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

仪器信息网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专题为您整合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话题讨论。

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相关的资讯

  • 973计划启动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项目
    近日,973计划“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及其在高端超声换能器中的集成”项目启动会在哈尔滨召开,科技部基础研究司、973计划咨询组专家、项目组成员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  在会上,项目首席科学家曹文武教授报告了项目研究方案及工作思路,各课题负责人汇报了工作计划安排,与会专家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建议性意见。我国超声设备产业规模庞大但整体技术水平较低,高端产品被发达国家垄断,根本原因是超声换能器这一核心部件与国外差距较大,成为制约我国超声探测设备产业发展的颈瓶。该项目针对医疗诊断、工业无损检测和水下通讯等国家重大需求,研究弛豫铁电单晶巨压电性的影响因素、大尺寸弛豫铁电单晶制备的调控机制、超声复合材料中的宽频带声传输和吸收机理,以及三类不同声功能材料集成的结构协调增益研究,将为推动我国高端超声探测系统的发展奠定科学基础。
  • 基金委发布功能基元序构的高性能材料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2项目指南
    10月1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功能基元序构的高性能材料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该项目2022年度资助研究方向包括:功能基元序构新材料的设计理论、方法和物理基础;下一代信息技术核心材料及器件;超高性能结构材料;面向未来的高性能能量转换与存储新材料及器件。对于有比较好的创新性研究思路或比较好的苗头但尚需一段时间探索研究的申请,将以培育项目方式予以资助。鼓励对功能基元序构材料基本原理、材料逆向设计、太赫兹材料器件和超高性能结构材料方向的探索性研究。2022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10项,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6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对于有较好研究基础和积累、有明确的重要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体现学科交叉特征的申请,将以重点支持项目的方式予以资助。2022年度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8项,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3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指南全文如下:功能基元序构的高性能材料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 功能基元序构的高性能材料是指以功能基元为基本单元,通过空间序构构成具有突破性、颠覆性宏观性能的高性能材料。“功能基元”是在原子/分子尺度和宏观尺度之间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中间结构单元,序构指“功能基元”通过人工设计制造而成的特定的空间堆垛、排列方式,如有序结构、长/短程有序结构、梯度结构等。功能基元序构的材料可以突破元素种类的限制,为探索具有变革性和颠覆性的高性能材料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一、科学目标本重大研究计划瞄准材料科学前沿,通过功能基元序构构建高性能新材料,满足信息、结构、能源等应用领域对材料的需求,解决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问题,揭示功能基元序构材料中蕴含的规律,建立相应的理论,发展材料设计的新原理和先进制备技术,逐步实现按需设计变革性和颠覆性新材料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探索和发展“功能基元序构的高性能材料”的研究新范式,提高我国在国际材料科学前沿的整体创新能力。二、核心科学问题本重大研究计划将组织材料、信息、数理、化学等学科的科学家共同开展研究,拟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如下:(一)功能基元的本征特性(如物理化学性质、微纳结构、形态、尺寸、分布等)对宏观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调控机理。关注功能基元的临界尺寸效应和量子限域效应;明确功能基元(如铁电畴、铁磁畴、孪晶、组分、结构、低维量子材料、人工谐振单元等)与材料宏观性能(如力、热、光、声、电、磁)之间的关联;发现和构筑影响材料宏观新奇物性的关键功能基元。(二)序构对材料宏观性能优化增强的作用规律。研究序构(如有序结构、长/短程有序结构、梯度结构、无序结构等)引发的功能基元间的耦合、增强效应;明晰序构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机制。(三)功能基元序构的协同关联效应。揭示功能基元序构的协同关联作用机制;发现超越功能基元本身的高性能甚至全新的性能;阐明“功能基元+序构”与宏观性能的关联;建立按需设计功能基元序构的高性能材料的方法。(四)功能基元序构高性能材料的制备科学与表征技术。发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制备功能基元序构高性能新材料的方法与技术;发展人工序构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表征技术。三、2022年度资助研究方向(一)功能基元序构新材料的设计理论、方法和物理基础。1. 研究“功能基元-人工序构-超越性能”三者之间关系的物理基础,探索功能基元序构导致变革性材料的新规律、新理论和计算方法。包括功能基元结构和性能(力、热、光、声、电、磁等)的特征尺寸效应、量子限域效应等;基元之间的关联和耦合效应;序构导致的合作、增强和突现性效应等。2. 基于功能基元序构的突破性和变革性新材料体系,发展功能基元序构高性能材料的系统性设计理论和逆向设计方法,形成相应的设计软件和数据库等。(二)下一代信息技术核心材料及器件。1. 为满足下一代信息系统应用的迫切需求,探索解决光波和电磁波等信息载体在发射、探测和成像中的瓶颈问题, 发展基于“功能基元+序构”的太赫兹波段的高效辐射及探测材料和原型器件。研究如下高性能材料及器件:室温条件下,工作频率范围在0.6-1THz的高功率、连续波输出的自由电子太赫兹相干辐射器件;基于二维电子栅控小尺度可编码有源动态超构表面的高速高阶太赫兹调制器;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超构材料的太赫兹片上高通量信道传输原型器件;工作频率范围在0.1-6THz、具有大动态范围和高辐射功率、在通讯波段下工作的光电导太赫兹源和探测器。2. 发展基于紫外光学材料的超构透镜设计方法和加工技术,制备大尺寸、多阵元、高效率的紫外超构透镜光学系统原型器件。3. 调控极性拓扑畴的自发序构,研究和发现拓扑畴三维空间的原子构型及其新奇特性(如负电容、太赫兹谐振等效应),制备可重构、低功耗、高集成度的新型信息功能器件。(三)超高性能结构材料。1. 发展针对高性能结构材料的功能基元序构的理论方法,建立相关的理论模型和设计软件。重点研究高性能结构材料中功能基元的特征尺寸、序构方式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探索序构后功能基元间的耦合所呈现的强韧化新效应,发展相应的数值模拟方法,研发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通过研究高性能材料的变形、断裂等力学行为,验证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实用性,形成功能基元序构高性能结构材料的逆向设计和优化方法、软件和数据库等。2. 为满足航空航天和国家重大工程等应用的迫切需求,基于“功能基元+序构”的途径,重点解决传统材料强度与塑性和韧性的矛盾,发展出综合性能优异的金属和无机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发现超轻、超弹、超强、高温隔热、吸/透波等新材料,满足极端服役条件对材料性能的苛刻要求,加强对结构-功能一体化塑性陶瓷的探索。(四)面向未来的高性能能量转换与存储新材料及器件。1. 研究功能基元序构热电材料中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动力学的新过程、新机制、新规律和新效应,为新一代热电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创制、热电性能的颠覆性突破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设计和制备多场作用的电-磁-热多功能基元序构而成的热电材料,研究序参量互作用增强的耦合效应,发展高效固态制冷材料。2. 基于功能基元序构新原理,研究用于固态电池、光电转化和高效催化的关键材料及器件。四、项目遴选的基本原则为确保实现总体科学目标,本重大研究计划要求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符合本指南要求,围绕“功能基元+序构”的研究思路,以“突破性”“颠覆性”性能为研究导向,提炼其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一)在申请书中需要明确“功能基元”和“序构”的定义。“功能基元”的性能可以是寻常的,但“功能基元+序构”导致的宏观材料的性能应该超越功能基元本身,力争实现变革性或颠覆性性能。(二)提出并研究“功能基元+序构”导致新效应和高性能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三)要明确对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解决核心科学问题的贡献。(四)鼓励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五、2022年度资助计划对于有比较好的创新性研究思路或比较好的苗头但尚需一段时间探索研究的申请,将以培育项目方式予以资助。鼓励对功能基元序构材料基本原理、材料逆向设计、太赫兹材料器件和超高性能结构材料方向的探索性研究。2022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10项,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6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培育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3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对于有较好研究基础和积累、有明确的重要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体现学科交叉特征的申请,将以重点支持项目的方式予以资助。2022年度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8项,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3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重点支持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3年1月1日-2026年12月31日”。六、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一)申请条件。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二)限项申请规定。执行《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要求。(三)申请注意事项。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项目指南、《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关于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中相关要求。1.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书提交日期为2022年11月18日-11月23日16时。(1)申请人应当按照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要求在线填写和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2)本重大研究计划将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3)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培育项目”或“重点支持项目”,附注说明选择“功能基元序构的高性能材料基础研究”,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4)申请人在申请书“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应当首先说明申请符合本项目指南中的资助研究方向,以及对解决本重大研究计划核心科学问题、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科学目标的贡献。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2. 依托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完成依托单位承诺、组织申请以及审核申请材料等工作。在2022年11月23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于11月24日16时前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3. 其他注意事项。(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关注与本重大研究计划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每年举办一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四)咨询方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材料科学一处联系电话:010-62327144
  • “极端条件下高性能储能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项目启动
    5月3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极端条件下高性能储能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深圳召开。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项目咨询专家组由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大学等专家学者组成。项目将针对极端条件下锂离子电池面临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发展适用于极端条件的电池原位/非原位表征技术,系统研究极端条件下电极、电解液及电极/电解液界面的动态演化规律和失效机制,研制出兼具耐低温、抗高温、宽温域、高比能、长寿命、高安全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并实现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示范。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为我国极端环境用高性能储能电池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对于促进我国储能技术地域均衡发展,推动极地科考、深空探测等领域技术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会上,深圳先进院党委书记吴创之致辞。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先进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所长成会明对实施方案进行了阐述。与会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面向极端条件下高性能储能电池关键技术瓶颈,聚焦性强,符合国家新能源战略规划,课题设置合理,研究团队实力强,研究思路清晰。此外,专家在扩大数据量、完善评价标准、细化考核指标、注重课题间衔接等方面给与了建议,希望研究成果能早日落地,实现极端环境下大规模使用。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友好协商,在深圳市共同建立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是广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广东省电镜学会、广州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网、深圳市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南山区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深圳大学城开放实验室服务平台成员单位之一。
  •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的规模化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eefe34f4-d5d3-47f0-939e-bd1ca31d5a2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片来源于网络/strong/pp  高性能分离膜是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材料,是新材料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高性能分离膜作为新型高效分离技术的核心材料,在过程工业、能源环境等领域具有的良好的应用前景。“十二五”期间,在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支持了 “高性能分离膜材料的规模化关键技术(一期)”重大项目。近日,863新材料技术领域办公室在北京组织专家对该重大项目进行了验收。/pp  该项目突破了反渗透膜、纳滤膜、膜生物反应器膜和水质净化膜等膜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技术并建成了生产线,在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领域实现了示范应用 突破了陶瓷纳滤膜、疏水性渗透汽化膜、酸碱回收膜等关键技术并建成规模化生产线,在油气分离、酸碱回收等领域取得了应用 攻克了金属微孔膜、纯质碳化硅膜、二氧化碳分离膜、复合钯膜等膜材料规模化制备及应用技术并建成了示范生产线,并在高温气体分离等方面取得示范应用。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突破了高性能水处理膜、特种分离膜材料、气体分离膜规模化制备的技术难点,奠定了高性能膜材料制备、应用的技术基础,整合了国内高性能分离膜材料研究的优势力量,推动了该领域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pp  “十三五”期间,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材料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科技部制定了《“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在新型功能与智能材料方向规划了高性能分离膜技术,重点研究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水处理膜、特种分离膜、中高温气体分离净化膜、离子交换膜等材料及其规模化生产、工程化应用技术与成套装备,制膜原材料的国产化和膜组器技术,旨在攻克高性能分离膜方向的基础科学问题以及产业化、应用集成关键技术和高效成套装备技术。/pp /p
