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创新模式

仪器信息网创新模式专题为您整合创新模式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创新模式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创新模式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创新模式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创新模式话题讨论。

创新模式相关的论坛

  • 【原创大赛】关于提升产品质量的一种新模式的探讨

    [align=center]关于提升产品质量的一种新模式的探讨 [/align][align=center] Discussion on a new model for improving product quality [/align][align=center] [/align]肖有玉[b][sup]1[/sup][/b] ,周 亮[b][sup]1[/sup][/b],伊纪峰[b][sup]2[/sup][/b],周骏贵[b][sup]1[/sup][/b] ,毛敏明[b][sup]1[/sup][/b],王辰[b][sup]1[/sup][/b],蔡薇[b][sup]1[/sup][/b](1 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210019)(2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210046)[b]摘 要:[/b]本文提出我国产品质量提升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旨在解决当前形势下我国产品质量提升的具体实施问题。核心内容是建立一核三区的认证新模式解决我国产品质量提升缺乏初始推动力的现状。所谓一核三区模式,一核是指认证评价机构,三区指技术服务平台、地方检测机构、电商平台(精品超市)。一核三区相互合作,以认证评价机构为核心,形成有市场活力和社会认可度的认证评价品牌,利用市场引导作用提升我国中高端产品的可信度和社会认可度,进而促进我国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b]关键词:[/b]提升 产品质量 新模式1 前 言[b] [/b]中国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b][sup][[/sup][sup]1[/sup][sup]][/sup][/b]。这不仅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产品质量的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国策能否顺利实施。我国历届政府对产品质量都很重视,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是,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产品质量还不尽人意。尤其是在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对我国产品质量的提升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原有的工作模式明显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需要进行工作模式上的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国原有的质量管理模式,是一种保底模式。即使不考虑实际执法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只是解决了能用的问题,而不能解决使用满意度的问题。解决使用满意度的问题,正常情况下是交由市场自行转化的。但现在市场出现了问题,无法形成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科技的不断进步,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社会基本需求后,导致量的发展过度。这时本应有一个从量走向质的过程,通过质的竞争来达到社会需求平衡。但这时候出现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诚信危机问题,使得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被打断,偏离了原有的发展轨道,形成无序化竞争,破坏了应有的经济秩序。 由于诚信危机的存在,商家承诺无法取信,使得好的产品因高成本而在竞争初期处于劣势,企业无法支撑到品牌的建立,转而生产低成本产品,久而久之形成了价格战模式。而价格战往往是通过节约成本来维持利润。这种市场习惯一旦形成几乎无法改变,由于产品附加值低,利润低,导致员工收入降低,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经济的最大问题不是国民收入跟不上,而是不能形成良性循环体系,即使增发货币也会形成死循环。欧美发达国家虽然也有类似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在这方面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经济问题是错综复杂的,但消费者与生产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无疑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市场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市场本身出现了问题,市场的推动力减弱,使得国产品牌质量进一步提升遭遇困境。所以,想要真正提升国有品牌质量,我们还是要在市场引导上下功夫。利用新的互联网技术和新的解决思路,多方合力,解决因诚信危机带来的市场问题,才是质量兴国的最佳方案。2 主要内容本文创新性提出一核三区认证新模式,旨在解决我国产品质量提升初始推动力缺乏的现状。所谓一核三区,一核是指认证评价机构,三区分指技术服务平台、地方检测机构、电商平台(精品超市)。一核三区相互合作,以认证评价机构为核心,形成以检验检测认证为“连接器”的产业聚合新模式[b][sup][/sup][/b],形成有市场活力和社会认可度的认证评价品牌,利用市场引导作用提升我国中高端产品的可信度和社会认可度,进而促进我国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b]2.1参与机构:[/b]1、认证品牌持有机构。为牵头机构。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营运能力。2、技术联盟(机构)。对本行业现状和能力状况有充分了解,能够解决相关技术问题。3、地方检测机构。熟悉当地产业状况,能够跟企业保持较密切的联系,具有一定的质量常识和专业知识。[b]2.2运行流程图[/b]由地方检测机构(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在规定地域内寻找具备生产优质(特色)产品能力或潜力的企业和产品推荐给认证机构 →认证机构对产品进行技术分解,流转给技术机构进行检测和评价 → 技术联盟(技术机构)根据当时制定的联盟标准和行业经验进行检测和综合意见评价,流转给认证机构→ 认证机构综合各技术机构的技术分析,做出最终审核意见(如不接受,提供原因) 流转给电商 → 电商(超市)与企业接洽→ 按指定合同文本签署供货协议并做好信息化工作。各机构按职能分别进行质量监控。购物平台为认证品牌专用平台,电商(超市)无权自主选择供应商。平台一物一签。每个产品都贴有带二维码的认证标志,扫描二维码,可进入产品认证的后台数据库。显示内容可包含:产品和生产企业基本信息,质量综合评价,产品质量溯源(含工艺、原料检测), 关键生产场景截图或录像 ,型式试验检测报告(报告含解读),行业介绍(产品分类及优缺点介绍),购买须知,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购物平台应建立完善质量信号传递反馈机制[b][sup][/sup][/b],开展产品质量比较试验、综合评价、体验式调查3 实施纲要(1)本方案强调主动出击,要求主动寻找有质量和技术潜力的厂家。(2)方案实施的范围和规模不能太小,否则产品基数太小,不能形成影响力,最好以省以上规模为单位。对消费类产品产业发达,质量领先的大的地级市,也可以进行试点。(3)方案强调形成统一品牌。不建议过多以单一行业为单位,形成太多专业认证品牌的做法。这样不仅宣传等资源投入过于分散,而且不利于消费者认证品牌意识的形成,不利于网站人气聚集,不符合商业规律。(4)必须对准入标准进行逐年更新和准入商品淘汰制,尽管这样做的难度和初始工作量很大,但必须要这样做,否则网站就会缺少生命力,无法在市场上生存下去。(5)必须要做产品评述,不能只提供一堆数据给消费者。消费者需要的是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如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就无法在市场上生存,也就失去了方案的意义。但评述也不能脱离客观科学的依据,所以分寸的把握尤为重要。4 设计思路过去业内谈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往往是注重行业内部的相互融合。本文建议,应有部分机构尝试进行行业上下游的整合,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市场为引导,企业运作为手段,建立抓手,来解决政府推动产品高质量发展具体落实的困境。通过一个品牌的建立来帮助无数个民族品牌的树立。致力于建立一个条块结合,优势互补,技术保障和过程监督一体的新型认证评价模式。致力于建立一个有公信力的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质量信息平台。为解决当前地方质检机构出路提供新思路。5 结束语我国的特色和国情,诸多领域的改革无先例可循,需要进行大胆的探索和试水。学习是缩小差距的最佳途径,但只有创新才能超越。十九大报告指出,想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勇于创新[b][sup][[/sup][sup]1[/sup][sup]][/sup][/b]。本方案是鉴于当前国情下对我国产品质量提升转型策略的探讨。方案的实施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总体来说,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符合国家改革的大方向。目前,认证的市场认可和市场模式尚未形成,即使没有相互之间的竞争,认证机构也很难立足。所以当务之急是大家齐心协力,集中资源,合力培养市场认可度,扩大行业的社会影响力。等到认证形成社会气候,培养出消费习惯,再拆分引入竞争机制,可能更为切实可行。参考文献: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美与时代(上),2017(10):1. 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 质量与认证,2018(02):28-31+34.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 中国标准化,2017(19):26. [b] [/b]

  • 【话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新模式,到底申报变难还是变易?

