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航空材料

仪器信息网航空材料专题为您整合航空材料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航空材料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航空材料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航空材料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航空材料话题讨论。

航空材料相关的资讯

  • 浅析6种航空器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航空器复合材料缺陷和损伤有层板分层、脱胶、裂纹、气泡、夹杂、侵蚀、不恰当固化、芯材变形、基体开裂等。此外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产生表面划伤、表面裂纹、进水、穿透穿孔、芯材压坏、冲击损伤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这些缺陷和损伤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复合材料中的缺陷可能表现为一种类型,也可能多种并存。它们的产生和存在将降低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甚至造成不可预见的严重后果。有的存在于表面,肉眼可见。有的产生于材料内部,必须要借助无损检测方法才能识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31bce36b-6d02-4c4a-a919-76c44871d2c6.jpg" title=" 航空.jpg" alt=" 航空.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目视检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目视检查是发现材料表面损伤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发现划痕、剥落、表面开裂、龟裂、近表面的分层、严重的脱粘等。配合使用高强度手电、纤维镜和内窥镜等可以先行判定损伤发生的区域。然而它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无法彻底检查内部损伤的类型、程度、尺寸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敲击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敲击法是用硬币、小锤等轻质硬物敲击材料表面,声学反馈可以显现材料内部是否存在损伤。敲击法可有效地检测2mm厚复合材料层板的脱粘、脱层等损伤,并且该方法尤其适用于蒙皮结构, 蜂窝结构的损伤检测。人工敲击法虽然成本低、速度快,但依赖于操作者主观经验,人为因素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为了提高检测效率,消除人为因素发展出了自动敲击法。其原理是通过采集分析敲击后的振动信号,与无损伤区域的频谱特征进行比较来识别损伤。自动敲击法设备简单,成本低,使用简便、快速精确,不受周围环境影响。但它无法检测微小损伤,如裂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3、超声无损波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由于复合材料本身及缺陷能够影响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因此通过检测衰减信号或者回波信号可以确定损伤所在的区域和尺寸。超声波能够检出航空器复合材料板分层、孔隙、裂纹和夹杂等。超声波检测,设备便携便于操作,能够精确检出损伤发生的区域和尺寸。但操作者须经专门培训,对于不同类型的缺陷还需使用不同的探头和耦合剂,而且对于航空器上经常使用的薄壁结构或者复杂部件难以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4、微波无损检测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微波无损检测原理与超声波无损检测类似,但由于微波相比超声波穿透性能良好,在复合材料中衰减小。对复合材料结构中的孔隙、疏松、基体结构开裂、层板分层和脱胶等缺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准确检出复合材料内部较深处的缺陷。微波无损检测操作方便,无需耦合剂。相比于射线,微波对人体无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5、射线无损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目前射线检测主要采用胶片照相法,其原理是当X射线照射被检工件时,损伤区域对射线吸收率与正常区域不同,比较两者间差异来判别损伤位置。射线检测对复合材料中的孔隙、夹杂(特别是金属夹杂)具有良好的检出能力。并且可以提供直观的检查图像结果。但它不能检出与射线垂直方向上的裂纹,并且设备复杂,操作人员须经安全防护,必须经过相关专业培训。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技术也被广泛用于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技术是利用X射线在材料内不同的衰减系数为基础,采用数学方法经计算机处理,从而重现每个断层图像的方法。它能够显示出每一个断层上的结构和组份的分布情况,可以克服一般X射线检测造成的影像重叠和模糊,利用CT扫描技术可在一定范围内精准检出损伤尺寸,但其设备庞大复杂,不适合外场使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6、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分析被检对象的红外辐射特性,当被检工件内部存在缺陷或损伤时,将改变其表面温度分布,通过红外热成像可检出损伤位置。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厚度较薄复合材料的检测,可检出分层、脱粘、夹杂等,结果直观,快速、精准、可靠,效率高。但它要求材料表面热传导率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航空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的选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适用于航空器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有技术很多,但由于不同类型的检测技术对不同缺陷的检出灵敏度差别很大,同时还与材料类型、材料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缺陷损伤所处位置等有关。应当充分考虑检测效率,检测成本,设备可达性,对航空器适航性的影响等。所以不可能采用单一类型检测技术判别航空器复合材料中的缺陷类型、位置、尺寸。应当根据材料中可能存在的缺陷类型以及缺陷所处的大概位置、方向等因素选择多种适当的方法进行综合检测。另外,必须严格依据飞机结构修理手册或者维护手册的规定来实施无损探伤。比如SR20飞机维护手册中就规定对可疑区域(包括明显的损伤),应当首先使用目视法和敲击法来进行预先检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i 以上内容摘自:孙延军.航空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及评价[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03):2-3. /i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FHCL/" target=" _self"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uepic/f898e092-409e-4c76-8a6a-7dacc74c5e44.jpg" title=" 1920_420cl.jpg" alt=" 1920_420cl.jp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为进一步促进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表征与检测技术交流,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strong 仪器信息网将于2020年6月15日举办“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主题网络研讨会 /strong /span ,邀请领域内杰出专家和业内人士围绕复合材料力学与物理性能、损伤与破坏、宏微观多尺度模拟、疲劳特性等方面带来精彩报告,并为参会人员搭建网络互动平台进行学术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strong 报告日程更新中 /strong /span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FHC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点击免费报名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听会)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pic/d3fa6168-5270-47d4-b9d8-3276bf1473f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strong 参会方式(手机电脑均可参会)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官网报名(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FHCL/apply.html?temp=0.9525740171262658" target=" _self"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227, 108, 9) " span style=" color: rgb(227, 108, 9) " 点击报名链接 /span /a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报名成功,通过审核后您将收到通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3、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 /p p br/ /p
  • “航空纳米材料联合实验室”成立
    p   以纳米材料“改性”碳纤维,增强飞机的韧性、导电性,提升飞机的安全性能,被视作下一代飞机材料的重大方向。8月3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正式与空客(北京)工程技术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并宣布成立“航空纳米材料联合实验室”。据悉,双方将以市场化为方向,加快纳米材料在民用飞机上的应用,这也是空客在纳米领域首次与中国方面签署的战略合作。 br/   自2010年起,空客民航A350逐渐以碳纤维材料取代金属、玻璃纤维等,截止目前,碳纤维在A350上的应用占比已超过50%。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碳纤维具有密度低、强度高、可设计性强等优点,然而也存在韧性低、导电性差等不足,此次自带“粮草”合建实验室,空客需求明确。“我们需要通过纳米材料改性碳纤维,并迅速形成规模化、产业化,进一步减轻飞机重量,提升飞机的安全性、舒适性。”空客(北京)工程技术中心董事长程龙告诉记者,此次签约前,曾全球范围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落地苏州纳米所,是看重这里技术转化的“高效率”,同时也了解到这里已研发出“碳纳米管薄膜”,这为成果的最终产业化奠定了基础、给足了信心。 /p p   “面向经济发展需求,加强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是中科院纳米所的职责所在。”签约活动中,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表示,此次共建实验室,一方面可以加快实现纳米材料在民航的应用,另一方面也将提升苏州纳米所在应用领域的研发实力,是一个优势互补、赢在双方的“典范性”合作模板。 /p p   联合实验室建成后,将旨在通过纳米材料改良机身、机翼,还将为飞机健康运行提供“智能化服务”。苏州纳米所先进材料部研究员吕卫帮介绍,实验室将组建20多人的研发队伍,以纳米材料改性空客A350中的碳纤维,此外,还将在所用的纳米薄膜中增加“感应元件”,建立智能感知系统,随时监测机身材料的损伤位置、损伤程度,为机身的保养、运维提供数据参考。 /p p br/ /p
  • 多层各向异性复杂型面航空/天复合材料结构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
    以碳纤维增强树脂基(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FRP)为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和比刚度、良好的耐疲劳和耐腐蚀、易于大面积成型等优点,正越来越广泛地代替金属材料用作航空/天飞行器主承力构件。受制造工艺复杂、服役环境严苛影响,CFRP容易产生材料退化,甚至分层、纤维褶皱、孔洞等缺陷,威胁结构服役安全。超声无损检测技术是实现制造质量控制和服役性能评估的有效手段,但却面临材料形状复杂、多层结构、弹性各向异性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超声传播行为复杂的挑战。现有超声检测技术主要是面向声学特性较为简单的各向同性均质材料,直接沿用至CFRP结构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超声信号混叠、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难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郭师峰研究员团队开展了系列创新性研究工作,为航空/天复合材料结构无损检测与评估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包括:(1)提出了利用相控阵超声和完全非接触激光超声原位测量超声群速度分布的新方法,解决了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原位、高精度测量难题,为材料强度及其退化程度定量评估提供技术支撑;(2)建立了定量描述复杂形状、多层结构、弹性各向异性对CFRP声学特性影响规律的理论模型,为复杂超声传播行为理论分析和超声成像算法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基础;(3)提出了基于计算机科学最短路径搜索算法的声线示踪新方法,解决了高分辨率超声成像算法聚焦法则高精度计算难题,大幅提升缺陷检测灵敏度和定位/量精度。上述研究工作为航空/天复合材料结构无损检测与评估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2024年9月11-12日,仪器信息网组织召开第三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邀请领域内科研、应用等专家老师围绕无损检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仪器研制、相关应用等方面展开研讨。期间,郭师峰研究员团队中的曹欢庆副研究员将作大会报告《多层各向异性复杂型面航空/天复合材料结构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介绍上述研究工作。本次会议于线上同步直播,欢迎材料、机械、工程、无损检测等相关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科技企业人士等报名,参会交流!关于第三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无损检测,即在不破坏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内部组织与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利用射线、超声、电磁、红外、热成像等原理并结合仪器对物体进行缺陷、化学、物理参数检测的一种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特种设备、矿山机械、核电、冶金、考古、食品等各个领域。为推动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和行业交流,促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仪器信息网定于2024年9月11-12日组织召开第三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邀请领域内科研、应用等专家老师围绕无损检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仪器研制、相关应用等方面展开研讨,欢迎大家参会交流。会议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dt2024
  •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苏彬主任视察三思纵横
