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共建单位

仪器信息网共建单位专题为您整合共建单位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共建单位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共建单位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共建单位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共建单位话题讨论。

共建单位相关的资讯

  • 戴安-北京技师学院共建色谱班招对口单位
    戴安-北京技师学院共建色谱班学员进入毕业实习阶段,诚招对口单位 戴安公司-北京市技师学院共建色谱班第一期学员将于 2009 年夏季完成专业课程进入毕业实习阶段。作为全球著名的分析仪器公司,戴安公司深知人才在分析领域中的重要性,而北京技师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在双方的积极努力下,戴安公司与北京市技师学院环境与药物分析系共同建立色谱班,戴安与院方共同制定该班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为共建班培训教师,共同商讨教学方案,组织各种活动,通过2年的实际操作与理论结合教学,该班的学生均具有熟练操作戴安离子色谱、液相色谱的能力,使这些学子已经具备了离子色谱和液相色谱的化学分析能力,可以直接参与检测单位的仪器操作工作,在就业如此艰难的今天,该班的学生却有着非常好的就业前景,已有名企和单位录用了该班的部分学生,近期戴安公司将协同有关方面为该班学生确定毕业实习单位,如对学生有需求请直接与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或戴安公司联系。 戴安中国市场部 010-64436740转市场部 2009年5月4日
  •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13家单位签署共建协议
    为面向地方需求、整合中科院院内外资源,7月22日,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与13家高校院所和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合作共建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研发中心。中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施尔畏出席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重庆研究院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重庆大学、中科院龙芯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共建云计算中心,将组织参与云计算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科技问题,参与重庆云计算产业规划和咨询,培育云计算专业技术人才,支撑重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组织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共享科研技术成果,并组织开发云计算产品,孵化云计算产业。   除共建云计算中心外,重庆研究院还与重庆恩菲斯软件有限公司和中科院软件所共建重庆嵌入式软件测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与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机器智能联合实验室,与上海普适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和沃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导航技术与地球观测工程应用中心,与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共建工业自动化智能仪表联合实验室和数字高清视频应用工程联合实验室。同时,重庆研究院与重庆邮电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 集中各方力量,共建创新中心——海光同承德疾控等三家单位正式签约
    9月17日,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与承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科技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承德精密试验机有限公司举行了签约仪式,联合建立“河北省生活饮用水安全检测技术创新中心”。相关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检验检测创新技术发展和相关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创新平台建设水平。 技术创新中心将建立完善的中心组织机构和独立的运行管理机制,分设生活饮用水安全检测前处理技术、生活饮用水安全在线检测技术、生活饮用水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三个技术研发室,开展河北省生活饮用水安全检测技术前瞻性和产业化应用研究。海光公司多年来致力于分析仪器的研发与制造,在共建合作中着力于连续流动分析检测技术、水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技术领域的相关工作。签约仪式上,承德市疾控中心赵国良主任表示,本次签约既是共建双方长期以来建立的良好关系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双方推动检测技术创新发展合作的新开始,希望集中各方力量,实现强强联合,加快推进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海光公司总经理刘海涛也表示,海光将集中优势资源,加强与各单位合作,为推进饮用水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贡献力量。
  • 青岛盛瀚被认定为国家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共建单位
    2012年8月20日, 盛瀚受邀参加全国首家&ldquo 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rdquo 挂牌仪式及2012国家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高峰论坛。当日,盛瀚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ldquo 国家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共建单位&rdquo 。
  • 10家中科院所属单位共建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专家组现场考察平台核心设备&ldquo 双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rdquo   双球差校正冷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实验室   双球差校正冷场发射电子显微镜   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作为中科院技术支撑体系的重点建设内容,其定位是建设成为中科院科研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技术能力最强、区域创新活动最重要的支撑平台。中心共有10家成员单位,有效在网共享设备480余台,总价值超过11亿元人民币。   目前,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正在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在这方面,中科院布局较早。早在&ldquo 十一五&rdquo 期间,中科院根据区域特点和学科共性,就规划和部分启动了一批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有效推动了区域内研究所大型仪器设备的协作共享。   2014年4月14日,根据中科院统一布局,中科院北京纳米科学与中科院北京物质科学这两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正式合并为中科院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名称暂定),将由10家中科院所属单位共建,其中,中科院物理所担任牵头单位。   这一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建设情况如何?在中科院与北京怀柔区科技服务双向对接会上,中科院物理所副所长文亚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中心的相关情况。   最重要的支撑平台   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作为中科院技术支撑体系的重点建设内容,其定位是建设成为我院科研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技术能力最强、&ldquo 区域&rdquo 创新活动最重要的支撑平台。   文亚介绍说,中科院在&ldquo 十一五&rdquo 期间,先后部署和启动了首批10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又规划新建了4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其中交叉学科领域有5个,资源环境领域有4个,生命科学领域有5个,这些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分布在全国9个省市。   据了解,在北京地区,目前有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北京生命科学、北京地球系统与环境科学3家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科研人员只需要登录&ldquo 中科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rdquo 并进行检测预约,相关仪器管理员就会根据情况给予申请者及时回复。   记者了解到,就北京的这3家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而言,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成立时间最晚,但因为整合了原有的两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可谓&ldquo 兵强马壮&rdquo 。   该中心的组成部分之一,原北京纳米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组建于2008年12月,是中科院创新三期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重要举措的成果之一,它集成了纳米表征与检测、纳米材料与制备、纳米生物医药和纳米结构环境效应、纳米加工与新型纳米器件等4个技术支撑平台的顶尖研究设备。   而原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组建于2008年11月,集成了材料结构物性分析表征与器件研究和物质科学低温保障、物性测试与温度标定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公共技术测试平台和特色尖端技术支撑平台的顶尖研究设备。   &ldquo 目前,中心共有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半导体研究所、微电子研究所、电工研究所等10家成员单位。中心有效在网共享设备480余台,总价值超过11亿元人民币。&rdquo 文亚介绍说。   目前,该中心的学科领域分布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医药等基础研究,信息存储、能量转换、工程技术、生命医药等应用研究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心各成员单位一贯秉持&ldquo 开放、共享、协作、创新&rdquo 的服务宗旨,对使用者采取非营利性的成本补偿式收费,做到&ldquo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rdquo ,在优先保障自身承担的科研任务需求的前提下,切实提高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促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促进相关领域持续创新   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对外服务有哪些特色?对此,文亚也进行了详细介绍。   他表示,在中科院及国家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资源整合与统筹新建,目前该中心已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特色装备。   &ldquo 比如我们拥有&lsquo 双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rsquo &lsquo 纳米生物多功能成像系统&rsquo 等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甚至国际唯一的平台或设备,涵盖衍射、散射、光谱、光学、成像、正电子等多尺度测试手段,可进行材料的成分、结构、物相等全方位分析。&rdquo 文亚说。   另外,中心的服务类型非常丰富,围绕核心设备及行业领军人物打造的一流特色平台,可以从事测试服务、合作研究、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多项工作。   &ldquo 就对外服务而言,我们既支撑重大科研任务,又服务于地方和企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rdquo 文亚介绍,目前,中心广泛面向成员单位及全国的研究所、高校、企业等单位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已先后为数百项重大科研项目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支撑服务。   &ldquo 在支撑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方面,我们中心为神舟系统和天宫系列飞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北斗卫星、国产宇航服研制等做了大量工作。&rdquo 文亚说。   在服务地方、企业重点需求方面,中心平台设备已经为数百家企业、社会单位等提供服务累计超过13万小时。中心曾经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利用各单位的科研优势,免费服务社会。比如,2010年响应中科院号召,中心所有成员单位为数百家科技企业免费提供测试服务:化学所就曾基于有机及聚合物材料光电性能与器件研究平台,通过有效的质谱数据确定产品中的微量杂质成分,帮助新疆某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促使该公司产品出口价格翻番,新增年产值近亿元 高能所也曾基于先进射线的物质科学应用平台,为南京博物馆检测战国文物&ldquo 陈璋壶&rdquo ,研究其内部结构之间的加工工艺,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为相关文物的复原提供了重要依据。   &ldquo 此外,在行业认证认可方面,我们中心也有许多权威的认证机构。比如,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标准与检测实验室是国内第一个通过认证认可的纳米检测实验室 电工所太阳能光伏检测平台是院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光伏检测,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权威性检测机构 理化所拥有国内唯一的0.65K~773K全温区覆盖的温度标定系统。&rdquo 文亚介绍说。   &ldquo 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开放、共享、协作、创新的理念,实现中心仪器、人才、服务的全方位开放。我们期待与社会各界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rdquo 文亚最后表示。
