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高危人群

仪器信息网高危人群专题为您整合高危人群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高危人群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高危人群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高危人群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高危人群话题讨论。

高危人群相关的资讯

  • 新研究:检测血液蛋白或可提前十多年识别痴呆症高危人群
    近日刊发在英国《自然老化》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大规模筛查研究结果显示,检测血液蛋白或可在症状出现十多年前识别阿尔茨海默症等痴呆症高危人群。来自中国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生物医学数据库采集的5万多名健康人士的血液样本,其中1417人在采样后14年内患上了痴呆症。研究人员发现,在筛查的1463种血液蛋白中,有4种蛋白(GFAP、NEFL、GDF15和LTBP2)的水平超标情况与痴呆症密切相关。该研究显示,在日后患痴呆症者的血液样本中,这4种蛋白水平在症状出现前的十多年就已超出正常范围。研究还发现,血液中GFAP蛋白水平较高的人患痴呆症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2倍以上,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近3倍。研究人员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设计了预测算法,将上述4种蛋白“生物标志物”与年龄、性别、教育和家族史等因素结合起来。他们根据三分之二参与者的数据训练模型,并使用其余参与者的数据对该预测算法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这一模型利用参与者被正式诊断前十多年的数据,预测了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在内的3种痴呆症的发病率,准确率约为90%。研究人员表示,该发现可用于研发血液检测新方法,以识别患痴呆症的高危人群。但新的生物标志物在用作临床筛查工具之前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研究人员指出,人们通常只有当注意到记忆出现问题或其他症状时才会去医院进行诊断,而一旦被诊断出患痴呆症则为时已晚,因为这种病可能已发展多年。
  • 青岛今年快速检测一万批次高危食品
    今年,青岛将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年内将进行一万批次高危食品、高危环节餐饮安全快速检测。包括小饭桌在内的1.5万个无证小餐饮单位将纳入岛城餐饮监管系统。   2月28日,青岛市召开2013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决定继续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食用油、肉类等大宗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为重点品种,以原材料采购、生食水产品和凉菜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为重点环节,将在旅游景区、农村、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和节假日、中高考、重大活动举办等位重点时段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排查和重点整治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问题,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餐饮安全风险。   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过程中,将突出乳制品、食用油、酒类、肉类、食品添加剂等重点品种综合治理。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柏建超介绍,在专项整治过程中,食药监部门将积极探索小饭桌等无证小餐饮管理模式,对无证小餐饮实施社会化监管,确保小餐饮单位的监管率达到50%以上,全市将有15000无证小餐饮单位将纳入岛城餐饮监管系统。同时,全市持证餐饮服务单位的首次动态等级评定工作也将于今年6月全面完成。   柏建超称,今年将推行餐饮单位“厨房亮化”工程,通过玻璃幕墙、在后厨操作间安装电子监控等方式,对后厨关键风险点进行全程监控。便于消费者对操作间的卫生条件、原材使用、操作过程等进行全面监督。   同时,食药监部门还将督促餐饮单位向社会公开承诺食品安全,鼓励餐饮服务单位实施危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等先进管理制度和高危食品、高危环节餐饮安全快速检测制度。今年将对一万批次高危食品、高危环节餐饮安全进行快速检测。
  • 发霉药事件续:将加强检测高危病患用药
    15间公立医院昨日起为全港4万名服用“别嘌醇”的病人换药。图片来源:文汇报   新华网消息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发霉”降尿酸药事件令人担心“药物灾难”一触即发!据了解,生产700款药品的欧化药业还有5间“姊妹”药厂,隶属于一个药业集团,有药剂师表示,若欧化药业使用的原材料出现问题,同一集团的药厂药物难免遭殃,波及公营及私营医疗药物。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表示,卫生署已派员抽查其他药物作化验,并追查原材料是否出现污染 稍后会研究加强检测高危人士的口服药物,确保药物出厂前及出售前做足细菌或霉菌测试。   欧化的降尿酸药“别嘌醇”因受污染被劝吁停用,但该药厂出产的其他药品仍有售,公立医院当前仍使用欧化的41种药物。周一岳昨出席公开活动后称,卫生署人员上周五已到欧化厂房抽取其他药物化验,数天内会有结果,现时最重要是追查污染源头,是否有原材料受污染,政府继续检查该药厂同一生产线的药物。   欧化其他药暂毋须停用   周一岳表示,暂未有证据显示欧化其他药物受到污染,毋须停用,若发现是药厂问题,有需要采取执法行动,会征求律政司意见。他续称,稍后会研究加强检测高危人士的口服药物,确保药物出厂前及出售前做足细菌或霉菌测试。他又称,霉菌存在于日常环境,但为谨慎起见,已要求停售该受污染药物。   欧化药业与新×制药和正×药品等6间药厂,同属雅×臣药业有限公司,向私营及公营的医疗市场供应药物。香港执业药剂师协会前会长钟永明表示,欧化同一集团的药厂现仍在本港生产及运作,若查明今次事件属于原材料受到污染,难保与欧化药业和相连的“姊妹”药厂,同样存在原材料受到污染的风险。   学者:增检测存技术困难   港九药房总商会理事长刘爱国表示,欧化同一集团药厂所生产的药品,在本港市场占有率3成,但他认为其他药厂同样受污染的机会较微。他解释,雅×臣药业下的不同药厂各自独立采购和生产,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应不会出现同样的污染问题。他认为,欧化生产的'别嘌醇"受污染只属个别事件。   对于政府有意加强检测高危人士服用的药物,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教育总监崔俊明表示支持,但相信执行有技术困难。他指高危人士有可能同时服用感冒药、糖尿病药、心脏药及高血压药,难以逐一化验。他建议病人在接受化疗前才化验其服用药物是较可行 他又称,若由药厂化验费用较高,或将成本转嫁予病人。
  • 从韩春雨事件看论文中的高危因素
    p   8月3日,韩春雨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的那篇著名论文正式撤稿,但是围绕这件事情的议论和反思,显然还会继续下去。 /p p   人们很容易由此联想到此前日本女科学家小保方晴子的学术造假事件。但这两起事件的最大不同在于,小保方晴子论文中的关键实验结果图曾被人为修改,而目前无人指出韩春雨论文的图片存在“PS”痕迹。 /p p   这是性质上的根本不同,但也让韩春雨实验结果不可重现的真实原因更加扑朔迷离。 /p p   一个令人扫兴的事实是,科研成果难以重复的现象,在学术圈并非鲜见。2012年,世界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安进公司的研究人员宣称,他们试着重复癌症研究领域53篇“里程碑式进展”论文的研究结果,有47篇的结果无法再现。特别在生物学领域,由于生命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影响实验结果的主客观因素更是多如牛毛,难以全部避免。 /p p   然而,可重复性终究是科研活动的生命。科学家毕生的工作,就是为某一个领域某一个具体问题,找到一个普适性的答案,揭示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真理。不可重复的结果,就是不能走出“娘家”实验室,不能兑现价值的成果。 /p p   韩春雨这篇论文的撤稿,固然是“发表后同行审议的胜利”,但这场胜利,是有一定偶然性的。首先这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研究,如果成果靠谱,将给众多科研工作者带来一个空前好用的基因编辑工具,技术的革新甚至有可能带动整个学科的迅猛发展。正因如此,这篇论文甫一发表,就引起了来自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p p   其次,有科研人员指出,该论文中涉及的实验并不复杂,在材料和实验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一周内就能完成一次全操作。这也引来国内外众多实验室纷纷加入重复验证的大军。当然,金钱、头衔、荣誉,以及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也都在为这场“真伪之争”推波助澜。 /p p   然而,在烈火烹油的“韩春雨事件”背后,又有多少不可重复的论文安然躺在期刊中,被学习、被引用、被作为下游研究的起点和依据? /p p   导致学术论文不能被重复的高危因素很多。一些高校和机构中常见的工作模式是,学术带头人只负责提供指导和把握方向,并不亲自着手实验操作。大量科技论文虽然挂着知名科学家的名头,但主要还是课题组里博士甚至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如果部分研究生存在客观上的经验能力不足,甚至主观上的投机取巧,就会给论文的真实正确性埋下隐患。 /p p   其次,数据造假也可以以一种非常隐晦的方式进行。例如进行大量重复样本实验,然后在其中挑取“合意”的数据。对于那些样本制备过程复杂、实验周期较长的研究,由于很少有人去重复全过程的实验,因此更难被发现。 /p p   此外,不易察觉的仪器故障、样品污染、试剂质量问题,甚至更加隐蔽的实验区域气溶胶污染……都在论文中埋下了一颗颗不定时炸弹。遗憾的是,重复实验没有经费支持,又大多不能形成新的论文,很少有人愿意承担“雷锋”的角色,去费时、费力、费钱地做这种扫雷工作。 /p p   随着政府、社会对科研成果和科技工作者重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科学家凭借优异的工作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奖励,各领域的“天价论文”也陆续出现。人们在乐见其成之余,是不是也应该反思,如何在科研体系内,尽可能减少学术论文有意造假和无意出错的高危因素,让不可重复的隐患论文越来越少,让实至名归的成果越来越多。 /p
  • 微生物所合作发现结核抵抗人群抵御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固有免疫机制
    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一类重大传染性疾病。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在2020年,全球有近990万结核病患者,并有约151万人因结核感染导致死亡。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翠华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研究Mtb等重要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近年来发表系列研究工作,在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为抗结核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了多种新思路和潜在新靶点。  以往认为,健康个体受到Mtb感染时,往往会发展成为潜伏感染者或活动性TB患者。有趣的是,近年来临床上发现有一部分与TB患者持续密切接触的个体,既不发展为活动性TB患者并显示出相关症状,也未表现出潜伏感染者的免疫学诊断特征。这类长期密切接触病原菌的健康个体被称作TB抵抗者。  目前对于这类TB抵抗者的抗感染免疫机制所知甚少,深入揭示相关机制有望为TB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线索和新策略。近日,刘翠华课题组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教授逄宇团队合作,揭示了TB抵抗者人群在应对Mtb感染时的固有免疫应答特征。该合作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潜伏感染者及活动性TB患者相比,TB抵抗者的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在受到Mtb侵染时,可产生更高水平的TNF-α、IL-1β及IL-6等细胞因子,并且其清除胞内病原菌的能力更强。  随后的一系列筛选及功能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Mtb感染过程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仅在TB抵抗者来源的巨噬细胞中维持稳定的表达水平及酶活性,而在其他实验组人群中出现显著下降。同时,进一步抑制或沉默HDAC6可阻抑TB抵抗者来源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的分泌以及其中含Mtb的囊泡的酸化能力。这些结果提示,TB抵抗者来源的巨噬细胞高效清除Mtb感染的能力依赖于HDAC6,后者可能是一个促进细胞因子产生以及自噬流畅通进而加速Mtb清除的关键宿主因子。综上,该研究揭示了TB抵抗者人群依赖HDAC6清除Mtb感染的固有免疫新机制,为临床上TB患者密切接触者的TB感染和发病风险预测提供了重要新标识,并为靶向宿主的TB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相关结果已在线发表于The FASEB Journal。该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扬帆”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 美国TSI公司参加PM2.5人群健康危害与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交流会
    中国北京讯 &ndash 为推动PM2.5颗粒物人群健康危害研究监测工作与公共场所监测检验技术发展,由中国卫生监督协会环境卫生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主办,美国TSI公司的金牌代理北京宝云兴业科贸有限公司承办,于2012年3月23-24日在北京深圳大厦召开PM2.5人群健康危害与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交流会,来自全国各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从事环境卫生相关工作人员100余人参加了本次交流会。 会议由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刘凡研究员主持,环境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金银龙研究员出席会议并作&ldquo 空气污染与人群健康&rdquo 的报告,上海复旦大学阚海东教授做了PM2.5污染现状与健康影响国内外研究进展的报告,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姚孝元研究员对最新制定的公共场所标准进行了解读,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刘凡做了公共场所检测检验技术进展的报告。 与会期间参会人员热烈的讨论了国内外的环境监测检测技术,由美国TSI公司的产品经理Ing Keng Been Ang博士在大会交流环节做了《2012健康和安全法规概述、发展和市场驱动以及测试仪器》的技术报告,为参会人员讲解了先进的监测检验仪器,同时TSI公司也设置了仪器展台,派专人介绍了参展仪器设备。为今后在环境监督监测工作中进行PM2.5的检测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 关于TSI公司 TSI公司研究、确定和解决各种测量问题,为全球市场服务。作为精密仪器设计和生产的行业领导者,TSI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客户合作,确立与气溶胶科学、气流、健康和安全、室内空气质量、流体力学及生物危害检测有关的测量标准。TSI总部位于美国,在欧洲和亚洲设有代表处,在其服务的全球各个市场建立了机构。每天,我们专业的员工都在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 联系办法: 陈红, 市场专员 电话: 8610-82516518 Email: jessica.chen@tsi.com
  • “中国人群精准医学研究计划”启动
    中国科学院的重点部署项目“中国人群精准医学研究计划”已于近日正式启动。据披露,该计划将在未来4年内完成4000名志愿者DNA样本和多种表现型数据的采集,并对其中2000人进行深入的精准医学研究,包括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建立基因组健康档案和针对一些重要慢性病的遗传信号开展疾病风险和药物反应的预警和干预研究。  这一计划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牵头,中科院多个院所参加的交叉学科团队具体执行。该团队称,复杂疾病是当前医学面临的重大问题,尤其是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使我国疾病谱发生明显改变,被称为“慢性病”的复杂性疾病如肿瘤、代谢性和心脑血管性疾病等成为威胁健康的最大杀手。这类疾病机制复杂、个体差异极大,使得同一疾患不同病人的病理和疗效有很大差异,导致全球范围存在着治疗低效甚至无效,以及过度治疗等严重问题。  精准医学——这一针对个体的基因组和表型特点进行疾病防治的多学科研究的出现,使得医学工作者基于个体基因组信息和疾病分子机制进行准确预警和治疗,以及解决治疗低效和降低医疗成本成为可能。2015年初,美国就宣布启动了美国百万人精准医学研究。  2014年,中科院批准了北京基因组所的中科院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成为我国第一个深入进行这方面研究的重点实验室,2015年8月,该实验室首次提出中国人群精准医学研究计划,经过反复修改提炼和专家评审,项目获批实施。  该实验室主任曾长青是中国人群精准医学研究计划的首席科学家,据她介绍,精准医学研究需要在大规模人群的多组数据基础上,针对大量临床表型进行长期动态检测和分析确定相关主要因素,才能使得精准医疗最终实现。考虑到职业人群稳定性强和良好的参与交流条件,中科院这一计划将以该院职业人群为队列研究基础,日前,第一批志愿者的样本和基线数据采集工作已在北京基因组所员工中全面展开。  另根据中科院披露的消息,该院的精准医学项目还将率先对4000名志愿者建立包括基因组信息的电子健康档案,为今后的全民普惠精准医疗奠定基础。
