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仪器信息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专题为您整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话题讨论。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相关的论坛

  •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有哪些?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于2000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中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不授予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公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5大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简称:国际科技合作奖,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级科技奖励。设立于1994年,1995年开始评奖。授予在双边或者多边国际科技合作中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管理等组织。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科技工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奖励项目总数不超过400项。

  • 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共授奖318项成果

    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http://bimg.instrument.com.cn/show/NewsImags/images/20151917275.jpg  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授予于敏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务院批准,授予“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哺乳动物多能性干细胞的建立与调控机制研究”等45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等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等67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天河一号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我国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等26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工业工程振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7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若列斯·伊万诺维奇·阿尔费罗夫等7名外国专家和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详细见: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0109/150786.shtml

  • 2012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日举行

    1月1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大会上,中国2012年度五大国家级科技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一一揭晓并颁奖。

  •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完成

    中国科技网 北京3月19日电(记者陈磊)今天,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消息,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和受理工作已顺利结束,共受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920项。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以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受理项目已在科学技术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http://www.nosta.gov.cn)公布,专用项目通过适当途径进行公示。 自受理项目公布之日起40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示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及推荐材料真实性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公正地处理异议,异议提出者应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和证明其观点的详实证据材料。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按有关规定对异议提出者的身份予以保护。匿名、冒名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科技日报》 2013-03-20 (一版)

  • 【分享】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启动

    [center][B]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启动 [/B][/center]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11月25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仍采取推荐单位推荐和专家推荐两种方式。各推荐单位于2010年1月1日起使用推荐单位号和登录口令进入网络推荐系统,按要求组织推荐。 2009年度经评定未授奖(通过形审进入评审程序)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人、候选单位,2010年度不能以相关项目技术内容再次被推荐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单位推荐指标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推荐指标 指标不限,请注重推荐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鼓励部门和地方联合推荐。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推荐指标 指标不限,请优先推荐回国服务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3、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指标 各单位推荐指标数及系统登录信息表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放。请严格按照下达你单位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个奖种的指标数进行推荐,超指标推荐的,一律不予受理。 (二)专家推荐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每年可推荐1项(名)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人选)。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以上可共同推荐1项(名)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人选),奖种限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独立完成科学研究项目的人选)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独立完成技术发明项目的人选),不能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 3、专家应推荐本人所熟悉学科或专业领域的项目(人选),且每人每年只能推荐1次。当推荐项目(人选)出现异议时,有责任协助处理异议。 推荐项目书面材料及推荐项目光盘请于2010年2月28日以前报送,逾期不予受理。网络推荐工作具体时间要求见详情。 [URL=http://www.nosta.gov.cn/web/detail1.aspx?menuID=25&contentID=576]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通知[/URL]

  • 【资料】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开始推荐----你准备好了吗?

    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开始推荐了,不知道您是不是也想试试?那就一起来吧,不过先看规则[em0703] 日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全文如下: 为做好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以及《关于受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规定》等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现将2008年度推荐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推荐办法和要求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仍采取请推荐单位推荐和专家推荐两种方式。请推荐单位于2008年1月1日起使用推荐单位号和登录口令(见附件1),登录http://168.160.153.132/xmsb,按推荐指标组织填写推荐书并上传相关推荐材料。专家推荐候选人的推荐号和校验码请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联系获取。 (一)单位推荐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推荐指标 各推荐单位原则上可推荐1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请注重推荐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鼓励部门和地方联合推荐。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推荐指标 各推荐单位、我国驻外使领馆可以推荐1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候选人(组织)。 3、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指标 请严格按照《推荐指标数及系统登陆信息》(附件1)下达你单位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个奖种的指标数进行推荐,超指标或借用其他奖种指标推荐的,一律不予受理。 4、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普类项目推荐指标:文化部3个,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5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4个,中国科协10个。其他推荐单位的推荐指标,请根据需求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单独申请。 5、国家科技进步奖工人、农民科技创新类项目推荐指标:全国总工会4个、中国发明协会3个、中国农学会3个,农业部2个。其他推荐单位的推荐指标,请根据需求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单独申请。 6、国家科技进步奖企业科技创新类项目:推荐要求和通知另发。 连续两年推荐而未授奖的项目(候选人),须隔一年再行推荐。 (二)专家推荐(嘿嘿,也有专家哦[em0713] )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每年可推荐1项(名)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候选人)。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可3人以上共同推荐1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人,但奖种仅限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应为在自然科学领域独立完成科学研究项目的候选人),不能推荐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 3、专家应推荐本人所熟悉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候选人,且每人每年只能推荐1次。当推荐项目(人选)出现异议时,有责任协助处理异议。

  • 近红外分会多位顾问和理事获2014国家科学技术奖!!!

    1月9日,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了,中国近红外光谱分会的多位顾问和理事获奖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20.gif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20.gif  湖南大学俞汝勤院士参与的《功能核酸分子识别及生物传感方法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清华大学罗国安、杨辉华教授参与的《中药注射剂全面质量控制及清开灵、舒血宁、参麦注射液中的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华中科技大学骆清铭教授主持的《单细胞分辨的全脑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技术与仪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浙江大学瞿海斌教授参与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产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胡新根:一篇CNS论文相当于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