  • 高性能土木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
    2010年6月13日,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组织专家在南京对依托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设的高性能土木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计划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江苏省科技厅有关负责同志以及依托单位的领导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专家组听取了实验室建设计划汇报,进行了实地考察。专家组认为,该实验室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确定的高性能结构工程材料、功能性土木工程材料、资源与环境友好型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现代测试技术等研究方向,定位准确,符合本领域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实验室建设计划合理可行,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该实验室的建设计划。并建议实验室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完善中长期规划,突出已有特色和优势。  2010年初,科技部发文批准了第二批56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申请。目前已完成了对地处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湖北、湖南等地的26家实验室的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待全部56家实验室论证结束后,科技部将统一发文对论证工作的结果予以确认,并通知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 新一代高性能激光浮区法单晶炉落户天津理工大学功能晶体研究院
    近日,国内套新一代高性能激光浮区法单晶炉-LFZ在天津理工大学晶体研究院顺利完成安装调试。该设备(型号:LFZ-2KW)是由Quantum Design Japan公司传承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CEMS)的先进设计理念研发的,具有功率高、能量分布均匀和性能稳定等诸多技术优势,将浮区法晶体生长技术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该设备可广泛用于凝聚态物理、化学、半导体、光学等多种学科领域相关单晶材料制备,尤其适合高饱和蒸汽压、高熔点材料及高热导率材料等常规浮区法单晶炉难以胜任的单晶生长工作。与传统的激光浮区法单晶生长系统相比,Quantum Design Japan公司推出的新一代高性能激光浮区法单晶炉-LFZ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功率更高(激光功率2KW)► 采用全新五束激光设计,确保熔区能量分布更加均匀► 更加科学的激光光斑优化方案,可优化晶体生长过程中的温度梯度,进而改善晶体开裂问题► 采用了特的实时温度集成控制系统 天津理工大学功能晶体研究院是在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及同行专家群策群力下成立的,旨在响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双一 流”建设等重大战略决策,瞄准科技前沿和重大战略需求,同时服务天津区域经济发展而设立。Quantum Design中国非常荣幸将新一代高性能激光浮区法单晶炉安装于该平台,该系统将为用户单位在氧化物光学晶体及各种新材料等诸领域提供相关单晶样品制备支持! 新一代高性能激光浮区法单晶炉-LFZ外观图系统内部结构实物图 参考信息来源:https://yjt.tjut.edu.cn/yjyjj.htm
  • 厚度33微米,科学家研发出高性能电磁屏蔽材料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电子设备运行时会产生电磁辐射,可能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各设备间的电磁干扰也会严重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及其正常运行。因此,发展新型电磁屏蔽材料,尤其是高性能电磁屏蔽材料是解决电磁污染的关键。  如今,各种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但是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可能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各设备间的电磁干扰也会造成信号被拦截、数据丢失等,严重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及其正常运行。特别是随着物联网、自动驾驶、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复杂、体积越来越小、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要保证这些高度集成、高功率的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电磁干扰屏蔽至关重要。  发展新型电磁屏蔽材料是解决电磁污染的关键,特别是超薄、轻质并具有优异力学强度和可靠性的高性能电磁屏蔽材料。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衡利苹团队研发了一种具有超润滑界面的还原氧化石墨烯/液态金属(S-rGO/LM)异质层状纳米复合材料,可用于高性能稳定的电磁屏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化学学会纳米》上。  用石墨烯研发高性能柔性电磁屏蔽材料  电磁屏蔽材料是能够通过吸收、反射等方式来衰减电磁波能量传播,以有效抑制电磁干扰和污染的功能材料。  人们希望,电子设备在工作时,既不被外界电磁波干扰,又不辐射出电磁波干扰其他设备或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电子设备运行时,自身产生的电磁波需要被吸收,而外界入射的电磁波需要被反射或吸收。铜、铝等金属是常用的电磁屏蔽材料,但它们容易被腐蚀、密度大、重量重,并以反射电磁波为主,会造成二次电磁污染。特别是传统的金属材料不具备柔性,难以被应用在柔性电磁屏蔽领域。  镓基液态金属(LM)是目前柔性电子制造应用最广泛的材料,这主要归因于其具有低熔点、低黏度、高电导率和热导率等物理特性。衡利苹说,随着对具备室温流动性的镓金属、镓基合金液态金属材料研究的逐步深入,其在柔性电磁屏蔽材料领域已表现出相当大的潜力。  但是现有的镓基液态金属电磁屏蔽材料普遍需要与绝缘的聚合物基材共混,以得到具备一定机械强度、可实际应用的电磁屏蔽材料。而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磁性越好,对电磁的屏蔽效能就越高,镓基液态金属电磁屏蔽材料与绝缘的聚合物基材共混,会损失镓基液态金属的导电性能,使电磁屏蔽性能无法达到最佳水平。使用一种本身也具备超高电导率的基材来构建液态金属柔性复合材料,成为提升液态金属柔性电磁屏蔽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于是,石墨烯进入了衡利苹团队的视线。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本身就可以保持很好的导电性。氧化石墨烯(GO)对镓基液态金属还起到了良好的桥接作用,因此,在S-rGO/LM材料内部,可形成连续完整的导电网络。材料厚度仅需33微米,就可屏蔽99%的入射电磁波,且对X波段的电磁屏蔽效率较高。  可作为抗结冰、除冰功能材料使用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具有耐热性、耐寒性、防水性、导热性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和疏水性能好,可在-50℃—200℃下长期使用。目前,PDMS已广泛用于绝缘润滑、防震、防油尘和热载体等。  该团队先将S-rGO/LM材料在稀释后的PDMS溶液中浸涂,随后再对其旋转涂抹硅油,使其获得超润滑特性。衡利苹说,得益于材料本身的稳定性和超润滑界面的协同保护,S-rGO/LM材料在极限工作温度中,严重机械磨损后,依然能保持良好的电磁屏蔽能力。  除了具有出色的电磁屏蔽性能外,S-rGO/LM材料还具备优秀的热管理性能。实验显示,在1个太阳光照功率(100毫瓦/平方厘米)照射下,S-rGO/LM材料的表面温度在40秒内就可达到47.5℃。这表明,在低温地区,S-rGO/LM还可以作为具有抗结冰、除冰功能的材料来使用。
  • 高性能轴承强化与润滑材料联合研发中心成立
    4月27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宝塔石化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银川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共建&ldquo 高性能轴承强化与润滑材料联合研发中心&rdquo ,兰州化物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薛群基致辞。  4月27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宝塔石化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银川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共建&ldquo 高性能轴承强化与润滑材料联合研发中心&rdquo 。  4月27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宝塔石化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银川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共建&ldquo 高性能轴承强化与润滑材料联合研发中心&rdquo ,并举行中心揭牌仪式。图为薛群基和马希荣为中心揭牌 。  5月4日 据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官网报道:4月27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宝塔石化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银川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共建&ldquo 高性能轴承强化与润滑材料联合研发中心&rdquo ,并举行中心揭牌仪式。  兰州化物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薛群基院士、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王齐华、科研一处处长张兵、国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立平以及实验室相关人员出席了仪式。  仪式上,薛群基、王齐华、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马希荣分别致辞。薛群基指出,轴承是重大装备的基础零部件,集成了诸多设计理论和制造技术,体现了国家极端制造能力和制造水平,是国民经济和高技术领域重大设备的重要基础保障,而我国轴承企业研发的投入处于较低水平,迫切需要国内有研发实力的研究所与轴承企业联合,加强对轴承前沿技术的研发。王齐华表示,希望通过建设联合研发中心,构建三方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而促进轴承以及轴承润滑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马希荣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对联合研发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希望兰州化物所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宁夏的企业合作,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联合研发中心是在框架协议指导下共同管理和运作的技术合作联合体,其宗旨是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发挥技术优势,通过联合研发和合作项目共同开发、研究先进润滑技术、表面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推动我国高性能轴承产品的开发应用。中心将以轴承强化与润滑一体化表面加工技术、轴承特种润滑油脂等新材料的应用,轴承材料可靠性分析以及高技术领域用轴承固体润滑表面处理技术的相关研发为重点,并根据各方需要扩展研究领域。中心将充分利用兰州化物所和相关高等院校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企业在中试放大以及工业生产等方面的资源,加速高性能滚动轴承相关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  期间,兰州化物所和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还签订了轴承表面类金刚石薄膜技术的专利实施许可协议合同。根据合同,兰州化物所将所研发的类金刚石薄膜专利技术用于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高端轴承产品的提升,并协助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一条轴承表面类金刚石复合薄膜的中试生产线。  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65年,1996年改制上市,成为中国轴承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发展,西北轴承跨入了中国机械500强和中国轴承50强行列,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专业化轴承生产企业,生产外径40毫米至3500毫米的九大类型滚动轴承4000多种。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机械、冶金机械、重载汽车、工程机械、化工机械、建筑机械、风力发电及机床、电机等行业的主机配套和维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尺寸氧化镓半导体材料与高性能器件研究”项目启动会召开
    9月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重点专项“大尺寸氧化镓半导体材料与高性能器件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杭州富阳顺利召开。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牵头,联合厦门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北京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杭州富加镓业科技有限公司多家单位协同攻关。   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有浙江大学杨德仁院士、长光华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廖新胜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林健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龙世兵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罗小蓉教授、浙江大学盛况教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508所孙世君研究员、山东大学陶绪堂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王鑫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吴成铁研究员、南京大学叶建东教授、复旦大学周鹏教授。依托单位张龙副所长及项目和课题相关人员四十余人参会。杨德仁院士为本次会议专家组组长。   上海光机所副所长、杭州光机所理事长张龙研究员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致欢迎词,感谢各位专家不辞辛劳,从全国各地来参加此次会议,并简要介绍了杭州光机所的总体情况。项目负责人齐红基研究员汇报了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及各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实施方案等。   项目面向发展氧化镓基日盲紫外探测及功率电子器件的迫切需求,以解决氧化镓单晶衬底和外延薄膜缺陷与掺杂机制,微观电子结构、薄膜物性和器件性能构效关系等关键科学问题为基础,突破6英寸单晶热场设计、高质量外延膜生长、器件核心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研制出新一代高性能氧化镓基功率及探测器件。   本项目的实施将打通氧化镓材料、外延到器件的全链路,研究成果有望逐步应用于电动汽车、光伏变电、舰艇综合电力、雷达探测、日盲紫外预警及环境监测等方向,对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打破国外相关技术封锁,提升我国在该领域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推动我国在宽禁带半导体领域的发展。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和充分论证了项目实施方案,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对项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各课题间协调统筹、合作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专家组经过质询讨论后,一致同意通过项目实施方案论证。   会议期间,张龙副所长带领专家和项目组代表参观了杭州光机所。
  • 珀金埃尔默推出专用于加速新材料开发的高性能产品线
