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创新中心

仪器信息网创新中心专题为您整合创新中心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创新中心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创新中心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创新中心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创新中心话题讨论。

创新中心相关的资讯

  • 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9月6日,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会议是在中央明确北京新的城市战略定位、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后,北京市对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动员和部署。  9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会议认为,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部署,推进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更大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有利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迈向中高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北京市服务国家发展的重大历史责任,是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一定要紧贴国家战略,注重搞好服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北京未来科技创新发展,要在三个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一是在深化科技改革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协调各方科技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 二是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重大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三是在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发挥北京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布局合理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据介绍,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第一,积极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第二,着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第三,扎实推进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建设。第四,深入抓好中关村示范区建设。  从9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政策例行吹风会获悉,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将分“三步走”:到2017年,科技创新动力、活力和能力明显增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2020年,核心功能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全国 2030年,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也是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聚焦科研人员最为关注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科技创新大会期间,北京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取消预算财政评审环节,提高人员激励支出,松绑科研类差旅、会议、出国经费限制,保障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重大项目配套资金,扩大市属公益性院所、高衅研定额经费支持规模,拓展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增强科研结余结转资金使用的灵活性,下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权”等八个方面推出“松绑+激励”的科技经费管理措施,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郭金龙指出,要充分尊重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的规律,给予广大科研人员充分的信任和自由,给予他们更大的资源支配权和技术决定权,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自由探索、专心攻关。要深入推进落实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各项改革举措,真正做到让科研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在当日下午举行的大会全体会上,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指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他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着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着力构筑开放创新新格局,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来自北京市相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科研人员代表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作了交流发言。在分组讨论会上,与会代表围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畅谈认识体会。
  • 中美史克创新中心在京成立
    1月21日,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宣布其中国创新中心暨中美史克口腔研发中心正式成立。中美史克创新中心的诞生秉承葛兰素史克公司全球品牌创新中心的成功经验,将在中国市场创造新品开发的崭新模式。   中国创新中心是中美史克新产品开发的强劲引擎和加速器,这个植根于中国市场的核心团队,将以敏锐的触觉洞悉中国消费者未能满足的消费需求,并通过与其他职能部门的紧密合作,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广大消费者使用的新产品。   中美史克的中国创新中心与一般想象中研发中心大不相同,这个位于北京东四环的写字楼里的独立空间是一个激发创意的场所。 两面通透的采光,明亮的色彩,可更换座位,全开放式的工作环境,无一不体现了开放,轻松、合作的工作境界,紧凑、紧密的工作氛围——这就是中美史克创新中心。   独特的创新引擎   说起研发中心,很多人都不陌生,创新中心在中国也不是一个新事物,传统的创新中心实际上只是研发中心的别名。但是中美史克创新中心却与之不同,它是工作方式和创新理念的一次变革,而相同模式的成功运作,已经在葛兰素史克公司总部的全球品牌的创新过程中得到很好的证实。   中美史克创新中心的核心团队,是由研发中心新产品研究团队、市场部创新团队和生产及供应系统业务发展团队组成。通过与其他职能部门紧密合作,这个核心团队将消费者及市场需求,产品研发及产品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运用先进、严谨的科学流程加强管理,同时通过紧密合作、高绩效的工作氛围,加强各团队的沟通及经验分享,让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更及时更贴切地体现在新产品中,也更有效率的推动新品快速上市。   葛兰素史克全球高级副总裁肯.詹姆士指出在中美史克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之前,葛兰素史克公司(GSK)保健消费品部在全球设立了4个创新中心,证明了这种新的工作和创新理念,不仅团队工作效率提高,所开发出的新产品也十分符合市场需求。有鉴于此,2009年年中,中美史克决定借助葛兰素史克成功的全球经验和资源,把这种工作模式引入中国。   优秀的人才是创新中心的核心。目前在中美史克创新中心工作的许多人才是国内行业内资深的佼佼者,更有多位出身在中国但在美国工作多年的的研发精英管理人才,他们积累了跨国公司多年的工作经验,这样人员配备的实力,令国内许多同行羡慕不已。由于新产品开发的成功将是公司未来几年持续增长的保证,中美史克公司对中国非处方药和保健消费品领域的信心和投入的决心,可见一斑。   创新之本   中美史克目前的家族成员包括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四大非处方药OTC品牌:新康泰克、芬必得、百多邦、史克肠虫清。这些品牌根据IMS市场监测数据已经成为了市场的领导品牌,要挖掘其增长的潜力,除了传统的通过加大营销力度的方式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产品其进行创新。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的增长日益凸显。 中国的广大民众一直追求体现个人的自我价值,但同时也承受比其它国家的民众更多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而非处方药及保健消费品等品类,恰恰能够解决这些消费者尚不严重的疾患痛苦,甚至能预防及延缓病痛的进展,为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广大民众,带来理想的解决方案,最终提升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   但是,如果简单的从国外引进一些消费保健产品,不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不考虑中国文化的特色,不面对中国消费水平的差异,它就失去了创新的意义。中美史克创新中心的创新之本在于对中国消费者的深刻洞察,并结合葛兰素史克先进的产品开发模式和科学理念,这些都是新品研发成功的致胜法宝。   已经开始运作的子中心-中美史克口腔护理研发中心   中美史克创新中心总监邵宇博士指出中美史克创新中心的工作方向,会根据母公司的新产品发展策略,设相应不同品类的子中心,而中美史克口腔护理研发中心,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中心。   在中国,每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有牙齿敏感。面对着这个巨大的市场,中美史克在2008年成功的上市了专业的抗敏感牙膏舒适达(SENSODYNE),进驻功能性口腔护理领域。而且,针对中国消费者对牙膏的口味、口感等的偏好,中美史克口腔护理研发中心还特别改进了产品口味,使得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其假牙清洁片保丽净(POLIDENT)也将进入中国市场,口腔护理研发中心在技术创新、引领口腔领域专业市场等方面,必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美史克口腔护理研发中心,借助葛兰素史克总部全球口腔护理品牌的成功研发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能力,了解中国消费者口腔保健需求,在研发项目管理、品牌发展、医学专业支持、生产供应系统等领域已经建立系统性的工作模式,这样的资源整合优势,将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口腔护理产品。   远见之举   随着消费者需求增加,消费意识逐步抬头,中国市场的消费保健品在可预期的将来,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其他4个创新中心相比,中美史克创新中心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但是中国市场已经悄然成为葛兰素史克保健消费品部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且其增长潜力是绝大多数其他国家及市场无法企及的。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已经是葛兰素史克公司管理层的共识,也是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实际上,中美史克创新中心的成立也表明了中美史克的决心和信心,将创新视为公司业务持续增长的重要策略。中美史克创新中心开拓了为业内瞩目的新品研发的崭新模式,是业内新品研发的先锋,对于一家正在蓬勃发展的保健消费品公司来说,最正确的方向就是不断地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中美史克中国创新中心在此时的成立,的确称得上是一个远见之举。   备注:   中美史克公司: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的葛兰素史克公司(GSK),与国内领先的大型医药企业天津医药集团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制药企业。 作为最早在华设立的外商合资制药企业之一,中美史克在1987年便在中国生根。20年来,中美史克一直秉承着大爱铭心的理念,用优质的产品和爱心回报社会。   中美史克家族的成员包括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四大OTC品牌:新康泰克、芬必得、百多邦、史克肠虫清。2008年,中美史克还成功上市了全球牙医首选推荐的抗牙敏感牙膏舒适达,这也意味着中美史克正式进军中国的快速消费品行业。但是中美史克注重创新,勇于开拓的脚步从未停止。2010年,中美史克将会推出又一个具有全球领先优势的假牙护理品牌-保丽净。一路走来,中美史克竭尽全力履行我们“做到更多,感觉更舒适,生活更长久”的伟大使命,借助葛兰素史克强大的全球研发技术及资源的优势,持续不断地提供优质产品,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健康和快乐。   中美史克创新中心:   中美史克公司借助于葛兰素史克公司全球创新中心的成功经验,于2010年1月21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创新中心,加大创新和研发的力度。这也是葛兰素史克公司(GSK)保健消费品部继美国,英国后外在亚洲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   中国创新中心是新产品开发的强劲的引擎和加速器,它将以敏锐的触觉洞悉中国消费者未能满足的消费需求,植根于中国市场的创新中心核心团队,将通过与其他职能部门的紧密合作,把创新的想法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广大消费者使用的新产品。   中美史克口腔护理研发中心:   中美史克口腔护理研发中心是中美史克创新中心的子中心,随着葛兰素史克全球口腔护理品牌舒适达进入中国市场,承载着葛兰素史克全球及中美史克研发、营销推广诸多优势的中美史克口腔护理研发中心在技术创新、引领口腔领域专业市场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美史克口腔护理研发中心同葛兰素史克总部在研发项目管理、品牌发展、医学专业支持、生产供应系统等领域有针对性地建立密切联系,借助GSK全球口腔护理品牌的成功研发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能力,整合资源优势,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口腔护理产品。
