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

仪器信息网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专题为您整合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话题讨论。

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相关的论坛

  • Bi2S3@ CNT:一种高性能的电化学储锂材料

    Bi2S3@ CNT:一种高性能的电化学储锂材料

    [color=#333333]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宽工作温度区间等性能优势,因此在众多储能器件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研究者们开发了一系列的基于转换反应和合金化反应的高容量负极材料。其中,层状结构的硫化铋(Bi[sub]2[/sub]S[sub]3[/sub])是一种潜在的高性能储锂材料。硫化铋具有625 mAh g[/color][sup][color=#333333]-[/color][/sup][sup][color=#333333]1[/color][/sup][color=#333333]和4250 mAh cm[/color][sup][color=#333333]‒ [/color][/sup][sup][color=#333333]3[/color][/sup][color=#333333]的理论容量,比石墨高出70%和420%,而且由于Bi、S之间的化学键比较弱,因此材料的储锂可逆性比较高。然而,由于本身晶格、电子结构和电学性能的限制,硫化铋在储锂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方面还远不能满足实用的需求。[/color][color=#33333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州大学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的倪江锋博士与合作者发展了一种与纳米碳材料强耦合的技术,来制备高性能的硫化铋复合电极材料。他们在功能化的碳纳米管(CNT)表面负载硫代乙酰胺(TAA),然后加入硝酸铋溶液;通过控制 TAA的水解来调控Bi[sub]2[/sub]S[sub]3[/sub]在CNT表面的存在形式和沉积厚度。Raman光谱和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证明Bi[sub]2[/sub]S[sub]3[/sub]和CNT存在着电荷转移(耦合作用)。复合的Bi[sub]2[/sub]S[sub]3[/sub]@CNT材料的表现出优异的储锂稳定性和强劲的倍率性能。在0.2 A g[/color][sup][color=#333333]-[/color][/sup][sup][color=#333333]1[/color][/sup][color=#333333]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 Bi[sub]2[/sub]S[sub]3[/sub]@ CNT材料保持了494 mAh g[/color][sup][color=#333333]-[/color][/sup][sup][color=#333333]1[/color][/sup][color=#333333]的容量,而单独的Bi[sub]2[/sub]S[sub]3[/sub]材料只保持了129 mAh g[/color][sup][color=#333333]-[/color][/sup][sup][color=#333333]1[/color][/sup][color=#333333]。在2 和5 A g[/color][sup][color=#333333]‒ [/color][/sup][sup][color=#333333]1[/color][/sup][color=#333333]的倍率下,该杂化材料仍然具有429和376 mAh g[/color][sup][color=#333333]‒ [/color][/sup][sup][color=#333333]1[/color][/sup][color=#333333]的容量。更为重要的是,当测试电流密度降低时,高于500mAh g[/color][sup][color=#333333]-[/color][/sup][sup][color=#333333]1[/color][/sup][color=#333333]的容量仍然可以恢复。他们进一步通过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谱分析了材料的高倍率性能的原因,发现其储锂行为类似于一个赝电容。显然这种赝电容的行为与高导电的CNT与Bi[sub]2[/sub]S[sub]3[/sub]之间的强耦合作用是分不开的。该研究工作为硫化物和相关储锂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相关结果发表在[/color]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color=#333333]杂志上。[/color][color=#333333]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低维纳米结构与性能工作组的专家介绍,层状结构的硫化铋(Bi2S3)是一种潜在的高性能储锂材料。CNT与Bi2S3这些材料的结合,是一种很好的探索思路。[/color][color=#2B2B2B]据低维材料在线91cailiao.cn的技术工程师Ronnie介[/color][color=#333333]绍,他们提供的硫化铋Bi2S3材料具有环境友好、光电导和非线性光学响应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电二级管阵列以及红外光谱学等,也可以应用于制其它铋合物、易切削钢添加剂、微电子工业。[/color][img=,690,627]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7/201707251452_01_2047_3.png[/img]

  • 过程工程所高性能无酶生物传感复合材料的绿色合成获进展

    可用于生物传感的材料必须具备如下条件:响应灵敏;很好的稳定性;比较大的检测范围以及较低检测限;对被检测物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过氧化氢不仅是一类含活性氧物质,也是生物体内许多酶(包括葡萄糖氧化酶、胆固醇氧化酶、尿酸、醇氧化酶、半乳糖氧化酶、肌氨酸氧化酶、L-氨基酸氧化酶等)氧化后的副产物,因此发展一种有效的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过氧化氢显得十分重要。在生物传感器中,无酶的生物传感价格低廉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因此制备一种同时具有较低的检测限和较宽的线性检测范围的无酶生物传感器具有重大的意义。 考虑到石墨烯具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能及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在超敏生物传感器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另外,贵金属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电学、光学、磁学性质及催化活性,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材料设计的基础上,采用绿色光电催化剂杂多酸(12O40][sup]3-[/sup] (PW12))同时作为还原剂、包覆剂与桥接剂,制备石墨烯上负载金纳米粒子的三元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它们作为过氧化氢无酶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研究团队最近曾首次报道过采用PW12同时作为还原剂、包覆剂与桥接剂制备碳纳米管上修饰贵金属纳米粒子的三元复合材料,并发现它们具有很好的光电催化活性([i]J. Mater. Chem.[/i] 2011, 21, 2282;[i]Carbon[/i] 2011, 49, 1906;[i]J. Mater. Chem.[/i] 2011, 21, 14917)。最新研究在此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备了金纳米粒子、杂多酸与石墨烯的三元杂合材料。通过调节杂多酸与金属离子的浓度,可以制备石墨烯上不同金负载率的复合材料。透射电镜分析发现,石墨烯表面附着的金纳米粒子分散均匀并且颗粒大小很均一。XRD、XPS与拉曼光谱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研究团队制备出了相应的三元杂合材料。 本反应的一个显著优点是避免了有机模板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的引入,能有效的增强材料的导电性与电催化活性。研究发现,此三元材料对过氧化氢的无酶生物传感检测限达到1.33×10[sup]-6[/sup] M,线性检测范围为 5.0×10[sup]-6[/sup]-1.8×10[sup]-2[/sup] M,同时满足具有较低的检测限和较宽的线性检测范围,是目前报道的含金的过氧化氢无酶生物传感器中最好的材料。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此材料的优异催化性能主要来源于金纳米粒子与石墨烯的协同作用。 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百人计划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71146,51002155)的资助。相关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i]Small[/i](2012, 8, 1398-1406)上,得到审稿人的高度评价。 [url=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1102298/abstract]论文链接[/url][img]http://www.cas.cn/ky/kyjz/201207/W020120713382999033734.jpg[/img]复合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align=center][img]http://www.cas.cn/ky/kyjz/201207/W020120713382999042954.jpg[/img][/align][align=center] (a)复合材料的TEM形貌;(b)复合材料对过氧化氢的电化学生物传感。[/align]

  • 推荐讲座:见微知著:纳米压痕用于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研究(2018年1月30日)

    网络讲座:见微知著:纳米压痕用于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研究举行时间:2018/01/30 10:00报名链接:[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_3334.html[/url]报告人:魏岳腾博士,1982年10月出生。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2013年3月加入Bruker纳米表面仪器部担任应用科学家。主要从事改性材料的设计、表征和应用研究。报告内容:包括混凝土在内的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对这些建筑材料的应用具有关键作用。更高性能的建筑材料才能实现更复杂的建筑结构的设计。传统力学和摩擦磨损研究方法仅能得到材料的平均性能。而像混凝土在内的多数建筑材料都具有多相结构和相界面,这些微观结构的力学性能限制了材料的最终性能。布鲁克纳米表面部提供了最新一代纳米压痕测试设备,可以快速获得多相材料表面力学性能成像及纳米摩擦磨损性能,为更高性能的材料设计和表征提供指导。本次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特点及研究方法,应用布鲁克纳米压痕研究成果实例等。

