究、转化应用和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一体两翼”的布局,并搭建相关关键技术平台。以脑认知原理(认识脑)为主体,阐述脑功能神经环路的构筑和运行原理,绘制人脑宏观神经网络、模式动物介观神经网络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全景式图谱 发展类脑计算理论,研发类脑智能系统(模仿脑)。基于对脑认知功能的网络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研究具有更高智能的机器和信息处理技术 促进智力发展、防治脑疾病和创伤(保护脑),围绕高发病率重大脑疾病的机理研究,揭示相关的遗传基础、信号途径和治疗新靶点,实现脑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pp  strong(三)加强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变革性技术科学研究/strong/pp  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领域,进一步聚焦国家目标,充分发挥基础研究的战略支撑作用。同时,围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对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很强带动作用的基础研究进行重点部署,为创新发展提供源头供给。/pp  strong1. 加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部署基础研究/strong/pp  面向现代农业、健康、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新型城镇化等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选择可有力带动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应用示范结合的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的方向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组织,强化基础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pp  strong(1)在现代农业方面/strong,围绕粮食丰产增效、农业面源污染和农田综合防治修复、智能农机装备、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海洋(蓝色)粮仓、作物优质高产、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七大农作物育种、主要畜禽水产动物育种、农业病虫害防治等重点任务,部署精确栽培、分子遗传变异、优良性状形成机理、种间互作和定向培育等基础研究。/pp  strong(2)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方面/strong,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与氢能、先进核能与核安全、智能电网、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能源基元与催化,加强碳基能源清洁转化、源网荷协同机制、深层油气成藏机理和生态监测预警等基础研究的支撑引领。/pp  strong(3)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strong,围绕网络协同制造、3D打印和激光制造、智能机器人、重点基础材料、先进电子材料、材料基因工程、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云计算和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网络空间安全、地球观测与导航、光电子器件及集成、科技服务业、新能源汽车、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精细化学品生产、功能分子材料与器件部署基础研究,解决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基础问题,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科学支撑。/pp  strong(4)在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方面/strong,围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深地资源勘探开发、废物处置与资源化、海洋环境安全、深海技术装备、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水资源综合利用、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青藏高原多层圈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海洋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土壤-生物系统功能及其调控等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pp  strong(5)在健康方面/strong,面向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精准医疗、生物制品与生物治疗、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人口老龄化、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移动医疗与健康促进、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食品药品安全、数字诊疗装备、个性化药物、典型污染物的环境暴露与健康危害机制等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全链条部署自主神经干预、基因组学、三维微环境营造、分子设计和超快激光制造等基础研究。/pp  strong(6)在新型城镇化方面/strong,围绕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先进轨道交通及其关键部件、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等领域的科学问题,强化基础研究与共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的衔接。/pp strong 2. 加强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strong/pp  围绕世界科学前沿的重点方向,凝练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以实现重点跨越、引领未来发展为目标,重点部署基础研究。/pp  strong(1)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strong/pp  认识和了解量子世界的基本现象和规律,通过对量子过程进行调控和开发,在关联电子体系、小量子体系、人工带隙体系等重要研究方向上建立突破经典调控极限的全新量子调控技术,实现量子相干和量子纠缠的长时间保持和高精度操纵,实现可扩展的量子信息处理。/pp strong (2)纳米科技/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围绕纳米科学重大基础问题,新型纳米制备与加工技术,纳米表征与标准,纳米生物医药,纳米信息材料与器件,能源纳米材料与技术,环境纳米材料与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衔接,推动纳米科技产业发展。/span/pp  strong(3)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揭示蛋白质机器复杂的结构和功能、调控网络、以及动态变化规律,发挥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的支撑优势,围绕重要细胞器及生物膜相关蛋白质机器等重大科学问题,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磁共振技术等重大技术方法,以及肿瘤、免疫类等疾病防治等重大应用研究领域部署研究任务。/span/pp  strong(4)全球变化及应对/strong/pp  围绕全球变化关键过程、机制、趋势与表现,全球变化影响、风险、减缓和适应,数据产品及大数据集成分析,地球系统模式和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的开发、改进与应用等开展研究,提升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为应对全球变化国家战略提供科技支撑。/pp  strong(5)干细胞及转化研究/strong/pp  以增强我国干细胞转化应用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我国多发的神经、血液、心血管、生殖等系统和肝、肾、胰等器官的重大疾病治疗为需求牵引,重点部署多能干细胞建立与干性维持,组织干细胞获得、功能和调控,干细胞定向分化及细胞转分化,干细胞移植后体内功能建立与调控,基于干细胞的组织和器官功能再造,干细胞资源库,利用动物模型的干细胞临床前评估,干细胞临床研究。/pp  strong(6)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strong/pp  依托我国已建成的专用和平台型大科学装置,主要支持粒子物理、天文等领域探索物质世界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等的重大前沿研究,以及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依托/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先进光源、先进中子源、强磁场装置等为多学科交叉前沿提供先进实验技术和方法,推动大科学装置向社会用户开放共享。/span/pp  strong(7)合成生物学/strong/pp  围绕生命体计算设计、合成再造与人工调控等核心科学问题,面向提升人工生物装置与系统的设计构建能力,创建一批具有特定功能的人工基因线路、人工生物器件、人工细胞等人工生物体,构筑智能疾病诊疗、人工生物固碳、药物高效规模合成、重要化工材料构建等重大应用的科学支撑,促进生物产业创新发展与经济绿色增长。/pp  strong(8)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strong/pp  面向科学前沿及健康和农业发展需求,以生命体发育和代谢的精准调控机制为主线,揭示胚胎和组织器官发育、成年组织器官可塑性及衰老、胚胎和组织器官发育的代谢调控等规律,鉴定发育与代谢的关键调控因子,创建大动物遗传修饰品系,揭示大动物发育与代谢的重要调控机制。/pp  strong(9)微生物组学/strong/pp  开展微生物组形成、遗传稳定性及与环境互作机制研究,农业微生物组与作物生长和发育的相互关系、抵抗环境压力和病虫害的机理研究,基于生态环境污染监测与预警的微生物组技术研发,我国人群体内微生物组及健康相关功能研究。推动科学前沿发展,为我国健康、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pp  strong(10)催化科学/strong/pp  在催化理论、催化剂的理性设计与表征、催化新方法与新反应、资源的绿色催化转化与高效利用等相关催化领域中获得重大原始创新和重要应用成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为解决能源、环境、资源以及人口健康等领域的关键问题提供物质基础以及技术支撑。/pp  strong(11)极端制造的科学基础与创新技/strong术/pp  围绕极端制造需求和技术发展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超大规格高柔性高性能航天复杂构件一体化制造和高均匀性近零残余应力航空构件制造,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10纳米以下集成电路器件三维集成制造和光子集成器件制造,复杂曲面强光光学元件的抗损伤纳米精度制造和光学元件微纳结构的超快激光制造/span,热电高效转化的热防护构件制造、高性能复合声学结构制造和生机电一体化制造。为中国制造2025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基础和支撑。/pp  strong(12)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strong/pp  以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为契机,全面吸收消化关键技术,以聚变堆未来科学研究为目标,加快国内聚变发展,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开展聚变堆工程设计和关键技术预研,发展氚技术、聚变材料等ITER未涵盖的聚变堆技术。加快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能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培养并形成一支高水平核聚变能研发队伍,大力提升我国核聚变能发展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在2020年前后具备自主建造聚变工程堆的能力,适时启动高效安全聚变堆研究设施建设,加快聚变能走向应用进程,跨入世界核聚变能研究开发先进行列。/pp  strong(13)空间科学系列卫星计划/strong/pp  研制并发射3-4颗新的空间科学卫星,在黑洞、暗物质、时变宇宙学、地球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规律、全球变化与水循环、量子物理基本理论和空间环境下的物质运动规律与生命活动规律等方面取得重大科学发现与突破。/pp strong 3. 