    2016年2月16日,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重点专项指南,标志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启动实施。申报采用新模式:(1)新增“预申报+预评审”;(2)项目指南全创新链布局;(3)通过统一的信息系统提交给专业机构; 有了这些改变后,政府在重大专项里充当者什么角色呢?申报重大专项到底是变难还是变易了呢?详细解读请查看: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223/184630.shtml

  • “互联网+采购竞价”:开启沈阳浑南企业降本增效新模式

    2017年6月30日,由沈阳浑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支持,沈阳市浑南区科技与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SAP—Zber沈阳基地针对浑南区重点企业举办了“互联网+采购竞价”降本增效专项培训活动,旨在通过运用全球先进的采购工具和采购4.0竞价策略,帮助企业掌握“互联网+降本增效”的新路径,最终实现降低成本和提升利润的目的,沈阳市浑南区重点企业近百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此次“互联网+全球竞价”降本增效专项培训是我省首次召开的一项培训,沈阳市浑南区科技与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领导在致辞中指出“在全球经济持续放缓的局面下,传统企业的“高成本、高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继续维持。为此,辽宁省政府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计划纲要》和《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提出“眼睛向内”降低实体企业的成本。希望这种“互联网+采购竞价”降本增效的新模式能给沈阳市浑南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机遇。”  SAP-Zber沈阳基地负责人指出,中国经济传统“高增长、高成本”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持久,中国企业应该从“市场+销售端”转变“创新+采购端”的发力模式,通过“创新+采购端”的新模式和“互联网+”的新手段实现降低企业供应链总成本并实现供应链协同创新。利用SAP Ariba这一全球最大覆盖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万家企业级用户的采购商业网络,借助它在大中华区战略合作伙伴Zber本土化的服务,实现企业降本增效、协同创新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同时,SAP-Zber相关负责人详细解读了“互联网+采购竞价”一整套标准化的完善服务,及“互联网+竞价”这项服务的平台、数据、实施策略,并分享了适合竞价的行业、品类、竞价的流程以及沈阳企业成功实施采购降本的案例。根据以往“互联网+全球竞价”降本增效实践经验,可以帮助企业平均降低10%—30%的成本,提高40%的采购效率。本次“互联网+全球竞价”降本增效专项培训中,与会企业反映十分积极,对政府主管部门率先帮助企业带来切实可行的降本增效培训机会表示感谢,对Zber平台带来通过全球先进的采购工具和采购4.0竞价策略帮助当地企业降本增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以及参与的意愿。期待越来越多的沈阳企业利用“互联网+全球采购”新模式,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库存、轻资产运营、协同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 【转帖】云南探索农村宴席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近年来,云南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把规范农村宴席食品安全监管作为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个重要任务来抓,探索了新路,取得了实效,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有效控制了农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孙学明介绍了具体措施。  一是把推进农村宴席管理列入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各单位明确责任,抓好落实。目前已落实到行政村,有些较大的自然村,也已经有专人在负责这项工作。  二是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农村宴席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确立了预防为主、典型引路、分类指导、逐步规范的监管模式。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站、协管员和信息员作用,建立了政府负总责,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各个部门协调配合,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协管站、协管员和信息员具体落实,全社会广泛支持参与的农村宴席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三是细化工作措施,建立了相关制度。具体包括农村宴席申报备案制度,农村宴席食品安全责任承诺制度,农村宴席厨师培训制度,农村宴席督察指导制度,农村宴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预警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使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了内容,解决了抓什么和怎么抓的问题。

  • 【分享】广州市质监局积极探索电子计价秤管理新模式

    为加强电子计价秤管理,防止利用计价秤作弊,推动市场诚信经营,深入开展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行动,广州市质监局积极探索电子计价秤“生产+使用”管理新模式,推行由生产企业生产特制型号的电子计价秤(键盘上仅留“去皮/置零”键),市场主办方统一配秤的做法。特制型号电子计价秤生产前经广东省计量院进行了确认,能较好地防止人为利用键盘进行计量作弊。目前,广东部分地区电子计价秤市场比较混乱,一些旧的电子计价秤从面板直接可以修改显示数值,改装电子计价秤或加装作弊装置进行作弊现象时有发现。广州市质监局推行“生产+使用”管理模式,提高了电子计价秤防作弊能力,减少中间环节,将有效遏制利用电子计价秤作弊行为。目前,广州市质监局正组织广州黄沙水产交易市场进行试点,达到预期效果后,将在全市推广。

  • 基于云计算的企业应运软件管理的新模式

    软件即服务英文是Software-as-a-service的意译。国外称为SaaS,国内通常叫做软件运营服务模式,简称为软营模式。软营模式(Saas)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成熟,而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一种完全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它与“on-demand software”(按需软件),the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应用服务提供商),hosted software(托管软件)所具有相似的含义。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用户不用再购买软件,而改用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且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服务提供商会全权管理和维护软件,软件厂商在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提供软件的离线操作和本地数据存储,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购的软件和服务。对于许多小型企业来说,SaaS是采用先进技术的最好途径,它消除了企业购买、构建和维护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需要。 在这种模式下,客户不再象传统模式那样花费大量投资用于硬件、软件、人员,而只需要支出一定的租赁服务费用,通过互联网便可以享受到相应的硬件、软件和维护服务,享有软件使用权和不断升级,这是网络应用最具效益的营运模式。软营SaaS的特征:  软营SaaS模式与传统的销售软件永久许可证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她是未来管理软件的发展趋势,相比较传统服务方式而言SaaS具有很多独特的特征: 减少投资:  SaaS不仅减少了或取消了传统的软件授权费用,而且厂商将应用软件部署在统一的服务器上,免除了最终用户的服务器硬件、网络安全设备和软件升级维护的支出,客户不需要除了个人电脑和互联网连接之外的其它IT投资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所需要软件和服务。此外,大量的新技术,如Web Service,提供了更简单、更灵活、更实用的SaaS。 按需订购:  另外,SaaS软件运营商通常是按照客户所租用的软件模块来进行收费的,因此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按需订购软件应用服务,而且SaaS的供应商会负责系统的部署、升级和维护。而传统管理软件通常是买家需要一次支付一笔可观的费用才能正式启动。 前景美好:  SaaS将会有很大的发展。Think战略调研机构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一的人有打算要在2006年使用SaaS。既然得到了这么多人的接受,SaaS已成为软件产业的一个重要力量。只要SaaS的品质和可信度能继续得到证实,它的魅力就不会消退。 适用广泛:  SaaS不仅适用于中小型企业,所有规模的企业都会从SaaS中获利。新一代的SaaS能够使用户在小范围的实施中测试应用程序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SaaS不仅适用于CRM,而且正在慢慢的用于处理几乎每个管理软件的需求。软营模式(SaaS)的客户价值概述:  SaaS软件运营商为中小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软件租赁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服务提供商通过有效的技术措施,可以保证每家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企业采用SaaS服务模式在效果上与企业自建信息系统基本没有区别,但节省了大量用于购买

  • 【原创】从后台走向前台---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传统的人事管理把精力放在员工的考勤、档案、合同管理等事务性的工作上,被定位为后勤服务部门。到了90年代,随着企业基础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在管理中,人作为一项资源,而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人们所强调的“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在这一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确立。 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无疑有了重大的飞跃。而21世纪,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它必须是动态的,而且是前瞻性的,是指导实践工作的。只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新的定位,从后台走到前台,才能真正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整个企业管理的轴心。 后台式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注重于招聘、员工合同管理、考勤、绩效评估、薪金制度、调动、培训等与公司内部员工有关的事项,却忽略了与顾客的联系,没有关注顾客需求和市场的变化。 这种后台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一个内部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和支持,而对公司所经营的业务缺乏深入了解的机会,缺乏对整个公司走向的洞察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所采用的管理方式也只能是事后的一些修补措施,而真正的人力资源规划也成为一种想像,根本无法有效地实行。这种滞后于实践的管理模式,也注定了人力资源部门无法成为一个企业的轴心部门,从而难免成为一个无法与业务部门并列的、具有相等地位的部门。只有在业务部门提出需求以后,才能采取一些设法满足业务部门需求的静态的行动,是一种被动式的反应(reactive),它对业务部门的真实需求缺乏深入的分析,更无法指导实践。 外部环境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新需求 Internet的出现,信息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使地球变得更小,更像一个信息化的村庄。在信息时代,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面临各种新的挑战。唯有变化才是Internet时代唯一不变的。动态的变化的时代必然需要有与之相应的前瞻性的动态企业管理模式。 这种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已经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基础管理。90年代的企业中业务流程重组、组织扁平化越来越被认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虚拟组织、知识管理等成为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日常事务。走动式管理(walk-around management)、开卷式管理(open-book management)等各种新的管理模式不断出现。面对企业基础管理的模式的革命性变革,而建立在基础管理模式平台之上的人力资源管理却缺乏革命性变革的动力和行动,这显然无法适应Internet时代对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尤其在IT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更是非常明显:从业人员普遍具有年轻化,流动性大,知识更新快,独立性、团队性、知识性强等特点,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的解决方案 前台式:人力资源管理在Internet时代必须从后台移到前台,对客户、业务和市场有必要的深入接触和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把握整个公司走向的洞察力和对整个行业走势的前瞻性预测。 动态式:唯有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现象是信息时代的特征。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也必须是动态的,变化着的,并且是实时的。从事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员,也可以是经过岗位调换的,有其它部门工作经历的人员。其办公也可以是流动的,而不一定静止地固定在办公室。 轴心式:在整个公司中,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部门相比应处于中心的地位,象一个机器中的轴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它应该是每个部门经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已有不少大中型企业在组织结构中设立副总裁级的人力资源总监职务(CHO,Chief HR Officer),并在其它部门建立人力资源岗位。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前台式、动态式和轴心式的人力资源战略,应成为三种不同层次上的战略:企业、跨部门及部门。 企业层次上:在企业层次上的人力资源管理需“一把手”的亲自参与。尤其对于人力资源规划与人力资源开发,公司的利益能与员工分享,直接回答“Whats In It For Me”。企业必须注重和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帮助员工作职业生涯规划。高薪招聘最优秀的人,并倡导活力、互动的、灵感激发式的企业文化。 跨部门层次上:建立革命性的制度如:岗位调换制,跨部门团队建设,内部客户制等。 部门层次上,又分为两种情况: 1.人力资源部:作为轴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提升整个公司管理水平的关键。人力资源部门要担任“导师”的角色。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要做人力资源专家、培训导师。人力资源部门不但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岗位调换和培训,帮助非市场部门的员工了解客户、市场的走向;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部作为人力资源规划、招聘政策、培训计划、薪金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只有对企业、市场和行业发展的全局性的把握,才能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各项功能。 因此人力资源部不应该仅仅埋头于内部事务,而应该了解业务和市场。并从外部来确立对人力资源部门的业绩评估标准,也就是让其他部门、顾客来评估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并挖掘对人力资源部门的未表明的期望。而且把公司的外部顾客也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他们同样是企业技术、产品创新的资源。 2.其他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是每个部门经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但在IT行业,许多部门经理是由业务人员提拔的,对于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没有经验,甚至没有必要的认识。对于新提拔的经理,人力资源部应给予培训,并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经理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其评估下属员工业绩的能力。部门经理应该主动与人力资源部门沟通,共同实现管理的目标,而不仅仅在需要招人或辞退员工时,才想到人力资源部。 企业要真正有效地运行,必须使人(people)、流程(process)、技术(technology)这三者有最佳、最合理的组合,并使整个企业的经营从技术驱动(technology-driven),变为业务驱动(business-driven)。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只有建立在人、流程和技术这三者有最佳的组合及商务驱动的企业基础管理平台之上,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科技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是建立在企业基础管理的平台之上的,而企业基础管理则随其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嗅觉不灵敏,人力资源管理必然滞后于企业基础管理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因此,有必要大力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从后台走向前台,从静态管理转到动态管理,从滞后于实践进到前瞻于实践。只有这样,人力资源管理才能真正成为整个企业管理的轴心,并真正实现“科技以人为本”。同时,应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为其他每个部门工作的一部分。进行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需要对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真正的认识,并充分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性、全局性和长期性。

