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孟德尔定律

仪器信息网孟德尔定律专题为您整合孟德尔定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孟德尔定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孟德尔定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孟德尔定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孟德尔定律话题讨论。

孟德尔定律相关的论坛

  • 【分享】M著名生物学家 孟德尔

    中文名称: 孟德尔   外文名: Gregor Johann Mendel   生卒年: 1822-1884   洲: 欧洲   国别: 奥地利   省: 赫兹杜尔夫城   1、1822年7月22日,孟德尔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父母亲都是园艺家。孟德尔受到父母的熏陶,从小很喜爱植物。2、21岁时他进入布尔诺隐修院,并于1847年担任神父。1850年,他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但因当时他在生物学和地质学方面的知识太少而未通过。虽然如此,隐修院的负责人仍然派他去维也纳大学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在维也纳大学深造期间,孟德尔接受了相当系统和严格的科学教育和训练,为后来的科学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1854年至1868年作为自然科学代课老师,一直在布尔诺技术中学任教。并在任教期间,自1856年起,开始进行植物培植试验。  3、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首先从许多种子商那里,弄来了34个品种的豌豆,从中挑选出22个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料或皱科、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的品种用于实验。孟德尔通过人工培植这些豌豆,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计数和分析。8个寒暑的辛勤劳作,孟德尔终于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人们称他的发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这两条定律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起初,孟德尔豌豆实验并不是有意为探索遗传规律而进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获得优良品种。只是在试验的过程中,才逐步把重点转向了探索遗传规律。除了豌豆以外,孟德尔还对其他植物作了大量的类似研究,其中包括玉米、紫罗兰和紫茉莉等,以期证明他发现的遗传规律对大多数植物都是适用的。从生物的整体形式和行为中很难观察并发现遗传规律,而从个别性状中却容易观察,这也是科学界长期困惑的原因。孟德尔不仅考察生物的整体,更着眼于生物的个别性状,这是他与前辈生物学家的重要区别之一。孟德尔选择的实验材料也是非常科学的。因为豌豆属于具有稳定品种的自花授粉植物,容易栽种,容易逐一分离计数,这对于他发现遗传规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4、孟德尔清楚自己的发现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但他还是慎重地重复实验了多年,以期更加臻于完善。1865年,孟德尔在布鲁恩科学协会的会议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两次宣读。第一次,与会者礼貌而兴致勃勃地听完报告,孟德尔只简单地介绍了试验的目的、方法和过程,为时一小时的报告就使听众如坠入云雾中。第二次,孟德尔着重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证明。可是,伟大的孟德尔思维和实验太超前了。尽管与会者绝大多数是布鲁恩自然科学协会的会员,其中既有化学家、地质学家和牛物学家,也有生物学专业的植物学家、藻类学家。然而,听众对连篇累续的数字和繁复枯燥的沦证毫无兴趣。他们实在跟不上孟德尔的思维。孟德尔用心血浇灌的豌豆所告诉他的秘密,时人不能与之共识,一直被埋没了35年之久!今天,通过摩尔根、艾弗里、赫尔希和沃森等数代生物科学家的研究,已经使生物遗传机制——这个使孟德尔魂牵梦绕的问题建立在遗传物质DNA的基础之卜。随着科学家破译了遗传密码,人们对遗传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向控制遗传机制、防治遗传疾病、合成生命等更大的造福于人类的工作方向前进。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圣托马斯修道院那个献身于科学的修道士的名字——孟德尔——相连。5、1884年1月6日孟德尔逝世,享年62岁。研究领域: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作品:1.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  基因作为独特的独立单位而代代相传。细胞中有成对的基本遗传单位,在杂种的生殖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单位一个来自雄性亲本,一个来自雌性亲本,形成配子时这些遗传单位彼此分离。按照现代的术语,即是说:基因对中的两个基因(等位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上,在亲本生物体产生性细胞过程中,上述等位基因分离,性细胞的一半具有某种形式的基因,另一半具有另一种形式的基因。由这些性细胞形成的后代可反映出这种比率。2.独立分配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  在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对中的等位基因能够独立遗传,与其他染色体对基因对中的等位基因无关;并且含不同对基因组合的性细胞能够同另一个亲本的性细胞进行随机的融合。孟德尔已经弄明,任何一个相当于人体中的精细胞或卵细胞的生殖细胞都仅仅包含一个偶然代代相传的基因。

  • 【分享】《自然》:科学家发现孟德尔分离定律发生机制

    日本奈良尖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的研究人员在8月19日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动植物遗传过程中,显性基因得以表达,而隐性基因表达被抑制的原因。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对植物品种进行改良。 很多动植物都会将体内的部分基因遗传给下一代,但是子一代在很多情况下只表达出基于一方基因的性状(显性性状),而基于另一方基因的性状(隐性性状)则被暂时隐藏而未表现;在子二代中,上述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都有所表达。这样的遗传规律被称为“孟德尔分离定律”。 奈良尖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教授高山诚司和研究员樽谷芳明率领的小组以一种日本土生油菜为对象进行研究。他们发现,位于显性基因附近的某种基因指导合成了一种低分子核糖核酸,导致隐性基因甲基化,其作用从而被遏制。研究小组推测动物也可能存在类似机制。 高山诚司2006年曾发现隐性基因由于化学反应而无法发挥作用,此次发现则弄清了隐性基因受到遏制的具体机制。 高山诚司指出,植物显性遗传的性状通常是优势性状。以此次发现为基础,有可能通过人工手段,只利用优势性状对植物的品种进行改良。

  • 【金秋计划】中医药与肠道菌群在肝硬化改善中的融合应用,数据挖掘和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b][size=15px][color=#595959]中药[/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长期用于[b]慢性肝病[/b]的治疗,临床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往的研究表明,中药治疗[b]乙型肝炎肝硬化[/b]的机制可能与[b]肠道菌群[/b]有关。然而,与中医密切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与肝硬化之间的[b]因果关系尚不清楚[/b]。[/color][/size] [size=15px][color=#595959]该研究旨在利用双样本[b]孟德尔随机化(MR[/b])研究肠道微生物与肝硬化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并阐明植物性药物与微生物群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机制。[/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 [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系统检索截至2022年5月的8个数据库,确定中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基于中医理论分析中药的频次、性味、归经,利用Apriori算法识别治疗肝硬化的核心植物性药物。跨数据库比较阐明了与这些核心植物性药物共享治疗靶点的肠道微生物。[b]MR分析评估了与肝硬化有因果关系的肠道微生物群和与关键植物药物共享治疗靶点的微生物群之间的一致性[/b]。[/color][/size] [size=16px][color=#3573b9]结[/color][/size][size=16px][color=#3573b9]果[/color][/size] [size=15px][color=#595959]揭示了代偿性肝硬化和失代偿性肝硬[/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化的中药在使用频率、剂量、性味、归经上的差异。[/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当归、丹参、茯苓、白芍、黄芪、苍术为主要药用植物[/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植物性药物和肠道菌群靶向MAPK1、VEGFA、STAT3、AKT1、RELA、JUN和ESR1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它们的联合使用显示出肝硬化治疗的希望。[/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 [size=15px][color=#595959]MR分析显示,ClostridialesvadinBB60的增加与瘤胃球菌丰度和肝硬化风险增加呈正相关。相反,Eubacteriumruminantium、Lachnospiraceae、Eubacteriumnodatum、RuminococcaceaeNK4A214、Veillonella、RuminococcaceaeUCG002与肝硬化风险降低相关。值得注意的是,[b]毛螺菌科与核心植物有着共同的关键治疗靶点,可以在因果水平上治疗肝硬化[/b]。[/color][/size] [align=center][size=16px][color=#3573b9]结论[/color][/size][/align] [b][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确定了6种治疗代偿性和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核心植物性药物,尽管处方略有不同。核心植物性药物通过多种靶点和途径影响肝硬化。[b]植物药和保护性肠道微生物群之间共享的生物学效应为这些关键草药成分在治疗肝硬化中的治疗益处提供了潜在的解释。阐明这些机制为乙肝肝硬化的新药开发和优化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见解[/b]。[/color][/size]