  • 贵州发布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这些单位应配备VOCs检测仪
    近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等15单位制定印发了《贵州省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分为1个总方案和污染天气防控、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3个子方案。《方案》指出,要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以冬春季节和春节、元宵节、中元节等特殊时段为重点管控时段,以PM2.5、O3为重点管控污染物,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管控区域,以建筑施工工地、城区主干道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x)主要排放源为重点管控对象,全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强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帮扶指导,完善扬尘污染防治设施,强化重点污染物监测和重点污染源监控,逐步提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在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面,应加强O3监测和污染研判分析,开展VOCs和NOx协同管控和区域联防联控。应强化技术支撑,加强机理研究,开展颗粒物和臭氧源解析,提升气象变化和污染物输送分析能力,构建污染成因分析、监测预报、精准溯源、科学评估、深度治理、智慧监管、应急处置的全过程科技支撑体系。完善监测体系,中心城市开展非甲烷总烃监测,强化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远程在线监控平台。提升管控效能,建设秸秆焚烧高空监控设施,完善抑尘车、洒水车、清扫车等扬尘污染防治设施,逐步配备便携式VOCs检测仪等设备。此外,在子方案《贵州省城市污染天气防控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出:加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抑尘车、洒水车、清扫车等扬尘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秸秆焚烧高空监控设施,购置主要污染物走航监测设施,开展PM2.5、颗粒物(PM10)、臭氧走航监测和源解析。各地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和应急处置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予以保障;子方案《贵州省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出:加强污染源监测监控。推动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重点排污单位依法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督促企业按要求对自动监测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保养。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配备便携式VOCs检测仪。《方案》原文:贵州省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和《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贵州省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有关要求,打好城市污染天气防控、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个标志性战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身边关心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持续巩固改善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安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总目标,以巩固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污染天气、臭氧污染、柴油货车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推动“十四五”全省空气质量改善目标顺利实现,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获得感。(二)基本原则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攻坚。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攻坚行动方案,冬春季聚焦细颗粒物(PM2.5)和污染天气、夏季聚焦臭氧(O3)、全年紧抓柴油货车开展攻坚;依法监管,严格执法,禁止“一刀切”“运动式”攻坚。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以冬春季节和春节、元宵节、中元节等特殊时段为重点管控时段,以PM2.5、O3为重点管控污染物,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管控区域,以建筑施工工地、城区主干道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x)主要排放源为重点管控对象,全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坚持完善机制、强化督导。健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机制,充分压实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责任。加强污染防控技术帮扶和督促指导,严格监督考核,完善闭环管理,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落细。(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8%,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2 ug/m3以内,县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7%以上,NOx和VOCs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1.17万吨和0.45万吨,柴油货车NOx排放量下降12%,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中度污染天气,有效控制轻度污染天气。二、实施重大专项行动(一)城市污染天气防控专项行动健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机制,强化污染天气预测预报,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精准管控,推进重点区域突出大气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工业粉尘污染管控,开展燃煤散烧、秸秆焚烧等低空散烧污染整治。加强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帮扶指导,完善扬尘污染防治设施,强化重点污染物监测和重点污染源监控,逐步提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二)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有力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进VOCs原辅材料替代和排放治理,实施低效脱硝设施排查整治,推动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NOx污染治理和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工业锅炉和炉窑提标改造。加强O3监测和污染研判分析,开展VOCs和NOx协同管控和区域联防联控。(三)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加大运输结构调整和车船清洁化推进力度,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逐步提高“公转铁”“公转水”货运量。强化机动车排放大数据应用,加强柴油货车生产、使用、检验等全流程管控,积极开展部门联合监管执法。推进传统汽车清洁化,加快推动机动车新能源化发展。开展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逐步提升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化水平。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深入打好城市污染天气防控、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个标志性战役作为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重要举措,结合本地大气环境管理目标和工作实际,科学精准制定具体方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生态环境部门定期下达各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目标。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担当、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同推进方案实施。(二)强化技术支撑加强机理研究,开展颗粒物和臭氧源解析,提升气象变化和污染物输送分析能力,构建污染成因分析、监测预报、精准溯源、科学评估、深度治理、智慧监管、应急处置的全过程科技支撑体系。完善监测体系,中心城市开展非甲烷总烃监测,强化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远程在线监控平台。提升管控效能,建设秸秆焚烧高空监控设施,完善抑尘车、洒水车、清扫车等扬尘污染防治设施,逐步配备便携式VOCs检测仪等设备。(三)从严压实责任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对工程质量低劣、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水平低甚至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加强自行监测和执法监测监督抽查,严厉查处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旁路偷排、未安装或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超标排放、弄虚作假等行为,持续开展环保信用评价。生态环境部门定期调度目标任务推进情况,通报空气质量状况,将大气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年度和终期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考核,将有关落实情况纳入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和应急处置中工作不力、履职不到位等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未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地区依规依法实行通报批评和约谈问责。附件:1.贵州省城市污染天气防控专项行动方案2.贵州省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3.贵州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附件1贵州省城市污染天气防控专项行动方案一、攻坚目标到2025年,全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8%,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2 ug/m3以内,不发生重污染天气,基本不发生中度污染天气,有效控制轻度污染天气;县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7%以上,全部达到二级标准;降尘排放量不高于6吨/(月平方公里)。二、攻坚思路根据不同季节、城市、行业等大气污染特点,开展污染天气防控攻坚战。冬春季节重点加强PM2.5污染防控,夏秋季节重点加强臭氧污染防控。六盘水市、铜仁市、都匀市、凯里市等中心城市重点加强PM2.5污染防控,兴义市重点加强臭氧污染防控,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统筹加强PM2.5和O3污染防控。针对扬尘、秸秆焚烧等突出污染问题,着力开展重点管控区域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污染整治、工业粉尘污染整治、低空散烧污染整治和强化精准管控五大行动。建立健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警、督导、考核和问责机制,强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精准管控。三、攻坚行动(一)着力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精准管控行动1.加强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强化污染天气预测预报,及时发送预警信息。集中组织修订中心城市轻、中度污染天气管控方案,统一标准和要求,完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和应急处置高位推动机制,建立健全中心城市和区县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应急减排措施清单化管理,工业源应急减排措施应落实到具体生产线、生产环节、生产设施,做到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企业应制定“一厂一策”操作方案,将特殊时段禁止或限制污染物排放要求纳入排污许可证,实施“一证式”管理。(省生态环境厅、省气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2.加强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帮扶督导。组织专家开展污染趋势研判,针对性提出管控建议。强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常管控和应急处置工作的明察暗访及督促指导,及时通报突出大气污染问题,典型问题纳入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内容。(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二)着力开展重点区域突出大气环境问题整治行动3.加强突出问题排查整改。开展中心城市和县级城市环境空气重点管控区域突出环境问题排查,重点排查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污染、餐饮油烟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工业企业污染、喷涂污染等,梳理问题清单,制定“一点一策”整治方案,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确保问题整改到位。(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三)着力开展扬尘污染整治行动4.加强建筑施工扬尘治理。监督建筑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的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发布实施《环境空气质量降尘》《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加大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执法监管力度。