    2009年11月19日,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苏彬主任专程从广州赶往深圳,参观考察深圳三思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黄志方董事长的陪同下,苏彬主任参观了三思纵横现代化的办公楼和生产车间,与黄志方董事长共同探讨了公司中期及长期的发展规划,对于三思纵横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取得的优异成绩,苏彬主任表示了由衷的肯定与钦佩,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生产现场与三思纵横总工程师钱正国的交流中,苏彬主任对公司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以及试验方法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有益的意见。 作为黄志方董事长的老朋友,苏彬主任表示将倾全部之力支持和协助三思纵横的发展,携手打造中国试验机行业的第一企业,苏彬主任当场决定再次出任三思纵横的材料试验高级顾问,每年为三思纵横提供至少两次的技术指导和现场培训。 苏彬主任与黄志方董事长亲切合影 背景介绍: 苏彬博士,德国工学博士、加拿大博士后、美国ASME高级会员、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长期在国外、国内从事新材料制备加工工艺,性能表征测试及计算机模拟工作,以第一者发表论文40余篇,受到SCI和EI大量报道。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成立于1956年,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是我国唯一的面向航空的综合性材料研究院,也是中国最大的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之一。航空材料研究院主要从事航空工业在研和未来飞机、发动机、直升机先进材料、工艺、检测评价技术研究。同时还承担其它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领域先进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并将其研究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为国防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航空材料研究院下设2个国家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1个研究室、3个生产中心,拥有5个控股公司,还设有研究生部和博士后站。具有多学科(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 宝钢特材检测中心通过航空材料实验室认证审核
    近日,从国际航空工业权威认证机构PRI组织获悉,宝钢特材检测中心通过航空材料检测实验室认证首次监督审核。   审核专家对实验室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规范有序的检测过程等给予肯定。
  • 三思纵横与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检测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12月10日,董事长黄志方、总工程师钱正国回访北京航材院检测中心及下属的中航检测公司,中航工业首席专家兼航材院总工程师陶春虎先生、中航检测公司副董事长李鲁林先生和总经理宋晓辉先生热情接待了黄志方董事长。 今年上半年,北京航材院下属的中航检测公司向三思纵横采购了45台高温持久蠕变试验机。在此次回访中,双方共同回顾了前期的合作,交换了一些在技术上和合作上的看法,双方都对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给予了充分肯定。鉴于双方在各自领域的卓越表现,实现携手共赢的良好局面,双方决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更多更广的层面,继续开展一些重大项目的合作。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作为中国面向航空的综合性材料研究机构和最大的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之一,三思纵横作为中国试验机行业的领先品牌,双方的合作是&ldquo 强强联手&rdquo 的合作,双方的优势将会在彼此的领域互相借鉴和互相利用,双方的合作指在向业界传递&ldquo 三思纵横为航空航天的品质保驾护航&rdquo 的强烈信息。 当天下午四点,结束了一天的回访和会谈工作,双方领导共同合影留念。 黄志方董事长对北京航材院检测中心的几位领导放弃了周六休息、全天接待自己的热情深表感谢。 (从左至右:宋晓辉、李鲁林、陶春虎、黄志方、钱正国)
  • 民航局与南山铝业签订建立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合作协议
    2012年9月20日,民航局与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山铝业”)在京签订了建立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合作协议。该协议旨在支持南山铝业在我国建立高标准、世界一流的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使之具备满足适航管理要求的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能力,为确保民用航空安全、促进我国航空材料产业的科学健康发展服务。   协议提出了期待通过双方合作实现的目标,即南山铝业建立满足国际先进标准的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获得CAAC委任单位代表资格,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为民用航空材料适航审定技术和管理研究提供服务。同时,协议也对双方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了细分。   据了解,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几经曲折,导致我国航空铝合金材料基础也相对比较薄弱。如今,航空材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航空装备发展的一个瓶颈,是决定飞机及其发动机性能、可靠性、寿命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我国航空材料的现状,民航局总工程师张红鹰表示,虽然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航空铝合金材料的水平相差较远,但随着我国大飞机项目的发展及航空材料、机载设备最终要靠自主研制战略目标的确立,国产航空铝合金材料出现了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在中国航空发展的征程上,航空材料必须立足国内,自主发展。   张红鹰认为,航空材料的安全可靠是保障民用航空产品安全的基础,检测实验则是判断材料是否符合标准规范的必要手段。满足适航管理规章要求的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能力,必须达到国际认可水平,制定的材料标准规范必须跟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相一致,这样生产的航空材料才能够通过严格的适航检查,保证航空器的适航性和先进性。他说,南山铝业有计划也有实力建设一个满足国际先进标准的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局方愿意给予相关政策支持,确保实验中心顺利建成,并建立健全民用航空铝合金适航标准,开展民用航空铝合金检测分析和适航审定工作,为确保民用航空安全、促进我国航空材料产业的科学健康发展服务。   南山铝业作为国内一家知名民营企业,在民用铝合金的研发生产上已具规模。该公司近年来一直有进军航空铝合金产业、为我国大飞机战略目标提供优质材料的强烈意愿和实际行动,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就是其发展计划的项目之一。据悉,南山铝业计划投资100多亿元,建设世界级航空工业高端装备制造的材料基地,其中包括航空预拉伸板生产线、高端材料挤压生产线、航空大型模锻件生产线、材料及技术研发中心、材料检测实验中心、航空硬铝合金熔铸和钛合金熔铸等项目。
  • 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及故障诊断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
    关于发布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及故障诊断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国科金发计〔2022〕48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及故障诊断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2年10月11日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及故障诊断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  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尽快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航空发动机长期服役在高温、高压、高转速、交变负载等条件下,其关键零部件材料制备与加工制造工艺复杂,发动机服役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也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和故障诊断的基础科学研究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本重大研究计划聚焦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故障诊断三方面瓶颈问题的科学基础,强化需求目标导向和成果应用衔接,为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源头创新思路与科学支撑。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和故障诊断等研究前沿,通过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开展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提升我国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和故障诊断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通过相对稳定和较高强度的支持,聚集和培养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航空发动机相关基础研究队伍。  二、核心科学问题  (一)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性能优化与长寿命使役稳定性。  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的成分设计与相结构优化、服役条件下组织结构演化与高温性能的关系;制备及服役条件下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结构缺陷的产生、跨尺度表征与调控;航空发动机新型高温材料的探索研究。  (二)航空发动机关键构件制造形性协同控制机理。  航空发动机关键构件成形机理与精度控制原理;特种/复合能场对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的作用机理;航空发动机关键构件表面状态演化及调控机制。  (三)航空发动机状态信息感知与智能诊断预测原理。  航空发动机信息感知与监测的理论和方法;面向航空发动机故障的人工智能诊断技术与大数据信息融合方法;航空发动机容错控制理论与状态少测点诊断预测方法。  三、2022年度资助研究方向  为进一步聚焦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及故障诊断核心科学问题,在本重大研究计划前期执行的基础上,2022年以集成项目的形式对以下研究内容进行资助:  针对未来航空发动机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高温构件,开展材料-制造-缺陷评价等相关的基础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集成研究。  四、遴选项目的基本原则  为确保实现总体目标,申请书研究内容必须符合本项目指南要求。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按照如下原则遴选项目:  (一)鼓励开展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前沿领域探索性研究,优先支持原创性研究。  (二)鼓励与航空发动机相关企业或研究院所联合开展研究;集成项目必须要与航空发动机相关企业或研究院所联合申报。  (三)鼓励开展材料学、机械工程、力学、信息科学、数学等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四)对不符合本重大研究计划科学目标,与航空发动机材料、制造与诊断结合不紧密的项目不予受理。  五、2022年度资助计划  2022年度拟资助集成项目1项,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0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3年1月1日-2026年12月31日”。  六、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执行《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要求。  (三)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项目指南、《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关于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中相关要求。  1.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书提交日期为2022年11月14日-11月18日16时。  (1)申请人应当按照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要求在线填写和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  (2)本重大研究计划将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和本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在分析国内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新的突破点以及创新思路,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集成项目”,附注说明选择“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及故障诊断科学基础”,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集成项目的合作单位不得超过4个。  (4)申请人在申请书“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应当首先说明申请符合本项目指南中的资助研究方向,以及对解决本重大研究计划核心科学问题、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科学目标的贡献。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2. 依托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完成依托单位承诺、组织申请以及审核申请材料等工作。在2022年11月18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于11月19日16时前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  3. 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关注与本重大研究计划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每年举办1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并认真开展学术交流。  (四)咨询方式。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五处  联系电话:010-62328301
  • 商飞/成飞/航材院/中科院/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等航空大咖确认赴蓉出席2021航空计量检测国际论坛
