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

仪器信息网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专题为您整合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话题讨论。

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相关的资讯

  • 认可委员会:中国已有近200家新能源汽车相关检测机构获认可
    23日从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委员会,CNAS)获悉,截至目前,中国已有近200家新能源汽车相关检测机构获得CNAS实验室认可,覆盖整车、驱动系统、车载储能系统和充电基础设施等检测能力。  CNAS认可的认证机构中有94家为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企业开展了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认证服务,累计为400余家企业颁发认证证书500余张,近四年年均增长率41%,有力促进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维护、大数据处理、充电桩、电池设计等产品(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关数据显示,得益于国家前瞻性政策引导和企业集体跟进,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首位。截至2022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310万辆,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  CNAS相关负责人表示,认可是对合格评定机构具备特定能力的第三方证明活动。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出新趋势,检验检测技术发生了很多根本性的变化,对认可工作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此外,在检测手段多样化发展形势下,认可评价方式也需多样化。  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认可需求和认可工作自身的变化特点,CNAS开展相关科研、调研、培训等工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增值服务,包括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开展技术能力评价,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报告得到国外采信,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搭建桥梁等。  据介绍,为实现中国认可工作高质量发展,近年来,CNAS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探索工作。下一步,CNAS将重点培养燃料电池、汽车风洞、软件信息技术、智能驾驶、网联测试等新兴领域的评审专家,为新的检测技术认可保驾护航。(完)
  • 国内首家智能网联汽车质检中心落地!四川工作部揭牌
    p  6月29日, 成都,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暨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四川工作部(以下简称“襄阳检验中心四川工作部”)正式揭牌。据悉,襄阳检验中心是国内首家智能网联汽车质检中心,也是目前唯一一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38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1aadb664-8025-45ca-8517-f3d71ab0ba1a.jpg" title="0.jpg" height="338" hspace="0" border="0" vspace="0" width="450"//pp  襄阳检验中心是国内检测设施及功能最完善、测试技术最先进、测试环境最优越的国际化汽车测试基地。该中心成立于1995年10月,是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交通运输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政府主管部门授权,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第三方综合性汽车检测及技术服务机构。/pp  目前,该中心具备77大类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共计690项标准的国家授权的检测能力、13项汽车专用测试仪器的校准能力及16项汽车产品工厂审查能力,还具有90项欧盟法规、66项欧盟指令、20项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拥有41项国家专利,荣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pp  据了解,作为在西南地区的战略布局,襄阳检验中心四川工作部将肩负着襄阳检验中心业务和服务区域协同、全面辐射、纵横联合的重要使命,将成为与市场客户业务联系、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的重要阵地。/pp  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暨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彬表示:“襄阳检验中心四川工作部将以襄阳本部全面、高集中度的检测试验能力与优势为依托,进一步激发四川汽车产业集聚区域及汽车产业链优势,拓展为西南地区汽车产业及其上下游全产业链技术服务的能力,更好地为西南地区的汽车产业服务。”/pp  汽车试验检测是汽车研发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汽车产业链中处于微笑曲线高端。但多年来我省在汽车试验、测试、检测方面一直比较薄弱,特别是国家级检验机构一直处于空白状态。/pp  襄阳检验中心四川工作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级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式入驻四川。四川省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郝世强表示,这必将大大提升我省汽车检测、试验能力,助力我省汽车和零部件研发,为我省汽车产业腾飞、产业链集聚注入了新的能量元素。/pp  他同时还表示,“希望襄阳检验中心利用好国内首家(目前唯一)智能网联汽车质检中心的牌照,做到传统业务和智能网联业务同步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创新服务方式,推动我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pp  “汽车产业是我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襄阳检验中心四川工作部的成立,将有力推动我省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四川省汽车产业协会会长、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董洪涛表示:“野马汽车作为四川省本土汽车品牌,将大力支持襄阳检验中心四川工作部的各项工作。”/pp  川报观察记者还了解到,四川省汽车产业协会将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协助推动襄阳检验中心四川工作部业务的开展,按照《四川省“十三五”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提出的要求,推动专项资金用于汽车试验相关能力建设。/pp  此次活动上,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德阳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四川省汽车产业协会、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以及省内主要的整车、动力电池、智能网联企业、产业园区、领航股权投资基金等相关单位代表共50余人参加揭牌仪式。/p
  • 全国汽车标委会基础、仪表、等4个分技术委员会换届方案公示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批复,有关单位提出了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仪表、活塞组件、燃气汽车4个分技术委员会换届方案。为进一步听取各方意见,现将有关委员名单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21年8月27日。如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将意见反馈至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电子邮件发送至KJBZ@miit.gov.cn(邮件主题注明: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仪表、活塞组件、燃气汽车4个分技术委员会换届公示反馈)。联系电话:010-68205240公示时间:2021年7月27日-2021年8月27日附件:1.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分技术委员会第六届委员名单.docx 2.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仪表分技术委员第四届委员名单.docx 3.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活塞组件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docx 4.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燃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doc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2021年7月27日附件1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分技术委员会第六届委员名单技术委员会编号:SAC/TC114/SC3序号姓名委员会职务工作单位职务/职称1郑贺悦主任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孔晓霜副主任委员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任/高级工程师3孙正良副主任委员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4方衍副主任委员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5朱彤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室主任/高级工程师6李燕委员副秘书长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7张丽丽委员副秘书长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8李晓培委员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标准法规部部长/工程师9邓倩委员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10贾美霞委员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高级工程师11王新委员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科长12胡彩霞委员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紧固件分公司高级工程师13梁宏钦委员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标准主管/工程师14牛西友委员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科长15刘树生委员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高级工程师16尹丽华委员一汽丰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高级主管/工程师17谢福俊委员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工程师18李雪梅委员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经理19曹玉萍委员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工程师20李昌委员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科长21万为委员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科长/工程师22李汉委员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科长/工程师23杨红霞委员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化工程师24徐举宏委员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高级25赵万千委员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法规主管/工程师26张劲委员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27林小慰委员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28周小贞委员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工程师29张树祥委员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系统经理/工程师30陈艳玲委员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31严格委员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32彭科国委员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科长/高级工程师33邓晓玲委员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经理34李恩海委员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35李常青委员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科长/工程师36陈鸿娟委员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监37邱彬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数据管理处处长/高级工程师38戴梦洁委员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经理39吕佳颖委员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部门总监/高级工程师40吴少华委员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41李铮委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工程师42唐淑花委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43熊碧云委员神龙汽车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44杨平委员上海球明标准件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附件2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仪表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技术委员会编号:SAC/TC114/SC8序号姓名委员会职务工作单位职务/职称1余国刚主任委员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2何举刚副主任委员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3崔功强副主任委员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工程师/工程师4张杰副主任委员安庆师范大学教授5朱桂林委员兼秘书长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客户服务总监/高级工程师6俞雪良委员兼副秘书长浙江汽车仪表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工程师7周奇文委员安徽域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8肖苒委员江苏新通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9魏鹿义委员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工程师10陈朝军委员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高级工程师11陈文庆委员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长12王梅委员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主管13杨准营委员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科长/工程师14潘希潇委员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技术开发分公司主任工程师/工程师15农云飞委员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科长16刘莲芳委员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院长/高级工程师17徐杰委员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高级经理/工程师18高李明委员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三级经理/高级工程师19龙琴委员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组长/工程师20徐梅委员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高级工程师21刘金泽委员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22周革委员芜湖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23任家权委员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主管/高级工程师24方锡邦委员合肥邦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25王显会委员南京理工大学系主任/教授26苏世虎委员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高级工程师27宋卫平委员新乡北方车辆仪表有限公司技术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28汪超委员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传感器业务单元总经理29王宇委员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30王继东委员南京申华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企管总监/高级工程师31王婷委员武汉汉升汽车传感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32唐秀良委员宁波威奇尔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33余绍华委员合肥协力仪表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34胡海龙委员伯泰克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常务副总35李荣忠委员曲阜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36耿向阳委员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研发部长/工程师37孙元春委员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科长/工程师38伍跃洪委员重庆利龙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39唐彦杰委员重庆矢崎仪表有限公司产品设计部副部长40张欣委员成都天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工程师41刘金花委员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42孙永法委员黄山金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43刘泽委员成都大学讲师44纪立委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主任/工程师45唐圣奇委员重庆三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46周鑫委员重庆德科电子仪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工程师附件3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活塞组件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技术委员会编号:SAC/TC114/SC24序号姓名委员会职务工作单位职务/职称1张平山主任委员华闽南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2刘世英副主任委员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应用研究员3王星副主任委员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主任/正高级工程师4高广东副主任委员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任/高级工程师5姜殿昌委员兼秘书长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部长/应用研究员6陈文超委员兼副秘书长华闽南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工程师7王瑞华委员兼副秘书长株洲湘火炬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8黄鹏华委员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工程师9孟超委员焦作大学副院长/副教授10黄昌文委员安庆安簧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11刘治盛委员安徽金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12杨剑委员安庆帝伯格茨缸套有限公司部长/高级工程师13胡先德委员安庆雅德帝伯活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工程师14陈妙勇委员金华市宝琳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15吴义民委员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主任/应用研究员16文均委员成都银河动力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17林开景委员华闽南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8张伟委员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19陈卫东委员湖南江滨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室主任/高级工程师20张丹委员福建华威钜全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21张仪委员南京飞燕活塞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22王延亮委员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经理/高级工程师23王云委员安徽安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部长/工程师24许振清委员滨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级工程师25李鹏委员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26薛亚辉委员中内凯思汽车新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27代东华委员仪征亚新科双环活塞环有限公司主管/高级工程师28罗爱华委员长沙一派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29林铁津委员安徽嘉来顿活塞汽配有限公司总经理30王忠涛委员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副部长/高级工程师附件4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燃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技术委员会编号:SAC/TC114/SC28序号姓名委员会职务工作单位职务/职称1李开国主任委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2刘桂彬副主任委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标准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刘玺斌副主任委员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4盛利副主任委员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副院长/工程师5陈万应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副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6郭文军委员兼副秘书长重庆凯瑞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高级工程师7李军银委员兼副秘书长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气体机副总设计师/高级工程师8沈源委员兼副秘书长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吉利动力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9刘凯委员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0窦慧莉委员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高级主任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1安东委员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12孟全国委员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高级工程师13程伟委员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资深专家/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4俞奎委员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副所长/高级工程师15缪红燕委员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6张立尧委员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7程华委员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欧辉客车分公司产品总监/高级工程师18罗华山委员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19黄波委员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高级工程师20黎华平委员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21涂尚荣委员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科长/高级工程师22杨考军委员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技术课长/工程师23张顺意委员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技术开发分公司工程师24喻镇涛委员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法规室主任/研究员级高工25周浩委员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工程师26朱红国委员重庆凯瑞质量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27文醉委员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28马凡华委员清华大学副研究员29朱磊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员30李跃平委员西华大学系副主任/高级实验师31李静波委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32冷雪鹰委员凯斯纽荷兰(中国)管理有限公司政府关系总监/工程师33汪凯委员重庆中节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高级经理/工程师34周红委员中材高新成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工/高级工程师35张志刚委员嘉兴市罗欧电子有限公司电子部经理/工程师36徐贤伟委员嘉兴依相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工商管理经济师37刘宏伟委员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副总工/高级工程师38柏凡淋委员重庆重客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39徐焕恩委员北京兰天达汽车清洁燃料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员
  • 创远信科与长检中心合作成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联合实验室
