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

仪器信息网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专题为您整合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话题讨论。

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相关的资讯

  • 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落户中药大 检测毛发血液可追踪毒品产地
    p  近日,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在中国药科大学揭牌成立。这是国家禁毒办与国内高校联手成立的首个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pp  “中国药科大学在测毒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这些力量能为公安部门开展禁毒、缉毒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是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选择和中国药科大学合作的主要原因。”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总工程师王优美说。/pp  合作期间,中国药科大学将为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供毒情评估、来源回溯、时间认定、快速检测、成瘾诊断和康复治疗等关键技术方面的评价依据。/pp  “实验室里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器可以通过血液、尿液、毛发等对人体进行药物分析和毒物分析,通过检测,可以知道体内存在何种毒品、有多少含量,还可以对毒品的成分特征进行分析,从而追踪到毒品的产地、来源。”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负责人狄斌教授介绍,毒品在不断流通,但制毒的地点是相对固定的,通过仪器分析回溯毒品来源,能够帮助禁毒人员追查制毒窝点。“ 液相色谱和质谱连用仪 能够通过毛发组织样本,分析该毛发中是否含有毒品,从而判断对方是否为吸毒人员,还能根据毒品含量测定吸毒时间。”/p
  • 岛津深化校企合作,助力禁毒关键技术创新!
    最新资讯 6月8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药科大学”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续约仪式在中国药科大学玄武门校区举行。联合实验室成立以来,在吸毒时间认定研究、大麻原植物鉴定及溯源研究、基于环境样品的毒情监测体系研究及四氢大麻酚标准物质的制备研究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科技成果。 新闻来源:中国药科大学新闻网 岛津致力于毒品检测领域技术合作开发项目,2019年与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正式成立质谱教学实验平台。合作开发污水中痕量毒品检测自动化系统等高端分析仪器,应对禁毒领域毒情监测项目。其中大体积在线固相萃取液质分析系统AOE系统在污水中毒品分析方面取得多项技术进步。简化分析流程,提高自动化检测能力和样品处理通量。解决了以往高度依靠手工样品制备的难题,推动样品制备工艺的自动化革命。2019年中国药科大学-岛津质谱教学实验平台成立中国药科大学实验室的岛津LCMS-9030和AOE-LCMS-8050
  • 国家禁毒办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建禁毒实验室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50" height="243" title="1121096481_14967377114791n.jp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243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noimg/96e6a520-999a-4336-ae22-35765cf72964.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国家禁毒办与中国药科大学签署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协议。/pp  新华网南京6月6日电(张本甫 郑诗翌)您是否曾因电影《湄公河行动》里毒贩的疯狂而义愤难平?是否也因电视剧《假如蜗牛也有爱情》而热血澎湃?除了正面交锋,放手相搏,禁毒其实也可以这样来。恰逢第30个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6月6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药科大学”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在南京揭牌成立。据悉,该实验室也是国家禁毒办与国内高校联手成立的首个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pp  “过硬的专业技术、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选择和中国药科大学合作的主要原因。”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总工程师王优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我国所面临的毒品犯罪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毒品已经从传统毒贩制贩逐渐转变为化学物质合成,制毒的专业工艺也在不断演变。对于执法人员来说,如果没有专业且先进的技术,新形势下的禁毒工作就难以突破和进展。因此,必须要有高尖端的技术人才参与到日常工作禁毒工作中来。而中国药科大学素有‘药界黄埔’之称,其药学类相关研究均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尤其在测毒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上中国药科大学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这些力量能为公安部门开展禁毒、缉毒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50" height="316" title="1121096481_14967377115291n.jp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316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noimg/2a38a0eb-21f9-4ad1-98e2-eb0833599205.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药科大学”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揭牌。p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表示,“药品和毒品从本质上来说是紧密相连的,学校将创造最有利的条件,整合最有效的资源,调配最得力的干将,齐心协力、精准发力,和国家禁毒办通力合作,不遗余力的解决现今禁毒工作中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比如怎么快速有效的检测出毒品,如何建立与禁毒相关的大数据等,力争从技术上实现突破,从而在禁毒的关键技术上作出更大的贡献,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的禁毒大事业。除此之外,学校还将在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需求和国家的统筹规划下,步步踏实,充分发挥我校在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优势,通过高水平的科技研发项目和优越的实验条件为培养复合型的禁毒科技人才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为国家的禁毒事业输送人才,并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提高禁毒科技人才培养质量。”/pp  在中国药科大学校园里的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只见数台仪器已经投入到毒品的鉴定工作中去。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负责人狄斌教授介绍说:“毒品的制作工艺及产出地点不同,毒品内部杂质及其组成形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科研人员将会通过专业的技术寻根溯源,通过原材料、成品、生物样本、环境等的检测和鉴定,为国家禁毒办提供来源回溯、毒情评估等方面的信息。”/pp  据悉,在合作期间,中国药科大学将为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供毒情评估、来源回溯、时间认定、快速检测、成瘾诊断和康复治疗等关键技术方面的评价依据。双方还将共同研究国家禁毒领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关键理论和核心技术,大力推进禁毒科研工作,加快研发更加尖端的技术、更加先进的装备和更加科学的方法,为禁毒工作提供先进技术,为禁毒工作源源不断的输送相关高尖端技术人才,为国家禁毒办提供禁毒政策制订依据。/p/p
  • 共进微电子和西电共建“传感器与汽车电子封测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
    2024年1月19日,共进微电子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的"传感器与汽车电子封测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该实验室旨在促进封测领域的科研合作,推动封测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发展。同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封装系首任主任田文超教授也将担任共进微电子首席科学家。封装测试在传感器和汽车电子芯片性能和可靠性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联合实验室将在传感器与汽车电子芯片的相关结构设计、材料研究、应力、热、电磁仿真和可靠性验证等方面展开合作。此外,联合实验室还将成为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培训机会的平台,促进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共进微电子总经理张文燕表示:“共进微电子一直致力于封测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封装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优秀的学术背景。通过合作,我们期待能够取得更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田文超教授也表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封装专业是2009年国家首批电子封装技术本科专业,同时也是全国唯一的电子封装类国家级特色专业。通过与共进微电子建立联合实验室,我们将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推动封装技术的创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升。”未来,共进微电子将充分利用联合实验室的优势,夯实并增强共进微电子在传感器与汽车电子芯片的封装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封测一体化服务!| 关于共进微电子上海共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共进微电子”,成立于2021年12月。共进微电子由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共进股份(603118)、探针智能感知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以及一流的技术和管理团队创立,专注于智能传感器领域的先进封装测试业务。专注于智能传感器及汽车电子芯片领域的先进封装测试业务。共进微电子拥有上海研发销售中心和苏州太仓生产基地。已建设1.8万平米先进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包含百级、千级和万级无尘室,建设传感器及汽车电子芯片的封装测试量产生产线。共进微电子拥有完整的封装产线,涵盖从晶圆研磨、切割到前段工艺的固晶、引线键合、点胶、贴盖、回流焊,以及后段工艺的注塑成型、打标、切单。提供多种产品封装类型,包括LGA、QFN、Fan-out、SIP和2.5D/3D等。测试能力包括晶圆测试、CSP测试和成品级测试能力。共进微电子封装测试产品包括惯性、压力、电磁、环境、声学、光学、射频和微流控等传感器和汽车电子芯片。公司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制定完整的封装测试方案、流程及品质管控,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打造集研发、工程、批量生产于一体的专业综合封装测试服务平台。共进微电子致力于建设全球知名的规模大、种类齐全、技术先进的传感器及汽车电子芯片封装测试产业基地和领军企业,填补国内相关领域在批量封装、校准和测试领域的空白,突破产业链瓶颈。
  • 华仪宁创参加全国禁毒技术研讨会并做主题报告
    2023年2月16日,全国禁毒技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隆重召开。来自国家禁毒办、重点省区市禁毒部门、国家毒品实验室区域分中心有关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以及高校、重点科研院所钻研禁毒技术的专家学者,齐聚秦淮河畔、梧桐城里,共同探讨禁毒新技术、新政策,为我国的禁毒伟大事业添砖加瓦。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自主禁毒科技创新企业有幸参会并于大会首日发表主题报告。  本次会议由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主办,国家禁毒办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共建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具体承办,是首次举办的全国禁毒技术领域研讨会,以当前禁毒工作的重大科技需求为导向,围绕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分析及现场筛查技术、环境样本中毒品检测和监测技术及吸毒检测技术、毒品成瘾危害评估和治疗康复研究、毒情监测相关技术方法等毒品分析和毒情监测领域最新技术开展学术研讨,助力禁毒实战。大会在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刘峻的主持下拉开序幕,中国工程院王广基院士、中国科学院麻生明院士先后做《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研究进展》和《化学的魅力和征程》的大会报告。  随后,华仪宁创总经理、总工程师闻路红博士在会上为大家带来了题为《污水毒品现场检测质谱技术方案》的主题报告。他介绍说,华仪宁创面对传统实验室污水验毒技术的样本运输难、检测耗时长、精准查毒时效性弱、无法做到日常监管等痛点,突破了全自动污水样本采集、全自动污水前处理、车载质谱分析检测、数字化信息平台、毒情评估分析等技术难题,形成了污水中毒品现场检测的整体解决方案,符合公安行业标准,能够快速准确掌握毒情,真正实现了把实验室污水毒品检测能力搬到现场。  华仪宁创总经理、总工程师闻路红博士做主题报告  同期,华仪宁创应用中心负责人熊伟博士也分享了题为《依托咪酯、γ-羟基丁酸等流行毒品快速检测新方法及应用方案》的报告。他介绍说,依托咪酯、γ-羟基丁酸作为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代表,已成为各类禁毒案件中的“主角”。但是现有的免疫法快检技术和实验室质谱技术,不能很好的支撑公安打击犯罪的实战需要。华仪宁创依托直接电离离子化技术,利用该技术不需或简单样品前处理、大气压电离、分析精准且速度快、检测成本低等优点,成功开发了毛发、液体等不同基质中的依托咪酯、γ-羟基丁酸等新型毒品的快速、精准检测应用方法,解决了一线实战难题。  华仪宁创应用中心负责人熊伟博士做主题报告  在本次研讨会上,华仪宁创的污水快速验毒现场检测车、毒品防控移动实验室及众多自主创新禁毒科技成果隆重亮相,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华仪宁创自主创新禁毒科技成果:污水快速验毒现场检测车  华仪宁创自主创新禁毒科技成果:毒品防控移动实验室  公司副总经理毕磊在接受新华社和江苏电视台采访时说:“华仪宁创是公共安全和公安禁毒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立志为禁毒事业做贡献。公司已经与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浙江警察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公安部毒品实验室浙江分中心等单位合作,共同承担了“国家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成功研制了吸毒人员筛查便携式质谱仪、智慧禁毒大数据综合作战平台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公安一线实战,覆盖毒品防控全流程管理的各环节,形成了支撑禁毒工作的整体解决方案。  华仪宁创公司副总经理毕磊接受新华社和江苏电视台采访
  • 安捷伦参与共建“国家药监局仿制药评价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杂质研究质谱技术实验室”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5 月 27 日,由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国家局仿制药评价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牵头,浙江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浙江省中药制药技术重点实验室”、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创建的“国家药监局仿制药评价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杂质研究质谱技术实验室”授牌仪式正式启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杂质筛查一直是仿制药研发中的重要课题,是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是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药物杂质泛指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者影响药物的稳定性、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随着近年来药品不良事件以及由杂质引发的药品安全性事件的频发,对于药品杂质的深入研究日益得到关注与重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在此行业背景和发展趋势的推动下,该合作实验室应运而生。本着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建多赢、服务社会的宗旨,实验室充分发挥共建三方的优势资源,致力于杂质研究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关键技术的创新和突破,精准服务企业发展,着力提升药品质量,助力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建设,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好事成双。值此成立之机,共建实验室联合浙江省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青年分委会同步开展学术交流及进企送服务活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揭牌仪式邀请到国家药监局仿制药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院长洪利娅、浙江省中药制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如伟、安捷伦创新合作研究中心总经理安蓉等三方领导共同参与见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e3c710a6-629c-4200-9b97-9623f8af7ab3.jpg" title="1. 右起:浙江省中药制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如伟、国家药监局仿制药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院长洪利娅、安捷伦创新合作研究中心总经理安蓉.png" alt="1. 右起:浙江省中药制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如伟、国家药监局仿制药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院长洪利娅、安捷伦创新合作研究中心总经理安蓉.png" width="600" vspace="0" height="452"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右起:浙江省中药制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如伟、国家药监局仿制药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院长洪利娅、安捷伦创新合作研究中心总经理安蓉/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洪利娅主任特别强调,该共建实验室不是简单的技术平台,除了聚焦关键技术、对标国际标准外,同时会提供方法学支撑服务,实现科学监管,聚焦产业发展,并有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技术价值最大化,以及培育国际化的项目和人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此外,针对当下备受关注的冠状病毒检测技术、中药创新、新型纳米制剂、以及领先的杂质解决方案等热点领域与应用,来自浙江大学的蔡圣教授、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如伟博士、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邵鹏博士和安捷伦公司的胡楠博士分别同与会嘉宾分享了精彩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4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796200e3-d6e9-4659-9987-3a2ad3e21b0b.jpg" title="2 浙江大学蔡圣教授.png" alt="2 浙江大学蔡圣教授.png" width="600" vspace="0" height="449"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浙江大学蔡圣教授/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4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9dd0e733-f425-4ced-b15d-afa7055f11e9.jpg" title="3 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王如伟博士.png" alt="3 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王如伟博士.png" width="600" vspace="0" height="448" border="0"/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王如伟博士/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4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8da245b7-6f32-4315-a2e8-f6da03dba63b.jpg" title="4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邵鹏博士.png" alt="4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邵鹏博士.png" width="600" vspace="0" height="449" border="0"/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邵鹏博士/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4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bfec2032-9e5a-4624-9666-7663a43012f8.jpg" title="5 安捷伦公司的胡楠博士.png" alt="5 安捷伦公司的胡楠博士.png" width="600" vspace="0" height="448" border="0"/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安捷伦公司的胡楠博士/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与会嘉宾共同参观了浙江省中药制药技术重点实验室、杭州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并在友好的气氛中举办了“百名专家进千企”座谈活动以及“三服务”提问答疑交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112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05952949-ab17-4397-a345-cc7f371e1909.jpg" title="6 现场参观留影.png" alt="6 现场参观留影.png" width="500" vspace="0" height="1125"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现场参观留影/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br//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right "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稿件来源:安捷伦科技/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br//span/p
  • 国际先进!AI智能无人水质实验室分析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成果鉴定会顺利召开
    国际先进!AI智能无人水质实验室分析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成果鉴定会顺利召开2024年6月17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召开“AI智能无人水质实验室分析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环保科技成果鉴定会,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吴丰昌院士担任,北京林业大学、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等7家单位专家担任评审会委员,上海北裕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完成单位。本次成果鉴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闫政负责,韩佳慧主持会议并介绍与会人员,由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进行专家评议。会上,北裕仪器总经理陈凡向鉴定委员会的专家们详细汇报了项目的背景、项目基本内容、项目创新点、国内外同类研究对比、项目效益分析、典型应用案例等。陈总强调,该成果突破了AI智能无人水质实验室分析系统多项关键技术,将传统的分析仪器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进行了深度融合创新,实现了智慧无人监测,对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鉴定委员会专家们对北裕仪器提供的项目材料进行了认真审查,并通过质询、讨论与评议等形式,对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经过深入讨论和细致分析,专家们最终形成了鉴定意见,一致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北裕仪器的“AI智能无人水质实验室分析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已经成功实现产业化,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系统不仅提高了水质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还降低了人力成本,对创新监测手段,推进数智化转型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该成果也彰显了北裕仪器在科学仪器细分领域厚实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生物安全四级和移动式三级实验室认可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8月31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推进工程”课题“生物安全四级和移动式三级实验室认可关键技术研究”在长春召开课题验收会,并顺利通过验收。国家认监委副主任王大宁及科技部、质检总局科技司相关代表出席了验收会,并现场参观了课题认可示范成果移动式三级实验室。
