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

仪器信息网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专题为您整合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话题讨论。

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相关的论坛

  • 【分享】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摘自期刊)

    我院1995年12月通过IS09001标准初次认证,至今已通过三次复评审核,经历了质量管理体系按IS09001:2000标准的转换。初次认证通过后9年多来,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在开展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方面,形成了本院的一些特点,现总结出来,与同行进行交流。1 充分重视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是组织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管理手段,旨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地实施和有效地保持,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善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监视和测量的一项重要活动,我院为了做好内部审核工作,使内部审核落到实处,每次内审均安排副院长、总工、副总工参与内部审核(副院长、总工、副总工均具有内审员资格证书),其中审核组长由管理者代表担任,并作为其中一个审核小组的组长参加内审的全过程审核。总工任副组长,所有副总工均担任其中一个审核小组的组长对有关部门进行审核。从每次内审情况看,采用这种内审组组成具有以下优点。1.1确保内审的权威性由于审核组长及审核小组组长由管理者代表、总工、副总工担任,首先会引起各部门负责人及职工对内审的重视。从初次认证以来,各部门负责人及职工均能认真对待内审,按接待外部审核员一样,重视审核,如实接受内审员的询问、检查。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职工寻找各种理由不认真对待审核、与内审员发生矛盾或随便应付内审等情况发生,确保了内审的权威性。1.2确保内审的客观性因审核小组组长基本由院级领导及副总工担任,不存在部门之间的利益,审核员一般不会出现对某部门偏袒情况,确保了审核过程基本能保证实事求是,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能如实记录和反映。对于审核小组本身,因有院长、总工参与,使得整个内审过程中其它内审员也能大胆的工作,按照事先编制好的检查清单,坚持实事求是、公正、客观的原则,采取听、查、看等方式,逐条逐项进行检查,全面收集有关资料,并认真进行记录、整理、汇总,及时编写内审小组小结,确保了审核过程的客观性。1.3确保内审的深度院长、总工是勘测设计成果质量技术把关的最高级别,在内审中,能比较清楚的了解工程项目在各生产部门的运作情况。比如,各部门、各工程项日是否真正按体系文件要求运作,专业之间的接口协调、进度的协调等情况,都能在审核时做到胸有成竹,及时发现问题;也不会出现因专业不熟等原因,被接受审核部门的人员不切实际的解释蒙混过关。此外,管理者代表、总工均参与了我院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讨论及修改,并最后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审批,因此,他们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比较熟悉,对文件规定的要求有比较准确的理解,从而确保了内审的深度,避免内审走过场等情况发生。2 按过程对项目进行审核由于几年来我院生产任务繁重,仍按认证初期每年安排两至三次的集中式内部审核已显困难,因为每次集中式内部审核,至少需安排20多名内审员,在内审员中,除院长、总工外,其余大部分成员为生产部门的骨干,安排太多的集中式内部审核,必然会造成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缓和这一矛盾,并能经常性的对各部门进行内审,检查、监督各部门的质最管理体系运行,我院采取了按工程项目开展滚动式内审,即每年在安排一次集中式内部审核的基础上,抽取三至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包括大中型工程项目、常规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水利枢纽、堤防工程以及供水工程、安全等,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在集中式内审前定期安排项目审核,对工程项日涉及的部门进行审核。采用这种审核方式,审核员大为减少,每次项目内审, 一般只安排三名内审员即可,其中审核组长由项目分管总工担任,其余审核员由质量管理人员担任,审核时间比集中式内审稍长。在项目审核过程中,除审核与项目有关的各个部门外,还到工地对我院派出的驻地设代机构进行审核,不放过与质量体系运行有关的每个地方和角落,使建立起来的质量体系深入全院质量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虽然按项目滚动式审核持续时间稍长,在短时间内不能反映本单位的质量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但是由于审核时由主管质量的管理人员和项目分管总工组成审核组,并且审核的内容涉及到项目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因而审核不仅具备一定的深度,而且更能抓住问题的实质,以点带面,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3 各部门进行部门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件和有效性的评审。我院在进行管理评审前,一般安排各部门进行本部门的管理评审。其评审的目的,主要是评审质量管理体系在各部门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将各部门评审结果作为院管理评审输入的一部分,为院管理评审提供依据。部门管理评审的组织,一般由各部门一把手任组长。评审方法一般采用会议评审,由评审小组召开会议,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但也有采用会议评审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部门的管理评审。院要求各部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在本部门的运行情况,对本部门实现院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本部门的质量目标实现情况等进行评审,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含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改进和变更的需要。评审内容一般包括:1)本部门实现院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实现本部门质量目标的可能性和效果;2)对涉及本部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改进和变更的需要进行评价;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执行情况,各类程序文件、工作文件的适用性及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遵守情况;4)勘测、设计、监理或其他服务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否达到质量要求;5)以往本部门的审核结果及其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结果;6)顾客提出有关本部门的质量信息等。这种形式对于部门是一次很好的检查和总结,对于部门之间也是一次相互督促和交流。从实施情况看,采取这种形式的管理评审,能使院全面了解、听取各部门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意见,效果较好。

  • 【原创大赛】实验室质量管理心得体会

    实验室质量管理心得体会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领导重视是关键因素。实验室的资源,人、机、料、法、环的调配,最高管理者举足轻重,领导者有突出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确保上下拧成一股绳,部门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众志成城。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涉及面比较广的系统工程,必须树立全面的质量管理意识,建立一套适应于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紧紧把握住质量这条生命线,始终坚持“依法公正、科学求真”的质量方针开展业务工作,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 【原创大赛】公司ISO9001:20008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公司ISO9001:20008质量管理体系培训为了配合公司的发展,公司决定全面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了能更好的通过评审,公司特地花大价钱请专业机构对公司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首先培训老师就非常兴奋的分享了中国人首次当选ISO主席的消息: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钢铁协会副主席张晓刚在第36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上成功当选ISO主席。这是自1947年ISO成立以来,中国人首次担任这一国际组织最高领导职务。1.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了解ISO9001:20008质量管理体系培训的相关的标准和要求,为接下来的审核做准备2.培训地点:二楼多功能会议室3.培训时间2013x月X日14:00:004.培训人员:各部门负责人和现场管理人员,公司内审员5.主要内容⑴首先培训老师简要的介绍了ISO组织: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负责制定各类国际标准,成立于1947.2.23,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目的就是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覆盖世界95%的范围,中国是常任理事国。我国ISO9001:20008质量管理体系经历四个阶段,共修订四次⑵导入ISO9001:20008质量管理体系的好处:① 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客户的信心,扩大市场份额② 获得国际贸易通行证,消除国际贸易壁垒③ 节省第三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font=Times New

  • 有关质量管理的书

    请问各位质量界的朋友们,有没有什么好的与质量管理或控制的有关书推荐一下?之前听说有本198几年的质量管理的书,写的很好,但一直不知道书名是什么。如果有哪位大侠了解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用书,提供下会非常感激,谢谢!!!

