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高速发展

仪器信息网高速发展专题为您整合高速发展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高速发展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高速发展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高速发展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高速发展话题讨论。

高速发展相关的资讯

  • 环境产业市场机遇空前 高速发展条件已具备
    第六届中国环境产业大会   2013年3月28日-3月29日,第六届中国环境产业大会于北京市西郊宾馆召开,来自有关部门的领导,来自国际环保组织及国际金融机构、外国政府驻华使馆的代表,大学的环境院系、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金融行业及投资行业的有关人士,国内环境企业业内人士,来自各地环保园区及工业园区的人士等齐聚一堂,显示了各界对于环境产业的高度关注。   中国环境产业大会此次已经是第六届,本次大会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环境投资联盟、中国环境投资网主办,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青云创投及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协办,清华环境总裁同学会特别支持,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参加了本次大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赵鹏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赵鹏高于大会上作了题为《生态文明、城镇化、新兴产业—环境产业的新成长点》的演讲。赵鹏高指出,环境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时期,不仅是环保部,各部委均对环境产业非常重视,目前环境产业高速发展的各种条件已基本具备。环境产业巨大的市场如何变为现实,主要在于执法、政策、市场机制、技术水平。   对于标准,赵鹏高指出,好的标准应符合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使多数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反之则形成法不责众局面,难以严格执法 标准也需要及时修改,指标可以随环保技术进步而提高。环保产业需要政策扶持,没有政策很难发展,电力脱硫产业的发展、污水和垃圾处理的产业化都是例子。潜在市场转化成现实市场也需要技术装备水平,PM2.5治理过去难以启动就是一直受限于我国未掌握测试技术,检测的仪器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做了题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演讲。刘志全表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制造业大国,但资源环境代价沉重,环境形势已十分严峻,目前河流国控断面劣V类水质达16%,近岸海域水质四类和劣四类比例已达23.2%,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评价,有80%的城市空气质量超标。改善环境质量和治理环境污染需要适用的污染治理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需要相关的产业,也就是环保产业。环保技术目前的研发较为滞后,一般是在标准制定之后,而根据实现未来国家环保目标的要求,需预先研发远高于现行排放标准要求的治污技术作为先导技术。先导技术用于支持新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标准实施后成为达标技术之一。 中国环境投资联盟理事长、清华环境总裁同学会会长王世汶   中国环境投资联盟理事长、清华环境总裁同学会会长王世汶作了题为《环境产业如何在市场转型中实现竞争力的升级》的演讲。王世汶认为,污染治理型企业将在未来10年达到顶峰,产业分化会逐渐加剧,逐渐形成三角形的产业分布,国外技术仍然会是国内企业升级的追随性目标。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总工王金南做了题为《“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实施现状与后续重点项目分析》的演讲。王金南指出,国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目标是比2010年分别减少8%、10%、8%和10%,消减大气污染排放将以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为重点,消减水污染物排放量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为重点。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常杪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常杪做了题为《环境规划、投资热点、市场转型对环境产业发展格局的影响》的演讲。常杪表示,我国环保产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领域的投资总需求达到3.4万亿元,较“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投资需求总额增加了一倍以上。“十二五”环保领域的重点发展领域是重金属污染防控、水污染控制、城市大气污染、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和化学危险品处理处置。 哈希公司展位   全球知名的水质分析解决方案提供商哈希公司赞助了本次大会,并向参加会议的的业内人士展示介绍了相关产品及服务。 HORIBA展位   著名分析仪器厂商HORIBA赞助了本次大会,并向与会者展示了烟气监测、水质监测等方面的新产品及技术。 截至发稿时止,第六届中国环境产业大会仍在进行之中,多位环境产业企业家将就环境产业形势和环境产业经营模式等多方面议题发表演讲,多位知名专家及企业家也将就环境市场的热点聚焦与未来成长性等议题举办高端对话。
  • 万亿美业经济高速发展 推动高质量需求
    随着消费升级,美业已成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化妆品市场正向万亿体量迸发。化妆品全产业链条的成熟伴随着化妆品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美妆产业蓬勃的发展大势,将中国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带入“下半场”。 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沪市监浦处〔2022〕152021002636号)。上海蝶翠诗商业有限公司存在以下违法行为:生产经营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或者不符合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的化妆品。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其处以没收违法所得114.66万元,没收违法产品。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不断提高及民众对生活高品质的需求,仪器信息网联合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海关技术中心、化妆品生产企业等相关单位,策划组织“化妆品质量安全分析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旨在有效提升化妆品检测及生产企业质量控制等相关行业人员的检测能力及仪器应用水平,会议将围绕化妆品安全及功效评价、微生物及禁限用物质检测、样品前处理、原料分析及化妆品质量安全保障等方面组织有代表性的专家报告,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在线技术交流平台,从而促进化妆品领域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日益增长。会议时间:2022年8月31日 9:00—18:00主要参会目标对象:政府检测部门海关检测中心、各地/级食药监、市场监管局等相关实验室技术人员、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人员、化妆品生产/加工企业研发、质检实验室工作人员、科研院所等分析检测人员。会议日程{持续更新中):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专家日程9:00—9:30化妆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马强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副所长9:30—10:00新条例下,应对化妆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方案申玲玲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经理10:00—10:30新规下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与方法陈云霞中检科(北京)化妆品技术有限公司 经理 / 高级工程师10:30--11:00沃特世化妆品化学安全性评价解决方案钟丹丹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1:00—11:30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法规要求和人体功效评价方法汪凤毅苏州海关综合技术中心 工程师13:30—14:00化妆品中禁限用物质检测方法孙姗姗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14:00—14:30微波消解在化妆品元素分析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于学雷上海屹尧仪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产品部经理14:30—15:00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方法吴卫玲苏州海关综合技术中心 工程师15:00—15:30待定PE15:30—16:00化妆品中香精香料现代分析技术朱建设朱德之馨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负责人16:00—16:30待定SICEX16:30—17:00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化妆品的开发思路及质量安全郑立波植然天成(北京)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会议链接:“化妆品质量安全分析技术”主题研讨会扫码报名:会议赞助:刘老师15718850776(微信同号)
  • 视频采访:并购对聚光的高速发展不可或缺
    日前,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ldquo 达沃斯论坛&rdquo &mdash &mdash 2014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4)在北京召开。本次发展年会上,仪器信息网采访了聚光科技市场及销售管理总监郭晓群,请他就聚光高速发展中的并购策略,国外的技术封锁等发表了看法。
  • 体外诊断产业高速发展 独立实验室市场空间大
    近日,医学信息网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体外诊断(IVD)市场规模约为363亿元,行业增长率达到30%。行业整体呈现技术创新频繁、品种多样化和质量要求高等特征。体外诊断涉及检验医学的生化诊断和分子诊断等。相比医药行业整体增速步入个位数的发展现状,体外诊断仍享受着20%至30%的高速增长态势,高景气有望延续。  机构认为,分子诊断行业受国家食药监局和卫计委等多部门监管,行业门槛与规范性不断提高。同时,监管部门对行业整体呈现逐步放开和支持态度。良好的行业结构为产业发展带来了高额的利润空间,行业毛利率高达58%。目前IVD行业原料供应充足,价格波动幅度小,行业转移成本能力强。预计未来几年,分子诊断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  体外诊断即IVD,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此外,临床检测系统化能提高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要求,也是IVD发展的必然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独立诊断实验室发展迅猛,增长率超30%,四大独立诊断实验室市场占有率超65%,其中,上市公司迪安诊断和达安基因占两席。迪安诊断2015 年公司商业实现收入7.63 亿元,同比增长52%;去年11 月至今年1 月间,分别收购金华福瑞达56%、新疆元鼎51%和云南盛时科华51%股权,渠道整合提速。达安基因的独立实验室已经基本完成布局,2016年有望全部实现扭亏为盈。  事实上,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业务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市场占有率仅5%,与澳大利亚80%的市场占有率、日本67%的市占率相比,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机构预计,独立实验室将保持30%以上增速,有望新增200亿市场空间。
  • 色谱填料行业高速发展 纳微科技上半年扣非净利预增75.27%
    7月4日,纳微科技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今年1月份至6月份,公司预计实现营收为2.9亿元左右,同比增长75.10%左右;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为1.0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75.27%左右。    对于业绩的变动,纳微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疫情造成的客户订单延期、物流迟滞等不利影响,实现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液相色谱柱、磁珠等产品线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    “内生+外延”齐发力    2021年6月份登陆上交所科创板的纳微科技,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为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纳微科技是国内纳米微球材料行业龙头,公司所处的色谱填料/层析介质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长期被国际大型科技公司垄断。作为后发国产厂商,公司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并参与市场竞争,凭借技术及产品的相对优势赢得市场份额。”    “2019年至2021年,纳微科技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85.51%,目前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规模还相对较小。在产品方面,公司主营产品的毛利率基本维持在80%以上,聚合物色谱填料毛利率甚至高达91.45%,毛利率水平远高于同行业公司。2022年公司延续增长态势,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092.36万元,同比增加176.23%,增长超预期,其亲和层析介质、离子交换层析介质、硅胶色谱填料、磁珠等相关业务表现优异。”有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考虑稳定的客户拓展及临床订单商业化等因素,预计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继续保持。”    值得一提的是,主营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纳微科技长期不断提升研发能力。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1.55亿元。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加98.65%,2022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加69.5%。目前,公司已有超17项发明专利形成主营业务收入。    “纳微科技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等产品及相关服务集中在生物医药领域,技术门槛与壁垒相对较高,研发周期较长,因此新产品的研发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上述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除研发高投入外,近年来纳微科技重点布局生物药领域。2021年12月,其计划在浙江独山港区设立全资子公司购买约60亩化工用地建设新生产基地;7月1日,公司1.97亿元定增落地,拟用于常熟纳微淘汰1000吨/年光扩散粒子减量替换生产40吨/年琼脂糖微球及10吨/年葡聚糖微球层析介质技术改造项目;拟并购赛谱仪器部分股份。    “通过近期的定增,纳微科技将拥有自己的层析系统,可以更好地与填料业务产生协同,进一步夯实公司在纯化领域的竞争力。同时,有助于公司把握生物医药领域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良好机遇,提升未来盈利能力。”上述分析师向记者说道。    色谱填料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    根据MarketsandMarketsTM统计,2018年全球色谱填料行业市场规模为19.78亿美元,预计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9.93亿美元。其中,2018年中国色谱填料行业市场规模为1.12亿美元,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13亿美元。不过,目前中国色谱填料行业市场规模仍然整体偏小。    谈及纳微科技所处色谱填料行业发展前景,德邦证券分析师陈铁林认为:“中国色谱填料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2017年至2020年,在生物药CDMO产能向中国转移和国内抗体药物产业化产能增加的双重拉动下,中国新增发酵产能超过97.5万升,贡献了全球发酵产能的主要增量。中国的低成本优势下,生物药CDMO产能向中国转移趋势长期存在,国内的生物药CDMO产能还将持续增加。在国内生物药欣欣向荣的产业趋势下,将会有更多药物进入商业化阶段,产能仍将持续增加,对应填料市场规模仍将增加。”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记者表示:“纳微科技是国内少有的从事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并能对标国际巨头的公司,公司填料产品客户基本已经涵盖了国内优秀制药企业。在填料领域,国产化的进程已经开启,纳微科技具有巨大市场潜力。长期看,有望成为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的平台型企业之一。”    “纳微科技所处色谱填料领域属于一个新兴的细分行业,较强的市场专业性导致的技术壁垒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也是利弊各半,好处是比较容易构筑企业发展的技术护城河和巩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而不利之处在于专业性导致了市场空间的相对局限。”柏文喜向记者说道。
  • 钢研纳克:拓展轮盘高速旋转试验能力,助力航空发动机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背景轮盘高速旋转试验是机械工程领域检测转子可靠性的一种关键方法,旨在评估发动机轮盘在其特定形状、制造工艺及工作环境下,所承受的离心力机械强度,以及在超速条件下轴承的可靠性。此试验对于确保轮盘的运行能力和安全极限至关重要,且在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该试验为设计优化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随着对发动机轮盘材料性能、结构设计、加工工艺及质量安全等要求的不断提高,轮盘高速旋转试验逐渐成为该领域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同时,市场需求也由传统的航空航天领域向民用产品扩展,进一步突显了这一检测方法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潜力。应用产品与领域轮盘高速旋转试验在多个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具体包括:航空航天。主要涉及压汽机轮盘、涡轮涡扇轮盘和增压涡轮盘等关键组件。船舶重工。应用于汽轮机轮盘,以确保其在高负荷条件下的可靠性。鼓风机与压缩机。针对离心轮盘的性能评估,确保其在高效率运行时的稳定性。新能源汽车。适用于高速电机转子的测试,以提升电动驱动系统的安全性和性能。通用工业。涵盖工业透平、储能飞轮以及推力盘等多种设备,确保其在多种工作条件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青岛钢研纳克检测防护技术有限公司是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钢研纳克”,股票代码:SZ.300797)的全资子公司。作为中国钢研的一部分,钢研纳克致力于发挥在材料检测技术、海洋工程装备、金属腐蚀与防护、特种金属新材料等领域的专业优势,着力打造集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产品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公司在金属材料检测与评价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轮盘高速旋转试验的检测分析业务,已具备相关领域的产品检测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检测经验与试验案例。目前公司专注于开展以下高速旋转试验项目:- 常温/高温轮盘超速试验:评估轮盘在极限速度条件下的性能。- 常温/高温轮盘疲劳试验:测试轮盘在循环加载下的耐久性。- 常温/高温轮盘破裂试验:分析轮盘在极端条件下的破裂行为。- 常温轮盘预应力试验:研究轮盘在预应力状态下的力学特性。通过这些专业试验,钢研纳克致力于提升金属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相关行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钢研纳克目前拥有多台高速旋转试验设备,设备能力参数如下:关于钢研纳克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钢研纳克”)(股票代码:300797),前身起源于1952年的重工业部钢铁工业试验所,是我国冶金分析测试技术的摇篮,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辖的中央企业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分析测试产业平台(二级单位)。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北京、上海、山东、四川、江苏、辽宁、湖南、陕西、河北、以及德国拥有研发生产基地和检测实验室,并设有覆盖全国的直属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点,主要服务或产品涵盖检测服务、认证评价、分析仪器、标准物质、无损装备、能力验证、计量校准、腐蚀防护工程与产品,以及其他检测延伸服务,为客户提供完善、便捷的一站式综合性解决方案。公司是国内钢铁行业的权威检测机构,也是国内金属材料检测领域业务门类齐全、综合实力强的测试研究机构之一。公司拥有“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钢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冶金工业钢材无损检测中心”、“国家先进钢铁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四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和“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钢铁行业中心”、“金属新材料检测与表征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业(特殊钢)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四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青岛海水大气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及“格尔木盐湖水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两个国家级科学观测研究站。公司的技术力量雄厚,国际互认度高。公司拥有中国商飞、中国商发、中国航发等众多资质认证。钢研纳克致力于材料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以质量评价为导引,标准为基础,表征数据为依托,打造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中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 落户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新一代便携式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助力我国高速列车行业发展
    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于2016年9月5日在青岛设立,是集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构建的国际化、专业化创新平台。平台致力于以高速列车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开展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协同,推动轨道交通行业持续创新,促进技术扩散与成果转移转化。我司非常荣幸将日本Pulstec公司研发推出的新一代便携式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μ-X360s安装于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我们期待该设备的引入能助力该平台在高速列车技术创新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用户操作μ-X360s设备 新一代便携式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μ-X360sX射线衍射法是根据材料或制品晶面间距的变化测定应力的,也是表面残余应力测定技术中为数不多的无损检测法之一。这种方法至今仍然是研究得较为广泛、深入、成熟的残余应力分析和检测方法之一,被广泛的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的各领域。日本Pulstec公司推出的新一代便携式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μ-X360s基于全二维面探测器技术,将残余应力的测量速度和精度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技术优势:更快速:圆形全二维面探测器可一次性采集获取完整德拜环,单角度一次入射即可完成残余应力测量。更可靠:X射线单次曝光可获得500个衍射峰进行残余应力数据拟合,结果更可靠。更轻松:无需测角仪,单角度一次X射线入射即可完成测试,复杂形状和狭窄空间的测量不再困难。更方便:无需任何液体冷却装置,支持便携电池供电。更强大:支持扩展区域应力自动测量功能,具备晶粒尺寸均匀性、材料织构、残余奥氏体含量分析等功能。新一代便携式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 信息参考来源:http://www.innohst.com/contents/zongtigaikuang/相关产品1、小而轻的便携式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μ-X360s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260145.htm
