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集团化改革

仪器信息网集团化改革专题为您整合集团化改革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集团化改革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集团化改革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集团化改革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集团化改革话题讨论。

集团化改革相关的资讯

  • 宁波整合33个检测/检疫机构 迈向集团化
    宁波检验检疫局抓质量创新促&ldquo 制造&rdquo 向&ldquo 创造&rdquo 转变   当前是质检事业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时刻,耳边是习近平总书记&ldquo 推动&lsquo 中国制造&rsquo 向&lsquo 中国创造&rsquo 转变&rdquo 的殷切期盼,心中是努力实现中国梦、国检梦的满腔热情,宁波检验检疫人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检验检疫事业的重要推手,孜孜不倦地努力拼搏。   求&ldquo 合&rdquo   凝聚产生力量,整合诞生希望。   迎着扑面而来的改革浪潮,宁波检验检疫局率先实施实验室规划布局调整,推进技术大中心建设,打造一体化检测服务平台。在&ldquo 六统一、三提升、一体化&rdquo 的指导方针下,通过将优势资源充分整合,积聚力量,主动、大胆、稳步探索实践检测机构机制体制改革创新。   &ldquo 我们基层实验室分享着专业实验室的先进管理经验,得到了破解技术难题的有力支持。&rdquo   对于建设技术大中心所带来的切实好处,每位基层实验室主任都由衷地赞叹。   管理模式的统一,形成合力,夯实做大做强检测机构的基础,将&ldquo 技术大中心&rdquo 的内生动力充分释放。   1+12,集聚总是有着一种吸引力。&ldquo 技术大中心&rdquo 显示出强大的集聚优势,象山、宁海分中心主动要求纳入&ldquo 技术大中心&rdquo 统一管理 慈溪、北仑检验检疫局实验室纷纷邀请&ldquo 技术大中心&rdquo 给予帮助、指导。&ldquo 技术大中心&rdquo 的分工合作还提高了各分支机构和基层实验室的竞争实力和检测实力:奉化分中心、象山分中心等分支机构实验室,依托&ldquo 技术大中心&rdquo 的技术支撑,承接了地方FDA食品监测任务 &ldquo 技术大中心&rdquo 与慈溪轻工产品检测中心等,更是一起联手承接社会委托检测业务,打响&ldquo 技术大中心&rdquo 品牌,实现委托检测业务同比增长16.59%。   检测、检疫实验室33个,其中12个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涵盖检验检疫八大专业类别,4亿元仪器设备、400多名技术人员,这些检测力量拧成一股绳,迈向集团化,势必产生巨大的能量。   随着检测项目开检拓展到9200多项, 2013年以来&ldquo 技术大中心&rdquo 完成检测业务4.6万批次,检测业务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立&ldquo 新&rdquo   那是2006年10月9日,货值90万元、计18万个进口&ldquo 携病百合&rdquo 种球被推进了热电厂焚烧炉。看着辗转万里来到家门口的名贵种球付之一炬,进货商连连叫苦。   这批种球携带百合无症病毒,在宁波口岸是首次截获。负责处置的宁波局工作人员跟进货商一样心情凝重,却又无可奈何。   能不能找到一种高效的方法,避免种苗病原的&ldquo 漏检&rdquo 和&ldquo 误检&rdquo ,并对发现的病原进行有效杀灭?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把重担挑在了肩上。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也一定不会亏待舍得投入的人。   2014年4月29日,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的&ldquo 口岸高风险种苗病原分子检测和检疫处理技术研究及其体系构建应用&rdquo 科研项目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7年砥砺,换来的是项目团队科研工作硕果累累。   项目先后建立了66种高风险种苗病原的分子检测方法,鉴定线虫新种10个,新纪录种13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制定国家标准10项,1项国际标准参与制定中,成果已在全国24个省(市)的74个口岸示范推广应用,已累计减少应用单位经济损失达10.7亿元。   新技术应用以来,全国首次截获了日本短体线虫、葡萄茎枯病菌等10种种苗高风险病原,国家质检总局据此向全国口岸发布疫情警示通报6次,占全国同期的33.3%,有效把控国门生物安全。   时光荏苒,不变的是宁波检验检疫人数十年如一日对于科技创新的执着。近3年,宁波局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64项 参与完成的课题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 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40多项&hellip &hellip 无数的荣誉背后,映射出宁波检验检疫人创新至上的质量理念。   克&ldquo 难&rdquo   2月18日,宁波局会议大厅掌声雷动。   随着质检总局标准法规中心、宁波局合作组建标准法规中心宁波分中心的备忘录签署,标准法规中心首个地方分中心正式组建成立。这无疑标志着宁波局在帮助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的努力得到充分认可。   2013年宁波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达1003.3亿美元,成为浙江省首个、全国第八个外贸超千亿美元的城市。   与此同时,宁波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也站到了新的路口。根据宁波局2014年对宁波500余家企业的调查显示,技术性贸易措施首次超过汇率因素,成为出口贸易最大的障碍。   如何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保障宁波外贸经济平稳发展,宁波局采取创新手段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   全国首个地方应对平台&mdash &mdash 宁波技术性贸易措施综合服务中心的成立,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应对资源分散、企业应对成本过高、整体应对水平有限等问题,搭建起集标准、检测、认证、研发、培训、评议、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宁波局在全国先行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GDP折损率研究,更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估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课题获得2013年宁波市政协立案、2013年宁波市重点资助调研课题立项以及2014年度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目前,研究已经构建完成了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国民经济的理论框架。   正如该局副局长蔡文彪所言,宁波局要&ldquo 积极用好利器,争取更大作为&rdquo ,把创新融入骨髓,将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工作做精、做实、做强、做大。   改革的浪潮席卷,创新的春风拂面。   改革创新主旋律在神州大地雄浑奏响,宁波检验检疫人紧跟节拍,正迈着稳健的步伐,为宁波外贸经济的璀璨明天而昂首奋进。
  • 检测大整合:集团化运营将成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新模式?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从去年2月机构整合文件的发布,到今年3月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出台,上至管理部门,下至地方各局,各地整合动作频频。相较于去年,今年的整合动作似乎“小”了许多。除了质检总局出台的系统内机构整合指导意见,以及贵州、甘肃、湖北等中西部的几个省份的一系列举措,关于整合工作的内容,确实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节奏。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由此也可见,机构整合工作已经完成了前期的部署、动员,进入了更加复杂的操作层面。因此,整合的动态会趋于平静,毕竟按照国务院转发的整合指导意见,机构整合的总体目标实现将至2020年,在政策出台上,很多事情需要从长计议。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但是,在已经进行的机构整合中,一个词汇不容忽视,那就是组建集团。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盘点去年以来,各地或者各系统发布的文件、召开的会议、以及已经完成的动作,组建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已近10家。加上已经运作相对成熟的中检集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华测检测认证集团等大的机构,这些新组建的集团公司,同样将成为未来检测认证行业的主力军。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或许未来,检测认证行业将成为国内“集团军”对垒外资机构的局面。那么,目前已经筹建或者即将筹建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又有哪些呢?下面根据相关报道,一起来盘点一下。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1 重庆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完成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上周五(6日),重庆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完成组建,这成为近期检测认证行业内的一个不小的动作。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据介绍,该公司将在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现有检定、监督检验业务外,开展校准、测试、检验、认证、仪器设备销售、维修等服务。业务范围涉及计量器具校准,计量产品检验、维护,纺织品、鞋类、皮革检测,黄金珠宝、食品、化妆品检测等多个领域。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这次整合是根据《关于同意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投资组建重庆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的批复》完成的。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2 中国特检集团有望年底正式挂牌成立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在今年6月,质检总局在成都召开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专项小组座谈会,对前一阶段质检系统整合改革进行总结,对2015年整合工作计划进行完善。在这次会议上,三大检验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浮出水面。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据有关消息透露,中国特检集团已于2014年底正式启动组建工作,已形成组建方案上报总局和中央编办审批,力争在年底前正式挂牌成立。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其实,中国特检集团的组建工作,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去年11月,中国特检院、青岛特检院、宁波特检院等8家单位共同举办了组建中国特检集团的合作协议签字仪式。而到今年6月,集团发起的成员单位由举行签字仪式时的8家,陆续增加到了15家。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在组建方案中明确,中国特检集团将参照国际惯例逐步探索改造成非营利性机构,力争在2020年以前发展成为国内权威、国际一流的大型检验认证集团。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3 长江检测认证集团组建方案基本完成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同样是6月的座谈会,从湖北省质监局代表所做发言中获悉,长江检测认证集团组建方案已基本完成,即将以省政府文件正式印发实施。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组建长江检测认证集团的工作是14年9月,湖北省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进行部署后,组建筹备工作正式启动。按照目前的组建方案,根据组建思路:整合进入集团的机构主要是湖北质监系统省本级7家技术机构和重点市州质监系统9家技术机构,其中包括1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下一步,再以集团为主体,推动同城同类和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检验检测机构以资产为纽带加入集团,引进境内外重要战略投资者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4 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年底前将投入运营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到2020年,将把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打造为具有知名品牌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现代化大型检验检测集团。这是广州市质监局在上述座谈会发言时,提到的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工作思路。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该代表同时透露,《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组建方案(草案)》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在向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后,最终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上报广州市政府。2015年底前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将投入运营。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集团定位为市管大型国有集团企业,原则上不再开展公益性检验检测业务,集团成立后以独立企业法人形式存在,由市质监局代管,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条件成熟后,集团将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采用转让收购、品牌加盟等方式,跨行业跨地区整合相关检验检测认证业务。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5 上海、安徽欲打造检验检测认证集团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今年3月份,有媒体报道,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与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在合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媒体报道,此举也是两地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培育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迈出的实质性一步。因此有猜测,两地欲打造检验检测认证集团。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根据战略合作内容,双方将在以下10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一是人员交流与培养。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二是技术经验共享与科研项目共同研发。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三是业务、项目合作与开拓。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四是仪器设备共享。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五是制定共同发展规划。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六是逐步实施统一管理模式。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七是信息化共享。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八是应急援助。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九是统一对外宣传、树立品牌形象。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十是建立决策沟通机制。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6 方圆将组建认证检验集团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今年4月,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成立了方圆标志认证检验集团筹建领导小组,将切实推进方圆与质检系统内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重组,构建股份制方圆标志认证检验集团。同时召开了筹建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了领导小组及下设工作组的人员构成、目标任务及后续工作要求与安排等。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在今年3月质检总局正式印发《全国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国质检科〔2015〕8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做出部署。《指导意见》中明确,支持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发挥品牌与全国性网络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与质检系统内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进行资源整合,重组构建股份制方圆标志检验认证集团。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7 甘肃将组建2个检测集团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去年11月,甘肃省人民政府第60次常委会议,对加快甘肃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做了专题研究。甘肃将省质监局所属的甘肃省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和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作为试点,整合省内同类机构,形成甘肃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集团 以归口省工信委管理的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作为试点单位,整合省内建材行业检验检测机构,形成甘肃建材产品检验检测股份集团 在市级层面,在庆阳市进行区域性整合试点,以庆阳市产品质量检验所为基础,将市属国有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成庆阳市产品质量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总结经验,逐步推进。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8 成检公司同城整合整体效能基本实现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检公司)没有在名字中加入“集团”二字, 但其却开创了全国省与副省级城市质检机构整合的先例,并且已经运行了一年多时间,整体效能基本实现。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据悉,成检公司现已拥有建材、包装、家具、光伏等10个国家产品质检中心,固定资产10亿元,其中检验检测仪器设备7200余台(套),总价值约近4亿元。拥有一支集管理、专业技术和营销“三位一体”的人才队伍。公司还具备石化、电器、珠宝、轻工、包装等4100余种产品、10700余个参数的检测技术服务能力。特别是发挥公司化运作体制优势,成功取得了建设工地材料见证检测资质,消防产品见证检测也获得四川省消防总队批准。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公司整合后检测业务持续增长,仅2014年就完成工业产品检验任务40704批次,完成食品检测45340批次,形成《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书》203份。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机构整合,将成为检测认证行业未来几年的话题。而组建检测认证集团,或将成为整合工作的破局之选。如今,质检改革、机构整合都已进入深水区,寻找一条适合机构发展、符合当地检测认证市场的整合之路,成为地方各局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机构整合破局,除了组建集团,期待有更多的模式,成为大家参考学习的范本。 /span /p p br/ /p
