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病毒感染

仪器信息网病毒感染专题为您整合病毒感染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病毒感染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病毒感染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病毒感染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病毒感染话题讨论。

病毒感染相关的资讯

  • 纳米生物技术可监控病毒感染过程
    病毒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深刻认识和理解病毒感染过程及致病机制是病毒性疾病防治的重要基础。研究病毒感染过程通常基于荧光标记技术,但是常用的荧光蛋白及传统荧光染料往往容易发生光漂白,难以长时间动态跟踪整个感染过程。   在&ldquo 纳米研究&rdquo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下,围绕&ldquo 量子点标记技术研究病毒侵染过程及宿主应答&rdquo 项目,来自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长春应化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及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自2011年1月开始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据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庞代文介绍,以半导体荧光量子点为代表的性能优异的纳米标记材料,可望克服现有荧光标记材料的不足,为实时动态跟踪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这一复杂的动态生物学过程提供新途径。   新型纳米标签   为了研究病毒感染过程,就需要荧光标记。一般来说,活细胞或活体示踪要求所用的荧光标记材料在复杂的生物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产生稳定、可靠的检测信号,才不会&ldquo 走丢&rdquo 或&ldquo 隐身&rdquo 。并且,还要求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所标记对象的影响,以获取生命过程的真实信息。   &ldquo 也就是说,虽然身上贴了标签,但其本人并无察觉,心情依旧,行为如常。既然如此,就要求所选用的标记材料具有尽可能小的尺寸、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能发出足够强的示踪信号。&rdquo 在庞代文看来,量子点就算得上这一类令人满意的&ldquo 标签&rdquo ,具有粒径小(通常可小至几纳米)、亮度高、光稳定性好等独特性能,且能实现多色同时标记,同时跟踪多个对象。   采用纳米标记技术,特别是量子点标记技术对病毒感染宿主过程进行诠释,将有望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科学诠释病毒致病机制。但是,如何精确控制材料的性质,制备出尺寸小且性质稳定的量子点,依然是该领域的一大难题。   此外,为了降低生物成像中背景信号的干扰、激发光对生物体的光毒性以及增加荧光的穿透深度,理想的标记材料应具有较长的激发波长,荧光发射波长也最好在近红外区且具有高的荧光强度。   基于此,武汉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了&ldquo 在时间和空间上耦合活细胞内并无关联的生物化学反应途径&rdquo 合成纳米材料的&ldquo 时&mdash &mdash 空耦合&rdquo 调控合成新策略,利用活酵母细胞成功可控地合成出多色荧光量子点纳米标记材料,让细胞为科学家们做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   他们将烦琐危险的化学操作演变为仅仅培养细胞,将通常在约300℃进行的合成演变为在30℃下的活细胞内完成,且不需要任何易燃、易爆、有毒溶剂。进而,他们又提出了&ldquo 准生物合成&rdquo 策略,利用细胞外的模拟体系成功合成出多种小粒径的近红外量子点,成功地化解了难题。   让病毒亮起来   庞代文告诉记者,病毒很小,若要监视其一举一动非常困难,如果是在复杂的生物背景之下,那更是一片漆黑。而荧光标记能让病毒亮起来,方便地实现跟踪。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肖庚富的团队制备出均一稳定的发光病毒样颗粒,并跟踪了其&ldquo 感染&rdquo 细胞的过程。他们还实现了量子点对艾滋病慢病毒(hiv)的标记,也能用量子点定点标记昆虫病毒内部的结构。   由于包膜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这一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关注。而包膜病毒结构较为复杂,通常由包膜、衣壳及核酸等构成。由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者们进行合作,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杆状病毒包膜,核酸分子光开关钌的含氮杂环配合物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自然嵌入核酸中标记病毒核酸,成功实现了对病毒包膜和核酸的双重标记。   此外,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专家团队合作提出顺应自然的病毒的温和标记策略。他们利用细胞中胆碱磷脂自然的生物合成和代谢嵌入机制、病毒从宿主细胞膜获取磷脂成分形成包膜的生物学特点以及病毒核酸的&ldquo 复制嵌合&rdquo ,在病毒自然复制过程中实现了病毒核酸和包膜的双重标记(双重标记效率高达85%)。   &ldquo 这将有助于研究人员看到病毒感染过程中更多的行为细节。&rdquo 庞代文表示,量子点标记技术能让病毒持续变亮,为监测单个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一举一动创造了条件。   看到病毒感染过程   病毒是严格寄生的微生物,寄生于宿主并借助宿主细胞完成自身&ldquo 繁衍&rdquo 。病毒在细胞中的感染由三个基本过程构成循环,即进入宿主细胞(侵染)、基因组复制/组装和出胞,并进一步感染其他细胞。   该循环是病毒维持繁衍生息的关键,而侵染是其中的首要步骤。基于量子点标记,武汉大学团队获取了病毒感染过程的实时动态信息,如病毒运动方向、路径、速率、&ldquo 扩散&rdquo 系数等,以及各种运动模式 研究了禽流感病毒在活细胞内的动态行为及机制,并对流感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典型运动轨迹进行分析,发现病毒侵染过程错综复杂。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团队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通过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跨膜,实现了病毒感染活细胞过程的高分辨、高灵敏、多维动态示踪,展示出纳米生物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   最近,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团队研究出近红外量子点标记病毒感染活体动物的非侵入示踪技术 成功地长时间跟踪了禽流感h5n1假病毒对小鼠的感染过程。
  • 征稿:组学在病毒感染研究中的技术应用进展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2019年12月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出现及其在中国和国际的迅速传播引发了全球卫生紧急情况。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仪器信息网在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态势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等相关研究进展。近年来,组学研究成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重点,对于病理、毒理学、药物动力学等具有重要价值,相关高水平学术期刊大量报道了科研人员利用组学技术开展的病毒致病病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对于此次疫情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基于此,仪器信息网计划推出 strong “组学技术在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中的亮点研究及技术进展”专题 /strong ,为广大业内专家及用户介绍基于蛋白组学或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在病毒感染研究的应用及技术进展,增强业界专家与仪器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更丰富、更专业的技术文章,谨以此致敬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以及幕后深耕的研究学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仪器信息网特此向广大仪器厂商和分析测试有关单位征稿。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稿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1. 贵公司针对组学技术在病毒病理学研究领域所提供的的相关仪器及研究方案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2. 本次新冠疫情的相关病毒感染研究中,贵公司提供了哪些高效/亮点的组学研究方案?该研究进展如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3. 您认为基于质谱技术的病毒蛋白质组学或病毒代谢组学等方法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如何?研究者们在该应用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4.您认为未来,多组学技术在病毒病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将有哪些?将促进哪类产品的技术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稿件最终将在仪器信息网发布,并通过其他相关渠道向公众推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本次征稿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仪器信息网所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征稿截止时间:2020年4月22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详情咨询/收稿地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万女士(电话:15611024412,邮箱:wanxin@instrument.com.cn) /strong /p p br/ /p
  • Science:一滴血检测病毒感染史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项新的技术,使人们有可能通过一滴血来检测目前和曾经任何已知人类病毒的感染情况。这个方法称为VirScan,是一种有效的测试病毒感染的替代诊断方法。文章发表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杂志上。   VirScan工作原理是筛查血液中存在的针对任何206种已知感染人类的病毒的抗体。我们的免疫系统在检测到病毒首次入侵的时候,会产生病原体特异性抗体,即使病毒感染清除后,它仍然可以继续生产那些抗体持续几年或几十年。所以说VirScan不仅能识别免疫系统正在积极应对的病毒感染,而且还提供了个人过去的感染史。      Elledge和他的同事合成了超过93000个病毒编码蛋白的DNA短片段。他们将这些DNA片段插入细菌感染病毒&mdash &mdash 噬菌体中。每个噬菌体生产相应的蛋白质肽单位,并会将肽表露在其表面外壳上。这些噬菌体将1000多种人类病毒中发现的所有蛋白质序列都表露了出来。血液中的抗体通过识别嵌在病毒表面抗原决定簇,找到病毒目标。为了执行VirScan分析,所有的被改造过表露一定肽的噬菌体被混合到血液样品中。血液中的病毒抗体发现并结合特定的病毒抗原决定簇上(这个抗原决定簇是在改造表达的肽结构内)。然后,科学家提取抗体,洗去除了少数结合在抗体上的噬菌体以外的其他物质。通过测序这些噬菌体的DNA,便可以识别哪些病毒肽片段能被血样中的抗体识别结合。这便告诉我们到底一个人的免疫系统以前遇到过那些病毒,无论是通过感染还是通过接种疫苗。 Elledge估计需要大约2-3天处理100个样本,假设在测序工作保持在最佳状态。   为了测试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人员使用它来分析从已知感染了病毒(特别包括HIV和丙肝)患者那得到的血样。事实证明,它的检测很准确。准确度保持在95%至100%,而且特异性灵敏&mdash &mdash 对于没有感染的个人,并未得到错误地识别。因此研究人员表示相信它的真实性。   Elledge和他的同事们用VirScan分析569个来自四个国家的个人的抗体,检查了大约1亿的潜在抗体/抗原决定簇的相互作用。他们发现,平均每个人有针对十个不同病毒的抗体。正如预期的,抗某些病毒更常见于成年人而非儿童,这表明孩子尚未暴露于这些病毒中。位于南非、秘鲁、泰国的个人,多半在美国的个人有抗更多病毒的抗体。研究人员还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比非HIV感染者存在更多的抗病毒抗体。   Elledge说,这个方法其实不限于对抗体的检测。他们正在用它来寻找那些攻击人体自身的组织并与癌症相关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体。类似的方法也可用于筛选其它类型的病原体抗体。   借助VirScan,科学家可以通过运行一个测试就能确定哪些病毒感染了个体,而不受限于必须对特定病毒进行分析。这种中立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发现影响个体健康的意外因素,同时也增加了分析比较大量人口病毒感染情况的可能。这个全面的病毒分析大约耗费25美元/每血样。
  • 中国确诊第二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p   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消息,日前,质检总局直属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现场的入境人员中发现一例自委内瑞拉归国的发热人员,经广东检验检疫局实验室检测结果均显示寨卡病毒核酸阳性,2月15日,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CDC)确认,该病例为中国第二例输入性、口岸检出的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p p   2月12日,广东检验检疫局白云机场口岸卫生检疫人员对俄罗斯飞来广州的SU220航班入境旅客进行检疫查验时,现场红外测温仪报警,卫生检疫人员马上根据红外图像找出发热旅客。在按规范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将其带入医学排查室作进一步流调和排查。 /p p   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旅客自述有发热、咽痛症状1天,未服用药物治疗。该旅客在委内瑞拉工作3年多,于当地时间2月9日从委内瑞拉加拉加斯机场乘坐飞机,中转荷兰、俄罗斯返回广州,发病前12天曾与在委内瑞拉居住的朋友接触,该朋友在1月份曾患有蚊媒传染性疾病,否认性接触和输血史。经查,腋温38.5℃,头面部、胸背部可见红色斑丘疹。 /p p   鉴于患者来自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委内瑞拉,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有咽痛、皮疹等症状,依据质检总局和国家卫计委相关方案和技术指南,现场专业人员初步判定为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广东检验检疫局立即将相关情况逐级报告至质检总局和广东省卫计委,按照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处置,并立即联系广州市政府指定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使用专用救护车辆转运患者到医院进一步隔离诊治。 /p p   同时,广东检验检疫局加强对同航班入境人员的排查,在未发现其他有症状者后,按照相关处置程序,对同航班人员进行了健康教育,登记密切接触者信息,将信息整理存档,并对航空器和口岸相关场所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 /p p   2月12-13日,经实验室检测及复核,该疑似病例血液和尿液样本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广东检验检疫局立即组织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情况进行研判,判定该病例为“高度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病例。2月15日,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检测,确认该病例为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p p   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疫情发展,质检总局将继续按照寨卡病毒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联防联控和宣传教育,控制口岸蚊虫密度,严防蚊虫传入,密切关注疫情和调整落实防控措施,严控寨卡病毒感染疫情从口岸传入。 /p p   同时,质检总局建议出境人员在出境前,应到当地检验检疫机构了解目的地寨卡疫情流行情况,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并做好个人防护,并特别提示孕期妇女尽量避免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国家或地区。 /p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方案 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关于印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平稳有序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如有相关建议,请及时反馈机制综合组。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 2022年12月26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妥有序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有力有序有效应对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方案。一、制定背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全面加强对防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明确了疫情防控的体制机制、策略原则、目标任务、工作要求,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和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我国的疫情防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各地区各部门密切协作、履职尽责,因时因势动态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14亿人民同心抗疫、坚韧奉献,有效应对全球先后五波疫情流行冲击,成功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的广泛流行,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也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我国疫情流行和病亡数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有力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防控奇迹。当前,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从病毒变异情况看,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病毒变异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趋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潜伏期,新冠病毒将在自然界长期存在,其致病力较早期明显下降,所致疾病将逐步演化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从疫情形势看,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流行优势毒株,虽然感染人数多,但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占比超过90%,重症率和病亡率极低。从我国防控基础看,我国目前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亿剂次,3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超过90%;国内外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研发取得进展,我国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疫情防控和处置经验,防治能力显著提升。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基础等因素,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二、总体要求(一)指导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完善应对准备,调整防控措施,统一规则、分类指导、防范风险,平稳有序实施“乙类乙管”。(二)工作目标。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三)进度安排。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 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三、主要措施(一)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我国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实践证明,我国的新冠病毒疫苗是安全、有效的。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动员力度,科学评估接种禁忌,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覆盖率,优先采取序贯加强免疫,努力做到“应接尽接”。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推动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二)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准备。做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抗原检测试剂的准备。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按照三个月的日常使用量动态准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服务人口数的15%-20%动态准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人口稠密地区酌情增加;药品零售企业不再开展解热、止咳、抗生素和抗病毒4类药物销售监测。各地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切实担负起药品试剂准备的领导责任。(三)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重点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配足配齐高流量呼吸治疗仪、呼吸机、ECMO等重症救治设备,改善氧气供应条件。各地按照“应设尽设、应开尽开”的原则,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置发热门诊,配备充足的医疗力量;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设置发热门诊或者诊室。定点医院重症床位和可转换重症床位达到总床位数的20%。二级综合医院应当独立设置重症医学科,二级传染病、儿童专科医院应当设置重症监护病房。三级医院要强化重症医疗资源准备,合理配备重症医护力量,确保综合ICU监护单元可随时使用,通过建设可转换重症监护单元,确保需要时24小时内重症监护资源增加一倍。根据人口规模,将符合条件的方舱医院提标改造为亚(准)定点医院,其他方舱医院仍然保留。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配备和升级改造,尽快实现发热诊室(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各地要加大投入,按照填平补齐原则,确保完成建设改造。(四)调整人群检测策略。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对医疗机构收治的有发热和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门急诊患者、具有重症高风险的住院患者、有症状的医务人员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疫情流行期间,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工作人员和被照护人员定期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对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的社区居民、3岁及以下婴幼儿,出现发热等症状后及时指导开展抗原检测,或前往社区设置的便民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外来人员进入脆弱人群聚集场所等,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现场开展抗原检测。在社区保留足够的便民核酸检测点,保证居民“愿检尽检”需求。保障零售药店、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抗原检测试剂充足供应。(五)分级分类救治患者。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采取居家自我照护;普通型病例、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但病情稳定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在亚定点医院治疗;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以及需要血液透析的病例,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以及基础疾病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亚定点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在三级医院治疗。全面实行发热等患者基层首诊负责制,依托医联体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分级诊疗,加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健康监测,对于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密切监测其健康状况,指导协助有重症风险的感染者转诊或直接到相应医院接受诊治。确保重症高风险人员及时发现、及时救治。