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全国率先成立

仪器信息网全国率先成立专题为您整合全国率先成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全国率先成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全国率先成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全国率先成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全国率先成立话题讨论。

全国率先成立相关的资讯

  • 北京碳中和学会成立,助力北京率先实现双碳目标
    4月6日,“北京科技创新碳中和推进会”举行,北京碳中和学会在会上宣布成立。学会将运用首都科技资源优势,集聚专家智慧,有效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助力北京率先实现双碳目标。记者了解到,北京碳中和学会名誉理事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学会理事长为京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帆。姜帆表示,将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力争成为国际碳中和领域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平台和首都一流学会组织。“成立北京碳中和学会对于助力北京率先实现双碳目标,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曾劲表示,市管企业要以碳中和学会成立为契机,瞄准“双碳”科技前沿、建优建强研究团队,大力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洁表示,北京碳中和学会的成立是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联动,推动“产学研用”合作,推动跨学科发展,促进技术产品研发推广的一次实践。市科协将积极支持北京碳中和学会聚焦推进创新驱动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开展“双碳”基础研究,开展国际化、前沿性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双碳”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
  • 武汉成立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局
    p   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备受诟病。今天下午,武汉市在全国率先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局,力争5年内在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占比达80%,着力打通在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br/ /p p   2016年,在汉高校共登记技术合同达9294项,占全国高校总数的15.5%,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但以往对在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对接服务不够,各方联动协同推进不力。目前大概只有20%的科研成果在湖北落地。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家到武汉寻找投资机会,却苦于“有钱没有好项目”。 /p p   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说,成立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就是要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突破口,抓对接,着力构建市场化、高效率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网络 抓主体,着力集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家和投资人 抓载体,着力建设一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平台 抓服务,着力营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优政务环境 抓协同,着力形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合力。把在汉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这个“富矿”充分挖掘出来,促进就地产业化,形成源源不断的现实生产力。 /p p   新成立的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实行“虚拟机构、实体运作”,挂靠武汉市科技局,不新增人员编制,工作人员从武汉市科技局现有职能处室及局属事业单位中调整,专门承担在汉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统筹协调、服务对接和督促落实工作。 /p p   武汉现有89所高校、95家科研院所,科教资源丰富,拥有60多位院士和一大批在国际国内各领域具有领先技术的优秀专家。在今天的大会上,武汉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院士专家顾问团同时成立,由两院院士李德仁等12位院士组成。 /p p   来自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代表院士专家顾问团表态,积极支持武汉科技成果转化,为武汉重大科技决策献计献策,发挥院士专家顾问团的作用,推进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p p br/ /p
  • 北京在全国率先公开106项水质检测结果
    在市民信息公开申请的推动之下,北京自来水集团在全国率先公开106项水质全指标检测信息。这与其余34家重点城市水企的不配合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2012年5月17日,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公司水质监测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在检测出厂的自来水。   由于市民的水质信息公开申请,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公开了一份106项水质全指标检测表格。这次公开显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在此之前,中国公众很难见到如此详细尽的水质公开信息。公众期待,中国饮用水质公开由此开始。   7月1日,备受关注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下称新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同日,南京市民程渊和李春华以公民身份向全国35家重点城市的自来水厂寄送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要求上述水企公布新标准强制实施首日的自来水出厂水质的检测项目及检测信息,并做书面答复。   7月20日,程渊向财新记者确认称,已有五家水企进行了回复,但事实上只有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的答复相对令人满意。该集团也是唯一一家以书面形式公布水质数据详情的供水企业。   程渊提供的《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信息公开告知书》及其附件显示,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提供了2012年4月进行的106项水质全指标检测结果,以及北京市第三水厂、第八水厂、第九水厂、田村山净水厂7月1日以来第一次出厂水的日检9项指标结果。告知书写道,这四个水厂占北京市区市政供水总量的97%,其他水厂水质均满足新国标要求,因供水量较少,在此不一一列出。   程渊介绍,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先是电话告知相关情况,随后寄出书面答复。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在告知书中解释道:“按照新国标的要求,供水单位须对出厂水按日检9项、月检42项、半年或一年(以地表水为水源的为半年,以地下水为水源的为一年)检106项等要求进行检测。北京市自来水集团自2007年7月开始就按照新国标的相应要求对水质进行常态化管理,已运行了五年。”   据程渊介绍,他和李春华共寄出35份信息公开申请表,目前收到成都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广西南宁绿城水务公司、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和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水企的回复。   广西南宁绿城水务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则致电另一名申请人李春华称:“可以公开相关水质检测信息,但如果以单位名义申请,请发公函 如以个人名义申请,请您本人到我单位查阅。”   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于7月9日发送回函称:“您所需信息已在厦门市市政园林局网站上公布,请前往相应网站查看。”   成都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的邮件回复则称,“我公司不能擅自发布城市供水水质情况,请向成都市人民政府城市供水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也没有直接回复水质信息,称需要申请人提供能够证明有“‘科研和生活’等特殊需要的具体材料”。不仅如此,该公司得到材料后,还需报请武汉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议定,然后才能给予回复。
  • 上海企业自主研发环保检测设备将在全国10个省率先推广
    上海企业自主研发的环保检测设备将在全国10个省率先推广。12月10日上午,上海国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麦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华环保基金会在京举行捐赠仪式,向山东、福建、海南、黑龙江、青海、甘肃、河南、贵州、湖南、四川等省的环境监测中心站捐赠20套自动恒流大气采样泵。   上海国齐和上海麦驰是几位立志于环保事业的年轻人创办的高科技企业,此番所捐的环保检测设备是企业历时两年研发、实现三次升级的国家专利产品,其稳定性、准确性、节能效果都优于国内同类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上海已经使用两年,得到一线环保工作者的好评。公司针对收集的反馈信息加以技术改进,使产品更具有高精度、高智能、高可靠性和直观易用等特点。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捐赠更多优良设备,为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 重庆在全国率先实施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
    12月16日,重庆市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召开,重庆作为全国首批2个试点省市之一,将在全国率先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上收区县环保部门环境监察职能  据悉,此次改革将增强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独立性、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适应统筹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问题的新要求,规范和加强环保机构队伍建设,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通过建立环境监察体系,将补齐环保“督政”短板。上收区县环保部门环境监察职能,由市级环保部门统一行使 分区域定期和不定期派驻专员,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日常监察和集中督察 强化信息化手段和群众举报在环境监察中的运用,实行网上受理与实地查证联动、环境监察与环境执法联动,构建信息化的环境监察流程。  同时,上收市级考核涉及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由市级环保部门统一承担 市环境监测中心更名为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要负责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区县环境监测站更名为区县生态环境监测站,仍由区县环保局管理,主要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执法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  环境执法机构授权实施行政处罚  据了解,环境执法重心将进一步向区县下移。将环境执法机构列入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序列,依法授权环境执法机构实施行政处罚。  此外,重庆市环境监察总队更名为市环境行政执法总队,主要负责查处重大环境违法行为以及跨区域、跨流域的环境违法案件,指导、监督区县环境执法工作 区县环境监察支(大)队更名为区县环境行政执法支队,仍由区县环保局管理,主要负责调查处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违法行为。  重庆全市要建立环境保护跨区域、跨流域协作机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强化环境保护部门与相关部门协作,完善环境监测监察执法信息共享机制。
  • 全国首个省级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广州成立
