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国整合生物样本学大会

仪器信息网中国整合生物样本学大会专题为您整合中国整合生物样本学大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国整合生物样本学大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国整合生物样本学大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国整合生物样本学大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国整合生物样本学大会话题讨论。

中国整合生物样本学大会相关的论坛

  • 【推荐讲座】赛默飞多组学整合解决方案

    【推荐讲座】赛默飞多组学整合解决方案

    网络讲座】:赛默飞多组学整合解决方案 【讲座时间】:2016-10-19 14:00【主讲人】:周岳,赛默飞应用工程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致力于蛋白质组学,生物制药的应用开发,技术支持和科学研究工作。在生物质谱蛋白定性分析,翻译后修饰以及蛋白定量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参与完成多篇高水平文章的质谱工作。【会议简介】1、 多组学整合背景介绍2、 多组学整合研究最新进展3、 赛默飞蛋白质组学软件(Proteome Discoverer)和代谢组学软件(Compound Discoverer)介绍4. 多组学整合软件——Protein Center和Thermofisher Cloud介绍。-------------------------------------------------------------------------------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2、报名截止时间:2016-10-19 13:303、报名参会: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2005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131010_609402_2507958_3.jpg扫描二维码,报名参会4、报名及参会咨询:QQ群—290101720,扫码入群“质谱”and“生命科学”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1_669252_2507958_3.gif

  • 【分享】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举行

    日前,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在天津市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药学会、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市药学会承办。大会主题是发展生物医药新兴产业,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桑国卫院士,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卫生部副部长刘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亚力,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俊芳等领导出席会议,两院院士、特邀嘉宾、中国药学会理事、各省(区、市)药学会秘书长、药学专家学者等2000多人参加本次盛会。  桑国卫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要尽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科学部署上来,必须全面依靠科学技术支撑发展和引领未来,加快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把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等16个国家重大专项的实施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黄兴国在致辞中指出,医药卫生是关系到亿万人民健康、千家万户幸福的行业。天津市已把生物医药作为全市发展的支柱产业。本次大会的召开对于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升医药产业水平意义重大。  开幕式上,颁发了2010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同时,颁发了2010年中国药学会-石药集团青年药剂学奖6名;第13届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及项目资助5名;中国药学会-赛诺菲安万特青年生物药物奖8名;中国药学会优秀药师奖75名,并为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授牌。  本次大会共安排8位两院院士和1位企业研发负责人作大会报告。19位专家和200多个候选优秀论文代表作分会场报告。土豆:有木有参加这个省会的板油讲述下啊?有积分奖励。

  • 2017第七届国际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大会通知

    第七届国际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大会将于2017年4月25-27日在西安举行。大会活动主要包括主题报告、科技论坛、专题讨论会、展览展示、海报展示高端人才招募洽谈会等。会议议题包含干细胞、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的最新技术、分子细胞生物学、生物医药等。此外本届会议将邀请到国内外著名院士、以及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领域学者、企业高管、科研院所的科研专家等领衔主讲高端论坛近40个。为广大的国内外分子与细胞生物学领域嘉宾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同期将召开第二届遗传学大会和生物技术产业大会。三会联动,一次注册均可参加!大会网站:http://www.bitcongress.com/cmcb2017/cn/default.asp大会主席:尹玉新博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大会主题论坛演讲人:Martin Banwell 博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 Christian Patermann 博士,德国欧洲委员会前主任 Robert S. Plumb 博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Dongping Zhong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Xiang Zhang博士,英国剑桥大学首席顾问,皇家学会会员 著名演讲人(国内)卢灿忠,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教授罗顺,中国健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许胜勇,北京大学教授范兴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孙凌云,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主任谭砚文,复旦大学教授陈建海,南方医科大学教授谢志红, 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华益民,苏州大学教授沈赞明,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胡颖,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磊, 北京大学教授郑彩霞,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邓文生,武汉科技大学教授邓文礼,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雯,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陈兵, 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张小莺,西北农林科技大大学杨铁林,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秦 鸿雁,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刘毅,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许乃寒,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茅卫锋,大连医科大学副教授张志远,中国国家生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蒋晓江,第三军医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刘书逊,第二军医大学副教授吴玉梅,第四军医大学副教授著名演讲人(国外):Ying-Jan Wang,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教授Julie Kazimiroff,美国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主任Samir Ounzain,瑞士洛桑大学博士后科学家Yitzhak Rabin,以色列巴伊兰大学教授Franz E. Weber, 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Christina L. Chang,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教授Ivan Robert Nabi,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Brajendra K. Tripath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学家Stefano Zanasi,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教授Vadim Davydov,俄罗斯国立医科大学教授So Yoon Kim,韩国延世大学教授Kari Keinanen,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授Yi Wang,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Yeu-Ching Shi,台湾Indigena Botanica公司Ruben G. Contreras,墨西哥高级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Yong Jia,美国诺华研究基金会基因组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Dongxia Xing,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高级研究科学家Mark A. Birch-Machin,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 Zvi Naor,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Jia-Ching Shieh,台湾中山医科大学副教授Emmanuel M. Drakakis,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教授Kiwon Song,韩国延世大学教授Gregory Lee,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Michael Uhlin,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研究员Makoto Fukuda,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Kwan-Kyu Park,韩国大邱大学教授Yonggui Gao,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Edith Aberdam, 巴黎第七大学研究工程师Alex Kharazi ,美国Stemedica副总裁Jukka Tuomi,芬兰阿尔托大学研究室主任Charles H. Sherwood,美国阿尼卡疗法有限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David Trudil,美国NHDetect公司执行总裁Alain Verreault,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首席研究员Susanne Staehlke, 德国罗斯托克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员 会议议题专题一: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前沿论坛1:细胞核结构和功能 论坛2:染色质和表观遗传 论坛3:基因组不稳定性和DNA损伤 论坛4:细胞骨架、粘附和迁移 论坛5:中心粒、中心体和纤毛 论坛6: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论坛7:膜结构、动态、运输和调控 论坛8:线粒体功能和细胞能量代谢 论坛9:信号转导和信号网络 论坛10: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论坛11:蛋白质稳态、细胞应激 论坛12:细胞坏死与存活 论坛13:叶绿体和光合作用 论坛14:细胞壁生物学 论坛15:发育和形态发生 论坛16:免疫细胞生物学 论坛17:微生物和寄生虫生物学 论坛18:基因表达和转录调控专题二: 干细胞论坛1: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论坛2:间充质干细胞 论坛3:造血干细胞 论坛4:神经干细胞 论坛5:细胞可塑性和重编程 论坛6:干细胞治疗专题三: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的最新技术论坛1:基因组编辑技术 论坛2:高通量/高含量技术 论坛3:分子和细胞成像技术 论坛4:单分子和单细胞分析技术 论坛5:实验室芯片、微流体和微阵列 论坛6:流式细胞术 论坛7:新型细胞分离,分离和培养技术 论坛8:光遗传学专题四: 分子细胞生物学与生物医药论坛1: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和转化医学 论坛2:分子药物靶标研究 论坛3:癌细胞生物学 论坛4:细胞神经生物学 论坛5:神经退行性疾病 论坛6:生殖细胞和生殖疾病 论坛7:肌肉细胞和肌肉疾病 论坛8:RNA与疾病和治疗 论坛9:端粒、端粒酶与衰老 论坛10:模式生物和疾病模型 论坛11:组织修复与再生 论坛12:心血管生物学 论坛13:红细胞疾病 论坛14:时间生物学★ 企业展位展览范围 一、科学仪器区 分析测试仪器:光谱仪器、色谱仪器、质谱仪器、频谱仪器、波谱仪器、光学分析仪器、热分析仪器、表面分析仪器、元素分析仪器、成份分析仪器、过程分析仪器、图像分析仪器、射线分析仪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显微镜、光学影像处理和其他通用分析仪器等。 通用实验室仪器:热量装置、反应装置、剂量称重系统、自动化装置、独立技术、实验室家具、实验室用品、实验室医疗设备、实验室数据系统、实验室图像分析及处理、实验室工艺及设备、输送设备与连接装置、清洁、烘干设备、超洁净环境工程设备等。 生化仪器、生命科学及微生物检测仪器、实验动物设施:多肽合成仪、氨基酸测试仪、DNA合成仪、诊断仪器、生物生化技术设备、生物培养箱、发酵罐、酶标仪、生物传感器、生物工程过程控制与生产工艺装备。行业专用分析仪器与设备:电子光学仪器、生化仪器、生命科学及微生物检测仪器、生物反应器、实验动物设施。二、试剂/消耗品区 通用试剂、仪器专用化学试剂、标准物质、实验室用化学品、电子试剂 、光化学试剂、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试剂、医学/诊断/检验试剂、细胞/血清/培养基抗体、实验室消耗品。 三、生物医药区

