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环境分析化学

仪器信息网环境分析化学专题为您整合环境分析化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环境分析化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环境分析化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环境分析化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环境分析化学话题讨论。

环境分析化学相关的资讯

  • 岛津积极参与首届海峡两岸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
    日前,由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台湾环境分析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担任大会主席的第一届海峡两岸环境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隆重召开。该会议旨在为海峡两岸专家学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示环境分析化学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推进环境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来自台湾大学、中央大学、交通大学(新竹)、清华大学(新竹)、成功大学、正修科技大学、医事科技大学、台湾电力公司等的24名专家学者和来自中国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中科院北京化学所、广州地化所、兰州化物所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100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在大会报告环节,江桂斌先生做了题为&ldquo The way to discover new POPs in Chinese Environment&rdquo 的报告,阐述了发现新型POPs的方法途径和相关的研究成果。 何国荣先生介绍了其研究组在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线上监测和气相层析电喷雾质谱应用方面的工作。 张玉奎先生就定量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和新平台的研究工作进展进行了介绍。 中央大学的王家麟教授就挥发性有机物的层析技术运用于空气品质检测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此外,会议还安排了57个口头报告,30个墙报,内容涉及样品前处理、样品分离、污染物采样技术、新型污染物分析检测、环境监测、环境风险评价等相关方面的研究。       长期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的岛津公司积极参与了此次研讨会,在会场以展板方式向与会者介绍了岛津最新色谱质谱联用装置GCMS-TQ8030、LCMS-8040 /8080以及全二维GC等仪器。岛津公司陈志凌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表了岛津全二维技术在空气中PM2.5分析中相关应用的检测报告。这一新应用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在报告后,仍然纷纷与陈志凌先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研讨会期间,各位专家学者不仅详尽地展示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专题讨论。本次环境分析化学领域的高水平学术会议,有力推进了海峡两岸环境分析化学的学术合作,对于今后海峡两岸环境状态的改善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
  • 2008 年中日韩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2008 年中日韩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厦门,2008 年11 月02-05 日)第一轮通知   由厦门大学主办的“2008 年中日韩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将于2008 年11 月02-05 日在厦门举行。会议由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厦门大学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联合承办,将邀请来自日本、韩国和国内的著名专家参会。   会议主题:健康生活-应对环境与食品安全对分析化学的挑战   会议主办单位: 厦门大学   会议承办单位及人员:   单位: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厦门大学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会议主席:黄本立 院士   秘书组:林金明 教授(特邀,清华大学)、陈 曦 教授、杭 纬 教授   会议征稿领域:   (1) 复杂样品前处理技术   (2) 环境、食品安全检测分析新方法研究   (3) 环境、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的研制   会议中方学术委员会:   主任: 黄本立 院士、张玉奎 院士   委员(姓氏笔划为序): 王小如、王春霞、王秋泉、王建华、冯钰锜、刘虎威、刘笔锋、江云宝、江桂斌、庄乾坤、陈义、陈国南、陈曦、李攻科、严秀平、张成孝、张书圣、张新荣、张勇、张玉奎、杭纬、林金明、单孝全、袁东星、袁景利、黄本立、黄承志、蔡宗苇、鞠熀先   会议交流语言:英语   会议形式:大会报告、邀请报告、报展   会议报告安排:大会报告(30 分钟)、邀请报告(20 分钟)   会议日程:   11 月02 日 报到   11 月03-04 日 学术活动   11 月05 日 座谈与考察   会议报到地点: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逸夫楼)   会议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格式:2 页A4 页面(如附件)   论文摘要截至日期:2008 年9 月15 日   E-mail:cjk2008@xmu.edu.cn   会议网址:http://www.cjk2008.org   联系人:会议秘书组 陈 曦 教授   会议费用:注册费800 元(学生减半),旅费以及住宿自理
  • 2008年中日韩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岛津独家赞助)在厦门召开
    近几年来,环境、食品安全的事件频发,环境分析的重要性越来越大,2008年11月3日至4日期间,以“环境、食品安全检测”为主题,在风光优美有着悠久历史的厦门召开了2008年中日韩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中国学者80人,日本学者30人,韩国学者3人。 本次会议由厦门大学主办,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日本分析化学会、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日本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发展部赞助,仪器信息网作为专业媒体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大会开幕式上中日韩三方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分别致辞。 冈山大学教授本水昌二先生致辞 韩国食品研究院河在浩教授致辞 厦门大学黄本立院士致辞 与会专家就环境与食品安全检测分析新方法研究、检测仪器的研制等方面做了精彩报告,台上台下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大会报告、邀请报告、报展等将有超过120多篇论文在会议期间发布,40多位专家做报告。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做报告报告题目:环境和食品分析领域色谱技术的最新进展 香港理工大学黄国贤教授做报告报告题目:荧光标记的ß 丙酰胺酶作为ß 丙酰胺抗菌素的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主任做报告报告题目:用液相质谱检测环境样品中的过氟化物 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做报告 报告题目:用DESI-MS测定固体表面中的多态砷的方法 报展一角通过专家介绍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使与会者把握了该领域最新的科研动态,并且通过这种形式的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了中日韩等国家之间的环境分析化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作为国际著名的测试仪器、医疗器械及工业设备的制造厂商,岛津公司从中日韩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的第一届会议开始就积极参与其中。 岛津公司秉承“以科学技术向社会做贡献”的创业宗旨、“为了人类和地球健康”的经营理念,一直非常关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食品安全问题。岛津公司作为本届会议的独家赞助商,在会议期间发表了两篇论文,并与参会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分析中心负责人端裕树做报告报告题目:多重中心切割多柱联用气相色谱的发展 岛津制作所分析事业部应用技术部京都应用开发中心中川胜博做报告报告题目:用气相质谱的数据库全检河水里的污染物的方法 岛津公司在积极参与、赞助此类会议的同时,不断的研发、推出新产品,为环境分析,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大量的分析仪器、分析方法。 岛津公司展位一角 会议承办单位厦门大学化学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曦教授对岛津公司为本次会议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非常有意义和及时的有力帮助。” 附录1 中日韩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简介 中日韩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最早始于2002年,首次是在中日两国间,由分析化学界的专家举办。之后的2003年是在日韩两国间举办的。中日韩三国在文化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往来关系,因此有着共同联手解决问题的基础。 2004年在北京首次开始中日韩三国环境分析研讨会(CJK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最终形成由日本分析化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韩国分析化学会的专家定期召开的CJK。会议主要围绕环境分析化学方面,探讨环境以及其他分析技术最前沿的热点话题,是唯一的在中日韩三国专家间召开的研讨会。 之后,研讨会于2005年在日本的幕张、2006年在重庆、2007年在韩国济州岛相继召开。研讨会的论文受到分析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006年,2007年荷兰著名的化学杂志《Talanta》还发行了此研讨会的特辑。
  • 邀请函 | 第三届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暨第九届固相微萃取技术研讨会,德祥与您相约贵阳
    德祥诚邀您莅临会议时间:2021年10月17-20日 会议地点:贵州省贵阳市溪山理酒店 德祥展位号:6号 环境分析化学是环境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环境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是研究环境污染物质的组成、结构、状态以及含量的分析化学一个新分支。近年来,随着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环境分析化学取得快速的发展,使环境污染物质分析水平走向更加微观、快速、准确。尤其是固相微萃取技(SPME),集采样、萃取、浓缩和净化于一体,已经应用于多个环境污染物检测的标准方法中。为加强我国在环境分析化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互相借鉴、共同分享环境分析方面的学术成果和经验技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进步和环境分析化学学科发展,“第三届全国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暨第九届固相微萃取技术(中国)研讨会”将于2021年10月17日至20日在贵州贵阳举办,交流我国环境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环境分析领域的国际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为我国环境分析领域的发展建言献策。德祥也受邀参加此次研讨会,期待与与会专家进行面对面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环境分析领域的国际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此次研讨会,德祥也带来了薄膜固相微萃取技术,简称TF-SPME或Thin Film SPME, 是以传统Fiber位原型,把吸附相涂在碳网片上的固相微萃取新技术。由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Janusz Pawliszyn教授发明,用于分析超痕量的VOSs和SVOCs等挥发性有机物。TF-SPME技术特点 ① 适用于更宽极性和非极性范围的化合物,使得TF-SPME变得更有优势② 相表面积和体积增加,TF-SPME比常规的SPME更为灵敏,可提高分析物的回收率③ 萃取涂层厚度不变,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同样迅速④ 无溶剂萃取,可实现恶劣环境下的现场采样,绿色环保⑤ 三种吸附剂:PDMS、PDMS/DVB和PDMS/HLB德祥自主品牌INNOTEG与薄膜固相微萃取的生产商和*持有者JP Scientific Ltd签订合作生产协议,成为全球指定合作品牌。为庆祝INNOTEG-SPME新品上市,此次会议上 ,现场电商下单,可享低至65折的惊喜优惠,赶快来德祥6号展位获取吧!关于德祥 自1992年创办以来,德祥就一直是科学仪器行业内颇受尊敬的*供应商。公司业务包含仪器代理,维修售后,自主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售后。实验室分析仪器、工业检测仪器及过程控制设备是德祥主营的产品,现已覆盖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组织、检验机构及工业、企业等客户,涵盖制药、石化、食品饮料和电子等各个行业。 我们设有 13个办事处和销售点(含越南),3个维修中心,1个样机实验室,致力于为每一位客户提供*的服务。 关于INNOTEG 英诺德(INNOTEG)是一家专业从事科学仪器设备研发生产的高科技企业,是集实验室设备研发生产、方法开发、实验室仪器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厂家。公司以成为一家管理规范、技术先进、产品优异且服务专业的创新型科技公司为目标,以“创新改变世界”为使命,致力于满足客户更高的需求,为中国科学仪器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懈努力。更多精彩会议,德祥与您不见不散 10月22-23日 上海 抗体圈金秋十月第四届抗体大会 10月24-26日 沈阳 第十四届中国药物制剂大会 11月2-4日 成都 第61届(2021年秋季)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暨中国制药机械博览会 12月2-3日苏州第五届中国生物药BioCMC国际峰会
  • (第二轮通知)第五届全国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固相微萃取技术(中国)研讨会
    第五届全国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固相微萃取技术(中国)研讨会第二轮通知环境分析化学作为环境化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关键,起到侦察兵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要求,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这意味着广大环境分析科研工作者需要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发展准确可靠、灵敏简便、选择性强的环境污染分析技术和新型污染物的分析测试方法,以期准确监测污染源和污染物的分布、解释污染成因和趋势,为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了加强我国环境分析化学领域学者的学术交流,互相借鉴、共同分享环境分析方面的学术成果和经验技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进步和环境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环境化学学科处的支持下,拟定于2024年10月10日至13日在山东青岛举办“第五届全国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固相微萃取技术(中国)研讨会”。会议将邀请杰出专家、学者、企业嘉宾等聚焦环境污染物分析方法、样品前处理技术和相关交叉前沿学科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会议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固相微萃取及其它样品前处理技术,色谱分离、质谱和成像、新污染物识别和筛查、环境污染物的行为与效应、环境界面与过程表征、环境分析新仪器与设备研制等。研讨形式包括大会报告、分会专题主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快闪报告和墙报展示。会议的举办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环境分析化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我国环境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热忱欢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及相关人员拨冗参会!01组织机构学术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主任委员江桂斌 李景虹 谭蔚泓 张玉奎 赵进才 庄乾坤委 员蔡宗苇 陈吉平 陈令新 陈卓 董帆 高学云 龚正君 侯贤灯 胡斌 黄承志 黄玉明 蒋健晖 匡华 李东浩 李芳柏 练鸿振 廖春阳 林璋 刘鸿 刘猛 刘倩 刘贤伟 陆克定 卢小泉 栾天罡 吕超 吕弋 毛亮 毛舜 聂舟 牛利 欧阳钢锋 潘丙才 邱建丁 曲广波 宋茂勇 王建华 汪海林 汪夏燕 王宁 王秋泉 王殳凹 王祥科 王亚韡 吴永宁 胥传来 严秀平 袁若 要茂盛 展思辉 张干 曾永平 赵斌 张勇 赵峰 唐波 张书胜 张秀辉 赵书林 郑成斌 郑明辉 朱俊杰 祝凌燕组织委员会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承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化学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办单位仪器学习网 仪器信息网 青岛理工大学会议主席欧阳钢锋组委会主席曾景斌组委会副主席张龙力 刘芳组委会秘书长孙洪满 王刚 温聪颖组委会委员徐剑桥 郑娟 卢玉坤 李石 董斌 刘振 周亭 马继平 田永 李爽 刘春爽 顾莹莹 孙娟 韩丰磊 陈强 王永强 张格云 王子 陈永栋 毕佳慧 王璞 戚萌 王明02会议赞助为共同办好本次会议,热烈欢迎各企业赞助,如有兴趣请联系会务组。