    Date:2021.11.11-122021航空计量检测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Aviation Measurement & Test Summit 20212021年11月11-12日November 11-12, 2021四川,成都Chengdu, Sichuan, China联合主办单位:士研咨询士研民航研究院《航空工程进展》支持单位: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士研民航研究院,《航空工程进展》联合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将于2021年11月11-12日在成都召开2021航空计量检测国际论坛。关于本次航空计量检测国际论坛的参会事宜/商务合作/展台赞助/奖项申请,请联系组委会(86 21) 6095 7203,邢先生。【组委会】【已确认发言嘉宾】谭久彬,院士,中国工程院王建华,副总工程师兼ARJ21型号总工艺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郭广平,副总工程师,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周维虎,研究员、博导、光电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李正强,试验验证中心主任,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吴敬涛,副总师,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吴英建,总工程师,航空工业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杨扬,无损检测技术高级工程师,研究员,航空工业集团质量工程技术专家,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定华,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西北工业大学李国龙,科技质量部副部长兼计量校准实验室副主任 ,北京航空工业精密机械研究所更多发言嘉宾持续更新中.....【发言嘉宾简介】嘉宾简介PROFILE谭久彬院士中国工程院演讲主题:关于航空发动机智能装配测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谭久彬,1955年生于哈尔滨,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ICMI)常务委员等。他一直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中的超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工程研究;突破超精密测量仪器设计方法、超精密运动基准技术、甚多轴位置和运动精度快速超精密测量技术、高性能光学/超声显微测量技术、超精密快速驱动控制技术等系列核心技术;研制成功4种国家级计量标准装置和21种大型超精密测量仪器与超大型超精密专用测试仪器,形成系统的超精密测量技术体系,精度水平处于国际前列;解决了我国战略武器装备、航空发动机、高性能卫星相机等36个重大型号高端装备研制生产中的超精密测量难题,推动了该类装备性能的提升;建成国内第一个超精密仪器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推动了我国超精密仪器技术与产业的发展;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嘉宾简介PROFILE王建华副总工程师兼ARJ21型号总工艺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演讲主题:飞机总装中的燃油密封测试技术● 1982年7月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8月份进入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工作,历任车间工艺员、转包生产项目经理、型架分厂技术厂长、技术装备总厂总工程师、西飞公司副总工艺师。1999年,被评聘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3年4月至1996年3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工业外贸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3年9月至2008年8月,在上海航空特种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任总工程师、总工艺师。2008年9月至今,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工作,历任工装部部长、型号总工艺师、公司副总工程师兼ARJ21型号总工艺师。具有40多年的飞机制造事业生涯,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飞机整机制造经验,其中具有军机制造20年的经验,民机制造20年的经验,对飞机制造已经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境界,成为国内不可多得的知名的飞机制造方面的专家。嘉宾简介PROFILE郭广平副总工程师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演讲主题:完善航空无损检测标准体系,保障航空安全● 郭广平,博士,研究员。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作领域包括航空材料与结构的无损检测、航空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与表征等,围绕航空用精密复杂铸件、复合材料制件等对象,在超声C扫描、激光散斑、红外热像、工业CT、中子照相等无损检测技术方面均有较深入研究工作。机械工业出版社《无损检测手册》(第二版,2012)副主编,《无损检测》、《材料工程》和《实验力学》等杂志编委。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得集团及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嘉宾简介PROFILE周维虎研究员、博导、光电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演讲主题:精密测量仪器及服务助力先进飞机研制● 周维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光电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3年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2000年于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2003年,在美国Wisconsin- Milwaukee大学做博士后,2003年-2004年美国Oakland 大学做博士后,2001年-2004年担任美国Automated Precision Inc.(Maryland,USA)公司高级研究员。主持完成50余项课题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发表论文15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编写教材1部,起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规范4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集成电路光学检测技术与装备、飞秒激光测量技术、大尺寸几何量计量测试技术、先进制造激光在线测量等。近年来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特等奖、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等。目前担任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总体组专家、科技部制造基础与关件部件专项总体组专家、装备发展部强基工程指南编写组专家、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谱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Optical Engineering》等十余份国外期刊审稿人,多次在国际会议做特邀报告,担任国际会议分会场主席。嘉宾简介PROFILE李正强试验验证中心主任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演讲主题:民用飞机地面试验测试技术发展● 2006年西北工业大学与柏林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毕业,专业研究方向为飞行器控制工程和系统工程,其后进入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后工作站,主要研究方向是综合技术与控制工程;2013年进入民用飞机模拟飞行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2018年任职上海飞机设计研究科技发展部部长,现担任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试验验证中心主任。嘉宾简介PROFILE吴敬涛副总师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演讲主题:航空结构强度试验的发展及新模式● 吴敬涛,高级工程师,航空工业强度研究所综合强度与气候适应性专业副总师,飞机气候环境适应性研究室主任。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全机气候环境实验室设计建设和气候环境试验技术的多项难题,凝练20余项国内首创关键技术。建立了全机气候试验质量管理体系和气候试验标准体系,并在两型飞机的气候试验中得到应用验证,填补了我国整机实验室气候环境试验领域的空白。先后主持和参与民机专项科研、两机专项、航空科学基金、集团创新基金、空装专用技术等多项研究课题,攻克了大尺寸多环境因素气流组织分析、内外场环境的等效性分析等关键技术。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3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先后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航工业集团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荣获航空工业研究院“新锐青年”、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十大创新标兵”等荣誉称号。嘉宾简介PROFILE杨扬无损检测技术高级工程师,研究员,航空工业集团质量工程技术专家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演讲主题:无损检测新技术在航空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 杨扬,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无损检测技术高级工程师师,研究员,航空工业集团质量工程技术专家,中国航空材料工程分会委员,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委员,全国无损检测综合技术标准委员会委员,航空/航发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委员,无损检测RT/CT/DR3级,主编/参编多项国标、行标及集团标准。嘉宾简介PROFILE张定华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西北工业大学演讲主题:涡轮叶片无损检测与质量评估精铸全流程● 张定华,男,汉族,生于1958年11月,四川成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陕西省三秦学者,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现任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基础研究委员会制造工艺专业组副组长,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西安三航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工作经历:1981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获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博士学位,1991年由讲师破格晋升教授,1996-1999年先后在美国Cornell大学和Rochester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01年在法国国立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2000-2002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系系主任,2000-2019年担任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2-2011年任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院长。【会议议程】1.11月11日 上午航空计量检测技术标准和应用发展2.11月11日 下午计量检测赋能飞机研发设计3.11月12日计量检测助力飞机制造维修【关键议题】计量测试技术在航空制造业的应用和发展方向完善航空无损检测标准体系,保障航空安全精密测量仪器及服务助力先进飞机研制未来飞机设计测试系统及技术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若干计量测试问题航空机载设备测试及先进技术微小几何量检测技术及在飞机制造中的应用发展飞机装配数字化测量系统的若干问题航空测试仿真赋能飞机制造创新飞机复合材料修理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解决航空制造瓶颈问题,发力先进航空检测实验室建设
  • 摩擦磨损试验机 | 航空航天工业材料涂层表征
    航天梦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转入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阶段。今年将陆续实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货运补给、载人飞行等多次任务。追忆漫漫太空之路从人造卫星到载人航天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探索浩瀚宇宙的伟大事业更加行稳致远,航天梦想实现的脚步越来越近。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为航天梦奠定了基础。前言航空航天工业包括从先前设计、建造、测试、销售到后期的飞机维护、飞机零件、导弹、火箭或航天器等各个方面的所有公司和活动。图1展示的就是飞机生产车间。图1 :飞机生产车间民用航空和军用航空的飞机及其零部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链,零部件的生产和使用所带来的上下游环节非常之多。而生产一架飞机所用的材料更是种类繁多,这其中包括金属、玻璃、陶瓷、塑料和各种复合材料。为了保证飞机的功能、安全和美观,需要对这些材料的特性进行精确描述和表征。客户痛点分析某飞机部件制造商正在考虑引进一种新型钢材料所制造襟翼滚珠丝杠,然而需要知道它们是否会导致接触材料出现过早磨损的情况。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工业体系中,过早磨损是飞机部件制造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安东帕摩擦磨损试验机可为客户提供摩擦系数的测定和磨损的表征。依照用户的痛点和解析,推荐采用表征仪器为安东帕销盘式摩擦仪(TRB3),如图2所示。如果需要模拟高温服役环境的话还提倡采用高温摩擦仪(THT),如图3所示,安东帕高温摩擦仪能提供非常精准的控温和保证高温下极其高的测试精度。在摩擦学实验结束后,用集成式的表面轮廓仪可以测量磨痕轮廓,直接计算相应的磨损率。图2:销盘式摩擦仪TRB3图3:高温摩擦仪THT实验航空航天工业某部件制造商需要调查制造襟翼滚珠丝杠时使用的两种新的涂层钢材料造成的磨损情况。将两种不同涂层材料的样品制作成样块,如图3所示。图3:客户样品步骤:采用安东帕销盘式摩擦仪对样品进行磨损测试,采用线性往复模式进行试验。摩擦副(对磨体)为100Cr6钢球,硬度大约为60 HRC。实验结束后,记录摩擦系数,并用显微镜观察样品和摩擦副的磨损情况。实验分析与结论经过摩擦学试验后,得到两种不同材料的摩擦系数基本什么变化,具体见图4所示。从摩擦系数的曲线来看,经过25min的磨损试验后两种样品基本没什么损伤。但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后发现摩擦副100Cr6钢球表面有损伤。通过计算得到,1# 样品体系下的100Cr6 钢球的磨损量为0.000186 mm3/(Nm),而2# 样品的磨损量为0.000202 mm3/(Nm)。这样可以看出2# 样品对于对磨体的伤害大。图4:摩擦系数和磨损量过早磨损是航天航空行业制造商的一大难题,而安东帕摩擦仪可以为客户提供这类需求的表征手段。通过结果分析,两种样品的摩擦系数相差不大,摩擦系数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趋势也相一致虽然两种涂层材料的表面基本没有损伤,但是对于对磨体100Cr6 钢球的损伤还是存在的,尤其是2# 样品使对磨体产生更大的损伤。安东帕中国总部销售热线:+86 4008202259售后热线:+86 4008203230官网:www.anton-paar.cn在线商城:shop.anton-paar.cn
  • Carbolite(卡博莱特)参加2013航空材料及装备国际论坛
