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地理空间框架

仪器信息网地理空间框架专题为您整合地理空间框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地理空间框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地理空间框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地理空间框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地理空间框架话题讨论。

地理空间框架相关的资讯

  • 中科院院士丁仲礼解读“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作了题为《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的专题报告,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学部近期围绕碳中和问题所布局的咨询项目进展情况。丁仲礼院士解读了碳中和的科学概念及其内涵,分析了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的国内外形势,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学部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关键科学问题、任务设计和已有的初步认识,并就未来我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等提出了5点初步看法。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量(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作用(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即净零排放。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为401亿吨二氧化碳,其中86%源自化石燃料利用,14%由土地利用变化产生。这些排放量最终被陆地碳汇吸收31%,被海洋碳汇吸收23%,剩余的46%滞留于大气中。碳中和就是要想办法把原本将会滞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下来或吸收掉。当前,世界各国碳排放处于不同阶段,大体可分为四个类型。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排放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已经实现达峰,目前正处于达峰后的下降阶段;我国还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的阶段,排放量逐步进入“平台期”;印度等新兴国家排放量还在上升;还有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和农业国,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排放尚未“启动”。欧盟部分成员国率先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也于2020年9月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雄心勃勃但又极其艰难的战略目标。从主要发达国家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历史关系看,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同人均累计碳排放密切相关,就我国而言,人均累计碳排放远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也小于全球平均。我们追求2060年达到碳中和,其难度远大于发达国家。针对碳中和问题中的科技需求,中国科学院学部设立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目标是设计初步路线图,可供研讨、修订、完善,同时在如何落实“路线图”上,提出操作层面的建议。项目按照排放端、固碳端、政策端3方面进行组织,围绕未来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非碳能源占比阶段性提高途径、不可替代化石能源预测、非碳能源技术研发迭代需求、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测算、陆地生态系统未来固碳潜力分析、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评估、青藏高原率先达标示范区建议、政策技术分析研究设立了9个专题进行研究。丁仲礼院士在报告中指出,碳中和看似很复杂,但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三端发力”的体系:第一端是能源供应端,尽可能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制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或能源供应系统”;第二端是能源消费端,力争在居民生活、交通、工业、农业、建筑等绝大多数领域中,实现电力、氢能、地热、太阳能等非碳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第三端是人为固碳端,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简言之,就是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实现“减碳、固碳”,逐步达到碳中和。基于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和中科院碳专项的已有成果,丁仲礼院士还提出了5个方面的初步看法:(1)“碳中和”过程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其过程将会是经济社会的大转型,将会是一场涉及广泛领域的大变革。“技术为王”将在此进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即谁在技术上走在前面,谁将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国家需要积极研究与谋划、谋定而动、系统布局、组织力量、特殊支持,力争以技术上的先进性获得产业上的主导权,使之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推动力。(2)这轮“大转型”需要在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所需资金将会是天文数字,决不可能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得以满足,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鼓励竞争,稳步推进。政府的财政资金应主要投入在技术研发、产业示范上,力争使我国技术和产业的迭代进步快于他国。在此过程中,特别要防止能源价格明显上涨,影响居民生活和产品出口。(3)本学部咨询项目只能先给出一个框架性建议,以供科技界讨论、修正、完善。期望汇聚众智后,学部的建议对我国如何推动此大转型,如何在未来国家创新体系中形成布局完善、责任明确的研发体系等重大问题,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项目组认为,我国学术界应该秉持开放的态度,广泛参与,发挥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国家有关部门在确定路线图的问题上可考虑先经历一段“百家争鸣”时期,不要急于“收口”。(4)“大转型”中,行业的协调共进极其重要。“减碳、固碳”“电力替代”“氢能替代”均需要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如果某一行业不同企业间不能协调共进,势必会使“不作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由此,分行业设计“碳中和”路线图及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需尽早提上日程。(5)评价国家、区域、行业、企业甚至家庭的碳中和程度,需从收、支两端计量。从能源消费角度论,“支”(即排放)相对容易计量;“收”(即固碳)由于类型多样,过程复杂,很难精确计量,尤其是“人为努力”下的固碳增量不易确定。由此,国家应尽早建立系统的监测、计算、报告、检核的标准体系,以期针对我国的碳收支状况,保证话语权在我。此外,丁仲礼院士建议对未来排放权的分配、碳排放的报告核查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科技支撑方面,还有很多基础性的科学问题比如二氧化碳对增温的敏感性等需要深入研究。在碳中和问题上,科技界依然任重而道远。
  • 六方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推进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武汉大学、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广阳岛绿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在重庆广阳岛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以上六方将积极整合优势资源,推动水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联合申请和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专项项目,持续深化长江模拟器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更好地为产业绿色发展转型服务。   仪式当天还举行了 “水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与评价联合研究平台”揭牌仪式。该平台将开展针对长江、黄河等国家重大需求的联合攻关与信息共享,建成后将为长江模拟器的建设和长江流域科学数据中心建设提供坚强支撑,更好服务长江流域水环境水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党委书记、站长陈善荣表示,此次签约对提升我国大江大河、江河湖库、岸线及城市群水生态监测评估、预测与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将充分利用长江模拟器具有的监测—模拟—评价—预警—决策支持功能,建好水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与评价联合研究平台,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激发产学研用创新活力,为促进生态环境监测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据介绍,此次六方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主要是依托于长江模拟器项目在广阳岛的落地实施。签约仪式当天,作为长江模拟器项目发起人,武汉大学教授、首席科学家夏军院士现身会场并做了分享交流。夏军表示,长江模拟器是以水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以长江流域为对象,以流域水循环为纽带,将自然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相耦合的流域模拟系统及其软硬件装置,可实现对流域内的水环境、水生态的监测、监控,能直接服务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实施中。而依托于该项目,签约六方今后将围绕水生态环境监测,合作开展技术研究,联合申请和共同承担各类重大专项项目。   作为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岛,此次六方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既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同时还将助力加快相关行业科技创新人才、技术、产品、产业向广阳岛片区聚集,形成岛内研发岛外转化的大科学生态,以科技赋能提速片区绿色产业发展,加快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后半篇文章。   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张鸿翔、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武汉大学校长助理陈慧东、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二级巡视员曹巨辉、重庆广阳岛绿色发展公司党委书记王岳和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家虎,以及签约单位相关同志参加活动。
  • 测绘地理标准化十三五发布:将制修60项国标、80项行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局所属各单位,各有关单位:  根据《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十三五”规划》和《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结合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实际,我局编制了《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十三五”规划》,已经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2016年11月25日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开创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五年。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是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服务和产业化服务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的批复》(国函〔2015〕9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的精神,依据《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十三五”规划》(发改地区〔2016〕1907号)和《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5〕89号),制定本规划。  一、工作回顾  (一)“十二五”期间工作进展  标准制修订工作卓有成效。围绕技术进步、需求变化以及事业快速发展需要,制修订并发布了27项国家标准、60项行业标准、6项计量检定规程、 30余项地方标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地图产品等数据资源类标准不断丰富,三维地图模型、地下空间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与接口等新技术应用类标准相继涌现,测绘地理信息质量检验、仪器检定类标准更加完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等一批新领域新技术标准完成立项。初步形成了由114项国家标准、140项行业标准、6项计量检定规程、50余项地方标准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  保障支撑作用显著提升。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和地理国情监测内容框架等多个工程建设亟需标准相继制定,为各类测绘地理信息工程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标准化支撑,确保了测绘地理信息重大工程的顺利开展。数字表面模型、公开地图产品、导航与位置服务、地下空间测绘、卫星测绘等一批实用型标准成功研制,大幅推动了地理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利用,有力促进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际化取得实质性突破。我国主导编制的首个地理信息国际标准《地理信息 影像与格网数据的内容模型及编码规则》(编号:ISO 19163)正式发布,开创了我国参与地理信息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国际标准项目提案ISO 19159-3的立项工作也由我国主导完成。我国承办地理信息国际标准化活动日益频繁,中国测绘地理信息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逐步增多,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地理信息技术委员会(ISO/TC 211)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标准化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开放型标准制修订机制逐渐形成,企业参与标准化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标准化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标准化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不断扩大委员覆盖范围,部分省(区、市)建立了地方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形成良性互动,公益性科研专项中专门设置标准研究课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规范的比例明显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快速适应技术和市场需求的标准不全,基础通用、支撑管理和促进跨界融合等方面标准仍然欠缺。标准研制周期相对过长,少数标准之间存在不协调等问题。标准化研究、投入和实施评价机制尚需健全,基层企事业单位主动参与程度不高,部分标准使用者对标准的理解与掌握不够。标准化工作力量长期以来相对薄弱的问题未得到根本改变。  二、发展趋势与需求分析  (一)发展趋势  国际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正在向强化基础、重在实现、促进融合、满足需求等方面推进。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传统、基础、共性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逐年减少。新立项国际标准更加关注从概念模型到计算机网络互操作的实现,信息技术跨界融合应用国际标准日益得到强化。国际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模式从原有专业团队研究向广泛参与、强化实施转变。主要发达国家及相关团体更加注重引导使用者参与标准化活动,并采取标准认证等方式强化标准实施,逐步建立与地理信息标准化相依存的法律法规环境。  根据国家标准化改革的具体要求,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标准化工作将呈现以下趋势:标准化将更注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在精简整合,其统一性、权威性将得到强化,形成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推荐性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体系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合理界定各级推荐性标准的制定范围,突出其公益属性,逐步缩减数量和规模。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基础上,鼓励地方、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等根据各方面尤其是市场需求制定要求更高的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或团体标准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建立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满足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发展需要的新型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已成为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需求分析  1.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发展要求  为全面支撑测绘基准现代化、数据获取实时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数据资源管理智能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信息应用社会化、测绘业务管理信息化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构建新型公益性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体系,保障重大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项目实施,促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和技术方法快速更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形成地理信息产业规模化效益,需要持续推进标准社会化应用和新技术领域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的研制、完善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服务、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水平。  2.全面深化标准化改革要求  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改革方案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深化改革部署,急需加快推进现行测绘地理信息标准清理和整合,构建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适应当前市场和技术发展需要的新型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 不断完善标准形成机制,理顺标准化工作中政府与市场各自定位和相互衔接关系,提升标准的质量和权威性 加强标准的信息化服务,强化标准的贯彻实施。  