  •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p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等文件要求,现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见附件)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时间为2018年1月19日至2018年2月2日,修改意见请于2月2日24点之前发至电子邮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征求意见稿)/strong/pp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重点解决我国食品源头污染严重、过程控制能力薄弱、监管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聚焦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化学致癌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生物毒素等重要危害物,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危害识别与毒性机制、食品原料中危害物迁移转化规律与安全控制机理等基础研究,为科学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有效强化过程控制、检验检测、监测评估、监管应急等四个方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加快研发快速检测和非定向筛查技术及产品,大幅提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和装备国产化率,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全国统一的追溯预警体系和全链条的过程控制体系及国家食品安全大数据云平台,进一步完善监管应急技术体系 积极转化研究成果,针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食品安全应急保障、社会共治等重点领域,开展区域和产业链综合示范,为实现我国食品安全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保障”的转变,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推动食品相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pp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下设食品安全保障机理机制基础研究、食品安全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研发、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转化集成和综合示范等三个任务。在2017年任务部署的基础上,2018年,计划从上述三个任务部署24个研究方向。/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 strong1 食品安全保障机理机制基础研究/strong/span/ppstrong  1.2.1保健食品风险评估及功能评价基础研究/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重点研究保健食品常用重点原料、糖类(单糖及其衍生物、白砂糖等)、蛋白质(酪蛋白、乳清蛋白等)、功能性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功能肽(小分子蛋白肽)等食品原料的基本特性,重点分析评价保健食品其原料中的高风险物质和监测识别技术方法 开展重点保健食品及其原料不同制备工艺产生(或导致)的安全风险评估和关键控制点体系研究,重点关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的原料加工、高效提取、分离、改性、纯化精制等关键技术(如色谱分离、膜过滤、物化改性等),分析和快速检测生产过程中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细菌、致敏原等危险物质的浓缩和积累。全面完善现行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的生物模型、人体试食试验中受试者的纳入标准、评价方法及人体试食评价规范,对缓解体力疲劳、改善睡眠等7种欠缺人体试食评价的功能方法进行重点研究并提出适宜的评价体系 开展保健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风险评价、管控与预警技术 建立个性化的风险预警模型,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行业的保健食品原料预警通道,研发危险因子识别及控制关键技术,显著提高原料制备工艺的可靠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开展基于计算毒理学的保健食品原料典型风险物质的毒性预测、验证和安全评价模型的基础研究 重点研究利用人源性细胞、组织芯片或者器官芯片等技术方法,开展保健食品及其原料中重要污染物质毒理体外评价模型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研究构建重点涵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存在风险隐患的保健食品内源性风险物质的基础毒理数据库 集成技术建立关键控制点和多个技术指标,试验性验证多种原料在保健食品产品中的功能性和产品综合产率。/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重点研究评价涵盖典型保健功能类别的25-35种保健食品中关键原料(如银杏叶等)的主要内源性风险物质 完善提升8-10种常用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的基础科学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包括缓解体力疲劳、改善睡眠等3-5种目前尚欠缺保健食品人体试食试验的评价指标体系、技术操作规范 重点研究评价8-10种糖类、蛋白质、功能性油脂、功能肽等重要保健食品原料的主要风险物质,分别建立上述保健食品原料风险控制标志物不少于20种,风险物质监测识别技术方法不少于6种,高效精制分离及风险防控技术体系不少于3套,制定相关技术流程和标准不少于5件,建立原料加工过程的实时监测、风险诊断模型不少于3套,形成3套工艺规范和工艺数据库。构建5-8套基于计算毒理学的保健食品原料内源性风险物质的毒性预测、验证和安全评价模型,研究创建保健食品内源性风险物质基础毒理数据库1个,至少涵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的20-30种常用、重点原料,完善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的基础模型(含动物、人体评价模型)及科学评价体系 构建并验证保健食品及其原料中重要污染物质毒理体外评价模型3-5种,关键共性技术5-8种,技术操作规范2-3套 依据建立的内源性风险物质的可控程度和风险级别,提出调整《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或安全性限定要求的政策建议,系统提升保健食品安全的科学评价方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12件,发表研究论文30-4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5篇)。/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strong1.4.1 食品加工条件对食品中外源安全危害物的影响与作用机理/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系统分析空肠弯曲杆菌等致病菌在不同加工条件下的生长增殖及产毒机制 针对我国主要低温预制食品和低温食品物流过程,研究嗜冷菌在低温下的生长规律及在不同食品中的发生规律,阐明嗜冷菌低温生长机制及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机制,为嗜冷菌的控制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以典型致病菌和病毒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口感影响、营养物质稳定性等指标,建立含光敏剂制备、设备研制等内容的成套光动力消毒实施方案。系统研究光动力消毒过程中致病菌、病毒的杀灭机制,重点关注在单线态氧作用下,光敏剂与细菌病毒等危害因子、食品营养成分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消毒副产物等风险物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为新型光动力消毒杀菌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配套技术储备 阐明食品原料中残留的真菌毒素等其他有害物在加工过程中的转化规律与产物形式,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对真菌毒素等外源有害物的减控机制。/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明晰5-6种致病菌在5-6种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产生及减控机制 阐明嗜冷菌在8-10种低温存储食品中的发生规律,建立安全风险预测模型2-3个 阐明5-6种真菌毒素等在3-5种食品加工方式中的转化规律及减控机制 重点建立以姜黄素、叶绿素、竹红菌素等光敏剂为主的光动力灭菌方案,以及含灭菌配套激发光源系统1套 研究构建3-5种生食水产品科学灭菌的关键技术,开展2-3种光敏剂灭菌副产物主要成分的安全性评价及风险防控研究,构建光动力灭菌副产物安全评价模型1-2套,制定适宜于食品光动力消毒灭菌的技术操作规范2-3个 形成低温预制食品加工控制操作技术规范3-5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4项 发表研究论文50-6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30篇)。/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参与或牵头,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2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strong/span/ppstrong  2.2 检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strong/ppstrong  2.2.1.1 食品中重点危害物质高效识别和确证关键技术研究/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综合分析食品中农兽药残留、过程污染物、添加剂残留以及非食用物质等重点危害物质情况,研究危害物质检测前处理新型材料和新技术 建立高分辨质谱为主的内外源性危害物质全谱识别技术,构建典型食品基质多级质谱数据库 开发基于保守性标志物的多谱联用定性定量综合检测技术 建立以核磁共振技术等为主的多谱识别技术和方法,实现食品混合体系中未知组分定性分析,以及保健食品效应物质(含非法添加药物、风险物质及功效物质)高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和应用。/span/pp  考核指标: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开发食品中危害物质定量富集与净化前处理新型材料15-20种,全自动高通量前处理技术20-30种 建立食品中多类化学污染物高效确证技术40-50种,包括基于保守型标志物多谱联用定性定量综合检测技术30-40种 构建高分辨质谱为主包含5000种以上危害物质的全谱识别确证数据库 构建核磁共振为主(含红外、拉曼等)多谱识别技术不少于5种,包含不少于10类300种激素、非法添加药物等的数据库,其中核磁共振谱库容量不少于100种 保健食品高通量效应物质检测技术10-15种 申报食品补充检验方法5-10项,形成技术标准草案30-50项,所有技术成果在不少于10家省级食品安全监管检验检测机构得到应用,并取得验证报告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10件,发表研究论文40-5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20篇)。/span/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有关说明:优先支持牵头过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具有良好工作基础的技术机构。/pp  strong2.2.1.2 食品中化学危害因子非定向筛查技术研究/strong/pp strong 研究内容:/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针对复杂环境污染、食品贸易全球化、食品非法添加现状和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需要,研发适用于非定向筛查的食品危害物全回收技术,开发食品安全热点关注毒理学效应终点、质谱筛查分析及多源数据解析、组学、流行病学和信息收集技术相融合的化学危害物多维监测筛查技术。/span/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形成食品中多类化学污染物高效确证技术40-50种,构建质谱筛查数据库,至少覆盖8000种化合物 流行病学数据库,容量不少于3000条 建立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兼容主要质谱公司数据 致神经毒性、致癌、氧化损伤、核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等毒理学效应终点测试技术不少于5个,其中自主知识产权测试系统不少于2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8件,软件著作权3-5项,发表研究论文25-3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5篇)。/span/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 1-2项/pp  有关说明:优先支持从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测技术机构,具有良好工作基础的牵头单位。/pp  strong2.2.1.3 食品中生物性及放射性危害物高效识别与确证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研发多类型食品中不同性质(种类)生物毒素、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的高特异性及高敏感性检测、监测与确证关键核心技术方法、仪器及标准,筛选鉴定出我国主要食源性寄生虫的诊断标识性分子,构建我国常见食源性病毒的数据库。/span研究新型树脂分离纯化方法,建立食品中I-131、Cs-134/137、Sr-90、Pu-239/240等放射性核素的同步鉴定体系,建立放射性核素监测数据库,形成放射性物质鉴定和检测技术,开展食源性放射性核素对我国居民的内照射风险监测和评估,并进行技术验证和应用。/pp  strong考核指标:建/strong立样品全自动高效制备技术30-50种,形成标准检测方法及其技术标准30-50项,开发新型树脂分离纯化方法,建立食品中I-131、Cs-134/137、Sr-90、Pu-239/240等放射性核素的同步鉴定体系5-10种,建立食品安全的放射性核素监测数据库,数据库容量GB级,形成放射性物质鉴定和检测技术,开展食源性放射性核素对我国居民的内照射风险评估,食品中放射性核素快速检测方法不少于10项,其灵敏度达10Bq/L 开发出通用高灵敏快速荧光检测技术和生物芯片检测技术30-50种,形成不同食品种类、不同病毒或寄生虫的标准检测方法及其技术标准30-50项,多类型食品中生物性毒素等生物性危害物质及放射性物质非靶向筛查确证技术10-20 种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10件,发表研究论文20-25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0篇)。/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参与或牵头,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pp  strong2.2.1.4 防范食品恐怖应急处置检测关键技术研究/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针对食品中重要涉恐危害物的防范与处置需求,建立食品源恐怖危害物的特征解析、精确识别及溯源追踪技术并形成平台体系,重点开展基于特征标志物的涉恐食品溯源追踪关键技术和基于共性致/解毒机制的涉恐未知危害因子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快速发现及通量筛查技术/span研究,开展食品源恐怖威胁的特征解析及防范关键技术研究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发展现场样品处理、原位检测、医学救援应急处置关键技术及产品/span。/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解析并阐明食品源恐怖威胁特征及关键环节,提出并制定应对方案1个 建立防范食品源恐怖威胁应急处置平台,建立现场应急处置监测检测关键技术方法10-15项,产品不少于5项 建立未知危害物的筛查确证关键技术平台(不少于10项技术),筛查鉴定对象不少于1000种 构建10种标志物谱和共性筛查技术5项。编制反恐应急技术指南3-5项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5件,发表研究论文20-3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0篇)。/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strong2.2.2.1 食品安全化学性污染物智能化快速检测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以食品非法添加物、农药、兽药和类激素等典型化学污染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发化学污染物识别、富集、净化的样品前处理材料,研发自动提取、浓缩净化、自动分离等样品绿色制备关键技术及其智能化设备 研究基于新型纳米材料、免疫生物识别等的多残留、高灵敏、高通量快速检测新技术 开发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化学及生物传感、高灵敏荧光等技术的便携式、智能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新设备。/span/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研发样品快速前处理新技术10-15种及其便携式产品4-5套/span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建立适宜于现场或便民的化学污染物快速检测新技术15-20种、便携式产品4-5套,实现便携式低场核磁共振、高灵敏度荧光等快速检测产品的国产化 快速检测技术和产品检测时间比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缩短50%以上,回收率大于80%,/span灵敏度符合相关污染物限量标准要求 编制定快速检测方法标准草案15-20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5-20件,发表研究论文15-2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8篇)。/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参与或牵头,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pp  strong2.2.3.3 食品基体标准物质制备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国际互认/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梳理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中食品基体标准物质资源,研究制定我国食品基体标准物质发展计划 研究食品检测急需纯度标准物质,研究多特性、多含量水平的混合溶液和食品基体标准物质定值技术与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参数、不同含量水平的食品基体标准物质制备技术研究,达到国际计量体系和欧盟参比实验室等国际互认水平 研究提出多参数痕量水平食品基体标准物质评价技术规范 参加/组织国际比对或相关的能力验证,示范应用相关技术和产品,并通过国际互认,实现量值的溯源和国际等效,获得国际认可的国家核心测量能力。研制我国食品安全监测检测所需的稳定同位素标记标准品及食品放射性标准物质以及食品中内分泌干扰物等标准物质。/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建立食品安全重要标准物质制备技术5-7种 研制谷物、蔬菜及制品、乳制品、特殊食品等食品基体中农药、含溴有机物、环境激素、植物激素、有害元素和形态等标准物质20-30种 参加/组织国际比对或相关能力验证,实现等效互认3-5项 建立典型食品基体标准物质定值和不确定度评估模型1-2套 形成技术规范3-5个。研制稳定同位素标记标准品及食品中放射性标准物质、食品中内分泌干扰物等标准物质20-30种。制定食品基体标准物质制备技术标准5-8项,食品基体标准物质评价技术规范1-3个 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6件 发表研究论文5-1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3篇)。/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有关说明:优先支持标准物质研制体系通过国际同行或第三方质量体系评审,具有相关国际互认良好工作基础的单位。/pp  strong2.2.4 新型生物识别材料库的构建及其制备关键技术研究/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针对食品安全典型危害物(非法添加物、重要细菌和病毒、生物毒素、农兽药、环境污染物等),研究高适应性重组抗体库构建技术、筛选技术、体外亲和力进化技术,构建亲和力强、高稳定性的抗体库,筛选高适应性食品安全危害物抗体 基于新型骨髓瘤工程细胞、流式细胞精准分选技术、微流控等筛选技术,开展新型单克隆抗体高通量筛选、制备技术研究,制备食品安全危害物超灵敏、高特异单克隆抗体 针对食品安全新发危害物,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技术,构建高质量抗体基因资源库,开展虚拟筛选等快速筛选及制备技术研究,实现新发危害物特异抗体的快速筛选与制备 应用核苷酸修饰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构建亲和力强的大容量核酸适配体资源库,利用数字/单分子 PCR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核酸适配体快速筛选平台,获得一批高特异性或高广谱性的核酸适配体 以典型食品安全危害物如农药、激动剂类、大环内酯类等对象靶标,构建可识别污染物族或类的高效受体资源库,开展受体蛋白筛选与制备关键技术研究,筛选获得污染物的高亲和力受体。/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发展具有高特异性或广谱性的食品危害物特异筛查识别元件,建立食品安全危害物高适应性抗体库、抗体基因资源库、大容量核酸适配体库和受体资源库等生物识别材料库,制备食品安全危害物抗体不少于300 种、核酸适配体 15-20 种、受体 8-10 种,制备相关食品安全危害物检测试剂盒10-15种,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40件,发表研究论文不少于3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5篇)。/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 项/pp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参与或牵头,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2.3 监测评估关键技术研究/strong/span/pp  strong2.3.2.1 生鲜食品中混合污染物联合毒性效应评价及风险评估技术研究/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以果蔬和畜禽等主要生鲜食品中近年来监测发现的残留杀虫和杀菌用农药、多类抗菌用兽药等化学物质形成的混合污染物为对象,研究建立基于毒性联合效应的广谱筛查与监测技术,实现混合污染物联合风险的高效识别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组学及毒理学等,开展典型残留农兽药及其代谢物等混合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探明联合效应互作规律 研究建立同类与跨类混合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评价技术方法,开展主要生鲜食品中农兽药混合污染物的安全性评价 研发联合风险评估整合模型,开展主要生鲜食品中典型农兽药混合污染物诱导的总风险概率评估 通过标准转化将部分技术及方法形成国家/行业标准,并在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得到实际应用。/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构建生鲜食品中混合污染物联合毒性筛查与监测技术3-5种 摸清5-10种果蔬和畜禽等生鲜食品中20-25种典型农兽药等化学混合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规律 建立混合污染物的联合毒性评价方法5-8种,风险评估模型及方法3-5个,形成标准(草案)3-5项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10件 在国家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应用技术方法5-10项 发表研究论文40-5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20篇)。/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strong2.3.2.2 食品污染物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研究食品污染物敏感效应靶点和剂量效应评估技术,研究基于替代毒理学测试方法和循证医学的危害物毒性识别方法及其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转化技术。开展不同类型污染物联合暴露的累积风险评估模型和技术研究。开发基于疾病负担等综合评价指标的化学物和微生物健康风险分级和定量风险评估模型,研究风险评估导向的国家食物消费参数模型和稀土元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长期低剂量暴露精准评估技术,开发食品污染物数据综合分析和快速风险评估技术平台,完成食品中典型污染物的系统风险评估。/pp strong 考核指标:/strong建立经验证的替代毒理学测试方法3-4项并与动物模型验证形成标准草案,建立风险评估技术和模型7-8套 提出涵盖主要食物中典型污染物暴露表征的国家级数据库和评估参数2-3套 形成适用中国并且被国际接受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体系1套 构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综合技术平台和操作系统1套 提交污染物风险评估和安全管控科学报告4-5项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3件,发表研究论文35-4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8篇)。/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strong2.3.3.2 进口新型食品接触材料检测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开展进口食品接触材料中的新发安全因子侦测技术研究 开展进口离子交换树脂、薄壁金属容器、生物基包装、食品加工机械等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研究 开展新型进口厨具中危害物在工作工况下的迁移规律研究 开展进口食品接触材料经辐照后危害物的迁移规律研究 研究复杂供应链下食品接触材料有害物迁移动力学的规律 构建进口新型食品接触材料安全风险评估模型。/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建立食品接触材料安全因子检测和筛查技术5-10种,筛查方法通量不少于100种 建立检测技术方法20-30项 揭示5-10种新型进口食品接触材料在供应链流转、工作工况或是辐照后危害物的迁移规律 构建进口食品接触材料安全风险定量评估模型2套 研究成果在5-8个重点口岸进行应用示范。起草国际标准制修订建议1-2项,起草国家标准制修订建议1-2项,提交进出口行业标准送审稿10-15项,申请发明专利8-10件,发表研究论文20-3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0篇)。