    因为在学校规划部门工作,平时经常接触到一些学校教学科研政策法规制定方面的议题,需要参议。最近拿到一个重要议题,是关于学校科研奖励政策的。原来的政策文件运行好几年了,现在形势发生了某些变化,需要及时修订,是好事。这里面遇到的问题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我就不说了,随感而发,只谈谈论文奖励与成果(获奖)奖励之间的平衡问题。举个实例:发表一篇CNS论文(Science\Nature\Cell),奖励标准是否能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一样?有关调研发现,许多高校对CNS论文都有力度很大的奖励。例如,某985和211高校的标志性科技成果培育实施办法中规定,以本校为第一作者单位及通讯作者单位发表CNS论文,其研究团队和小组在2个聘期内可不进行岗位考核,岗位津贴在原来基础上至少提高一个级别,同时奖励科研经费50-100万元(其中20万元为现金奖励)。而对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的,二等奖只在国家奖励10万元的基础上再配套奖励18万,一等奖及以上奖项则奖励科研经费100-200万元(其中现金奖励20万元)。另有几所某省属的地方高校,对CNS论文则分别奖励几十万到80万元、100万元不等。如此看来,发表一篇第一作者单位及通讯作者单位的CNS论文,似乎要远比获得一项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值钱。当然,这与这些高校的科研实际情况及导向有关,如果国家二等奖及省部级奖不稀罕了,就会稀罕起CNS论文;如果两者都稀罕,就会两者都重视。毕竟奖这个东西的影响力基本限制在国内,比如《中国大学排行榜》,国外也许根本不认可这个;而CNS论文则另当别论,在国际上都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更会影响大学的国际排名。所以说,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大学校长,也许更关注教师们CNS论文和其它高水平的SCI论文的发表。在国内获几个国家三大奖或省部级的奖,也许能使这个学校脸上有光,上面考核起来也好看,但未必会光彩照人到国际上。而如果有教师在CNS级别的刊物上发表论文,则是一件有国际学术影响的大事,对学校声誉来说具有长远的利害关系,不能不引起重视。至此,我也有个想法,就是认为,对于基础研究来说,获奖可能不是一个高校科研工作的终极目的,而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哪怕不是SCI的,只要是原创性的东西,才是一个高校科研工作的根本。有了好的论文,才有获奖的可能,至少基础研究是如此。绝大多数诺奖的获得不就是凭原创性工作的论文吗?也不一定是SCI,是吧?一般来说,基础研究的东西很难包装,靠的是长期的学术影响力,靠的是论文的积累。而一些称为“科技进步奖”的奖项,有些个还真让人免不了要质疑是包装、拼凑起来的,甚至是幕后策划、公关出来的,有点诡秘,所以“合作”单位特多,典型的“拉郎配”。当然,技术发明奖倒是“干货” 居多,很少有“水货”出现,类似于面向基础研究的自然科学奖。

  • 谢家麟吴良镛获得201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他们颁奖。中国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其中,“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这些与分析测试行业相关!

    2019年1月8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018年度共有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另有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奖项。  仪器信息网编辑整理名单发现,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有多个项目与分析测试行业密切相关,太赫兹、高光谱、光谱、荧光成像等分析方法“榜上有名”,而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五位专家中,有一位更是电子显微学术泰斗朱溢眉!  分析测试方法摘获国家最高科技荣誉,一起来看哪些项目位列其中:[color=#ff0000]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color][table][tr][td=5,1,553][align=center][b]二等奖[/b][/align][/td][/tr][tr][td=1,1,48][align=center][b]序号[/b][/align][/td][td=1,1,72][align=center][b]编号[/b][/align][/td][td=1,1,134][align=center][b]项目名称[/b][/align][/td][td=1,1,187][align=center][b]主要完成人[/b][/align][/td][td=1,1,111][align=center][b]提名单位(专家)[/b][/align][/td][/tr][tr][td=1,1,48][align=center]5[/align][/td][td=1,1,72][align=center]Z-103-2-01[/align][/td][td=1,1,134]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配位化学[/td][td=1,1,187]郑南峰(厦门大学), 黄小青(厦门大学), 傅 钢(厦门大学), 陈光需(厦门大学), 杨华艳(厦门大学)[/td][td=1,1,111]郑兰荪,李玉良,赵东元[/td][/tr][tr][td=1,1,48][align=center]6[/align][/td][td=1,1,72][align=center]Z-103-2-02[/align][/td][td=1,1,134]纳米材料蛋白冠的化学生物学特性及其机制[/td][td=1,1,187]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刘 颖(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谷战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吴晓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赵宇亮(国家纳米科学中心)[/td][td=1,1,111]谭蔚泓,李景虹,樊春海[/td][/tr][tr][td=1,1,48][align=center]7[/align][/td][td=1,1,72][align=center]Z-103-2-03[/align][/td][td=1,1,134]细胞稳态调控活性分子的荧光成像研究[/td][td=1,1,187]唐 波(山东师范大学), 董育斌(山东师范大学), 李 平(山东师范大学), 王 鹏(山东师范大学), 李 娜(山东师范大学)[/td][td=1,1,111]山东省[/td][/tr][tr][td=1,1,48][align=center]8[/align][/td][td=1,1,72][align=center]Z-103-2-04[/align][/td][td=1,1,134]自组装纳米结构的构建及功能化[/td][td=1,1,187]唐智勇(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刘绍琴(哈尔滨工业大学), 宋 锐(中国科学院大学), 夏云生(国家纳米科学中心)[/td][td=1,1,111]中国科学院[/td][/tr][tr][td=1,1,48][align=center]9[/align][/td][td=1,1,72][align=center]Z-103-2-05[/align][/td][td=1,1,134]面向能源转化与存储的有机和碳纳米材料研究[/td][td=1,1,187]陈永胜(南开大学), 万相见(南开大学), 黄 毅(南开大学), 田建国(南开大学), 王成扬(天津大学)[/td][td=1,1,111]天津市[/td][/tr][tr][td=1,1,48][align=center]10[/align][/td][td=1,1,72][align=center]Z-103-2-06[/align][/td][td=1,1,134]瞬态新奇分子的光谱、成键和反应研究[/td][td=1,1,187]周鸣飞(复旦大学), 李 隽(清华大学), 王冠军(复旦大学), 陈末华(复旦大学), 龚 昱(复旦大学)[/td][td=1,1,111]上海市[/td][/tr][tr][td=1,1,48][align=center]12[/align][/td][td=1,1,72][align=center]Z-104-2-02[/align][/td][td=1,1,134]纳米材料的选择性吸附环境污染物机理及水相分离功能调控[/td][td=1,1,187]刘景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蔡亚岐(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刘 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赵宗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江桂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td][td=1,1,111]中国科学院[/td][/tr][/table][align=left][color=#ff0000][b]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b][/color][/align][align=left][b]  [/b] (通用项目)[/align][table][tr][td=6,1,631][align=center][b]二等奖[/b][/align][/td][/tr][tr][td=1,1,37][align=center][b]序号[/b][/align][/td][td=1,1,60][align=center][b]编号[/b][/align][/td][td=1,1,87][b]项目名称[/b][/td][td=1,1,113][b]主要完成人[/b][/td][td=1,1,191][b]主要完成单位[/b][/td][td=1,1,41][b]提名单位 [b](专家)[/b][/b][/td][/tr][tr][td=1,1,37]53[/td][td=1,1,60]J-219-2-01[/td][td=1,1,87]毫米波与太赫兹(50GHz~500GHz)测量系统[/td][td=1,1,113]年夫顺,姜万顺,邓建钦,王亚海,范国清,常庆功,陈 卓,赵 锐,邢 东,姜信诚[/td][td=1,1,19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td][td=1,1,41]工业和信息化部[/td][/tr][tr][td=1,1,37][align=center]55[/align][/td][td=1,1,60][align=center]J-220-2-01[/align][/td][td=1,1,87]海气界面环境弱目标特性高灵敏度微波探测关键技术及装备[/td][td=1,1,113]陈 希,魏艳强,陈 雪,毛科峰,李 浩,张 丰,张云海,杨 毅,任迎新,刘媛媛[/td][td=1,1,191]上海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td][td=1,1,41]上海市[/td][/tr][tr][td=1,1,37][align=center]77[/align][/td][td=1,1,60][align=center]J-231-2-01[/align][/td][td=1,1,87]城市集中式再生水系统水质安全协同保障技术及应用[/td][td=1,1,113]胡洪营,蒋 勇,姚向阳,李 艺,刘书明,李魁晓,吴乾元,吴光学,白 宇,王佳伟[/td][td=1,1,191]清华大学,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td][td=1,1,4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td][/tr][tr][td=1,1,37][align=center]9[/align][/td][td=1,1,60][align=center]J-231-2-03[/align][/td][td=1,1,87]水中典型污染物健康风险识别关键技术及应用[/td][td=1,1,113]徐顺清,鲁文清,金银龙,张金良,赵淑莉,陈 超,王先良,张 岚,周宜开,吴康兵[/td][td=1,1,191]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清华大学[/td][td=1,1,41]湖北省[/td][/tr][tr][td=1,1,37][align=center]95[/align][/td][td=1,1,60][align=center]J-235-2-03[/align][/td][td=1,1,87]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高血压个体化治疗策略、产品与推广应用[/td][td=1,1,113]周宏灏,刘昭前,张 伟,李 清,陈小平,赵震宇,周 淦,刘 洁,李 智,尹继业[/td][td=1,1,19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宏灏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d][td=1,1,41]湖南省[/td][/tr][tr][td=1,1,37][align=center]108[/align][/td][td=1,1,60][align=center]J-25201-2-03[/align][/td][td=1,1,87]海洋测绘和内陆水域监测的卫星大地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td][td=1,1,113]姜卫平,金涛勇,宁津生,翟国君,暴景阳,常晓涛,褚永海,王正涛,许 军,徐新禹[/td][td=1,1,191]武汉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td][td=1,1,41]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td][/tr][tr][td=1,1,37][align=center]110[/align][/td][td=1,1,60][align=center]J-25201-2-05[/align][/td][td=1,1,87]高光谱遥感信息机理与多学科应用[/td][td=1,1,113]张 兵,张立福,童庆禧,刘良云,张 霞,高连如,黄文江,陈正超,张文娟,黄长平[/td][td=1,1,191]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td][td=1,1,41]中国科学院[/td][/tr][tr][td=1,1,37][align=center]111[/align][/td][td=1,1,60][align=center]J-25201-2-06[/align][/td][td=1,1,87]系列海洋监测浮标研制及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td][td=1,1,113]王军成,李 民,刘世萱,范秀涛,张曙伟,于福江,裴 亮,陈世哲,赵进平,徐俊臣[/td][td=1,1,191]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海洋大学[/td][td=1,1,41]潘德炉,焦念志,宋君强[/td][/tr][tr][td=1,1,37][align=center]112[/align][/td][td=1,1,60][align=center]J-25201-2-07[/align][/td][td=1,1,87]土地调查监测空地一体化技术开发与装备研制[/td][td=1,1,113]王 庆,李 钢,张小国,顾和和,孙 杰,胡明星,尹鹏程,王云帆,谭 靖,马 超[/td][td=1,1,191]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徐州市国土资源基础测绘中心,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d][td=1,1,41]中国土木工程学会[/td][/tr][/table]原文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108/478451.shtml

