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爱德华生命科学

仪器信息网爱德华生命科学专题为您整合爱德华生命科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爱德华生命科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爱德华生命科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爱德华生命科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爱德华生命科学话题讨论。

爱德华生命科学相关的资讯

  • 42亿美元!碧迪医疗收购爱德华生命科学重症监护业务
    &bull 此次收购将解锁全新的未来价值创造机遇,预计将为碧迪医疗带来即时收益增长、调整后毛利率、调整后运营利润率和调整后每股收益&bull 拓展碧迪医疗智能互联护理解决方案:整合双方的先进医疗监测技术、先进AI临床决策工具及强大的创新研发管线&bull 重症监护将作为碧迪医疗医疗板块的一个独立业务单元运营碧迪医疗(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BDX)和爱德华生命科学(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EW) 宣布,双方已达成最终协议,碧迪医疗以42亿美元现金收购爱德华兹的重症监护业务(“重症监护”),后者是先进医疗监测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此次收购将解锁全新的未来价值创造机遇,并增强碧迪医疗在智能互联护理解决方案方面的产品组合。重症监护业务是高增长、创新型的行业领导者,专注于先进的患者监测技术,并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为全球数百万患者服务。其开创了血流动力学监测这一领域,该解决方案目前在全球超过10,000家医院中应用,旨在更好地实时了解重症患者的循环系统状况,从而帮助改善治疗结果。血流动力学监测与药物管理技术常在手术室或重症监护病房同时使用,为护理全程中的深远创新与系统间兼容性开辟了持久的发展机遇。重症监护业务目前拥有约4,500名员工,其中大多数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尔湾工作。2023年,该业务创造了超过9亿美元的收入。碧迪医疗全球董事会主席、CEO兼总裁柏乐(Tom Polen) 表示:“重症监护业务凭借其不断增长的领先监测技术、先进的人工智能临床决策工具和强大的创新渠道,扩展了碧迪医疗的智能互联护理解决方案组合,补充了碧迪医疗为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服务的现有技术。我们相信,通过碧迪医疗广泛的全球足迹、对新的和现有的医院客户的渗透率提高、数据集和平台的新创新机会以及碧迪医疗卓越操作系统的应用,这一组合开启了多种新的增长和价值创造途径。预计该交易将立即促进所有关键的财务指标,并带来强劲的回报,这突出了我们对创造持续股东价值的持续承诺。重症监护与碧迪医疗的核心创新和商业战略非常一致,是一种强大的文化契合,我们期待着欢迎凯蒂和重症监护的杰出人才加入碧迪医疗。”重症监护产门的产品线包括黄金标准的Swan-Ganz肺动脉导管、微创传感器、无创袖套、组织血氧仪传感器和监视器。其智能技术依托于先进的数据分析,结合机器学习和基于AI的预测与规范性算法,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全面地理解患者当前及未来的状况,并提供临床决策支持工具。 交易亮点 根据交易条款,碧迪医疗将以42亿美元现金收购重症监护业务。此项交易符合碧迪医疗在增长、盈利能力和回报率方面的所有严格投资标准。预计该交易将即时提升所有关键财务指标,包括收益增长、调整后毛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以及调整后每股收益。重症监护业务的长期财务状况预期将实现约6%至7%的持续收益增长,第一年的调整后毛利率至少为60%,调整后营业利润率至少为2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将逐步提高。这与BD2025战略相符,促进增长和创造价值的并购仍然是碧迪医疗目标财务结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预计通过适度的协同效应预计将进一步扩大利润率并创造更多价值,这些效应主要源自销售成本、供应链效率提升,以及通过实施碧迪医疗卓越运营系统原则降低一般和行政开支,同时保持重症监护业务的商业运作和创新能力资源。为了筹集收购资金,碧迪医疗计划动用约10亿美元的现金以及32亿美元的新债务。交易完成后,碧迪医疗的预计净负债率为约3倍,并期望在交易完成后12至18个月内,主要通过自由现金流偿还债务的方式,将其净负债率降至长期目标的2.5倍。该笔交易将在本年度末完成,并需经过常规监管审查和满足成交条件。 管理与架构 交易完成后,重症监护将作为碧迪医疗医疗板块内的一个独立业务单元运作,以适应其智能互联护理策略,并将继续保留在加州尔湾的业务总部。自2015年起担任爱德华生命科学重症监护部门副总裁的Katie Szyman,将负责领导碧迪医疗的重症监护业务,并直接向碧迪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医疗板块总裁Mike Garrison汇报
  • 生命科学业务增长3%,碧迪Q3营收49.9亿美元!关注光谱流式新应用,2025年推高通量新品BD FACSDiscover A8
    近日,碧迪医疗公布其2024财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长了2%,截至6月30日的三个月内收入为49.9亿美元(去年同期为48.8亿美元)。生命科学业务下降1%,介入业务增长2%碧迪医疗的生命科学业务收入增长了大约3%,达到12.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2.3亿美元。在生命科学领域内,综合诊断解决方案的收入增长了大约5%,达到8.9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8.58亿美元。与此同时,生物科学收入下降了1%,至3.6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3.68亿美元,碧迪医疗表示这反映了暂时性市场动态导致仪器市场需求降低,部分被临床试剂的增长所抵消。碧迪医疗的介入业务收入增长了2%,达到12.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2.2亿美元,而医疗业务收入增长了5%,达到25.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4.3亿美元。碧迪医疗报告2024财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87亿美元,合每股1.68美元,去年同期为3.92亿美元,合每股1.36美元。公司报告调整后每股收益为3.50美元,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3.31美元。该公司将其全年有机收入指导略微下调至201亿美元,之前指导为201亿至203亿美元。它还将有机收入增长预测下调至5%至5.25%,之前的预测范围为5.5%至6.25%。此外,它将其调整后每股收益指导从之前的12.95至13.15美元上调至13.05至13.15美元。光谱流式应用新发现,新品A8预计2025年推出其FACSDiscover S8光谱流式细胞仪的三激光和四激光配置新产品使更广泛的领域有了新的发现,这一点在一个50色流式细胞实验中得到突出体现。公司预计将在2025年推出一个高通量分析仪,名为BD FACSDiscover A8。BD FACSDiscover&trade S8 实时图像交互式流式细胞仪品牌:BD型号:BD在本季度,碧迪医疗宣布同意以42亿美元收购爱德华生命科学的重症监护产品集团,该公司表示这将增强其连接护理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组合。它还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自我收集的宫颈样本,并推出了其Rhapsody ATAC-Seq检测产品,用于单细胞表观遗传学。
  • 达成战略合作!镁伽科技与丹纳赫生命科学共同推进生命科学领域
    2022年8月31日,镁伽科技与丹纳赫生命科学在镁伽鲲鹏实验室(北京)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围绕生命科学领域相关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本次合作将基于实验室自动化的应用需求,联合双方核心技术能力,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推进生命科学领域,尤其是药物筛选、生物制药、细胞基因治疗等行业的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未来,双方还将探索更加广阔、深入的合作应用场景。▲丹纳赫中国生命科学平台总裁李蕾先生与镁伽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乔志新先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实验室场景自动化的需求日益凸显。一方面,生命科学从实验科学向数据科学迈进,诸如药物筛选、靶向药物开发、基因测序等领域对于海量数据的需求急剧增加,传统的处理效率已经不能满足科学家们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临床诊断实验室场景中,对于检验结果要求更快速精准,并且具有完整的可追溯性,还要符合认证质量标准等一系列需求。在此背景下,镁伽科技与丹纳赫生命科学强强联合,依托丹纳赫生命科学先进的样本处理技术和产品,从组织、细胞,到分子的多维度观察和分析技术,以及专业的科学家团队在生物制药、基因药物开发、分子诊断领域的经验,结合镁伽自身先进的智能自动化平台、强大的系统整合能力和开放、灵活的软件应用,共同开发具备高度智能化、高通量、可扩展等优势的实验室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以期推动研发效率提升、实现业务创新等。镁伽科技首席科学家王承志博士在签约仪式上表示:“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生物医药领域也对研发和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镁伽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将智能自动化技术深度融合于行业应用。镁伽鲲鹏实验室探索了药物开发、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多种场景下的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丹纳赫生命科学拥有众多先进的样本处理和检测分析系统,在生命科学领域享有崇高声誉。此次镁伽科技和丹纳赫生命科学战略合作,将着力解决试错成本高、实验一致性差、数据可追溯性低等行业痛点,助力生命科学研发和生产效率的巨大提升。”▲镁伽科技首席科学家王承志博士作为丹纳赫生命科学旗下参与此次合作的三家重要子公司,美谷分子仪器的中国总经理周伟先生、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销售总监严骏先生和SCIEX中国市场总监张克荣女士分别介绍了各自公司和技术。周伟先生介绍了美谷分子仪器关注科学家人工无法做到的迫切需求,从生物发现到合规数据管理为生命科学工作者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助力药物研发及基础研究。严骏先生介绍了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如何帮助生命科学工作者加速科学发现和实现转化,并对流式细胞仪、离心机、液体处理工作站、颗粒分析四大产品线的定位及解决方案进行介绍。张克荣女士从SCIEX超过50年的创新历程开始,介绍了SCIEX的质谱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如何在制药、临床检测、生命科学研究、食品、环境、法医等领域实现从科研到常规分析的研究流程。▲美谷分子仪器中国总经理周伟先生发言▲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销售总监严骏先生发言▲SCIEX中国市场总监张克荣女士发言此次合作,双方将重点聚焦多个生物制药领域的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中国生物制药领域近几年来发展迅猛,但其研发流程繁琐复杂,大部分依靠人工处理,不仅操作费时费力,且存在着手动操作失误影响检测结果、生物安全风险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生物制药研发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此次合作,镁伽将与丹纳赫生命科学携手打造面向生物制药行业的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实现从样本前处理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自动化,重构新药研发流程,全面提升研发效率。丹纳赫生命科学提供从“抗体研发”, “工艺开发和临床前研究”,“工艺放大和临床研究”,至“商业化生产”的整体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根据生物制药的不同阶段,为客户提供高通量的、较完善的、并且符合法规要求的产品技术和服务。镁伽科技与丹纳赫生命科学还将围绕生物制药的工艺过程开发及质量控制的智能化升级进行深入合作,为所需的实验室自动化设备开发、流程工艺升级提供更加优质的解决方案。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双方将为推进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智能自动化升级贡献更多力量。▲丹纳赫中国生命科学平台总裁李蕾先生致辞丹纳赫中国生命科学平台总裁李蕾先生表示:“自2019年6月起,随着丹纳赫几大业务平台在中国成立,丹纳赫在中国本土化的步伐持续加快。其中丹纳赫生命科学作为丹纳赫的主要业务板块之一,以本土客户需求为核心,在丹纳赫创升中国的本土大战略下,更是为加速中国本土创新和发展而努力,服务中国市场的高成长。此次,丹纳赫生命科学与镁伽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希望我们双方的合作能够不断深入,通过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创新技术,提高实验效率,让科学家能够从重复人工实验中解放出来关注更高价值的工作,为传统实验流程带来变革。”▲镁伽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瑜清先生致辞镁伽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瑜清先生表示:“与生命科学服务领域的全球创新者丹纳赫生命科学达成战略合作,是镁伽战略布局生命科学领域所取得的里程碑式进展。我们非常期待未来双方将以更加开放创新、携手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实验室自动化领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前沿研究,以AI+自动化加速生命科学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边界探索,进一步缩短药物研发和上市进程,在人类健康长寿的大命题里贡献力量。”▲镁伽科技与丹纳赫生命科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大合影
  • 17人!中国生命科学"最高奖"—— 第十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候选名单公布
    据8月8日消息,2022年度第十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专家评审会议8月6日举行。通过院士、专家函评,评审专家委员会会议评审,评选出2位“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候选人、“谈家桢生命科学国际合作奖”空缺、3位“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候选人、2位“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候选人和10位“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候选人。“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是由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先生提议、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的生命科学技术奖项,旨在促进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激励生命科学工作者不断创新。该奖创办14年来,多位获奖者获奖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该奖项已经成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被誉为“中国生命科学最高奖”。2022年度第十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候选名单公示如下: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候选名单王俊,男,1963年11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院士是中国胸部微创手术最早的探索者和引领者,是中国肺癌微创综合诊疗体系的建立者。他长期工作在胸外科医教研第一线,为推动我国胸外科技术创新和学科转型做出了历史性贡献。陈子江,女,1959年10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辅助生殖与优生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大学教授。30多年来,陈子江院士围绕不孕症等生殖障碍疾病及出生缺陷重大科学问题,在辅助生殖临床研究、生殖障碍疾病病因机制解析和出生缺陷防控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谈家桢生命科学国际合作奖候选名单空缺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候选名单王卫庆,女,1961年10月出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科主任、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内分泌肿瘤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徐瑞华,男,1967年2月出生,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教授、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肿瘤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黄国英,男,1962年9月出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复旦大学儿科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学系主任。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候选名单姜标,男,1962年11月出生,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娄竞,男,1963年1月出生,三生制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候选名单王佳伟,男,1976年11月出生,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 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金鹏,男,1976年9月出生,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常务副院长。杨巍维,男,1980年7 月出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组长(PI)、研究员。肖百龙,男,1978年11月出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岩,男,1985年6月出生,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副主任。陆路,男,1982年2月出生,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病原生物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学伟,男,1974年6月出生,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导,校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周大旺,男,1976年1月出生,厦门大学副校长、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维莅,女,1973年8月出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施鹏,男,1973年10月出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亚速旺邀您相约2023中国生命科学大会暨中国生命科学博览会
    展会概况2023中国生命科学大会暨中国生命科学博览会(简称CLSE),会议规格高、规模大、学术引领性更强与产业结合更紧密,形成更为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将成为党中央“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号召和“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乃至世界生命科学界最高规格、影响力最深远的品牌盛会。会议安排:展出时间:2023 年 5 月 20-22 日 展出地点: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 亚速旺展位号6号馆 B02-1本次CLSE展会,亚速旺(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将携多款明星产品联袂而至,亮相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 。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公司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产品及技术。 亚速旺始终致力于行业的发展与创新,并持续为客户提供高端生命科学仪器产品以及一体化解决方案。诚挚邀请您拨冗出席2023 CLSE期待与您相遇!