3.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要求  支撑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走出去”发展战略,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纵深发展带来的国际化挑战,需要强化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基础,加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建设步伐,推进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和转化,增强国际标准化的参与程度和影响力。应对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生产模式和服务方式变革,以及新型仪器装备及技术的日益广泛应用,需要及时研制新技术标准,加快技术创新成果向标准成果转化,促进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准确把握“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的事业发展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服务为根本,深化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改革,推进标准化工作由政府单一供给为主向政府主导标准和市场驱动标准平衡发展转变、由以标准制修订为主的工作模式向包括标准制修订、宣贯培训、应用服务、实施评价、标准体系动态更新的全过程工作模式转变,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创新引领  坚持把创新引领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推进标准制修订、宣贯培训、实施评价、标准体系更新等方面创新,加强标准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协调创新,实现标准化工作机制创新、管理创新、领域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2.协调统一  贯彻全面深化标准化改革要求,统筹推进跨部门、跨领域标准合作,加强军民测绘地理信息标准衔接,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化,促进测绘地理信息各级各类标准的统一和协调,显著提升标准的技术支撑、保障服务能力,提高标准化效益。  3.开放包容  围绕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扩大标准化工作的参与主体范围,使标准化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增强标准化公信力。推动中国地理信息标准“走出去”,加强在测绘地理信息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参与力度和主导地位,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国际化水平。  4.跨界共享  坚持面向生产、保障服务、引领技术,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兼容性,实现应用服务领域共享的突破,使标准化成为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跨部门、跨领域共享的桥梁和纽带。创新标准宣贯方式,扩大标准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体系更加完善,适应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的新型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标准的权威性、科学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标准化服务更加高效,标准对事业发展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标准“走出去” 取得持续性突破,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开创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新格局。  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开放统一、协调有序的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局面初步形成,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各级标准协调配套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标准使用评价和贯彻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基本建立。  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科学适用、结构合理、重点突出、与时俱进的新型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标准化与科技创新、重大工程、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和相互转化显著增强,制修订完成60项左右国家标准、80项左右行业标准。强化对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制修订的指导,探索培育团体标准。  标准服务更加完备。营造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懂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标准化氛围,加大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宣传贯彻与培训力度,形成上下联动、以上带下的标准宣贯新局面,实现国家级标准宣传贯彻与培训5000人次以上,带动地方培训80000人次以上。开展一批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综合试点。完善多媒体网络化测绘地理信息标准服务体系。  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力争主导编制4项以上测绘地理信息国际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地理信息技术委员会(ISO/TC 211)30%以上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加大国际标准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推动与主要合作国之间的标准互认,促进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四、重点任务  (一)建立完善新型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  以国家深化标准化改革方案为指导,以科学适用、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与时俱进为工作目标,建立新型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全面梳理各级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的技术内容和层次关系,建立适应信息化测绘体系和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五大公益业务体系构建要求的新型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开展现行测绘地理信息国家和行业标准的集中复审清理和整合修订,整合确立若干必要、基础、权威的测绘地理信息强制性国家标准,优化现有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标准构成。以强化基础通用、支撑公益服务重点工程和引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重要急需标准研制为重点,加大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成果、技术、服务、新型测绘装备质量评价和管理标准供给,建立和完善配套的具体实施标准,丰富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内涵。  (二)统筹推进重要急需标准制修订  按照基础通用标准政府主导、重点工程标准以点带面、技术创新标准引领产业、管理标准保驾护航的标准研制策略,对重要标准的制修订加强统筹、协调推进。优先支持以下重要急需领域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的制修订:  1.基础通用领域  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指南,包括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制修订程序、编写规则等标准的制定。  术语定义,包括地理国情监测、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地下空间测绘、多规合一、不动产测绘、海洋测绘、时空政务地理信息等术语标准的制定,以及测绘基本术语、地理信息术语等基础术语定义的修订。  时空基准,包括国家地球参考框架等标准的制定,以及基础时空基准标准的修订。  图示符号,包括系列地理信息产品和成果的图示符号的制修订。  地理实体编码与要素分类代码,包括地理实体、地名地址及其编码标准的制定和地理国情要素、空间规划地理要素(多规合一)、不动产地理要素、地下空间信息要素等分类代码标准的制定,以及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标准的修订。  采标及其转化应用,包括地理信息参考模型、本体及语义、地理信息本体、地理信息语义等ISO/TC 211地理信息国际标准的采标及其配套应用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关采标标准的修订。  2.重点工程领域  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包括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运维、管理、服务及应用以及航空重力测量等方面标准的制修订。  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包括海岛(礁)测绘、内陆水下地形测绘、海洋测绘(水深测量、岸线测量、海底地形测量等)、极地测绘、地下空间测绘等方面的标准。  新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集成应用与联动更新、地理实体数据及数据库建设等标准的制定。  地理国情监测,包括地理国情监测内容、成果、应用服务及技术方法等标准的制定。  应急测绘,包括应急测绘基础底图、应急地理信息专题数据、应急地图分层与标记、应急平台与服务等标准的制定。  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包括低空(无人机)遥感测绘、倾斜摄影测量、卫星立体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等标准的制修订。  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包括全球地理信息数据资源采集、处理、数据库成果与应用、地表覆盖数据产品与信息服务等标准的制定。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共享与服务、时空信息数据及数据库建设等标准的制定。  不动产测绘,包括不动产测绘基本技术、地理底图编绘、数据整合等标准的制定。  3.产业发展领域  移动测量,包括车载移动测量、船载移动测量、室内移动测量等相关标准的制定。  导航与位置服务,包括室内外无缝导航、室内外多模式协同定位、室内多维位置信息、位置智能感知、无人驾驶地图服务等标准的制定。  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与利用,包括地理信息元数据、数据格式与接口协议等标准的制定。  公开地图数据产品与服务,包括公共服务电子地图数据、公开版地图地名表示、公开版地图产品及质量评定等标准的制修订。  信息融合应用,包括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测绘地理信息融合应用标准的制定。  4.管理类标准  安全管理,包括测绘设备安全、从业单位及人员安全、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安全以及各类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与服务安全等标准的制定。  质量管理,包括测绘地理信息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测绘地理信息软件、数据成果(产品)的质量要求与评价、仪器装备校准及检定以及测绘地理信息计量标准的制定。  项目管理,包括测绘工程监理技术、测绘项目文档编制等标准的制定。  成果管理,包括测绘成果编目与标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备份、测绘成果汇交等标准的制定。  归档管理,包括测绘资料文档归档、测绘数据成果归档等标准的制定。  (三)加大标准宣传贯彻和监督实施力度  加大标准宣传贯彻和培训力度,带动相关人员全面参与,推进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基础理论与体系研究著作以及科学普及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相关知识图书的出版工作,开展将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纳入高校测绘地理信息专业教育课程等试点。加强标准实施的配套软硬件工具研发和测试环境建设。强化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监督,强化强制性标准对成果质量和信息安全的“硬约束”地位。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对企业公开的标准开展比对和评价,强化社会监督。建立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应用实施评价机制,组织地方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及有关社会团体、科研机构、质检机构、企业共同参与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标准制修订立项的重要依据。  (四)完善标准化管理和服务体系  整合现有国内外标准化资源,建立统一的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框架内容以及各级标准相关信息的一站式查询获取和在线管理,提升标准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提案申报、意见建议征询反馈等机制,提升标准制修订质量,缩短标准研制和出版周期,提高标准化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开展测绘地理信息及相关行业、领域标准一致性、协调性等的测试和比对研究,提高标准适用性。  (五)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国际化水平  深度发掘国内优势技术和特色产品,将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以标准化手段推向国际舞台,在中国主导编制的国际标准的数量和质量上取得更大突破,使之成为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同ISO、IHO、IEEE、IEC、OGC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拓宽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国际化合作新领域。加大国际标准翻译跟踪、研究评估和转化力度,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开展全球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对比研究,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其他主要合作国之间的标准化互利合作,推进标准互认。加快形成推动我国地理信息标准 “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带动我国优势地理信息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积极主动融入全球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格局,为实现测绘强国战略奠定标准化基础。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体制机制  按照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研究出台深化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修订整合《测绘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和《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提高企业在标准研究、制定、应用等全过程的参与度,推进标准的全面应用。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健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的信息通报和技术协调机制。探索建立军民标准通用化的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地方标准化机构建设,力争新组建5-8个省级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深入挖掘社团、联盟及企业团体需求,研究团体标准制修订程序及配套管理办法。引导开展一批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综合试点,通过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实施、信息服务、品牌创建等标准化实践,建立具有优势技术和特色产品的标准化示范基地。  (二)加强统筹协调  加强与国土、建设、水利、交通、农业、统计、环保、海洋、林业、质检等部门及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互动协调,推动重点领域跨行业标准制修订与实施。加强与计算机信息系统、通信网络及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的沟通协调,促进测绘地理信息跨行业、跨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共享合作。加强与军队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协调开展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军民标准通用化相关研究,推动卫星导航定位、时空基准等重点领域的军民通用标准制定。促进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与科技创新、重大工程、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将标准测试、配套软硬件研发等标准化科研内容纳入科技创新支持范围,将标准化成果作为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考核的重要技术指标,促进生产、科研产出的共性技术成果加速向标准转化,使标准化成为科技创新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的桥梁和纽带。  (三)加大投入力度  增加中央财政对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开设面向地方、社团、企业的标准化奖励性补贴投入渠道,形成稳定增长机制。探索建立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企业自筹经费开展标准研制,引导地方政府增加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投入。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行业普遍适用性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及企业标准逐步上升为行业、国家标准,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加强对工程项目、科技项目设计阶段的标准预研设计,以及标准前期研究和试验验证的经费保障。  (四)强化人才培养  加大标准化人才教育和培训力度,支持更多高校、科研机构开设测绘地理信息方面的标准化课程,逐步建立以实地培训和网络培训互补的覆盖全行业所有测绘资质单位的标准化培训机制。强化对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分类培养,逐步形成标委会委员、标准化科研机构人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员、生产服务单位技术骨干 “四位一体”的技术支撑队伍格局。研究建立标准化人才培养激励机制,重点培养高层次、创新型标准化人才,将技术人员参与标准化及取得成就等情况作为测绘地理信息高层次技术人才评选、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重要依据。推动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人才在国际标准化重要组织和机构中任职,逐步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相对稳定的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
