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关键基因

仪器信息网关键基因专题为您整合关键基因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关键基因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关键基因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关键基因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关键基因话题讨论。

关键基因相关的资讯

  • 基因检测市场正处于“跑马圈地”关键期
    p   经历无监管、叫停、放行等阶段后,基因检测领域迎来好时代。近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第一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方案的复函》,正式批复27个省市关于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的建设方案。 /p p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这是国家发改委首次把基因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规模支持举措,并要求相关地方政府提供政府采购相关基因检测、纳入医保和补贴房租等政策支持。 /p p   在A股上市公司中,包括达安基因、中源协和、千山药机、迪安诊断、紫鑫药业、广生堂等均有布局基因检测。而目前公开可查的各示范中心承建单位名单中,仅有达安基因、迪安诊断、广生堂进入榜单。 /p p   有分析认为,基因检测市场眼下正处于跑马圈地的关键期,进入榜单的公司无疑更有优势进行市场拓展,未被纳入的公司则可能失去一定先机。 /p p strong   基因检测政策落地 /strong /p p   2015年6月,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中,便提到将基因检测技术纳入到六大重点工程领域之一,即“新型健康技术惠民工程”中。 /p p   “这个文件确实来之不易。”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干细胞研究所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基因检测行业经历了无监管、被叫停的无序发展,现在出台了国家层面的规范鼓励性文件,对整个行业都有所鼓舞,具体方式将以“先试点、后示范、第三方考评”的方式来推动。 /p p   记者了解到,此次国家出手源于基因检测行业的高速发展。据BBC RESEARCH统计,全球基因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从2007年的7.94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3.5%,预计未来几年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将达到117亿美元。 /p p   多名医药界人士对基因检测市场的发展持乐观态度。解放军第107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肖国龙此前表示,“单以产前无创基因为例,近三年我国就有差不多20万名孕妇接受产前基因检测,市场规模在10亿元左右,如果30岁以上的孕妇实现全渗透,市场容量将达近80亿元。” /p p   海通证券研报预测,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我国每年新生儿的增量在500万以上,这将为无创基因筛查创造出巨大市场需求。 /p p   “实际上,无创基因市场只是一部分,基因检测可以服务的市场很大,原则上一切有生命的个体都是它潜在的服务对象。”医药分析师甘翔认为,基因检测服务具有难以估量的市场容量,万亿级别也是有可能的。 /p p   strong  “落榜”公司恐失发展先机 /strong /p p   A股上市公司中在基因检测领域布局者也不少,受上述消息刺激,近日基因检测概念股表现较好,4月26日更是全线飘红。 /p p   引人关注的是,在目前已公布的相关省份基因检测示范中心承建单位名单中,并非所有相关上市公司都被纳入。中源协和、紫鑫药业、千山药机等公司未进入已披露名单。对此,记者分别致电前述公司董秘办了解详情,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p p   公开资料显示,中源协和2014年以来已设立了三家与基因检测有关的子公司,并确立了基因细胞战略模式,现基因检测业务对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千山药机也于2014年通过收购、增资的方式获得宏灏基因52.57%的股权 紫鑫药业则在2013年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签订协议,共同开发基因测序仪项目。 /p p   此外,基因检测相关业务的毛利率在上述公司中也颇为亮眼。中源协和2015年半年报显示,其基因检测及存储的毛利率为79.34% 千山药机2015年报显示,旗下宏灏基因所属的医疗器械行业毛利更是高达91.45%。 /p p   “国家发改委要求相关地方政府就示范中心提供政府采购相关基因检测、纳入医保和补贴房租等政策支持,对于入围的公司来说,除了享受相关资金申请补贴的优势外,还有一系列政策支持。”上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干细胞研究所人士表示。 /p p   国家发改委文件显示,拥有合法资质与核心技术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将获得优先支持,并且重点支持目前成熟应用的出生缺陷、遗传病等领域。 /p p   甘翔认为,目前基因检测行业还属于蓝海,各大公司正在跑马圈地,承建国家审批的示范中心显然能令企业更好地攻城略地,但对于未进入名单的公司来说,则意味着可能失去先机。 /p
  • 全面剖析:基因检测进入消费级市场的关键点
    目前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重新炒作基因检测,很多人感觉消费和资本市场对基因检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果真是基因检测市场的春天到来了吗?这一波热潮过后,基因检测能成为必需品吗?下面我从基因检测的瓶颈、模式创新和数据解读等方面和大家探讨一下基因检测成为必需品的关键转折点。   一、基因检测自身的三大瓶颈影响消费市场的热度   基因检测要想真正走进消费市场有三大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是价格不透明问题。   23andMe花了10年的时间把基因检测的价格从999美金降到了99美金,每次融资都带来新一轮的降价,99美金也是在其第4轮融资以后推出的价格。在降价之前他们的用户数是18万,降价以后短短的九个月用户就出现了成倍的增长。   23andMe实现了基因检测99美金的亲民价格   就在国外基因检测价格已经形成规范时,国内的基因检测市场却出现了乱象。在百度搜索,能看到一大堆基因检测公司,拿起电话一问,定价从几十万到几百不等。   国内的基因检测市场,一直以来都处于灰色销售地带。一方面是因为相关部门管制政策的不明朗,哪家都不愿意成为出头鸟被盯上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基因公司对于基因检测产品的定价不透明。在消费者眼里,基因检测的定价是不透明的,同时因为消费者对于基因缺乏基本知识,所以在选购的过程中,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在医院只能被动接受医生的推荐价格,在体检中心也是半信半疑,更不用提货比三家的可能了。   定价是一道过不去的槛。一边抓着服务提供商的腿,一边揪着消费者的心。技术提供商不透明的定价让服务提供商不得不把价格抬得极高 信息不对称和科学普及度低让消费者甚至把基因检测和星座算命联想到一起。   其次,基因测序的时间周期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之间还有巨大的差距   最近有一篇文章比较火,讲述了一份生物标本如何开始它的&ldquo 旅行&rdquo 直到完成了一次基因检测。需要指出的是,这位&ldquo 生物标本&rdquo 的整个&ldquo 旅程&rdquo 只花了两周时间,从运输到实验室到分析室到最后的检测报告,整个过程非常的&ldquo 高大上&rdquo 。文章没有指出来的是,这位&ldquo 生物标本同学&rdquo 走上的旅程是基因检测中关于肿瘤用药指导的应用。这种基因检测,针对的是得了癌症的患者,那么对于普通的健康人,还需要做基因检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那就要从目前市场上针对健康人群做的疾病风险预测的基因检测说起了。   Oxford Nanopore的小型测序仪,实现数个小时产出基因数据   一般市场上预测疾病风险的基因检测,只需要几百块钱和存有你唾液的棉签,就能够分析至少一项疾病的健康风险。这种风险分析通过某些疾病易感基因的遗传信息就能完成,整个周期最快一周,最慢一个月。   这里就有一个用户体验问题出来了。如果说你想要体验一次美甲,美甲师傅直接上门就能服务,但是基因检测没法当场出报告结果啊!可能很多的消费者在第一次听到基因检测这个产品的时候,都是认为和测血糖或者量血压一样,能够当场出结果,或者至少等上几个小时也行啊。很不幸,让小伙伴们失望了。   目前基因测序的成本是降下来了,但是整个基因检测的周期仍然无法做到很亲民。即便是未来可携带测序仪进入到老百姓家里,但是测序的前期DNA提取,测序样本的制备,后期的数据分析等环节都是很难做到傻瓜式操作。从目前市场上对于穿戴式设备的热捧,也许在未来不久,测序仪的发展能够走向穿戴式的方向。   新技术的日益更新,也是让基因检测价格不断降低和周期逐步缩短的推动力。Illumina已经通过HiSeq X Ten实现了1000美金的基因组测序,新型基因组分析芯片&ldquo Japonica Array&rdquo 只需要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能完成基因检测。也许商业化的推进,能让这两个瓶颈在市场上面能够找到一个消费者接受的平衡点。   基因测序的第三个瓶颈是数据分析。   笔者作为是生物信息出身的技术男,看到这个瓶颈也许就笑了,基因检测的瓶颈怎么会是数据分析呢?的确,从23andMe公布的白皮书里面能看到,基因检测使用到的数据分析技术的确不难。   一代测序技术(PCR测序)做的基因检测我就不提了(有兴趣的读者直接登录我们的奇云诺德平台就能看到,这种一代测序技术做的基因检测目前都是几分钟的全自动化生成报告流程) 芯片技术的基因检测从数据分析到产生报告,基本上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能全部搞定(有兴趣的读者直接使用R语言的软件包PredictABEL就能做完全套数据分析) 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基因检测,目前使用Churchill算法来做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也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三个小时的工作量。   难道说这个瓶颈就不存在了吗?当然不是,试想一下,目前真正懂生物信息的人,真正懂应用算法分析和解读基因数据的人,真正懂得将基因检测分析建模和优化流程的人有多少呢?在基因检测领域,瓶颈不再是成本,而是对结果的解释。   这个瓶颈之所以提出来,不是分析技术上面的难度,而是分析结果选择上面的难度。这也是造成目前每家基因检测公司在每个检测项目上面的差异,在本系列中&ldquo 你看得懂基因检测报告吗?&rdquo 部分,我会详细把这个技术瓶颈剖析开来一探究竟。   二、基因检测的商业模式仍有待创新   用一句很简单的话作为开头:基因检测产品能赚钱吗?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基因检测技术转化的历史,1994年率先在美国医疗机构中开展肠癌基因筛检,一年以后英国也开始了全面的基因筛检制度。2002年,欧盟超过70万人进行了基因检测,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推出基因检测的国际标准,同年美国已经有500多万人次接受了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成为医疗机构的标准化临床检测。   2006年,互联网巨头将基因检测带入老百姓生活,Google投资的23andMe成立,2007年基因检测公司在世界各国开始落地生根,国内开始出现&ldquo 联合基因&rdquo 等基因检测公司,到2008年,时代周刊将个人基因检测服务评为该年度最佳发明。   从传统的基因检测技术转化来看,常规的模式是进行临床疾病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应用在医疗领域的时候,针对的对象虽然是患病消费者,但是真正需要采购基因检测的还是医生,这里是&ldquo 羊毛出在狗身上&rdquo 的模式。这个市场包括单基因病检测、肿瘤个性化治疗检测、遗传性肿瘤预测检测、肿瘤早期筛查等。   从基因检测的刚需来看,辅助生殖和孕妇产前基因检测都是市场需求很旺盛的产品,也是各大医疗机构争夺的&ldquo 蛋糕&rdquo ,这部分产品必定是国家政策规范的重点,模式也基本上是&ldquo 羊毛出在羊身上&rdquo 。   除此以外,介于以上两种模式的中间,还有一些非刚需的基因检测产品,如新生儿基因检测、成人基因检测、老年人基因检测等,正在逐渐的被互联网模式推向市场。   前文提到的基因检测在定价和报告解读上的瓶颈,是模式创新的一个突破口。   卫计委和发改委对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基因检测产品,仅仅在一些刚需的检测项目上做了资质的限制,在市场定价、审批项目标准等方面都没有更进一步的举动。市面上的基因检测产品定价从数千元到万元级别参差不齐。定价的混乱和缺乏合理的解读信息,是基因检测的模式无法突破的硬伤。笔者估计这个矛盾在2015年会开始爆发,期间资本市场和基因行业会有一个洗牌的过程,本系列最后部分会对详细分析哪些行业会被颠覆。   基因检测的商业模式  三、基因检测产品和消费者痛点之间还有一段距离   消费领域需要解决痛点,如果只是提出问题,消费者是不能将其视为必需品的。目前基因检测产品存在一个很大的门槛,就是最终的解读报告能否帮助消费者解决他们的问题?而身为基因产品的研发人员也总会发问:消费者需要基因检测报告解决什么问题呢?   这就是目前基因检测产品在中国市场上一个死循环。一方面终端消费者无法理解报告的价值,另一方面检测服务商无法获知用户真正的痛点。也许这里会诞生一个第三方服务公司,那就是基因检测报告解读提供商。要出现这样的业务,需要解决一个问题:让消费者能够读懂基因检测报告。在这样的公司还没有出现之前,我们来看看普通老百姓拿到一份基因检测报告以后会如何看待报告的解读。   基因检测简单来说可以划分为诊断类和预防类。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包括遗传缺陷基因检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靶向用药基因检测等。预防类包括疾病易感基因风险评估、新生儿基因检测等。对于诊断类的基因检测,一直都是市场上各大医疗机构和企业争夺的&ldquo 蛋糕&rdquo 。   一份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普通老百姓是无法自行解读的,需要专业的医疗机构遗传咨询师或者有资质的医生来解读。例如靶向用药基因检测报告,里面出现的众多药物名称和相关基因功能说明,以及适用性、不适用性、可能适用性等说明,都需要具备专业的临床医学背景的咨询师和医师才能解读并且做出合适的诊断。   这种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国家相关的政策限制也会出台,例如CFDA对于诊断的设备,卫计委对于诊断的项目等,不仅如此,笔者预判,相关部门也会对于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进行规范和标准化,报告带来的临床诊断指导也会进一步出台技术性的规范。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有风险,但在国家相关部门的规范下,能够通过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得到保障。   针对预防类的基因检测,如果告诉普通老百姓,在知道疾病无法治愈的情况下,消费者还真的愿意知道自己患上某种疾病的风险吗?针对新生儿基因检测,虽然婴儿无法为自己选择基因检测做决定,但是父母为孩子选择知道这些信息是否真的有百利而无一害呢?   如果我们撇开目前基因检测精确度和资质问题,只是看预防类的基因检测报告内容,你会发现更多的检测项目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是让消费者过渡到诊断类基因检测做好准备,比如癌症易感基因检测套餐,消费者知道的仅仅是一个&ldquo 不太稳定&rdquo (为什么称为不太稳定,笔者这里不细说,以后会慢慢分析基因检测的技术细节,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在不同的基因检测公司得到的检测结果会有差异)的统计学概率。   另一个方向就是通过游戏和好奇心吸引消费者进行一次性的消费,这里有一个很吸引互联网投资人的故事,那就是&ldquo 先把用户圈进来,然后通过增值服务来盈利,最后利用逐步积累的大数据来建立门槛&rdquo ,这个漂亮的商业模式的确让众多的投资人掏了不少钱,但是结果如何还有待观察。预防类的基因检测有风险,但是知道风险以后出现的问题,需要消费者自己承担。   总而言之,基因检测的报告,老百姓要么无法解读和应用(诊断类的基因检测),要么满足了好奇心以后被&ldquo 卖&rdquo 给传统医疗保健行业(预防类的基因检测)。这里充满了各种的&ldquo 坑&rdquo ,基因检测确实能帮助我们解决一部分的痛点,但是前进的路是漫长的,除了用投资人的钱来填&ldquo 坑&rdquo ,基因世界的各位看官们,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静下心来(不要只想着赚投资人的钱),专注一下分析消费者的痛点,提高用户体验,让产品和市场来说话呢?   四、未来哪些行业会与基因检测深度整合?   基因检测作为最前沿的新技术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行业肯定。从目前基因检测技术的稳定性和精确度来看,市场对其认可程度还需要一段磨合期。2015年是基因检测市场推广中关键的一年,伴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基因检测的监管和规范,基因检测的应用会不断加速。下面我们逐一分析几个大宗行业。   第一、临床诊断行业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的国情咨文中宣布了&ldquo 精准医疗计划&rdquo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同时提议国家投入2.15亿进行&ldquo 百万基因组计划&rdquo 。这项计划是美国继&ldquo 人类基因组计划&rdquo 以后再次使人类医学迈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标志着基因检测开始成为临床诊断重要的标准之一。   精准医疗的目标就是要为每个病人量身打造出最优的治疗方案,使疗效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从分子角度来寻找病因,简单来说,需要对每个人进行基因检测。美国对于精准医疗的投入只是基因检测颠覆临床诊断行业的冰山一角,对于基因行业的来说,这个机遇更像是台风来临前的征兆。   第二、药物研发行业   &ldquo 精准医疗&rdquo 的另一个方向是&ldquo 精准药物&rdquo ,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最有利的治疗。开发新的有效药物不仅花费国家和企业巨额的资金,而且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药物针对的人群越来越有限,药物研发周期越来越长等。这里需要通过基因检测积累更多的数据,实现精准地开发药物,也实现从基因层面上了解病因。   第三、健康预防行业   &ldquo 精准医疗&rdquo 创建了一个庞大的患者医学数据信息库。这个巨大的资源库让临床的数据&ldquo 有迹可循&rdquo ,让疾病的根源&ldquo 有数可查&rdquo 。研究人员能够通过研究这些数据,进一步了解疾病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更合理和完善的治疗和预防方案。临床大数据的发展会促使健康预防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台阶。在我国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的基础上,基因检测在普通消费者市场上的推广能促使数据积累过程更加迅速。