  • “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挂牌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8月10日电 全国首家以食品安全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协同创新中心——“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今天在南京农业大学挂牌成立。  由全国食品领域研究实力较强的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三所高校共同组建的这所协同创新中心将与中粮集团、茅台酒业、雨润集团、光明乳业等九家大型企业合作,合力打造食用油、肉品、乳制品、酒类等四个产业平台,并开展基础性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以解决包括食品安全问题在内的行业内突出问题。  “2011协同创新中心”源自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旨在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的战略融合,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是不是意味着我国食品市场安全监管会有更大的改革呢?有害食品是不是会得到更大的遏制或者坚决排除呢?

  • 【版主必读】版主工资新模式及显示规则

    【版主必读】版主工资新模式及显示规则

    [size=4][center]版主工资调整方案(2009年3月试行)[/center][/size]旧的版主考核和工资模式:[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3/200903091526_137492_1622715_3.jpg[/img]新的版主考核和工资模式:[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4/201004091549_210814_1622715_3.jpg[/img]当N200,超过200以上部分的按0.8的系数计算===================================================================================================================[b]说明:[/b]1)考评分=1.2*月版面主题帖+0.8月版面回帖+0.3月版面版务积分2)技术版面:当版主的考评分没有达到指定的要求的时候,有个基本分(M),那么月工资的积分按"基本分+考评分"之和声望按0.3考评分来计算4)技术版面:当版主达到考评分后,所得的积分会随考评分的增加而增加,但声望不再变化5)技术版面:当考评分超过200的时候,超过部分按0.8的系数来计算6)以上各项得分均取整数7)非技术版面的工资与之前的有所下降,见上表===================================================================================================================[color=#dc143c][b]例子:[/b][/color]譬如一个技术版面的版主一个月发15个回帖,4个主题帖子,45个版务,那么他这个月所得的考评分为:15*0.8+4*1.2+45*0.3=30.3(取整)由于其考评分合格,所以这个月的工资按(100+1.5N)积分+20声望发放,即:100+1.5*30=145积分\20声望假如一个版主的月考评分为242分,那么他这个月的工资为:100+1.5*200+0.8*(242-200)=433(取整)积分\20声望~===================================================================================================================另外说明:版主的工资以后会是我们手动发放的,每月的3日发放~对于版主的考评分很高的,我们会审核其真实情况,但我们会充分相信版主~其实现在的考评分就是将以前的帖子要求和版务综合在一起的~只要一个月发20-30个帖子加上30-40的版务,基本上达到要求的~对于责任版主和版主达到考评后,所获得的积分比以前少,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b][size=4][center]管理考核显示规则:[/center][/size][/b]1.按个人查看,能查看到个人的总版务、总发帖数等情况2.按版(区)面查看,能查看到个人所任版(区)面的版务数、发帖数3.按管理版(区)面查看,能看到版(区)面的上月总发帖数、总参与人数[i]2009年3月9日论坛管理部[/i]

  • 【讨论】2009年版主工资新模式(讨论稿)

    【讨论】2009年版主工资新模式(讨论稿)

    希望2位巡视针对此模式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便我们来修正~2位尽量多提意见~[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2/200902101356_132164_1622715_3.jpg[/img]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2/200902101357_132165_1622715_3.jpg[/img][color=red]考评分(N)=1.2*月版面主题帖+0.8月版面回帖+0.3月版面版务积分[/color]以上合格是考评分都小于等于60时(主管是等于60个考评分)的工资发放模式以下是当考评分N大于60分的时候版主工资中的积分发放模式,声望按合格的时候发放当100≥N≥60,工资按60*6+(N-60)*3公式发放当200≥N100,工资按60*6+3*40+(N-100)*1.2公式发放当N200, 工资按60*6+3*40+100*1.2+0.3(N-200)公式发放

  • 广州垃圾分类新模式是否可行?

    此次广州市主要推行的垃圾分类模式包括“垃圾不落地”的收运模式、厨余垃圾“专袋投放”、生活垃圾“按袋计量收费”和餐厨垃圾“集中处理”4种模式。根据广州市城管委的介绍,“垃圾不落地”是台北等城市使用的一种垃圾分类模式:街道内不摆设垃圾桶,在每天早上7~8点和晚上7~8点两个时间段里,环卫工沿街收集垃圾,居民只可在这两个时段把垃圾带到楼下,由环卫工亲自来收。此外,居民生活垃圾严禁扔到公共废物箱。若错过了晚上的投放时间,次日早上还有机会再投。若再错过,还可前往社区居民广场的垃圾收集点投放。  生活垃圾按袋计量收费则是居民以前每户每月交的15元垃圾处理费不变,但倒垃圾须购买政府制作、在指定地点发售的专用垃圾袋盛装,再交垃圾车收运,产生多少垃圾付多少钱,垃圾越少,缴费就越少。据悉,每月每户免费配置60个专用垃圾袋,额外的则要为每个专用垃圾袋支付0.5元,专用垃圾袋也将贴有具有防伪标志的标签,同时还将在袋上标明区、街道、社区以及房子编号,以编号对应每户家庭。如果发现有居民没有做好分类的,执法人员可根据这一编号追查到扔放垃圾源头的居民个人。广州市城管委总工程师鲍伦军便是,此举目的是希望以经济手段约束居民减少垃圾制造量。垃圾袋用少了的居民会获得减免垃圾费奖励,居民用多少垃圾就付多少钱,垃圾越少,缴费就越少。对此模式,市民提出的问题很多:1. 垃圾对应每户家庭,岂不把个人信息都泄露了,被不法分子有机可乘?2. 每户才60个垃圾袋,还要分成四类垃圾,如何够用?3. 如果放满再扔,厨余垃圾在炎热天会变质和有异味,影响卫生和健康。4. 专用垃圾袋质量太差,没提手且薄,定价0.5元一个是否合理?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如果在您小区实行,要怎么做呢?