  • GE首个中国创新中心运营
    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外景   GE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 伊梅尔特在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开幕式上   全球最大的多元化企业通用电气(GE)公司30日宣布,全球首个专为客户协同创新而设计的机构――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正式在四川成都开幕运营。这一创新中心总面积达3.3万平方米,坐落在中国西部高速增长的成都市的近郊。该中心将试点提升GE全球的创新战略,重新界定公司开发医疗、能源等行业业务解决方案的创新方式并促进与客户间的合作。   据了解,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内设有30多个实验室,其中大部分都配有精心设计的设施,以方便客户参与产品和技术的开发。交互式产品演示和技术模拟,旨在激发GE研发工程师和客户围绕各种GE产品的设计细节及应用展开对话。这些应用涵盖了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系统到天然气钻井作业中所用的压力控制设备等。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还设有设备适用性研究实验室――包括头脑风暴室,产品适用性模拟室及产品开发行为观察室,旨在了解客户需求,实现GE医疗工程师与客户的联合试验及开发。此外,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的其他职能还包括:应用开发、市场研究、产品推广、采购支持、客户培训、客户服务等,全方位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最大限度满足客户日益变化的需求。   中国创新中心(成都)自今年3月下旬起投入试运行。该中心的落成将为GE在中国的客户(特别是西部及内陆地区的客户)提供一个更加开放的沟通及合作平台,使之能够更好地与GE的研发工程师展开合作,共同参与开发GE的新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   GE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 伊梅尔特在成都的开幕仪式上表示:“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的成立,把GE在中国的创新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过去十年间,通过位于上海的GE 中国研发中心,我们已经在中国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GE一贯致力于以高附加值创新带动企业成长并推动经济增长,在目前中国经济转型的情况下,现在正是我们扩大在华创新活动范围,并在中国推广开放式创新模式的大好时机。”
  • 青岛“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布(详解) 发展十大创新中心
    11月17日下午,青岛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十三五”青岛市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高端资源集聚、高端服务提升、高端产业培育和高效体制改革,为实现我市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的目标提供行动指南。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市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人才作用更好发挥,科技成果转化更加顺畅,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增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全面优化,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建成特色鲜明的科技强市。  具体发展目标:  到2020年,科技创新投入大幅提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2.84%提高到3.2%,全社会研发活动人员总量达到73000人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13件提高到25件,PCT国际专利年申请量由339件提高到1000件以上   蓝高新产业取得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41%提高到46%,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   企业主体地位持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5000家,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由89亿元提高到200亿元   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国家级创新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达到100家以上,建成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各类创业载体数量达到300家,孵化面积达到1300万平方米。  为实现核心目标,我市在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部署上,将重点建设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布局面向未来产业的十大科技创新中心、搭建十大科技服务平台、实施十大科技创新工程,具体实施增强创新源头供给、培育新兴产业策源、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统筹区域创新布局、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提升创新治理能力等八大战略任务。(记者 王娉)  解读:  《“十三五”青岛市科技创新规划》部署“四个十”重点任务  今天,我市发布《“十三五”青岛市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青岛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市科技局副局长吴绪永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规划》的制定是为了对接国家战略,争取在海洋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中抢先布局。同时要彰显城市特色,围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的目标,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软环境,优化创新体系,突出科技供给,发挥科技创新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十三五”时期,我市在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部署上,将重点建设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布局面向未来产业的十大科技创新中心、搭建十大科技服务平台、实施十大科技创新工程。  靶向产业发展的十大创新中心  十大科技创新中心是围绕我市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做出的布局谋篇,重点围绕海洋、高速列车、橡胶材料与装备、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科学仪器设备、新材料、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领域和方向,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能力。  其中,青岛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将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海洋生物医药、深海与海工装备、蓝色粮仓等海洋科技创新分中心。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将重点建设“三平台、两中心、一基地”,即面向行业基础共性前沿技术、促进成果转化的高速列车技术与产品研发平台,科研成果产业化平台,大数据应用与服务平台 面向全球的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合作、转移与辐射中心,设施先进的国际化轨道交通装备检测认证中心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化基地。这两个创新中心目前已经正式启动。  着眼未来产业的十大创新中心  着眼未来,聚焦国际前沿科技,我市还重点围绕脑科学、量子信息、纳米技术与材料、深空深海探测、氢能与燃料电池、再生医学、无人技术、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超高速管道交通等领域和方向,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培育未来产业。  其中,脑科学科技创新中心将重点开展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综合症等脑疾病机理研究与早期诊断和干预手段研发,支持类脑模型与智能信息处理、类脑器件与系统、脑功能联接图谱等技术研究,实现类脑器件、芯片和类脑机器人等类脑智能软硬件系统的突破。该项目已经正式落户蓝谷。  政府引导建立投资基金达到百亿元  我市将强化科技服务,重点打造研发创新、新型孵化、国家海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投融资、检验检测、科技基础资源、科技智库、数字科普网络、产业集群等十大科技服务平台,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同时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实施创新资源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育、众创空间建设、科技惠民、科技金融、技术转移促进、军民融合、科技大数据、知识产权强市等十大科技创新工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到2020年,我市政府引导资金规模将达到20-30亿元,引导建立各类产业投资基金达到100亿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的科技信贷资金达到100亿元。  基本形成“三核一带一区”发展空间  聚焦未来5到10年可能产生重大变革的前沿技术,打造我市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竞争新优势,《规划》首次提出要在“十三五”时期基本形成“三核一带一区”的科技创新发展空间布局, “三核”指由蓝色硅谷核心区、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和西海岸新区组成的科技创新核心区 “一带”指从蓝色硅谷核心区沿滨海一线延伸到李沧区的滨海创新创业带 “一区”指从城阳和胶州一直向北延伸到即墨、平度、莱西的北部科技创新拓展区。  统筹区域创新布局,我市将增强创新源头供给,培育新兴产业策源,部署智能机器人、3D打印、石墨烯等20多个重点专项,突破300多项共性关键技术,建设150多个创新平台载体,孵化和培育200多家骨干企业。
