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检验认证中心

仪器信息网检验认证中心专题为您整合检验认证中心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检验认证中心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检验认证中心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检验认证中心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检验认证中心话题讨论。

检验认证中心相关的资讯

  • 海科中心与中轻检验认证公司交流座谈
    2月16日,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宋悦谦到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交流座谈,海科中心副主任种焱、科研部、食安所、工业品所、装备所相关负责人,中轻检验董事长段力民、副总经理张健康等参加活动。中轻检验董事长段力民介绍了中轻检验的技术背景及未来发展规划,希望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加强技术沟通和人才交流,不断发掘业务潜力,构建良好合作关系。会后,海科中心与中轻检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科技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市场开拓、培训咨询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长补短,互利共赢。会前,宋悦谦主任一行先后至中轻纸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及中轻检验本部,详细了解纸品及鞋服检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参观了纸张检验室、皮革检验室、箱包检验室和绿色科技研发中心,并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交流。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仪器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家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2009年7月7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十九站: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中心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简称CTC)于2005年成立,是目前中国建筑材料检验和认证领域极具规模的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CTC依托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雄厚的技术力量,拥有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安全玻璃与石英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国家建材工业建筑材料节能评价检测中心等十余家国家级及行业级质检中心,强强联合使CTC成为行业内规模最大、业务最齐全检验认证机构。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马振珠教授热情接待了我们,据介绍,中心自成立以来发展速度很快,05年总收入只有5000万,08年总收入已经增长为1.16亿,其中测试收入就达8500万。马振珠教授还介绍道,09年中心计划收入1.4亿,目前已进入工程建筑高峰期,检测业务量相应也已急剧增多,中心对于完成任务充满信心。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马振珠教授   CTC广泛的业务领域和雄厚技术力量,拥有四大核心业务平台:“建筑工程、建材产品检测 产品、管理体系、服务认证 检测仪器设备制造及相关延伸服务”,即检验、认证、仪器和相关服务。   检验业务是CTC核心业务之一,CTC是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检验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首批批准通过的29家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机构之一,中国消费者协会建材类商品唯一指定检测实验室,北京市建委建筑工程质量见证实验室、专项检测实验室。CTC可向社会提供多种检验服务,可检产品1000余种,涉及建筑材料及装饰装修材料、安全玻璃、石英玻璃、耐火材料等 建材工业窑炉、建筑材料及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估 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 同时可对建筑工程提供专项检验和见证检验服务。   实验室面积1万5千平米,固定资产6千多万元,拥有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气液相色谱仪、高纯锗γ能谱仪、门窗幕墙检测系统、外墙外保温检测系统、抗菌实验室、30m3环境试验仓、Q-sun老化仪、耐盐雾试验箱、建筑防火检测设备、水嘴检测设备、塑料管材静液压试验仪、建筑声学检测设备、中空玻璃耐温耐湿箱、航空前挡风鸟撞综合测试仪、各种材料万能试验机、霰弹袋冲击试验仪等大型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设备850余台(套)。   部分检验仪器设备: 化学分析实验室 家具环境舱检测 老化实验室 五金水嘴实验室 中空玻璃实验室 外墙外保温耐候性检测系统及抗风压检测系统 管材5000次循环实验室 大幕墙实验室 风机盘管检测 采暖实验室 海南自然暴晒场   CTC向社会提供建材产品CCC强制认证、中国建材认证CTC标志认证(健康、质量、安全、环保、节能、节水)、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汽车玻璃零配安装服务认证,并为出口企业提供CE、ECE、DOT、IGCC/IGMA、KAN、AS、GS代理认证服务。   认证业务是中心近两年来积极拓展的业务领域,并且中心设有专门的国际业务部,现有160多个国际客户,主要是认证客户。随着中心检验认证能力及业务范围扩展,中心获得政府及国内外权威机构资质授权,如成为德国TÜ V合作实验室、是美国机动车管理协会认可的国外检验认证机构、美国IGCC/IGMA北美以外地区惟一认可实验室、西班牙Applus认可的国外检验认证机构、印度尼西亚产品认证中心授权实验室、荷兰TNO合作实验室。   中心每年在研的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将近80项,每年有20多项新标准出自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各种标准及检测实验方法都需要相应的测试仪器设备进行配套,所以中心也开展了仪器研发业务,主要进行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制造、检定与销售。   部分自主研发的仪器设备:     SGT-A型透射比测定仪    ZWJ-851型准直望远镜      MCJ-12/6 型冲击试验机(12m/6m)   中心的延伸服务包括针对所制定的标准举办的培训班、国家建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等 中心作为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的建筑材料国家标准样品及标准物质生产者,开展建材标准物质的研究与销售服务。   中心现有员工近350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授级高工25人,高级工程师及工程师90人,博士12人,硕士90人,国家计量认证评审员9人,中国实验室认可评审员7人,国家注册高级审核员30人,水泥、玻璃、功能陶瓷等国际专业标准化组织中国委员2人。中心拓展业务的同时积极引进各类高级人才,如结构工程师、无损检测工程师、中高级认证审核员等行业需要的特殊资质的人才。   中心现有客户中40%来自北京市场,为在整个中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建材行业的检验认证业务,中心积极实施“走出去”的策略,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会等城市成立分支机构。如,中心于08年底成立了厦门检验有限公司,并且于09年3月又收购了厦门宏业工程建设技术公司。      附录1: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www.ctc.ac.cn   附录2: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自主研发仪器设备 http://www.ctc.ac.cn/html/CTCjieshao/CTCzhuanyerenyuan/CTCzhuanyeshebei/index.html http://equipment.ctc.ac.cn/   附录3:标准样品/标准物质目录   样 品 名 称 质量/g 单价/元 样 品 名 称 质量/g 单价/元 硅酸盐水泥 20 80 矿渣水泥 20 80 普通硅酸盐水泥 20 80 火山灰水泥 20 80 水泥熟料 20 80 粉煤灰水泥 20 80 水泥生料 20 70 复核硅酸盐水泥 20 80 水泥黑生料 20 70 白色硅酸盐水泥 20 80 黑生料(碳酸钙) 20 70 铝酸盐水泥20 80 粘土 20 70 矿渣 20 70 石灰石 20 70 粉煤灰 20 70 石膏 20 70 火山灰质混合材 20 70 铁矿石 20 70 含氟水泥 20 70 萤石 20 70 硫铝酸盐水泥熟料 20 80 水泥用矾土 20 70 硫铝酸盐水泥生料 20 70 无烟煤 20 80 钠长石 50 150 烟煤 20 80 钾长石 50 150 普通水泥混合材料含量 20 80 软质粘土 50 150 矿渣水泥混合材料含量 20 80 钠钙硅玻璃 50 150 水泥氯离子含量 20 150 硼硅酸盐玻璃 50 150 水泥生料氯离子含量 20 150 矾土 50 150 中热硅酸盐水泥 20 80 CMP指示剂 20 40 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粉 200 80 KB指示剂 20 40   附录4: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联系方式   业务受理电话:010-51167983/7984/7681   传真:010-6571599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1号中国建材总院南楼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邮编:100024
  • 江苏省减速机检验中心通过“双认证”
    近日,江苏省认证评审专家组对江苏省减速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了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资质认定。专家组成员首先听取了中心相关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对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资质认定的相关材料进行了详细审核,随后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减速机整机性能检测系统、齿轮检测中心、光谱仪、材料试验机等相关设备进行了实验,并考查了相关工作人员从业资质和实验能力。经过审查,专家组对中心共认定了50个检测项目和42个检测参数,覆盖减速机整机、齿轮和金属材料等相关产品。专家组最后确认该中心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有效、仪器设备配备齐全、人员资质和操作技能均符合相关要求,一致同意江苏省减速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初步通过“双认证”。   江苏省减速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泰兴市的重点建设项目,泰兴市质监局承担相应建设任务,中心建成后主要为全省减速机相关企业提供各类检测服务,将有效推动减速机产业往“高精尖”方向发展。下一步,中心将全力以赴争取一次性通过省级中心验收。
  • 中国汽研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签署协议,围绕汽车检验检测等合作
    IT之家 7 月 17 日消息,7 月 16 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中国汽研重庆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介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是国家级认证机构,客户数量居全国认证机构首位、全球认证机构前列。中国汽研作为汽车行业国家级科技创新和公共技术服务机构,是我国汽车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双方有着多年友好交流与合作基础。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将以“优势互补、讲求实效、共同提高、实现双赢”为原则,推进资源整合,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围绕汽车产品认证、评价、检验检测、标准与技术法规相关服务领域开展深入合作。IT之家查询获悉,中国汽研始建于 1965 年 3 月,原名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系国家一类科研院所。2001 年,更名为重庆汽车研究所,同时转制为科技型企业。2003 年,划归国务院国资委管理。2006 年,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重组,成为其全资子企业。2007 年,更名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并整体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10 年 11 月,整体变更设立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12 年 6 月 11 日,中国汽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2023 年 1 月,通过央企专业化整合正式重组并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今年 1 月,中国汽研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导下,联合 15 家单位共同开启智能新能源汽车复杂极端环境测评标准课题研究,旨在解决汽车行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建立测评标准,为企业开发提供技术引导,为我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标准支撑。
  • 北京市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揭牌,为副局级事业单位
    10月9日,北京市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在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和街4号揭牌。该中心是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属公益二类的副局级事业单位,它的组建是首都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探索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的重要举措,为北京市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了新路径。10月9日,北京市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在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和街4号揭牌。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供图认证中心承担为政府部门履职提供在计量、标准化、认证、质量、特种设备、食品、粮油、信息安全等领域检验检测技术支撑工作。同时,面向社会开展计量、标准化、认证、质量、特种设备、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咨询、培训;承担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根据委托承担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定工作,参与相关职业资格的管理工作。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冀岩表示,认证中心要加快完成内部整合,迅速完成从“物理融合”向“化学融合”的转变。原机构之间要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1+12”的效果;其次,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做好支撑,全面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两区”建设,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此外,要积极创新,为北京市事业单位改革和完善首都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作出探索,进一步做大做强检验检测机构,为全国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北京经验”和“北京样本”。
  • 打造中国检验认证的“航空母舰”——访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CTC)常务副主任马振珠教授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国外检验认证机构自2005年12月11日起可以在中国建设检验、测试、认证实验室,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保护状态下的国内检验认证市场大门已经对全世界打开,国外检验认证机构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水平、雄厚的资金实力、科学的管理理念、以及成熟市场操作模式,积极抢占国内检验认证市场、尤其是商业检验认证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检验认证行业状况究竟如何?国内检验认证机构受到国外同行机构怎样的冲击?以及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考验等?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CTC)常务副主任马振珠教授。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CTC)常务副主任马振珠教授   CTC依托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于2005年底组建成立,马振珠教授出任中心常务副主任、全面负责中心工作,2007年主营收入突破1亿元,实现CTC成立仅两年收入翻番的辉煌业绩,2008年总收入已经增长为1.16亿元,是目前中国建筑材料检验和认证领域最具规模的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   国际巨头逐鹿中国市场,国内检验认证机构亟待发展   中国在加入WTO时曾承诺,在中国提供检验服务3年以上的外国服务提供者可以在中国设立合营技术测试、分析和货物检验(法定检验除外)机构;入世后2年内,允许(从事非法定检验的)外资检验服务提供者外资控股;入世后4年内,允许(从事非法定检验的)外资检验服务提供者在华设立独资子公司。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检验认证市场。如今,中国检验认证市场的大门已经对全世界打开,跨国认证集团目前正在有步骤地将庞大的身躯挤进中国,国内的检验实验室等实力也越来越强,二者的竞争已越来越激烈。  1、国际检验认证巨头本地化进程加速   马振珠主任首先谈到:“多数国外知名的检验认证机构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涉及范围较广,在世界各地设立了许多分支机构。近年来,国际权威检验机构纷纷在中国设立检测网络,已经在中国初步完成了商业布点工作,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如:SGS(瑞士通用公证行)全球拥有14000多个分支机构和实验室,55000名员工,70000多家全球客户。SGS在中国大陆最开始是以合资身份进入中国的,合资对象为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总局旗下的中国标准技术开发总公司,所以在中国大陆SGS的名字是: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目前,至少有7000家中国企业获得SGS认证,在中国市场年收入一度达到14亿元人民币。   具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公司(UL)是通过会员制的运作方式来获取利润,目前拥有国际级会员10000多名,引人注目的是其制定了10000多项产品和行业标准供全球企业参照执行。2003年1月,UL和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共同投资1500万美元在苏州设立了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目前,UL美华认证已成为UL全球业务增长最快的分支机构。   德国莱茵TÜ V检测认证集团成立于1872年,总部设立在德国科隆,在61个国家490多个地区雇有13300多名员工,年营业收入超过11亿欧元。自1988年TÜ V在香港设立中国的分支机构后,现已在中国8个主要城市建立服务网络,为中国企业直接提供出口认证及检验服务。  2、中国检验认证机构亟待快速发展   我国检验认证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萌芽阶段,为保证进出口产品质量,我国成立了少量的基础检验实验室。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进入发展阶段,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由国家划拨专款专项支持,成立了近5000个国家、行业、地方检验实验室。当历史进入21世纪的时候,检验认证行业也进入成熟阶段,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出现了第三次检验认证机构建设浪潮。   其中,我国的认证工作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首先从电工产品和电子元器件产品认证开始,逐渐扩大到建材行业等其他产品和领域。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自2001年以来,我国对认证认可监督管理体系进行了改革,成立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行了认证认可工作的统一管理。   目前,中国的检验机构中带“中国”二字的单位只有两家: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以及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CTC)。其中,CCIC是2007年原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合并重组而成,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带“中国”字头以“检验、鉴定、认证、测试”为主业的国际化检验认证机构,年营业收入达35多亿。   “另外,私有的检测机构纷纷成立,并在国内检验认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每年千万元营收的并不少见。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统计,我国仅与建材、建筑相关的检测实验室就多达4600余家。”   “相较之下,中国的检验机构成立历史并不长,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而且大都是从实验室演变而来。”马振珠主任实事求是地指出,“我国的检验机构在技术、资金、认证标准等各方面与国外检验机构都存在较大差距。”   加快战略发展步伐,争创中国检验认证行业的自主品牌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强制性检测、商业检测和委托检测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竞争不可避免,但外资检验机构的进入,也带来了国际领先的检测服务理念。在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中,主动学习,是内资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也是推动检测服务发展的重要动力。  