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仪器创新活力指数

仪器信息网仪器创新活力指数专题为您整合仪器创新活力指数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仪器创新活力指数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仪器创新活力指数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仪器创新活力指数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仪器创新活力指数话题讨论。

仪器创新活力指数相关的论坛

  • 中国科学仪器市场“仪器创新活力指数”TOP30企业排行榜公布

    [color=#2d374b] “仪器创新活力指数” TOP30企业排行榜出炉,赛默飞、安捷伦科技、岛津、聚光科技、瑞士万通、珀金埃尔默、安东帕、德国耶拿、马尔文帕纳科、沃特世等位列榜单前十。[/color]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科学仪器行业,创新更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源泉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新产品则历来都是用户关注的焦点之一。 响应业内呼声,仪器信息网“新品首发”栏目特编制、发布“仪器创新活力指数” TOP30企业排行榜。 “仪器创新活力指数”排行榜汇总了2008年以来1162家企业所发布的6585台仪器新产品统计记录,并结合仪器信息网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年度“优秀新产品”和“绿色仪器”评选结果,编制而成。排行榜综合反映中国科学仪器市场上市新产品的创新度,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各企业对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重视程度及企业创新能力。[color=#2d374b] 点击“[/color][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410/483293.shtml][color=#3366ff]中国科学仪器市场“仪器创新活力指数”TOP30企业排行榜[/color][/url][color=#2d374b]”,了解完整榜单和各仪器名企创新活力详情。[/color][color=#2d374b][/color]

  • 仪器技术论坛:汇聚行业精英,共话创新未来

    仪器技术论坛:汇聚行业精英,共话创新未来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仪器技术作为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为了促进仪器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探索技术前沿,激发创新思维,一场汇聚了全球行业精英的仪器技术论坛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盛宴,更是智慧与灵感的碰撞,共同绘制着仪器技术领域的创新未来蓝图。 开幕致辞:共绘创新蓝图 论坛在庄严而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序幕,主办方代表首先发表了开幕致辞。他强调,仪器技术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推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次论坛旨在搭建一个开放、包容、合作的交流平台,让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科研人员能够面对面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探讨合作,共同推动仪器技术的创新发展。 主题演讲:洞见未来趋势 论坛的核心环节之一是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来自全球顶尖的仪器技术专家和企业领袖纷纷登台,围绕“创新引领未来”这一主题,分享了他们对仪器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有的专家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仪器技术中的应用前景;有的企业代表则从市场需求出发,分享了他们对仪器技术产品智能化、定制化、集成化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布局。这些演讲不仅让与会者感受到了仪器技术领域的蓬勃生机,更激发了他们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和期待。 圆桌对话:激发思想火花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仪器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未来方向,论坛还设置了多场圆桌对话环节。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嘉宾围坐一堂,就“仪器技术的跨界融合”、“创新生态的构建与优化”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结合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分享了各自的看法和见解,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对话不仅促进了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更为仪器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示。 技术展示:展现创新成果 除了精彩的演讲和对话外,论坛还设置了技术展示区,集中展示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最新仪器技术成果。这些成果涵盖了环境监测、生物医疗、材料科学、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仪器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与会者纷纷驻足观看、亲身体验这些创新产品和技术,不仅感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和惊喜,更深刻认识到了仪器技术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携手共创辉煌 随着论坛的深入进行,与会者对于仪器技术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仪器技术的创新发展。同时,他们也呼吁全球仪器技术领域的同仁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为实现科技强国、造福人类社会的伟大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本次仪器技术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更为推动仪器技术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我们相信,在全体与会者的共同努力下,仪器技术领域的未来将更加光明灿烂、充满希望。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辉煌,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 令人惊艳的创新表现,全球创新指数中国排名再创新高!这事儿你怎么看??

    令人惊艳的创新表现,全球创新指数中国排名再创新高!这事儿你怎么看??

    [b][color=#ff0000]中国创新指数排名创历史新高,这事儿大家怎么看?[/color][color=#ff0000] [/color][/b][color=#444444] [/color][align=center][color=#444444][img=,378,30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6/201706191339_01_3237657_3.jpg[/img] [/color][/align][color=#44444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康奈尔大学等机构日前联合发布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国际排名从2016年的25位升至22位,成为唯一进入前25名集团的中等收入国家。[/color][color=#444444]专家表示,这一成绩得益于创新驱动发展政策导向的结果,显示出中国“令人惊艳的创新表现”。[/color][color=#444444][color=#444444] [/color][/color][color=#444444] [/color][color=#444444]报告显示,中国是唯一与发达国家经济体创新差距不断缩小的中等收入国家,已经成功跻身全球创新领导者行列。在7大类指标中,中国在制度、人力资本与研究、基础[/color][color=#444444]设施、知识与技术产出、创意产出等五大类均[/color][color=#444444]有所提升。[/color][color=#444444]资讯链接:[b][b]全球创新指数中国排名再创新高 [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619/222316.shtml[/url][/b][/b][/color][color=#444444] [/color]

  • 回顾13年,创新让科学仪器持续“发酵”...

    [font=微软雅黑]“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评选活动”迄今13届,从评选中发掘创新,用舆论去传播创新。[/font][font=微软雅黑]一点一滴,记录行业活力;一步一步,旨在驱动行业创新。[/font][font=微软雅黑]近年来,仪器创新竞争尤为惨烈,也成为仪器厂商厮杀的主战场。仪器新品年年层出不穷——高通量、分辨率、灵敏度仍为主攻,然而仪器的智能化、小型化、便携化、绿色化亦成发展新域。[/font][font=微软雅黑]不是每一台仪器新品都能称为——优秀新品。但“换汤不换药”似的伪创新,已然不再被用户买账;突破性的革新才是行业发展所需的引擎。大浪淘沙,科学仪器优秀新品奖也在13届间,见证着“登顶”的王者,惋惜着“掉队”的末生。[/font][font=微软雅黑][color=#ffffff][back=#c00000]2020年5月20日,[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XP2019]“科学仪器优秀新品奖在线发布盛典”[/url][/back][/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召开之前,让我们回顾它在行业历史进程中刻下的那些印记,在市场经济低迷之际,让仪器界创新持续“发酵”![/font][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 &][size=15px][b]科学仪器优秀新品奖在线发布盛典【预告】[/b][/size][/font][/align][align=center][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XP2019][img=,652,144]https://img1.17img.cn/ui/simg/instrument/child/zt/2020/shine/1920_420sd.jpg[/img][/url][/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color=#595959]点击图片,报名参会[/color][/font][/align][font=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color=#262626]为将在中国仪器市场上推出的、创新性比较突出的国内外仪器产品全面、公正、客观地展现给广大的国内用户。仪器信息网自2006年起逐年举办“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评选活动。[/color][/font][font=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color=#262626]截止到2019年,“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评选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三届。从近1500家企业发布申报的9000余台新仪器中,通过仪器信息网编辑的专业资格审核,筛选出6651台仪器参与“优秀新品”评选活动;新品评审组从创新点、市场前景、用户评价等维度进行初评,遴选出入围名单;再经新品评审团专家组的网络、线下评审,十三届共评选出344台仪器入选,平均入选率为5.2%。[/color][/font][font=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color=#262626]经过10多年的打造,科学仪器“优秀新品奖”已成为国内外科学仪器行业最权威奖项之一。本届科学仪器“优秀新品奖”发布盛典将于2020年5月20日首次在网络平台召开,2019年度“优秀新品奖”和“2019年度绿色仪器”也将首次在云端揭晓。[/color][/font][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color=#c00000][b][b]历届获奖名单一览[/b][/b][/color][/font][/align][align=center][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418/483766.shtml]2018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产品获奖名单[/url][/align][align=center][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314/481661.shtml]“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历届获奖名单:X射线类仪器[/url][/align][align=center][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305/481171.shtml]“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历届获奖名单:色谱篇[/url][/align][align=center][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305/481130.shtml]“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历届获奖名单:质谱篇[/url][/align][align=center][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304/481075.shtml]“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历届获奖名单:光谱篇[/url][/align][align=center][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0423/158661.shtml]2014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产品获奖名单[/url][/align][align=center][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422/189464.shtml]2015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产品获奖名单[/url][/align][align=center][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424/217956.shtml]2016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产品获奖名单[/url][/align][align=center][b][font=微软雅黑]点击查看视频[/font][/b][/align]