加强面向培育变革性技术的科学研究/strong/pp  以实现“重点科技领域战略领先”为目标,围绕重要科学前沿或我国科学家取得原创突破、学科交叉创新带动的特征明显、有望产出具有变革性技术原型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进行前瞻部署,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培育有望推动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变革性技术,抢占未来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先机。/pp  strong(四)加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科研条件建设/strong/pp  “十三五”期间,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完善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与布局,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若干国家实验室,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化布局和发展。进一步推进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加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和科技基础资源调查,夯实孕育原始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pp  strong1. 建设国家实验室,加强国家重大战略性基础研究能力/strong/pp  国家实验室是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是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主要任务是突破世界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攻克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率先掌握能够形成先发优势、引领未来发展的颠覆性技术,确保国家重要安全领域技术领先、安全、自主、可控。/pp  strong2. 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strong/pp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立足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强化开放共享和协同创新,构建定位清晰、任务明确、布局合理、开放协同、分类管理、投入多元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体系,实现布局的结构优化、领域优化和区域优化。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深化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改革,带动省部共建、企业、军民共建和港澳伙伴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span主要任务是面向前沿科学、基础科学、工程科学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竞争前共性技术研究,推动学科发展,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实验室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引领带动作用,为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向并跑、领跑为主转变提供支撑。/pp strong 3. 加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strong/pp  聚焦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7个科学领域,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绩效评估,形成以开放共享为核心的运行机制,提高成果产出质量和效率。/pp  strong4. 建设完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提升野外观测研究示范能力/strong/pp  围绕生态保障、现代农业、气候变化和灾害防治等国家需求,建设布局一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完善国家野外观测站体系,推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多能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网络化建设运行,促进联网观测和协同创新。开展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为认识自然现象、发现科学规律、推进基础学科发展奠定基础。/pp  strong5. 加强科研条件研发,增强基础支撑能力。/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学术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聚焦高端通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工程化和产业化 加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研究,研发具有国际水平的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技术 加强实验动物新品种(品系)、动物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注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试剂和高端高纯专用试剂 组织开展跨学科、跨区域的重大科学考察与调查 强化夯实科技创新的物质条件基础。/span/pp  strong6. 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体系。/strong/pp  根据科技资源类型,对现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进行优化整合 面向重大科技创新需求,在重大领域新建一批共享服务平台,完善平台布局 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馆),形成覆盖重点领域的科技资源支撑服务体系。/pp  strong(五)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strong/pp  “十三五”期间,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引进和培养,凝聚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实验技术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pp  strong1. 培养高水平领军人才/strong/pp  在我国具有优势的重要领域,选择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科学家设立杰出科学家工作室,进一步推进“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的实施,加快培养一批在国际前沿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领军人才。/pp  strong2. 加强中青年和后备人才培养/strong/pp  瞄准世界科学研究前沿,培养和支持一批中青年科学家。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等青年人才资助计划,加强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加大博士后支持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在国内从事博士后研究。推进国家科研机构与大学合作培养基础研究后备人才。/pp strong 3. 稳定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strong/pp  加强实验技术人才培训工作,提升实验技术人员技术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实验技术人才及岗位特点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实验技术人才的地位和待遇。优化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形成合理的科研队伍组成结构。/pp strong 4. 培育和支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strong/pp  聚焦科学前沿,支持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组建一批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加强协同合作,提升创新实力。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的凝聚作用,稳定支持一批优秀创新团队。结合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和重大科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加大对优秀创新团队的培育和支持力度。/pp  strong(六)组织和加强重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strong/pp  “十三五”期间,以全球视野谋划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积极融入和主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有效利用和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服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基础研究多层次、全方位和高水平的国际合作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使我国成为引领科学前沿、解决重大全球性问题的主导国家之一。/pp  strong1. 发起和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strong/ppstrong /strong 加强顶层设计,长远规划,择机布局,重点在数理天文、生命科学、地球环境科学、能源以及综合交叉等我国已相对具备优势的领域,研究提出未来5至10年我国可能组织发起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调动国际资源和力量,在前期充分研究基础上,力争发起和组织若干新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为世界科学发展作出贡献。/pp  strong2. 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strong/pp  面向基础研究领域和重大全球性问题,结合我国发展战略需要、现实基础和优势特色,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平方公里射电望远镜(SKA)建设、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地球观测组织(GEO)、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等国际大科学工程和大科学计划合作研究,“以我为主”创新参与模式,在共享国际优势科技资源的同时,提高我国的科研能力和大科学工程、大科学计划项目管理能力。/pp  strong3. 积极支持双边、多边基础研究科技合作/strong/pp  深化基础研究领域政府间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加强双多边基础研究科技合作。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和支持国际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建设。/pp  strong4. 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海外人才/strong/pp  深化基础研究领域科研人员国际交流,支持和推荐我国科学家到国际学术组织交流和任职,选派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到国外一流研究机构深造。大力引进从事科学前沿探索和交叉研究、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科学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在重点学科领域建立联合研究中心或创新团队,支持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来华开展科研合作,成立研究中心。/pp  strong5.促进基础研究活动国际化/strong/pp  鼓励国际科研合作交流,共同开展基础研究,合作发表论文 研究基础研究评审活动国际化,建立基础研究国际同行专家库,邀请国际高水平科学家参与项目评审,开展国际同行评议。/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四、保障措施/strong/span/pp  strong(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管理机制/strong/pp  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建立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按照新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对基础研究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统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地和人才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系统支持基础研究,建立健全各类科技计划支持基础研究的资助政策与管理机制。