  • iCIVD 2022精彩预告:大人群队列生物标记物早期发现及验证-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交流会
    仪器信息网将拟定于2022年8月23日-26日举办第五届先进体外诊断技术网络会议(iCIVD 2022),会议将在线上进行,免费向听众开放报名,欢迎报名参会!点击图片进入报名页面本届先进体外诊断技术大会特别开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交流会主题会场,邀请来自教育部近日公布的18所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中的9位院长、副院长做报告嘉宾,对大人群队列生物标记物早期发现及验证进行讨论,欢迎您的参与!指导单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天津预防医学会毒理学分会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参会方式:网络在线报告 免费报名参会报名链接: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Cua (点击报名)iCIVD2022 交流群(发送备注姓名+单位+职位)8月26日,将进行大人群队列生物标记物早期发现及验证-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交流会专场,会议日程如下:分会场七:大人群队列生物标记物早期发现及验证 -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交流会(7月13日,教育部公示了18所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报告时间报告方向专家单位9:00-9:10致辞房中则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9:10-9:40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缪小平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教授9:40-10:10基于人群健康效应的大气颗粒污染物精准防控探讨林华亮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助理/教授10:10-10:40环境暴露与少数民族代谢性疾病关联性初探:基于西南少数民族人群队列研究洪峰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教授10:40-11:10孕期糖尿病与子代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基于出生队列的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余勇夫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助理/青年研究员11:10-13:30午休13:30-14:00基于人群-实验室-临床结合的策略研究环境镉暴露长期损害子代发育的胎盘病因机制王华安徽医科大学公卫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14:00-14:30植物化学物暴露测量体系建立与生物学效应的验证马乐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14:30-15:00儿童肥胖与心血管健康席波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15:00-15:30从群体遗传到公众健康的思考与探索王超龙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15:30-16:00妊娠糖尿病的代谢生物标记物发现房中则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嘉宾简介及报告摘要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缪小平教授《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个人简介:缪小平,武汉大学公卫学院教授,院长。主要从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目前任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委员、科技部“十四五规划”常见多发病专项专家组成员。是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2年)和杰出青年基金(2019年)、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获得者。近5年代表作包括Lancet Oncol(2020年)、Nat Genet(2018年)、Gut(2020年)、Ann Oncol(2018年)、Nat Commun(2018年)、Nucleic Acids Res(2019年、2021年)、Am J Hum Genet(2019年)、Cancer Res(2018年、2020年、2022年)和Eur J Cancer(2018年、2021年)。报告摘要:人类基因组超过98%的DNA序列为非编码区,过去常被称为基因组“暗物质”。近些年发现在这些非编码区中隐藏着多个功能性调控元件和遗传位点,能够控制基因的表达影响疾病的发生,是决定疾病易感性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对非编码区的功能解读是肿瘤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及难点问题之一。然而,目前缺乏一种可以高通量、系统性地识别这些位点的有效方法。我们围绕“基因组数据分析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研究”这一议题,一方面优先整合表观基因组、三维基因组、转录组和CRISPRi编辑技术高通量系统识别非编码区功能性易感位点,另一方面结合课题组在流行病学人群现场与生物学功能研究的优势,系统识别结直肠癌易感位点,在对易感位点/基因进行功能解析的基础上,开展大样本的人群研究,构建适合中国人群的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并应用于高风险人群的识别。本项目有望进一步揭示结直肠癌的致癌机制,为精准预防的实施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助理 林华亮教授《基于人群健康效应的大气颗粒污染物精准防控探讨》个人简介:林华亮,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导,担任院长助理、流行病学系主任。先后获得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中青年杰出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等称号,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榜”。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空气质量指南》评审专家。长期从事大气污染及其与基因易感性交互作用在慢性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并提出了大气污染控制浓度阈值的新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科技厅项目2项。担任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杂志Editorial board、The Innovation杂志Academic editor、BMC Public Health杂志副主编。发表SCI文章100余篇,包括在Lancet Public Health、The Innovation、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PLOS Medicine、BMC Medicine、Journal of 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Neurology、Thorax、Stroke等国际权威期刊上第一/通讯作者60余篇;4篇为ESI高被引论文(Top1%),文章被引用超过7000次,H-Index达到46 (Google Scholar)。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报告摘要:空气污染,特别是颗粒污染物是近来年广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前期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大气颗粒污染物暴露可导致呼吸、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显著上升。但是多数研究发现颗粒污染物在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中的健康效应和疾病负担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潜在机制尚不明确,我们认为不同地区颗粒污染物的特征 (例如粒径大 小、浓度范围、化学组分和来源)的健康效应不同可能是其中的内在原因,并为此进一步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提示颗粒污染物粒径越小其健康危害可能越大,而汽车尾气、二次污染物及船舶污染是重要的具有健康危害的大气污染源。此外,大气PM2.5导致哮喘的主要危害成分是铵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碳、元素碳以及铵盐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研究结果对识别颗粒污染物健康危害的关键粒径、关键化学组分以及重要污染来源就有重要意义,为今后有针对性地、科学高效地开展大气颗粒污染物的精准防控提供新的证据。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院长 洪峰教授《环境暴露与少数民族代谢性疾病关联性初探:基于西南少数民族人群队列研究》个人简介:洪峰,博士,教授,博导,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院长,毒理学学科带头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教育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促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防整合联盟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分会委员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40余篇。获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贰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奖贰等奖2项、叁等奖1项及贵州省青年科技奖。主编副主编规划教材9部、副主编专著1部、主译专著1部,获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毒理学、环境与遗传流行病学。报告摘要:本研究基于民族人口数超百万、民族汉化程度低、民族特色鲜明等原则选择苗族、布依族和侗族3个少数民族组建队列,探讨少数民族自然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发现3个少数民族人群常见代谢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有所差异,为精准防控常见代谢性疾病提供了基础科学数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助理 余勇夫青年研究员《孕期糖尿病与子代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基于出生队列的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个人简介:余勇夫,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丹麦奥胡斯大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医学院助理研究员,入选上海市高层次海外人才项目和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等人才项目,入围“上海科技青年35 人引领计划”(2021)终评候选对象名单。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健康医疗大数据、真实世界研究的因果推断方法、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流行病学、健康发育与生殖流行病学、出生队列的研究设计和统计方法。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BMJ (IF=39.9)、Diabetes Care (IF=19.1)、JAMA Pediatrics (IF=16.2)、PLoS Medicine (IF=11.1,2019&2021)、Diabetologia (IF=10.1,封面文章)、JAMA Network Open (IF=8.5,2021&2022)和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IF=8.1)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目前担任JAMA Network Open Editorial Team成员(统计方法学),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和Frontiers in Psychiatry学术编辑,B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Environmental Health等期刊审稿人。研究成果曾被新华社、人民网、英国路透社、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纽约时报和美国今日新闻等百余家媒体相继报道。报告摘要:儿童和青少年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深入探索儿童和青少年的心血管疾病患病升高的原因,对于预防和控制儿童和青年人的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以往研究表明育龄妇女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会增加子代肥胖、糖尿病、慢性肾病和血压升高的风险。但目前尚不清楚孕期糖尿病和子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否存在关联。本报告将介绍基于出生队列的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评估母亲孕期糖尿病与其子代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以及母亲心血管疾病史或母亲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是否影响这些关联。安徽医科大学公卫学院常务副院长 王华教授《基于人群-实验室-临床结合的策略研究环境镉暴露长期损害子代发育的胎盘病因机制》个人简介:王华,安徽医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现任公共卫生学院常务副院长。主攻环境毒理学、发育与生殖毒理学研究,主持国自然3项、科技部重点研发子课题1项和安徽省杰青,以通讯或一作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和中华医学科技奖3项,获中国毒理学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和安徽青年科技奖,曾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担任亚洲砷与健康联盟理事、中国毒理学会青委会常务委员和表观遗传毒理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委会常务委员和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专委会主任委员,Food Chem Toxicol、环境与职业医学和毒理学杂志编委。报告摘要:环境镉暴露对子代发育的长期损害作用及其机制不清。中国安徽人群出生队列研究发现孕期母体镉暴露与其胎儿生长受限呈现正向关联;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孕期Cd暴露通过损害胎脑进而诱发成年雄性子代认知功能障碍。通过对孕鼠进行E2补充和去卵巢术,证实妊娠期Cd通过降低胎盘源性E2损害胎脑发育。此外,通过对人胎盘滋养层JEG-3细胞进行GCN2活性抑制剂干预,证实Cd通过激活GCN2信号抑制胎盘滋养层细胞雌激素合成。通过对孕鼠补充抗应激剂NAC,发现NAC能够抑制Cd激活胎盘GCN2信号并逆转镉诱导胎脑发育损伤,进而缓解成年子代小鼠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也证实胎盘雌激素合成抑制与胎儿生长受限呈现正向关联。上述结果提示,胎盘源性雌激素可能是环境毒物诱发成年后代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物标志物,并发现环境毒物可能通过胎盘-胎脑轴影响胎脑,这为预防和治疗环境毒物相关的胎源性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马乐教授《植物化学物暴露测量体系建立与生物学效应的验证》个人简介:马乐,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陕西省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优青”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化学物对慢性非传染疾病的作用与机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9项。在 Circulation、Ophthalmology、Am J Clin Nutr等期刊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级“金课”一门。第一完成人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任《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副主编,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分会委员、儿少卫生学分会委员、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分会委员。报告摘要:植物性膳食模式在慢非传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为植物中特有的生物活性成分,植物化学物种类繁多,进入体内经吸收、分布、代谢等过程,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明确植物化学物在体内代谢过程及在膳食、体液、作用靶器官的分布特征与关系,已成为慢非传防控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和热点问题。