1、积极拓展业务领域,致力于构建“综合性检验认证机构”   马振珠主任指出:“拓展业务领域、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是国内检验认证机构发展的首要任务。”   “中心共有检验、认证、仪器研发、延伸服务四大业务内容,其中检验业务收入所占比例达85%之多,认证业务领域的拓展是中心过去两年来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重点要做的事情,短期争取达到检验、认证两个‘翅膀’均衡发展。” 目前,CTC可以向社会提供建材产品CCC强制认证、中国建材认证CTC标志认证、管理体系认证、汽车玻璃零配安装服务认证,并为出口企业提供CE、ECE、DOT、IGCC/IGMA、KAN、AS、GS代理认证服务。   “另外,中心正在积极申请建筑工程检测领域的各项资质,检测业务由建材产品向建筑工程领域拓展,力求涵盖所有建材产品领域。今后中心还将向食品、卫生、环境等领域迈进,跨出建材建工领域,走向综合性检验认证机构。”   2、稳健开拓国内市场,争取“成熟一个再建一个”   “中心现有客户中40%来自北京地区,如何扩大京外市场份额,是我们今后的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拓展建材行业的国内检验认证业务,中心积极实施‘走出去’的策略,首先将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会等城市建立由中心控股或独资的分支机构。”   CTC于2008年底成立了厦门分中心,并于2009年3月又收购了厦门宏业工程建设技术公司,全力开展厦门乃至整个福建省的建材行业检验认证业务。   回顾CTC厦门分中心的组建与运作,马振珠主任指出:“对当地检验认证市场情况了解不充分,自身基础储备不够,尤其是检验认证技术与管理人才不足等,是我们组建分支机构过程中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 通过在厦门设点,我们是走了一点点‘弯路’、但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现在我们就不赞成自己在外地直接建立分支机构,而是建议寻找当地有基础的检验机构或公司对其进行收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资金投入、设备更新、人员培训等。”   “总体来说,‘走出去’的步伐不要迈的太快,必须稳扎稳打、摸着石头过河,争取‘成熟一个再建一个’。”   3、与国外检测机构广泛合作,尽快走入国际市场   “国内检验认证机构经过多年的运营,已拥有了相当数量的客户群体,以及国外检测认证机构对中国市场竞争成本问题的考虑,因此国内、外检测认证机构将有合作开展业务的可能。”   “国外建材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时,为了便于销售也希望找国内权威的检验认证机构承担检测工作。在拓展自身业务能力之外,积极与国外同行机构进行合作,无疑是检验认证行业发展的一条捷径。”   在这方面,CTC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获得德国TÜ V、美国机动车管理协会、美国IGCC/IGMA、西班牙Applus、印度尼西亚产品认证中心、荷兰TNO、VCA英国车辆认证局合作实验室等多个国外权威机构资质授权或共建合作实验室。   “尽快走入国际市场,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分支机构 中心设有专门的国际业务部,现已有160多个国际客户,每年多次组团到国外给这些客户提供认证服务。”   4、加快标准制定,带动中国检验认证市场发展   “标准”在全球市场竞争的独特地位与重要作用已经无容置疑,在检验认证领域中也不例外 “CTC每年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将近80项,每年都有20多项新标准出自中心之手。我们积极鼓励员工申请标准制订、参与别人承担的标准制订的起草工作中去。”   值得强调的是,2009年5月,CTC正式启动了一项ISO标准制订任务,这是我国建材行业在ISO组织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工作组。   最后,马振珠主任指出:“中国检验认证机构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在国际检验认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拥有更多国际话语权,途径之一就是不断地加快制订国内行业标准、扩大检验认证范畴、进一步提升行业规范,更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整合资源,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才能在检验认证市场闯出一条新路,以此迎接挑战,创出属于我国检验认证行业的民族品牌,与国际知名检验认证机构抗衡。”   编者后记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09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上,有关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第三方检测认证实验室仍存在规模小、竞争力弱等问题 也正如马振珠主任所谈到的那样,“目前国内的检验认证机构与国际大型检验认证机构相比可以说是太小了,并且国外检验认证机构正在‘抢断’中国市场高端客户”。   在这种市场竞争现状之下,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CTC)有效整合资源、发挥行业优势、积极拓展市场,走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之路,在检验认证市场闯出一片全新天地,我们期望CTC这块自主检验认证品牌能够成为中国检验认证的“航空母舰”,早日能够与国际著名检验认证机构“并驾齐驱”。   采访编辑:刘丰秋   附录1、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马振珠教授简介   马振珠,1963年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6年毕业于山东建材学院(现济南大学)应用化学系,同年分配到中国建材材料科学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过化学分析、原子光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建材放射性检测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MBA毕业 现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国家建筑材料质检中心主任、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先后曾主持、参加了多项国家“七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十余项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国家强制性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主要起草人 承担了十项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国家强制性标准制订及北京奥组委下达的《奥运工程环保指南——绿色建材》的编制工作 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参与撰写了“绿色建材与建材绿色化”等5部论著。   附录2、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www.ctc.ac.cn
  •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吐鲁番环境试验站(北京)揭牌
    近日,“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吐鲁番环境试验站(北京)”揭牌仪式在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隆重举行。   吐鲁番地区行署副专员帕尔哈提• 依布拉音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马眷荣共同为“试验站”揭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监局副局长成秉勇、吐鲁番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原建设、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马振珠、国家质监总局科技司副处长梁津、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副主任刘元新、建材行业建筑构件及材料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蒋荃等领导共同出席本次揭牌仪式。此揭牌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国家材料大气环境自然老化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随着项目建设逐步深入,该项目得到了国内许多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关注和参与,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是目前国内建筑材料检验和认证领域中最具规模和影响力检验认证机构,在建筑材料分析测试领域实力雄厚、资质较强、权威性高。“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吐鲁番环境试验站(北京)”挂牌成立,为各类材料耐干热环境老化试验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为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临床检验实验室通过美国CAP认证
    近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临床检验实验室在通过了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专家的现场检查后,通过了CAP认证。   CAP认证是美国病理学家学会创建的一种国际认证,目前是世界各国公认的国际级实验室标准,是美国FDA药品审评时参考的重要依据。通过CAP认证则意味实验室达到世界顶尖水准,并获得国际间各相关机构认可。   通过CAP认证的实验室大部分在美国。截至到2010年11月份,亚洲通过CAP认证的实验室在日本有33家、新加坡有17家、中国内地有15家、香港地区有2家,台湾地区有17家。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是内地通过CAP认证中唯一从事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实验室。   此次安评中心通过CAP认证将为我国自主创新药物研发和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提供了国际认可的检验平台,帮助企业获得去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图为CAP专家派遣的认证检查专家C.Robert Baisden 博士正在对安评中心进行现场检查
  • 填补检验认证缺失 紫砂陶艺术品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在宜签约
    近日,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与宜兴市人民政府关于“紫砂陶艺术品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于宜兴成功举行。  出席签约仪式的有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王丰,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副所长兰静,宜兴市人民政府市长张立军,宜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尹志华及宜兴市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的代表。紫砂大师汪寅仙、顾绍培等出席了签约仪式。中超集团、利永紫砂公司董事长杨飞、利永紫砂总经理沈映斌,上海优尼客物联网有限公司总裁孙明章、CEO吴霆等以及全国众多相关媒体也共赴盛会。本次签约仪式宜兴市副市长储红飙主持。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而且成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近几年,随着全国各地收藏投资热潮迭起,文化艺术品产业发展迅猛。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宜兴紫砂陶,以其独特的成型工艺独秀于世界陶艺之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符号,彰显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并已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化影响,它的世界紫砂壶艺术品中心的地位,以及产业化发展必将推动当地旅游、商品交易、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繁荣昌盛,目前已备受宜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宜兴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与科技、金融等深度融合。”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好历史机遇下,宜兴紫砂产业经济规模连年扩大。但行业集中度低、科研投入不足以及标准化的缺失等因素,也一直制约着紫砂陶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其中尤其是紫砂的检验检测认证等的缺失,已成为目前制约文化艺术品行业包括紫砂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此次建立权威的紫砂陶艺术品国家级检验检测第三方机构,正是弥补了紫砂产业链的缺陷。通过紫砂陶艺术品身份鉴证登记,科学检验检测评估,再使用现代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打造集艺术品身份防伪认证、电子商务、信息化服务等于一体的“艺术品数字防伪认证平台”,为宜兴紫砂壶从业者提供低成本、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身份防伪鉴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服务,实现紫砂文化产品的产权化和资产化,是紫砂艺术文化向金融资本化跨出的关键性一步,也为今年3月15日新实施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落地、贯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于宜兴紫砂陶行业乃至其他文化艺术而言,都是功在当代,利于千秋之举。  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是我市紫砂行业的龙头企业,是上市公司中超控股(002471)的控股子公司,近年来把新文化产业(紫砂艺术)作为公司发展的两大主业之一,在创新行业规则、开拓发展领域、打造行业性平台、传播行业正能量等方面不遗余力,在目前行业急需的紫砂防伪溯源方面更是做了大量的投入和前期探索、论证与研究,实现了这一领域零的突破,它在紫砂产业乃至整个文化艺术品产业上的推广应用,将彻底盘活艺术品的流通,激发出极大的市场活力,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文化艺术品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技术实现紫砂壶物理特征空间尺寸的数字化转换,采用了国际先进水平的集光、机、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主要原理是对物体三维自由曲面空间外形、结构及色彩进行精确测量,以获得物体表面的空间坐标实现非接触测量,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通过采集每把紫砂壶的“DNA”,给予每把紫砂壶一份独一无二的身份数据。  2015年3月27日,中超利永与上海优尼客物联网有限公司联合成功开发了“紫砂壶全息数字防伪服务云平台技术”,并顺利通过了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组织的专业评定,获得了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从而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国内国际空白,为紫砂产业乃至整个文化艺术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2015年11月份,在紫砂全息数字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与宜兴方面的共同努力,国家文化部办公厅正式批复同意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与宜兴市人民政府合作筹建紫砂陶艺术品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  紫砂陶艺术品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运行,是宜兴有史以来首个官方权威的紫砂检验检测机构,将进一步优化紫砂陶艺品的生产结构,有效保护紫砂艺人的知识产权,保障紫砂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推动中国紫砂陶艺术品的产品化、规范化和市场化进程发挥积极作用。这次成功合作,也必将将成为科技助力文化艺术产业的典范。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中心吐鲁番环境试验站揭牌
    4月7日,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吐鲁番环境试验站(北京)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吐鲁番地区行署副专员帕尔哈提伊布拉音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马眷荣共同为试验站揭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监局副局长成秉勇、吐鲁番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原建设、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振珠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材料及其制品的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安全及环保等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对材料及其制品在各种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老化试验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多年来,有关干热环境下材料及其制品的暴晒试验在我国一直是空白,而吐鲁番地区酷热、干燥、日光充足、日照时间长等气候特点,具备了开展各类材料及其制品耐干热环境暴晒性能试验的先决条件。   为充分利用这一优越的光热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吐鲁番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在吐鲁番建立“国家材料大气环境自然老化检测中心”项目申请,以期通过项目建设搭建一个平台,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及国防建设中的合理选材、科学用材与防护、保证工程质量和可靠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为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提供产品开发研究基地,从而带动地方经济,促进国家经济、生态环境及国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该项目在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部、自治区质监局、吐鲁番地委及行署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已投资300余万元,先后完成了2000亩试验用地手续,试验场地“四通一平”、气象站的建立及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工作。在项目技术开发合作方面,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吐鲁番暴晒试验场项目已正式落户吐鲁番。科技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对此项目给予高度重视,并将此项目列入自治区科技厅2009年重大科技项目之一。在2009年8月举行的第五届中国科学院——新疆科技合作洽谈会上,北京科技大学、海南汽车试验研究所、中国建材检验认证中心与吐鲁番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
  • 国家合成橡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审查认证
    10月24日-26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对设在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国家合成橡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进行了审查认可和计量认证。   通过3天的审查,评审组认为:国家合成橡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实验室建立的质量体系要素齐全,描述清楚,达到系统、协调、规范的要求。   评审组的专家对国家合成橡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一致认为:国家合成橡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实验室依据CNAS-CLO1:2006所建立的质量体系要素齐全,描述清楚,达到系统、协调、规范的要求。   质量手册包括了认可准则规定的25个要素,有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职责分配较为合理。质量文件的内容覆盖准则及其应用说明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协调性。   实验室建立了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机制,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运行有效。评审组通过现场评审确认实验室检测领域为合成橡胶及胶乳、合成树脂、有机原料、化肥和水处理剂,包括检测的产品/产品类别 56项。鉴于以上评审结果,评审组将向CNAS推荐,继续认可国家合成橡胶质量监督中心的资质。   国家合成橡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建于1987年,业务上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石油质量管理与节能部领导。主要承担着国家统检样品及行业和部门抽检等工作,先后出具检验报告1800多份,无一错判、误判、漏判,是国内处理合成橡胶质量纠纷、仲裁检验的权威机构
  • 首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名单”公布 检验认证机构占7家
    工信部16日公布了第一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名单”,包括河北省电子信息产品监督检验院、辽宁省电子信息产品监督检验院、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等35家企业机构,近1/5为检验认证机构。详情如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名单(第一批)的通告  工信部节函〔2016〕468号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建立健全节能和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增强绿色服务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了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推荐工作。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0号)要求,经各方推荐、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确定了第一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名单,现予公布。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要加强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引导和支持评价中心健康有序发展 各评价中心要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加强能力建设,更好地推动本区域、行业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  附件: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名单(第一批).pdf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6年11月16日