  • 爱德华真空发布EDWARDS涡轮分子泵nEXT 730 & 930新品
    nEXT 730 和nEXT 930是EDWARDS全球销量超过8万台的明星产品——涡轮分子泵nEXT系列的新成员。nEXT 730和nEXT 930将为您带来如下收益:- 更高抽速(氮气)——730 l/s、925 l/s- 360° 任意角度安装- TIC 控制器可同时控制分子泵和三路真空规管- 维护间隔长,用户可自主维护- 设计灵活,满足OEM定制需求更多信息请见下:抽速:尺寸:创新点:更高抽速:730 L/s、925 L/s (N2) 可360° 任意角度安装 TIC控制器可同时控制分子泵和三路真空规管 EDWARDS涡轮分子泵nEXT 730 & 930
  • 生命科学领域的行进者
    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征途中,为了理想,他们奔赴海外求取知识 学有所成后,他们义无反顾回到祖国,将个人的理想融入社会发展的潮流,致力于研究生命科学。科研先锋杨福全和创业精英周慧君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代表。   留学路线图:不远万里求学路   对于在生命科学领域从事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研究的年轻人而言,在海外求学的日子虽然漫长而辛苦,却也美好而充实。      杨福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质谱首席技术专家,在国内获得博士学位后,奔赴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又3次赴美从事访问研究。在美国,杨福全通过和色谱、质谱以及蛋白质组学等领域的国际一流科学家合作交流,对国外相关的技术领域有较全面的认识。      周慧君,留学美国后获得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和遗传学博士学位,并在斯坦福大学完成临床分子基因学的博士后研究。她是美国医学遗传学协会会员,同时也是该学会临床分子遗传学行医执照认证专家之一。周慧君告诉笔者,她当时抱着解开生命奥秘的理想去美国研究基因。在美国求学的那几年,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实验室和图书馆。   事业蓝图:归国发展机遇大   杨福全自2004年应聘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工作后,负责建设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他简单而通俗地向笔者介绍了相关情况:“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备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也建立了一支技术支撑队伍,面向国内提供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服务。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以蛋白质组学方法学研究与应用为目的的课题组,开展一系列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研究。”   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的周慧君,在美国加入因塞特公司的生物遗传学计划后,意识到生命科学技术将会迎来飞速发展期。她向笔者兴奋地解释道:“2000年,美、英、日、中、德、法等国花了近40亿美元破解人类基因的奥秘。而现在提供给普通老百姓的基因检测服务,只要几百元钱或者几千元钱。”   觉察到商机后,带着在全美生物医药商务竞赛中第一名的成绩,周慧君回到了中国,开始了她的创业历程。2008年年底,周慧君在北京创建了国内首家基因检测服务公司——益基宏(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创建iDNA网,专注于面对公众个人的DNA服务。而益基宏生物科技也在2010年6月成功进驻北京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生命科学宏图:竭其所能做贡献   据杨福全介绍,一些重要的蛋白质组学关键技术基本源于国外,国内的主要大型仪器设备(包括生物质谱和色谱等)都依赖从国外进口,相比于国外,整体落后了1至 2年。但经过国内科研人员的努力工作以及不断的国际交流合作促使一些优秀科研人才回归,国内蛋白质组学研究总体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也在缩小。   事实上,国内外存在的这种差距也为归国人员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带头人,杨福全致力于将国外最新的色谱技术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引进国内,并结合生物物理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趋势,开展方法学研究和应用研究。“作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的多学科交叉技术平台,蛋白质组学技术是连接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纽带,也是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成临床应用的关键技术。”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创业先锋,周慧君谈起自己出国的初衷,脸上带着微笑:“我当时抱着解开生命奥秘的理想去美国研究基因,过去20几年都在这一领域工作。”周慧君进一步向笔者介绍道,“国内正在崛起的经济环境给iDNA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 电镜核心部件专题|EDWARDS谈“不简单”的真空泵技术
    前记:近五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中国电镜产业化发展之路上多点开花,电镜、电镜功能附件装置与设备、电镜制样等方面不断有新的产业化技术涌现。其中不仅包含扫描透射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聚焦离子束显微镜、透射电镜原位研究系统等重要技术的商品化,也不乏场发射枪、高压电源、光阑等电镜关键部件的攻克。在中国电镜技术产业化呈现百花齐放、国家对电镜设备产业化问题高度重视背景下,仪器信息网也别策划电镜技术系列征稿活动,共同探讨中国电镜产业技术、市场的机遇与挑战。相关投稿将整理至对应专题展示,并在仪器信息网相关渠道推广,欢迎大家投稿,电镜技术、市场相关均可(投稿邮箱:yanglz@instrument.com.cn,关于征稿内容要求也可邮件咨询或电话联系:15311451191,同微信)。本期主题为“电镜核心部件技术”,对应专题如下(点击图片进入专题),相关约稿将陆续上线,欢迎关注。以下为EDWARDS供稿,EDWARDS是百年专注于真空和尾气处理解决方案的制造及供应厂商,服务于半导体、平板显示、可再生和存储能源、科学分析仪器、制药和冶金等先进行业。 EDWARDS与主流分析仪器制造商多年的合作经验,使其对真空技术在电镜分析中的作用有着深刻理解。以下,EDWARDS分享了对真空技术的看法及相应解决方案。--------------------电镜中的真空技术与解决方案供稿:EDWARDS(埃地沃兹)一张漂亮的电镜照片,离不开高真空甚至超高真空环境,不管您留意到它的存在与否。电镜照片的质量与高真空环境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神秘关系呢?让我们从电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上一探究竟。无论您在用的是扫描电镜还是透射电镜,它们都是使用一束电子束照射样品上并产生信号,这些信号被检测器检测到,然后被转换成图像,就是我们平常见到的SEM或者TEM照片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没有这么容易了。科研苦不苦,你我最清楚!电镜的测试腔内(见图表1 电镜的内部基本结构),无论是产生电子的电子枪,还是将产生的电子进行聚焦的电子透镜,抑或是控制和微调光束位置的电磁线圈,再或者是检测信号的检测器,都必须位于一个高真空甚至超高真空的腔室(镜筒)内。如果真空压力达不到要求,产生电子的灯丝会烧断;如果真空压力达不到要求,电子束与大量残留的空气分子发生碰撞而产生散射,最终导致电子束中的电子无法达到样品,得到的图像也失去了意义;如果真空压力达不到,将大大降低检测器接收信号的效率。图表1.电镜的内部基本结构(*图片来源于网络)因此,为了使得电子在测试腔内可以畅通无阻地移动,电子显微镜的真空压力需要达到1E-7bar,甚至1E-10mbar的超高真空。正是因为高真空和超高真空环境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把研究对象放大少则几万倍,多则几十万倍。在如此高的放大倍数下,试想一下,如果有些微的震动,拍出的照片“雾里看花”;如果有些微的震动,电子束的定位出现“错乱”,得不到指定位置的信息。因此,在选型真空产品时,不但要满足获得一个高真空或者超高真空环境,同时还要保证所用真空产品能够使得整个系统处于极低振动的环境当中。获得一个高真空和超高真空的环境来之不易,所以,在满足真空压力和低震动的情况下,同时需要确保所选的真空产品质量具有高的可靠性。EDWARDS针对电镜行业的真空解决方案EDWARDS是百年专注于真空和尾气处理解决方案的制造及供应厂商,我们服务于半导体、平板显示、可再生和存储能源、科学分析仪器、制药和冶金等先进行业。EDWARDS与主流分析仪器制造商多年的合作经验,使我们对真空技术在电镜分析中的作用有着深刻理解。EDWARDS针对不同的电镜应用可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图表2.全套真空解决方案 真空系统的洁净程度直接决定了电镜照片的质量,因此,前级泵的选择至关重要。EDWARDS率先推出了具有波纹管密封技术的nXDS涡旋干泵,是业内公认可提供洁净真空的前级泵。nXDS具有维护周期长、运行噪音低、极限真空好等多重优点,已经在国内外多家电镜产品上广泛应用。除此之外,还可提供多级罗茨nXRi, 隔膜泵等多种选择以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图表3. nXDS在电镜真空系统中,保证高压系统的正常使用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背景噪音的影响,从而获得一个优质的分子流真空环境是所有厂家追求的目标。分子泵作为最常用的高真空获得设备,也同时承担着多种责任,例如:进样腔、样品腔、电子枪等部位真空要求不一致,这就需要真空泵具有分流的设计,可以提供不同的真空度。同时电镜的超高分辨率也决定了分子泵需要有低振动的属性。EDWARDS推出的nEXT系列分子泵可充分满足以上需求,并已大量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电镜中,如nEXT85系列在台式电镜中,nEXT240系列在钨灯丝电镜中的应用。图表4. nEXT系列在一些高端电镜中,甚至用到了超高真空,此时,离子泵成为了首选。Edwards提供一列不同抽速,不同应用的离子泵,尤其是电镜专用系列,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电镜版离子泵内置了EXIMO屏蔽罩,有效降低放射电流和离子泵磁场对电子枪的污染和影响;此外,离子泵内部增加了额外的放电柱,大大提高了离子泵在超高真空下的启动能力。图表5. Gamma离子泵真空测量在电镜真空系统中同样不可或缺,Edwards拥有多年真空规管生产经验,可提供全系列真空规,测量范围覆盖1000 mbar到2E-12mbar,满足您各种需求。EDWARDS一直秉承着 “致力于科学,忠实于用户” 的宗旨,今后也将不断突破、不断进取,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科学真空解决方案。
  • 生命科学巨头养成术:不断并购
    行业有句俗语,“越往上游走,卖水人越安全。”继生物药、CXO相继"退烧"之后,他们背后的“卖水人”——上游生命科学行业,俨然成为下一轮行情的接力者,在“寒冬”之下备受关注。从2020年至今,A股已有16家生命科学上游企业上市,超过过去18年累计的2倍。2021年平均募资额为20.46亿元,是近年资本最活跃的时期。▲生命科学上游企业近年A股IPO数量和平均募资额截止2022年9月,来自招商证券全球化竞争,残酷又公平。在这个离科学最近、离下游最远的关键领域,国产化率目前仍是捉襟见肘,国际巨头如丹纳赫、赛默飞世尔雄踞市场多年,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落后就要学习。在拆解全球TOP企业发展路径后,我们发现,虽然起家的方式千种万种,但几乎每一家的成长都离不开并购整合,这一核心路径。据不完全统计,过去的30多年里,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发生了上千起并购,有成功,也有失败,并购俨然成为生命科学行业的基础商业战略。未来,中国生命科学企业走向全球,除了打磨自身研发功底,并购一定也是必选项之一。那么,研究全球TOP企业的偏好,以及并购整合之道,就显得很有必要。持续活跃的生命科学并购生命科学行业较为特殊,细分赛道众多且每一项壁垒都不低。以生物药生产中的生物反应器为例:生物反应器是一个集机械、流体、控制、生物等多学科的高新技术产品,需要长年的技术积累才能研发出成品,而这样的产品,在生命科学领域数不胜数。因此,除了并购或疫情等重大事件影响,几乎引不起排名的太大波澜。▲全球生命科学业务TOP 5企业① 汇率:1欧元=1.0477美元。② 每个企业生命科学业务划分及定义各不相同,以上占比为根据各企业年报测算而来,仅做参考。在全球生命科学巨头之中,业务组成多样,如果只统计生命科学业务,2021年,从营收看:• 赛默飞世尔第一,生命科学业务营收约217亿美元,连续第九年位列榜首。• 丹纳赫第二,生命科学是其一大业务,2021年营收约149.6亿美元,增速高达41%。• 安捷伦第三,79%业务在生命科学领域,2021年营收约50.2亿美元,同比+17%。• 赛多利斯85%业务在生命科学领域,营收34.5亿美元,驱动了整体高增长。对于以上行业巨头来说,排名与并购能力息息相关。• 据Bloomberg中收录的M&A数据,赛默飞世尔进行收购的次数位于可比公司前列,近十年M&A支出占收入比重达到18%。创造了股价十年十倍的神话。• 丹纳赫更是业内知名的“并购之王”,成立30多年以来,累计进行了超400次并购重组。过去十年市值增长超7倍。• 安捷伦起初剥离于惠普,以半导体业务起家,通过超近30次并购,脱胎换骨为一家生命科学企业。在过去的十年中,股票上涨近500%。• 赛多利斯起源于1870年德国的一个精密仪器工作坊,150多年里,从小小的天平产品完成了生命科学龙头集团的转型,不同于同行的频繁出手,赛多利斯近20年的并购仅10起左右,但却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市值十年增长30倍不止。相比之下,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超200%,黄金价格则仅上涨了19%。可见,并购不仅是生命科学企业保持行业地位有效方式,还是撬动股价与市值增长的有力杠杆,因此,才能让生命科学巨头沉迷于此道,并乐此不疲。去年,赛默飞世尔174亿美元收购CRO巨头PPD,吹响疫情之后大额并购的号角。另一方面,随着生物制药领域“低垂的果实”基本已被采摘完毕,将越来越依赖上游提供的高价值解决方案,因此并购在未来的几年里,势必将继续活跃。▲近20年生命科学领域主要公司的市销率与标准500市销率对比,来自兴业证券并购、整合、分拆,颠覆赛道步步为营生命科学企业的大力并购,不仅让资本市场认识到该领域的巨大潜力,且明显具有赛道颠覆能力和市场整合能力。虽企业并购动机多样,但无论出于怎样的考量,并购都是围绕“企业自身发展”的核心来进行的,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环节:• 并购:抢占新市场高地,获取先进技术、延长自身业务线。• 整合:推动内部整合,依据市场需求,锁定发展方向。• 分拆:聚焦长板,保持适当规模,适时拆分以保持灵活性。并购:直击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作为头部企业,走在技术前沿是必要法则,而并购是抢占新市场高地的利器。全球巨头向来出手阔绰,从0到1迈向一个新领域,充满不确定,并购龙头公司显然会提高成功率。以赛默飞世尔为例,公司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热电公司(Thermo Electron),主要开发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的仪器,在成为生命科学全球TOP 1的路上,部分对细分龙头的并购包括:• 2006年,Thermo Electron与Fisher Scientific合并成为赛默飞世尔科技,成为试剂耗材头部供应商。• • 2011年,收购戴安,成为色谱行业领先者。• • 2021年,收购PPD,跻身全球CRO行业TOP 5...▲Thermo Fisher股价与重要并购事件,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从上图来看,这些并购充分体现了其资本运作的能力、进入新市场的野心,以及对全球生命科学市场的前瞻力,与赛默飞世尔走向领先的道路息息相关。“老大哥”作业基本是明牌摆在这里,尽管细分龙头“价格不菲”,还是引发众多行业后来者亦步亦趋的学习。• 2021年7月,珀金埃尔默以约52.5亿美元收购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抗体和试剂领导品牌BioLegend。这是珀金埃尔默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交易。• 今年8月,赛多利斯宣布收购重组人白蛋白产品和技术的全球领导者Albumedix100%的股份,价格约为4.15亿英镑。整合:完善“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拼图收购可以高效拓展产品组合,之后该如何在公司内部发挥良好协同效应?这往往跟随行业趋势、企业战略而定。生命科学领域SKU众多,仅作为一个产品提供商,很难拓展市场,因此整合并购所得,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是目前市场上的一种趋势。• 比如2013年,赛默飞世尔以136亿美元收购基因测序市占率第二的公司 Life Technologies ,后将生命科学业务作为独立业务重点发展,此后,又通过一系列并购优化产品组合、为疫苗、单抗、CGT 等多种疗法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收入占比提升迅速,2021年,其生命科学业务超越实验室产品及服务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占比40%),且在不断拉大与第二名之间的差距。丹纳赫更是优秀的“赋能型”整合选手,其业内闻名的DBS方法论(Danaher Business System),致力于将收购标的培养成行业数一数二的王牌选手,实现业绩和估值的攀升。• 今年9月,丹纳赫将2020年收购的Cytiva(前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 和2015年收购的Pall整合为一家 85 亿美元的生物技术集团(The Biotechnology Group),致力于打造服务生物分子开发阶段、临床试验阶段,再到商业化的全流程服务体系。丹纳赫称之为“零头痛”的客户体验。▲丹纳赫DBS示意图,来自:公司公告近几十年,赛多利斯收购的企业也都为一次性工艺袋、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基、色谱、过滤系统等生命科学工具领域产业链相关的公司。比如在2020年4月,对丹纳赫部分生命科学部分业务的收购,同样是在补充“拼图”,向着全流程解决方案迈进。▲过去近20年,赛多利斯生物工程解决方案业务占比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第一大业务来自:招商证券分拆:聚焦长板,保持适当规模大量收购之后,企业需要明确业务版图,剥离非重点业务,为后续增长铺平道路。这一点,在丹纳赫身上最为明显,从一家信托公司发展到全球生命科学顶级提供商,离不开对无关业务的果断剥离。最近的剥离事件发生在9月15日,丹纳赫宣布将把环境和应用解决方案业务部门分拆成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丹纳赫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ainer Blair表示,“丹纳赫将成为一个更专注于科学和技术的领导者,致力于创新并对人类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精细管理大师,丹纳赫似乎非常懂得“点到为止”——保持适当规模,将有潜力的业务分拆上市,不仅有利于稳固生命科学领域的地位,也拓宽了融资渠道,去进行下一轮收购,这种故事几乎贯穿在丹纳赫的全部成长阶段。• 2016年,拆分多元化工业成长型企业Fortive,随后以40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分子诊断公司Cepheid。• 2019年,丹纳赫剥离了其牙科业务Envista,之后以214亿美元收购了Cytiva。▲丹纳赫集团目前保有的品牌,来自:丹纳赫官微中国企业:在正确的路上走向远方中国,正在全球生命科学舞台上展露头脚。根据Frost Sullivan测算,2020年中国生命科学支持产业总规模可达500亿元左右,2024年,可达到约800亿元的市场规模。在从中国走向全球的路途中,毋庸置疑,并购同样是国产崛起的关键方式之一。2015年,国企万润股份亮相国际生命科学领域并购竞技场,以8.5亿人民币收购美国试剂公司MP Bioproducts。2021年,迈瑞医疗以5.32亿欧元收购全球知名的专业IVD原材料供应商HyTest(海肽生物),摇身握住行业“命脉”,成为专业原料厂家中数一数二的选手。今年7月,据外媒报道,国药集团考虑收购生命科学工具公司BBI Life Sciences,以增强其DNA合成能力,后者估值可能超过10亿美元。当前阶段,国内企业尚处于成长初期,发展方式多样,采取产品代理、投资并购、战略合作等拓展产品渠道的方式也屡见不鲜。例如:•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泰坦科技等选择代理之路,引入多个海外知名企业代理产品。• 通过灵活的投资并购策略打造生物制药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多宁生物等。越是起风时越要保持冷静。赛默飞世尔的案例告诉我们,并购的“初心”是为了巩固行业地位,切不可追求短期的资本增值,牺牲前途。毕竟只有走在正确的路上,才能到达想要去的远方。赛默飞世尔前身Thermo Electron是全球NO.1的科学仪器公司;2007年与Fisher Scientific合并后位居前三;2013年,收购Life Technologies后又重新回到了第一的位置,并且保持至今。▲赛默飞世尔近20年排名变化
  • 科技部举办“生命科学”专题讲座
    10月22日上午,科技部基础司、人事司和直属机关党委邀请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博士作了题为“生命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的报告。这是今年三部门共同举办现代科学知识系列专题讲座之一。李学勇书记、曹健林副部长出席了讲座。来自部系统13个单位70余人参加了讲座。   王晓东博士围绕生命科学在基因组计划、RNA干扰、干细胞等三个方面的典型事例介绍了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历程及对人类健康的贡献,阐述了学科交叉对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展望了生命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讲座过程中,大家踊跃提问,王博士一一给予解答。王博士严谨的治学作风、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及诙谐幽默的性格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讲座结束后,李学勇书记会见了王晓东博士,并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李书记对王晓东博士毅然全职回国、不计名利、潜心钻研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其领导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近年来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
  • AI遇到生命科学,必将大有所为
    4月21日,2022《理解未来》首期科学讲座——“AI+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预测”在全网线上开讲。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高文指出,为了让AI为科学问题服务,首先要打造先进自主的云态智能算力平台,支持大规模开源、开放和模型共享。作为鹏城实验室(又称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主任,他介绍,鹏城云脑 II 已建设成为首个国产自主的 E 级 AI 算力平台,并形成了自主AI基础软件栈、AI 算法流水线,高性能并行计算等一系列支撑架构。  而在AI赋能生命健康领域,鹏城实验室正在开展建设的鹏城扁鹊大模型通过依托鹏城云脑大装置构建横跨基因和表型的多模态知识图谱、预训练模型和高精度生理生化仿真模型等,通过对人体生命组学大数据进行数据感知融合分析建模,最终服务生命健康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推动健康医疗。  美国芝加哥丰田计算技术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许锦波则展示了通过使用人工智能,颠覆蛋白质结构预测,改变分子生物学研究范式的突破。  他指出,蛋白质是由20种天然氨基酸组成,通过原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三维构象。过去,科学家通过晶体衍射、核磁共振、冷冻电镜等实验技术测定原子的三维坐标,存在耗时长、花费高、无法保证100%成功的问题。且传统的结构预测方法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成功率很低。而深度学习技术可以从同家族蛋白的演化关系中学习并预测残基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前瞻对话环节,嘉宾们围绕“AI for Science及AI+生命科学的未来十年”“AI+生命科学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何促进交叉学科的融合发展”以及“产业角度的应用路径和价值”等议题展开对话。  《理解未来》科学讲座是未来论坛面向公众开放的科学公益讲座,目前已成功举办70余场,超过140位科学家参与其中。2022《理解未来》科学讲座聚焦“AI+生命科学”,由未来论坛理事、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谢晓亮领衔策划,邀请人工智能、计算机领域以及蛋白质结构预测、分子力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担任主讲及对话嘉宾,分享前沿科学突破,激发科学创新思维。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之生命科学概况简析