  • 【原创】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计量测试专业委员会成立

    9月7日,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计量测试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国家卫生部规划财务司赵自林司长,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刘新民副司长,总后卫生部药品器材局石虹副局长,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叶晓炜所长、孙喜文副所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李泮岭常务副理事长、白知朋秘书长等出席会议并致词祝贺。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计量测试专业委员会是经国家民政部和卫生部批准登记的二级学术团体。医学装备计量测试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医学装备质量管理、医学装备计量检测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  当前,医学计量对医疗质量的技术支撑与技术保证作用,已经成为国际计量发展的一大热点。医学装备计量测试专业委员会正是适应这一形势而应运产生的。该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可更好地通过团结和凝聚各级医疗卫生管理、科研、教学、临床、技术监督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医学装备质量管理与技术保障方面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协作,提高医学计量的保障能力和医学装备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国家医学科技的发展服务,为医疗卫生使用和人民健康服务。  在该专业委员会成立期间,还举办了以“强化医学计量 确保医疗质量”为主题的2007中国医学装备论坛。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宣湘司长为此次论坛撰写了题为《计量的发展与医学计量的形成》的学术论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计量的概念与发展趋势,从传统计量到生物计量和医学计量新兴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中国计量》杂志社陆志方副主编作了题为《探索医疗计量管理有效途径》的专题报告,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彭明辰教授则论述了医疗装备计量测试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此外,其余7位计量专家也围绕此次论坛的主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医学计量检测对保证医学装备安全使用、加强大型医用设备质量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意义。  参加会议的代表一致反映,此次论坛对提高人们对医学计量的重视无疑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 【原创大赛】(八月)使减少谐波污染成为电力用户自觉行动的建议

    使减少谐波污染成为电力用户自觉行动的建议 (江西省萍乡市计量所 刘彦刚)引 言 电能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的质量不仅要求电力系统在发电、输电和变电的各个环节上作出努力,同时也要求电力用户予以维护。特别是公用电网的谐波,受用电设备的影响更是明显。随着各种会产生谐波电流的电力电子设备、非线性设备及冲击性用电设备不断增加,例如:电气化铁道、变频空调和变频电梯、变压器和电抗器以及电弧炉,构成了电能质量的主要谐波污染源,使得电网电能质量指标趋于恶化,不仅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而且也对电力用户和通信等行业产生危害和不利影响。电网被谐波污染,将导致输电线路、变压器和电机损耗增加,浪费日趋宝贵的能源;变压器和电机的振动和噪音增大,温升增加,寿命降低;电能表等计量装置误差增大,不能正确计量;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误动作跳闸,给生产和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响、甚至损失,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拒动,引起电力系统事故、甚至扩大事故;计算机、数据传送和自动控制系统数据丢失、误显示、误动作和元件损坏;电视机图像变坏、翻滚;给收音机和通信设备引起杂音等。现 状 为了保护供用电双方的利益,必须将公用电网谐波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为此原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3年制定并颁布了GB/T14549—1993《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标准,针对电力系统的产品——电能的质量要求,规定了公用电网谐波电压(相电压)限值,针对电力用户,限制其谐波污染的排放,规定了注入公共连接点谐波电流的允许值。作为产品质量要严格要求电力系统,使公用电网谐波电压符合国家标准,现在也有成熟的产品能检测电能的质量,并且也有相关的规定,规定了一旦电能质量不合格,电力系统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余下的就是电力用户自身要善于和勇于维护自已的利益。对于电力用户,一则要求购置的用电设备,是先进合理的产品,产生的谐波电流符合GB17625.1—2003《电磁兼容 限值 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等标准的要求。二则对于注入公用电网谐波电流大于GB/T14549—1993《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标准规定值时,则要求安装电力谐波滤波器,以减小注入公用电网谐波电流。但是要购置先进的小谐波电流的用电设备,安装电力谐波滤波器,限制公用电网谐波污染,都需要电力用户增加投资。虽然现在公用电网谐波污染日趋严重,但因为没有相应的强有力的约束机制,电力用户不会主动支付额外的费用来治理谐波污染。也正因为没有强有力的限制公用电网谐波污染的机制,对于电力用户不好说:一旦注入公用电网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流超过允许值,就不让其用电。特别是目前的谐波测控方式,大都是仅由省电力公司的检测机构依次到全省各变电站去检测,如发现变电站谐波电压超标,再去检测是那条出线造成的。电力用户新投运的用电设备,即使造成了注入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流超过允许值,并不能及时发现,只有当其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时才知道,导致了目前公用电网谐波污染日趋严重的局面。 相比之下电网无功电力的就地平衡工作则做得相当成功,用户在努力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基础上,还按照有关标准要求设计并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并做到随功率因数和电压的变化,及时投入或切除补偿装置中的电容器,使得电网无功电力分层分区就地平衡。之所以电网无功电力就地平衡工作做得如此成功,得益于原电力部和原水利电力部早在1976年和1983年,先后颁发了《力率调整电费办法》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后者下发时前者同时作废)。建 议 限制公用电网谐波污染,如能采用电网无功电力就地平衡那样的成功经验,对电力用户注入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流,将其当作电力用户向公用电网排污一样予以计量并实行考核,当电力用户治理得好,谐波电流小时给予奖励(即按一定比例减少电费);若电力用户治理得不好,谐波电流在一定范围时,据排污量按比例加收电费;当电力用户谐波电流超过一定限值时,再责令其停产治理。这样定能使治理公用电网谐波污染,如同电网无功电力就地平衡一样成为电力用户的自觉行动。 对于谐波电压和电流的测量,相关标准明确规定了其测量方法,人们也已有成功的经验,只是要将谐波电流当作排污一样累计,其方法有待探讨。对此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分别将各次谐波电流取绝对值后对时间积分,累计各次谐波电流的电荷量,当然在将测得的各次谐波电流取绝对值,对时间积分之前,还应减去由于公共连接点处电压波形畸变,形成的各次谐波电压,在当时电压和负荷电流情况下,所对应的等效线性负载上形成的各次谐波电流,因为该部分谐波电流的存在,责任不在于电力用户。 据了解不少电子式电能表生产厂家的工作用多功能电能表,已具备测量各次谐波电压和电流的功能,只要稍加努力,完全有可能生产出,将谐波电流作为排污累计的计量器具。 值得注意的是,谐波电压和电流的测量,不可能直接在公共连接点的高压下进行。为了准确地测量各次谐波电压和电流,不仅要求二次侧的谐波测量装置的计量准确性,而且将各次谐波电压和电流按比例缩小的取样装置,其计量准确性也犹为重要。现在常用的电压和电流互感器,都是在工频50赫兹基波情况下设计、制造和检验的,其幅频和相频特性一般不可能满足准确测量各次谐波电压和电流(标准要求2-25次谐波)的要求。为了真实反映各次谐波电压和电流,应采用幅频和相频特性均满足标准要求的谐波电压和电流取样装置。结 论 随着电气化铁道、变频空调和变频电梯等会产生谐波的用电设备不断增加,公用电网谐波污染日趋严重,而且至今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理谐波的管理办法。特此建议借鉴电网无功电力就地平衡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将电力用户在公用电网的公共连接点处,注入公用电网的谐波电流当作排污一样进行累计,并据情予以奖罚,从而使得治理公用电网谐波污染,如同电网无功电力就地平衡一样,成为电力用户的自觉行动。参 考 文 献原电力部1976年颁发的《电热价格》中规定的办法.原水利电力部1983年颁发的文件.