  • 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挂牌成立
    9月20日,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以下简称“广检集团”)成立大会在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广州)番禺园区举行。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魏传忠,广州市委常委周亚伟等各级领导,以及来自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机构等各界代表近200人共同见证了此次盛况。  广检集团响应国家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整合改革工作政策,在广州市委市政府关心、部署下成立,是广州市目前唯一一家市管国有检验检测认证企业集团,由广州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委托广州市质监局监管。  集团在整合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GQT)食品、皮革制品和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GTT)服装、服饰产品等优质经营性检验检测资源基础上组建成立,现有员工1000多人,试验及办公场地6万多平方米,资产规模逾10亿 拥有国家纺织品服装服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国家皮革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三大国家级检测中心 在食品、纺织品、服装、服饰、箱包、皮具、鞋类产品和原辅材料、产业用纺织等近50个检测领域开展质量检测服务,检验报告获美、日、英、法、德、香港等75个国家和地区90家实验室认可组织认可,集团集标准、检测、认证与研究等综合性技术服务为一体,检测能力与水平在全国业界相关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广检集团成立后,将重点针对战略新兴产业,选准优势项目,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检验检测认证资源整合,形成涵盖食品化工、汽车电子、纺织轻工、工程材料、节能环保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业务板块的产业集团,进而深入开展跨地区的检验检测认证资源整合,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且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化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成功实现集团有效支撑广州城市产业发展,提升“广州制造”竞争力水平,把“广州检测”打造成广州靓丽城市新名片的目标愿景。  魏传忠在成立大会上表示:组建广检集团是一项开创性事业,需要大视野与大谋划,广州有能力、有条件通过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整合,形成大型优势检验检测集团,打造世界一流、享誉全国的检验检测品牌。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的成立,标志着广州市质监系统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进入实质性攻坚阶段,广州质监系统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的步伐,走在了全国前列。热切期盼,广州市以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为依托,以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为龙头,全面实现全市检验检测认证资源的优化配置,争创发展新优势,将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打造成具有知名品牌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专业化检验检测集团,促进广州整体城市质量竞争力水平的提升,发挥试点示范作用,成为全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工作的标杆。  广检集团组建历程  2014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与广州市委、市政府共同研究广州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  2015年2月,广州市质监局开始《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组建方案》编制工作。  2015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印发《全国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将广州市纳入国家质检总局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综合试点。  2016年2月,《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组建方案》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2016年5月,《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组建方案》通过市委常委会议审议,组建工作全面启动。  2016年9月20日,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 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大幕开启
    国务院在最新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中,对诸多检验检测认证业务领域提出发展要求。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大幕已经拉开,&ldquo 市场配置资源&rdquo &ldquo 政府购买服务&rdquo 和&ldquo 检管分离&rdquo 等关键词无异于阵阵响雷,检测行业的大变革已呈山雨欲来之势。   &ldquo 检验检测认证属于高技术服务业,其大力发展对于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rdquo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秘书长鲍俊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告诉记者。   2011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中开始将检验检测列入8大高技术服务业之一。   时隔3年,《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又将检验检测认证列入11个重点关注和发展的领域。&ldquo 这充分说明了检验检测认证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分支,蕴含着巨大的现实商机。&rdquo   记者发现,针对检验检测认证,《指导意见》共提出了8项重点任务,推进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运营,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算得上是其中核心。事实上,从2014年2月开始,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大幕已经拉开,&ldquo 市场配置资源&rdquo &ldquo 政府购买服务&rdquo 和&ldquo 检管分离&rdquo 等关键词无异于阵阵响雷,检测行业的大变革已呈山雨欲来之势。   市场化是必由之路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鼓励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增强权威性和公信力,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服务 优化资源配置,引导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集聚发展,推进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   市场化改革&mdash 大规模行业整合&mdash 做大做强中国的检验检测认证企业行业,从这些任务看,对于发展检验检测认证,国家层面已经做好了清晰的步骤设计。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目前,我国共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2.6万多家,普遍规模较小,布局结构分散,检测品种单一,不少机构重复检测、结果不互认。而且,绝大多数机构并没有完全、真正进入市场,迫切需要通过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规模效应。同时,在该领域我国基本已是完全放开,跨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纷纷进入,外资机构数虽然只占我国机构数的0.5%,占据的我国市场份额却达到25%。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国际公认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很少&ldquo 走出去&rdquo 打开国际市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已经大大落后于&ldquo 中国制造&rdquo 的需要。   毫无疑问,如此大范围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层级整合必定充满了困难,2015年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整合,转企改制基本到位也是一个不太轻松的时间表。&ldquo 推进大部分机构走&lsquo 第三方化&rsquo 的道路,建立完全市场化的机构,是改革的起点,也是重要一步。&rdquo 中国检验检测行业资深专业人士、必维集团消费品服务事业部战略发展总监云大陆在8月份举办的一次公开论坛上这样表示。对于全国数十万检测业从业人员来说,能否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从靠行政或国家计划开展检验检测工作,转变为靠技术和服务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将是一个挑战。鲍俊凯秘书长认为,促进国有检验检测机构走向市场,还需要政府健全相应的机制体制,扫除障碍。   有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检测市场国有检测和企业内部检测占60%,而第三方检测仅占40%。具体来看,国内市场上以国有检测和企业内部检测为主,进出口检测市场上则以第三方检测为主,占比为84%。   质量技术服务的蓝海   《指导意见》对诸多检验检测认证业务领域提出发展要求,例如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检验等服务 加强先进重大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加快发展药品检验检测、医疗器械检验、进出口检验检疫、农产品[-0.29% 资金 研报]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等服务,发展在线检测,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 开拓电子商务等服务认证领域等等。   很显然,发展这些服务旨在补齐短板。我国检测市场规模巨大,据国家认监委统计,2013年检验检测市场规模为1678亿元,预计2014年将达2105亿元,2015年将达2574亿元。随着几年来出口法检目录不断调整,出入境(检测)业务锐减,检测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但也有专家认为,市场中仍然有大量机会。例如,在传统检测领域比如环境可靠性、材料可靠性、专业检测评价服务,适用性、耐用性检测等,还有巨大空间。检测只是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一个方面,另外还有检定、计量、校准、认证和咨询等大量业务可做,还有综合类的评价 随着中国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产业转型,以及品牌树立的需求,设计和营造建立自愿性产品认证也有很大发展空间。检测背后的技术力量更加重要,比如食品检测,看上去已经饱和了,但在食品的明示符合性、功能符合性、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检测、研究和评价等方面都还有着相当大的空间。   如今,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共技术质量中心市场化业务已占90%以上。据中心主任田林辉介绍,向市场贴近了,中心的检测机构已经可以提供生态纺织品检测、产业用纺织品检测、机电产品检测、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检测、车辆司法鉴定等市场化和社会化服务,并且很多还延伸到了向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工艺优化、产品质量的过程控制等方面提供多元化的质量技术服务。
  • 国字号检验认证“先锋舰”起航扬帆
    检测群英   位于北京东部管庄地区的喧嚣繁华街道背后,有一番鲜为外人所知的景致。宽阔的大道、成荫的绿树、崭新的科研办公大楼、错落有致的生活园区,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TC)在这里自有一片天地。几十年来,正是从这里诞生了一批批国家检验标准和技术,最近几年来,正是在这里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深地触动启迪着中国检验认证行业中的每一个人。而一艘中国检验认证领域的“先锋舰”,也正是在这里悄然建造成型,开始在国际市场的海洋中试水前行。   CTC的前身是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2005年由建材领域具有影响力的16家国家级和行业级质检、认证中心组建而成,是目前国内建筑材料检验和认证领域中最具规模并拥有独立法人资质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并担任一届北京材料测试分析服务联盟理事长单位之职,在联盟初期建设和行业单位互动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力。在北京材料测试分析服务联盟这个专业平台的众多单位当中,CTC的收入名列前茅:2011年收入达到3亿元规模。更为突出的是,CTC还是联盟内唯一一家实行了股份制改革的企业。当前,联盟正在大力推动测试机构机制创新,做大做强,CTC已成为联盟通过国有企业改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典型案例。   CTC的发展壮大并非一朝一夕。既有数十年来的沉淀积累,又有数年来的励精图治,既有强大的技术依托,又有超前的发展理念,在成功之路上快速前进的CTC不断对自身整合,在市场化道路上走得坚定,走得彻底。   改革带来机遇 CTC支柱屹立   很难想象,今天的CTC曾经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研究所。回首新中国成立之初,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在北京成立了建筑材料工业试验研究所,就是今天的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建材总院”)的前身,也是CTC的发源之地。   建立之初的建材总院主要从事分析测试、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及仪器开发、材料性能试验工作,但检验工作比较基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建材总院旗下众多质检机构也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积累了大笔的无形财富。上世纪80年代,成为国家级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水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成立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是建材行业成立的第一个分析测试机构,也是科技部批准成立的第一批13家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   改制激发活力 跨越发展连跳三级   进入新世纪,如何应对国际检验认证巨头对国内市场的争夺,如何在国内众多检验机构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严峻而紧迫的课题。   2005年底,依托建材总院,整合了建材行业多家国家级检验机构和实验室资源,汇集了一大批精英专家,把握住天时地利人和,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CTC正式揭牌成立,开启了自身跨越式发展的篇章。   做大做强CTC,需要蜕变。CTC董事长姚燕认为:“企业要成长,必须把握住国内外战略机遇。资本的压力,人才的需求,靠自身"滚雪球"式的发展,内源性的整合融资已经不能使企业实现持续的跨越式发展,也远远难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检验认证服务多样化、市场化、专业化的需求。如果再按照老一套的模式走下去,势必是一条死路 只有不断整合国内资源,实现规模经营,才是CTC的最终出路。”   充分深入的认识反映在灵活高效的行动上,CTC前进得格外地迅猛。贯彻“公正为本、服务社会”的核心,实施“业务领域拓展战略、跨区域发展战略”的两个战略,利用自身“规范管理、高效团队、优质服务”的三大支撑,凭借检验、认证、仪器设备研发和延伸服务这四大平台,CTC渐渐焕发出全新的惊人活力。   行驶在正确航路上的CTC,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中也握紧舵盘,没有刹车,没有走弯路。“与其固守北京,不如走出去闯闯。”CTC将危机看作机遇,定下了以兼并、收购、重组的资本运作方式实现业务区域性扩展的战略。2009年,在成功收购并改造厦门宏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引入浙江省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之后,CTC再次华丽转身,改制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所属的国有控股有限公司,实现了从全民所有制企业向国有控股公司的成功转型。大力开拓兼并收购和联合重组的双轮驱动发展方式,令CTC一骑绝尘。2009年,CTC的主营收入达到1.54亿元,2011年则突破3亿元大关相比新世纪之初已经翻了百倍!   2011年底,CTC又一次完成蜕变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创立。时至今日,那个过去只有20几人的小小测试研究所,已经发展为拥有9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及分公司的集团式综合性检验认证机构。   从单一质检中心整合成综合性检验认证机构,从全民所有制企业转型为国有控股股份公司,从单纯依靠自我业务拓展到资本运营的成功典范,CTC三级跳的大跨越发展,充分显示出CTC创立中国检验认证民族品牌,抗衡国际知名检验认证机构的决心和实力。   理念提升实力 绿色安全与时俱进   “科研技术实力与业务能力的水平,是评价一个检验认证机构能否向社会提供更加优质服务,能否向国际高端检验认证市场看齐的重要基础。其中科研技术实力更是检验认证行业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支撑。”CTC总经理马振珠说。   发挥技术优势和引领作用,CTC始终把绿色建材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依靠在建筑节能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经验,CTC成为第一批北京市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2011年成为北京市绿色建筑标识技术支持单位。CTC受北京奥组委委托负责编制了《奥运工程环保指南绿色建材》,成为奥运工程中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及室内环境监控的主要检验机构,承担了2008北京奥运会所有场馆的装修建材建设把关工作。CTC还承担了“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与产品研究开发绿色建材产品标准、评价与认证技术与体系研究”等国家项目。除此之外,CTC在建筑玻璃、门窗节能检验评价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已经开花结果,比如《玻璃幕墙安全检验技术》项目已成功示范应用到厦门市检验市场。   “我们还开发了CTC产品认证,建立了CTC自愿性产品认证制度,与国家认监委指定的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和管理体系认证互为补充。”马振珠介绍说,CTC已经先后开发了60多类建材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和技术要求,获得CTC产品节能认证如今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政府和消费者的认可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为北京市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利试点示范机构、中关村开放实验室、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国家科技条件平台的重要技术支撑机构,在改制上取得长足进步的CTC在技术上走在前列,在行业发展中总是先人一步。   目标走向国际 打造检验“先锋舰”奇迹   数据胜于雄辩。除了逐年递增的巨大产值,CTC的成绩还反映在一连串的数字上:整合改制以来,CTC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余项 拥有从业资质达20项 获得部级奖励项目19个 主编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264项、实物标准37项 CTC研制了各种建材检验专用设备40余台(套) 申请专利38项,获得授权37项 在各级各类期刊上发表360篇论文,并有多篇论文获奖 出版各类科技专著25部。   多年间,CTC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了众多欧美检验认证机构的认可和授权,承担起出口国外产品的认证检验工作 代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承担6项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完成了我国建材行业首个自主制定的国际标准ISO13124:2011《陶瓷材料界面粘结强度测试方法》,立项我国首个光伏玻璃国际标准。   如今,CTC多名专家也已成为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成员,代表中国积极参与标委会的各项活动,不仅为CTC,更为中国检验行业赢得了国际声誉。   以跨区域发展和科技为先导拓展业务领域两大战略为秘密武器不断壮大的CTC,在短短数年里取得的成绩已经令同行艳羡。作为吸纳了北京众多一流检测机构的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的骨干成员,CTC与联盟中的兄弟单位相互学习,在竞争和交流中取长补短,更期待充分借助联盟的北京集体优势,加快其从首都向全国进军的步伐。   马振珠曾经说过:“立足北京、服务全国仅是CTC初期发展阶段的一个战略目标。走向世界、跻身于国际建材检验认证界,成为屈指可数的国际著名建材检验认证机构才是CTC人的终极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视野开阔、步步为营的CTC已经以巨大成果诠释了国内检验企业如何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而更精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一艘中国检验认证的先锋舰,已然扬帆起航!