  • 湖南:2024年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

    [color=#000000]3月25日,2024年湖南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长沙举行。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志坚在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湖南将[b]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建设湘江科学城、“4+4科创工程”、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五大标志性工程为总揽,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b][/color][color=#000000]2023年,在湖南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下,科技系统重点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积极实施科技“五大标志性工程”和“4+4科创工程”,全省[b]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4.2%[/b],[/color][color=#000000][b]突破1100亿元,[/b][/color][color=#000000][b]研发投入强度达2.41%[/b][/color][color=#000000],排名由全国第12位跃居第9位。[b]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增长70%,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近4000亿元,增长50%。[/b][/color][color=#000000]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湖南科技系统主要目标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b]增长12%以上[/b],突破关键核心技术[/color][color=#000000][b]100项以上[/b][/color][color=#00000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color][color=#000000][b]增长10%左右[/b][/color][color=#000000],净增高新技术企业[/color][color=#000000][b]超1000家[/b][/color][color=#000000],在湘高校经认定登记技术合同在本省转化占比[/color][color=#000000][b]50%以上[/b][/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湖南将重点抓好宏观统筹联动、推进“五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培育一流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实施重大科研攻关任务等九方面工作。在成果转化、新型研发机构培育、科技金融等方面强化机制创新和试点示范,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color][color=#000000]今年,湖南还将展开一批探索和试点等新动作:探索支持“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开展基础研究,启动新建首批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创新平台;绘制“4×4”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图谱,强力支撑重点产业倍增计划;出台《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推动高校与高新区共建大学科技园;开展企业库扩容试点,探索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试点;设立企业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建立战略研究院,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探索长沙研发、本地中试产业化的协同创新模式;支持国家创新型县(市)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创新经验。[/color][来源:中国经济网][align=right][/align]

  • "送出去 请进来"人才模式 助力宁夏质量提升工作

    宁夏质监局计量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宁夏计质院)始终将人员能力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与中国计量大学签订了科研与培训基地合作协议,形成了院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输送院各领域专业人员到中国计量大学开展能力提升,同时接收该校各级各专业学生到院进行实习培训。通过输入、输出两条通道,积极打造计量质量人才“孵化”基地。  输入,加强自身“造血”功能。今年以来,宁夏计质院按照人才发展规划,继续加大“送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输入模式。先后组织两批次34人,赴中国计量大学进行提升学习,重点学习了标准的重构、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意见解读、公共危机与媒体沟通应对、质量强国建设、工作程序规范、“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等内容,通过深度解读和现场教学的方式,着重培养不同层面人员的能力素质,着力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优、业务精”的人才队伍,更好地助力质量提升工作。8月16日,通过区局邀请中国计量大学校长宋明顺作了“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讲座,详细阐述了标准对于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促使全院职工深耕质量强区意识,细作质量提升工作。  输出,夯实人才储备基础。在输入知识,提升人才能力的同时,宁夏计质院充分发挥计量质量检验检测专业技术平台的优势,为中国计量大学提供学生实习基地。今年以来,先后接待两批次44名实习大学生,分别进行了为期30天和40天的实习培训。宁夏计质院开辟实习大学生绿色通道,改造学生生活、学习区域,召开实习大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实习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和学习对接。通过前期实习意愿征集,将各专业实习大学生分配至匹配科室进行跟岗学习,采取“师带徒”的形式,让各实习大学生熟悉质量检测、计量检定、标准规程、现场实验、现场检定等基本工作流程,通过实操演练,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向实践经验的转化,通过专业知识输出,强化人才培养能力,夯实人才储备基础。

  • 关于同意实施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厅(局)、发展改革委: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落实《“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和《推行清洁生产近期工作要点》,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关于推荐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的通知》(环办科财函〔2022〕178号),对各地推荐的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进行了审核。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同意《顺义区汽车制造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等56个项目(名单见附件)开展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工作,期限为2022年12月—2023年12月。  二、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要求。各试点实施单位应依据清洁生产审核总体思路,不限于传统清洁生产审核的程序,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工作。通过科学诊断分析、合理确定审核方式方法和技术路线,压缩评估验收时间、提高审核效率、节省审核费用,扩大清洁生产审核覆盖范围、受益行业和企业数量,强化清洁生产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减污降碳和产业升级改造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试点工作组织指导。各省级生态环境、发展改革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完善工作机制,定期调度试点工作进展,对试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偏,对出现的困难加大协调指导力度,推进试点工作顺利实施;研究试点保障机制和激励措施,提升试点地区各机构及企业的主动性、参与性和配合度,确保试点工作高质量完成。  四、注重试点工作绩效。各试点单位应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全过程绩效管理,确保资金投入与审核绩效协调统一。试点过程中,除考核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绩效外,还应关注审核创新工作的投入产出比,尤其是在节约人力财力投入、节省时间、减轻企业负担、与相关环境管理制度衔接等方面的优势。  五、加快试点成果总结。各省级生态环境、发展改革部门应会同试点实施单位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边完善”的原则,及时总结试点成果,形成具有一定普适性、可复制、易推广的清洁生产审核创新模式。各试点实施单位应于2023年12月31日前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总结、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及其他创新工作成果报经省级生态环境和发展改革部门审核后,报送至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试点工作结束后,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对试点项目成果开展评估,对创新性强、试点效果好、示范效应显著的成果进行宣传推广。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一)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刘元生、陈胜  (010)65645390、65645385  邮箱:liu.yuansheng@mee.gov.cn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牛菁菁、蒋靖浩  (010)68505630、68505595  附件:[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212/W020221221655981086175.pdf]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名单[/url][align=right]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align][align=right]发展改革委办公厅[/align][align=right]  2022年12月13日[/align]  (此件社会公开)

  • 【版主工资调整方案】版主工资新模式及显示规则

    【版主工资调整方案】版主工资新模式及显示规则

    [size=4][center]版主工资调整方案(2009年3月执行)[/center][/size]旧的版主考核和工资模式:[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1_625691_1622715_3.jpg[/img]新的版主考核和工资模式: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0939155348_01_1622715_3.jpg[/img]当N200,超过200以上部分的按0.8的系数计算===================================================================================================================[b]说明:[/b]1)考评分=1.2*月版面主题帖+0.8月版面回帖+0.3月版面版务积分2)技术版面:当版主的考评分没有达到指定的要求的时候,有个基本分(M),那么月工资的积分按"基本分+考评分"之和声望按0.3考评分来计算4)技术版面:当版主达到考评分后,所得的积分会随考评分的增加而增加,但声望不再变化5)技术版面:当考评分超过200的时候,超过部分按0.8的系数来计算6)以上各项得分均取整数7)非技术版面的工资与之前的有所下降,见上表===================================================================================================================[color=#DC143C][b]例子:[/b][/color]譬如一个技术版面的版主一个月发15个回帖,4个主题帖子,45个版务,那么他这个月所得的考评分为:15*0.8+4*1.2+45*0.3=30.3(取整)由于其考评分合格,所以这个月的工资按(100+1.5N)积分+20声望发放,即:100+1.5*30=145积分\20声望假如一个版主的月考评分为242分,那么他这个月的工资为:100+1.5*200+0.8*(242-200)=433(取整)积分\20声望~===================================================================================================================另外说明:版主的工资以后会是我们手动发放的,每月的3日发放~对于版主的考评分很高的,我们会审核其真实情况,但我们会充分相信版主~其实现在的考评分就是将以前的帖子要求和版务综合在一起的~只要一个月发20-30个帖子加上30-40的版务,基本上达到要求的~对于责任版主和版主达到考评后,所获得的积分比以前少,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b][size=4][center]管理考核显示规则:[/center][/size][/b]版主考核页面: http://bbs.instrument.com.cn/kaoping/1.按个人查看,能查看到个人的总版务、总发帖数等情况2.按版(区)面查看,能查看到个人所任版(区)面的版务数、发帖数3.按管理版(区)面查看,能看到版(区)面的上月总发帖数、总参与人数[i]2009年3月9日论坛管理部[/i]

  • 【分享】品质管理之:多建“管理工程”,少套“管理模式”