赞助方案可咨询孙洪满老师: 电话:15720395517 邮箱:hongman.sun@upc.edu.cn03会议日程2024年10月10日13:30开始报到2024年10月11日开幕式、大会报告、分会报告2024年10月12日分会报告、墙报展示2024年10月13日闭幕式、离会会议地点:青岛融创施柏阁酒店(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星海湾路868号)04注册及投稿线上注册截止日期:2024年10月8日现场注册日期:2024年10月10日征稿说明:本次论坛接收摘要投稿(格式要求参见摘要模板)。扫描二维码,选择,进行注册。在拟参会专家江桂斌院士 李景虹院士 赵进才院士鲍恋君 陈吉平 陈建民 陈令新 丁彩凤 董帆 高学云 龚正君 关小红 古志远 侯贤灯 胡斌 黄玉明 匡华 李东浩 李芳柏 李雪梅 练鸿振 刘贤伟 林璋 刘鸿 刘猛 刘倩 刘睿 卢小泉 栾天罡 罗胜联 罗细亮 吕弋 吕超 毛舜 欧阳钢锋 邱洪灯 邱建丁 全燮 桑楠 宋茂勇 唐波 汪海林 王建华 王宁 王鹏 王秋泉 王殳凹 王祥科 王亚韡 韦斯 伍建林 邢明阳 徐剑桥 胥传来 严秀平 杨欣 要茂盛 袁若 占金华 展思辉 张干 张书圣 张书胜 张秀辉 张勇 赵峰 赵书林 郑明辉 郑成斌 朱俊杰 朱芳 祝凌燕 朱文磊 …… (按姓氏排列,持续更新中)06缴费信息1. 缴费标准 代表 类型 2024年9月22日前2024年9月22日后 普通 代表 18002000 学生 代表 12001400 2. 缴费方式01线上注册缴费微信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完成参会注册、缴费开发票及酒店预定02对公转账银行转账汇款:户 名:青岛耐米特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开户行: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账 号:8110601014201380700行 号:30245203712003现场缴费POS机刷卡(借记卡、贷记卡) 扫码付款(微信、支付宝)现金支付(仅限人民币)07联系方式负责内容姓名 电话 会议投稿 温聪颖 15692346189 参会注册 王 刚 18810371427 日程安排 王 璞 13199449906 企业赞助 孙洪满 15720395517 酒店预定 王 丽 15965553982 缴费发票 孙美娜 18954130424 参展搭建 苏增刚 15853288023 综合服务 曾景斌 13954252792注:1. 住宿:会议酒店为青岛融创施柏阁酒店,预订房间单间(可含双早)、标间(可含双早)价格均为450元/晚。附近也有其他酒店,请自行预定。2. 墙报报告:请在小程序注册后至-提交,并自行打印带至报到现场。(墙报尺寸:90cm宽x120cm高)
  •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更名为《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为适应科技期刊发展的新形势,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扩大期刊的影响力,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更名为《中国无机分析化学》,在此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刊号CN 11—6005/O6)是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主办的无机分析化学专业科技学术期刊。本刊包括岩矿分析、冶金分析、材料分析、环境分析、化工分析、生物医药分析、食品分析、仪器研制、综述评论、技术交流、信息之窗等栏目。   作为全国性的专业科技学术期刊,《中国无机分析化学》将本着“读者第一、作者至上、以人为本、以质为根”的办刊理念,主要报道无机分析化学领域科研成果、最新发展方向,服务无机分析化学新技术的推广,促进无机分析化学工作人员科研素质提升,推动无机分析化学技术行业发展和进步, 全方位为从事无机分析化学及相关技术的广大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相关企事业单位服务。   我们深信,在各级领导和业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精心呵护下,在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无机分析化学》一定会成为无机分析化学界技术交流的平台以及企业和同行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将越办越好!   2011-3-10
  • 三菱化学开展环境分析业务
    三菱化学开展环境分析业务 将向中国赛宝实验室提供VOC检测技术   三菱化学通过其集团公司MCAT及三菱化学(中国)商贸有限公司日前与中国赛宝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在中国开展环境分析业务。   此次合作业务将于今年10月正式对外营业。MCAT将向赛宝实验室提供包括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检测技术在内的各种先进的环境分析技术,赛宝实验室以其积累多年的分析基础技术等为依托,在住宅等领域开展以中国本土企业为中心的环境分析业务。与此同时,三菱化学商贸与赛宝实验室签署了代理店协议,凭借其多年培育的营销实力,以在中国的日资企业为中心开拓新的环境分析业务。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及产品安全性等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相关环境分析市场的需求出现了高速增长。MCAT针对病态楼宇综合症问题,10多年来与日本财团法人The Center for Better Living(以下简称“BL”)合作,在日本采用徽章式采样法空气检测系统等开展了包括VOC分析在内的各种环境分析业务。此次BL与其长期合作伙伴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在中国的合作项目中将采用徽章式采样法空气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目前这种环境检测系统也得到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的特别推荐,今后将由赛宝实验室与三菱化学商贸共同在全中国范围内开展相关业务。
  • 环境与健康——访环境分析分会负责人汪海林研究员
    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21)将于2021年9月27-2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召开,本届会议将继续秉承“分析科学 创造未来”的愿景,围绕“生命 生活 生态——面向绿色未来”的主题开展学术报告会、论坛和仪器展览会。本届大会主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桂斌研究员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所长谭蔚泓教授担任。近期,BCEIA主办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联合仪器信息网特别组织了BCEIA 2021系列专访,邀约参与学术报告会组织和筹备的各领域专家,解读会议主题,分享学科发展趋势与仪器创新研究方向等,以飨读者。近期我们采访了BCEIA学术报告会环境分析分会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员。BCEIA学术报告会环境分析分会召集人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和身体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这也对环境分析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分析是多学科交叉的一个领域,本届BCEIA学术报告会环境分析分会将交流讨论以下方面的内容,包括传统污染物和持久性污染物的分析、大气细颗粒物与纳米污染物的分析检测、化学毒理学、环境表观遗传学,还有以代谢组学、暴露组学、蛋白质组学、糖组学、基因组学、金属组学等多组学为代表的环境组学研究。美国化学会《分析化学》主编Jonathan V. Sweedler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厉良教授将作大会特邀报告,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将作分会邀请报告,热忱欢迎各界人士9月28日-29日参加环境分析分会。更多内容请详见视频。
  • 2018年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分析化学学术年会暨环境化学学术研讨会
    2018年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分析化学学术年会暨环境化学学术研讨会2018年12月1日在西南交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开幕,APL奥普乐公司、安捷伦、岛津、海光、天美、世纪方舟等公司参会!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书记侯贤灯教授致开幕词!中山大学欧阳钢峰教授做关于固相萃取探针研究与活体检测的报告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张丽华研究员 报告:基于蛋白质组动态变化分析的大气颗粒物健康效应研究四川大学刘睿教授报告:金属稳定同位素标记生物分析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教授报告:原子光谱仪器部件与小型化仪器成都理工大学高英教授报告:基于过度金属离子辅助的元素新型光化学蒸汽发生西南交通大学龚正君教授报告:基于光谱分析的污染物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 刘倩研究员 报告:环境与生物体中纳米颗粒物的来源甄别西华师范大学杨秀培教授报告:含金属危险废物的“全元素”资源化利用初探四川大学教授吕弋教授报告:发光传感器与探针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参会厂商:APL奥普乐公司应大会邀请参与本次学术盛会!安捷伦、岛津、海光、世纪方舟、天美等10多家厂商参会!APL奥普乐简介:APL奥普乐公司在中国成都龙潭工业园区设立生产基地和技术中心、并在全国各地设立30多个售后服务网点和办事处,为中国用户保障及时良好的服务。APL奥普乐品牌制造的产品覆盖有:微波消解仪、微波萃取仪、微波合成仪、微波高温炉(马弗炉)、陶瓷纤维高温炉(马弗炉)、电热石墨消解仪、石墨赶酸器、石墨电热板、尿碘消解仪等无机样品前处理仪器;全自动翻转式震荡器等环境样品前处理仪;氮吹仪、固相萃取仪、便携式真空泵、自动顶空进样器、热解析仪等有机前处理仪器;现已发展成为专业化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企业!40位高通量微波消解系统40位全自动顶空进样器
  • 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开幕在即
    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承办的&ldquo 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rdquo 将于2015年5月8日~11日在武汉洪山大礼堂召开。这是我国分析化学领域三年一届的盛会,会议将就我国自上届学术会议以来分析化学学科的新成就、新进展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将组织分析化学前沿的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和讨论,并邀请部分国外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与会。汪尔康院士担任本次大会主席,华中师范大学杨光富教授担任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 本次会议将涉及分析化学20个领域,包括:(1)原子光谱分析 (2)分子光谱分析 (3)色谱法与分离科学 (4)电分析化学 (5)波谱分析(包括顺磁、核磁共振) (6)质谱分析 (7)显微成像分析 (8)微流控芯片分析 (9)联用方法与自动化分析 (10) 形态、表面及结构分析 (11) 生物分析化学 (12) 药物和代谢物分析 (13)环境分析化学 (14)食品分析 (15) 蛋白质分析 (16)核酸分析 (17)纳米分析化学 (18)分析仪器及装置 (19) 质量控制 (20)化学计量学与生物信息学。 本次会议将集中反映我国分析化学领域的科学家们,最近几年在分析化学领域所取得的丰硕科研成果。 最新会议日程
  • 海峡两岸环境分析,赛默飞助行一日千里
    12月17-18日,第四届海峡两岸环境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于香港盛大召开,海峡两岸200余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环境分析化学领域的新思路、新举措与新起点。赛默飞倾情赞助专家晚宴,共话环境美好未来。一段既具民族传统,又含地方亮点、惟妙惟肖的舞狮表演拉开了「第四届海峡两岸环境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的帷幕。大会汇聚海峡两岸200余名专家,共同展望在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材料的助力下,环境分析化学学科的迅猛发展。大会开幕式上,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蔡宗苇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辞,江桂斌院士以“饮水思源”、”温故而知新”,共话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提出海峡两岸要共同维护环境安全的艰巨任务;台湾大学陈尊贤教授突出了当今环境分析化学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在环境领域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环境分析化学领域涉及的新思路、新技术,赛默飞市场经理胡忠阳在大会作了题为《离子色谱-质谱联用技术(IC-MS)在环境极性离子污染物分析中的优势》和《高灵敏度离子源AEI在二噁英分析中的应用》的报告。赛默飞市场经理胡忠阳进行现场报告 离子色谱-质谱联用技术(IC-MS)在环境极性离子污染物分析中的优势针对环境污染物中一类特殊的离子型和极性化合物分析挑战,赛默飞推出离子色谱-质谱联用(IC-MS)解决方案。离子色谱(IC)专用于离子类检测,对于环境、食品饮料、制药、生命科学、石化/化工、能源和电子行业中主要分析物的检测具有卓越性能。赛默飞是离子色谱的革新者,在过去40里,一直是科学服务领域的前列,对于IC分析工作者的需求熟谙于心。离子色谱(IC)和质谱(MS)的结合能够提高检测能力,检测未知共洗脱组分,同时借助质谱的分析置信度,确认痕量组分。质谱法在显著提高 IC 系统能力的同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精确的定量◆峰确认和峰纯度评估功能◆改善复杂样本分离度◆MS 数据与 IC 工作流程无缝集成 高灵敏度离子源AEI在二噁英分析中的应用一直以来,灵敏度是限制GC-MS/MS 用于二噁英检测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赛默飞全新TSQ 9000 GC-MS/MS 的发布,AEI 高灵敏度离子源为痕量浓度水平的二噁英检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传统用于GC-MS 的EI(电子电离)源,如Thermo Scientific ExtractaBrite 源,其灯丝与离子束垂直,而AEI 源的设计中,灯丝与离子束在同一直线上,加上使用磁场更强且与灯丝方向一致的回旋磁体(与灯丝方向一致),以提高离子化效率,实现超高的离子聚焦,并最终显著提高仪器检测灵敏度。 赛默飞现场展位火爆 赛默飞专家晚宴为期两天的专家报告结束后,赛默飞邀请海峡两岸专家参加“赛默飞之夜”专家晚宴。宴会上,高朋满座,胜友云集!近两百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展望美好未来。赛默飞专家晚宴现场 赛默飞中国区质谱业务华南区高级区域销售经理代羽晚宴致辞 赛默飞环境分析整体解决方案 提升实验室生产力透析未知污染风险赛默飞产品组合背后的理念即:仪器、软件、色谱柱、耗材和应用——从样品前处理到数据分析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我们的环境分析技术组合不仅设计用于满足当前要求,也同样适用于未来的需求,能够提供可靠而精准的结果,更易于满足合规性并有助于将法规风险降至最低。 01高效样品前处理平台样品制备和耗材简化环境分析提高样品通量, 我们为在线和离线固相萃取提供完整解决方案,为全自动溶剂萃取提供各种系统,结合高效浓缩蒸发系统以从容应对挑战性的分析。您会发现,结合定制的自动化样品前处理解决方案,整个样品分析工作流的运行比想象中的更加简单。Dionex™ ASE™ 350 加速溶剂萃取仪Rocket™ 蒸发器系统AutoTrace™ 280 固相萃取 (SPE)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产品 02最完整的环境样品色谱分离成功的污染物检测、识别和定量始于成功的分离。有些组分可通过气相色谱法轻松分离,而有些组分则需要其他技术如液相或离子色谱法才能分离。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我们的环境专家均可提供支持和指导,帮您确定符合当前和未来需求的解决方案。TRACE™ 1310 气相色谱仪Vanquish™ UHPLC 系统Dionex™ Integrion™ HPIC™ 系统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产品 03靶向痕量污染物分析Thermo Scienti?c 三重四极杆 GC、LC 和 IC-MS/MS 系统集卓越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以及杰出的生产率和可靠性于一身,设定了靶向化合物的灵敏、特定定量和识别的标准。为您提供全面的实验室设备,从容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保护地球空气、土壤和水。TSQ Altis™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TSQ™ 9000 系统iCAP™ RQ ICP-MS Dionex™ IC-MS/MS 系统上下滑动查看更多产品 04环境未知污染物的筛查与鉴定Thermo Scientific™ Q Exactive™ GC Orbitrap™ GC-MS/MS 高分辨率精确质量 (HRAM) 质谱仪性能卓越,生成的数据可用于高灵敏度、选择性定量以及深度非靶向未知分析。内置数据库专为环境分析设计,完全无缝实现单一数据采集的定量、靶向和非靶向分析。此外,您无需重新进样,便可回顾性地重新分析数据。赛默飞环境未知污染物监测解决方案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赛默飞全行业解决方案,或关注“赛默飞色谱与质谱中国”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 庄乾坤谈“分析化学基金申请与创新研究”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10月27日,由中国化学会、中国光谱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主办,青岛科技大学、临沂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在27日的大会特邀报告会上,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做题为“分析化学基金申请与创新研究”报告。 