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职场发展讨论

仪器信息网职场发展讨论专题为您整合职场发展讨论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职场发展讨论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职场发展讨论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职场发展讨论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职场发展讨论话题讨论。

职场发展讨论相关的资讯

  • CPSA上海2010之讨论主题:中国早期CMC发展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4月7日-9日,第一届化学和药物结构分析上海研讨会(CPSA Shanghai 2010,the 1st Annual Shanghai Symposium on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tructure Analysis)在上海锦江饭店顺利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00多位学者和专家到会;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一年一度的CPSA会议起始于1998年,通过制药工业有关问题的公开讨论,对其创新技术与工业实践进行回顾,分享他们各自的高新技术实践经验以及对当前学术发展前景的看法。本届上海研讨会主题为“分析性能研究进展:创新应用和新型工作流程”。   【讨论主题:中国早期CMC发展】 Brian Winger博士 Eugene Gong博士   相关主题报告:   Early CMC Development in China to Enable Phase I Clinical Trials   主讲人:Brian Winger博士(美国礼来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   CMC development strategy/Services at WuXi – Now and Future   主讲人:Eugene Gong博士(药明康德WuXi AppTec)
  • 一技之长的小型分析仪器企业营销发展之路
    一技之长的小型分析仪器企业营销发展之路 ----访北京元圭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张涛先生仪器信息网讯悉闻北京元圭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将于2020年1月8日在中国三大科研中心城市之一的合肥,召集20个省的仪器渠道商的代表及国内外分析仪器制造商代表,举办渠道商研讨会。本网站记者有幸采访了北京元圭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成都安纳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先生。张涛先生从公司举办研讨会的背景、分析仪器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元圭仪器如何实现“通过打造仪器产业链的形式提高中国仪器的技术水平和普及范围,达到振兴国产仪器的目的”的企业愿景等多角度向记者做了介绍。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总在分析仪器行业工作二十年有余,对中国仪器从无到有,从有到小,从小到大,个别企业从大到强,如数家珍。同时,对分析仪器用户需求的不断演变所带来的营销模式的变化,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解决方案。众所周知,分析仪器行业在中国是个非常小众的行业,不像耐用品行业,在中国的市场容量动不动就有上万亿,分析仪器仅几百亿而已。很多种类的实验室通用仪器国外巨头的市场份额非常高,如质谱仪器,外企高达90%的市场份额。张总很有信心地指出,尽管国产仪器突围很艰难,但比起上个世纪8、90年代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通讯行业那个时候面临的环境要好得多,国产质谱近几年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在增长,关键技术也在不断突破。比如,元圭仪器运营的安益谱品牌质谱,虽然是个新品牌,但这个团队研发制造经验已经有十二年之久,经过这个团队研发制造出去的质谱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已有四百多个用户。在安益谱专心做研发制造的同时,元圭仪器成立专门的应用技术支持、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团队为安益谱质谱服务,既解决了制造厂家服务网络完善的问题也拉近了客户与厂家的距离。在访谈中,张总也表达了对国产仪器的忧虑。因为分析仪器种类繁多,制造商的数量有几千家,虽然这是个朝阳行业,但在高端分析仪器领域我们和国外厂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个是不争的事实,但并不代表我们在市场竞争中一点机会都没有,中国的高端仪器一直在不断的成长,虽然他的成长过程漫长,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目前并不是所有的厂商都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或许这些问题已经给用户带来伤害,影响了国产高端仪器在整个行业中的口碑。为此,元圭仪器提出,用匠工的思想对旗下所有的产品建立统一的技术甄选标准、统一的研发设计标准、统一的采购标准、统一的制造标准、统一的检验测量标准,为用户提供产品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精致的产品。目前,这个做法很好,在元圭仪器运营的安益谱质谱,自产的元圭红外测油仪、离子色谱仪和洗瓶机等产品上已经得到体现,获得用户的充分认可。张总说,我们用我们的方法,打造中国仪器产业链生态体系,已经取得初步的成绩。今后工作的重点,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坚持价值观趋同的情况下,采用股份合作和技术合作的形式和中国种类众多的分析仪器行业中的头部企业展开充分的合作,实现我们一直倡导的“合作者均收益”。“如何保证中国分析仪器制造企业的头部企业和元圭公司顺利展开合作呢?”记者忍不住问,张总打开了电脑中的文件《中国分析仪器制造商分析》,微笑着说“中国拥有一技之长的分析仪器制造企业很多”、“合作者均收益”、“给我们元月份的渠道商研讨会留点神秘吧”。是的,期待着元月份在合肥举办的渠道商研讨会,在记者的访谈中,张总提到的“运营模式创新”和“未来随着用户群体的变化,有市场份额的分析仪器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小而弱,一定走向兼并和联合”,这才是重磅炸弹,而元圭仪器从一开始诞生,可能就是为了给这枚重磅炸弹补充能量。
  •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再次讨论并通过《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   10月24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再次讨论并通过《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   会议讨论通过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全面提高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重点任务是:(一)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开发。安全高效开发煤炭和常规油气资源,加强页岩气和煤层气勘探开发,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二)推动能源的高效清洁转化。高效清洁发展煤电,推进煤炭洗选和深加工,集约化发展炼油加工产业,有序发展天然气发电。(三)推动能源供应方式变革。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建设。(四)加快能源储运设施建设,提升储备应急保障能力。(五)实施能源民生工程,推进城乡能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六)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全面推进节能提效,加强用能管理。(七)推进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点领域改革,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深化国际合作,维护能源安全。   会议讨论通过《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会议指出,去年3月以来,在对运行、在建核电机组进行综合安全检查的基础上,国务院两次讨论这两个规划,对待核电安全和发展是十分严肃和慎重的。   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核电建设作出部署:(一)稳妥恢复正常建设。合理把握建设节奏,稳步有序推进。(二)科学布局项目。“十二五”时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数经过充分论证的核电项目厂址,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三)提高准入门槛。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新建核电项目。新建核电机组必须符合三代安全标准。   会议强调,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发展核电,必须按照确保环境安全、公众健康和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实到核电规划、建设、运行、退役全过程及所有相关产业。要用最先进的成熟技术,持续开展在役在建核电机组安全改造,不断提升我国既有核电机组安全性能。全面加强核电安全管理。加大核电安全技术装备研发力度,加快建设核电安全标准法规体系,提高核事故应急管理和响应能力。强化核电安全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会议审议通过《农业保险条例(草案)》。会议认为,为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保护农民利益,有必要制定农业保险条例。条例草案明确了农业保险业务经营主体和经营规则,规定国家采取保险费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发展农业保险。
  • CPSA上海2010之讨论主题:生物分析的未来发展方向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4月7日-9日,第一届化学和药物结构分析上海研讨会(CPSA Shanghai 2010,the 1st Annual Shanghai Symposium on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tructure Analysis)在上海锦江饭店顺利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00多位学者和专家到会;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一年一度的CPSA会议起始于1998年,通过制药工业有关问题的公开讨论,对其创新技术与工业实践进行回顾,分享他们各自的高新技术实践经验以及对当前学术发展前景的看法。本届上海研讨会主题为“分析性能研究进展:创新应用和新型工作流程”。   【讨论主题:生物分析的未来发展方向】 Jing-Tao Wu博士 Mark Qian博士 Eric Yang博士   相关主题报告:   Bioanalysis Beyond ADME: From Systemic Exposure to Active Drug at the target   主讲人:Jing-Tao Wu博士(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   Free Concentration Determination in Intact Tissue   主讲人:Mark Qian博士(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   Integrating DMPK with Biology for CNS Drug Discovery   主讲人:Eric Yang博士(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   相关观点/见解:   (1)支持ADME研究的生物分析法正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2)利用药物分析学技术来获得对药理学新的认识,从而理解药物起作用或不起作用的原因,是一个新出现的研究领域;  (3)AccuProb 在直接测定完整组织样本中药物自由浓度方面显示了巨大潜能;   (4)探针方法中的快速取样/提取对复杂的动力学研究是适合的;其是稳定的、可重复使用并且不会引起排斥的,并且可以在行动现场测量自由浓度;   (5)DMPK(药物代谢及动力学)在理解药效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 与环境大咖圆桌讨论的珍贵机会!新污染物检测与监测新技术发展论坛周四召开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EDCs)、抗生素、微塑料,这些新污染物在近两年一跃成为环境领域前沿热点。我国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生态环境部编制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以及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强调提出:“要重视和加强新污染物治理”。新污染物的监测治理及其带来的环境风险不仅是我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也是世界各国共同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基于此,仪器信息网将与珀金埃尔默共同主办新污染物检测与监测新技术发展论坛(ACCSI2023同期会),报名点击: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本次论坛由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环境及高校细分市场经理魏攀主持。论坛嘉宾包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广波、普利茅斯大学生物与海洋科学学院博士Winnie Courtene-Jones、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承君、普利茅斯大学生物与海洋科学学院博士Sabra Botch-Jones、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级工程师郭玉婷、清华大学副教授周群等。国内外环境领域、头部科学仪器企业大咖齐聚,将共同就新污染物检测与监测新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多维度、深层次、全方位的探讨与交流,以助力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的实现。• 论坛主办单位:珀金埃尔默 仪器信息网• 论坛主题:产业互动 创新发展• 会议时间:5月19日09:00-12:00• 会议地点: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预期规模:100-150人• 报名点击: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目标参会人群:政府及协会、学会领导;环境领域国内外专家/学者、实验室主任、技术/研发负责人、采购负责人、QC/QA负责人;质谱、色谱、光谱相关仪器国际与国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总工、市场总监、研发总监、销售总监;投融资机构等。 参会对象主要收获:新污染物分析检测技术进展;微塑料、PFAS、纳米颗粒分析研究进展;新污染物的转化与毒理机制 “十四五”期间,新污染物治理行动的发展建议等。会议日程:09:00-09:05活动介绍经理 魏攀09:05-09:30新污染物的转化与毒理研究员 曲广波09:32-09:57“eXXpedition环球航行”:全球海洋中的塑料污染状况研究Dr. Winnie Courtene-Jones09:59-10:24海洋环境中微塑料检测技术研究员 孙承君 10:24-10:40茶歇休息10:40-11:05人体生物组织中PFAS的检测与研究Dr. Sabra Botch-Jones11:07-11:32纳米材料检测和职业风险防护标准示例及应用研究高级工程师 郭玉婷11:32-12:08圆桌讨论环节12:08-12:20活动抽奖特别提示,本次论坛特设抽奖环节!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参会即可参与抽奖,奖品如下——
  • 注重员工关爱|凯杰QIAGEN被评为2022年大中华地区最佳职场!
    近日,凯杰被卓越职场™研究机构(Great Place to Work®)评为“2022年大中华区最佳工作场所™”之一。卓越职场™研究机构(Great Place to Work®)是全球雇主品牌认证之一,2022年卓越职场™研究机构(Great Place to Work®)共调研了250多家公司,其中92家获得了此奖项。这项调查评估了员工对领导力、组织文化和信任度的看法,获得此认证体现了凯杰员工对公司环境和企业文化的认可。在本次调研中,90%的员工认为QIAGEN是一个伟大的工作场所!员工体验以下陈述于卓越职场 Trust Index"调研中获得员工高度评价凯杰提供一个公平,安全,具有人性化管理的工作环境员工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且觉得有意义员工获得创新,尝试新方法的机会员工之间彼此关怀,有团队精神建设最佳职场,打造优秀雇主文化为了更好的将凯杰打造为最佳职场,我们在员工关爱,员工福利与活动,多元与包容以及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01——凯杰在价值观里倡导”EMPOWER”的文化,以“ONE CHINA TO WIN”的理念让高管和员工对这一条价值观进行理解和内化。——02——家庭日主题活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工作的,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03——凯杰一直提倡高效灵活的工作,我们的弹性工作制,包括弹性上班时间,弹性工作地点等,能帮助员工充分把握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的平衡。——04——“她力量” ,我们高度重视平等、包容职场文化的建设,尤其关注女性员工在组织中的职业发展和女性领导力。Yi Kong凯杰大中华区副总裁兼总经理凯杰大中华区副总裁兼总经理孔谊表示:被评为“2022年大中华区最佳工作场所™”之一,我们深感荣幸,我们努力建立QIAGEN EMPOWER文化,在各个方面不断追求卓越,感谢卓越职场™研究机构(Great Place to Work®)的认可,以及我们所有员工的贡献!