/pp strong (二)建立基础研究多渠道经费投入和分配机制/strong/pp  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资助体系,多渠道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完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 引导和鼓励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建立对非共识的探索性风险资助机制,提高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pp  strong(三)支持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自主布局基础研究/strong/pp  结合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自主布局基础研究,扩大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学术自主权和个人科研选题选择权,鼓励开展长周期、高风险的基础研究。/pp  strong(四)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基础研究/strong/pp  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和企业化转制院所重视并开展基础研究。建立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应用基础、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在企业内与高校、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围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设立科学研究基金、捐赠等形式支持基础研究。/pp  strong(五)推动区域基础研究发展/strong/pp  鼓励地方把基础研究纳入地方总体发展规划,围绕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在资源、产业等方面的优势研究确定基础研究发展模式和路线。引导地方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结合国家目标、行业发展方向和区域创新发展需求,开展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研究,提升行业未来竞争力、公共服务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pp strong (六)进一步优化科研和学术环境/strong/pp  改善学术环境,建立符合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机制。强化分类评价和第三方评价,建立长效评价机制,确立以学术贡献和创新价值为核心的评价导向,让学术评价回归学术。建立以原创性和学术水平评价考核人才的机制,探索科研人员代表作制度,避免以人才计划“头衔”评价考核科研人员。探索有别于传统同行评审的特别项目甄别与评价方式,建立包容和支持“非共识”基础研究项目的制度。加强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允许科研人员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pp  strong(七)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strong/pp  促进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完善开放共享的评价考核和管理制度 开展考核评价,落实后补助激励机制 积极探索仪器设施开放共享市场化运作新模式,培育一批从事仪器设施专业化管理与共享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pp  推进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基础研究基地的对外开放与共享,完善开放共享机制,加大开放力度,强化面向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的高水平服务,提高全社会利用基础研究资源的效率和效益。/pp  制定国家科学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办法,在保障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推进资源共享。加强生物资源和实验材料收集、加工和保藏的标准化,提高资源存储数量和管理水平,完善开放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国家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和企业创新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支撑。/p
  • 同济大学“肺癌诊疗效果分子评价仪的研制与应用”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
    近日,同济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申报的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肺癌诊疗效果分子评价仪的研制与应用”获得立项资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原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等整合而成,是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旨在培养基础研究领域的青年人才,对青年人才开辟特殊支持渠道,重点支持潜心研究的优秀青年人才。建立健全基础研究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一批在国际前沿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青年领军人才。肺癌的早期无创分子诊断和治疗疗效的分子评价是肺癌临床诊疗的关键核心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该项目拟采用呼出气体为样品,在国际上率先研发集肺癌早期诊断与疗效评价功能于一体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并开展相关应用研究,满足民众需求,助力全民健康。项目所属国家重点专项“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依托指南方向为“高灵敏数字化生物气溶胶直接分析仪”。肺癌的早期无创分子诊断和治疗疗效的分子评价是肺癌临床诊疗的关键核心问题。该项目拟通过搭建呼出气体采样分析装置,优化专用离子化器设计,耦合质谱仪检测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肺癌诊疗一体化分子评价仪,实现呼出气体无创采集富集及化学指纹图谱快速分析 构建化学指纹分子识别模型 实现分子评价仪对肺癌诊断和不同治疗模式疗效的预测及监测。该项目具有肺癌无创诊断精准化的诊疗策略创新、医理工交叉手段研制肺癌分析仪器的技术手段创新、对肺癌治疗疗效进行预测及无创动态监测的临床应用创新,依托上海市肺科医院——国际最大规模肺癌诊疗平台之一,应用前景可期。项目组聘请呼出气体直接质谱分析发明人陈焕文教授及其所创建的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等技术骨干作为团队顾问,为项目仪器研发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是医教研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专科教学医院,为评价仪研发后开展肺癌相关临床转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项目组成员围绕肺癌精准诊疗持续开展了大量临床转化及医理工交叉研究,具有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项目合作单位吉林大学背靠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首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吉林大学化学-医学交叉创新国际研究中心,具有先进的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科研平台。联合江西中医药大学,该合作团队完成了肺癌诊治中医经典名方(验方)收集与整理工作,并初步探讨了肺癌中医病因,为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指导与依据。项目负责人何雅億医生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及横向课题10项,以第一/通讯(含共同)作者身份在本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5篇。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等6个重点专项申报指南发布
    p仪器信息网讯 2月22日,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本通知包括6个项目:/pp  1.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pp  2.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pp  3.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pp  4. “深地资源勘查开采”/pp  5.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pp  6.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pp原文如下:/p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pp  《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pp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 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等6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pp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pp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一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任务(或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作为其中1个任务(或课题)负责人。/pp  2. 项目的组织及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pp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pp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项目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签署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诚信承诺书。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30天。/pp  ——各推荐单位参考往年推荐规模,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单位及其合作方的资质、科研能力的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pp  ——专业机构在受理项目预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会议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确定进入下一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意见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pp  ——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从接到通知日到正式申报受理截止日不少于20天。/pp  ——专业机构对进入正式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会议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专业机构将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建议立项。/pp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pp  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 /pp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pp  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pp  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pp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将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pp  三、申请资格要求/pp  1. 