(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5.加强道路扬尘治理。各地定期开展住建、生态环境、城市综合执法、交通运输等部门参与的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冬春季节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加大城区道路清扫和保洁力度,开展城市环境空气重点管控区域道路积尘率监测和考核。(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四)着力开展工业粉尘污染整治行动6.加强工业企业环保设施运行监管。虽达标排放但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工业企业开展深度治理;根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理需要,引导企业合理安排停产、检修时间。(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7.加强工业企业污染堆场集中整治。推进工业企业物料堆场实行规范化管理,采取封闭式仓库、设置防风抑尘围挡和覆盖、喷淋抑尘等措施,有效控制无组织扬尘污染。加强砂石场扬尘防治执法监管,严格新建砂石场审批,全面依法关停违法违规的砂石场。(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五)着力开展低空散烧污染整治行动8.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散烧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已划定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限燃区有关要求,加强散煤燃烧管控。严格烟花爆竹销售管理,按照因地制宜、疏堵结合、一市一策的原则,制定春节、中元节等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和烧纸祭祀管控方案,明确措施,落实责任。强化冬季烟熏腊制品、路边焚烧取暖等污染行为管控。各地要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秸秆禁烧管控机制,落实责任,切实加强秸秆、杂草等焚烧管控,真正做到令行禁止。(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公安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六)着力开展防控能力提升行动9.加强技术支撑。强化预测预报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预测预警准确度,扩大预测预警城市范围。鼓励购买第三方服务,强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和应急处置技术支撑。(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10.加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抑尘车、洒水车、清扫车等扬尘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秸秆焚烧高空监控设施,购置主要污染物走航监测设施,开展PM2.5、颗粒物(PM10)、臭氧走航监测和源解析。各地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和应急处置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予以保障。(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附件2贵州省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一、攻坚目标到2025年,PM2.5和O3协同控制取得积极成效,NOx和VOCs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1.17万吨和0.45万吨,全省O3浓度、O3污染天数相比“十三五”时期基本稳定。二、攻坚思路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5月~10月重点时段,以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凯里市、都匀市、兴义市建成区及贵安新区建成区、仁怀市等重点区域,协同推进VOCs和NOx协同减排。聚焦煤化工、焦化、农药、制药、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重点行业,加大低VOCs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力度,全面提升VOCs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加大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以及锅炉、炉窑、移动源氮氧化物减排力度,持续降低VOCs和NOx排放量。坚持提升能力、补齐短板,有效解决污染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加强夏秋季臭氧污染区域联防联控。三、攻坚任务(一)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行动1.加快实施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加快制定辖区内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使用企业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计划,严格控制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建设项目,推动现有高VOCs含量产品生产企业升级转型,提高水性、高固体分、无溶剂、粉末等低VOCs含量产品的比重。旧城改造等涉及建筑墙体涂刷、建筑装饰以及市政道路划线、栏杆喷涂、沥青铺装等政府投资建设工程严格选用低、无VOCs的涂料、稀释剂及胶粘剂。鼓励在房屋建筑中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和胶粘剂。全面推进汽车整车制造底漆、中途、色漆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在木质家具制造、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钢结构、船舶制造技术成熟的环节,大力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2.开展含VOCs原辅材料达标情况联合检查。严格执行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VOCs含量限值标准,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对生产企业、销售场所进行抽检抽查,增加使用环节检测监管,每年5月~10月开展一次检测,曝光不合格产品并追溯其生产、销售、进口、使用企业,依法追究责任。(省市场监管局、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贵阳海关按职责分工负责)(二)VOCs排放治理达标行动3.建设高效适宜VOCs治理设施。全面梳理VOCs治理设施台账,分析治理技术、处理能力与VOCs废气排放的匹配性,合理选择治理技术。鼓励企业采用多种技术的组合工艺,提高VOCs治理效率。加快推进单一低温等离子、光氧化、光催化以及非水溶性VOCs单一喷淋吸收不能稳定达标设施升级改造。加大VOCs初始排放速率大于等于3千克/小时的车间或生产设施管控力度。(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4.强化VOCs无组织排放整治。全面排查含VOCs储存、转移和运输、设备与管线组件、敞开液面以及工艺过程等环节无组织排放情况,开展不达标排放整治。推动现代煤化工、制药、农药等行业开展储罐配件失效、装载和污水处理密闭收集效果差、装置区废水预处理池及废水储罐废气未收集、无组织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不符合标准规范等问题治理。推动焦化行业开展酚氰废水处理无密闭、煤气管线及焦炉等装置泄露问题治理;推动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重点治理集气罩收集效果差、含VOCs原辅材料和废料储存不密闭等问题。依法依规整治汽修行业废气排放“散乱污”现象,责令汽修行业企业限期整改未在密闭空间或设备中进行喷涂作业、喷涂废气处理设施缺乏、简陋低效问题。鼓励装载高挥发性化工产品的汽车罐车使用自封式快速接头。鼓励企业单独收集处理含VOCs有机废水系统中的高浓度废气。督促企业规范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在臭氧污染高发季节前对LDAR开展情况进行抽测和检查。鼓励企业使用低泄漏的储罐呼吸阀、紧急泄压阀,定期开展储罐部件密封性检测。(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5.加强非正常工况废气排放管控。督促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落实开停车、检维修计划提前报告制度,制定非正常工况VOCs管控规程,实施台账管理。推进火炬、煤气放散管按要求安装引燃设施,配套建设燃烧温度监控、废气流量计、助燃气体流量计等设备,及时补充助燃气体。(省生态环境厅牵头负责)6.推进涉VOCs产业集群整治提升。加大涉VOCs排放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排查产业集群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使用情况和涉有机化工生产情况,研究制定整治提升计划,统一整治标准和时限。同一类别工业涂装企业聚集的园区和集群,推进建设集中涂装中心;吸附剂使用量大的地区,建设吸附剂集中再生中心,同步完善吸附剂规范采购、统一收集、集中再生的管理体系;同类型有机溶剂使用量较大的园区和集群,建设有机溶剂集中回收中心。加快建设涉VOCs“绿岛”项目。推进钣喷共享中心建设。鼓励贵阳孟关汽车城等汽修行业集中的区域建立汽修集中喷涂中心,配套建设高效VOCs治理设施。(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7.推进油品VOCs综合管控。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储运销环节油气回收系统专项检查。开展汽车罐车密封性能定期检测,严厉查处在卸油、发油、运输、停泊过程中破坏汽车罐车密闭性等行为,探索将汽车罐车密封性能年度检测纳入排放定期检验范围。探索实施分区域分时段精准调控汽油(含乙醇汽油)夏季蒸气压指标。积极推动万吨及以上原油成品码头、现役8000总吨及以上油船开展油气回收治理。(省商务厅、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氮氧化物污染治理提升行动8.实施低效脱硝设施排查整治。开展采用脱硫脱硝一体化、湿法脱硝、微生物法脱硝等治理工艺的锅炉和炉窑排查抽测,督促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及时整改,推动达标无望或治理难度大的企业改用电锅炉或电炉窑。鼓励采用低氮燃烧、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成熟技术。探索推广新型脱硝技术。(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9.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钢铁、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独立烧结、球团、高炉、轧钢等行业企业参照钢铁超低排放要求实施改造。鼓励其他行业探索开展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6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含电力)实现超低排放,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有序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部完成。(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 逸云天荣获深圳工业总会会员单位认可,共建安全环保未来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工业化一直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支柱。在这个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城市中,深圳工业总会作为全国首个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建立非政府机构合作关系的社团组织,一直扮演着引领工业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潜能的重要角色。今日,深圳工业总会喜迎一位新伙伴——深圳市逸云天电子有限公司。这个优秀的企业将与深圳工业总会携手,开启工业化进程的新篇章,为美好未来奏响铿锵乐章。逸云天作为气体检测领域的领军企业,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公司成立于2006年,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和精准的客户需求把握,不断创新,提供高质量的气体安全检测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安全、环保、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环保等多个领域,包括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检测报警仪、气体分析仪、气体在线监测预处理系统等。逸云天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高品质的产品服务,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好评,更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声誉,荣获多项权威认证,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CCEP中国环保产品认证等。这些认证不仅是对逸云天卓越业务水平和产品质量的认可,更为公司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提供了有力保障。深圳工业总会授予逸云天会员单位荣誉,是对其不懈努力和卓越成绩的高度肯定。这不仅是企业的荣耀,更是对其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的认可,为企业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提升品牌价值提供了有力支持。作为全国首个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的社团组织,深圳工业总会的强大平台将为逸云天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提供有力支持,共同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气体检测环境更加安全可靠。逸云天董事长表示,将继续秉承科技创新、品质至上的理念,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市场带来更多更好的气体检测产品和服务。同时,公司将积极参与深圳工业总会的各项活动,携手会员单位共同促进工业化进程,共创工业发展的新篇章。作为深圳工业总会的新成员,逸云天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技术、更务实的态度,以及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积极投身工业化进程,为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为客户的生产、生活保驾护航,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更安全、可靠的气体检测环境贡献更大力量。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开创气体检测领域新的辉煌!
  • 首批3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正式认定!