  • 《仪咖说》Vol.19直播预告:科学仪器行业职场女性对谈
    真正的优秀职场女性是什么样?  她们不是电视荧幕上的“全能女神”,而是身边活生生的真实人物。  她们或在全球顶级的公司工作,或从事着前沿的科学研究工作,但作为普通的女性,她们同样需要不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在事业和家庭的挑战中,她们也会有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的时刻。  她们也和所有人一样需要面对这些问题带来的焦虑和挑战。  身为女性,她们是如何找到自己的职场优势的?  在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同样有着广大的女性从业者,越来越多的女性工作者正在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影响着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她们敢于创新,敢于冒险,在美丽与温柔的外表下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是时候从真实的人物身上寻找力量了!本期《仪咖说》以“她的选择”为主题,两位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优秀的职场女性会和我们聊聊所有职场人都关心的话题。  一、主办单位  仪器信息网  二、直播时间  2023年3月8日14:00-16:00  三、直播平台  仪器信息网视频号  四、本期议题  职业选择过程中最看重的因素?  如何快速适应不同行业的工作并且不断成长?  最初入行时的理想?是否达成了?没达成的有哪些?  当前的职业生涯面临哪些挑战与选择?  接下来的职业发展有哪些规划?  如果给您一次机会穿越回到过去,您会不会做同样的职业选择?  扫描海报中的二维码,提前预约
  • 足够坚定,足够自由|科学仪器行业优秀职场女性这样说
    2023年3月8日,由仪器信息网发起的《仪咖说》之妇女节特别策划于线上举行,本期节目邀请了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李惠琳、珀金埃尔默产品技术及渠道总监陈潇,两位嘉宾就职业选择,职场心路历程等内容进行了交流,本文我们整理了这期节目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年轻的职场女性有所帮助。问:当初您是如何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您最看重的因素是什么?您是否有过职业转换的经历?当时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快速适应并且不断成长?李惠琳:我本科专业是药学,毕业之后就进入了长春应化所从事新药研发相关的工作,期间也读了在读硕士,老师给到的课题就是做靶向药物筛选的作用机制,所以我当时就很想直接去做这种药物和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当时这个领域本身也是非常前沿,所以我也就选择了从小分子的角度去入手做这件事情。后来我选择了出国留学,去了英国华威大学Peter B. O’Connor 教授课题组做完整蛋白的Top Down分析。博士期间的话是一个我觉得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自由探索的过程,不管是从课题方向上,还是说老师给到的支持给到的机会,所以在博士期间做的也蛮开心,然后做的工作成绩也蛮好的。到博后的时候是因为我在博士期间去参加美国ASMS会议,然后我看到别人在用这个FTICR去做大的复合物,包括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个工作真的好漂亮,所以我也想去做。所以在博后的时候我就去了 UCLA lu Zhou课题组做蛋白复合物。回国之后的话,我们目前课题组就是说我们在做叫整合结构质谱,实际上我们做不同的质谱方法去获得结构信息,这样的话可以在和现有的结构生物学方法有非常好的互补,所以在这种药物设计或者是药物作用机制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蛮前沿的。陈潇:我当时毕业的时间是在2004年SARS后,由于整体大环境不好,毕业即失业的感觉。由于我当时会日语,所以我就进入了淡马锡做对日本客户的BD&Sales,择业对于我而言就是在可得的资源中选择一条最扬长避短的路。08年的时候因为家庭原因,我从新加坡回国,从销售转为售后,也从电子行业转向重工行业,当时其实也是别无选择,职业的变化很大。但我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很强,我面对的挑战就是要迅速成长,追上与别人的差距,因此更需要我用双倍的效率以及双倍的努力。问:您最初入行时的理想是什么?达成了哪些?为此付出过哪些努力?没达成的有哪些?中间的遗憾有哪些?您如何看待这些遗憾?入行之初与现在,您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何不同的感悟?当前您的职业生涯面临哪些挑战与选择?接下来,您的职业发展有哪些规划? 李惠琳:最初入行的理想,其实我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有一个所谓的理想,对于我而言的话,我首先会去选择我喜欢的事情,然后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要做到自己能力的最好。所以我对自己一直以来的要求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可能会去调整我的方向,可能每三五年我会往上进一个台阶,我觉得这样的话会更有挑战性。我觉得从最初的这种读书硕士博士博后这个过程中,我的目标都有达成。我觉得可能对每个人而言其实都是一样的,当你有内内驱力的时候,有一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你愿意为他付出并且花时间,你愿意去思考探索这个里边遇到的挑战怎么去解决,所以我觉得这些成果自然而然就发生了。然后中间的话我觉得遗憾肯定会有的,你不会做什么事,都是一帆风顺的,另一方面来看一帆风顺它也不是好事情,并且遗憾的事情反倒是让你更多的去思考。现在目前面临的挑战的话,我现在要带学生需要带团队,从之前的这种单打独斗到带人成事,我觉得这个是对我来说很非常大的挑战。怎么可以驱动学生去做科研,让他们能够有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热爱他自己所选择的事业。然后还有是怎么去更好的把资源获取来,然后可以更好的去发挥它的效能。对于我的职业发展的话,我觉得说一方面我很享受做科研的工作,但同时我也希望我们所建立的这些方法,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有它的这样的发挥它的作用,而且我们认为说在今后的这种尤其创新药物研发的过程中,我们所搭建的这些不同的结构质谱技术平台,应是有非常大的这样的一个作用的。以我们也希望可以把这样的技术带到市场上去,能够为新药的研发所助力。陈潇:珀金埃尔默在十年前想从售后体系成熟的行业引入新的理念,打造一流的服务体系,我前八年的工作积累对于珀金埃尔默这个岗位很有价值,因此我也有机会来到了科学仪器行业。我当时入行时的理想就是为珀金埃尔默建立起流程化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率,关注客户体验,依托客户满意度实现业绩的增长。我在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达成了。我的感受是,在一个大组织里推动变革是需要很多心智的,要去影响不同职务的同事,要自信的向老板要资源,让支持自己的人相信成功就在眼前,然后夜里不安的盘算着失败的可能和相关的风险控制,制定修改行动方案并寻找切实落地的办法,我觉得目标清晰、计划性强,强行动力的特质帮助我在这个过程中快速成长并且得到强烈的成就感。提到未来的规划,现在我们的客户越来越年轻化,多样化,也更开放和务实,因此我们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比如整体的解决方案,本土化创新已经从better to have 变成must have。就产品管理方面,我们要分层定位,不同层面有不同的痛点。在技术支持方面,线上线下更多元化的培训,更精准的知道和更高效的互动。战略市场方面,我们要更专注细分市场的深耕,沉淀,满足客户的多样需求。我现在及接下来做的就是建立分析检测行业各细分领域的知识图谱(目前仅限于珀金埃尔默的知识库和公开文献整理),像ChatGPT这样优秀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行业自动生成方案,再将成熟的深度学习算法用于我们行业的实验结果分析和模拟,加上当下流行的实验室全流程自动化,我相信可以引领仪器行业全面走向智能时代。问:如果给您一次机会穿越回到过去,您会不会做同样的职业选择?为什么?如果您的选择还是同样的,那也请您谈谈您总结自己职业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您的方法。李惠琳:觉得我还会选择同样的,因为我知道我自己非常适合做科研,我的动手能力,还有我的分析能力,所以我是还是比较自信的,而且我也是非常喜欢做科研,因为它给你很多自由,你可以自由的去探索,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实际上是有很多新鲜感和成就感在而在的。其实在做科研的时候,是一直处在被评价的一个状态的,你的科研好与坏同行如何去看你,但是我相信如果你有一个非常稳定的这种内在的评价系统的话,你不会因为今天的实验成功了特别高兴或者实验失败了就觉得一切都不可能了。或者说别人的一个负面评价,然后你的自信心就坍塌了,当你有非常稳定的这种内在评价系统的时候,其实它随之而来的就是自信,还有你在过程中你的韧性,所以我觉得这些品质也是做科研所需要的,而这些刚好我也有,所以我如果重新选择,其实我还是会选择做科研。我觉得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可能更多的会要去思考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困难,然后我有什么样的可以应对的角度。比如说带人,我觉得我这方面还是比较弱的,所以我也会去说找一些学习的这种资源,网上的课程去学习,学习如何用科学的方式调动别人的积极性,还可以照顾到其他人的这样的一个情绪,各方面的去去找找解决方案,我觉得我是一个行动力比较强的,所以当我遇到这个困难的时候,我更多的是会去想我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我很少是会被问题给困难给吓倒的。陈潇:我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我总结我的经验就是计划性、执行力很强。国家有五年计划,我也一样。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完成本硕连读,第二个五年是成为Top Sales,第三个是打造亚太区售后生态系统,由于生孩子延迟了三年,最终我花了8年实现了第三个计划目标,第四个是把之前的成果在珀金埃尔默复制并升华,我都完成了。现在进入到第五个五年计划,我的目标是要打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供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深入本土化,持续创新和改变,也利用我的专业知识为智慧实验室时代尽一份力。作为行业内优秀的职场女性,她们身上拥有一些共同的特质,比如自信、擅长扬长避短、计划性强、执行力高等等,同时也因为她们足够坚定,也就足够自由。从古至今,女性从来不乏仰望星空的力量与诗意。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重提“她力量”,也是致敬每一份蓬勃生长的“她”力量,同时也希望我们的意义远不只在于致敬。因为“她力量”的榜样还意味着“多样性”和“可能性”,我们更希望借助这期节目为广大新入职场的女性从业者注入力量,提供思考的方向。愿每一个追梦的“她”,都是新时代最美的风景。
  • 国产测序仪强势崛起:华大基因联合发布结直肠癌多组学研究
    结直肠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全球每年新增病例约190万,发病率居所有癌症第三位,更可怕的是,约2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转移,死亡率高居各类癌症第二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科学家们从未停止探索。近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联合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华大基因智惠医学研究院对1063例结直肠癌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及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了一系列与癌症不同阶段相关的基因,并识别了结直肠癌关键预后因子,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治疗及预后都提供了数据基础,相关研究于8月7日发表于全球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结直肠癌多组学研究。Nature官网截图基因信息+临床数据,双剑合璧破解“癌症密码”本研究基于华大智造DNBSEQ测序平台,对瑞典知名癌症样本与数据库U-CAN队列中的1063例结直肠癌样本(包括782例结肠癌和281例直肠癌,其中,21%(223例)为微卫星不稳定肿瘤(结直肠癌中的一种特定类型))进行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分析,鉴定得到了96个显著突变基因,其中,有24个为新发现的潜在驱动基因,而与WNT, EGFR和TGF-β通路相关的驱动基因与结直肠癌生存显著相关。不止如此,研究人员还利用突变时序分析,推导出了9个与癌症发生早期事件相关的驱动突变基因(APC, TP53, KRAS, BRAF, ZFP36L2, TCF7L2, FBXW7, BCL9L和SOX9),和更倾向于在癌症发生的后期阶段出现的突变基因TRPS1, GNAS和CEP170。这些发现为结直肠癌的早期检测和靶向治疗的开发提供了临床研究策略,并揭示了与肿瘤后期侵袭和转移相关的重要分子变化。本次分析的结直肠癌样本中,94%的病人有完整的5年临床随访记录,这也为研究人员更好地将基因数据与临床数据进行结合,破解“癌症密码”提供了可能。突破“盲区”,非编码区也暗藏玄机既往对结直肠癌基因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编码区突变,但其实非编码区也可能会对癌症发生发展造成影响。