  • 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

    日前,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  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致辞中指出,计量不仅是控制质量、提升质量、创造更高质量的基础,也是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的保障。特别是在科技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计量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质检总局作为计量工作主管部门,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就是要邀请专家提出前瞻性、专业化、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发挥好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作用,为计量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支树平表示,希望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推动计量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突出的指导作用。近年来我国计量科技水平显著提高,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计量工作体系,但在计量科技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整体处于从“跟跑”向“并跑”过渡阶段,期望各位专家能帮助把握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对接国家重大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推动计量事业发展。希望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推动计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突出的指导作用。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新研判,对计量事业发展提出新要求。计量工作要全面对接国家战略,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让全社会分享更多的“计量红利”。期望各位专家加强指导,推动计量工作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希望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推动质量强国建设方面发挥突出的指导作用。近年来,我国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但质量水平的提高依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监管能力和供给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安全需求。期望各位专家加强质量研究,弘扬质量文化,引领全社会关心质量、重视质量,掀起加快建设质量强国的新高潮。  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指出,计量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保障经济和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技术手段。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成立能够更好地从经济、科技、法制、国防等多个维度和角度提供咨政建言,发挥好我国计量事业“领头雁”的作用,当好我国计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领航员”,并在建设质量强国中担当国家的“智囊团”。