  • 【资料】ISO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诞生和发展

    一)欧美国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诞生和发展 质量保证标准,诞生于美国军品使用的军标。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防部吸取二次世界大战中军品质量优劣的经验和教训,决定在军火和军需品订货中实行质量保证,即供方在生产所订购的货品中,不但要按需方提出的技术要求保证产品实物质量,而且要按订货时提出的且已订入合同中的质量保证条款要求去控制质量,并在提交货品时提交控制质量的证实文件。经过几年的实施,美国国防部在总结以往订货所应用的质量保证条款的基础上,于1959年提出两项军品质量保证标准,经过试行于1963年升为正式的质量保证标准。实施后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美国军品应用质量保证标准成功的经验,首先在锅炉和压力容器上被采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于1971年发布和实施了ASME-Ⅲ-NA4000《锅炉与压力容器质量保证》标准。锅炉和压力容器质量保证标准的实施,使锅炉和压力容器的事故率大幅度下降,取得显著的成效, 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核工业部门引进和实施了质量保证标准。1971年,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借鉴军品质量保证标准,制订和发布了国家标准ANSI N45.2《核电站安全质量保证法规》,后演变为ANSI/ASME NQA-1-1983。国际原子能机构吸取美国的经验,于1978年颁布了IAEA50-C-QA“核电站安全质量保证法规”并得到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的承认,它包括13项条款,通常称之为“十三条”。“法规”对保证核工业安全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由于美国军品、锅炉和压力容器,以及核电站采用和实施质量保证标准所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效,1978年以后,质量保证标准被引用到民品订货中来。英国制订了一套三个水平的质量保证标准。即BS5750:Part1、Part2、Part3。加拿大制订了一套四个水平的质量保证标准CSAZ299.1-299.4。此外,法国、挪威、荷兰、瑞士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先后制订了质量保证标准。 质量管理标准是为了适应质量保证标准的实施而诞生的。欧美很多国家,为了适应供需双方实行质量保证标准对质量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在总结多年质量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相继制订了质量管理标准和实施细则。质量管理标准和细则的实施,保证了质量保证标准的贯彻实施。 (二)ISO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诞生和发展 1.ISO/TC176技术委员会简介 ISO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的缩写,其代表的意义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它成立于1947年,是非政府性组织,目前已有100多个成员国。ISO/TC176技术委员会是ISO下属技术委员会之一,全名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秘书国为加拿大。 ISO/TC176技术委员会是ISO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往来中民用品订货采用质量保证作法的需要,于1979年在ISO原认证委员会第二工作组(ISO/CERTCO/WG2)的基础上建立的。该委员会有英、美、法、加拿大、西德、南非、瑞士、挪威、日本、中国等50多个国家,作为“P”成员国(正式成员国)参加工作和活动;有“O”成员国(观察成员国)16个,并且不断地发展增加。目前下设有三个分技术委员会和12个工作组。 SC1分技术委员会负责制订术语标准,法国为秘书国;SC2分技术委员会负责制订“质量体系标准”,下设有两个工作组,分别负责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美国和英国分别为两个工作组的秘书国。SC3分技术委员会负责质量技术标准的制订。 2.ISO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诞生和发展 (1)质量术语标准--ISO8402标准的演变 ISO/TC176的SCI分技术委员会,自1981年10月开始,在总结和参照世界有关国家标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协商,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发布ISO8402-1986《质量--术语》标准。该标准包括22个术语。随着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的发展,在实践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对质量术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SCI分技术委员会于1994年经委员会审查通过,发布ISO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标准。该标准共包括四部份术语,其中基本术语13个,与质量有关的术语19个,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术语16个,与工具和技术有关的术语19个,共计67个术语。 (2)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诞生和发展 ISO/TC176的SC2分技术委员会经过努力工作,于1987年发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该系列标准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中的主体标准,共包括“标准选用、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三类五项标准。该五项标准的诞生是世界范围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的一个新纪元,对推动世界各国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和供需双方的质量保证,促进国际贸易交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和标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于1994年对系列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于当年7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随后,标准制订工作进展较快,ISO9000标准发展成ISO9000-1、ISO9000-2、ISO9000-3和ISO9000-4;ISO9004发展成ISO9004-1、ISO9004-2、ISO9004-3和ISO9004-4等项标准。2000年ISO/TC176委员会颁布了ISO9000最新标准,一般称为ISO9000:2000版,现已经在全世界开始推行。我国依据ISO9000国际标准,制定了GB/T19000标准,GB/T19000标准与ISO9000国际标准完全相同。 (三)我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演变 1.我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演变 原国家标准管理部门为了加快推进我国质量管理的步伐,适应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要求,于1988年组织人员等效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经批准后于当年12月10日发布国标GB/T 103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并于1989年组织116个企业试点贯彻实施。 为了使我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更好地与国际接轨,经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研究,决定将等效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改为等同采用,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技术委员会(CSBTS/TC151)提出,经国家标准化部门批准,于1992年10月13日发布了国标GB/T 19000-1992-ISO9000:1987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 1994年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组织人员根据ISO9000:1994版标准对国标92版标准进行修订,经批准于1994年12月24日发布了GB/T 19000-1994idtISO9000: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并于1995年6月30日实施至今。 2.我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性标准的情况 我国对ISO10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性标准也采用等同的方法来制订成国标,从1993年开始先后制订和发布了GB/T19021.1,GB/T19021.2,GB/T19021.3与质量体系审核有关的标准,以及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质量手册编制指南、全面质量管理经济效果指南等标准。 我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都是等同采用ISO相应标准的。

  • 【转帖】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加强食品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

    12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全文如下:[center]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center]  工信部消费[2009]6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  今年以来,各地工业主管部门、食品行业协会和食品工业企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把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作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当前,正值岁末年初临近之际,食品生产和销售进入旺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处于易发多发时期,抓好食品质量安全尤为重要。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分享]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

    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什么?——所谓“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而“顾客满意”是“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序的感受”,检验质量的重要标准是顾客的满意程序,质量管理就是要通过系统的管理,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顾客需求,达到持续的顾客满意这一目标。 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受到各队级互动作业的交互影响,为经济地达到满意的质量,实验室应关注各阶段的质量,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全体员工共同改进绩效的集体努力,即通过组织各阶层人员,同心协力持续改进绩效,以提升顾客满意水平。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通过改善流程、顾客与供应商的参与、团队合作以及培训,来完成符合顾客要求且低成本、高效益、零缺陷的工作。所以,全面质量管量的两大目标和理论基础是顾客满意和精益求精。

  • 【讨论】浅说:质量管理与教育子女

    在你的身边或周围,尤其是在农村,以前在供子女读书的父母在当时生活比较辛苦,而对子女教育不够重视的父母就没那么辛苦。现在回头看看,前者的父母现在则生活的比较幸福,用现在的话来说,幸福指数比较高,后者则没有,现在忙着依旧为儿,为孙而劳作;类似的,坚持进行成功质量管理企业的现在都活得比较好,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的认可; 儿女教育之于父母与质量管理之于企业是类似的!你不投资作质量管理(包括用专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其实也可以活下去;象父母教育子女,不让儿女读书或者不能创造较好的条件给子女,也可以,没有大不了,让他们去外地打工,一年也能挣点钱;这时候比较一下,那些家里有读书人的,家里基本上是缺钱的,生活上基本是不好的!10年以后我们再来看,家里子女早退学的,子女依旧在外面打工,每年还是挣回来一些钱,没什么变化,为教育子女付出很多的父母,现在大为不同了,幸福感很强,子女也有较好的职业去处;一年比一年好! 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质量管理实施中的酸甜苦辣都有的,也一定会让一些老板(含企业管理层)也会有挣扎,也会有痛苦;比如客户要货,现在已经做好,可是还有暇疵;是放行还是停止!企业质量管理要投入,教育子女也投入;企业质量管理要投入质量鉴定的费用,人员教育的费用(包括专业质量管理人员),质量预防的费用等等;很多企业的老板不愿意投资,在他们心目中感觉产品能做成就行了,货做出了卖给客户就能赚钱,做什么质量管理,中国质量水平就这样;做了几年,十年都没做质量管理还不是照样过来了!当然也有一些老板想,这要花多少钱,还不道结果会怎么样!有投入这些钱可以多做一些产品!他们对产生的不良品习以为常,哪能做100%都是合格的,有不良是正常的!父母教育子女也有这样的想法,读什么书,老少多少辈子都没有读书,还不是照样过生活。反之,在企业做好质量管理,虽然有投入,也收获也比较丰厚,中国的海尔,格力逐渐成长为世界性品牌,随之也他们也成就了世界性的企业;也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各位板油,你已经在很好的教育你的“儿女”(做好质量管理)或已经准备好了要去做吗?[color=#DC143C]欢迎各位板油参与发表看法。针对独特有见地的看法给予适当积分奖励。[/color]

  • 福建省环境监测行业协会立项《环境检测服务合同管理规范》团体标准

    各有关单位:按照《福建省环境监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闽环监协办〔2022〕12)规定,经协会团体标准工作组审议,由福建中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环境检测服务合同管理规范》团体标准,符合立项条件,现予批准立项。请牵头单位严格标准制定程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保证标准质量,近期完成标准制定任务。 福建省环境监测行业协会2023年6月20日