  • 关注 | 《集团化企业内部实验室认可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集团化企业内部实验室认可方案》征求意见相关实验室及评审员: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组织制定了CNAS-CL01-S**:20**《集团化企业内部实验室认可方案》,目前,已完成文件征求意见稿,现于网上公示征求意见。  相关单位和人员对该文件有修改建议或意见,请填写附件中的意见征询表,并于2021年12月13日前反馈CNAS秘书处。  联系人:李宏  电话:010-67105255  Email:lihong@cnas.org.cn 附件: 附件1:集团化企业内部实验室认可方案征求意见稿 附件2:集团化企业内部实验室认可方案编制说明  附件3:集团化企业内部实验室认可方案意见征询表集团化企业内部实验室认可方案 1 范围本文件适用于 CNAS 对申请或维持集团化企业内部实验室的认可活动。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以下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文件。CNAS-RL01 《实验室认可规则》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3 认可条件申请集团化企业内部实验室认可,必须同时满足:3.1集团化实验室统一管理运行5年及以上;3.2集团化管理子公司独立的实验室,申请认可的子公司实验室数量至少达到12个;3.3集团对子公司实验室有直接管控权力,各级管理职责清晰,有明确的质量考核机制。4评审模式4.1 集团总部4.1.1对集团总部的评审,按照CNAS-RL01 《实验室认可规则》的要求,每次评审都采用现场评审方式。4.1.2集团总部对其对子公司实验室开展的质量考核结果,可为CNAS统筹安排子公司实验室开展现场评审和远程评审提供依据。4.2 子公司实验室4.2.1子公司实验室需采用集团化方案管理企业内部实验室,在集团总部实验室未通过认可的情况下,仍需以独立实验室申请认可。4.2.2子公司实验室需采用本方案进行认可的,其初评、涉及新领域新项目的扩项、地址变更(搬家)等均需接受CNAS现场评审。4.2.3子公司实验室常规的监督评审、复评审,采用评审方式为“集团总部实验室现场评审+部分子公司实验室现场评审+部分子公司实验室远程评审”的方式进行。远程评审安排的比例不应超过接受评审子公司实验室总数的30%(发生重大卫生事件、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下除外)。4.2.4 远程评审应优先选择诚信和质量一贯良好的子公司。由对总公司实施评审的评审组提出建议。对遭受行政处罚、新建运行时间短、客户投诉多、能力验证不满意、出现质量事故、集团审核中问题多的子公司实验室,原则上必须进行现场评审。5 认可流程5.1 集团总部的认可申请5.1.1 集团总部在满足本文件第3章节要求的前提下可提出集团化管理企业内部实验室认可申请,填写附表1《集团化企业内部实验室的认可活动申请/审批表》。CNAS将根据集团提交的申请、子公司数量及运行情况,决定该集团是否采用集团化管理企业内部实验室认可。5.1.2需采用集团化管理企业内部实验室进行认可的,集团总部先要接受按照本方案实施的现场评审。必须集团总部按照本方案实施现场评审并通过后,子公司实验室才能申请按照本方案实施评审。5.1.3集团总部需向CNAS提交实验室认可申请(CNAS-AL01)中所列的相关材料,还需提供对所有子公司实验室进行了全面质量考核的情况总结。5.2集团总部的认可实施5.2.1 集团总部实验室评审采用现场评审,现场评审流程均按照CNAS-RLO1的流程及要求。5.2.2评审组除了完成现场评审报告外,还需填写附表2《集团化管理企业内部实验室子公司实验室抽查建议》。评审组根据现场评审情况及结合集团总部对所有子公司实验室的检查情况,对后续申请的子公司采取的评审方式等提出建议。5.3子公司实验室的申请5.3.1在集团总部获得批准采用集团化管理企业内部实验室认可后,集团总部通过现场评审,子公司实验室才能提交申请。5.3.2子公司实验室需向CNAS提交实验室认可申请(CNAS-AL01)中所列的相关材料外,还需填写附表3《集团化管理企业内部实验室认可--子公司申请/审批表》。5.3.3评审组长收到子公司申请资料后,结合总部质量考核情况、资料审查中发现问题,对该子公司实验室的评审方式给出建议。5.3.4 CNAS根据组长建议、结合总部质量考核情况、CNAS收到的有关投诉及4.2.4中规定情形的信息等,批准现场评审和远程评审的结合方案。5.4子公司实验室的认可实施5.4.1如该子公司实验室被选择为现场评审,则现场评审流程均按照CNAS-RLO1的流程及要求。如该子公司实验室被批准实施远程评审,则远程评审流程均按照CNAS-WI14-14《实验室认可远程评审工作指导书》的流程及要求。5.4.2子公司实验室应在“《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核查表”中,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核查表中的内容,明确集团条款和子公司实验室条款。5.4.3如子公司实验室的体系文件是完全使用集团文件的,且集团体系文件已通过审核,则子公司实验室体系文件免审。6 评审要求6.1 对“集团化管理企业内部实验室认可”的评审,现场评审通知中,评审依据应包括 CNAS-CL01-XXX《集团化企业内部实验室认可方案》。6.2承担“集团化管理企业内部实验室认可”评审任务的评审员应熟悉本方案中的特殊要求,评审前应对实验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审查其是否满足 CNAS 对“集团化管理企业内部实验室认可”的特殊要求的情况。6.3集团实验室评审时应涉及集团化模式体系运行情况的描述,包括集团对子公司实验室管理及质控情况等。6.3集团实验室评审时应关注集团总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否会受到任何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商业、财务或其他方面损害公正性的压力,集团不能影响子公司实验室的公正性。6.4 集团总部评审组提交评审材料的要求与 CNAS 认可评审相同。除认可评审材料外,评审组还需要提交附表2《集团化管理企业内部实验室子公司实验室抽查建议》。7 CNAS的权利和义务7.1 CNAS负责统筹安排集团化企业内部实验室评审。7.2 集团化企业内部实验室质量考核问题CNAS现场评审组可内容共享,现场评审抽查发现出现严重不满意项,可加严或暂停集团化认可模式。附表3《集团化管理企业内部实验室认可--子公司申请/审批表》
  • 【喜报】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3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2017-2018年(第24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通知》,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简称国药试剂)成功入选,目前已完成公示,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凭借化学试剂专业人才的团队、雄厚的技术实力、超强的创新能力、持续的研发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成为中国医药集团第二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 由此,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成为一家同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上海市化学试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高新技术企业。 此次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评定工作是根据《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的审定,主要针对国民经济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着、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的企业,要求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并具有国际竞争力,具备一定规模的技术人才队伍,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 在业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享有很高荣誉。“申报竞争之激烈、综合评定要求之高、评选企业数量之少”,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这块牌子含金量的最好诠释,它体现了一家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全面体现。 值此在国药试剂六十周年庆之际,公司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称号,标志着公司从贸易型企业成功转型向“贸工科”一体化创新型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发展,将通过技术中心这一创新平台,突破前瞻技术,开发先进新产品、拓展应用新领域,在增强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商业模式、新的跨越式发展。同时,更好的“服务科技”、引领和推动化学试剂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 http://gjss.ndrc.gov.cn/gjsgz/201803/t20180302_878829.html 技术研发部2018-03-09
  • 江苏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战略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2年12月22日,江苏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战略研讨会暨江苏商贸职业教育集团第三届理事会22日在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国的16家职业教育集团受邀到会,并就今后如何更好的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进行讨论与研究。无锡市金义博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反修受邀参加此次研讨会并和江苏商贸职业教育集团正式签约项目。   与会专家学者指出,集团化办学是当前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集团化办学通过多方参与、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创新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深化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促进了中高职有机衔接,增强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吻合度和贡献力。   无锡市金义博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高速分析仪器研制、开发、制造、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公司。公司荟萃了众多高科技人才和行业精英,致力于材料检测的发展和应用。专业制造红外碳硫分析仪、光电直读光谱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系列高速分析仪器等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铸造、机械、建筑、大专院校、石油化工、质量监督及进出口商检等领域。   2010年,在母公司无锡市金义博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全面依托上海材料研究所及江苏省机械设计院,成立了无锡市金义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无锡市金义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检测技术服务为特色的、以材料检测为主体,下设检测中心、培训中心、贸易结算中心。中心拥有直读光谱仪、ICP光谱仪、红外碳硫分析仪、分光光度计、金相显微镜、硬度计、冲击试验机、**材料试验机等设备,能够覆盖钢铁材料中全项检测项目,同时能够对铜铝及其制品进行检测。中心配备化学分析、力学性能、金相检验等多个专业检测室。长期为流程型工业企业及各类中小型企业的生产运行提供最专业、最权威的检测服务。
  • 先河三年目标:集团化、全球化,市值超百亿
    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以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多次承担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ldquo 九五&rdquo 、&ldquo 十五&rdquo 、&ldquo 十一五&rdquo 、&ldquo 十二五&rdquo 科学仪器攻关课题、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创新项目、国家863项目专题,已完成的科研成果全部实现产业化。依托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具有前瞻性的市场判断能力,公司产品涵盖了空气监测、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饮用水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车等,目前公司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超过30%,其中,先河PM2.5监测仪首批通过了《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3%,力压知名外国公司,成为国内行业龙头。   由于国家环保事业发展需要以及社会各界对于环保行业的关注,企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环境监测行业是新兴产业,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新动力。先河环保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瞄准未来竞争领域,适度超前研发各种监测设备,抢占市场先机,为先河环保集团化、全球化拓展奠定基础。为此,公司拟定了近期发展目标:利用3年时间,将先河打造成一个核心业务支撑、产业内多元化服务、市值超过100亿元、全球化发展的跨国企业集团。立足以上目标,公司围绕产业化转型升级已经提前开始布局,并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1)2013年,先河环保与世界重金属监测领域中唯一一家被美国环保署(EPA)认可并通过美国环保技术认证、在全球重金属市场占有率超过90%的美国CES公司签订了战略收购协议,出资623.3万美元收购了其60.515%的股权。   本次收购不仅加快了国外高品质重金属监测产品的国有化历程,而且巩固了公司在国内环境监测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借助CES公司这一平台,有利于公司自主产品、品牌的国际推广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战略合作,提升公司的全球影响力。   (2)2014年2月,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ldquo 河北先河正源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rdquo ,并设立&ldquo 工业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研究中心&rdquo 。此举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VOCs治理领域,并一举奠定了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3)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雾霾污染,给政府提供更及时的决策支持,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研制出大气复合污染物(灰霾)预警预报平台。同时,在区域&ldquo 全防全控、联防联控&rdquo 环境监管体系和&ldquo 智慧环保&rdquo 等未来几年的应用领域,也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这些技术储备,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带动企业更快发展。   我国环境保护产业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环境管理由总量控制向质量控制转型,环保产业逐渐由以设备为主导的产业形态向以综合服务为主导的形态转变。为把握发展先机,先河公司将在做足主业维持当前较高发展速度的同时,垂直拓展并整合现有业务,加强源解析、预警预报等技术研究,为政府提供从监测数据到解决方案的一揽子服务,并逐步涉足环境修复、环境影响评估等领域。   早在2011年底,石家庄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暨创建环保模范城动员大会隆重召开时,公司即向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递交了《关于开展省会大气复合污染物监测、建立灰霾监测预警机制的建议》,凭借环境空气监测领域的产业优势、成熟经验,踊跃投身于省会大气环境的综合治理中。   作为河北一家本地企业,公司先后承担了河北省国控、市控、县(区)控监测站点的建设项目,仅在石家庄市就已安装建设20多个监测点位,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可监测200米高空环境大气质量的梯度站,建立了覆盖全市所有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环境监测体系。此外,先河环保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建设美丽省会、提高我市生态文明水平建言献策。   作为一家环保企业,先河公司深知环保对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建设科技工业园区之初,公司就以&ldquo 花园式工厂&rdquo 理念规划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建成后的先河科技工业园区内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总体绿化率达30%以上。募投项目5600平米的研发中心、21600平米的综合生产车间正式投入使用,并投入数千万元购置了高低温、湿热、盐雾、沙尘等环境试验设备以及滚珠生产线、SMT生产线等,建成了目前国内先进的环境测试实验室及产品比对测试中心,极大提高了公司技术研发硬件水平,奠定了公司年产3000余套、逾20000台优质环境监测设备的生产能力。在生产过程中,依托竣工后的设备革新现有工艺和技术,节约资源,降低能力,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做到清洁生产,工业&ldquo 三废&rdquo 实现了零排放。   当前,我公司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深知,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重在过程,贵在坚持。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向着工艺技术先进、经济效益突出、资源利用合理、环境清洁优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继续前进。   从创业起家到发展壮大、再到未来发展,科技创新、以人为本始终是引领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的灵魂。我们将以产业报国为已任,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的企业,在优势行业建立企业集群,在世界范围内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同时为中国和世界环保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减牌子不减人 机构改革需破除部门利益化怪圈
    新一轮机构改革仍在进行,相关讨论也一直在持续。   近期,在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由原农业、林业、畜牧、水务、水产、水果等6个局组成的茂南区农林畜牧和水务局设19名副局长一事,经媒体报道后迅速成为此轮机构改革背景下新的网络热点,一些网友发问,这究竟是大部制改革,还是大部制留官?地方食药监管机构改革大幕已启,此番改革是否能够破解以往不少地方机构改革停滞不前和越改越乱的乱象?   针对这些问题,新华网记者邀请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高小平、北京大学政府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阎雨、西南交大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光进行了一番对话。   大部制改革or大部制留官?   针对媒体报道广东茂南区农林畜牧和水务局设19名副局长,该局回应说,这是大部制改革的需要,原来的领导不能减掉,设置19名副局长是一个过渡,将来采取只出不进的办法逐步消化。   网友评:难道要把&ldquo 大部制改革&rdquo 变成&ldquo 大部制留官&rdquo 吗?   高小平:&ldquo 官多&rdquo 几乎是每次机构改革都会遇到的顽症。在机构合并过程中,现在的做法一般是,将涉及到的两个或多个部门,先把机构合起来,人先并到一块,除非撤不可的、完全重复的内设机构如办公厅(室)、研究室、总务部门外,其他机构先做&ldquo 物理&rdquo 整合,领导干部也不减少,先任命工作起来,过一段时间再逐步减到位。   如果说前面讲的副职过多问题属于普遍问题,机构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机构合起来后,下面各机构的业务工作需要有上面的班子成员分管,即使需要重新分工,也要有个过渡期、磨合期,原来分管的领导对情况了解、业务懂行、政策熟悉,让他分管可以体现工作和政策的连续性,也可防止因为机构变化而产生管理真空、发生职责履行不到位的现象。这一点,应该说是具有合理性的。但这一过程不能太长。   我们要把副职过多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与机构合并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分开来说道,合起来思考。既要看到机构改革需要一定的过渡期,又要看到这里实质性的问题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残余和官员利益固化的倾向。对实施机构改革的政府部门依照人代会通过的改革方案合并后,领导干部暂时悉数保留这一做法表示理解,又希望政府执行法律还是少讲条件、多讲奉献为好,能做到一步到位式的改革,最好还是尽量直接按照法律法规设置领导岗位。   陈光:目前在机构改革中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把政府机构改革简单地等同于大部门制改革,二是把大部门制改革简单地等同于部门合并。这样就会出现&ldquo 越改越肥&rdquo 、&ldquo 越改越大&rdquo 的问题。改革机构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转变政府职能。如果机构改革只是简单在形式上进行合并,还要考虑&ldquo 人的因素&rdquo ,就有可能造成&ldquo 越改越倒退&rdquo 。   减牌子不减人,人员分流难题怎解?   在机构改革中,人员编制和干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复杂工程。由于人员问题涉及许多编制、历史等遗留问题,改革推进中往往出现一些被认为是&ldquo 柔性执法&rdquo 的问题,即只是在结构上做了简单的撤并,减牌子不减人。   网友忧:一些干部好不容易坐上了领导岗位,又不到退休年龄,谁都不愿意因为机构改革而撤销职务,于是只能撤了机构,把位置保住,以至于一个部门之下养着大批的闲散人员。   高小平:之所以出现&ldquo 减牌子不减人&rdquo 这些现象,在于改革的系统谋划不够和法治刚性不足这两点上。有的发达国家定了机构编制法,能坚持50 年、60 年,机构和人员总体稳定,只减不增,靠的就是事先的精   心谋划和事后的严格执法。   阎雨:人员分流问题一直是我国机构改革中的&ldquo 拦路虎&rdquo 。在官文化的 &ldquo 熏陶&rdquo 下,部分领导干部以官者自居,极力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 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在分流工作中以不负责任的态度,只简单分流了一般工作人员。领导干部的职位调整会不可避免地充满着复杂的利益博弈和激烈的权力角逐,部门利益、个人权力乃至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很容易成为大部门体制改革的阻力。可以说,目前政府管理中出现的部门职能冲突、内耗严重、协调困难等问题,除机构设置本身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外,说到底其背后则是现实的部门利益在作祟,即受所谓&ldquo 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rdquo 的掣肘,这不免增加了人员分流工作的难度。   要想真正实现改革中人员的平稳流动, 必须解决部门利益化的惯性。首先,需要有一个比较完善、健全的实施程序和规则。   当然,机构改革的目的也不是说简单地精简人员,而是要求人员配置必须实事求是,该增加的要增加,不需要的则要撤销。   大部制改革后,分流人员并不是无处可去,关键是看能不能胜任要求更高的新岗位 而要适应新岗位的需求,就必须进行技能考核,把职能整合与人员分流作为核心工作相互统一起来。在不突破编制的前提下, 通过考核竞争上岗或调整充实到其他部门,还可以借鉴历史经验,鼓励分流下来的人员到企业工作,在一定时期内保留原有职级不变,同时给予接收分流人员的企业一定的资金贷款优惠,激发企业接收机关分流人员的积极性。   陈光:机构是由人组成的,只有机构的变化而不涉及人的变动,一定不是彻底的改革,也至多是个改革的&ldquo 过渡状态&rdquo 。产生这些问题是实质是利益。如果仍然是系统内部、自上而下的&ldquo 改革&rdquo ,不可能出现超越利益的改革力量。   能否解决&ldquo 外合内未合&rdquo 问题?   在上一轮大部制改革中,有人认为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信部组建后,实际上很多项目的审批职责并没有转至工信部,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也并没有转入工信部。   网友问:&ldquo 外合内未合&rdquo 这种局面何时能破解?   高小平:严格说,上一轮大部制改革具有探索和试点性质。主要是希望通过四个正部级机构的整合,看看减少政府组成部门、建大部门制这一发达国家的做法,在尚处于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社会组织发育不足的情况下,是不是适用。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的来说还是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从我国开展大部制改革历程的阶段性特点看,上轮改革中某些细节没有到位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探索本身所带有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按照此前提出的大部制改革任务,主要是解决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问题,而这次提出的机构改革,则要在解决部门间职责上存在问题的同时,还要&ldquo 理顺部门内部职责体系&rdquo ,这就要求在理清部门内部职责的时候,&ldquo 由内而外&rdquo ,进一步把部门间的问题解决到位。   我认为,上一轮未解决的问题,如前面提到的比较突出的副职过多、过渡期太长的问题。还有,已经合并的机构&ldquo 貌合神未合&rdquo 、&ldquo 外合内未合&rdquo 等问题,有望通过这轮改革得以解决。改革的路径和工具有三个,一个是抓职能,就是通过向市场、向社会放权来实现部门职能的整合 二个是抓法治,就是运用法治的力量,强制要求政府部门按照规定办事,该创新的机制要创新,该再造的流程要再造 三个是依靠信息化手段,运用电子政务的发展来推进改革,推动内部各机构的磨合。   阎雨:上一轮大部制改革以&ldquo 外延式&rdquo 为特征,着眼于从数量上增减职能、整合机构、严控编制。在机构和人员编制上,侧重名义上的变更,在行政运行机制与政府管理方式上,侧重习惯性的运行模式和行政性的路径依赖。   目前针对专业管理部门职能与综合管理部门职能的配置仍不科学,综合管理部门权力过于集中,产业或行业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不到位、专业管理部门的资金支配、项目立项等事项都要经过综合管理部门的层层审批,没有达到统筹协调的目的。综合管理部门的基本定位是服务、协调、指导、监督,主要研究制定重大规划、宏观政策,协调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各个产业或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统筹协调。   为此,要切实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审批事项,实现从&ldquo 项目管理&rdquo 向&ldquo 宏观管理&rdquo 、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其次,按照大部制改革的要求,可以适当拓宽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其工作重点是研究解决产业或行业存在的重大问题,拟定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政策,统筹配置行业资源,发布行业信息标准,维护行业市场秩序,开展行业执法监督检查,提供行业相关信息服务。政府规模要在与行政环境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处于动态调整的进程中,不断地趋向动态的均衡。   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不应仅是在机构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做出改变,更应在具体的管理模式上做出相应的变化,改革应该尽快转轨至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内涵式改革上来。依据治理理论,不仅梳理内部机构设置,关键在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实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权限界定。
