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品源头

仪器信息网食品源头专题为您整合食品源头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食品源头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食品源头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食品源头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食品源头话题讨论。

食品源头相关的资讯

  • 保障食品安全需从源头做起
    p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食品安全,必须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批示要求,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工作,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 /p p   告别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食品成为一种广泛交易的商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食品贸易不断发展,生产供应链日趋复杂,可能引入风险的环节不断增加,风险溯源更是难上加难。面对这种风险,全世界主要国家不约而同地致力于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管制度,推动企业、行业协会建立更加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有的甚至给每头牛带上了基因芯片,每袋米都标明生产者和出产田块。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食品消费规模之巨大、生产经营模式之复杂、饮食习惯之多样,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加之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明显的区域差异、严重的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我们在食品安全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若要在普通食品上达到这样的追溯能力,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解决中国食品安全的源头治理问题,需要更接地气的思维,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p p   首先,要综合治理环境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优质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基础。忽视环境污染问题来讨论食品安全是不可行的。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工业、采矿、能源、交通、城市排污造成的大气、水体污染,通过降雨、融雪作用会形成更为广泛的面源污染,一些地方的企业排污则直接造成严重的点源污染。土壤和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会通过农作物富集作用迁移到食用农产品中,造成很难分离和去除的污染。环境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虽说没有像PM2.5指数那样直观,但其危害性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低估的。治理环境污染,已成保障食品安全的当务之急。 /p p   第二,要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种养殖环节投入品的使用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当前,我国种植环节的农药、肥料滥用情况严重。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7%,但农药和化肥使用的占比远远高过这个比例。我国允许使用的农药超过600种,但很多农药的使用都缺乏有效的监管,造成蔬菜、水果和粮食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养殖环节抗菌素、激素等各种兽药的滥用,也会造成肉制品中的兽药残留超标。近年来屡次被查出的瘦肉精问题就是这一问题的典型代表,前不久超市活鱼下架的事件,折射出的也是这种风险。农业投入品种类众多、使用面广量大,加之在生产供应链的上游,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可谓深远。因此,从保障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毫无疑问应执行最严格的标准,实施最严厉的处罚和问责。 /p p   第三,要严格食品生产加工原料控制。新《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者、餐饮服务提供者都应制定并实施原料控制要求,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这一规定若能得到严格执行,会有效识别来自上游环境污染和农业投入品滥用带来的风险。在此基础上,通过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各环节严密的质量控制和严格的成品出厂检验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p p   第四,要高度重视食品相关材料和相关环节的风险引入。所谓全过程监管,不仅要关注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本身、关注生产加工的主链条,也要关心在此过程中诸多并不起眼的因素。比如,预先使用杀虫剂处理的仓储用具,使用了杀虫剂、消毒剂、杀菌剂的养殖场所,各种食品容器、器具及包装材料,生产加工甚至是销售环节违法添加的有毒有害非食品物质、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等等,都可能成为风险引入的源头,成为危害食品安全的隐患。必须将这些因素纳入监管视野,有针对性地进行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p p   一袋奶,一个果,一张饼,任何一样我们即将入口的食物,谁能说得清它经历了怎样的旅程?谁能数得尽在它的生命周期里,到底有多少风险?但食品药品监管是一门科学,一门关于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科学,只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一定能发现并消除越来越多的风险源,从而把我们可能承受的风险降低、再降低。 /p
  • 食品安全抓源头 快速检测是方向
