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大消费行业

仪器信息网大消费行业专题为您整合大消费行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大消费行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大消费行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大消费行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大消费行业话题讨论。

大消费行业相关的资讯

  • 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发展越发规范 行业或将出现洗牌
    p   23魔方获得亿元融资让消费级基因检测再次受到关注。3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从23魔方处获悉,该公司已完成新一轮融资。2017年7月基因行业龙头华大基因上市带动一脉基因、水母基因、Wegene、23魔方等众多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迅速进入到大众视野。然而分析认为,随着资本的陆续进入,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发展将越来越规范,行业将出现洗牌,市场上的3000家企业最终能留下的不会超过30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785641a5-b527-4670-acc5-3470530447ed.jpg" title=" NewsDataAction-4.jpeg" / /p p    strong 资本进入 /strong /p p   3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从23魔方相关负责人处获悉,该公司已完成由经纬中国领投,原投资方雅惠医疗、汉王科技、德商奇点继续跟投的1亿元B+轮融资。23魔方表示,此次融资将用于扩大产能、实现全自动化、全流水线的检测分析流程。 /p p   事实上,消费级基因检测领域获得融资的并非23魔方一家。2018年1月29日,个人基因组公司WeGene宣布完成由贝壳天使基金、华大基因集团及其旗下创投基金奇迹之光等共同参投的B轮融资。 /p p   分析认为,消费升级大背景下,巨大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吸引众多企业布局。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曾公开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复合增长率超过15%,远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生物产业规模达2万亿元,他特别提到基因检测细分领域近几年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 /p p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在消费级基因检测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集体降价。2017年8月,包括WeGene、23魔方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将原先千元左右的标准套餐价格进行腰斩式降价,套餐价格从原先999元降至499元。这次集体降价被业内认为是因为项目检测结果缺少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价值,不被消费者认可,导致消费基因检测遇冷。 /p p   23魔方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称,公司在2017年8月确实先领头进行产品降价,从999元降到499元。不过,降价的主要原因是基因检测的成本下降,为服务更多用户,吸引更多的人体验基因检测,公司选择将价格降下来,并不是所谓的市场遇冷。 /p p   易观医疗分析师陈乔姗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3魔方和WeGene等企业获得资本支撑后,迅速扩张检测人群达到数量级后成本自然降低。 /p
  • 大束科技积极响应《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国共同的目标。中国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是为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大束科技作为一家专注于电子显微镜核心配件研发制造的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商,我们深感责任重大,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推动设备更新贡献力量。《行动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提出了四大行动: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旨在通过这些措施,推动先进设备生产应用,促进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 大束科技的响应与行动1)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大束科技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电子显微镜配件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我们将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电子源及离子源产品,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可靠的电子显微镜配件。2) 推动产业升级,我们将积极响应《行动方案》中提出的设备更新行动,通过提供性能卓越、价格合理的电子显微镜配件,支持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3)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大束科技将加强布局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推动废旧电子显微镜的以旧换新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和提升,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大束科技目前提供所有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双束电子显微镜(FIB)、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以旧换新业务,大束提供全新电镜,同时回收旧电镜。现在联系我们,专业工程师为您提供上门以旧换新服务!大束科技深知,作为电子显微镜配件供应商,我们不仅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更要承担起推动行业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国家政策,积极参与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实施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联系电话:15300780985;17717002115;15000202689;Email:sales@largebeam.com官方网站:www.largebeam.com.cn
  • 2018年全球生物燃料消费将达5110亿升
    全球行业分析有限公司( GIA,Global Industry Analysts Inc. )近日发布了全球生物燃料(生物乙醇与生物柴油)的全球综合报告。报告称,到2018年,全球生物燃料消费量将达到5110亿升。由于化石燃料使用带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快速发展的生物燃料成为重要的替代能源。此外,化石燃料资源的有限性、完全依靠石油出口国的供应、能源价格日趋见涨以及其他的因素也促进了生物燃料的生产与消费。   全球一些国家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也导致对可替代能源或燃料的需求,包括生物燃料。这就为在减少化石燃料依赖性的同时提高能源安全提供了机会。尽管目前生物燃料在总的能源中所占比例很小,但是它们有望在接下来几年中作为清洁可替代能源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由于生物燃料相比化石燃料的优越性,全球许多国家正在上马生物燃料项目。生物燃料研发和大规模生产目前正吸引着相当大的政府资助。一些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与政策,在交通运输部门指导和促进生物燃料的使用。
  • 飞利浦放弃消费电子行业 退守医疗与照明领域
    据外媒报道,飞利浦公司于1月30日正式宣布退出消费电子行业,该公司目前已经将旗下的音频、视频、多媒体以及配件部门出售给日本Funai公司(船井电机)。船井电机将向飞利浦一次性支付1.5亿欧元,并定期向其支付相关产品的品牌授权费。   未来,飞利浦在退出消费电子行业之后将会把主要的注意力投向医疗和近年来迅速增长的LED照明及相关的控制系统领域当中。
  • 杭州市“四大行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2024年4月26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杭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结合杭州市实际情况,围绕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领域展开行动。在设备更新方面,实施重点行业技术改造,推动能源领域、环保领域设备更新,推进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开展医疗装备更新等设备更新行动。在标准提升方面,到2027年,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0项以上、省级地方标准10项以上,发布“浙江制造”标准40项以上,培育绿色产品及“双碳”认证企业40家以上。原文如下:杭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7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的通知》(浙政发〔2024〕10号)精神,围绕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以下举措。一、实施设备更新行动到2027年,全市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3%、75%。(一)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以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贯穿产品、生产、服务等制造全生命周期各基本环节,挖掘典型落地场景,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应用模式。到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到2027年,新增省级未来工厂10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80家。持续推动制造业企业发展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共享化制造、个性化定制等场景应用,开展“AI+未来工厂”创新行动,推进生产要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配置,引领智能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产业模式创新和制造系统集成创新。到2027年新增培育市级“未来工厂”800家。(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应急管理局。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二)实施重点行业技术改造。聚焦化工、建材、机械、金属制品、轻纺、船舶、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和产业园区,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更新,每年组织实施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650个。(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应急管理局)(三)提升重点领域能效水平。到2027年重点领域生产线(装置)能效水平全部达到基准以上,其中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50%。(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严格落实能耗、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工艺设备淘汰目录要求,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工艺设备。(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四)推动能源领域设备更新。到2027年,完成光伏装机退役1万千瓦以上、用能设备节能改造升级2000台(套)、老旧低功率充电桩换新500个。推动老旧变电设备和输电线路改造、电网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更新,每年投资8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建委)推动石油储运企业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完成石油储运设备更新1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商务局)(五)推动环保领域设备更新。推动全市重点环境监测实验室、省控以上水质和空气自动站智能化改造提升,推动老旧实验室大型仪器、水质自动站、空气自动站等设备更新。鼓励重点排污单位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推动锅炉等特种设备除尘、脱硫、脱硝、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改造更新和脱氮设备安装。(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持续推进化工园区化工生产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到2025年完成临安天目医药港化工集聚区及钱塘区萧山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配套化工生产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经信局,钱塘区政府、临安区政府)到2027年,新增或更新各类环卫作业车410辆(台)、垃圾清运车158辆。(责任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推进叉车等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电动化、绿色化更新,2024年淘汰国二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1500台。(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积极推动混凝土搅拌车、渣土运输车新能源替代。(责任单位:市建委、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六)加快老旧住宅电梯报废更新和改造加装。定期组织开展住宅电梯摸排,加快报废更新不符合现行产品标准、安全风险高的老旧住宅电梯。将老旧住宅电梯大修更新改造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推动交付年限15年以上的老旧住宅电梯报废更新或大修改造,到2027年,报废更新或大修改造老旧住宅电梯800台以上。推进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到2027年,新增加装电梯2400台以上。(责任单位:市住保房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建委)(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和管网设施有机更新。到2027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38个。加快改造或迁建不符合规范的燃气厂站,2024年完成老旧小区燃气管道更新改造项目309个,到2027年,完成老旧燃气厂站改造或迁建5座。加快老旧水电燃气等配套基础设施管网改造,到2027年,完成老旧供水管网改造75公里、老旧污水管网有机更新72公里。(责任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建委)(八)加快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因地制宜推动市政管网等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建设,逐步完善杭州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信息平台。2024年完成170个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到2027年,新建或改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7座,完成既有生活垃圾焚烧厂超低排放改造3座。(责任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建委)(九)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和建筑施工设备更新。推进存量建筑节能改造,到2027年,力争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24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各类建筑施工工程机械设备更新改造。(责任单位:市建委、市住保房管局)(十)加快公共交通新能源化更新。每年更新电动公交车50辆,到2027年,力争全市域公交车电动化比例达到95%,始终保持主城区新能源公交车比例100%。到2027年,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出租车(含网约车)比例达90%以上,出租车(含网约车)新能源化率达90%。(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十一)推动水路运输领域设备更新。加快老旧运输船舶淘汰更新或改造,到2027年,更新新能源船舶26艘,淘汰老旧运输船舶125艘。推进岸电设施更新改造,完善新能源动力船舶配套基础设施,在主要港口码头新建或改造岸电设施37套。加快推进千吨级内河航道网设施设备更新,到2027年,完成航道数字化改造164公里。(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十二)支持道路交通运输设备更新。加快推进重点区域路网设施设备更新,到2027年,完成公路数字化改造289公里。(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加快推动老旧柴油货车淘汰更新,2024年淘汰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3000辆,到2025年,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老旧营运柴油货车。(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十三)推进轨道交通设备更新改造。推进地铁车辆、运营及安全生产等关键设备的更新改造,开展电客车架、大修项目,持续推进通信、信号、供电系统部分设备更新改造,以及关键设备电源系统蓄电池更新等,确保地铁运行效率和安全。(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十四)加快农业机械装备和设施更新。加快淘汰老旧或国二及以下柴油农业机械,到2027年,累计淘汰600台(套)以上。加快高效低耗智能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到2027年,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主要农业生产作业装备更新率达到60%以上。加快农业设施大棚建设提升,到2027年,累计建设提升面积达到2.2万亩以上。加快现代化农事(机)服务中心建设,到2027年,新建或改造省级、区域性现代化农事(机)服务中心35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十五)推进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推动高校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全面提升办学条件,到2027年,实施新建或改扩建项目7个,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办学规模和内涵式发展相适应的高校基础设施支撑体系。(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十六)提升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水平。深入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推动市属公办高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到2027年,专业设备投资规模争取较2023年增长30%以上。推动普通高校基础教育教学设备提质,严格落实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按规定配置并及时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实施中小学“午休躺睡”工程。(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十七)提升文旅设施设备水平。实施旅游景区转型提质行动计划,加大人工智能、增强现实、智能穿戴等技术的应用力度,构建智慧出游新体验。到2027年,完成索道缆车、观光车船、游乐设备、演艺设备等文旅类设备更新总投资4亿元。(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十八)开展医疗装备更新。支持各级医疗机构以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设备为重点,开展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到2027年,医疗装备投资规模争取较2023年增长30%以上,县级(含)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装备配置达标率达100%。(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九)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机构消防安防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实施公立医院病房改造,开展结构加固、室内装修、卫生间提升,完善相关附属设施。到2027年,2—3人间病房占比超过80%。(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十)加快重点场所安防设备更新。持续深化公共视频监控建设一体化改革,推进全市物联感知前端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加快重点场所及周边区域,交通枢纽,高速、国道、省道、高架等交通道路以及大型广场公园、步行街等人流密集区域的视频监控、卡口类配套安防设备更新改造。到2027年,实现城市新建或改建的前端设备智能化比例达100%,配套提升视频图像数据的存储、计算以及安全防护能力,做到农村重点区域视频监控覆盖无盲区。(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二、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到2027年,全市汽车累计以旧换新8万辆,新能源汽车年销售30万辆、渗透率50%以上;家电年销售量较2023年增长20%。(二十一)鼓励汽车以旧换新。全市每年组织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促销、巡展活动不少于10场。鼓励汽车企业推出以旧换新、购新能源车赠送充电桩等活动。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依法依规注销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持续优化完善小客车调控政策。(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二十二)推动电动自行车淘汰更新。鼓励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销售商采取旧车折价回购并出售合规新车的方式,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清理整治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改装电动自行车等行为,到2027年,全面注销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经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二十三)支持家电产品以旧换新。发挥平台企业作用,线上线下结合推动家电以旧换新,对以旧家电换购节能家电的消费者给予优惠,不断优化优惠商品品类、兑现流程,持续提升消费体验。(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信局)积极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引导商家开展无理由退换货服务承诺。(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二十四)鼓励家装消费品换新。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让利等多种方式,鼓励家居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以旧换新、旧房装修等促销活动,实施“厨卫换新”惠民工程。支持居民进行旧房装修,鼓励居民购买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马桶、智能睡眠、智能康养、智能影音娱乐等智能家居产品。持续推进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实现愿改尽改。鼓励街道、社区和居民小区设置“家装便民服务点”,推动家装样板间进商场、进社区、进平台,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直播等方式,开展线上样板间展示、宣传等营销活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建委、市住保房管局)三、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到2027年,全市累计建成再生资源集中分拣处理中心45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700个,二手车交易量增长至30万辆以上,机动车报废回收超3万辆。(二十五)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建立健全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和集散交易市场一体化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到2027年实现“县县全覆盖”。优化报废汽车回收企业布局,鼓励回收企业开展上门取车、网上回收、免费拖车等服务。完善公共机构、国有企业废旧产品、办公设备回收渠道,支持和推动回收企业与公共机构、国有企业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废旧物资统一回收平台。推动国有企业、公共单位报废车辆就地回收拆解。(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机关事务局、市供销社)(二十六)加快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放宽二手车经营主体准入标准,便利二手车交易登记,完善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布局。发展二手车出口业务,扩大二手车出口规模。推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规范化,防范泄露及恶意恢复用户信息。支持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销售企业开展二手产品鉴定、翻新维修和销售业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二十七)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推动电商企业持续开展“送新取旧”“一站式以旧换新”活动,提升以旧换新消费体验。优化完善逆向物流系统,促进废旧产品循环利用。推动二手商品进行线上流通交易,鼓励平台企业制定推动跨品类置换措施,促进闲置物品流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二十八)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鼓励对具备条件的废旧生产机械设备和零部件进行再制造,推动再制造产品高效流通。(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探索加快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残余寿命评估技术研发,推进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国资委)(二十九)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推进报废汽车、退役光伏组件、废旧家电、废旧电池、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分类利用和集中处置。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重点城市建设,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聚集化、规模化发展,鼓励各区、县(市)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由专业企业开展废旧物资回收业务 积极推动各区、县(市)落实分拣中心用地和回收网点用房,鼓励建设一批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产业园。[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经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各区、县(市)政府]四、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到2027年,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0项以上、省级地方标准10项以上,发布“浙江制造”标准40项以上,培育绿色产品及“双碳”认证企业40家以上。(三十)参与制(修)订国家、省级地方标准。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化工、氯气、多晶硅等行业能耗限额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在危险化学品设备、充电桩、燃气用具等重点用能设备领域推进国家标准升级。参与制(修)订严于国家标准的锂电池、印染产品、玻璃制品等重点用能产品能效限额省级地方标准。加强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汽车维修行业污染物排放等强制性省级地方标准的实施监督,提升准入门槛。(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三十一)提升产品技术标准。提升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品质量标准水平,参与制(修)订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电机系统、婴幼儿及儿童家具等国家标准。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重点消费品和重点领域产品的标准“领跑者”。建立健全碳标签、碳标识等标准认证体系。