  • S40/41系列高性能、高压、高温零泄漏蝶阀

    S40系列阀门  S40/41系列高性能、高压、高温零泄漏蝶阀可应用在ANSI150,300,600标准额定压力下,独特的两件式阀座设计,具有一个O型圈增能器,它由RPTFE阀座整个包裹着,在高压、低压、真空工况下双向零泄漏。双偏心阀杆和阀板设计减轻阀座的磨损,保证整个压力范围内的双向气密封关闭功能,延长了阀座的使用寿命,操作力矩小。  40系列蝶阀主要参数如下:  通径尺寸:DN65mm~DN1500(2 1/2”~60”)  阀体结构:对夹式、支耳式和双法兰式  工作温度:-20℉至500℉(-29℃至260℃)  压力等级:ASME Class 150,300和600  泄露等级:零泄漏  阀体材料:不锈钢、碳钢、镍铝铜  阀板材料:不锈钢、镍铝铜  阀杆材料:不锈钢、蒙乃尔K500  阀座材料:标准型-RPTFE带阀座挡圈  PTFE带阀座挡圈  防火安全-RTFE和铬镍铁合金带阀座挡圈  应 用:高压、高温、严厉工况  备 注:根据压力、温度等级以及材料提供阀门尺寸和系列。  请根据具体的应用联系我公司销售工程师。

  • 【原创】多功能内耗仪(高精度材料阻尼性能测量系统)

    [size=5][font=楷体_GB2312]内耗(或阻尼)是指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如温度、频率、振幅等),材料内部缺陷和原子运动所引起的机械振动能量的耗散,它对材料中缺陷的动力学行为非常敏感。因此,内耗测量可提供其它手段所不易提供的物理信息(如缺陷浓度和分布、缺陷扩散激活能、相变动力学等)。特别地,研究缺陷和结构演化等原子的动态行为及微观力学行为,内耗技术将是一个合适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在内耗测量中,测量模式有两种:[b]强迫振动模式[/b]和[b]自由衰减模式[/b],通常情况下,后者在测量精度上要比前者高[/font][font=Times New Roman]1~2[/font][/size][size=5][font=楷体_GB2312]量级。[/font]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基于现代先进的电子、自动化控制技术成功研制了新一代多功能内耗仪。同DMA相比,我们研制的阻尼性能测量精度(损耗角)要比DMA高一个量级以上,在价格上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size][b][size=3][font=楷体_GB2312]应用范围主要包括:[/font][/size][size=3][/size][font=楷体_GB2312]高阻尼材料方面:[/font][/b][font=楷体_GB2312]通过对材料阻尼和模量的测量,对材料的高阻尼性能进行评估;[/font][b][size=3][font=楷体_GB2312]金属材料方面[/font][/size][/b][size=3][font=楷体_GB2312]:固溶碳、氮、氧和氢含量的分析,位错与点缺陷相互作用研究;[/font][/size][size=3][/size][b][size=3][font=楷体_GB2312]固体材料方面:[/font][/size][/b][size=3][font=楷体_GB2312]各种缺陷引起的弛豫性内耗峰机制的研究;各种相变内耗峰的研究;[/font][/size][size=3][/size][b][size=3][font=楷体_GB2312]磁性材料方面[/font][/size][/b][size=3][font=楷体_GB2312]:磁内耗的研究;[/font][/size][size=3][/size][b][size=3][font=楷体_GB2312]非晶态材料方面[/font][/size][/b][size=3][font=楷体_GB2312]:晶化过程、结构弛豫和结构转变的研究;[/font][/size][size=3][/size][b][size=3][font=楷体_GB2312]液态物质方面:[/font][/size][/b][size=3][font=楷体_GB2312]金属熔体、聚合物材料的结构转变过程研究等。[/font][/size]

  • 【免费分享】功能与智能材料结构演化与结构分析-电子书

    一本非常不错的书,欢迎大家看完后讨论~~作者:王中林、康振川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功能与智能材料结构演化与结构分析-内容简介本书从键合、分子轨道、配位出发,将原子尺度晶体结构基础与化学相结合,论述了氧化物功能材料中的一系列晶体结构系统,把结构演化与稀土和过渡金属元素的混合价相联系,总结和探讨了功能和智能材料的性能与结构的本质联系和演化规律,从而为开发新型材料提供了基础。又从理论与实际方法上论述了分析、研究、表征这些功能材料原子分辨结构、化学和价结构分析的现代电子衍射和电子显微学方法;本书可作为材料科学、物理学、材料现代测试分析技术等专业研究生、高年级学生和大学教师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也是从事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书。本书英文版已被美国、法国的多所高等院校选用作为研究生教材。【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结构与结构演化 1 结构 键合和性能   1.1 晶体结构   1.2 结构、键合和性能   1.3 配位数和配位多面体   1.4 同型性和多型性   1.5 结构和化学键   1.6 配位场理论   1.7 配位场稳定化能  1.8 过渡金属的配位多面体  1.9 分子轨道理论  1.10 能带理论  1.11 混合价化合物和功能材料  1.12 结构转变和稳定性  1.13 材料的性能   1.14 结构和性   1.15 功能材料   1.16 小结  2 氯化钠及金红石相关结构系统  2.1 岩盐结构  2.2 具有氯化钠结构的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2.3 金红石结构及其衍生结构  2.4 金红石结构的特性  2.5 金红石相关结构的演变  2.6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和结晶体学剪切面  2.7 小结 3 钙钛矿及相关结构关系 4 萤石型和相关结构系统 5 软化学:从结构单元通向材料工程之路第二篇 结构表征 6 结构分析用电子晶体学 7 功能材料的结构分析 8 功能材料的化学和价结构分析 附录A 物理学常数、电子波长与波数附录B1 晶体学结构系统附录B2 计量晶体学数据的FORTRAN程序附录C 几种晶体结构的电子衍射花样附录D 计算机TEM中单价损EELS谱的FORTRAN程序参考文献中英文主题词对照索引材料索引后记

  • 最新!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揭牌成立

    日前,河南省濮阳市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揭牌成立。该实验室由河南省科学院、郑州大学、濮阳市科学院牵头组建,将围绕国家和省市战略需求,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培养和集聚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人才团队。与此同时,实验室将聚焦绿色化工关键科学与技术、生物基功能材料、高性能聚酯材料、电子化学品与能源材料四大领域重大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攻关,尽快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标志性成果,打造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全省化工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河南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全国重要人才中心提供有力支持。