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主任 庄乾坤   我国分析化学十年   国家基金委在2011年曾做了学科发展态势评估报告,其中介绍了我国分析化学十年发展状况。中国分析化学在2001~2010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1年论文产量首次超过美国,达到3572篇 我国SCI论文数量目前位居第二位,2001~2005中国SCI论文占世界份额为10.38%,2006~2010年变为17.37% 2001-2-10篇均引文,2007年前,篇均引文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8年(5.49)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5.5),2009年(2.99)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72)。   2000年1月-2012年7月,Anal.Chem.发表论文数由20篇增加至2010年的198篇,2012年截至7月份已有152篇 其所占比率也由1.73%增加至2010年的17.11%,2012年截至7月份已占13.14%。   分析化学研究范围与资助领域   目前,我国分析化学研究范围与资助领域包括:(1)色谱分析 (2)微-纳尺度分离分析 (3) 电化学分析 (4)光谱分析 (5)质谱分析 (6)核磁分析 (7)成像分析 (8)化学计量学与化学信息学 (9)生命分析化学 (10)药物分析 (11)环境分析化学 (12)纳米分析化学 (13)公共安全分析(食品分析、毒物分析、化学战剂分析、爆炸物分析) (14)分析仪器与装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定位与资助格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定位为源头创新、支持基础研究 资助格局分为三个系列(研究项目系列、人才培养系列、科研环境系列)与三个战略(源头创新战略、科技人才战略和创新环境战略)。   研究项目系列,主要有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5类。其中,面上项目是资助的主体,占总经费的53%以上,平均78万 重点项目是有限目标、有限规模、重点突出的项目,300万 重大项目是指那些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选择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学,2000万 重大研究计划的特点是有限目标、稳定支持、集成升华、跨越发展 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是指那些实质性的国际合作项目,并含有研究经费,300万。   在人才培养系列上,2012年增加为6种方式,分别为:(1)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主要目标是积蓄后备人才 (2)青年科学基金,目标是稳定青年人才,25万 (3)地区科学基金,目标是扶植地区人才,50万 (4)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目标是造就,200万 (5)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00万 (6)创新研究群体,目标是培育创新团队,200*6万。其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为今年新增项目。   在科研环境建设上,分为6类分为为:(1基础研究设备装置探索研究的科学仪器研究资助分为三档,一是科学仪器研究专款,300万,而是1000万以下重大仪器专项,1000万以上的重大仪器专项 (2)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用于促进承担项目科研人员的国际交流 (3)联合资助,用于与地方政府、中央部门、企业等共同支持有应用背景的基础研究 (4)科普项目,促进公众理解基础研究 (5)重点学术期刊,用于培育国际品牌的学术期刊 (6)其他专项,如用于青少年科技活动、研究生暑期学校等专项。   国家对科学基金的财政投入、申请项目情况   从历年的统计比较来看,国家对科学基金的财政投入逐年增长,从1986年的0.8亿增长到了2010年的94亿、2011年的180亿、2012年达235亿。2006年-2011年集中接收期申请量资助情况上来看,已由2006年的63330项增加至2011年的147703项,2012年截至现在已收到170792项。2010年、2011年,一流大学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达36%左右。   分析化学发展面临的问题   (1)队伍的发展与壮大 (2)优秀青年人才的趋同性(杰青、优青)(3)研究工作的创新型(热电、前沿、创新) (4)重大科学问题的提出(顶天立地)。   分析化学发展之思考   (1)如何坚持每个人科学研究的特色?(2)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国内、国外)(3)如何帮助基层单位提高研究水平?(4)导师们要不要亲自下实验室?(5)青年人到新单位后如何尽快开展工作?(6)继续发扬“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欣赏、共同发展”的学科氛围。   中国分析化学研究若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着重创新研究,具体需要从三方面做起:(1)引入物理学新概念与新技术(2)创建分析仪器与装置 (3)瞄准有影响的重大科学问题。   基金申请与评价   如何申请基金:(1)工作要原创,科学性强,确实是值得资助 (2)研究具有持续影响,研究工作能步步深入 (3)清晰、简明、扼要地阐述自己的科学思想与预期成果 (4)清晰阐明研究目标 (5)甭管圈里、圈外的,多找几个人给你把把关 (6)资金预算合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申请项目的评价原则为:(1)申请项目的学术价值 (2)申请项目能产生哪些广泛的影响 (3)申请人的研究基础如何。即为什么做?如何做?能不能做?
  • 珀金埃尔默倾情赞助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
    2018年6月15-17日,由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的3000余名专家学者相聚西安,共话“分析化学进展与未来”。大会现场本届学术会议由陈洪渊院士和杨秀荣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包含5个论坛:新时代分析化学-高新分析技术论坛、基金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分析仪器与装置前沿论坛、女分析化学家论坛和14个主题学术分会:电分析化学、显微成像与生物分析、纳米分析、光谱与波谱分析、质谱分析、色谱与分离技术、食品与药物分析、化学计量学与生物信息、蛋白质分析、环境分析、微流控芯片与微分析、核酸分析、单分子与单细胞分析和聚合物诱导发光分析。大会邀请的各位嘉宾,在三天的会期中为大家带来了37个大会邀请报告、345个分会报告,为与会代表们带来了一场分析化学领域新成就、新进展、前沿问题探讨、未来发展方向思潮交流的盛宴。珀金埃尔默展位珀金埃尔默公司作为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的尖端分析仪器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倾情参与此次盛会。在会议同期举办的新技术、新产品与分析新仪器展中,我们为与会嘉宾带来了应对不同行业检测需求的解决方案,吸引了众多参会者前来交流。其中部分方案如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相关解决方案资料:
  • 第十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企业部分
    仪器信息网11月1日讯,由中国化学会主办,扬州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全国分析化学年会”于10月30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多家国内外知名仪器生产厂家参加了本届年会:在年会上,安捷伦科技、西格玛奥德里奇、岛津公司于10月31日分别举办企业专场报告会;珀金埃尔默则以“珀金埃尔默杯”的形式冠名赞助了年会的墙报展,并进行了观众现场投票评比,为获奖论文颁发了获奖证书及奖金;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年会召开的同时,在报告厅的场外展厅布展。   企业专场:安捷伦科技、西格玛奥德里奇、岛津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陈登云博士:安捷伦新一代7700 ICP-MS新产品、新技术讲座   安捷伦公司的新一代7700 ICP-MS具有如下特点:   1、配置新的第三代ORS3碰撞反应池系统,增强了氦模式的性能,消除干扰的能力比以前更好。   2、配以全新的高速频率匹配的RF发生器,可以轻松地分析复杂多变的的样品类型。   3、配置了高盐样品进样系统(HMI)套件包。   4、世界上尺寸最小的台式ICP-MS——最新一代Agilent 7700系列ICP-MS。主机比其他的ICP-MS小30%以上。   5、 功能强大的新MassHunter软件平台,操作简便,增强了数据分析和报告功能。   西格玛奥德里奇(中国)产品经理高珏女士:1、固相萃取技术(双层SPE/分子印记SPE/Hybrid SPE)在食品安全、生化领域中的应用;2、超低流失GC/MS色谱柱SLB-5MS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高珏女士从应用的角度向大家主要介绍了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的几款产品:   在第一个报告中介绍到,双层SPE小柱专门针对食品(如水果,蔬菜等)中农药多残留分析而开发,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可用于GC-FID和GC-MS。其含有Supelclean ENVI-Card-Ⅱ(上层)和PSA(下层)两种固定相(用聚乙烯筛板分开)。ENVI-Carb-II石墨化无孔碳,对平面分子有强的亲和力,特别适用于分离/去除普遍存在于水果、蔬菜和其它天然产物中的色素及固醇类化合物;Supelclean PSA是一个多点键合的乙二胺基-N-丙基固定相,同时含有伯胺和仲胺,对于脂肪酸、有机酸和某些极性色素和糖类有很强的亲合力和高的柱容量,可以有效去除这些物质。   分子印记SPE具有“极高的选择性能获得更低的检测限,在色质联用中能减小离子抑制效应,省时又降低费用,很少或无需方法开发,在高温下和宽的PH范围内稳定,快速可靠”等特点。   第二个报告则重点强调,超低流失GC/MS色谱柱SLB-5MS在环境分析检测中,主要应用在应用水和废水中的半挥发性化合物的检测,具有“键合、高度交联;超低流失、良好惰性、高耐久性、高一致性;可用于痕量分析,专门的GC-MS色谱柱,也可用于GC-ECD等其他检测器;可用溶剂冲洗”等特点。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陈艳凤女士:岛津光谱仪器新产品介绍   陈艳凤女士介绍了岛津公司2009年推出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6300C、AA-7000等光谱产品,重点介绍了岛津公司新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7000,其具有以下特点:使用新开发的三维光路系统,使双光束与单光束技术相结合并发挥各自长处,保证了火焰分析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石墨炉分析的灵敏度;配置自动进样器,可降低交叉污染标;安全性方面,增添了漏气自检功能和振动传感器,采用了阻燃材料,在振动等突发情况出现时,系统自动停火,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火焰发射测定模式下,标配波长移动功能,实时进行背景校正,测定结果更加准确。   墙报展览:珀金埃尔默冠名赞助并颁奖   与往届年会不同的是,本届年会增设了论文评优奖:年会的投稿论文在进行墙报展示后,参观观众根据论文质量、水平以及个人评判观点等原则,采用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现场投票评比,得票多的论文即为获奖论文,珀金埃尔默公司以“珀金埃尔默杯”的形式冠名赞助,为获奖论文颁发了获奖证书及奖金。 墙报展示现场   颁奖典礼上,扬州大学副校长胡效亚教授和珀金埃尔默公司祝立群博士为12名获奖同学颁发了获奖证书及奖金。同时,胡效亚教授、祝立群博士及获奖同学还对投票的观众进行了现场抽奖,20位幸运观众被抽中。 颁奖嘉宾与获奖同学合影   厂商参展:多家国内外知名仪器生产厂家参展   吉大小天鹅、上海屹尧、必达泰科、耶拿、瓦里安、AB、海洋光学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仪器生产厂家参加了本届展览会,在会议召开期间,在会场外的展台上向来访观众介绍公司的新产品、新技术。 部分参展仪器厂商 部分参展仪器厂商
  • 岛津助力中国优秀中青年分析化学人才培养
    2014年11月22日, 时隔11年,“分析化学中优秀中青年学者研讨会”重回广州,在美丽的天鹿湖畔揭开帷幕。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主办、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承办的本届大会吸引到来自全国数十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分析化学学科中青年学术骨干以及著名业界专家与会。此次以中青年分析化学家为主体的学术盛会可谓盛况空前,学术水平之高令人欣喜。 “2014年分析化学中优秀中青年学者研讨会”会场外景 长期以来,岛津公司持续助力中国优秀分析化学人才的培养,通过建立合作实验室、开展共同研究、提供奖学金、举办学术竞赛、主办或赞助各类论坛或研讨会等各种方式,鼓励青年分析工作者努力向上,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此次,岛津公司为“2014年分析化学中优秀中青年学者研讨会”提供了独家赞助,并举办“岛津之夜”,为与会的青年才俊与业界专家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交流平台。岛津公司古泽宏二总经理亲赴交流现场,为青年才俊送上了亲切的祝福与期待。 岛津公司古泽宏二总经理致辞 古泽宏二总经理在致辞中首先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然后他谈到:“在社会对食品与药品安全、环境保护问题高度关注下,分析化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分析化学的水平有了飞跃性地提升,在众多领域,已开始发挥引领世界分析化学发展的作用。”在致辞中他还特别强调:“岛津公司将继续构建可提供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服务与应用的事业体制,强化在中国的产品开发与生产体制,开发各类应用技术,支持中国人才培养,共同研究尖端分析技术,以此,努力加强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能力。岛津今后将继续支持旨在培育分析化学人才的各类学术活动,加强与青年才俊的交流,为他们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 在22日上午举办的大会开幕式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梁文平主任、中山大学科研院刘梅副院长、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工程学院毛宗万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强调了此次大会所起到的传承作用,并对青年才俊的未来发展寄予了高度期待。 大会现场传真 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主持开幕式 梁文平主任、刘梅副院长、毛宗万院长发表致辞 进入大会报告环节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主任庄乾坤教授首先做了大会报告。他在报告中回顾了中国分析化学十余年来的发展状况,他谈到,近年来中国分析化学学者在国际相关权威杂志上发表是论文数量猛增、覆盖面广、质量大幅提高。在报告中,他展望了今后中国分析化学的发展之路以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战略,并预测了世界分析化学发展趋势,还谈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类项目的重点资助计划。他在报告中强烈呼吁青年才俊们以创新精神,发挥分析化学优势,创造出跨领域、学科交叉的高水平科研学术成果,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打破欧美等少数国家的垄断,让中国分析化学的水平领先世界。 庄乾坤教授做大会报告 随后,大会进入青年千人报告和优青报告。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青年才俊们思想活跃,以“激发模式”展开了热烈研讨与交流。他们披露了对色谱、质谱、核磁、成像、光电传感、纳米等最新尖端技术的创新成果,以及这些技术在生命科学、生物医学、新材料、环境分析化学等众多前沿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从中我们看到了我国分析化学发展的光明未来。 青年才俊在发表之中 会场内展开了热烈研讨与交流 业内著名专家指导青年才俊的发展规划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 岛津官方微博地址http://weibo.com/chinashimadzu。 岛津微信平台
  • 第十一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第一轮通知)
    中国化学会决定于2012年10月在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召开“第十一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并委托青岛科技大学负责筹办。全国分析化学年会暨原子光谱学术会议每三年举办一届盛会,是中国化学会重要会议之一。会议将就我国自上届学术会议以来分析化学学科的新成就、新进展及我国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热忱欢迎踊跃投稿和参加会议,本次大会同期邀请国内外各大分析仪器、实验设备及试剂耗材等厂商积极参与,交流展示新技术、新成果,为参会代表提供了解国内外最先进的分析技术,同时厂商可以直接与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促进我国分析仪器行业的创新与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征文内容   (1)原子光谱分析法 (2)分子光谱分析法 (3)色谱法与分离科学 (4)电分析化学法 (5)波谱法(包括顺磁、核磁共振) (6)质谱分析 (7)过程分析 (8)联用方法与自动化分析 (9)痕量分析 (10)形态、表面及结构分析 (11)生物分析化学 (12)临床与药物分析 (13)环境分析化学 (14)食品分析 (15)芯片分析 (16)纳米分析化学 (17)分析仪器及装置 (18)质量控制 (19)化学与生物信息学 (20)有关分析化学的其他研究。凡已在刊物上发表或在全国会议上报告过的论文不在应征之列。   二、 征文要求   应征论文须用Word软件编辑,包括题目、作者、单位、必要的图表、结果和讨论、主要参考文献(2~5篇),用A4纸打印,版心尺寸为15 cm×24 cm, 标题用小三号黑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全文(包括图表)一般为一页,请勿超过两页。文末须附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和单位。截稿日期:2012年7月30日。   三、收稿地址   请网上在线投稿,请注明论文第一作者及通讯联系人的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E-mail。同时,为便于分类,请在邮件中注明稿件类别(A原子光谱分析 B分子光谱和波谱分析 C纳米分析 D色谱分析 E电化学 F生物分析)。有关稿件的处理意见、会议具体日期、地点及注册费用等项事宜请见第二轮通知。   会议筹备组联系人:   张书圣:0532-84022750,丁彩凤:0532-84022946,传真:0532-84022750。   会议网站:http://ac.qust.edu.cn/   支持媒体:仪器信息网 http://www.instrument.com.cn/   本会欢迎国内外分析仪器公司、厂商到会介绍和展出产品,有关具体事宜请与筹备组联系。