  • 第六届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大会

    第六届国际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大会将于2016年4月25-28日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组委会已邀请到诺贝尔奖大师、著名院士、500强企业高管、海外华人科学家、国内外学术专家和企业家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报告,将有来自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位专业人士参会,其中外宾1000人以上。本届活动周将举办“生物制造2025”主题论坛、诺贝尔奖大师论坛、中日韩生物技术论坛、大师校园行、企业卫星会议、大型晚宴及文艺演出、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对接会、科技考察等活动。此外还有蛋白质、抗体、疫苗、基因、遗传学5大分会和“第七届国际生物展”同期召开,将举办200多场专题报告,将有400个项目参与对接,参展商150家。六会联动,一次注册均可参加!我们期待和欢迎您莅临第六届国际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大会。在这里分享最新科研成果,获取最前沿的科技资讯,找到最合适的合作伙伴,结识最专业的客户群体,走近诺奖大师,聆听巨匠声音,推动我国在分子与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发展。网址链接: http://www.bitcongress.com/cmcb2016/cn/default.asp 演讲人介绍—基因及遗传领域 讲题:如何在分子水平上模拟复杂生物系统Arieh Warshel博士,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南加州大学特聘化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讲题: 神经元中的线粒体转运Zu-Hang Sheng博士,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高级首席研究员 讲题: 炎症与肿瘤发生的天然防御分子——5-methoxytryptophanKenneth K. Wu博士,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名誉教授 讲题:在个性化肺癌免疫疗法中使用外显子测序和突变抗原筛查用于新抗原鉴定 Caifu Chen博士, 美国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公司高级研发副总裁 讲题:RNA药物的创新技术Xianbin Yang博士, 美国AM Biotechnologies公司主任 讲题:测序技术的现在和未来Barry Merriman 博士,美国人类长寿公司副总裁 讲题:两栖弹涂鱼基因组研究的最新进展石琼博士,中国深圳华大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副总裁 讲题:新测序平台的发展J O. Adams博士,中国北京龙基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讲题:肿瘤释放蛋白基因分析的最新研究及全蛋白序列的表达Giulio Filippo Tarro博士,意大利T. & L.博德博蒙特癌症研究基金会总裁 讲题:从大数据到临床:大数据时代癌症的精准医疗鲁兴华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生物信息转化中心副主任 讲题:植物的RNA甲基化压力响应Iain Searle博士,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实验室负责人 讲题:弗立特里希氏共济失调中表观基因启动子沉默Sanjay I. Bidichandani博士,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教授 讲题:植物内生菌和微生物的生物组学发现、特性和发展German C Spangenberg博士,澳大利亚拉籌伯大学教授 讲题:利用免疫转录调控网络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argaret Jordan博士,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部门研究主任 讲题:基因治疗和基因递送载体Guang Qu博士,美国Spark基因治疗公司主管 讲题:癌症治疗药物协同作用的发展Janak Padia博士,美国黄金时段生命科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讲题:小鼠和大鼠基因质量:决定正确遗传背景的转基因模型Ana V. Perez博士,美国塔康生物科学公司基因科学与合规性全球总监演讲人介绍—蛋白质与多肽领域 讲题:仿生肽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挑战Vadim T. Ivanov博士,俄罗斯科学院多肽研究所主任 讲题:缓解医疗需求的多肽药物Jose de Chastonay博士,瑞士Bachem控股集团首席商务官 Michael Shapiro博士,美国辉瑞公司高级总监 讲题:人类全基因组全长蛋白在人源细胞中的表达Guangli Wang博士,美国OriGene技术公司副总裁 讲题:可用于超高速肽合成的单分散微粒Wolfgang Rapp博士,德国Rapp Polymere 公司首席执行官 讲题:DNA结构和纽结理论何希盛博士,美国诺瓦东南大学助理院长 讲题:生物制药发展与多糖分析Zoran Sosic博士,美国Biogen Idec公司高级研究员 讲题:肺炎髓过氧化物酶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的临床应用Vincent T. K. Chow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讲题:过人源单克隆抗体对艾滋病毒蛋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9/201409091610_513261_271_3.png8月21-23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此次会议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主办,厦门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承办。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是我国生化领域最重要的会议之一,本届大会参会代表2000余人。与会专家以“动态生物化学”为主题,围绕蛋白质的动态复合物和结构功能、能量代谢的动态平衡、蛋白质翻译后的动态修饰与功能效应、功能蛋白质的亚细胞动态分布、核酸的动态修饰与基因表达调控、动态糖修饰与功能、靶分子药物筛选与作用机制、生物化学教育等8个热点话题展开讨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9/201409091609_513259_271_3.jpg上图为大会现场RAININ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现场进行了样机展示与演示,带来了全新款的Pipet-Lite XLS+及E4 XLS+产品。Pipet-Lite XLS+具有最出色的性能,其舒适手柄、轻质弹簧与“磁辅™”技术可确保轻松顺畅的操作,并可极大地减小出现重复性肌肉劳损的危险性。E4 XLS+ 可根据工作要求,轻松进行简单或复杂配置。其彩色大屏幕、操纵杆控制和图形界面可轻松便捷地实现功能切换和移液器操作。不仅每个 E4 XLS 功能都高度可定制,而且可以存储多种程序以供日后使用。移液器设置、协议和服务警报可以通过密码进行保护,以符合 GLP/ GMP 认证的规定。而且,GLP 数据,如服务记录、循环和状态数据等,可完全防篡改。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9/201409091610_513262_271_3.jpg上图为RAININ展位,支持人员:广办销售主管耿显华、销售黄丽RAININ在现场还进行了抽奖活动,即在关注MT-LAB官方微信并留下完整反馈信息的用户中随机抽取30名幸运粉丝,赠送RAININ限量版小马公仔,可爱呆萌的RAININ小马引来关注无数,活动现场反响热烈!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9/201409091611_513263_271_3.jpg上图为正在体验RAININ产品的参会者

  • 【转帖】贺福初专访:中国蛋白质组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蛋白质组学是一门新兴但发展迅速的学科。近年来,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了对蛋白质组学的支持力度,这一研究领域也由此成为各强国科技角力的新战场。10月12~13日,以“蛋白质组学:前沿与挑战”为主题的第381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举行,与会的59名海内外科学家围绕蛋白质组学发展趋势及需求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会议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科学时报》:举办此次香山科学会议的目的是什么?贺福初:蛋白质组学是揭示生命现象和规律的必由之路,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重要战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蛋白质组学研究已成为本世纪各国争夺最激烈、最重要的战略制高点之一。中国是较早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国家之一,2006年初国家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要将蛋白质组学研究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十一五”期间,我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发展迅速并步入国际先进行列。2011年将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做好未来五年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工作,明确主要发展方向和科学问题,探讨包括蛋白质组学设施在内的我国生命科学大设施的战略部署、建设和管理,我们在金秋十月的北京召开了这次香山科学会议。与会专家中不仅有多位两院院士和国内在不同领域作出突出成绩的中青年科学家,还有多位海外科学家,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共同为推动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献计献策。《科学时报》: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最近十年来国际蛋白质组学发展情况。贺福初:2001年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蛋白质组研究的发展。10年来,国际蛋白质组学无论从技术方法和研究策略,还是研究资源和研究领域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近年来在蛋白质组定量分析,翻译后修饰研究、规模化相互作用及功能研究、生物标志物的筛选验证、抗体制备、数据标准和数据挖掘等方向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蛋白质组学技术已成为几乎所有国际著名医学研究机构的重要支撑平台,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国际上也先后启动了多种疾病的蛋白质组研究计划,目标是直接寻找疾病相关特异蛋白质或对疾病相关已知蛋白质进行深入机制分析。不久前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第九届国际蛋白质组大会上,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在总结前几年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各先期计划经验的同时,宣布全面启动实施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该计划的全面实施势必全面带动科学技术及生物产业的发展,中国有必要也有能力在这一宏大计划中发挥主流作用。《科学时报》:蛋白质组学研究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贺福初: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学术理念和技术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如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验证研究等,蛋白质组学的广泛应用给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多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其发展的重点也发生了转变,逐渐从全蛋白质组研究向亚细胞蛋白质组研究转变,从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转变,由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转变,由体外研究向体内研究转变,从实验室研究向临床应用拓展,数据产出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由简单积累向有效整合以及知识挖掘转变。蛋白质组学不仅自身发展迅速,而且作为生命科学与生物高技术的新一代引擎,将带动大量相关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为生命科学的研究、生物技术的应用和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治带来新的革命。如通过与基因组研究的对接,极大推动基因组的全面阐释,通过其强大的需求牵引和突出的集成融合,推动分析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在生命科学与生物高技术中的深层次应用和各自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原动力和战略性基础性支撑。《科学时报》:我国蛋白质组学研究都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贺福初: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和支持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过去的十余年间,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自然基金委以及军队和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等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蛋白质组学研究迅速发展壮大,并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快速发展。研究重心从最初的以建立技术平台,开展技术方法的研究、整合为主,逐步向以高通量的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平台为基础,解决事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问题和重要生命科学问题转移。涉及的领域除医学及人类自身对象以外,还涵盖了生命科学以及农业、林业、环境、资源、能源、工业等领域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无论是在蛋白质组学技术方法,还是在重要生物学功能和重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组研究方面,我国科学家都取得了一系列令国际学术界瞩目的重要成就。2004年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国际蛋白质组学最权威的专业刊物《分子细胞蛋白质组学》发表文章,近几年该刊物几乎每期都发表中国科学家的工作成果,甚至同期刊登来自同一个科研单位的三篇文章,据统计,中国科学家在国际蛋白质组学主要刊物《分子细胞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研究》和《蛋白质组学》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已位列世界第二位。由我国科学家倡导并领衔的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率先提出和建立了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组研究框架、模式和标准,为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全面展开和顺利实施发挥了普遍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我国科学家还广泛参与了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其他分计划,如血浆蛋白质组等,一批与重大疾病和重要生物功能相关的蛋白质组研究取得明显进展。《科学时报》:如何加快我国蛋白质学研究的发展?贺福初:面对生命科学前沿的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涉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应用领域的广泛需求,蛋白质组学从技术层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有关部门针对蛋白质组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已调研论证并开始着手部署“十二五”期间的蛋白质组专项,尤其是面对“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全面实施,有关“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相关建议也已开始调研论证。不久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建设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这是我国首个在生命科学领域建设的大科学设施。其中,北京设施(简称“凤凰工程”)以蛋白质组学为主,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作为项目法人,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共同建设,将为我国蛋白质科学,尤其是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大幅提升我国蛋白质组学研究能力,有力保障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蛋白质科学研究计划)和“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等大型科技计划顺利实施,并为国内外广大用户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服务。同时也为今后生命科学领域的其他大设施的部署、建设和管理发挥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应该抓住蛋白质组学发展的新契机,立足国际发展前沿,加强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在建设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现有蛋白质组研究基础,建立完善国家层面的蛋白质组学协作网络;结合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全面实施,整合国内优势力量,加快启动实施“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综合我国产出的海量人类蛋白质组数据,建立以中国为主的蛋白质数据库,积极推进蛋白质组数据对人类基因组的注释,并全面揭示生理功能调控规律和病理机制;推进前期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为重大疾病预防诊治和创新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技术支撑,和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诊断试剂、药物靶点及新型药物,加强蛋白质组学在农业、工业、环境、资源、能源、林业等领域研发中的广泛应用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蛋白质科学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科学时报》 (2010-11-29 B1 中国生物产业)