/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strong 2.3.4 食物过敏标识的风险评估技术研究/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研制我国食物过敏临床诊断标准,基于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提出中国人群过敏食物标识清单,探索重要食物致敏原蛋白免疫交叉反应并测定其致敏性表位结构,研究食物致敏原致敏性多层次评价体系,重点研制稳定同位素标记多肽同位素稀释质谱技术等关键技术,升级食物致敏原检测确证技术,研发临床诊断和食品中致敏原检测的配套产品,研究我国食物致敏原标识相关的系列国家标准。/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建立我国食物过敏临床诊断标准1项,构建人群食物过敏流行病学数据库2个,提出过敏食物标识清单,解析6-8种食物致敏原蛋白及其致敏性表位结构,构建食物致敏原致敏性多层次评价体系3-5套,建立8-10种食物致敏原检测的确证技术,开发食物过敏临床诊断和食品标识中致敏原检测的配套产品8-10种,修订过敏食物清单的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配套支撑技术标准3-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15件(获得授权专利不少于4个),发表SCI论文30-40篇。/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参与或牵头,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2.4 监管应急关键技术研究/strong/span/pp  strong2.4.1.1 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价与智能化监督关键技术研究/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研究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价原则与方法,研究基于风险分级评价结果并融合食品安全行政许可、日常监管、抽检监测、执法办案、举报投诉等相关数据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技术 基于风险分级评价结果和优先管理决策原则,研究建立适用于国家以及地方各级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管指挥系统和食品安全法规标准现场监督检查与执法智能化移动终端,研发食品安全现场监督执法快速取证设备 针对互联网食品销售模式,研究互联网食品销售违法违规行为的智能化监测报警技术 利用物联网、纳米温控标签等监控技术研发网络销售食品变质信号模型与监测预警技术 综合利用相关风险分级技术和模型,建立基于风险分级评价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测机构、生产经营企业等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原则和指南,并在实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落实应用。/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多因素的多维关联性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价指标体系不少于1种,分别建立食品以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价预警模型不少于4套,并对不少于40类(种)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食品相关产品和食品添加剂及其企业进行评价预警 研发基于风险分级评价预警模型和优先管理决策原则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管指挥调度系统不少于4个以及智能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抽检、法规标准现场监督检查执法移动终端不少于3套,研发食品安全现场监督执法快速取证设备不少于5套(包括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监管),在不少于2个国家级、8个省级、80个地市级或县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管机构得到验证应用 建立互联网食品销售违法违规行为监测报警系统不少于1套,并在不少于4个省,每个省不少于8个市和15个县进行验证应用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纳米温控标签等监控技术研发食品在不同场景下变质信号模型不少于5种,建立网络配送食品冷链监控平台1个,并在不少于4个省的8个市进行验证应用 形成监管技术规范不少于4个,制定食品以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价技术规范不少于3个,指南性文件不少于5个,发表研究论文不少于8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4篇)。/pp  实施年限:2018-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有关说明:项目牵头申报单位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推荐,鼓励研究机构和检测机构联合申报。每个成员单位限推荐1项。/pp  strong2.4.1.2 食品安全检验在线质控系统研究/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筛选影响安全性检测和快速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研究建立复杂物质体系检测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关键技术,构建食品安全实验室检验和现场快速检验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开展有效的测量结果溯源和不确定度评估方法研究,建立科学的产品符合性判定准则,确保检测结论的可靠一致。研究食品安全检验资源管理、调配和检验方法技能强化关键控制和评价技术,研究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全程监控技术,研究检验结果在线比对与检验方法优化技术,研究快检方法筛查与质量再评估技术 建立实验室检验方法和快检方法评价指标体系与质控规范 开展快速检测技术的终端评价型转化和验证比对研究,针对风险监测和监督执法中重点快速检测方法进行评价。/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建立适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督抽检与企业自检的食品安全实验室检验和现场快速检验综合质量在线控制系统各1套,建立适用于国家和省级食品安全实验室质量管理分析平台各1个,建立检测结果不确定度评价系统与量值溯源体系1套,在不少于1家国家级和10家省级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技术机构和30家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得到验证性应用 研发快检方法现场使用的SOP以及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3 套,建立快验结果在线比对模型3套,建立国家级和省级食品安全快检结果汇总分析平台各1个,分别至少在3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抽检检验与管理机构以及50个现场快检站(室)得到验证性应用 建立快检方法评价与筛选模型3套,建立国家级快检方法评价筛选与管理平台1个,形成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方法规范、使用管理指南2-3项,评价筛选食品安全补充检验方法50种、快速检测方法50-100种,在至少2个国家级食品安全快检管理或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技术机构得到验证应用,发表研究论文8-1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4篇)。/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有关说明:项目牵头申报单位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推荐。每个成员单位限推荐1项。牵头申报单位应为具有实验室检验结果量值溯源、评价和质量控制能力的国家级技术机构。/pp strong 2.4.2.1 口岸食品安全控制与智能监控技术研究/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针对口岸食品存在的风险因子,系统开发口岸食品化学危害物的智能识别、分离及分析材料 开展境外过程风险关联标志组分捕捉模型研究 开展基于成像探测技术的口岸食品智能监测方法研究 研发进口特色食品有害因子快速侦测产品 开展口岸食品生物有害因子智能监控技术研究 开发口岸食品有害生物、毒素及危害物的非人工高效监控分选技术和设备。/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研制口岸食品中化学和生物危害物的智能聚合物识别及分析材料不少于10种 建立基于食品风险标示组分的口岸监控方法5项以上 研发基于成像探测技术的食品智能监测方法1-2项 开发进口特色食品有害因子快速侦测方法不少于20项,相关产品不少于10种,并在3-5个口岸进行应用 建立生物危害因子的智能监控方法不少于5项 开发非人工食品有害生物、毒素及危害物监控分选设备1套 构建口岸食品的非人工高效通关模式1-2个 提交进出口行业标准送审稿5-10项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10件,发表研究论文20-3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0篇)。/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strong2.4.2.2 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溯源、预警、应急技术研究/strong/pp strong 研究内容:/strong开发重要食品贸易国(地区)风险监控数据的汇聚和加工新技术,构建国家级食品风险信息云平台 开展进口食品安全风险的跨境溯源技术研究 开展基于灰色异构数据" 同质化" 转换的进口食品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开展进口食品安全风险的应急评估技术研究 开展适用于口岸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技术研究 研究建立基于全球定位技术和追溯码的进口食品追溯体系。/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研究建立进出口国家级食品风险信息云平台1-2个,监控数据量不少于50万条 研究进口食品安全风险跨境溯源、预警技术2-3套,至少在2个建有区域性追溯体系的地区进行示范应用 建立风险应急评估系统1套 开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数据库1个,并在3-5个重点口岸进行应用 建立全球定位追溯体系1套 提交进出口行业标准送审稿10-20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0-15件,发表研究论文20-3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0篇)。/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strong 2.4.3.1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重大事件应急演练及应急保障决策系统研究/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针对食品安全突发及重大事件时间紧、任务重、影响大的特点,开展食品安全应急队伍、应急保障技术、装备、现场处置、应急处置的相关标准和整体解决方案研究 系统研发快速分析诊断新技术、新产品及智能化分析系统,研究快速筛查诊断产品的模块化方案,并可智能化拼接集成为成套装备 开展应急队伍、应急保障技术、装备、现场处置的相关标准和整体解决方案研究 研究食品安全舆情分级预警系统及可远程提供专家辅助决策的智能系统,并研究构建效率高、反应快的应急处置演练模型,研究食品安全突发及重大事件数字化应急预案,在此基础上组建指挥决策平台以及构建食品供应与安全保障可视化智能化应急指挥决策平台。实现快速及时准确地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并开展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食品供应体系全链条关键技术研究 重特大自然灾害救灾食品物资储备和协议储备能力体系研究 不同类型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食品供应体系综合风险指标研究 不同类型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食品供应体系综合风险防范技术研究,阐明不同类型重特大自然灾害救援食品安全保障机制。/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构建食品安全应急指挥以及食品供应和安全保障可视化智能化决策平台1-2个 构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大数据平台1个,构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评价指标体系1套,构建各类食品安全演练模型3-5套 构建食品安全演练评估的模型2套 研发基于快速诊断与专家辅助分析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原因智能化分析系统2套、应急救治资源管理与指挥信息平台1个,研发医疗救治与原因分析演练模型2套 开发中毒与污染物质快速检测技术6-8种,研制装备4-6台(套),制定标准2-3项,初步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体验中心 建立不同类型重特大自然灾害(地震、洪涝、泥石流、雪灾等)应急食品供应体系综合风险评估指标方案5-7个 建立重特大自然灾害救灾食品物资储备和协议储备能力体系评估方案4-5个 建立不同类型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食品供应体系综合风险防范技术8-10种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8件(获得专利3-5件),发表研究论文15-2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8篇) 阐明不同类型重特大自然灾害救援食品安全保障机制。/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有关说明:项目牵头申报单位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推荐,每个成员单位限推荐1项。本项目优先支持具有国家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工作基础的技术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参与。/pp strong 2.4.4.1 国家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全基因组数据库及溯源网络建设/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针对我国食品微生物污染事件频发的现状,以最常污染食品并具有我国地域和饮食特点的8种致病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椰毒假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克罗诺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4种病毒(诺如病毒、甲肝病毒、戊肝病毒、星状病毒等)、5种真菌(黑曲霉、红曲霉、镰刀菌、青霉、黄曲霉等)为研究对象,对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食品中分离的三类致病微生物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三类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基因组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提炼,建立快速(如Spark的高性能计算)基于测序数据的微生物功能(如血清分型等)检测算法 研究三类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生成、质量控制和数据交换关键技术,探索不同类别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组多态性特征标识物,并对致病基因、环境抗性基因、耐药基因、产毒基因、新功能基因等进行注释 构建不同保密水平访问权限受控的国家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库和溯源网络,并与现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和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构建的国家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全基因组数据库实现实时无缝对接。/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构建涵盖全国32个地区食品来源的国家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库3个,其中细菌不少于9000株、真菌不少于500株、病毒不少于500株,各地区食品来源菌株不少于300株 菌毒株分离的食品基质种类不少于60种,项目执行期间每年动态向库里新增菌毒株序列不少于2000条 建立重要致病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标准操作程序3-5套 建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基因组多态性特征标识物关键分析技术3-5种 建立全国32个地区食品来源、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国家级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溯源网络1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4件 发表研究论文50-6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25篇)。/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参与或牵头,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pp  strong2.4.4.2 食品监管微生物追踪技术与网络平台的建立/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从我国食品监管需求出发,针对食品微生物特点,开展食品来源微生物快速、高通量溯源与追踪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不同微生物溯源方法的技术要求,研究不同类型的溯源质控物质体系 结合食品监管工作中对不同食品种类、不同微生物溯源技术需求,依托国家食药总局监督抽检平台,建立适用于我国食品监管来源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溯源与追踪平台,满足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致病微生物污染源溯源,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科技水平。/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建立依托国家食药总局监督抽检系统、由不少于10家食品监督抽检检验机构构成的一套食品微生物高通量、溯源与分析关键技术平台 建立不少于5种食品来源微生物的快速溯源追踪技术 建立不少于20种食品来源微生物溯源分析质控物质 依托国家食药总局监督抽检系统,形成针对不少于5种食源性微生物的食品监管微生物溯源追踪平台,并对近三年国家食药总局监督抽检系统从食品中分离的致病菌进行基因组测序、入库。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5件,发表研究论文30-5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5篇)。/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strong2.4.5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系统评估研究/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比较研究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标准组成、标准研制、标准审查、标准实施等技术方案 研究食品安全标准实施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及进口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和新食品原料的标准化管理机制以及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体系。对食品中污染物、真菌毒素、致病性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通用标准再评估 对保健食品、粮油产品、罐藏食品等食品产品安全标准再评估,提出相关标准的修改建议。/pp  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体系构建研究,系统梳理风险监测、市场监督抽检及新发未知食品安全危害因素所需的检验需求,建立与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相配套的检验方法体系 开展食品安全标准宣传培训模式和机制研究,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形成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指标体系。/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研究提出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与审查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1套 提出6-1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食品标准体系比较研究报告 提出食品安全标准实施成本与健康、经济效益分析模型3-5套 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研究报告2-3项。提出主要食品中食品污染物、真菌毒素、致病性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共1000项以上标准再评估报告。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及标准体系框架,建立检验方法标准验证评价模式5套。研发互联网+食品安全标准培训与解答系统2套。提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稿及修订编制说明6-8项,发表研究论文10-2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5篇)。/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strong2.4.6 食品安全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以促进我国主要食用农产品生产和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全链条安全为出发点,研究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食品安全企业自检、第三方检测、公共卫生健康监测、风险监测评估、监督管理、公共媒体、自媒体数据采集共享、分析挖掘和智能应用的相关核心技术,重点突破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采集与存储技术,研究多源数据融合、清洗、深度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等分析关键技术,研发食品安全风险追踪与溯源、预测与预警、分析与决策等大数据应用与服务技术 研究自主可控的食品安全大数据加密与脱敏及相关信息安全技术,构建安全可信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大数据中心及云服务平台。/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研发支撑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的大数据应用关键技术15种,覆盖食品安全大数据采集、共享、分析挖掘、智能应用,及数据加密与脱敏等大数据应用与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实现食品安全分析可视化与监管智能化 提交智能化监管信息化支持集成技术1种,研究提炼3个典型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应用场景及其数据分析与应用模型 建立全链条食品安全风险发生发展各类影响因素大数据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1套,实现对5类以上食品安全风险智能化预警,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与事件处置决策系统1套 建立编码统一的食品安全风险追踪与溯源系统1套 建立食品安全(含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采集和智能化分析系统1套 示范建立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大数据中心及云服务平台1个 提出食品安全全链条大数据标准草案10项 获得软件著作权30件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件 发表研究论文3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5篇)。/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有关说明:项目牵头申报单位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推荐。每个成员单位限推荐1项。/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3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转化集成和综合示范/strong/span/pp  strong3.1 传统发酵食品加工过程内源性危害物控制技术的应用示范/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聚焦食品加工过程多元危害全程控制问题,以我国优势传统发酵食品为重点,基于诸如生物氨(胺)类,真菌毒素等内源生物与化学危害因子及其前体积累和调控的分子机制。/pp  研究典型重要传统酿造食品产地特征鉴别技术 研发食品工业用发酵菌种特异性、转基因、抗性风险因子鉴定等安全性和过程控制技术手段,利用基于组学技术的微生物安全评价及原位理性改造的方法,系统建立典型工业发酵菌种安全评价标准和高通量筛选方法。研究集成群体微生物相互作用和定向调控、安全食品微生物高通量筛选、生产菌株抗性风险因子原位消除、危害物定向干扰阻断、特异酶制剂消除等关键共性技术,实现固态发酵过程生物与化学危害物的消减及其生产应用示范,酱油、黄酒、料酒等传统发酵食品加工过程内源性危害物形成与积累动态调控机制应用示范 创新食品添加剂与酶制剂产品的发酵全过程安全性评价体系与产品质量安全性评价体系,实现传统发酵食品非天然添加剂的生物替代制造。在酱油、黄酒、料酒、固态发酵酒精饮料和豆瓣酱等多个产品实现过程内源性危害物形成与控制标准化示范应用。/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针对酒精饮料、酱油、料酒和豆瓣酱等易发生高风险的大宗传统发酵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内源性危害物等,形成发酵食品加工过程危害控制标准体系5-8套 在5-10个规模以上传统发酵食品加工及相关企业中进行应用示范,使得加工产生的典型危害物积累量降低50%以上 完成食品工业用发酵菌种(原位)安全选育、食品添加剂与酶制剂产品的安全与质量评价技术标准规范3-4个 建立3种以上典型发酵食品产地特征技术手段,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并在3家以上生产企业实现产业化示范。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3-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12件,发表研究论文10-15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5篇)。/p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参与或牵头,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鼓励其他资金渠道投入。/pp  strong3.2 乳与乳制品加工靶向物质危害控制技术集成应用示范/strong/pp  strong研究内容:/strong研究超高压、陶瓷膜等非热处理加工技术对乳制品加工中活性羰基化合物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形成的抑制,建立低热处理活性羰基化合物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控制技术 研究不同特性蛋白酶对乳源致敏蛋白的水解特异性及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确定低致敏原乳制品生产所需的酶制剂和工艺参数 研究原料乳中耐药微生物的分布及耐药情况 研究原料乳中嗜冷菌种类的分布、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产酶水平和耐热性,以耐热性脂肪酶、蛋白酶及菌体为指标,建立乳制品中耐药微生物和嗜冷菌及其代谢物全程控制技术 用代谢组学研究乳制品真实属性并应用于产地鉴别及品质控制 研究乳制品中非法添加物、抗生素、农药、兽药残留、真菌和细菌毒素、生物胺等食源性危害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建立乳制品中食源性危害物的在线监控技术 研究热反应香精、色素等乳品加工加工、存储及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建立热反应体系添加剂安全应用示范。/pp  strong考核指标:/strong建立非热处理乳与乳制品的加工控制技术1-3种 建立乳制品中耐药微生物及嗜冷菌的全程控制技术1-2种 建立乳与乳制品中食源性危害物的在线监控技术1-2种 开发低致敏原乳制品产品1-3种 构建3-5套天然食品香精、色素添加剂安全风险评价体系 建立3-5条应用示范生产线进行工艺验证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建成对乳与乳制品的安全质量全程控制生产示范线1-2条,危害物积累量降低50%以上 实现对乳与乳制品的全程控制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10件,建立国家行业标准及相关规程4-6项,发表研究论文10-15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5篇)。/pp  支持年限:2018年-2022年/p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pp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牵头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鼓励其他资金渠道投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申报要求/strong/pp  1.原则上要求针对相应项目的研究内容进行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如无特殊说明,每个项目下设的课题数不超过6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12个。/pp  2.对于拟支持项目数为1-2 个的指南方向,原则上该方向只立1 个项目,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下,可同时支持2 个项目,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pp  3.本专项要求申报单位和项目(课题)负责人必须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承诺各领域项目产生的所有科学数据无条件、按期递交到科技部指定的平台,在本专项约定的条件下对本专项各个承担单位,乃至今后面向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和公众开放共享。申报本专项则视为同意本条款。如不在商定的期限内履行数据递交,则由专项责令整改,拒绝整改者,则由专项追回项目资金,并予以通报。/pp  4.本专项所涉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转化集成和综合示范类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须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创新工程相关规定。/pp  5.鼓励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前沿理论和技术。/p