  • 金属所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研究五十年

    金属所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研究五十年

    [color=#990000]本文转载自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官网。[/color][color=#990000]编者按:中国的热物理性能测试技术的研究起步于1960年左右,基本与欧美处于同步发展水平,以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何冠虎和周熙宁老师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则是我国热物理性能测试领域的开拓者。这里转载两位前辈所撰写的文章,一方面是为了部分展示我国热物理性能测试技术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是表达对前辈老师们的崇高敬意。[/color][hr/][b][size=18px]金属所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研究五十年[/size][/b]作者:何冠虎 周熙宁 准确的热物理性能数据是材料制备、热过程控制、热结构设计计算的基础。金属所建所之初,在开展金属物理基础研究的同时,十分重视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装备的研究工作。1958高温测试研究室正式成立,其任务是结合高温材料的发展与使用,在高温测试方面进行有关的系统研究,为金属所日后成为全国高温热物理性能测试基地的重要成员单位之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1年,国家科委决定成立包括一批研究所和高校在内的高温测试基地,承担科研,协作和仲裁任务,由李薰教授任领导小组组长,严东生教授和姚桐斌教授任副组长,周本濂和周熙宁等同志任组员。从此金属所在李薰所长的领导下,以该基地重要成员单位的面貌投入到热物性测试的研究工作中。 60年代,金属所在国外严密封锁和资料匮乏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初步建成了一批测试装置,并有不少是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如1963年基本建成的纵向热流绝对法金属热导率测试装置,中心加热器上下试样组合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热源与热汇两端设置,能充分利用中心热源功率,以工业纯铁为标准参考试样,所得结果表明在70℃~800℃范围内的热导率,接近文献结果;金属所于1963年基本建成比长仪直测法线膨胀仪。建成电热稳态法高温热导率测试装置。首先提出弹性模量测试的端点悬挂声频共振法。克服了高温下试样内耗大不易激发振动的困难。端点悬挂声频共振法高温弹性模量测试方法和装置与电热稳态法石墨高温热导率测试方法和装置于1965年通过委托单位专家的验收鉴定,全部合格。此外,1500℃电脉冲石墨高温比热,1000℃脉冲回波法钢材小试样弹性模量,1000℃声频共振弹性模量,1000℃示差线膨胀装置也都相继建立。 70年代在我国第一颗返地卫星研制任务的带动下,金属所的高温热物性测试研究进入全盛的发展时期。卫星裙部热控材料钼合金板材厚度仅几个毫米,热导、比热、模量、热膨胀、热辐射等性能均是必不可少的设计参数,1960年代建立的测试方法已不能满足板材热物性的需求。于是激光热导,铜卡计比热,板材示差法和直测法线膨胀,电热稳态法半球发射率,弯曲共振法弹性模量等一系列测试装置相继建成。1974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空间热物理会议全面反映了卫星热控设计,热控材料制备,热模拟试验和热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和装备的最新结果,金属所的热物性测试研究工作不仅满足了任务需求,而且测试研究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绩有: (1)金属所在国内首批合作研制激光脉冲热导仪,该项目在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以后,金属所又在激光脉冲加热-降温测量比热容新方法和整机微机运控研究中取得成果。至今,金属所的激光脉冲法热导率装置已为所内和国内 70多个单位提供了400多种材料,包括金属,合金,陶瓷,石墨,橡胶,高聚物等的可靠数据。(图片1为仪器研制现场)。[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10/202010292119142790_2928_3384_3.jpg!w245x186.jpg[/img] [/align] (2)高温半球向全发射率测试装置的建立与发展,1971年至1974年热物性组在建成电热稳态法测试装置的同时,为一批批板材及时可靠地提供了大量数据,为金属所承担的卫星裙部蒙皮的研制和卫星的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设计制成的自动记录高温辐射仪是我国第一台三参数(温度,电流,电压)实现自动记录的半球向全发射率测试装置,该装置至今已为所内和国内高辐射率节能涂料,金属高辐射涂层材料,难熔合金管材和板材等提供了大量发射率测试数据。 (3)建成高精度真空自动绝热控制铜量热计比热测试装置,经对α-Al2O3标准参考试样热温测试表明与美国NBS、前苏联科学院数据相差3%,而且测量了它的熔化潜热。金属所的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研究始终以材料研制为背景,不断建立新方法和新装备,服务于材料研制的需求。目前金属所仍然保持着结构材料所必须的物理性能,如热扩散率和热导率、比热容、线膨胀系数、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低温DSC相变、熔点、密度等系列测试装备,并建立了碳-碳材料高温双向强度测试装置(图片2为双向试验装置)。测试服务范围已遍及所内和国内材料研制重点企业,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100多个单位600多种各类固体材料的高温(2600℃)和低温(-150℃)测试需求,金属所已经成为全国提供热物理性能测试数据最主要的单位之一。[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10/202010292120049613_8007_3384_3.jpg!w252x201.jpg[/img][/align] 90年代以来,周本濂同志在研究固体薄膜材料热膨胀动态过程中,发现了温度升高在先、热膨胀有滞后的现象,说明瞬态加热时薄膜材料内部存在巨大的热应力。与此同时,热物性研究组在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开展了二维材料热输运性的热膨胀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在863课题中得到应用。获得了不同工艺条件下金刚石膜的热扩散率,建立了由TEA CO2脉冲激光(0.1s脉宽),(HgCdTe)红外探测器(0.01s响应)和DAS 820M瞬态采集仪组成的测试系统,不仅测出了50um铝、铜薄膜的热扩散率,而且成功地探测了0.35mm金刚石膜的温升曲线和热扩散率。不同工艺制备的金刚石膜有不同的热扩散率。 采用CCD非接触法测量薄膜的热膨胀系数,创建了由准直卤素光源,光学放大系统、CCD采集处理系统组成的测试系统,试样因升温膨胀时,其像边缘移动,在CCD图像上出现两个边缘像,用滤波平滑处理和多点判据法可以确定移过的光敏元数,最终计算出试样伸长量。本方法的长度分辨率达到0.2um的高精度,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金属所的热物性测试研究之所以在国内有一定的地位,除了为材料研究提供测试数据外,是与周本濂教授力主创新,不断开拓新领域,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多次应邀在亚洲热物性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并获得热烈反响和好评分不开的。在一次于美国召开的国际热物性大会上,周本濂教授作了介绍我国热物性研究概况的报告及金属所多人作了热导率和比热容测试的报告后,美国信息及数据综合和分析中心(CINDAS)主任,著名科学家,美籍华人何焯彦(C.Y.Ho)教授十分感慨地说,想不到中国在热物性研究领域有如此高的水平。 在即将迎来金属所成立五十周年之时,回顾热物性测试研究的发展历程,抚今追昔,我们十分怀念已故著名科学家李薰院士和周本濂院士,是他们的高瞻远瞩和执着追求带来了金属所热物性测试研究的成就,是他们的拓展深化和求实创新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相信,金属所热物性测试研究之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定能绕过礁石,冲破急流,在曲折中登上新的航程,驶向胜利的彼岸。[align=center]~~~~~~~~~~~~~~~~~~~~~~~~~~~~~~~~~~~~~~~~~~~~~~~~~~~~~~~~~~~~~~~~~~~~~~~[/align]

  • 高性能热塑性高的环氧-尼龙树脂

    采用高性能热塑性高的环氧-尼龙树脂来提高基体韧性和高抗强度;采用环氧树脂(酚醛改性环氧树脂、双酚A环氧树脂)来提高基体的抗拉强度和抗冲击强度;采用双氰胺与105缩胺来提高基体的剪切强度;采用复合增强填料(A8)无碱无捻玻璃纤维和凹凸棒粉来提高基体的高抗强度、黏结强度、抗酸碱抗老化功能。利用以下组分,在高温热熔聚合下,在240℃高温下注模恒温(60℃)固化30分钟冷却常温开模,形成高抗尼龙树脂绝缘鱼尾板。环氧-尼龙树脂20%-21%;A8 2%-5% ;酚醛环氧树脂25%-26%; 双酚A0.7%-1% ; 玻璃纤维 41%-45%,凹凸棒粉 5%-7% ZTZ 5.3%-6%。这样构成了合理的、致密的综合高抗基体的绝缘鱼尾板,成品重量比铸钢件要轻10kg以上,施工简便、减少了铸钢件复杂的零散绝缘配件,形成抗击强度高,绝缘性能好,抗酸碱、抗老化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降低能耗、降低了原老工艺生产成本,替代了老工艺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工艺。产品委托通过红外光谱、电子镜相等手段对产品进行理论分析,符合铁道使用标准。本研究报告确定了高抗绝缘鱼尾板的配方、制备工艺参数、产品技术指标。并对原料的消耗定额和成本进行了初步估算。

  • 第十届环太平洋先进材料与工艺国际会议

    由中国金属学会(CSM)、日本金属学会(JIM)、韩国金属学会(KIM)、澳大利亚材料学会(MA)和美国矿物金属材料学会(TMS)共同主办的“第十届环太平洋先进材料与工艺国际会议”(PRICM10)将于2019 年8 月18-22 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参展内容及展品范围 第一部分:先进材料部分  高性能金属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稀有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新型铝镁钛、其他高端功能和金属材料 前沿新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超导材料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及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先进储能材料、风电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光源材料等第二部分:材料工艺、成型设备技术部分  材料工艺设备:实验电炉、小型塑料机械、激光设备、3D打印、其他材料工艺设备; 物性测试仪器及设备:粒度仪、热分析仪器、流变仪/粘度计、试验机、表界面物性测试、无损检测仪器、测厚仪、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设备、其他仪器设备等; 光学仪器及设备: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光学测量仪、光学实验设备、光学成像设备、其他光学仪器设备及设备; 化学分析仪器:色谱、光谱、质谱、X射线仪器、元素分析仪、波谱、LIMS / 软件、其他通用分析仪器等; 实验室设备及服务:清洗/消毒设备、制样/消解设备、分离/萃取设备、混合/分散设备、恒温/加热/干燥设备、粉碎设备、合成/反应设备、制冷设备、实验室家具、其它实验室常用设备等;仪器安装调试、技术咨询、认证校准、软件开发、数据处理; 化学试剂和标准物质、相关零配件、耗材等 第三部分:其他  先进材料科学研究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  产业园区、投融资机构、第三方平台