  •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中法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中法发布关于就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加强合作的联合声明,中法两国重申对保护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的特殊责任和共同雄心。中国作为主席国成功举办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大会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1、作为海洋国家和生物多样性大国,中法两国重申对保护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的特殊责任和共同雄心。中国作为主席国成功举办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下称“COP15”),大会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称“昆明-蒙特利尔框架”)。该框架确立了如下目标:通过建立具有生态代表性、连通性良好、公平治理的保护区以及其他有效区域保护措施(OECMs),到2030年有效保护和管理至少30%的陆地和内陆水域、海洋和沿海区域;到2030年,至少对30%的已退化陆地和内陆水域生态系统、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采取修复措施。2、法国愿延续COP15确定的道路,将于2025年6月同哥斯达黎加在尼斯共同举办下一届联合国海洋大会。面对海洋的绝对紧急状况,联合国海洋大会将是一个基于具体承诺和海洋行动综合路线图的行动峰会。昆明-蒙特利尔框架的行动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14的具体目标相辅相成:将污染问题纳入考量、保护与修复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制定捕捞规范、应对海洋酸化、促进可持续发展。3、为了加强养护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的共同雄心,两国通过了以下联合声明:4、中法计划依照两国已批准的国际公约,例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采取相关行动。两国支持“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5、两国认识到《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下称“BBNJ协定”)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包容和全面的国际海洋治理支柱之一。两国承诺为BBNJ协定尽快生效作出贡献,并鼓励所有国家采取同样行动。一、养护、保护和修复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促进环境多边主义6、中法两国重申2022年12月于蒙特利尔作出的承诺,即通过建立具有生态代表性、连通性良好、公平治理的保护区以及其他有效区域保护措施,到2030年有效保护和管理至少30%的陆地和内陆水域、海洋和沿海区域;到2030年,至少对30%的已退化陆地和内陆水域生态系统、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采取修复措施。两国承认海洋保护区和其他有效区域保护措施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并将促进相关措施的实现。此外,两国承诺执行COP15关于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惠益分享多边机制的决定,并密切关注这一问题的参与性和包容性进程。7、两国认识到落实昆明-蒙特利尔框架各项目标的时间仅余6年,宣布了各自修订后的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使其与昆明-蒙特利尔框架长期目标与行动目标一致。两国将在2025年联合国海洋大会上强调其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中有关海洋的部分以及为此展开的专门行动。8、中法愿加强两国主管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养护、保护和修复的国家机构间合作。两国在海洋法和极地事务对话中,为结合昆明-蒙特利尔框架落实BBNJ协定,分享知识和最佳实践,尤其是关于海洋保护区和其他有效区域保护措施的基于科学的治理、连通性和有效管理模式。上述对话将有助于确保本声明的后续跟进和实施工作。9、在落实BBNJ协定框架下,两国承诺根据协定规定,为建立保护区等划区管理工具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两国承诺在其参加的组织内积极开展工作,促进实现BBNJ协定目标,并加强各机构间的协调。两国重申对于包括第18条在内的协定条款达成的共识。两国承诺在此基础上,推动协定生效和后续落实,并承诺依照协定规定,助力制定和实施一项有效的多边解决方案,以分享遗传资源惠益。10、两国认识到海洋在碳储存和碳封存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将开展合作,为包括湿地在内的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的修复融资,上述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11、两国致力于国际海底管理局工作,认为应确保在任何深海海底采矿活动之前,恰当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估得以实施,风险得以被了解,技术和操作方法符合相关规定,同时确保国际海底管理局根据现有最佳科学知识,并遵循审慎和生态系统方法,制定适当的规则、规章和程序。两国鼓励在国际海底管理局框架下开展科学勘探并为此加强合作。二、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捕捞12、两国承诺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捕捞,并在相关国际组织中主张这一做法。两国承诺在各自加入的区域渔业管理组织中推动加强管控和监测措施。13、两国支持在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就这一问题所开展的努力。两国承诺落实世界贸易组织渔业补贴相关协议。中国正积极研究加入旨在预防、阻止和消除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捕捞的《港口国措施协定》(PSMA)。14、两国同样认识到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捕捞具有跨领域特征,将积极参加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有关工作,努力保障渔船安全。15、在联合国海洋大会召开之前,两国将探讨在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捕捞方面的合作前景。中国愿积极考虑派员参加联合国海洋大会期间相关渔业活动。三、防治污染16、两国承诺防范和减少污染因素——无论是化学、塑料或其他类型的污染——及其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相关风险。两国将尤其重视减少上述污染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17、两国将基于综合的方法,致力终结塑料污染。为此两国承诺积极推动塑料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禁止、减少某些一次性塑料的生产和消费,落实“减少、重复使用、循环利用”的方法,并发展相关配套基础设施。18、两国认识到联合国环境大会第5/14号决议(UNEP/EA.5/Res.14)的重要性,上述决议授权开展谈判,为结束塑料污染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认为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城举行的INC1、法国巴黎举行的INC2、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INC3以及加拿大渥太华举行的INC4取得了积极进展,并支持在将于韩国釜山举行的INC5期间,为达成一项富有雄心且可实施的协议所做的努力。上述谈判的进展将在2025年联合国海洋大会上得到强调。19、两国认识到联合国环境大会第5/8号决议(UNEP/EA.5/Res.8)的重要性,上述决议授权不限成员名额特设工作组,审议设立一个关于化学品和废物健全管理并防止污染的科学与政策委员会。两国对2023年1月底第一轮工作组会议所取得的结果表示满意,并支持从现在起到2024年底前完成不限成员名额特设工作组工作,期待能尽快组建一个范围广泛的独立科学与政策委员会,所涉范围包括化学品和废物污染。20、两国承诺共同推动落实在波恩举行的第五届化学品管理国际会议通过的全球化学品框架。四、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14进行融资21、两国认识到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14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仍存资金缺口,重申现在就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14并在2025年年底前提升集体雄心水平的承诺。22、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有关决定,两国将促进来自所有来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大幅增加,包括来自国家、国际、公共和私人资源的资金,包括由发达国家和自愿履行发达国家承诺的缔约方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提供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资金,到2025年全球每年至少达到200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每年至少达到300亿美元;调动包括多边开发银行和私营部门在内的所有资金来源。两国将把这些资金中的一部分专门用于保护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两国欢迎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对生物多样性融资的积极贡献。中国对法国和欧盟承诺将其用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国际资金增加一倍表示欢迎。两国将支持在全球环境基金内设立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信托基金投入运作。两国还将特别关注昆明-蒙特利尔框架行动目标15中有关大型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报告其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依赖程度和风险的各部分内容的落实情况。23、两国将在2025年联合国海洋大会前就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14的融资问题交换意见。为应对资金缺口,两国将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14的具体目标14.7准备一份联合财务报告,并将在其中特别关注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情况。五、海洋相关科学知识的发展24、两国支持“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两国坚信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的研究对养护和保护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两国将加强科学合作以及大学生和研究人员的交流。25、两国将特别关注人类对海洋环境威胁的累积效应的研究,如海洋酸化或污染。这种合作也将扩展到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如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地理学和城市规划。26、两国将支持在联合国海洋大会磋商过程中设立“推动海洋可持续性国际专家组”(IPOS),该专家组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框架下与联合国世界海洋评估(WOA)合作开展工作。27、IPOS的短期目标是建立一个国际平台,该平台将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对现有海洋知识和建议进行首次整合。其目的是开发工具以模拟未来海洋行为,提出建议并由多方进行讨论。28、关于极地,两国认识到需要开展具有雄心的国际科学合作,有必要继续在《南极条约》体系各组织(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和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内作出努力,特别是在环境保护、资源养护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六、海运绿色化29、海运承担了全球货物运输总价值的80%以上,同时也产生了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89%。因此两国希望,在提高船舶及港口能源效率和能源转型方面进行合作。30、两国共同致力于落实国际海事组织通过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2023战略》。两国认为应根据《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有关规则,在国际海事组织框架下,通过全球协调的政策,共同做出努力,并研究技术和市场举措,推进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增强可持续替代能源竞争力。31、两国认为,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是减少船舶停靠对环境影响的关键解决方案之一,将鼓励对岸电基础设施的投资。两国将鼓励从传统化石能源向新的低碳和零碳燃料技术的转型。32、中国注意到法国已经签署《克莱德班克宣言》,以建立“绿色航运走廊”,即通过发展能源来源、基础设施和零排放船舶,在两个或多个港口间形成脱碳航线。七、蓝色经济方面合作33、两国认识到海洋和海岸是一大部分全球经济的基础,到2030年蓝色经济产生的价值预计将达到3万亿美元,两国强调需要维持与海洋和海岸相关的,尊重环境的可持续经济活动。在此方面,两国打算在可持续沿海旅游方面进行合作。34、两国鼓励各自金融业者在蓝色金融领域开展合作。35、两国通过能源对话就海洋可再生能源生产,特别是两国迅速发展的海上风电和漂浮式风电以及潮流能、波浪能交换意见。36、海藻生产有潜力为世界粮食资源贡献10%的增长,并对肥料、医药和化妆品行业有所贡献,同时也是一个主要碳汇,因此两国将促进两国间在水产养殖和海藻养殖领域的交流。
  • 新闻资讯 | 合力并进 ——德国耐驰与长矿检测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9月20日,德国耐驰与长矿检测在长沙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耐驰科学仪器商贸(上海)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国耐驰)总经理张明华、长矿检测总经理杨林出席签约仪式。长矿检测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肖露萍主持签约仪式。德国耐驰华东区域大区经理冯娜、华中区域负责人金鑫,长矿检测总分析师陈述及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双方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合作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感谢德国耐驰长期以来对长矿检测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德国耐驰是全球顶尖的热分析与热物性仪器生产企业,与长矿检测结缘已久、友谊深厚。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迈入了新阶段,期待以联合共建“热分析技术应用研究合作实验室”为契机,发挥各自优势、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杨林,长矿检测总经理“长矿检测精耕细作、开拓创新的发展精神非常值得学习。希望在此次签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携手开创‘1+1>2’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德国耐驰将继续发挥自身产品和技术优势,携手长矿检测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共同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值得信赖与依靠的合作伙伴!”——张明华,耐驰科学仪器商贸(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出席人员的共同见证下,杨林、张明华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并为“热分析技术应用研究合作实验室”揭牌。该实验室拥有同步热分析仪(TG-DSC)双配置、耐负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膨胀仪(DIL)、闪射法导热系数仪(FLA)等热分析仪器设备,具有测定材料同步测量热重与差热信息、线膨胀与收缩、玻璃化转变、相转变、无损的导热系数及蓄热系数测量等方面的能力 ,可为塑料、陶瓷、玻璃、橡胶、塑胶聚合物、涂料、药品、催化剂、无机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液体材料、储氢材料及医药、环境、食品、建筑、航天等材料及领域的研究开发、工艺优化与质量监控提供综合技术服务,将打造为一个热分析检测和数据分析的综合服务平台。此次签约仪式的成功举行,为双方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元化、多领域的合作,实现双方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提供新的契机。今后双方携手并进,努力形成发展合力,期待取得更多丰硕成果。仪式之后,双方就行业发展趋势、融合发展模式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实地参观了长矿检测部分实验室。
  • 我国首个地理信息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挂牌
    1月16日,我国首个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总参某测绘研究所挂牌。   据悉,该实验室是我国军事测绘导航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全球地理空间信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在时空基准维持与精确、新导航理论与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参加挂牌仪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认为,该实验室的建立将有利于完善我国地理信息工程研究领域的学科布局,成为国家地理信息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中心、新技术研发与人才培训基地。
  • 【合作】先河与临汾市政府签署框架协议 合作打响大气攻坚战
    10月11日,先河环保与临汾市人民政府签署《生态环境改善与综合防治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峰主持,副市长闫建国出席仪式致辞,并与先河环保常务副总裁付国印共同签署协议。临汾市一城三区分管环保副县(市、区)长、环保局长,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气象局、国网临汾供电公司主要负责人,以及先河环保副总裁范朝等参加签约仪式。签约现场闫建国:壮士断腕治污染,精诚合作齐攻坚 闫建国副市长在致辞中首先对合作协议签署表示祝贺,对先河给予临汾市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还指出,十九大即将召开,以冬防为主的大气攻坚站已全面打响,这是一场硬战,而且是必须打赢的战役!希望临汾市及各区县、各级部门与先河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科学治霾、精准治霾。市政府、环保局及各级部门要结合先河公司的技术支撑,发挥壮士断腕的精神,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查、一个污染一个污染治,彻底实现空气质量的提升,建设绿色临汾、美丽临汾!希望先河环保能够全力协助临汾市大气污染防治见到成效,不断提升空气质量,努力把临汾市打造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示范城市。付国印:誓与临汾共荣辱,全力保障渡难关 付总在会谈中表示,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既是对先河的肯定和鞭策,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接下来,公司将根据市辖区域污染源特征及空间布局,全面、科学地优化网格化精准监测系统的布设方案,组建高水平的专家团队,针对短、中、长期的管控目标,尤其是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大气污染防治重任,提出科学的规划路径、部署支撑手段。 付总还代表先河环保董事长李玉国、总裁陈荣强向临汾市政府及各位领导表态:请临汾市领导、环保局和全市人民放心,先河将全力以赴,调动资源,发挥优势,为临汾市生态环境改善贡献力量。范朝:全面布点细监测,研判分析作用大 针对网格化系统的功能及效用,范总从专业角度进行了简要解读。他表示,网格化监测网与常规大气监测布点不同,其根据无组织排放源的分布特点,在城区、工地、道路、工业园区、工矿企业边界等敏感区域大范围、高密度布点,做到全面布点、全面覆盖,这也是物联网、互联网在环境技术方面的应用。通过实时监测区域主要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和趋势,快速捕捉污染异常排放行为、自动报警,并及时发送到相关负责人的手机,从而直接对异常、超标排放源头进行有效管控,削峰减频。先河大数据应用中心还拥有一支专业化的科学家团队,汇聚了公司内部及科研院校的行业专家,通过数据分析科学、精准研判主要污染源,协助政府建章立制协调多部门联动,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最后,范总希望这套系统能为临汾市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次此次签约合作打响了临汾大气攻坚战的序幕。依靠科技手段,树立断腕决心,必将为晋南地区治理大气污染树立新的标杆!签约合作打响了临汾大气攻坚战的序幕。依靠科技手段,树立断腕决心,必将为晋南地区治理大气污染树立新的标杆!