  • “零链条溯源计量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论证
    4月24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NQI专项)“零链条溯源计量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召开。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行业专家,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市场监管总局科财司等部门相关领导,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及项目骨干等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步召开的形式。   会议成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为组长的咨询专家组。中国计量院院长方向作为项目承担单位领导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介绍了NQI专项总体目标和中国计量院承担NQI专项项目总体情况,并强调了本项目组织实施及管理重点。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及市场监管总局科财司相关负责人对项目实施及管理提出了要求。项目负责人、中国计量院前沿中心研究员屈继峰介绍了项目总体情况、实施方案和实施机制,各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课题任务和实施方案。   咨询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汇报内容,重点针对项目研发的多套计量装置的指标考核方法和完成进度安排等提出了质询。经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项目实施方案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可行、任务分工明确,考核指标方式合理,同意通过论证。   据介绍,该项目针对传统计量体系长链条传递量值,导致测量能力逐级降低、特殊环境测量结果难以溯源的问题,由中国计量院牵头,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计量大学、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以及深圳大学等8家单位,共同开展频率、电能、温度、微波电场零链条溯源计量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小型化、实用化系统集成。   项目预期形成相关物理量零链条溯源计量装置4套,关键技术指标填补国内外空白或优于国际现有指标,可为相关领域提供现场原级计量解决方案,支撑国家先进测量体系建设。
  • 材料疲劳试验技术与试验机关键技术
    疲劳失效是材料重要失效模式之一,开展材料疲劳试验、研究材料疲劳性能对结构设计选材、寿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材料疲劳试验机是进行材料疲劳试验的主要测试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材料疲劳试验研究。8月16日,由仪器信息网、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仪器分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试验机与试验技术网络研讨会将召开。届时,中机试验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杨秀光将在线分享报告,结合中机试验最近几年在材料疲劳试验方面取得的进展,重点介绍材料疲劳试验技术、材料疲劳试验机关键技术和材料服役环境模拟技术与相关应用。欢迎业内人士报名听会,在线交流。附:第二届试验机与试验技术网络研讨会 参会指南为帮助业内人士了解试验技术发展现状、掌握前沿动态、学习相关应用知识,仪器信息网携手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仪器分会于2023年8月16日组织召开第二届“试验机与试验技术”网络研讨会,搭建产、学、研、用沟通平台,邀请领域内科研与应用专家围绕试验机行业发展、试验技术研究、试验技术应用等分享报告,欢迎大家参会。1、进入会议官方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testingmachine2023/)进行报名。2、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23年8月15日。3、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4、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5、会议联系人:高老师(微信号:iamgaolingjuan 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6、赞助联系人:周老师(微信号:nulizuoxiegang 邮箱:zhouhh@instrument.com.cn)
  • 19人入选2009年度中科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近日,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公布中国科学院2009年度杰出技术人才遴选结果的通知”(科发人教字〔2010〕21号),经中科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此次共有26人入选2009年度杰出技术人才,化学研究所聂宗秀等7人入选2009年度“引进杰出技术人才”,支持经费100万元/人 昆明植物研究所杨湘云等19人入选2009年度“现有关键技术人才”。  入选2009年度“现有关键技术人才”的部分名单: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王国平研究员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大庆研究员  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袁吕军研究员  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赵建科高级工程师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刘朝阳研究员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研究所:吴杰峰研究员  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陈结祥研究员  昆明植物研究所:杨湘云  王国平研究员是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分析测试部主任、中科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分析测试部是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重要的支撑部门,利用化学分析、原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及同位素分析方法和技术,为我所及国家和本地区的科学研究、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公正、及时的服务。近年来,王国平研究员将其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我所的分析测试部建设中,在他的带领下,分析测试部不断发掘新技术、新方法,为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高大庆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加速器特种电源的研究和设计工作,在各种高稳定度及脉冲电源技术方面工作卓有成效,特别在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SR)电源建设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负责完成了CSR电源系统整体设计、大功率脉冲开关电源、大功率脉冲晶闸管电源、快脉冲踢轨磁铁电源等多项技术研制,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CSR大科学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并在CSR中得到批量和大规模应用。通过近几年的实际运行,CSR电源系统整体运行稳定可靠,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要求。同时高大庆还负责完成了320KV高压平台、浅层深层治癌终端、微束终端、超重终端等多个电源系统设计与实施,陆续投入实际运行。近几年来,由高大庆负责完成的多项电源技术研制工作都是国内首次开展,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需要,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电源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建科系该所检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光学检测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曾先后负责主持了研究所承担的CE-1、CE-2卫星光学有效载荷光学系统、HJ-1-A超光谱成像仪、XX CCD相机分系统、XX高速电视测量系统等许多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出所检测及外场检测验收工作。近年来,他结合检测工作的实践,提出了目标姿态测量室内标定方法,填补了室内无法标定目标姿态跟踪经纬仪的空白 由他负责研制的轻巧型五维自由度的CCD相机系统MTF测试仪,解决了中、小型航天推扫式CCD相机系统MTF测试出所及外场试验的瓶颈。为了加快研究所检测技术平台建设,他先后主持将所内各类目视光学测量设备全部改造成了高精度、数字化、自动化测量设备,组建了包括光学系统性能测试/评价平台、可见光—近红外CCD相机系统定标平台、光谱成像仪测试/标定平台、光电跟踪测量设备性能测试平台等所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研究所承担的航天等重大科研项目的测试及试验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朝阳是武汉物数所自行培养的青年科研骨干,他于2001年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2002年因工作出色破格提升为副研究员,2008年晋升为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担任博士生导师、磁共振技术中心主任。刘朝阳长期从事核磁共振波谱仪整机的研制,承担波谱与原子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武汉磁共振中心的技术支撑工作,同时还负责原子频标电路系统的设计与研制。他作为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300MHz~5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研制”的课题执行技术负责人,带领工作团队自主研制出两台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500 MHz双通道核磁共振波谱仪,经过连续测试运行,整机性能优良,其技术性能和实验功能与同类进口仪器水平相当,实现了自主研制的现代高场核磁共振波谱仪从无到有的突破,为实现我国现代高场核磁共振波谱仪自主研制及产业化奠定了基础。他所参与的高性能空间铷原子频标的研制与生产,产品已实现工程化应用,并且在轨运行良好。在被动型CPT铷原子频标的研制中,刘朝阳主要负责电子部件的方案设计,他设计出了CPT铷原子频标全数字化方案,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率先在国内研制出CPT铷原子频标工程样机,其中2009版样机的整体性能处于国际同类领先。  吴杰峰现为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中心主任,他主要从事电物理装置的特种焊接等工作。他在HT-7、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等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中,攻克了HT-7内真空室、异型焊接波纹管,EAST超导磁体线圈盒、液氦冷却管“STUB”接头、低温超导接头等关键部件焊接技术难关。开发了EAST穿管导体薄壁超低碳高氮组分奥氏体不锈钢全位置焊接技术、EAST大电流高温超导电流引线铜合金与不锈钢异种金属焊接技术、EAST内部部件热沉中频感应钎焊技术、EAST低混杂波天线系统大面积、高精度真空钎焊技术。在国内率先建成了EAST超导导体600米穿管生产线,并在国际上首先完成了EAST 58根600米共35千米超导导体连续、批量、稳定生产任务。在ITER导体预研中,负责CICC导体 900m穿管线的工艺设计、设备研制和导体铠甲接头的焊接攻关,为及时铺开ITER导体的生产奠定基础。以上工作共申请了6项专利,其中4项已经授权,2项已经受理。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集体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集体奖)1次。  陈结祥现为安光所光学工程中心主任兼光机设计与镀膜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激光工程技术和光学工程仪器的应用研究工作,在光学工程技术和激光工程技术的研究方面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术优势。完成了“空基Mie散射激光雷达机载原理样机”、921工程项目“连续波激光测距系统”、“激光测高仪”等项目的研究。组织实施了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差分吸收光谱分析系统光机部分的设计和制造,解决了批量生产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组织实施了用于大气成份监视和测量的车载激光测污激光雷达、微脉冲激光雷达、便携式Mie散射激光雷达、Raman散射水汽测量激光雷达、金属原子层分布共振散射及共振荧光激光雷达、激光诱导荧光雷达和风速测量的Doppler激光雷达等系统的光学工程和机械工程方面的技术工作。以上工作获得了国家高技术主题专家组办公室的表彰,“空基Mie散射激光雷达机载原理样机”课题组评为先进集体。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杨湘云,任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总工艺师和建设后运行的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质保藏中心主管。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至1999年在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种子保存部(See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UK)进行中国科学院访问学者学习和博士论文研究和撰写,接受了正规严格的种子生物学培训,具备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验技能,在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种子保存部(现在的千年种子库)完成了全部论文实验。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对仙人掌科和棕榈科多个物种进行过种子储藏生理学、种子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自2009年“中国科学院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实施以来,中科院每年在全院范围内遴选20名左右的关键技术人才给予重点支持。凡经院评审并确定的现有关键技术人才,自批准后的下一年度起享受4年的每月1000元特殊津贴。可根据技术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5年内优先推荐并派往国外合作单位进行再培养(高级研究学者一般不超过6个月),直接纳入院公派留学资助计划。中科院统一颁发“中国科学院杰出技术人才”荣誉证书。在资助期间,将参照“百人计划”的有关管理办法对现有关键技术人才进行统一管理,在资助结束后按要求组织对其进行评估。用人单位可根据现有关键技术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按照相关程序将其聘用到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岗位,特别优秀者,最高可聘至二级专业技术岗位,且不占院核定的相应岗位等级职数与比例 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也可聘至一级专业技术岗位。可签订长期聘用合同,合同期限至本人法定退休年龄。
  • “十一五”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项目通过验收
    由科技部社发司和条件财务司组织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项目验收会于近日在京召开。根据支撑计划管理的有关规定,验收专家对照项目任务合同书,在审阅项目相关材料、听取该项目组汇报并进行质询的基础上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验收。  该项目通过三年的攻关,重点开展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与检测前沿技术、溯源与预警、控制技术和综合示范等方面的研究,强化了食品安全科技与生物、信息等前沿高新科技的交叉和融合研究,初步构建了化学污染物点评估和随机暴露评估模型及农药、细菌耐药性、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新资源食品的评价体系,建立了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溯源、食品污染物溯源体系和预警网,制(修)订国家标准(草案)203项、行业和地方标准135项以及企业标准和规范141项,参加制订国际标准7项,提出动物源性食品中农药残留、食品包装材料中重要有毒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等的安全限量值780个,研发出165项实验室检测方法和相关技术,制备出15种我国急需的标准物质和试剂,开发出胶体金试纸条25种及试剂盒116种,研制出34种相关检测设备 形成了15个食品安全示范区和130余个示范基地,辐射近150个基地和门店,开发出相关软件34套,建立了抗生素耐药基因、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基于症状查询的毒物、未知毒物筛查、农药与兽药残留等数据库18套,申请专利328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17篇,出版著作51部。  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示范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并建议国家加大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该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科技部社发司、科技部风险中心、卫生部科教司,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科技部生物中心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项目汇总课题编号项目/课题名称课题牵头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资助金额(万)1化学污染物暴露评估技术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吴永宁 2农药及内分泌干扰物的复合效应评估技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彭双清 3抗生素残留引起细菌耐药性安全评价技术研究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 4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王运浩 5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王竹天1806食品包装材料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天津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王利兵 7食品新资源与功能食品的安全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李 宁 8农药与兽药残留确证检测技术研究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储晓刚 9化学残留物检测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军事医学科学院高志贤 10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赵云峰 11食品中有害残留集成检测设备的研究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陈志锋 12残留标示物高通量表征关键技术研究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黄志强 13食品中微生物高通量检测试剂盒的研制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曹际娟 14食品中病原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开发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汪琳 15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溯源与预警技术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刘秀梅 16食品污染溯源技术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魏益民 18粮油、蔬果等安全控制技术研究浙江大学朱 诚 19动物产品兽药残留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四川大学王红宁 20重要食品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张志强 27重大活动中食品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及示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邵 兵
  • 我国掌握小型质谱仪研制关键技术
    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联合清华大学等单位,历时8年完成的“小型质谱仪关键技术创新及整机研制”项目获得了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攻克了质谱联用仪相关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成功研制出实验室质谱、车载质谱、生物质谱和小型便携质谱等6种质谱仪及其研发技术平台,并实现了四极杆质谱仪的产业化,开启了中国质谱事业的新局面。其中3项核心技术成果为国际首创,3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  图1 便携式质谱仪  图2 离子阱质谱仪  质谱仪是将物质粒子(原子、分子)电离成离子,通过适当电场或磁场将它们分离,并检测其强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仪器。因具有直接测量的本质和高分辨、高灵敏、大通量、高准确度的特性,质谱仪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医疗卫生、国家安全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质谱技术飞速发展,质谱仪市场需求迅猛,成为分析领域最重要的仪器。  图3四极杆质谱仪  在我国,受质谱仪核心技术“空心化”的制约,国内质谱仪市场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限制了相关领域的创新。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支持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2002年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  图4车载质谱仪  据了解,课题组从开放式质谱仪研究实验平台、关键技术及关键部件入手,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质谱仪研究与自主制造的瓶颈问题,建立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专利技术,并在质谱仪的关键核心领域——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源方面提出了3项填补国际空白的重要发明:首次提出了“基于可独立调节射频电压的多电极结构来平衡机械误差带来的高阶场”和“用机械形状逼近来获得近似完美的电场”2种质量分析器发展新思路,首次提出利用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实现低温等离子体电离新方法和新装置。目前,在6种开放式质谱仪研发技术平台基础上,3种型号质谱联用仪工艺样机,已进入产品工艺化阶段。  图5 LC单四极杆质谱仪  小型质谱仪关键技术创新及整机研制,打破了发达国家对质谱仪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的垄断,改变了国内质谱仪器研制落后的状况,带动了我国质谱仪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将在我国公共安全、生命科学、生物安全、航天科技等领域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图6研究团队:方 向(左3)、张新荣、熊行创、江 游(前排右1)、黄泽建(左1)、张小华(左2)等