(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三十二)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供给。鼓励电商平台完善“互联网+二手”服务标准。落实碳排放核算、电子储能锂电子电池、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等国家标准,推动家具绿色设计、电化学储能等国家标准升级,参与制(修)订循环再利用纤维制品、再生塑料等资源循环利用标准。推进建筑垃圾、蓄电池回收处理等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商务局)(三十三)加强国内国际标准衔接。在绿色产品、新型储能、消费品等领域对标国际标准,参与制(修)订电子商务交易、绿色直播、文化旅游等领域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推动我市企事业单位参与制(修)订更多国际标准,在碳达峰碳中和、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提出更多国际标准提案。强化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与服务,加强质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内国际衔接。(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五、保障措施(三十四)加大设备更新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再贷款贴息等资金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等相关项目。(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持续实施生产制造方式转型样板项目计划,引导制造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责任单位:市经信局)统筹上级工信补助资金和市级工信专项资金,落实制造业技术改造政策,支持制造业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支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统筹上级交通补助专项资金、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奖补资金和市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支持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老旧叉车电动化绿色化更新、老旧运输船舶更新改造、新能源公交车加快更新等。统筹市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信息化专项资金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统筹上级和市级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奖补资金支持建筑节能改造。统筹住房改善专项资金,支持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推进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和既有电梯更新改造、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燃气老旧管网改造等。按规定用好上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偿)等政策,支持老旧农业机械更新。统筹各类教育补助经费,支持提升教育设施设备水平。统筹各类文化旅游和医疗机构补助经费,推进文旅设施设备和医疗装备更新。(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建委、市交通运输局、市住保房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三十五)加大以旧换新政策支持力度。贯彻落实省、市、县三级联动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按规定使用上级节能减排补助资金和市级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汽车以旧换新。统筹使用上级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资金、商贸和开放发展财政专项资金和市级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家电等领域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市)对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给予补贴。统筹上级和市级标准化管理经费,推进重点行业标准提升。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实施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持续推动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建委、市市场监管局)(三十六)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运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2024年力争全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新增800亿元左右。推动银行机构加强对绿色智能家电生产、服务和消费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汽车贷款期限和信贷额度。推动融资租赁公司发挥“融资+融物”的经营优势,强化国有融资租赁企业带头作用,为需求主体提供设备直接租赁、售后回租等金融服务。(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国资委、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三十七)加强各类要素保障。加大用地保障力度,支持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进“工业上楼”等形式促进集约高效用地,保障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需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贮存及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建设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优先确保用地需求,符合划拨条件的采用划拨形式供地,需有偿使用的应低于同类地段同类性质的供地价格。(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能要素保障,开辟节能审查“绿色通道”,实施即报即受理,加快审查审批,确保项目用能需求;通过节能技术改造产生的节能量,可用于平衡新上项目用能需求。(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完善征管措施,提升服务质效,落实落细各项税收支持政策。(责任单位:市税务局)(三十八)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聚焦各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生产的关键共性技术及科学问题,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开展重大项目攻关,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到2027年,组织实施国家和省市相关领域重大科技项目50项以上,取得重大国产化替代成果25项。提升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质效,推进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建设,合力推进产品迭代升级。(责任单位:市科技局)深入实施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每年评定省级以上首台(套)产品50项以上、市级首台(套)产品50项以上,通过保险补偿、应用奖励等政策,加大首台(套)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责任单位:市经信局)(三十九)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鼓励高端装备生产企业开展与应用领域供需对接、产品推广系列活动,促进生产制造企业和需求用户单位精准匹配。聚焦汽车、家装、家电、消费电子产品等消费品领域,鼓励企业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本文件明确的各项任务目标,如国家、省制定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有新增任务或更高目标的,遵照执行。
  • 国内连锁餐饮行业遭遇信任危机 消费者谈"精"色变
    资料图片:肯德基、永和豆浆等知名快餐企业,被曝出使用豆浆粉调制豆浆后,网上又流传武汉许多现磨豆浆是用“豆浆精”勾兑出来的。   过去的一个月,国内连锁餐饮行业遭遇信任危机,诸多知名餐饮品牌纷纷陷入“勾兑门”。先是味千拉面身陷“勾兑骨汤门”,接着肯德基又被爆出了“勾兑豆浆”,其后山西爆出95%的老陈醋均为“勾兑醋”,最后连一向在顾客中口碑很好的“海底捞”火锅也因“勾兑汤料”、“勾兑饮料”被频频质疑。这一轮针对食品消费安全的关注,都离不开“勾兑”二字,似乎“勾兑”就是假冒伪劣,必定存在食品安全质量问题。   “骨汤门”让味千拉面股价暴跌   “味千拉面的招牌汤料不是当场现熬的,而是用猪骨汤精兑水而成。”媒体报道一开始就引起消费者的强烈反响,而味千拉面因“勾兑”二字被公众置以欺骗的骂名。   “其实,我们从来没有声称汤料是现熬的。”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波说,味千拉面的汤料是用猪骨原料通过日本的先进生产工艺和专业设备熬制,再经过中央厨房生产出高品质的味千汤料浓缩液,随后配送到各家餐厅通过一定的比例还原成味千白汤。这种汤料浓缩液的日文名称叫做“猪骨汤精”,这个“精”是精华的意思,但消费者理解为等同于“瘦肉精”的“精”,由此产生了恐慌。   海底捞餐饮有限公司董事袁华强也承认,其白味汤锅汤底是由生产厂家提供的浓缩骨汤还原而成,红汤和其他底料则由海底捞自有原料厂制作,但制作过程完全符合国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尽管商家一再澄清汤料来源正宗,相关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的抽检报告也证明合格,但消费者头脑里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勾兑”的烙印。自味千拉面爆出“骨汤门”后,门店生意大幅下滑,最低时减少了三四成。而其股价一路下挫,一度曾单日下跌10%以上,市值缩水几十亿港元,股价从18港元的高位一路下挫至最低不到9港元,可谓受伤惨重。   有些“勾兑”属正常,但原料须明示   至于为何要采取“勾兑”,味千拉面的解释为,公司目前在国内有近600家门店,每天共售出约17万份拉面,如果在每家餐厅现场熬制汤料的话,既不能保证供应,也不能确保品质的统一可控。   快餐连锁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食品生产工业,相比现熬,浓缩汤料容量更小,便于运输,由于蒸发掉了大部分水分,能更好地防止微生物繁殖进而保证品质。当初日本第一家味千拉面开店时,就曾采用现熬骨汤的方式,但猪骨原汤浓重的气味对周围邻居造成了困扰。而熬汤后的废弃猪骨及油脂不但回收成本高,而且容易污染环境。   “用汤料勾兑骨汤,在餐饮业较普遍,勾兑不等于劣质。”上海市烹饪协会秘书长陈娟娟解释,用传统方式熬汤,时间长,成本高,在客流量大的店尤其是连锁企业,很难操作。相比之下,勾兑即调即用,在中心工厂制作统一原料,只要操作规范,更容易做到标准化。   陈娟娟认为,勾兑属于正常的食品操作工艺,但前提是须从有合格资质的正规厂家采购原料,包括添加剂在内的各种成分都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并做出明显标注和公示。只要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就对人体无害。   食品创新工艺不能被“误伤”   业界专家指出,此类事件的实质问题是标准化工艺与消费者预期之间的错位,颠覆了消费者的传统消费观念。许多人看到“勾兑”等字眼,往往不假思索认为“有害”。其实,这仅仅是一种“凡是传统的就是好的”的潜意识,是对现代餐饮行业的一种误解。   “标准化和规模化是现代餐饮连锁企业的发展趋势,消费者对 现做现卖 的追求更多的是对记忆中味道的留恋。事实上,采用中央厨房的加工方式既可以保障口味,也可以保障其安全性。”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郭顺堂认为。   因此,有关专家特别提醒,滥用食品添加剂害人不浅,令人深恶痛绝,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把食品行业的一切加工技术都妖魔化。只要它对人体是安全的,做成粉剂、浓缩液,吃时“勾兑”一下又何妨?大家一谈“勾兑”即色变即痛斥,这不是什么好现象,可能伤害食品行业的创新动力,最终影响的还是消费者。
  • 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与得物App成立联合质量实验室,五大维度为消费者保障品质
    近日,国内权威检验检测机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合作单位——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纺标”)与得物App成立联合质量实验室,双方将在商品质量研究、实验室技术、标准制定、商家培训、消费者科普等方面深度合作,实现质量管理领域的“强强联手”,共同提升商品质量管理能力,为消费者严格把关品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图注:天纺标与得物App成立联合质量实验室   据悉,天纺标是由国家针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两家国家级检测中心及多家科研院所重组建立,在质量检验检测领域具有60多年经验积淀,拥有CNAS、CMA、美国CPSI等检测认可资质,连续多年承担国家及各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产品质量抽检工作、各地消协的比较试验等。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会和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运动服装分会的秘书处设立在天纺标,组织起草、制修订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检验检测领域具有高度权威性和公信力。   得物App能够吸引权威检验检测机构合作,原因在于正品和品质保障能力受到行业广泛认可。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盛表示:“得物App具有和其他电商平台不一样的鲜明特色和优势,深受年轻人喜爱,我们和得物App共建联合质量实验室,是为了响应国家质量强国、激发消费活力的号召,和得物App在实验室检测、技术交流、标准制定和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助力产品和服务提质升级,增强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为促进消费活力的迸发做出贡献。”   为了保障用户买到高品质商品,得物App首创“先鉴别、后发货”“八大环节品质关卡”,通过商品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格保障品质。进入得物App仓库的每件商品,都需要经过逐件收货、品质查验、拍照留档、多重鉴别、独立绑扣、复合查验、防伪包装、打包出库等八大环节的完整服务链,在验明真伪和质量后,才能“通关”成功。比如一只包需要经过四大工序、10个质检环节、24个步骤、50多项近200个质检点,油边厚薄、五金底槽到皮料毛孔纹理等细节都要仔细检查。   在得物App的超级品质保障中心,每天都有海量商品“通关”。为了确保质量管控精准到位,得物App“八大环节关卡”采用了一套全链路信息化管理系统,商品从进入得物仓库开始,就有一个唯一身份码,这个码就是商品经过一道道品质检验的“档案卡”,每道关卡、每位员工对该商品质检、鉴别的信息,都被详细记录,此外还有全程视频监控和图片采集,全流程可追溯,保障所有环节准确而高效。   为了给质量管控提供更强有力的硬件支持,2023年得物App还正式启动质量实验室,成为唯一拥有质量实验室的电商平台,通过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中央实验台、恒温恒湿房等多个检测区域及多台专业设备,对产品进行全方位检测,范围覆盖了多类目商品,每类商品都有多项检测项目,比如消费者关心的衣物是否起毛起球或掉色、背包耐用性、鞋子耐磨性、水杯保温和密封性能等;为了保障消费者健康,实验室还建立了甲醛、pH值测试,全方位确保商品的安全性和耐用性;实验室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实验室管理标准ISO17025体系运行,工程师团队来自华测、天祥等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平均从业经验超10年,以专业能力为消费者护航品质。   由于质量管理能力行业领先、保障品质消费成效突出,得物App多次获国家层面认可。2023年,得物App被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8家单位共同评选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还获评获商务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国家发改委“新型消费发展典型案例”、工信部“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上海市质量标杆等奖项表彰。      图注:得物App超级品质保障中心   本次天纺标与得物App成立联合质量实验室,将实现质量管控领域的“强强联合”,共同提升质量管理能力,保障品质消费,让更多人得到美好事物,推动供需两端向高质量协同升级,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好高品质生活。
  • 七大领域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循环利用、标准提升等行动方案已全部出台
    导 读6月18日,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在国家发改委6月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七大领域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循环利用、标准提升等四个方面行动方案已经全部出台,31个省(区、市)都印发了本地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今年3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李超介绍,近日,经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21家部门和单位参与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凝聚合力推进行动方案落细落实。截至目前,政策体系已经构建完成,七大领域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循环利用、标准提升等四个方面行动方案已经全部出台,31个省(区、市)都印发了本地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同时,资金支持正在逐步落实,国家发改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设备更新以及节能降碳、回收循环利用重点项目;财政部预拨中央财政资金64.4亿元支持汽车以旧换新,下达5亿元支持老旧农机报废;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落实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正在开展项目审核推送。此外,标准制定正在加快推进,今年拟制定、修订的129项国家标准已全部立项,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领域标准正在进一步完善。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良好开局。”李超说,今年1-5月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5%,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超过50%;1-5月份,主要电商平台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增长超过80%,以旧换新成为推动家电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各地也新增了一大批智能化社区回收设施,回收循环利用体系更加健全。 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各类资金落地。同时,强化要素保障,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 关注!2023年进口消费品检验十大典型案例
    你的进口摩托车头盔有“CCC”标识吗?你在寻找各式各样的进口户外炊具“平替”时,是否有注意观察产品的“筷子调羹”标识?还有进口服装、有声图书选购,你注意过这几个“坑”吗?日前,厦门海关特筛选发布关区2023年进口消费品检验10个典型案例,将海关在进口商品法定检验、跨境电商渠道进口消费品风险监测等工作中查发的产品质量安全不合格问题转化为生动的案例,向大家介绍进口消费品背后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希望帮助大家增强质量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共同推动进口消费品质量安全提升。案例1:进口摩托车头盔未获CCC认证案例回放:2023年6月,厦门海关隶属邮局海关在对1批申报为安全帽的进口货物实施现场检验时发现,货物实际为摩托车头盔,但无CCC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标识,且不能提供CCC认证证书,不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邮局海关依法对该批货物实施退运处理。专家解读:摩托车头盔是摩托车乘员安全的“守护神”,对头盔外壳、缓冲层、舒适衬垫、佩戴装置、护目镜等部件有严格的要求,需通过“吸收碰撞能量性能”和“耐穿透性能”等系列安全指标的测试。根据《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描述与界定表(2023年修订)》规定,“摩托车乘员头盔”属于“车辆及安全附件”大类项下的一种产品,需获得CCC认证并施加CCC认证标识,该标识是消费者识别产品合格与否最直观的判断,建议大家加大关注。案例2:进口儿童有声图书是玩具,产品也须有“CCC”案例回放:2023年6月,厦门海关隶属东渡海关对1批进口图书实施现场查验时发现,该批货物中部分为儿童有声图书,触碰时会发出声光,货物无CCC认证标识,且不能提供CCC认证证书,不符合“有声图书产品属于图书和玩具功能相结合的产品,既应满足玩具标准要求,也应满足出版物的有关规定,其中玩具属性应符合玩具产品CCC认证要求”的有关规定。东渡海关依法对该批货物实施退运处理。专家解读:有声图书含有发声、电控等装置,具有玩具产品的特征,对部件的机械强度、理化指标有具体要求,以防止零件被误食吞咽或因破裂、变形而引发伤害等。有声图书产品属于图书和玩具功能相结合的产品,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其玩具属性及相关安全要求,建议在选购时加强安全性的甄别。案例3:金属筷子“重金属”超标案例回放:2023年8月,厦门海关隶属集同海关对1批进口食品接触产品实施现场检验,该批货物包含3款不锈钢筷子。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该三款不锈钢筷子的铅含量分别为1.70mg/kg、0.62mg/kg、0.39mg/kg,分别超过标准限量34倍、12.4倍、7.8倍,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GB4806.9-2016)的规定。集同海关依法对该批货物实施监督销毁。专家解读:铅有很强的神经毒性,而筷子是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食品接触产品,长期接触铅含量超标的筷子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受损,特别是影响儿童智力发育。海关部门将依据职责,持续加强食品接触产品检验监管,加强重点项目检测,守护进口产品质量安全。案例4:珐琅铸铁锅“重金属”超标案例回放:2023年厦门海关对进口金属食品接触产品开展风险监测时发现,一款珐琅铸铁锅的镉迁移量达0.059mg/kg,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GB 4806.9-2016)规定限量的2.95倍。相关产品最终被实施下架。专家解读: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具有很高的毒性,对人体和环境都有危害,长期接触镉可以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包括肾功能损害、骨质疏松、肺癌、前列腺癌等。镉迁移量超标常发生在瓷器的釉层,在金属材质产品中较为少见,需引起消费者重视。案例5:进口搅拌机“隐患满满”案例回放:2023年3月,厦门海关隶属东渡海关对1批进口搅拌机进行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上述产品存在配线、标记、警告标志、技术文件不合格等问题,不符合《食品机械安全卫生》(GB16798-1997)和《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 5226.1-2019)的要求,且无法进行有效技术整改。东渡海关依法对该批货物实施退运处置。专家解读:标记、警告标志等是向消费者传递如何安全使用产品、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根据要求,需要采用简体中文完整表述,消费者使用时需重点关注。机器的配线不合格,则可能误导维修保养的技术人员,带来触电危险。案例6:进口按摩浴缸“说不清道不明”案例回放:2023年4月,厦门海关隶属漳州海关在对1批按摩浴缸实施检验时发现,该批产品存在铭牌和使用说明未使用简体中文、未记载制造商或承销商信息、未体现最大进水压力等3项不合格,不符合《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通用要求》(GB4706.1-2005)、《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涡流浴缸和涡流水疗器具的特殊要求》(GB4706.73-2008)等国家标准要求。漳州海关依法监督企业进行技术整改。专家解读:按摩浴缸集浴洗、按摩效果于一体,受到消费者欢迎。根据国家标准要求,使用说明须体现最大进水压力,以保障产品安全及使用安全。铭牌和使用说明须使用简体中文,以便消费者辨识,正确操作使用。同时,铭牌还须包含制造商或承销商信息,为售后维保提供保障。案例7:“简装”进口刹车片“身份信息”缺失案例回放:2023年8月,厦门海关隶属东渡海关在对1批进口跑车用后刹车片实施检验时发现,该批货物包装盒上无产品名称、无规格型号、无制造厂名和地址、无产品数量、无适用标准号等,不符合《汽车用制动器衬片》(GB5763-2018)等国家标准要求。东渡海关依法监督企业进行技术整改。专家解读:在汽车的制动系统中,刹车片是最关键的安全零部件,牢牢守护人车安全。进口刹车片缺少相关产品标志、信息,维保人员难以进行辨识匹配,可能导致误用引发安全事故。案例8:进口儿童家居服未标识“安全技术要求类别”案例回放:2023年1月,厦门海关隶属东渡海关在对1批进口儿童家居服实施检验时发现,该批货物无中文使用说明,未标注标准编号及产品符合的安全技术要求类别(例如,GB 31701 A类),不符合《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GB 31701-2015)国家标准要求。东渡海关依法监督企业进行技术整改。专家解读:产品使用说明应能清楚地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为消费者选购、使用提供指导。根据标准要求,婴幼儿纺织产品应符合A类安全技术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应符合C类要求,以防止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婴童皮肤产生伤害。产品使用说明既是消费者的选购指南,更是厂商声明其熟知并遵守国家安全标准的体现,需要各方都引起重视。案例9:进口服装“成分标识”不符案例回放:2023年10月,厦门海关隶属集同海关在对1批进口服装实施检验时发现,产品申报的成分为100%涤纶,但检测结果显示,产品存在涤纶和氨纶混纺、涤棉混纺的情况,与申报的成分不符。集同海关依法监督企业实施后续处置,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专家解读:服装的成分与产品价格、使用和护理密切相关,是重要的产品信息。错误的成分信息可能给消费者误导,甚至造成欺骗,侵害消费者权益。海关部门将依据职责,持续加强进口服装检验监管,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例10:进口食品接触产品缺少标识案例回放:2023年8月,厦门海关隶属东渡海关在对1批进口户外用食品接触产品实施检验中发现,该批货物无中文标识,且未注明“食品接触用”“食品包装用”或类似用语,也未加贴、加印筷子调羹标志,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4806.1-2016)国家标准要求。东渡海关依法监督企业进行技术整改。专家解读:随着户外野餐、露营等活动的兴起,各类户外炊具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选购时应关注产品的标识信息,确认其符合食品接触产品的安全要求。标识信息主要包括产品名称,材质,对相关法规及标准的符合性声明,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适用时)等内容。此外,除了一眼就能识别用途的制品,如:筷子、炒锅等外,食品接触产品的标签上必须明确注明“食品接触用”“食品包装用”,或加印、加贴调羹筷子标志方式,以声明产品适合用于接触或包装食品。良好的产品标识信息既是对产品“潜在风险”的有效管控,也是对消费者使用安全的有力保障。
  • FDA建议消费者应避免使用箭牌药油和涂擦剂
    2010年5月27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警告消费者不要购买或使用一种称为 “箭牌驱风油和涂擦剂”的产品,该产品也被标记为 "Aceite Medicinal La Flecha (西班牙语) 或 "箭嘜驅風油 (普通话)"。该产品具有潜在毒性并含有两种物质:水杨酸甲脂和樟脑,如果咽下会中毒。   如果将水杨酸甲脂和樟脑涂于较大面积的皮肤上或使用时加热以增加对其活性成分的吸收,也会造成中毒。其成分特别容易使儿童中毒。   这些成分中毒的症状可能包括:腹疼、恶心、呕吐、腹泻、头疼、视力变化、头昏眼花和精神错乱。过量使用水杨酸甲脂和樟脑甚至可能有致命风险。   FDA在对该产品进行初步测试时还发现一种化合物,似二甘醇 (DEG),一种用于防冻的成分,如果咽下可能中毒。需做进一步的测试以确认二甘醇 (DEG)的存在。   该产品主要在互联网上和面向亚裔与拉丁裔的专卖店内销售。除了警告消费者不要使用或购买该产品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还在要求零售商将该产品从商店的货架上拿掉。
  • 2.5万家工业企业设备更新,山东“六大工程”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