  • 【网络会议】:2015年06月11日 10:00 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网络会议】: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讲座时间】:2015年06月11日 10:00【主讲人】:叶鸣(博士,布鲁克纳米表面分析部应用科学家。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获得无机化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生物分子自组装研究。后加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聚合物研究所,Butt教授课题组从事功能性表面,界面物理方向博士后研究;现主要从事AFM相关的应用技术支持;具有长达10年的AFM应用经验。)【会议介绍】 随着生物学研究逐渐从宏观进入微观水平,高分辨率显微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比于其他显微镜技术(如电镜、激光共聚焦等),原子力显微镜能够在气相、液相、真空、高/低温等多种环境条件下工作,并且制样简单,操作方便,已经成为纳米/微米生物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工具。本报告是布鲁克公司2015年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技术系列讲座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布鲁克公司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以及Bruker最新型Bioscope Resolve生化型原子力显微镜的革命性功能进展。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对大家的科研工作有所助益。报告内容:1. 原子力显微镜测试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2. 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3. 生物型原子力显微镜最新进展 -------------------------------------------------------------------------------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2、报名并参会用户有机会获得100元手机充值卡一张哦~3、报名截止时间:2015年06月11日 9:304、报名参会: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14535、报名及参会咨询:QQ群—379196738

  • 【技术会议预告】“生物成像与空间多组学”网络会议

    【技术会议预告】“生物成像与空间多组学”网络会议

    [align=left][size=16px] 仪器信息网将于[/size][size=24px][color=#ff0000]4月16日[/color][/size][size=16px][color=#333333]举办[/color][/size][size=24px][color=#ff0000][b]首届[font=&]“生物成像与空间多组学”主题研讨会。[img=,690,15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4/202104091428402229_2122_2507958_3.jpg!w690x151.jpg[/img][/font][/b][/color][/size][/align][align=left][font=&][size=16px] 近年来,随着成像技术和组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成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引进,生物成像与空间组学技术优势互补,并逐渐交叉和融合,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发病机制阐释、分子病理诊断、药物靶点发现、药物药效与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重要工具。 因此,我们将举办“生物成像与空间多组学”主题研讨会,旨在聚焦生物成像技术和空间多组学的发展前沿与应用进展,从技术难点、数据分析到行业应用进行剖析,为相关人员提供更灵活的交流机会,促进合作。[/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size=16px][/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size=16px][b]会议内容[/b]:[/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size=16px][/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size=16px]1、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同步辐射技术相关的成像分析和应用[/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size=16px]2、再帕尔阿不力孜(中央民族大学)-质谱成像技术及其空间分辨代谢组学研究与应用进展;[/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size=16px]3、蔡宗苇(香港浸会大学)-质谱成像和环境毒理研究;[/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size=16px]4、张四纯(清华大学)-基于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的原位可视化细胞分型;[/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size=16px]……[/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size=16px][/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size=16px]详情请戳:[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bioimagingspatialmultiomics/]点击打开链接[/url][/size][/fon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欢迎大家参与。[/align][align=left][/align][align=center][size=24px][color=#ff0000][b][font=&][/font][/b][/color][/size][/align][size=24px][color=#ff0000][b][font=&][/font][/b][/color][/size][table=92%][tr][td=1,1,203]同步辐射技术相关的成像分析和应用[/td][td=1,1,250]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td][/tr][/table]

  • 自然遗传学:基因测序揭示乙肝病毒整合机制

    由礼来公司(Eli Lilly)牵头组建的独立的、非赢利性团体组织——亚洲癌症研究组(ACRG)和默克(Merck)公司(众所周知的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MSD)以及辉瑞制药有限公司(Pfizer Inc.)联合全世界最大的基因组研究机构BGI共同宣布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的研究结果:有关复发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在肝细胞癌(HCC)中整合的一项全基因组研究。该项研究为同类当中的首次研究,从这项研究得出的结果或许对帮助提高肝细胞癌(HCC,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肝癌类型)诊断和治疗可以提供重要见解和看法。论文第一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大学(HKU)名誉副教授Ken Sung博士说:“这项研究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整合机制提出了新的见解和看法,这将推动肝癌和临床预后结局的影响。我们也期望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调查来提高肝细胞癌(HCC)的诊断和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整合被认为是肝细胞癌(HCC)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人员已经证实乙型肝炎病毒(HBV)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去,这样就会诱导宿主的染色体不稳定(绝大多数人类癌症的典型特征之一)或者改变内源性基因的表达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之前也曾有乙型肝炎病毒整合到HCC基因组的相关研究,但由于技术障碍以及样本量相对较小而使研究一直受到限制。在该项研究当中,ACRG,BGI和其他合作者对一个大样本队列的患有HCC的中国患者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以期能通过此来描述全基因组整合模式,并确定乙型肝炎病毒整合的发生率。通过测序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整合是肝肿瘤事件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并且这种整合现象较邻近的正常肝组织(30.7%)来看,在肿瘤中的整合更常见(86.4%)。除外之前已经报道的TERT和MLL4基因,研究人员还发现另外三个新的基因(CCNE1,SENP5和ROCK1)与再发的乙型肝炎病毒的整合有关,而在这五个基因当中,每一个均在癌症形成以及进展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BGI负责该项目的主要研究者Hancheng Zheng表示:“对于(全球范围内)致力于更好地理解HCC中乙型肝炎病毒整合研究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来讲,这项研究激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也正是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更好地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整合的详细分子机制,以及整合带来的临床预后影响,这也必将推动发现并形成未来更好的肝癌治疗方法。”研究人员还注意到乙型肝炎病毒整合事件(复发)的数量与肿瘤大小、以及血清HBsAg和α-甲胎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与那些肿瘤中较高数量的乙型肝炎病毒整合(n3)相比,肿瘤中没有检测到或低数量(n3)检测到乙型肝炎病毒整合的患者生存时间更长,这也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整合事件是HCC患者的一个不良的预后指标。香港大学名誉教授、NUS和IMCB头颈肿瘤以及上海罗氏公司兼职教授John Luk说:“深入理解HCC中的再发性乙型肝炎病毒插入机制,有助于科学研究团体/机构明确肝癌的新的分子靶点,而这也正是有效治疗肝癌的瓶颈所在。”研究人员表示HBV整合所表现出的一些特点可能有助于病毒控制宿主肿瘤的某些特定基因。他们发现,HBV整合位点通常接近或插入整合的基因内,这可能正是HBV控制某些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观察到超过40%的整合在1,800[/col

