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仪器信息网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专题为您整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话题讨论。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相关的资讯

  • 科技部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科技部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同时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为进一步规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工作,更好地发挥实验室评估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科技部对2003年制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进行了修订。同时附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附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详情请见: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通知
  • 科技部近日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工作,更好地发挥实验室评估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科技部对1999年制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进行了修订。   此次修订工作在继承原“评估规则”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现阶段的发展要求,主要突出了代表性成果评价;简化评估指标,取消了研究成果的数量统计,减轻参评实验室的负担;科学区分研究成果,从基础研究类、应用基础研究类和基础性工作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估标准。新《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启用,能有效减轻参评实验室的负担,引导实验室集中精力从事原始创新研究,有利于推动出大成果,参与国际竞争,使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基地。
  • 科技部发布新版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科技体制改革要求,更好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科技部对 2008年制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国科发基〔2008〕731号)同时废止。  附件:  1-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2-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3-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说明  科 技 部  2014年5月6日
  • 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发布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2008年8月29日,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从1984年开始组织实施,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20个,固定人员1万余人,仪器设备总值80多亿元。在统筹部署、适度新建、定期评估、择优支持、动态管理等创新制度的推动下,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我国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在科学前沿探索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问题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贡献。原来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2002年)已执行六年,得到了科技界的广泛认同,对规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其运行和管理的整体水平。”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从2008年起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从开放运行、自主选题研究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三方面,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稳定支持的力度。设立专项经费有利于营造宽容失败、摒弃浮躁、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标志着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专项经费的设立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形势,在总结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组织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科技部联合财政部对原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多次征求有关部门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的意见,修订工作历时近一年。 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主要修订内容包括:第一,明确提出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运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创新研究。第二,针对专项经费的支持范畴,明确了自主研究课题、访问学者制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研制等内容的程序、要求和办法;第三,提出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和发展要坚持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的原则,并提出相应措施;第四,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增加年度计划和总结、对部分实验室抽查等内容,建立运行管理中的“预警机制”;第五,进一步强化对学术委员会的要求,确保学术委员会发挥作用;第六,进一步强化依托单位职责,明确依托单位应优先支持实验室发展。新的管理办法还强调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备共享、数据共享、科学普及、成果转化、与企业合作等内容。 科技部、财政部还将联合制定发布《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范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科技部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同时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为进一步规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工作,更好地发挥实验室评估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科技部对2003年制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进行了修订。同时附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附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详情请见: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通知
  • 2012年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启动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司、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山西省科技厅: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精神,2012年将对信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2012年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具体工作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承担。  2. 参加2012年信息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1个,名单见附件。  请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认真组织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做好评估准备工作。附件:参加2012年度信息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1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3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4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5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6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教育部7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8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9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教育部10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11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2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教育部13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清华大学教育部14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山西省科技厅15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教育部16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7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纤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教育部18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教育部19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20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教育部21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2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23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4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25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6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27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28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教育部29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30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教育部31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二0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 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束
    前段时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依照科技部的委托,对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近日,评估工作圆满结束。  化学领域共有2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部门重点实验室参加评估,评估工作分现场评估和复评两个阶段进行。在现场评估结果的基础上,12个实验室参加了复评。复评专家组由23位知名专家组成,组长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姚建年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朱道本院士。专家组通过听取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质疑和讨论,最后以记名方式给实验室打分。  5年来,化学领域2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共获得竞争性科研经费超过27亿元,平均每个实验室超过1.2亿元,其中国家任务占到63%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4项 发表学术论文1万多篇,其中Nature和Science论文6篇,影响因子大于7的SCI论文200多篇。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和汇聚了一批优秀中青年学者和团队,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化学领域研究的骨干力量。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复评结束后一个月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向科技部正式报送此次评估结果和评估工作报告。  更多阅读   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3月2日开始
  • 2011年生物与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出炉
    关于发布2011年生物科学领域和医学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山东省、广东省科技厅,教育部、农业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中科院办公厅,总后卫生部:  今年,我部委托自然科学基金会对生物科学、医学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生物科学领域参评实验室30个,医学科学领域参评实验室26个。根据专家评估意见,现将评估结果通报如下:  一、评估结果  1. 生物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7个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此之前连续3次评估优秀而申请此次免评,按《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有关规定,此次评估结果定为优秀。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0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名单见附件)。  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个实验室予以整改,评估结果待定。  2. 医学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8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名单见附件)。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予以整改,评估结果待定。  其他实验室为较差类实验室。  二、我部将对上述优秀类和良好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专项经费资助。  三、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存在问题较多,请有关部门和依托单位高度重视,组织相关实验室就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进行认真整改,整改应有具体措施和承诺。整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明确定位方向和任务、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形成研究特色和优势、完善和提升实验研究平台、加强“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建设等。我部将相应核减这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整改期间的专项经费,并在两年后对整改进展情况进行考核。  四、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较差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不再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可纳入部门重点实验室管理 确属重点发展领域,经整改后达到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求的,可按规定程序重新申报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请相关部门和依托单位对较差类实验室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妥善处理好相关问题。  五、希望各参评实验室、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认真总结经验,针对评估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找出实验室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营造有利于原始创新的环境,促进实验室整体水平的提高。  附件:2011年生物科学、医学科学领域优秀类和良好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pdf  1.生物科学领域  注:本表按汉语拼音排序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本次评估免评。  2.医学科学领域  注:本表按汉语拼音排序。科学技术部二O一一年七月十三日
  • 2010地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结束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和评估工作的安排,今年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了地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  今年共有37个地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参加评估。4月6日至21日,现场评估工作分6组同时进行 共聘请专家54名,行程遍及兰州、上海、南京、武汉等14个城市。评估专家们通过听取实验室工作报告和代表性成果报告、材料核查、现场考察、个人访谈、交流讨论、集中评议等程序,初步得出实验室的小组排名情况。  评估过程中,专家们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注重考察实验室的整体情况,突出对实验室代表性成果的评定。根据评估规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于今年5月在现场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会议复评。复评结束后一个月内,向科技部正式报送实验室的最终评估排序和今年的评估工作报告,科技部审核后将以适当方式发布评估结果。
  • 2013年材料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报告发布