    不知何时起,屡屡被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冲击着公众的眼球,挑战着公众的接受能力。餐桌,已经变为一片保卫自己饮食健康的战场。   今年的瘦肉精、塑化剂事件被媒体曝光后一时间问责之声四起,而食品安全科研人员又有什么看法?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金宗濂主任。   从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误区说起   长期从事保健食品(功能食品)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金宗濂,是国内最早一批保健食品评审专家。谈到这场造成了重大食品安全危机的塑化剂案,金宗濂表示,虽然此案已经由台湾彰化检方侦办终结,但人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敏感神经,却在这起案件中再一次绷紧了。   金宗濂认为,塑化剂问题实际上是在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起云剂当中添加了塑化剂的成分。黑心的商家是把起云剂当中较为贵重的棕榈油替换为塑化剂,从外表很难辨别。而塑化剂则不是食品添加剂,不在允许添加的范围以内。   关于起云剂,台湾“行政院”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曾表示,起云剂本身属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作用是可以帮助食品的乳化,经常使用于运动饮料、非天然果汁及果冻、果酱、浓糖果浆、优酪乳粉末等食品中,让饮料避免混合物沉淀或油水分离,并可增加饮料中的白雾感及浓稠感。通常由阿拉伯胶、乳化剂、葵花油、棕榈油等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   “现在人们常有误解,认为食品中的添加剂都是不好的,追求纯天然食品。”金宗濂告诉记者,“实际上在现代化食品加工当中,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金宗濂以面包举例:“如果面包当中不加入防腐剂,可能不到一天就变质了。但是《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详细标注了允许采用哪些品种的防腐剂和规定剂量,在范围以内才可以安全长期食用,饮料里的色素和香精也是一个道理。食品添加剂不是百分之百有害的。”   在金宗濂看来,只要在规定范围内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就不会产生危害,但超过规定范围的添加物则属于不允许添加入食品的化学物质,如违法添加入牛奶中的三聚氰胺。   “这种企业和厂商缺乏诚信与自律,赚黑心钱的行为应该依法惩处。”金宗濂表示。   食品安全:全世界都在面对的问题   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这也是很多人选择饮用牛奶的原因之一。而奶品中被违法添加三聚氰胺一度使公众谈奶色变。金宗濂告诉记者,由于三聚氰胺含氮量高,所以排查工作可以用测氮方法完成。“其实步骤很简单,但在日常的检测中不会去专门测量这些指数,除非有特定目的的检测。当时添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在检查中被误认为是含蛋白质很高,检测人员根本没想到是因为添加了有害物质。”   对于此次引起轩然大波的塑化剂事件,金宗濂认为:“这次塑化剂的问题出在做起云剂的源头厂上,他把生产的起云剂卖给其他下游厂商,导致影响范围扩大。发现这个问题也实属偶然,是台湾一位检测人员发现的,她在使用自动化仪器对饮料进行的检测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峰值,最后经过检查发现了塑化剂,并且向卫生监督部门汇报。这个问题30多年都没检查出来。”   “全世界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最近欧洲发现了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污染,质检总局已经要求各地出入境检疫机构加强监控。欧洲是食品安全把控最严密的地区,执行过程中各项标准也最多,可还是出现了问题。”金宗濂说,食品安全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十分普遍。   未来仍要严控食品生产源头   记者了解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国内无一例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成功达到食品安全零事故。当时,金宗濂负责的实验室也承担了食品安全方面的检验工作,对于当时的各项工作,金宗濂印象颇深。   据他介绍,由于奥运会期间送检样品太多,就把所有的食物原料拿去做实验检测,未查出一例问题食品,这就从源头上确保了奥运会期间的食品安全。   “两次盛会近亿人次的客流量可以做到零事故,那么,如果一直从严要求,吸收经验,把当时的管理模式延续到日常生活中来,食品安全就能够一直做好。”   食品从原材料采集、生产加工,到包装、运输,再到流通环节,最后到达消费者面前,其中各个环节的安全保证必不可少。 “现在多部门分管略显混乱,食品原料由农业部管理,生产加工企业由质检总局管理,标准制定与监督则是由卫生部来执行,市场方面又属于工商部门的责任。这中间难免会有缝隙,可能出现监管漏洞。”金宗濂认为。   金宗濂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工作中接触过的一次食品安全事件:“当时我们保健食品评审委员会的委员在某家酒店开评审会,结果出现了食物中毒事件。最后查出是笋罐头被污染,我们的评委很多都是来自监督部门或防疫站的老专家,结果自己中了招。”多少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金宗濂仍然记得。   现在,食品检测过程中缺少国家标准,金宗濂表示,这就造成了即便检测过程中查出了异常现象,却也无标可循。他同时提到,2009年国家出台国家食品安全法后,相关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也正在制定过程中。   对于未来的食品检测,金宗濂认为还是要在源头上把关,等到各种原料最终制成产品摆到消费者面前了再去检测就很困难。而适应食品加工高速化的快速检测技术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很多企业已经研发出有关食品快速测定的产品。拿火腿肠来说,从屠宰猪到制成香肠用不了太长时间。瘦肉精事件爆发后,现在已经把有针对性的快速检测试剂条投入到了火腿肠的生产线上,在各个生产环节中发挥效用。”金宗濂告诉记者。
  • 斯坦福大学教授:从源头上杜绝问题食品产生