  • 福音:国内首个检验检测认证学院诞生!
    曾经有检测认证行业同仁表示,为什么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至今在高校还没有系统的专业?作为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却没有相对应的专业,着实有些尴尬。近日,常州检验检测认证学院挂牌成立将打破这一尴尬处境。  9月20日,常州检验检测认证学院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揭牌,据悉,这是国内设立的首个检验检测认证学院。  揭牌仪式上,常州检验检疫局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双方签署了“常州检验检测认证学院”框架协议,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GS)与常州检验检疫局、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三方签署了SGS 订单培养协议。  常州检验检测认证学院由常州检验检疫局和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依托“中国常州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为实训基地,培养和输送熟悉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政策法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术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学院实行3年学制,初步开设轻纺、机电、化学、食品、认证、鉴定等6个专业,今后逐步增设动物检疫、植物检疫、卫生检疫、质量管理等专业。  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是产业转型升级而异军突起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国内尚无一所学校开设系统的检验检测认证专业。为了服务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发展,满足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人才需求,支撑“中国常州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建设,常州检验检疫局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首开政府职能机构与大专院校深度融合培养行业专门人才之先河,共建常州检验检测认证学院,旨在为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培养输送合格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据了解,学院现在处于初期阶段,主要以SGS订制班为主要培养模式,根据SGS常州检测基地发展需求,设立纺织品检测、化学检测、行政客服3个专业订制班,按照2年制和3年制两个梯队建设,共计培养150名学生。学院下一步将设立SGS学院和质量研究院,后期将根据第三方检测机构需求设立类似学院或人力资源中心,为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一揽子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另据悉,学院未来的愿景是通过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向教育部申请设立专业本科院校,最终将学院打造成为国内首家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专业型本科院校。
  •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双认证通过现场复审
    6月10日至12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机构考核、审查认可与国家计量认证(“三合一”、“双认证”)评审工作在我校食品学院完成,12日下午召开总结会议。中心双认证评审组组长、农业部食品质检中心(济南)副主任柳琪主持会议,副校长王涛参加会议。   会议对为期三天的评审情况进行总结,专家组宣读了评审结果。经考核、审查,评审小组认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在机构与人员、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环境条件、检测工作、检验报告等方面均符合体系运行要求。评审组同时对申请承检的粮食及其制品、油料及其制品、畜禽蛋奶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蔬菜及其制品、坚果、婴幼儿食品、茶等8大类,共135项产品、206个参数检测能力进行验证,确定符合相关标准检验要求,并认定其符合“农业部产品质检中心基本条件”要求,处于国内上游水平。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现场评审,同时希望中心根据专家评审组提出的存在问题备忘录意见进行整改。   该中心常务副主任黄昆仑感谢专家组给予的宝贵意见,并表示专家评审工作对中心质量控制水平和人员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会积极落实整改。   王涛代表学校感谢评审专家们的辛勤劳动。他表示,学校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心在软硬件条件、人才队伍团队、管理组织创新等方面建设,同时也对中心加快吸收国内优秀检测中心的管理运行模式提出更高要求。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处长郭静荣、农业部农产品质检中心(呼和浩特)常务副主任姚一萍、农业部农产品质检中心(沈阳)陈悦、农业部农产品质检中心(长春)刘建波等专家及该中心副主任潘灿平及中心全体人员参会。学校科研院处长吴海芹、食品学院院长罗云波也参加了相关会议。
  • 武威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
    从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获悉,该中心于11月14日取得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成为河西五市第一家取得检验检测资质证书的食品检测机构,标志着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据悉,该中心认定检验检测能力包括食品及相关产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中添加剂、食品中真菌毒素、食品中污染物、食品中农药残留、食品中非法添加、保健食品和生活饮用水913种产品、5600余个参数。  该中心于2013年8月成立,主要职责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辖区内食品安全行政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开展食品安全风险检测,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食品检验检测任务并承担社会食品行业送检(复检)等检验任务。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中心实施完成了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建成了1718.4平方米的理化、微生物和仪器实验室。今年9月,中心实验室通过了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专家组的技术和现场审查,11月14日,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向中心核发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自此中心正式开展对食品及相关产品等29大类的检验检测工作,为全市食品安全科学、有效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也为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产品检验技术指导发挥了积极作用。
  • 1075万!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国家电化学与光谱研究分析中心和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一、项目一(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NCYC-202409040项目名称: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2024年食品中微生物及样品前处理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包1:高通量农残检测设备采购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1720000.00 元最高限价:1720000.00采购需求:采购条目编号采购条目名称数量单位采购预算(人民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赣购2024B001243993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2024年食品中微生物及样品前处理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包1)1批172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合同履行期限:中标供应商在签订合同后,自接到采购人要求交货通知之日起60个日历日内完成所有货物的交货、安装、调试。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2.项目编号:NCYC-202409041项目名称: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2024年食品中微生物及样品前处理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包2:一批快检产品开展及验证设备采购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1161000.00 元最高限价:1161000.00采购需求:采购条目编号采购条目名称数量单位采购预算(人民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赣购2024B001243992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2024年食品中微生物及样品前处理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包2)1批1161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合同履行期限:中标供应商在签订合同后,自接到采购人要求交货通知之日起60个日历日内完成所有货物的交货、安装、调试;如遇特殊情况、不可抗力因素,无法按期交货的,中标供应商须书面告知采购人,经采购人同意后方可适当延长供货时间。(延长供货时间最长不超过1个月)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3.项目编号:NCYC-202409042项目名称: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2024年食品中微生物及样品前处理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包3:一批样品前处理设备采购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1979800.00 元最高限价:1979800.00采购需求:采购条目编号采购条目名称数量单位采购预算(人民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赣购2024B001243991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2024年食品中微生物及样品前处理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包3)1批19798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合同履行期限:中标供应商在签订合同后,自接到采购人要求交货通知之日起60个日历日内完成所有货物的交货、安装、调试;如遇特殊情况、不可抗力因素,无法按期交货的,中标供应商须书面告知采购人,经采购人同意后方可适当延长供货时间。(延长供货时间最长不超过1个月)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9月21日 至 2024年09月28日,每天上午0:00至12:00,下午13:00至23: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网址:https://www.jxsggzy.cn)方式:网上确认和下载招标文件。(详见其他补充事宜)售价:0.00元(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金沙二路1899号联系方式:15070948834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南昌誉驰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丰和北大道59号丰和时代大厦24层2405室联系方式:0791-86666719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熊芳 汪丹 邹婷婷 谭家裕电话:15083516164二、项目二(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OITC-G240531507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国家电化学与光谱研究分析中心之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24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4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号设备名称数量简要用途交货期预算交货地点是否允许采购进口产品1三重四极杆质谱仪1套本设备主要配合高分辨质谱,进行代谢物鉴定和代谢组学研究。收到信用证后4个月内到货或签订合同后4个月内到货240万元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是 投标人须以包为单位对包中全部内容进行投标,不得拆分、分包、转包,评标、授标以包为单位。合同履行期限:收到信用证后4个月内到货或签订合同后4个月内到货本项目(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2.项目编号:OITC-G240531506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国家电化学与光谱研究分析中心之超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采购项目预算金额:35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35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号设备名称数量简要用途交货期预算交货地点是否允许采购进口产品1超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1套该仪器主要功能是在超低电压下直接观察各种材料超精细纳米形貌及结构,同时获得形貌微区内元素的定性、半定量及元素面分布线分布等信息,特别是在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及新能源材料方面的表征具有不可或缺的独特优势。通过分析获得的信息,能够建立材料形貌、结构和微区内元素分布和含量与材料性质之间的关系,为材料设计制备和性能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撑。出口许可批复后6个月内到货或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到货350万元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是 投标人须以包为单位对包中全部内容进行投标,不得拆分、分包、转包,评标、授标以包为单位。合同履行期限:出口许可批复后6个月内到货或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到货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9月19日 至 2024年09月26日,每天上午8:00至12:00,下午13: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www.oitccas.com;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号互联网金融中心20层方式:登录东方招标平台www.oitccas.com注册并购买售价:¥6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联系方式:赫老师;0431-85262186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号互联网金融中心20层            联系方式:余睿、王军、郭宇涵、李雯; 010-68290563, 010-68290508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赫老师电 话:  0431-85262186
  • 贵阳高新区成立检验检测认证领域党建联盟
    9月12日,贵阳高新区举行检验检测认证领域党建联盟授牌仪式,来自辖区的65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首批加入党建联盟,共商“1+8+N”发展新模式,积极为打造贵州省一流的检验检测服务业集聚区和核心区蓄势聚力。  据了解,为加强辖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基层非公党组织建设,建立“党建联盟聚合力,共建共享促发展”的新格局,贵阳高新区组建了检验检测认证领域党建联盟,由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派驻第一书记,并成立“中共贵阳国家高新区检验检测认证领域联合支部委员会”,由贵州联建土木工程质量检测监控中心有限公司党支部负责组织建设日常工作。  仪式上,宣读了《关于同意组建贵阳国家高新区检验检测认证领域党建联盟的批复》和党建联盟公约,并进行现场授牌。随后联盟成员代表单位进行签约,将共同携手,努力实现检验检测与认证领域“市场化改革取得新进展、专业化提升达到新水平、集约化整合形成新格局、规范化发展呈现新面貌”的发展目标。  贵州联建土木工程质量检测监控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可表示:“联合党支部落在我们企业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我们将按照‘党建联盟+检验检测’的党建思路,把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全区的每一家检验检测机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贵阳高新区以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着力开展了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质量提升、检验检测与认证机构能力提升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相关工作,逐步形成了以国检中心和科学城为核心、民营机构为主的检验检测与认证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目前,已拥有西部唯一的GLP体系试验机构,省内唯一的煤层气综合性检测机构、省内唯一的本土认证机构等,在全省占据突出的“核心地位”。  “此次联盟的成立,是我们在贵阳市市场监管局党委和高新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派驻检验检测认证领域党建联盟第一书记严永兵表示,相信党建联盟的成立,将在凝聚辖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发展力量,推动辖区检验检测与认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下一步,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将牵头好、组织好、指导好党建联盟和联合党支部的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通过党建联盟这个载体,引领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现共建共享共发展,为打造全省一流的检验检测服务业集聚区和核心区夯实基础。同时,着力推出一批“党建联盟+”红色品牌,持续扩大党建联盟品牌影响力,助推各行业高质量发展。
  • 检验检测认证产业期待“破茧而出”
    日前,上海市闸北区获准创建国家首个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对于一个被最新定义的&ldquo 产业&rdquo 而言,这无疑是&ldquo 投石问路&rdquo 的战略性一步。这个没有先例的平台,不仅要让集聚在此的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更重要的是,检验检测这个以往&ldquo 半封闭&rdquo 产业,将尝试全面&ldquo 市场化&rdquo ,这需要全社会改变现有的认知与思维模式,打破以往这个行业的&ldquo 条条框框&rdquo 。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做一些深度的思考,或许才刚刚掀开了书页的一角。6月9日是&ldquo 世界认可日&rdquo ,本期&ldquo 文汇-复旦管理学家圆桌谈&rdquo 特别策划--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闸北区政府、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本报共同主办的&ldquo 公信力、辐射力、驱动力、支撑力&rdquo 上海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圆桌谈,吸引了百余位业内人士参与。与会专家认为,检验检测认证产业改革的大幕才刚刚拉开,无论对于政府、企业、平台还是社会,都是一个机会、一个挑战。   话题之一社会需要一把&ldquo 公平秤&rdquo 与所有产业息息相关   提问:你如何看待检验检测这个产业?目前是不是处于小而乱的状态中?   马海倩:不能以&ldquo 小散乱&rdquo 概括这个产业发展的特征。之前无论是国家也好,地方也好,都没有将检验检测认证作为一个产业来看待,也就不会有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的考虑。   前几年,我们院跟市质监局合作,做了一个检验检测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我们发现,检验检测产业的辐射力、涉及面非常广,不仅它自身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体系,而且它与几乎所有的产业相关。   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性环节,比如最基础的是计量,重量、容量、速度、时间,都要能够准确地测量,还有一个就是标准,任何一个产业、任何一个产品,都要有标准。它是重要的技术基础性产业,为其他产业提供量的确定、量的统一和量的规范等服务 它还是重要的技术性服务业,通过标准化、质量提升等手段,为其他产业的升级发展、民生、贸易等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今天圆桌谈上的一个重要话题--公信力,实际上我们检测认证行业就是公信力的一个很重要的代表,整个产业链都在传递着公信力。企业本身你自己说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质量标准,这是不够的,必须要所有社会各界都认可这样的标准才可以。因此,原来固化在企业内部的检测机构、或者检测环节,应该要把它释放出来,也就是说,我们要推动第三方检测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实际上,检验检测服务业也是制造业产业链条延伸分离出来的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   提问:检验检测产业与市场、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在哪里?   徐朝哲:我们今天用了&ldquo 检验检测认证产业&rdquo 这个词,对此我个人有一个想法,就是说要把检测认证称之为一个产业的话,是不是应该要从一个新的高度、而不是简单从字面上去定位?现在我们所讲的检测认证产业,不应该局限于检测认证行业,或者局限于所谓的检测认证服务产业。我认为,作为一个产业,除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还应该包含检验检测认证标准、方法、技术的研究制定,以及检验检测装备研发、生产制造和实验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制造。只有这样相对完整的表述,这个产业才能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只有这样的产业定位,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对上海科技水平的提升、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才会更大。