  • 质谱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样本直接检测中的应用-1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软电离有机质谱, 作为一种新兴的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 现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及相关领域。同时作为一项新兴的微生物鉴定技术, 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的生化表型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比, MALDI-TOF MS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和经济的特点。早在1975年, ANHALT等[1]利用质谱仪结合高温裂解技术第1次完成了细菌的鉴定, 从此拉开了质谱鉴定细菌的“ 序幕” 。随着质谱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近年来, MALDI-TOF MS已经成功应用于微生物的鉴定, 显示了其在细菌、酵母菌等鉴定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众多的研究表明, MALDI-TOF MS技术对培养出的纯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及准确性, 对常见细菌和酵母菌的属的鉴定率能达到97%~99%, 种的鉴定率也能达到85%~97% 另外, MALDI-TOF MS大大缩短了细菌鉴定的时间, 而且其成本也较常规鉴定方法低[2, 3]。除此之外, MALDI-TOF MS已经能够成功地用于部分微生物亚种水平的鉴定和细菌耐药性的检测, 但这种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应用于培养出的纯菌落的鉴定[3]。  如果能够从临床样本中直接检测细菌/真菌, 突破细菌/真菌培养阳性率低、培养时间长的瓶颈, 为细菌/真菌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提供更快、更准确的病原学依据, 将对临床及时控制细菌/真菌感染性疾病起到更大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已尝试将质谱技术应用于临床样本的直接检测, 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就MALDI-TOF MS技术在临床样本的直接检测应用作一综述。一、MALDI-TOF MS检测原理  MALDI-TOF MS技术用于微生物鉴定的实质就是检测具有属、种或亚型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的质量信号, 主要是微生物菌体内高丰度、表达稳定和进化保守的核糖体蛋白。MALDI-TOF MS 仪器主要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源(MALDI)和飞行时间质量检测器(TOF)两部分组成。MALDI的原理是用一定强度的激光照射样本与基质形成的共结晶薄膜, 基质从激光中吸收能量而汽化, 并迅速降解, 使样本分解吸附, 基质和样本之间发生电荷转移从而使样本分子发生电离 TOF的原理是带有电荷的样本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飞过飞行管道, 因为离子的质荷比与离子的飞行时间呈正比, 所以不同质量的离子因达到检测器的飞行时间不同而被检测, 以离子峰为纵坐标、离子质荷比为横坐标形成特征性的质量图谱。将不同种属微生物经MALDI-TOF分析所形成的质量图谱与数据库中的参考图谱进行比较, 从而实现对目标微生物种或菌株的区分和鉴定[2]。二、MALDI-TOF MS直接检测临床样本的流程  临床样本直接检测的流程主要包括3个部分:临床样本的预处理、样本上机检测和对比蛋白质指纹图谱数据库得出鉴定结果。由于目前报道最多的临床样本是阳性血培养瓶和中段尿样本, 下面将以这二者为例介绍其直接检测的流程, 其它临床样本的检测流程与之类似。(一)临床样本预处理  MALDI-TOF MS直接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有2个基本的要求:(1)临床样本中细菌的量。为了得到准确的鉴定图谱, MALDI-TOF MS技术对置于靶板上的细菌的最低检测限约为(1× 104)~(1× 106)cfu/mL。若要直接检测拟似血流感染的血液样本以及拟似泌尿系统感染的中段尿等临床样本中的病原菌, 首先必须富集细菌 (2)临床样本的质。由于血液和血培养瓶中的大分子成分如血红蛋白和其它蛋白成分、尿液中的白细胞等有机成分会干扰细菌的谱峰, 所以直接检测前需要采取预处理措施去除这些干扰因素。1.阳性血培养瓶直接检测 直接检测阳性血培养瓶的细菌浓度常常需要1× 107 cfu/mL[2, 4]。由于在血流感染患者血液中的细菌量常常很低(最低可 1~10 cfu/mL), 因此对血样本的直接检测需要一个增菌的过程, 即采用血培养瓶增菌。目前已报道的阳性血培养病原菌预处理程序各不相同, 但预处理过程主要包含了以下2个步骤:(1)将细菌从血细胞中分离出来。先应用温和去污剂(如吐温-80、十二磺基硫酸钠、皂素等)将血液中的血细胞溶解, 然后通过不同的流程(离心、洗涤)去除其它的干扰因素, 纯化要鉴定的细菌样本 (2)将菌体中的蛋白质抽提出来。最常用的是混合溶剂处理法, 使用甲酸/乙腈溶液对样本进行处理来抽提蛋白, 利用2种溶剂的混合作用将菌体表面的蛋白和存在于细胞内的低相对分子质量的高丰度蛋白提取出来, 实现对菌株的鉴定。虽然至今尚没有规范化的处理程序, 不过目前市场上已有商品化的阳性血培养瓶预处理试剂盒Sepsityper kit(Bruker)可以提高鉴定分数和鉴定准确率, 但是花费比较高, 处理程序也费时较长[5]。另外, HAMMARSTR? M等[6]建立了一种基于声学捕捉和集成选择性富集目标(integrated selective enrichment target, ISET)的新方法用于富集样本中的细菌, 快速、准确并且简化了人工操作, 有望替代传统的以离心为基础的分离方法。2.中段尿样本 要取得一个较高的鉴定成功率, 直接检测中段尿样本中病原菌至少需要的细菌数量是1× 105 cfu/mL[7, 8]。对尿样本的预处理程序较为简单, 主要有下面几个步骤:低速离心去除白细胞, 高速离心收集细菌, 沉淀, 经过洗涤、离心之后进行蛋白质的提取(常用的是甲酸、乙腈), 经高速离心后取1 μ L上清涂布到MALDI的靶板上, 在室温下干燥后即可进行检测。

  • 【会议分享】首届“生物成像与空间多组学”主题学术研讨会 4月16日开播

    【会议分享】首届“生物成像与空间多组学”主题学术研讨会   4月16日开播

    [size=16px]仪器信息网将于[/size][size=18px][color=#ff0000][b]4月16日[/b][/color][/size][size=16px]举办[/size][size=18px][color=#ff0000][b]首届“生物成像与空间多组学”主题学术研讨会 [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bioimagingspatialmultiomics/]详情戳这里[/url][/b][/color][/size][img=,690,15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4/202104121020086454_4591_2507958_3.jpg!w690x151.jpg[/img][b][size=18px]会议简介:[/size] [/b] [size=18px]近年来,随着成像技术和组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成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引进,生物成像与空间组学技术优势互补,并逐渐交叉和融合,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发病机制阐释、分子病理诊断、药物靶点发现、药物药效与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重要工具。 因此,我们将举办“生物成像与空间多组学”主题研讨会,旨在聚焦生物成像技术和空间多组学的发展前沿与应用进展,从技术难点、数据分析到行业应用进行剖析,为相关人员提供更灵活的交流机会,促进合作。[/size][size=18px][b]报告内容:[/b][/size][size=18px][b][img=,690,38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4/202104121024068875_2508_2507958_3.png!w690x380.jpg[/img][/b][/size][size=18px]欢迎各位大咖参会[/size][size=18px][b][/b][/size]

  • 【转帖】《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九次缔约方大会高级别会议开幕 中国呼吁全球携手努力实现2010年目标 就生物燃料发展、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等重要问题阐明立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九次缔约方大会高级别会议开幕 中国呼吁全球携手努力实现2010年目标 就生物燃料发展、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等重要问题阐明立场 黄勇 2008-05-30   本报德国波恩5月28日讯 5月28日,为期3天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九次缔约方大会(COP9)高级别会议在德国波恩开幕。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和帕劳总统雷门杰索以及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87位部长级官员齐聚波恩,参加了本次高级别会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大会发来贺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率中国代表团参会并在大会上发言,阐述了中国政府就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所面临问题的立场,表示中国愿意与各方广泛开展对话、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携手努力,共同推动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及相关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吴晓青在发言时首先表示:“作为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中国一直负责任地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体制和能力建设,如实施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同时,中国政府正在制定新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吴晓青表示,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到2010年大幅度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是人类对地球的郑重承诺。中国希望《生物多样性公约》在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发言中,吴晓青阐述了中国政府就本次会议讨论的诸多重点问题的立场:  第一,关于农业生物多样性。中国重视生物燃料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重视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贯彻“因地制宜,非粮为主”的原则,即明确了在发展生物燃料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发展方针,同时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生物燃料的生产和消费方面,各国情况差别很大,中国政府呼吁国际社会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能力,减少发展生物燃料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不利影响。  第二,关于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这一议题在本次大会上得到高度关注。中国政府认为,尽快完成制定国际制度的工作有利于推动公约三大目标和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的实现。本次大会已经为今后两年如何实现此目标制定了路线图。中国政府愿与各方共同努力,争取早日确定各方均能接受的国际制度。  第三,关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研究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研究,目前各方均已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因此特设工作组的职责范围应特别考虑避免重复性工作,有效利用有限资源。发展中国家普遍生态环境脆弱,监测、评估及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能力不足,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为严重。特设工作组的工作内容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帮助发展中国家研究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高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同时也要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充分参与。  此外,中国政府强调《生物多样性公约》有其自身的宗旨和工作目标,应该集中有限资源重点解决履行公约所涉重点问题,为确保按时实现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而努力。  第四,关于生态系统方式。生态系统方式是一种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思想,其广泛应用将有利于公约三大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从根本上降低并最终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生态系统方式是个科学概念,包含了一系列科学原则和原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主动和创造性地加以利用。工作的重点应是生态系统方式的概念和原理的宣传、教育、成功案例的总结推广以及能力建设,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  第五,关于财务资源与财务机制。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广大发展中国家当前所面临的技术资金匮乏和能力“赤字”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大瓶颈。希望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带头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力度,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  会议期间,吴晓青还与芬兰环境部长葆拉莱托姆基等举行了双边会谈。  另据记者了解,中国代表团由来自环境保护部、外交部、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科院和香港特区政府等部门的代表组成。 来源:中国环境报

  • 【资料】“安捷伦号”贺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四次全国学术大会召开

    【资料】“安捷伦号”贺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四次全国学术大会召开

    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安捷伦号”热烈祝贺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四次全国学术大会成功召开2007年11月11日晚,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为祝贺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四次全国学术大会成功召开,在上海美丽的黄浦江畔的观光游轮上隆重地举办了2007年有机质谱用户答谢晚宴。来自全国各地近200名有机质谱方面的专家、用户出席贺喜,整个晚宴上欢声笑语,喜气洋洋。晚宴开始,首先由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仪器部大中华区总经理牟一萍女士致辞,对质谱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分析仪器界的朋友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向大家介绍了安捷伦的经理团队。晚上7点15,牟总宣布启航,随着一声嘹亮的气鸣声,安捷伦号,这艘分析测试仪器界的航空母舰顺利起航[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7/11/200711131449_69916_1622715_3.jpg[/img]安捷伦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事业部大中国区总经理牟一萍女士致欢迎词

  • 高校科研院所招聘联盟刚刚发布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计算生物学/生物医学图像信息学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职位,坐标北京,敢不敢来试试?