申报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1年以上(注册时间为2015年3月31日前)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或重复申报。/pp  2. 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申报当年不超过60周岁(195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工作时间每年不得少于6个月。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pp  3. 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限申报一个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个 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到2016年12月底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pp  4. 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重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报本人参与过咨询和论证的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pp  5.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pp  6.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pp  7. 对于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请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pp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参与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pp  四、具体申报方式/pp  1. 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预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pp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6年2月26日8:00至3月25日17:00。申报项目通过首轮评审后,申报单位进一步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pp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 /pp  技术咨询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 /pp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most.cn。/pp  2. 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16年3月28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科技部信息中心。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pp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木樨地茂林居18号写字楼,科技部信息中心协调处,邮编:100038。/pp  联系电话:010—88654074。/pp  3. 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各申报单位于2016年3月28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承担项目所属重点专项管理的专业机构。预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pp  各重点专项的咨询电话及寄送地址如下:/pp  (1)“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010—58884877、58884871 /pp  (2)“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010—58884880 /pp  (3)“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010—58884866、58884865、58884861 /pp  (4)“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010—58884886 /pp  (5)“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010—58884827、58884828 /pp  (6)“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010—58884824、58884826。/pp  寄送地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邮编:100038。/pp  附件:/pp  1.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2.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3.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4. “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5.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6.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br//pp  科 技 部/pp  2016年2月19日签发/pp  2016年2月22日发布/p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发布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发布/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国科发资〔2017〕213号/pp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pp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智能机器人”、“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和“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等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pp  strong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strong/pp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负责人。/pp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pp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pp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项目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 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签署诚信承诺书。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30天。/pp  ——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pp  ——专业机构在受理项目预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下一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pp  ——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pp  ——专业机构对进入正式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立项。对于支持1-2项的指南方向,如申报项目的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pp  strong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strong/pp  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 /pp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pp  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pp  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pp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pp  strong三、申请资格要求/strong/pp  1. 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16年6月30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pp  2.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57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pp  3. 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pp  4.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pp  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 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pp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17年12月31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pp  5. 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项目(课题)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pp  6.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pp  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pp  8.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pp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pp  strong四、具体申报方式/strong/pp  1. 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预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pp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7年8月8日8:00至9月7日17:00。申报项目通过首轮评审后,申报单位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pp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 /pp  技术咨询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 /pp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most.cn。/pp  2. 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17年9月12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科技部信息中心。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pp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木樨地茂林居18号写字楼,科技部信息中心协调处,邮编:100038。/pp  联系电话:010—88654074。/pp  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各申报单位于2017年9月12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至承担项目所属重点专项管理的专业机构。项目预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pp  各重点专项的咨询电话及寄送地址如下:/pp  (1)“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02、68104423 /pp  (2)“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340361、88377340 /pp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一号9号楼,邮编:100044。