  • 《科学》杂志:中美学者克隆出提高籽粒产量关键基因
    小麦是全球分布最为广泛的粮食作物,世界上有超过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提高小麦产量,事关粮食安全。4月10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南京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农学院应用植物基因组团队贾海燕教授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合作,发现并克隆了一个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的关键基因TaCOL-B5,同时为蛋白质磷酸化可能参与小麦穗形成和籽粒产量提供了示范。该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科学》杂志同期配发的评论文章认为,“TaCOL-B5的发现是提高谷物产量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提高了我们对控制株型和产量的分子机制的理解”。  普通小麦的籽粒产量受三个主要因素影响:单位面积的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穗数可以通过促进分蘖而增加,每穗粒数分为小穗数和每小穗粒数两个亚组分,增加小穗数是提高粒数但不降低粒重的有效途径。  “最初,我们发现小麦‘CItr17600’的粒数较多,就想把控制这一表型的基因克隆出来,但这需要先‘锁定’对应的基因组区域,然后再验证候选基因是否决定了它的高产。”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贾海燕说。  研究人员先利用CItr17600和扬麦18的F2:3家系,将一个控制每穗小穗节数的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在7B染色体上,接着通过重组体表型和基因型分析和双亲序列比对,确定TaCOL-B5为候选基因。  随后,他们从CItr17600中克隆了TaCOL-B5的cDNA,将其转化到扬麦18中,表型分析发现在转基因的不同后代都显著提高了穗数、每穗小穗节数及其粒数,从而证实TaCOL-B5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基因。
  • 从基因治疗法规看AAV生产中的关键质量分析
    AAV载体因其感染效率高、宿主细胞范围广、免疫源性低等优势一直以来备受基因疗治领域青睐,截至日前,国内已有近20项AAV基因疗法申请或已获批临床试验。随着越来越多的AAV基因治疗产品步入IND,AAV生产的CMC(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也倍受关注,如何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始终是质量控制的核心,也是监管机构审核的重心。2022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了《体内基因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对基因治疗产品的质量属性分析给出了系列指导,鼓励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的研发理念,建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通过全面的质量研究确认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 CQA),同时采用原理互补的不同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常见的质量研究项目包括(但不限于):鉴别、结构分析、生物学活性、纯度、杂质、含量、感染效率、一般理化特性等。本文将结合以上《指导原则》,对AAV生产过程中的CQA以及常用表征分析方法进行系统介绍。鉴别与结构分析对AAV载体的鉴别可以从AAV基因组序列、衣壳蛋白鉴定以及完整病毒颗粒鉴定等不同水平进行。• 限制性内切酶本酶切图谱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核酸序列测定可用于确认病毒基因组、目的基因和相关的调控序列;同时要注意观察突变位点对遗传稳定性的影响;•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可用于对衣壳蛋白VP1/2/3进行鉴定;• 镜下结构分析、颗粒大小分布、折光度分析等方法可用于对结构蛋白的表达和病毒颗粒的组装进行确认。含量与生物学活性产品含量即病毒数量,统一用“滴度”作为指标,包括病毒颗粒滴度(总颗粒数)、基因组滴度(基因组拷贝数)、结构蛋白含量、感染性滴度(感染性颗粒数)等不同类型。最终产品的规格或剂量一般以病毒颗粒滴度或基因组滴度表示,同时通过控制感染性滴度以及感染性颗粒的比率保证活性病毒颗粒的数量,从而在保证产品疗效的同时能有效控制产品的免疫原性风险。病毒颗粒滴度,也称为衣壳滴度,是以AAV颗粒作为计量单位,其中不免会存在空壳AAV颗粒,所以在生产工艺中对空衣壳进行有效分离与纯化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透射电镜(TEM)、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型超速离心技术(AUC)等是常见的测定方法,其中TEM与AUC一般只用来检测空壳AAV颗粒滴度与实心AAV颗粒滴度的比值。基因组滴度测定的是含目标基因组的AAV浓度,理论上应该与感染性滴度呈线性关系,主要的测定方法有有PCR法、点杂交法(Dot-blot)和分光光度法等。对病毒物理滴度的测定也是反映产品生物活性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还需用敏感细胞或靶向细胞测定其感染能力和目标产物表达能力以表征产品效力。感染性滴度用于确定AAV目的基因组是否转移到细胞核并进行复制,这是AAV成功表达基因治疗产物的前提,也是反映产品质量和临床有效性的重要指标。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测定方法是采用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法(TCID50)来进行细胞体外感染。但是该方法精密度差,变异系数大,其中辅助病毒的稳定性、细胞类型、细胞数量、PCR引物体系、实验人员的操作等众多因素都会影响其定量数据,因此,对实验环境、实验参数控制等要求较高,所以目前国内大多数AAV基因治疗研发企业并不具备用TCID50进行感染滴度检测的能力。作为致力于基因治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的CDMO服务商, 宜明细胞不仅拥有TCID50检测技术,并且不断优化完善,迄今为止已成功助力多家企业完成AAV产品批放行检测,用于IND申报以及(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研究用的)临床级别AAV产品放行。纯度与杂质在AAV生产下游,通常会有一系列纯化工艺对AAV载体原液中可能包含的各类杂质与污染物进行层层过滤与清除。这些杂质大体来自三个方面:产品相关杂质、工艺相关杂质以及其他微生物或相关组分。为控制产品质量,除纯化工艺之外,还需对其中会影响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CQA进行表征分析,以保证其在限定范围内。在产品相关杂质中,《指导原则》特别指出需关注“可复制型病毒”对产品安全性的潜在风险,并建议将可复制型腺病毒 (Replication-Competent Adenovirus,RCA)控制在 1 RCA/3 ×1010VP (Viral particals)以内。复制型腺相关病毒(rcAAV)是AAV生产过程中的一项产品相关杂质,属于一种错误包装的病毒,其形成主要源自于AAV载体质粒和辅助质粒间发生了同源/非同源重组,其在辅助病毒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复制扩增。目前,rcAAV常见的检测方法是在辅助病毒存在下使用敏感细胞进行多轮感染扩增,细胞裂解后再进行基因组提取,最后采用DNA免疫印迹法(Southern blot)和qPCR法测定rep(调节基因) 或cap(结构基因) 。在现阶段,使用qPCR法检测rcAAV限度值的居多。宜明细胞采用qPCR法并已建立了完善的rcAAV检测体系,目前已完成了多种血清型的检测方法开发,rcAAV含量检测结果均低于控制标准。▲ 不同血清型rcAAV含量检测结果除rcAAV外,空壳病毒颗粒是众所周知的一项重要的产品相关杂质,它不仅影响AAV产品的效力,并且会在患者体内产生免疫原性,可能带来致命风险。因此,除了纯化方法,AAV空壳率的表征检测技术也十分关键。AAV空壳率的常见表征技术包括分析超速离心技术(AUC)、阴离子交换色谱法(AEC)、TEM、毛细管凝胶电泳、q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光密度法(OD)等常用技术。TEM常用于检测AAV样品空壳率、聚集和纯度等指标。这一方法样品制备简单,结果直观。但是TEM因其低通量、周转时间长以及具有挑战性的图像分析而受限。因此,在宜明细胞,TEM的结果常用于参考数据,与其他正交验证方法 (AEC、AUC等)一起评估。AEC基于不同衣壳亚型的等电点差异,可以分离多种血清型空衣壳颗粒和完整衣壳颗粒。AEC具有较高的重复性以及中等精确度,其高通量和可重复性非常适于在大规模工艺开发中常规使用。▲AEC:分离空壳与完整衣壳(数据源自:宜明细胞)其中AUC因其远高于其他技术手段的分辨率,被业界视为检测空壳率的金标准,是测定聚合物,量化空衣壳、部分完整衣壳和完整衣壳相对含量的重要手段。▲ Optima AUC(图片源于宜明细胞)但是考虑到AUC的低通量、周转时间长以及对测试样品的量和纯度要求高等原因,AUC更适合作为正交方法来验证其它更快但是分辨率较低的方法,比如AEC。宜明细胞的空壳率检测平台可完成AAV一站式自主检测,可高精准度、全面地(可覆盖各个血清型)表征AAV的空壳产品,大幅度提高空壳率方法学验证能力和放行检测的速度,确保高品质AAV产品的持续稳定供应,同时也可以为业内类似产品提供检测服务。▲AAV样品的AUC沉降系数分布(数据A源自:DOI: 10.1016/j.omtm.2019.09.006 数据B源自: 宜明细胞)。图中各字母代表含义:E,空衣壳60s;P,部分完整衣壳60-100s F,完整衣100s;X,不明物此外,宜明细胞还使用毛细管凝胶电泳结合激光诱发的荧光检测方法来检测AVV生产过程中的残留物,这种方法组合可以看到非常微量的残留片段的大小,与相应标准的标准品进行对照具有很好的检测限。另外,在AAV制造和纯化过程中还容易出现病毒聚集体,聚集体可能会降低病毒的感染滴度,从而降低产品功效,同时还会增加免疫原性风险。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A320/A260比值、动态光散射(DLS)、电子显微镜、场流分离-多角度激光光散射、差分离心沉降法(DCS)、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等。在工艺相关杂质中,宿主细胞DNA是一项关键的质量分析对象,需对其残留量和残留片段大小进行控制。根据《指导原则》建议,尽量将残留 DNA 控制在10ng/剂以内,DNA残留片段的大小控制在200bp以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Southern blot、PicoGreen染色和定量PCR等,如果基因载体和宿主细胞DNA有同源序列,则建议使用特异性更好的定量PCR法。总而言之,产品纯度与产品的安全性息息相关,也是监管机构在审批过程的重点关注对象。对企业来说,一方面要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基于风险控制来设计和选择工艺技术与生产原料,同时另一方面建立灵敏有效的CQA表征分析方法与相应的质量标准,进而对影响这些质量属性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把控。鉴于生物药物的复杂性,对于同一质量属性,通常需要至少三种基于不同原理的方法进行交叉验证,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建议尽量在临床试验开展前完成方法学的开发和验证。总结AAV生产的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临床申报阶段、临床试验阶段以及上市申请阶段,对工艺开发与产品质量属性都有不同侧重的要求,即使上市后生产工艺依然需要持续验证和优化,以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及质量稳定性。与专注于药物研发的生物制药公司相比,成熟的CDMO企业无论是在工艺开发与设计、产品质量控制,还是申报材料的准备与沟通上,都具备更充足的资源与更丰富的经验。宜明细胞作为一站式基因治疗药物CDMO服务平台,配置有严谨的质量保证与专业的质量控制团队,能够满足所有GMP AAV项目的检测要求。在宜明细胞服务的客户中,既有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也有在进行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的,或是进行临床1-2期生产的,宜明细胞均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服务,包括细胞库建库、工艺开发、方法学开发、稳定性研究,中试批生产等。宜明细胞在其质量管理体系中搭建了完整的文件管理体系,GMP文件数量超过千份,包含详细的技术标准资料、标准管理规程、标准操作规程和系统的记录性文件,用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均一性、可复制性和可追溯性,这也是宜明细胞能够快速协助基因药物企业获得临床审批的重要原因之一。
  • 政协委员呼吁:人基因组测序关键设备攻关不能再等了
    张德兴,男,1966年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0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入选者,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张德兴委员说:“目前国内能做人基因组测序的公司有不少,但是测序的整套设备包括试剂都是从美国购买的。”一个人做一次全基因组测序,在美国成本是1000美元,在中国却要1500美元,成本差异就在于关键设备。  2013年,华大基因并购美国基因测序公司,就是因为与华大基因合作的仪器商,曾以各种借口拖延并终止已购设备的维修,还把价格本就偏高的临床使用试剂耗材提价近一倍,让华大基因近1亿美元的设备险些陷入瘫痪。“多花钱也就罢了,不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是‘卡脖子’的事”,张德兴对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感到不踏实。  人基因组测序是精准医学的基础。有预测到2020年,中国基因治疗市场将达到100亿美元。“人基因组测序成本降低的速度很快”,张德兴说,2007年做一次人全基因组测序需要100万美元,2011年降到4000美元,2014年上半年降到1000美元。随着技术还在不断突破,成本可能降到100美元甚至更低。全面了解自己的遗传信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基因组做测序是发展趋势。  “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能源部共同资助30亿美元,由美、英、法、德、日、中六国逾千名科学家历时13年完成,最终耗资38亿美元。2013年6月份发表在《自然》的一份评估说,“人类基因组计划”给美国带来近1万亿美元的经济回报,超过投入的260倍。  张德兴说,人类基因组测序可以称之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但从“十三五”规划中,没有看到国家开展相关关键技术攻坚的整体计划。目前,光凭某个机构根本不可能实现技术攻关,必须依靠国家提供稳定支持,组织各个领域合力实现攻坚。比如,一些高精尖制造技术,目前我们几乎制造不了10纳米以下的材料,而英国已经攻克5纳米以下的材料。“一旦全面突破,所有设备又要更新。”张德兴认为,不掌握关键技术,总跟在后面追是追不上的。  “如果现在做战略性投入,将来可能节省庞大的医疗费用,也许几百亿甚至更多”,张德兴说,自己也不知道具体需要投入多少,但即使是5到10亿美元也值得。
  •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公示
    p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 lt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gt 的通知》(国科发资〔2017〕152号)等文件要求,现对“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网络空间安全”“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等3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的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 /p p   公示时间为2018年5月5日至2018年5月9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 /p p strong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 /strong /p p   联系人:张炜 /p p   联系电话:010-68207717 /p p   传真:010-68207707 /p p   电子邮件:zhangwei@idpc.org.c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 重点专项的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公示清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18208935-0912-4322-9a06-12265a6a1e8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4640a145-938f-46e8-81a6-256f6f94e71c.jpg" / /p p   附件: a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5/ueattachment/7d655610-6b71-4ec0-984a-1fa7f20a9afb.pd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公示清单.pdf /span /a /p p /p
  • 揭秘中国人群肾癌关键致病基因:复旦交大团队发文《自然· 通讯》