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在线粒体基因组和非编码区域中也存在与疾病相关的突变,并对与疾病进展显著相关的突变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这些突破性的发现填补了非编码区在结直肠癌相关研究中的空白,将进一步推动对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理解。重构预后分型,推动个性化诊疗随后,分析团队利用同一肿瘤样本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进行了整合分析,验证了无论是否为微卫星不稳定肿瘤,其抑癌基因APC,PTEN和TP53上的突变均导致基因表达降低,从而更容易患癌。进一步地,研究团队基于肿瘤基因表达差异,将结直肠癌预后分为了5个预后亚型CRPS,相较于结直肠癌经典的共识分子分型CMS,本研究构建的CRPS能更加准确地预测预后。例如,在经典的CMS分型中,CMS4(其中一种分型)被普遍认为是预后较差的肿瘤,但在本研究新构建的CRPS分型系统中,部分CMS4型肿瘤实际上被判定为预后较好的CRPS2型,这些结果提示整合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的分子分型,能得到更精细准确的患者预后分层,对优化临床肿瘤分型,指导结直肠癌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讯作者、乌普萨拉大学的Tobias Sjö blom教授表示:“这项研究实现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结直肠癌基因组和转录组的综合分析,并将分子层面的发现与高质量的临床数据相结合,从而识别关键预后因子,这使这项研究有别于其他绝大多数癌症基因组学的研究。U-CAN大规模的临床患者队列与华大杰出的测序及数据分析能力相结合,对于本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我们期待未来能在这一科学领域与华大持续合作。”文章共同通讯作者、华大基因智惠医学研究院林从博士表示:“此次通过将华大先进的基因组学技术和数据分析资源应用于大规模结直肠癌人群,不仅发现多种突变事件对预后的显著预测效应,新构建的表达谱精细分型也将在未来指导结直肠癌个体化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期望未来能更加系统深入地解析不同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利用华大前沿技术探索开发更具临床应用价值的标志物,真正实现肿瘤的早诊早治。”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华大基因智惠医学研究院李甫强表示:“大队列的深入研究离不开技术的辅助。得益于国产测序仪高质量的数据生产能力和成本优势,才可能支撑针对疾病队列如此大规模的多组学数据产出。未来,集合规化、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规模化为一体的多组学技术平台,将赋能大规模基因组科研合作项目,助力大人群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作为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前沿机构,华大一直致力于推动基因科技普惠民生,已在中国多个城市开展消化道肿瘤民生筛查项目,其中哈尔滨市消化系统肿瘤和“四高”检测项目由哈尔滨市政府联合华大共同开展,是哈尔滨市十大民生项目之一,项目第一期通过华大基因的粪便DNA甲基化检测技术,为80万适检人群(45-64周岁哈尔滨市常住居民)评估患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风险,是全球率先开展的“从民生切入的大规模精准公共卫生项目”,依托华大智惠未来实验室13311i的工程化范式,助力“健康中国”目标的更早实现。(https://mp.weixin.qq.com/s/NM84ypGCXDcijf_N71xB3g)乌普萨拉大学Tobias Sjö blom、Bengt Glimelius教授、华大基因林从博士和吴逵研究员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乌普萨拉大学Luís Nunes、华大基因李甫强、吴美珍和罗甜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关于U-CAN队列:Uppsala University联合Umeå University、Stockholm university、Kungliga Tekniska Hö gskolan (KTH) 等研究团队于2010年启动U-CAN队列建设,截至2023年底,已经采集了27,476名癌症患者的样本、影像及临床数据,该队列对患者进行每年定期随访,近20%的患者随访超过10年,75%以上的患者随访超过5年。(https://www.uu.se/en/research/u-can/about-u-can/u-can-statistics)
  • 第十六届光化学学术讨论会圆满落幕, 滨松QY PLUS为光化学创新驱动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近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机构承办,并由滨松中国赞助的第十六届中国化学会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于2019年10月12-15日在山东圆满落幕。在为期三天的议程中,会议以“创新驱动发展中光化学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涵盖太阳能转化、光化学合成、超分子光化学、生物光化学、光谱学、光功能材料及其他与光化学交叉的前沿学科等方面进行学术研讨,吸引了上千位专家学者前来参会,是代表中国光化学发展水平和研发技术较高的专业会议。滨松此次携Quantaurus-QY Plus C13534-11紫外近红外绝对量子产率测量仪实体样机亮相展会现场。Quantaurus-QY Plus C13534-11是此次展会的风口产品,有众多的与会者前来咨询。相比较于传统的荧光量子效率的测量仪,该款产品有了三点新突破:1、可以在近红外区域到1650nm波长范围内进行测量;2、能准确测了1%甚至更低的量子产率;3、可以进行上转换发射材料的测量。滨松是一个拥有雄厚光子技术实力的公司,有着非常齐备的光电产品线,可为量子效率测量提供包括Quantaurus-QY等一系列的产品,如荧光寿命测量仪Quantaurus-Tau、光源控制器、积分球、多通道探测器、光源控制器等等,来满足不同的测量需要。滨松的该系列产品也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诸多行业知名专家和学者的认可。
  • 第十三届科学发展年会(ACCSI)圆满落幕,莱伯泰科喜获三项大奖
    2019年4月19日为期两天的“第十三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青岛银沙滩温德姆大酒店顺利闭幕。会议期间,多位学术大家分享了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已处于世界前列,并有望为科学仪器的发展带来新的技术变革,这为国内分析仪器稳步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多位企业家也分享了自己对过去一年行业整体状况及未来发展形势的看法,“长期形势利好,短期困难重重”几乎成为各家共识。经过数月的公开投票及专家评审,2018年度科学仪器行业几个重点奖项也在年会盛典之夜一一揭晓。末了,莱伯泰科以过去一年优异的表现一举斩获年度“**雇主”、“**影响力厂商”、“最受关注仪器”三大奖项,成为全场亮点。这些高含金量的奖项是行业专家、媒体及广大用户朋友对莱伯泰科产品质量及服务水平的肯定与鼓励,我们当不负厚望牢记使命,为环球科学仪器发展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雇主奖**影响力厂商奖最受关注仪器奖会议期间,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克博士作为大会特邀嘉宾参加了“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座谈” 和“科学仪器及检测人力资源发展论坛”两个论坛,并做论坛报告。报告中,胡博士以独到的见解为“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出诸多意见,受到在场专家、同仁及媒体的一直认同。他指出“国内的仪器厂商应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多和国际化企业学习,做产品不能只讲名族情怀,应多注重技术创新”,“科学仪器是一切应用科学的开发工具,我们呼吁政策及资本多向参与工具开发的基础科学倾斜”。关于仪器人才的培养与选用他认为“人才不应拘泥于高新技术人才,能把打扫卫生做到规范高效的员工也是企业需要的人才。本土人才、海归人才、海外人才等不同形式的人才各有特点,要用人之长并重点培养员工敬业、爱岗、努力、做实事的品德和心态。脚踏实地、做实事、不浮躁、不做假。”这些观点为后续论坛发言定下基调,大家纷纷就胡博士的观点展开讨论与阐述,会议现场研讨气氛热烈。胡克博士作论坛报告论坛与会嘉宾合影
  • 精准医疗面临的挑战:测序平台多样化成为发展障碍
    p   2016年1月12日,奥巴马提出了癌症“登月计划”,将精准医疗、个性化医学或癌症医学推向了另一高度。事实上,精准医疗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即能详细读取肿瘤患者的缺陷,并开发出靶向缺陷的新一代药物,医生给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p p   使用新型靶向药物如厄洛替尼(erlotinib)和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治疗携带特定遗传缺陷的肿瘤患者已慢慢成为现实。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精准医疗不再是什么革命性的概念:长期以来医生能够给患者提供各种测试,并使用测试结果来指导如何治疗。 /p p   但受癌症影响的人都知道,我们今天使用的各种测试与治疗都远称不上完美。尽管平均存活率持续上升,但医生也不能保证病人一定会对给定的药物起反应或保证能完全治疗癌症。因而,仍然还有太多的“碰巧”和太多的“观望”。也许精准医疗是一场更细化的革命——逐步走向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药物时代 更少的不确定,有更准确的治疗,最终更好地照顾患者。 /p p   那么我们要如何走向精准医疗?日前,英国癌症研究中心Charlie Swanton教授、 Fabrice André 教授及法国IGR癌症中心(Gustave Roussy Institute)Jean-Charles Soria教授讨论了医生和研究人员在走向精准医疗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并阐述了直通精准医疗面临的四大关键挑战。 /p p    strong 挑战一:哪些分子是我们应该检测的? /strong /p p   大量的病人数据分析表明肿瘤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基因畸变,称为变异,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变异是推动疾病增长的燃料——即驱动突变,其余的变异似乎只随着肿瘤的增长而积累,可称为肿瘤的“过客”。 /p p   精准医疗的第一个关键挑战是从成千上万的突变中找出肿瘤驱动突变。这是个相当棘手的挑战,尤其是当发现一种肿瘤的驱动基因可能是另外一个肿瘤的“过客”。因此竞相开发能准确区分驱动基因的程序成为了热门话题。英国癌症中心Nick McGranahan博士说,“这不会那么简单,因为我们还没有确定所有可能的癌症基因。” /p p   但这是个需要尽快满足的挑战:如今有成千上万个针对特定突变的药物试验,而验证这些药物是否能在实践中有效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且伦理上来说招募志愿者来进行药物有效性试验意味着这药物要第一时间对他们起效。 /p p    strong 挑战二:试验性治疗方案对给定的病人是否有效? /strong /p p   精准医疗面临的第二大挑战为医生对给定的试验性治疗效用性的置信水平。例如实验证明靶向BRAF基因缺陷的药物vemurafenib可有效治疗晚期黑色素瘤,且目前被纳入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但它对其他类型的癌症如何呢?在实验室中BRAF突变驱动的直肠癌似乎对该药物也敏感,但当用于临床患者时,该药物却只对少数患者有效。 /p p   Andre教授建议制定国际通用的分类系统,让医生和患者理解所制定的治疗方案是否能起作用,他说,“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根据癌症临床效应将不同的突变体分类,这不仅能帮助医生做出更好的决策,也可助于做出更好的临床试验设计和解释。”临床研究人员需要更加准确地了解突变体如何分类以及它们靶向的目标。 /p p    strong 挑战三:我们应该采取哪种测试? /strong /p p   如今绘制一个癌症基因组比任何时候都快,分析技术统称组学技术——可分析患者肿瘤样本的RNA或蛋白质等分子水平。然而,尽管测序技术迅猛发展,价格逐渐变低,但测序产生的大量复杂信息仍需要专家进行解释,且耗时也比较久。 /p p   在实验室中,这些技术已改变了研究者对癌症秘密的探索能力,但在临床上,患者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等待耗时数月甚至是数年的数据分析。因而精准医疗面临的第三大挑战是如何开发可靠、高效、准确的分子测试,且病人可负担得起并能常规使用。这意味着需要理清检测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做这种检测。 /p p    strong 挑战四:方法分散(基因测序平台多样化带来困扰) /strong /p p   精准医疗面临的第四大挑战是世界各地发展起来的各种方法。一些研究者认为目前多种不同基因测序平台对精准医疗的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并对此表示担忧 目前美国不同研究中心都在竞相开发各自的癌症测试方法,导致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和监控变得非常困难。随着医疗供应变得越来越分散,精准医疗的管理越来越难。 Vall d’Hebron肿瘤研究所Jordi Rodon教授说,“要实现精准医学,需要多个团体联合起来共同探讨,因此我们需要大家将挑战拉到同一个方向。” /p
  • 在职场中靠关系上位,这种想法其实也没错......