  • 苏大维格牵头光刻机关键技术国家重大仪器专项通过验收
    p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7月23日,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大维格”)发布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由国家科学技术部下发的验收文件【国科资函[2019]14号】,公司牵头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纳米图形化直写与成像检测仪器的研发与应用”项目通过综合验收。br//pp  项目研发的纳米图形化直写与成像检测仪器,解决了微纳结构光场的可调控技术、图形的高速率写入机制、微纳结构与纳米精度多轴光机系统的设计与可靠性等难题 实现了从纳米光子晶体结构到微米级任意结构的高效率光刻。项目的验收通过,在研发创新与技术进步、推动国产科学仪器进口替代、支撑重大需求与重点工程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就。/pp  项目由苏大维格联合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南开大学等6家单位共同完成。该项目总体目标包括攻克纳米干涉细分、纳秒时序下空间调制同步与纳米精度控制、3D导航Z-校正和海量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开发紫外空间光调制、共焦成像检测关键部件和大数据量图形软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图形化直写与成像检测仪器等。项目主要解决了微纳结构光场的可调控技术、图形的高速率写入机制、微纳结构与纳米精度多轴光机系统的设计与可靠性等难题 面向无掩模光刻,研制了紫外激光直写光刻的关键技术、软件和装备 实现了从纳米光子晶体结构到微米级任意结构的高效率光刻,与目前其他激光直写技术相比,速度更快、效率更高。/pp  strong关于苏大维格/strong/pp style="text-align: left "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100px height: 81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41439ff1-447b-460a-9d01-7e6880853572.jpg" title="1.jpg" alt="1.jpg" width="100" height="81" border="0" vspace="0"//pp  公司成立于2001年,致力于微纳关键技术、柔性智能制造、柔性光电子材料的创新应用。经多年发展,苏大维格成为微纳光电材料、新型显示和纳米印刷领域自主创新的典型企业,涉及微纳光学印材、纳米印刷、3D成像材料、平板显示(大尺寸电容触控屏,超薄导光板)、高端智能微纳装备(纳米压印、微纳直写光刻、3D光场打印等)的研发与产业化。/pp  据苏大维格2018年年度业绩报告,2018年公司实现营收11.65亿元,营业利润7183.78万元。/pp  strong以下为公告原文:/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ong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关于公司牵头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  通过综合验收的公告/strong/pp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pp  strong一、项目概述/strong/pp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牵头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纳米图形化直写与成像检测仪器的研发与应用”项目由公司联合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南开大学等 6 家单位共同完成。该项目总体目标包括攻克纳米干涉细分、纳秒时序下空间调制同步与纳米精度控制、3D 导航 Z-校正和海量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开发紫外空间光调制、共焦成像检测关键部件和大数据量图形软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图形化直写与成像检测仪器等。项目主要解决了微纳结构光场的可调控技术、图形的高速率写入机制、微纳/pp  结构与纳米精度多轴光机系统的设计与可靠性等难题 面向无掩模光刻,研制了紫外激光直写光刻的关键技术、软件和装备 实现了从纳米光子晶体结构到微米级任意结构的高效率光刻,与目前其他激光直写技术相比,速度更快、效率更高。/pp  strong二、项目验收情况/strong/pp  公司于近日收到由国家科学技术部下发的验收文件【国科资函[2019]14 号】,公司牵头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纳米图形化直写与成像检测仪器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进展顺利,进度和成果产出达到任务书要求的考核指标,顺利通过综合验收。/pp  strong三、对公司的影响及风险提示/strong/pp  本次“纳米图形化直写与成像检测仪器的研发与应用”项目的验收通过,在研发创新与技术进步、推动国产科学仪器进口替代、支撑重大需求与重点工程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对提高公司研发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公司产品升级,为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此次项目通过验收的事项不会对公司近期财务状况、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敬请广大投资者谨慎决策,注意投资风险。/pp  特此公告。/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董 事 会/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9年7月23日/ppbr//p
  • 第三届中国国际新药创制关键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乘着刚刚落下帷幕的“两会”东风,在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联袂GE(中国)医疗集团于2011年4月8~10日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国际新药创制关键技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科研、制药、大学院校、管理咨询、投融资机构等各个不同行业和部门的近200名代表报名参加了本届研讨会。会议现场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的开局之年,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未来我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承载着艰巨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制药业又是生物医药产业中的重中之重,抢占和攻克制约我国药物创新和产业化过程中许多亟需解决的瓶颈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等关键技术,是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技术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所在。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先生主持大会开幕式GE(中国)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大中华区总经理余德健先生致辞  本届研讨会着重围绕全球和我国新药创制关键技术发展趋势、策略和措施的热点问题,以及新药创制关键技术最新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动态,邀请了政府主管部门的有关领导,以及国际、国内各有关领域顶级技术权威专家做了精彩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张伟司长  张伟司长在会上作了《完善体制机制 鼓励新药创新 促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的报告,主要就2010年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目前药品注册法规修订和更新进展、药品注册批准情况、药品注册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进展及“十二五”规划思路进行了一一介绍。中国生物技术中心马宏建副主任  马宏建副主任的报告题目为《新药研发关键技术进展和发展策略措施》,重点阐述了我国新药专项的基本概况、医药科技的发展趋势、我国医药研发关键技术的进展情况、新药专项“十二五”的主要安排及相关的发展策略措施等。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杨诚副院长  杨诚副院长以《与重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功能以及创新药物的关键技术研究》为题,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创新药物研究中与重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功能等关键技术。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郭亚军主任  郭亚军主任的报告题目为《抗肿瘤抗体药物的研制及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进展》,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临床治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的发展现状及国际竞争者的动向、抗体药物研制及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等。GE(中国)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全球首席科学家Nigel Darby先生  Nigel Darby先生在《GE生命科学——促进全球创新药物研发和生产》报告中提到,GE医疗的新药创制解决方案可以为各大厂商及科研机构提供从药物研究、开发到生产的可放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科研成果进行技术服务、技术孵化。针对不同表达体系的技术平台,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创新药物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并促其早日获得新药临床批件。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院长饶子和院士莅临本次会议  此外,其他许多围绕新药创制关键技术和研究进展方面的报告也是精彩纷呈,如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詹启敏教授的报告《肿瘤创新药物关键技术若干思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副所长杜冠华研究员的报告《新药发现模式的转变与发展》、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阎锡蕴研究员的报告《肿瘤血管靶分子的发现与抗体药物》等。同时,GE医疗集团的多名科学家也将分别在专题论坛上发表精彩演讲。GE(中国)医疗集团展位  本届“中国国际新药创制关键技术研讨会”是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继去年和GE(中国)医疗集团成功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新药创制关键技术研讨会”后的又一次合作,GE(中国)医疗集团为本次研讨会提供了鼎力赞助。GE“璀璨创想之夜”欢迎晚宴
  •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煤矿安全高可靠性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推进会召开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煤矿安全高可靠性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实施推进会在京召开  为强化科技支撑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科研成果与安全生产实际的对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召开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煤矿安全高可靠性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实施推进会。  该项目主要针对目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靠性差、抗干扰能力低、传感器性能不强、预警性能不够等重点问题,开展高可靠性传感器自诊断及安全检测仪表无线接入技术、本质安全系统配接技术、煤岩动力灾害监测子系统等5个课题的研究,构建新一代高可靠性煤矿安全监控技术平台 突破高可靠性数据获取、本质安全系统配接、煤岩动力灾害在线监测等4类关键技术 研究形成一批自诊断传感器、便携仪表无线接入、监控系统数据层网络协议、监测设备抗干扰技术、井下电网故障监测、煤岩动力灾害在线监测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 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关键技术示范工程,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技术升级和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监控有效”。  目前,各课题基本完成了有关研究任务的方案设计、调研和实验室准备工作,开展了煤矿井下主要电磁干扰的类型、分布和影响特征规律系统分析,井下监控系统的伪数据产生原因、分特征规律及滤除原则研究等工作。各课题总体上完成了计划的研究内容,达到了预期的阶段性目标。通过会议,专家组为课题组的下一步研究工作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方向,明确了攻关的重点和难点。各课题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量化考核指标,完善技术方案,细化进度安排。  本次会议召开有利于项目研究形成高水平成果,有利于强化科研直接来源并服务于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有利于加快项目研究成果的转化。
  • 【石化半月刊】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 迎接低碳时代(附近期招标信息)
    本文盘点了近半月来石化领域的新闻快讯,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最新公布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石化行业的获奖情况;2.石化企业的科技快讯;3.近期石化单位的招标信息,其中涉及在线TOC分析仪、在线COD分析仪、硫含量检测仪、密度计、油中水分析仪、气相色谱以及热裂解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等。石化行业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公布,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57项。其中,石油石化行业共11个项目获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编 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提名者F-303-2-01海洋深水浅层钻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杨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李中(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刘书杰(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谢仁军(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刘正礼(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吴怡(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F-303-2-03新型聚驱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关键技术宋考平(东北石油大学)王渝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张健(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皮彦夫(东北石油大学)侯吉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王加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F-306-2-01烯烃可控配位聚合方法与高性能弹性体制备技术吴一弦(北京化工大学)马良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朱寒(北京化工大学)赫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焦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刘天保(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F-308-2-03海洋深水钻探井控关键技术与装备孙宝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殷志明(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许亮斌(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韦红术(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连吉弘(中海石油国际能源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管申(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编 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提名者J-213-1-02复杂原料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袁晴棠,王子宗,王振维,王国清,何细藕,李广华,戴伟,李金科,崔光磊,盛在行,刘罡,张玉明,林栩,赵百仁,张利军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制氧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西安德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二等奖编 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提名者J-213-2-03催化裂化汽油超深度加氢脱硫-烯烃分段调控转化成套技术鲍晓军,范煜,常晓昕,王廷海,向永生,石冈,岳源源,姚文君,刘荣江,刘昕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福州大学,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J-214-2-02高导热油基中间相沥青碳纤维关键制备技术与成套装备及应用冯志海,刘金水,叶崇,王妙云,朱世鹏,樊桢,刘洪新,佘喜春,黄东,余洋湖南大学,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南省J-255-2-03复杂地质条件储层煤层气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CAOYUNXING,高德利,朱庆忠,鲜保安,李贵川,刁斌斌,柴学周,黄文君,李丰亮,王力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方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工业协会J-255-2-04大型复杂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何治亮,计秉玉,王世洁,TAIZHONGDUAN,云露,徐文斌,廉培庆,魏修成,彭守涛,谭学群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J-255-2-05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关键工程技术与工业化应用王增林,贾庆升,冯其红,崔玉海,张峰,马珍福,高国强,钱钦,孙德旭,张福涛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J-256-2-05断陷盆地油气精细勘探理论技术及示范应用-以济阳坳陷为例宋明水,王永诗,王延光,刘惠民,王学军,操应长,曾溅辉,郝雪峰,马立驰,韩宏伟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小编说:科技奖励制度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实施数十年来,对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了历史性作用,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从石化行业获奖项目上看,在原油勘探、开采方面投入更多,更易实现技术突破;另外,对石油产品(如乙烯)的工艺开发和工业应用也是重点。石化行业科技快讯1. 11月4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职工董事、股份公司副总裁余夕志到中石化石科院进行废塑料化学法回收技术专项调研,实地参观了石科院废塑料技术相关的中型评价、分析仪器和高通量装置。在听取汇报并与科研人员座谈交流后,余夕志充分肯定了石科院在化工领域的深厚技术积淀和突出贡献,指出废塑料化学法回收技术是我国守护绿水青山、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石科院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余夕志勉励石科院打好这场关键技术攻坚战,日后在油转化、油转特方面再立新功,为中国石化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石化石科院院长李明丰表示,石科院将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指示和要求,加快推进废塑料化学法回收技术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进程,为集团公司提供更多高效环保的优质技术。2. 11月4日,采用中石化石科院自主技术、在燕山石化建设的中国石化首套质子交换膜(PEM)制氢示范站启动仪式成功举行,标志着中国石化打通了PEM电解水制氢设备从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整套流程。据悉,中国石化PEM制氢示范站采用大面积均一膜电极,此设计方案可直接发展为单槽兆瓦级规模,为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进行大型化试验提供设计依据。作为核心部件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制氢效率达85%以上,其阴极和阳极催化剂、双极板以及集电器等关键核心材料部件均实现国产化。特别是石科院独立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阴阳极催化剂,在制备工艺、质量比活性、长周期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下一步,石科院将与燕山石化及合作单位紧密合作,完成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及电解水催化剂的性能验证,为兆瓦级PEM制氢系统应用奠定实践基础,不断改进提升PEM电解槽和阴阳极催化剂等技术水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在中国石化乃至全国推广应用。3.11月8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以视频形式召开炼油化工科技创新青年论坛暨青年创新创效工作推进会。石化院收获颇丰:6项参评成果全部获奖,获得“最佳创新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详细信息可点击此处查看。4.近日,汪燮卿院士来到中国石化石科院昌平基地,与分析研究室、催化裂化工艺研究室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开展座谈交流。汪燮卿院士作题为“为迎接低碳时代——发展炼油技术任重道远”的报告,从环境保护和市场导向、油品质量升级、智能化炼厂建设、石油化工产品精细化延伸以及CCUS在炼油行业降碳减排中的作用等方面,与青年科研工作者共同交流我国能源需求变化和炼油行业的发展趋势。青年科研工作者也向汪院士汇报了自己近期的科研工作,围绕科研方法和人生选择向汪院士寻求建议。“不要分而治之,要合而攻之”,是汪燮卿院士在解答青年科研人员疑惑时提出的建议,鼓励青年科研工作者摒弃闭门造车的思想,深入交流,开放合作研发新技术。同时,汪燮卿院士结合自己在科研一线的体会,为分析表征和催化裂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分析技术与工艺研发同样重要。分析技术要紧扣研发需求、提前介入,与工艺研发一起完善改进。5.近日,中国石化组织项目绩效评价专家组,对牵头承担的三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下属15项课题进行了绩效评价。三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别为“适应国六清洁汽油生产关键技术”“适应国六清洁柴油生产关键技术”及“高性能植物基润滑油关键技术”,于2017年7月获批立项。经过四年的攻关,完成了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生产技术、汽油脱硫降烯烃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实现国六汽油绿色、低成本质量升级;构建了包括催化剂、工艺全方位的国六柴油质量升级技术平台,满足国家柴油质量升级的重大需求;研制出了系列高性能植物基润滑油产品。各项研究工作有序推进,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等方面获得了重要进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6.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能源实验室成立于2018年1月10日,依托单位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为建立地热、氢能与燃料电池、储能与新材料、伴生资源等4大专业实验室,形成 “设备先进、人才一流、技术过硬、独具特色”的新能源实验平台,建立一支国内知名的新能源创新研究团队,努力打造成公司新能源战略规划、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与人才培养中心。近日,为了推动新能源技术发展,提升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吸引国内外科学研究人员来本实验室开展合作交流,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性探索。勘探院新能源实验室特面向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设立开放基金,资助国内外科技工作者依托本实验室的开放研究环境开展研究工作,国内外大学和研究单位及我院工作的科研人员皆可申请。a.重点项目(勘探院外部)序号名称资助强度1电解水制氢质子交换膜研究100万元b.一般项目(勘探院外部)序号名称资助强度1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小试开发50万元2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仿真模拟技术50万元c.一般项目(勘探院内部)序号名称资助强度1锂离子电池多孔硅碳负极开发20万元小编说:从近期的石化快讯来看,石化行业的关键词依旧是“环保”和“双碳”。分析测试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借用汪燮卿院士的话“分析技术与工艺研发同样重要”,研发与分析仪器密不可分。“减油增化”是石化企业的发展趋势,文中主要涉及以下技术:废旧化学品的能源转化、清洁能源的关键技术开发、电(光)解水的催化剂研发与制备、电化学领域工艺研发(电极)、储能技术及新材料的研发等。另外,对炼油行业来说,‘油转化’、‘油转特’将是炼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近期招标信息招标编号项目内容招标物资名称招标物资数量招标文件售卖截止时间WZ20211122-3809-13895-B1燕山石化检验计量中心厂区在线TOC分析仪招标在线TOC分析仪\0-15000mg/L 0.1mg/L 隔爆型 防爆箱5台2021年11月17日16:00时WZ20211201-3833-14505-B1江西石油质检室硫含量检测仪器设备采购公开招标(其他实验室仪器及装置)硫含量检测仪器12台2021年11月17日17:30时KLGC-GC-HLJXS-HSX-2021-029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公司便携式密度检测装置采购招标油库便携式密度计10台2021年11月17日WZ20211118-3809-14901-B1海南炼化乙烯项目碳四联合装置COD分析仪物资在线COD分析仪\重铬酸钾法 0-5000mg/l ±10% 防爆型1台2021年11月19日16:00时在线COD分析仪\重铬酸钾法 0-1000mg/l ±10% 防爆型1台WZ20211118-3809-14902-B1海南炼化乙烯项目碳四联合装置TOC分析仪物资在线TOC分析仪\0-50mg/L 10% 隔爆型 取样系统2台2021年11月19日16:00时WZ20211123-3809-14355-B1河南油建2021-2022在线含水分析仪框架采购协议在线油中水分析系统\0-50ppm/0-500ppm 0.1% 隔爆型 正压防爆柜+预处理系统+清洗系统2套2021年11月19日17:00时WZ20211126-3809-14994-B1(重招)20153194 620820011398、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激光分析仪在线激光气体分析仪\0-25vol% 1% 隔爆型 分析小屋+预处理系统+取样系统1台2021年11月22日16:00时在线激光气体分析仪\0-5vol% 1% 隔爆型 分析小屋+预处理系统+取样系统1台在线激光气体分析仪\0-15vol% 1% 隔爆型 分析小屋+预处理系统+取样系统1套WZ20211115-3809-14944-B1(重招)20153071 620820010006、在线水中油分析仪在线水中油分析仪\0-100mg/L 1mg/L 本安隔爆型3台2021年11月22日16:00时WZ20211129-3809-14882-B12021年胜利分公司380999在线原油含水分析仪框架采购方案【21914234】在线原油含水分析仪\0-100%LEL 3% 隔爆型1台2021年11月20日16:00时在线原油含水分析仪\0-100%LEL 5% 隔爆型1台WZ20211130-3833-15009-B1(重招)天然气榆济管道便携式气相色谱仪1台气相色谱仪\TCD+TCD1台2021年11月22日16:00时WZ20211123-3809-14928-B1镇海炼化公司在线比值分析仪【镇海基地18JA002-6400】在线比值分析仪\-5-5vol% 1% 隔爆型 分析小屋1套2021年11月22日16:00时2021-HW-GK-HYFZ-2250/01海油发展热裂解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采购热裂解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Py-GC-HRMS)1套2021年11月22日
