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分子医药

仪器信息网分子医药专题为您整合分子医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分子医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分子医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分子医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分子医药话题讨论。

分子医药相关的论坛

  • 医药研发测试

    [font=&][size=16px][color=#333333]点击链接查看更多:[url]https://www.woyaoce.cn/service/info-39815.html[/url]服务背景[/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131)是专注于小分子药物研发服务与产业化应用的平台型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包括小分子药物发现领域的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的研发,以及小分子药物原料药、中间体的工艺开发和生产技术改进,为全球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从药物发现到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规模化生产的相关产品和技术服务。皓元医药分析服务平台致力于为药品研制各个阶段质量控制提供一体化服务。公司配备多种高端进口品牌大型仪器,具备专业的分析及质量研究团队,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为全球客户提供符合法规要求的药品质 量研究和分析检测等服务。曾完成艾日布林、曲贝替定、艾地骨化醇等这些高技术壁垒、高难度、复杂手性药物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的质量研究。[font=&][size=16px][color=#333333]检测内容[/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 皓元医药分析服务平台致力于为药品研制各个阶段质量控制提供一体化服务。公司配备多种高端进口品牌大型仪器,具备专业的分析及质量研究团队,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为全球客户提供符合法规要求的药品质 量研究和分析检测等服务。曾完成艾日布林、曲贝替定、艾地骨化醇等这些高技术壁垒、高难度、复杂手性药物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的质量研究。[font=&][size=16px][color=#333333]检测标准[/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table][tr][td]产品名称[/td][td]检测项目[/td][td]检测标准[/td][/tr][tr][td]医药[/td][td]理化测试[/td][td][url=https://www.woyaoce.cn/download/paperinfo_12316.html]GB/T 18916.10-2006 取水定额 第10部分:医药产品[/url][/td][/tr][/table][font=&][size=16px][color=#333333]我们的优势[/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皓元医药分析服务平台的专业团队拥有5000+的分析实验室,200+的分析技术人员,依托200+精密的仪器设备、高水平的数据解析,借助强大的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a.完备的仪器资源 公司配备了一流的大型分析仪器,如高分辨质谱(QE)、[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GC-MS[/color][/url]MS、[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NMR、[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IC等,可为产品全方位研究提供不同选择。 b.深厚的专业积累 皓元医药分析服务平台拥有优秀的技术研发实力,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药物开发、生产、研究,具有丰富的中外申报实战经验,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更适合的药物质量评估与研究方案。公司的主要产品及服务贯穿于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和生产阶段,助力了众多药物的临床申报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c.高效、高质量、高性价比 核心技术成员擅长攻坚克难,凭借在医药行业扎实的专业积累,可为客户提供从临床前到商业化的一站式服务,以专业的QC、QA、注册团队、资深合成技术专家团队作为保障,及时响应,高效服务,满足客户不同类型的需求。 d.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皓元医药分析服务平台针对不同的客户,参照ISO 9001管理体系和GMP体系,确保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溯源性,符合法规要求。支持客户审计和配合官方核查。[font=arial, sans-serif][size=15px][color=#0096e0][/color][/size][/font]

  • 全文驳斥方舟子科学地看待中医药(转载)

    全文驳斥方舟子科学地看待中医药  方舟子:  驳斥者按:方舟子有许多批判中医的文章,我记得他曾经有中医是迷信的说法。随着广泛的反驳,方舟子不得不断改变说法和口气。文章中可以看出方舟子对中医缺乏基本了解,特别是中药治本的优越性没有了解。对西医侧重治标的局限没有认识,对科学的局限没有认识。     方舟子:科学地看待中医药  方舟子:科学没有国界,也不属于某个民族所特有。医学科学也应该只有一种,没有中西方之分。所以我不同意把现代医学称为西医。西医应该用于指现代医学诞生之前流行于西方国家的医术。现代医学虽然是从西医发展来的,但是作为现代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吸纳了世界各国包括中国人的贡献。既然我们不再把科学称为西学,就不应该把现代医学称为西医,更不应该相信在现代医学之外还另有一套可与之分庭抗礼甚至还超过它的医学科学体系。  驳斥:从这些话可以看出方舟子的观点是狭隘的了。的确可以说真理没有国界,真正的科学没有国界。医学科学也是如此,但是它可能有多个分支,研究的内容不一样,比如一个二维的平面上,在纵轴上可以发现规律,在横轴上也可以发现规律,而且它可能还是多维的,发现超过二维的规律。佛教有盲人摸象的比喻,古诗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物理学有波粒二像性,而且玻尔把它推广到方方面面,称为互补性。事物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为不同的规律,不能认为他们简单排斥。即使从西医的角度,我们治疗炎症可以采用抗生素,也可以采用增强免疫能力的方法,不能说前者有用,是科学,就说后者不行,是迷信。也不能说是它们两个分庭抗礼甚至互相超过。  方舟子:不幸的是,至今仍有不少人,由于亲身体验过中医药的好处,或出于民族感情,而轻信中医药神话。我觉得应该让他们了解医药科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方法,更清醒、理性地看待中医药。  驳斥:应当说很不幸的是,至今仍有方舟子之类的不少人,由于对所谓的科学过于迷信,不顾中医如何具有疗效,一味把与狭义的科学不一致,或者看起来有点排斥,甚至是不排斥的中医学理论以及其他学说当作迷信。我想不是大多数人在轻信中医药神话,而是中药确实有效。相反是方舟子在迷信西医。的确用所谓的西医的方法来看待和了解中医理论,往往会陷入认为它玄乎,不符合西医的结论。  方舟子:我们首先应该把中医理论和中药(以及针灸等传统疗法)区分开来。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虽然有许多人幻想将来有一天中医理论会被纳入科学体系,甚至被用来拯救现代医学,但是那仅仅是一种幻想,我不认为它有可能实现。世界上各个民族(包括西方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过自己的一套医疗理论,它们也都被排斥在科学体系之外,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自己民族的传统医学就会是个例外。  驳斥:不可否认,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问题是现代科学是完备的吗?它就没有空白了吗?所有的新理论都必须符合科学才能被纳入科学体系吗?如果这样,科学还有发展的必要吗?按照方舟子的说法,我们在过去也应当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作迷信了(虽然相对论也可能是错误的)。世界上各个民族(包括西方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过自己的一套医疗理论,它们被排斥在科学体系之外,但是谁又证明了目前的所谓科学体系已经很完备了,谁又能证明那些医疗理论是错误的呢?方舟子总是对中医吹毛求疵,而且用现代科学来比较,但是现代科学却本身就有许多的问题,本身也不严谨,也不可能严谨。  方舟子:为中医药辩护的一个常见理由是说它是“经验科学”,是几千年的经验结晶云云。我们切不可因为某种东西流传了千百年,就认为它必定有效。风水、算命、巫术同样流传了千百年。不过我们对传统医术不妨宽容一些。的确,通过千百年来的医疗实践,有可能摸索出某种疗法、发现某种药物。但是,经验有可能有效,却也非常有限。口口相传的经验往往是靠不住的,含有捏造、夸大成分,或有意无意地进行了筛选(只注意成功的病例而忽视失败的病例)。许多疾病的疗效也不可能通过经验摸索而确定下来。所以,虽然在长期摸索中人们有时会真的发现有效的药物,但是是否真正有效、有效成分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毒副作用,都必须经过现代医学方法的检测才能确定。  驳斥:中医绝对不仅仅是经验科学,有自己的理论。当然它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方舟子凡事都以科学为准绳,长期的实践验证都被他贬低的一钱不值。难道现代的医学方法就是很完美的了吗?非得采用现代科学来检验了吗?我不知道方舟子的“必须经过现代医学方法的检测才能确定”是怎么得来的。现代医学本身都有许多未解之谜,怎么又必须用它的方法来检测。而且许多方法看似不同,实际上殊途同归。中医在许多方面也可以用现代医学来解释,方舟子顽固不化地认为一定要用和现代科学一样的表述方式,但是有些不同表述本身殊途同归。

  • “医药分开”全国提速,究竟谁在获益?