    张工李工,你知道那个来了没多久的小王吗?最近要升职了,肯定是靠关系有后台!!!别瞎说,他是因为在一次设备巡检过程中,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为公司挽救了巨大损失,才被破格提拔的!李工职场中想靠关系升职有错吗?小菲想说,升级加薪的愿景是没错的但这个“关系”要选对投资自己,学一技之长才是最坚实的“后台”!今天小菲还是要跟大家介绍菲力尔的课程——ITC红外培训ITC红外培训,是全球一大红外技术培训和国际认证的提供者。凭借国际上的红外培训课程,在全球30几个国家设有培训基地,遍布欧洲、中东、非洲、亚太和拉丁美洲等地,是一家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认证并得到NETA公司认证的培训中心。01新手小白的逆袭之路ITC红外培训是针对红外热成像行业的职业培训,提供红外热成像所有领域的培训课程,以及国际认证与再认证。包括:ITC一级、ITC二级、ITC三级红外热像技术认证培训。ITC的一级和二级课程是基于美国无损检测学会的ANSI/ASNT CP-105 和CP-189的要求设立的,一级红外成像培训课程针对红外热像仪的“小白”用户,即使毫无经验,通过ITC培训,也能让你完成基本的红外热像操作,走向职场的“逆袭”之路!02行业覆盖广的培训范围由于温度这个决定性的因素,测温工作在现代化社会中变得极其重要,菲力尔公司的热像设备在军事、安防、机械、电气、医疗、建筑、兽医等,甚至家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因此ITC培训的范围非常广,几乎和温度相关的行业都覆盖。ITC提供大量着眼于应用的学习课程,满足学员多样化课程需求。如机电系统、楼宇和屋顶应用、光学气体成像、熔炉检查、以及研发课程等,应有尽有。03见多识广的培训讲师ITC讲师是在全球相关行业拥有丰富经验的培训人员和热像师,拥有ASNT、EPRI、EN、BINDT和ISO资质,他们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将带你更好地领悟红外世界!04技能满点的培训结果完成ITC培训后,你将获得以下技能:★ 提高解释热图的能力,利用测温数据的历史纪录做出趋势分析;★ 在创建红外检测报告时,学习使用最恰当的技术;★ 学会区分真正的热点和虚假的热点,以避免出现代价高昂的错误;★ 满足许多雇主和客户要求的认证、培训和质量标准;★ 结合热力学和红外电磁辐射的知识在各行各业中,更好地使用红外热像仪。培训完成后,您不仅可以收获满点的技能,我们还将颁发对应的红外热像技术等级证书,含金量十足哦~课程时间:9月21-25日地点:上海想成为进阶红外热像师、热像分析师的各行业技术人员,快来报名吧~俗话说:“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当你靠自己的时候主动权就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在职场中想要做出一番天地你只有努力提升自己所谓人生,不过是厚积薄发想清楚的小伙伴们快去报名吧~
  • 安捷伦荣膺2024亚洲最佳职场
    近日,安捷伦荣膺卓越职场® 研究机构(Great Place to Work® Institute, GPTW)评选的“2024亚洲最佳职场&trade ”。这是对安捷伦良好的工作场所和优秀的团队的认可。在此之前,安捷伦在全球范围内多次被评为“最佳雇主”。
  • 十大跨国仪器公司发布2024年发展战略
    近日,一年一度的JP摩根医疗大会落下帷幕。会上,多家跨国仪器公司CEO发表演讲,回顾了2023年面临的挑战,并眺望2024年科学仪器行业的市场机会。此前,仪器信息网曾进行专题报道:从JPM2024——看科学仪器市场发展。今天,仪器信息网带您从实操的角度,不听他们怎么说,看看他们打算怎么做,围观十大跨国仪器公司2024年的“工作计划”。  1、赛默飞  挑战:中国的生物技术行业存在“疫情泡沫”  机会:制药、生物技术行业、半导体、先进材料、蛋白质组学  2024年赛默飞的重点运营产品还是Orbitrap Astral高分辨质谱,该公司近日宣布与液相色谱公司Evosep达成协议,将Evosep的样品分离产品与赛默飞世尔的质谱分析系统共同销售,包括与Orbitrap Astral一起使用的端到端样品制备工作流程。  赛默飞还会聚焦电子显微镜等高端产品。集团董事长Casper表示:“以我在行业25年的经验来看,当环境面临挑战时,常规仪器常会让人感到压力。而无论环境如何,客户都会为高端产品找到资金。”  2、丹纳赫  挑战:生物制药融资环境衰退,生物加工业务遇到阻力,大型制药客户对资本支出更加谨慎  机会:呼吸检测收入  自新冠肺炎大流行以来,丹纳赫旗下Cepheid的年呼吸检测收入从大流行前的约2.5亿美元增加到超过10亿美元。Cepheid的GeneXpert仪器的安装基础增加了一倍多,该公司针对A/B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新冠肺炎的四合一呼吸道病毒检测“非常抢手”。据预估,Cepheid70%的呼吸检测收入来自四合一检测,30%来自新冠肺炎检测。  新冠肺炎疫情也为丹纳赫进行交易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丹纳赫表示已“准备就绪”,未来将进一步部署资本,并拥有强大而活跃的交易渠道。简而言之就是准备好了要“买买买”。  3、安捷伦  挑战:制药客户的收入总体下降,全年缓慢复苏  机会:癌症检测和治疗  在诊断方面,个性化治疗应用的普遍增加,正在驱动对与病理学应用相关的及时诊断(POCT)的需求,因此安捷伦将投资重点放在癌症检测和治疗开发上。  安捷伦还计划增加对细胞分析部门的投资,该部门在过去四年中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0%,成长为约4亿美元的业务。公司最近将该业务移入其诊断和基因组学集团,二者共享许多相同的客户,这一举措使为这些客户服务的公司团队保持一致,并为跨产品工作流程的连接提供了机会。  4、Illumina  对于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首席执行官Jacob Thaysen与Illumina管理团队设定了三个主要优先事项。首先,扩大NovaSeq X等产品装机量,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其次是专注商业运营,进一步提高利润率;最后是尽快出售或拆分Grail。  Jacob Thaysen谈到了测序业务的竞争格局,指出在过去十年或更长时间里,降低测序成本是测序公司及其客户“绝对首要”的担忧。最近,重点已转移到完整的端到端工作流程的成本和易用性上。鉴于Illumina在这些领域的投资,这一转变将使其受益。  Thaysen还讨论了Illumina与专注于长读测序的竞争对手的定位。他说,虽然他相信长读测序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但测序中许多增长最快的领域——如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分析和液体活检——都涉及对片段DNA进行测序,使其“更符合短读技术”。  5、Oxford Nanopore  机会:发育障碍、罕见人类遗传病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等临床领域  Oxford Nanopore首席执行官Gordon Sanghera表示,虽然产品距离临床可能还有三年的时间,但该公司正在追求这一目标,希望在2026年左右及以后做好准备,抓住这些(临床)机会,并真正将其转化为(创造)收入。  从长远来看,Oxford Nanopore将其技术设想为实现多组分析,在单个平台上测量包括DNA、RNA和蛋白质在内的分析物。该公司已经证明了蛋白质展开并通过纳米孔转移的能力,但尚未在单个氨基酸通过纳米孔时进行检测。Oxford Nanopore的最终愿景是提供一个可以对单个蛋白质分子进行完全测序的平台。  6、布鲁克  机会:蛋白质组学、多组学、空间和单细胞生物学  布鲁克重申了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rank Laukien所称的“后基因组”时代的承诺,强调了公司在蛋白质组学、多组学、空间和单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的投资。该公司“有望连续三年实现超过10%的有机收入增长”,并表示这些新兴领域将在未来10至20年内快速增长。  布鲁克在“后基因组”工具上的投资部分诠释了其在中国相对稳健的表现。他说:“中国市场在蛋白质组学方面有着可与世界其他地区媲美的巨大雄心。”2023年,中国启动了蛋白质组人体导航计划(π-HuB Consortium),一个旨在绘制人体蛋白谱图的长达30年规模及300亿人民币的项目。该联盟已购买了一些timstOF质谱仪用于开展工作。  7、凯杰  机会:生物信息学、组学研究  公司CEO Thierry Bernard强调凯杰计划包括扩大其液体活检组合,美国监管批准和推出莱姆病测试,新发射和监管提交的测试QIAstat-Dx投资组合,和推出QIAcuity Dx数字PCR产品在美国和欧洲的临床应用。  凯杰计划于2024年在美国和欧盟推出第一个QIAcuity Dx测试,致力于将该平台从研究环境转移到诊所。凯杰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在QDI内推出至少5款新产品,重点是组学研究。该公司还计划扩大其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并开发一种新的符合法规的二级分析解决方案,用于临床实验室内的快速下一代测序分析。  8、Revvity  挑战:应用基因组学领域下滑,制药行业与生命科学领域的预算紧缩  机会:免疫诊断  2024年Revvity的首要增长动力将是跨公司创新,因为该公司利用了过去两年中进行的十多次收购。公司首席执行官Prahlad Singh指出,在整合收购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该公司还专注于有机和非有机投资以及资本部署,并将继续努力寻找收购机会,寻找能够增强现有产品或帮助填补任何潜在空白的技术或产品组合。  简而言之,也是一位科学仪器市场潜在的“大买家”。  9、沃特世  挑战:生物技术行业急剧停滞,宏观经济条件导致制药客户减缓了采购周期  机会:早期疾病检测、食品和环境中PFAS等杂质检测、电池和电动汽车相关材料检测  在制药领域的未来展望中,沃特世首席执行官Batra认为生物技术公司已经企稳。加上中国未来的结构性趋势非常有吸引力。因此,Batra预计复苏主要集中在生物技术领域、CDMO领域、品牌仿制药领域以及其他一些业务领域,这些地方的业务已经放缓。  10、Bio-Techne  挑战:生物技术资金疲软,制药客户更加保守  机会:空间生物学、癌症检测  这家聚焦于单细胞分离分选技术的生物仪器公司计划推出一种空间生物学分析产品,在一个工作流程中包括12个RNA探针和20个抗体。首席执行官Kim Kelderman表示:“这种组合是朝着我们的空间使命迈出的一大步,相当于在同一张幻灯片上看到多组视图,并对组织进行全面评估。”。  Bio-Techne在液体活检和分子诊断市场也有多个计划。Kim Kelderman引用了肠癌检测的开发,该公司目前正在为其生成数据,以及基于外来体的实体瘤突变分析。他指出,该公司“希望与另一家公司合作”进行结直肠癌癌症检测。
  • 才女绘“气象探测仪器发展史”,美疯了!
    或许你并不知道什么是&ldquo 相风铜鸟&rdquo ,读不出&ldquo 赤道日晷(gui,三声)&rdquo 的读音,那应该来看看插画师李晓林的这组&ldquo 气象勘测仪器发展史&rdquo 的图画。在这些图片里,李晓林用细致的笔触认真画下了从古到今气象仪器的变迁,生僻而古老的仪器被直观的画面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 &ldquo 浑仪&rdquo 始于西汉,是&ldquo 测天之气,量地之物&rdquo 。 &ldquo 相风铜鸟&rdquo 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科学家张衡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成功发明。 &ldquo 赤道日晷&rdquo ,第四个字的读音很多人可能还会去查一查字典,但这个圆形的&ldquo 大块头&rdquo 可是件&ldquo 神物&rdquo ,根据日晷的路径,古人便能判断出时间和节气。 &ldquo 气象台&rdquo 记录的是中国最早的气象站北京地磁气象台,由俄国教会建立于1849年。 通过电视机扩散的&ldquo 天气预报&rdquo 能够基本准确地预报阴晴雨雪。 最后一张图讲述的是&ldquo 气象卫星&rdquo 的发展,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ldquo 气象卫星&rdquo ,气象预报的&ldquo 科技含量&rdquo 也因此大大提高。   据说,李晓林的画作也被北京市气象局、中央气象台、中国气象科普网等多家官方微博转发,&ldquo @中国气象科普网&rdquo 说,&ldquo 气象勘测仪器的发展史!直观,好有画面感~点赞!&rdquo   关于李晓林   李晓林是北方姑娘,但却有着江南女生的清秀五官。2006年,她从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后,开始进入职场。&ldquo 坐过办公室,但我一直放不下画画,所以索性辞职,自己开画室,成了一名自由插画师。&rdquo 李晓林说。虽然自诩是个&ldquo 穷画画的&rdquo ,但李晓林对于美术的执着却让人钦佩。 &ldquo 气象勘测仪器发展史&rdquo 的图片里透着浓郁的复古风,这正是李晓林钟爱的画风。&ldquo 画这组画的时候,我先用铅笔起草,再用勾线笔勾线,最后是用水彩上色。这些画都是画在牛皮纸上的,所以才有了画面泛黄背景的&lsquo 沧桑感&rsquo 。&rdquo 李晓林的这组图片在网络上扩散的速度有些不可思议,不少气象专业人士也闻讯前来,指出浑仪等几个仪器是与气象没有什么关系的天文仪器。网友&ldquo 光头怪博士&rdquo 表示,&ldquo 画很赞,但这里面三个都是和气象没啥关系的天文仪器。&rdquo 也有人认为,气象与天文本来就是不分家的。对此,李晓林的态度显得非常诚恳,&ldquo 我梳理出来的东西只是冰山一角,试图把零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历史线,很高兴能有专业人士给予指正。&rdquo