为此,我建议除了检测认证机构外,闸北平台示范区也能考虑引进一些这方面的研发机构和生产制造商。   唐亚林:闸北区国家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的创建有三个方面的引领作用,一方面的作用是发挥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的集聚效应,不同厂家、不同行当都开始集聚,我们要加强这些相关产业在园区的内部整合,以及上下游产业的勾连 另一方面是要发挥这个公共服务平台独特的创造需求、引领产业的作用。按照实有情况和发展规划,闸北区以云计算为核心的软件信息产业会成为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如果将云计算等计算机产业的检验检测认证标准与软件信息产业发展有机勾连在一起,这样就会创造一种需求,通过检验检测认证标准的发展来引领到相关产业发展,从而达到产业发展的最高层次内涵。我们要看到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这里有很多空间,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空白,来不及有效规约,如果首先创造需求,释放需求,其次引领产业发展,就有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还有一个方面的引领作用,就是将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一个呈体系化的标准化体系,然后走向&ldquo 卖标准&rdquo 的高级发展阶段。闸北区作为我国第一个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的所在地,可以通过扎实的建设,让平台本身也成为一个示范标准体系、参考标准体系,向全国推广闸北区的标准和经验,这本身也可构成一个新兴战略产业的标准体系。不仅可以向全国推广,还可以向全世界推广,这样的话,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产业空间,就被完全打开了。   乔东:现在我们都在讲,检验检测机构要发展,要做大做强,都很有道理。但有些事情还是要做些反向思考,检验检测做大做强,这是不是一个好的命题。我个人认为,这个命题似乎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未来之议。从检验检测认证产生的背景来看,最初是基于大家不信任而产生的,有不信任和标准的差异才有检验,这是在市场经济初期不太完善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市场公平度和信任度的增加,这种类型的检验检测会逐步减少,检验检测应更多地为新产品服务,提供技术支撑,这是检验检测长远的发展趋势。   建立第三方平台是社会发展需要   提问:为什么要把检验检测服务作为一个平台来建设?   乔东:从企业本身来说,我们有上千万家企业,可能其中90%以上的企业都需要将产品拿到第三方检测机构来检测,因为企业是搞生产的,很难在检验检测这块投入很多钱。比如说乳品行业,全国有127家企业,如果每一家企业都去建检测机构,招聘很多检测人员,就会有重复,假如一个机构投50万元,100多个就是5000多万元。因此,国家可以建一个公共服务的检验检测平台,集中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所需投资就要省得多。从经济层面来讲、服务层面来讲建平台都有意义。   另外,政府的监管不会使用企业内部实验室监管,肯定还是要依靠第三方实验室进行监管。所以,特别需要建设检验检测平台来为多元化需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而不是每个单位各搞一套。   提问: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你认为检验检测认证产业总体上应该如何发展?   罗云辉:实际上,检验检测行业当前条块分割、行政壁垒突出、市场化程度低的特征与早年很多领域的情况是类似的。比如规划设计、勘探、建筑、应用性科研院所,比如各部门、各系统、各地区自办的招待所,等等。这些先行领域的企业化改制和市场化运行的经验启示我们:依附于各类条、块的检验检测服务职能,应当也完全可以通过内部改革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完善,实现产业化,并促进关联产业的大发展。   就当前仍然挂靠在各职能部门的检验检测机构而言,内部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脱钩、改制,核心是将原来的行政关系转变为资本纽带关系,使检验检测机构成为产权关系明晰的独立法人。外部市场环境的完善,主要是实现需求的对内开放。当前的需求相当程度上还是因条块分割而呈碎片化的。一个统一、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对于检验检测行业实现国内市场的开放,我是较为乐观的。原因在于经济增长伴随着的社会分工和纵向非一体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同时加大了交易产品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更加需要有市场声誉的检验检测机构为之背书,为之提供生产前、后端的技术服务。所以说,检验检测机构是和生产企业共荣的,无论二者是否属于同一地区或部门。这与工业产品外销的情形有所不同。特别是,我国企业总体上规模较小,往往难以仅凭自身的实力为产品提供可置信的赔付机制。有声誉、有实力的检验检测企业提供的服务,实际上介入到产品的责任保障环节,为生产企业提供了一个&ldquo 产品放心使用&rdquo 机制,由此可协调检验检测企业与外地生产企业及其关联方的利益。事实上,发展改革研究院此前进行的调研表明,生产企业主动要求产品检验检测的比例越来越高。   当然有的地区和部门对这一点可能认识不足,或者放不下,这就要求我们从全市、全国层面来推。特别是上海本地市场不宜支离破碎,本身要打通,这有利于检验检测企业在竞争中形成优势品牌,发挥规模效应,也可为企业下一步在全国的市场开拓和国内市场一体化创造较为有利的条件。   这同时启示我们,平台示范区的建设,不是说我们有了一个主题园区,通过优惠政策招到商,就算成功。如果检验检测机构改制不彻底和市场分割的问题不解决,进驻园区的机构还是难以做大做强,带动下游的功能也就不能充分发挥。   提问:我们已有很多第三方检测机构,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不信任,这个信任是市场发展最核心的价值。怎么看待这个行业的公信力,如果有了这么高级的战略构想和对它赋予的远大目标,目前的发展能够迎接这样的挑战吗?   林鑫:从我自身来说,进入检测这个行业时间很短,才4年,为什么会去从事检测行业?也是从我自己的感悟当中来的,我们公司做的是桥梁建筑的检验检测,这是因为我们碰到很多问题,都是老百姓关心的、意见很多的,诸如,桥梁坍塌、道路塌陷等,又比如道路铺了又挖等问题,最终反映的都是公信力的问题。而检验检测要代表的就是公信力。对于我们企业来说,要迎接挑战,打铁还得自身硬,要努力提高自身实力,把业务做得规范。   话题之二示范区要充当改革&ldquo 先头兵&rdquo 平台需要制度创新   提问: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你认为这个平台接下来能做的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马海倩:我感觉好像三件事还不够。从检测认证产业发展的特征来讲,有几个方面的制度创新是非常需要的,也可以在示范区里先行先试。   第一个就是市场准入制度的完善。这个市场准入制度应该是公平的、开放的,闸北的平台示范区不应该只有对外开放、外资准入制度这一块,更应该包含市场的开放。无论是国有的、外资的,还是民营的,都有统一的规则,统一的准入门槛。而从目前发展来看,我们所说的检测认证产业,检测认证市场,这个产业和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还面临着很多改革任务,包括部门资源的分割等。这需要很多资源的整合。从全国来讲,这个产业还有比较明显的地域分割,很多机构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很难,比如在上海的机构到外面拓展业务,也面临着一些壁垒和限制,这是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准入制度的完善,市场准入开放了之后应该有一系列的管理配套。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制度和第三个制度。   第二个制度就是行政管理制度,检测认证产业领域以前行政色彩比较浓厚。因为市场不完善,大家还是比较倾向于相信国家,相信政府的公信力。这里说的行政管理制度就是基于市场准入制度的完善所需要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行政管理制度规范,比如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在检测认证方面到底有哪些审批,可以列出一个权力清单。我看了市质监局去年做的关于检验检测方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研报告,里面提到目前检验检测方面共有34项审批项目,涉及16个管理部门,而且这些不同审批事项的技术要求类似,造成社会成本增加。所以,我想能不能建立统一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这需要在未来平台创建以及产业发展改革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是一下可以建立起来,希望市场主体、各方机构共同参与、发展完善。   第三件事就是监管和审查制度的完善,这也是在市场准入之后的重要环节,可以对接自贸区的一些理念。市场的发展固然非常重要,政府的作为也不可或缺,特别是市场的开放对政府的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把企业放进来并不是说不管了,要有一个事中事后的综合监管,但不要多重的检查,是不是可以探索一个综合监管模式?这些都是可以来进行研究的,包括一些检测领域的风险评估、防控、安全审查机制等。   提问:对于首个检验检测平台落户在闸北,闸北身上多了责任,在把这么多企业和机构集聚在一个区域的同时,也给政府监管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难题,你认为他们意识到这个了吗?   马海倩:这是双向的。一方面,这个平台有产业集聚的功能,可以形成产业集聚的高地 另一方面,产业来了以后,为了规范这些产业,为这些产业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实际上也给政府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平台也要承担制度创新的重要功能。   改革重点是突破门槛   提问:你认为闸北检测检验平台示范区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徐朝哲:作为行业协会的代表,我对检测认证机构的诉求了解得还是比较多的。要讲现在闸北示范区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我认为,应该以需求为导向,有关检测认证机构最迫切希望改革的东西,就是改革的重点 广大机构对什么问题最关切、诉求最强烈,就要率先从这些方面进行改革。   比如机构资质的认定、认可问题,还有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认可问题,总的来说现在有些门槛还是太高,而且有些条件和要求也未必有道理。举个例子,要开展一项新的认证项目,规定企业必须要有多少有资格的从业人员才可以,这未必科学,比如规定必须有10个人,9个人难道就不行吗?或许是因为倡导要做大做强,是为了防止&ldquo 小、散、乱&rdquo ,但小也未必就是散、就是乱,小而专、小而精甚至小而强的例子也有不少,像这种规定我觉得就是没有必要的,或许让市场来说话会更好。还比如人员的管理,由于需要集中统一培训、考试和发证,这给机构和人员带来很多麻烦和困难,我认为在统一人员执业资格标准的前提下,人员的评价工作完全可以交由各地方的行业协会承担,这样会给机构和从业人员大大减负。我觉得,在很多方面上海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也有了一些实际的、改革的措施,但步子还可以再大一点,比如对必须存在的机构、人员资质、资格认定、认可,是否政府只需制定标准、评定和评价规范,而具体评价工作完全可以交由行业协会去做,而不必都由政府大包大揽。   唐亚林:经济发展的活力在市场,市场发展的活力要看民营企业。要让市场和民营企业去发现活力源和着力点,这样的社会才会有美好的期待,也才是值得期待的。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划定权力边界,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加强监管。从检验检测认证产业来看,改革的重点要放在打造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的公信力,要从标准上严格控制,一旦有企业做假就要有严厉的处罚跟上,确保这一新兴产业及其行业协会的建设,从一开始就步入正轨,在实践中不走样。   提问:只有竞争才能让这个行业获得良性发展,政府怎么保持良性竞争环境,你觉得这个平台该做什么?   林鑫:在政策上可以有一些突破,形成倒逼机制。政府要把市场规范做好,这样所有的企业都会很欢迎的。同时,我觉得应该有个公平的市场环境。   我们公司已经有企业在示范区里了。去年收购的一家原来的国有企业,就落户在区内,所以对这个平台我们的期望是很高的,希望在中国能建立一个大的检测检验产业,梦想中国人也有自己的像SGS这样的国际大公司。人总得有梦想,我们需要设定一个目标,才能为之而不懈努力。认证检测这个行业历史悠久,国际上大的检验检测机构差不多有两百年历史了。和国内外的著名检测公司相比,我们这个企业只能算是一个&ldquo 婴儿级&rdquo 的企业。但我们看好这个行业,特别是最近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从战略上给了这个产业一个很高的定位。因此,希望这个示范区能给我们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也希望通过闸北这个平台把这个产业做起来。   话题之三让各路人马平等&ldquo 下海游泳&rdquo 国字号&ldquo 转身&rdquo 势在必行   提问:可以预见,接下来我们认证检测行业会有一个巨大的变革,2.6万多家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中,不少是事业单位,他们将面临向企业单位的转型,如何看待?   乔东:关于整合检验机构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改革的三个方向,一个是政企分开,一个是事企分开,一个是管办分离。我还是举一个上海的例子,上海现在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有600家左右,其中国有机构360多家,外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40家左右,但在盈利能力方面,国字号明显低于外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现在的机构还不转身,那么,今后的发展将面临大的挑战。   全国那么多检验检测机构中,大部分都是国字头的,但两家上市的都是民营的。比如华测,上市后发展很快,把很多国字号远远甩到后面去了,它是靠什么?华测的创始人原来是搞认证的,对检测行业不太熟悉,几个人拿出一笔钱来成立一个机构,市场化运作,现在已能拿到美国、欧洲的订单。但反过来,我们国字头的检验机构从建国开始就有了,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到现在还是发展不快。   罗云辉:我想得放到国家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来看待这样一个行业组织形态和相关主体的定位转变。我国多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很快,现在工业年产值已达22万亿了,居世界第一。但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度较大,这也引致了很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弹,加大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是近年来通货膨胀的一个诱因。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又绝非免费午餐。为此,寻求增长的内需支持,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而长远的课题。   为什么内需不够大呢?一个原因是我们很多出口部门是订单工业,做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不是不好,但客观上造成的一个结果是,产业链中除加工生产之外的生产性服务环节,都随着产品出口,主要落在以跨国公司为组织载体的外方,这其中当然也包括部分检验检测服务。由此我们看到,即便是作为中国最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上海,与世界上很多大城市相比,服务业的比重明显偏低。不仅服务业产出较低直接拉低了内需在总需求中的比例,更重要的是,服务业相对滞后会抑制工业、农业的生产。我们国内很多企业生产产品容易,但要把它变为销售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内需不容易,因为要有可靠的质量信息保障和技术服务支撑。如果检验检测产业发展得好,就能促进国内市场交易,进而促进生产,拉动内需。检验检测服务发达的话,很多产业的生产环节就可以在企业间切分得更细,使产业链上的每家企业聚焦于更小范围的工序,实现规模生产和分工深化带来的效率提升。这本身对应了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形态的深化。国际贸易给我们的启示很清楚:总体上产业发展的趋势不是垂直一体化,而是纵向分割,同时伴随着比例越来越高的中间品贸易。   所以说,国家经济转型必然要求更加突出内需和结构升级,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环节。检验检测产业的市场化具有紧迫性,是大局中的一环。2011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特别提到重点推进包括检验检测等8个行业加快发展,其来有自。   至于所涉个人,我想从根本来讲,个人利益与机构、行业的发展是一致的。蛋糕大了,帕累托改进相对容易实现。   提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但目前的现状是正在成长的国内企业将面对国际大机构进行竞争,这个时候,市场一旦打开,会不会国内企业在市场&ldquo 游泳&rdquo 时还没呼口气就下沉了?   唐亚林:我看了一下《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这个文件,这个改革方案要求做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部门和系统内整合、跨部门跨行业整合以及跨地区整合工作,而且基本上要求在2015年底前完成转企改制与整合工作。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累积,庞大的机构、庞大的人员、庞大的技术与品牌沉淀,而且社会民众对政府公营机构有一种心理认同,但一下子简单地走向市场,并不那么容易,而且也不利于推动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的做强做大,我有点担心。  我认为可以考虑采取分头走的办法:一个是对原有的检验检测认证国有事业单位要进行性质划分与功能定位,对于公益性的机构还是要采取逐步&ldquo 断奶&rdquo 的方法,在逐步&ldquo 断奶&rdquo 的时候还要&ldquo 扶上马,走一程&rdquo 。另一个是对于民营企业,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现在各地都在搞各种发展基金,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我们可以采取这种&ldquo 四两拨千斤&rdquo 的方式,鼓励你做,允许你进入,同时加强监管。   提问:今后市场会被发展更成熟的外资企业蚕食掉吗?   罗云辉:我国加入WTO之前,国内舆论对于市场开放后,产业被外资企业主导的顾虑很重。13年过去了,我们几乎所有的产业都比以前发展得要好,中国是&ldquo 入世&rdquo 最大受益国之一。因此,从经验看,不必担心国内市场被外资蚕食。   中国有庞大、完备的工业生产体系,有全球第二大总产出作为基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应该有近水楼台的优势。退一步,如果我们不进行改革和公平、统一市场环境的营造,检验检测机构发展不起来,那才会真正担心市场被外资所蚕食。   乔东:从整个国家层面提出来很多目标,到2015年的时候是想在国内培育一批强大的机构,到2020年的时候想有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检验检测机构。从目前来讲,我们国家还没有一个在国际上知名的机构。一些国际上大的检验机构都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个确实需要我们反思。我们国家检验检测机构从属于行业和部门。初期的行业和部门管理制度下生了很多&ldquo 儿子&rdquo ,&ldquo 儿子&rdquo 生了很多&ldquo 孙子&rdquo ,但都是&ldquo 小儿子&rdquo &ldquo 小孙子&rdquo ,根本没法和大的机构比。   举个例子,1998年我去澳大利亚学习了几个月,该国总共有第三方检测机构近3000家。近期我和澳大利亚实验室认可部门的负责人交流,提起当年他们的将近3000家机构,现在过了16年,机构数量是不是增加了不少?回答却让我意外,澳大利亚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规模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到目前为止,数量仍旧是3000多家。我看了一下我们国内,10多年数量多了好几千家。那么,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设机构、批机构、建机构时有没有分析市场?很多机构你把钱给它了,它把地和房买了,后面却没生意。因为养着,也不怕,但下一步就不能再养了。   民营企业如何&ldquo 四两拨千斤&rdquo   提问:从办企业的角度来讲,在这个行业内,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林鑫:对于民企来说,我们最担心的是,企业投入这么多钱进去,有规范怎么执行?在我们企业与别人竞争时,碰到很多问题,有的压价,压得很低,怎么办?我们无法承受,但很多机构设立以后没钱赚也不怕,因为有国家养着。我们还特别怕政府部门来抽查,因为万一这个企业检查出问题,我们这家企业就趴下来了。我们始终有这样的危机意识,绷紧要做好企业这根弦。如今,国家给了我们民营企业很多机会,目前上海的市场环境还是不错的,这样我们也就能安心开拓市场。学会检测行业唯一一家自主创新企业荣誉,是民营综合性检测机构的重要代表。
  •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合格评定助力服务贸易便利化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支撑多边贸易体系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据统计,全球80%的贸易活动与技术性贸易措施有关,其中三分之二涉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合格评定活动。这是记者从2023合格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论坛上获悉的。作为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系列高峰论坛之一,2023合格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论坛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与会嘉宾认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贸易的桥梁,是贯通连接产业链各环节的纽带。质量认证是我国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的重要技术支撑,有助于促进全球产业链安全畅通和优化升级。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在论坛上表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作为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在产业链的稳定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要围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强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创新能力;围绕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强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全过程服务能力;围绕促进产业链开放包容,强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便利贸易能力。此次论坛发布了《中国质量认证国际合作报告》、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项目优秀案例等成果。《中国质量认证国际合作报告》显示,我国打造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紧密衔接的质量认证服务链,覆盖了食品农产品、电子电器、机动车、新能源等各个领域,国际互认范围覆盖占全球经济总量95%以上的区域,显著提高了贸易便利化程度。以电子电器产品为例,中国已全部加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四个合格评定互认体系,累计颁发IEC国际认证证书及检测报告5.5万张,惠及2万余家企业。此外,中国认证机构还通过获得境外认可、授权、签约海外实验室、设立分支机构、机构间合作等形式提高服务的宽度和广度,努力实现国际认证的“本土化”服务。市场监管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莉介绍了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项目优秀案例,这些案例通过开展互认合作,打通贸易堵点,在助力外贸保稳提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认可知识与技能培训在广州举行