    如多数肿瘤一样,肾癌的分子分型是提高肾癌疗效及肾癌精准治疗的关键。美国临床肿瘤蛋白质组学会(Clinical Proteomic Tumor Analysis Consortium, CPTAC)曾公布了103例透明细胞肾癌患者的蛋白质基因组学特征,为欧美国家的肾癌精准治疗提供了依据。但该数据来源于西方肾癌患者,同国内的患者存在差距,该研究并不能满足国内肾癌临床和基础研究中的迫切需求。复旦大学丁琛教授团队、叶定伟教授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赵健元教授团队联合对232例本土肾癌患者人群的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进行了分析 ,综合蛋白组、基因组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数据,描绘了中国透明细胞肾癌的蛋白质基因表达图谱,揭示了中国人群肾癌关键致病基因变异。为更优的诊疗提供了依据。该工作发表于《自然通讯》1。下图描述了该研究的整体思路和方法。Fig. 1a: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multiomics analyses of ccRCC, including sample preparation, protein identification, WES, and function verification. 其中WES(全外显子组测序)是关键数据之一。作者在文中特别提到,该工作分别使用了IDT埃德特公司的DNA建库试剂盒(原Swift Biosciences*)、接头、外显子WES panel以及定制探针,并使用到了贝克曼库尔特的SPRIselect (Beckman, B23319)进行了文库的纯化。* 2021年3月,IDT埃德特完成对于Swift Biosciences公司的收购。IDT埃德特公司的相关产品:1. IDT xGen cfDNA & FFPE DNA 建库试剂盒(卓越版)使用该试剂盒可对cfDNA样本或FFPE组织提取的 DNA 样本进行灵敏、准确的变异检测。使用该试剂盒的专用连接法,可使转化率达到最高并抑制接头二聚体形成。在单链连接期间引入特异性分子标签 (UMI) 序列,便于采用多种去重和纠错法。2. 原Swift Accel-NGS 2S Hyb DNA 建库试剂盒(现IDT 2S Hyb DNA 建库试剂盒)利用独特的专利技术,保证样品高效的文库转化率,使得降解样品和低起始量等困难样品(例如FFPE、cfDNA等样品)产出高质量的测序数据。只需≥10 ng cfDNA 或≥ 100 ng gDNA即可进行PCR-free建库流程。独特的5’ 和3’ 修复步骤,针对损伤样品(如物理打断后产生损失)进行修复;对于富含AT/GC的基因组区域覆盖度均一,适用于多种样品类型;优异、高效的文库转化效率使得更多分子进行转化,保持更高的文库复杂度;无需接头稀释,不同起始量也可保持稳定的文库转化效率。3. IDT全外显子捕获试剂盒(xGen Exome Research Panel)IDT全外显子捕获试剂盒(xGen Exome Research Panel)v2由 415,115 条单独合成且经过质控检验的 xGen Lockdown 探针组成。探针组跨越人基因组的 34 Mb 目标区域(19,433 个基因),并且覆盖 39 Mb 的探针空间(即由探针覆盖的基因组区域)。探针组中的所有探针均严格按照 ISO 13485 标准进行生产。探针使用全新的“捕获感知”(capture-aware) 算法进行设计,并进行了专有的脱靶分析,确保实现最完整的设计覆盖度。每条探针均经过质谱法和双定量测量检验,确保探针的质量及在探针库中具有适当的代表性。通过始终如一的深度覆盖,致力于推动临床科学研究。关于贝克曼库尔特的SPRselect:SPRI纯化技术采用顺磁性磁珠、选择性的结合特定大小的核酸,已广泛应用于NGS的纯化及片段筛选等领域,被超200多主流NGS试剂盒推荐,超15,000篇论文引用。相比于传统纯化磁珠,SPRIselect更具备如下优势:1,室温储存。即拿即用、省钱省时:节省昂贵的冰箱空间,更省去大量温度平衡的时间;2,精准的片段筛选,且保证不同批次间稳定性。不论今年或明年,可靠的SPRIselect将始终如一的产出可重复的片筛结果,无需重复测试磁珠比例。如下图所示,不同批次间片筛均值差异不超过2 bp。官方提供片段筛选浓度指引。3,专家首选。已有超40个知名建库试剂盒推荐SPRIselect;超1,000篇论文选用SPRIselect。订购信息参考文献:1,Qu, Y., Feng, J., Wu, X, et. al. A proteogenomic analysis of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DOI: 10.1038/s41467-022-29577-x
  •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
    p   《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等文件要求,现将“干细胞及转化研究”、“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和“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 /p p   时间为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5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 /p p    strong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 /strong /p p   联系人:张炜 /p p   联系电话:010-68207717 /p p   传真:010-68207707 /p p   电子邮件:zhangwei@idpc.org.c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清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fe41ac5c-5f9b-44d6-b3ec-3c9533fff4e1.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b3b0734b-93cf-4843-9fff-855e7d6dc79f.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59d47b2d-fffd-47e9-a026-9e414a2bc331.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fa19005d-6509-45ec-848a-46fe2c0c891a.jpg" style=" " title=" 4.jpg" / /p p   附件: span style=" line-height: 16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6/ueattachment/b764f02c-1cd6-44e9-b36d-868f1616d9ce.pdf" style=" line-height: 16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清单.pdf /a /span /p
  •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51位评审专家名录公布
    p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8年度指南申报项目评审专家名单公告 /p p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兹定于2018年3月21日至3月22日组织召开“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8年度指南申报项目评审会。此次评审采用视频答辩评审方式,评审专家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共51人。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文件精神,现将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p p   A组  指南方向:高通量材料制备新原理与新方法研究 高通量材料表征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装备 高通量材料制备技术平台 基于先进光源的高通量材料表征平台。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序号 & nbsp & nbsp 姓名 & nbsp & nbsp 单位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 & nbsp & nbsp 陈光 & nbsp & nbsp 南京理工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 & nbsp & nbsp 陈江华 & nbsp & nbsp 湖南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3 & nbsp & nbsp 陈义旺 & nbsp & nbsp 南昌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4 & nbsp & nbsp 崔春翔 & nbsp & nbsp 河北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5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 nbsp & nbsp & nbsp 戴兰宏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6 & nbsp & nbsp 黄令 & nbsp & nbsp 厦门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7 & nbsp & nbsp 李晋闽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8 & nbsp & nbsp 李伟华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9 & nbsp & nbsp 刘日平 & nbsp & nbsp 燕山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0 & nbsp & nbsp 刘长松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1 & nbsp & nbsp 乔冠军 & nbsp & nbsp 江苏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2 & nbsp & nbsp 乔英杰 & nbsp & nbsp 哈尔滨工程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3 & nbsp & nbsp 吴宗铨 & nbsp & nbsp 合肥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4 & nbsp & nbsp 肖军 & nbsp & nbsp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5 & nbsp & nbsp 肖永栋 & nbsp & nbsp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6 & nbsp & nbsp 袁晓光 & nbsp & nbsp 沈阳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7 & nbsp & nbsp 周宏 & nbsp & nbsp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 nbsp /span br/ /p p   B组  指南方向:新型高性能热电能量转换材料高通量设计制备与应用示范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技术的前沿性新材料探索与发现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协同创新研究。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序号 & nbsp & nbsp 姓名 & nbsp & nbsp 单位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 & nbsp & nbsp 陈淳 & nbsp & nbsp 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 & nbsp & nbsp 崔岩 & nbsp & nbsp 北方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3 & nbsp & nbsp 戴松元 & nbsp & nbsp 华北电力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4 & nbsp & nbsp 黄程 & nbsp & nbsp 南京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5 & nbsp & nbsp 赖文勇 & nbsp & nbsp 南京邮电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6 & nbsp & nbsp 李建新 & nbsp & nbsp 天津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7 & nbsp & nbsp 刘鸣华 & nbsp & nbsp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8 & nbsp & nbsp 刘伟生 & nbsp & nbsp 兰州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9 & nbsp & nbsp 罗明生 & nbsp & nbsp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0 & nbsp & nbsp 沈鸿烈 & nbsp & nbsp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1 & nbsp & nbsp 王健君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2 & nbsp & nbsp 王鸣魁 & nbsp & nbsp 华中科技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3 & nbsp & nbsp 魏化震 & nbsp & nbsp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4 & nbsp & nbsp 肖方明 & nbsp & nbsp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5 & nbsp & nbsp 薛飞 & nbsp & nbsp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6 & nbsp & nbsp 薛向欣 & nbsp & nbsp 东北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7 & nbsp & nbsp 庄卫东 & nbsp & nbsp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span & nbsp & nbsp br/ /p p   C组  指南方向:高通量材料计算应用服务平台 高通量多尺度材料模拟与性能优化设计平台 国家材料基因工程数据管理与数据服务技术平台 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平台。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序号 & nbsp & nbsp 姓名 & nbsp & nbsp 单位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 & nbsp & nbsp Suhuai & nbsp Wei(魏苏淮) & nbsp & nbsp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 & nbsp & nbsp 白彬 & nbsp & nbsp 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3 & nbsp & nbsp 邓水全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4 & nbsp & nbsp 杜宇雷 & nbsp & nbsp 南京理工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5 & nbsp & nbsp 顾冬冬 & nbsp & nbsp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6 & nbsp & nbsp 蒋青 & nbsp & nbsp 吉林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7 & nbsp & nbsp 李丽香 & nbsp & nbsp 北京邮电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8 & nbsp & nbsp 连建民 & nbsp & nbsp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9 & nbsp & nbsp 秦高梧 & nbsp & nbsp 东北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0 & nbsp & nbsp 陶建华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1 & nbsp & nbsp 汪华林 & nbsp & nbsp 华东理工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2 & nbsp & nbsp 魏炳忱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3 & nbsp & nbsp 闻海虎 & nbsp & nbsp 南京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4 & nbsp & nbsp 吴晓宏 & nbsp & nbsp 哈尔滨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5 & nbsp & nbsp 张秋禹 & nbsp & nbsp 西北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6 & nbsp & nbsp 张万里 & nbsp & nbsp 电子科技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7 & nbsp & nbsp 赵永庆 & nbsp & nbsp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span & nbsp & nbsp /p p   专业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p p   专项联系电话:010-68207746 /p p br/ /p
  • 江苏苏州率先完成H7N9禽流感病毒关键基因合成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江苏苏州率先合成H7N9禽流感病毒的关键基因,研制出能准确区分普通流感和H7N9禽流感的H7N9禽流感检测试剂盒。目前,该试剂盒已送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规模检测H7N9病毒即将成为可能。   在苏州生物纳米园中,杰恩生物着手利用公司特有的十余个H7亚型的特异性抗体,加紧研究H7N9病毒检测试剂。记者和正在美国马里兰州实验室的该研究组负责人裘志勇先生通了电话:   裘志勇:研发方面的工作,是在美国进行的,11种抗体当中,我们找到了一对我们叫配对的刻意抗体,能够用来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的抗原,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我们能够检测出H7亚型病毒的抗原。   研制的初步结果显示,已经找到了针对H7N9病毒的高效特异抗体,可用于开发H7N9抗体检测的试剂盒,从而可以区分普通流感和H7N9禽流感。目前各地所使用的H7N9核酸检测试剂盒,不仅昂贵而且操作复杂,只适合在国家或省市级中心实验室作为确诊的手段。而一线医院迫切需要一种价廉、简易、灵敏度高的检测试剂盒,在感染早期便能快速有效区分H7N9感染患者与一般季节性流感患者。检测试剂的研发成功,成本仅50元一人,可以说是满足了这一紧迫需要。H7N9病毒检测试剂研发组俞惠元:   俞惠元:在一线的医院可以用患者的血清,或者他咽喉的粘液,用棉花棒沾取他的粘液,通过医院现有的设备,在2小时就能得出结果。   该检测试剂将在12号送达到北京,国家疾控中心将在H7N9禽流感患者身上进行测试,来判断是否可以投放市场。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7年度预申报项目评审专家名单公告