    4月7日上午,山东省召开全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视频会议。山东将实施高水平工业技改工程、多领域装备更新工程、消费品以旧换新工程、高品质供给升级工程、高效能循环利用工程、全方位标准提升工程等“六大工程”,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利企业又惠民生。据初步摸底,今年我省2.5万多家规上工业企业有设备更新需求,每年有55万辆乘用车、2000万件电器的报废量,更新换代需求不断扩大,将创造巨大市场空间,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等多重目标。根据相关实施方案,我省将以“六大工程”为关键抓手,力争到2025年,工业重点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到35%;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00万辆以上,国三及以下非营运柴油货车基本淘汰;报废汽车规范回收拆解量达到60万辆,二手车交易量与新车销售比值达到0.8:1,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15%。实施高水平工业技改工程。我省将“一业一策”开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更新换代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分层次培育一批“数字领航”企业、5G工厂,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加快淘汰更新能耗排放不达标、安全风险隐患大的老旧装置,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能降碳技术设备,开展水效、能效等领跑者行动。实施多领域装备更新工程。农业领域,制定新一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推广使用智能终端和应用智能作业模式;交通领域,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营运柴油货车,鼓励支持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运输船舶提前报废更新;住建领域,全面梳理住宅电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方面短板,分类改造提升;教育领域,鼓励高校、职业院校购置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时更新不符合需求的老旧设备;文旅领域,加快推进游乐、演艺、广播等设备升级改造,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公共服务场所设施智慧化升级;医疗卫生领域,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推动病房改造提升。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工程。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加大新能源汽车促销力度,今年将举办促销活动60场以上,其中下乡展销30场以上;开展家电以旧换新,举办好“山东省家电消费节”,鼓励家电生产销售企业开展以旧换新等各类促销活动;开展家装消费品换新,推动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升级改造以及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高品质供给升级工程。聚焦工业母机、工程机械、农机装备等优势产业,以及医疗装备、工业机器人、节能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释放更多产能,支持家电生产企业扩大优质产品供给。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重大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装备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实施高效能循环利用工程。完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积极推行“互联网+回收”,支持耐用消费品生产、销售企业建设逆向物流体系,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推进二手商品流通交易,加强信用监管,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集中规范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场;加快发展装备再制造产业,深入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传统设备再制造,探索在风电、光伏等新兴领域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业务。实施全方位标准提升工程。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强化产品技术标准提升,优化大气、水污染物等排放控制水平,健全消费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安全、健康、性能、环保、监测等标准升级。加强循环利用标准供给,加快制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地方标准,促进废旧装备再制造;完善车辆、家电、手机等二手商品鉴定、评估、分级等流通标准,畅通产业循环。为保障工作落地落实,我省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专项资金,研究制定具体支持政策。精准高效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加大企业购进设备、器具加速折旧,购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额抵免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能保障等。
  • 乳业三大国标引发的行业争论
    “三聚氰胺”事件后,乳业标准的修改和制定工作一直备受关注。等待了大半年之久,《杀菌乳安全标准》、《灭菌乳安全标准》和《生鲜乳安全标准》三个乳业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终于出炉,但是在刚刚结束的重庆奶业高峰论坛上,一些专家和乳品企业的代表针对仅仅由伊利、蒙牛两企业制定的三大国标意见稿提出了质疑。 国家标准如何产生?   重庆奶业高峰论坛上传出来质疑:参与起草制定的企业代表只有蒙牛和伊利两家,而光明、三元却没有资格进行巴氏杀菌乳的标准制定,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标准制定背后的东西关于生鲜乳安全标准,最起码前期也应听取奶农的声音。此质疑一时之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记者就此采访了伊利和蒙牛相关负责人。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说,国家近两年一直在规范食品行业标准,尤其是乳业标准,并在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多方配合下,不断推进行业标准的完善和落实。此次新标准的制定首先旨在配合国家食品安全法的出台 同时,新标准的出台,也会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加有章可循,并将最终推动乳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他说,目前有多家企业都在参与标准的制定,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完达山等国内知名企业参与了至少10个标准的起草。“企业参与标准起草,是企业配合国家开展一些基础的技术性工作,这既是国家相关部门对伊利的信任,同时也是伊利作为乳业领军者应尽的义务。”张剑秋说。   张剑秋说,在参与起草标准的过程中,伊利始终坚持以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方针为导向,以“平衡为主,责任为先”的一贯原则约束企业的每一个行为,在按照规定的任务完成相应的标准起草后,提交国家相关部门。他说:“这之后的工作,类似下发前征求相关方意见会由国家机关部门而非企业组织实施。”   蒙牛乳业集团新闻发言人姚海涛介绍说,蒙牛接受国家委托起草标准,是一份关乎消费者利益、产品质量、企业自我、国家宏观控制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命题作文”。“这不是为我们一个企业,或者是几个企业制定的。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该承担的行业责任。有关部门的信任意味着压力和责任。”   姚海涛说:“我们尽管是起草者,一旦国家通过标准,蒙牛也必须和其他数千家企业一样,是这些强制标准的执行者。”   委托大企业起草行业标准,进而讨论修改和最后颁布实施,为国际惯例和国家惯例。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博士郭军说:“这没有什么可争议,更不应该成为个别企业炒作的由头。任何相关的企业和个人都有权申请制定草案。我也有资格去申请,当得到主管的部门同意后,我拟的草案再拿出来让大家讨论修订,最后再交由国家相关部门最后制定发布。” 修订主导权备受争议的背后   记者了解到,三个标准草案之所以引起其他乳品企业抗议,主要是在这份尚在讨论中的《杀菌乳安全标准》草案中把复原乳列入“杀菌乳”的范畴,而此前业内通称“杀菌乳”的是巴氏奶,这引起了一些主攻巴氏消毒奶市场乳企对草案内容不满,认为“个别企业左右国家标准,并以强制性标准的形式为‘复原乳’正名。”   这实质上是常温奶阵营与巴氏奶阵营的再次争吵。早在2004年两大阵营就围绕着“鲜与不鲜”开始争论不休。   “乳企长时间来的争吵不外乎是划分市场份额,有的企业更是下大力气在概念上做文章,说到底炒的是卖点,争的是利益。”呼和浩特市奶业协会秘书长巴根那一语道破天机。   他说,现在有一些人在媒体上不负责任地解释乳品概念混淆视听。他希望消费者进一步明确乳品常识并介绍说,按照产品的来源牛奶可以分为纯牛奶、调味奶和复原奶。按照灭菌方式的不同分为常温奶和巴氏杀菌奶。所谓常温奶,采用的是高温灭菌法生产出来的牛奶,在常温下也可以保存。而巴氏灭菌奶,则是采用低温杀菌方法加工而成的牛奶。   而常温奶和复原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复原乳是用奶粉还原的液态奶,其加工方式主要在鲜牛奶中掺入比例不等的奶粉和以奶粉为原料生产的调味乳两种。复原乳最早是70年代初国家农业部门的一个由欧盟支持的“营养帮助”项目,由欧盟向中国提供奶粉并在中国复原成牛奶帮助中国人增强营养。“现在多数乳品企业都不生产复原乳了,比如蒙牛和伊利由于所在地奶源丰富更不会生产复原乳,因为成本太大。”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如果产品复原乳必须标识出来,比如旺仔牛奶标识出来的就是复原乳。   由于常温奶易于保存,并且价格便宜、运输方便等优点,几年来在全国的销售呈直线上升趋势,并进一步压迫以生鲜乳和巴氏奶生产为主的企业市场。因此,常温奶和巴氏杀菌奶总有对峙。   巴根那说,两种牛奶的区别主要是灭菌方式不同,影响成分差不到哪里去。“人们喝奶主要吸收奶中的蛋白质,而不指望获取各种营养。喝了牛奶我们照样也得去吃青菜和其他食品吧。” 巴根那认为,乳企还在围绕着这两个概念去争吵实在是无趣,不过他同时认为无论是以什么原料和工艺生产出来的牛奶,都要在包装上说明,让人们明白消费。   一位参与这次乳业标准制定的专家说:“复原乳也可以通过超高温生产,当然也所以也可以列入杀菌乳的范畴。如果有业内人士认为不应该列入,可以继续探讨,现在就是探讨阶段。” 只希望喝一杯“放心奶”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博士郭军认为,三个乳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乳业健康发展,而这种关于常温奶和巴氏杀菌奶的概念的争吵则没有实际意义,只希望这三个标准在征求意见时,要多参考国际上的成熟做法,要更多征求专家的意见,如果新标准与原有国家标准相比没什么进步也就失去了意义。   郭军认为,消费者关心乳品安全,希望乳业健康发展,而不是无序竞争或者恶意争吵。比如,前不久卫生部重拳整顿“无抗奶”就是因为无休止的“有抗无抗”之争混淆视听。按照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就有规定,抗生素“不得检出”,在此情况下,“无抗”标识确实显得没有必要,可事实上存在的“有抗奶”让“无抗奶”只是为了增加卖点。“不要云里雾里地炒作概念,消费者只是希望喝上一杯放心奶。当然,乳品企业都要在开拓新产品上做宣传,但不能制造概念或者夸大产品功效而迷惑消费者。”   在内蒙古民航做财物工作的刘涛说:“我应该不会太关心乳业标准的内容,因为有可能看了也不懂,只是希望喝的牛奶是安全的,是对身体有益的。”他无奈地说,这么多年,人们喝的牛奶有的清淡有的香浓,有的号称新鲜有的主打纯正,厂家也是各说各的好,消费者也是通过媒体了解到一些模棱两可的信息,但最后也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就那么糊里糊涂喝着吧。   “我和老公买牛奶时经常会争论一番,他非得要这个菌那个因子的,我要选择口感纯正浓厚的。”呼和好特市一家广告公司经理赵菲说,随着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增多以及消费心理成熟之后才发现,其实,无论是浓的也好,淡的也好,添加了什么也好,或者什么都没加也好,只要生产工艺符合国家标准,质量安全可靠,都是好东西,也都有自己的市场。   比如,无论是复原乳还是为了保存的巴氏杀菌乳,应该都是很好的营养品,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节奏和饮食习惯选择,如果是居家、宾馆、医院等具备冷藏条件的,就可以选择巴氏杀菌奶。而携带外出,如野外作业和旅游,或在其他缺少冷藏条件的消费场合,选择保存期较长纯牛奶当然更好。
  • 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对豆袋沙发强制性标准进行审核
    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ACCC)正在对豆袋沙发(bean bags)强制性标准展开审核。   利益相关方要求在2013年10月21日(周一)前提交咨询文件的书面意见。   据悉,豆袋沙发强制性标准于1987年10月28日生效,上一次修订是在2004年12月1日。它适用于豆袋沙发的外套以及装有填充物的沙发内胆。   根据强制性标准,豆袋沙发是一种填充了大量聚苯乙烯泡沫粒子的大布包。通常豆袋沙发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形状的可以坐的袋子。强制性标准还涵盖了其他含有聚苯乙烯泡沫粒子的家居产品。   对于豆袋沙发存在的风险,如儿童可能会爬入其中,呼吸受到外套及其填充物的限制而窒息 另外,特别是小于三岁的儿童,可能吸入豆袋沙发中的聚苯乙烯粒子。豆袋沙发的填充物已经引起了一些窒息事件。   如需获得更多有关豆袋沙发强制性要求的信息,ACCC强烈建议阅读《1979年贸易操作(消费品安全标准)法规》。
  • 美因基因上市: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占率34.2%
    2022 年 6 月 22 日,消费级基因检测平台美因基因有限公司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中信建投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据了解,本次 IPO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消费级基因检测及癌症筛查服务及产品的销售、营销及商业化,投资研发公司的服务及产品,增加或扩大检测能力及产能等。这是美因基因第二次走上 IPO 之路。作为美年大健康旗下企业,美因基因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消费级基因检测与癌症筛查基因检测平台,也是目前唯一实现盈利的公司。随着国家政策推动以及国内群众疾病预防意识的不断提高,美因基因等企业所从事的疾病筛查、健康管理相关业务热度越来越高。国内唯一一家盈利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平台据招股书披露,美因基因成立于 2016 年 1 月,开始提供基因检测服务,并于 2017 年推出癌症检测服务。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美因基因公司与中国超过 340 个城市的逾 1400 家医疗保健机构合作。共进行了超过一千两百万次基因检测,2020 年平均每月进行超 24.6 万次检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累计已进行检测量计,美因基因是中国最大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平台;按于 2020 年产生的收入计,美因基因占据市场份额为 34.2%,在中国基因检测市场排名第一,高于前五家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总合。同时,美因基因也是国内唯一一家盈利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平台。能取得行业内领先的成绩,与美因基因背靠大树不无关系。美因基因的实控人俞熔,同时也是美年健康的董事长和实际控制人,美因基因招股书中介绍,两家公司是战略合作伙伴。在美年大健康的布局中,美因基因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美年大健康通过美维口腔、民生五官科布局专科,掌中医布局中医,美因基因则是基因技术的布局。在美因基因成立前期,为了强化美因基因与美年大健康之间的战略协同,借助公司的平台优势,把基因检测业务做成公司未来主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新引擎,美年大健康于大量收购美因基因股权以实现控股。2016 年 A 轮融资完成后,上海天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 33.42% 的持股比例成为美因基因第一大股东。2018 年,美年大健康以人民币 3.88 亿的价格收购天亿资产持有的美因基因全部股份。 此次交易完成后,美年大健康共计持有美因基因 50.56% 股份,成为最大股东。经过双方的双向赋能,以及核酸检测业务的发展,美因基因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渐提升,为其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美因基因开始按照公司自身发展需要引入战略投资者,同时进行股权结构优化,重组美因基因的组织架构,不再由上市公司控股,为后续独立上市创造条件。经过多轮股权转让与重组后,截至上市前,美年大健康持股比例变更为 16.39%。五成收入靠美年大健康的业务输送美因基因是一家具备综合能力的基因检测公司,实现了上中下游全产业链覆盖。图片来源于美因基因招股书美因基因业务的上游环节涉及由内部研发团队开发的技术以及与第三方合作伙伴合作开发的技术,中游环节主要为基因检测技术平台,下游环节为销售及营销网络。值得注意的是,截至招股书披露日期,美因基因的基因检测服务尚未纳入中国任何国家医疗保险计划的承保范围内。美因基因目前经营的业务主要为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与癌症筛查服务两个板块。其中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包含 ApoE 基因检测、叶酸代谢能力评估、癌症风险评估检测、其他疾病风险评估检测、非疾病相关消费级基因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检测、HPV 检测、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基因检测(BRCA1/2 基因)、个人全基因组检测 Plus、成人全外显子组测序套餐、儿童全外显子组测序套餐等 11 项;癌症筛查服务包含 Septin9 结直肠癌筛查检测、SDC2 结直肠癌筛查检测、RNF180/Septin9 胃癌筛查检测 3 项。据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2021 年美因基因收入总计 2.36 亿元,其中新冠病毒相关检测收入占比 17.56%,相比 2020 年 36.37% 的占比大幅下降。癌症筛查服务的营收则是大幅上涨,2021 年过亿元的营收为 2020 年该项营收的两倍之多。同时,招股书中也披露,美因基因的业务很大程度依赖美年大健康。就上市规则项下的关连交易而言,截至 2019 年、2020 年及 2021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美因基因向美年大健康、俞熔及二者的联系人提供服务产生的收入分别占其总收入的 53.8%、57.9% 及 47.6%。平均下来,美因基因半数的收入都是母公司的业务。其 1400 余家合作医院中,也有 500 余家来自美年大健康。虽然,在最初阶段依托美年大健康通过体检平台达到了低成本获客,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的预期,在赛道内独占鳌头,但需要依赖体检等检测渠道推动的消费基因产品,必然会在后续的市场扩张中遭遇瓶颈。招股书中还提及了其他几项公司面临的风险。自 2020 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发初期,受疫情影响及防疫政策约束,国内体检中心不得不临时关闭。虽然大部分体检中心在第二季度得以重新开业,但许多消费者顾虑新兴冠状病毒的感染风险不愿进行体检,导致体检中心消费者流量减少。根据美年大健康 2020 年的年报,美年大健康的体检中心进行的体检数目由 2019 年的 18.7 百万次减少到 2020 年的 16.6 百万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美因基因通过机构客户进行的基因检测服务的数量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这种影响也许会长期持续。此外,医疗行业普遍面临的政策法规问题也将对美因基因产生一定影响。价格战能否赢得行业竞争?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是中国基因检测市场的一个细分市场,按 2020 年的收入计,占整体市场的 3.1%。此外,2020 年中国的消费级基因检测渗透率仅为 0.8%,而美国则为 8.8%,这代表着中国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从市场格局来看,相比临床级的基因检测,消费级基因检测更加偏重于宣传并非研发,行业门槛更低,竞争也更激烈,目前约有 20 名参与者。在激烈的竞争下,消费级基因检测的选手们开始进行价格战。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报告显示,2020 年按收入计算,美因基因在中国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市场的市场份额最大,为 34.2%,远高于紧随其后的竞争对手的 10% 市占率。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 23 魔方没有美年大健康这样的合作伙伴为其输血,于是靠着低廉的价格争取客户。2017 年 8 月 8 日,完成 4000 万元 B 轮融资后仅 6 天,23 魔方就将基因检测产品的价格从 999 元降到了 499 元,直接腰斩。2018 年 3 月和 5 月,23 魔方又先后宣布完成 1 亿元 B2 轮和 6200 万元 B3 轮融资,同年 6 月 26 日再次发布降价公告,将其基因检测产品的价格从 499 元降到 299 元。不到一年的时间,23 魔方两次降价,将产品价格压缩至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也将消费基因检测的市场价格压到了极限,其举措也引起了业内广泛质疑。对此,23 魔方回应称,这次降价与烧钱补贴不同。随着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洗牌加速,基因大数据也成为消费级基因检测企业竞相逐鹿的资本,所以公司降价的目的是获取更多的用户。23 魔方的降价曾引起同行的跟进。2017 年 8 月 9 日,在 23 魔方首次降价后的第二天,微基因也将原价 999 元的基因检测产品降价到 499 元。2018 年 9 月 30 日,23 魔方也将其基因检测产品的定价由 299 元调高至了 399 元。截至 2021 年 9 月,经过各自几次提价后,微基因和 23 魔方的基因检测产品已分别涨至 799 元和 599 元。然而,持续一年多的价格战也没能撼动美因基因的地位,美因基因仍是目前国内所有消费级基因检测厂商中唯一一个已经实现盈利的公司。虽然存在着市场扩张、疫情、法规等潜在经营风险,但就目前的市场表现来说,美因基因在行业内仍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 关注消费品标准:中国标准比国际低吗
    悄然之间,国民消费升级的步伐加速,人们日常消费越来越注重品质、安全、细节。相比之下,国产消费品升级的进程有些滞后,一些消费者加入“海淘族”。  标准是质量的基准线。有人说,消费品生产升级缓慢都是标准惹的祸,因为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水平偏低。中国消费品标准真的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吗?咱们的差距在哪儿?  中国标准总体水平不低  比对中外3816项消费品安全技术指标,有3000项与国际国外要求一致  “口罩要参照欧洲EN149、美国NIOSH标准来选,净水器要买美国NSF认证的,空气净化器得选经过美国CADR认证的̷̷”北京的准妈妈冯女士有一套自己的买东西准则,对各大生活用品的各大标准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而最让她信赖的当属欧盟标准,对于中国标准,冯女士表示感觉国内标准在一些方面太宽松了、不够严,“还是有些不放心。”  中国标准的真实水平如何?  80%——国际标准的转化率(即国际标准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国内标准采纳的比例)基本超过80%。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也是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入场券。目前,我国在家用电器、照明电器、纺织品、服装、家具、玩具、鞋类产品、纸质品、洗涤用品等主要消费品行业转化率均已超过80%,有些行业甚至更高一些。  79%——安全技术指标一致性达79%。国家标准委2014年启动了消费品安全国内外标准比对行动,在首批比较的12个行业3816项指标中,有3000项左右技术指标能够与国际技术法规和标准要求保持一致性,比重为79%。  具体而言,有2299项严于国际国外,728项与国际国外一致,529项宽于国际国外,260项与国际国外存在差异。71%的指标严于或与欧盟相关指令与协调标准一致 74%的指标严于或与美国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一致 90%的指标严于或与日本、加拿大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一致。  “对比结果显示,我国消费品安全标准与国外相比总体水平并不低。”国家标准委工业标准二部主任戴红说,在储水式电热水器的防电墙要求、电压力锅、豆浆机等液态加热器的安全要求、纸质品的卫生要求等方面,中国标准甚至严于国际标准。  中国标准的水平还可从中国参与国际标准修制订的深度看出。  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介绍,目前在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烟花爆竹、制鞋、钟表等领域,我国承担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两大国际组织下属10个技术机构的主席、副主席或秘书处、联合秘书处工作。  “在这10个机构中,我们都实质性地参与甚至领头承担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田世宏说,在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新兴技术领域、玩具等热点安全领域,中国也在推进相关国际标准的研制工作。  差距在化学安全领域  国外标准从安全要素出发,力求覆盖范围最大化,中国标准长期以来局限在行业内部  为何一些消费者会形成“国外标准更严格”的印象呢?  “我国与国外标准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化学安全方面,且落后较多,而这恰恰是消费者颇为关注的领域。”戴红说。  高先生和妻子最近正在为即将出生的宝宝挑选儿童安全座椅,夫妻俩首选国外的牌子。“除了物理性能上的安全,我更关心座椅的塑料、面料等原材料是否含有有毒物质。”高先生说,化学物质的侵害看不见、摸不着但危害大,需要格外注意。  今年6月,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发布了第15批SVHC清单(需要高度关注的物质清单),至此欧盟REACH法规(《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案》)累计发布的清单中共有169种化学物质。根据REACH法规,如果物品中含有任何一种SVHC候选清单中的物质,且该物质的含量超过0.1%,则有告知消费者的义务。  以儿童安全座椅为例,我国国家标准仅针对8种可迁移元素(锑、砷、钡、镉、铬、铅、汞、硒)做出了限量要求,而欧洲则建立起了跨行业的化学品管控标准。可以说,我国消费品标准中涉及的化学危害指标不仅少且缺乏全产业链的通用要求。“尽管标准对部分化学物质进行了限量要求,但由于缺乏基础研究和伤害案例,仅能被动跟随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变化。”戴红说,我国标准仅针对产品领域进行化学安全要求,缺乏类似国外法律法规覆盖跨领域、全产业链的通用要求。  究其根本,差距源自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在标准化理念上的差异。  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注重从安全要素出发,制定跨行业领域的顶层通用法规,强调源头控制。如欧盟REACH法规、ROHS指令等,均是以安全要素为线索,涉及前后产业链和相关产品,力求安全要求覆盖范围最大化。  “而我国长期以来制定标准更多是为了服务于行业管理,以产品为线索,局限在行业内部制定安全标准。虽然围绕具体某种产品的安全要求比较全面、系统,但标准适用范围窄,既容易出现标准的交叉重复,又容易出现标准覆盖不到的空白区域。”戴红说。  另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重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消费者所推崇的美国NIOSH口罩标准就是团体标准。而在去年标准化改革方案出台前,行业标准在我国尚不具备法律地位。即使是企业自己制定、内部使用的企业标准,也须到政府部门履行备案甚至审查性备案。  “国标其实只是个进入门槛,为适应市场竞争,追求更好水平的企业标准水平往往反而更高。”戴红说。  不让标准有短板  2020年,重点领域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  消费升级,标准必须迎头赶上。近日发布的《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消费品整体质量要得到明显提升,重点领域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  “标准是动态变化的,比对工作将加快推进。”国家标准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首批中外消费品安全技术标准的比对集中在儿童用品(玩具、童鞋、童装、童车)、服装纺织、家用电器、首饰、家具、纸制品、插头、涂料等12个领域。根据《提升规划》,比对工作将逐步常态化,一方面要建立起消费品标准比对与报告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内外标准比对数据资源的建立。除了关键技术指标的对比,比对工作也将拓展至试验方法的比对验证。  重要国际标准转化速度将加快。“我们将通过建设一批消费品的标准化示范区,探索经验、树立标杆,以期推动我国消费品标准更快地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接轨,满足大家对更高品质消费品的需求。”田世宏说。  标准的结构优化也在同步推进。记者了解到,去年出台的标准化改革方案,赋予了团体标准合法身份。今后,我国将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此外,还对团体标准不设行政许可,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就于今年6月发布儿童安全座椅的团体标准,其在三个方面都严于国家标准,并增加了对pH值、甲醛、邻苯二甲酸酯、阻燃剂等化学元素的限量要求。更为可贵的是,这一团体标准得到了15家企业的认同,他们发布声明自愿执行此标准。  在企业标准方面,根据改革方案,将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推行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的视同完成备案。“希望通过这些举措,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构建更成熟的中国标准体系。”田世宏说。
  • 中国消费者协会领导实地考察食品安全检测消费者体验中心
    2014年5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组联部主任邱建国、消指部主任皮小林来到食品安全检测网消费者体验中心实地考察,由智云达公司总经理桑黎川全程陪同。两位对体验中心在建设和发展中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询问,桑总对此都一一解答。中国消费者协会领导实地考察消费者体验中心 随后,三人观看了多家权威媒体对智云达公司产品的报道,在了解到公司强大的研发团队后,两位给予了很大肯定并表示体验中心的食品检测工作一定要做好,并鼓励智云达研发、生产出更多、更先进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参观结束后,皮小林和邱建国两位领导都对体验中心给予了高度评价。 随着我国食品行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为了帮助消费者解决相关的问题,消费者体验中心应运而生。如果你也遇到或是购买到疑似的问题食品,即可以拨打4008112315热线电话咨询,在工作人员确定样品在送检范围内后,便能帮您进行免费预约,在最短的时间内帮您检测出食品的详细状况,免去您的担忧,不让食品安全问题再成为您的困扰。 另外我们还会定期组织专家给大家培训,为消费者讲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希望消费者体验中心的创建,能在食品安全检测网与消费者之间搭建一座食品安全知识普及的桥梁。欢迎大家前来体验!
