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仪器信息网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专题为您整合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话题讨论。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相关的资讯

  •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指南解读
    “该专项充分利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或其他渠道,已取得的相关检测原理、方法、技术或科研装置,开展技术攻关、系统集成、应用开发和工程化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皮实耐用’和功能丰富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产品,并服务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项目成果是以市场前景广泛的关键核心部件和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为目标。“重点专项指南编写组成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1研究所年夫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科学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石,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我国科学仪器严重依赖进口,已成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型国家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制约因素。为切实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2011年,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设立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用于支持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后,经国家科技计划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审议,“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成为2016年度优先启动的专项之一,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年夫顺说,该专项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原则,紧扣我国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对科学仪器设备的重大需求,充分考虑我国现有基础和能力,在继承和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成果的基础上,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关键核心技术和部件的自主研发为突破口,聚焦高端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仪器开发、应用开发、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开发,带动科学仪器系统集成创新,有效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行业整体创新水平与自我装备能力。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共设置了关键核心部件、高端通用科学仪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3类任务,下设10个重点方向。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将构建“仪器原理验证→关键技术研发(软硬件)→系统集成→应用示范→产业化”的国家科学仪器开发链条,完善产学研用结合、协同创新发展的成果转化与合作模式,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强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实验,引入重要用户应用示范、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大幅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又有新动态了!
    p  科学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石,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为了加强对国家重点科研专项“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的项目管理,提升项目总体专家组的服务能力,落实2017年专项推进的重点工作,2017年4月7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总体专家组第三小组(专业重大科学仪器组)2017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计量院”)召开。/pp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所长欧阳劲松教授作为总体专家组副组长、第三小组组长,主持了本次会议。/pp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区和坚处长、赵亮博士、刘振忠博士代表专项管理办公室出席本次会议,参会的第三小组责任专家包括中科院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雷震霖研究员、钢铁研究总院分析测试研究所沈学静教授级高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王文武研究员、计量院杨智君副研究员。仪综所可靠性研究室主任李春霞高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夏洋研究员和计量院熊行创研究员受邀出席本次会议并作专题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实验室.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d0a86b84-7e45-4d35-a9f9-021e87d78353.jpg"/p  会上,欧阳劲松教授作了专业重大科学仪器组项目过程管理工作报告,对本组2016年立项项目总体情况以及各项目启动情况进行总结,详细分析项目指南与启动实施工作的一致性,提出后续指导建议和思考,部署本组2017年度项目管理重点工作。仪综所杜晓辉博士为责任专家们详细介绍了2017年的工作内容和计划进度要求。/pp  专项管理办公室的专家认真听取了责任专家们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提出的管理服务工作建议,区和坚处长就专家角色定位、项目检查流程等与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给出下一步工作建议。/pp  按照专项管理办公室对责任专家的要求,本次会议还针对专项特点组织了学术交流。专家们听取了熊行创研究员《质谱仪器研发现状和趋势》、李春霞高工《科学仪器质量与可靠性》和夏洋研究员《高端通用仪器简介》的报告,进行了相关学术交流。会议期间,与会专家们还参观了质检总局质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计量院的重点实验室,对我国质谱技术和力矩计量技术的研发情况进行了调研。/p/p
  •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即将启动
    记者近日从科技部获悉,2013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即将启动。业内人士认为,专项将增强科学仪器设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本土龙头企业的竞争力。  科技部要求,结合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的特点,以及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实际,强化风险共担机制,对企业牵头的项目,探索财政资助节点改革。具体方式是先立项,项目前半段主要由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实施,专项经费资助10% 经中期评估确认,有继续开发意义的,后半段再主要由专项经费给予支持。根据项目执行进度和绩效,拨付专项经费。  科技部明确提出,仪器专项以市场前景广泛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为目标。一般的仪器原理和方法研究,商业化前景不明确的仪器开发工作,不属于仪器专项范畴。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政府对空气质量越来越重视,今后高质量监测仪器有望成为开发专项的重点支持领域之一。根据有关资料,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任务中,496个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点安装的PM2.5设备,国产仪器仅占15%的份额。  对国产监测仪器而言,目前已经有雪迪龙、聚光科技、先河环保和天瑞仪器涉及监测仪器领域。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相关上市公司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但是这只代表现有水平。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今后的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 2011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获批项目汇总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支撑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部、财政部2011年首次启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该专项强调面向市场、面向应用、面向产业化,重点支持具有市场推广前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面向科学研究本身的单台(几台)套仪器研发不在此次支持范围,由基金委组织的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负责。  申报项目要突出重大的特点,集成度高,投入较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生产性设备、重大研究和中试平台的升级改造、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等不在支持范围。该专项以项目方式、分年度实施,项目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获批项目  为了方便广大网友更清楚直观的了解各立项项目的基本情况,即日起仪器信息网将对已发布的专项信息进行汇总,并持续更新,敬请关注。欲了解下表中各立项项目的详细信息,可查看“聚焦2011年度国家重大仪器设备专项”新闻专题。2011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获批项目汇总(更新中)项目名称牵头单位参与单位项目负责人获批总经费小动物多模态分子影像重大科研仪器及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大学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任秋实教授 高效微流电色谱分析仪器的研发与应用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等阎超教授 创新型多功能激光光谱分析仪器的研发与应用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吉林大学、西北大学、成都大学、中石油川庆地质研究院、长江地研院以及成都钢钒有限公司等段忆翔教授 高通量细胞分选多模式检测分析仪器及应用研究清华大学博奥生物有限公司、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尤政教授 大气细粒子与臭氧时空探测激光雷达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中科院安徽光机所 刘文清所长 高性能光谱仪器关键元器件与部件的应用及工程化开发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联合七家企业,其中四家上市企业、三所大学、二家研究所和一家测试中心等十三个单位庄松林院士 用于现场、快速、准确测定的原子光谱分析系统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应用开发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等8家单位 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PERS)仪器研发与应用厦门大学 田中群院士8525万单细胞与细胞团拉曼光谱检测系统南通大学东南大学、航海医学研究所 基于太赫兹技术的新一代危险品分析检测仪器开发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上海高晶影像科技有限公司等曹俊诚研究员6285万元ICP痕量分析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和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陈吉文博士9381万元顺序式波长色散 X 荧光光谱仪的研发及产业化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1215 万元高性能光谱仪器关键元器件与部件的应用及开发项目涿州迅利达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620万元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系统的研制及其在痕量有机物分析中的应用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155万元新型高分辨杂化质谱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开发昆山禾信质谱技术有限公司 6581万元基于质谱技术的全组分痕量重金属分析仪器开发和应用示范项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等12家单位 5449万元同位素地质学专用TOF-SIMS科学仪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刘敦一研究员7400万元精确操控离子反应质谱科学装置的研制及应用研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X射线三维显微成像检测系统研制与应用开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须颖博士6000万元激光差动共焦成像与检测仪器研发及其应用研究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天津港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 赵维谦教授 新型飞秒激光跟踪仪研发项目中科院光电研究院 周维虎研究员 用于新型航空发动机性能提升研究的飞秒激光设备研发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杨小君、程光华 环境中低水平放射性气溶胶、碘地面和航空监测装置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 飞行器航测气溶胶的成套仪器设备研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白志鹏教授2657万元飞行器测量仪器研发及加工试制青岛恒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85万元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开发和应用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2790万元宽量限超高精密电流测量仪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黑龙江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等八家单位张钟华院士 新型CZT半导体X射线和γ射线探测器研制项目西北工业大学 介万奇教授 灾害水源(矿井/隧道)直接探测仪器装备研制与应用吉林大学 林君教授4591万元极端特殊环境下材料及构件试验评价科学装置研制与应用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416万元双向凝胶电泳(2DE)成套设备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温州安得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六一仪器厂等7家单位 水下油气水高效分离与计量装置(SSM)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天津大学、华油惠博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吴应湘研究员3251万元高功率宽调谐光学超晶格中红外激光系统南京大学 祝世宁院士3587万元微型流化床等温微分流(气)固相反应分析仪研发与应用示范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洁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等许光文研究员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支持范围  (一)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主要支持已突破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集成研究和应用开发,形成能够在世界上有特色、有影响的科学仪器设备。  (二)基于已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开发。主要支持国家科技计划(专项)或其他渠道已形成的,对相关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的工程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发。  (三)重要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含核心基础器件)的开发。主要支持市场上虽已有成熟产品,但能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技术等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通用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支持科学仪器设备共性、核心关键部件的开发和应用。  (四)其它重要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主要支持一些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等关键核心领域受制于人的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或其他重要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申报项目分布  项实施采取试点先行、稳步推开的方式,2011年初步选择一些中央部门(机构)作为试点项目组织部门,并选择工作基础好、示范性强的地区(中关村、张江、东湖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江苏省)纳入专项试点范围。同时,专项项目采取限项推荐的方式。各部门和地区可申报项目数量具体如下:2011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申报项目分布 申报部门和地区可申报项目数教育部10中科院10工信部5环境保护部4国土资源部4国家质检总局4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4北京4上海4湖北4江苏4水利部2农业部2中国地震局2中国气象局2 65  2011年该专项共限项申报65个项目,实际获批53项,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和范围前所未有。2011年8月25日,为规范专项资金管理,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制定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 快讯:2013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将启动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科技部、财政部于2011年启动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专项承担着两项任务,一项任务是通过仪器开发为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提供科技支撑,就是要提供这种科学工具的支撑 另一项任务是要为企业自身经济发展点的培育创造条件,为开发产品推向市场拓展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形成经济效应,为国家经济发展作为内省发展的一个动力。这两项任务要做好也需要企业真正地进入专项,并且承担起主要的责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北京市作为首批试点项目组织部门,积极参与了专项的组织和推荐工作。2011和2012年度,北京市共有9个项目成功立项,涉及国拨经费过亿元。通过专项的组织,有利推动了我市重大科学仪器设备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为加快北京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据悉,2013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在近期即将启动,敬请关注北京市科委后续通知。
  • 安徽首个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通过验收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a31b536b-91a2-4553-b31c-e88cd00a8992.jpg" title="cceb096cad5942d0b439aef10e20fd87_副本.jpg"//pp  近日,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在合肥召开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技术综合验收会,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极端环境承压设备安全性能测试仪研发、应用与产业化”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综合验收。此前,该项目已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初步验收和科技部组织的财务验收,此次,综合验收标志着该项目整体通过验收,也是安徽省首个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pp  安徽省于自2012年以来,共争取8个项目得到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支持。这些专项经过四年来的实施,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对推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必将发挥重要作用。/pp  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朱建基、省科技厅条财处相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朱建基对科技部专家组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同时希望验收专家组加强与安徽高校院所合作,为安徽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p
  • 2011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和“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启动