  • 走出基因论的误区

    走出基因论的误区本文刊于《生物科学进展》1997;(6):16-21。周慕瀛山东肥城矿务局中心医院271608摘要基因只是蛋白质分子的规格信息,它远不是物质本身.性状却必然意味着性状物质以及它的四维分布。从规格到实际物质的分布欠缺着有时、空坐标的物质制造活动.可见,基因根本决定不了性状的全过程。基因论的失误起始于孟德尔,延续到摩尔根并直至如今.生命的最大特色是主动性.牢记这一事实既易于走出基因论的误区,也易于找到生物最原发的物质——活素(liven).分子生物学和现代化学向人们提供的资料其实已足可揭开生命(遗传)之迷。作者认为:1只有能促建RNA聚合键的Ribozyme以及RNA的其它—些性能可以逾越聚合系列过程中的寡聚障碍形成一个多聚“RNA世界”;2、信息只起源于功能体上,作为储存体的DNA的信息只可能由RNA贮入;3、只有RNA能组建出生物界特有的信息大分子(DNA、RNA.蛋白质)的复制系统。1. DNA的误区基因论的根本命题是: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在DNA生物里,更可具体为:DNA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当涉及众多性状时就会产生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谁先谁后,谁东谁西,还是大家同时产生而随机乱挤?基因论能回答这个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生物在时空出现的全部性状总和其实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生物的一生.就人而言,人一生中每一时相都是个立体,故各性状在立体内就有一个空间坐标的问题,即空间三维分布问题;同时还有个时相问题,所以性状至少有个四维分布问题.但DNA能发出何种活动去决定四维分布呢?颜料齐全后可用来画蝴蝶,但也可以画果蝇。颜料能决定是蝴蝶还是果蝇吗?果蝇何以与蝴蝶有别,与蚊子有别?摩尔根的遗传学说无法说明这些,也无法说明整个个体结构的遗传机制,如身体的背腹、前后的决定,器官位置的安排等等.控制颜料四维分布的是主动的人(画家).那么性状物质四维分布的调控者在哪里?所谓的调控基因或顺式作用元件都不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基因论所丢弃的是操作运用DNA的主动要素.把一种生物的基因组DNA理解为电子计算机里的磁盘——贮存有一个生物工程的各种材料制造、结构关系、工程管理直至时空程序的信息,那么基因论丢弃的就是会操作运用这一磁盘并实施工程建造的主动要素——人,各种工程技术人员.2. 陷入误区的轨迹——孟德尔的疏误基因论的失误起源于孟德尔,在他提出孟德尔因子(后来被定名为基因)时,他的结论是:决定豌豆性状的就是这种因子——基因.他没有特别提醒自己或别人:基因可能只是参与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之一.这自然会给人印象:遗传因子(就是基因)是决定性状的唯一内因.20世纪里盂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并逐步应用于豌豆之外的许多物种,却没有人提请学界注意:孟德尔在逻辑上是不应该排除基因之外的遗传因子存在的可能.因为证实一种因素有作用并不等于其作用是包办性和排他性的,古代人目睹过女人分娩当然证实了女人对孩子形成要负责,但是就此以为孩子就是女人包办造成的(这是母系社会发端基础)却在逻辑上犯了错误.因为虽见到了孩子形成的结果(孕妇腹部隆起及分娩),却对此以前的发端经历(排卵、受精和胚胎发育等)一概不知,有何根据把女人之外(如男人)的因子排除掉呢?看清基因的作用是有条件的,即:(1)排除非基因因子的干扰,(2)进行杂交的双亲有等位基因差异.孟德尔只选中豌豆作实验正是因为豌豆客观上可满足上述条件.豌豆杂交中正、反交子代没有差异,这证明正反交形成的两种受精卵在非基因因子方面无差异.在正反交无干扰的背景下反映等位基因差别的性状分离就暴露出来了.同理,要看清非基因因子的作用也是有条件的,即(1)基因机率应均等,(2)杂交双亲有相当明显的非基因因子差异.由于非基因因子的固有特性(它们涉及的是细胞生命因果连续性的程序控制,不像基因那样单个缺陷多数不会危及细胞生存,单个非基因因子缺陷每每导致细胞终止生存),能满足上述条件且能杂种存活的例子就较少,但并非没有.例如:(1)马(F)x驴(M)——骡(mule);驴(F)×马(M)——驴骡(hinny)(2)柳叶菜属:Jena(F)×Munchen(M)杂种植株很高;Munchen(F):×Jena(M)-杂种植株很矮(3)蟾蜍:Bufo comnunis(F)×Bufo vividis(M)——杂种发育良好Bufo vividis(F)×Bufo comnunis(M)——杂种发育不良(4)果蝇:D.W.Willistoni(F)xD.W.Quechna(M)——可育杂种D.W.Quechna(F)×D.W.Willistoni(M)——杂种雄性不育(5)植物中,特别在禾本科里正反交杂种之一出现雄性不育的例子更为多见所有这些例子都不能用豌豆实验的结论来予以解释,其中有些事实(如马驴互交差异)即使在孟德尔时代也是众所周知的,可见无视非基因不仅在逻辑上而且在事实上都是疏误。3.RNA永远是生命的主角,而蛋白质及DNA则是主角创造的二类工具至今为止,在基因论框架里最激进的观点只是:RNA曾经是最初的遗传物质,但后来则是DNA的信使;或者说生命起源时RNA曾经起过中心作用,曾经有过“RNA世界”,但后来总是不敌DNA,因为人们根本没有怀疑过当今DNA的主角地位.

  • 请您欣赏世界各地收藏的(部分)古老显微镜4

    请您欣赏世界各地收藏的(部分)古老显微镜4

    [b][color=#cc0000]4、瑞士苏黎世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孟德尔博物馆收藏的孟德尔用过的)显微镜。[/color][/b][img=,690,102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2/202302171455305532_7830_1841897_3.jpg!w690x1028.jpg[/img]

  • 【资料】阿伏加德罗定律

    [color=#DC143C]阿伏加德罗定律Avogadro's hypothesis[/color]   定义:[color=#00008B]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color]  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的体积是指所含分子占据的空间,通常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约为分子直径的10倍,因此,当气体所含分子数确定后,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的大小。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又决定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当温度、压强相同时,任何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微弱,可忽略),故定律成立。该定律在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推断未知气体的分子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阿伏加德罗定律认为: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1811年由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假说,后来被科学界所承认。这一定律揭示了气体反应的体积关系,用以说明气体分子的组成,为气体密度法测定气态物质的分子量提供了依据。对于原子分子说的建立,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求助】XRD中维加德定律相关问题

    请教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维加德定律,我经baidu检索得如下结果:Vegard Law (维加德定律)?是指同晶体结构的原子形成的固溶体的点阵常数是两者点阵常数的一个中间值.用Ag和Cu的原子坐标可以写成a=x1a1+x2a2x1,x2,a1,a2分别指两种单质的百分含量和点阵常数.一般写成:a=x1a1+(1-x1)a2因为X1+X2=1,有时把X写成C。但我仍存在疑问,这个定律如果照上面的定义而言,是否针对是针对合金而言的啊?对于化合物形成的固溶体是否使用呢,比如说在常见的ABO3型的BaTiO3中加入BaZrO3形成了BaZrxTi1-xO3(简称BZT)固溶体(两者是形成无限固溶体的),若对不同x的BZT进行XRD测试,以x为横坐标,若以晶格常数为纵坐标,即BZT晶格常数随Zr的取代量x的变化就一定应为线性关系呢?请大家帮忙,谢谢!

  • 【资料】物理学定律列表

    1、守恒和对称能量守恒定律和质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角动量守恒定律 2、力学惯性原理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第一定律 牛顿运动第二定律 牛顿运动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 胡克定律 帕斯卡定律 阿基米德定律 3、热学阿伏加德罗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玻意耳定律 查理定律 盖吕萨克定律 热力学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三定律 4、电学库仑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 楞次定律 法拉定电磁感应定律 毕奥—萨伐尔定律 安培定律 高斯定律 洛仑兹力 麦克斯韦方程 欧姆定律 焦耳定律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5、光学光的折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 [编辑]量子力学态叠加原理(狀態疊加原理) 薛定谔方程 狄拉克方程 6、相对论光速不变原理 相对性原理 洛仑兹变换 等效原理 爱因斯坦场方程