统筹应急状态医疗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和人员调集,进一步完善医疗救治资源区域协同机制。动态监测定点医院、二级以上医院、亚定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资源使用情况,以地市为单位,当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综合医院可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床位使用率达到80%时,医疗机构发出预警信息。对于医疗力量出现较大缺口、医疗服务体系受到较大冲击的地市,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视情通过省内协同方式调集医疗力量增援,必要时向国家申请采取跨地区统筹方式调派医疗力量增援,确保医疗服务平稳有序。(六)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和分类分级健康服务。摸清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根据患者基础疾病情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感染后风险程度等进行分级,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提供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分类分级健康服务。社区(村)协助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居(村)民委员会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围绕老年人及其他高风险人群,提供药品、抗原检测、联系上级医院等工作。(七)强化重点机构防控。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人群集中场所结合设施条件采取内部分区管理措施。疫情严重时,由当地党委政府或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经科学评估适时采取封闭管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防范疫情引入和扩散风险,及时发现、救治和管理感染者,建立完善感染者转运机制、与医疗机构救治绿色通道机制,对机构内感染人员第一时间转运和优先救治,控制场所内聚集性疫情。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和就诊患者个人防护指导,强化场所内日常消毒和通风,降低场所内病毒传播风险。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大型企业等人员聚集的重点机构,应做好人员健康监测,发生疫情后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措施,延缓疫情发展速度。疫情严重时,重点党政机关和重点行业应原则上要求工作人员“两点一线”,建立人员轮转机制。(八)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做好农村居民宣教引导。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作用,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加强医疗资源配置,配足呼吸道疾病治疗药物和制氧机等辅助治疗设备。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保障能力,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村-乡-县重症患者就医转介便捷渠道,统筹城乡医疗资源,按照分区包片的原则,建立健全城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与县级医院对口帮扶机制。畅通市县两级转诊机制,提升农村地区重症救治能力,为农村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提供就医保障。根据区域疫情形势和居民意愿,适当控制农村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和频次。(九)强化疫情监测与应对。动态追踪国内外病毒变异情况,评估病毒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等特点变化,及时跟踪研判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监测社区人群感染水平,监控重点机构暴发疫情情况,动态掌握疫情流行强度,研判疫情发展态势。综合评估疫情流行强度、医疗资源负荷和社会运行情况等,依法动态采取适当的限制聚集性活动和人员流动等措施压制疫情高峰。(十)倡导坚持个人防护措施。广泛宣传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在公共场所保持人际距离,及时完成疫苗和加强免疫接种。疫情严重时,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及孕妇、儿童等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减少与同住人接触,按照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做好健康监测,如病情加重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十一)做好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制定疫情信息报告和公布方案,逐步调整疫情发布频次和内容。全面客观宣传解读将“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目的和科学依据,充分宣传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分级分类诊疗等措施对于应对疫情的关键作用,筑牢群防群控的基础。(十二)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无需向我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将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如呈阳性,相关人员应在转阴后再来华。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各航司继续做好机上防疫,乘客乘机时须佩戴口罩。进一步优化复工复产、商务、留学、探亲、团聚等外籍人士来华安排,提供相应签证便利。逐步恢复水路、陆路口岸客运出入境。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四、组织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领导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优化调整各工作组职责,建立健全有关工作专班,积极稳妥推进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措施。(二)强化责任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压实主体责任,切实增强紧迫性和责任感,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结合实际细化本地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力量统筹,周密组织实施,按照国家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向地方派出督查组,督促指导各地做好应对准备和措施调整工作。(三)强化培训指导。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协调相关工作组或专班,通过全国疫情防控视频会商会、调度会等方式,对疫苗接种、药物储备、医疗资源准备、分级分类诊疗、疫情监测、宣传引导等工作开展部署培训和政策解读,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要求,推动工作落实。各行业主管部门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加强督促指导,确保相关要求落实到位。
  • 揭示抗病毒感染本质,军事医学研究院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p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1f580e19-84cb-45d7-bfe6-2c8008729134.jpg" title=" 1.jpg" alt=" 1.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从左至右依次为:论文第一作者何新华、戴江、黄怡娇,论文通讯作者李涛 br/ /p p   中青在线北京2月22日电(邵龙飞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 王裴楠)病毒感染因其变异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成为重大疫情防控的主要挑战,对机体抗病毒机理的深刻认识是应对病毒感染的关键所在,日前,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李涛博士和张学敏院士团队经过近5年潜心研究,成功发现细胞“门神”——环鸟腺苷酸合成酶(cGAS)抵抗病毒感染关键调控机理。这也是新的军事科学院调整组建后,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科研突破之一。 /p p   北京时间2月22日凌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细胞》)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该院戴江博士、博士生黄怡娇以及何新华博士是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a2b51919-3e48-4231-ac02-a6b8bf221ffc.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科研团队成员共同观测分子影像并交流发现 /p p   据了解, strong 当病毒入侵机体时,其自身遗传物质(如DNA等)会不可避免地被带入到宿主细胞中,继而导致机体针对这些外源DNA迅速做出强烈的免疫应答以清除病毒感染,甚至不惜以伤及自身为代价,这是病毒感染导致致死性炎症的主要原因 /strong 。其中, strong DNA感受器cGAS蛋白质在DNA从细胞内部触发免疫和自身免疫反应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strong 。此外,除感受病毒入侵,cGAS的异常激活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AGS综合征等一类自身免疫疾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寻找有效控制cGAS活性的手段并探究其调控机制,对抵抗病毒感染、重大传染病防控及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都至关重要。”李涛博士介绍说。 /p p   围绕这个关键科学问题,李涛博士团队和张学敏院士团队展开了联合科研攻关,旨在从cGAS的调控机理研究入手,寻找控制cGAS激活的手段,以期为抗病毒感染和相关疾病的治疗寻找新的突破。经过近5年的深入研究, strong 该团队发现乙酰化修饰是控制cGAS活性的关键分子事件,并揭示了其背后的调控规律 /strong 。在药物设计专家何新华博士的具体参与下,研究人员综合利用生物质谱及色谱分析等技术,并通过特异位点乙酰化抗体等进行生物化学验证,最终发现 strong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可以强制cGAS发生乙酰化并抑制cGAS的活性 /strong 。随后,研究人员利用实验动物和AGS病人的细胞进一步验证了他们的发现。 /p p   军事医学研究院院长张士涛介绍说,由于cGAS在疾病发生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其干预手段一直是国际前沿领域的热点竞争方向,许多国际制药集团和科研团队都在试图寻找cGAS的干预手段。李涛博士和张学敏院士团队从机理研究入手,聚焦前沿、独辟蹊径,挖掘出百年老药阿司匹林可以通过乙酰化作用抑制cGAS激活。该工作不仅揭示了阿司匹林作用于人体的全新靶点和分子机制,还可能为一类目前无药可治的自身免疫疾病提供治疗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2243182b-e22d-44bd-a244-cf480c9f05a1.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李涛博士与团队科研人员在实验室 /p p   在这一国际竞争激烈的前沿领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是军事科学院坚持从实验抓起大力推动科研创新的一个缩影。军事科学院领导表示,该院把抓好科学实验作为打造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的关键举措之一,他们系统梳理技术清单,调整资源投向投量,科学确定重点加强科研方向和重点培育科研方向,自主设计重大科研工程,重点抓好科研实验环境建设。目前,仅军事医学研究院就有3个国际组织指定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strong 张学敏院士领衔的团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也是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抗毒药物与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成部分。 /strong /p p   今天,人类仍然面临着病毒感染的严重威胁。据悉,人类迄今已经认识的病毒可能仅占自然界病毒种类的1%。因此,如何在源头上掌握应对病毒感染及其所致重大疫情的主动权,是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张学敏院士说,该工作通过对抗病毒感染本质规律的揭示,使我们未来在应对重大疫情时,不仅对控制已知病毒感染具有手段,还有望对未知病毒感染具备应对能力。 /p
  • 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近期,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截至1月20日18时,境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24例,其中确诊病例217例(武汉市198例,北京市5例,广东省14例);疑似病例7例(四川省2例,云南省1例,上海市2例,广西壮族自治区1例,山东省1例)。日本通报确诊病例1例,泰国通报确诊病例2例,韩国通报确诊病例1例。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湖北武汉市等地近期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力做好防控工作。目前正值春节期间,人员大范围密集流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十分紧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要全力救治患者,尽快查明病毒感染和传播原因,加强病例监测,规范处置流程。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深化国际合作。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作,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新春佳节。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各相关部门和地方要以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完善应对方案,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集中救治措施。加快查明病毒源头和感染、传播等机理,及时客观发布疫情和防控工作信息,科学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做好与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沟通协调,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根据习近平指示和李克强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月20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地方做好疫情应对处置工作。湖北省等有关地方进一步落实属地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p
  • 高校不再全员核酸,教育部发布《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日前印发《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高等学校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对校内重点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核酸或抗原检测。没有疫情的学校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方案》强调,学校按照人口总数的15-20%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人口总数较多的学校可酌情增加。储备足够的口罩、消毒用品、安全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防疫物资要保有1周以上的储备量,建立稳定保供渠道,保证应急情况下足用适用。一旦校内发生大规模聚集性疫情,属地要优先保供学校生活物资与防疫物资,优先救治有特殊需要的校内感染者。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为科学高效统筹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全力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持续保障学校正常秩序,根据《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制定本方案。一、调整优化校园检测策略高等学校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对校内重点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核酸或抗原检测。除跨地区返校入学外,高等学校师生出入校门和校园公共区域不要求提供核酸证明,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的健康查验办法,由属地或学校征得属地同意后作出规定。根据实际需要和当地条件,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师生筛检、轮检、抽检等适宜的核酸检测,师生出入校门无须提供核酸证明,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须提供核酸证明。二、科学安排教育教学方式没有疫情的学校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疫情流行期间,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高等学校可实施分区管理。高等学校校内发生疫情后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实施线上教学、调整教学安排等疏散人员措施。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出现感染者后,由学校所在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提出并实施防控措施。幼儿园出现感染者后,可采取临时关停措施。疫情解除后,要及时恢复正常教育教学。三、增强校园疫情防控能力学校所在地疫情流行期间,多方协同防范疫情输入和扩散风险,及时发现、救治和管理感染者,控制校内聚集性疫情。属地卫生健康、疾控和教育等部门指导支持高等学校创造条件建设学校健康驿站,按照在校师生人数和防疫需要科学确定床位数,配备足量医护和服务保障人员、医疗药品和器材,根据需要为校内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创造相对独立的住宿条件,并提供临时健康监测或适当对症治疗等相关服务,在校园宿舍区等学生聚集区域开设发热诊疗点,提供快速便捷医疗服务。高等学校校医院要统筹管理全校医疗资源,创造条件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就诊区,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公布热线电话或在线服务窗口,提供师生医疗咨询服务。中小学校加强卫生室(保健室)建设,强化从业人员专业培训,配备必要的医疗药品,设置师生健康观察室,为有发热等症状师生提供临时留观,并指导家长安全接护学生回家。四、健全专业救治绿色通道学校属地卫生健康、疾控和教育等部门支持校地协同,建立学校与相关医院的稳定对接机制,协调属地医院包联学校,安排医院医护人员驻校共同工作,健全将校内有关病例转至相关医院专业救治的绿色通道,按照分级分类收治原则,细化校内感染者分级诊疗办法,普通型病例转诊至亚定点医院;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例,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转诊至有救治能力的三级医院。五、做好师生健康监测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师生树牢并自觉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师生健康监测,师生入校时测量体温,发现发热症状师生及时采取留观等相应措施。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的师生,不得带病到校工作和学习。会同社区开展师生中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及时建档立卡,开展健康管理。中小学校、幼儿园落实晨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提高疾病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六、加强学校物资储备学校按照人口总数的 15—20%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人口总数较多的学校可酌情增加。储备足够的口罩、消毒用品、安全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防疫物资要保有1周以上的储备量,建立稳定保供渠道,保证应急情况下足用适用。一旦校内发生大规模聚集性疫情,属地要优先保供学校生活物资与防疫物资,优先救治有特殊需要的校内感染者。七、改进校园公共卫生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和多病共防。落实校园内公共区域卫生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保持教学区域、宿舍、公共卫生间等场所空气流通,尽量减少使用无自然通风的室内密闭空间。校舍入口、楼梯入口、电梯入口等位置摆放消毒用品,人员进出时做好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通过适当减小班额,加大桌椅间距等方式,保持安全距离。加强学校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场所的人员管理,从严管理大规模人员聚集活动。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八、完善师生服务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密切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引导师生正确认识防疫政策措施,增强士气和信心。省、市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完善常态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落实师生反映问题台账制度,限时解决反馈,满足师生合理诉求。鼓励学校为师生发放健康防疫包,摸清生活困难和身体健康有特殊需要的师生底数,建档立卡,跟进服务,并建立兜底帮扶机制。按照属地疾控部门部署组织开展师生疫苗接种,保证老年教职员工和低龄儿童接种率和安全,努力做到“应接尽接”。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及时化解学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九、强化各方责任落实落实属地责任,制定中小学校、幼儿园核酸检测等策略,领导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统筹解决学校疫情防控重大问题;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指导学校疫情防控,支持学校健康驿站建设、医护人员培训、医疗物资储备以及重大风险处置,建立校内有关人员转至相关医疗机构救治绿色通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落实行业管理责任,组织制定实施本地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时协调解决学校疫情防控困难与问题,加强日常指导、督促和检查。学校要落实主体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发挥校医院(卫生室、保健室)会同多部门力量的学校健康管理中心作用,建立综合协调管理机制,明确分工,加强管理,推动相关措施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个环节,确保师生身心健康,保障学校正常秩序。本方案适用于高等学校(含高职)、中小学校(含中职)和学前教育机构,其他有关教育机构可参照执行。