  • 对话Coraline吴莹:第二次回归职场,她依然是那个热爱生命科学的奋斗者
    "Wo"man | 这是一档记录科研人的纪实类视频节目,旨在传递女性力量,鼓励更多女性勇敢地走在科研路上。一起,见众生,见自己。早在两个月前策划「"Wo"man」专题时我们就想到了她,Coraline吴莹。她曾在高考志愿下全部填写生物专业,然而大学毕业后却阴差阳错进入了环保公司,现实与理想相互博弈,她最终毅然决定重返校园,继续生命科学之路;她在读研的过程中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与瑞沃德的产品结下了不解之缘,精密的手术器械、高效安全的气体麻醉机,陪伴她在动物实验中心度过许多青春时光;科研生涯让她意识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她曾想,要是能更大范围地推动生命科学事业的发展,那该有多好!也许是命运使然,毕业后不久,她加入了瑞沃德(生命科学领域优秀企业),负责病理线业务的产品方案营销工作。在这个岗位上她不仅能让更多的科研工作者了解到更加智能、高效的实验工具和设备,还能够向千千万万的实验人员传递实验技术和技能、助力实验进展,甚至还能够服务于临床诊断。她整个人都充满了活力!然而,没等我们邀约,突然传来关于Coraline的消息:“我接下来要去迪拜出差,有好久都见不到了......”上个月,我们约了见面,了解了这位集多种身份于一身的女性,她在一连串的人生转折中,从环保机构运营专员到动物神经专业研究生,再到产品方案营销经理的“奋斗”故事。01再一次,回归校园本期采访,就以Coraline不同寻常的职场经历开启。我们在采访的时候,都忍不住感叹:眼前这个看似柔弱和内向的女性,竟然可以如此勇敢、坚定、充满力量。把时间拉回到2023年的夏天,Coraline刚入职瑞沃德。原本以为女性科研人员可能会受到歧视,没想到的是,公司的产品方案营销经理当中,女性比例竟然高达7成。采访中我们问她:Q:你如何看待女性科研者的职业处境?Coraline:其实现在全球女性科研工作者已经超过40%,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上升,也就是说现在女性差不多和男性有一样的机会参与科研工作。但是从统计数据来看,全球生理医学诺奖女性得主只占5.4%,在我国,有147所双一流大学校,其中只有8位女校长,所以我们也要正视女性在科研事业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限制和障碍。Q:似乎看上去,好像您在职场中没有性别焦虑感。Coraline:是的,我比较幸运。但我知道这份幸运是来自很多女性前辈努力的结果,我也想做那个可以鼓励更多女性的人。Q:能不能跟我们说说看,你心中的模范女性是怎样的?Coraline:我觉得不存在什么模范女性,优秀的人各有各的特点。我自己比较欣赏很坚定、勇敢,很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女生。但我觉得本身不够坚定或勇敢却仍然能够克服恐惧,选择坚持的女生更可贵。其实我曾经收到了非常多的否定,在打算做一些新尝试的时候,别人也会跟你说“你肯定不行”。我一度也接受了“我不行”的事实,但我还是继续往前走,努力动手去做,最后就做到了,其实就像小马过河一样。觉得自己不够好就努力提升自己。我重回学校也是为了提升自己,因为我很清楚自己以后就是想要从事生命科学领域。而且我也能为自己的决定买单,我考研的时候是完全脱产,完全靠自费,就是过去工作一年多存的钱。读研的过程中,是我自己的信心重建的过程,因为我在工作中就收到了很多这种否定,所以我就会觉得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学,我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搞好。我们学校动物中心的实验室有时候预定会很紧张,所以偶尔我会凌晨两三点都还在里面做实验,有一种“中国女人绝不认输”的感觉。Coraline夜晚在学校图书馆这种自主性和自驱力,其实是Coraline很早就有的,比如,高考志愿是自己填的,所有的志愿上面都选了生物。“我不觉得说什么东西是适合不适合,如果说从一个很大的概率上来讲,比如说女性工作者只有百分之3% 能拿到一个很高的职位,那我就不去从事这个工作了吗?不是这样的。”“就是别人跟你讲的,或者是这种很宏观的一些数据的话,它只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是你如果只看到这个大概率事件,然后你就放弃掉的话,其实你放弃掉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了。”“人生总是会面临很多选择的。你选择 a 也好,选择 b 也好,你后面可能都有后悔的时候,但是我有一个信念是我要往前的,然后我在这个往前的过程中,我为自己的选择去买单,我觉得这就够了。02从研究人员,转型做产品营销刚入职瑞沃德时,因为要立刻上手,负责公司病理线的产品营销工作。她下了班仍不停歇:查相关文献、跟客户解说、找同事给自己培训......她的带教师傅曾这样评价:“吴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本小组和其他团队同事的认可,这是她努力的结果。”Coraline在迪拜工作不比较,立初心——这句心决不仅帮助了Coraline的个人成长,也见证了瑞沃德切片机的成长。“很久之前,切片机几乎完全就是国外的品牌在做,然后现在国内很多品牌可能会因为商业利益,会有一些低价竞争,但是他们这个产品是否质量过关,并不是他们现阶段考虑的东西。”“但是跟我师傅交流的过程中,他给我传递的这种观念就是:我们这个产品还是要往长远利益考虑,不是说,现在大家都去搞价格战,我们也去搞。”事实上,瑞沃德做好产品的初心一直都是坚定不移的:&bull 国际大牌的切片机做了很多年,产品线会更多、更广,这样就会导致放在切片机上的精力会少;瑞沃德病理线相对来说产品比较少,这样的话我们精力会更聚焦;&bull 我们做切片机7年以来,就是在努力赶超国际大牌几十年的技术,也会跟这些国际大牌去竞标;&bull 发展至今,切片机已经覆盖30+个国家和地区,积累1000+个客户。Coraline在用心准备拍摄在她看来,瑞沃德做切片机,直接对标国际大牌;因为7年始终不变的信念,才有了今天的成就。03人生下半场:不浮躁,老老实实打基础但是,刚入职的时候,与师傅的一次对话,却激起了Coraline的“好奇心”。Coraline:“师傅,为什么病理这块,我们只做切片机这一款产品啊?”师傅:“所有的产品里面,你一定要先把最基础的东西做好,你才有底气去做一些创新的、显得很前沿的产品。我们会比很多通过资本快速扩张的企业来说,更加专注一些,我们一定要回到最根基的那个东西去。”她突然发觉,其实这跟自己的成长经历也很像,就是在环保公司工作的时候,因为觉得专业底子不够,那就回到最根基的东西,夯实学术基础。从校园归来职场后,带着底气,自己才能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工作。采访最后,Coraline与我们分享道:“其实我也不是一直都那么勇敢。听到他人的不理解和指责,也会非常非常地难过。”她顿了一下,看向现场的一束向日葵,接着补充道:“但是我没有后悔,我只要冲破眼前的障碍就够了。”完整采访视频请关注“瑞沃德生命科学”视频号观看~
  • Pittcon 2010讨论质谱的成就与挑战
    美国时间本周三上午,Pittcon 2010举行了以“质谱的成就与挑战”为主题的会议。会议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Imma Ferrer 和 Michael Thurman教授组织。在会议开场致辞中,Michael教授评论了质谱的地位。   第一个演讲报告来自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Jennifer, 报告题目为“生物质谱的光离解作用”,她的报告为整个会议确定了一个有趣的基调。   随后来自MDS分析技术公司的Jim Hager介绍了“混合线性离子阱质谱的最新进展。”30分钟的介绍使得与会者了解到这个领域质谱的进展。   接下来是会议组织者Imma Ferrer 和 Michael Thurman的演讲,“食品添加剂作为废水示踪物的高分辨质谱技术来研究低脂肪饮食的影响。” Imma Ferrer主持讨论,并给与会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安捷伦科技公司Paul Zavitsanos and Bill Russ 介绍了三重四极质谱仪的历史与发展。   最后,来自研究和生产力促进局Nils Rehmann 出席会议并做了,“分析新的海洋生物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讨论涉及LC-MS方法方面。
  • 疫情之下,涂料设备仪器行业该如何发展!
    2020年的中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突如其来,原本只有7日的春节假期也被一再延长到20余天。受疫情的影响,部分企业被限制复工,很多一线员工都无法正常回归岗位,远程办公一时间成为了职场主流。作为多项技术集成的物联网一直以来都被民众当作前沿科技概念来谈,但在这次疫情发生后,物联网远程、集成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正迅速转变成“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角色。从长远来看,未来远程办公、人工智能的发展脚步很大几率会因此加速。同时基于在线化之后的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决策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会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全局并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以技术为驱动,一大批企业将进一步向在线化、大数据化、智能化方向进行变革。此外,降低对人依赖程度的商业模式也会快速发展,它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和人群的聚集性情况出现,比如无人化的智能生产、无人化的物流配送、无人驾驶等。尤其是在像以涂料行业为代表的制造领域,工业智能化的优势将会更加明显:集成移动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传感器、条形码、物联网、自动控制、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精细化工产品从需求定制、配方智能设计CAD/PDM/PLM、供应链协同管理ERP/SCM、生产制造执行MES/APS、自动化生产控制DCS/PLC/RMAC/Batch、产品自动包装与码垛/条码仓储WMS、货物自动寻址与搬运的全流程自动控制与数据采集、大数据运算等等。目前国内以欧美克为代表的一批先驱企业也都在积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研发创新,提升改进各种智能化设备,与时俱进的推动行业的科技化发展。 欧美克LS-909E干法激光粒度仪据涂料采购网了解,欧美克LS-909E正是基于粉末涂料用户对高性能干法仪器的需求而开发的一款性能卓越的粒度分析仪。据欧美克相关负责人介绍,LS-909E激光粒度分析仪主要的优势体现在:(1)高性能、智能化、简单易用的干法测试系统;(2)全封闭干法窗口测试自动化程度高,简洁高效、轻松维护;(3)可靠的光学平台,高性能进口He-Ne气体激光发射器及相关专利技术,无需频繁校准;(4)智能、友好、符合多种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功能可自定义测试报告模板,测试分析轻松可靠。LS-909E干法进样系统由干法进样器、全封闭进样窗口、静音泵空压机、油水过滤器和吸尘器等部件构成。在硬件方面,主机装载了进口的高性能进口He-Ne气体激光发射器,结合永磁体空间滤波器设计及一体化激光发射器专利技术,保障了LS-909E激光粒度分析仪具有0.1-1400um的较宽测试范围及重现性小于1%的高分辨率可靠结果。 高性能、简单易用的干法测试系统搭配欧美克DPF-110自动干法进样系统,样品池具有三重调节设计:进料速度由先进的压电陶瓷晶体精确控制,使测试遮光率易于控制并节省样品量;内置分散压和负压传感器,实时监控测样状态,并具有错误警示功能;干法窗口采用密闭管道式设计,结合窗口负压保护设计与大功率吸尘器粉尘回收装置,大限度回收样品,也使主机不受粉尘影响,极大减少了窗口维护及擦拭清洁工作,并提高了窗口玻璃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提升了测试分析速度。以上多种特性共同保障了LS-909E干法测试对多种不同特性样品的适应性及良好的重现性和真实性。值得一提的是,LS-909E还配备有完善、开放的样品参数数据库,具有200多种常见材料光学参数,用户也可以自定义材料和折射率,包括折射率实部和虚部(对应样品的吸收率)。结合简单易操作的SOP标准操作流程,使分析测试流程标准化,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提供多种测试报告模式和高度个性化的自定义功能:可提供通用测试报告、筛分测试报告、百分测试报告,并具有平均报告、统计报告、拟合报告功能,以及可自定义专业测试报告模板功能。测试报告支持pdf、excel、word及其他文本格式等丰富的导出格式,报告图表可直接右键保存。此外用户还能够在软件中同时查看多个测试报告结果,进行数据的图形比对和数值统计分析,对多个参数进行分类、排序、筛选,并能以表格形式输出。 欧美克LS-909E粉末涂料测试报告放眼当下,环保、高效、节能的生产线必然会成为制造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工业4.0战略的推出,涂料工业生产也迎来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的“硬核加盟”,数字化车间、智能化涂料生产线必将助力涂料工业不断前行,再攀高峰,让我们拭目以待!