    从2014年全国药医院占比情况分析,在此刻将“医药分开”推向全国也是坐实基础后的行业改革。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三级公立医院的年平均收入中,药品收入占比不足40%,县级医院药品收入占比不足30%。北大纵横医药行业中心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认为,目前中国的“医药分开”仅涉及医院门诊,而住院药房的收入才是医院药品的主体收入。估计在一家医院的药房收入中,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比例为3:7,这意味着现阶段的“医药分开”只能惠及药品零售业。  地方推行提速北京市医管局药事处处长颜冰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市属医院药占比为43.05%,较上一年同期下降1.26个百分点,较同期全市三级医院低4.03个百分点。记者了解到,2015年在全市推广“医药分开”的城市并非只有北京。2014年12月,各地就争先恐后地发出全面推开“医药分开”的通知。广东省东莞市从2015年起在全市的40所公立医院全面实施“医药分开”政策;甘肃省县级公立医院2015年也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广东省珠海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2015年亦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南京鼓楼医院等机构也纷纷加入这个阵营。1月20日,南京鼓楼医院院长韩光曙在当日召开的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表示,2015年南京鼓楼医院将全面试行医药分开,通过降低药价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走在医改前列的海南省更是加大了马力。从2015年1月起,凡进行综合改革的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提高诊查费、床位费、护理费、治疗费和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值得注意的是,海南省此次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为最高指导价格,授给市县自主定价权。实际上,在此之前,很多业内人士疑虑的是,“医药分开”仅仅是一个空架子,被说成是三级医院应付医改的“幌子”,并不能改变医院原有的收入模式,但此次各省市的新动作在这方面进行了强化,似乎医院收入透明化时代已经到来。颜冰表示,2015年,北京市将建立医疗服务价格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患者医疗服务价格在线查询,提高医疗收费的透明度,并通过对医疗服务价格明细进行大数据分析,辅助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管理进行决策。 实现收入平移过去公立医院的补偿渠道有三条:医疗服务收费、政府财政拨款、药品耗材加成。现在这三条补偿渠道变成了两条,但从前期试点中取得的数据和效果看,基本实现了收入费用的平移,即把取消药品加成的收入平移成医事服务费,总量不变,结构调整,转换补偿方式和渠道。北京朝阳医院执行院长陈勇坦言,“过去我们是‘以药补医’,现在我们倡导‘以医补医’,但‘医药分开’虽然可以从政策上切断药品销售和医院的利益链条,桌子下面对医生个人的灰色链条可能还不能一刀切断。可以肯定的是,‘医药分开’把这个灰色利益空间压缩了。”国家卫计委明确规定,医院在药品方面获得的收入不允许纳入职工分配,从内部切割药品收入与医务人员个人利益的关系,但没有切断与医院的利益联系,这笔钱医院可以用来支付运营成本。但医疗服务费可以进行合理分配,对医务人员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即便将60%的医药服务费归入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也无法对冲医务人员原来的药品收入,但医事服务费体现的是医护人员的劳动和技术价值,符合市场规律。要实现“医药分开”,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医院必须允许门诊药房“跑方”,患者在医院看完病后,不到医院药房划价买药,而是拿着医生的处方到外面的药房买药;允许患者拿到处方之后,对于买药有自主选择权;将零售药店的药品纳入医保范围。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看来,真正的“医药分开”,应该是医疗专业与药品专业分开,医生收入主要来自于诊断、开方、手术、治疗等医疗服务,而药品销售以社会药店为主。但即使是国外也未做到真正的“医药分开”,住院药房仍归属于医院。

  • 国开行融资400亿元支持中国医药产业发展

    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近日在京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中国医药事业全面发展。据新华社报道,根据协议,国开行将为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提供融资总量达400亿元的综合金融服务,支持其在医疗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产业国际化等领域加快发展。根据协议,国开行将充分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优势,综合运用“投、贷、债、租、证”等综合金融服务手段,全面支持国药集团在医疗体制改革、科研、制药、医药卫生产业国际化等领域的发展,加大对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产业国际化及医药国际贸易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国医药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 【简讯】中国医药企业进军乌兹别克市场

    来源:商务部网站 4月24-27日,在乌兹别克首都塔什干著名的“展览中心”同时举办了四个展览会:第12届乌兹别克保健展览,第二届中亚国际医药展,第一届乌兹别克国际美容展以及第三届乌兹别克国际牙科展。来自中国的12家大、中型医药和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参加了这四个展览会。这些企业包括:海南“中和”集团,沈阳“东软”集团,北京双鹤药业,深圳迈瑞公司,江南制药机械,上海华东制药机械,厦门Intec集团,以及北京新科以仁等。他们向参观者展示了包括核磁共振、CT、超声波扫描仪、生命信息监护系统等在内的大型和中小型医疗诊断设备的图片或实物,各种临床化验、检验仪和试剂,美容设备等;还向乌兹别克医药界同仁介绍了包括胸腺五钛、普通注射液、消炎药在内的大量高、中、低端中国医药产品,引起了乌兹别克观众的很大兴趣。   来参展的中国公司和企业普遍反映,以前对中亚市场不了解,现在看来中亚市场确实很大。这里的制药工业相对落后,医疗设备生产能力几乎为零,无论对药品还是医疗诊断设备都有很大的潜在需求。但由于支付能力有限,目前现实的需求还不是很理想。另外,这里的海关限制多,腐败严重,医疗市场相对闭塞,再加上语言交流问题,对开拓市场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一些企业表示,将继续关注中亚市场,稳步推进销售代理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让中国的医药产品更多地进入乌兹别克人民的生活中。

  • 【转帖】2010年全国医药公司排名

    2010年中国医药企业最新排名 利润总额(千元)1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712538 2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1238571 3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231377 4 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911511 5 山东东阿阿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38740 6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707719 7 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706518 8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00869 9 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 605542 10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589700 11 新华鲁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516070 12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421742 13 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349121 14 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344422 15 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339566 16 江西省医药集团公司 334178 17 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296585 18 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82260 19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275639 20 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275041 21 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66322 22 天津太平(集团)有限公司 253340 23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43491 24 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42228 25 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 232551 26 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4882 27 汇仁集团有限公司 217301 28 上海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10000 29 浙江海正集团有限公司 189118 30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81191 31 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80280 32 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5243 33 东北制药总厂 173191 34 吉林修正药业集团 168346 35 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 166000 36 深圳万基药业有限公司 156674 37 河北省高营企业集团公司 147133 38 横店集团康裕药业有限公司 131890 39 利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30311 40 山东淮坊海王医药有限公司 124541 41 金花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0040 42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13270 43 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108709 44 成都地奥集团 107775 45 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107277 46 陕西东盛集团有限公司 106343 47 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05576 48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 105341 49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05035 50 福建同□业股份有限公司 104177 51 东港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102310 52 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101857 53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100658 54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100410 55 常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5565 56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95097 57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3734 58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92546 59 东药集团供销公司 92270 60 深圳中联广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1300 61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89180 62 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87016 63 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 86289 64 新疆新特药民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85191 65 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 77694 66 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6611 67 福建三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75988 68 江苏宏宝集团有限公司 75171 69 广州中山医医药有限公司 74680 70 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 74565 71 无锡健特药业有限公司 74237 72 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 72669 73 武汉新琪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71581 74 桂林三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0460 75 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70297 76 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70061 77 山东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70001 78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9834 79 泰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 69758 80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69486 81 吉林敖乐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7373 82 重庆时珍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66879 83 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 64060 84 石家庄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3485 85 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3101 86 张家口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0358 87 浙江中贝九洲集团有限公司 59410 88 武汉中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8164 89 浙江海力生集团有限公司 57184 90 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 55174 91 云南医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53846 92 华瑞制药有限公司 53392 93 福建省福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0781 94 深圳市制药厂 49600 95 广西金嗓子有限责任公司 49163 96 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 48961 97 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7643 98 厦门星鲨实业总公司 46059 99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4668 100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 42361

  • 【分享】华润整合 山东医药纳入东阿阿胶

    [center]华润整合 山东医药纳入东阿阿胶[/center] 华润集团作为国资委授权的民族医药整合平台,其控股的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000423)也将充当重要重组角色,其中华润重组的滋补中药和生物药板块将纳入东阿阿胶。正在举行的东阿阿胶第二届阿胶文化节上,东阿阿胶总经理秦玉峰透露了上述消息。   秦玉峰说,今后华润集团在山东收购的企业都纳入东阿阿胶的滋补板块。“要实施阿胶价值回归工程,要打造中国第一滋补品牌也需要这样一个平台。”今年8月6日,华润集团将其持有的华润东阿阿胶56.62%股份转让给深圳市三九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股权变更后,东阿阿胶成为华润医药板块中与S三九(000999)并列的上市公司,勾勒出了华润民族医药整合的雏形。  对于如何做好这两个板块的疑问,秦玉峰说,“一个重要的转变是必须从过去的做产品、做企业,向做行业、做文化、做事业转变,这也是华润集团的要求。虽然生物药不是东阿阿胶的主药,但只要我们在市场营销和产品研发上下功夫,前景非常看好。”信息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 【转帖】2009年医药十大人物去留

    [color=#00FFFF][size=4]2009年医药十大人物去留[/size][/color]转自丁香园[font=黑体][size=4][color=#DC143C]1 最高屋建瓴的任命:国药集团 宋志平[/color][/size][/font]   6月11日,国资委宣布:现任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董事长宋志平,同时担任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董事长职务。   宋志平是继前任董事长刘存周后,国药集团迎来的第二位外部董事长。同时,他也是国资委自2005年推行国有独资企业外部董事制度以来,第一位担任其他央企董事长的在职董事长。此番宋志平的上任,使人们对于国资委推进中央级医药企业整合的决心有了进一步了解。   目前,总共五家央企涉足医药领域。其中,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和华润集团拥有一部分医药产业。而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是单一从事医药领域的央企。