    p & nbsp & nbsp 根据“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中心于2016年12月21-27日组织开展了“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预评审。此次评审采用网络评审方式,涉及2个指南方向,分2组进行,评审专家每组7人共14人,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件精神,现将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p p strong & nbsp & nbsp A组: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传统制备加工工艺优化原理与方法(关键技术类)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162b18dc-5e49-4644-95f4-7da89a47ab44.jpg" title=" A组专家名单.GIF" / /p p strong & nbsp & nbsp B组:基于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的新型催化材料探索(应用示范类 /strong stron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9a4e01b9-92b5-4c43-94f2-da34a5c3a25d.jpg" title=" B组专家名单.GIF" / /p p br/ /p
  • 【安捷伦】鉴定新型冠状病毒,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十分关键!
    自 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相关科研单位便紧锣密鼓地开展病毒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2 月 3 日,Nature 在线发布了复旦大学张永振教授团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团队对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鉴定出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并发现该病毒基因组与蝙蝠体内发现的 SARS 样冠状病毒基因组有 89.1% 的相似性[1]。张永振教授团队发表的文章截图 | 图源:Nature2 月 20 日,bioRxiv 预印本平台发布了华南农业大学沈永义教授、肖立华教授团队关于新冠病毒中间宿主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穿山甲样品进行宏基因组分析,该团队发现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2]。沈永义教授、肖立华教授团队发表的文章截图 | 图源:bioRxiv可以说,宏基因组测序在新病原体的诊断、监测、跟踪,以及溯源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更是新冠病毒研究的一大助力。宏基因组测序:病原体检测的新风口1998 年,威斯康辛大学的 Jo Handelsman 提出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种以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3]。包括宏基因组学在内的各类组学研究(右)相较传统遗传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左)在全基因水平的研究上效率更高 | 图源:Science2014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确诊钩体病的首例临床应用案例[4],打响了病原体 mNGS 的第一枪。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确诊钩体病的文章截图 | 图源:NEJM短短 5 年来,mNGS 在新发病原体鉴定、罕见重要病原体诊断和临床大数据研究等方面取得诸多进展。例如在 2018 年,Clinical and Research in Hepatology and Gastroenterology 发布了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教授团队使用 mNGS 协助临床诊断肝结核的案例,mNGS 的适时使用,准确快速地帮助临床明确了患者的发热病因,推动了临床的精准诊断[5]。张文宏教授团队发表文章截图 | 图源:ScienceDirect2019 年,中国临床专家也达成共识,认可了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领域的临床应用[6]。临床专家共识文章截图 | 图源:万方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流程及原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检测流程可以大致分为5个步骤:核酸提取、文库构建、上机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与报告解读[7]。具体来看,对于不同的临床样本,核酸提取前需要进行不同的前处理,比如痰液液化、破壁、去宿主等以提高病原体检出率。RNA 病毒需要在文库构建前进行逆转录,生成 cDNA。文库构建的目的在于给未知序列的核酸片段两端加上已知序列信息的接头以便于测序,单样本文库构建完成后需要经历 PCR 扩增、再将多个文库样本混合后进行测序。测序完成后,数据会自动进入搭建好的病原体自动分析流程,该流程包括去除人源宿主序列和低质量序列、以及微生物数据库比对注释等步骤。最后,解读专家根据自动化系统产生的初步结果,再结合部分临床指标、样本类型、病原体种类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解读。宏基因组工作流程示意图 | 图源:Nature Biotechnology样本文库质量是宏基因组测序的关键由于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五花八门,相对复杂,构建一个高质量的宏基因组文库在整个检测流程中便显得十分重要。故而在取样时,我们要严格遵循取样规则,在取样中应尽量避免对样本的干扰,缩短保存和运输的时间,使样品尽可能代表自然状态下的微生物原貌。并且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既要尽可能地完全抽提出环境样品中的 DNA/RNA,又要保持较大的片段以获得完整的目的基因或基因簇。在构建 RNA 文库之前需要对 RNA 样本进行完整性评估[8],只有达标的样本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反转录及文库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测序的数据量,在影响成本的同时也影响了测序时间,因此,为了提高测序准确性、减少测序过程中的风险,测序前需要测定文库样品的浓度和片段大小分布,确定合适的上机 pooling 方案和测序深度。可见样本的质量控制对于宏基因组测序的重要性。安捷伦自动化样本质控解决方案安捷伦在核酸蛋白质量控制领域拥有愈二十年的经验,针对不同来源样本,分析靶标和通量需求提供全套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安捷伦的 2100 生物分析仪是目前最为普遍使用的二代测序质控设备。安捷伦在 2100 生物分析仪上最早开发出了 RNA 完整性参数(RIN),它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 RNA 质控指标,它以 0-10 的数值直观反应 RNA 样本的完整性程度,为标准化的实验操作提供了样本质量评估的参考标准。在本次新冠病毒(RNA 病毒)的序列确定中,安捷伦 2100 生物分析仪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测序样本量的增加,特别是随着后续病毒变异监测以及病毒溯源工作的逐步展开,安捷伦中-高-超高通量自动化核酸质控平台(4200 tapestation 和 AATI FA)将发挥它们的优势。参考文献[1] Yong-Zhen Zhang , Edward C. Holmes,Lin Xu,et al. A new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na[J].nature,2020.[2] Xiao K, Zhai J, Feng Y,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2019-nCoV-like Coronavirus from Malayan Pangolins[J]. bioRxiv, 2020.[3] Handelsman J, Rondon M R, Brady S F, et al. Molecular biological access to the chemistry of unknown soil microbes: a new frontier for natural products[J]. Chemistry & biology, 1998, 5(10): R245-R249.[4] Wilson M R, Naccache S N, Samayoa E, et al. Actionable diagnosis of neuroleptospirosis b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370(25): 2408-2417.[5] Jing-Wen A , Yang L , Qi C , et al. Diagnosis of local hepatic tuberculosis through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Smarter, faster and better[J]. Clinics and Research in Hepatology and Gastroenterology, 2018, 42(3):178-181.[6] 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专家共识组. 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28(2):151-155.[7] Quince C, Walker A W, Simpson J T, et al. Shotgun metagenomics, from sampling to analysis[J].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7, 35(9): 833.[8] Fan W, Su Z, Bin Yu, et al. A new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na[J]. Nature. 2020 Feb 3. [Epub ahead of print]推荐阅读:1.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安捷伦核酸/蛋白质质量控制产品从这些方面入手!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320/news_521879.htm2. Agilent 2100 生物分析仪https://www.agilent.com/zh-cn/product/automated-electrophoresis/bioanalyzer-systems/bioanalyzer-instrument/2100-bioanalyzer-instrument-228250关注“安捷伦视界”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 PerkinElmer ICP-MS助力科学家揭秘植物砷含量控制的关键基因
    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已日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土壤及水中的重金属会通过农作物的吸收而转移到人们的餐桌上。在进行环境治理的同时,科学家们也在研究如何将这些危害健康的元素截流在作物之外,使我们的食品安全多一层保障。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晁代印研究组与英国阿伯丁大学及南京农业大学等研究团队合作,发现了控制植物内砷积累调控的关键基因HAC1,为培育低砷或无砷植物奠定了良好基础。国际学术期刊《PLoS Biology 》日前在线刊发了相关研究论文,并做了专题报道。研究发现,模式植物拟南芥叶片砷含量存在着巨大的自然变异,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及图位克隆技术,发现了控制这一变异的重要功能基因HAC1(High Arsenic Content)。HAC1可有效阻止植物体内砷的积累,而其突变则导致植物体内积累高达数百倍的砷。原来,该基因可使植物产生砷酸盐还原酶,并主要分布在根的外皮层及根毛细胞中。由于自然界中的砷多以砷酸盐的形式存在,而砷酸盐在化学性质上与磷酸盐非常相似,因此植物很难区分两者,从而在吸收矿质营养磷酸盐的同时也将砷酸盐摄入体内。为了限制砷向地上部迁移而危害植物的生长代谢,在植物根部的外表皮和根毛中高度表达HAC1蛋白,有效识别砷酸盐并将其催化形成与磷酸盐化学性质迥异的亚砷酸盐并排出植物体外。该基因的发现在促进我们理解植物耐砷分子机制的同时,也为将来培育低砷甚至无砷农作物提供重要的操作靶标,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该研究团队借助PerkinElmer NexION 300D及Elan DRC ICP-MS进行植物离子组学的分析,并使用HPLC-ICP-MS联用技术分析植物样品中不同形态的砷含量。离子组学的概念是由David E. Salt 教授及其同行在2003年提出,它主要研究的是生物体中的离子及其无机化合物,利用现代高通量的元素分析手段(如ICP-MS/OES)在分析植物离子组的基础上,结合生物信息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等手段,在基因组的规模上对植物体内的离子谱(Ion Profile)进行绘制、对比研究,从而系统地研究揭示植物体内控制离子平衡的遗传网络与分子机制。可以说,离子组学的发展与PerkinElmer ICP-MS息息相关,从最初的提出到现在的逐渐成熟,从Elan系列到NexION 350系列ICP-MS,PerkinElmer快速、高效、高灵敏度和优异稳定性的仪器将帮助科学家在植物离子组学的道路上探索更多自然奥秘。
  • naica® 数字PCR系统助力霍乱弧菌复制关键基因定量检测并验证猜想
    导读霍乱弧菌是人类霍乱的病原体,霍乱是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传染病之一。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甚高,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了解霍乱弧菌的复制原理能够帮助人们更系统的探索其感染机制。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及华沙大学细菌遗传学系的科学家们在国际知名杂志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揭示了霍乱弧菌的复制机制。(IF=16.971)应用亮点:▶ 揭示了霍乱弧菌的两条染色体的复制协调机制。▶ 通过naica® 微滴芯片式数字PCR系统对霍乱弧菌复制的关键调控基因进行定量检测并验证猜想。▶ 该研究发现的霍乱弧菌复制机制可能存在于所有弧菌科物种中,对于其他弧菌复制研究具有参考意义。研究背景:霍乱弧菌是引起霍乱的病原菌,它由两条染色体(Chr1、Chr2)以精心编排的顺序进行复制。研究发现只有在Chr1上的crtS 位点复制后才会触发Chr2启动。本研究提供了关于 crtS 如何触发Chr2复制起始的新思路,对Chr1-Chr2复制协调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成果:❶、crtS(位于Chr1上,启动子结合位点)和39m位点(位于Chr2上,启动子结合位点)通过与启动子RctB竞争结合影响Chr2的复制,crtS的存在降低了RctB与39m的结合。▲crtS 能够抵消39m位点的抑制作用。Chr2复制起点 (ori2)和39m 位点的序列比对。RctB结合位点以绿色(iterons,启动子结合位点)和红色(39m)表示。❷、RctB分为4个结构阈,研究发现其通过相同的DNA结合域与crtS和39m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RctB域IV对于ori2(Chr2)起始位点的39m和crtS调节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RctB域IV的C端对于crtS协调两条染色体的复制至关重要。基于该调控模型,文章使用naica® 微滴芯片式数字PCR系统(Stilla Technologies)对霍乱弧菌中的(ori1 /ori2)和对照大肠杆菌中的(oriC / pORI2)进行定量,同时使用naica® 多重数字RT-dPCR (Stilla Technologies) 对来自指数生长培养物 (OD600 0.4) 的霍乱弧菌中的 RctB mRNA 进行了定量并证实了上述猜想的正确性。▲B、 pORI2 相对于大肠杆菌菌株染色体的拷贝数 (CN),通过在 rctB 中插入终止密码子构建各种 pORI2缺失表达载体。C、在有和没有染色体 crtS 位点 (+/- crtS)的情况下,大肠杆菌中 pORI2 拷贝数的比率。D、Chr2 在非复制型霍乱弧菌中相对于 Chr1 (ori2/ori1) 的拷贝数。在所有突变体中,crtS位点被敲除,RctB结合位点被插入 Chr1 的 attTn7 插入位点(平均值±标准偏差)。最后文章解释了霍乱弧菌的复制机制模型:▲crtS 协调 Chr1 和 Chr2 之间复制的模型。RctB 结合位点以绿色 (iterons)、红色 (39m) 和蓝色 (crtS) 显示。OFF = Chr1:crtS 未被复制。Chr2:与39m位点结合的RctB主要通过红色箭头所示来抑制ori2的复制起始。ON = Chr1:crtS 已复制。RctB与复制的crtS位点的瞬时结合导致与39m位点亲和力降低(蓝色箭头),从而释放ori2。RctB与甲基化iterons的结合导致DNA解旋元件 (DUE) 打开,RctB寡聚化到单链DNA上(绿色箭头)。期刊介绍:Nucleic Acids Research (NAR):1974年创刊,由牛津大学出版社经过同行评审公开出版的科学期刊。期刊主要发布涉及核酸代谢和/或相互作用的核酸和蛋白质的物理,化学,生化和生物学方面的前沿研究结果。最新影响因子16.971。
  • 基因测序圈:2022年十大年度关键词
    2022年,仅剩40天,这一年,“不确定性”成为时髦词,这一年,隔离、弹窗被广泛热议,这一年,大家依然焦灼、迷茫但努力,“二十条”创造新的变化,我们身处其中,又会在未来会有怎样的际遇?回首这一年,我们的行业、我们的公司,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好的坏的积极的消极的振奋的落寞的。那么,对于我们、对于公司、对于行业,什么是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未来会有哪些确定的趋势?我们又该如何去做。让我们从2022年行业年度关键词中,去感受,去把握,去拥抱变化。年终盘点,是不是来得太早?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就交给“彩蛋”与“惊喜”!2022年,你的年度关键词是什么?
  • 美国《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2024》