  • 海克斯康再造新品牌 走集团化发展之道——访海克斯康高层
    近日我们得到消息,海克斯康正准备更换自己使用多年的品牌。企业的品牌变更,非同小可,除去因品牌纠纷而来的个例,通常它意味着原品牌已不能承载现有的企业,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品牌更替也是某些企业的转折点,何况是测量机占据市场至少半壁江山的海克斯康。这究竟有何因由?海克斯康多年的积累能够顺利转移到全新的品牌?新品牌往往意味着整合,而海克斯康旗下拥有众多知名子品牌:Leitz、 LEICA、DEA、TESA、Brown & Sharpe、Sheffield、m&h......这其中每一个在测量领域中都代表着可观的业界声誉、地位、技术和价值,这些子品牌会因此融合、独立或是消失吗?   值海克斯康在苏州建立新的方案中心,其高层齐集苏州之际,仪器信息网记者带着上述疑问造访了海克斯康的苏州新址,一探究竟。 新方案中心:48小时服务变8小时 海克斯康的苏州方案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新的苏州2.5产业园。来到这一新园区,可以看到新园区与以往的明显不同,其规划、风格全然不像传统工厂区,反而更像科研/高等教育区。 事实上,苏州工业园区早就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种传统“工业”园区。最初的苏州工业园区也是以招商引资和引入制造业作为开始,但后来就不断转型升级,改为以高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目标,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企业进入,到现在就更加“挑客”了。目前苏州工业园区GDP中服务业第三产业占30%,目标是2024年(工业园区30周年)时达到50%。“以前是‘来者不拒’,后来是‘挑挑拣拣’,以后说不定要变成‘非请莫入’了。”一位诙谐的企业高管如此形容,“他们的眼界高得很”,这位朋友还说道,“虽然还是叫‘工业园’,其实改名‘科技园’更合适。” 苏州2.5产业园这一新园区目前就只有两家企业入驻, C2是海克斯康,C1是唯一的邻居IBM。 能够在生产过程中随时检测产品质量的机床在机检测系统 安装在关节臂上的白光测量机 与会者讨论测量仪器及技术 海克斯康的新方案中心占地约1300坪,展示着各种测量仪器设备,包括桥式三坐标测量机、龙门式三坐标测量机、影像测量仪、机床在机测量系统等,不间断的为来访者演示着其实件工作效能。新的方案中心所费不菲,当然不会仅仅只是一个演示中心,比之更重要的是,海克斯康苏州的技术团队以此为基点可以快速的对周边地区的客户需求做出反应。 海克斯康的中国总部位于青岛,虽然对南方市场反应略慢,但以现代的通讯和交通条件来说,对全国市场做出响应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海克斯康还是先后在上海、宁波、南京、苏州这些工业重镇开设了方案中心,现在全国已有十余家方案中心。随着方案的不断成立,海克斯康的服务响应时间,从以前的48小时,缩短为原来的1/6,8小时内即可对用户提供技术支持。 客户代表参加了方案中心的剪彩仪式 海克斯康的客户代表二百余人也来到了苏州方案中心,祝贺方案中心的落成,并且一同参加了剪彩仪式。 周亮博士、Anne Willimann女士在苏州方案中心的揭幕仪式上 左起:周亮博士、Anne Willimann女士、廖鲁女士 海克斯康执行总裁周亮博士、海克斯康全球市场总监Anne Willimann女士、海克斯康市场策划总监廖鲁女士等这次也来到了苏州方案中心,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大手笔研发及服务投入 据了解,海克斯康在2011年销售额为23.3亿欧元,在全球40个国家拥有约13000名员工,而为了保持技术优势和创新,海克斯康将10%的销售净收入和17%的员工都投入到了研发之中,为了技术支持和服务上的优势,各地办事处也相继升级为方案中心,投入同样也不少。一般的企业很难有魄力在研发和服务上投入如此之大,即使是在市场一片大好之时也是如此,如果市场前景不佳,收缩更是绝大多数企业会采取的策略。那么海克斯康如此之大的投入,是因为现在的市场前景很好吗? 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作为几何量测量检测最大产业群,也有着海克斯康等测量仪器公司重要客户群的汽车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机床、模具等测量仪器的重要应用行业却不容乐观,因此也给测量机市场造成了不利影响。海克斯康执行总裁周亮博士坦言,今年上半年测量机市场状况并不好,海克斯康的情况要好于大多数同行,业绩有所增长,但不如预期。 既然如此,那么这一切是为什么呢? 海克斯康全球市场总监Anne Willimann女士给出了答案:“Change(改变)。” Anne Willimann:“改变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身上,改变可能是能够预测的、持续的,也可能是不能预测的,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改变。全球人口在快速增长,带来了更多的消费,人们需要更多的汽车,更多的住房,等等,还需要这些产品变得品质更好,重量更轻,更便于携带,更绿色环保。人口增长的同时,社会也面临老龄化的问题,对医疗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周边的世界在不断改变,我们也需要改变,海克斯康也同样需要改变,我们不但需要改变logo,更重要的是经营策略和企业决策上的改变,通过这些改变,我们才能抓住客户的需求,提供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些改变,我们才能抓住所有的机会。 ” 对于“改变”,廖鲁女士也表示:“我们一直都在为了行业,为了技术,为了用户而改变,从未停止过,即使是在以前,测量机还是卖方市场的时候,我们也一直在为用户考虑,大家到底需要什么,我们会为此做出改变。” 新品牌及5S策略 对于现在正在做的种种改变,海克斯康将之概括为“5S”,也就是方案(Solutions)、服务(Services)、软件 (Software)、传感器(Sensor)和行业(Sectors)。 对于“5S”,周亮博士做出了介绍: 方案(Solutions):不仅仅是向用户销售单一产品,而是能够提供真正全面而实用的解决方案,方案将是硬件、软件、服务的集成,更细化,更具定制性且更具创造性,做到直接向用户交付钥匙,交付即可用这一程度。 传感器(Sensor):传感器是测量机的核心技术组成,海克斯康不断利用激光、触发、光学和拍照等技术来创造新的高精度传感器技术,加速关键问题的决策。 服务(Services):以广泛的区域本地化为基础,提供涵盖培训、咨询、编程、合约检测以及系统再造等顶级VIP服务,从办事处到方案中心的发展即是为此,办事处能够完成产品的销售和维护,方案中心能够提供所有的服务,而且在服务响应时间上,以前需要48小时,随着方案中心的陆续建立,时间缩短到原来的1/6,8小时内即可对用户提供技术支持。 软件 (Software):简便的创建、分享、管理多维数据,不仅仅是在产品的设计制造,CAD/CAM方面,在智能城市项目上也会大显身手。 行业 (Sectors):细分市场,并且面向各行业领域建立专业团队,每个团队都要真正地进入行业,不但需要具备特定领域的技术专长,还要能够准确理解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深入客户的工作现场去协助客户,帮助客户塑造变化。 了解到海克斯康一直以来做出的改变之后,可以说,相当于这些努力,品牌及logo的改变和再造看起来只是水到渠成的一步了。 对于新的品牌及logo,Anne Willimann女士介绍道:“海克斯康的名字HEXAGON在英文中是六角形的意思,海克斯康从前就是这样一个六角形Logo。Logo更多的在于反映一个公司的特性,以前的Logo曾经很合适,但这个logo能更好地反映我们公司未来的变化。” “新的logo反映了我们的目标,‘make HEXAGON matter’。 海克斯康这个名字以前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背景和股东,在未来我们希望海克斯康能够真正的走向集团化,走向市场,走到客户当中,成为全球化的大公司。对我们的客户来讲,海克斯康可能以前代表着众多的品牌,以及众多的产品线,以后将代表着一个重要的计量品牌,一个主要的计量产品供应商,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的经销商和供货商将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一个大的合作伙伴,我们海克斯康的员工也会拥有一个大家庭。” 虽然对海克斯康新的品牌已经没有什么疑问了,但是通常新的品牌就意味着整合及调整,也就是我们一直担心的问题,海克斯康的诸多知名子品牌将何去何从呢? 对此周亮博士表示,海克斯康的子品牌并不存在竞争关系,而是各有所长,如Leitz在精密测量上保持着优势,0.3μm的精度少有敌手,DEA则在大尺寸测量上很有优势,因此在未来还会继续保留并发挥各自优势,不会抛弃其品牌,只是部分品牌其名称等方面会做调整。 周亮:看好国内市场,全力支持产业升级 对于测量市场,周亮博士仍然很有信心,认为随着技术和服务的进步,一切都不是问题。“以传感器为例,传感器是测量机的核心技术组成,随着我们传感器的进步,精度、性能和客户体验不断进步,以前不能测量的现在也可以进行测量,以前不能做到的现在也可以做到,新的市场机会也随之到来。” 在周亮博士看来,其实每个行业,无论是年装机量估计达7000万套,对测量机需求巨大的的汽车行业,还是航空、医疗及模具等行业,仍然都充满机会。 “目前医疗器械公司已逐渐认识到测量机在植入物,如心脏瓣膜、心血管支架等方面的作用,如人工关节的安装和扫描,需要用到影像测量、白光测量或是关节臂测量,心血管支架和心脏瓣膜,一部分用到影像测量,一部分用到微型测量机。目前在美国,强生公司等已经比较多的使用到我们的产品,只是中国的医疗器械公司目前还没有在这一领域做得比较好的。这一部分业务目前在中国市场还没有占到海克斯康比较大的份额,但是在美国市场已经占到公司业务的10%。随着中国医疗市场的发展,这一领域的市场成长度还是值得看好的。” “近两年国家在航空业上有大量的投入,政策上也非常明显,而且我们也能看到大量的资金在进入航空业,无论是国防还是民航方面都是如此,航空工业也从以前的只有中航工业,扩展到有了商飞、通飞,由以国防为主,向民航业发展,如果国家放开低空空域,会对航空工业有极大的影响,这个发展方向是不可扭转的,其市场非常值得期待。航空工业领域,海克斯康已经拥有完善的测量体系,包括机身测量、发动机测量,发动机叶片、齿轮、转子及管路的测量等,我们都有非常专业的方案,而且其中有些方案是没有竞争对手可以替代的,而且在我们的研发体系中,也有更新的产品在跟进,准备满足中国航空工业的需求,像汽车行业一样,我们有专门的方案小组来为中国航空工业开发产品。” 尽管对中国的测量机市场充满信心并寄予厚望,但对于国内制造业的一些情况,周亮博士仍然有些无奈,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说到产业升级,其实中国的产业升级并不是今年才出来的新概念,七八年前大家已在考虑和讨论这个问题,但大家迫切感受到这个问题是在08至09年,而且并没有认真的来推行产业升级。国外制造企业对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视的,测量设备和加工设备的配备比例达到1:2到1:3,而中国制造企业很多都不重视质量检测,测量设备和加工设备的配备比例仅为1:10到1:20,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华东地区测量机的装机总量大约达到4000台,看起来不少,但和工厂的庞大数量一比,仍然不成比例。” “海克斯康其实非常愿意协助国内制造企业来进行产业升级,来提升产品质量,虽然今年的销量增长不大,但我们仍然持续在研发和客户服务上进行投入,组建专业的团队,深入我们各个用户的行业,到用户的现场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去协助用户提升产品质量,为此我们的员工增长了20%也在所不惜。” “但令人惋惜的是,很多国内制造企业一方面发展上很需要资金,一方面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打价格战,处于非常痛苦的境地,却还是没有意识到需要对产品进行提升。我国现在的招标制度虽然有可取之处,但问题也不少,很多时候并不能让用户采购到他所需的东西,而且我们也了解到,一些企业虽然购买了海克斯康的产品,但目的却不是用来提高产品质量的,而是做摆设给他的客户看的‘你瞧,我买测量机了,我的质量你可以放心,现在你可以买我的东西了’。” 对于周亮博士一针见血指出的问题,记者也很有同感,这些问题不仅是在测量仪器行业,其实在其他仪器行业也是同样存在的,比如招标采购问题,比如买来仪器没有用于研究和生产,仅仅用来糊弄领导和忽悠客户。这也都是值得我们去重视的问题。 海克斯康原六角形logo(图上)与新logo(图下)对比 后记:记者曾多次目睹大企业的品牌更替,如Intel以“酷睿”品牌取代自己使用多年的“奔腾”品牌等等,通常这些大企业的品牌更新,基本都是在企业处于拐点,旧品牌已不能承载现有企业形象及产品的时候,因此虽然人都有惯性,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并接受新品牌,但最终新品牌往往都能获得成功。当年联想从Legend到LENOVO的品牌更换也曾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且和海克斯康的这次品牌再造相比,两者虽是完全不同的行业,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的旧logo同样都是形而上的直接表意logo,同样都是企业名字的英文直译,同样都是方方正正的工业化设计风格的logo,又是同样更新为更有内涵的logo。联想的品牌变更,是其真正走向国际化发展的转折点,海克斯康的品牌再造是否也能够同样获得成功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采访编辑:魏昕
  • 鸿蒙标准物质受邀赴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北京有限公司开展颗粒标准物质专题培训
    2024年7月15日,鸿蒙标准物质销售部长王丹受邀前往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试剂北京公司),为其进行颗粒标准物质专题培训。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北京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北京化学试剂公司,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专营化学试剂、玻璃仪器的国有商业企业,隶属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作为国药集团旗下的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通用、分析、基准、生化试剂、标准物质、食品添加剂、化工原料、玻璃仪器、科学仪器、实验室用品、化工专业图书、医疗器械和临床诊断用品等十几大类、一万多个规格品种的商品,服务对象包括科研机构、高校、医院、制药企业、化工企业、食品生产企业等。此次培训旨在为国药试剂北京公司开展颗粒标准物质领域的相关业务奠定基础。培训通过产品讲解、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员全面掌握颗粒标准物质的相关知识与应用场景,进而提升企业在该领域的专业能力,推动其在颗粒领域的业务拓展。培训过程中,王丹部长从颗粒的基本概念、尺寸分类、来源等基础知识着手,逐步深入讲述颗粒标准物质的定义、特性及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关键作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员们对颗粒标准物质有了充分了解。在交流互动环节,学员们就技术难点、应用困惑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提问,王丹部长凭借其深厚的行业背景和丰富经验,提供了专业、细致且具有前瞻性的解答,涵盖了售前和售后环节的多个方面。此次颗粒标准物质专题培训标志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深化,鸿蒙标准物质未来将推出一系列更专业、更系统的培训项目,提升国药试剂北京公司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在颗粒标准物质领域的竞争力,共同推动颗粒标准物质领域的持续发展。展望未来,鸿蒙标准物质将通过不懈的技术创新、严格的质量管理、高效的服务体系,携手包括国药试剂北京公司在内的众多伙伴,继续开展产品研发、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合作,为行业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共同塑造一个更加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
  • 第三方检测行业管理——改革是必然
    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行业管理专场   我要测讯 2013年8月22日,第五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暨实验室展览会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如期举行,我要测网作为独家战略合作媒体同本届会议合作媒体仪器信息网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本届论坛举办多个分论坛,对检测行业管理和行业发展进行了关注。其中行业管理专场从国家政策、相关认可认定部门在行的工作以及对中国质量检测机构的科学发展战略等层面阐述了检测行业需向市场化发展、监管层面需不断改革,改革成为行业管理的主题。   从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行业管理专场获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7月底,已获得法定资质的国内从业资格的机构约29424家,其中司法鉴定机构逾393家 取得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机构有3827家 国家级质检中心大约538家 而我国检测市场上规模超亿元的检测机构已超过100多家,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等地区。从地区获得国家资质认定机构数量分析,获得认定机构的数量与当地的经济体量有一定的关系,29494家获得资质的机构分布最多的地区是广东、河南、山东、江苏和河北,但在一定的经济体量下,机构数量越多,检测机构的规模越小。   对第三方检测行业正处于一个利好的发展局面。从十八大会议开始,从体制改革、机构改革、服务发展政策以及质量发展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第三方检测行业的发展,包括基本建成食品质量安全和重点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整合相同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从服务业的角度促进检测行业市场化运作 鼓励检验检测机构要提供单一类型的合格评定服务,向复合型的延伸,向品牌化、专业化发展,把检验检测定位八大高技术服务业领域之一 从质量发展的角度要求培育和规范认证检测市场。此外大幅度削减出口法检商品目录的商品检验制度改革以及国务院要求的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都大力度的推进了检测行业市场化、规范化的步法。   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主任肖良对近期实验室资质认定重点工作和重点要求介绍中提到,实验室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重点关注几个方面,一是提高技术评审环节的要求,尤其是对相关技术人员的要求,重点对技术评审环节进行监督 二是增加对获证机构从业规范的要求 三是充实了监督管理的内容,提高监督的力度 第四,增加“罚则”,对于检测行业的违规行为,给予一定的惩处。   此外,从大会报告中获悉,截至7月31日,国家累计认可实验室5700多家,医学实验室132家,生物安全实验室53家,标准物质生产者8家,能力验证提供者384家。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副秘书长宋桂兰表示,相对于市场是已获得认定资格的2万9千多家实验室,实验室认可工作面临着实验室数量增长速度过快、被认可对象不成熟、水平层次不齐等问题。   面对新形势,实验室认可工作也必须要转变观念,实验室不但要在数量上有提升,在质量上更要注重。针对现有的问题,我国设立了两套实验室评价的基本制度,一个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资质认定制度,一个是与国际接轨的国家认可制度,技术要求逐步提高。宋桂兰指出,目前我国已经与WTO157个成员签署了多边互认协议,未来WTO会更加重视并利用认可的结果,通过认可,证实机构符合相应国际导则或建议,可视为具有适当的技术能力。也由此,国际上各个国家充分利用这一工具设置自己国家合理的技术贸易壁垒。面对国际认可对高技术的要求,建议实验室要慎重选择一个合适的定位,确定实验室本身的技术实力,选择最适合实验室的评价体系,并且在新领域,如司法鉴定、能源、低碳等,不断学习,逐渐提升自身的实力。除技术方面,实验室要转变理念,将实验室作为责任主体,在制度上进行创新,服务发展。   对于中国检测机构的科学发展,武汉大学质量研究院张继宏做了详细介绍。质量检测机构的功能是提供准确的质量信号,其核心价值是公正性,是一个提供质量信号服务的市场主体,应当定位为质量检测服务的提供者,即企业。相对于质量检测机构,政府对质量安全的监管是一种公共物品,在质量检测市场中,应当定位为产品质量和质量检测机构的监管者。   作为监管者,对检测机构的管理体制是政府面临的问题:公平的质量检测机构制度 对质量检测机构统一的管理制度 国有质量检测机构综合的审批制度 政府购买的方式实现质量安全监督信息的需求 政府管理制度的核心转为检测行为的监管以及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检测机构管理制度。   张继宏介绍说,通过集团化操作,未来,我国质量检测机构改革的目标定为构建政府对质量检测机构科学监管的体制、建立有效竞争的质量检测市场以及培育合格的质量检测的市场主体三个方面。在全球质量市场规模以15%到30%的增速下,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其质量市场规模将以20%至25%之间的增速快速发展,到2020年,中国检测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人民,需要更大的质检集团。 报告题目:中国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新进展 报告人: 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主任 肖良 报告题目:实验室认可发展动态 报告人: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副秘书长 宋桂兰 报告题目:中国质量检测机构的科学发展战略 报告人: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张继宏   从本次会议上看出,检测行业的发展,需要实现市场化操作,监管体制的改革成为必然。对国有检测机构和第三方检测机构来讲,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行业监管政策还是现行实行的监管体制的改革都将对检测机构带来一定的冲击,寻找合适的改革路径成为当下所有检测机构关注的焦点,如何适应改革大潮也成为检测机构立足中国市场的重要考虑之一。