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席波教授《儿童肥胖与心血管健康》个人简介:席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儿童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2017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8年第15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入选爱思唯尔2021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肥胖、高血压及心血管流行病学。已主持6项国家级课题;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BMJ、Circulation、JACC、Diabetes Care和Lancet Global Health等。目前担任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成人慢性病防治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通讯编委以及多个国际顶尖期刊审稿人(BMJ、Ann Intern Med、JACC和Lancet Public Health)。报告摘要:儿童肥胖不仅增加近期心血管靶器官损害的风险,还会增加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次报告围绕儿童肥胖与近期及远期心血管健康的关联进行,以期为儿童肥胖的早期预防和控制提供循证依据。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王超龙教授《从群体遗传到公众健康的思考与探索》个人简介:王超龙,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副院长。获北京大学物理学学士(2008)、密歇根大学统计学硕士(2011)和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2012),曾任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博士后(2012-2014)、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2015-2018),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2018)、湖北省百人计划青年项目(2018)、湖北省公共卫生青年拔尖人才(2021)。围绕疾病精准防控的重大需求,通过群体遗传学、流行病学、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在揭示亚洲人群遗传多样性、阐明疾病遗传机制和流行特征、优化疾病风险评估模型等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近5年作为通讯作者在Cell和Nature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2020全国十大生物信息学进展等荣誉。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房中则教授《妊娠糖尿病的代谢生物标记物发现》个人简介:房中则,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国家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天津市131人才,天津医科大学卓越人才PI。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中国毒理学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天津预防医学会毒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代谢组学与精准医学”。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部精准医疗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部“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专项、国家科技部大气专项、国家科技部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专项、国家卫计委肝病和传染病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组织部人才项目基金、天津市科委面上基金、天津市卫计委专项基金等多项基金的资助。已经在Lancet 子刊、Br J Pharmacol., J Lipid Res., Arch Toxicol., 以及Toxicol Appl Toxicol.等国际相关领域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发表论文总引用3000余次,获得省部级奖项两项。
  • 国家卫健委: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据最新消息,国家对于高血压等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发有规范程序要求。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2005年、2010年、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高血压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慢性疾病。国家不断加大高血压防治工作力度,以高危人群为重点推进健康管理,推动防控关口前移。经过多年努力,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水平持续提高,防治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国家将继续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加强高危人群和患者的健康管理,有效减少由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 研究发现:1957年前出生人群或具新型流感免疫力
    美国流感病毒专家20日说,针对北美地区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医学调查结果显示,1957年之前出生的部分人群对新流感病毒有一定免疫力。 这一发现部分解释了这次流感疫情不易侵袭老年人群的原因。专家认为,这可能与这一年龄段人群经历过“西班牙病毒”及其变种引发的流感考验有关。   发现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首席流感传染病学家丹尼尔杰尼根当天举行电话新闻发布会,透露了这一发现。 《纽约时报》报道,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墨西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暴发后,两国医学专家均注意到,感染新型流感的患者以青壮年人群为主,而在常见的季节性流感中,通常是年龄越大的人群越易感染,且症状越重。 杰尼根以美国为例说,247名因甲型H1N1流感而住院的病人中,年龄超过50岁的只占13%。相比之下,此前典型的流感季节中,九成以上住院患者年过50。 杰尼根说,根据对各年龄段人群的血清采样分析,医学专家发现,部分1957年之前出生者的血清中出现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即这些人体内有抵御新型流感病毒的抗体。   解释 对于这一发现,杰尼根提出一种可能解释。他说,1918年席卷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大暴发至1957年间,出现的季节性甲型流感均为“西班牙流感”病毒的变种,但传染性和致命性均已减弱。 “西班牙流感”也是一种H1N1流感,与眼下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构相似。这意味着,经历过“西班牙流感”及其变种考验的人群,体内或存在对H1N1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力。 “西班牙流感”之后的几次全球性流感疫情中,流感病毒种类出现变化。1957年“亚洲流感”病毒为H2N2型;1968年“香港流感”病毒为H3N2型;1977年“俄罗斯流感”病毒则为一种相对温和H1N1型;而近些年出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为H5N1型。 《纽约时报》说,现有流感疫苗主要针对已经成为季节性流感的H3N2型流感、温和H1N1型流感及乙型流感,但对现在的甲型H1N1流感无效。 多因 上述发现的详细内容将刊登在近期发布的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周报上。 之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也注意到这次流感侵袭人群的“异状”,推测某个年龄层的人群体内可能有一定免疫力。 世卫组织新型流感委员会成员田代真人本月上旬指出,普通季节性流感中,老人不仅症状相对较重,也更容易发展成肺炎,但这次流感疫情中,60岁以上患者几乎没有病情过重者。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指出,这并不意味着1957年之前出生的任何人都具备针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免疫力。美国、墨西哥一些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中,也有年龄超过52岁的患者。不过,一些老年患者生前有哮喘、心脏病、肺病、肥胖等其他病症。(冯武勇)
  • 复旦团队发表多表型自然人群队列建设成果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北京时间2020年8月11日,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陈兴栋青年研究员团队在痴呆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Alzheimer’s & amp Dementia,影响因子: 17.127)上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中国人群生活方式、多组学特征与临床前痴呆研究 (Lifestyle, multi-omics features, and preclinical dementia among Chinese: The Taizhou Imaging Study)”。该论文详细介绍了团队基于表型组学方法,在复旦大学领衔建设的我国最大自然人群队列之一“泰州队列”框架下系统设计的子队列——“泰州脑影像队列(Taizhou Imaging Study)”的建设及进展情况,包括该子队列的建设目标、研究设计、表型采集内容、可支撑的研究方向、已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未来规划等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悉,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慢性病病因研究的首选设计之一,也是表型组学信息和生物样本的重要来源。慢性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由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遗传变异等综合作用所致。基于前瞻性的研究设计,通过对大规模队列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持续追踪调查,利用人群的生物样本和表型组学数据,有望阐明慢性病发病机制,最终实现“精准医疗”。对我国居民来说,脑血管病与认知障碍已成为影响健康最重要的慢性病之一,特别是认知障碍尚缺乏有效的长期干预措施。以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可为慢性病的干预和治疗措施研发究提供宝贵的资源和基础支撑。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2013年始,复旦大学联合多家单位在“泰州队列”人群中选择3个农村社区约1000名全部55-65岁的健康志愿者构建“泰州脑影像队列”,进行认知衰老和早期脑动脉硬化性疾病研究。“泰州脑影像队列”从流行病学和临床干预的角度设计,收集了上述研究对象的基线流行病学资料、多种类型生物样本及多组学数据,进行了详细的体格、认知功能、步态、嗅觉评估、高解析多模态脑核磁共振成像、颈动脉超声、动脉硬化、骨密度等方面的临床检测并定期随访调查,为脑血管病与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生物标志物、发病机制、干预和治疗措施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源及系统的研究框架(详见图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c6e1fffd-4091-4a05-be7e-56f1cb7be707.jpg" title=" 1111111111111111111.jpg" alt=" 11111111111111111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图1. 泰州脑影像队列研究设计框架图&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陈兴栋研究团队基于“泰州脑影像队列”构建了农村社区人群高解析脑核磁共振分析、宏基因组采集与分析、认知功能评估、步态与平衡功能评估等技术体系,近年来已开展了农村社区无症状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患病情况(Sci Rep& nbsp 2019)、危险因素(Cardiology& nbsp 2018 & nbsp J Atheroscler Thromb& nbsp 2020 & nbsp Ann Transl Med& nbsp 2020 & nbsp Aging& nbsp 2020a),及其与认知障碍(J Alzheimers Dis& nbsp 2019 & nbsp Neuroimage Clin, 2019)、步态异常(Aging& nbsp 2020b)等疾病表型的关联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例如,采用多模态高解析脑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团队发现“泰州脑影像队列”所覆盖的中老年农村自然人群中,近半数(49.0%)志愿者检出无症状脑小血管病(Sci Rep& nbsp 2019 & nbsp Alzheimers Dement& nbsp 2020)。证实了老龄、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Sci Rep& nbsp 2019)。而无症状脑小血管病是认知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特别是脑白质病变可使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增加16%,且无症状脑小血管病负担越重痴呆发生的风险越高(J Alzheimers Dis& nbsp 2019 & nbsp Neuroimage Clin, 2019)。利用影像组学数据,研究者还发现深部脑微出血与脑萎缩相关,特别是丘脑体积的萎缩;而脑室扩大、丘脑体积萎缩等可增加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且深部微出血常合并丘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受损。这提示,丘脑萎缩及其连接受损可能在深部脑微出血引发认知障碍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图2,Neuroimage Clin, 2019)。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5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73f22f7b-f13d-429b-8cfe-e25e896aadf1.jpg" title=" 22222222222222222.png" alt=" 22222222222222222.png" width=" 600" height=" 355"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图2. 脑微出血引发认知障碍的可能机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陈兴栋青年研究员表示,“泰州脑影像队列”为监测自然人群脑动脉硬化与认知衰老进程、评估生活方式、多组学特征改变等与疾病进展的关联、探索血管病变在认知障碍中的机制、开展临床干预实验等提供了资源支撑与研究现场。此外,“泰州脑影像队列”基于表型组学的系统思维设计,跨尺度、多维度的信息采集可支持全表型关联分析(ph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PheWAS),从而促进精准医学的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据介绍,“泰州脑影像队列”建设是多团队、多学科共同合作努力的成果,参建单位包括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山东大学、泰州市人民医院、泰州市和泰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队列建设获得了国家“精准医学”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一期)”、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陈兴栋青年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蒋艳峰博士和华山医院崔梅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金力院士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叶为民教授为共同资深作者。该研究还得到了生命科学学院王久存教授、华山医院董强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吕明教授、公共卫生学院张铁军教授、索晨青年副研究员、泰州市人民医院田为中副院长等专家学者的指导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背景知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中国最大规模自然人群队列之一“泰州队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力教授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俞顺章教授领衔在江苏泰州启动了“泰州人群健康跟踪调查(Taizhou Longitudinal Study, 下称‘泰州队列’)”项目。“泰州队列”是以泰州市全市居民(500余万人)为框架人群建设的大型自然人群队列及生物资源库,建设目标及定位主要包括:1) 探索中国经济转型期重大慢性病流行病学队列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共性问题;2) 阐明若干环境和遗传因素与重大慢性病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关系;3) 为制定慢性病预防和控制对策,开发新的治疗和干预手段提供科学证据。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运维,“泰州队列”提升了大型队列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水平,加强了队列的科学管理、质量控制和资源共享,形成了系列技术规程和操作指南。队列也建立了实时、高效的随访系统,采集人群多时点的生物样本和健康数据。目前,“泰州队列”已形成了约20万人的社区健康人群队列,拥有150万份的生物样本及数据信息,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自然人群队列之一。为了更好的推进队列建设、提高队列质量,并承载队列资源,在队列建设伊始复旦大学与泰州市政府中国医药城共同筹建了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定位于大型前瞻性人群队列建设,同时致力于打造医学研究的公益性平台。“泰州队列”在建设过程中,围绕不同常见慢性病也发展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子队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原文链接: a href=" https://alz-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lz.12171"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https://alz-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lz.12171 /span /a /p p br/ /p