  • 【资料】优秀科技论文的五要素之四:参考文献

    [font=宋体]将参考文献列为评价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可能会使读者和作再感到惊奇,甚至产生异议,这并不奇怪。因为笔者认为,参考文献在一篇论文中的地位,以往是被大大忽视了。现在有了《科学文献索引》,就不难理解参考文献在论文中的重要作用了,由美国宾州的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倡导的按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研究成果的思想就产生了SCI,它除了收录论文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之外,还特意将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全部收录下来,这样就能把一篇论文同其他论文之间有学术意义的联系勾画出来,从而沟通了不同作者群体之间的学术联系,并进一步统计出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即某一期刊在连续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为A,第三年它被引用的次数为B,影响因子IF=B/A,意指该刊两年内所发表的论文在第三年彼引用的平均次数。它反映了该期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在不同刊物上发表文章其难易程度相差可能很大。可见参考文献对计算影响因子和评价论文水平所引起的巨大作用。当然,有一些非常优秀的论文并不一定刊登在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上,例如Lorenz的“确定性非周期流”;Feigenbaum的“非线性变换的普适测度特性”以及Shannon的“通讯的数学理论”,等等,用IF作为唯一衡量标准显然是不公允的,偏颇的。对于作者来说,一项研究工作从选题开始就离不开阅读文献资料,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将你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之前最重要的文献列举出来,说明当时的研究所达到的水平;在研究工作开展中,受哪些文献资料的启发,从哪些论文中获得了教益,促进了研究进度,属于这类的文献均应列出,写论文时应对论文涉及的学科内容进行检索,看看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相关文献,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事例,就是孟德尔(Mendel J.Gr)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把从两年实验中总结出的杂交组合法则发表在“自然研究协会”的杂志上,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去世16年以后,三位有名的生物学家彼此独立地再次发现了他得出的组合法则,他们是荷兰人de Vries、奥地利人Tschermak-Seysengg和德国人Correns,他们同在19 00年递交了自己的论文,为慎重起见,又不约而同地各自查找了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全部资料和论文,恰巧同时发现孟德尔早于他们30多年就发现了杂交遗传的规律,为了表示对前人的敬仰和尊敬,他们各自在论文中将该规律称作孟德尔定律,如果他们三人轻视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那么其后果将会多么今后世人遗憾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一篇论文所代表的研究只能起到承前启后孔作用,除了自己独立而创新的那一部分内容外,在论文中不必也不可能对涉及到的相关问题逐个详细论述,这时给出有关的参考文献,以说明结论、观点、数据的来源,读者如想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就可查阅文献,这样一来,文献就成了自己论文的补充和完善,编辑和审稿人将根据论文中开列的文献消单初步判断该论文的水平以及作者对有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水平,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判断作者的科学道德,如果不是受文献检索条件的限制,你未能在论文中列出与你的研究密切相关的主要文献,读者、编辑和审稿人可能会看作是一种不良学风,这对你的事业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损害。参考文献的选择是一项极为严肃的事,它关系到论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声誉,论文的作者对所开列的主要文献均应认真阅读过,并向读者保证论文中某处引用的参考文献的确与该处的内容有关,文献发表的刊物、年代、卷号、标题、页码同样应核实无误,期刊的编辑人员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多的,但许多作者对此却了解甚少,采取了轻慢的态度。国内学术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上存在以下问题1、为了省事,转引二手文献,既不核对,自己也没有看过或浏览过,引用是否恰当、准确,一般则很少考虑。2、只引自己的论文,这既是自负又是无知的表现,读者、编辑和审稿人认为只引作者自己的论文,说明作者的研究课题没有引起同行的关注,不属于热点课题,也不属于前沿课题,同时还认为作者对当前该领域各相关学科的进展不了解,起码很长时间没有查阅文献资料或阅读学术期刊了。对于这类论文国内编辑部一般采取十分宽容的作法,就是退请作者作补充,因为出现这类现象的作者有些还是学术界资深的研究员;国外这类现象很少见,遇上了自然是作退稿处理。3、阅读的是中文文献,引用的是外文文献。以D.Marr的《Vision》一书为例,该书由于创立了视觉的计算理论而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国内很及时翻译出版了中文本,成为从事生物视觉。计算机图像处理,机器人视觉研究的必读之书,遗憾的是,不少作者在中文期刊论文中却引了该书的英文原著,实际情况是,英国原著在全国没有几本,就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也没有,那么许多读者是从哪里得到原版著作阅读呢,中文版是几位专家历经干辛万苦完成的一本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可读件很高的译著,当你从中学得了有用的知识后,为什么只引用英文原著,而不引用中文译著呢?4、引用文献中近三年之内的比例少,这自然和国内外文期刊少,同内读者获得外文期有较大时间滞后有关,随着Inlernet的发展,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笔者将参考文献作为判断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相信会被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编辑同仁以及审稿专家理解和认同。 [/font]

  • 卡诺定理和热力学第二定律须正确扩展

    文稿编号:0427-7104(2012)02-0000-06 王季陶(复旦大学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 摘 要:热力学是一门依靠大量科学实验的事实发展起来的近代科学学科。在19世纪经典热力学有过它的辉煌年代,曾经是当时科学发展的一个典范。卡诺定理和由此建立起来的经典热力学第二定律,其正确性不容任何形式的否定。但由于近百年的欠发展,如今热力学成为比较罕见的谬误相对集中的学术领域。当前对卡诺定理和经典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否定,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比较直接的反对,或声称得到了第二类永动机;另一种是通过篡改或混淆热力学熵函数的定义,或利用根本不存在的“麦克斯韦妖”等(包括声称为“证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形式)来进行否定。为驳斥谬误,通过一种改变内部热容的卡诺热机的详细描述,证明:卡诺定理和经典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也不容否定。同时指明:它们必须正确地加以发展成为扩展卡诺定理和普适化热力学第二定律。关键词:卡诺定理;热力学第二定律;麦克斯韦妖;熵;信息熵中图分类号:O 414.1; TK 123 文献标志码:A 1 当前热力学学科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重大的发展机遇19世纪中期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是热力学学科形成的标志,它打破了当时牛顿力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是近代科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进展。热力学也是很多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学科门类(如物理、化学、生物、材料、机械、动力、能源、制冷等)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然而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人们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认识普遍停滞在经典热力学的阶段,也就是停留在对简单体系的经验总结基础上,这严重地影响到很多科学和工程技术门类的进一步发展。如今热力学自身也成为比较罕见的谬误相对集中的学术领域。当前对卡诺定理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否定大体上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比较直接地进行反对或声称得到第二类永动机;另一种是通过篡改或混淆热力学熵函数的定义来加以否定(包括声称为“证明热力学第二定律”),或利用根本不存在的“麦克斯韦妖 (Maxwell’s demon)”和非热力学的“信息熵 (information entropy)”、“信息过程的反馈控制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f the feedback controller)”等来否定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科学本质。但是,卡诺定理和由此建立起来的经典热力学第二定律其正确性是不容任何形式的否定的。现实世界中“麦克斯韦妖”和所谓的“单分子卡诺循环 (one-molecule Carnot cycle)”根本就不存在,所谓“信息熵”根本就不是热力学意义上的“熵”。通过对一种可以改变内部热容的卡诺热机工作原理的详细描述,本文证明了卡诺定理和经典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正确,其科学本质不容否定;指明必须根据真实的宏观实验(如低压人造金刚石,化学振荡或循环反应等),对卡诺定理和经典热力学第二定律正确地加以发展,使其成为扩展卡诺定理和普适化热力学第二定律(包括经典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现代热力学第二定律 )。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新材料、生命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的发展使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一人类宏观经验总结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人类宏观经验总结的发展是不能通过其他更基础的定律的推导和证明来得到的,而是由扩展卡诺定理和普适化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推论都与实际现象和实验数据相符合来证实的。2 可变热容卡诺热机的正确设计图1可变热容卡诺热机的正确设计Fig. 1 A correct design of Carnot heat engines with adjustable capacity按照“新型热机改变内部热容发现新的热动力原理”一文(以下简称“新”文)中的描述:“新型理想热机是在卡诺热机的内部增加了固体物质,因此可以随意改变卡诺热机的内部热容”等,这种可变热容的卡诺热机可以形象地画在图1中。在图1中本文引入了热阀结构,这样可以利用热容的大小和热阀的开(导热)和关(绝热),很方便地表达“改变卡诺热机的内部热容”的构思。假定图1中的气体桶壁和活塞都是绝热的。气体的热量交换只能通过开启的热阀进行,同时固体的热容大小也是可调的。而“新”文中没有提供正确的设计图,原来的“新型热机”设计图既粗糙又不合理。3 可变热容卡诺热机的工作原理图1所示的可变热容卡诺热机实际上是由热机R和热机[font=Times New