    9月13日,由创远信科(上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长春汽车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上海隆重举行。双方将围绕汽车通信网络、应用仿真、电磁环境等方向提供合规检测、咨询服务、设备开发等相关业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长春汽车检测中心智能网联与电磁兼容部部长吕刚与创远信科总经理陈向民签署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长春汽车检测中心总经理郑虹与创远信科董事长冯跃军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郑虹表示,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极大促进双方在智能网联汽车网络通信性能、汽车终端网络性能、汽车应用场景仿真、以及复杂电磁环境对道路车辆的影响等领域方面的合作,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提供坚实的支撑。   冯跃军表示,双方将携手共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将国产化自研的测试系统和方案应用到实际行业中,共建汽车网联相应测试体系,将联合实验室建设成集科技创新、测试技术服务、测试成果转化为一体,通信网络和复杂电磁环境相关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未来,长春汽车检测中心将凭借其覆盖北方、华北(华东)、华南的“一中心三基地”全国布局和丰富经验,持续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测试领域,与创远信科携手打造智能网联汽车通信网络及电磁环境相关测试平台,推动技术发展和创新。
  •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专用计量技术委员会落户无锡
    2022年11月7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筹建江苏省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的通知》(苏市监计量函〔2022〕373号),由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市局直属事业单位无锡市计量测试院担任秘书处的“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专用计量技术委员会”正式获批筹建。目前,无锡市计量测试院已负责运行江苏省力值硬度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多年,新计量技术委员会的申筹成功使无锡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个省计量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地级市。成立后的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专用计量技术委员会将在新能源汽车专用计量领域内负责国家和地方计量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宣贯,开展国家和省级计量比对,计量技术研究,提供计量咨询及服务,开展全国和省内计量交流及活动,以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关计量政策研究等工作。近年来,无锡市计量测试院主动适应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新形势需求,利用无锡及周边现有的显著产业区域优势,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计量测试技术前瞻性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已建设了包括电池测试、电机测试、电缆在线测试、失效分析、微观形貌分析、车用传感器电学、温度、力学、光学性能分析等关键参数计量测试能力,开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相关领域的前期研究。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专用计量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将通过健全和完善新能源汽车领域计量技术规范体系,为新能源汽车产品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测试及售后服务全生命周期内的量值一致、数据与结果准确可靠提供有效的计量保障,助力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转型,进而提升江苏省在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话语权。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将积极推动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专用计量技术委员会建设,着力解决省内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计量测试领域关键参数量值测量及溯源能力,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紧跟产业需求开发现代测量技术方法,更好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计量保障,为企业突破该领域“卡脖子”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聚集全省新能源汽车领域计量测试龙头企业和权威技术机构、专家,为建立前瞻性的产业技术标准、规范夯实基础,推动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助力全省、长三角乃至全国汽车产业加速驶入国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无锡市共依法设置法定计量检定机构3家,建设社会公用计量标准700余项。建成国家物联网感知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国家级计量产业服务平台2个、省级计量服务平台4个,拥有省级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2个,起草各类标准和技术规范40余项,有力支撑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调整公示
    根据工作需要,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对委员进行调整。为进一步听取各方意见,现将委员调整信息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22年2月26日。如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将意见反馈至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电子版请发送至KJBZ@miit.gov.cn(邮件主题标明: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调整公示反馈)。联系电话:010-68205261公示时间:2022年1月26日-2022年2月26日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13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邮编:100804附件: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调整信息汇总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2022年1月26日 附件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调整信息汇总表序号本会职务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调整信息备注1主任委员王卫明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更换取代原主任委员罗俊杰2副主任委员刘宇鹏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更换取代原副主任委员王强3委员兼秘书长王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所长更换取代原委员兼秘书长冯屹4委员芦勇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常务副主任更换取代原委员徐平5委员康国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集团副总/中央研究院院长更换取代原委员冯擎峰6委员王新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工程师/部门经理更换取代原委员肖利萍7委员习纲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首席专家更换取代原委员陈宇清8委员张龙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总工更换取代原委员高国有9主任委员罗俊杰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原司长不再担任/10副主任委员王强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原副局长不再担任/11委员兼秘书长冯屹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原标准化研究所所长不再担任/12委员徐平上海汽车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原副主任不再担任/13委员冯擎峰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原副总裁不再担任/14委员肖利萍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原主任不再担任/15委员陈宇清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原动力系统开发高级经理不再担任/16委员高国有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原所长不再担任/
  • 李强总理: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促进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新时代 新汽车”为主题的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李强来到展馆,参观了东风、比亚迪、智己、极越、宝马、吉利、小米、赛力斯、小鹏等多家汽车品牌展区,察看参展车型和技术展示,与相关企业负责人交流,详细询问研发、生产、销售等情况。李强表示,看了车展感到很受鼓舞,我国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依托完备的产业体系、持续的创新投入,在市场竞争、开放合作中形成了领先优势,要继续努力,把这一优势保持住、发展好。他指出,当今的汽车产品与过去已大不一样,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各种技术综合运用的复合系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堪称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感知、视听、储能等多项技术为一体的“大号终端”,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广大车企以创新为动力、以需求为导向、以品质为根本,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产业链协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同时加强前瞻性技术研发布局,推动汽车产业不断提质升级,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积极贡献。李强强调,当前中国和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在持续增长,具有巨大的需求空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一定程度上也是全球产业合作的产物,未来发展更加需要各方发挥优势、深化分工协作。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放宽市场准入,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一视同仁对待内外资企业,促进中外车企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开展更广泛交流合作,共享中国市场机遇,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李强指出,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要更好发挥汽车产业在扩投资、促消费方面的带动作用,让更多优质汽车产品进入居民生活。要落实好支持购买使用政策,加快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多措并举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热情,更大程度释放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潜力。
  • 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2022—2030年)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渝府发〔2022〕38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人民政府  2022年8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为推动我市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2—2030年。一、发展趋势和现状当前,新一代科技革命驱动汽车从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转变,促使汽车产业与互联网、信息通信、能源等行业深度融合,并加速向新能源化和智能网联化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从发展趋势来看,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是未来汽车动力系统的主要技术路线。汽车软件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和价值将越来越成为汽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单车智能实现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将逐步向“车、路、网、云、图”一体协同发展。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动汽车智能网联化的重要基础,智能网联将赋能新能源汽车比传统汽车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从国内形势来看,全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关的新能源、大数据、电子信息等资源正加速向国内集聚,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市场渗透率持续快速攀升,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0%以上;到2030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市场主流。从我市形势来看,重庆是全国主要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传统汽车产业已形成“1+10+1000”优势集群,正加快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转型升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增长迅速,“大小三电”(电控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电制动、电转向、电空调)等核心配套已有较好基础,具有西部地区最为完整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我市拥有复杂的山地地形交通场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测试、应用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正加快推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示范城市、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三大应用场景建设。在机械、电子、材料、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备较好产业基础和丰富资源。拥有适合于人才宜居宜业的产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支持政策。总体看,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仍面临档次不高、规模不大、配套不强等问题。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服务国家战略,加快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发展,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智能网联创新应用、汽车软件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及服务等核心领域,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关键技术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融合发展为重点,以特色园区为载体,形成特色鲜明、相对完整、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打造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努力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引导作用,完善产业政策,规范产业发展秩序,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创新驱动,重点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技术、管理、体制和模式等创新,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发展。跨界融合,协同推进。推动汽车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交通、人工智能等领域跨界融合,推进研发、制造和服务一体化发展,注重整车与零部件协同发展,突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创新业态模式,构建新型产业生态。统筹布局,集群发展。进一步优化汽车产业布局,构建市级层面统筹推进、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特色发展的产业格局,着力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向集群发展转型提升。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加强“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促进国际国内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绿色转型,低碳发展。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探索汽车产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路径,推动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三)发展愿景。到2025年,初步形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雏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比重达到10%以上。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和品牌、引育一批关键零部件企业、创建一批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搭建一批应用场景,基本形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全国,并具有一定国际辐射能力。到2030年,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全国的占比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达到全球一流水平。打造1—2家全球一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品牌;聚集一批先进的零部件企业,形成全球一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态;引育一批具有突出创新实力的研发机构,打造全球一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体系;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宜居宜业环境,建成全球一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建设全球一流的基础设施,打造全球一流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体验之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具备较强的国际辐射能力。三、重点任务(一)提升整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化水平。1.持续扩大生产规模。根据国家政策导向,继续加强优质项目招商引资,聚集更多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支持我市整车企业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快推动新项目建成投产、新产品投放上量、新品牌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持续扩大产销规模。2.全面加快向新能源动力转型。加快推动以化石燃料为动力的传统汽车制造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落实国家汽车新能源化的相关技术路线。乘用车重点发展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商用车重点发展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3.提升汽车智能网联水平。推动整车企业坚持软硬件协同攻关,提升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实现组合驾驶辅助、有条件自动驾驶向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升级。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发展飞行汽车。4.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支持整车企业实施软件定义汽车研发策略,与信息通讯技术(ICT)、互联网等行业公司跨界协同,大力提升集成控制水平和正向开发能力。鼓励整车企业研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关键技术,开发先进适用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投入达到全国领先水平。5.强化标准引领作用。支持整车企业建立健全企业自主的研发、制造、质量、服务等技术和管理标准,打造企业标准竞争优势。支持整车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制定,争取将企业标准转化为行业标准。6.建立新型“整车—零部件”合作关系。发挥整车企业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开放配套市场,吸引零部件企业集聚。推动零部件企业根据整车企业需求,提升同步开发能力,积极开展超前研发。支持整车企业深化与核心供应商在研发、技术、产品、资本等层面的协同,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打造全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平台和品牌。专栏1 加快突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技术新能源方向。以纯电动汽车、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技术创新方向,加快研发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攻关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突破整车智能能量管理控制、轻量化、低摩阻等共性节能技术,提升电池管理、充电连接、结构设计等安全技术水平,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综合性能。智能网联方向。研发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突破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线控执行系统等核心技术。(二)完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1.壮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聚焦“大小三电”关键零部件及基础原材料,加快重大项目引育、产业化落地,做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构建中高端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2.培育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引育车规级芯片、传感器、雷达等核心零部件企业,提升感知、决策、交互、执行等关键总成配套能力,形成可满足高度自动驾驶需求的零部件供应链。支持ICT零部件企业积极融入汽车行业,发展“汽车+信息通讯”融通的新型零部件企业。3.推动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传统零部件体系再造工程,支持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转型生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支持重点零部件企业申报国家级和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称号,打造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专栏2加快突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突破高集成度电池、电池包封装、电池管理控制等技术,加快下一代电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探索新一代车用电机驱动系统解决方案,研发高效高密度、多合一电驱电机等技术及产品,突破高压平台架构关键技术。加强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攻关,加快高可靠燃料电池电堆及其关键材料研发。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突破高算力车载芯片、低成本高性能激光雷达、4D成像毫米波雷达、车载摄像头等复杂环境感知产品技术,加强车机系统、车载大屏、抬头显示等技术研究,推进车载网关、车载智能网联终端(T—BOX)等车用通信产品研发。传统零部件转型升级。加快高效增程式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以及高效率集成电驱动系统研发,突破高效节能热管理、电制动、电转向等技术,开展高性能镁铝合金、高强度钢、碳纤维复材等关键材料产业化应用,突破热成形、激光拼焊、边缘软化等材料加工工艺技术。(三)加快推进自动驾驶及车联网创新应用。1.建设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加快基础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突破自动驾驶及车联网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车联网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打造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技术支撑体系,推进智能化与网联化深度融合,实现车路云一体化协同发展。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推动自动驾驶及车联网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2.推动自动驾驶及车联网规模化应用。推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应用场景统一规划、建设、运营。持续推进重庆(两江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打造车路云协同创新样板区。统筹推进全市自动驾驶政策先行区建设,率先开展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支持在渝开展首创性、全球化、特色鲜明的运营示范项目,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和车联网场景大规模应用,打造全球领先的应用示范区。3.推进自动驾驶及车联网数据应用。支持建设和扩容各类综合、专业车路云网图数据中心,促进各类数据平台互联互通,推动道路基础设施、通信基站、车联网平台和应用服务等信息交互与数据共享。推进智慧出行、智能调度、先进感知监测等系统综合应用,探索数据商业化应用模式,提升智慧交通建设管理水平。引育一批高精度地图、数据分析、出行服务、金融保险等领域数据服务企业,持续提升数据应用和增值服务能力。专栏3 加快突破智能网联关键技术突破新型电子电气架构、多车型适配的标准化硬件平台、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智能驾驶算法、智能座舱等车端关键技术。突破高可靠、低时延的多源信息融合边缘计算技术,长时域、高可信的多目标识别与跟踪等路端关键技术,以及混合交通情况下的多层级群智决策与控制等车路协同关键技术。强化边云协同与动态交通大数据赋能研究,保障基础平台充分发挥跨域融合、分层解耦、分级共享的支撑作用。重点突破蜂窝车联网(C—V2X)单播组播、业务连续性、规模化运维等关键技术。推进高精度地图和北斗高精度定位、超宽带室内定位及相关新型定位定姿技术深度融合。(四)加快培育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产业。1.积极培育关键软件。鼓励整车企业承担汽车软件领域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加强智能座舱、视觉算法、操作系统、自动驾驶等技术研发,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鼓励整车企业打造应用生态,推进定位导航、远程车控等车载应用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基于空中下载技术(OTA)的增值服务。发展工业软件,提升汽车智能制造水平。2.推动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应用。