    [b]职位名称:[/b]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计算生物学/生物医学图像信息学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b]职位描述/要求:[/b]需求人数:1面向对象:应届毕业生,博士后,社会在职人员工作责任:1.生物医学图像的处理算法与软件的研发。2.申报和承担各个层面的纵向/横向科研项目。3.组织和领导团队开展日常工作,指导研究生。应聘要求:1.生物医学工程/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电子工程/自动化/模式识别或相关专业博士及以上学位。2.具有坚实的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的理论基础,在一个或多个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在重要核心刊物或核心国际会议上发表过第一作者论文;具有生物/医学研究经验背景优先。3.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英文读写能力较强。4.责任心强,沟通与表达能力强,具有团队精神。所属团队:国家模式识别实验室计算生物学团队[b]公司介绍:[/b] 仪器信息网仪器直聘栏目针对高校科研院所的免费职位发布平台,汇集了全国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的招聘信息。发布信息请联系010-5165407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55142]查看全部[/url]

  • 【我们不一YOUNG】+监测人体有机磷生物样本的选择

    尿液是监测人体OPs暴露最常用的生物样本,优点为样本易于收集,缺点是无法通过尿液中的代谢物推断出特定母体农药的信息。通过检测血液或血液制品可以直接监测血液中的OPs母体化合物,而不是代谢物。但是,血液样本不易收集,样本量有限且血液中农药浓度水平低,对分析技术的灵敏度要求更高。除了常用的尿液、血液样本外,其他样本如胎粪、脐带血、羊水等也在暴露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胎粪可反映妊娠16周到分娩前的污染物长期累计暴露水平,是胎儿宫内暴露评估的良好基质。脐带血可以不用静脉穿刺即可得到相对较大的样本量 (30mL)。与胎粪只能检测妊娠期第16周到分娩这段时间的婴儿暴露剂量相比,测量羊水(妊娠12~20周期间)可以了解胎儿早期暴露情况。其他可用于暴露评估的生物样本如唾液、头发等在人体OPs生物监测与暴露评估研究中报道较少。

  • 质谱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样本直接检测中的应用-2

    (二)MALDI-TOF MS分析  目前主要有4种MALDI-TOF MS系统[9]:MALDI Biotyper系统 (Bruker Daltonics, 德国), VITEK MS系统 (BioMé rieux, Marcy l’ Etoile, 法国), the AXIMA@SARAMIS 数据库 (AnagnosTec, 德国)和the Andromas (Andromas, 法国), 其中前2种质谱系统已获得中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许可证, 可以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  在进行质谱分析前, 应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和使用的激光类型选择合适的基质。基质由基质复合物和基质溶剂组成。常用溶剂有:乙醇、乙腈和一种强酸如三氟乙酸、甲酸等。常用的基质是2, 5-二羟基苯甲酸(2, 5-dihydroxybenzoic acid, DHB)、ɑ -氰基-4-羟基肉桂酸(ɑ -cyano-4-hydroxycinnamic acid, ɑ -CHCA)、3, 5-二甲氧基-4-羟基肉桂酸(sinapinic acid, SA)等。将经过提取的微生物样本细胞内容物与等量的基质溶液(通常是1 μ L)混合或分别点加在样本靶板上, 待室温条件下干燥后(使得样本与基质共结晶)上机检测即可。(三)鉴定结果分析  将质谱检测得到的谱峰与数据库进行模式匹配, 得到一个鉴定分数。基于软件给出的在列表中第1种微生物的鉴定分数, 根据各自质谱分析系统的判断标准得出检测结果。目前文献报道有2种判断标准:第1种是由STEVENSON等[10]提出的, 鉴定结果按照匹配程度进行打分, 分值在0~3之间。当得到的鉴定分数≥ 2.0时, 表示待测菌株有较大的把握被鉴定到种的水平 鉴定分数在1.7和2.0之间时, 表示菌株被鉴定到属的水平, 分值 1.7表示产生的鉴定结果不可信。第2种标准是LA SCOLA等[11]提出的, 当一个样本经过4次点样鉴定, 当列表中第1种微生物的鉴定结果均一致, 并且至少2次的鉴定结果鉴定分数≥ 1.900, 或者4次的鉴定分数均≥ 1.200, 表明微生物能被正确鉴定。有学者发现通过改进上述的鉴定标准可以得到更好的鉴定效果, ROSSELLó 等[12]认为在临床样本直接鉴定时, 鉴定分数要比直接纯培养的低, 可能会对分析结果造成干扰, 而厂商推荐的鉴定标准有些严格, 只有得到很高的鉴定分数结果才是被接受的。因此提出新的标准增加可接受的准确鉴定数:当一个样本4次点样中至少有2次的鉴定结果一致, 并且对列表中的第1个微生物种的鉴定分数均≥ 1.4时, 即表示能够准确鉴定, 这种标准与纯培养的鉴定结果有100%的符合率。NONNEMANN等[5]、GORTON等[13]将种的鉴定分数降到1.5, 可以将种的鉴定率从56%提升到76%、54%提升到63%。以上均提示了厂商推荐的cut-off值比较保守, 使得鉴定的敏感性降低。此外, 由于目前的数据库尚不完善, 对于部分菌株可能会出现鉴定失误的情况,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商品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和丰富自己的参考数据库, 以提升鉴定的准确率。三、MALDI-TOF MS在临床样本直接检测中的应用  从临床样本直接检测微生物可以节省转种培养的时间。目前已取得显著进展的是从血培养阳性样本中直接检测细菌和酵母样真菌, 而从中段尿和其他无菌体液样本中的直接检测也在快速发展。(一)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快速检测  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当高, 快速准确的血流感染病原菌鉴定对于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病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直接检测能显著减少鉴定时间( 29 h), 使得在血培养阳性的第1个24 h内接受适当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增加11%[14]。CLERC等[15]认为基于MALDI-TOF MS 对血培养阳性样本的检测可能会成为血培养阳性患者管理中除了革兰染色报告之外的第2个关键步骤。近年来, 有不少的研究应用MALDI-TOF MS直接鉴定临床微生物样本, 取得明显进展的是从血培养阳性样本中直接鉴定细菌和酵母样真菌[5, 10, 16], 而混合菌和厌氧菌等的鉴定还有待更多的研究。1.鉴定效能 (1)细菌:在引起血流感染常见菌的鉴定方面, MALDI-TOF MS技术已经在肠杆菌科细菌、葡萄球菌等病原菌的直接鉴定方面取得了很好的鉴定结果。大量的研究评估了MALDI-TOF MS用于直接鉴定阳性血培养瓶的表现, 不同文献报道的种水平的鉴定率在54%~99%不等[5, 10, 11, 17, 18, 19], 主要是由于所鉴定细菌种类/数量的不同, 或是运用了不同的预处理/提取方法, 或是定义了不同的cut-off值。SCHMIDT等[19]、SCHUBERT等[20]应用不同的操作程序直接鉴定阳性血培养瓶样本, 结果显示103株代表临床最常见的13个属24个种的样本中, MALDI-TOF MS准确鉴定其中的72%(86.6%革兰阴性菌, 60.0%革兰阳性菌) 500例样本中, 其中革兰阳性菌358例, 革兰阴性菌98例, 总体种的鉴定率达到了86.5%, 其中革兰阳性菌是89.8%, 革兰阴性菌是86.3%。国内最新的研究也显示, 陈峰等[21]运用分离胶促凝管联合MALDI-TOF MS直接检测, 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中有84.0%和75.0%能被准确鉴定到种的水平 对于血流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的菌种鉴定符合率达到83.3%~96.9%。以上研究均显示了MALDI-TOF MS在血流感染直接鉴定方面的良好表现, 并呈现出了如下特点:对革兰阴性菌的鉴定率比革兰阳性菌高 无荚膜的细菌较有荚膜的细菌(细胞壁难以破坏提取到足够的菌体蛋白)的鉴定率高 混合细菌感染时鉴定能力有限, 多数情况下只能鉴定出其中一种优势细菌 对草绿色链球菌的鉴定效果较差(鉴定不出, 或将缓症链球菌鉴定为肺炎链球菌)[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需要进行另外的确证试验 (2)真菌:MALDI-TOF MS在鉴定酵母菌方面有较高的鉴定率。FERRONI等[18]、YAN等[16]的研究表明酵母菌鉴定的正确率可达91%~100%。但是也有学者得到了相反的结果, GORTON等[13]和PAOLUCCI等[22]直接鉴定的正确率只有56%和41%, 可能是因为鉴定使用的血量过少(1.5 mL), 或是在处理样本的过程中样本的丢失导致了低鉴定率 (3)其它细菌:目前关于厌氧菌的直接鉴定的报道较少, 并且显示了鉴定成功率并不理想, 可能是因为厌氧菌对生长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 导致增菌的数量达不到要求, 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优化其鉴定条件。2.不同的检测方法 上述结果均是MALDI-TOF MS直接检测报阳血培养瓶的样本所得到的。有研究表明报阳血培养瓶的样本也可以转种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短暂孵育(如2~4 h)后再进行鉴定, 则具有更大的优势。KROUMOVA等[23]在质谱法分析实施蛋白提取程序之前, 将样本富集到一个增菌培养基中孵育大约2 h后再进行质谱分析, 同时达到增菌和减少血液成分干扰的目的, 提升了鉴定分数, 使鉴定结果更可信 IDELEVICH等[24]将血培养阳性的样本转种到血平板孵育1.5、2、3、4、5、6、7、8、12和 24 h(对照), 分别直接进行MALDI-TOF MS检测, 直到有可靠的到种水平的鉴定结果出现(鉴定分数≥ 2.0), 结果发现革兰阳性球菌平均鉴定到种所需要的孵育时间是5.9 h, 革兰阴性杆菌平均鉴定到种所需要的孵育时间是2 h。如果增加了蛋白提取程序, 革兰阳性球菌的孵育时间将缩短至3.1 h, 但对革兰阴性杆菌的影响不明显。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额外的人工操作时间和费用。HONG等[25]的研究也表明, 这种方法能得到可靠的鉴定结果(与传统生化方法的属水平的一致率是98.9%), 并且这种方法不会受血培养系统的影响, 成本低, 易于操作。3.与药物敏感性联合检测 为了克服MALDI-TOF MS不能做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的不足, MALDI-TOF MS已经开始与药物敏感性试验联合用来直接检测阳性血培养瓶的样本[26], 用不含活性炭的血培养基在过滤和洗涤之前用溶解细胞的缓冲液进行孵育, 然后将从过滤膜上收集的微生物直接进行MALDI-TOF MS分析, 剩下的样本用VITEK 2系统孵育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将94.0%的样本鉴定到了种的水平, 药物敏感性试验与传统方法相比有93.5%的一致率, 并且相较于传统的56.3 h, 新方法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所用的时间缩短到了11.4 h。证明了在一天内完成微生物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可行性。为获得更好的治疗争取了时间并且减少了住院的费用[27]。4.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有研究指出不同的血培养瓶和血培养系统可能会产生鉴定结果的差异[19, 28, 29]:使用含有活性炭的血培养瓶和BacT/ALERT血培养系统的鉴定率较低, 使用含有树脂的血培养瓶和BACTECTM血培养系统鉴定率较高。其中一项研究比较了含有活性炭的和不含活性炭的血培养瓶在BacT/ALERT血培养系统下的鉴定表现, 发现使用不含活性炭的血培养瓶的MALDI-TOF MS的鉴定率为30%, 而含有活性炭的血培养瓶的鉴定率只有8%[28]。而另一项研究比较了3种不同的血培养系统— — BACTECTM, VERSATREK和BacT/ALERT对鉴定率的影响, 经这些鉴定系统培养的阳性血培养瓶的鉴定成功率分别是76%、69%和62%[29]。此外, 使用不同的细菌蛋白提取程序也会影响鉴定成功率[11]。