    1月10日,重庆市科技局、四川省科技厅近日正式认定首批3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分别为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数字经济智能与安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是川渝两省市实验室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争创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后备力量。2023年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明确提出要推动建设一批体现国家使命、产业支撑有力、高端人才汇聚、运行机制灵活的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经过反复磋商、征求意见,同年11月,重庆市科技局和四川省科技厅联合印发《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不仅有了“规划图”,也有了“施工图”。“推动川渝科技合作走深走实,搭平台是关键抓手。”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集聚川渝优势科技资源共建重点实验室,共同申报国家项目、引进培养人才、开展有组织科研,才能真正从共建到共融,更好地发挥“1+1>2”的作用,助力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全国创新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根据《办法》,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按照“成熟一个,论证一个,建设一个”原则,由川渝两省市各一家单位牵头,至少依托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组建,择优支持研究方向相近、联动创新链各环节或产业链上下游的两省市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此次认定的3个实验室,涉及精准医疗、人工智能、创新药物领域。”该负责人介绍,3个实验室团队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且川渝双方牵头单位都有合作基础,长期联合研究攻关、联合培养人才,为建设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奠定了良好基础。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有别于过去的共建科研平台,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双主任”负责制,由两省市牵头单位各推荐一名实验室主任,经理事会提名,由两省市管理部门批准聘任。这更有利于川渝双方统一布局、总体谋划、共同实施,一体化推进高水平实验室建设,真正从关系紧密到成为“一家人”,进一步提升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成立后,将以产业应用为导向,在各自的领域和研究方向上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积极争取并承担国家重点科技任务,组织实施一批协同创新科研项目,探索成果转化并形成产业的有效路径。“我们鼓励实验室的牵头单位、共建单位共同申报国家项目。同时,两省市将优先推荐川渝联合实施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等,给予实验室重点、优先支持。”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称,两省市管理部门将在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上给予更加开放的政策,鼓励实验室围绕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激励、成果转化等进行大胆探索,“高规格、大投入、大攻关,才能真正产出大成果。”
  • 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决定共建16所高校 与地方政府决定共建25所高校
    从6月30日的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和共建高校座谈会获悉: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决定共建16所高校,与地方政府决定共建25所高校,并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统筹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布局,支持打造一批一流的国防特色高校和国防特色学科,以此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表示,建设好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和共建高校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创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新局面的必然要求。要抓好技术推动与需求牵引的协同,既要潜心开展基础前沿技术研究,也要瞄准装备研制需求,形成充足的技术储备 要抓好产学研用的协同,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科研院所之间,发挥各自优势,打造创新联盟,形成创新合力 要抓好军民科技的协同,加强开放共享,强化体系融合 要抓好政策链与创新链的链接,让政策更好的引导创新、激发创新、服务创新。  许达哲说,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和共建高校建设,对于大力提升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十三五”时期,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和共建高校要着力提高基础前沿探索能力、关键技术攻关能力以及重大专项、重大工程支撑能力,真正成为支撑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力量,成为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的骨干力量,成为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中坚力量。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为国防军工事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支撑,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教育部与国防科工局积极开展共建,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国防军工专门人才,产出了一批服务国防军工事业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建设了多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十三五”时期,抓好共建高校建设,要加强部门协同,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活力 要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一流军工人才 要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产出一流科研成果 要共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一流国防学科。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国防特色高校和拥有国防特色学科的共建高校向军工单位累计输送毕业生近12.5万人,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共建高校与各大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合作,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申报国家重大项目、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协同创新。学科领域涵盖机械制造、微电子、信息、材料、光学、核物理等多个方面,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电子信息、核工业等军工领域,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  座谈会上,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代表和部分军工集团公司、共建高校领导作交流发言,介绍开展国防科技创新的经验做法,畅谈后续工作思路,并围绕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强化协同体系建设、推动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根据相关报道,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生力军作用和基础前沿科技研究中的优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按照“同等优先,择优扶强”的原则,在“十三五”期间支持共建以下16所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国防科工局除了与教育部共建16所部属高校外,还与地方共建了25所高校,根据报道,“十三五”期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新启动了高校共建工作,拟在各省选取1所有特色、有实力的省属高校进行省局共建。不过鉴于各个省份的情况不同,部分省份并非只有一所大学获得国防科工局的共建,包括南华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西安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上海大学等地方高校此次均获得了国防科工局的共建。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吴艳华主持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张建华、徐占斌,国防科工局党组成员王承文出席会议。教育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军工集团公司、国防特色高校、共建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的代表参加会议。
  • 戴安与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共建“色谱二班”开班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5月27日,戴安公司与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共建“色谱二班”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举行了开班仪式。戴安公司市场部经理刘静女士、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李曙光主任等相关人士以及共建“色谱二班”的同学们参加了此次活动。开班仪式由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教务处处长魏宣燕女士主持。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了此次活动。 开班仪式现场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教务处处长魏宣燕女士主持开班仪式 戴安公司市场部经理刘静女士   戴安公司市场部经理刘静女士主要介绍了戴安(DIONEX)公司的离子色谱、液相色谱、样品前处理产品与色谱管理软件——变色龙软件的的发展方向与应用领域。刘静女士介绍到,“作为知名跨国公司,戴安公司是全球化学分析创新方案的引领者,其中,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仪器是在美国本土生产,液相色谱仪器是在德国生产制造的;同时,戴安中国已有十年的发展历史,其员工近160人,2009年,戴安中国位居戴安销售榜的第二名。”   同时,刘静女士还对共建“色谱二班”的同学们表示:“2010年3月30日,‘2010戴安中国年’启动,戴安公司与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共建‘色谱二班’也是其中的活动之一。色谱是监测环境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共建色谱班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希望同学们能够成为熟练操作色谱仪器的高级技师。”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李曙光主任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环境保护与生物制药系李曙光主任说到:“戴安公司与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共建色谱班,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例;共建‘色谱一班’的就业情况良好,就业单位包括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所、中国林科院、谱尼检测中心、宝洁等知名公司。目前共建‘色谱二班’有35名学生,希望在戴安公司的支持与我校相关领导老师的教导下,‘色谱二班’的同学们能够努力学习,掌握色谱操作技能,争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合影留念   开班仪式之后,刘静女士、李曙光主任等人参观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分析实验室,并就共建“色谱二班”的培养、共建实验室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参观实验室
  • 2009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公布
    关于批准2009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通知 国科发基〔2010〕65号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   2009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下简称省部共建实验室)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经研究,决定批准 “北京市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重点实验室”等34个实验室为省部共建实验室(名单见附件1)。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上述34个实验室即进入省部共建建设实施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实验室统一命名为“XX省(自治区、市)XXX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科技部将统一授牌。   2. 请组织相关实验室和依托单位认真制定实验室建设计划,并进行专家论证(建设计划任务书参考格式见附件2)。建设期满一年后,应组织专家组对建设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验收。论证和验收结果报科技部备案。   3. 省部共建实验室是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要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依托单位要重点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并着力改善实验室环境和条件,保证实验室用房和仪器设备相对集中和统一管理。各实验室要以省部共建为契机,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积极承担地方和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努力成为地方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带动地方实验室的发展。   4. 实验室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要切实加强对省部共建实验室的经费支持,按照“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原则,保证实验室的开放运行。   省部共建实验室是科技部加强和指导地方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你们切实加强对省部共建实验室的管理,努力使省部共建实验室成为地方实验室的示范工程。同时,要按照《关于加强地方实验室工作的若干意见》(国科基函〔2002〕20号)的要求,进一步做好本地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附件:   1. 2009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名单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1 北京市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重点实验室 首都师范大学 2 天津市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重点实验室 天津工业大学 3 河北省交通工程结构力学行为演变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石家庄铁道学院 4 山西省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太原理工大学 5 内蒙古自治区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大学 6 吉林省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 7 黑龙江省电介质工程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理工大学 8 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公安局 9 江苏省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重点实验室 南京邮电大学 10 浙江省亚热带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浙江林学院 11 安徽省现代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 12 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重点实验室 福建师范大学 13 江西省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东华理工大学 14 山东省心血管疾病转换医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 15 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 河南理工大学 16 湖北省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武汉科技学院 17 湖南省微生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疾控中心 18 广东省华南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19 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海南大学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 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 21 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西南科技大学 22 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 23 贵州省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贵州大学 24 云南省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云南农业大学 25 西藏自治区青稞种质改良和牦牛繁育重点实验室 西藏自治区农科院农业研究所 26 陕西省光电技术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 27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 甘肃农业大学 28 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29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宁夏大学 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特有药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31 宁波市先进材料制造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32 青岛市生态化工重点实验室 青岛科技大学 33 深圳市化学基因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3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塔里木大学   2.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任务书(参考格式)