    全新差示扫描量热仪采用专利设计,能够精确地模拟材料处理条件 芝加哥 - 专注于人类及环境健康和安全的全球领先者 PerkinElmer, Inc.,今天推出了最新高性能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 产品线,该系列产品专门用于改进新材料开发过程中常用的热分析技术的准确性、灵敏度和性能。珀金埃尔默是唯一能够同时提供单炉(热流型)和双炉(功率补偿型)差示扫描量热仪技术的供应商,为制药、聚合物和学术研究市场提供了各种优势产品优势,材料科学家能够根据预算、环境和其它业务要素,选择适合其实验室的最佳解决方案。 全新的 DSC 产品家族包括 DSC 4000、6000、8000 和 8500。DSC 8000 和 8500 配备了能够快速加热和冷却的第二代电控双炉,这是准确理解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所需的必备功能。 &ldquo PerkinElmer DSC 8000 和 8500 的全新设计彰显了热分析技术中的重要进步&rdquo ,PerkinElmer 分析科学部总裁 Richard Begley 博士这样说到。&ldquo 我们开发的仪器全面反映了客户对下一代 DSC 技术的需求,较以往产品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分析结果和更准确的数据。&rdquo 对于开发或制造聚合物的客户,产品质量取决于了解生产过程的能力。DSC 8000 和 8500 能够模仿聚合物在注塑过程中遇到的快速冷却条件,同时测试最终产品的性能是否达到要求。对于开发和制造药物的客户,这些仪器的快速加热功能可以支持高通量筛选、提高灵敏度和抑制多晶体结构,而这些都是理解和开发新配方的必备要素。 这四种新 DSC 仪器都提供了单炉和双炉两种配置。该产品家族能够提供从低端到高端的各种解决方案,低端产品 DSC 4000 是经济实用的小型设备,能够始终提供高质量的结果,而采用双炉 HyperDSC 的高端产品 DSC 8500 能够快速、精确和灵敏地进行材料测试,加速新型材料的开发。 全新的 DSC 产品线包括: &bull DSC 4000 &ndash DSC 4000 单炉解决方案适用于学术研究、聚合物和制药市场的各种常规应用。 &bull DSC 6000 &ndash DSC 6000 不仅具有 4000 的重要功能,还增加了温度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仪 (MT-DSC)、更多附 件和增强的电子功能。这种设计的目的是使用户能够区分动力学事件和热事件,并更加容易地解读数据。 &bull DSC 8000 &ndash DSC 8000 的核心双炉技术能够快速加热和冷却材料,并且帮助重现聚合物产品开发中发生的过程。这种可控制的加热和冷却功能旨在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bull DSC 8500 &ndash 具有与 DSC 8000 同样的核心双炉技术优势,8500 支持可控的快速加热功能,每分钟最快能够迅速升温 750 度,也能够每分钟急速冷却 2100 度。这一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淬灭样品,而无需将其从仪器中取出。迅速加热和冷却能够有助于减少总分析时间,将分析时间从原来标准的 45 分钟降低到 3 分钟。DSC 8500 选配 96 个位置自动进样器选件时,还将缩短分析时间。 PerkinElmer 今天宣布,在 2009 年 3 月 9 日到 12 日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举行的年度匹兹堡展会 (PITTCON) 的第 942 号展台,将展出全新的 DSC 仪器。 全部型号的 DSC 仪器将在全球范围内销售。有关详细信息,请访问 http://las.perkinelmer.com.cn/Catalog/CategoryPage.htm?CategoryID=Thermal+Analysis关于 PerkinElmer, Inc. PerkinElmer, Inc. 是一家专注于提高人类及环境的健康和安全的全球领先公司。据报道,该公司 2008 年收入约为 20 亿美元,拥有约 8,500 名员工,为超过 150 个国家/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同时该公司也是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成员。有关其它信息,请访问 www.perkinelmer.com.cn 或致电 1-877-PKI-NYSE。 # # # 媒体联系人: 珀金埃尔默: Lori Benedetto 203-402-6893 lori.benedetto@perkinelmer.com 或 Porter Novelli: Amy Speak 617-897-8262 amy.speak@porternovelli.com
  • 高性能金属基润滑耐磨损材料制备有了新思路
    7月30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了解到,该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温摩擦学课题组在新型润滑耐磨损高熵/中熵合金设计制备和性能调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给出一种构筑多级纳米异质结构和成分波动特征来实现合金低磨损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综合性学术期刊《研究》。新型高熵/中熵合金具有诸多新奇特性,为设计制备高性能金属基润滑耐磨损材料提供了新启发,是目前材料学和摩擦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在解决高温润滑与磨损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传统合金往往是由一种或两种主要金属元素构成,其他合金化元素的比例相对很低。高熵/中熵合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有别于传统合金的新型合金。高熵合金和中熵合金是由多种主要金属元素构成的合金,二者只是在主要金属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上有差异。一般而言,高熵合金包含5个或5个以上等原子比的金属元素,而中熵合金则包含3个金属元素。高熵/中熵合金展现出许多优异的力学和物理性能。“高熵/中熵合金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主要包括组织结构表现出复杂异质性、成分表现出多组元特征,具有‘质剂不分’的浓缩固溶体结构、晶体结构表现出连续畸变性。”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程军介绍,基于其独特的异质结构、成分波动、多级纳米析出相等微观组织结构和多组元特征,高熵/中熵合金展现出卓越的强度—塑性组合、高温结构稳定性、摩擦界面自保护、高温抗氧化等新奇特性。与传统合金相比,高熵/中熵合金具有非常广阔的成分调控空间,通过对高熵/中熵合金中的元素进行替换或增减,能获得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异质相,为设计制备高性能金属基润滑耐磨损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程军告诉记者,针对高熵/中熵合金体系开展润滑耐磨损成分设计,采用熔炼、粉末冶金或喷涂等工艺即可制备出具有润滑与耐磨损性能的高熵/中熵合金材料。“这类新型材料在解决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核能等领域高端装备运动与传动部件的高温润滑与磨损难题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程军介绍。强度、塑性、热稳定性和耐磨性优于传统合金中低温下,金属材料摩擦表界面会发生严重的弹塑性变形、局部断裂和磨粒磨损,而高温下则会发生材料黏着、软化变形和氧化磨损,这些因素导致金属材料在宽温度范围内表现出严重的摩擦磨损。针对上述问题,晶粒细化和复合润滑相/抗磨相是目前提高金属材料耐磨损性能的主要手段。“但是,这两类方法通常会引发新的问题,如当晶粒细化至纳米尺度时,可能会在摩擦过程中引发严重的纳米晶不均匀塑性变形,增加磨损;复合润滑相/抗磨相和基体相之间的错配界面可能会使摩擦界面在磨损过程中发生脆性断裂。”程军说。研究表明,如果在摩擦副界面之间引入一个能够逐级释放摩擦应力的界面层,可极大减小摩擦过程中不均匀塑性变形和界面错配导致的磨损问题。然而,这种特殊的界面层难以通过常规的制备或加工手段获得。基于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考虑是否可通过调控合金的成分和结构设计制备一种新型金属材料,使其能在中低温摩擦过程中原位形成逐级释放应力的梯度界面耐磨层,高温摩擦过程中形成耐磨损釉质层,从而在宽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的低磨损性能。高熵/中熵合金独特的浓缩固溶体结构使其表现出优于传统合金的强度、塑性、热稳定性和耐磨性等性能。因此,研究人员以镍元素为溶剂,引入等摩尔比的铝、铌、钛和钒4种元素作为合金化元素,通过将合金化浓度从25 at.%(原子百分数)提高至50 at.%,制备了一种具有纳米分级结构和成分波动特征的新型镍铝铌钛钒中熵合金。为了使溶质元素之间形成高混合熵的过饱和固溶体结构,元素粉末需经历32小时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形成面心立方结构和体心立方结构的混合固溶体粉末。研究人员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使粉末在1050℃发生异质相分离,并在冷却后固结成型,最终形成高体积分数的纳米耦合晶粒相和分级纳米沉淀相,其呈现纳米分级结构和成分波动特征。纳米分级结构异质相的形成将使合金可在磨损诱导的变形过程中沿深度方向原位形成梯度界面层,选用高浓度的易氧化的铝和铌会促进合金在高温摩擦过程中快速形成保护性氧化釉质层。此外,高浓度的钛可显著提升合金体系的晶格畸变效应,从而提高摩擦界面层的屈服强度。“与传统合金相比,该合金的结构由分级纳米耦合晶粒组成,表现出纳米尺度的成分波动特征,这种独特的异质性结构使合金在室温至800℃宽温度范围内的磨损过程中自发激活自适应摩擦界面保护行为,形成耐磨损纳米梯度摩擦层或釉质层。该材料作为高温抗磨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程军说。他认为该合金成分可调、可采用热压、喷涂等多种工艺固化成型,有望实现产业化应用。
  • 中国高性能纤维要做到“领跑”就必须主动创新——访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教授
    p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2017年7月,“中国材料大会2017暨银川国际材料周”在宁夏国际会堂隆重召开。大会盛况空前,参会人员近5500人。作为大会组织委员会主任之一及“先进纤维与纳米复合材料”分会场的分会主席,朱美芳教授在大会报告及分会场均作了发言致辞。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有幸就大会概况与朱美芳教授进行了简单交流,受益良多,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会后以电话及邮件形式,请朱美芳教授就本次大会、先进纤维与纳米复合材料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该领域涉及的分析仪器及表征手段、即将牵头成立纤维材料二级学会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与解读。/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300px height: 423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dbaf8a26-f3e7-435d-8ff0-fb7e77ae815d.jpg" title="" height="423" hspace="0" border="0" vspace="0" width="30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imSun "strong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教授/strong/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首次落地西北,带动地方经济;大众参与办会,激发青年学者责任感/strong/span/pp  以“新材料,新技术,新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材料大会2017暨银川国际材料周”(以下简称大会)在银川宁夏国际会堂盛大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宁夏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大会得到了中国科协、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协、经信委、科技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大会盛况空前,是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组织的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届会议。会议在线注册人数5100余人,实际参会人数近5500人,共收到4000余篇论文摘要。/pp  大会落地银川市,是大会首次在我国西北地区举办,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和新的增长动力,对推广宁夏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宁夏制造”具有重大意义。/pp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本着开放包容的办会理念,吸引和鼓励国内外优秀的材料科技工作者参与办会,通过办会,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长期活跃于国内外高端学术交流的中青年学者,激发了青年学生的创造力和对材料研究的热忱与责任感。本届大会从材料前沿交流到产业对接互动,都是一次内容丰硕,时间紧凑,富有成效的大会!/pp  “中国材料大会2017”设置有37个分会、1个材料教育专业论坛和2个国际分论坛:“2017中日韩纳米功能材料研讨会”和“一带一路材料论坛”。大会主题主要涵盖了能源材料、环境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材料基础研究等材料领域。共呈现2200余场口头报告,其中930人为邀请报告。/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纤维是老百姓未来“智能生活”的保障,中国高性能纤维要 “领跑”就必须主动创新/strong/span/pp  提到纤维,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衣服、纺织品等。实际上,纤维是当今人类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从航天器、导弹、飞机、高铁、汽车等高精尖装备,到衣服、帽子、袜子、手套等日常生活物品无一离得开纤维。“strong全世界70%的纤维由中国产出,而全国70%的纤维由长三角地区产出。纤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是老百姓未来‘智能生活’的保障/strong。”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如是说。/pp  strong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源于1954年我国著名纤维科学家和教育家钱宝钧、方柏容先生创建的新中国第一个“化学纤维”专业/strong,历经化学纤维研究室、研究所及化学纤维系的建立和发展,于1994年成立,可谓为国内材料学院中的“老字号”。拥有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81年)、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6年)、首个纤维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1992年)。/pp  学院依托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3个国家和省部级基地,坚持产学研用结合,在国防军工急需的三大高性能纤维材料,关乎民生的功能共聚酯、纳米复合功能纤维、大容量聚酯熔体直纺等通用纤维领域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 在民用航空及汽车轻量化复合材料和光、电、热等能量转换功能材料领域已形成新的增长点。研究成果和专利转化效益惠及年产值达万亿的纤维材料行业,材料学科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省部级科技奖项170余项,为我国跃升世界纤维生产第一大国并向世界强国迈进做出重大贡献。/pp  中国的纤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到了从大到强的转变阶段。在功能性纤维方面,源于70%的产量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中国的实力比较强,质和量上处于“并跑”和“领跑”地位 在生物质纤维方面,与国外处于“齐头并进”初步发展阶段,而strong在高性能纤维方面,中国还处于“跟跑”和“并跑”阶段,将来要做到“领跑”就必须主动创新。/strong高性能纤维的研发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力。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strong东华一代又一代的材料人围绕国家对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海、陆、空全面出击,持续系统展开科研攻关/strong。功能性纤维方面,“行业急需依托大容量工程基础,促进常规产品优质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通用纤维高品质多重功能化。”朱美芳认为。/pp  目前,纤维新材料目前已远远超出传统化学纤维的范畴,纤维成分应由单一向复合、简单向多重构筑发展,纤维功能研究应由被动适应向主动创新设计直至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基础研究,为产品研发注入原动力,支持原创关键技术开发,加大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因此我们分会的名称为“先进纤维与纳米复合材料”,这也在参加分会的老师所作报告中得到了体现,如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在可发电储电供电的新能源纤维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我们预计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还会继续快速增加,从而带动传统纤维行业转型升级同时其中也孕育着无穷的创新创业机会。/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科研是不断攀登高峰的过程,仪器设备则是认识者和认识对象之间的纽带/span/strong/pp  先进纤维与纳米复合材料领域是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内容之一,实验室建有仪器设备公共平台,拥有大精测试仪器48台(套)、工程试验线17条,实现24小时预约开放。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支撑,比如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仪、激光光散射仪、红外光谱仪等对纤维与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表征设备,以及热重分析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毛细管流变仪、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单丝纱线强伸度仪等测试设备,另外,还开发了纤维声速仪、结晶动力学、小型湿法纺丝机、微型共混仪、微型注塑仪等自制设备。/pp  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攀登高峰的过程,为了提高先进纤维与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水平,需进一步加强低维材料和先进纤维开发、复合材料表界面、微观结构与性能分析表征等多方面的仪器设备建设,完善纤维生物材料表征及微纳器件制备超净平台建设等。一些新型仪器设备也逐渐成为未来需求,如: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仪、多功能光热诱导纳米红外显微镜系统、高温旋转流变仪、纳米压痕仪、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微流变仪、3D生物材料打印机、介电常数测试仪以及模块化功能型纺丝设备系统等。/pp  仪器设备,是为了实现科学认识目的而制造和使用的工具,它作为认识者和认识对象之间的纽带,在科学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仪器设备和科学研究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科学研究如果不依靠仪器设备提供的大量的客观材料,即使研究方法正确,也出不了好的成果,而仪器设备是观察现象的一种手段,只有在正确科学研究方向的指导下,才能对材料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认识,从而找出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对获得的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成立纤维材料二级学会,为纤维材料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span/strong/pp  材料是科技的先导,纤维材料领域的科技革新正推动纤维产业的颠覆性发展,催生新一代纤维。