    9月27日,在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的牵头下,全国第一个省级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广州成立。统筹内部资源,强化组织保障。9月7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率先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对全省市场监管领域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充分发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价监竞争、特种设备等多项市场监管职能作用,协调、推动全省市场监管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统筹外部资源,搭建标准平台。“双碳”标准化建设,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提升碳汇能力的重要技术支撑。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标准化牵头部门作用,主动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技术机构以及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与全国碳排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对接,以标准为链条,形成政产学金研五位一体发展的格局。9月27日在全国率先成立的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成为“双碳”标准的“加工厂”和标准化活动的“连接器”。强化标准引领,探索试点示范。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广州碳交易所、国家氢能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优势单位,7月底向国家标准委积极申报“双碳”专项国家标准项目,力争将广东优势技术转化为国家标准。加强广东“双碳”地方标准制定,9月27日发布2021年下半年省级地方标准征集公告,单列征集节能环保、污水资源化利用、快递绿色包装、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利用等“双碳”领域地方标准。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在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近零碳排放及近零能耗建筑等领域,积极开展“双碳”标准化试点示范。接下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将以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主要载体,加强先进标准研制推广,强化标准化交流合作,以先进标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促进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广东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 57家通过重组!安徽率先在全国开展省重点实验室重组试点工作
    12月11日,从安徽省科技厅官网获悉,安徽在全国率先部署开展了省重点实验室重组试点工作,安徽有57家实验室通过重组。共有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8家单位的61家实验室参与了此次省重点实验室重组试点工作。按照“调整一批、整合一批、撤销一批”的重组思路,有57家通过重组,其中“调整”32家、“整合”19家、“撤销”6家,4家实验室未通过重组,拟给予一年整改期。为贯彻落实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精神,安徽省科技厅专门出台省级实验室体系重组行动方案,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进”原则,部署推进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找准存在问题,突出实验室优势特色;明晰发展方位,建好“安徽队”,办好“安徽事”;确立目标任务,聚焦省科技创新发展“336614”重点领域;优化人员配备,打造高层次人才汇聚平台;创新体制机制,打造省重点实验室新样板。在保留的55家实验室中,占比38%的实验室聚焦“336614”重点细分领域变更了名称,有98%优化调整了研究方向,45%更换了实验室主任,53%调整充实了学术带头人和科研人员力量,38%进行了资源整合。不仅实现了跨学科跨院系资源集成,更推动了跨单位跨部门力量整合,吸收了一些研究方向相近的科研机构、企业等为共建单位。据统计,参加重组工作的试点实验室,近三年,在科技成果研发方面,共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1824项、省部级科技项目1696项,取得了一批标志性重大成果,“拉曼光谱快速检测毒品毒物增强基底、方法及仪器关键技术”“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基于国产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微创治疗体系及临床转化系列研究”等7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67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论文9401篇,出版国内外专著19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830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28项。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承担横向合作项目2863项、项目合同经费14.2亿元,转化科技成果496项、转化收入3.3亿元。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048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55人、省级人才计划256人,培养博士966人、硕士7335人。在设备投入和开放共享方面,实验室现有大型仪器设备2495台,仪器设备原值22亿元,对外开放机时近50万小时;设置开放课题743项,开展科普活动1300余场。
  •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今年启动,超80个县率先开展试点工作
    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消息,我国将于今年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开展普查试点;2023年至2024年全面铺开普查;2025年进行成果汇总、验收、总结。最终在“十四五”期间全部完成普查工作,形成普查成果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范围包括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其中,林地、草地重点调查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相关的土地,如盐碱地等。土壤普查是查明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等的重要方法,普查结果可为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也可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开展土壤三普是守牢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距今已40年,相关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当前农用地土壤质量实况,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耕地红线,需要摸清耕地质量状况。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已摸清耕地数量的基础上,今年再启动土壤普查工作,将实施耕地的“全面体检”。此次普查的内容包括土壤性状普查、土壤类型普查、土壤立地条件普查、土壤利用情况普查、土壤数据库和土壤样品库构建、土壤质量状况分析、普查成果汇交汇总等。以完善土壤分类系统与校核补充土壤类型为基础,以土壤理化性状普查为重点,更新和完善全国土壤基础数据,构建土壤数据库和样品库,开展数据整理审核、分析和成果汇总。查清不同生态条件、不同利用类型土壤质量及其退化与障碍状况,摸清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特征、耕地后备资源土壤质量、典型区域土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据悉,2022年率先开展土壤三普试点工作,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个以上县开展试点,验证和完善土壤三普技术路线、方法及技术规程,健全工作机制,培训技术队伍,同时启动并完成盐碱地普查工作。2023—2024年全面开展土壤三普工作,开展多层级技术实训指导,分时段完成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测试化验,强化质量控制,开展土壤普查数据库与样品库建设,形成阶段性成果,最终在2025年形成土壤三普成果。家级和省级组织开展土壤基础数据、土壤剖面调查数据和标本、土壤利用数据的审核、汇总与分析。绘制专业图件,撰写普查报告,形成数据、文字、图件、数据库、样品库等普查成果并与有关部门等共享。完成全国耕地质量报告和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报告,以及黑土地、盐碱地、酸化耕地改良利用等专项报告,全面总结普查工作。2025年上半年,完成普查成果整理、数据审核,汇总形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基本数据;下半年,建成土壤普查数据库与样品库,完成普查成果验收、汇交与总结,形成全国耕地质量报告和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报告。
  • 307种基本药物率先适用新版GMP
    日前,国家药监局局长邵明立在“2010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透露,药监局2010年将重点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全面提高和完善307种基本药物的质量标准。同时,医疗器械的标准水平也将提高。这意味着,基本药物和医疗器械都将迎来“高标准”时代。   分析人士认为,基本药物质量标准的提升将短期增加基本药物生产商的成本,但一旦企业产品质量达到药监局标准,招标采购将对其倾斜。   基本药物率先用新版GMP   药监局有关官员指出,为了保障基本药物的质量,将对基本药物的生产商、特别是存在风险的基本药物生产商率先施行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分析人士认为,这对基本药物生产商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同时也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在整个标准提升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不可避免。   GMP修订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征求意见的环节,并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对外颁布。药监局有关人士表示,将以此为基础全面开展药品生产的监督检查,提升企业提高药品质量的自主性。由于GMP直接关系到医药企业的“存亡”,目前不少企业都在提高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   邵明立表示,2010年药监局将全面提高和完善307种基本药物的质量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全品种电子监管。同时,2010年还将加大对疫苗产品的质量评价。   药监局有关人士表示,国家将对提高基本药物质量标准方面进行专项投入,国内部分医药企业有望通过申请获得进行标准研究的资格,如果研究成功,将有望被采纳为整个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分析人士认为,对药品生产工艺水平较高、科研实力较强的医药企业来说,参与标准研究制定的机会要更大一些。   医疗器械标准将“更新”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张敬礼在会上表示,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将完成89项医疗器械标准修订工作,同时在原有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提高医疗器械企业的准入门槛,重点加强高风险医疗器械的检测能力。   药监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司长王宝亭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2010年将加大对医疗器械的标准体系研究工作,首先将成立药监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目前该中心已经拿到批文,尚未挂牌,这意味着,我国的医疗器械标准研究工作将有专门的机构负责。   据了解,目前我国共有医疗器械国家标准180项,行业标准727项,具有一定的标准基础,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即标准的更新速度不够。王宝亭介绍说,目前我国有1万3千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但存在数量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提高标准有助于为企业树立产品技术目标。张敬礼表示,2010年,将抓紧出台《加强和完善医疗器械检验监管体系指导意见》。   王宝亭表示,提高医疗器械的标准体系水平,一方面首先依靠企业的自行研究探索,另一方面要借鉴国外先进标准体系,完善标准体系的目的在于规范生产。药监局有关官员表示,我国医疗器械审批将逐步由三级管理变为两级管理,地区审批权力逐步上调到省里。
  • 云南在全国率先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进行规范
    云南省环保厅、财政厅近日联合印发了《云南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在全国率先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进行严格规范,进一步督促基层政府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多方征求意见,明确部门分工  2008年起,中央财政设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云南省转移支付资金补助纳入国家考核的18个县。  为使考核工作具有广泛性,自2012年起,云南省环保厅、省财政厅共同按照国家考核指标体系,对全省129个县(市、区)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年度变化情况进行评价,考核结果与生态转移支付挂钩。  随着考核工作不断深入,相关部门参与力度不断加大,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据云南省环保厅环境监测处处长邓加忠介绍,前些年,在开展考核过程中,他们总是为各部门提供数据的统计口径、指标解释的混乱以及数据的逻辑性、吻合性等犯愁。  为切实增强部门联动实效,《办法》出台前,云南省环保厅与省财政厅先后商讨十多次,形成的初稿在全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征求了16个州(市)环保局及环境监测站意见 组织召开了由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国土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征求意见会等。  据了解,云南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考核由省环保厅负责考核工作具体实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汇总上报、审核和评价,编写考核报告。省财政厅负责考核工作指导,依据考核结果,采取相应的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奖惩措施,并保障考核工作所需经费。省环保厅、省财政厅还会同林业、农业、水利、住建等省级职能部门开展现场核查、结果确认等。全省各州(市)级人民政府承担辖区内各县考核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州(市)级环保部门会同同级考核指标涉及的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各县上报自查报告的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云南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以及良好的工作机制,已经成为督促基层政府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抓手,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省县域经济考核办、省统计局等的关注和认可。  