  • 2010中日韩分析化学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10月31日-11月2日,由中日韩分析化学恳谈会主办、武汉大学药学院承办“2010中日韩分析化学研讨会(CJK2010)”在美丽的江城武汉召开,会议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日本分析化学会、韩国分析化学会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以及美国的分析化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约15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中日韩分析化学研讨会原名为“中日韩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2009年在日本分析化学会中村洋会长的倡导下,会议更名为“China-Japan-Korea Symposium on Analytical Chemistry(中日韩分析化学研讨会)”,是唯一的在中日韩三国专家间召开的研讨会。   会议开幕式由武汉大学陈子林教授主持,本届大会主席林金明教授、武汉大学副校长黄泰岩教授、日本代表团主席Hiroshi Nakamura教授、韩国代表团主席Dong Sun Lee教授分别致开幕词。   武汉大学 陈子林教授主持开幕式 林金明教授 黄泰岩教授 Hiroshi Nakamura教授 Dong Sun Lee教授 开幕式致辞嘉宾   本届大会共有45位知名专家介绍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22名来自中国,21名来自韩国和日本、2名来自美国。报告内容主要涉及质谱、色谱、微流控芯片、电泳、光谱等化学分析方法及其在医药、生物、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 姚守拙院士   报告题目:Chemo/biosensing Techniques Using New Functional Materials   报告人:Koji Otsuka教授( Kyoto University)   报告题目:High-sensitive Microscale Electrophoretic Separations Using On-line Sample Concentration Techniques      报告人:Hsueh-Chia Chang教授(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报告题目:A New Nucleic Acid Detection Platform based on Electrokinetics of Nanoporous Membranes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 张玉奎院士   报告题目:New Methods and Platforms for Liquid Phase based Proteome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报告人:东北大学 王建华教授   报告题目:Separation and Sensing of Biomacromolecules with Ionic Liquids   报告人:武汉大学 庞代文教授   报告题目:Quantum Dots’ Today and Tomorrow   报告人:北京大学 刘虎威教授   报告题目:Enantioseparation of Phytohormone Jasmonic Acid Stereoisomers by CE-ESI-QTOF MS Employing Partial Filling Technique   报告人:香港浸会大学 蔡宗苇教授   报告题目:Mass Spectrometry Investigations on the Environmental Fate, Degradation and Biological Metabolism of Triclosan   报告人:厦门大学 陈曦教授   报告题目:Electrochemical Enhancement Approaches for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此外,还有来自浙江大学的方群教授、南京大学的鞠熀先教授、同济大学的田阳教授、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徐国宝研究员、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唐惠儒教授、西南大学的黄承志教授等人做了精彩的报告。会议同期还举办了论文墙报展,共展示了91篇墙报。通过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们就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论文墙报展   中日韩分析化学研讨会从第一届开始一直得到岛津公司的赞助,在本次大会中,岛津公司作为独家赞助企业通过大会报告介绍了其最新推出的LCMS-8030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并组织了“岛津之夜”晚宴活动。   晚宴现场   会议期间,来自中日韩的分析化学家们不仅进行了学术交流,并且通过会议联络了感情,增进了友谊,分别时大家互赠礼物以作纪念。下一届中日韩分析化学研讨会将由韩国食品研究院主办,来自韩国的分析化学家们热情邀请中日友人2011年10月30日-11月2日于韩国京畿道再相聚! 互赠礼物
  • 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在武汉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5月9日,由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承办的&ldquo 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rdquo 在武汉洪山大礼堂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为&ldquo 分析化学的创新与发展&rdquo ,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近20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汪尔康院士担任本次大会主席,华中师范大学杨光富教授担任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 开幕式现场 杨光富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主任杨秀荣院士致辞 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致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梁文平致辞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教授致辞   开幕式上还颁发了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中国女分析化学家奖和中国青年分析化学家奖。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邹汉法、清华大学林金明、浙江大学方群分别获得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董绍俊院士和杨秀荣院士等15位女科学家获得中国女分析化学家奖。 中国女分析化学家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蒋兴宇和厦门大学杨朝勇分别获得中国青年分析化学家奖。 中国青年分析化学家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开幕式后,17位著名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院士做了题为&ldquo 荧光铜簇的制备及生物分析应用&rdquo 的报告。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院士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董绍俊院士做了题为&ldquo 逻辑计算体系的研究及分析应用--近期进展&rdquo 的报告。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董绍俊院士   同时在10-11日期间,本届会议还安排了专题报告会,涉及的主题包括:主题A&mdash &mdash 女分析化学家论坛 主题B&mdash &mdash 青年论坛 主题C&mdash &mdash 电化学分析 主题D&mdash &mdash 分析仪器与装置前言论坛 主题E&mdash &mdash 显微成像与生物分析 主题F&mdash &mdash 纳米分析 主题G&mdash &mdash 光谱与波谱分析 主题H&mdash &mdash 质谱分析 主题I&mdash &mdash 色谱与分离技术 主题J&mdash &mdash 食品与药品分析 主题K&mdash &mdash 化学计量学与生物信息 主题L&mdash &mdash 蛋白质分析 主题M&mdash &mdash 环境分析 主题N&mdash &mdash 微流控芯片与微分析 主题O&mdash &mdash 核酸分析。 本届会议同期还设置了小型仪器展览,30多家仪器公司参展。 展览现场 撰稿:张葳
  • 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第一轮通知)
    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承办的&ldquo 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rdquo 定于2015年5月8日~11日在武汉洪山大礼堂召开。这是我国分析化学领域三年一届的盛会,会议将就我国自上届学术会议以来分析化学学科的新成就、新进展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将组织分析化学前沿的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和讨论,并邀请部分国外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与会。热忱欢迎广大分析化学工作者踊跃投稿和参加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内容   (1)原子光谱分析 (2)分子光谱分析 (3)色谱法与分离科学 (4)电分析化学 (5)波谱分析(包括顺磁、核磁共振) (6)质谱分析 (7)显微成像分析 (8)微流控芯片分析 (9)联用方法与自动化分析 (10) 形态、表面及结构分析 (11) 生物分析化学 (12) 药物和代谢物分析 (13)环境分析化学 (14)食品分析 (15) 蛋白质分析 (16)核酸分析 (17)纳米分析化学 (18)分析仪器及装置 (19) 质量控制 (20)化学计量学与生物信息学。凡已在刊物上发表或在全国会议上报告过的论文不在应征之列。此外,本次会议的交流形式包括大会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交流,并设优秀墙报奖,诚挚欢迎积极参与 (http://ac.ccnu.edu.cn)。   二、征文要求   应征论文须用Word软件编辑,包括题目、作者、单位、必要的图表、结果和讨论、主要参考文献(2~5篇),用A4纸,版心尺寸为15 cm× 24 cm, 标题用小三号黑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全文(包括图表)一般为一页,请勿超过两页。文末须附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和单位。截稿日期:2015年3月31日。   三、 收稿地址   网上投稿和会议注册将于2014年10月1日开通,请尽量网上投稿。如果通过电子邮件投稿,请发至:ac2015china@163.com,并在邮件中注明&ldquo 会议征文&rdquo 和论文第一作者及通讯联系人的姓名、职称、工作单位、邮编、联系电话及E-mail。同时,为便于分类,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稿件类别(如1原子光谱分析 2分子光谱分析 3色谱法与分离科学 4电分析化学 5波谱分析 6质谱分析等)。   有关稿件的处理意见、会议具体日程、注册费用、住宿安排等项事宜请见第二轮通知。会议筹备组联系人:   杨光富: 027-67867800,gfyang@mail.ccnu.edu.cn   钟鸿英: 027-67862616, hyzhong@mail.ccnu.edu.cn   张爱东: 027-67867635,adzhang@mail.ccnu.edu.cn   徐 晖: 027-67867953, huixu@mail.ccnu.edu.cn   本会欢迎国内外分析仪器公司、厂商到会介绍和展出产品,有关具体事宜请与筹备组联系。   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筹备组
  • 第六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在大连召开
    由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办、大连化物所色谱学会承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会议” 于2010年9月9-10日在大连召开。   此次会议内容涉及分析化学多个研究领域。主要议题为:电解分析/传感器 微流控技术 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 环境分析 质谱 分析化学研究其它相关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   来自海峡两岸的50多位分析化学界著名学者,包括陈洪渊院士、汪尔康院士、董绍俊院士、江桂斌院士、卢佩章院士、张玉奎院士、谢建台教授、陈俊显教授、李茂荣教授、张煥宗教授等一批著名分析科学家,共同研讨目前分析化学领域前沿的重大课题。   此次会议旨在为海峡两岸学术界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重要机会,以了解目前两岸分析化学的研究现状、前沿方向,奠定两岸未来在分析化学领域合作的基础,并促进两岸在其他方面的合作。
  • 电分析化学仪器研发的开拓创新之路
    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科学家的贡献在于致力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汪尔康院士用自己的行动作了最好的回答。几十年来,他把相当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分析仪器的研发上,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付出多大艰辛,他都一无反顾地拼搏、开拓和攀登着,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系着“国家需求”这四个沉甸甸的大字。   从60年代开始,他在研制新型电分析仪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先后研制成功直流示波谱仪、卡路萨克交流换向器、极谱自动分析仪等。70年代中期,创新性地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脉冲极谱仪,其分析灵敏度和稳定性均达到当时国际最高水平。80年代,他又研制成功国内外首创的多功能新极谱仪,并获国家优秀新产品金龙奖。还结合生命科学中的化学问题、环境分析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开辟了油/水界面电化学、生物电化学、液相色谱/电化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发展了一系列通常较难检测物质的电化学检测方法。90年代以来,他从市场需求出发,立足于科技创新,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法、毛细管电泳/电化学以及液/液界面和仿生膜电化学的理论、应用及其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领导研制成功了用以监测环保水质、药物质量和临床药物及生物分析的“在线生化需氧量(BOD)快速测定仪”、“溶氧(DO)快速在线检测仪”、“分子识别电化学分析仪”、“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等一系列电化学分析仪器。   “九五”期间我国科学仪器事业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有约70%的分析仪器依赖进口,尤其是高精尖分析仪器,一些急需的专用仪器尚属空白。因此,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是每一位分析仪器科技人员的历史使命和迫切任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除了“拿来”,更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超越和取得重大突破,才能为国家做大贡献,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有“啃硬骨头”的精神。   汪尔康院士结合自己多年来在电分析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研制方面深厚的学科和经验积累,于2001年12月承担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之“电分析化学仪器的研制与开发”任务。他深知这既是一项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的项目,又是一个难攻的“堡垒”。他更知攻破这一“堡垒”的重大意义:电分析仪器在科研生产,特别是在生命、环境、能源和材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量大面广。国际上虽有一些类似的测试分析仪器,但价格昂贵。国内虽也有一些研究,均不能满足和适应我国环保、医药、农业、卫生等方面的需求。研制和开发市场需求和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别于国内外已有的技术方法的仪器,是加强环保与监测,坚持可持续发展及人口与健康、生命科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研制“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简称CE/ECL),这是一种可用于药物、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及核酸等分析以及蛋白质与药物、核酸相互作用的创新仪器及其全新的检测方法,无论在临床分析还是在医药、病毒、免疫等科学实验中都有重要作用。他将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技术与电化学发光检测相结合,大大简化了分析的技术难度,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扩大了其应用范围,目前国际上尚无这种检测仪器,也很少有相关技术报道。   