具有绿色、智能、多功能及超高性能、超高性价比、超高附加值的纤维材料将引领未来发展方向 纤维材料应用领域超越传统纤维,成为先进制造业、智能与功能消费品、医疗与健康、环保与防护、现代建筑业与农业、新能源等领域的关键基础和核心材料,成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材料作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发达国家竞相在新一代纤维产业发展上布局谋篇,美国革命性纤维发展注重以智能纤维研发与生产为核心,并在纤维材料应用领域拓展与军转民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 欧盟着力于纤维产品高质化、专业化、可持续发展及技术创新机制 日本注重以高性能纤维材料为核心的整个产业链的研发。我国的传统纤维产量虽然占世界第一,但在高技术纤维、新一代纤维方面的研发相对滞后,导致部分纤维及高技术领域的相关零部件被发达国家垄断,极大地减缓了我国在未来纤维材料领域的发展动力,限制了我国科技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十三五”期间,纤维新材料的发展趋势是通过纤维学科与生物、电子、纳米技术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研制与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环保技术、新能源相关,且低碳、环保的新纤维、新技术,以满足服装、家用、产业用等各领域的需求。这种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纤维性能向高性能化、智能化发展,纤维品种向生态化、高功能化及结构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纤维技术向高速、高效、短流程、全自动、规模化、清洁化方向发展,纤维成分由单一向复合、简单向多重构筑方向发展,纤维尺度向纳米化发展,功能智能与产业用纤维由被动适应向主动创新设计方向发展,成纤聚合物合成和成形技术向生物、仿生技术等方向发展,纤维原料向绿色化方向发展。/pp  纤维材料的发展为信息、能源、生物医用等高新技术提供关键性新材料,对我国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整体实力的增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我国纤维材料产业向“大纤维”新材料的转型升级,将对我国能源、资源、环境、生态和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产生重要影响,对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安全以及我国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纤维材料分会的成立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大纤维”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pp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是致力于推进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的国家一级学会,纤维材料是新材料的一种,也是充满活力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方向,纤维材料的发展也为其它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当今正是纤维材料发展的高潮阶段,成立纤维材料二级学会不仅能为广大纤维材料工作者建立联系纽带,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我国纤维材料的发展 而且能契合国家“十三五”在新材料、新能源、新型光电多个领域的重点支持。目前纤维材料分会成立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已经将相关材料报送至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等待学会根据章程及相关程序审批。/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 第八届ICAFPM十月上海召开,“中日韩女科学家论坛”成亮点/strong/span/pp  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ICAFPM)由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发起举办,旨在探讨与先进纤维和聚合物材料相关的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和进展,开拓纤维和聚合物研究领域前沿。自2002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pp  第八届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定于2017年10月8-10日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举办,会议由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与科学创新引智基地、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主办并承办,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纤维材料分会(筹)、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下一代纤维:改变我们的生活(Next generation fibers:Changing our life)。并将围绕“新一代纤维”这一主题及相关子议题开展多项学术交流活动,其中包含学术会议、学术论文宣讲和墙展活动。此次分会主题包括A. 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B. 纤维与纺织品中的化学与物理、C. 纳米技术在纤维和聚合物中的应用、D. 智能纤维、智能纺织品与可穿戴智能设备、E. 环保纤维与聚合物、F. 医用纤维与聚合物、G. 能源用纤维与聚合物、H. 天然纤维与仿生聚合物、I. 低维材料、J. 多功能与多组分纤维、K. 第八届中日韩女科学家论坛暨国际材料科技女性研讨会 。预计会议将有200余位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瑞士、印度、澳大利亚、瑞典、新加坡、葡萄牙等世界各国的知名学者参会,包括4名美国工程院院士、1名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名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1名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以及亚洲聚合物协会主席、欧洲高分子联合会前任主席、日本纤维学会会长等。/pp  中日韩女科学家论坛于2008年由韩国女科技团体联合会发起,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日本女工程师和科学家国际网络组织以及韩国女科技团体联合会共同签署了关于三国轮值举办该论坛的备忘录。论坛至今已举办了七届,每届由中日韩三方分别轮流主办。围绕科技女性的发展状况、女性在科技领域的领导力、如何平衡女性事业与家庭关系以及各国政府在重视和积极开发女性科技人力资源的政策举措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相互借鉴经验 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中日韩三国女科技工作者间的创新与合作。/pp  在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的支持下,第八届中日韩女科学家论坛暨国际材料科技女性研讨会作为2017年第八届ICAFPM第11个分会,将于10月7日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和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主题为“科学中的女性:合作与创新”(Women in science: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论坛分领导力、示范力、创新力三个分会,报告人有中日韩三方等知名女科学家和有关人员。届时,也将邀请出席2017年第八届ICAFPM其它分会有关代表到会参与讨论交流。/pp style="text-align: right "strong采访编辑/strongstrong:/strong杨厉哲br//pp strong 附:朱美芳简历/strong/pp  朱美芳,女,1965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纤维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与科学创新引智基地主任。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者。作为团队带头人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聚合物纤维及纳米复合功能材料、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应用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近年主持及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30余项。在Advanced Materials、Chemical Communication、Macromolecules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260余篇,编写专著6部(章)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件,成果在多家企业得到推广应用。以第一完成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余项科技奖励。现(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十五“863”高技术计划新材料领域纳米材料专项总体组专家成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新材料协会副会长,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Fiber Bio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高分子学报》、《纺织学报》、《合成纤维》等期刊编委。组织国际国内会议20余次,100余次作国际国内会议大会报告、邀请报告或担任会议主席。/p
  • 院士领衔,2019全国高性能电池新技术与新材料应用发展交流会召开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9年3月21日,“2019全国高性能电池新技术与新材料应用发展暨电池行业智能制造技术交流会”在南京召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1734.jpg" alt="IMG_1734.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10a7f3da-9da2-4eba-9f62-6bb731f2d9aa.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大会现场/span/pp  会议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协办,旨在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满足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的需求,充分交流我国电池行业高性能电池研究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成果。杨裕生院士、吴锋院士领衔,及200余名相关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及其他电池应用企业、科研部门、大专院校专家代表出席本次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全程报道。/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1694.jpg" alt="IMG_1694.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358b9501-b623-4bf3-af30-424479f1872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专职副理事长王敬忠主持大会开幕/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1730.jpg" alt="IMG_1730.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6efadeca-746c-405a-8dd6-5e646aeca62e.jpg"/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赵金生大会致词/span/pp  在大会致词中,赵金生首先向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十二五以来,我国电池工业整体保持了较快增长,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步伐加快,锂离子电池在不断满足并加速普及数码产品、信息化电子产品的需求基础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动力电池的异军突起,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之一。接着表示,据对规模以上企业统计, 2018年,我国电池行业的主营业务达到6416.63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5.5亿元。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约127万辆和1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和61%。此背景下便形成本次会议的主题:“在巩固现有新能源动力电池健康发展基础上,要瞄准世界高科技前沿,加速探索适宜我国国情市场预期的新型动力电池研发和制造”。最后,赵金生宣布大会开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1753_副本.jpg" alt="IMG_1753_副本.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ff26e6ba-a8c1-43cf-af60-c055fe8ee01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全国电池行业增选技术专家证书颁发仪式合影/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部分增选专家还在赶往现场路上。增选专家名单:宋金保、温兆银、袁中直、周浩慎、杨续来、郑伟伟、刘建国、丁晓阳、陈人杰)/i/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1765.jpg" alt="IMG_1765.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59fba53b-fac2-4320-ad67-52451c8b969a.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杨裕生院士,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研究员/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题目:电池和材料的“高性能”——从理念到实践/span/pp  杨裕生院士在报告中从五方面展开“高性能”电池的理念到实践。在定义方面,“电动汽车电池的高性能”主要是安全性高 寿命长、价格低 所需资源不受制于人 比能量、比功率满足所装汽车的要求。要避免将高比能连通过作为衡量电池性能的首要指标。安全性的重要性方面,安全第一是不同电动汽车的共同要求。不要片面追求高比能电池方面,举例中,三元电池相关的Tesla三元电池已经失火烧车十余辆。并从技术、发展路线、补贴政策、思想方法等角度分析了电动汽车频发燃烧的根本原因。磷酸铁锂电池方面,表示要振兴我国磷酸铁锂电池产业,并要发展以硬炭为负极的电容型磷酸铁锂电池。在结束语中,杨裕生院士指出我国电动汽车的合理发展路线,即以节能-减排为宗旨,不直接或间接消耗石化燃料,不增排二氧化碳,从太阳能、光伏等途径进行增程式电动车。最后指出难寄希望的两种“高性能”汽车动力电池:“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和“后锂离子电池”的锂硫电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1847_副本.jpg" alt="IMG_1847_副本.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4982adfd-e444-4597-98b4-1a479afdcb9c.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温兆银,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主任研究员/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固体电解质二次电池进展/span/pp  温兆银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固体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发展现状及最新进展。指出高性能固体电解质可以有效地解决二次电池的安全隐患问题,并可显著提高电池的比能量,完全抑制锂硫电池的穿梭问题,为实现锂电池的长续航、长寿命奠定基础。多种金属锂/固体电解质的界面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金属锂的枝晶生长和在陶瓷电解质中的扩展。高质量的固体电解质是固态锂硫电池发展的保障,高阻抗界面是高性能固态锂硫电池的主要障碍。纳硫电池、纳镍电池是两种典型的固体电解质电池,国外已经实现规模化应用,我国正在快速发展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1880.jpg" alt="IMG_1880.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e90be398-c11b-454f-b1a0-4068997a8528.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黄学杰,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高容量合金负极材料的研究/span/pp  锂离子电池应用空间不断拓展,高性能电池的发展依赖于正极/负极/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技术的进步。黄学杰首先分别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典型负极材料的产品类别、比容量、发展方向,及优缺点。接着结合电镜、电化学等表征手段介绍了系列对锂电负极材料的研究,指出负极材料由硅炭负极向合金负极的演变。最后介绍了即将建设的中科院北京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将建设国内最大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化学储能、物理储能、太阳能电池综合测试分析、LED综合测试分析及清洁能源用同步辐射光源线站等研究平台。其中的互联互通惰性气氛电池材料与器件综合分析测试平台主要功能包括电池材料综合物理、化学、电化学分析 国内外电池材料与器件对比分析 电池产品失效分析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1976.jpg" alt="IMG_1976.