  • 中国医药企业100强排行榜

    中国医药企业100强排行榜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于2006-05-03 排名 企业名称 利润总额(千元) 1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812538 2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1238571 3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031377 4 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011511 5 山东东阿阿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38740 6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727719 7 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716518 8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00869 9 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 605542 10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589700 11 新华鲁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516070 12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421742 13 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349121 14 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344422 15 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339566 16 江西省医药集团公司 334178 17 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296585 18 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82260 19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275639 20 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275041 21 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66322 22 天津太平(集团)有限公司 253340 23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43491 24 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42228 25 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 232551 26 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4882 27 汇仁集团有限公司 217301 28 上海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10000 29 浙江海正集团有限公司 189118 30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81191 31 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80280 32 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5243 33 东北制药总厂 173191 34 吉林修正药业集团 168346 35 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 166000 36 深圳万基药业有限公司 156674 37 河北省高营企业集团公司 147133 38 横店集团康裕药业有限公司 131890 39 利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30311 40 山东淮坊海王医药有限公司 124541 41 金花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0040 42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13270 43 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108709 44 成都地奥集团 107775 45 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107277 46 陕西东盛集团有限公司 106343 47 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05576 48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 105341 49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05035 50 福建同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04177

  • 医药业:严峻政策环境助强者恒强

    [■申银万国研究所 吴一峰] 来源: 2006-08-31 08:18 利润增长来自企业费用压缩;生物制药以近50%盈利增长成为亮点;未来3年行业将出现结构性变化    医药行业政策环境相当严峻。2006年以来,医药行业经历了2月份药品降价讨论、4月份政府反商业贿赂、5月“齐二药”假药事件,政府推出整顿药价八条意见、6月政府对药品加大监管并宣布肿瘤药降价目录,反商业贿赂进入“排查”等一系列医药政策大事件。  从半年报看医药行业呈现两大特点。首先,医药行业收入增速放缓,毛利率继续下滑,利润增长依靠费用压缩。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中报来看,2006年上半年医药上市公司总体收入增长10.54%,同比放缓了2.08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为24.79%,同比下降了2.09个百分点,总体利润增长了8.23%,利润增长主要源于在今年的经营环境下企业费用支出比例较往年有明显下降。  其次,子行业中生物制药成为增长亮点。今年上半年化学制剂行业由于大部分属于处方药在医院终端销售,受行业政策影响最为明显,利润增速明显下滑。  最具亮点的是生物制品行业,中期利润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接近50%。生物制品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疫苗和血制品行业景气提升。龙头企业天坛生物和华兰生物的业绩增长分别达到了59%和77%。  未来医药行业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医药行业未来2到3年将发生结构性变化,资源分配将越来越向细分行业中的龙头企业集中。  第一,处方药市场泡沫逐步挤压。今后反商业贿赂将成为长效政策,居间人的空间越来越窄,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重新划分,过去具有优势品种、走学术推广之路的制药企业将在处方药市场强者恒强。A股的处方药强势企业是恒瑞医药、益佰制药、天士力、华东医药等,通化东宝胰岛素用药正在崛起。  第二,OTC市场保持快速发展,药用消费品未来增速惊人。预计未来OTC市场将保持14%到15%的增速,在OTC市场经过长期市场积淀的优势企业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如同仁堂、云南白药等品牌企业。OTC中我们特别关注药用消费品,药用消费品目前市场容量仅20亿人民币,预计在终端网络成倍增长和医药企业按消费品模式运作带动下,未来5年增长幅度超过10倍,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  第三,有价疫苗前景诱人。疫苗作为疾病防控重要有效的手段,随着疫苗生产企业积极介入有价疫苗研发和生产,并从终端拉动市场消费,未来有价疫苗前景诱人,产品创新将决定有价疫苗的盈利能力,天坛生物和华兰生物未来都会有所收获。  第四,医药商业整合速度加快,分享居间人让出的市场份额。医药商业未来几年总体发展趋势是集中度不断提高,整合速度加快。

  • 【转帖】2008年中国医药企业100强排行榜

    序号 企业名称 利润总额(千元) 1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812538 2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1238571 3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031377 4 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011511 5 山东东阿阿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387406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727719 7 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716518 8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00869 9 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 605542 10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589700 11 新华鲁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516070 12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421742 13 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349121 14 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344422 15 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339566 16 江西省医药集团公司 33417817 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296585 18 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82260 19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275639 20 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275041 21 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66322 22 天津太平(集团)有限公司 253340 23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43491 24 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42228 25 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 232551 26 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4882 27 汇仁集团有限公司 217301 28 上海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10000 29 浙江海正集团有限公司 18911830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81191 31 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80280 32 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5243 33 东北制药总厂 173191 34 吉林修正药业集团 168346 35 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 166000 36 深圳万基药业有限公司 156674 37 河北省高营企业集团公司 147133 38 横店集团康裕药业有限公司 131890 39 利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30311 40 山东淮坊海王医药有限公司 124541 41 金花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0040 42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13270 43 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108709 44 成都地奥集团 107775 45 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107277 46 陕西东盛集团有限公司 106343 47 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05576 48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 105341 49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05035 50 福建同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04177

  • 快来涨姿势!医药行业的超纯水机你了解吗?

    医药行业对水质要求十分严格,因此所用到的水都需要经过专业纯水仪器的制备。目前医药行业最常用的纯水制备方式是采用医用超纯水机制取超纯水,其高效的制备效率很高质量,已经被广泛认可。目前医药行业所用到的超纯水一般是由以下三种方式制备而来: 1.离子交换树脂。这种方法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来制取医药行业所需的超纯水,其优势是占地面积小、投资少,但其劣势是需要经常进行离子再生,这样不仅会耗费大量的酸碱,而且对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破坏。 2.反渗透法+离子交换设备。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制取的超纯水质量比单纯使用离子交换树脂要高,但是其中用到的离子交换设备再生的周期要相对长一些,此外,所需要的耗费要比第一种方法要多,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反渗透法+EDI装置。这种方法是目前制取超纯水最为经济的工艺,目前市面上的一些医用超纯水机就是这种组合装置,它不需要使用酸碱来再生,能够保证连续性产水,并且对环境没有污染性,很环保,但是其初期投资会比以上两种方法要多一些,但同样,回报率也会更大一些。

  • 【转帖】饶子和: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五大领域前景广阔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12月3日在昆明演讲时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有望培育成6000亿—8000亿元的支柱产业,重点方向包括发展新型疫苗和改造传统疫苗、抗体药物和蛋白质药物等生物技术药物的产业化、重大疾病诊断和检测技术的研究与产品开发、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生物治疗技术、再生医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饶子和院士介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前景广阔,但是目前面临底子薄、投入少、顶尖人才缺乏和创新能力薄弱等挑战。绝大部分生物技术创新和专利来源于发达国家,例如生物技术专利59%来自美国、19%来自欧洲、17%来自日本。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大力发展新型疫苗和改造传统疫苗。中国是世界上疫苗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每年使用数量达上亿人份。疫苗的推广应用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我国仍然大量使用50年前甚至更早研发的疫苗。发展新型疫苗和改造传统疫苗是必然的趋势,这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还能培育1000亿—1500亿元规模的疫苗产业。  二是抗体药物和蛋白质药物等生物技术药物的产业化。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生物技术药物已经成为全世界药品增长最快的药。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市场规模约400亿元,未来有望培育成3000亿—5000亿元的产业。  三是重大疾病诊断和检测技术的研究与产品开发。SARS、禽流感、结核病、艾滋病以及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的爆发流行,要求诊断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未来有望培育成500亿元左右的诊断和检测市场。  四是加强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生物治疗技术。目前我国有6项干细胞治疗产品在开展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核酸药物研发与世界保持同步。到2015年全球干细胞医疗潜在市场大约为800亿美元,核酸药物市场将达到2000亿美元。我国未来有望培育10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个性化治疗体系。  五是再生医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全球对组织工程产品的需求巨大,预计组织工程产品可以开拓800亿美元的市场。到2020年,95%的移植细胞、组织和器官将由组织工程技术产生。我国因创伤、疾病、遗传、衰老造成的器官缺失很多,预计可培育500亿元规模的再生治疗和康复市场。