  • 第三届中国国际新药创制关键技术研讨会即将在京举行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的开局之年,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未来我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承载着艰巨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制药业是生物医药产业重中之重,抢占和攻克制约我国药物创新和产业化过程中许多亟需解决的瓶颈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等关键技术,是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技术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所在。为此,在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将再度联袂GE(中国)医疗集团拟定于2011年4月8-10日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新药创制关键技术研讨会(Key Tech'2011)”。  本届研讨会着重围绕全球和我国新药创制关键技术发展趋势、策略和措施的热点问题,以及新药创制关键技术最新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动态,邀请政府主管部门有关领导,以及国际、国内各有关领域顶级技术权威,做精辟分析和互动交流。  会议时间、地点与日程安排  1、时间:2011年4月8日全天报到,4月9-10日正式会议  2、地点:北京稻香湖景酒店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清路往西10公里,TEL:(010)58718888、58710288  3、日程安排时 间会 议 内 容4月8日(星期五)报到注册、入住Label-Free用户技术交流会4月9日(星期六)开幕式2011新药创制关键技术研讨会欢迎晚宴4月10日(星期日)2011新药创制关键技术研讨会互动交流  会议主要内容与嘉宾  4月9日(周六) 09:30 - 12:00 AM 牡丹多功能厅  9:30-10:00 开幕式  我国新药创制关键技术进展及“十二五”发展策略与措施  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主任、卫生部科教司司长 何维  完善我国新药审评批机制,鼓励新药创制,促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司长 张伟  10:00-12:00 主题报告  10:00-10:40 与重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功能以及创新药物的关键技术研究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饶子和教授  10:40-10:55 茶休  10:55-11:25 GE生命科学---促进全球创新药物研发和生产  Darby Nigel,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LS - GE Healthcare  11:25-12:00 肿瘤抗体药物的产业化发展进展  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郭亚军研究员  12:00-13:15 午餐  4月9日(周六) PM 13:30 - 17:30 牡丹多功能厅  13:30-14:05 肿瘤治疗药物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 詹启敏教授  14:05-14:40 我国新药研发与产业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副所长 杜冠华研究员  14:40-15:15 肿瘤血管新靶分子的发现及抗体药物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阎锡蕴教授  15:15-15:30 茶休  15:30-16:05 中国抗体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进展   北京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白先宏  16:05-16:40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   中美奥达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生产总监 孙雷博士  16:40-17:15 应用生物反应器进行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的工业化生产   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军高级工程师  17:15-17:45 神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研究   Head, Neuroimmunology DPU, GSK R&D China 卢宏韬  17:45-18:00 互动交流  18:30-20:00 欢迎晚宴  4月10日(周日) 09:30 - 12:00 AM 牡丹多功能厅  09:30-10:05 天然产物组合生物合成  武汉大学药学院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重点实验室 孙宇辉教授  10:05-10:40 An integrative application of Biacore and ITC in early drug discovery  现代(后基因组)药物开发中生物物理应用研究  诺华(美国)生物医学研究院分析科学部生物物理及光谱学实验室负责人 周劲博士  10:40-10:50 茶休  10:50-11:25 复方中药抗艾滋病毒的关键技术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李泽琳教授  11:25-12:00 干血点(DBS)检测在临床前研究的应用  Walter King R&D Leader, LS consumables - GE Healthcare  12:00-13:15 午餐  4月10日(周日) 13:30 - 17:30 PM 牡丹多功能厅  13:30-14:05 人工血液代用品研制中的关键技术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首席科学家 苏志国研究员  14:05-14:40 聚合物纳米胶束体内输运过程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与多肽药物实验室副主任 梁伟研究员  14:40-15:15 核酸药物的合成和修饰关键技术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核酸技术实验室主任 梁子才教授  15:15-15:30 茶休  15:30-16:05 利用心肌干细胞进行药物毒性筛选   GE Healthcare 产品市场经理 王冬  16:05-16:40 有效开发生物制药新产品  GE Healthcare Fast Trak 生命科学中心经理 隋礼丽  16:40-17:15 抗药性抗体(免疫原性)检测的新方法  Stefan Lofas,Principal Scientist - GE Healthcare  17:15-17:30 互动交流  参会对象  热忱欢迎国际、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大学、科技开发公司、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药研发服务机构,以及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药物孵化基地等相关机构专业技术骨干和负责人踊跃报名。  参会费用  本次会议参会代表须缴纳会务费1800元/人(《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杂志理事单位免费,单位组团参会可优惠),包括会务费、资料费等。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请在确定报名后将会务费汇至如下指定帐户:  户 名:北京华创阳光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开户行:工行北京鼓楼分理处  帐 号:0200003209006832105  联系办法  联系办法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电 话:(010)51665863-879\801\870或(010)64011361(直线)  联系人:秦璇、姚宝莹、黄敏  传 真:(010)64014452或51665863-828  E-mail: forum@pharmtec.org.cn  http://www.pharmtec.org.cn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网)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二0一一年三月十二日附件:报名回执表.doc
  •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等文件要求,现对“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等8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的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  公示时间为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6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联系人:钱洪宝  联系电话:010-58884877  传真:010-58884870  电子邮件:qhb@acca21.org.cn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牵头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中央财政经费(万元)项目实施周期(年)12017YFC0305500深海装备耐压结构体、材料耐压特性及评估技术研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万正权19243.522017YFC0305600全海深ROV非金属铠装脐带缆关键技术研究和试验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张建民15003.532017YFC0305700全海深无人潜水器AUV关键技术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李晔14763.542017YFC0305800长航程智能化自治式潜水器研制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健19813.552017YFC0305900无人无缆潜水器组网作业技术与应用示范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徐文68293.562017YFC0306000可延展艇体新概念海底目标搜寻潜航器哈尔滨工程大学李海森8003.572017YFC0306100水下直升机浙江大学陈鹰7803.582017YFC0306200面向深海区域混合结构探测的多关节潜器研发天津大学孟庆浩7593.592017YFC0306300可变翼形双功能深海无人潜航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张华7533.5102017YFC0306400深海多位点着陆器与漫游者潜水器系统研究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张艾群7853.5112017YFC0306500深海仪器装备规范化海上试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张汉泉27743.5122017YFC0306600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应用与性能优化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丁忠军28963.5132017YFC0306700“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科学应用及其性能优化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陶军19043.5142017YFC03068004500米自主潜水器(潜龙二号)技术升级及科学应用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朱磊14493.5152017YFC0306900水下目标搜寻探测声纳设备研制及应用哈尔滨工程大学梁国龙14583.5162017YFC0307000深水协同应急处置技术及专用工具系统研究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蒋岩28963.5172017YFC0307100大直径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研制与应用示范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郭云24833.5182017YFC0307200超深水强电复合脐带缆系统研制与示范作业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叶信红14553.5192017YFC0307300南海多类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原理与开采基础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宋永臣19813.5202017YFC0307400天然气水合物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探测技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赵庆献20003.5212017YFC0307500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钻探及船载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万步炎33173.5222017YFC0307600水合物试采、环境监测及综合评价应用示范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吴能友19343.5232017YFC0307700水合物开发环境原位监测与探测技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盛堰15003.5  附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doc
  •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p style="text-align: right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国科发资〔2016〕52号/p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pp  《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pp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等6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pp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pp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一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任务(或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作为其中1个任务(或课题)负责人。/pp  2. 项目的组织及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pp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pp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项目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签署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诚信承诺书。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30天。/pp  ——各推荐单位参考往年推荐规模,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单位及其合作方的资质、科研能力的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pp  ——专业机构在受理项目预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会议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确定进入下一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意见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pp  ——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从接到通知日到正式申报受理截止日不少于20天。/pp  ——专业机构对进入正式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会议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专业机构将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建议立项。/pp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pp  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 /pp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pp  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pp  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pp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将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pp  三、申请资格要求/pp  1. 申报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1年以上(注册时间为2015年3月31日前)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或重复申报。/pp  2. 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申报当年不超过60周岁(195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工作时间每年不得少于6个月。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pp  3. 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限申报一个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个 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到2016年12月底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pp  4. 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重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报本人参与过咨询和论证的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pp  5.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pp  6.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pp  7. 对于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请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pp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参与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pp  四、具体申报方式/pp  1. 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预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pp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6年2月26日8:00至3月25日17:00。申报项目通过首轮评审后,申报单位进一步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pp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 /pp  技术咨询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 /pp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most.cn。/pp  2. 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16年3月28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科技部信息中心。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pp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木樨地茂林居18号写字楼,科技部信息中心协调处,邮编:100038。/pp  联系电话:010—88654074。/pp  3. 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各申报单位于2016年3月28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承担项目所属重点专项管理的专业机构。预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pp  各重点专项的咨询电话及寄送地址如下:/pp  (1)“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010—58884877、58884871 /pp  (2)“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010—58884880 /pp  (3)“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010—58884866、58884865、58884861 /pp  (4)“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010—58884886 /pp  (5)“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010—58884827、58884828 /pp  (6)“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010—58884824、58884826。/pp  寄送地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邮编:100038。/pp  目录:/pp  1.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2.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3.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4. “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5.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6. “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科 技 部/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6年2月19日签发/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6年2月22日发布br//p
  • 气相色谱质谱破解基层禁毒难题——“送科技到禁毒基层一线”走进喀什