考核轻现状而重变化  为使评价结果符合不同区域的生态特征,云南省按照全省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制定了云南省县域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邓加忠说,制定出台《办法》是为了强化县级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保障考核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透明,使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这也是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真落实《云南省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实施方案》中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效益评估机制的重要举措。  《办法》明确,评价与考核内容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共三大类,涉及森林覆盖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等20项细化指标。采取县级自查、州(市)级审查及省级审核、评价与考核的程序,实施年度考核。省环保厅于每年3月底前,会同各相关省级职能部门审核各县上报数据,评定上一年度全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结果。  《办法》提出,考核结果采用各考核指标按不同权重加和的方法,以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年度间变化情况的量化分值表征,并将变化结果进行了分级。为平衡县域之间基础差异,考核轻现状而重变化,以变化情况作为考核结果,只做纵向比较,不做横向比较。  考核还引入“一票否决”制。对县域内发生因人为因素引发的特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或特大破坏森林资源事件以及环境污染、资源和生态破坏等违法事件,并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的,将直接给予当年度考核结果变差的等级评价。  结果作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依据  一直以来,云南省十分重视考核成果在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奖惩和领导干部年度工作实绩量化考核中的实际运用,坚持做到奖惩分明。  《办法》明确,将考核结果作为全省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具体奖惩按照《云南省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规定执行。考核结果为变差的县域,县级人民政府需提出具体、明确、可操作性的整改措施,组织实施整改并专题报告整改情况。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县域,将直接给予下一年度考核结果变差的等级。  事实上,云南省财政厅根据评价结果已经严格实施了转移支付资金奖惩。2013年和2014年,分别对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的41个县和56个县给予了转移支付资金奖惩,奖惩资金分别为1.2亿元和2亿余元。2014年,对生态环境质量年度间变差的12个县扣减生态补偿资金共1.11亿元,对生态环境质量年度间变好的44个县给予生态补偿奖励共0.7亿元,并将考核奖惩原因和结果在全省进行了通报。  2014年3月,云南省委组织部印发的《云南省县(市、区)委书记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中明确规定,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结果作为各地领导干部年度工作实绩量化考核指标之一,并成为除县域经济指标之外最大的得分指标(100分中的8分)。  考核结果还作为省发改委对各县年度县域经济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统计部门已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环境质量指数纳入新的统计量化指标。  邓加忠说,当前,得益于环保、财政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云南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正在持续有效推进,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转方式、调结构、绿色发展的力度越来越大,基层环保部门有了更多话语权,环境监测能力和作用普遍增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
  • 【土壤普查】福建省率先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县内业检测及质控工作
    10月13日,随着最后一个样品检测数据上传全国平台审核,福建省率先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浦城县试点1121个样品的内业检测和质控工作。  据悉,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始终注重谋划在前,指导在前,掌握工作主动权。在试点工作启动伊始,便建立周报调度机制,及时调度各任务承担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省级及时从相关渠道筹措普查足额资金,强化技术指导,组建百人省级专家队伍,选用省内最强技术单位承担普查任务,统一委托负责试点县外业调查、内业检测、质控审核、成果评价等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落实到位。  目前,土壤普查试点工作已转入数据分析和成果汇总阶段,预计于今年11月中旬可全面完成试点任务,及时汇交试点成果。
  •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全球招聘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全球招聘启事  一、中国科学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成立于1949年11月。中科院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确立了“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办院方针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目前,全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承担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截至2014年底,在册正式职工6.87万人,在读研究生5.5万人。  二、率先行动“百人计划”简介  率先行动“百人计划”是中科院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的主干计划,设置学术帅才、技术英才和青年俊才三个项目,学术帅才针对海外领军人才 技术英才针对工程技术人才 青年俊才针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  三、学术帅才和技术英才基本任职条件  学术帅才应具有在海外知名大学、国际知名科研机构或企业担任教授及相当职位的任职经历 在本学科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受到国际同行的普遍认可 年富力强,具有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  技术英才应为掌握关键技术,在海外从事工程技术类研发,或从事重大科学装置建设、仪器设备研发等相关工作3年(含)以上的中青年杰出人才 能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推动技术创新,并取得过一流成果。  四、学术帅才和技术英才支持力度  中科院给予学术帅才入选者人才专项经费700万元(含组建团队经费300万元),基建经费100万元 给予技术英才入选者人才专项经费100-200万元,基建经费60万元。  招聘单位根据需要,提供必要的科研启动经费、科研平台和团队支持。  五、相关事宜  报名时间自发布之日起至各具体岗位招满即止。  申请材料(附件5或附件6)同步提交到电子邮箱phtp@cashq.ac.cn  联系部门:中国科学院人事局人才处  联系方式:0086-10-68597418  E-mail: phtp@cashq.ac.cn  附件 1、率先行动“百人计划”学术帅才招聘岗位一览表  2、率先行动“百人计划”技术英才招聘岗位一览表  3、率先行动“百人计划”A类招聘启事汇总(各研究所)  4、率先行动“百人计划”B类招聘启事汇总(各研究所)  5、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学术帅才申请表(下载).doc  6、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技术英才申请表(下载).doc
  • 全国环保垂改试点工作步入实施阶段 河北重庆率先启动
    日前,环境保护部、中央编办正式函复河北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河北省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重庆市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备案,可以启动改革实施工作。要求河北省、重庆市按照《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6〕63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创新方式方法,细化举措,先行先试,积极稳妥地推进试点工作。  这是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以下简称垂改)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全国垂改试点工作正式步入实施阶段。  据环境保护部垂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以来,环境保护部、中央编办组织宣传解读,搞好工作对接,根据各省份特点、具体问题和垂改推进等实际情况,加强窗口指导,实施重点突破、分类推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度重视,认真抓好《意见》学习和贯彻落实,一批省份积极性高,基础好,正在按《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垂改各项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  河北省和重庆市垂改工作启动早,力度大,进度快,是12个申请垂改试点省份中的先行者。一省一市均成立了省级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垂改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把握改革方向 分管省领导靠前指挥,抓好组织实施 省级环保厅(局)、编办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主动作为、联动有力,抓好具体落实。同时,两地与环境保护部、中央编办多次对接协调、充分交流研讨,不断完善改革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经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数次修改完善后,形成了改革实施方案,分别通过河北省深改组、省政府常务会议和重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方案总体成熟可行。11月初,河北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分别就垂改实施方案向环境保护部和中央编办申请备案。  据了解,河北省和重庆市方案落实了《意见》要求,符合改革方向和政策导向,改革实施方案均把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责任作为首要问题,配套建立健全责任清单,积极构建新型环境监察体系,加强省级环境监察的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环境监察专员制度,形成任务明确、责任落实、追责严格的责任管理制度链条,从体制机制上保障环境监察工作权威独立有效开展。在《意见》指导下,一省一市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安排改革措施,在市(地)环境监测机构上收、环境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环保系统干部管理、乡镇环境管理体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制完善、以环保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共享联动、跨区域跨流域环境治理等方面做了不少针对性、创新性安排。总体上看,一省一市方案为省和直辖市两种不同行政体制架构下的环保垂改做了有益的探索,对于其他省份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在全国具有较好的标杆和示范效应。  环境保护部垂改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环境保护部将进一步加强对一省一市改革具体专项方案编制、政策完善、工作推进等方面的指导衔接,促进各项改革措施尽快发挥效益。同时,环境保护部将进一步加大培训指导力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积极稳妥推进全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
  • 率先全国发布!《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细则》出炉