  • 【转帖】新材料产业发展热点和趋势

    新材料产业发展热点和趋势1、信息材料:信息材料是最活跃的新材料领域,微电子材料在未来10~15年仍是最基本的信息材料,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将以硅材料为主体,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新一代高温半导体材料共同发展。光电子材料将成为发展最快和最有前途的信息材料,主要集中在激光材料、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材料、红外探测器材料、液晶显示材料、光纤材料等领域。2004年,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加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蓝光功率型LED芯片发光效率达到90mW,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封装的功率型白光LED发光效率超过30lm/W,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了上海、大连、厦门、南昌4个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民营资本投资近37亿元人民币,我国LED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2004年我国推出了激光电视样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在激光显示DPL晶体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例如,全固态激光材料的生长、后加工和镀膜技术,高功率光学元件的镀膜技术,镀膜的直接检测技术等。 2.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材料是发展新能源的核心和基础,发展方向是开发绿色二次电池、氢能、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和核能的关键材料。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技术前沿包括高能储氢材料、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材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材料、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等。 2004年,我国在高性能锂电池材料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我国锂电池产业更大发展,特别是锂电池动力电池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打破了日本一统天下的局面,成为世界第二生产大国。我国自主开发的钴镍锰酸锂成本仅为钴酸锂的一半,高温稳定性也大幅度改善,改性天然石墨球负极材料已研制开发并投入批量生产。近年来,我国太阳能电池发展很快,纳晶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其成本估算0.5-1$/pW。如果效率达到5%,性能价格比将超过非晶硅,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成为值得关注的新型太阳能电池。 3.生物医用材料 随着生物技术、医药技术、信息技术、制造技术、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交互融合,新型和新概念生物医用材料层出不穷。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纳米生物材料、生物活性材料、介入诊断和治疗材料、可降解和吸收生物材料、新型人造器官、人造血液等代表了新的发展趋势和方. 在国家科技政策和计划资助下,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集中在骨科修复材料、药物控释材料、介入材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等。我国组织工程材料以骨材料研究为主,形成了以四川、上海、武汉、北京等多家单位为代表的格局。随着安泰科技股份、法尔胜等一些上市公司的介入及留学归国人员的创业活动,我国介入诊疗材料与器械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国内年产值达到25―30亿人民币,国内市场占有率也有了较大提升,其中非血管和心血管介入治疗产品国内市场分别达到70%和50%以上。4.纳米材料与技术: 纳米材料与技术发展趋势一方面是开展纳米加工、纳米电子、纳米医疗以及机器人等未来能形成新兴主导产业领域的基础研究;一方面是对现在的信息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纳米产业主要包括特种纳米碳材料、纳米粉体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纳米改性的纺织品及医疗保健等领域。纳米材料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利用纳米粉体材料的功能特性,对传统产品进行升级。在纺织行业,纳米材料改性的功能纤维产品相继问世;抗菌抑菌、红外保温、负离子释放、自清洁、阻燃和防水防静电产品已进入市场;纳米涂料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在最新的纳米技术研究领域,我国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我国研制出高稳定、可擦写的有机分子纳米存储材料,存储点尺寸为2个纳米,存储密度在1013比特/厘米2,是传统存储密度的105倍;在国际上首次创新提出GaAsSb/InGaAs非对称双量子阱结构,并在实验上获得室温1.3微米发光纳米材料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制出性能良好的1.21-1.28微米室温工作边发射激光器。 5.超导材料与技术: 超导材料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探求更高温度超导体,实现高温超导材料产业化技术在能源、电力、移动通讯、国防领域的应用。从目前国际上高温超导产业化应用的趋势来看,在继续改善BSCCO带材(也称为第一代带材)的同时,各国正在努力研究开发一种在柔性金属基带上涂以YBCO厚膜的涂层导体(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铋系高温超导线材目前已实现商品化,主要产业化核心技术被美国、日本、中国、德国等少数国家所掌握。我国铋系高温超导线材已实现了产业化,在超导材料的应用方面如超导电缆、超导滤波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4年7月,北京云电英纳超导电缆有限公司的三相交流33.5米35kV/2kA高温超导电缆系统在云南昆明普吉变电站挂网运行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超导电缆实用化的关键技术。这是全球第三组并网运行的超导电缆系统,综合性能优于前两组,多方面拥有自主关键技术。 2004年3月,清华大学研制的超导滤波器系统在中国联通CDMA移动通信基站上现场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高温超导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首次实际应用,各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此类实用核心技术的国家。6.化工新材料: 化工新材料向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精细化、低成本化、生产全球化、工艺无害化、装置大型化、应用普及化、创新持续化、竞争激烈化方向发展。随着催化剂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组合化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技术人员对于微观化学合成领域的控制能力,使得化工新材料新产品的合成更为灵活,速度不断加快,效率也大为提高。专用性、功能性产品日益成为化工新材料领域中发展最快、研究最活跃的领域。化工新材料由于涉及面广,与下游应用结合紧密,因而成为边缘学科活跃的领域。如纳米技术与材料技术的结合,生物技术、医疗技术与材料技术的结合,膜材料技术与过程控制的结合等等为新学科的不断涌现提供了机会。 7.高性能结构材料: 从世界上新材料的发展趋势看,钢铁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的生产一直在向短流程、高效率、节能降耗、洁净化、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高性能结构陶瓷在保持原有耐高温、高强度的前提下向强韧化、易成形加工方向发展;高分子材料向材料的微观设计、多层次结构调控、集成化、智能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复合材料以高性能、低成本制造技术为发展重点,向材料设计-制造-评价一体化、功能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 NI推出高性能嵌入式控制器

    自1976年成立,30多年来,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帮助测试、控制、设计领域的工程师与科学家解决了从设计、原型到发布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挑战。通过现成可用的软件,如LabVIEW, 以及高性价比的模块化硬件,NI帮助各领域的工程师不断创新,在缩短产品问世时间的同时有效降低开发成本。如今,NI为遍布全球各地的30,000家不同的客户提供多种应用选择。NI总部设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在40个国家中设有分支机构,共拥有5,200多名员工。在过去连续十二年里,《财富》杂志评选NI为全美最适合工作的100家公司之一。作为最大的海外分支机构之一,NI中国拥有完善的产品销售、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和强大的研发团队。 近日,由NI研发的高性能嵌入式控制器NIPXIe-8115已成功上市,该产品配备了最新的Intel?第二代Core?i5双核处理器,能够缩短测试时间,是多核应用程序的理想选择。 为了提高PXI系统的稳定性,NIPXIe-8115控制器配备了In-ROM和硬盘驱动诊断功能,确保实现PXI嵌入式控制器的操作性能。除了高性能的CPU以外,NIPXIe-8115控制器还配备了6个USB2.0端口、2个可连接多台显示器的显示端口、双千兆以太网、GPIB、串行和并行端口。全新的NIPXIe-8115将诊断分析功能与NI备用硬盘驱动和内存相结合,提高了操作性能,从而减少了停工时间,并确保给应用程序带来最小的影响。 NIPXIe-8115控制器采用IntelCorei5-2510E处理器,添加了2.5GHz的基本时钟频率功能。并且还采用IntelTurboBoost技术,基于应用类型自动增加时钟频率。举例来说,当运行只生成单处理线程的应用程序时,CPU会将一个未使用的内核置于空闲状态,并将活动内核的时钟频率从2.5GHz提高至3.1GHz。这样,无需多线程的软件应用程序,就能采用最新的CPU。它既可在双核、也可在高性能的单核模式下操作,这种灵活性使得控制器可适用于各种应用,包括高性能的自动化测试和工业控制。 该产品具有多种外设I/O端口以及6个行业领先的USB2.0端口。该产品In-ROM和硬盘驱动诊断功能能够判定控制器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操作性能,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停工时间。将控制器与NILabVIEW系统设计软件结合,工程师可在各类测试、测量和控制应用中提升开发效率。