鼓励加强算法研究,建设公共算法服务平台,构建从研发到应用的算法生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基础平台建设,实现人、车、路、环境的数据融合,提升车辆对动态交通环境的数据感知能力。通过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数据互联与协同,实现从局部到整体的行车策略优化。3.加快基础硬件产业化突破。以整车需求为牵引,聚焦车规级芯片,重点支持设计、制造、封装和材料项目建设。加快高算力车规级芯片的研发、应用,推动高性能车载计算平台发展。积极引育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智能传感器产业。大力发展T—BOX项目,推进T—BOX装配应用。专栏4 加快突破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汽车软件。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整车分布式硬件抽象与虚拟化、高可信运行环境、编译工具、车载容器、中间件等底层核心技术攻关,加强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能云控平台、OTA等关键软件产品研发,突破汽车研发设计软件、生产控制软件、业务管理软件等工业软件技术。汽车人工智能。加快智能座舱芯片、自动驾驶芯片、毫米波雷达、微波雷达、激光传感器、导航传感器等基础硬件研发,推进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类脑智能计算、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等关键技术攻关,实现复杂环境下的智能视觉感知、多传感器融合、决策规划及控制等技术突破。(五)加快打造体验之都。1.丰富试车场测试体验。提升现有汽车试验场在智能网联、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测试水平,支持新建汽车试验场按照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场地的有关标准开展建设,为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开发、测试、验证提供全面服务。2.提升道路智能化体验。基于重庆复杂山地、高温气候的条件特征,在主要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部署感知、联网、交互、计算设备,加快现有道路网联化改造,实现蜂窝车联网基本覆盖,形成城市级的智能化道路环境,打造全国最具特色、最为丰富的车路协同体验场景。3.打造汽车文化赛事体验。整合汽车消费、试乘试驾汽车服务等主要功能,融合旅游地产、商务办公、文化体验、餐饮住宿、购物休闲等配套服务,建设汽车主题公园。支持举办国际汽车论坛、国际汽车赛事等,提升产业发展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4.提升充换电加氢服务体验。推动充换电加氢综合能源站与新零售业态融合共建,创新商业模式,重新定义用户体验及充换电加氢生态,打造多元化服务业态共生的充换电加氢服务生态圈。5.优化新兴技术应用体验。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广泛应用,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与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深度融合,提升汽车改装、二手车交易等传统汽车后服务市场的数字化水平,发展汽车健康管理等新业态,构建模式创新的体验场景。专栏5 加快突破各类场景体验支撑技术充分依托现有数字经济产业园、协同创新区等创新平台,坚持软硬件协同攻关,突破新型电子电气架构、多源传感信息融合感知、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车用无线通信网络、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等共性交叉技术,持续加强自主学习控制、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类脑计算、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等核心技术研究与攻关。(六)加快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1.加强规划布局。加快制定完善充换电站、加氢站、储能设施、泊车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划和实施意见,加强政府引导,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推进“三网”融合。通过在能源互联、交通电气化及数字化等方面统筹规划、协同建设和高效运营,推动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平台融合、数据互通,形成广泛互联、开放共享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体系。3.加快充换电和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高速公路、乡村场镇、停车场站、居民小区等区域充电设施全覆盖。鼓励建设综合能源站,布局新一代800伏以上大功率高压充电站,持续提升成渝“电走廊”充电能力,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充电服务网络。推进国家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示范城市建设,加速换电站布局,推动换电标准化、共享化,形成与换电汽车推广应用相匹配、适度超前、区县全覆盖的换电网络。创建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支持重点区县在园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等示范区域布局建设加氢站,扩容成渝“氢走廊”,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的支撑能力。专栏6 加快突破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加快有序充电、反向补能、化工余热与废气资源高效制氢等关键技术突破,提升优化大功率充电,储氢、运氢与加氢,一体化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开展新一代废旧动力电池自动智能化拆解技术研发。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智慧电力系统,发展车网互动等储能技术。加快智慧车库系统改造建设,推广代客泊车技术应用。(七)构建全面高效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1.强化安全监管。全面落实企业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机制,强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对充换电和加氢设施建设和运营单位的安全监管。支持汽车整车和汽车软件企业提升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鼓励行业组织加强技术交流,指导企业不断提升安全水平。2.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聚焦车规级芯片、应用开发软件等“卡脖子”环节,加快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配套能力。支持整车企业加强与核心供应商的利益协同,加快零部件配套体系集聚发展,适当扩大核心零部件的应急仓储规模,建立极端情况下供应链备份预案,确保维持正常生产能力。四、重点工程(一)实施科技创新工程。1.打造重要创新载体。引导重点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完善和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加快建设国家车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氢能动力工程研究中心、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5G融合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鼓励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2.加强关键人才引育。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加快引进和培养软件架构师、车规级芯片设计师、卓越工程师等紧缺高级人才,以及汽车软件、轻量化和电池原材料等基础研发人才。鼓励高校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推进汽车与计算机、软件、新材料等跨学科建设,加快建设重庆高等工程师学院。孵化科技型初创企业、创新团队,培育领军型、成长型、初创型企业家。3.提升创新转化能力。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创新关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创新和专利技术转移转化运作机制。完善市、区两级企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立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发展企业与科技创新机构的融合发展平台,提升专项服务能力,为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机构创新成果转化提供精准高效服务。(二)实施智能制造工程。1.加快提升智能制造基础能力。加快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实施数字化改造,建设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信息系统,加大数字化装备应用力度,提升企业关键环节数字化水平。支持整车企业搭建智能制造平台,助推企业间产能共享,提升全市汽车整车产能利用率。2.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推动企业信息系统与生产设备互联互通,开展系统间集成应用。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一链一网一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数据协同网络,建设供应链协同等应用服务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支持“5G+”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智能工厂等创新应用示范项目,鼓励企业创建全球灯塔工厂,打造创新示范标杆。(三)实施质量提升工程。1.提升质量控制能力。推进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质量监测、成本控制、营销服务等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实施质量提升计划,以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为突破口,以降低汽车故障率和稳定达标排放为目标,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设汽车质量评估体系,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2.加强品牌培育和产权保护。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内涵设计和推广工作,提高品牌竞争力和品牌价值。加强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查处违法侵权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舆论正向引导作用,助力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3.增强质量服务能力。发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在测试评价、研发验证等领域的技术资源优势,完善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四)实施绿色低碳工程。1.打造标杆示范企业。支持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汽车产品生态设计评价标准制定。在汽车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打造行业绿色发展的标杆示范企业。2.加快建设零碳工厂。支持企业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建设工厂储能、利用的内循环体系,加快低碳工艺应用,严格污染物排放管控,提升污水、废气、废料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水平,建设零碳工厂。3.开展产品再制造。支持企业围绕车辆制造的全生命周期,扩大可再生、轻量化材料使用规模。采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开展零部件再制造示范试点。加强旧件回收、制造及检测管控,建立循环再生体系。4.发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鼓励开展废旧动力电池安全梯次利用。支持电池产业链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开展新一代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和自动智能化拆解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五)实施融合发展工程。1.推动与物流运输业加快融合。支持整车企业充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物流需求,进一步优化提升运输效率,与物流企业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双方设施设备衔接、业务流程协同,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等关键环节深度融合。2.推动国内国际市场加快融合。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强国内国际交流合作。持续引进优质整车、零部件、研发、测试、应用、运营、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企业。支持企业利用市外优质人才资源设立研发中心,加强出口目标国相关标准、认证、检验监管等制度研究,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推动产品出口逐步向品牌及技术输出等价值链高端环节转移。3.推动与智慧出行加快融合。深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构建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全程电子化、智能化的出行服务体系,探索推进自动驾驶客运出行服务,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慧出行服务生态。4.推动与金融保险业加快融合。支持整车企业抢抓市场机遇,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购车、用车、修车、卖车等环节,发展汽车金融、汽车租赁、汽车保险等业务。加快扩大市场参与主体范围,推动绿色信贷创新,鼓励企业持有电池、储能设施、充电桩等资产,探索绿色资产融资新模式。五、保障措施(一)强化统筹协调。建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的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定期向市政府专题汇报。市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工作专班负责统筹相关单位,推动落实具体工作。(二)加强人才保障。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行业主管部门服务保障,用好用实“鸿雁计划”“重庆英才计划”等人才政策,研究完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专项政策。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结对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和引导高校进行学科调整和新工科建设,培养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急需人才。(三)强化金融支持。加强政银企合作,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立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推介机制,做大直接融资规模。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设立汽车行业专项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中长期贷款投放额度。支持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四)加大政策扶持。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委、市大数据发展局等部门要从部门专项资金中安排预算,支持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市经济信息委加强政策统筹,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项目按照“一企一策”“一项目一政策”给予支持。鼓励重点区县制定相应的专项支持政策。(五)打造宣传平台。持续办好重庆国际车展、自动驾驶挑战赛等品牌活动,策划举办全球性、全国性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专业会议。围绕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成果等,积极开展新闻发布、企业走访等宣传活动,支持企业开展产品发布、试乘试驾等推广活动,积极营造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六)加强招商引资。市经济信息委加强招商统筹,市招商投资局做好招商服务协调工作,市级有关部门要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按职能分工加快推动落实。重点区县要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情况,建立专业招商团队,全力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市、区两级加强联动,提高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招商引资效率和水平。(七)创建特色园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和开发区积极创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区,打造形成“1”个整车、“N”个配套的“1+N”园区体系,强化示范带动,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 海克斯康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3月28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与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克斯康) 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进华、常务副主任郑继虎,海克斯康集团总裁 Paolo Guglielmini 、总法律顾问兼首席合规官 Anthony Zana 、集团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洪全、大中华区智研院执行院长隋占疆、方案应用与系统集成副总经理袁辉 等 领导共同 出席了 本 次签约仪式。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进华首先对海克斯康集团各位领导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海克斯康的长久以来的支持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创新中心已经聚集了千余人的专业团队,完成了一阶段能力建设,取得如今的成绩是离不开股东单位的大力支持,期待双方协同优势资源,共同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海克斯康集团总裁Paolo Guglielmini对创新中心能在五年的建设期中取得如此高质量的发展表示赞许,希望双方能够互相赋能,共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行业生态建设。海克斯康集团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洪全对创新中心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丰硕成果表示认可,并希望双方进一步在“研发、测试、仿真、实车、上路”等关键环节开展紧密合作,以国内外先进技术赋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共同引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2023年,双方将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数云平台、工业软件及工业APP、仿真云平台VTD、高精动态地图、智慧园区与智慧城市的开发与建设及行业活动举办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并在此基础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坚持创新引领,深化业务合作,助力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 重庆市级工信化重点实验室认定启动 重点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和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等领域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一批企业重点实验室将发挥大作用。3月4日,市经信委消息称,即日起我市启动2023年度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下称工信化重点实验室)申报认定,重点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和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等领域进行培育,合规企业可在4月15日前向市经信委申报。按照认定要求,企业申报应具备条件包括:依托单位在重庆市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明确的建设发展规划,研究方向符合全市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目标,有比较充足的科研经费;实验室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有与研究方向相匹配的科学研究试验设备、仪器装备及配套设施等仪器设备,其价值不低于1000万元;有技术带头人和研发团队;取得过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成果和经济效益,具备承担省部级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能力和条件;依托单位有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研究成果有较强的转化及应用推广能力,市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优先支持申报。“工信化重点实验室是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也是全市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支撑力量。”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我市自2015年开展此项评定活动以来,先后培育认定100多个重点实验室,对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业创新能力提升等起到推动作用。比如在上年度我市评选出的13个工信化重点实验室中,包括青山工业新能源乘用车变速器实验室、博腾制药小分子抗病毒原药料工艺实验室等一批涉及汽车、电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的实验室,在创新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而入选企业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亦成为近年全市工信化重点实验室创建的一大亮点。届时,市经信委将与市财政局共同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审、答辩评审和现场核查,择优确定认定名单并进行公示和授牌,并协助入选企业推动其工信化重点实验室持续进行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 湖北省规划建设激光雷达计量检测能力,助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
    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竞逐的新浪潮中,湖北正抢立潮头——我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今年9月全省生产新能源汽车3.2万辆,相当于2020年全年产量,产量占全国的4.2%;今年5月在汉举行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对接会上,总金额661.73亿元的30个重点项目花落湖北……科技赋能,让汽车变得“清洁”又“聪慧”;质量护航,使产业发展高效又安心。近年来,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与认证认可为代表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发挥技术优势,积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先行先试,助力湖北抢抓新机遇,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建成电波暗室服务矩阵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十米法电磁兼容实验室内。随着大门缓缓打开,一辆新能源汽车驶入实验室内。停入待检区域,车辆正对的是远处两根形状奇异的“天线”……这些试验是用来检验汽车对外界电磁辐射信号强弱以及对外界电磁辐射的抗干扰能力的,通常在电波暗室内进行。新能源汽车大量使用芯片和电子零部件,其电磁辐射信号强度直接关系到驾驶人及乘客的身体健康,以及汽车电子电气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需要按相关标准进行检测,确保质量合格,方可通行市场。据了解,省计量院已构建起“十米法、三米法、一米法”电波暗室服务矩阵,建立覆盖世界主流标准的整车、汽车电子零部件全项电磁兼容测试服务能力。近年来,先后为极目电子、海微科技等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的中控、显示屏等产品提供测试服务。同时,该院还承担着定期为全省充电桩定期“做体检”的任务。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离不开该院可靠的计量检测技术支撑。去年12月,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正式在襄阳挂牌落成。该中心已建成覆盖充电桩计量检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计量检测、铅酸蓄电池检测、金属材料元素分析等全产业链计量测试和科技创新能力;湖北省汽车电子产品安全质量检验中心助力区域汽车电子生产企业在本地实现了研发验证、产品检测、整改咨询;以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有限公司为建设主体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在数字化转型、驾驶场景试验场、移动污染源防治等领域具备行业领先优势……计量与检验检测,正全方位承托新能源汽车产业跃升之路。据省市场监管局统计,近年来,为服务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我省共建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北)、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8家国家质检中心;建设湖北省氢燃料电池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等7家省级质检中心,形成了服务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检验检测需求的全覆盖网络。建立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标准高地”在钢缆牵引下,一辆车疾速撞向障碍物,随着一声巨响,车头瞬间变形……这样的硬核又刺激的碰撞试验,几乎每天都在位于襄阳的国家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新能源碰撞线频繁上演。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燃料电池汽车——污染极少、经济性强的新能源车“新宠”,通过催化剂作用,使氢氧在燃料电池中产生电化学反应而获得电能。想要保障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就要对其进行完善的测试评价。国家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主体、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安中心”),完成了国内首次带氢碰撞试验及车载氢系统检测,开发完成国内首套氢燃料电池汽车碰撞试验后氢泄漏量采集与计算系统。目前,达安中心正在牵头制定《氢燃料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团体标准,将填补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碰撞相关标准的空白。随着一个个填补行业空白的标准出台,湖北正在探索打造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准高地”。2019年,湖北省新能源汽车标准创新联盟成立,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作为68家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参与其中。该联盟明确了今后湖北省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体系构建,以标准之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标准化、技术化和产业化。打造北斗应用产业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北斗导航系统能够“借”给智能汽车一双“慧眼”,用来“看清”路况——智能驾驶需要定位导航、路径规划、环境感知、决策控制,可以说,定位导航技术决定着车辆高精度位置和姿态感知。实现雨雾极端天气驾驶情况监测、利用“高精地图采集+北斗系统”确保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实现厘米级精度定位、利用激光雷达系统进行无人驾驶的汽车的360度检测……这些都离不开“北斗星”的指引。