  • 全面剖析:基因检测进入消费级市场的关键点
    目前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重新炒作基因检测,很多人感觉消费和资本市场对基因检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果真是基因检测市场的春天到来了吗?这一波热潮过后,基因检测能成为必需品吗?下面我从基因检测的瓶颈、模式创新和数据解读等方面和大家探讨一下基因检测成为必需品的关键转折点。   一、基因检测自身的三大瓶颈影响消费市场的热度   基因检测要想真正走进消费市场有三大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是价格不透明问题。   23andMe花了10年的时间把基因检测的价格从999美金降到了99美金,每次融资都带来新一轮的降价,99美金也是在其第4轮融资以后推出的价格。在降价之前他们的用户数是18万,降价以后短短的九个月用户就出现了成倍的增长。   23andMe实现了基因检测99美金的亲民价格   就在国外基因检测价格已经形成规范时,国内的基因检测市场却出现了乱象。在百度搜索,能看到一大堆基因检测公司,拿起电话一问,定价从几十万到几百不等。   国内的基因检测市场,一直以来都处于灰色销售地带。一方面是因为相关部门管制政策的不明朗,哪家都不愿意成为出头鸟被盯上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基因公司对于基因检测产品的定价不透明。在消费者眼里,基因检测的定价是不透明的,同时因为消费者对于基因缺乏基本知识,所以在选购的过程中,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在医院只能被动接受医生的推荐价格,在体检中心也是半信半疑,更不用提货比三家的可能了。   定价是一道过不去的槛。一边抓着服务提供商的腿,一边揪着消费者的心。技术提供商不透明的定价让服务提供商不得不把价格抬得极高 信息不对称和科学普及度低让消费者甚至把基因检测和星座算命联想到一起。   其次,基因测序的时间周期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之间还有巨大的差距   最近有一篇文章比较火,讲述了一份生物标本如何开始它的&ldquo 旅行&rdquo 直到完成了一次基因检测。需要指出的是,这位&ldquo 生物标本&rdquo 的整个&ldquo 旅程&rdquo 只花了两周时间,从运输到实验室到分析室到最后的检测报告,整个过程非常的&ldquo 高大上&rdquo 。文章没有指出来的是,这位&ldquo 生物标本同学&rdquo 走上的旅程是基因检测中关于肿瘤用药指导的应用。这种基因检测,针对的是得了癌症的患者,那么对于普通的健康人,还需要做基因检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那就要从目前市场上针对健康人群做的疾病风险预测的基因检测说起了。   Oxford Nanopore的小型测序仪,实现数个小时产出基因数据   一般市场上预测疾病风险的基因检测,只需要几百块钱和存有你唾液的棉签,就能够分析至少一项疾病的健康风险。这种风险分析通过某些疾病易感基因的遗传信息就能完成,整个周期最快一周,最慢一个月。   这里就有一个用户体验问题出来了。如果说你想要体验一次美甲,美甲师傅直接上门就能服务,但是基因检测没法当场出报告结果啊!可能很多的消费者在第一次听到基因检测这个产品的时候,都是认为和测血糖或者量血压一样,能够当场出结果,或者至少等上几个小时也行啊。很不幸,让小伙伴们失望了。   目前基因测序的成本是降下来了,但是整个基因检测的周期仍然无法做到很亲民。即便是未来可携带测序仪进入到老百姓家里,但是测序的前期DNA提取,测序样本的制备,后期的数据分析等环节都是很难做到傻瓜式操作。从目前市场上对于穿戴式设备的热捧,也许在未来不久,测序仪的发展能够走向穿戴式的方向。   新技术的日益更新,也是让基因检测价格不断降低和周期逐步缩短的推动力。Illumina已经通过HiSeq X Ten实现了1000美金的基因组测序,新型基因组分析芯片&ldquo Japonica Array&rdquo 只需要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能完成基因检测。也许商业化的推进,能让这两个瓶颈在市场上面能够找到一个消费者接受的平衡点。   基因测序的第三个瓶颈是数据分析。   笔者作为是生物信息出身的技术男,看到这个瓶颈也许就笑了,基因检测的瓶颈怎么会是数据分析呢?的确,从23andMe公布的白皮书里面能看到,基因检测使用到的数据分析技术的确不难。   一代测序技术(PCR测序)做的基因检测我就不提了(有兴趣的读者直接登录我们的奇云诺德平台就能看到,这种一代测序技术做的基因检测目前都是几分钟的全自动化生成报告流程) 芯片技术的基因检测从数据分析到产生报告,基本上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能全部搞定(有兴趣的读者直接使用R语言的软件包PredictABEL就能做完全套数据分析) 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基因检测,目前使用Churchill算法来做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也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三个小时的工作量。   难道说这个瓶颈就不存在了吗?当然不是,试想一下,目前真正懂生物信息的人,真正懂应用算法分析和解读基因数据的人,真正懂得将基因检测分析建模和优化流程的人有多少呢?在基因检测领域,瓶颈不再是成本,而是对结果的解释。   这个瓶颈之所以提出来,不是分析技术上面的难度,而是分析结果选择上面的难度。这也是造成目前每家基因检测公司在每个检测项目上面的差异,在本系列中&ldquo 你看得懂基因检测报告吗?&rdquo 部分,我会详细把这个技术瓶颈剖析开来一探究竟。   二、基因检测的商业模式仍有待创新   用一句很简单的话作为开头:基因检测产品能赚钱吗?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基因检测技术转化的历史,1994年率先在美国医疗机构中开展肠癌基因筛检,一年以后英国也开始了全面的基因筛检制度。2002年,欧盟超过70万人进行了基因检测,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推出基因检测的国际标准,同年美国已经有500多万人次接受了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成为医疗机构的标准化临床检测。   2006年,互联网巨头将基因检测带入老百姓生活,Google投资的23andMe成立,2007年基因检测公司在世界各国开始落地生根,国内开始出现&ldquo 联合基因&rdquo 等基因检测公司,到2008年,时代周刊将个人基因检测服务评为该年度最佳发明。   从传统的基因检测技术转化来看,常规的模式是进行临床疾病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应用在医疗领域的时候,针对的对象虽然是患病消费者,但是真正需要采购基因检测的还是医生,这里是&ldquo 羊毛出在狗身上&rdquo 的模式。这个市场包括单基因病检测、肿瘤个性化治疗检测、遗传性肿瘤预测检测、肿瘤早期筛查等。   从基因检测的刚需来看,辅助生殖和孕妇产前基因检测都是市场需求很旺盛的产品,也是各大医疗机构争夺的&ldquo 蛋糕&rdquo ,这部分产品必定是国家政策规范的重点,模式也基本上是&ldquo 羊毛出在羊身上&rdquo 。   除此以外,介于以上两种模式的中间,还有一些非刚需的基因检测产品,如新生儿基因检测、成人基因检测、老年人基因检测等,正在逐渐的被互联网模式推向市场。   前文提到的基因检测在定价和报告解读上的瓶颈,是模式创新的一个突破口。   卫计委和发改委对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基因检测产品,仅仅在一些刚需的检测项目上做了资质的限制,在市场定价、审批项目标准等方面都没有更进一步的举动。市面上的基因检测产品定价从数千元到万元级别参差不齐。定价的混乱和缺乏合理的解读信息,是基因检测的模式无法突破的硬伤。笔者估计这个矛盾在2015年会开始爆发,期间资本市场和基因行业会有一个洗牌的过程,本系列最后部分会对详细分析哪些行业会被颠覆。   基因检测的商业模式  三、基因检测产品和消费者痛点之间还有一段距离   消费领域需要解决痛点,如果只是提出问题,消费者是不能将其视为必需品的。目前基因检测产品存在一个很大的门槛,就是最终的解读报告能否帮助消费者解决他们的问题?而身为基因产品的研发人员也总会发问:消费者需要基因检测报告解决什么问题呢?   这就是目前基因检测产品在中国市场上一个死循环。一方面终端消费者无法理解报告的价值,另一方面检测服务商无法获知用户真正的痛点。也许这里会诞生一个第三方服务公司,那就是基因检测报告解读提供商。要出现这样的业务,需要解决一个问题:让消费者能够读懂基因检测报告。在这样的公司还没有出现之前,我们来看看普通老百姓拿到一份基因检测报告以后会如何看待报告的解读。   基因检测简单来说可以划分为诊断类和预防类。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包括遗传缺陷基因检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靶向用药基因检测等。预防类包括疾病易感基因风险评估、新生儿基因检测等。对于诊断类的基因检测,一直都是市场上各大医疗机构和企业争夺的&ldquo 蛋糕&rdquo 。   一份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普通老百姓是无法自行解读的,需要专业的医疗机构遗传咨询师或者有资质的医生来解读。例如靶向用药基因检测报告,里面出现的众多药物名称和相关基因功能说明,以及适用性、不适用性、可能适用性等说明,都需要具备专业的临床医学背景的咨询师和医师才能解读并且做出合适的诊断。   这种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国家相关的政策限制也会出台,例如CFDA对于诊断的设备,卫计委对于诊断的项目等,不仅如此,笔者预判,相关部门也会对于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进行规范和标准化,报告带来的临床诊断指导也会进一步出台技术性的规范。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有风险,但在国家相关部门的规范下,能够通过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得到保障。   针对预防类的基因检测,如果告诉普通老百姓,在知道疾病无法治愈的情况下,消费者还真的愿意知道自己患上某种疾病的风险吗?针对新生儿基因检测,虽然婴儿无法为自己选择基因检测做决定,但是父母为孩子选择知道这些信息是否真的有百利而无一害呢?   如果我们撇开目前基因检测精确度和资质问题,只是看预防类的基因检测报告内容,你会发现更多的检测项目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是让消费者过渡到诊断类基因检测做好准备,比如癌症易感基因检测套餐,消费者知道的仅仅是一个&ldquo 不太稳定&rdquo (为什么称为不太稳定,笔者这里不细说,以后会慢慢分析基因检测的技术细节,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在不同的基因检测公司得到的检测结果会有差异)的统计学概率。   另一个方向就是通过游戏和好奇心吸引消费者进行一次性的消费,这里有一个很吸引互联网投资人的故事,那就是&ldquo 先把用户圈进来,然后通过增值服务来盈利,最后利用逐步积累的大数据来建立门槛&rdquo ,这个漂亮的商业模式的确让众多的投资人掏了不少钱,但是结果如何还有待观察。预防类的基因检测有风险,但是知道风险以后出现的问题,需要消费者自己承担。   总而言之,基因检测的报告,老百姓要么无法解读和应用(诊断类的基因检测),要么满足了好奇心以后被&ldquo 卖&rdquo 给传统医疗保健行业(预防类的基因检测)。这里充满了各种的&ldquo 坑&rdquo ,基因检测确实能帮助我们解决一部分的痛点,但是前进的路是漫长的,除了用投资人的钱来填&ldquo 坑&rdquo ,基因世界的各位看官们,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静下心来(不要只想着赚投资人的钱),专注一下分析消费者的痛点,提高用户体验,让产品和市场来说话呢?   四、未来哪些行业会与基因检测深度整合?   基因检测作为最前沿的新技术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行业肯定。从目前基因检测技术的稳定性和精确度来看,市场对其认可程度还需要一段磨合期。2015年是基因检测市场推广中关键的一年,伴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基因检测的监管和规范,基因检测的应用会不断加速。下面我们逐一分析几个大宗行业。   第一、临床诊断行业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的国情咨文中宣布了&ldquo 精准医疗计划&rdquo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同时提议国家投入2.15亿进行&ldquo 百万基因组计划&rdquo 。这项计划是美国继&ldquo 人类基因组计划&rdquo 以后再次使人类医学迈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标志着基因检测开始成为临床诊断重要的标准之一。   精准医疗的目标就是要为每个病人量身打造出最优的治疗方案,使疗效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从分子角度来寻找病因,简单来说,需要对每个人进行基因检测。美国对于精准医疗的投入只是基因检测颠覆临床诊断行业的冰山一角,对于基因行业的来说,这个机遇更像是台风来临前的征兆。   第二、药物研发行业   &ldquo 精准医疗&rdquo 的另一个方向是&ldquo 精准药物&rdquo ,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最有利的治疗。开发新的有效药物不仅花费国家和企业巨额的资金,而且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药物针对的人群越来越有限,药物研发周期越来越长等。这里需要通过基因检测积累更多的数据,实现精准地开发药物,也实现从基因层面上了解病因。   第三、健康预防行业   &ldquo 精准医疗&rdquo 创建了一个庞大的患者医学数据信息库。这个巨大的资源库让临床的数据&ldquo 有迹可循&rdquo ,让疾病的根源&ldquo 有数可查&rdquo 。研究人员能够通过研究这些数据,进一步了解疾病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更合理和完善的治疗和预防方案。临床大数据的发展会促使健康预防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台阶。在我国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的基础上,基因检测在普通消费者市场上的推广能促使数据积累过程更加迅速。
  • 检测机构和雅培因“最差”之名打口水仗 消费者该信谁
    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3月26日电 由于一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报告,雅培奶粉突然被冠以“最差”之名。围绕“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关键指标是否达标”等核心问题,检测机构和雅培公司打起了口水仗,本就风波不断的奶粉市场再起波澜,消费者又纠结了,究竟该信任谁?   在以往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如果只有食品公司的自检程序或相关部门的事后调查,得出的结果往往不能令消费者完全信服。在这种情况下,由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来监督调查,确保公正的立场与不受“污染”的调查结果,就显得愈发必要。   这一次的雅培奶粉事件,起源就是一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报告,但这一事件导致的“罗生门”,或许意味着完善的第三方检测机制离我们还有点远。   指责雅培奶粉的是一家名为“CERResearch”的第三方检测机构。CER称,检测了中国市场六个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雅培产品的样品在关键指标上严重低于国家标准要求,是送检样品中最差的一个。这一结果无疑再次加重了消费者对乳制品的不信任感 同时雅培公司在产品质量的关键问题上缺乏正面回应,态度也令人难以接受。   然而,有关CER的种种疑点也随之而来。报告发布后,多名专家公开声明,称对报告内容和结果并不知情,要求撤回报告或删除以自己名义发布的内容。此外,雅培还质疑称,为什么报告中只涉及雅培品牌,其他五个品牌却未给出具体名字,由此,这份报告的出发点也成为疑点之一。   食品安全事件的层出不穷和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的高度重视,让第三方检测机构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并在公共安全事件中发挥愈发关键的作用,然而,如何保证“裁判员”自身的不偏不倚、独立权威,如何让监管的脚步尽快赶上发展的步伐,仍有一段路要走。   消费者不愿看到,被认为“最好”的产品原来一直在欺骗自己 也不愿看到,自己的正义感被任何一家机构“利用”,或无缘无故被卷入任何商业闹剧中去。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消费者希望听到多一点权威的声音,买到真正放心的产品。   雅培奶粉质量最差? 专家“辟谣”称从未发表任何观点。   相关新闻:雅培被第三方机构检测为最差奶粉 或致肠道出血及营养不良   中国年轻父母追捧的雅培奶粉竟然完全不符合国际标准,也未达到中国国家标准。昨天,第三方机构香港CERResearch公司发布报告称,其送检了从中国市场购买的六个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检测结果均不合格,雅培样品是最差的。   □检测结果   六品牌均不合格雅培喜康宝最差   CERResearch从事中国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公司 CEO Graham Earnshaw(晏格文)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公司日前从上海和香港购买了六个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邮寄到德国一个世界一流的专业检测食品安全的实验室进行成分检测和分析。   “目前,这些样品的检测数据都出来了,我们将这些数据提供给专家,由他们做出判断”,晏格文表示,目前专家的态度是,检测的6个样品中,没有一个符合中国国家标准。其中,雅培的样品被检测出是送检样品中最差的一个,完全不符合国际标准,也未达中国新国标。   雅培样品问题   酪蛋白太高疑高温处理   报告指出,根据中国标准,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最低比例不能低于60%,而雅培的喜康宝一段的最终检测结果为41%,与标准相差甚远。检测结果还表明,雅培的产品可能经过高温处理。   婴儿食用过多的酪蛋白被证实会导致肠道出血、营养不良、腹泻,并对肾脏功能造成很大压力。报告称,法国国家农业研究协会的下属机构INRA的研究总监Dr.DidierDupont是牛奶和鸡蛋的营养学专家,他对雅培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检查,并评论说样品中乳清蛋白对酪蛋白的比例很低,完全不符合标准,并且变性的程度很高。   专家   一致负面评价   美国最知名的乳品研究机构之一,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食品科学系的主席ScottRankin博士称,雅培的样品在乳清蛋白/酪蛋白比例方面,不符合中国国家卫生标准。样品可能经过超高温处理。在营养价值方面,它应当被排在送检样品中的最后一位。   “这6个样品中,雅培样品的乳清蛋白对酪蛋白比例是最低的。”新西兰基督城奥塔哥大学儿科系系主任兼教授AndrewSDay博士表示。   报告还引述了拒绝透露姓名的一位参与制定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10765-2010(其中包含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的专家说法称:雅培的样品没有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雅培回应   检测产品未在内地销售   昨天,雅培中国公司发布声明强调,雅培婴幼儿配方奶粉均是根据产品销售所在国家和市场规定的产品标准而进行生产的。CER报告中提到的雅培产品并未在中国内地销售,该被检测产品和中国国家标准有不同是不可避免的。   雅培声明还表示“严重质疑这篇报告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平性”。   雅培指出,报告没有公布其他五个产品样本的任何相关信息或检验结果 报告中也没有信息表明是受谁委托发布该报告的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无法从这篇报告中找到CER用于获得检验结果的检测方法。   “我们不会容忍任何恶意损害我们同消费者之间信任关系的行为,并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声明这样强调。   □CER反驳   雅培不符国际和中国双标准   昨天晚间,CER对雅培的声明迅速做出反驳,称CER并非科研机构,也并未就奶粉的检测给出独立观点,检测结果由海外知名第三方实验机构得出,并由多名专家进行评价。“为了确保报告内容的‘公平性’,我们已尽力和雅培取得联系,但遭到雅培的回绝。”   针对雅培的受检奶粉“不是为中国内地市场而生产和销售的”,因此不必满足中国国家标准的要求的说法,CER表示,根据检测结果和专家意见,雅培产品的样品在关键指标上同时不符合国际标准和中国标准。   对于雅培指责未公布其他样品的数据,CER称,我们是先公布雅培的检测结果,随后会公布其他品牌。   “我们绝对不是蓄意损坏雅培的名声,他们可以采取相关的行动,但是这个报告是经过实验检测且是专家的决定。”晏格文表示,“对于雅培企图将注意力从产品质量这一核心问题转移到这一不相干的事实上,我们感到很震惊。但是,为了避免任何误解的产生,我们还是想说,本次送检的中国品牌产品里,并没有主流品牌。”CER表示。   □事件进展   产品暂未下架已举报到沪粤质监局   记者昨天在家乐福、沃尔玛、红孩子等卖场和母婴网购店发现,国内配方的雅培一段喜康宝仍有销售,销售人员称并不知道上述调查报告结果。   CER称,已电话联系美国医药雅培公司位于香港的办公室,要求就产品质量问题与负责质量监控的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通话。但前台接线员均以需要实名制转接为由拒绝了联系要求。CER表示,公司应当义不容辞地接受消费者关于产品质量的任何询问,但雅培拒绝此类请求,反映出其在中国市场上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   “我们已于本月把测试结果及报告结论分别递交上海市和广东省的质量技术监督局”,晏格文告诉记者,双方均确认收到测试结果和报告结论,并表示正准备对此做进一步的调查。   记者昨天下午联系上海质监局新闻处,但一直无人接听电话 广东质监局新闻处王先生表示,目前该局对此事在调查过程中。   □专家意见   支持该检测政府部门应介入调查   “CER抽6个品牌产品到国外进行公证检测,我非常赞同支持这个做法”,乳业专家王丁棉对记者表示,国际上关于婴儿奶粉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推荐标准是6:4到7:3,母乳的比例达到8:2,而我国国标却选择了国际标准中的最低值,雅培此次的抽查比例却只有4.1:5.9,连国际标准的最低档都未达到。   王丁棉表示,至于为什么中国标准选择了国际标准的最下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乳清蛋白成本高,要求奶源也高档。而中国的标准很多都是由企业去主导参与,标准定得低企业就可少支出成本。   “我认为这个报告是可信的”。王丁棉表示,没有第三方检测数据是不敢乱说的,“该事件曝光,首先雅培应该加强检测,如果严重的话,主张先下架,否则对消费者极其不公平”,王丁棉表示,作为政府部门,也应介入此事的调查。
  • 2010年液态奶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结果公布
    8月17日,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公布2010年液态奶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结果,测评结果显示,不断曝出的质量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国内消费者对液态奶的消费信心,液态奶行业的消费者满意度只有72.49分,低于去年的76.2分。不仅三大奶业巨头均未进入前十名,去年还排名第二位的圣元品牌今年掉到了第13位,北京三元品牌名列第9位。   本次液态奶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共选取了27个品牌。区域性品牌得益、辉山、长富3个品牌位列消费者满意度前三位。调查区域包括北京、上海等22个大中城市。记者发现,这3个品牌均是地方液态奶品牌,一些消费者基本没有听说过。而在大多数消费者熟悉的大品牌中,完达山排名最靠前,也只排到第6位 三元排名第9 达能排倒数第4。三大奶业巨头排名也均不理想:光明第15位,伊利第17位,蒙牛第19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在2009年的液态奶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中,圣元品牌位居消费者满意度排名第二位,消费者满意度分数为84分。今年的排名中,圣元位居第13名,满意度分数为73.77分,直降10.23分。外界揣测,圣元品牌排名直降,也许是受到了前一段媒体爆出的“激素”事件影响。此事也说明,食品质量无小事。   和2009年满意度调查相比,本次调查把区域品牌与全国品牌放在了一起进行综合排名,这样做是否公平合理?中国质量协会用户满意度测评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调查,区域性品牌的样本数为80个,调查的3家全国性品牌样本数为200个左右,在撰写行业报告时他们对此进行了区分,但因涉及的全国性品牌较少,只有3家全国性品牌,所以综合排名时就没有再单独列出。这位负责人说:“如果从市场竞争角度看,这个排名应该区分,但这次调查主旨是围绕消费者的满意度,也就是个人喜好。实际上,消费者对全国性品牌的认可度不一定比地方品牌高,这是现实情况。满意度不高还是说明企业的产品不是那么受欢迎。”   本次测评结果显示,从行业角度看,消费者对品牌质量和形象的感知程度对测评的满意度影响较大,而感知价值对满意度的影响较弱,表明消费者对液态奶的质量和品牌最为看重,而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消费者对滥用增稠剂、香料、防腐剂等添加剂,纯度低,标志、保质期、产地、厂址等标志不清晰,生产日期更改,价格波动太快,袋装奶包装袋不够卫生、易破损、塑料有味、掉色等问题表示不满意。   调查显示,目前,消费者对液态奶消费信心较低,只有68.27分。主要表现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消费者对液态奶的消费信心较低,只有68.27分。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提振消费信心,扩大市场的有效需求,应成为政府和行业高度关注的问题。   第二,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消费者对液态奶生产中使用添加剂持完全否定态度的占35.3%,持一般否定态度的占22.1%,持肯定态度的占36%,另有6.6%的被访者表。   第三,消费者对不同杀菌方法的认知有极大误区。调查显示,采用高温灭菌法生产的液态奶似乎更被消费者所认可,达36.0%的被访者表示高温灭菌法更好,相比之下,仅有28.3%的被访者认为巴氏灭菌法更好,另外分别有26.6%和9.0%的被访者回答两种方法“说不好”或“差不多、没区别”。事实上,高温灭菌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部分的破坏了乳质,降低了营养价值,而巴氏杀菌既杀掉了对人体有害的菌群,也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菌类,特别是较完全的保留了乳类的营养成分。对此,有必要加以大力宣传,让消费者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中国质量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调查表明,在下一个阶段工作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提振消费信心、扩大市场的有效需求,应成为政府和行业高度关注的问题。
  • 食品安全已成为制约消费增长的“瓶颈”
    自3月下旬H7N9禽流感在国内一些地区爆发以后,“假羊肉”、“毒生姜”等事件也接连被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再陷舆论漩涡,居民消费信心再次受到重挫,不仅对相关产业产生了明显影响,重创了家禽规模养殖户和普通农户的家禽养殖,而且使餐饮、物流、旅游、交通等行业也受到了严重拖累。   食品安全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经济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技术含量、性能、品质的要求越高。现在,食品安全已成为制约消费可持续增长的“瓶颈”。如何消除这个“瓶颈”,把不合格的产品挡在市场的大门之外,尽快建立一个让居民安心消费和放心消费的环境,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   ⊙梁达   一、食品安全对消费的“瓶颈”影响不可低估   多年来,在分析进一步扩大消费的种种制约因素时,人们往往将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放在首位,对食品安全造成的“瓶颈”问题容易忽略。但是,近年来屡次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提醒我们,不断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使消费者对其产品或行业失去信心,导致消费需求萎缩,小则让一个企业产品销售受挫,企业破产或倒闭,大则波及整个行业的发展。比如,近来出现的H7N9禽流感就对家禽养殖业和相关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1.H7N9禽流感对居民消费造成的一些影响   目前,H7N9禽流感尽管得到有效控制,但已经对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影响集中在饮食、出行旅游和卫生习惯等三方面。   一是减少了外出活动和就餐的次数。多数居民减少或不外出就餐,并选择在本次禽流感消失前不吃鸡鸭禽类,导致鸡鸭等禽类购买和消费量比正常销售大幅减少,行业发展遭受重挫。二是一些居民减少了去商场购物次数,减少了去公园、影视院等公共场所的次数,相应消费减少,影响到服务业的发展。三是一些居民取消了出行计划,放弃了到出现疫情的省份的旅游计划,尽量避开疫情蔓延地和人口密集群,对相关地区的旅游业产生较大影响。   2.居民饮食习惯发生改变,明显减少了禽类产品的消费   虽然目前全国只有少数地区出现过H7N9禽流感,但多数居民在饮食上有所顾忌,减少了禽类产品的消费,选择其他肉类来替代,在日常饮食中也较少选用禽肉类菜式。   3.影响正常的市场销售   禽流感的出现对居民的饮食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家禽和禽蛋生意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一是禽类上市量明显减少。为了防止禽流感的入侵,有关部门采取了各种防范措施,导致货源相对偏紧,同时居民需求量急骤减少,致使上市量明显缩减。二是居民购买量减少。许多居民纷纷减少了禽类购买量甚至不买,部分地区禽类市场销售量较正常情况下的销量下降了近70%以上。   4.打乱了正常的生产链   家禽消费的陡降,必然会影响家禽的生产,影响后期家禽生产量的减少,直接影响到明年家禽的正常供应量,进而引起下一轮价格暴涨,正常的生产被打乱,使家禽等相关食品的生产供应、市场销售、价格和消费都将产生多重负效应。   二、重新审视消费环节对经济增长的制约问题   1.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力不断加大   根据生产与消费理论,生产决定消费,不仅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消费的方式,而且还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不仅是生产的目的和生产的动力,而且调节着生产,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   生产环节是经济运行的基础环节,生产什么才可能消费什么,扩大消费须率先打破制约消费的生产“瓶颈”。打破这个“瓶颈”,不仅要求生产环节始终坚持以质取胜、以信取胜、以新取胜,适应消费升级新形势谋求转型,真正生产出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而且还要将生产、消费放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一经济运行的全过程中来考量,尤其要从交换环节上下工夫,管好进入消费市场的“准生证”,真正把不合格的产品挡在市场的大门之外。   当前,启动消费,激活需求,已成为当前“稳增长”最重要、最紧迫的一项工作。如果消费不能有效启动,需求不能迅速激活,即便依靠投资拉动能够使经济企稳回升,但基础也不扎实,可持续能力不强。如果消费增长中的一些约束因素不能尽快消除,甚至蔓延,将对消费的可持续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将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2.留住国内购买力关键是要尽快营造一个放心购物的消费氛围   据统计,2012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中国游客境外消费总额达到1020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40%,比2000年增长了近8倍。   应该说,近年来各部门出台了众多刺激消费的举措,国内消费环境趋于完善,绝大多数商品的质量、品种、价格与境外同类产品相差无几,但仍然吸引不了我国高收入者。消费者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境外消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价格的原因,有消费心理的因素,有些则是深层次的。   一是国外商品质量可靠放心,产品的正宗和多样化是人们去境外购买奢侈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国内缺少叫得响的大品牌,缺少引领潮流、引领消费的新产品,国内产品升级换代没有跟上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步伐。对于品牌原产地的信赖促使多数人在境外购买奢侈品时,可以放心买到正宗的世界名牌产品。现在,境内同样商品的正宗性受到不少高端顾客的置疑,由于担心买到的是“水货”,或者其他不正规的商品,因此舍近求远到境外购物已经成为时尚。