  • 云南省政府设立质量管理奖

    日前,云南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云南省质监局组织有关专家,完成了《云南省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省政府质量奖”)的起草工作,该奖项每两年评审一次,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5个。 “省政府质量奖”是云南省政府授予在质量发展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或组织的最高质量奖项。主要表彰该省在提高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及自主创新、社会责任等方面位居省内或国内同行业前列,有广泛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优秀企业或组织。 据介绍,“省政府质量奖”每两年评审一次,6年后获奖企业可重新申报。该奖的评审以企业或组织自愿申报、专家评议、社会公示、政府决策为程序。在企业或组织自愿申报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评审,评审不向申报企业或组织收取任何费用。此外,评审将聘请政府机关、高等院校、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评审员。 云南省政府将给予获得年度“省政府质量奖”称号的企业或组织一次性奖励,同时颁发证书和奖杯。获奖企业或组织再次申报并获奖的,授予证书和称号,不再给予奖励,不占当年授奖名额。奖金主要用于获奖企业或组织的质量持续改进、质量攻关和人员培训、质量检验机构等投入,不得挪作他用。 企业或组织申报省政府质量奖,必须同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依法在云南省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连续正常生产经营5年以上;符合国家和省的产业、环保、质量等政策;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并运行有效,质量管理成绩显著;从事生产、服务经营活动的,其规模、实现利税、总资产贡献率居同行业前列,最近3年未发生亏损;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和社会声誉;产品、服务、自主创新能力等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近3年国家级或省级质量监督抽查中没有不合格记录。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驰名商标和优秀服务品牌企业可优先推荐。 同时,云南省也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质量管理水平先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性较强的中小型企业或组织申报“省政府质量奖”。

  • 质量管理的“八宗罪”

    自20世纪60年始,品质由“品检、品保”转变成“品管”,以及后来的“全面品质经营”。质量管理的概念被多数企业接受并应用。然而,在现今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其中包括质量管理意识层面,技能层面,以及创新发展层面,这些制约因素与公司产品定位、市场需求、公司发展的愿望、产品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很多公司的质量从事者,特别是一些外聘的空降兵,他们不缺乏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不缺乏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不缺乏应有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但为什么在新的公司里不能如愿地完成公司和自己制定的工作设想呢?问其原因,无非是公司领导的支持力度不够,员工意识的再教育效果不好,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不过硬等等。其实,我认为是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一些管理者寄希望于某个部门或某个制度去完成质量管理水平的蜕变,而没有从系统化的角度有计划的推进,“拔苗助长式”的成长和“放任自流式”的管理只会失败,只有与公司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水平才是有效的。注重质量管理中的方针、目标管理,完善并推进质量管理过程策划,持续做好质量管理总结与改进,严格执行质量责任考核体制是保证质量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的前提。在此前提上,同时需要客观的、持续的检视自已存在的不足,将问题准确的描述出来,只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做到与公司发展、顾客需求相适应的持续改善。现结合质量管理中常见的“八宗罪”将我个人所理解的质量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和大家参考共勉。1、只打棒子,不给甜枣在质量控制和管理提升的过程中,从事质量的人如果只看到事情或产品的不良方面,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审视造成不良的责任部门和个人,而看不到或轻视别人在改进方面做出的努力,那么质量人员和相关部门人员的矛盾特别容易激化,一旦双方出现抵触情绪,谁的工作都做不好,这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很忌讳的。当然,为了与生产者或其他责任部门保持和气而放弃原则,去损害公司利益和牺牲顾客满意更是质量人员的大忌。质量从事者不但要指出缺点还要夸奖别人的改进,不然只打棒子,不给甜枣,他们也会寻找机会打你棒子的,最终双方头破血流。2、只重检验,忘记纠正通过检验发现问题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如果只注重事后把关检验,质量工作会越抓越累,工作越做越忙,直到一头雾水,还不知道个所以然,最后还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我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产品质量还是没有抓好?是不是检验力度不够?是不是应当扩大检验范围?是不是......?最后没辙了。此类问题可以称为“破窗效应”---一个房子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不合格品的重复产生、现场5S管理消极被动、公司制度得不到持续有效的实施,归根结底是纠错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管理会上和总结报告上,问题描述总是比纠正措施写的更详细,势必营造了“破窗效应”滋生的环境,给大家一种“虱子多了不痒,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认识。当问题发生而没有第一时间进行纠正而再发生,即使有“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自我安慰,也只能是在消耗了较大成本的基础上完成的。3、只重纠正,忘记预防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提出,质量是要从源头开始抓起的,检验发现问题并纠正不良固然重要,但对于产品质量控制的实效性上,事前的预防性控制则更重要。预防是针对潜在问题进行的控制,预防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往往会因为问题没有发生前就已消除而不被大家重视,就如治病救人的医生总是比保健预防的工作人员受人尊重。预防工作属于主动性行为,如果没有明确的质量责任考核体制;不遵循“三不放过原则:原因不清不放过,不纠正不放过,责任不究不放过”;只看重当前改进成果而不重视长期改善效果,就会使质量责任不落实或发生分散,从而难以有效管理,这就需要问题发生的主要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必须有责任担当。关于责任分散问题,有这么一个故事: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就在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公司随着业务的拓展,各部门工作会逐渐细化,更需要我们集中公司整体优势,发挥团队力量,如果出现因责任不明而造成责任分散,就会扼杀人员在预防改进方面的主动性,成为企业发展中的短板或黑洞。4、只重工具,忘记思想质量管理有很多先进的控制、分析、改善的技巧和工具,它有助于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是质量从事者从事质量活动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并非是无所不能的。一些质量从事者很熟悉SPC控制工具,QC七大手法,精通6sigma,会使用多种先进的测量工具,无所不知,却往往在一个公司内无法得到应用,有时反而会变得更糟。脱离实际只为形式化的管理是巨大的浪费,甚至会带来灾难。无所不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所不用,无所不用不可怕,可怕的是胡用。在公司发展的现阶段,一些管理工具是不是有必要就拿出来运用?会不会使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明白的事情糊涂化?这需要经过各方面调研和策划。其实,先进的质量工具不仅给了我们实施的方法,我想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管理思想。只有了解质量工具使用的真正意义,明白使用这些工具、方法的目的,寻找或建立对自己质量管理适用的工具才是最重要的。5、只重理论,忘记实际理论知识有助于指导实际工作,可以促使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是指导实际工作的武器,但是如果理论知识脱离实际情况,那么理论就只是停留在头脑中的理论。有些刚毕业或从大公司来的人论起理论,比谁都牛,可总是不能在实际中得到体现,然后就开始傻眼了,开始指责、抱怨。大脑塞的满满的同大脑空空同样可怕。理论分析是学者的专长,但实际工作者的专长更应该是怎样把这些理论分析很好的与自己公司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解决自身问题,而不是为学习而学习,你的理论再高,但不起作用,对企业来说比什么理论都没有还可怕,至少不会出现太多的瞎胡乱指挥。现在一些公司为了与先进的公司管理水平接轨,引进了很多管理理论,并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公司内开展学习培训。当效果不满意时,会出现了三种倾向,一是否定该理论的功效,还坚持自己的方式;二是有选择的学习借鉴,结合公司实际去改良;三是不惜代价加大培训和推行的力度。我认为第三种倾向除非是公司处在被动变革的大形势下进行,否则会给公司带来不稳定和管理成本极大损失。6、只重形式,忘记根本很多从事质量管理的人知道,国内一些企业为了通过ISO9000, QS等诸多认证,有的聘请外部辅导老师,有的招聘一个体系专员,由他们全权负责,而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和工作实施者却不愿参与,说明公司要的只是证书,而不是体系本身,这一点很是让人悲哀。另外,为了迎合顾客要求而不加思索的使用他们提供的各类文件和表单形式,有时会改变公司现有的控制系统,加大了控制成本和管理难度,而在根本上并没有得到改善和提高。所以,我认为应该就管理方式、方法的问题和顾客交流,从质量控制的根本作用和效果出发,最低成本和最适用性方面去使用相适应的管理形式,而不能一味的去照搬顾客要求。7、只重过程,忘记结果很多获得质量奖,具有先进质量管理过程的企业,运营的并不怎么样,有的甚至倒闭。为什么质量好的公司会倒闭呢?企业不是福利院,老板不是救世主,一个公司最终是要结果的,那就是利润,他不会不顾企业的长期利润而去只抓质量。质量的目的不仅是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要降低成本,增加利润。那些说老板不重视质量的人,其实如果能把成本降下来,把质量提上去,老板是最乐意的。可是如果为了把产品质量抓上去,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从而利润最小化甚至为负,哪个老板也不会同意。所以质量从事者,要考虑大质量的概念,而不能局限在小质量。我们之所以重视诸多的过程控制,无非就是想在产生结果的过程中减少质量损失。结果的好坏取决于过程,也是考验过程的,良好的过程如果无法带来期望的结果,此过程就是无效的。质量分析和改善工作亦是如此,如果不明确分析改善的目的和想要达到的结果,就无法制定完整有效的方案,较多的工作就会滞留在过程当中,其最终成效就无法保证。8、只重自己,忘记他人质量管理其实最终就是落到管理“人”身上,所有的一切都和人有关。现在很多质量从事者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我有权利管这个产品,但我没权利管生产这个产品的人或者部门,即使有考核建议权,当不能形成制度时其作用也是极小的,特别是高层领导不重视的时候,这就使很多工作难以开展。生产部常会说的“什么生产有问题?这个没有办法?有本事你来干啊!......”我想不少