    近日,美国发布《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2024》,共18项关键和新兴技术,同时,对每项技术的子领域进行了描述。  报告指出:关键和新兴技术是对美国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国家安全战略确定了三项国家安全利益:保护美国人民的安全,扩大经济繁荣和机会,实现和捍卫美国民主价值观。NSTC于2020年成立了这个快速通道行动小组委员会,以确定关键和新兴技术,为国家安全相关活动提供参考。该清单确定了有潜力的CET,并建立在2020年10月《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的基础上,该战略包含了优先CET的初步清单。  这份更新后的文件扩展了最初的CET清单和2022年2月的更新,为每个CET确定了子领域,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重点关注继续出现和现代化的核心技术。虽然有时会提到赋能或支持技术,但其他赋能能力,如现代化、技术能力强的劳动力,则被排除在外。尽管某些使能能力没有明确包括在内,但它们对促进和保护所有CET仍然至关重要。  虽然这不是一份战略文件,但这份更新的CET清单可能会为美国政府和机构在技术竞争力和国家安全方面的具体措施提供参考。这份清单还可以为未来跨CET及其组成部分子领域的优先排序提供借鉴 然而,这份清单不应作为政策制定或资金筹措的优先清单。相反,这份清单应该被用作一种资源:为未来提升美国技术领导力措施提供借鉴 与盟友和合作伙伴合作,推进和保持共同的技术优势 开发、设计、管理和使用CET,为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与民主价值观相一致 并制定美国政府应对美国安全威胁的措施。例如,各部门和机构在制定支持国家安全任务、竞争国际人才以及保护敏感技术不被挪用和滥用的技术研发计划时,可以参考本CET清单。  为了生成这一更新的CET清单,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通过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并与国家安全委员会(NSC)组织协调,进行了跨部门审议。负责的NSTC小组委员会包括来自总统办公厅18个部门、机构和办公室的主题专家,他们确定了其所在组织认为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CET子领域。因此,这份更新的CET清单由NSTC和NSC协调,反映了各部门对2022年CET修订建议。  关键和新兴技术子领域如下:  1.高级计算  •高级超级计算,包括人工智能应用  •边缘计算和设备  •高级云服务  •高性能数据存储和数据中心  •先进的计算架构  •高级建模和仿真  •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  •空间计算  2.先进工程材料  •设计材料和材料基因组学  •具有新颖性能的材料,包括对现有性能的实质性改进  •新出现的材料特性表征和生命周期评估技术  3.先进的燃气轮机技术  •航空航天、海事和工业开发与生产技术  •全权数字发动机控制、热段制造和相关技术  4.高级网络化传感和特征管理  •有效载荷、传感器和仪器  •传感器处理和数据融合  •自适应光学  •地球遥感  •地球物理传感  •签名管理  •病原体以及化学、生物、放射性和核武器和材料的检测和鉴定  •运输部门感知  •安全部门感知  •卫生部门感知  •能源部门感知  •制造业感知  •建筑部门感知  •环境部门感知  5.先进制造  •先进的增材制造  •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技术,包括支持清洁、可持续和智能制造、纳米制造、轻金属制造以及产品和材料回收的技术和技术  6.人工智能(AI)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强化学习  •感官感知和识别  •人工智能保证和评估技术  •基础模型  •生成人工智能系统、多模式和大型语言模型  •用于培训、调整和测试的合成数据方法  •规划、推理和决策  •改善人工智能安全、信任、安全和负责任使用的技术  7.生物技术  •新型合成生物学,包括核酸、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和蛋白质合成与工程,包括设计工具  •多组学和其他生物计量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预测建模和功能表型分析工具  •亚细胞、多细胞和多尺度系统的工程  •无细胞系统和技术  •病毒和病毒递送系统的工程  •生物/非生物界面  •生物制造和生物加工技术  8.清洁能源发电和储存  •可再生能源发电  •可再生和可持续的化学品、燃料和原料  •核能系统  •聚变能  •储能  •电动和混合动力发动机  •电池  •网格集成技术  •能效技术  •碳管理技术  9.数据隐私、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技术  •分布式账本技术  •数字资产  •数字支付技术  •数字身份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和相关基础设施  •通信和网络安全  •增强隐私的技术  •用于数据融合和改进数据互操作性、隐私和安全性的技术  •分布式保密计算  •计算供应链安全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中的安全和隐私技术  10.定向能  •激光器  •高功率微波  •粒子束  11.高度自动化、自主和无人值守系统(UxS)和机器人  •地面  •空中  •海上  •空间  •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包括高清(HD)地图  •自主指挥和控制  12.人机工程  •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  •人机协作  •神经技术  13.高超音速技术  •推进  •空气动力学和控制  •材料、结构和制造  •检测、跟踪、表征和防御  •测试  14.综合通信和网络技术  •射频(RF)和混合信号电路、天线、滤波器和组件  •频谱管理和传感技术  •新一代无线网络  •光链路和光纤技术  •陆地/海底电缆  •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  •延迟容忍网络  •网状网络/独立于基础设施的通信技术  •软件定义的网络和无线电  •现代数据交换技术  •自适应网络控制  •弹性和自适应波形  15.定位、导航和定时(PNT)技术  •为机载、天基、地面、地下和水下环境中的用户和系统提供多样化的PNT赋能技术  •干扰和欺骗检测技术、算法、分析和网络监控系统  •抗干扰/拒绝和强化技术  16.量子信息与使能技术  •量子计算  •量子器件的材料、同位素和制造技术  •量子传感  •量子通信和网络  •支持系统  17.半导体与微电子  •设计和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  •制造工艺技术和制造设备  •超越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  •异构集成和高级封装  •用于人工智能、自然和恶劣辐射环境、射频和光学组件、高功率设备和其他关键应用的专用/定制硬件组件  •用于先进微电子技术的新型材料  •微机电系统(MEMS)和纳米机电系统(NEMS)  •非冯诺依曼计算的新型架构  18.空间技术和系统  •太空服务、组装和制造以及赋能技术  •经济高效的按需和可重复使用的太空发射系统的技术推动者  •能够进入和使用顺月空间和/或新型轨道的技术  •用于天基观测的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工具  •太空推进  •先进的航天器发电  •新型航天器热管理  •载人航天推动者  •弹性和路径多样的空间通信系统、网络和地面站  •太空发射、射程和安全技术
  • 王海舟等任“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8预评审专家
    p   根据“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中心于2017年12月25-2018年1月2日组织开展了“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预评审。 /p p   此次评审采用网络评审方式,涉及4个指南方向,评审专家共4组31人,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现将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p table cellpadding=" 0" border=" 1" align=" center"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序号 /span /strong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专家姓名 /span /strong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职称 /span /strong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所在单位 /span /strong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王海舟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院士/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黄维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院士/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南京工业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3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陈建峰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院士/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北京化工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4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常辉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南京工业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5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陈淳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高工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6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陈彧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华东理工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7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崔春翔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河北工业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8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范红雁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高工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9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顾冬冬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0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黄飞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华南理工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1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李振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武汉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2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林君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3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刘兴军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厦门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4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卢铁城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四川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5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罗明生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6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吕惠宾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7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潘锋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8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王涛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武汉理工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9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王振清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哈尔滨工程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0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魏化震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1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吴玮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厦门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2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肖军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3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熊宇杰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4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薛飞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级、教授级)高工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5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姚强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6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臧剑锋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华中科技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7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张军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8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张香平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9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赵永庆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30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赵玉涛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江苏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31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郑勇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 H7N9疫苗关键蛋白问世