/pp  (3)“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58884891、58884888 /pp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邮编:100038。/pp  附件:/pp  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351277c2-85cb-4197-84c9-ac55ce443fb0.pdf"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1.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pdf/span/a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pan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831a1dcd-deb5-4e79-abb2-c3e85161008b.pdf"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df/span/a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span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0432ff99-13c0-4798-bbab-b217ec7856b7.pdf"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span/a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panbr//pp style="line-height: 16px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span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d550a944-8102-42af-ad1b-a5faa5481a45.pdf"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2. “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pdf/span/a/pp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pan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c4a320a7-dada-43e5-a43e-4a54df169a13.pdf"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df/span/a 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d303d868-3dc3-4352-9572-0851584a24ce.pdf"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span/a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pan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span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e8472475-cb84-4dec-a5fa-f6892a39cc5e.pdf"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3.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pdf/span/a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pan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070d603a-f408-43c9-be01-20028aea116c.pdf"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df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span/a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pan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 "科 技 部/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7年7月27日签发/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7年7月31日发布/p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申请须知
    一、序言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一项战略性计划,经过20多年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不仅成为我国高技术发展的一面旗帜,而且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面旗帜。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考虑,863计划以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前沿技术任务和部分重点领域中的重大任务为重点,以解决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术问题为核心,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积极抢占高技术发展的前沿制高点,大力培育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点。  863计划选择信息技术、生物和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能源技术、资源环境技术、海洋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现代交通技术和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等高技术领域作为发展重点,安排若干主题项目和重大项目。  主题项目以抢占高技术发展的前沿制高点为导向,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原始性创新成果、核心关键技术为目标。重大项目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点为导向,以形成原型样机(品)、技术系统或示范系统为目标。  项目下设课题,课题为计划任务实施的基本单元。  项目分批启动,项目任务通过公开(定向)发布指南、招标(邀标)、定向委托等方式落实。  按照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依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制定本申请须知,本申请须知适用于公开和定向发布指南的主题项目和重大项目。  二、申请程序  (一)了解申请信息  863计划项目和课题申请采取网上申报方式,申报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以下简称申报中心,访问网址为http://program.most.gov.cn/)进行。  拟申请863计划项目或课题的研究人员在申请之前,首先需要认真阅读863计划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和与申请工作有关的通告、通知,从而了解863计划的性质、申请资格要求等事项。  拟申请者可登陆科技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或863计划网站(http://www.863.gov.cn/)查阅有关办法、规定和申请指南信息。  (二)申请单位注册  申请者的申请单位和协作单位均需在申报中心进行注册,有关注册程序和要求详见申报中心的网上说明,技术咨询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注册成功后,申请单位对课题申请者授予申报用户权限。鉴于注册需要一定时间,申请者的申请单位和协作单位应提前在网上进行注册。  (三)撰写申请书  申请者在确定本人符合863计划项目/课题的申请资格后,应浏览发布的项目/课题申请指南,选择合适的技术领域和项目,确定申请的研究项目/课题名称,撰写申请书。  涉密项目/课题的申请不采取网上申报方式,申请者应从申报中心下载申请书模板进行离线填写,并经与相关领域联系后,按照要求将审核签章后的申请书报送至指定的地址。  (四)申请单位审核申请书  申请书撰写完毕后,申请单位须对申请书的真实性等进行审核,并在受理期限内通过网络提交申报中心。  三、申请者要求  (一)申请者资格  863计划课题任务实行法人责任制。课题由法人申请,并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申请负责人。每个项目/课题申请只能有一个申请单位(或项目牵头申请单位)和一个申请负责人。  1、申请单位应符合的基本条件  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  2、申请负责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  对于中国大陆公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在55岁(含)以下(按照指南发布之日计算)   3.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4.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   5.过去三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对于港澳台的科技人员,在满足上述2-5项条件的情况下,只要有正式的合作协议或受聘于课题申请单位,合作期或聘任期覆盖课题的执行期,且每年在课题申请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可提出项目/课题申请,并由课题申请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对于海外华人科技人员,包括取得外国国籍和永久居留权的,在满足上述2-5项条件的情况下,只要正式受聘于课题申请单位,且聘任期覆盖课题的执行期,每年在课题申请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可提出项目/课题申请,并由课题申请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以下人员不能参与申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 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总工作时间已达到满负荷的人员 因违规被取消申报资格和其他不能保证履行规定义务者。  (二)限项申请规定  为保证科研人员能够高质量地开展研究工作,根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国家科技计划实行限制申请及承担课题数量规定。每个课题负责人同期只能主持一项国家主要科技计划(包括863计划、973计划、支撑计划等)课题,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同期参与承担的国家主要科技计划课题数(含负责主持的课题数)不得超过两项。在研课题(不包括申请指南发布日之前提出验收申请的课题)的负责人不能作为申请负责人申报新项目/课题。每个申请负责人在同一批发布的申请指南中只能申请1项863计划项目或课题。863计划在研课题的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课题。  课题申请负责人每年投入课题的工作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其他参加人员每年投入课题的工作时间应不少于3个月。  (三)申请者的责任与义务  1、申请负责人的责任和义务  申请负责人要按照项目/课题申请指南的要求,认真撰写申请书,并保证所有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申请者在申请项目/课题时,应坚持诚信原则,不得弄虚作假,违背科学道德,不得将已经获得其他经费支持的,研究内容相同或者近似的课题向863计划再次进行申请。对于故意在项目/课题申请中提供虚假资料和信息的,一经查实,将被记入信用档案,并在三年内不受理其提交的任何课题申请。  2、申请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申请单位须具备开展863计划课题研究所必要的条件,并应设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申请单位需要按照要求在课题申请书受理截止前的规定时间内向申报中心进行注册,不受理没有核准注册的单位的课题申请。申请单位负责认真审核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和经费预算的合理性,承诺在人员和条件上给予保障,并按照规定的受理时间和要求通过网上报送申请书。863计划对申请单位实行信用管理,对于有不良信用记录的申请单位,在两年内不受理其提交的任何课题申请。  四、申请书撰写要求  863计划项目/课题申请采取网上集中申报,申请书格式类型包括主题项目申请书和课题申请书。最新版本申请书可从科技部网站的申报中心中下载。  申请者登录申报中心,点击进入863计划申报界面,根据申请项目/课题的类型选择申请书进行在线填写,也可先下载申请书模板离线填写,再逐项填写至网上申报系统。申请主题项目时需确定申请的主题项目名称,填写主题项目申请书 申请重大项目课题时需确定申请的重大项目及课题名称,填写课题申请书。  