  • 推断生物分子原子结构有了新法 美用直线加速器相干光源开辟生物学新型研究方式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31日报道,美国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国际科研团队已证实,其下属的强大X射线激光器能够借助相干X射线衍射成像等技术,破译生物分子的原子结构,并开辟生物学领域关键的新型研究方式。相关报告发表在本周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研究团队使用了SLAC的直线加速器相干光源(LCLS)来获得关于结晶的生物分子的超高分辨率视图,其中包括在蛋清中发现的名为溶解酵素的小分子蛋白等。这是基于全新相干X射线成像(CXI)设备完成的首次实验,除了分子摄像机,适配于CXI的新型像素阵列探测器(CSPAD)也是研究的关键。 数十年来,科学家通过借助X射线照射结晶样本,重建了生物分子和蛋白质的形状,以研究它们将如何散射照射的光线。而此次是首个借助超短、超亮X射线激光脉冲对微晶体进行的瞬间成像实验,其分辨率更高,也允许科学家使用更小的晶体,并使他们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观察分子动态。 首先,科学家可通过进样器将单个生物分子传送至LCLS,并使LCLS脉冲抵达CXI所在地。随后,在生物分子被激光束击中损毁之前,令散射的X射线与探测器“会合”,使得完好的生物分子衍射图样能被记录下来,存储在计算机之中。由于每张图样都是随机定向,科研人员之后可按分子的定向为其分类,聚合成完整的三维图案。科研人员表示,他们能够以极高的分辨率可视化生物分子结构,而借助相位复原技术,可通过衍射强度推断出分子的三维原子结构,推测出单个原子的位置等。 而研究团队之所以选择溶解酵素作为研究的首个样本,是因为它很容易结晶,前人也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观测到的溶解酵素与已知的结构一致,并未显示出辐射损伤的明显特征。虽然激光脉冲最终完全破坏了样本,但却可在其被毁坏前观察衍射图样的细节,并对生物样本进行测量。 研究团队称,利用LCLS最终可实现对于复杂生物系统的原子或分子级别的解析,例如对驱动光合作用的膜蛋白的细胞功能及机制的剖析等。这将掀起多个科学领域的发现大潮,如在制药学领域获得突破或找到新型的可替代能源等。(张巍巍) 《科技日报》(2012-6-2 二版)

  • 生物分析-样本溶血问题

    目前要开发新的项目,文献报道有的要做血细胞破碎,先溶血。不知是什么原因,很多生物分析方法不是说要防止溶血的吗?

  • 【网络会议】:2015年07月09日 14:00 生物大分子液质定量分析方法开发

    【网络会议】:2015年07月09日 14:00 生物大分子液质定量分析方法开发

    【网络会议】:生物大分子液质定量分析方法开发【讲座时间】:2015年07月09日 14:00【主讲人】:宋玉玲宋玉玲女士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析中心,担当液质应用工程师,在液质技术相关的生物分析及大分子分析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多年从事复杂生物基质中多肽类药物分析方法开发、蛋白定量方法建立等工作。【会议介绍】 在复杂生物体系中蛋白药物定量研究的手段中,与传统的ELISA方法相比,利用LC-MS/MS对抗体药物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具有更好选择性,并且能够实现代谢产物的同时分析,为抗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 对于复杂生物样本中的痕量蛋白检测,简化方法开发过程、提高分析灵敏度、获得好的重现性是普遍关注的热点,在此介绍岛津最新开发的蛋白定量技术,以蛋白定量方法开发过程、蛋白定向酶解技术、氧鎓离子技术在糖蛋白分析中的应用等展开介绍。 -------------------------------------------------------------------------------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2、报名并参会用户有机会获得100元手机充值卡一张哦~3、报名截止时间:2015年07月09日 13:304、报名参会: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15065、报名及参会咨询:QQ群—37919673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42911235201_01_2507958_3.jpg

  • 生物信息学国内学者TOPs【欢迎交流】

    声明:排列次序按跟贴先后排列,并无排名意图。----------------------------------------------------------------:):):):):):):):)-----------------------------------------------------------------国内生物信息学领域权威:----------------------------------------------------------------*.陈润生:是我国最早从事理论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二十多年来在生物信息学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曾参加我国第一个完整基因组泉生热袍菌 B4基因组序列的组装和基因标识,曾参加人类基因组1%和水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自1996年以来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共作大会报告及分组会报告十余次。陈教授写过大量的生物信息方面概述性的论文,算是我的启蒙老师吧。http://www.ibp.ac.cn/c/faculty/02/runshengchen.html*.杨焕明:杨焕明教授一直从事基因组科学的研究。他主持完成的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卷”使中国成为这一被称为“二十世纪登月计划”的宏伟项目的成员国,得到了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赞扬。杨焕明教授及其团队“华大基因”)所承担的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以及家猪、家鸡、家蚕基因组等重大项目使我国的基因组研究得以跻身于世界前沿。2003年,“华大基因”又在水稻基因组完成图、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以及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组研究及建立诊断方法都做出了新的成绩。杨焕明教授还特别关注基因组研究的社会影响和基因知识的普及。http://www.big.ac.cn/big/center/yhm.jsp?id=25*.罗静初:北京大学生物信息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分子生物学网络组织中国节点负责人,英国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杂志编委。1947年生,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86年起从事DNA和蛋白质序列计算机分析。1987-89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进修访问,从事蛋白质分子模型和计算机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1991-99先后5次赴英国帝国癌症研究所合作研究,从事蛋白质分子模型、蛋白质结构域分析和数据库构建、蛋白质回环数据库构建等研究。1996年起主持和参加863、973、211、985,以及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北京市科委等项目。 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翻译《生物信息学概论》、合作编写《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开设“实用生物信息技术”研究生课程。我入门时看过的很多生物信息学讲义都是罗教授的,个人觉得罗教授的生物信息学讲义是学习生物信息入门的首选。http://www.bio.pku.edu.cn/collegereview/teacherinfo/teacher/luojc.jsp 郝柏林:郝柏林 1934年6月生于北京市。1959年毕业于乌克兰国立哈尔科夫大学物理数学系。后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副所长。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物理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副理事长、陈嘉庚国际学会常务董事。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主要从事理论物理、计算物理、非线性科学和理论生命科学的研究。涉及固体电子能谱和声子谱、金属红外性质、高分子半导体理论、统计物理模型、相变和临界现象、临界动力学、闭路格林函数方法、动力电网计算、天线计算、地震活动性统计分析、群论知识工程系统、计算机程序设计、混沌动力学和符号动力学、DNA序列分析等领域。http://www.fudan.edu.cn/new_teach/hebolin.htm施蕴渝: 196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1965年9月-1970年2月,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实习研究员。1970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79年-1981年意大利罗马大学物理化学系访问学者。1984年6月-1985年1月及1990年3月-9月,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物理化学系合作研究。1994年1月法国巴黎南大学,C.N.R.S酶学及生化结构实验室合作研究。1995年11月及1996年3月-4月法国NANCY大学CNRS理论化学实验室合作研究。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委员会结构生物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常委。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负责人、973项目中的课题负责人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负责人。http://www.zgkjcx.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702张春霆:著名生物物理学家。1936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同年起在复旦大学攻读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1965年毕业。1965—1970年在天津工科师范学院任教,1970—1979年在天津轻工业研究所工作,1979—1982年在法国国立理论物理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从1984年起在天津大学物理系工作至今。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境外研究员,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员。主要的学术成就:张教授是我国少数生物信息学家之一。他有较强的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以此为背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他转而研究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先后在国外SCI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被引用400余次。他的主要贡献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出用双Sine—Gordon偏微分方程组来模拟DNA分子在转录和复制过程中碱基运动的动力学机制,此工作得到近100次的SCI引用。二是提出了DNA序列的Z曲线理论,开拓了一条用几何学方法分析DNA序列的新途径。目前,Z曲线理论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中已获得了重要的应用,成为生物信息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理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系统地开创了DNA序列分析中的几何学研究途径,得出了关于天然蛋白质的稳定性与密码子的选用之间存在着强关联等的重要结论。在蛋白质结构类的预测研究中取得了世界领先性的成果,提出了预测HIV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剪切活性部位的有效方法;提出了解释细胞内微管蛋白质装配过程的内部运动机制的精妙理论。张教授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7) 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2001)。他还获天津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00)。http://www.tju.edu.cn/survey/zhangchunting.htm李衍达: 李衍达院士出生于1936年10月,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79~1981年作为中国第一批赴美访问学者在麻省理工学院访问。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衍达院士长期从事信号处理理论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他研究的仅用相位谱、 幅度谱或附加部分时域采样点恢复有限长离散信号等问题,在信号重构理论及算法的研究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他将新的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方法用于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取得了开拓性成果。李衍达院士发表了《信号重构理论及应用》等多部著作和论文;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及教学成果国家特等奖。 http://www.pupk.com/discovery/zt1/data/3337.htm[/siz