    由北京义翘神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H7N9疫苗的关键蛋白——血凝素蛋白和神经氨酸酶蛋白已获得成功并规模化生产。记者昨日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解到,虽然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禽流感疫苗已经成形,但这些关键蛋白为科研人员进一步研制成功H7N9疫苗以及药物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目前,蛋白已经被送往国内外几十家科研院所和研究机构,为下一步研制疫苗做准备。   疫苗研制时间省下数月   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义翘神州实验室的一角,一股淡红色的液体缓缓流过白色的纯化柱,经过一系列纯化技术后,淡红色液体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液体。这股无色液体,就是H7N9疫苗的关键蛋白。   “如果把H7N9比作一个骑车持刀抢劫的歹徒,那么H和N就分别是凶徒的两把利刃,H是指血凝素蛋白,N指的是神经氨酸酶蛋白,前者负责‘刺伤’细胞,后者负责‘开车’,让病毒感染伤害更多的细胞。”义翘神州技术人员张杰告诉记者,血凝素蛋白主要的功能是感染人体内的细胞,神经氨酸酶蛋白的作用则是使已感染的细胞进一步感染其他的细胞,扩散病毒的影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想研发出抑制这两种蛋白作用的抗体和疫苗,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根据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研制出相应的重组蛋白。如果没有重组蛋白,科研机构需要利用技术手段研制假病毒,或者利用病毒毒株本身才能进行疫苗研究。   “毒株本身是有毒性的,出于安全考虑,除了疾控中心极少有机构能够获取毒株。而假病毒获取的技术手段有很高的挑战性。”张杰介绍,一个流感爆发后,缺乏蛋白研制经验的科研机构如果要想研制出流感病毒的这两种关键蛋白,快则数月,慢则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安徽流感病人体内提取的毒株,和上海流感病人体内提取出的毒株,虽然基因序列相似,但仍有区别。成功的疫苗和治疗性药物必须对这些不同种类的毒株都有效才行。”张杰介绍,为了给疫苗、药物进一步研发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蛋白,义翘神州研发的H7N9关键蛋白,已有“安徽株”和“上海株”两种。   关键蛋白研发12天搞定   3月底,全国首例人感染H7N9病例出现之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从病例样本中分离到H7N9禽流感病毒,并完成了鉴定和全基因序列分析。4月5日,义翘神州获得了公开的H7N9病毒的基因序列信息,包括公司总裁谢良志在内的30多位科研人员取消了周末,投入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研发战役。   要想快,不能乱。基因合成和目标载体构建、细胞培养、蛋白质纯化、质量控制和鉴定,这是研制蛋白过程中最关键的几个步骤。这些普通人在大学实验室里才能听到的专业术语和研发步骤,在义翘神州却变成了一场紧张有序的“流水线”式研发。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里,技术人员在根据H7N9基因序列获取病毒基因、构建目标载体的同时,下一道工序的细胞培养实验室里,技术人员已经将细胞培养所需的培养液、器皿准备妥当。几天后细胞培养结束,提纯工序早已“整装待发”。30多位研发人员在上下游阶段有妥善的分工,在各个研发工序的衔接上不敢浪费一点时间。   “相比所有科研人员埋头苦干自己那份科研任务的单纯实验室式的科研,我们的科研流程已经进入了更为有条不紊的流水线式研发阶段,所以才有了12天研制出蛋白的速度。”张杰说,这成为了全球成功研发H7N9流感疫苗关键蛋白并具备量产能力的首个案例。
  •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两课题通过验收
    2009年7月24日,由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牵头,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天津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江南大学等单位参与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项目“食品包装材料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与“残留标示物高通量表征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现场评审验收。   通过课题实施,获得了一批科研成果。“食品包装材料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课题进行了PFOA和PFOS等动物毒理学试验,对食品新型包装材料和改性包装材料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建立了食品包装材料中酞酸酯、烷基酚、氟化有机物、氯化有机物、脂肪酸酰胺类、有机锡等有害物质的色谱和间接ELISA检测方法 提出了食品包装材料中20种重要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限量值建议。 “残留标示物高通量表征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集成多柱、多模式分离与色质联用技术,建立了代谢组学高通量表征技术平台,实现了从依赖生物NMR谱图表征技术向色-质高通量表征技术的过渡,弥补NMR 的动态范围有限、难以同时测定生物体系中共存的浓度相差较大的代谢产物等缺陷 开发了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色谱峰匹配软件和全二维谱图对比软件 阐明模式毒物-镰刀菌毒素与植物交互作用的代谢产物通路,筛选、分离对小麦赤霉病菌和镰刀菌具有高度特异性及亲和力的抗体-抗真菌蛋白融合蛋白基因3个,获得转基因小麦株系9个,筛选获得抗镰刀菌株系4个 发现玉米赤霉烯醇在动物体内代谢的残留标示物1个。课题共获得发明专利1项,申报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提出国家标准草案9项,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9篇。课题获得的研究成果实用性强,将为我国食品安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本次课题验收评审会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召开,来自食品安全、疾病预防与控制、分析检测、财务审计等领域的11位专家,组成了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君石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对课题进行了现场评审验收。国家科技部社发司闫金副司长、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贾丰副主任以及卫生部科教司、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和农业部科教司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湖南省科技厅罗亚军副厅长及社发处、奖励办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 我国科学家揭秘乙肝感染的关键过程
    目前全球有超过3.5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发病原因。虽然已开发出有效的乙肝疫苗,但每年仍有近百万人死于乙肝和相关疾病,并伴随有同等数量的新增感染病例。早在40多年前,人类就发现了乙肝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及其卫星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必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来实现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因此,如能找到该受体,一直是全世界研究此问题的科学家几十年孜孜研究,却仍未解决的问题。   日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李文辉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发现了这一受体分子,并揭秘了乙肝感染的关键过程,这将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有效的治疗靶点,为肝病治疗带来新希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13日的eLife杂志上,题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功能性受体”。   为破解这一难题,李文辉博士及其团队从树鼩入手,开始了他们的探索之旅。树鼩是一种与灵长动物非常类似的小动物,也是除人类和黑猩猩以外,唯一能被乙肝病毒感染的物种。李文辉博士的团队首先绘制了一幅高质量的树鼩肝细胞基因表达图谱,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个数据库,再结合先进的纯化技术和高分辨质谱分析手段,他们发现,肝脏胆汁酸转运体(NTCP,牛磺胆酸钠cotransporting多肽)会与乙肝病毒包膜L蛋白的关键受体结合域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随后,在三种HBV/HDV易感型肝细胞中都进行了一系列基因敲除实验,证明NTCP的确是病毒受体。更重要的是,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通常情况下不表达NTCP,也不能被HBV感染。但如果在该细胞株中外源性表达人或树鼩的 NTCP后,则细胞可以被HBV感染。他们还鉴定出NTCP上关键的病毒结合区域。比如猴子的NTCP通常不能结合乙肝病毒,但只要突变其NTCP上一段极小的区域,就能使之变成有效的HBV受体。   国际评审专家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HBV和HDV受体,NTCP的发现是该领域的一项巨大进步,对于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 国产DNA测序仪问世 关键指标:远远优于立项指标
    4月1日,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共同承担的中科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ldquo 模块化DNA分析系统&rdquo 项目,通过专家组评审验收。该项目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在第二代DNA测序仪研发方面,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DNA测序技术及其系统样机,在高端生命科学仪器装备国产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国内空白。   3月30日至4月1日期间,在中科院计划财务局的组织协调下,由动物所魏辅文、赵建国研究员,生物物理所杭海英、蒋太交研究员,昆明植物所高立志、龙春林研究员,物理所魏志义研究员等众多不同领域专家组成验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全面详实的测试和验收考核。期内,验收组认真听取了由基因组所项目负责人于军研究员、半导体所项目负责人俞育德研究员等人所作的项目研制工作、用户使用、测试和经费决算报告,验收组成员现场考察了研制的系统设备,并进行实际操作使用,审核了测试组提供的模块化DNA分析系统数据产出情况。通过三天的评审及对各项指标的逐一考核,验收组充分讨论并形成验收意见:认为此项目完成了仪器研制项目实施方案所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有效测序片段数量、平均读长和有效序列数据总产量等关键技术性能指标远远优于立项指标,该成果实现了与国际主流设备性能相当的国产化DNA测序能力,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乃至生命科学诸多方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自2007年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半导体研究所开始对此项目进行探讨和设计实施,在一系列调研活动的基础上于技术层次达成共识,充分发挥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在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DNA合成化学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半导体研究所在微电子技术、半导体微纳加工技术、光电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基础,实现跨学科的联合,并联合成立项目组,申请承担了中科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ldquo 模块化DNA分析系统&rdquo 项目研发工作。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通过两所科研人员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精诚合作和勤奋工作,项目组在完成预期的原型样机研制及实现高通量测序功能的同时,还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具有DNA测序技术研发和攻关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形成了一条可持续性发展的高效技术研发模式。该项目组表示:计划下一步继续开展研发工作,开发适应于我国科研需求的下一代测序仪、配套试剂、芯片和测序分析软件等,使这一设备全面实现系统功能。让我国DNA测序技术和设备研发能力能够真正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巅峰,在世界科学舞台上,发出中国科学家自己的声音。   基因组所党委书记、常务副所长杨卫平和生物局、半导体所、中科院农业项目办公室相关领导,以及项目承担单位科技处、重点实验室、联合项目组成员等有关同仁一同出席。 验收会现场 验收组成员现场考察系统设备
  • 2021融智生物年度“关键词”
    2021年我们迎来了融智生物8周岁生日。品牌全面升级,新的企业Slogan、使命、愿景和精神使企业形象更加鲜明立体,同时奠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 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产品体系全面更新,产品线更加丰富。融智生物2021年度“关键词”新鲜出炉,欢迎启阅~融智生物更加深入地贯彻“发展硬科技”的产业政策,为技术自主、产品自主贡献全部力量青岛副市长耿涛莅临我司参观融智生物入选首批“青岛高企上市培育库”融智生物当选为青岛市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融智生物入选2021年度青岛市创投机构青睐的企业名录融智生物入选2021年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拟立项名单周晓光博士获聘为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学术委员截至2021年已获得和正在申请的专利数量达81件截至2021年已获得的软件著作权达12件截至2021年已获得的商标数量达108件QuanTOF质谱获糖化血红蛋白NGSP认证(质谱平台,世界首次)微生物质谱系统获批NMPA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款微生物试剂盒获批NMPA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QuanTOF斩获2021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二等奖QuanTOF获2021年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QuanTOF获欧盟CE IVD证书重庆,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检验医学暨输血仪器试剂博览会北京,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武汉,微生物精准鉴定与溯源技术培训班重庆,2021病原检测与传染病监测学术交流大会苏州,2021中国医学装备展览会广东,广东省新冠病毒基因变异监测与检测新技术研讨会北京,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展览会广州,质谱技术临床转化研讨会上海,2021第八届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国际论坛河北,河北省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专业委员会2021学术年会泰州,江苏省第二十一次临床检验学术会议山西,“MALDI-TOF 质谱临床转化”专家交流会MALDI-TOF质谱第二次鉴定出新型变异血红蛋白——Hb柳州基于MALDI-TOF MS技术实现肺炎支原体多位点分型与耐药的同时检测MALDI-TOF MS第三次发现新型血红蛋白变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使用融智生物QuanNUA核酸质谱平台建立了SARS-CoV-2变异株分型检测的方法,可同时检测9种突变分型东北农业大学满朝新教授团队使用融智生物QuanTOF质谱平台对乳酸菌进行鉴定,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河北师范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融智生物合作完成的利用融智生物核酸质谱完成的冠状病毒联检《多重PCR和MALDI-TOF-MS同时检测7种人冠状病毒》这些关键词概括了我们不断努力奔向明天的样子愿大家在奔赴2022的道路上保持信念,不忘初心在新的一年奋力向上硕果累累你的2021年度“关键词”是什么呢?欢迎留言
  • 美国发布新一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2022年2月)
    2022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发布了新一版关键和新兴技术(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CETs)清单。本次清单以美国2020年《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为基础,对其中的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列表作了更新和调整,并具体列出了各领域内的核心技术子领域清单。与2020年美国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相比,2022年清单在技术领域中移除了数据科学和存储技术、区块链技术、先进传统武器技术、医学和公共健康技术、农业技术等领域,而新增了定向能技术、金融技术、高超音速技术、网络传感器技术等领域。(见附表1)NSTC表示,这份清单的出台目的是为了保障美国在未来的技术领导力,与盟友共同推进和保持关键领域的科技竞争优势,并应对所谓的技术安全威胁。NSTC指出,新一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将对即将出台的美国技术竞争力和国家安全战略起到重要支撑作用。NSTC特别强调,这份清单在支持美国国家技术安全、保护敏感技术和争夺国际人才等方面可以作为美国行政部门和机构的参考依据。附表1:美国2022年版与2020年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领域对照表 2022版2020版• 先进计算• 先进工程材料• 先进燃气轮机发动机技术• 先进制造• 先进网络感知和特征管理• 先进核能技术• 人工智能(AI)• 自主系统和机器人• 生物技术• 通信和网络技术• 定向能技术• 金融技术• 人机界面技术• 高超音速技术• 量子信息技术• 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存技术• 半导体与微电子技术• 空间技术和系统 • 先进计算• 先进传统武器技术• 先进工程材料• 先进制造• 先进传感• 航空发动机材料• 农业技术• 人工智能• 自动系统• 生物技术• 化学、生物与放射学和核(CBRN)缓解技术• 通信和网络技术• 数据科学和存储• 分布式记账技术(区块链技术)• 能源技术• 人机交互• 医学和公共健康技术• 量子信息科技• 半导体和微电子技术• 空间技术美国2022年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具体内容 先进计算超级计算边缘计算云计算数据存储计算架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先进工程材料设计材料和材料基因组学具有新特性的材料对现有性能进行重大改进的材料材料性能表征和生命周期评估先进燃气轮机发动机技术航空航天、海事和工业开发与生产技术全权限数字发动机控制、热段制造和相关技术先进制造添加剂制造清洁、可持续的制造智能制造纳米制造先进网络感知和特征管理有效载荷、传感器和仪器传感器处理和数据融合自适应光学地球遥感签名管理核材料检测和表征化学武器检测和特征描述生物武器检测和特征描述新出现的病原体检测和表征交通领域感知技术安全领域感知技术卫生领域感知技术能源领域感知技术建筑领域感知技术环境领域感知技术先进核能技术核能系统聚变能空间核动力和推进系统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感官感知和识别下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推理和决策安全和/或安全人工智能自主系统与机器人地面航空海洋空间生物技术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基因组和蛋白质工程,包括设计工具多组学和其他生物计量学、生物信息学、预测建模和功能表型分析工具多细胞系统工程病毒和病毒传递系统的工程设计生物制造和生物加工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射频(RF)和混合信号电路、天线、滤波器和组件频谱管理技术下一代无线网络,包括5G和6G光纤链路和光纤技术陆地/海底电缆卫星通信硬件、固件和软件通信和网络安全网状网络/独立于基础设施的通信技术定向能技术