  • 探讨功能材料技术,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分析测试技术自身的飞速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增大,这在制药、食品、环境、石化化工等众多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优秀展会往往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自2002年首次从德国来到中国发展至今,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仪器、技术展示,而是紧密地与行业应用相结合,关注行业热点话题,并通过精心的展区规划、特色展商邀请、举办行业高质量会议等多种方式,为行业观众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往届现场效果也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行业观众带着问题和需求而来,带着解决方案和技术信息满意而去,这也是analytica China之所以在观众数量、质量,以及展商数量等方面均屡创新高的原因所在。2014年9月24-26日,analytica China 2014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展示面积将达30,000平方米,预计将吸引超过20个国家及地区约700家中外展商。作为专业的展会,analytica China每年都在寻求新的亮点,今年的亮点之一便是对新材料产业的重点关注,涉及新能源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稀土材料、纳米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光学及电磁功能材料等众多领域。目前,全球范围内,新材料的制备、材料设计、性能测定,以及先进加工技术等方面都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而分析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样将对材料领域的发展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在材料阻燃性、可靠性、机械性能、无损检测、成分分析、热学性能、有毒有害物质、安全性等方面的测定。在analytica China 2014,材料分析测试领域的德国耐驰、PerkinElmer、奥地利安东帕、马尔文、天瑞、赛默飞、钢研纳克等知名企业将盛装亮相,展示其最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包括最新的热分析仪、TGA-MS仪、流变仪、粒度分析仪、直读光谱仪、碳硫分析仪、稀土检测仪、氨氮分析仪、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仪、试验机、扫描电镜等产品。在我国,功能材料不仅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还对相关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014年,由国际材料联合会(IUMRS)、中国材料研究学会(C-MRS)及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IETRCFM)主办,重庆功能材料期刊社和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承办的“2014功能材料国际会议”将首次亮相analytica China 2014。会议由黄伯云院士、张帮衡院士、严纯华院士共同担任大会主席,领衔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就功能材料在能源、生态环境、信息传感、生物及医学等领域中的最新应用和前景展开深入探讨,将成为本届展会的亮点之一。

  • 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将是传感器未来的发展方向

    [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ize=10.5pt]近年来,国内外传感器机构和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不断增加,传感器技术也取得了飞速的进步。随着传感器[/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技术[/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的不断发展,[/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新型[/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高性能[/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的[/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传感器应用成本将不断降低,应用效果将不断提高,从而带动传感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size][/font][/align][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传感器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很广泛,[/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通过智能传感器将人机连接起来,并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可以突破物理和材料科学的局限性。[/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在国家大力加强传感器开发和应用的一系列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传感器产业[/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有着[/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良好的发展前景,并有望获得未来的增长空间。许多公司积极构建物联网和传感器[/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共同[/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发展的生态环境,依靠移动互联网,积极整合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引导消费者参与,拉近产品与市场的距离。[/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通过[/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传感器使得[/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智慧城市建设[/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不断[/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促进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完善[/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font=微软雅黑],有效地聚集资金、人力以及社会各类资源发挥产业带动效应[/font] 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瞄准市场需求广、领域带动效果明显的惯性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等产品进行重点投入,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加快进军高端传感器市场 加快建立并落实信息安全保障体制,加强信息保护技术研发,建立安全风险等级评估体系。[/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作为整个物联网的末端,传感器具有最大的潜在需求。国内传感器行业对进口的巨大依赖已成为中国物联网发展的瓶颈。只有国内企业实现传感器的国产化才能提升整个产业的整体实力,才能实现加快物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未来[/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font=微软雅黑]传感器将朝着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技术水平发展。关键技术包括新材料新功能传感器、单芯片集成传感器和微处理系统的[/font]MEMS芯片、支持微处理器信息处理和存储的智能化传感器、适应各类特殊环境的高精度传感器等技术。[/size][/font][font=微软雅黑][size=10.5000pt][font=微软雅黑]当前技术水平下的传感器系统正向着微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今后,随着[/font]CAD技术、MEMS技术、信息理论及数据分析算法的继续向前发展,未来的传感器系统必将变得更加微型化、综合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和系统化。[/size][/font]

  • 高性能空心阴极灯的使用

    普通空心阴极灯(2电极)作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分析的光源,虽优于其他光源,但存在发射强度较弱和存在“自吸变宽”的缺点,国际上曾有一些试图改善空心阴极灯性能的尝试。 1.高强度空心阴极灯(Walsh) 辅助电流用电子管采用的:“氧化物热阴极”由交流低电压产生热,同时施加较高电压,所产生的电子流激发主阴极口外[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中的原子,增加发射强度,也提高灵敏度,邻近的离子线减弱或消失,工作曲线线性范围扩大。 典型元素Ni灯 由于供电复杂(空心阴极,灯丝,辅助电流三组),灯壳结构也较难加工,在商品仪器中几乎从未采用过。 2.ΦOTO(澳大利亚)高强度灯 主阴极为管状(无底),辅助电流仍由“热阴极”供给,加适当屏蔽使辅电流从主阴极中穿过,使溅射产生的原子受到二次激发。曾有20多种这种灯投入市场,但已多年不见。缺点:灯壳发热大(温度较高也不利于主阴极发射) 3.高性能空心阴极灯(三电极)。 (第一发明人吴廷照,职务发明,中国、美国专利)不同于ΦOtO灯。辅助电流由“冷阴极”供给(另一只空心阴极),阳极公用,共有三电极加适当屏蔽, 使辅阴极电流只经过主阴极腔内到达阳极。特点(与普通灯相比): ① 发射强度大; ②测定灵敏度高; 检出限较低; ③稳定性较好; ④邻近线光谱干扰消失,可以使用较大光谱通带(进一步提高能量); ⑤使用寿命长。 ⑥铅和锡可以使用较弱的灵敏线217.00nm(普通灯只宜使用发射较强的次灵敏线) ⑦工作曲线线性范围扩大。 基本特点是:自吸小;激发能量较低,主要激发原子线,不是以激发离子线,其他特点都是由此衍生。 不是所有元素都有高性能灯,碱金属和高温元素,稀土金属没有,强度提高愈大,高性能特点愈强。(主要是前三项)。现有20余种元素高性能灯。 应用户要求,试制一些未列入高性能灯的元素灯,也有特点,列如铁灯,强度只提高一倍多,但稳定性改善,普通铜灯发射已经很强,但用高性能铜灯稳定性更好,钙灯也改善稳定性(强度只提高一倍)。 典型元素 1.砷—强度提高约5倍(不算光谱通带增加提高的强度,可以使用2nm通带而灵敏度下降很小)2.硒—为了得到足够能量,普通灯不得不加大电流,而大电流产生的热可使硒升华,此时稳定性变坏,高性能灯无此缺点,可以用较小电流。砷与硒,PE公司使用费用很高的高频灯,都可用高性能灯代替。3.镍—高性能灯没有与测定线232.0nm邻近的231.6线所产生的光谱干扰,可以使用较大通常宽度,线性范围扩大。对AAS测定,只要有高性能灯的元素就不宜用普通灯。特殊的汞“普通”二电极灯(发明人吴廷照) 它不是普通二电极灯,也不是高性能灯,但发射强度却是所有元素灯中最强的,它是从灯中心的阳极采光(阴极在侧位)而且这个阳极靠近光窗(减小“自吸”),这是利用汞在室温下已有一定的蒸汽压,在阳极附近[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中已有足够的汞原子,这是能从阳极采光的唯一元素,这也是原子荧光法测汞有远强于其他元素的荧光强度,可使测定达到PPT级。高性能灯的供电 仍由主机供电,但占用2个灯位,高性能灯的灯头与普通灯相同,也使用“大8脚”管头。主阴极接1号脚,阳极接3号脚,不同的是灯的辅助阴极的接线从灯头开孔引出接另一个灯头(只有插头,没有灯)的5号脚,高性能灯直接插主机A灯灯座,外接的灯头插B灯灯座。这种接线方法对主机旋转式或水平拉动的灯架都适用。 PE公司的灯使用小9脚插头插座,也是将辅阴极接线引出接另一插头,连在灯上的小9脚插头插A灯插座,外接插头插B灯插座。瀚时制作所生产CAAM-2001型多功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仪[/color][/url],带有3电极高性能灯插座,不但使用方便也改善一些元素的分析性能。 使用方法 先选定高性能灯主阴极的灯电流(如砷灯用5-7mA,铅灯用4-6mA,暂不开辅阴极,此时已有发射强度(但较弱),可用来寻找波长位置,有能量显示后再开辅阴极,逐渐增加辅阴极电流到最大能量(T),为止(超过此电流能量反而下降),辅阴极电流约为主阴极电流的1/2至2倍,随元素不同而不同。

  • 高强度、高取向聚多糖基功能材料的构建及其性能

    【序号】:3【作者】: 涂虎【题名】:高强度、高取向聚多糖基功能材料的构建及其性能【期刊】:武汉大学【年、卷、期、起止页码】:2020【全文链接】:[url]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dbname=CDFDTEMP&filename=1020324374.nh&uniplatform=NZKPT&v=7N6WcmhnYGnx7wTDd3pImjfWoX55DjPVVosyt3Zu3fGgCJrmhJ2fDm0fy8BjqHQP[/url]