    由中国航空学会发起并主办的中国航空材料及制造技术高峰论坛2013(China Aerospace Materials &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ummit 2013)于2013年12月3号-5号在北京举办。由中航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621所),中航北京航空制造研究所(625所)协办。本次活动致力于中航集团各子公司与海外民用航空零部件制造,总装等工装设备及材料,材料加工工艺供应商就目前C919 大飞机项目和CJ1000a 航空发动机项目所遇到的挑战与问题做技术交流,以达成后续设备引进等合作。 中国商飞及中航集团下属各主机制造商包括上飞,西飞,哈飞,成飞及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单位包括西发,成发,沈发等单位领导,工程部,技改部,采购部相关专家均受邀参与本次大会。大会旨在服务于各航空制造基地产能扩容,新工厂建设等设备,材料采购需求。通过技术交流遴选最佳设备供应商。 对于航空制造工装设备供应商来说这次会议是一个绝佳的平台以推广新设备,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完善营销网络,了解中国民用航空项目进展及技改和设备需求信息。英国Carbolite(卡博莱特,曾译成“卡博莱”)公司创建于1938年,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实验室箱式马弗炉、管式炉、灰分炉、工业定制马弗炉及其他箱体设备(高温烘箱、培养箱)的制造和研发,在全球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已经成为高温热处理设备领域中的佼佼者。 有许多热处理任务不容出现任何误差。在这一方面,Carbolite(卡博莱特)70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在质量与可靠性方面赢得的口碑凸显其能。无论是热处理原产飞机部件还是热处理MRO(维护、维修与大修)飞机部件,均绝对属于此类任务的范畴,因此Carbolite(卡博莱特)炉子与烘箱成为了航空业界许多受尊崇公司的首选。我们的所有产品均在设立在英国的工厂内设计与建造,并在通过ISO 9001:2000认证的质量保证体系下运营的生产厂内组装。由于航空制造商广泛采用Carbolite(卡博莱特)产品,因此我们能够提供出色的参比,并在加工作业地点迁址时能够经常提供符合原始规格的设备。 Carbolite(卡博莱特)对于航空业标准的深层理解意味着,对于按照NADCAP/SAE航空标准AMS 2750D提供热处理服务的客户而言,我们能够准确提供可以在某一特定合规等级内运行的合适炉子或烘箱。Carbolite(卡博莱特)不仅拥有种类庞大的标准型号,而且具备变更我们炉子与烘箱设计的技能与经验,确保其符合客户要求。我们可以按需生产出完全定制型炉子、烘箱与负荷管理系统。 2012年,Carbolite(卡博莱特)荣幸地加入了集团(Verder Group),成为其Scientific Division(科学仪器事业部)旗下重要品牌之一,英伦的传统技术与德国的严谨工艺熔于一炉,预示着Carbolite的品牌将更上一层楼。详细资料可浏览Carbolite中文网站www.carbolite.cn 如您对上述各产品有兴趣,可联系我们:弗尔德莱驰(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毕升路299弄富海商务苑(一期)8栋邮编:201204电话:+86 21 33932950传真:+86 21 33932955邮箱:info@verder-group.cn 弗尔德莱驰北京办事处北京海淀区苏州街29号院18号楼维亚大厦608室邮编:100080电话:+86 10 82608745传真:+86 10 82608766 弗尔德莱驰广州办事处广州市天河区华庭路4号富力天河商务大厦905室邮编:510610电话:+86 20 85507317传真:+86 20 8550750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现二维材料合成方法新突破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宫勇吉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吴凯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Synthesi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Flux-assisted growth of atomically thin materials”的研究成果。课题组突破传统方法合成二维材料的限制,采用熔体辅助析出的方法,高效可控地实现了近100种超薄纳米片材料的合成,包括传统方法无法合成的复杂多元层状或者非层状超薄二维单晶材料。论文通讯作者是宫勇吉、吴凯;第一作者是张鹏、王兴国、江华宁。二维材料由于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近年来引起了大量关注。尤其是这些原子薄材料为在二维极限层面探索催化、磁性、超导和拓扑性质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因此,高质量二维材料的可控制备已经成为其在电子和信息产业应用的先决条件。化学气相沉积(CVD)和机械剥离(ME)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超薄材料的制备,但是这些方法目前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CVD气相反应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制备多元素材料时,气相分布不均匀往往会导致相分离,因此很难可控合成复杂多元二维材料。另外,对于具有一些特殊性质的非层状材料,由于其材料高表面能或者晶面之间较强的键合能,既不能被CVD合成,也不能被ME机械剥离。有鉴于此,为突破传统方法合成二维材料的限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宫勇吉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吴凯教授团队,提出一种全新、简单、强大且高效的熔体辅助生长二维材料的普适性策略。该方法利用经典生长单晶的熔体析出过程辅以空间限域,成功制备出一系列超薄二维单晶,包括层状或者非层状,少元或者多元二维单晶。另外,该方法也展现出制备二维单晶薄膜的潜力。不同于气相沉积方法,熔体析出法具有高效稳定、组分可控、重复性高等优点。特别的,该方法对外在生长条件,如温度、气流大小、前驱体数量等具有极高容忍度。图1:a-d. 熔体辅助析出过程及生长机制。e-h. Fe5GeTe2、AgCrS2重复率及厚度分布统计和条件容忍度。熔体辅助生长方法具有高重复率及对生长条件高容忍度。以Fe5GeTe2及AgCrS2为代表性的二维材料,生长重复率均接近100%,约为98%。另外,其生长气流大小可在50-500 sccm变化,生长温度区间可达接近200 °C,显示出熔体辅助法的优越性。图2:合成的80种超薄二维单晶及代表性的大尺寸单晶及厘米级薄膜。熔体辅助生长方法具有普适性。利用熔体辅助析出方法,成功制备出80种具有代表性的超薄二维单晶。其中包括层状和非层状,少元和多元和大尺寸单晶及薄膜二维材料。特别的,其中以CuCrTe2、FeGe、BiFeO3等为代表的非层状材料,既难以被CVD合成,也不能被机械剥离。充分证明了熔体辅助生长方法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图3:代表性材料Fe3GeTe2、Fe5GeTe2、MnPS3、CuInP2S6结构及比例分析。熔体析出二维单晶比例控制准确,性能优异。球差电镜测试结果表明材料结晶性能良好,元素比例准确。PFM测试结果证明了生长的超薄In2Se3具有明显铁电性能,可以和机械剥离In2Se3纳米片相媲美。NbSe2超导测试结果与CVD及机械剥离NbSe2二维片相当,表明熔体析出样品出色的结晶性。图4:In2Se3铁电性能及NbSe2超导性能表征。该研究提出一种不同于传统合成二维材料的普适性新方法,为合成更多复杂多元二维材料,非层状二维材料及大尺寸薄膜铺平了道路。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4160-022-00165-7为促进二维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仪器信息网将于2022年11月15日组织召开 “二维材料的表征与评价”主题网络研讨会。邀请业内专家以及厂商技术人员就二维材料最新应用研究进展、检测技术及标准化等分享精彩报告,为广大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平台。点击图片直达会议页面
  • 助力航空大学&哈工大航煤实验,放飞航空飞天梦
    助力航空大学&哈工大航煤实验 放飞航空飞天梦-----整装待发,扬帆起航 由我公司开发的微形小尺寸高压平流泵(柱塞泵),成功得到航空航天类客户的认可,专为工业配套客户量身定做,缩减体重,缩减占用空间。 新推出微型尺寸的平流泵,特别适宜工业配套客户选择使用,如微通道反应器,模拟移动床,催化评价装置。我们可以提供两种小尺寸规格给用户选择,一种是平流泵外壳尺寸110×110×260mm,重量3公斤,是常规正常平流泵外壳尺寸的1/2大小。另外一种外壳尺寸370×145×152mm,重量7KG,是常规正常平流泵外壳尺寸的2/3大小,常规平流泵外壳尺寸规格是370×240×152mm,8KG。 三为科学SANOTAC流体输送技术,诠释的“尽善尽美,精细入微”的品牌价值观,与其竞品形成差异化,受到业内高校以及广大科研用户的广泛认可。 这一批平流泵产品整装待发,就是发往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用于精确输送航空煤油,做流动换热,喷射实验,模仿航空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得到最佳的实验参数,正可谓助力航空大学&哈工大航煤实验,放飞航空飞天梦。 三为科学专业致力于耐腐蚀、高精度、低脉冲高压平流泵(恒流泵)的研究;能为您解决酸碱腐蚀性溶液长期泵液过程中,对输送设备的腐蚀问题,提供耐腐蚀性输送系统。 SANOTAC能为您解决泵液不连续不稳定问题,提供稳定、连续的输送液体设备。 能为您解决泵液流量不准问题,提供精确流量的输送液体方案。 能为您解决泵的压力脉动高造成基线不稳的问题,提供低脉动输送系统。 平流泵按流量范围区分有:0.001-10ml/min、0.01-50ml/min、0.01-200ml/min以及0.01-300,0.1-1000ml/min,1-10000ml/min等不同型号。 平流泵按压力范围区分有:0-2Mpa、0-10Mpa、0-15Mpa、0-30MPA,0-42Mpa。 按平流泵的泵头的材质区分有:316L不锈钢、PEEK材料、PTFE聚四氟乙烯,钛金属材料,哈氏合金等供您选择。
  • 2023年航空航天材料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主题论坛顺利召开
    2023年6月8日-10日,由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CSTM)主办,钢研纳克成都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协办的2023年航空航天材料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主题论坛在美丽的“蓉城”四川成都顺利召开。来自航空航天产业及供应链上下游的专家、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等近14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2023年航空航天材料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主题论坛现场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实力不断加强,经济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为高温合金、钛合金、高端金属结构材料、超导材料、精细合金、高强铝合金等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对新材料的质量性能、测试评价水平等提出来更高要求。本次论坛是在《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的相关要求背景下,以推动航空航天材料发展,搭建“政、产、学、研、用”的交流平台。邀请相关领域的同仁共聚四川成都,共谋质量变革、共议创新路径,携手推动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鲍磊、四川省增材制造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长春出席本次论坛并致辞,会议由钢研纳克成都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璞主持。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鲍磊四川省增材制造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长春钢研纳克成都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璞在为期一天半的报告环节,来自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CSTM)、中国航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部超导、大冶特殊钢、中航成飞、钢研纳克、中实国金、纳克微束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如何提高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精彩的分享,论坛现场掌声绵绵,与会代表均表示干货满满,收获颇多。2023年航空航天材料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主题论坛现场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进入一个“以质量为中心”发展的新阶段。“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已被写入国家十四五发展战略。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防安全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装备制造业的保证,也是发展新兴产业的先导。材料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作为NQI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质量强国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钢研纳克作为中央企业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所属分析测试产业平台,是我国金属材料检测技术的发源地以及高端仪器仪表的策源地。从1952年起源至今,我们已经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目前,钢研纳克已发展成为集检测服务、认证评价、仪器研制、无损装备与工程、标准物质、计量校准、能力验证、腐蚀防护八个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多年来,钢研纳克持续完善全国产业布局,并依托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不断丰富材料与试验标准体系,形成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行业标准、CSTM团体标准组成的完善的标准制修订平台,不断研究、完善新材料相关的计量校准技术,同时积极推动材料的评价认证工作。致力于成为材料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引领者。
  • 官宣!GE拆分为三家公司 聚焦医疗/能源/航空
    GE医疗业务将命名为GE HealthCareGE能源业务将命名为GE Vernova,旗下涵盖:GE可再生能源、GE发电、GE数字集团和GE能源金融服务业务GE航空业务将命名为GE AerospaceGE今日发布了其计划通过分拆组建的三家全球领先的投资级上市公司的全新品牌标识。这三家公司将分别聚焦医疗、能源和航空三大增长型行业板块。GE医疗业务将启用新名称GE HealthCare。GE能源业务,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数字业务和能源金融服务,将合并且使用新名称GE Vernova。GE Aerospace将是GE航空业务的品牌名称。三家新公司将持续受益于GE约200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和全球知名度*。此外,GE医疗业务在完成拆分后,将以“GEHC”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上市。通过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GE HealthCare将受益于纳斯达克以创新、技术为主导的上市公司市场形象,特别是在医疗领域。GE HealthCareGE计划在2023年初完成对医疗业务的拆分。独立后的医疗业务将推动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创新,聚焦改善患者预后和疾病诊疗水平,应对患者和临床面临的严峻挑战。传承GE百余年的历史积淀,GE HealthCare这一新名称和品牌标识诠释了新公司对安全、品质、信任和创新的不懈坚持;而新的品牌色调“温情紫”象征着人性、温暖和关爱,以及公司对卓越的追求。GE HealthCare在全球拥有400万台装机量,每年对患者进行超过20亿次检查,未来将持续引领医疗行业的前沿创新,关爱生命重要时刻。GE Vernova按计划,GE将在2024年初执行对GE Vernova,即GE能源业务的拆分。目前,GE能源业务及用户提供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电力,并将持续致力于提高能源的可靠性、可及性和可持续性。新的品牌标识融合了“ver”,源自“verde (绿色) ”和“verdant (青翠)”,代表地球的青山绿水;“nova”则来自拉丁语“novus”及“new (新)”,代表引领低碳能源新时代的承诺。GE Vernova的品牌色“寰宇翠”也诠释了这一内涵。目前,GE Vernova在全球拥有超7,000台燃气轮机与400吉瓦可再生能源设备的装机量,全新的品牌标识GE Vernova象征着公司坚守品质追求,珍视伙伴合作,引领行业创新的承诺。GE Aerospace在完成上述业务拆分后,GE将成为一家以航空为核心业务、名为GE Aerospace的公司。目前,GE Aerospace在全球拥有39,400台在役商用飞机发动机和26,200台在役军用飞机发动机。基于这一强大的业务基础,GE Aerospace将在航空业的历史性复苏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致力于打造未来航空。与GE的字母组合,新的公司名GE Aerospace,以及全新的品牌色“浩瀚蓝”,寓意公司不断寻求突破,在传承航空领域深厚根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面向未来的愿景——构建在航空航天和防务领域的竞争力、领导力。完成业务分拆之后,GE Aerospace将拥有GE品牌商标,并授予另外两家公司长期使用这一商标的许可。GE首席营销官Linda Boff表示:“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我们通过一系列以客户为导向的全方位调研,分析了计划独立的三家公司沿用GE品牌的重要性。基于大量的市场调研及数据分析,我们充分印证了GE这一品牌及其具有百年历史的字母组合,代表着创新的延续,象征着全球客户的信任、团队的荣誉,以及公司对未来人才的吸引力。为此,我们非常自豪,未来的三家公司将传承GE创新的DNA,驱动行业的未来。”三家独立公司均将受益于更为聚焦的业务运营、更定制化的资本配置和更灵活的发展战略,从而更有效地驱动长期的增长,以及品牌价值的实现**。