    8月中旬,新疆喀什。  某公安检查站安检大厅内,站长马未来(化名)和几名民警正在对携带疑似毒品的可疑人员进行查验。  跨过人证核验区域,通过机器扫描,民警在可疑人员携带的物品中发现了异常,当即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可疑物品进行检验。  几分钟后,比对结果精准呈现:是一种尚未被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  “当前,市场上出现了多种新精神活性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验,我们能搞清它们到底是什么,助力后续处置工作。”马未来说。  “能准确识别查获的是什么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里的EI源质谱数据库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安防处副研究员李维姣介绍,质谱数据库里面存储有大量物质的特征值,通过比对特征值,就能确认物质种类。  目前,各地公安机关毒品实验室大多配备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但随着毒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新精神活性物质不断出现,质谱数据库中原有毒品质谱信息种类明显不足,无法检验出更多的新型毒品,导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要么使用效率降低,要么需要花费较高费用更新数据库,不能满足禁毒基层一线实战需求。  今年8月,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启动“送科技到禁毒基层一线”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科技提升禁毒工作核心战斗力的作用,助力破解禁毒基层一线面临的科技难题。  8月14日下午,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与全国重点地区公安禁毒部门在喀什地区举行了质谱仪质谱数据库捐赠仪式,签署质谱仪质谱数据库授权协议,承诺终身免费为质谱仪升级,保证质谱仪质谱数据库满足新时代毒品查缉需要。  “这次活动旨在填补数百种相关物质的质谱数据库信息空白,解决基层公安机关毒品查缉过程中的困难。”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毒品分析一处警务技术三级主任樊颖锋说。  据了解,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在日常开展毒品检测工作中积累了大量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和易制毒化学品样品数据,并建立了400余种物质的质谱数据库。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承担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设立的禁毒科技攻关项目,也开发了100余种物质的质谱数据库。这两个数据库基本覆盖了目前常见的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和易制毒化学品。“送科技到禁毒基层一线”活动就是使用这两个数据库优化整合后形成新的质谱数据库,取代原装质谱数据库,从而实现对公安禁毒部门新精神活性物质EI源质谱数据库的升级改造。  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纪委书记董新丽表示:“此次活动是一场‘及时雨’,为禁毒基层实验室开展新精神活性物质检验鉴定提供了强大助力。”  为了确保质谱数据库的高效使用,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还特意编写了不同格式的质谱数据库在仪器数据工作站中的操作手册,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导入说明、自建库办法、检索使用方法等。下一步,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将根据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情况,不断更新质谱数据库中的新精神活性物质种类,并开发基于相关平台的质谱数据库比对功能。
  • 一根头发20秒就能查毒品,华仪宁创毒品检测联合实验室在昆揭牌
    6月25日,云南省毒品快速筛查新技术研讨会暨云南省毒品防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汇报会在云南昆明召开,由云南乾盛科技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和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联合成立的毒品检测联合实验室也在昆明揭牌。此次会议由云南省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毒品分析及禁毒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先进质谱与分子检测重点实验室主办,云南省重点研发计划“移动式现场检测质谱分析仪研制”项目团队承办。签约揭牌现场 司法部司法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宁波大学、云南大学、云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云南警官学院、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云南乾盛司法鉴定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以直播方式,邀请全省公安禁毒系统干警参加观看。活动现场,记者采访了“最美禁毒人”、宁波大学闻路红博士。经过几年努力,闻路红带领团队研制了国际上首台可检测毛发、尿液、唾液等生物样本中毒品的便携式质谱仪装备,实现了比传统质谱仪分析提速30倍以上、一次可检测毒品和精神类药物超过20种的成绩。让原来只能应用于实验室的高端质谱检测技术走向了禁毒现场。当前,便携式质谱仪装备已在全国20余个省市开展了实际应用,广泛地服务于禁毒一线。据了解,云南的公安人员将便携式质谱仪科技成果带到了昆明、玉溪、普洱、瑞丽、曲靖、楚雄、墨江等多地,对案件查获的毒品可疑物以及吸毒人员血液、唾液、毛法中的毒品成分进行了分析,累计检测千份样本且分析结果均为准确无误。昆明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在成果应用报告中写道:“便携式质谱仪成果,分析时间小于30秒,操作简便、科学有效,能够满足实际办案的需要,具有出色的实战应用价值。”当天下午,由云南乾盛科技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和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联合成立的毒品检测联合实验室在昆明揭牌,专业为禁毒工作提供新的检测技术和服务。联合实验室配备了毛发毒品检测专用的便携式质谱仪,该仪器参加公安部禁毒局在 2020 年 8 月组织的全国毛发毒品检测装备比武荣获满分,并顺利入选公安部《毛发检测设备目录名单》,是唯一的质谱毛发检测设备。2020年11月23日作为国家“十三五”期间禁毒装备自主创新代表成果参加第十届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此外,根据一线禁毒工作需要,该联合实验室定制开发车载毒品防控移动实验室,使毒品防控的检测能力从实验室走到现场,提升公安禁毒应急能力、执法效率和打击威慑力。联合实验室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毒品检测团队,加上完善的检测设备和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能够实施吸毒人员生物样本毒品检测服务,开展公共安全创新产品实战运用、毛发毒品检测技术交流与培训等工作,协助各级政府单位对新入职人员、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等进行大规模毒品毛发筛查服务,并为云南省公安禁毒系统提供技术支撑及咨询服务。
  •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名单公示
    近日,科技部公示了“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拟进入审核环节的2016年度项目信息,其中41个项目名列在内,涉及光谱、原位检测、痕量金属分析等多项深海检测技术研发,获得中央财政经费共计12.21亿元,项目实施周期为4-4.5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等文件要求,现将“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拟进入审核环节的2016年度项目信息进行公示。 通知原文如下:  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安排进行公示的通知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牵头 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中央财 政经费 (万元)项目实施周期(年)12016YFC0300100全海深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锌银电池研究河南新太行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田伟龙10004.522016YFC0300200全海深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朱刚10004.532016YFC0300300全海深潜水器声学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朱敏33574.542016YFC0300400全海深机械手研制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张奇峰9954.552016YFC0300500全海深海底水体和沉积物气密取样装置研制浙江大学吴世军10004.562016YFC0300600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设计、集成与海试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叶聪363224.572016YFC0300700全海深无人潜水器(ARV)研制上海交通大学葛彤84434.582016YFC0300800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ARV)研制与海试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徐会希94074.592016YFC0300900大型深海超高压模拟试验装置四川航空工业川西机器有限责任公司蒋磊37244.5102016YFC0301000一万一千米载人潜水器水面支持保障系统研制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张福民33174.5112016YFC0301100长航程水下滑翔机研制与海试应用天津大学王延辉23004.5122016YFC0301200可组网模块化长航程水下滑翔机研制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俞建成22004.5132016YFC0301300自主变形仿生柔体潜水器研制西北工业大学潘光8014142016YFC0301400基于数据驱动技术和智慧型复合材料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研发中国海洋大学何波10004152016YFC0301500圆碟形水下滑翔机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大连海事大学王天霖3104162016YFC0301600基于升力原理的深海高速潜水器研发与试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开周10004172016YFC0301700深海爬游混合型无人潜水器研制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陈虹10004182016YFC0301800面向深海地球物理科学研究的新型磁震传感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李芳10004192016YFC0301900激光多普勒深海热液流速测量系统研制及应用安徽大学俞本立6814202016YFC0302000基于深海潜器平台的海底底质精细结构原位探测器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冯海泓3324212016YFC0302100深海热液化学场多光谱联合原位综合探测系统中国海洋大学郑荣儿10004222016YFC0302200基于载人潜水器的深海原位多参数化学传感器研制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赵月霞4974232016YFC0302300深海高精度痕量金属与溶解气体分析系统研制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杜梦然10004242016YFC0302400深海生物数字化原位观测记录系统上海大学屠大维5954252016YFC0302500深海生物功能基因原位检测与传感系统研制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王勇10004262016YFC0302600基于载人潜水器的深海通用配套技术规范化海上试验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周玉斌8074.5272016YFC0302700饱和潜水系统自航式高压逃生艇和外循式环控设备研制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洪力云35464.5282016YFC0302800大直径随钻测井系统装备研制与示范作业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杨锦舟25004.5292016YFC0302900海洋浮式平台工程设计一体化集成系统软件上海利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华祥15264.5302016YFC0303000深水油气近海底重磁高精度探测关键技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陈洁10004.5312016YFC0303100深水双船拖曳式海洋电磁勘探系统研发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余平10004.5322016YFC0303200适用于深海深地层地震拖缆高速率高可靠数据传输关键技术及通用平台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宋克柱4724.5332016YFC0303300极地冷海钻井关键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侯绪田10004.5342016YFC0303400新型极地冰区半潜式钻井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滕瑶10004.5352016YFC0303500随钻电磁波高速率传输技术研究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刘西恩10004.5362016YFC0303600新型深水多功能干树半潜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中海油研究总院粟京10004.5372016YFC0303700基于深水功能舱的全智能新一代水下生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段梦兰6864.5382016YFC0303800超深水多用途柔性管的研制与示范威海纳川管材有限公司沈义俊10004.5392016YFC0303900近海底高精度水合物探测技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温明明30004.5402016YFC0304000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技术和工艺中海油研究总院陈伟50004.5412016YFC0304100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试验工程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李向阳143004.5   公示时间为2016年6月22日至2016年6月26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  联系人:孙清、钱洪宝  联系电话:010-58884871/4877  传真:010-58884870  电子邮件:sunqing@acca21.org.cn qhb@acca21.org.cn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2016年6月22日
  • 禁毒新技术:一滴污水验出毒品藏匿踪迹
    根据《2021年中国毒情形式报告》,2021年,中国禁毒部门持续加大毒品打击整治工作力度,全国毒情整体向好态势继续得到巩固拓展,呈现境外毒品输入数量和国内制毒产量“双减”,国内毒品供应量和流通量“双降”,毒品走私贩运和制毒物品流失问题得到遏制,毒品滥用规模和涉毒犯罪案件连续多年下降的良好态势。同时,受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影响,全球毒品产量居高不下,毒品网上交易更加活跃,毒品滥用人数持续上升,中国禁毒斗争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国内毒情形势出现新情况新变化。毒品滥用不仅给吸毒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严重危害,也诱发盗抢骗等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长期滥用合成毒品还极易导致精神性疾病,由此引发自伤自残、暴力伤害他人、“毒驾”等肇事事件,给公共安全带来风险隐患。在此背景下,仪器信息网特别建立“质谱在毒品分析领域的技术应用进展”专题,聚焦质谱技术在毒品检测领域的最新应用,以增强业界质谱专家和技术人员、司法公安相关机构工作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向仪器用户提供毒品分析领域更丰富的质谱产品、技术解决方案。本文特别邀请岛津公司来谈谈污水验毒相关的一系列产品技术及解决方案。毒品吸食后经人体代谢,其代谢物和原型物会随着尿液和粪便会被排入生活污水,通过测定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中毒品的浓度并推出毒品的消耗量。这种技术来源于污水流行病学,是了解区域毒情的新兴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准确测定未经处理生活污水中的毒品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并应用相应数学模型计算,可将测得的毒品浓度(ng/L)推算为该区域内吸毒人员服用的某种类型的毒品数量(单位:g/1000人/天)。2005年,意大利首次采用污水分析技术对国内的可卡因消耗情况进行了评估。此后,有更多的实验室和毒品监测机构将污水分析技术应用于不同国家、城市的毒情评估中,监测的毒品种类有海洛因、苯丙胺类毒品、氯胺酮、可卡因、大麻等。污水分析技术已受到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UNODC)和欧盟EMCDDA、美国环保署(EPA)等机构的重视与支持。我国不仅利用该技术大规模监测大中城市的毒品滥用情况,全面评估城市毒品滥用情况,更成功利用该技术精确打击制毒、吸毒的违法行为。污水毒品检测主要面临两大技术难点:1. 目标分析物浓度极低。毒品及其代谢物经人体代谢排入生活污水管网,随着水体的流动而扩散、稀释,另外化合物的代谢率,以及化合物在污水管网中存在吸附和降解,因此毒品及其代谢物在生活污水样品中的浓度极低,一般在ng/L水平。2. 基质复杂。生活污水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和大量微生物,其中有机物中的表面活性剂、治疗药物及微生物的代谢物均会干扰质谱检测,影响目标分析物的灵敏度。准确测定污水中毒品的浓度,是污水毒品检测技术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因此可靠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目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是痕量有机物分析的首选技术手段,具有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的优势,其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可以有效避免因基质干扰而造成的假阳性现象。由于污水中大部分毒品及代谢物的最终浓度极低,无法使用LC-MS/MS技术直接分析检测。因此,污水样品必须经过富集和除杂的前处理过程,才能上机检测。固相萃取技术是目前文献报道最多的污水毒品检测的前处理手段,离线固相萃取技术因其固相萃取柱填料种类丰富和规格多样而被广泛应用,但是该技术前处理过程繁复,费时费力,不仅样品用量大,还容易造成实验误差。在线固相萃取技术是近年来热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在多个分析领域中,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代替传统离线固相萃取,特别是大体积水样的分析。这种技术既能满足 “mL”级样品的直接进样分析,又能保证目标分析物的富集效果,同时还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溶剂消耗少且稳定性好的特点。由于所需耗材和硬件都基于商品化产品,方法建立后容易进行推广和复制。岛津全自动固相萃取分析系统(Automatic Online Extraction System,简称AOE系统,专利号:ZL 201710854264.7),将样品前处理、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质谱或光谱检测、数据处理等高度集成,轻松实现自动化分析,告别繁复的手动前处理。岛津全自动固相萃取分析系统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1710854264.7)污水样品仅需经过简单的过滤,即可上机分析,不仅可以大幅减少样品用量,极大简化样品前处理过程,节约前处理时间,还可以有效增加分析通量,具有高效性与便捷性。分析效率较传统离线前处理方法提升了80%。可以实现生活污水样品的即时检测,有效避免部分代谢物随时间增加而降解,可满足未来生活污水分析中密集采样、快速分析等检测需求。可替宁和13种毒品色谱图,其中1-可替宁(100 ng/L)、2-吗啡、3-MC、4-可待因、5-苯丙胺、6-MDA、7-O6-单乙酰吗啡、8-甲基苯丙胺、9-MDMA、10-去甲氯胺酮、11-苯甲酰爱康宁、12-氯胺酮、13-可卡因、14-四氢大麻酸(10 ng/L)将同一份样品分别用离线与在线固相萃取两种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检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在检出项目和检测浓度上均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表明两种方法在检测能力和检测准确度方面表现相当,在线固相萃取技术可代替传统固相萃取分析方法。岛津AOE系统,作为在线固相萃取技术的代表,具备24h不间断样品制备能力-样品制备后可立即检测,减少因样品等待仪器分析时间过长造成的主成分损失,大大降低了实验室人力运行成本,真正实现了污水中毒品的“快、准、稳”的分析检测,实现缉毒“精确制导”!禁毒工作从“新发现一种、列管一种”的“追着管”,到现在“防在先、提前划清禁区”,岛津始终致力于解决前沿禁毒问题,引领推动禁毒科技工作创新发展,努力为从事法医毒理的客户提供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和专业支持。
  • 766万!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采购芬太尼类物质分析实验仪器
    项目概况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采购芬太尼类物质分析实验仪器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1年10月13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21CNIC01-2070项目名称: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采购芬太尼类物质分析实验仪器项目预算金额:766.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758.56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详见附件合同履行期限:详见附件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无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所投产品的原产地均应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或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正常贸易往来的国家或地区的合格来源国;(2)若所投产品为进口产品,代理商投标需出具所投产品所属厂家针对本项目的直接授权函(厂家包括其在国内的独资公司。接受厂家代理商针对本项目的转授权,但需提供上述代理关系的证明。)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1年09月22日 至 2021年09月28日,每天上午9:00至11:30,下午13:30至16: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方式:尽量避免人员聚集性活动,本项目不进行现场出售标书,仅通过公对公账户转账进行网上购买(不接受个人汇款)。请将汇款底单、营业执照副本扫描件、公司信息发送邮件至联系人邮箱。公司信息按照招标公告附件的标书购买登记表格填写。采购代理机构在收到汇款及报名邮件后会及时将招标文件电子版发送到联系人的电子邮箱。招标文件以包为单位售标,售后不退。售价:¥8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1年10月13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开标时间:2021年10月13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地点: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6号中仪大厦3层302会议室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1.本次招标投标人必须以包为单位进行投标响应,评标和合同授予也以包为单位。2.本项目单一产品采购包投标产品相同品牌和非单一产品采购包核心产品相同品牌的投标处理方法遵照《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7号)第31条执行。3.项目审批情况:本项目已获得主管部门审批,资金已落实。4.申请人的资格要求补充:(1)被“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的、被“中国政府采购网”网站(www.ccgp.gov.cn)列入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处罚期限尚未届满的)的供应商,不得参与本项目的政府采购活动。(2)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参加同一包的投标或者未划分包的同一招标项目的投标。(3)为本采购项目提供过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及其附属机构,不得再参加本采购项目的投标活动。(4)按照招标公告要求购买了招标文件。(5)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5.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1)鼓励节能、环保政策:依据《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调整优化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的通知(财库(2019)9号)》执行。(2)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根据《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规定,评审时小型和微型企业产品享受6%的价格折扣。监狱企业视同小型、微型企业。残疾人福利性单位视同小型、微型企业。不重复享受政策。(3)本项目采购标的是否接受进口产品详见第1条“招标内容”要求。6. 评标办法和评标标准:本项目评标采用综合评分法,总分100分,详细的评分因素和标准见各包招标文件。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     地址:海淀区东北旺西路18号田园庄饭店        联系方式: 010-61957122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6号中仪大厦915室 wangjian32@cnic.gt.cn hanyidi@cnic.gt.cn            联系方式:王女士/韩女士 010-88316617/6620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王女士/韩女士电 话:  010-88316617/6620
  •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两课题通过验收