  • 赛默飞: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的亮点研究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和国际的迅速传播引发了全球卫生紧急情况。仪器信息网在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态势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等相关研究进展。近年来,组学研究成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重点,对于病理、毒理学、药物动力学等具有重要价值,相关高水平学术期刊大量报道了科研人员利用组学技术开展的病毒致病病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对于此次疫情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基于此,仪器信息网推出了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omics2020"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组学技术在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中的亮点研究及技术进展” /strong /span /a 专题,为广大业内专家及用户介绍基于蛋白组学或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在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中的研究应用及技术进展,增强业界专家与仪器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更丰富、更专业的技术文章,谨以此致敬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以及幕后深耕的研究学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从2019年底由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高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出现及其在中国和国际的迅速传播引发了全球卫生紧急情况。住院患者的总死亡率在2.3%至11%之间。本文介绍了 strong 基于蛋白组学或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在病毒感染研究的应用及技术进展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1.靶向蛋白定量方法研究新冠病毒感染蛋白动态变化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1 Orbitrap Eclipse高灵敏度平行反应监测靶向定量新冠病毒蛋白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最近,研究人员通过使用了赛默飞Orbitrap Eclipse检测SARS-CoV-2病毒蛋白肽段序列,作为潜在的诊断工具,利用easy1200液相和Eclipse质谱使用靶向方法-平行反应监测(PRM)追踪病毒感染Vero细胞样本中几种SARS-CoV-2蛋白的肽段变化。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者最初研究了SARS-CoV-2蛋白PRM实验的检测限,主要是核衣壳(NCAP),这是最丰富的病毒蛋白,因此是比较好的候选测试项目。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Orbitrap Eclipse 的PRM结果显示对该蛋白灵敏度可达到amol级别(大约为0.9pg)。粗略计算表明,这种灵敏度水平应足以检测理论上与约10000个SARS-CoV-2颗粒相对应的蛋白质量。其他SARS-CoV-2蛋白也被发现是PRM靶向方法的良好候选蛋白。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参考文献: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23.057810v1)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1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3b037340-0003-46f0-a617-942d85139408.jpg" title=" 图片 1.png" alt=" 图片 1.png" width=" 600" height=" 41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图. Orbitrap Eclipse靶向PRM监测SARS-CoV-2病毒蛋白肽段序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此外,作者还进行了整体蛋白质组学分析,在60-90分钟分析时间内,共鉴定出6500种相关蛋白质。这表明蛋白质组学可以用来研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蛋白质组,也是未来新兴的研究工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2.蛋白质组学研究新冠病毒感染的调控机制研究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2.1 Orbitrap 高分辨质谱研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蛋白揭示感染机制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另外一篇研究关于SARS-CoV-2病毒的基因组有29811个核苷酸,编码28-29个蛋白质。它编码的蛋白质之一是蛋白质E,它是一种包膜蛋白,一种有助于形成病毒油泡的结构蛋白。一旦病毒进入细胞,它还将有其他的功能,例如,它附着在蛋白质上,有助于打开和关闭其基因,当E蛋白干扰时,模式可能会改变。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报道,蛋白质E与寄主细胞中的溴多胺蛋白结合,Bromodomain 4(BRD4)是BET亚家族蛋白,通过识别乙酰化组蛋白提供了一个招募平台作用,与非组蛋白靶点相关,除与病毒蛋白复合外,还参与NFKB信号转导、Myc调控。此外,BRD4还与其它bromodomain蛋白存在协同作用,其中一些还可能执行泛素化功能。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另有一位作者使用QE HFX质谱描述了BRD4相互作用蛋白的分子表型,使用了经BET抑制剂、与BRD4结合的化合物以及可能的其他bromodomain蛋白处理的人类B细胞系蛋白质组。已鉴定的蛋白定位于SARS-CoV-2病毒感染细胞的相互作用重编程途径和复合物中,如下图所示。(A proteomic model of SARS-COV2 infection by comparing the interactomes of BRD4 with BET-inhibition and SARS-COV2 viral proteins – implications for re-purposing approved drugs or ubiquitin-mediated degradation of select candidates)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2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74611d77-e12d-4700-b696-f209d44d255a.jpg" title=" 图片 2.png" alt=" 图片 2.png" width=" 600" height=" 42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蛋白组学分析SARS-CoV-2病毒感染细胞后BRD4相关互作蛋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 nbsp strong 2.2. Q Exactive HF质谱非标定量技术监控病毒感染细胞实时变化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另一篇研究通过使用Q Exactive HF质谱进行鸟枪法蛋白质组学研究,重点是获得SARS-CoV-2感染的相关信息,确定病毒颗粒抗原产生的最佳条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为了做到这一点,作者用SARS-CoV-2感染Vero E6细胞(MOI 0.01和0.001)。然后他们用LFQ(非标记定量方法)方法在几天内监测感染的实时变化。他们鉴定了3220个Vero细胞蛋白和6个SARS-CoV-2蛋白,其中细胞27388个和病毒94个特异肽段(FDR& lt 1%)。病毒蛋白水平在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表明,SARS-CoV-2蛋白合成在感染后持续增加,在感染第3天左右达到最大值。为了评估MS获得的病毒图谱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病毒的产生,作者通过qPCR在同一时间点测量了SARS-CoV-2 RNA分子。他们观察到最丰富的病毒蛋白产量的变化,反映了SARS-CoV-2 RNA分子数量的变化,证实可以使用基于MS的LFQ非标定量监测SARS-CoV-2感染动力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参考文献:(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17.046193v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5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edfb0017-9692-44d5-877c-18107180805b.jpg" title=" 图片 3.png" alt=" 图片 3.png" width=" 600" height=" 35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 Q Exactive HF质谱进行鸟枪法蛋白质组学研究SARS-CoV-2感染的相关蛋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2.3 SILAC和TMT结合多重增强蛋白质动力学方法监控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变化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来自法兰克福大学医学病毒学研究所的Jindrich Cinatl教授和歌德大学医学院的Christian Mü nch教授团队发表的题为“SARS-CoV-2 infected host cell proteomics& nbsp revealpotential therapy targets” 的最新论文。在本篇工作中,作者建立了感染SARS-CoV-2的Caco-212细胞模型,运用一种新颖的多重增强蛋白质动力学(multiplexed enhanced protein dynamicsme,mePROD)方法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能够在高时间分辨率下确定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变化,加速确证病毒致病性相关的生物途径以及寻找潜在的药物靶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对感染细胞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该策略取决于是否有合适的允许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模型,以及对蛋白质进行时间感染特征分析的敏感蛋白质组学方法。为了探究潜在的抗病毒药物,作者建立了一个针对SARS-CoV-2高度兼容的细胞模型,在病毒感染24小时后就能迅速见到细胞致病作用(cytopathogeniceffect,CPE)(图1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研究人员在病毒感染细胞后的2h、6h、10h和24h,分别用定量PCR技术测量上清液中的病毒RNA拷贝数,发现感染后SARS-CoV-2 RNA数量不断增加(图1B)。这表明病毒在细胞中经历了完整的复制周期,成功建立了功能性的SARS-CoV-2细胞培养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研究细胞中SARS-CoV-2生命周期的不同步骤。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5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74c24851-b71a-4b76-ad3e-48c2c19512b4.jpg" title=" 图片 4.png" alt=" 图片 4.png" width=" 600" height=" 255"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642389b8-9ba3-40e5-a6e4-5384db45b276.jpg" title=" 图片 5.png" alt=" 图片 5.png" width=" 600" height=" 323"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 nbsp SARS-CoV-2 在细胞内快速复制模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A, 病毒感染24小时后的细胞形态变化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B, 细胞上清液中病毒RNA拷贝数的增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为了确定SARS-CoV-2感染的时间分布,如下图所示,作者用SARS-CoV-2单次感染Caco-2细胞后培养2-24小时,并通过mePROD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即联用新蛋白代谢标记(SILAC)和串联质量标签(TMT)两种标记方法,进行蛋白差异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首先,将SARS CoV-2病毒与Caco-2细胞孵育一定时间,在收集样品前两小时,将培养基更换为重标SILAC培养基以标记新合成蛋白质 带有部分SILAC标记的蛋白酶切成肽段,经TMT11plex试剂标记后通过high-pH反相分级,最后借助Easy nLC 1200-Q Exactive HF高分辨质谱平台进行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用以表征宿主和病毒基因表达变化。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8ae32504-08dc-4038-a16f-50dfdab799cd.jpg" title=" 图片 6.png" alt=" 图片 6.png" width=" 600" height=" 32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 nbsp 图.mePROD蛋白质组学分析流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在三个重复中,我们分别定量到大约4,200种和7,000种蛋白质的相对翻译速率和相对蛋白质水平。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在感染6小时后实验组首次从对照组中分离出来;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两组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下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b35166bd-e928-43eb-bf4f-efb68c04e26e.jpg" title=" 图片 7.png" alt=" 图片 7.png" width=" 600" height=" 455"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PCA分析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与SARS-CoV–1病毒类似,许多RNA病毒会降低宿主细胞的蛋白合成;但是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总体翻译率变化不大,仅在感染10小时后最大降低了23%(下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48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0279f4d2-43c0-4ed1-8af4-000f7abb60d5.jpg" title=" 图片 8.png" alt=" 图片 8.png" width=" 300" height=" 48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 不同时间点的整体翻译速率(N=3)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作者将用对所有定量到的病毒蛋白的平均水平作为参照,计算宿主蛋白与其的距离,对最相关的前10%的蛋白进行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宿主细胞本身翻译模式的广泛重塑,可能解释了如何避免总体蛋白质合成发生重大变化(如下图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40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00a705a5-e243-4531-af41-7c8c827accb6.jpg" title=" 图片 9.png" alt=" 图片 9.png" width=" 300" height=" 40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前10%蛋白的通路分析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在本篇研究中,通过对SARS-CoV-2感染对宿主细胞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分析,确定了由SARS-CoV-19感染调节的宿主细胞通路,并揭示了药物抑制病毒在人体细胞中复制的相关靶通路。感染过程中细胞功能发生了重大调整,SARS-CoV-2重塑了翻译、剪接、碳代谢和核酸代谢等重要细胞代谢途径,并对这些途径相关的小分子抑制剂进行测试。结果揭示了SARS-CoV-2的细胞感染情况,并鉴定出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这些结果也将指导开发COVID-19的治疗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3.Orbitrap高分辨质谱针对新冠病毒糖蛋白结构研究进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3.1. Orbitarp Fusion质谱结合冷冻电镜解析SARS-CoV-2 S糖蛋白多糖结构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来自CCRC的Robert Woods实验室。通过大量实验生成了在SARS-CoV-2 S糖蛋白上发现的聚糖的三维结构。整个研究基于报道的S蛋白使用赛默飞冷冻电镜cryo_EM 分析3D结构和相关的糖组学数据(利用Orbitarp Fusion 质谱结合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他们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以观察多糖的微观异质性对表位暴露的影响。模糊位置为聚糖结构。M9型(绿色),M5型(深黄色),混合型(橙色),复合型(粉色)。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33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def92f5e-20fe-4269-b50d-36aa139f3bf9.jpg" title=" 图片 10.png" alt=" 图片 10.png" width=" 300" height=" 33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 SARS-CoV-2 S糖蛋白聚糖结构和多糖微观异质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3.2. Orbitrap Fusion Lumos质谱绘制新冠病毒SARS-CoV-2 S蛋白糖基化图谱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中的刺突蛋白(Spike蛋白)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质,是病毒结合和进入宿主细胞的关键调节因子,也是研发抗体及相关药物的关键靶点。该蛋白的位点特异性N-糖基化修饰(包含糖基化位点以及糖链信息)分析对于了解其功能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2020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团队在生物学预印本bioRxiv在线发表文章“Site-specific N-glycosyla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Recombinant SARS-CoV-2 Spike Proteins using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针对该蛋白的位点特异性N-糖基化修饰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实验流程如下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8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0bffa430-0704-4b8e-aa77-7392ed0df0aa.jpg" title=" 图片 11.png" alt=" 图片 11.png" width=" 600" height=" 283"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利用orbitrap质谱分析新冠病毒S蛋白N-糖基化流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通过使用Orbitrap Fusion Lumos质谱技术的整合糖蛋白质组学新方法,绘制了新冠病毒SARS-CoV-2重组表达蛋白的所有糖基化修饰位点以及位点特异性的N-糖链组成图谱,如下图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81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2d19678f-d802-4f1a-9b6e-0b0d883f4334.jpg" title=" 图片 12.png" alt=" 图片 12.png" width=" 600" height=" 81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 S糖蛋白位点特异性N糖基化位点修饰谱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4.蛋白质组以及代谢多组学研究新冠病毒感染病人血清生物标志物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4.1多组学方法研究新冠肺炎轻重症患者血清中蛋白和代谢物生物标志物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合作团队对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中的蛋白质和代谢物分子进行系统检测,利用多组学方法研究重症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多种蛋白和代谢物分子变化(Proteomic and Metabol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COVID-19 Patient Sera)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并找到了一系列生物标志物,有望为预测轻症患者向重症发展提供导向。 a href="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07.20054585v1" target=" _blank" (Proteomic and Metabol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COVID-19 Patient Sera) /a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实验对99例病毒灭活处理的血清样本进行了安全处理和质谱分析。根据现行临床诊断标准,这些血样被分为对照(健康)组、普通流感组、新冠感染轻症组、新冠感染重症组。运用QE HF质谱对样本的进行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分析,对血清样本中的蛋白和代谢物的相对浓度进行了广泛全分析,从而揭示了重症患者体内多种独特的分子调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1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268f6506-b9d2-4d2f-bdad-5f084133fc34.jpg" title=" 图片 13.png" alt=" 图片 13.png" width=" 600" height=" 21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蛋白质组学结合代谢组学围绕新冠肺炎患者队列进行分析流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与对照(健康)组、普通流感组和轻症组相比,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样本中出现了93种特有的蛋白表达和204个特征性改变的代谢分子。其中50种蛋白,与患者体内的巨噬细胞、补体系统、血小板脱颗粒有关。研究团队还发现,在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体内,有100多种氨基酸及100多种脂质均出现显著减少。见下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0d26783c-de7b-44cf-912b-dca3f55ae057.jpg" title=" 图片 14.png" alt=" 图片 14.png" width=" 600" height=" 45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COVID-19感染后重症患者体内的巨噬细胞、血小板、补体系统的作用通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基于orbitrap质谱技术和机器学习分析方法,短时间内整合蛋白质组、临床、生物、代谢组、计算等多学科数据筛选出重症患者特征性的22个蛋白质和7个代谢物,有望可以辅助现有的诊断分析手段,实现更精准、高效的治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在这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白衣天使和医学研究者就是勇敢的战士。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我们整理了基于Orbitrap超高分辨质谱多组学技术在病毒感染致病机制和亮点研究,谨以此文致敬白衣天使和深耕医学研究的学者们,默默付出,勇敢向前,愿望早日完成胜利。 /span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投稿来源:赛默飞色谱与质谱 /p p br/ /p p br/ /p
  • 陈国强院士等重磅发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深刻反思