  • 易孛特(e-BLOT)与 CST Europe 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近日,易孛特生命科学(上海)有限公司(e-BLOT)与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CST)Europe B.V. 成功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两家公司在生命科学领域迈出了合作的第一步。此次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为双方在欧洲地区的潜在合作奠定基础。e-BLOT 联合创始人张志豪先生对此次合作充满期待,他表示:“CST 作为过去连续七年全球最高引的抗体公司,我们对有机会与 CST合作感到非常荣幸,希望通过发挥我们的共同优势来推动这一合作。”CST 欧洲区总经理 Koos Kranenborg 先生对易孛特给予了高度评价:“Touch Imager 是一款非常具有前景的创新产品,这凸显了易孛特在科技研发方面的实力,这一产品与 CST 抗体的应用将会形成互补,这无疑为双方未来的紧密合作打开了广阔的空间。”这份协议不仅为双方进一步的详细谈判和潜在合作提供了指导,也为两家公司未来的共同发展开启了新的可能。随着合作的深入,两家公司将聚焦于多个领域,增强战略互补能力,以期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这一合作不仅有望促进双方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以及投融资等各方面深入交流,更将为整个生命科学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关于 e-BLOTe-BLOT 作为一家领先的生物医学创新工具和解决方案供应商,自创立以来便凭借其前沿的技术和卓越的产品质量,在业界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在生命健康领域,成像技术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大约30%的实验或诊断都需要依赖成像技术来给出准确的判断或结论。公司提供的全球首创的接触式成像技术(Touch Imager 电子压片成像仪),颠覆了传统的镜头成像技术,开创了化学发光成像的全新时代。该技术在灵敏度和定量范围方面,比传统冷CCD 技术高出2个数量级,显著提升了成像的质量和效率。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瑞士、日本、韩国等众多海外国家,深受学术、制药和生物技术实验室的青睐,相关论文发表超过300篇(最高IF:64.8)。关于 CST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CST) 则是一家享有盛誉的生命科学公司,专注于开发和生产高质量抗体,于1999年由活跃在一线的研究科学家创立、拥有和经营,在 20 余年间,其产品和服务质量、技术创新和科学严谨性均达到最高标准。CST 致力于提供世界最高品质的研究和诊断产品,以促进对生物学的认识并实现个体化医疗。CST 提供的抗体坚持遵循抗体验证标志,即六种互补的策略,确保了抗体的功能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在肿瘤学、免疫学和神经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我科研人员提出新型三维锂负极框架构型
    6月3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者利用核径迹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三维锂负极框架构型。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上。“探究高性能电池负极材料的理想框架构型是当前国际上的一个前沿科学问题。锂金属负极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循环过程中产生枝晶等问题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该所纳米材料室主任、研究员段敬来告诉记者,因此寻找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高循环稳定性的锂负极框架构型,对于研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人员基于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利用核径迹技术构建了一种新型三维多孔复合框架结构。该结构由三维纳米铜骨架和均匀分布的亲锂位点构成。当将其与锂金属复合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时,该复合框架结构表现出超过2000小时的长循环寿命和高速率能力。即使在高面积容量和高电流密度下,复合负极在运行600小时后仍表现出稳定的循环性能。  与同种材料的其他框架结构相比,该三维多孔复合框架结构显著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复合框架结构的良好力学强度、高孔隙率和低孔隙迂曲度是电池性能提升的主要因素。  段敬来介绍,该工作将核径迹技术引入电极材料领域,提出了一种新型金属锂负极框架构型,对于探寻高性能负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研究理想负极框架结构的具体形态,引发研究者对锂负极框架构型的更多讨论与思考,将有助于锂金属负极关键问题的解决和储能领域的发展。
  • 第1000台MTS 370系列荷载框架完成交付使用
    MTS 370系列荷载框架为Landmark® 和Bionix® 材料测试系统的基础。今年6月,随着第1000台MTS 370系列荷载框架成功交付给客户方DePuy Synthes(一家骨科植入物的生产商),MTS迎来了又一里程碑事件。 MTS向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DePuy实验室交付了10台材料试验设备,用于髋关节植入物的疲劳试验。迄今为止,截止2013年5月,MTS 370系列的载荷框架销售额累计达到1亿5千万美元, 安装范围涉及从阿尔及利亚到越南等39个国家,销售客户达到616家公司,其中13家公司已经先后购买了10台或10台以上设备。 近年来,MTS 370系列载荷框架产品的销售呈上升趋势。虽然前500台载荷框架的销售耗时3年多,但此后500台的销售仅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销售的上升一部分是由于一项技术发展计划,即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结合的技术:100多台载荷框架已经用于SAFRAN集团的材料试验,它们主要是给SNECMA/GENERAL ELECTRIC公司进行新技术的开发。 随着2007年开始启动高性能MTS 370系列载荷框架系列产品的研发,MTS开始了对未来事业的投资。MTS 370系列载荷框架设计旨在满足各种各样零部件和材料样品的动、静态试验要求。与以前产品相比,MTS 370系列载荷框架对零部件配件数量的要求大大降低,因此,MTS各种型号产品能够实现更加标准化及更加经济的配置及生产。 客户偏向于配置(能够满足其不同需求的)载荷框架 在开始启动Landmark系列产品之前的几年,Scott Firman利用了一套&ldquo 扑克牌&rdquo 对客户进行了调研。这些牌的一面是载荷框架的照片,另一面是客户偏好的主要特色。当他询问客户对标准化MTS产品最喜欢的特色是什么,绝大多数的客户反馈他们希望根据自己的试验要求配置独一无二的载荷框架。 Firman说,&ldquo 我们对此感到很惊讶,客户想要的是能够准确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rdquo 。这就是Landmark产品模块化设计的优势。Landmark产品不仅能够使客户获得高度可配置的产品以便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而且还能使工厂获得标准化的产品所带来的一切便益。 客户其他的偏好包括: 准确满足其试验需求 易于更改试验设置 易于升级 易于安装 意外的试验中断不会损坏试件 易于购置 框架能够显示设备/试验状态 高性能设备 开关机简便 设备易于操作 易于确定(试样)性能 界面友好 外形美观 价格优惠 交货期较短 试验速度快 设计上优于最低安全要求 供应商遵循自愿性标准 正常运行时间长 设备运行操作无污染
  • 商标法修订工作力争年底出台框架
    10日从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正在进行的商标法修订工作可望年底出台框架。此次商标法修订将着力于简化和完善商标程序、加大对商标权的保护、为申请人提供更好的服务等。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副局长吕志华介绍,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起草的商标法修订稿已于2011年11月上报到国务院法制办,并在社会上广泛征求了意见。法制办表示,力争在今年年底出台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   吕志华介绍,我国商标法曾于1993年和2001年分别进行了两次修订。商标法在2001年修订后,一个商标行为可能会经两级行政和两级司法审理,耗费时间较长。此次修订将简化和完善相关程序,并对异议的资格和理由进行了一定的限制,规定只有在先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这两种人可以提出相对的异议。同时,修订加大了对商标权的保护力度,在修订草案上增加了商标权的类型等。   吕志华说,此次修订还参考和借鉴了各国经验和做法。为了与国际相接轨,增加了单一颜色的注册,但单一颜色注册必须提供起到商标识别的证据 采取“一标多类”的申请方式,申请人只需一个报表,即可在几个类别上申请同一个商标。
  • 仪器表征,科学家设计表征 “酒架”结构的动态共价有机框架!