  • 工信部批复组建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等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依托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组建,建设地位于浙江宁波,股东单位充分汇聚了浙江、江苏、广东等14个省份的行业创新力量。创新中心面向石墨烯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围绕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石墨烯材料产业化应用和石墨烯行业质量提升等研发方向,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支撑打造贯穿石墨烯领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和价值链的创新体系,助推我国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依托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建设地位于江西南昌,股东单位汇聚了虚拟现实硬件、软件、内容制作与分发、应用与服务等环节的行业骨干力量。创新中心聚焦制约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测试验证、检测、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平台,逐步构建覆盖虚拟现实全产业链的产业创新生态,推动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依托四川新视创伟超高清科技有限公司组建,建设地位于四川成都,股东单位汇聚了超高清视频材料、芯片、模组、算法、设备、整机及系统的行业创新资源。创新中心面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围绕前端采集、内容制作、编解码、网络传输和行业应用,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技术应用推广、行业公共服务等能力,助推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创新发展。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对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和有关地方共同推动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督促创新中心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行业服务能力,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提供有力支撑。正是看中石墨烯良好的性能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宁波于2013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研发重大科技专项,并支持了近40个石墨烯应用研发项目。借着这股东风,2017年浙江省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全省首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代表正式落户宁波,一批石墨烯产业的重大技术成果加速涌现。在技术研发方面,截至目前,浙江省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已突破石墨烯微片的高效分散、稳定的水性浆料制备、石墨烯浆料快速印刷及涂布等多个关键共性技术;在产业化应用领域,锂电池用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已在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万吨级生产线;孵化的浙江墨原新材料有限公司已成功研发出百微米级石墨烯导热膜卷材;孵化的宁波烯暖科技有限公司已成功研发出基于水性工艺的石墨烯电热膜;研发的石墨烯RFID实现在资产管理的示范应用。“不光是宁波,我国已成为全球石墨烯开发和产业化最活跃的国家之一。截至2021年底,我国石墨烯专利技术申请量约占全球的80%,相关产品市场规模达到160亿元,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工信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此前在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上表示,尽管如此,但我国石墨烯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的建设就是要加速前沿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加快技术的工程化,成果的产业化,推动石墨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成立
    1月21日上午,“广东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清华大学联合共建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揭牌仪式暨“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研讨会在广东大厦隆重举行。揭牌仪式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罗秀豪书记主持,广东省科技厅叶景图副厅长、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马辉副院长、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吴贵生主任、科技厅产学研处刘炜处长、广东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曾路院长、曾祥效副院长、方小洵副院长等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和研讨会。参加会议的还有广东省社科院、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东莞市科技局、佛山市科技局、美的集团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专家。      会场情况   揭牌仪式上,广东省科技厅叶景图副厅长、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马辉副院长分别致词,并共同为分中心揭牌。叶景图副厅长指出,分中心的成立将为探索广东省与清华大学的省校战略合作机制、贯彻落实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开创广东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新局面。马辉副院长希望分中心的成立能进一步促进广东省与清华大学的合作。   揭牌仪式结束后,举行了“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研讨会,会议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曾路院长主持。清华大学吴贵生教授作了“技术创新战略研究”的专题报告,系统地阐述了开放条件下中国自主创新战略的理论探索和路径模式 李纪珍副教授作了“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的专题报告,重点介绍了“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课题研究的初步构思、主要内容和成果目标。与会领导与专家表示将积极支持与配合“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课题的研究,并就该课题的研究进行了热烈讨论,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出了建议。(广东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编辑 张颖)      叶景图副厅长致辞      双方签约      合影      吴贵生教授讲话
  • 新领先医药-岛津中国创新中心战略合作新里程
    2020年8月13日,新领先医药-岛津中国创新中心战略合作签约暨启动仪式在北京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召开,此次仪式为双方合作开启了新的里程碑。北京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陶新华董事长、高世静总裁、姚云凡副总裁;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创新中心曹磊中心长、李晓东副中心长以及众多科研检验机构、药品生产企业特邀嘉宾参加了此次会议。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拥有近20年的抗生素研发及药品质控经验,岛津则拥有国际领先的分析检测设备及应用支持团队,双方已于2019年8月建立合作,集结行业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搭建三维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分析体系,共同攻坚抗生素药物中聚合物杂质的研究方法,目前已积累多个抗生素聚合物方法开发的经验。此次合作课题采用三维液质开发抗生素类聚合物杂质的检测方法,通过积累品种及方法优化后建立抗生素聚合物类杂质数据库,为今后相关药物研发及药品检验提供数字化支撑。 会议现场传真 会议伊始,北京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陶新华董事长率先为会议致辞,他表示此次签约仪式是一次高规格、高质量的会议,会议有众多合作成果分享,以及双方合作对药物研发领域的贡献。他说到,通过双方的努力,一定可以把药物一致性评价推到新的高度。通过本次合作,岛津不仅可以进一步确立优秀科学仪器供应商的身份,更会以一家优秀的仪器分析方法开发者的身份展示在客户面前,期待双方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北京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陶新华董事长为会议致辞 随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创新中心曹磊中心长为签约仪式致辞,首先他对与会嘉宾表示了感谢。他说到岛津中国创新中心是在岛津中国质谱中心的重新战略布局,自2019年10月成立以来,致力于发展以客户合作为主体的战略方针。在合作模式方面,除了原有的大学、研究所及政府实验室之外,也会与优秀的民营企业进行合作研究。技术层面,除了原有的应用开发,还将扩展到系统、产品、软件的开发。目前已在临床与诊断、科研与组学、营养与安全、生物与制药、环境与能源五大行业的大健康领域开展布局。对于制药行业,通过自身积累及多方合作,已建立了挥发性及非挥发性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的整体分析方案,为药企及药物CRO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了更好地为药物研发及质控单位解决新药申报及一致性评价中遇到的难题,新领先和岛津创新中心本次合作拟将积累的数据及结果扩大应用范围,实现分析方法多重覆盖,将排阻色谱、反相色谱相关头孢类杂质的分析方法标准化及数字化,开发不同工艺的杂质谱库及强降解途径杂质谱数据库,为日后开发分析质控方法打下基础。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创新中心曹磊中心长为签约仪式致辞 致辞结束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化学药品检定首席专家胡昌勤教授就“抗生素聚合物研发现状及展望”的课题做了深入浅出地发表。他的发表就“为什么要控制头孢菌素聚合物”、“头孢菌素聚合反应特征与聚合物结构”以及“如何控制β-内酰胺聚合物”的问题展开了详细地说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化学药品检定首席专家胡昌勤教授就“抗生素聚合物研发现状及展望”的课题做了深入浅出地发表 岛津中国创新中心李晓东副中心长以及北京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颖博士就双方已获得的合作成果、聚合物杂质分析方法的研究意义、未来的合作方向以及展望等给与会者做了分享。岛津中国创新中心李晓东副中心长做分享 北京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颖博士做分享 发表结束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创新中心曹磊中心长与北京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世静总裁共同为合作签约,开启了双方合作新里程。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创新中心曹磊中心长与北京新领先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世静总裁共同为合作签约与会专家,领导合影留念
  • 通用电气首个创新中心在成都筹建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成都的创新能力再度受到全球500强企业的认可。1月17日,全球500强企业之一、全球最大的多元化公司通用电气中国区副总裁马加宁、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陈向力以及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程静在蓉宣布,通用电气创新中心筹建工作正式在蓉启动,该中心是通用电气全球创新中心中首个开始筹建的。与传统的研发中心不同,创新中心的研发工作将更贴近市场,为客户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据悉,成都创新中心的业务领域将覆盖医疗设备、石油天然气和智能平台的研发。   选择成都   成都创新动力强   全球创新中心筹建首选这里   通用电气成都创新中心的筹建是继2010年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宣布对中国的20亿美元投资战略后,率先迈出的实质性战略步伐。其中国区副总裁马加宁告诉记者,通用电气在3年内将投资5亿美元用于中国市场研发投入、新建创新中心、新增科研人员的费用支出。第一期创新中心的建设是在走访中国10多个城市后做出的慎重选择,其中第一个城市是成都,之后将是西安与沈阳。   马加宁说:“首个通用电气创新中心在成都筹建,是通用电气‘第二故乡战略’和‘西部战略’的进一步延伸。通用电气将与成都政府以及合作伙伴密切合作,为成都以及西南地区的创新体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支持。成都有着良好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才储备,有IT创新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基础,通用电气希望能在医疗、能源、生命科学等方面为成都发展作出贡献。”   据记者了解,通用电气成都创新中心的业务重点是支持通用电气医疗集团的战略,研发适合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方案,推进通用电气“健康创想”战略在中国市场的实施。同时,成都创新中心也将涉及石油天然气和智能平台等其他业务领域,把通用电气“绿色创想”环保技术带到成都。据悉,成都创新中心还将与通用电气在上海、北京和无锡的研发机构,以及沈阳、西安等城市的创新中心形成协同效应,将研发出的产品以及系统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范围内予以使用推广。   选择领域   计划年内投入运营   希望参与城乡统筹医疗项目研究   马加宁告诉记者,成都创新中心是通用电气全球首个开始筹建的创新中心,目前正在进行人才招聘、预算总额的确定以及落户选址的工作,计划于年内投入运营。   通用电气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陈向力告诉记者:“创新中心的主要工作是研发,但是与传统的研发不同,我们的创新中心会更加注重贴近市场,与客户的沟通,研发出系统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一两台机器。