  • 2014年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圆满结束

    2014年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圆满结束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满载对秋天收获的期盼,2014年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如约而至,这次盛会不仅是对近年来工业生物过程优化领域成果的回顾,也将是对该工业领域未来发展的一次展望。本次大会邀请到了全国百余所高校及五十多家生产企业专家,会议于10月17日早08:30正式拉开帷幕,会议列席专家和领导有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邓子新院士、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书记庄英萍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许建和教授、国家生化工程技术中心(上海)主任张嗣良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堵国成教授、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方柏山、上海交通大学生物过程模型化与控制实验室主任袁景淇教授和梅特勒-托利多过程分析事业部经理常成。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141028_523026_271_3.jpg左图: 钱旭红 院士(左五)、邓子新 院士(右五)、庄英萍教授(左四)、马延和研究员(右四)、许建和教授(左三)、张嗣良教授(右三)、堵国成教授(左二)、方柏山教授(右二)、袁景淇教授(右一)和常成(左一)。 右图: 会议间歇参会人员交流现场大会报告的第一天,邀请梅特勒-托利多过程分析事业部技术部经理胡建斌做题为《过程分析技术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报告,分享梅特勒-托利多过程分析近十年的ISM智能技术,与会观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梅特勒-托利多公司是世界上著名的精密仪器制造商,致力于推动全球及中国的生物领域在线检测分析技术。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141030_523028_271_3.jpg左图:梅特勒-托利多过程分析事业部经理常成致辞。右图:梅特勒-托利多过程分析事业部技术部经理胡建斌做报告 与会期间,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微生物学会生化过程模型化和控制专业委员会及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各方领导与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公司领导会面,就共同创办“联合实验室”、资助“工业生物过程优化与控制研讨会”及设立“梅特勒-托利多过程分析奖学金”等合作达成共识,并现场签订协议。梅特勒-托利·中国和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以及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多年,到如今已有二十几个年头,为持续促进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大力推动生物技术领域的过程分析技术的发展,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公司决定将在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投入更多人力、设备和资金。签约现场情况如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141031_523029_271_3.jpg上图: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许建和与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大中华区总裁林桂兴签订“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141032_523030_271_3.jpg上图: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书记庄英萍教授与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大中华区总裁林桂兴签订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会议赞助合作协议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141032_523032_271_3.jpg上图: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卢艳花教授与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大中华区总裁林桂兴。设立“梅特勒-托利多过程分析奖学金”。研讨会结束后,会议还组织多名专家对会议投稿论文进行甄选,优秀论文推荐在核心期刊《生物工程学报》发表。赞助方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公司特设一、二、三等优秀论文奖,每篇论文奖金金额1000元-5000元,鼓励莘莘学子,业有所成。获奖者名单如下:   姓名 学校 论文题目一等奖 1 段晓杰 中国农业大学 [fo

  • 中国计量界成功主办国际温度大会

    [b]中国计量界成功主办国际温度大会[/b][color=rgba(0, 0, 0, 0.298039)]原创:[/color] [color=rgba(0, 0, 0, 0.298039)]新闻中心[/color]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color=rgba(0, 0, 0, 0.298)]昨天[/color] 6月10日至14日,国际温度大会(TEMPMEKO & TEMPBEIJING 2019 and MMC 2019),暨第十四届工业和科学中的温度和热测量国际大会(TEMPMEKO 2019)、第四届(北京) 国际温度大会(TEMPBEIJING 2019)和第三届气象气候中的计量国际会议(MMC 2019),在成都成功举行。参会代表500余人,其中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国际学者。此次会议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主办,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协办,国际测量联合会温度和热测量技术委员会(IMEKO TC12)提供支持。[align=left] 在大会开幕式上,此次大会国内组委会名誉主席蒲长城、IMEKO TC12主席Davor Zvizdic 、国际组委会主席Andrew Todd、国际组委会联合主席Andrea Merlone和国内组委会主席方向分别致辞。参加开幕式的还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秘书长马爱文、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杰斌等相关部门领导和代表。[/align][align=left] 蒲长城从火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谈到国际单位制温度单位的重大变革,高度肯定了温度和测温学在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align][align=center] Davor Zvizdic博士介绍了IMEKO TC12的基本情况和TEMPMEKO国际会议的历史。Andrew Todd博士介绍了本届TEMPMEKO& TEMPBEIJING 2019的组织和论文投稿情况。AndeaMerlone博士介绍了温度和测温学在气象气候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历次MMC会议情况。[/align][align=center]最后,方向代表会议主办单位感谢了IMEKO TC12以及国际同行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信任与肯定,汇报了会议组织工作,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align][align=center] 国内组委会执行主席、国际测温学咨询委员会CCT主席、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段宇宁博士作首个大会报告,题目为“Thermometry for Future Generations”。[/align][align=center] TEMPMEKO国际温度大会自1981年以来,每2至3年举行一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温度测量领域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此次TEMPMEKO会议是首次在亚洲国家举行。TEMPBEIJING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发起的国内外温度同行技术交流和对接的重要平台,每10年一次,今年恰好与TEMPMEKO同期举行。MMC是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挑战、协调全球计量届对气象和气候科学的支撑和服务的一种独特工作方式。[/align] 此次大会,作为新SI实施之后首次召开的国际温度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在传承TEMPMEKO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创新,深入探讨温度和热学测量的前沿发展和产业应用。大会收到国内外学者400余篇口头和展示报告,吸引了20余家企业赞助和参会,为所有与会者呈现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宴。大会安排有8个主题大会报告、5个分会场11场次口头报告、6场次墙报展示以及25家国内外企业的产品展示。为期五天会议期间,与会人员深入交流、互通想法,深化合作,为进一步促进国际温度测量领域的发展,以及共同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能源环境等重大挑战奠定了合作基础。[align=center] 近年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已逐步成为国际温度计量领域举足轻重的成员。此次会议期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20余位研究人员参会,除了承担会议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也展示了我院在温度计量领域的科研进展。据了解,会后,十余位国际同行专程赴北京访问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相关实验室,交流科研进展,讨论合作前景。[/align][align=center](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际合作部)[/align][align=center][/align]

  • 【转帖】“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研讨会,2009”将于6月25~29日在中科大举行

    为了促进国际学术交流,研讨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研究以及技术的最新进展,将于2009年6月25日到6月29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召开“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研讨会,2009”,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会议将交流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领域最新的研究方法和国际研究前沿及发展动态。报告内容包括, 应用液体,固体核磁共振方法研究生物大分子(包括水溶性蛋白及其复合物,核酸,膜蛋白)的三维结构和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动力学分析,应用核磁共振方法进行先导药物筛选,候选药物优化,及代谢组学分析等相关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等生物学领域应用的未公开发表过的研究工作。会议组委会已经成功邀请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员,著名核磁共振科学家Ad Bax博士作会议主题报告。近30位国际,国内知名华人核磁共振科学家(包括学术界,工业界)已经应邀出席研讨会并作学术报告。具体研讨会信息请见网站:http://bionmr.ustc.edu.cn/snbm2009 附件是第一轮通知,我们诚挚地欢迎您参加此次研讨会。并请将本通知传达给感兴趣的同行,同学!非常感谢!田长麟研讨会秘书长02/16/2009

  • 【原创】安全转移生物样本

    【原创】安全转移生物样本

    随着全球对生物技术和生物替代燃料开发的日益重视,使用包含生物材料的流体进行的分析工作也越来越多。无论该种分析涉及血细胞计数还是细菌培养(涉及许多其他生命科学应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经常需要将生物样本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有时这种转移可手动完成(例如手持式移液器),但对高通量的需求持续推动着人们开发更加自动化的技术。目前很多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就是,各种泵送技术对细胞物质造成的负面影响:· 往复泵——生命科学分析工作中最常使用的两种往复泵为隔膜泵和柱塞/注射泵。隔膜泵通常由单向阀和一个柔性膜片(安装在驱动电机轴上)组成,该隔膜通过自身“脉冲”动作推动液体在泵内进出。柱塞/注射泵则将正排量活塞或柱塞与某些类型的旋转剪切阀结合,通过活塞或柱塞的移动推动液体移动。这两种类型的往复泵都会带来细胞活性的问题,这是由于细胞会暴露在较强的真空力和剪切力下。这些力量会使细胞破裂,从而大大降低细胞活性以及进行更长期试验的可能性。此外这两种泵送技术还会造成清洁困难,从而导致样本夹带和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增加。· 齿轮泵——齿轮泵通过两个(或多个)啮合齿轮的高速旋转进行工作。随着“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在高速旋转时相互接合,流体也在轮齿间向前移动。由于流体在高速转移时会受到物理应力的影响,因此这种泵送方式会为生物样本带来一些问题。例如轮齿经常会剪切细胞物质,从而导致分析样本或液体失效。此外,由于流体会接触泵的机械部分,样本间的交叉污染也难以避免。目前运用日益普遍的一种泵送技术采用了蠕动泵。蠕动泵通过一系列滚柱,很容易地对软壁管道进行压缩和扩展。该种泵送技术具有维持细胞活性和减少样本间交叉污染的多种优势:· 真空力小——蠕动泵通常采用软壁弹性管道。这种管道很容易被压缩,并可以很快恢复原始形状。蠕动泵使用的滚柱能够在管座下旋转的同时完全压缩流路管道。压缩后滚柱继续移动,管道也会重新扩张至原始形状,形成的低真空则可以在下一个滚柱再次压缩管道前将液体拉进管道。管道重复扩张形成的低真空足以移动液体但不会损害细胞物质。· 剪切力小——蠕动泵可保持相当一致的流量(泵的固有脉动效应除外)并避免流体与泵的机械部件直接接触。这两种特性都能将样本可能承受的剪切力减到最小,并帮助增加样本存活率。· 管道压缩点数量最少——由于软壁蠕动管道仅在有限的点完全压缩,大部分管道保持开放,从而降低了生物材料被压缩和损害的可能性。· 仅使用管道流路——蠕动泵的一个独特设计在于只有管道与被转移材料接触,被转移的材料不会接触泵的机械部分。这将使管道能够在用于不同分析工作前进行清洗、灭菌或更换,从而消除了样本间交叉污染的可能性。滚柱和管座设计也是大部分单通道Ismatec®泵的特色,它们通过滚柱在管座上推压管道。目前的很多泵都采用平面滚柱和管座,而大部分Ismatec单通道泵采用凸面滚柱和有一定弧度的凹面管座。Ismatec的滚柱在接触管道时仅会压缩管道中心,生物材料可通过缝隙进入管道壁以避免受到损害或破坏。(见下图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3_630768_1587_3.jpg为对比此种滚柱/管座设计与其他设计而进行的独立研究清楚表明,该种设计可以同时提高细胞浓度(培养期间)和细胞活性。(见下表1和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105201109396510_01_1587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105201110103059_01_1587_3.jpg蠕动泵也存在需要考虑的一些缺陷,例如泵在工作时经受的压差十分有限。另外管道本身也需要克服一些挑战,例如弹性管道的化学兼容性不够广泛,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生磨损,从而导致管道在使用期间流量不稳定及/或发生变化。事实上最重要的或许是蠕动泵需要承受脉动,这是其工作过程中的固有现象。脉动流会在离开管道流路时导致液体“喷洒”,另外分析腔内流量的不断变化也会导致实时流量分析无法提供确定的结果。虽然蠕动泵技术的这些局限阻碍了其在一些应用中的使用,但对很多应用—尤其是那些因涉及生物样本而被分类为“生命科学”的应用—蠕动泵是最佳选择。