  • 改革创新 赋能TIC行业发展——信立方走访广检集团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12月27日,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立方”)CEO唐海霞等一行走访了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检集团”),与广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依军、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党华、规划发展管理部总监敬光、办公室副主任余俊毅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座谈会旨在彼此加深了解,并就2023年检测行业发展概况及2024年发展趋势交换了看法,详细沟通了双方接下来的战略合作方向。会谈现场广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依军广检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党华广检集团规划发展管理部总监刘敬光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CEO唐海霞在座谈会上,刘敬光介绍了广检集团作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试点,在服务政府质量监管、开展民生检测以及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主要做法与成效。唐海霞也也详细介绍了信立方在“以信息化、数字化带动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中国产品质量提升,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让人们的生活更安全、更健康”宗旨下, 旗下作为检测交易撮合平台的“我要测网”所提供的专业SAAS服务和“互联网+科技服务”等情况。经过热烈探讨,双方一致认为,双方的愿景极度契合,未来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数字营销降本增效、资本运作行业资源整合、国产仪器验证评价等领域加深合作,助力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参观广检集团实验室合影留念附录:广检集团是广州市唯一主营业务为检验检测认证的市管国有企业,于 2016 年 9 月挂牌成立,主要从事纺织轻工、食品化工、生态环境、建筑工程等方面的质量检测认证、能力验证、标准培训、实验室服务和市场管理服务;检测能力覆盖 50 多个领域,超过 9000 项标准。集团现有在职职工超过1800 人,30%人员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目前设有多家全资二级公司及分公司,实现了覆盖东西南北中全国主要区域的检测服务网络。信立方成立于2005年,旗下运营两大专业门户网站: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我要测网(www.woyaoce.cn )。公司始终秉持着“以信息化、数字化带动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中国产品质量提升,推动中国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让人们的生活更安全、更健康”的使命、“成为中国科学仪器和检验检测行业最高效的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的愿景,为科学仪器和检测行业提供专业SAAS服务和“互联网+科技服务”。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信立方已成为行业内最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产业互联网+科技服务公司。信立方旗下“我要测网”作为检测交易撮合平台,提供特色检测发布、检测求助、400电话、留言咨询等服务。
  • 以改革之“钥”开启发展之“门” 大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打造国际一流的检验检测服务品牌
    新年新气象,实干开新局。对于致力成为我国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领域领航者的大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以下简称“大检集团”)而言,今年1月12日,其下属大连标准认证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准认证公司”)的重组挂牌,可谓是其深化改革、做强做大的又一重要举措。“坚持走改革创新发展道路”,是大检集团成立以来,集团党委的共识。面对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与改革经营发展重任交织,如何以改革促发展,激发内生动力,是摆在大检集团面前的一道新课题。这考验的是勇气、是魄力,更是思想上的破冰。正是在这种共识下,近年来,大检集团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在全国合理布局,目前,已形成“立足大连、服务辽宁、面向东北、辐射全国、走向国际”的国家、省、市三级检验中心统筹发展格局,并积极构建全球通行的检验检测认证体系,全力打造成为我国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领域的领航者,打造国际一流的检验检测服务品牌。标准认证公司重组,正是大检集团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的重要举措。始建于2002年的标准认证公司是以“标准、认证、编码、检测、培训、科研”为主业的综合性技术服务机构,业务范围涵盖标准化服务、认证服务、物品编码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服务、无损检测服务、职业培训服务、科技研发服务六大板块。2023年,大检集团将旗下大连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连物品编码与信息化研究院有限公司等8家子公司进行整合重组,成立标准认证公司。破冰之路,虽艰必达。标准认证公司坚持实施全国市场开发战略,目前业务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实现当年组建、当年盈利的目标。瞄准市场需求、明确品牌定位、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大检集团赋予标准认证公司的使命责任,也是标准认证公司自身发展的目标所在。近年来,标准认证公司围绕自身业务领域,一步一个脚印,向改革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不仅向全国商贸流通领域标准化建设输出“大连经验”,也积极投身数字化革命的浪潮,打造数字化平台。2023年,该公司承担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技术服务项目通过国家考核验收。标准体系的运行和实施,大幅提升了流通效率与服务质量,实现商贸流通提质增效的目标,助力大连市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同时,标准认证公司也通过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助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公司结合大连市金石滩度假区区域特色、发展定位,多角度、多维度持续提供标准化技术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指导申报并成功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该项目构建了金石滩全域旅游标准体系,包含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体系等302项标准;指导编制、组织审查并发布实施《全域旅游建设指南》等22项标准,并成功立项辽宁省地方标准《特色民宿建设与运营指南》。标准化试点建设已初见成效,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影响力及满意度方面,都取得明显提升。不仅如此,2023年年底,标准认证公司还取得了辽宁地区唯一意大利船级社无损检测考试中心授权。ISO9712无损检测证书是基于无损检测方法颁发的证书,可适用于各种行业,同时也被国内及国际客户广泛认可。数字化带来全新机遇。标准认证公司建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库采用先进的源数据采集设备,对企业商品进行全套商品源数据采集,出具《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商品信息属性表》并将商品信息上传到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不但使商品具备进入大润发等大型商超销售的前提条件,实现商品由实物到数字化资产转换,也是商品在第一时间完成信息共享、应用于全网各App平台的重要保障。成绩属于过去。以科技创新为牵动,以深化改革为抓手,以做强品牌为目标,作为拥有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气瓶安全技术)(在建),1个省级容量计量检定站的大检集团,新年伊始云程发轫,必将奋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新征程。
  • 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又有新动向:组建新的企业集团
    p   大连市属公益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出来了,力度很大内容很多,其中大连市产品质量检测研究院、大连市计量检测研究院、大连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院、大连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大连市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站、大连市标准化研究院、大连市客运出租汽车里程计价器监测维修管理站7个单位剥离公益性职能,转企改制,整合经营性业务,组建大连市检验检测集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2b239745-1aa8-47a8-88a4-c337481601dd.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83d952e1-c4bc-4d12-9c1a-8a9890cbbc5b.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4810a436-a594-419c-a04a-b72d4c9be148.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3976dab3-5842-4092-85ce-68e088421ee7.jpg" style=" "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311e2f5e-b10d-4f1a-a7f7-307f141efbc5.jpg" style=" " title="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9fb54acd-eb16-4fc5-9f8e-bd899e3b18f0.jpg" style=" " title="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71b6f129-dbaf-4786-a6ec-7412525d6de0.jpg" style=" " title="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21590a03-568b-4217-ac8d-4213801d98ee.jpg" style=" " title=" 8.jpg" / /p p br/ /p
  • 湖南省质监将组建检测检验集团
    2010年1月21日召开的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透露:湖南省质监系统今年将积极探索技术机构改革,以省为主组建大型专业检测检验集团,做大做强市、县两级技术机构,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副省长刘力伟出席会议。   湖南省质监局局长蒋新祺表示,全省质监系统技术机构改革将探索“集团化、区域化、层级化、专业化”,集团化即以省为主组建大型专业检测检验集团,在特检(特种设备)、纤检(纤维)领域先试先行 区域化即以市州为主,建设1至2个区域性综合检测中心 层级化即以县为主,各县主要从事一些食品、计量、产检中最基础的检测工作,高层次、高要求的检测由省、市检测中心负责 专业化即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根据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建立国家或省级专业检测中心,力争株洲轨道交通高分子材料及制品、湘潭电传动车辆、岳阳磁力设备等12个国检中心项目中有4至5个项目立项。
  • 总局发布!检验检测行业迎来重大改革,是机遇还是挑战?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快速发展,结构持续优化,市场机制逐步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仍存在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力不强、市场化集约化水平有待提升、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等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围绕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检验检测产业体系,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做优做强,实现集约化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推进经营性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改革,破除制约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作为驱动检验检测发展的第一动力,完善检验检测创新体系,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行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内生动力,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坚持目标导向。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明确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统筹检验检测行业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检验检测行业集约发展。(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检验检测体系更加完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行业总体技术能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公信力显著提升,涌现一批规模效益好、技术水平高、行业信誉优的检验检测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知名品牌,打造一批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检验检测新格局。二、着力深化改革,推动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发展(四)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改革。按照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性质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化改革。科学界定检验检测机构功能定位,经营类机构要转企改制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实现市场化运作,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技术能力,着力做优做强;公益类机构要大力推进整合,优化布局结构,强化公益属性,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相关管理政策,提升职业化、专业化服务水平。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地方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强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更好服务市场监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国有企业性质检验检测机构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坚持以资本为纽带完善混合所有制检验检测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国有资本出资人和各类非国有资本出资人以股东身份履行权利和职责,使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加快国有企业性质检验检测机构的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推动国有企业性质检验检测机构率先做强做优做大。(五)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检验检测行业。鼓励民营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检验检测服务,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申请相关资质,面向社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检验检测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非公有资本投资主体可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检验检测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检验检测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六)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加强政府实验室建设,完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创建、整合、提升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平台,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支持各地加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促进检验检测行业与地方经济建设深度融合发展。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开放共享检验检测资源,鼓励各类检验检测机构依法推进仪器设备、实验环境、标准物质等要素资源的社会共享共用,提升相关要素资源的利用效率。三、坚持创新引领,强化技术支撑能力(七)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瞄准国际技术前沿,推进检验检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基础性、公益性和产业共性技术瓶颈。研究面向基础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跨行业通用检验检测技术,重点发展在线、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实现关键检验检测技术自主可控。推动检验检测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量子传感技术融合发展,引导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检验检测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参与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试剂耗材、标准物质的设计研发,加强对检测方法、技术规范、仪器设备、服务模式、标识品牌等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国产仪器设备“进口替代”验证评价体系,推动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和“进口替代”。(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支持检验检测机构从提供单一检测服务向参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使用全生命周期提供解决方案发展,引导检验检测机构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实现“一体化”发展,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综合服务。鼓励检验检测机构与科研机构、计量技术机构、标准研究机构、认证认可机构等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服务效能,加强检验检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检验检测助推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支持检验检测机构牵头组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加快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推动检验检测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产业集聚区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引导检验检测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推进军民检验检测体系融合,促进军民检验检测资质互认,强化大型检测设备共享共用,更好服务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九)加强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围绕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先进制造业支撑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智能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高水平国家质检中心。支持国家质检中心积极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鼓励国家质检中心积极参与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工作,充分发挥国家质检中心的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国家质检中心规范管理,严格建设标准和程序规定,完善退出机制,优化国家质检中心布局。(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重点学科领域和创新方向,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加快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着力造就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地方政府、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培训机构以及检验检测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共建检验检测相关专业门类和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开设检验检测相关培训项目,不断增加检验检测领域的培训服务供给,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四、激发市场活力,提升质量竞争力(十一)完善市场要素资源供给。支持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完善针对检验检测行业的融资渠道和扶持政策,建立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基金或科研创新基金,健全针对检验检测服务业特点的金融救助机制。支持保险部门建立检验检测服务质量保险制度,对于检验检测责任事故先行赔付,通过保险杠杆调节检验检测机构经营运行模式,提升质量竞争力。进一步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营造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机构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十二)引导行业品牌建设。完善检验检测行业品牌培育、发展、激励、保护政策和机制,营造良好的检验检测品牌成长环境。鼓励检验检测机构依法进行商标注册、品牌保护,不断提升检验检测行业品牌意识、价值和形象。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信誉好的检验检测机构成为行业品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公信力,推动形成检验检测国际知名品牌。