  • 河南发文大力发展新材料,目标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b]《河南省加快制造业“六新”突破实施方案》(下称《方案》)[/b],提出把[b]“六新”(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b]突破作为提升战略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标志,找准着力点、突破口,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b]《方案》提到,要大力发展新材料。[/b]将新材料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聚焦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领域,推动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品高端化、结构合理化、发展绿色化、体系安全化。[b]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b],实现从原材料大省向新材料强省转变,为制造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方案》明确,为实现1万亿元新材料产业规模目标,将开展以下三大措施:[b](一)提质发展先进基础材料1. 先进钢铁材料。[/b]推进先进钢铁材料产业精品化、优特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EP防爆钢、超高强钢等高品质特殊钢,重点开发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高端装备用钢,突破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用特种棒线材、板材、管材以及高强度汽车钢等尖端产品,加快发展高端轴承钢、齿轮钢等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依托河南钢铁集团打造全国一流大型钢铁企业,优化钢铁产业布局,引领先进钢铁材料全产业链提升。[b]2. 先进有色金属材料。[/b]推动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延伸高端产品链条,实现从材料向器件、装备跃升。突破铝基复合材料、高端工业型材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轻量化高端铝材,推动铝合金向高端精品铝加工延伸。加快发展高精度铜板带、高端铜箔等铜基新材料,推进高端铜基材料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应用。推进研发低成本高纯镁提纯精炼、高性能铸造镁合金和镁铝复合材料等制备及精密成型技术,拓展轻量化高强度镁合金在军工、电子信息等领域应用。发展超宽高纯度高密度钨钼溅射靶材、电子功能钨钼新材料及精深加工产品。加强铅锌冶炼伴生有价金属提取、提纯等技术研发应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b]3. 先进化工材料。[/b]推进先进化工材料产业向功能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发展,延伸发展下游高端产品,实现从关键基础原料到高端化工新材料跨越。大力发展特种尼龙纤维、尼龙切片等尼龙新材料,发展尼龙注塑、聚氨酯精深加工,打造国内领先的尼龙新材料生产研发基地。加快推动可降解材料、生物基材料、先进膜材料、氟基新材料、盐化新材料向终端及制成品方向发展,推动产品迭代升级。[b]4. 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b]推进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向绿色化、功能化、高性能化方向提升,实现从耐材、建材等传统领域向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拓展。重点发展芯片制造、油气钻探等领域用复合超硬材料及制品和关键装备,扩大应用领域,打造全球最大的超硬材料研发生产基地。聚焦细分领域,加快发展吸附分离、高效催化分子筛材料,空心玻璃微珠材料,气凝胶材料等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发展功能耐火材料、高效隔热材料、氢冶金用关键耐火材料等,积极发展优质浮法玻璃、超薄玻璃等新型玻璃和特种水泥、绝缘及介质陶瓷等新型建材。[b](二)培育壮大关键战略材料1. 电子功能材料。[/b]加快发展半导体、光电功能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材料产业,打造全国新兴先进电子材料基地。加快布局发展氮化镓、碳化硅、磷化铟等半导体材料,开发Micro—LED(微米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用新型发光材料,薄膜电容、聚合物铝电解电容等新型电子元器件材料,电子级高纯试剂和靶材、封装用键合线、电子级保护及结构胶水等工艺辅助及封装材料。加快湿电子化学品、高纯特种气体、高纯金属材料研发和规模化生产。[b]2. 高性能纤维材料。[/b]重点研发48K以上大丝束、T1100级碳纤维制备技术,重点发展玄武岩纤维、电子级玻璃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材料,推动碳纤维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建设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重点突破对位芳纶原料高效溶解等关键技术和大容量连续聚合、高速纺丝等制备技术,推动产业链向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延伸。重点发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材、薄膜、纤维等制品,拓展在机械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应用。加快发展光致变色纤维、温感变色纤维等功能化、差别化再生纤维素纤维和差别化氨纶纤维,推动氨纶产业发展壮大。[b]3. 新型动力及储能电池材料。[/b]大力发展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等金属离子电池材料,布局发展钠离子电池、全(半)固态电池产业。突破发展质子交换膜、膜电极、催化剂和扩散层等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建设国家氢燃料电池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晶体硅光伏电池材料和化合物薄膜,开发大尺寸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硅材料、多晶硅薄膜等,研发新型高效钙钛矿电池材料和铜铟镓硒等薄膜电池材料,打造“硅烷—颗粒硅—单晶硅片—电池片—组件—电站”产业链。[b]4. 生物医用材料。[/b]重点研发体外膜肺氧合机用中空纤维膜、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用弥散强化金属及合金等医疗装备材料,打造一批医疗装备材料生产基地。加快发展用于心血管、人工关节等临床治疗的功能性植/介入医用材料,推动聚乳酸可降解材料在医用领域应用。突破发展医用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生物相容性材料、生物墨水、医用级聚砜/聚醚砜材料等先进材料,推动医疗耗材产业高端化发展。[b]5. 节能降碳环保材料。[/b]加快发展基于溶剂、膜材料、金属有机框架等碳捕集材料,重点研发CO2(二氧化碳)合成低碳烯烃、芳烃、醇酯等碳利用技术,加快发展结构装饰一体化保温板材、节能自保温型墙体及材料,推动珍珠岩保温材料、超高保温节能玻璃等产品研发应用。大力发展水污染治理、工业废气处理等领域催化剂材料、混合基质膜、高性能中空纤维膜,加强相关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研发推广有害物质含量低的涂料、油墨等材料,减少有害物质源头使用。[b](三)抢滩占先前沿新材料1. 纳米材料。[/b]积极发展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领域纳米材料,开发电子级球形纳米材料、稀土纳米材料等产品,前瞻布局发展量子点发光材料、球形氧化铝氮化硼导热材料等先进纳米材料,加快济源纳米材料产业园建设,支持碳纳米管、分子筛等细分领域持续壮大。[b]2. 石墨烯材料。[/b]重点发展石墨烯储能器件、功能涂料等特种功能产品,拓展在防腐涂料、触摸屏等领域应用,开发基于石墨烯的散热、传感器材料等,研发规模化制备和微纳结构测量表征等关键技术,开发大型石墨烯薄膜制备设备及计量检测仪器,加快建设一批石墨烯产业基地。[b]3. 增材制造材料。[/b]加快发展3D打印专用钛合金、铝合金等金属粉末,开发高性能稳定性光敏树脂、粘结剂、工程塑料与弹性体和碳化硅、氮化硅等陶瓷粉末、片材,研发金属球形粉末、纳米改性球形粉体等材料成形与制备技术,加快培育增材制造材料产业。[b]4. 先进复合材料。[/b]大力发展超导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等,开发高性能碳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等增强体和先进树脂、合金、陶瓷等基体材料,开展高熵合金、液态金属等先进合金研究,打造“高性能纤维—先进复合材料—功能部件”产业链。[b]附件:河南省新材料重点事项清单[/b][align=center][img=initpintu_副本.jp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1bf06f0a-369b-426b-bb53-13ec5194555d.jpg[/img][/align][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常见万能材料试验机的性能特点分析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力的增强,各类新材料层出不穷,原有材料的性能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使用面也在不断的扩大,因而对材料的检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材料试验机的使用仅局限于金属等少数领域,而如今,材料试验机的使用范围已不再只限于金属等领域了,它已经扩展到了所有的行业。材料试验机由过去的手动液压试验机一统天下,发展到今天,多种控制模式并存,性能特点各异,百花齐放的时代。在这琳琅满目的试验机中,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特点的试验机是大多数用户所关心的事。由于目前绝大多数的材料试验都是静力学性能试验,为此,下面就针对目前市场上的常见万能试验机的性能特点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分析,提出一个选型原则,供大家参考。 一、常见万能材料试验机的种类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万能材料试验机主要有两大系列,四种类型:1、 液压系列: 手动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电液伺服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2、 电子万能系列: 常规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高性能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它们的性能各异,优缺点并存,各有各的用户群体。二、性能特点1、液压系列1) 手动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手动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主要采用简易高压油源作为动力源,手动调整阀作为控制元件,并进行人工手动实现加载,因而,它属于开环控制系统。由于受油源流量及主机结构的限制,它的油缸活塞行程较小,常见的一般在300mm左右,它的试验速度一般也较小。受价格因素的影响,测力传感器一般采用压力传感器(大吨位基本采用压力传感器)。因而,精度较低,量程较小,一般精度为1级或2级,量程一般为4%-100%F.S。受油缸摩擦力的影响,吨位一般很难做到很小,国内最小为5T。但由于它所特有的低价及大吨位的特点,目前,在成品检验、单一材料指标的测试中还在大量使用。2)电液伺服类万能材料试验机它主要采用了精密高压油源作为动力源,使用伺服阀或比例阀作为控制元件进行闭环自动控制,因而控制性能较高,一般可实现载荷、应变、位移三种控制模式。同手动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一样,受油源流量的限制,他的试验速度较低。由于采用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刚度成了整个系统正常工作的关键。众所周知,液体的刚度是比较低的,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液体对整机刚度的影响,一般电液伺服试验机的行程都不大,同样受整机刚度的影响,电液伺服类试验机的吨位都不可能做的很小,基本上都在一吨以上。但由于它有多种控制模式,因而具有使用灵活,性能较高的特点。2、 电子万能系列1) 常规电子万能类材料试验机常规电子万能主要采用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丝杠、丝母作为执行部件,实现试验机移动横梁的速度控制,它的试验速度范围可进行调整,以RGM-200为例,它的试验速度可达0.001mm/min-1000mm/min,速比可达100万倍之多,试验行程可按需要而定,最大可达几米。这是液压类试验机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的。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及伺服电机性能的提高,电子万能所采用的电机从早期的直流伺服电机到现在的更多的采用交流伺服电机,从早期的功率元件选用可控硅进行移相触发控制到今天的采用多种功率模块实现脉宽调制控制,电子万能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心目中的电子万能故障率高,性能较差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了。由于常规电子万能采用速度控制,因而对系统刚度的要求不高,这样就为小吨位试验机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目前国际、国内的情况看,一吨以下试验机基本上都为常规的电子万能类试验机。它的用途最广,性价比最高。2)高性能电子万能类试验机高性能电子万能类试验机与常规的电子万能试验机一样,它也采用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丝杠、丝母作为执行部件,它与常规电子万能试验机所不同的是它的控制方式可为载荷控制,也可为应变控制或位移控制。除了具有常规电子万能的速度宽,行程大的特点外,还具有电液伺服类试验机的全部优点,因而它是目前性能最好的万能材料试验机。