    之所以提出多一些“管理工程”,少一些“管理模式”,其主要原因有五点: 一、“工程”一般是泛指将人力、物质、环境、工法、资金等资源或要素通过科学的方法转化为实体的项目,说到“工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将有一个实体存在,而且在其建成后,还有一系列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主要是从“质量、工期、成本”等方面对其建设效果进行评价;一个合格的工程建成使用或投产后,使用中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工程的使用和运转中,有些结构实体或部位会受到磨损,因此就需要修补、维护;还有,随着技术的进步,每一个“工业性工程”都会有后续的“技改”的任务和要求,工程的技改是任何一个工程不可回避的问题,所以工程从建设开始就是一个动态的项目。 二、有效的“管理”实际上也类似一个“工业工程”项目的建设,它也是由人力、物料、工具、资金、环境等因素组合而成的,它也是包含“质量、成本、工期”等意识的,它也是可以通过分析它为企业经营活动带来什么样的收益、多大的收益而对管理质量进行评价的;同时,管理是必定具有过程性、渐进性的,也正因为具有过程性、渐进性,它必然也有动态性。作为一个企业管理体系的设计师或创建企业管理特征的决策者来讲:除了要处在企业管理范围内看企业的管理,更重要的还应该是站在比企业管理更高的层次、境界来设计管理体系或指导企业管理特征的形成。 三、前一段时期,各种名目繁多的“管理模式”曾经吸引不少企业盲目跟风,但实际的效果却是企业没有收到期望的效果和作用,往日的“建模”咨询生意热闹景象也已烟花云散,以“建模”为主要内容的咨询市场也“缄默”了几分,难道是以前受训的企业都开始、正在运用这些所谓的“管理模式”了,非也,恰恰相反,“建模咨询”市场已开始萎缩,一些提供“管理模式”编制服务的管理咨询公司开始走下坡路,而且是路也越走越窄。 四、一般来讲,“管理模式”的首要特性是“模子”,然后才是建立在“模子”之中的“程式、方式”等,这种“模子”一旦建立起来,就要将很多规范性、程序性的以及许多难以通过规范性的工具和手段控制性的因素放在统一的“模子”、“程式”等的范围或环境里思考、运作。在目前信息时代社会里,企业环境内外既有规范性、程序性的一成不变的因素,同时也具有大量不可预测、变化的因素,如果把相对时期内固定的“模式”去“套管”发展中企业里的各种因素,势必的结果将会是:或者是套不上,原有的管理思路乱了,可用的方法没了,新编制的“管理模式”又发挥不了作用;或者套上了,但与企业的行业、产业特性、企业管理系统、员工观念、思想等因素不和谐、不适应,这些因素受到一定的压抑、阻碍、扭曲;一般来讲,“管理模式”给企业带来的“松懈”情况较少见,因为提供编制“管理模式”服务的管理、咨询人员常以“全、多、深、高”的思路来进行“管理模式”的编制。 五、“管理模式”一词是相对静态的,在许多企业请建模咨询师编制的“管理模式”中,其大量的内容也是相对固定的、框框性的概念或程式,缺乏发展、创新的空间或“活口”、“接口”,据笔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国内一家特别知名的广告公司的《员工行为规范》与广州一家的摩托车制造企业的《员工行为规范》相比较,除了总经理的签名不同,企业的名称不同,其内容几乎一模一样,连经理的致词都是一样的,这种《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在不同的企业身上套来套去,能说其模式有适应性吗?这种管理模式在相对静态的、特定环境内可能有其发挥作用的时期和存在的土壤;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企业的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战略创新又是永恒的,显然这类“管理模式”是很难也不可能适应处在动态发展、时刻创新的企业里了。 基于上述对“管理”与“工程”类通性的认识,以及对“管理模式”及其编制中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企业一旦发现企业存在管理的问题,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请管理咨询公司来建设管理模式,而是需要想到如何在规范性和创新性实施管理方面下功夫,当自己在无能为力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方法时,或如果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建设和规范、完善已有的管理工程,时效太差时,这时候再应该想到寻求真正的管理专家和咨询师来指导建设,而且这类专家最好是懂得把创建、规范、完善企业管理体系作为“管理工程”建设的、或者是能对以前的“管理工程”进行技术改造的管理专家或咨询师。

  • 生态环境部关于同意实施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的通知

    [b]关于同意实施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的通知[/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厅(局)、发展改革委: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关于推荐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的通知》(环办科财函〔2023〕79号),对各地推荐的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进行了审核。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同意《京津冀区域清洁生产协同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等38个项目(名单见附件)开展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工作,期限为2023年8月—2024年8月。  二、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要求。各试点项目实施单位应依据清洁生产审核总体思路,不限于传统清洁生产审核的程序,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工作。通过科学诊断分析、合理确定审核方式方法和技术路线,压缩评估验收时间、提高审核效率、节省审核费用,扩大清洁生产审核覆盖范围、受益行业和企业数量,强化清洁生产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减污降碳和产业升级改造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试点工作组织指导。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发展改革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完善工作机制,定期调度试点工作进展,对试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偏,对出现的困难加大协调指导力度,推进试点工作顺利实施;研究试点保障机制和激励措施,提升试点地区各机构及企业的主动性、参与性和配合度,确保试点工作高质量完成。  四、注重试点工作绩效。各试点项目实施单位应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全过程绩效管理,确保资金投入与审核绩效协调统一。试点过程中,除考核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绩效外,还应关注审核创新工作的投入产出比,尤其是在节约人力财力投入、节省时间、减轻企业负担、与相关环境管理制度衔接等方面的优势。  五、加快试点成果总结。各省级生态环境、发展改革部门应会同试点实施单位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边完善”的原则,及时总结试点成果,形成具有一定普适性、可复制、易推广的清洁生产审核创新模式。各试点项目实施单位应于2024年8月31日前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总结、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及其他创新工作成果报经省级生态环境和发展改革部门审核后,报送至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试点工作结束后,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对试点项目成果开展评估,对创新性强、试点效果好、示范效应显著的成果进行宣传推广。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一)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 刘元生、陈胜  电话:(010)65645390、65645385  邮箱:liu.yuansheng@mee.gov.cn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 牛菁菁、蒋靖浩  电话:(010)68505630、68505595  附件:[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08/W020230804358409668891.pdf]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名单[/url][align=right]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align][align=right]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align][align=right]  2023年7月31日[/align]  (此件社会公开)

  • 生态环境部科财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主要负责同志就《关于同意实施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的通知》答记者问

    日前,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url=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212/t20221221_1008421.html]《关于同意实施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的通知》[/url](环办科财函[2022]476号,以下简称《通知》),启动了56个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主要负责同志就试点工作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等回答记者提问。  [b][color=#0000ff]问: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color]  [color=#0000ff]答:[/color][/b]清洁生产审核是推动清洁生产最主要的方式和重要抓手。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是两部委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通过模式和路径创新,优化传统审核模式的审核流程、技术方法、评价规则等,有效提升清洁生产审核效能,减轻企业负担,发挥制度效力,增强全社会推行清洁生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一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有效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充分发挥审核的系统性作用,从行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等层面开展整体性审核,强调源头与过程防控,充分挖掘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潜力,加快先进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应用推广,开展清洁生产改造,充分发挥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发展。二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引导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依法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评价认证。《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依法在“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明确要求,选取重点行业或园区等开展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整体提升行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清洁生产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三是推动清洁生产审核制度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随着我国工业园区化、集约化、产业链式发展和生态环境区域化、流域化治理理念的不断深化,传统清洁生产审核模式难以对区域、园区等空间尺度的生产全链条进行评估,无法提出整体的清洁生产优化方案,不能充分发挥清洁生产审核效能。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是顺应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完善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切实提升清洁生产审核效能的重要探索。  [b][color=#0000ff]问:我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施进展和成效如何?[/color][/b]  [color=#0000ff][b]答:[/b][/color]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作,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和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基础能力建设,拓展工作广度,在促进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清洁生产政策法规和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了《清洁生产审核办法》《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指南》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组织制修订了51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35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地方也发布了大量清洁生产相关条例和规章。二是清洁生产能力建设稳步提升。“十三五”以来,我国建立12个省级、19个地市级和15个行业清洁生产中心,培育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超过1500家,累计培训清洁生产审核人员5万余人。三是清洁生产审核广度持续拓展。“十三五” 以来,全国共有4万余家企业开展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清洁生产改造资金投入达2700多亿元,提出清洁生产方案超过61万个。四是减污降碳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以来,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削减废水约51.6亿吨、化学需氧量约37.0万吨、氨氮产生量约5.1万吨,削减二氧化硫约68.8万吨、氮氧化物约56.7万吨,通过节约电力、煤炭、天然气等的使用,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3.7亿吨。  [color=#0000ff][b]问:我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b][/color]  [color=#0000ff][b]答:[/b][/color]在新发展理念背景下,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发展,传统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问题不断显现。一是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工业企业成数量级增长,清洁生产工作强度不断增大,同类型企业单个审核人力财力重复投入,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走过场、形式化现象,同时还存在审核周期长、程序复杂、不分行业“一刀切”等问题。二是传统清洁生产审核以单一企业为审核对象,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快速有效提升行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整体清洁生产水平的现实需要,无法有效支撑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减污降碳和产业升级改造。三是清洁生产审核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碳排放报告与核查等环境管理制度衔接不够,未有效发挥清洁生产在促进多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治理、提升生态环境治理和监管效能方面的作用。  [color=#0000ff][b]问:本次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可从哪些方面探索创新?预期成果有哪些?[/b][/color]  [color=#0000ff][b]答:[/b][/color]本次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可从四个方面探索创新。一是组织方式创新。从针对单一企业开展审核变为由地方政府、工业园区、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组织方式,试点工作可以基于特定区域内相同行业、相同特征污染物等,将企业统一组织起来,从而形成系统化、规模化、快速化的新型审核模式。二是方法体系创新。在充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审核“7个阶段、35个步骤”的固有流程,在程序、步骤、方法和工具等方面大胆创新,继承发展,求真务实,为试点工作提出新思路、新方法。三是标准规范创新。通过试点工作探索一系列适用于园区、行业、产业集群的审核指南、标准规范、指标体系等,形成指导性文件推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四是管理制度创新。探索清洁生产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碳排放报告与核查等其他环境管理制度衔接的机制和路径,形成有效的制度合力。  对于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整体审核创新试点,预期通过开展重点行业生产工艺全过程诊断,梳理行业关键共性问题,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清洁生产方案,加大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力度,加强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引导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探索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模式,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实施绩效分级管理,有效提升行业整体清洁生产水平。  对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清洁生产整体审核创新试点,以整个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作为整体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预期通过集中人力、物力针对重点生产环节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补齐工业园区清洁生产短板,提高资源能源高效循环利用,推动优势互补,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和发展效率效益。  [color=#0000ff][b]问: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实施中应注意哪些方面?[/b][/color]  [color=#0000ff][b]答:[/b][/color]各试点实施单位应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清洁生产审核模式创新要求,依据清洁生产审核理念,不限于传统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创新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模式、实施方式、技术方法、规范标准等。及时总结试点成果,探索形成具有一定普适性、易推广的清洁生产审核创新模式。同时,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保障资金投入与审核绩效协调统一。除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绩效外,还应考察审核创新工作的投入产出比,尤其是在节约人力财力投入、节省时间、减轻企业负担、与相关环境管理制度衔接等方面的优势。  [color=#0000ff][b]问:近期两部委将开展哪些工作推动清洁生产审核创新?[/b][/color]  [b][color=#0000ff]答:[/color][/b]一是开展技术帮扶指导。建立清洁生产技术帮扶组,定期对创新试点项目进行实地跟踪和技术帮扶指导,适时组织相关技术培训和交流研讨,总结推广试点成果。二是征集第二批试点项目。在第一批试点项目基础上,主要针对尚未覆盖的重点行业、园区类型以及重点区域流域协同审核等方面征集第二批试点项目,力争实现全行业、全领域、多层次覆盖。三是探索激励措施。针对试点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代表性问题,可以在各级生态环境资金、污染减排专项资金、清洁生产改造资金中予以支持。