  • 光学科技 助力产业高速发展——奥林巴斯出席全国风电设备状态监测及智能运维技术高峰论坛
    2018年8月16日-17日,wind forum2018全国风电设备状态监测及智能运维技术高峰论坛暨全国无人机风电巡检技术高峰论坛在江苏无锡举行。本届论坛汇集了来自国内外500余位从事风电场运维及设备状态监测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分享讨论了风电设备状态监测、智能运维的最新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积极助力风电行业相关理论、技术的展。奥林巴斯盛大出席全国风电设备状态监测及智能运维技术高峰论坛?奥林巴斯盛大出席全国风电设备状态监测及智能运维技术高峰论坛???奥林巴斯盛大出席全国风电设备状态监测及智能运维技术高峰论坛???? 作为国际领先的光学企业,奥林巴斯携全新一代工业内窥镜产品iplex g-lite和iplex nx盛大出席本次论坛,为与会专家展示了应用于风电领域的多种解决方案,以先进的光学科技不断解决风电运维行业痛点。匠心制造 解决风电运维行业痛点 随着近年来我国风电市场的高速发展,在风力发电机组大规模应用的背后,风电运维工作成为摆在国内外专家学者及设备生产企业面前的巨大挑战。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7年新增并网风电装机1503万千瓦,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64亿千瓦,到2020年约有11万台风机将出质保期。面对巨大的风电机组维护需求,奥林巴斯推出了全新一代iplex g-lite和iplex nx工业内窥镜产品,并根据风机维护的特点研发出多种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应对风机维护难题。奥林巴斯iplex g-lite工业内窥镜? 在本届论坛中,奥林巴斯展示了iplex g-lite新型工业内窥镜产品,吸引了众多在场专业人士的关注。作为2018年度刚刚引入市场的最新机型,奥林巴斯iplex g-lite工业内窥镜针在便携性、防护性、操控性、图像质量以及功能性上都有了更大的突破,帮助专业人士轻松获得准确的结果。使用奥林巴斯工业内窥镜进行风电电机齿轮箱检查 并且,奥林巴斯iplex g-lite工业内窥镜采用了独有专利设计的防油光学适配器,能够有效减少因油液附着导致的工业内窥镜图像模糊、清洗困难等问题,大幅提高设备的检测效率。并且针对风电设备维护的特殊需求,奥林巴斯推出了iplex g-lite工业内窥镜风电kit方案,搭配最新型的防油镜头、清洁套装、携带套装、导管等设备,帮助用户完成风电齿轮箱等内部空间狭小的检测任务。从细微之处出发 保障生产安全 由于风电设备检测工作大部分会在黑暗空间极大的齿轮箱中进行,因此用户更加青睐能够提供明亮且清晰图像的工业内窥镜产品,从而更加准确地检测设备内部的细微缺陷。位于展区内部的奥林巴斯iplex nx系列工业内窥镜,向在场专家展示了高画质图像、扩展的测量能力以及优化的检查操作,帮助专业人士在检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以取得最佳效果。奥林巴斯iplex nx工业内窥镜 奥林巴斯iplex nx系列工业内窥镜拥有超广角立体测量功能,能够帮助监测人员进行精确的3d测量。并且,针对不同的操作环境,奥林巴斯iplex nx工业内窥镜可以将触摸屏显示器搭配设置成不同的放置模式,为风电设备检测人员提供轻巧便携的操作控制。奥林巴斯工业内窥镜产品,改变了以往检测人员必须亲自靠近设备才能够进行检测操作的往日情景,从细微之处保障生产安全,守护美丽生命。于所未见之处 守卫安心生活 “于所未见之处,守卫人类的安心生活”,正是奥林巴斯守护美丽生命的责任和决心。从20世纪八十年代奥林巴斯工业内窥镜事业进入中国开始,奥林巴斯植根于中国市场,积极洞察不同行业的根本需求,通过优秀的技术服务、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重视人才培养,积极推动行业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未来,奥林巴斯将会继续为中国风电运维行业推出更多专业、可靠的工业检测设备,用先进的光学技术守护人们的安心生活,践行“实现世界人民健康、安心和幸福生活”的企业使命。-END-
  • 解读高速发展的耶拿中国——访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赵泰先生
    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成立于1990年,总部设在世界光学精密仪器制造中心的德国耶拿市,是德国最大的分析仪器公司之一。其前身为卡尔蔡司公司的分析仪器部,主要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光谱分析仪器、环境分析仪器和生化分析仪器等。目前,耶拿公司在9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全球共有700多名员工,年业务额约1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超过20万台耶拿的分析仪器正在使用中。在金融危机中,耶拿公司2008财年分析仪器业务收入获得了25%的增长,2009财年更获得了更获得了35%的增长,是全球极个别的保持增长的仪器公司之一。   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于2001年进入中国,经多年发展,其原子吸收光谱仪、元素分析仪、总有机碳分析仪等产品在中国市场都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业务额达2000万美元,中国的业务额已占耶拿全球业务额的20%。 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 中国区总经理赵泰先生   2009年上半年耶拿公司接连收购了两家生物仪器公司,积极向生化仪器领域扩张,该公司2009财年中国的业务增长了65%。日前,笔者有幸专访了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赵泰先生,就耶拿公司快速发展、领域扩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技术创新 耶拿中国快速发展的“根本”   耶拿公司自2001年进入中国以来,在华员工数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45人 即使在金融危机影响下,2008财年大中华区销售额增长率仍然达到81%,2009年财年的业务额达2000万美元、增长率65%,8年的时间业务增长了10倍。那么,耶拿公司在中国高速发展凭借了哪些“秘诀”呢?   1、中国经济大环境是耶拿稳步发展的“客观条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环境越来越好,发展越来越快,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国内对分析仪器的需求量一年比一年大,为耶拿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赵泰先生介绍道,“并且耶拿公司2001年才进入中国,可以说起点较低,这也是耶拿公司上升速度快的客观因素之一。”   “耶拿公司的前身为卡尔蔡司公司的分析仪器部,而卡尔蔡司公司在光学仪器领域已经有将近150年的历史,在全世界享有较高的声誉,耶拿公司借助这个得天独厚的背景,在中国的专家、用户中一直享有较高的认可度。”   2、“技术”与“品质”是耶拿公司核心竞争力   耶拿公司的宗旨是“技术创新为核心,非凡品质为根本”,“技术”与“品质”是耶拿公司核心的竞争力。技术创新是耶拿公司稳步发展的根本,非凡品质是耶拿公司生存的命脉。   “耶拿公司凭借其在光学和光谱技术领域内的优势,凭借其历史上的传统和经验,一直不间断地研究新的技术,并且和应用紧密联系,使新技术能够得到用户更广泛的了解和认可。”赵泰先生继续说道:“耶拿公司的管理层坚信研发和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公司每年总收入的15 -20%投资于研发,若包括德国政府科研项目资助则可高达22%,并有1/5的职工从事研发工作。耶拿公司一直保持对研发的投入,即使在金融危机来临之时研发投入仍呈上升的趋势。”   “耶拿公司还积极参与德国政府研发项目,政府的资金支持与资助,更进一步促使耶拿公司对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如耶拿公司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就是以耶拿为主体的‘德国政府TOF-MS的研发项目’,目前已有两台样机研制成功。”    contrAA700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   说到耶拿公司,就会提到其领先的原子吸收仪器与技术。近几年,耶拿公司不断在原子吸收光谱技术上推出创新技术,譬如:直接固体进样、三磁场塞曼扣背景、连续光源等都是市场领先、耶拿独有的技术。   2004年耶拿公司在世界上首次推出contrAA 300型顺序扫描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2006年又推出了高分辨火焰/石墨炉一体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contrAA 700。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只需一个高能量氙灯光源,即可测量元素周期表中67个金属元素,是原子光谱仪划时代的革命性技术,意味着德国耶拿已经走在原子光谱技术的最前沿。   耶拿的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价格和一台中档ICP发射光谱仪的价格差不多,是否会影响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市场?面对此种担心,赵泰先生说:“可以说,购买一台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相当于同时购买了一台ICP和一台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总成本降低了。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问世以来,每年的销量都在成倍增长。2009年售出将近50台,截止目前为止,总共销售了100余台。”   3、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耶拿公司的产品定位都比较高端,因此对用户的培训和技术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赵泰先生说:“当前,很多用户还不具备足够多的分析仪器使用经验,应用水平已成为用户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耶拿的培训分三个层面,包括单一用户的现场培训、同一型号仪器的集中提高培训、面向社会的基础知识培训。这三个层面的培训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耶拿公司的总部建有德国最大的应用实验室,并且在耶拿与柏林有两个实验室基地,聚集了诸多著名专家,如:著名的原子吸收光谱专家魏尔茨教授等担任公司的技术顾问。在中国除了上海应用实验室之外,还与各行业优秀用户广泛开展合作,成立了合作实验室,将耶拿自身的仪器、技术力量与用户的行业、样品等知识充分结合,进行分析方法的开发服务于更广泛的用户。   “耶拿公司拥有十多名售后服务工程师,此外各地还有很多兼职的技术服务工程师和技术顾问,基于当地市场的需要而合作、聘用。耶拿公司在全国建立了十多个办事机构,搭建了细致全面的营销服务网络,这些都让我们有信心做大做强。”   4、紧张而又活泼的“耶拿中国团队”      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中国区员工全家福   赵泰先生兴致勃勃地向我们展示了耶拿公司2009年在泰国普吉岛召开年会时的员工合影,并介绍“我们绝大部分的员工都是年轻人,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占20%多,经多年发展耶拿已逐步形成了‘专业严谨、勤奋敬业’的公司文化。耶拿中国公司发展这么迅速,我要感谢我们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团队。”   笔者和赵泰先生有过多次接触,其儒雅的学者风度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赵泰先生本人也常说“我是搞技术出身的,现在还是一个技术人员。”当然赵泰先生出色的企业管理能力、市场运营能力在耶拿公司快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结构调整 耶拿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   细看耶拿公司发展历程,会发现其中有两个值得关注的“转折”,一是2005年时,耶拿公司降低项目部门业务量,致使公司总收入大幅下滑 二是2009年上半年,接连收购了两家生化仪器公司。   1、专注发展分析仪器业务   耶拿公司成立之初,曾有很大一块业务是“实验室解决方案”,即从实验室设计、施工、到仪器调试安装的所谓“交钥匙工程”,被称为“项目部”,当时该业务和卡尔蔡司合资,耶拿占90%的股份。   耶拿公司在02/03年度总收入8446.7万欧元,项目部为5720.8万欧元 03/04年度为总收入8917.7万欧元,项目部为6202.3万欧元。然而就在此时,在项目部业务收入占总收入70%的时候,2005年耶拿公司毅然进行了业务结构调整,减持项目部的股份至49%,专注发展分析仪器业务,致使总收入下滑了2千多万欧元。是什么原因与目的促使耶拿公司做如此调整呢?   “专注于仪器业务的结构调整是耶拿公司为长期发展所做的必然的选择,主要出于兴趣、传统、发展方向定位三方面的原因。”   兴趣:耶拿公司的管理层都是做技术出身的,如耶拿公司的CEO Klaus Berka先生,原来是卡尔蔡司公司研发部门的负责人,长期负责新技术的研发,对“实打实的”仪器分析技术非常感兴趣。   传统:耶拿公司的前身卡尔蔡司公司,150多年来一直热衷于技术创新和发明,而耶拿公司上上下下的员工都秉承了这个优良传统,对技术创新兴趣盎然。   定位:是耶拿公司适应市场需求所做的必须选择,项目承包也是很好的业务,利润、业务额情况都非常好,但是项目承包业务没有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和优势。耶拿公司的核心优势是光学和光谱技术。一个企业要想长期、长足发展,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德国公司”一贯的风格:深入研究一些专门的、有限的领域,从而产生非凡的独创性和创造性。   事实证明,耶拿公司在经历了战略转移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也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到08/09年度,公司的总收入达8709.6万欧元,其中,项目部只有1500万欧元,而分析仪器业务收入则上升为7209.6万欧元。   2、密集收购 向生化领域积极扩张   近几年来,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正蓬勃发展,即使面对经济危机的影响,生命科学相关的分析仪器市场也处于很好的成长阶段,预计今后将会取得更加长足的发展、更高的增长率,其扩展空间也将是无限的。 国内外许多知名的分析仪器厂家纷纷选择了向生化领域进军或进一步扩张的战略,对此耶拿公司是否也有类似的发展计划呢?   在经历了公司结构重心调整,以及在核心领域快速增长以后,赵泰先生还谈到,“耶拿公司目前正向生化领域积极扩张。”   过去:“其实,耶拿公司发展初期就已经有向生命科学领域扩展的定位。但耶拿公司并不是‘全力’而是‘大力’向生化领域发展,是在立足耶拿公司传统的、根本的光学和光谱技术的同时,扩充新的领域,给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另外也是受地域的影响,因为公司总部德国耶拿市不但是世界光学精密仪器制造业中心,同时也有‘生物硅谷’之称,生物技术非常发达,所以说耶拿公司有着良好的背景与基础。”   现在:“耶拿公司已经先后收购了很多家生化仪器公司,近年来由于生化领域发展快速,公司的管理层凭着对市场需求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加大了对生化领域扩展的力度与速度。”   2009年3月耶拿公司收购了德国Cybio公司的50%股权,Cybio公司与耶拿公司同样位于耶拿城,是一家全球知名的高通量液体操作系统和药物筛选系统的制造商,是这个领域公认的领导者。2009年4月耶拿公司又全资收购了德国Biometra公司,德国Biometra公司是欧洲最大的一家专业生产分子生物学仪器厂家,所提供的产品中包括高端PCR仪。   未来:“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收购两家生化公司,表明了耶拿公司大力向生化仪器领域扩张的决心。未来,耶拿公司将继续寻找更好的、有优势的合作伙伴,采取兼并、收购的合作的方式,因为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能够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避免了从零开始,而达到高起点。”   后记   对于未来耶拿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战略,赵泰先生说:“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耶拿公司也将生产中低端产品,近期将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 与国内仪器厂商进行有选择的合作、兼并或收购 进一步扩大技术支持中心的规模和深度。”   采访编辑:刘丰秋   附录1: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   http://www.analytik-jena.de   http://jena.instrument.com.cn   附录2:赵泰先生简历   1984.7 北京化工学院,化工系化工分析专业   1987.7 中国地质科学院,分析化学专业理学硕士   1987-1992 地矿部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   1992-1994 PE 德国公司访问学者   1994-1998 PE 中国公司   1998-2001 瓦里安( Varian )公司   2001.3- 加入Analytik Jena AG德国耶拿公司
  • 全球石墨烯行业未来5-10年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p & nbsp & nbsp 石墨烯的理论研究始于1947年,迄今已有70年的历史。但真正能够独立存在的二维石墨烯晶体则是出现在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天文物理学教授AndreK.Geim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微机械剥离方法首次获得了石墨烯。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学、电学和磁学性能,有望在高性能纳电子器件、复合材料、场发射材料、气体传感器、能量储存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石墨烯近年来迅速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p p   在石墨烯首次被发现后,关于石墨烯技术的研究不断取得令人振奋的进展。在石墨烯的制备领域,如何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可控生产是当前研究热点 在石墨烯的应用领域,则是半导体、电子、材料、生物工程等多点开花。 /p p   石墨烯目前还处在研发阶段,各国对于这个新兴材料还处于一个专利布局期,尚还没有出现产业化动向,整个产业链也还没有形成。目前制备石墨烯的技术工艺不成熟,还没有达到一致性的品质,而且成品面积都非常小,不能适应工业化应用,但高达2000元/克的产品价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更是让各方对石墨烯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 /p p   新兴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引导。在2010年石墨烯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以后,不仅全球科研界竞相关注,各国政府也加大了石墨烯研发的支持力度,希望在这新一轮石墨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在石墨烯大国中,欧盟及其成员国、美国、日本和韩国较先开展相关的战略部署,出台了各项支持政策和研究扶持计划,走在了全球石墨烯研究与产业化的前列。 /p p   石墨烯尚未形成产业化,售价非常的高,目前国内的售价在2000元/克以上,接近于黄金价格的十倍左右。石墨烯凭借其特殊的物理结构和特质,在多个领域都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一旦量产必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 /p p   发达国家聚焦石墨烯功能器件研发和应用,未来5-10年全球石墨烯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美、欧、日、韩等地区密集发布政策,扶持石墨烯功能器件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欧美企业占据全球石墨烯产业链关键环节,石墨烯制备技术,复合材料、核心电子元件等应用产品保持领先优势,亚洲石墨烯应用市场前景向好。 /p p   数据显示,2016年石墨烯全球市场规模为755万美元,随着石墨烯制备技术进一步推动规模化应用,五至十年内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到2020年市场规模可达到3.85亿美元,2025年全球规模有望达到21.03亿美元。 /p p   根据石墨烯的不同特性和发展难度,我们总结了以下发展路径: /p p   ◆首先,目前石墨烯粉体和薄膜产品己经具备了量产的可能性,相对应的如导电导热添加剂、防腐散热材料、复合材料及触摸屏应用领域也有望最早实现突破。 /p p   ◆其次,石墨烯高导电性、高比容量和比表面积的特性己经被尝试用于改善超级电容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速度 另外由于其光线敏感度是普通传感器的1000倍,传感器应用也有望作为中期目标实现。 /p p   ◆最后,石墨烯想象空间最大的领域是对硅的替代,成为下一代超高频率晶体管的基础材料,应用于高性能集成电路和新型纳米电子器件中。计算机速度的提升要求元件集成密度进一步提高,然而硅在尺寸缩小方面己经进入瓶颈,IBM未来5年将投入30亿美元在后硅时代技术部署,石墨烯为重要的技术方向之一。然而由于石墨烯本身为导体,单层石墨烯没有带隙(BandGap),无法实现逻辑电路必需的晶体管开关功能,需要人工植入带隙或采用复合材料的方法,工艺复杂性程度大幅提高,在微电子领域广泛使用还有待时日。 /p
  • 政策、环境双利好 标准物质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访坛墨质检董事长方燕飞
    p   分析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关乎各行各业的健康与快速发展,尤其是食品、环境、医药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标准物质/标准品作为一种计量器具,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医药、钢铁等领域的校准、检测中,在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及民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br/ /p p   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环境、健康、安全等领域检测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对我国标准物质/标准品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3年,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到2020年,“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数量增长100%,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品种增加100%”。这一指标表明我国标准物质的研究和研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此外,《规划》还明确了食品安全、临床检验、生物、环保和材料科学领域为标准物质/标准品研究和研制的重点领域。重点领域的确定预示着上述五大领域将成为标准物质/标准品生产单位之间激烈角逐之地。 /p p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国内出现为数不少的标准物质/标准品民营生产企业,这其中发展较为快速的企业就包括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坛墨质检”)。据了解,坛墨质检创建于2007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由原来标准物质/标准品纯代理商转变为生产和代理一体的企业,拥有的自产标准物质/标准品品种已近万种。近日,为进一步了解坛墨质检的发展、国内标准物质/标准品技术及市场发展等情况,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坛墨质检创始人、董事长方燕飞女士。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5158b34f-ad7f-404a-8222-d1328cef90c1.jpg" title=" 方燕飞.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方燕飞 /p p    strong 无知无畏 跨领域开疆土 /strong /p p   谈起创业经历,方燕飞用“无知者无畏”来形容自己。坛墨质检成立于2007年,在公司成立之前,方燕飞从事的是与标准物质/标准品完全无关的广告策划工作,所在单位也相对不错。但是,对于有事业追求的她来说,稳定的工作并不能使其满足。机缘巧合下,方燕飞接触到了完全陌生的标准物质/标准品行业。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2007年,方燕飞决定白手起家,成立了北京北化恒信科技有限公司(坛墨质检前身),专门从事标准物质/标准品的代理销售业务,代理品牌包括中国计量院、国家环保中心以及美国NIST、欧盟BCR、美国USP等主流品牌。“标准物质/标准品属于计量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环境和卫生等检测领域,当时觉得标准物质应该有很大的应用市场。正所谓无知者无谓,在没有很强专业背景下,毅然杀入这个领域。”方燕飞讲到。 /p p   事实上,坛墨质检的发展也证明方燕飞眼光独到。经过几年的代理销售,坛墨质检拥有了一定的客户基础和销售能力,此时方燕飞又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网络异常发达、产品价格透明的时代,创办企业一直走代理销售这条路是否只是在给别人做嫁衣裳?于是,坛墨质检在2012年成立中心实验室,开始了标准物质的研发及申报工作。 /p p   如今的坛墨质检已建成1200㎡专业研发和生产基地,拥有近10000个自主研发产品,成功申报国家级标准物质361项,成为集标准物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单位。“国家对标准物质/标准品的研发、生产都有严格的要求。为了保证产品品质,公司采购了约1500万元的仪器设备,研发和生产人员近30名,建设了1000㎡的专门库房,其中包括二个面积180㎡温度维持在2-8° C冷库。”方燕飞告诉采访人员。据介绍,在2017年11月,坛墨质检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获得《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认可证书》,该证书附件下所有产品均可生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68633ebe-01b8-4769-bebe-87a11b472869.jpg" title=" 证.