    【科学背景】随着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对功能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共价有机框架(COFs)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孔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COFs是由可逆聚合形成的二维或三维结晶多孔网络,具有分子级精确度和可调控的结构性质。这种材料因其广泛的功能单体选择和可定制的性质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未来在气体分离、催化、光电子学和传感等领域的重要应用材料。然而,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COFs的结晶度和稳定性上,而对于引入控制性结构柔韧性和动态性的策略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尤其是对于二维COFs。传统上,COFs被认为是刚性的框架,其结构和光电性质是静态的,缺乏对外界刺激响应的能力。这限制了COFs在一些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气体吸附和分离、光电材料和传感器方面的应用。针对这一挑战,英国剑桥大学Florian Auras以及德国慕尼黑大学Thomas Bein等教授携手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动态二维COFs设计策略。通过引入灵活的桥梁单元,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类似于“酒架”的结构,其中刚性的柱状单元通过灵活的桥梁连接在一起。这种设计使得COFs在吸收或去除外部分子时可以动态地打开和关闭孔隙,同时保持其结晶长程有序性。通过对COFs结构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科学家们成功地平衡了框架的柔韧性和稳健性,从而实现了可控的动态性质。【科学图文】为了设计动态的二维COFs,研究者开发了一种“酒架”布局。图1展示了这种布局的构建方式和其效果。图中的(a)部分展示了“酒架”类型动态结构转变的示意图。图(b)显示了“酒架”布局的构造,其中由刚性柱(红色)和灵活桥梁(橙色)组成。桥梁的灵活性通过COF层之间的横向偏移来实现,防止了桥梁的π-π堆积。图(c)展示了动态COFs的化学结构,以及(d)部分展示了动态COFs的晶体结构截图和传统COFs的比较。动态COFs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的桥梁单元之间的距离较大,导致了桥梁的柔韧性增加,从而使得COFs具有了动态的结构特性。这种“酒架”布局的设计是为了在动态COFs中实现结构的可逆变化。通过使桥梁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研究者成功地引入了足够的灵活性,使COFs能够在吸收或去除客体时打开和关闭其孔隙,同时保持其结晶长程有序性。这种动态结构转变为COFs带来了诸多潜在应用,包括刺激响应型分子筛和可开关电子、自旋电子材料等。图1:二维动态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的构建。在图2中,研究者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配对分布函数(PDF)分析,结合结构模拟和气体吸附实验,对干燥buPDI-1P COF进行了结构表征。首先,他们发现这种COF的PXRD图谱可以指数化为单斜晶系,其主要特征是由酰胺键连接的PDI柱构成的框架。此外,他们观察到当使用强相互作用的吸附剂,COF表现出两个明显的吸附步骤,伴随着结构的相变。在这一过程中,PXRD记录到了COF结构的动态变化,揭示了不同相之间的转变。图2. buPDI-1P共价有机框架COF的结构分析和溶剂诱导的动态相变。在图3中,研究者探究了buPDI-1P COF在不同相中的光学性质的变化。他们通过对吸收和发射光谱的测量和分析,发现随着COF从溶剂包络的相过渡到干燥的相,吸收和发射光谱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在干燥相中,COF的吸收光谱显示出单体PDIs的特征,而在溶剂包络的相中则表现出H型聚集特征。这种变化可以通过对COF结构的研究解释,即相变导致了PDI柱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影响了电子耦合方式,进而影响了光学性质。图3. 可切换光学特性。图4中展示了通过使用刚性的π-叠加桥梁构建的PDI-Per COFs。这些COFs的结果显示,与动态PDI-1P COFs相比,其桥梁单位更为坚硬,且不具有可翻转的亚胺键取向。此外,图中还显示了PDIs和苝的不寻常叠加方式,形成了紧密的π-π重叠。这种设计产生了刚性的COFs结构,其晶体结构在溶剂暴露和干燥后不发生变化。这些刚性COFs具有开放和可访问的微孔结构,这对于特定应用中的分子吸附和催化具有重要意义。图4. 通过控制桥梁单元的柔韧性构建刚性PDI COFs。【科学结论】本文揭示了设计动态二维共价有机框架(COFs)的新策略,通过控制桥梁的灵活性实现了可逆晶体-晶体转变。研究者通过引入非叠加的柔性桥梁,构建了具有可控灵活度的COFs结构,从而实现了COFs的晶体结构在溶剂存在与否时的可逆转变。此外,研究者还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控COFs的结构,实现了光学特性的可调控,从而为设计具有刺激响应性的光学、电子和自旋电子材料提供了新思路。这项研究揭示了桥梁灵活性对于COFs结构和性能调控的重要性,为未来设计具有可调控晶体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功能材料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些结果对于开发在气体分离、催化、光电子学和传感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的新型材料和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原文详情:Auras, F., Ascherl, L., Bon, V. et al. Dynamic two-dimension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Nat. Chem.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4-01527-8
  • 天瑞仪器签订湖北仙桃合作框架协议
    p   4月17日,天瑞仪器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4 月14 日与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政府签订《湖北仙桃市环境治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同意就湖北仙桃市环境治理工程开展投资建设合作。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协议的主要内容 /strong /span /p p   甲方: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政府 /p p   乙方: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p p    strong 1、项目概况 /strong /p p   双方同意就湖北仙桃市环境治理工程开展投资建设合作。最终建设项目、规模和规划设计指标按政府相关部门批准的执行及双方签署的具体项目协议为准。本协议项下的合作项目根据甲方年度投资计划分批实施,实施中各子项目可以按照本协议约定单独公开招标、投资、建设。 /p p    strong 2、项目合作方式与内容 /strong /p p   项目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特性及仙桃市实际情况,采用“PPP,BOT,BT,EPC”等不同的模式合作。具体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管理由甲乙双方按照具体项目的运作方式及协议约定进行。本协议签订后,甲方着手就各个项目进行项目土地取得、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在条件具备时组织项目投资人与施工总承包人的一体化招标。 /p p   合作项目主要包括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通顺河流域、汉江支流等市内水系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智慧环保,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安全供水项目的新建与升级等。 /p p   strong  3、双方的权利义务 /strong /p p   甲方负责工程建设前期征迁工作及建设过程中项目周边矛盾的协调处理。协调电力、电信、给水、煤气等市政配套专业部门与乙方配合施工。监督项目承接单位落实工程勘察、设计、监理工作。负责在项目工程完工后组织竣工验收,协助乙方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工程。 /p p   乙方参加甲方组织的项目投资人和施工总承包人一体化招标,在中标后,乙方具体负责项目投融资、建设和管理。根据项目前期工作的需求,安排乙方人员协助甲方各项前期工作的开展。负责组织项目公司按甲方提供或确认的施工图纸施工,负责工程施工的管理工作,包括设计会审、交底、建设进度监控、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管理等,确保项目工程按质按期顺利完成。 /p p    strong 4、其他 /strong /p p   本协议仅作为甲、乙双方合作的框架协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甲方与项目公司在本协议确定的原则上签订的项目合同为准。本协议经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于签订之日生效,如乙方未能在甲方组织的项目投资人和施工总承包人招标中中标,则本协议自动失效。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对公司的影响 /strong /span /p p    strong 1、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strong /p p   本次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项下的合作项目将根据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政府年度投资计划分批实施,对公司 2017 年度财务影响暂无法确定。本次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仅为初步意向,后续具体合作将另行商洽并签署具体协议或合同,具体合作内容和实施进度存在不确定性。 /p p    strong 2、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strong /p p   公司与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政府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将提高公司在环保领域的综合竞争能力,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从长远看,将对公司今后的业务发展及主业核心竞争能力产生积极影响,符合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p p br/ /p
  • 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等四方在深圳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等四方在深圳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共同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项玉章袁宝成出席   11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标准法规中心、深圳检验检疫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深圳市世贸组织事务中心,在深圳共同签署了“关于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四部门领导王霓霓、刘胜利、徐友军、张金生分别代表各方在协议书上签字。国家质检总局总检验师项玉章、深圳市副市长袁宝成共同出席了签字仪式。   本次框架协议的签署,是在对外贸易环境恶化、国外技术壁垒高筑、贸易保护主义横行的背景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的具体举措。一直以来,深圳受自身产业结构、外贸依存度高和连续多年出口名列全国之首等客观因素影响,成为国内遭受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年直接损失额近百亿美元,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面临的挑战尤为突出。   在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等四方就有关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本次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是国家质检总局与深圳市政府继签订《关于加强双方紧密联系促进深圳外贸发展备忘录》后,在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方面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首开国内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国家和地方跨系统合作先河。   根据该合作框架协议,四方将在深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合作、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资源共享便捷渠道、提升深圳TBT/SPS通报评议工作成效和水平、联合培养WTO国际化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开展合作,这也是国家质检总局“大质量工作机制和大质检文化建设”在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中的创新应用,对促进深圳外贸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清华大学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3月1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赴清华大学考察调研,与校长王希勤、校长助理王宏伟就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行会谈,双方签署《中医药创新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王希勤致辞王希勤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医疗服务等方面给予清华大学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中医药创新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开启了清华大学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合作的新篇章,对于双方共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学校将进一步调动校内外与中医药相关的资源,开展科研协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相关学科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他希望双方携手探索中医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强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余艳红致辞余艳红对清华大学长期以来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视与支持表示感谢。余艳红表示,中医药振兴发展前景广阔,局校双方合作未来可期,相信清华大学一定能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成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标杆示范。她强调,签署关于中医药创新发展合作的框架协议,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实际行动,希望双方能够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加快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医药现代化;坚持协同优势,创新培养模式,培养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坚持特色发展,探索中西医协作医疗新模式。双方签署协议秦怀金、王宏伟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中医药创新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余艳红、王希勤见证签约。余艳红一行还参观了清华大学校史馆,调研了中医药交叉研究所和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清华大学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活动。
  • OMPO框架封装Keggin型多酸的合成及其CO2光还原性能的研究
    1. 文章信息标题:An unprecedented polyoxometalate-encapsulated organo–metallophosphate framework as a highly efficient cocatalyst for CO2 photoreduction页码:J. Mater. Chem. A, 2022, 10, 3469. 2. 文章链接专用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2/ta/d1ta10148j3. 期刊信息期刊名: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ISSN: 2050-7488影响因子:12.732分区信息:中科院1区Top;JCR分区(Q1)涉及研究方向:材料学 4. 作者信息:榜首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杜泽宇通讯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许岩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梅华 5. 光源型号:北京中教金源(CEL-PAEM-D8, AULTT, China),(300 W氙灯,可见光范围)文章简介:光催化CO2还原不仅对工业化CO2存在特殊意义,也能为解决整个地球气候变暖提供研究基础。本文采用了一种简便的合成方法,成功将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POMs)装载于有机金属磷酸盐(OMPO)框架中。与大多数多酸基金属有机框架(POMOFs)不同的是,该杂化材料呈现出含有磷酸根的 OMPO框架封装Keggin型多酸的结构,在POMOFs系列中极为罕见。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多金属氧酸盐扮演高效的多电子供体角色,而OMPO框架负责吸附并且活化CO2分子,正是上述的协同作用导致该杂化材料拥有出色的CO2光还原活性,其CO2转化成CO的速率达到10852 μmol g-1 h-1,CO的选择性为93.4 %。我们一致认为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1.利用磷酸根(PO43-)构建新型的OMPO框架,并且封装Keggin型多酸2. OMPO框架与多酸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光电子转移3. OMPO框架装载POMs基材料具有出色的光催化CO2还原活性图1 图形摘要图2 催化剂的单晶结构图3 光催化测试图1 图形摘要图2 催化剂的单晶结构图3 光催化测试
  • 携手共赢——哈希与汇舸集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