申请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主要人员情况、项目/课题情况、协作单位(联合申请单位)情况、附件、审核意见和声明等。课题申请书的内容还包括课题预算情况和预算说明书。主题项目申请书需填写项目实施方案(包括项目任务分解情况等),并同时填写项目拟下设课题的课题申请书。  申请者应按照申请书中的填写说明和网上申报系统的提示填写。申请书附件中的相关材料需要以电子文档方式进行上传,上传的具体格式和要求详见申报中心的863计划申报用户手册。  课题申请单位的管理员用户在申报中心审核申请书填写无误后,需在审核意见中填写申请单位负责人姓名,并经征求协作单位意见后填写协作单位负责人姓名,即可提交申报中心,视为审核意见有效。  五、申请咨询  在申请过程中,如有关于网上申报方面的技术问题,请咨询科技部信息中心,咨询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  如对申请程序及申请指南要求有疑问,请咨询863计划相关领域。如有进一步问题,请将联系方式留给相关领域联系人,我们及时研究后予以答复。各领域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如下:领域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E-mail信息技术领域嵇智源010-88364080jzy@htrdc.com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邱宏伟010-88225161qiuhw@cncbd.org.cn新材料技术领域史冬梅010-8837210568338939shidm@htrdc.com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盛延林010-68338942shengyl@htrdc.com先进能源技术领域陈硕翼010-68354207chenshuoyi@htrdc.com资源环境技术领域王 磊010-58884869wanglei@acca21.org.cn海洋技术领域孙 清010-58884871sunqing@acca21.org.cn现代农业技术领域葛毅强010-68529088gyq@crtdc.org.cn现代交通技术领域金茂菁010-68343411jin@htrdc.com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李加洪010-68529094lijiahong@nrscc.gov.cn 科学技术部863计划联合办公室 二0一0年十月
  • 科技部印发国家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  “十二五”是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和教育规划纲要,推动基础研究繁荣发展,按照《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部署,科学技术部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国家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现将该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国家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科学技术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二○一二年二月十七日
  • 科技部、财政部发布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相关事项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国科发资〔2015〕423号/pp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财务局,各有关单位:/pp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以下简称11号文)和《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64号文),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以及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pp  64号文明确要求,将科技部管理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有关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形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组织实施。为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改革过渡期顺利实施,根据11号文和64号文的要求,现就组织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pp  一、重点专项的形成机制/pp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及科技发展优先领域,凝练形成若干目标明确、边界清晰的重点专项,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重点专项的形成机制如下:/pp  1.根据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强化顶层设计,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统一组织征集部门、地方、行业等的重大研发任务需求。/pp  2.科技部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以下简称联席会议),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对需求征集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研究提出重点任务布局,充分听取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咨评委)意见后,提交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审议。/pp  3.根据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的重点任务布局,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凝练形成重点专项建议,组织编制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和核心共性关键技术,在体现全链条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合理部署不同研发阶段的主要任务 要创新组织实施方式,加强协同,结合目标任务测算经费需求,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pp  4.咨评委召开专题会议,对重点专项实施方案进行咨询评议,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并依据专项部署的紧迫性和实施方案的成熟度,按领域提出排序建议。/pp  5.联席会议召开专题会议,对咨评委的咨询评议意见和排序建议进行研究讨论,形成意见。联席会议专题会议的研究结果应向联席会议全体会议报告 如联席会议专题会议存在重大异议,可再次委托咨评委进行咨询论证后,提交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审议。/pp  6.联席会议提出的重点专项经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后,按程序报国务院,特别重大事项报党中央。/pp  7.按照专业机构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遴选确定承担重点专项具体项目管理工作的专业机构。科技部代表联席会议与专业机构签订重点专项项目管理委托协议。专业机构应针对受托管理的重点专项特点和实施方案,研究制定管理工作方案,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一并作为委托协议附件。/pp  8.鼓励地方、行业、大型骨干企业与中央财政共同出资,组织实施重点专项,探索由出资各方共同管理、协同推进的组织实施模式,积极支持专项成果在出资的地方和企业推广应用,促进重大成果转化落地。/pp  二、重点专项的项目立项/pp  重点专项下设项目,项目可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下设任务(课题)。具体立项流程如下:/pp  1.专业机构按照《关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过渡期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教[2015]154号)等有关文件要求,依据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概算。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共同组织重点专项概算评估,并按程序批复概算。/pp  2.科技部会同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参与部门及专业机构,共同组织专家编制项目年度指南,统一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发布。指南应充分体现从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到典型应用示范的全链条部署,并保证基础研究占适当比例 应当依据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细化、明确的主要技术指标,但不得限定具体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 应当明确项目承担单位遴选方式(公开择优或定向择优),对于定向择优的项目要明确承担单位资质和能力要求。发布年度指南同时,公布编写专家组名单。保密项目要采取定向择优、非公开方式确定承担单位。/pp  指南按项目征集。发布指南时可公布重点专项年度概算,但不先行设定项目预算控制额度。/pp  3.项目申报单位应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专业机构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受理项目申报,并负责申报答疑、项目查重、申报材料形式审查等。自项目指南发布日到项目申报受理截止日,原则上不低于50天,以保证科研人员有充足时间申报项目。项目、任务(课题)负责人实行限项管理。/pp  4.专业机构按照项目评估评审相关要求组织项目评估评审,项目评估评审专家从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专家库中选取。推行视频评审,合理安排会议答辩评审。项目申报材料应提前请评审专家审阅,确保评审的效果、质量和效率。从受理项目申请到反馈立项结果原则上不超过120个工作日。/pp  项目评审应当以同行专家为主,吸收海外高水平专家参与,评审专家中一线科研人员的比例应当达到75%左右。市场导向类项目评审注重发挥企业专家作用。采用视频或会议方式评审的,评审前公布专家名单,强化专家自律,接受同行质询和社会监督。项目申请人和申请单位不得通过打招呼、托关系等方式干扰评审专家的评审活动,一经发现将终止其申请资格,并纳入不良信用记录,情节严重的计入“黑名单”。/pp  5.专业机构完成评审工作后,提出项目安排方案、总预算和年度预算安排方案,并按相关要求进行公示。项目安排方案按相关要求报科技部,预算安排方案按照预算申报渠道报送财政部。/pp  6.科技部对重点专项立项程序的规范性、立项情况与任务目标和指南的相符性等提出意见,反馈专业机构并抄送财政部。财政部按照预算审核程序和要求,结合科技部意见,下达重点专项预算,并抄送科技部。/pp  7.专业机构根据通过合规性审核的项目和预算安排发布项目立项通知,并与项目牵头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预算书)。任务书(预算书)中要明确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经费补助方式、预算金额和支出内容,各项考核指标要与经评审确认的指标相一致,必须“落地”、细化、具体、可考核,能够真正检验项目实施效果。/pp  三、重点专项的项目管理/pp  1.专业机构是重点专项管理的主体,对实现任务目标负责。专业机构负责拨付项目年度经费、组织中期检查(评估)等过程管理工作。对重点专项内的不同类型项目(如基础科学、共性技术研发、应用示范等)实施分类精细化管理,加强相关项目实施的协调互动和整体推进。/pp  2.建立年度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每年11月底前,向专业机构报送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执行期不足一年的项目可在下一年度一并上报 专业机构每年12月底前,向科技部提交重点专项实施年度报告。/pp  3.根据项目执行情况,任务书签署双方均可提出调整建议,经协商后,由专业机构批复执行。对于可能影响重点专项总体目标实现的重大调整事项,要及时报科技部。/pp  4.项目执行过程中,如遇下列情况之一,应予撤销或终止:经实践证明,研究路线不合理、不可行,或无法实现任务书规定进度,且无改进办法的 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知识产权问题的 所需资金、原材料、人员、支撑条件等未落实导致无法完成任务的 任务书规定的其他需撤销或终止项目的情况。任务签署双方均可提出撤销或终止建议,经协商后由专业机构批复执行,并及时报科技部。/pp  5.专业机构组织开展项目验收(含业务验收和财务验收)工作,可采取会议验收、视频验收、现场验收、用户和第三方测评等方式进行。项目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不通过验收和结题三种。其中,按期完成项目目标和任务、经费使用合理的,为通过验收 因主观因素未完成项目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或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严重问题的,按不通过验收处理 未在约定时间内完成或因不可抗拒因素未能完成项目主要目标和任务的,按照结题处理。