    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率先在全国发布了《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细则》(以下简称《细则》)。2021年11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有关事项的公告》(2021年第41号公告),授权省局实施甲类检验机构B1级(市场监管总局负责核准的机构除外)、B2级、乙类检验机构、丙类检验机构和特种设备检测机构等检验检测机构的资格核准。2021年12月8日,总局印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规则》(2021年第42号公告),明确了甲类检验机构B1级、B2级、丙类检验机构的核准要求,同时要求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参照《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规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省乙类(属地公益性事业单位)检验机构的核准细则。经调研、专家论证、征求意见后,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该《细则》,进一步规范了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工作,形成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管模式:一是对乙类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要求作出相关规定,明确核准项目及人员和检验设备要求。明确了省级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类别及监督管理的检验检测机构范围。二是明确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接受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特种设备检验、电梯检测机构在任意一个设区的市首次开展检验检测前,应当向当地设区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以及数字化管理有关要求。三是明确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遵循属地管理和分类分级监管的要求。对省、市、县级三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证后抽查、现场检查等范围、比例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四是明确取得甲类A1级、A2级资质事业单位性质的检验机构,应当履行属地范围内特种设备保障义务,不再另行颁发乙类检验机构资质。该《细则》将于2022年6月1日起实施。《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细则》全文目录一 总则二 检验检测机构资格核准(一)一般要求(二)申请与受理(三)鉴定评审(四)审查与发证(五)延续、增项和变更三 监督管理四 附则附件A 乙类检验机构核准项目分类表附件B 乙类检验机构核准条件附录ba 乙类检验机构监督检验项目人员及检验设备要求附录bb 乙类检验机构定期检验项目人员及检验设备要求附件C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申请书附件D 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核准申请书一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规则》(以下简称《检验机构核准规则》),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浙江省内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核准工作,以及在浙江省内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活动的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第三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经过核准,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以下简称核准证)后,方可在核准项目范围内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核准证有效期4年。二 检验检测机构资格核准第四条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分为甲类检验机构、乙类检验机构和丙类检验机构。甲类检验机构具有法人资格,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从事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和设计文件鉴定工作,甲类检验机构按照其规模和能力分为A1级、A2级、B1级和B2级。乙类检验机构具有公益类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是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负有特种设备安全保障职责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在当地承担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工作,为属地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提供支持保障和技术支撑。丙类检验机构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设立的检验机构,仅能从事本单位自有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特种设备检测机构包括无损检测机构、电梯检测机构和安全阀校验机构。(一)一般要求第五条 实施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的部门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和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统称核准机关)。市场监管总局负责甲类检验机构A1级、A2级和省级政府、副省级城市政府设立的甲类检验机构B1级的核准;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所在地甲类检验机构B1级(市场监管总局负责核准的机构除外)、B2级,乙类检验机构和丙类检验机构以及特种设备检测机构的核准。甲类和丙类检验机构的核准项目和核准条件分别见《检验机构核准规则》附件B和附件D。检测机构的核准项目、条件和体系要求见总局相关检测机构核准规则。本细则对乙类检验机构的核准要求作出相关规定,乙类检验机构核准项目及核准要求见本细则附件A和附件B。第六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核准分为首次核准、延续核准、增项核准、变更核准。核准程序包括申请、受理、鉴定评审、审查和发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测机构的核准应当在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审批系统中进行。第七条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当按照《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规则》附件F)建立并且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的要求开展检验工作,确保检验工作质量。(二)申请与受理第八条 申请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省市场监管局提交《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申请书》(格式见附件C)、《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核准申请书》(格式见附件D),并附以下相关材料:(1)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无法在线核验时);(2)原核准证(申请延续、增项或者变更核准,并且无法在线核验时);(3)变更说明及相关见证材料(申请变更核准时)。申请单位应当对提交申请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丙类检验机构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内设机构,或者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丙类检验机构是内设机构的,由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向其所在地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申请;丙类检验机构是全资或者控股子公司的,由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其子公司共同向子公司所在地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申请。非控股子公司不能申请丙类检验机构。第九条 核准机关收到申请资料后,对于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受理,向申请单位出具并向委托的鉴定评审机构发送电子形式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受理决定书》(以下简称受理决定书)。受理决定书应当注明委托的鉴定评审机构名称和联系方式。核准机关收到申请资料后,对于申请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第十条 核准机关收到申请资料后,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单位发出《特种设备行政许可不予受理决定书》:(1)依法被处以吊(撤)销核准证,未满3年提出申请的;(2)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请资料被发现的;(3)因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申请核准,核准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核准,未满1年再次提出申请的;(4)其他不予受理的。第十一条 申请单位的申请被受理,在鉴定评审之前,申请单位的名称、住所、办公地址、机构类别和申请项目发生变化的,应当向核准机关提出变更申请。机构类别、住所变化导致核准机关变化的,应当重新提出申请。(三)鉴定评审第十二条 鉴定评审机构接到核准机关委托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与申请单位商定鉴定评审日期,将鉴定评审指南、评审日期、程序和要求告知申请单位,并且在60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评审。鉴定评审机构因故无法按时限完成现场评审工作的,应当向核准机关报告。第十三条 申请单位在鉴定评审前,应当将申请书、质量手册、检验与检测人员注册信息提交给鉴定评审机构。安全阀校验人员在“浙江省特种设备及材料协会执业公示信息平台”办理执业公示手续。第十四条 现场鉴定评审工作程序现场鉴定评审工作程序,一般包括首次会议、巡视、分组审查、情况汇总、交换意见、总结会议等,并且符合以下要求:(1)鉴定评审组应当形成评审记录;(2)鉴定评审工作结束前,鉴定评审组应当将发现的问题向申请单位通报;对于需要一定时间完成整改的,双方应当签署《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问题的整改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第十五条 鉴定评审结论和报告鉴定评审结论按照以下要求分为“符合条件”、“整改后符合条件”、“不符合条件”:(1)满足核准条件,鉴定评审结论为“符合条件”;(2)整改后满足核准条件,鉴定评审结论为“整改后符合条件”;(3)除本款(1)(2)项外,鉴定评审结论为“不符合条件”。鉴定评审机构应当按照委托规定,及时出具并且向核准机关提交鉴定评审报告。鉴定评审工作(含整改时间)应当自受理决定书签发之日起1年内完成。第十六条 鉴定评审工作应当遵循客观、公正、保密原则,鉴定评审工作不得委托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四)审查与发证第十七条 核准机关在收到鉴定评审机构上报的鉴定评审报告和相关资料后,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对鉴定评审报告和相关资料进行审查,符合发证条件的,向申请单位颁发核准证(含电子核准证);不符合发证条件的,向申请单位发出《特种设备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检验机构核准证应当注明以下内容: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机构名称、类别、住所、办公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核准项目,与母公司一同申请且从事检验工作的子公司、从事检验工作的分公司和事业单位设置的分支机构的名称和住所,核准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的检验场地地址,乙类检验机构承担保障义务的行政区域范围,丙类检验机构承担检验责任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名称等。(五)延续、增项和变更第十八条 持证机构在核准证有效期届满后,需要继续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的,应当在核准证有效期届满的6个月以前(且不超过12个月)向核准机关申请延续核准,未及时提出申请的,应当在申请延续核准时书面说明理由,并且承担未及时延续核准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延续核准的申请、受理、鉴定评审、审查和发证按照本细则第五条至第十七条的规定执行。第十九条 持证机构在核准证的有效期内,申请增项核准(含增加核准项目、增加子公司、分公司或者事业单位增加分支机构、增加检验场地等)的,其申请、受理、鉴定评审、审查和发证按照本细则第五条至第十七条的规定执行,核准证有效期不变。第二十条 在核准证有效期内,持证机构名称、住所、办公地址发生变化,应当在变化之日起30日内向核准机关申请变更核准证。核准机关应当自收到变更申请资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准予变更的决定。准予变更的,换发新的核准证,核准证有效期不变;不予变更的,书面告知申请单位并且说明理由。核准机关认为需要现场鉴定评审的,按照本细则第五条至第十七条的规定执行。机构类别变更的,按照本细则第五条至第十七条的规定执行。第二十一条 持证机构因改制、重组、搬迁或不可抗力等原因需要延期核准的,应当在核准证有效期内届满的6个月以前向核准机关提出延期核准申请。申请时应当将改制、重组、搬迁或不可抗力的有关说明及资料同时报送。经批准后可以延期的,核准机关更换延长有效期的核准证,延长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1年,延续时间在下一个核准周期内扣除。三 监督管理第二十二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接受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第二十三条 特种设备检验、电梯检测机构在任意一个设区的市首次开展检验检测前,应当向当地设区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1)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书;(2)区域负责人授权书及身份证明,检验人员清单(附检验检测人员资格证、劳动合同与社保证明);(3)检验检测单位基本情况表(附产权证明与租赁合同);基本情况发生变更时应及时报告;(4)检验检测机构诚信经营承诺书。特种设备检验、电梯检测机构在其注册地以外开展检验检测工作时,应确保其法人机构的质量保证体系能有效覆盖,应当设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具有满足使用和存放要求的档案室和专用仪器设备室。应当授权唯一的区域负责人,检验检测人员须在本单位执业并按照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现场实际检验检测人员要与报备人员一致,人员与仪器设备的配备应与检验检测工作量相适应。不得将检验检测业务分包、转包或者变相分包、转包给其它单位或个人。第二十四条 特种设备检验、电梯检测机构应当实现检验信息管理系统与受检设备使用登记管理系统数据对接,检验、检测后按照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上传检验检测数据。对于其他检测工作有数据对接要求的,特种设备检测机构应当参照上述要求执行。鼓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保存现场检验、检测过程的影像资料,或采用其他信息化手段对检验、检测过程进行记录。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开放使用登记管理系统数据接收端口,接收提出申请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数据上传。第二十五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遵循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省、市、县(市、区)三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双随机+重点监管”的方式,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和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检验、检测活动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监督检查。