鼓励检验检测机构通过认可机构的认可,不断提升社会知名度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支持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十三)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围绕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检验检测内外相衔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拓展多双边合作机制、推动检验检测数据与结果国际互认为重点,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加强国际相关制度、标准和技术的跟踪研究。支持国内机构拓展国际业务,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办事处,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加强海外布局。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开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培训、实验室共建、实验室间比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业务,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五、加强规范管理,提高行业公信力(十四)加大监管力度。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检验检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部门联合监管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监管优势,加强信息互通和协作联动,进一步规范检验检测机构从业行为,加大重点领域及高风险领域的抽查比例,强化线上线下渠道监管,严厉打击检验检测违法行为。加快推动检验检测机构行业监管及行政处罚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构建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提高违法失信成本。积极利用“互联网+监管”“大数据”“云监管”等智慧监管手段和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等技术措施,加强监管方式创新,提升监管效能。(十五)强化行业自律。严格落实检验检测机构主体责任,鼓励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向社会公开承诺、发布诚信声明、公开检验检测报告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等建立健全行业经营自律规范、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规范会员行为。完善检验检测机构自查平台建设,引导行业开展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十六)加强社会监督。优化12315平台服务,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做到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完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信息查询系统、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查询系统等信息查询平台,鼓励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信息查询和监督。开展明察暗访工作,完善暗访线索与行政监管的衔接机制。探索建立“吹哨人”、内部举报人等制度,鼓励同业监督。六、保障措施(十七)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工作部署。依法界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实施范围,发布资质认定领域范围清单。全面推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度,加强对机构承诺内容真实性的核查。进一步压缩资质认定许可和评审时限,精简优化许可、评审程序和内容,便利机构取证。对事业单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集团化检验检测机构跨行业、跨区域发展等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业态积极进行政策研究,及时出台措施,持续优化检验检测市场营商环境。(十八)强化法治保障。结合地方检验检测立法工作经验,推动检验检测管理条例立法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检验检测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和衔接,优化完善检验检测机构经营运行、监督管理、资质认定、建设发展相关规章制度,形成完备的法律制度链条,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十九)积极争取支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发展改革、财政、税务、科技、工信等部门的支持,加强与各产业领域归口部门的协调沟通,完善工作机制,出台配套政策,推动检验检测融入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大局,形成政府引导、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工作格局。(二十)完善统计监测。大力推进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监测工作,完善统计调查制度和行业运行监测预警工作机制,推动建立行业监测工作队伍,不断丰富检验检测相关管理和运行数据的采集手段,提升统计监测工作质量。大力提倡检验检测行业管理信息公开,加快建设检验检测行业监测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引导社会监督。(二十一)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作用,结合“世界认可日”“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等重要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实验室开放、科普宣传、便民检测、技术培训等各种活动,增进社会公众对检验检测行业的了解和信任,宣传检验检测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成效,加大对检验检测违法违规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诚信有为成为检验检测行业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9月10日
  • 检验检测行业深化改革,国产仪器迎来“进口替代”时刻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  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快速发展,结构持续优化,市场机制逐步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仍存在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力不强、市场化集约化水平有待提升、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等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围绕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检验检测产业体系,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做优做强,实现集约化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推进经营性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改革,破除制约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作为驱动检验检测发展的第一动力,完善检验检测创新体系,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行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内生动力,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坚持目标导向。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明确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统筹检验检测行业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检验检测行业集约发展。  (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检验检测体系更加完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行业总体技术能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公信力显著提升,涌现一批规模效益好、技术水平高、行业信誉优的检验检测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知名品牌,打造一批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检验检测新格局。  二、着力深化改革,推动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发展  (四)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改革。按照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性质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化改革。科学界定检验检测机构功能定位,经营类机构要转企改制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实现市场化运作,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技术能力,着力做优做强 公益类机构要大力推进整合,优化布局结构,强化公益属性,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相关管理政策,提升职业化、专业化服务水平。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地方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强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更好服务市场监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国有企业性质检验检测机构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坚持以资本为纽带完善混合所有制检验检测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国有资本出资人和各类非国有资本出资人以股东身份履行权利和职责,使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加快国有企业性质检验检测机构的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推动国有企业性质检验检测机构率先做强做优做大。  (五)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检验检测行业。鼓励民营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检验检测服务,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申请相关资质,面向社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检验检测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非公有资本投资主体可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检验检测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检验检测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  (六)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加强政府实验室建设,完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创建、整合、提升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平台,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支持各地加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促进检验检测行业与地方经济建设深度融合发展。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开放共享检验检测资源,鼓励各类检验检测机构依法推进仪器设备、实验环境、标准物质等要素资源的社会共享共用,提升相关要素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坚持创新引领,强化技术支撑能力  (七)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瞄准国际技术前沿,推进检验检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基础性、公益性和产业共性技术瓶颈。研究面向基础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跨行业通用检验检测技术,重点发展在线、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实现关键检验检测技术自主可控。推动检验检测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量子传感技术融合发展,引导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检验检测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参与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试剂耗材、标准物质的设计研发,加强对检测方法、技术规范、仪器设备、服务模式、标识品牌等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国产仪器设备“进口替代”验证评价体系,推动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和“进口替代”。  (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产业发展和民生需求,支持检验检测机构从提供单一检测服务向参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使用全生命周期提供解决方案发展,引导检验检测机构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实现“一体化”发展,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综合服务。鼓励检验检测机构与科研机构、计量技术机构、标准研究机构、认证认可机构等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服务效能,加强检验检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检验检测助推产业优化升级行动,支持检验检测机构牵头组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加快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推动检验检测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产业集聚区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引导检验检测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推进军民检验检测体系融合,促进军民检验检测资质互认,强化大型检测设备共享共用,更好服务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  (九)加强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围绕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先进制造业支撑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智能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高水平国家质检中心。支持国家质检中心积极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鼓励国家质检中心积极参与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工作,充分发挥国家质检中心的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国家质检中心规范管理,严格建设标准和程序规定,完善退出机制,优化国家质检中心布局。  (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重点学科领域和创新方向,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加快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着力造就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地方政府、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培训机构以及检验检测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共建检验检测相关专业门类和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开设检验检测相关培训项目,不断增加检验检测领域的培训服务供给,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四、激发市场活力,提升质量竞争力  (十一)完善市场要素资源供给。支持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完善针对检验检测行业的融资渠道和扶持政策,建立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基金或科研创新基金,健全针对检验检测服务业特点的金融救助机制。支持保险部门建立检验检测服务质量保险制度,对于检验检测责任事故先行赔付,通过保险杠杆调节检验检测机构经营运行模式,提升质量竞争力。进一步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营造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机构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十二)引导行业品牌建设。完善检验检测行业品牌培育、发展、激励、保护政策和机制,营造良好的检验检测品牌成长环境。鼓励检验检测机构依法进行商标注册、品牌保护,不断提升检验检测行业品牌意识、价值和形象。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信誉好的检验检测机构成为行业品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公信力,推动形成检验检测国际知名品牌。鼓励检验检测机构通过认可机构的认可,不断提升社会知名度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支持中小型检验检测机构“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  (十三)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围绕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检验检测内外相衔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拓展多双边合作机制、推动检验检测数据与结果国际互认为重点,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加强国际相关制度、标准和技术的跟踪研究。支持国内机构拓展国际业务,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办事处,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加强海外布局。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开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培训、实验室共建、实验室间比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业务,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五、加强规范管理,提高行业公信力  (十四)加大监管力度。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检验检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部门联合监管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监管优势,加强信息互通和协作联动,进一步规范检验检测机构从业行为,加大重点领域及高风险领域的抽查比例,强化线上线下渠道监管,严厉打击检验检测违法行为。加快推动检验检测机构行业监管及行政处罚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构建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提高违法失信成本。积极利用“互联网+监管”“大数据”“云监管”等智慧监管手段和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等技术措施,加强监管方式创新,提升监管效能。  (十五)强化行业自律。严格落实检验检测机构主体责任,鼓励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向社会公开承诺、发布诚信声明、公开检验检测报告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等建立健全行业经营自律规范、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规范会员行为。完善检验检测机构自查平台建设,引导行业开展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  (十六)加强社会监督。优化12315平台服务,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做到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完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信息查询系统、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查询系统等信息查询平台,鼓励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信息查询和监督。开展明察暗访工作,完善暗访线索与行政监管的衔接机制。探索建立“吹哨人”、内部举报人等制度,鼓励同业监督。  六、保障措施  (十七)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工作部署。依法界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实施范围,发布资质认定领域范围清单。全面推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度,加强对机构承诺内容真实性的核查。进一步压缩资质认定许可和评审时限,精简优化许可、评审程序和内容,便利机构取证。对事业单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集团化检验检测机构跨行业、跨区域发展等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业态积极进行政策研究,及时出台措施,持续优化检验检测市场营商环境。  (十八)强化法治保障。结合地方检验检测立法工作经验,推动检验检测管理条例立法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检验检测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和衔接,优化完善检验检测机构经营运行、监督管理、资质认定、建设发展相关规章制度,形成完备的法律制度链条,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十九)积极争取支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发展改革、财政、税务、科技、工信等部门的支持,加强与各产业领域归口部门的协调沟通,完善工作机制,出台配套政策,推动检验检测融入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大局,形成政府引导、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工作格局。  (二十)完善统计监测。大力推进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监测工作,完善统计调查制度和行业运行监测预警工作机制,推动建立行业监测工作队伍,不断丰富检验检测相关管理和运行数据的采集手段,提升统计监测工作质量。大力提倡检验检测行业管理信息公开,加快建设检验检测行业监测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引导社会监督。  (二十一)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作用,结合“世界认可日”“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等重要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实验室开放、科普宣传、便民检测、技术培训等各种活动,增进社会公众对检验检测行业的了解和信任,宣传检验检测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成效,加大对检验检测违法违规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诚信有为成为检验检测行业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市场监管总局  2021年9月10日