    2020年5月11日,汇舸集团与哈希水质分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在上海汇舸集团总部会议室举行2020年框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汇舸集团董事,上海汇舸总经理赵明珠先生和哈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秦晓培先生分别代表双方在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汇舸集团技术总监陈志远先生以及哈希中国区大客户销售总监鞠俊先生、大客户经理涂刚先生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2018年,上海汇舸、哈希水质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后,双方在船舶脱硫洗涤塔系统水质监测仪器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目前双方已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本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将继续在长期合作、互利互惠的道路上携手并进,共赢未来!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p   2018年10月31日下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刘华、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秦宜智出席仪式并讲话。 /p p   生态环境监测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工作,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保障。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健全国家环境监测量值溯源体系”。生态环境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加强部门协作,推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量值溯源传递和质控技术研究、计量标准装置和标准物质研发、建立生态环境部门最高计量标准和国家环境监测计量站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旨在建立覆盖生态环境监测全要素、全项目、全环节的量值溯源体系,为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提供基础保障。 /p p   刘华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环境治理体系的“顶梁柱”,必须确保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战略框架合作协议》的签署是生态环境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共同推动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双方依托各自基础和优势条件,统筹规划、联合攻关,切实将合作协议有关内容落到实处,进一步健全国家生态环境监测量值溯源体系,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保障。 /p p   秦宜智表示,环境保护与计量息息相关,此次战略合作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际行动,是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直接体现,是双方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赢发展的强强联合。希望双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合作协议的落实,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为改善民生福祉作贡献,在推动计量科研成果应用推广上探索新路、多出成果,更好地打通基础科研连接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道路。 /p p   签约之前,双方还进行了座谈交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陈善荣、中国计量科学院院长方向分别介绍了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合作需求。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分别介绍了生态环境监测和计量相关工作。 /p p   与会人员还参观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化学、PM2.5、光谱和时间频率等实验室,实地了解了计量支撑服务环境监测方面的能力水平。 /p p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要负责人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440dceaa-0160-415b-9450-66e3494994eb.jpg" style=" " title=" 图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060028d-406f-4989-afb3-fe6df101f5d3.jpg" style=" " title=" 图2.jpg" / /p
  • 中石油石化院与兰州石化续签技术合作框架协议
    近日,中国石油炼化分公司总工程师、石化院党委书记、院长何盛宝赴兰州石化开展交流,石化院副院长高雄厚、首席专家义建军等相关人员随行。兰州石化党委书记李汝新致欢迎辞,简要介绍了兰州石化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工作目标,对石化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石化院副院长高雄厚、首席专家义建军和相关技术人员,分别介绍了催化裂化、聚烯烃、干气综合利用、液化气深度脱硫、重油四组分快速分析和催化裂解制化学品技术进展,兰州中心龚光碧主任报告了双方上期合作协议的执行情况。双方现场签订了新一期的“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并就技术需求和应用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何盛宝做总结发言,代表石化院对兰州石化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盛赞双方长久以来紧密的合作已然成为中国石油炼化业务院企合作的典范,指出围绕催化裂化、橡塑、新材料等领域双方应进一步深化合作,石化院将继续做好兰州石化的坚强后盾,为其“建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提供全面技术服务支撑。
  • 聚光科技与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9月4日,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与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的计量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由国家质检总局主办的2017年国际测量技术研讨会议上隆重举行。仪式上聚光科技水质分析产品线产品总监、总工兼研究部副总监项光宏代表公司与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院长徐生坚共同签署了关于“新型环境监测仪器性能评价体系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  此次协议的签约仪式上,双方在新型环境监测仪器性能评价体系建设、项目联合申报、共同制定标准等多方面开展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为国产环境监测仪器计量水平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使得计量在助力企业创新驱动上发挥更大的效能,使计量机构服务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
  • 内蒙古计量院与中国计量大学签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
    4月20日,中国计量大学与内蒙古计量测试研究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研究生培养基地”和“计量测试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内蒙古计量院举行。内蒙古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振清、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俞晓平出席并致辞,内蒙古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巡视员吕金华主持仪式,内蒙古计量院党委书记、院长孙磐与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俞晓平签署深化合作协议,中国计量大学、内蒙古市场监督管理局、计量院相关人员参加揭牌仪式。   吴振清指出,当前,全区上下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动落实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在落实五大任务中找方位、找定位,集聚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推进五大任务见行见效。此次与中国计量大学签约,双方将在技术创新、项目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中国计量大学在专家智库、协同创新、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我区计量事业取得新成效、新突破,就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的具体行动。我们将一如既往珍视与中国计量大学结下的深厚友谊,继续在碳计量、能源计量、乳制品产业计量等领域深化合作,用好用足“两个基地”,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俞晓平指出,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和中国计量大学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是双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双方接续合作、深化计量科技创新的一次具体行动,是集聚内蒙古计量院职能与国家级计量平台优势、中国计量大学的教学科研人才资源优势,推进校院深度合作、形成合作共赢共同体的一次全新探索。在今后工作中,双方将围绕共建创新研究平台、共同申报NQI重点研发专项、开展人员互派互访、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开展党建共建等方面推进合作协议的落实落细。中国计量大学设立有“生物安全与食品科学研究所”“工业碳计量研究所”“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等专门从事碳计量、食品质量的研究平台,在相关研究领域获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平台及成果将在今后的合作中为内蒙古计量院下设的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国家乳制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的建设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随后,双方共同签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吴振清、俞晓平、吕金华、孙磐、刘红波共同为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计量测试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揭牌。
  • 中科院生态中心在稳定连接共价有机框架纳滤膜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蔡亚岐研究组通过Doebner反应构建了4-羧酸喹啉连接的共价有机框架QL-COFs,与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军研究组合作,利用QL-COFs对商品化纳滤陶瓷膜管进行修饰,制备得到QL-COF纳滤膜,并将其应用于有机分子及盐的纳滤筛分。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DOI:10.1038/s41467-022-30319-2)上。 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是新型的晶态多孔有机聚合物,近年来受到关注。可逆反应通常被认为是合成结晶COFs的必要条件。然而,可逆反应生成的可逆共价连接化学键稳定性较差,使COFs难以在实际应用环境中长时间保持晶态的多孔框架结构。因此,开发新型有机缩合反应合成具有稳定共价连接的COFs,对于拓展COFs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及其应用颇为重要。 利用亚胺的化学活性,蔡亚岐研究组巧妙地通过多组分Doebner反应构建了亚胺衍生4-羧酸喹啉连接的QL-COFs。Doebner反应具有可逆-不可逆顺序的反应历程,通过芳醛、芳胺和丙酮酸的三组分一锅反应和亚胺COFs的合成后修饰均可构建高结晶度、高孔隙度的QL-COFs。此方法不需要特殊的有机单体设计,理论上能够推广到大部分已报道的亚胺COFs中。材料表征发现,4-羧酸喹啉连接的QL-COF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耐受强酸强碱等。此外,相比于对应的亚胺连接COFs,QL-COFs的孔径发生收缩,高密度羧基的分布显著提升了QL-COFs的亲水性。基于上述特点,蔡亚岐研究组与王军研究组合作,运用QL-COFs对商品化刚玉陶瓷纳滤膜管进行修饰,制备了QL-COF膜材料。纳滤实验发现,QL-COF膜对分子尺寸大于其孔径1.4 nm的有机分子均可实现99%以上的截留率,尺寸排阻效应是其主要的分离机理。同时,QL-COFs良好的亲水性使纳滤膜表现出高达850 L m-2 h-1 MPa-1的水通量,QL-COF纳滤膜性能稳定且能够耐酸耐碱。电驱动的阳离子纳滤筛分实验表明,QL-COF膜对大尺寸阳离子Oct4N+、Dodec4N+同样能够实现高效纳滤截留。 (a)Doebner反应合成4-羧酸喹啉结构的反应机理;(b)通过Doebner反应分别以一锅法和合成后修饰法构建4-羧酸喹啉连接的QL-COF-1/2。该研究为新型稳定连接COFs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新思路,并为开拓COFs的应用提供了新参考。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
  • 大连化物所开发新型金属有机框架吸附材料
    近日,我所节能与环境研究部(DNL09)王树东研究员团队与沙特阿拉伯国王科技大学赖志平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通过原位氟化合成Fe基金属节点的策略,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全氟节点金属有机框架(MOFs)——DNL-9(Fe),该材料是一种具有螺旋氟桥金属节点结构的Fe-MOFs吸附剂,可用于潮湿条件下的C2H2/CO2吸附分离。C2H2/CO2具有相同的动力学尺寸(3.3Å)、相似的极化率(29.1×1025/cm3至33.3×1025/cm3)和相近的沸点(189K至194K),在潮湿的工业环境中吸附分离C2H2和CO2具有挑战。MOFs是一种孔道丰富,结构可调的多孔材料,但是其稳定性、耐水性相比于活性炭和分子筛较差,这也限制了其在C2H2潮湿环境下分子的吸附和C2H2/CO2的分离。相比于在MOFs中引入不饱和金属位点、有机配体功能化等调控手段,构筑含氟阴离子等氢键受体提供了另一种途径来增强客体分子与骨架间的相互作用。该方法通过强化C2H2与MOFs限域孔道内的氢键作用实现C2H2的选择性吸附,同时可以提升材料的耐水性和抗水气吸附干扰能力。然而,在MOFs的合成中难以对金属节点进行原位氟化配位,目前构筑含氟MOFs单元通常采用SiF62-,TiF62-,GeF62-阴离子盐,或含氟有机配体等价格昂贵的商业试剂,这也阻碍了含氟MOFs的低成本生产与实际应用。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另辟蹊径,在DMF溶剂高温分解条件下构造出还原性合成环境,促进了F原子与金属Fe的直接配位络合。团队采用简单的HF试剂,实现了Fe-MOFs的金属节点的原位氟化和螺旋结构拓扑链的生长,从而开发出具有混合变价的[Fe6(μ-F)6F8]配位节点的全氟Fe基材料DNL-9(Fe)。DNL-9(Fe)的结构区别于常见的[Fe3(μ3-O)(μ-OH)3]或[Fe2MII(μ3-O)(μ-OH)3]节点,其由生物质基呋喃二甲酸作为配体合成原料,取代了传统对苯二甲酸等难降解的有机物,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吸附剂。该材料还具备优异的耐水性和化学稳定性,在潮湿环境中可以高效分离C2H2CO2,一次提浓后的C2H2纯度即可达到99.9%。同时,氟化的金属位点Fe-F-Fe有效降低了H2O和C2H2分子的吸附热,在真空条件下即可循环再生,可以应用于变压吸附(PSA)和真空解吸(VSA)工艺。因此,本工作为多孔材料结构设计、MOFs的氟化改性和吸附分离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王树东团队在C2H2/CO2协同吸附机理探究(Chem. Mater.,2022),潮湿CO2捕集(Fuel,2023;Chem. Eng. J.,2022;J. Energy Chem.,2022),混合配体MOFs调控(Chem. Eng. J.,2022),果糖直接合成MOFs(ACS Sustain. Chem. Eng.,2021)等相关方面开展了多孔材料设计与吸附分离工作,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效、疏水等综合性能的多孔材料吸附剂。   相关研究成果以“Fluorido-Bridged Robust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Efficient C2H2/CO2Separation under Moist Condition”为题,发表在《化学科学》(Chemical Science)上,该工作第一作者是我所DNL0901组博士毕业生顾一鸣。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 转型首获战果 聚光科技签署5亿PPP项目框架协议
    聚光科技8月31日午间公告,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政府(甲方)与公司(乙方)经过友好协商,就黄山区“智慧环境”产业的发展,及“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于近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甲方计划与乙方在“智慧环境”、“生态治理”及相关产业项目上开展合作,预计投资总额不少于5亿元。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范围:1、流域河道治理、湖泊生态修复、环湖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湖区园林绿化工程等 2、湖泊水质监测、入湖流域水质监测、山洪预警等 3、城区内河治理、水系改造、景观建设等 4、城市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与运营。  甲方将适时启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供排水建设运营等项目,通过PPP模式与乙方开展全方位合作。乙方作为总体方案设计者,将整合相关资源,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取得本协议约定之具体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资格。  公司表示,协议中涉及的项目如能正常实施,将有助于增强公司“智慧环境”及“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经验。本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是公司投资PPP项目的重要新起点,有利于公司创新业务开展模式、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同时也是公司在“环境综合服务商”发展战略指导下迈出的坚实第一步。未来公司将以本项目为示范,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环境综合服务项目。  此外,本项目投资总额约为5亿元(以双方实际确定的项目投资为准),占2014年公司经审计营业收入总额的40.65%,本合同若能顺利实施,对公司本年度及以后年度的业绩将产生积极影响。
  • 科学家利用先进表征技术总结金属有机框架的制备全过程!