  • 大气污染对代谢异常人群急性损伤效应的定组研究
    p   流行病学及毒理学研究已经确证大气污染是心肺系统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近年,少量研究也指出大气污染物暴露与代谢异常疾病(例如糖尿病)的健康指标可能存在关联。 br/ /p p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课题组就此提出了一系列科学问题:代谢异常人群是否对大气污染更易感?大气污染暴露是否会加快代谢疾病进程?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如何?哪些污染物是更重要的危险因素?等等。考虑到中国严重的空气污染现状、庞大的糖尿病人口基数及疾病负担,回答这些科学问题对于我国的公共卫生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相关研究非常有限,在研究设计及方法上也存在局限性,因此这些科学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系统的证据支持。 /p p   在上述背景下,朱彤课题组于2013年起开展了前瞻性人群定组研究(SCOPE),通过与北京大学校医院合作,招募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但未确诊糖尿病)及健康对照人群各60名,在一年间对受试人群进行了四次重复随访测量。临床随访中完成功能性指标测量并采集呼出气、呼出气冷凝液、血清、血浆、尿样等多种生物样品,结合流式细胞仪、代谢组学等分析手段,详尽评价了每名受试者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性炎症、血糖血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损伤等多条机制通路的相关生物标志物水平 同时利用北大环境观测站点以及个体采样器,发展大气污染的暴露组学研究,获得大气颗粒物全面的理化特征(各粒径段数浓度及化学组分)和个体暴露水平。 /p p   通过多项精细的生物标志物及大气污染浓度测量及暴露、代谢、基因等多种组学的综合分析,SCOPE研究有助于回答“代谢异常人群是否对大气污染更易感、大气污染暴露是否会加快代谢疾病进程”等科学问题,并可深入揭示大气污染物暴露对人群心肺及代谢系统的损伤效应及潜在生物学机制。 /p p   SCOPE人群项目的研究方法设计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敬请关注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noimg/9d3ea031-01c4-44c5-89ba-7d0b2fa1c9ad.jpg" title=" 1.jpg" width=" 597" height=" 124" style=" width: 597px height: 124px " / /p p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21064, 21190051,41121004)、以及中国博士后基金(154248)的支持。朱彤教授为通讯作者,朱彤课题组王彦文博士和韩逸群博士后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p p   点击下方链接,可免费阅读该论文详细内容↙ /p p   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CLS/doi/10.1007/s11427-017-9074-2?slug=full%20text /p p br/ /p
  • 干货篇|热像仪如何筛查高温人群?视频教学在这里
    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导致人们进入机场、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时需要通过热像仪初步筛查表面温度过高的人群那么,使用FLIR红外热像仪是如何进行检测人群的呢?今天,小菲就通过视频给大家详细解析下~FLIR T540FLIR T540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分辨率高,能快速排查大量人群,发现异常高温。这款161,472(464×348)像素的红外热像仪配备明亮的4英寸液晶显示屏和可180°旋转的镜头平台,易于操作。这款热像仪内置先进的测量工具(如单触式电平/跨度),采用激光辅助自动对焦技术,使您每次都能记录精确的温度测量值。FLIR E95FLIR E95拥有众多出色特性:激光辅助自动调焦和屏幕上显示区域测量值,以及161,472(464×348)个温度测量点,FLIR E95还拥有优异的距离系数比和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到细微的温度差异。各位菲粉们看了上面两款产品的操作视频赶紧拿起手边的FLIR红外热像仪筑起应对病毒的一道防线吧~看完视频想要学习更多红外热像知识的小伙伴可以报名参加我们的课程ITC红外培训ITC红外培训是针对红外热成像行业的职业培训,提供红外热成像所有领域的培训课程,以及国际认证与再认证,包括:ITC一级、ITC二级红外热像技术认证培训。红外培训中心(ITC)是红外技术培训和认证提供者,也是一家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的培训中心,专业方面靠谱!目前5月课程教学正在进行中想要参加ITC红外培训的菲粉们赶紧抢占6月的入学位置吧更多详细报名信息
  • 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企业或增收7%,中国需求持续高位
    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通过对全球及中国31家主要半导体制造企业和22家半导体设备企业1Q24年业绩和市场一致预期的分析,华泰证券得出:1)全球主要半导体制造企业资本开支1Q24同比下滑15%,2024全年将同比下滑4%;2)1Q24全球主要设备企业收入同比下滑5%,但2024全年将同比增长7%。1Q24海外设备企业中国区收入与中国设备企业收入合计同比增长93%,占全球总收入47%,2024全年将同比增长5%;3)中国主要设备企业收入保持同比39%稳健增长,1Q24总收入占中国市场的11.4%。展望2024,全球设备市场缓慢恢复,看好部分公司现有产品份额提升和新品拓展。华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资本开支:2024年中国区保持高强度扩产,海外成熟制程企业相对保守2024年,根据公司指引及彭博一致预期:1)中国大陆成熟制程扩产保持强劲,中芯国际(16.44, -0.04, -0.24%)指引2024年资本开支与2023年持平,华虹为推进无锡二厂投产,进入资本开支高投入期,指引2024年约25亿美元(同比+176%),但格罗方德和世界先进等海外成熟制程企业资本开支计划相对保守,2024年分别同比下降60.8%/46.1%;2)汽车、工业领域仍处于去库存阶段,全球IDM企业资本开支或同比下滑20%;(3)各大封测厂加大2.5/3D先进封装、存储、汽车等相关方向投入,2024年资本开支有望同比增长13%。1Q24中国市场回顾:占比自1Q23的23%逐季提升至47%的高位回顾1Q24中国市场:1)在中国区成熟工艺设备需求旺盛作用下,海外主要设备企业中国区收入与中国设备企业收入合计全球占比1Q24达到47%的高位,该比例自1Q23的23%环比逐季度提升;2)国内本土主要设备厂商快速发展,1Q24收入同比增长39%,1Q24总收入占中国市场的11.4%。前道设备方面,北方华创为代表的公司刻蚀、薄膜沉积、清洗和炉管设备等多种装备均取得突破。后道设备方面,长川科技、华峰测控等持续向高端SoC测试机领域进阶。展望2024年全年,该行认为中国区需求仍会保持在高位,但在海外市场2H24需求修复背景下,全年占比或将下降至35%。1Q24海外市场回顾:AI及存储需求有望拉动全球市场在2H24回暖回顾1Q24海外市场:1)逻辑:海外先进工艺及成熟工艺设备投资均较为疲软,1Q24全球晶圆代工资本开支同比下降31.4%;2)存储领域设备投资保持谨慎,1Q24全球存储资本开支同比下降8.3%。但展望2024全年:1)AI需求有望带动2H24先进工艺资本开支修复,Lam将2024年全球WFE预期从850~900亿美元(mid-high $80Bs)上调至900~950亿美元(low-mid $90Bs);2)DDR5及HBM需求将保持旺盛,NAND需求有望在2H24复苏,共同带动全年存储资本开支同比降幅收窄至2%。风险提示:半导体周期下行,测算和可得数据的局限性,本研报中涉及到未上市公司或未覆盖个股内容,均系对其客观公开信息的整理,并不代表本研究团队对该公司、该股票的推荐或覆盖。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
    为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12月9日公布《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方案坚持分类分级、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患基础疾病情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感染后风险程度等分为三个类别:重点人群(高风险)、次重点人群(中风险)、一般人群(低风险),分别用红、黄、绿色进行标记,颜色不同,服务内容不同。根据方案,针对一般人群开展一级服务。社区(村)负责动员、宣传,对未完成加强免疫的,经医生评估后符合接种条件的,引导其尽快接种。发挥街道(乡镇)、社区居民(村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的作用,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做好个人健康防护。提供新冠肺炎相关咨询服务。社区(村)通过小喇叭、一封信、微信、短信、App等形式,对现行新冠肺炎防控政策进行宣传,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值班电话或家庭医生的电话通知到每一户重点人群家庭,协助开展健康教育。针对次重点人群,在一级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二级服务。居家治疗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主动向社区(村)报备,并与辖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实际通过网络、视频、电话、远程或线下方式指导开展抗原检测、健康监测,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等。经评估后为有需要的感染者提供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指夹式脉搏血氧仪等开展健康监测,如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指氧饱和度93%等情况尽快转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3天随访一次,可根据需要加密随访频次,至居家治疗观察结束。社区(村)协助落实对居家治疗感染者的管理,对有定期就医需求的指导协助就医,协助提供购药送药等服务。针对重点人群(高风险,红色标记)、有紧急医疗需求的重点人群,以及其他有紧急医疗需求的婴幼儿、孕产妇等人群,在二级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三级服务。失能老人或高龄行动不便感染者,经县(市、区)卫生健康部门确定的专家团队或上级医院评估后决定收治方式。对经评估后可居家的,在上级医院指导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健康监测、抗原检测等必要服务。经评估后不适宜居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协助转诊。重点人群(高风险,红色标记)感染者和有紧急医疗需求的人群,社区(村)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转诊,有紧急医疗需求的也可通过急诊就诊。
  • 新型重组猪流感病毒被发现:具备人群中流行潜力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布论文显示,一种重组的流感病毒G4 EA H1N1自2016年已经占据了国内猪流感病毒的主体,并具备在人群中流行的潜力。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该论文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刘金华教授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担任通讯作者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提出,在中国境内发现了猪携带的一种& nbsp G4 基因型的& nbsp H1N1 流感病毒,该病毒由三个不同谱系病毒“重排”(交换基因)后生成,其核心是人类普遍缺乏免疫力的禽流感病毒,因此可能导致人际传播风险增加。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f5e20ee6-833b-482c-aba2-7dc56378f65f.jpg" title=" 猪流感.jpg" alt=" 猪流感.jpg"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011年至2018年期间,研究人员在中国10个养猪较多的省份对屠宰场内的正常猪进行了主动监测,共采集到29918份鼻拭子样本,并从中分离出了136种流感病毒,分离率为0.45%。同期,研究人员在中国农业大学实验室中从病猪身上分离出了43种流感病毒,分离率为4.23%。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后,研究人员发现绝大多数病毒为基因型4 (G4)重组的欧亚禽类流感(EA) H1N1病毒(以下简称G4病毒)或相关G系病毒,并且自2016年以来G4毒株一直占主导地位,2018年占了绝大多数。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结果发现,G4毒株能够以高亲和力与人体SAα2,6Gal受体相结合,这是感染人类细胞的先决条件,并且该病毒能够在人气道上皮细胞中高效复制。除此之外,G4型病毒还容易感染并在雪貂之间传播,雪貂是研究人类流感的一种流行动物模型。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同时,与G4重组的EA H1N1病毒的人流感疫苗株的低抗原交叉反应表明,现有的人群免疫不能提供对G4病毒的保护。对职业接触人群的进一步血清学监测显示,10.4%(35/338)的猪工人G4 EA H1N1病毒呈阳性,特别是18岁至35岁的参与者,其血清阳性率为20.5%(9/44),这说明以G4 EA H1N1病毒为主的人传染性增强。这种传染性大大增加了病毒在人类中适应的机会,并引起了对可能产生大流行性病毒的担忧。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同一天时间,发表在《Science》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悉尼大学进化生物学家Edward Holmes说,“目前的数据表明,这似乎是一种即将在人类身上出现的猪流感病毒。”当然,中国有5亿头猪,从这方面来看,这项研究的样本量还不够大,只是让人们对猪流感病毒有了一个较小的了解。& nbsp /span /p p br/ /p
  • 上海生科院发布首个全球人群基因组多样性和祖源信息数据库