  • 标准化制定改革:由“政府化”走向“市场化”
    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现场   &ldquo 我国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明显增强,但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发展需求相比还很不相称,我们应当在国际标准化舞台创作中国好歌曲、唱出中国好声音。我们既要&lsquo 学唱&rsquo 我们更要&lsquo 领唱&rsquo ,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标准组织担任一系列重要领导职务的作用&hellip &hellip 以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企业、产业走出去,推广中国标准,唱响中国装备。&rdquo 3月11日,在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国家质检总局会议室现场,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的生动而又振奋人心的话语令全国各地通过视频参加会议的全国标准化工作系统的与会者力量倍增,这力量正在汇聚到国家标准化工作深入改革的洪流中。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质检总局协同发力创新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现场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交通部、质检总局等部委,在制定标准等相关政策规划时,突出强调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并落实标准化紧密结合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标准研制、产业升级协同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解振华副主任强调,标准是保障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实施好标准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标准化发挥了积极作用。要继续实施&ldquo 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rdquo ,建立节能标准化的长效机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标准化工作,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   科技部王伟中副部长深入分析了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回顾了科技与标准融合发展、科技分类支持标准等进展情况,强调要进一步健全科技与标准化的结合机制,加大技术标准研制和应用示范力度,努力营造好的创新环境,共同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在会议上,总结了去年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国际标准化推进、标准化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强调以&ldquo 支撑培育新的需求增长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自主创新&rdquo 为主线,在强化重点标准制定、优化结构提升水平、主导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标准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在题为《改革创新 协同推进 奋力开创标准化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中指出,2013年,全国标准化战线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基础,坚持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取得了新成效、新突破、新进展。   面对未来的标准化工作,田世宏指出了未来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四大着力点:一是突出问题导向。凡是需要改革的,都是实际工作中反映问题较多、矛盾较大的方面。从问题入手,分析哪些应该改、如何进行改。   二是强调协同推进。标准化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标准化改革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应当更有利于提高标准化管理的效率,更有利于形成标准化工作的共同治理,更有利于调动发挥各部门、各地方标准化管理的主导作用。   三是统筹管放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方面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强化强制性标准统一管理,突出推荐性标准公益属性。另一方面是发挥市场在促进创新、推动发展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发展按市场机制运行的社会团体标准,建立企业产品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和公开制度。   四是坚持立法先行。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要加快推进标准化法修改进程,以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推进标准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ldquo 深化改革 支撑发展 &rdquo 八字方针引领未来中国标准   支树平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标准工作的成绩和未来重点。他首先充分肯定了2013年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绩。一年来,全国标准化战线的同志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以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为重点,标准的支撑作用、战略作用、基础作用得以强化,标准水平、管理水平和实施水平得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时代进步,标准化持续发展、不断变革,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展,在当今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标准已经成为治理能力提升的助推器、市场经济运行的耦合器、政府职能转变的容纳器。我们对标准的认识必须更进一步、更深一层,对标准化的工作必须看得再重一些、抓得再紧一些。   支树平代表质检总局党组,对标准化工作提出&ldquo 八个字&rdquo 的新要求:深化改革,支撑发展。他表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把&ldquo 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rdquo 列为重点改革任务。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大力推进质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也把标准化列为今年质检改革的六大任务之一。标准化改革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坚持管与放相结合,把该管的管住管好,把该放的放开放到位,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增强标准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一方面做&ldquo 加法&rdquo ,全面正确履行标准化管理职能,强化标准化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一方面做&ldquo 减法&rdquo ,逐步减少政府标准的层级和规模,发挥市场标准在促进创新、推动发展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做到强标更强,兜住底线 推标更优,保住基本 团标更活,促进发展 企标更高,提升质量。   支树平要求,标准化工作在深化改革的同时,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布局,更好地发挥标准化支撑发展的作用。要支撑好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夯实农业标准化基础,不断提升工业标准化水平,积极拓展服务业标准化领域,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要支撑好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将标准作为宏观调控和市场准入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标准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中的积极作用。要支撑好&ldquo 走出去&rdquo 战略实施,加快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转化,缩小与发达国家标准水平的差距,积极推广中国标准,唱响中国装备。要支撑好质量强国建设,继续发挥好标准对质量的指引、评价作用,为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执法打假等提供技术依据。   国家标准委副主任孙波在会议上总结了各部门创新协同工作机制既体现了标准化工作的综合性,也凸现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三位领导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各个部门的领导从不同角度强调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指明了标准化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对做好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国务院有关部委、行业协会、集团公司,国家认监委、质检总局各司局及有关直属挂靠单位、在京部分行业标准化研究机构的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标准委机关处级以上干部在主会场参加了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标准化工作的同志在分会场出席会议。
  • 深化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又一地市检验检测集团公司揭牌成立
    近日,酒泉市检验检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揭牌仪式举行。 酒泉市委常委、副市长庞柒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市政府副秘书长石怀玺主持,与会嘉宾集体参观了检验检测集团公司及新建成的检验检测“一站式”服务大厅。   揭牌仪式后,举行了酒泉市检验检测集团公司合作签约仪式暨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与常乐电厂、西部管道等8家大型企业和部门签订了检验检测服务合作协议,通过在检验检测服务、技术咨询等领域全方位合作,发挥双方优势打造可持续发展共赢模式。在动员大会上,酒泉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相君宣读了《酒泉市检验检测机构改革方案》,对当前和今后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庞柒在会议上强调,市检验检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全市公共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工作的全面推开。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不折不扣把机构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会议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从党和政府事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改革的重要性,从转型发展的高度认识推进改革的紧迫性,从立足市情的高度认识推进改革的艰巨性。要把握关键环节,全面落实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各项任务要求,注重顶层设计、分类指导推进、建立健全制度机制。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圆满完成酒泉市市场监管检验检测机构试点改革任务。
  • 深化国企改革出大招,川仪股份披露股权无偿划转
    川仪股份(603100.SH)8月15日发布公告披露称,公司接到控股股东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联集团”)的股东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渝富控股”) 的通知: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公司实际控制人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拟将其持有的重庆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务环境控股”)80%股权无偿划转给渝富控股,目前正在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因水务环境控股持有公司股份,上述无偿划转事项可能导致川仪股份的股东权益变动。无偿划转完成后,渝富控股将通过四联集团、重庆渝富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水务环境控股 3 家公司间接持有公司股权。川仪股份称,本次无偿划转事项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公司控股股东仍为四联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据了解,四联集团成立于1987年,是首批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四联集团产业领域覆盖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电子元器件与电子制造、特种装备材料、工业互联网及科技服务、LED封装及智慧照明、环保装备及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装备等多个板块,是全国机械工业、电子信息工业、电气工业百强企业。2021年2月,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总体部署,经市政府同意,将市国资委所持四联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给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联集团成为渝富控股集团全资子公司。2021年6月,四联集团整体并入渝富控股,开启“产融结合”发展新征程。据媒体报道,当前,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正在密集部署和推进,更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重庆市国资委近年围绕国家和重庆市重大战略,按照市场化原则有序推进市属国企的重组整合工作,累计实施了11组(次)企业间横向战略性重组,涉及17户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涵盖资本运营、环境、文旅、设计咨询等领域。今年5月,渝富控股集团已统筹组建总规模2000亿元的产业投资母基金,将围绕重庆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开展投资运营,助力打造重庆先进制造业集群。针对市属国企量大体弱、资源分散、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重庆市国资委调研形成《重组整合实施方案》,从六大领域优化构建国有资本布局总体框架,科学合理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 改革让北分瑞利焕发新生机——仪器信息网走访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在国产仪器的发展历程中,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分瑞利”)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中国分析仪器行业的先驱。从这里,走出了中国第一台气相色谱、第一台商品化原子吸收光谱、第一台ICP多道光电直读光谱仪以及第一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产品,同时也为整个仪器圈培养了大量人才,亦被称为仪器行业的“黄埔军校”。60多年来,北分瑞利的发展绝非一帆风顺。近些年来,中国科学仪器市场发展不断加速,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国产仪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家老牌科学仪器国有企业,是否将再创新的辉煌?2022年7月6日,信立方董事长唐海霞一行前往北分瑞利,对话分析仪器北分瑞利总经理白雪莲、副总经理周加才博士等,深入了解北分瑞利体制改革、全新的产品布局和未来的全面规划。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曾伟也出席了本次会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分析仪器行业中国有企业的代表之一,北分瑞利也在积极推进自身体制改革。白雪莲表示,2021年,北分瑞利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核心骨干员工持股,实现了主业和辅业的分离。接下来公司将作为京仪集团投资新设混合所有制公司——北京京仪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核心子公司之一,投入市场化运作中。借助本次改革,北分瑞利在人员、产品、发展战略上都进行了梳理,以期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谋求进一步发展。未来,北分瑞利将打造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三大拳头产品,主攻环保、食药等市场。近年来,为了向用户提供更稳定可靠的设备,北分瑞利一直与多家外部专业机构合作行仪器可靠性提升工作,以打造5000小时无故障产品为目标,全面对旗下产品进行升级,进一步提升国产仪器在可靠性方面的能力水平。白雪莲说到,有信心通过本次改革,重新擦亮北分瑞利的品牌,让这家历史悠久的老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从耳闻到目见,从会议室到车间,“浴火重生”将是我们对北分瑞利最好的期待和祝福!合影关于北分瑞利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京仪集团旗下高端装备制造业务的核心企业之一。其前身是北京分析仪器厂和北京瑞利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分析仪器厂是1959年由原第一机械工业部投资兴建的大型骨干企业,为前苏联156项援建补充项目之一。北京瑞利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原名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始建于1968年,是原机械工业部的重点企业。1997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两厂战略重组,扩大经营规模,合并成立北分瑞利集团。
  • 广电计量:更名为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等动作均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批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形成检验检测认证知名品牌,这无疑为检验检测行业的“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广电计量自成立以来,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以市场为导向,坚守质量生命线,立足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持续加大技改科研投入,闯出了一条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公司由广州无线电集团前身、原广州无线电厂(国营第七五〇厂)设立的内部实验室孵化,2002年改制成立公司,转向市场化运作,2009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制,并于2019年登陆A股市场,实施“产业+资本”双轮驱动战略,通过收购江西福康、控股博林达等扩展业务版图,大力推动同心多元化发展。从立足广州,到布局全国建有20多个计量检测基地;从单一计量,到“计量+检测+科研+咨询”综合业务格局;从最初的通信计量领域,逐步扩展到装备制造、航空、轨道交通、汽车、电力、食品、农业、环保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领域;广电计量成功实现了国有资产的持续增值,逐步构建起“一站式”计量检测优势业务群,构筑了引领公司发展的核心技术高地,探索和总结了一套具有公司特色的全国一体化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广电计量总部基地、华东基地效果图广电计量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欧楚勤表示,随着子公司和区域实验室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已进入业务结构升级和全国布局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广电计量近年来持续优化管理团队和组织架构,推进人才前移、技术前移、管理前移,全力做强做优子公司;并实施大区业务协同管理模式,有效推动业务结构优化,全面提升了区域发展的效率与协同性。此次更名是广电计量主动适应业务结构升级和全国布局发展需求、推进管理重心前移、完善全国一体化管控体系、提升集团化管理水平迈出的新一步,是对标行业一流推进管理创新、加强集中实施产业布局的战略举措,既为公司进一步服务下属组织、管控经营风险、提升经济效益提供了制度支撑,凝聚了发展共识,也为公司完善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水平、强化区域产业支撑激活了创新动能。未来,广电计量将围绕广州无线电集团“1+4+N”的战略部署,继续实施“产业+资本”双轮驱动战略,助推公司“两个高端”战略和经营目标的有效落地,持续改进技术服务质量,打造计量检测行业的著名品牌,助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升级,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向着“做最具公信力的一流计量检测技术服务专业机构”的目标不断迈进!