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认可证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0343e8df-7a71-4f13-a265-8bbafff8d53d.jpg" title=" 仓库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坛墨质检董事长方燕飞陪同仪器信息网总经理唐海霞(左)参观库房 /p p    strong 以市场为导向 有的放矢 /strong /p p   坛墨质检的产品品种主要集中在食品、环境两个领域,如农兽药残留标准物质,霉菌毒素标准物质以及水质、土壤、空气检测中的氨氮等污染物相关的标准物质等 产品形态以液体标准物质、固体标准物质为主,基质类标准物质、质控样为辅。“我们的客户群体主要包括国家检测机构、第三方检测公司、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机构,覆盖的单位如质检院、食药检所、出入境系统的实验室以及环境监测站等。面对需求有差异的客户,我们在产品介质、浓度、包装规格等方面提供了定制化服务,特别是多组分混标产品,可为用户提供符合GB、SN、HJ、NY及中国药典检测标准的混标、单标配制的解决方案。”方燕飞讲到。 /p p   以市场为导向是企业发展遵循的原则之一。近几年,随着第三方检测市场的开放、国家检测标准的快速更新、国家对检测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及行业逐步规范,标准物质/标准品市场的发展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有研究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标准物质市场将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这一数据对标准物质/标准品行业中的国字头单位和民营企业无疑是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p p   “作为民营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就要把握产品核心技术,并紧跟市场的发展。”方燕飞告诉采访人员。近几年,民生问题如食品、环境受到国家大力关注和支持,受相关政策影响,此两个领域所需标准物质/标准品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基于此,坛墨质检将食品、环境两个领域的产品作为公司重点研发方向,尤其是此两个领域的短缺产品、不稳定物质检测项目所需的产品、复杂基体背景下的标准物质以及特殊仪器分析需要的标准物质/标准品。“遇到标准物质/标准品市场发展的好时代,再加上公司产品战略的正确定位,2017年,我们的销售业绩完成了近7000万元。”方燕飞讲到。 /p p    strong 取长补短 谋求长足发展 /strong /p p   从发展历史来看,我国标准物质/标准品市场具有其特殊性。标准物质/标准品作为国家级计量器具,在质检、质控工作中举足轻重。因此,国内标准物质的生产者主要是中国计量院、国家环保中心、卫生部临检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国家在标准物质发展方面通过立项等方式给与了大力度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比如2017年通过的新计量法的修订,已经明确了标准物质发展的重要性,体现了国家对这一行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方燕飞说到。此外,方燕飞还表示,随着市场的开放,国外知名品牌也越来越多的加入到中国的市场竞争中。 /p p   面对国家科研机构和国外知名品牌这两座“大山”,作为民营企业的坛墨质检面临的竞争形势异常严峻。“在这种形势下,民营企业要想立足,势必要有自己的特色。相比于竞争对手,除做到把握核心技术、正确布局产品市场之外,我们的另一竞争优势体现在服务上,即一切以客户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做到快速响应。”方燕飞讲到。据了解,坛墨质检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可以做到24小时随时响应,并针对不同的问题规定了最短响应和服务时间,以此保证公司的服务质量。“与技术实力雄厚的国字头单位相比,民营公司不但要在技术方面下功夫,优质的服务更是市场竞争中的致胜法宝。” 谈起坛墨质检的竞争优势,方燕飞如是说。 /p p   市场竞争固然激烈,可与此同时,方燕飞也看到了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和有利的行业支持政策。为寻求长足发展,方燕飞在体系管理、公司发展规划中引入许多当前热门的新技术,比如流程化管理系统、人工智能等等。“由于历史原因,标准物质用户更倾向于使用权威机构的产品,对我们这样民营生产单位的产品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也因此,我们的用户具有‘体量大额度小’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管理客户信息,我们引入了金蝶系统,并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开发了一些特殊功能。此外,我们还在产品库存方面引入了智能管理系统,对库存进行实时更新,方便用户了解产品库存状况。”方燕飞告诉采访人员。 /p p   据悉,除建立良好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外,坛墨质检在产品开发和市场宣传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规划。“高端产品的开发对技术人员的水平和仪器设备性能要求很高,现阶段,我们采取了与有关科研或检测单位高级技术人员合作开发或委托开发的方式,后期我们将在技术人才储备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方燕飞讲到。为了改变用户“进口产品质量高于国产产品质量”的观念,在市场宣传方面,2018年度,坛墨质检计划线上、线下活动互相配合,多渠道与用户开展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展市场。 /p p   对中国标准物质/标准品市场的发展,方燕飞认为,中国的标准物质发展很快,但是相对于检测市场的飞速发展,仍有相当大的缺口。仅仅靠国家机构的研发速度,远远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欧美市场上绝大部分针对普通客户的标准物质、标准品是由民营企业生产的,这些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因此,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标准物质的研发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不仅可以生产出替代进口产品的中国标准物质,而且可以针对中国市场,研发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方燕飞谈到中国民营标准物质/标准品企业发展前景时如是说。 /p p    strong 后记: /strong /p p   我国标准物质的发展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标准物质(GBW)品种已超过1万种,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级标准物质多数由国家单位研制,而二级标准物质的研发主体主要集中在民营单位。由此可以看出,方燕飞总经理谈到的技术人才储备对民营企业打开高端标准物质/标准品生产的“大门”异常重要。 /p p   采访中,方燕飞总经理还谈到了当前中国民营标准物质生产单位面临的不利因素,她表示,“中国的标准物质起步较晚,国外品牌大量进入中国,国内用户在选择进口品牌和国产品牌时,对英文证书产品没太多要求,对中文证书的产品要求严苛,从这个角度上看,部分用户对中国品牌的有色眼镜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在此,我们也期望标准物质民营生产单位能够凭借自己的技术实力打破这种有色眼镜,开创一片新天地。 /p p br/ /p
  • “国产采购倾向”下,这家德企为何在中国高速发展壮大?
    BRAND集团于1949年在德国成立,成立之初是从事移液和体积测量等玻璃器具产品研发生产,随着业务扩展,后期开始进入生命科学耗材领域。在上世纪60年代BRAND发展了真空业务,80年代将真空业务独立并形成一个全新的子公司VACUUBRAND。普兰德(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德国BRAND集团在中国设立的一家全资子公司。在BCEIA2021期间,普兰德(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全智勇接受了仪器信息网采访,他向记者介绍了普兰德公司近年来的发展态势以及普兰德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规划。普兰德(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全智勇接受仪器信息网采访BRAND集团在中国主要有两大业务,一个是BRAND品牌的移液和耗材产品,另一大业务是VACUUBRAND品牌的实验室真空产品。普兰德公司自2009年在中国成立以来,以年增长率超过两位数的强劲增长态势持续发展壮大。在谈到新冠疫情对科学仪器行业的影响时,全智勇表示全世界的生产供应链均因为疫情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世界供应链一团糟的情况下普兰德部分产品线也出现了波动。不过普兰德整体表现不错,特别是在诊断领域普兰德业务增长迅速。中国市场对于整个RRAND集团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基于此,不管外部市场环境如何变化,BRAND集团都会加大在中国的投入。在谈到“贸易战”和“国产采购倾向”等热门话题时,全智勇表示中美间的贸易摩擦并不会影响普兰德公司。至于“国产采购倾向”,他认为这种趋势并不是由贸易战带来的,而是一个“长期趋势”。他向记者解释:“国际分工的现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即使是国产采购也并不能完全做到全部本地化。我们有很多的客户是本土仪器厂商,他们会购买普兰德的消耗品作为仪器设备的一部分,当他们销售本土产品时,其实里边含有进口组件。”“所以在我们看来,虽然说国家的宏观方向是在推动本土化采购,但实际上国际间的相互合作和交融变得更加深入了。” 当然,普兰德仍然在积极地进行本土化运作。在中国,普兰德公司拥有CNAS认可实验室(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特别面向中国客户开发了小容量范围的认证服务。“新的实验室涵盖从一微升到两升范围的小容量认证服务。这项服务是普兰德特别面向中国客户开发,需求很大。且自从得到授权之后,该项服务业务的增长非常明显。”现在,普兰德正在扩大服务范围,并计划在北京设立新的服务点。未来三至五年,普兰德会加大在中国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并加大销售团队建设。采访最后,全智勇还表示普兰德不会追求大而全,而是将继续深耕擅长的领域,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加便利、人性化、智能化以及更加环保的产品与服务。
  • 工业气体进入高速发展期 气体检测仪器仪表需求将增长
    工业气体被喻为工业的"血液"。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气体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工业要素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在政策方面也在推动工业气体行业发展。政策推动工业气体行业发展目前我国工业气体行业企业整体竞争力较弱,在政策方面国家鼓励工业气体创新发展,实现技术突破以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同时提高行业标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详细来讲,2016年,在《中国气体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南》中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建立和完善空分能耗指标,提升行业整体水平,推进气体行业发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广泛应用等;2017年,在《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推进城镇燃气、燃气发电、工业燃料、交通燃料等重点领域的规模化利用,推动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2019年,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中将用于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的电子气体的特种气体。三氡氢硅、锗烷、氨化氢、氧化亚氨、羰基硫、砷烷、甲硅烷、二氡二氢硅等。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气体产品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用量不断增加,新产品不断推出,纯度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产值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同期国民经济总值的增长速度,我国工业气体市场空间广阔,进入快速发展期。工业气体进入高速发展期据悉,我国工业气体行业从1949年开始发展,最开始只有氧气、氦气和氢气几个简单品种;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中国布局,行业进入起步阶段;21世纪后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更进一步,同时上游空分设备也取得技术突破,大大的激发了从业者的发展热情。目前我国工业气体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市场规模逐年上升。数据显示,2014-2020年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速约为10.5%,同时根据业界经验数据,全球气体行业增速是全球GDP增速的2-2.5倍。疫情前正常情况201年我国GDP增速为6.1%,依此增长规律,2026年我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达到3221亿元,进入高速发展期。此外,气体对当前飞速发展的微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精密冶金、环境科学等高新技术部门有重要影响,是这些部门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气或工艺气。正是由于各种新兴工业部门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需要和推动,气体工业产品才在品种,质量和数量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飞跃发展。众所周知,工业气体在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中,通常被划为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相关检测不可少,从而带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需求增长。气体检测 仪器仪表不可少气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也是众多工业过程的原料以及产物。只要对气体的温度、湿度、压力、流量、浓度有检测和控制需求,就需要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另外,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作为仪器仪表的一个重要分支应用领域广泛,其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航天航空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市场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相关法规法律的完善是气体检测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些推动使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处于产业高速增长期。小编了解到,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的广阔前景、快速发展及较高利润水平,也吸引了相关工业仪器仪表企业的高度关注。部分工业仪器仪表企业迅速调整方向介入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言而喻,作为朝阳行业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机遇和挑战并存,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迎来更大发展。结语: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国家对安全及环保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和法规陆续出台,极大地刺激了气体仪器仪表行业市场容量的迅速扩大,而随着工业气体进入高速发展期,气体检测仪器仪表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发展前景可期。
  • 欧美克激光粒度仪应用体验的高速发展
    商用激光粒度仪从上世纪70年代面世以来,仪器的光学设计、各光电部件的规格和品质、样品适应性的干湿法进样系统性能、反演算法等方面均得到不断的进步。随着测量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测试范围和灵敏度也在不断提高,加之激光粒度仪具有的测试范围宽、样品适应性广、测试过程便捷快速、维护需求少、重现性佳等优点,近些年其不断获得众多颗粒相关行业认可,逐步大量地取代了传统筛分、沉降、显微图像等方法成为了颗粒粒径分析和质控的主流仪器。随着技术的日臻成熟,用户对激光粒度仪的期待也逐步从复杂的科学仪器到简便的测量工具的转变。自2010年欧美克加入思百吉集团(Spectris plc.),成为马尔文帕纳科(Malvern Panalytical)的子品牌后,欧美克秉持集团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在新粒度仪开发中不仅着力于引进诸如低杂散光高动态范围光学设计、一体化多探测器工装装配工艺、双色光源全散射角覆盖、高精确度反演算法等等国际先机技术和工艺,同时针对客户测试应用和管理体验的实际需求也进行了重点的开发和改善。在一系列仪器的开发升级中除了始终保持高性能外,亦将与用户仪器应用体验息息相关的更高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易操作、少维护、好管理、更安全及友好的数据分析和报告输出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得以OMEC LS-609、Topsizer等为代表的系列激光粒度分析仪不断完善,在具有良好的测试性能同时满足用户的多种不同个性化需求,在简便了用户的日常操作维护管理的同时提供了更佳的使用体验。本文试着逐一地举例向读者简要介绍。测试与使用自动化针对越来越多企业使用激光粒度仪进行质控,许多实验室测样量大,技术人员工作负荷高的现象,欧美克在仪器硬件设计上不断增加了自动化控制功能,例如以自动对中或对中智能判断的主机搭配主流的SCF-105B全自动湿法进样循环系统、DPF-110自动化干法进样系统均可以实现一般测试全流程的软件自动化控制。通常情况下,用户仅需要按软件提示将多个干湿法样品依次加入到样品池,仪器可以对这些样品进行自动进样,自动分散,自动测量,自动输出测试报告结果的处理,同时仪器在测试结束后还可以自动进行清洗,多个样品批量测试过程已经被简化。湿法、干法进样器控制面板如上所述,针对质检人员的日常工作,软件专门设计了SOP(标准作业程序)功能,仅需两步(运行程序?加入样品)即可完成高质量粒度测试。软件同时搭配超阈值警告功能,系统根据测试结果自动进行特征粒径结果的阈值分析,直接给出样品是否符合设定的质量阈值的提示。操作者无需查看具体结果数值就可以轻松快速根据警示页面判断样品是否符合质控要求。智能化仪器智能化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粒度仪测试时由于操作者忽略的仪器状态或加样错误等原因导致的结果的偏差。例如:欧美克开发了对中状态智能判断功能,开启后软件可以自动进行仪器背景状态和光学对中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自动采取对中或进入测试下一步的操作,为用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并延长了对中机构的寿命。在湿法测试中,加样量的智能识别和调整功能,系统会自动识别判断加样量,根据需要提醒操作者继续加样至满足要求或是在加样过量的情况下自动控制调低样品量后进行测量。在干法测试中,智能下料状态动态分析功能可以对流动性不佳样品下料的稳定性自动判断,同时将超量下料和下料中断时的光能信号和测量时间等进行自适应调整。以上的智能化功能保障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极大减少了测试分析人员的不熟练或疏失的影响。欧美克LS-909激光粒度分析仪同时,在粒度仪智能化设计中,多种影响测试因素的感知和自主分析功能是重要的一环。例如欧美克的干法测试系统皆含有直接定位于分散管的正压传感器及定位于窗口后方的负压传感器,相对于传统的仅对分散压输入处的压力控制,智能系统能对干法分散全过程的压力条件得到最真实的记录和控制,并使得仪器可以智能化自主判断仪器状态和测试数据的可靠性,有力保障了仪器长期使用分散测样条件的一致性和测试结果的重现性,使得原料药、制药及精细化工等行业方法的迁移,测试条件的追溯都有据可循,同时避免了欠压状态测试结果错误的影响。LS-909还带有自适应噪声抑制智能算法,能对探测器信号进行多次反演后进行原始功能自适应匹配修正再分析,有效的提高了仪器分析动态范围。此外,欧美克中高端粒度仪还具有折射率(包括实部和虚部)的自动分析计算等功能。可以通过结合多次取样测试结果的自动智能分析,给出推荐参数。标准化仪器的标准化包括仪器生产工艺和仪器测试条件的标准化,对于粒度测试结果的重现性是至关重要的。早先的激光粒度仪不同仪器之间的一致性较差,这主要是由仪器的多个光学部件在生产装配时的相对位置一致性不佳及杂散光水平不一致造成的。欧美克新的系列激光粒度仪在生产工艺上采用了一体式工装,包括主探测器、侧向、大角及后向探测器的所有探测器都由工装一次性定位,同时在所有探测器上设置仅对窗口颗粒开口的光学屏蔽罩,极大的减少了系统杂散光的干扰,保障了同型号不同仪器之间的测试结果的一致性。LS-609一体式工装定位大角探测器组同时进样器颗粒进样、分散的一致性也得到充分的考量和改进,例如:在开发湿法循环进样器SCF-105B的时候,面对传统电流控制离心泵转速精确度较低的问题,我们在进样器中加入了电机测速装置,通过数字反馈控制电机精确运转,从而保障了泵速显示真正的所见即所得,使得不同进样器之间的分散条件一致性得到提高,也保障了不同粘度介质测量的泵速数据真实可靠。又比如上章节提到的干法进样系统分散压传感器和负压传感器,使得粉体在下料后的全测量管道内状态精确可控,对于测试方法开发确定压力条件及测试中的欠压异常的甄别都有极大帮助。结合主机和进样系统的智能感知、精密控制功能,欧美克现代激光粒度仪真正实现了加样后全流程的测量方法和测试条件的标准化,当经过方法开发的这些对样品的条件被以SOP文件的方式固定下来后,只需要拥有最基本电脑操作和测试常识的操作人员均可以胜任标准化测试工作,同时测试过程条件的数字化记录可以随时用于追溯。欧美克SCF-105B、SCF-108A全自动湿法进样器欧美克DPF-110干法进样器易操作得益于高性能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的粒度仪开发,使得粒度仪可以满足用户高精确方法开发、低人工操作需求的标准化测试,逐步向高精密、傻瓜化的方向同时发展。针对粒度测试方法开发人员,欧美克粒度仪使用的集成粒度测试软件内置的大量数据分析筛选比对功能模块,例如除了拥有每个测试的独立报告外,系统还能够自动将多个测试的结果以统计数据图表呈现。且根据需要可以对这些数据按各种测试相关条件进行分类、筛选和排序。根据方法开发中大量数据统计和对比的需要,软件中同时集成了多报告的统计、比较和特征粒径趋势分析功能,通过这些功能使方法开发者可以轻松获得可视化过程结果,以用于测试条件的快速判断和决策。此外,软件还具有一键导出SOP功能,直接将方法开发中理想的测试条件,通过测试记录快速保存为标准化的SOP测量文件。现代化的欧美克集成粒度测试软件采用迭代开发模式,不断的进行优化和升级,不仅具有时代潮流风格的软件UI界面,其针对用户的文件操作、测试操作、数据分析等常见操作行为,进行分类分区图标化管理。在用户需要的大多数操作均可以以快捷按钮一键执行之外,我们通过大量用户操作行为分析,新的版本还将大量用户测量需要执行的多个连续操作进行合并,使其一样可以一键化执行,例如通过将常用SOP直接显示在操作面板上,用户仅需要双击软件测试面板上的SOP文件图标就可以执行完整的多样品测试,再比如传统手动测试需要的加介质、开启泵速循环、排气泡、对中、测背景等常规准备操作亦可以一键式点击仪器测样前准备按钮实现。欧美克Topsizer激光粒度分析仪