    “中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就是中国食品安全一个标志性事件。然而,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的食品监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Helen Farnsworth主席、高级研究员Scott Rozelle教授指出,“如何能从源头上杜绝问题食品的产生,把食品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中,是中国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他是在16日举行的斯坦福中美学生论坛2009年中国会议上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作出如上表述的。   从源头入手 杜绝问题食品的产生   “食品安全问题并非中国独有,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解决。”Scott Rozelle教授指出。美国食品问题的管理和追查比较容易,因为生产企业都是大企业,没有作坊式的小厂。而中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共有50多万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还是中小食品企业、小作坊。对这些企业的监管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几个环节。面对如此庞大的监管工作量,质量监管无法保证效果。Scott Rozelle教授建议:“中国应该从其产品链最薄弱的地方入手,关停生产不合格农药的厂家,从源头上杜绝受污染的不安全的食品被生产出来。”研究表明,植物性农产品的农药、重金属、化肥污染,动物性农产品的抗生素、激素残留,农产品中有害微生物引起的安全性问题,以及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不安全的四大主要原因。其中农药、激素残留超标更是食品安全的最大敌人。   严惩黑心商家 “一次违法、终身出局”   在美国,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相关企业根本无法逃脱惩罚。生产商或销售商都会受到处罚,且要花巨额费用召回相关食品。Scott Rozelle教授认为,只有当消费者能够通过诉诸法律获得巨额赔偿的情况下,食品安全体制才可能真正影响生产企业的所作所为。必须让食品生产商知道,如果这种诉讼赔偿巨大、过于频繁或范围广泛,它最后只能沦落到破产的地步。他指出:“这样严厉的处罚对食品企业才会形成有力的威慑。”   中国产品被拿来说事是挑战也是契机   在谈到为何别的国家出口商品出现问题的比率高于中国,却未被国外媒体抓住不放,而中国产品一出问题就被无限“放大”时,Scott Rozelle教授指出,这既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不错的契机。挑战需要通过加强沟通和合作来化解,契机则是这同时也会促使中国在产品质量监管上完善制度、加大力度。事实终究是不可被屏蔽的,只要真正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就不会惧怕任何“借题发挥”和“煽风点火”。   作者简介:   Scott Rozelle教授是康奈尔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农业与资源经济系,现任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Helen Farnsworth主席、高级研究员和教授,世界银行、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影响评价委员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办公室政策顾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农业供求分析、中国农业国际贸易、中国农业政策及其效果、转型经济中市场制度的建立及其对平等与效率的影响、贫困与不平等的经济分析等。
  • 温家宝谈食品安全:严格从源头到消费全程监管
    中新网3月5日电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介绍今年工作安排时表示,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温家宝当天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表示,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 食品源头污染成关注焦点 食源性疾病危害最大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食品工业主营销售业务收入突破12万亿元,餐饮业有2.5万亿元。如此之大的产业在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下,无疑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日,在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相关专家围绕公众关心的2016年食品安全事件,进行答疑解惑,同时提出建议,引导消费者科学认知。  食源性疾病危害最大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院士在主题报告中指出,过去30年中国从食品短缺发展到基本解决温饱,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但发展中国家的落后农业和食品业产业结构与消费者日益增强的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诉求之间,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只有遵循风险分析框架,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社会共治,才能稳步提升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  当前所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有哪些?陈君石院士认为,主要包括:食源性疾病,其危害最大,但对其存在认识不足和防控措施薄弱,病因调查水平低 化学污染方面,主要问题有粮食和蔬菜中的重金属(铅、镉)、粮食和坚果中的霉菌毒素、畜禽养殖中非法使用兽药、蔬菜和茶叶种植中非法使用农药 食品掺假或欺诈是个突出问题,且相当普遍,严重影响消费者对食品供应的信心 风险交流薄弱,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过度担心,信息不对称对消费者造成的心理危害大于不安全食品对消费者的健康危害。  谈及破解之道,陈君石院士认为,当前应进一步探讨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加强部门间协调和合作 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要从以抽样/检测为主转变为以过程监管为主 完善和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强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原则 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完善和提高对风险管理决策的技术支撑,特别是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 食品行业要加大对食品安全保障的投入,包括人、财、物 无论是政府还是食品企业,首要的是能力建设。  热点解读兼带舆情分析  此次专家所解读的,均为公众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如网络食品、“胶水牛排”等。同时,主办方还对舆情话题趋势进行了回顾分析。  解读“胶水牛排”时,从舆情话题趋势图可以看出,2016年12月10日媒体的大量报道将舆情引向高潮,引起舆论对“胶水牛排”安全性的质疑,刺激了网民的恐慌和愤怒情绪。