    编者按:8月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简称杰青)科学基金获奖名单。本文基于这份名单,结合之前4年的获奖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杰青性别分布,生命科学领域的杰青性别分布,杰青机构分布并对其中杰青&ldquo 大户&rdquo &mdash &mdash 中国科学院及附属机构的杰青概况进行分析,杰青职称分布概况。   经分析,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视生命科学领域的投入,不过生命科学领域竞争更激励,且生命科学领域女性杰出青年人才相比其他领域更多。   1 性别分布与生命科学   (1)杰青性别分布      图1 2010~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对象的性别占比   由图1可知,女性获奖者占比在10%~15%的区间内。这一比例相比男性占比仍然很低 但是结合《生命科学研究快报》第274期&ldquo 我国促进女性科研人员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rdquo (http://www.bioexpress.ac.cn/zhutis.asp?id=15828 )的统计数据来看,这一比例实际上相比院士中女性占比只有5%来看,已经是比较高的资助比例。   (2)生命科学领域之杰青性别分布      图2 2010~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生命科学领域对象的性别比例   注:此次统计的生命科学包括交叉学科,并参照网络上公布的2010~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生物类)资料。   由图2可知,所有男性杰青中生命科学男性占比基本与生命科学受资助人数的比例相一致,进一步证明,男性在杰青中的主导地位。从学科领域来看,生命科学女性杰青占比比所有杰青中女性杰青占比高,可推测出生命科学领域女性杰出人才相对更多,而从所有女性杰青中生命科学女性占比来看,进一步证明这一观点。   2 机构分布与生命科学   (1)杰青获资助人数靠前机构分布      图3 2010~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前十大机构分布   注:此次排名按照每个机构5年总资助人数进行排名   由图3可知,中国科学院是受资助最多的机构,其获资助人数占每年资助总人数的比例约为27%。      图4 2010~2014年中国科学院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人数排名靠前附属机构分布   由图4可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杰青基金的人数最多。   (2)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投入较多   经统计中国科学院5年共271人获杰青基金,其中生命科学(包括交叉领域)共90人,占比约33.2%。这一比例,与所有杰青获得者中生命科学领域占比五年平均值32.6%接近。   因小编能力所限,未能一一梳理出每年资助的学科领域分布,不过依据相关文献和资料,至少包括信息科学、数学、物理、能源、化学、生命科学等6个学科领域,每个学科领域平均占比16.7%。而生命科学受资助占比在32.6%,可见生命科学领域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较多的学科领域。   3 杰青职称   表1 2010~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对象之职称分布      由表1可知,大多数获资助对象都是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包括副研究员或副教授获资助是相当不易的。   表2 2010~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对象中副高级职称的获奖名单      由表2可知,这5年期间未有生命科学领域副高级科研人员获得杰青资助。一定程度上反映,生命科学领域虽然获资助比例较高,但相比其他学科领域杰出人才更多。   4 小结   由上文可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投入较多,但生命科学人才相对却更多,因而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申请杰青基金的竞争更激烈。不过,从性别来看杰青资助,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杰出青年女性也比其他学科领域更多。
  • 盘点:当科技大佬介入生命科学
    太空与生命领域,似乎是站在科技巅峰的大佬们在主业之外最热心探索的领域。   是的,如果人类还懂得谦卑,应该说是&ldquo 探索&rdquo ,而不是&ldquo 征服&rdquo 。但是对乔布斯、比尔· 盖茨、拉里· 佩奇、马克· 扎克伯格这些先天冒险基因旺盛的人来说,他们对生命领域的探寻,总是有那么一些想要去挑战与改变现状的味道。   太空与生命,这是两个将人类的未知征程推向极致的领域。在那里,人类犹显无助与孤独(相比之下,站在科技与人文交叉路口的孤零零身影算得了什么!),但也正是这样,对它们的探索才最有意义。   下面,虎嗅带你来看一下科技大佬们都在怎么介入生命领域,特别是如何致力于从根本上延长人类寿命。   Foundation Medicine,与乔布斯、盖茨与谷歌都有瓜葛的生物科技公司   据科技博客网站Business Insider报道:上周,美国共有超过12家企业提交了IPO 申请,在这些企业中,有一家企业很有意思:生物科技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   Foundation Medicine的癌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因乔布斯而闻名,乔布斯是第一位尝试使用该公司技术的知名人士。   这项测试能够发现所有导致患者罹患癌症的基因突变,费用为6000美元。这项测试让&ldquo 个体化用药&rdquo 走进了新领域,让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遗传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癌症治疗。   传记《乔布斯》中写道,乔布斯为了完成该测试共花费了10万美元。尽管这最后也没能挽回乔布斯的生命,但是,根据《MIT科技评论》杂志的报道,乔布斯对那次尝试所带来的价值坚信不疑。乔布斯认为,&ldquo 我要么会是第一个能够摆脱癌症的人,或者是最后一个因癌症而过世的人。&rdquo   乔布斯去世后,曾在MIT(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工作的医生们离开了那里,组建了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   据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在Foundation Medicine的首轮融资中,微软创始人比尔· 盖茨共投资了1350万美元,持有4%的股份。谷歌旗下风投公司Google Ventures也对该公司进行了投资,持有9%的股份。在两年时间里,Foundation Medicine共从投资者那里获得了2.51亿美元的投资。   美国科技界的热门投资者、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 米尔纳(Yuri Milner)也在Foundation Medicine投资者行列中。米尔纳还对基因检测初创公司23andMe(该公司联合创始人是谢尔盖· 布林的妻子安妮&bull 沃西基,并接受了谷歌的投资)进行了投资。   Foundation Medicine在上周进行IPO时,又融得资金1.06亿美元,其股票开盘价为18美元,高出其14美元-16美元的区间价格,该公司股价现已涨至35美元以上,增幅已达一倍余。   在生物领域投资手笔最大的:盖茨基金会   美国网站 fiercebiotech.com 今年4月以&ldquo Fierce' s 10 top biotech billionaires&rdquo 为题,介绍了生物技术/生命科学领域的十大亿万富翁,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资金为670亿美元的比尔· 盖茨家族。   盖茨基金会多年来都举办类似&ldquo 探索大挑战&rdquo (Grand Challenge Explorations)之类的活动,该项目面向全球资助大胆而非传统性的研究计划,旨在探索和发现解决全球健康问题的创新方法。   最明确向生命科学进军的互联网公司:谷歌   谷歌于9月18日宣布成立一家名为Calico的新公司,该公司将专注于因衰老而带来的各种问题,包括危及生命的疾病、影响精神和身体敏捷性的问题等。   Google两人创始人谢尔盖· 布林与拉里· 佩奇已向董事会做出相应解释,并一致认同改进人类寿命工程的领域将有非常大的前景,因此Google对进入该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   科技大佬凑份子,组建全球奖额最高的科学奖项   Facebook联合创始人马克· 扎克伯格跟他的妻子普莉希拉· 陈,联手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bull 布林及其妻子安妮&bull 沃西基、风投家尤里· 米尔纳于2013年2月共同创建了&ldquo 生命科学突破奖&rdquo (Breakthrough Prize in Life Sciences)基金会。该组织每年会为获奖者提供300万美元作为奖励,这是目前全球奖额最高的科学奖项。   该基金会的宗旨是奖励并资助那些从事延长人类生命研究的科研人员,主要包括从事对抗癌症、糖尿病、帕金森和其他疾病研究的科学家。   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个人主页上写道,&ldquo 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像科学家、研究人员、工程师这样的英雄。我们需要为那些治愈了疾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并改善人类生活的英雄们授予奖励。&rdquo   据媒体报道,该基金会的动议来自米尔纳,他说服了扎克伯格和布林出资创立了这个基金会。他说:&ldquo 年轻人将发现,不是只有体育和娱乐明星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 有了基因图谱,我们在未来10年到20年内很有希望取得更大的进展,所以现在是时候激励一下那些最优秀的科学家了。 &rdquo 他透露,&ldquo 我的两个近亲都不幸患上了非常糟糕的疾病,其中一人得了癌症。所以我成立这个奖项也有一点私心。&rdquo 在他倡议下,几位科技大佬凑出了3300万美元的创始基金。   继上述几位大佬之后,马云夫妇成为加入赞助该基金会的&ldquo 第四者&rdquo ,每年将为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捐献300万美元。   科技巨头或大佬还在以哪些方式探索生命科学?欢迎补充。
  • 16人!“中国生命科学诺贝尔奖”颁奖——第十四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9月17日消息,第十四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南昌大学举行。颁奖礼由“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主任饶子和院士主持。饶子和院士、陈卫院士、徐涛院士、陈晔光院士、宋尔卫院士等为获奖者颁奖。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致欢迎辞。此前,8月6日,2022年度第十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专家评审会议举行,评选出17位候选人。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宋尔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乳腺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徐安龙,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谈家桢生命科学国际合作奖Robert G. Roeder,洛克菲勒大学,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谈家桢临床医学奖王建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房静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兼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徐讯,华大集团执行董事、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王二涛,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王奇慧,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青年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王祥喜,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与免疫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朱永群,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生命科学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颖,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剑峰,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分子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海涛,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沈晓骅,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副系主任、教授陈兴,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教授郭国骥,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是由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先生提议、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的生命科学技术奖项,旨在促进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激励生命科学工作者不断创新。该奖创办14年来,多位获奖者获奖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该奖项已经成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被誉为“中国生命科学诺贝尔奖”。谈家桢是世界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谈家桢生命科学奖2008年至今已评选十四届,共28位科学家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成就奖”,3位科学家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国际合作奖”,13位临床医生获得“谈家桢临床医学奖”,10位专家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132位青年学者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其中,共有24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得成就奖,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得临床医学奖。这十四届中,有3位教授在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后,获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14位教授在获得“谈家桢临床医学奖”“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后,分别获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众多优秀人才由此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不可忽缺的力量。
  • 艾普拜生命科学解决方案助力生命科学新赛道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艾普拜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苏州市领军人才企业,致力于精准医疗诊断产品(诊断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检测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研发团队由多位资深归国博士领军,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实验技术等硬件和软件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技术研发课题,并获得与核酸微量检测以及数字PCR检测相关的多项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公司建设有快速PCR、快速定量PCR、国际领先的数字PCR检测平台、显微成像获取与分析等仪器及技术的研发平台,可持续开发与疾病相关的分子及细胞遗传学检测、靶向用药指导等多领域的分子诊断系列产品。▎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是第三代数字PCR技术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全自动智能化工作流程,直观友好的交互界面,只需一步加样为用户提供最简捷的目标核酸绝对定量的解决方案,强大的AI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微滴可视化质控,原始结果溯源,确保数据可信度和可靠性;凭借3色/6色荧光通道先进设计和独特的串扰补偿,突破通道限制,实现高阶多重检测,节省时间和成本。▲ 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盘古(Pangaea)快速荧光定量PCR系统盘古(Pangaea)快速荧光定量PCR系统是由资深国际团队设计和研发匠心打造的,具有国际水准、优异品质的PCR产品。采用马洛半导体精确控温和独特的光波导检测设计,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均一性,升温速度可达8.5°C/s,获得结果快速。国际化软件设计和操作规范,操作简易,数据可视化,支持中英文等多语言,带来前所未有的操作体验。▲ 盘古(Pangaea)荧光定量PCR系统▎Pangaea Super 8 超快速荧光定量PCR系统Pangaea Super 8 超快速荧光定量PCR系统,20分钟得到结果,是用于即时检测的一款超快速、便携、免校准的分子诊断PCR仪器平台,保障现场快速分子检测需求。▲ Pangaea Super 8 超快速荧光定量PCR系统▎正倒置一体智能化高分辨荧光生物显微镜正倒置一体智能化高分辨荧光生物显微镜,采用世界级光学元件,在超高清显示屏上观察样品,具有无与伦比的清晰度。机身可180度翻转,轻松实现正、倒置功能切换,系统简洁,节省空间,简化操作,一机实现切片、培养皿、培养瓶、多孔板等多种样品类型的自动化采集成像;具备明场、暗场、相差、荧光、偏光功能,是真正的多面手,满足对显微成像设备的多种要求。▲ 创新型新一代正倒置一体生物显微镜
  • 大数据与生命科学
    编者按:2014年6月13日,《科学》杂志刊载了一篇由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科技出版顾问Mike May撰写的一篇题为&ldquo Big Biological Impacts from Big Data&rdquo (DOI:10.1126/science.opms.p1400086)的文章。鉴于大数据作为目前的一个热点概念,本文对该文进行了编译。本文首先梳理了大数据所包含的三层含义,然后就这三层含义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基于基因组数据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很多机构都意识到利用大数据的前景。本文列举了一些机构已开发或正在研发的、用以分析大数据的方法或工具。例如,美国BioDatomics公司开发了比传统软件分析速度快100倍的BioDT软件 加拿大多伦多的ACD/Labs公司开发的计算系统在处理大数据时能够整合各种数据格式 加利福尼亚州的IBM Almaden研究中心开发的文本挖掘工具 汤森路透NuMedii公司基于大数据的药物再利用。大数据除了以上三个含义,本文还提及大数据还应包含&ldquo 复杂性&rdquo ,并列举了马萨诸塞州的GNS Healthcare公司基于数据的复杂性而开发的REFS分析平台。最终,本文认为所有致力于研发大数据的努力都应该落在使大数据能够促进未来生物学和医学发展的方向上来。   大数据是目前最热的概念之一,也是容易被曲解的概念。顾名思义,大数据意味着大量的数据,然而这只是从字面理解的含义。概括来看,大数据包括三层含义(3V):数据量大(volume of data),处理数据的速度快(velocity of processing the data),数据源多变(variability of data sources)。这是那些依赖大数据工具进行分析的信息的重要特征。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主任Keith Crandall表示,尽管生物学家花费大量精力收集数据,实际上,现在生物学面临的瓶颈在于大数据。例如,2002年8月,对第一个人完整基因组测序工作,集中了20个研究所的专家,利用这些研究所所配置的基础设施,经历13年,投入30亿美元获得了约30亿核苷酸序列。而目前,为某个人测序仅需要1000美元,每周产生320多个基因组。随着研究人员不断开发方法,处理大数据的量、速度和可变性方面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始研发分析信息的新方法。   生命科学的数据来源和形式多样,包括基因测序、分子通道、不同的人群等。如果研究人员能解决这一问题,这些数据将转变成潜在的财富,即问题在于如何处理这些复杂的信息。当下,相关领域期待那些能分析大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转换成更好理解基础生命科学机制和将分析成果应用到人口健康上去的工具和技术的面市。   (1)&ldquo 量&rdquo 的持续增加   数十年前,制药公司就开始存储数据。位于美国波士顿默克公司研究实验室(Merck Research Labs)的副董事Keith Crandall表示,默克公司在组织成千上万病患参加的临床试验方面已经进展了好些年,并具有从数百万病患的相关记录中查出所需信息的能力。目前,该公司已经拥有新一代测序技术,每个样本就能产生兆兆位的数据。面对如此大数量级的数据,即使是大型制药公司也需要帮助。例如,来自瑞士罗氏公司的Bryn Roberts表示,罗氏公司一个世纪的研发数据量相比2011~2012年在测定成千上百个癌细胞株的单个大规模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前者只是后者两倍多一些而已。Roberts领衔的研究团队期望能从这些存储的数据中挖掘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因而,该团队与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PointCross公司进行合作,以构建一个可以灵活查找罗氏公司25年间相关数据的平台。这些数据,包括那些成千上万个复合物的信息,将利用当下以获得的知识来挖掘进而开发新药物。   为了处理大量的数据,一个生物学研究人员并不需要像公司一样需要一个专门的设备来处理产生的数据。例如,Life Technologies公司(目前是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的一部分)的Ion个人化操作基因组测序仪(Ion Personal Genome Machine)。这一新设备能够在8个小时以内测序多达2 gigabases。因而可在研究人员的实验室操作。Life Technologies公司还有更大型的仪器,4小时以内测序可高达10 gigabases。   然而,对学术领域和产业领域的生命科学研究人员,新一代测序既提供了好处也带来了问题。正如Crandall所抱怨的那样,他们并不能有效研究如此多的基因组,除非开发的计算机系统能够满足分析大量数据的需求。基于这种现状,其领衔的团队与波士顿大学的医学助理教授W. Evan Johnson进行了合作,以开发分析新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平台产生的数据,进而能够将DNA的gigabases信息转化为计算机的千兆字节。该软件将DNA样本与参考基因组比较,以便确定病原体。Crandall表示,其每个样本存储的数据达20千兆字节,而这样的样本就有成千上万个,这样每个样本分析所产生的数据就相当多。   实际上,如此大数量的数据其实对于卫生保健来说其实十分有用,因为研究人员必须在设计其试验时充分考虑人群的多样性。来自剑桥大学的转化医学教授Chas Bountra表示,毕竟从50万人获得的结论比从10个人获得的结论要可靠有说服力得多。   也有研究人员期望看到在卫生保健方面基因组数据能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例如,遗传信息可揭示生物标志物,或某些疾病的指示物(某些分子只出现在某些类型的癌症中)。英国牛津大学维康信托基金会人类遗传学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Human Genetics)的基因组统计学教授Gil McVean教授表示,基因组学为人来了解疾病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基因组学可以为人类找到与某类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基于这一标志物进行靶向治疗。例如,正因为某个分子驱动某种癌症的进展,那么可以靶向这一分子进而治疗癌症。为了应用这一理念,McVean领衔的研究团队通过李嘉诚(Li Ka Shing)捐献的3 300万美元正在剑桥大学创建Li Ka Shing健康信息和探索中心(Li Ka Shing Centre for Health Information and Discovery)。该中心将成立一个大数据研究机构。McVean总结道,该中心将将分析数据过程和基因组研究结合在一起,这样他们将能够克服在收集大数据和分析大数据方面的一些难题。   (2)分析的高速性   第二个V,也就是velocity,意指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速度要高要快。研究人员需要高速处理以便分析大量增加的数据。   过去,分析基因相关数据存在瓶颈。马里兰州的BioDatomics董事Alan Taffel认为,传统的分析平台实际上约束了研究人员的产出(产能),因为这些平台使用起来困难且需要依赖生物信息学人员,因而相关工作执行效率低下,往往需要几天甚至几周来分析一个大型DNA。   鉴于此,BioDatomics公司开发了BioDT软件,其为分析基因组数据提供400多种工具。