    为加快推进认可现代化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日,由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主办,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和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承办,广东省检验检测认证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认可知识与技能培训在广州举行,来自广东省相关检验检测机构和认证机构的300多名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本次培训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梳理认可行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倾听机构诉求,解决实际困难,提升认可服务效能,促进认可高质量发展。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高级专家分别向参加培训的人员介绍了认可在支撑政府监管、提升质量管理、提升人员素质、促进贸易便利化、提升质量基础设施的集成化效能和助力企业品牌提升等方面的作用,以及认证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可和检验检测机构化学领域认可的规则等相关要求,并针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在实施认可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通过对大量案例的讲解帮助检测认证机构加深对认可准则、认可评审要求的理解和掌握。参加培训的检测认证相关从业人员对本次培训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掌握了认可相关知识,解答了疑问,加深了对认可作用和功能的认识,对机构做大做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 机构改革后,检验认证工作的方向在哪里?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国家认监委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认证认可工作要点》的通知 /strong /p p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各部室、下属单位: /p p   现将《2018年认证认可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实施。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国家认监委办公室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2018年3月14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2018年认证认可工作要点 /strong /span /p p   2018年认证认可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提高认证认可供给质量为主线,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统筹推进认证认可体系建设,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深入开展百万企业认证升级行动、高端认证质量惠民行动、认证服务地方行业行动、“中国认证,全球认可”行动、“认证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等五大主题行动,着力抓好以下八项重点任务: /p p    strong 一、着力抓好《意见》落实,统筹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strong /p p   1. 推动各地方、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国发〔2018〕3号,以下简称《意见》),将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出台推进质量认证的专门政策,建立协调机制,制定推进措施,完善配套条件,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对质量认证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 /p p   2. 推动各级政府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方案,将质量认证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质量工作考核,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意见》实施过程中,认证认可全行业对于新问题、新现象要深入研究,大胆探索,示范引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p p   3.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和宣传手段,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络加强宣传报道,对《意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解读,提高质量认证的社会认知度,及时做好舆情引导和协调应对。 /p p    strong 二、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深入开展认证认可助力质量提升行动 /strong /p p   1. 开展百万企业认证升级行动,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为抓手,推动100万家企业学用质量管理先进标准方法,完成45万家获证企业体系升级换版工作,树立一批质量标杆企业。发挥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当好质量管理“领跑者”,带头推进质量提升。组织中小微企业质量认证帮扶活动,针对中小微企业需求开设免费培训课程,提供质量援助方案,补齐质量提升短板。 /p p   2. 各地认证监管部门和从业机构要大力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版工作,开展行业特色认证、分级认证、管理体系整合、质量诊断增值服务,不断提升认证提升质量效果。 /p p   3. 开展高端认证质量惠民行动,引导市场增加高质量产品、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食品消费品领域,重点开展有机食品、智能家电、儿童用品、交通一卡通等产品认证,扩大“三同”工程实施范围,逐步增加“三同”企业及产品数量。在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开展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车联网导航产品、城轨交通装备等认证。在服务业领域,重点开展健康服务、养老服务、金融服务、教育服务等认证。 /p p   4. 开展认证服务地方行业行动,围绕各地方、各行业高质量需求,创建一批质量认证示范区(点),实施一批质量认证服务示范项目,打造一批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高端质量品牌。 /p p   5. 鼓励国务院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出台质量认证促进政策,支持具备条件地区开展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推动认证认可在政府监管、社会治理、污染防治、精准扶贫等领域的应用。健全政府、行业、社会多层次采信机制,推动广大企业尤其是中西部企业、服务企业、中小微企业获得认证,拓展质量认证覆盖面。 /p p    strong 三、 着力加强执法监管,坚决维护认证认可公信力 /strong /p p   1. 开展“认证乱象”专项整治行动,逐一排查问题,逐一整改落实,并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严厉打击非法从事检验检测认证活动和伪造、冒用、买卖证书或者标志等行为。严格强制性认证监管,针对抽查合格率下滑或波动大的产品,集中排查风险隐患 针对相关产业集聚区、问题多发区,加大对无证出厂、销售、进口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p p   2. 根据产品风险程度和产业成熟度,对强制性认证目录产品及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加严新实施CCC产品、电商CCC产品的监管。对新设立认证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加大监管力度,适度增加监督检查项目及频次。基于风险管理模式,适时调整扩大《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实施目录》,对产品风险较高的已注册企业实施年度验证报告制度,落实境外企业主体责任、官方机构监管责任。推动制订《检验检测机构管理条例》、修订《认证认可条例》,完善执法监管的法律规范。 /p p   3. 建立认证认可全过程追溯平台,推广APP等移动监管工具,运用信息技术实时化、智能化识别异常认证活动。完善从业机构信息公示制度,探索建立获证企业承诺制,引入自我声明的合格评定模式,接受社会监督。 /p p   4. 落实《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对违法主体追究民事连带责任,实行“谁出证,谁负责,谁签字,谁担责”。加强认证认可信用体系建设,对失信机构及人员列入“黑名单”,实施多部门联合惩戒,建立永久退出和终身禁入机制。 /p p   strong  四、着力优化制度供给,出台认证认可制度“一揽子”改革举措 /strong /p p   1. 落实CCC认证改革总体方案,推动“目录瘦身、简化程序、减轻负担”。实施认证目录法规式管理,推动强制性认证与强制性标准深度融合,建立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长期质量稳定的低风险产品调出目录 依据产品的安全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管理,分别采用企业自我声明、“型式实验+企业自我声明”、“型式实验+工厂检查+证后跟踪检查”等多种方式 压缩认证单元,合并工厂检查环节,减少重复审核和发证数量 改革CCC标志发放管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扩大实施机构指定数量,进一步打破认证检测市场垄断,给予企业更多自主选择权。 /p p   2. 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体系,以绿色建材产品为突破口,切实做好标准协调、目录发布、能力评价、国际合作等工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要求,建立完善网络安全产品检测认证制度,会同网信办等有关部门发布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检测认证实施机构名录,推动认证检测结果互认,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p p   3. 适应产业形态和质量管理变革趋势,加快工业产品自愿性认证创新步伐,积极发展综合化、整合型认证服务项目,增强认证制度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整合完善食品农产品认证制度,推动“一审多证”,促进食品农产品认证与进出口食品注册备案融合发展,完善注册备案采信第三方认证机制。 /p p   4. 完善认证机构审批程序,升级网上审批系统,探索认证机构行政审批方式多元化。整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项目,精简合并相同、相似的技术评审事项,严格资质认定标准,规范司法鉴定机构等行业资质认定工作,提升技术评价工作有效性。 /p p    strong 五、着力完善行业环境,培育壮大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 /strong /p p   1. 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强化认证活动的第三方属性,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营造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检验检测认证联盟,推动检验检测认证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着力解决认证服务“同质化”现象,提升获证企业和采信主体的“获得感”。 /p p   2. 重点提升食品农产品、生物医药、信息安全、智能制造、新能源、碳交易等领域支撑服务能力。培育一批区域型和专业型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以检验检测认证为“连接器”的产业聚合新模式。鼓励引导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一站式”服务和“一体化”发展,为社会用户提供优质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服务。构建军民通用检验检测认证体系,服务军民产业融合发展。 /p p   3. 积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信息安全、物联网、电商服务等领域试点推行“互联网+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新模式,适应信息时代质量提升需求。构建“认证机构多维全景画像”,运用大数据技术多维度反映认证机构综合能力和运行状态,引导社会各方按需采信认证认可结果。推进认证认可证书和检验检测报告电子化,促进行业绿色发展,提高服务效率。 /p p    strong 六、着力夯实基础建设,提升认证认可工作效能 /strong /p p   1. 加快构建统一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大数据中心,系统优化综合业务管理信息平台,提升数据治理水平,解决“数据碎片”和“信息孤岛”问题。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信息共享机制,推进与国家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无缝对接,建设面向社会用户的信息数据共享接口,提升“云桥”信息共享平台服务功能。 /p p   2. 实施认证认可标准精品工程,组织制定一批协调一致、突出行业特色的认证认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为高端品质认证和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提供支撑。实施检验检疫标准提质工程,强化流程管理,提升检验检疫标准化保障执法把关、服务贸易便利的能力。实施认证认可科技攻坚工程,以“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为龙头,提升认证认可科技整体水平。 /p p   3. 巩固认证认可检测服务业统计制度实施机制,持续改进统计信息化系统,提升数据统计分析运用精细化水平。完成年度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报告,向社会公开发布年度统计数据。继续完善认证认可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立认证认可有效性综合评价机制,提高认证认可事业发展质量。 /p p    strong 七、着力深化国际合作,扩大认证认可国际影响 /strong /p p   1. 主动对接《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重点国别规划》、《“一带一路”建设三年滚动计划》,以欧亚经济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为重点,推动“一带一路”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借助行业联络机制和地方协作平台,形成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整体合力。推动合格评定政策沟通、标准协调、制度对接、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加快绿色低碳、跨境电商等新领域互认进程。 /p p   2. 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标准、技术和服务,提高引资引智的质量效益。支持国内机构拓展国际业务,推动更多机构加入国际互认体系,在食品农产品、消费品、装备制造等领域深化双多边合作互认成果。推动检验检测认证与海外投资、产能合作项目紧密对接,加大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力度。 /p p   3. 积极参与和主动引领认证认可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向国际社会提供认证认可“中国方案”。积极推动绿色、有机等国内认证制度获得国际互认。办好认证认可官员国际研修班,促进国际政策技术交流,加强对外培训援助。做好第83届IEC大会筹备工作,支持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p p    strong 八、着力加强党的领导,提升认证认可队伍建设水平 /strong /p p   1.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总局党组关于认证认可工作的决策部署。将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扣贯彻落实中央24号文件和国务院第185次常务会议的部署要求,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 /p p   2. 加强认监委对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的指导,强化信息共享、交流反馈、调研督办机制,改进绩效考核办法,提高综合管理效能。组织开展“大学习、大培训”活动,各级认证监管部门、从业机构要针对实际需求制订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做好财务保障,拓展培训层次、频率和深度,推进认证认可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认证认可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改进人员注册管理工作。 /p p   3. 全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驰而不息反“四风”,树立优良政风行风。结合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推广“支部三级共建”等典型经验,增强认证认可服务基层、服务一线的实效。 /p p   4. 切实加强财务保障能力和监管能力水平,进一步加强认监委系统财务管理工作。调整监管模式,做好认证认可收费监管。 /p
  • 这篇文章,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讲透了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是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具有市场化、国际化的突出特点,被称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 党中央、国务院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高度重视。2018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明确将质量认证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就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在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市场监管总局“统一管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责划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保留牌子”。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对于加强市场监管、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 (一)概念及内涵 1.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 ,简称NQI)的理念最早由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UNCTAD)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在2005年共同提出。200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提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将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为主要内容)并称为国家质量基础的三大支柱,这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链条,是政府和企业提高生产力、维护生命健康、保护消费者权利、保护环境、维护安全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社会福利、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至今,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已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2017年,经过国际上负责质量管理、工业发展、贸易发展、监管合作的10个相关国际组织共同研究,在2018年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发布的《质量政策——技术指南》一书中提出了新的质量基础设施定义。新定义指出,质量基础设施是由支持与提升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安全和环保性所需的组织(公、私)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框架和实践构成的体系。同时指出,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涉及消费者、企业、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机构、政府治理五个方面;还特别强调,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依赖于计量、标准、认可(从合格评定中单列出来)、合格评定和市场监督。 2.合格评定的概念 根据国际标准ISO/IEC17000《合格评定 词汇和通用原则》中的定义,合格评定(Conformity Assessment)是指“与产品、过程、体系、人员或机构有关的规定要求得到满足的证实”。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出版的《合格评定建立信任》指出,商业顾客、消费者、用户和政府官员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环保、安全性、经济、可靠性、兼容性、可操作性、效率和有效性等特征都有期望,证明这些特征符合标准、法规及其他规范要求的过程称为合格评定。 合格评定提供了按照有关标准、法规和其他规范以满足相关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这些期望的手段。它有助于确保产品和服务按照要求或承诺提交。换句话说,合格评定建立信任,能够满足市场经济主体的需求,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者可从合格评定中获益,因为合格评定为消费者提供了选择产品或服务的依据。 ——对于企业而言,制造商和服务提供者需要确定其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并按顾客的期望提供,从而避免因产品失效在市场上遭受损失。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也能从合格评定中获益,因为合格评定为其提供了执行法律法规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手段。 3.合格评定的主要类型 合格评定主要包括检测、检验、认证、认可四种类型。根据国际标准ISO/IEC17000《合格评定 词汇和通用原则》中的定义: (1)检测(Testing)是“按照程序确定合格评定对象一个或多个特性的活动”。 