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解决了产品的供应问题,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表面看生产环节问题基本解决,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不高、品牌影响力较弱、部分产品产能过剩而实际有效供给不足,质量不过硬,正在成为生产环节上的新问题,阻挡了消费者的热情,甚至使一些消费者不得不去购买境外产品。如大量消费者涌向香港购买奶粉等商品,就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   留住居民购买力,关键是要理顺生产、流通、消费三者间的关系,建立起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居民消费潜力得到有效释放,崇尚“洋品牌”和国内消费不足的现状才能彻底改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真正获得支撑。   3.生产要不断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但更重要的是质量应放在第一位   经济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技术含量、性能、品质的要求越高,生产滞后对扩大消费的制约越明显。如近年来因难以满足消费结构升级需求,以入门级为主的国产汽车在我国汽车消费中只能充当配角,产能利用率不足,企业利润微薄。与之相对,进口汽车却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如2011年我国进口汽车(含整套散件,以下简称为汽车)103.6万辆,比上年增长27.8%。   产销对路是企业开发产品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但一旦产品好销时往往忽视产品质量,进入流通环节后一些不法商贩更是掺杂使假,赚取非法暴利,最终造成产业受损。据了解,最近出现的“假羊肉”事件,就是由于牛羊肉消费需求旺盛,价格不断上涨,生产供应跟不上旺盛的消费需求,一些不法从业者受到高额利益驱使,以便宜的其他动物肉类、甚至病死动物肉类掺入高价牛羊肉中,转卖获利,形成了一条不法肉类处理的“灰色产业链”。“病死猪”、“假羊肉”由此而生,威胁到餐桌安全和市民健康。   要真正解决这一难题,除了加强政府监管外,更需要企业践行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始终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做食品就是做良心”,企业只有守住道德底线,才能使食品行业展现新变化、新气象,提振食品安全指数和消费信心。与此同时,应重点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从养殖过程的每一个链条进行备案,使居民消费的每一块肉,都能追溯到生产源头,从制度上筑牢食品安全的底线。   三、清除食品消费障碍,保持消费可持续增长   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除了关系到个人的健康之外,它还和子孙后代的繁衍,和经济发展、国家安全都息息相关,因为一旦食品安全事件出现之后,就会引起全民恐慌,从而导致整个市场混乱,经济会受到难以弥补的影响。因此,要从生产和流通环节入手,清除消费增长的梗阻,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生产环节要加强全过程控制   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全力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把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保障人民健康、增强体质、提高生活水平和保证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相关工作,并要总结以往食品安全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加强各地区、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1)要抓好农产品源头的监督和管理。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延伸到对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初加工的监管上,通过明确的农产品标准,规范对上市农产品的检验和执法力度,杜绝不安全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和用于食品加工,严厉打击在饲料中和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违规使用化肥、农药和违法使用、添加禁止使用的化学品的行为。大力提倡发展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   (2)加强对食品生产过程的控制。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规程,将其贯彻到从原料进入、加工制造直至产成品出厂的全过程中,保证产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3)强化对食品的质量控制。根据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加强食品安全的需要,组织力量对现有食品标准进行进一步的清理、修订和补充。力求在涉及食品安全的指标上尽快与国际水平接轨。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对产品检验增加投入,更新检验手段。   (4)建立食品企业的示范工程。逐步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综合管理。当前应选择食品行业中影响食品安全较突出的产品,建立一套从原料到消费者食用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体系,在不同的地区不同根据特点建立不同的食品安全示范工程。   (5)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在全面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科技水平的同时,加强对涉及食品安全的共性和普遍性问题的研究 要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合作研究,提高快速、准确鉴定食品中危害因子的技术和能力 进一步研究病原微生物的抗性、病原的控制等预防技术和食品的现代加工、贮藏技术等。   (6)加强对食品企业的扶优治劣。对规范生产安全食品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他们创建品牌,同时通过建立“红黑榜”等制度,通过媒体曝光,帮助规范生产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也使消费者逐渐在选择食品中从以价格优先向以品牌和质量优先转变。   2.流通环节要强化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工作   (1)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与监测体系。建立统一的全国性食品安全信息与监测体系,使之能系统而全面地收集、整理食品安全方面的各种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要向社会公开,使全社会都能及时、方便地获取各种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资料。同时,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用网络或其他形式与世界各国从事食品安全工作的同行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2)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必须加强食品市场监管,严格监督执法,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的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产成品市场准入制度管理。借鉴国外相关制度,尽快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并付诸实施。为提高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应在社区广泛提倡建立规范化的超市,降低个体摊点的数量,保证和方便群众购买放心食品。   (3)要善于与媒体沟通,规范食品风险报道。监管部门要加强与媒体沟通,帮助媒体加强报道的客观、科学性,对食品安全风险的危害分析要客观公正,监管部门要及时通过媒体提供客观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危害性的分析报告。   (4)创新监管模式,创造社会监督条件。一是建设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网络平台和食品安全的短信平台,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二是稳步推进食品安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企业信用档案平台建设。三是实行食品安全信息集中发布,接受社会监督,强化食品经营业主的食品安全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 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最新进展
    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着眼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各领域的具体实施方案陆续印发。目前进展如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近日,经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21家部门和单位参与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 政策体系截至目前,政策体系已经构建完成,7大领域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循环利用、标准提升等4个方面行动方案已经全部出台,31个省(区、市)都印发了本地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标准此外,标准制定正在加快推进,今年拟制定、修订的129项国家标准已全部立项,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领域标准正在进一步完善。资金资金支持正在逐步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设备更新以及节能降碳、回收循环利用重点项目;财政部预拨中央财政资金64.4亿元支持汽车以旧换新,下达5亿元支持老旧农机报废;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落实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正在开展项目审核推送。阶段性数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出台以来,在生产和投资消费各个领域实际上都有所体现。生产方面5月份,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广播电视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0.7%和15.7%。从产品看,农产品加工专用设备产量同比增长53.6%,数控锻压设备同比增长17.2%,电子工业专用设备产量同比增长11%。在投资方面,设备工器具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5月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5%,增速比1-4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作用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加快,拉动效应大,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8%。消费方面各地消费品以旧换新配套政策陆续落地,叠加“618”网购促销,一定程度上带动5月家电、通讯器材和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销售上涨。5月份,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6.6%和12.9%,增速分别比4月份加快3.3和8.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销售实现较快增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5月份,新能源乘用车交易量同比增长38.4%。1—5月份,主要电商平台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增长超过80%,以旧换新成为推动家电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各地也新增了一大批智能化社区回收设施,回收循环利用体系更加健全。
  • 确保食品安全,“促消费”不忘“保民生”
    《食品安全法》自6月1日实施以来,各级政府部门都在积极配合着开展相关工作,虽然促进消费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最佳对策,但是各职能部门并没有为了“促消费”而忽略“保民生”,如广州市职能部门更是提出将加大力度加以整治,力保“食在广州、食得安全”的美誉。   “保民生”才能“促消费”   “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重大安全问题,绝不能有任何疏忽,而且食品安全也是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位相关工作人员如此介绍食品安全问题。   可见对于食品企业以及饮料、奶制品等相关企业来说,质量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这点从一年前三聚氰胺对于奶制品整个行业的巨大影响也可以得出。一个企业发生了三聚氰胺的危机将正在大步发展的奶制品行业一下打入了地狱,民众是谈奶色变,尤其是国产的婴幼儿奶粉产品,几乎是无人问津,直至今日众多妈妈面对国产奶还是频频摇头。据报道,现在,娃哈哈一台三聚氰胺检测设备每天就要花四五千元的试剂、耗材,还不包括电费、人力。20多台设备每天就要花上10多万元用于检测。   不管我们多么希望提升消费,如果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产品市场,谁又有胆量消费呢?!而当下对于消费的大促进,更是需要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保障。   确保食品安全必须步步为营   对此,笔者更是了解到瑞士雀巢公司研发中心的首席科学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第一命脉,雀巢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每一个细节都要严格把控,在这些细节中,分离的步骤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采用最优质的设备和最为严格的制度来保证分离的准确进行。当然,对于各项仪器的选择,我们也都是经过非常严格细致的调查和测试。”   食品安全为何将分离作为保障产品质量的最重要步骤?因为任何一个产品是否含有有害物质,不论检验手段再高明,如果分离时产生问题,那么检测的是什么就很难确定了,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有效保证质量。而且在分离过程中,分离所采用的耗材是至关重要的!   据与雀巢合作的Chrom-Matrix Inc.总裁杨育晖博士介绍:“所有知名的食品企业,包括国外的各级政府部门都是十分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而其中对于分离这个环节投入尤其重要,一但分离时发生一点偏差,最后的结果将发生质的变化,国外对于质量检测的评估主要在分离这个程序上,可见分离的重要意义,因此众多知名企业在耗材选用上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优势。”   以Chrom-Matrix Inc.众多主要产品中的固相萃取柱为例,即使是在全球竞争中也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使用B型高纯度球形硅胶 键合技术好,在SCX、WCX、WAX、SAX、PSA、aminopropyl、C8+SCX、C8+SAX(or WAX)上可谓独步天下 分析物样本回收率高,干扰少 此外,还有LC/MS/MS,GC/MS和其他技术提供售后服务。   正是拥有这样的技术与服务优势,Chrom-Matrix Inc.才能获得国际大牌的青睐,成为保障产品质量重要环节的供应商。   有此可见,这一切严格的高标准都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这对于国际知名的食品企业是最为重要的,也正是因此这些食品企业才能获得消费者的好感,成就了国际品牌。因此中国的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在工作中更是应该关注于产品的质量,这才是促进消费,提升企业实力,树立产品品牌的根本基础。
  • 野蛮生长又未火先衰,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的冷思考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JPE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039bac19-257c-4f5b-98f2-078fc9c7eb22.jpg" / /p p   2018年,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可能会倒下一批。 /p p   随着今年7月华大基因上市,让许多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也随之迅速进入到大众视野,似乎一个消费级基因检测春天即将到来,然而事实可能并不是如此。 /p p   “据我了解,市面上一些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的盈利状况堪忧”,一位基因行业资深人对GPLP君坦言,现在很多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的商业模式让他看不懂。 /p p   为何他会有如此判断?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到底怎么了? /p p   消费级基因检测:不能解决痛点的生物高科技 /p p   一大批消费级基因创业者绕开艰深的医疗科研领域,把方向瞄准消费级娱乐市场,开发出了一系列童话般的基因检测产品:检测酒量、检测唱歌跑调、基因检测天赋、基因检测抗雾霾、检测情商、检测二胎智商、检测早恋、检测网瘾、祖源检测等,然后通过互联方式进行营销推广。 /p p   GPLP君搜索天猫上基因检测相关的服务商,发现其成交量十分惨淡:最多的月成交量也就是几十单,而大多服务商月成交量的只有零星的几单,甚至有些月成交量为0的。 /p p   为什么刚刚兴起的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开局竟是如此惨淡? /p p   “不能和用户建立长期联系,挖掘用户存在的真正问题,这是很多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遇到的又一大弊端。对于用户来说,消费模式往往是一次性的,很难产生粘性。此类单纯提供娱乐加科普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自然不景气。”一位基因检测领域的创业者说。 /p p   不仅市场空间有限,实际上单纯做基因检测本身也很难挣钱。 /p p   “一个基因收集盒子成本几十元,运费几十元,再加几百元的检测、人工成本,如果收费几百元,盈利空间十分有限,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生意模式。”该创业者说。 /p p   多位基因检测行业专家也表示,这些早期消费级市场的基因检测产品要想实现大规模盈利,仅靠售卖检测产品这一条路非常艰难,最后只能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成本,比如基因检测不采用外包,建立独立的实验室,但是早期依旧成本高昂,企业难以为生。 /p p   基因+模式能否成功? /p p   或许是受互联网加的启发,GPLP君了解到,现在很多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业开始另一种加——基因+,只要能和基因粘上关系,都成了这些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商业模式。比如,保健、美容、医疗,甚至是社交、旅游、教育等等,让“传统产业”借助基因检测进行升级换代,仿佛一加上基因检测就是高科技。 /p p   然而,这种模式背后以基因检测为基础的科学性实在令人怀疑。以应用最广泛的医疗保健为例,最基本的商业逻辑是通过基因检测到用户可能存在的诸多疾病问题,然后基因检测公司针对性给出相应解决方案。但是,第一步基因检测统计患有该某种疾病概率就很有问题。 /p p   “检测者患有某项疾病的概率是根据统计学统计出来的,”一位生物学方面的专家告诉GPLP君,简单的理解,比如研究癌症和人体基因的关系时,首先通过统计大量癌症患者的基因的数据,然后进行比对,筛选出相似的基因,即选定为可能致癌的基因。 /p p   然而,现实情况是,致癌的相关因素有很多,目前人们还无法完全详尽的了解。检测者患癌症概率统计数据是通过以往不断累积数据统计的结果。而随着癌症统计样本数量不断增加,进而发现更多相似基因位点,患有癌症的概率统计也会发生变化。 /p p   目前,市面上消费级基因检测有两种测序方式:一类是对基因上部分位点进行检测,另外一种是对全部位点进行检测,即全基因组检测。GPLP君发现,目前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大多采用价格在千元左右的部分基因位点检测,基因检测位点越多,往往意味着价格也越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4f5059a6-e458-40af-83d3-4ba6470b46d2.jpg" / /p p   前者只是检测部分基因位点,患有某项疾病的概率统计结果的准确度自然要打一个问号 而后者全基因组检测也是充满疑问,因为,目前对于全基因组检测,有多少基因位点检测数据可以作为有效数据利用还不得而知。 /p p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把全基因组检测比作全宇宙,人们目前只认识了太阳系范围。”那位生物学专家还表示,人类患有某种疾病还和环境因素有关,比如肺癌的患病就和大气污染程度有很强的关联性。 /p p   另外,当患有某种疾病检测结果靠数据靠统计逼近真实情况时,优质的数据库变得非常重要。但对于当前市场上的大部分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来说,缺乏优质的数据库是普遍的现象。 /p p   “目前一些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公司很难获取优质的、最新的数据库,他们拥有的大多是旧有的数据库,所以很难获取相对准确患病概率统计数据。”一位基因检测行业人士说道。 /p p   事实上,此前就有部分专家表示,实际上医学界对消费级基因测序并不认可,不仅这个问题在中国存在,美国也同样存在。此前,23andMe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允许其通过自家 DNA 检测设备向美国客户透露其基因是否潜藏着 10 种疾病状况的风险时,美国人类医学遗传学会也提出了反对意见。 /p p   以天赋基因为例,很多检测产品中提到孩子可能有某一方面的天赋,但目前并没有任何一个医学遗传学科研结果证明什么样的基因位点会使得孩子在某方面更有天赋。 /p p   第一步基因检测的统计概率存在问题,而随后的基因+“传统行业”自然则更多的打着生物高科技的旗号,利用用户对生物高科技的信息不对称,当用户一旦深入了解后,或许就像眼下的莎普爱思一样,面临的不仅是商业道德问题,更可能的是商业模式的崩塌。 /p p   这也从正面解释了,缺乏科学性的依据,无法帮助用户解决真正的痛点,成为消费级基因检测难以火热的根本原因。 /p p   数据会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吗? /p p   如果有了优质的数据据,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就能够火起来吗? /p p   这是很多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甚至包括基因检测行业创业者的心理活动。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基因检测过程中的数据积累,认为这是又一条可行的变现道路。所以现在很多的基因检测公司呼声最高的是,把基因检测数据售卖给药厂、保险公司。但是仔细推敲一下,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变现,或许是理想大于实际。 /p p   以华大基因为例,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华大基因的销售收入,主要由四大产品系列构成:生育健康类服务9.29亿,占54% 基础科研类服务3.29亿,占19% 复杂疾病类服务3.83亿,占22% 药物研发类服务0.59亿,占4% 其他收入1061万,不足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2b3aa74d-5aec-43c3-9c8d-a69b99ddee3b.jpg" / /p p   作为基因检测数据上市龙头的华大基因,其药物研发类收入才不到6000万! /p p   这跟中国的医疗市场紧密相关——从医疗市场来讲,中国的药物研发空间十分有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统计,在2001年至2016年期间,发达国家有433种创新药上市,只有100多种在中国上市。根据药渡数据索引,自2001年到2016年,CFDA共批准上市一类化学药13个、生物药16个。国人吃的药都是绝大部分都是仿制药,一些知名药厂生产的药也是大都是仿制药,比如修正药业、仁和集团等。 /p p   另外,从数据价值上来说,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数据价值也是十分有限。目前,利用基因数据提供制药的方向主要是靶向药,即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的治疗方式(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 /p p   “在国内,真正研究靶向药的制药厂或许也就几家吧。”一位制药行业的人士表示,药厂真的需要针对靶向药的相关基因数据,他们会找一些大型医院或是疾病研究机构,他们的数据更有价值。 /p p   GPLP君在前面提到,某个基因和疾病的相关性是通过统计学完成的,但是目前的绝大部分消费级基因检测并不掌握C端患病用户的实际情况,即使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获得大量数据,对于制药公司而言指导性有限。 /p p   所以,华大基因基因数据尚且如此,目前药物研发销售收入也只有不到6000万。可以想见,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的数据对于药厂来说,价值到底何在? /p p   最后一个变现渠道是,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还可以和保险公司合作。确实,基因大数据可以辅助预测疾病发生的情况,帮助商业健康险公司干预参保人的行为,降低其患病风险,提高保险控制效率,降低赔付率。 /p p   但是真正的问题还是,现在基因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比照数据库的数据量也远未达到具有准确参考价值的程度。 /p p   当然实际中,是否是忽悠,保险公司不管,能够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拓展业务还是很乐意的 而对于基因检测公司来说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还能获得海量的基因检测数据平台。不过,在这样的考量下,保险公司的一般挑选的是市场上的知名、专业的基因检测公司或机构,比如华大、达安等。原因无他,品牌做的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db54b1c2-1a48-40ef-a7d6-1ee067391521.jpg" / /p p   华大基因的经费投入上也可看出上述差异:2016年,公司投入销售费用3.28亿,占销售毛利的32.75% 投入研发费用1.77亿,占销售毛利的17.67%。研发投入只及其营销投入的一半。体量较小的消费基因检测公司根本没有这个实力。 /p p   不能解决痛点,数据又很难变现,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否还值得投资呢? /p p   事实上,要看基因+“传统产业”如何对接优质资源,让用户产生粘性,实际的商业化还是可行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关键是如何进行甄别。 /p p   首先是看创业公司定位什么样的客户。对于一般的客户而言,消费级基因检测很难有持续的消费能力 如果是身体有疾病,一般的消费者大多会去医院等专业机构。而现在消费级基因检测后面的健康管理、美容、旅游等后续服务,也只是真正有消费能力的人才有可能实现持续消费。 /p p   其次是创业公司的营销服务能力。这是目前的整个基因检测行业的都面临的一个现状。GPLP君发现,不仅是华大,很多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人员结构都是以销售服务为主,科研比例则很低。高水平的营销团队是决定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能否以基因+的方式,让各种优势资源成功对接上到用户。 /p p   另外,有很多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并没有的自己专属的检测实验室,大都采用外包的形式。因而,消费级基因检测公司是否和行业知名公司、机构合作是也是考察其营销服务能力时的重点。 /p