  • 一位质量管理老鸟的入行感悟

    作者:知乎用户我把质量管理看作是一个专业领域,就如同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等一样。质量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且通用性极强(指跨行业就职,本人是航空金属材料本科毕业,工作过的行业包括航空发动机制造、安防电器、玩具、注塑、管理咨询、基础通讯设备等,这还不包括从事管理咨询时客户所涉及的行业)。接下来主要针对两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一是质量管理的价值,二是如何看待各类质量管理工具、方法。1质量管理的价值有一个普遍的印象,就是在企业从事质量管理的人总是希望获得领导重视(有点废话,只有像我这种没有野心不求上进吃老本的老油条才不屑于领导重视),其实这种愿望背后隐藏着难以推进质量管理工作、不获其他部门配合的窘迫感,期望求得尚方宝剑增强自己的权威。当我们遇到挫败时,有没有(站在企业拥有者的层面)认真思考过,质量管理对企业的价值是什么,(从其他部门的角度看)能为相关部门带来什么价值?或者我们先换个角度,看看从事质量管理的人有哪些优势:优势一,是对公司架构和流程的全面了解。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从事质量管理,特别是体系管理或流程管理的人,通常是公司内跨部门经验最丰富的人,没有之一。优势二,相对客观性。质量管理的一个主要角色是monitoring(生产线上的产品检查、材料与成品的抽查、各类内部审核等),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可以用手头掌握的数据相对客观地描述企业内部流程和产品质量的状态。同样地,人力资源管理掌握了人的能力状态,财务管理掌握了资产状态、市场销售掌握了“赚钱”的状态,采购掌握了“花钱”的状态,在老板眼里这些功能的重要性远超过质量管理,认清这一点,才能认清质量管理在企业内部的地位。优势三,熟悉各类工具和与方法。从事产品质量管理的,自然会把各类统计工具运用的很熟练;从事体系管理的(有人把这个谑称为大质量,性质上与TQC差不多,比较务虚,审核技巧很重要),则是擅长对标准的理解和应用;从事推动内部改进工作的(质量管理的一个分支,需要很强的leadership能力),则一定要把6-sigma、Lean、Agile之类的玩弄于股掌之上;从事流程管理的,不到专家水平的,没几个敢做这个职位。但是,不要高估这些工具和方法的作用,看看始创6-sigma的摩托罗拉,今天还剩下什么?基于上述优势,再来看质量管理能给企业、给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带来什么价值,就比较容易了。我总结了两个最重要的价值:通过monitoring企业内部流程运作,相对客观地描流程与产品质量状态(这虽然不是管理层眼里最重要最急迫的,但也不可缺少);挖掘和了解各部门对各类管理工具和方法的需求,并提供专业支持(授之以渔,且不越俎代庖。同时要明白工具、方法的局限性,别玩得太过)。还有什么呢~~~一时想不起来了,欢迎补充。2如何看待各类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前面已经提到了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存在局限性,肯定是起不到决定企业生死的作用,有时也就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决定性的因素,是通过参与的人群体现出来的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工具和方法真实地反映了人类在管理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下面分别说说大家都知道而我也比较熟悉的工具和方法:统计质量管理 - 流程和产品质量管理中基础部分(个人比较熟悉老的七种工具,后来脱离了产品质量管理,没怎么接触新的工具),也是从业人员建立质量管理思维模式(这是从事产品质量管理的人群共通之处)的必经之路,我认为永不过时。管理体系 - 以ISO9001为基础,可以延伸到特定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如TL9000、QS9000)和其他如ISO14001、OHSAS18001、ISO27001、BCM(业务持续性管理,ISO22301)等等所有管理体系标准。也许你会感到奇怪,后面列的那些明显不是质量管理标准啊。没错,因为我说的是管理体系,是大质量的范畴。当你成为了ISO9001的专家,再去看这些标准真的是轻而易举。作为一个管理体系的专家,即使你不负责在企业内推行某个标准,你依然可以以管理体系专家的身份提供专业支持。个人看法:尽量不要负责去推行非质量类的管理体系(如让HR去推行OHSAS18001,让安全部门去推行信息管理、业务持续性管理),可以以专家身份去协助,或者干脆以审核员身份去做monitoring。前面贴子有提到ISO9001的衰落,我想主要是指近些年国内由于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做烂了ISO9000管理咨询市场、在企业里败坏了ISO9001的名声,国内的那些咨询公司和企业内的某些东郭先生难咎其责。ISO9001是基于当今很多普遍认同的管理原则发展起来的,如果不理解这些管理原则只求做表面文章,衰落了也不奇怪。一句话,ISO9001没衰落,各类管理体系会融入更多新的管理原则,所涵盖的范围会继续扩大。注意:没有从事过流程和产品质量管理的人直接进入管理体系领域,犹如在流沙上盖楼基础不稳,强烈不推荐。6-sigma - 就是一个统计质量管理(源自贝尔实验室)的tool box,北美企业比较喜欢这个东西,有文化因素在内(又是废话,但在中国大陆这种“差不多就行”的文化环境里,嘿嘿你懂得啦)。我所见到的推行结果,形式大于内容,过于追求数据而忽略了实际效果,呵呵我又忍不住想拿摩托罗拉说事儿了(每次有人问我6-sigma如何,我就说这是摩托罗拉初创的,现在摩托罗拉差不多死掉了)。总结一下,质量管理是一个专业领域,可以像人力资源、财务那样跨行业就职。质量管理在企业内的地位取决于其价值,重要性肯定排在销售、财务、采购、人力资源之后。要想稳固质量管理在企业内的地位、树立权威性,除了自身专业修养之外,一定要搞清楚你的工作能给企业、给其他部门带来什么价值。工具就是工具,不是神器,用好了助力,用不好伤己。3给新入行者的建议质量管理从业者的职业发展路径,最好从流程和产品质量开始,打好基础后再考虑向管理咨询、体系管理、流程管理、内部改善管理(6-sigma、lean等等)等方向发展。以我的亲身经历来看,管理咨询可以帮助从更高(管理层)更广(跨行业)的层面理解质量管理,会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如有机会进入,不可错过。当然,国内那些坑爹骗钱滥竽充数只做表面文章的所谓管理咨询公司不在我说的范围里。