    p   2月23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牵头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团队撰写的专题评述论文: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 /span /strong 。 /p p   文章从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应急响应机制、科技创新、医疗供给与储备等十大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 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就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完善应急防控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公民知识普及力度、构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国家生物安全体系等提出相关建议。 /p p   文章认为,2020年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公开表示新冠肺炎出现人传人特点前的3~4周防控初期,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相关机构对疫情发展的“误判”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众甚至是医务工作者的警觉和防护意识, 进而加大了后阶段疫情防控的难度。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14bdccc8-945c-4d43-a84b-a96cab8260ca.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0224103204.jpg" alt=" 微信图片_20200224103204.jpg" / /p p   文章特别分析了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疫情初期核酸检测能力不足 /span /strong 的问题。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此次疫情暴发后, 因为流程尚不清晰, 出现了符合资质的医疗机构迟迟无法获得检测资质, 大量疑似病人积压给临床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而疾控部门由于短时间研发生产的检测试剂质量“良莠不齐”, 样本采集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难以将检测权限下放。 /span /strong 在这个过程中, 双方的沟通与协商机制在早期不够健全, 影响病毒感染者的早期筛查和确诊, 成为延误诊断的“堰塞湖”。 /p p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一文在摘要中说明了撰写此文的目的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 /span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举国上下积极抗疫的过程中, 我们还是非常有必要及时并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此, 本文拟基于有限的信息下, 在聚焦讨论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建议。期待这些思考能够引起更多的讨论, 助力国家 总结疫情经验教训, 进一步提升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64f31681-d7d0-4bb9-9f65-ddc3b7d49115.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0224103919.jpg" alt=" 微信图片_20200224103919.jpg" /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文中分析了新冠疫情中暴露出的十个方面的问题和短板。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题一:国家重大公共卫生疫情向公众报告不够及时、有度, 初期科学防控预案缺乏。 /span /strong /p p   据1月29日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回顾性病例分析论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报道, 2019年12月中旬密切接触者之间就已发生人际传播。据随后各方公布的报道显示, 此后的1月1~11日已有7名医务人员感染, 12~22日, 又有8名医务人员感染。但是, 有关部门依然在2020年1月10日向公众报告“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 14日报告“不排除 有限人传人”。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回顾这一过程, 我们认为, 在疫情发生的萌芽阶段, 地方政府在面对可能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 尤其是未知传染病疫情时应该及时倾听和回应专家意见, 并合理合情地向公众报告, 赋予公众知情权, 既防止造成恐慌, 也强化公众的警觉和自我防护意识。”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题二: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span /strong /p p   文章指出,我国公共卫生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仍较薄弱, 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尚处于初期阶段, 甚至还没有破题。目前一些传统传染性疾病控制还未完全到位的同时, 新发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突如其来, 而SARS疫情后小汤山医院关闭运行, 仅上海保留了因SARS疫情而开始建设的临床公共卫生中心(其间, 多次面临转型的问题), 多数城市包括武汉, 普遍出现识别和应对重大突发传染病能力不足的问题, 难以在应对突发疫情中发挥专业主导作用。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题三:应急响应机制难以应对威胁人民健康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span /strong /p p   文章特别分析了疫情初期核酸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此次疫情暴发后, 因为流程尚不清晰, 出现了符合资质的医疗机构迟迟无法获得检测资质, 大量疑似病人积压给临床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而疾控部门由于短时间研发生产的检测试剂质量“良莠不齐”, 样本采集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难以将检测权限下放。 /span /strong 在这个过程中, 双方的沟通与协商机制在早期不够健全, 影响病毒感染者的早期筛查和确诊, 成为延误诊断的“堰塞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b466189f-8494-411b-a49d-dd84b54c5ecc.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0224103156.jpg" alt=" 微信图片_20200224103156.jpg" /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题四:科技创新成果基于临床问题导向的针对性不强, 数据共享及转化应用渠道不通畅, 缺乏相关安全等级实验室。 /span /strong /p p   虽然国家自“十一五”开始就布局实施了传染病重大专项,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缺乏对重大传染病发生、发现、确定的系统性整合式全链条研究, 仍严重存在论文导向的问题, 多数研究成果不能对传染病的快速有效防控起到关键技术支撑作用。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题五: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供给和战略储备不足。 /span /strong /p p   本次疫情显示, 在应对新发突发特大传染病疫情时, 我国各地战略储备普遍短缺, 主要表现在应急医疗服务人员和场地提供、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和生产方面。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题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暴露出的一些干部专业化能力不足及缺乏循证决策能力的短板。 /span /strong /p p   文章认为,地区主要领导是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指挥主体, 在公共卫生事件萌芽阶段的早期判断与应对上, 极为需要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团队提供决策建议(而不是一味等中央专家组的意见以及疫情的国家正式发布)。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武汉作为国内临床医疗、公共卫生及病毒研究最豪华的专业阵容所在地, 此次专业团队在当地政府早期疫情判断及应对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似乎没有得到最大发挥, 是需要深入思考与反省的。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题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能力存在较大缺陷。 /span /strong /p p   文章分析认为本期疫情中舆论应对存在三大缺陷:首先, 舆情应对理念落后,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以 “封、堵、防”为核心的旧有舆情治理理念既不能及时杜绝舆情危机的发生, 更可能因为应对“失语”造成次生舆情危机的产生, 致使民众产生负面社会心态。 /span /strong 其次, 舆情应对能力不足,如发布会风波、红会风波两起风波后续引发的舆情效应对政府公信力产生较大冲击, 而其背后则反映出当前作为治理主体的各级政府、相关机构并没有把舆情应对能力的提升摆在足够重要的位置。第三,“体制内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分歧日甚,主流媒体在很多时候重点关注更加全局和宏观的疫情防控问题, 而社交媒体不设门槛, 很大程度上表达不满抗议, 甚至发布造成公众恐慌的谣言。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及时澄清事实, 公布实情, 消除谣言应该远比简单的“删帖”更有正面效果。 /span /strong 当前,正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 防控关键期, 必须尽快分析当前舆情中的问题, 及时回 应舆论关切, 才能有效澄清事实、解疑释惑。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题八:疫情发生后“次生灾害”研判和应对体系有待加强。 /span /strong /p p   在决胜疫情防控战、绝大多数医疗资源向新冠病毒感染者倾斜的同时, 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还有大量的肿瘤、外伤、尿毒症、其他感染等非新冠肺炎的患者等待救治。如何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建立均衡的医疗保障体系也是确保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秩序的当务之急。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题九:生态文明理念缺位, 野生动物市场监管乏力。 /span /strong /p p   野生动物是许多严重新发疫病的自然宿主,有数据显示目前70%的新发传染病, 均来源于野生动物。由于理念缺位和市场监管乏力,国内依旧存在公然销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以及以食用为目的非法捕猎、运输、买卖等乱象。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题十:民众的公民素质和科学素养亟待提升。 /span /strong /p p   公安部刑侦局的报告显示, 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故意隐瞒病例, 此外, 在疫情防治时期制造和贩卖假口罩、恶意造谣或发布误导信息、盲目抢购各类物资、聚集性病例、歧视武汉人等现象也时有报道。上述问题表明我们国家在提升公民素质的这条道路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文章最后表示:我们相信风雨过后是阳光, 这次疫情一定会被战胜! 但是, 这次付出的代价也许难以估量。吃一堑, 长一智, 必须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并认真实施, 将有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征程!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原文链接: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33359.s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0, 176, 240) "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33359.shtml /span /a /span /p
  • 中国医学科学院发现早期控制新冠病毒感染新策略
    面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传统的应对手段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究竟有没有简单、实用的手段对抗当前的新冠流行?  经过深入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黄波教授团队和秦川教授团队发现,靶向肺泡巨噬细胞是早期控制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策略,并通过新冠肺炎小鼠模型找到两种临床上常用的老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  “这项研究不仅可以为新冠肺炎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是‘老药新用’的一次大胆尝试,为筛选新冠治疗药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4月7日,黄波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中国医学科学院 黄波教授(图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官网)中国医学科学院 秦川教授(图源:中国医学科学院官网)  肺泡如同气球,是肺脏的基本结构单元。肺泡的内表面被称为肺表面活性层,由薄薄的一层脂和蛋白质组成,维持肺泡处于伸张状态。同时,这层脂膜能够将外界与机体内部隔离开来,血液药物分子包括抗体,没有能力穿过肺泡表面活性层。  然而,新冠病毒最初入侵的部位就是肺泡,那么,它是如何在机体的层层防御下突破“隔离”的呢?  对此,黄波解释说,尽管肺泡表面活性层将外界与机体内部隔离,但我们的免疫系统有一类专职的吞噬细胞,被称为巨噬细胞,这些巨噬细胞贯穿肺泡表面活性层,可以吞噬吸入空气中所包含的颗粒和微生物,从而维持肺泡的洁净。  “因此,一旦新冠病毒进入肺泡,肺泡巨噬细胞就利用其表面的细胞膜将病毒颗粒包裹,将其吞入胞浆内,这种包裹了病毒的囊泡,被称为内吞体。”黄波说,内吞体能够将病毒颗粒递送至胞浆内垃圾处理站——溶酶体,从而将病毒分解为氨基酸、核苷酸等,供细胞再利用。  但是,新冠病毒能够利用肺泡巨噬细胞的特定状态,从内吞体内逃出,反过来利用巨噬细胞进行自我繁殖。  黄波表示,这个过程依赖于内吞体内一种蛋白水解酶(CTSL)以及内吞体囊腔的pH值。在酸性pH值下,CTSL被激活,水解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使得病毒遗传物质RNA被释放到细胞浆中,启动病毒的复制和扩增。正常生理状态下,肺泡巨噬细胞内吞体的pH值偏碱,其所吞噬的新冠病毒被送至溶酶体降解,从而机体表现不出症状或较轻微的症状。  基于此,通过新冠肺炎小鼠药物筛选实验,黄波团队找到两种临床常用老药阻断新冠病毒从肺泡巨噬细胞的内吞体中逃逸。  “临床上,双磷酸盐如阿仑膦酸盐 (ALN)通过靶向巨噬细胞,而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糖皮质激素药物地塞米松(Dex)则是常用的抗炎药物。”黄波说,我们发现,Dex和ALN可以分别通过靶向CTSL表达和内吞体的pH值,协同阻断病毒从内吞体逃逸。  黄波表示,这样一种联合治疗的效果是通过鼻腔喷雾局部给药途径来实现的,系统性给药由于受肺泡表面活性层的阻碍,难以产生效果。同时,这种联合还能够发挥激素抗炎的作用。这种喷雾疗法简单、安全、成本低廉,易于推广使用,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早期控制新冠病毒感染的新策略。
  • 国家药监局再批准13个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上市
    1月3日,国家药监局通过快速审评通道,批准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泡腾片等13个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上市。获批品种中9个品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中推荐的常用对症治疗药物,4个品种为医用氧。2022年12月30日,国家药监局通过快速审评通道,批准布洛芬混悬液等12个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上市。附件品种清单序号药品名称规格剂型上市许可持有人获批日期1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泡腾片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330毫克和维生素C 200毫克片剂海南涛生医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2023年1月3日2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0.1克片剂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2023年1月3日3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100ml:0.3g口服溶液剂南京丰恺思药物研发有限公司2023年1月3日4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100ml:0.3g口服溶液剂江苏万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1月3日5酚咖片对乙酰氨基酚500毫克和咖啡因65毫克片剂江苏万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1月3日6布洛芬混悬液100ml:2g口服混悬剂新华制药(高密)有限公司2023年1月3日7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100ml:0.3g口服溶液剂重庆健能医药开发有限公司2023年1月3日8盐酸氨溴索片30mg片剂四川美大康华康药业有限公司2023年1月3日9乙酰半胱氨酸颗粒0.2g颗粒剂海南赛立克药业有限公司2023年1月3日10氧(液态)----液态张家口紫光气体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1月3日11氧----气态佛山市高明合顺气体有限公司2023年1月3日12氧(液态)----液态佛山市高明合顺气体有限公司2023年1月3日13氧----气态张家口市同利气体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1月3日14地氯雷他定口服溶液10ml:5mg口服溶液剂哈尔滨圣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022年12月30日15布洛芬混悬滴剂20ml : 0.8g口服混悬剂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022年12月30日16氨溴特罗口服溶液100ml:盐酸氨溴索150mg与盐酸克仑特罗100ug口服溶液剂成都倍特得诺药业有限公司2022年12月30日17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0.05%(150ml︰75mg)口服溶液剂浙江核力欣健药业有限公司2022年12月30日18布洛芬混悬液100ml:2g口服混悬剂海南万玮制药有限公司2022年12月30日19布洛芬混悬液30ml:0.6g口服混悬剂海南万玮制药有限公司2022年12月30日20地氯雷他定口服溶液100ml︰50mg口服溶液剂浙江众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12月30日21盐酸溴己新口服溶液40ml:80mg口服溶液剂江西亿友药业有限公司2022年12月30日22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0.6g片剂海南赛立克药业有限公司2022年12月30日23地氯雷他定口服溶液120ml︰60mg口服溶液剂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2022年12月30日24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溶液100ml∶0.1g 口服溶液剂成都倍特得诺药业有限公司2022年12月30日25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溶液200ml∶0.2g口服溶液剂成都倍特得诺药业有限公司2022年12月30日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的水质应急监测
    1月30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生态环境应急检测工作的通知》,通知中特别指出除61项常规指标的监测外,增加余氯与生物毒性2项疫情防控特征指标的监测。2月2日,下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同样指出了关于余氯等消毒剂以及粪大肠菌群数等相关参数的浓度控制。针对通知中指出的余氯检测,下面为您介绍一些哈希现场检测方案,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测定水质有所帮助。为什么要检测余氯?当前公共场所和家庭为防控疫情多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一方面需要保证足够的消毒剂浓度,保证达到消毒效果;另一方面,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余氯量可能偏高,影响生化处理单元正常运行。同时,也有过高的余氯量也有可能影响地表水、地下水和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对生态环境和饮用水水源造成影响。测定水中余氯含量和存在状态,对消毒效果、环境水质质量和保证饮用水安全极为重要。哈希DR300便携式比色计DR300便携式比色计传承哈希比色计20多年的成功经验和口碑。外观坚固防护等级IP67,小巧轻便,产品操作简单、数据可靠有效,配合哈希余氯测试粉枕包,现场只需要1-2分钟即可获得余氯浓度,特别适合各类户外现场的余氯测量。哈希检测试纸?哈希试纸家族产品使用方便,即插即用,检测成本低,完全可满足您对水质预判、初筛、应急监测的要求。针对余氯检测有高低两种量程范围(0-600mg/L, 0-10 mg/L)的试纸产品可选,另有可测量余氯、总氯、硬度、碱度、pH五大参数的多参数检测试纸。经济快捷助您快速了解水质情况。SL1000多通道便携式水质分析仪?SL1000多通道便携式水质分析仪采用了哈希创新配件-Chemkeys专利测试棒(美国专利#9012234,#9052302,#9180449,#9182353,#9180449)。可测化学参数:余氯、总氯、游离氯、一氯胺、碱度、亚硝酸、盐、总氨、铜、硬度、铁、磷酸盐、过氧乙酸,电化学参数:pH、电导、溶解氧、温度,orp,离子。测试方法符合EPA要求,试剂封装,方便运输与携带。仅需微量水样,快速检测,绿色环保,无废液处理之忧。同时产品便于携带操作简便快速,插有Chemkey的仪器浸没样品杯中,余氯1分钟内即可完成测量,并且支持多参数同时检测,快速检测及结果屏显,6个参数同时测量最多只需要8分钟。操作过程简单易上手,帮您轻松了解水质情况。数字滴定器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发布 增加抗原检测阳性为诊断标准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切实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及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结合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特点和感染者疾病特征,组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重点修订内容如下:一、对疾病名称进行了调整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考虑,疫情早期新冠病毒致病力较强,临床上大部分有肺炎表现。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奥密克戎毒株成为主要流行株后,病毒致病力减弱,感染人体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咽痛等,仅有少部分感染者会进展为肺炎。因此,“新冠病毒感染”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疾病特征。二、不再判定“疑似病例”随着诊断手段的日益丰富和诊断效率的不断提高,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已可通过核酸和抗原检测等实现及时、快速、准确诊断。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符合疾病特点但病原学检测较长时间不能明确的情况。因此,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效率,更好实现快速收治,十版方案不再判定“疑似病例”。三、增加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作为诊断标准抗原检测对于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性。随着抗原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检测准确性的不断提高,新冠病毒感染者特别是传染性较强的感染者,能够通过抗原检测得到及时诊断。且考虑到多数感染者居家治疗,抗原检测操作简便,方便感染者进行快速自我检测。因此,十版诊疗方案在诊断标准中增加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四、进一步优化“临床分型”从疾病临床表现来看,普通型一般代表了疾病最常见的典型表现。新冠病毒早期致病力较强,相当数量感染者出现典型的肺炎表现,因此,在临床分型上采用了“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的分类方式。随着病毒不断变异,特别是奥密克戎毒株流行以来,病毒致病力逐渐减弱,疾病特点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多数感染者症状较轻,发生肺炎的比例大幅降低。为更好体现疾病特点,十版方案对临床分型进行了调整,主要根据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五、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随着乙类乙管措施的实施,新冠病毒感染者可根据病情救治需要选择居家治疗或到医疗机构就诊,各类医疗机构均可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为此,十版方案因时因势调整收治策略,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六、进一步完善了治疗方法一是将我国已经批准上市的抗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纳入新版诊疗方案,进一步丰富抗病毒治疗手段。二是进一步完善了重型、危重型病例诊断标准和预警指标,对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病例进行科学准确判定,同时将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加入重症高危人群,将生命体征监测特别是静息和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监测指标等加入重症早期预警指标。三是进一步强化新冠病毒感染与基础疾病共治理念,强调要加强感染者基础疾病相关指标监测,并针对基础疾病给予相应治疗,更加有利于促进患者全面恢复健康。四是进一步优化了儿童病例临床表现和救治相关内容,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了儿童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特点,完善了儿童重型病例早期预期预警指标,对儿童感染者可能出现的急性喉炎、神经系统并发症等特殊情况提供了治疗方案。五是进一步完善了中医治疗相关内容。加强了对重型、危重型病例中医药救治指导,增加随症用药方法,更加贴合临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儿童病例中医药治疗方案,增加针灸治疗方法,结合部分患者恢复期咳嗽明显等情况,提供了相应的中医治疗措施。七、调整“出院标准”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实行后,不再强化对感染者的隔离管理,而是可按乙类传染病予以诊断治疗。为此,十版方案不再对感染者出院时核酸检测结果提出要求,而是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基础疾病或其他疾病诊疗及健康恢复状况等进行综合研判。当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正常超过24小时,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可以转为口服药物治疗,没有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并发症等情况时,可考虑出院。八、调整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所有医疗机构都有接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可能,我们在十版诊疗方案中对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使感染防控措施更加科学精准,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一是进一步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做好患者分流。同时,指导就诊患者和陪同人员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提供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指导。二是加强诊室、病房、办公室和值班室等区域清洁消毒和通风。三是根据暴露风险落实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四是规范处理医疗废物,落实患者转出或离院后的终末消毒。附相关资料:最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附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pdf