    科技部关于发布2013年材料领域与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报告的通知国科发基〔2013〕650号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河北省科技厅:  2013年,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材料领域与工程领域6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根据专家评估意见,现将2013年材料领域与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通报如下。  一、五年整体发展情况  五年来,材料领域和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国在材料领域和工程领域相关研究方向的发展水平。同上一个五年相比,各实验室均有较快发展,成绩突出,进步显著。  1. 实验室成为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与工程任务的主力军。  实验室承担了大量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成为承担相关领域国家重大科学与工程任务的主力军。参评实验室五年总经费204亿元,其中国家级任务经费占总经费的63.2%。材料领域有17个实验室五年的总经费超过2亿元 工程领域22个实验室五年的总经费超过3亿元。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课题数达923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数575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达4350项,国际合作项目1193项。  2. 实验室围绕学科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努力提升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研究成果显著。  实验室在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中体现创新思想和方法,实现关键技术创新,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如数字制造装备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航空叶轮叶片高效加工、高速高精无损检测装备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  实验室在科学前沿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评估期内,实验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80项 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论文33054篇 获授权发明专利9332项。  3. 实验室凝聚和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  参评实验室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学术思想活跃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批知识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已成为凝聚和培养我国材料领域和工程领域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地。一批充满活力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勇挑重任,77%的实验室主任年龄在55岁以下。五年内获得创新研究群体资助32项,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7人,引进&ldquo 千人计划&rdquo 人才86人,培养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45人。  4. 实验室成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通过与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合作、发起和主办高水平的国际重要学术会议、有关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机构和期刊任职等方式,提高了实验室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在专项经费的支持下,不断促进和加强实验室对外开放力度。如通过设立开放课题,与国内外优秀科学家开展协同创新。五年内设置开放课题3656项,支持经费2.5亿元。  5. 存在的问题。  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较少,引领学科发展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内部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较少等。  二、关于评估结果的处理意见  1. 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为优秀。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此前连续3次评估中结果为优秀,此次申请免评,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有关规定,此次评估结果为优秀。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6个实验室为良好。  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较差,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有关规定,该实验室不再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其主要研究方向纳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2. 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1个实验室为优秀。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8个实验室为良好。  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较多,限期整改,减拨专项经费,2年后核查。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个新建实验室延期验收。  请上述4个实验室的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高度重视,组织实验室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评估专家提出的主要问题,分别提出整改方案和建设改进方案,认真整改和建设。  希望各参评实验室、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以此次评估为新的起点,认真总结经验,针对评估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聚集优秀人才、承担重大任务、促进协同创新等方面的作用,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  1. 2013年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doc  2. 2013年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doc  科 技 部  2013年11月13日
  • 2010年数理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完成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和评估工作的安排,受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数理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  今年共有11个数理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参加评估,现场评估分2组同时进行,共聘请专家18名。从3月22日至4月1日,评估专家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听取实验室报告、进行现场考察、资料核查和个人访谈,对各组实验室进行打分和排序。在现场评估的基础上,4月21日,召开“2010年度数理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评定会”,聘请参加现场评估的部分专家共14名,专家们认真交流并讨论了各组实验室现场评估情况,最终以投票的方式决定参加复评的实验室,排名前30%的4个实验室和后20%的2个实验室将于5月份参加会议复评。  与上一轮评估相比,数理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科研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管理、对外开放交流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数理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前沿的探索中富于创新精神 在承担国家重要科技任务、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科学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2010年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计划通知
    教育部科技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中国地震局人事教育和科技司、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四川省科技厅、陕西省科技厅: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精神,2010年将对数理领域和地球科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2010年数理领域和地球科学领域实验室评估的具体工作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承担。  2.参加2010年评估的数理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地球科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7个,共48个(见附件)。  请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认真组织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做好评估准备工作。  附件1:参加2010年度数理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  附件2:参加2010年度地球科学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7个)  关于2010年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通知  实验室评估申请书  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的准备工作须知  2010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安排和要求  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附件1:参加2010年度数理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1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3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4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教育部5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教育部6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7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8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教育部9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0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教育部11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教育部  附件2:参加2010年度地球科学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7个)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1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教育部3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4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5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陕西省6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7大气科学及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8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9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10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教育部11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12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3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教育部14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15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6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7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18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19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1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教育部22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23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4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教育部25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教育部26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7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28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教育部29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30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31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32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33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育部34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35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36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37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 2010年数理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公布
    关于发布2010年数理和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四川省科技厅、陕西省科技厅:  今年我部对数理、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了评估。数理领域参评实验室11个 地学领域参评实验室37个。另外,数理领域的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此之前连续2次评估优秀而申请此次免评,按《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有关规定,其评估结果视为良好。现将评估结果通报如下:  一、评估结果  1. 数理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  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名单见附件)。  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结果待定。  2. 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5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名单见附件)。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结果待定。  二、我部将对上述优秀类和良好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专项经费资助。  三、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存在问题较多,请有关部门和依托单位高度重视,组织相关实验室就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进行认真整改。整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明确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组织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形成研究特色和优势、完善和提升实验研究平台、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等。我部将相应核减这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整改期间的专项经费,并在两年后对整改进展情况进行考核。  四、希望各参评实验室、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认真总结经验,针对评估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找出实验室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营造有利于原始创新的环境,促进实验室整体水平的提高。  附件:2010年数理、地学领域优秀类和良好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 《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规则》印发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trong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规则》的通知/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trong办科字〔2017〕137号/strong/span/p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pp  为加强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局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推动局重点实验室更好地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促进局重点实验室的改革和发展,提升局重点实验室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我局研究制定了《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规则》(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作为对局重点实验室开展评估工作的依据。/pp  附件: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line-height: 16px "/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31a87d62-c7f3-48eb-97d6-2b55250436ec.doc" style="line-height: 16px "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指标体系.doc/a/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7年8月11日/pp  strong附件/strong/ppstrong  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第一章 总 则/strong/pp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局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规范局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根据《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林科发〔2015〕165号),制定本规则。/pp  第二条 局重点实验室评估主要目的是:全面检查和了解局重点实验室运行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动局重点实验室更好地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促进局重点实验室的改革和发展。