  • 双重助力,推动检测行业迅速壮大!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政府监管体制改革,我国检测服务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1、检测服务业为高技术服务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根据认监委、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检测统计报表制度》,按照检测业务活 动类型,可将检测服务分为检测、检查、检定、检疫、计量和安全性评价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341f36da-a5ed-42e7-a763-fa40cd74e826.jpg" title=" 6373506681210107197368475.png" alt=" 6373506681210107197368475.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检测服务行业定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检测服务业为高技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 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检测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 服务等 9 大类。高技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高端环 节,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创新性强,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作 用突出。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对于扩大内需、吸纳就业、培 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检测服务业为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活动提供各 种支持的服务,包括检测服务、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金融 服务等各类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多个环 节,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 特点,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既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 活,也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检测服务业为科技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 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产业,具有人才 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等特点。 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 技经济深度融合的客观要求,也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经 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2、检测机构分为:监管类、企业内部、第三方检测机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按照参与主体在监管、交易过程中所处的不同地位,检测机构可分三类:①监管方检测机构、验收检测机构,包括海关、国家检验检疫局等公共 机构和组织;②企业内部检测部门,企业自主进行一部分质量控制和保证检测服务;③外部第三方检测机构,由专业的私营组织提供检测认证 服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按照检测机构股本性质,检测机构可分为国有检测机构、民营检测机构、 外资检测机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97d436f3-8664-4e6f-9e2d-b9cc5ed3dabd.jpg" title=" 6373506687030944259883419.png" alt=" 6373506687030944259883419.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3、政府监管体制改革,我国检测行业市场化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我国的独立第三方检测市场是在政府逐步放松管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 来的,随着检测行业市场化发展和政府监管体制的变革,政府逐步放开 强制性检测市场,允许合格社会检测机构进入部分强制性检测市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4、我国检测行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势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检测服务业一直存在于我国的服务业市场,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发 展,但检测服务业长期以来并未作为独立的国民经济门类,进行单独核 算。2011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政策文件,将“检测服务业”纳入高技 术服务业;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统计局关于加 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意见的通知》,由原国家质检总局负责“技术检 测服务业”统计。2013 年,国家统计局正式批复原国家质检总局、国家 认监委试行《检测统计报表制度》,试行期一年,检测服务业的统计工作 即从该年正式开始;2014 年、2017 年,国家统计局两次批复原国家质 检总局、国家认监委,批准《检测统计报表制度》继续实施,有效期均 为两年,统计工作得以继续开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年来,我国检测行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势头。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统计,2019 年,我国境内(不含港澳台)检测服务业共对社会出具各类 检测报告 5.27 亿份,同比增长 23.13%;从业人员 128.47 万人,同比 增长 9.40%;共拥有各类仪器设备 710.82 万台套,同比增长 12.16%; 仪器设备资产原值 3,681.17 亿元,同比增长 15.20%。2019 年我国检测 行业整体发展形势良好,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99407345-6f79-4104-808a-6235a6140fe2.jpg" title=" 6373506692087506012064795.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9abe7ff8-5084-4df8-8a8f-a5f99aca3f3d.jpg" title=" 6373506692088402127835550.png" / /p p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行业驱动力:监管+企业+消费升级+贸易全球化,共促检测服 务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1、内需:政府监管、企业发展、人民消费升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1.1、 政府:监管需求提升,带来检验检测行业发展新机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环境监测政策密集出台,环境检测行业迎来发展契机。随着整个社会对 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升,国家对环境监测行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加 大。“十三五”期间,环境监测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码,新环保法、水十 条、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互联网+”绿色生态等重磅政策陆续地出台。 十九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环保行业随着环 保税的推进、落地将进入严格监管阶段。目前,以空气环境监测、水质 监测、污染源监测为主体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形成了我国环境监测的 基本框架,环境检测行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食品监管政策不断出台,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稳步发展。随着我国食品制 造业和食品加工行业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人们对“健康食品”、“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国家和地方层面纷纷出 台政策、采取行动以推行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食品检测产业政策明 朗,食品检测行业稳步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8f6b9eea-7ec9-4eaa-bdfe-01e1bcb251a6.jpg" title=" 6373506695055601347429491.png" alt=" 6373506695055601347429491.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1.2、 企业:制造业快速发展+产业升级,推动工业品检测需求上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我国制造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基本维持在 50%的荣枯分水线以上,工业品使用大幅增长,将催生大量的工业品质 量检验需求。同时,产业升级将推动高新技术检测业务的上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1.3、 人民:消费升级,推动消费品及生命科学检测需求上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的不断提升,人们迎来物质生 活层面更深层次的全面升级,全社会对 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 境)越来越重视,将催生更多的消费品及生命科学检测需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72878556-e67a-4b29-9ff7-561813a90438.jpg" title=" 6373506698310840359809938.png" alt=" 6373506698310840359809938.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综上,检测报告的使用者是政府、消费者及生产制造商的下游厂商,当 这些使用主体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及产品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将会 带来检测范围扩大、指标增多等需求,从而带动检测报告数量增加、单 价上升,最终促使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2、外需:贸易全球化下,绿色贸易壁垒及全球供应链管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背景:经济持续增长与贸易全球化。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 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 趋势。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全球贸易加速发展,商品出口量激增。1990 年,全球商品出口总额为 34,670 亿美元;2019 年,全球商品出口总额 为 190,070 亿美元,是 1990 年的 5.48 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e5d3d54c-84af-466f-8728-864a9abda0d1.jpg" title=" 6373506700879099703485945.png" alt=" 6373506700879099703485945.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各国不一的贸易标准:世界贸易组织明确提出了生态贸易原则,各国都 可以保护资源环境为名而采取政策限制他国产品进口,即保护环境可以 成为各国限制他国产品入境的正当理由。国际贸易中对环保标准的要求 越来越多,国际贸易壁垒的形式正从传统关税壁垒向绿色贸易壁垒转化。 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针对电子产品、工业品、食品等设置了强 制性环保法规,相关产品出口必须出具有效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报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全球供应链管理:全球供应链(Global Supply Chain)是指在全球范围 内组合供应链,全球化的视野,将供应链系统延伸至整个世界范围,根 据企业的需要在世界各地选取最有竞争力的合作伙伴。为保障产品品质, 需要对供应链成员进行管理,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相关的检测服务, 比如整车厂需要远程监管零部件供应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贸易活动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各国不一的贸易标 准、对全球供应链的管理,催生了大量的检测需求,推动了全球检测行 业的快速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3、检测结果可靠性、经济性要求,第三方检测需求快速提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检测结果高可靠性要求:公信力是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的立身之本。第 三方检测服务的基本商业运作逻辑,是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以独立于供 需双方(如供应商与采购商、销售商与消费者)、监管双方(如政府与企 业)的第三方身份进行检测活动,将技术水平、服务质量融入自身品牌, 在供需双方、监管双方之间传递质量可靠的信息。该逻辑中最重要的一 环,即为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出具的报告能为需方、监管方所接受,而 这就要求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必须具有相当的公信力,其服务质量已为 大众所认可,概言之,公信力为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的立身之本。目前, 国内的检测服务业只有少数优质企业才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延展出较 高公信力,并为社会所普遍认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家政策不断开放,第三方检测快速发展。随着检测行业市场化发展和 政府监管体制的变革,食品、环保、医疗等各行业等检测领域不断开放, 第三方检测机构凭借快速的反应、本土化的策略、人工成本较低等优势 继续提升市场占有率,在检测市场化环境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产品多样化、全球经济化、学科交叉化趋势下,检测外包具有一定的经 济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企业方面,检测的产品种类、指标数量越来越多,这对于企业, 尤其是技术迭代快速的企业来说,将造成无法快速跟上供应链情 况与重复投入的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政府方面,目前也正将检测工作逐步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 构,能够避免大量的重复性实验室建设,打破地域限制,大大减 少检测活动的成本开支。 /p p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行业规模:全球检测规模超 2000 亿欧元,我国超 3200 亿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1、全球检测服务规模超 2000 亿欧元,消费品、农产品、油气占比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9 世纪,法国国际检验局(BureauVeritas,BV)、瑞士通用公证行(SGS)、 英国天祥集团(Intertek、ITS)的陆续设立,可视为现代检测服务业兴 起的标志。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终端花费和检测意愿度不断提升, 检测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 2009-2019 年全球检测市场数据来看,全球检测市场基本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2016 年以来保持较快增长。2019 年,全球的检测市场营业 收入达 2063 亿欧元(对应人民币市场规模超 1.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7.89%。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 IHS 预测,2020 年全球潜在检测服务业市场规模将超过 2,000 亿欧 元,细分领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200 亿欧元以上,包括消 费品、农产品、油气;第二层次:100 到 200 亿欧元,包括建筑、化学 品、矿业、制造、交通、汽车、电力;第三层次:100 亿欧元以下,包 括政府、船舶、健康、银行、其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3cfd8730-fdf3-4bf4-814f-f92cf255067d.jpg" title=" 6373506706787537414901540.png" alt=" 6373506706787537414901540.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2、我国检测服务市场规模超 3200 亿元,处于增长扩张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截至 2019 年底,我国境内(不含港澳台) 检测服务业共有检测机构 44,007 家,同比增长 11.49%。2019 年,我 国境内(不含港澳台)检测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 3,225.09 亿元,同比增 长 14.75%。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18b00eeb-b032-4bb2-8837-52cc1b5b9333.jpg" title=" 6373506709938610942797550.png" alt=" 6373506709938610942797550.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细分领域来看,新兴领域发展比较迅速,传统领域的增速放缓。电子 电器、机械、汽车、材料测试、医学、电力、能源和软件信息化等新兴 检测领域,2019 年实现收入 562.94 亿元,同比增长 23.16%,增速同 比增长 1.2pct;传统的建工建材、环保、食品、机动车、农林牧渔等领 域,虽然营收也在增长,但是收入比重在持续的下降。从机构数量分布来看,2019 年机动车的检测机构数量最多,有 9837 家,环境监测有 7295 家,建筑工程 7029 家,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 3299 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地区分布来看,经济越发达,城市化越高的区域,检测机构数量越多, 营收也越高。华东的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华南的广东地区,检 测机构分布最多,营收也最高;从机构数量分布来看,2019 年最多的是 山东省和广东省,分别以 3384 家、3381 家排列第一、第二,数量相差 较小;从地区收入来看,2019 年最多的是广东省,实现收入 450.54 亿 元,同比增长 9.42%。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体制优化改革方面,事业单位制检测机构占比持续下降,民营检测机 构继续快速发展。2019 年,我国事业单位制检测机构数量下降至机构总 数的 25.16%,而企业制检测机构数量占比提升到 67.96%,企业化发展 已经成为我国检测体系的主流模式。同时,我国民营检测机构数量已经 占据行业“半壁江山”;截止 2019 年底,全国取得资质认定的民营检测 机构共 22,958 家,同比增长 19.38%,民营检测机构数量占全行业的 52.17%;2019 年,民营检测机构实现营收 1,175.22 亿元,同比增长 26.47%,高于全国检测行业营收增速 14.75%。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61981722-35dd-4c7a-8529-3c678f8147ac.jpg" title=" 6373506712090273837270009.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68eeb3a6-64a7-42f4-9b2a-dbe54d9dce11.jpg" title=" 6373506714301511984558566.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2019 年检测行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机构有 2,220 家,同比增长 19.29%;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收入 938.86 亿元,同 比增长 28.75%。2019 年,全行业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 amp D)经费支 出总计 158.45 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参与科研项目总计 29,059 项; 拥有有效专利 63,238 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 30,108 件,同比增长 29.44%,有效发明专利中境外授权专利 251 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fa20af1e-04e5-4c79-b118-d7904fadcb7c.jpg" title=" 6373506716415455468216461.png" alt=" 6373506716415455468216461.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我国检测行业“小散弱”的基本面貌还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从人数规 模来看,就业人数在100 人以下的小微型检测机构数量占比达到 96.49%, 承受风险能力薄弱;从服务半径来看,74.44%的检测机构仅在本省区域 内提供检测服务,“本地化”色彩仍占主流。我们预计,我国检测行业还 将保持快速增长。 /p p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行业格局:市场较为分散,我国集约化发展略有成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1、客户分散+地域广泛,导致检测市场较为分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客户分散度高,企业地域布局广泛。检测服务机构提供的检测服务单价 相对较低,因此,营业规模较大的检测服务机构,具有客户数量较多且 分散的特点。而部分检测服务具有时效性要求,即检测样本须在限定时 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这就要求检测服务机构尽可能在全国各地进行多 点布局。从国内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现状来看,国内少数大型检测服务机构均有广泛的地域布局,以保障各地客户的检测需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客户的需求具有多样性。检测服务作为一门服务业,能提供多样的服务 种类是竞争力之一。检测服务业客户的需求普遍具有多样性,如汽车行 业部分内饰件需要做化学检测以明确是否含有有毒物质,部分电子器件 需要做电磁兼容检测,部分零部件需要做可靠性与环境试验。客户多样 性的需求促使检测服务机构不断拓宽检测服务范围,尽可能为客户提供 一站式综合检测服务。检测服务机构拓宽检测服务范围,一方面能够增 强市场竞争力,向优质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也能增强抗风险 能力,避免因单一品种检测市场的震荡而导致其收入的大幅波动。目前 国内大型检测服务机构一般能提供综合服务,但也无法满足大型客户的 全部需求,该类客户往往需要数家检测服务供应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为第三方独立机构,检测认证机构公信力较高,一般采用先付款后服 务的结算方式,或者部分大客户采用月结的方式,因此整个行业的现金 流好,收款压力不大。以国内上市公司华测检测、广电计量,海外龙头 英国天祥集团(Intertek)、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为例:经营性 现金流多年来呈增长趋势,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为稳定,公司现金流充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9c9831da-73c5-4432-9fb2-a08a57bcf8f3.jpg" title=" 6373506720870313747121466.png" alt=" 6373506720870313747121466.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三方检测行业毛利率相对较高。国内第三方综合检测机构检测业务毛 利率近年来大多维持在 40%以上的高水平,主要成本来自于人力成本及 少部分折旧摊销和耗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af1fb3cf-3811-4214-af00-97ef2eca5c81.jpg" title=" 6373506723018072414350587.png" alt=" 6373506723018072414350587.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2、全球检测行业发展成熟,行业 CR4 不到 1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目前,全球检测行业发展成熟,以瑞士通用公证行(SGS)、法国必维 国际检验集团(BV)、英国天祥集团(Intertek)、德国莱茵集团(Tü V) 为代表的国际第三方检测机构已经得到了市场普遍认可,在全球市场中 占据重要地位。2019 年,SGS 集团市占率为 2.95%,BV 集团市占率为 2.47%,天祥集团市占率为 1.70%,Tü V 集团市占率为 1.01%,全球检 测行业 CR4 为 8.13%。近年来,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其他检测机构的崛 起,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内主要公司市占率和 CR4 都呈下降趋势,市场 呈现分散化的趋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e262747a-07dc-4282-9356-297d07685b87.jpg" title=" 6373506725499861659598526.png" alt=" 6373506725499861659598526.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通过对 SGS、BV、Interk、Tü V 四大检测服务巨头的梳理,我们可以 发现他们的共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提供的服务多样,覆盖的行业广。目前,检测行业已经覆盖消费 品、农产品、油气、建筑、化工、矿业、交通、汽车、电力等国 民经济领域重要行业。检验服务机构通过提供全产业链覆盖的服 务、一站式的整体解决方案,扩大服务范围,提升竞争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实验室及分支机构遍布全球,员工数量众多。通过在全球设立实 验室及分支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全面综合的本地化服 务,保持自身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实现可持续性的增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44754679-17b9-474f-a46c-8fac24340239.jpg" title=" 6373506729227272273282699.png" alt=" 6373506729227272273282699.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控费良好,费用率基本保持稳定。近年来,SGS、BV、Intertek、 Tü V 的财务费用、人事费用随着营业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财务 费用率、人事费用率一直保持稳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bdc9dc98-13c5-4b31-96a1-9ddd31aa24ec.jpg" title=" 6373506731444802392828686.png" alt=" 6373506731444802392828686.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2.1、 瑞士通用公证行(SGS)(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2.2、 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2.3、 英国天祥集团(Intertek)(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略)4.2.4、 德国莱茵集团(Tü V)(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3、中国第三方检测机构集约化发展取得成效,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之下,一大批规模大、水平高、能力强的中国检 测品牌正在快速形成,检测机构集约化发展取得成效。2019 年,全国 规模以上(年收入 1000 万元以上)检测机构数量 5795 家,营业收入达 到 2478.86 亿元,规模以上检测机构数量仅占全行业的 13.17%,但营 业收入占比达到 76.86%,规模效应十分显著。近三年,规模以上检测 机构年均增幅超过 12%,2019 年营业收入平均值达到 4277.6 万元,人 均年产值达到 47.97 万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8a56009c-aaee-41e8-9335-5438e9bc27bf.jpg" title=" 6373506733609862614572667.png" alt=" 6373506733609862614572667.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吸引外资方面,近年来我国检测市场中的外资检测机构数量持续增长。 2019 年,全国共有取得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外资机构 415 家,同比增 长 23.51%;从业人员为 4.40 万人,同比增长 19.89%;实现营业收入 238.25 亿元,同比增长 18.71%。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983da376-f0ac-4d31-96b2-8f65a6469b29.jpg" title=" 6373506738454944123908931.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d38c247d-622e-4397-9f75-839e270156e2.jpg" title=" 6373506738456636859679686.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检测行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截止到 2019 年底,全国检 测服务业中上市企业数量 100 家,近两年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目前, 沪深主板上市 13 家,新三板 82 家,还有其他 5 家。其中,华测检测、广电计量、苏试试验、国检集团、钢研纳克、垒知集团是较为综合的第 三方检测公司,2019 年合计市占率为 2.03%,同比增长 0.08pct;安车 检测、中国汽研主要服务汽车领域检测;金域医学、迪安诊断主要服务 医学领域检测;苏交科主要服务轨交领域检测;电科院主要服务电器领 域检测;建科院主要服务建筑领域检测。我国检测服务市场更为分散, 未来随着行业整合,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5e18c73b-80ba-421a-bdad-2f91f1c86c41.jpg" title=" 6373506742661982971626842.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c91dec1e-1a15-40eb-8d3e-5c55632ef659.jpg" title=" 6373506742661385069154260.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3.1、 华测检测:国内民营第三方检测龙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华测检测是一家集检测、校准、检验、认证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 第三方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截至 2019 年 底,公司在全国拥有化学、生物、物理、机械、电磁等领域近 140 个实 验室,集团及各分子公司每年出具超过 200 万份具有公信力的检测认证 报告,服务客户 10 万多家。受益检测需求向好,华测运营效率持续改善,业绩快速提升。2019 年, 华测检测实现营业收入 31.83 亿元,同比增长 18.74%;实现归母净利 润 4.76 亿元,同比增长 76.45%;毛利率为 49.41%,同比增长 4.61pct, 净利率为 15.20%,同比增长 4.66pct。费用方面,2019 年华测检测销 售费用率为 19.00%,同比增长 0.11pct;管理费用率为 16.44%,同比 增长 1.41pct;财务费用率为 0.24%,同比下降 0.56pct;研发费用率为 9.44%,同比增长 1.16pct。2019 年,华测检测员工总数达到 9,357 人, 同比增长 12.05%;应收账款为 7.58 亿元,对应周转率为 5.10%,同比 下降 0.65pct。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华测检测的业务按照行业可分为四大业务板块,包括生命科学、贸易保 障、消费品、工业测试,涵盖食品、环境、医学、消费品、工业品、建 筑工程等诸多细分领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生命科学检测:包括食品/农产品/保化(食品、药品、日化产品、 农产品、保健品、饲料、食品包装和接触材料检测及认证,工业 化学品、农药等测试评价)、医学/生命安全(分子及基因检测、 诊断,药效、毒理学,生物分析,职业安全卫生,健康体检,医 疗器械代理、注册、咨询)等领域。2019 年,华测检测生命科学 检测实现收入 17.63 亿元,同比增长 23.68%;毛利率为 47.19%, 同比增长 7.55pct。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工业品测试:包括工程(建材与工程检测、检验及认证,特种设 备无损检测,风电机组检测及监造)、环境(环境检测与咨询, 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委托运行等)、电 器/工业品(安规检测,EMC 检测,CCC 认证,CB 测试,国内 国际贸易货物检测鉴定评估,有害生物管理,计量校准、尺寸测 量及仪器维修及相关领域检测分析)、交通运输(汽车整车及其 零部件检测,金属分析,船舶及工程,货物适运鉴定)等领域。 2019 年,华测检测工业品测试实现收入 5.62 亿元,同比增长 12.32%;毛利率为 40.22%,同比增长 2.12pct。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消费品测试:包括有害物质检测,可靠性与失效分析,金属材料 检测,非金属材料分析,纺织品、鞋类、箱包检测,玩具、婴童 产品、学习用品、家具、餐厨具等食品接触材料及杂货检测。2019 年,华测检测消费品测试实现收入 4.25 亿元,同比增长 8.84%; 毛利率为 52.08%,同比增长 3.32pct。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贸易保障检测:提供体系认证、产品认证、贸易合规解决方案、 验货及审核、司法鉴定、口岸服务、海事服务、电子认证、节能 减排及温室气体等服务。2019 年,华测检测贸易保障检测实现收 入 4.34 亿元,同比增长 18.82%;毛利率为 67.69%,同比下降 2.16pct。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4b8407b6-8e9f-45a0-b28f-f8694e2b9e0d.jpg" title=" 6373506753697499946137022.png" alt=" 6373506753697499946137022.