  • 超声波分散仪创新才是发展的方向

    创新发展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在这些诶方面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企业的推动。像超声波分散仪这些产品就是靠着这些才得以创新发展,成功的取得今天的成就。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动下,如何把握俱佳机遇,乘机扬帆远航,是仪器者的共同目标。就仪器仪表产业而言,一味强调创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创新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才是仪器仪表产业能否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才能为仪器产业创新提供新的增长点。中小微企业地位日益加强,如何推进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的稳步发展,打造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格局,让企业更富有活力和竞争力,是摆在创业微型、结构转型企业面前的首要发展问题。正如事物的发展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环保、食品重点领域的市场化、产业化践行直接影响社会经济产业的发展速度、发展深度和拓展广度。国家在战略制定坚持经济结构转型,尊重市场规律,稳妥推进装备制造、煤炭、化工等领域重组整合,提质增效来塑造市场核心竞争力。海尔通过内部“双创”,激发每个员工的创造活力;山西一家制造业企业实行全员“双创”,对技能突出的工匠人才给予高薪重奖,产品实现了100%定制化、个性化生产。同样,仪器仪表行业亦需要对仪器人才职业技能、专业素质、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激发。 就是靠着企业的大力鼓励和国家的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才得以快速的发展,就是这样才得以成就现在的超声波分散仪,这就是最好的成功案例。

  • 仪器的“创新点”,想说爱你不容易!

    现在不少光谱仪器厂家都在宣传自己仪器的“创新”点,也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而现在的招标采购,是不允许把仪器的品牌型号写入标书的。那么,这种“创新”点,也就成了某些品牌某个型号仪器的另一个标识符,不管对用户有没有用,你只要点明了要它,其它的仪器也许就没有中标的希望了。这样的“创新点”,有意义吗?

  • 【特稿】仪器创新:实现原始创新的捷径

    5月31至6月1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召开的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总结交流会上,《科学时报》记者就科学仪器基础研究的重要性、科学基金怎样更好地促进科学仪器研究等内容,采访了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陈洪渊。 《科学时报》: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在科学研究方面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陈洪渊:科学仪器既是工具,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索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仪器基础研究是科学仪器发展的源泉,是原始性创新的摇篮。当然,用摇篮来比喻科学仪器专项的作用似乎还不够,其意义还不仅仅是摇篮的作用,但我一时想不起来用什么比喻更合适。我本人是学化学的,还在学生时代就装过测量放射性剂量的仪器。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参加工作后曾搞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仪器研制,近年因工作需要又搞了起来。所以,对仪器研究的重要性有较深入的认识。这是项很重要的工作,我非常赞成基金委的这一专项。 元素周期表发明人门捷列夫曾说过,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Ernst也说过,现代科学的进步越来越依靠尖端仪器的发展。钱学森院士说,“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3部分组成。测量技术是关键和基础。”测量技术是建立在仪器技术的基础之上。这些都是非常精辟的论述,大量事实表明,谁掌握或者拥有最先进的科学仪器,谁就有可能作出最先进、最杰出的科研成果;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是科学仪器和测量方法的创新。100多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事实表明,约有三分之一是奖给那些在发展科学仪器或测量方法方面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 有多少光谱仪器的创新点,让你白白花掉了大把的银子?

    马上,新一届的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就要开展了。对于新出的仪器,现在往往有个时髦的看点------仪器的创新点。但据我所知,这种创新点,很多就是一个噱头,没多少实用价值。但你要采购这款仪器,就得为这样的创新点买单。有多少光谱仪器的创新点,让你白白花掉了大把的银子?如果图文并茂,欢迎你来领取发贴以外的额外奖励。

  • 在仪器采购中,当传统遭遇创新,你选择谁?

    如题,在光谱仪器采购中,如果有两款性价比都不错的仪器同时摆在你面前,一款,采用了传统技术制造,另一款采用的是传统加创新技术制造,而这种创新,被一些人主观认为(实事上并没有证据证明)有潜在安全隐患。那么,你会怎么选择呢?(这里忽略价格、售后等因素)投票后请跟贴说明,有积分奖励。