  • 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我国医药产业面临的形势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市场总量迅速增长;忧的是影响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以药养医”的体制尚未改变。尽管如此,我们展望未来,已经看到了促进医药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契机。  一、内需增长强劲是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自1978年至今的近30年是我国医药市场发展最辉煌的30年,平均销售收入递增幅度超过17%,远远高于全球医药市场平均增速8%~10%的水平。国内市场旺盛的需求成为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我国医药产品的销售市场目前仍以内需为主。以2006年为例,医药产品出口交货值仅占全部医药产品销售收入的12.65%,而且其中1/2是化学原料药与中间体,真正的制剂与制成品极少。所以,内需市场的发展主宰着国内的医药生产。  全球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的一份报告指出,他们对9个国家的185位制药企业高管进行了访谈,这些高管普遍认为,全球医药中心正在转变,中国内地将成为外资药企扩张业务的首选市场。  二、研发外包与跨国药企转移生产为我国医药企业增加活力  我国加入WTO后,全球医药市场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跨国药企的转移生产和委托加工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原料药产品转移给中国企业生产,如美国辉瑞公司把多个激素产品转让给上海医药集团生产;阿斯利康公司已停止生产原料药,转而向中、印采购;默克公司、日本第一制药等也纷纷与中国医药企业进行相关合作。转移生产给中国医药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订单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国际规则、先进的仪器设备、环保、安全和质量理念以及专利保护意识等,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医药行业的竞争能力和国际地位。  近年来,医药研发外包业务在我国方兴未艾。在北京中关村、成都高新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地区,已涌现出一大批医药研发公司,如上海药明康德公司、睿智化学公司、北京智元公司、本原正阳公司等。这些承接医药研发外包业务的公司发展迅速,他们在国内医药行业带头实践和推广了国际标准的GLP 和GCP,并为中国制药由仿制向创新的转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而且,他们让世界医药业开始关注中国,了解中国。  同时,世界医药科研的主力军也纷纷来中国落户。继丹麦诺和诺德公司来中国建立医药研发中心后,阿斯利康、礼来、罗氏、拜耳、诺华、葛兰素史克等跨国公司也纷纷来华设立研发中心或扩大研发投资,他们一致看好中国的医药研发环境及巨大的市场空间。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研发中心,必然会给我国医药企业带来更多的合作和面对面的学习机会,并增加成果转让机会,同时也会给国内企业开发创新药带来巨大支持。比如上海张江就有4个尚处于早期研发阶段的一类新药和20多项接近后期的项目得到合资或注资;某外资企业还拟出资3700万美元购买上海一医药企业的科研成果。与外资协作开发、共享成果的合作一定会加快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进程。 三、国际资本青睐中国药业  近年来,国际资本日趋关注中国医药产业。在已获得外商风险投资注入的29家医药企业中,有12家是2006年完成的注资,这些风险投资机构包括许多世界著名的投资银行,如高盛、美林、软银、鼎晖和兰山投资等。自去年初开始,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医药企业出现明显加速的迹象。这些国际财团帮助我国医药企业成功打通了通向国际资本市场的通道,并募集了大量资金,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资本国际化将带动中国资本走出去,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资本在美、欧、日市场购并当地医药企业的案例一定会出现。当中国资本在海外成功投资医药企业时,中国医药行业“走出去”战略就进入了更高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国内地医药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有上海医学之星、深圳迈瑞医疗、斯达制药和中生北控4家公司,共募集资金近5亿美元。而2007年仅仅到4月末,就有5家医药企业在海外上市,分别是贵州同济堂(中药)、武夷药业(中药)、四环控股、先声药业和沈阳三生制药。这5家企业募集的资金超过7亿美元。预计到今年末,在海外上市的我国医药企业的数量至少会比2006年翻一番。  这些情况传递着一个重要信息:国际资本高度关注有潜能、有价值的我国医药企业,而获得国际资本支持的企业,其技术和专长将迅速转换成生产力走向市场,并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资本的国际化是我国医药企业国际化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提高我国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重要契机。  四、中国制剂“走出去”的时机已成熟  中国制剂走进欧、美、日国际主流市场,一直是中国医药行业的共同梦想。而今天,中国制药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改革开放缩小了我国与世界制药先进水平的差距;研发创新和GMP、GCP、GLP、GSP等质量规范的推行以及EHS体系的建设,让中国医药产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批批在跨国公司工作多年的“海归”的加盟,加快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步伐,一部分医药企业已经达到国际认证水平——中国制剂“走出去”的时机成熟了。  浙江华海药业是我国第一个制剂通过美国FDA认证的企业;深圳立健药业是第一个把头孢菌素制剂大批量销往欧洲的企业;海正药业、复星药业、西安千禾药业、大连美罗等都是固体制剂出口成功的先行者。过去一直被认为出口难度较大的大输液产品,也已有石家庄四药、四川科伦集团成功出口,并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美国市场。  中国制剂走向欧、美、日国际主流市场,将带动中国医药行业实现大的跨越。 五、科学发展观促进政策日趋完善  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得益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策。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医药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契机。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为中医、中药的现代化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生物产业“十一五”规划,用包括“生物制药”和“中医药”在内的“九大专项”来推动规划的落实;“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新农合”、社区医疗、城镇居民医保等政策相继出台,都为医药行业“十一五”以至更长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当然,目前一些影响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性因素比如“以药养医”的体制尚未改变,一些政策性因素也影响了产业的发展,相信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不断完善,随着新的医改方案的出台,这些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 【转帖】医药行业百变商业巨头引领全国市场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王锦霞在“2010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斩钉截铁地论断,“变”字是形容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现状最好的一个字。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温再兴就表示,年底将出台的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是,到“十二五”末期,药品流通企业中的骨干企业规模和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行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流通效率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药品流通规范有序,行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重点任务之一是,“药品批发企业要加快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逐步提高行业集中度”。  “国药控股自2003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全国网络建设和并购。到目前为止,国药控股在31个省市建立了分、子公司,在重点地区建成和在建29个物流(配送)中心,在280个地级市全面布局。”国药集团旗下的国药控股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玉林表示。  相对于国药集团的成竹在胸,排行老二的新上药表现得极为冷静。“上药控股的目标是全国第二、华东第一。”上海医药分销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骥珉坦言。据介绍,上药控股的渠道已经从华东向广阔的内地延伸,其网络已覆盖12个省市,他们在全国建立了30余家子公司。有消息称,在a股有着良好表现的新上药,将全力支持上药控股打造全国性分销平台。杨骥珉称,“我们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期,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市值过千亿元。”  九州通医药集团是民营企业。面对“国”字头的国药、上药势头凶猛的兼并重组狂潮,九州通董事长刘宝林做出了选择:“我们将争做中国基本药物的最佳配送商。”“上药控股已确定全国化战略重点区域,即以北京为核心的华北地区、以长三角为核心的华东地区、以广州为核心的华南地区,并向华中和西南地区逐步推进。”  据刘宝林介绍,目前九州通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5家省级子公司、24家地级分公司及289个业务办事处,网络覆盖国内80%的行政区域,已建及在建现代医药物流中心45座,“形成了国内最广的医药分销网络”。此外,低成本、高效益的物流配送,使得九州通拥有下游客户79000多家,在200公里范围内,九州通可以直接配送到药品销售终端。  意图打造全国物流网络的并不只有中国医药商业销售排行榜上的前三甲。今年下半年,排名第七的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借华润北药之力,在短短半年内就完成了对山东、辽宁、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浙江、河南等11个省市的18家优势企业的兼并重组,实现了从南到北的全国网络布局。北医股份董事长陈济生表示,2010年北医股份的销售额预计能突破150亿元;2011年北医股份销售额突破300亿元毫无问题;有望在3年内实现年销售额500亿元的目标。  此外,杨骥珉也认为,在新医改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增值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医药行业已进入大整合时代,大型医药企业受益于政策变化,将引领行业整合潮流。  温再兴强调,商务部将利用市场机制的竞争手段,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行业集中度,鼓励和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收购、兼并、托管、参股、控股和强强联合等方式,实现经营模式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打造一批年销售额过百亿元乃至过千亿元的药品流通龙头企业。  与此同时,杨骥珉指出,相对于美、日医药流通业的整合,我国的整合表现出以下鲜明特点:第一,美、日整合的战略重点是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整合完毕后才发生需求转型,拓展业务领域,从分销向健康服务企业转向;而中国处于转型阶段,社会各方面呈现出非线性发展,客观上使得医药分销企业在行业整合阶段既要进行产业创新,又要快速实现转型。第二,美、日整合本质上是全国化的资源性大整合,如通过兴建大型物流中心实现集中配送,关闭大量小型配送中心;中国的行业整合还处于争夺网络资源的状态,系统整合比较困难。第三,美日整合先兼并小型企业,最后是大企业之间的购并;中国由于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进入大整合时代后,并购对象直指龙头企业,国药、上药、华润觊觎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 把中医药特色优势 转化为国家优势