  • 【分享】管理者必懂的法则之手表定律

    [align=center][b][size=4]管理者必懂的法则之手表定律[/size][/b][/align][color=#464644][size=3][font=宋体]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font][/size][/color][color=#464644][size=3][font=宋体][/font][/size][/color][align=center][color=#464644][size=3][font=宋体]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font][/size][/color][/align][b][color=#464644][font=宋体]寓言故事[/font][/color][/b][color=#464644][size=3][font=宋体][/font][/size][/color][b][color=#464644][font=宋体]猴子与表的故事[/font][/color][/b][color=#464644][size=3][font=宋体][/font][/size][/color][color=#464644][size=3][font=宋体]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font][/size][/color][color=#464644][size=3][font=宋体][/font][/size][/color][color=#464644][size=3][font=宋体]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font][/size][/color][color=#464644][size=3][font=宋体][/font][/size][/color][color=#464644][size=3][font=宋体]做了猴王的“猛可”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巡查,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负有心人,“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font][/size][/color][color=#464644][size=3][font=宋体][/font][/size][/color][color=#464644][size=3][font=宋体]但“猛可”却有了新的麻烦:每只表的时间指示都不尽相同,哪一个才是确切的时间呢?“猛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当有下属来问时间时,“猛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混乱。过了一段时间,猴子们起来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王的宝座,“猛可”的收藏品也被新任猴王据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同样面临着“猛可”的困惑。[/font][/size][/color][color=#464644][size=3][font=宋体][/font][/size][/color][color=#464644][size=3][font=宋体]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只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只或更多的表,却无法确定几点。更多钟表并不能告诉人们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font][/size][/color][color=#464644][size=3][font=宋体][/font][/size][/color]

  • 【资料】光的吸收定律

    一. Lambert-Beer 定律——光吸收基本定律 “ Lambert-Beer 定律 ” 是说明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和 液层厚度 (b)间的关系的定律,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是紫外-可见光度法定量的基础。Lambert定律 —— 吸收与液层厚度 (b)间的关系 Beer 定律 —— 吸收与物质的浓度(c)间的关系 “ Lambert-Beer 定律 ”可简述如下: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含有均匀的吸光物质的吸收池(或气体、固体)时,光的一部分被溶液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一部分被吸收池表面反射;设:入射光强度为 I0,吸收光强度为Ia,透过光强度为It,反射光强度为Ir,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应为: I0 = Ia + It + Ir (4) 若 吸收池的质量和厚度都相同,则 Ir 基本不变,在具体测定操作时 Ir 的影响可互相抵消(与吸光物质的 c及 b 无关)上式可简化为: I0 = Ia + It (5)实验证明:当一束强度为 I0 的单色光通过浓度为 c、液层厚度为 b 的溶液时,一部分光被溶液中的吸光物质吸收后透过光的强度为 It ,则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称为透光率,用 T % 表示。 称为 吸光度,用 A 表示 则 A = -lgT = K b c (7) 此即 Lambert-Beer 定律 数学表达式。 L-B 定律 可表述为: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 (A) 与溶液的浓度 (C) 和厚度 (b) 的乘积成正比。它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详细见网页http://www.foodmate.net/jianyan/lihua/yiqi/11720.html

  • [转发]: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投胎中国后(实在是好文章)

    本文网址:http://bbs7.news.163.com/board/rep.jsp?b=mass&i=39637 上帝听说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一直没有一个本土的诺贝尔奖得主后,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决定帮一下中国,于是到天堂名人厅召开动员会议,让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达尔文、孟德尔等天才投胎中国大陆。   爱因斯坦最先来到人世,他降生在一位国家科学院院士的家中,父母都是饱读诗书的中国学者,小爱因斯坦从小很喜欢幻想,除了爱学自己喜欢的,其他学习成绩却很差。中学没有毕业,已经10次补考,被学校退学3次,父母带他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查,医生经过会诊认为他有妄想症,智商只有常人的60%,于是爱因斯坦被送进一家弱智群体学校,父母想到自己的孩子如此弱智,感到不可理解;作为中科院院士,他的父亲便怀疑他老婆偷人,两口子吵架101次,后来离婚。小爱因斯坦被判给他母亲,母亲想让他学习一点其他的东西,培养一些特长,便教他音乐,谁知爱因斯坦对音乐兴趣不大,只喜欢随便拉两下小提琴,却不肯去考级。对绘画也没有兴趣,成天胡思乱想,考虑过去未来、质量能量的关系,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有联系的。一个小孩子,有这种思想,当然最后会被送进精神病医院。对于这个罕见的病例,医院成立了专门研究小组,并申请了国家"863"计划的专项基金,由著名海归学者领军,他们认为对"爱因斯坦综合症"这种罕见的精神病的研究大大提升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爱迪生随即诞生了,他天资聪明,数理化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第一名,可是对外语不喜欢,便没有考上大学,父母没钱送他出国,只好招工进入一家灯泡厂做了一名工人,爱迪生对灯泡特别感兴趣,但是公司没实力为他提供一间实验室研究新产品,认为他一个大学都没上过的人,还想做研发,实在搞笑。只是派他做了一名卖灯泡的业务员,好在他最后快乐的找了一个老婆,并生了一个儿子!过着幸福的平常人的生活!   达尔文接着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小时一直比较顺利,高中时对地理和生物特别感兴趣,但在中国高中,2年级时分文理科,地理分在文科班,生物分在理科班,他过于固执,最后考入一所旅游学校,期望成为一名导游,周游列国,但是,旅游专业毕业的,没有高学历,被人认为是混文凭,经努力探索,终于发现人是由古猿演化而来的!周围无不危言耸听,他却不听从老同志劝告,坚持己见,上面来人了,他还蒙在鼓里,组织上说制造"猴子"谣言是犯罪的。因为和政府不能保持一直,政治立场可疑,被定位为造谣,有"扰乱社会治安"企图!被送进劳教所接受劳动人民的再教育!出来后送到矿山,成为一名光荣的矿工!   孟德尔自小是一位农民,上不起大学,留在家种地,种了一大片豌豆,他从豌豆的长势种发现一种叫"基因"的可遗传物质,从此激发培养一种优良豌豆的兴趣,他的豌豆产量比其他人高出好几倍。但是他自己没有上过大学,没有文凭,没有导师推荐,交不起版面费,写的文章也没有人看,没有单位敢出版,只好把自己的种豌豆的经验写下来,到处请专家鉴定,被中科院农业专家权威学者认为是一种伪科学。   好在,当时袁隆平正好为杂交水稻的问题而苦恼,常常亲临一线,无意中走到孟德尔豌豆地,发现他地豌豆很特别,便向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请教,并和他同吃同住,孟德尔便把自己的看法说了,对袁隆平有很大的启发。袁隆平曾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说:我是一个农民。农民是我的老师,我的一切灵感来源于农民!   孟德尔的豌豆虽好,却卖不出去,白条子受不了,农民负担太重,实验田动辄被强制征收,乡镇要吸引外资,搞配套工程,建高尔夫球场。不要说科学研究,肚子都成问题,随着改革开放,无奈!随同乡一起南下打工,成为一名打工仔!现在东莞一家村办企业打工,至今未婚!   牛顿说来运气最好。他成绩很好,由于脾气古怪,高中老师在档案中给了较多负面评语,结果高考调档时被某著名大学老师认为思想品德不好,政治不可靠,档案被退回,只考上一所大学无锡某职业技术学院物理专业,写了一大堆关于经典力学的论文并提出了新的学说,但是由于导师不愿看到自己的弟子远远超过自己,自己在他面前,就像白痴,没有向杂志推荐,被退稿;而且导师很少指导他,忙着发文章、评职称、弄经费、申报成果,牛顿写的文章全无章法,不符合排版要求,只是依稀象个样子!曾自费参加在广西北海的学术交流,当时有国家的几位院士在座,牛顿想这是一个好机会,便向几位院士请教。   问题一出,他说的问题几位院士前所未闻!牛顿性格的确不好,有一些着急便说到:难道科学院是养猪场不成!牛顿立即被轰出会场!从此天下再没有一家杂志社敢发牛顿的文章!   牛顿一生只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发表过一片当时被万人耻笑的万有引力的短讯!后半生,一直在当了物理老师,总算干了老本行。比前几位强。   几位投胎转世都没有什么结果,上帝有一些着急了!正好看见门捷列夫在名人厅俱乐部角落里摆弄元素周期表的扑克牌。   上帝问:小门啊,你愿意帮助一下中国吗!   门捷列夫说:我很愿意去中国看一看!   上帝问:你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小门说:前几位没有成功可能是因为没有念太多书的原故,特别是没有留过洋镀金,机会也少许多!根据我考察,在中国,至少要读到博士吧,最好还是海归,否者根本没人理你,最好出生在家庭条件较好的,最好还能出国留学!   上帝说:最后的不行,我要帮助中国实现本土培养的科学家获奖的目的,人家印度为什么可以有自己培养的拉曼,中国人也应当,有什么其它要求随时和我联系!我的小灵通:7057109(肯定能拨通!)   门捷列扶说:我一定!   小门出生于一个教育家的家庭,受良好的教育,并且考上了中国中央大学的化学博士,分在国家中心实验室工作,他的导师(中科院资深院士)承担国家重点项目。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小门也很会来事,和导师关系很好!。。。。。。   毕竟是门捷列夫转世,他很争气,名气很快超过了导师,将元素周期表编到第188个,然而要在实验中求证并不容易,可是实验室管理员来自老区和上面安插的人员,文化程度很低,只有小学水平,却很有自己的一套,自己不会,也不虚心学习。却牛的不得了!实验要求的蒸馏水都跑断腿,磨破嘴,什么事情都要小门自己做。在加上国家博士扩招,每一个星期小门才轮到一次做实验,遇上实验员去打麻将去了,党员学习都只能放弃!另外,由于锋芒太露,导师对自己也开始有点那个,加上没有海外留学绿騀!又是址读,无法申请经费。   于是小门通过太空长途电话联系到上帝:上帝啊,我现在需要一个实验室!   上帝说:好啊,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小门列出了一个名系单,上帝皱了一下眉:哎呀,太专业了。这些我也不懂,你自己联系购买吧,我在瑞士银行给你存了一笔钱,自己去取吧!   小门很高兴,次日向瑞士银行联系,果然有一笔!   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外汇和购买设备,要通过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外贸部,外汇管理局!小门费了不少脑筋,总算买到些东西!   小门又问上帝:不行啊,不好使!   上帝说:我有一些熟人,你找他们联系吧!   小门与欧洲科学院联系建立一家大型实验室,供货商也联系好了,一批犹太科学家鼎力支持,科研设备全是最先进的!   千心万苦地挫败欧美反华势力的科技禁运,科研设备购置齐全,装船运抵中国,通过马六甲海峡时,爱国商人李嘉诚听说是为提高中国科学进步的货船,免费提供了大量帮助,隆重招待了亲自押船的门捷列夫,称赞他年轻有为,将来一定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并表示:可以为小门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小门感激的落泪!表示一定不辜负李先生的期望?为中国人争气!   门捷列夫大出风头,引起国内知识界的普遍不满,两院一致认为,小门爱出风头,不守纪律擅自行动,目无组织,表示永远不吸纳此人为院士。   小门自费购买科研设备的行为引起检查部门的注意,一上岸即被隔离审查,由于说不清巨款来源,被判"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锒铛入狱!而小门千心万苦运回的大批顶级科研设备(因该批设备顺利运抵中国,美国专家认为这批设备可提高中国科技水平20-50年,由于海军和特工拦截不利,美海军总司令、中情局局长等引咎辞职,总统也被弹劾),国内专家都无法操作,连组装都做不了,打报告给上头,说是一船电子垃圾,毫无价值而且会污染环境,最终被拍卖拆卸分类处理,钢铁部分拨给宝钢冶炼钢材,据说这批"废料"炼出的冷扎板质量最好!   话说上帝很久不见小门很是挂念,费劲心思找到他,被小门一通臭骂:臭上帝,害死老子了!小门窝了一肚子火,却无从发泄,一气之下,栓了一根绳子在梁上,去见上上帝。 作者:kitrty