局重点实验室评估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公平合理、鼓励创新的原则,以引导局重点实验室产出重大成果为宗旨,对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和学术水平进行综合评估。/pp  第三条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以下简称“科技司”)负责组织开展局重点实验室综合评估工作,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并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承担具体评估工作。科技司主要职责:具体组织开展评估工作,根据学科领域成立专家组,接受评估申请,审核评估报告,按照程序公布评估结果。第三方评估机构应当按照要求拟定评估方案,成立专家组开展评估工作。/pp  第四条 专家组由相关学科领域学术水平高、公平正派、熟悉实验室工作的一线科技专家和管理专家等组成。/pp  第五条 局重点实验室评估每5年进行一次。局重点实验室应当根据主管部门要求参加评估,认真准备,准确真实地提供相关材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第二章 评估程序/strong/pp  第六条 评估程序包括材料审核、现场考察、综合评议、结果公布。/pp  第七条 各个局重点实验室应当按时提交评估材料,材料重点包括局重点实验室五年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报告和主要佐证材料等。成果应当由局重点实验室人员完成,论文应当署名局重点实验室。评估材料中属于国家科学技术涉密范围的内容应当按照《国家科学技术保密规定》执行。/pp  第八条 专家组对评估材料进行全面审核,形成初审意见,提出现场考察重点。/pp  第九条 专家组进行现场考察,实地对局重点实验室整体运行情况进行考察评价。主要包括:听取局重点实验室主任对局重点实验室五年工作汇报、代表性成果汇报,考察仪器设备管理和运行情况,核实科研成果和开放情况,了解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抽查实验记录,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别访谈等。/pp  第十条 局重点实验室要对评估期限内局重点实验室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总结。代表性成果是指评估期限内以局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基地、局重点实验室聘任人员为主产生的、符合局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的重大科研成果及重大国内外合作研究成果。/pp  第十一条 专家组须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完成局重点实验室现场考察评分,经商议后形成评估意见,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与改进建议。/pp  第十二条 在完成全部现场考察后,采取集中开会评议的形式开展综合评估工作。综合评议依据现场评估意见和评分情况,听取专家组对现场考察情况介绍,形成评估分数,确定评估结果,并由专家组汇总结果,形成综合评估报告。/pp  第十三条 评估结果经国家林业局审核后发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第三章 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strong/pp  第十四条 评估内容包括定量和定性两部分。定量评估主要对局重点实验室承担科研任务、科技产出、人才培养、开放交流、条件建设与运行管理等可量化内容进行评价 定性评估通过对局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目标与方向、研究成果与学术水平、团队建设与运行管理、实验条件与实验室管理等非量化内容进行评估。通过定量与定性评价考核评估局重点实验室的成绩与综合实力。/pp  第十五条 局重点实验室评估具体指标及赋值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见附)。/pp  第十六条 局重点实验室评估定量与定性结果满分各100分,按7:3权重计入综合评估结果,满分100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第四章 评估结果/strong/pp  第十七条 局重点实验室综合评估结果得分90分(含90)以上为优秀 75(含75)—90分为合格 60(含60)—75分为基本合格 60分以下为不合格。/pp  第十八条 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评估或者未按要求提交材料的局重点实验室,视为评估不合格。/pp  第十九条 对被评估为优秀的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在业务委托、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评估不合格的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进行通报并给予2年时间整改,并接受2年后的中期评估。整改后再次评估不合格的,国家林业局将其调整出局重点实验室目录。5年内不得再重新申报局重点实验室。/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第五章 附 则/strong/pp  第二十条 局重点实验室评估实行回避制度。与被评估局重点实验室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专家,不得参加对该局重点实验室的评估。被评估局重点实验室也可提出建议回避的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与评估申报材料一并上报。/pp  第二十一条 评估专家和相关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规定。/pp  第二十二条 评估专家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科学、公正、独立地行使评估专家的职责和权利。/pp  第二十三条 参评局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应当积极支持、配合做好评估工作。/pp  第二十四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ppbr//ppbr//p
  • 6个整改!2018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公布
    p  3月27日,国家科技部公布了2018年工程和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处理结果。本次64个实验室参加评估,其中工程领域共有43个,材料领域共有21个。评估结果显示,共有6个实验室要求整改,没有实验室摘牌。/pp  strong国家重点实验室需要定期进行评估/strong/pp  根据2014年5月6日科技部以国科发基〔2014〕124号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般每5年需要进行评估。2018年进行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集中在工程和材料领域。/pp  根据规定,整改类实验室整改期为2年,2年后由科技部组织专家现场检查整改结果,检查通过的实验室评估结果定为良好,检查未通过的实验室不再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未通过评估的实验室、不参加评估或中途退出评估的实验室,不再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pp strong 6个实验室被要求整改/strong/pp  2018年,科技部委托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分别对工程领域和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经研究,现将评估结果予以发布。工程领域的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等11个实验室和材料领域的材料复合新技术等5个实验室为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领域的能源清洁利用等29个实验室和材料领域的粉末冶金等13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国家重点实验室。/span/pp  科技部表示,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工程领域的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等3个实验室和材料领域的硅酸盐建筑材料等3个实验室为整改类国家重点实验室。/span下一步,将按照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工作部署,开展优化整合工作。希望各单位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针对实验室建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推动实验室建设发展。/pp  2018年工程和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如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11f129f1-60fe-4947-8e4d-6b4dc5b1c404.jpg" style="" title="1.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34a8573e-2df9-4e9c-91b7-2e689d6510b4.jpg" style="" title="2.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e5ab3747-c6fa-4579-b442-f0b7137a8645.jpg" style="" title="3.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568638fe-1066-4ac2-ab49-2a6a41493f50.jpg" style="" title="4.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b2b24045-b834-48aa-aaf5-390905a99db6.jpg" style="" title="5.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5aa73f74-0671-4b58-9c4e-5aa427c7a942.jpg" style="" title="6.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108f8723-dc9f-41aa-bdd0-06cb49ea0c87.jpg" style="" title="7.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99e9a3f6-9c3c-42bd-afd1-4c7d5637eb76.jpg" style="" title="8.png"//ppbr//p
  • 科技部公布2013年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计划
    2012年12月5日,科技部网站发布2013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计划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工程和材料领域重点实验室名单,详情如下: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下达2013年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计划的通知国科基函〔2012〕32号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司、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精神,2013年将对工程与材料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2013年度工程与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具体工作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承担。  2. 参加2013年度工程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43个,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21个,名单见附件。  请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认真组织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做好评估准备工作。  附件:1. 参加2013年度工程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pdf   2. 参加2013年度材料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pdf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  2012年10月31日
  • 2011年生命科学、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名单公布
    关于下达2011年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计划的通知  国科基函〔2010〕22号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服务司、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科技训练局,山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科技厅: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精神,2011年将对生命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2011年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具体工作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承担。  2.参加2011年度评估的生命领域的5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为生命科学类和医学科学类两类,其中生命科学类30个实验室,医学科学类26个实验室(分类情况见附件)。  请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认真组织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做好评估准备工作。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  二O一O年十月二十二日  附件:  1. 参加2011年度评估的生命科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1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教育部2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教育部3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4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5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所农业部6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7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8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教育部9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10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1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科学院12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教育部13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14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南昌大学教育部15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农业部16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农业部17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教育部18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9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0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教育部21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2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教育部23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24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25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6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7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教育部28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9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科技厅30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教育部  2. 参加2011年度评估的医学科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1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卫生部2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卫生部3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4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5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6创伤、烧伤与复合伤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7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8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卫生部9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院广东省科技厅10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教育部11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2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教育部13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4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15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教育部16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卫生部17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教育部18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9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教育部20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卫生部21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22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23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教育部24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教育部25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教育部26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 科技部:关于开展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评估工作的通知