  • 生态环境部科财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主要负责同志就《关于同意实施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的通知》答记者问

    日前,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url=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212/t20221221_1008421.html]《关于同意实施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的通知》[/url](环办科财函[2022]476号,以下简称《通知》),启动了56个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主要负责同志就试点工作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等回答记者提问。  [b][color=#0000ff]问: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color]  [color=#0000ff]答:[/color][/b]清洁生产审核是推动清洁生产最主要的方式和重要抓手。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是两部委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通过模式和路径创新,优化传统审核模式的审核流程、技术方法、评价规则等,有效提升清洁生产审核效能,减轻企业负担,发挥制度效力,增强全社会推行清洁生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一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有效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充分发挥审核的系统性作用,从行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等层面开展整体性审核,强调源头与过程防控,充分挖掘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潜力,加快先进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应用推广,开展清洁生产改造,充分发挥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发展。二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引导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依法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评价认证。《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依法在“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明确要求,选取重点行业或园区等开展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整体提升行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清洁生产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三是推动清洁生产审核制度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随着我国工业园区化、集约化、产业链式发展和生态环境区域化、流域化治理理念的不断深化,传统清洁生产审核模式难以对区域、园区等空间尺度的生产全链条进行评估,无法提出整体的清洁生产优化方案,不能充分发挥清洁生产审核效能。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是顺应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完善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切实提升清洁生产审核效能的重要探索。  [b][color=#0000ff]问:我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施进展和成效如何?[/color][/b]  [color=#0000ff][b]答:[/b][/color]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作,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和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基础能力建设,拓展工作广度,在促进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清洁生产政策法规和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了《清洁生产审核办法》《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指南》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组织制修订了51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35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地方也发布了大量清洁生产相关条例和规章。二是清洁生产能力建设稳步提升。“十三五”以来,我国建立12个省级、19个地市级和15个行业清洁生产中心,培育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超过1500家,累计培训清洁生产审核人员5万余人。三是清洁生产审核广度持续拓展。“十三五” 以来,全国共有4万余家企业开展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清洁生产改造资金投入达2700多亿元,提出清洁生产方案超过61万个。四是减污降碳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以来,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削减废水约51.6亿吨、化学需氧量约37.0万吨、氨氮产生量约5.1万吨,削减二氧化硫约68.8万吨、氮氧化物约56.7万吨,通过节约电力、煤炭、天然气等的使用,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3.7亿吨。  [color=#0000ff][b]问:我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b][/color]  [color=#0000ff][b]答:[/b][/color]在新发展理念背景下,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发展,传统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问题不断显现。一是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工业企业成数量级增长,清洁生产工作强度不断增大,同类型企业单个审核人力财力重复投入,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走过场、形式化现象,同时还存在审核周期长、程序复杂、不分行业“一刀切”等问题。二是传统清洁生产审核以单一企业为审核对象,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快速有效提升行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整体清洁生产水平的现实需要,无法有效支撑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减污降碳和产业升级改造。三是清洁生产审核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碳排放报告与核查等环境管理制度衔接不够,未有效发挥清洁生产在促进多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治理、提升生态环境治理和监管效能方面的作用。  [color=#0000ff][b]问:本次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可从哪些方面探索创新?预期成果有哪些?[/b][/color]  [color=#0000ff][b]答:[/b][/color]本次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可从四个方面探索创新。一是组织方式创新。从针对单一企业开展审核变为由地方政府、工业园区、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组织方式,试点工作可以基于特定区域内相同行业、相同特征污染物等,将企业统一组织起来,从而形成系统化、规模化、快速化的新型审核模式。二是方法体系创新。在充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审核“7个阶段、35个步骤”的固有流程,在程序、步骤、方法和工具等方面大胆创新,继承发展,求真务实,为试点工作提出新思路、新方法。三是标准规范创新。通过试点工作探索一系列适用于园区、行业、产业集群的审核指南、标准规范、指标体系等,形成指导性文件推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四是管理制度创新。探索清洁生产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碳排放报告与核查等其他环境管理制度衔接的机制和路径,形成有效的制度合力。  对于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整体审核创新试点,预期通过开展重点行业生产工艺全过程诊断,梳理行业关键共性问题,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清洁生产方案,加大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力度,加强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引导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探索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模式,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实施绩效分级管理,有效提升行业整体清洁生产水平。  对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清洁生产整体审核创新试点,以整个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作为整体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预期通过集中人力、物力针对重点生产环节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补齐工业园区清洁生产短板,提高资源能源高效循环利用,推动优势互补,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和发展效率效益。  [color=#0000ff][b]问: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实施中应注意哪些方面?[/b][/color]  [color=#0000ff][b]答:[/b][/color]各试点实施单位应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清洁生产审核模式创新要求,依据清洁生产审核理念,不限于传统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创新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模式、实施方式、技术方法、规范标准等。及时总结试点成果,探索形成具有一定普适性、易推广的清洁生产审核创新模式。同时,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保障资金投入与审核绩效协调统一。除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绩效外,还应考察审核创新工作的投入产出比,尤其是在节约人力财力投入、节省时间、减轻企业负担、与相关环境管理制度衔接等方面的优势。  [color=#0000ff][b]问:近期两部委将开展哪些工作推动清洁生产审核创新?[/b][/color]  [b][color=#0000ff]答:[/color][/b]一是开展技术帮扶指导。建立清洁生产技术帮扶组,定期对创新试点项目进行实地跟踪和技术帮扶指导,适时组织相关技术培训和交流研讨,总结推广试点成果。二是征集第二批试点项目。在第一批试点项目基础上,主要针对尚未覆盖的重点行业、园区类型以及重点区域流域协同审核等方面征集第二批试点项目,力争实现全行业、全领域、多层次覆盖。三是探索激励措施。针对试点过程中,发现的难点和代表性问题,可以在各级生态环境资金、污染减排专项资金、清洁生产改造资金中予以支持。