  • 科技部再批准一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p   近日,科技部发布通知,批准建设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依托天津科技大学,由天津市科委主管。 br/ /p p   通知显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运行期为5年,在运行期间,天津市财政需每年为实验室提供50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用于实验室日常运行、开放课题设立、人才引进培养、科研人员的绩效奖励等 而天津科技大学每年提供1000万元经费,用于仪器设备购置、开放课题设立、人才团队建设、日常运行等。 /p p   具体通知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科技部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科发基〔2017〕394号 /p p   天津市科委: /p p   为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根据《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推荐和专家论证,认为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基本具备建设运行条件。现决定批准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建设运行(名单附后),建设运行期5年。 /p p   天津市人民政府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主体,按照“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建设和管理原则,不断创新机制、突出地方特色,将实验室作为吸引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建设运行期内,天津市财政每年为实验室提供50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经费主要用于实验室日常运行、开放课题设立、人才引进培养、科研人员的绩效奖励等。 /p p   科技部协助该实验室建立与业务对口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国家科研基地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提升该实验室的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 将统筹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和基地人才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实验室科研能力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p p   天津市科委作为实验室的主管部门,在实验室建设运行期内,对该实验室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与支持 天津市教委作为实验室依托单位的主管部门,在实验室建设运行期内,对该实验室涉及的学科专业发展、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 /p p   实验室依托单位天津科技大学需为实验室建设提供实验用房、科研仪器设施、科研经费等必要的基础条件,并在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建设运行期内,天津科技大学每年提供1000万元经费,用于仪器设备购置、开放课题设立、人才团队建设、日常运行等。天津科技大学要突出领域或学科优势、突出辐射作用、突出体制和机制创新,支持实验室探索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管理模式和制度,给予实验室相对独立的人事决定权。 /p p   实验室建设运行要依据专家论证通过的《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2018年-2022年)》,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设运行期间,实验室应按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目标,进一步凝练发展方向,提升科研水平,加强队伍和实验条件建设,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努力成为区域内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p p   附件:批准建设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p table width=" 600" border=" 1" cellpadding=" 0" cellspacing=" 0"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190"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实验室名称 /p /td td width=" 11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实验室主任 /p /td td width=" 11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依托单位 /p /td td width=" 11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主管部门 /p /td /tr tr td width=" 190" p style=" text-align:left " 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 br/ & nbsp & nbsp & nbsp 国家重点实验室 /p /td td width=" 11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路福平 /p /td td width=" 11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天津科技大学 /p /td td width=" 11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天津市科委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科技部 天津市人民政府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12月14日 /p p br/ /p
  • 河南2022年全省高校要与企业共建约1000家研发机构
    4月15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推动高校与规上工业企业共建研发中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按照河南省委主要领导指示要求,2022年底全省高校要与企业联合共建1000家左右各类研发机构(平台),实现高校参与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通知》在时间进度中提出,4月-5月,各高校要完成新建研发中心任务,实现全省高校挂牌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000家。《通知》明确,2022年底,省教育厅将择优认定100个示范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纳入河南省高校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支持计划,对相关依托高校,在高层次创新平台遴选、高层次创新人才推荐、重大科研项目立项、产教融合示范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原文如下: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推动高校与规上工业企业共建研发中心的通知各高等学校:  按照省委主要领导指示要求,2022年底全省高校要与企业联合共建1000家左右各类研发机构(平台),实现高校参与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为推动该项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年底前完成任务,根据《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推动高校参与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科技〔2022〕77号)要求,教育厅党组研究决定,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学科专业优势,全面推动高校与规上工业企业共建研发中心,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做到企业有需求、高校有服务。现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务  结合高校实际,分类指导建设。按照“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创建高校、设有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其他本科高校、高职学校等,分类确定高校与规上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平台)建设任务(见附件1)。  强化资源整合,实质实效运行。各高校要立足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色,全面梳理整合校内资源,加强各环节、各要素的组织协调,按照“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方式,主动与企业进行深入对接,共建研发中心。要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进度计划、形成任务清单,定期召开协调推进会,确保研发中心有制度保障、有资金投入、有合作项目、有科研队伍、有成果产出、有良性运行。  二、时间进度  根据省委要求,高校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工作要挂图作战、明确进度、年底交账。  4月30日前,各高校要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对已建的研发中心全面摸底,对拟建新建的研发中心进行论证、积极推进。  4月-5月,各高校要完成新建研发中心任务,实现全省高校挂牌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000家。  6月-9月,各高校要进一步深入整合资源,加强校企协作,优化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研发中心实质性运营,确保有资金投入、有研发项目、有人员交流。省教育厅将组织专项调研,对工作推进滞后、建设质量不高的学校予以通报。  9月-12月,省教育厅全面总结高校参与企业研发工作情况,并联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等单位对建设成效突出的高校予以表彰。  三、支持保障  2022年底,省教育厅将择优认定100个示范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纳入河南省高校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支持计划,对相关依托高校,在高层次创新平台遴选、高层次创新人才推荐、重大科研项目立项、产教融合示范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四、工作联系  请各高校分别于4月30日、5月31日、9月30日、12月31日前据实填报《高校与规上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情况汇总表》(见附件2),通过电子邮件报送本校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进展情况。  各高校要明确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工作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见附件3),于4月20日前将责任人信息采集表发邮件至省教育厅,电子信箱:kjc@haedu.gov.cn。  本科高校工作请联系科技与信息化处,联系人:胡明晖、霍帅,联系电话:0371-69691274。  高等职业学校工作请联系职成教处,联系人:庞曼 联系电话:0371-69691788。  附件:1.高校与规上企业共建研发中心任务分配表  2.高校与规上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情况汇总表  3.高校与规上企业共建研发中心责任人信息采集表2022年4月15日
  • 2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
    教育部关于2011年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 教技函[2011]82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   为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重点学科发展,提升地方高等学校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布局,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在有关省(区、市)推荐的基础上,我部对2011年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遴选。经研究,我部决定批准天津师范大学“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等22个实验室为2011年度立项建设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详见下图)。   希望各有关省(区、市)教育厅(教委)按照《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称《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切实落实各项建设措施与投入,加强机制建设和规范管理,为实验室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基地。同时要结合区域发展需求和地方特色,引导实验室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根据《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立项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期一般为1—2年。请接此通知后,抓紧组织相关实验室认真编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格式参见http://www.dost.moe.edu.cn/下载中心),明确实验室建设期间的目标与任务,制定相应的建设措施,落实配套支撑条件,并于2012年4月底以前完成建设计划论证,启动建设。 2011年度立项建设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共建地方 1 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市 2 先进锻压成型技术与科学 燕山大学 河北省 3 矿山热动力灾害与防治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省 4 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省 5 松辽流域水环境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吉林省 6 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省 7 运动健身科技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市 8 中医骨伤及运动康复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省 9 离子性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省 10 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 烟台大学 山东省 11 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 河南大学 河南省 12 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 江汉大学 湖北省 13 经济林培育与保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省 14 环境理论化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省15 长寿与老年相关疾病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16 热带动植物生态学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省 17 地方病与少数民族性疾病 贵阳医学院 贵州省 18 普洱茶学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省 19 西藏高原森林生态 西藏大学 西藏自治区 20 敦煌医学与转化 甘肃中医学院 甘肃省 21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 青海大学 青海省 22 回医药现代化 宁夏医科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 教育部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一日
  • 总经费超7500万元 又一省部共建实验室获批
    p   近日,科技部发布通知,批准建设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知显示,该省部共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共同责任主体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在5年建设运行期间,省市每年为实验室提供不低于1500万元的建设运行经费支持。 br/ /p p   通知还指出,共建实验室将依托单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需为实验室建设提供实验用房、科研仪器设施、科研经费等必要的基础条件,但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决定权。获批建设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如下: /p table width=" 600" border=" 1" cellpadding=" 0" cellspacing=" 0" align=" center"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24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实验室名称 /strong /p /td td width=" 13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实验室主任 /strong /p /td td width=" 18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依托单位 /strong /p /td td width=" 13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主管部门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24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 br/ & nbsp & nbsp & nbsp 国家重点实验室 /p /td td width=" 13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杨& nbsp 震 /p /td td width=" 18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br/ & nbsp & nbsp & nbsp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p /td td width=" 13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广东省科技厅 br/ & nbsp & nbsp & nbsp 深圳市科创委 /p /td /tr /tbody /table p   此前,科技部曾发布多个省部共建实验室名单,包括“省部共建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单个实验室建设运行费用投入均超过5000万元。相关媒体报道,未来几年我国将进入“省部共建”时代! /p p br/ /p
  • 年投入2500万元 河北获批建设一省部共建实验室