而随着业内专家对“卡拉胶”这一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解读,舆情渐趋平稳。  在对抗生素与兽药残留进行解读时,专家指出,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农业养殖领域的抗生素,对保障人类的健康与生命贡献巨大——没有抗生素,肺结核可能还是不治之症 没有兽药,我们恐怕还吃不到好吃的肉、蛋、奶。但同时承认,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可能使人类再次面临感染性疾病的威胁,导致生物安全、环境污染问题,甚至制约经济发展。  专家表示,对于兽药我国有明确的使用标准且与国际接轨。但是不可否认,我国兽药使用量整体较高,养殖业存在的一些使用不合理或滥用的情况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已经影响到中国食品安全产业链的前端——原料安全的整体水平,亟待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科学指导。科学认识抗生素,重视兽药滥用问题,强化对食品源头污染的有效控制是当务之急。  此次所邀请的专家跨领域、跨学科,不仅涉及食品科学及相关领域,也拓展至法学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在解读时说,通过保障食品安全来维护公众健康是网络食品监管的底线。他透露,有关网络外卖平台的监管、家庭厨房的监管,均处于立法探索中。  舆情关注热点呈现四大特征  自2011年起,中国食品科技学会每年都会对当年的食品安全热点进行跟踪和解析。2016年全年完成对30个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的跟踪与解析,期间70余位食品及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参与其中。  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食品安全的舆情热点由2015年的81.5%下降至2016年的56.7%,下降了24.8%。以消费者教育为特征的“风险提示”,从18.5%增至43.3%,增长了24.8%。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源头污染”已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比如“输欧茶叶含高氯酸盐”“香港检出市售大闸蟹中二噁英超标”“麻痹性贝类毒素”及农残、药残等,中国食品安全风险中难度最大的原料污染问题已浮出水面。  同时,她总结出2016年舆情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的四大特征。  一是相较2015年,食品安全的舆情热点下降,而以消费者教育为特征的“风险提示”增长迅速,显示了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管理,正从相对被动的危机应对走向更加从容、主动的“和平时期”的消费者教育。  二是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准确率大幅上升,表明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对食品安全热点报道的专业性有所提升。  三是热点解析的区域从过去对中国内地的热点到对进口食品的关注度提升,表明在全球背景下,守住进口食品安全的风险与责任均在加大。  四是2016年热点解析中涉及的关键词前三位为“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微生物污染”,对比2015年热点解析涉及的排名前三的关键词“微生物、乳制品、保健食品”,可见“微生物、保健食品”仍然是媒体关注的热词。  公众科普必要且迫切  在对2016年中国食品安全形势进行分析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罗云波教授坦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国食品安全治理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稳中向好的食品安全形势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罗云波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亟待深化协同机制、源头污染等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对互联网食品经营和网络订餐等新业态的监管急需加强、食品安全网络环境应得到治理、企业的主体责任这5个方面,对去年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进行了详细阐述。他特别指出,农药、化肥、农用地膜等农用化学品存在使用过度、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及畜牧和水产养殖环节,滥用兽药、激素和生产调节剂等现象屡禁不止,使得我国农产品源头污染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源头污染问题,与会专家均认为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二室主任钟凯表示,爱尔兰、意大利等国前些年都出现过饲料污染造成大量畜禽产品只能销毁的事件,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并且几十年都不能消除,中国在治理源头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孟素荷说,从国家食药监总局去年对全国食品样品监督抽检结果来看,整体情况良好,质量趋于稳定,表明2016年中国食品安全的情况依然稳中向好 微信、微博等传播方式的普及,使目前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难点和重点在网络自媒体,这不仅表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与公众科普在我国的艰巨和长期特征,也显示科技界与媒体共同持续推进风险交流和公众科普的必要和迫切。
  • analytica 2014聚焦食品安全:健康保证——源头分析
    我们的食品有多安全?这对许多消费者来说都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也是食品分析行业的最大挑战。要进行质量和来源分析,只有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在今年4月1-4日举办的analytica 2014展会上,食品分析将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   analytica齐全的展览范围让观众能够很轻松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各种问题的答案。超过1100家国际展商将在展会期间推出自己最新的分析仪器&mdash &mdash 食品分析当然是重要的一部分。此外,同期举行的analytica国际研讨会还将对相关技术和方法进行讨论。&ldquo 食品必须达到严苛的安全和质量标准。原料和成品必须受到严格小心的监控,&rdquo analytica展会总监Susanne Grö dl解释说。&ldquo 在analytica展会上,观众能够全面了解食品行业质量控制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方法。