    2011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启动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支撑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央财政设立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以下简称专项)。  为做好2011年度专项项目组织工作,保证项目质量,依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财教[2011]352号),现就2011年度项目组织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关于专项支持范围  (一)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主要支持已突破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集成研究和应用开发,形成能够在世界上有特色、有影响的科学仪器设备。  (二)基于已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开发。主要支持国家科技计划(专项)或其他渠道已形成的,对相关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的工程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发。  (三)重要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含核心基础器件)的开发。主要支持市场上虽已有成熟产品,但能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技术等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通用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支持科学仪器设备共性、核心关键部件的开发和应用。  (四)其它重要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主要支持一些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等关键核心领域受制于人的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或其他重要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  二、关于项目组织部门及组织要求  (一)专项组织部门及推荐项目数。专项实施采取试点先行、稳步推开的方式,初步选择一些中央部门(机构)作为试点项目组织部门,并选择工作基础好、示范性强的地区(中关村、张江、东湖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江苏省)纳入专项试点范围。同时,专项项目采取限项推荐的方式。具体如下:  1.教育部、中科院:各10项  2.工信部:5项  3.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上海、湖北、江苏等8个部门(地区):各4项  4.水利部、农业部、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等4个部门:各2项  (二)项目组织要求  1.项目组织部门要重视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工作,认真研究本部门、本地区科学仪器设备发展方向和重点,制定工作规划,并组织力量做好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  2.按照《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明确组织部门和项目牵头单位的职责,落实项目组织、实施及监督各项管理规定。  3.充分发挥专家的咨询作用,在进行评审论证的基础上择优限项向科技部推荐项目。项目组织部门在具备条件时,应当积极采取网络视频评审等方式,促进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三、关于项目材料报送和时间要求  项目推荐材料采取网上提交和纸质材料报送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程序如下:  (一)项目牵头单位登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进行注册,网址为http://program.most.gov.cn/。  (二)注册成功后项目牵头单位登陆申报系统,按要求填写项目实施方案并提交。  (三)网上提交成功后,将网上生成的项目实施方案装订成册并加盖公章后报送组织部门。  涉密项目不得上网申报,须根据项目推荐书格式离线填写,打印装订,一式十份,其中一份正本,九份副本。  (四)项目组织部门对本部门(地区)所组织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并加盖公章。  (五)请项目组织部门于2011年8月25日前,将正式推荐函、项目清单(纸质及光盘Excel文件格式)及项目实施方案(一式十份,其中一份正本,九份副本)一并报送科技部。另外,《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建议书》供项目组织部门在项目组织中参考使用,不必向科技部报送。  (六)请项目组织部门在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同时,初步组织编制项目预算申请书。具体报送时间和报送方式另行通知。  四、其它事项  (一)业务咨询  科学技术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孙增奇 010-58881681 58881698(传真)  郑 健 010-58881622 tcs_tjc@most.cn  财政部教科文司  王 佳 010-68551316  (二)项目材料受理地点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5号100862  联系人:鞠维刚 010-58881161 石 蕾 58881467  附件:1.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实施方案(格式)  2.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建议书(参考)  3.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预算申请书(参考)  科学技术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财政部教科文司  二O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基金委启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试点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推动我国重大科研仪器设备自主研制工作,中央财政拨专款设立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以下简称重大科研仪器专项)。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立项建议由有关部门组织推荐。试点期间暂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作为项目组织推荐部门。  一、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的定位  根据国家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以科学目标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重点发展方向,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仪器研制,着力支持原创性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工作,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新颖的手段和工具,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我国科学研究原始创新能力。  二、重大科研仪器专项资助范围  (一)对于促进科学发展、开拓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创性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   (二)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或集成创新,用于发现新现象、揭示新规律、验证新原理、获取新数据的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  三、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管理职责  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管理,主要职责包括: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组织项目的推荐、申报、评审、批准、跟踪检查、验收、后评估以及成果管理。  项目组织部门是指国家或地方相关主管部门,是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实施单位的组织者。主要职责包括:推荐项目,组织管理和监理等工作。负责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组建项目专家组并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论证,引导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持续开展科研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是项目的具体实施主体,必须在相关领域具有长期积累和明显的技术与人才优势。主要职责包括:提出项目立项申请 组织成立项目管理工作组、技术专家组和用户委员会 联合国内优势力量协同攻关 管理项目经费,提供项目实施所需的相应保障条件 主动配合项目过程监理,保证按时、按要求完成既定目标。  四、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工作程序  (一)组织推荐立项建议、限项规定  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根据当年预算和专家委员会的咨询意见确定当年征集项目数量,通知项目组织部门推荐立项建议。  该专项与科技部同类相关项目进行共同限项检索,项目负责人同期申请或承担此类专项限为1项。但不纳入自然科学基金委其他项目的限项范围。  (二)遴选并确定立项建议  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将立项建议提交相关科学部,由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遴选建议立项项目。  (三)填报《项目申请书》  (四)项目初审及论证  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科学部对项目申请书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项目由项目组织部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科学部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并提出论证意见。需要修改完善的,由项目组织部门通知项目承担单位对申请书进行修改完善。  (五)项目审批  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专家委员会对通过项目专家组论证的项目进行评审,由项目申请人报告申请书主要内容,专家组组长向专家委员会介绍建议立项项目论证情况,经过充分讨论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建议资助项目,报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务会审批。  (六)结果公布  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的审批结果。  五、有关注意事项  (一)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要求撰写《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立项建议书》(简称《立项建议书》),《立项建议书》电子表格可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网页(www.nsfc.gov.cn)的“下载中心”下载。  (二)项目承担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将《立项建议书》提交到所属部门,由部门统一推荐到自然科学基金委。  联 系 人:谢焕瑛 冯勇  联系电话:62326941 62327230
  • 2017年度“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拟立项项目公示
    p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7年6月5日,科技部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等9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安排进行公示,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该项目2017年共计拟立项50项,舜宇恒平、广州禾信、聚光科技、中科天融、先河环保、力合科技、钢研纳克等多家仪器企业在列。/pp  据此前科技部发布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2017 年度总体布局上,紧扣我国先进制造、新材料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对核心关键部件和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迫切需求,拟支持 50 个方向,占本专项“十三五”总体任务布局的 40%左右,国拨经费总概算约为 7 亿元。/pp  2017年度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申报均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项目成果是以市场前景广泛的关键核心部件和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为目标,国内已能自主配套的核心部件,科学仪器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商业化前景不明确的核心部件与仪器研制等工作,以及临床医疗仪器、生产设备、机械装备、平台建设等,不属于本专项的支持方向。/pp  依据公示内容,专项公示日期为公示时间为2017年6月5日至2017年6月9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拟立项专项名单如下:/pp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47b9f20e-9e96-4153-901d-8dc13d19863d.jpg" style="float:none " title="未标题-1.jpg"//pp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99508a1c-ffcf-49c9-bf8f-7a653346e8cb.jpg" style="float:none " title="未标题-2.jpg"//pp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71a43dce-7f30-4e24-b8e8-d55bf9b56b2a.jpg" style="float:none " title="未标题-3.jpg"//pp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ddff692f-2284-4dc3-95b1-6c4bd81029a3.jpg" style="float:none " title="未标题-4.jpg"//ppbr//p
  • 港东科技 首获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资助
    日前,由北京理工大学牵头,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天津港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参与承担的的&ldquo 激光差动共焦成像与检测仪器研发及其应用研究&rdquo 项目获得了科技部首批2011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资助。该项目旨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差动共焦扫描成像与检测新原理仪器,包含5种14台新原理仪器,旨在为工程物理、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工程、微纳制造和精密计量等领域的前沿性基础研究提供先进的光学测量与分析手段,推动其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支持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基于已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开发;重要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含核心基础器件)的开发;以及其他重要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我公司作为项目参与承担单位之一,主要负责《拉曼光谱检测部件研发》这一子项目课题的工作。我司定会做好项目任务落实,严格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执行预算,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的预定目标。 2012年3月5日
  • 清华大学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启动
    2月29日,由清华大学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高通量细胞分选多模式检测分析仪器及应用研究”项目启动会在甲所召开。副校长康克军出席会议。  项目启动会现场  项目成立了以金国藩院士为组长的技术专家组、以康克军教授为组长的项目总体组和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赵亚力研究员为主任的项目用户委员会。康克军副校长向“两组一会”专家颁发了聘任书。  会上,项目总体组组长康克军教授做了项目总体情况报告,项目负责人尤政教授作了技术报告。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科委的有关领导对清华大学获得第一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助表示祝贺,强调了项目的重大意义,并对项目管理、财务制度、人员激励机制、产业化实施等提出要求。与会专家对项目实施提出具体建议。  “高通量细胞分选多模式检测分析仪器及应用研究”是我校承担的第一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该项目将面向生物医疗应用及生命科学前沿研究对高通量细胞分选、无损伤单细胞操纵和测量分析的需求,研制高通量细胞分选多模式检测仪器设备,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流式细胞仪,进行工程化和产业化示范,并进一步构建模块化的多模式检测系统,实现对细胞的实时原位多参数检测,满足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前沿研究的需求。开发的仪器将在血液干细胞分化、肿瘤微环境细胞、纳米生物医学、血液疾病诊治等方面开展试点应用。项目产业化示范单位和主要应用单位包括博奥生物有限公司、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  会议由金国藩院士主持。程京院士以及人事处、实验室与设备处、机械学院、财务处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公布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支持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中央财政设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管理,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制定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财政部 科技部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附件: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央财政设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依据《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有关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以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支撑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包括:  (一)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   (二)基于已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开发   (三)重要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含核心基础器件)的开发   (四)其它重要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  第四条 专项实施以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为导向,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明晰各方权责,突出管理创新,注重实施绩效。  第五条专项以项目方式、分年度实施,项目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第六条专项资金来源坚持多元化原则,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单位自筹资金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  本办法主要规范中央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其他来源的资金应当按照相关资金提供方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规定及要求,统筹安排和使用。  第七条 专项实行试点先行、稳步推开,充分发挥中央有关部门(机构)的组织管理作用。  第二章 管理体制与职责  第八条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应当建立查重和协调机制。专项应当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和“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有效衔接,并加强与相关国家科技计划等的衔接。  第九条财政部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会同科技部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二)会同科技部确定试点项目组织部门,并根据实施情况动态调整   (三)批复项目预算(包括总预算和年度预算,下同)   (四)会同科技部开展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  第十条科技部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二)会同财政部确定试点项目组织部门,并根据实施情况动态调整   (三)负责专项的总体协调,指导并监督项目组织部门的组织管理工作   (四)负责批复项目立项、项目综合验收、项目成果汇总管理和项目后评估   (五)负责组织项目预算评审评估,向财政部提出项目预算安排建议方案,会同财政部开展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   (六)建立适合本专项特点的专家咨询评审机制。  第十一条项目组织部门是指中央有关部门(机构),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一)根据本部门、本行业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科学仪器设备创新和发展工作重点   (二)组织本部门所属单位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的项目申报、实施方案评审论证,择优限项向科技部推荐项目   (三)与项目牵头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并组织项目实施   (四)成立项目监理组,监督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和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协调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五)按要求向科技部报告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重大事项   (六)负责项目初步验收,负责本部门组织项目的成果管理   (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负责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等。  第十二条 项目牵头单位是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对项目的具体实施和总体目标的实现负责。