    p style="text-align: left "河北省科技厅、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pp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科技体制改革要求,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导向作用,增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国科发基〔2014〕124号),2018年将对“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3个工程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见附件1)、“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1个材料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见附件2)进行评估。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具体工作委托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承担。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具体工作委托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承担。请按照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随后各自发布的通知要求,认真组织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做好评估准备工作。/pp  附件:/pp 1. 参加2018年度工程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pp  2. 参加2018年度材料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8年1月22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参加2018年度工程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1.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1e4a0ab1-fde3-477b-afcd-7ee0b8a2b2e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2.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a85267a1-865e-4145-8f01-b5fddb87dae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参加2018年度材料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3.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41dfd26d-a812-4094-926c-31d61f75acf3.jpg"//p
  • 国家林业局印发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规则
    p  为加强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局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推动局重点实验室更好地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促进局重点实验室的改革和发展,提升局重点实验室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日前国家林业局印发了《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规则,作为对局重点实验室开展评估工作的依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第一章 总 则/strong/pp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局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规范局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根据《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林科发〔2015〕165号),制定本规则。/pp  第二条 局重点实验室评估主要目的是:全面检查和了解局重点实验室运行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动局重点实验室更好地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促进局重点实验室的改革和发展。局重点实验室评估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公平合理、鼓励创新的原则,以引导局重点实验室产出重大成果为宗旨,对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和学术水平进行综合评估。/pp  第三条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以下简称“科技司”)负责组织开展局重点实验室综合评估工作,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并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承担具体评估工作。科技司主要职责:具体组织开展评估工作,根据学科领域成立专家组,接受评估申请,审核评估报告,按照程序公布评估结果。第三方评估机构应当按照要求拟定评估方案,成立专家组开展评估工作。/pp  第四条 专家组由相关学科领域学术水平高、公平正派、熟悉实验室工作的一线科技专家和管理专家等组成。/pp  第五条 局重点实验室评估每5年进行一次。局重点实验室应当根据主管部门要求参加评估,认真准备,准确真实地提供相关材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第二章 评估程序/strong/pp  第六条 评估程序包括材料审核、现场考察、综合评议、结果公布。/pp  第七条 各个局重点实验室应当按时提交评估材料,材料重点包括局重点实验室五年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报告和主要佐证材料等。成果应当由局重点实验室人员完成,论文应当署名局重点实验室。评估材料中属于国家科学技术涉密范围的内容应当按照《国家科学技术保密规定》执行。/pp  第八条 专家组对评估材料进行全面审核,形成初审意见,提出现场考察重点。/pp  第九条 专家组进行现场考察,实地对局重点实验室整体运行情况进行考察评价。主要包括:听取局重点实验室主任对局重点实验室五年工作汇报、代表性成果汇报,考察仪器设备管理和运行情况,核实科研成果和开放情况,了解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抽查实验记录,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别访谈等。/pp  第十条 局重点实验室要对评估期限内局重点实验室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总结。代表性成果是指评估期限内以局重点实验室为研究基地、局重点实验室聘任人员为主产生的、符合局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的重大科研成果及重大国内外合作研究成果。/pp  第十一条 专家组须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完成局重点实验室现场考察评分,经商议后形成评估意见,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与改进建议。/pp  第十二条 在完成全部现场考察后,采取集中开会评议的形式开展综合评估工作。综合评议依据现场评估意见和评分情况,听取专家组对现场考察情况介绍,形成评估分数,确定评估结果,并由专家组汇总结果,形成综合评估报告。/pp  第十三条 评估结果经国家林业局审核后发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第三章 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strong/pp  第十四条 评估内容包括定量和定性两部分。定量评估主要对局重点实验室承担科研任务、科技产出、人才培养、开放交流、条件建设与运行管理等可量化内容进行评价 定性评估通过对局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目标与方向、研究成果与学术水平、团队建设与运行管理、实验条件与实验室管理等非量化内容进行评估。通过定量与定性评价考核评估局重点实验室的成绩与综合实力。/pp  第十五条 局重点实验室评估具体指标及赋值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见附)。/pp  第十六条 局重点实验室评估定量与定性结果满分各100分,按7:3权重计入综合评估结果,满分100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第四章 评估结果/strong/pp  第十七条 局重点实验室综合评估结果得分90分(含90)以上为优秀 75(含75)—90分为合格 60(含60)—75分为基本合格 60分以下为不合格。/pp  第十八条 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评估或者未按要求提交材料的局重点实验室,视为评估不合格。/pp  第十九条 对被评估为优秀的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在业务委托、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评估不合格的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进行通报并给予2年时间整改,并接受2年后的中期评估。整改后再次评估不合格的,国家林业局将其调整出局重点实验室目录。5年内不得再重新申报局重点实验室。/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第五章 附 则/strong/pp  第二十条 局重点实验室评估实行回避制度。与被评估局重点实验室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专家,不得参加对该局重点实验室的评估。被评估局重点实验室也可提出建议回避的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与评估申报材料一并上报。/pp  第二十一条 评估专家和相关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规定。/pp  第二十二条 评估专家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科学、公正、独立地行使评估专家的职责和权利。/pp  第二十三条 参评局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应当积极支持、配合做好评估工作。/pp  第二十四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指标体系/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表1 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定性评估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able width="600" align="center"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 class="firstRow"td width="18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级指标/p/tdtd width="114"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权重/p/tdtd width="348"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二级指标/p/tdtd width="12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权重/p/tdtd width="12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评分/p/td/trtrtd width="186" rowspan="4"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研究水平与贡献/p/tdtd width="114" rowspan="4"p style="text-align: center "60%/p/tdtd width="348"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总体定位与研究方向/p/tdtd width="12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10%/p/tdtd width="12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348"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承担科研任务/p/tdtd width="12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15%/p/tdtd width="12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348"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创新能力和成果水平/p/tdtd width="12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25%/p/tdtd width="12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348"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投入/产出/p/tdtd width="12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10%/p/tdtd width="12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186" rowspan="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p/tdtd width="114" rowspan="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25%/p/tdtd width="348"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队伍建设和团队建设/p/tdtd width="12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10%/p/tdtd width="12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348"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实验室主任与学术带头人/p/tdtd width="12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5%/p/tdtd width="12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348"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人才培养/p/tdtd width="12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10%/p/tdtd width="12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186" rowspan="4"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p/tdtd width="114" rowspan="4"p style="text-align: center "15%/p/tdtd width="348"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条件平台建设/p/tdtd width="12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5%/p/tdtd width="12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348"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学术交流/p/tdtd width="12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3%/p/tdtd width="12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348"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运行管理/p/tdtd width="12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3%/p/tdtd width="12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348"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依托单位的支持/p/tdtd width="12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4%/p/tdtd width="12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648" colspan="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总分/p/tdtd width="253"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body/tablep/pp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百分制,各项打分保留1位小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表2 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定量评估表/strong/ptable width="600" align="center"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 class="firstRow"td width="100" rowspan="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实验室重要论文情况 br/ (30分) br/ 得分:/p/tdtd width="362"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论文(作者、题目、期刊名称、卷期页码、发表年份等详细信息)/p/tdtd width="10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是否第一作者单位/p/tdtd width="96"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是否 br/ 通讯 br/ 作者 br/ 单位/p/tdtd width="135"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期刊五年 br/ 平均影响 br/ 因子/p/tdtd width="7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引用次数/p/td/trtrtd width="362"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0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96"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35"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7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362"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0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96"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35"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7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362"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0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96"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35"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7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19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实验室发表SCIbr/ 论文总数/p/tdtd width="170"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人均SCI论文数/p/tdtd width="202" colspan="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篇均影响因子/p/tdtd width="213" colspan="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篇均引用次数/p/td/trtrtd width="19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70"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202" colspan="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213" colspan="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100" rowspan="15"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国际国内学术机构任职情况/国际国内期刊任职情况/国际国内会议组织、参加情况 (5分) br/ 得分:/p/tdtd width="362"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国际、国内重要学术组织领导职务(理事长、副理事长),国际重要组织的理事、秘书长、执委,国际知名机构(如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等)成员或外籍成员(院士)等/p/tdtd