    style type=" 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DIV{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D{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H{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UL{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LI{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A{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 /style p   11月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以 em PGG.Population: a database for understanding genom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ancestry of human populations /em 为题,在线发表在《核酸研究》上。该研究分析了涵盖全球范围107个国家的356个人类族群的基因组多样性和祖源信息,并发布了开放获取的专门数据库—— a href=" https://www.pggpopulation.org/" target=" _blank" PGG.Population /a (群体基因组学· 族群)。PGG.Population是迄今唯一在基因组水平专门解析人类族群遗传关系和祖源信息的公开数据库,也是目前收集族群数量最大的群体基因组数据库,为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及学生和公众理解不同人群的遗传背景提供查询和分析平台。 /p p   人类族群多样性的形成是迁移、隔离、分化、再接触和交流的复杂演化过程。同时,长期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或能影响特定的性状以及基因组局部区域的多样性变化。相对来讲,人群的基因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表型多样性——这也是族群特异性的表型可以世代传承的原因。因此,要真正理解人类不同族群在肤色、体质以及疾病等性状上的差异,最终需要回到基因组、追溯人群的演化历程。众多大型国际计划(比如人类单倍体型图计划和千人基因组计划)以及我国此前完成的各类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集中关注常见主体人群,而对各地少数族群(大多是土著人群)的研究较为缺乏。部分研究人员逐渐意识到,在一个人群研究中的困惑,往往在另一个人群的研究中找到答案,例如科研人员对比青藏高原人群的基因组,了解到为何平原人群无法像藏族人那样舒适地生活在高原上。专家认为,这就是多样性的魅力,也是进化留给我们的财富。 /p p   PGG.Population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立起来。研究人员通过测序或收集众多人类群体基因组研究数据,对每个族群的基因组重新整合与分析(包括人群的地理语言归属等基本信息、Y染色体与线粒体谱系、群体间亲缘关系、群体遗传结构、遗传混合以及自然选择印记等),并建立数据库,以开放获取的方式向公众展示每个族群的基因组多样性与祖源信息。目前,该数据库包括7122个个体的基因组数据,覆盖107个国家的356个族群,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故事”。该数据库以理解每个人群的基因组多样性与遗传背景为主,对其他研究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人类群体基因组数据库建设任重道远。全世界有2000多个族群,而该数据库目前只包括世界族群的1/6强。课题组正在收集或产生更多的来自不同族群基因组数据,以覆盖更多的族群,以期用于全面探索亚洲人群尤其是东亚、东南亚族群的演化历史和自然选择等遗传和演化问题。同时,数据库可供遗传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医学等行业参考和使用,应用于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此外,科研人员希望公众通过访问和查询该数据库,对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和人群祖源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有更广泛和深入的理解。 /p p   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上海市科委等的资助,并得到国家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支持。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img alt=" " oldsrc=" W02017111038006993490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uepic/db472810-1287-4118-a73b-a13ece4720ca.jpg" style=" 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uploadpic=" W02017111038006993490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PGG.Population数据库网站主界面 /p
  • 突发!国家卫健委紧急叫停13日发布的高血压诊断指南
    11月15日晚,国家卫健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发布文章,回应「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否做了调整」相关问题。《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2》发布(点击查看)图源:健康中国公众号 「健康中国」发布的原文如下:高血压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慢性疾病。国家不断加大高血压防治工作力度,以高危人群为重点推进健康管理,推动防控关口前移。经过多年努力,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水平持续提高,防治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国家对于高血压等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发有规范程序要求。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2005 年、2010 年、2017 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 3 次血压超过 140/90mmHg。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国家将继续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加强高危人群和患者的健康管理,有效减少由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文章强调: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此前 11 月 13 日,首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为收缩压(SBP)≥130mmHg 和 / 或舒张压(DBP)≥80mmHg,随后引发广泛关注。截至今晚发稿时,中华医学会官网原指南已无法查询。图源: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
  • 国家卫健委:这两种疾病建议用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筛查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印发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和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的通知,在食管癌和胃癌的筛查方案中明确指出了,筛查方法选择普通白光内镜,对发现的可疑病灶可采用特殊内镜技术,例如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荧光内镜等,且不推荐用生物标志物检测、PET检查等方法。全文如下: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食管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研究表明,针对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开展筛查与早诊早治能够有效提高人群食管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为进一步规范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提升食管癌防治效果,特制定本方案。一、流行病学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食管癌新发22.40万例,死亡18.75万例,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4.64%和7.28%。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5.87/10万和13.28/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食管癌预后较差,近年来我国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显著提高。食管癌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特定的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病史及遗传因素等。保护因素包括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膳食钙摄入、蔬菜和水果摄入。二、高风险人群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一)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界定,以200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标准的年龄标化发病率15/10万)。(二)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食管癌病史。(三)热烫饮食、高盐饮食、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四)患有慢性食管炎、巴雷特(Barrett)食管、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等疾病。(五)有食管的癌前病变诊疗史。三、筛查(一)筛查对象食管癌高风险人群,无上消化道癌病史,年龄一般在45~74岁之间,无内镜检查禁忌证,能配合内镜检查。(二)筛查方法食管癌筛查推荐内镜学检查,可根据当地医疗条件,选择但不限于如下方法:普通白光内镜、色素内镜,对于发现的可疑病灶可采用特殊内镜技术(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荧光内镜等)检查并进行活检。不能耐受常规内镜检查者可进行麻醉/镇静内镜或经鼻超细内镜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和操作流程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的食管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诊疗指南)。不推荐使用以下方法进行食管癌筛查:传统球囊拉网细胞学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测、上消化道钡餐造影、PET检查等。(三)筛查频率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原则上每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有下列病变者建议缩短筛查间隔:1.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每1~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合并内镜下高危因素或病变长径1cm者每年接受1次内镜检查,持续5年。3.Barrett食管患者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每6~12个月进行1次内镜检查;Barrett食管患者无异型增生,每3~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四、早诊早治原则食管癌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建议所有癌前病变和食管癌患者及早接受规范化治疗。病理学是诊断食管癌的金标准,需行内镜下活检。临床分期诊断应包括(颈)胸/腹(盆)部增强CT,依据医疗条件可选择超声检查、超声内镜(EUS)、MRI及PET-CT等影像学评估方法。分期参考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系统(第8版)。(一)癌前病变期1.病理学显示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但内镜下有高级别病变表现可行内镜下切除,未行切除者应于3~6个月内复查内镜并重新活检。因病灶过长、近环周等原因难以整块切除或患者不耐受内镜切除术时可进行内镜下射频消融术(radiof&ensp requency&ensp ablation,RFA)治疗或其他内镜下毁损治疗。2.病理学显示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应首选内镜下切除治疗。因病灶过长、近环周等原因难以整块切除或患者不耐受内镜切除时可进行内镜下RFA治疗或其他内镜下毁损治疗。3.Barrett食管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可进行内镜下治疗。Barrett食管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首选内镜下切除治疗。(二)癌症早期1.对于符合内镜下切除的绝对适应证和相对适应证的早期食管癌患者,首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ensp submucosal&ensp dissection,ESD);病变长径≤1cm时,如果能整块切除,也可以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ensp mucosal&ensp resection,EMR)治疗。绝对适应证和相对适应证参见诊疗指南。2.对采用EMR切除后的早期食管腺癌患者,可在EMR切除后针对Barrett食管进行消融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食管狭窄与穿孔的发生率。3.对于局限于黏膜固有层以内的食管鳞癌,可进行内镜下RFA治疗。因病灶过长、近环周等原因难以整块切除或患者不耐受内镜切除术时也可进行内镜下RFA治疗。4.对于病变浸润深度达到黏膜下层(200μm)的T1b期食管癌患者,有淋巴结或血管侵犯,病理分级为低分化(G3),可行食管切除术,拒绝手术或手术不耐受者可同步放化疗。(三)癌症进展期进展期食管癌分为可手术局部进展期、不可手术局部进展期和广泛进展期食管癌三类。可手术的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首选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综合运用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可作为替代选择。具体参见诊疗指南。不可手术的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推荐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广泛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推荐系统性药物治疗和最佳支持治疗的方案。五、随访和管理原则上,需每年对所有筛查对象进行至少1次随访,及时获取最终诊断结果与结局信息。对于筛查结果为阴性者,针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健康宣教,并提醒按要求进行定期筛查;对于筛查发现的癌前病变或食管癌患者,建议按临床诊疗要求进行治疗和随访。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胃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研究表明,针对胃癌高风险人群开展筛查与早诊早治能够有效提高人群胃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为进一步规范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提升胃癌防治效果,特制定本方案。一、流行病学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胃癌新发35.87万例,死亡26.04万例,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43%和10.11%。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5.41/10万和18.44/10万。胃癌预后较差,近年来我国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显著提高。胃癌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ensp pylori,Hp)感染、特定的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病史及遗传因素等。保护因素包括足量摄入蔬菜和水果。二、高风险人群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一)居住于胃癌高发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界定,以200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标准的年龄标化发病率20/10万)。(二)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病史。(三)尿素呼气试验(urea&ensp breath&ensp test,UBT)、血清Hp抗体、粪便Hp抗原检测任一阳性。(四)吸烟、重度饮酒、高盐饮食、腌制食品等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五)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三、筛查(一)筛查对象胃癌高风险人群,无上消化道癌病史,年龄一般在45~74岁之间,无内镜检查禁忌证,能配合内镜检查。(二)筛查方法胃癌筛查推荐内镜学检查,首选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对发现的可疑病灶采用特殊内镜技术(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色素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荧光内镜等)检查并进行活检。不能耐受常规内镜检查者可进行麻醉/镇静内镜或经鼻超细内镜检查,也可考虑使用磁控胶囊胃镜。具体检查方法和操作流程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的胃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诊疗指南)。不建议将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检测、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17)检测或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等检测单独用于胃癌筛查,也不推荐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胃癌筛查:其他生物标志物检测、上消化道钡餐造影、PET检查等。(三)筛查频率胃癌高风险人群原则上每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有下列病变者建议缩短筛查间隔:1.局限于胃窦或胃体的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患者,每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萎缩累及胃底或全胃,每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每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每3~6个月进行1次内镜检查。四、早诊早治原则胃癌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建议所有癌前病变(低级别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与胃癌患者及早接受规范化治疗,Hp感染者应进行Hp根除治疗。病理学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需行内镜下活检。临床分期诊断应包括(颈)胸/腹(盆)部增强CT,依据医疗条件可选择超声检查、超声内镜(EUS)、MRI及PET-CT等影像学评估方法。分期参考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系统(第8版)。(一)癌前病变期1.有明确病灶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应结合内镜所见及病理复诊结果决定下一步处理措施。2.有明确病灶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首选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ensp submucosal&ensp dissection,ESD)治疗。(二)癌症早期1.对于淋巴结转移可能性极低的早期病变,可行ESD治疗。ESD治疗的绝对适应证和相对适应证参见诊疗指南。2.对不满足ESD绝对适应证和相对适应证者,以胃切除术作为标准治疗方案,可考虑功能保留胃切除术,同时根据胃切除部位选择适当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三)癌症进展期可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首选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综合运用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不可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推荐化疗、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如治疗后获得转化机会,可考虑手术治疗。广泛进展期胃癌患者推荐系统性药物治疗和最佳支持治疗。五、随访和管理原则上,需每年对所有筛查对象进行至少1次随访,及时获取最终诊断结果与结局信息。对于筛查结果为阴性者,针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健康宣教,并提醒按要求进行定期筛查;对于筛查发现的癌前病变或胃癌患者,建议按临床诊疗要求进行治疗和随访。