通俗地说,就是依据技术标准和规范,使用仪器设备,进行评价的活动,其评价结果为测试数据。 (2)检验(Inspection)是“审查产品设计、产品、过程或安装并确定其与特定要求的符合性,或根据专业判断确定其与通用要求的符合性的活动”; 通俗地说,就是依靠人的经验和知识,利用测试数据或者其他评价信息,作出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的判定活动。 (3)认证(Certification)是“与产品、过程、体系或人员有关的第三方证明”; 通俗地说,就是指由具备第三方性质的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人员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合格评定活动。 (4)认可(Accreditation)是“正式表明合格评定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的能力的第三方证明”。 通俗地说,就是指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验机构、实验室的技术能力予以证明的合格评定活动。 由上述定义可知,检验检测和认证的对象是产品、服务和企业组织(直接面向市场);而认可的对象是从事检验检测和认证的机构(间接面向市场)。 4.合格评定活动的属性 按照从事合格评定活动的属性,可分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三类。 ——第一方。指由制造商、服务商等供方实施的合格评定,比如生产企业为满足自身研发、设计和生产需要而开展的自检、内审等。 ——第二方。指由用户、消费者或采购商等需方实施的合格评定,比如采购方对采购货物进行的检测、验货等。 ——第三方。指由独立于供需双方的第三方机构实施的合格评定,比如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各类认可活动等。认证、认可和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检验检测活动都属于第三方合格评定。 相比第一方和第二方的合格评定,第三方合格评定通过由具有独立地位和专业能力的机构严格依据国家或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实施,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因而获得市场各方的普遍承认,不但能够有效保证质量、保障各方利益,而且能够增进市场信任、促进贸易便利。 5.合格评定结果的体现 合格评定的结果通常以证书、报告、标志等书面形式向社会公示。通过这种公示性证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以获得相关方和社会公众的普遍信赖。主要形式有: ——认证证书、标志; ——认可证书、标志; ——检验证明、检测报告。 (二)起源及发展 1.检验检测。检验检测一直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和科研等活动。随着生产和交易活动对商品质量控制的需要,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的检验检测活动日益发展。到了工业革命后期,检验检测技术及仪器设备已经高度集成和复杂,逐渐产生了专业从事测试、校准、检定的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自身也成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领域。随着贸易的发展需要,出现了专门向社会提供产品安全测试、货物鉴定等质量服务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比如1894年成立的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在贸易交往和市场监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认证。1903年,英国开始依据英国工程标准协会(BSI)制定的标准,对经检验合格的铁轨产品实施认证并加施“风筝”标识,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产品认证制度。到了20世纪30年代,欧美日等工业国家都相继建立了本国的认证认可制度,特别是针对质量安全风险较高的特定产品,纷纷推行强制性认证制度。 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发展,为避免重复认证,便利贸易,客观上需要各国对认证活动采用统一的标准和规则程序,以此为基础实现认证结果的相互承认。到了20世纪70年代,欧美各国除了在本国范围内推行认证制度外,开始进行国与国之间认证制度的互认,进而发展到以区域标准和法规为依据的区域认证制度。最典型的区域认证制度是欧盟的CENELEC(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电工产品认证,随后发展的欧盟CE指令。 随着国际贸易日益全球化,建立世界范围内普遍通行的认证制度成为大势所趋。到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在多种产品上实施以国际标准和规则为依据的国际认证制度,比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建立的电工产品安全认证制度(IECEE)。此后逐渐由产品认证领域扩展到管理体系、人员认证等认证领域,比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动建立的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依此标准开展的认证活动。 3.认可。随着检验检测、认证等合格评定活动的开展,各类从事检验检测、认证活动的合格评定机构纷纷出现,良莠不齐,使得用户无从选择,甚至有些机构还损害了相关方利益,引发要求政府规范认证机构、检验检测机构行为的呼声。为了保证认证、检验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认可活动应运而生。1947年,第一个国家认可机构——澳大利亚NATA成立,首先对实验室进行认可。到了20世纪8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本国认可机构。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新兴国家也都相继建立了认可机构。 认证制度随着起源和发展,逐渐从产品认证发展到管理体系认证、服务认证、人员认证等种类;认可制度随着起源和发展,逐渐从实验室认可发展到认证机构认可、检验机构认可等种类。 (三)功能及作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之所以是市场经济的一项基础性制度,概括起来说,体现为“一个本质属性、两个典型特征、三个基本功能、四个突出作用”。 ——“一个本质属性”:传递信任,服务发展。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一切市场交易行为都是市场主体基于相互信任的共同选择。随着社会分工和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由具备专业能力的第三方对市场交易标的(产品、服务或企业组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证实,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必要环节。获得第三方的认证认可,能够显著增进市场各方的信任,从而解决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降低市场交易风险。认证认可制度诞生后,迅速广泛应用于国内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之中,向消费者、企业、政府、社会和世界传递信任。在市场体系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认证认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特性将日益显现。 ——两个典型特征:市场化、国际化。 一是市场化特征。认证认可起源于市场、服务于市场、发展于市场,广泛存在于产品和服务等市场交易活动之中,能够在市场中传递权威可靠信息,建立市场信任机制,引导市场优胜劣汰。市场主体采用认证认可手段,可以实现互信互认,打破市场和行业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场监管部门采用认证认可手段,可以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优化市场准入和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降低监管成本。 二是国际化特征。认证认可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的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国际上普遍将认证认可作为规范市场和便利贸易的通行手段,并建立统一标准、统一程序和统一体系。主要体现在:其一,国际上在诸多领域成立了国际合作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认可论坛(IAF)、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等。它们的宗旨就是建立国际统一的标准和认证认可制度,实现“一次检验、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次认可、全球通行”。其二,国际上已建立了全方位的认证认可标准和准则,并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组织对外发布,目前已发布36项合格评定国际标准,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同时,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WTO/ TBT)也对各国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进行规范,确立了合理目标、对贸易影响最小化、透明度、国民待遇、国际标准和相互承认原则,以尽可能减少对贸易影响。其三,国际上普遍应用认证认可手段,一方面作为保证产品、服务符合法规标准要求的市场准入措施,如欧盟CE指令、日本PSE认证、中国CCC认证等强制性认证制度;一些国际市场采购体系如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也将认证认可作为采购准入条件或评价依据。另一方面作为贸易便利化措施,通过双多边互认避免重复检测认证,如国际电工委员会建立的电子电工产品测试及认证体系(IECEE)、电子元器件质量合格评定体系(IECQ)、防爆电气产品认证体系(IECEX)等互认安排覆盖全球90%以上经济体,极大地便利了全球贸易。 ——三个基本功能:质量管理“体检证”、市场经济“信用证”、国际贸易“通行证”。 认证认可,顾名思义是对产品、服务及其企业组织进行符合性评价并向社会出具公示性证明,满足市场主体对各类质量特性的需求。在政府部门减少准入限制之“证”的情况下,市场主体间增进互信便利之“证”的功能越发不可或缺。 一是质量管理的“体检证”。认证认可是依据标准、法规等要求,运用多种质量管理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合乎标准规范进行诊断和改进的过程,是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通过认证认可活动,能够帮助企业识别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和风险因子,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企业获得认证,需要经过内审、管理评审、工厂检查、计量校准、产品型式试验等多重评价环节,获证后还需定期进行证后监督,这意味着全套“体检”,能够持续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从而切实加强质量管理。 二是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市场中传递权威可靠信息,有助于建立市场信任机制,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并引导市场优胜劣汰。获得第三方权威认证,是证明企业组织具备参与特定市场经济活动资质能力、证明其提供商品或服务符合要求的信用载体。例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内外招投标、政府采购通常对参与竞标企业设立的基本条件,涉及环境、信息安全等特定要求的还会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作为资质条件;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国家“金太阳”工程等将节能产品认证、新能源认证作为准入条件。可以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为市场主体提供了信用证明,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为市场经济活动发挥着传递信任这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认证认可由于国际化的特征,各国都倡导“一次检验检测,一次认证认可,国际通行互认”,因而能够帮助企业和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发挥着协调国际间市场准入、促进贸易便利等重要功能,是多双边贸易体制中促进相互市场开放的制度安排。多边领域,认证认可既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促进货物贸易的国际通行规则,也是食品安全倡议、电讯联盟等一些全球采购体系的准入条件;双边领域,认证认可既是自贸区(FTA)框架下消除贸易壁垒的便利工具,也是各国政府间关于市场准入、贸易平衡等贸易磋商谈判的重要议题。在许多国际贸易活动中,都把国际知名机构出具的认证证书或检测报告作为贸易采购的前提条件,以及贸易结算的必备依据;不光如此,不少国与国之间的市场准入谈判,都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作为重要内容,写入贸易协定。 ——四个突出作用:改善市场供给、服务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促进市场开放。 一是面向市场主体引导提质升级,增加市场有效供给。目前所有国民经济门类和社会各领域都已全面推行认证认可制度,形成了涵盖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人员等各种认证认可类型,能够满足市场主体和监管部门的各方面需求。通过认证认可的传导反馈作用,引导消费和采购,形成有效的市场选择机制,倒逼生产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服务质量,增加市场有效供给。近年来,认监委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发挥认证认可既能保“安全底线”、又能拉“质量高线”的作用,在获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在食品、消费品和服务领域推行高端品质认证,激发了市场主体自主提升质量的积极性。 二是面向政府部门支撑行政监管,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国际上一般将市场分为前市场(销售前)和后市场(销售后)两个环节。无论是在前市场的准入和后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中,认证认可都能够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通过第三方实行间接管理,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在前市场准入环节,政府部门通过强制性认证、约束性能力要求等手段,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的领域实行准入管理;在后市场监管环节,政府部门在事中事后监管中,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专业化优势,将第三方认证结果作为监管依据,保证监管的科学性、公正性。在充分发挥认证认可作用的情况下,监管部门不需把主要精力放在全面监管数以亿计的微观企业及产品上,而是应重点监管数量有限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借助这些机构将监管要求传导到企业身上,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是面向社会各方推动诚信建设,营造市场良好环境。政府部门可以将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的认证信息作为诚信评价和征信管理的重要依据,健全市场信任机制,优化市场准入环境、竞争环境和消费环境。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方面,通过认证认可手段,确保进入市场的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起到源头把关、净化市场的作用;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方面,认证认可向市场提供独立公正、专业可信的评价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源错配,形成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起到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优化市场消费环境方面,认证认可最直接的功能就是指导消费,帮助消费者识别优劣,避免遭受不合格产品的侵害,并且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改进产品和服务,起到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消费品质的作用。 四是面向国际市场促进规则对接,提升市场开放程度。世界贸易组织《技术贸易壁垒协定》将合格评定作为各成员方共同使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求各方合格评定措施不得对贸易带来不必要障碍,并鼓励采用国际通行互认的合格评定程序。我国“入世”时,作出了统一市场合格评定程序、对国内外企业及产品给予国民待遇的承诺。采用国际通行互认的认证认可方式,可以避免内外监管的不一致和重复,提高市场监管的效率和透明度,有助于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我国经济“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便利条件。随着“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加快推进,认证认可的作用更加显现。我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就把认证认可作为促进贸易畅通和规则互联互通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与东盟、新西兰、韩国等达成的自贸区协定中,都作出了认证认可方面的互认安排。 我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发展概况 认证认可在我国是“舶来品”。我国认证认可制度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认证认可工作试点和起步阶段(1978—1991年) ——认证领域。1978年,我国重新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了解到认证是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1981年,我国加入国际电子元器件认证组织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产品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元器件认证委员会,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借鉴国外认证制度的开始。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我国相继建立了关于家用电器、电子娱乐设备、医疗器械、汽车、食品、消防产品等的一系列产品认证制度。 ——认可领域。1980年,原国家标准局和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共同派员组团参加国际实验室认可大会(ILAC),国际认可活动在我国开始萌芽。1985年,开始推行实验室认可制度。 2.认证认可工作全面推行阶段(1991—2001年) 1991年5月,国务院第83号令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的质量认证工作由试点起步进入了全面规范推行的新阶段。 ——认证领域。这一阶段,除全面建立和实施产品认证外,在管理体系认证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继建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制度。 在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认证制度是原国家技术监督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针对国产品安全准入为主的“长城标志”认证制度和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针对进口商品安全准入的“CCIB标志”认证制度。 ——认可领域。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相继成立了中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R)、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CRBA)、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和中国产品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P),开展国内市场的认可工作;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继成立了中国国家进出口企业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CNAB)、中国进出口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CIBLAC),开展进出口领域的认可工作。 3.统一的认证认可制度建立和实施阶段(2001年至今) 我国从国际上引入认证认可制度后,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不同部门在各自行业领域分别推行,客观上造成各自为政、多头管理、重复认证等一系列弊端。最为突出的是,由于当时内外贸市场分割,对国产品和进口产品分别实施两套不同的认证制度,不符合国际通行的国民待遇原则。在“入世”谈判时,这一问题成为谈判焦点。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中,我国政府作出了统一建立产品认证制度的承诺,涉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条款多达23项。2001年8月,为了适应我国“入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质检总局,并成立国家认监委,这标志着我国建立了统一的认证认可管理体系。 ——管理部门统一:国家认监委作为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 ——法规统一:2003年11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认证认可条例》,该条例建立了既适应国际通行规则、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认证认可管理制度。 ——认证体系统一:以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为核心,建立了国家统一管理的认证制度体系。2002年5月,国家正式实施了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核心是对国产品和进口产品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产品目录、统一适用的国家标准、技术规则和实施程序、统一标志、统一收费标准),以此取代“CCIB标志”认证和“长城标志”认证。 ——认可体系统一:2002年8月,在原进出口和国内两套认可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认可体系;2006年3月,为适应国际认可组织的要求和变化,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合并,成立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作为唯一的国家认可机构。 2018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统一管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工作。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责划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保留牌子。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高度重视,表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进入新时代。