  • 聚赖氨酸及其衍生物改性多孔淀粉构建高性能止血粉的研究

    【序号】:3【作者】:黄金龙【题名】:聚赖氨酸及其衍生物改性多孔淀粉构建高性能止血粉的研究【期刊】:北京化工大学【年、卷、期、起止页码】:2022【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IkZuKgafC3VvvLIVPz-yey_W0TfKfCfGQ6xNJmtmsJScbfxaZZ_hAdunIZC9BQwmIpEs8Mj1vw40Uhjfu0sjNP23U9Sk6swBPCZ5me0RKras_MsgpRl2PT9hqTUtUvfTTFNftp85Mp2YdcpvADY-d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 基于甲壳素的水凝胶功能材料研究

    【序号】:4【作者】: 雷小娟【题名】:基于甲壳素的水凝胶功能材料研究【期刊】:武汉大学【年、卷、期、起止页码】:2020【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dbname=CDFDTEMP&filename=1020324376.nh&uniplatform=NZKPT&v=7N6WcmhnYGnXIQE6_he8Z-LTZ4YLwvW1BOqDXhF434STph_ve-kYP3GNX1s9xtsE

  • 谁有原子荧光高性能空心阴极灯裸灯。As,Se

    谁有原子荧光高性能空心阴极灯裸灯Se、As这两个元素需求数量大于10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型号 HAF-2原厂家采购周期太长提供有效信息也行重谢!联系人: 硫酸里的小虫虫联系电话:13962687117微信手机同号

  • 什么是仪器的高性能?

    厂商总是宣传自己的仪器是什么什么高性能仪器,那应该怎样去理解所谓的高性能呢?什么是仪器的高性能?

  • 基于上转换复合材料的光引发组织粘合剂研究

    [align=center][size=18px]基于上转换复合材料的光引发组织粘合剂研究[/size][/align][size=16px]以研究适用于应急组织伤口处理的光引发组织粘合剂为目标,以设计[/size][size=16px]基于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引发组织粘合剂为研究重点,以制备合[/size][size=16px]成多色可调的上转换纳米材料光导平台和设计功能化光交联凝胶修复剂为突破[/size][size=16px]口。采用纳米技术、表面化学修饰、生物技术、光化学技术、细胞实验和统计分[/size][size=16px]析等手段相结合,深化上转换纳米材料和功能化凝胶的设计开发,探究复合材料[/size][size=16px]的修复作用机理和抗菌性能,实现创面组织缺损光诱导原位修复,提高表面和深层损伤组织修复效率,减少疤痕形成和继发性炎症,开发出可替代传统缝合术的[/size][size=16px]新型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组织粘合剂,为突发事件中受损组织的快速整合和创面修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size][size=16px]。[/size][size=16px]主要研究内容[/size][font='宋体'][size=16px](1)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上转换纳米材料[/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能够使生物光子在深层组织中的应用。光引发组织粘接是创面组织[/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修复的新型无创技术,依赖于光敏剂的光激活释放活性物质在组织表面和基质材料之间产[/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生有效的交联。以凝胶材料壳聚糖作为基质,光敏基团邻硝基苯作为光敏剂并引入胍基抗[/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菌基团,通过化学修饰改性方法制备功能化凝胶。光反应性材料在创伤组织缝合时诱导受[/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损皮肤组织中的胶原基质交联,以上转换纳米材料为载体结合功能化凝胶通过表面修饰制[/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备合成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光引发组织粘合剂,近红外光照将光传输到深部组织中,激活光敏剂诱导组织黏结修复。(2)光引发组织粘合剂的优化筛选:优化筛[/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选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光引发组织粘合剂,考察荧光发射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相互匹配度以及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的组织损伤修复能力。考察所选复合材料[/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的荧光、紫外性能以及元素组成、形貌特征、晶型结构、热稳定性和表面基团及电荷分布情况等以及复合材料的粘附机理、抗菌性能、抗拉强度及使用条件等参数。(3)光引发[/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组织粘合剂的应用潜力评价。考察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凝血效果、整合凝[/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胶与组织粘连能力。进一步考察复合材料对各种动物组织[/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皮肤、肌肉、肝脏、胃和心脏等)损伤修复能力。[/size][/font][align=right][/align][font='宋体'][size=16px]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图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1.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总体研究技术路线示意图[/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如下:[/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1)[/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采用热共沉淀法以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β[/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NaYF4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作为基质,调节镧系元素掺杂剂量比例,制备具有不同发射光谱的上转换纳米材料;采用[/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酸处理法除去上转换纳米材料表面的油酸配体得到白色固体颗粒,聚丙烯酰胺配体交换修[/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饰后备用;以凝胶材料壳聚糖为基质,采用碳二亚胺盐酸盐化学法将邻硝基苯和抗菌基团修饰到基质上制备出功能化凝胶。[/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2)光引发组织粘合剂的优化筛选。检测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及相应组[/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成单体的荧光光谱与紫外光谱,筛选能够相互匹配的复合材料;以猪的皮肤或肌肉为组织[/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基质制作组织切口,注入复合材料并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检测切口均粘接情况测试组织粘合强度以及组织基质的粘合后的最大拉伸力。[/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3)[/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光引发组织粘合剂的表征及机理性能考察。通过电镜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Zeta[/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 电位分析等表征合成复合材料性能;利用光电子能谱仪进行[/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粘附机理分析;考察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的抑菌作用;比对商品化纤维蛋白胶和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粘接的抗拉强度试验;考察功能化凝胶上转换纳米复合材料。[/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4)光引发组织粘合剂的应用潜力评价。对所合成材料的体内生物相容性、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全血凝血试验、体内透皮给药试验以及胶原纤维形成试验等评价方法。[/size][/font]