  • 【分享】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朱道本院士

    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朱道本院士在自主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普遍行为的今天,经济社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为源头部署的基础研究更肩负着空前重要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未来十五年对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战略部署,全面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牢牢抓住今后五年的战略机遇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精心谋划、制定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勾画了蓝图。那么,"十一五"期间,科学基金的各项工作会有哪些发展变化?将推出什么新举措?带着这些读者关心的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朱道本院士。   记者:在战略安排上,"十一五"自然科学基金发展规划与"十五"时期有何显著不同?   朱道本:本次规划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认识基础研究的特点,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把握好战略定位,加强了统筹。规划对如何全面、辩证地认识科学基金的战略定位、新时期24字工作方针、基础研究双力驱动问题、学科均衡发展与优先领域重点部署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说明,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五个统筹"的要求,即统筹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发展需求;统筹全面布局与重点部署;统筹项目支持、人才培养和科研环境建设;统筹继承完善与改革发展;统筹争取财政投入和引导社会资源投入。   记者:科学基金在"十一五"期间的资助重点与主要任务是什么?   朱道本:在"十一五"期间,科学基金将围绕源头创新战略、科技人才战略和创新环境战略,培育创新思想,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加强条件支撑,优化基础研究发展环境;制定和实施学科发展战略,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发展;瞄准重大科学前沿和国家重要战略需求,应对未来挑战,部署一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优先领域。   记者:我们注意到,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尊重首创精神,鼓励自由探索,注重保护非共识项目,支持探索性较强、风险性较大的创新研究。为什么要对非共识的风险性项目进行支持和保护?   朱道本:我认为,对基础研究应该有一个宽容的态度,虽然我们不鼓励失败,但要允许探索,不能用简单的投票方式来决定一个申请项目是否真正具有创新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国内比较早地提出支持和保护非共识项目,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在评审过程中会有专家或评审组对有不同认识的项目推荐进行讨论。此外,科学基金还对非共识项目进行了小额资助试点,将自由申请项目经费的3%-4%左右用于支持创新性较强的非共识项目。   记者: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有什么作为?   朱道本: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的科学基金组织在推动和协调本国科学研究发展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曾经和正在对繁荣各国基础研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做好基金工作,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应该发挥重大作用。首先,通过实施基金制,我们可以培养、训练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不仅局限于基础研究领域,还可能在企业管理和高技术等领域大显身手。其次,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研究是源头。我国必须超前部署、储备一些重大科研成果,如果没有来源于本国的原始性科技创新成果,整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都不会有大的发展和进步。第三,基础研究对于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水准也有重要作用。   记者: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建设创新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如何理解与科学基金相关的创新文化?其含义是什么?   朱道本:回顾过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广大科学家的共同参与下,开展了成功的实践。20年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与基金创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密不可分。我认为,与科学基金相关的创新文化的涵义是丰富的:   对于科学家,我们倡导自主创新、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鼓励潜心探索;促进合作,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加强科学评论,鼓励学术争鸣,推动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思想火花;构建尊重科学、平等宽容、公正透明、民主和谐的科学基金文化氛围,为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文化环境作出贡献。   基金委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素质、品位、教养,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甚至是他们的所思、所想,都反映了一种基金文化。对于基金委的工作人员来讲,我们倡导"依靠科学家,服务科学家",把科学家的困难放在心上;善于听取各方意见,真正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为科学家建立一个鼓励创新、公正透明、民主和谐的科学基金文化氛围。   朱道本简介1942年出生;1968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有机系;1977-1979、1985-1986年为德国马普学会海德堡研究所Staab教授实验室访问学者;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88-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1992-2000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1994-1998年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2000-2003年任第四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主任、《化学通报》主编等。专业: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长期从事有机固体领域的研究,在有机晶体电磁性质、C60、有机薄膜和器件等方面的研究中做出了有影响的工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为推进我国有机固体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 【转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简报(2007年第1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简报(2007年第1期)监督委员会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对部分投诉和举报进行了初核、调查和处理。现将涉及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弄虚作假、发表论文一稿多投的典型案例,隐去名字和单位名称,将其事实以简报的形式予以公布,以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1.陈某某等因疏漏造成事实上抄袭他人论文的不端行为。  科技工作者实名反映,王某某和陈某某(通讯作者)等在《工程热物理学报》、《Energy》等刊物上发表的标注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涉嫌抄袭举报人的论文。经核实,陈某某等在其所发表的论文中未按国际学术规范正确引用和标注他人发表的论文,已造成事实上的抄袭现象。《Energy》杂志认为,陈某某等人未能正确引用和说明他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归因于一个严重的、粗心的疏漏,而不是有意的剽窃。陈某某已在《Energy》杂志刊登了他的道歉信。  2.文某某引用文献未标注而造成抄袭他人论著的不端行为。  科技工作者来信反映,文某某等2001年、2004年和2005年编著和发表的标注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论著中的内容,可能存在抄袭剽窃他人论文的嫌疑。  经核实,文某某等撰写的上述3篇论著确实存在抄袭同一篇他人论文中部分内容的不端行为。文某某已向原作者道歉;原作者致函依托单位表示已谅解文某某的错误。此外,文某某在2001年被聘为副研究员,却在2000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填报为“副研究员”(单位内聘)。  3.某科研人员对科学实验失于管理、又未审查实验数据,造成抄袭剽窃他人学术论文的不端行为。  科技工作者来信反映,四位科研人员在2005年发表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论文A)可能存在抄袭剽窃他人在2002年发表的论文(论文B)的嫌疑。  经核实,某科研人员(四位署名作者中的第一作者)安排其雇用的大学毕业待业人员以高梁为材料,做磷素对根系生长影响方面的实验。雇用人员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土培”、“水培”实验,并提交了一份基本整理好的“实验数据和总结报告”。该报告的文字和数据来自论文B,除了研究材料不同,几乎照抄了论文B。该科研人员未做审核而相信了“实验数据与总结报告”,经整理后发表了“论文A”。在论文形成过程中,论文A的第二和四作者分别帮助对文稿的英文进行了修改与完善,被列为署名作者;另外,该科研人员参与第三署名作者的一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没有征求本人意见的情况下,也将其作为作者署名。  该科研人员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和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已辞去行政和学术职务;并主动与期刊编辑部联系,已发表撤稿声明,表示道歉、挽回影响。

  • 【转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全委会换届会议在京举行

    [size=6][b][color=#d40a00][size=4]土豆注:看了新闻我注意到,国家认监委地位比国家认可委高哦,难道他们是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吗?我还以为两者是平行的呢?[/size][/color]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全委会换届会议在京举行[/b][/size]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b]服务大局 扩大影响 提高效能[/b][align=center][b]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全委会换届会议在京举行 孙大伟王凤清出席并讲话[/b][/align]  4月15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第一届全体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暨第二届全体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color=#d40a00]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CNAS[/color]主任王凤清出席会议并讲话。CNAS全体委员会委员及相关人员100余人参加会议。  孙大伟回顾了认可委员会自2006年3月31日成立以来取得的工作成绩,充分肯定了认可工作走出的国际化和中国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目前我国认证认可作用进一步发挥,认证认可合力进一步增强,认证认可国际合作进一步扩大,认证认可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针对认可工作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孙大伟提出,今后我国认可工作的主要任务非常繁重,要放眼长远,服务大局 要坚定目标,提升质量 要加强合作,扩大影响 要创新机制,提高效能。  王凤清作第一届全体委员会工作报告,并对今后认可委员会的工作提出要求:要巩固国家统一认可体系,充分发挥国家认可体系的作用 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将国家认可工作推向新高度 要继续贯彻实施《认证认可条例》,抓住质量生命线,稳步推进认可事业发展 要积极开展技术研究,拓展新的认可领域 要继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增强国际影响力。  第一届全体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选举了CNAS第二届全体委员会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确定了认可委员会认证机构技术委员会、实验室技术委员会、检查机构技术委员会、评定委员会、申诉委员会、最终用户委员会的组成及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本着均衡、延续、适当增补的原则,CNAS第一届全体委员会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全部当选,第二届全体委员会委员新增一名。  在随后召开的第二届全体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CNAS秘书处及6个专门委员会分别作了2009年工作报告,研究了2010年工作要点