  • 金域检测医学的NGS专业知识,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关键支持
    最近,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宣布了针对NGSST-A 2023的室间质评结果。金域医学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与预期一致,以高分通过这一室间质评,再次证明了金域医学在实体肿瘤基因检测领域的卓越准确性、可信度和规范性,获得了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这个成就强调了金域医学在肿瘤基因检测方面的专业水准。近年来,下一代测序(NGS)技术以其高通量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肿瘤领域,有助于明确患者的肿瘤基因变异情况,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关键信息。然而,NGS的复杂检测流程要求高质量的实验室环境、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严格的质量管理,因为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对最终的检测结果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干扰了临床医生的决策。因此,确保NGS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以获取关键的肿瘤靶点信息,为肿瘤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指南。金域医学自2018年首次参与NGSST-A室间质评以来,已经连续5年获得满分评价。这连续的满分通过反映了金域医学在NGS检测流程规范化、准确的结果解读、实验室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卓越水平,将其置于国际行业领先地位,其出具的报告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这个成就强调了金域医学在NGS领域的杰出表现,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可靠的基因检测服务。金域医学在分子病理领域拥有超过10年的经验,积累了丰富的下一代测序(NGS)和其他分子诊断平台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构建了一套完整而成熟的NGS技术体系,开发了独特的湿实验和生信分析流程。目前,金域医学提供超过400项分子检测服务,其中包括近200项NGS产品。这些服务可以用于实体肿瘤的辅助诊断、分子分型、预后评估、靶向治疗以及最小残留病 (MRD) 监测。为了更好地支持中国的肿瘤精准治疗发展,金域医学实体肿瘤中心推出了"惠民3000"肿瘤检测体系。该体系包括NCCN、CSCO等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基因检测项目,同时满足CAP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室间质评要求。最重要的是,这些服务的整体费用不会超过3000元,从而使基因检测变得更加负担得起。为了让高质量的基因检测服务惠及更多患者,金域医学与广州金域公益基金会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关癌同行,肺凡人生"公益活动。通过该活动,他们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免费的肺癌基因检测项目,为患者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肺癌。未来,金域医学将继续致力于肿瘤精准治疗的发展。
  • 美国发布2024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 共18类技术领域
    2024版美国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是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和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共同牵头组建的“关键和新兴技术快速行动”小组委员会在两年时间里通过跨部门联合研究凝练形成的。在编制新版清单过程中,包括商务部、国防部、能源部、农业部、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国土安全部、交通部、国家航空航天局、国家科学基金会等18个联邦政府部门机构的专家共同参与,最终就清单内容的更新达成共识。2024版美国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包括了先进计算、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半导体与微电子等共18类技术领域。与2022版清单相比,2024版清单在大的技术领域上基本保持了稳定,主要区别是将2022版清单中的核能技术、金融技术领域分别并入清洁能源技术、数据和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并新增了定位、导航和定时(PNT)技术领域。从清单中的具体技术内容看,2024版清单主要在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和网络安全技术、下一代通信技术、无人系统技术、定位导航技术、空间技术等方面显著加强了技术布局。这些新变化代表了美国联邦政府对于近未来关键技术的分析判断,也体现了美国国家科技政策对近两年来科技发展新趋势和全球形势变化迅速积极的响应。NSTC指出,更新后的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可以为美国政府和联邦机构指示有助于提升美国技术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具体方向,并为未来技术发展的优先顺序提供信息,从而帮助长远保障美国的技术领导力,保持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并有效应对国家安全威胁。NSTC特别提示,美国各行政部门和机构在制定保障国家安全、竞争国际人才以及保护敏感技术的相关计划时,可以将CETs清单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在生物技术板块,合成生物学,组学,细胞、亚细胞和多尺度系统工程,病毒工程和生物制造等被列入2024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附表1 美国三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的技术领域对照2024版2022版2020版•先进计算•先进工程材料•先进燃气轮机发动机技术•先进网络感知和特征管理•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清洁能源发电和储存技术•数据隐私、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技术•定向能技术•高度自动化、无人系统(UxS)和机器人技术•人机界面技术•高超音速技术•综合通信和网络技术•定位、导航和定时(PNT)技术•量子信息和使能技术•半导体与微电子技术•空间技术和系统 •先进计算•先进工程材料•先进燃气轮机发动机技术•先进制造•先进网络感知和特征管理•先进核能技术•人工智能•自主系统和机器人•生物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定向能技术•金融技术•人机界面技术•高超音速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存技术•半导体与微电子技术•空间技术和系统•先进计算•先进传统武器技术•先进工程材料•先进制造•先进传感•航空发动机材料•农业技术•人工智能•自动系统•生物技术•化学、生物与放射学和核(CBRN)缓解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数据科学和存储•分布式记账技术(区块链技术)•能源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医学和公共健康技术•量子信息科技•半导体和微电子技术•空间技术美国2024年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具体内容先进计算• 先进超级计算,包括AI应用程序• 边缘计算与设备• 高级云服务• 高性能数据存储和数据中心• 高级计算体系结构• 高级建模与仿真•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空间计算先进工程材料• 设计材料与材料基因组学• 全权限数字发动机控制、热段制造和相关技术先进燃气轮机发动机技术• 航空航天、海事和工业开发与生产技术• 具有新特性的材料,包括对现有特性的实质性改进先进网络感知和特征管理• 有效载荷、传感器和仪器• 传感器处理与数据融合• 自适应光学• 地球遥感• 地球物理传感• 签名管理• 病原体、化学、生物、放射性和核武器及材料的检测和特性 • 运输部门感知技术• 安全部门感知技术• 卫生部门感知技术 • 能源部门感知技术• 制造业感知技术• 建筑物扇区感知技术• 环境部门感知技术先进制造• 先进增材制造• 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包括支持清洁、可持续和智能制造、纳米制造、轻质金属制造以及产品和材料回收的技术和工艺人工智能(AI)•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强化学习 • 感官感知与识别• AI性能保证和评估技术 • 基础模型 • 生成型人工智能系统、多模态和大型语言模型• 用于训练、调整和测试的合成数据方法 • 计划、推理和决策制定 • 改善AI安全、信任、保密和负责任使用的技术生物技术• 新型合成生物学,包括核酸、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和蛋白质合成与工程,包括设计工具• 多组学和其他生物计量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预测建模和功能表型分析工具 • 亚细胞、多细胞和多尺度系统工程• 无细胞合成生物学 • 病毒工程和病毒传递系统• 生物/非生物界面技术• 生物制造与生物加工技术清洁能源发电和储存技术• 可再生能源发电• 可再生和可持续的化学品、燃料和原料 • 核能系统• 聚变能• 储能装置• 电动和混合动力发动机 • 电池组• 网格集成技术 • 节能技术• 碳管理技术数据隐私、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技术• 分布式账本技术• 数字资产 • 数字支付技术• 数字身份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相关基础设施 • 通信和网络安全• 隐私增强技术• 数据融合技术和改进数据互操作性、隐私和安全性• 分布式保密计算• 计算供应链安全•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中的安全保密技术定向能技术• 激光器• 高功率微波 • 粒子束高度自动化、无人系统(UxS)和机器人技术• 地面无人系统 • 航空无人系统 • 海洋无人系统 • 空间无人系统 • 数字基础支持设施,包括高清(HD)地图•自主指挥与控制技术 人机界面技术• 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 人机协同• 神经技术高超音速技术• 推进力技术 • 空气动力学与控制技术• 材料、结构和制造技术• 检测、跟踪、表征和防御技术• 测试技术综合通信和网络技术• 射频(RF)和混合信号电路、天线、滤波器和部件 • 频谱管理和感知技术 • 下一代无线网络技术 • 光链路和光纤技术• 陆地/海底电缆 • 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 • 延迟容忍网络 • Mesh网络/基础设施独立通信技术• 软件定义的网络和无线电技术• 现代数据交换技术• 自适应网络控制• 弹性和自适应波形技术定位、导航和定时(PNT)技术• 为机载、天基、地面、地下和水下环境中的用户和系统提供多样化的PNT支持技术 • 干扰、破坏和欺骗检测技术、算法、分析和网络监控系统• 抗干扰/拒绝和加固技术量子信息和使能技术• 量子计算• 量子器件的材料、同位素和制造技术 • 量子传感 • 量子通信与网络 • 支持系统半导体与微电子技术• 设计和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 • 制造工艺技术和制造设备• 超越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 •异构集成与高级封装 • 用于人工智能、自然和恶劣辐射环境、射频和光学组件、大功率设备和其他关键应用的专用/定制硬件组件• 先进微电子新材料 • 微机电系统(MEMS)和纳米机电系统(NEMS)• 一种新的非冯诺依曼计算体系结构空间技术和系统• 空间服务、装配和制造以及使能技术• 具有成本效益的按需和可重复使用空间发射系统的技术促成因素 • 能够进入和使用顺月空间和/或新轨道的技术• 用于天基观测的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工具 • 空间推进 • 先进空间飞行器发电技术 • 新型航天器热管理技术 • 多功能载人航天器• 弹性和路径多样性空间通信系统、网络和地面站• 航天发射、航程和安全技术
  • 华大基因基因检测新突破!PTseq呼吸道感染基因检测上市
    8月末,华大基因基因检测在感染性疾病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推出了一款名为“PTseqTM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靶向高通量基因检测”的产品,重新定义病原测序产品的应用方向,将重点放在呼吸系统感染的核心需求上,积极推动了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疗发展。呼吸道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病原组成复杂多样,约50%的患者很难明确病原体。因此,进行及时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尽早确定目标病原并进行针对性用药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的关键。因此,华大基因积极研发基因检测产品,帮助医疗机构实现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精准诊断。华大基因基因检测推出的这款产品利用了国产自主测序平台、专利引物设计系统以及独有的污染校正算法,基于tNGS技术进行检测。它不仅具备了测序技术的广谱性优势,还兼具了多重PCR技术的高灵敏度优势,同时也具备了检测性能与高性价比。其检测范围涵盖了268种靶标,包括227种病原微生物、30种耐药基因和11种毒力基因。它不仅能够覆盖95%以上的呼吸道感染常见核心病原体,还可以进行重点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鉴定。华大基因基因检测产品能够全方位地帮助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抗感染治疗方案,降低耐药性的发生风险,助力呼吸道感染的精准诊疗。此外,华大基因基因检测产品具有高性价比、省时省力的特点,聚焦患者核心需求,可以一步到位进行DNA病原体+RNA病原体检测,价格远低于mNGS检测技术。从收到合格样本到报告出具,整个检测流程只需不到18小时。基于华大基因mNGS产品PMseq®十年检测积累的大数据,这款华大基因基因检测产品采用靶向高通量测序(tNGS)技术,使其在有效性和性价比之间取得了平衡,提升精准防控感染的技术可及性,为更多呼吸道感染患者精准诊疗提供另一种选择,普惠大众。这款产品将成为华大基因病原微生物检测产品体系的有力补充,推动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疗发展。一直以来,华大基因基因检测利用先进的测序技术,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和经济的感染性疾病诊断产品。通过提供准确的病原检测结果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华大基因基因检测产品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帮助医疗机构更有效地应对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该产品的发布,为未来的感染性疾病诊疗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 “十一五”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项目通过验收