  • 流式细胞术再显身手!北京协和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推荐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点击进入流式细胞仪优选专场——————————————————————————————协和《新冠肺炎诊疗参考方案(2022年12月版)》12月26日,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呼吸”发布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冠肺炎诊疗参考方案(2022年12月版)。新冠病毒感染的诊断:新冠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核酸/抗原。新冠病毒肺炎:新冠病毒感染+肺部符合新冠肺炎的新发影像学异常。新冠病毒感染者推荐的实验室检查:必要: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气分析(注意记录吸氧条件)、血常规、凝血、D二聚体、肝功、肾全、LDH、CRP、ESR推荐:铁蛋白、CK、cTnI、NT-proBNP/BNP、TB淋巴细胞亚群、IL-6。可选:IL-8、IL-10、球蛋白、补体;抗MDA5抗体;抗磷脂抗体谱;胸CT(没有72小时之内影像资料且病情危重的患者)重症及危重症的预警:出现严重肺部表现的患者常在症状出现后第2周内发展为危重症,需要警惕。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考虑病情加重可能:低氧血症加重或吸氧需求增加;呼吸困难症状加重;炎症指标(CRP、铁蛋白、血沉)或乳酸显著升高;心肌酶、肝酶和肌酐水平升高;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肺部影像学迅速进展。住院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管理(参见表2和图2)。表2 住院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推荐图2. 住院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疗流程图何时考虑抗细菌治疗?首次就诊的新冠感染患者很少合并细菌感染,新冠本身也可引起长时间发热、脓涕或脓痰,如果患者没有合并白细胞增多、局灶性细菌感染影像表现、PCT升高等,抗菌素不是必须。临床医师应警惕院内感染风险,及时行细菌、真菌等病原学检查。是否进行抗凝治疗?所有新冠住院患者均应检测血小板计数、血色素、PT、aPTT、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除非存在禁忌,否则所有新冠住院患者应接受血栓预防。首选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无VTE证据的患者在出院后无需常规接受血栓预防。华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手册(试行第一版)》12月25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手册(试行第一版)》辅助检查: • 血气、血常规、生化、DIC常规、心肌标志物、BNP、PCT、IL-6、CRP • 病原体检查:甲乙流、呼吸道病原病 毒核酸、痰涂片培养 • 影像学检查:胸部CT 、心电图血常规、⽣化、凝血、心肌标志物、BNP每3-5天⼀次肺部影像学5-7天⼀次临床分型评估:• 非重型:不满足重型或危重型的任何条件• 重型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出现气促,RR≥30 次/分;2.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3. PaO2/FiO2 ≤300mmHg 4.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 24~48 小时 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 危重型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2.出现休克;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警指标• 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 组织氧合指标恶化或乳酸进行性升高;•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降低(600)或外周血炎症标记物如IL-6、CRP、铁蛋白等 进行性上升;• D-二聚体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升高;• 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
  • 赛默飞:病毒感染中基于代谢及脂质组学的亮点研究成果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和国际的迅速传播引发了全球卫生紧急情况。仪器信息网在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态势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等相关研究进展。近年来,组学研究成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重点,对于病理、毒理学、药物动力学等具有重要价值,相关高水平学术期刊大量报道了科研人员利用组学技术开展的病毒致病病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对于此次疫情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基于此,仪器信息网推出了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omics2020"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组学技术在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中的亮点研究及技术进展”专题 /strong /span /a ,为广大业内专家及用户介绍基于蛋白组学或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在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中的研究应用及技术进展,增强业界专家与仪器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更丰富、更专业的技术文章,谨以此致敬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以及幕后深耕的研究学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新型肺炎(COVID-19)疫情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蔓延,引发的感染人数不断增加。截止到目前,全球感染人数已近300万,每天新增报告人数超过8万。由此疫情引发的社会影响不但扩大,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传染性病毒研究的紧迫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科研界已有大量研究论文对SARS-CoV-2 病毒基因结构特点,COVID-19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性的研究。然而,SARS-CoV-2 病毒进入人体后,如何引起体内代谢水平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患者及预后水平尚未可知。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技术作为精准医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SARS-Cov-2等病毒研究中体现出重要价值,帮助研究人员确定病毒侵染宿主后代谢物的变化,阐明致病潜在机制、寻找诊断生物标志物,以及疾病分期分型等 sup [1] /sup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因此,采用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技术研究SARS-CoV-2对机体系统的损害及其潜在机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快的发现药物靶点,开发诊断和预后评价生物标志物,以便及时诊断,有效地治疗COVID-19患者,并降低死亡率。本文中将对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病毒感染中基于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和进展做简要的介绍 /strong /span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1.& nbsp & nbsp 基于Orbitrap的多组学技术研究新冠肺炎轻重症患者分型和生物标志物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根据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断和治疗计划,患有合并症的老年人更容易感染SARS-CoV-2,尤其是那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的人。 此外,CVD患者如果感染SARS-CoV-2,则更有可能出现严重症状 sup [2] /sup 。另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新冠肺炎患者大约80%患者症状较轻,14%左右发展为严重疾病,5%左右属于重症病例,其中,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超过50%。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在临床治疗中,为什么轻症患者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演变为重症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国内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天南教授与合作团队,采用Q Exactive HF-X和 Q Exactive HF质谱分别对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中的蛋白质,代谢物和脂质进行系统考察,研究结果以预印本形式发表在2020年4月在medRxiv杂志上 sup [3] /sup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研究人员发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样本中出现了93种特有的蛋白表达和204个特征性改变的代谢分子。这些变化中,可以发现100多种代谢物和100多种脂质均出现显著下调,而21-羟基孕烯醇酮增加,犬尿氨酸通路被激活;鞘脂,胆碱,甘油磷脂等脂类分子降低显著。这些代谢物的变化与患者体内的巨噬细胞、补体系统、血小板脱颗粒有关。并通过机器学习分析方法,整合蛋白质组、临床、生物、代谢组、计算等多学科数据筛选出重症患者特征性的22个蛋白质和7个代谢物。这些体内分子水平的变化,为临床疾病分型,重症病人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有望为预测轻症患者向重症发展提供导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01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2fb6f9ca-0c41-4122-b672-22354f5f53b2.jpg" title=" 图片 1.png" alt=" 图片 1.png" width=" 600" height=" 1015"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1a: 新冠肺炎轻重症患者差异性蛋白,代谢物,脂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10894884-5a7c-47f4-918d-6c15cd2bafff.jpg" title=" 图片 2.png" alt=" 图片 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1b:机器学习预测重症患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 基于Q Exactive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免疫应答的过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目前全球共有数十个科研团队在加紧进行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工作,中国和美国已经有一些项目进入临床试验,期望更早一步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健康人身上。根据临床经验,疫苗虽然可以预防许多疾病,但不同人群接种同一种疫苗后,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和预防效果也有很大的不同。2017年发表在Cell 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4],小分子代谢物对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功能息息相关。整合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显示,代谢反应是人类对带状疱疹病毒疫苗的免疫反应有效性的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4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3d25f14c-316f-49ec-b968-36f1e3aa53df.jpg" title=" 图片3.png" alt=" 图片3.png" width=" 600" height=" 44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2:接种疫苗后,体内免疫应答过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研究人员开展了病毒疫苗接种在健康成人上的纵向研究,分别收集接种前和接种后的血液进行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接种疫苗后第1天起,嘌呤代谢,亚油酸代谢、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糖磷脂代谢等于转录组学密切相关。并构建MMRN网络,结合接种者年龄、性别和病毒载量相关的网络来预测有效性,揭示甾醇代谢基因和代谢物之间的联系,而磷酸肌醇代谢提供了代谢表型,影响免疫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通过此项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进行情境分析,确定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同时为免疫反应提供新的生物学见解,促进未来的生物标记物研究和疫苗开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3.机制研究助力广谱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ARS-CoV-2 病毒引起的严重疫情的主要原因,除了和病毒本身传播力强有关之外,也与尚未有获得批准的特定药物或疫苗因素有关。而全球医疗体系在冠状病毒治疗药物方面还处于非常被动的层面。采用组学技术研究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代谢水平的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可以发现病毒侵染人体的代谢通路。为发现抗病毒新药靶点,以及广谱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依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病毒在侵染机体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宿主的新陈代谢,通过重构宿主的代谢途径进行复制。核苷酸,蛋白质和脂质合成是病毒侵染宿主的主要物质基础。研究人员通过培养SARS-CoV-2感染的组织细胞,雪貂和COVID-19已故病人样本表明,病毒感染会显着抑制NAD代谢组,雪貂和人类的SARS-CoV-2感染下调了色氨酸和烟酸(NA)的NAD合成,同时上调了烟酰胺(NAM)和烟酰胺核苷(NR)的合成能力,这可能会给细胞带来巨大压力。基因表达和药理学数据表明,通过烟考酰胺和烟酰胺核糖苷激酶途径增强NAD +可能恢复抗病毒PARP功能以支持对SARS-CoV-2的先天免疫[5]。这一研究成果与西湖大学研究团队不同,可能与选择的模型和疾病所处的分期有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38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791a8568-1db4-46f2-897f-4ed6ae782fba.jpg" title=" 图片 4.png" alt=" 图片 4.png" width=" 300" height=" 38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3: SARS-CoV-2 感染后体内NAD+等代谢变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Nils C. Gassen等对SARS-CoV-2控制的自噬的分析表明,亚精胺,MK-2206和烟酰胺可能是潜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既有研究显示,基于自噬等新陈代谢相关的方法显著降低了高致病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CoV的传播。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58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e58e71b3-b417-4030-9036-a049097f5194.jpg" title=" 图片 5.png" alt=" 图片 5.png" width=" 600" height=" 58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4: SARS-CoV-2 影响的主要代谢通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研究人员发现,SARS-CoV-2感染通过干扰多种代谢途径来限制自噬,采用化合物干预手段来干预自噬过程,可降低SARS-CoV-2 在体外的传播。自噬信号传导和代谢组学技术深入分析表明,SARS-28 CoV-2通过限制AMP蛋白激活激酶(AMPK)和雷帕霉素复合物1(mTORC1)的激活来减少糖酵解和蛋白翻译,减少自噬。病毒感染会下调自噬诱导的亚精胺合成,促进自噬引发的Beclin-1(BECN1)的AKT1 / SKP2依赖性降解。 通过外源给予亚精胺,AKT抑制剂MK-2206,Beclin-1稳定剂,烟酰胺可抑制SARS-CoV-2的传播 sup [6] /sup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4.赛默飞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技术方案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由于代谢组学样本的高度复杂性和代谢物的特征,研究者在病毒研究中遇到了诸多的挑战,特别是提高代谢物组覆盖率,更高的灵敏度诉求、大队列研究中的稳定性和重现性,代谢物鉴定等方面一直制约着代谢组学学科的发展。要想获得高质量、高准确度的分析结果,对平台技术的建设和提升无疑也是极为重要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赛默飞作为生命科学仪器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帮助科研人员收获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技术在病毒研究中的作用,深度探究病毒侵染宿主的代谢分子变化机制,加速生物标志物和抗病毒药物的发现。我们已在色谱分离、质谱检测与生物信息软件等方向构建了非常有特色的完整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解决方案包含四部分:(1)推荐的样品制备方法;(2)不同色谱分离手段:如LC(亲水性的HILIC、疏水性的C30和常规C18)、GC和离子色谱构成;(3)质谱检测平台:由定性定量的Orbitrap平台(Q Exactive 系列、Exploris 480,Fusion系列),以及三重四级杆系列(TSQ Altis、Quantis)构成;(4)数据处理平台:由侧重非靶标代谢组学和代谢流的Compound Discoverer软件、脂质组学软件LipidSearch,以及大规模代谢物靶向定量的TraceFinder软件组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d1ee2acf-1ea6-4c7f-a7e1-382c0c978f5a.jpg" title=" 图片 6.png" alt=" 图片 6.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5:赛默飞代谢组学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4.1 特色解决方案1:离子色谱解决极性大代谢物分析难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作为病毒侵染宿主重要的物质,糖酵解途径代谢产物、三羧酸循环代谢产物,NAD+以及核苷酸代谢物,因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代谢组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这类化合物的检测,研究者多采用GC-MS技术,但由于这些代谢物的极性强、挥发性低,往往需要进行衍生化处理,大大增加研究者的工作量和数据挖掘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离子色谱作为液相色谱的一种,对糖类、氨基酸、核酸、有机酸等物质的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 sup [7] /sup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9d130aa3-a2e5-4eaa-9c6c-7a7a2d7b59b2.jpg" title=" 图片 7.png" alt=" 图片 7.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6:糖酵解途径中单磷酸糖类离子色谱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4.2 特色解决方案2: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代谢流组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传统代谢组学分析的结果不能提供有关细胞内代谢率和代谢途径活性的信息 sup [8] /sup 。例如,丰度的变化提高可能来源于上游物质产量的增加,但也可能来自于下游物质消耗量的减少。同时应注意的是,生物体内的代谢物来源可能存在多条路径,因此代谢物丰度的变化也可能来源于已知或未知的代谢通路。因此,单纯从代谢物丰度变化的显著程度来解释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确定代谢物在代谢途径中的作用的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是“稳定同位素”示踪剂跟踪其去向 sup [8] /sup 。通过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或谷氨酰胺(含有 13C、15N),检测下游代谢物的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状态,代谢流量等参数,深度挖掘代谢物的精确流向,可提供相关代谢物在某一流路的动态变化信息。这项技术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技术之一,在肿瘤、糖尿病等疾病机制研究中大放异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多项研究表明,仪器的质量分辨率在代谢流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sup [8-9] /sup 。足够高的分辨率和质量精度可以排除背景离子干扰,从而在未知代谢物发现和代谢途径方面获得更好的结果。Demo实验室采用含有稳定同位素标记的 13C6葡萄糖和 sup [13] /sup C5 sup [15] /sup N2谷氨酰胺培养基中培养MDB-MA-231细胞, 24小时后检测样品中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的变化。 随着仪器上的MS分辨率增加,同位素峰变得更加明确,13C和15N双标记的同位素代谢物在更高分辨率下得到基线分离。结果表明,高分辨率和稳定的质量准确度是准确分别同位素标记代谢物的重要因素,帮助更准确的示踪复杂样品中的代谢物同位素,确认代谢途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7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b508ada2-56d5-493a-8837-a1075fed2739.jpg" title=" 图片 8.png" alt=" 图片 8.png" width=" 600" height=" 37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7:超高分辨率在区分ATP精细同位素上的重要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4.3 特色解决方案3:脂质组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我们看到在新冠病毒肺炎研究中,脂类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脂质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学科,其成果对科学家深入理解细胞生理和病理过程十分重要。作为代谢组学的重要分支,脂质组学在研究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疾病感染、免疫功能、新生儿代谢缺陷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sup [9] /sup 。脂类化合物的代谢还与糖尿病、肝癌、肾病、乳腺癌密切相关 sup [10-12] /sup 。“十三五”重大项目指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重大项目指南中,均把脂质研究列为重点研究专项,期望通过特异性脂质生物标记物的分析,我们有希望区分健康人群与患病风险人群,进行疾病早期诊断,为脂代谢紊乱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up [10] /sup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赛默飞和业内科学家紧密合作,在脂质组学应用中开发了完整的靶标和非靶标脂质组学分析流程,配合LipidSearch 专业脂质组学数据处理软件,可以快速实现脂质分子的自动鉴定和相对定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fc1f1ac9-dc21-42ac-bf6d-766e3d9467c3.jpg" title=" 图片 9.png" alt=" 图片 9.png"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图8:赛默飞脂质组学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我们期望通过全球各个国家和各个行业的共同协作,在攻克新型病毒上努力行动。作为赛默飞的成员,希望通过本文基于Orbitrap的多组学技术在SARS-CoV-2 研究进展的梳理,帮助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更好的发力,早日战胜这场疫情。谨以此文致敬白衣天使和深耕医学研究的学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参考文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1.& nbsp Beger R D , Dunn W , Schmidt M A , et al. Metabolomics enables precision medicine: “A White Paper, Community Perspective”[J]. Metabolomics, 2016, 12(9):149.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2.