  • 联邦制药内蒙加力自主创新研究提升内蒙等基地研发能力

    联邦制药内蒙加力自主创新研究提升内蒙等基地研发能力 联邦制药内蒙作为国内知名上市制药企业,联邦制药集团为了增强产品在国内及国际上的竞争力,联邦制药于2002年成立了生物研究所。研究所主要由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开发平台和多肽表位疫苗研究开发平台两大部分组成,是联邦制药设立的治疗及预防用生物技术药物的专业研发机构。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联邦制药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在治疗重大疾病、疑难病症药物等方面都实现了重要的突破。 联邦制药内蒙联邦制药内蒙据了解,联邦制药生物研究所目前拥有共有医药专业技术人员34人,全部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10人,博士2人,具有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8人。为适应现代化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需求,生物研究所还配备了先进科研仪器及与之相配套的软件设施。硬件方面,如美国CS多肽合成仪、瑞士Amersham飞行质谱仪、美国MD酶标仪、德国Eppendorf PCR仪、美国Varian制备液相色谱仪、德国LYOVAC冷冻干燥机、日本Shimadzu气相色谱仪,以及氨基酸分析仪等先进的实验设备、分析测试仪器;软件信息化方面,在Medline、Ensemble、Pharmaprojects、万方数据、维普数据、中国医药数字图书馆、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等国内外专业行业信息提供商开设账户,打造所内数字化信息平台,加上每年订阅的十余种专业期刊,为研发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文献来源。 联邦制药内蒙联邦制药内蒙目前,生物研究所以研究开发治疗重大疾病、疑难病症药物为主,坚持自主研究与合作开发相结合的研发战略,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生物医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共同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慢性乙型肝炎、肿瘤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 联邦制药内蒙联邦制药生物研究所现有生物技术药物在研项目8个,其中创新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项目3项,7类和10类各2项,11类1项;申请发明专利11项,其中授权6项,另有数个发明专利正在申请当中。因临床应用价值及潜在经济、社会效益巨大,并将对相关领域治疗用药研究开发产生较大促进作用,多个项目先后被列入国家、省、市级各类政府财政重点引导支持项目,争取国家科研经费资助1000多万元。其中,“新型治疗性表位疫苗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于2005年被列为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基因工程治疗糖尿病药物生产技术改造”项目于2007年被列为广东省省级财政支持技术改造项目。联邦制药内蒙 联邦制药生物研究所将继续坚持以自主创新研究开发为主,技术引进与合作开发并重,创新研究平台建设与项目研发相结合的研究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现有软硬件条件,建立健全科研管理与激励机制,提高整体研究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糖尿病治疗用药、中枢神经系统治疗用药、抗病毒用药及肿瘤治疗用药等重大疾病、疑难病症治疗及预防用药物的研究开发。联邦制药内蒙

  • 【建设新闻】江苏首例校企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模式取得重大成功

    日前,落户在无锡宜兴环保科技园的“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内专家验收,一举成为江苏首家顺利建成并运行良好的由高校牵头、建在骨干企业和科技园区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标志江苏首例校企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模式取得重大成功。    该重点实验室2007年由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立项,由南京农业大学牵头并联合无锡宜兴环保科技园江苏新天地氨基酸肥料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主体研发设施位于宜兴环保科技园,实验室主任由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出任,常务副主任由共建企业技术副总出任。这种校企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模式,是近年来江苏省科技厅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创新设计和实践探索,有利于将高校创新资源优势、科技人才优势与企业的产业市场优势、研发投入优势紧密结合,有利于高校等科教单位面向社会和企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科研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有利于推动市场引导科研、科研服务产业的创新理念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管理中系统地形成、发展、升华并贯穿始终。

  • 重新认识海洋光学,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

    海洋光学创建于1992年,他的诞生源于一项新技术和产品的问世——微型光纤光谱仪;2004年,豪迈集团将海洋光学收至麾下;2006年,海洋光学正式进入中国。如今二十年过去了,微型光纤光谱仪已被全球75000名客户所采用,而海洋光学更多时候是“躲在”合作者的身后。  一直以来笔者都以以传统仪器公司的商业模式来看待海洋光学,一度以为微型光纤光谱仪的最终使命就是替代现有的光谱仪产品。其实海洋光学有更高的志向与梦想,那就是帮助更多的科学家或有创新想法的人实现梦想。海洋光学追求的是客户在我们光谱仪模块平台上DIY,做出无限多及可能的应用,而在这个过程中,海洋光学给客户提供的是光谱仪模块,是他们已经‘搭成’的某种应用的例子。  文章将带您了解不一样的“海洋光学”。    详细文章:海洋光学:助创新应用“梦想成真”——访海洋光学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孙玲博士

  • 环保体制改革 考验基层创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要求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环保专家表示,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将有效避免地方不当干预,破除旧有的体制性障碍,推动最严格环保制度落地。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明确要求环保部适度上收国控点的生态环境监测事权,以更准确掌握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这意味着今后国控环境监测站由国家环保部直接管理,省控站的监测工作则上收到省或直辖市的环保部门负责。监测事权上收,将有助于较大程度地防止地方行政干预,保证监测数据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便于上级环保部门判断地方环境质量的变化。   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意味着监察与督查“一竿子插到底”,上级环保执法主管直接对下级监察行为进行督查,对排污企业进行直接检查,对排污行为实行“空降”式监察与查处。环保部直接到地方监察,省环保厅到下一级地市监察,加大约谈、追责的力度。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并行不悖,以排除地方保护主义对环保执法的行政干预。最终形成一个企业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监管、上级部门监察相结合的环境保护监管监察新模式,既保障了环境执法效果,又遏制了地方保护主义。环保体制机制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环保部日前举行的创新工作大讨论中,地方生态环保创新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议题。不仅是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及环境监察执法的权威,对基层环保改革提出了要求,从根本上看,这也是地方环保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围绕提高环境质量这个核心,今后一个时期,基层环保部门需担负起应尽之责,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提出本地区环境管理的针对性措施,强化地方政府环境责任,推进形成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为最严环保制度落地生根提供切实保障。   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不仅仅涉及行政体制和管辖权的变化,还关系到未来地方政府环境管理工作范围和职能的变化,这是环保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需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积累改革经验。根据各地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条件,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围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目标,各地可设计适应当地情况并行之有效的体制安排。在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有机结合中,提升环境管理效率,优化环境治理能力,进而带动整个国家环境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 【分享】许可模式:制药工业接轨世界的一个抓手

    许可模式:制药工业接轨世界的一个抓手作者: 刘日廷 复星药业来源: 中国医药报自我国的制药工业走上与世界接轨的道路,我国传统的仿制药模式就受到了挑战,能仿制的药物品种越来越少。此外,我国历史上缺少真正意义的对创新药物的开发,造成目前民族制药工业创新药物开发经验和能力非常有限。面对这种局面,“借鸡生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这就是本文要论述的许可模式(licensing)。   1.许可模式是国际制药工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   许可模式是技术转移的一种模式,是指技术或知识产权拥有者授权另一方使用该技术,技术使用者对前者支付费用,但知识产权的拥有者不变。简言之,许可就是指由许可人(licensor)给予被许可人(licensee)使用所许可物质的一种授权。在制药工业,所许可的物质可以是专利,也可以是其他的权利,如销售权等。非专利的物质也是可以被许可的,但是大多数许可的物质都是专利。许可模式是当今国际制药工业主要的发展模式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国际上的许可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许可成交的数量与价格大大增加。在2003年,对于大多数国外制药公司来说,许可产品代表了重要但中等程度的产品线比例。少数公司如强生等从这种比例中突破出来,许可产品的比例高于自我研发产品,而其他公司像默沙东、赛诺菲-安万特和拜耳,仍然是以自我研发为主。但是,到2006年,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多数国际制药公司有50%以上的上市新药都来源于被许可产品的化合物。如今,许可产品成为公司产品线上的关键产品,因此,对一个公司股票价值的评估,离不开对该公司来源于许可的产品的评估。最近,许多公司如葛兰素史克等甚至宣称要翻倍其许可产品的数量,作为其外延式发展的战略组成。

  • 如何将传统的检测行业向互联网+检测的新型模式转型?