    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决定了它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要求,符合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中医药关系公共卫生安全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生态环境恶化,抗生素滥用,病源微生物耐药,已经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如肺结核等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与此同时新的传染病种不断出现。虽然这些不断出现的新疫病在中医典籍中没有记载,但是依据中医药防治疫病的基本理论,以及在防治SARS、甲流等方面所积累的新的临床经验,我们有理由认为,中医药在未来各种疫病的防治中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中医药关系民生福祉和社会公平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寿命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医药费用也在快速增长。中医药具有疗效确切、简便低价的优势,在保证广大农村地区群众享受到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关系我国的医药竞争力 众所周知,我国的化学药制药企业绝大多数走的是仿制路线,创新不足。而在西方,传统的药品研发路线也越走越窄。这不仅是投入的问题,更是药物创新思路和医药哲学的问题。西方医学界已开始关注中医药独特的理论思维和药物制取方法。中医药是我国原创的宝贵财富,也是进行医药创新的沃土。中医药的很多奥秘还有待破解,而这正是我们进行创新的大好机会。更重要的是,在创新中我们占据了知识产权的制高点,也因此掌握了和国外医药巨头平等对话的话语权。中医药关系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虽然中医药是医学科学,但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她已经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融为一体,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医药在保健预防和治疗疾病上的功效,应当成为中医药文化飞向世界并被世界接纳的翅膀。正如瑜伽是印度养生保健文化的符号一样,中医药也是中华民族养生保健、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文化符号。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也就是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那么,如何将中医药特色优势上升为国家优势呢?首先,要正确看待中医药,加强对公众的普及、宣传和教育。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社会,中医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陌生,一些人甚至否定或妖魔化中医药。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中医药的普及宣传和舆论引导,引导公众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医药、看待中医药。同时,对那些打着中医药牌子的江湖骗子,应该加大打击力度。其次,结合中医药特点,为中医药理论研究和创新创造条件。为了和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满足大规模的用药需求,中药在剂型、生产工艺等方面吸收了很多西药的成果,中药现代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发挥,如过分强调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没有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指导;过分强调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而中药复方的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被忽视。我们应该认识到,中药现代化绝不是“中药汉方化”、“中药西药化”,离开了中医理论的科学指导,中药的价值和作用就无法真正体现。当前,中医和中药正在被逐渐割裂,很多医生不懂中医,而中药剂师不懂中医理论、不会看病的情况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医药理论连继承都成了问题,何谈创新?因此,应该从体制上、管理上认识中医药的自身特点,量体裁衣,为中医药的传承,为中医药的理论创新,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和体制空间。第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系统促进中药现代化。当前,中药在标准提高、有效成分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中药现代化还需要系统思考、通盘考虑。除了中医药理论创新需要加强外,在临床研究上还应该解决适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诊疗标准和评价标准体系问题;在中药产业化方面,应解决适应中药复方特点的技术规范和标准问题。总的来说,中医药基础设施薄弱,多学科交叉型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第四,应从资金和政策上扶持中药企业积极参与中药材从野生走向“家养”的孵化过程,尽早保证药材的储备和供应。第五,借鉴欧美国家的做法,对自有知识产权的中成药进行价格政策扶持、科学研发政策扶持、再评价政策扶持,做出中国自有的中成药GMP标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让中药企业有和国外大型医药企业一样的利润机制,并鼓励和支持中药企业走出去。

  • 【分享】成功的医药代表应该这样做

    医药代表的由于医药代表(MR)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客户对医药代表及其推出的产品都会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用挑剔的眼光给予评定,因此也决定了医药代表各方面的知识及个人素质须有更高与更严格的标准,善于把握与运用基础工作的必要流程,对医药代表的业绩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copyright dedecms 努力塑造第一印象很重要 要学会自我推介,以赢得客户的真诚、友好合作。良好的自我推介,是让对方接纳你、你的企业及你企业的产品的基础和首要条件。推介不是自我吹嘘,自我标榜,一切浮夸与伪装终会被眼光挑剔的医生所识破,恰当推介是自己潜意识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拥有并成为习惯的东西,推介自己的根本,是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的结果。不断从生活与学习中完善自己的人格人品,不断把前期有意识的行为,变为有意识的习惯。这往往是医药代表必须给自己树立的自我发展目标。 要时刻保持充沛的精神与活力,时刻以整洁合体的仪表仪容及彬彬有礼谦让而不卑恭的形象面对自己的客户,不断塑造自身良好的气质与稳健的风度;要时刻树立真诚、友善、豁达、乐观的良好习惯和处世待人意识,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人生观;要时刻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努力涉及各种知识及医药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含量与专业化水准。 善于推荐自己及企业 医药代表在工作中将自我与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融入自己的企业,通过自己将企业推介给医生,并给医生信心,是良好促销的重要保障手段。要能很好地向医生介绍自己的企业,必须对企业的经营理念、营销理念、企业优势与劣势、企业的期望、自己的工作职责等进行充分地分析和深刻地理解并熟练地掌握。 善于将自己的企业做充分的实事求是的展示,给客户踏实感,增加客户的信任度。医药代表的工作不是独立的,是企业整合营销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形象与品牌在医生心目中的信任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产品的使用程度。 医药代表在充分推介自我的同时,实际上也在从另一个角度推介着自己所服务的企业。必须全方位地深入了解与认识自己的企业,充分理解自己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原则与价值取向以及服务理念;必须认真分析、提炼、归纳自己企业的优势;同时不回避自己企业的劣势,正确对待和把握自己企业的不足;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在企业的工作目的,充分了解企业对自己工作的期望,充分利用企业为实现你的目的所能提供的支持与帮助。必须充分相信自己的企业,要时刻觉得和相信自己的企业是最棒的。只有对自己企业有了充分的信心,才能在你的言行中由衷地表现出对自己企业的赞誉与自己对企业的信心,才能感染对方。 将产品完美诠释 充分全面地推介自己的产品,所有的开展都是为了结果,推介自己、推介企业、推介新概念最终目的是为了促销产品。差异经营或优势经营是医药代表击败竞争对手的必要法宝。成功的推介是将自己有的,而客户尚不了解的东西,向客户作充分全面的展示。作为医药代表必须要善于推广自己产品的特性(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独创性等);同时深入推介自己产品与其他产品的差异性、优越性;推介自己产品的质量可靠性与质量保证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使客户充分了解自己、自己的企业和自己的产品,在不断的深入浅出的完善的推介活动中,赢得客户的友好合作,逐步培养成自己的营销业务长期合作伙伴,不断开拓自己的营销事业。 适当机会掌握主动 善于把握新产品推介的有利机会,充分利用新产品的全新概念感染客户,以引发客户的共鸣。医药代表推广、宣传的药品一般是新药,另有部分是新剂或老药品的新用途,围绕这些都有许多理论及新的应用概念,完整准确推介你所推广药品的新理念是让医生接纳药品的关键。 医药代表必须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利用扎实的医药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不断有目的地去检索,收集有关最新资料,并充分应用于药品的推广活动之中。围绕新品种的功效理论及临床的发展背景以及该药与相关药品的发展历史;合理恰当推介新药品在临床应用中实际效果的理论基础和在临床验证或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只有熟悉和掌握新药品的功效和临床知识,才能从各方面回答医生可能的疑问,也是作为医药代表所必须全力而为的。 由于医药代表工作对象的特殊性,需要医药代表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平及个人素质。另外掌握常用的营销技巧对医药代表工作的开展也大有裨益。 娴熟的技巧需掌握 医药代表的工作不是独立的,而是企业整合营销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与品牌在医生心目中形象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产品的使用程空。医药代表在充分推介产品的同时,实际上也在从另一个角度推介企业。首先,要保持充沛的精神与活力,以整洁得体的仪容,彬彬有礼而不卑恭的形象面对自己的客户,并不断塑造自身良好的气质与稳健的风度:其次,培养真诚、友善、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磨炼自己的意志;再次,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努力涉足包括医药专业在内的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含量与专业化水准。 医药代表推销的药品一般是新药,另有部分是新剂型或老药新用,围绕这些具有学术理论及新概念的产品,完整准确地推介是让医生接纳产品的关键。首先,必须全方位深入了解自己的企业,充分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原则与价值取向;其次,认真分析、提炼、归纳企业的优势,同时不回避劣势,正确对待企业的不足:再次,认清自己的工作目标,了解企业对员工的期望,充分利用企业所能提供的支持与帮助;最后,对企业充满信心,时刻觉得自己的企业是最棒的。只有对自己的企业充满信心,才能通过你的言行由衷地感染对方。 良好的自我推介,是让对方接纳你和你

  • 【转帖】生物制药 打开医药产业新天地

    [font=宋体]2008[/font][font=宋体]年,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宣布,在生物制药方面追加投入5100万欧元以进一步确保公司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font][font=宋体]2009[/font][font=宋体]年,华北制药宣布,将从原料药为主业的公司结构向生物制药领域全面转型。[/font][font=宋体]2010[/font][font=宋体]年初,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首席科学官、研发总裁艾思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自2007年起,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开始致力于从一家大型的从事制药及医疗保健相关业务的全球性医药企业向新一代生物制药企业转变,目前这个转变已经基本完成。[/font][font=宋体]为何国内外众多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生物医药产业?为何多位医药业内专家认为发展生物医药是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font][b][font=宋体]产业飞速发展市场风光无限[/font][/b][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胡显文教授介绍说,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或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的,源自生物体内的,用于体内诊断、治疗或预防的生物技术药物,已经成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最重要的产品,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生物制药已成为制药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font][b][font=宋体]技术不断突破 跨国药企转型[/font][/b][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从产品结构来分析,肿瘤治疗药物是生物制药研究开发的重点。2008年在研的生物技术药物中,有254种用于肿瘤治疗,约占所有进入临床研究药物的一半。新药物以肿瘤细胞为目标,同时能将对健康组织产生的危害缩减到最小,这引发了治疗方法的示范性转变。现在,生物药物可以令医生在谈论癌症时把其当作一种可治愈的慢性病。以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为例,其目前在研的抗肿瘤生物药物,就涵盖了肝癌、肺癌、胃癌和白血病等诸多领域。[/font]

  • 【转帖】华东撤军华北失地 华润医药何去何从?