& nbsp Zheng YY, Ma YT, Zhang JY, Xie X. Nat Rev Cardiol. COVID-19 and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2020 May 17(5):259-260. doi: 10.1038/s41569-020-0360-5.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3.& nbsp Proteomic and Metabol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COVID-19 Patient Sera.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07.20054585v1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4.& nbsp Li S, Sullivan NL, Rouphael N, et al. Metabolic Phenotypes of Response to Vaccination in Humans. Cell. 2017 169(5):862–877.e17. doi:10.1016/j.cell.2017.04.026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5.& nbsp Coronavirus Infection and PARP Expression Dysregulate the NAD Metabolome: A Potentially Actionable Component of Innate Immunity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6.& nbsp N. C. Gassen et al., SKP2 attenuates autophagy through Beclin1-ubiquitination and its 235 inhibition reduces MERS-Coronavirus infection. Nat Commun 10, 5770 (2019).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7.& nbsp Wang J, Christison TT, Misuno K, et al. Metabolomic profiling of anionic metabolites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cells by capillary ion chromatography with Orbitrap mass spectrometry. Anal Chem. 2014 86(10):5116-24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8.& nbsp Johnson CH, Ivanisevic J, Siuzdak G. Metabolomics: beyond biomarkers and towards mechanisms. Nat Rev Mol Cell Biol. 2016 17(7):451-9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9.& nbsp Vaz FM, Pras-Raves M, Bootsma AH, van Kampen A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lipidomics. J Inherit Metab Dis. 2015 38(1):41-52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10.& nbsp 刘虎威,白玉.脂质组学及其分析方法[J].色谱,2017,35(01):86-90.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11. Jiang Y, Sun A, Zhao Y, et al. Proteomics identifies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of early-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ature. 2019 567(7747):257-261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12.& nbsp Garcia-Bermudez J, Baudrier L, Bayraktar EC, et al. Squalene accumulation in cholesterol auxotrophic lymphomas prevents oxidative cell death.& nbsp Nature. 2019 567(7746):118-122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br/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投稿来源:赛默飞色谱与质谱 /p p br/ /p
  • Nature子刊!曹雪涛院士课题组揭示病毒感染导致干扰素失能新机制
    p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研究中心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等基金的资助下,中国医学科学院曹雪涛院士与刘硕博士、姜明红副教授等利用高内涵筛选体系,对E3泛素连接酶RNF家族分子在I型干扰素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反应中的调控作用进行了筛选,发现RNF家族的多个分子能够参与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其中E3泛素连接酶分子RNF2能够显著抑制干扰素的抗病毒功能。 /p p   干扰素刺激靶细胞后,通过激活转录因子STAT1,诱导一系列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而发挥抗病毒免疫功能。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可触发RNF2与STAT1的DNA结合功能域相互作用,促进STAT1第379位赖氨酸发生K33连接的多聚泛素化修饰,从而促使STAT1从其结合的DNA上解离,最终降低了下游的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体内实验表明,髓系细胞特异性缺陷RNF2小鼠对多种病毒感染的抵抗能力增强并伴随抗病毒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增加,从而证实了RNF2确实具有抑制干扰素抗病毒效应的作用。 /p p   该研究结果揭示了病毒感染可以通过调动RNF2分子,诱导干扰素发挥抗病毒功能的重要转录因子STAT1发生一种新型的K33多聚泛素化修饰,抑制转录因子STAT1发挥作用进而抑制干扰素抗病毒功能。这一发现深化了抗病毒天然免疫调控机制的认识,对病毒感染及相关的炎症性疾病等的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p p /p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环保行业的影响
    p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次疫情对各个行业都有影响,将会导致旅游、客运、商业、教育、住宿和餐饮等行业受到重创,当然也会有一些其它行业在疫情期间反而迅猛增长,如医药行业、体育用品、卫生健康、线上教育和娱乐、洗涤用品等相关行业。 /p p   此次疫情对环保行业的影响如何呢?疫情在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则对企业影响有限,如果疫情持续则影响较大。 /p p   环保产业产业链主要分为环保咨询服务、环境检测、设备提供、工程建设和环保设施运维5个部分,从细分领域可分为大气治理、废水治理、固废处置、噪声治理,土壤修复和环境监测等6个细分领域。环保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工业企业和政府。对于重大项目,受春节假期以及招投标流程的时间影响,能在一季度顺利签约的项目通常较少,因此一季度为环保行业传统淡季,环保企业一季度的营收一般占去年营收的10%-20%,其中还包括一部分上一季度的项目结算。 /p p   1、对于以环境咨询和检测为主业的企业,首先疫情将导致企业开工率低,其次疫情对人员流动有限制作用,对企业一季度的营收影响相对较大。 /p p   2、环境监测的重大项目主要来自政府采购,根据历年采购情况来看,政府采购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如果疫情在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则对企业全年业绩影响不大。 /p p   3、对于做环保工程项目类企业,一季度的疫情将延长现有工程施工时间,对后续的项目安排将产生影响。 /p p   4、环保设施运维的服务周期一般为1年或3年,因此对运维服务类企业基本没有影响。 /p p   5、此次疫情或将增加医疗废物处理能力建设,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提标改造,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测。如果疫情未能在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封城的数量不断增加,那么对各行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p p   1、长时间的停工,使环保企业无项目可干,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经营成本压力,能不能发出工资都将是一个问号。西贝莜面村老总贾国龙的说“如果疫情持续,西贝即使向银行贷款,也撑不过三个月。”环保行业受到的冲击没有餐饮业直接,但从2019年的经营状况来看,环保企业的利润率不断下滑,不少民营上市公司负债累累,不得不卖身国企,如果疫情持续,环保企业能坚持多久呢? /p p   2、排污企业经营困难,疫情之后又有多少钱能用于环保投资?假如实体企业出现倒闭潮,那么环保企业的倒闭潮也将接踵而至。 /p p   3、我国的环保企业依然以小、微型企业为主,10%的企业贡献了90%以上的营收。小、微型企业数量占比为71.5%,其抗风险能力较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f4967f3f-1272-4465-b402-69d008741505.jpg" title=" 图片.jpg" alt=" 图片.jpg" / /p p   4、疫情之后,保就业和物价稳定是工作重点,快速恢复经济是首要任务。 /p p   覆巢之下无完卵,疫情来了,谁都不是旁观者,你我皆在其中!因此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政府疫情防控安排,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p p   愿疫情早日消散! /p
  • 安心指南!《环保相关从业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暴露风险防范手册》发布
    p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爆发牵动着亿万人心,各行各业的人员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打赢这场战“疫”发光发热。在疫情防控期间,环保从业人员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环境相关的工作,也奋斗在疫情一线。环保相关从业人员作为本次疫情的敏感人群,需要专门的个体防护手册,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p p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环境暴露与健康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编制了《环保相关从业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护手册》(以下简称“《手册》”),进一步细化了环保相关从业人员的暴露场景,提岀了针对不同风险人群的个人防护措施,旨在避免感染,切实保障环保从业人员的健康。 /p p   《手册》根据环保相关从业人员的暴露场景进行分类,将环保从业人员细化为环境监测采样人员、环保生态调查人员、环境执法人员、垃圾收运人员、垃圾处置人员、污水处理人员、实验人员、科研人员、消毒人员、环卫工人、环保办公人员,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提出了对应的防范措施。同时向大家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征、传播途径、流行趋势等基本内容。 /p p   点击链接下载全文: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932234.shtml" target=" _self" title=" 《环保相关从业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暴露风险防范手册》.pdf" textvalue=" 《环保相关从业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暴露风险防范手册》.pd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环保相关从业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暴露风险防范手册》.pdf /strong /span /a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ed708ce5-ed10-4e3f-9eff-1bf1500a27dc.jpg" title=" 绿· 仪社.jpg" alt=" 绿· 仪社.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扫二维码加“绿· 仪社”为好友 及时了解更多环境监测精彩资讯!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br/ /p
  • 实验室自动化助力医疗科研人员减少病毒感染几率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为病毒检测的医疗科研人员,进行操作时首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要近距离接触各种病毒,随着新冠病毒(2019-nCoV)疫情的不断变化,医疗科研人员对病毒检测的速度、通量和安全性都有着更高要求。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然而,在样本处理过程中,自动化操作尚未完全普及,仍有许多医疗科研人员采用人工操作。这不仅使得核酸提取流程耗时较长,操作相对繁琐,更为重要的是,医疗科研人员在频繁接触样本过程中会大大增加病毒感染的风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病毒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若有些特殊的标本需超过72小时才能运到或长期保存,则需要在-70℃或更低的温度下转运或保存,对于这些超低温的冰冻标本,取样会非常的棘手和不方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随着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数多增多,医疗科研人员需要处理的样本也越来越多,频繁的样本管开盖、关盖,极大的增加了病毒气溶胶传播的机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这些问题因该如何解决?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针对这些问题,上海鑫蓝海提供了多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 strong 、超低温取样分装仪 /strong :如何更方便、高效、快捷的对冰冻样本取样?譬如冰冻粪便、组织取样。这款仪器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取样分装方法,可以在超低温状态下快速、定点、微量靶向取样,最大限度的保持样本RNA/DNA的活性和提取完整性,改变了传统小刀切、榔头敲的窘境,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是科研人员的好帮手。本款仪器已申请专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cec9691c-b258-4958-84ea-5d53cac5a59a.jpg" title=" image001.jpg" alt=" image001.jpg" /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分享 对比找相似 鑫蓝海+超低温取样分装仪+XLH-Q100/200"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鑫蓝海+超低温取样分装仪+XLH-Q100/200 /span /a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 strong 全新的96通道一体工作站 /strong : 集成了高速防雾拍照式扫描仪+96通道自动旋盖器,可有效满足各种品牌,各种型号的SBS样本管的扫描入库,开关旋盖,为病毒样本存储、重复取样基因测序,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仪器,并可以连接其他品牌的移液工作站,最大幅度减少病毒气溶胶的传播。本产品可在3秒内完成整盘96个样本管二维码的扫描,15内完成开盖和关盖的过程,设计的扭矩& nbsp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确保各类样本管盖的完整性、密封的可靠性。并可以适配各个品牌的SBS样本管。另外还有1、8通道旋盖器,便于单手和排枪操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12566890-d042-4b22-94d3-551e6dba9754.jpg" title=" image002.jpg" alt=" image00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3、实验室自动化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鑫蓝海的仪器不仅可以集成到实验室生产线上,而且我们还提供量身定制的实验室自动化解决方案,便捷的连接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减少实验室操作人员。实验室无人操守是今后的一个大趋势。这将大幅保障医疗科研人员的操作安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附上病毒样本检测的操作要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呼吸道来源标本的操作:呼吸道来源标本应留取至密闭容器,用密闭转运容器进行送检,标本核收后应立即转入二级生物安全柜,操作过程小心谨慎,防溢、洒、渗、漏,一旦发生溢、洒后按照消毒程序进行处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其他来源标本:在尚未明确非呼吸道来源标本是否具有传染性的情况下,应将所有类型标本视为具有潜在危险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3)离心标本应在安全柜中打开,离心机应盖严盖子,标本离心后应静置5 min以上方可打开离心机盖,如发生标本管破裂、溢、洒,应立即关闭离心机盖,按照消毒程序进行处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4)流感病毒检测的咽拭子标本被接收后,应在安全柜中检测,检测完毕置于医疗废物盒中,并盖严盖子。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欢迎广大朋友一起来讨论如何助力科研人员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共同抗击疫情。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2em " 文源:上海鑫蓝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p
  • 药学会发布冠状病毒感染医院药学工作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第二版)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为指导医院药学部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相关工作,加强药学服务和药品保障,中国药学会近日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药学工作指导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第一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随着对疾病及其防控工作的认知不断深化,中国药学会及时组织专家对专家共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医院药学工作指导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第二版)》。修订内容主要包括:增加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病毒学分类委员会对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感染性疾病的命名信息;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修订了利巴韦林的用法、用量;修订了关键治疗药品参考清单;更新了信息来源及参考文献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991c88f8-3c93-4a1e-9827-7b93b2552a22.jpg" title=" 截屏2020-03-03下午5.40.56.png" alt=" 截屏2020-03-03下午5.40.56.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本次修订将有助于医院药学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及时更新信息,更好地开展抗疫药学保障,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医院药学服务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中的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附件可下载: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3/attachment/825902d3-1f50-4677-bde4-e051ed50126e.pdf" title=" 1581852960473177.pdf" 1581852960473177.pdf /a /p p br/ /p
  • 生态环境部印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监测方案
    p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监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研究部署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监测工作,坚决防止疫情次生灾害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p p   《方案》提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疫情防控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肺炎疫情防控为第一要务,积极应对、认真履职、主动作为,协调地方和有关部门,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好空气、地表水等相关应急监测工作。 /p p   《方案》明确了疫情防控期间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重点。 strong 一是做好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 /strong ,除因疫情防控需要导致交通出行不便的地区外,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协调做好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运维保障工作,充分发挥自动站监测数据的应急预警作用,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环境质量安全。 strong 二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测 /strong strong ,疫情防控期间,在饮用水水源地常规监测的基础上,增加余氯和生物毒性等疫情防控特征指标的监测 /strong ,发现异常情况时加密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查明原因、控制风险、消除影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strong 三是完善应急监测预案 /strong ,提前谋划应急准备工作,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肺炎疫情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同时,加强应急监测物资储备,努力提升应对能力。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或因大量使用消毒用品造成环境次生灾害时,经省级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批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监测。 /p p   《方案》要求,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科学研判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原因,准确评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或环境次生灾害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及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环境质量信息和应急监测结果,保障民众的生态环境质量知情权。 /p p   而在1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近日印发《关于贯彻党中央部署要求、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监督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做实做细日常监督,以强监督促强监管,督促卫生健康、交通、市场监管、药监等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责,构筑严密防线。 /p p   疫情面前无小事,希望我们早日战胜疫情,迎接春天。 /p
  • Molecular Devices 在线收听研讨会录音:RNAi高通量检测宿主介导的病毒感染
    录音已经上线:RNAi高通量检测宿主介导的病毒感染错过了细胞成像系列讲座?在线收听录音!很荣幸的通知您,现在已经可以通过WebEx在线收听&ldquo 用RNAi高通量筛选检测宿主因素对病毒感染的影响&rdquo 网络研讨会的录音了!如您想观看这个讲座或转发给您的同事或朋友,请点击下面的链接。 收听网络研讨会录音:July 10, 2012 如您有关于这个网络研讨会的任何问题或意见,请联系Grischa Chandy (grischa.chandy@ moldev.com) 或点击获得更多信息。想收到更多高内涵网络研讨会的通知?点击订阅. 快速解决收听WebEx录音的问题,请拨打WebEx的服务热线1-408-435-7088,或登录常见问题解答及在线支持
  • 云南丽江多名游客吃团餐疑似食物中毒,经检测为诺如病毒感染
    针对部分游客吃团餐后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现象,云南省丽江市卫生健康委今天(19日)发布调查结果通报:近日,有游客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到丽江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均为轻症,经门诊对症处理,均已好转离院。经调查,患病原因为诺如病毒感染。2月17日晚,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介绍,自己跟团到丽江旅游,前一天中午在拉市海景区一处跑马场吃了一顿团餐后,出现了上吐下泻疑似食物中毒的症状。17日凌晨4时许,自己到丽江市人民医院就诊时,急诊室里已有多人出现类似不适症状,且这些就诊患者来自多个旅游团。据悉,针对冬春季节交替,流感、诺如、轮状病毒等呼吸道、肠道传染病易发多发,丽江市已成立防控工作专班,加大对辖区内餐饮、住宿、景区等公共场所全覆盖监督检查力度,督促落实食品安全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监测、消毒消杀等措施,阻断疫情扩散;加强医疗机构救治力量,努力保障游客和广大市民健康安全。诺如病毒是一种能够引起人和多种动物发生急性肠胃炎,导致严重腹泻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也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种多样、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环境抵抗力强、病毒变异快、免疫保护时间短,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第三种传播途径可能存在 生态环境部发文积极预防