  • 农业部成立第二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

    2010年组建了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农药残留专业分委员会),届期已满。经有关部门和单位推荐,我部遴选产生了第二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60名),并向社会进行了公示。本届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专家委员和单位委员组成,下设残留化学、毒理学、分析方法3个工作组,主要负责审评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审议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和长期规划,提出实施农药残留标准工作政策和技术措施的建议,对农药残留国家标准相关的重大问题提供咨询等工作。第二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名单 主任委员 曾衍德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司长  副主任委员  周 普国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所长  陈友权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副巡视员  金发忠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 副局长  张志强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 副司长  毕克新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 副局长  任玫玫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科技和标准司 副巡视员  乔雄梧 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 主席/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研究员  秘 书 长 季颖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总农艺师 研究员  副秘书长  李文星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处 处长  董洪岩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标准处 处长  李富根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残留审评处 处长  残留化学组  组 长 郑永权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员  副组长 花日茂 安徽农业大学农药残留检测中心 教授  委 员  潘灿平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 教授  骆鹏杰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研究员  李建军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研究员  吴亚玉 山东省农药检定所 研究员  王凤池 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 研究员  何 娟 河南工业大学 教授  刘贤金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 研究员  欧晓明 湖南化工研究院 研究员  王 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 研究员  杨 松 贵州大学 教授  单炜力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政管理处 研究员  简 秋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残留审评处 研究员  叶贵标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CCPR秘书处办公室研究员  李永平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高级农艺师  毒理学组  组 长 李 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研究员  副组长 陶传江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研究员  委 员  丁日高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研究员  关勇彪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研究员  徐海滨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研究员  邢立国 沈阳化工研究院安全评价中心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郝卫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教授  王 莹 沈阳医学院 副教授  张丽英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高级工程师  分析方法组  组 长 周志强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 教授  副组长 刘肃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研究员  委 员  苗 虹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研究员  李 立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王海燕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副研究员  王 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教授  刘 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研究员  刘潇威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研究员  李 青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技师  姜 俊 大连市食品检验所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黄志强 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研究员  王建华 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研究员  林 峰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食品室 研究员  邵 兵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  龚 勇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残留审评处 研究员  董丰收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员  单位委员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 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科技和标准司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食品标准部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科技与标准管理部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  中国消费者协会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426/189643.shtml

  • 202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公告

    根据《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经有关专家、单位提名和专家评审,并通过广泛公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批准56个项目获202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45项,科普类奖1项。  附件:[url=https://www.mee.gov.cn/ywgz/kjycw/sthjkjcx/sthjkjcg/202212/W020221201677850284052.pdf]202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url][align=right]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align][align=right]  2022年12月1日[/align]

  • 【分享】B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白春礼

    【分享】B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白春礼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7/04/200704031249_47637_1627260_3.jpg[/img]白春礼,1953年9月出生。1978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1985年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纳米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近年来,在从事纳米科技研究的同时,白春礼院士积极推动着我国纳米科技事业的 发展,参与国家纳米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并积极推进国内外纳米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他作为纳米科技领域有影响的代表人物,积极推动社会对纳米科技内涵的全面理解,促进纳米科技研究与产业化在我国的健康发展。获国家专利5项。2002年度评为中国十大科技前沿人物。由于其在纳米科技领域研究和推动国际合作方面的突出贡献,被英国SCI授予国际奖章;2003年由国家主席胡锦涛授予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讲演奖。

  • 【分享】计量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

    计量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的规定,为表彰在推动计量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创造性劳动中作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的奖励范围是: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新型精密测试装置、新的测试方法、计量器具新产品以及国家计量检定系统、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计量科技情报等。 第三条 凡具备以下条件的项目,均可申请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具有完整的计量学特性并在鉴定后经一年以上考核,证明性能稳定可靠,在统一全国量值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二)新型精密测试装置、新的测试方法鉴定后经一年以上实际应用,证明稳定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三)计量新产品在原理结构、工艺、技术性能等方面比同类产品有重大改进,鉴定后经连续生产运行或使用一年以上,证明全面达到设计指标,性能稳定可靠,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 (四)国家计量检定系统、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在统一全国量值中能够发挥重大作用,经实际应用一年以上,证明具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 【转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2002年7月,我国结合认证认可国际国内发展实际,相继成立了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T)等三个认可委员会,实现了我国国家认可工作的初步统一。随着认证认可工作的发展,近年来国际认证认可界发生了新的变化。人员注册工作被明确为认证活动范畴,按照国际组织的要求,需从认可实体中分离出来。国家设立一个认可机构实体,成立一个覆盖认证机构、实验室、检查机构等全部认可制度的委员会,以一个认可机构的名称和标徽开展国家认可工作已经成为大趋势。根据国际国内认证认可形势的发展,国家认监委决定对我国认可组织体系进行调整,成立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 英文缩写为:CNAS)在原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基础上整合而成,作为国家认监委批准设立并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工作。其宗旨是推进我国合格评定机构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等要求加强建设,促进合格评定机构以公正的行为、科学的手段、准确的结果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国际认可组织在贺信中都对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认为认可委员会的工作将更加高度与国际认可界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同时表示,自从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在认证认可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高效的发展,令国际认证认可界非常钦佩。并相信,中国认可体系结构的发展将会给国际认可论坛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的未来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孙大伟主任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成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强调认可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集中管理认可工作的需要,也是适应认可工作国际发展的需要,此举将有助于认可工作的统一、规范和高效,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认可工作对认证市场的监督和保障机制。王凤清同志在当选为认可委员会首任主任后,向与会代表致词,并主持了全体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她分析了我国认证认可工作的形势,介绍认证认可工作状况,特别是对认可工作进行了深刻剖析,希望新成立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要继承和发扬原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优势,在尽短时间内整合机构,形成合力,争取做到1+1大于2,以提高我国认可机构在国内、国际的形象和地位。同时,也代表首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各位委员向原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主任委员邓楠、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主任委员陆燕荪、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主任委员舒惠国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认监委。在成立大会上,审议通过了认可委员会章程,确定了全体委员会组成,选举了全体委员会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首届委员由来自政府部门、合格评定机构、合格评定服务对象、合格评定使用方、专业机构与技术专家等利益方的63名委员组成。首届主任委员王凤清,常务副主任孙大伟,副主任郎志正、李怀林、李科浚、童光球、林树青、南存辉,秘书长肖建华。