/pp  项目验收工作严格以签订的任务书和批复的调整方案为依据。对于上下游有机衔接的项目群在验收时要有整体设计,强化对一体化实施绩效的考核。验收应于项目到期后6个月内完成,不得无故逾期 项目验收结论及成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开,并纳入国家科技报告系统和科研信用体系。/pp  四、建立协调保障和监督评估机制/pp  1.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参与部门应建立统筹协调和保障机制,在重点专项组织实施以及政策协调、资金配置、典型应用示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相关部门、地方加强产业和行业政策、规划、标准等与重点专项的衔接。/pp  2.科技部、财政部组织对重点专项实施绩效、专业机构履职情况进行评估评价和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随机抽查。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加强对相关承担单位执行科技计划任务和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加强对相关共性技术应用示范的协调督导。专业机构负责相关项目任务执行和经费使用过程管理和监督。/pp  3.科技部、财政部根据绩效评估和监督检查结果以及相关部门建议,提出重点专项的动态调整建议,经咨评委专题会议咨询后,报联席会议专题会议审议。/pp  五、其他相关管理要求/pp  1.强化承担单位法人责任。项目及其任务(课题)承担单位按照法人管理责任制的要求,对项目任务的实施和资金管理负责。要建立健全科研和财务管理等相结合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配套条件,按照签订的项目任务书(预算书),组织任务实施,完成预定目标。/pp  2.严格专家回避制度。咨评委委员及参与重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请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重点专项项目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的专家,不能申请和评审相关重点专项项目,参与重点专项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请和评审相关重点专项该年度的项目,但可参与项目检查和验收工作。项目评审专家的遴选要严格执行相关回避条件和要求。/pp  3.加强信息公开和反馈。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在形式审查、项目评审、项目立项等计划管理的主要环节及时将进展和结果反馈项目申请者,使立项过程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除涉密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立项信息、资金安排情况和验收结果要按规定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pp  4.建立信用管理制度。专业机构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客观、规范地记录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类信用信息,包括项目申请者在申报过程中的信用状况,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用状况,专家参与项目评审评估、检查和验收过程中的信用状况,并按信用评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黑名单制度,将严重不良信用记录者记入“黑名单”,阶段性或永久性取消其申请中央财政资助项目或参与项目管理的资格。/pp  5.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和资源共享。项目参与单位应通过正式协议约定成果和知识产权归属及权益分配,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鼓励知识产权应用和有序扩散,促进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建立项目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推动重点专项实施过程中购买的科研仪器、产生的科技成果等信息公开、资源共享。/pp  6.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对外开放。鼓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其任务(课题)承担单位与境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对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类重点专项,探索按照对等原则扩大对外开放的合作机制。/pp  7.继续做好在研项目管理。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整合范围的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在研项目,继续按照任务书和项目批复执行。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原有计划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加强过程管理和验收,按时拨付项目经费,做好服务支撑与管理监督工作,确保任务顺利实施。/pp  各专业机构依照本通知制定相应的过渡期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科技部、财政部将结合过渡期内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情况进行调整完善,再正式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科 技 部 财 政 部/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5年12月6日br//p
  •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10)确定
    2009年10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通知发布了“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10)”,主要涉及:电子与信息领域、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技术领域、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与资源利用等10个技术领域。其中与科学仪器紧密相关的领域有“二、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四、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六、环境与资源利用”等3个领域,相关内容如下:二、生物技术与新医药  (三)生物工程产品  1、基因工程疫苗及新型疫苗  2、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产品  3、基因工程生产活性蛋白与多肽  4、DNA 探针与基因诊断试剂  5、单克隆抗体偶合类药物  6、医用单抗诊断试剂与试剂盒  7、药用动植物细胞工程产品  8、酶诊断试剂及酶用试剂盒  9、新型给药技术与系统  10、生物药物新剂型  11、各类新型生物反应器四、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  (一)先进制造技术设备  1、 中高档数控系统及高性能伺服控制系统  2、 力、视觉系统技术产品  3、 其它工业机器人产品  4、 柔性制造单元(FMC)  5、 高性能(高效、精密、复合)数控机床  6、 超重型数控机床、微细加工数控机床  7、 变频调速装置  8、 精密成型加工技术产品  9、 其它柔性制造系统(FMS)产品  10、 高性能材料表面处理及改性设备  11、 机械产品开发用先进计算机软硬件产品  12、 智能化的电器设备  13、 智能化的电力设备  14、 先进模具设计、制造设备  15、 大型真空电子束焊设备  16、 可控气氛及真空热处理设备  17、 新型的激光加工设备  18、 等离子技术设备  (四)仪器仪表  1、新型工业自动化仪表  2、高性能分析仪器  3、高性能信号记录仪器  4、新型高精度测量、计量仪器  5、新型实验机与模拟仪器  6、新型光电参量传感仪器  7、高精度新型传感器  8、先进摄影器材及缩微系统  9、微机夜视及热像仪  10、电镜  (五)监控设备及控制系统  1、中高档可编程序控制器  2、集散控制系统  3、分布式控制系统  4、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  5、大电流断流容量试验及变压器突发短路试验  6、在线自动测试系统  7、电力调度与管理自动化系统  8、安全检测及控制系统  9、光电检测和控制技术设备  10、智能化自动识别系统六、环境与资源利用  (一)环境污染防治设备  1、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设备  2、脱硫固体物回收利用装置  3、新型空气的净化设备  4、新型高效有机工业废气净化回收装置  5、汽车尾气高效净化装置  6、城市污水低能耗处理与回用设备  7、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设备  8、工业污水处理与回用设备  9、工业废水、垃圾处理沼气高效利用设备  10、工业废弃物处理、净化及循环利用设备  11、城市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设备  12、危险废弃物的安全处理设备  13、医疗垃圾安全处理设备  14、放射性污染防治设备  15、电磁辐射污染防治设备  16、噪音和振动污染防治设备  17、有毒、有害化学毒物、重金属废物处理设备  18、废弃家用电气、废旧汽车等回收利用资源化设备  19、使用清洁燃料的运输设备  20、其它减少污染(清洁工艺)及综合利用技术设备  21、绿色制造及不含有毒有害元素环保材料(铅、镉、汞、六价铬、PBB、PBDE)。  (二)环保监测仪器  1、空气质量和气体污染源监测仪器  2、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水质监测仪器  3、敏感气体检测仪(小型携带式)  4、有机毒物分析仪监测仪  5、环境遥感监测仪器  6、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放射线监测仪器  7、环境污染应急装备和快速监测仪器  8、环境污染在线监测仪表和系统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10).doc
  •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将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开展调查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开展调查的通知/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岛市、深圳市科技厅(委、局),国资委综合局:/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为推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增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依托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基〔2012〕716号),科技部拟对2015年以来批准建设的共77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附件1)的建设运行情况进行调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一、本次调查工作将委托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承担。/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二、请相关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管部门组织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做好调查准备工作。/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三、请各相关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填写《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进展情况表》,经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并加盖公章后,于2018年11月16日前(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进展情况表》纸质版一式两份及电子版光盘(内含PDF和WORD两种格式)报送至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参加调查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0ebdb67c-3b87-4ed1-a1c9-368680c151db.jpg" title="屏幕快照 2018-11-07 上午7.42.15.pn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7acf23af-7714-4d1a-a1c6-ec911ba5054a.jpg" title="屏幕快照 2018-11-07 上午7.42.30.pn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e0cf2252-00d3-4b31-a820-0c0db6ffd1bc.jpg" title="屏幕快照 2018-11-07 上午7.42.46.pn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c56b7ffa-0130-4d65-b898-e68ddd8434ff.jpg" title="屏幕快照 2018-11-07 上午7.42.57.png"//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c615e5b-d3b5-4547-9d7a-7b12c93683c9.jpg" title="屏幕快照 2018-11-07 上午7.43.07.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c3526958-1b9b-4c17-9912-6bc2daf2b08b.jpg" title="屏幕快照 2018-11-07 上午7.43.19.png"//p