  • 【实战宝典】什么是摩尔定律?

    【实战宝典】什么是摩尔定律?

    问题描述:什么是摩尔定律?解答:[font=宋体][color=black]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摩尔在[/color][/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1965[/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年预言“最低元件成本下集成电路的复杂度大约每年增长一倍”,这个预言被称为摩尔定律此后候,他更新该定律为每两年翻一番。业界观察家们使用这个定律来预测集成电路的密度。迄今,[/color][/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CPU[/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上晶体管数目的变化与摩尔的预测相符,而存储器上的数目大约每[/color][/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18[/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个月增加一倍。[/color][/font][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img=,480,22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7/202207041420135009_5545_3389662_3.jpg!w481x229.jpg[/img][/color][/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color=black]“摩尔定律”[/color][/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 *[/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引自[/color][/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2] P32[/color][/font][/align][font=宋体][color=black]集成电路中器件的尺寸和数量是集成电路发展的两个共同标志。器件的尺寸是以设计中的最小尺寸来表示的,称为特征图形尺寸([/color][/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feature size[/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通常用微米(μ[/color][/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m[/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或纳米([/color][/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nm[/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来表示,更重要的表示尺寸的大小为栅条宽度([/color][/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gate width[/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即芯片内部晶体管栅极的最小线宽(栅宽)。通过生产更小和更快的晶体管及更高密度的电路,更小的栅条密度推动着产业发展。目前,芯片代工商台积电的[/color][/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3nm[/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制程工艺,已开始试验性生产,计划将在[/color][/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20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四季度大规模量产。[/color][/font][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img=,256,29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7/202207041420208672_1985_3389662_3.jpg!w253x288.jpg[/img][/color][/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color=black]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发展历程[/color][/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 *[/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引自[/color][/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2] P610[/color][/font][/align]以上内容来自仪器信息网《[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实战宝典》

  • 【分享】-----夫妻定律很准的

    夫妻定律---牛。无比准确!炒菜定律:经常炒菜的肯定是妻子,炒菜好吃的肯定是丈夫。 忠诚定律:妻子越是爱丈夫,丈夫对妻子越是忠;丈夫越是爱妻子,妻子越是对丈夫不忠诚。 花钱定律:妻子把钱花在打扮(美容、穿戴)上,丈夫把钱花在过(烟、酒、牌……)瘾上。 买菜定律:一到菜市场就不知买什么菜好的多是妻子,一到菜市场见啥菜买啥菜的多是丈夫。成熟定律:越是被妻子深爱着的丈夫越是成熟,越是被丈夫娇宠着的妻子就越是不成熟。 说话定律:夫妻之间谁说得话越多,谁的话就越没分量。 伤害定律:夫妻之间,一方对另一方付出得越多,分手时所得到的伤害越大。 抱怨定律:经常抱怨的总是妻子,经常被抱怨的总是丈夫。 干活定律:在丈夫的眼里,家里总是没有什么活;在妻子的眼里,家里总是有干不完的活。 做事定律:做事见好就收的总是丈夫,做事想好上加好的总是妻子。 着装定律:男人只有合身的服装而缺少流行的服装;女人只有流行的服装而缺少合身的服装 出门定律:最着急出门的是妻子,最后一个出门的也是妻子。 洗碗定律:妻子洗碗易净,丈夫洗碗易碎。 唠嗑定律:越唠越有精神的多是妻子,越唠话越少的多是丈夫。 回家定律:妻子一出门就想回家,丈夫一出门就不爱回家;妻子一旦不愿回家,丈夫就得匆匆回家;丈夫一旦不愿回家,妻子迟早也得离家。 吵架定律:夫妻越是毫无原因的吵架越是吵得越凶。 讥笑定律:在懂得爱情的夫妻那里,相互间的讥笑会演化成一种幽默,在不懂得爱情的夫妻那里,相互间的讥笑会演化成一场战争。 距离定律:有时候夫妻之间的地理距离越远,情感距离越近。 危机定律:当家庭经济出现危机之时,丈夫的想法总是希望妻子帮自己一把,而妻子的想法是能否换一个丈夫。 脾气定律:夫妻之间,挣钱多少决定脾气大小,不挣钱的人没脾气。 平等定律:夫妻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家长,可重大的事情又一个人说了不算。 劝说定律:夫妻之间一旦发生矛盾,出面劝说的人越多,矛盾越是不容易解决。

  • 回应突破热力学第二定律谁参与 寻找中国第一诺贝尔奖得主

    时空同性假说http://baike.baidu.com/view/7981855.html?wtp=tt热力学第二定律限制条件探寻W第一篇质疑热二并提出确切解决方案的文章http://wenku.baidu.com/view/c104e23d580216fc700afd89.html两篇理论创新文章极度挑战和发展了经典理论,很可能成为新世纪理论的分水岭,引导下一次下一波学术大爆炸!作者有望得诺贝尔奖哦!热力学 诺贝尔奖 寻找 定律 第二