  • 仪器制造: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引擎

    [b][color=#000099]2023年12月12日-13日,仪器信息网走进位于昆山的仪器产业集群,并通过直播云参观工厂的形式,特别走访江苏炫一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和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olor][/b]领略专注于自主研发高端色谱分析仪的智能化智慧化生产基地,一站式打卡材料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引领者的硬实力。诚邀各界人士观看直播,共同定义科学仪器设备的“制造”品质,绘写中国高精尖技术的“智造”进程![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color=#4f81bd]▼扫一扫二维码一键预约直播~[/color][/font][align=center][img=,690,17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2/202312011027111749_4480_5696463_3.jpeg!w690x170.jpg[/img][/align][b][color=#000099]仪器制造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color][/b]先进的仪器设备为科学研究、实验室应用和工业生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科研领域的仪器用于推动前沿技术的发展,而工业仪器则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目前,我国整体高端科学仪器产品进口率超过70%。随着一批核心技术、科研院所被美国列入管制名单,我国科研创新能力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亟需加快推进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战略部署。例如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框架下,明确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关键目标,而科学仪器产业则是这一战略中的关键领域。为了贯彻这一战略,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仪器产业集群的扩建和发展。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政府贯彻这一战略的具体措施之一。[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color=#000099][b]仪器产业园区的扩建与投入不仅是为了贯彻国家战略,更是为了实现多重战略目标。[/b][/color][/font][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政府通过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在设立、扩建仪器制造工厂,以促进产业链资源的集聚,形成区域协同优势。地方政府在政策上采取了多项激励措施,包括税收优惠、土地支持等,旨在加速仪器制造业在各地的产业升级,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并推动科技创新的孵化和应用。[/font][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font]另外,在“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下,地方政策大力支持仪器产业,加上国产仪器采购的倾斜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已将中国视为仪器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这一系列的战略举措旨在加速仪器产业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并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创新、可持续的方向迈进。[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font][b][color=#000099]科学仪器是“大国崛起之基石,科技创新之关键”。[/color][/b]科学仪器领域具备“多对多”特征,一方面,科学仪器的细分应用领域往往需要多种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同一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细分领域。在生产制造环节,由于仪器通常用于科学实验、精密测量等重要领域,因而与其他制造业工厂在许多方面存在明显不同,具有高度专业化、精密和高技术要求、生产流程的复杂性等特点,且对于产品的质量和精度要求更高,因此仪器企业通常会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发和技术创新。这些差异使得每种类型的工厂在满足不同领域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各自独特的挑战和机遇。[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font]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外仪器企业的发展动向,仪器信息网倾力打造了《仪器超级工厂》系列主题IP项目。[color=#000099][b]《仪器超级工厂》项目以深度挖掘本土制造实力为出发点,通过微纪录片、云参观直播、专家委走访等多种形式,为仪器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品牌推广和展示平台[/b][/color]。[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font][b]节目定位:关注仪器生产制造和技术应用[/b][color=#000099][/color][b] 共同见证仪器制造的高速发展[/b][align=center][b][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color=#4f81bd]▼点击→跳转至专题了解更多~[/color][/font][/b][/align][align=center][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topic/superplant.html][img=,690,18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2/202312011029136944_4475_5696463_3.gif!w690x186.jpg[/img][/url][/align][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相信将为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带来更多机遇和可能性。我们期待与更多仪器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向前发展。《仪器超级工厂》将一如既往地关注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助力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更加辉煌的业绩。[/font]

  • “血肉横飞”的隐形战场——仪器企业创新排行榜TOP10!

    在科学仪器行业,竞争与垄断尤为激烈,仅重视商业价值,而忽视自由产品创新线上的深耕细作,势必会迎来市场“天花板”的出现。在这场无形厮杀中,不乏有慢慢消隐的厂商,但大浪淘沙,定有不断创新突破的企业盘踞王者宝座。  产品的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苹果近年来的创新能力,或者说创新影响力的逐渐减弱,给大众形成一种”换壳不换药,涨价不涨质“的势态,无论是对于手机功能硬性需求还是仅供尝鲜的软性需求,吸引力无可厚非的下滑。同样在科学仪器行业,竞争与垄断尤为激烈,仅重视商业价值,而忽视自由产品创新线上的深耕细作,势必会迎来市场“天花板”的出现。  近年来,国内外仪器厂商开始整合产品线,重视“技术创新”与“市场战略”的双重布局。在这场无形厮杀中,不乏有慢慢消隐的厂商,但大浪淘沙,定有不断创新突破的企业盘踞王者宝座。  1、仪器企业创新排行榜TOP10  “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评选已举办十届,十年来,申报仪器厂商超过500家,仪器累计发布仪器新品近4000台,获奖仪器仅占申报数量的5%左右。  获奖仪器可侧写出一个企业的强大创新驱动力,凭借技术的成功进而带动市场的风生水起。业内惯称赛默飞为——全球科学仪器行业的大买家,抛开强大的资本整合能力,赛默飞的创新能力更是不可小觑。产品线的广阔,每年“赛魔“的新产品推出十余台(详见下表),获得”科学仪器优秀新品“奖项数量名列榜首。  藉此第十一届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评选入围名单公示之时,我们根据获奖仪器数量,统计一下前十届仪器企业创新排行榜TOP10(国内、国外)。  数据统计截止至2016年  序号仪器厂商(国外)获奖数量(2004-2016)  1赛默飞世尔科技20  2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10  3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10  4布鲁克集团8  5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Waters)6  6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6  7SCIEX公司6  8HORIBA 科学仪器事业部5  9荷兰帕纳科公司4  10英国马尔文4  数据统计截止至2016年  序号仪器厂商(国内)获奖数量(2004-2016)  1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10  2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5  3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公司5  4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5  5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4  6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3  7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3  8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2  9北京华夏科创仪器股份有限公司2  10上海新仪微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2  11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2  主流厂商近三年平均每年推出新品数量  2、并非每台仪器都能称为“优秀新品”  原理、技术、产品构成创新的三个环节。上文中提到,历年获得”优秀新品“的仪器数量,仅不到申报产品的5%——一台“优秀新品“评审,势必要从创新性、水平评价、实用性等多维度评估,且需每年综合近90位专家的各项评分及评价。  从历届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评选,可从中窥见近三年来科学仪器优秀新品的申报类别:以化学分析仪器、物性测试、实验室常用设备的申报数量占据前三甲,总占比数已超60%。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精准医疗等概念迸发,引爆了生命科学仪器及设备的创新,或也不乏厂商在蓄力盘踞此点。  近三年申报新品类别统计  近三年来看,科学仪器的技术创新层面多围绕食品、制药、环境、组学研究等热门领域的应用新技术或整体解决方案展开,并不断进行深入的拓展。例如一些仪器企业的新技术不仅仅局限于整机产品,厂商们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软件和应用解决方案方面。而仪器性能方面,更呈现出向高通量、模块化、一体化、自动化、便携化和其他仪器联用等方向发展的趋势。那么,一台“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要具备何种特征呢?  优秀新品创新点五大技术特征  举例说明  创新一:分辨率、灵敏度、检测速度不断刷新  创新二:高通量、行业专用类仪器受青睐  创新三:显著降低用户使用成本,环境友好  创新四:实验室设备安全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创新五:小型化、便携式仪器功能越来越强大  3、仪器信息网助力行业创新驱动  第一届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评选举办于2006年。中国农科院蒋士强研究员曾在会上发表讲话:"希望厂家随着社会发展,对社会热点应用研制出相关的更多仪器。希望科学仪器行业能出现新的春天。"[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color=#cc0000]仪器信息网[/color][/url]亦希望通过公平、公正的评选,助力科学仪器行业的创新驱动!  第十一届“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评选活动于2016年3月份开始筹备,共有256家国内外仪器厂商申报了575台2016年度上市的仪器新品。经过仪器信息网编辑初审、新品评审组常设专家委员会初评,现已确定本届“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的入围名单,共有134台仪器入围。  届时,我们将会在ACCSI 2017上,公布“2016年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获奖名单,同步发表2016年仪器优秀新品手册,并设有新品展示专区,供与会者详询。

  • 寻找2010-2011液相色谱仪器技术创新!!!

    2011即将过去,您作为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者,有没有发现液相色谱仪的“创新点”,还是您感觉在2010年和2011年液相色谱仪技术发展是“风平浪静”?本帖讨论的创新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仪器本身的外观、性能、技术参数的改进;仪器的配件的改进,如色谱柱性能、色谱柱填料的改进;厂商发布的新的解决方案;作为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者,您有权利发言!期待您的分享!