    互联网,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名词,如今的各行各业都想尽办法跟互联网挂钩,都希望能从中分得一杯羹。然而作为一些传统的工业行业,比如检测行业,想要融入到互联网也还是比较艰难的。但是,由于检验检测属于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能够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政府要求检验检测行业能够在《中国制造2025》中发挥极致的功效。那么检测行业的专业人士,势必要去寻找如何向互联网+检测的模式转变。那么问题来了,想要向互联网+检测模式转型,不了解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模式是什么,不了解为什么要向互联网+检测转型,那肯定是没有办法成功转型的,下面我就这几点详细的描述一下。首先、需要了解为什么要向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模式转型:现代检验检测活动是商品交换活动中供需双方出于各自利益需要,或产品质量判定,依托技术机构按相关标准、方法对产品进行检验、测试的活动。目前,国内大部分检验检测机构因兼有公益性特质,普遍以政府监管的单向模式开展检验检测业务。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产品质量意识不断加强,以及物联网、云计算、虚拟制造等新技术及互联网思维的大规模应用,催生出更广阔的检验检测市常探索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将是加快检验检测认证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创新服务手段的有益尝试;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开展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改革的重要手段。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创新是落实《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的内在需求;是检验检测机构确立自身市场主体意识的重要手段,提升核心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检验检测机构实现行业品牌建设创新的现实需要。针对现有检验检测行业发展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能力不足、面临国外检测巨头挑战等问题,基于开放、合作、创新、高效、专注、极致、口碑、快速等互联网思维的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创新能够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能力建设和转型升级,便于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快速、便捷的检验服务。其次、需要了解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模式需解决的问题:第一、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应以用户为核心,让用户全程参与检验检测产品服务的规划、开发,到检验检测的过程。借鉴B2B模式、O2O等模式将传统的检验检测机构-用户渠道升级为去中心化的、用户自组织、自涌现、自生成、信息共享的平台空间。第二、需要关注用户群体的小批量差异化的产品服务需求,并将这种需求转化成实体的产品、服务并实现产品、服务本体低成本扩张的目标。第三、作为互联网思维中的两大特点之一,“数据分析”与“用户核心”同等重要。在跨平台移动检测中,跨区域的不同平台要进行用户数据的交换,在进行数据流分析与快速反应中,商业模式平台、现代检验检测物联网、跨区域平台等要进行用户数据、检验资源信息的交换、核对、更新。上述数据交换的成功实现要求平台具备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在这种前提下,应保证各平台对接接口的一致、保证交换数据的可信度,这将是现代检验检测数据处理方面的关键技术所在。了解了以上的信息之后,你可以发现,随着在线销售这种电子商务业务的迅猛发展,将传统的检验检测模式向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模式转变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情。那么、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创新就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以用户为核心,让用户全程参与检验检测产品服务的规划、开发,到检验检测的过程。2、专注于产品、服务、管理、资源配置。需要将复杂边际(检测对象、用户需求等差异化)转化为产品服务切入点,制定差异化检验方案,从而建设专一极致、低成本的新型检验检测服务。3、跨平台移动用户数据整合,可以将不同检测机构、区域平台在以往检验检测过程中搜集到的用户信息跨平台整合到一起并且进行分析。4、虚实结合的检验检测流程。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检测技术相辅相成,这才是互联网思维在现代检验检测技术中的真正体现。5、数据流分析及快速反应。6、精准推送及量身定制。检验检测机构不仅要以可靠、公正服务于客户,更要让客户参与到检验检测活动中来,让客户从参与者变为信息传播者。比如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制检验报告,根据客户选择或者机构推荐的指标整理出订制的检验菜单;在检测报告上可以看到商品信息,通过手机扫描等方式链接到商品页,为客户带来精准的实时便利。结合以上所必备的特征,四川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教授研发了一款为检测认证机构提供基于SaaS的检测认证行业在线交易,在线商城(管理平台)--工蜂云(GonFen),检测检验认证机构可以通过注册上传机构的检测服务,给用户提供包含在线服务呈现,检测项目查询,快捷下单、支付以及检测服务全流程状态查询和管理的一系列的功能,完全跟互联网+检测的模式吻合,以用户为核心,让用户全程参与检验检测产品服务的规划、开发,到检验检测的过程,并且降低了检测机构的成本,那么检测机构就可以适当降低一些检测服务的费用,有检测需求的企业、工厂、电商平台就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权威的质量担保。

  • 【第三届原创大赛作品】关于精态比表面仪“氮气+氦气标准测试模式”的质疑

    本文为liuga1986原创作品,本作者是该作品唯一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的,均属侵权违法行为。近来,某比表面仪公司极力宣传他们的“测试模式”:创新研制的集成“单一氮气测试模式”和“氮气+氦气标准测试模式”于一体,供客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采用“氮气+氦气标准测试模式”符合国际标准,可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且操作简单;对于低温下可吸附氦气的样品,不适宜采用氦气测定自由空间,可通过采用“单一氮气测试模式”获得理想的测试结果。许多用户向我们质询,是否必须采用“氮气+氦气标准测试模式”的仪器?这种宣传有何依据吗?为解答上述疑问,现将有关于氦气用途的论述择录于下:1. 摘自:GB/T 19587—2004(ISO9277:1995,NEQ)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第7页,7.2.1中)“死体积必须在吸附等温线测量之前或之后来确定。这个体积用氦气在测量的温度下进行标定。对于某些吸附氦气的材料,标定应在测定了氮气的吸附等温线后进行。”2. 摘自:GB/T21650.2—2008/ISO15901-2:2006,气体吸附法分析介孔和大孔。(第7页)9.3.4“测定自由空间 在测定吸附等温线之前或之后,应测定自由空间。在测定温度下,采用氦气进行体积校准。需注意,某些材料会吸附和/或吸收氦气。对于这种情况,在测定吸附等温线之后,可以进行修正。如果自由空间的测定可以与吸附测定分开,则可以避免使用氦气。空样品室的体积在环境温度下使用氮气测定。随后,对该空样品室在与吸附测定相同的实验条件(温度和相对压力范围)下进行一次空白实验。通过输入样品密度,或通过在吸附分析开始时(如果氮气吸附效应可以忽略)采用氮气进行环境温度下的比重测定,对样品体积进行必要的修正。”(第8页)9.3.7和9.3.8“测定吸附等温线---测定脱附等温线---” , 说明测试的全过程,与氦气毫无关系,那有所谓“单一氮气测试模式”和“氮气+氦气标准测试模式”。3. 摘自:美国康塔NOVA操作手册(C-1).使用简介:介绍样品分析中各个步骤,1.校准歧管体积 2.校准样品管 3.脱气 4.设置分析参数 5.分析样品 6.分析数据并生成报告;“在常规使用时,步骤1和2没有必要在每次分析时都重复做。如果歧管体积和样品管已校准过,分析可以从步骤3开始。------”“准确测量歧管体积非常重要,---运输前在工厂内已进行了歧管校准(以氮作吸附质气体),因而无需经常校准(比如:每四个月进行一次),或者在对系统进行保养时可能影响体积的情况下校准。”“样品管必须在分析前进行校准。一旦校准完毕,没有必要进行重复校准。”样品管校准数据存于文件夹中,备使用时调用。样品分析过程,已不需用户再进行氦气校正;4. 摘自:美国康塔公司“全自动比表面及孔径分布分析仪”性能介绍中,10. 无需氦气,降低了分析费用,无需氦气钢瓶和压力表(一瓶氦气约2000元)5. 摘自:美国麦克公司“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主要性能与特点:------ 2. [

  •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TO”新模式

    [size=3][color=black][font=宋体] 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自动监测站的运行管理,多少年来一直是地方环保部门监测站的例行工作。为了深化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和社会化运营机制改革,山东省率先开展了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自动监测站的[/font][/color][color=black][font=Verdana]“TO” [/font][/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font][/color][u][b][color=black][font=Verdana]TO [/font][/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是[/font][/color][color=black][font=Verdana]“[/font][/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转让[/font][/color][color=black][font=Verdana]—[/font][/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经营[/font][/color][color=black][font=Verdana]”[/font][/color][/b][/u][color=black][font=宋体][u][b]的简称[/b][/u]。该省济南、滨州、菏泽[/font][/color][color=black][font=Verdana]3[/font][/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个城市开展[/font][/color][color=black][font=Verdana]TO[/font][/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模式试点以来,在运营单位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营维护下,[/font][/color][color=black][font=Verdana]3[/font][/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个试点城市空气站设备运行稳定,监测数据质量不断提高,设备运行率、数据准确率均在[/font][/color][color=black][font=Verdana]95%[/font][/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以上,监测成本也得到降低。[/font][/color][/size][color=black][font=Verdana][/font][/color]

  • 【原创大赛】关于实验室内部团队运营模式的讨论

    [align=center]关于实验室内部团队运营模式的讨论[/align][align=center]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align][align=center]环境室:王妮[/align] 社会在不断发展,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健康问题也被重视起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创造利润的同时,也要把控其是否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一些比较严重的污染问题,这些种种原因造就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快速发展。随之业务量的加大,如何让检测中心的核心团队技术中心高效的完成委托方的需求是我认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作为一个在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两年多的实验员,通过我个人的自身经历,我阐述一个我的观点并做简单说明。 阐述一,分工段式实验室内部运营模式。它是指把团队分为不同的工段来完成一个实验的流程。对于元素和有机项目来说,工段包括初级阶段(前处理工段),中间阶段(曲线配制,热解析样品等),最终阶段(上机,仪器使用记录的填写及数据处理到原始数据的提交);对于理化实验的团队来说分工段模式是由实验的难易程度来区分的。比如简单的PH指标的测试交由第一层初级阶段处理,水中石油类的指标就交由上层阶层来处理。这种模式比较鲜明的体现出团队精神,团队里的操作人员对需要完成的每一个实验,同一份标准都要很熟悉及掌握,并且可以提升团队的默契度。团队内部还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如考核)来由所在层向上层升级,极大的提高了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在一个及其融洽及高效的团队,相信高效的完成任务不成问题。 阐述二,一人责任制运营模式。它是指实验员所接手的实验从头到尾都由其一人完成。这种模式比较注重个人的综合能力。 这两种模式在现有的检测机构中都由被采用到,可能第二种模式采用的检测机构更多一些,第一种分工段模式是目前来说相对成熟的一个模式,操作人员比较明确的清楚自己每天的职责及所要完成的事情。批量的完成任务可以极大的提高效率及团队的积极性。 以上仅是我的个人的一些观点,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为我们的第三方检测技术中心都能创造出来一支高效的团队。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