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检验(气瓶检验机构除外)、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每年抽查数量不少于持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总数的25%,4年中应当对每个持证机构检查1次。设区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内的气瓶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每年抽查数量不少于辖区持证总数的25%,4年中应当对每个持证机构检查1次;负责对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检验检测活动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现场实施监督检查,每年检查检验、检测现场各不少于3个,对本行政区内开展电梯检测工作的机构每年开展检测工作质量抽查不少于1次。县(市、区)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投诉、举报的监督检查。第二十六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每次监督检查的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作出记录,并由参加监督检查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签字后归档。第二十七条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存在违法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查处。四 附则第二十八条 乙类检验机构的保障义务:(1)在限定的区域内履行特种设备保障检验职能;(2)按照属地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要求,承担与特种设备安全相关的其他保障性工作;(3)执行当地特种设备检验收费政策要求。第二十九条 浙江省取得甲类A1级、A2级资质事业单位性质的检验机构,应当履行属地范围内特种设备保障义务,不再另行颁发乙类检验机构资质。第三十条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从事自身承担的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中的无损检测的,不需要取得相应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资质,但是应当具有与检验工作相适应的无损检测设备和无损检测人员。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不得从事其监督检验设备生产环节中的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第三十一条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与特种设备制造单位或特种设备制造单位母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不得申请相应的制造监督检验项目。第三十二条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不能同时被核准为甲类检验机构和丙类检验机构。第三十三条 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定期检验应当在核准的检验场地内进行。第三十四条 本细则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如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按调整后的规定对照执行。附件A乙类检验机构核准项目分类表附件B乙类检验机构核准条件参照《检验机构核准规则》,结合浙江省实际,制定本省乙类检验机构核准细则。B1 基本条件B1.1 法律地位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B1.2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值(原值)不低于1000万元,其中检验设备原值不低于500万元。B1.3 人员B1.3.1 关键岗位人员(1)技术负责人,熟悉特种设备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和检验业务,有岗位需要的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具有相关项目的检验师资格不少于8年;(2)质量负责人,熟悉质量管理工作,有岗位需要的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具有相关项目的检验师资格不少于4年;(3)责任师,熟悉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检验业务,有岗位需要的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具有相应项目的检验师资格不少于4年。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不得兼任责任师。B1.3.2 检验与检测人员申请乙类检验机构的申请单位,全职持有检验检测人员证的人员应当不少于60名,其中检验人员不少于48名,检验人员中检验师不少于20名。各核准项目的检验检测人员条件要求见本细则附录ba、附录bb。B1.3.3 人员管理(1)为聘用的检验与检测人员在“全国特种设备检验与检测人员执业公示与查询系统”办理执业公示手续,其执业单位为申请单位;(2)使用持有相应资格的特种设备检验与检测人员从事相应的检验与检测工作;(3)有计划地开展检验与检测人员的安全、诚信、技术和质量管理培训,持续保持检验与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4)建立健全检验与检测人员执业和技术档案。B1.3.4 人员培训检验与检测人员应当接受过不少于24学时/年的技术和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其中, 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部审核人员和其他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应当熟悉质量管理,接受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知识专门培训不少于16学时/年。B1.4 办公场所具有与承担的检验工作相适应的固定办公场所,并且有满足使用和存放要求的档案室和专用仪器设备室。B1.5 检验设备和场地申请乙类检验机构的申请单位,其检验设备应当满足本细则附录ba、附录bb的规定。其中,申请BD(Ⅴ)的,每个检验场地和设施(指提供能源、照明、环保、消防、预处理、后处理、吊装、运输等功能的设备)均应当满足检验工作需要,检验场地面积不小于1500㎡;应当有污水处理措施。检验仪器应当是申请单位自有产权。B1.6 质量管理体系按照《检验机构核准规则》附件F的要求建立与申请核准项目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持续有效运行。B1.7 法规标准配有与申请核准项目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应当有正式版本。B1.8 信息化管理系统(1)建立检验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根据需要提供真实、准确的特种设备检验数据、信息;(2)使用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对质量管理和检验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时,应当确保信息收集的及时、齐全、准确、安全和可追溯性;(3)检验信息系统的使用人员应当得到授权并且有效控制。B1.9 检验能力和业绩(1)申请延续核准的,在上一核准周期内,应当有相应检验项目的检验业绩;(2)鉴定评审机构应当采取报告评价、跟踪检验过程或者采信能力验证结果等方式对申请单位相关检验能力进行审查。B1.10 资料保存应当保存检验方案、检验原始记录(信息)、检验报告等资料,保存期限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且不少于6年。B1.11 外委除无损检测外不得将检验工作外委。无损检测的受委托方应当取得相应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资质。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当对外委的检测结果负责。附录ba乙类检验机构监督检验项目人员及检验设备要求注1:承压类基本配置包括测厚仪4台、光谱仪l台、视频内窥镜l台、便携式硬度计l台、便携式金相仪(具有数码图像处理功能)1台、射线探伤装置2台、数字式超声探伤仪2台、磁粉检测仪4台,以及满足检验检测及防护要求的观片灯、标准试块、对比试块、报警设备、黑度计等。注2:机电类基本配置中Ⅰ类检验设备包括数字万用表、接地电阻测试仪、绝缘电阻测量仪、转速表或者速度检测仪、便携式激光测距仪、噪声检测仪、测厚仪等;Ⅱ类检验设备包括经纬仪、水准仪、钢丝绳探伤仪、便携式超声波探伤仪、便携式磁粉探伤仪等。附录bb乙类检验机构定期检验项目人员及检验设备要求附件C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申请书申请机构:机构类别:申请日期:申请类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共 页 第 页填写有关说明:1. 封面的机构类别,填写甲类检验机构B1级、甲类检验机构B2级、乙类检验机构、丙类检验机构。2. 封面的申请类别:填写首次核准、延续核准、增项核准或者变更核准。3. 当申请单位是丙类检验机构时,其“一、申请单位基本情况”部分填写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有关信息。4. 丙类检验机构检验实体,其“一、申请单位基本情况”中的“类型”填写内设机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其“名称、地址”,填写承担特种设备检验任务的内设机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的名称和地址(住所)。5. 当申请单位是丙类检验机构时,其“三、申请单位承诺”部分签字的法定代表人、由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公章。6. “四、子公司、分公司或者事业单位设置的分支机构”中的子公司、分公司,仅指从事特种设备检验业务的子公司和分公司。7. 当申请单位是乙类检验机构时,应当在该申请书“十二、其他”部分由当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注明其承担保障义务的行政区域范围。当申请单位是丙类检验机构时,应当在该申请书“十二、其他”部分逐一列出丙类检验机构承担检验责任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名称。附件D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核准申请书申请单位:机构类别注1:申请类别注2:申请日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共 页 第 页注1:机构类别:填写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电梯检测机构、安全阀校验机构。注2:申请类别:填写首次核准、延续核准、增项核准、变更核准。
  • 密理博率先发布干细胞检测产品
    密理博(Millipore)公司作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策略性供应商,为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制药工业提供先进的技术、优化的工具和完善的服务。2007年12月4日,密理博率先发布“干细胞检测”产品。大量的密理博过滤类产品将通过验证而可用于干细胞研究,其中带Express PLUS膜的Stericup产品第一个通过该项验证。用上述产品过滤干细胞培养液,干细胞传代五次之后仍保持多能性而无不良影响。 Stericup过滤杯包括接收瓶和盖子,便于处理和储存。Stericup已经无菌处理为即用型,提供高速高通量过滤和低蛋白吸附,从而保证关键性生长因子不被吸收。若与Express PLUS膜和培养液同时使用,Stericup产品排除了过滤完全培养液时会去除重要因子或带入其他有毒成分的风险,从而为干细胞培养提供优化和经济的解决方案。Express PLUS膜孔径大小为0.22 μm,其不对称的孔状设计使得其过滤速度优于其他滤膜。 密理博成立于1954年,已经从一家卓越的过滤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成功转型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策略性供应商。公司收购了Chemicon、Upstate、Linco和NovaSpetic AB等著名品牌。整合后的密理博为您提供创新的技术和更强的应用支持,使您的研发过程更加顺畅,实验结果更可靠。我们的科学家们深切了解生命科学研究的复杂性,能够帮助顾客解决他们在细胞生物、干细胞、蛋白质研究和细胞信号转导等领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了解更多产品信息请浏览密理博官方网站:www.millipore.com.cn;了解更多市场活动信息请浏览密理博中国主页:www.millipore.com/cn。或拨打密理博客户服务热线:400-889-1988。
  • 福田率先探路气候投融资机制,推动“双碳”建设先试先行
    2022年是深圳市福田区的“攻坚落实年”。“一榜三令”任务进展如何?近日,“攻坚落实看福田”——“一榜三令”高效执行机制媒体调研行活动走进福田区,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各媒体记者对福田区金融工作局进行了采访。  今年以来,福田区全力推动“双碳”建设先试先行,争当“碳路先锋”。为更好更快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融资活动,福田区代表深圳市正式入选全国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此举对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投融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高度协同统一  据了解,福田区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高度协同统一,高质量发展再结硕果。2021年,福田区以全市4%的土地贡献全市17.3%的GDP,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金融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均继续攀升,创造了4个“历史新高”;地均GDP、地均税收连续14年全市第一;单位能耗持续下降,万元GDP水耗同比下降8.65%,万元GDP能耗达国际领先水平。  福田区是金融强区,2022年上半年,福田金融业增加值1068.44亿元,同比增长9.2%,占深圳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的44.3%,占全区GDP的41.7%。  自然生态产品进入数量化、核算化阶段。该区完成中国第一个城市公园——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红树林生态公园年生态价值(GEP)1.92亿元,单位面积调节类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全市均值的2.28倍,单位面积总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全市均值的7.43倍。  辖区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良好生态环境转化为普惠化民生福祉,市民生态环境获得感更强。福田区着力提高环境治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高效完成新洲河、福田河、凤塘河、皇岗河等4个暗涵流域“污水零直排”创建工作。  