将这些工具整合成一个软件包,使得研究人员很容易使用,且适用任何台式电脑,且该软件还可以通过云存期。该软件相比传统系统处理信息流的速度快100倍以上,以前需要一天或一周的,现在只需要几分钟或几个小时。   有专家认为需要测序新工具。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电子计算工程系的副教授Jaroslaw Zola表示,根据数据存储方式、数据转换方式和数据分析方式,新一代测序技术需要新计算策略来处理来自各种渠道的数据。这意味着需要生物研究人员必须学习使用前沿计算机技术。然而,Zola认为应该对信息技术人员施加压力,促使他们开发出让领域专家很容易掌握的方法,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隐藏掉算法、软件和硬件体系结构的复杂性。目前,Zola领衔的团队正致力于此,研发新型算法。   (3)多变性   其一,生物学实验室往往有多种设备,这些设备产生的数据是以某种文档形式存在。所以,加拿大多伦多的ACD/Labs公司开发的计算系统在处理大数据时能够整合各种数据格式。ACD/Labs的全球战略主管(director of global strategy)表示,该系统能够支持各种设备产生的150多种文档格式,这就有利于把多种数据汇集到同一个环境中,例如汇聚到其开发的Spectrus数据库中。该数据库可以通过客户端或网页访问。   生物学大数据还体现新型可变性, 。例如,德国Definiens的研究人员分析的组织表型组学(tissue phenomics),也就是一个组织或器官样本构造相关的信息,包括细胞大小、形状,吸收的染色剂,细胞相互联系的物质等。这些数据可以在多个研究中应用,例如追踪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特征变化的研究,测定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或测量药物对某些器官/组织的细胞的影响等。   结构化数据,例如数据表格,并不能揭示所有信息,比方药物处理过程或生物学过程。实际上,生活着的有机体是以一种非结构化的形式存在,有成千上万种方式去描述生物过程。默克的Johnson认为有点像期刊文本文档,很难从文献中挖掘数据。   加利福尼亚州的IBM Almaden研究中心(IBM&rsquo s Almaden Research Center)的分析专家和研究人员Ying Chen领衔的团队数年来都致力于开发文本挖掘工具,目前他们正在使用的是&ldquo 加速药物发现的解决方案&rdquo (accelerated drug   discovery solution)。这一平台集合了专利、科学文献、基础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如化学物质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等),有1 600多万中化合物结构,近乎7 000种疾病的相关信息。利用这一系统,研究人员从中能够寻找可能对治疗某种疾病有用的化合物。   其他一些公司致力于挖掘现有资源,以发现疾病的生物学机制,基于此来研究治疗疾病的方法。汤森路透位于硅谷的NuMedii公司,致力于寻找现有药物的新用途,又称之为药物再利用(drug repurposing)。NuMedii的首席科学家Craig Webb表示,使用基因组数据库,整合各种知识来源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快速发现药物的新用途。之后,该公司根据该药物的原有用途中的安全性来设计临床试验,这样研发药物的速度快而且成本低。Webb描述了该公司的一个项目:研究人员从2 500多种卵巢癌样本中搜集基因表达数据,再结合数种计算机算法来预测现有药物是否具有治疗卵巢癌或治疗某种分子亚型卵巢癌的潜力。   (4)复杂性   诺华公司的生物医学研究所(Novartis Institutes for BioMedical Research,NIBR)的信息系统的执行主任Stephen Cleaver在三V的基础上还加了个复杂性(complexity)。他认为制药公司的科研人员通过某些病患个体,到某些病患群再到整合所掌握的各种数据分析数据,这一过程很复杂。在卫生保健领域,大数据分析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因为要联合各种类型的信息,例如基因组数据、蛋白组数据、细胞信号传导、临床研究,甚至需要结合环境科学的研究数据。   联合这些数据获得的结果可能将产生全新治疗疾病的方法。马萨诸塞州的GNS Healthcare创始人之一Iya Khalil表示,促进人类对疾病机制的理解,取决于如何体现这些数据的价值,如何从这些数据获得启示。Khalil领衔的研究团队联合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数学运算、计算机算法和超级计算机来探索疾病背后隐藏着的种种机制,并跟踪病患可能对哪些治疗有特殊响应。而GNS Healthcare所依赖的分析平台称为REFS,其具有被逆转(reverse)和模拟(simulation)的功能。也就是说,该软件可以使某些疾病的一些过程逆转(reverse),从而逆向构建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分子网络 基于这一网络信息,模拟一些可以作用于这些通道的化合物,从而了解相关过程的发展方向。除了卫生保健,REFS还可以应用到基础生物学。例如Khalil领衔的研究团队使用这一技术制作了一个细胞复制循环分子模型。   对于Khalil和其他研究人员而言,所有关键在于利用大数据推动科学向前发展。NIBR Cleaver认为使用先进数据挖掘方法非常前沿,但是必须对新一代科学假设有建设性,也就是说利用今天的大数据能改变明天的生物学和医学。   本文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科学研究快报网)游文娟 。
  • 中国生命科学最高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发,14位杰出科学家获奖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6409dff4-57f0-4d2a-bc2c-44f27d1c5b49.jpg" title=" 958ca39a9e5406714023a81d88d5ae1d4f01662b.jpg" alt=" 958ca39a9e5406714023a81d88d5ae1d4f01662b.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与会领导、嘉宾与获奖科学家合影。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由中南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湘雅医院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包括多位中国两院院士和外籍院士在内的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14位杰出科学家荣膺第十一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成就奖、临床医学奖、产业化奖、创新奖,并围绕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作了深入研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仪式上,与会领导和嘉宾为金力院士、阎锡蕴院士颁发成就奖,为乔杰院士、瞿佳教授颁发临床医学奖,为郜恒骏教授颁发产业化奖,为程功教授、戴俊彪研究员、黄志伟教授、刘光慧研究员、刘江研究员、刘默芳研究员、舒跃龙教授、孙强研究员、王宏伟教授颁发创新奖,以表彰奖励在从事生命科学事业做出杰出成就专家、突出贡献的临床医务工作者、产业化过程突出贡献和取得创新研究成果的青年学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悉,获得成就奖的金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人类遗传学家,他系统解析了东亚地区的人群的遗传结构、群体分化、迁徙路线、人群混合和环境适应等进化事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基因-表型-环境三者之间复杂的进化关系,为推动我国进化遗传学、基因组学和计算生物学的进步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同获成就奖的阎锡蕴院士在肿瘤生物学和纳米生物学交叉领域做出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她发现纳米酶,提出纳米酶概念,建立纳米酶标准检测方法,发明纳米酶肿瘤诊断与治疗新技术,创造全球首例纳米酶产品,开辟纳米酶研究新领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临床医学奖获得者乔杰院士在为改善女性生育力、防治遗传性出生缺陷提供了新途径,为生殖领域相关疾病从病因、诊断、治疗到预后等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临床医学奖获得者瞿佳教授首创被国际学术界誉为“眼视光学中国模式”的眼视光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制定和推行多项眼科和视光学规范及标准。获得产业化奖的郜恒骏则牵头制定了第一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生物样本行业标准及国家生物样本技术标准体系与系列国家标准,堪称中国生物银行的标准化开创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乔杰院士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言,她说:“谈家桢先生设立这个奖的初衷就是希望把生命科学与基因组学、生殖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并进一步拓展,同时搭建起相关学科沟通的桥梁。相信这个奖的颁发将进一步激励我们奉献科学,把我们的根植于祖国大地,让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在医学领域为人类健康做更多的贡献,助力‘健康中国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相关链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为我国遗传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自2008年设立至今,为促进我国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及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以及领军人物不断涌现做出了杰出贡献。日前,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委托第三方对全国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进行综合评价位列第四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成就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金力院士、阎锡蕴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金力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是我国著名的人类遗传学家,他系统解析了东亚地区的人群的遗传结构、群体分化、迁徙路线、人群混合和环境适应等进化事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基因-表型-环境三者之间复杂的进化关系,为推动我国进化遗传学、基因组学和计算生物学的进步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阎锡蕴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肿瘤生物学和纳米生物学交叉领域做出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她发现纳米酶,提出纳米酶概念,建立纳米酶标准检测方法,发明纳米酶肿瘤诊断与治疗新技术,创造全球首例纳米酶产品,开辟纳米酶研究新领域。&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临床医学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乔杰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在为改善女性生育力、防治遗传性出生缺陷提供了新途径,为生殖领域相关疾病从病因、诊断、治疗到预后等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瞿佳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首创被国际学术界誉为“眼视光学中国模式”的眼视光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制定和推行多项眼科和视光学规范及标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产业化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郜恒骏教授 & nbsp & nbsp 郜恒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创新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程功教授、戴俊彪研究员、黄志伟教授、刘光慧研究员、刘江研究员、刘默芳研究员、舒跃龙教授、孙强研究员、王宏伟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程功:清华大学基础医学系研究员,虫媒病毒性传染病(Arthropod-borne virus)的致病机理及疫苗研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戴俊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合成生物学及表观遗传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黄志伟: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免疫和神经领域大分子结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刘光慧: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人多能干细胞与衰老和疾病研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刘江: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表观遗传学、干细胞和肿瘤;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刘默芳: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细胞所研究员,非编码RNA,miRNA、piRNA功能机制研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舒跃龙: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院长,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孙强: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克隆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王宏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结构生物学; /p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p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23日在合肥成立。同时,安徽省立医院挂牌成为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 /p p   经安徽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科学院三方协商,决定共同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当日,三方召开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成立大会,并在安徽省立医院举行“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挂牌仪式。 /p p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政府将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纳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点建设内容,为培养医学高端人才、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创造条件。 /p p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说,中科院将支持中国科大发展“科大新医学”,将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建设纳入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研究所分类改革,支持学校参与卓越创新中心和创新研究院等建设,大力发展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与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p p   中国科大的生物和生命学科由著名生物学家贝时璋在1958年创建,现已发展成为集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中科大注重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以免疫、神经退化性疾病、生殖、肿瘤为代表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其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前1%。 /p p   安徽省立医院是一座始建于1898年的百年名院,在疑难危重症疾病诊断与治疗等方面代表着安徽的最高水平。安徽省立医院挂牌成为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后,保留原名称,原承担的功能、任务、职责不变,独立法人单位性质不变。 /p p   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院士说,几年来,校、院双方在肿瘤免疫治疗、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入。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成立及附属第一医院挂牌,对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地方民生社会发展,实现大学和地方政府双赢,推进中国科大世界一流大学和安徽省立医院一流医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p
  • 生命科学 梦想启动未来――访通用电气医疗集团(GEHC)生命科学部门钱伟佳总经理和他所领导的团队
    前言: 生命科学是当代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克隆羊的诞生、基因图谱的破译、SARS和禽流感疫情起因的探明,这些引起大众关注的多项里程碑式的科技进展无不是源于生命科学技术的风云裂变。通用电气医疗集团(以下简称为GEHC)生命科学部门作为生命科学领域先进技术的引领者,在蛋白质研究,生物制药等诸多生命科学领域提供众多技术平台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并积极与全球的生物医药工作者携手合作,致力于探索人类健康的奥秘。而今年11月下旬, GE又将在沈阳、上海和台北三地举办Bioprocess研讨会,探讨如何建立高效生物技术产业平台的相关问题。日前,本网荣幸地联系到GEHC生命科学部门钱伟佳总经理和他所领导的专家团队,对部门发展状况和产品性能等诸多方面深入了解,以本文记之。 通用电气医疗集团(GEHC)生命科学部门钱伟佳总经理 第一节 GEHC生命科学部门业务概况 GEHC生命科学部门全球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目前生命科学部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全球销售额的5%,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中国市场成为公司总部重点关注的区域,其战略重要性日益显现。GEHC生命科学部一直致力于在药物开发,生物制药的研究和制造,以及蛋白和细胞研究方面推出有突破性的技术,让全球的科学家和专家能用这些技术对疾病进行早期的预测、诊断和治疗。同时GEHC生命科学部还为生物制药领域提供纯化的系统和设备。目前部门业务分为五个部分:Genomic Science, Protein Science, Advanced system, Bioprocess和service。 第二节 蛋白质研究—GEHC生命科学部的重头戏 蛋白质研究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之一。2007年中国启动了蛋白质、量子调控、纳米和发育与生殖等四个研究计划。由此可见,蛋白质研究是中国科学研究的重中之重。GE公司在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拥有样品制备、双向电泳、蛋白质纯化、荧光蛋白质差异定量分析(DIGE)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Biacore)的完整技术平台。GEHC生命科学部的蛋白质研究部门是整个公司的核心部门,在中国部的销售额中占50%以上。 蛋白质组学凝胶途径的研究方法是以双向电泳为基础,早在七十年代就已经有这种方法,但在当时该方法的重复性并不能有效保证,1982年LKB公司推出的Immolbiline固相pH梯度试剂有效解决了采用两性电极进行等电聚焦电泳的阴极漂移问题,随后法玛西亚公司又推出固相pH梯度胶条,1998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专门用于双向电泳第一向等电聚焦的设备IPGphor,自从IPG技术的出现才使得双向电泳技术的重复性得以保证,IPG技术是安玛西亚公司(现GEHC生命科学部)的专利,现在该专利已开放允许其它公司使用。 1998年,安玛西亚公司(现GEHC生命科学部)首次提出荧光蛋白质差异定量分析(DIGE)技术的概念,被誉为是双向电泳技术的一次革命,Ettan DIGE在传统双向电泳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多重荧光分析的方法,在同一块胶上可同时分离多个由不同荧光标记的样品,并第一次引入了内标的概念,极大的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重复性。DIGE技术可检测到样品间小于10%的蛋白表达差异,统计学可信度达到95%以上。在今年DIGE技术欢庆十周年的时候,大家可以清楚看到GE公司在蛋白质组研究的每个阶段做出的努力。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FPLC快速蛋白液相层析概念的推出到九十年代中期Ä KTA explorer全自动纯化系统到今年全新的多维快速蛋白纯化系统Ä KTAxpress的推出, GE一直是生物分子纯化领域的标准制定者和技术引领者,从科研到生产,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各个角落都有GE纯化产品和技术的足迹。GEHC生命科学部也在不懈的努力,希望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推出更多能实际解决客户困难的新产品。 1990年,安玛西亚公司(现GEHC生命科学部)推出全球第一台利用SPR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分析系统Biacore。至今超过4000多篇科学文献提到应用Biacore系统进行蛋白质互作的研究,在全球的装机量超过2500台,在中国的装机量接近100台。GEHC生命科学部通过与国际领先的科研机构及药物公司的广泛合作,不断推出技术创新的新产品。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广泛地应用到疾病机理研究过程中,天然的或重组蛋白质被广泛地使用以发现那些潜在药物治疗的蛋白质靶分子。目前还没有其他单个系统能提供包括从结合特异性、亲和力、动力学直到热力学数据丰富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海量数据的快速分析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GE基于十多年的经验,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改进数据分析软件,从而实现了在几分钟内完成数千个数据的自动分析的能力。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GE解决了控制数据分析的质量,校正多个数据间的偏差等难题,并获得了多项专利。蛋白质组研究有待技术的不断突破,GE将一如既往的在这个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 通用电气中国技术中心 第三节 在中国蛋白质组研究领域的活跃身影 GE公司每年每季都与北京、上海两地在国内蛋白质组学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的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不同级别的双向电泳、荧光差异蛋白定量分析(DIGE)学习班,有效地普及了该技术,使更多研究者可以在自己的实验室得到可重复的漂亮的双向电泳结果。 在蛋白层析方面,从GE的知名品牌Ä KTA推出至今十年来GE建立了Ä KTAClub,每年有实体的活动同时也有网上的论坛,加强GE和客户及客户之间的技术交流;GE也分别和北京上海两地的知名研究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培训伙伴关系,定期举办培训班来推广和普及生物分子纯化技术。 GE公司每年都举办全国巡回蛋白质组讲座,邀请国内外在该领域的专家,积极向国内科研人员介绍国际蛋白质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提供国内蛋白质组同行交流的平台。今年GE除了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在2007年6月于北京、上海、香港召开功能生物学在疾病研究中的前沿应用国际研讨会外,也通过赞助大型会议如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免疫学会议,第五届中国蛋白质组学来促进中国的蛋白质组学领域的发展。