眼下,省计量院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国家北斗应用产品质检中心的申建工作。该院还将在“十四五”期间申建国家时间频率计量中心湖北应用中心,建立高水平卫星导航北斗/GNSS高精度计量实验室。全力打造北斗应用产业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相关领域计量检测和认证能力建设,开展北斗应用产品的质量检测、入网认证等工作,推动湖北以北斗芯片、北斗终端、北斗智慧应用等为代表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集群加速发展,这一举措将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添上强大助翼。加强激光雷达检测技术研究为更好服务新能源车、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未来我省还将建设新能源车电磁兼容检测系统、车规芯片可靠性检测平台等技术基础项目,并加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设备及零部件全寿命周期质量技术研究,吸引新能源车电动系统、电子零部件制造企业向湖北集聚。眼下,省计量院正在加强激光雷达检测技术研究,规划建设激光雷达相关计量检测能力资质。激光雷达被广泛用于无人驾驶和机器人领域,被誉为机器人的“眼睛”,通过发射激光来测量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精确距离,L4/L5级新能源车(安装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或实现全自动驾驶)及智能网联汽车上少不了它的身影。待建成相关计量检测资质后,将进一步推动激光雷达设备产业快速发展,助力“湖北造”新能源和智能汽车越来越“灵敏”。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我省正在以更集约、更强大的检验检测实力,建成辐射面广、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的认证检验检测聚集区,打造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及零部件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和标准制修订、人才培养等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平台,让绿色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 SAC/TC 526公开征集智能检验检测系统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8月10日,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26)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检验检测系统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行业标准化需求,我标委会拟组建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检验检测系统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分委会),分委会主要负责全国实验室内特定领域综合功能的环境、安全、动力等检验检测系统标准化工作。因筹建工作需要,现面向全国征集分委会委员,请各有关单位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要求如下:一、征集范围实验室智能检验检测系统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检测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学会)、认证机构等单位均可推荐委员人选。二、委员条件1.本领域内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具有与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相对应的职务;2.熟悉本专业领域业务工作,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3.掌握标准化基础知识,热心标准化事业,能积极参加标准化活动,认真履行委员的各项职责和义务;4.具有较好的文字水平和外语水平;5.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组织任职,并经其任职单位同意推荐;6.身体健康,未有不良行为(刑事)记录,年龄不超过65周岁;7.遵守智能检验检测系统分技术委员会章程。三、报送材料及要求1.采取单位推荐或个人申请、所在单位推荐的方式,由委员候选人填写《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登记表》(见附件)。同一人员不能在3个以上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担任委员。2.委员推荐单位负责审查申请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确保真实性,由单位负责人在委员登记表的指定位置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3.请于2021年8月31日前,将委员登记表纸质材料一式四份(贴照片并加盖公章)、另附同底照片1张(背后注明姓名),邮寄至秘书处。同时登记表电子版(word文件,贴电子版照片,照片分辨率在413×626以上,文件大小2M以下,以“单位名称-姓名”命名)发送至联系人邮箱。4.根据相关规定,分委会对申报的委员人选进行综合评议,择优确定委员建议名单,提出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和组建方案,报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5.所有申报资料将作为技术档案不再退还本人。四、联系方式秘书处承担单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通讯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渝大道9号邮编:401122联系人:乐中耀 黄兴电话:023-68822360/18623583945 023-68661125/15683160191 电子邮箱:huangxing@caeri.com.cn关于公开征集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检验检测系统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的通知.pdf附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登记表.docx
  • 工信部发布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附汽车测试技术网络大会)
    3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发布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含五大方面,15项内容。全文如下: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要求,紧贴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实际需求,践行使命担当,奋力开创汽车标准化工作新局面,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一、持续完善标准顶层设计,加强各方统筹协调1.健全完善汽车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优化汽车行业“十四五”技术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研究制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备标准体系,加快构建汽车芯片标准体系。2.统筹推进汽车标准化工作。高度重视汽车标准的交叉融合问题,推动建立跨行业跨领域工作协同机制,进一步强化行业协同、上下联动,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充电、汽车芯片、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标准的统筹协调,不断提升标准工作开放性和透明度。3.强化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标准技术来源和行业需求研究,鼓励行业机构、业界企业、社会公众等提出标准需要和意见建议;持续加大标准宣贯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深度解读标准内容和要求支撑做好贯彻实施工作;开展重点标准实施效果阶段性评估,立足我国政府管理及产业发展趋势持续提升标准质量水平。二、加快新兴领域标准研制,助力产业转型升级4.新能源汽车领域。启动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相关标准修订工作,进一步提升动力蓄电池热失控报警和安全防护水平;加快推进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列标准研究,修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标准,进一步强化电动汽车安全保障。开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最大功率测试方法标准预研,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驱动电机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等标准制修订,持续完善电动汽车整车及关键部件标准体系。开展动力蓄电池耐久性标准预研,推进动力蓄电池电性能、热管理系统、排气试验方法及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管理规范等标准研究,促进动力蓄电池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能耗及续驶里程、低温起动性能、动力性能试验方法等整车标准以及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等关键系统部件标准研究,支撑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及示范运行。加快构建完善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推进纯电动汽车车载换电系统、换电通用平台、换电电池包等标准制定;开展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技术升级方案研究和验证,加快推进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等系列标准修订发布。5.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开展汽车软件在线升级管理试点,组织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等标准试行验证,完成软件升级、整车信息安全和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审查与报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要求、设计运行条件及车载定位系统等L3及以上通用要求类标准草案编制,完成封闭场地、实际道路及模拟仿真等试验方法类标准的制定发布,面向L2级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开展标准验证试验,有力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工作。加快推进信息安全工程、应急响应、数据通用要求、车载诊断接口、数字证书及密码应用等安全保障类重点标准制定,进一步强化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优化完善车辆网联功能技术标准子体系,推进基于LTE-V2X的车载信息交互系统、基于网联功能的汽车安全预警场景应用以及相应交互接口规范等标准的研究和立项,协同推动智慧城市网联基础设施相关标准制定,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能交通系统、大数据平台等的互通互联。分阶段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系列标准制定,开展符合我国交通特征的测试设备等标准研制工作。6.汽车电子领域。完成无线通信终端、毫米波雷达、主/被动红外等关键系统部件标准审查和报批,加快推进免提通话和语音交互标准制定,启动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抬头显示系统、激光雷达等标准研制立项,满足不断增长的车载电子系统标准需求。推进整车及零部件电磁兼容基础通用标准修订立项,启动整车天线系统射频性能评价、整车辐射发射限值、人体电磁曝露、车辆雷电效应和整车天线系统通信性能等标准预研。完成车辆预期功能安全、车辆功能安全审核及评估方法、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功能安全等标准制定,进一步完善功能安全与预期功能安全标准体系。7.汽车芯片领域。开展汽车企业芯片需求及汽车芯片产业技术能力调研,联合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等关联行业研究发布汽车芯片标准体系。推进MCU控制芯片、感知芯片、通信芯片、存储芯片、安全芯片、计算芯片和新能源汽车专用芯片等标准研究和立项。启动汽车芯片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等通用规范标准预研。三、强化绿色技术标准引领,支撑双碳目标实现8.能源消耗量领域。完成轻型、重型商用车第四阶段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征求意见,加快推进乘用车第六阶段燃料消耗量、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标准制定。开展高效电机等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评价方法标准研究,启动乘用车道路行驶能源消耗量监测规范标准预研。完成轻型汽柴油车、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标准审查和报批。9.碳排放领域。开展道路车辆温室气体管理通用要求、术语定义、碳中和实施指南等基础通用标准研究和立项。推进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碳排放及核算办法相关标准研究和立项。启动汽车产品碳足迹标识、电动汽车行驶条件温室气体碳减排评估方法标准预研。四、完善整车基础相关标准,夯实质量提升基础10.汽车安全领域。推动燃气汽车燃气系统安装规范、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等标准发布,加快灯光系列标准整合以及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及固定点、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等标准修订。推进乘用车制动系统、前后端防护装置、顶部抗压强度、行人碰撞保护、侧面碰撞乘员保护、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防盗装置等标准制修订,进一步强化乘用车安全要求。做好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标准宣贯实施,推动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强度标准发布,加快商用车驾驶室外部凸出物标准、专用校车安全、专用校车学生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强度等标准制修订,持续推进危险物品运输车辆、爆炸品和剧毒化学品车辆等危化品运输车辆标准整合,开展轻型汽车/商用车辆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标准实施评估及强制性实施的可行性分析,不断提高商用车安全水平。进一步完善车辆事故与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启动汽车故障模式和事故分类等标准预研。11.传统整车领域。围绕自卸半挂车栏板高度、45英尺集装箱列车长度等内容进行调研,适时启动GB 1589《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 轴荷及质量限值》标准修订工作。配合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标准修订,启动空气悬架车辆评价、提升桥车辆技术要求等支撑性标准的研制。加快推进汽车列车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修订,开展主挂自动连接、连接装置强度、货物隔离装置及系固点等标准预研。开展3.5t以下轻型挂车标准体系研究,根据行业需求开展相关标准制修订。推进车辆操控、主动降噪、结构耐久、车内外提示音等方面标准预研。12.零部件领域。推进空气悬架、推力杆、高度控制阀、自动变速器、电子辅助转向系统(EPS)、多种类型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标准研究与制修订。开展新型塑料及复合材料的车辆零部件质量标准研究制定。加快压缩天然气(CNG)汽车35MPa压力关键部件等标准升级。五、全面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3.加强全球技术法规制定协调。全面跟踪联合国世界车辆协调论坛(WP.29)动态及趋势,切实履行《1998年协定书》缔约国义务及自动驾驶与网联车辆工作组、电动汽车安全工作小组副主席等职责,牵头先进驾驶辅助系统部件、自动驾驶功能要求、自动驾驶测评方法、数据记录系统、电动汽车安全、氢燃料电池车辆安全、车载电池耐久性等重点法规项目规划与研制工作,适时提出中国提案。推动1-2项中国标准进入全球技术法规候选纲要,持续提升国际法规协调工作的参与度与贡献度。14.深度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切实履行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委员会(ISO/TC22)自动驾驶测试场景、车载雷达特别工作组召集人以及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动车辆电能传输系统委员会(IEC/TC69)等相关国际标准项目负责人职责,加快推进自动驾驶测试场景、车载毫米波雷达探测性能评价、动力蓄电池系统功能安全、汽车电子/电气部件传导骚扰试验方法等国际标准研究,重点推动乘用车外部保护、负压救护车、安全玻璃、燃料电池汽车低温冷启动及最高速度等国际标准立项并新建1-2个国际标准工作组,持续提升中国标准国际化影响力。15.务实推进中外标准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多双边合作机制与平台,巩固并扩大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和法规协调工作成果,共同提出国际标准法规提案,联合开展相关标准法规制定活动,推动形成国际标准化共识。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与重点沿线国家开展汽车标准化交流、培训等活动,促进国内外标准化机构间的对话合作,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汇集行业多方资源力量,不断扩充国际协调专家队伍,实现国际协调资源共享和专家有序管理。第四届“汽车检测技术”网络大会我国是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据中汽协预测,2021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610万辆,同比增长3.1%;与之相对应的汽车召回量也有所增长,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2021年国内乘用车企召回缺陷汽车851.91万辆。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主机厂和零部件厂高度重视整车品质的提升。针对整车和组件的测试及质量监控,已经贯穿汽车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基于此,仪器信息网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材料分会,将于4月13-14日组织举办第四届“汽车检测技术”网络大会,为汽车产业链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推动我国汽车测试行业健康发展,助力汽车产业持续提升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及高质量制造。免费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utomobile2022/扫码免费报名参会会议赞助:15718850776(微信同号)刘老师会议日程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人4月13日上午 零部件失效分析09:00-09:30机械传动零部件失效诊断技术研究及其制造设计的改进应用潘安霞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09:30-10:00更新中欧波同10:00-10:30高强度零部件延迟开裂问题探讨唐刚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10:30-11:00电子探针在汽车材料分析中的应用岛津11:00-11:30检验分析报告中的图片表达问题探讨刘柯军汽车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理化及失效专业委员会4月13日下午 零部件测试技术14:00-14:30汽车橡胶材料测试(拟)苍飞飞国家橡胶轮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4:30-15:00汽车零部件清洁度测试技术谢宇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15:00-15:30赞助席位15:30-16:00汽车几何尺寸测量(拟)邵双运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16:00-16:30赞助席位16:30-17:00更新中冯继军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工艺研究所17:00-17:30车内空气污染检测技术胡玢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4月14日上午 新能源汽车测试技术(上)09:00-9:30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测评技术研究谢先宇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9:30-10:00动力电池安全性测试技术马天翼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10:00-10:30更新中基恩士10:30-11:00驱动电机测试技术与研究(拟)吴诗宇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11:00-11:30赞助席位11:30-12:00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OBC)与充电桩电源新技术王正仕浙江大学4月14日下午 新能源汽车测试技术(下)14:00-14:30数字射线成像(DR)及工业CT检测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上的应用郑小康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14:00-16:30更新中
  • 自动衡器分技术委员会成立
    9月21日,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自动衡器分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南京举行。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副司长刘新民、江苏省质监局副局长孙春雷等出席成立大会并为分技委会揭牌。   孙春雷副局长指出,江苏衡器产业发达,衡器工业年产值约40亿元,占全国的37%,形成了电子汽车衡、电子皮带秤、定量包装秤和配料系统四大产业集群。总局将自动衡器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江苏省计量院充分体现对江苏计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他希望,江苏省计量院建好、用好自动衡器分技术委员会,为全国计量工作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一是要在总局计量司的领导下,在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加强技术规范的研究及制修订,积极开展技术规范推广、学术交流、标准比对和人才培训等工作 二是要紧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集中专家智慧,大力加强科研工作,多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科技成果 三是要按照《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章程》建立完善的工作和运行机制,努力建设行为规范、管理一流、效能显著的计量分技术委员会。  刘新民副司长高度肯定了江苏省计量院近年来能力建设的成果,他指出,江苏省质监局领导高度重视计量工作,为计量事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支持,这也是总局将自动衡器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江苏的原因。他说,成立分技术委员会是总局计量司根据计量形势需要,保障技术规范有效性的重要举措。技委会成立后要在总局计量司的领导下,在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遵守委员会章程,积极履行职责,认真做好规程制修订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今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立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自动衡器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江苏省计量院。经过紧张筹建,分技术委员会吸纳了全国相关科研院所、计量技术机构和衡器生产企业的19位专家为委员会委员。  会上,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张晓刚主任宣读了总局关于成立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的批文及组成名单 19位委员接受了分技术委员会的聘书。  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相关处室负责人、中国衡器协会、全国衡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自动衡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及省局计量处相关同志参加了成立大会。
  • 关于召开TC203微光刻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第十三届微光刻技术交流会的通知