    由科技部社发司和条件财务司组织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项目验收会于近日在京召开。根据支撑计划管理的有关规定,验收专家对照项目任务合同书,在审阅项目相关材料、听取该项目组汇报并进行质询的基础上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验收。   该项目通过三年的攻关,重点开展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与检测前沿技术、溯源与预警、控制技术和综合示范等方面的研究,强化了食品安全科技与生物、信息等前沿高新科技的交叉和融合研究,初步构建了化学污染物点评估和随机暴露评估模型及农药、细菌耐药性、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新资源食品的评价体系,建立了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溯源、食品污染物溯源体系和预警网,制(修)订国家标准(草案)203项、行业和地方标准135项以及企业标准和规范141项,参加制订国际标准7项,提出动物源性食品中农药残留、食品包装材料中重要有毒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等的安全限量值780个,研发出165项实验室检测方法和相关技术,制备出15种我国急需的标准物质和试剂,开发出胶体金试纸条25种及试剂盒116种,研制出34种相关检测设备 形成了15个食品安全示范区和130余个示范基地,辐射近150个基地和门店,开发出相关软件34套,建立了抗生素耐药基因、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基于症状查询的毒物、未知毒物筛查、农药与兽药残留等数据库18套,申请专利328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17篇,出版著作51部。   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示范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并建议国家加大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该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科技部社发司、科技部风险中心、卫生部科教司,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科技部生物中心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项目汇总 课题 编号 项目/课题名称 课题牵头承担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资助金额(万) 1 化学污染物暴露评估技术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吴永宁 2 农药及内分泌干扰物的复合效应评估技术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彭双清 3 抗生素残留引起细菌耐药性安全评价技术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沈建忠 4 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王运浩 5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王竹天 180 6 食品包装材料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 天津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王利兵 7 食品新资源与功能食品的安全利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李 宁 8 农药与兽药残留确证检测技术研究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储晓刚 9 化学残留物检测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开发 军事医学科学院 高志贤 10 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赵云峰 11 食品中有害残留集成检测设备的研究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陈志锋 12 残留标示物高通量表征关键技术研究 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黄志强 13 食品中微生物高通量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曹际娟 14 食品中病原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开发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汪琳 15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溯源与预警技术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刘秀梅 16 食品污染溯源技术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魏益民 18 粮油、蔬果等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浙江大学 朱 诚 19 动物产品兽药残留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四川大学 王红宁 20 重要食品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张志强 27 重大活动中食品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及示范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邵 兵
  • 知名药物研究专家汇聚药谷张江研讨药物创制关键技术
    2019年5月17日,“2019第六届新药创制高层学术研讨会”在位于上海张江的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文思楼隆重召开,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和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本次大会得到了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浙江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本次大会旨在探讨药物研发中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质量属性,促进我国药物研发与国际接轨,为我国制药企业、研发机构及科研院所提供一个与世界知名药企与国内一流药物研究、监管单位建立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药物创制关键技术对于促进我国药物研发,推动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FDA “质量源于设计”(QbD)的理念,药品从研发开始就要考虑最终产品的质量。在此背景下,来自国内外的近三百位药物研发界专家出席大会,围绕着药物研发中的关键技术和质量属性,从不同侧面进行广泛学术交流。 在大会开幕式上,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吕冬部长率先发表致辞,他表示:今天能够在美中药协、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和浙江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的共同组织下,将活跃在业界的各位专家聚集在此,共同对新药创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提升药品质量、促进药品研发,实现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的。他强调:岛津公司坚持开拓创新,将包括ICPMS、串联质谱、显微镜成像质谱等多项尖端分析技术应用到药物分析的各个相关领域中,以先进分析技术提供有针对性的整体解决方案。 在开幕式上,大会会议主席、华海药业副总裁李敏博士介绍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APA)的成长历史、及其开展的卓有成效的活动以及所取得的可喜成果。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李范珠博士代表浙江省药学会发表致辞,在致辞中呼吁产学研紧密结合,共同提高我国药物创制水平。 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大会进入报告环节,由李敏博士和SAPA终身会员、岛津美国公司吕迎春博士共同主持。本届研讨会邀请了来自海内外著名高校,大型制药企业,药检所和药物科研机构等多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作大会报告,内容涵盖药物杂质研究和分析策略,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和包材相容性研究,先进制剂技术及工艺等多方面内容。 中检院化学药品检定首席专家、国家药典委员、药物分析领域的著名专家胡昌勤研究员率先做了题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杂质分析策略》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与杂质谱分析、杂质谱控制相关法规与流程、杂质谱分析的关注点。他强调,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杂质谱分析是应被予以高度关注的项目;杂质谱不仅与药品的安全性密切相关,且常与药品生产过程的关键质量属性(QCAs)、关键原辅料参数(CPPs)相关联,表征产品的工艺控制水平等;对影响杂质谱分析关键因素的认知是杂质谱分析的关键。 美国罗格斯大学 (Rutgers University) 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洪钧言博士做了题为《药物杂质的毒性问题探讨》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药物杂质类型、药物杂质毒性以及药物杂质的规管,特别针对基因毒性的研究、试验与评估进行了深入探讨。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潘红娟研究员做了题为《化学原料药 CQA 和分析控制策略》的报告。她在报告中以大量实例,从药物分析工作者角度探讨了质量研究问题,指出:1. 识别CQA并进行风险评估具有挑战性,但有助于控制策略的确立;多团队的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2. 有效的质量控制策略可以保障药品质量体系的稳定。3. QbD设计的关键要素包括QTPP、CQA、产品和工艺理解、工艺开发控制理解、控制策略,以促进产品质量在其生命周期内不断提高。4. QbD 方法并不否定传统方法,而是对传统方法的强化。 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经理吴国华博士做了题为《塑料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分析探讨》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对塑料药包材相容性研究中的分析技术进行了探讨。他指出,包材相容性研究是药品关键质量属性研究的内容之一,药包材和药品之间可能产生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发生物质的迁移、吸附或产生新的物质,影响药品的质量或者服用者的健康,所以要做相容性研究。他回顾了药包材相容性研究的背景、主要国家和组织的政策标准、技术指导原则,不同包材的风险等级和药包材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并通过塑料的生产过程,介绍了塑料药包材相容性研究的对象,然后针对这些研究对象提出药包材研究对分析技术的需求。最后,他分享了岛津公司为应对这些分析需求而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张馨欣博士做了题为《化学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探讨》的报告。她在报告中介绍了注射剂一致性研究研发要求概况与一致性评价研究主要内容,并通过大量实例解读了复杂注射剂一致性研究的研发技术。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李范珠博士做了题为《微透析技术在体内分析领域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概况,随后介绍了微透析的原理、装置与适用范围,通过多个分析实例说明了微透析的特点。并从普通药物的在体分析、局部给药制剂的在体分析、植物生理机能在体分析、靶向制剂的在体分析、中药及复方有效物质的寻找等角度详尽介绍了微透析在体内分析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未来微透析技术在体内分析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华海药业副总裁、分析领域首席科学家李敏博士做了题为《基因毒杂质的挑战与控制策略-从ICH指导纲领到实际操作层面》的报告。他在报告中首先介绍基因毒性杂质是能够直接或间接与DNA产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介绍了基因毒性杂质的研究历史与指南历史,解读了警示结构,他在报告中以原料药为例全面介绍了基因毒性杂质的风险评估、控制与策略、毒理学评估以及分析方法。 大会的最后环节为圆桌讨论,知名专家和与会者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热烈互动,针对与会者提出的药物研发中关键技术和质量属性的相关问题以及目前工作中的困惑,专家们依据个人丰富的实践经验给予了全面、深入的解答,令与会者收获颇丰。
  • 超材料及其相关器件关键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
    p   超材料是指通过人工结构实现的、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性质的材料系统,是新材料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对材料结构的创新设计,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航天航空、新能源利用、生物医疗等众多领域。“十二五”期间,在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支持了“超材料及其相关器件关键技术研发”主题项目。近日,863新材料技术领域办公室在北京组织专家对该主题项目进行了验收。 br/ /p p   该项目围绕总体目标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突破了介质基超材料及器件的关键制备、基于超材料的天线小型化、平板型微波透镜天线等技术,实现了超材料空间调制技术在数字微波天馈等系统中的应用,解决了关键技术障碍。通过项目组织实施,建成了一条超材料生产精试线,为超材料创新技术发展提供了量产验证基地和工艺验证基地。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提升了超材料及其相关器件研发与应用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支撑水平,整合了国内超材料研究的优势力量,培养了一批超材料领域的科研团队,形成了超材料设计、研发、制造和测试平台。 /p p   “十三五”期间,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材料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科技部制定了《“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在基础材料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方面,大力推进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基础)材料技术提升,满足国家建设需求、实现节能减排 在新材料技术发展方面,重点发展战略性电子材料、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新型功能与智能材料,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 发展前瞻性材料技术,突破纳米材料技术、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形成新的技术和经济增长点 加强材料基地与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材料领域的持续创新能力。 /p p br/ /p
  • 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之行业关键技术
    仪器仪表行业,是自动化领域的关键行业。在过去数年中,随着中国自动化应用环境的不断发展,仪器仪表行业的面貌日新月异,很多这一领域的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前,仪器仪表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时期,这一行业的“十二五”规划(草案),也根据新时期的要求,提出了重点发展的若干关键技术,这对行业未来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兴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作为传感网(物联网)的基础元件,在今后将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新型传感器技术包括固态硅传感器技术、光纤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图像传感器技术、全固态惯性传感器技术、多传感器技术等。“十二五”将以智能传感器作为重点,进行关键技术攻关。   在这一领域,重点发展新原理、新效应的传感技术,传感器智能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微型化和低功耗技术,以及传感器阵列及多功能、多传感参数传感器的设计、制造和封装技术。   工业无线通信网络技术   工业无线通信网络作为有线工业通信网络的补充,已经得到普遍认同。我国在工业无线通信网络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继续加强开发有可能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而在这一领域,宜重点关注工业无线通信网络标准的制订,以及工业无线通信网络认证技术。   功能安全技术及安全仪表   功能安全技术及安全仪表是国际上最近发展的新技术,目的是防止工业设施产生异常事故,以致危及人身与设备的安全。这项技术及相关仪表产品已经获得用户的广泛关注。我国大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已经规定必须事先进行功能安全的评估。我国工业设施突发事故发生比较频繁,研究安全仪表技术有很重要的意义。   这一领域重点发展的产品包括:达到整体安全等级SIL3的控制系统、温度变送器、压力/压差变送器、电动执行机构/阀门定位器的开发与应用,同时也包括安全仪表系统评估技术方法研究和评估工具的开发。   精密加工技术和特殊工艺技术   我国高中档检测设备与国外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精密加工和特殊工艺技术的差距。当前的重点是多维精密加工工艺,精密成型工艺,球面、非球面光学元件精密加工工艺,晶体光学元件磨削工艺,特殊光学薄膜设计与制备工艺,精密光栅刻划复制工艺,特殊焊接、粘接、烧结等特殊连接工艺,专用芯片加工技术,MEMS技术,全自动微量、痕量样品分析与处理技术等。   分析仪器功能部件及应用技术   对分析仪器的关键部件,如检测器、四级杆、高压泵、阀门、磁体、专用光源和电源、全自动进样器、长寿命高灵敏电极、中阶梯光栅、高精度电子引伸计等关键零部件进行攻关,提高仪器整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开发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的谱图和数据库。   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的特点是:具有自校准、自检测、自诊断、自适应功能 具有复杂运算和误差修正的数据处理能力 具有自动完成指定测量任务的功能 用于科学测试仪器和控制系统的专家系统软件等。   系统集成和应用技术   当前应重点发展不同生产厂商控制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集成技术 大型项目的自动化设备主供应商(MIV)应具备的项目策划、设计、组织、采购、验收、调试等项目管理技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