    p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各方力量都在为打赢这场战“疫”而做着不懈的努力、深入的研究。 /p p   2月1日晚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召开记者会,该院肝病研究所研究发现,在某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很有可能提示粪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p p   这意味着新型冠状病毒出现了第三种传播方式,有可能通过粪便途径传播,或者通过含有病毒的粪便形成气溶胶再传播。这第三种传播方式被专家们称为“粪口传播”,也叫经消化道传播。切断粪口传播,同样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将食物洗净煮熟,“饭前便后”洗手是切断粪口传播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而另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的安全处置。  /p p   为此,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通知,安排部署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规范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杀菌消毒工作,防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粪便和污水扩散传播。详情如下: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 /p p   为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进一步加强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防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污水传播扩散,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一、高度重视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将其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实。进一步加强医疗污水收集、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污染物排放等监督管理;主动加强与卫生健康、城镇排水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健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p p   二、已发生疫情的地方,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要指导督促接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诊疗的定点医疗机构(医院、卫生院等)、相关临时隔离场所及研究机构,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参照《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号)、《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9-2013)和《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试行)》(见附件)等有关要求,对污水和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对没有医疗污水处理设施或污水处理能力未达到相关要求的医院,应督促其参照《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及《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因地制宜建设临时性污水处理罐(箱),采取加氯、过氧乙酸等措施进行杀菌消毒。切实加强对医疗污水消毒情况的监督检查,严禁未经消毒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医疗污水排放。对隔离区要指导其对外排粪便和污水进行必要的杀菌消毒。 /p p   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要督促城镇污水处理厂切实加强消毒工作,结合实际,采取投加消毒剂或臭氧、紫外线消毒等措施,确保出水粪大肠菌群数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要求。 /p p   当前公共场所和家庭为防控疫情多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余氯量可能偏高,影响生化处理单元正常运行。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要督促各城镇污水处理厂密切关注进水水质余氯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确保出水达标。 /p p   三、未发生疫情的地方,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要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指导督促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接纳医疗污水的城镇污水处理机构等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p p   四、加大农村医疗污水处置的监管力度,指导督促卫生院(所)因地制宜采取加氯、过氧乙酸等措施进行专门的灭菌消毒,防止病毒通过医疗污水扩散。严格污水灌溉的环境管理,禁止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医疗污水。 /p p   五、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做好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水源不受污染。加大对农贸市场、集贸市场、超市、车站、机场、码头等重点场所污水收集处理的现场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违法排污,严防发生污染事故。 /p p   六、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信息发布工作。按照生态环境部调度安排,及时准确统计报送当地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情况。要加强与卫生健康、城镇排水、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信息共享,强化联防联控,严防疫情扩散蔓延,合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p p   特此通知。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附件: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试行)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20年2月1日 /p p br/ /p p   (此件社会公开) /p p    strong 附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 试 行 ) /strong /p p   为了有效应对目前我国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患者及治疗过程产生污水对环境的污染,规范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杀菌消毒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p p   本方案适用于接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下简称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诊疗的定点医疗机构(医院、卫生院等)、相关临时隔离场所以及研究机构等产生污水的处理。疫情期间,以上机构产生的污水应作为传染病医疗机构污水进行管控,强化杀菌消毒,确保出水粪大肠菌群数等各项指标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关要求。地方有更严格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从其规定。 /p p   一、编制依据 /p p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p p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p p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 376 号) /p p   (四)《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 号) /p p   (五)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p p   (六)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p p   (七) 《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9-2013) /p p   (八)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号) /p p   (九) 《“SARS”病毒污染的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环明传〔2003〕3号) /p p   (十)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p p   (十一) 《氯气安全规程》(GB 11984-2008) /p p   (十二) 《疫源地消毒总则》(GB 19193-2015) /p p   二、总体要求 /p p   (一)加强分类管理,严防污染扩散 /p p   接收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诊疗的定点医疗机构(医院、卫生院等)以及相关单位产生的污水应加强杀菌消毒。对于已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应强化工艺控制和运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达标排放;对于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应参照《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等,因地制宜建设临时性污水处理罐(箱),禁止污水直接排放或处理未达标排放。不得将固体传染性废物、各种化学废液弃置和倾倒排入下水道。 /p p   (二)强化消毒灭菌,控制病毒扩散 /p p   对于产生的污水最有效的消毒方法是投加消毒剂。目前消毒剂主要以强氧化剂为主,这些消毒剂的来源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化学药剂,另一类是产生消毒剂的设备。应根据不同情形选择适用的消毒剂种类和消毒方式,保证达到消毒效果。 /p p   三、采用化学药剂的消毒处理应急方案 /p p   (一)常用药剂 /p p   医院污水消毒常采用含氯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漂白粉、漂白精、液氯等)消毒、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消毒(如过氧乙酸等)、臭氧消毒等措施。 /p p   (二)药剂配制 /p p   所有化学药剂的配制均要求用塑料容器和塑料工具。 /p p   (三)投药技术 /p p   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应遵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要求。投放液氯用真空加氯机,并将投氯管出口淹没在污水中,且应遵守《氯气安全规程》要求;二氧化氯用二氧化氯发生器;次氯酸钠用发生器或液体药剂;臭氧用臭氧发生器。加药设备至少为2套,1用1备。没有条件时,也可以在污水入口处直接投加。各医院污水处理可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消毒剂的投加点或投加量。 /p p   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且医院污水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氯措施。采用臭氧消毒时,在工艺末端必须设置尾气处理装置,反应后排出的臭氧尾气必须经过分解破坏,达到排放标准。 /p p   四、 采用专用设备的消毒处理应急方案 /p p   (一)污水量测算 /p p   国内市场上可提供的成套消毒剂制备设备主要是二氧化氯发生器和臭氧发生器,这些设备基本可以采用自动化操作方式,设备选型根据产生的污水量而定。污水量的计算方法包括按用水量计算法、按日均污水量和变化系数计算法等,计算公式和参数选择参照《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执行。 /p p   (二)消毒剂投加量 /p p   1.消毒剂消毒 /p p   接收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诊疗的定点医疗机构(医院、卫生院等)以及相关单位,采用液氯、二氧化氯、氯酸钠、漂白粉或漂白精消毒时,参考有效氯投加量为50mg/L。消毒接触池的接触时间≥1.5小时,余氯量大于6.5mg/L(以游离氯计),粪大肠菌群数& lt 100个/L。若因现有氯化消毒设施能力限制难以达到前述接触时间要求,接触时间为1.0小时的,余氯大于10mg/L(以游离氯计),参考有效氯投加量为80mg/L,粪大肠菌群数& lt 100个/L;若接触时间不足1.0小时的,投氯量与余氯还需适当加大。 /p p   2.臭氧消毒 /p p   采用臭氧消毒,污水悬浮物浓度应小于20mg/L,接触时间大于0.5小时,投加量大于50mg/L,大肠菌群去除率不小于99.99%,粪大肠菌群数& lt 100个/L。 /p p   3.肺炎患者排泄物及污物消毒方法 /p p   应按照《疫源地消毒总则》相关要求消毒。 /p p   五、污泥处理处置要求 /p p   (一)污泥在贮泥池中进行消毒,贮泥池有效容积应不小于处理系统24小时产泥量,且不宜小于1m3。贮泥池内需采取搅拌措施,以利于污泥加药消毒。 /p p   (二)应尽量避免进行与人体暴露的污泥脱水处理,尽可能采用离心脱水装置。 /p p   (三)医院污泥应按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要求,由具有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置。 /p p   (四)污泥清掏前应按照《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4的规定进行监测。 /p p   六、其他要求 /p p   (一)污水应急处理的其他技术要点,可参照《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相关要求。 /p p   (二)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对相关处理设施排出口和单位污水外排口开展水质监测和评价。 /p p   (三)以疫情暴发期集中收治区为重点,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消毒工作,结合实际采取投加消毒剂或臭氧、紫外线消毒等措施,确保出水粪大肠菌群数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对剩余污泥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防止病毒扩散。 /p p   (四)污水应急处理中要加强污水处理站废气、污泥排放的控制和管理,防止病原体在不同介质中转移。 /p p   (五)位于室内的污水处理工程必须设有强制通风设备,并为工作人员配备工作服、手套、面罩、护目镜、防毒面具以及急救用品。 /p p   (六)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和医疗污水处理单位可参考本方案及相关标准规范,因地制宜确定疫情期间医疗污水应急处理的具体要求。 /p p   抄送:卫生健康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p
  • 三维结构详析新冠病毒感染新细节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4日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对新冠病毒的三维结构进行了迄今最全面的分析,他们汇编了27种新冠病毒蛋白的2000多个结构,揭示了这一病毒如何感染人类细胞并复制的新细节,有助研究人员开发更好的新冠疫苗和疗法,以及进一步研究新冠病毒的新变异毒株。  为更好地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过程,加文医学研究院的西恩奥多诺格领导的团队确定了组成细胞或病毒的单个蛋白质的三维形状。他说:“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新冠病毒组成的原子分辨率信息,这对于开发针对病毒不同部分的疫苗或疗法至关重要。我们的最新研究首次将新冠病毒27种蛋白的约2000个三维结构相关的数据汇集在一起并进行分析。”  研究小组发现,三种冠状病毒蛋白质NSP3、NSP13和NSP16能“模仿”人类蛋白,这使新冠病毒能更好地隐藏在人类免疫系统之外,并可能导致新变异的出现。此外,五种冠状病毒蛋白NSP1、NSP3、刺突糖蛋白、包膜蛋白和ORF9b会“劫持”或破坏人类细胞,从而帮助病毒控制、完成其生命周期并传播到其他细胞。  研究人员说:“我们还发现8种相互自组装的冠状病毒蛋白,通过分析它们的组装方式,我们获得了有关病毒如何复制其基因组的新信息。在考虑重叠后,我们认为仍有14种蛋白在感染中起关键作用。”  据悉,为让研究人员更容易获得所有这些见解和数据,团队设计了一种新的可视化方法——结构覆盖图。该图突出了他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以及尚待揭示的内容。  研究人员表示,最新分析有助科学家们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迄今为止,针对冠状病毒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刺突蛋白,这是目前疫苗的主要靶点,这种蛋白将继续成为重要靶点,但最新研究有助科学家将重点扩大到其他潜在靶点,更好地了解病毒整个生命周期。最新研究还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容易地调查新冠病毒变种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使用更好的疫苗和疗法来对付它们。
  • 黄超兰与高福团队等合作发现早期新冠病毒感染主要为免疫抑制并或存在“两阶段”机制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由SARS-CoV-2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已成为全球性的大流行病,行之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对疫情的控制至关重要。然而到目前为止,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主任黄超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团队开展协同研究,发现早期的新冠感染患者存在着显著的免疫抑制,并首次提出COVID-19的发病机制或存在“两阶段”模式:第一阶段涉及免疫系统抑制、紧密连接受损以及大规模的代谢紊乱;第二阶段涉及部分免疫应答激活,可能进一步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和器官损伤的发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9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723e26ac-d907-4070-8b61-a007fcd73ab1.jpg" title=" 640.png" alt=" 640.png" width=" 600" height=" 29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相关研究成果以“Immune suppress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COVID-19 disease& nbsp ”& nbsp 为题于11月17日线上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相关链接: a href="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706-9" target=" _blank" strong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706-9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7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3555c641-eba3-436f-b4b6-d688a06653ef.jpg" title=" 640-1.png" alt=" 640-1.png" width=" 600" height=" 37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新冠病毒感染的“两阶段”机制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研究者对来自健康志愿者,COVID-19患者和非COVID-19肺炎患者的尿液样本开展了基于DIA-PASEF方法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志愿者和非COVID-19肺炎患者相比,共有1986个蛋白在COVID-19患者体内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下调蛋白比上调蛋白的总数多出十倍,大量参与免疫应答和紧密连接形成的蛋白均呈现下调状态。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12ba1692-4daf-4197-a5c2-9a3e370a424c.jpg" title=" 2.jpeg" alt=" 2.jpe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基于DIA-PASEF方法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流程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为深入探索新冠肺炎的疾病进展机制,研究者将COVID-19患者划分为轻中症组和重症组。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免疫应答在疾病进展早期呈现抑制状态,在疾病进展晚期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调。值得关注的是,与当前研究一致,近期陆续发表的多篇文章均报道COVID-19的临床症状主要呈现为免疫抑制,危重症患者有可能进一步出现“高炎症高细胞因子”症状1-3。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2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a2e2a58d-cd96-4a03-aae5-259c7205564d.jpg" title=" 3.png" alt=" 3.png" width=" 600" height=" 32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轻中症患者呈现免疫应答抑制(a)和重症患者呈现免疫应答上调(b)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此次,黄超兰主任领衔的多组学中心团队与高福院士领衔的多学科团队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前沿的高通量DIA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用高质量的数据为全面解读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提供了可靠的重要分子基础和机制信息,有助于未来进一步探索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设计。本研究示范了临床,前沿技术和基础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双方团队也在此课题基础上继续开展协同创新研究,持续为抗击新冠病毒做出多方面的贡献。本次研究得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大力支持。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主任黄超兰教授,中国科学院高福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陈扬副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谭文杰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田文敏博士、张楠同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院长金荣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科技处冯英梅处长,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王思媛博士为本文的共同一作。 /p p br/ /p