  • 【转帖】关于2010年度中国质量协会注册六西格玛黑带考试的通知

    新闻来源:中国质量协会发布日期:2010-6-29 11:38:16各有关单位及人员:2010年度中国质量协会注册六西格玛黑带考试定于10月24日在全国主要中心城市举行。现将考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报名条件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或质量工程师资格,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从事六西格玛管理及相关工作的人员均可报名。二、考试时间2010年10月24日(星期日)上午9:00—12:00,共计180分钟。三、考试题型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分单选题和多选题,共120道题,每题1分(多选题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总分为120分,80分为合格线。四、报名办法本次考试采用网上提交信息、邮寄或电汇考试费、邮寄报名表、学历及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等报名材料的方式报名。具体程序如下:(一)网上提交信息:报考人员务必于2010年7月1日至9月10日登录中国质量网([url=http://www.caq.org.cn/][color=#2f5fa1]www.caq.org.cn[/color][/url])——2010年度中国质量协会注册六西格玛黑带考试网上报名系统,填写并提交报名信息,并用A4纸打印报名表。(二)邮寄或电汇考试费用:报考人员须通过邮局汇款或银行转帐的方式缴纳考试费共计人民币200元整(注:银行转帐一般需要7个工作日确认到帐,建议采用邮政汇款;汇款时请标注:黑带考试;由他人代汇请标注报考人姓名)。(三)邮寄报名材料:报考人员将报名表(网上提交信息后A4纸打印)、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学历证书或质量工程师证书复印件、汇款凭证复印件邮寄至全国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四)网上报名从2010年7月1日开始,截止日期为9月10日,缴费截止时间为9月15日。考生应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成功后一周内,办理汇款并邮寄纸面报名材料。(五)准考证下载打印时间自10月14日起。届时考生凭准考证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在规定时间、地点参加考试。五、考试地点网上报名系统中所列城市供参考,考生可就近自愿选择考试地点,全国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将根据考生分布情况,于9月30日之前确定并公布考试地点。六、考试成绩发布考试阅卷工作计划于11月30日前结束,全国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将于12月10日前公布本次考试成绩,考生可登录中国质量网查询成绩。考试合格证书于12月30日前发出。七、考试大纲及考试参考用书2010年度注册六西格玛黑带考试参考用书为由马林、何桢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六西格玛管理》。考生可在当地新华书店购买或直接汇款到中国质量协会邮购。“注册六西格玛黑带知识大纲”请见中国质量网([url=http://www.caq.org.cn/][color=#2f5fa1]www.caq.org.cn[/color][/url])。八、注册考试合格者可申请参加2011年度六西格玛黑带注册。已通过2008、2009年度注册六西格玛黑带考试,尚未申请注册者,也可申请参加2011年度六西格玛黑带注册。中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黑带注册管理办法及程序见中国质量网六西格玛论坛。九、其他考试咨询电话:(010)66070299 66079909联 系 人:曾祯、王丽林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中京畿道12号 邮编:100032传 真:(010)66070299E-mail:[email=6sigma@caq.org.cn][color=#2f5fa1]6sigma@caq.org.cn[/color][/email]汇款名称:中国质量协会汇款银行:工商银行北京西四支行汇款账号:0200002809014498969 二○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 EOT =strlen(新闻来源:中国质量协会发布日期:2010-6-29 11:38:16浏览次数:1179本站关键词: 六西格玛 黑带注册 各有关单位及人员:2010年度中国质量协会注册六西格玛黑带考试定于10月24日在全国主要中心城市举行。现将考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报名条件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或质量工程师资格,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从事六西格玛管理及相关工作的人员均可报名。二、考试时间2010年10月24日(星期日)上午9:00—12:00,共计180分钟。三、考试题型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分单选题和多选题,共120道题,每题1分(多选题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总分为120分,80分为合格线。四、报名办法本次考试采用网上提交信息、邮寄或电汇考试费、邮寄报名表、学历及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等报名材料的方式报名。具体程序如下:(一)网上提交信息:报考人员务必于2010年7月1日至9月10日登录中国质量网([url=http://www.caq.org.cn]www.caq.org.cn[/url])——2010年度中国质量协会注册六西格玛黑带考试网上报名系统,填写并提交报名信息,并用A4纸打印报名表。(二)邮寄或电汇考试费用:报考人员须通过邮局汇款或银行转帐的方式缴纳考试费共计人民币200元整(注:银行转帐一般需要7个工作日确认到帐,建议采用邮政汇款;汇款时请标注:黑带考试;由他人代汇请标注报考人姓名)。(三)邮寄报名材料:报考人员将报名表(网上提交信息后A4纸打印)、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学历证书或质量工程师证书复印件、汇款凭证复印件邮寄至全国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四)网上报名从2010年7月1日开始,截止日期为9月10日,缴费截止时间为9月15日。考生应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成功后一周内,办理汇款并邮寄纸面报名材料。(五)准考证下载打印时间自10月14日起。届时考生凭准考证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在规定时间、地点参加考试。五、考试地点网上报名系统中所列城市供参考,考生可就近自愿选择考试地点,全国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将根据考生分布情况,于9月30日之前确定并公布考试地点。六、考试成绩发布考试阅卷工作计划于11月30日前结束,全国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将于12月10日前公布本次考试成绩,考生可登录中国质量网查询成绩。考试合格证书于12月30日前发出。七、考试大纲及考试参考用书2010年度注册六西格玛黑带考试参考用书为由马林、何桢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六西格玛管理》。考生可在当地新华书店购买或直接汇款到中国质量协会邮购。“注册六西格玛黑带知识大纲”请见中国质量网([url=http://www.caq.org.cn]www.caq.org.cn[/url])。八、注册考试合格者可申请参加2011年度六西格玛黑带注册。已通过2008、2009年度注册六西格玛黑带考试,尚未申请注册者,也可申请参加2011年度六西格玛黑带注册。中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黑带注册管理办法及程序见中国质量网六西格玛论坛。九、其他考试咨询电话:(010)66070299 66079909联 系 人:曾祯、王丽林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中京畿道12号 邮编:100032传 真:(010)66070299E-mail:[email]6sigma@caq.org.cn[/email]汇款名称:中国质量协会汇款银行:工商银行北京西四支行汇款账号:0200002809014498969 二○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 从广药事件谈质量管理

    本人不才,于10年7月大学正式毕业,毕业前稀里糊涂的进了一家中成药厂,这点和广药有点类似吧,由于专业是化学工程与工艺(貌似和制药有点不搭边,但也不是全不着边)于是在这家公司负责药品的前处理工作,前处理完成后对药材进液相检测。 怎么说呢,毕竟是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学了不少东西吧,虽然这家药厂很小,但公司自上而下管理很完善,各部门分工明确,权责明晰,各负其责,由于这家药厂是已经通过GMP认证的,工厂的质量管理还算正规,质量经理是个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的男人,技术貌似很厉害(接触不多,刚毕业,人家也不会多鸟我)印象深刻的是,夏天那会儿,公司采购了一批原料,我们公司女人占大多数,全厂男人没上两位数,卸货的时候没有叉车,整整30t的中药材都是我们几个人卸的车!完成卸货后QC检测发现有效成分含量不合格,复测还是不合格!于是决定退货!(管理还算正规,能做到起码的不合格不使用!)我们又把药材重新装车!又重新换了一批,检测发现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还是不合格!于是重新进行第二次退货!半个月内两次退货!全是人工装卸的!第三次实在是累够呛了....于是把质量经理叫到货车前,让他先看看合不合格...(呵呵,有点搞笑了,这要是能看出来还要仪器干嘛?)于是质量经理很淡定的开了一袋药材取了点样,说去检测。。。(现在看来很不正规啊,呵呵),检测?说笑了,那药材前处理要一天,检测要一天,要是真的这样的话,卸货?起码两天以后了!经理回去半小时后(呵呵,估计有人公关总经理了吧)质量经理打来电话说要卸货!那批原料最后貌似还是不行,但是放行使用了!http://www.6sq.net/static/image/smiley/default/mad.gif 上边那家公司干了半年以后,由于待遇的问题(没有医保,社保,工资居然是按天结算!一天才20,你没看错是20!)于是来到了现在这个公司,现在这个公司是做化学原料药的,说真的其实谈不上质量管理!但据我所知,我们的产品有些是要出口的!公司是新建的,老板主要看中研发和生产车间,关心的是研发进度和生产收率!质量管理?呵呵,新厂还考虑不到。。。新厂也有新机遇,2012年5月份,我的上司由于和生产、研发、设备等部门不和辞职了,于是我开始接手现在的质量工作(偏重于检测方面)于是感觉到了现在的压力!原料属于化学品,主要检测,水分,含量,不合格?呵呵,不好意思,“我们公司有些原料还做不到不合格就能退货的程度!”这是大老板亲自说的!我去。。。不合格还要用?那怎么把不合格的变成合法的,正规的合格品呢?于是老板组建了现在的QAhttp://www.6sq.net/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hutup.gif。。。于是物料处理评估表出现了。。。例外放行出现了。。。呵呵,怎么说呢?毕竟我和其他部门的关系还算不错,我在这个公司也付出了很多,有苦也有甜,对于毕业才两年多的人来说还有许多要去学习(对下属,对平级,对上级)。 一直觉得质量管理很适合我,好吧,其他部门的人都说我倔的要命,我说质量是客观的,我只是去把它展现出来!是对的就是对的,是错的永远变不成对的! 一直希望自己能好好学习,历练一下,然后找家大型药企去奋斗,现在不得不承认这个梦有点模糊了,以次充好?重金属超标?广药也会这样?是质量管理还是人去管理?口头上都把质量挂在第一位,但实际上呢?质量的领导要承担有更多的压力,而有些压力是不应该有的!现实中实验室投入不足,设备不齐全,人员资质不齐,待遇差。。。那么广药有毒维C银翘片也就不难理解了,质量经理往往不是公司的最终决策人,而最终决策人往往顾及利益和企业竞争而忽视质量,那么药品的质量怎么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呢?质量管理在某些方面需要最终决策人的支持,但最终决策人的素质又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往往一个公司的产品质量跟最终决策人的意识有很大关系!忽视质量而只注重产出的公司也必将会粉身碎骨! 后记:好吧都写完了,感觉还是意犹未尽。真的对于这份工作有点迷茫了。估计要换工作的话也不会继续从事这一行了吧,不过确实广药事件让我想了很多,失望还是占大多数的。也希望搞了质量管理的大神们轻喷。。http://www.6sq.net/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l.gif