细心守护城市腹地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让最美福田魅力绽放。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每年候鸟迁徙超过10万只,拥有12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时隔6年重现珍稀水鸟黑天鹅与明星候鸟黑脸琵鹭“同框”的画面。  在第17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福田区获评全市唯一“中国最美县域”,全面展现了“生态美、人文美、产业美”的深刻内涵,不断实现“发现美、传播美、享受美”的城市使命。  勇做“碳路先锋”  “双碳”建设先试先行,争当“碳路先锋”,践行碳达峰庄重承诺。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全面发力“双碳”工作,福田区新春第一会就吹响了“双碳”工作冲锋号,率先谋划部署“十四五”期间“双碳”工作,全力推进“五个一”行动,在落实“国家战略”、践行“城市使命”中充分彰显福田担当、首善作为。  福田区充分发挥政企联动优势。华为数字能源安托山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将建成全球领先的“光储直柔”近零碳园区。该园将推动诞生20%以上新减碳技术,为率先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撑。  福田区充分发挥金融强区优势,积极探索“金融+低碳”绿色发展新路子。全力推进国家气候投融资促进中心落户,发布全国首只绿色金融指数以及“碳中和”专业投资基金,子基金规模已近40亿元,为撬动资本投向“双碳”作出贡献;充分发挥人才高地优势,推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深圳研究创新中心、西门子能源创新中心等项目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携手全球高端人才突破减碳关键技术搭建平台。  8月10日,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的通知》,深圳市福田区位列其中,代表深圳市正式纳入全国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  据了解,气候投融资试点由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发起,于2021年12月底在全国启动试点申报工作。气候投融资旨在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融资活动,是促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亦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要推手。  未来,福田区将充分发挥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优势,聚焦政策端、资金端、产业端,探索差异化的气候投融资模式,为完善中国气候投融资机制探路示范,为全国试点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福田经验”,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福田智慧”。
  • 陈良惠院士:实现光电子产业的率先突破关键在于抓基础
    为促进光电测量测试技术及产业发展,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全国光电测量测试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暨辽宁省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于2023年3月27-29日在大连召开。仪器信息网作为大会独家合作媒体参与了本次会议,并有幸采访了陈良惠院士,探讨我国光电子产业发展现状与方向。在采访中,陈良惠院士谈到:“实际上我国在光电子方面,最初与国外的差距不大。当年国际上开发出第一个半导体激光器时,中国与之仅有一年左右的差距。但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开始明显落后于世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武汉光谷时指出,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应用广泛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也是我国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陈良惠院士表示,“纵观光电产业,我国仍存在卡脖子问题。在中低端光电子器件方面,中国已达到世界水平,基本能够满足国家发展需求,在高端光电子器件方面,我国仍与国外有明显差距,但这一差距有可能在很短时间内突破和改善,并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全球竞争需求。”如何实现光电子产业的率先突破?陈良惠院士认为要抓好基础,“半导体产业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都要抓基础。半导体产业的基础,除了基本的学术理论基础外,还有材料基础和工艺技术基础,在工艺技术研发中,制造设备至关重要。另外,基础还包括人才基础,在培养微电子和光电子人才方面,我国也有很大欠缺,如果能够打好这些基础,光电子技术很短时间内应该能达到中央对我们赶上甚至超过世界水平的要求。”本届大会的一大亮点便是“金燧奖”的设立,对此,陈良惠院士欣慰的说:“金燧奖的设立对为我国光电测量技术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燧是古代取火的一种器具,金燧表示光电测量技术和设备如同钻木取火的工具一样重要。今天我们选出了金奖、银奖跟铜奖,说明还是有基础的,但是我们要继续鼓励我们的大学、研究所和产业部门重视仪器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并成为国家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尽管我国是制造大国,但当前制造业的利润率还很低,高端的制造设备是现在需要特别强调要发展的。”
  • 天瑞仪器“客户服务中心”挂牌成立
    近日,为提高分析测试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建立更好与客户沟通的桥梁,天瑞仪器率先引入&ldquo 五星级客户贴心服务&rdquo 理念,成立了专门的客户服务中心,以呼叫中心的形式通过专业化的规范服务,实现由&ldquo 以产品为中心&rdquo 向&ldquo 以客户为中心&rdquo 的服务理念的重大战略转变,我们坚信此举将大力推进行业服务水平,同时也进一步体现了天瑞&ldquo 提供超值服务,传递核心价值&rdquo 的企业理念。 &ldquo 客户服务中心&rdquo 的成立充分体现了天瑞仪器对客户的高度重视以及市场导向的尊重,通过800免费电话和网络洽谈的方式建立了与客户真正互动的服务中心,率先在业内引入&ldquo 以客户为中心&rdquo 的领先模式,依托雄厚的技术力量,以&ldquo 技术专家坐诊式&rdquo 的方式随时恭候客户垂询。 多年前,天瑞仪器提出&ldquo 4小时快速响应&rdquo 的业内首创高效售后服务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与认可,今天,我们再次以变革性的举措将&ldquo 服务至上&rdquo 的理念进行引入并加以整合创新,将服务客户的响应时间再次大幅度缩短。 今天,天瑞仪器的客户可以通过拨打800全国免费电话和网络在线甚至视频通话的形式,直接获得售前技术咨询、售后技术服务支持、需求信息反馈、质量投诉、行业解决方案、市场活动查询、客户定时关怀等相关业内革命性优质服务,同时该中心也将为天瑞仪器遍布全国的千名业务人员以及覆盖全球五大洲的150余个代理商提供发货查询、订单进度查询、管理咨询等内部作业流程支撑。 &ldquo 服务无止境&rdquo ,天瑞仪器客户服务中心将确保天瑞公司与客户之间保持联动,并在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有信心为全球的所有客户提供业内空前水平的服务与支持,并坚信能为中国分析仪器行业的成长发挥关键作用。 客户服务中心服务具体方式: 服务热线:手机用户免费拨打400 7102 888,固定电话免费拨打800 9993 800 服务邮箱:service@skyray-instrument.com 服务传真:0512-57017010 传真接收人:客户服务中心 在线客服:登录天瑞仪器官方网站首页(http://www.skyray-instrument.com),即可轻松的和我们客服人员在线沟通。 四种贴心而周到的服务方式,随时恭候您的垂询! 了解天瑞仪器:www.skyray-instrument.com
  • 青岛率先推出国内首个技术市场挂牌交易规则
    日前,青岛市技术交易市场率先推出科技成果挂牌交易规则,这是我国技术交易市场出台的首个科技成果技术产权交易规则。首批根据此规则挂牌的项目达40项,主要来自青岛科技大学和青岛技术转移机构。   交易规则是技术交易市场的基本制度,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中信息不对称、产权不清晰、商业模式不明确等问题,明确了技术供给方、需求方和科技中介三方的责任和义务,确立了三方的商业模式和利益。交易规则赋予技术创新有形价值,使社会资本能够像炒股票一样炒技术,有助于促进科技成果产品化、商品化、资本化和证券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青岛市下一步将研究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管理办法,组建基金,联合技术转移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技术交易,以做市商的模式活跃技术市场交易,打造全国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环境最好的技术交易市场,实现全国,乃至全球科技成果的交易与转化。
  • 物联网产业链或进入爆发期 传感器率先受益
    6月11日,为期3天的&ldquo 2015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rdquo 开幕。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指出,物联网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密不可分,企业要围绕转型升级方向、战略布局物联网。交通运输部、住建部相关人士则透露,多部委正积极参与起草互联网+行动计划。   分析人士指出,物联网是链接一切的基础,也是互联网+的底层技术,随着智能设备的不断多样化,物联网的生态将逐步建立,物联网产业链或进入爆发期。   物联网爆发在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制定&ldquo 互联网+&rdquo 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目前,各部委正积极推进。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处长邹力介绍,交通运输部正参与&ldquo 互联网+&rdquo 行动计划的编制,其中互联网+交通作为重要内容得到高度重视。   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底层技术,一直是政策扶持的重点。工信部、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设有物联网专项基金,相关部委推出了一批示范项目。   物联网在国际上也是各家抢占的高地。美国已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欧盟制定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十四点行动计划,日本的U-Japan计划将物联网作为四项重点战略领域之一,韩国的IT839战略将物联网作为三大基础建设重点之一。   近日有消息称,新成立的WG10物联网标准工作组,将同步转移原中国主导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国际标准项目(ISO/IEC 30141),并由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专家继续担任该体系架构项目组主编辑。这标志着我国继续拥有国际物联网标准最高话语权。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催生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分析人士指出,如今智能硬件层出不穷,从智能手环到智能手表,从智能盒子到智能家居,无不是在强化硬件的远程操控力。智能化硬件之间的连接,让数据、信息、控制实现互通,而硬件本身提供的各种服务又帮助人们实现方便简单的智能化生活。这实际上就是物联网。   据Gartner预测,2020年全球将有260亿个联网对象(不包括PC、智能手机和平板),大约是2015年48.8亿个的5倍之多,物联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传感器率先受益   目前,互联网巨头纷纷收购相关物联网技术公司,如Google收购Nest,Nest收购Dropcam,三星收购SmartThings,Facebook收购Oculus,赛普拉斯收购Spansion,高通收购CSR等,一系列与物联网应用相关的并购案,从IT、设备商延伸到了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分析人士指出,与物联网相关的收购案例集中爆发,反映出企业对物联网未来发展的普遍看好。   业内人士介绍,从网络结构上划分,物联网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位于物联网三层结构中的最底层,是物联网的数据和物理实体基础。没有感知就没有物联数据的采集,也没有网络上物体的特征数据,感知是物联网的先行技术,也是物联网应用的核心。   感知层中的基本硬件包括各类传感器、RFID标签、GPS和识读器等基本标识和传感器件。目前A股中有航天电器、汉威电子、上海贝岭、远望谷等超过10多家上市公司涉足其中,另有多家A股公司有进军传感器领域的打算。   国内传感器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9年到2013年市场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2014年市场规模达到860亿元,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或达到1100亿元以上。
  • 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分子影像学分会在潍成立
    山东新闻网12月31日潍坊讯(记者王晓莉 通讯员田玉胜)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分子影像学分会和山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学组成立大会暨潍坊市放射学会2008年年会于2008年12月27日至28日在潍坊召开。会议由潍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和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主办。潍坊医学院副院长王滨教授当选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会分子影像学分会主任委员(组长)。   全省各医疗和科研单位代表近200名代表出席会议。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前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第一中心医院副院长祁吉教授,全国高等医学影像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医学影像学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院长申宝忠教授,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理事长、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副所长赵斌教授,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马祥兴教授等专家到会祝贺并做学术报告。潍坊市卫生局张本水调研员到会祝贺。   会上祁吉教授、申宝忠教授分别作了《中国放射学发展现状及展望》、《分子影像学概论》的专题报告,潍坊医学院6位中青年专家及有关代表分别做学术报告,针对分子影像学的发展等进行热烈讨论。   据了解,分子影像学作为一门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常规医学影像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其突出特点是采用影像学技术实现活体显示、可测量生化过程、明确病变性质与发展、及药效评估等,从而在临床上达到早期、更早期、及疾病前期的诊断治疗,干预阻断,评估疗效,预后估计等。因此分子影像学在临床医学、应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有重大应用前景。在我国尚未有成形的分子影像学学会组织的背景下,我省的分子影像学同仁在王滨教授的倡导下,率先成立山东省分子影像学学会组织。这对我省和全国的分子影像学发展和进步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标志着我省和潍坊医学院在分子影像学研究已到达国内领先水平,潍坊医学院分子影像学研究在此平台上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 武汉率先完成食药监改革 部门砍掉一半人员翻倍