  • 《柳叶刀》:不支持普通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近日,《柳叶刀》在线发表一项研究指出,即使针对德尔塔变异株,现有新冠疫苗对重症COVID-19都有很高的疫苗效力,不建议普通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据悉,该研究由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部分成员来自世卫组织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文章汇总了目前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和预印本服务器上的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中的现有证据后得出的结论。  在观察性研究中得出的一致结论是,疫苗对新冠重症仍具备很高的效力,包括所有主要病毒变异株所导致的重症。平均来看观察性研究报告的结果,发现接种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和阿尔法变异株所致的新冠重症的保护效力达95%,对预防感染这两种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保护效力超过80%。在所有新冠疫苗类型和病毒变异株中,疫苗对预防新冠重症的保护效力大于轻症病例。  研究者指出,尽管疫苗对预防无症状感染和病毒传播不如预防新冠重症的有效性高,但即使在疫苗覆盖率高的人群中,未接种疫苗的少数人仍是病毒传播的主要因素,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罹患新冠重症的最高风险。  本文的通讯作者、世卫组织的Dr. Ana-Maria Henao-Restrepo表示:“接种疫苗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对重症新冠肺炎的预防。从整体上看,现有研究并未提供可靠的证据,证明现有疫苗对新冠重症的预防效力大幅下降。如果将这些有限供应的疫苗提供给那些明显处于罹患新冠重症风险但尚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将能拯救最多的生命。当然,即使最终能从推广疫苗加强针中获益,但其也不会超过为未接种疫苗者提供初步保护的益处。如果将疫苗部署在它们可以发挥最大作用的地方,那么疫苗就能抑制变异株的进一步进化,从而加速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终结。”  文章同时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接种者的抗体水平下降,也不一定会削弱疫苗对预防新冠重症的保护效力。理由是,对新冠重症的防护不仅是由抗体反应介导的——对于某些疫苗来说,抗体反应的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短;但记忆性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也在防护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反应的持续时间通常较长。如果最终决定启用疫苗加强针,就需要确定在哪些特定情况下收益大于风险。  并且,现有的疫苗能够诱导针对当前变异株的抗体反应,表明现有变异株尚未进化到可能逃避疫苗诱导的记忆性免疫应答的程度。  研究者表示,虽然能够逃脱现有疫苗的新型病毒变异株正在进化过程中,但是他们最有可能来自已经广泛流行的毒株。因此,与使用现有疫苗的增强针相比,针对新型病毒变异株而研发的增强针的有效性可能更高,有效存续时间更久。  比如,流感疫苗就采用了类似的策略,每年的流感疫苗都是基于当前流行毒株的最新数据,这样增加了“即使毒株进一步进化,注射疫苗仍会有效”的可能性。  文章的共同作者、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Dr. Soumya Swaminathan补充道:“现有疫苗安全、有效且能拯救生命。通过提高接种者的免疫力进一步减少新冠肺炎病例的想法虽然很有吸引力,但做任何决定之前都应以证据为基础,并权衡个人和社会的利益与风险。这类高风险决定,应基于强有力的证据和国际科学讨论。”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1)02046-8
  • 欧盟拟就特殊人群食品要求出台新规
    2013年5月30日,据新欧洲(NEWEUROPE)消息,欧洲议会公共卫生委员会5月29日就修改特殊食品标签及其内容有关要求达成一致意见。新要求将普通食品与特殊用途食品进行区分,包括低卡路里食品。   议会在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对食品标签及成分要求进行简化和阐释。根据新要求,以牛奶为基础的12月以下婴儿食品标签不得含有婴儿照片或者其他“美化”该产品的其他图片,避免影响母乳喂养。关于葡萄糖和乳糖的特殊标签要求将另行立法进行规定。目前该类食品占整个食品市场的1-2%,包括婴儿配方食品,加工谷类食品、特殊医用食品以及减肥食品。   消息称,婴儿和重病人不是普通消费者,他们的食品安全和质量应该进行调整。议会还呼吁欧委会对12-36个月儿童牛奶复杂的法律规定进行解释,并在必要情况下提出新的立法建议,并确保这些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降到最低点。议会还希望欧委会就体育运动人群食品立法的可能性提出报告。新的要求将于2013年6月在斯塔拉斯堡投票表决。
  • 安捷伦科技公司支持新加坡国立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鉴定、分析健康人群的脂质水平
    安捷伦科技公司支持新加坡国立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鉴定、分析健康人群的脂质水平新的国际研究团队携手开发世界首个针对不同种族的整合系统生物学数据库 2014 年 3 月 17 日,北京 ––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宣布支持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开发世界上首个针对不同种族和民族的健康人群的脂质1 数据库。 科学家和研究者期望通过脂质数据库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种族人群的健康和不健康的“脂肪”水平。这些知识将为医学专家在日后利用这些关键信息作为患者的诊断标志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加坡脂质组学孵化中心 (SLING) 在 NUS 创办了脂质组学自然变异 (L-NAVA) 研究团队。其他创始成员包括韩国忠南大学分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院 (GRAST)、贝克 IDI 心脏和糖尿病协会(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所医学研究机构),以及安捷伦(L-NAVA 的首选技术合作伙伴)。 GRAST 和贝克 IDI 将使用 SLING 创建的方法,在其国内市场开展相似的研究,并会将获得的结果编入数据库。SLING 最近结束了一项针对新加坡三个主要民族(华人、印度人和马来人)的 360 个健康个体开展的研究。通过这项研究,SLING 能够鉴定三个民族的健康人群体内正常脂肪水平的上限和下限。 将脂质信息 (L-NAVA) 与糖组学 (G-NAVA) 和蛋白组学 (P-NAVA) 研究相结合,以深入了解多糖和蛋白质中的自然变异体。 “认识自然变异体是 SLING 的主要目标,”SLING 主任 Markus Wenk 教授说道,“这一网络使我们能够拓展研究,并且有望联合他人在基因、蛋白质和糖类水平上开展变异体的研究。在健康个体中开展这项研究可提供广泛、相关的基础依据,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情况。Wenk 博士也是 NUS 杨潞龄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和 NUS 理学院生物科学系的教员。 安捷伦韩国和南亚太地区生命科学部总经理 Rod Minett 表示:“我们很高兴成为这一新研究团队的一员,并将协助团队系统地测定不同人类群体的血脂水平。安捷伦创新的生物分析仪器将有助于团队成员采用不同方法开展关于自然变异体的研究。我们希望这一资源能够帮助医学专家为他们的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 L-NAVA 机构的首席研究员包括 Wenk 教授、GRAST 系主任 Hyun Joo An 教授、贝克 IDI 代谢组学负责人 Peter Meikle 副教授,以及安捷伦科学和技术主管兼亚太地区合作部经理 Rudolf Grimm 博士。 “脂质组学是医学获得重大进展的潜在力量,”Meikle 教授说道,“这些进展包括能够预测人体患病的风险、了解发病原因,以及能更有效地监控和调整治疗。然而,要取得这些进展,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不同种族的自然变异体。然后才能更准确地鉴定何处的脂代谢异常可能导致包括心脏病和糖尿病在内的疾病发生。” An 教授说:“我们很高兴成为这个脂质研究国际团队的创始成员。虽然我们致力于通过血清糖蛋白的自然变异体来预测疾病的发生,但我们相信脂质分子的多糖变异体在帮助科学界深入了解生命的生物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在亚洲糖组学参考站 (Asia Glycomics Reference Site) 的团队热衷于脂质糖组学 (lipidoglycomic) 并且已经做好了将研究扩展到脂质糖组学的准备,而这一切源于糖脂与神经元发育和老化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个多元化且备受关注的领域将会使全球科学界乃至医学界受益匪浅。” 所有的团队成员在他们的脂质组学研究中均使用安捷伦行业领先的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系统和离子漏斗技术 (iFunnel)。Agilent iFunnel 技术为科学家和研究者在追求科学突破的道路上提供最高的灵敏度和最优的检测限。 关于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作为一所亚洲中心的全球领先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是新加坡的旗舰大学,它提供通用于全球的教育和研究方法,同时又专注于亚洲特色的观点和专业知识。 NUS 拥有三个校园,16 个学院。其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包括了内容丰富、包含广泛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拥有多学科课程和跨学院的丰富性。来自 100 个国家的超过 37000 名学生用他们多样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丰富了 NUS 的学生社区。 NUS 有三个卓越研究中心 (RCE) 以及 23 个大学级的研究机构和中心。它也是新加坡第五所 RCE 的合作伙伴。NUS 和 16 所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和中心紧密联系。NUS 的各项研究活动富有战略性并充满活力,NUS 以其在工程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科研能力而闻名。它也在努力营造一个能够提供支持且充满创新精神的环境来推动所在社区的创意企业的发展。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nus.edu.sg。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 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 20600 名员工,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3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 68 亿美元。如欲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 2013 年 9 月 19 日,安捷伦宣布将通过对旗下电子测量公司进行免税剥离,分拆为两家上市公司的计划。分拆后的电子测量公司命名为是德科技 (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此次分拆预计将于 2014 年 11 月初完成。 脂质是人体机能所需的一组天然存在的分子,如脂肪、蜡和脂溶性维生素,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能量贮存、细胞膜的信号传导以及作为细胞膜的结构组分。 更多有关安捷伦科技公司的技术、企业社会责任和行政新闻,请访问安捷伦新闻网站:www.agilent.com.cn/go/news。
  • 深圳未发现“超级细菌” 三类人群易受攻击
    10月27日,深圳市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马汉武表示,深圳的流感、感染性腹泻等多个传染病监测网络都在进行耐药性监测,尚未发现超级细菌。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年老体弱者、长期服用抗生素类药物的人、创伤性介入治疗者(手术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更容易受到超级细菌攻击。   马汉武说,根据卫生部关于超级细菌的诊疗文件,超级细菌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感染,感染后患者临床表现与敏感细菌无差别,但采用一般抗菌治疗无效。因此,超级细菌不同于SA R S病毒和甲流病毒,普通人并不容易被感染。   市民如何预防远离这种细菌呢?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治科副主任朱子犁认为,首先是个人体质的锻炼,其次是洗手等卫生习惯的坚持。马汉武提醒,市民不要随意到药店采购或者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如果确实因为生病需要使用,那么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执行,因为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往往容易给耐药菌提供了“温床”。   马汉武表示,市民也不要恐慌超级细菌,和甲流病毒比,它的人际间传播能力不强,通常不会在社区环境内普通人群中传播。此外,细菌的致病能力相对较弱,报告的死亡病例原因也是肺癌晚期,超级细菌在整个病症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确。
  • 上午10点新冠抗原试剂开启预约销售,哪些人群适用?看这一篇就够了!
    今日(3月14日)上午10点,苏宁易购已经上线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预约 最快10分钟完成自测。苏宁易购与南京诺唯赞合作推出的vazyme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已经于今日上午十点正式开启预约,主要面向有发热症状、被隔离、有自我检测需求的三类人群。据悉,新冠抗原测试剂盒使用非常方便,个人在家仅需8步即可完成检测。试剂常温保存效期15个月,临床测试数据显示试剂灵敏度和特异性国内领先,最快10分钟出结果。南京诺唯赞官网3月13日,新冠自测盒价格就纷纷曝光,目前已经开始预约登记某品牌的试剂,1包内含有20小份,可检测20次,每份价格为20-40元左右。3月12日上午,国家药监局更新批件信息,5款新冠抗原自测试剂获批,分别为诺唯赞、金沃夫、华大因源、万孚生物、华科泰生物,以上五款新冠抗原产品检测应用申请变更,这也意味着五款新冠抗原检测产品正式上市。03月11日,国务院重磅正式发布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详情点击查看),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决定,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社区居民有自我检测需求的,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那么抗原适合哪些人群,能否取代核酸检测呢?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的图解来为您答疑解惑!当然,在确证阶段还是需要用到核酸检测方法,PCR仪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点击查看仪器信息网PCR仪器专场,一键查询仪器参数、报价、解决方案、采购需求等更多信息。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133.html