  • 【转帖】生命科学新的里程碑: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前前后后

    作者:徐九武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生命科学新的里程碑: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前前后后 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生命现象,历来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在探索生物之谜的历史长河中,一批批生物学家为之奋斗、献身,以卓越的贡献扬起生物学“长风破浪”的航帆。今天,当我们翻开群星璀璨的生物学史册时,不能不对J沃森(JinWatson)、F克里克(FrancisCrick)的杰出贡献,予以格外关注。50年前,正是这两位科学巨匠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惊世发现,揭开了分子生物学的新篇章。如果说十九世纪达尔文进化论在揭示生物进化发展规律、推动生物学发展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话,那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则是开启生命科学新阶段的又一座里程碑。由此,人类开始进入改造、设计生命的征程。   诚然,生物科学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其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不同学科新理论、新技术相互渗透融合的结果,但勿庸置疑,它首先是科学家个人创造性劳动的宝贵结晶。今天,了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产生的背景、条件,以及对生物学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对我们深刻认识这一重大发现的科学价值,正确把握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规律和方向,是大有裨益的。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笔者撰写了这篇短文,权作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50周年的纪念。   浩繁纷杂的生物尽管千差万别,但不论哪一个种类,从最小的病毒直至大型的哺乳动物,都毫无例外地可以把自己的性状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而无论亲代与子代,还是子代各个体之间,又多少总会有些差别,即便是双胞胎也不例外。人们曾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一母生九子,九子各别”,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存在于一切生物中的这一自然现象,并为揭开遗传、变异之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17世纪末,有人提出了“预成论”的观点,认为生物之所以能把自己的性状特征传给后代,主要是由于在性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预先包含着一个微小的新的个体雏形。精原论者认为这种“微生体”存在于精子之中;卵原论者则认为这种“微生体”存在于卵子之中。但是这种观点很快为事实所推翻。因为,无论在精子还是卵子之中,人们根本见不到这种“雏形”。代之而来的是德国胚胎学家沃尔夫提出的“渐成论”。他认为,生物体的任何组织和器官都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遗传变异的操纵者究竟是何物?仍然是一个谜。   直到1865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在阐述他所发现的分离法则和自由组合法则时,才第一次提出了“遗传因子”(后来被称作为基因)的概念,并认为,它存在于细胞之内,是决定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1909年,丹麦植物学家约翰逊用“基因”一词取代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从此,基因便被看作是生物性状的决定者,生物遗传变异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926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发表了著名的《基因论》。他和其他学者用大量实验证明,基因是组成染色体的遗传单位。它在染色体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和空间,呈直线排列。这样,就使孟德尔提出的关于遗传因子的假说,落到具体的遗传物质———基因上,为后来进一步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尽管如此,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基因究竟是一种什么物质。直至本世纪40年代,当科学工作者搞清了核酸,特别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时,基因一词才有了确切的内容。1951年,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得到了DNA结晶;1952年,得到DNAX射线衍射图谱,发现病毒DNA进入细菌细胞后,可以复制出病毒颗粒… 在此期间,有两件事情是对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一是美国加州大学森格尔教授发现了蛋白质分子的螺旋结构,给人以重要启示;一是X射线衍射技术在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中得到有效应用,提供了决定性的实验依据。   正是在这样的科学背景和研究条件下,美国科学家沃森来到英国剑桥大学与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合作,致力于研究DNA的结构。他们通过大量X射线衍射材料的分析研究,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1953年4月25日在英国《发现》杂志正式发表,并由此建立了遗传密码和模板学说。之后,科学家们围绕DNA的结构和作用,继续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并于1961年成功破译了遗传密码,以无可辩驳的科学依据证实了DNA双螺旋结构的正确性,从而使沃林、克里克同威尔金斯一道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 生命科学领域最伟大的十位科学家

    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生命科学逐渐取代物理学而成为世界的主导科学,预计今后1-2个世纪多半还会是生命科学主导的世纪。由于物理学占据头把交椅的时间最长,在科学史中所占的份量最重,再加上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研究也多以物理学为案例基础,所以大物理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等早已为人所熟知。但在生命科学领域,除了达尔文等极个别妇孺皆知的牛人外,大多数生物学家并不像物理学家那样出名。今夜无眠,顺便排一下生命科学领域最伟大的十位科学家。生命科学领域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很多,要列出十大科学家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要排出座次。本文不以诺贝尔奖为参照,主要依据候选者的学术贡献对生命科学的宏观影响与实际推动作用,如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关键节点性作用、或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等。(一)达尔文之所以将大家最为熟悉的达尔文排在第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名气最大。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大的统一理论,是“生命科学的最高理论”。仅此一点,其他任何生物学家都无法逾越老达的历史高度,达尔文在生命科学领域排第一应该没有悬念,即使在整个科学界,能与他争第一的也不多。事实上,除了进化论,达尔文在其他领域也有一系列重要的贡献,这些贡献在他所处的时代也基本算得上最顶级的成果,但这些贡献往往不为专业外的人所熟知。达尔文曾提出多个超越时代的学术观点,比如他准确地预测了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等。将达尔文排第一,主要是根据他的学术贡献及其对人类思维变革的巨大影响作用。(二)孟德尔这个科学史上最悲摧、也最成功的“民科”赚得了无数人的同情和尊敬。将与达尔文同时代的孟德尔排在第二位,主要是根据现代遗传学在整个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以及孟德尔在现代遗传学中的鼻祖地位而综合评价的。在现代遗传学的三大基本理论中,孟德尔解决了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两个,您说他牛不牛?鼻祖的地位是其他生物学家难以撼动的,排第二,没问题,要说有问题,也是要不要排第一的问题!(三)沃森与克里克这两个算作半路出家的愣头青打败了若干诺贝尔奖得主级别的竞争者而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论模型。您可别小看两条“绳子”相互缠绕的螺旋,它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基础。分子生物学对于当代生命科学的意义怎么夸大也不为过,可以这么说,没有分子生物学,也就没有目前生命科学的一切。所以,将沃森与克里克这一组合排进前三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他们的学术贡献远不止DNA双螺旋结构,还包括DNA复制的原始模型、中心法则等,而这些都成了全世界教科书的经典内容。从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沃森被推举为首任牵头人可以看出,沃森与克里克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绝对是领袖级的!(四)摩尔根在摩尔根与沃森组合之间,谁排第三真的很难取舍,将摩尔根排第四并不意味着摩尔根的地位绝对要逊于沃森组合。在现代遗传学的三大遗传理论中,摩尔根完成了其中最难、最复杂的第三大遗传规律,他是现代遗传基本理论大厦的完成者。摩尔根在染色体遗传理论、伴性遗传、连锁定位等方面有诸多理论和发现,其中遗传距离的度量单位就以摩尔根命名。摩尔根不仅是最富盛名的遗传学家,他还是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摩尔根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果蝇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使用最广的模式动物。事实上,虽然分子生物学的建立直接归功于沃森、克里克的双螺旋理论,但也同样离不开摩尔根在前面的学术贡献。摩尔根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十分巨大,除了他自己属于超一流的泰山北斗之外,他的弟子也是牛人成群,摩尔根学派先后多人获得诺贝尔奖。某些学者为了显示学术水平的高低和学术血缘的正统性,往往以摩尔根的第几代弟子的弟子为荣,甚至以在摩尔根第几代弟子的实验室工作过为炫耀资本。由此可见,摩尔根的学术影响力是多么的恐怖,稍微夸张一点,在整个生命科学领域几乎无第二人能及其左右!(五)巴斯德路易斯?巴斯德是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免疫学家,他的研究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被后人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巴斯德是理论、实践并重的伟大科学家,被世人称颂为 “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他不仅创立了一整套细菌理论,他建立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针对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人体免疫法等方法至今仍在造福于人类。在科学方法论上,他创立了“实践―理论―实践”等一整套方法。巴斯德的科学贡献推动了整个医学的空前发展,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一个世纪里延长了三十年之久。仅此一点,将巴斯德排进前五位一点也不为过。(六)施莱登与施旺非组合,他俩是细胞学说的独立创立者!但凡上过中学《生物》课的人,都能大致判断细胞学说的价值,细胞学说的学术影响或重要性不言而喻!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揭示了生命体的一般性构造,也是探索生命微观机理的重要窗口。在宏观影响上,细胞学说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为后面的染色体(遗传学)、生物分子(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奠定了基础,其重要性堪与化学上的原子理论相提并论。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细胞学说是现代生物学发展的加速器,没有细胞学说,也就没有后面生物学一系列的高速发展。细胞首先由胡克提出,随后也有不少学者对动植物细胞进行过观察性描述,但这些人没有理论贡献,只能算作匠人,不能算作科学家,而将其一般化,首先建立规律性的概念和学说,作出理论上的贡献只有施莱登与施旺。(七)高尔顿与皮尔逊生物统计学的奠基人!挤掉林奈、巴甫洛夫等牛人而将生物统计学的奠基人纳入前十位可能颇具争议。虽然生命科学的发展更倚重于实验生物学,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讲,统计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并不亚于实验生物学。从最早高尔顿开展的人类学研究开始,历经群体遗传学、生物进化、数量遗传学、生态学、统计基因组学、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以及到最新的系统生物学,统计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特别是生命科学发展至今,面对高通量数据,离开了统计学更是寸步难行!今后,统计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所以,从对生命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来看,既然统计的作用平行于实验生物学,那么将生物统计学的奠基人纳入前十位还是可以的。需要说明的是,统计学的先驱如高斯、凯特勒等很多,但将生物学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最早的关键人物是高尔顿与皮尔逊。高尔顿是达尔文的表弟,他是最早开展生物统计研究的人,算作生物统计学派的奠基人。但作为一门显化的学科,对生物统计学的实际建立和发展作出系统贡献的人是皮尔逊,所以皮尔逊被誉为生物统计学的奠基人。皮尔逊后期主攻生物统计问题直接受到了高尔顿的影响。皮尔逊39岁就入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长期兼任《生物统计学杂志》和《优生学年刊》的编辑,他于1900年创办的《生物计量学杂志》,对推动生物统计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皮尔逊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数理统计学的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数理统计学家,推动了生物统计学科的发展。国内了解皮尔逊的人不多,皮尔逊先后师从劳思、斯托克斯、麦克斯韦、凯利等名师,是世界科学史上少有的天才型传奇人物。他不仅是生物统计学的奠基人,同时还是名副其实的历史学家、科学哲学家、民俗学和宗教问题的研究者、律师、社会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优生学家、弹性和工程问题专家、教育改革家、伦理学家、作家等。最后不得不提一下费歇尔,从具体的学术贡献来看,费歇尔在数理统计、统计遗传、进化等方面的实际贡献比皮尔逊还要大,但费歇尔比皮尔逊要出道晚,在学科发展的节点性作用上不及皮尔逊。