width="149"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学术组织名称/p/tdtd width="266" colspan="4"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任职起止年月/p/td/trtrtd width="362"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266" colspan="4"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362"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266" colspan="4"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362"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期刊主编、副主编/p/tdtd width="149"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期刊名称/p/tdtd width="266" colspan="4"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起止年月/p/td/trtrtd width="362"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266" colspan="4"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362"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266" colspan="4"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362"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期刊编委/p/tdtd width="149"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期刊名称/p/tdtd width="266" colspan="4"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起止年月/p/td/trtrtd width="362"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266" colspan="4"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362"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266" colspan="4"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362"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组织国际重要系列会议/p/tdtd width="149"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会议举办时间/p/tdtd width="121"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会议举办地点/p/tdtd width="145"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参会人数/p/td/trtrtd width="362"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21"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5"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362"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21"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5"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362"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国际重要系列会议特邀报告/p/tdtd width="149"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会议举办时间/p/tdtd width="121"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会议举办地点/p/tdtd width="145"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参会人数/p/td/trtrtd width="362"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21"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5"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362"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21"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5" col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body/tabletable width="600" align="center"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 class="firstRow"td width="100" rowspan="8"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20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得分:/p/td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 br/ 工程院院士人数/p/tdtd width="14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增人数/p/tdtd width="26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国际人才基金获得者人数/p/tdtd width="14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增人数/p/tdtd width="26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创新研究群体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数/p/tdtd width="14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增人数/p/tdtd width="26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973、863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数/p/tdtd width="14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增人数/p/tdtd width="26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 br/ 基金获得者人数/p/tdtd width="14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增人数/p/tdtd width="26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br/ 获得者人数/p/tdtd width="14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增人数/p/tdtd width="26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千人计划(含青年 br/ 千人计划)/p/tdtd width="14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增人数/p/tdtd width="26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如万人计划等/p/tdtd width="14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增人数/p/tdtd width="26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100" rowspan="5"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国际、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情况 (10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得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获得国际和国家级 br/ 奖励名称/p/tdtd width="14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授奖单位和 br/ 时间/p/tdtd width="149"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获奖类别/p/tdtd width="26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获奖人贡献和排名/p/td/trtr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26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26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26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26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body/tabletable width="600" align="center"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 class="firstRow"td width="100" rowspan="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主持国家级和国外重要基金项目 (10分)得分/p/td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获得资助项目名称/p/tdtd width="14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基金授予 br/ 单位/p/tdtd width="149"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资助年限/p/tdtd width="26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资助金额/p/td/trtr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26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26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100" row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服务国家和地方需求且有重大影响的行业应用性成果 br/ (20分) br/ 得分:/p/td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成果名称/p/tdtd width="14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成果对相关行业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简述,不超过150字)/p/tdtd width="149"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成果的社会 br/ 效果/p/tdtd width="26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成果完成人/p/td/trtr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149"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26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100" row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增设备与使用情况(5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得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实验室新增仪器、 br/ 设备名单及购买金额/p/tdtd width="560" colspan="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rtd width="21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实验室仪器使用情况(保用率)/p/tdtd width="560" colspan="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td/tr/tbody/tablep /p/p
  • 科技部关于公布2017年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2017年,科技部委托中国科协信息科技学会联合体,对信息领域3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进行了评估。近日,科技部发布了评估结果。  其中,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9个实验室为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9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个实验室限期整改,整改期为2年,停拨2019-2020年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  值得注意的是,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未通过评估,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有关规定,该实验室不再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2017年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优秀类实验室(9个)1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教育部2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3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教育部4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5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6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7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8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9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清华大学教育部良好类实验室(19个)10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11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教育部12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教育部13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4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5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6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17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教育部18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19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20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1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2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23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4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5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26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教育部27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教育部28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山西省科技厅整改类实验室(3个)29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30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教育部31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未通过评估类实验室(1个)32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教育部实验室五年整体发展情况  据科技部消息称,从评估情况来看,实验室五年进步显著,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五年来,实验室承担了大量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解决了一系列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信息领域基础研究工作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实验室基础研究能力得到提升。五年内,实验室发表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21603篇,外文专著79部,大量研究论文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实验室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2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4项。获得国内发明专利7548项,国际发明专利819项。  实验室凝聚、吸引并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和团队。在本评估期内,32个实验室新增两院院士11人,获批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5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8个 新增“千人计划”(含“青年千人计划”)45人。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6人,约占同期信息领域总数的37.9%。新增长江学者35人,约占同期信息领域总数的40.7%。同时,一批充满活力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成为了实验室学术带头人,4位45岁以下中青年人才担当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成为本领域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骨干基地。本评估期内,实验室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23项,总经费99.8亿元 承担其他科研任务6698项,经费48.3亿元。
  • 沪生科院11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获佳绩
    根据7月19日科技部“关于发布2011年生物科学领域和医学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国科发基[2011]274号),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4个参评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获得优秀和良好的好成绩。  生物科学领域中依托于神经科学研究所建设的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此次评估中获得“优秀”,这是该实验室首次参加评估,即获殊荣 依托于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建设的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此次评估中获得“优秀” 依托于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建设的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良好”。医学科学领域中依托于上海药物研究所建设的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此次评估中获得“优秀”,这是该实验室继2001年以来第三次获此殊荣。  今年,科技部委托基金委对生物科学、医学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生物科学领域参评实验室30个,9个实验室获得“优秀”(其中2个重点实验室获准免评,直接获得“优秀”) 医学科学领域参评实验室26个,6个实验室获得“优秀”。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每五年开展一次,每一次的评估都是对重点实验室在评估期间所做工作的全面检阅,竞争十分激烈。本次评估工作从一开始就受到研究所、上海生科院以及中科院主管部门等的高度重视。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上海生科院积极配合研究所完成了此次评估工作。于2010年下半年即开始启动评估相关准备工作,期间先后组织开展现场预查、预答辩会议 同时密切联系科学院及国家有关部委,及时了解并掌握相关动态信息,提供研究所参考。2011年生命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已圆满落幕,在研究所、上海生科院和中科院的共同努力下,各参评国家重点实验室均取得了好成绩,这即展示了各相关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的深厚学科积淀同时也体现了各自的综合优势。