  • 光谱仪器的创新点,会增加单位的采购成本吗?

    听说,现在通过政府采购光谱仪器,不允许写明所要采购的仪器品牌、型号,只能写技术参数。这样一来,为了让用户能采购到自己的仪器,厂家便会在仪器的创新点上下功夫,有时候甚至是没用的噱头。当人无我有的时候,尽管其他参数大家都差不多,但只要你选择了这个独有的创新点,参与招标把关的专家们想修改技术参数都难了。而这样的创新点,也许采购单位并不需要,厂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其研发的费用肯定要转移到用户身上,这样一来,会不会因此增加单位的采购成本呢?

  • 【讨论】科研仪器过度依赖进口拖了创新后腿?

    [color=#f10b00][size=3][b]仪器创新不足,是因为科研仪器基本上都是进口的?仪器质量下降,是因为我们使用进口仪器?国产仪器落后,是因为科研仪器依赖进口?……到底是谁阻碍我们的仪器发展?[/b][/size][/color]===================================================[b]以下是科技日报的一个报道:[/b][font=Verdana][u]去年“两会”期间,“大型科研设备共享难”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今年记者追踪采访发现,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同样引人深思:我国每年上万亿元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有60%用于设备进口;部分高端仪器100%依赖进口。政协委员忧心——科研仪器过度依赖进口拖了创新后腿。[/u][/font][font=Verdana]  “我们的TD—SCDMA技术发展得不错,但是技术上的制约也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测试的仪器仪表。没有先进的测试仪器,技术和质量就很难保证。”在今天的政协科技界联组会上,列席会议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以这个例子呼应朱星委员关于加强国内科学仪器研发的发言。[/font][font=Verdana]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朱星的发言源于他参与的一项关于国内科学仪器现状的调研。这份调研显示,我国每年上万亿元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有60%是用于进口设备,部分领域的高端仪器100%依赖进口,每年进口仪器总额几十亿美元,并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加。[/font][font=Verdana]  “过去20年来,我国在关键先进仪器的创新方面逐步丧失了国际竞争力,在大部分重大先进装备领域的竞争上更处于劣势,关键科学仪器装备严重依赖国外技术。”朱星颇为忧虑,“我国在科学仪器的研究和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是缩小,而是逐步拉大,对国外仪器依赖度逐年增高。”[/font][font=Verdana]  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也曾指出,中国人购买科研仪器的热潮不知道救活了多少外国公司,由于科研仪器对外依存度过高,中国的科学研究存在严重的“空芯化”现象。[/font][font=Verdana]  “那是因为我们做的大部分研究是跟踪模仿别人,这些研究中使用的仪器都可以从国外买到,根本用不到高精尖、定制的仪器,所以也就没有人去做。”对于这一问题,有政协委员这样认为。[/font][font=Verdana]  而在朱星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是目前的科技评估体系侧重快速跟踪国际发展前沿,潜心于系统仪器研发人员的贡献在科技论文、引用率和获得奖项方面没有得到充分认可”。朱星说,由于急功近利的学术环境,很少有人愿意坐冷板凳去从事显示度低的工作,因而很多单位原有的仪器研发人员、配套的辅助人员已经不复存在。[/font][font=Verdana]  此外,近年来迅速增长的科研经费使得研究人员有更多的经费购置以前不可想象的昂贵科研仪器,客观上影响了研究人员从事仪器研发的积极性。[/font][font=Verdana]  而对于我国学者参与国际大型研究装置合作项目,朱星认为其实也是把双刃剑,这虽然锻炼了国内的仪器研发队伍,但也导致了对国际大型装置项目的依赖性,不利于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仪器。[/font][font=Verdana]  “我们必须意识到,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仪器,谁掌握最先进的科学仪器研发技术,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朱星说。[/font][font=Verdana]  “我从事的纳米光学研究工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发明有密切联系。”他以STM的开发开辟了纳米技术研究新领域为例说,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在瑞士IBM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这一奖项的颁发震动了科学界:为什么这项仅仅依据量子力学最基本原理的实验观测技术能够在问世仅5年后就获得科学的桂冠?[/font][font=Verdana]  “因为,这项成果的核心部分关键仪器STM的发明,使得科学家用纳米尺度的探针在物体表面扫描时,可以直接‘看’到单个原子,使人们的眼界一下拓展到单个原子、单个分子的水平。20多年来,STM这项创新仪器打开了纳米技术研究新领域,成为纳米显微最关键的表征仪器。”朱星说,“实际上,诺贝尔奖已经数十次授予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研发的科学家。”[/font][font=Verdana]  “所以,加强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特别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纳米技术研究等作为关键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做前沿部署,而要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必须研发出先进的科学仪器做支撑。”朱星说。[/font][font=Verdana]  他认为,为了提高我国在科学仪器资助研发能力,应当从不同部门、不同层次设立创新型仪器研发专项资助;并明确重点资助方向,针对某一时期的重点资助领域,从关键部件到关键技术再转向整机研制,直到进行集成创新,形成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科学仪器产业。“希望相关政策能在‘十二五’规划中予以落实。”[/font][font=Verdana]  此外,他还表示,应完善科技评估体系,建立良好的先进科学仪器研发氛围,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从事具有长远影响的创新型科学仪器装置,建立一支耐得住寂寞的研发队伍,以保证我国在某些关键领域仪器研制的创新地位。[/font]