  • 【分享】质量管理不可不知的十条定律!

    质量管理不可不知的十条定律定律一:马太效应 《新约• 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看看我们周围,就可以发现许多马太效应的例子。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缺少朋友的人会一直孤独下去。金钱方面更是如此,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一个比别人投资多1 0倍的人,收益也多10倍。 这是个赢家通吃的社会,善用马太效应,赢家就是你。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则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的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 永远正确的购物定律

    快过年了,相信大家都在或准备购物,你会购物吗?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11.gif看看下面这些永远正确的购物定律,或许对你有帮助: 1)当一个卖场营业员比顾客多的时候,没有暴利是没法生存的! 2)货比三家不吃亏。同行中永远存在着竞争,你不妨说说谎,不要有不道德的感觉。 3)商家最喜欢外行(如果你是个不在乎钱的外行他就更喜欢了)。买商品前先了解商品,了解得越多越好,不但省钱,还能丰富知识,锻炼脑细胞(买块口香糖什么的就算了)。 4)钱在谁的口袋谁是老子。不要做上帝,那是满足你虚荣心的,还是做老子比较实惠。别忙着付钱,定金交得越少越好(你不要强硬地不肯多交,不妨说身上只带了100元)。 5)别炫耀你有钱(即使你真的很有钱)。商家会嘴里奉承你,宰了你后会在背后骂你“傻X”(我原老板的一大业余爱好就是谈论这样的傻X)。钱实在多可以搞搞慈善事业。有精明的女人在还价时会说她刚下岗,虽然她肩上挎着正宗的LV包。没钱可怜但不可耻,被商家狂宰了才是既可怜又可耻。 6)只有错买没有错卖。别相信商家“亏死了”的鬼话,一笔生意只要做成了就有利润。千万别对商家苦着的脸感到过意不去,他心里正偷着乐呢。 7)还价别手软!尤其对男同胞,别不好意思还价。比如窗帘中的花边,开价大都在10~15元,成本是几毛钱一米。商家开价就是等你还的,你不还他会很意外,接着就会很高兴,再接着就会判定他今天遇到了一个傻瓜。以上定律,摘自《红网》

  • 吸收定律是一个有限的定律

    吸收定律是一个有限的定律最近看到一个帖子,问吸光度指标在多少范围好?简单地说,吸光度A在0.2—1.4范围内和浓度C之间的线性关系较好。浓度越高误差越大。原因是多方面的。1.吸收定律基本性质的限制A=abC 这是朗伯—比耳定律。其中比耳定律部分表示吸光度(A)和浓度(C)之间呈线性关系。但这只适用于稀溶液时才成立。在高浓度时吸收成分之间的平均距离缩小,临近质点间电荷分布互相受到影响,同时改变了他们对特定辐射的吸收能力。此现象使得A—C的线性关系发生偏差。浓度越高,偏差越大。此外,定律的偏差还与溶液的折射率有关。溶液的吸光系数a和折射率有一定的函数关系,而折射率是随浓度变化的。这是偏差造成的另一原因。当然,采用适当的方式仍可在高浓度时进行定量分析,如差示光度法等。2.实际条件的偏离 吸收定律有四个隐含的假设。1),光和被测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是光被成分吸收。2),采用“单色光”。3),吸收成分相互无关,而不论数量和种类。4),吸光要限于同样的光程和横断面。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四个假设均会出现偏差。1).荧光,磷光和散射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非真”吸收。荧光,磷光可以加适当的滤光片滤除。而散射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不容忽视。2).所有的单色器均不能输出真正的单色光,只是宽窄不同。所以对吸收的影响也不同。此外,不同的物质其吸收峰宽度是不同的。因此仪器的光谱带宽亦成为分析工作者十分重视的一项指标。3).不同组分的物质同时出现在被测溶液中的情况是十分普遍的。当浓度增大时往往产生某些附加效应,如凝聚,聚合,水解等,从而影响物质的吸光效应。4).光程的不一致性是引起吸光度偏差的另一原因。多数仪器通过样品池的光是不平行的。而为了得到足够光强,光束必须有一定孔径角。计算证明,入射孔径角为10度时,即会产生0.3%的吸收误差。 此外,池壁的平行度,光洁度,光的内反射,干涉等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吸光度偏离。3.测试过程中产生误差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中,均可能产生化学的误差,仪器的误差以及人为的误差。有经验的分析工作者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这些误差。这里不再过多的累述。 总之,光度法测量样品浓度会随浓度的增大而出现线性偏差,绝大多数是向下偏离。因此采用一组标准浓度溶液作出二次标准曲线,以此标准曲线对照测出样品浓度的方法,即可较好地减少测量偏差。

  • beer定律问题?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A=klc.对于同样浓度的溶液在相同波长下,用3cm的比色皿测得溶液的吸光度应该是用1cm比色皿吸光度的3倍。可是试验结果不是3倍关系。什么原因啊???实验用菲啰啉测铁,波长510nm铁浓度为10ug/50ml,1cm比色皿吸光度0.088 3cm比色皿吸光度0.15920ug/50ml,1cm比色皿吸光度0.116 3cm比色皿吸光度0.274

  • [转帖]:夫妻间经典定律 (精品)

    夫妻间经典定律 (精品)我们身边有很多夫妻,看得多了,总能从中总结出一些定律来。以下多条定律,未必条条有理,但也有几条近乎“魔鬼定律”——炒菜定律:经常炒菜的肯定是妻子,炒菜好吃的肯定是丈夫。  忠诚定律:妻子越是爱丈夫,丈夫对妻子越是忠;丈夫越是爱妻子,妻子越是对丈夫不忠诚。  花钱定律:妻子把钱花在打扮(美容、穿戴)上,丈夫把钱花在过(烟、酒、牌……)瘾上。  买菜定律:一到菜市场就不知买什么菜好的多是妻子,一到菜市场见啥菜买啥菜的多是丈夫。  成熟定律:越是被妻子深爱着的丈夫越是成熟,越是被丈夫娇宠着的妻子就越是不成熟。  说话定律:夫妻之间谁说得话越多,谁的话就越没分量。伤害定律:夫妻之间,一方对另一方付出得越多,分手时所得到的伤害越大。  抱怨定律:经常抱怨的总是妻子,经常被抱怨的总是丈夫。  干活定律:在丈夫的眼里,家里总是没有什么活;在妻子的眼里,家里总是有干不完的活。  做事定律:做事见好就收的总是丈夫,做事想好上加好的总是妻子。  着装定律:男人只有合身的服装而缺少流行的服装;女人只有流行的服装而缺少合身的服装。  出门定律:最着急出门的是妻子,最后一个出门的也是妻子。  洗碗定律:妻子洗碗易净,丈夫洗碗易碎。  唠嗑定律:越唠越有精神的多是妻子,越唠话越少的多是丈夫。  回家定律:妻子一出门就想回家,丈夫一出门就不爱回家;妻子一旦不愿回家,丈夫就得匆匆回家;丈夫一旦不愿回家,妻子迟早也得离家。  吵架定律:夫妻越是毫无原因的吵架越是吵得越凶。  讥笑定律:在懂得爱情的夫妻那里,相互间的讥笑会演化成一种幽默,在不懂得爱情的夫妻那里,相互间的讥笑会演化成一场战争。  距离定律:有时候夫妻之间的地理距离越远,情感距离越近。  危机定律:当家庭经济出现危机之时,丈夫的想法总是希望妻子帮自己一把,而妻子的想法是能否换一个丈夫。  脾气定律:夫妻之间,挣钱多少决定脾气大小,不挣钱的人没脾气。  平等定律:夫妻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家长,可重大的事情又一个人说了不算。  劝说定律:夫妻之间一旦发生矛盾,出面劝说的人越多,矛盾越是不容易解决。  声音:婚姻是种艺术,如果两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那么就一起厮守吧。

  • 如何从原子物理微观的角度推导AAS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Lambert Beer定律?