成都的创新中心将包含通用电气高新技术的互动展示中心、国际一流的实验室,以及激发创意的人性化工作环境,希望借助公司全球化研发资源,促进本地化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据透露,通用电气成都创新中心将积极参与成都城乡统筹项目中涉及医疗设备以及医疗普及的项目。马加宁表示:“希望能够在成都城乡统筹过程中,针对医疗设施、医疗资源的普及、医疗水平发展的提升以及社保医保的覆盖研发出系统的解决方案。”   选择人才   招聘380名人才   应届生要求硕士学历   据了解,通用电气最终在全国的多个创新中心将一共招聘科研人员1000人,其中成都目前确定为380人。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程静表示,该招聘数字可能会根据具体筹备情况有所增加。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罗建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科技人才规模占全国第四位,能够完全符合通用电气此次在蓉招聘的人才要求。   程静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已经在成都的多所高校进行了先期招聘,招聘了50名应届毕业生。她说:“我们在成都的创新中心将会建立一个梯队式的研发团队,会有非常有研发经验的科学家、研发主力人员,也会有负责基础研发任务的员工。研发人员将占总人数的80%,而主要进行市场调查、客户沟通的人员将占20%。”据记者了解,目前已经招聘的5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主要来自西南石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以及四川大学,大部分人的学历在硕士水平以上。程静表示:“此次在蓉招聘将是一次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招聘,针对应届毕业生,我们对学历的要求在硕士以上,但是针对社会经验丰富的人士,我们将放宽要求,本科学历也可。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吸纳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人才,来到成都创新中心。而我们也将提供在行业内具有竞争性的薪资水平。”   通用电气成都创新中心本次在蓉招聘职位包括系统工程师、 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项目工程师、应用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等。
  • 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对科技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p   大型科学仪器集约化管理与创新能力提升之间存在着多维、动态和复杂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大型科学仪器参与创新活动的多模态性、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创新服务的多维性和创新能力的多元性。 /p p   从服务创新产出视角看,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服务能力包括广度服务和深度服务两个维度。服务广度就是中心为多少单位或人员提供了服务,服务对象越多,频次越高则服务广度越大。为了满足特定科研人员个性化仪器设备利用需求或与科研人员合作开展项目攻关等,需要融入大型仪器设备中心实验操作人员的创新性思维,进行创新性服务。开展深度服务可以理解为满足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需求而投入大量人力和创新型思维的服务。一般而言,深度服务更容易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产出。 /p p   大型科学仪器中心通过提供广辐射、高质量的服务,最终形成一系列创新产出,且创新产出以科技创新成果、人才培养以及对产业与社会经济的促进等多种形式体现。以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的服务为基点,通过对本领域科技创新服务客体的资源凝聚,形成基于服务的合作创新网络,实现以服务促创新的全过程。基于此,科技创新合作网络是基于服务形成的过程变量,囊括了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不同群体。科技创新合作网络是大型科学仪器中心聚集资源、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重要载体,通过实现对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科技创新环境能力三个方面的促进,形成不同形式的科技创新产出,具体包括科技成果、人才培养以及产业促进等。 /p p   大型科学仪器通常从观测、测量、分析等科研需求出发,用于满足特定领域的科学研究(或试验)目的,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并产生实验数据或结论等。基于机构服务质量与大型科学仪器对创新的贡献属性,根据调研提出“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对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研究模型中相关变量及其作用关系论述并提出相应假设。 /p p   第一,仪器设备先进性。一般而言,在同一研究领域或针对同一类型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价值越高代表的先进性程度更高。购置时间近的大型科学仪器往往代表着较先进的科技水平,能够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更新的技术手段。 /p p   第二,人力资源能力。“人”是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参与创新实践的重要主体,人力资源建设情况特别是仪器设备操作人员水平对创新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其中领军人才的学术影响力、资源凝聚力是仪器设备充分利用的关键因素,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是仪器设备用得好的关键因素。 /p p   第三,服务项目层次。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参与创新活动过程中是否需要进行新方法探索、新试验媒介应用以及新设备极限值的突破等,核心在于服务客体的科技创新需求是否明确。一般认为,领域内高端人才在执行高层次科研项目中对仪器设备服务需求较为明确且创新思维强,而研究生为完成学位论文提出的仪器设备利用需求较为常规。 /p p   第四,仪器设备开放环境。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使用时长、开放时长越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越高,或者基于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形成的科技创新网络聚集资源的能力越高,对创新产出的支撑越大。 /p p   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p p   一是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与储备,提升高水平人才在创新实践中的核心作用。建立基于创新导向的管人用人机制,建立健全完整人员培训制度体系,积极推进开展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人才以及仪器设备技术型人才等复合型人才梯队建设。 /p p   二是重视仪器设备更新与二次开发,充分发挥先进仪器设备在创新硬环境建设中的关键作用。鼓励和引导科研力量投入到大型仪器设备研发,凝练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创新型改造升级重大需求和重大任务,激励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中心开展仪器设备利用方法创新、介质创新。 /p p   三是优化资源开放共享环境,增强仪器设备支撑科技创新活动的辐射力与影响力。建成跨部门、跨领域、多层次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网络服务体系,通过多样化的创新服务形式,扩大科技创新合作与服务网络,形成院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业务合作关系,鼓励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从单一服务科研任务向多元化服务、服务“双创”转变。 /p p   四是积极探索与高端创新主体构建稳定创新合作服务网络的适宜机制,提高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对高层科研项目的参与度。推动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由被动等待服务向主动参与创新转变,创新与高端创新群体的合作方式,建立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引导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提升共享服务能力,利用专享服务通道、专业服务团队等形式激发和吸引高端创新群体的创新服务需求,提高创新服务深度。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此文为摘编版,全文参见2018年《中国科技资源导刊》第6期) /span /p
  • 中科院助上海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ldquo 我们将全力支持、积极参与上海市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支持、积极参与上海市全面创新综合试验工作,与上海市一起共襄盛举,共创伟业。&rdquo 今天下午,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与上海市市长杨雄就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在京举行会谈。会上,白春礼代表中科院表示,将全力支持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提出,希望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   &ldquo 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没有中科院的参与,上海一家做不了。所以,想充分听取中科院的意见,并将其纳入到建设框架中。&rdquo 杨雄表示,对于上海来说,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未来的发展方向,压力也很大。   &ldquo 上海市始终把与中科院的合作作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中科院的大力支持。&rdquo 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在介绍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展情况时也如是说。   会谈中,上海市政府向中科院表达了5个方面的诉求,包括共同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优先支持在沪科研院所改革试点、支持上海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支持上海承接国家重大科研布局任务以及支持上海建设国际创新合作交流平台。   白春礼说,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与中科院实施&ldquo 率先行动&rdquo 计划,都是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改革发展战略举措。院市双方都要致力于加快改革发展,提升创新能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发挥骨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ldquo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战略行动也是一致的,甚至很多任务都是共同的。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两项宏伟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相互支持、携手共进,在更高层面上、更广领域中,实现新的合作共赢,实现新的共同发展。&rdquo 白春礼说。   长期以来,中科院与上海市一直保持着十分良好的紧密合作关系。早在20年前的1995年,中科院与上海市政府就签署了首份合作协议 2001年,双方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并在此后根据形势要求和合作进展,两次对合作协议的内容进行细化和充实 2008年,双方共同成立院市合作委员会,将全面合作引向建制化、常态化。20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院市合作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成就,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格局。   以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65米射电天文望远镜等大科学装置的合作建设为例,不仅提升了中科院和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而且有力支持了上海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白春礼表示,在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对中科院&ldquo 率先行动&rdquo 计划的实施、对在沪科研机构的改革创新发展、对进一步加强院市全面合作,都是难得的契机,也是很好的合作发展平台。   据了解,&ldquo 率先行动&rdquo 实施之初,中科院就在上海布局了3个创新研究院(药物、微小卫星、先进核能)、1个卓越创新中心(脑科学)和上海大科学研究中心的建设试点工作,量子信息卓越创新中心也在上海有所布局。   &ldquo 中科院将进一步加强&lsquo 率先行动&rsquo 推进力度,根据上海市需要整合中科院相关力量资源,为上海市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基础。&rdquo 白春礼表示。   杨雄对白春礼的观点表示认同,并积极回应了中科院同志的有关建议,同时表示未来要在大科学装备、嘉定有关研究机构的共同建设方面加强协同合作,加大支持力度。