  • 【原创】质量管理职责

    质量保证部经理职责1.负责本部门全面工作,组织实施GMP有关质量管理的规定,适时向企业领导提出保证产品质量的意见和改进建议。2.保证贴有本企业标签的产品是在符合GMP要求下生产的。3.对全企业有关质量的人和事负监督实施、改正及阻止的责任。4.对有利与生产配制指令在本部门的指定人员审核签署后进行复核批准。5.对检验结果进行复审批准。6.对新产品研制、工艺改进的中试计划及结论进行审核。7.审核上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技术、质量书面材料。8.批准或否煊起始原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审定批记录,作出成品是否出厂的结论。9.负责组织制定原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和其分文件。10.审核不合格品处理程序。11.因质量管理上的需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写新的技术标准或讨修正技术标准。12.审核各产品的生产工艺规程和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决定成品发放。13.处理用户抱怨的产品质量问题,指派人员或亲自回访用户,对内召开会议,会同有关部门就质量问题研究改进,并将抱怨情况及处理结果书面报告企业责任人。14.定期(至少每年一次)会同总工办、生产部对全企业进行全面GMP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报告企业负责人。质保主办职责1.质保证办在质保部经理领导下,按GMP要求,负责对日常工作的处理,负责生产过程监控、物料监控。2.负责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审核。3.负责内控标准的会同审核、归纳。4.负责原辅料、包装材料标准收集、归纳。5.协助质保部经理管理质保人员,并处理质保部日常工作,必要时汇报质保经理,及时发放清场证、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书等工作。6.负责对退回的药品和不合格产品的处理。7.负责各级质监员的管理、监督及考核,将考核情况存档备案。8.推进企业实施GMP,并协调、督促各部门执行GMP。9.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对各部门进行质量和提出质量检查处理意见并做好记录。10.负责专、兼职质监员业务技术方面的指导和培训。11.有权根据质监员的工作情况,提出调换质监员的建议。12.有权对违反质量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 质量管理名词--抄来的。

    1、合格——满足要求。 2、产品——过程的结果。(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3、过客——接受产品的组织和人。 4、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和人。 5、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和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人和团体。 6、过程——将一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活动。 7、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8、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与设施。 9、质量计划——对固定的项目、产品、过程和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那些程序和相关资料的文件。 10、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11、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12、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他致力于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为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相关的过程、活动和资源。 13、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实施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关系。 14、2000版ISO9000族的核心标准: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明确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能帮助组织取得成功,表达了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基础知识,并给出了质量有关的术语,用概念图表达各相关术语的关系;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给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用于证实组织具有能力,用于内部和外部评价满足要求的能力并增进顾客满意; 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标准为帮助组织持续满足相关方的需要和期望、改进组织的整体业绩和能力获得成功提供了指南(不拟用于内审和外审,不用于认证和合同); ISO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标准为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的实施和审核员的资格的评定提供了指南。 15、质量管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1、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都以过程为基础; 2、都是从设定目标,系统识别、评价、控制、监视和测量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的体系,并使之能够协调运行; 3、管理体系标准要建立的形式和文件的程序,在管理要求和方法上也是一致的; 4、质量管理体系中要求标准中强调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16、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1、共同的概念和词汇运用一致的术语和词汇; 2、基本思想和方法一致; 3、建立管理体系的原理一致; 4、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协调运作; 5、管理体系运行的模式一致。 17、允许标准删减的范围:仅限于标准的第七章“产品实现”,不允许删减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第五章“管理职责”,第六章“资源管理”,第八章“测量、分析和改进”章节条款中的任何要求。 18、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 1、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 2、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关系; 3、确定这些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的准则及方法; 4、确保提供必要的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监控 5、测量分析、监控、分析这些过程,可应用统计技术,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作为决策的依据,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实现策划结果和持续改进。 19、典型的文件包括: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的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要的文件。 20、GBT/19001—2000标准中所确定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有6项: 1、文件控制程序 2、记录控制程序 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内部审核程序 5、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 21、文件——信息极其承载媒体。文件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样件或他们的组合。 22、质量手册——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23、质量手册的内容: 1、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内容;涉及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区域或过程;如果删减,应将删减的细节和合理性加以陈述。 2、按GBT/19001标准要求编制的程序文件的主要内容或对其的引用。 3、各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24、文件的作用:传递信息、联络沟通、统一思想、规范行为。 25、文件的控制要求: 1、在文件发布前批准其适用性; 2、对文件应进行评审,包括正在编制的文件和现行适用文件,都应根据情况适时进行评审,必要时加以修改并重新批准其适用性; 3、对文件修订,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可更新文件,可在文件上修改等,但都应便于识别,对修订状态应加以识别如更改标识,更改一览表等。 4、在文件使用场所,应能方便的得到适用文件,并且为适宜版本。 5、确保文件有良好的保管手段,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6、对外来文件,如供方、顾客提供的要易于识别,对发放要有效的控制。 7、对作废文件要重点控制,应及时收回, 26、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27、记录的作用是提供证据;表明产品、过程或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对其进行分析和作为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依据,可为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信息。 28、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管理评审,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 关于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组织的培训

    最近收到一份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的培训通知邮件,主要关于测量不确定度、cnas-cl01等培训,我看上面可以内部校准员取证,目前有这种证书吗?而且发证机构就是这个协会。这个机构组织的培训有人参加过吗?希望能跟我分享下经验。

  •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

    1.管理: 指导和控制组织的相互协调的活动。2.要求: 明示的、习惯上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3.组织: 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有序安排一组人员及设施。4.组织结构: 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有序安排。5.实体:可以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6.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7.体系: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8.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9.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10.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与质量有关的组织总的意图和方向。11.质量目标:与质量有关的,所追求的或作为目的事物。12.质量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与质量相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13.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14.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15.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对达质量要求提供信任。16.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高有效性和效率。17.质量手册: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18.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19.过程: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系统。20.质量监督:为了确保满足规定的要求,对实体的状况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size=10.5