  •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访SCIEX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邵宏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过去几年,SCIEX在中国制药领域的业绩保持了高双位数的增长,领先于行业平均增长水平。今年以来,在美贸易战以及“4+7”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科学仪器行业整体在制药领域的业绩增速放缓,SCIEX在早期对药物市场进行了重新布局,加大了生物药、传统中药等领域的投入。以毛细管电泳业务为例,今年实现了超过20%的业务增长。近日,就中国生物制药市场以及SCIEX在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的战略和产品方案等情况,仪器信息网采访了SCIEX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邵宏女士以及SCIEX中国商业市场高级经理张克荣女士、SCIEX中国生物药市场开发经理赵鹏先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0px height: 36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7ae8d582-86ce-4ed2-901f-fd37ce13f21b.jpg" title=" 图片1.png" alt=" 图片1.png" width=" 550" height=" 36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采访现场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0px height: 36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f03aefc8-b23d-43f9-bdd8-4c6b8b23c175.jpg" title=" 图片2.png" alt=" 图片2.png" width=" 550" height=" 36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SCIEX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 邵宏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蓬勃发展 不逊于欧美发达地区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当前,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 strong 无论是占主流的单克隆抗体的研发和市场化,还是疫苗、血液制品等传统生物制品的革新和产业规模增速,以及近几年涌现出的许多创新技术和重磅药物,均验证了中国生物制药行业迈向从模仿到创新,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时代 /stro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赵鹏认为,“无论是研发还是产品上市,中国生物制药的发展速度都不逊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中国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监管机制及法规不断完善,很多国外生物药领域的人才纷纷归国,这都促进了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蓬勃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目前, strong 与国外相比,中国抗体药物市场空间还非常巨大,在国家政策不断的支持下,经过多年的科研积累,单抗产业正进入关键的发展时期 /strong ,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再到商业化战略,在各方面日趋成熟,成为当今医药领域的主流分支。市场正在积极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做创新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培养基和细胞培养工艺平台,积累大规模培养技术和生产技术,选择合适的产业化方式,促使整个抗体药物产业健康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同时, strong 生物医药产业涌现出许多创新技术,这些技术有的已经推动形成了划时代意义的重磅药物,引领并驱动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以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药物最为繁荣 /stro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邵宏讲道,“ strong 生物制药不仅是SCIEX的全球战略内容,也是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的重要战略之一。在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资源整合的支持下,SCIEX将从药物研发到质量控制这两端为中国生物药企业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stro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SCIEX的多个分析方法将进入2020版中国药典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作为一家科学仪器生产制造商,SCIEX在推动中国生物制药领域发展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呢?邵宏讲到:“SCIEX作为丹纳赫中国生命科学平台中的一员助力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已持续多年,秉承着SCIEX的使命和愿景,持续开发变革性的精密分析技术和产品,使我们的客户在研发、质控等领域不断前进,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本地化的解决方案,提供良好法规依从性的软件及服务解决方案,为彻底改变所有人的健康和安全不懈努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赵鹏介绍说:“ /span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SCIEX作为持续开发和创新毛细管电泳技术的企业,为中国生物制药的客户带来了我们的拳头产品—PA800 Plus制药分析系统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该系统可对蛋白纯度、电荷异构体和糖类进行自动化定量及定性分析。目前,已有上百家全球和中国领先生物制药企业使用PA800 Plus,该系统为他们提供了对蛋白特性分析的自动化定量综合解决方案, /span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且 CE-SDS,EPO,糖谱分析的方法收录于2020版中国药典。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43/C317284.htm"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0px height: 31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876c0d52-379a-42f2-b73f-4087a5ce7bf6.jpg" title=" 图片3.png" alt=" 图片3.png" width=" 550" height=" 310" border=" 0" vspace=" 0"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rgb(255, 255, 255)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43/C317284.htm" target=" _blank" SCIEX制药分析系统SCIEX PA 800 Plus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与小分子药物相比,生物药如单克隆抗体是结构复杂且具有高度非均一性的分子,因此对质谱仪的性能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时,生物药研究者们希望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数据解读等关键点上,对于质谱系统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仪器稳定性、谱图质量、操作便利性等几大方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张克荣详细介绍了应用于生物制药的质谱仪器。“ strong SCIEX在2017年推出了专注生物药研发的新一代质谱X500B,有针对性的从软、硬件两方面着手,极大增加了客户的有效工作时间,加快研发进度,确保项目快速高效完成 /strong 。另外,提升质谱的灵敏度,降低离子抑制效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SCIEX将毛细管电泳(CE)的高效分离和超低速流的特性与电喷雾离子源(ESI)完美结合,从而显著提升灵敏度,降低离子抑制效应,为蛋白药物表征,糖肽检测和翻译后修饰分析等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分析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43/C280650.htm"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0px height: 44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1e164409-83cb-45a9-a25d-b49050dc19fb.jpg" title=" 图片4.png" alt=" 图片4.png" width=" 550" height=" 444" border=" 0" vspace=" 0" / /a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43/C280650.htm" target=" _blank" SCIEX高分辨质谱系统SCIEX X500B QTOF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针对不同的客户,SCIEX所提供的服务也不尽相同。张克荣介绍道,“对技术成熟的客户,主要以提供产品和售后服务为主,而如一些新兴领域,如疫苗等,我们则会和客户合作共同开发一些新的方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邵宏表示:“无论是全球还是在中国,我们所提供的支持具有差异性和完整性, strong 技术的创新和可落地的解决方案是帮助用户的关键点 /strong 。未来,SCIEX将致力于为中国生物制药管理机构、科学研究、生产质控提供创新的分析技术、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助力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的蓬勃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业绩持续增长,得益于市场环境、产品和团队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邵宏介绍说,过去几年,SCIEX的业绩保持持续高速的增长,高于行业平均增速。她认为, /span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业绩的增长离不开三个要素:市场环境、产品和团队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药物市场来看,大的环境就是提升药品疗效,降低用药风险,控制药品费用。无论是药企还是CRO近几年都在这个趋势下做大量的努力,例如一致性评价,药物杂质研究,而我们SCIEX多年来专注质谱技术,有行业内皆碑良好的质谱产品,很好的抓住了市场趋势。”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国家对于健康、医疗的大方向不变,SCIEX优质的产品和优秀的团队始终如一,在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的助力下,相信在未来将更好的服务于客户,也感谢所有的客户、老师们对我们SCIEX多年来的支持和信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0px height: 36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486a54ca-ed19-421d-b8ba-9c53c2eef579.jpg" title=" 图片6.png" alt=" 图片6.png" width=" 550" height=" 36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邵宏(左二)、赵鹏(左一)、张克荣(右一)与仪器信息网编辑合影 /p
  • 高速增长中,挑战就是机会
    牛津仪器2011年展望:高速增长中,挑战就是机会 牛津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鹏先生   2010年牛津仪器不论是整体还是中国分部,不论是销售额还是利润都取得了巨大的增长。这就为新的一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牛津仪器在中国的业务在过去十多年中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年增长率。到2010年,我们已经在中国建立了集生产、研发、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体系。我们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已经遍布全国。我们在中国的东、南、西、北的四个办事处和在上海的工厂为公司在中国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新的一年中,牛津仪器在继续扩充现有产品和市场的前提下,将着眼于新产品、新应用、新行业的开发,同时扩大与供应商、代理商、客户和科研院所的广泛合作,让大家一起快速成长,也让大家一起分享成长。   我们的目标并非只是经济上的增长,我们还将致力于促进员工个人的发展、促进行业的进一步规范、促进中国的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以及和促进环境的干净美好。   我们对2011年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高速发展——参加全国第九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心得体会
    北京工商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张倩 高翔 崔程(导师:吴静珠)2022年10月20~22日,为期三天的全国第九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线上召开,此次会议全力展示了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了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本次会议中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近3000人报名参会,会议规模再创新高。此次会议共安排了80余场报告,内容涵盖了化学计量学方法、仪器与测量附件、光谱成像与过程分析,以及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业、食品、化工、制药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进展,为参会人员呈现了一场既有深度亦有广度的学术盛宴。以下从多种角度介绍本次会议亮点及参加会议的心得体会。首次邀请国外学者进行汇报,扩充国际视角本次会议,不仅汇集了数十位近红外领域顶尖的国内专家,还邀请了四位国际知名教授、专家站在国际视角,现场分享近红外技术的最新发展。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的Satoru Tsuchikawa教授带来了题为《State-of-Art NIR Imaging Research For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的报告,详细讲述近红外成像技术在农业和林业的研究进展;来自韩国汉阳大学的Hoeil Chung教授的报告题目为《Identification of gallbladder cancer through NIR analysis of bile an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microplastics captured in perfluorocarbon》,通过对于胆汁的近红外分析和定量检测来诊断胆囊癌,展现了近红外光谱在疾病筛查领域具有的广泛应用前景;来自西班牙Córdoba-UCO大学的Dolores Pérez-Marín教授分享了报告《Current Trends in The Use of NIRS Spectroscopy for The Control of Agrifood Products and Processes》,介绍了在农产品、食品品质和生产过程控制中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趋势;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分析化学和放射化学研究所所长Christian Wolfgang Huck教授针对微型光谱仪的现状与未来带来了题为《Present and Future of Miniaturized NIR-Spectrometers Combined with Challenging Data Management Strategies》的精彩汇报,介绍了近年来不同分光原理的微型光谱仪应用领域发展及智能化水平提升等趋势。数十位资深近红外专家相聚云端,现场分享最新的研究进展本次会议十余位在近红外检测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教授分享了自己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研究与实践十余年的经历、经验和心得体会,为青年学者进行后续的研究提供经验与启发。南开大学的邵学广教授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的需求,简述近红外光谱分析中所涉及的化学计量学方法,阐述化学计量学对近红外光谱分析的作用和意义。化学计量学的核心是正确的使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而从数据中获取与分析目标相关的信息,理解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原理是保障正确使用的关键,邵教授通过将建模流程拆分,在数据集及评价、建模方法、模型评价与验证、模型监控等步骤中说明如何在近红外光谱分析实践中正确选择和使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王家俊高工结合自己从事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烟叶原料、辅助材料质量控制与品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的经验,从近红外光谱定量定性分析与标准、近红外光谱分析网络化与数据挖掘应用、天然样品高质量光谱的测量与参考数据测定、化学计量学方法应用和模型应用和维护五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实践体会,同时也展望了大数据时代近红外光谱技术网络化的应用前景,给青年学者提出希冀。华东理工大学的杜一平教授带来自己最新的研究进展,杜教授通过对低浓度组分检测的深度思考,从样品中浓度相关性的角度探讨NIR模型的本质。他提出当样品中存在与被测组分浓度具有相关性的组分时,模型可以“借助”这种关系提升模型性能,样品组成改变时,相关性组分对模型的影响可能影响到模型预测精度,该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模型、变量选择结果、模型维护方法以及注意模型更新等。海南大学的云永欢副教授做了题为《我与近红外光谱的十年:从基础理论、方法开发到应用研究》的报告,将自己从开始接触近红外光谱到现在取得的成果和总结的经验精炼在20分钟内向大家进行了分享,给正在学习和进行近红外领域相关研究的在校研究生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聚焦近红外技术在食品安全、生物制药、化学化工等热门领域的最新应用本次会议不仅聚焦最新、最前沿的光谱技术,而且对食品安全、生物制药、生命科学、材料等目前最热门的应用领域进行深入探讨。近红外技术在水果分级检测中应用日趋广泛。来自北京市农林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的李江波研究员进行了题为《水果内部质量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与设备》的报告。针对近红外光在水果组织中传输存在多重散射和吸收,导致水果内部有效光谱信息难以准确、稳定获取的问题,建立了水果内部光传输特性分析系统,解析了近红外光在水果内部传输机理,提出了逐步切片结合最小二乘拟合的近红外光在水果组织中穿透深度分析法,保证了近红外光谱信号的可靠获取。湖南农业大学李跑教授利用近红外光对果皮穿透能力对柑橘品种、柑橘产地、柑橘霉变进行定性无损检测:对于不同品种的柑橘鉴别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Fisher线性判别模型(PCA-FLD)+6点平均光谱(赤道4点+顶部+底部)最终实现100%鉴别率,使用同样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的柑橘进行鉴别,最终结果依然非常优秀;对于霉变柑橘检测,研究了不同波段(长短波段)柑橘近红外光谱对霉变模型的影响,并指出:在建模过程中发现短波近红外光虽然穿透性要强于长波近红外,但长波近红外光建模效果要优于短波近红外。在食品行业近红外技术的应用日渐成熟。福斯华(北京)科贸有限公司的应用专家杨海龙结合福斯华三款近红外光谱仪在肉类行业、谷物交易加工行业以及制糖行业的应用,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进行了分享。温州大学的黄光造老师利用一类自编码器结合近红外光谱实现对奶粉中掺假的检测。四川长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刘浩工程师深入探讨了近红外光谱在白酒行业的应用: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对酒醅的快速检测,可为酿酒生产现场及时提供数据。通过组合不同预处理方法、预处理参数选择、PLS成份数建立定量模型,可以选择出酒醅的水分、酸度、淀粉、残糖的最佳建模方法;自主研发的光谱智能APP可以实现账号管理、光谱采集、光谱曲线绘制、云端模型调用和结果展示等功能。相较于传统实验室,其具有体积小巧、轻便、易携带等优点,非常适合对酿酒车间酒醅进行现场快速检测。近红外光谱在生物制药领域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随着制药技术的发展,药物连续化生产正在成为国际制药行业发展的趋势,来自山东大学的李连副研究员分享了报告《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在线应用研究探索》,以光谱稳定获取、光谱-物料实时对应、光谱模型建立等方面为着力突破点,重点介绍了山东大学药物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团队,应用NIRS在药物生产在线分析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及获得的研究成果。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吴晨璐进行了题为《多光谱数据融合用于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检测》,该报告提出了一种基于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谱的数据融合方法,以可溶性固含量和总黄酮为指标的用于检测双黄连口服液质量的方法。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龙若兰进行了题为《藏药五脉绿绒蒿提取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的近红外在线检测》的报告,该研究以提升五脉绿绒蒿中总黄酮含量在线检测精度为目标,为中药材在线检测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工程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崔同灿进行了题为《草药NIRS指纹图谱转换为HPLC指纹图谱的可行性研究》。在草药的流通和使用的过程中不同批次的药材之间质量波动较大,该报告以菊花和天麻为例,研究不同校准转移方法实现NIRS指纹图谱转换为HPLC指纹图谱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该研究探索了具有不同分析信号的不同类型仪器之间的校正转移的可行性,以期解决草药快速质量评价和成分含量预评估任务,为草药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和思路。拉曼光谱成像、高光谱成像、微波频谱分析等多领域的光谱分析技术全面发展 此次会议交流不仅仅限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于其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和应用等也展开了多组报告,对拉曼光谱成像、高光谱成像、微波频谱分析和介电光谱等领域的基础研究、理论创新、及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应用进行了介绍。来自武汉轻工大学的四位研究生分别基于拉曼光谱成像技术做了多种研究。肖晓枫同学以小龙虾为研究对象,模拟了微塑料在小龙虾体内的传递途径和累积过程,并利用拉曼成像结合图像处理用于识别和可视化不同小龙虾组织中的微塑料,基于此估计微塑料的污染水平。梅婷娜同学建立了一种基于拉曼成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高效方法,以同时识别滤袋在浸泡过程中释放出的各种MPs。吕静雯同学以大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为研究对象,模拟了油炸行业的煎炸过程,将拉曼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定量监测油炸过程中油的降解。徐梦婷同学通过拉曼峰强度建模成功地将山茶油与低价植物油和掺假山茶油区分开,预测成功率达95%以上,为山茶油鉴别提供一种可行方案。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龙园做了题为《拉曼高光谱用于玉米种子霉变筛选检测研究》的报告:将拉曼高光谱应用于玉米种子霉变样本筛选,结果表明基于竞争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结合胚面和非胚面权重比例为3:7构建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精度最佳,测试集精度可达90.63%。来自西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郭梦君做了题为《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结合随机森林的水中多环芳烃定量分析》的报告,报告表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结合RF可以实现水中多环芳烃的快速准确检测。随着微波电子学和微波测量技术的发展,微波频谱分析方法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快速无损测量技术。微波频谱分析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许多领域的水分含量测量,包括粮食作物、轻工业产品和建筑材料等。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的田军博士设计了一款煤炭水分含量智能测量系统,其将微波频谱分析与距离加权K近邻(DW-KNN)算法相结合,实现了煤炭水分含量的快速无损测量。广州星博科仪有限公司的创办人罗旭东针对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应用现状做了题为《高光谱实时分类技术在机器视觉中的应用和发展》的报告,介绍了针对高光谱成像技术三维成像数据,数据量巨大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在工业现场的实际应用。来自北京工商大学崔程同学在其报告《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的花生冻伤检测》中研究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花生是否冻伤进行定性检测研究,采用四种变量选择方法CARS、SPA、VCPA-IRIV、VCPA-G在全谱范围内选择出与花生冻伤相关的特征波长,并按照每个波长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组合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最终在保证一定判别准确率前提下筛选表征花生冻伤的特征波长,并通过光谱吸收峰解析花生冻伤光谱检测机理。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杨可博士和朱杰亮同学报告了使用介电光谱检测牛初乳中掺假的检测研究,介电光谱具有波长长、在乳中穿透深度大、散射影响小等优点,在非均质乳的在线检测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杨可博士通过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和介电光谱的初乳成熟乳含量定量鉴别模型来比较近红外光谱和介电光谱在定量鉴别掺假初乳中的性能。研究显示NIRS和DS均能清晰识别初乳中成熟乳的比例,但两种方法的识别特征完全不同。DS比NIRS能更好地预测初乳中成熟乳的掺假,在非均质液体食品的快速定量分析中具有良好的潜力;朱杰亮同学建立了一种基于介电光谱的成熟乳初乳掺假快速检测的新方法,利用合理的算法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机理。多种最新检测仪器亮相,助力近红外光谱检测发展近红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离不开仪器技术的进步,本次会议得到了12家国内外知名仪器公司的大力支持,多家仪器企业也派出资深技术人员现场分享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来自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兰树明做了题为《颗粒样品NIR漫反射光谱提高采样精度方法的研究》的报告,介绍了一种颗粒样品提高采样精度的方法,研究漫反射光谱化学计量学结果与粒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大光斑侧照式混合光学采样方法,扫描全部样品的漫反射光谱信息,并将颗粒产生的随机光谱噪声通过简单的平均方法实现有效抑制,提高颗粒样品的分析精度,使颗粒样品无需粉碎能够得到高精度的分析结果。