  • 国家纳米中心项目落户嘉兴创新园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纳米中心”)、浙江嘉兴秀洲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与嘉兴创新园发展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签署了《长三角纳米科技产业发展研究院项目租赁合同》。此合同的签订标志着我国纳米科技领域的权威机构——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合作项目正式落户嘉兴创新园。   长三角纳米产业蓄势待发   在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今天,长三角区域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深入,特别是沪杭高铁、上海虹桥枢纽等区域设施的完善,位于长三角核心腹地的嘉兴,其优越的地理区位、发展空间、商务成本、人居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嘉兴市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引领”战略的大力实施,也必将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新的机遇。   “十二五”期间,嘉兴市将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加强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六大科技发展重点领域。   嘉兴创新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樊建伟表示,嘉兴长三角创新园在产业定位与产业促进方面与嘉兴市战略保持高度一致,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国家纳米中心落户嘉兴长三角创新园,是三方战略的高度认同,也是符合各方的利益诉求,对于嘉兴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据悉,纳米中心以“长三角纳米科技产业发展研究院”为依托,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纳米科技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计划在5~10年内累计完成15~30个纳米科技及相关领域的产业化项目,实现全球纳米技术领域的“政、产、学、研、金”等资源的聚集。   此次纳米中心签约面积为8120.5平方米,需求总面积为1.6万平方米。纳米中心入园后将陆续开展纳米科技应用性成果实验室试验、中试与产业化转移研究,适时组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长三角纳米技术检验、检测分中心、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长三角纳米技术应用标准研究中心、长三角国家软实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以及纳米技术实用性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等机构和基地,并计划5年内实现年产值规模达到5亿元,10年内实现年产值规模达到10亿~20亿元。   樊建伟说,纳米技术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国家前沿科技实力,是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撑点。嘉兴市政府将纳米技术等新材料产业作为嘉兴市未来产业发展重点,高度重视纳米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在政策上给予此类高科技新兴产业极大力度的扶持,包括专项资金支持,科研人才及团队住房补贴、工资外津贴等一系列政策等,比如对于入选“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的人才,财政给予100万~300万元的创业资助。创新园自身也发挥综合优势,从产业服务、人员生活等为项目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多功能园区吸金更引智   纳米中心与嘉兴长三角创新园合作,是对园区高水平的规划、完善的功能配套、高度的产业聚集、周到的产业服务以及优美环境的充分认同。   嘉兴长三角创新园是北科建集团集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发经验之大成,按照科技地产全新模式开发的科技新城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遵循“以城带业,以业兴城,宜居宜业,和谐发展”的开发理念,建造一座以产业研发区为核心、商务功能区、生态住宅区有机融合,集科技研发、企业总部基地、商务办公、五星级酒店、时尚商业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中心,助推嘉兴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桥头堡。   同时,北科建集团围绕产业发展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整合资源,携手27家服务机构成立北科建(嘉兴)产业服务创新联盟,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产业服务,降低企业的创新创业成本。比如,嘉兴创新园还将与国家纳米中心这一全国纳米技术检测的权威机构共同搭建长三角纳米检测中心平台,并在其科技产品成果转化之后为其做好市场推广的服务。   清新优美的园区环境、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优质专业的产业服务、高效精干的管理团队成为嘉兴创新园吸引企业入驻的关键。“随着国家纳米中心、华映星球、厦门漫乐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的入驻,产业的聚集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嘉兴创新园的产业招商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樊建伟表示。他同时还强调,嘉兴创新园作为北科建集团科技新城产品,非常注重入园企业的质量和资质水平,“只有符合园区定位的企业才可进入园区”。   随着产业招商工作的开展,嘉兴创新园的产业聚集和示范作用必将进一步凸显,成为推动嘉兴乃至长三角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的新高地。
  • 青岛市新增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近日,山东省科技厅公布2022年批准筹建的25家省技术创新中心名单,青岛有4家在列,分别是山东省电子测量仪器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高速磁浮运载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绿色农药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定位于创新链中游,对上衔接实验室基础研究,对下衔接企业产业化,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从科学到技术转化的通道。其建设布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和山东省重大技术创新需求,聚焦山东省“十强”产业、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服务支撑、引领带动相关领域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由行业龙头企业或在前沿、颠覆性技术领域具有优势的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牵头建设。目前,山东省科技厅已批建131家创新中心,其中青岛市28家,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海洋智能装备、现代高效农业、医养健康等技术领域。青岛市将依托创新中心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促进相关产业向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赛默飞中国创新中心成立 着力在华研发能力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6月26日,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举行了中国创新中心开幕式。上海市金桥集团党委副书记及金桥股份公司经理沈荣、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商务领事Koreen Grube、赛默飞中国总裁兼全球环境和过程监测业务总裁迈世福、赛默飞中国区高级市场总监谭斯其、赛默飞中国区市场总监毛君玲、赛默飞中国创新中心研发部总监周华、赛默飞中国创新中心服务部总监李剑锋等出席开幕仪式。此外,来自于赛默飞的一些用户、赛默飞员工、媒体等100多人参加了此次揭幕仪式。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也应邀参加。 揭幕仪式现场   赛默飞中国创新中心斥资950万美元,配有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生物实验室、设计验证与测试实验室以及应用实验室,以满足日益壮大的本地研发队伍的工作需求。中心现拥有近百名研发工程师,预计未来2到3年内这一人数将增长至200到300人。中国创新中心将着力于在中国及其它新兴市场发展势头强劲的环境安全、生命科学、医疗保健等领域,开发满足并适合当地市场的新产品。 赛默飞中国创新中心   此外,创新中心还同时将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其技术培训部分拥有超过900平方米的培训场地,可同时举行5至6场多元化培训课程,预计年平均培训2500人次。   赛默飞中国总裁兼全球环境和过程监测业务总裁迈世福、上海市金桥集团党委副书记及金桥股份公司经理沈荣、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商务领事Koreen Grube、赛默飞中国创新中心研发部总监周华、赛默飞中国创新中心服务部总监李剑锋分别致辞,介绍了赛默飞中国创新中心的建设情况,并表达了对中心今后发展的美好祝愿。 赛默飞中国总裁兼全球环境和过程监测业务总裁 迈世福 上海市金桥集团党委副书记及金桥股份公司经理 沈荣 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商务领事 Koreen Grube 赛默飞中国创新中心研发部总监 周华 赛默飞中国创新中心服务部总监 李剑锋 赛默飞中国区高级市场总监 谭斯其   揭幕仪式后,赛默飞的迈世福、谭斯其、毛君玲、周华、李剑锋接受了与会媒体的采访,就赛默飞中国创新中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答。媒体采访内容请见随后报道。 媒体采访现场 撰稿:刘丰秋
  • 2024年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点发布
    近日,湖北省科技厅正式发布《2024年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列出了5个方面、21项重点建设任务,加快将武汉科创中心建设成为“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创新增长极,为全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根据《要点》,今年武汉科创中心将从建设世界一流东湖科学城、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培育光谷科创大走廊世界级产业集群、构建多层次高水平开放合作网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等五大方面发力。其中,围绕建设世界一流东湖科学城,《要点》提出,重点建设高质量实验室体系、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持续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建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启动湖北实验室效能提升工程,积极争创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做优做强光谷国际医学创新中心。围绕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要点》提出,重点巩固扩大武汉科创中心基础研究优势、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启动实施一批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项目,推进实施“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建设武汉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湾区数字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培育光谷科创大走廊世界级产业集群,《要点》提出,重点实施“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以新型工业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未来产业发展引领区、推动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运行,推动科创企业“量质齐升”。其中,实施“世界光谷”建设十大举措,打造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领域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世界光谷”建设全面起势。围绕构建多层次高水平开放合作网络,《要点》提出,强化都市圈创新协同,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共同体,推进科技支撑长江大保护,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与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和成渝、西安区域科创中心创新网络对接融合,推动形成承东启西、双向互济的创新合作格局。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要点》提出,加快打造人才高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争创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融合发展的湖北路径。办好2024东湖论坛,打造全国性国际化“科普+科创”论坛品牌。