    1、 会议流程:会议时间:2023年8月28-31日会议地址:青岛鑫江温德姆酒店会议承办单位: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日期时间地点内容备注8月28日星期一全天一楼大厅报到,签到会务组酒店签到11:30-13:00指引已报到的参会嘉宾自助午餐会务接待组14:00-17:00二楼华润厅青少年科普课堂:《微电子微光刻科学技术知识的宣贯、播种、科学普及教育从娃娃抓起的亲子活动》及《以魔方为例谈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的科普活动》和《魔方与现代科学及魔方与标准化的研究》。“魔方爷爷”17:30-18:00技术交流 海德堡仪器公司技术专家董越先生《创新先进技术-双光子聚合(TPP)实现3D微光刻及微型打印》。光映科技公司18:30-21:00欢迎晚宴8月29日星期二6:30-8:00一楼餐厅自助早餐至10:00结束大床房 双早双床间 双早8:30-12:00一楼鑫江厅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光刻分技术委员会(TC203/SC4)年会暨第十三届微光刻技术交流会开幕式:1)主办单位领导致欢迎辞。2)青岛市领导致辞。3)承办单位领导致欢迎辞。4)微光刻分委会秘书长 有关委员会《三十年历程及十年磨一剑》简介。5)集体照微光刻技术交流报告6) 湖南大学段辉高教授:《力学辅助光刻及其应用》。7)苏州大学陈林森教授:《微纳光制造(数字光刻/智能纳米压印)》8)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X射线光学技术实验室副主任吴衍青研究员《上海光源 EUV光刻胶检测技术新进展》9)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研究员朱振东老师:《氮化硅微腔光频梳器件关键技术》10)神光光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神光研究院曹海平院长:《神光光学用于微光刻的玻璃材料和元件》。11)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建老师:《面向特种芯片的光刻技术与装备》主持人:微光刻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冯稷主任主持人:湖南大学段辉高教授主持人:清华大学李群庆教授12:00-13:00二楼华润厅自助午餐GenIsys公司13:30-18:00一楼鑫江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及先进光刻技术交流会1) 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事业发展经理 Massimo Tormen:Manufacturing advanced photonic devices needs reliable nanoimprinting lithography solutions。2)海德堡仪器公司Nano AG/杨菲博士:《纳米扫描热探针直写技术(NanoFrazor)》一种可应用于纳米尺度科学研究的纳米制造技术。3)锐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军先生:《Raith Nanofabracation Application Updates 2023》。4) Genlsys公司亚太总监陈利奇先生:《GenlSys Update 2023》。5)清华大学刘泽文教授:《光刻技术回顾与展望》。6)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夏洋老师:《集成电路工艺装备及科教融合》。7)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志宇老师:《大幅面微纳结构光学表面制造技术》。8) 江苏长进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凯先生:《新型高分辨率电子束光刻胶和用于三层结构新型显影工艺》。9) 长飞石英技术 (武汉) 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监肖畅先生:《微光刻用合成石英材料开发进展与应用》。10) 矽万 (上海)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陈硕先生:《基于3D光刻的曲面衬底非球面微透镜阵列》。11) 苏州锐材半导体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江茜女士:《SOI晶圆和其它晶圆键合新材料》。12) 深圳清力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平台负责人潘旭捷先生:《深圳超滑技术实验平台微纳米工艺介绍》。13) 纳糯三维科技 (上海) 有限公司总经理崔万银博士:《双光子灰度光刻技术在微光学器件中的应用》。14)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杨尚老师《数字化掩模灰度光刻的建模与仿真》。15) 福建省水电科学研究院刘辉文老师:《电位限制式电子束投影光刻技术的新进展》主持人:清华大学刘泽文教授主持人:上海交通大学程秀兰教授18:00-20:00二楼华润厅晚宴Raith 锐时科技公司20:00-21:00一楼鑫江厅Genlsys公司用户会8月30日星期三6:30-8:00一楼餐厅自助早餐至10:00结束大床房 双早双床间 双早8:30-12:00一楼鑫江厅微光刻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年会1)纳米压印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组筹建情况介绍。包括工作组成员及主要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介绍。2)关于“纳米压印国家标准”申请立项书草案。3)“纳米压印国家标准”初稿草案。4)其它有关纳米压印技术建议。2023-2024年两届承办方交接牌仪式2023年第十三届承办单位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冀然先生交会牌,致感谢词;2024年第十四届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X射线光学技术实验室副主任吴衍青研究员接会牌,致欢迎词。微光刻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冯稷主任12:00-13:00二楼华润厅自助午餐神光光学集团13:00-17:00待定重要的调研参观考察待定18:00-20:00二楼华润厅欢送晚宴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8月31日星期四6:00-10:00一楼餐厅自助早餐至10:00结束大床房 双早双床房 双早9:00-12:00退房参会嘉宾返程会务组2、 交通信息参考会议地点:青岛鑫江温德姆酒店(青岛市城阳区黑龙江中路220号)路线建议:1、飞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青岛鑫江温德姆酒店网约车:40.3公里,【时长:37分钟,总费用:80元左右】;地铁-公交:地铁8号线(胶东机场地铁站--青岛北站)--地铁1号线(青岛北站--仙家寨)--A2出口步行6分钟至汽车北站,乘坐即青1号线(汽车北站--仙山东路黑龙江路)-青岛鑫江温德姆酒店,【时长:1小时42分钟,总费用:8元】;地铁-打车:地铁8号线(胶东机场地铁站--青岛北站)--地铁1号线(青岛北站--仙家寨)--A3出口打车至青岛鑫江温德姆酒店,【时长:1小时23分钟,总费用:17元】;2、 高铁:(1)青岛北站——青岛鑫江温德姆酒店网约车:12公里,【时长:20分钟,总费用:30元左右】;地铁-公交:地铁1号线(青岛北站--仙家寨)--A2出口步行6分钟至汽车北站乘坐即青1号线(汽车北站--仙山东路黑龙江路)-青岛鑫江温德姆酒店,【时长:50分钟,总费用:4元】;地铁-打车:地铁1号线(青岛北站--仙家寨)--A3出口打车至青岛鑫江温德姆酒店,【时长:33分钟,总费用:13元】;(2)青岛站——青岛鑫江温德姆酒店网约车:29公里,【时长:35分钟,总费用:53元左右】;地铁-公交:地铁1号线(青岛站--仙家寨)--A2出口步行6分钟至汽车北站乘坐即青1号线(汽车北站--仙山东路黑龙江路)-青岛鑫江温德姆酒店,【时长:1小时15分钟,总费用:6元】;地铁-打车:地铁1号线(青岛站--仙家寨)--A3出口打车至青岛鑫江温德姆酒店,【时长:58分钟,总费用:16元】。青岛鑫江温德姆酒店--喆啡酒店打车:6分钟,费用约9元步行:1.5公里,约20分钟附件:青岛部分热门景点市南沿海一线(五四广场、奥帆中心、情人坝、小麦岛公园、燕儿岛山公园游玩线路比较集中,建议已一条线路游玩)★酒店—五四广场酒店步行500米到达西小水公交站台乘坐公交车502路(市政府南通路方向)10站到市政府南通路公交站台下车,步行15分钟即到五四广场。★五四广场—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情人坝—燕儿岛山公园—小麦岛公园以五四广场为沿海一线游玩起点,五四广场导航指引步行10分钟即到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步行20分钟即到情人坝,步行30分钟即到燕儿岛山公园,步行50分钟即到小麦岛公园;★栈桥景区酒店步行500米到达仙山东路黑龙江路公交站台乘坐公交车即青1号线(汽车北站方向)2站到汽车北站公交站台下车,步行230米至仙家寨(汽车北站)地铁站(王家港方向)乘坐地铁1号线乘19站青岛站G口方向即到★中山公园—八大关风景区酒店步行260米到达黑龙江中路仙山东路公交站台乘坐公交车103路(李村站方向)19站到李村站公交站台下车,步行220米至李村地铁站(青岛站方向)14站中山公园地铁站A口出步行500米即到中山公园。中山公园步行10分钟即到八大关风景区。★崂山风景区酒店步行500米到达西小水公交站台乘坐公交车502路(市政府南通路方向)3站到黑龙江中路枣山路站公交站台下车,步行200米至枣山路地铁站乘坐地铁2号线(泰山路方向)乘5站站内换乘地铁11号线(钱谷山方向)9站北九水地铁站B1口出站即到。石老人海水浴场★即墨古城酒店步行500米到达仙山东路黑龙江站台乘坐公交车即青1号线(汽车城公交枢纽站方向)7站到得利电器公交站台下车,同站换成即墨2006路(永昌公交总站方向)14站到即墨古城(西门)公交站★金沙滩风景区酒店步行260米到达黑龙江中路仙山东路公交站台乘坐公交车941路(临时站方向)11站到重庆中路瑞金路公交站台下车,步行250米至瑞金路地铁站(王家港方向)21站山里地铁站C口出到达山里地铁站公交站乘坐公交车黄岛4路(灵山卫公交枢纽站方向)5站到电影学院公交站台下车即到。参会方式:返回回执即可(邮箱请查看回执)第二轮回执表.doc
  • 全国半导体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5个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换届方案公示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批复,有关单位提出了全国半导体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5个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换届方案。为进一步听取各方意见,现将有关委员名单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21年8月27日。如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将意见反馈至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电子邮件发送至KJBZ@miit.gov.cn(邮件主题注明:全国半导体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5个技术委员会换届方案公示反馈)。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13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邮编:100804联系电话:010-68205240公示时间:2021年7月27日-2021年8月27日附件:1.全国半导体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docx 2.全国半导体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半导体分立器件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docx 3.全国电子设备用高频电缆及连接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docx 4.全国电子设备用高频电缆及连接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波无源元件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doc5.全国电子设备用高频电缆及连接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射频电缆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docx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2021年7月27日附件1全国半导体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技术委员会编号:SAC/TC78序号姓名委员会职务工作单位职务/职称1陈大纪主任委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高工2吴景峰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级高工3张宏图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书记/研究员4崔波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副总/研究员级高工5陈海蓉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高级工程师6吴军民委员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所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7王嘉蓉委员龙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高级工程师8胡 建委员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副研究员9汪德文委员深圳市威兆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10来萍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总工/高级工程师11杨勇峰委员河北圣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工程师12罗海辉委员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3刘国友委员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4王东山委员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15李振廷委员之江实验室高级工程师16蔚红旗委员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7俞梅委员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研究员18秦舒委员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于大全委员厦门云天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20张东徽委员安徽建筑大学数理学院讲师21钮应喜委员芜湖启迪半导体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22谢亮委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23崔风洲委员深圳市美信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师24张秋委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25丁晓民委员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副研究员26赵玉玲委员石家庄天林石无二电子有限公司总工/高级工程师27隆慧委员成都亚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28伍宏文委员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29李国春委员深圳市巨维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30罗义委员西安芯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31崔从俊委员安徽省中智科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32张彦秀委员北京燕东微电子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33崔建军委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34周嵘委员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七三厂)高级工程师35吴维丽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高级工程师36陈永强委员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7杨建红委员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38李强委员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CEO助理/正高级工程师39杨寿国委员吉林麦吉柯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监/高级工程师40颜家圣委员湖北台基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职高级工程师41王凌云委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42查鲲鹏委员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3马春喜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副处长/高级工程师44雷剑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附件2全国半导体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半导体分立器件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技术委员会编号:SAC/TC78/SC1序号姓名委员会职务工作单位职务/职称1张玉芹主任委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任/高工2吴景峰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级高工3罗义副主任委员西安芯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4陈海蓉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高级工程师5崔波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副总/研究员级高工6李金元委员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7侯秀萍委员济南市半导体元件实验所技术主管/高级工程师8杨勇峰委员河北圣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工程师9俞梅委员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研究员10钮应喜委员芜湖启迪半导体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11丁晓民委员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副研究员12张东徽委员安徽建筑大学数理学院讲师13赵玉玲委员石家庄天林石无二电子有限公司总工/高级工程师14吕瑞芹委员石家庄天林石无二电子有限公司工程师15伍宏文委员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16张秋委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17陈周帅委员西安芯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18冯海科委员西安芯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19周嵘委员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七三厂)高级工程师20陈永强委员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1李强委员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CEO助理/正高级工程师22杨寿国委员吉林麦吉柯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监/高级工程师23颜家圣委员湖北台基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职高级工程师24张富启委员珠海粤科京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25薛新兵委员扬州晶新微电子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26汪再兴委员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27张锴委员龙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28宋楠委员天津环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29常婷婷委员西安卫光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30白朝辉委员西安卫光科技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31王凌云委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32王涛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高级工程师33印琴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工程师34虞勇坚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高级工程师35马春喜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副处长/高级工程师附件3全国电子设备用高频电缆及连接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技术委员会编号:SAC/TC190序号姓名委员会职务工作单位职务/职称1王坤主任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级高工2张玉芹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主任/高工3乔长海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研究员级高工4李连喜副主任委员天津六○九电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正高工5汤钧秘书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主任/高工6朱荣华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研究员级高工7王言平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级高工8王东晓委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连接器技术认证部部长/工程师9朱云川委员昆山安胜达微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工10张国菊委员天津六〇九电缆有限公司正高工11李芳委员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化主任/高工12陈国华委员吴通控股集团物联科技术有限公司总工/高工13洪启付委员常州八益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工14颜君委员常熟市景弘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经理/工程师15王胜军委员河南安赛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工16韩玉峰委员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副主任/高工17李兴旺委员江西联创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中级工程师18蔡庆委员上海军友射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程师19杨帆委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程师20颜增辉委员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研发部长/仪器仪表工程师21刘中华委员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工22青春委员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师/高工23韦小兰委员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任/高工24刘修红委员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专员/中级工程师25尚爱民委员通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工26陆琛委员灏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工程经理/高级应用工程师27方松喜委员佛山市方普防护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28党作红委员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工29李胜超委员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30陈辉委员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工31王念立委员武汉长飞通用电缆有限公司总监/高工32许刚委员陕西华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师/工程师33宋德柱委员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射频连接器及组件专业总师/高工34刘千委员天津中环安讯达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高工35贾东强委员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专家/高工36刘泰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副总工/高工37杨雪霞委员上海大学教授38王斌委员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工程师39孙文声委员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工40赵应应委员西安艾力特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工41陈毓彬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元件事业部副主任/高工 附件4全国电子设备用高频电缆及连接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波无源元件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技术委员会编号:SAC/TC190/SC1序号姓名委员会职务工作单位职务/职称1朱荣华主任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研究员级高工2张玉芹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主任/高工3毛文沛副主任委员江苏巨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工4武向文副主任委员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工5汤钧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主任/高工6蓝燕锐委员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办副总工/高工7王艳委员四川九洲线缆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主管/工程师8董浩良委员北京特谱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级工程师9蔡庆委员上海军友射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程师10毕建金委员安徽瑞之星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工11陈建红委员武汉长飞通用电缆有限公司产品副总监/工程师12陈辉委员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工13谷越涛委员天津中环安讯达科技有限公司副经理/高工14王永忠委员亨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高工15殷海成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高工16孙胜军委员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工程师17李军委员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基础网络产品总经理/高工18赵瑞静委员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工程师19李兴旺委员江西联创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工程师20朱云川委员昆山安胜达微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工21郭嬿委员陕西华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工22李英武委员西安富士达线缆有限公司技术副总/高工23郑晓奕委员天津六○九电缆有限公司高工24韦小兰委员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任/高工25彭越委员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有限责任公司高工26尚爱民委员通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工27桂宏兵委员赣州金信诺电缆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工28李盛祥委员杭州科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一级高级采购师、聚乙烯高级工程师29彭伟灵委员东莞市晟钫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工30张恒委员西安艾力特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科研部部长/工程师31刘泰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副总工/高工 附件5全国电子设备用高频电缆及连接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射频电缆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名单技术委员会编号:SAC/TC190/SC2序号姓名委员会职务工作单位职务/职称1王言平主任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级高工2武向文副主任委员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工3郭嬿副主任委员陕西华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工4葛雄浩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首席专家/研究员级高工5朱茗秘书长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工6杨帆委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程师7周必海委员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院长/高工8王学习委员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9蓝燕锐委员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办副总工/高工10朱云川委员昆山安胜达微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工11青春委员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公司副总师/高工12董浩良委员北京特谱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级工程师13杨秋莉委员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室主任/高工14尹仕委员宁波市坤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15李胜超委员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16王慧峰委员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高工17张力敏委员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高工18陈辉委员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工19陆琛委员灏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工程经理/高级应用工程师20彭越委员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有限公司高工21颜增辉委员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有限公司研发部长/仪器仪表工程师22蔡庆委员上海军友射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程师23桂宏兵委员赣州金信诺电缆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工24李旗祥委员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高工25李芳委员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化主任/高工26王榕欣委员陕西华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师/高工27刘庆委员镇江蓝箭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工程师28沙奔委员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工程师29宋德柱委员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射频连接器及组件专业总师/高工30徐婕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工程师
  • 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自动衡器分技术委员会等2023年年会召开