主要职责包括:  (一)在用户、市场、技术及其他配套条件调研和分析基础上,负责开展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向组织部门提出项目建议,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含技术方案、应用和产业化方案、组织实施方式、经费预算等)   (二)联合优势单位共同组建项目团队,并与项目合作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责   (三)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落实项目配套条件和措施,确保项目各项任务和总体目标的完成   (四)建立激励和评价机制,调动项目团队成员积极性,促进项目有效实施   (五)组织用户代表成立用户委员会,参与专项成果的应用方法开发、应用示范和推广应用等工作   (六)负责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七)按要求编报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和有关信息,及时向项目组织部门报告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八)接受科技部、财政部、项目组织部门、项目监理组等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三章 立 项  第十三条 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本办法第三条确定的支持范围   (二)国内外需求迫切,且相关理论、方法或技术已取得重要突破,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三)拥有本领域的核心关键人才,且具有相关理论研究、设计、工程工艺、系统集成、应用研究以及产业化研究等相关方面结构合理的人员队伍   (四)项目设计的运行机制良好,目标明确具体,技术指标可考核,实施方案可行。产学研用结合紧密,具有明确的成果应用单位和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措施明确可行。  第十四条 项目牵头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   (二)熟悉国内外相关行业领域发展趋势,具有长期积累和明显的技术与人才优势   (三)具有良好的项目实施条件和较强的资源统筹协调能力,能充分调动国内外有关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开展相关工作   (四)在前期相关的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相关工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  项目牵头单位的确定,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科技部、财政部根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的总体部署,并结合中央有关部门(机构)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的基础和能力,确定试点项目组织部门及其项目推荐数量。  第十六条被确定为试点的项目组织部门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项目牵头单位联合优势技术力量,研究提出符合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需求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项目,并编制实施方案,经过初步论证后,报项目组织部门。  项目组织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及实施方案进行评审论证,按照规定的项目推荐数量择优向科技部推荐项目(含实施方案)。项目组织部门在具备条件时,应当积极采取网络视频评审等方式,促进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第十七条 科技部将项目组织部门推荐的项目纳入备选项目库,并结合国家科技创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备选项目库中择优遴选项目,形成年度立项项目初步意见,并通知项目组织部门。  第十八条 项目组织部门根据立项初步意见和预算编制要求,组织项目牵头单位编制项目预算申请书,审核后报科技部。  科技部组织项目预算评审评估,提出项目预算安排建议方案,按照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报财政部。  第十九条 财政部批复项目预算 科技部批复项目立项 科技部根据财政部批复的预算,将项目预算下达至项目牵头单位,并抄送项目组织部门 项目组织部门根据批复组织起草项目任务书(含经费预算),经科技部审核后,与项目牵头单位签订任务书,组织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起始时间以预算下达时间为准。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条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遵循目标明确、突出重点,权责清晰、规范管理,专款专用、追踪问效的原则。  第二十一条项目经费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组成。  (一)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及其他费用等。  (二)间接费用是指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为项目实施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指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的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第二十二条直接费用中的劳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项目团队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劳务费预算应当结合单位实际和相关人员参与项目的全时工作时间,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  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会议费的开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专家咨询费的开支标准为: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一般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以通讯形式组织的专家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一般人员40-80元/人次的标准执行。  严格控制设备购置,项目经费原则上不列支设备购置费,鼓励共享、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确有必要购买的,应当对拟购置设备的必要性、现有同样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购置设备的开放共享方案等进行单独说明。  第二十三条 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项目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  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  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间接费用按项目统一核定,其中绩效支出,应当在对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结合科研人员实绩,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安排。间接费用由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合作单位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和经费额度,协商提出分配方案,在项目任务书中明确,并分别纳入各自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不得在核定的间接费用以外再以任何名义在项目经费中重复提取、列支相关费用。  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强化间接费用的管理,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统筹安排绩效支出,提升科研工作绩效水平。  第二十四条项目预算编制的要求:  (一)根据项目任务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二)预算编制包括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  收入预算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和其他资金。其他资金包括地方财政资金、单位自筹资金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企业为项目牵头单位的项目,企业投入的资金应当不低于项目总预算的50%。  支出预算应当按照项目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中央财政资金和其他资金。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三)项目下设多个任务的,应当同时编制各任务经费预算。  (四)项目预算由项目牵头单位负责汇总编制。  第二十五条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项目预算执行。项目预算总额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当经项目组织部门审核后报经科技部、财政部批准后执行。  在目标与经费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和其他费用如需调整,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报项目总体组同意后,由项目牵头单位审批,科技部在中期财务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一般不予调增,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项目其他方面支出。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第二十六条 项目经费支付管理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项目牵头单位应当及时按预算核拨合作单位经费,并加强对外拨经费的监督管理。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不得层层转拨、变相转拨经费。  第二十七条 科技部、财政部定期对项目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财务审计,逐步建立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制度。  第二十八条 未完项目的年度结存经费,按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项目因故中止(含未通过综合验收),项目牵头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报项目组织部门,由项目组织部门进行清查处理并报科技部备案,结余经费收回原渠道,并按照财政部关于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项目实施与监督  第二十九条项目实施实行法人负责制。项目牵头单位对项目负责,合作单位对所承担的任务负责。  第三十条 项目牵头单位应当组建由本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任组长,项目组织部门相关人员、合作单位相关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团队主要人员组成的项目总体组,具体负责项目和任务执行的协调工作、研究解决项目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三十一条项目牵头单位应当组建项目技术专家组和项目用户委员会,对项目的技术开发和成果应用提供咨询。  第三十二条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规范从图纸设计、材料选择、部件加工到工艺安装等各环节管理,形成完整齐全的技术文件。技术文件应当达到科学仪器设备成果能够复制、生产的要求。  第三十三条 项目组织部门建立由技术、财务、管理等领域专家和用户代表组成项目监理组,对项目的运行机制、保障条件、实施进度、经费使用、档案管理和成果应用等进行全过程监督,并定期向项目组织部门提交监理活动报告,如发现重大事项,应当及时向项目组织部门报告。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应当按要求及时向项目监理组提供有关材料,积极配合项目监理组工作。  科技部根据管理需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  第三十四条 实行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项目组织部门按年度向科技部报告项目执行情况。  第三十五条 项目在实施过程出现下列重大事项的,应当及时调整或撤销:  (一)技术、市场需求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造成项目原定目标及技术路线需要修改   (二)承诺的配套条件不能落实,影响项目正常实施   (三)技术引进、国际合作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研究工作无法进行   (四)项目技术骨干发生重大变化,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五)由于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致使研究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六)其他导致不能完成项目有关目标和要求的情况。  第三十六条涉及科技部立项批复确定的内容调整及项目撤销等重大事项,由项目牵头单位向项目组织部门提出申请,经项目组织部门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后报科技部审批。其它重大调整,由项目组织部门按程序审批。  第三十七条 项目组织部门、科技部对相关人员和单位在立项、项目执行、检查、评估和验收等各环节中信用状况进行客观记录,并作为项目管理与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验收和档案管理  第三十八条项目完成后,项目组织部门组织开展项目初步验收工作。验收材料包括相关技术文件、用户使用报告、财务审计报告等。  鼓励项目组织部门在初步验收工作中增加科学仪器设备成果的质量评价环节。  第三十九条项目完成6个月内,在项目初步验收基础上,项目牵头单位提出项目综合验收申请,经项目组织部门审核后,报请科技部综合验收。  第四十条科技部组织专家组开展综合验收工作,综合验收工作包括财务验收和项目验收两个部分。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综合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  项目目标和任务已按照要求完成,经费使用合理,为通过验收。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通过验收:  (一)项目目标完成不到85%   (二)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   (三)研究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   (四)经费使用存在严重问题   (五)无正当理由且未经批准,超过规定的执行期限半年以上仍未完成项目任务。  第四十一条 在项目综合验收结束后一个月内,科技部将综合验收结果通知项目组织部门。  未通过综合验收的,项目组织部门应当在接到科技部通知的三个月内,组织项目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改进,并再次提出综合验收申请。仍未通过综合验收且无正当理由的,项目牵头单位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和要求总结分析,项目负责人和承担单位三年内不得再承担本专项项目。  第四十二条项目通过综合验收后,项目牵头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及时办理财务结账手续。项目经费如有结余,收回原渠道,并按照财政部关于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事业单位使用专项资金购置和试制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企业使用专项资金购置和试制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第四十四条项目组织部门对项目的组织管理情况及其所组织项目的执行情况,将作为科技部、财政部对试点项目组织部门进行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五条 项目牵头单位应当建立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将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档、文字资料、声像资料、照片、图表、数据信息等档案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并经项目组织部门及时报送科技部存档。属于保密项目的,严格遵守国家相关保密管理规定。  第四十六条 科技部建立统一的专项信息和成果管理平台,促进项目交流合作与成果共享。在遵守国家相关保密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对项目立项、项目成果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促进成果共享与应用。  第七章 成果应用和知识产权管理  第四十七条项目综合验收后,项目组织部门和项目牵头单位应当与应用单位和相关企业密切合作,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强成果的应用,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动成果转化或技术转移。成果应用推广或技术转移方案应当报科技部备案。  第四十八条项目综合验收后三年内,项目牵头单位应当经项目组织部门向科技部报送项目成果使用年度报告,包括产业化、市场占有率、用户使用情况以及开放共享情况等。在此基础上,科技部对项目成果应用状况和效益开展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后续立项和选择承担单位的依据之一。  第四十九条 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属、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应当严格按照《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国办发[2002]30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项目产生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工程工艺、应用方法和科学仪器设备整机等重要成果及其知识产权应当首先在境内使用,向境外的组织或者个人转让或者许可境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独占实施的,应当经项目组织部门审核后报科技部批准。  第五十条项目牵头单位应当与合作单位事先签署协议明确任务分工及知识产权归属、管理、运用及其利益分配。  第五十一条 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科学仪器设备产品、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专利等,均应当标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资助”字样和项目批准号。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科技部、财政部适时选择工作基础好、示范性强的地区纳入专项试点范围。试点地区范围内,项目牵头单位是试点项目组织部门所属单位的,项目由试点项目组织部门推荐 项目牵头单位是地方单位(企业)的,项目由项目牵头单位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科技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推荐。项目组织管理按照本办法相应规定执行。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科技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 教育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到期项目验收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trong教育部科技司关于尽快开展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到期项目验收的通知/strong/span/pp  各项目承担单位:/pp  根据《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关于尽快组织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到期项目验收的通知》(国科资函〔2018〕1号)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管理,做好到期项目的验收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pp  1. 请组织项目承担人员按照《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照项目任务书所确定的重点任务和考核指标,抓紧完成有关工作 并做好相关技术文件、用户使用报告、财务审计报告、质量评价等项目验收前的准备工作。/pp  2. 执行期截止于2017年6月30日的项目,应于2018年4月底前完成初步验收,并按要求报送相关材料 执行期截止于2017年12月31日的项目,应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初步验收,并按要求报送相关材料 执行期截止于2018年6月30日的项目,应于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初步验收。未按规定时限完成初步验收并报送相关材料的项目,科技部将按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以验收不通过处理。/pp  3. 请项目承担单位切实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保证按要求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做好项目验收的有关工作。请于2月14日前,将项目验收计划节点和工作联系人、联系方式报送我司基础处,材料发送kjsjcc@126.com。/pp  特此通知。/pp  联系人及电话:周敏 010-66096301/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到期应验收项目清单/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1.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958bfbc9-2f08-42b5-b1f3-20cb25a892e2.jpg"//pp style="text-align: right "教育部科技司/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8年1月18日/pp /p
  •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非技术评审专家名单公布
    根据“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兹定于2017年3月23日至2017年3月24日组织开展“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项目非技术评审工作。此次评审采用会议评审方式,评审专家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共45人。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文件精神,现将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组1:核心关键部件序号专家姓名所在单位1李照阳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2肖泽军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3彭新平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4王成群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王英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6鞠洪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7杨京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8孟桂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9吕金华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10张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1张晓湖北省专利发展服务中心12盛立新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13蒲笃贤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4杨玲莉北京科技大学15朱宁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组2:通用仪器序号专家姓名所在单位1张东辉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王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3吴立琛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4轩福贞华东理工大学5裘坤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刘伟北京中稷朗博科技有限公司7胡延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8阎春辉北京华京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9赵毅国家开发投资公司10张经华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11陈宗波广西师范大学12吴华峰合肥金星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3李维中国版权保护中心14余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15李利军石家庄铁道大学组3:专用仪器序号专家姓名所在单位1刘维平时代集团公司2朱阳军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3沈云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4张东北京自动测试技术研究所5李英哲沈阳航空航天大学6张如义中国工程院7王胜浩江苏苏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8刘羊子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易郁兰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14马通达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10张健东湖南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11谭跃刚武汉理工大学12谢根成广东财经大学13张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15王丽军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 2016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明确10个重点支持方向