    记者从武汉市食药监局获悉,武汉日前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改革后的武汉食药监部门数量,由原先的5个减少到2个。食品药品执法人员数量达2000人,是原有两倍。   按国务院相关要求,食品药品监管要在6月底实现省级机构组建,9月底地方市级机构组建完毕,年底县一级机构组建完毕。   武汉市食药监局局长杨泽发介绍说,武汉市提前2个月完成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改革后的武汉食药监局整合了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安全监管职责,中心城区牲畜屠宰及相关动物防疫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及机构也一并划转到食药监部门。   武汉把基层工商所划转的30%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充实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各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执法人员配备达到辖区总人口的万分之二点五,执法人员数量达2000人,是原有的两倍,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因此得到加强。   据了解,武汉食药监机构完成改革后,将统一负责查处食品加工、销售、餐饮任何环节中发现的问题。监管部门可在控制上下游经营链条、清理终端市场、控制销售流通、捣毁违法作坊多个环节同时介入。
  •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这些领域有望率先“动起来”
    从去年全国两会开始,“人工智能(AI)”就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今年全国两会延续了这一热度。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人工智能,并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对于“人工智能+”行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场景创新”“人工智能+算力基础”“人工智能+法治建设”有望率先“动起来”。人工智能+场景创新推动大模型与数字化系统融为一体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数据和算力资源日益丰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为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医疗保险、交通运输、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教育等领域广泛运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移动总经理陈力对记者表示,要明确我国人工智能所要解决的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锚定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明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集中资源投入上游基础层企业,解决中高端人工智能产品自主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升我国人工智能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动,自上而下地激发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活力。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借助产业和场景的优势,将大模型与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相结合,寻求多场景应用、垂直化和产业化的落地。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方汉向记者介绍,在交通物流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可以助力企业提升运输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的成本;在文化旅游行业开发文化大模型,能够贯通各类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充分挖掘文化数据的价值;在科技创新领域以科学数据支撑大模型的开发,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各类科学数据和科技的文献应用。人工智能+算力基础建立全国一体化算力大市场从ChatGPT到Sora,从单模态到多模态,从单一智能到通用智能,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热潮,同时,大模型计算也带来了智能算力需求激增,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推进,去年以来全国多地掀起了智算中心建设热潮。全国政协委员、天娱数科副总经理、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董事长贺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需要鼓励引导市场主体建设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等多层次智算聚合服务平台、算力并网平台,广泛汇聚多方算力资源,整合闲置算力,特别是各地政府主导建设智算资源,实现多地算力资源的共享和最优利用,减少投资浪费,增加有效供给。贺晗提出,健全算力调度标准规范体系,为算力资源供给方提供能力自查参考,同时为算力需求方提供算力调度能力使用参考,引导新建算力资源按统一标准建设及接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对记者说,要发挥全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利用互联网发展成功经验,以算力先互联、再成网、构建大市场为主线,基于统一标识符实现多样性算力互联感知,通过弹性网络能力和标准化架构接口实现业务和数据流动互通,进而打造智能感知、高速弹性、安全绿色、先进普惠的算力互联网。人工智能+法治建设确保人类“守法”、机器“守德”去年7月份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去年10月份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安全和治理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方案。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应当以《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指引,全面整合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中国特色”人工智能伦理指南,建立科技伦理审查及负面清单准入、分级分类管理、协同监管等制度,确保人类“守法”、机器“守德”。巩富文建议设立新型财产权——“人工智能生成物者权”,认定其权利主体为人工智能生成程序的使用人,不仅可以明确生成物法律地位和归属,推动其进入相关产业链、价值链,激励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创作传播和产业投资,还可以为侵权责任认定打下良好基础,降低人工智能生成物对现有创作市场的冲击,以达到激励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生产传播与公共领域保留相平衡的目的。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对记者表示,应该尽快推进《人工智能法》的制定和出台,以《人工智能法》及配套的监管工具为核心,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技术法律体系。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对记者表示,我们在消费过程中,逐渐从现金支付到手机二维码支付,再到人脸识别支付,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但这背后也面临着身份信息泄露和隐私安全风险,在科技的便利性和隐私保护之间,需要法律与监管尺度进行平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创新,相关法治建设也要与时俱进。
  • 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委员会在渝成立
    10月22日,2011年全国环境监测分管厅(局)长座谈会暨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重庆召开。会议总结了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讨论研究了2012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内容,并成立了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委员会。   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委员会成立后,将作为环保部常设的环境监测技术审议咨询机构,为国家环境监测事业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该委员会负责对环境监测发展战略、环境监测法律法规等进行审议咨询。   在成立大会上,环保部为环境监测技术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讨论并审议通过了《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委员会章程》。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出席会议并致辞。吴晓青指出,要围绕新的环境监测管理需求安排部署监测工作,针对国家陆续修订和出台的各类新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形成相应的监测技术能力,到“十二五”末,各省会城市和环保重点城市要具备对新的环境质量标准,特别是空气和地表水质量标准监测项目的监测能力,扎实开展温室气体、臭氧和灰霾天气对空气质量影响等试点监测,不断提升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为下一步制定相关环境标准和拓展监测项目奠定坚实基础。要全面加强监测技术培训,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建立培训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提高各级环境监测人员业务和环境水平。
  • 国标委拟成立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委
    关于对拟成立的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征求意见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经研究,国家标准委拟批复成立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第一届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拟由33名委员组成(见附件),孙宝国任主任委员,邱月明、邓少平任副主任委员,刘文任委员兼秘书长,秘书处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  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感官分析基础、方法、环境室与人员管理、辅助器具和应用等领域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对口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感官分析分技术委员会(ISO/TC34/SC12),由国家标准委负责业务指导。  现对拟成立的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方案公开征求意见,请将意见回复至电子邮箱:TC@sac.gov.cn,截止时间为2015年8月25日。  附件:第一届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docx  2015年8月17日
  • 电力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复成立
    2月22日,由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芯公司”)申请筹建的电力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批复正式成立。据了解,本次获批成立的电力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针对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和工业领域相关标准不完善的现状,在已开展的电力集成电路标准化相关工作基础上,聚集国内相关科研、产业优势资源,聚焦电力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利用技术创新建设与时俱进的电力集成电路技术标准体系,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提升标准竞争力,制定出具有高度、广度、深度、速度和满意度的电力集成电路团体标准。近年来,智芯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标准化改革政策,依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在国内工业领域率先成立了智能芯片技术标准工作组,先后参与并完成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同时作为主要发起单位之一提出申请筹建全国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力推进适应国家标准化改革环境的新型集成电路技术标准工作体系建设。为支撑全国集成电路标准化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电力集成电路技术和标准工作优势,2020年10月,该公司联合电力行业上下游单位经过深入调研,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筹建电力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申请,得到了来自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南方电网公司、浙江大学等十余家单位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智芯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将认真履行秘书处单位职责,与各委员单位一道,共同推进国家集成电路标准化工作,促进工业集成电路产业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推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建设。