  • 中国癌症5年生存及现患数据首次公布,三类人群不幸躺枪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81px" title=" 201511051746355539.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d9e20fef-3008-4df2-adbc-195109986ee2.jpg" width=" 450" height=" 281" / /p p   2015年10月9日,国家癌症中心主任陈万青带领团队在国际著名癌症专业期刊《癌症通讯》(CancerLetters)上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居民癌症现患人数统计的学术文章,题为“National estimates of cancer prevalence in China, 2011”,该文首次发布我国居民癌症现患数据。文章对2011年前5年的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患癌存活人数进行了统计,旨在分析我国25类主要癌症的5年生存数据。 /p p   论文数据来源于我国177个肿瘤登记点,选取2003年至2005年诊断出癌症的病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后续观察截止于2010年12月31日,在统计5年内(2006—2010年)癌症存活人数以及新发患者数目时,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癌症种类,以此为参数进行横纵向比较,系统性评估我国癌症流行现状。 /p p    strong 2011年患癌人数已高达749万,每万人就有过半百数患癌 /strong /p p   研究团队通过发病数据和生存率数据构建数学模型计算患癌率。患癌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癌症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5年患癌率即5年内诊断为癌症目前仍存活的病例数占目前总人口的比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15px" title=" 1.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fadc49e4-68e8-4a13-84ee-2c11192263bb.jpg" width=" 450" height=" 315" / /p p   结果显示:我国5年内诊断为癌症且仍存活的病例数约为749万,其中男性患者368万人,女性患者381万人。患癌率为556/10万。749万癌症患者中,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胃癌、食管道癌占据前五,占总人数的56.1%。 /p p   与发病率相比,5年患癌率更能从整体上反映疾病负担,从而为医疗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这份癌症流行大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医疗保健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未来工作的侧重点。 /p p    strong 第一类:中老年人群,癌症患者多集中于40岁以上人群 /strong /p p   研究人员对25种主要癌症的存活人数进行了分别统计,并选取0-39岁、40-64岁、65+岁三个年龄段进行横向比较。那么,749万癌症患者年龄分布如何呢?详见下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581px" title=" 2.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a39cbf4f-cc09-4d15-96e7-b608ea6288b4.jpg" width=" 500" height=" 581" / /p p   存活癌症患者多集中于中老年群体,由以40-64岁人群为主。这一结果于我国正处于老龄化社会息息相关。如今,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接近10%。老龄人口的负担大大增加中老年人高发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类疾病、癌症)的患病率。依据德勤咨询发布了《2020年健康医疗预测报告》预估,2020年我国将正式进入老龄化严重过阶段。 /p p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从2003年开始“未富先老”,人均GDP为1000美元。数据统计,2014年的健康医疗支出占总支出 23%,预计到2020 年,健康医疗支出占总支出 上升到 32%。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民医保的普及,癌症患者有着相对较长的生存期,对于癌症存活者的治疗、护理是医疗卫生的重点。 /p p    strong 第二类:女性人群,乳腺癌——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 /strong /p p   我国5年内诊断为癌症且仍存活的癌症患者中,女性乳腺癌患者最多,达102万人。国家癌症中心曾出示数据:乳腺癌占女性全部恶心肿瘤发病的16.81%,且发病率正在以每年3%-4%的速度猛增。这种增速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位居世界第一。 /p p   102万女性患者中,40岁以下占11.1%,40岁-64岁占74.4%,65岁以上占14.5%。癌症的年轻化也预示着,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性。精准医疗的发展为乳腺癌的预防提供了可能,基因检测、家族评估、体检筛查、健康指导,是乳腺癌防治联盟为关爱女性健康于今年提出的“精准预防”四部曲。 /p p    strong 第三类:农村居民,农村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低于城市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95adcde3-805d-4e07-baae-e9cd8cac4981.jpg" / /p p   报告中数据显示,5年内,城市患癌率为666/10万,而农村患癌率为440/10万。请注意的是,文章中的5年患癌率是指,5年内诊断为癌症仍村后的病例数占目前总人口的比例。这就说明,城市的癌症存活率明显高于农村。 /p p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与医疗保健水平相关。不管从医院的基础设施、医护水准,还是社会的保健意识、医疗保险制度的建成,城乡差距确实存在且不可忽视。 /p p   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癌症存活者都需要良好的医疗护理。这就涉及医疗资源的良好投入和优化分配,尤其是针对女性、中老年等弱势群体,以及农村偏远地区。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备注:本文部分数据、图片参考自爱康国宾 /span /p
  • 公共卫生专家张作风教授谈上海新冠流行
    【上海疫情】上海(3月27日)发布了全市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的通告。浦东和浦西将相继分别封控4天。这种措施应该是全国一盘棋。上海的防疫是在探索国内防疫的新路,上海的防控团队和科学防疫的意识很强,完全可以探索出一条适合上海的防疫新路。考虑到Omicron 很强的传染性和上海是人口集中的大都市,对新冠控制方法可考虑新的思路和方法,建议以自我采样来取代群体聚集采样(目前已开始分发病原快速检测盒);对密切接触者和轻型病人,以居家隔离来取代集中隔离(我下面会讨论建议的根据);最为重要的是要以有效疫苗来保护老年高危人群和儿童,降低中重型病人(建议开放复必泰疫苗对65岁以上老人和5岁以上儿童接种),要用有效药物来加强对病人的治疗(建议采用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Paxlovid对早期感染及时治疗)以降低新冠的病死率和死亡率,成功把新冠大流行转化为地方病为阶段性目标,来有效保护人群健康。上海在去年2月9日到12月15日,平均每天的发病数在5例以下,处于稳定的低水平。从12月15日以后病例开始上升。今年1月14日达到平均每天30例的高峰。1月15日开始下降,到2月16日到降到每天9例。然后再次上升到3月26日的每天36例。这里有两个注意点,一是目前所讲的病例,仅仅是新冠肺炎病例,没有包括无症状或轻症状新冠感染者。如果包括这批新冠感染者,根据上海的98%是无症状感染者,可以用病例数字除以0.02。如估计3月26日的平均每天新冠感染数是36/0.02=1600例。二是注意到1月15日开始的下降到2月16日低点,是在上海两会和春节期间。【疫情走向】上海疫情走向如何?考虑到非常高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98%),借用上海疾控“女侠”吳凡师妹最近的一段话:“上海的感染人数短期还会继续增加,这符合我们的预期。以前的病例数字只是冰山一角。” 这符合我的基本判断。因为上海的数据是相对可靠的,依照上海数据判断,应该可信度比较大。昨天宣布的浦东,浦西分别封区的措施,再加上核酸普检,有可能把发病感染的高峰后移,使之平稳,也有可能会有一定的下降。但是如果冰山下的社区感染不能查清(也许不可能查清),新冠疫情会卷土重来,此起彼伏。所以说,只有建立有效的群体免疫屏障,才能有效下降病毒的危害。中国有句老话,扬汤止沸 不如去薪。核酸检测和封区隔离,可以切断可能的传染源,但是用特异性的,针对病毒🦠疫苗,才是去薪的最強手段。【新冠疫苗】最近的大样本研究包括二万多病例,一半是Delta, 一半是omicron. 还有4万多的未患新冠的人。这个将近七万人的研究结果显示三剂疫苗对在Omicron感染是67%,对Delta感染的保护是93.5%。说明疫苗对发病还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的。美国CDC的结果,不接种的人死于新冠是接种两剂人的20倍。按照香港刚出茏的数据,三针科兴对60岁以上老人的新冠重症和死亡的保护率是97.9%(下表)所以建议在已经完成两针科兴的上海老人,再接种加强疫苗。上海已经完成接种新冠疫苗5549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达2242万人,接种覆盖人群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5.1%,而且有1063万人接种了加强针。在目前上海的高接种率的情况下,鼓励群众接种第三针,同时提高老年高危人群人群的接种率和加强率,可以说已经具备对重症和死亡有所保护的免疫屏障了。所以可以考虑对密接人群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居家隔离了。国内老年人的接种率偏低可能是因为国内的灭活疫苗在国内进行三期临床试验中,有些没有包括老年人,有些只有老人的小样本。所以在把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应用于老人的时候,有很多禁忌症,导致一些有慢性疾病的老人不能及时接种。这是我一直在呼吁快速批准上海复星医药已经订购的一亿份的复必泰(辉瑞)mRNA疫苗用于保护老年人和儿童。复必泰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包括相当比例的老年人和儿童,和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所以禁忌症很少,可以用来紧急保护因禁忌症无法接种们老人,和五岁以上的儿童。把这两部分人保护好,社会开放就会顺利。是药三分毒,疫苗肯定是有一定副作用的。但是权衡利弊,如果接种可以救命的话,相比于副作用,还是可以考虑接种的。接种疫苗还是对预防新冠发病死亡有明显保护作用的。同时並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适应疫苗的,有免疫系统缺陷的人和容易高度过敏反应的人,是不适宜的。所以这部分人更要加强保护自己,免受病毒毒害。【居家隔离】为减少医疗系统的负担,避免医疗系统崩溃,我建议密切接触者,无症状和轻型病人应该都採取居家隔离,而不是集中隔离。中重型病人应该住院隔离治疗。方舱隔壁是开放式的,而且病床间距离小,如隔离密切接触者(其中可能会有阳性病人)可能造成方舱内的暴发。如果方舱用于阳性者(无症状或轻型病人)可能成为不同突变的多重感染,成为病毒进一步突变的温床。所以我建议对密接和轻型病人居家隔离。要让感染者自已按照家里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是方舱或者居家隔离。居家隔离的必要条件包括:1)要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有标准居家自我隔离方案。2)每个自我隔离者具备血氧饱和度测试仪 和止咳,消痰,以及早期治疗的口服药物,3)具备随时可以和医生和防疫人员交流沟通的通畅渠道。一旦病情加重,血氧饱和度小于90,应该立即到医院就医。4)建议在各个社区建立供氧中心,对有缺氧的病人,能够及时供氧。如果考虑居家隔离,可以大量减少或者不用引起交互传染的集中隔离方式,从群众平安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都是可取的。【医院承受】如果上海一旦防疫策略放弃封堵,进行居家隔离,是否有可能引起医疗系统的崩溃呢?按照目前上海情况,我根据可以看到的资料,对建议无症状感染居家隔离作了评估。2020年,上海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5905所(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405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292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07所,其他机构101所。全市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16.15万张。如果30%床位给中重病人住院,可以有4万8千5百张床位。全国ICU 4.37/十万,但是上海可以会更高一点。如果按照10/10万来算,2022上海人口28,516,904,上海应该有2852icu床位。按照国外紧急情况下可以把ICU床位增倍的话,上海可以有5700ICU床位。同时有48500新冠床位。按3月26日的上海数据,在所有核酸阳性的2676例中,无症状感染者占2631(98.32%)确诊病例是45人(1.68%)。如果让大多数无症状感染居家隔离的话,上海目前的床位数和ICU床位可以从容应付。按照平均住院七天的话,上海的每天确诊病人人数不超过6000-7000例是可以承受的(现在七天平均的每天确诊数是36例)关键是要制定居家隔离的规定和守则,是让密切接触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能居家隔离,可以大量下降医疗崩溃的风险。【自我测试】由于变异病毒传染性强,群体採样检测会导致群体感染的危险性升高。依据群体检测来发现病人来隔离的方法可能对新的变异病毒不适用了,而且有可能可以引起新的暴发。所以需要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来面对传染性非常强的变异病毒。建议採取自我採样来进行核酸检测。如果有有效检测方法的话,建议自我採取唾液样本。唾液检测在国外很成熟。国内目前的技术情况,应该没有问题。居家快速自测抗原的测试盒上海已经大量分发了。一旦测出阳性,及时报告关自我居家隔离。如果有症状,可通过自我採样进行核酸检测来确诊,並按照病情居家隔离或者到医院及时诊治。【及时治疗】好消息是目前辉瑞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即Paxlovid)口服药已经在国内使用。希望在上海大量使用。该药可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伴有高龄、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在发病五天内服药,连用五天。该药对预防新冠感染重症和死亡的保护率在90%以上。【概括总结】经过两年多的世界大流行,我们对新冠流行已经有了充分认识,已经有了有效安全的疫苗来预防重型和死亡,已经有有效的对轻型和中重型的治疗药物和手段。希望上海以科学为引导,按照上海实际情况对新冠控制方法探讨新的思路和方法,但是全人群集中采样检测,可能对潜伏期短,传染性强的Omicron BA.2,效果不会太好,还有可能引起人群交互感染。建议採用自我采样来检验;考虑到集中隔离对人群社会,经济,心理, 和生活的影响重大,建议对无症状和轻型感染者居家隔离。按照我的估算,上海如开放居家隔离,在大量新冠暴发中,可以避免医院系统的崩溃。建议紧急批准上海复星医药已经订购的一亿份的复必泰(辉瑞)mRNA疫苗用于 保护老年人和儿童。以有效疫苗来保护老年高危人群和儿童,降低中重型病人,建议用辉瑞口服有效药物来加强对病人的早期治疗,以降低新冠的病死率和死亡率,这样,上海就可以成功地把新冠大流行转化为地方病,有效保护人群健康,也为全国其他城市开创新的防疫模式。【作者介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张作风教授张作风博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系主任,流行病学杰出教授,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环境基因中心主任, 癌症分子流行病学培训中心主任,曾经担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癌症流行病学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美国流行病学院资深会员和理事, 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疾病预防和控制顾问. 张教授早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并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获得流行病学博士学位。曾在世界卫生组织肿瘤研究中心接受博士后训练。在非典和新冠疫情期间,张教授从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角度,研究探索了新冠疫情防控策略。利益冲突声明1.本文是在业余时间完成,没有接受过任何财政资助来完成此文2. 文中介绍的疫苗和治疗药物,是按照三个条件,一是有大规模三期临床试验数据支撑的,二是在预防和治疗方面是最为有效的,三是相比其他国外药物,在中国易于获得3. 本人在辉瑞或者其他医药公司无任何投资。(注:本文部分素材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网立场)
  • 天津物证鉴定中心:用DNA确定身份告慰遇难者