    7月13日,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自动衡器分技术委员会、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在线理化分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2023年年会在江苏南京召开。   会议由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林主持。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蒋建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计量管理与技术规范处处长郑华欣、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汪东华出席会议并致辞。   汪东华院长介绍了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划,表示将从人力保障、资源配置、经费补助等各方面全方位支持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   郑华欣处长对分技术委员会近两年来的工作给予了肯定,要求分技术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关于加强计量技术委员会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与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的沟通协调,更好完善本专业计量技术规范体系,高质量完成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工作。   蒋建华二级巡视员指出计量技术委员会是计量工作的重要支撑,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计量技术委员会的建设,大力支持计量技术委员会在制修订计量技术规范、提供计量技术政策咨询、开展学术研讨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要求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坚持科技创新,加强计量基础技术研究;认真履行职责,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强人员培训,建立高水平人才梯队;在推动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建设质量强国、促进产业发展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计量管理与技术规范处路泽超、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在线理化分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封志明、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自动衡器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峰、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伟、全国物理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苏福海、分技术委员会全体成员、特邀专家和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计量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 名单公布!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成立
    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的通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的成立主要是为落实《“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加强智能制造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研究,提升研究水平和支撑能力。通知还公布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和人员名单。《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成立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通知》(工信厅装函〔2017〕267号)同时废止。 主要职责和人员组成名单如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及组成人员名单一、主要职责为国家制定智能制造相关的战略、规划、政策等提供支撑,为各地方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开展智能制造理念普及、成效宣传、经验推广等活动,推动构建完善的智能制造发展生态。二、组成人员(1) 荣誉主任朱森第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名誉主任、教授级高工柳百成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及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工程院院士李伯虎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高级顾问、工程院院士屈贤明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研究员级高工(2) 主任李培根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工程院院士(3) 副主任杨华勇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工程院院士钱 锋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工程院院士单忠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工程院院士张相木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专家委主任欧阳劲松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4) 委员1. 战略与政策组(1) 召集人单忠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工程院院士(2) 组员丁 汉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科学院院士陈学东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工程院院士郑志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科学院院士林忠钦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工程院院士柴天佑 东北大学教授、工程院院士黄庆学 太原理工大学原校长、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浙江大学教授、工程院院士瞿金平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工程院院士毛光烈 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石 勇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朱 敏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所长朱明皓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乔 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九如 电子工业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杨建军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彦敏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荣瀚 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基金投资部总经理陈 明 同济大学工业 4.0 智能工厂实验室主任徐洪海 上海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会长黄 培 e-works 数字化企业网 CEO瞿国春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2. 装备、软件与解决方案组(1) 召集人杨华勇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工程院院士张相木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专家委主任(2) 组员卢秉恒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工程院院士于海斌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王建民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丛力群 上海宝信软件公司 CTO曲道奎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朱毅明 和利时科技集团技术总监刘 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刘志峰 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刘爱军 北京数码大方科技公司技术总监刘检华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纪学成 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 芳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首席技术专家邱 城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党委书记宋晓刚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建锋 西安航天自动化公司副总经理张保全 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执行总裁陈树君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院长赵 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胡长明 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首席专家娄延春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总经理陶 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谢兵兵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总工程师褚 健 中控科技集团创始人戴新宇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鞠恩民 机械工业信息化研究院副总工程师3. 行业应用组(1) 召集人钱 锋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工程院院士(2) 组员刘永才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顾问、工程院院士陈文兴 浙江理工大学校长、工程院院士俞建勇 东华大学校长、工程院院士桂卫华 中南大学教授、工程院院士马 勇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学恭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勇智 中国中车股份公司总信息师古 群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秘书长江 源 中国建材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李志强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制造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国荣 航空工业西飞民机公司副总工程师杨祖一 中国爆破器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宗列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张维新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林 融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副总工程师金征宇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鹏飞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祝宪民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高级顾问顾 浩 中船重工第七一六研究所所长恩云飞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总工程师钱建平 中国船舶集团装备保障中心主任徐 鸿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总工程师郭和生 中国轻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振岩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隋少春 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副总经理储双杰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科学家4. 标准、网络与安全组(1) 召集人欧阳劲松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2) 组员尤 政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工程院院士车海平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数字转型首席战略官王麟琨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恺真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李 强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科技委主任何小龙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小东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轮值院长肖承翔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邱月明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余晓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张龙强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苗建军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周园春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助理郝玉成 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赵新华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蒋白桦 石化盈科信息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董景辰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教授韩 俊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原巡视员戴 红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司原巡视员(五)秘书处(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1. 秘书长瞿国春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2. 执行副秘书长刘法旺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3. 副秘书长尹 峰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智能装备处副处长臧冀原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制造业研究室副主任郭 楠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物联网研究中心主任刘 丹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李 铮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主任
  • 新能源汽车引领下年更新159条标准——2021汽车材料及零部件测试标准盘点
    2021年可谓标准“元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将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之一,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机器人等领域关键技术标准,推动产业变革。我国是汽车产销第一大国,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已成为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回顾过去这一年,我国批准发布大量汽车标准,本文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主流团体标准进行了简要盘点,以飨读者。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种,强制性标准主要包括汽车的安全性标准、汽车排放物的控制标准、汽车操声限制标准、汽车燃油消耗量限制标准等。2021年,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管理的国家标准共58项。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GB 17675-2021汽车转向系 基本要求2021/2/202022/1/12GB 19578-2021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2021/2/202021/7/13GB 26512-2021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2021/2/202022/1/14GB/T 39851.2-2021道路车辆 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的诊断通信 第2部分:传输层协议和网络层服务2021/3/92021/10/15GB/T 39895-2021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 标识规范2021/3/92021/10/16GB/T 39897-2021车内非金属部件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检测方法2021/3/92021/10/17GB/T 39896-2021厢式货车系列型谱2021/3/92021/10/18GB/T 32694-2021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乘用车 技术条件2021/3/92021/10/19GB/T 26779-202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2021/3/92021/10/110GB/T 19753-2021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2021/3/92021/10/111GB/T 19237-2021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机2021/3/92021/10/112GB/T 18386.1-2021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第1部分:轻型汽车2021/3/92021/10/113GB/T 39901-2021乘用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2021/3/92021/10/114GB/T 39899-2021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技术规范 自动变速器2021/3/92021/10/115GB 9656-2021机动车玻璃安全技术规范2021/4/302023/1/116GB 40164-2021汽车和挂车 制动器用零部件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2021/4/302022/1/117GB/T 40032-2021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2021/4/302021/11/118GB/T 31498-2021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2021/8/192022/3/119GB/T 40432-2021电动汽车用传导式车载充电机2021/8/192022/3/120GB/T 40494-2021机动车产品使用说明书2021/8/192022/3/121GB/T 40499-2021重型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通用条件2021/8/192022/3/122GB/T 40501-2021轻型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通用条件2021/8/192022/3/123GB/T 40509-2021汽车转向中心区操纵性过渡特性试验方法2021/8/192022/3/124GB/T 40507-2021乘用车 自由转向特性 转向脉冲开环试验方法2021/8/192022/3/125GB/T 40512-2021汽车整车大气暴露试验方法2021/8/192022/3/126GB/T 40521.1-2021乘用车紧急变线试验车道 第1部分:双移线2021/8/192022/3/127GB/T 40521.2-2021乘用车紧急变线试验车道 第2部分:避障2021/8/192022/3/128GB/T 38146.3-2021中国汽车行驶工况 第3部分:发动机2021/8/192022/3/129GB/T 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2021/8/192022/3/130GB/T 24347-2021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2021/8/192022/3/131GB/T 40428-202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2021/8/192022/3/132GB/T 34015.4-2021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梯次利用 第4部分:梯次利用产品标识2021/8/192022/3/133GB/T 40433-2021电动汽车用混合电源技术要求2021/8/192022/3/134GB/T 40430-2021道路车辆 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的诊断通信 符号集2021/8/192022/3/135GB/T 34015.3-2021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梯次利用 第3部分:梯次利用要求2021/8/192022/3/136GB/T 14172-2021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静侧倾稳定性台架试验方法2021/8/192022/3/137GB/T 40822-2021道路车辆 统一的诊断服务2021/10/112022/5/138GB/T 40861-2021汽车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要求2021/10/112022/5/139GB/T 5334-2021乘用车 车轮 弯曲和径向疲劳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2021/10/112022/5/140GB/T 39851.3-2021道路车辆 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的诊断通信 第3部分:排放相关系统的需求2021/10/112022/5/141GB/T 33598.3-2021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再生利用 第3部分:放电规范2021/10/112022/5/142GB/T 38775.7-202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7部分:互操作性要求及测试 车辆端2021/10/112022/5/143GB/T 12678-2021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2021/10/112022/5/144GB/T 27840-2021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测量方法2021/10/112022/5/145GB/T 19754-2021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2021/10/112022/5/146GB/T 40712-2021多用途货车通用技术条件2021/10/112022/5/147GB/T 40711.2-2021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2部分:怠速起停系统2021/10/112022/5/148GB/T 38775.5-202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5部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2021/10/112022/5/149GB/T 40578-2021轻型汽车多工况行驶车外噪声测量方法2021/10/112022/5/150GB/T 12535-2021汽车起动性能试验方法2021/10/112022/5/151GB/T 40625-2021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室内测量方法2021/10/112022/5/152GB/T 5909-2021商用车 车轮 弯曲和径向疲劳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2021/10/112022/5/153GB/T 40711.3-2021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3部分:汽车空调2021/10/112022/5/154GB/T 39037.1-2021用于海上滚装船运输的道路车辆的系固点与系固设施布置 通用要求 第1部分:商用车和汽车列车(不包括半挂车)2021/10/112022/5/155GB/T 40711.4-2021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4部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2021/10/112022/5/156GB/T 40855-2021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2021/10/112022/5/157GB/T 40857-2021汽车网关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2021/10/112022/5/158GB/T 40856-2021车载信息交互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2021/10/112022/5/1行业标准汽车行业标准主要包括汽车整车、发动机及各大总成的性能要求、技术条件等表明产品本身质量水平的标准。2021年,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管理的行业标准共9项。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QC/T 1149-2021大件运输专用车辆2021/5/172021/10/11QC/T 1152-2021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用DC/DC变换器技术条件2021/8/212022/2/12QC/T 1153-2021汽车紧固连接螺栓轴力测试 超声波压电陶瓷片法2021/8/212022/2/13QC/T 1154-2021汽车微电机用换向器2021/8/212022/2/14QC/T 1155-2021汽车用USB功率电源适配器2021/8/212022/2/15QC/T 1156-2021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单体拆解技术规范2021/8/212022/2/16QC/T 271-2021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2021/8/212022/2/17QC/T 550-2021汽车用蜂鸣器2021/8/212022/2/18QC/T 62-202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减震器2021/8/212022/2/19QC/T 942-2021汽车材料中六价铬的检测方法2021/8/212022/2/1团体标准本文仅整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CSAE)批准发布的团体标准,共92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化工作最早始于2006年,2014年入选首批团体标准试点单位。