  • 标准制定改革启动 由“政府化”向“市场化”
    3月11日,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专题研究部署标准化改革发展工作,本次标准化改革将向以&ldquo 市场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rdquo 转变。   会议中强调标准化改革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坚持管与放相结合,把该管的管住管好,把该放的放开放到位,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增强标准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标准化改革工作一方面做&ldquo 加法&rdquo ,全面正确履行标准化管理职能,强化标准化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一方面做&ldquo 减法&rdquo ,逐步减少政府标准的层级和规模,发挥市场标准在促进创新、推动发展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做到强标更强,兜住底线;推标更优,保住基本;团标更活,促进发展;企标更高,提升质量。   2013年6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启动了&ldquo 设立团体标准的研究&rdquo 项目。作为开展团体标准的试点单位之一,目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已经成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将在后续的工作中推出9大类分析仪器和10个重大领域相关的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CAIA标准)。   科学仪器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尤其是相关分析测试标准。因标准的变化而引起的仪器兴衰屡见不鲜。此次标准制定管理的改革将对科学仪器市场产生不小的影响,企业之间的竞争是&ldquo 依靠标准&rdquo 还是&ldquo 制造标准&rdquo ,将成为今后重要的发展分水岭。   声明:此为仪器信息网研究中心的研究信息,未经仪器信息网书面形式的转载许可,谢绝转载。仪器信息网保留对非法转载者的侵权责任追讨权。如需进一步信息,请联系刘先生,电话:010-51654077-8032。
  • 数字化改革“成绩单”⑥丨桐乡“田保姆”
    在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下,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浙江森特信息围绕桐乡市粮油、杭白菊、水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过程,以政策补贴为抓手,强化农技推广,整合社会化服务资源,构建“田保姆2.0”,实现了农户“零接触”、监管“多方位”、服务“全托管”。 在2021年11月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出的“我的数字化改革故事”征集活动中,浙江森特信息(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打造的“田保姆”为农服务应用从全省80多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为数字化改革9个优秀案例之一。且自上线以来,注册农户超4万人,发放补贴2503万元,提供社会化服务1.2万人次,好评率100%。 一、需求分析 桐乡是浙北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粮食总产稳定在13万吨以上,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种粮农户1.6万多户。生产过程中发现缺少快速服务入口、惠农政策申办繁琐、流程审批复杂以及找技术困难等问题。 ①数字化改革的必要进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政府的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落实“最多跑一次”指导思想,政府需要对信息获取渠道,信息反馈模式有更为现代化的手段,所以“种粮一件事”是政府数字化转型中的必然进程。 ②落实三农服务的长效窗口 “田保姆”定位在农民最关心的“一件事”上。土地、气象、农技、农资、农机、金融、保险、补贴等都是解决农民最着急的问题。想民所想,供民所需,只要农民还要种田,“田保姆”的服务就不会中断。 ③管理规划标准的迫切需要 通过“田保姆”的建设与管理,就是要实现精细化、动态化、标准化管理,通过建章立制、细化标准、优化流程,实现农户通过使用“田保姆”全程在线上政策补贴申请、流转、审核,能够充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二、改革创新 田保姆围绕桐乡田间种植产业,以政策补贴为主要抓手,强化业务服务,整合社会化服务资源,从生产销售、风险防控、资金物质保障三方面进行数字赋能,解决农民切实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①全国首创种粮补贴一次通办 通过GIS地理遥感信息,结合田保姆线上种粮补贴应用,实现农户补贴线上申报,乡镇线上材料审核,农业农村局线上数字统计、财政线上补贴发放。 ②全国首创粮食种植一键托管 整合全桐乡农机、农资、农技社会化服务资源,围绕种粮育苗、耕种、飞防、采收、烘干、存储、粮食订单等全过程实现农户线上一键预约,服务组织一键响应。 ③全国首创农田信息一码查询 构建数字农田专题数据库,整合地理信息、主体信息、地块信息、地力信息、种植信息等相关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农田一码查询、一码感知、一码预警等码上集成应用。 三、应用成效 “田保姆”为农服务应用主要取得了以下三大成效: ①坚持需求导向,解决了农户关心、企业关注的问题 在“田保姆”服务平台上推出了集政府、银行、保险、担保等部门协同多跨的“田易保”和“田易贷”两大功能模块。为全方位满足农事生产需要,又推出了耕、种、管、收、储、销一体化服务,以全市统防统治为例,目前已开展“田保姆”特色化服务17.9万亩,无人机使用率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7倍。 ②坚持目标导向,拓宽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的渠道 运用地理信息、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全市粮食作物长势、灾害监测、产量预测的定量评价,确保田间管理更加科学精准,农作物丰产丰收。打通生猪精密智管、桐乡农安、低收入数字化帮促等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③坚持问题导向,提升了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的能力 建立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管机制,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全市耕地每月遥感动态监测,通过影像数据自动分析预警占用耕地情况。为了高效推动土壤资源的永续利用,构建土壤健康管理一张图,精准指导农户科学施肥用药,每亩肥药施用量同比减少23.7%。 “田保姆”为农服务,不仅局限于此。未来,浙江森特信息(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将会深耕该服务品牌,在做大做强数字平台的同时,不断优化与健全为农服务体系,助推桐乡市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 数字化改革“成绩单”⑫丨数字乡村:亲民智治
    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为探索具有火星村特色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钱塘新区火星村村委搭建“火星村智慧数字云平台”,并由浙江森特信息(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技术支撑,通过数字化为群众搭建一座“链接”政府的桥梁,持续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智治,赋能乡村振兴。一、应用需求 乡村治理效能不足 ①标准规范缺失,数据采集手段落后,对火星村底数不清; ②村务公开不够实时、彻底,村民参与渠道单一,缺乏内生动力; ③持续运营机制未形成,导致乡村治理数字化效果不明显。 农业发展模式落后 ①传统生产模式缺乏科学管理,农业生产效率、品质不高,产业发展慢; ②火星村土地有效利用率不高,土地流转不够高效,供需关系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缺少规范化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和相关政策扶持。 农民服务手段相对单一 ①目前村内较多事务采用手工式、经验式工作方法,效率有待提高; ②农民反馈渠道单一,不能及时得到响应,对于解决过程不能及时信息同步。二、改革创新 围绕数字化改革理念,目前平台已建设乡村数据资源、乡村土地管理、乡村服务应用、特色应用四大模块,聚焦智慧、治理、邻里、生产等未来乡村场景,赋能乡村生产、生活、生态,致力打造村域整体智治有机闭环体系。 汇数据:完善乡村数据资源 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设备等新兴技术,充分挖掘、整合乡村特色数据资源,建立火星村乡村数据仓和数据驾驶舱,遵循《浙江省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基础数据规范》,完成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数据分析等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实现与省、市、区农业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促发展:全面推动土地管理数字化 基于火星村土地管理、流转业务管理需求,结合GIS技术,实现“以图管土地”,“以图管流转”的信息化、jing准化管理模式。建立土地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土地资源信息图形化来实现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具备对土地基础信息、流转信息查询和统计等功能;同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属、流转合同等进行数字化档案管理。 惠民生:建设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建立乡村生活服务体系,构建“数字火星人”应用,搭建政府、村委与村民的信息交互桥梁,结合“浙里办”、微信公众号等移动互联网入口形式让村民快捷的获取信息服务、获得帮助、解决问题。让“数字火星人”成为激发乡村活力的纽带。建立“红黄绿”三色服务动态管理机制,对村民服务落实状态进行预警,体现火星村“诉求做到你钉我来办,你盯着我办,我办好你顶”的服务型政府管理理念。 巧治理:提升智慧便民功效 建立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依托钱塘华数的电视内容、乡村服务一体机等服务方式,结合“数字火星人”应用,实现乡村信息发布的“五屏”同步公开(触摸屏、电脑屏、大屏、手机屏、电视屏),实现一键通知,五屏同步,扩大乡村信息发布影响力,提升工作效率。三、应用成效 ①打造乡村治理新模式。建成可视化、可研判的“火星村智治一张图”,目前已整合党建服务、乡村土地、乡村产业、智慧安防等数据要素,以数字赋能撬动火星村建设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变革,提升乡村产业、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数字化水平,打造运行规范、提质增效、决策科学、全民参与的整体智治乡村。 ②打造乡村服务新体系。建成“火星码”,聚焦乡村数字鸿沟与服务不均等问题,为村民提供无感知、有温度的数字服务,你呼我为,解决村民服务诉求,打破信息不对称,让数字福利惠及全村村民。
  • 斯坦德集团:检验检测行业的角色之变
    既是评判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裁判”,更充当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研发“军师”斯坦德集团:检验检测行业的角色之变斯坦德集团历经10年发展成为山东最大的民营检测机构,年服务客户超过13万家,深度融入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以及高端化工等重点产业链既是评判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裁判”,更充当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研发“军师”,传统检验检测行业的角色正在悄然变化。位于青岛高新区的斯坦德检测认证产业园,小到化妆品、药物、医疗器械,大到轨道交通零部件、国产大飞机新材料……检测人员运用各种标准为市场把关,服务贯穿产品研发、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为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作为从青岛成长起来的山东最大民营检测机构,斯坦德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检验检测、分析研发、计量校准、认证服务、产品质量鉴定、知识产权等综合型科技服务,年服务客户超过13万家,由政府主导到市场开放从电子电器到医学健康,再到食品、环境、建筑工程、工业装备等,检验检测几乎涉及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据权威机构估计,检验检测服务市场规模一般为下游产品产值的0.1%-0.8%,经济越发达则占比越高。检验检测“存在感”如此之强,但民营检测机构的异军突起不过是近年来的事。按照企业性质划分,检测机构可以分为政府检测机构、企业内部检测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三类。中国检验检测行业起步较晚,早期检测业务主要由政府主导,以地方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为主。随着国家质量认证体系不断完善、检测市场准入逐步放宽、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始蓬勃发展,其出具的检测数据具有独立性及公正性特点,被市场各方广泛接受。2014年,国家发布《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做强做大。这也成为斯坦德集团投身检验检测领域的重要契机。“斯坦德集团创始团队成员来自山东本土,创业初期从事橡胶制品成分分析、配方改进等。”斯坦德集团联合创始人何晓伟告诉记者,“在对接客户过程中,我们发现检测需求旺盛,恰逢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全面放开,由此公司将业务延伸到这一领域,涉足轨道交通、消费品、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等业务。”检验检测需要用到大量专业设备。创业10年来,斯坦德集团成功打造以生物医药及生命科学领域服务为引擎,生态环境、综合贸易为支撑,创新服务为根本的战略布局,朝着世界一流检测研发机构的目标进发。由“小散弱”到集约化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检测机构数量快速膨胀,行业呈现“小散弱”的格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认证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突破5.4万家,服务产值超过4000亿元。这5万多家机构户均营业收入仅为740万元,绝大部分业务单一,服务半径以所在地为主。以机动车安检为例,上万家机构各自为政,没有头部企业,可见行业竞争之激烈。随着行业推进集约化整合,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开始凸显——头部检测机构通过设立分支、并购、上市等方式提升市场份额,行业13%的规模以上企业完成75%以上的营业收入。斯坦德集团就是全国化经营布局的头部代表。从2018年起,斯坦德集团围绕青岛、天津、苏州、广州四大中心进行市场开拓和区域布局,设立专业实验基地和全资子公司,通过中心城市辐射周边区域。其中,在青岛布局总部园区,在广州布局化妆品和大健康,在苏州布局生物医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及创新服务,形成多领域多行业近地服务的品牌效应。检验检测具有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特征,每进入一个新产业或新领域都需要大量投入资金建立专业实验室。检测的种类越多,投入的人力物力就越多,这是行业走集约化发展的另一大动力。在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斯坦德集团总部园区,超过800人的全职检测团队多为医学、材料、化学等专业出身,实验室里的设备可以用“价值连城”形容,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如果只局限于单一领域,比如建筑工程检测,很容易受到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大型检测机构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多元化、集团化和全国化布局。”在何晓伟看来,检验检测研发机构的多元化快速发展,需要借助资本力量来升级投入和收并购,从而做大做强。斯坦德集团工作人员正在检测。去年,斯坦德集团完成C轮融资,由弘晖基金、金浦投资、元山基金、青岛高新创投等共同投资,资金用于加快实验室技术能力建设,推动新业务线落地,进一步提升集团检测研发综合实力。由评判质量到技术服务检验检测属于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是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升级的重要一环。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中,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持续催生检验检测新需求。检测机构的职能早已不限于确认质量是否合格,而是从研发设计环节就开展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最典型的是生物医药,一款新药从临床前实验到临床研究,再到新药申请、批准上市、上市后检测,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检测机构。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检测机构扮演了重要的辅助角色。在斯坦德集团规划的生物医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综合贸易、创新服务五大板块中,生物医药是一直以来深耕的核心板块,集团累计协助医药企业完成2000余项各类药物注册申报。以研发外包服务(CRO)为例,集团子公司斯坦德科创承担药物研究试验和申报注册等工作,帮助药企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成功率。此外,在医药研发测试过程中,斯坦德科创研发的注射剂、口服剂等产品也作为技术成果向医药企业进行转化。另一个典型领域是绿色低碳。在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机遇之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不少企业希望能够核算碳排放量。基于这样的产业背景,斯坦德集团启动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建设基地建设,拓展绿色认证业务范围,开展碳排放管理员培训、绿色工厂认证、绿色产品认证等新业务。“碳排放的检测、计量和认证备受企业关注。我们正在碳排放方面加强服务能力,为绿色低碳领域贡献斯坦德集团的力量。”何晓伟表示。
  • 数字化改革“成绩单”⑧丨产业深化:德清“有德鲜生”
    德清作为国家级数字农业试点县,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决策部署,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进数字农业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德清特色的三农“金名片”。 德清县农业产业丰富,拥有水产、畜禽、笋竹、蚕桑、茶叶、果蔬六大主导产业。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本地的优质农产品以销往杭州、上海等市场为主,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者购买本地农产品等场景中仍存在痛点、堵点,为此浙江森特信息(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协助德清县农业农村局,聚焦三张清单,注重多跨协同,重塑业务流程,以数字工厂的管理服务为突破口,用小切口牵引大场景,构建德清“有德鲜生”应用场景,打造完整的农产品产、供、销、配的全链条数字化服务和运营体系。 一、聚焦三张清单,明晰重大任务 从服务端和治理端切入,深层次摸排了农业主体、消费者和政府侧的痛点堵点,理清该应用的场景需求。 ①农企侧 存在农业生产高效难、农产品出村进城难、优质农产品优价难等问题,希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用工和物流成本,能够便捷地获取生产技术服务、金融服务支持和相应的政策补贴,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并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拓展销售渠道,提高生态产品的综合效益。 ②社会侧 存在农产品购买不畅、质量安全难保障等问题,希望更加便捷、多渠道购买到德清本地生态安全、优质优价的新鲜农产品。 ③政府侧 存在服务碎片化、质量监管难等问题,政府需要引导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配套做好生产过程管理服务、技术服务、政策服务、惠农贷款、惠农保险等相关工作,并以数据为支撑指导农业生产。 二、聚焦多跨协同,推动流程再造 从产供销配四个环节,归集多个部门单位和企业的业务内容,以闭环思维推动业务协同、流程再造。 ①由传统生产转向数字生产,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结合数字农业工厂的建设,在生产环境、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生态保护等环节推进数字技术装备的系统集成与综合管理应用,提升农业基地数字化生产水平。 ②由批发销售转向订单销售,推行农产品直供模式针对德清优质农产品,如水木番茄,新田西瓜等,构建一物一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和德清城配物流的供应链云平台应用叠加,实现码上溯源和码上下单的服务集成。 ③由单一追溯转向全程溯源,建设数字化管理体系依托农产品生产环节溯源和数字配送系统中的“车联网”和“平安码”溯源,实现农产品生产、销售、配送全程可追溯监管。 ④由生产服务转向全链服务,完善全过程服务机制整合生态选址、农技服务、补贴申请、网上信贷等多部门多业务,将农业条线单一的生产服务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链条服务,完善“一站式”服务机制。 三、聚焦场景应用,改革成效明显 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倒逼传统农村主体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降低生产用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出绿色安全的农产品。通过数字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升40%以上。 推动产销对接精准化。通过“有德鲜生”推广等拓宽销售渠道,打开本地市场,实现农产品精准产销对接。比如水木番茄,通过产品包装上的“浙农码”,方便已购用户再次下单,新鲜快速送达。 推动农产品销售便捷化。结合县域一体化数字配送系统,减少流通环节,缩短供应半径,本地消费者在6小时内能吃到本地优质优价农产品。 推动全链条管理服务协同化。打通农业、供应、销售、配送的业务流、数据流,实现农产品全过程溯源、跨部门协同监管和服务。
  • 质检改革进入深水区 “管办分离”起步
    在2014年全国两会结束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整合现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相结合,主要从&ldquo 内部整合&rdquo &ldquo 转企改制&rdquo &ldquo 并购重组&rdquo 三个方面进行落实,&ldquo 到2015年,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整合,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到位,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相关政策法规比较完善,进一步做强做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rdquo   按照《意见》精神,此次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的范围覆盖所有行业的相关领域,涉及质检总局、工信部、交通部、住建部、农业部、国资委、食药监总局、农业部等28个部委,他们需要在2014年3月至2017年年底质检提出方案并完成相关的改革。   据业内人士推算,检验检测认证每年的市场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现有归属各个国家机关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去行政化、转企改制,将给市场化的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带来良好的竞争基础。   不过,虽然可以提供新的基础,但专家也表示,阻碍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政府管制,机构变化只是表面,监管方式和思路的变化才是深层次的改革,但在这一点上,《意见》并没有给出时间表。   复杂行业   受访的业内人士多认为,大集团的设想短期内不切实际,本身从事业单位转为企业过程中的人员安排、职能转变就已经不易,要在几年内完成内部协调到位的大集团建设难度很大。   郑州商人靳茂宏在得知《意见》出台后表示谨慎乐观,他与河南省质检局的行政诉讼官司已经进行了半年,由于自己企业生产的起重设备得不到河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ldquo 河南特检院&rdquo )的检测而无法出厂销售,靳茂宏找到特检院的上级部门河南省质检局申诉无果后,与河南质检局打起了行政诉讼官司。   &ldquo 对特种检验检测而言,我现在看不出改革的好处,因为是强制检验,而且就此一家,别的检验检测机构想进来竞争谈何容易?&rdquo 在靳茂宏看来,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检验检验认证管理制度,仅落实《意见》的机构改革措施,对企业来说,改变不会太明显。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国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均为以质检局为代表的各个管理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以河南特检院为例,其人财物都是由河南质检局管理,其领导也具有行政级别,&ldquo 我个人认为仅在资质这一块,第三方检验机构就难以获得。&rdquo   靳茂宏表示,特种设备的强制检验收费不菲,自己工厂生产的吊车设备从5吨位至200吨位的各档都有,检验费用从500元至3000元不等,而且还要看检验人员的脸色,&ldquo 检验人员只是拿着图纸对设备上的参数,转一圈就走了,不用10分钟,这样的检验检测有何意义?&rdquo   据了解,原则上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可以跨区域开展业务,但实际上,由于现行的体制按区域划分,跨区域开展业务的成本太高,而且与管理部门的工作也不易协调,因此基本上是属地进行。   针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改革,《意见》提出了&ldquo 纵向整合试点&rdquo ,推进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以资产为纽带的纵向整合,&ldquo 建立专业检验检测集团 鼓励以资产为纽带的省内整合、跨省整合。