  • 【原创大赛】关于质量管理的一些要点

    [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14px]关于质量管理的一些要点[/size][/font][/align][size=14px][b]作为一个质量管理者,对于生产各环节的了解程度决定了质量管理工作能力的高低。那么,如何有效的提高质管水平,更为有效的控制生产型企业的质量呢,本文拟就该问题,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列出以下几点,供各位质量管理者参考。[/b][/size]1[font=宋体]、质量是设计、生产出来的,任何检验只是评价生产过程稳定性和“死后验尸”。[/font] a[font=宋体]、产品设计开发时,防错、检具应和生产工装同时设计,检验方法应和工艺文件同时编制;[/font] b[font=宋体]、当检验中发现过程稳定性不足,如尺寸波动明显时,应采取对问题分析并加以纠正;[/font] c[font=宋体]、当过程中发现批量性不合格时,应采用[/font]5W[font=宋体]方法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排查人机料法环测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变差,并加以纠正。[/font] d[font=宋体]、当问题分析的根本原因是人时,那么这个人是否经过了培训,是否有合适的防错方法加以控制,主观故意和客观原因采取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font]2[font=宋体]、质量的设计在于合理应用资源,最大限度的在设计开发初期,完全考虑生产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font] a[font=宋体]、设计开发团队中至少应包含检验人员或熟悉现场生产的人员参与;[/font] b[font=宋体]、必要时,设计应采用[/font]FEMA[font=宋体]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的方法;[/font] c[font=宋体]、工装防错、量具的适合和适度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如±[/font]0.1[font=宋体]的孔径采用游标卡尺是不合适的,实际使用中即浪费时间,测量准确性也存在很大问题,采用废旧的钻铣头反而简单实用。[/font] 3[font=宋体]、培训是质量控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口头传达超过[/font]3[font=宋体]人,其可靠性不足[/font]50%[font=宋体]。[/font] a[font=宋体]、根据对人员的能力评估,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定期实施培训,并考核,可以有效防止因员工对工艺、质量控制要点等不熟悉导致的质量问题发生;[/font] b[font=宋体]、新的工艺、控制方法、生产设备操作、人员、材料特性必须进行培训;[/font] c[font=宋体]、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和方法、设备操作规程应定期实施培训,不断强化人员认知水平。[/font]4[font=宋体]、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凡事必须有策划、计划,策划和计划应得到评审,实施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实施中应定期有指定人员进行点检,点检后应对实施中问题进行总计,并纳入今后的策划与实施过程中。[/font] a[font=宋体]、参与工作的人或设备越少,相对的职责比较明确,执行度也越高,因为哪个人或设备是薄弱环节,很容易就会被发现,也可以即时得到纠正;[/font] b[font=宋体]、当生产线延长,参与人员增多时,主管很难及时发现某个人的问题,如工作中缺失定期点检,每个人的一个不良习惯将被放大到整个过程的不稳定。[/font]5[font=宋体]、坚持将顾客要求贯穿到每个过程,并保证与质量相关的人员充分理解,一些顾客要求可能会超过其他顾客要求,如果没有进行内部传递和理解,很容易发生非预期问题发生。[/font]6[font=宋体]、工序作业人员自检必须严格执行,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工作等于浪费。[/font] a[font=宋体]、自检需制定合适的方法和检具,参考质量的设计;[/font] b[font=宋体]、下工序应根据上工序作业内容做适当的防错,防止不合格品连续发生;[/font]7[font=宋体]、设备保全,关键工序应制定可靠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防止非预期的不稳定情况发生,每日点检中发现的异常应及时得到解决。[/font]8[font=宋体]、产品的标识管理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生产种类和数量均很大时,标识管理极为重要。[/font] a[font=宋体]、产品标识必须与产品的数量和状态相符;[/font][font='Calibri','sans-serif'][size=14px] b[/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规划不合格品单独管理区,所有不合格品均应退出工序流转,放入指定不合格品区。[/size][/font][font=Calibri, sans-serif][size=14px]结语: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讲,一名合格质量管理者并不局限于对入厂检验、生产工序检验、成品检验及实验室的管理,理解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对各过程制定很好的控制手段,并定期进行点检总结,提升过程稳定性,减少变差和浪费,才能最终体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size][/font]

  •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召开品牌价值测算试点启动暨质量专业职业资格管理座谈会

    2011年5月6日,总局质量管理司在四川省眉山市召开了品牌价值测算试点启动暨质量专业职业资格管理座谈会。质量管理司副司长马思宇、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郭春英、眉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静出席会议并讲话。内蒙古、上海、江苏、四川、河南、云南、广东等八个品牌价值测算试点省(区、市)质监局质量管理处负责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上海质量科学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有关专家共25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马思宇副司长代表质量管理司对品牌价值测算试点和质量专业职业资格管理两项工作提出了要求。她要求试点省局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实际推进。一方面要抓好细节,精心部署,认真安排,解决技术问题,探索好的办法。另一方面要抓好组织协调。要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更多支持;要加强宣传,动员企业参与;要发挥优势,建立专家团队。同时,要求会后尽快提出对《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草案)》的书面建议和意见。 会议期间,管理处王海东处长介绍了总局品牌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说明了本次品牌价值测算试点工作的目的,在试点范围、方式、进度安排、关注重点、协调分工、测算程序以及结果分析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细化的要求。综合处李宣庆处长就质量专业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现状和《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草案)》的起草过程、工作思路及主要措施进行了介绍,听取了与会代表的意见。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质量管理分院李钊博士、昆明理工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张悟移教授、上海质量科学研究院郭政博士等有关专家就总局制定的六个品牌价值测算具体模型展开培训。专家们首先对品牌以及品牌价值的含义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结合品牌评价国际标准(ISO 10668)对品牌价值测算方法的要求,对基于溢价法、多周期超额利润法、收入分割法等品牌现金收益确定方法的价值测算模型进行了细致讲解。对模型所需要的各项数据指标的含义、来源和计算方法做出了详细说明。同时还对参会代表提出的疑惑和难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沟通。 八个试点省区对品牌价值测算试点工作高度重视,认真学习了品牌价值测算模型,并就模型和数据的实际操作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代表们对培训内容给予较高评价,认为收获良多,同时对《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草案)》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尽快出台。

  • 【原创大赛】如何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

    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过程中,离不开人机料法环这些决定性因素,可见人是首要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的积极性和执行力直接影响质量管理的效果,上到管理层的重视,下到技术人员的执行力,直接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大多数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都存在通病,质量管理体系形同虚设,好像都是为了应付实验室的评审,只要评审通过了,就觉得万事大吉。然而质量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必须靠平时的积累,夯实基础,方能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行。如何杜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是监督机关和实验室最基本的要求,现结合平时的质量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根据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规定,应由分管实验室工作的领导挂帅,无论是领导层还是一般员工,都要参与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来,领导层起决策、支持、协调作用,全体员工的参与,可以集思广益,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而且从一开始就培养了他们的质量意识,主人公意识,对以后能持续顺利地执行体系的各项要求是非常有利的。领导的重视,也体现了实验室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协调能力,有利于资源的合理调配,如从人员、仪器设备等方面满足了实验室的需求。二.建立质量管理专职部门和人员:质量管理部门在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大部分实验室没有专职的质量管理部门,由检验人员兼职,检验人员只技术而缺乏管理经验,往往不能面面兼顾,他们的身份决定了他们无法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其弊端不言而喻。有了专职质量管理部门,赋予了他们能够行使一定的权力,也有了领导的“撑腰”,管理和协调作用大不一样,他们可以大胆地开展工作,负责组织体系文件的编写,并确保在运行中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组织开展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负责制定内审计划,定期进行内审,及时检查和评价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是否符合认证认可准则的要求,对于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组织各责任部门制订整改计划和方案,采取纠正措施,并及时跟踪验证。三.加强培训和质量监督:通过制定适应于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之后,实验室可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如外出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取经;派员参加培训机构举办的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相关内容的培训班;邀请这方面的专家对员工进行内部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使他们加深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充分发挥质量监督员的日常监督作用,做好日常监督工作,包括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样品和原始记录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保证检测结果得到有效控制。四.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每年都制定了内部质量控制计划,定期开展空白实验、平行双样、留样再测、人员比对、加标回收等多种形式的内部质量控制试验,对质控数据和结果进行综合、统计、分析、评价和总结,编写《内部质量控制结果数据分析与方法评价》等资料,全面系统地总结一年来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的情况。通过经常性的质量控制,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五.开展能力验证和质控考核:积极参加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开展的实验室间比对和质控考核,[color=#3e3e3e]通过内外部质量控制,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color]能力验证是证明实验室技术能力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依据。在能力验证相关项目上获得满意的结果,能够证明实验室的技术能力,提高信誉与知名度,加强客户的认可和信任。能力验证活动中实验室通过对日常相关的检测方法、质控手段、报告的检测结果进行复核和验证,丰富了检测人员的经验,提高了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通过与同行机构间的实验室间比对,能够客观评估自身水平并寻找差距,更好地促进实验室的能力建设。

  • 【分享】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 1、共同的概念和词汇运用一致的术语和词汇; 2、基本思想和方法一致; 3、建立管理体系的原理一致; 4、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协调运作; 5、管理体系运行的模式一致。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