以下标准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1T/CSAE 172-2021电动乘用车剩余里程准确度评价试验方法2021/2/262T/CSAE 173-2021基于道路载荷谱的汽车用户使用与试验场试验相关性分析评价规程2021/3/293T/CSAE 174-2021汽车产品可靠性增长开发指南2021/3/294T/CSAE 175-2021汽车可靠性设计的用户定义方法2021/3/295T/CSAE 176-2021电动汽车电驱动总成噪声品质测试评价规范2021/3/296T/CSAE 177-2021电动汽车车载控制器软件功能测试规范2021/4/127T/CSAE 179-2021汽车用高韧性热镀铝硅合金镀层热冲压钢板技术要求2021/4/128T/CSAE 180-2021轻型汽车道路行驶工况2021/4/129T/CSAE 40-2021乘用车塑料前端框架技术条件2021/4/1210T/CSAE 178-2021电动汽车高压连接器技术条件2021/5/1311T/CSAE 181-2021汽车室内润滑脂气味测试及评价方法2021/5/1312T/CSAE 182-2021汽油机油低速早燃性能测试方法2021/5/1313T/CSAE 184-2021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健康状态评价指标及估算误差试验方法2021/5/1314T/CSAE 185-2021自动驾驶地图采集要素模型与交换格式2021/5/1315T/CSAE 186-2021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箱火灾用气体防控装置2021/5/1316T/CSAE 183-2021燃料电池堆及系统基本性能试验方法2021/6/1117T/CSAE 75.2-2021汽车防锈包装规程 第2部分:动力总成及其主要零部件2021/6/1118T/CSAE 191-2021全球典型地区气候环境老化严酷度分级2021/6/1119T/CSAE 192-2021汽车零部件电镀和涂装实验室 通用技术要求2021/6/1120T/CSAE 193-2021汽车用自攻螺钉在热塑性塑料上拧紧扭矩性能试验方法2021/6/1121T/CSAE 192-2021汽车零部件电镀和涂装实验室 通用技术要求2021/6/1122T/CSAE 191-2021全球典型地区气候环境老化严酷度分级2021/6/1123T/CSAE 192-2021汽车零部件电镀和涂装实验室 通用技术要求2021/6/1124T/CSAE 193-2021汽车用自攻螺钉在热塑性塑料上拧紧扭矩性能试验方法2021/6/1125T/CSAE 194-2021汽车外饰件用PVD涂层技术条件2021/6/1126T/CSAE 195-2021铝合金底盘件加速腐蚀试验及评价方法2021/6/1127T/CSAE 196-2021整车海运外观腐蚀模拟试验及评价方法2021/6/1128T/CSAE 197-2021乘用车镁合金车轮耐蚀性能试验方法2021/6/3029T/CSAE 198-2021汽车用高强韧类高真空压铸铝合金材料技术条件2021/6/3030T/CSAE 199-2021汽车用高真空压铸铝合金减振器支座技术条件2021/6/3031T/CSAE 200-2021汽车用铝合金直锻工艺轮毂技术条件2021/6/3032T/CSAE 201-2021汽车用薄钢板冲压极限减薄率测试方法2021/6/3033T/CSAE 202-2021汽车用铝及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技术条件2021/6/3034T/CSAE 203-2021汽车用铝与铝合金流钻铆接技术条件2021/6/3035T/CSAE 204-2021汽车用中低强度钢与铝自冲铆接一般技术要求2021/6/3036T/CSAE 205-2021乘用车镁合金前端框架技术条件2021/6/3037T/CSAE 206-2021汽车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高应变速率层间剪切强度试验方法2021/6/3038T/CSAE 207-2021汽车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高应变速率拉伸试验方法2021/6/3039T/CSAE 208-2021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地板用环氧树脂技术条件2021/6/3040T/CSAE 209-2021热固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前机舱盖板技术条件2021/6/3041T/CSAE 210-2021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汽车前防撞梁铺层设计方法2021/6/3042T/CSAE 211-2021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共享安全要求2021/7/1543T/CSAE 212-2021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数据图像标注要求及方法2021/7/1544T/CSAE 213-2021智能网联汽车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标注要求及方法2021/7/1545T/CSAE 187-2021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用离心式空气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2021/7/2346T/CSAE 188-2021 轻型汽油车用耐压力燃油系统排放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2021/7/2347 T/CSAE 190.1-2021汽车用轮毂电动轮总成 术语2021/7/2348T/CSAE 190.2-2021汽车用轮毂电动轮总成 技术条件2021/7/2349T/CSAE 190.3-2021汽车用轮毂电动轮总成 试验方法2021/7/2350T/CSAE 190.4-2021汽车用轮毂电动轮总成 可靠性试验方法2021/7/2351T/CSAE 214-2021动力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电站火灾风险评估指南2021/8/2652T/CSAE 215-2021动力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电站火灾应急预案编制指南2021/8/2653T/CSAE 216-2021动力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火灾防控装置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2021/8/2654T/CSAE 217-2021动力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消防安全技术条件2021/8/2655T/CSAE 218-2021轻型汽油车用耐压力燃油箱特殊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2021/8/2656T/CSAE 221-2021SP、GF-6汽油机油2021/8/2657T/CSAE 11.1-2021商用车润滑导则 第1部分:发动机润滑油的选用(修订)2021/8/2658T/CSAE 11.2-2021商用车润滑导则 第2部分:变速器和驱动桥润滑油的选用(修订)2021/8/2659T/CSAE 11.3-2021商用车润滑导则 第3部分:润滑脂的选用(修订)2021/8/2660T/CSAE 11.4-2021商用车润滑导则 第4部分:特种液的的选用(修订)2021/8/2661T/CSAE 25.1-2021乘用车润滑导则 第1部分:发动机润滑油的选用(修订)2021/8/2662T/CSAE 25.2-2021乘用车润滑导则 第2部分:传动系统润滑油的选用(修订)2021/8/2663T/CSAE 25.3-2021乘用车润滑导则 第3部分:特种液的的选用(修订)2021/8/2664T/CSAE 219-2021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外部短路试验方法2021/9/2465T/CSAE 220-2021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荷电状态和健康状态估计误差联合测试方法2021/9/2466T/CSAE 222-2021纯电动乘用车车规级芯片一般要求2021/9/2467T/CSAE 223-2021纯电动乘用车控制芯片功能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2021/9/2468T/CSAE 224-2021纯电动乘用车通讯芯片功能安全要求及测试方法2021/9/2469T/CSAE 225-2021纯电动乘用车控制芯片功能环境试验方法2021/9/2470T/CSAE 226-2021纯电动乘用车通讯芯片功能环境试验方法2021/9/2471T/CSAE 227-2021纯电动乘用车控制芯片整车环境舱试验方法2021/9/2472T/CSAE 228-2021纯电动乘用车通讯芯片整车环境舱试验方法2021/9/2473T/CSAE 229-2021纯电动乘用车控制芯片整车道路试验方法2021/9/2474T/CSAE 230-2021纯电动乘用车通讯芯片整车道路试验方法2021/9/2475T/CSAE 189-2021电动汽车高压屏蔽线缆及连接器表面转移阻抗测试方法2021/10/2676T/CSAE 231-2021智能网联汽车电磁抗扰性能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2021/10/2677T/CSAE 232-2021电动汽车碳化硅电机控制器效率测试方法2021/10/2678T/CSAE 233-2021汽车用金属材料圆棒室温高应变速率拉伸试验方法2021/10/2679T/CSAE 234-2021智能网联汽车 线控转向及制动系统数据接口要求2021/10/2680 T/CSAE 235-2021 电动汽车出行碳减排核算方法2021/11/1181 T/CSAE 236-202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 台架可靠性试验方法2021/11/3082 T/CSAE 237-2021 重型汽车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测试技术规范2021/11/3083T/CSAE 243.1-2021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 第1部分 平台技术要求2021/12/2284T/CSAE 243.2-2021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 第2部分 通讯协议要求2021/12/2285T/CSAE 243.3-2021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 第3部分 终端技术要求2021/12/2286 T/CSAE 238-2021汽车正投影面积测量方法2021/12/3087T/CSAE 239-2021汽车整车道路行驶风噪试验方法2021/12/3088T/CSAE 240-2021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退役技术条件2021/12/3089 T/CSAE 241-2021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剩余寿命评估导则2021/12/3090T/CSAE 242-2021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车用动力蓄电池2021/12/3091T/CSAE 244-2021纯电动乘用车底部抗碰撞能力要求及试验方法2021/12/3092 T/CSAE 245-2021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通用规范2021/12/30
  • 全国建材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陶瓷机械分技术委员会成立
    “全国建材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全国建材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陶瓷机械份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08年12月22日在北京市召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一部殷明汉主任、肖寒处长、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建材处调研员高秀英、产业政策司袁克兰处长,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兼常务副会长孙向远,叶向阳副会长,中国中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于国波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全国建材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全国建材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陶瓷机械分技术委员会全体委员、顾问及行业特邀企业的代表等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建材联合会标准质量部周丽玮处长主持。国标委工业标准一部材料处处长肖寒宣读了国标委关于全国建材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陶瓷机械分技术委员会成立的批复文件。第一届全国建材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4名顾问和30名委员组成,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叶向阳任出任主任委员,方芳、袁克兰、隋明洁、曹广海、刘杰任副主任委员,孟庆林任委员兼秘书长,袁海荣、王玉敏任委员兼副秘书长,秘书处承担单位为中国建材技术装备总公司。全国建材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水泥、水泥制品、轻质装饰装修、玻璃工业及深加工、墙材工业、建筑陶瓷、玻璃纤维等领域技术装备(不包括矿山机械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全国建材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届陶瓷机械分技术委员会由3名顾问和20名委员组成,李转任主任委员,孟庆林、李竟先、刘杰任副主任委员,袁海荣任委员兼秘书长,欧阳丹、王琳任委员兼秘书长,秘书处承担单位为中国建材技术装备总公司和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标准化协会。  国标委工业一部主任殷明汉、中国建材联合会党委书记兼常务副会长孙向远、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建材处调研员高秀英分别为全国建材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陶瓷机械分标委会成立揭牌,并向委员们颁发了聘书。  殷明汉主任代表国家标准委对全国建材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陶瓷机械分技术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在讲话中指出:全国建材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陶瓷机械分技术委员会要加强委员会建设,要建立健全技术委员会工作机制,重视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人才培养、专业队伍、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建设,为建材装备标准化工作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 特别要加强技术研究,推动建材机械行业自主创新技术形成标准 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争取国际标准化的突破。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孙向远代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向大会致辞,孙向远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建材机械工业的发展、生产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这与标准化工作在建材机械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推动作用是分不开的。1992年,原国家建材局批准组建了建材工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经过行业标委会十几年的努力工作,建材机械行业标准已近150项,基本覆盖了水泥、水泥制品、平板玻璃、墙材工业、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石材和非金属矿工业等领域,部分标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建材机械工业淘汰落后技术和工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升国际竞争力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建材机械行业国际化步伐加快,提升了产业的发展水平,建材机械标准的国际化需求也逐步显现。在这种形势下,组建全国建材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他对新成立的全国建材装备标委会和陶瓷机械分委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理顺思路,明确建材行业标准化工作目标 其次应进一步加大标准化工作科研创新的力度 同时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标准化人才队伍 另外要切实加强标委会秘书处的工作,特别是要有效整合行业资源,加快标准化工作向信息化的转变。提高标准化工作的公开性、透明性和可控性。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于国波代表中国中材集团向两会的成立表示了祝贺。他在致辞中谈到:国家标准委把建材装备标委会和分标委会的秘书处放在中材集团的装备总公司,是对中材集团的信任。集团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不辜负各级领导对中材集团的信任,不辜负业界对我们的期望。  叶向阳副会长作为全国建材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在讲话中强调了标准化工作在我国建材装备领域发展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并希望委员会能够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标准化科研工作、信息化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委员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要求全国建材装备标委会、分技术委员会不仅应加强标准的研究、研制,还应加强建材装备标准在行业范围内的应用和推广。  大会一致通过了全国建材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陶瓷机械分技术委员会的章程和秘书处工作细则及工作计划。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全国建材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将促进我国建材装备标准化工作的迅速发展,加快建材装备标准化的制修订工作,不断完善建材装备标准化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建材装备质量水平。
  • 国家标准委撤销1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p style="text-align: left "  据国家标准委消息,为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根据《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国家标准委决定对职责已调整、国际对口撤销、标准化需求较少的1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予以撤销。/pp style="text-align: left "  详细内容如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国家标准委关于撤销1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公告/strong/pp  为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根据《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国家标准委决定对职责已调整、国际对口撤销、标准化需求较少的11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予以撤销。其印章自公告之日起作废。/pp  特此公告。/pp  附件:11个撤销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名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QQ截图20151102175927.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23917ab8-85b0-4706-be94-69638549cd8e.jpg"//ppbr//p
  • 电网设备智能巡检等两个能源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即将成立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函同意成立能源行业电网设备智能巡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能源行业配网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复函详情如下:国家能源局关于同意成立电网设备智能巡检等两个能源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复函国能函科技[2021]30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报来《关于能源行业电网设备智能巡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方案的请示》(中电联标准〔2021〕4号)、《关于能源行业配网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方案的请示》(中电联标准〔2021〕5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一、同意成立能源行业电网设备智能巡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能源行业配网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其编号、职责范围、秘书处承担单位、委员名单详见附件。  二、请根据《能源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实施细则》和《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完善能源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的通知》(国能发科技〔2021〕9号)有关要求,对两个新成立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指导和管理。要充分发挥秘书处承担单位的自主性,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设开放式的标准化工作平台。  三、请按照《国家能源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加快能源领域新型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能发科技〔2020〕54号)有关要求,扎实推进电网设备智能巡检、配网系统领域的新型标准体系建设,严格按照各类标准的属性定位开展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要避免标准之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间、能源行业标准化管理机构之间交叉重复,确保标准体系协调统一。  四、请组织相关领域的企业、社会团体、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等一体化推进本领域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和标准化,加强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标准质量并推动标准的有效实施和推广应用,切实发挥标准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特此函复。  附件:1. 能源行业电网设备智能巡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 能源行业配网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能源局2021年6月21日
  • 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相干光辐射分技术委员会开始筹建
    关于对拟筹建的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相干光辐射分技术委员会进行公示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经研究,现对拟筹建的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相干光辐射分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见附件)公开征求意见。有关方面可对该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将书面意见于2012年8月9日前返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联系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 邮编:100088  国家标准委工业二部  电话:010-82262961 E-mail: zhangcy@sac.gov.cn  国家标准委综合业务管理部  电话:010-82262930 E-mail: huhx@sac.gov.cn  二○一二年七月九日  附件: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相干光辐射分技术委员会拟筹建方案.doc
  • 关于召开2008年度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的通知
    各位委员、各会员单位及相关单位:   现定于2008年10月13日~10月16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2008年度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暨轻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粉末冶金、贵金属分技术委员会年会,请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各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同时请各会员单位及相关单位派代表参会。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和会议日程  1、2008年10月13日全天会议报到。  2、2008年10月14日上午会议内容:  ①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领导讲话。  ②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作20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③ 表彰2008年度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先进工作者。  ④ 表彰2008年度全国有色金属标委会技术标准优秀奖。  ⑤ 标准化工作经验介绍。  3、2008年10月14日下午会议内容:  轻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粉末冶金、贵金属等五个分标委会大会,会议内容如下:  ① 分标委会秘书处工作总结。  ② 讨论秘书处工作总结报告,听取完善标委会工作的建议。  ③ 讨论确定2009~2010年度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计划项目及起草单位,会员单位可在分标委会秘书处推荐的计划项目(见附件1)之外提出新计划项目。  4、2008年10月15日全天会议内容:  审定、预审和讨论一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项目(见附件2),请各标准项目的负责起草单位和参加起草单位务必参加会议(须携带足够标准资料),同时也请各用户单位及其他单位参加会议。  5、2008年10月16日全天:参观。  二、会议报到地点及乘车路线  1、报到地点:济南南郊宾馆(山东省济南市马鞍山路2号)。  2、乘车路线:①、从济南火车站或长途汽车总站乘出租车约20元即至南郊宾馆。②、从机场至南郊宾馆乘出租车约100元(可议价)。乘机场大巴到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后再换乘出租车。③、自驾车请查阅宾馆网站。  三、联系人、联系电话  轻标委会秘书处:葛立新、马存真010-62228793,席欢010-62276892。  重标委会秘书处:杨丽娟、赵永善010-62228795,赵军锋010-62276892。  稀有金属、粉末标委会秘书处:张宪铭、张江峰010-62225125。  贵标委会秘书处:贺东江、向 磊010-62228796。  南郊宾馆总机:0531-85188888,营销部,张斌13793182266。  四、费用及会务  会议收取会务费1000元/人。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本次会议会务工作由青岛唐华会议展览有限公司承担。  五、会议资料  各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务必于10月5日前将标准送审稿或标准预审稿发送至标委会秘书处电子信箱(cnsm@263.net),由秘书处挂网征求意见。相关单位可在标准所网站(www.cnsmq.com)“标准制定工作站”栏目下载。  六、参会回执  务请各位代表将参会回执填妥,于2008年10月6日前传真至相应分标委会秘书处,或请电话告知,以便安排住宿和准备会议资料。 附件1:分标委会秘书处推荐的2009~2010年度标准计划项目.doc 附件2:年会审定、预审和讨论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项目.doc 2008年度年会通知电子版--有色标委[2008]42号.pdf 抄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年会参会回执(请务必于2008年10月6日前传真至相关分标委会秘书处) 轻金属标委会秘书处传真:(010)62228793 重金属标委会秘书处传真:(010)62228795 稀有金属、粉末冶金标委会秘书处传真:(010)62225125 贵金属标委会秘书处传真:(010)62228796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邮编 代表姓名部 门职 务电 话传 真 返程票预订 为保证顺利返程,请参会代表提前安排行程,预订返程火车票可与济南南郊宾馆总台票务部联系。联系人:孙亮,电话:15865318819。 房间预订单 由于十月为济南市会议高峰期,南郊宾馆被称为“山东国宾馆”,房间非常紧张,为保证住宿,请各位代表务必于10月10日前将以下房间预订单填妥并传真至0531-85188980或0531-85188828张斌收。 有关宾馆情况请访问济南南郊宾馆官方网站:www.jnnjhotel.com。 姓 名 移动电话 单位名称 房间情况豪华标准房:380元/间(2007年装修)商务单人间: 480元/间(2007年装修)(另外,南郊宾馆可提供少量2001年装修的普通标准房:260元/间)预定情况
  • 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换届