  • 2013年4月16日网络会议: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6_646438_2507958_3.gif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讲人:龙飞 布鲁克公司 应用工程师活动时间:2013年4月16日 上午 10:0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6_646438_2507958_3.gif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2、参加及审核人数限制:限制报名人数为120人,审核人数100人。3、报名截止时间:2013年4月16日上午10:004、报名参会:http://simg.instrument.com.cn/meeting/images/20100414/baoming.jpg5、参与互动:本次讲座采取网络讲堂直播模式,欢迎大家积极发言提问。 *参会期间您还可以将有疑问的数据通过上传的形式给老师予以展示,并寻求解答* 每次会议从提问的用户中随机抽取出一名幸运之星,奖励一个价值150元的耳机。6、环境配置:只要您有电脑、外加一个耳麦就能参加。建议使用IE浏览器进入会场。7、提问时间:现在就可以在此帖提问啦,截至2013年4月15日8、会议进入:2013年4月16日9:30点就可以进入会议室9、开课时间:2013年4月16日10:0010、特别说明:报名并通过审核将会收到1 封电子邮件通知函(您已注册培训课程),请注意查收,并按提示进入会议室!为了使您的报名申请顺利通过,请填写完整而正确的信息哦~http://simg.instrument.com.cn/webinar/20110223/images/zb_11.gif注意:由于参会名额有限,如您通过审核,请您珍惜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按时参加会议。如您临时有事无法参会,请您进入报名页面请假。无故不参会将会影响您下一次的参会报名。快来参加吧:我要报名》》》快来提问吧:我要提问》》》

  • [推荐]微生物学 资源汇总

    白僵菌创造绿色家园白僵菌防治蛴螬、茶小绿叶蝉、天牛;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白僵菌组介绍。beauveria.vip.sina.com 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及遗传学系本系包括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两个方面。www.bio.pku.edu.cn/xibao 超级病菌MRSA并没有那么可怕介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概念、危害、特点、治疗和预防方法。it.21cn.com/people/domestic/2003-04-03/992916.htm 福建灵芝福建省原木灵芝研究发展中心主办,从事灵芝、紫芝等各种野生灵芝生物多样研究及性保护,人工栽培等。www.fjlz.org 广州微生物研究所主要从事生物医药、食品添加剂、工业防霉和城市卫生昆虫防治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www.gzmri.com 贵州大学虫草数字博物馆介绍虫草的科普、科研与开发。www.gzu.edu.cn/html/kyjg/cordyceps/index.htm 湖南省微生物学会介绍学会工作、微生物学有关科谱宣传。www.xysm.net/hsm 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从事农业微生物研究、开发的专业研究所。www.hnwsw.com 菌物系统《菌物系统》的前身为《真菌学报》,是我国菌物学(真菌、粘菌、卵菌)领域唯一的专门学术期刊。www.im.ac.cn/journals/jwxt 农业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www.cau.edu.cn/agromicro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固氮微生物,杀虫微生物等。hzaml.hzau.edu.cn 辽宁省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从事食用菌菌种、技术培训、贸易合作。www.cyptt.ln.cn/cj/index.htm 辽宁省微生物研究所提供所内简介、项目介绍、科研成果、技术转让等。www.lnwsw.com.cn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提供MRSA感染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fm365.39.net.cn/professional/nursing/professional/200102/7116620010219.htm 微生物馆包括微生物的基本知识、生命活动、研究发展等内容。www.kepu.org.cn/gb/lives/microbe 微生物资源在线关于微生物学研究的网站。xuequanhong.nease.net 微生物研究站提供微生物学最新研究动态、论文及文献。changjiang.whlib.ac.cn/pylorus/index.asp 细胞生物学杂志《细胞生物学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www.cjcb.or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生物教学网站含课程介绍、教学文件、实验实习等。netc.nwsuaf.edu.cn/courseware/wsw 天津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含研究所概况、研发机构、科研成果等内容。www.triim.ac.cn 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在线阅读。www.windrug.com/book/book24.php 渔农自然护理署介绍红潮的形成、及造成的影响。www.hkredtide.org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是中国专利局指定的专利培养物/生物材料/菌种保藏机构,也是国际保藏机构IDA,受理国内外用于专利程序的培养物保藏。www.cctcc.org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国家级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在线检索中国工业微生物资源。www.china-cicc.org 中国环境微生物学信息微生物学资讯。www.xjepb.gov.cn/envmicrinfor.htm 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中国微生物菌种、细跑、基因、组织、病毒、种质、淡水藻类、海洋藻类的收集培养。www.ctcccas.ac.cn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杂志社包括《微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菌物系统》、《微生物学通报》详细介绍。www.im.ac.cn/journals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从事普通病毒学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网站介绍研究所概况、机构设置、科研成果、科学数据库、研究生招生信息、出版刊物等。www.whiov.ac.cn 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中心微生物学分部包括最新信息、研究项目。micronet.im.ac.cn/cbic.shtml 中国微生物资源数据库致力于微生物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网络共享, 全部数据都来源于我国微生物学家的积累与整理,为我国微生物学家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的工作环境。www.micro.csdb.cn 中国微生物学会含学会简介,会员库,会议消息。micronet.im.ac.cn/im/csm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含相关机构,信息资源库。micronet.im.ac.cn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负责微生物所局域网和World Wide Web服务器的建立和维护,并参与所内各项信息工作的组织与协调。www.micronet.cn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sun.im.ac.cn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系统

  • 病原微生物样本

    病原微生物样本

    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2/201412150942_527186_2433088_3.jpg

  • 【分享】收购成都蓉生 天坛生物将变国内制血老大

    [center]收购成都蓉生 天坛生物将变国内制血老大[/center] 央企整合的脚步在岁末年初愈发加快。日前天坛生物发布公告称,其收购成都蓉生的重大资产重组已获国资委批准,标志着中生集团启动血液制品资产整合。 天坛生物控股股东中生集团是我国疫苗和血液制品最大的生产供应商和出口商,以天坛生物为资产平台,迄今已走出了两大步:2007年完成收购长春祈健,把中生集团旗下盈利能力最强的疫苗品种“水痘疫苗”收入囊中;2008年启动收购成都蓉生,打造了整合血液制品业务的平台,有望在未来三年内完成血液制品整合。 长城证券分析师王茜分析称,此次重组可以说是央企整合的前奏。国家鼓励央企合并、重组,中生集团下属天坛生物是唯一上市并具备医药整合条件的企业。成都蓉生是中生集团旗下最优秀的血液制品资产,是我国最具有产品研发、GMP生产、品牌和市场领先优势的血液制品三甲之一,天坛生物将其收购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招商证券分析师张明芳认为,中生集团有望在未来5年内完成疫苗资产整合,全部资产整合完成后,天坛生物即成为中国疫苗和血液制品的“巨无霸”。从公告披露的信息来看,其2008年固定资产和净资产均在2.7亿元,高于同行业三甲公司上海莱士和华兰生物。 资产重组后,天坛生物将定向增发5000-7500万股,价格已锁定14.34元/股。机构认为,从目前来看,14.34元/股的价格合适,具有投资价值。据机构测算,天坛生物对成都蓉生换股、增资和收购完成后,将持有成都蓉生93%股权,中国科学器材进出口公司持有蓉生股份将下降到7%,总股本将摊薄16%或21%,同时大股东中生集团的控股比例将从目前的56.3%下降到51%.长城证券分析师王茜表示,2009年乐观预测公司业绩将涨0.08-0.1元。 信息来源:南方都市报

  • 【分享】化学与药物结构分析领域国际性会议CPSA将再次于中国召开 欢迎投递论文

    2011年4月13-16日,化学与药物结构分析领域内享有极高声誉的国际性会议——CPSA将再次于中国上海召开。一年一度的CPSA起始于1998年,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三届,本界会议的主题是“改变药物研发模式:东西方的交遇。”“CPSA上海2011”是一个为科学家们提供共同、平等交流的场所和平台,所有报告内容都将是报告人的切身经历和经验,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政策法规、ADME和生物分析、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遗传学、药物研发中的PK/PD、药学/分析科学、外包策略探讨、新型给药技术、药物研发中的生物标记、生物制品发展、生物分析技术等。会议同期活动还包括:短期培训、研讨班、专题讨论会、墙报、展览等。会议还设置了青年科学家奖Email:frank.fung@mice-partners.com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