海洋光谱的晏彬彬分享了如何在科研和生产中选择适合的近红外光纤光谱仪,介绍了海洋光学多款新款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以大波段范围、高灵敏度、全谱波段信号优化为主要升级目标,有效的提升了仪器的稳定性,数据的可靠性。珀金埃尔默仪器公司的资深产品专员郁露也介绍了珀金埃尔默近(中)红外产品及应用进展。在大会组委会努力不懈的组织与全国近红外技术用户的热情参与下,第九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顺利闭幕。会议为国内外光谱科研工作者及专业技术人士提供一个持续、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了业内交流,提高了光谱研究及应用水平。会议不仅有国外专家的研究分享,还有国内从业数十年的资深专家传授经验,更有数位优秀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和在读学生在本次会议中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从了解、质疑,到认可,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实践,现在已经逐渐被各领域用户接受、认可,目前近红外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还处在迅速上升阶段。这不但得益于老一辈专家打下的坚实基础,更需要年轻学者和学生的不断进取。会议开幕式上获得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的各位老师以及会议闭幕式评选的12位获得优秀青年报告奖的青年学者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带动西部有色发展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近期启动,该规划的实施将把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在西部大开发的三个重点经济区中,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有色矿产资源、冶炼能力、加工能力最为集中的一个经济区,该规划不但会带动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还将极大地促进西部有色产业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飞跃。   关中大地区域辽阔,有色金属储藏量极为丰富,有色金属研究机构很多,有色金属生产企业产能大、技术能力强。该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区(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和柞水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沿着关中道呈带形分布,面积7.98万平方公里。域内已有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今后国家还将在交通、能源项目投资等领域对其进行一定倾斜,特别是优先考虑在西安设立陆港型的综合保税区。道路的通畅必将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将西北的有色资源和冶加优势发挥得更加显著。   此次被划入开发区域的西安,不仅是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部所在地,还是有色金属科技研发高地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院部所在地。其中,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材料研究基地和行业技术开发中心、拥有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统筹军民科技互动发展,促进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不仅仅是一家科研机构,同时依靠研究院多年积累的科技研发实力进行产业扩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家实体企业(含一家上市公司),经过数年的发展,西北院基本已经实现了完整的新材料产业链,在钛工业领域构建了比较完备的产学研一体化生产线。最近,陕西省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就共同支持西北院发展合作签约,使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控股的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这使得西北院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支持。   陕西有色集团具有自主开发国内外有色金属资源的实力,工业生产和科研力量雄厚,拥有包括矿山采选、冶炼加工、勘察设计、加工制造、内外贸易、房地产开发等比较完整的工业综合系统。   陕西有色集团旗下的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位于陕西华县,拥有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钼采矿,是一家集采矿、选矿、冶炼、加工、科研于一体化的上市企业。同为集团下属的上市企业宝钛集团位于宝鸡,地处西安和天水中间,是我国最大的以钛及钛合金为主的专业化稀有金属生产科研基地,其技术装备水平和钛材产量及国内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全国第一。   除了渭南的金和钼、铜川的铝、宝鸡的钛连成一线之外,此次也划归到经济区的陕南商洛部分县区更是有色资源富集的地方。陕西锌业有限公司商洛炼锌厂位于商洛市 铅硐山矿业有限公司、四方金矿有限公司、银母寺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宝鸡凤县,但已在秦岭以南。以上企业都是依托当地丰富的有色资源,结合陕西有色集团的资金支持,得到了充分发展。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最西端的天水市,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工业基础在全省位居前列,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比较发达,是我们国家五大电器产品的生产基地之一。天水南部的陇南市是甘肃最重要的有色资源产地,金属储量达到2000万吨,特别是铅、锌、锑、汞、铜、金等有色金属的储量很大。天水到陇南之间正在修建兰渝铁路,建成之后不但能直接将兰州和重庆的运输距离缩短,还便于将陇南的有色矿产资源运抵天水,从天水走向关中。   此外,天水向西146公里的陇西县有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北铝加工分公司,西北铝是国内综合性大型铝加工企业,拥有完整的铝加工品种类,共14大类,近百种合金,上万种规格 该企业是中国铝业四大铝加工基地之一,还有铁路专线,便于运输。天水向西350公里处的省会城市兰州,有中铝旗下的兰州铝业、连城铝业,占据了甘肃主要的电解铝产能。而且天水到陇西、兰州之间均有高速公路连接,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   陕西省省长袁纯清介绍说,“到2020年,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比重将超过三分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翻两番”。在这“翻两番”的数据中,陕甘两地的有色企业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 首届“实验室试剂发展论坛”聚焦国内外试剂发展趋势
    加强科研试剂生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对于提升基础科研条件供给质量,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国产品牌试剂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实验室试剂是我们科学研究、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物资,试剂的质量直接影响科研成果、产出及油料产业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表示。需求带动市场高速增长近日,由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和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首届“实验室试剂发展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本届论坛以“实验试剂自主创新助力科学研究和检验检测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国内外试剂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分享国内外试剂研发最新成果,促进科研试剂上下游研发、生产、应用主体开展相关领域合作,为解决试剂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育、规范管理等问题群策群力,营造阳光、透明的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实验室试剂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介绍,科研试剂是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重要内容,广泛服务于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发展,在科技创新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基础科研的快速发展带动上游实验室试剂需求高速增长,大量科研试剂随之涌现。以生物试剂为例,来自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的数据显示,全球科研市场生物试剂规模预计于2025年达到272亿美元规模。中国生物试剂科研市场规模自2016年以来,以16.5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0年达151亿元人民币,若以目前的年复合增长率计算,我国科研市场生物试剂规模将于2031年增至千亿元人民币。差距导致高度依赖进口据介绍,目前我国科研试剂行业集中度较低,与跨国公司仍存在较大差距。原因在于,一方面,20世纪前,欧美国家已经诞生了一批试剂领域的国际巨头,而国内试剂企业多成立在2005年之后,技术积累存在实际差距;另一方面,国内试剂行业诞生初期,一些小厂商售卖假冒伪劣试剂耗材,严重挫伤了科研人员的信心,影响了国产试剂行业的发展。其结果是,我国实验室试剂产品,尤其是生命科学、医学领域研究所用的试剂和消耗品高度依赖进口,形成科学研究被实验室试剂“卡脖子”的风险。据科研采购管理平台喀斯玛数据显示,部分重要项目进口试剂依赖度达90%以上。“国产试剂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其可靠性、可重复性等至今仍未获得使用者的信任。”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科研试剂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喀斯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红林表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研人员说,在科研期刊发表文章时,需要作者对于实验过程所使用的试剂耗材等信息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保证其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而在国际期刊审稿过程中,如果实验者使用的是国产试剂,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审稿人的质疑,要求实验者用知名企业的试剂产品再重复一次实验结果。“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在研究阶段使用国产试剂做实验,等到实验成功后,我们会用进口知名品牌的重复一遍,再用重复的数据投稿。”发展需要良好交流平台为了确保自主创新品牌试剂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氛围和发展空间,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基础,2022年12月,中国检验检测学会设立科研试剂分会。该分会联合科研试剂相关科研、教育、产业机构及专家学者,组织开展政策、技术、标准、产业研究,并利用科研试剂产业平台和信息资源库,提供智力、技术、信息和数据支撑,服务国家基础科研条件建设和检验检测科研(学科)发展。经过近1年的发展,科研试剂分会已经完成首批76家会员单位的招募,会员由相关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组成,基本覆盖试剂行业的全产业链。同时,搭建了科研试剂信息服务平台,收录146个行业信息、83个试剂企业、63个仪器维修企业,涵盖112个品牌、272万余条商品。分会现有行业专家105人,并初步筛选出331家有研发能力的国产试剂生产商,其中上市企业17家。“分会各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检验检测协会科研试剂分会会长、喀斯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强说。据了解,科研试剂分会将通过“实验室试剂发展论坛”等活动开展系列工作,包括充分调动和整合“政产学检研用”各方面优势力量构建自主创新合作平台;研究建立统一规范的质量控制、监管和评价体系,筛选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产品;引导一批本土企业树立自主创新品牌形象,提升自主创新企业品牌意识,创新合作机制,做强做大实验室试剂中国品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为自主创新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
  • 让业内专家告诉你 生命科学仪器未来的发展方向——ACCSI2016
    p class=" F24 Fw L40 G2"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CCSI 2016 之生命科学仪器技术进展论坛顺利召开 /p p   “2016第十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16,简称ACCSI2016)”,于2016年4月22日在北京京仪酒店隆重召开。本届年会继续秉承“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的高端定位,以研究和探讨科学仪器行业以及相关产业现状、追踪发展趋势、促进行业交流为宗旨。 /p p   为了展示生命科学类仪器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及其相关热点应用,本届年会特设“生命科学仪器技术进展论坛”,并于4月22日下午13:30-17:00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仪器信息网和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特邀华中科技大学骆清铭教授、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东南大学陆祖宏教授、厦门大学杨朝勇教授、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张运海研究员参加本次论坛,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朱险峰博士主持。论坛现场吸引了70余位听众,讨论环节气氛非常热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62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8156fac2-d277-4ecb-b289-6f138cb4c78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朱险峰博士主持论坛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64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cce9f2ff-7ab5-42f7-bb4e-a8ee6c313ca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华中科技大学骆清铭教授 /strong /p p   首先,华中科技大学骆清铭教授以“单细胞分辨的全脑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技术与仪器研究新进展”为题做了精彩的报告。据了解,该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MOST)由骆清铭领导的团队经过8年攻关完成,该系统可对厘米大小样本进行突起水平精细结构三维成像,有望在脑结构、脑功能、脑疾病以及药物作用效果等研究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MOST仪器已应用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Sudhof教授实验室、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及上海神经所等20余家知名科研机构的脑研究,后续研究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67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d60d4ea7-4795-4fb4-8459-c35120392b1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大学、东南大学陆祖宏教授 /strong /p p   从2003年科学家提出“1000美元人类基因组全测序”的目标,到2015年,个人基因组的测序成本降到1000美元以下,测序时间也大大缩短到1周。来自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陆祖宏教授在报告中分别回顾了第一、二及三代测序技术,讲解了第三代测序技术包括:荧光合成测序、单分子成像测序、生物纳米孔测序、固态纳米孔测序和蛋白质分子器件测序,重点介绍了他们团队在第三代测序技术的研究成果。在报告最后,陆祖宏展望未来理想的第三代测序技术应具有无需构建特殊的测序文库、连续长片段测序、成本更低等优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69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985eb0e4-0676-4d71-88c1-34311bf31b0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厦门大学杨朝勇教授 /strong /p p   据了解,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癌症患者血液循环系统中的游离癌细胞,作为癌症的一个标志物,监测CTC类型和数量变化的趋势,有助于实时监测肿瘤动态、评估治疗效果,实现实时个体治疗。来自厦门大学的杨朝勇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仿生识别分子筛选新方法,获得了大量可以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核酸适配体和小肽段序列,构筑了基于细胞尺寸及仿生识别的循环肿瘤细胞协同捕获富集微流控芯片,实现了血液中痕量肿瘤细胞的高效捕获及高活性释放。该团队进一步发展了液滴微流控新技术和单分子扩增与信号放大新方法,通过超大规模的微反应器实现单细胞或单分子的放大检测分析,可用于高通量单细胞水平表征CTC的碱基突变、基因表达、酶活性、增值能力和药物敏感性。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71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5ecd4584-934d-46f6-9898-b742a12c583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研究员张运海博士 /strong /p p   受激辐射损耗(STED)显微成像技术是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STED显微镜的研究基础。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运海首先介绍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应用以及他们团队研制成功的样机和试用结果。随后,张运海重点介绍了他们团队进行的STED超分辨显微镜的研制,包括:装调、软件、掌握的相关技术、获得的实验结果等。据了解,目前STED超分辨成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神经元突触小泡、蛋白质、核孔复合物、线粒体等生物领域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72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667d0d2d-da33-4db3-b7bd-f9bce0600a8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 /strong /p p   仿生微流控芯片是在微流控芯片上培养人体主要的组织和器官,并利用微通道使不同的组织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可用于药物的开发和快速毒性评价,未来有望革命性的改变新药研发的进程。清华大学的罗国安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他们团队研究的基于层流的“液体掩膜”芯片制作技术、细胞微流控芯片、模式生物微流控平台,以及模拟心、肝等微生理环境的组织芯片,同时展示了它们的应用优势。罗国安在报告的最后展望到,在人体试验之前,未来的药物筛选芯片可能比目前临床前测试中所使用的方法更快捷并且成功率更高,而更好地应用于药物毒性早期预测和活性筛选。 /p p   除了以上专家的精彩分享,另有两个厂商代表做了报告,分别来自博奥生物集团和GE医疗中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_169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bd0eb83d-4f73-4519-a2c0-bc6e5cd89c3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博奥生物集团助理总裁兼工程转化研究院院长王东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博奥生物在医疗健康方向的研发和产业化汇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title=" 169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1d9bc5b1-8b40-4c5d-a101-0aa384634d09.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GE医疗中国产品专家杜晓南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题目:Biacore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新药开发、临床和生产的应用最新进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编辑:史秀明 /p
  • 高速发展中的中国质谱分析——第三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厦门开幕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12月9日,由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承办、中国质谱学会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协办的“第三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在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隆重开幕。来自全国的质谱技术与应用专家学者、质谱厂商与用户共15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规模相比往届再攀新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d9a64a36-0110-403a-8e4d-c17705f4d45b.jpg" title=" IMG_174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第三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 /p p   本届会议为期3天(12月9日-11日),邀请18个大会报告并开设主题为新仪器新技术、蛋白组学与代谢组学、新型离子源、质谱在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有机/生物质谱新方法、无机质谱、环境与食品安全分析的七个分会场报告。会议同期还设置了青年论坛专场和学术墙报展示,以促进我国质谱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展示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成绩及增进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p p   9日的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林金明主持。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洪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常务副主任陈拥军、厦门大学教授江云宝为大会致开幕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4cc686a-1abe-40a4-b241-421ca43984b3.jpg" title=" IMG_469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清华大学 林金明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cfc5d196-b624-46e8-bc47-842eb6c24f28.jpg" title=" IMG_469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南京大学 陈洪渊院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00ed94fa-6461-42aa-8820-bede16497eb9.jpg" title=" IMG_470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常务副主任 陈拥军研究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9145234d-2e40-4e8a-8e83-f982526ade6f.jpg" title=" IMG_470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厦门大学 江云宝教授 /p p   恰逢两年一届的质谱盛会,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方——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完成“快速发展中的中国质谱分析”系列专题采访,全景展现中国质谱发展现状。