  • CNAS第二届实验室技术委员会食品专业委员会组成名单

    CNAS第二届实验室技术委员会食品专业委员会组成名单发布时间:2011-05-24 09:34:22序号委员会职务姓名委员单位单位职务备注1主任孙颖杰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新调整主任2副主任王竹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3副主任昃向君 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主任/研究员新调整副主任4副主任胡清源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新调整副主任5副主任周卫龙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工 新调整副主任6副主任张志强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食品标准处处长新增委员单位7副主任张庆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处长新增委员单位8副主任曹志军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处长新调整副主任9秘书郭兰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长/工程师10秘书李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处 项目主管11委员尹建军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高工12委员徐锐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所副主任/副研究员13委员鲍晓霞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认可协会秘书长/高工14委员王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生物能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5委员卢行安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高工16委员焦红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食品实验室 主任/研究员17委员陈金东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所所长/主任技师18委员俞秋蓉上海检验检疫局动植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副主任/高工19委员乔建淮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高工20委员[td=1,1,

  • 【分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学术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学术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近日,由中南大学承办的“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领域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学术交流会”在长沙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孙家广致开幕词并讲话,他着重介绍了国家对于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和科学仪器装置投入的情况,强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科学仪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与前瞻性的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学部主任柴天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对今后基金委在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上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17位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的项目负责人进行了项目中期或结题汇报,与会代表围绕信息领域科学仪器基础研究的战略性问题和未来规划及实施方案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代表们畅所欲言,对提高我国仪器仪表研究的创新性和自主研发能力提出了建议。

  •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在京成立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在京成立 2014年04月18日 发布   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工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推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4月15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宣读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成立专家委员会的通知,举行了委员聘任仪式,审议通过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章程》。  委员们就如何发挥好专家委员会作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大家认为,成立专家委员会,有利于充分发挥专家学者“资政启民”积极作用,这是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尝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食品行业链条长、业态复杂,涉及多学科、多领域,风险隐患点多面广,迫切需要社会各方协同共治。大家表示,要利用好专家委员会这个平台,围绕食品安全领域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制定和实施食品安全重大政策措施提供咨询意见。要发挥专家专业技术优势,坚持科学、求真、务实的精神,在风险交流、科普宣传、引导公众理性认知方面积极传递正能量。会议还就风险管理、科普宣传、标准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企业监管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专家委员会自身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完善专家库等有关事项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议。  据了解,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依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设立,作为国务院食安委的决策咨询机构,主要承担食品安全技术咨询、政策建议、科普宣传等工作,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管理。第一届专家委员会由51名委员组成,委员经多方推荐和严格遴选产生,既有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公共政策、危机应对以及犯罪侦查等方面卓有建树的权威专家,也有多年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风险管理、标准制定、应急处置等方面积累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具有广泛代表性、权威性和独立性。

  • 【转帖】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试标委)是从事试验机标准化工作的全国性技术工作组织。试标委主要由试验机的生产、使用、科研、教学、计量、质量检验和认证认可等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负责试验机行业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试标委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管理。试标委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统一编号为SAC/TC122。试标委秘书处设在长春试验机研究所,在主任委员和秘书长领导下,负责处理试标委的日常工作。

  • 12年8次空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宁缺毋滥”?

    2月14日上午,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分别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374个项目奖项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占36项,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  据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奖自2000年后,12年来,第8次出现一等奖空缺。 对此,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解释,一等奖评选标准非常严格,专家把关较严,2011年申报的项目中,没有非常突出的,致使一等奖出现空缺。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2年来8次空缺,是否能够说明我国基础研究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我国基础研究尚不足???  更多内容请点击: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22/201221510270160.jpg201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 【转帖】中国两位科学家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新华网华盛顿5月1日电(记者张忠霞)美国国家科学院1日上午在华盛顿宣布,本年度新增选72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来自中国的两位科学家张启发和李爱珍当选新一批外籍院士。 张启发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李爱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另外16名新当选的外籍院士分别来自英国、以色列、德国、比利时、日本、巴西、南非、印度等国家。 美国国家科学院是在1日举行的第144届国家科学院年会上宣布新一批院士及外籍院士名单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在发表的声明中说:“(当选的)这些科学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卓越的、持续的成就。”至此,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总数增至2025人。 创建于1863年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是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机构,由科学及工程研究方面的杰出科学家组成。每年4月底,国家科学院都在华盛顿举行年会,并在会议最后一天公布本年度新当选的院士及外籍院士名单。