    p   天津港“8· 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与天津港相邻的滨海新区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面临着成立三年来前所未有的紧张和压力。物证鉴定中心DNA实验室技术负责人王玉健说到,从事鉴定检验的民警和文职人员24小时通宵达旦,坚守岗位,对每一份送来的生物检材随到随检,随检随报。事故发生后,DNA实验室就像一台加速的发动机,始终高速运转没有停歇。 /p p    strong 24小时内完成首批DNA检验 /strong /p p   8月12日事故发生后,在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统一安排下,新区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主任任志忠带领孔德洪、康双振、王玉健等技术骨干立刻赶赴事故现场,分别到医院、殡仪馆提取遇难者生物检材。这个紧急成立的现场采集小组,冒着小爆炸和高空坠物不断的风险,一次次走进事故现场与临近现场的住宅小区。 /p p   与刑事案件现场检材提取工作不同,面对如此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作为主任法医师的王玉健需要提前介入遇难者尸体检验,将以往的检材提取工作“前置”,指导法医提取到DNA检测最适宜、最直接的生物检材。 /p p   这是一场时间与技术的争夺战。从那一刻起,DNA实验室的灯光就没有熄灭过,总是彻夜长明,从第一批几十份遇难者的生物检材送达检验开始,15名检验人员全员上阵,连续奋战,目的就是要保证24小时内完成首批送检牺牲人员和罹难者的DNA身源认定工作。 /p p   作为技术总负责人,王玉健连续72小时没有合眼,他就是实验室的主心骨,让所有检测人员感到踏实。“把仪器‘喂饱’大家才能眯一会。”王玉健说。这就是说检验人员需要把提取、扩增、电泳等仪器全部放满检测样本“满负荷”运转,在等候结果的时候才有时间稍作休息。 /p p   “8· 12”事故对于每一个滨海人来说,都是一场悲痛的经历,但是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作为公安刑侦技术专业人员,容不得他们悲伤。相反,他们更需要冷静地用专业思维去面对现实,用扎实高效的工作为事故处置提供强力支持。 /p p   “人体‘DNA’是辨认身份的生物密码,具有唯一性,我们必须保证检验的准确性。”为此,王玉健要求所有检测人员必须高度集中精力,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检验一审核,所有样本必须井然有序,不能相互污染造成检验失误。“通过DNA检验鉴定和后期比对,快速准确地完成对死难者的身源鉴定,告慰遇难者和家属,这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共同的心愿。” /p p   在送来的检材中,有3份特殊的检材,2块3× 5厘米大小,1块3× 1.5厘米,已经完全炭化,根本无法辨认出是人体的哪部分组织。由于检材大小有限,检验人员不敢轻易地操作,即便是富有经验、从事多年检验工作的王玉健也感到了挑战。“像血迹、烟蒂等一般的检材我们可以驾轻就熟地完成。而这样的则需要启用特殊仪器和试剂盒帮助检验。”幸运的是,这台更加精密的核酸提取仪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了保证检验的准确性,每一份检材都要进行2次检验才能予以确认。 /p p    strong 为“无名”伤员找到家人 /strong /p p   检验任务仍在继续,失联人员身份确认也迫在眉睫。从8月15日开始,针对失联人员家属的血样采集工作全面展开。他们采取分散采集、上门采集的方式,针对采集工作的繁重任务,从滨海大港、汉沽分局和港南治安分局抽调了10余名专业娴熟的刑事技术力量,分成三个采集小组,进入现场、安置点采集失联人员及其家属的血样和相关信息。 /p p   王玉健介绍说,采集检材工作是一项细致、科学、严谨的工作,不能出现丝毫的偏差。采集的过程非常简单,指尖取血,一分钟就能完成。但他们却需要做大量的安抚、劝导工作。在采集工作之前,刑事技术专业人员会提前和遇难者家属取得联系,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根据遇难者的年龄段和层次,按照其日常生活习惯,有针对性地提取生物检材。 /p p   一般来说,对于男性生物检材的提取,首先提取的是刮胡刀、牙刷、烟蒂上的检材,其次是水杯、贴身内衣等;对于女性一般是牙刷、化妆品以及贴身内衣等。 /p p   前不久,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住着一名“无名”伤员,由于伤员始终处于昏迷状态,无法辨别有效的个人信息。而这名“无名”伤员牵动着许多失联家属的心,他们强烈要求前往病房探视。大家迫切地想知道,躺在病床上的他是不是自己的家人。由于他入院时身上穿着迷彩服,可能是一名消防战士。 /p p   相关部门委托了开发区某基因检测机构进行了血样采集和DNA检验,但由于此机构没有DNA比对数据库,无法得知“无名氏”的身份。随后,滨海DNA实验室根据市局物证鉴定中心的指令,重新对“无名”伤员进行了检验,并把DNA数据上传数据库。之后,随着失联家属DNA检测结果出来后,终于使家属与这名伤员相认。 /p p   现在尽管“8· 12”事故的检验鉴定工作量在逐步减小,但日常案件同样让检验人员没有时间喘口气。 /p p   王玉健说:“在这次爆炸事故中,新区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DNA实验室全力配合市局物证鉴定中心DNA实验室,做了大量工作。尽管这次突发事件带给物证鉴定中心成立三年以来从未有过的紧张和压力,但实验室日常的DNA检验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粗略统计,仅8月13日到8月28日的半个月时间,DNA实验室共为塘沽、汉沽和开发区公安机关报送的70余起刑事案件近300份检材进行了DNA检验,为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p
  • 新冠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权威专家解读
    新华社日内瓦5月5日电 世界卫生组织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解除2020年1月30日拉响的最高级别警报。新冠大流行迎来转折点。本次决定主要基于哪些方面考虑?将给我国以及全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新华社记者采访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施国庆,第一时间作出解读。世卫组织决定表明目前可以有效控制新冠疫情危害问: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基于哪些方面考虑?梁万年:我认为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从当前流行态势来看,全球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住院人数和ICU住院人数、病亡人数都处于持续下降状态。第二,新冠病毒虽然持续变异,但变异株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第三,全球来看,通过人群的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已经建立比较良好的人群免疫屏障。第四,3年多来,各国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能力建设,包括人力资源、防护设备、药品等多方面能力都在加强。综合这些要素来看,人类抵抗力与病毒之间已经取得一个较平衡的状态,也达到了《国际卫生条例》关于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要求。当然,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疫情危害就彻底没有,而是表明以人类目前的能力,可以有效控制这种危害。跨国交通、贸易、旅行等限制将进一步减少问:世卫组织这一决定,将在全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于我国意味着什么?梁万年:对于跨国交通、贸易、旅行的一些限制,将进一步减少甚至消除,这应该是最大的影响。我国的国际交往包括贸易、旅游、学术交流等,都有望减少此前因部分疫情防控措施带来的不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对新冠疫情放任不管。只要疫情危害仍然存在,我们就还要继续做好相关防控工作,继续和全球各国紧密团结,共同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施国庆: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流行的结束,我们仍处在新冠病毒的一个流行进程中,还要继续做好相关防控工作。监测新冠病毒变异情况,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问:下一步,我国将如何应对新冠疫情?梁万年:有几个方面工作还需要继续坚持。一是坚持有效地监测新冠病毒变异情况和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同时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二是对一些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继续加强疫苗接种。三是继续强化临床救治能力特别是重症的救治能力。四是呼吁大家保持已经养成的一些良好卫生习惯。施国庆:我国已经建立了多渠道的监测预警体系,在城市社区、哨点医院、重点场所、城市污水等进行监测,不断观察疫情变化,及时做好风险研判。如果发现聚集性疫情,立刻启动现场调查。我们要继续做好监测预警,掌握疫情流行趋势。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科学看待疫情,保持良好心态。
  • 预算597万!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环境与人群健康实验室采购大型设备
    项目概况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环境与人群健康实验室平台建设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本项目招标文件采用网上审批下载电子版本方式和纸质招标文件同时发放方式。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1年12月07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0701-214160140758项目名称: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环境与人群健康实验室平台建设项目预算金额:597.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号品目号品目名称数量单位是否接受进口产品分包预算金额(人民币万元)备注11-1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1台/套是284单一产品采购包备注:本项目采购标的对应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属行业为: 工业包号品目号品目名称数量单位是否接受进口产品分包预算金额(人民币万元)备注11-1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1台/套是313单一产品采购包备注:本项目采购标的对应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属行业为: 工业合同履行期限:为调试验收合格后不少于2年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无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无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1年11月16日 至 2021年11月23日,每天上午9:00至11:30,下午13:00至16: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本项目招标文件采用网上审批下载电子版本方式和纸质招标文件同时发放方式。方式:有意向的投标人应先在中国通用招标网(http://www.china-tender.com.cn)进行免费注册,注册完成后请按照网上操作流程进行购买。中国通用招标网技术支持电话:400-680-8126。 2)购买标书流程:投标人先在通用招标网招标文件获取一栏中对应的项目(标)下填写招标文件购买申请,填写招标文件购买申请后,具体购买方式包括:选择网上支付方式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在标书款支付成功后,即可网上下载招标文件,纸质文件可采用快递或联系采购代理机构联系人进行领取。纸质招标文件和电子版本招标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招标文件发票领取方式:网上支付时申请领取电子发票(本项目不提供纸质发票)。 特别提示: 提示1:每次购买标书申请系统生成的账号不同,请按照系统生成的账号进行付款,不要重复支付; 提示2:汇款金额必须与系统提示金额相同,否则将会被退回。 提示3:标书室工作时间:每天(周六、日及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9:00-11:00、下午2:00-4:00 时。联系人:杜庆 ;联系人电话:010-63348281。售价:¥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1年12月07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开标时间:2021年12月07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地点: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南路14号院首科大厦A座4层405号中国通用咨询投资有公司会议中心。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1. 本次招标投标人必须以包为单位进行投标响应,评标和合同授予也以包为单位。2. 本项目单一产品采购包投标产品相同品牌和非单一产品采购包核心产品相同品牌的投标处理方法遵照《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7号)第31条执行。3. 项目审批情况:本项目已获得主管部门审批,资金已落实。4. 申请人的资格要求补充: (1)被“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的、被“中国政府采购网”网站(www.ccgp.gov.cn)列入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处罚期限尚未届满的)的供应商,不得参与本项目的政府采购活动。(2)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参加同一包的投标或者未划分包的同一招标项目的投标。(3)为本采购项目提供过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及其附属机构,不得再参加本采购项目的投标活动。(4)按照招标公告要求购买了招标文件。(5)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5. 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1)鼓励节能、环保政策:依据《财政部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调整优化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的通知(财库(2019)9号)》执行。(2)扶持中小企业政策:评审时小型和微型企业产品享受6%的价格折扣。监狱企业视同小型、微型企业。残疾人福利性单位视同小型、微型企业。不重复享受政策。(3)本项目采购标的是否接受进口产品详见第1条“招标内容”要求。6. 评标办法和评标标准:本项目评标采用综合评分法,详细的评分因素和标准见招标文件。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七号行政楼        联系方式:王老师50930137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中技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中路90号通用技术大厦1102A室            联系方式:马建、肖然、吴萍、孙薇 63348697、63348260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马建、肖然、吴萍、孙薇电 话:  010-63348697、63348260
  • 揭秘中国人群肾癌关键致病基因:复旦交大团队发文《自然· 通讯》
    如多数肿瘤一样,肾癌的分子分型是提高肾癌疗效及肾癌精准治疗的关键。美国临床肿瘤蛋白质组学会(Clinical Proteomic Tumor Analysis Consortium, CPTAC)曾公布了103例透明细胞肾癌患者的蛋白质基因组学特征,为欧美国家的肾癌精准治疗提供了依据。但该数据来源于西方肾癌患者,同国内的患者存在差距,该研究并不能满足国内肾癌临床和基础研究中的迫切需求。复旦大学丁琛教授团队、叶定伟教授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赵健元教授团队联合对232例本土肾癌患者人群的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进行了分析 ,综合蛋白组、基因组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数据,描绘了中国透明细胞肾癌的蛋白质基因表达图谱,揭示了中国人群肾癌关键致病基因变异。为更优的诊疗提供了依据。该工作发表于《自然通讯》1。下图描述了该研究的整体思路和方法。Fig. 1a: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multiomics analyses of ccRCC, including sample preparation, protein identification, WES, and function verification. 其中WES(全外显子组测序)是关键数据之一。作者在文中特别提到,该工作分别使用了IDT埃德特公司的DNA建库试剂盒(原Swift Biosciences*)、接头、外显子WES panel以及定制探针,并使用到了贝克曼库尔特的SPRIselect (Beckman, B23319)进行了文库的纯化。* 2021年3月,IDT埃德特完成对于Swift Biosciences公司的收购。IDT埃德特公司的相关产品:1. IDT xGen cfDNA & FFPE DNA 建库试剂盒(卓越版)使用该试剂盒可对cfDNA样本或FFPE组织提取的 DNA 样本进行灵敏、准确的变异检测。使用该试剂盒的专用连接法,可使转化率达到最高并抑制接头二聚体形成。在单链连接期间引入特异性分子标签 (UMI) 序列,便于采用多种去重和纠错法。2. 原Swift Accel-NGS 2S Hyb DNA 建库试剂盒(现IDT 2S Hyb DNA 建库试剂盒)利用独特的专利技术,保证样品高效的文库转化率,使得降解样品和低起始量等困难样品(例如FFPE、cfDNA等样品)产出高质量的测序数据。只需≥10 ng cfDNA 或≥ 100 ng gDNA即可进行PCR-free建库流程。独特的5’ 和3’ 修复步骤,针对损伤样品(如物理打断后产生损失)进行修复;对于富含AT/GC的基因组区域覆盖度均一,适用于多种样品类型;优异、高效的文库转化效率使得更多分子进行转化,保持更高的文库复杂度;无需接头稀释,不同起始量也可保持稳定的文库转化效率。3. IDT全外显子捕获试剂盒(xGen Exome Research Panel)IDT全外显子捕获试剂盒(xGen Exome Research Panel)v2由 415,115 条单独合成且经过质控检验的 xGen Lockdown 探针组成。探针组跨越人基因组的 34 Mb 目标区域(19,433 个基因),并且覆盖 39 Mb 的探针空间(即由探针覆盖的基因组区域)。探针组中的所有探针均严格按照 ISO 13485 标准进行生产。探针使用全新的“捕获感知”(capture-aware) 算法进行设计,并进行了专有的脱靶分析,确保实现最完整的设计覆盖度。每条探针均经过质谱法和双定量测量检验,确保探针的质量及在探针库中具有适当的代表性。通过始终如一的深度覆盖,致力于推动临床科学研究。关于贝克曼库尔特的SPRselect:SPRI纯化技术采用顺磁性磁珠、选择性的结合特定大小的核酸,已广泛应用于NGS的纯化及片段筛选等领域,被超200多主流NGS试剂盒推荐,超15,000篇论文引用。相比于传统纯化磁珠,SPRIselect更具备如下优势:1,室温储存。即拿即用、省钱省时:节省昂贵的冰箱空间,更省去大量温度平衡的时间;2,精准的片段筛选,且保证不同批次间稳定性。不论今年或明年,可靠的SPRIselect将始终如一的产出可重复的片筛结果,无需重复测试磁珠比例。如下图所示,不同批次间片筛均值差异不超过2 bp。官方提供片段筛选浓度指引。3,专家首选。已有超40个知名建库试剂盒推荐SPRIselect;超1,000篇论文选用SPRIselect。订购信息参考文献:1,Qu, Y., Feng, J., Wu, X, et. al. A proteogenomic analysis of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DOI: 10.1038/s41467-022-29577-x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