  • 【征集】关于征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科技防治”快速诊断及药物治疗研发项目的通知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20年2月1日,北京市科技委员会公布“关于征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科技防治”快速诊断及药物治疗研发项目的通知& nbsp ” (下称“通知”)。通知面向本市医药健康企业征集快速诊断及药物治疗方向的研发项目,重点支持近期开展的针对2019-nCoV的快速诊断试剂研发及相关治疗药物研发。快速诊断试剂研发包括采用免疫法、核酸法等检测时间在半小时内的检测试剂盒、配套设备开发。治疗药物研发包括已上市药物的筛选验证及真实世界应用研究,中成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筛选验证研究,抗体、疫苗类抗病毒新药研发等。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28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c8670313-b172-4e57-bf8a-1d53c39678fd.jpg" title=" 通知.png" alt=" 通知.png" width=" 500" height=" 28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以下为通知原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征集】关于征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科技防治”快速诊断及药物治疗研发项目的通知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各有关单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科技防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疫情相关工作要求,引导支持我市创新主体积极投入到抗击疫情的科研攻关工作当中,有效支撑此次疫情防控,增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系统防控能力,市科委迅速启动科技攻关布局,在节前已启动了病毒变异监测研究、抗病毒药物筛选研究、重症预警及临床诊疗方案研究等应急项目的定向组织实施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科技布局和支持范围,现面向本市医药健康企业征集快速诊断及药物治疗方向的研发项目,具体要求如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一、重点支持方向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重点支持近期开展的针对2019-nCoV的快速诊断试剂研发及相关治疗药物研发。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快速诊断试剂研发包括采用免疫法、核酸法等检测时间在半小时内的检测试剂盒、配套设备开发。治疗药物研发包括已上市药物的筛选验证及真实世界应用研究,中成药、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筛选验证研究,抗体、疫苗类抗病毒新药研发等。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二、申报条件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品种的核心技术或知识产权需由申报单位掌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与同类品种、产品或技术相比能够提供有效性依据,在技术成熟度、应用可及性方面体现出明显优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研究内容及计划按月分解,技术路线设计科学合理,实施可行性强、保障性强,明确研发里程碑节点性指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鼓励企业联合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共同申报 /span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三、填报说明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采用网上申报备案的形式,请申报单位填报《北京市科委应急项目情况简表》,相关证明材料作为附件,电子版于2020年2月7日前发送至swyy@kw.beijing.gov.c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四、咨询电话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医药健康科技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王 璐 18612953677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刘 义 13401134011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附件: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2/attachment/16e41f6c-f5e7-46a1-96c6-f873754861cc.docx" target=" _self" title=" 《北京市科委应急项目情况简表》.docx" textvalue=" 《北京市科委应急项目情况简表》.docx"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北京市科委应急项目情况简表》.docx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right " 医药健康科技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right " 2020年2月1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 nbsp /p p br/ /p p br/ /p
  • 核酸检测量由1.5亿降至28万,阳性率降低至5.5%|中疾控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一、感染监测数据(一)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22年12月8日以后,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实行愿检尽检,同时部分地区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核酸检测。各省份利用已有的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实时掌握核酸检测数据。受居民检测意愿影响,各省份核酸检测量不断减少,如12月9日检测量为1.5亿,2023年1月1日降至754万,1月23日降至最低28万。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图1-1)。图1-1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二)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2022年12月以来,部分省份建立居民抗原检测信息收集应用程序(APP),居民可自愿上传抗原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较低,呈现逐渐减少趋势,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下降到2023年1月23日的最低10.5万;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分别为4773和4.5%(图1-2)。1-2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一)总体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到11.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6.2%(图2-1)。图2-1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说明:自2022年12月9日起,监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疗量;12月21日起,增加监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二)农村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随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至5.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4.6%(图2-2)。图2-2 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说明:农村发热患者诊疗量为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三)城市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结果。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2日达到峰值195.4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至5.9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7.0%(图2-3)。图2-3 全国城市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说明:城市发热门诊诊疗量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含社区卫生服务站)。(四)哨点医院监测结果。2022年12月9日起,在我国已建立的824家流感监测网络哨点医院(包括国家级哨点医院546家、省级哨点医院278家)和402家国家级网络实验室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2022年9月-12月上旬,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至第51周(12月19日-25日)达到最高60万;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3.6%区间波动,第50周(12月12日-18日)明显上升至8.5%,第51周达到最高12.1%,第52周起快速下降,2023年第3周(1月16日-月22日)已下降至2.0%,回落至本轮疫情之前水平(图2-4)。图2-4 全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及占比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824家哨点医院)网络实验室对流感样病例标本同时进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检测,从2022年第49周(12月9日),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在第51和52周期间达峰值后开始波动下降;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至12月下旬降至极低水平(图2-5)。图2-5 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402家网络实验室)三、住院诊疗情况(一)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结果。全国在院新冠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1月23日下降至24.8万人,较峰值减少了84.8%(图3-1)。图3-1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每日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二)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结果。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随后持续下降,1月23日下降至3.6万,较峰值下降了72.0%(图3-2)。图3-2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三)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结果。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随后持续下降,1月23日下降至896,较峰值下降79.0%(图3-3)。图3-3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四、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我国持续开展新冠病毒变异监测,2022年12月后在每个省份选择部分哨点医院开展门(急)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及部分特殊人群病毒变异监测。同时开展陆路、水路和空港口岸入境人员病毒变异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此轮疫情流行株为BA.5.2和BF.7,未发现新的变异株。(一)总体情况。2022年9月26日-2023年1月23日,全国共报送18906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存在69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70.8%)和BF.7(23.4%),BA.2.76等13个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1.3%之间,54种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1.1%)(图4-1)。图4-1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变化趋势图说明:1.采样日期: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1月20日。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和BF.7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3.“其它”指全国范围Omicron变异株构成比小于0.1%的进化分支。(二)12月以来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共报送1016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24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70.2%)和BF.7(28.3%)(表4-1)。共发现重点关注变异株11例,其中1例XBB.1、1例BQ.1.1.17、4例BQ.1.1、3例BQ.1.2和2例BQ.1.8。表4-1 全国新冠病毒变异株情况(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23日)(三)新冠病毒变异分省份情况。北京和天津以BF.7为优势株;江苏和内蒙古BF.7和BA.5.2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为优势株(图4-2)。图4-2 各省份新冠病毒变异监测情况说明:1.采样时间: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20日。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和BF.7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展2020年12月15日全国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接种后,接种速度明显加快,5天完成1亿剂次接种,单日最高接种2474万剂次。我国积极稳妥推进接种工作,截至2023年1月20日,累计完成接种34.88亿剂次(图5-1)。全人群第一剂次、全程接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92.9%和90.5%(图5-2)。图5-1 分月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剂次(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图5-2 分月全人群中第一剂次接种、基础免疫全程接种覆盖率(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根据近期开展的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96%。全程接种、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人数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96%、92%(图5-3)。图5-3基于摸底人口数的6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说明:1.第一剂次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目前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新冠病毒疫苗至少1剂次的人群,分母为近期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人数。2.全程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重组蛋白疫苗3剂次的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1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和重组蛋白疫苗2剂次的人群,并且接种后间隔满28天(4周)。3.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率测算分子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的人群,且全程接种后间隔满3个月。(由于重组蛋白疫苗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时间短,接种3剂次重组蛋白疫苗人群目前未包括在分母中)。
  • 涵盖PCR、高通量测序,青岛科技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应急科技攻关项目的通知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青岛市科技局近来发布关于组织申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应急科技攻关项目的通知。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197c7ec6-6e8b-4167-ab75-6273dd1650c6.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0202160317.png" alt=" 微信图片_20200202160317.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各区(市、功能区)科技主管部门、西海岸新区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根据青岛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为有效应对近期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增强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现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项目,支持青岛市有关单位,紧密围绕新型冠状病毒精准检测和诊断、微生态制剂攻关、海洋药物筛选与疫情应对策略以及防治临床应用研究等方向,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从而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一、申报方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1.新型冠状病毒精准检测和诊断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重点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现场快速诊断试剂、免疫诊断试剂等监测检测相关技术,核酸检测试剂盒研制(PCR法、高通量测序法)。要求项目申报单位须具备相关资质并具有一定研究基础,2周内能够形成应急有用的产品,或在疫情检测和诊断中投入使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 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微生态制剂攻关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通过单用常规抗新冠疗法和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关键免疫指标的变化,揭示微生态干预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及机制,获得增效联合治疗方案。究明微生态干预前后关键免疫指标的变化规律,明确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效的微生态干预剂量,形成1整套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微生态治疗方案,并在2-3家医院示范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定向委托单位: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海洋药物筛选与疫情应对策略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建立基于智能计算的海洋药物虚拟高效筛选技术,提出并公布8-10种抗新冠状病毒药物筛选靶点结构与药物结合口袋信息;发现1-2种对新型肺炎病毒感染具有潜在阻断或治疗效果的化合物或策略,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和病毒学实验验证药物效果,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科学应对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定向委托单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疗与防控临床应用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围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救治中的焦点问题进行专项研究,探讨如何为不同类型患者(包括婴幼儿患者)制定特异性综合治疗方案;探索基于网络系统的远程医疗病毒防治体系;探讨对新冠肺炎隔离患者开展有效心理干预的方法/方案,制定患者管理方案及出院患者长期随访方案;开展新型营养食品应用对改善及保护新冠肺炎患者和相关人群的呼吸道粘膜功能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定向委托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二、申报条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一)项目申报单位须为在青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经营状况良好,有较强的研发实力、规范的运营管理、健全的财务制度和良好的社会信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二)申报单位须有项目核心技术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无知识产权纠纷。申报单位要对申报材料中涉及的指标、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负责。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三)经审核发现申报材料有不实情况的,取消申报单位项目评审和承担资格,并记入信用档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四)申报项目须明确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具有领导和组织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科研信用记录良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三、支持方式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项目执行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长不超过1年,方向1择优支持项目不超过两项,每项25万元;方向2、3各定向委托项目1项,各支持资金25万元;方向4定向委托项目1项,支持资金100万元,采取无偿资助方式给予支持。此次申报为应急攻关项目,不受已立项项目数量限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四、申报流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1.请申报单位按要求登录青岛市科学技术局网站(qdstc.qingdao.gov.cn),点击“服务大厅”中的“科技计划管理平台”,进入青岛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选择“项目申报(承担)单位”,进入“计划项目申请-计划项目申报申请”,点击“新建”,选择“2020年度”—“科技惠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科技攻关项目,网上填报并提交上传相应附件、项目依托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诚信承诺书、项目绩效目标表和有关附件材料。网上提交的项目申报书将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申报系统注册成功后,请妥善保存登录名和密码,以便随时进入系统查看项目申报及任务书签订、项目管理等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申报书按模板要求准备,加盖公章及签字后扫描上传。有关附件扫描上传,单页文件扫描成图片,多页文件扫描成独立pdf文件。项目申报书格式、项目依托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诚信承诺书和项目绩效目标表可在科技计划管理平台相关专栏或项目申报附件专栏下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3.项目申报单位和推荐单位网上提交时间截至2020年2月3日17:00。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技术咨询电话:18353238045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二)组织推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为加快推进联防联控工作,本专题项目简化推荐程序,由各推荐单位采取网上审核推荐上报方式,并将推荐函于恢复上班后2个工作日内寄送市科技局(以寄出时间为准)。&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邮寄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11号651室,邮编:266000。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联系人:郑雯、王静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联系电话:85911341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三)业务咨询及监督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1.业务咨询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市科技局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处(生物医药科技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联系人:郑雯、王静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联系电话:15315029015、17806292976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监督电话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市科技局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联系人:王向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联系电话:13969720905&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青岛市财政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20年2月1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大家可以进入专题查看最新疫情情况以及广大仪器厂商、生物制药企业在疫情中的最新动态!点击下方图片进入: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xxgzbd" target=" _blank"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xxgzbd /a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xxgzbd"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d1468d3d-eb6c-4e57-9ef2-e31d048f071f.jpg" title=" 微信截图_20200201193435.png" alt=" 微信截图_20200201193435.png" / /a /p p br/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