    p   近日,科技部发布通知,批准河北省建设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通知显示,河北省人民政府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主体,河北工业大学为实验室依托单位。 /p p   依据通知要求,在建设运行期内,河北省政府每年为实验室提供1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实验室日常运行、开放课题设立、人才引进培养、科研人员的绩效奖励等 河北工业大学作为依托单位需为实验室建设提供实验用房、科研仪器设施、科研经费等必要的基础条件,并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并且在建设期内,每年提供1500万元平台建设和运行经费。 /p p   详细通知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科技部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科发基〔2017〕317号 /p p   河北省科技厅: /p p   为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根据《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推荐和专家论证,认为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基本具备建设运行条件。现决定批准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建设运行(名单附后),建设运行期5年。 /p p   河北省人民政府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主体,按照“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建设和管理原则,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出地方特色,将实验室作为吸引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重大项目立项、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在建设运行期内,每年为实验室提供1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经费主要用于实验室日常运行、开放课题设立、人才引进培养、科研人员的绩效奖励等。 /p p   科技部协助该实验室建立与业务对口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国家科研基地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提升该实验室的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 将统筹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和基地人才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实验室科研能力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p p   河北省科技厅作为实验室的主管部门,实验室建设运行期内,在每年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给予优先立项支持,在实验室团队建设、高端人才引进、领军人才培养和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p p   实验室依托单位河北工业大学需为实验室建设提供实验用房、科研仪器设施、科研经费等必要的基础条件,并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建设运行期内,河北工业大学每年提供1500万元平台建设和运行经费,并支持实验室探索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管理模式和制度,给予相对独立的人事决定权。 /p p   实验室建设运行要依据专家论证通过的《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2018-2022)》,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设运行期间,实验室应按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目标,进一步凝练发展方向,提升科研水平,加强队伍和实验条件建设,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努力成为区域内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p p   附件:批准建设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0"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38%" p 实验室名称 /p /td td width=" 18%" p 实验室主任 /p /td td width=" 19%" p 依托单位 /p /td td width=" 24%" p 主管部门 /p /td /tr tr td width=" 38%" p 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p /td td width=" 18%" p 韩旭 /p /td td width=" 19%" p 河北工业大学 /p /td td width=" 24%" p 河北省科技厅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科技部 河北省人民政府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10月17日 /p p br/ /p
  • 深圳朗石成为深圳微纳研究院理事单位
    近日,在深圳市科创委和发改委的统筹规划指导下,由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硬件电路与系统、数字媒体与应用软件、环保检测与健康医疗等领域较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专家共同发起成立深圳市微纳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以下简称&ldquo 深圳微纳研究院&rdquo )落户深圳。2月3日上午,深圳微纳研究院揭牌仪式暨&ldquo 市区共建新型科研院所合作框架协议书&rdquo 签约仪式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杨芙清教授,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王阳元教授,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洪春,浙江大学严晓浪教授等出席了揭牌仪式,朗石公司总经理严百平应邀出席。 深圳微纳研究院是国内第一个聚焦电子行业基础创新和应用孵化的专业研究院,致力于推动电子产业的源头创新。通过建设一流科研机制,引进并培养产业界高端创新科技人才,为区域的产业升级转型提供驱动力。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和南山区政府以深圳微纳研究院的设立为起点,为整合深圳市和南山区有效资源支持产业创新,促进政、产、学、研、用的联动合作,协同支持建设新型科研院所,加速新型科研机构的高质量成长和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以机制促进发展、以聚焦提升质量的共建产业创新格局。合作将重点围绕机构建设、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引导规划,并在发展空间、人才引进、技术攻关、创新孵化、生活配套、平台服务等方面为新型研究机构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深圳市朗石生物仪器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水质监测方案服务领跑者,持续关注于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联动合作。正是由于对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大力投入,朗石公司作为环境监测领域唯一企业入选深圳微纳研究院理事单位。理事单位的入选将为朗石公司的科技创新和政、产、学、研、用的联动合作提供更宽广的平台。
  • 浙江将新增两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11月27日,国家科技部、浙江省政府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题协商会议在杭州召开,浙江将新增两家“国字号”重大创新平台——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部副部长黄卫、浙江省副省长冯飞出席会议并讲话。  黄卫表示,这是一次富有成果的协商会议。他强调,浙江经济条件良好、创新要素活跃,但科研条件相对紧缺,很有必要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他希望,两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要把眼界放得更高些、思路放得更宽些,以国家最高水准的要求来建设重点实验室,切实增强重点实验室的辐射作用。  冯飞表示,浙江省政府作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主体,将不断创新机制、突出地方特色,将实验室作为吸引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重大项目立项、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冯飞要求,两家重点实验室要突出学科优势,进一步聚焦、提升该领域的学术水平 突出辐射作用,谋求带动区域创新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浙江 突出体制和机制创新,形成更加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冯飞希望,两家重点实验室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出贡献。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部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举措。  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围绕亚热带地区突出的森林资源质量精准提升理论与技术及区域生态安全等存在的问题,按照“区域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重点围绕林木种质创新与高效繁育、林木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森林结构特征与定向培育、森林生态功能与固碳增汇等四个研究方向开张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同时,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着力解决我国亚热带区域日益突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推动林学学科发展,为现代林业发展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提供技术支撑。  省部共建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就视觉障碍防诊治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重点围绕近视的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重要眼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视觉遗传和发育、功能性视觉和功能性眼病、以及角膜接触镜、眼药和器械等五个研究方向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促进眼视光学学科发展、提高国内眼保健视觉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汇报了浙江省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工作情况。两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分别汇报了实验室建设进展和规划设想,两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的主要负责人分别做了表态发言。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浙江省科技厅有关领导参加会议。
  • 北京市与清华大学共建成果产业化基地
    9月18日,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与清华大学副校长康克军在京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建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   据悉,该基地将探索系统化、市场化、多元化的成果转化工作新机制,集中支持一批市场需求大、创新性强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医药品种,并加快其在京转化和产业化。   据介绍,近年来,北京市科委以促进中央单位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化为契机,不断创新和完善整合首都科技资源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调动和吸引中央单位科技资源更多地投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此次北京市科委与清华大学共建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旨在依托首都高校创新资源优势,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支撑产业跨越式发展。   清华大学工研院副院长金勤献介绍说,该基地将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组建专业的市场型经营主体,负责基地建设及管理运营。基地也将积极支持项目实现从前沿技术探索、关键技术攻关、样品样机开发、临床试验检测、注册投产上市的全链条衔接和覆盖,实现从单个技术产品攻关到全产业链的探索和转变。   另据悉,为促进该基地建设,北京市和清华大学每年将调动高校院所、企业、社会金融、政府等多渠道资金1亿元以上,支持基地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北京市委常委陈刚指出,成果转化工作是发挥科技创新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方面作用的关键。北京市将积极营造更加优越、更加活跃的环境,支持高校院所的创新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同时,该基地的建设是创新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工作模式的重要举措,将对促进北京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在此次签约仪式上,清华大学工研院发布了“用于癫痫治疗的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系统的研制”等十个重点推荐项目。据悉,这些项目经过进一步筛选后,将进入基地开展具体的转化工作。
  • 岛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共建实验室成立
    12月1日,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共建实验室的签约暨揭牌仪式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图文信息中心201会议室举行。仪式签约仪式由二工大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王景伟院长主持。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古泽宏二先生和二工大胡晟副书记出席签约仪式,并揭牌、互赠礼品。应邀参加签约仪式的嘉宾有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的权威专家,以及十多家与签约双方有紧密合作关系的公司领导。岛津公司分析仪器部相关领导和二工大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古泽宏二(左)和二工大胡晟副书记(右)揭牌   签约仪式后,来宾们参观了共建实验室。目前实验室已经配备了岛津公司生产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QP2010 Plus、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A、紫外可见光分光光谱仪UV-2550、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720、扫描探针显微镜SPM-9600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教育研究、工业行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岛津公司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在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绿色电子材料、环境功能材料及环境监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双方以加快实现中国分析仪器与检测事业现代化为宗旨,本着为广大用户提供优秀的检测技术和完善售后服务的理念,成立了共建实验室。现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已经配备了高品质的分析仪器。今后,双方准备合作开发相关领域的分析技术、交换共同关心领域的技术信息、共享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
  • 特有药用资源利用省部共建实验室通过论证
    新疆(乃至中亚干旱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大量特有的疗效功能独特且广为使用的药用资源,这些资源是祖国宝贵的物质遗产。依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建设的“特有药用资源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要开展特色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维吾尔药成方制剂的开发和新药研究、干旱区可食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目的是运用生物化学等现代技术手段,发现、挖掘和开发干旱区特有药用资源,推动新疆植物资源、民族医药学的基础研究。   最近几年,实验室在针对新疆特有的毛菊苣、一枝蒿、沙生蜡菊等药用植物的化学成份和生物活性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进展,揭示了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同时开展了天山雪莲、红花、鹰嘴豆等6-8种药材代表性化合物的制备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在生物活性化合物结构修饰和合成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4月3日,实验室的建设计划在乌鲁木齐通过了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论证。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新疆自治区科技厅、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负责人和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上海生命科学院、新疆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会议。   遴选和推荐优秀的地方重点实验室,通过省部共建方式进行支持和培育,是科技部加强地方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提高地方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水平,规范和加强实验室的管理。这项工作受到了地方特别是边远省份科技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新疆已有五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潍坊市中科院共建声学实验室
    9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和山东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中科院声学所—共达电声联合实验室”正式挂牌。这标志着潍坊市电声器件研究又迈上了新台阶。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是我国专业从事声学和信号处理研究的单位,在语音信号处理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山东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共建“中科院声学所—共达电声联合实验室”,在语音信号处理、语音识别控制系统、电声产品研发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对于促进我国电声技术的发展,促进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山东共达电声是潍坊市微型电声元件专业生产企业,是科技部认定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从2007年到2010年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主要产品有驻极体传声器、MEMS传声器、微型扬声器与受话器等。公司研发中心被山东省科技厅认定为“山东省声学元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昆明鼓励企事业单位建实验室