研制这一仪器在设计上遇到很大困难,科技人员通过广泛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认识到先进仪器设备的研制,依靠的是技术路线的大胆突破和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技术路线的突破和创新,需要有胆识、有魄力,更需要科学的头脑。基于这一认识,他们打破传统思路,改进技术方法,与西安瑞迈公司合作,确立仪器设计的关键技术及相关研究内容,克服了如何设计毛细管与工作电极的界面,以提高分离效率 如何对ECL非活性的物质进行分离检测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并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药物分析以及其它样品的分析,体现出良好的实际应用性能,从而解决了仪器研制中毛细管电泳分离单元设计、电化学单元与发光检测单元的一体化检测 解决了将分离毛细管与检测安装在一起的电化学检测池的设计、器件、组装等关键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仪器电流随电位变化的同步性及电化学控制单元的响应速度、灵敏度和分离效率等性能。成功地将毛细管电泳分离和电化学发光检测各自特点而集成为一体,开拓出国际首创,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该仪器实现了CE/ECL的在线分离,实时检测,仪器操作灵敏,软件功能齐全。其毛细管电泳系统、电化学系统及接口技术,还具有可分别或联合使用等功能。根据目前市场需求和初期产品在药物、医学等方面的使用情况和科学分析,预期在生化、医药、临床、免疫等方面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它比相关领域通常应用的进口“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分析仪”(每台18万美元)和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每台18万美元)成本大大降低(“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每台5万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汪尔康等科技人员以同样的开拓创新思路,发挥在电分析化学和化学修饰电极研究方面的积累和人才、技术等优势,经过艰苦拼搏,合作攻关,研制成功“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中“电分析化学仪器研制与开发”的“在线生化需氧量(BOD)监测仪”、“在线溶氧(DO)监测仪”等。这些仪器可用于水质分析、环境监测、生活用水、废水处理、渔业养殖、生物化学、食品卫生、工农业等方面监测与分析,可为国家在防治污染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因水质污染给国家经济造成的重大损失,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将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仪器设计制作的科学思路新颖,创新性显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汪尔康等科技人员在取得众多电分析化学仪器研发的丰硕成果后,从市场需求和科技生产发展出发,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开发了微型医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仪、便携式小型溶氧(DO)监测仪、小型化专用型生物需氧量(BOD)在线监测仪,这绝非是前期工作的重复和简单延续,而是新的发展和创新,以实现创新特点和广泛适用的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完全产业化,并推向国内外市场。
  • 岛津QTOF质谱新品闪耀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
    分析化学与科技进步、国家需求和经济建设紧密相关,近些年分析化学的飞跃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化学的概念,它将化学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等各类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了多学科、多技术融合的综合科学。为了共同探讨“分析化学进展与未来”,2018年6月15-17日,由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共有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近3000名专家学者参加。岛津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尖端分析仪器提供商,以白金赞助商身份参与此次盛会,并由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刘麟经理带来岛津最新质谱技术的大会报告。 大会入场本次大会由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秀荣院士担任主席。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院士宣布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由中科院化学所毛兰群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龙亿涛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钟鸿英教授获此殊荣。湖南大学俞汝勤院士宣布“中国青年化学家奖”,由中国地质大学夏帆教授、北京大学郭少军研究员获得。大会现场传真本次盛会中,汪尔康院士、俞汝勤院士、董绍俊院士、江桂斌院士、唐本忠院士、田禾院士、陈洪渊院士、张新荣教授、刘虎威教授等36位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共设立5个论坛:新时代分析化学-高新分析技术论坛、基金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分析仪器与装置前沿论坛、女分析化学家论坛和14个主题学术分会场:电分析化学、显微成像与生物分析、纳米分析、光谱与波谱分析、质谱分析、色谱与分离技术、食品与药物分析、化学计量学与生物信息、蛋白质分析、环境分析、微流控芯片与微分析、核酸分析、单分子与单细胞分析和聚合物诱导发光分析,促进分析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岛津公司分析测试市场部刘麟经理做大会特邀报告 17日下午,岛津市场部刘麟发表了“未知化合物探索之道---岛津全新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系统”的报告。报告分析了当前QTOF质谱仪存在的不足和所需改进之处,并从硬件技术角度详细阐述了岛津创新设计的QTOF LCMS 9030的各项革新技术特点,如何有效解决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将QTOF质谱仪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拥有UF-Grating,iRefTOF,Funnel Type MCP detector,Accurate Temperature Control等先进技术的QTOF LCMS 9030,将岛津传统的UF(超快速)技术所获得的速度与全新的TOF专利技术相结合,最大限度提高质量准确度和灵敏度的同时,确保质量准确度的长期稳定可靠,完美实现高分辨定性定量分析,为未知物分析和最复杂的多组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 岛津宣传展牌传真 未来岛津将继续依托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专业技术,深耕分析化学领域前沿热点,紧贴时代需求,将最尖端的科技运用于分析化学科研和检测工作中。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专家讲座之李玉武老师《分析化学数据处理专题》系列讲座成功召开
    2014年7-8月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成功邀请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室主任李玉武老师为网友在线讲解《分析化学数据处理专题》系列讲座,三次讲座累计报名600余人,出席400余人,整体出席率超过65%,高品质的讲座内容和充满干货的课后分享文件包,在用户中形成良好的口碑,不少网友同时邀请了圈内好友来在线听课,最后一次讲座报名人数超过300人。 《分析化学数据处理专题》系列讲座介绍: 《稳健统计-迭代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会议时间:2014年7月1日 会议简介:介绍稳健统计-迭代法的基本原理、计算步骤,对稳健统计-迭代法在实验室常规检测数据处理及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中的应用也简要进行了介绍。 《用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top-down方法应用概论》 会议时间:2014年7月22日 会议简介:介绍了&ldquo top-down&rdquo 法的核心理念及4种方法。&ldquo top-down&rdquo 法利用从方法确认、实验室内质控和/或实验室间协作定值、能力验证等数据,注重从整体上、通过数月、数年等一段期间反映样品检测全过程的期间精密度数据直接评估测量不确定,对于基层实验室更为实用。 《方法检出限几种计算方法标准解读》(近期上传) 会议时间:2014年8月26日 会议简介:检出限是分析方法基本性能参数之一,无论是开发新方法,制修订标准,以及实验室检测能力确认,常规检测报告附录,都会涉及方法检出限的实验设计和评估。本次讲座对国内涉及计算检出限的三个标准:HJ 168-2010,GB 17378.2-2007,GB 27415-2013进行了梳理,介绍了不同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未能在线听课但对《分析化学数据处理专题》系列讲座非常有兴趣的用户,可点击报告名称观看会议视频,需下载本讲座的课后分享文件包的用户,请加入QQ群231246773自助下载群共享文件。 网络讲堂还将为大家呈现更多精彩专家讲座,敬请期待。 报名中专家讲座: 林崇熙核磁共振系列讲座: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ExpertMeeting?id=15 向华饮用水检测及前处理技术系列讲座: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ExpertMeeting?id=19
  • 《分析化学》出版黄本立院士90华诞专辑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old/uploadfile/20107/2010727105215645.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祝贺黄本立先生90华诞 /p p   黄本立先生1925年9月21日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新会。先生1945-1949在广州岭南大学物理系学习,1950-1986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986年调厦门大学任教至今,是我国著名的光谱化学家。先生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获 “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2-2003年获“福建省优秀专家”和“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获“原子光谱分析终身成就奖”称号,2011年被授予“日本分析化学会荣誉会员”,2013年获“第八届全国健康老人”称号,2015年获厦门大学“南强杰出贡献奖”。培养了多名原子光谱/质谱博士和博士后。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主编,《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等十多种国内期刊编委或顾问,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1985-1995)、Analytical Sciences(2000-)等多种国际期刊顾问编委等。 /p p   黄本立先生年幼时,父母早逝,家道中落,又碰上旧中国受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虽生活颠沛流离,却毫不气馁,辗转广东、香港、广西、广东奋发求学,最后考入岭南大学,靠半工半读,克服困难,完成学业。在岭南大学他不但学业成绩优异,获得助学金、奖学金,得到了众多老师、同窗好友的帮助,而且得到冯秉铨先生和高兆兰先生的亲身指导。临近广州解放时,岭南大学有些老师跑到香港或设法出国去了,冯秉铨先生和高兆兰先生说:“We will stay here to do our job and do it well.”老师的教导重锤般地敲击着黄本立年轻的心灵,让他深受感动并牢记心头。强烈的爱国热忱使黄本立等不及毕业,毅然放弃了赴美留学的机会,和几位同学一起踏上了北上“革命”的道路,来到急需理工科人才的东北重工业基地,融入到新中国建设的洪流中。 /p p   1950年3月初,黄本立到了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前身)。当时东北的钢铁、冶炼、地质勘探等产业部门急需快速、准确的原子光谱分析技术,而这种技术在刚建立的新中国基本上是空白。黄本立毅然地投身到急需的原子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中去。起初,在实验条件十分缺乏的情况下,黄本立修复、调整废旧小型摄谱仪,并使用过期很久的感光板,配合研究所建立了电解锌、电炭刷石墨等的光谱分析法。1952年起,黄本立先后研究建立了球墨铸铁、黄铜等的定量分析方法,把光谱分析推广到工厂去。他为抚顺钢厂试制了一台电花激发光源,这可能是我国第一台自制光谱分析用的电花光源。1955年,黄本立转向了矿石矿物分析,发展并改善了国外常用的一种半定量方法—“数阶法”,提出“数阶法”半定量分析中的“接线法”和“内标法”,这在当时国内主要用照相摄谱法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1957年,黄本立创立了一种可测定粉末样品中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双电弧光谱分析光源,被国外专家誉为“最完善的双电弧光源”。 /p p   1954年,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根据当时国内光谱分析研发、推广和专业人员培训等方面急迫需求,邀集国内高校、科研单位、产业部门的相关人员一起“学习”光谱分析的原理、仪器装置、技术和方法,即光谱学习会。黄本立当时负责编写照相(感光)材料测光部分教材。没想到光谱学习会与会代表竟达60余人,其中不少人已是副教授、高等技师、系主任、化验室主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好比是我国光谱分析事业的火种,对其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1960-1963年黄本立又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开办的光谱物理训练班的教学,为全国培养了一大批光谱分析科研、教学、应用等方面的重要骨干。 /p p   正一头扎进光谱分析研究之中的黄本立,遇上了“文革”清理阶级队伍,他也没能逃过一劫。黄本立被怀疑是“九国特务”而被隔离审查达9个月之久。在审查期间,他饱受各种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痛苦,熬不过时也曾想一死了之,但是一转念又想这样如何能证明自己的清白。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不忘思考光谱分析。每当“看管人员”看见时而在冥思苦想、时而挥笔疾书时,都以为黄本立是在想问题、写交代 而实际上,他是在琢磨光栅公式、考虑“光量计”用的双金属温度补偿的设计。他算出了一个有三位数的三角函数表,用这个表把所需要的数据计算出来。这些数据的一部分被用到后来出版的《发射光谱分析》一书中。 /p p   虽历经磨难,但却矢志不渝。黄本立从“牛棚”出来,在“靠边站”时期,研制成了国内第一台钽舟无焰原子吸收装置。他还密切关注当时国际上刚刚上市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新型光源,努力积极收集研究资料,为后来ICP新型光源的大发展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975年起黄本立从事ICP新型光源光谱分析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和中科院重点科研项目,从事环境分析方法研究和我国第一批固体环境标准参考物质的ICP-AES定值分析工作,以及松花江水系环境背景值及环境保护的研究。所研制的新型雾化–氢化物发生装置,使用样品量和一般的雾化器一样、但可同时测定氢化物元素和非氢化物元素,并使氢化物元素的测定灵敏度提高了20倍。 /p p   上世纪 80年代中期,黄本立先生一家响应中科院关于支援特区建设的号召,应厦门大学时任校长田昭武院士和吴存亚教授之邀调到了厦门大学。在厦门大学要从零开始,凭着对光谱事业的执着和惊人的毅力,黄本立团结着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科研人员不足,他利用刚批准成立的厦门大学分析专业博士点招收博士生,并争取了多名留学博士回国做博士后 没有仪器,黄本立向自己熟悉的仪器厂商要了一台人家退货的ICP原子荧光仪,修好给研究生做实验,同时争取到价值数十万美元的大中型光谱仪和一些其他仪器的捐赠,为在厦门大学开展光谱分析研究工作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他领导的研究小组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在较短的时间建立了一个比较有规模的等离子体原子光谱实验室,并与分析化学教研室的其它实验室一起联合发展成为“厦门大学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对厦门大学现代分析科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p p   上世纪80年代末,黄本立和他的学生们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使氢化物发生法可以不必使用硼氢化物并便于实施自动化。该项成果于1991年在国际光谱会议上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同行们的诸多关注和追踪研究。时光荏苒,到了上世纪90年代,黄本立指导学生开展强电流微秒级脉冲(HCMP)供电的空心阴极灯原子/离子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使普通的商品空心阴极灯(HCL)的离子谱线发射强度比常规脉冲供电时提高了几个数量级,而原子线的强度也有所提高。后来又将这一技术改进后用到短脉冲辉光放电离子源-质谱仪器上,获得了很大成功。此项工作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数次作特邀报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重视 文章发表后,被国际上许多科学家采用,并有国际知名教授Harrison教授、Hieftje教授等先后专程到实验室参观与访问。 /p p   2003年,年近80岁的黄本立先生代表我国化学、物理和光谱三个学会在西班牙申办第35届国际光谱会议(CSI),为我国第一次赢得了CSI的举办权。2007年,CSI XXXV在厦门成功举办,为国内同行创造良好的交流合作机会,使得他们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参加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同时推动我国谱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p p   当下,耄耋之年的黄本立先生身体健康状况依然良好,思维敏捷,他还在为光谱分析默默地奉献着。他仍然每天坚持上班,阅读大量文献,还会把看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发给后辈。他也常常和课题组老师讨论学术问题,应邀出席学术会议并做报告或给学生做专题性讲座。近四年来,他每年给参加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的营员做讲座,一次又一次鼓励青年学生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勇于挑战权威,勇于追求真理”。(厦门大学王秋泉、林峻越 供稿)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仪器信息网曾于2010年采访了黄本立院士,黄院士回顾与展望了我国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及仪器的发展。 /span    /p p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00727/045574.shtml" target=" _blank" title=" " style=" color: rgb(192, 0, 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黄本立院士深度评析我国原子光谱分析——访厦门大学黄本立院士 /strong /span /a /p p br/ /p