    2月19日,科技部网站发布关于发布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6年度指南的通知,本指南共设置了关键核心部件、高端通用科学仪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3类任务,下设10个重点方向,支持数量不超过实施方案内容的30%。  其中核心关键部件开发与应用中包括:源部件、探测器与传感器、分析分离与控制部件;  高端通用仪器工程化及应用开发包括:分析仪器、 物理性能测试仪器、电子测量仪器、计量仪器;  专业重大科学仪器开发及应用示范包括:支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专业重大科学仪器、服务公益行业和民生改善的专业重大科学仪器、保障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专业重大科学仪器。  此外,指南中还指出,项目成果是以市场前景广泛的关键核心部件和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为目标,一般的核心部件与科学仪器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商业化前景不明确的核心部件与仪器研制等工作,以及临床医疗仪器、生产设备、机械装备、平台建设等,不属于本专项的支持方向。  详细内容如下:“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  科学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石,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为切实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经国家科技计划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审议,“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作为2016年度启动的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一、指导原则与主要目标  本专项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原则,紧扣我国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对科学仪器设备的重大需求,充分考虑我国现有基础和能力,在继承和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成果的基础上,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关键核心技术和部件的自主研发为突破口,聚焦高端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仪器开发、应用开发、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开发,带动科学仪器系统集成创新,有效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行业整体创新水平与自我装备能力。  通过本专项的实施,构建“仪器原理验证→关键技术研发(软硬件)→系统集成→应用示范→产业化”的国家科学仪器开发链条,完善产学研用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成果转化与合作模式,激发行业、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强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实验,引入重要用户应用示范、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大幅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共设置了关键核心部件、高端通用科学仪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3类任务,下设10个重点方向,本指南为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6年度指南,支持数量不超过实施方案内容的30%。  二、总体要求  1. 专项定位  本专项充分利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或其他渠道,已取得的相关检测原理、方法、技术或科研装置,开展系统集成、应用开发和工程化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皮实耐用”和功能丰富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产品,并服务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项目成果是以市场前景广泛的关键核心部件和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为目标(一般的核心部件与科学仪器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商业化前景不明确的核心部件与仪器研制等工作,以及临床医疗仪器、生产设备、机械装备、平台建设等,不属于本专项的支持方向)。  2. 申报主体  结合本专项的特点和定位,如无特殊说明,本指南所设项目均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企业结合国家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联合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优势力量参与项目研发工作(主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撑),落实目标任务明确、产权和利益分配明晰的产学研用结合机制。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发挥企业在专项中的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项目实施组织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地位作用。  3. 支持方式  本专项每个指南方向下的项目可支持1—2项,实施“后端资助”机制。即,结合科学仪器开发的特点,以及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实际,强化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对企业承担的项目,实施专项经费后端资助政策。项目立项后,前半段主要由承担单位自筹经费实施,资助20%的专项经费 经中期评估确认,项目进展顺利、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科研管理和项目经费管理规范的项目,后半段再主要由专项经费给予支持。  4. 立项要求  4.1 项目基本要求  1)国内外需求迫切,目标仪器设备应用单位明确且具有代表性,相关原理、方法或技术已取得重要突破,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部件与科学仪器产品。  2)目标核心部件与仪器设备整体设计完整、结构清晰合理,技术路线(含软件开发)可行,工程化方案、应用开发方案可操作性强 项目质量管理和产业化策划、企业资质和能力、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等非技术内容可行。  3)拥有本领域的核心关键人才,且具有相关理论研究、设计、工程工艺、系统集成、应用研究以及产业化研究等相关方面结构合理的人员队伍。  4)对核心部件类项目:原则上承担单位主营业务为核心部件生产企业,项目实施后能够获得全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就绪度达到7级以上,并在相关仪器主要生产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一定市场规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5)对仪器整机类项目:充分利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或其它渠道,已取得的相关检测原理、方法、技术或科研装置成果,开展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形成“皮实耐用”、功能丰富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产品,并服务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的自身规律,每一个项目应包括仪器开发(含软件开发)、应用开发、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开发等类型工作。除仪器设备开发单位外,产业化单位、应用单位也应从项目设计开始,全程参与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工作。项目实施三年后,目标仪器技术就绪度达到7级以上,可形成一定市场规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4.2 企业承担项目的基本要求  (1)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和产业化能力,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经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达到同等条件   (3)项目与企业重点发展方向相符   (4)与项目参与单位具有前期合作基础   (5)与项目参与单位事先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明确任务分工、国拨经费分配、成果和识产权归属及利益分配机制   (6)企业投入的自筹研发经费与国拨经费投入比例不低于1:1。投入的自筹研发经费应用于项目研发活动,而不得用于生产线、厂房等产业化能力建设。  4.3 项目组织要求  (1)项目推荐单位要加强本部门、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科学仪器设备发展的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和扶持培育。  (2)项目推荐单位要组织项目牵头单位,会同产、学、研、用等各方面,积极开展项目设计和策划工作。在项目设计时,既要注重技术问题,也要注重工程化和产业化策划、企业资质和能力以及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机制等非技术问题。  (3)项目推荐单位要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提出时落实法人负责制、落实项目配套条件 督促项目承担单位联合国内外优势力量共同开展项目设计和实施。  (4)项目推荐单位在组织推荐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家的咨询作用。除考虑技术可行性外,还应重点关注工程化和产业化策划、企业资质和能力以及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机制等非技术内容。在此基础上,择优向科技部推荐项目。  三、主要任务  1. 核心关键部件开发与应用  攻克源部件、探测器与传感器、分析分离与控制部件等科学仪器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研究部件的核心关键材料以及生产工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核心关键部件。  共性考核指标:目标产品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和异地测试,技术就绪度达到9级,至少应用于2种类型仪器。  原则上,每个项目下设任务数不超过6个,承担单位数不超过6个。  1.1 源部件  1.1.1 光源  (1)高强度、高稳定空心阴极灯  研究内容:研发高强度、高稳定空心阴极灯,优化空心阴极灯结构设计,研究合金阴极材料组成及制作工艺,改善空心阴极灯生产工艺,研制空心阴极灯性能测试特殊装置,研究影响噪声、同心度等关键指标的因素及改善方法。开展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开发,形成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为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等仪器提供核心部件。  考核指标:稳定性指标,铜灯在30 min内基线漂移0.2%,其它元素灯在5 min内基线漂移0.6% 普通元素灯的使用寿命≥ 6000 mA.h,易熔、易挥发元素灯≥ 4000 mA.h 改善空心阴极灯性能,灯噪声≤ ± 0.2% T,灯旋转360。的能量偏移10%。应提出明确合理的可靠性指标要求,项目完成时,目标产品应参照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进行测试。发明专利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销量达到2万支。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1.1.2 射频源  (1)ICP射频源  研究内容:开发ICP射频源,研究大功率射频自激发生、频率锁相、功率调谐和高效散热技术,开发能够有效的降低等离子体电势的全固态自激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射频源 实施ICP射频源的工程化和工艺化开发,形成可靠的产品,解决相关国产仪器对高性能射频源关键部件需求的难题。  考核指标:工作频率27.12 MHz,频率稳定度± 0.02%,功率输出0.6~1.6 kW可调。发明专利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销量达到100只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2)双相射频源  研究内容:开发双相射频源,研究双相射频源高精度驱动与高稳定反馈、过载保护电路、辅助激发信号耦合与双相射频电源数字控制技术,开发能够精密驱动线性离子阱的双相射频高压电源 实施双相射频源的工程化和工艺化开发,形成稳定可靠的产品,有效解决相关国产仪器对高性能双相射频源关键部件的需求。  考核指标:射频高压最大2 kVpp,频率0.9~2 MHz,辅助信号带宽50 kHz~450 kHz 射频高压最大10 kVpp,频率1 M~1.2 MHz,辅助信号带宽10 k~550 kHz。发明专利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销售达到100套。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1.1.3 新型质谱离子源  研究内容:研究敞开式离子化新技术,研制新型电喷雾、介质阻挡放电、激光/气体辅助喷雾和高度集成化敞开式的离子源,开展新离子化应用方法开发和数据库构建,实施新离子源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满足原位实时快速分析、单细胞分析、质谱成像分析、超痕量样品分析需求,推动我国质谱离子化技术与装置的跨越式发展。  考核指标:形成6种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敞开式质谱离子源产品,有力支撑食品安全、环境应急、新药研发、现场快检、生物研究、质谱成像、公共安全等质谱检测应用。形成敞开式质谱离子源工艺化、产业化基地,实现批量生产。发明专利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销售达到40套以上。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形成5种以上不同的离子源产品。  1.2 探测器与传感器  1.2.1 光探测器  (1)光电倍增管  研究内容:开发侧窗型、端窗型光电倍增管,研究侧窗型、端窗型光电倍增管的结构设计,优化阴极材料及倍增极材料配方和制作工艺,研究包括激活工艺、封装工艺等在内的各环节生产工艺,探究影响光电倍增管灵敏度、暗电流、响应时间等关键性能的因素及改进方法,进行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为分析仪器、辐射测量仪器、高能物理研究、石油测井及军用设备提供关键部件。  考核指标:阳极光照灵敏度≥ 300 A/lm(典型值) 最大暗电流50 nA(30分钟后) 增益106。发明专利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销售达到500支。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2)太赫兹探测器  研究内容:研制基于栅控二维电子气的新型室温太赫兹探测器,突破场效应混频探测器芯片及其模块制造的关键技术,实现全国产化。建立定量化的场效应混频探测器模型和模拟仿真技术 从外延材料、天线设计、阻抗匹配到模块化集成实现场效应混频探测器的优化设计 开发纳米栅极及其低漏电率的工艺制备技术 研究二维电子气场效应阈值电压的调控技术,研制两端结构的高灵敏度太赫兹场效应混频探测器。  考核指标:研制成0.1~1.1 THz波段内系列化的室温太赫兹场效应混频探测器芯片及其模块,满足室温下高灵敏度的太赫兹波探测需求。0.11、0.22、0.34、0.65和0.90 THz探测器芯片的等效噪声功率小于10 pW/Hz1/2 响应度大于2800 V/W 带宽大于80 GHz 响应时间小于100 ns 硅透镜和波导喇叭集成的两种探测器模块。发明专利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销售达到100套。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1.2.2 辐射探测器  研究内容:攻克高密度快衰减无机闪烁晶体生长及阵列加工制备、PIPS探测器的高阻硅材料研制、吸收区结构设计及漏电流工艺控制等关键技术,建立辐射探测器成套的完整生产、测试工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能量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可靠性辐射探测器系列产品,开展工程化和产业化研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为医疗诊断仪器、工业无损探测仪器和核辐射环境检测仪器提供核心关键部件。  考核指标:辐射探测器实现国产化和批量生产,基本满足我国科学仪器和工业应用对辐射探测器的需要。闪烁晶体探测器光输出≥ 45000 ph/MeV 衰减时间≤ 100 ns 密度≥ 6.5 g/cc 能量分辨率≤ 9%@662 keV 阵列规格:4×4~16×16 PIPS辐射探测器灵敏面积13 mm2 暗电流小于2 nA 击穿电压大于100 V。位置灵敏型闪烁探测器像素面积1 mm×1 mm~6 mm×6 mm 暗电流500 nA 脉冲恢复时间50 ns 几何填充因子60% PDE在380 nm~550 nm范围内最小值不小于30% 批量生产90%以上产品雪崩电压偏差± 0.2 V 雪崩电压随温度变化系数50 mV/℃ 后脉冲0.5% 微像素间串扰10% 本征位置分辨率≤ 0.5 mm 能量分辨率能量分辨率≤ 12%@662 keV 时间分辨率≤ 300 ps。X射线成像探测器灵有效灵敏面积≥ 100×100 mm2,CMOS读出工艺 X射线空间分辨率≥ 15 lp/mm能量响应范围:30~160 keV。发明专利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销售达到1000支。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1.2.3 物理量探测器  (1)超高温温度和压力传感器  研究内容:攻克信号背景噪声抑制、高速动态光谱采集、高精度信号反演等关键技术,研究超高温环境下工作材料试验、结构设计、加工制作工艺、校准与标定方法,解决超高温环境下温度、压力和振动参数原位测量问题,研究超高温环境下温度和压力传感器静态和动态特性测试技术,开发高性光路系统、信号采集系统以及温度反演软件等,解决长期制约我国燃煤燃气锅炉、航空发动机等试验参数原位测量问题,为我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高超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等先进能源动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考核指标:对于高温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范围—50~1800 ℃,响应时间200 ms,综合精度± 5% 对于高温压力传感器考核指标,工作温度范围—50~1200 ℃,频响范围:0~200 Hz,压力测量范围0~400 kP,综合精度± 5%(—50~500 ℃)、± 10%(500~1200 ℃) 对于高温振动传感器工作温度范围0~1200 ℃,频响范围0~1 MHz,振动测量量程10 g。发明专利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销售达到1000套。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2)高端应变式传感器  研究内容:攻克应变式传感器多因素耦合计量特性仿真设计理论 研究高性能弹性体、应变计、粘贴剂及传感器生产工艺 研究高稳定度传感器检测技术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应变式传感器及其检测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化开发,满足我国力学量值传递、航空航天台架测试、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等领域对力传感器的需求,打破关键领域国外产品的垄断,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测量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量程为1 kN~2 MN,应用于国内量值传递领域的参考标准传感器或传递标准传感器,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线性≤ 0.01% FS 重复性≤ 0.002% FS 复现性≤ 0.005% FS 长期稳定度≤ 0.005%/年FS。实现量值传递等领域使用的高端传感器的产业化 促进传感器产品质量的提高。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销售达到50套。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3)精密位置传感器  研发内容:针对高端数控机床、3D打印、几何量计量、精密转台等应用需求,开发大量程、高精度金属光栅,突破金属光栅纳米压印成型工艺、新型光栅结构、高性能光栅读数、光栅校准和误差补偿等关键技术,实现大量程、高精度长度测量与高精度动态角度测量等性能,在航空航天、机器人、机床等行业开展示范应用,在此基础上开展工程化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精度金属光栅,替代国外进口,为我国先进制造及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关键部件。  考核指标:平面光栅精度± 0.5μ m/m。发明专利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销售达到200个。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1.2.4 化学生物传感器  研究内容:攻克基于红外特征分子光谱、集成光学免疫传感以及电化学测量的关键技术 研究高特异性、高亲和力植物激素识别分子的方法和技术,并建立相应的生物传感测定技术 研究基于基因工程生物放大原理的特异型生物传感器、主要植物激素的高灵敏生物传感器,建立特定结构分子的识别元件库。建成基于传感器的成套高灵敏在线测量系统,满足研究大气、环境、疾病等领域二次污染形成机理研究和生物医学研究的需求。  考核指标:针对含氮化合物N2O等大气气体检测支持多档量程,在0~10 ppm量程,分辨率达到0.001 ppm,气体类检测稳定运行时间不少于3年,期间免校准 基于免疫或核酸适配体的电、光、磁传感器,针对血液或体液特定分子开展快速检验,如甲胎蛋白、肌红蛋白等标志物等特诊分子,特征分子体系不少于30种标志物 基于基因工程生物放大原理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实现不少于10种肿瘤标志物等特定生物分子目标检测 10种主要植物激素的高灵敏生物传感器。发明专利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销售达到500套。