  • 金属材料试验机检测材料性能

    金属材料试验机检测材料性能 任何材料机械部件或工具,在运用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不同外力的作用。如起重机上的钢索,遭到悬吊物拉力的作用;柴油机上的连杆,在传送动力时,不只遭到拉力的作用,并且还遭到冲击力的感化;轴类零件要遭到弯矩、扭力的感化等等。这就请求金属材料必需具有一种接受机器荷而不超越答应变形或不毁坏的才能。这种才能便是材料的力学功能。金属体现来的诸如弹性、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特性便是用来权衡金属材料材料在外力感化下体现着力学功能的目标。强度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感化下抵御变形和断裂的才能。强度目标普通用单元面积所接受的载荷即力示意,标记为σ,单元为MPa。工程中常用的强度目标有屈从强度和抗拉强度。屈从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感化下,孕育发生屈从征象时的应力,或开端呈现塑性变形时的最低应力值,用σs示意。抗拉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拉力的感化下,被拉断前所能接受的最大应力值,用σb示意。关于大部分机器零件,事情时不容许孕育发生塑性变形,以是屈从强度是零件强度计划的根据;关于因断裂而生效的零件,而用抗拉强度作为其强度计划的根据。塑性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感化下孕育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时裂的才能。工程中常用的塑性目标有伸长率和断面紧缩率。伸长率指试样拉断后的伸长量与本来长度之比的百分率,用标记δ示意。断面紧缩率指试样拉断后,断面减少的面积与本来截面积之比,用y示意。伸长率和断面紧缩率越大,其塑性越好;反之,塑性越差。

  • 【转帖】王中林小组制备出高性能传感器

    相关论文发表于《应用物理快报》和《先进材料》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王中林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利用肖特基特性制备出高性能传感器——紫外光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与传统的基于欧姆接触的传感器相比,这些传感器不仅把灵敏度提高了几个数量级,而且其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也有数量级上的改善。这一发现为传感器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新思路。  传统的传感器依赖纳米线的表面效应(侧面)和气体或生物分子在表面的吸附和解吸附过程。为了提高器件对光、化学气体或生物分子的灵敏度,纳米线需要非常小,从而其表面效应能够显著。同时研究人员采用欧姆接触来降低接触电阻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突出表面效应。另外,分子在表面的吸附和解吸附是一个相对较慢的过程,这也导致相应的传感器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较长,甚至在100秒以上,这也严重地限制了传感器的应用。  王中林教授领导的小组深入分析比较了肖特基接触和欧姆接触的原理和特点,提出了肖特基接触也可以用于构造传感器,而且其性能可以更好。基于这一想法,他们成功研制出紫外光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其结果分别发表于《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9, 94, 191103)和《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2009, 21, online)。这一新型紫外光传感器不仅灵敏,其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也有了质的飞跃。采用同样氧化锌纳米线但两端是欧姆接触的传感器在开关紫外光后恢复时间长达417秒,而基于肖特基的传感器仅仅0.8秒。利用高分子进行表面修饰后其恢复时间进一步缩短到0.02秒,从而达到了四个数量级的提高。与此相似,采用同样氧化锌纳米线但两端是欧姆接触的传感器对生物分子没有明显响应。改用肖特基后,传感器不仅有显著的响应,并且响应和恢复非常迅速。对于生物分子传感,其灵敏度提高了三到四个数量级,并能有效区分出所带电荷的正负。  这些新型传感器的优异性能归功于肖特基接触。肖特基势垒和界面附近的内建电场对电流的传输起到关键作用,而纳米线主体和表面的影响则相对较弱。外界因素(紫外光或生物分子)可以直接影响肖特基势垒和界面附近的内建电场。这一变化可以比表面效应更为显著地调制通过传感器的电流,从而提高了器件的灵敏度。肖特基势垒和内建电场的变化和对电流的调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所以这一新型传感器拥有了基于欧姆接触的传感器无可比拟的反应和恢复时间。

  • 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搅拌机市场前瞻性强实现行业搅拌优化匹配

    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搅拌机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独特的搅拌方式。通过行星运动轨迹,青岛迪凯研发的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搅拌机——重载行星式搅拌机能够产生强大的搅拌作用力,使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充分混合、均匀分布。这种搅拌方式不仅提高了物料搅拌的效率,更是确保了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一致性。青岛迪凯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搅拌机——重载行星式搅拌机市场前瞻性强实现行业搅拌优化匹配,具备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它采用优质材料制造,经久耐用,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搅拌性能也十分优异,独特设计的搅拌装置可以加速物料之间的相互分散和重聚,有助于实现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混合料的高效结合,保证了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混合后的高品质。[img=,600,6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6/202406250943522484_4306_5336215_3.jpg!w600x600.jpg[/img]

  • 烧蚀防热材料高温热物理性能新型测试方法的初步研究

    烧蚀防热材料高温热物理性能新型测试方法的初步研究

    [color=#ff0000]摘要:文本针对高温下存在热化学反应的烧蚀防热材料,提出一种新型测试方法——恒定加热速率法,以期准确测试烧蚀防热材料的高温热物理性能,由此得到烧蚀防热材料在热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曲线。[/color][align=center][img=烧蚀防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600,3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7/202207011700416434_107_3384_3.png!w690x449.jpg[/img][/align][size=18px][color=#ff0000]一、问题的提出[/color][/size]烧蚀防热材料的高温热物理性能是高温下的传热管理和热化学烧蚀建模的必要参数,但因为烧蚀材料具有特殊性:它们具有相当低的热导率,加热过程中会产生气体,热性能非单调变化,甚至材料的热性能还取决于加热速率。这种特殊性造成目前的各种稳态法和瞬态法都不适合烧蚀防热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测试,主要是因为在测试之前的温度稳定期间就已经发生了热化学反应。因此,烧蚀防热材料的高温热物理性能测试一直是个技术难题,需要开发一种新型测试方法,对整个使用温度范围内含有热化学反应过程的烧蚀防热材料热物理性能进行准确测量,甚至测试出不同加热速率下烧蚀防热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文本将针对高温下存在热化学反应的烧蚀防热材料,提出一种新型测试方法——恒定加热速率法,以期测试烧蚀防热材料的高温热物理性能,由此得到热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曲线。[size=18px][color=#ff0000]二、测试方法[/color][/size]测试方法基于热物理性能测试中一般都需要测量热流和温度的基本理念,由此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传热学第二类正规热工工况测试模型,即对被测样品表面进行恒定速率加热,样品表面温度呈线性变化,样品背面为绝热条件。[align=center][img=烧蚀防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350,36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7/202207011702158319_7823_3384_3.png!w625x659.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 恒定加热速率法测量原理[/align]在图1所示的测试模型中,假设其中的热传递为一维热流,根据傅里叶传热定律,样品厚度方向上的传热方程为:[align=center][img=烧蚀防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500,14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7/202207011702541092_2146_3384_3.png!w690x194.jpg[/img][/align]式中: ρ为样品密度, C为样品比热容, λ为样品热导率,T为温度,t 为时间 ,T0 是 t=0 时的样品初始温度, b是加热速率。当加热速率b为一常数时,通过测试样品前后两个表面温度,并求解上述传热方程,可得到被测样品的等效热扩散率随平均温度的变化曲线。在这种恒定加热速率测试方法中,金属板起到热流传感器的作用,即在线性升温过程中测量金属板前后两表面的温度,并结合金属板的已知热物理性能参数,可计算得到流经金属板的热流密度,由此间接测量得到流经被测样品的热流密度。通过测量得到的热流密度,结合测量得到的被测样品两个表面温度,求解上述传热方程,可得到被测样品的等效热导率随平均温度的变化曲线。根据上述测量获得热扩散率和热导率,并依据比热容、密度、热扩散率和热导率之间的关系式λ=ρ×C×α,可计算得到被测样品的质量热容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果采用热膨胀仪和热重分析仪精确测量被测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变化,通过关系式就可获得被测样品的比热容随温度变化曲线。对于上述恒定加热速率法测试模型,我们采用有限元进行了热仿真模拟和计算,证明了此方法对于低导热隔热材料热物性测试的有效性。[size=18px][color=#ff0000]三、今后的工作[/color][/size]尽管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公式推导和有限元仿真计算,但对于这种新型的恒定加热速率热物性测试方法,还需进一步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采用无热化学反应的高温隔热材料进行测试,以考核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和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2)采用无热化学反应的高温隔热材料与其他高温热物性测试方法进行对比,如稳态热流计法、热线法和闪光法等。(3)采用烧蚀防热材料进行高温测试,以考核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并结合其他热分析方法、热模拟考核试验(石英灯、氧乙炔、小发动机火焰和风洞)和建模分析,验证新型测试方法的有效性。[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