  • 创新驱动,仍需整体发力——《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综述

    本报记者 陈磊 编者按 2012年年底,由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和国家软科学计划资助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正式对外公布,本报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相关报道(2012年12月24日一版)。稿件见报后,有很多读者表示想进一步了解该报告的研究背景、工作重点及分析结果。为此,本报特推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综述》一文,深入解读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变化及特点、创新驱动理论以及创新型地区的评价模型。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创新体系逐渐受到学者关注。中国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形成与发达国家不同,有着多样性和差异性。如何看待区域创新发展的基本模式,对其创新能力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从1999年开始,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承担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的研究工作,至今已推出13年。 2012年报告仍延续过去的指标体系,将综合指标分解为实力指标、效率指标和潜力指标三个方面,并分别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五个方面进行测度。 2012年报告对各地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与往年相比,增加了对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四地创新能力的10年回顾与分析,同时在专题研究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一是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研究提出了创新型地区的评价模型,对各省市区建设创新型地区的进展阶段进行分析评价;二是对浙江与意大利的创新情况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对我国地方推动区域创新提出建议。 区域创新能力领先地区排名稳定 研究显示,2012年创新能力领先的地区排名稳定。与2011年相比,2012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的总体格局略有变动,但前8名的地区排名没有任何变化,依次是江苏、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天津和辽宁;安徽由2011年的第15名上升到第9名,湖南位列第10名。其中,江苏连续4年位居全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一,创新优势明显。 这些创新能力领先的地区也各有优势,北京的知识创造能力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体现了其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特点;上海的知识获取能力排名第一,体现了其开放性、国际化以及长三角强大的资源集聚能力;江苏的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都排名第一,体现了其良好创新环境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广东的创新绩效排名第一,体现其转化和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 本次排名结果显示的另一大特点是,与2011年相比,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排名上升的省市较多。相比2011年,2012年排名上升的地区包括安徽、湖南、湖北、河北、青海、西藏。研究者分析认为,这些地区创新能力上升主要有三个原因:经济外向程度较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东部产业向中部的梯度转移;创新观念的增强,科技投入加大。 沪京津苏粤浙基本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成为各地方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任务。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创新在经济发展中作用有所差异,这一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什么是创新驱动的内涵?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模型?该报告试图作答。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在历年报告的基础上,推出了不同地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即创新驱动指数的报告,这是国内第一个对创新驱动阶段进行量化分析的报告。 创新驱动最早由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他以钻石理论为研究工具,以竞争优势来考察经济表现,从竞争现象中分析经济的发展过程,从而提出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生产要素驱动(factor-driven)阶段、投资驱动(investment-driven)阶段、创新驱动(innovation-driven)阶段和财富驱动(wealth-driven)阶段。前三个阶段是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一般伴随着经济上的繁荣,而第四个阶段则是个转折点,可能由此开始衰退。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借鉴了迈克尔·波特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并认为,在对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时,既要考虑人均GDP等经济指标,还应关注产业结构及其科技内涵。不同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不同,在要素驱动阶段,以煤炭开采等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在投资驱动阶段,以钢铁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在创新驱动阶段,以医药、ICT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为此,课题组将经济发展阶段划为要素驱动、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过渡、投资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创新驱动5个阶段。 课题组通过分析,将各省市分成四类: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广东、浙江6个地区已基本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山东、湖北、辽宁、福建、四川5个地区正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阶段;以重庆市为代表的13个省(区、市)基本处于投资驱动阶段;新疆、山西、海南、陕西、内蒙古、黑龙江6个地区还处于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过渡阶段。 报告认为,我国总体而言还没有进入创新型国家阶段,但不排除一些省(区、市)率先成为创新型地区。目前,有19个省(区、市)仍然处于投资和要素驱动的阶段,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任重道远。 该报告借鉴国际上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结合中国实践,尝试提出了一个区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模型,并依此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创新驱动水平作出量化分析。这一研究对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监测、区域创新政策制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科技日报》(2013-02-18 一版)

  • 【调查】国产仪器:模仿与创新的关系(参与投票和讨论奖励2-20分不等)

    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是一个永远争论不休的话题。到底是追求创新还是寻求模仿?模仿和创新能否共存?对于国产仪器厂商来说,这像是一个谜局。尤其是一路沿着贸易、代工、模仿及授权生产、开发、创新这样一个顺序拾级而上的中国仪器生产企业,这更是一个让它们困惑良久的问题。针对模仿和创新的谜局,我们有以下几个问题,欢迎大家参与发表看法~

  • 5万台科研仪器共享 1亿创新券抵70%检测费用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获悉,我省今年将向社会开放分布在500余家科研院所、实验室和企业研究院等科技创新载体的5万台(套)科研仪器设备,拟服务企业50万家次,带动50万人创新创业。  据了解,开放科研仪器设备、全面实施公众创业创新服务行动,是省科技厅今年释放创新红利,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将充分发挥各级科技创新载体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在开放共享中提升全社会创新水平,有望提高我省科研仪器设备使用率5个百分点以上。  全省各市科技局今年将设立并发放总额1亿元的创新券,企业凭券到各科研创新载体使用科研仪器设备,载体凭券到各市科技局兑现经费。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利用科研仪器设备进行分析检测,实际发生费用的30%以上可使用创新券。  此次参与开放仪器设备的科研创新载体数量多、涵盖领域广。除企业外,个人也可以申请使用。  根据科技创新载体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实效,省科技厅将按照创新券实际使用总额的20%即2000万元,给予省级科技创新载体服务补助,其中的15%直接用于奖励一线服务人员。此外,条件较好、设施完善、运行规范的省级科技创新载体单位,还将定期对外开展免费检测等服务,开放实验室供学生和公众学习参观。省科技厅向对外开放单位发放一定的经费补助。  为确保信息通畅,省科技厅将依托浙江省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网络系统,整合省级科技创新载体的各类科研仪器设备及其开放时间、收费标准、服务范围、联系人等信息。公众可以通过科技云平台查询、在线预约开放共享的科研仪器设备服务。

  • 人民日报:推动科研仪器进一步开放共享(创新谈)

    科研仪器是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期望有关单位站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高质量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打造科研设施与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升级版  前不久,科技部公布的2022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显示,参评大型科研仪器年均有效工作机时为1351小时,年均对外服务机时达到231小时。总体上看,参评单位开放共享意识显著增强,对外服务成效明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动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是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在科研仪器上的投入逐步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原值50万元以上的科研仪器大约有13万台。为了更好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服务,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自2018年起,我国每年发布中央级高校院所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情况,以评价考核为手段,在激励引导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科研设施与仪器是促进科技创新、拓展认知疆域的重要工具。近年来,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助推器”,既为新冠疫苗研发、空间科学、种业创新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提供了支撑,也帮助无力购买大型仪器的中小企业减轻了创新负担。必须看到,与科技创新的需求、科研仪器使用的潜力相比,我国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些科研机构还存在开放共享意识不强、相关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好不好,涉及从购置、管理到服务创新的全过程,需要以系统思维解痛点、疏堵点,形成完善的开放共享体系。  首先,要立足真实需求统筹购买科研仪器。科研单位应自觉提高认识,做好调研和规划,按需采购,从购置源头上避免仪器重复浪费。科研仪器的指标参数、应用场景和适用范围差异很大,不宜盲目追求“贵大上”。对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较差的单位,应发挥评价考核的约束作用,通过查重评议限制新购仪器等手段,确保财政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  其次,应进一步完善对外服务机制。开放共享好不好,科研仪器所属机构的积极性很重要。在引导科研机构建立科研仪器集约化管理机制的同时,还需通过完善绩效奖励、职称评审、职位晋升等方式,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对外服务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灵活有效的共享服务模式,鼓励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市场化运营,变“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  高质量的实验技术人才是实现开放共享的支撑。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的对外技术服务。长期以来,由于对实验技术人员作用认识不够,我国高校院所相关人才储备少,缺乏完善的人才培训、成长、评价体系。因此,急需加强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以人才“软实力”打造技术“硬支撑”。  科研仪器是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期望有关单位站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高质量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打造科研设施与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升级版,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 【年会专题报告】关于“十二五”期间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的思考