    华润打造央企大医药平台的道路可谓是处处荆棘,步步维艰——— 痛失上药,恐失北药。   截至今日,国字号医药龙头中上实系、国药系的重组基本已落定,华润作为最早提出打造央企医药产业平台的药企,因上药的“翻脸”以及北药的“不买账”而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11月12日,华润对三九进行了名称植入,并与山东国资委谈判欲收购国资委所持有的东阿阿胶股份,华润有意将三九作为其整合集团医药资产的平台,在与国药与上药三者之间的博弈中完成央企航母梦。    [B]“央企医药平台”悬空许久[/B]   2009年10月28日,国资委通知要求华润集团进行主业调整———增加医药生产及贸易,技术研发与服务为主业。   华润面对两大对手,不得不推进眼花缭乱的内部调整:三九医药股份和深圳市三九医药贸易同时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告宣布,分别就持有的深圳市三九医药连锁股份有限公司93.6%的股份和6.4%的股份进行转让,各自的挂牌价格仅1元。   市场预计,出售三九连锁将增加华润净利润270万元,减少年收入约10亿元,将提升制药主业的收入比重和毛利率水平,收回至少8705万元应收账款。在历经5年的连锁易手风波后,三九医药终于卸下沉重的连锁业务,这被业界认为是华润为重组扫清掣肘。   2006年,在国务院国资委直接推动下,华润出面对华源集团进行托管并重组,凸显国资委战略意图,即国资委谋求在更大视野下搭建一个央企医药平台,但华润系的“央企医药平台”悬空许久,迟迟未能成型,迟滞于其他巨头步伐。   盘点华润旗下的医药资产,除了华源集团,还有东阿阿胶以及三九集团,其中,华源的医药资产便是目前陷入纠葛中的北京医药集团和上海医药集团。迹象表明,华润失去上药和北药两大重要医药资产的可能性增大。    “如果成真,华润的医药平台将只剩下三九医药集团和东阿阿胶等少数资产。”分析师估计。   [B]华润痛失上药控股权[/B]   华润医药集团目前总资产大约260亿,年营业额逾270亿元,直接或间接控股三九医药、东阿阿胶、双鹤药业、万东医疗等多家医药上市公司。   纵观华润数年来在医药板块的耕耘,其过度依赖资本运作而轻资产资本注入和产品等附加值板块的整合,让它在当下吃尽了北药和上药的苦头。   华润陷入“南北战争”困局的渊薮源远流长,2008年4月,华润与上药矛盾公开化,上海医药集团旗下上海医药当时公告的2007年其净利润却比前年下降了3.54%,上药指责说,这一切源于华润控股的华源长富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违规计提。不堪长富药业“小动作”的上海医药,怒将华润抽逃资金之事公布于众,同为华润旗下的两家公司终于撕破了脸,当时报章分析说,其实这是华润与上海国资委暗自为控制上药展开的较量。   据了解,华源长富药业大股东为华源集团,主营业务为大输液,其中上海医药参股华源长富药业24.13%。上海医药在当年年报中指责说,长富药业的连续恶意计提是受其控股股东的要求进行的。而上海医药大股东为上药,华润通过重组华源集团从而持有上药40%的股权,但另外60%实际为上海市国资委所控制。这种争端的背后,被分析者认为是正在重组的新上药企图赶走华润、确立自己华东老大地位的深层目的。   上药最新的重组方案三驾马车中,上海医药、上实医药、中西药业分别以上海医药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上海医药向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上海医药向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并以该等资金向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购买医药资产。这三项交易资产重组完成后,新上药集团面前仍有一块绊脚石,这就是华润集团持有的40%股权。   如何解决华润集团退出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有消息说,华润已与上海市国资委达成协议,华润支持上药集团的重组,其持有的40%股权将通过司法拍卖解决。华润名义上所持有的上药40%股权依然被上海银行、浦发银行等上海市本地银行所冻结。   上药此次控股权变化,无疑上实成为最大受益者,华润则成为最大输家。失去上药控股权,让华润的医药整合缺少了一粒有力地布于华东区的棋子,这粒棋子代表了200多亿元的资产规模和布局在华东地区的医药分销网络。   [B]整合北药难以突破[/B]   华润在控股上药迟迟不能打开局面的情况下,华润在整合北药上也是迟迟难以突破。   尽管持有北药50%的股权,但北药的控制权仍在北京市国资委手里。华润与北京市国资委争夺北药也处于僵持中。分析人士称,对于华润整合上药,北京市方面绝对不会不闻不问。此次华润在与上海市国资委争夺上药上失利,或许会引发北京市方面的效仿。   据信息披露,当时华源重组北药,北京市政府表示,先给华源集团50%的股权,如果华源进来后达到北京市政府的经营目标,北京市政府将会再给华源集团20% 的股权,从而让其拥有70%的股权,达到绝对控股。但是华源集团入主北药1年多之后,其本身陷入经营危机,发展北药的计划也随之变成泡影,而另外20%股权也就无从获得。   [B]华润医药央企平台亟需根基[/B]   失江东,丢长城,华润因其数年来的财务路线,埋下了坎坷前行的障碍。某证券公司认为,华润医药“央企平台”将使华润彻底丧失中国一南一北两个重要地区设堡布器的机会。   分析者认为,但这并不说明华润无路可走,目前其旗下医药产业格局来看,三九医药和东阿阿胶,是其切入国投、新上药腹地的铿锵将军。据业内人士推测:完全退出上药后,华润能够控制的只有三九集团及其旗下的三九医药和东阿阿胶,另外就是处于整合期的北药及其一级子公司双鹤药业和万东医疗。   从华润的并购历史来看,从零售、地产到啤酒,借资本力量做大规模进而做强是华润常用的操作手法。而被称为华润医药资产“三驾马车”的北药、上药和三九分别位于华北、华东和华南,北药、上药年营业收入都超过200亿元。   分析者说,作为华源集团旗下优质医药资产上药集团和北药集团纷纷与华润分道扬镳,让华润借机整个其他央企的雄心成为一个未知数。   北京市国资委倾向于将北药集团留下;在上海,博弈方则要求华润如果拿出50个亿,就将解冻股权,让华润成为真正意义的大股东。华润显然不会接受这个提议。 “即使在北药集团,华润如果不掌控股权,断然也不会投入一个子儿的真金白银。”熟悉华润操盘习惯的业内分析人士说。   华润不堪一蹶不振,从华润持续对东阿阿胶、三九集团的整合来看,逐步将全部医药资产转到新三九名下。在央企、红筹背景之下,无疑使外界对华润未来之路充满期许。   2004年下半年,华润通过与山东国资部门成立合资公司间接控股了东阿阿胶。截至2009年6月30日,华润通过华润东阿阿胶持有东阿阿胶23.12%股权,为实际控制人。   截至目前,东阿阿胶和华润逐步走入了良好合作期,加上国资委10月份公告通知的支持,其扩张产业链的步子正稳步向前。   东阿阿胶公司董事总经理秦玉峰对本报表示,不排除改名为华润东阿阿胶,将代表整个华润集团重组的中药板块,东阿阿胶将上至扩大驴养殖业基地,下至发展驴肉市场和美容养生行业,据东阿阿胶三季报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4.47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净利润2 .42亿元,同比增长32%。   [B]挑战国药与上实,华润的突围战[/B]   如今,国药系重组中生集团,天坛生物进行整体上市;上海医药拟通过吸收合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打造“新上药”,基本实现上实集团和上药集团医药产业的整体上市。   华润则必须首先清洗历史问题的缺陷,之后才能确立聚焦医药主业战略,重新回到医药市场的这块“大蛋糕”中,与国药系、上实系形成了三强鼎立的格局。   华润之舰,依然有两条缆索紧紧系在两大巨头身上———华润将立足何处?南北合围之战如何突围?保存自身资产,实现利润升级,华润的战争才刚刚真正开始,华润在医药整合过程中,会在“潜在的”央企中寻找新的医药资产进行兼并,继续做大做强吗? [I]来源:南方都市报[/I]