  •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9acdae3e-409c-40f8-b742-5dd008fb66a7.jpg" title="11.png" alt="11.png" width="596" height="174" style="width: 596px height: 174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国科发资〔2019〕41号/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关于鼓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国科发资〔2018〕43号)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在2018年“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等3个重点专项对港澳开放申报试点的基础上,“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继续对港澳特区开放,鼓励港澳高校联合内地单位共同申报,现将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专业机构受理项目预申报。为确保合理的竞争度,单个指南方向只有1家申报的,该指南方向不启动后续项目评审立项程序,择期重新研究发布指南。/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专业机构组织形式审查,并根据申报情况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专业机构对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立项。对于支持1-2项的指南方向,如答辩评审结果前两位的申报项目评价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且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5. 港澳高校牵头申报的项目,分别由香港创新科技署、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按要求组织推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组织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三、申请资格要求/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1. 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以下简称内地单位),或由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高校(名单见附件1)。内地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59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港澳申报人员应爱国爱港、爱国爱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3. 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及港澳特区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4.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 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19年6月30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5. 特邀咨评委委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得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6. 受聘于内地单位或有关港澳高校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得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8.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情况,避免重复申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trong  四、具体申报方式/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1. 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预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9年2月 13日8:00至2019年3月25日16:00。进入答辩评审环节的申报项目,由申报单位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http://service.most.gov.cn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技术咨询电话:010-58882999(中继线)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istic.ac.c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 组织推荐。请推荐单位于2019年3月27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项目清单应与信息系统中提交的推荐项目一致)。/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5号中信所170室,邮编:100038。/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联系电话:010-58882171。/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3. 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申报单位于2019年3月27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项目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承担项目所属重点专项管理的专业机构。项目预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各重点专项的咨询电话及寄送地址如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1)“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22518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4号楼,邮编:100039。/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2)“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6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3)“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388。/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4)“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776。/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5)“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344。/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6)“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32。/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一号西苑饭店九号楼(计划与监督处),邮编:100044。/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附件:/strong/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style="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1/attachment/bc5030ff-eb1f-416b-b87a-b5835023df14.pdf" title="1. 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高校名单.pdf"1. 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高校名单.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style="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1/attachment/e73b5f50-f0a1-4874-b4ec-dbe8160de5f5.pdf" title="2.“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2.“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style="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1/attachment/ba1f4a07-6775-4aed-b9bc-3133745113ef.pdf" title="3.“纳米科技”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3.“纳米科技”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style="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1/attachment/c9158068-8999-4bb5-a3f4-a0bd76f2a7b2.pdf" title="4.“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4.“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style="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1/attachment/efa27117-e471-457f-925c-cd9d9688bba8.pdf" title="5.“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5.“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style="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1/attachment/be1afc69-8b9a-4f21-bd2d-58bde0fe0891.pdf" title="6.“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6.“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style="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1/attachment/f731af91-354f-4261-805a-1b5825553c02.pdf" title="7.“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7.“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trong/strong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0em "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 "  /span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 "科 技 部/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9年1月21日签发/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9年1月25日发布/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此件主动公开)/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