  • 五院士齐聚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5月12-15日,由中国化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联合主办,聊城大学、山东省教育厅“泰山学术论坛”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在山东省聊城市阿尔卡迪亚国际温泉酒店顺利举行。 会议现场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汪尔康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董绍俊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玉奎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闫成德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项目主任庄乾坤教授、聊城市领导张恒先生及聊城大学副校长张贵桥先生等出席会议。同时,本次会议还吸引了400余位专家学者、仪器用户、仪器厂商代表齐聚“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共同探讨电分析化学领域相关科学问题。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亦应邀参加。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汪尔康院士 报告题目:仿生膜与纳米通道   汪尔康院士提到,生物膜具有重要的功能,正确认识其结构与功能不仅对揭示生命活动的奥秘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解决医学、农业及工业上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有重要作用。但因天然生物膜的机构、组成和功能很复杂,直接研究比较困难,因此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制备结构、功能与生物膜相似的仿生膜,是逐步认识和掌握生物膜功能的捷径。目前国际上生物膜的研究主要面临3大难题:(1)生物膜的结构未知;(2)物理模型不完备;(3)在体、实时研究困难。   但在近20年来,纳米科技与仿生膜的交叉引起了人们很大关注,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1)基于仿生膜的功能纳米材料;(2)超疏水仿生膜;(3)纳米材料与仿生膜的相互作用;(4)基于仿生膜的生物矿化;(5)仿生智能膜;(6)功能化单纳米孔。同时,汪尔康院士还分别详细介绍了这6个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 报告题目:探讨表界面上的若干科学问题   陈洪渊院士说到,从表面认识物性,也就是要利用功能界面获得信息。近年来,改善界面性能能够为传感器赋予人们所期望的性能,并已成为化学和生物化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课题。从最早期的电极表面抛光、热处理、氧化还原处理等手段,再到近期有目的地引入功能材料构建功能性界面,下一步将向分析级别有序组装、完美的人工剪裁方面发展。界面修饰每一步的发展都推动了生物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其目的性不断加强,构建界面的思路更加开阔,技术性也不断增加。   此外,陈洪渊院士还指出,当前电分析化学面临亟待解决的多个问题:(1)电分析化学受测量者的影响较大;(2)电分析化学的应用面还受到一些限制;(3)电分析化学仪器在制备与组装方面还存在许多技术难点,特别是再现性。因此,电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进步还面临着不少的难点与多种因素的挑战,积极应对挑战的同时还会衍生出许多的科学前沿问题,当然这些都将会进一步推动电分析化学的快速发展。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董绍俊院士 报告题目:石墨烯的合成、杂化纳米结构及在分析化学中应用   董绍俊院士表示,石墨烯是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碳质新材料,由于其具有表面积大、热性能和导电率高等特点和独特的纳米结构,可广泛应用于在纳米电子学、纳米光子学、传感器和纳米复合材料等领域。其中,基于石墨烯氧化物化学还原体(CR-GO)的电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平台具有更优良的电化学活性,非常利于电化学检测以及生物监测,可广泛用于安培传感器、安培酶传感器及非标记DNA生物传感器等。   此外在石墨烯/纳米杂化材料方面,董绍俊院士利用化学法,通过血红素与石墨烯之间π-π相互作用合成了血红素功能化的石墨烯纳米杂化材料(H-GNs),并建立了一种免标记比色法检测乙肝病毒(HBV)的单碱基多态性(SNPs)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经济效益高、无需DNA底物标记等特点,并可在室温下用肉眼直接观察,这使得它比利用复杂仪器更方便,在包含单碱基突变等遗传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玉奎院士 报告题目:蛋白质组样品预处理新技术新方法   张玉奎院士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他所在的课题组在通用性富集、选择性富集和膜蛋白预处理三种预处理方法的最新进展情况,以及蛋白质样品预处理方法面临的挑战和最新发展状况。   张玉奎院士谈到,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工作很庞大,蛋白质的分类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样品前处理对复杂体系的分析越来越重要,其团队承担了三项研究项目,在这个领域还需要大家共同研究新的方法,加快研究速度,尽快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其中,在对通用性富集方法的研究中,最新研制出以两性电解质作为配体的蛋白质均衡器,并将硅胶或聚合物微球更换为磁性纳米材料基质,既可提高配体固载量,也使蛋白质鉴定数目提高了3~4倍。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 报告题目:新型碳基材料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   江桂斌院士指出,目前碳基材料已经经历了5个阶段的发展,其中石墨烯是最新型的碳基材料,其发明者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也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江桂斌院士说到,石墨烯的物化性质决定其是一种潜在的优异环境吸附材料,但目前石墨烯的应用大部分还局限在光、电领域,在环境领域的应用还非常少。石墨烯可以作为环境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材料、环境污染物吸附、消除、降解材料或高性能传感分析元件等 其研究方向有改进合成方法、加强功能化修饰、与其它功能材料相结合等方面,这些都将进一步增强石墨烯材料的吸附、选择等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 分会现场   除五位士作大会报告外,会议主办方还邀请了电分析化学领域的15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以及80多名业内人士在分会场上发表了精彩演讲,以各自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了当前电分析化学领域的技术与仪器的研究现状、应用成果及发展前景。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合影留念   会议同期,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召开了2011年电化学仪器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就专业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电分析仪器的研制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此外,会议还邀请了多家厂商参展,武汉高仕睿联、上海辰华、瑞士万通、天津兰力科、苏州瑞思特、天津德尚、西安瑞迈、武汉科思特、北京新兴百瑞等仪器厂商纷纷展示了各自主推或最新的技术与产品。 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 武汉高仕睿联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兰力科化学电子高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 西安瑞迈分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德尚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科思特仪器有限公司 北京新兴百瑞技术有限公司 苏州瑞思特仪器有限公司
  • 第十八届四川省光谱分析学术年会暨2018年西南地区分析化学学术会议圆满结束
    为促进四川省分析科学和技术进一步发展,由四川省测试学会光谱分析专委会主办、成都理工大学承办的“第十八届四川省光谱分析学术年会暨2018年西南地区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于2018年10月12-14日于在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成都市)举行。福立仪器作为大会赞助商,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做大会报告! ?  此次会议可以说是大咖云集,行业内的精英纷纷如约而至,大会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分析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以及分析仪器厂商做的一些关于分析行业的学术报告;第二,各仪器参展商展示他们各自的优秀代表仪器。   福立仪器作为一家行业资深分析仪器生产商,对本次会议非常重视,福立仪器公司董事长黄立财、商业运营总监陈登云、营销总监房久骞、售后总监邓伟也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公司并在本次学术年会上推出了与俄罗斯CHROMATEC公司合作的CRYSTAL 9000 GC-MS气质联用仪。 福立仪器商业运营总监-陈登云博士在会议上向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介绍CRYSTAL 9000 GC-MS气质联用仪在食品和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福立仪器工作人员向客户介绍新推出仪器CRYSTAL 9000 GC-MS气质联用仪 CRYSTAL 9000 GC-MS气质联用仪 ?第十八届四川省光谱分析学术年会暨2018年西南地区分析化学学术会议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 BCEIA2023电分析化学分会精彩预告:创新与机遇
    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3) 将于2023年9月6-8日在北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召开。作为中国分析与生化技术交流与展示的“峰会”,BCEIA2023将营造浓郁的学术会展氛围,同期举办大会报告、分会报告、高峰论坛、同期会议、墙报展等精彩学术活动,面向世界科技最前沿,邀请国内外顶尖学者分享最具前瞻性的研究进展。2023年9月7-8日,BCEIA2023学术报告会——电分析化学分会将在学术会议区W102举行,该论坛聚焦“创新与机遇”主题,围绕电化学分析新技术和新方法、表面修饰与表征、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联用技术、纳米电分析化学、生物电分析化学等方向,邀请到24位国内电分析化学领域资深科学家及青年才俊带来精彩报告。召集人简介郭少军,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吉林大学学士、中科院应化所博士(导师:汪尔康院士)、布朗大学博士后、美国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奥本海默杰出学者;独立工作以来以通讯作者在Nature、Science、NSC系列(24)等高影响力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论文被引6万余次,2014-2022连续9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化学、材料);获首届科学探索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重要奖项;任Adv. Energy Mater.、Chem. Commun.、Sci. Bull.、Sci. China Mater.等20余个知名杂志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特邀报告人专家简介汪尔康,分析化学家。1952年上海沪江大学毕业。1959年在捷克获博士学位(导师诺贝尔奖获得者J. 海洛夫斯基),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日本分析化学会荣誉会员。曾任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所长。发表收录论文1000多篇,总引62,000多次。h指数115。国际大会报告100多次,在27个国家和地区作学术报告200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省部级奖14项及吉林省首届科技进步特殊贡献奖,国际奖2项,发明专利40项。培养研究生100多名,3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人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9人获优秀奖。己有5人入选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连续9次跨19年获选全球高被引用科学家。2017年在第十三届电分析化学大会上获中国电分析化学终身成就奖:在第19届电化学大会上获中国电化学成就奖。2021年7月1日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奖。六十九年来为发展中国的分析科学做出重要贡献。专家简介1931年生于山东青岛。1952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一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化学修饰电极,光谱电化学,生物电化学等领域科学研究。1999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中科院电分析化学开放实验室主任(1986-1998),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分析化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获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和省部级奖10项,国际奖1项。出版专著、专论24部/册,获授权发明专利66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0余篇,论文被他引6万余次,H-指数120。曾被聘为 美、法、日三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为6种国际学术刊物(Chem. Commun., Electrochem. Commun., Biosens. & Bioelectron.等)的编委和顾问编委。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专题和邀请报告100多次,在27个国家及香港和台湾地区讲学,进行报告100多次。培养100多名研究生中取得博士学位的90多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3人, 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的5人, 获中科院优秀奖的14人,及获全国优秀博士后奖1人。近期归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毕业研究生中获优秀博士论文2人,获创优支持计划2人,优秀毕业生1人。在培养的研究生中,己有1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9名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近期有12人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董绍俊先生本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共三届),“中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共十二届),及研究生院建院30周年“杰出贡献指导教师”。2015年,获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首届中国女分析化学家奖;在全国第十八届电化学大会上获中国电化学成就奖;2020年在第十四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上获电分析化学终身成就奖。连续9次跨19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用科学家(ISI Web of Science)。