  • 【转帖】生物制药:打开医药产业新天地

    2008年,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宣布,在生物制药方面追加投入5100万欧元以进一步确保公司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2009年,华北制药宣布,将从原料药为主业的公司结构向生物制药领域全面转型。2010年初,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首席科学官、研发总裁艾思嘉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自2007年起,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开始致力于从一家大型的从事制药及医疗保健相关业务的全球性医药企业向新一代生物制药企业转变,目前这个转变已经基本完成。为何国内外众多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生物医药产业?为何多位医药业内专家认为发展生物医药是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b]产业飞速发展市场风光无限[/b]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胡显文教授介绍说,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或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的,源自生物体内的,用于体内诊断、治疗或预防的生物技术药物,已经成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最重要的产品,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生物制药已成为制药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举个例子,截至2008年12月31日,美国FDA共批准了99种生物技术药物(基因工程药物或基于单克隆抗体的药物)上市,而2007年共有29种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额超过了10亿美元,即有30%的生物技术药物是“重磅炸弹”,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比例,说明生物技术药物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非常高的集约度。而包括生物技术药物在内,2007年全球只有110种药物的年销售额超过了10亿美元。也就是说,虽然非生物技术药物有上万种,而年销售额大于10亿美元的非生物技术药物只有81种,重磅炸弹的比例不到1%。更出人意料的是,由于近年来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的飞速发展,2007年销售额超过40亿美元的“超级重磅炸弹”药物有16种是生物技术药物。全球生物制药产业经历了两次跨越式发展阶段,第一发展阶段从1982年重组胰岛素问世至1997年G-CSF(治疗肿瘤放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的药物)成为第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生物技术药物,这个阶段主要是细胞因子类产品“挑大梁”,但这些产品在1994~1997年从快速增长期进入平稳发展期,年销售额一直徘徊在100亿美元左右。1997年以后,随着多种治疗性抗体相继被批准上市,生物制药产业进入了第二个快速发展阶段,其增长速度已连续10多年保持在15%以上,成为发展最快的高科技产业之一。2007年生物制药市场销售额已达到840亿美元,2008年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但生物制药市场销售额仍突破了900亿美元。[b]技术不断突破 跨国药企转型[/b]从产品结构来分析,肿瘤治疗药物是生物制药研究开发的重点。2008年在研的生物技术药物中,有254种用于肿瘤治疗,约占所有进入临床研究药物的一半。新药物以肿瘤细胞为目标,同时能将对健康组织产生的危害缩减到最小,这引发了治疗方法的示范性转变。现在,生物药物可以令医生在谈论癌症时把其当作一种可治愈的慢性病。以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为例,其目前在研的抗肿瘤生物药物,就涵盖了肝癌、肺癌、胃癌和白血病等诸多领域。有专家分析指出,多年来,传统制药公司始终对生物技术退避三舍,因为它们不愿意在尚不确定的技术上下赌注。据波士顿咨询集团预计,2007年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药物中有67%的来自生物技术公司,但制药行业数百亿美元的药品研发开支中,生物技术公司只占到了3%。但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突破和大量重磅生物技术药物的出现,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了,传统制药公司迫切希望加入到生物制药的“游戏”中来,有的制药公司与生物技术公司结成合作伙伴,有的干脆直接收购生物技术公司,还有的制药公司想方设法对自己的研发部门实行重组。艾思嘉告诉记者,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实施了一个独特的“珍珠链计划”,就是策略性地收购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借此不断扩充自己的产品线。至2009年底,通过“珍珠链计划”共收购了9家生物制药公司,百时美施贵宝获得的产品涵盖了肝炎、心血管、肿瘤、免疫、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疾病领域。[b]机遇挑战并存本土企业奋起[/b]胡显文认为,我国较好地抓住了生物制药起步发展的机会,EPO(促红细胞生成素)、G-CSF等产品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都获准上市,稍微落后于美国,几乎与欧洲同步。但是,我国却没有抓住以治疗性抗体为代表的生物制药第二个黄金发展阶段,大部分生物制药企业陷入了严重亏损状态。将来我们唯有在“卡住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喉咙”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上有较大突破,在治疗性抗体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上有较大发展,才可能在“钻石铺满地”的生物制药产业中把握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政策扶持让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如沐春风。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重点发展预防和诊断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积极研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加快发展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康复设备,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外包。除了政策大力扶持外,生物产业基地的规模效应也初步显现,200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共认定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目前基地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同时大力支持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增强基地集聚能力,推进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如上海已经形成以张江国家基地为核心,由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六个模块组成的创新创业氛围。此外,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也给本土企业带来了机遇,跨国企业为了降低研发成本,向低成本市场转移研发环节,这些环节包括新药产品开发、临床前试验及临床研究、数据管理、新药申请等技术服务,几乎涵盖了新药研发全过程。根据IMS的数据,目前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市场总值约200亿美元,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360亿美元的规模。虽然机遇当前,但本土生物制药产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少。首先是国内资本市场不完善,企业融资难。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普遍面对的困境是:产业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础研究投入不够。生物技术企业的诞生即以小企业为主,在开发上都面临后续资金问题,国内高科技发展体系中风险投资缺乏,支持力度不够,资金融通不顺。百泰生物董事长白先宏认为,融资是个难题,其所在企业在这方面就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生物技术企业融资一定要有耐心。研发方向偏离主流则是本土生物制药产业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从市场看,治疗性抗体类药物是销售额最高的生物药。2008年该类药物的全球销售额超过了300亿美元,占整个生物制药市场的40%,有9种抗体产品成为“重磅炸弹”。全球销售额最高的5种生物技术药物都是治疗性抗体,各自的年销售额均超过40亿美元。而我国的治疗性抗体研发却比较滞后,至今还没有一个完全自主研发的人源化基因工程抗体药物上市。专家指出,本土生物制药产业能否后来居上,除取决于自身准确定位和把握研发方向外,还取决于人才和专利保护方面的制度创新。[b]编后:[/b]科学家早已预言21世纪是信息技术和生物科学的时代,生物技术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在医药领域尤为突出。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没有生物技术,医药行业最终只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事业。在众多跨国企业开始向生物制药企业转型的时候,相信本土企业也不会错失这难得的机遇。链接:http://pharma.dxy.cn/news/66/18/21/18339.htm

  • 【讨论】想了解中医药的版友不能不看的帖子!

    趣味中医养生图片集[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0604/2593152/]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0604/2593152/[/url]趣味中医养生集--基本常识[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0624/2629376/[/url]趣味中医养生集--药食起源简介[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0624/2629566/[/url]趣味中医药集-道地药材[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0625/2632053/[/url]趣味中医药集-取象比类,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求的中医思维[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0626/2632879/[/url]以后会陆续更新

  • 【分享】华润新三九即将完成对三九医药的股权收购

    [center]华润新三九即将完成对三九医药的股权收购[/center]作为三九集团债务重组的一部分,华润集团旗下的新三九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新三九)即将完成对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代码:000999,下称三九医药)的股权收购。 11月14日,三九医药公布收购报告书,三九集团和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持有三九医药的70.44%股权将变更为新三九持有。  此前,三九集团和三九医药合计持有三九医药的股权为71.35%。但由于其中三九集团持有的0.91%三九医药股权,分别被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深圳农村信用社申请司法冻结,目前各方尚未达成和解。公告称,如该笔股权解除司法冻结,新三九将完成相应的收购程序。  新三九于2007年3月成立,是国资委和三九集团债委会确立重组方案而设立的重组整合平台,于2007年9月为华润医药收购其全部股权。  公告表示,本次收购仅是国有股东变更,作为三九集团债务重组的组成部分,不涉及现金支付。目前,华润集团已通过新三九以现金方式偿付各金融债权人,一次性清偿三九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的重组债务。  2004年,三九集团爆发财务危机,被迫进行收缩和重组。而三九医药也因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所拖累,导致发展缓慢。  当时华润集团也有意打造央企医药平台,对中国医药产业进行长达10年的跟踪分析。此前,华润已收购了东阿阿胶、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等医药公司,并参股多家医药公司。  2006年12月25日,华润集团作为三九集团潜在战略投资者提交了三九集团重组方案。2007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同意三九集团资产债务重组的整体安排,由华润医药收购新三九并向其增资至30亿元,用于新三九收购三九集团的有效资产。 今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三九集团并入华润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的批文。目前尚未办理相关产权变更手续。  新三九对三九医药的收购,已触及要约收购。但三九医药表示,由于实际控制人没有改变,将申请豁免要约收购。  此项收购的完成,意味着三九医药已彻底摆脱历史包袱,有机会就此改善资产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专注主营业务发展。  但业界对该项收购存在的疑虑是,华润集团目前已拥有或参股多家医药公司,尽管主营业务与三九医药有别,但仍存在潜在的同业竞争。  为解决该问题,华润集团表示,目前已启动对内部医药板块的梳理工作,严格按照中药、化学药、医药分销和保健品四大业务分类,强化业务协同,避免同业竞争提高到公司战略发展高度。  此外,新三九更是高调承诺,公司与其控制的公司将不从事与三九医药之间可能存在同业竞争的业务,如有违反,将赔偿三九医药的相关实际损失。  据了解,华润集团完成收购后,三九医药具有独立的运营体系,在采购、生产、销售和知识产权方面保持独立。此前,三九医药已从三九集团受让“999”以及“三九”系列注册商标。  此外,除董事会成员由原来的9名增至11名外,目前,三九医药的主营业务、资产、现有员工及其分红政策等在未来12个月内将不会有任何重大调整变化。