  • 深圳率先印发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方案
    p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99号),在发改委环资司指导下,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深入调研,积极协调,于今年3月份率先印发了《深圳市开展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监管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动力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探索和实践。 br/ /p p   方案提出,构建动力电池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管理体系,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和再生利用产业体系。并在方案中明确哪些部门落实规“如何利用政策、资金对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提供支持”。为支持梯级利用和再生利用产业化,鼓励梯级利用企业围绕废旧动力电池余能检测、残值评估、快速分选和重组、安全管理等共性技术研究,支持再生利用各企业有价元素高效提取、材料性修复、残余物质无害化处置等先进技术开展研发攻关。 /p p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在总结深圳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设计,争取尽快出台全国范围的制度实施方案。并将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印发的《深圳市开展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监管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0年)》予以公开。 /p p   2018年将会是首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退役潮起点。据预测,2018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可达50亿规模,到2020年,相关市场空间可达百亿级别。日前,7部委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决定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区域等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实施方案将建设若干再生利用示范生产线,建设一批退役动力蓄电池高效回收、高值利用的先进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标杆企业,研发推广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关键技术,发布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相关技术标准,研究提出促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政策措施。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4/ueattachment/2ca030a4-1a76-4021-9bee-18f785e84072.pdf" 深圳发文-电池监管回收利用试点方案.pdf /a /p p br/ /p
  • 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 环境监测领域率先受益
    p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8年1月1日起与环境保护税法同步施行。 /p p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于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保障环境保护税法顺利实施,有必要制定实施条例,细化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收减免、征收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界限、增强可操作性。 /p p   环保税法将主要污染物分为4类,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污染及噪声。在计税时,不同地区以不同比例折算成当量征收。环保税的征收对象主要针对企业,污染物按量计费对污染排放量大的容易计量的行业将产生较大影响,税额增长会比较明显。并且征税权由环保部门转移到税务部门后,征税力度也将加大。 /p p   同时,该税法直接对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税额幅度作出明确规定,以10倍为限,大气污染物为每污染当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为每污染当量1.4元至14元。环保费改税,环保产业将全面受益,其中,环境监测直接受益,环保税倒逼企业治污,工业废水治理前景也被看好。 /p p   税法实施的前提是污染物的监测,排污企业污染物排放公平公开的定量监测成为税法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环境监测相关公司将率先受益。 /p
  • 10分17秒!我国这项技术率先实现突破
    一根500多公斤的铝棒,从20℃加热到403℃,要求芯表同步升温,需要多长时间?至少9个小时——这是过去用电阻炉加热的时间;10分17秒——这是联创光电超导技术团队的最新测试数据。颠覆性的变化,源于自主创新。近日,世界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在黑龙江正式投用。这标志着,我国超导热加工技术率先在全球实现重大突破。一定要攻下这个“山头”高温超导技术,是实现大飞机、悬浮交通、船舶等高端制造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由于其独特的运行温度(-196℃)和液氮相对廉价的优势,成为各方研究热点。早在201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高温超导研究奠基人之一赵忠贤,就提出了研制兆瓦级高温超导磁体感应加热装置的设想。“当时,全球仅德、韩各有一台工业级超导感应加热装置,分别为720千瓦和300千瓦,‘兆瓦级’则是空白。其关键技术一直被发达国家视为核心秘密,这也导致我国高性能铝材严重依赖进口。”近日,上海市超导材料及系统工程中心主任洪智勇在接受采访时说。2013年1月,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创光电)协同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等成立联创超导技术团队,由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戴少涛担任总负责人。为了更好地搞研发,江西联创光电超导应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创超导)应运而生,其股东一个是江西省电子集团,一个是联创光电。自主研发“兆瓦级”有两大“高墙”需要翻越。“一是产品自主创新程度高,无同类参照标准;二是设备复杂,标准覆盖范围广,相当于从零开始。”戴少涛告诉记者。“最大的困难是决策。”联创超导董事长伍锐说,“赵院士提出研究方向的时候,董事会认为这类高科技设备的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大,对于到底做不做有过犹豫。”作为江西老牌上市公司,联创光电尝到过科学和技术联手带来的红利,其产品在神舟飞船和登月车上均有应用。“底气来源于经验,志气来源于情怀。”伍锐说,“最后大家一致决定,一定要攻下这个‘山头’!”攀越技术壁垒“巨人峰”在联创超导的试验车间里,随着红色按钮的按下,电机带动直径446毫米、长度1335毫米、重量562公斤的铝棒高速旋转。20℃、200℃、400℃……温度检测表里的数据持续上升。18分钟后,铝棒温度达到设定的450℃。汗流浃背的伍锐双拳紧握,激动地喊道:“样机成了!”那一刻,时间定格在2019年3月8日。生产车间一路走来,六载春秋,团队“屡败屡战”,历经了20多次的自我否定、自我颠覆、自我修正。时任联创超导总工程师的蒋国忠告诉记者:“蹚一条自主创新的路并不容易。不仅可参考的文献、试验数据很少,而且面对的还是‘巨人’般的技术壁垒——大型高温超导磁体电—磁—热—力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技术、大型高温超导磁体结构设计……”设备应用现场2015年6月,样机的主轴因没有克服尖峰扭矩导致断裂,项目被迫停摆。“当时主轴是进口最好的,谁也没想到这么好的配件都顶不住。”蒋国忠说。为了突破难点,团队决定推倒重来。“那段时间挺熬人,吃住都在车间,回房就瘫倒在床上,睡又睡不着,脑子里不停地回想主轴的问题。我们花了4个月重做仿真样机、匹配双电机,研发才得以为继。”蒋国忠的办公室就设在车间的二楼,推开门就能看见样机。仿真样机千锤百炼,苍天不负。2019年7月1日,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举行的技术鉴定会上,专家一致认定:该项目是“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的最大的兆瓦级超导感应加热装置”。戴少涛告诉记者:“设备的加热技术是全球唯一能对400毫米以上大口径金属工件进行芯表同步超均匀快速加热的方法。相对于国际上几百千瓦级的水平,‘兆瓦级’好比汽车发动机排量从零点几到了2.0,应用空间一下打开了。”整体实物图披荆斩棘剑指“全球一流”设备研制不易,产业化之路亦满是荆棘。“竞争对手复制和追赶的周期至少需要5年。”蒋国忠说,“这5年我们要做的事有很多。”该项目仅技术难点突破取得的专利就有44项,如果产业化失败,不仅意味着巨额投资打了水漂,企业转型升级也将受到重挫。在伍锐看来,“科研攻关如同赛跑,但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比的就是谁先‘撞线’”。“这几年先是牵头制定高温超导直流透热装置的国家推荐性标准;然后申请上海能效中心的节能设备认证,认证通过后,下游企业可以拿到节能补贴;另外还需积极寻求央企合作,打开市场示范效应。”蒋国忠说。2021年,位于黑龙江省的中铝集团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欲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铝加工企业迈进,这套远在江西的设备为其解了燃眉之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试生产作业,项目最终得到充分验证:电单耗同比降低53%,仅需原加热时间的1/54就可将铝材加热至所需温度,将温差精准控制在3℃—5℃范围之内,单台设备每年可节省数百万元电费。设备整体图在今年4月20日的投产现场上,赵忠贤院士充满期待。他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一个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结合,我认为这是未来传统产业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中铝高端制造副总裁、东轻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学书说,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的正式投产,在金属热加工行业实现了颠覆性替代应用,将助力我国更快实现“双碳”目标。一步先,步步先。“虽然设备是全球首台,且价格不菲,走向市场时,下游企业一开始有疑虑,但国标的制定、节能的认证以及中铝的成功试用,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蒋国忠说。如今,联创超导在手订单已突破60台。超导热加工技术这把利剑,牢牢地攥在了国人手中!
  • 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纪正昆刘燕华出席并讲话   科技部召开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国家标准委主任纪正昆、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纪正昆强调,新时期国家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方针,即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服务、科学、法制观念 改革创新,在完善结构、提高质量、提升速度、增强效益、强化管理5个方面狠下工夫 科学发展,重点抓好修订《标准化法》、制定《国家标准化战略纲要》、实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推进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4件大事。按照这一方针的要求,平台建设要本着解放思想、立足平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合理地推进平台标准化工作 要以创新能力为主线,加强平台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 要做好平台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加强标准实施的调查研究 要以技术委员会的成立为契机,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   刘燕华指出,标准化作为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基础保障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对国家科技创新和参与国际科技竞争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国内经验表明,70%~80%的科技成果不能取得实效,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标准化的支撑。没有标准化的管理和整合,科技成果将是一盘散沙,增加的科技投入也是无效投入。   据介绍,2002年以来,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网络体系,盘活了近百亿元科技存量资源,改变了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的局面,提高了科技投入效率,并初步建成了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和人才队伍三大保障体系,在支撑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标准在平台建设与运行中,为限制重复建设、盘活存量资源、考核运行服务、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各领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悉,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第一届委员会由45名委员组成,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任主任委员。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