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82ff045c-8b88-48a9-8dc6-2e2734a4d3a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杨续来,合肥国轩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动力电池市场化选择中的若干技术问题/span/pp  近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杨继来首先介绍了市场化过程中三个重要因素,即高安全(系统安全是底线)、低成本(成本是市场因素)、长寿命(技术组合的实力体现)。接着结合多种检测手段,讲解分析了厚电极与电池寿命即安全的关系、电极材料的物理包覆向电化学包覆的转变、锂枝晶生长抑制及电池一致性检测的方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2004.jpg" alt="IMG_2004.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9d326f36-a8a3-4704-833d-1f9905b6571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王力臻,郑州轻工业大学教授/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研究/span/pp  王力臻首先介绍了硅、石墨作为负极材料分别存在的体积膨胀率大、比容量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纳米化、薄膜化、复合化等解决方案。接着介绍了其团队制备的两种硅碳复合石墨混合负极,通过电镜、电化学、XRD、拉曼等表征手段的验证,表明其制备的炭包硅法可以有效缓解硅膨胀带来的问题,硅碳与石墨之间具有协同效应,提高了混合负极材料脱锂容量,但首次或前几次充放电循环的库伦效率仍较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2044.jpg" alt="IMG_2044.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33883819-c9f2-4eb0-a5b5-0e94de2968a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周豪慎,南京大学教授/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开发下一代二次电池——锂空,锂硫和钠离子电池/span/pp  实现二次电池更高能量密度的目标激励人们寻求新的储能体系。拥有超高理论能量密度,且材料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的锂空气电池、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的出现,为实现这一目标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但同时这些新型的储能体系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挑战。周豪慎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MOF基隔膜抑制枝晶生长的机理,接着重点介绍与讨论了锂空、锂硫、钠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和进展,及其机理研究和产业化问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2055.jpg" alt="IMG_2055.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06d5ddb6-19b1-4d04-96c0-f2a6de548ff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袁中直,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技术官/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锂原电池的技术现状与未来/span/pp  2017年锂一次电池前十大出口企业中,亿纬锂能以4179.2万美元高居榜首。相比二次电池,一次电池具有高比能、长寿命(储存寿命)、宽温度范围等特点。袁中直手心爱你介绍了液态阴极锂电池与固态阴极锂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当下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接下来技术发展趋势。接着介绍了锂原电池电压滞后的一系列解决方案,最后在讲到锂离子电池对原电池市场的冲击时,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1.5V的USB可充锂离子电池的多项优越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2099.jpg" alt="IMG_2099.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bed71f14-3595-4436-946d-08c74273e21f.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俞会根,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固态电池最新技术进展/span/pp  俞会根首先从分类、原理角度介绍了固态锂电池相对液态锂电池高能量密度、更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等优势。并进一步从电池结构、能量密度、比功率、正负极材料、技术路线等方面介绍了两者的区别。表示,固态锂电池尚存在电解质层与电极层界面电阻较大、循环过程中电解质相与电极内颗粒接触变差、安全性与热失控行为机理不明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但所有问题有可能在3年内找到解决方案,5年内实现小试,8年内实现大规模应用。接着主要介绍了固态锂电池在各领域及各国家的应用及标准化建设情况。最后介绍了全球固态锂电研发团队及企业的布局分布,并讲解了卫蓝新能源在此方面的多项背景技术、核心制造技术及技术发展路线,预计2021年后实现规模化电动汽车市场应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2138.jpg" alt="IMG_2138.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157f2d48-dca2-487e-86d0-c48ad09a856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解明,柔电(武汉)科技有限公司CEO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精准纳膜包覆/掺杂技术(PNCD)在高比能量锂电池中的应用/span/pp  解明主要介绍了未来高比能量锂电池发展趋势及PNCD技术在电池正负极中的应用,具体包括高镍811& NCA、高电压单晶532& 622、高电压钴酸锂、负极石墨、全固态电池界面调控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2145.jpg" alt="IMG_2145.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1ce2b27e-bc27-4a6f-b8b6-507295d5ac1b.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专家:郑伟伟,欣旺达汽车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新形势下新能源乘用车对动力电池技术与测试的需求/span/pp  2018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100.8万量,同比增长88.5%。郑伟伟认为新形势下市场形式面临的主要变化表现为:补贴退坡、特斯拉进入(国产中高档新能源和燃油车都面临严峻考验)、充电普及、隐患难处。关于电池系统的技术需求,私人家用与运营出租车需求差异大。关于电池系统的测试需求,主要介绍了“三宗四横”评价体系,三纵指电芯、模组、BMS,四横指仿真虚拟验证、集成验证、系统验证、整车标定验证四大类试验类型。接着介绍了每种试验类型的验证项目、标准及具体要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2256.jpg" alt="IMG_2256.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7b33b910-b074-4a86-9f8a-68351d2fa31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邵丹,广州能源研究院/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检测技术/span/pp  中国拥有最大的电动汽车保有量,锂电池产业也随之迎来高速发展机遇。追求高能量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全方位的测试评价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性能,开发安全可靠的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过程中尤为重要。邵丹首先分别介绍了我国现行部分电池关键材料检测标准,包括正极材料31项、负极材料3项、电解液12项、隔膜7项、其他电池材料7项。接着介绍了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的双向检测技术。即“自上而下实施检测”实现关键材料性能评价、整体解决方案,及“之下而上实施检测”实现精准定位储能产品材料问题。“自上而下”中材料理化性能检测主要包括基础性能(元素含量、微观形貌、晶型结构、粒度分布、比表面、孔径分布、硬度测试等)、电性能(充放电比容量、库伦效率、循环寿命等)、安全性能(阻燃特性、氧化还原特性、穿刺、拉伸、热性能等) 其他还包括材料匹配性能测试、极片理化性能检测、电池性能检测。提及部分检测技术包括原位XRD技术、电镜、核磁共振、试验机、热分析、粒度仪、比表面分析等。最后介绍了国家化学储能材料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整体概况。/pp  strong接下来,还进行了十余位邀请专家报告,鉴于篇幅有限,余下嘉宾报告请点击链接:span id="_baidu_bookmark_start_26" style="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span/stronga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324/482257.shtml" target="_blank"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trongspan id="_baidu_bookmark_start_54" style="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spanspan id="_baidu_bookmark_start_40" style="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span【专家报告续】/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pan/a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展商.jpg" alt="展商.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4a1a019f-a52d-45b6-bd4a-b738e2e47f2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部分展商/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 target="_blank"img title="620172.jpg" alt="620172.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1eb7fb3e-0ab4-404f-84f8-9f2b72c57745.jpg"//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3月26日“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在线研讨会,邀您在线参会a style="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 target="_blank"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免费线上参会报名链接】/span/a/span/strong/pp /p
  • 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协同创新中心在沪成立
    9月16日,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协同创新中心在复旦大学揭牌成立。据悉,该协同创新中心将下设理事会,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中科院院士杨玉良担任中心首席科学家。  据介绍,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由复旦大学、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和上海石化共同组建的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协同创新中心,将以解决大品种通用高分子、高性能碳纤维等若干国家重大需求为总体目标,通过高校与工业研究院、大型企业的强强联合,创造产学研用合作共赢的无缝衔接新模式,建成代表我国通用高分子材料领域科学研究、产业开发和人才培养水平与能力的研发高地。同时,协同创新中心将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改革与创新。  据悉,从1999年起,杨玉良团队与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和上海石化一起,承担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通用高分子材料和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碳纤维材料的研究,在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项目“通用高分子材料”及“高性能碳纤维”项目的支持和牵引下,为解决企业产业化中的实际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们研发的双轴拉伸聚丙烯已完全替代进口产品并开始出口,彻底改变了基本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在高性能碳纤维研究与产业化生产方面,2010年3月,3000吨/年硫氰酸钠法原丝工艺软件包和1500吨/年碳纤维整体工艺开发通过中石化鉴定并开工建设,总投资8.4亿元,项目一期已于2012年3月第一次打通全流程,预计于2013年年底全部完工。  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希望,该中心能建成校企协同创新的典范,从而带动复旦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 LLOYD推出全新LS1高性能单柱材料测试系统
    2011年,LLOYD公司隆重推出了全新的LS1高性能单柱材料测试系统。作为一台1 kN/225 lbf高精度的万能材料试验机,全新的LS1可以兼容广泛的夹具、附件、延伸尺和软件,从而成为一套强大的万能材料测试系统。该系统也可用于质量控制、教育以及科研部门,其多样的测试应用和类型适用于医疗设备、塑料、包装、纺织、橡胶和电子等行业。  LS1高性能单柱材料测试系统的特点主要包括:LS1高性能单柱材料测试系统  一、卓越的机器性能  (1)采用全新的机械设计覆盖大范围的高精度负载测量,甚至包括微量的形变或压缩;  (2)±0.5% 的负载精度范围从传感器量程的1%开始,意味着用户只需要更少的传感器即可满足所有的测试需求;  (3)0.01-2032 mm/min的横梁速度可以满足更多样的测试需求。   二、多功能控制  (1)多种控制选项,适用于生产线、品保或高端测试要求;  (2)整个系统可以选择通过手持式控制器或者控制面板的单机操作,亦可以选择全新3.0版本的测试分析软件NEXYGENPlus 实现计算机控制。该软件具备庞大的内置测试标准库和针对特殊多步骤测试的用户自定义功能。LS1高性能单柱材料测试系统
  • 英斯特朗与客户联合举办高性能金属材料测试专题研讨会
    高性能金属材料将促进未来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新能源、石油化工、国防安全等战略性支柱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材料研发和质量管理工作者对原材料及成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高性能金属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时,最重要的其实是基于对测试标准的正确理解,从而得出的试验数据才最能真实有效的反映材料本身的性能是否达到要求。 2016年7月,国际标准委员会对金属材料测试标准 ISO 6892-1进行了更新。 10月,英斯特朗针对此项测试标准的更新,分别在徐州质检国家网架及钢结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举办高性能金属材料测试应用专题研讨会。会议特邀来自美国英斯特朗全球金属材料测试应用经理,同时也是ISO标准委员会成员的Matthew Spiret 先生,针对 ISO 6892-1:2016中的方法A1和A2进行了深度解析,并对执行该标准时可能遇到的挑战给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另外,两场会议除了由Matthew Spiret现场主讲外,我们也特别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姚戈先生、武汉理工大学刘记立老师以及武汉大学尹颢老师,在会上分享了他们在金属材料断裂疲劳测试、形状记忆合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测试应用方面的丰富经验。 来自徐州卡特彼勒、歌博铸造、霍斯利机械、罗特艾德、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矿业集团、徐工集团研究院、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风商用车、康明斯、神龙汽车、武汉锅炉、武汉钢铁等与金属测试密切相关的客户出席了研讨会,并在现场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探讨,对ISO标准更新的内容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 大连化物所开发出高性能多电子反应储锂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在多电子反应电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通过构建二维异质结构,克服了多电子反应存在的可逆性和动力学限制,实现了高倍率、高容量的赝电容多电子反应。电极材料的理论容量与每个氧化还原中心转移的电子数密切相关。多电子反应是指在电荷存储过程中,单个氧化还原中心经历一个以上的电子转移。多电子反应可以突破传统电池反应中单个或少于一个电子转移的瓶颈,大幅提升电极材料比容量,但多电子转移过程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的复杂性也会大幅增加,使得多电子反应面临可逆性差和动力学缓慢的巨大挑战。该工作发展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模板的二维异质结构策略。所制备的二维V2O5/石墨烯异质结构呈现超薄纳米片形貌(2.8 nm),具有丰富的表面活性位点,并且易于释放离子嵌入/脱出时的应力/应变,促进可逆的结构转变;此外,石墨烯的复合不仅提高了材料的电子导电性,而且产生了丰富的具有内建电场的异质界面,促进了电荷转移。得益于上述形貌和结构优势,二维V2O5/石墨烯异质结构克服了钒氧化物在多电子反应中的不可逆相变和动力学限制,实现了赝电容主导的可逆多电子转移储锂反应,表现出极高的比容量(361 mAh g-1 @ 1 C)和优异的倍率性能(175 mAh g-1 @ 100 C),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插层氧化物材料。该工作进一步通过解耦上述具有高容量和宽工作电压窗口的多电子反应,构建了以预锂化二维V2O5/石墨烯电极同时作为正负极的对称储能器件,具有优良的能量/功率性能和超长循环稳定性。该工作为开发高容量、高倍率的多电子反应电极材料提供了新策略,同时提供了一个基于多电子反应构建对称储能器件的范例。相关研究成果以Enabling rapid pseudocapacitive multi-electron reactions by heterostructure engineering of vanadium oxide for high-energy and high-power lithium storage为题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等项目的资助。大连化物所开发出高性能多电子反应储锂材料