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蛋白研究的技术手段,GE公司除了深入学校、研究所举办讲座以外,还在网上建立了网络讲座,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可以随时收看;同时还有专门网上双向电泳用户讨论组,可以得到全球GE公司资深科学家的专业指导。 第四节 细胞生物学领域 随着功能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在活细胞水平上同时观测特定蛋白质或化合物的功能、代谢、毒性和兼容性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由于其速度、自动化程度和软件分析上的缺陷,成为当前细胞成像分析的主要瓶颈。GEHC生命科学部针对功能生物学以及高内含药物筛选研究领域适时 研发的新一代活细胞图像分析系统IN Cell Analyzer 1000 。系统包含高速自动、高质量荧光显微成像仪和IN Cell Investigator图像分析工作站,提供多色荧光成像,对于一次的成像实验可以测量100种细胞参数,在短时间内获得兼具统计意义及高内涵的数据。该产品很荣幸地获得了2007年美国的Frost& Sullivan技术创新奖,足见它在细胞研究技术领域的巨大贡献。 第五节 药物开发领域 GEHC生命科学部一直致力于科研、制药和生物技术产品的研究,以开发创新的工具辅助药物的研发。GEHC生命科学部的技术组合,覆盖从靶点发现与靶点确证、初级筛选和次级筛选,先导化合物筛选和临床前成像等诸多关键领域。 由蛋白质组学出发的靶点发现平台如Ettan 2D DIGE/ MALDI-TOF 差异荧光二维蛋白电泳/质谱分析法,而高内涵活细胞药物筛选概念也快速地被引用于确证新型药物靶点及次级筛选应用。从技术层面而言,高内涵药物筛选平台,如上述 INCell Analyzer 是应用高分辨率的荧光数码成像分析系统在保持细胞结构与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同时监测被筛样品对细胞型态、生长、分化、迁移、凋亡、代谢途径及信号传导各个环节的影响。其特点在单一实验中获得大量相关信息,可以尽早测定药物分子在细胞中的效益及其潜在毒性,以利于及早终止不适当药物的开发与优化。Biacore在药物研究与开发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制药公司全都是Biacore的用户。在药物研发中,Biacore的应用主要分为两大方向:一是表征小分子化合物与靶分子结合的特性,确定最佳的候选药物;二是蛋白质药物的研发,充分了解作为获选药物的小分子化合物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特征对药物研发至关重要。因为在这个阶段有至少数百个先导药物要研究,快速又全面地决定先导药物是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尽早选出最有可能成功药物的关键。Biacore技术能够为做出关键的决定提供多种参数,提高了药物发现和开发过程中的产量和成本效率。 通用电气中国技术中心 第六节 FastTrak技术中心――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生物制药市场 去年年底,GEHC生命科学部在上海设立了FastTrak技术中心, 该中心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首个下游生物技术中心。Fast Trak 技术中心目前装备了目前最先进的下游生物技术设备包括Ä KTAexplorer, Ä KTApilot 和Ä KTAprocess。从去年十月的盛大开幕至今,Fast Trak Asia举办了10个课程,内容涉及层析和膜产品的分离技术、工艺优化、工艺放大、技术转让和工业层析柱的装填。很多业界的领导、管理人员和科学家都陆续参加了不同的课程并对课程的内容和授课人员的水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除了定期举办的培训课程之外,Fast Trak Asia还为业内的三个生物制药公司提供了三个工艺开发项目的服务。在其中一个项目中 Fast Trak Asia通过分析和改进上游的发酵问题建立生产制造工艺,使厂商能纯化足够用来做动物实验的药量,帮助厂商加快新药报批的进程。目前值得一提的是GE正在帮助国内一家疫苗厂家建立从鸡蛋中培养的流感病毒纯化流感疫苗的制造工艺。新的由Fast Trak Asia开发的工艺总共只有三步组成,每步的得率均超过90%,最终产品的质量远超过中国药典的质量要求。和旧的得率低于30%的流感的生产工艺相比新的工艺方法大大提高了产量,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了生产质量的稳定性。通过新的生产工艺的建立,GE希望能整体提升中国疫苗行业的质量标准,帮助中国疫苗企业更快进入全球市场。Fast Trak Asia将在今年11月份继续举办两个课程,如果大家有对GE的课程和GE的工艺开发服务有兴趣,欢迎通过邮件和GE联系,GEHC FastTrak的邮箱是 FastTrakCTC@ge.com. 第七节 关于工业纯化(Bioprocess) 部门 在 Bioprocess 部门主要的产品包括层析产品和膜过滤产品,这些产品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制药行业的下游纯化工艺中。特别是层析产品,GE是这类产品公认的行业领导者,在生物制药行业中已被广大用户认知和接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GE的产品在90%的被FDA批准的药物的生产工艺中被使用。 除此之外,由于在2007年4月成功的收购了Wave Biotech, GEHC可以开始提供生物制药上游生产工艺所需要的细胞培养类产品。这些产品可以节省生产厂商的初期投资和操作成本,降低验证需要,减少维护成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GE为用户提供的是包括产品技术在内的全面的纯化解决方案,这其中包括工艺过程的咨询和实际工艺问题的解决。GE在很多销售活动中其实是和用户共同作战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这样就形成了最终双赢的局面。同时GE根据客户的需要在客户的实验室举办不同形式的讲座,从技术理论和市场趋势等不同的角度不断加强和客户的沟通。 第八节 人员支持媒体合作 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是GE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一直遵守的理念,GE有非常强大和完善的服务体系,销售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比例相当,GE还会根据业务发展的状况不断投入资源来加强客户服务方面的工作。中国是GE在全球的采购中心,根据产品和技术的发展需求GE也在不断地寻求何中国科学家和生物制药行业的合作机会,最终让全球的客户受益。 GEHC一直十分重视和业内媒体的合作,在网络媒体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快速有效的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GE的目标用户是GE最关心的。目前GE和多家业内不同的网络媒体合作进行公司新闻的发布,公司市场活动和产品促销活动的宣传,在线的技术讲座,网上产品的展示和技术资料的下载等,同时还设立了技术交流园地随时随地和用户进行技术切磋。也有专人负责网络宣传,相信GE和仪器信息网的合作也会越来越深入。 后记: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还有人说:“十九世纪是英国的世纪,二十世纪是美国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世纪伊始,后续还有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最有发展潜力的国度,在最有发展潜力的科学领域,该有多少辉煌值得我们拭目以待。让我们祝愿GEHC生命科学部门发挥技术优势,把握时代机遇,一路走好! 编辑:廖庆玲
  • 安捷伦在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设立奖学金,助力生命科学领域优秀人才培养
    近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办了奖学金颁奖仪式。安捷伦作为奖学金捐赠企业之一,受邀参与。安捷伦代表谢侃(右一)与获奖同学合照厦门大学作为中国具有百年历史和优秀声誉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直以来致力于培养卓越人才,并取得了显著成就。生物学学科作为厦门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专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迄今已培养了众多杰出的生命科学领域人才。此次,安捷伦在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设立奖学金,旨在支持学院优秀研究生的培养,助力优秀学子在生命科学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安捷伦也希望借助此次机会能够为中国未来发展注入更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共同推动生命科学创新领域的领先发展。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楼(图片来源于学院官微)在奖学金颁发仪式上,安捷伦代表对本次获得安捷伦奖学金的6名同学表示祝贺,并为他们颁发了奖状。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感谢企业的捐赠,同时也希望获奖的同学能牢记厦大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勇攀科学高峰;常怀感恩之心,矢志报效祖国和社会。多年来,安捷伦持续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支持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除先后在多所大学设立奖学金,安捷伦还捐资支持大学基础研究项目,并设立“安捷伦思想领袖奖”,支持顶尖科学家开展前沿科技研究,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近期,安捷伦将思想领袖奖授予中国科学院深圳研究院刘陈立研究员,这也是中国第7位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点击阅读原文)。未来,安捷伦也将继续支持中国高等院校,助力培养更多各行业的优秀人才,为提升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 聚力国产生命科学仪器产业化发展——生命科学仪器创新成果转化圆桌论坛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加强产研对接,聚力“中国造”高端生命科学仪器,2021年4月23日下午,第四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生命科学仪器创新成果转化圆桌论坛在无锡融创万达文华酒店会议中心如期举行。论坛汇集了来自科学仪器及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众多业内人士,现场座无虚席,讨论气氛十分热烈。会议现场近年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重大研发成果不断涌现,加速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生命科学仪器市场“窗口”大开。科学仪器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国家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当各国都把发展科学仪器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并且在中国制造品质革命的背景下,“中国智造”高端生命科学仪器的快速发展有助解决迫在眉睫的“卡脖子”难题,这也是我国生命科学仪器行业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生命科学仪器相关专家、用户以及厂商技术人员就生命科学仪器在临床应用的推进发展和如何提高实现进口仪器的核心配件国产化可能性等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共同探讨,并综述了生命科学仪器产业化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次论坛上半场报告环节由刚刚荣获“2020科学仪器行业企业年度人物”的西安天隆科技创始人、西安交通大学彭年才教授主持。下半场圆桌讨论环节,由北京四正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罗敏博士主持并发起议题讨论。主持人:西安天隆科技创始人、西安交通大学彭年才教授主持人:北京四正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罗敏博士在论坛的报告环节中,多位国内优秀的科学仪器创新技术成果持有人、仪器研发科学家、仪器公司企业家分别展示了各自领域的创新技术成果。颜晓梅 (厦门大学化工学院 教授)《纳米流式检测技术的研发、应用与成果转化》颜晓梅教授团队首创性地结合瑞利散射和鞘流单分子荧光检测技术,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流式检测技术,实现单个纳米颗粒(7-500 nm)以及外泌体、病毒、细菌、亚细胞器等天然生物纳米颗粒的粒径及其分布、颗粒浓度、和生物化学性状的高通量多参数同时表征。该技术的粒径表征分辨率媲美透射电镜,检测速率高达每分钟上万个颗粒,同时兼备电子显微镜难以实现的生物化学性状分析功能,填补了国际空白。项目团队积极推进技术产业化,仅用3年时间就将“纳米流式检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中国智造”,厦门福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纳米流式检测仪出口到全球顶尖的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和高科技企业。报告介绍了纳米流式检测技术的研发策略、仪器性能、生物医学应用和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万瑛(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 教授)报告主题:《基于梯度微流洗涤的流式细胞检测标准化》样本处理是多色流式标准化的关键环节。万瑛教授团队针对样本处理中离心洗涤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基于液流速度梯度的细胞洗涤技术。和同类技术相比,该技术具备洗涤效率高、细胞丢失少、状态影响小、重复性好的优势。结合自动化移液技术,可实现样本处理全过程的自动化、标准化和高通量化,为多色流式标准化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马波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 研究员)报告主题:《拉曼单细胞分析/分选关键技术及仪器》与现有荧光细胞分选技术FACS相比,拉曼激活单细胞分选RACS 具有无损非标记的特点。马波研究员在报告中聚焦基于微流控的单细胞拉曼光镊液滴分选、高通量流式拉曼单细胞分析与分选及单细胞测序等系列关键技术、仪器系统及其在拉曼抗生素耐药性快检和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吴东平(复旦大学 教授)报告主题:《国产数字PCR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吴东平教授介绍了数字PCR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作为小海龟科技的创始人,他还介绍了小海龟科技基于微流控芯片式数字PCR产品的巨大优势。据了解,小海龟科技已经开发了第一代和第二代数字PCR产品,第三代全自动一体化数字PCR仪正在火热研发中。吴教授还希望在三年之内,小海龟科技的三代数字PCR产品都能在数字PCR市场占有较大市场规模。同时他还希望能够借助资本的力量拓展市场,争取让小海龟科技在三年左右的时间上市,并向国际市场进军。刘毅楠(苏州文迪光电 创始人 )报告主题:《高精度光学滤光片在生命科学仪器中的应用》刘毅楠博士首先介绍了文迪光电主要产品为光通讯用滤光片、红外镀膜产品、生化分析滤光片、激光镀膜、高端镜头,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服务。据他介绍研发团队由专门从事光学镀膜研制二十余年的资深人员创建,团队设计并制造了行业中最多种应用于生物医学探测及高分辨率要求分析系统的高精度光学滤光片,如PCR分析仪、POCT、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拉曼光谱仪等。 所有的报告结束之后,本次论坛还特别安排了圆桌讨论环节,各位在场嘉宾讨论热烈,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在场嘉宾广泛交流产学研未来道路发展的想法。现场不少参会专家、听众用户、用户代表及仪器厂商就自己关心的话题积极提问和探讨!圆桌讨论嘉宾参与议题讨论会后,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唐海霞女士(下图右三)与参会嘉宾们进一步讨论并合影留念。部分参会嘉宾合影
  • 生命科学行业并购简史
    p   并购是企业快速成长,获取新技术,进入新市场的捷径,在资本的加持下,生命科学领域在过去的30多年里发生了上千起并购,本篇文章重点为您解读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Thermo Fisher, EMD,Roche,GE Life Science,Agilent,Lonza,Danaher,BD /span /strong 等行业巨头的并购历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b4efde4b-befc-48f6-9d8f-bb01107f1e40.jpg" title=" 赛默飞.png" alt=" 赛默飞.p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p p   从logo可以看出,ThermoFisher是标准的生命科学服务型企业,纽约交易所上市公司,标准普尔500成分股,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地区,2017年收入约210亿美元,净利润22.25亿美元,员工70000人。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006年,英国Thermo和美国Fisher以换股方式合并,在它们各自发展过程中以及合并后的12年里,总共有232次并购发生 /span /strong ,这些并购充分体现了ThermoFisher扩大规模的野心,资本运作的能力,进入新市场的雄心,对全球生物医药市场的前瞻力,以及消灭竞争对手的用心。 /p p   Thermo:1956年成立 /p p   Fisher:1902年成立 /p p   Finnigan 1990 /p p   Hypersil-Keystone 2000 /p p   Chromacol 2006 /p p   National Scientific 2006 /p p   Cohesive Technologies 2007 /p p   La-Pha-Pack 2008 /p p   Dionex 2011 /p p   *以上几家都属于色谱质谱产品线,ThermoFisher通过不断并购终于成为该行业龙头。 /p p   柯达公司有机化学部 1993 /p p   Janssen Chimica 1993 /p p   Perbio Science AB 2003($7.14亿,Perbio收购的知名品牌有Pierce—标记化学, Endogen—细胞因子检测,Hyclone--培养基,因反垄断法卖给GE) /p p   Oxoid 2004 ($3.3亿,微生物培养基) /p p   Dharmacon 2004($8千万,RNAi,后因反垄断法卖给GE) /p p   Apogent 2004 /p p   Affinity BioReagents (ABR) 2008(抗体) /p p   Open Biosystems 2008(全基因组克隆) /p p   Fermentas 2010(分子生物学试剂) /p p   Finnzyme 2010($2000万,PCR) /p p   Life:2013年$136亿被并购(从Roche手中赢得,Life并购的品牌请参见后面的并购树) /p p   Alfa Aesar 2015($4.05亿,化学试剂) /p p   MTI-GlobalStem 2016(生命科学试剂) /p p   Affymetrix 2016($13亿,基因芯片) /p p   从以上并购可以清楚地看到ThermoFisher对生命科学最核心工具—试剂和耗材的重视及整合理念的演化,事实上,Fisher一个世纪以前就是从化学试剂起家的。 /p p   *ThermoFisher进入21世纪后也重仓押注临床诊断,并且相当有前瞻性,以下案例既有成功,也有不那么成功。 /p p   Cellomics 2005 (高内含分析先驱,21世纪初组学高大上化身,虽被$4900万捡漏,但Fisher并没有很好地整合基因组业务,随着Dharmacon卖给GE,Cellomics也被人遗忘了。) /p p   B· R· A· H· M· S2009 ($4.7亿,PCT诊断) /p p   Phadia 2011($35亿,过敏检测,Phadia来自Pharmacia与辉瑞的合作) /p p   OneLambda 2012 ($9.25亿,组织配型检测) /p p   Ion Torrent 2010 /p p   Core Informatics 2017(科研数据云端服务) /p p   Patheon2017(CDMO,$72亿) /p p   FEI Company 2016($42亿,电子显微镜) /p p   BD AdvancedBioprocessing产品线 2018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从ThermoFisher的并购历史来看,他们主要还是追求一站式采购所带来的综合利益,希望大卖场式平台能带来足够客流量,形成良性循环。 /span /strong /p p   他们的成功离不开美国足够大的本土市场和良好的资本市场。从Thermo,Fisher和Invitrogen各自发展轨迹来看,都是在创始阶段就展现了敏锐的商业头脑和资本运作偏好,充分利用了世界金融中心的优势资源,不断做大做强。 /p p   当然,近10年来,随着组织日益复杂化,其核心管理层与华尔街的功能界限越来越模糊,是继续以这种节奏不断满足投资人的胃口,还是放慢步伐,精细整合,外人是很难置喙的,甚至其内部普通员工和基层管理人员都难以看清全貌,更不用说战略预测了。 /p p   不管怎么说,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的并购,应该是看到了生命科学总的发展趋势,希望他们的眼光是准确的,生命科学的市场天花板远远不止目前人们看到的那样,等他们并购到了一个平台期,也许所有的人会豁然开朗,看到生命科学真正进入了一个巨大的主流开阔地带---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在那里,生命科学研究不再仅仅为制药业,农业,医疗行业服务,而是战略制高点,是兵家必争之地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 /span /strong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580d92f-89ca-481e-8210-27848897dd32.jpg" title=" 赛默飞世尔并购树.jpg" alt=" 赛默飞世尔并购树.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ThermoFisher并购树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47, 150, 70) font-size: 18px " strong EMD公司 /strong /span br/ /p p   Merck Group:1668年成立于德国,一战后其美国子公司Merck & amp Co.先被美国政府国有化,后私有化为现在著名的美国默克制药集团,德国母公司采用EMD为其全球统一名称。2010年收购Millipore, 2015年收购Sigma, 成立MilliporeSigma品牌,旗下共有250多个品牌,总部美国马萨诸塞州大波士顿地区,收入约60亿美元,员工20000人。 /p p   1973年从葛兰素手中收购BDH Chemicals。 /p p   1999年收购生物试剂公司Calbiochem, 并随后收购Oncogene(知名抗体公司)和Novagen(著名分子生物学试剂公司,其蛋白表达系统独树一帜)。 /p p   2003收购基因组先驱Incyte在人类基因组测序竞争中与塞莱拉两败俱伤后独立出去的ProteoPlex。 /p p   2006年以$132亿收购瑞士Serono SA。 /p p   2012年€2170万收购细胞培养和活细胞分析公司CellASIC Corp。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值得一提的是 /span /strong ,1999年德国Merck曾经以$13亿收购生命科学渠道销售巨头VWR,但是2004年又以$16.8亿卖给私募基金Clayton,后者又转卖给另一家私募基金Madison Dearborn,2017年超高纯度材料供应商Avantor在投资基金New Mountain Capital和投资银行Goldman Sachs的支持下,出资$65亿收购了VW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Millipore /strong /span /p p   1954年成立,主营业务为过滤材料和实验室及工业纯水设备。 /p p   1979年并购Waters,1994年又卖出Waters的色谱业务(等于放弃强手如林的色谱市场)。 /p p   1996年收购Amicon(幸亏买的早,不然又是一个Pall)。 /p p   2006年通过并购Serologicals ($14亿,拥有Chemicon,Upstate,Linco等知名抗体品牌)进入生命科学试剂市场。 /p p   2009年收购流式细胞仪公司Guava Technologies,2010年被EMD以$72亿收购 /p p   2011年出面以MerckMillipore名义收购西雅图影像流式细胞仪公司Amnis。 /p p   有意思的是,不久前,Luminex宣布以7500万美元收购MilliporeSigma旗下Guava和Amnis,后者随即确认,窃窃私语两年的传言终于得到了证实:无法做到业界前三的业务板块,GE是不会长期持有的,EMD也一样。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igma-Aldrich /strong /span /p p   1975年由Sigma和Aldrich合并而成。 /p p   1989年以$3900万收购主要竞争对手瑞士Fluka Chemie AG(时年收入为$5500万,不知Roche和Ciba-Geigy为什么要这么便宜卖)。 /p p   1993年$5470万收购Supelco进入色谱市场。 /p p   1998年$3950万收购DNA合成公司Genosys 。 /p p   2005年以$3.78亿收购培养基生产巨头JRH Biosciences。 /p p   2006年收购中国代理商苏伯伟。 /p p   2007年收购生物制药CMO公司Molecular Medicine BioServices 。 /p p   2009年收购化合物软件设计公司 ChemNavigato。 /p p   2010年收购知名参考物公司CerilliantCorporation。 /p p   2012年收购Research Organics Inc.(化学试剂)和BioReliance($3.5亿,动物毒理学,曾被Invitrogen收购)。 /p p   2014年以$1.7亿收购病理诊断公司Cell Marque,次年以$170亿被EMD收购,为了顺利通过欧盟反垄断审查,EMD不得不同意把Sigma的溶剂和无机试剂产品线以$1.19亿低价卖给Honeywell。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一直以来,Sigma-Aldrich以“目录公司”著名,仅1986年就印刷发行了150万本目录,据说他们一直都没什么地面销售人员,主要靠海量目录和蔚为壮观的呼叫中心维系十亿美元规模的销售额(要知道平均客单量是$200)。 /span /strong /p p   Sigma一度想进入临床诊断领域,2000年以$3400万收购德国凝血检测公司Amelung ,但2002年即以$150万卖给Trinity Biotech plc收场。 /p p   EMD以350年高寿之躯,对生命科学最前沿体察入微,无论是技术的前瞻性,还是事无巨细的管理能力,她都要,也都能消化,殊为不易。 /p p   要知道,Millipore已经算行业中有根基的稳健派,但是她整合Serologicals留下来的摊子时,还是让美国东海岸的抗体翘楚Upstate流失了大部分业务精英,元气大伤,至今都无法恢复并购前的锐气和市场价值(Upstate被并购后,信号通路抗体公司CST没有了对手,一路突飞猛进,绝尘而去),这同样也让先进入EMD大家庭的西海岸抗体公司Chemicon黯然神伤。 /p p   本来这两家实力强劲的抗体公司应该是并购后生命科学这个新生长点的核心,但是纵观Millipore目录,留下来的亮点反而是License来的Luminex及附着其上的Linco试剂盒,不成器的Guava流式细胞仪,边缘化的影像流式技术,和Singulex丢弃的科研型单分子检测技术。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相比之下,Sigma从草根做起,一点一点集腋成裘,靠人海战术(实际上是目录在冲锋陷阵),精细化管理,把全世界收集来的化学试剂进行质控,标准化,完善库存,开创生命科学业界24小时发货的先河,其基本功之扎实,无人能比,这完全是逆袭典范,应该给投资人以启发。 /span /strong /p p   Merck在一年之内,力排众议,让骄傲的Sigma排在Millipore之后,整合了两个巨人的物流,魄力昭然。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24382c2f-c826-4f58-b1c2-793a86630db9.jpg" title=" Roche.jpg" alt=" Roche.jpg" / /p p   1896年成立于瑞士。 /p p   1982年以$1.635亿收购独立实验室公司Biomedical Reference Laboratories,一举成为美国1990年代最大的第三方检验中心(20个中心实验室,$6亿收入),又于1995年把第三方检验业务卖给了LCAH。 /p p   1991年以$3.3亿里程碑式收购Cetus公司PCR所有专利权(Cetus公司后来与Chiron合并)。 /p p   1997年以$110亿收购生命科学试剂巨头Boehringer Mannheim(宝林曼)。 /p p   2002年收购基因测序公司454。 /p p   2008年$34亿收购美国病理诊断公司Ventana(后者在卖身之前于2007年收购病理抗体公司Spring BioScience Corp)。 /p p   2010年以$1亿收购肿瘤数字病理公司BioImagene, Inc。 /p p   同年以8500万欧元收购诊断自动化龙头PVTProbenverteiltechnik GmbH,1.9亿欧元收购宫颈癌诊断公司mtm laboratories AG。 /p p   2012年$2.2亿收购血液诊断公司Constitution Medical Inc.,2015年$4.25亿收购微生物诊断公司GeneWEAVE ,未知金额收购PCR酶公司Kapa Biosystems。 /p p   2018年收购肿瘤研究与病人监护公司Flatiron Health,耗资$19亿,同年以$53亿收购肿瘤分子信息学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罗氏收购不以数量取胜,但是个个切中要害: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买PCR知识产权,恰逢Cetus因IL-2被拒遭遇现金流危机,果断出手,目光穿透历史几十年! /span /strong /p p   以PCR为基础的分子诊断/基因测序现在方兴未艾,未来无可限量,该收购以数亿美元赢取未来上千亿的市场先机,其高瞻远瞩,令人叹为观止。 /p p   反观当时的生物医药巨人Chiron,贪图Cetus在新药研发上的名声,并其华丽的壳,结果不久就以区区$11亿把IVD业务分拆卖给了拜耳。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买宝林曼,石破惊天的大手笔! /span /strong /p p   记得欧盟反垄断审查就进行了一年有余,这个技术型的并购因为知识产权数量众多,错综复杂,非常考验法律部门的专业水平。 /p p   事实上,这种教科书式的并购,需要整合全球知识产权和金融业的资源,进行精算估值,预测未来,法律界定,工作量十分巨大,这也是超大型并购一般都发生在商业环境成熟,法律健全,融资渠道丰富的欧美国家的深层原因。 /p p   历史证明罗氏在此案上同样目光长远,她现在的全球IVD第一把交椅的地位,就是当时奠定的。宝林曼丰富的生化酶学资源,扎实的标记技术(包括赋能罗氏的电化学发光技术),试剂盒开发能力,自由穿行于生化,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的超然学术地位,一定让罗氏怦然心动,夜不成寐,因此她才以历史最高价相求。宝林曼之后,欧洲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在深度和广度上傲视美国的生命科学原生巨人。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1ef57136-b1e4-4d22-abec-a5ecbce802d5.jpg" title=" GE.png" alt=" GE.png" / /p p   GE成立于1893年,起始于X射线技术,其医疗板块整个20世纪一直在医学影像领域深耕,其生命科学部门一直到21世纪初才成型,居于其Healthcare部门之下,总部位于英国。 /p p   可能受新经济影响,诸事不顺,GE Life Science并购不多,但是级别足够配得上GE这两个字母: /p p   2003年$95亿收购Amersham plc,Amershamplc由英国同位素试剂巨头Amersham和瑞典生物试剂巨头Pharmacia及挪威Nycomed在1997年合并而来,Pharmacia Biotech部门(Pharmacia还有很强的制药部门并没有出售给GE)旗下曾有LKB-produkter AB和PLLaboratories两大全球生命科学日出前的强势品牌。 /p p   2006年$3.9亿收购瑞典分子互作公司Biacore。 /p p   2007年收购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公司WaveBiotech LLC。 /p p   2011年收购德国培养基公司PAA,进一步加强自己在生物制药领域服务工业客户的能力。同年收购细胞影像分析公司Applied Precision。 /p p   2013年$7.13亿收购英国分离纯化巨头Whatman,并随即在中国开厂生产,对准中国日渐炙热的临床诊断(尤其是POCT)和生命科学市场。 /p p   2014年$10.6亿收购ThermoFisher旗下因并购Life产生反垄断问题的三个品牌:Hyclone(培养基), Dharmacon(RNAi)和Seradyn(磁珠),既拿到大包装折扣,又省了尽调的钱,还得了人情。 /p p   但是3年后,英国基因编辑公司Horizon Discovery以$8500万从GE手里买走了Dharmacon,自2004年Fisher以$8000万收购Dharmacon,13年过去了,Dharmacon几乎原封不动地从美国到英国之间卖了三次,完全感觉不到通胀压力。 /p p   2016年收购瑞士BiosafeGroup,布局细胞治疗市场。 /p p   2017年收购英国纳米纤维过滤公司Puridity。 /p p   2018年Geekwire上刊登了一篇短文:GE quietly sells Caradigm to cancer company Inspirata, more than two years afterMicrosoft pulled out of the joint venture(在微软撤出这家合资公司两年后,GE悄悄地卖掉了Caradigm),2012年GE与微软合资成立健康大数据公司Caradigm,2016年微软撤出,GE买下微软股份,一年以后,另一家健康数据公司Imprivata买下了Caradigm,“收购条款不明”。 /p p   随着两年内两换CEO,GE积累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担心,新CEO上台,势必会有较大调整,难以排到业界前三的生命科学部门何去何从,应该会在未来2-3年见分晓。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bb8cd598-a081-4d5a-abae-f9dbf3e16135.jpg" title=" 安捷伦.jpg" alt=" 安捷伦.jpg" / /p p   安捷伦,1999年从惠普独立,当时是硅谷历史上最大的IPO。但是生不逢时,刚含着金钥匙出生,就碰上经济危机,销售锐减,大幅度裁员,2001年把医疗健康部门以$110亿卖给Philips,2005年又以$26.6亿把半导体部门卖掉。经过一系列瘦身,安捷伦开始买买买了。 br/ /p p   2005年,收购基因芯片公司ComputationalBiology。 /p p   2007年,$2.5亿收购圣地亚哥知名分子生物学试剂公司Stratagene(仪器均为OEM)。收购实验室自动化及软件公司Velocity11。 /p p   2009年,以$15亿收购分析仪器公司Varian。 /p p   2011年,连续收购二代测序样本制备公司Halo Genomics和新药研发样本制备公司BioSystem Development。 /p p   2012年,以$22亿收购病理抗体巨头,丹麦Dako。 /p p   2013年,安捷伦决定再次分拆,生命科学业务保留Agilent,电子测量业务叫 KeysightTechnologies,从此以后,安捷伦就是100%血统纯正的生命科学公司了。 /p p   2015年,以$2.35亿收购代谢组学新锐Seahorse Bioscience。收购临床遗传学和病理数据管理公司Cartagenia。 /p p   2016年,4000万英镑收购拉曼光谱仪器公司CobaltLight Systems。收购遗传学诊断公司Multiplicom。 /p p   2017年,收购测序样本编码公司Population Genetics Technologies。 /p p   2018年,收购爱尔兰细胞分析公司Luxcel Biosciences和Acea Biosciences($2.5亿,在杭州生产的新一代流式细胞仪,有报道称安捷伦此举意在进一步扩大在华市场份额,我宁愿相信安捷伦是想打通流式细胞仪与抗体及基因组的合纵联和,走向肿瘤诊断+新药发现的广阔蓝海)。 /p p   $2.5亿收购毛细管电泳公司Advanced AnalyticalTechnologies, Inc. (AATI)。 /p p   收购化学标准品公司ULTRA Scientific, Inc。 /p p   收购瑞士云端实验管理公司Genohm。 /p p   以$8000万收购糖蛋白试剂公司ProZyme和韩国科研工具代理商Young In Scientific。 /p p   $1.05亿收购临床测序公司Lasergen。 /p p   从安捷伦与惠普拆分,到彻底剥离非生命科学业务,我们不禁要猜测,她究竟在过去的20年间,在硅谷那个无声喧闹的地方,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未来世界图像,以至于砸锅卖铁,全身换血,也要脱胎换骨变成一个生命科学公司?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c463d8e6-e52c-42b6-9215-f5a82c2e1a53.jpg" title=" lonza.jpg" alt=" lonza.jpg" / /p p   龙沙1897年成立于瑞士,是实力强劲的化学与生物技术公司。它的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国际并购。 /p p   1996年, 龙沙$8200万收购CelltechBiologics,开始进入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和单克隆抗体市场。 /p p   2006年,收购比利时多肽合成公司UCB。 /p p   2007年,龙沙$4.6亿收购Cambrex旗下生物学试剂业务,这给了龙沙目前细胞培养业务的骨架品牌: /p p   Clonetics(细胞系,原代细胞) /p p   Biowhittaker(培养基,内毒素检测) /p p   FMC(电泳,琼脂糖金标准) /p p   2008年,收购德国细胞转染公司amaxa,条款未披露,谣传是2亿美元现金。 /p p   2009年,收购印度CRO公司Simbiosys 。 /p p   2010年,收购小型CRO公司Algonomics。 /p p   2016年,收购肝细胞筛选平台公司Triangle Research Lab。 /p p   2017年,收购细胞和基因治疗公司PharmaCell 。 /p p   收购爱沙尼亚的外泌体先驱HansaBioMed Life Sciences。 /p p   从龙沙在中国市场上的动作可以看出,它正在努力从一个化工企业变成生命科学的有力竞争者,聚焦于细胞供应为核心的药物发现和细胞治疗。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c72630b1-6f18-44b8-b097-971a17aadf5f.jpg" title=" 丹纳赫.png" alt=" 丹纳赫.png" / /p p   于丹纳赫,国内媒体已经有很多介绍了,最近其前任CEO出任GE董事长兼CEO成为工业界新闻,再次引起了很多人对丹纳赫的好奇心。其实,丹纳赫今年4月份向GE提出收购其生命科学业务,但是据说GE并未积极反应,根据GE去年46亿美元销售额,外界猜测该业务值200亿美元左右。不管这个猜测是捕风捉影还是无风不起浪,让我们来看看丹纳赫在生命科学并购的历史吧。 br/ /p p   2003年,$7.3亿收购丹麦血气分析仪巨头Radiometer,进入临床诊断领域。 /p p   2005年,4.5亿欧元并购Leica Microsystems AG,进入光学显微和病理市场,奇怪的是,LeicaMicrosystems在2004年录得6.6亿美元收入,公告说收购价包括了债务和其他责任。考虑到另外一个Leica--徕卡照相机公司,也是在数码浪潮下苦苦挣扎,控制权被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轻易拿走的情况,不得不为老实的德国人而惋惜。 /p p   2006年,$5.2亿收购澳大利亚病理公司Vision Systems Ltd,后者拥有英国著名的免疫组化抗体公司Novocastra。 /p p   2009年,$6.5亿收购Melucular Devices,$4.5亿从Life手中收购质谱巨人 AB SCIEX 50%股份。 /p p   2011年,$68亿收购BeckmanCoulter,后者因遭遇FDA指控而股价大跌,所以有人说丹纳赫是嗜血的鲨鱼。事实上,以Beckman在临床诊断,离心机和基因组分析等方面的领先地位和Coulter在血球计数仪和流式细胞仪方面的雄厚实力,68亿美元的价格确实太低了。这在2015年丹纳赫以$138亿收购过滤公司Pall时对比鲜明。 /p p   2012年,通过LeicaMicrosystems收购风投基金ATV旗下数字病理公司Aperio。 /p p   2013年,$3亿从第三方检验公司Quest手中收购快检诊断公司HemoCue。 /p p   2016年,$40亿收购基因诊断公司Cepheid(以微流控技术专利多而著称,国内想做微流控的,请认真研究其专利体系)。 /p p   $7亿收购色谱耗材公司Phenomenex。 /p p   2017年,收购云端研发平台公司IDBS。 /p p   2018年,收购合成生物学巨头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 Inc.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f1addfe1-e893-43a7-a1e4-6d9c21c28382.jpg" title=" BD.jpg" alt=" BD.jpg" / /p p   BD成立于1897年,业务分为两个部门:BD Medical and BD Life Sciences,总收入约115亿美元,净利润约7.5亿美元,员工6.5万人,生命科学部门主要由微生物诊断和流式细胞术应用组成。 br/ /p p   1973年,BD公司与斯坦福大学合作,开发成功世界上第一款流式细胞仪,FACS I。 /p p   1980年,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BACTEC 460TB诞生。 /p p   1997年,通过与Genzyme争夺,BD收购流式细胞分析抗体公司PharMingen($7500万),并于圣地亚哥设立BD Bioscience(BDB)总部。 /p p   其后,BD利用PharMingen班子收购抗体公司Transduction Laboratory,分子生物学公司Clontech(1998年以2亿美元购入,2005年以6000万美元卖出),单细胞检测先驱Atto Bioscience($2500万),药物代谢和毒理检测公司Gentest Corporation(2012年以7.3亿美元与Falcon Labware产品线一起卖给康宁公司),蛋白质组学公司FFE Weber GmbH等一系列研发型公司,想把以流式为核心的细胞分析业务拓宽,包括基于流式细胞仪的多重检测,细胞内功能检测,新药筛选,毒理,分子检测等,但并不成功,目前看来仅有PharMingen收购可称成功。 /p p   2011收购美国个人流式细胞仪品牌Accuri。 /p p   2012 收购英国Sirigen group,弥补因错失荧光染料王牌Molecular Probe(现在ThermoFisher旗下)而造成的新产品研发被动局面。 /p p   2015收购硅谷的单细胞核酸分析公司(yes,again!)Cellular Research,目前已经推出AbSeq,FACSMelody细胞分选仪,Rhapsody单细胞分析系统等一系列产品线,并计划把PharMingen所有抗体都开发成单细胞检测相关的Antibody-oligo产品,一转眼,BD俨然成为最性感的单细胞基因分析技术平台,利用自己在流式细胞术的领先地位和巧妙收购,快速解决单细胞分离分析技术痛点,弯道超车,在包括液相活检在内的广阔未来占据了有利地位。 /p p   对超大型巨人来说,Bio-Rad,R& amp D Systems,Enzo,这些中型企业,是很好的并购标的,但是,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对那些多层次收购而言,不能层层穿透直达原生品牌,进行有机整合的并购,都是危险的,低效的。 /span /strong /p p   近年来,中国资本频频亮相国际生命科学领域并购竞技场,从国有上市公司万润股份2015年8.5亿人民币收购美国试剂公司MP Bioproducts,到中国民间私募基金Origin Technologies为了争夺Affymetrix而组团到硅谷注册投资公司,惜败ThermoFisher,一直到国产VC不惜与BD对簿公堂,也要投巨资到流式细胞仪新秀Cytek,开发高端流式细胞仪,正面硬刚统治该细分市场达40多年的垄断力量,到Thermo Fisher不遗余力推广“in China,for China”的国产品牌合作项目,我们分明感觉到了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中国的生命科学产业高潮已经在路上了。 /p p    strong 作者简介 /strong :北京四正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罗敏 /p p   1980—1984年,安徽大学生物系,本科。 /p p   1984--- 1987年,北京大学生物系,硕士。 /p p   1987---1990年,复旦大学遗传所,博士。 /p p   1992年,创办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p p   1993年,开发成功TORCH系列试剂盒 /p p   1996年,与美国PharMingen公司合作,在国内举办多场流式细胞术讲座和学习班,促进了流式细胞仪在国内的普及应用。 /p p   2000年,创办GeneMay,Inc.,加入著名的Biocom协会。 /p p   2001-2004年,获得PharMingen创始人250万美元投资, 建立北京生产研发中心, 引进美国BD公司专家在国内开始流式细胞分析试剂国产化。 /p p   2004年,主持美国GeneMay,Inc.并购BioCarta和Orbigen两公司。期间,主持将BioCarta首创的400个Pathways商业许可给Gene Logic公司,整合进其著名的GeneExpress数据库。将Orbigen的siRNA技术商业许可给美国Gene Transfer System公司。与国家艾滋病中心联合获得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CD4免疫指标检测试剂的研制”,资助资金250万元,并于第3年顺利通过验收。 /p p   2006---2008年,与美国ABI,VWR两上市公司谈判对晶美公司的并购, 完成尽职调查全过程。后因股东纠纷未成,导致晶美公司解散。 /p p   2009年,创办北京四正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启流式试剂国产化并于2018年进入临床诊断市场。 /p
  • 十一位科学家获生命科学巨奖
    据《自然》网站消息,来自美国、荷兰和日本的11位科学家获得了首届生命科学大奖——“生命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 in Life Sciences)。他们分别获得该奖的五个奖项,每个奖项奖金为300万美元,该数目是诺贝尔奖奖金(2012年为120万美元)的2.5倍。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David Botstein和哈佛大学教授Eric S. Lander获得基因组学奖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Lewis C. Cantley、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Hubrecht研究所教授Hans Clevers、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Napoleone Ferrara、美国纪念斯隆• 凯特林癌症中心教授Charles L. Sawyers、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教授Bert Vogelstein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Robert A. Weinberg获得癌症奖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Titia de Lange获得端粒奖 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得干细胞奖 神经生物学奖则授予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Cornelia I. Bargmann。   “生命科学突破奖”是由俄罗斯亿万富翁Yuri Milner等企业家共同设立。去年,Milner曾设立同样奖金的“基础物理学奖”,授予了霍金等九位理论物理学家。此次,他联合的企业家有美国遗传技术公司前CEO Art Levinson、谷歌创立者之一Sergey Brin、23andMe公司创立者Anne Wojcicki,以及Facebook创立者Mark Zuckerberg及其夫人Priscilla Chan。   据悉,该奖旨在奖励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给他们提供更自由和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就。每年的获得者将加入评选委员会,参与下一届获奖者的评选。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上提名获奖候选人。候选人没有年龄限制,而且每个奖项的获奖人数和个人获奖次数也没有限制。
  • “AI技术”成为生命科学仪器产业高频词——记第六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上)