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3.2、 广电计量:国有第三方计量检测机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广电计量始建于 1964 年,是原信息产业部电子 602 计量站,经过 50 余年的发展,2019 年成功登录 A 股市场,现已成为一家全国化、综合 性的国有第三方计量检测机构,专注于为客户提供计量、检测、认证以 及技术咨询与培训等专业技术服务,在计量校准、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电磁兼容检测等多个领域的技术能力及业务规模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a55561eb-2877-46a8-9ad1-487b281ff324.jpg" title=" 6373506755912739497439672.png" alt=" 6373506755912739497439672.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0582e048-20b3-4f45-9f70-baeece973caf.jpg" title=" 6373506761889725884997721.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41e77d38-c4c7-42f5-b143-8df754375764.jpg" title=" 6373506761892414011768476.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9b066f53-438e-4ece-a76e-1dd3c6bacd5d.jpg" title=" 6373506761892015741768476.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广电是国内服务市场范围最广、服务资质最齐全的大型第三方计量校准 机构之一。服务范围全面覆盖电磁学、无线电学、时间频率学、光学、 几何量学、力学、热学、化学、声学、电离辐射十大计量校准专业领域, 在无线电学、时间频率学、电磁学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底蕴。2019 年, 广电计量的计量业务实现收入 4.70 亿元,同比增长 26.35%;毛利率为 45.13%,同比下降 6.85pct。未来,广电将在计量服务领域进一步加大 市场网络布局,有望成为具有行业领导力的计量校准龙头企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检测服务:包括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检测、化学分析、食品检 测、环保检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可靠性与环境试验:国内规模最大的服务机构之一,在元器件筛 选与失效分析、可靠性试验工程、环境试验等专业领域具有国内 领先的一站式服务能力。2019 年,广电计量可靠性与环境试验业 务实现收入 4.67 亿元,同比增长 31.96%;毛利率为 52.53%, 同比下降 2.66pct;主要是因为失效分析及元器件筛选业务增长 较快,特殊机构比测项目取得突破。未来,广电将围绕新兴信息 产业、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打 造国内领先的可靠性与环境试验服务平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电磁兼容检测:对检测设备或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干扰和抗干 扰两个方面能力的评价,广泛运用到电子电器、汽车、通信行业、 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行业。2019 年,广电计量电磁兼容检测业 务实现收入 2.00 亿元,同比增长 16.86%;毛利率为 61.64%, 同比增长 1.66pct;主要是因为特殊机构整车大部件项目获得较 大突破,新增移动试验室、混响室、 300kV 静电等大型实验室 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化学分析: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元 素进行检测,广电已获得多家家电品牌企业、整车制造企业的认 可。2019 年,广电计量化学分析业务实现收入 1.22 亿元,同比 增长 25.49%;毛利率为 49.66%,同比下降 10.48pct;主要是因 为成功拓展 vivo、OPPO、海康威视等知名大客户;与青岛四方 机车、长春轨道客车、唐山机车等主机厂进行科研项目合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食品检测:包括营养物质检测、有害物质检测、辅助材料及食品 添加剂检测等。2019 年,广电计量食品检测业务实现收入 1.25 亿元,同比增长 46.21%;毛利率为 23.13%,同比增长 9.69pct; 主要是因为全年中标 184 个政府项目,西安、南宁等新培育区域 市场突破明显,市场影响力较快提升。未来,广电将继续加强农 产品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完善全国食品实验室布局,争取高 端资质,有望成为一流食品检测服务提供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5)环保检测:连续或者间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性质、浓度,观 察、分析其变化及对环境影响并出具检测数据与结果的过程。 2019 年,广电计量环保检测业务实现收入 1.48 亿元,同比增长 50.08%;毛利率为 34.53%,同比增长 7.22pct;主要是因为全 年中标 135 个项目,在基站电磁辐射检测、场地调查、机动车尾 气检测等领域快速增长。未来,广电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大 服务网络布局,拓展服务能力范围,打造集环保咨询、环保检测、 环境影响评价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1b3a345d-d306-4585-b67f-70f873228957.jpg" title=" 6373506766605431218132096.png" alt=" 6373506766605431218132096.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3.3、 安车检测:国内机动车检测提供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安车检测创建于 2006 年,2016 年成功上市;立足于汽车后市场,面向 智能交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向机动车检验机构提 供机动车检测业务解决方案、向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提供行业监管解决方 案、向社会培训机构提供驾驶员考试系统解决方案、向维修行业提供智 能的维修行业服务与管理解决方案、向政府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环境监测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0ad1f597-9cec-4ff1-a9be-fa931b0c698d.jpg" title=" 6373506769387114431896552.png" alt=" 6373506769387114431896552.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汽车检测行业持续向好,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受益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 长、在用车车龄增长,检测频次增加拉动在用车检测需求;行业标准或 规范升级,带来存量检测设备更新改造的需求;政府“简政放权”、“三 检合一”政策的推行,以及定价权逐步放开,加速民营资本建设机动车 检测站;《遥感检测法》的实施,为机动车检测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公司业绩持续快速增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9 年,安车检测实现营业收入 9.73 亿元,同比增长 84.30%;实现归 母净利润 1.89 亿元,同比增长 50.60%;毛利率为 42.21%,同比下降 6.83pct,净利率为 18.96%,同比下降 4.70pct。费用方面,2019 年广 电计量销售费用率为 10.63%,同比增长 0.62pct;管理费用率为13.50%, 同比下降 3.78pct;财务费用率为-0.47%,同比增长 0.56pct;研发费用 率为 5.42%,同比下降 0.02pct。2019 年,公司员工总数达到 1,045 人, 同比增长 10.70%;应收账款为 2.03 亿元,对应周转率为 6.69%,同比 增长 0.01pct。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安车检测主要产品包括机动车检测系统、检测行业联网监管系统、机动 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与智能驾驶员考试与培训系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机动车检测系统:市场已覆盖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其 余全部 31 个省级行政区划,主要客户包括全国各地的机动车检 验机构、汽车制造厂、科研机构、维修企业以及交通、环保和公 安等行业管理部门。2019 年,安车检测机动车检测系统实现收入 9.14 亿元,同比增长 86.78%;毛利率为 42.31%,同比下降 6.36pct。安车通过拓展新增传统机动车检测设备业务、服务存量 检测站升级改造,传统机动车检测系统销售保持稳定增长,持续 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机动车检测服务:通过投资并购,加速向下游运营服务领域延伸。 2018 年,安车收购兴车检测 70%股权切入机动车检测站运营之 后,参与设立德州常盛新动能产业基金,用于机动车检测站收购 与运营,公司业务由传统机动车检测系统供应向机动车检测服务 运营领域延伸。2019 年,安车检测机动车检测系统实现收入 965.92 万元,同比增长 903.20%;毛利率为-7.03%。2020 年, 安车将完成收购临沂市正直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临沂市兰山区 正直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临沂市河东区正直机动车检测有限公 司、山东正直二手车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山东正直汽车保险代理 有限公司 70%股权;机动车检测服务业绩有望快速提升。 /p p br/ /p
  • 用碳标签打造低碳消费的“桥梁”
    中国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作为推动绿色低碳消费的重要工具,碳标签的发展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将起重要作用。 目前,许多消费产品都有能效标签。今后,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相对应,产品除了能效标签,还需要逐步加上碳标签。碳标签是以标签的形式将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化展示出来,为消费者提供判断标准,从而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环保的商品。 中国碳标签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已逾10年。2009年全球首个产品碳足迹方法标准PAS2050中文版的发布推动了碳标签制度在中国的试点工作;同年环保部宣布实施产品碳足迹计划,对符合的产品加贴低碳标签。2018年制定和发布的《中国电器电子产品碳足迹评价》《中国电器电子产品碳标签评价规范通则》,提出“引导绿色消费”的目标,确定电器电子行业“碳足迹标签”试点计划。2019年4月中国碳标签正式在部分产品上使用,主要包括 LCD 显示器、手机等电器电子产品。 目前政府和企业是减少碳排放的主力军,碳减排政策主要针对生产侧,直接针对消费排放的规制手段比较少。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与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依然较快,仅依靠政府强制企业降低能源消耗来降低碳排放会影响经济增长。碳标签可有效将产品的环境信息直接告知消费者,将消费者纳入碳中和的体系中,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需求倾向会引导和倒逼企业注重绿色生产,形成一个减排的良性循环。因此,碳标签有助于改善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低碳发展搭建了一座桥梁。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碳标签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碳标签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中国市场上大多数碳标签属于对低碳产品认证批准类的碳标签,而并非标明产品从原材料、研发设计、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无法根据碳标签合理评估自身直接或间接消费该商品所产生的碳排放。 其次,碳标签的施行范围非常有限。目前仅有部分产品(如电子产品)贴上了碳足迹标签,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众多产品,比如食品、纺织品以及其他日用品等并未涉及。作为倡导低碳消费的重要政策工具,碳标签的发展还需要扩大产品的实施范围。 再次,碳标签相关的配套政策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还没有明确针对碳标签制度施行与推广的法律法规,关于碳足迹的核算标准也仅仅停留在一些电子产品(LED照明产品)等。碳标签在未来将会涉及到进出口贸易,关于碳足迹的核算也应当与国际上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碳标签作为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政策工具之一,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对碳标签产品的态度和购买意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公众对不同碳标签的态度和支付意愿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在受访者中80%以上的消费者愿意为碳标签产品多支付费用。这说明碳标签产品将具有较好的消费者市场和发展前景。因此,应该加强对碳标签的宣传推广,如通过电视媒体、社区宣传海报、产品广告等普及碳标签知识,让公众了解碳标签对引领低碳消费的作用。 另外,上述研究还发现,在不愿意购买或多支付碳标签产品的受访者中,认为政府应该为低碳消费买单的是最大原因。因此,在碳标签试点初期,政府也可以给予生产碳标签产品的企业或购买碳标签产品的消费者适当的补贴,减轻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消费者购买碳标签的溢价成本,引导和鼓励企业低碳生产模式转变的同时,让碳标签产品可以在消费者中更好地推广开来。从而使政府、企业、消费者都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 关于中国碳标签发展策略的建议有以下几点。首先,由政府牵头制定碳足迹标签统一标准,并提供技术支持。碳标签的标准化需要生产商具有完备的技术条件,可精准测算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目前许多企业还不具备测度产品碳标签的完备技术,给商品加注碳标签的额外成本将企业带来压力。在碳标签施行初期,政府可以考虑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财政补贴,在全国范围统一碳足迹标签的测算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依据。 其次,完善并逐步出台对各类产品碳标签的配套政策法规。目前仅对电子产品及LED照明产品和服务,有出台相关的碳足迹核算准则及相关政策,而消费者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商品种类繁多,需要逐步制定各类产品碳标签的配套政策法规,普及并推广碳标签在各类产品中的广泛应用。 最后,需要加快开展碳标签产品试点工作。碳标签对于中国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碳标签推广经验,优先在一线城市展开碳标签产品的试点工作,宣传碳标签在促进低碳消费和减少碳排放方面的作用,积极发挥碳标签制度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
  • 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目标,明确了5方面20项重点任务。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现就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制定如下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部署,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合各类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依靠市场提供多样化供给和服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支持力度,打好政策组合拳,引导商家适度让利,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品设备,提升安全可靠水平,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加快制定修订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领域标准。统筹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消费者接受程度,有序推动标准落地实施。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二、实施设备更新行动(一)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广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严格落实能耗、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二)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围绕建设新型城镇化,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以住宅电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城市生命线工程、安防等为重点,分类推进更新改造。加快更新不符合现行产品标准、安全风险高的老旧住宅电梯。推进各地自来水厂及加压调蓄供水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有序推进供热计量改造,持续推进供热设施设备更新改造。以外墙保温、门窗、供热装置等为重点,推进存量建筑节能改造。持续实施燃气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地下管网、桥梁隧道、窨井盖等城市生命线工程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建设。加快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改造。(三)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持续推进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支持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加强电动、氢能等绿色航空装备产业化能力建设。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大力支持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完善新能源动力船舶配套基础设施和标准规范,逐步扩大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生物柴油动力、绿色甲醇动力等新能源船舶应用范围。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结合农业生产需要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阶段,扎实推进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加快农业机械结构调整。(四)提升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严格落实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保质保量配置并及时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推进索道缆车、游乐设备、演艺设备等文旅设备更新提升。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三、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五)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畅通流通堵点,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组织开展全国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鼓励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并引导行业有序竞争。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推进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交互系统建设。(六)开展家电产品以旧换新。以提升便利性为核心,畅通家电更新消费链条。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开设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新专区,对以旧家电换购节能家电的消费者给予优惠。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给予补贴。加快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七)推动家装消费品换新。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让利等多种方式,支持居民开展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持续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积极培育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费。推动家装样板间进商场、进社区、进平台,鼓励企业打造线上样板间,提供价格实惠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四、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八)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支持耐用消费品生产、销售企业建设逆向物流体系或与专业回收企业合作,上门回收废旧消费品。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支持建设一批集中分拣处理中心。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推广上门取车服务模式。完善公共机构办公设备回收渠道。支持废旧产品设备线上交易平台发展。(九)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持续优化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促进便利交易。大力发展二手车出口业务。推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规范化,防范泄露及恶意恢复用户信息。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企业建立健全平台内经销企业、用户的评价机制,加强信用记录、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共享。支持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二手交易、翻新维修等业务。(十)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鼓励对具备条件的废旧生产设备实施再制造,再制造产品设备质量特性和安全环保性能应不低于原型新品。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技术工艺,提升再制造加工水平。深入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传统设备再制造,探索在风电光伏、航空等新兴领域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业务。加快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残余寿命评估技术研发,有序推进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十一)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引导低效产能逐步退出。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支持政策,研究扩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制度覆盖范围。支持建设一批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积极有序发展以废弃油脂、非粮生物质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液体燃料。探索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再生塑料、再生金属等再生材料使用情况信息化追溯系统。持续提升废有色金属利用技术水平,加强稀贵金属提取技术研发应用。及时完善退役动力电池、再生材料等进口标准和政策。五、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十二)加快完善能耗、排放、技术标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制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动态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加快提升节能指标和市场准入门槛。加快乘用车、重型商用车能量消耗量值相关限制标准升级。加快完善重点行业排放标准,优化提升大气、水污染物等排放控制水平。修订完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制修订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完善风力发电机、光伏设备及产品升级与退役等标准。(十三)强化产品技术标准提升。聚焦汽车、家电、家居产品、消费电子、民用无人机等大宗消费品,加快安全、健康、性能、环保、检测等标准升级。加快完善家电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大力普及家电安全使用年限和节能知识。加快升级消费品质量标准,制定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完善碳标签等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引领、绿色认证、高端认证等作用。(十四)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供给。完善材料和零部件易回收、易拆解、易再生、再制造等绿色设计标准。制修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规范等再生资源回收标准。出台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二手交易中信息清除方法国家标准,引导二手电子产品经销企业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研究制定二手电子产品可用程度分级标准。(十五)强化重点领域国内国际标准衔接。建立完善国际标准一致性跟踪转化机制,开展我国标准与相关国际标准比对分析,转化一批先进适用国际标准,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支持国内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支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标准走出去。加强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国内国际衔接。六、强化政策保障(十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把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循环利用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范围。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通过中央财政安排的节能减排补助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汽车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使用中央财政安排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相关资金等,支持家电等领域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实施好老旧营运车船更新补贴,支持老旧船舶、柴油货车等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利用中央财政安排的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及电池更新。用好用足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大绿色产品采购力度。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资金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十七)完善税收支持政策。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推广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做法。配合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研究完善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优化税收征管标准和方式。(十八)优化金融支持。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中央财政对符合再贷款报销条件的银行贷款给予一定贴息支持。发挥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作用。引导银行机构合理增加绿色信贷,加强对绿色智能家电生产、服务和消费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汽车贷款期限、信贷额度。(十九)加强要素保障。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不新增用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简化前期审批手续。统筹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贮存及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保障合理用地需求。(二十)强化创新支撑。聚焦长期困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积极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和创新产品迭代等机制,强化制造业中试能力支撑,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政策解读,营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工作专班,加强协同配合,强化央地联动。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方案和配套政策,落实部门责任,加强跟踪分析,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新闻多一点:  2月23日 重大利好!习近平主持召开会议强调: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  3月1日 国常会明确:推动教育医疗等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贴息贷款2.0版本来了!  3月6日 国家发改委:设备更新需求预计为超5万亿的巨大市场  3月13日 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3月13日 国家发改委详解《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3月13日 河北省教育厅启动设备更新摸查工作:高校申报未来3年置换计划  5万亿设备更新,哪些科学仪器能接住这“泼天富贵”?  5万亿设备更新市场,哪些行业领域的仪器设备需要更新换代?