专家简介杨秀荣,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1年于瑞典隆德大学分析化学系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曾任国家863、973、科技攻关、重大基金等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在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ACS Nano. Chem Commun、Anal Chem、 Sci Rep等发表SCI研究论文278篇;总引用5000多次,h指数为41;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54次,申请发明专利13项,获授权5项;发表国内外专著5篇章;合作研制多种新型分析仪器,部分实现了产业化;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2项排名第一,2项排名第三),分析化学梁奖等;被聘为《分析化学》等4种刊物编委;现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化学会分学委员会主任等社会兼职。培养研究生40余人,已获博士学位者30人。专家简介李景虹,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化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主任,分析化学所所长,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基金委创新团队负责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199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获化学物理和高分子物理双学士学位,1996年获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李景虹学风端正,治学严谨,责任心强,近年来致力于电分析化学、生物电化学、单细胞分析化学、纳米电化学及能源环境电化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Nanotech., Nature Protocol, Nature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Anal. Chem.等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50余篇,应邀在Acc. Chem. Res.,Chem. Rev., Chem. Soc. Rev.等期刊发表综述,论文被引用47,000次,H-index 109。2015-2019年连续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他有关生物传感研究工作之一入编了被广泛采用的Chemistry: The Central Science《化学:中心科学》美国著名大学教材的第12-14版(2010-2020年版权)。他始终坚持工作在教书育人第一线,长期为本科生讲授基础理论课程,多次被评为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教师、Eli Lilly 亚洲优秀导师奖、卢嘉锡优秀导师奖等,为我国化学界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近40人成长为教授、副教授等科教中坚力量。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创新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电化学贡献奖等。任Chem. Soc. Rev., ACS Sensors,Biosensors Bioelectronics,Small Methods, Materials Today Adv., Current 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编委或副主编、并积极参与推动中国期刊的建设与发展。他是九三学社社员,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以来一直为我国的科技、教育、生态文明、公共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等重要国计民生领域积极建言献策。报告摘要Reaction time manipulation is a key issue that accompanies the field of chemistry. Although the onset time of chemical reactions can be manipulated by 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optical methods, its chemical control remains highly challenging. Herein, we report a new approach for manipulating the emission onset time of chemiluminescence (CL) reactions using a chemical timer. Redical scavenger thiourea was found to be able to postponed CL emission ofluminol analogues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The delay was attributed to a slow-release-scavenging mechanism, which was found to be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various types of CL reagents such as L012, luminol, N-(4-Aminobutyl)-N-ethyl isoluminol (ABEI) and OH• scavengers such as catechol, dopamine, o-phenylenediamine, gallic acid, pyrogallic acid, ascorbic acid, catechin, p-phenylenediamine and hydroquinone. This approach provides a powerful platform for engineering CL kinetics using chemical timers, which has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s in bioassays, biosensors, CL microscopic imaging, microchips, array chips and informatics.专家简介崔华,1990年获得中国科技大学理学博士,同年任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讲师,1995年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副教授,2000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其间曾先后在荷兰Utrecht大学和美国杰克逊州立大学作为博士后和访问学者从事研究工作。200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2年获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国内分析化学的最高奖项),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第四届十大杰出妇女”称号,2015年获得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女分析化学家奖”。2015-2016年任国际生物发光与化学发光理事会成员。已在Nat. Commu.、Chem. Sci.、Proc. Natl. Acad. Sci. U.S.A.、Anal. Chem.、Chem. Eur. J、J. Phys. Chem. B & C、Chem. Comm.、 Biosens. Bioelectron.、Analyst等国际重要化学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多篇。目前担任长春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电化学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分析化学》和《分析科学学报》杂志编委。报告摘要水作为最常用的溶剂分子,其特有的氢键、偶极结构对许多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均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双电层的重要组成成分,水的局部结构和取向将极大地影响双电层的静电性质,其在固/液界面随外部电场演变的研究受到了极大关注。从分子水平上获取界面、底物、产物、离子、水等组份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信息仍然是表界面科学中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发展了真空条件下表面增强红外光谱与电化学联用方法,利用电位、离子、光照等多重扰动,系统探究了双电层中水的结构对界面电位和电容的影响,进一步与限域策略结合,实现了对界面相互作用力的精准解析与调控。专家简介姜秀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0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学研究所。2006年-2010年先后在德国Bielefeld大学、德国ULM大学及德国Karlsruhe技术研究所从事洪堡学者及博士后研究。2010年加入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独立科研团队。主要从事谱学电分析化学分析、纳米尺度细胞相互作用机制及抗肿瘤研究。迄今,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nal. Chem.等期刊共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国仪器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吉林省三八红旗手、德国亚历山大洪堡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宝洁奖学金等奖项和荣誉称号。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的Fundamental Research 编委。专家简介鞠熀先教授,1964年11月生,1986、1989、1992年分别获南京大学理学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96-1997年为加拿大Montreal大学博士后,1999年任南京大学教授,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教育部教授、2009年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电化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担任《Front. Chem.: Anal. Chem.》主编,《Sensors》、《J. Anal. Testing》、《Telomere & Telomerase》副主编,《Electroanalysis》、《Trends Anal. Chem.》、《Anal. Lett.》、《Chemosensors》、《中国科学:化学》(2006-2018)、《化学学报》、《Chin. J. Chem.》,《分析化学》、《Open Biomarkers J.》等刊编委。研究方向为生物分析化学与分子诊断,主要研究领域为免疫分析、细胞分析化学、纳米生物传感、生物成像和临床分子诊断。报告摘要外泌体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体液中的细胞外囊泡,包含多种生物分子,如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外泌体由细胞通过胞吐作用产生,被靶细胞摄取,可在细胞之间传递生物信号。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由于外泌体可以参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并且在体液中的丰度较高,因而已经成为一种富有潜力的液体活检标志物,为癌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然而,由于缺乏高质量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外泌体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急需发展外泌体检测的新方法。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化学信号进行检测的技术,不仅整合了电分析化学与生物传感技术的优势,而且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易于操作等优点,为外泌体的简便、快速、灵敏检测开辟了新的途径。对于生物传感器来说,传感器基体材料的性能对传感器的构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基于纳米材料优异的性能所设计的生物传感方法在提高其灵敏度和精确度上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并被广泛用于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其中,金属/共价有机框架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而备受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以金属/共价有机框架作为生物传感器的基体材料,并利用其独特性质负载电化学活性分子,同时结合多种信号放大策略提升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建立了若干快速、灵敏和特异的外泌体电化学分析新方法,有望为癌症的早期诊断、进展预测及精准医疗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专家简介李根喜,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84~1994年在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年6月跨学科在生化系做博士后,1996年5月出站并留生化系任教,1996~2000年为副教授,2001年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中,1998~2000年分别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生物系、日本东北大学药学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生化与分子药学系做访问学者,1999.1~2010.5任南京大学生化系系主任,2006年任上海大学兼职教授,2008.11~2011.10任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先后担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第九、十、十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十一、十二届理事会理事,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副主任兼秘书长;《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的副主编以及国内外多家学术刊物的编委。报告摘要限域效应可以显著改变分子传输和反应动力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催化能源等领域。然而,纳米尺度空间的受限反应环境十分复杂,发展高灵敏度和高分辨化学测量方法,对探索电化学反应在纳米受限空间的限域效应及多孔材料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开发了基于介孔材料负载三联吡啶钌纳米反应器的电化学发光成像技术,从单分子水平原位观察和验证了纳米限域孔道对电化学发光反应的增强效应和传质过程,实现了复杂体系中单颗粒的电化学动态测量,并对细胞表面的膜蛋白进行了高分辨成像和可视化分析。专家简介刘宝红,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科学仪器教育部工程中心PI。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97年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纳流控分析、生物传感与单分子检测等。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曾获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曙光学者、启明星计划等,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发表SCI论文两百余篇,被引用九千多次。Analyst副主编,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专家简介卢小泉,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入选者。长期致力于卟啉的仿生界面电子转移机理、仿生界面电子诱导的电化学发光,纳米界面可视化传感,荧光探针生物监测平台的构建等传感和污染物检测/监测方法研究,在Angew. Chem., Int. Ed.,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Appl. Catal., B, Small, Anal.Chem.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获授权专利40余项。荣获甘肃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教育部“第四届青年教师奖”和甘肃省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奖励。现任高原交汇区水资源安全与水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物电化学与环境分析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电化学技术与纳米器件工程实验室主任,区域环境分析及特色功能材料应用电化学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报告摘要Electrochemical sensing methods aiming at providing the quantitative and spatiotemporally resolved picture accurately describing the chemical events during a physiological or pathological process have been facing big challenges in directly monitoring biomolecules in vivo. One of the long-standing obstacles is the selectivity issu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numerous species displaying similar electroactivities on the probing electrode surface and thus overlapped potential windows for detection. To tackle this challenge, we have formulated an idea on engineering the electrode interface chemistry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s of target molecules on the formal potential axis. For target molecules showing thermodynamic dominance in terms of lower formal potential for oxidation or higher formal potential for re多项技术产业化,在100多个国家使用。以上报告内容由BCEIA2023组委会提供欢迎扫码报名参加BCEIA2023