    速读:将出台《昆明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管理办法》。申请认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的目标、程序以及奖励措施都将在办法中予以明确。根据办法草案,凡经认定的实验室、工程中心,可一次性获得不低于30万元奖补,和荐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的优先权。   《昆明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听证会将于明日举行。昆明市科学技术局昨天发布消息称,根据新的“办法”,到2015年,昆明的各级重点实验室将力争达到50个以上 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达到70个以上,旨在引领行业技术创新,提升昆明市科技攻关能力。   实验室、工程中心是昆明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昆明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稳定、吸引、培养和集聚优秀科技人才、凝聚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学术交流、拥有先进科研装备的重要基地。也是强化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昆转化和产业化的孵化器。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即将听证的“办法”由运行管理、申报认定、考核及评估等7个章节组成 对在昆明辖区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依托单位),均可依照本办法申请认定实验室、工程中心。鼓励校企联合共建,以联盟等形式共同申请的,必须确立一个主建法人单位,并附有共建协议书。市科技局将按照“成熟一个,认定一个”的原则进行审查。   值得注意的是,凡经认定的实验室、工程中心,将一次性给予不低于30万元奖补,并优先推荐申报省科技计划。对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将给予50万元奖补。同时,鼓励实验室、工程中心在职科技人员和创新团队申报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昆明市科技创新团队。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到2015年,昆明各级重点实验室将力争达到50个以上,其中国家级5个以上 到2015年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达到70个以上,其中国家级5个以上。据悉,到2011年,昆明全市共有各级重点实验室40个,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个,各级企业技术中心146个,各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58家,有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 80家!农业农村部发布一批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名单
    近日,为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体系,促进国家与地方科技创新平台的有机衔接,推进不同层次创新平台的合理布局,提升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农村部遴选出80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名单序号地区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1北京农业农村部北方果蔬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2北京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与品质控制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北京农学院3北京农业农村部农作物DNA指纹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4天津农业农村部智慧养殖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天津农学院5天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低碳冷链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天津商业大学6河北农业农村部节水小麦育种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7河北农业农村部奶牛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河北农业大学8河北农业农村部特色杂粮遗传改良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9山西农业农村部黄土高原东部耕地地力提升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山西农业大学10山西农业农村部有机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山西农业大学11山西农业农村部杂粮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山西农业大学12内蒙古农业农村部北方寒旱区作物高产高效栽培与耕作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内蒙古农业大学13内蒙古农业农村部草食家畜健康养殖与畜产品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14内蒙古农业农村部马属动物种业创新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内蒙古农业大学15辽宁农业农村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发掘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16吉林农业农村部延边特色高品质牛肉精深加工创新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延边大学17黑龙江农业农村部东北寒区牛病防治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18上海农业农村部水产品高质化利用与贮运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上海海洋大学19上海农业农村部食物质量安全与营养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20上海农业农村部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21上海农业农村部区域特色畜禽品种疾病防控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22江苏农业农村部水肥药一体化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江苏大学23江苏农业农村部淡水虾蟹遗传育种与养殖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牵头)、江苏省河蟹产业研究中心24浙江农业农村部南方豆类蔬菜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25浙江农业农村部蔬菜采后保鲜与加工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26浙江农业农村部东南丘陵山地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牵头)、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农林大学27安徽农业农村部江淮农产品精深加工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安徽农业大学28安徽农业农村部园艺作物种质创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29福建农业农村部闽台作物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福建农林大学30福建农业农村部亚热带特色果蔬菌加工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牵头)、福建农林大学31江西农业农村部双季稻种质创新与育种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牵头)、江西农业大学32江西农业农村部红壤耕地保育与绿色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江西省红壤及种质资源研究所33江西农业农村部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江西农业大学34山东农业农村部黄河下游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山东农业大学35山东农业农村部黄淮设施园艺工程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36山东农业农村部盐碱地智能农机装备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青岛农业大学37山东农业农村部非粮饲料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山东农业大学38河南农业农村部黄淮海平原耕地质量保育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河南农业大学39河南农业农村部地方牛羊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郑州大学40河南农业农村部黄淮海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41湖北农业农村部茶树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42湖北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绿色高效生产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长江大学43湖北农业农村部高山蔬菜生态栽培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44湖南农业农村部南方农田杂草防控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45湖南农业农村部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湖南农业大学(牵头)、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鑫广安农牧股份有限公司46广东农业农村部华南优质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47广东农业农村部华南作物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华南农业大学48广东农业农村部亚热带农田土壤环境保护及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49广西农业农村部中国(广西)-东盟水产种质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50广西农业农村部中国(广西)-东盟跨境动物疫病防控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51广西农业农村部粮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52海南农业农村部热带果蔬遗传资源评价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牵头)、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设计研究所53海南农业农村部热带高效农业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海南大学(牵头)、海南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站、海南广源隆太阳能应用科学研究所54重庆农业农村部西南山地特色作物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55重庆农业农村部长江上游传粉昆虫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重庆师范大学56重庆农业农村部西南山地智慧农业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57四川农业农村部天府种业创新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58四川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四川农业大学59贵州农业农村部喀斯特山区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60云南农业农村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61云南农业农村部多年生稻生物学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云南大学62云南农业农村部跨境动物疫病防控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63云南农业农村部云南特色鱼类保护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64西藏农业农村部西藏包虫病防治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西藏农牧学院(牵头)、西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5甘肃农业农村部旱地作物抗逆增产及雨水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66甘肃农业农村部饲草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甘肃农业大学67甘肃农业农村部西北寒旱区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68青海农业农村部青藏高原种质资源保护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青海大学69青海农业农村部青藏高原放牧牦牛藏羊动物营养与饲草料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青海大学70青海农业农村部高原冷水鱼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青海大学71宁夏农业农村部园艺作物节水抗逆高效生产创新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宁夏大学72宁夏农业农村部耕地保育与土壤健康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73新疆农业农村部荒漠绿洲生态区特色农产品功能营养与健康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新疆农业科学院74新疆农业农村部草食动物疫病防控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新疆畜牧科学院动物临床医学研究中心)75新疆农业农村部西北荒漠绿洲农林外来入侵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新疆农业大学7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部环塔里木畜草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塔里木大学77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部特色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石河子大学(牵头)、新疆农垦科学院78青岛农业农村部特种食品加工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青岛农业大学79宁波农业农村部绿色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宁波大学80大连农业农村部水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大连工业大学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农业农村部还发布以下有关事项:一、加强实验室管理(一)推荐实验室主任人选。要按照《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要求上报实验室主任,优先推荐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优秀人才担任实验室主任(具体要求见附件2)。(二)制定“十四五”任务书。要围绕服务本地区农业发展,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制定本实验室“十四五”任务书(格式见附件3)。(三)强化协同创新。联合共建实验室的牵头单位要强化主体作用,确定实验室主任,组织共建单位确定研究方向、研究任务,牵头制定实验室“十四五”任务书,确保围绕主责主业开展协同创新。二、规范实验室运行(一)强化制度建设。要按照《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实验室相关制度,制作规范标牌(样式见附件4),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二)加快开放共享。要推进科研设施、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等开放共享,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三)推进成果落地。要充分发挥部、省双重管理优势,加强与中央、地方科研单位及企业的协同创新,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应用。三、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部省共建、以省为主”的原则推进实验室建设,形成工作合力。农业农村部支持实验室参与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大豆科技自强行动、油菜产业绿色革命科技行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工作。地方部门在基本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实验室依托单位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行。四、其他要求(一)各实验室应及时与主管单位对接,争取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必要支持。(二)请各实验室于2022年9月20日前将实验室主任信息表(一式3份)、盖章的任务书纸质版(一式3份)报送至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电子版发送至kjstjc@agri.gov.cn。五、联系方式(一)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联 系 人:杨国辉联系电话:010-59192916(二)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联 系 人:张慧联系电话:010-59199380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邮 编:100122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主任信息表.xls“十四五”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任务书(格式).xls标牌工艺图(示例).pdf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022年8月24日
  • 重大利好!9所双一流高校获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2016年6月,国家国防科工局曾公布了“十三五”期间共建高校名单,其中1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获得国防科工局和教育部共建,25所地方高校获得国防科工局和地方政府共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继2016年后,国防科工局最近又新增了一批共建高校名单,包括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和1所省属高校。在国家大力实施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这9所高校将迎来学校发展上的重大利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据悉,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目的,在于重点开展高校国防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及军工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发挥共建高校专业优势,承担军工科研任务;鼓励和支持共建高校与军工企事业单位,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积极推进共建高校开展“双一流”特别是一流学科建设。 /p p 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获共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日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联合发文,确定“十三五”期间新增8所共建高校。此次新增共建的8所高校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从入选名单来看,8所高校中6所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所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些高校在国防领域均有所涉足,部分学科为我国国防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崛起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p p br/ /p
  • 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来我单位考察
    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来我单位考察社会实践情况 7月19日上午,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来我单位考察该校博士生社会实践情况。副区长杨琦参加活动。 自2005年我们常州亿通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建社会实践,我单位已迎来第16位清华博士生,帮助我单位攻克了39项课题研究,2015年,金坛基地在清华大学全国69家校级基地获综合评比第一名。 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兼研究生团委书记 刘博涵:“我觉得咱们这些企业很有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同时,发展得也很快。可以让清华的博士生到企业里面去学习,同时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视频链接 http://www.jintanwang.com/video/xinwenredian/20673.html