  • 国家重点实验室遭遇评估尴尬
    两会观察  3月7日下午政协科技界别联组会结束后,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张德兴委员赶紧将他的书面发言稿送到相关领导手里,希望把意见带上去。  让他如此关切的是如何更好地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历经30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肯定成绩后,他话锋一转,“但是,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运行、评估机制也明显存在一些缺陷,亟须有关领导重视。”  首先,他认为,5年一次的新一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在原则上出现了问题。“本轮评估采用‘大组、大同行’的模式,摒弃了此前形成的基于‘分类评价’‘同行评议’原则的评估体系。”张德兴说,这很令人不解并引起广泛争议。  他举了一个例子。归属于基础生物学组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神经科学、植物科学、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工程、微生物学等诸多学科,共安排了30位评估专家,熟悉上述任一学科的专家只占极少数,可能只有四五位。  “很难设想一位评估专家有足够宽泛的专业背景对多数实验室进行科学评价,对于任一实验室显然都无法做到同行评议,因此,SCI、影响因子等在不同学科间差异显著的定量指标,势必在评估中产生巨大影响。”张德兴说。  结果是,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普遍较低的非热门学科、特别是经典学科会处于弱势地位,从而进一步压缩我国经典学科以及非热门学科本已狭小的发展空间,而这些学科常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基于这一评价体系实行的末位淘汰加剧了这一负面效应。“国家实验室评估的‘末位淘汰制’造成的问题很严重。”在前一天的小组讨论上,张德兴更为直接地指出问题。  在那次的讨论中,中科院微生物所前所长黄力委员回忆了一位从事地学研究的科学家朋友的“惨痛经历”:有一个实验室主任,因为评估排在末位,就跑到主管部门去问“为什么要把我的实验室摘牌”,结果管理部门说“因为你排在最后一位”,没有别的理由。就在那次评估的前一年,这个实验室还被评为“优”。  科技日报记者7日联系黄力委员所说的这一实验室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这件事对实验室造成巨大打击,她本人及另外一位院士均已离开,“眼看着一个有20多年历史,在国内外都知名的、中国大陆钻探做得最好的实验室就这么衰败,大家都很心痛。”电话里,她依然难掩激动之情。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国家对重点实验室给予专项经费资助,被末位淘汰掉的当然就没有这些资助了,很多项目做不了,人也留不住”。张德兴说,长期下去,负面影响很大。  正因如此,尽管他所在实验室评估结果较好,但他还是代表科技界同仁来急切呼吁解决这一问题。  张德兴建议,在国家实验室评估中回归分类评价和同行评议的国际学术评价基本原则,舍弃简单粗糙的末位淘汰机制,采用差别支持的手段。  此外,就具体运行细节,张德兴还提到,应尽快修改2008年颁布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明确专项经费中的基本科研业务费必须平均分配给每位学术带头人,以保证科学家能够实实在在地开展持续深入的系统性研究 放开对科研仪器设备费的原有限制,赋予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支配权 允许有条件地列支国家重点实验室专职仪器管理人员的工资。
  •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现场评估
    4月12日至13日,受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派出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汉青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对我校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评估。期间,专家组听取了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汇报,现场考察了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审核了实验室相关资料并同实验室人员进行了访谈。专家组最终反馈意见将于近期公布。  据介绍,此次评估是地球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首次评估。旨在通过评估发现各个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实验室下一阶段的更好发展,在巩固现有良好基础的同时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乃至世界一流的实验室。  4月12日上午,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汇报会在我校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楼会议室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张杰,校长王树国、副校长任南琪、校长助理郭斌等出席汇报会。科技处以及实验室相关人员参加汇报会。  王树国校长出席汇报会并致辞。他指出,近年来,国家对能源和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自建设以来,学校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通过此次评估,实验室今后将在更好地为国家服务的同时将自身目标定位于国际舞台。也希望专家组对重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作了工作汇报。他从实验室的优势与特色、定位与研究方向、人才队伍建设、开放课题设立等方面向专家组进行了详实而具体的汇报。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马军、祁佩时、冯玉杰、王鹏分别作了代表性学术报告。专家组针对实验室汇报情况和实验室骨干成员所作的报告进行了提问,任南琪院士和其他成员一一作了回答。  4月12日下午,专家组在李圭白院士、马军教授以及实验室其他人员的陪同和讲解下对实验室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基础平台、创新群体以及相关研究组等情况进行了现场考察。随后,专家组在会议室分别审核了实验室相关资料并同实验室人员进行了访谈。  我校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批复建设,并于今年1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正式步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行列。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关键科学问题,现已形成城市水生态安全、城市水水质保障、城市水健康循环3个研究方向,近年来主持或完成了973、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80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引进“千人计划”、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等7名海外优秀人才,并获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资助。     汇报会现场     王树国校长致辞     重点实验室主任任南琪院士汇报     专家提问        专家组现场考察
  • 科技部发布2014年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2014年12月18日,科技部关于发布2014年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报告的通知,通知全文如下:  国科发基〔2014〕365号  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江苏省科技厅:  2014年,科技部委托中国化学会对化学领域2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现将评估报告予以发布。  一、五年整体发展情况  2009-2013年5年间,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丰硕成果,培养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开展一系列有影响的国内外合作研究,成为我国化学领域自主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化学学科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 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任务能力显著提升,实力大幅增强。  5年间,2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科研任务超过6000项,总经费超过60亿元,是上一个评估周期的2.2倍。其中,实验室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00余项,总经费37.3亿元,占总经费的62%。有21个实验室主持了973计划或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实验室固定人员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973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46项,其中新增32项,显示了实验室聚焦学科发展前沿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力显著提升,实力大幅增强。  2. 实验室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代表性成果,创新引领作用凸显。  5年来,26个实验室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7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6项。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存浩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年来,实验室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数量占化学领域自然科学二等奖总数的比例超过30%,凸显实验室在引领学科发展前沿和聚焦国家重大需求领域的创新引领作用。  5年来,实验室在专利产出和成果转化方面成效显著,在行业和领域发展中起到了引领和支撑作用。26个实验室共获国内和国际专利授权3300余件。实验室突破若干产业关键技术,实现批量成果向产业转化,推动了相关领域的产业升级和发展,获得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甲醇制烯烃和汽油超深度催化吸附脱硫等多项催化技术产业化,为我国能源、环境和石油化学工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研究中发展的新配体和催化剂,解决了现有配体和催化剂无法解决的效率和选择性问题,在国际上形成了特色,并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应用。  3. 实验室成为聚集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团队的重要基地,优秀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化学领域有影响力的研究基地,形成一批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  实验室共有两院院士56名,其中5年内新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院士9名。实验室共有216人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或在国际学术刊物担任主编、副主编、编委或顾问编委等职务,其中新增国际学术任职116人,表明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国际化学领域的学术认可度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实验室拥有175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下简称杰青)获得者,其中5年新增杰青获得者56名。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杰青获得者17人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过去5年均新增杰青获得者6人,呈现人才成长高速发展趋势。实验室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ldquo 创新研究群体&rdquo 25个,其中5年内新增12个。实验室5年内引进&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国家特聘专家)19人,&ldquo 青年千人计划&rdquo 28人。  5年来,26个实验室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500余名,出站博士后400余名,为我国化学科研、教育和产业领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  4. 实验室更加重视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交流,国内外影响力显著提升。  5年来,26个实验室开展国际合作计划(项目)320余项,合作经费达到3.4亿元 设置开放课题近2000项,投入经费1.2亿元。实验室吸引大量国内外科学家共同开展合作研究,产生大量合作研究成果,在促进协同创新方面发挥了辐射和带动作用。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英国石油公司(BP)合作建立&ldquo BP大连能源创新实验室&rdquo ,在催化和新能源领域开展合作研究,成为BP在全球的四大研发中心之一。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德国、日本、瑞典等国一流研究机构分别建立6个高水平的国际合作研究实体。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立&ldquo 国际合作伙伴创新团队&rdquo ,充分发挥海内外优秀人才强强联合的作用,促进国内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发展。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制度,吸引国内外优秀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同时注重与国际顶级科学家、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  实验室通过发起、主办和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区域、双边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拓展交流广度。5年来,26个实验室共承办国际性学术会议128项,区域和双边性学术交流活动109项,国内学术会议110项,显著提高了实验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 存在的问题。  评估发现,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聚焦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引领科学发展方面有待提高,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不够多 二是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平台开展合作研究不够,协同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关于评估结果的处理意见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6个实验室为优秀。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等17个实验室为良好。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较多,限期整改,减拨专项经费,2年后核查。请实验室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高度重视,组织实验室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评估专家提出的主要问题,提出整改方案,认真整改。  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未通过评估,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有关规定,该实验室不再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  希望各实验室、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以此次评估为新的起点,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合作研究和协同创新,重视创新团队建设和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创新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的作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2014年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实验室依托单位主管部门优秀类实验室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教育部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教育部良好类实验室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科技厅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教育部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教育部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教育部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教育部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教育部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教育部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教育部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教育部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教育部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教育部整改实验室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未通过评估实验室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教育部   科 技 部  2014年12月8日
  • 2016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正式启动