  • Cancer Discov:科学家识别出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特殊细菌蛋白
    与持续性细菌感染相关的慢性和低级别炎症或与结肠肿瘤的发生相关,然而,短暂性和自限性感染在细菌驱动的结肠肿瘤发生中的影响,研究人员尚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 Discovery上题为“Bacterial Genotoxin Accelerates Transient Infection–Driven Murine Colon Tumorigenesi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引起常见食物中毒症状的细菌或许会产生一种损伤肠道细胞DNA的特殊毒素,从而潜在诱发结肠癌。这一研究发现或许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全球每年大约200万例结肠癌病例中,有一些患者的发病或许是源于短暂且看似温和的食物中毒事件,同时研究者还指出了未来开发新型药物的可能性,即通过中和这种新发现的名为UshA的毒素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图片来源: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此前研究结果表明,定植在肠道中的特定细菌或会通过参与慢性肠道炎症的持续性感染来诱发结直肠癌,引发食物中毒的短暂感染(包括旅行者腹泻,患者通常在1-2天内就能得到缓解)通常被认为是非致癌性的。研究者Fengyi Wan说道,我们希望本文研究或能促进其他科学家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来调查短暂的腹泻感染和结肠癌发生之间的潜在关联。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柠檬酸杆菌来感染小鼠使其患上短暂性的腹泻疾病,这与人类感染上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症状相似,结果发现,柠檬酸杆菌感染会迅速导致小鼠机体肠道内壁细胞出现明显的DNA损伤迹象。研究者注意到,这种损伤依赖于细菌中一种称之为III型分泌系统的机制,这种注射器样的附属物能被诸如柠檬酸杆菌和致泻大肠稀释菌用来向宿主细胞中注射蛋白质,这种机制有利于入侵的微生物生长和生存。最终研究人员锁定了一种名为UshA的III型分泌系统注射蛋白,其或许是DNA损伤的原因,结果发现,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所产生的UshA蛋白或许含有一种具有分解DNA酶类活性的短片段;研究人员并不清楚DNA分解元件在柠檬酸杆菌生命周期中的功能,剔除该元件似乎会损伤细菌的生长或生存,但研究者在小鼠模型研究中发现证据表明,UshA或许会对被感染的宿主产生明确的致癌作用。随后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能自发形成结肠肿瘤的遗传工程化小鼠品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利用含有UshA的柠檬酸杆菌感染这些小鼠或许会明显加速其机体中肿瘤的形成;相比而言,感染了缺失UshA基因的工程化柠檬酸杆菌或许对于加速肿瘤的进展并没有任何影响。此外研究者还发现,柠檬酸加速的结肠肿瘤中的突变与人类结肠肿瘤中的突变类型高度相似,这或许再次强调了其与人类健康的潜在关联性。图片来源:https://cancerdiscovery.aacrjournals.org/content/12/1/236#这种关联性的有力确认或许并不容易实现,因为根据定义,短暂的感染在肿瘤发展时或许早已经消失了,在被检测出来之前,结肠肿瘤或许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了;研究者Wan表示,建立携带UshA的微生物和人类结直肠癌之间的关联或许需要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而且这些研究可能最好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进行,因为在这些地区,致泻性细菌感染和结直肠癌都非常常见。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联合研究来开发针对UshA毒素的抑制剂,从原则上来讲,研究人员能给予已经存在腹泻疾病的患者这种抑制剂来保护其抵御促癌DNA损伤。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UshA或能作为细菌的III型分泌系统依赖性基因毒素,在促进的短暂和非侵袭性细菌感染加速结肠肿瘤发生过程中或许扮演着关键角色。原始出处:Yue Liu, Kai Fu, Eric M. Wier, et al. Bacterial Genotoxin Accelerates Transient Infection–Driven Murine Colon Tumorigenesis, Cancer Discovery (2022). DOI: 10.1158/2159-8290.CD-21-0912
  • 德研究人员开发基于中红外显微镜法进行结直肠癌诊断
    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最好的预后。现在,基于中红外显微镜的无标记方法已被开发用于快速诊断这种常见的癌症。  用于检测癌症的传统诊断方法,对最常见的肿瘤类型癌症,结肠直肠癌或肠癌之一的检测是有效的,而红外成像则为这类癌症的鉴定又提供了进一步的的手段。德国鲁尔大学波鸿分校(Ruhr-Universität Bochum)的研究人员已经使用红外显微镜和量子级联激光器来分析常规临床过程中采集的组织标本,进行结直肠癌诊断。 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镜以前没有被医院采用为诊断工具,因为分析时间太长。然而,该团队正在利用新的激光技术来加速这一过程,将分析时间从一天缩短到几分钟。  该团队现在还展示了如何结合生物信息图像分析,红外显微镜执行癌症组织的无标签分类,并且可以完全自动化。 Klaus Gerwert,Angela Kallenbach-Thieltges,FrederikGroßerüschkamp,ClausKüpper等团队及其同事在“科学报告(journal 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发表了详细信息。  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了FTIR显微镜结合生物信息图像分析的强大实力。原则证明是可行的,并表明组织分类是可能的。与常规和快速临床诊断测试(大约需要20分钟时间)的主要区别在于,FTIR成像需要一整天的时间。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大大简化了测量设置,并通过量子级联激光技术取代了FT技术。换句话说,他们用一束精确的激光束取代了一个发出漫射光的弱光灯泡。  该团队与鲁尔大学病理学研究所合作,由Andrea Tannapfel领导,使用红外成像技术测试120个患有结肠直肠癌患者的组织样本。该分析基于团队开发的内部算法,该算法用于在硅片上对组织样本的红外图像进行着色。与传统的组织病理学分析相比,结果精确度达到97%。 “因此我们将测量周期缩短了160倍,”Frederik Großerüschkamp说。  为进行实验比对,使用了两种不同的设备进行测量,并且由多个用户进行分析。结果保持不变。 “该方法现在非常快速,可靠,不依赖于特定的设备或特定用户,”Kallenbach-Thieltges解释说。 “这为将直接从病人身上取得的组织样本进行自动分类开辟了新的途径,”她补充道。  在未来的工作中,团队希望将红外成像方法纳入临床工作流程。 Tannapfel表示:“自动图像分析可能作为一种节省时间的诊断工具进行部署,甚至可能在原位使用。” Gerwert补充说:“研究结果带来了希望,高度精确的治疗是可以实现的,可以针对每位患者个体化进行个性化处理,因此最终将证明比传统方法更成功。”  原文请查阅:  Label free: Infrared cancer diagnosis  SpectroscopyNOW.com  Channels: Infrared Spectroscopy  Published: Jun 1, 2018  Author: David Bradley符斌供稿
  • 兰格公司参加英国豪迈第三届领导力加速发展项目(LADP III)圆满收官
    LADP暨领导力加速发展项目,是英国豪迈集团为提速亚太业务成长、打造管理团队的核心人才发展项目。其目的是协助项目成员通过学习和演练来提升领导力、影响力,同时也为其打造沟通交流的平台,以便分享借鉴、拓宽业务视野,从而实现跨职能领域、跨产品和跨子公司的学习和提升。 第三届领导力加速发展项目(LADP III)于2023年2月启动并于6月圆满结束。与前两届最大的不同在于,疫情结束后,成员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线下集合,共同学习、工作。这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热情,推动了跨子公司的沟通交流。 在为期4个月的项目中,成员们分组完成了三个依托于真实商业需求的学习项目:英国豪迈集团亚太区收并购市场研究、打造福帝斯中国故事和Nuvonic运营系统。 另外,集团还为学员组织了“影响力沟通”和“战略思维”培训课程,通过PAPI测评和KF360能力素质测评帮助成员了解自我,赋能其职业发展。 6月21日,英国豪迈在上海前滩办公室和线上同时举行了项目终期汇报和结业典礼。 英国豪迈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亚太区董事长兼总裁王春文先生、英国豪迈亚太区业务赋能执行官兼人才文化总监于铁成先生出席本次典礼,了解项目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并颁发结业证书和“杰出贡献奖”证书。 人才为先 一直以来,“人才为先“在兰格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致力于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真正多元、平等和包容的组织与企业文化,并在人才的发展和培育上持续投入,通过积极参与豪迈组织的“工程师硕士项目”、“领导力加速训练营”等人才发展项目,鼓励和帮助员工在职业生涯上取得成就。 兰格实习招聘开启啦!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相信在兰格导师带领下,每位小伙伴也都能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完成从校园新锐到职场新星的闪亮蜕变! 关于英国豪迈 HALMA作为一家致力于生命安全技术的全球性集团英国豪迈集团提供创新产品和方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关键问题。我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携手完成每一项工作,每一天都致力于为每个人创造一个更安全、更清洁、更健康的未来。 关于兰格 Longer Pump兰格恒流泵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英国豪迈国际有限公司(Halma)的全资子公司,专业从事精密流体传输与处理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兰格可提供蠕动泵、实验室注射泵、工业注射泵、微型齿轮泵、微型柱塞泵、灌装系统等标准产品,还可以根据客户的多元化需求设计、开发OEM配套产品。产品系列超过40种,产品型号超过600个,持之以恒为制药机械、医疗器械、环境监测和实验室等领域提供产品和服务。
  • 第五届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讨论会招展通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五届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讨论会定于2015年10月17日-19日在山东济宁召开。本次学术会议邀请众多蛋白质科学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参加会议,为活跃在本领域的中青年科学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同时,为近期回国或进入蛋白质科学领域的同行提供融入国内研究队伍的机会。此次学术会议的召开,将集中展示过去两年我国在蛋白质科学领域的辉煌成就,展现国内外正在开展的令人激动的研究成果,展望未来我国在蛋白质科学领域的美好前景。此次会议将是我国蛋白质科学乃至学术界又一次盛会。  一、 会议时间  2015年10月17-19日(16日报到)  二、会议地点  山东省 济宁市 圣都国际会议中心  三、会议网址  http://www.proteinconf.org http://proteinconf.jnmc.edu.cn  四、会议主办、承办单位  大会主办: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  大会承办:济宁医学院  五、会议议程  会议议程概略如下表,详细议程请见会议第三轮通知,或于9月底参见会议网站。 上午下午2015. 10. 16,周五全天现场注册2015. 10. 17,周六开幕式、学术报告学术报告、墙报交流2015. 10. 18,周日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科普活动2015. 10. 19,周一学术报告、闭幕式儒家文化学习  蛋白质科学涉及众多学科,学科交叉是蛋白质科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同时,不同领域科学工作者的充分交流是推动蛋白质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蛋白质科学全国学术会议从第一届开始就定为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我们仍将不设分会场,考虑到有的代表仅对部分报告感兴趣,我们将在主会场旁边,另外安排两个会见室,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六、会议注册  请填妥附件1“第五届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讨论会注册表”,以邮件附件形式发送给于春燕女士,  E-mail: proteincenter@pku.edu.cn, 联系电话:010-62758056  会议注册费 (★会员指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 研究生凭有效研究生证件)注册时间会员非会员学生陪同公司代表2015年9月16日前1300.001500.00800.00800.0020002015年9月16日后1500.001700.001000.001000.002300现场注册1700.001900.001200.001200.002500  注册费付款方式  1、银行汇款: 户 名:济宁医学院  帐 号:37001684008050001170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济宁西城支行  汇款时请注明:汇款人姓名/蛋白质会议注册费  2、邮局汇款: 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新区荷花路16号,济宁医学院科研处,邮编272067,  联系人:戈文鲁,张庆瑞,联系电话0537-3616216, 3616019   手机:15154752088, 13793750833 邮箱: forestsong2007@163.com, zhangqingrui11147@126.com  (请注明:汇款人姓名/蛋白质会议注册费)。  七、公司参展方式  大会期间将同期举办与蛋白质研究有关的仪器、设备和新技术展览、展示,欢迎相关公司积极参加此次学术会议。参展商必须为与本次会议内容密切相关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单位,本通知发布后即可与我院工作人员联系洽谈。具体参展方式及联系方式如下:  1、参展商需要缴纳费用:  (1)向会议承办单位缴纳会议赞助费(不低于2万元)   (2)向圣都国际会议中心缴纳会议“展位费”。  2、赞助方式:  (1)大堂及会议厅外展位(请查看平面及现场图):  ①大堂VIP展位(3个):在圣都会议中心一楼大厅入口处设置三个VIP展位,含合理数量展台桌椅。(每个展位租金为3000元/天)   ②主会场外展位(28个):在三楼主会场入口处设置,每个展位由圣都会议中心提供1.8m*0.45m长条展桌及座椅2-3把(每个展位租金为500元/天)  (2)大堂LED电子屏幕(规格为:1.9m*0.9m):每个屏幕租金1000元/天  (3)参会胸卡(根据赞助费金额优先选择)  (4)会议资料袋(根据赞助费金额优先选择)  (5)资料彩色插页(根据赞助费金额优先选择)  (6)优秀论文墙展(根据赞助费金额优先选择)  (7)走廊易拉宝展示区(根据赞助费金额优先选择)  3、参展商须知:  (1)参展商在缴纳赞助费后,按金额数量优先挑选赞助方式   (2)所有宣传材料必须将设计稿提前发给会务组,经审查后方可制作(喷绘设计方案请发至邮箱:jydwxcb@163.com)  (3)参展商宣传喷绘可自带或由会议中心制作,费用自理   (4)参展方展位喷绘必须按会议组要求的规格尺寸制作,否则不予摆放 (各展位规格具体请看平面图)  (5)参展商请务必于2015.9.25日前缴纳赞助费,过期将不予办理   (6)参展方公司名称将在大堂显要位置进行公开展示   会务信息咨询电话: 15154752088, 戈文鲁 0537-3616129, 3616216,  公司参展方式咨询电话:15053761029 王哲 13863769066 陈宁  财务信息咨询电话:13954786667 常健  宣传材料咨询电话:13583725252 苗冠群  公司宣传资料设计制作电话:15866077123 欧阳经理  圣都国际会议中心咨询电话:15005478856 王经理  公司参展咨询邮箱: jnmc_protein@163.com  赞助费交纳账号:户 名:济宁医学院  帐 号:37001684008050001170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济宁西城支行  汇款时请注明:汇款人姓名/蛋白质会议赞助费  展位费交纳账号:户名:济宁圣都国际会议中心有限公司  账号:1608003329200017077  开户行:工商银行济宁开发区支行  汇款时请注明:汇款人姓名/蛋白质会议  八、宾馆预定、交通等其他事宜  宾馆预定、交通等其他事项请参见会议第三轮通知或者咨询会务组。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  第五届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讨论会会议秘书处  2015年7月16日
  • 中日韩科学仪器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以创新求发展