  •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和第一届省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为贯彻国家和省关于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部署,强化新污染物治理技术支撑,提升新污染物治理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现在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专班下成立省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并制定《广东省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经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及高校、科研院所等推荐,遵循专业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原则,遴选出18名第一届省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现将《广东省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和第一届省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align=right]广东省生态环境厅[/align][align=right]2023年10月25日[/align][align=center][b]广东省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则[/b][/align][align=center][b](试行)[/b][/align]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简称“《工作方案》”)关于成立省新污染物专家委员会的有关要求,强化新污染物治理技术支撑,在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专班下设立省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简称省专委会),为我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提供综合决策咨询与技术支撑。第二条 省专委会委员由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专班(简称“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推荐,并由工作专班聘任,聘书加盖省生态环境厅章(代章)。省专委会下设省专委会秘书处,设在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第三条 省专委会委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政治素质高、职业道德好,作风正派;(二)从事相关行业研究或管理工作 5 年及以上,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取得一定的技术研究成果;(三)年龄一般不超过 65 周岁(两院院士除外),身体健康;(四)无学术不端、犯罪、严重违法违纪记录;第四条 省专委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2-5名,委员人数原则上不超过20人。第五条 省专委会的主要职责:(一)对《工作方案》中有关重要技术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就贯彻落实《工作方案》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为工作专班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二)参与新污染物治理相关地方法规政策制定、技术标准制修定的论证和评估工作,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三)研究国内外有关新污染物治理最新动态,定期或不定期撰写新污染物治理综合建议报告、形势分析或动态研究,供工作专班参考。第六条 省专委会秘书处工作职责:(一)负责省专委会与工作专班、国家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的日常联系、信息通报和相关活动安排;(二)根据新污染物治理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需求,协助省专委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决策咨询或技术咨询会议。(三)协助省专委会完成工作专班委托或交办的其他新污染物治理相关工作。第七条 省专委会委员实施动态管理;(一)省专委会委员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五年,连续聘任不超过两届。任期届满,按照本章程有关要求,重新遴选、聘任。下一届省专委会委员由本届专委会提名,报工作专班批准。(二)对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弄虚作假,未客观公正履职的,违反学术道德或品行不端,造成不良声誉的,或不遵守本章程的专家委员,予以解聘。(三)省专委会委员因故不能继续胜任省专委会工作时,应以书面方式提出辞呈,或由其所在单位出具情况说明,经工作专班批准后,退出省专委会。(四)省专委会根据工作需要,可聘任临时委员。第八条 省专委会委员应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和要求,不得泄露工作中获取的任何国家秘密、技术秘密、商业秘密以及工作情况,妥善保管相关资料。第九条 省专委会下设专家库,专家库组建和管理参照《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专家库管理办法》执行。[align=center][b]第一届省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b][/align][table][tr][td]序号[/td][td]姓 名[/td][td]单 位[/td][td]职 称[/td][/tr][tr][td=4,1]主任委员[/td][/tr][tr][td]1[/td][td]吴丰昌[/td][t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新污染物风险评估与管控实验室首席科学家[/td][td]院 士[/td][/tr][tr][td=4,1]副主任委员[/td][/tr][tr][td]2[/td][td]于云江[/td][td]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td][td]研究员[/td][/tr][tr][td]3[/td][td]于志强[/td][td]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td][td]研究员/杰青[/td][/tr][tr][td]4[/td][td]应光国[/td][td]华南师范大学[/td][td]教授/杰青[/td][/tr][tr][td]5[/td][td]安太成[/td][td]广东工业大学[/td][td]教授/杰青[/td][/tr][tr][td]6[/td][td]李朝晖[/td][td]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td][td]教授级高工[/td][/tr][tr][td=4,1]委员(按姓名首字母为序排列)[/td][/tr][tr][td]7[/td][td]顾文杰[/td][td]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td][td]研究员[/td][/tr][tr][td]8[/td][td]赖伟华[/td][td]广东省人民医院药学部[/td][td]主任药师[/td][/tr][tr][td]9[/td][td]孙连鹏[/td][td]中山大学[/td][td]教 授[/td][/tr][tr][td]10[/td][td]王铁宇[/td][td]汕头大学[/td][td]教 授[/td][/tr][tr][td]11[/td][td]席北斗[/td][t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td][td]研究员/杰青[/td][/tr][tr][td]12[/td][td]赵金平[/td][td]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td][td]教授级高工[/td][/tr][tr][td]13[/td][td]许 楠[/td][td]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td][td]教 授[/td][/tr][tr][td]14[/td][td]徐向荣[/td][td]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td][td]研究员[/td][/tr][tr][td]15[/td][td]杨 新[/td][td]南方科技大学[/td][td]研究员[/td][/tr][tr][td]16[/td][td]叶 脉[/td][td]广东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中心[/td][td]正高级工程师[/td][/tr][tr][td]17[/td][td]游 静[/td][td]暨南大学[/td][td]教 授[/td][/tr][tr][td]18[/td][td]余 刚[/td][td]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td][td]教授/杰青[/td][/tr][/table]

  • JJF 1919-2021《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 考核规则》公告发布

    [align=center][font=宋体][color=#444444][font=宋体][b]JJF 1919-2021《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 考核规则》公告发布[/b][/font][/color][/font][/align][font=宋体][color=#444444][font=宋体]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规划和组建的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计量技术委员会),是在一定专业领域内从事有关计量技术工作的技术性组织,负责在本专业领域内制定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开展计量比对,组织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宣贯和培训,以及为计量监管提供技术建议等。[/font][/color][/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color=#444444][font=宋体]计量技术委员会的持续建设和作用发挥是推动我国计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着我国计量技术工作的发展水平和整体效果,其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制修订质量和量值的准确、一致。[/font][/color][/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color=#444444][font=宋体]为加强计量技术委员会管理,健全计量技术委员会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计量技术委员会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发布《[/font][/color][/font][url=http://www.gfjl.org/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44][u][font=宋体][color=#336699][font=宋体]JJF[/font][/color][/font][/u][/url][font=宋体][color=#444444][font=宋体] 1919-2021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考核规则》(以下简称《规则》)。[/font][/color][/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color=#444444][font=宋体]《规则》的制定,旨在提升计量技术委员会遵照《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章程》依法、客观、科学、高效开展工作的能力,对技术委员会的履职、日常管理等情况进行考核。《规则》的主要内容包括考核的目的,相关方及其职责,考核的内容,考核结果的评价,考核程序,考核周期及附录。[/font][/color][/font][font=宋体][color=#444444][font=宋体] 《规则》的实施,将对计量技术委员会提升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质量、建立和持续与国际计量组织开展技术交流、规范和促进相关工作有序开展,更好地发挥技术委员会在计量活动中的技术支撑作用。[/font][/color][/font]