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F974830A9FF69D9C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2BE2CA2D6C183770&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24fccf78-7c02-4e30-beeb-8d3097f7f774.jpg" title=" IMG_1735_副本.jpg" / /p p   开幕式后是特邀大会报告环节,陈拥军、陈洪渊、张玉奎、柴之芳、王海舟、张新荣、刘虎威、杨芃原、李灵军、再帕尔· 阿不力孜、许国旺、蔡宗苇、Kaveh Kahen等13位重量级质谱专家将在9日当天分享前沿成果。更多详实内容,敬请关注仪器信息网从会场发回的报道。 /p p   此外,本次会议还得到珀金埃尔默、布鲁克、安捷伦、岛津、赛默飞、SCIEX、日立、沃特世、麦特绘谱、美资力可、霍尼韦尔、华质泰科等近20家仪器厂商的鼎力支持,并带来他们最新技术及产品展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1cee4ccf-d637-45f1-82b2-a20f030dab4f.jpg" title=" 珀金埃尔默.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珀金埃尔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133fe7c3-290a-4664-8281-83442e79bb54.jpg" title=" 布鲁克.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布鲁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ff6b4dc4-b538-4c5e-8a04-3709aac172a0.jpg" title=" 安捷伦.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安捷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eaa111d2-a298-4885-ae22-204ad19c806c.jpg" title=" 岛津.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岛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d7e8d230-676e-4b9b-989a-02fe461997c9.jpg" title=" 赛默飞.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赛默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a4fc5124-5edc-4b50-8640-edf0bb05f9a0.jpg" title=" SCIEX.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CIEX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bc6ab755-b510-46e0-a157-4595d1599a34.jpg" title=" 日立高新.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日立高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4c7d50d-a324-4241-a881-1d52aca37338.jpg" title=" 沃特世.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沃特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9d540869-0754-4a25-8716-7284c867d6fa.jpg" title=" 麦特绘谱.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麦特绘谱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4a3d0c97-9279-45f4-9717-dc9a38ab83a1.jpg" title=" 美资力可.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美资力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dc142b22-36d8-4318-afc1-4c385aa12ff9.jpg" title=" 霍尼韦尔.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霍尼韦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e5c0a50d-c90f-4e34-8c1a-94b6b9090cee.jpg" title=" 华质泰科.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华质泰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d3cf8e17-cfb0-452b-9c23-ede2d775cae6.jpg" title=" 毕克气体.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毕克气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546b6c1c-acc6-453f-ba67-a9cfcd0707c3.jpg" title=" 上海基泰.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上海基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fa13d125-74e0-4232-b8cb-893847f120a7.jpg" title=" 东宇电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东宇电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a01c0adf-02d6-4a6f-bb54-aceab68ee778.jpg" title=" 上海科哲.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上海科哲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0263b49f-f9b7-4d2a-81bf-77102d306c1b.jpg" title=" 复华质芯.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复华质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39b94826-6200-4a34-98bd-94ad72ae2216.jpg" title=" 华仪宁创.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华仪宁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a526eae6-dc02-4d4c-9bdf-9e9d3cada53e.jpg" title=" 上海康昱盛.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上海康昱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1065c844-e2d2-4ff6-b85c-eb5a51202802.jpg" title=" 仪器信息网.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仪器信息网 /p
  •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讲座成都站-时间变更通知
    原定于2010年10月28日14:30在成都中医大举办的高速逆流色谱技术讲座时间变更为2010年10月29日14:30,地点不变,请相互转告! ------------------------------------------------------------------------------- 尊敬的老师:   您好!   随着全球范围兴起的“中药热”,天然药物、天然药物制剂、天然药物原材料及其提取物的市场开发正在成为世界医药市场上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igh Speed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做为一个新兴的无耗材制备色谱分离技术,以其分离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回收率高等自身优势,在天然产物分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更好地开展成都地区的高速逆流色谱(HSCCC)在天然产物分离应用中的技术交流、促进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应用水平,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上海同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定于2010年10月29日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十二桥校区临床医学院I教1楼学术报告厅会议室举办“高速逆流色谱技术讲座”。   届时,您将有机会了解HSCCC和天然产分离的国际国内发展趋势以及最新的相关信息 了解应用HSCCC技术所取得成果,并与同行们交流,从同行处得到对您工作有利的启示。   会议具体安排如下:   14:10 签到   14:20 成都中医药大学相关院系领导致欢迎词   14:30-15:30《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原理、运用及进展》   晋晓峰 上海同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逆流色谱应用专家研发部副主管   15:35-15:45 交流、抽奖   15:50-16:20《高速逆流色谱与其他色谱的联用技术、溶剂体系筛选》   晋晓峰 上海同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逆流色谱应用专家 研发部副主管   16:25-16:35 交流、抽奖   14:30-17:10 TBE-20A分析型HSCCC真机现场实物讲解/操作示范/观看分离图谱     会后可根据客户需要深度交流探讨,或再次进行机器操作示范。   欢迎各位老师及同学参加本次讲座,届时我们将免费提供讲义及相关文献资料。   我们期待着您的光临!为保证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请务必填写下面回执,并尽快通过电话/传真/邮寄/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我们,以便我们为您准备相关资料和席位。非常感谢!   讲座时间:2010年10月29日14:30   讲座地址:成都中医药大学十二桥校区临床医学院I教1楼学术报告厅   联系人:李先生 姜先生 E-mail:tauto@tautobiotech.com   电 话:021-51320588-8029/8030 传 真:021-51320502   主办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上海同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21日 2010HSCCC交流会成都站: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大讲堂参会回执 单位 院系 姓名 联系方式 老师/学生   上海同田市场部   2010.10.18
  • 长沙举行新一代半导体产业发展论坛 助推半导体产业发展
    p 为加强产业上下游联动,着力推进我市新一代半导体产业发展,8月24日,2020年长沙市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长沙市新一代半导体产业发展论坛”在岳麓科创港举行。 /p p 集成电路是半导体产业的核心。今年4月,长沙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开工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8英寸晶圆生产线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可达8亿元;7月,长沙三安半导体项目开工,投资160亿元,建成达产后将形成超百亿元的产业规模,并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产值预计逾千亿元& #8230 & #8230 /p p 据长沙市集成电路联盟理事长曾云教授介绍,长沙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具备较好的基础,涵盖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服务平台等产业链各环节。近两年长沙多个集成电路与新一代半导体产业大项目陆续启动,将助推产业跨越式发展。 /p p 作为科技发展的保障和工业生产的支撑,半导体产业应用在照明、通信、医疗和工程机械等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湖南大学特聘教授王俊建议,长沙新一代半导体产业化发展可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建设开放式研究院和公共服务平台,解决半导体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新一代半导体市场已逐渐打开,但国产技术有待提高,可通过立项方式集中力量组织技术攻关,增强上下游产业联动;半导体产业化过程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才柔性引进。 /p p 近年来,长沙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上精准布局,依托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扶持壮大了中国电科48所、国科微电子和景嘉微电子等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企业,引进了湖南三安碳化硅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泰科天润碳化硅芯片项目等半导体重大项目,初步形成了衬底材料、外延、芯片、器件封装与制造装备等类型较为齐全的“新一代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链,在全国新一代半导体产业发展中走在了前列,千亿级的新兴产业呼之欲出。 /p p 今年7月2日,长沙创新性地提出“三智一芯”产业发展布局,瞄准智能装备、智能汽车、智能终端和功率芯片,长沙市新一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目前,长沙市政府正着手与湖南大学、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管委会共建湖南大学长沙半导体技术与应用创新研究院,立足搭建半导体领域内国际一流的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服务长沙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p p 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中,长沙将从打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加大创新平台的建设力度、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等三方面,致力于发展“三智一芯”产业,助力我市“半导体材料-器件-芯片-装备”产业集群实现千亿级的跨越式发展。 /p
  • 我国铁矿石选矿设备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十二五”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进入了全新的高速发展期。中国高速公路网、农村公路网、综合运输网等五个大型公路网络的快速发展,势必将进一步促进铁矿石选矿设备市场的快速增长。目前,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5.4万公里,总长度仅次于美国。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全球高速公路总里程第一的国家。不过,我国虽然进行了长达10年的公路建设,却仍然存在巨大潜力。   众所周知,高速铁路造价数倍于常规铁路,因此,其建设对路面与设备的要求更高。每年铁矿石选矿设备近1000台的市场需求,因此选矿设备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环境空前良好。   目前,几乎所有工程、矿山机械企业负责人都对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铁建设投入了极大地关注。其中金马也不例外,金马也在专注于自己设备的发展。以铁矿石选矿设备设备为例,该类产品一直是受铁路、公路、桥梁影响最为显着的产品之一,特别是铁路建设,使用桩工产品在空中建设铁路,需要大量的砂石料和混凝土骨料,这些对破碎设备生产企业有着重大决策作用。   当前,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加速发展,铁矿石选矿设备行业近年来也得到迅速发展,其市场保有量不断提升。据了解,目前这些既有产品基本都能正常使用,且小型破碎设备的利用率不断增加。路面建筑行业的发展使铁矿石选矿设备产品流通迅速,市场形势前景光明。
  • 从七大新兴产业看化工发展新机会之二:信息产业携功能材料互动发展
    信息功能材料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先导。以新型平板显示、物联网、高性能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产业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与相关材料产业进入互为促进的快速发展期。   新型平板显示   发光材料托起“明日之星”   从液晶到等离子显示、再到科研界最热门的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平板显示技术正进入快速发展通道。作为平板显示器件,OLED因面板薄、响应快,尤其是可弯曲、折叠,甚至可以像一张纸一样挂在墙上、放在口袋里,而被誉为平板显示的“明日之星”。   发光材料是OLED显示器件的核心部分,直接决定着器件性能及用途,遗憾的是最尖端技术始终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   近期国外发光材料发展最新动向值得业内关注。譬如,将OLED设备约30%的光提取效率提升是业内公认的难题,而日本科学家已将光提取效率提升至56.9%。该设备发光层材料是一种被称为“CBP”的主体材料,并附加了铱化合物。杜邦公司的第三代OLED有机发光材料突出了长寿命的特点,一款绿色发光材料寿命超过100万小时,相当于持续发光100年 另外一款蓝色发光材料寿命为38000小时,是目前寿命最长的蓝色OLED材料。   目前,OLED技术已由早期的研发阶段过渡到产业化初期阶段,今后发展趋势是中大尺寸产业化。这要求对金属诱导结晶化技术、高性能的底部发光技术、高效真空蒸镀和印刷成膜技术以及薄膜封装技术的开发给予高度关注。   高性能集成电路   SOI材料有望驾驭主流   我国将于2020~2025年迈入集成电路产业强国。这对发展相对滞后的我国硅及其微电子配套材料行业是一个挑战。   出于对更快信息处理能力、更大容量信息存储的需要,集成电路发展迅速。集成电路主要以硅集成电路为主,随着硅集成电路向大尺寸、窄线宽方向发展,在集成电路尺寸进入100nm以下之后,体硅材料和工艺正接近它们的物理极限。SOI(绝缘体上硅)材料具有电路速度高、高密度、抗辐射、低功耗、耐高温等特点,同时具有简化工艺流程、提高集成密度、减小软误差等优势,将成为解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功耗问题的关键技术,有望在45nm以下技术中取代体硅技术而成为集成电路的主流技术。   发展前途被看好的SOI材料主要有注氧隔离的SIMOX材料、硅片键合和反面腐蚀的BESOI材料以及将键合与注入相结合的Smart Cut SOI材料。其中,SIMOX适合制作薄膜全耗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BESOI材料适合制作部分耗尽集成电路,而Smart Cut材料最具发展前景,有望成为今后SOI材料的主流。   集成电路线宽的降低,对硅材料杂质含量,封装技术以及电路制造中所需光刻胶、超净高纯试剂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信及物联网   需信息材料全面跟进   物联网、三网融合等代表性技术的发展,势必会对信息的存储、传输等提出新要求。当前,光电信息网络和信息处理的瓶颈是光电信号间转换能力滞后和电子线路速度受限制,急需微电子光电子材料、光通信材料、信息存储材料以及显示材料等多种信息材料的支撑。   为顺应信息技术存储更多、速度更快、关联范围更广的发展趋势,半导体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发展方向是由体材料发展到薄层、超薄层微结构材料,并正向集材料、器件、电路为一体的功能系统集成芯片材料、有机/无机复合、有机/无机与生命体复合和纳米结构材料方向发展 材料系统还会由均匀到非均匀、由线性到非线性和由平衡态到非平衡态发展 材料生长制备的控制精度也将向单原子、单分子尺度发展。   从材料体系上看,除硅和硅基材料作为当代微电子技术的基础在21世纪中叶不会改变之外,化合物半导体微结构材料以其优异的光电性质在高速、低功耗、低噪音器件和电路,特别是光电子器件、光电集成和光子集成等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测试仪器发展的四大阶段
    仪器仪表是信息的源头, 是人类获取有关自然界知识、 认识世界的工具。 信息高速公路作为信息社会的基础结构,奠定了它在人与自然的逻辑关系中的桥梁和纽带的地位。 测试仪器位于信息高速公路与自然之间的环域, 是信息高速公路中信息的重要来源。 纵观仪器技术的发展,其历经了模拟仪器、 数字仪器、 智能仪器和虚拟仪器等几个主要阶段,如图。( 1)模拟仪器:20世纪 50 年代以前, 电测量技术主要是模拟测量, 此类仪器的基本结构是电磁机械式, 主要是借助指针来显示测量结果。( 2)数字仪器:20 世纪 50 年代, 数字技术的引入和集成电路的出现, 使电测仪器由模拟式逐渐演化为数字式, 其特点是将模拟信号测量转化为数字信号测量, 并以数字方式输出最终结果, 适用于快速响应和较高准确度的测量。 这类仪器目前相当普及, 如数字电压表、 数字频率计等。( 3)智能仪器:出现于 20 世纪 70年代, 是现代测试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含有微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测试仪器, 测量结果具有存储、 运算、 逻辑判断及自动操作、自动控制等功能, 即具有一定智能作用, 故将其称之为 “ 智能仪器” 。 智能仪器将传统数字仪器中控制环节、 数据采集与处理、 自调零、 自校准、 自动调节量程等功能改由微处理器完成, 从而提高测量精度和速度。( 4)虚拟仪器:这一概念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已提出,但真正得以实现则是在 PCI、 GPIB、 VXI、 PXI 等总线标准出现之后才变为可能, 并随着卡式仪器、 VXI 总线仪器、 PXI 总线仪器等的推出而得到迅速发展。 虚拟仪器是在计算机基础上通过增加相关硬件和软件构建而成的、 具有可视化界面的仪器。 虚拟仪器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仪器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软件在仪器的开发和使用的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没有了软件就没有虚拟仪器。 它基于 “ 软件就是仪器” 的思想, 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和扩展传统仪器的功能,真正实现由用户自己设计和定义满足自己特殊要求的仪器。以太网的发展为基于网络的测试系统提供了平台, 也成就了 LXI [12 - 13] 的诞生。 2004 年 9 月 VXI 科技公司和安捷伦联合推出一种新的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总线规范—LXI。 LXI 标准用以太网作为系统的骨干, 无需 VXI 或 PXI 方式的机箱。 LXI联盟于 2005 年 10月通过了 IEEE1588 协议, 为 LXI 网络化虚拟仪器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标准。 未来的总线将会向专业化和大众化方向发展, 因此, 在 LXI 仪器还未完全占领市场之前,VXI、 PXI 和 USB等都将成为市场的主流总线技术。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和仪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结合, 基于Internet 的远程测控是现代测试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以 Internet 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成熟以及它与仪器技术的结合, 为仪器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机遇, 可以肯定, 网络化测试技术的时代已经来临。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1)》:医疗器械行业仍处于“黄金发展期”
    10月15日,医疗器械监管论坛暨新版医疗器械蓝皮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1)》。这是继2017年首部《医疗器械蓝皮书》发布以来的第五部,报告由近百位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撰写,对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现状及部分细分领域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本书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2020年的政策法规、审评审批、生产经营、进出口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进行了预判:未来两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机遇远大于挑战,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并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蓝皮书指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面临着良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挑战。良好机遇是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鼓励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政策已经出台并将继续出台,这给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将给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重要条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国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将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医疗器械的需求特别是家用医疗器械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我国医疗保险事业将快速发展,医疗保险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必将不断增长;随着一些高端医疗器械“卡脖子”问题逐步得到解决,高端医疗器械的国产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包括由于少数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有关高端医疗器械技术与关键零部件引进有可能遇到障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口,特别是各类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眼镜、呼吸机、相关诊断试剂等的出口增幅可能有所降低;随着国家对部分大型医疗器械与高值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逐步实施,相关企业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生产管理、营销模式、销售策略将面临新挑战。蓝皮书总结分析认为,未来几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机遇远大于挑战;医疗器械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医疗器械行业将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创新医疗器械将加速涌现;医疗器械企业的兼并联合重组将增多,平均规模将逐步扩大;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仍然处于“黄金发展期”,前景广阔。