    2021年7月27-2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化学会承办的第23届中国科协年会-中日韩科学仪器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担任论坛主席。宁波大学赵玉芬院士作为特邀嘉宾为论坛致辞。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17位科学仪器领域知名专家和企业研发人员做专题报告并交流讨论。论坛采取“线上会议+线下会议+同步直播”形式举行,线下主会场设在北京,部分报告人及特邀参会代表在线上与线下进行互动。本次论坛同步在第23届科协年会H5直播平台、哔哩哔哩科研云、科创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中国知网等平台直播,吸引了来自全球范围17.6万人次观看本次论坛直播,为中日韩及全球范围公众提供了一场精彩的学术会议。论坛主席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致辞特邀嘉宾宁波大学赵玉芬院士致辞论坛线上线下互动交流 基于“创新引领、自立自强-共筑新发展格局”的大会主题,本次论坛以“仪器创新促进科技进步”为主题,围绕“仪器分析的基础研究”、“科学仪器的集成开发”、“科学仪器的核心技术”三个议题开展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和讨论交流。就科学仪器发展的核心问题,共同梳理了高端分析仪器的最新进展,探讨了仪器研制、集成方面的经验与难点,促进了中日韩三国在分析仪器领域的合作开展。
  • 深度解读:个人基因组学的现状与发展
    什么是Personal Genomics?   Personal Genomics,一般翻译为&ldquo 个人基因组学&rdquo 。是基因组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个人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   1990年开始发起的浩大的&ldquo 人类基因测序计划&rdquo 是从大量的个体中获取基因信息,综合之后建立一个具有&ldquo 参考价值&rdquo 的人类&ldquo 平均&rdquo 基因组。然而,每个个体的基因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个体了解自己的基因组情况不管是从价格还是实践性上都成为了可能。而这就是Personal Genomics。   许多的疾病,比如镰状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囊胞性纤维症等都与遗传基因息息相关。常见的疾病通常有多重致病因素,而这经常是由多重的基因、以及环境因素造成的。   简单来说,Personal Genomics对于识别与常见疾病、遗传致病基因、家族特征、常用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等相关的遗传基因倾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初进行&ldquo 个人&rdquo 基因测序的主要有Celera Genomics公司创始人Craig Venter、DNA双螺旋结构的联合发现者James Watson。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著名的&ldquo 乔帮主&rdquo Steve Jobs也是世界上最早了解自己的基因序列情况的20个人之一,为此他支付了10万美元。他同时也进行了癌症基因筛查,并希望可以以此为自己的癌症治疗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但最终他还是没能战胜癌症。)   而在互联网医疗中,Personal Genomics在疾病预测和精准医学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Personal Genomics能够帮助预测个体感染某种疾病的可能性并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和药物选择,以便获得最大化的疗效。   虽然获取自己的个人基因信息在目前仍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但动脉网认为,在未来这将成为我们进行医学研究和疾病治疗的关键部分之一。Personal genomics可以让我们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观察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改善我们的饮食和锻炼习惯。而随着DNA测序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方面的进步,进行基因检测的成本也在随之大幅下降。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相关成本的进一步降低,personal genomics也将成为每个人都能承受的一项基本的技术。   Personal genomics的成本正在逐年下降   Personal Genomics有什么用?   通过对个人基因组进行测序,研究者可以全面的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比如他们感染某种疾病的可能性。   Personal Genomics尤其有用的一个地方是&ldquo 药物基因组学&rdquo 。比如来自个体的基因信息可以被作为给患者开某种药品的关键依据之一。这可以让医生确保发挥药物的最大化疗效,并最大程度上减少副作用。   Personal Genomics也可以被用来预测和确定遗传疾病。通过详细的了解个体的基因情况,就有可能确定遗传变异导致个体患某种遗传疾病的可能性。   Personal Genomics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便是为想要生孩子的夫妇提供建议。比如,父母当中的一方很可能携带有某种遗传致病性基因,但这是一种隐形基因,在父辈身上并没有患该种疾病。但如果父母中的一方,甚至双方都携带了该基因,那么他们的孩子未来患该疾病的可能性将大大的升高。目前已经有公司专门提供了这种针对夫妇基因的筛查服务:《Recombine:基因分析实现个性化优生优育》   目前开展Personal genomics服务的公司   目前开展Personal genomics服务的主要公司   Personal Genomics作为一项新兴技术,目前基因检测服务主要包含有以下内容:   教育和咨询   医疗服务提供   基因测试结果说明   信息分析   检测过程前后的服务,增强患者意识   利用遗传因素对诊疗选择提供支持   而personal genomics常见的应用主要包括:   分析各种基因疾病,如色盲、镰状细胞性贫血等的载体情况   识别罹患各种常见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的可能性   了解哮喘、肺纤维化等各种疾病的遗传原因   了解患乳腺癌、结肠直肠癌的家族风险   较少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   与祖先进行基因对比   进行基因咨询以降低或避免遗传疾病   当前的市场及发展趋势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的数据,personal genomics市场将会从2013年的111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9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2%。该市场主要包含以下几大领域:   产品(仪器、耗材、服务)   技术(核酸萃取和提纯、聚合酶链反应,即PCR、DNA测序、DNA微阵列)   应用(诊断、新药研发、学术研究、农业与动物研究、个性化医疗及其他)   产品市场中最大的细分领域是耗材,占到了整个市场营收的60%。   personal genomics市场发展的推动因素主要有:   基因组学研究和试验应用的扩大   仪器和耗材的成本下降   基因组学从试验到临床应用的整合   对检查和审批程序的监管更为透明   下一代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进步   良好的补偿机制   政府投资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医生参与其中   生物信息学自身的发展   消费者的逐渐接受   personal genomics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全球大多数地方对于遗传基因病变的认识程度还较低   大多数基因测序技术还无法完成全基因组测序   大多数筛查服务只能筛查出数量有限的疾病   DNA测序成本过高   审批程序仍然复杂
  • 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召开仪器研发人才发展论坛
    日前,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同期举办的仪器研发人才发展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来自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院、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的70余位行业专家汇聚一堂,交流仪器研发人才培养之道。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怀柔区委宣传部供图)报告环节,特邀嘉宾分别以“行业研发人才的需求方向及培养方式”“揭秘企业人才培养现状”及“仪器研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题做分享,并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论坛主办方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分享了利用大数据下的科学仪器研发人才供需不平衡现状,以及通过展翅计划链接企业、检测机构、协会学会及名师专家的方式来解决人才需求的未来畅想。“论坛对于高校、科研、企业三方资源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对接机会,也是剖析仪器研发人才培养困境,解决培养难、招聘难等问题的一个良好开端。”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讨论环节中,产学研三方代表分别就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挖掘科学仪器企业对仪器研发人才的真实需求等话题进行讨论,为科学仪器人才培养和发展建言献策。
  • 惠然科技亮相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助力国产高端仪器发展
    惠然科技亮相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助力国产高端仪器发展2023年5月17-19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惠然科技携场发射扫描电镜最新项目成果精彩亮相,促进科学仪器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扫描电镜作为高端仪器的代表是国家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被称为科学界的“纳米之眼”,惠然科技近年来深耕扫描电镜产业,坚持自主创新和正向研发,专注于场发射电镜电子光学系统、电路系统及相关模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从设计外观到内在材质结构都进行了很多的创新,在提升工作效率、高分辨成像和安全可控等方面取得行业领先优势。其核心产品FE-SEM整机系列可广泛应用在锂电新能源、材料科学、自然资源、纳米科学、失效分析等各个领域及场景。展会现场,惠然科技凭借出色的产品实力和热情专业的工作态度,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来咨询与交流,一大批电镜行业研究机构、经销商、客户及扫描电镜研发与应用等产业链相关企业现场驻足询问了解产品,就研发实力和解决方案进行讨论,表现出对公司核心产品的浓厚兴趣。经工作人员的认真介绍与详细讲解,用户参与热情高涨,部分企业表明希望与惠然科技进行进一步深度交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作为国内显微领域高端仪器扫描电镜的新势力,惠然科技在本次展会受到广泛关注与称赞。 随着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发展与更迭,惠然科技也会持续着眼于国产科学仪器新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深耕行业,抓准市场趋势,为客户创造提升更大价值,推动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国产高端科学仪器早日突破“卡脖子”添砖加瓦。最后,感谢每一位莅临惠然科技展位进行咨询和技术经验交流的朋友,我们将不忘初衷,在扫描电镜业务赛道上发挥自主创新、正向研发的核心优势,持续加速。
  • 聚集60余家企业、去年规上产值达71亿元,集群式发展助推松江科学仪器产业迈上新台阶
    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以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为主阵地,并由其牵头形成的松江区科学仪器产业集群,已聚集60余家相关企业,2021年规模以上产值达71亿元。而随着公共实验室作用的发挥,以及与上海市仪器仪表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等举措的推进,松江区科学仪器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推动松江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行业领军企业集聚在位于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的上海仪电分析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正在调试一台台精密科学仪器。作为一家成立于1952年的“老字号”分析仪器企业,上海仪电始终坚持走中国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制之路,在分析仪器领域深耕细作,所生产的气相色谱仪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二、上海第一,火焰光度计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首位,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系列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也在全国名列前茅。作为分析仪器行业的“拓荒者”,上海仪电最新研发的气质联用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升级款代表了当今国内先进水平,也进一步展示了这家“老字号”仪器企业的“仪”技之长。“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水质及室内空气检测,产品整机做了智能优化,占地更小、结构更紧凑、外观更美观,用户体验感大幅提升。”公司市场经理曹永坤介绍。作为分析仪器行业的“拓荒者”,上海仪电最新研发的气质联用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升级款代表了当今国内先进水平,也进一步展示了这家“老字号”仪器企业的“仪”技之长。“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水质及室内空气检测,产品整机做了智能优化,占地更小、结构更紧凑、外观更美观,用户体验感大幅提升。”公司市场经理曹永坤介绍。上海仪电是松江科学仪器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据了解,目前,松江区已经有60余家科学仪器相关企业,2021年,科学仪器制造业规模以上产值达71亿元,占全市科学仪器规上产值15.4%,形成了以分析仪器为主,涵盖计算仪器、医学诊断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和特种检测仪器等领域科学仪器的产业集群,是国内科学仪器产业的重要聚集区。集群优势有力凸显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需要各企业持续创新,也有赖于产学研的协同合作,还需要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为此,松江区通过与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之间的战略合作,以及运营公共实验室等有力举措,不断促进科学仪器产业更好地实现集群式发展。在近日召开的松江区科学仪器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上,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与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达成了战略合作。上海市仪器仪表研究所是相关领域资深专业的科研院所,在平台建设、科研和行业标准等方面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经验。启迪漕河泾(上海)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延军介绍,园区与研究所将在专业平台建设、科研资源引入、产业联盟建设、产业集群培育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松江区科学仪器产业集群加速迈上新台阶。为了更好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交流合作,园区还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分析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清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联合东华大学检验检测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备处,共建松江区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与松江食品药品检验所合作,建立松江区科学仪器示范应用基地,建立国产仪器设备“进口替代”验证评价体系。投资2000万元,引进60余种专业实验器具,如今,在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占地2200平方米的绿色公共实验室及共享研发空间已成为科学仪器初创企业发展的最佳伙伴。张延军介绍,实验室目前初步建立化学、材料、生物、原型化四个功能实验室,并组建了专业的技术团队,初步完成分析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除了公共实验室,园区还设立了占地200平方米的科学仪器展厅,展示上海仪电、日旭科技、美谱达仪器、紫红光电等松江优秀科学仪器企业的硬核产品。与此同时,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还致力于搭建集群企业技术和互通平台。在园区的牵线搭桥下,园区科学仪器“老牌”企业天美仪器与新兴企业恒析分析仪器在产销方面开展了合作,由天美生产的气质联用仪与恒析生产的全自动二次热解吸仪联合投放市场,已初步获得市场认可。