  • 医药周报:国产疫苗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

    http://www.bioon.com/industry/UploadFiles/201310/2013101410143675.png本周,中国生物技术下属的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通过了WHO的疫苗预认证,这是国内疫苗产品首次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国产疫苗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受此影响,生物制品板块在医药各子版块中涨幅最大,预计后续会有更多国产疫苗进入国际市场,一类疫苗会先于二类疫苗进,因此短期对上市公司影响有限。广东省药监局自先行先试药品审评审批机制改革以来,完成首个行政区域内药品生产企业提出的药品技术转让补充申请。与原审批程序相比,从受理到审批总时限缩短30-40个工作日,在确保审评质量的同时,明显提高审评效率。未来几周三季报行情是医药投资重点,超预期个股将受青睐,宏源医药近期重点推荐股票汉森制药和福瑞股份。行业数据回顾。本周大盘小幅上涨,上证A股上涨4.22%。医药生物板块涨幅弱于大盘,上涨1.06%。医药各子板块除医疗服务均上涨,其中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化学原料药板块表现强势,上涨1.91%、1.90%、1.86%,医疗服务下跌0.93%。与上周相比,维生素D3每千克下跌20元,泛酸下降2元,B2下降1元,其他品种维持上周末水平。本周中药材价格指数环比上升1.89%,已经连续7周环比上涨。投资策略。我们认为下半年的投资机会主要在:1)新进基药的独家品种、价格维护能力较强或是已经在基层医院开展了销售的公司:天士力、昆明制药、众生药业、康缘药业和云南白药。2)推荐化药中品种竞争格局较好,外资产品占比较大,且未来一段时间内有进口替代的趋势:常山药业、通化东宝和华东医药。3)不受医改政策影响的优质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公司:科华生物、泰格医药和新华医疗。

  • 【分享】医药招商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现在,做医药招商的企业越来越多,琳琅满目的招商广告、纷繁缭乱的代理信息,体现了医药保健品市场繁荣背后的迷离,在见多了许诺、保证、告白一类的精神麻醉后,某些企业动机不纯,用心不良进行圈钱、套钱、骗钱的把戏也很明显。   但是有更多的企业产品出台后,是想借助经销商的网络渠道拓展建构自身产品销售平台,想想这样倒也目标明确,可其许多做法上的匆忙却彰显了自身的准备不足和脆弱不堪,其急功近利的开始只会等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东北一家医药公司老总,运用引进的日本生产线生产一种对腰椎颈椎扭伤损伤效果十分明显的国药准字号产品,有好几次打电话给我们,恳切希望公司能为他介绍一些有实力医药招商经销商,并信誓旦旦保证此产品在日本特别好买,价格不贵,包装也不差,想必在国内一年二千万销售应该没什么问题。   当我们要求对方赶紧寄些产品相关背景资料以及价格政策、区域保护、代理方式等书面东西时,该老总回答是设计、印刷这不又要化上一笔钱么,只要产品好,经销商代理后他们自然会想办法自己做的,那样,我们不可以省下一笔钱吗。连这些费用都不想出的企业,如此麻木、短视的老总,不相信他会医药招商成功,我也就没必要再为他提供什么资源了。   还有西安的一家保健品企业,推出了一个普通食品批号的产品,匆匆忙忙中也准备对外医药招商,当我们问询期间为什么不申请蓝帽子的保健食品批号时,对方副总经理答复是,申请保健食品一共要化二十多万。   要一辆中档轿车的价钱啊,他们老板嫌不能很快收回成本,根本就不想办。试想,这样缺乏战略意识,对市场可谓一窍不通的人,你能指望他会医药招商企业成功么。   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医药招商热反映出了经济的活跃,但其成功率十分低是现实状况。纵使你产品千好万好,企业不断的承诺、表白、发誓,但经销商就是捂紧口袋不上钩,其中到底什么原因,想必许多人都十分明白,此时此刻,真有点为某些厂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那么,企业医药招商企业到底怎么进行。不妨从以下几点进行: 赶快建立企业自身网站,把它做为产品信息发布的窗口。系统规划招商流程。如果企业自身不专业,可聘请国内医药招商知名实战机构全程招商策划。认真审核经销商资信、背景。  不是实力越强越好,关键要与自身同步找准最适合自己的。建立样板市场检验营销模式和方案的可行性。为经销商提供市场操作模板。整合多方社会资源,赋予企业或产品人文价值元素,提升其良好形象。建立专职的医药招商管理机构,选准专业招商媒体,加强对过程的监控和效果的评估。

  • 【分享】发改委拟新增4.42亿元支持生物医药渡危机

    [color=#DC143C][center]发改委拟新增4.42亿元支持生物医药渡危机[/center][/color]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化离不开各类资本的支持。全球金融危机下,政府的投入尤为重要。 记者近日获悉,国家发改委拟安排新增中央投资4.42亿元,支持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以及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专项的建设。 有分析指出,此举可直接带动社会投资40亿元,对于促进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金融危机对生物医药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为今后的增长注入新动力。反映政府导向 生物医药产业融资环境往往与金融业的盛衰密切相关,当公开市场的融资功能基本丧失,部分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希望借助上市、增发等方式获取资金用于新药研发和产业化的路径,一时间变得不那么容易。 前所未有的生物医药与资本市场的联盟正在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安永全球生物科技行业主管合伙人GlenGiovannetti指出,由于次贷危机,去年美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压力在加大。融资对生物医药十分重要,生物科技的发展十分依赖资本市场,在美国,尽管针对生物科技市场的风险投资表现十分活跃,但公开市场一直没有动静。获得资本的难度也会有所增加,这可能会影响生物医药创新的效率,对中国来说也是一样的。 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光动力药物研发平台首席科学家苏勇向记者表示,当下,做投资的私人资本受金融危机及各方因素影响,投资动作肯定会慢下来,政府在私人资本投资的“波谷”多投入一些,对于保持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有效增长十分必要。 “4个多亿即便全部投到生物医药领域,也不是一个大数目,国家发改委对生物医药产业新增投资,无非是反映政府的导向。政府投入肯定会带动地方政府的配套投入,企业也一定会再匹配一部分钱。”苏勇说。保实体经济增长 相对于整个医药行业来说,生物医药仅是一个占较低市场份额的子行业,不过,近几年其发展速度和利润增长速度相当可观。但在国内部分行业增速出现下滑的背景下,如何保持生物医药产业既有的增速,同样是一大考验。安永方面的消息称,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生物制药企业亏损面有增大迹象。 “这种情况确实在美国已经出现,对中国也会有些影响,但不是根本性影响。具体而言,主要股东是外资尤其是美资生物制药企业,他们受影响会大一些,以国内投资者为主的公司,受到的影响相对会小些。”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科学家鲁先平说。 发改委下属单位新近发布的《2008年生物制药行业风险分析报告》显示,由于融资困难,资金不足问题已严重制约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国家正通过产业政策与改革措施,促进生物制药企业的并购重组,使资源通过整合向优势企业集中,形成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次贷风暴衍生的金融危机来临,生物医药实体经济领域受到的影响往往会滞后几个月。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官方媒体发布的信息指出,安排新增中央投资投向生物产业‘将为今冬明春乃至今后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一位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的专业人士分析道。 上述风险报告同时指出,国家在2008年一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尚在实施中的对整个医药行业大环境的净化措施,都将给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多挑战,甚至在短期内影响行业发展速度。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药品进入医保目录,以及国家创新药品研发步伐的加快,预计2008年以后生物制药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将持续上涨。 对此,鲁先平认为,除资金支持外,新医改方案确实可能对整个生物医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一个符合规律的方案,既要考虑到患者的利益和政府财政承担能力,同时还要保证新药的研发与供应。“生物技术创新药物如果没有合理的利润,企业不可能去承担高风险、长周期的投入。与此相关的基本药物目录应怎样去设置、如何进行调整,以及创新生物制药如何进入医药体系,均对生物医药发展十分重要,而现有的新医改方案未详细提及上述内容。”

  • 2013医药工业百强榜更新发布:天士力、新和成、先声新入榜单

    6月29日,2014年(第31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发布了业界权威的2013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同时公布了2014年医药研发最佳工业一、2014年医药工业最具投资价值企业等榜单。广药、修正、扬子江仍列百强榜前三位。与4月份公布的前一个工业前100位快报相较,榜单略有调整,天士力、新和成、先声药业等新增进了百强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