    [b][color=#0000ff][size=3]我国科学仪器行业整体状况分析[/size][/color][/b]  孙增奇处长在报告中介绍了近20年来,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取得的主要成绩,具体内容如下:  1、初步构建国家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体系。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的专项支持和引导,形成了以规划布局、政策保障、科技立项为基础,专家咨询服务队伍、激励团队以及企业构成了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体系,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东北科学仪器行业自主创新的活跃地区。并且认识上也有很大改变,科学仪器不仅仅是科研的支撑条件,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2、突破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一批科学仪器。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color=#0162f4]已经攻克了金属原位分析技术等近百项核心技术,成功开发了深紫外能谱等重大科学装置。[/color]  3、[u]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推进科学仪器的产业化。如,北分瑞利集团、聚光科技、天瑞仪器、普析通用等十几家产值超亿元的科技型创新企业正不断成长壮大,并且组建了以企业为龙头的科学仪器技术战略联盟,搭建了仪器技术公共平台,积极推进国家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发展。[/u]  4、支撑科技发展,服务民生,为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提供支撑。如,[color=#0162f4]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找水仪已经突破了150米直接找水的技术,已经在内蒙、吉林等找到了优质水源,现正在云南、贵州等地协助进行抗旱救灾。[/color]  5、一批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彰显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如长春激光所研制的全息光栅已经和国外的公司进行了合作;金属原位分析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已经进入欧美市场。 [b] [/b]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国科学仪器行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孙增奇处长认为其中存在的[b][size=3]主要问题[/size][/b]有如下几方面: [color=#f10b00] 1、有效促进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机制尚未形成。具体表现在产学研结合都是在比较浅层次的合作,缺乏长期性、战略性的合作机制,研发脱离用户的需求。  2、科学仪器购置和自主研发投入比例严重失调。据报道,近些年来,我国每年购置进口科学仪器的金额达近千亿元,并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美国自然基金会在科学仪器自主研发和功能改进上的投入占科技经费的25%,而我国在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却严重不足。  3、多跟踪模仿,少原始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只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而且一批成果只停留在文章和专利上,成果转化率不高。  4、科学仪器企业数量多,小而全,核心竞争力弱。据统计,我国科学仪器生产厂家近一千家,大部分产值都低于一千万元;分析仪器厂家达二百多家,产值超一亿元的却不多,并且自主研发能力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产品单一。  5、高端科学仪器基本空白,中档产品性能不稳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并且制造原材料以及相关产业整体水平不高,我国科学仪器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中档仪器方面,我国虽然有一些产品,但性能还不够稳定,试剂、软件等配套设备还不全面,市场占有率不高;中高档仪器方面我国基本空白。[/color][size=3] [color=#0000ff] [b]“十二五”期间,推进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b][/color][/size]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可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那么,针对这种可能的的转变,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应如何发展呢?孙增奇处长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为核心,加大投入、创新观念模式,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力保证我国科研、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民生的需求。针对这些需求,我国在2015年希望达到以下发展目标:[b]  [/b]创新机制、体制和管理,构建完善的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体系;研发一批高精尖、高附加值的科学仪器,实现产业化;攻克一批科学仪器关键技术,研发一批核心部件,提升重要领域科学仪器整体水平;强化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实现国产科学仪器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升市场占有率;构建一批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一批科学仪器企业集团。  最后,孙增奇处长指出,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建设。根据国家技术创新的整体部署,结合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特点,构建一批科学仪器产业技术联盟。  2、推进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多元投入格局的形成。首先加大中央财政对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增加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投入的主体;积极引导银行对科学仪器企业自主创新的信贷投入力度;推动建立仪器企业融资担保机制;鼓励风险投资企业对科学仪器企业的投资,大力支持科学仪器企业进入创业板、中小企业版等融资市场;通过科技担保,建立对自主创新科学仪器首台/套的风险补偿机制;继续推进有利于科学仪器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  3、开展科学仪器成果示范,推动国产科学仪器广泛应用。鼓励科研人员利用国产科学仪器开展方法的研究、应用,不断拓展仪器的使用功能和应用范围,进一步完善、提高国产科学仪器的质量。通过组织用户示范等方式,支持产学研结合,鼓励用户使用首台/套国产科学仪器,推进科学仪器的政府采购,大力培养国产科学仪器市场。  4、加强基地建设,促进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持续开展。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国家分析测试中心在科学仪器自主研发方面的基础作用;重点利用国家工程中心等基础设施,建立一批科学仪器工程化基地;建立科学仪器核心、关键部件研发平台;通过精密加工中心的建设,提高科学仪器关键部件的制造水平。  5、加强方法研究,从源头上,增强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测试技术和方法是科学仪器原始创新的重要来源,其创新性往往决定着科学仪器的创新水平,所以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测试技术和方法以及新产品、新原理、新工艺的研究力度,推动我国中高端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

  • 201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四家仪器企业入围

    201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已经出炉,多家上市公司上榜。工信部表示,将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对示范企业予以指导和支持。该名单由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认定。其中仪器仪表行业包括4家企业,具体如下:201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仪器仪表行业)序号所在地区企业名称1天津市中环天仪股份有限公司2天津市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浙江省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4浙江省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内容详见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21112/085154.shtml

  • 核心器部件100%国产化,嘉庚创新实验室自研温盐深传感仪器

    记者从福建省级创新实验室嘉庚创新实验室获悉,日前,我国自主研发的面向万米深海应用的高精度温盐深传感仪器(CTD)完成深海比测试验,最大布放深度达7180.4米。多项海试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其性能比肩国际先进水平。[align=center][img=图片,600,334]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d0f2e788-7302-46e2-ab6f-9336f6dede38.jpg[/img][/align][align=center]科技日报记者 符晓波 摄[/align]据悉,[b]该仪器由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员、中北大学教授、厦门大学特聘教授薛晨阳团队历时两年自主研发。[/b]在此次中国科学院深海所“探索一号”科考航次中,该高精度温盐深传感仪器搭乘“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9次下潜作业,覆盖印度爪哇海沟附近海域深度3000—7000余米。温盐深传感仪器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和深度3个基本量变化,据此可计算海水声速和密度等,是海洋调查的关键基础仪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国内使用的各类高精度温盐深传感仪器与集成仪器中,国外品牌占比达到90%以上。该仪器研发获得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支持,由厦门大学和中北大学团队联合攻关。得益于我国微纳加工技术长足进展,团队采用近年最新的工艺方法与生产条件,确保从敏感器件设计、制备工艺到封装测试技术全部自研,[b]实现核心器部件100%国产化[/b]。[来源:科技日报][align=right][/align]