  • 苏泊尔事件别把消费者晾一边
    不能放任这种没有结果的争论,最终只会使问题不了了之,却置消费者的权益于不顾。把原委揭个底儿透,苏泊尔则会心服口服,消费者更会心明眼亮。   一边是央视报道坚定认为,苏泊尔炊具锰含量超标,称即使按新标准也不合格,有的甚至高出国家标准近4倍。一边是苏泊尔坚持确认,炊具产品经过检测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否认对人体有害。   针尖对上麦芒,双方如此振振有词的背后,恐怕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质量问题,也不仅仅是涉及在实际中所依据的国家标准问题,更可能涉及到的是一些“模糊地带”,以致可以打一打“擦边球”。各执不同依据标准,在各自价值体系中也都成立,双方却无法对接与对话,虽然这种争论都很理直气壮,却形同“鸡对鸭讲”,对问题解决无益,反倒把消费者满腹狐疑地晾在一边。   争执的双方各自使用了所依据的概念,一个是锰含量,一个是锰析出量。中国标准的通行概念是锰含量,并对不锈钢制品的锰含量作出明确规定。按此标准,苏泊尔锰含量超标。不过,苏泊尔用的是锰析出量,称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关于锰析出量的相关标准,在发达国家也仅意大利有限定标准。单从辩驳的角度看,苏泊尔是自己挖了一个坑跳进去了。既然中国没有锰析出量的标准,那苏泊尔声称检测符合中国标准就很“扯”,没有标准你还怎么依?   从一般企业的实际操作情况看,即使自己的产品标准走在国家标准的前面,也不会只按自己的标准出牌而根本不理国家标准。通常的做法是,既标定自己的“先进标准”,又给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指标。这样就一目了然了。不论是对监管者、消费者还是行业自己一方,可以各取所需,不存在不懂的障碍。   事情奇就奇在,同样的炊具,貌似先进的“锰析出量”检测合格,反倒是貌似不先进的“锰含量”超标。这在学术理论上却是不成立的。前者合格,理论上后者的检测就必然合格,是一种“包含”关系而不是“反包含”关系,否则只能说明锰析出量的标准既不先进也不严格,要低于锰含量的国家标准。   尽管如是,政府部门却不宜保持沉默。事涉国家标准,就应当把个中原委说清楚道明白。既是苏泊尔坚持用锰析出量标准,那就搞清锰析出量与锰含量之间的关系,二者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在实际中用哪个标准更重要、对消费者更关键,说明中国为什么要用锰含量,为什么没用锰析出量。不能放任这种没有结果的争论,最终只会使问题不了了之,却置消费者的权益于不顾。把原委揭个底儿透,苏泊尔则会心服口服,消费者更会心明眼亮。
  • 蔡司业绩超预期:各业务2位数增长 四大行业市场预测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蔡司集团发布2020/21财年财报,值蔡司175周年之际,最新营收创175年以来新高,销售额为75.29亿欧元,同比上财年增长19.56%。一年前,全球疫情之下,蔡司对2020/21财年的预估是“销售额将略有增加”,而本次财报结果显然是一份“超预期”答卷。同时,地区来看,大中华区市场销售额再次实现15%增长。蔡司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arl Lamprecht博士表示:“2021年对蔡司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我们非常高兴在我们的周年纪念年取得创纪录的成绩,超过在各个业务领域和全球各个地区的35000名员工,都以超高的创新能力,为今年的增长做出了贡献。”按业务:四大业务领域都实现两位数增长按业务来看,四大业务皆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半导体制造技术业务增长25%,工业质量与研究业务增长10%,医疗技术业务增长18%,消费者市场业务增长27%。半导体制造技术业务销售额为22.98亿美元。光刻光学和光掩膜系统的战略业务部门增长最为亮眼,这得益于成交量增长和价格调整。2020/21财年,客户持续对深紫外线DUV和EUV光刻系统保持高需求。DUV光刻系统仍然关键驱动力,部分原因是中国半导体行业扩张的需求。微型芯片进一步小型化背景下,EUV光刻被认为是半导体行业未来的关键技术。对于芯片制造商而言,这也是使他们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技术。因此,芯片制造商们在增加EUV能力方面布局了大量投资计划。工业质量与研究业务销售额18.01亿欧元。上一财年,该业务在全球疫情影响下出现下滑,今年则再次恢复增长。在工业质量保证领域,汽车工业对替代驱动技术的大量投资对业绩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电子和医疗技术行业的客户部门的业务也有了积极的发展。除了传统的触觉测量技术,快速多传感器机器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无损检测等新的解决方案需求走高。对光学测量技术、高分辨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显微镜,以及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需求旺盛。中国、其他亚洲市场和北美等地区增长强劲。医疗技术业务销售额19.51亿欧元。眼科设备战略业务单位,为诊断和资料眼病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受益于屈光激光治疗耗材、植入如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及服务业务等的显著增加,尽管供应链内部持续紧张,设备业务已得以恢复。在为微创外科治疗提供可视化解决方案的显微外科战略业务部门同样实现恢复增长。亚太地区实现强劲增长,特别是中国和韩国对业绩的贡献。在美洲地区,销售额继续增加。欧洲地区核心市场的德国、法国、南欧和英国等也取得了坚实的发展。消费者市场业务销售额为13.94亿欧元。视觉护理战略业务部门在所有地区都产生了增长,特别是蔡司品牌的眼镜镜片、创新和数字产品。在一些国家,为控制疫情大流行而采取的措施仍包括部分封锁和关闭商店。但以客户为导向的战略定位有助于赢得新客户,疫情大流行造成限制的影响在本财年得到了弥补。美国作为最大的市场,将继续是一个挑战,主要由于市场进入障碍。在美国市场,来自独立眼部护理专业人员的收入增加明显。消费品战略业务单元的特点是各类竞争激烈,部分领域价格压力大。由于消费者转向智能手机摄影,相机镜头市场已经不可逆转地缩小到世界各地的利基市场。蔡司正在通过移动成像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新的可能性和市场机会。虽然目前提供的成像技术还不能完全弥补目前相机镜头市场上的结构变化,但它的重要性正在稳步增长。狩猎和自然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疫情大流行的影响。在本报告期内,全球电影制作的停止继续影响着电影镜头的业务。相关行业发展预期半导体制造技术市场:5G、自动驾驶等为增长驱动,疫情影响仍需观望尽管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商业环境更加困难,但半导体制造技术业务所在市场环境依旧强劲。因此,蔡司保持乐观:如全球数字化加速发展、芯片制造商多年投资计划和国家激励计划的增长动力。驱动因素包括5G连接、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和更强大的数据中心等技术。所有部门的新订单和订单积压水平是2021/22财政年度的良好基础。然而,在中期内,疫情大流行导致全球经济将如何发展,以及对半导体行业及其供应商产生什么影响仍有待观察。工业质量与研究市场:中国等地区将持续增长蔡司预计,在竞争激烈、发展速度不一的环境下,工业质量与研究业务发展将基本稳定。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工业质量与研究业务预计将持续强劲增长。在其他地区,蔡司预计2021/22财政年度将有适度积极的发展。然而,总体而言,蔡司通过前瞻性的项目,如增材制造和电动汽车,预期增长。预计显微镜的工业应用,特别是在电子领域的应用,以及为研究(特别是在生命科学领域)提供公共补贴,将会有更多的积极动力。医疗技术市场:整个行业预计个位数增长医疗设备仍将是医疗保健领域一个有吸引力的业务领域。蔡司预计,医疗技术市场的增长动力将继续存在,这些动力如人口趋势和人口增长,以及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不断增长的需求等。它们将得到新技术和应用的补充,特别是在微创手术领域,这将有助于该行业的增长。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医疗技术产品更好的成本效益平衡,以及日益增加的数字化和系统集成,在医生办公室和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未来几年,整个医疗技术行业的增长率预计将在个位数左右。总体而言,医疗技术部门预计2021/22财政年度将进一步增长。消费市场:数字化为行业带来重大变化,竞争将更激烈在消费者市场领域,蔡司预计全球的视力护理、电影、狩猎和自然观察业务将保持稳定增长,消费者行为将被数字化产品所改变。推动视力护理市场持续积极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趋势、近视人数的显著增加、快速发展的经济中收入的增加、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而对个性化品牌眼镜的需求的不断增长。蔡司期待数字化贯穿整个视力护理价值链,为消费习惯、眼部护理业务、生产、镜片配镜和眼镜制造,以及物流、营销、销售和客户服务等,带来重大变化。蔡司预计,消费品战略业务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由于消费者转向智能手机摄影,相机镜头的销售在全球范围内不可逆转地萎缩到一个利基市场。蔡司通过扩大其在移动成像方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应对这种情况。尽管电影镜头市场在增长,但由于来自亚洲的新竞争对手的进入,竞争压力预计将增加。蔡司预计,狩猎和自然观察市场将在长期内小幅稳定增长。
  • “检测赋能 消费升级”主题座谈会在京召开
    6月3日,检验检测促进产业升级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根据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和2024年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在京以“检测赋能 消费升级”为主题召开座谈会,来自市场监管总局和成员单位的代表近50人,聚焦典型消费品领域,群策群力,共同研讨检验检测赋能消费品领域创新升级的方式与路径。联合体秉承非营利性、开放性、自愿性原则,以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为目标,搭建产学研用测一体化检验检测协同创新平台,目前已吸纳成员单位32家。联合体综合组组长单位——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所长蒙有为表示,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联合体以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为目标,高度契合国家战略发展要求,为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竞争力提升、品牌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介绍,联合体今年将围绕团体标准《检验检测机构竞争力评价》的应用、行业标准《检验检测机构品牌建设指南》的起草编制、联合体智慧NQI(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平台的完善等方面开展工作,并于9月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两大典型消费品领域,举办检验检测赋能消费升级现场活动。近年来,检验检测在服务质量强国建设、推动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会上,挪亚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的代表认为,检验检测是推动消费升级的关键力量。中国赛宝实验室的代表表示:“检验检测作为产品质量的‘守门人’,是保障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同时,检测数据还能够为企业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艺、提升效率,进一步推动产品质量提升。”联合体综合组副组长单位——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的代表在会上透露,集质量提升、行业服务、人才培养与示范交流于一体的联合体智慧NQI平台第一阶段基础框架已基本成型,将为各检验检测机构、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质量技术服务,同时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质量监管服务。
  • 青海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青海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2024〕2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青海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 2024年4月28日青海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统筹推动我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进一步拉动有效投资,激发潜在消费,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结合青海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部署,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鼓励先进、淘汰落后,标准引领、有序提升,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持续提升先进产能比重,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为加快培育发展具有青海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创造条件。  到2027年,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72%、77%。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持续提升。  二、实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行动  (一)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升级  1.抓好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着眼于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开展设备高端化提升行动、智能化改造提能行动、绿色化转型提标行动、安全水平提质行动和智慧园区提级行动。聚焦有色、钢铁、化工、石化、建材、电力、机械、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统筹推进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改造。严格落实能耗、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依法依规淘汰更新超期服役、能耗排放不达标、安全风险隐患大的老旧装置。到2027年,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数达到130。(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2.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围绕有色、黑色、化工、火电、建材等重点领域,落实节能环保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行重点企业绿色指标综合评价。强化高耗能行业约束性管理,大力开展电解铝、铁合金、纯碱、炼油、烧碱、电石、焦化、水泥、玻璃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倒逼企业转型发展。到2025年,重点领域能效全部达到基准水平以上,30%达到标杆水平,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淘汰退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  3.强化数智赋能。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实施双千兆网络建设,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创新应用,有序扩大青海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在智能制造、社会服务等领域应用,在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打造3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积极推进工业“智改数转”,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支持建设智慧电网电厂,因地制宜发展能源互联网。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积极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布局,推进通算、智算、超算多样化布局,打造绿色算力基地。发展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到2025年,力争已建在建及新签约标准机架超过10万架。到2027年,全省每万人拥有第五代移动通信(5G)基站数达30个,大中型企业100%千兆光纤接入,智能制造就绪率达到8%。(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数据局牵头)  (二)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  4.实施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供水方面,更新改造存在影响水质达标、老旧破损、国家明令淘汰、能耗高、运行效率低等问题的自来水厂内及居民小区二次供水(加压调蓄)设施设备。供热方面,重点更新改造超过使用寿命、能效等级不达标的供热换热器、水泵电机以及烟气排放不达标的燃煤锅炉等设施设备。支持老旧、漏损供热管道更新改造。供气方面,加强燃气经营许可管理,清理一批不符合安全运行要求的燃气场站,加快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污水处理方面,开展污水处理厂设备提标改造,更新改造不满足标准规定、国家明令淘汰、节能降碳不达标的设施设备。环卫方面,对环卫车辆、中转压缩设备、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备、可回收物分拣设备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进行更新改造,鼓励更新购置新能源车辆装备以及智能化环卫作业机械设备。城市生命线工程方面,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同步推进地级城市生命线工程,补齐配足地下管网、桥梁隧道、窨井盖等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并配套搭建监测物联网。建筑施工设备方面,更新淘汰使用超过10年以上、高污染、能耗高、老化磨损严重、技术落后的建筑施工工程机械设备,鼓励更新购置新能源、新技术工程机械设备、智能升降机、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建造设备。(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  5.开展老旧小区设备更新改造。深入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攻坚行动,补齐设施短板,完善居住功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切实改善老旧小区生活品质。推进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对投入使用时间长、配置水平低、运行故障率高、安全隐患突出、群众更新意愿强烈的住宅电梯,结合隐患排查或安全风险评估情况进行更新、改造或大修。适应老龄化需要,尊重居民意愿,持续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推进存量建筑外墙保温、门窗、供热装置等节能改造。开展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完善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停车场所等配套设施,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  (三)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  6.推动交通运输设备更新换代。推进城市公交新能源车型替代,加快公交车辆更新速度。支持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鼓励营运类车辆加快节能与新能源车型替代。在车辆排放标准认定、营运管理、车辆拆解、注销登记等环节协同发力,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推动景区、库区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报废更新,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车船。推广应用氢能交通。到2027年,更新更换和增加新能源公交车1320辆,更换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动力电池1510个,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8100余辆,报废拆解船舶3艘,建造船舶38艘。(省交通运输厅牵头)  7.促进农业机械装备升级。加大老旧农机淘汰力度,加快农业机械结构调整,有序淘汰能耗高、排放高、损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推广适应高原农业生产特点的智慧、绿色、高效农机装备。优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实施,制定新一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加速老旧农机迭代更新。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推进农机装备集成配套,提升作业效率。到2027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主要农业县区农机报废更新实施覆盖率达到100%。(省农业农村厅牵头)  (四)提升教育文旅医疗设备水平  8.提高教育设备水平。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更新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和教学实训设备,加快置换先进教学设备,淘汰落后设备,提高重点实验室科研设备高端化水平。严格落实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保质保量配置并及时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配置感知交互、虚拟仿真等装备,部署学科专用教室、教学实验室,提升通用教室多媒体教学装备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推动高性能计算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等智慧设施开放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省教育厅牵头)  9.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功能定位、技术水平、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手术机器人、检验检查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推进医疗机构病房便利化、标准化、智能化改造,完善配套设施设备,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推动智慧医院、移动智慧医疗、远程诊疗、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电子健康卡和数字影像云建设,拓展医疗健康数字化应用场景。(省卫生健康委牵头)  10.支持文旅设备改造。以文旅场所节能降耗、强化安全生产、丰富产品业态、增强游客体验为主要方向,对标国家有关规定,对接近使用年限、达到强制报废年限、安全性能下降的旅游观光设备、游艺游乐设备、演艺设备、文旅数智化等设备运用贷款贴息等方式进行更新。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区,优化在线预约预订、流量监测监控、科学引导分流、智能导游导览等服务功能。(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  三、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一)开展汽车以旧换新  11.加大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研究制定汽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出台补贴政策,挖掘汽车消费潜力。组织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结合消费信贷、分期购物、联合补贴等方式,鼓励汽车销售企业推出以旧换新让利惠民活动。支持西宁市建设区域汽车销售聚集区。(省商务厅牵头)  12.依法依规淘汰老旧汽车。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建立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加快清理西宁市堆积报废车辆,切实防范环境隐患。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加大补贴力度,支持汽车报废更新。鼓励消费者提前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使用年限较长、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汽车。(省商务厅牵头)  13.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办公场所、居住区、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货运枢纽等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充电站(桩)更新改造,引导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对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项目给予财政补贴。探索建立充电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组建专业化运营公司,规范运营秩序。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下乡,引导企业加大促销优惠力度。(省能源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  (二)开展家电产品以旧换新  14.构建家电更新消费服务链条。建立政府引导、协会搭台、企业销售、金融助力、回收通畅的联动换新促销机制,推动家电以旧换新进农村、进牧区、进社区、进平台。聚焦10年以上家电产品,开展家电惠民专项行动,释放家电更新消费需求。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开设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新专区。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推动家电售后服务专业化、标准化、便利化,提供家电收旧、送新、拆装“一站式”服务,为“以旧换新”走进千家万户提供便利。(省商务厅牵头)  15.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研究制定绿色智能家电促消费支持政策,全面促进智能冰箱洗衣机、超高清电视、智慧厨卫以及智能安防等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拓展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场景,提升居民消费体验。(省商务厅牵头)  (三)推动家装消费品换新  16.支持旧房改造和家装换新。结合城镇老旧小区、农牧区危房、建筑节能改造,支持居民装修旧房、改造升级厨卫、加装采暖设备、添置智能家居,促进居住品质提升。引导企业提高家装消费供给质量和水平,提供更多高品质、个性化、定制化家装产品。鼓励企业打造线上线下家装样板间,推动样板间进商场、进平台,推出价格实惠的产品和服务套餐,丰富居民消费选择。(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  17.引导家居适老化改造。挖掘银发经济消费潜力,推广普及《城市居家适老化改造指导手册》,开展城市居家适老化改造技术指导,鼓励装修等领域经营主体拓展居家适老化改造业务,提供优惠可行的改造市场服务。运用国家和省级彩票公益金,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及城乡低保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省民政厅牵头)  四、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  (一)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体系  18.健全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研究制定健全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政策措施,建设省级再生资源集散交易中心,依托基层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社等各类基层供销社网点,积极拓展再生资源回收业务。各市州统筹规划建设以城乡网点为基础、县域分拣中心为支撑、加工利用为目的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推动生活垃圾清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规范现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经营方式,培育再生资源回收骨干企业,支持建设一批绿色分拣中心,加强拆解处理企业环境管理。重点谋划推进光伏板、风机叶片回收利用,完善废旧家电(电子产品)、锂电池、汽车、农用机械、办公设备等废旧产品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打造集回收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加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提升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省商务厅、省供销联社、省生态环境厅牵头)  19.促进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利用。发展“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支持耐用消费品生产、销售企业利用配送、安装、维修等渠道建设逆向物流体系,推动与专业回收企业合作,上门回收废旧消费品。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支持企业开展线上预约收运,实现“一键下单、上门回收”。推广“以车代库”流动回收,探索更多灵活便利、适应多样化需求的回收模式。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质管理,支持西宁市优化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完善公共机构办公设备回收渠道,开展固体废弃物处置专项整治,提高回收处理效率和质量。(省商务厅、省供销联社牵头)  (二)完善二手商品流通交易体系  20.搭建二手商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鼓励电子产品、家电、服装、家具、书籍等零售企业利用现有销售网络规范开展闲置物品交易。支持各市州利用现有旧货市场建设集中规范的“跳蚤市场”。鼓励社区建设二手商品寄卖店(点),定期组织二手商品交易活动,促进二手家电家具等交易流通。推动二手车流通交易便利化措施落地,优化二手车跨地区登记管理,破除各类隐性障碍。(省商务厅牵头)  21.提高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规范化水平。推行“互联网+二手”发展模式,鼓励发展二手商品第三方评估机构,完善二手商品评估鉴定行业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加强计算机类、通讯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二手交易的信息安全监管,防范用户信息泄露及恶意恢复,保障旧货交易时出售者信息安全。推动二手商品交易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交易平台、销售者、消费者、从业人员等信用信息与全国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平台(青海)的归集共享。(省商务厅、省公安厅牵头)  (三)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  2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盐湖资源有序开发,推动强链延链补链,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完善“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产-绿电输送-消纳”循环产业链条,构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体系。积极拓展新材料产业链,大力发展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光电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非金属材料等产业。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全产业链,推进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旅游康养等循环链接。推动化工、水泥、印染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依法对“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大塑料废弃物等可回收物分类收集和处理力度,加快布局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减少塑料垃圾填埋量。落实快递包装无害化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形成贯穿快递包装生产、使用、回收、处置全链条的处理长效机制。(省发展改革委牵头)  23.提高资源循环化利用水平。推进西宁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建设西宁、海西、玉树“无废城市”,支持建设废弃物回收处理设施,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五大类废弃物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工作。探索在海南、海西等风电、光伏装机规模较大的地区率先布局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基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在西宁、海东统筹规划布局一批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利用产业。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牵头)  五、实施标准提升行动  (一)加强标准实施与监督  24.推动标准规定有效实施。开展对标达标行动,推进能耗排放技术标准升级、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提升、回收利用标准供给,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严格落实国家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规定,对在限定时间内达不到国家标准的严格淘汰退出。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建立重点领域对标达标提标机制,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培育一批以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型、创新型标杆企业。(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5.强化标准化基础能力建设。在盐湖化工、清洁能源、有机农畜、生态旅游、特色轻工等重点领域组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探索开展“标准+认证”工作模式。建立科技创新与标准研制互动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加强标准化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开展能耗能效、污染物排放、安全生产等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与监督检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  (二)优化完善地方标准体系  26.创新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修订盐湖产业、清洁能源、生态旅游、有机农畜产品等领域标准,特别是绿色算力、风电、光伏设备及产品升级和退役标准。研究制定盐湖卤水检测、盐湖工业风险评估相关标准,完善提升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设计、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绿色食品、特色养殖、生物防控等技术标准。扎实推进海东二手车销售服务、藏雪茶加工等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选树典型,推广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发展模式。到2025年,完成制定修订青海省地方标准90项。(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  27.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围绕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领域,对照国家2024年-2025年制定修订重点国家标准项目清单,结合我省优势产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推进我省“清洁能源+大数据”战略实施,主导制定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相关国家标准。(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  六、步骤安排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