  • 基金委发布“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及故障诊断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及故障诊断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所述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1年8月4日 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及故障诊断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   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尽快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航空发动机长期服役在高温、高压、高转速、交变负载等条件下,其关键零部件材料制备与加工制造工艺复杂,发动机服役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也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和故障诊断的基础科学研究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本重大研究计划聚焦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故障诊断三方面瓶颈问题的科学基础,强化需求目标导向和成果应用衔接,为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源头创新思路与科学支撑。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和故障诊断等研究前沿,通过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开展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提升我国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和故障诊断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通过相对稳定和较高强度的支持,聚集和培养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航空发动机相关基础研究队伍。  二、核心科学问题  (一)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性能优化与长寿命使役稳定性。  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的成分设计与相结构优化、服役条件下组织结构演化与高温性能的关系;制备及服役条件下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结构缺陷的产生、跨尺度表征与调控;航空发动机新型高温材料的探索研究。  (二)航空发动机关键构件制造形性协同控制机理。  航空发动机关键构件成形机理与精度控制原理;特种/复合能场对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的作用机理;航空发动机关键构件表面状态演化及调控机制。  (三)航空发动机状态信息感知与智能诊断预测原理。  航空发动机信息感知与监测的理论和方法;面向航空发动机故障的人工智能诊断技术与大数据信息融合方法;航空发动机容错控制理论与状态少测点诊断预测方法。  三、2021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  (一)重点支持项目。  重点支持围绕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成分设计、组织结构调控与表征、长寿命服役稳定性,制造工艺对构件宏微形性的影响、构件表面状态演化及调控,航空发动机故障机理与特征表征之间的本质规律等研究。  (二)集成项目。  在已经立项的集成项目基础上,继续在航空发动机关键构件制造形性协同控制机理研究,以及集成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故障诊断研究三方面瓶颈问题,集中优势力量,开展集成创新研究,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关键技术在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热端部件的尽早应用。  四、遴选项目的基本原则  为确保实现总体目标,本重大研究计划要求研究内容必须符合本项目指南要求,并按照如下原则遴选项目:  (1)鼓励开展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前沿领域探索性研究,优先支持原创性研‍究;  (2)鼓励与航空发动机相关企业院所联合开展研究,集成项目必须与航空发动机相关企业院所联合申报;  (3)鼓励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  (4)对不符合本重大研究计划科学目标,与航空发动机材料、制造与诊断结合不紧密的项目不予受理。  五、2021年度资助计划  2021年度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约6-8项,直接费用的资助强度约为3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2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拟资助集成项目约2项,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0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2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  六、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执行《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要求。  (三)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项目指南、《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关于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中相关要求。  1.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书提交日期为2021年9月6日-9月10日16时。  (1)申请人应当按照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要求在线填写和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  (2)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将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重点支持项目”和“集成项目”,附注说明选择“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先进制造及故障诊断科学基础”,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集成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4个。  (4)申请人在申请书“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应当首先说明申请符合本项目指南中的重点资助研究方向,以及对解决本重大研究计划核心科学问题、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科学目标的贡献。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2. 依托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完成依托单位承诺、组织申请以及审核申请材料等工作。在2021年9月10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于9月11日16时前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  3. 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关注与本重大研究计划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每年举办1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  (四)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五处  联系电话:010-62328301
  • 坚硬减振材料面世 有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一种既坚硬又善于吸振的新材料。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科技日报北京6月6日电 (记者刘霞)材料的某些特征通常是相互排斥的:大部分材料要么很坚硬,要么可以很好地吸收振动,但很少有材料兼而有之。在一项最新研究中,荷兰科学家制造出了一种新型材料,既坚硬又擅长吸收振动,而且还很轻,可广泛应用于从纳米级设计到航空航天工程等多领域。相关研究论文已刊发于最新一期《先进材料》杂志。论文作者、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戴维戴克斯特拉解释说,他们取得突破的诀窍是使用弯曲的材料,比如薄金属板。当以巧妙的方式组装在一起时,由这种弯曲的金属板制成的结构可以很好地吸收振动,同时也能保持材料的硬度。此外,板不需要很厚,因此材料可以保持相对“轻盈”。研究人员目前已经深入研究了这些弯曲材料的特性,发现它们都兼具一定程度的坚硬度和吸振能力。戴克斯特拉强调,由于已知材料不具有这种性能组合,新材料(或超材料)将有着广泛的应用:航空航天、汽车和许多其他民用领域,以及显微镜或纳米光刻等微观领域。
  • 【探索航空领域硬度测试技术】第六届航空理化检测技术学术会暨第二届航空装备修理与失效分析技术研讨会邀请
    INVITATION第六届航空理化检测技术学术会暨第二届航空装备修理与失效分析技术研讨会 轶诺展位 : 22号 时间:2024.8.25-8.28【青海 西宁】01航空科技盛会西宁启航🚀 中国航空学会携多家权威机构,于2024年8月25日至28日,在风景秀丽的青海西宁,共同举办“第六届航空理化检测技术学术会暨第二届航空装备修理与失效分析技术研讨会”.🔍 会议亮点:权威云集:国内外专家将齐聚一堂,分享关键材料检测分析、装备修理及失效分析与预防的先进技术。跨界交流:涵盖航空、航天、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多领域,促进跨学科、跨行业的深入交流与合作。编委会盛会:同期召开《失效分析与预防》编委会及青年编委会。02轶诺邀您共襄盛举💡 无论您是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是科技工作者,亦或是对此充满热情的爱好者,INNOVATEST轶诺都邀请您加入这场科技与智慧的碰撞,共同推动我国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技术交流共同探讨硬度测试的先进技术和趋势。产品展示现场体验轶诺的布洛维硬度计NEMESIS 5100G2,感受其功能与性能。合作机会与INNOVATEST轶诺公司建立更有意义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03布洛维硬度计5100G2NEMESIS 5100的第二代,即G2,9工位转塔,可容纳各种压头、带闭环传感器的压头座、物镜、交叉激光定位系统,以及闭环传感器控制的触摸探头,而且为1800万像素全彩测量摄像头和1800万像素全彩全景摄像头提供了基座,摄像头具有可变视场、电动变焦和自动对焦系统。力值范围NEMESIS 5100G21力值应用范围:从10gf到3000kgf,满足各种测试需求。光学系统NEMESIS 5100G22先进的光学系统:配备1800万像素全彩测量摄像头和全景摄像头,提供高清晰度图像。灵活配置NEMESIS 5100G239工位转塔,可自由配置8个物镜、8个压头等,支持多种测试任务。伺服电机NEMESIS 5100G24高精度伺服电机驱动:力控制精度高达0.1%,深度读数精度优于0.02微米。智能软件NEMESIS 5100G25智能软件支持:IMPRESSIONS&trade 工作流和控制系统,提供高效的硬度测试。期待您现场莅临体验共同见证硬度测试的先进技术
  • 中国先进钛合金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成立(图)
    11月17日,先进钛合金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中航工业航材院挂牌成立。   先进钛合金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评审会由中航工业科技与信息化部主持召开,由多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认真听取了航空重点实验室的设立申请报告,审查了相关支撑资料,并对航空重点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专家组高度评价了钛合金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实力,经过严格质询和深入讨论,专家组一致通过了钛合金科技重点实验室的设立申请。   据了解,作为钛合金航空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航材院钛合金研究室一直是国内航空钛合金领域的领导者,其部分成果的技术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钛合金航空重点实验室主要定位于开展创新性、探索性的前沿科学研究,以逐步扭转我国航空钛合金领域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的局面。“中航工业和基础院多年来一直在资金和项目上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钛合金航空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重点实验室的成立也为我们带来了品牌效应,可以极大促进航材院航空钛合金材料研制和应用研究工作。”   钛合金是飞机和发动机的重要结构材料,因其优异的比强度及抗腐蚀等性能被大量作为航空器的承力构件,其应用程度也是衡量航空装备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惠松晓教授表示,近年来,我国在钛合金领域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多个关键项目的自主知识产权,为扩大钛合金在航空领域的应用范围打下了坚实基础。
  • 我航空领域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揭牌
    5月28日,结构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在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下称航材院)揭牌。这标志着在我国航空工业及研究领域有了第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世界上第一代飞机是以木头和布作材料 第二代飞机用钢和铝合金作材料 第三代飞机增加了更多的钛合金材料 而到了第四代飞机则添进大量的复合材料。这些复合材料比钢铁轻得多,但强度却比钢铁高得多。”中国航空工业界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一代材料,一代飞机”这一业界发展规律,从而加速材料科技的自主创新步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构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应运而生。   航材院是我国航空工业唯一的综合材料研究机构,也是我国最早从事先进复合材料开发的单位之一。据航材院院长李晓红介绍,新揭牌的实验室将中航工业航材院、制造所等国内先进复合材料领域有实力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了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并通过构建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成为应用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有效渠道、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
  • “地沟油”变“航空油”靠谱吗?