  • 沃特世携TA仪器创新产品亮相Pittcon 2019,满足客户在高性能材料分析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
    美国马萨诸塞州米尔福德市,即时发布 – 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近日在2019美国匹兹堡分析化学和光谱应用会议暨展览会(Pittcon 2019)上展出一系列TA仪器创新产品,包括Discovery热机械分析仪(TMA)450、适用于DHR流变仪的Rheo-Raman附件,及适用于ARES-G2流变仪的高灵敏度压力单元。Discovery TMA 450热机械分析仪能以更高的灵敏度与重现性,精确测量各种材料在-150~1,000 ℃温度范围内的尺寸变化,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提供有关材料力学行为的宝贵信息沃特世公司高级副总裁兼TA仪器总裁Terry Kelly表示:“分析高性能材料需要应用高性能的测量技术。此次推出的新产品体现了TA仪器一直坚守的承诺——坚持产品创新,致力于为材料科学家们开发功能强大的新型分析工具。TA仪器与沃特世强强联手,能够精准满足客户表征材料化学结构及其特性的需求。此次新产品能够广泛支持各种应用和测量分析,再次强化了我们在产品性能、精密度和通用性方面的创新优势。”新型Discovery TMA 450热机械分析仪Discovery TMA 450热机械分析仪能以更高的灵敏度和重现性,精确测量各种材料在-150~1000 ℃温度范围内的尺寸变化。TMA 450配备多种固定装置,可处理几乎所有样品配置,完成膨胀、压缩、弯曲和拉伸模式测试。此外,得益于各项简单易用的功能,例如具备One-touch-Away功能的新型APP式触摸屏界面和功能强大的TRIOS软件,仪器操作大幅简化。TA仪器热分析仪产品经理Kadine Mohomed表示:“为了实现各种极富挑战性的应用,人们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激增。因此,掌握材料如何对其所处环境作出反应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Discovery TMA 450超越了行业测试标准,可提供有关材料线性热膨胀系数、收缩、软化和玻璃化温度信息。此外,Discovery TMA 450集成了多项先进的测量功能,包括TA业界领先的Modulated TMA模式(高效分离材料上同时发生的膨胀和收缩)、‘动态TMA模式’(Dynamic TMA,测定小振幅、固定频率正弦变形引起的粘弹性变化),以及‘蠕变/应力松弛模式’(测定瞬态条件下的粘弹行为)。TMA 450非常适用于对材料特性进行局部测量,尤其是那些对材料兼容性高要求的产品组件或配件。”适用于DHR流变仪的全新Rheo-Raman附件专为DHR产品线设计的全新Rheo-Raman附件将拉曼光谱仪与DHR相结合,能够同时采集流变学数据与拉曼光谱数据,并且直接将各种材料的流变特性与包含其化学性质和形态结构等信息的独有光谱指纹图谱相关联。TA仪器产品管理副总裁Russell Ulbrich表示:“通过流变学分析,我们可以表征材料的粘度和粘弹性参数等流变特性。在预测加工行为、产品性能和消费者感知方面,这些参数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拉曼光谱是一种基于光的分子光谱技术,可以揭示物质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这两种重要技术的原位结合,让科学家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材料化学结构与其特性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宏观形变如何指示分子水平的变化。这将有助于深化研究人员对塑料、电子、食品和个人护理产品领域的认知,从而开发出更好的产品。”DHR Rheo-Raman附件可集成到赛默飞世尔科技的iXRTM拉曼光谱仪中,组成一套“一站式”系统用于材料的光谱表征。适用于ARES-G2流变仪的全新高灵敏度压力单元使用专为ARES-G2流变仪设计的全新高灵敏度压力单元,科学家们不仅可以在受控的大气压和温度下以高灵敏度测量材料粘弹性,还能详细掌握材料在复杂环境下的复杂流体行为,这在业内尚属首次。Russell Ulbrich补充道:“许多材料的加工或使用环境都接近甚至超过其常压沸点,而抑制其沸腾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施加更高的大气压。用于流变仪的加压设备并不鲜见,但由于现有设备所用轴承的原因,无法测量粘度极低的流体。当我们需要通过准确测定材料粘弹性来评估材料弹性、其支持分散相的能力,以及对于材料的工业适用性和消费者感知而言颇为重要的其它特征时,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这样的测量条件对于原油回收和食品加工领域非常重要。”BioAccord系统首次亮相匹兹堡一同亮相Pittcon 2019的还有沃特世刚推出的BioAccord系统,这套液相色谱-质谱解决方案经过专门设计,让更多科学家能够使用高分辨率飞行时间质谱轻松获取质谱数据。沃特世公司副总裁Jeff Mazzeo表示:“全新BioAccord系统发布后,客户反响极为热烈,这令我们非常兴奋。我们从客户的初步反馈中得到了肯定——让全球更多实验室的科学家使用飞行时间质谱获得高质量的质谱数据。除了操作简单,BioAccord系统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它便捷的系统设置功能,包括业内首创的系统集成测试,以及与它强大的分析能力形成鲜明对比的小巧体积。”关于沃特世公司(www.waters.com) 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是全球领先的专业测量仪器公司,作为色谱、质谱和热分析创新技术的先驱,沃特世服务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已有逾60年历史。公司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运营,下设11个生产基地,拥有约7,000名员工,旗下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 专家报告续|2019全国高性能电池新技术与新材料应用大会圆满闭幕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9年3月21日a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323/482252.shtml" target="_blank"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2019全国高性能电池新技术与新材料应用发展暨电池行业智能制造技术交流会”在南京召开/span/strong/a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1735.jpg" alt="IMG_1735.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18b0fdf0-c80a-432f-a84f-7b8187067de8.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大会现场/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嘉宾.png" alt="嘉宾.pn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d296256b-0113-4903-bdff-f7b8c30473d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部分参会嘉宾/span/pp  会议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协办,旨在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满足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的需求,充分交流我国电池行业高性能电池研究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成果。杨裕生院士、吴锋院士领衔,及200余名相关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及其他电池应用企业、科研部门、大专院校专家代表出席本次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全程报道。/pp  大会由二十余位特邀专家报告组成,继a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323/482252.shtml" target="_blank"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上半场专家们的11个精彩报告/span/strong/a之后,下半场11个专家报告精彩继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2431.jpg" alt="IMG_2431.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71cb7fa2-2bb6-49a3-9fb9-098cd188e48f.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王金良,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及生产安全事故防范/span/pp  王金良从五个方面介绍了锂电的安全与防范。安全风险方面,相比其他电池,由于可燃的有机电解液和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材料,锂电安全风险更大。锂电电池组更是被比喻为“自带火柴(短路)的油桶”,这些潜在隐患主要是锂电客观不可完全避免的内部缺陷,以及随着循环次数增加一致性下降等导致的。安全问题主要因素和表现方面,主要因素包括电池外部短路,工艺、材料缺陷、环境、碰撞挤压、电解液产生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火源闪爆等。主要表现有燃烧、常规爆炸、空间爆炸、高电压触电、产生有毒气体等。锂电行业安全现状方面,由于锂电被打上“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标签,长期存在的产品安全及生产安全事故未得到先关方面足够重视。近两年来,媒体公开披露的涉锂电生产安全事故平均每月有2起以上。安全生产已引起国家多部门重视,专业安全生产 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等已在制订中。锂电生产安全事故防与消方面,工厂安全防范重点工序和区域包括化成充电、老化静置、荷电态电池成品库、新技术/新材料试验电池等。安全防范措施包括工厂设计应控制能量集中,坚持防范为主方针等。安全事故的消除要采取有效灭火方法、安全管理制度、降低产品和生产安全风险方法的研究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2310.jpg" alt="IMG_2310.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aa94d26c-b6ac-4dcc-a7a2-ae9904507ec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沈龙,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研发首席/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石墨负极材料性能需求趋势/span/pp  沈龙首先与大家共同回顾了碳负极从FVDF油体系到SBR水体系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探讨。表示人造石墨性能优势明显,产业布局不合理,未来的主导材料 天然石墨主要应用在对膨胀束缚力强圆柱电池 硬炭在特殊需求领域批量使用,但前提是补锂 硅炭合金具有高能量密度,与石墨搭配的技术进步,使用量有望越来越多。接着介绍了快充、低膨胀两种高性能人造石墨的设计思路,以及低成本人造石墨的开发思路。最后讲解了硅炭材料匹配石墨的设计选择。认为人造石墨还有更广的应用潜力,成本也会随着发展进一步降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2341.jpg" alt="IMG_2341.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953a9d87-e286-45af-a0af-739f0dca55a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jpg" alt="00.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1f5c8d63-fe21-4cc2-b003-f748c15668cf.jpg"//pp  动力电池长续航、低成本的目标决定了三元材料的技术路线是高镍低钴,这对电池生产湿度环境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除湿设备及净化工程初投资大,工期拖延等质量不可控等行业痛点,孙鹏从能耗、工程质量控制等角度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为设备、工程、智能控制等环节提供一站式交钥匙工程整体解决方案。最后分享了该公司在国内的部分高兴能电池试验线成功案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2367.jpg" alt="IMG_2367.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f69cbf06-3a37-4797-875e-1f34ad7f5b5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刘建国,南京大学教授/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研究/span/pp  燃料电池被时代周刊列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新科技之一,在我国,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行已经超过10个城市。同时,燃料电池也面临性能、成本等方面的挑战。刘建国首先围绕质子交换膜、电催化剂介绍了车用工况下电池的失效机制。接着介绍了南京大学开发的25瓦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及制备过程。也分享了甲酸燃料电池的工作机制及催化剂研究进展。在应用方面的工作,创建了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进行燃料电池系列产品开发,并建成了国内首个CMA认证的燃料电池检测中心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2477.jpg" alt="IMG_2477.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ced3241c-5b4d-4bf7-8a16-8e544a1097ba.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杨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硅基负极研究——从粘结剂到电解液添加剂/span/pp  近年来,硅基负极材料已成为高比能电池体系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大容量硅基负极带来的强体积变化会导致颗粒粉末化、SEI不稳定等问题。杨军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针对硅基负极强体积变化,展开的稳定硅电极结构与循环性能的两种方案研究。一是采用有效的电极粘结剂,二是采用兼容的电解质与添加剂以稳定SEI膜。结果显示,大体积变化的粉末电极需要高弹性且刚柔并济和有自愈合功能的粘结剂 新型HDD双组分电解液添加剂分别从无极和有机层面改善SEI性能,显著提高了电池的高温性能。理化硅代替金属锂作负极能显著提高电池循环性能,但会降低电压输出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2486.jpg" alt="IMG_2486.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6c6a5e41-93c5-4a46-85b8-314a3e5f96c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陈瑶,万象一二三股份公司/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A123’Advancwd Cathode Material Development for Vehicle Electrification/span/pp  A123系统公司是美国一家专业开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和能量存储系统的公司。为满足汽车市场对更大的电动行驶里程以更低的成本的需求,A123不断开展富镍阴极材料和互补阳极技术的研究。陈瑶主要介绍了在镍锰钴(NMC)技术方面的进展,A123已扩大了NMC产品的制造范围,目前NMC产品占其年产量的一半以上。具体新产品技术主要介绍了NMC622和NMC811。/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2525.jpg" alt="IMG_2525.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9d2bc64a-be1e-46bf-b03e-889a9a87ae4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沈海燕,江苏双良锅炉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经理/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双良锅炉在电池行业的热能利用系统解决方案/span/pp  沈海燕主要介绍了电池行业热能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双良锅炉针对这些现状提供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和产品。并介绍了一系列电池知名企业热能利用典型案例分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2576.jpg" alt="IMG_2576.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f16d4a05-9ed9-46b4-959c-1f1efbbb075b.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龚璇,武汉镭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监/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电池智能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应用分享/span/pp  企业应用中的信息流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系统(ERP)、过程管理系统(MES)、过程控制系统(PCS)等 。龚璇首先介绍了MES的概念,即制造执行系统。接着介绍了镭立科技电池行业MES系统,从工艺维护、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溯源管理、回收管理等方面详细进行分析。最后从整体框架、应用场景、售服管理等角度分享了MES系统在电池行业的应用案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2596.jpg" alt="IMG_2596.