  • 中国生物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期 总规模超万亿元
    日前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四届生物产业大会上,汇集和发布生物技术研究成果项目、企业需求项目800余项,现场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金额近240亿元。来自全国各地的3万多人参展,大会为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方面的最新技术与产品提供了集中展示的机会。   有关专家表示,中国生物产业潜力巨大、发展迅速,给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添加了新的动力。   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国际现代农业展览会上,观众在看适合家庭种植的无土栽培蔬菜。   生物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我国的生物产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信息服务与战略研究部部长王璐说,“生物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我们的优势在于市场较大,且劳动力资源丰富。”   据测算,我国生物产业总规模超过万亿元。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作为生物产业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几乎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同时,我国生物农业中生物技术产品的应用规模及转基因抗虫棉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海洋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生物制品开发等领域已形成产业规模 由于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生物柴油、非粮燃料乙醇、甲醇等生物能源领域吸引了很多企业的投资 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形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司副司长任志武指出,现今世界生物技术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是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生物产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占领国际经济技术竞争战略制高点的产业创新工程。   王璐说:“国家在逐渐加大对生物产业的扶持力度。而作为新兴战略产业的生物产业,对经济、社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生物技术产品走进家家户户   “生物技术的产品你能说出几个?”在前些年,也许这个问题还很难回答。但如今,生物医药、生物化肥、转基因食品、用海藻制成的护肤品,还有各种各样的疫苗等,这些生物技术的结晶早已融入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生物产品真的来到我身边了。”当问到是否了解生物技术时,居住在北京市崇文区、刚刚购物归来的小赵,兴冲冲地指着自己的“战利品”说:“面膜、洗衣粉还有这么一大瓶酸奶,很多都有生物活性因子呀。”   吉林省西部通榆县,土地贫瘠,老百姓的收成一直不好。然而从去年开始,这儿的盐碱地上很多都种上了蘑菇。这种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研究所专门针对盐碱地而研发的食用菌,产量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地方的产量。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兴奋地说:“用先进的生物科技种植出的鲜蘑,一个菌袋可以出3-4茬蘑菇,一个近千平方米的大棚年产值能达到10万元!”   中美奥达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高峰博士介绍说,随着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我国将自主研发一些药品。到那时,老百姓在预防、诊断、治疗阶段会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国内的病人只要花费较少的钱就可以买到与进口药药效相差无几的药品了。   生物产业仍有很大拓展空间   生物产业同其他高技术产业一样,将成为今后拉动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已经成为许多生物高技术企业面临的瓶颈。   中美奥达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黎志良表示,由于生物产业的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基础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希望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有政府政策、社会资金和风险投资的支持,让生物制药产业得以更健康持久的发展。   2007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将生物产业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八大重点产业之一。举办第四次生物产业大会的山东省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等七大生物产业,并鼓励生物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引导生物产业做大做强,同时还将创造条件吸引境内外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山东生物企业。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王涛认为,国家这几年确实加大了在生物产业方面的投入,但未来发展中也要注意到基础领域的发展,如生物医药的研究、科技创新等,我国的生物产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王璐表示,我国生物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建立起生物技术创新体系。   生物产业同其他高技术产业一样,将成为今后拉动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已经成为许多生物高技术企业面临的瓶颈。   中美奥达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黎志良表示,由于生物产业的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基础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希望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有政府政策、社会资金和风险投资的支持,让生物制药产业得以更健康持久的发展。   2007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将生物产业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八大重点产业之一。举办第四次生物产业大会的山东省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等七大生物产业,并鼓励生物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引导生物产业做大做强,同时还将创造条件吸引境内外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山东生物企业。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王涛认为,国家这几年确实加大了在生物产业方面的投入,但未来发展中也要注意到基础领域的发展,如生物医药的研究、科技创新等,我国的生物产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王璐表示,我国生物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建立起生物技术创新体系。
  •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为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推动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部组织制定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〇一二年一月四日   附件:1.《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2.《新材料产业“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pdf   前 言   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材料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引领材料工业升级换代,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总体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配置政府公共资源和引导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专栏1 新材料的定义与范围 新材料涉及领域广泛,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其范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不断发生变化。为突出重点,本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六大领域:①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具有独特的声、光、电、热、磁等性能的金属材料。②高端金属结构材料。较传统金属结构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和耐高温、抗腐蚀等性能的金属材料。③先进高分子材料。具有相对独特物理化学性能、适宜在特殊领域或特定环境下应用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新材料。④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上新出现的具有耐磨、耐腐蚀、光电等特殊性能的材料。⑤高性能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异质、异型、异性材料(一种作为基体,其他作为增强体)复合而成的具有特殊功能和结构的新型材料。⑥前沿新材料。当前以基础研究为主,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代表新材料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材料。   一、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产业现状   经过几十年奋斗,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   新材料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国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发端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经过多年发展,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品种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约20%。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   部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自主开发的钽铌铍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间位芳纶和超导材料等生产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新材料品种不断增加,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金属功能材料自给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产业发展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材料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型材料企业创新动力不强,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不足 产学研用相互脱节,产业链条短,新材料推广应用困难,产业发展模式不完善 新材料产业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研发投入少且分散,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   (二)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新材料产品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材料换代步伐加快。新材料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趋势明显,材料的低碳、绿色、可再生循环等环境友好特性倍受关注。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具有完善的技术开发和风险投资机制,大型跨国公司以其技术研发、资金、人才和专利等优势,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新材料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构成较大压力。   从国内看,“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新材料产业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一方面,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大工程,需要新材料产业提供支撑和保障,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我国原材料工业规模巨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能源、环境等约束日益强化,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材料工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 专栏2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部分新材料的需求预测 01 新能源 “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6000万千瓦以上,建成太阳能电站1000万千瓦以上,核电运行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预计共需要稀土永磁材料4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50万吨、高性能树脂材料90万吨,多晶硅8万吨、低铁绒面压延玻璃6000万平方米,需要核电用钢7万吨/年,核级锆材1200吨/年、锆及锆合金铸锭2000吨/年。 02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 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万辆,需要能量型动力电池模块150亿瓦时/年、功率型30亿瓦时/年、电池隔膜1亿平方米/年、六氟磷酸锂电解质盐1000吨/年、正极材料1万吨/年、碳基负极材料4000吨/年;乘用车需求超过1200万辆,需要铝合金板材约17万吨/年、镁合金10万吨/年。 03 高端装备制造 “十二五”期间,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预计需要各类轴承钢180万吨/年、油船耐腐蚀合金钢100万吨/年、轨道交通大规格铝合金型材4万吨/年、高精度可转位硬质合金切削工具材料5000吨。到2020年,大型客机等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需要高性能铝材10万吨/年,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应用比重将大幅增加。 04 新一代信息技术 预计到2015年,需要8英寸硅单晶抛光片约800万片/年、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480万片/年,平板显示玻璃基板约1亿平方米/年,TFT混合液晶材料400吨/年。 05 节能环保 “十二五”期间,稀土三基色荧光灯年产量将超过30亿只,需要稀土荧光粉约1万吨/年;新型墙体材料需求将超过230亿平方米/年,保温材料产值将达1200亿 元/年 火电烟气脱硝催化剂及载体需求将达到40亿元/年,耐高温、耐腐蚀袋式除尘滤材和水处理膜材料等市场需求将大幅增长。 06 生物产业 2015年,预计需要人工关节50万套/年、血管支架120万个/年,眼内人工晶体100万个/年,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医用金属等材料需求将大幅增加。可降解塑料需要聚乳酸(PLA)等5万吨/年、淀粉塑料10万吨/年。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加快材料工业升级换代为主攻方向,以提高新材料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大力推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的新材料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完善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政策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重视新材料推广应用和市场培育。准确把握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加强新材料产业规划实施和政策制定,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在组织协调、政策引导、改善市场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突出重点。新材料品种繁多、需求广泛,要统筹规划、整体部署,在鼓励各类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组织实施重大工程,突破新材料规模化制备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加快发展产业基础好、市场潜力大、保障程度低的关键新材料。   坚持创新驱动。创新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和保护企业创新积极性,完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新材料产品开发,提升新材料产业创新水平。   坚持协调推进。加强新材料与下游产业的相互衔接,充分调动研发机构、生产企业和终端用户积极性。加强新材料产业与原材料工业融合发展,在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中,不断催生新材料,在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中,不断带动材料工业升级换代。加快军民共用材料技术双向转移,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重视新材料研发、制备和使役全过程的环境友好性,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材料可再生循环,改变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的传统材料工业发展模式,走低碳环保、节能高效、循环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建立起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新材料对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到2020年,建立起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新材料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主要品种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部分新材料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材料工业升级换代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实现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转变。 专栏3 “十二五”新材料产业预期发展目标 01 产业规模 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 02 创新能力 研发投入明显增加,重点新材料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建成一批新材料工程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 03 产业结构 打造10个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新材料销售收入超150亿元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培育20个新材料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专业性骨干企业,建成若干主业突出、产业配套齐全、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04 保障能力 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达到50%,实现碳纤维、钛合金、耐蚀钢、先进储能材料、半导体材料、膜材料、丁基橡胶、聚碳酸酯等关键品种产业化、规模化。 05 材料换代 推广30个重点新材料品种,实施若干示范推广应用工程。   三、发展重点   (一)特种金属功能材料   稀土功能材料。以提高稀土新材料性能、扩大高端领域应用、增加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充分发挥我国稀土资源优势,壮大稀土新材料产业规模。大力发展超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积极开发高比容量、低自放电、长寿命的新型储氢材料,提高研磨抛光材料产品档次,提升现有催化材料性能和制备技术水平。   稀有金属材料。充分发挥我国稀有金属资源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积极发展高纯稀有金属及靶材,大规格钼电极、高品质钼丝、高精度钨窄带、钨钼大型板材和制件、高纯铼及合金制品等高技术含量深加工材料。加快促进超细纳米晶、特粗晶粒等高性能硬质合金产业化,提高原子能级锆材和银铟镉控制棒、高比容钽粉、高效贵金属催化材料发展水平。   半导体材料。以高纯度、大尺寸、低缺陷、高性能和低成本为主攻方向,逐步提高关键材料自给率。开发电子级多晶硅、大尺寸单晶硅、抛光片、外延片等材料,积极开发氮化镓、砷化镓、碳化硅、磷化铟、锗、绝缘体上硅(SOI)等新型半导体材料,以及铜铟镓硒、铜铟硫、碲化镉等新型薄膜光伏材料,推进高效、低成本光伏材料产业化。   其他功能合金。加快高磁感取向硅钢和铁基非晶合金带材推广应用。积极开发高导热铜合金引线框架、键合丝、稀贵金属钎焊材料、铟锡氧化物(ITO)靶材、电磁屏蔽材料,满足信息产业需要。促进高强高导、绿色无铅新型铜合金接触导线规模化发展,满足高速铁路需要。进一步推动高磁导率软磁材料、高导电率金属材料及相关型材的标准化和系列化,提高电磁兼容材料产业化水平。开发推广耐高温、耐腐蚀铁铬铝金属纤维多孔材料,满足高温烟气处理等需求。 专栏4 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关键技术和装备 01 稀土功能材料技术 开发高纯稀土金属集成化提纯、磁能积加矫顽力大于65的永磁材料、高容量大功率储能材料、稀土合金快冷厚带等生产技术。 02 稀有金属材料技术 开发多元合金熔炼、大型合金铸锭成分均匀化控制、中间合金制备、超高纯(≥6N)金属加工及清洗、大尺寸超高纯金属靶材微观组织控制、硬质合金全致密化烧结及涂层沉积定向控制等技术。 03 半导体材料技术 实现8英寸、12英寸硅单晶生长及硅片加工产业化,突破12英寸硅片外延生长等技术,开发多晶硅绿色生产工艺。 04 其他功能合金技术 开发新一代非晶带材高速连铸工艺、薄规格(0.18-0.20mm)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技术、超细超纯铜合金制备加工工艺。 05 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关键装备 12-18英寸硅单晶生长的直拉磁场单晶炉,线切割机,高频电磁感应快速加热装置,等静压成套设备,大尺寸、超高真空、超高温烧结炉,熔盐电解精炼设备,高功率电子束熔炼炉,大型化学气相沉积炉等。   (二)高端金属结构材料   高品质特殊钢。以满足装备制造和重大工程需求为目标,发展高性能和专用特种优质钢材。重点发展核电大型锻件、特厚钢板、换热管、堆内构件用钢及其配套焊接材料,加快发展超超临界锅炉用钢及高温高压转子材料、特种耐腐蚀油井管及造船板、建筑桥梁用高强钢筋和钢板,实现自主化。积极发展节镍型高性能不锈钢、高强汽车板、高标准轴承钢、齿轮钢、工模具钢、高温合金及耐蚀合金材料。 专栏5 重大装备关键配套金属结构材料 01 电力 核电用汽轮机转子锻件、发电机转轴锻件、承压壳体材料、换热管材、堆内构件材料、锆合金包壳管等;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锅炉管、叶片、转子;燃机用高温合金叶片、高温合金轮盘锻件;水电机组用大轴锻件、抗撕裂钢板、薄镜板锻件等。 02 交通运输 轨道列车用大型多孔异型空心铝合金型材、高速铁路车轮车轴及轴承用钢;车辆用第三代汽车钢及超高强钢、高品质铝合金车身板、变截面轧制板、大型镁合金压铸件、型材及宽幅板材等。 03 船舶及海洋工程 船用高强度易焊接宽厚板、特种耐腐蚀船板、货油舱和压载舱等相关耐蚀管系材料、殷瓦钢等;海洋工程用高强度特厚齿条钢、大口径高强度无缝管、不锈钢管及配件、深水系泊链、超高强度钢等。 04 航空航天 高强、高韧、高耐损伤容限铝合金厚、中、薄板,大规格锻件、型材、大型复杂结构铝材焊接件、铝锂合金、大型钛合金材、高温合金、高强高韧钢等。   