    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日前,科技部正式下发《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开展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评估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2016年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本年度主要对生物和医学领域的国家实验室进行评估。/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国科发基〔2014〕124号),2016年将对生物领域和医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2016年度生物领域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具体工作委托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会同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承担,参加2016年度评估的生物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44个,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31个。/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本年度参评的具体名单如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参加2016年度生物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table width="600"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序号/p/tdtd width="23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依托单位/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主管部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武汉大学 br/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兰州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4/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北京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5/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br/ 中国农业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农业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6/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7/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8/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9/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西南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0/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农业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1/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br/ 东北林业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国家林业局 br/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2/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br/ 河南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农业部 br/ 河南省科技厅/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3/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4/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农业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5/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华中农业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6/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7/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8/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9/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华东理工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0/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br/ 清华大学 br/ 北京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1/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江南大学 br/ 南昌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2/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农业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3/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水稻研究所 br/ 浙江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农业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4/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上海交通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5/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山东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6/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7/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8/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9/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厦门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0/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广西大学 br/ 华南农业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 br/ 广东省科技厅/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1/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复旦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2/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3/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山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4/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br/ 武汉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湖南省科技厅 br/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5/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6/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农业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7/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8/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9/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br/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40/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农业大学 br/ 浙江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41/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42/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山东农业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山东省科技厅/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43/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华中农业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44/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南京农业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body/table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参加2016年度医学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strong/spanbr//pp/ptable width="600"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序号/p/tdtd width="236"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依托单位/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主管部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武汉大学 br/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兰州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4/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北京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5/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br/ 中国农业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农业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6/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7/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8/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9/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西南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0/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农业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1/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br/ 东北林业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国家林业局 br/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2/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br/ 河南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农业部 br/ 河南省科技厅/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3/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4/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农业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5/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华中农业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6/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7/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8/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19/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华东理工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0/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br/ 清华大学 br/ 北京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1/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江南大学 br/ 南昌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2/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农业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3/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水稻研究所 br/ 浙江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农业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4/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上海交通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5/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山东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6/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7/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8/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29/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厦门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0/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广西大学 br/ 华南农业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 br/ 广东省科技厅/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1/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复旦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2/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3/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山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4/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br/ 武汉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湖南省科技厅 br/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5/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6/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农业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7/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8/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39/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br/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40/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农业大学 br/ 浙江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41/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中国科学院/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42/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山东农业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山东省科技厅/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43/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华中农业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rtd width="4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44/p/tdtd width="23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p/tdtd width="191"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南京农业大学/p/tdtd width="97"p style="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教育部/p/td/tr/tbody/tablep style="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br//strong/span/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br//strong/span/p
  • 31家信息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公布