    2009年7月24日,由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牵头,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天津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江南大学等单位参与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项目“食品包装材料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与“残留标示物高通量表征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现场评审验收。  通过课题实施,获得了一批科研成果。“食品包装材料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课题进行了PFOA和PFOS等动物毒理学试验,对食品新型包装材料和改性包装材料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建立了食品包装材料中酞酸酯、烷基酚、氟化有机物、氯化有机物、脂肪酸酰胺类、有机锡等有害物质的色谱和间接ELISA检测方法 提出了食品包装材料中20种重要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限量值建议。 “残留标示物高通量表征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集成多柱、多模式分离与色质联用技术,建立了代谢组学高通量表征技术平台,实现了从依赖生物NMR谱图表征技术向色-质高通量表征技术的过渡,弥补NMR 的动态范围有限、难以同时测定生物体系中共存的浓度相差较大的代谢产物等缺陷 开发了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色谱峰匹配软件和全二维谱图对比软件 阐明模式毒物-镰刀菌毒素与植物交互作用的代谢产物通路,筛选、分离对小麦赤霉病菌和镰刀菌具有高度特异性及亲和力的抗体-抗真菌蛋白融合蛋白基因3个,获得转基因小麦株系9个,筛选获得抗镰刀菌株系4个 发现玉米赤霉烯醇在动物体内代谢的残留标示物1个。课题共获得发明专利1项,申报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提出国家标准草案9项,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9篇。课题获得的研究成果实用性强,将为我国食品安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本次课题验收评审会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召开,来自食品安全、疾病预防与控制、分析检测、财务审计等领域的11位专家,组成了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君石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对课题进行了现场评审验收。国家科技部社发司闫金副司长、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贾丰副主任以及卫生部科教司、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和农业部科教司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湖南省科技厅罗亚军副厅长及社发处、奖励办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项目汇总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课题共资助28个项目,其中与分析测试相关的课题20个(请参见下表)。截至本文发稿之日,这20个课题中共有9个已通过相关部门验收(本文根据已公布信息整理而成,如某课题已通过验收,但未对外公布,则不在本文统计之列)。表1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资助课题情况课题编号项目/课题名称课题牵头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资助金额(万)是否验收验收时间1化学污染物暴露评估技术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吴永宁 已验收2009.122农药及内分泌干扰物的复合效应评估技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彭双清 3抗生素残留引起细菌耐药性安全评价技术研究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 4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王运浩 5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王竹天180已验收2009.116食品包装材料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天津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王利兵 已验收2009.7.247食品新资源与功能食品的安全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李 宁 8农药与兽药残留确证检测技术研究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储晓刚 已验收2009.119化学残留物检测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军事医学科学院高志贤 10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赵云峰 已验收2009.1111食品中有害残留集成检测设备的研究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陈志锋 12残留标示物高通量表征关键技术研究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黄志强 已验收2009.7.2413食品中微生物高通量检测试剂盒的研制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曹际娟 已验收2008.10.1314食品中病原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开发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汪琳 15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溯源与预警技术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刘秀梅 16食品污染溯源技术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魏益民 已验收2009.6.2818粮油、蔬果等安全控制技术研究浙江大学朱 诚 19动物产品兽药残留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四川大学王红宁 20重要食品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张志强 27重大活动中食品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及示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邵 兵 已验收2009.6  备注:1. 课题是否验收情况截至本文发稿之日 2. 本表根据已公布的信息整理而成,如某课题已通过验收,但未对外公布,则不在统计之列 3. 本表仅列举仅列举“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项目中分析测试相关课题情况。 以下是部分课题情况:  课题1:化学污染物暴露评估技术研究  该课题根据第4次中国总膳食研究,按12个省获得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物和氯丙醇、丙烯酰胺、二恶英的膳食暴露的点评估国家数据,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向联合国提交了我国履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成效评估的基础数据。  该课题建立了膳食暴露评估用的食物消费量数据库和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库,以CAC编码系统与代码为基础,建立了中国食品的分类和编码系统,补充完善了CAC编码系统中加工食品编码的不足使之适合于中国的食品分类,在中国食品编码与国际接轨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建立了膳食暴露评估用的食物消费量数据库和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库。……【详细】   课题5: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研究  该课题以食品添加剂的风险评估作为切入点,与国家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重点在添加剂管理所需的各项基础性研究内容上,在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新品种审批和安全性评价、食品添加剂相关标准管理工作中逐步探讨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和模式,编制了我国食品添加剂的风险评估指南,并建立了食品添加剂毒理学资料数据库。  在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效果评价、使用管理、质量规格、检测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极大推动了我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详细】  课题6:食品包装材料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  该课题进行了PFOA和PFOS等动物毒理学试验,对食品新型包装材料和改性包装材料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建立了食品包装材料中酞酸酯、烷基酚、氟化有机物、氯化有机物、脂肪酸酰胺类、有机锡等有害物质的色谱和间接ELISA检测方法 提出了食品包装材料中20种重要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限量值建议。……【详细】  课题8:农药与兽药残留确证检测技术研究  该课题在大量农兽药及其代谢物残留分析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先进设备处理样品和精准的检测手段,达到痕量级和超痕量级农兽药残留确证检测水准 该课题还在样品净化处理、检测质量控制、残留设备研发及应用方面取得进展,首次成功研制了一台集食品样品均质、过滤、氮吹浓缩、定容、凝胶渗透和固相萃取、浓缩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高通量样品前处理设备,该系统能够一次性连续处理样品16个,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详细】   课题10: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  该课题建立的食品中溴代二噁英(PBDD/Fs)的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以及海产品中砷元素形态和汞元素形态的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等方法,在检测限、准确度、精密度等技术指标方面满足国内外该领域分析技术要求。  课题组研发的AF-610D原子荧光光谱仪、AF-610D2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仪具备元素形态和总量测定的功能,其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产品的研制成功,将为我国卫生等有关部门开展砷、汞、硒等金属元素形态及砷、汞、硒、铅、镉等11种元素总量测定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目前该设备已进行产业化转化,形成了商业仪器。……【详细】  课题12:残留标示物高通量表征关键技术研究  该课题研究集成多柱、多模式分离与色质联用技术,建立了代谢组学高通量表征技术平台,实现了从依赖生物NMR谱图表征技术向色-质高通量表征技术的过渡,弥补NMR 的动态范围有限、难以同时测定生物体系中共存的浓度相差较大的代谢产物等缺陷 开发了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色谱峰匹配软件和全二维谱图对比软件 阐明模式毒物-镰刀菌毒素与植物交互作用的代谢产物通路,筛选、分离对小麦赤霉病菌和镰刀菌具有高度特异性及亲和力的抗体-抗真菌蛋白融合蛋白基因3个,获得转基因小麦株系9个,筛选获得抗镰刀菌株系4个 发现玉米赤霉烯醇在动物体内代谢的残留标示物1个。……【详细】  课题13:食品中微生物高通量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该课题研制出了ATP生物发光法微生物快速检测试剂盒,解决了食品微生物从多目标菌一次复合增菌、一次提取核酸、多目标菌一次同时检测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难题,在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节能、节时、节力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打破了以往实验室检测试剂被国外公司“牵着鼻子走”的垄断现象,节约了30%的检测成本,缩短了30%的检测周期。……【详细】   课题16:食品污染溯源技术研究  课题组利用统计分析和信息技术,结合溯源对象的产业链过程分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富有特色的和具有知识产权的食用农产品及污染物溯源技术体系。  通过该技术课题的实施,在食用农产品产地溯源研究方面,建立了牛羊肉的同位素指纹、矿物元素指纹溯源技术和溯源数据库,以及茶叶产地的近红外光谱指纹溯源技术 在大型动物个体溯源方面,建立了牛、羊、猪个体虹膜识别与溯源技术以及猪个体的DNA指纹识别与溯源技术 在电子标签溯源方面,建立了包括食品分类技术、食品代码技术、条码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标签技术、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食用农产品全程电子标签溯源技术体系,并在上述技术开发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原产地溯源、污染物溯源、大型动物个体溯源和电子标签溯源的食品污染溯源系统与查询平台。……【详细】  课题27:重大活动中食品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及示范  通过该课题的实施,建立了能与国际接轨的食源性“兴奋剂”检测技术 形成了一批能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的检测试剂并组装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在北京奥运会、青岛奥帆赛和汶川地震灾区得到了应用 开发出首都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和进口食品安全电子预警系统,并在奥运保障和日常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奥运会的成功示范应用,建立和完善了卫生监测、快速检测、远程在线监控等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八大监管手段。……【详细】  (本文根据网络媒体相关信息整理而成,可能存在某些遗漏或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邮箱:yangdd#instrument.com.cn (发送邮件时请将#换成@))
  • 北京市征集2019年度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供应商
    p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智能装备产业的指导意见》《“智造100”工程实施方案》,推动北京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加快提升北京市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供给能力,促进产需对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决定组织开展2019年度北京市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供应商征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pp strong 一、申报企业条件/strong/pp  申报企业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pp  (一)在本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取得营业执照,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pp  (二)正常运营3年以上,管理规范,具有良好的资信和公众形象,合法、诚信运营,财务状况良好,近3年内无重大安全、环保、卫生、劳动、纳税、信贷、质量、知识产权等不良记录。/pp  (三)从事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制造,且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市场占有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详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清单》(附件1)。/pp  (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装备产品的授权专利不少于6项(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或与装备产品相关的软件著作权不少于10项,且近3年内未出现侵权行为。/pp  (五)在所属行业领域有较强的影响力,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可以探索采用新的服务模式和机制,促进智能制造的规模化应用。/pp  strong二、申报程序/strong/pp  (一)申报单位填写《2019年北京市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供应商申报书》(见附件2),报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pp  (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组织专家开展评估工作。通过评估的单位将入选《北京市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供应商推荐目录(2019年)》(以下简称《推荐目录》)并公开发布,有效期为三年。/pp  strong三、《推荐目录》的使用/strong/pp  列入《推荐目录》的核心装备供应商,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pp  (一)优先推荐申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北京市“智造100”工程、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项目。/pp  (二)优先推荐与北京市有智能制造技改升级需求的企业对接。/pp  strong四、申报材料及要求/strong/pp  申报单位请于2019年11月1日前将填写好的申报书(纸质版五份,电子版一份)报送至指定地点。纸质版申报书应按A4纸型胶装,封面、骑缝处加盖申报单位公章 电子版申报书应为PDF格式。/pp  联系电话:010-63266510 010-55578393 010-63465518/pp  申报材料报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甲397号226室/pp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附件1/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清单/strong/span/pp  strong一、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strong数控双主轴车铣磨复合加工机床 高速高效精密五轴加工中心 复杂结构件机器人数控加工中心 螺旋内齿圈拉床 五轴数控刀具磨削加工中心 高效高精数控蜗杆砂轮磨齿机 蒙皮镜像铣数控装备 高效率、低重量、长期免维护的系列化减速器 高功率大力矩直驱及盘式中空电机 高性能多关节伺服控制器 6-500kg级系列化点焊、弧焊、激光及复合焊接机器人 关节型喷涂机器人 切割、打磨抛光、钻孔攻丝、铣削加工机器人 缝制机械、家电等行业专用机器人 精密及重载装配机器人 六轴关节型、平面关节(SCARA)型机器人 移动搬运机器人(AGV) 并联机器人 人机协作机器人 在线检测及质量监控机器人 洁净及防爆环境特种工业机器人 具备人机协调、自然交互、自主学习功能的新一代工业机器人。/pp  strong二、增材制造装备。/strong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扫描振镜、动态聚焦镜及高品质电子枪/离子枪、光束整形、高速扫描、阵列式高精度喷嘴、喷头 激光/电子束/离子束高效选区熔化、大型整体构件激光及电子束送粉/送丝熔化沉积等金属增材制造装备 光固化成形、熔融沉积成形、激光选区烧结成形、无模铸型、喷射成形等非金属增材制造装备 生物及医疗个性化增材制造装备。/pp  strong三、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strong机器人用位置、力矩、触觉传感器 高性能光纤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多传感器元件芯片集成的MCO芯片、视觉传感器及智能测量仪表、电子标签、条码等采集系统装备 分散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系统(SCADA)、高性能高可靠嵌入式控制系统装备 高端调速装置、伺服系统、液压与气动系统等传动系统装备。/pp  strong四、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strong数字化接触/非接触精密测量、在线无损检测系统装备 在线及离线工业视觉检测设备 可视化柔性装配装备 智能检测分选及选配装备 激光跟踪测量、柔性可重构工装的对接与装配装备 智能化高效率强度及疲劳寿命测试与分析装备 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检测诊断装备 基于大数据的在线故障诊断与分析装备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专用工艺装备。/pp  strong五、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strong轻型高速堆垛机 超高超重型堆垛机 高速智能分拣机 智能多层穿梭车 智能化高密度存储穿梭板 高速托盘输送机 高参数自动化立体仓库 高速大容量输送与分拣成套装备、车间物流智能化成套装备。/pp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附件2/span/pp style="line-height: 16px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spana style="font-size: 12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10/attachment/ce7bb43a-64c6-4bb8-95ec-a4bee6626a74.docx" title="2019年北京市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供应商申报书.docx"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2019年北京市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供应商申报书.docx/span/a/p
  • 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采购1800万元仪器设备
    中国政府采购网消息,公安部机关政府采购办公室发布两条招标信息,采购总预算超1800万元,其中一条标讯禁毒情报技术中心毒品实验室将采购涵盖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以及近红外光谱等实验室设备,预算1297.1636万元;另一条标讯批量采购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仪,采购预算为556.1053万元。详情如下:  政府采购项目名称: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毒品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  招标编号:0702-1241CITC5D45采购人名称:公安部机关政府采购办公室采购人地址:北京市东长安街14号采购人联系方式:010-66262468采购代理机构全称:中机国际招标公司采购代理机构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中路90号通用技术大厦采购代理机构联系方式:010-63348488采购数量:包号品目号品目名称数量(台)交货期及安装地点11气相色谱仪11交货期:合同签订后3个月内;交货地点:公安部禁毒情报技术中心2气相色谱仪213气相色谱仪314气相色谱仪415超高效液相色谱仪136超高效液相色谱仪237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68超临界色谱19制备液相色谱仪110傅立叶变换中近红外光谱仪211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112高精度天平(百万分之一)313十万分之一天平2014超纯水机515冷冻干燥机1备注:投标必须以包为单位,投标人可以对一个包或多个包进行投标,但必须是对所投包号中的所有内容进行投标,不允许拆包投标。项目预算:1297.1636万元采购用途:实验室简要技术要求:实验室仪器招标项目的性质:政府采购投标人的资格条件:(1)投标人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2)投标人如不是所投产品的制造商应具有制造商的代理资格;(3)投标人或制造商应在国内设有满足售后服务要求的服务网点和技术支持;(4)投标人所投产品,按照国家规定应具有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进口产品)或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国内产品)的应具有上述证书;(5)投标人所投产品可以为进口产品;(6)所投产品制造商应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7)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8)购买本项目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发售时间和地点:(1)本项目只提供电子版招标文件。(2)有意向的潜在投标人可从即日起至2013年3月10日下午16:00止(节假日除外)应先在通用招标网(http://www.china-tender.com.cn)免费注册,注册完成后凭登陆账号浏览招标文件(部分)。技术支持电话:010-63348126/8303。(3)如需购买请前往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中路90号通用技术大厦1层标书室现场交款(现金、支票)当场领取发票,完成交款手续,并将《购买标书申请表》交予项目联系人。 工作时间:每天(节假日除外)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 时。联系人:任举;电话:010-63348310。(4)完成上述步骤后,凭登陆账号在上述网站下载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售价:200元人民币,售后不退投标截止时间:2013年3月12日上午9:30时开标时间:2013年3月12日上午9:30时递交投标文件地点和开标地点:通用技术大厦415会议室评标方法和标准:综合评分法项目联系人:段艳华联系方式:010-63348488 传真:010-63373561备注:1、采购代理机构开户行:交通银行阜外支行 账号:110060239018000072747 2、本次招标公告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发布。公安部廉政监督电话:010-58186696/66263969 举报邮箱:jdsmps@mps.gov.cn  政府采购项目名称:2012公安部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仪采购项目  招标编号:0702-1241CITC5D26采购人名称:公安部机关政府采购办公室采购人地址:北京市东长安街14号采购人联系方式:010-66262468采购代理机构全称:中机国际招标公司采购代理机构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中路90号通用技术大厦采购代理机构联系方式:010-63348488采购数量: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仪 1批项目预算:556.1053万元人民币采购用途:实验室设备简要技术要求: 质谱主机:*质量数范围:1-82u招标项目的性质:政府采购 投标人的资格条件:(1)投标人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2)投标人如不是所投产品的制造商应具有制造商的代理资格;(3)投标人所投产品可以为进口产品;(4)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5)购买本项目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发售时间和地点:(1)本项目只提供电子版招标文件。(2)有意向的潜在投标人可从即日起至2013年3月10日下午16:00止(节假日除外)应先在通用招标网(http://www.china-tender.com.cn)免费注册,注册完成后凭登陆账号浏览招标文件(部分)。技术支持电话:010-63348126/8303。(3)如需购买请前往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中路90号通用技术大厦1层标书室现场交款(现金、支票)当场领取发票,完成交款手续,并将《购买标书申请表》交予项目联系人。 工作时间:每天(节假日除外)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 时。联系人:任举;电话:010-63348310。(4)完成上述步骤后,凭登陆账号在上述网站下载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售价:200元人民币,售后不退投标截止时间:2013年3月12日上午9:30时开标时间:2013年3月12日上午9:30时递交投标文件地点和开标地点:通用技术大厦415会议室评标方法和标准:综合评分法项目联系人:段艳华联系方式:010-63348488 传真:010-63373561备注:1、采购代理机构开户行:交通银行阜外支行 账号:110060239018000072747 2、本次招标公告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发布。公安部廉政监督电话:010-58186696/66263969 举报邮箱:jdsmps@mps.gov.cn中机国际招标公司  2013年2月20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