  • 成都经开区成立“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产业联盟”
    为更好发挥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对区域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支撑作用,9月3日,成都经开区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高技术服务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成都举行。近年来,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充分结合区域实际,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引进龙头型、领军型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企业聚集发展并逐渐“成势”。据了解,目前,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总数已发展到82家、获得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标志)资质82份。业务范围涵盖汽车零部件、汽车安全技术检测、汽车尾气检测、食品农产品、生态与环境、建筑材料等领域30大类,拥有国家级质检中心12个。此外,华测检测、省化检院也将在今年落户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投产后预计总产值将达15亿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也对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产业联盟的成立可谓恰逢其时。在成都经开区市场监管局的牵头和指导下,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联盟由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经开科技产业孵化有限公司和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等检验检测机构共同发起成立。该联盟将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实现携手合作、优势互补、跨界融合,全力助推检验检测服务水平提档升级。同时,通过共享技术、设备和人才,联盟成员将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准确、高效的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服务,从而站在更高平台助推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产品质量、产业聚集实现高质量发展。揭牌仪式现场在当天举行的成都经开区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高技术服务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上,召开了联盟第一次会员大会,审议了《联盟章程》;选举了联盟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秘书长单位;新当选的联盟理事长单位——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作现场发言;成都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梁龙为“成都经开区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高技术服务产业联盟”揭牌。“联盟的成立,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四川衡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表示,“作为联盟一员,必将以身作则,持续发展,积极主动履行理事单位职责,为区内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受邀企业成都市川峰线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高兴的说:“联盟的成立,方便了我们企业的检测需求,就近送检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
  • 持续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河北有效认证证书达118928张
    6月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截至目前,全省有效认证证书118928张,其中,管理体系认证证书71681张,产品认证证书45714张,服务认证证书1533张。全省资质认定获证检验检测机构2554家,拥有国家级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14家、省级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65家,检验检测从业人员6.8万人。2022年检验检测行业营业收入107.28亿元,向社会出具各类检验检测报告2319.17万份。  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持续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行业治理能力,为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支撑作用,服务产业发展卓有成效。围绕邢台平乡自行车、衡水橡胶、邯郸永年紧固件等产业,打造集成质量、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资源的服务平台,促进检验检测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技术,在航空航天材料、动车组电池、氢能源等领域培育高精尖检验检测机构。结合河北智能机器人、高铁装备材料、预制菜、有机产品等新兴产业情况,深入推进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助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培育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生态,经营主体活力充分激发。积极发挥绿色认证、低碳认证、有机认证的独特价值,推荐唐山、保定、雄安新区列入国家政府采购绿色建材试点城市。截至目前,全省有机、绿色、低碳认证证书3175张,有力促进了全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强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坚决有力。坚持联查联处、重拳出击、标本兼治,2022年先后联合公安、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累计检查检验检测机构340家,移交违法违规机构70家,行业公信力得到加强。强化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围绕食品、环境、建筑材料等社会关注的17个项目开展能力验证活动,全省参加能力验证活动的机构2936家次,结果合格率95.91%,能力验证结果好于往年。
  • 容广有机物在线检测系统 通过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检测
    RG-PAMS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通过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检测产品概述: RG-PAMS (57种)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采用仪器内抽样泵负压采样,环境样品经过大气采样总管和预处理单元,进入到气相色谱仪中,通过气相色谱(FID法)技术, 对环境中57种臭氧前体物含量分别进行在线监测。系统组成:RG-PAMS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由大气采样总管、预处理系统、带浓缩功能气相色谱仪、在线空气发生器、在线氢气发生器、零级空气净化器、工控机等组成。产品特点:♦全自动采样结构设计,可实现连续监测功能。♦ 多种通讯控制接口(4~20mA、RS485、RS232、LAN)。♦ 安装简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专业系统软件,功能强大。♦ 可直观动态显示各种监测数据及趋势图,可生成各种报表。♦ 采用电子流量控制(EPC)、质量流量控制器(MFC)进行流量控制,确保流量稳定性。技术指标:57种挥发性有机物组分表:典型图谱:典型图谱:产品预览:
  • 这一领域获认证的检验检测机构名单公布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更新获得认证的电子烟检验检测机构名单的通知国烟科〔2022〕162号各省级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上海新型烟草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电子烟检验检测机构认证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烟科〔2022〕81号)要求,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北京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等25家电子烟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了审查评审认证。现将已认证电子烟检验检测机构名单予以更新,详见附件。附件:已认证电子烟检验检测机构名单国家烟草专卖局2022年12月13日附件:已认证电子烟检验检测机构名单序号机构名称联系方式地址1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联系电话:0371-676726120371-67672733河南省郑州市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翠竹街6号6幢、7幢邮编:4500012上海新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联系电话:021-61661866021-61661862上海市浦东新区秀浦路3733号邮编:2013153北京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10-80848178北京市通州区九棵树西路196号邮编:1011214河北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311-88607870河北省石家庄市友谊南大街276号邮编:0500915山西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351-40692150351-6563180山西省太原市长风西街7号邮编:0300006辽宁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24-31210976024-31210909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奉天街348号邮编:1100627吉林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431-88408472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南环城路6840号邮编:1300338黑龙江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451-826062570451-82607288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革新街127号烟草大厦18楼邮编:1500019上海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21-61669619上海市杨浦区长阳路717号邮编:20008210江苏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25-87756167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168号邮编:21001811浙江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571-870310170571-87025182浙江省杭州市将军路9号邮编:31000112安徽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551-65508738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潜山南路666号邮编:23007113福建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591-87069268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华林路378号邮编:35011114江西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791-86535194江西省南昌市洪城路298号19-20层邮编:33002515山东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531-81218313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龙奥北路1067号邮编:25009816河南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371-65583113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外环15号邮编:45001817湖北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27-83603407027-83620291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宝丰路6号香溢大酒店邮编:43003018湖南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731-85799213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芙蓉南路一段628号邮编:41000419广东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20-35668539020-35668540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林和东路128号三楼邮编:51061020广西壮族自治区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771-5851684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茶花园路25号邮编:53002221海南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898-658060320898-65806017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红城湖路120号邮编:57110022重庆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23-67982607023-67982605重庆市江北区五江路20号邮编:40002323四川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28-86162792028-86162895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世纪城路936号烟草兴业大厦邮编:61004124贵州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851-841170680851-84116996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龙滩坝路29号邮编55002525云南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871-683191790871-68311089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开发区科医路41号2号楼邮编:65010626陕西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29-85466811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南四路19号邮编:71006127西北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931-4663200 0931-4663120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南滨河中路1120号兰州卷烟科技信息物流中心用房6-7层邮编:730050
  • 河北现有认证机构21家 资质认定获证检验检测机构2616家
    河北省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记者付兆飒摄河北建支铸造集团“推动先进标准国际互认 助力小管件联通大世界”的做法,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评选为首批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优秀案例;升级改造河北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网上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一网通办,河北在资质认定许可效率、便捷程度一直走在全国前列;……6月19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北省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江潇介绍,截至目前,全省现有认证机构21家,有4.1万家企业获得13.6万张认证证书;资质认定获证检验检测机构2616家,拥有国家质检中心23家、省级质检中心65家,检验检测从业人员7.16万人,均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全省检验检测行业营收123.23亿元,向社会出具检验检测报告2429.61万份。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彰显作为在认证工作方面,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推动同线同标同质工作,组织全省国际认证专题培训,培训企业3000余家次、5200余人次,组织编印优秀企业案例78个。对平乡童车、白沟箱包、栾城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的外贸企业开展帮扶。在检验检测工作方面,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广泛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在机构做大做强、品牌打造、资质许可方面给予具体指导,先后帮扶培育了一批航空航天材料、高铁装备材料、电池、氢能源方面的检验检测机构,高端检验检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得到发挥。同时,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进检验检测行业服务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扩大、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先后在平乡自行车、衡水工程橡胶、永年标准件等产业集群开展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试点,培训企业360余家,促进检验检测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优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营商环境 在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方面彰显作为在认证工作方面,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聚力破解小微企业质量管理的痛点堵点难点,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累计培训小微企业2.3万家次、人员5.2万人次、精准帮扶企业近8000家,涉及安平丝网、鹿泉电子信息等30个省内优质产业集群。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连续三年被总局评为“提升行动工作突出地方”“工作成效比较显著地方”,相关工作经验和国家级区域试点做法面向全国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推广。安平丝网、平乡童车产业分别被总局列为全国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区域试点,有力促进了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在检验检测工作方面,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连续4年出台深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改革举措,去年,京津冀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出台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三地统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许可范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等机构实行容缺受理,在技术评审环节广泛推行文件审查模式并采信CNAS考核结果,特别是对已取得京津资质认定证书的机构搬迁至雄安新区,直接换发河北省资质认定证书,推动更多机构服务和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强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监管 在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方面彰显作为在认证监管方面,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重点抓好强制性认证监管,确定17类产品、32个县(区)为强制性认证监管重点,督促各地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每年抽取100家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开展双随机检查,坚持“谁检查、谁录入、谁公开”原则,细化实化检查工作,做到检查结果100%录入、100%公示。组织各市局对涉及全国57家认证机构、省内468家获证组织开展自愿性认证活动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的24家认证机构、107家获证组织依法依规进行处理,暂停或注销、撤销38张认证证书。在检验检测监管方面,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连续3年联合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开展生态环境、机动车领域检验检测机构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行为。去年,结合投诉举报、风险排查等情况,全覆盖检查第三方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299家,首次联合国防动员部门全覆盖检查人防工程检验检测机构18家,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机动车、食品、油品、建筑材料、司法鉴定、碳排放核查检验检测机构157家,全年移交违法违规线索85家,有效维护检验检测的公信力。探索实施信用监管,对全省2600余家检验检测机构的信用等级逐一评价,开展分类监管,对高风险机构提高监管频次,对低风险机构做到无事不扰,进一步提高监管精准性。“持续做好认证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突出做好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抓好汽车、货车、电动自行车、电线电缆、家用燃气器具、儿童用品和电热毯等强制性认证产品的重点监管,督促认证获证组织保持认证有效性。”刘江潇表示,接下来,将深入开展检验检测质量提升行动,继续抓好行业典型标杆的培育,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眼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小微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推动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模式向产业链两端延伸。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