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1.3 分析分离与控制部件  1.3.1 光栅  研究内容:开发体光栅,研究宽光谱基底材料的配方及制备工艺技术、高效率体全息曝光记录技术、高损伤阈值技术和热定影技术,研究高光谱选择性和高角度选择性的体全息光栅性能优化与制作工艺。进行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为激光器行业、精密制造行业和国防工业提供核心关键部件。  考核指标:完成体光栅在3种以上典型仪器的集成应用示范,衍射效率95%,适用光谱范围400 nm~2600 nm,光谱透过率90%,损伤阈值20 J/cm2。发明专利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销售达到80套。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1.3.2 泵  (1)高精度超高压液相泵  研究内容:开发高精度超高压液相泵,研究耐高压泵的制作工艺,攻克降低流量脉动和死体积的关键技术,研究影响产品可靠性的因素,开展工程化和产业化研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为国产超高压液相色谱仪发展提供核心关键部件。  考核指标:最大工作压力≥ 100 MPa(1 mL/min流速) 流量准确度≤ 1.0% 流量精度≤ 0.06% RSD 一定条件下连续运行1000 h不漏液 死体积小于微升级别。满足超高相液相色谱梯度分析需求,故障率低。发明专利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销售达到100套。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2)精密微量注射泵  研究内容:开发精密微量注射泵,研究微量流体流量控制的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方法,研究制作工艺及制作材料,开展可靠性设计与测试,为流动注射分析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提供关键部件,满足多种实验需求。  考核指标:流量范围为0.01~50 mL 准确度0.5% 精度0.05% CV 不漏液,耐腐蚀。发明专利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销售达到500套。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1.3.3 流量控制部件  研究内容:开发高精度、高稳定性、反控能力强的电子流量控制系统,研究流量控制精度及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攻克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算法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改善流量及压力稳定时间的方法。提升国产气相色谱仪智能化程度及性能。  考核指标:流量及压力稳定时间≤ 5 s 流量控制精度≤ 0.001 psi 满量程偏差≤ 5%。具备温度补偿功能。发明专利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销售达到500套。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1.3.4 自动进样器  研究内容:开发高可靠、高性能自动进样器,研究产品制作工艺,研究影响质量可靠性的因素和保障措施,开发顶空进样、固相微萃取、吹扫捕集、在线过滤、富集和分析等功能。为质谱、色谱等化学分析仪器、生命科学仪器配套。  考核指标:进样重复性RSD0.2%,样品残留0.01%,定位精度优于0.2 mm。发明专利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销售达到100套。  实施年限:不超过3年  1.3.5 样品前处理仪  研究内容:攻克在线提取、浓缩净化、蒸馏分离的多元自动化控制、在线联机、微痕量破碎等前处理关键技术,研制智能加样、加载、分离、液面分层感应、色度识别、微流控等关键部件和模块,开发农、食产品安全、环保等领域的样品前处理的往复式在线数控提取仪、多道自动浓缩仪、程序消解仪、微流控核酸提取仪、高通量微量破碎仪、DNA富集“磁力枪”及多功能集成处理系统,软件研究基于高精度激光光衍射算法,实现单元独立控制和多元集成控制,达到破碎、消解、提取及浓缩等操作全程自动化,开展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可与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定量PCR仪、基因测序仪等联机匹配。  考核指标:研发前处理仪器不少于10种,实现色度识别数字化,高压制样、富集等一体化,多道处理连续化。回收率、重复性等技术指标符合相关分析方法标准要求,满足食品安全、环保、生物技术等领域样品前处理快速、高通量、自动化需求。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销售达到500套。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2. 高端通用仪器工程化及应用开发  攻克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和计量仪器开发的关键技术。  共性考核指标:目标产品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和异地测试,技术就绪度不低于8级。  原则上,每个项目下设任务数不超过8个,承担单位数不超过10个。  2.1 分析仪器  2.1.1 基于射线类的显微成像仪  研究内容:攻克多能谱光子计数X射线成像、多模态X射线成像、X射线成像探测器封装和集成工艺等关键技术,开发基于多能谱光子技术X射线的图像重建算法和处理软件,形成具有自主只是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基于射线类显微成像仪。并在此技术上开展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开发,解决小型化和产品化问题,形成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实现生物体内器官和组织的深度、密度、体积等参数快速采集和全方位成像或结构件的显微成像,为核医学研究、工业无损探测和安全检查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分辨率优于3.6 lp/mm,最高计数率108/mm2S,多能谱甄选阈值8能区,单系统成像面积400 mm2,并可扩展拼接,单系统像素单元256×256像素尺寸100 μ m。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产值达到1.5亿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2.1.2 高分辨荧光显微成像仪  研究内容:攻克光切面成像、动态成像、荧光标记与共定位、三维空间还原、定量或半定量分析、单分子荧光探测、荧光漂白后恢复技术 以及高速高精度扫描控制技术。研制复眼照明、高精度Z轴调焦、微分干涉、荧光滤色块、平场复消色差物镜等关键部件和模块。开发四维全自动分析测量软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高分辨荧光微分干涉显微镜。进行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实现对活体组织微观结构、各种肿瘤细胞的显微成像,为细胞组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肿瘤学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具有复眼照明、高精度调焦、微分干涉、图像分析,四维全自动分析等功能,平场复消色差物镜,最高100倍,数值孔径大于1.4,分辨率0.2 μ m,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2.1.3 小型高灵敏度低能射线纳米尺度三维成像仪器  研究内容:攻克超高灵敏度低能射线探测、超高增益光信号采集、系统小型化等关键技术,研制激光等离子体低能量射线发生器、探测器等关键部件,开发组织深度、密度、体积等信息的快速采集软件系统,构建相关数据库,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完备、质量稳定可靠的小型化、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的低能射线纳米尺度三维成像仪。开展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应用于生物体内器官、组织的空间结构、物理性质等信息的快速采集、分析和融合。  考核指标:可实现单光子级别检测,光电信号增益大于106,在2D成像时间低于30 s、3D成像时间低于15 min的情况下分辨率优于50 nm。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2.1.4 高分辨共轭激光显微断层成像仪  研究内容:攻克共轭激光显微高分辨及快速成像关键技术,开发高灵敏度弱光探测器、高精度扫描机电平台等关键部件和模块,开发超快响应速度、超高探测效率、超宽光谱探测范围的探测系统。开发相关软件系统和数据库,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完备、质量稳定可靠的高分辨共轭激光显微断层成像仪,实现该仪器图像分辨率和成像速度的同时提高,满足对活体组织结构动态、定量、三维的显微观测需求。  考核指标:光电探测灵敏度达到单光子级别、光谱有效探测范围350 nm~850 nm、光探测效率60%、成像响应时间80 ns、成像速度300帧/秒、平面分辨率0.15μ m、轴向分辨率10 nm。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2.2 物理性能测试仪器  2.2.1 差式扫描量热仪  研究内容:攻克宽幅变温与控温、高温磁场耦合、磁环境精密测量、微型加热与样品固定等关键技术,研制宽幅变温控温和磁—热—电耦合等关键部件,开展磁场环境热分析仪器综合集成,开发温度和磁场精确控制、信号传输补偿与校正、数据分析等软件,丰富仪器功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差式扫描量热仪。并在此技术上开展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开发,解决宽幅变温差式扫描量热仪器的工程化和产业化问题,形成可商业化、通用型热分析仪器的系列化发展,满足特征温度、反应热、熔融与结晶、结晶度、热稳定性、固化、玻璃化转变、比热、质量变化、热膨胀系数、反应动力学等参数测量要求,为精密测量和制造行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温度范围100 K~973 K 温度重复性± 0.1 K 温度准确度0.1 K 升/降温速率0.01 K/min~50 K/min。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2.2.2 高精度数字散斑干涉检测仪  研究内容:研究超光滑、超精密、超高温零部件形貌和误差以及相关材料的力学性能测量、测试方法及仪器设备,攻克三维特征高精度动态重构、全息干涉条纹的高精度数值衍射算法和基于散斑技术的超高温下材料性能测试等关键技术,研制相干与非相干照明光源、定向加热激光、动态加载、数据采集处理等关键部件和模块,开发软件丰富仪器功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高精度数字散斑干涉检测仪,并在此技术上开展产业化开发,实现常温和超高温对被测物体的位移、变形、振动及材料力学特性等参量的高精度动态无损检测。研究数字散斑干涉及散斑结构视觉三维测量系统的集成 不同温度下光测手段和材料高温本构关系 数字散斑传感器的精密标定 为不同条件下材料力学性能精密测量和精密制造行业提供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测量灵敏度小于50 nm 测量面积大于200 mm×200 mm 测量速度大于20 Hz 实现常温和超高温材料力学特性的测量 支持多相机同步测量,三维数据自动拼接。项目完成时产品应通过可靠性测试,技术就绪度达到8级,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预计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2.2.3 超光滑表面无损检测仪  研究内容:研究多幅重叠干涉条纹的相位分离算法,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超光滑表面无损检测仪。并在此技术上开展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开发,解决质量可靠性和产品化问题,形成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开展新型连续变波长激光器在相位移中的应用研究,实现非透明物体超光滑表面及具有多层超光滑平行反射面透明物体的纳米级表面形貌高精密测量,满足现代工业对大面积表面形貌和厚度变化测量的需要,为LED、光伏和半导体制造行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口径尺寸≥ 120 mm 测量精度达到RMS≤ 20 nm 测量重复精度RMS≤ 10 nm。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产值达到2亿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2.2.4 精密光学器件在线检测仪  研究内容:攻克尖端光学器件的精密间距测量、偏心检测与光学像质评价技术。探索镜片间隙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实现在线的镜片间距高精度测量与引导装调 研究快速高精度的光学器件自动偏心测量方法 开展波前测量与波前标定方法研究,形成基于波前像差的光学像质判定算法。根据大型光学镜面、高数值孔径显微物镜、树脂压印镜片等至少三种应用场景的需求,开发一体式的综合测量仪器设备,并在国内高端的光学加工车间、国家质检系统、规模化的光学元器件生产线,开展应用示范,为精密光学加工、器件性能检测和尖端物镜装调,提供仪器支撑。  考核指标:口径尺寸100mm 间距测量精度优于800nm 偏心测量精度优于100nm 波前测量精度RMS≤ 15nm,测量重复精度RMS≤ 7nm 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2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年销量达到100台。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2.3 电子测量仪器  2.3.1 高性能多功能矢量网络分析仪  研究内容:攻克多端口微波网络幅频和相频特性测量、半导体功率器件非线性特性测量、多端口网络误差修正算法、测量校准与量值溯源等关键技术 研制多通道大动态范围低温漂混频、高隔离度定向耦合、超宽带低相位噪声激励信号发生、宽频带开关倍频滤波、宽带同轴机械和电子校准件等关键部件和模块 开发多端口网络误差修正算法、非线性网络模型、时域和频域分析等测试软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不同频段不同端口数量组合的系列化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并在此技术上开展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解决质量可靠性和产品化问题,形成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实现对微波毫米波网络的S参数、X参数、噪声系数、混频器件变频损耗、信号频谱等参数进行高精度测量,为相控阵雷达、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电子侦察与电子对抗等电子设备科研生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频率范围100 kHz~67 GHz 测试端口数量2和4 系统动态范围80~128 dB 具备机械和电子校准件、频谱分析、噪声系数测试、混频器测量等附件或功能。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2.3.2 无线通信信道模拟与监测分析仪  研究内容:攻克空中接口性能测试与比较、大多普勒频偏及频偏变化率模拟、长传输时延模拟、终端运动时延变化模拟、多天线通信终端多维度无线信道模拟、无线通信信道自动监测等关键技术,研制移动通信复杂传输环境模拟、卫星测控与通信信道模拟、电子对抗环境模拟等关键部件和模块,开发路径衰减、吸收损耗、遮挡衰落、多径衰落、多普勒频移、传输时延、群时延、多通道天线阵列相位等多种无线信道传输特性模拟软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无线传输信道模拟与监测分析仪。并在此技术上开展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开发,解决质量可靠性和产品化问题,形成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实现无线传输信道传输特性定量模拟和多种环境条件无线信道传输特性遍历模拟,为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电子对抗等电子系统科研生产和工程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工作频段1 MHz~18 GHz 通道数8 测试带宽125 MHz 每个信道衰落路径48个。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2.3.3 时域电磁干扰测量监测分析仪  研究内容:攻克大动态宽带信号高速采样、多通道并行采样数据动态重构、宽带信号并行数字检波等关键技术,研制高速、宽带时域电磁干扰测量监测仪,开发实时接收、分析等软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时域电磁干扰测量监测分析仪。并在此技术上开展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开发,解决质量可靠性和产品化问题,形成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为大型水面舰艇中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快速测量评估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频率范围25 Hz~3.6 GHz、25 Hz~7 GHz、25 Hz~26.5 GHz 分辨率带宽符合CISPR16—1—1和GJB 151B的分辨率带宽 实时分析带宽≥ 40MHz 30 MHz~1 GHz频段的测试速度较传统电磁干扰测量接收机提升千倍以上 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和安全性均满足GJB 3947A—2009中对三级设备的相关要求。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2.4 计量仪器  研究内容:研究宽带大电流测量仪,攻克宽频带超大电流传感和校准技术,研究宽频带大电流溯源方法,研发高精度宽频带大电流计量仪器及校准装置,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宽带大电流计量仪。在此基础上,开展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开发,满足我国高铁、冶金、电力和国防军工等行业对宽频带大电流高精度测量应用和溯源需求,为精密测量和制造行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交流和直流大电流测量范围100 kA~300 kA,不确定度0.2%~0.5%,k=2,带宽≥ 10 kHz。宽频带电流频率测量范围50 Hz~2.5 kHz~1 MHz,电流测量范围10 A~2 kA,不确定度:1E—5~1E—2,k=2。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有关说明:非企业牵头申报,参与企业自筹资金与国拨总经费投入比例不低于1:1。  3. 专业重大科学仪器开发及应用示范  重点支持支撑经济和产业发展、服务公益行业和民生改善、保障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3类专业重大科学仪器。  共性考核指标:目标产品应通过可靠性测试和异地测试,技术就绪度不低于8级。  原则上,每个项目下设任务数不超过8个,承担单位数不超过10个。  3.1 支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专业重大科学仪器  3.1.1 工业过程在线分析检测仪器  研究内容:研发石油、化工、制药、能源、冶金、矿产、有色等重要流程工业的生产过程产物及排放物的在线监测技术,燃料、原料、材料等物质的物理与化学转化过程的样品在线快速采样、高压快速反应测试、在线无损检测、产物高速分离分析及多组分高频检测技术,并研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先进、质量稳定可靠的流程工业生产及物质转化过程的在线分析检测及监测仪器 开发仪器应用方法,实施仪器产品与系统的工程化,实现产业化应用。  考核指标:达到相关国家标准,通过可靠性测试,技术就绪度8级以上,其中工业过程产物在线监测分析下限1 ppm、系统响应时间0.1 s 物质转化在线颗粒采样0.5 g、高压反应测试适用50 atm压力、产物在线高速分离分析适用20 ppb~1000 ppm浓度、多组分高频检测数据输出频率100 Hz并适用10个组分。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销售达到50套。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3.1.2 油气探测与管道检测仪器和设备  研究内容:攻克阵列侧向测量、岩性密度测量、油气管道测量、阵列感应测量、在保护套中的悬挂、井下大功率高可靠电源、井下仪器测量信息与地面仪器信息的匹配技术,并集成补偿中子测量、声波测量、井径测量、连斜测量、三参数测量等测井技术,进行软件开发,丰富仪器功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油气探测仪器,并在此技术上开展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开发,为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等勘探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工作环境温度—25~175 ℃,工作压力≤ 140 Mpa 仪器供电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30小时 数据采集与存储,存储间隔每帧250 MS 适应4~12英寸井眼,可任选钻杆输送泵出存储和电缆输送方式,同时具备裸眼井测井、套管井固井质量测井功能。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3.2 服务公益行业和民生改善的专业重大科学仪器  3.2.1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监测仪器  研究内容:针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监测需求,研制基于光谱技术的气态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低浓度SO2、NOx等气态污染物精确测量 攻克SO3的采样和前处理关键技术,开发SO3以及硫酸雾在线监测系统 研制基于光散射与β 射线技术融合的颗粒物监测系统以及低浓度颗粒物手工采样设备,实现低浓度颗粒物的快速、准确测量以及手工比对。  考核指标:SO2量程范围0~75 mg/m3,NOx量程范围0~100 mg/m3,线性误差≤ ± 2% F.S.,24小时零漂≤ ± 2% F.S. SO3量程范围0~100 ppm 最低检出限0.5 ppm 颗粒物检测限≤ 0.1 mg/m3,响应时间≤ 15 s,测量准确性≤ ± 10%,颗粒物手工采样器测量范围0~10 mg/m3 形成技术标准体系并实现年产100台套以上的生产能力。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销售达到400套。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3.2.2 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仪器  研究内容:针对地表水/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采用固相微萃取、自动富集与热解析技术,研制开发固相微萃取搅拌材料、自动萃取与热解析装置、GC—检测器分离单元,定性、定量自动检测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和农药残留 通过系统集成,开发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仪器 通过在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及实验室检测示范应用,建立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技术方法体系。  考核指标:实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至少24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因子的连续自动监测 准确度≤ 10%,线性≥ 0.99,检出限≤ 0.5 μ g/L,重复性≤ 1% 形成技术标准体系并实现年产100台套以上的生产能力。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3.2.3 大气颗粒物源识别在线分析仪  研究内容:研究大气颗粒物特征提取和源识别在线测量方法,攻克高灵敏度和高对比度的弱散射信号检测提取、多维信息实时同步处理、散射颗粒特异性分析、多维信息组合分类等关键技术。研制多角度高吸收气密散射室、多参量同步偏振数据检测器、高精度流量测量及控制单元、温湿度动态补偿采样单元、微弱电信号提取及放大等关键部件和模块 开发大气颗粒物散射仿真模型和演化、反演颗粒物特定属性和群分布特性等算法,以及颗粒物光学识别经验数据库的颗粒物分类辨识软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大气颗粒物源辨识在线分析仪。开展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应用于大气污染防治、高污染产业升级和改造等所需的基础数据采集,为获得雾霾与特定污染源的关联关系提供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快速识别至少三类典型颗粒物 颗粒物组成分析的百分比误差,快速在线方式下小于50%,长时间校准方式下小于20% 颗粒物质量浓度范围1~1500 μ g/m3 颗粒物测量分析的时间分辨率小于180秒 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2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年销售量不少于100台。