  • 我国首个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日前,以东北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为依托,联合上海大学等高校,钢铁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研究院所,鞍钢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首钢总公司等大型生产企业共同组建的我国第一个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京成立。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围绕我国实现从钢铁大国到钢铁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解决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两大行业需求,以钢铁共性技术为协同创新方向,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分工协同”的原则组建的协同创新体。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是该中心的最高决策机构,主任由东北大学校长丁烈云担任。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是该中心的学术咨询和指导机构,主任由中国工程院名誉院长徐匡迪院士担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由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徐金梧担任。   据东北大学校长丁烈云介绍,协同创新中心下设“高性能钢铁材料品种开发创新平台”和“钢铁共性关键工艺技术与装备研发创新平台”,重点开展海洋工程用钢、先进能源用钢、现代交通用钢等高性能钢铁材料品种的开发,开展洁净钢冶炼、新一代控轧控冷、生产过程精确控制、质量在线监检测等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的研发。
  •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成立
    1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副秘书长潘教峰、吴建国带队听取了中心建设方案和科研进展汇报,并与该中心一线科研骨干座谈,针对该中心提出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调研和办公。   会上,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院士汇报了中心建设方案。该中心主要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参与单位有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科技大学。蒲慕明院士担任中心主任,郭爱克院士担任中心首席科学家。   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启动的5个卓越创新中心之一。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下,该中心在脑科学研究领域已经开展了系统性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始创新成果,已凝聚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ldquo 青年千人计划&rdquo 和中科院&ldquo 百人计划&rdquo 入选者等在内的杰出人才队伍。未来该中心将进一步聚焦脑科学的重要前沿方向,力争在脑科学前沿研究和技术发展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 继续凝聚并稳定支持脑科学领域最具创新活力的优秀人才,形成创新团队,成为我国脑科学研究领域杰出人才的聚集和培育基地 充分发挥脑科学研究的建制化集群优势,通过建立符合未来脑科学研究发展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尽早建成国际一流的脑科学研究中心。   卓越创新中心作为重大任务的载体、重大成果的发源地、杰出人才的聚集地、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中科院将出台一系列倾斜政策和激励措施予以支持。例如,赋予卓越创新中心必要的科研管理自主权 试行&ldquo 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rdquo 计划 在人员经费、考核与激励、人才计划、条件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个性化的政策支持。与此同时,将对卓越创新中心实行严格的周期性评估,以独立第三方专家、国际评估为主,每2-3年进行中期检查,每5年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合格的继续支持,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将被摘牌。   中科院前沿局、规划局、条财局、人事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上海生科院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上述活动。 成立仪式现场
  • 芯链融创领投北方创新中心,为国产化设备提供验证测试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laoyaoba.com/jwImg/news/2020/10/27/16037620425800.png"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max-width: 100% " /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据企查查工商信息显示,芯链融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链融创)出资1亿,领投成为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新中心)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0%。中芯国际、北京亦庄占比各为25%并列为第二大股东。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相关资料显示,增资前创新中心为中芯北方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根据主要业务方向设立产业链国产化、技术开发与合作、技术服务、联盟及产业链建设四个主要业务部门及相应的组织,旨在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链生态圈,搭建多层面沟通平台。业内人士分析,创新中心项目为国产化设备提供验证测试,提升集成电路生产线效率,降低生产线的建造与运营成本。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laoyaoba.com/jwImg/news/2020/10/27/1603762053534.png"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max-width: 100% " /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作为增资后的第一大股东,芯链融创由北京凯世通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凯世通)在内的26个国内半导体优质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是一家致力于集成电路、半导体技术产品开发、设计、服务的高科技企业,于2020年8月27日注册成立。其中,北京凯世通持有芯链融创4%的股份。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工商信息显示,北京凯世通是上海万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主要业务为生产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开展机械设备、电子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资讯和服务内容。其研发及制造集成电路核心设备的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等,是解决芯片国产化设备卡脖子的关键环节,相信北京凯世通入股芯链融创助力创新中心进行产业布局,或能获得更稳定、优先的设备需求联动。 /p
  • 金索坤原子荧光助力城市副中心科技创新
    近日,北京市通州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在会议上,金文岭做了题为《凝聚科技智慧,服务创新发展,为推动实现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的报告。同时,曾赞荣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紧抓副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科技创新处于核心地位,起着支撑作用的北京发展新高地。北京金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通州科协的一员积极响应号召,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为城市副中心的建立贡献力量。所谓创新不应该只是在原有基础上修改,而应该是从创意的产生、研究、开发、试制、制造到首次商业化的全过程。创新不仅是国家、区域间竞争力的体现,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北京金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深知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十分重视新产品的研发以及新方法的推广。在90年代初,郭小伟教授在完成氢化法原子荧光光度计的研发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原子荧光光度计可检测元素的范围开始对火焰原子荧光光度计的研究并推出测金仪、测镉仪等创新产品。金索坤公司研发生产的火焰法原子荧光光度计的问世将原子荧光只可以有效地检测砷、硒、铋、锡、铅、锑、碲、锌、锗、镉、汞等11种元素彻底变成历史,加上火焰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荧光法可检测元素又新添了银、铁、镍、铜、铬、钴、金、锰、铟等元素,总共可达20种。此外,在2017年2月13日,SK-880火焰原子荧光光谱仪(测金仪)产品在经过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的实地检测后,产品鉴定组专家一致认为: 该产品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国内未见技术特征相同的国内公开文献报道,具有首创性。同时该产品也获得了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BCEIA 2017)。除了研发新产品,金索坤也在产品应用方面进行重点开发。 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国家粮食局科学院研究员和北京金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的《谷物中镉的测定 稀酸提取 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CAIA标准于2018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的检测方法配上金索坤研发生产的SK-典越(测镉仪)将检测一个样品的时间由几小时缩短至几分钟,大大提高检测效率。为粮食中镉元素的检测开创一条新的思路。金索坤作为通州区高新技术企业团体中的一员,秉承着科技创新的理念,力争打造国产分析仪器名牌,通过原子荧光技术的不断探索助力城市副中心的科技创新发展。会议上马林还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助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金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市面上唯一一家只专注原子荧光光度计的研发以及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将一如既往地为原子荧光技术的发展探索乾坤,为打造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北京金索坤SK-盛析原子荧光光度计
  • 2021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在中关村论坛发布