  • 【原创大赛】水环境监测仪器研发切入点和创新点浅析

    【原创大赛】水环境监测仪器研发切入点和创新点浅析

    水环境监测仪器研发切入点和创新点浅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觉醒,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日益增强,因此环境监测的技术也需要不断提高。这对于仪器的设计、研发人员来说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新仪器的研发会有广泛的用户群;另一方面,用户对新仪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设计出一款有一定创新性,同时能迎合市场需要的仪器成为了仪器研发人员的首要任务。下面我从用户角度谈谈对水环境监测仪器研发的一些想法1. 用户应用方向分析做研发前,我们首先要知道行业的一些基本情况,重点了解用户的需求。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环保系统共设有2200多个监测站(其中水质自动监测站161个),主要负责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环境预警监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监测等等。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就能对研发方向有个大体的把握了。接下去要做的就是寻找切入点和创新点。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8/201108251112_312139_165327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8/201108251112_312142_1653274_3.jpg(上述两个图网上截取的,不是本人制作)2. 仪器研发的切入点和创新点 水环境监测类仪器研发需要本着以用户需要为主导,服务环境管理的思想。所以我们可以以用户的主要任务为切入点进行思考,寻找创新的可能性。2.1 以服务常规监测为切入点目前,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以及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监测是环境监测部门的重点监测任务。这些任务主要以实验室分析为主,项目涵盖水体理化指标、无机阴离子、营养盐及有机污染综合指标、金属类、有机物指标等108项(环保部暂定的),涉及到的仪器有pH计(一般为多参数,带电导等功能的)、离子选择电极、分光光度计(包括红外、紫外、可见光、荧光等)、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仪、气象色谱仪、液相色谱仪以及各类联用设备等。这类实验室仪器的创新主要有几方面可能:a.通过改进仪器结构以及各类部件,提高检测灵敏度、降低检出限(比如随着光电倍增管性能的提高,可以显著减低信噪比);b.通过改变某些处理方式,扩大仪器的适用范围或者使之能测定以前干扰较大的水样。提高特殊水样测定结果可靠性(比如研发分子吸收光谱仪,使有浊度和色度水样的测定结果更加可靠)c.通过一定手段实现检测的自动化,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d.通过改变某些处理或联用技术,实现更多物质检测的可能性(比如GC与MS联用、ICP与MS联用等)e.构建能实现各类功能整合的多功能仪器。比如将TOC和煤中硫仪器整合就成了硫碳仪(当然部分部件和参数需要根据需要加以调整)2.2 以服务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为切入点突发性污染事故监测是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妥善处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关系到很多人的乌纱帽),仪器需要具备便携、快速、对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必要时可以对实验精度等要求可以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操作的便捷性、对电等条件的要求较低、颠簸/震动对仪器测定影响较小。这类仪器的创新主要有几方面可能:a. 将实验室仪器改变成便携式仪器,但其还必须满足操作便捷、对电等条件的要求较低、颠簸

  • 核心器部件100%国产化,嘉庚创新实验室自研温盐深传感仪器

    [color=#000000]记者从福建省级创新实验室嘉庚创新实验室获悉,日前,我国自主研发的面向万米深海应用的高精度温盐深传感仪器(CTD)完成深海比测试验,最大布放深度达7180.4米。多项海试数据比较结果显示,其性能比肩国际先进水平。[/color][align=center][img=图片,600,334]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d0f2e788-7302-46e2-ab6f-9336f6dede38.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000000]科技日报记者 符晓波 摄[/color][/align][color=#000000]据悉,[b]该仪器由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员、中北大学教授、厦门大学特聘教授薛晨阳团队历时两年自主研发。[/b]在此次中国科学院深海所“探索一号”科考航次中,该高精度温盐深传感仪器搭乘“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9次下潜作业,覆盖印度爪哇海沟附近海域深度3000—7000余米。[/color][color=#000000]温盐深传感仪器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和深度3个基本量变化,据此可计算海水声速和密度等,是海洋调查的关键基础仪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国内使用的各类高精度温盐深传感仪器与集成仪器中,国外品牌占比达到90%以上。[/color][color=#000000] [/color][color=#000000]该仪器研发获得嘉庚创新实验室项目支持,由厦门大学和中北大学团队联合攻关。得益于我国微纳加工技术长足进展,团队采用近年最新的工艺方法与生产条件,确保从敏感器件设计、制备工艺到封装测试技术全部自研,[b]实现核心器部件100%国产化[/b]。[/color][来源:科技日报][align=right] [/align]

  • 科学仪器企业创新哪家强?赛魔夺冠,聚光称王

    科学仪器企业创新哪家强?赛魔夺冠,聚光称王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11/112361/201702/YfVZ463b_BQfu.png第十一届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评选入围名单公示之时,仪器信息网小编根据十年获奖仪器数量,统计了前十届仪器企业创新排行榜TOP10(国内、国外)。结果当然——国外赛魔夺冠,国内聚光称王!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216/213049.shtml且入围厂商90%是或曾是仪器信息网品牌合作伙伴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3/201703281816_01_1917139_3.jpg然,并非每台仪器都能称为“优秀新品”,评选入围也需集齐多家评审。来,晒晒你们实验室里“与时俱进”的新产品吧~另外,您认为仪器创新应该怎么“新”?http://pics.sc.chinaz.com/Files/pic/faces/4540/00.gif

  • 【分享】2010年全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及应用技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b]仪器信息网讯[/b] 2010年3月23日,为了提高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学仪器新技术应用与发展,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委员会与中国高教仪器信息网承办的“全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及应用技术研讨会”在武汉瑞丰大酒店举行;本次会议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100余人参加;仪器信息网作为特约媒体参加了此次研讨会。[align=center][b][img]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03/2010323225714353.jpg[/img][/b][/align][align=center][b]会议现场[/b][/align]  目前,我国科学仪器工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虽已具备一定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但从生产水平和专业化水平等方面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较大差距。  本次研讨会以“交流与应用、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就科学仪器产业的新技术创新与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旨在为广大科学仪器工作者以及从事科学仪器设计与制造的厂商提供相互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分析仪器研究中心金钦汉教授、山东大学化材学院李清岭教授、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工程学院申屠超教授等多位知名专家分别作了精彩报告。

  • 【转帖】北京居民幸福指数再创新低

    本报讯 (记着杜丁)昨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发布“2010北京社会经济生活指数”,调查显示,居民安全感逐年提升,但是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幸福指数再创新低。据了解,这已是首经贸第五年发布该指数。收入差距致“幸福指数”下降首经贸发布的“2010北京社会经济生活指数”体系由北京市城镇居民“幸福指数”、“生存环境指数”、“安全感指数”、“公共服务满意指数”、“社会和谐指数”、“资源节约指数”、“诚信指数”和“廉政感知指数”等八大方面构成。此次调查显示,上述指数分别为73.32、64.60、70.60、66.00、67.58、76.00、59.81和56.74。调查中,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010年幸福指数为73.32,再创新低,比2009年降低了0.81。其中,事业单位员工幸福感最高,为74.30;工人幸福感最低,为70.71。另外,根据2010年生存环境指数分析,居民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逐年提高,市民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尽管居民认为受干扰最多的是车辆喇叭、报警器的噪声,但是对于汽车尾号的限制支持率仅为20%。收入就业教育不公引不满该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自本次指数调查开始以来,首次出现了和谐指数综合评价值显著降低(同比降低3.05)的情况。受访者对公平正义程度的评价相对最低,为62.3,其中收入、资源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加剧,是目前最大的社会性不满,八成以上的受访者有此共识。就业机会、教育机会的竞争激烈且其中存在严重的不公现象,引发受访者强烈不满。医疗保障也是引起社会性不满的重要方面。该负责人称,根据调查,居民安全感逐年有所提升。六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感觉很安全或比较安全,居民社会治安安全感最强,为71.30。但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经济安全感下降。由于加大了酒驾行为的惩治力度,交通状况继续改善,市民交通安全有所提高。 http://img.ifeng.com/page/Logo.gif