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3.2.4 高通量微生物快速检测仪器  研究内容:攻克紫外激光诱发生物固有特征物质荧光、空气动力学粒谱测量、高频高Q悬臂梁传感等关键技术,研制虚拟撞击切割器、生物气溶胶监测与甄别处理电路、悬臂梁阵列谐振器等关键部件和模块,进行软件开发,丰富仪器功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生物气溶胶采样器、生物气溶胶监测仪、生物气溶胶报警器、生物检验分析仪、高精度悬臂梁生物检验仪。软件研究基于光谱特征信息提取数学模型及谱特征匹配等算法,实现对生物气溶胶活性、生物病原体种类等现场在线自动监测检测。研究数据甄别处理和自动系统集成,开发精密标定技术。开展工程和产业化研究,为生物安全防控和其他国家安全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生物气溶胶监测报警时间≤ 30 s,生物气溶胶采样流量不小于1000 L/min,检测时间≤ 30 min,检测种类涵盖细菌、病毒和毒素等生物病原体,细菌检测灵敏度105 cfu/mL,毒素检测灵敏度300 ng/mL。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年销售80—100台。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3.2.5 高性能智能化食品药品无菌检测仪  研究内容:攻克基于VHP快速灭菌消毒及评价待检样品自动处理、细菌自动富集、功效检测等关键技术,研制洁净操作舱、传递系统、自动加样系统、阳性菌加注、传感反馈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和模块,进行控制软件开发,丰富仪器功能,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高性能智能化食品药品无菌检测仪。开发智能化管理软件系统,实现无菌检查自动监测检测。开展工程和产业化研究,为食品药品行业质量控制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VHP灭菌浓度持续稳定在1000 ppm以上,灭菌保障水平达到10—6 SAL 整体效率达到手工的5倍以上。同时实现检测系统自动监控与远程监管功能,具有全自动调压气压控制,全自动精确传递定位机构,全自动操作系统,网络远程受控接口等,可自定测试程序。年产能达到300台以上。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生产能力达到300套,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3.2.6 新型全谱线快速光谱仪  研究内容:研究全谱线快速采集技术、激发光源校正技术、高稳定蒸汽发生技术,研制全谱、高灵敏度、高传输效率的单色器系统,开发新型全谱线快速光谱仪器和检验方法,解决食品、农产品中微痕量元素分析广普、精准的难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仪器产品,并开展工程和产业化应用,为食品和农产品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波长范围190~320 nm,波长误差0.5 nm,分辨率2 nm,长期稳定性优于5.0%,光谱干扰、散射干扰0.1%。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3.2.7 井下甚宽频带地震仪  研究内容:攻克井下定位等关键技术,研制易于操作的下井装置、与井壁进行良好耦合等关键部件和模块,研制数据输出可与现有台站的甚宽频带地震计兼容的数据处理系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井下甚宽频带地震仪,实现对慢地震、固体潮汐、地震前兆和地壳运动等方面的观测能力。进行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为地震研究和地球科学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井下地震仪包括地震传感器、井下密封装置和下井装置等部分,可用于井下地震观测,具有遥控锁松摆、遥控调零、遥控姿态调整、标定等功能,具有真实记录长周期地震波、中长周期地震波和短周期地震波的能力。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3.2.8 空地全息三维自主技术装备  研究内容:研究新型低、中高空遥感技术装备,攻克高分辨率激光成像总体技术、高精度激光指向控制技术和高灵敏度阵列探测技术等关键技术,进一步丰富多种平台和环境下,对空地多种目标进行数据获取的手段,基于多模式、多光谱、多时相、多平台的装备优势,研制多种装备一体化处理的智能后处理软件,全自动处理生产三维模型数据,形成国产高端空地全息三维自主装备体系,为航空航天、测绘等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系统兼有陆地、航空、低空等作业模式,具有集成化和轻量化设计,能保证稳定性与安全性 全息智能处理软件支持多种平台、多种数据格式,支持部件自动提取自动分类,准确率达到80%以上。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3.2.9 大视场机载高光谱成像仪  研究内容:应用于遥感探测、地质找矿、环境保护、农业评估、海洋观测等领域需求,研究大视场,宽谱段,高信噪比的机载成像高光谱仪。主要突破大视场,小F镜头,光分离技术,宽谱段谱仪及拼接技术,高信噪比的电子学技术以及大容量存储技术。  考核指标:视场大于60度,瞬时视场优于2豪弧度,F:1.5,光谱范围400 nm~2500 nm,波段大于128,光谱分比率由于15 nm,信噪比优于500:1。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生产、销售2台。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3.3 保障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专业重大科学仪器  3.3.1 基础设施安全在线检测监测仪器  研究内容:攻克材料劣化、缺陷演化过程中的无损检测监测关键技术,研制智能化在线实时监测仪器的相关核心关键模块,开发配套软件,实现大规模远程传感器监测网络的数据采集、缺陷智能化辅助识别、风险评估预警等功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民生或工业基础设施安全在线检测监测仪器,进行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开发,为重要民生或工业基础设施安全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目标仪器缺陷探测能力和功能达到相关领域检测标准与安全评价规范要求。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3.3.2 快速通关检测专用仪器  研究内容:攻克激光诱导击穿、光频梳激发分辨、指纹识别、微阵列分析等关键技术,研制高性能信号激发、光谱分辨、光密度扫描等关键部件和模块,进行软件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工矿产品及固体废物全元素分析仪、贵重货物无损鉴别仪、有毒有害物高分辨散射谱仪、真菌毒素偏振荧光免疫检测仪,病原生物纸基多靶快检仪,生物恐怖因子气溶胶监测仪,实现对跨境的大宗和贵重货物无损鉴别、高风险有毒有害物快速检测、病原及恐怖因子监测和及早预警。开展工程和产业化研究,为口岸安全和快速通关等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研发口岸安全快速检测仪器不少于6种。对工矿产品,检出限:Pb为0.01%,S为0.05%,Ca为0.1%,Cu为0.01%,Zn为0.01%,H为0.05%,F为0.1%,Cl为0.1%,C为0.01%,2分钟内,所有元素同步给出。同时,完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 对贵重品鉴别,建立不少于100种特征谱库 对有毒有害物,单点测量时间小于10ms,检出限满足SN标准要求 对真菌毒素和病原生物,技术指标满足国家相关要求 对恐怖因子,覆盖国际组织公布的气溶胶传播全部生物恐怖因子。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年销售80—100台。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3.3.3 物流安全快检仪器  研究内容:攻克多通道荧光探针设计与检测、同轴嵌套多模离子化等关键技术,研制核心生物传感器件模块,进行软件开发,强化系统集成、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成套生物传感检测技术装备、液—气多模离子源检测仪,精准控温多道荧光定量核酸检测仪,诊疗设备评价系统,建立物流安全监控系统,实现贸易全流程、即时风险预警。开展工程和产业化研究,为物流和公共安全等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研制物流安全的危害因子专用检测仪器不少于4种,检测范围覆盖违禁危害因子85%以上,检出率95%以上 服务系统可达百万级用户。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年销售80—100台。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3.3.4 放射性核素在线监测仪器  研究内容:攻克专有低本底、高效率、多晶体谱仪部件直接探测水体放射性水平的测量技术以及数据通讯和集成分析软件核心技术,攻克自动采集、制样、实时在线监测水体的测量技术以及数据通讯和集成分析软件核心技术 实现水中放射性实时在线快速监测、网络化辐射监测,分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放射性核素在线监测系统,进行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为环保行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γ 核素探测下限137Cs,探测下限0.5Bq/L 90Sr探测下限10mBq/L 3H探测下限1.2Bq/L 14C探测下限2Bq/L 总α 探测下限0.05Bq/L 总β 探测下限0.1Bq/L 适用温度—20℃~+50℃ 适用湿度95% 防护等级IP54。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三年销售50台套。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3.3.5 航空航天装备安全仪器  研究内容:研究复杂工况下姿态运动的高精度视频测量及其抗扰方法、海量时序视频图像特征的实时处理技术、载荷随姿态运动的变化规律分析方法、测试数据的微弱特征提取方法 攻克高噪声/振动环境下姿态运动的高精度实时测量,载荷/姿态测试数据的时/频/空耦合分析,及其嵌入式软硬件仪器化等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健全、质量稳定可靠的复杂工况下姿态运动的高精度视频检测分析仪,在噪声/振动环境下实现姿态运动的高精度测量、提供载荷/姿态运动间的耦合特性参数。  考核指标:成像分辨率最高3600万像素,时间分辨率1微秒~1秒,采样频率1~10000 Hz 角度测量范围0~360。;姿态角测量精度最高0.01。;工作环境噪声0~130 dB 单路时序视频图像特征的实时处理速度最高2 GB/秒 检测分析信号的信噪比可达—20 dB。技术就绪度达8级,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版权3项,企业技术标准3项。项目验收后三年内产值达到1.2亿。  实施年限:不超过5年
  • 2018“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将开启答辩评审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关于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申报项目答辩评审会议的通知/strong/pp  各相关单位:/pp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年度工作安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正式申报工作已经结束,计划于2018年8月14-16日开展申报项目答辩评审工作。为做好答辩评审工作,现将评审安排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pp  一、评审工作安排/pp  1.本次答辩评审工作,将依据本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设立若干评审组,并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审专家,对通过形式审查的正式申报项目进行评审。/pp  2.本次答辩评审将采取网络视频方式进行。各申报项目按照属地化原则,除教育部和中科院在京单位在教育部和中科院设立的视频答辩会议室答辩外,分别安排在项目申报单位所在地方科技主管部门设立的视频答辩会议室参加答辩。/pp  3.具体评审时间安排,我中心将提前告知相关视频答辩会议室主管部门,并在我中心网站(www.htrdc.com)发布,请项目申报团队及时关注,并提前主动与视频答辩会议室联系确认答辩安排。/pp  4.答辩评审前2天,我们将通过系统反馈评审专家审阅项目申报材料时所提出的问题,请及时关注。/pp  二、答辩评审要求/pp  1.项目评审时长为45分钟(汇报15分钟,质询答辩30分钟)。答辩人应严格遵守答辩时间,简明扼要回答评审专家提问。若超时,视频评审系统将自动切入下一项目。/pp  2.项目评审答辩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分别为评审专家核对答辩人身份、主陈述人简述项目主要情况、评审专家提问答辩等。/pp  3.主陈述人原则上须为项目负责人参加答辩,因故无法参加的,应委托项目组其它成员代替,并于评审会前2日出具由项目牵头申报单位盖章的说明文件。不在项目申报团队内的人员不得参与答辩。/pp  4.项目报告采取PPT方式,报告重点为项目的研究内容、目标设置及技术路线、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研发团队及工作基础、预期成果与风险分析等方面内容。/pp  5.答辩人员应按答辩安排时间提前1小时抵达指定的视频答辩会议室(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主动服从答辩会议室主管部门指挥,按要求做好报告准备工作。项目答辩人员未能按时参加答辩的,视为自动放弃评审,不再另行安排答辩。/pp  6.评审遵从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项目申报单位及相关人员不得有影响专家评审公正性的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将取消项目申报资格。/pp  三、其它有关事项/pp  1.本次视频评审分设视频评审会议室与视频答辩会议室,评审专家、答辩人分别位于视频评审会议室与视频答辩会议室。其中,评审室内有计算机终端、大屏幕和扩音系统等设备,可同时显示项目答辩材料和答辩室实时情况 答辩室内设有摄像设备、大屏幕和扩音系统等设备,答辩人员通过麦克风回答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答辩期间大屏幕将自动进行倒计时提示,不显示评审会议室图像。/pp  2.因意外情况出现视频评审系统无法连接时,将启动应急处理机制,在当日其它空闲时段另行安排答辩评审,请答辩人员积极配合答辩室主管部门工作安排,保证答辩评审顺利进行。/pp  四、联系电话/pp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联系电话:010-68104402、68104423/pp  特此通知。/pp style="TEXT-ALIGN: right"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pp style="TEXT-ALIGN: right"  2018年8月6日/pp  附件下载: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8/ueattachment/6a429122-1117-4360-9376-97ecf0761e62.doc"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答辩场地提供单位视频评审工作联系信息表(更新版).doc/a/p
  • 辽宁征集2012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
    各市科技局:  根据国家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财政部教科文司《关于做好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组织工作的函》(国科财函〔2012〕1号),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组织工作已正式开始,并将我省纳入试点项目组织地区。为做好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组织和推荐工作,进一步推动我省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支撑科技创新,现就征集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工作通知如下:  一、支持范围  1、符合《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财教[2011]352号)规定的立项要求。  2、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主要支持已突破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应用研究和开发,形成能够在世界上有特色、有影响的科学仪器设备。  3、基于已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开发。主要支持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或其他渠道已形成的,对相关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的工程技术研究、产业化技术开发,以及应用研究。  4、 重要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含核心基础器件)的开发。主要支持市场上虽已有成熟产品,但能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技术等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通用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支持科学仪器设备共性、核心关键部件的开发和应用。  5、 其它重要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主要支持一些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等关键核心领域受制于人的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或其他重要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  6、围绕上述支持范围,重点关注高端电子显微镜、电子测量仪器、成像仪器、电化学仪器、X射线类仪器、色谱仪器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  二、项目基本要求  1、国内外需求迫切,且相关理论、方法或技术已取得重要突破,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2、拥有本领域的核心关键人才,且具有相关理论研究、设计、工程工艺、系统集成、应用研究以及产业化研究等相关方面结构合理的人员队伍。  3、项目设计的运行机制良好,目标明确具体,考核指标明确、可考核,实施方案可行。产学研用结合紧密,具有明确的成果应用单位和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推广应用措施和产业化示范措施明确可行。  4、优先支持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的项目,优先支持科学仪器设备企业作为实施主体的项目。  三、项目征集要求  1、各市科技局要重视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征集工作,紧密结合本地区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需求,加强顶层设计,推荐创新性强、技术水平高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  2、请于2012年2月9日前将推荐项目清单及《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建议书》报送至科技厅条件财务处,联系人:杜秉海、联系电话:024—23983623、移动电话:13940472290、电子邮箱:GJZDKXYQ@163.COM。   [ 附件1:《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建议书》]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六日
  • 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启动-科技部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支撑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拟启动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以下简称专项)项目组织工作。  为做好相关工作,保证项目质量,依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现就2012年度项目组织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关于支持范围和立项要求  (一)支持范围  1. 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主要支持已突破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应用研究和开发,形成能够在世界上有特色、有影响的科学仪器设备。  2. 基于已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开发。主要支持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或其他渠道已形成的,对相关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的工程技术研究、产业化技术开发,以及应用研究。  3. 重要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含核心基础器件)的开发。主要支持市场上虽已有成熟产品,但能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技术等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通用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支持科学仪器设备共性、核心关键部件的开发和应用。  4. 其它重要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主要支持一些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等关键核心领域受制于人的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或其他重要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  围绕上述支持范围,重点关注高端电子显微镜、电子测量仪器、成像仪器、电化学仪器、X射线类仪器、色谱仪器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  (二)项目基本要求  1. 国内外需求迫切,且相关理论、方法或技术已取得重要突破,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2. 拥有本领域的核心关键人才,且具有相关理论研究、设计、工程工艺、系统集成、应用研究以及产业化研究等相关方面结构合理的人员队伍   3. 项目设计的运行机制良好,目标明确具体,考核指标明确、可考核,实施方案可行。产学研用结合紧密,具有明确的成果应用单位和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推广应用措施和产业化示范措施明确可行。  4. 优先支持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的项目,优先支持科学仪器设备企业作为实施主体的项目。  二、关于项目组织部门(地区)及组织要求  (一)项目组织部门(地区)  专项实施采取试点先行、稳步推开的方式。在巩固2011年度专项试点部门(地方)的基础上,本次选择的试点项目组织部门(地区)有:教育部、工信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中科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总装备部、总后卫生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14个中央部门(机构)作为试点项目组织部门,并将工作基础好、示范性强的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北(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辽宁、江苏以及广东等7个地区纳入专项试点范围。  (二)项目组织要求  1. 试点项目组织部门(地区)要重视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工作,结合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加强本部门、本地区科学仪器设备发展的顶层设计、系统集成和扶持培育。  2. 试点项目组织部门(地区)要组织专门力量,在总结2011年度专项项目组织经验基础上,落实《办法》规定的项目立项组织、实施及监督各项管理措施,建立符合专项特点的组织管理工作体系,加强和完善项目组织管理工作。  3. 试点项目组织部门(地区)要督促项目牵头单位在项目提出时落实法人负责制、落实项目配套条件 督促项目牵头单位联合国内外优势力量共同开展项目设计和实施,落实《办法》规定的其它要求。  4. 试点项目组织部门(地区)要充分发挥专家的咨询作用,在进行充分评审论证的基础上择优限项向科技部推荐项目。项目组织部门如具备条件,应当积极采取网络视频评审等方式,促进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专项实行限项申报原则,我们将结合2011年度项目组织实施情况,以及本次项目组织、储备情况确定各试点项目组织部门(地区)推荐项目数量。请于2012年3月中旬将项目正式推荐函、项目清单及《项目实施方案》一并报送科技部。推荐项目数量、具体时间等事项视项目组织管理情况另行通知。  联系人:  科学技术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孙增奇 010-58881681 58881682(传真)  郑 健 010-58881622 tcs_tjc@most.cn  财政部教科文司  王 佳 010-68551316  附件:1.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实施方案(格式)  附件:2.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建议书(参考)科学技术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财政部教科文司二O一二年一月十一日  新闻专题:聚焦重大仪器设备专项