    9月25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联合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在2021中关村论坛全体大会上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1(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 GIHI)。报告通过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创新生态等三大维度32个指标,对全球50个城市(都市圈)的创新能力进行测度。 GIHI指数逐年跟踪国际科技创新网络的动态演化,并且不断优化指标体系。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GIHI指数首席科学家陈玲介绍,今年GIHI指标体系从评估范围、指标测度、数据粒度等方面进行了大幅提升。评估城市(都市圈)由30个增加到50个,从而反映出全球创新网络中二级梯队的变化趋势。指标体系保持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不变,优化了31个三级指标中的14个,并新增“电子政务水平”三级指标。GIHI2021还采用更多微观可测量的数据集,深度拓展数据测度范围,并聚焦数字创新多层次业态。测算结果显示,GIHI2021综合排名前十的城市(都市圈)依次为:旧金山-圣何塞、纽约、伦敦、北京、波士顿、东京、粤港澳大湾区、巴黎、西雅图-塔科马-贝尔维尤、巴尔的摩-华盛顿。与GIHI2020相比,北京的综合排名从去年的第5上升到第4,由深圳、香港、广州等“9+2”城市合并的粤港澳大湾区首秀惊艳,排名第7。全球领先的50个国际科创中心,有23个在亚洲,有9个在中国。通过综合评估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城市(都市圈)表现,GIHI报告得出一系列结论:全球创新网络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亚洲城市科技创新领域的上升态势持续增强。美国在科学中心仍具有压倒性优势,欧洲城市的创新生态积淀深厚、生机勃勃,而亚洲城市在创新经济中展现新的活力,形成厚积薄发之势。一大批中国城市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兴力量正在崛起。报告发现,新冠疫情没有阻断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疫情推动高技术制造业、互联网行业以及相关产业的井喷式增长。随着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的拓展以及平台经济的扩张,网络宽带连接速度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创新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 着力在华研发能力 赛默飞中国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2013年6月26日,中国上海 &mdash &mdash 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于今日宣布,全新中国创新中心在上海正式投入使用。这是赛默飞着力本地研发能力、深化在华发展、提升客户服务的又一重要举措,旨在更快速及时响应中国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以全面、高效且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进一步服务中国,贴近亚太及全球市场。 赛默飞中国创新中心斥资950万美元,配有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生物实验室、设计验证与测试实验室以及应用实验室,以满足日益壮大的本地研发队伍的工作需求。中心现拥有近百名研发工程师,预计未来2到3年内这一人数将增长至200到300人。中国创新中心将传承赛默飞在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地位,集全球智慧,着力于在中国及其它新兴市场发展势头强劲的环境安全、生命科学、医疗保健等领域,开发满足并适合当地市场的新产品,解决客户遇到的挑战。 此外,创新中心还同时具备技术培训功能。其技术培训部分拥有超过900平方米的培训场地以及价值400多万美元的培训设备,可同时举行5至6场多元化培训课程,预计年平均培训2,500人次。赛默飞可提供全面且专业的产品使用培训,使客户零距离接触世界领先的色谱质谱解决方案。 赛默飞中国总裁兼全球环境和过程监测业务总裁迈世福先生在开幕式上表示,&ldquo 中国已经成为赛默飞全球版图中发展最迅猛的市场之一,为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作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今天,中国创新中心的开幕不仅是对赛默飞一直以来在中国市场深入扎根、持续发展决心的不断践行;同时也是我们完善产品线、强化本地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rdquo 植根中国30余年,赛默飞已建立了强大的研发、生产以及运营体系,成为中国最大的生命科学领域设备供应商之一。中国创新中心的前身&mdash &mdash 中国技术中心成立于2010年, 专为亚太市场提供设备及产品研发服务。2012年11月,耗资2,000万美元的赛默飞苏州工厂落成,旨在满足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客户日渐增长的实验室装备及耗材需求。如今,中国创新中心将进一步完善赛默飞本地服务能力,集产品设计、开发和培训功能为一体,完美契合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客户的特定需求。 目前,赛默飞已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成都、苏州、成都、沈阳和西安设立了分公司,在华员工人数超过2300名。截止2012年,赛默飞中国运营收入已经达到7.35亿美元,同期增长20%。 赛默飞中国创新中心(外部) 赛默飞中国创新中心(内部)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 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 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130亿美元,员工约39,000人。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过程控制行业。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trade Lab Services三个首要品牌,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关于赛默飞中国 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有30多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超过23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5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北京和上海共设立了5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400 名经过培训认证的、具有专业资格的工程师提供售后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www.thermofisher.cn
  • 安捷伦$2500万建光谱技术创新中心(图)
    2013年8月30日,安捷伦科技宣布其位于澳大利亚马尔格雷夫的光谱技术创新中心开幕。这个耗资2500万美元的光谱技术创新中心拥有尖端研究和测试实验室、客户演示和培训设施。 安捷伦光谱技术创新中心外景 安捷伦光谱技术创新中心内景 安捷伦光谱技术创新中心内景   安捷伦科技化学分析集团总裁Mike McMullen说到:&ldquo 这家光谱技术创新中心是安捷伦开发世界领先光谱产品的又一个大的飞跃。项目团队的开放式办公区设计是为了促进互动以及帮助改善客户与现场的联系。最重要的是,由于我们在选择性市场的目标追求是有明确领导的,我们的新产品上市时间将有所改善。&rdquo   目前光谱仪器被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选用,例如,安捷伦业界领先的原子吸收光谱仪是各种应用中的重要测量工具,在食品、环境和医药市场质控测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编译:刘玉兰)
  • 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在京成立
    人民网北京 8月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ldquo 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签约暨食品安全面临挑战研讨会&rdquo 。&ldquo 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rdquo 是为积极响应教育部&ldquo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rdquo (2011计划)的号召,有效聚集社会创新要素和资源,由中国人民大学与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所属科研机构签约共建的。   清华大学姜胜耀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冯惠玲常务副校长、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验技术研究所钱永忠副所长、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暨法律信息部李仕春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同斌主任等出席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冯惠玲常务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共同开展的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将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和人力支持,促使我国的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早日迈向世界一流。   清华大学姜胜耀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ldquo 民以食为天&rdquo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需要理论联系实践。为落实教育部2011计划,清华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合作、齐心协力,争取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食品安全体制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主持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协同创新中心工作研讨会,参会人员就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及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机制、建设平台等展开了研讨。   据悉,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将以研究食品安全立法与公共政策,食品安全多元治理,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预警与评估,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控制与处理,食品安全的国际合作与国家安全为主要建设内容。按照&ldquo 国家急需、世界一流&rdquo 的要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通过聚合各方资源优势,组织开展跨单位、跨学科、跨领域的科学研究,以构建食品安全治理国家智库,建设食品安全治理研究基地,培养复合型的食品安全领域专业化人才,开发食品安全治理数据库,搭建食品安全治理的交流平台为目标,组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食品安全治理研究团队。
  • 半导体材料创新中心建设研讨会召开
    8月28日上午,作为第三届院士青城行暨首府科创人才大会系列平行活动之一的半导体材料创新中心建设研讨会在中环产业园举行。活动中,中环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就“半导体材料创新中心”建设的思路想法进行了全面介绍,院士专家从专业角度围绕“卡脖子”核心技术难点,进行权威分析指导。据悉,本次活动聚焦半导体材料与光伏材料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以建设北方最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材料基地、硅材料与碳化硅材料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半导体材料创新中心为目标,通过邀请院士专家,围绕产业发展关键领域,帮助突破核心技术问题,助推中环产业园打造成为绿色化、智慧化新型工业示范园区,助力内蒙古成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此次活动为推进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发展思路和方法路径,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重庆谋建长江上游技术创新中心
    日前,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技术创新中心的意见》,谋求5年内建成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技术创新中心。   从明年开始到“十二五”末,重庆将进入人均GDP5000美元到8000美元的发展阶段,为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变为创新驱动,《意见》提出,到2015年,重庆全社会研发投入将达400亿元,占GDP的2.2%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达40% 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要达10000家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要达2500亿元 发明专利总量要达8000件 全社会研发人员数量要达12万人。   重庆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表示,重庆在“十二五”期间力求在四个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整个城市创新建设奠定基础。   一是建立创新投融资体系,引导全社会加大对创新的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五年内全市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R&D)将投入1000亿元,占累计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占全社会投入的比重达到80%?熏培育1万家科技型中小微型企业,重点建设100家面向中小微型企业服务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熏 扩大创业投资规模,到2015年达100亿元。   二是培育和发展独立研发公司,建设内陆地区最大技术创新中心。引进和培育10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独立研发公司,开发100项战略性新产品和1000项关键新工艺,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差距缩短为5年,十大战略新产品全球市场份额列前三位,十大关键新工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三是创新建立新的机制和平台,破除产学研合作的瓶颈。跨国别、跨地区组建十大国际产学研联盟和十大成果中试基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配置全球科研资源的风险担保机制。联合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组建工业前沿技术研究院,实施战略技术突破工程,争取在掌握优势产业核心技术、前沿先导技术、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四是创新科研成果评估和产业人才评价培养机制。以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并带动形成重大产业,或以占领产业前沿技术制高点为导向,采取多渠道设奖、多样化资金来源方式,对在国家级战略性新产品、新工艺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由市政府主管部门予以重奖。