    仪器信息网讯 四月的苏州春意盎然,景色宜人。4月19日,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ACCSI2024第六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如期召开。会议吸引近200位相关从业人员参会,共话生命科学仪器产业上下游发展。本届论坛由仪器信息网和中国科学院高端光学显微成像技术联盟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蛋白质制备与鉴定平台为论坛的支持单位。论坛现场第六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内容十分丰富,16位来自生命科学仪器产业上下游的报告嘉宾分享了他们对于行业发展的看法和自研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及成果转化进展。上午包括产业综述和蛋白分析新技术,下午则聚焦生物显微成像和细胞分析创新技术成果展示。此外,4月18日晚3i优秀新品奖新鲜出炉,论坛上,奖获的生命科学仪器企业华大智造和美谷分子公司代表对相关产品进行详细介绍。上午论坛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副会长袁旭军主持。主持人 袁旭军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副会长Part 1 产业见解宋明轩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苏州国科医工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报告主题:《生命科学仪器成果转化痛点与商业化成功要素》宋明轩谈到,2024年十大政府工作任务中,把“大力推进现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了第一位。科学仪器主要应用在企业和高校的研发、生产环节,是实现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重要工具,在实现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作为科学仪器的一类重要分支,生命科学仪器随着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也迎来了无限的崭新机遇。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加持下,科学仪器行业的增长率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当前中国的科学仪器企业现状是生存容易,壮大难,呈现“小、杂、散”的特点,处于发展之初自由发展、自由竞争甚至无序竞争、低端技术、低端重复建设的过程,可参考已经走过这个阶段的成熟行业去发展。他最后谈到了未来生命科学仪器发展方向:“人工智能+”、“以机器为载体,以数据为要素,做有组织的科研”、“推动研发中医康复器具;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抗衰老产业”。方诩 山东大学教授 /山东恒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报告主题:《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及仪器设备需求分析》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大部分:能源、环境、健康,合成生物学在应对相关挑战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从双螺旋结构发现打破PCR反应发明再到2010年“设计生命”,合成生物学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近几年,大数据带来生物技术革命,进入了“BT+IT”的时代,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融合,不仅加速了研发进度,减少了研发成本,而且提升了研发的成果质量。合成生物学也随之到了科学和技术大集成的时代。21世纪合成生物学特点为工程学,模块化,标准化。在此背景下,方诩老师成立恒鲁生物,实现生物“智”造,开发生物AI计算平台、自动化实验室(筹)和AI模型数据库,可以帮助用户进行蛋白质设计、酶的虚拟定向进化、代谢网络智能分析等过程。牛童 国药控股(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高级厂商合作经理报告主题:《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生物医药企业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新思路》多年来,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从十二五规划开始,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医药产业始终列为重要的新兴产业之一。但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周期,资本市场政策改革,国际地缘政治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普遍面临一定挑战。在经历过一轮“资本过热”的阶段后,生物医药行业一二级资本市场均表现出明显的放缓和收缩,进入阶段性“资本寒冬”。因次在市场遇冷的大背景下,生物医药企业如何合理利用和分配有限的资源,将研发生产效能最大化,成为了行业亟需讨论的命题。为更高效的赋能产业发展,国药控股(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创新的推出多种融资租赁及经营性租赁产品,旨在帮助生物医药企业进一步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和产业化能力,进而更好的聚焦价值创造,驱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杨鹏 苏州中科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报告题目:《超快速、多脑区双光子显微镜及产业化思考》光学是显微镜生命科学领域的常用仪器,随着我们技术的发展,逐渐向超快速、超分辨以及智能化的方向的发展。双光子显微镜主要用在纳米到毫米级别的物体的检测,因其光毒性低,穿透力强,有优异的层析效果,非常适合脑脑科学与神经科学研究应用。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已研制并交付了双光子显微镜。杨鹏讲到,科研机构科研成果向市场产品转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工程技术问题,如效率低、周期长,并且投入大、风险高,技术转移难度大,从而陷入“死亡之谷”,难以做到准入过程的守序合规。他也根据自身技术成果推广经验提出了产业化思路:(1)核心竞争优势、(2)打造差异竞争、(3)持续技术创新。Part 2 新仪器、新技术展示李文奇 清华大学 生物样品制备与鉴定平台主管报告题目:《分析超速离心仪器软件和检测器的开发》超速离心是为人们所熟悉的一种技术,而分析超速离心技术(AUC),是在超速离心技术基础上增加了紫外/可见光/荧光等检测器,能够实现在超速离心力的作用下检测分子的运动轨迹,从而获得分子的沉降系数,分子量、密度、大小、形状、表面属性,并且检测精度也相对较高。基于新的数学模型的提出,AUC技术迎来第二个春天。AUC主要用于结构蛋白、纳米递送系统/纳米材料、重组蛋白类/载体的多项分析检测,如测定从pM到mM蛋白质自聚集的亲和力,还可以定性、定量检测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在生物药领域尤其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NMPA已将AUC检测加入溶瘤病毒、多肽、ADC等药物的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目前李文奇团队正在开发国产AUC软件,去填补国内这项软件技术的空白,同时他还在做AI识别选择数据,避免手工选择带来的误差。除了软件,检测器开发也在同步进行中。陈雍硕 极瞳生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报告题目:《极瞳S-CLASS,新一代高通量非标记分子互作分析系统》分子互作分析系统是用于直接检测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高精密科学仪器,用于生物分子间结合特异性的分析、浓度定量、结合动力学和亲和力分析,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领域。该类设备的高端产品全部由国外产品垄断,造成设备、耗材以及服务成本高企。极瞳生命自主研发的S-CLASS高通量分子互作分析系统,凭借创新的技术,使广大用户真正享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性价比”的产品。彭欢欢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报告主题:《华大智造测序仪自主创新突破之路》基因测序技术从一代测序以毛细管电泳为主,到如今技术提升发展为大规模平行测序,让基因组测序成本得以大幅下降,基因检测技术为多科研实验室使用。现在基本进入人人基因检测时代,包括进行肿瘤的防控传感染病的防控等,这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体现。对于华大智造而言,自从2013年收购测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s并具备研发生产自主可控能力后,在新产品研发方面可谓一年一个台阶,到目前形成了E系列、G系列、T系列等多个系列的产品。能够实现国产测序仪的自主创新突破,源于华大智造始终坚持全方位源头性专利布局,累计研发投入数十亿,构筑技术及专利壁垒,境内外有效专利736项;此外,华大智造还参与起草并发布实施的标准达59项。刚刚获得3i优秀新品奖的DNBSEQ-T20×2开启了一百美元内基因组时代;而在本月刚刚发布的MGISEQ-2000则是打造多组学研究利器。诸葛丽琼 美谷分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高级市场沟通经理报告题目:《AI 驱动的全自动类器官/3D细胞模型培养新范式》越来越多的研究希望将细胞培养从2D转变为3D。而类器官凭借高度接近人体真实情况并对药物反应具有更高预测性,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及医药研发的优良模型。然而,培养方法复杂、缺乏标准化、可重复性低和大规模生产困难等问题,严重限制了类器官的广泛应用。CellXpress.ai 全自动一体化类器官工作站,创新性的通过整合液体工作站、显微镜和培养箱,实现类器官培养流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通过内置的实验方案简化培养过程;利用人工智能自动决策,提高三维模型培养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为进一步加强类器官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强大助力。上午嘉宾合影后记:在本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上,有超过半数的报告嘉宾在分享技术和产业发展中提及AI技术。仅上午的日程中,嘉宾们无论是在谈及光学显微镜未来发展趋势,还是介绍分析超速离心技术和类器官工作站等技术和仪器,抑或讲到合成生物学领域发展时,都或多或少提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如此看来,在生命科学仪器产业上下游,AI技术的融合不再是未来趋势,而是已成为现实。4月19日下午,论坛内容主要为高端光学显微镜和创新细胞分析技术和仪器成果,详见下篇分享。下午会场(生物显微成像&细胞分析)8位报告嘉宾  关于ACCSI:  “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Scientific Instruments,ACCSI)”始于2006年,已成功举办十七届。每年一届的“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旨在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等各方的有效交流,力求对中国科学仪器的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力争把最新的有关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  更多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精彩内容,请点击链接:ACCSI2024现场直击
  • 了解科学大师在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的所思所言
    2016年11月1日—3日,一场生命科学领域的盛会在北京举行。10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世界粮食奖得主和沃尔夫农业奖得主让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熠熠生辉。  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大师们除作主题演讲外,还参加学术论坛、与青年科研工作者交流、和中学生面对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关于科学的所思所想所言。   大卫巴尔的摩(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基因治疗手段将像IT技术一样改变未来  哪个生命科学领域将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并对人类健康作出重大贡献?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曾担任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的著名生物学家大卫巴尔的摩的回答是“基于基因的一系列治疗方法”。  他介绍说,近些年来,科学家已能绘制人类基因组,众多动植物包括细菌的基因组绘制工作也陆续完成。“随着一幅幅基因图谱的展开,越来越多的谜团开始浮出水面。”而基因疗法作为一种非常强大的医疗手段,可以攻克人类重大疾病,特别是遗传缺陷造成的众多疾病,目前已经治愈了很多罹患遗传疾病的儿童。“这种方法取得了令人惊讶的结果。”他说,“基于基因的治疗手段,将会像IT技术一样改变未来世界。”  “人类科学下一个突破口可能在生命科学,也可能在计算机、工程学或其他学科出现,但最大的可能是在学科融合的方向。”巴尔的摩说,“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特别是电子工程和化学工程等的学术成果,都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科融合有利于生物学领域诞生新成果。”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中国科研需要更多耐心  对于中国生命科学未来的发展之路,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表示,中国不必太过着急,“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往往是一个长时间的研究探索过程,不能立即看到效益,需要耐心,需要长时间积累。但越是如此,越能产生改变世界的重大成果。”他说,科学家们对这一学科将给人类带来的福祉充满信心。  拉马克里希南特别指出,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对基础研究至关重要。“正是这样的支持,让英国学者率先发明了基因测序,彻底改变了生物学。”他建议,在必要的监管基础上,应当给予科学家充分的信任。他说:“我们不可能浪费时间,却什么都不做。即便研究周期很长,科学家也会尽可能地不断取得进步。”  拉马克里希南还谈到了中国在科研中的很多优势,比如,中国人口基数大,对于癌症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获得大量数据 另外,中国的人才政策等有利于科研发展,目前已经有大批海外学者来到中国,这将提升中国的科研水平。  马克万蒙塔古(2013年世界粮食奖得主)  转基因机理源于自然  从30年前开始,植物基因工程成为常规技术,借此人们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分子基础知识的了解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  2013年世界粮食奖得主、比利时根特大学国际植物生物技术推广中心董事会主席马克万蒙塔古说:“实际上,这项技术起源于对土壤细菌,如农杆菌菌株这一天然植物遗传转化系统的深入认知。”  在这个系统中,负责在植物细胞中转运、整合和表达的DNA被称为T—DNA,而被誉为“自然界最小遗传工程师”的农杆菌,可通过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和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得到转基因植物。  目前,这种方法已经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技术手段。  蒙塔古介绍说,根特大学与其他国际研究机构最近发现,在人类栽培的甘薯品种之一——番薯的基因组中,有自农杆菌基因改造转移而来的T-DNA片段。他们推测,这一基因转移事件很可能为番薯的选育提供了某些“特征”,使其能够通过选择而被保存和扩散开来。  今天,通过有效的测序方法,许多水平基因转移的案例得到了很好的记录,“这让我们可以明确一点:土壤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是纯天然的,也绝不可能对人体、动物及环境产生伤害。”  罗伯特 T法莱利(2013年世界粮食奖得主)  基因工程有助于农民应对挑战  2013年世界粮食奖得主、孟山都跨国公司植物科学研究组组长罗伯特 T法莱利,在大会报告中推测,未来五六十年,全球农民需要生产出比此前1万年总和还多的粮食,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任重道远。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目前仍有7.95亿人忍受长期饥饿,仍有20亿人遭受营养不良。“政府和私营部门应通过发现和传播创新手段,帮助农户跟上这些需求,同时减轻变化无常的环境和农业病虫害的影响。”法莱利认为,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创新,有助于帮助农民应对上述挑战。  他认为,农业科技创新对应对粮食安全挑战和可持续管理地球资源至关重要。“生物和数据科学不可思议的进步正在持续开启农业未开发的潜力,但是相对于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够。”今年9月,孟山都已获准将美国布劳德研究所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相关专利用于农作物育种,并率先将这一技术用于农业商业化。  袁隆平(2004年世界粮食奖得主)  杂交水稻高产也可以优质  “有些人对杂交稻有片面的看法,认为杂交稻高产不优质,吃起来不香。”2004年世界粮食奖得主袁隆平坦陈,上个世纪我们国家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所以杂交稻把产量摆在优先地位,吃饱肚子再说。但如今在他看来,尽管难,但杂交水稻也可以做到既高产又优质。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不满足于吃饱,还要吃好。我们也改变战略,既要高产又要优质。已经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大米‘超优千号’,品质可以与市场上一种80元一斤的日本米媲美。日本商人专门取样检测了,说有弹性有嚼头,口感很好。”袁隆平说。  现在的袁隆平正在挑战“海水稻”。他们在青岛种植的“海水稻”实验成功,未来期望能够用更咸更碱的水灌溉。如果成功,就可以将海边不长植物的盐碱滩利用起来,中国可增加一个湖南的水稻产量。
  • Michael Edwards博士新任美国海洋光学总裁
    Michael Edwards,博士学位,于2020年7月出任美国海洋光学总裁。Michael Edwards有超过20年的管理经验,曾在赛默飞世尔和西格玛奥德里奇任职。他就公司使命和客户需求的话题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问题:之前在高科技与商业领域您已经有了一定建树,是什么吸引你加入海洋光学?回答:我加入海洋光学是被英国豪迈集团(海洋光学母公司)的愿景所吸引,豪迈集团的愿景是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安全,更干净,更健康的世界。这个对于我来说很有吸引力,特别是当我考虑到这个愿景将会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问题:在这短短几个月时间中,你看见了“更安全,更干净,更健康”的事例了吗?回答:我们的客户包含很多的领域,比如环保,保健,安保,回收利用等等。海洋光学在所有的领域用我们自己的产品阐述着“更安全,更干净,更健康”的使命。我们正在履行自己的使命-为人类提供一个更安全,更干净,更健康的世界。 问题:除了化学工程的学术背景和领导岗位的工作经历,我们对于Michael Edwards还应该有什么样的了解?回答:我对于数学和科学有与生俱来的热情,当然对于商务和管理也是如此。对于我来说,天生的热情是驱动我的动力,同时它也影响我为人处事的准则和我的言行举止。如果你对一件事富有热情,那热情就会驱使你去做好这件事。就像我小时候,热爱数学,所以我会热衷于解决数学问题。而现在海洋光学也会用科学的技术与方法为我们的客户解决问题与烦恼。 问题:由于新冠病毒等原因,这一年对很多人来说比较困难。这些挑战对于企业和客户来说意味着什么?回答: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流行病,就像我们进入了一个未知的水域,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从未有过的经历,而我们也在这样的经历中学习与进步。站在客户角度来说我觉得他们有一些担忧,例如产品供应的稳定性,他们会想知道我们的工厂是否稳定且不会影响产品供应。 问题:为什么顾客会选择海洋光学作为供应商?回答:第一,在我们的领域我们做得十分出色。我们是小型光谱仪的先驱者,所以我们在小型光谱仪领域非常专业。目前我们准备发展壮大公司,所以我们会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因为客户是企业的命脉。 问题:回顾与展望2020,最激励你的是什么?回答:未来最激励我的事情是能够和海洋光学的团队一起工作,和所有优秀的员工一起为公司规划出一条新的道路,并向市场展现公司的潜力。当然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同时这也不是我能够独自完成的工作。这将会是一个漫长且荆棘密布的旅程,但是我们终将克服所有的困难。每当我想到我将会和同事们一同踏上这个旅途,我就会很兴奋。因为我们将会共同面对所有的挑战,同时我们也会战胜所有的困难。我将会带领海洋光学向着公司的目标而前进。
  • 生命科学仪器市场将迎来爆发性增长——盘点2014年生命科学仪器行业
    20世纪80年代初,曾经有人预言:&ldquo 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rdquo 。这一预言如今已经成为现实,美国《科学》周刊评选的2014年全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中,一半的成果都来自生命科学领域。2014年,科学家们在衰老研究、生物进化、遗传疾病基因分析、干细胞、脑和神经细胞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有助于人们揭示有关人体生长、发育、衰老、患病和死亡的秘密,最终将帮助人们攻克艾滋病、癌症和埃博拉等重大疾病。   在我国,生物产业作为《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列出的七个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成为政策与资金关注的焦点。2014年,863、973计划中,生物领域依然是投入最多的领域。《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中,制定了生物产业产值近三年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的发展目标,标志着我国生物产业已步入快速发展期。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生物产业的重要领域,必将加大相关生产和研发投入。   生物产业的发展必然为生命科学领域重要工具&mdash &mdash 生命科学仪器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相关研报显示,2014年,全球生命科学仪器市场销售额超过400亿美元,并以6%的速度增长。而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国家支持力度加大以及生物产业本身蓬勃发展带来的巨大采购需求,使得中国市场仍然是生命科学仪器最强大的驱动力。   分子诊断市场仍然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的热点之一。2014年,全球分子诊断市场发展速度达到10%以上,而中国分子诊断市场增速超过20%。而另一个生命科学热点中,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育种更是我国生物农业发展的龙头。这些热点领域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相关研究工具&mdash &mdash 基因测序仪,PCR仪等分子细胞生物学仪器的采购需求。   外媒预测,近三年,随着分子诊断,生物医药等领域的蓬勃发展,荧光定量PCR仪、第二代测序(NGS)/第三代测序(3GS)、芯片、PCR、CE测序、数字PCR等基因组学相关仪器 蛋白质分离和分析设备、ELISA、印迹和蛋白质芯片等蛋白质组学仪器 流式细胞仪、显微镜等细胞生物学仪器将产生较大的市场规模。   针对生命科学产业的蓬勃兴起,各大仪器公司纷纷加大了向生命科学领域的转型力度。安捷伦通过拆分更加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以求得在生命科学和诊断业务获得更大发展 默克,丹纳赫通过实施收购,向生命科学领域加速扩张 布鲁克出售ICP-MS业务,是其重心转移至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战略之一。不难看出,生命科学领域已经成为各大仪器公司的必争之地。   基因测序仪:政策变化中获得高速发展   基因测序是一个革命性技术,所带来的应用领域非常宽广。近几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基因测序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基因测序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分子诊断,生物医药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1977年Sanger发明的末端终止测序法(第一代测序技术)结合毛细管电泳以其简便快速的特点一度成为基因测序的主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和临床工作中。随着个体化医疗的蓬勃兴起,基因测序技术已经在临床,法医,CDC等应用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计委)网站发布的《全面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2013&mdash 2015年)》。要求各地构建总体布局合理、资源配置高效、检测功能完善的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网络。到2015年,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基本覆盖全国。促进了2014年基因测序仪的市场需求。   2014年2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在官方网站上发布通知,紧急叫停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在临床医学上的使用。基因测序叫停的根本原因是从事基因检测的企业良莠不齐,市场比较混乱。基因测序涉及伦理、隐私和人类遗传资源保护、生物安全以及医疗机构开展基因诊断服务技术管理、价格、质量监管等一系列问题,监管部门要对行业进行规范,并不是基因测序本身技术存在问题。相反,由于基因测序在产前诊断存在的优势,随着&ldquo 单独二孩&rdquo 政策的开放,高龄孕妇的人数逐渐增多,基因测序的需求反而越来越大。   事实正是如此,7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宣布,经审查,批准了BGISEQ-1000基因测序仪、BGISEQ-100基因测序仪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联合探针锚定连接测序法)、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医疗器械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称,这是中国首次批准注册的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在基因测序被叫停4个多月后,第二代基因测序产品在临床医学应用迎来重新放开的曙光。11月5日,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基因测序仪和唐氏无创检测试剂盒同样获得CFDA准产批件。   而近日,卫计委评估公布了第一批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单位,批准了遗传病诊断专业、产前筛查与诊断专业、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专业进行基因测序的临床试点。这意味着,基因测序及相关申报单位可以将该项目正式应用到医疗系统,真正用于临床,可以说影响重大。   受仪器政策变化影响,2014年基因测序仪市场呈现一定起伏之势,年初政策对基因测序仪在中国的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平抑作用,虽然由于其他政策对基因测序仪需求的促进和国家课题的投入和支持,基因测序仪中国市场规模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只是增势并不如往常显著。