  • 2022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 生物医学篇
    俄罗斯 Russia研发第四款通用新冠疫苗 推进新冠药物临床试验俄罗斯研发出一种近乎通用的新冠疫苗Convasel,这是自新冠疫情以来俄研发的第四款疫苗。该疫苗是基于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N蛋白)的重组亚单位疫苗,用于肌肉注射,由俄联邦生物医学署下属的彼得堡疫苗与血清研究所研制。该疫苗可启动不同的免疫防御机制,阻止新冠感染的发展,无论病毒表面蛋白如何突变,该疫苗总是具有很高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几乎是一种通用疫苗,可用于18—60岁的成年人。2022年9月,该疫苗已经开始用于全俄接种。图片来源:视觉中国2022年4月,由俄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研发的基于单克隆抗体的抗新冠病毒(包括抗奥密克戎的其他变异毒株)药物开始临床试验,该药物此前在临床试验前的动物身上的研究表明可提供100%的保护。二期临床试验结束后将在俄卫生部申请药物注册。俄新冠疫苗“卫星-V”被证明对HIV阳性人群有效,成为全球首款对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阳性人群有效的新冠疫苗。俄科学院托木斯克国家研究医学中心药理学和再生医学研究所发现,氙气吸入可有效治疗新冠感染呼吸衰竭。日本 Japan首次对昆虫进行基因编辑 获得RNA分子进化经验证据在生物技术领域,日本京都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CRISPR-Cas9基因编辑方法,可对蟑螂进行基因编辑。山梨大学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冻干体细胞的方法,可兼容整只动物的克隆。这一成果是遗传物质存储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东京理科大学开发了一种新改进的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结合了遗传检测灵敏度、反应效率的稳健性和细胞组成的准确性等优点,使研究人员能够捕获重要的细胞信息。日本研究人员还开发出一种基于抗体的新方法,用于快速可靠地检测新冠病毒,且不需要血液样本。三重大学、东京大学及理化学研究所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了对新冠病毒具有高防护效果的鼻喷疫苗。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东京大学研究人员首次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创造出一种可复制、具有多样化和发展复杂性的RNA分子,这提供了首个经验证据,证明简单的生物分子可导致复杂且逼真系统的出现。该校团队还提出了一种塑造着丝粒分布的两步调节机制。研究表明,细胞核中的着丝粒结构在维持基因组完整性方面发挥着作用。东京大学、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中国武汉大学与德国波恩大学合作,首次见证了在真菌中不使用角鲨烯就形成三萜类化合物,发现在活有机体中实现由简单化合物到复杂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或为制药科学开辟新途径。在细胞生物学领域,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综合医学科学中心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合作研究发现,在人类每个细胞的基因组中,重复数百万次的特定基因组序列重组普遍存在于正常细胞和疾病状态的细胞中。确定这种曾被认为是“垃圾”的DNA序列的重组机制,对于了解人体细胞如何发育以及是什么导致它们“生病”至关重要。神户大学和广岛大学的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一种生物标记物——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只需30毫升血清样本,就能快速、廉价地诊断是否患帕金森病,有助厘清导致该疾病的分子机制并催生帕金森病新疗法。英国 The UK致力研究“多功能”疫苗 开发光免疫疗法清除癌细胞剑桥大学科学家发现,以前感染普通冠状病毒不太可能对抗或加重新冠病毒感染。卡迪夫大学科学家首次详细说明了新冠病毒脂质包膜的分子组成,并指出它可能成为抗病毒药物的重要新靶点。谢菲尔德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确定了1000多个与新冠危重症状发展相关的基因,还识别出这些基因在其中起作用的特定类型的细胞。在疫苗研发领域,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多功能”的“马赛克-8”疫苗,可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未来变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冠状病毒新毒株的影响。“马赛克-8”疫苗。图片来源:加州理工学院、Wellcome Leap等网站在癌症研究领域,包括英国科学家在内的一个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光免疫疗法,可“点亮”并清除癌细胞。伦敦癌症研究院科学家发现,一种经过基因改造的疱疹病毒可“变身”癌症克星,而GREM1蛋白是调节胰腺癌细胞类型的关键。爱丁堡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则借助基因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预测人们未来罹患白血病的风险。伦敦大学学院开展的全球首例新型CRISPR疗法效果显著,实验性碱基编辑技术“治愈”了一名白血病女童。在人脑研究领域,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描述了覆盖人类整个生命周期的大脑发育标准参考图,未来可用于全年龄段的脑健康数字化评估和疾病诊断。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科学家则开发了一种成像技术,可在亚细胞水平捕获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信息,有助科学家构建出大脑中神经网络的完整图景。剑桥医学研究理事会科学家发现,人脑深层区域经常超过40℃,特别是白天时女性的大脑,这些发现可提高对脑损伤的认识、预后和治疗。在长寿研究领域,爱丁堡大学科学家发现了两种可影响人类寿命和健康的血液蛋白——载脂蛋白a(LPA)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巴布拉汉研究所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名为“成熟期瞬时重编程”的新方法,可逆转“衰老时钟”,让皮肤细胞“返老还童”30年。牛津大学研究发现,在荷兰发现的一种新艾滋病病毒(HIV)毒株——HIV-1亚型病毒(VB),与HIV-1原始毒株相比,其毒力更强,能使感染者以两倍的速度发展成艾滋病。此外,牛津大学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制造出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人工神经细胞,将来有望用于合成组织,以修复心脏或眼睛等器官。桑格研究所、瑞士苏黎世大学科学家及其合作者绘制了第一张组成人类免疫系统的连接网络的完整图谱,展示了人体内免疫细胞是如何连接和交流的。巴西 Brazil实施“巴西生物技术计划” 刺激多领域研发与创新2022年,巴西科技与创新部推进实施“巴西生物技术计划”,旨在促进本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进步,刺激新技术转让,同时推动该领域的国家研究、发展和创新政策。该计划通过动员、协调和资助行动,促进公共和私营部门在知识和技术的联合开发与转让方面开展合作,以期创造财富、提高就业和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主要目标是:使公共和私营部门及科学界普遍获得先进的生物技术基础设施;促进增强人力资源能力,改善巴西生物技术现状,克服限制该领域充分发展的瓶颈问题。具体内容包括:推动生物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创新项目以及产品、工艺和服务的开发;充分发挥每个生物群落(包括亚马孙、卡廷加、塞拉多、大西洋雨林、潘塔纳尔、潘帕)、沿海和海洋地区的区域机会和潜力,促进生物技术的科学发展和产业发展;促进和保持专门的人力资源培训进程;加强和构建生物技术研究网络;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在巴西全境部署推广调度平台和生物资源中心;加强生物技术国际合作。法国 France新冠疫苗加强针获批 复活最古老史前病毒2022年11月,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与葛兰素史克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加强针VidPrevtyn Beta被欧盟批准,可用于已经通过其他获批疫苗进行基础接种的人群。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在其声明中表示,根据对参与者血液分析的研究得出结论是,在恢复对新冠病毒的防护方面,加强针至少与辉瑞的第一代疫苗一样有效。赛诺菲在2021年9月宣布放弃mRNA候选新冠疫苗研发,转而与葛兰素史克合作研发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含佐剂),赛诺菲负责开发疫苗,葛兰素史克负责提供一种可提高其功效的佐剂。赛诺菲2022年6月表示,其加强针将可能防止多个变种,包括奥密克戎的不同变种。11月,法国科学家复活了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中冷冻了数万年的7种病毒,其中最年轻的病毒已经被冷冻27000年,最古老的病毒被冷冻约48500年,是迄今复活的最古老病毒。德国 Germany疫苗红利激励生物医药发展 高精成像用于癌症手术2022年,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先后批准了德国生物新技术/辉瑞和莫德纳公司针对奥米克戎变种BA.1、BA.4和BA.5的改良疫苗。新冠病毒研究方面,汉堡大学发布了高度精准的新冠病毒模型,约25个刺突漂浮在病毒包膜中。萨尔大学研究发现,针对抑制炎症分子而形成的特殊自身抗体是新冠mRNA疫苗诱发心肌炎的原因。乌尔姆大学通过化学方法优化聚苯乙烯磺酸聚合物,有望开发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广谱药物。癌症研究方面,德累斯顿大学开发出用于癌症手术的高精度成像方法,借助短波红外光、荧光染料和先进的相机,未来有可能在手术期间识别肿瘤边缘的单个癌细胞。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发现,线粒体RNA中的某些化学标记会增加线粒体中的蛋白质合成,从而促进癌细胞的侵袭性扩散;一种癌细胞信使导致了手术切除原始癌症病灶后会出现危及生命的转移;蛋白质GFAP有可能作为阿尔茨海默症的一种潜在的早期生物标志物。脑研究方面,欧洲人脑计划团队开发的多层次于利希人脑图谱可将大脑网络与其基础解剖结构相关联,帮助研究精神疾病和衰老障碍。图宾根大学和波恩大学研究发现,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在某些数学运算中受到特别激发,一些神经元仅在加法期间活跃,而其他神经元在减法期间活跃。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发现,从视网膜深入到大脑的特殊神经通路使斑马鱼能够识别和接近同伴鱼;人类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网络比此前已知的要多;果蝇神经细胞的生物物理基础,为单个神经细胞的计算能力提供了新见解。欧洲人脑计划团队开发多层次于利希人脑图谱。图片来源:《科学》以色列 Israel新冠药物效果积极 四针疫苗获证安全2022年,尽管以色列对新冠疫情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态度,但作为生物医学技术强国,以色列仍然在新冠药物、检测和疗法研究上取得较多成果。3月,以色列Ziv医疗中心开始向所有新冠中度和重症患者提供Amorphical公司研制的本土新冠药物AMOR-18,其在临床试验中展示出了明确且积极的效果。5月,以色列Virusight诊疗公司宣布,其基于人工智能和光谱检测技术的新冠检测设备可在20秒内检测出唾液样本中的新冠抗原和病毒颗粒。在意大利针对550样本的检测实验显示,其总体灵敏度高达92.7%。7月,特拉维夫大学发表论文称,使用先进的高压氧疗法可有效改善长期新冠症状,特别是无法集中注意力、脑雾、健忘等认知问题。11月,特拉维夫大学和健康服务组织“马卡比”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称,通过跟踪近1.8万名第四针新冠疫苗接种者的健康情况,结果显示接种第四针疫苗与25种不良反应没有关联,接种第四针疫苗后的反应与第三针疫苗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美国 The US加强新冠相关研究 生物医学技术进展不小在新冠病毒研究方面,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新冠药物研发新靶点Nsp13蛋白。另有团队发现ACE2受体蛋白“纳米气泡”可防治新冠。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团队确定新冠病毒构建RNA“帽子结构”的机制,这对病毒的成功复制至关重要。在新冠感染诊断方面,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开发出一种新冠病毒传感器,可同时提高检测准确性和速度;研究人员还发现,花椰菜和其他十字花科植物有望成为对付新冠病毒的有效武器;美科学家还发现,新冠嗅觉丧失症由炎症而非病毒本身所致;研究人员还利用CRISPR技术,成功预防并治疗了实验鼠的新冠感染,这是首次借助该技术来治疗新冠感染。在艾滋病研究方面,科学家通过一种脐带血移植的突破性疗法治愈了一名艾滋病病毒(HIV)女性感染者。威斯塔研究所研究人员首次证明,一种独特的类天然三聚体能在小鼠体内形成Tier-2中和抗体,为开发艾滋病疫苗带来了希望。2022年7月,全球出现第四位被宣布“治愈”的艾滋病患者。在癌症研究方面,莱斯大学科学家使用针头大小的可植入“药物工厂”持续提供高剂量白细胞介素-2,在6天内根除了小鼠体内的晚期卵巢癌和结直肠癌。科学家还开发出一种可根据CT扫描图像预测癌症的AI工具,能提前几年预测哪些人会罹患胰腺癌,准确率约为86%。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的一项小型临床试验发现,14名接受实验性免疫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全部康复,这是癌症治疗史上首次取得这样的成果。在再生医学领域,哈佛大学与埃默里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人类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制造出一种完全自主的“人造鱼”。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医学院研究人员成功将转基因猪的两个肾脏移植到了脑死亡的人体内,这意味着有望增加可移植器官的数量。一名来自墨西哥的20岁女性成为世界第一个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进行耳朵移植的人,标志着再生医学领域的重大进展。自主游泳的人造鱼示意图。图片来源:哈佛大学与埃默里大学研究团队此外,美国科学家首次在不使用精子或卵子的情况下创造了合成小鼠胚胎,使其在子宫外生长。这些胚胎在一个特别设计的生物反应器中发育,完全来自培养皿中培养的干细胞。这项实验标志着人类首次在子宫外培育出完全合成的小鼠胚胎。
  • CPSA上海2010之讨论主题:利用中国研究能力促进药物研发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4月7日-9日,第一届化学和药物结构分析上海研讨会(CPSA Shanghai 2010,the 1st Annual Shanghai Symposium on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tructure Analysis)在上海锦江饭店顺利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00多位学者和专家到会;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一年一度的CPSA会议起始于1998年,通过制药工业有关问题的公开讨论,对其创新技术与工业实践进行回顾,分享他们各自的高新技术实践经验以及对当前学术发展前景的看法。本届上海研讨会主题为“分析性能研究进展:创新应用和新型工作流程”。   【讨论主题:利用中国研究能力促进药物研发】 Todd A. Gillespie博士 Yining Zhao博士   相关主题报告:   Utilization of Synthetic & Characterization Capabilities to Enable Commercial CMC Strategy   主讲人:Todd A. Gillespie博士(美国礼来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   Analytical Research Alliances – A Case Study of Collaboration between Pfizer and Chinese Academic Laboratories   主讲人:Yining Zhao博士(辉瑞Pfizer)   相关观点/见解:   (1)主要杂质的合成(作为标准)促进了控制策略部分方法的成功发展;杂质的表征/辨认对在一个合成路径中理解关键杂质途径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2)在合成路径中,与选择性步骤有关的合成工作提供了具体杂质或其副作用的更多信息;   (3)更详细的基础研究,不但可以增加目前的技术能力,还为新技术的未来发展和应用提供基础;   (4)通过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研究数据表明,辉瑞(Pfizer)公司和DICP(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之间的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同时,辉瑞(Pfizer)表示,将继续在中国寻求与相关学术实验室的合作机会。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