  • 我国在先进仪器的创新逐步丧失了国际竞争力

    “我们的TD—SCDMA技术发展得不错,但是技术上的制约也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测试的仪器仪表。没有先进的测试仪器,技术和质量就很难保证。”在今天的政协科技界联组会上,列席会议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以这个例子呼应朱星委员关于加强国内科学仪器研发的发言。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朱星的发言源于他参与的一项关于国内科学仪器现状的调研。这份调研显示,我国每年上万亿元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有60%是用于进口设备,部分领域的高端仪器100%依赖进口,每年进口仪器总额几十亿美元,并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加。  “过去20年来,我国在关键先进仪器的创新方面逐步丧失了国际竞争力,在大部分重大先进装备领域的竞争上更处于劣势,关键科学仪器装备严重依赖国外技术。”朱星颇为忧虑,“我国在科学仪器的研究和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是缩小,而是逐步拉大,对国外仪器依赖度逐年增高。”  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也曾指出,中国人购买科研仪器的热潮不知道救活了多少外国公司,由于科研仪器对外依存度过高,中国的科学研究存在严重的“空芯化”现象。  “那是因为我们做的大部分研究是跟踪模仿别人,这些研究中使用的仪器都可以从国外买到,根本用不到高精尖、定制的仪器,所以也就没有人去做。”对于这一问题,有政协委员这样认为。  而在朱星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是目前的科技评估体系侧重快速跟踪国际发展前沿,潜心于系统仪器研发人员的贡献在科技论文、引用率和获得奖项方面没有得到充分认可”。朱星说,由于急功近利的学术环境,很少有人愿意坐冷板凳去从事显示度低的工作,因而很多单位原有的仪器研发人员、配套的辅助人员已经不复存在。  此外,近年来迅速增长的科研经费使得研究人员有更多的经费购置以前不可想象的昂贵科研仪器,客观上影响了研究人员从事仪器研发的积极性。  而对于我国学者参与国际大型研究装置合作项目,朱星认为其实也是把双刃剑,这虽然锻炼了国内的仪器研发队伍,但也导致了对国际大型装置项目的依赖性,不利于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仪器。  “我们必须意识到,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仪器,谁掌握最先进的科学仪器研发技术,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朱星说。  “我从事的纳米光学研究工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发明有密切联系。”他以STM的开发开辟了纳米技术研究新领域为例说,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在瑞士IBM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这一奖项的颁发震动了科学界:为什么这项仅仅依据量子力学最基本原理的实验观测技术能够在问世仅5年后就获得科学的桂冠?  “因为,这项成果的核心部分关键仪器STM的发明,使得科学家用纳米尺度的探针在物体表面扫描时,可以直接‘看’到单个原子,使人们的眼界一下拓展到单个原子、单个分子的水平。20多年来,STM这项创新仪器打开了纳米技术研究新领域,成为纳米显微最关键的表征仪器。”朱星说,“实际上,诺贝尔奖已经数十次授予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研发的科学家。”  “所以,加强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特别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纳米技术研究等作为关键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做前沿部署,而要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必须研发出先进的科学仪器做支撑。”朱星说。  他认为,为了提高我国在科学仪器资助研发能力,应当从不同部门、不同层次设立创新型仪器研发专项资助;并明确重点资助方向,针对某一时期的重点资助领域,从关键部件到关键技术再转向整机研制,直到进行集成创新,形成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科学仪器产业。“希望相关政策能在‘十二五’规划中予以落实。”  此外,他还表示,应完善科技评估体系,建立良好的先进科学仪器研发氛围,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从事具有长远影响的创新型科学仪器装置,建立一支耐得住寂寞的研发队伍,以保证我国在某些关键领域仪器研制的创新地位。

  • 科学救国,国产科学仪器创新难商业化并非“救命稻草”

    科学仪器主要是由科学家创造出来的,它的首要目标是满足科研需求、引领新的科学工作。但我国的情况是“造用分开”,国家投钱,科研单位研发、企业制造,科研与制造相互割裂,而不是互为引领。  完整的科学仪器创新过程应该是一个“用—造—用—造”不断重复的过程,这也是科学仪器的本质特征。但在现有的科研及产业环境下,这样的循环体系还很难建立起来。  在国外,科学仪器制造企业通常会“依附”于大学、科研机构,通过搜罗科学家的奇思妙想和他们的一些虽不成熟却具有应用价值的半成品,加以创制、完善,以充实、更新自己的产品体系,以便稳居科学研究领域的技术设备优势地位;或者敏锐把握市场趋势性需求并反馈给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鼓励他们开发能够直接解决实际需求的产品。无论哪一种发展模式,从“用”到“造”的不断反复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大学、科研机构自然地成为科学仪器创制的源头,企业则负责制造环节创新与质量控制。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3.gif  事实上,在部分高校,自己掏钱、凭着兴趣鼓捣科研仪器的人大有人在。这些老师往往有较充裕的业余时间,有学生帮忙,而且他的工作本身和仪器研发往往有着紧密的联系。但这种纯兴趣的活动和商业的联系非常小,很多情况下走不到成果转化的阶段。  即使出了成果,不少老师倾向于把成果一卖了之,这样虽然避免了转化期的种种瓜葛,但这种半成熟的成果往往因此失去了生命力。  科学仪器市场需求小,但利润较为可观,可能卖一台仪器的利润就够生存几年。这种模式相对比较容易成功,却要承担创业的巨大风险,这让很多老师倒在成功的途中。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我国启动的部分科学仪器自主研制相关重大项目或专项国拨投入超过13亿元。高端仪器是科学仪器行业中领军的部分,没有这样的大工程、大项目存在,就不会有整个仪器行业金字塔的底部。市场的土壤,或者说市场性需求任何国家都有,但如果没有大的科学仪器工程、项目做支撑,这个市场将不会长久发展。美国、欧洲的科学仪器行业非常发达,背后都有国家科学计划的支持。  科学仪器不是商业化能够完全操纵的,科学意义和市场有时没有太大关系。同时,国家需要把它上升到准军工行业的高度,继续加大对科学仪器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撑,并进一步鼓励企业参与创新,因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企业依然是核心力量。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制与创新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特别是在高精尖,或量大面广且具有市场效益的仪器设备领域,以及必须替代进口的社会急需领域。然而恰恰是在这些重要领域,国产科学仪器自主创新难的问题尤为突出。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2.gifhttp://www.boba1.com/ 网上娱乐城排行榜http://www.bclt9.com/真人娱乐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