  • 赛默飞与客户共同见证中国创新中心成立
    中国上海,2013年6月26日 &mdash &mdash 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今日与中国客户一起,共同见证了赛默飞中国创新中心在上海正式成立。赛默飞中国总裁兼全球环境和过程监测业务总裁迈世福先生,赛默飞中国区高级市场总监谭斯其先生,赛默飞中国区研发部门总监周华先生,赛默飞中国区服务部总监李剑峰先生,金桥集团党委副书记、金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荣先生,以及美国驻上海领馆商务领事 Koreen Grube女士出席了开幕仪式,并发表致辞。通过中国创新中心参观,赛默飞向中国客户及媒体传达了进一步&ldquo 扎根中国、服务中国&rdquo 的决心,致力于通过深化创新、加强本土化、优化服务更好地提升客户体验。 赛默飞与客户共同见证中国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赛默飞中国总裁兼全球环境和过程监测业务总裁迈世福先生为创新中心成立画上点睛之笔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 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 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130亿美元,员工约39,000人。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过程控制行业。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trade Lab Services三个首要品牌,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关于赛默飞中国 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有30多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超过23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5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北京和上海共设立了5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400 名经过培训认证的、具有专业资格的工程师提供售后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www.thermofisher.cn
  • 蔡司中国创新与研发中心在上海成立
    2012年1月10日,蔡司中国创新与研发中心成立庆典隆重举行。该中心是蔡司海外市场的第一个研发中心,也是其全球第三个研发中心。蔡司集团总裁Dr. Michael Kaschke、蔡司集团医疗事业部总裁Dr. Ludwin Monz、蔡司中国总裁Mr. Maximilian Foerst、 研发中心副总裁Dr. Alexander Hinz 以及相关政府代表、科研机构和合作伙伴共同见证了这一对蔡司集团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Dr. Monz先生表示,该中心也是基于蔡司集团一贯所坚持的“以客户为导向”的创新和高品质的产品为理念的核心价值观而成立的。蔡司产品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研发中心成立的初衷是使其开发出更加贴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令其把握更多机会,加强与客户的广泛合作。另外,仅凭一己之力,无法建立该中心,蔡司会不断促进研发中心与相关国家科研机构及内部各业务部门的合作保障持续有效的发展。 研发中心剪彩   蔡司2011年全球收入40亿欧元 中国业绩突破10亿人民币   蔡司2011财政年度报告显示,全球销售额达40亿欧元,比2010年增长了10%。其中,蔡司中国的业绩突破10亿人民币。在过去几年并不景气的经济状况下,这个数据相当鼓舞人心,销售业绩的增长伴随其员工人数的上升而实现,就2011年上半年而言,中国员工人数就增长了35%。2016年蔡司的全球目标是希望成为基础设施及设备更加现代化,更加全球化,更有活力的企业。   研发中心内有视频通讯,可以和总部实时联系,便是全球化的重大贡献之一。中国拥有大量高素质创新的人才,充分挖掘这类资源,让员工成为替客户排忧解难的技术专家。充分把握更快利用市场及快速变化的技术,如消费类电子等领域。面临医疗和工业领域客户的诉求,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格局下找到一条途径,让自己更加成功,从而在实现更有活力的企业中扮演重要角色。形成开放合作的创新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鼓励每位员工的创新精神。   新的研发中心要走三步曲 5年内蔡司将对此投资5000万欧元   Dr. Hinz先生先生透露了研发中心未来发展的三步曲。首先,改进既有产品的设备仪器,逐步实现当地采购。其次,开发全新产品,取决于上游产品的特性。再次,新产品列入其全球范围,建立最终产品市场,服务中国市场。   蔡司董事会主席Dr. Kaschke 先生为无法亲临现场而深表遗憾,他深信研发中心的成立说明了蔡司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是对中国市场长期发展和投资的重要承诺。据悉,未来5年蔡司将投资5千万欧元用于中心的项目开发,研发人员将陆续达到40人的规模。相信该中心将是蔡司中国市场未来3年销售翻一番的卓越推动力。
  • 海外报道│MTS创新试验中心在巴西落成并正式开放
    近日,MTS公司巴西分公司创新试验中心在S?o Jose dos Campos(圣若泽杜斯坎普斯)组建完成并举办了盛大的仪式。MTS创新试验中心在巴西的成立,是MTS在巴西32年历史中的另一个里程碑。新的试验中心将通过增加服务、课程培训、增加校准选项以及增加与当地大学的合作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此次开放仪式由来自航空航天、国防、汽车、大学、研究机构、MTS传感器业务分销商和PCB工业等各领域约70名客户代表一同参与。MTS材料测试总裁Bill Becker先生出席创新试验中心开放仪式,并在仪式上就MTS历史及未来材料测试的发展作了精彩的发言。该试验中心包含一个演示中心,向客户展示了515.30 HPU、100kN Landmark 电液伺服试验机、100kN Criterion电子万能试验机及10kN Exceed电子万能试验机在内的多个测试试验系统。其中Criterion电子万能试验机配备了全新的MTS AVX视频引伸计,帮助现场出席客户出色的完成了复合材料和塑料测试。 除演示区域外,试验中心还设有客户培训中心、PCB加速计和传感器标定室,以及MTS授权维修中心。S?o Jose dos Campos(圣若泽杜斯坎普斯)距S?o Paulo(圣保罗)约150公里,是巴西航空和国防中心。MTS巴西公司坐落于航空航天集群总部的科技园,毗邻诸多高科技创新公司,大学,以及国际知名公司,如波音和空客。
  • 全国首个光纤激光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大功率光纤激光协同创新中心日前在长沙成立。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等3家光纤激光领域的优势单位,将通过建立技术联盟、共享仪器设备、联合培养人才、互聘研究骨干等形式,围绕突破光纤激光核心关键技术开展军民融合协同创新。   光纤激光是激光技术研究的前沿。光纤激光器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光束质量好、节能环保等优势,在光通讯、激光加工、激光医学、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我国光纤激光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但整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明显差距。为此,全国首个光纤激光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应运而生。   据了解,共建各方将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共同研制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光纤激光器,改变我国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受制于国外的状况,促进我国光纤激光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 “广测中心”佛山设点,助力制造业创新
    昨天,佛山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平向记者透露,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迎来首家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佛山工作站,将助推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据悉,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是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作为以化学分析测试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和服务机构,已有近五十年的发展历史,是科技成果检测、鉴定的国家级中心。   据徐平介绍,该中心对推动“佛山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将产生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对顺德的化学、涂料等产业的提升更是具有重大的意义。徐平举例说,比如顺德的民企在开拓国际市场中,产品要经过海运或者空运,有了这个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产品就获得运输环节的通行证,这就大大降低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运输时间,大大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另外,该中心还能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依照“ISO/IEC17025”标准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CNAS)和国家级计量认证(CMA),根据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的多边互认协议,该“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可得到美国、欧盟、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互认。另外,该“中心”通过了中国民航总局“货物航空运输条件鉴定机构”资质认可,检测人员通过了国际航协(IATA)和中国民航总局的培训和资质认定。目前,该中心已和国内外多家航空公司合作,开展MSDS(物质安全数据表)编制和货物运输条件鉴定服务。徐平表示,顺德企业通过参与产品的国家或国际标准制定,有了该中心的检测报告,将有力推动顺德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大大提升“顺德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与顺德的企业早就有合作的先例。”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党委书记郑健达介绍,顺德有一家企业从创业起步开始,就在该中心的样品剖析技术支撑下发展起来,3年后产值达到数亿元。郑健达说,这两年该中心共帮助佛山地区20多家企业剖析150多个产品,其中就有帮助佛山多家陶瓷助剂生产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开发出可与国外竞争的新产品。   记者同时获悉,该中心将与佛山高新区一起筹划成立一个专门为佛山中小企业提供科技研发的平台,为佛山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提供服务。
  • 膜分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天津挂牌
    日前,由天津工业大学牵头,天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及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膜分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天津工业大学挂牌成立。   据了解,该中心以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天津工业大学膜分离技术创新团队为基础。中心结合了各参与单位的优势资源,跨单位、跨学科形成“创新集群”,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学术、研发梯队和产业化人才队伍。充分利用各自的技术优势,解决各自最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成员可分享所有合作成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