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553838d5-f6ff-44f5-a49a-da35990bbed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陈人杰,北京理工大学教授/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多电子高比能二次电池新体系及关键材料的研究/span/pp  锂硫电池具有比容量高、资源丰富、耐过充、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单质硫与放电产物导电性差、单质硫充放电过程中产生收缩和膨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陈人杰首先介绍了从电极材料、电解质、隔膜等多角度的新材料、新体系研究工作。正极材料相关材料研究体系包括核壳结构硫聚噻吩复合材料、聚苯胺包覆多壁碳管/硫复合材料、石墨烯基硫/碳3D复合材料、基于层状碳阵的硫正极材料等。电解液方面研究包括LiODFB添加剂、新型离子液体基功能电解质。隔膜方面研究包括碳纸作功能性隔层,聚多巴胺包覆隔膜、基于硼掺杂石墨烯纳米片材料的轻量化的隔膜涂覆层等。接着还介绍了锂硫电池及关键材料的从基础到工程化研究。最后,介绍了新型固态功能电解质研究,包括离子液体基复合电解质-准固态三元纳米复合电解质、离子液体基液态复合电解质-环链协同效应、离子液体基固态复合电解质-长寿高倍率复合固态电解质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2646.jpg" alt="IMG_2646.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253076bf-c4e8-435f-8ee3-be4ca3edf8bf.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刘立伟,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科技与纳米放生研究所研究员/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高质量薄层石墨烯规模制备及提升锂电能量密度应用研究/span/pp  刘立伟分别就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表征,高质量薄层石墨烯制备及其在化学储能、涂料、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一介绍。最后总结表示,高质量薄层石墨烯是新一代导电剂:可以提高压实密度、能量密度 改善高低温性能 使用高温、高电压时,提高安全性 增加魂环稳定性。高质量薄层石墨烯涂层集流体:降低电池内阻 防止电解液服饰、增加循环稳定性 更薄、附着力更高 增加电池电压的一致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2683.jpg" alt="IMG_2683.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e6a91e84-6f86-4159-b97d-d74caf79583c.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专家:雷立旭,东南大学教授/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电池的循环生产技术/span/pp  雷立旭首先介绍了电池循环生产技术的概念,包括废旧电池物理拆解、活性物质化学处理、全新电池的生产等。接着介绍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团队在电池循环生产技术方面取得专利技术的实现方案,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对专利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表示,二次电池的循环生产技术是以废旧电池为主要生产原料重新生产新电池的技术,它可以使废旧二次电池所有组份资源化 该技术是解决二次电池生产和应用的必需技术 使用最彻底的物理分离可以减少化学处理处理过程的需求,降低二次污染。/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600" height="823" title="精彩瞬间.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823px " alt="精彩瞬间.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74dd6cb1-f208-4be0-b28b-73660459bcfc.jpg"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会场精彩瞬间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 target="_blank"img title="620172.jpg" alt="620172.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1eb7fb3e-0ab4-404f-84f8-9f2b72c57745.jpg"//a/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3月26日“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在线研讨会,邀您在线参会a style="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 target="_blank"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免费线上参会报名链接】/span/a/span/strong/ppbr//p
  • 默克半年财报:疫情下实现双位数增长 高性能材料业务增长43.7%
    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仪器信息网讯 2020年上半年,受全球疫情影响,科学仪器行业许多跨国公司销售业绩受到影响,业绩下滑。默克作为一家拥有352年历史的老牌德企业,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却实现了总体双位数的增长。/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2020上半年性能材料增长43.7% 收购为主因/strong/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2020年1-6月,默克净销售额为84.89亿欧元,相较于2019年的77.17亿欧元,增长10%。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半年,默克集团市场营销费用为20.94亿欧元,同比下降6.9%。/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从各业务部门来看,2020年上半年,生命科学业务部门表现强劲,净销售额为35.75亿欧元,同比增长6.2%,主要得益于5.9%的有机增长,Process Solutions业务线有着2位数的高增长。/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医疗健康业务部门上半年净销售额为32.00亿欧元,同比增长1.3%,前两个季度的销售业绩表现不同,第一季度保持高于平均的增长,第二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有所下降。2020年上半年积极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Glucophage® (13.3%)和Concor® (18.7%)的有机增长。其中,Glucophage® 已成为医疗健康业务领域产品组合中的第二大领先药物,销售额达4.6亿欧元。/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高性能材料业务部门上半年净销售额为17.14亿欧元,同比增长43.7%,主要得益于Versum和Intertermolecular两起成功的收购,贡献51.1%的销售额。有机销售额下降了-9.5%,主要是受显示器解决方案和表面解决方案业务部门的影响,而半导体解决方案的增长部分抵消了这些影响。显示解决方案在2020年上半年的有机销售额下降了15.6%,这是由两个因素驱动的。首先,显示器解决方案在2019年上半年受益于中国面板制造商提高产能的项目带动。其次,Covid-19流感大流行导致最终用户需求减少,这对客户生产能力利用率产生了不利影响。表面解决方案的有机销售额下降了-18.8%,这是由于Covid-19流感大流行带来的汽车和化妆品市场的需求疲软。半导体解决方案的有机增长10.4%,主要归因于2019年市场需求的反弹。外汇效应对2020年上半年商业部门净销售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1%。/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Q2业绩:医疗健康部门下降10.6%/strong/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第二季度,默克集团销售额为41.19亿欧元,同比增长3.7%(2019年Q2净销售额为39.71亿欧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高性能材料业务部门的收购(2019年10月收购美国Versum公司,补充高性能材料半导体解决方案业务)和生命科学业务部门的有机增长。/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从各业务部门来看,第二季度生命科学业务部门2020年Q2净销售额为18.06亿欧元,同比增长5.9%,是默克集团销售额占比最大的业务部门,占比为44%,主要得益于有机增长;医疗健康业务部门净销售额为14.99亿欧元,同比下降了10.6%;高性能材料业务部门第二季度净销售为为8.14亿欧元,同比增长38.1%。/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COVID-19大流行的影响/strong/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默克审查Covid-19大流行对公司的影响以及对集团财务报表的影响。 迄今为止,医疗健康业务领域的生育和神经科专营权以及功能材料业务领域内的表面解决方案和显示材料是受Covid-19大流行影响最严重的部门。除销售业绩下降外,报告期的进一步影响主要是由于物流费用增加和存货减值损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581fcee6-bade-44e0-bf22-ccd05e5aac2a.jpg" title="685a6839-7c0e-4443-b5a5-02b137a53e2d.jpg" alt="685a6839-7c0e-4443-b5a5-02b137a53e2d.jpg"//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br//p
  • 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发布
    科技部关于印发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国科发高【2012】8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推动高性能膜材料技术和产业发展,我部组织编制了《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pdf  科技部  2012年8月21日
  • 新材料助力大化所推出低价、高性能光电放大器组件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10月10日,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 2016)召开同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化所)携AccuOpt 2000光电放大器组件、小型化学衍生器等产品参加。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参加analytica China 2016  大化所研究员关亚风向仪器信息网介绍了AccuOpt 2000光电放大器组件的特点及潜在的优势应用领域。AccuOpt 2000光电放大器组件的检测器采用了硅光二极管制成的检测器,结合自有的信号放大电路设计,使得AccuOpt 2000的噪音电平达到0.01mV。硅光二极管检测器的应用,使AccuOpt 2000的光谱响应范围为320~1100nm,覆盖近红外光波段,可替代昂贵的红外增强型光电倍增管。同时,这也给AccuOpt 2000带来了抗震、抗强光的特点,为适应更多的应用场合带来潜在的优势。AccuOpt 2000仅需5~12V的供电电源,并能在2分钟内平衡稳定,一方面能降低仪器在供电电源方面的成本;同时,专为AccuOpt 2000提供的DC-DC电源,12V输入,单块电源功率2W或3W,就能同时为8支AccuOpt 2000供电,这也大大减少仪器运行中的能源消耗,契合当前绿色仪器的发展大趋势。 AccuOpt 2000光电放大器组件  AccuOpt 2000价格远低于光电倍增管,如果应用于食品快检领域,将为用户提供低价、高质的食品安全快速筛查解决方案。从大化所展位现场看到,AccuOpt 2000已经成功应用于LED荧光检测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叶绿素α 检测器中。据了解,AccuOpt 2000已经实现批量化生产,第一批生产1000支。  大化所的小型化学衍生器也吸引了信息网编辑的目光。这是一款小型柱后碘/溴化学衍生器,能使黄曲霉毒素B1和G1的荧光强度提高6.5倍。关亚风介绍到,该款小型化学衍生器已经批量生产100台,完全具备了批量化生产能力,为国内企业的供货价格将是市场同类产品的4分之一。 小型化学衍生器  关亚风特别提到,是新材料在零部件上的使用,实现了AccuOpt 2000低价和高性能这两者之间的很好结合。
  • “高性能色谱分离材料和色谱柱的研制”成果鉴定会圆满结束
    2010年8月25日,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对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高性能色谱分离材料和色谱柱的研制”召开成果鉴定会。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刘国诠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所张庆合研究员、南开大学吕宪禹教授、天津大学李祥高教授、天津工业大学魏俊富教授、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陈晓康高工组成,张玉奎院士担任本次鉴定会主任。 鉴定会现场 博纳艾杰尔总经理汪群杰博士向专家组成员介绍了此次项目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 (1)建立了球形高纯硅胶基质的完整、稳定的生产工艺; (2)建立了三十余种键合相、近百种规格的高性能色谱填料的制备工艺; (3)建立了数百个品种、规格色谱柱的装填工艺; (4)研制出了包括酰胺基固定相、高温耐酸固定相、混合填料固定相等一系列国际首创的新型色谱固定相; (5)形成4项发明专利; (6)建立了一支40余人的综合技术团队; (7)开发了近百个色谱分离应用。 经鉴定委员会专家充分讨论,一致认为课题组提交的技术资料齐全、翔实可靠;该项目自主研发了高性能硅胶基质色谱分离材料及色谱柱,并建立了完整的产品检测技术与标准化质量控制体系,有多项创新点,项目成果已在食品安全、环保和医药等领域中得到应用,并已为欧洲药典和欧美著名制药企业多采用。目前,已实现高性能硅胶基质色谱分离材料和色谱柱的量产,销售收入达3200万元。 综上所述,该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本次鉴定会吸引了广大媒体的关注,天津日报,新华通讯社天津分社,中国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对本次鉴定会均有报道。
  • 高性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容器研究获进展
    近日,电工研究所马衍伟团队联合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在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石墨烯基锂离子电容器研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2D Graphene/MnO Heterostructure with Strongly Stable Interface Enabling High-Performance Flexible Solid-state Lithium-Ion Capacitors为题,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 Funct. Mater., 2022, 2202342)上。 锂离子电容器作为一种有效结合锂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的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具有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以及长循环寿命,有效弥补了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之间的性能差异。电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容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锂离子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 精细的结构设计工程被认为是提高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式之一。马衍伟团队提出了一种通用静电自组装策略,在还原氧化石墨烯上原位生长了具有卷心菜结构的MnO复合纳米材料(rGO/MnO)。通过深入的原位实验表征以及理论计算,证实了rGO/MnO异质结构具有较强的界面作用和良好的储锂动力学。由于rGO/MnO复合纳米材料具有高电荷转移速率、丰富的反应位点以及稳定的异质结构,基于rGO/MnO复合纳米材料制备的电极具有高比容量(0.1 A/g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860 mAh/g)、优异的倍率性能(10 A/g下比容量为211 mAh/g)以及长循环稳定性。因此rGO/MnO复合纳米材料可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容器理想的负极材料。 通过将这种高性能石墨烯基复合材料作为负极与活性炭正极进行组装,马衍伟团队成功制备出柔性固态锂离子电容器(AC//rGO/MnO)。经测试,这一电容器基于电极活性材料总质量的能量密度最高达到194 Wh/kg,功率密度最高可达40.7 kW/kg。这是迄今为止报道柔性固态锂离子电容器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最高值。此外,在10000次充放电循环后,AC//rGO/MnO电容器的容量保持率可达77.8%,并且安全性能高。 科研团队表示,这一研究提出的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设计策略在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柔性锂离子电容器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大连洁净能源研究院合作基金、中科院青年促进会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02342 石墨烯复合材料结构示意图和锂离子电容器原理性能图