&rdquo   与此同时,《意见》也提出&ldquo 整合质检总局所属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及直属检验检疫局所属31个评审中心,整体转企改制,并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rdquo   不过,受访的业内人士多认为,大集团的设想短期内不切实际,本身从事业单位转为企业过程中的人员安排、职能转变就已经不易,要在几年内完成内部协调到位的大集团建设难度很大。   一位来自瑞士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公司(SGS)的人士认为,由于检验检测企业业务范围涵盖很广,前期投入和技术积累很关键,非一朝一夕能形成,&ldquo 我认为SGS有今天的规模和行业地位,主要是靠积累和坚持。&rdquo   据了解,大的检验检测机构的高级实验室一年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的量才能维持运转,而仅靠本地市场是不足以达到规模效应的,必须要依靠网络,从多地取得样本,很多实验室24小时不间断运转开着运转,而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实验室达不到这个状态。   由于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专业性极强,对前期投入和技术积累要求很高,在经历激烈竞争之后,目前全球公认的大检验检测认证企业只有瑞士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公司(SGS)、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公司(UL)BSI、英国标准协会TUV、德国莱茵TUV集团等少数几家。   深层次改革无时间表   与&ldquo 管办分离&rdquo &ldquo 转企改制&rdquo &ldquo 重组并购&rdquo 等给出具体时间期限相比,《意见》对&ldquo 要清理政策法规&rdquo 没有提出落实时间表。   《意见》明确提出,政府原则上不再直接举办一般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逐步与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脱钩。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表述在一定意义上给出了转变监管方式的路径,至少可以在经济利益上让政府部门与检验检测机构之间&ldquo 划清界限&rdquo ,给予第三方机构公平竞争的机会。   但长期研究质检改革的商务部专家马宇(微博)认为,与具体的机构改革相比,《意见》提出的&ldquo 要清理政策法规&rdquo 更具改革意义,&ldquo 规章制度方面的改革是监管方式的改革,是政府审批权的放掉,是简政放权的核心。&rdquo   实际上,与&ldquo 管办分离&rdquo &ldquo 转企改制&rdquo &ldquo 重组并购&rdquo 等给出具体时间期限相比,《意见》对&ldquo 要清理政策法规&rdquo 没有提出落实时间表,只是的表述为&ldquo 清理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不利于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健康发展的规定,减少检验检测认证项目的行政许可&hellip &hellip 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资质认定办法,避免重复资质认定,科学设置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资质审批事项。&rdquo   马宇表示,在新的规定出来之前,现有的&ldquo 不合理&rdquo 规章制度依然有效,市场开放和竞争还难以真正实现,&ldquo 不过,现在的改革也是向前迈进一步,即让国际、国内的第三方检验检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平等竞争的基础。&rdquo   马宇认为,政府部门是做标准、做总的监管,不应该去参与市场竞争,政府亲自参与的检验检测认证必须是出于公共利益,比如强制检验,但一定不能收费,只能由财政负担,如果既有强制检验的权力,又以此来收费,就乱套了。   对于目前第三方检验处境,马宇指出不合理的管制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以如能力认证为例,检验公司要对每一种检验的商品都做能力认证,而且地区之间还不互认,&ldquo 要知道一个检验公司要给上万种商品做检验,每种都要进行能力认证,比如在上海做过认证了,要去北京开家分公司,不能将能力认证拿过去,还得在北京再次认证。&rdquo   此外,在资质认证方面,跨国公司已有的国际资质在中国得不到承认,因此很多大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在中国的业务集中在外贸领域,因为国际买家提供的是国外标准,国内供应商在选择上不受国内管理体制的限制。   上述来自SGS的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作为第三方检验的龙头企业,他们现在主要接国际买家的订单,国内企业和产品更多倾向于政府机关下属的检验机构,这里面有技术标准和政府关系的因素存在。   未竟改革   来自质检总局内部的人士对记者表示,&ldquo 国办发[2011]48号文中食品分级负责的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rdquo   实际上,自中共十七大以后,质检领域的改革就一直没有中断过,早在201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48号)(以下简称《通知》),就提出&ldquo 将工商、质监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体制,业务接受上级工商、质监部门的指导和监督,领导干部实行双重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rdquo   据了解,《通知》出台的大背景是200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ldquo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并按照年度计划组织开展工作。&rdquo 即强调了地方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   但据记者了解,上述涉及质检系统管理体制的改革一直进展缓慢,截至2013年10月只有陕西省一省实现了&ldquo 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体制&rdquo 。   而2012年的机构改革将原来归属原食药监局、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的与食品相关的职能划归新成立的食药监总局,包括质检、工商在内的多个部门的相关职能已经交接完毕。   来自质检总局内部的人士对记者表示,&ldquo 国办发[2011]48号文中食品分级负责的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rdquo 而许多基层质检系统工作人员则疑惑食品安全不管了,但国办发[2011]48号文并没有撤销,下一步怎么办?   实际上,据记者了解,在质检系统内部,对于《通知》的出台,很多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在他们看来,质检系统省级以下的垂直管理源于合并以前的质量技术监督局,背景是上世纪90年代的&ldquo 打假&rdquo ,为了破除地方保护主义,&ldquo 国务院采纳了各界的意见,决定省以下垂直管理,打假的工作由省政府来负责,这是当年重要的改革成果。&rdquo
  • 我国认证认可市场化改革四大方向已明确
    中国质量报讯 (记者丁 莹)4月15日,记者从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第十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获悉,我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改革目前已经确立4个方向。   据介绍,目前我国的合格评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其发展呈现双轮驱动、错位发展的局面。一方面,认证认可国际标准的转化进入尾声,认证认可国家标准初具规模,今后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凸显。另一方面,检验检测服务标准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合格评定标准体系的边界,但是其体系建设刚刚起步,进行迅速的外延式发展的需求非常迫切。在合格评定标准体系层级建设方面,国家标准保基础、行业标准促发展、团体标准找活力的认证认可标准化局面逐渐显现,灵活互补、有效管用的认证认可标准层级结构已具雏形。但三级标准的职能定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团体标准的作用和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挖掘,认证认可标准化的市场活力还需要进一步释放。   在这种形势下,确定认证认可标准化改革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据SAC/TC261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的改革方向有4个。一是市场导向。认证认可标准化的改革要明确市场导向,全面贯彻市场化工作机制,鼓励各类机构参与认证标准和规则的研制,发挥市场标准在促进创新、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建立开放式、动态化管理的认证认可标准管理机制,全面吸收认证认可各行业从业机构参与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鼓励谁开发谁受益,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导向。通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行业资源,全面推进认证认可标准化的各项改革工作。   二是抓好定位。对认证认可各级标准要进行全面准确的定位,该瘦身的瘦身,该加强的加强。对于国家标准,要坚持&ldquo 保住基本&rdquo ,立足基础性和公益性标准,控制国家标准的重点和规模,对于不符合国家标准定位的标准要通过标准复审和评估机制进行调整和瘦身,对于急需发展的检验检测标准要建立专门工作机制大力推动。对于行业标准,要坚持&ldquo 促进发展&rdquo ,立足于认证认可行业发展需求,形成对国家标准的有效补充。对于团体标准,要坚持&ldquo 团标更活&rdquo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协调和组织作用,通过行业协会组织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自主组建技术联盟,积极推动社团标准,并探索开展&ldquo 联盟认证&rdquo 。   三是完善体系。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是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完善的合格评定标准体系需要全面涵盖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两个方面,才能满足合格评定工作对标准化的需求。因此,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需要,大力推动检验检测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开展认证认可国际标准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形成覆盖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全领域,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善配套的合格评定标准体系。   四是制度引领。认证认可标准化的改革,只有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才能实现改革创新并使改革创新的成果及时固化下来。同时,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只有理顺了制度,才能理顺认证认可标准化的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推动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的改革,首先需要进行认证认可标准化制度的改革,根据改革形势发展需要对相应的制度文件进行&ldquo 立改废&rdquo ,通过制度改革来引领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的各项改革。   据了解,2013年SAC/TC261加强了组织机构和基础能力建设,筹建了实验室分技术委员会,组建了认证认可标准化专家人才库,进一步完善了信息交流平台,委员数量保持平稳。标准管理工作稳步进行,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有序进行,加强了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与沟通,各工作组充分发挥了技术支持作用。此外,SAC/TC261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继续深入,顺利组织完成了CASCO第29届年会,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了对国际合格评定工作的研究 全面参与ISO/CASCO(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委员会)国际标准制修订各工作组活动 积极研究并反馈我国对ISO/CASCO国际标准制修订各相应阶段的投票意见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能力。
  • 台州仙居“亲农在线”入选浙江数字化改革应用成果
    8月29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半年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成果。由托普云农子公司——浙江森特信息全力打造的“亲农在线”平台,作为全省唯一入选的涉农应用,再次获得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地方特色应用成果。台州“亲农在线”获得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具有地方特色应用 台州仙居一直被誉为“中国杨梅之乡”。为打造绿色、高效、数字化的示范性杨梅全产业链,并带动小农户有效融入现代农业,享受农业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共富机遇。仙居积极引入“数字+”理念,联合浙江森特信息(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开发“亲农在线”小程序对杨梅种植管理、服务、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实施数字化改造转型,全面提升仙居杨梅产业发展能级,全力打造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紧密联结的仙居典范。 以“为农服务一件事”集成改革为突破口,以打造杨梅全产业链线上服务为主要切口,台州仙居“亲农在线”打通各涉农单位数据,与其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共同推进政策性保险、杨梅贷、有机肥补贴、掌上开票等杨梅产业服务“一件事”集成改革, 为农民提供从“生产、加工、流通、贷款、保险、销售”的全链条服务,实现全周期“最多跑一次”。用数字化手段促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向前后延伸,“亲农在线”加快推进了仙居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提供了强大动力。今年,仙居全县杨梅产量10.7万吨,鲜果产值10.1亿元,全产业链产值22.4亿元,直接带动梅农户均增收3.2万元,同比增长23%。 数字化改革需要打造管用实用、群众满意的最佳应用。此前,台州仙居“亲农在线”还曾获得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数字政府最佳应用、科技强农十佳案例,便民服务应用也曾多次被央视新闻报道。其实,除了“亲农在线”构建的“杨梅一件事”,为解决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浙江森特信息还聚焦地方特色产业,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打造为农服务“一件事一张图”,例如,浦江“超级农场”、桐乡“田保姆”等等,助力传统农业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发挥数字经济更大效益,有效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在浙江数字化改革、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先试的生态沃土上,多年来,依托托普云农的数字农业综合服务、软硬件产品协同优势以及浙江森特信息的专业信息化服务能力,托普云农X浙江森特信息共同打造三农协同平台、产业一件事和乡村精品应用,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运营的数字化典型应用,助力着全国农业数字化改革进程更近一步。
  • 【盘点】2015年中国标准化改革十大事件
    p   2015年,是必将载入我国标准化改革史册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一系列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在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各部门、各地方、各领域、各阶层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今天,笔者精心梳理了2015年标准化工作的10件大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nbsp /p p    strong 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四举措改革“中国标准” /strong /p p   2015年2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必须深化改革,优化标准体系,完善标准管理,改变目前一些方面存在的标准管理“软”、标准体系“乱”和标准水平“低”的状况,促进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p p   会议确定,一是完善标准化法规制度,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强化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二是全面清理和修订现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整合现行各级强制性标准,建立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逐步缩减推荐性标准,推动向公益类标准过渡。三是鼓励学会、协会、商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制定发布团体标准 允许企业自主制定实施产品和服务标准,建立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四是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放宽外资企业参与中国标准制定工作,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通行证”。 /p p    strong 二、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strong /p p   2015年3月26日,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p p   《方案》提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标准化工作新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p p    strong 三、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敲定行动计划 /strong /p p   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动计划(2015~2016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协同有序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 /p p   《通知》明确了14项工作任务:开展强制性标准清理评估 开展推荐性标准复审和修订 优化推荐性标准制修订程序 开展团体标准试点 开展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试点 加强标准实施与监督 改进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 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加强标准化工作经费保障 加强标准化法治建设 建立国务院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 /p p    strong 四、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有了发展规划 /strong /p p   2015年1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标准化领域第一个国家专项规划。 /p p   根据《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国家标准化体系,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力大幅提升,迈入世界标准强国行列。《规划》明确了主要任务、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对强制性标准改革、推荐性标准改革、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改革试点、标准国际化和统筹协调机制建设等重大改革举措都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p p    strong 五、国务院全面部署节能标准化工作 /strong /p p   2015年4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 /p p   《意见》要求创新节能标准化管理机制,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强化节能标准实施与监督,有效支撑国家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发挥标准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意见》提出探索能效标杆转化机制,将能效“领跑者”指标纳入强制性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和行业能耗限额标准指标体系 完善标准体系,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形成覆盖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标准体系 推动节能标准国际化,扩大节能技术、产品和服务国际市场份额。 /p p    strong 六、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确立 /strong /p p   2015年6月1日,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确立,联席会议由39个部门和单位组成,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为牵头单位。 /p p   2015年7月2日和12月30日,国务委员、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王勇主持召开两次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王勇强调,要认真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化标准化结构性改革,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加强标准实施与监督,更好地发挥标准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 /p p    strong 七、标准联通“一带一路”重点任务确定 /strong /p p   2015年10月22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以下简称《计划》)。 /p p   《计划》确定了10个重点任务:加快制定中国标准“走出去”专项规划 深化标准化互利合作,推进标准互认 推动共同制定国际标准,组织翻译500项急需的中国国家、行业标准外文版 开展大宗进出口商品标准比对分析,加强面向企业的标准化服务 在特色农产品领域逐步开展东盟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加强标准化文化交流,研究建立标准化合作沟通机制 加强重点国家和区域标准化研究,建立“标准化智库”体系 支持各地发挥地缘优势、语言文化和特色产业优势,全方位开展特色标准化合作。 /p p    strong 八、智能制造国家标准体系建设有了指南 /strong /p p   2015年12月29日,根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由工信部、国家标准委组织编制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发布。 /p p   《指南》明确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总体要求、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智能功能等3个维度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参考模型,并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包括5类基础共性标准和5类关键技术标准以及10大应用领域在内的不同行业的应用标准。 /p p    strong 九、企业标准公开声明试点和团体标准试点启动 /strong /p p   2015年1月,企业产品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通。平台开通运行后,企业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自主发布企业产品标准信息,向消费者公开承诺自己的产品质量,企业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 /p p   2015年7月,国家标准委启动了中国电子学会等39家社会团体开展团体标准试点。试点基础上将提出团体标准服务、引导、规范和监督的建议,开展良好行为评价,完善团体标准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推动营造团体标准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p p    strong 十、张晓刚就任ISO主席 /strong /p p   2015年新年伊始,我国专家张晓刚正式就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任职时间为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p p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机构,其制定的国际标准在世界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张晓刚此次就任ISO主席,是ISO成立68年来中国人首次担任这一国际标准化组织最高领导职务,对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具有里程碑意义。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