    如何从原子物理微观的角度推导AAS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Lambert Beer定律?众所周知,Lambert Beer定律是通过分子吸收的实验得到的,那如何从原子物理微观的角度推导AAS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Lambert Beer定律?为何分子及原子吸收均在一定的含量范围内均服从Lambert Beer定律?从某种意议上来说,若没有Lambert Beer定律的原子物理微观推导过程,或许也就没有今天的AAS!

  • 优秀科技论文的五要素四、五

    [size=4][b]四、参考文献 [/b][/size]将参考文献列为评价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可能会使读者和作再感到惊奇,甚 至产生异议,这并不奇怪。因为笔者认为,参考文献在一篇论文中的地位,以往是被大 大忽视了。现在有了《科学文献索引》,就不难理解参考文献在论文中的重要作用了, 由美国宾州的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倡导的 按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研究成果的思想就产生了SCI,它除了收录论文的作者、题目 、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之外,还特意将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全部收录下来,这样就能 把一篇论文同其他论文之间有学术意义的联系勾画出来,从而沟通了不同作者群体之间 的学术联系,并进一步统计出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即某一期刊在连续 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为A,第三年它被引用的次数为B,影响因子IF=B/A,意指该刊两 年内所发表的论文在第三年彼引用的平均次数。它反映了该期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在不同刊物上发表文章其难易程度相差可能很大。可见参考文献对计算影响因子和评价 论文水平所引起的巨大作用。 当然,有一些非常优秀的论文并不一定刊登在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上,例如Lorenz的 “确定性非周期流”;Feigenbaum的“非线性变换的普适测度特性”以及Shannon的“通 讯的数学理论”,等等,用IF作为唯一衡量 标准显然是不公允的,偏颇的。 对于作者来说,一项研究工作从选题开始就离不开阅读文献资料,在撰写论文时, 一定要将你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之前最重要的文献列举出来,说明当时的研究所达到的水 平;在研究工作开展中,受哪些文献资料的启发,从哪些论文中获得了教益,促进了研 究进度,属于这类的文献均应列出,写论文时应对论文涉及的学科内容进行检索,看看 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相关文献,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事例,就是孟德尔(Mendel J.Gr)的豌 豆杂交实验,他把从两年实验中总结出的杂交组合法则发表在“自然研究协会”的杂志 上,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 意,他去世16年以后,三位有名的生物学家彼此独立地再次发现了他得出的组合法则, 他们是荷兰人de Vries、奥地利人Tschermak-Seysengg和德国人Correns,他们同在19 00年递交了自己的论文,为慎重起见,又不约而同地各自查找了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全 部资料和论文,恰巧同时发现孟德尔早于他们30多年就发现了杂交遗传的规律,为了表 示对前人的敬仰和尊敬,他们各自在论文中将该规律称作孟德尔定律,如果他们三人轻 视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那么其后果将会多么今后世人遗憾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 之,一篇论文所代表的研究只能起到承前启后孔作用,除了自己独立而创新的那一部分 内容外,在论文中不必也不可能对涉及到的相关问题 逐个详细论述,这时给出有关的参考文献,以说明结论、观点、数据的来源,读者如想 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就可查阅文献,这样一来,文献就成了自己论文的补充和完善,编辑 和审稿人将根据论文中开列的文献消单初步判断该论文的水平以及作者对有关学科的背 景知识水平,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判断作者的科学道德,如果不是受文献检索条件 的限制,你未能在论文中列出与你的研究密切相关的主要文献,读者、编辑和审稿人可 能会看作是一种不良学风,这对你的事业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损害。 参考文献的选择是一项极为严肃的事,它关系到论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声誉,论 文的作者对所开列的主要文献均应认真阅读过,并向读者保证论文中某处引用的参考文 献的确与该处的内容有关,文献发表的刊物、年代、卷号、标题、页码同样应核实无误 ,期刊的编辑人员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多的,但许多作者 对此却了解甚少,采取了轻慢的态度。 国内学术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上存在以下问题 1、为了省事,转引二手文献,既不核对,自己也没有看过或浏览过,引用是否恰 当、准确,一般则很少考虑。 2。只引自己的论文,这既是自负又是无知的表现,读者、编辑和审稿人认为只引 作者自己的论文,说明作者的研究课题没有引起同行的关注,不属于热点课题,也不属 于前沿课题,同时还认为作者对当前该领域各相关学科的进展不了解,起码很长时间没 有查阅文献资料或阅读学术期刊了。对于这类论文国内编辑部一般采取十分宽容的作法 ,就是退请作者作补充,因为出现这类现象的作者有些还是学术界资深的研究员;国外 这类现象很少见,遇上了自然是作退稿处理。 3,阅读的是中文文献,引用的是外文文献。以D.Marr的《Vision》一书为例,该 书由于创立了视觉的计算理论而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国内很及时翻译出版了中文本,成 为从事生物视觉。计算机图像处理,机器人视觉研究的必读之书,遗憾的是,不少作者 在中文期刊论文中却引了该书的英文原著,实际情况是,英国原著在全国没有几本,就 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也没有,那么许多读者是从哪里得到原版著作阅读呢,中文版是几 位 专家历经干辛万苦完成的一本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可读件很高的译著,当你从中学得 了有用的知识后,为什么只引用英文原著,而不引用中文译著呢? 4。引用文献中近三年之内的比例少,这自然和国内外文期刊少,同内读者获得外 文期有较大时间滞后有关,随着Inlernet的发展,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 笔者将参考文献作为判断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相信会被越来越多的作者、 读者、编辑同仁以及审稿专家理解和认同。 [b][size=4]五、署名与致谢 [/size][/b]科技论文的署名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应按研究工作实际贡献的大小确定署名, 论文中的每一位作者均应对其论点,数据和实验结果 械9比 ,其中责任作者还应当对 读者的质疑有答辩的能力与义务。不恰当的署名既可能失去获得科学奖励的机会,又可 能严重损害论文与作者的声誉。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Baltimore于1986年在他本人并不 熟悉的、不知道有伪造实验数据的论文上署名,造成了恶劣影响,受到科学界严厉的谴 责,论文被宣布撤回,他本人引咎辞职,因此,优秀科技论文的署名反映了作者的科学 道德,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一篇科技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一个研究小组完成的,至少包 含了课题组的贡献,也包含了作者与同事,同行的学术交流与讨论,甚至向其他专家学 者当面的或书面的请教。也包括经费的支持和工作条件的保障,等等,在这种情况下, 作者通过论文对自己的学术思想,研究进展提供过帮助的主要人员表示致谢是完全应当 的,特别是在学术上。科学问题方面对自己的研究提供过帮助或得到过启发的人员,一 定要向他们致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界出现了一次极不公平的诺贝尔奖事件,当时著 名的女物理学家莱丝• 梅特娜(Lise Meitner)对核裂变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出身犹 太民族受到迫害离开德国后,她曾通过大量书信促进(实际上也指导了)奥托• 哈恩( Otto Hahm)进行实验工作,遗憾的是哈恩为了独得 当 尔奖,未能向评委会提供这些 内情,既未在论文中署上梅特娜的名字,也未向她致谢,终于将梅特娜排斥于诺贝尔奖 之外,使科学界感到极大的震动,哈恩的品行将永远受到谴责。 论文的作者千万不要轻视致谢这件事,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自已论文公开 发表后,就用书面形式记载了你的和科研成果,同时上记下了你的科研道德,像哈思那 样的事,无论它的档次多高,还是不出现为好。 以上五个要素,是一篇优秀科技论文必须具备的,至少是应当努力去实现的目标 。编辑、审稿人实际上是与作者一起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不懈地工作着,关键当然还是作者自己。

  • 比尔一朗勃定律简介

    在紫外光谱里,峰的强度遵守比尔一朗勃定律: A = lg I0/I =KCL =ε CL其中:A为吸光度; I,I0分别为透射光强度和入射光强度, K为吸光系数, L为光程长即比色皿厚度(cm), C为浓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一般观察到的是10~105;此时的C一定用摩尔浓度(mol/L)。ε与物质结构有关,对一个样品,ε是常数。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