  • 宁波材料所在新型高性能液态邻苯二甲腈单体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邻苯二甲腈树脂(又称为酞腈树脂)是一种集耐高温、阻燃、低烟、优异的力学性能于一身的先进耐高温树脂。该材料在极端环境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潜力,但是苛刻的加工条件阻碍了它的大规模应用。于体系中刚性结构的存在,单体的熔点高(200℃),加工窗口窄,加工工艺繁琐,无法与成熟的树脂加工技术相结合。所以降低邻苯二甲腈单体熔点,对于扩大邻苯二甲腈树脂的应用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为解决以上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能源材料工程实验室通过向邻苯二甲腈单体引入柔性链段,有效降低了邻苯二甲腈单体的熔点(如图1所示)。与刚性的苯环结构相比,单键的Si-O键和C-C键构象容易改变,并且Si-O-Si链段具有键长长、键角大的特点,使得链段的内旋转势垒小、柔顺性好。同时,高的结合能可以保证固化后的树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柔性链段的引入,将单体的熔点降低到室温以下(单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至-35.6℃,图1a),得到室温下为液态的邻苯二甲腈单体,极大提高了邻苯二甲腈树脂的加工性能。这种液态的单体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30℃,粘度在~2Pas,图1b)和溶解性,可以溶于常见的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乙醇、丙酮等。这种液态的邻苯二甲腈单体还可以与其他高熔点的单体共混,用于提高粉末单体的加工性能。例如,将这种液态单体与粉末状的邻苯二甲腈单体(熔点~180℃)共混,得到室温下具有一定加工性的混合物(图2a)。固化后的邻苯二甲腈树脂,在氩气和空气中的初始分解温度(Td5%)分别为534.4℃和532.3℃(图2b)。这种共混的方式,可以在提高单体加工性的同时,保证树脂的耐热性。   这种低粘度、易加工的液态邻苯二甲腈单体可以用于复合材料RTM成型,芯片封装等领域。液态的单体能够将邻苯二甲腈单体与成熟的液态加工技术相结合,扩大邻苯二甲腈树脂的应用领域。   以上研究工作近期以“Novel Liquid Phthalonitrile Monomers Towards High Performance Resin”为题,发表在European Polymer Journal上(https://doi.org/10.1016/j.eurpolymj.2023.112027)该研究工作第一作者为哈工大博士生高慕尧,通讯作者为哈工大化工学院刘明教授和宁波材料所宋育杰副研究员。该工作得到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No. LH2021E055)资助。
  • 无甲醛!无粘合剂!高性能全生物质仿生木材问世
    p style="text-indent: 2em "俞书宏院士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生物质天然纳米结构的全新的生物质表面纳米化策略,该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木屑等生物质中天然的纤维素纳米纤维,使其互相交联从而构筑无需任何粘合剂的高性能人造木材。相关研究成果于12月12日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上。/pp style="text-indent: 2em "我国人造板年市场规模近万亿元。传统人造板主要通过含有甲醛的树脂等粘合剂将木屑等生物质原料粘结起来,不仅成本高,使用过程中持续释放甲醛等有毒有害的气体,有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发展高性能无甲醛绿色环保板材对传统人造板产业升级发展至关重要。/pp style="text-indent: 2em "?科研人员运用上述策略所制备的人造木材在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学强度,且超越了实木材和传统人造板。新型人造木材自下而上的制备方式使其在尺寸上将不受限制,可以克服大块实木材料的稀缺性,大大拓宽了这类木质材料的应用范围。另外,其还表现出优异的阻燃性和防水性。微米级木屑颗粒的暴露着大量的纳米尺度的纤维素纤维,纳米纤维通过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以及物理纠缠等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微米级的木屑颗粒也被这些互相缠绕的纳米纤维网络紧密地结合一起形成高强度的致密结构,而无需任何粘结剂,各向同性抗弯强度和弯曲模量,远超天然实木的力学强度,显示出优异的断裂韧性、极限抗压强度、硬度、抗冲击性,尺寸稳定性以及优于天然木材的阻燃性。作为一种全生物基的环保材料,具有远超树脂基材料和传统塑料的力学性能。此外,通过将碳纳米管掺入木屑颗粒间的纳米网络当中,可以获得导电智能人造木材,基于其高导电性,可以实现传感、自发热以及电磁屏蔽等多种应用。/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专家表示,这种全新的生物质表面纳米化策略也可以扩展到其他生物质如、树叶、稻草和秸秆等,并可以实现多功能化,有望用于制造一系列绿色全生物质的可持续结构材料,进一步推动人造板行业向绿色、环保和低碳方向发展。/ppbr//p
  • Spark微孔板多功能酶标仪,专为高性能细胞荧光检测而设计
    实施荧光检测是提高检测质量和灵敏度的一个快捷有效的途径。实现荧光检测最优化要求光学系统同时具有灵敏度和灵活性。以使用发射光束能横跨整个波长光谱的荧光染料为前提,高性能的光电倍增管 (PMT) 可以帮助您进行多重分析检测,给您清晰分离的信号和绝对的检测灵敏度。 细胞荧光检测增加了其他复杂因素:分析微孔底面分布不均匀的贴壁细胞极具挑战性,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培养基的自体荧光。Tecan Spark微孔板多功能酶标仪,采用荧光Fusion Optics™ 技术,能够应对这些挑战并提供您在设计及运行高等生物化学检测及基于细胞的荧光检测所需要的所有技术支持。 Tecan Spark多功能酶标仪,准确、灵敏地测定细胞荧光。使用灵活的Fusion Optics技术,发展高灵敏度的荧光检测方案 Spark独特的Fusion Optics功能为您的检测方案的提供了灵活且灵敏的开发平台。利用Fusion Optics技术, 您可以在同一检测试验中按需组合使用滤光片和光栅。这是相对于全功能酶标仪性能上的重大飞跃。 滤光片选择的灵活性既能够使激发端的光束输入最大化,也能使发射端信号检测效果最大化,而光栅能通过扫描以确定最优化设置的波长。用户选用的深阻二向色镜能提高波长谱末端常见染料的灵敏度。大功率氙闪灯减少了得到可靠灵敏的结果所需的闪光次数,因此您不必在灵敏度和速度间犹豫不决。结合应用了SparkControl软件后,系统可以通过自动调节扩大动态范围,避免荧光检测进入饱和状态。 使用光栅/光栅系统(浅绿)和光栅/滤光片系统(深绿)来扫描激发和发射波长的最大值。第二种组合系统能识别出更鲜明且灵敏的最大值。细胞检测时聚焦于微孔底面进行酶标可以使背景的自发荧光最小化 在细胞荧光分析中,使用传统的微孔底面酶标技术会降低检测的灵敏度,因为光束在到达样品之前必须要先穿过塑料或者玻璃板。这就降低了可以激活荧光的光束的量。Tecan Spark酶标仪能为您提供高性能的微孔底面酶标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Tecan Spark酶标仪拥有基于透镜的底面酶标系统,结合能将光束引导到样本焦点的Z-focus程序, 能提供极高的灵敏度。优化的酶标功能通过多次测量排列在微孔中的分离的样本点,可以使细胞分布不均导致的差异最小化。 基于细胞的检测所得的安全可靠的结果 为了可以得到可以在不同实验,不同微孔间比较的细胞检测结果,您需要特别注意细胞数量、细胞分布和细胞的健康状况。Tecan Spark酶标仪运用明视场及免标记技术、激光自动对焦技术,使您能够检查这些自动检测参数。细胞图像和细胞汇合度可以进行自动测量。使用SparkControl的实况查看器, 您可以使用Snapshot功能,记录开始实验之前的最后一个图像。 Tecan Spark酶标仪的细胞孵化功能如温度控制、气体控制和湿度控制允许细胞在酶标仪中孵育几天的时间。Tecan Spark酶标仪的自动开盖和进样器功能,以及可以进行有条件动力学编程,使检测的完成实现了智能自动化。例如,正常生长控制条件下细胞可以在酶标仪中生长;达到预定的细胞汇合度之后,酶标仪可在微孔中加入某种物质,激发GFP的产生。这是额外的荧光动力学监测功能, 在运行的同时监测图像以控制细胞的生长。总结Tecan Spark多功能酶标仪,以它独特的Fusion Optics技术,能在荧光检测领域带给而我们绝佳的性能体验。在同一检测中,滤光片和光栅的组合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灵活度,却丝毫没有影响其准确性。 环境控制特征、 成像能力及其动力学条件,使您的细胞检测实验得以自动化和标准化,且具有极高的重复性。结合了特殊的酶标功能,如基于透镜的底面酶标系统、自动化的z-focus以及优化的酶标功能,Tecan Spark是研究细胞和荧光时最理想的多功能酶标仪。
  •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3D打印功能结构一体化金属微点阵助力高性能锌离子电池
    电化学储能是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是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战略需求。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低廉、生态友好、体积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等优点,被认为是极具前景的大规模储能体系。然而,锌负极存在枝晶生长、不可逆副反应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锌离子电池的发展。锌负极表界面对锌离子电池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化学(电解液添加剂)或材料层面(界面涂层修饰),电极功能结构的精准设计和可靠制造是对化学和材料研究的重要补充。通过微纳尺度先进制造技术优化电极结构的尺寸、结构和空间排布有望从制造学科角度为提高锌离子电池性能开辟新的途径。近日,湖南大学段辉高教授、张冠华副教授、张夏楠等人突破传统锌负极优化策略,提出“多功能3D结构电极”新思路,借助跨尺度高精度3D打印技术(摩方精密,nanoArch P140)和化学沉积/电沉积技术成功实现结构功能一体化锌负极的可靠制造。多级金属点阵结构的3D通孔结构和超亲水表面能够有效调控电极电场分布,实现诱导锌金属优先沉积到点阵通孔结构内侧,保证点阵电极表面锌均匀沉积。通过电极在电解液中的电流密度分布模拟和锌沉积/剥离过程的原位显微观察证实3D Ni-Zn微点阵电极具有更低的锌成核过电位、更多的成核位点、更均匀的局域电场分布、更高的可逆锌沉积/剥离效率。此外,由3D Ni-Zn微点阵负极和聚苯胺插层的氧化钒正极组装而成的全电池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这种具有有序3D通孔结构的导电金属微点阵为开发其它高性能金属(如Li,Na, K, Mg, Al)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成果以“3D-printed multi-channelmetal lattices enabling localized electric-field redistribution fordendrite-free aqueous Zn-ion batteries”为题目发表于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顶级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nm.202003927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础研究基金、长沙市科技局基金等资金支持。图1. 3D Ni-Zn微点阵结构制备流程示意图图2. 3D Ni-Zn微点阵电极相关表征图3. 由3D Ni-Zn电极所制备的对称电池和半电池性能图4. 2D Ni-Zn、3D Ni-Zn电极的电解液中电流密度分布仿真以及循环后的超景深显微镜图片和相应高度云图图5. 在2D Ni、3D Ni电极表面沉积不同容量锌的SEM照片与相应示意图图6. 与PVO正极材料相匹配的全电池性能
  • 多功能材料性能试验仪研制
    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0"tbodytrtd width="123"p style="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2em "成果名称/p/tdtd width="525" colspan="3"p style="line-height: 2em "DZS-III硬脆材料性能检测仪/p/td/trtrtd width="123"p style="line-height: 2em "单位名称/p/tdtd width="525" colspan="3"p style="line-height: 2em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td/trtrtd width="123"p style="line-height: 2em "联系人/p/tdtd width="177"p style="line-height: 2em "艾福强/p/tdtd width="161"p style="line-height: 2em "联系邮箱/p/tdtd width="187"p style="line-height: 2em "a href="mailto:afq@ctc.ac.cn"afq@ctc.ac.cn/a/p/td/trtrtd width="123"p style="line-height: 2em "成果成熟度/p/tdtd width="525" colspan="3"p style="line-height: 2em "□正在研发 □已有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可以量产/p/td/trtrtd width="123"p style="line-height: 2em "合作方式/p/tdtd width="525" colspan="3"p style="line-height: 2em "□技术转让 □技术入股 □合作开发 √其他/p/td/trtrtd width="648" colspan="4"p style="line-height: 2em "strong成果简介:/strong/pp style="line-height: 2em "br//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d4b15713-f6b9-42cf-8df2-abc2a9338f3c.jpg" title="多功能材料测试仪.jpg"//pp style="line-height: 2em " 材料性能分析评价与计算软件是我们自行研制开发的一套集材料力学性能评价与计算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软件。这套软件与我们自发研制的多功能材料表面性能试验仪结合使用, 可以更方便、 更简单、 更快捷、 更精确的实现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检测, 并可推广到其他一些相关的应用领域, 能够满足企业、 科研院所的科研、 开发、 教学所需 br/ 技术特点及创新点: br/ ⑴ 一台主机可以同时最多配置 4 个力传感器, 量程从 50kN—2000kN, 用户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 br/ ⑵ 一台主机可以最多配置 8 个变形传感器(电子引伸计) 用户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 br/ ⑶ 程序采用开放的数据库结构定义 , 标准配置包含国标 GB228-87 、GB/T228-2002、 GB7314-87 等试验方法, 可根据用户要求定制特殊的试验方法; br/ ⑷ 分档或不分档数码显示拉试验力和压试验力及峰值,精度为每档量程 20%开始示值的& #177 1%(分档) 或全量程的 2%示值的& #177 1%(不分档) , 可自动标定; br/ ⑸ 分 4 档或不分档数码显示变形,精度为每档量程 20%开始& #177 0.5%FS(分档)或全量程的 2%示值的& #177 0.5%(不分档),可自动标定; br/ ⑹ 同时记录力-时间,变形-时间,力-变形和力-位移试验曲线,可随时切换观察,任意放大缩小,水平或垂直移动,实时高速采样; br/ ⑺ 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分析计算测试材料的机械性能指标,试验结束时自动计算弹性模量、 屈服强度、 非比例伸长应力等(试验方法不同, 分析的数据也会不同) , 在自动分析的基础上, 还可以人工干修正分析结果, 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br/ ⑻ 试验数据采用数据库管理方式, 自动保存所有试验数据和曲线; br/ ⑼ 提供多种报表打印接口 , 用户可根据需要编辑任何格式的报表,并打印输出; br/ 性能指标: br/ 1. 最大负荷:1kN 2. 测力范围:0.5 %—100% 3.精度等级:1 级 4.测力精度:示值的& #177 0.5%以内 5.位移精度:示值的& #177 0. 5%以内 6.速度范围:0. 001—50mm/nim 无级设定 7.速度精度:示值的& #177 0.5%以内 8.有效可动距离:横梁可动 500mm,加载头可动 50mm 9.保护功能:超载保护,限位保护,急停开关 10.在线监测:通过体视显微镜在线监测和数码摄像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监控并 照相。 11.损伤监测:通过声发射信号监测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损伤起始和发展。材料性能分析评价: 可通过连接在控制面板上的性能评价软件对材料的各种力学性 能进行分析和评价。 br/ 本产品适用于航空航天、 汽车工业、 工矿企业、 科研部门、 大专院校、 技术监 督、 工程监测等, 对各种陶瓷、 玻璃以及各种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评价和表 征和材料科学研究工作。br//p/td/trtrtd width="648" colspan="4"p style="line-height: 2em "strong应用前景: /strongbr/ DZS—IIII台式多功能材料性能试验机为材料的在线检测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 其特点是体积小, 重量轻, 可以垂直方向加载或水平方向加载。 配合光学显微 镜进行在线测试与显微观测, 直接观测并通过数码相机记录加载过程中的变形和裂 纹扩展过程, 并存入计算机。各种压头和夹具可灵活装配和置换, 可以进行拉伸、 压缩、 弯曲、 剪切等状态 下的力学性能试验; 当换上各种硬度压头, 可以当硬度计在任何连续载荷范围内使 用, 换上四点或三点弯曲的夹具, 则可以做陶瓷或玻璃等材料的强度性能测试或者弹性模量测试, 或断裂韧性等测试。/p/td/tr/tbody/table
  • 月旭科技-专家讲座系列之《高性能色谱分离填料的性能解读》
    1讲座主题《高性能色谱分离填料的性能解读》色谱柱是HPLC的“心脏”。目前,液相色谱柱的分离速度和性能有了很大大的提高,同时对液相色谱柱的稳定性和重现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色谱分离材料的性能是决定色谱柱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本讲座立足于色谱分离材料的各种理化性能参数,从填料基质硅胶的性质、适用于色谱硅胶基质参数的控制、键合基团的特征、固定相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的控制、以及如何根据所需要分离的目标物的理化性质特点去选择合适的色谱固定相进行讲解,以帮助广大色谱分离工作者不仅会运用色谱柱去建立一个耐用、可靠性好的色谱分离方法。并且,更重要是让广大色谱工作者学会了解色谱柱(色谱分离材料)的各种性能参数和特点,这样以便于色谱工作者在工作中有的放矢地应用色谱分离技术解决各种实际问题。2内容摘要1. 色谱硅胶基质的性能解读;2. 色谱分离材料的性能解决;3. 色谱分离材料的稳定性和重现性控制;4. 如何根据目标物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固定相;5. 如何建立一个耐用、可靠性好的色谱分离方法。3主讲人简介薛昆鹏月旭科技研发总监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硕士、材料化学专业高级工程师,在色谱分离材料领域具有15年的科研和工作经验、长期立足于根据目标物的理化性质设计、合成制备各种色谱分离材料、特别立足于色谱分离材料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研究、并且对色谱分离方法有独到的认知和见解。目前在色谱分离材料领域内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1项,其中授权8项,6项为di一发明人,发表各种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承担各类国jia级、省级、市级色谱分离材料领域内的科研项目10余项。4讲座时间2022年5月27日(本周五)14:00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