  • 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家江桂斌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9年12月4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家江桂斌研究员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1957年11月生于山东莱阳,籍贯山东莱阳。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87年、1991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博士学位。现任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化学会ES&T杂志副主编、《环境化学》主编、《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   主要从事分析化学和环境化学研究。建立了较系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分析方法体系,在新POPs的污染水平、传输与演变趋势、累积机理和毒性效应方面开展了长期研究,为我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目标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发展了系列的色谱与原子光谱联用技术,解决了有机汞、有机锡和有机砷等常见化学形态的分析问题,部分技术实现了产业化。曾获2007年长江学者成就奖、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江桂斌简介
  • 2013中科院院士增选分析化学专业候选人一览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5月20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其中化学部有效候选人52人,分析化学专业有效候选人7人,分别是湖南大学王柯敏、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刘买利、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杨秀荣、 清华大学张新荣、福州大学陈国南、北京大学邵元华、南京大学鞠熀先。   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分析化学家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卢佩章(1980年当选)、南京大学高鸿(1980年当选)、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周同惠(1991年当选)、湖南大学俞汝勤(1991年当选)、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1991年当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陆婉珍(1991年当选)、厦门大学黄本立(1993年当选)、湖南大学姚守拙(1999年当选)、南京大学陈洪渊(2001年当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玉奎(2003年当选)、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2009年当选)等11位。   以下为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分析化学专业有效候选人简介:   王柯敏 分析化学 湖南大学 年龄55岁   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生物纳米技术方向985首席科学家,199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研究方向:纳米及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分析化学、分子工程、纳米生物医学器件、化学与生物传感器   1957年生,1987年获湖南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学位,1989-1991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理工学院(ETH)进行博士后研究。1991年回湖南大学任教,1992年晋升为湖南大学教授。曾任国际纳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分析化学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学风与学术道德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专家咨询组成员,英国皇家化学会学术刊物The Analyst国际顾问编委,美国Current Proteomics杂志编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主要从事化学生物传感新原理、新方法研究,在分子、细胞和活体水平上的化学、生物信息获取及表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先后承担国家“973”子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等30余项,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ucleic Acids Res.、Chem. Commun.、Anal. Chem.、Biomaterials、Biosen. Bioelectron.等国际知名杂志、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及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5项 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等奖项。   刘买利 分析化学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年龄54岁   男,博士,研究员,1982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 1996年于英国伦敦大学Birkbeck学院获博士学位。1982年8月至1993年9月在西北大学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教授。1993年4月起,任西北大学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副主任。1993年9月至1996年9月在英国伦敦大学Birkbeck学院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10月起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做博士后。1998年5月博士后出站留所工作,同时被聘任为研究员。从2012年11月起,担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复杂生物体系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NMR研究 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动力学的NMR研究 生物NMR波谱学基础和方法的研究。   1997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1998年获王天眷波谱学奖 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一次,2003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次,2006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次。1998年获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4年4月 被国家人事部列入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名单”。2006年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杨秀荣(女)分析化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年龄67岁(暂无相关简历信息)   张新荣 分析化学 清华大学 年龄56岁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1982年 毕业于陕西师大化学系(学士) 1982-1985年 毕业于陕西师大化学系(硕士) 1993-1997年 毕业于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毕业后,1984-1993年 在陕西师大化学系工作。1993-1998年 在比利时根特大学原子能研究所学习、工作。1998-至今 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兼任The associate editor of The Analyst (RSC)、The editor of Luminescence (Wiley)、Talanta (Elsevier) 编委、《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副主编、《分析化学》等刊物编委、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光谱/质谱分析的方法、仪器和应用研究。   相关专访:元素形态分析:一个环境与食品安全检测的新领域——访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主任张新荣教授   陈国南 分析化学 福州大学 年龄64岁   本科及硕士就读于福州大学,后取得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博士学位,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从事生物分析化学、光化学传感技术、化学发光、电致化学发光生物电化学及毛细管电泳/电色谱等方面的研究, 在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50多篇,其中包括Angew. Chem. Int. Ed.、Anal. Chem.、Chem. Commun.、Biosen. & Bioelectron.等国际刊物。出版的学术专著《化学发光与生物发光—理论及应用》获1999年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曾承担或完成与食品安全、环境分析化学、光化学传感技术、化学发光、电致化学发光及毛细管电泳等有关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课题、国家863计划、福建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等科研课题。2005年获福建省科学进步一等奖,1998、2002、2004、2006和2007年分别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已授权发明专利7项。   邵元华 分析化学 北京大学 年龄50岁   1962年9月出生,河南省信阳人。1983年武汉大学学士 1986年武汉大学硕士 1991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Ph.D.)。1991-1993年爱丁堡大学博士后 1993-1995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后 1995-1998年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研究人员 1998-2002年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2年9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1998年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研究领域和兴趣:(1) 软界面电分析化学 (2) 电化学传感。   鞠熀先分析化学 南京大学 年龄48岁   鞠熀先,1964年11月生,江苏靖江人。1986、1989、1992年分别获南京大学理学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1996-1997年为加拿大Montreal大学博士后,1993年聘为南京大学副教授,1999年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2005任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2008年任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副主任,2009年任“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年任“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鞠熀先教授曾为爱尔兰国立大学、德国Potsdam大学和Münster大学短期访问教授。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5年成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该群体于2008、2011年以优秀成绩两次获得延续资助),2007年被遴选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选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9年成为“973”计划《仿生分子识别技术在生物医学应用的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重庆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分子诊断与生物分析化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免疫分析、细胞分析化学、纳米生物传感和临床分子诊断。   相关专访:鞠熀先:我国生命分析化学正待“整体跨越”——访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鞠熀先教授   (编撰:杨娟)
  • 【安捷伦】视频回放来了!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安捷伦 2020 环境分析新技术论坛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办,安捷伦协办的 2020 环境分析新技术论坛已于 6 月 30 日圆满收官。现在视频回放来了,之前因为种种原因而遗憾错过的用户,抓紧开始学习吧!论坛精彩内容盘点(视频回放链接在文章末尾)“十四五”期间环境监测新技术发展趋势和主要方向主讲人: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室张烃主任履约监测技术需求和“十四五”履约监测发展方向主讲人: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二噁英研究室张利飞副主任“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发展趋势和方向的思考主讲人: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室杜兵副主任实验环境检测数据真实可靠要求下的实验室数据管理新方案:新形势下,如何应对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智能化”,以及“全程留痕”的实验室管理新需求。主讲人:安捷伦实验室信息系统产品专家汤杨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的 GC/Q-TOF 和 LC/Q-TOF 非靶标筛查:在常规监测的污染物项目之外对于,可疑污染物,以及完全未知的污染物,非靶标筛查尤为重要。基于高分辨质谱的非靶标筛查技术也是环境监测新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主讲人: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的朱超飞博士自动化 GC/MS 解决方案应对水中SVOC风险预警和应急监测的挑战:除了常规污染物的日常监测外,环境监测新技术中,应急监测技术的发展是新的方向。而面对越来越多的风险预警,以及应急监测的需求,GC/MS 技术如何满足“自动化”新需求,并为您带来哪些耳目一新的惊喜?主讲人:安捷伦资深 GC/MS 应用工程师孟戈基于在线 SPE-LC-MS/MS 技术的环境水体中新兴污染物的高通量筛查——应用于太湖西北部地表水新兴污染物调查:生态环境监测新技术中,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兴污染物监测技术发展的有新的方向。并且对分析技术的高通量,多类别化合物的同时分析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和要求,我们如何应对?主讲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新兴污染物控制研究组的王铁龙博士基于 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的微塑料全自动测试流程:微塑料是新兴污染物之一,也是近两年来环境研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微塑料已列入巴塞尔公约加以控制,《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中也对海洋微塑料专项监测提出了要求。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被很多微塑料研究的老师誉为 2019 年“黑科技”,微塑料与 8700,它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主讲人:安捷伦分子光谱应用专家张晓丹效应导向分析技术在环境毒理与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环境监测新技术发展要求中,“跨界”应用研究方向是一个重要方向,而“效应导向分析”(effect-directed analysis, EDA)是其中一个重点,利用大家比较熟悉的质谱等化学分析的方法,以及细胞分析等生物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来鉴别实际环境中的主要效应物质,并对不同组分进行毒性测试,对其毒性贡献进行计算。主讲人: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赵建亮教授ICP-MS/MS 在环境和地球化学领域的前沿应用:ICP-MS 已经成为环境监测中最常用的元素分析的手段之一,并且在同位素示踪、nano-particle 等方面研究也很多应用。而从 2012 年问世的ICP-MS/MS 在环境监测中有哪些前沿应用呢?主讲人:安捷伦原子光谱应用经理严冬关注安捷伦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市场资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