    打破砂锅   让中国消费者闻之色变的地沟油在别人眼里却可以“飞上天”。7月中旬左右,2000吨产自上海的废弃油将被荷兰航空的技术人员加工成航空生物煤油,开始它们的“飞天之旅”。请关注—   废弃油变身航空燃油上天的消息迅速引起网民关注,“地沟油”变“航空油”到底靠不靠谱?中国公司是否具有完整“变油”技术?废弃油“上天”能否阻击地沟油“上桌”?   废弃油“飞上天”可行吗?   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废弃油中含有大量的动物油脂,这些油脂在经过提纯、化学反应等特殊处理后,可以加工成为0号生物柴油,这一工艺在上海中器、绿铭等企业均可完成 进一步处理后,可使其燃烧值等指标达到飞机燃料油的标准,生产成为航空生物煤油。   据悉,上海绿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与荷兰皇家航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绿铭将为荷兰皇家航空提供由废弃油转化成的“0号生物柴油”1万多吨,不久后第一批油即将发货,经过荷兰公司的技术再处理后变为航空生物煤油,供飞机使用。   荷兰航空旗下的某生物燃油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德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从去年开始荷兰方面已经在中国积极寻找废弃油原材料的供应,且对来自中国很多样品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非常满意。目前公司主要关注中国的大中型城市,这些城市的人口比较多、食用油消费量高,废弃油的产量也相对较多。除了中国,公司还从北美以及欧洲其他国家进口废弃油原材料。   而荷兰航空并不是唯一一家将废弃油“飞上天”的公司。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8年,英国已有航空公司尝试了将动物油脂转化为航空燃油,并进行了试航 2011年,英国汤姆森航空公司也尝试将飞机其中一个引擎中的燃料,改变成废弃油处理成的燃料油,实现了试航成功 2012年6月,荷兰航空的“废弃油”航班也开始执飞洲际航线。   中国飞机为何不能“喝”“地沟飞机油”?   中国公司炼地沟油为何不“喂”中国飞机?中国地沟油只能通过出口“上天”吗?是否因为炼油成本过高公司不愿干?还是技术问题?一时间,网民质疑声四起。   记者采访后发现,没有实现大规模推广,主要和三个方面原因有关:   其一,技术成熟度不够。德克介绍,从“0号生物柴油”到航空生物煤油需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这一步工艺要求较高。记者发现,目前我国已有不少环保公司能将废弃油处理成“0号生物柴油”供船舶、汽车等作为燃料油使用,但将“0号生物柴油”升级为可供飞机直接使用的航空生物煤油,技术并不成熟。   其二,转化成本较高。目前来看废弃油“上天”尚处于试验阶段,因成本过高而没有大规模推广。德克介绍,航空生物煤油的燃烧值和普通燃油基本相同,但生产成本较高,此前一直为传统燃油的三倍左右 现如今公司进口大量的废弃油原料,和合作方共同努力降低成本,但成本也仍在传统燃油之上。   其三,原料不足。“有了纯熟的技术,也难以让废弃油大量‘上天’。”绿铭执行总裁张英文表示,在很多城市,与“无本万利”的收油“游击队”相比,生物柴油处置企业收购原料的价格不具备吸引力,因此一些小餐饮企业将废弃油纷纷倒卖给了“游击队”最终回流餐桌,正规企业反而“吃不饱”。   德克也表示,非法收购者收购地沟油的价格比合法的厨余垃圾回收公司高,所以生物质燃料公司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如果我们能保证稳定便宜的地沟油原料供应,那么生物燃料的价格就能大幅下降,并更具有竞争力。”   “上天”消灭“上桌”,能否实现?   网友纷纷说,如果废弃油都“上天”了,能实现大规模推广,岂不是地沟再无油可捞?到那时,地沟油就真的能消失无踪影。   专家认为,为了让废弃油“上天”而非“上桌”,政府和企业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最关键的就是从源头上管控,保障正规生物柴油转化企业的原料供应。近段时间以来,上海、北京等各地纷纷开始了新尝试。例如,对废弃油的产生和回收进行“全程监控”,在餐馆后厨安装摄像头,为储油桶装上GPS设备等,借以减少废弃油“入地沟”再“上桌”的可能性。   同时,网友说,应借鉴国外经验,出台更多的相关政策法规来打击地沟油的非法收购,让“游击队”不敢收油。此外,还可以给予生物质燃料企业更多的支持和补贴。企业能够降低成本,就能提高从餐饮单位收购废弃油的价格,与“游击队”打起价格战。   “如果废弃油都能‘上天’,既能使地沟油远离中国人的餐桌,也同时生产出清洁的生物燃料供给航空业,提升其环保性。这对中国的政府、老百姓、餐饮安全和航空业来说,都是共赢的。”德克说。   张英文表示,公司打算先与国际上相关企业合作,提供废弃油原料,进行利润分成 等到时机成熟时,就可以形成一个合资企业,将技术引进国内。“我们估计在今年国庆前后引进这样的技术,到时国内航空公司也能购买并直接使用我们的油了。”
  • 中航工业强度所:打造世界航空强度领域的第三极
    创建于1965年的中航工业强度所,是中国航空工业唯一从事飞机结构强度研究与地面强度鉴定和验证试验的专业研究机构,具有代表国家对新研、改进和改型飞机结构强度进行鉴定和试验验证职能,并负责开展飞机结构强度技术领域的预先研究 具有应用研究和试验紧密结合的优势,拥有先进、完善的飞机地面强度试验设施和一流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飞机地面结构强度试验综合能力国内第一 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尺寸飞机结构静力/疲劳强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可进行200吨级飞机全机静力/疲劳强度试验 拥有国内惟一的航空噪声与振动强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可承担各种机载设备及大型结构部件的噪声环境试验及声疲劳试验和民机适航噪声符合性验证试验在内的各种噪声测试工作。   强度所按照“拓展领域、形成体系、突出创新、强化应用”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结构强度基础研究、预先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预研成果已得到广泛应用,多约束优化设计软件、结构分析系统、动力环境预计和颤振实时分析系统等计算机大型软件均享有较高声誉,已为国内多家用户采用。减振器、消声器、隔声吸声板、民用噪声环境治理、飞机结构外场损伤检测系统等相继开发成功并得到应用。为保持在强度领域的领先地位,强度所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先后自主研制了4096通道ST-18型数据采集系统、大吨位壁板拉—剪、压—剪复合加载试验装置、低刚度大位移多自由度空气弹簧系列、便携式裂纹扩展数字监视系统,采用了多通道试验协调加载控制技术和拉压垫载荷施加技术,在支持、加载、测量、检测和控制等方面全面提高了试验能力。   45年来,强度所安全、优质地完成了包括歼10飞机、飞豹、ARJ21-700、新舟系列飞机在内的我国几乎所有研制、改型和引进的军、民机的强度鉴定与验证试验,为我国航空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完成了全机静力试验23架次、全机疲劳试验13架次、全机地面共振试验105架次 完成了各种飞机起落架的落震、摆振试验以及飞机降噪与湿热环境下的全尺寸复合材料翼面等综合环境强度试验   先后完成了310余项行业重点预研课题,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4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200余项,荣获“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2007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状”。   为了适应国家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强度所在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新建了一系列新的现代化试验室,填补了我国在飞机结构适坠性研究等方面的空白,形成了国内领先、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的落摆振和离散源撞击试验能力,提升了国内飞行器结构热强度试验能力,使强度所的整体试验能力及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可满足我国未来军机、民机的研制需求。   而今,强度所已驶入改革发展的快车道,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强度所的使命、愿景、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 “四步曲”——即2009强化执行年、2010精细管理年、2011创建品牌年和2012跨越发展年。一年多来,在所党委所务会的领导下,全所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度所的改革、发展、创新、和谐为己任,按照“1234”的发展思路,锐意创新,强化执行,确保了各项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确保了总体规划一期建设项目的投入使用,确保了职工收入的稳步增长,确保了全所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全年总产值再创新高。   2010年是强度所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各项重点型号试验任务和预先研究工作空前繁重,其背负着祖国的重托和民族的希望。强度所将在新一届所领导班子和所党委的带领下,全力拼搏,坚决打赢重点型号攻坚战 精细管理,全面提升强度所管理水平,为建设开放式、创新型和“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飞机强度研究中心,从而成为世界航空强度领域的“第三极”而努力奋斗,为国家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2012年度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开始申报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国科奖社证字第0166号)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社会力量设奖,自2007年设立至2011年已评选5次,共有136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37项、三等奖91项。获奖项目被收入国家奖励办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年鉴》,优秀获奖项目可由中国航空学会推荐到国家奖励办或中国科协参加推荐国家科技奖。   2012年度评选活动按照《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进行。现将申报要求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学会科技奖奖励范围限定在民用航空科学技术和军民通用航空科学技术领域,奖励在完成以下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1.在航空及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和航空产品开发中,完成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取得成果   2.在航空科学基础性技术(含技术基础及质量管理)研究中取得成果   3.在为航空事业决策科学化及管理现代化而进行的软科学研究中取得成果   4.在航空科学技术普及中取得成果。   二、申报条件   1.技术研究成果应经过鉴定、验收等相应评价,并经过二年以上的实际应用,证明技术先进、质量稳定、效益明显   2.理论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公开出版或在全国性或国外学术刊物发表,为同行所公认,对学科发展或工程实践有指导意义   3.技术发明成果应取得发明专利   4.科学普及成果应有广泛社会效益的相应证明   5.决策科学类项目研究成果应被决策者采纳并付诸实施,经过实践证明正确可行   6.不存在成果权属、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及其排序方面的争议   7.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一完成人应为中国航空学会会员   8.凡涉及国防、国家安全领域的保密项目及其完成人,不应申报和被推荐本奖 已解密或者不保密的国防、国家安全领域的项目及其完成人可申报和被推荐本奖,但应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并提供相应的解密或不涉密证明材料   9.凡已获得国家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项目,不再申报或被推荐本奖   10.以往申报过本奖而未获得奖励的项目,如无实质性新进展,不再申报。   三、申报材料   1.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2.附件材料,根据项目类别要求提供,如技术评价证明、应用证明、国家发明专利证书、权威机构的查新报告等   3.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协调一致证明。只有一个主要完成单位或主要完成人均在同一个单位时可不提供。   特别注意事项:请准确选择项目类别,并按不同类别要求填写申报书和提供附件材料。必须严格按照推荐书填写说明如实、全面填写推荐书内容,除推荐书中有明确规定的栏目外,不得留空。各类支撑材料不得插入推荐书中,应注明编号后放在附件中。附件需编制目录,按编号顺序装订。每个申报项目需同时提供纸质与电子文档。   四、申报途径   通过以下单位或个人推荐:   1.学会挂靠或依托单位   2.学会分支机构:专业分会、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   3.省、自治区、直辖市航空学会   4.学会单位会员   5.学会理事或资深会员6人以上。   五、申报时间   请将纸质申报材料2份(其中原件1份)及相应电子文档(邮件或光盘)1份,于2012年4月5日至4月15日报到中国航空学会奖励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2号院中国航空学会   邮编:100012   联系人:肇晓兰 010-84924389   王晓舟 010-84923943   传 真:010-84923942   电子信箱:jiangli@csaa.org.cn   六、《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及“填写说明”等有关文件资料可从中国航空学会网站“科技奖励”、“管理条例”栏目查阅、下载,网址:http://www.csaa.org.cn/a/gyxh/guanlitiaoli/2012/0203/653.html。   七、学会可以为申报项目组织技术评价,需要者请于2012年3月15日前与学会奖励办公室联系。
  • 投资千亿元 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近期出台