新型轻合金材料。以轻质、高强、大规格、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为发展方向,发展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和钛合金,重点满足大飞机、高速铁路等交通运输装备需求。积极开发高性能铝合金品种及大型铝合金材加工工艺及装备,加快镁合金制备及深加工技术开发,开展镁合金在汽车零部件、轨道列车等领域的应用示范。积极发展高性能钛合金、大型钛板、带材和焊管等。 专栏6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关键技术和装备 01 高品质特殊钢技术 开发超高纯铁(S+P<35ppm)冶炼、大规格铸锭熔铸、大锻件最佳化学成分配比、成型和热处理工艺技术,低成本、低能耗高品质特钢流程技术。 02 新型轻合金材料技术 发展高洁净、高均匀性合金冶炼和凝固技术,大规格铸锭均质化半连铸技术,大型材等温挤压、拉伸与校正技术,复杂锻件等温模锻、铝合金板材新型轧制、中厚板(80-200mm)固溶淬火、预拉伸与多级时效技术,高性能铸造镁合金及高强韧变形镁合金制备、低成本镁合金大型型材和宽幅板材加工、腐蚀控制及防护技术,钛合金冷床炉熔炼、15吨以上铸锭加工、2吨以上模锻件锻压、型材挤压、异型管棒丝材成型和残料回收技术。 03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关键装备 开发高功率(单枪功率≥500Kw)电子束炉和等离子炉,大型特钢精炼真空电渣炉,高纯净大规格铝锭半连铸装备,等温模锻、等温挤压、固溶淬火、三级时效等装备,大型厚板预拉伸、时效成型热压及超声摩擦搅拌焊接装备,8吨以上钛合金熔炼真空自耗电弧炉,30MN以上镁合金压铸机和挤压机,大面积等温焊接等成套装备。   (三)先进高分子材料   特种橡胶。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并举,走精细化、系列化路线,大力开发新产品、新牌号,改善产品质量,努力扩大规模,力争到2015年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70%。扩大丁基橡胶(IIR)、丁腈橡胶(NBR)、乙丙橡胶(EPR)、异戊橡胶(IR)、聚氨酯橡胶、氟橡胶及相关弹性体等生产规模,加快开发丙烯酸酯橡胶及弹性体、卤化丁基橡胶、氢化丁腈橡胶、耐寒氯丁橡胶和高端苯乙烯系弹性体、耐高低温硅橡胶、耐低温氟橡胶等品种,积极发展专用助剂,强化为汽车、高速铁路和高端装备制造配套的高性能密封、阻尼等专用材料开发。   工程塑料。围绕提高宽耐温、高抗冲、抗老化、高耐磨和易加工等性能,加强改性及加工应用技术研发,扩大国内生产,尽快增强高端品种供应能力。加快发展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醚(PP0)和聚苯硫醚(PPS)等产品,扩大应用范围,提高自给率。积极开发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新型聚酯、特种环氧树脂和长碳链聚酰胺、耐高温易加工聚酰亚胺等新产品或高端牌号。力争到2015年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   其他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巩固有机硅单体生产优势,大力发展硅橡胶、硅树脂等有机硅聚合物产品。着力调整含氟聚合物产品结构,重点发展聚全氟乙丙烯(FEP)、聚偏氟乙烯(PVDF)及高性能聚四氟乙烯等高端含氟聚合物,积极开发含氟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加快电解用离子交换膜、电池隔膜和光学聚酯膜的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进程,鼓励液体、气体分离膜材料开发、生产及应用。大力发展环保型高性能涂料、长效防污涂料、防水材料、高性能润滑油脂和防火隔音泡沫材料等品种。 专栏7 先进高分子材料关键技术和装备 01 核心技术 加强基础聚合物制备、集成创新和成套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分子结构设计、分子量控制及工艺参数控制等先进聚合技术。加快PA6高压前聚工艺技术、PBT直接酯化法生产技术、PC酯交换和PI技术产业化。突破φ4000mm甲基流化床、φ1200mm苯基沸腾床等有机硅单体合成技术。开发反应体系配方设计和后处理工艺,材料改性和加工成型技术以及配套助剂,可降解及回收材料技术等。 02 关键装备 开发大型在线检测控制聚合反应器、流化干燥床、脱气釜、汽提釜、直接脱挥装置、螺杆聚合反应器、先进混炼机、专用模具、高速挤出和大型注射成型设备、大型无水无氧聚合反应器等。   (四)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先进陶瓷。重点突破粉体及先驱体制备、配方开发、烧制成型和精密加工等关键环节,扩大耐高温、耐磨和高稳定性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生产规模。重点发展精细熔融石英陶瓷坩埚、陶瓷过滤膜和新型无毒蜂窝陶瓷脱硝催化剂等产品。积极发展超大尺寸氮化硅陶瓷、烧结碳化硅陶瓷、高频多功能压电陶瓷及超声换能用压电陶瓷。大力发展无铅绿色陶瓷材料。建立高纯陶瓷原料保障体系。   特种玻璃。以满足建筑节能、平板显示和太阳能利用等领域需求为目标,加快特种玻璃产业化,增强产品自给能力。重点发展平板显示玻璃(TFT/PDP/OLED),鼓励发展应用低辐射(Low-E)镀膜玻璃、涂膜玻璃、真空节能玻璃及光伏电池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TCO)超白玻璃。加快发展高纯石英粉、石英玻璃及制品,促进高纯石英管、光纤预制棒产业化。积极发展长波红外玻璃、无铅低温封接玻璃、激光玻璃等新型玻璃品种。   其他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巩固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超硬材料、激光晶体和非线性晶体等人工晶体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功能性超硬材料和大尺寸高功率光电晶体材料及制品。积极发展高纯石墨,提高锂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质量,加快研发核级石墨材料。大力发展非金属矿及其深加工材料。开发高性能玻璃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高性能摩擦材料和绿色新型耐火材料等产品。加快推广新型墙体材料、无机防火保温材料,壮大新型建筑材料产业规模。 专栏8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关键技术和装备 01 先进陶瓷技术 开发高纯超细陶瓷粉体及先驱体制备、陶瓷蜂窝结构设计技术。 02 特种玻璃技术 开发超薄玻璃基板成型、低辐射镀膜玻璃膜系设计与制备、高纯石英粉(≥5N)合成和光纤管(金属杂质<1ppm)制备技术、电子专用石英玻璃及制品制备技术、6代以上TFT-LCD玻璃基板及OLED玻璃基板制备技术。 03 其他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 开发高纯石墨(≥4N)电加热连续式化学提纯、高温连续式绝氧气氛窑生产、柔性石墨碾压法和挤压法加工技术,半导体用石墨保温材料加工技术,人工晶体生长及加工等技术。 04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关键装备 开发6代以上TFT-LCD用玻璃基板窑炉,气氛加压陶瓷烧结炉,超硬材料用大型压机、大功率(30-100kw)微波等离子体和超大面积(150-300mm2)热灯丝CVD金刚石膜成套装备,高纯石墨用高温(3000-3500℃)各项同性等静压机,(炉内氧含量≤1000ppm)连续式绝氧气氛窑,石墨负极材料包覆和炭化装备等。   (五)高性能复合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以低成本、高比强、高比模和高稳定性为目标,攻克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原料制备、工业化生产及配套装备等共性关键问题。加快发展碳纤维等高性能增强纤维,提高树脂性能,开发新型超大规格、特殊结构材料的一体化制备工艺,发展风电叶片、建筑工程、高压容器、复合导线及杆塔等专用材料,加快在航空航天、新能源、高速列车、海洋工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 专栏9 高性能增强纤维发展重点 01 碳纤维 加强高强、高强中模、高模和高强高模系列品种攻关,实现千吨级装置稳定运转,提高产业化水平,扩大产品应用范围。 02 芳纶 扩大间位芳纶(1313)生产规模,突破对位芳纶(1414)产业化瓶颈,拓展在蜂巢结构、绝缘纸等领域的应用。 0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积极发展高性能聚乙烯纤维(UHMWPE)干法纺丝技术及产品,突破纺丝级专用树脂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04 新型无机非金属纤维
  •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2018国际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态势
    p   近年来,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并正在加速向应用领域渗透,在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和健康等重大问题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生命科学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及其与数理科学、工程科学的进一步交叉融合,为更深入系统地认识生命、更精准有效地改造生物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继信息技术之后,生物技术日益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在重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创新技术集群之一,其引领性、突破性、颠覆性特征日益凸显。 /p p    strong 今天先来了解2018国际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态势: /strong /p p   随着以纳米孔为标志的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迅猛来袭,测序技术迈向高通量、高精度、低成本与便携性时代。与此同时,表观转录组分析技术、单细胞测序分析技术与基因编辑技术加速了人类生命蓝图的绘制与完善。这些生命科学手段与生物技术不断创新、交叉与融合,广泛地应用到科学前沿、临床应用乃至产业研发等诸多领域,从而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生命科学研究:脑- 机接口技术的重大突破,改造生命和创造生命的深入研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疗法的临床转化,微生物组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重大关联,乃至细胞免疫疗法的无限潜力,无一不彰显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向个体化、精准化迈进的趋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一)重大研究进展 /strong /p p strong   1.生命组学研究继续推动生命科学发现 /strong /p p   技术创新和交叉推动生命组学研究向更精确的方向发展。在基因组方面,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利用PacBio单分子测序技术结合BioNano单分子光学图谱技术,发表了最为连续的人类二倍体基因组组装结果。在转录组方面,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马普学会)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开发了瞬时转录组测序技术,绘制了人类瞬时转录组图谱 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协同多家机构完成了大脑单神经元转录组的大规模评估。在蛋白质组方面,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合作开发了人类SRMAtlas分析方法,首次定量检测了完整的人类蛋白质组 美国多家机构联合开展了大规模蛋白质基因组学(proteogenomics)研究,探索了驱动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关键因子。在免疫组方面,哈佛大学医学院在一系列免疫细胞中进行了干扰素诱导基因表达和染色质的分析,构建了干扰素诱导调节网络 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推动了免疫组库分析的临床应用。 /p p   strong  2.脑科学酝酿全球合作研究,脑-机接口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strong /p p   脑科学持续稳步发展,并酝酿全球合作。在美国、欧洲和中国的脑计划不断推进的同时,全球神经科学家积极探讨开展全球协作,共同解决脑科学研究三大挑战。 /p p   脑科学研究产出系列成果,尤其是在脑-机接口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技术进步推动基础研究快速发展,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开发的标记大脑神经元MAP-seq新技术,有望实现深度神经网络的重大突破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首次精确定位并定量了哺乳动物大脑中的基因表达。脑图谱绘制方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成功绘制了大脑语义地图,迈出了解读人类思想的关键一步 美国华盛顿大学完成了人类大脑皮层图谱,97个大脑皮层区域首次亮相 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院绘制了迄今最完整的数字版人脑结构图谱,将成为大脑研究的最新指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瑞士联邦技术研究所分别利用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脊髓损伤后人类和黑猩猩对自身部位而非假肢的控制,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在2016年迈出了重要一步。 /p p    strong 3.合成生物学发展突飞猛进 /strong /p p   合成生物学在改造生命和创造生命方面的研究愈发深入。随着软件工具的迅速发展与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克雷格· 文特尔研究所等机构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人工合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小、仅含有473个基因的“合成细菌细胞”Syn3.0 美国哈佛大学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出了只包含57个密码子的大肠杆菌基因组,这一事件入选了我国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美国华盛顿大学通过计算、建模、预测与优化,首次人工设计出了超级稳定的二十面体蛋白,该重大成果入选了2016年《科学》杂志评选的十大科学突破,为合成生物学、药物装载提供了良好的工具。此外,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能够合成硅-碳键生物体的诞生预示着合成生物学未来具有无限可能性。 /p p   strong  4.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展现临床应用巨大前景 /strong /p p   全球各国继续大力支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同时强化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速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疗法的临床转化进程。干细胞基础研究持续深入,日本九州大学首次实现了干细胞体外生成成熟卵细胞,为理解卵子形成进程提供了新的蓝图,该成果入选了2016年《科学》杂志评选的十大科学突破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利用化合物把皮肤细胞成功转化为心肌细胞与脑细胞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首次利用成人干细胞修复新生儿心脏。与此同时,包括干细胞在内的细胞技术与组织工程、3D打印等工程化技术的融合,逐渐指明了工程化组织器官修复的发展方向。美国韦克福雷斯特大学利用“组织和器官集成打印系统”(ITOP)打印出人造耳朵、骨头和肌肉组织,将其移植给动物后都能保持活性,有望解决人造器官移植难题。 /p p    strong 5.人类微生物组展现与人类健康和疾病重大关联 /strong /p p   人类微生物组被称为人类的第二套基因组,该领域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并获得各国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对待微生物组的观念更是从“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转变为“将人体微生物组视作一个人体器官”,显示人类微生物组的重要作用。目前,肠道微生物组是其中最受关注的领域。2016年,肠道微生物组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研究持续推进,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对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与免疫应答和营养水平也具有紧密联系。美国耶鲁大学解释了肠道菌群引起肥胖的机制,解决了困扰学界多年的难题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阐述了肠道微生物与帕金森病的联系,证明肠道中特定种类微生物的分泌物会与α-突触核蛋白“携手”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 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国里昂第一大学同时发现在热量匮乏的情况下,肠道菌群的组成可以决定个体是健康生长还是发育不良。这三项研究被评为“全球健康尤其是营养学的一个分水岭”。 /p p   在机制探索的基础上,肠道微生物也为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 /p p   机遇。美国贝勒医学院发现一种肠道细菌能够逆转小鼠的自闭症状 比利时鲁汶大学发现一种名为Akkermansia的肠道细菌能够减缓小鼠的肥胖和糖尿病进程 微生物疗法公司Seres Therapeutics宣布启动全球首个合成性微生物药物SER-262治疗原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Ⅰb期临床试验。 /p p    strong 6.首个PD-L1免疫疗法药物上市,细胞免疫疗法有望攻克实体瘤 /strong /p p   近年来,免疫疗法研发热度持续不减,被视为肿瘤治疗的新希望。2016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将应用免疫工程治疗疾病评为年度十大突破技术。 /p p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细胞免疫疗法是当前肿瘤免疫疗法研究的热点。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方面,201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首个以PD-L1为靶点的免疫疗法药物Tecentriq。2016年,细胞免疫疗法在攻克实体瘤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小鼠模型中证明了靶向癌细胞表面蛋白Tn-MUC1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治疗白血病和胰腺癌的有效性 美国希望之城医学中心贝克曼研究所利用靶向白细胞介素的CAR-T疗法治疗脑癌患者,患者肿瘤显著缩小,且肿瘤曾完全消失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Health,NIH)下属癌症研究所利用靶向KRAS突变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回输,治愈了一名晚期结肠癌患者。 /p p    strong 7.个体化和精准化是医药技术发展的方向 /strong /p p   随着精准医学的快速发展,全球新药研发模式逐渐从传统的重磅炸弹式向精确制导式发展,特别是以个体化和精准化为特征的靶向药物发展迅速。2016年,FDA批准的22个新药中,靶向药物有18个。与此同时,许多重要的新的疾病靶点正在被不断发现。2016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分别发现了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新靶点PIM1激酶、肿瘤免疫疗法新靶点免疫检查点蛋白Cdk5,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发现了172种肿瘤基因突变与靶向药物的组合。生物大数据成为靶向药物研发、指导精准用药的重要资源。2016年,美国Regeneron遗传学中心将50 000余人的基因组数据与其电子病历相结合,发现了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致病基因 英国维康信托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研究了11000个患者样本中的肿瘤基因突变,发现了癌症基因突变与对特定药物的敏感性之间的关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二)技术进步 /strong /p p   生命科学新技术不断革新,推动生命科学研究朝着精准化、定量化和可视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p p   strong  1.基因测序技术迈向高通量、低成本与便携性时代 /strong /p p   高通量、高精度、低成本和便携性是测序技术和仪器研发的方向。纳米孔测序技术入选了2016年《科学》杂志评选的十大科学突破。Oxford Nanopore公司便携式纳米孔测序仪MinION完成了对埃博拉病毒的现场检测,在国际空 /p p   间站对鼠、病毒和细胞的DNA测序及人类全基因组进行测序,这些应用证实了纳米孔测序技术在测序中的应用潜力。一系列新型测序技术也不断涌现,由英国诺丁汉大学开发的Read Until测序技术通过与纳米孔测序联用,实现了高度选择性的DNA测序。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也在不断改进,Illumina在2017年初推出了NovaSeq新型测序仪,有望将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至100美元。 /p p    strong 2.表观转录组分析技术揭示RNA修饰调控机理 /strong /p p   开发新型测序技术,发现RNA修饰标志物及其修饰位点,揭示其调控机理,是目前表观转录组领域发展的重点。2016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发出了一种新型RNA测序技术m6A-LAIC-seq,可以提供RNA化学修饰的详细信息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开发出了hMeRIP-seq技术,绘制了RNA的hm5C转录组图谱,全面揭示了这一RNA修饰的分布、位置和功能 芝加哥大学与霍华德· 休斯医学研究所及北京大学分别开发出两种新技术m1A-seq和m1A-ID-seq,实现了全转录组水平上的谱图鉴定,同时发现了一种新的RNA甲基化修饰形式——m1A,扩展了mRNA中的修饰种类,为该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表观转录组分析技术被《自然-方法》杂志(NatureMethods)评为2016年的年度技术。 /p p strong   3.单细胞测序与分析技术加速人类细胞图谱绘制 /strong /p p   单细胞测序新技术不断涌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出了新型RNA测序技术Div-Seq,可以揭示新生神经元的动态 我国北京大学开发出了单细胞三重组学测序技术,首次实现对单细胞进行三种组学同时高通量测序。在单细胞分析技术方面,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开发出光学原位读取人工突变存储(memory by engineered mutagenesis with optical insitu readout,MEMOIR)技术,能够读取动物细胞的生命历史和“谱系图”。得益于这些单细胞技术的进步,国际人类细胞图谱计划得以酝酿实施。 /p p    strong 4.基因编辑技术日益精准,得以广泛应用 /strong /p p   基因编辑技术的精确性及脱靶问题逐步改善,其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美国哈佛大学实现了对单个碱基的编辑,提高了其精确性 美国麻省总医院(MGH)减少了Cas9酶与靶DNA的非特异性互作,从而降低了脱靶效应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首次实现了RNA编辑,美国索克生物研究所开发出了可编辑眼睛、大脑、胰腺及心脏细胞等非分裂细胞的新技术,为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疾病治疗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同时,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日本神户大学及我国南京大学先后分别开发了巨型拟菌病毒噬病毒体抵抗元件(MIMIVIRE)新系统、Target-AID新技术、以结构引导的内切酶(structure-guided nuclease,SGN)技术,均有望成为新型基因编辑工具。 /p p    strong 5.体外诊断技术高速发展,液体活检走向应用 /strong /p p   体外诊断技术迎来高速发展期,为疾病的精准诊疗奠定了基础。作为体外诊断分支技术的液体活检技术已从科研走向应用,成为疾病早期筛查和预后的重要工具。2015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将液体活检评为年度十大突破技术。液体活检的检测物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肿瘤RNA和外泌囊泡小体(exosome)4类,其中CTC和ctDNA是目前的研究热点。2016年4月,美国FDA批准了首款基于ctDNA进行肿瘤筛查的产品——Epigenomics公司的Epi proColon试剂盒(用于筛查大肠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三)产业发展 /strong /p p   生物产业是当今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当前,生物技术不断在医学、农业、工业、环境、能源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正在引发新的科技革命,并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世界人口、粮食、环境、能源等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生物产业的蓝图正被越来越深刻地描绘。全球生物产业的销售额每5年翻一番,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生物产业已成为增长速度领先的经济领域。 /p p   本文摘编自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编著《2017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一书,内容有删节 。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