    近日,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三届颗粒分技术委员(SAC/TC168/SC1)完成换届。第三届颗粒分技术委员会由42名委员组成,李兆军任主任委员,董青云、李劲松、许光文任副主任委员,周兰任委员兼秘书长,高洁、窦晓亮、田震任委员兼副秘书长,秘书处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承担。全部名单如下: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三届颗粒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序号委员会职务姓名工作单位1主任委员李兆军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副主任委员董青云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3副主任委员李劲松北京实安科技有限公司4副主任委员许光文沈阳化工大学5委员兼秘书长周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6委员兼副秘书长高洁国家纳米科学中心7委员兼副秘书长窦晓亮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8委员兼副秘书长田震上海第二工业大学9委员颜鹏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10委员蔡小舒浙江嘉兴美帕克仪器科技有限公司11委员陈胜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2委员付艳天津天河分析仪器有限公司13委员高原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14委员韩鹏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15委员郝新友航空工业(新乡)计测科技有限公司16委员沈建琪上海理工大学17委员王远航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委员杨毅南京理工大学19委员杨正红仪思奇(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委员于明州中国计量大学21委员张福根珠海真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22委员张文阁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3委员周素红北京粉体技术协会24委员周已欣成都精新粉体测试设备有限公司25委员朱子新天津润道油液监测有限责任公司26委员邹亚雄青岛市计量技术研究院27委员任飞济南微纳颗粒仪器股份有限公司28委员周鹜上海理工大学29委员李增和北京化工大学30委员许人良欧奇奥仪器(北京)有限公司31委员钟华金铠仪器(大连)股份有限公司32委员周蕾张家港长三角生物安全研究中心33委员郭亮青岛众瑞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34委员胡晓林天津鸿河科技有限公司35委员杨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36委员刘海飞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37委员屈丹丹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38委员卫国英中国计量大学39委员徐喜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40委员沈兴志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41委员任献举北京泰丰先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2委员侯长革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 纳米受控环境分技术委员会公开征集委员
    关于公开征集全国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纳米受控环境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的函苏质监标函[2012]30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筹建全国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纳米受控环境分技术委员会的批复》(标委办综合 [2012]88号),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筹建全国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纳米受控环境分技术委员会。因筹建工作需要,现公开向各有关单位征集上述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委员可来自生产、使用、经销等方面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检测机构、高等院校、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用户、认证机构等单位的代表。各单位推荐的委员应为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或技术骨干,熟悉和热心标准化工作的在职人员。所推荐的委员应按照要求填写《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登记表》(加盖印章,一式两份,并提交两张近期彩色二寸免冠照),并于2012年8月15日前报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系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16号(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邮编:210008。联系人:程前、钟卫东,电话:025-85012076、85012047。  附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登记表  二○一二年七月十二日  附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登记表.doc
  • 第七届中国(广州)汽车零部件论坛成功举办
    新能源对汽车安全性的影响  第七届中国(广州)汽车零部件论坛成功举办  2014年11月20日,由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广州)出口基地技术服务平台主办,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ldquo 第七届中国(广州)汽车零部件论坛&mdash Hi Tech 对汽车安全性的影响&rdquo 在广州拉开帷幕。广东省商务厅、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诸位领导、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陈伟升副总经理、薛守仁副总工程师、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谢浩江总经理、杨春荣副总经理,以及包括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广汽乘用车、广汽研究院、福迪汽车、广汽零部件、德赛西威、华为终端、马瑞利、铁将军、索哥波等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广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广州市汽车行业协会、深圳市汽车电子行业协会、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协会与高校共计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随着&ldquo 智能&rdquo 、&ldquo 互联&rdquo 、环保&rdquo 等概念的推出,高科技加快了植入汽车的脚步,这对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会上业内专家从&ldquo Hi Tech 对汽车安全性的影响&rdquo 的角度出发,与参会代表共同分享了汽车领域的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与质量保证最新要求。丰富的主题和专家们高水平的阐释,引发了企业代表的深入讨论和热烈交流。  今年下半年将迎来汽车市场高峰期  据广东省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罗兴安介绍,今年1-9月份,全省汽车生产156.49万辆,同比增长10.48%,出口持续低于去年同期水平,1-9月累计出口35051辆,同比下降4.99%。但罗秘书长同时表示,今年10月份到明年1月份是乘用车持续时间最长的市场高峰期,预计全年将完成汽车产销量230万,将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方面,广东省已经建立起包括从整车到零部件,涵盖了所有电动汽车品种的完整产业链以及相应的充换电设施、重点实验室、检测试验机构以及标准化委员会,关键技术有了重大突破。  中国汽车技术、汽车电商发展趋势  当前汽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车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是两大发展趋势。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会秘书长周荣先生判断,21世纪将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世纪,未来,汽车将通过智能交通系统(ITS)实现互联互通、综合管理,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使,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到最佳状态,借助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对道路、车辆的行踪掌握得一清二楚。  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领域,汽车空调系统、电动系统以及转向系统三者之间独立运行与汽车在节能及安全性之间的矛盾是目前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也已被国家列入重点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华南理工大学李礼夫教授在会上提出电动汽车系统集成控制方法,通过集成控制三大耗电系统将有望实现汽车节能及提高汽车安全性的目标。  广汽集团一直走在汽车技术发展的前端,本届论坛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首席专业总师黄少堂先生在其发表的&ldquo 车联网 VS 智能驾驶和智能电商&rdquo 的主题演讲中首次提出汽车集成电商的概念,他认为汽车是一个个性化的产品,如果通过电商将汽车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汽车保险、汽车后市场全部链接起来,线上定制、线下跟进,整合全产业链的商家,从而实现合理采购、阳光报价、检测透明、售后便捷,给用户一个价值打包,将会是汽车电商未来的发展之路。  广东电动汽车质量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广东新能源汽车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广东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体系,截止2014年10月份,广东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10000辆。产业的发展推动着广东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广东省电动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益群博士在会上介绍,到目前为止,广东已经编制了41项电动汽车地方标准,其中17项已经颁布,24项已经完成报批工作,还有35项预计将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这些标准的制定和落实,将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技术的发展。  广东省已经明确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近期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今年在广东省发改委的支持下,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CVC威凯)建成了华南地区首个带运行工况的第三方整车EMC测试实验室。CVC威凯汽车事业部经理林青在会上指出,汽车零部件集成在一起,容易相互干扰,这个问题在新能源汽车上尤为凸显。国家标准GB14023 CISPR12已经强制要求整车必须进行EMC测试,以保证汽车的安全性能。本次整车EMC测试实验室的建成,将有利于解决了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尤其是广东及周边地区企业产品送检成本高的难题。  广东东风日产乘用车技术中心系统开发部部长陈文进同时表示,目前市场上各充电器对GB/T的满足程度表现不一,各车企为推广电动车,保障用户充电安全,在与各充电机厂家进行对接联调工作中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非车载交直流充电机产品进入强制性认证制度建设刻不容缓。他建议,未来可以由车厂和电网联合成立充电机产品强制性认证制度,从软件、硬件和管理三个层面上共同推动建设健康、良性、循环的新能源汽车局面。  作为广州国际汽车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广州)汽车零部件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已经发展成为华南乃至全国最有影响力的行业盛会之一。本届论坛,主办方除了继续保持往届&ldquo 汇多方力量,促广泛交流,切实提升汽车零部件质量水平&rdquo 的一贯原则外,还紧扣汽车及其零部件领域的趋势和热点,邀请高水平的嘉宾进行技术分享,通过思想的碰撞和头脑风暴,为与会代表和行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将持续发挥作为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广州)出口基地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和意义,继续为推动全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
    12月8日,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在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开幕式上顺利举行。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院士,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共同为专家委揭牌,并向委员代表颁发聘书。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和同意设立。作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专业性、战略性决策参谋机构,专家委将为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咨询建议。专家委由100位来自相关高校院所、行业组织和企业的院士、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担任主任委员,分设战略与政策组、装备软件与解决方案组,行业应用组和标准网络与安全组。专家委秘书处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下一步,专家委将围绕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数字孪生、工业人工智能、先进工业网络等重点方向,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优势和高层影响力,积极汇聚社会资源,组织开展研究咨询、交流推广等工作,努力推动构建完善的智能制造发展生态。
  • “两会”汽车领域提案:聚焦“碳中和”目标 发展新能源汽车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汽车产业,依然是今年热议的焦点之一。国内汽车市场开始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同时,在新技术浪潮下,中国汽车产业也从处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新阶段。汽车领域代表就新形势下行业如何发展提出诸多提案,其中,“碳中和”目标下的新能源汽车如何发展成为被重点关注的领域;同时,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亦成为高频词。一、新能源汽车吉利集团李书福:中汽数据测算,2019年我国交通行业碳排放在12亿吨左右,其中商用车保有量仅占我国汽车保有量的12%左右,却制造了道路交通碳排放的56%。根据《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0》数据,2019年全国货车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排放分别占汽车排放总量的83.5%、90.1%。汽车行业要实现碳排放达峰及排放污染物治理,货车的电动化势在必行。换电模式为货车电动化提供了可行的能量补给方式,国家也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货车的电动化及换电模式示范运行,但目前货车电动化仍面临车辆最大总质量、整车长度等法规方面的障碍。针对货车电动化级重卡换电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建议对原标准GB1589-2016《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中质量及长度限值作补充规定。上汽集团陈虹:氢能源作为脱碳和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已经成了当下很多国家关注的重点。但是,目前氢能产业在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各个环节发展受制于当前法规政策的种种限制。为此,陈虹建议:一是从国家层面尽快形成统一的中国氢能战略规划。二是在氢能管理政策法规层面有所突破。三是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的减排项目范围和碳交易的试点范围,将工业副产氢提纯、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加氢站项目纳入减排项目范围,以进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高绿色制氢项目受益范围,引导社会对于绿色制氢项目的投资积极性。四是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对使用绿氢(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氢能)进行一定时期的专项补贴。长城汽车王凤英: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我国需发展车用氢能产业,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规模,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比例,以加快推进低碳减排。但我国氢能产业战略导向尚不明朗,支持政策尚不完善,加氢站管理缺位,车用氢能供给体系尚不健全,关键材料和零部件自主化能力还不足,整车制造及氢气价格过高导致产业化进程受阻。为支撑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我国亟需解决产业发展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此外,王凤英还建议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她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车企转型共识,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从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规律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快全球化发展,有利于抢先占领全球化用户心智,改变汽车产业国际分工格局,提升国际竞争力。二、车用芯片长安汽车朱华荣:由于汽车核心芯片主要依赖进口,随着国际局势风云变化、全球半导体原材料和产能日益紧张、新冠疫情对供应链影响等,汽车芯片存在随时断供风险,且将成为阶段性和结构性问题长期存在,汽车芯片逐渐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中的主要‘卡脖子’环节。朱华荣表示,在保证产业链稳定供应基础上,建议国家出台积极政策来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维护汽车供应链安全。具体包括,设立汽车产业核心芯片及生产设备国产化重大专项;强化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支持主机厂在整车开发过程中与国内汽车芯片商尽早开展汽车芯片定制化研发;加强行业标准制定等。广汽集团曾庆洪:中国汽车要强国应先“强芯”,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解决芯片问题,加强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建设,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两个不动摇,分别解决长期和短期问题。奇瑞汽车尹同跃:突破车载芯片“卡脖子”技术,应强化产业生态融合。他建议,明确车载芯片国产化率发展目标,加大芯片产业链建设、重点扶持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从标准、规范、人才、技术层面给予芯片行业、零部件行业与整车以支持;在产业链生态上给与政策鼓励以及资金支持,推动芯片生态与部件生态、整车生态融合发展。上汽集团陈虹:单靠市场一股力量很难推动车规级芯片国产化,需要形成政府牵头,整车企业联合,针对头部芯片企业开展重点扶持的策略。他建议,在消费级芯片企业的扶持政策基础上,加大对车规级芯片行业的扶持力度,使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愿意用、敢于用、主动用”。同时,制定车规级芯片“两步走”的顶层设计路线,实现车规级芯片企业从外部到内部的动力转换。三、智能网联汽车广汽集团曾庆洪:现行交通安全法规是基于完全由人驾驶的车辆而设立的,智能驾驶汽车实际应用仍面临许多合法性难题;同时,还存在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缺乏操作指引,各地测试牌照没有形成互认机制,测试时间和资金成本高;受制于道路基础设施限制和车与外部信息交互(V2X)设备的装配率低,智能网联汽车暂时只能着重发展“单车智能”的技术路线方向,网联化发展进程较慢等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要走在前面。曾庆洪建议,要尽快完善现行交通安全法规,确认“机器驾驶人”的法律主体资格;加快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制和发布;完善现行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相关政策法规等。长城汽车王凤英:在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中,产品管理、交通管理、责任界定、保险监管、网络安全管理、地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部分规定,不能完全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存在一些制约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化落地的“矛盾点”和可能触发潜在风险的“空白点”。王凤英建议,加快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处理好科技进步与法律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奇瑞汽车尹同跃:近年我国C-V2X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各示范区场景、设备、方案的不同特点,作为主机厂端推进多场景应用会付出多重的准入及通讯协议匹配投入。因此,尹同跃建议,建立国家级测试示范区测试车辆上路准入结果互认机制;各国家级测试示范区使用统一的C-V2X通讯技术;国家层面推进车企上市新车具备嵌入式的蜂窝连接功能;建立芯片底层交互标准;鼓励地方建立C-V2X应用示范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此外,在促进L3级自动驾驶技术落地方面,尹同跃认为,L3级别自动驾驶应在低速场景下积极探索、先行先试,通过低速场景行驶里程,积累自动驾驶工况,为高速自动驾驶做技术储备等。四、汽车及零部件材料分析与测试评价网络大会我国是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汽车产业可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起中流砥柱作用,尤其是汽车轻量化、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大势所趋,对于节能减排有着积极意义。同时,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 (LCA)可以对汽车全生命周期所产生的物耗、能耗与排放进行系统分析与科学评估。基于此,仪器信息网将于2021年3月16-17日组织召开第三届“汽车及零部件材料分析与测试评价技术”网络会议,特设汽车零部件测试技术、汽车新材料测试技术、新能源汽车测试技术、汽车全生命周期评价4个分会场。本次会议为期2天,20余位报告人将于云端为我们带来一场关于汽车测试评价技术的行业盛会!目前,一汽、重汽、比亚迪、蔚来、广汽、上汽、东风、福特、福田、华晨等知名车企,首钢、包钢、本钢、武钢、东北特钢等各大钢厂已报名,剩余免费名额不足100席,报名从速!无需下载报名软件与付费,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报名链接即可免费报名。一键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car2021/
  • 首批国家标准验证点发布,包括天然气、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2023年12月28日,为推动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等38个国家标准验证点。具体名单如下表。标准验证点是对标准技术要求、核心指标、试验和检验方法等开展验证,提高标准科学性、合理性及适用性的标准验证机构,是标准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公司获批设立的天然气专业领域国家标准验证点,是石油天然气行业唯一获批单位,可为天然气全产业链制定的标准是否达到国家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提供专业判断,助力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引领天然气行业技术发展,促进天然气的高效勘探开发。未来,西南油气田公司将持续集聚高级别平台、科技研发、测量测试、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资源,全力支撑天然气领域标准验证技术体系完善,推动标准验证技术国际交流合作,形成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标准化科技支撑力量,支撑建设高质量的天然气工业体系,推进国家能源环保低碳发展。国家标准验证点名单(第一批)序号名称承担单位1国家标准验证点(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国家标准验证点(机器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3国家标准验证点(新型电力系统和储能)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4国家标准验证点(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智能制造)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5国家标准验证点(数控机床)通用技术集团沈阳机床有限责任公司6国家标准验证点(航空核心基础零部件)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7国家标准验证点(航天器总装与试验)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8国家标准验证点(纳米材料)国家纳米科学中心9国家标准验证点(稀土材料)包头稀土研究院10国家标准验证点(网络安全)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11国家标准验证点(物联网)青岛海尔质量检测有限公司12国家标准验证点(能效水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13国家标准验证点(信息基础设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14国家标准验证点(工控安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15国家标准验证点(智能交通)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16国家标准验证点(智能家电)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17国家标准验证点(智能家居)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18国家标准验证点(钢铁新材料)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9国家标准验证点(有色金属新材料)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20国家标准验证点(硅基新材料)新疆新特新能材料检测中心有限公司21国家标准验证点(轨道交通车辆装备)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22国家标准验证点(承压设备及流体机械)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23国家标准验证点(桥梁智能建造)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联合)24国家标准验证点(疏浚工程装备)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国家标准验证点(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机电装备)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26国家标准验证点(机械核心基础零部件)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27国家标准验证点(大型铸锻件)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28国家标准验证点(输配电装备)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9国家标准验证点(风电)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国家标准验证点(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31国家标准验证点(新能源汽车)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32国家标准验证点(绿色低碳建材)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3国家标准验证点(建筑用钢铁环保低碳)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34国家标准验证点(固体燃料清洁高效利用)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35国家标准验证点(制冷设备节能)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36国家标准验证点(火电机组)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37国家标准验证点(天然气)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38国家标准综合实验验证中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牵头单位)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共建单位)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