    国产岷山军用发动机  记者日前从有关渠道了解到,备受各界瞩目的航空发动机重大科技专项,日前已经上报国务院,并有望于近期出台。   根据已有信息,该专项预计投入至少千亿元资金支持国产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与制造,这是迄今为止所有重大专项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   业内人士预计,高达千亿的专项研发资金如果能落实到位,将有效弥补国产飞机发动机自主研发制造能力不足这一长期短板。而随着专项的实施,国内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对于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板块的整合预期,也将进一步增强。   政策落地在即   “我们已经开始准备报项目了。”一位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该专项由工信部而非早先认为的科技部牵头制定。按照工信部等有关部委要求,目前有航空发动机业务的相关企业正在积极准备项目申报,希望能争取到更多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预计最先投入到基础研究与材料领域,随后会向生产制造环节逐步倾斜。”   这意味着,从去年开始酝酿的航空发动机重大科技专项,出台时间已经愈发临近。去年11月,两院院士师昌绪向国务院建议,将航空发动机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今年6月传出消息,由师昌绪牵头提出的“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工程咨询研究报告”封笔,航空发动机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已经板上钉钉。   长期以来,飞机制造领域受到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的困扰。今年7月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航空装备产业列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的第一个项目,明确提出要突破航空发动机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进航空发动机产业化。   今年9月4日-6日,国务委员马凯、工信部部长苗圩、国资委主任王勇、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等一同前往陕西,调研了包括西安航空发动机在内的多家航空企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领导首次带队对中国航空工业进行为期3天的调研,足以说明国家的重视程度。   “目前业内普遍预期专项资金规模是1000亿元甚至更高,我们现在都等着方案最终出台。”一位买方航空分析师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参照“十一五”有关重大科技专项政策,预计专项方案中除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相关技术装备研制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外,或还将通过制定相关采购管理办法以及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制造。   弥补长期短板   在整个飞机制造过程中,航空发动机投入最大、研制周期最长、技术难度最高,是影响整个飞机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所在。因此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国内飞机制造业木桶上的一块短板。   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早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国内航空发动机以引进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改进或仿制。目前专注于该行业的重量级科学家也普遍认为,专利引进或测绘仿制的发动机型号过多,延续时间过长,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和束缚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造成国产飞机普遍动力不足。   一般说来,航空发动机分为商用和军用两类。目前世界上商用和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基本被通用、罗罗、普惠等几家国际巨头垄断。早期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够,导致我国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几乎一片空白,无论是2016年将要投入使用的C919干线大飞机,还是ARJ21支线客机,配装的都是进口发动机。   “只有狠下决心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精选几个有重大意义和带动作用的军民用发动机,走完自主研制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完成从测绘仿制向自主研制的战略转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认为。   除了通过专项解决技术短板外,中国证券报记者还了解到,目前中航工业集团通过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正在着力解决困扰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发的人才问题。今年9月,北航和中航工业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签署《航空发动机基础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协议》。一个月后,发动机控股公司再次与北航签署“航空发动机高级人才定制班联合培养协议”。北航已于今年9月份完成了首届定制班36人的招生。   整合预期增强   航空发动机专项实施在即,业内人士对即将出现的巨大市场机会,普遍持有乐观态度。   波音公司在其最新的市场报告中预测,未来20年中国机队将扩大到目前规模的三倍。   目前,设计生产一台航空发动机,主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单元体及主要部件、整机制造等几个主要领域。A股相应的上市公司有航空动力整机集成)、中航动控(发动机控制系统)、中航重机(结构铸锻件)、成发科技[7(传动)和钢研高纳(涡轮盘)等相关上市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着专项方案的逐步落实,上述公司除将获得专项资金支持外,受国内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的拉动,公司业绩也将逐步提升。   除此之外,在第九届中国航展上,航空动力实际控制人中航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将作为中航工业此次参展的唯一发动机单位。   在上述上市公司中,除钢研高纳外,其余四家全部为中航工业系公司。其中航空动力、中航动控和成发科技分别定位为中航工业航空发动机资产的主机、控制和传动整合平台。   在中航工业各大业务板块中,发动机业务板块资产证券化率相对较低,因此业内人士预期,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的推出,除了给相关上市公司注入业绩增长动力外,也将进一步加快中航工业发动机业务板块资产证券化的步伐。   2012年4月,中航工业集团成立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整合了旗下发动机技术研究和型号研制的4个主机所(中航工业动力所、动研所、涡轮院、贵航发动机所)。   招商证券分析师刘杰认为,航空动力虽然去年暂停重组,但其作为发动机整机业务上市平台的定位没有变化,未来不排除再次启动的可能。随着研究所的逐步改制,未来这一块优质资产将成为资产重组新的整合对象。   中航工业集团总经理林左鸣今年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也表示,未来中航工业旗下的大量研究院类资产,将成为下一步重组重点。中航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吴献东认为,中航工业有很大一部分业务划归研究院所,研究院所属于事业单位,其资产归财政部管辖,事业单位资产要上市首先得转换成企业资产,这个转换过程非常复杂。但科研院所一旦转成企业后,将很容易注入上市公司。   而随着发动机重大专项的展开,有猜测说今后发动机业务会从中航工业独立出来,单独成立一家发动机公司。对此,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有关人士处了解到,目前这一可能性为零。   该人士认为,目前全世界所有航空发动机企业严格来说都没有独立的,美国的GE、欧洲的赛峰和罗罗尽管以发动机业务为主,但旗下也有其他业务。从经营角度讲,航空发动机业务不适宜独立,因为航空发动机投入和回报周期很长,通过业务组合有助于发动机业务发挥长周期优势。发动机技术密集度高,很容易转移到其他相关行业开拓市场,以大集团的形式存在,正好可以发挥这种优势。   “中国著名飞机设计师杨伟说过非常著名的一段话:航空发动机研制周期长,应该先行,但是决不能离开飞机独行。航空发动机今后的趋势是飞发一体,统一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不可能独立。”该人士表示。
  • 波音与中科院建航空生物燃料联合研究实验室
    2010年5月25日——波音和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简称“青岛生物能源所”)宣布将组建一个联合实验室,以加快微藻生物燃料的研究并促进航空业可持续生物燃料的产业化进程。   该实验室命名为“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联合研究实验室”,将由波音与青岛生物能源所共同出资和管理,后者是中科院下属的研究机构。   联合实验室是2009年10月波音与中科院签订的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成果,该合作备忘录旨在为开发互惠互利的技术展开合作。   波音中国研发与技术副总裁艾博恩(Al Bryant)表示:“与单方面的努力相比,我们坚信,合作能更高效、更及时地为生物燃料原料以及新加工技术的研发提供支持。我们将在中国和全世界范围寻求能加快生物燃料应用和扩大航空生物燃料生产规模的技术。”   青岛生物能源所副所长彭辉谈到:“我们很高兴与波音公司合作推动微藻航空生物燃料的研发。结合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科技优势和波音在航空界的影响力,毫无疑问,我们将一起开发出高质量的航空燃料和优势技术。”   波音一直处在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研发的前沿,目前正积极地与多家研究机构合作,为满足全球的需求寻找地区性解决方案。波音迄今已帮助美国、澳大利亚、欧洲、中东、印度和中国的高校及研究所为生物燃料的研究立项。   波音的目标是藻类及其它可再生资源生产的可持续生物燃料,这些原料不与粮食作物竞争土地或水资源。可持续生物燃料能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可减轻航空业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   波音研发与技术部是波音公司先进的,负责研究、技术与创新的重要机构。该部与波音的业务部门以及全球范围的客户、供应商、高校和其它研发机构开展合作,为当前和未来的航空系统及服务提供范围广泛的、创新而经济的技术。   波音中国研发中心致力于与中国顶尖的研究人员合作,确定并发展具有前景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将惠及波音的客户和中国人民。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于2006年由中国科学院和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共同建立,是目前国内专门从事可再生能源与绿色材料领域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研究所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开发生物基能源、生物基材料的资源、技术、产品和过程。
  • 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采购航空燃油燃烧器
    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简称中航工业动力所,代号六O六所),始建于1961年8月,首任所长为刘苏少将,是国内大中型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中心,先后研制11种型号的涡喷、涡扇发动机。昆仑、太行两大发动机的成功研制,走出了一条中国自主创新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更实现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历史上的伟大跨越。近年来所产品研制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改革调整进一步深化,研制能力和手段得到大幅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所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新的历史机遇期,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确立了“突出主业,做大做强军机、民机、燃机‘三大主业’;拓展领域,围绕产品的全价值链发展,围绕主业的相关多元化发展,围绕核心技术的体系发展;提升能力,不断夯实设计能力、研保能力、人才支撑、管理创新‘四个平台’;和谐发展,全面建设一流科研队伍、一流产品服务、一流管理体系、一流研制手段、一流工作生活环境的‘五个一流’现代化和谐研究所,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  今年,莫帝斯所提供的美国MarlinEngineering FAA NEXGEN燃油燃烧器,中标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该类项目测试项目。美国MarlinEngineering FAA NEXGEN燃油燃烧器,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认可的NexGen航空燃油燃烧器之一,可适用于众多航空材料燃油燃烧测试。由于FAA之前所认可的Park DPL 3400、Lennox Model OB-32, 以及Carlin Model 200 CRD 均已经停产,FAA发展了下一代航空燃油燃烧器NexGen燃烧器。NexGen燃烧器采用了上一代燃烧器的操作原理,同时可以精确的测量输入气体及燃油的试验参数,同时仪器可便于FAA未来的升级。通过配置不同的试验装置,可满足众多航空燃油燃烧测试标准,如座椅燃烧测试、隔热隔音材料耐烧穿试验、货舱衬板耐烧穿试验、软硬管组件、电动引擎装置及电气连接件的防火试验等。可满足的标准为FAR 25.853、FAR25.855、FAR25.855、FARs 25.863、FARs 25.867等,同时可满足国内MH/T 6086、HB 7263、MH/T 6041、GB/T 25352、HB 7044等测试方法。
  •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
    成果名称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 单位名称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 王宁 联系邮箱 wangning@watertek.com 成果成熟度 □正在研发 □已有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radic 可以量产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技术入股 □合作开发 &radic 其他 成果简介: 本项目的需求比较复杂,指标较高,技术实现难度较大,因此采用了多项关键技术,主要如下所示: (1)大规模FPGA 的电路设计及逻辑实现 为了实现本项目的各项功能需求和技术指标,尤其是对高速数据的处理,采用大规模FPGA 势在必行。 本项目的FPGA选用XILINX公司高端大容量Virtex-6系列的器件。Virtex-6系列的器件是XILINX公司的新一代高端FPGA产品,具有大容量和高速的优点,并且内部的硬核还能实现PCI-E 接口功能。板卡通过FPGA 的PCI-E 接口实现同加固便携计算机的数据通信。 (2)200MHz 采样速率的AD 采集和DA 输出的实现 鉴于AD采集和DA输出都需要达到200MHz的较高速率,因此系统采用FPGA来实现对ADC 和DAC 进行控制。为了实现高速接口速率,ADC和DAC都选用LVDS接口器件,FPGA的LVDS接口的收发速率都超过500MHz,能够轻松实现200MHz 的速率要求。 (3)高速布线技术 由于本系统具有高速数字接口(如:PCI-E 接口、DDR3 接口等)和高速模拟量接口(如:ADC、DAC 等),需要较高的PCB 布线技术。 为了保证PCB布线的质量,PCB设计采用外包的方式进行。由具有丰富PCB设计经验的专业公司和专业设计人员进行PCB设计,既能保证PCB设计的质量,又能保证开发进度。 (4)PCI-E 技术 PCI-E 接口是本系统中FPGA 和处理器之间的主要数据传输通道,在实现时需要同时保证高速大容量数据传输和实时地命令传输。 在硬件上,在便携计算机上带有PCI-E 接口插槽;功能板设计成PCI-E 板卡结构,功能板上的PCI-E 接口由功能板上的FPGA 自带的硬核模块实现。 在软件上,需要考虑PCI-E 接口传输消息的优先级,优先传输具有实时要求的控制命令,从而保证控制命令的快速响应。对于高速大容量数据的传输,需要采用DMA的方式进行处理,尽量降低数据传输过程对处理器的占用,使处理器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方面的工作。 (5)大容量高速数据存储技术。 本项目对数据存储的要求主要有2 个方面:1)高速数据的连续存储;2)大容量数据的存储。 