  • 华南理工一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获批立项
    科技部文件聚合物加工过程流变仪系列产品之一——精密挤出吹膜试验线  近日,科技部正式下发《科技部关于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电液伺服动态疲劳试验机等两个项目立项的通知》(国科发财[2013]434号)。其中,华南理工大学作为项目第一技术支撑单位,与广州华新科实业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聚合物加工过程流变仪及其应用开发”项目列入2013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组织实施,批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2404万元。  聚合物加工过程流变仪及其应用开发项目依托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技术负责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项目总体目标为攻克复杂流场作用下的多相多组分聚合物复杂体系的形态、结构演变的测量模型建立及求解,拉伸-剪切复合流场中流场、流变参数的测量与控制,动态条件下流变、超声、光谱等多测量参数与测量目标关联关系的模式识别及量化表征等核心技术,开发可控流场拉伸剪切流变测量方法及测量单元、体积拉伸形变塑化混合操作单元、多参量测量单元等关键部件,通过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合物加工过程流变仪。项目通过在高分子材料低碳环保化、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等领域中的应用,拓展仪器功能,提升仪器质量,为我国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材料合成、改性及加工成型行业,提供技术支撑。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设立于2011年,主要用于支持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包括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 基于已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开发 重要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含核心基础器件)的开发 其它重要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等,以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支撑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 某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通过综合验收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7年4月14日,科技部评估中心在北京组织了首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新型CZT半导体X射线和γ射线探测器研制”项目综合验收评审会。以中国工程院潘自强院士为验收专家组组长的13名评审专家对项目进行了严格审查,最终以97.4分顺利通过了项目综合验收。/pp  该项目于2011年立项实施,由西北工业大学主持完成,是西北工业大学首个、国家首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项目负责人材料学院介万奇教授联合了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计算机学院、清华大学、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同方威视、核工业203所等9个单位,历时6年时间艰苦攻关,突破了大尺寸探测器级CZT晶体的设计、合成、生长技术,晶体加工、电极制备与封装,不同应用背景探测器结构设计和评测,单元及像素探测器专用ASIC芯片设计等10余项关键技术,开发出高单晶率、低缺陷密度的大尺寸探测器级CZT晶体材料生长与加工技术,建立并完善单元型、线阵及像素阵列CZT探测器的制备工艺,形成质量可靠的系列化CZT探测器产品。/pp  项目基于所研制的各种CZT探测器,开发出新型安检设备样机、医用静态能量分辨CT扫描仪样机、便携式伽马谱仪和强脉冲辐射探测仪器以及用于X射线时变与偏振探测卫星的高分辨X射线能谱仪和用于地下矿产资源辐射性检测的CZT探测器。本成果已实现工业化生产,组建了国内唯一的探测器级CZT晶体生产企业-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首批生产的探测器级CZT单晶已在西北核技术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19家单位采用,应用涉及核科学技术、空间天文观测、安检和医学成像等领域。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多项空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599px HEIGHT: 425px" title="1.jpg" border="0" h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118bcb89-340b-4374-8dd6-f8cad0e81026.jpg" width="599" height="425"//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项目负责人介万奇教授向与会专家领导汇报项目完成情况/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597px HEIGHT: 425px" title="2.jpg" border="0" hspace="0"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4db6be4e-fbdc-4d11-ba4b-a738a44c8537.jpg" width="597" height="425"//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专家组对项目验收的研究工作进行审查和质询/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3.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65afc8b4-6ff2-44d6-a147-4acdb5f94c1a.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专家组对项目研制的材料与器件进行现场考查/strong/pp  评审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汇报、现场参观了产品和样件、对项目技术和管理问题进行了质询,一致认为“该项目开发及研制的CZT半导体探测器,打破了国外公司技术和产品的垄断,实现了商品化 项目牵头及合作单位培养了一支较高水平的CZT半导体探测器研制队伍 项目成果可以带动相关技术及产业进步 项目实施对促进CZT半导体探测器技术提升及开发相关领域的科学仪器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提升国产核与辐射仪器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国产仪器市场占有率。”/ppstrong本网简评:/strong据小编了解,化合物半导体碲锌镉(CdZnTe,CZT)具有非常优异的光电性能,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室温X射线和γ射线核辐射探测器材料。CdZnTe(CZT)半导体原来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垄断,价格不菲。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可广泛应用于国防、医学等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公共设施安全检查、在线监控,另外在激光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激光照排系统、近红外照相机、天文望远镜、光学探测设备以及一些精密测量系统中有其特殊应用。如今探测器级CZT单晶的量产标志我国已经掌握该项核心技术,对于相关科学仪器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p
  • BCEIA 2015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阶段成果展”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10月27日,第十六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BCEIA 201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与往届展会相比,本次展会还增加了不少新的亮点,其中,“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阶段成果展”开放式展区就吸引了众多目光。  科技部相关领导、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相关领导也来到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阶段成果展”展区,兴致勃勃的听取了专项成果汇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阶段成果展  2011年,为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为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等提供科学工具支撑,科技部、财政部共同设立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以下简称:专项)。  此次BCEIA期间,仅对部分仪器专项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统一展示。据了解,此次共展出来自44家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承担的58个项目所开发的质谱、光谱、色谱等仪器,以及光栅、质量分析器、检测器等关键部件共计135台(套/件)。这些仪器与关键部件已部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稳定可靠的高水平仪器设备及部件产品。  部分核心零部件研制成果  我国大部分光谱仪器的光源、光学器件、检测器,质谱仪器的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等核心部件,此前多依赖进口,国产高端分析仪器一直处于“空心化”状态。对此,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在核心零部件研制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此次展出的成果中,此类成果也占据了一定比例。如:  天津大学的赵友全教授展出了其参与的2011年专项《高性能光谱仪器关键元器件与部件的应用及工程化开发》的研究成果——高性能脉冲氙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承担的专项《科学仪器专用CCD的研制及仪器开发》的研究成果——各种CCD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承担的专项《1.5米扫描干涉场曝光系统》研究成果——光栅  浙江好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单位参加的专项《多维生物色谱仪及液质联用关键部件的研制》研究成果——电喷雾离子源  大连化物所关亚风研究员自主研制的AccuOpt 2000光电放大组件等  部分分析仪器研制成果  据了解,此次展出的135台(套/件)研究成果中的光谱仪器及关键部件约有55台/套,色谱类仪器约有9台/套,质谱仪器及关键部件约有21台/套,生命科学用仪器约有4台/套,环境与农业类仪器约有26台/套,其他类仪器设备仪器约有20台/套。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专项《顺序式波长色散 X 荧光光谱仪的研发及产业化》研究成果  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专项《ICP痕量分析仪器的研制与应用》研究成果  四川大学牵头承担的专项《创新型多功能激光光谱分析仪器的研发与应用》研究成果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牵头的专项《高性能光谱仪器关键元器件与部件的应用及工程化开发》研究成果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牵头承担的专项《PM2.5监测仪器开发与产业化》研究成果  厦门大学牵头承担的专项《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PERS)仪器研发与应用》研究成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牵头承担的专项《同位素地质学专用TOF-SIMS科学仪器》研究成果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牵头承担的专项《便携式薄层色谱━拉曼光谱联用仪及其药品快检支撑系统》研究成果撰稿:刘丰秋
  •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可靠性培训在广州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3月13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可靠性培训(以下简称:培训班)在广州举行,本次班训班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以下简称:五所)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承办。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可靠性培训班  按科技部仪器专项工程化与可靠性工作安排,对2013年国家科学仪器设备重大专项提出明确的可靠性指标、环境适应性、提供第三方验证报告等要求。为协助重大专项承担单位更好地完成仪器设备开发过程中的可靠性工程应用,科技部特安排相应资金、委托五所举办&ldquo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可靠性培训&rdquo ,免费为重大专项承担单位提供免费培训服务。培训班由电子五所可靠性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胡湘洪主任主持,电子五所王勇副所长致欢迎词,介绍电子五所受科技部委托,承担支撑国家重大专项可靠性管理工程的重大使命,阐述本次培训班召开的目的和意义,并向各位参训学员简单介绍电子五所基本情况。科技部条财司条财处刘春晓调研员出席开幕式并讲话,讲话中强调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工程化过程中,可靠性工程管理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达到真正提升我国仪器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的目标 并对此次培训班的学员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本次培训班共邀请五所所长谢少锋、安捷伦马来西亚公司戴永树总监等11位老师,开设《可靠性管理要求》、《可靠性管理观念》等课程。培训班得到各专项承担单位的热烈欢迎,报名人数达300多人,为满足参加培训的需求,培训班分三期举行,第一期培训班为期三天,参加培训人数49家单位117人。  电子五所胡湘洪主任主持培训开幕式  电子五所王勇副所长致辞  科技部条财司刘春晓调研员讲话  电子五所谢少锋所长做《以可靠性为抓手 推动科学仪器工程化与产业化》的培训。在讲课中,指出可靠性是国家仪器设备专项实现工程化与产业化的关键,剖析仪器行业可靠性问题的症结 介绍仪器专项可靠性工作思路,介绍仪器专项工程化、产业化的实施方案。  电子五所谢少锋所长讲课  电子五所系统工程办张增照主任做《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在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中的应用》的培训。  电子五所张增照主任  培训班全体人员合影(撰稿人:傅晔)
  • 中科科仪召开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启动会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开发和应用"项目启动会在中科科仪召开2014年3月10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开发和应用”项目启动会在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吴学梯,中科院条财局相关领导出席会议,项目牵头单位中科科仪董事长张永明、公司总裁陈静、项目技术专家委员会、用户委员会、监理组及合作单位等共29人参加了本项目启动会。启动会上,吴学梯做了重要讲话。他介绍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设立背景和目标定位,强调要实现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形成可市场化、具有商业价值、稳定可靠的科学仪器。他指出,开发专项的研发决策、投入、组织、转化等各项工作,要以企业为主体,相关项目参与单位要加强协作,承担单位要严格进行项目经费管理。随后,中科科仪王大千博士围绕项目重要性与前景、目标与考核指标、项目方案、运行管理机制及产业策划方案等方面对项目作了汇报;项目合作单位北京大学电镜室徐军副主任对“场发射电子源开发和应用”子任务进展情况作了汇报。与会专家对项目方案及取得的进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围绕研发工作中的难点、可能出现的问题、项目风险评估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详细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建议。最后,张永明做了总结发言。他对与会领导、专家对项目的支持和精心指导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表示在科技部、科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合作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将全力推进,加强对电子光学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建立平台化基础,促进我国电子光学仪器产业的发展,确保项目完成预期目标。
  • 突围高端仪器 重大专项助力———三思纵横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
    近日,国家科技部正式下文批准了深圳三思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立项申报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此次项目申请,三思纵横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先后通过了国家的多次严格审查,在全国众多的高科技企业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立项和批准,成为2012年度深圳市唯一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企业。  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是以国家财政拨款的形式重点支持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已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开发以及重要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含核心基础器件)的开发,是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学发展,提升竞争实力的又一推动力量, 对于落实&ldquo 十二五&rdquo 科技发展规划、提高中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化,面向市场,强调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对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进行开发,处于产业化运用前的阶段;强调&ldquo 需求&rdquo 和&ldquo 应用&rdquo 为导向,要求用户始终参与科研开发工作,要以形成产品和最成仪器设备的产业化为目标。  三思纵横作为业内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在仪器设备的科技研发方面,加大投入,重点突破,先后与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合作研制了领先国内一代水平的机械式高温持久蠕变试验机,自行研发了电子式高温持久蠕变试验机、飞天系列金属摆锤冲击试验机、全自动机械引伸计、全自动视频引伸计、飞翔系列电子万能试验机、全自动试验机等许多新产品和新技术,并为国家多家大型和知名的企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方重工集团、宝钢技术研究院、珠江钢管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西安飞机工业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南方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等提供了国内领先的试验设备。 国家科技部下发的第一笔重大科技专项资金350万已经到账。
  • 安光所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启动
    日前,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大气细粒子与臭氧时空探测激光雷达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启动会在中科院安徽光机所中心召开,科技部条财司条件处马晋并处长出席会议,并对项目的运行、组织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会议由中科院计财局科技条件处杨为进处长主持,中科院基础局综合规划处燕琳处长、安徽省科技厅李银安处长出席,参会人员包括项目监理,项目总体组、技术专家组、用户委员会成员,以及各任务承研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等30余人。  会议首先宣布了项目总体组、技术专家组和用户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职责,合肥研究院蔡伟平副院长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致欢迎词,项目负责人安徽光机所刘文清所长代表项目总体组做了关于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和质量保障措施”的报告,随后,项目七项任务负责人分别简要介绍各仪器开发、应用开发任务的实施方案、考核指标、时间计划节点以及与项目总体进度的衔接。与会专家就项目性能指标、设计审查、质量与可靠性、仪器装调与检测、设备示范应用、产业化推广方案等各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刘文清所长代表项目总体组和技术专家组做了总结发言,表示在项目执行中将充分发挥项目监理、项目总体组、技术专家组和用户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机制,建立可考核的指标体系和计划体系,对各项任务进展情况定期监理、检查 强调要加强专项开发过程的质量管理,对产品策划、设计、研发、试验测试、规范体系、流程和文件等全过程进行把关,将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强调项目要以成果转化为目标,在项目实施中要建立完备的规范的产业化工艺指标体系,形成完整的技术和工艺文档,逐步落实项目的产业化实施方案。他最后表示,在科技部和中科院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在项目监理的监督和各位专家的支持下,各任务承担单位和任务负责人一定会统一思想,做好落实,严格按照相应的计划流程开展工作,保证项目取得圆满成功。
  • 2015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年度工作会议在西工大召开