    今年,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信息科学领域31个参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其中,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8个实验室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0个实验室被评为“良好类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三家实验室被评为“整改类实验室”。国科发基〔2012〕1085号  山西省科技厅,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今年,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信息科学领域31个参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根据专家评估意见,现将2012年信息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通报如下。  一、五年整体发展情况  经过五年发展,信息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支撑引领我国信息科学的发展、解决经济社会和国防安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围绕学科前沿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研究,成为我国信息科学领域原始性创新成果产出高地。  实验室承担了大量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评估期内,参评实验室共获得竞争性科研经费76亿元,其中国家级科研经费60亿元。主持和承担了56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和584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三分之二实验室承担或参与了核高基、集成电路装备、宽带移动通信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实验室结合信息科学领域学科发展趋势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不断提升。评估期内,实验室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701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210项,其中包括57项国外发明专利。  实验室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例如,在通信与电子学研究方面,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理论与技术对移动通信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计算机研究方面,弱假设条件下的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在国际著名期刊上被美欧等40个国家和地区学者引用,获得高度评价 在自动化研究方面,复杂大规模系统优化、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控制等实时优化与控制算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大型化工装置、大型炼油装置、大型火电核电装置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光学研究方面,高分辨空间光学成像技术成为探月工程的核心技术 在半导体与光电子研究方面,介电半导体集成薄膜新型器件和多功能集成光电子模块芯片等在航空发动机和载人航天工程中得到应用。  2. 涌现出大批高水平研究团队和高层次优秀科技人才,中青年人才已成为实验室发展的主要力量。  实验室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培养了一大批学术思想活跃的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实验室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9人,其中评估期内新增33人,获得创新研究群体资助13项,引进“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38人。实验室为优秀年轻科研人才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发展空间,大批青年人才得以脱颖而出。许多优秀中青年人才担任起实验室主任和副主任岗位,年龄在50岁以下的实验室主任有19位,占总数的61%。优秀人才的凝聚、青年人才的培养、创新团队的形成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进一步拓展了交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在促进协同创新方面发挥了辐射和带动作用。  在专项经费支持下,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科学家到实验室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实验室通过发起和主办高水平的国际重要学术会议、更多学者在国际学术组织和期刊任职、建立访问学者制度和客座研究等形式不断强化了互惠双赢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拓展了交流广度,增加了合作深度,提高了实验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地促进了实验室水平的提升。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本次评估情况来看,信息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整体科研实力和研究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同时,评估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较少,引领学科发展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国内学术交流不如国际交流活跃等。这些需要在今后的实验室工作中予以解决。  二、评估结果与处理意见  1. 优秀类实验室。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对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加大专项经费支持。  2. 良好类实验室。  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0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对良好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继续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3. 整改类实验室。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前两类实验室相比有一定差距,存在的问题也较多,经研究,予以整改:  (1)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暂时停拨专项经费,1年后视整改情况再作处理。  (2)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减拨专项经费,整改2年再考核。  (3)请上述3个实验室的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高度重视,组织实验室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评估专家提出的主要问题提出整改方案,进行认真整改。  希望各参评实验室、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以此次评估为新的起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要求,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聚集优秀人才、承担重大任务、促进协同创新等方面的作用,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  附件:2012年信息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doc  科 技 部  2012年11月29日2012年信息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实验室按汉语拼音排序) 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优秀类实验室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教育部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教育部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清华大学教育部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教育部良好类实验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教育部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山西省科技厅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教育部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纤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教育部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教育部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教育部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教育部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整改类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教育部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教育部
  • 6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接受2013年度评估
    有关高等学校:  科技部将于2013年度对工程和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现将《科技部基础司关于下达2013年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计划的通知》(国科基函[2012]32号)转发给你们,请有关高等学校组织实验室进行认真总结,按照相关要求准备好评估材料,做好评估的准备工作。  附件:2013年度参与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参加2013年度评估的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参加2013年度评估的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 化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3月2日开始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日前发布了《关于查看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申请书的通知》。全文如下: 根据工作安排,化学领域实验室评估将于3月2日开始,各参评实验室评估申请书已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网上公示,查阅办法如下: 1 、登入www.chinalab.gov.cn网址的首页,双击“实验室管理平台入口”。 2 、切换到“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系统”。 3 、按照填写年度报告的方式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系统”。 4 、点击“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系统”左下角“评估管理”,再点击“评估申请书”,即可显示各参评实验室的评估申请书。 5 、点击“下载”栏中的文件,即可下载相应实验室的评估申请书。 详情请见:关于查看《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申请书》的通知
  • 2016年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与医学)评估专家公示(附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11月15日,科技部公布了《关于对2016年生物领域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组进行公布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受科技部基础司委托,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会同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承担2016年度生物领域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根据评估分组,组建四个评估专家组,每组专家参与本组的材料审核、现场考察和综合评议等环节的评估工作。按照评估有关要求,现将每组评估专家名单进行公布。现将评估专家名单附录如下:  附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附件:评估专家组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pdf
  • 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专家组现场评估
    3月7日至8日,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迎来了五年一度的生命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评估专家组和工作人员一行11人,对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科研进展、运行管理、制度建设、仪器共享、人才培养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评估。中国人民解放军304医院付小兵院士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王晓良研究员分别担任评估小组组长和副组长。现场评估分报告会、现场考察和个别访谈、专家评议等三个部分。  3月7日上午,重点实验室主任丁健院士做了2006-2010年实验室工作报告,从总体定位与研究方向、研究进展与代表成果、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和存在问题与改进情况等五方面向专家全面汇报了重点实验室五年来取得的进展。然后,重点实验室五位科研人员分别汇报了各学科代表性成果,蒋华良研究员作了“药物作用新靶标发现、功能研究和药物设计”的报告,缪泽鸿研究员作了“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抗肿瘤药物分子作用新机制研究”的报告,岳建民研究员作了“基于新结构类型天然产物的活性化合物发现研究”的报告,南发俊研究员作了“结构多样性化合物合成方法学及构效关系研究”的报告,左建平研究员作了“重大疾病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的报告。  3月7日下午,评估专家组对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考察,考察重点实验室的科研环境和仪器运行等情况,听取了科研人员在最新研究进展、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介绍 同时还考察了共聚焦显微镜、全自动生化仪、500兆核磁等重要科研仪器的开放运行情况。  在随后进行的个别访谈中,专家组选取了实验室管理人员、中青年科研骨干等4位实验室固定成员和两名研究生分别进行个别访谈,针对实验室满意度、个人发展、经费管理、设备共享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同时,评估组工作人员对评估材料进行了全面核查,附件材料与申报材料完全一致,并且分类清晰,得到了管理专家的高度赞扬。  3月8日上午,专家组对评估情况进行了口头反馈,对重点实验室五年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希望科研人员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在2001年和2006年两次评估中均获得优秀。重点实验室全体成员对2011年现场评估高度重视,各项评估准备工作有序展开。
  •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
    6月21日,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举行,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共同为实验室揭牌。  中国环境报记者 周文颖 6月21日北京报道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今日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举行。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仪式并共同为重点实验室揭牌。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环保系统筹建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我国环境科研基础能力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实验室定位于瞄准“科学确定基准”的国家目标和国际科学前沿,重点开展环境质量特征与分区、环境基准和环境风险评估研究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为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制订修订、保护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的重大决策及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科技支撑,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  周生贤在讲话中指出,“十一五”是我国环保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十二五”是我国环保事业充满希望的五年。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把握好“十二五”环保工作的难点、重点和热点问题,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入推进污染减排,探索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离不开强大科技支撑,离不开重大科技突破,离不开先进理念引领。科技引领是破解环保工作难点的主要出路。破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难题,必须运用科技手段出奇制胜。上世纪90年代以来,正是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德国、日本在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走在了绿色发展的前列。科技创新是突破环保工作重点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生产生活污染叠加,不少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显现,影响科学发展、损害群众健康,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认真加以解决。科技支撑是打造环保工作亮点的重要手段。“十一五”环保工作最大亮点是在经济增长超过预期的情况下,污染减排目标提前实现,环境科技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十二五”时期,顺利完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四项减排任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热点,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保证污染减排任务如期完成,创造“十二五”环保工作新亮点。  周生贤强调,“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着力构建环境科技创新、环保标准规范、环境技术管理和环保产业培育等科技支撑体系,为探索环保新道路提供坚实的保障。大力实施污染物科技减排工程,加快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积极推进大气、土壤等重点领域科技专项,发布一批急需的环境标准,积极推进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稳步实施气候与污染协同控制计划,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对提升国家环境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是国际环境科学的前沿领域,更是我国环境管理的重大科技需求,环境基准强调“以人为本”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理论上人与自然“希望维持的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自然控制标准”,是环境标准制订修订的基础。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持续上升,加强环境风险管理,迫切需要开展环境基准和风险评估研究,对污染态势、生态环境影响、人体健康保护和应急事故处置作出准确判断并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必将对提升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周生贤对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一要加快整合现有科研基础。尽快制定和完善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激励办法,抓紧制定和实施学科布局以及人才培养和引进规划,加强与部属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流,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二要注重人才培养。瞄准国际一流实验室,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建设,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人才,培养出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领军人物和两院院士。三要重视科研成果产出。进一步明确重点研究方向、目标和主要任务,特别是标志性成果。在国家科技奖、高水平论文、成果转化应用方面下大力气,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努力将实验室建成重大科研成果的孵化器。  陈小娅在致辞中指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基地,是科研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是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一个品牌。依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紧密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国际科研前沿,在国内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她希望实验室在建设中谋发展,在发展中加强建设,不断凝练研究方向,加强队伍建设,把实验室早日建设成为国内先进、国际一流的研究平台。  揭牌仪式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主持,环境保护部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何捷出席仪式。  揭牌仪式后,周生贤、陈小娅一行还参观了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环境保护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