    【科学背景】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类具有高度多孔性的材料,因其在气体储存、分离和催化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的多孔材料相比,MOFs 具有优越的比表面积、可调节的孔结构和化学功能化的灵活性,这使得它们在捕集二氧化碳、氢气储存以及水收集等应用中展现出巨大优势。然而,MOFs 的商业化应用面临着合成方法复杂、后处理步骤耗时耗能及成型技术不成熟等问题,这为其实际应用带来了挑战。鉴于此,来自美国Numat公司的William Morris等人合作进行了大量的综述评论。该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 MOF 材料,通过优化合成和成型过程,成功提高了材料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他们利用先进的后处理技术,显著提高了 MOFs 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的性能,成功获取了在实际应用中所需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这一成果不仅为 MOFs 在商业化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也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展现了 MOFs 在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中的广阔前景。【研究亮点】本文通过多种先进的表征手段,深入探讨了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揭示了其在气体分离和储存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我们首次观察到了MOF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这些表征结果显示出MOF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三维网络结构,这为其优异的气体吸附性能提供了基础。针对MOF在气体吸附过程中的动态行为,本文采用了核磁共振(NMR)和红外光谱(FTIR)技术,研究了气体分子在MOF孔道中的扩散机制。这些微观机理的表征帮助我们理解了气体在MOF中运动的方式,揭示了孔道结构对气体选择性吸附的重要影响。同时,通过这些表征,我们得到了MOF在不同气体环境下的性能变化,为进一步优化其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比表面积测定仪,我们对制备的MOF材料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表征。这些手段的结合使得我们能够明确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等关键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合成条件可以显著提高MOF的比表面积,从而增强其气体吸附能力,着重研究了MOF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和稳定性。总之,经过综合运用XRD、SEM、NMR、FTIR、TEM等多种表征手段,深入分析了MOF的微观结构和气体吸附机制,进而成功制备了具有高效能的新型MOF材料。这些新材料的开发为气体分离和储存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新的方向,推动了MOF在环境保护、能源转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持续的表征研究,我们相信MOF材料将在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科学图文】图1: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多样性和商业化考虑。图2:四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的优化合成,以及备选HKUST-1合成条件概述。图3:通过不同技术处理的微晶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粉末和MOF。图4:原型条件和示例。【科学结论】尽管MOFs在基础研究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实际转化为商业产品仍面临诸多困难。成功的商业化需要解决合成、成形、加工、原型开发和合规性等五个应用研究步骤中的问题。每一步骤的优化和改进都对MOFs的最终应用至关重要。首先,本文强调了技术经济分析(TEA)的重要性。全面的TEA不仅需要考虑技术开发成本,还要对市场收益进行预测,从而为投资者和开发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MOFs的成功商业化依赖于有效的技术和经济评估,这将帮助研究人员识别并克服技术转化过程中的瓶颈。最后,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和研究进展,本文提供了关于MOFs应用研究的新视角,鼓励研究人员在克服技术挑战的同时,积极探索MOFs在新兴领域的应用潜力。这样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推动MOF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商业化进程。文献信息:Wright, A.M., Kapelewski, M.T., Marx, S. et al. Transitioning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rom the laboratory to market through applied research. Nat. Mater.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63-024-01947-4
  • 食品合规义务来源之国内食品标准体系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的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食品作为一种工业产品,以食品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所作的统一规定,由一个公认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在一定的范围内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食品标准应包含质量和安全两方面的要求,既能指导食品企业生产经营,又能保证消费者安全。一、食品标准的作用1)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的依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生产、经营、提供服务,才能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同时也能带动行业水平的发展。2)标准能保证人身健康、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持续发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生产、经营、提供服务,才能满足食品安全、安全生产以及生态平衡,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3)标准给执法监督和消费者维权提供依据监管部门、检测机构能够依标准执法、检验,依据标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能够依据标准选择产品,明白消费,依标准维权。二、食品标准的分类国内食品标准体系分类见图一。  图一 国内食品标准体系分类   三、食品标准的识别1)按照实施效力识别标准2)按照制定主体识别标准  3)按照标准对象识别标准  小结   食品企业应通过熟悉国内食品行业相关标准的框架以及分类,以便收集和企业相关的标准清单,识别其义务,保障食品合规。
  • Nature:王潇/刘嘉团队绘制大脑高分辨率单细胞空间转录组图谱
    显微镜的发明让科学家们能够观察和归类神经系统中丰富的细胞形态和类型,了解它们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近年来单细胞RNA测序的发展更揭示了大脑中细胞类型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借助新兴的空间转录组技术,研究人员实现了显微成像和单细胞测序的结合,在亚细胞空间分辨率的精度下,不仅可以揭示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还可同时了解它们在组织和器官中的排列分布,在解剖学的观察上加入了分子表达的丰富信息。2023年9月27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Broad 研究所王潇团队和哈佛大学刘嘉团队合作,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Spatial atlas of the mous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t molecular resolutio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小鼠大脑和脊髓中的一百万个单细胞的基因表达以亚细胞的空间分辨率进行了刻画和分析,用空间基因表达定义了更精细的组织区域。王潇团队使用了他们开发的空间转录组学工具(STARmap, STARmap PLUS, 和ClusterMap)表征和绘制了成年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百多万个单细胞。通过大规模的分析和细胞注释,该团队展示了数百种细胞类型的空间分布,精确划分上百种组织区域的边界。研究人员还利用RNA条形码,揭示了全脑范围感染的病毒AAV-PHP.eB在不同细胞类型和区域的感染能力。图1: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单细胞分辨率细胞类型空间图谱,230种细胞类型由彩色点标注研究者们使用STARmap PLUS技术,在200-300纳米的空间分辨率下,原位检测了20片组织切片中的1022个基因的表达量。在这项技术中,他们用分子探针原位杂交组织切片,检测特定的RNA序列并特异放大为可测序的DNA纳米球,并通过化学处理将DNA纳米球和组织样品固定成水凝胶,最后用共聚焦显微成像原位测序 (SEDAL)。实验结果通过研究者先前开发的ClusterMap算法划分成带有空间位置信息的单细胞基因表达。图2:STARmap PLUS以及ClusterMap流程示意图(左);STARmap PLUS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数据图示例(右,SEDAL cycle 1),每个点代表由单个RNA分子产生的DNA纳米球。通过与已发表的单细胞测序数据集整合分析,研究者们基于单细胞基因表达定义和注释了230种“分子细胞类型 ”(molecular cell types),并基于空间基因表达定义和注释了106种“分子组织区域”(molecular tissue regions),从而对脑内的细胞进行了分子表达和空间分布的联合定义。图3:(a)通过单细胞基因表达与空间基因表达共同定义小鼠中枢神经系统重细胞类型的多样性。(b)“分子细胞类型“在”分子组织区域“上的分度热度图全脑范围内丰富的基因表达信息和高精度的空间分布信息,使得细胞类型的注释更为精确。例如,作者们发现部分端脑抑制性中间神经元(telencephalon inhibitory interneurons)亚型存在脑区分布特异性,比如纹状体(striatum)中特有的中间神经元、嗅球的外网状层 (olfactory outer plexiform layer)特有的表达多巴胺的中间神经元。基于空间上的分子表达,作者们还补充和完善了小鼠大脑解剖学结构。例如,作者们可以从“分子组织区域”组成的角度出发,对小鼠大脑皮层进行分区,并与传统解剖学的定义比较。一个有趣的发现是,作者们发现解剖学上的压后皮层(retrosplenial cortex)在小鼠大脑的前端和后端具有截然不同的“分子组织区域”组成;后端压后皮层在“分子组织区域”组成上与相邻的视觉皮层有着更高的相似性,这为理解压后皮层在视觉相关的行为和记忆中的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和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单细胞测序数据集的整合,作者们将单细胞空间表达的基因维度从实验测量的1,022个基因拓展到了11844个基因,预测了全转录组范围的空间分辨单细胞基因表达特征。综上所述,这项工作为理解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了一个大规模的分子空间图谱,囊括了超过一百万个细胞,以及他们的基因表达特征,空间坐标,分子细胞类型,分子组织区域类型,以及遗传操作的可及性。这项工作为建立分子空间图谱提供了实验和计算的框架,涵盖了从单个RNA分子到单细胞再到器官组织区域的跨越多个空间尺度的分析,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工具。作者们已将这套图谱开放共享(http://brain.spatial-atlas.net/),供研究者探索。图4:该工作的研究范式图5:该工作的空间细胞图谱数据网页截图示意“我们不仅提供了细胞的空间图谱,还提供了神经科学中常用的病毒工具对这些细胞的可及性。这份图谱代表了我们实验室目前分析的最大的数据集。这项工作也为神经科学研究者们提供了资源和基础,以进一步探索各种基因、细胞和组织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共同第一作者施海玲博士评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细胞级别的空间基因表达信息,为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此外,我们的团队开放共享了相关数据和资源,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的高质量研究,进一步揭示大脑的奥秘”。共同第一作者贺一纯评论。“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依赖于不同类型的细胞在空间位置上的排列和分布,空间转录组、空间翻译组等空间组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无疑将为大脑的解析提供新的思路。”共同第一作者周一鸣博士表示。