    5月19日,西北工业大学组织召开了2015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流体壁面剪应力测试仪开发与应用项目年度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流体壁面剪应力测试仪开发与应用专项的前期工作,对项目今后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提出具体要求。 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宋保维,冯培德院士、乐嘉陵院士、姜澄宇教授,机电学院院长苑伟政、副院长马炳和教授及学校航空学 院、航海学院、科技部、人事处、财务处、产业集团部分领导参加会议。与会人员还有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中航工业 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中航工业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西安创和通信技 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人员。 科技部副部长张开富、冯培德院士、乐嘉陵院士分别主持会议。姜澄宇教授、苑伟政教授、各应用单位项目负责人分别作工作报 告,姜澄宇教授作总结讲话。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各项目组流体壁面剪应力测试仪开发与应用项目的工作重点与具体要 求。 姜澄宇教授首先汇报了流体壁面剪应力测试仪开发与应用项目年度总体进展情况,介绍了仪器技术开发进展、应用开发进展以及工程化开发进展等方面的情况,以及项目近一年的技术攻关、重点突破和重要应用,并对项目今后的工作进度进行了规划和安排。 各任务负责人汇报了各子任务工作情况和工作目标,对流体壁面剪应力测试仪的开发与应用进展进行了具体的介绍,着重突出了流体壁面剪应力测试仪的开发和标定进度以及在工程领域的重大应用,对流体壁面剪应力测试仪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新的思路。 会中,参会专家对流体壁面剪应力测试仪的标定与应用工作进行了详细讨论,对当前几种主要的流体壁面剪应力标定方法进行了梳理,各单位达成共识,应协同创新、精诚团结、互通有无,发挥各单位技术长处,建立统一标准的标定平台,共同解决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 最后,姜澄宇教授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流体壁面剪应力测试仪开发与应用项目年度工作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强调, 今后的工作应围绕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应按照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任务书的要求,针对每项任务指标,以完成任务目标为主要工作方向,各单位积 极开展工作。第二个方面,各单位应精诚合作、协同创新,针对共同关注的问题建立互助交流平台。第三个方面,针对流体壁面剪应力测试仪的应用开发,各单位应 集思广益,提出更多的创新点和新思路。 会议最后通过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年度工作,对前期工作进行了肯定,并安排和部署了今后的工作,为项目今后的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 中国电科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通过验收
    近日,由中国电科控股公司四创电子牵头承担的多波段主被动毫米波云水探测仪开发和应用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技术综合验收。多波段主被动毫米波云水探测仪开发和应用项目于2013年10月正式批复立项,经过数年的精心组织实施,项目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由双频毫米波测云仪和多通道毫米波辐射计组成的多波段主被动毫米波云水探测仪,并完成了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应用,项目产品陆续参与了多项国家重要气象探测工程,为我国精细化、一体化气象探测业务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据了解,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由科技部、财政部于2011年设立,旨在支持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形成能够在世界上有特色、有影响的科学仪器设备,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多波段主被动毫米波云水探测仪开发和应用项目采用双频毫米波测云仪、14通道毫米波辐射计同步探测等技术,能够实现对云水系统的连续、高分辨率、高精度的观测,建立云参数、云廓线和降水廓线的融合资料集,揭示云参数特征、云参数与降水结构之间关系、气溶胶对云参数及降水结构的影响,提升人们对云和降水规律的认识,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升灾害天气的预警能力,意义重大。
  •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等6个重点专项2021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
    1月28日,科技部发布关于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学和应用研究”、“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组”、“物态调控”、“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等6个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时间为2021年1月29日至2021年2月12日,修改意见需于2月12日24点之前发至电子邮箱。本次征求意见指南为“十四五”首批启动重点专项2021年第一批部署的任务,其他研究任务将于后续陆续部署启动。本次征求意见重点针对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标指标和相关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等方面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专家,认真研究收到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相关重点专项的项目申报指南。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将不再反馈和回复。相关重点专项2021年项目实施中,拟积极探索“揭榜挂帅”等新型组织实施模式,研究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联系方式:jcs_zdxmc@most.cn(数学和应用研究、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组、物态调控)kyptc@most.cn(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附件:1.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学和应用研究”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pdf2.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pdf3.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组”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pdf4.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态调控”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pdf5.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pdf6.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pdf关于“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中指出:2021年,本重点专项围绕科学仪器、科研试剂、实验动物和科学数据等四个方向进行布局,拟支持45个研究方向。除特殊说明外,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除特殊说明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项目执行期原则上为3~5年。一般项目下设的课题数不超过5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10家(除特殊说明外)。青年科学家项目可参考指南支持方向(标*的方向)组织申报,但不受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限制,项目不再下设课题,申请人年龄不超过35岁。科研试剂和科学仪器两部分指南方向(除5.1外)须由科研机构与从事相关领域生产并具有销售能力的企业联合申报,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团队。一、科研仪器 1. 高端通用科学仪器工程化及应用开发 1.1 辉光放电质谱仪1.2 第三代基因测序仪 1.3 超高分辨活细胞成像显微镜 1.4 核磁共振波谱仪1.5 宽频带取样示波器1.6 高灵敏手性物质离子迁移谱与质谱联用仪1.7 复杂微结构三维光学显微测量仪1.8 聚焦离子束/电子束双束显微镜1.9 高性能流式细胞分选仪2. 核心关键部件开发与应用原则上,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4个。2.1 快速可调谐激光器2.2 热场发射电子源2.3 侧窗型光电倍增管2.4 磁共振成像低温探头2.5 X射线能谱探测器2.6 高精度哈特曼-夏克波前传感器2.7 高通量生物样品真空传递装置2.8 稀释制冷机2.9 深地声学探测器2.10 太赫兹超导混频器2.11 高纯化学流体控制比例阀2.12 分离打拿极电子倍增器2.13 宽频带同轴探针2.14 精密大带宽锁相放大器2.15 相位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2.16 X 射线椭球聚焦镜2.17 双频短相干激光光源2.18 高稳定度高压电源2.19 多通道可变分辨率数据采集卡二、科研试剂 3. 高端化学试剂研制 3.1 高端金属与配体试剂制备关键技术研发3.2 有机氟试剂研制4. 应用于重大疾病诊断的生物医学试剂创制与应用 4.1 近红外活体荧光成像诊断试剂体系研究开发4.2 先进高场磁共振设备高分辨影像试剂研究开发5. 同位素试剂5.1 典型同位素试剂研发与科研试剂评价技术标准研究三、实验动物6.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创制研究6.1 人类重大传染病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研发6.2 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等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研发6.3 基于特色实验动物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创建及关键技术研究7. 国家实验动物资源库服务质量提升7.1 国家实验动物资源库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8. 实验动物质量评价8.1 实验动物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四、科学数据9. 科学数据分析挖掘应用关键技术与软件系统9.1 生物大数据管理和分析关键技术与系统9.2 微生物科学数据管理与挖掘关键技术与应用9.3 生态系统大数据智能管理与挖掘关键技术及应用9.4 场景驱动的海洋科学大数据挖掘分析关键技术与应用9.5 卫生健康科学大数据智能分析与挖掘关键技术与应用9.6 面向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基础软件栈及系统10. 科学数据自主应用软件10.1 科学数据自主应用软件研发*
  •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任务实施会在天津大学召开
    由天津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ldquo 光纤力热复合测试仪开发和应用&rdquo 于近日在会议楼第七会议室召开任务实施会。科技部、教育部、我校校领导,项目技术专家组、项目总体组、项目用户委员会、教育部监理组及特邀领域专家,项目任务承担单位开发人员等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我校科研院常务副院长李武主持。科技部条财司条件处马晋并调研员、教育部科技司雷潮滋副司长及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汪曣教授分别讲话,对项目任务实施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对项目提出要求,均希望在两组一委的指导下,顺利开展仪器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尽快实现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金国藩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教授共同主持项目研讨。项目负责人、我校刘铁根教授首先对项目总体安排进行了布置。随后,10个专项任务负责人对任务的研发基础、工作目标、研发思路与考核指标、保障措施等进行了详细汇报。  与会专家在听取相关报告后,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们认为,任务项目分工明确、整合到位,可保障项目如期进行,建议应用单位应和仪器开发单位紧密结合,在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下工夫,通过应用单位的实际应用研究及其反馈意见,对仪器开发工作进行指导。  下午,与会参研单位财务代表听取了科技部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中心周慧处长所做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财务培训报告。与会参研单位技术代表听取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李骞博士所做的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的可靠性报告。  据悉,该会议的顺利召开标志着我校牵头进行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ldquo 光纤力热复合测试仪开发和应用&rdquo 的研发工作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 西工大召开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年度工作会议
    5月17日,由西北工业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流体壁面剪应力测试仪开发与应用”项目年度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  中国工程院冯培德院士、乐嘉陵院士等项目总体组、技术专家组、用户委员会和项目监理组专家,以及项目各参研单位代表受邀参会。学校科技管理部、财务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开幕会由科技管理部高新处副处长郭宁生主持,科技管理部副部长张开富介绍了项目中期评估情况,并向各位专家对项目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项目负责人姜澄宇教授汇报了流体壁面剪应力测试仪开发与应用项目年度总体进展情况,介绍了仪器技术开发进展、应用开发进展以及工程化开发进展等方面的情况,以及项目近一年的技术攻关、重点突破和重要应用,并对项目今后的工作进度进行了规划和安排。  冯培德院士、乐嘉陵院士分别主持工作会议。各任务负责人汇报了各任务工作情况和工作目标,对流体壁面剪应力测试仪的开发与应用进展进行了具体的介绍,着重突出了仪器工程化进展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突破,对流体壁面剪应力测试仪的后续应用开发提出了新的展望。  与会专家对仪器的开发进展与应用实验进行了详细讨论,并结合中期评估的各方面建议,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对任务总体进行了梳理。各单位达成共识,应协同创新、精诚团结,发挥所长,开拓思路,共同解决重点问题。  专家组对项目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项目创新性强,需求牵引和目标明确,项目组产学研紧密合作有效推进了进展。最后,姜澄宇教授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流体壁面剪应力测试仪开发与应用项目年度工作会议进行了总结,强调了以后工作的三个重点:首先按照项目任务书的要求,技术开发工作尽快收敛,并建立规范 其次,应用开发要更加聚焦,紧扣国家重大工程需求   最后,加快工程化进度,将成熟样机模块化,为产业化进程的打好基础。  会议最后通过了项目年度工作会议纪要,对前期工作进行了肯定,并对项目后续工作开展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和建议。  该项目是由西北工业大学牵头承担,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2013年获国家科技部立项批准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项目研究经费6558万元,实施周期4年,是西工大牵头承担的第二项该专项项目。项目针对重大工程需求及广阔市场前景,开发流体壁面剪应力测试仪器,解决气动/水动实验长期存在的流体壁面剪应力无法有效测量的难题,制定规范,建立标准,提升我国实验流体力学重要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能力。结合代表性需求进行应用开发,服务国家重大工程,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难题。结合企业建立仪器制造、测试及可靠性与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工程化平台。
  • 厦门大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启动
    由厦门大学组织实施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仪器研发与应用”的启动会,2012年2月1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厦门大学科技处主持,厦门大学副校长张颖教授、科技部条财司吴学梯副司长、教育部科技司雷朝滋副司长,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万立骏院士、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项目两组一会的专家以及参与项目的18家高校科研院所、4家企业以及2家三甲医院的任务/子任务负责人共80余人出席。   出席会议的科技部、教育部、厦门大学有关领导和专家   出席会议的科技部、教育部、厦门大学有关领导和专家  厦门大学副校长、项目总体组副组长张颖教授,科技部条财司吴学梯副司长,教育部科技司雷朝滋副司长分别针对项目组织管理做了重要发言。项目技术专家组副组长刘玉龙教授、项目用户委员会主任万立骏院士也分别针对项目具体实施做了重要发言。 项目总体组副组长、厦门大学副校长张颖教授致辞  会议宣布成立项目监理组、项目总体组、技术专家委员会、用户委员会和项目管理办公室。科技部条财司吴学梯副司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科学仪器设备是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领域各种高新技术的集成和结晶,在涉及重大科技前沿、国防等敏感领域的研究中,研发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将有效支撑我国开展世界一流科学研究、带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他强调,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水平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把引领和支撑科技发展的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摆在优先发展位置,这对于增强我国科技实力、引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科技部条财司吴学梯副司长做重要讲话   教育部科技司雷朝滋副司长致辞   项目技术专家组副组长刘玉龙教授发言   项目用户委员会主任万立骏院士发言   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做项目组织管理工作报告  项目负责人田中群院士汇报了项目整体情况,各任务负责人汇报了任务实施方案。与会专家认真听取、各抒己见,充分表达了对项目的支持,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希望项目组不仅要克服技术难题,也要努力将各任务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做好,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厦门大学副校长张颖教授表示,厦门大学将全力以赴支持项目的实施。  该项目自2011年10月开始实施,将于2015年9月结束。任务承担单位包括:厦门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福州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福州高意科技有限公司、厦门欧达科仪有限公司、无锡微奥科技有限公司。  该项目发展基于超高检测灵敏度的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PERS)特别是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新方法的三类仪器:便携式SHINERS仪器、微型化SHINERS仪器和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仪器。集成有高效分离技术(如微流控技术)的SHINERS仪器具有快速便捷检测各类复杂体系中痕量化学物质的优势。通过建立PERS标准图谱库、分析应用平台和应用网络,推动建立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研发出具有高集成度和高灵敏度便携和微型化科学仪器。通过开展PERS技术在食品安全、环境、公共安全、细胞及生物体系、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研究,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种类齐全、功能丰富的系列仪器,推动可占领国内和国际相关领域市场的仪器产品的产业化。  据项目负责人田中群院士介绍,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仪器研制方面,奖集成PERS技术、预处理与微流控芯片和拉曼光谱仪器的集成检测系统。将针对三类PERS仪器,组织国内在各个领域最强的研究团队全面进行PERS技术开发与工程化、复杂体系分离技术开发、相关领域的应用开发、仪器研发及相关配套条件和平台的建设等。PERS技术开发着重研究可以极大增强拉曼信号的SHINERS纳米试剂和TERS针尖的开发与制备及工程化等问题 复杂体系分离技术开发将重点结合微流控技术、微萃取和分子印迹技术等化学分离方法,开发复杂体系的样品预处理系统及装置 应用领域方法开发将根据应用体系、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的不同,研发一系列专用PERS仪器 相关配套条件方面将进行仪器相应的软件开发并建立PERS标准图谱库,开发PERS分析应用平台,构建PERS技术应用网络,参与和建立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在应用方面,开展PERS仪器与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环境保护监测、公共安全建设、细胞及生物检测、临床医学检测、表面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方法研究,开发原位实时、快速灵敏、特异重现、经济简便的PERS分析方法,构建PERS标准图谱库,开发PERS分析应用平台,建立PERS技术应用网络 联合相关机构和部门,推动建立PERS应用领域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最终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上技术领先以及产品种类齐全、功能丰富的国产科学仪器及测试方法,并通过市场化开发,推动仪器产品的产业化和扩大检测方法市场,大力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   项目负责人和任务负责人做工作汇报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项目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由财政部、科技部共同设立的旨在支持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以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支撑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建设而设立的专项支持资金。今年为首批资助,采取限项推荐方式。今年全国53个项目获得资助,厦门大学“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仪器研发与应用”是首批获得资助中参与单位最多的项目。针对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特点,田中群院士指出项目开发的三点关键事项:  一、虽然我国在PERS技术上具有引领性的优势,但在仪器商品化的道路上需要机制创新才能成功。  二、PERS仪器开发与应用要紧密合作,重现性、可靠性、稳定性至关重要,需要团队合作和协同创新,以尊重首创权和专利为合作基础。  三、在评价和激励机制方面很不同于基础研究。靠数据指标实物等实力说话。   参与项目启动会的领导、专家和项目参与人员合照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