  • 【转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征文通知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征文通知 发布时间:2009-03-30 09:58:10 开启技术传播的窗口,展示前沿技术、汲取经验精华、汇聚百家争鸣,2009年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论文征集活动将继续与您携手同行。 如果您在合格评定活动(认证、检查、检测和校准活动)的实践和探索中有所创新、有所收获,CNAS热切希望您能积极撰稿应征。CNAS将为您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将您的经验、创新和研究成果全方位进行传播,使您的独到见解和成功经验发挥最大价值。 一、 征文范围 1、 合格评定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 2、 当前合格评定领域关键技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合格评定工作的发展建议; 4、 电子信息技术在合格评定机构管理中的运用与探索; 5、 合格评定标准的理解与应用; 6、 认证机构、检查机构的的风险管理; 7、 实验室质量管理和能力建设; 8、 能力验证与实验室之间比对; 9、 检查机构间能力比对及能力验证; 10、人员(审核员、检查员)能力管理; 11、审核、评审技术的研究; 12、检查、检测和评审技术的研究; 13、检测和校准方法的管理; 14、检测和校准结果量值溯源的管理; 15、其他相关的研究成果。 二、征文时间 2009年4月1日至2009年10月30日 三、论文评选 CNAS将适时组织论文评审专家组对所有参加应征的论文进行初审,并计划于2009年12月组织对初审入选的论文进行集中复审。 本次论文评选设优秀和入选两档等级。所有入选的论文将被编入《2009年CNAS技术研究论文集》。其中,获得优秀论文奖的作者将获得由CNAS颁发的优秀论文证书。为多渠道宣传合格评定领域的优秀成果和成攻经验,CNAS还将负责将本次获奖的优秀论文收入拟正式出版的“CNAS技术研究优秀论文集”,并同时向《中国认证认可》杂志进行推介刊发。 四、稿件要求 来稿内容应: 1. 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 2. 注重理论前瞻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准和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3. 未曾在有关刊物上公开发表过; 4. 字数以不超过6000字为宜。 四、注意事项 1. 稿件及格式要求: 论文撰写须包括以下要素: a) 文章题目; 字体为:黑体、三号字、居中。 b) 作者姓名及其单位; 字体为:宋体、五号字、居中。 c) 论文摘要及其关键词; 论文摘要200百字左右。字体为:楷体、小四号字。 d) 正文; 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字,行距1.5倍。其中正文中的图、表字体为:宋体、五号字。 e) 参考文献(需要时)。 编排格式:序号、编著者/作者、书名/论文名、出版地、出版社/期刊名称、年代。 字体为:楷体、小四号字 2. 投稿请提交A4打印文稿和电子文稿各1份,并请严格按照以上时间将论文的打印文稿和电子文稿以电子邮件和邮递的方式送达CNAS技术处。 3.来稿请附作者信息,包括:作者姓名、单位名称、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包括移动电话)、传真号码。 五、投稿地址 北京市崇文区南花市大街8号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技术处 联系人 穆 瑾 联系电话 010—67105324 邮政编码 100062 Email:muj@cnas.org.cn

  • 【原创】全国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

    6月12日至13日,全国医学计量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医学计量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昌平实验基地召开。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副司长刘新民到会,代表国家质检总局对医学计量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向全体委员颁发了聘书。中国计量院院长张玉宽、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陈红处长等相关领导、专家及全体委员出席了会议。医学计量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张玉宽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和中国计量院科发部主任宋淑英担任。会议由医学计量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计量院电离医学所副所长刘文丽主持。   医学领域关系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国家的和谐稳定。现已开展的医学计量工作与医疗器械关键参数的计量溯源需求间尚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医疗器械亟需建立检测标准;在已有检测标准的医疗器械中,缺乏计量标准和量值溯源体系的情况较为突出。  为解决医学领域存在的这些问题,中国计量院在2009年进行医学计量新领域建设规划过程中,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成立医学计量委员会的申请;新成立的医学计量委员会将发挥、利用全国医学计量相关技术机构的资源,推动开展相关医学计量工作,制定技术法规,搭建医疗器械检测/校准平台,为医疗行业质量控制和监管提供技术依据,为推动医院间检验、检查的互认提供有力的计量技术保障。

  • 【资料】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在京成立

    7月11日,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在京成立。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党组书记李传卿出席成立大会并为受聘委员颁发了首批中国标准化科学家、首批中国标准化专家证书和委员聘书。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刘平均主持会议并宣读了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关于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成立的决定》和专家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李传卿代表总局党组对专家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说,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十一五”规划对我国的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化工作者任重道远。专家委员会的组建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委员会结构科学合理,一定能够有效发挥作用,进一步为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尽快建立健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运行机制发挥顾问作用。他表示,专家委员会是整个标准化知识的宝库,必将对推进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由23位标准化科学家和标准化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由刘源张院士担任主任委员,国务院参事郎志正担任副主任委员。 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是中国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机构,是中国标准化领域的思想库和智慧库。成立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国际标准化发展的新形势,构建一个高层次的信息交流、决策咨询和资源共享平台,科学规划我国标准化各项事业发展,加强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协调,充分发挥各领域标准化专家作用,提高标准化工作科学决策的水平,使我国的标准化发展战略、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和重要技术标准充分满足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自主创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支撑作用。 成立大会结束后,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还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编制情况的报告。专家委员会原则通通过了委员会章程,对《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草案)》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相关信息: 7月11日,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由11位两院院士,一位国务院参事,一位原IEC副主席和15位标准化专家组成。委员会的成立将对我国标准化重大问题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对我国“十一五”标准化工作各项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委员会成立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标准委主任刘平均。 记者:国家标准委为什么要成立一个作为高层咨询机构的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 刘平均: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抓紧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标准化工作,涉及一些事关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重大政策和重要技术标准。这些都是具有很强前瞻性、宏观性和战略性的问题。 我们认为,确保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成立高层次的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形成标准化领域的专家咨询机制,专家出谋划策、提供咨询、提出建议,可以提高标准化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使标准化工作能够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我们成立了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 记者: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要参与哪些重大问题的咨询,要在哪些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刘平均:标准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在推动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措施,其中涉及很多重大问题。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的职责就是对国家标准化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出指导意见;对标准化事业发展和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改革措施、重大举措提出咨询意见;对标准化重大科技项目提出论证意见;对重要技术标准的制修订进行指导和协调;对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和以我国为主形成国际标准的前瞻性战略提供决策建议。 记者:我国标准化工作将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在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发挥哪些作用? 刘平均:成立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是国家标准委已经确定、将要陆续推出的12项自主创新的举措之一。主要措施还包括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修订的新机制,以龙头企业专家为主体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新机制,设立标准化创新贡献奖,改变现行企业标准备案制度,确立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实行标准化工程师制度,构建新型国家标准体系,增设全国性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解决我国标准老化、提升国家标准水平,以科研带动标准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建设统一、权威的国家标准化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等。这些创新措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对我国实施标准战略,实现标准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对各项自主创新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发挥重要的作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