针对这2项要求分别进行设计。 (1)高速数据的连续存储。 在最高采样速率200MHz,12bits 分辨率存储时,每秒钟产生的数据约为300MB。 对采样数据进行实时压缩,经过验证,对于1553B 的采样数据一般的压缩率约为3:1~4:1,这里按照压缩率3:1 计算,经过压缩后需要存储的数据约为100MB/s。 数据需要通过PCI-E接口传输给便携计算机进行存储。单路PCI-E接口的最大传输速率约为250MB/s,完全能够满足100MB/s 的传输要求。 数据传输给便携计算机后,由便携计算机将数据写入存储器中。经过调研,普通机械硬盘的连续写速率150MB/s,能够满足100MB/s 的连续写速率要求。 以采用SSD 固态硬盘容量240GB 进行计算,能够连续存储约40 分钟的数据。 (2)大容量数据的存储。 为了能够保存更多的数据,除SSD固态硬盘外,系统还要挂接1块大容量机械硬盘,容量为2TB。 在系统空闲时,可以将SSD 固态硬盘中存储的数据转移存储到机械硬盘中,使系统能够再次进行高速数据的连续存储。 2TB容量的机械硬盘能够存储超过5小时的数据,能够满足存储约2小时数据的要求。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主要针对的是4Mb/s速率的1553B总线测试,兼顾标准1Mb/s速率的1553B总线测试。 结合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此次设计的产品在标准故障注入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创新,通过对高速采样数据的压缩和存储,能够实现对录取数据的波形回放等功能,这些功能在性能验证、故障分析和故障诊断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4Mb/s速率的1553B总线是国内部分研究机构提出的标准,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测试设备。本课题研制的设备填补了我国在4Mb/s速率的1553B总线测试方面的空白,满足了用户的迫切需求,获得了用户好评。 应用前景: &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从2010年6月设计定型以来,已经累计生产和销售近百套,主要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国防等行业的科研、生产和测试部门。 &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的主要用户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多个研究所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多个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多个研究院/研究所 中航集团的多个研究所的多个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多个研究院/研究所 在&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的应用过程中,用户对该系统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肯定,有些用户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该系统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和建议。根据用户的反馈,公司组织人员对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出系统的不足并投入人力加以改进。 随着客户群的增加,客户的需求也在增加,当前&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的测试对象已经从设计初期的5种,增加到了10种。当前&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不但能够实现对ARINC429、MIL-STD-1553B等传统航空总线的测试,还能实现对UART、隔离IO、CAN总线等通用接口实现测试。2012年,随着公司主要投资项目&ldquo 新一代航空总线产品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rdquo 的启动,针对新一代航空总线的故障注入产品的研发将会启动。 2012年,&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的对象从航空、航天、国防等行业进一步扩展,将会辐射到工业和民用等各个领域,生产和销售超过100套。 一、经济效益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项目从2009年8月立项进行研发,2010年开始形成研发产品及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截止到2011年底累计新增销售收入2007万元,基于此技术其中签订技术性合同近850万元并形成技术收入,此项技术收入按收入额的5%缴营业税,缴7%城建税和3%的教育费附加,新增利润额缴15%的企业所得税,余下的壹千多万元是产品收入缴17%的增值税及其他税种,此项技术、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行业的设计、测试、生产部门,用于高可靠性、高稳定性设备的设计评估、调试、检测等环节,使用单位应用此技术、产品提到了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到表明在单位时间内产品数增加、单位成本降低;通过应用这项技术使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销售价格提高;两个相同投入的生产者,生产率低的一方,意味着生产成本高,那么产品就不得以较高的价格出售,无法同生产率高的一方竞争,必然被淘汰掉,而生产率高的一方,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产品依然可以获得利润更具竞争力,此项技术的应用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为社会填补了技术空白,提高了社会生产率、提高了产品质量,带动了本企业相关产品的的研发与销售,新增企业的利润,为国家多缴了税金。&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已经应用到了我国航空、航天等行业的许多科研、生产和测试部门,增强了这些部门的设计验证能力,促进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进步,具有战略深远的意义。 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 &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行业的设计、测试、生产部门,用于高可靠性、高稳定性设备的设计评估、调试、检测等环节。 在&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研制成功之前,国内现有的故障注入产品种类很少,已有的产品功能单一,基本上只能实现有限的特定功能。市场现有的德国TechSAT公司的ADS2产品内部集成的FIBO功能,只能模拟信号连接线之间的物理层故障,其工作方式针对信号线。另外一些故障注入产品,只能够实现部分协议层的故障注入功能功能。国内外尚没有1种能够同时实现物理层、电气层和协议层的故障注入设备。国内外现有的故障注入产品,都是针对单一总线的专用产品,不能实现对多总线系统的综合测试。 &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的研制成功,大大提升了故障注入产品的的性能,为我国航空、航天等行业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验证手段。 &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的主要点和优势如下: 1、同时实现物理层、电气层和协议层的故障注入操作,能够对多台设备进行协同控制; 2、实现物理层和电气层任意波形噪声的产生和叠加; 3、采用非侵入式故障注入方案,使用时不需要对原有系统进行更改; 4、故障注入过程可定量参数,可重复实现; 5、支持高级编程方式,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故障活动,组成故障序列执行,支持自动测试过程; 6、支持外部触发方式,通过多类型故障注入设备和通用测试平台协同工作的应用,实现系统级故障注入。 当前&ldquo 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rdquo 已经应用到了我国航空、航天等行业的许多科研、生产和测试部门,增强了这些部门的设计验证能力,促进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进步。 三、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北京市&ldquo 十二五&rdquo 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以关键技术突破和标准创制为切入点,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其战略导向性、全局带动性和内源驱动性作用,强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航空数据总线故障注入系统与这一方针密切相关,完全符合北京市发展建设规划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范畴。 旋极公司2008年营业收入5860万元人民币,上交税金485万元;2009年1.03亿人民币,上交税金768万元;2010年1.82亿人民币,上交税金1159万元;2011年2.99亿人民币,上交税金1979万元。2008年-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77.67%,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127.08% 。 本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国际领先,适用领域从军事到民用,从工业制造到高科技行业。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各行业的设计、测试、生产部门,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化条件非常良好。前期的项目起步阶段,核心团队从技术研发人员、销售团队等共有30余人,每年可为社会提供30-50个就业岗位,在拉动就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综上所述,本项目必将为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实用新型专利:数据处理中心 专利号:ZL 2013 2 0409762.8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总线数据录取系统 专利号:ZL 2013 2 0403846.0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叁等奖
  • 中国航空系统测控专家及学员参观新三思总部
    2007年5月12日下午四点,中国航空系统测控专家及第22届航空金属力学性能检测人员资格证培训班七十多名学员,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苏彬博士的带领下,藉此次来深的学习机会,首次参观新三思总部。众多专家和学员的到来,受到了新三思集团副总裁赵和平、营销总监卿晓虎、副总监方先明的热烈欢迎。 在公司领导和技术人员的陪同下,专家和学员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新三思总部管理中心、试验机研究院、试验中心和生产车间。独具特色的新三思企业文化、种类繁多的试验机、最新试验技术现场演示,让专家和学员们流连忘返,频频发问,现场学术交流气氛十分浓厚。 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新三思公司给嘉宾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国产试验机的研发和制造水准更加充满信心。 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 卿晓虎总监正在为嘉宾们现场讲解冲击试验机 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 专家和学员们在新三思总部合影留念
  • Erichsen 343 测力表被评为2016年航空/航天领域最佳测力计
    在航空航天和航空工业领域,往往会遇到最为棘手的需求。无论是负载均衡,航空称重或者重载分布中需要的测量,Erichsen 343 型号液压测力计是非常理想而且廉价的监控和验证工具。凭借简单的操作和独特的专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工程设计特点,Erichsen 343型号液压测力计近期获得了2016年Weighing Review 读者选择的最佳航空/航天测力计。这是连续第二年阿美特克的STC产品赢得Weighing Review 读者的评选。“我们为这个奖项感到骄傲。Erichsen 343 产品已经问世好多年了,一直在航空航天和航空业中通过各种拉伸和压缩应用证明着自己的价值。” Chatillon 产品经理 Joel Schoubert先生说道。Erichsen 343 液压测力计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并且充满了液压油被密封为一个闭环的。该产品操作简单并且不需要任何电源。巨大的表盘使用户可以远距离读取负载。如果需要远程观测该表,可以选用添加表盘延长管路。Erichsen 343液压测力计具有中心通孔使其可用于任何需要对中接头锁定施加的负载的场合。这些中心孔的设计可以实现精准的拉伸和压缩加载应用。与其他电子显示和传感器结合产品不同,Erichsen 343 液压测力计对ESD(静电放电)和瞬态电压免疫。Erichsen 343 液压测力计的坚固设计使其适用于那些传统测力计无法胜任的恶劣工作环境中。Erichsen 343 液压测力计量程覆盖从1kN至2500kN,精度可达满量程的1.6%。数字式指示表可选。Erichsen 343 液压测力计也可用于其他应用,比如:液压夹紧力的验证、轴向力的连续测量、监控在车床、镗床、挤压机和其他类似设备上轴承产生的负载。除了Erichsen 343 被授予2016年最佳航空/航天业测力计,阿美特克STC的Chatillon 1300 产品被评为2016年最佳机械式测力计。阿美特克传感器测试和校准(STC)提供一系列的力学测量和材料测试装置,覆盖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农业、汽车、电子、国防、能源、食品、医疗、船舶、钢铁等行业。阿美特克传感器、测试和校准是阿美特克公司的一个部门,阿美特克公司是一个全球领先的电子仪器和机电设备制造商。
  • 报名倒计时|电动航空创新技术国际峰会
    电动航空创新技术国际峰会7月17-18日01组织机构发起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怀柔研究部北京清洁能源前沿研究中心主办单位溧阳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溧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清洁能源前沿研究中心先进固态电池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承办单位溧阳深水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协办单位江苏卫蓝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溧阳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固态电池分会江苏省储能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名誉主席执行主席02报告嘉宾(报告嘉宾按报告日程排序)03报告日程04报名及住宿预定本次会议免费(不含餐饮和住宿),目前已报名参加会议的166家单位(约300人)详见文章尾部,由于本次会议最多容纳200人,请各位参会嘉宾尽快缴纳餐饮费,付费后即锁定名额!截止时间:2022年6月17日如申请参会请填写以下二维码会务组在天目湖涵田度假村酒店以优惠价格为本次会议联系了一定数量的房间,参会人员可享受会议优惠价,会议代表如有订房问题可扫描填写以上二维码,费用自理,请大家尽量在2022年7月1日前完成订房。05赞助单位06参会单位(参会单位持续更新中......) 07会议联系人会务组邮箱:ties-conference@aesit.com.cn联系电话:史女士:18115066088(参展)顾女士:18961291736(参会、住宿)虞先生:18114689920(参会、住宿)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