  • 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签署关于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合作框架协议
    9月25日,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在京签署关于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合作框架协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出席协议签署仪式并讲话。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蔺涛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黄润秋首先代表生态环境部感谢国家统计局长期以来给予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大力支持。他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长期以来,双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碳排放统计核算等领域开展了良好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他表示,本次双方签署协议,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统筹做好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今后要抓好协议的贯彻落实,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加强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提升碳排放基础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全面性和时效性,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康义对生态环境部长期以来对统计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签署协议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力举措,也是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长期以来,两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国家统计局将积极落实各项合作事宜,拓展合作领域,与生态环境部共同推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不断提升我国碳排放统计核算对内基础支撑能力和对外履约透明度,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统计支撑。  根据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夯实碳排放强度等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数据、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撑。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气候司、气候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国家统计局办公室、能源司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协议签署仪式。
  • 福建特检院与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近日,福建省特检院与必维质量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合作开展产品认证、文化管理技术交流、人员资质评定等7项业务建立合作模式,建立长期互惠合作关系。目前,双方已联合主办“工程机械、工业车辆CE认证研讨会”,并首次合作开展了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型式试验和CE认证一站式服务。   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是全球知名的国际检验认证机构。福建省特检院与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的合作,有利于促进双方业务资源整合,拓宽检验业务推广渠道,增强技术服务能力,加强资讯管理经验交流。
  • 两岸框架协议互降关税 仪器仪表位列其中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也将对两岸经济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影响:一是有利于两岸共同提升经济竞争力。二是有利于两岸共同增进广大民众福祉。三是有利于两岸共同促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四是有利于两岸共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   从国台办获悉,6月29日下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重庆签署了备受关注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据悉,ECFA包括序言和5章16条及5个附件,内容涉及双方合作措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合作等程序内容。   逐步消除贸易关税壁垒   根据协议内容,ECFA的目标为:加强和增进双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双方货物和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逐步建立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资及其保障机制 扩大经济合作领域,建立合作机制。   在协议中,双方同意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实质多数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限制性措施;提供投资保护,促进双向投资;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交流与合作。   双方同意在不迟于协议生效后6个月内,就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建立适当的争端解决程序以及建立投资保护机制等问题展开磋商,并尽速完成、达成协议。   经贸社团互设办事机构   协议提出,为强化并扩大协议的效益,两岸双方将加强经济合作。合作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金融合作;贸易促进及贸易便利化;海关合作 电子商务合作;研究双方产业合作布局和重点领域,推动双方重大项目合作,协调解决双方产业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推动双方中小企业合作,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推动双方经贸社团互设办事机构。   双方同意在协议生效后6个月内开始实施货物贸易早期收获计划。同时,双方还将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负责处理与协议相关的事宜。   知识产权协议同时签署   ECFA的一大亮点是,根据早期收获计划,大陆将对539项原产于台湾的产品实施降税,包括农产品、化工产品、机械产品、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纺织产品、轻工产品、冶金产品、仪器仪表以及医疗产品等十类。台湾将对267项原产于大陆的产品实施降税,包括石化产品、机械产品、纺织产品及其他产品等四类。双方将在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后不超过2年的时间内分3步对早期收获产品实现零关税。   此外,双方6月29日还签署了《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双方同意依各自规定,确认对方专利、商标及品种权第一次申请日的效力。 附录: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收产品清单   一、大陆对台湾降税的产品   农产品(18项)   包括其他活鱼、其他生鲜鱼、其他冷藏冷冻鱼、生鲜甲鱼蛋、鲜兰花、金针菇、香蕉、柳橙、柠檬、哈密瓜、火龙果及茶叶等。   石化产品(88项)   1.基本原料:航空煤油、润滑油、丙烯、异丙醇、二甲苯、氯乙烯、临苯二甲酸二辛酯等   2.特用化学品:界面活性剂、碳黑、树脂、胶及黏合剂等   3.塑料原料:聚丙烯(pp)、苯乙烯聚合物(ps)、丙烯酸共聚物、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碳酸酯、聚亚安酯、其它烯烃之聚合物等   4.塑料制品:塑料片、板、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氯乙烯聚合物板、人造革等   机械产品(107项)   1.工具机:切削金属的数控卧式车床、切削金属的其它数控车床、切削金属的数控钻床、数控平面磨床、研磨机床、砂轮机、抛光机床、插床、拉床、锯床或切断机、龙门刨床、锻造或冲压机床及锻锤、非数控冲孔、开槽机、冲剪两用机及工具机零件等   2.产业机械:纸处理机械、纺织机械、印刷机、造纸机、橡塑料加工机、过滤机、热处理机械及升降机   3.其它机械:泵类、流体传动机械、滚压机等   4.机械零组件:阀、机械刀具、机械零组件、压缩积及风扇及承轴等   纺织产品(136项)   1.纺织中上游:棉纱、棉布、棉与化纤混纺布、与棉混纺合成纤维棉梭织物、再生纤维布、合成纤维布、人造纤维纱线、合成纤维棉、合成纤维棉纱、再生纤维棉纱、合成纤维棉梭织布、再生纤维棉缩织布及化纤填充物等   2.纺织下游:特殊纺织品、针织物、钮扣、擦拭布、其它织物及不织布等   3.纺织制品:袋包箱、衬衫及套头衫、泳衣、袜、内衣及毛巾等   4.鞋类:鞋面、橡胶及塑料制品外底及鞋跟、鞋靴零件等   运输工具(50项)   1.汽车:汽车零组件   2.自行车:自行车整车及零组件   其他产品(140项)   1.钢铁:热轧卷材、非合金钢冷轧卷材、钢丝、不锈钢等   2.水泥:水泥熟料及白水泥等   3.染颜料:酸性、直接、活性染料及制品、钛白粉等   4.运动器材:其它高尔夫球用具等   5.医疗器材:人造关节、健身及康复器械等   6.仪器:测量仪器等   7.模具:金属拉拔模、金属模、注模或压模等   8.金属制品:铝及铝制品,铜及铜箔制品等   9.玻璃:lcd玻璃   10.橡胶:汽车、自行车及机车轮胎11.漆及油墨:油漆、清漆、其它引刷油墨等   12.电子:照相机、投影仪等用物镜、其它照相机及其它光学仪器用组件、麦克风及其座架、音频扩大器、其它电视录像模块及零件、视频摄像机、数字相机零件、放电灯管、其它电子管、稀土永磁体、其它金属永磁体等   13.电机:变压器零件、电源零件、静止式变流器及电感器零件、锂离子电池、熔断器、可编程序控制器、通用信号发生器、同轴电导体、玩具电动机、微电机、玩具用电动机微电机零件、铜制绕组电线、无接头电导体等   14.小家电:气扇、贮备式热水器、真空吸尘器、食物研磨机、电熨斗、电饭锅、烤箱等   15.手工具:钳子、扳手、锤子、螺丝刀等   二、台湾对大陆降税的产品   石化产品(42项)   (1)基本原料:油品包括杂酚油、燃料油、石油焦 石化原料包括蚁酸(甲酸)、醋酸(乙酸)、醋酸乙酯等   (2)特用化学品:胶及黏合剂、碳黑、界面活性剂、树脂等   (3)塑胶原料包括其他烯烃之聚合物(pp)、丙烯酸聚合物、聚碳酸树脂等   机械产品(69项)   (1)其他机械:液压缸、气压缸、泵、喷水蒸汽机或喷砂机、流体传动、办公室机器等   (2)机械零组件:机械刀具、压缩机及风扇、机械零组件、阀、轴承、密合垫或类似接合垫等   (3)产业机械:热处理机械、过滤器 纸处理机械、其他印刷机纺织机械、橡/塑胶加工机等   纺织产品(22项)   (1)纺织中上游:棉纱、棉布、人造纤维纱线、合成纤维棉等   (2)纺织下游:不织布、针织物、尼龙、pu合成皮其他织物等   运输工具(17项)   (1)其他车辆:婴儿车及其零件   (2)自行车:自行车及其零组件   其他产品(117项)   (1)化学品:无机化学品、有机化学品、沐浴乳等芳香剂、杂项化学品包括活性碳、松香及树脂酸、其他触媒及化学制品等   (2)染料:酸性染料、其他合成有机染料等   (3)运动器材:其他高尔夫球设备、其他球、一般体能设备、体操或竞技比赛用物品及设备等   (4)仪器:仪器或器具之零件   (5)模具:挤压模、冷压及冲压金属片机器冲头及模、金属用射出模或压缩、其他橡胶或塑胶用模   (6)金属制品:精炼铜管、铝板及其他铅片、扁条及箔   (7)橡胶:小客车、大客车、脚踏车轮胎等   (8)玻璃:其他铅水晶玻璃器、信号用玻璃等   (9)游乐设备:其他游乐场转台、射击场及其他游乐场之娱乐设备   (10)电子:永磁体、电视摄影机、灯泡及电子管、物镜、电视或电影摄影机或放映机用附加镜头、光学元件、吊灯及电照明配件等   (11)电机:防爆型马达、其他电动机、其他交换式电源供应器、二氧化锰乾电池、蓄电池、熔丝装置等   (12)杂项制品:眼镜、保温瓶及其他真空保温器皿、扫帚、牙刷、原子笔、铅笔及蜡笔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