但随着二代基因测序仪获批以及近期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文件的批复,基因测序仪市场需求或许在短暂的平抑后迎来爆发。   从全球来看,测序技术革新推动了测序仪乃至整个基因组学仪器的市场规模。DeciBio生命科学市场研究公司曾发表报告说:&ldquo 新一代基因测序仪市场预计每年增长16%&rdquo ,新一代基因测序仪的市场规模2016年预计达到22.5亿美元。   Roche关闭454业务后,新一代测序仪的市场则主要被Illumina和Life Technologies所占据。据C&EN杂志发表的数据,Illumina在新一代测序仪市场中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达到71%,而近期受到普遍关注的第三代测序技术,大多处于开发阶段或商品化初期,目前不大可能威胁Illumina的领导地位。   PCR仪:多个利好消息带动平稳增长   1985年,Cetus Corporation公司的化学家Kary Mullis发明了PCR这一革命性的技术,使人们梦寐以求的体外无限扩增核酸片段的愿望成为现实。而PCR技术已不单单局限于靶基因扩增,荧光定量PCR技术使得核酸的检测和定量变得更为准确和简便,也使PCR仪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诊断,生物育种,食品安全检测和法医鉴定等领域中。   继荧光定量PCR之后,数字PCR是生命科学领域最令人振奋的创新之一。数字PCR可以直接数出DNA分子的个数,是对起始样品的绝对定量。特别适用于拷贝数变异、突变检测、基因相对表达研究、二代测序结果验证、miRNA表达分析、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等研究领域。Life Technologies和 Bio-Rad等公司先后推出了数字PCR系统。可以预见,随着PCR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未来数字PCR仪将会占有最为广泛的市场。   近年来,尽管受到欧美经济低迷和货币紧缩政策影响,来自生物、医疗、科研等行业的需求有所回落。但分子诊断行业和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育种行业迎来了大发展,据统计,分子诊断是全球体外诊断市场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部分,2014年全球分子诊断市场的总需求达到了70亿美元,其占体外诊断的比例已经从1995年的2%增长到了14%,市场增长率将达11%,占各类细分市场之首。我国的分子诊断市场发展更为迅猛。年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2倍。而在我国发改委编制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中,生物育种产业被列为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转基因技术更是关系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荧光定量PCR仪是分子诊断,生物育种领域不可缺少的研究工具,在未来的一两年内,荧光定量PCR仪市场在全球将有6%左右的增长,市场规模将在2016年节节攀升至29.5亿美元。在我国,荧光定量PCR仪市场的增量预计可达到10%左右。如遇流行病等突发事件,采购需求可进一步增大。例如,针对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印发了《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的通知,该通知要求,使用qPCR进行留观或疑似病例的血液样本检测。由此激发了一轮荧光定量PCR仪的采购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随着分子诊断业的发展,荧光定量PCR仪无疑将更加重视满足临床诊断实验室的特定需求,并且用户将会更加关注于产品是否取得体外诊断 (IVD) 医疗器械认证。   同荧光定量PCR仪一样,2014年,普通PCR仪市场同样存在利好政策。3月28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官网发布关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目录及增修订征求意见稿增订了多种仪器和方法,如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核酸分子鉴定法等,规定PCR仪作为检定仪器。   食品安全方面,91项食品检测标准于8月1日起实施,包括作物转基因成分检测,水产品病毒检测,水果品种鉴定等标准,规定了PCR作为检测设备。2014年,以上一些政策和相关标准的实施对于PCR仪的需求均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中国荧光定量PCR仪市场中,长期呈现Life Technologies, Bio-Rad,Roche三足鼎立局面。三大品牌年销量之和约为市场总年销量的六成左右。而国产荧光PCR仪经过长期积累,也基本达到或接近国际主流水平,但要被市场广泛认可仍需较长的时间,针对这种市场情况,杭州博日等国产荧光定量PCR仪厂商目前主要把目光着眼于出口。   普通PCR仪主流市场主要被 Bio-rad,Eppendrof, Life technologies和analytik-jena等品牌占据。近两年,杭州博日,杭州朗基等国产厂商销量增长较快,目前普通PCR仪国产品牌占有率基本能够与进口品牌占有率持平。   基因芯片:市场有待培育   基因芯片作为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研究工具,近年被学界和相关公司联手推动快速发展。应用基因芯片可以在同一时间定量地分析大量的基因表达,具有快速、精确、低成本之生物分析检验能力,市场潜力甚大。   基因芯片技术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疾病诊断和预测、新基因发现、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药物筛选等。其中基因芯片辅助诊疗在癌症,传染病和一些遗传性疾病方面表现尤其出色。采用基因芯片诊断技术对患者采血化验,可以判断部分与癌症相关基因有无突变或缺失,进而明确病情。芯片的优势更体现在对病原微生物的快速和高通量检测。而在产前筛查领域,目前知道有600多种遗传疾病与基因有关,基因芯片已应用于血友病、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苯丙酮尿症等遗传性疾病的检测。   不过就国内市场而言,相比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的基因测序仪和PCR仪,基因芯片对市场的刺激目前更多只是&ldquo 概念&rdquo ,市场需求仍有待培育。   在国外市场,生物芯片技术正迅速发展,并呈现发展高峰。2014年,全球基因芯片产业产值大约在70亿美元左右,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00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美国Affymetrix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50%左右,同样位于美国的Agilent和Illumina市场份额位于第2、3位,合计占到30%。目前基因芯片产业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在科研、生物制药、临床诊断方面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   相比基因芯片产业在国外发达国家的高速发展,国内基因芯片市场明显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产业化,在分子诊断领域未得到广泛应用,仅仅应用在生物信息等科研领域,市场规模很小。其原因一是国内基因芯片应用领域开发不足,下游目标用户少,研发力度也略显不足 二是单个基因芯片诊断成本较高,个别推广对于患者无法承受。但芯片的优势体现在高通量上,一旦实现芯片应用的规模化,则价格和精确性相对传统方式优势凸显,国内也将迎来产业的爆发点。   细胞生物学仪器:干细胞产业推动高速发展   细胞生物学仪器是在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对细胞生命活动进行研究的工具,包括细胞分选,显微成像,细胞计数,细胞培养等,在干细胞研究等生命科学热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展开的干细胞研究正在推动着一轮新的医学革命。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器官的广泛临床应用,将会产生一种全新的临床技术,也就是再造人体正常的甚至年轻的组织器官。现在,利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治疗白血病、各种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引起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等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虽然干细胞产业市场空间巨大,但其临床应用仍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参与的公司和机构鱼龙混杂,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干细胞产业监管政策《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管理办法》、《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和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在2014年经过多次论证,并有望近期出台,以填补国内干细胞产业监管的空白,临床立规将为国内干细胞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随着干细胞治疗政策的放开、干细胞技术的突破,将更大推动细胞生物学科研进程。将触动细胞生物学研究工具&mdash &mdash 我国细胞生物学仪器市场迎来高速增长。有权威媒体预测,在细胞生物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细胞发现服务、基本的细胞生物学试剂、流式细胞仪、transfection and electroporation、媒介和血清、显微镜、细胞培养设备、全细胞分析,细胞和组织、成像设备将在近年产生引人注目的市场规模和技术进展。   细胞生物学主流仪器市场主要由BD,Beckman Coulter,Life Technologies等国外厂商占领。但值得注意的是,丹纳赫旗下Beckman Coulter于2014年4月宣布收购Xitogen Technologies公司(赛景生物科技)。中国流式公司所拥有的技术和专利打动了世界流式细胞仪巨头引人瞩目。长久以来,流式技术一直被国外厂商所垄断,直到最近几年,国内一些厂家才开始逐渐研制自己的流式细胞仪,赛景技术成为Beckman Coulter产品线的一部分也将极大地激发国内流式生产商的信心,相信随着艾森生物、迈瑞生物医疗等流式新军的成长,越来越多的技术人才及海归人才加入到本土仪器研发队伍中,未来国产细胞生物学仪器企业会将国外厂商的垄断局面打破。 编辑:乔峰
  • 乘风十三五,生命科学仪器踏浪弄潮——ACCSI 2016之生命科学仪器技术进展论坛
    p   3月17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生命科学 /span /strong /a 、精准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医疗 /strong /span /a 、生物技术等名列其中。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仪器的进步,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基因扩增仪、流式细胞仪、基因测序仪、生物传感器等仪器技术的突破对推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促进原始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支持力度加大以及生命科学行业本身蓬勃发展带来的巨大采购需求,使得中国市场成为了生命科学仪器强大的驱动力。 /p p   2016第十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 nbsp 2016)特设“生命科学仪器技术进展论坛”,本次论坛由仪器信息网和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论坛特邀报告人均为在生命科学仪器及应用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知名专家。报告范围涵盖微流控技术、生物芯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基因测序等热点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主办方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使参会者了解未来生命科学仪器的某些发展趋势。 /p p    strong 会议时间: /strong 2016年4月22日(周五)13:30-17:00 /p p    strong 会议地点: /strong 北京京仪大酒店 /p p    strong 会议日程: /strong /p p    strong 会议主持人: /strong 朱险峰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秘书长 /p p strong   报告1:单细胞分辨的全脑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技术与仪器研究新进展 /strong /p p   报告人:骆清铭& nbsp & nbsp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 教授 /p p    strong 报告2: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strong /p p   报告人:陆祖宏 东南大学 教授 /p p    strong 报告3:前沿生命科学仪器研发及重大应用 /strong /p p   报告人:王东 博奥生物集团 集团助理总裁兼工程转化研究院院长 /p p    strong 报告4:微流控技术在循环肿瘤细胞富集与单细胞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strong /p p   报告人:杨朝勇 厦门大学 教授 /p p    strong 报告5:Biacore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新药开发、临床和生产的应用最新进展 /strong /p p   报告人:蔡河 Biacore大中华区产品销售经理 /p p    strong 报告6:受激辐射损耗(STED)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strong /p p   报告人:张运海 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副主任 /p p    strong 报告7:仿生微流控芯片研究进展 /strong /p p   报告人:罗国安 清华大学 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点击链接,年会信息随时掌握: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16/Programme.html" target=" _sel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16/Programme.html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53b48d25-00f6-4b3e-9551-269f43ace92e.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noimg/b63ab0b6-7d18-4100-bc87-d7fbd9438c42.jpg" / /p
  • 2010年度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开始推荐
    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消息:2010年度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推荐工作开始启动。   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推荐办法和要求   请推荐单位(专家),根据本通知要求进行2010年度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的推荐工作。   (一)推荐单位推荐   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负责本校、本院所、本企业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的推荐工作。   1、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   各推荐单位原则上推荐1名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申请人,申请人没有年龄限制。   2、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各推荐单位原则上推荐2名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申请人,申请人申报奖励时必须50周岁以下。   (二)专家推荐   1、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评审(奖励)委员会和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每人每年可推荐2位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申请人(不限奖项)。   2、历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获奖人每人每年可推荐1位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申请人(不限奖项)。   3、为保证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的严肃性,推荐人不得推荐本人所熟悉学科或专业以外的人选,同时应按照推荐书的要求独立撰写对推荐人选的评价意见。   二、组织报送推荐材料   各推荐单位(专家)要根据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说明的具体要求,组织填写推荐书和报送相关推荐材料。   各推荐单位(专家)可于2010年4月12日以后从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网站(www.sbia.org.cn)下载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简介、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推荐书、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一)推荐书的填写   推荐书是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评审的主要依据,要按照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说明的要求认真填写。   (二)报送推荐材料的要求   1、要求报送的推荐材料:   (1)通过网络将推荐书的电子版和电子数据汇总,并发送至邮箱zhu0470@hotmail.com、yaloulu@msn.cn   (2)每位申请人报送书面推荐书1份,加盖推荐单位公章或推荐专家签名   (3)每位申请人应报送1套推荐书主要附件内容,根据推荐书填写说明的要求按序排列。   2、凡属于涉密的电子数据,只能以光盘的形式报送,不得通过网络传送。   三、推荐截止时间   请各推荐单位(专家)于2010年6月30日以前,将汇总后的电子数据通过网络传送至邮箱zhu0470@hotmail.com、yaloulu@msn.cn,并将其他有关推荐材料统一报送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管理办公室,逾期不予受理。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不涉及与国防秘密和国家安全相关的人才、技术和项目。   请各推荐单位(专家)严格按照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2010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的遴选和推荐工作的审核把关工作。   四、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管理办公室   联 系 人:朱程博   联系电话:021-61406788-267   联系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泰路11号9楼   邮政编码:200433   传  真:021-61406789   联系单位: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   联 系 人:陆赟   联系电话:021-50805584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碧波路500号305室   邮政编码:201203   传  真:021-50805641
  • 2011年度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候选名单公示
    2011年度第四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候选名单公示   为了促进我国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及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促使生物技术产业的领军人物不断涌现,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联合基因集团出资设立“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进行承办。2011年度“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按照《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章程》和《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评选办法》开展工作,收到来自全国各地21家高校、12家科研单位和18位推荐专家的推荐书58份,其中推荐成就奖15人(含3名院士)。通过资格审查、函评和复评,评选出2位“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候选名单和10位“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候选名单。现管理办公室对候选名单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两周(2010年9月11日至9月25日)。如对候选名单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向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管理办公室提出书面意见,并写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和联系地址。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管理办公室   联系人:贺文情 赵婷   电话:021-50805584  021-50803610   传真:021-50805641   邮箱:sbia@sbia.org.cn hehe118@hotmail.com   地址:上海市碧波路500号305室 201203   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九月   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候选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曹雪涛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教授、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裴 钢  同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   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候选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红艳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双聘PI   张 学  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基因组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医学遗传学系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张树义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 佺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膜与膜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陈国强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微生物学教授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终身教授   陈 雁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所长   罗振革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助理   柴继杰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曾 科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葛均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双聘杰出PI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