  • 校企共建“车用环保材料检测研究中心”
    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国,在汽车逐渐走入我们普通家庭时,汽车环保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日常熟理工学院和苏州国环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瞄准车内环保新材料的应用及车内环境检测这一课题,加强合作,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和和车用材料环保材料研究中心。   2月6日上午,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和和车用材料环保材料研究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在苏州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举行。常熟理工学院副院长朱林生教授和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袁荣鑫教授与苏州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陶伟峰、苏州国环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艾鑫出席了签约仪式并为中心揭牌。朱林生副院长和陶伟峰总经理代表合作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   朱林生教授介绍说,鉴于目前国内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的严重情况,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单位已起动相关质量标准的制定,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车内环保新材料的应用及车内环境检测将是各汽车厂和广大配套厂家的重要课题。因此,学校和地方企业瞄准这一课题,共同建设成立“车用环保材料检测研究中心”,以各自的科技人才和分析检测技术优势为依托,在车用零部件、车用内饰材料等材料的环保检测方面开展一系列的研究。企业也为学校培养地方适用的应用性人才提供教学实践基地的服务支持。
  • 安徽省首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落户芜湖
    在刚刚结束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培训会上,以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和合肥工业大学为依托单位申报的“安徽省现代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评审,获批进入省部共建建设实施期。   安徽省现代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设立于华东光电研究所,这是安徽省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标志着该实验室在现代显示技术领域的研究已位于国内领先水平。这一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对整合安徽显示技术领域优势资源,推动我国现代显示技术创新整体技术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 2010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名单公布
    关于批准2010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通知 国科发基〔2010〕478号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   2010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下简称“省部共建实验室”)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经研究,决定批准“北京市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等31个实验室为省部共建实验室(名单见附件1)。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上述31个实验室即进入省部共建建设实施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实验室统一命名为“XX省(自治区、市)XXX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科技部将统一授牌。   2.请组织相关实验室和依托单位认真制定实验室建设计划,并进行专家论证(建设计划任务书参考格式见附件2)。建设期一般不超过两年,建设期满后,应组织专家组对建设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将论证和验收相关材料报科技部备案。   3.省部共建实验室是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要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依托单位要重点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并着力改善实验室环境和条件,保证实验室用房和仪器设备相对集中和统一管理。各实验室要以省部共建为契机,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积极承担地方和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努力成为地方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带动地方实验室的发展。   4.实验室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要按照“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强对省部共建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的经费支持,落实实验室建设期间的仪器设备购置经费,以及实验室建成后的运行经费,保证实验室的开放运行。   省部共建实验室是科技部加强和指导地方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你们切实加强对省部共建实验室的管理,努力使省部共建实验室成为地方实验室的示范工程。   附件:   1.2010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名单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1 北京市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 2 天津市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 天津中医药大学 3 河北省药用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 河北科技大学 4 山西省冶金设备设计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太原科技大学 5 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科技大学 6 辽宁省内分泌疾病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科大学 7 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 8 黑龙江省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东北石油大学 9 上海市可扩展计算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10 江苏省干细胞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 苏州大学 11 江苏省纳米器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12 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13 安徽省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医科大学 14 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15 山东省矿山灾害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 山东科技大学 16 河南省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河南农业大学 17 湖北省环境卫生学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18 湖南省中药粉体与创新药物重点实验室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19 广东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西师范大学 21 四川省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成都中医药大学 22 重庆市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重点实验室 重庆交通大学 23 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贵州师范大学 24 云南省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重点实验室 昆明理工大学 25 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重点实验室 西安理工大学 26 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水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27 青海省高原放牧家畜营养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青海大学 28 宁夏回族自治区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 宁夏医科大学 2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疾病医学重点实验室 新疆医科大学 30 深圳市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3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化工绿色过程重点实验室 石河子大学   2.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任务书(参考格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O一O年八月二十日
  • 安徽省将联合共建100家以上学科重点实验室
    近日,安徽省科技厅联合安徽省教育厅研究制定了《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联合实验室是开展应用基础、前沿科技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和科技成果转化需求,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安徽省相关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以“企业出题—高校院所与企业联合攻关解题—成果与资源双方共享”的开放合作建设模式,实行开放的运行管理机制。联合实验室申报认定工作与省重点实验室同步组织部署,纳入省重点实验室序列管理。在建设任务方面,联合实验室应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与高校院所实验室平台条件建设,促进双方资源开放共享,利用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收益进一步提升高校院所科研实验条件。《实施方案》还明确了建设目标,即到2025年,以企业为主体,培育建设(含转建)联合实验室100家以上。《实施方案》全文如下: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实施方案(试行)为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大力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贯通、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破解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不匹配、产学研深度融合不够的深层次矛盾,现就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提出以下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落实《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和《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等相关部署,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院所,以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为引领,加强产学研协同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为安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动能。二、目标定位(一)功能定位。联合实验室是开展应用基础、前沿科技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和科技成果转化需求,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我省相关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以“企业出题—高校院所与企业联合攻关解题—成果与资源双方共享”的开放合作建设模式,实行开放的运行管理机制。面向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将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院所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相结合,开展有组织、系统性的研究。(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在我省十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以企业为主体,培育建设(含转建)联合实验室100家以上。通过3-4年的努力,形成一批协同攻关成果,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力争若干优势特色学科率先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支撑服务安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建设任务(一)打通创新链条。聚焦企业产业创新需求,坚持市场化导向,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融通发展,解决行业共性问题、企业发展技术难题,强化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进一步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二)加速成果转化。推动相关重点企业与高校院所的优势团队协同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推实验室产生的具有重大产业应用前景的成果有效落地,支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三)促进学科发展。联合高校院所合作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共建稳定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汇聚平台,有效促进高校Ⅰ、Ⅱ、Ⅲ类高峰学科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领域优化发展。(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与高校院所实验室平台条件建设,促进双方资源开放共享,利用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收益进一步提升高校院所科研实验条件。四、组织实施(一)建设主体。联合实验室建设主体原则上是我省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统称“相关重点企业”)和具有应用型优势特色学科的在皖高校或具有优势专业领域方向的科研院所。一般以一家企业和一家高校院所共建为主。高校的学科团队如为教育部或安徽省认定的一流、高峰(培育)学科,给予优先支持。支持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等对照联合实验室定位要求转建,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转型。(二)建设方式。联合实验室统筹利用企业自筹资金、社会资金、成果转化收益、财政资金等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实现自我运营、自我发展。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鼓励探索实体化独立运行,可在共建企业和高校院所同时挂牌。探索柔性引才和人员双向流动机制,鼓励高校院所应用研究、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双向兼职。加强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的成果共享与技术合作,共建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基地,构建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和成果转化效率。(三)建设条件。联合实验室应当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凝练提出明确的技术创新目标和攻关任务,有明确的建设任务和建设目标;能够集聚整合该领域内优势突出、具有紧密合作基础的在皖高校院所、骨干企业等,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具有在相关领域有效成果持续供给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价值;能够集聚本领域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形成稳定的技术攻关、支撑服务及成果转化应用团队;共建双方签订有效的合作共建协议;具备开展相关研究的场所和条件,依托单位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基本保障。(四)建设程序。具备条件的企业和高校院所根据学科发展和技术成果研发转化需求,联合编写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按属地原则,由各市科技管理部门会教育部门推荐报送省科技厅。省科技厅会同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结合现场考察,择优组建挂牌。联合实验室申报认定工作与省重点实验室同步组织部署,纳入省重点实验室序列管理。五、保障措施(一)建立联动机制。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加强总体设计、统筹布局,指导相关单位凝练重大需求,推进联合实验室建设。所在地市(县)科技和教育管理部门负责指导联合实验室遴选推荐,协助解决建设和运行中有关问题。(二)强化政策支持。省市相关部门在科研项目指标、人才引进、联合培养研究生指标、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联合实验室倾斜支持,充分调动企业和高校院所积极性。对新组建和绩效评估优秀的联合实验室以重大任务为牵引,给予统筹支持。(三)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联合实验室内部运行管理机制,支持联合实验室在科研布局、经费使用、人员激励、成果转化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坚持开放共建,不排斥多方合作资源。鼓励依托“羚羊”工业互联网等平台,定期发布科研成果,对接技术需求。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设施与科研仪器等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鼓励探索知识产权共享共用机制。(四)加大人才激励。全面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股权分红激励等政策措施,建立市场化绩效评价与收入分配激励机制。鼓励联合实验室人员双向挂职、兼职兼薪,在高校院所试点开展技术经纪人系列职称评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加强人才流动合作。(五)实施考核评价。联合实验室建设期为三年。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联合实验室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服务、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学科评估等级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对验收不通过或考核评价不合格的联合实验室予以整改,直至摘牌。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