&rdquo   传统食品分析新技术   在传统食品分析技术方面,Axel Semrau将推出新的色谱系统,能轻松检测橄榄油中的固醇。Bruker则带来了NMR光谱仪,可进行快速时间分辨,探测巧克力中的固体脂肪或食品中的脂肪、油及水分含量。   分子生物方法趋势   现代分子生物方法在食品分析方面的重要性继续加强。例如,现在可以用DNA方法分析食品中的变应原、应避免的动物或植物成分以及转基因成分等。其中,由BIOTECON推出的foodproof RoboPrep HT机器人系统能够快速进行病原体、转基因组织、变应原或动物种系的自动分析。该系统仅用单一设备就能够自动进行快速食物样本制备,并进行PCR分析。   新型微生物学系统   在微生物分析方面,BioLumix将在IUL Systems展台推出自己的新型系统。该系统能够简化食品和化妆品生产中的微生物分析过程,检测结果仅需几个小时且可自动发给产品质量控制人员。饮用水质量检测技术也变得更快、更准确。自动微粒计量系统PAMAS WaterViewer可以检测并计算出水中所有微粒的数量。该系统还能快速识别某些细菌,因此比单纯检测浊度更有意义。   analytica国际研讨会:食品分析焦点   食品分析师们在工作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一些具体方法和技术。analytica国际研讨会期间,世界知名专家将就食品分析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发表精彩演讲。大会期间将举办题为"水分析新挑战:代谢物、转化产物和非目标分析"的会议,就水分析方面的新技术进行讨论。会议由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授Thorsten C. Schmidt主持,时间为4月1日(11:00&ndash 3:30,3号会议室)。观众们也不要错过另一场重要会议:&ldquo 确保食品安全和可靠性的现代分析工具&rdquo 。该会议将于4月3日举行(13:30&ndash 16:30,3号室),包含5场精彩演讲,包括如何检测食物中的毒枝菌素等丰富内容。   所有研讨会活动信息均发布在:www.analytica.de/en/conference   analytica国际研讨会将在ICM &ndash 慕尼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对analytica观众免费开放。   食品分析现场实验室:亲身体会源头分析   参加设在B2大厅的食品分析现场实验室,您将能够亲身体会到源头分析的奇妙。活动在星期二和星期四11:00、13:00、15:00 及星期五11:00和13:00分别推出30分钟的演示,主要包括致病菌检测、杀虫剂和重金属等有害残留分析等。行业专家将演示如何分析原材料来源、抗生素和其他药品检测等。观众还能了解到如何检测内分泌干扰物,以及PCR分析、毒枝菌素和质量控制方面的新方法。    关于analytica   analytica是分析、诊断、生物及实验室技术领域的国际盛会,每两年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一次。自1968年品牌创立以来,展会以发展成为全球分析、诊断、生物技术行业和科研及应用行业用户的重要交易平台。展会同期举办的analytica国际研讨会是全球领先的分析学术盛会,为科研界精英讨论化学、生化和实验室药物等问题提供绝佳机会。2012年共有30,481名观众和1,026家展商参加analytica。   更多展会和相关活动信息请访问:www.analytica.de/en   关于analytica China   analytica China(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是analytica全球网络的一部分。2014年9月24-26日analytica China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1、N2、N3馆隆重召开。展会规模将达30,000平方米,预计将吸引超过20个国家及地区约700家中外展商,集中展示包括分析仪器、测试测量、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试剂耗材和通用实验室设备等在内的最新产品及应用,提供全方位的实验室技术解决方案。更多信息,敬请访问展会官网:www.a-c.cn   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   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是世界领先的展览企业之一。仅在慕尼黑一地,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就每年组织近40场展览,涵盖资本货物、消费品及高科技行业等众多领域。每年有超过30,000家展商和近200万观众参加集团在慕尼黑展览中心、ICM-慕尼黑国际会议中心和慕尼黑MOC展览中心举办的展会。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举办的领先国际展会均接受独立审计。   此外,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还在亚洲、俄罗斯、中东和南非举办展览。集团在欧洲、亚洲和非洲拥有9家分公司,并在60多个国家设有代表处,服务于90多个国家,并形成自己的全球性业务网络。集团在可持续性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是世界上第一家由TÜ V SÜ D 授予高能效认证的展览企业。
  • 美正专注于提供从源头到餐桌的多场景食品安全检测解决方案
    预制菜作为一个万亿元级市场规模的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作为食品行业发展的新风口,预制菜产品良莠不齐,行业亟待规范。让“预制菜”成为“安全菜”,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经营企业要严格依法依规生产经营,提高行业自治管理水平,监管单位加强对预制菜行业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监管力度,将预制菜安全隐患将至最低。食材源头(种养殖基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农经济,分散的种植和养殖是影响我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同时散户的监管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工作之一即:将农产品种植、畜禽养殖与屠宰加工、水产养殖等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重点监管。主要监控食材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等风险项目,对每批次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做到全覆盖。食品加工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农副食品加工行业除了面临原材料供应的风险,生产加工国抽也存在生产安全、卫生事故等食品质量风险。加工企业主要监控食材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违禁添加及易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风险项目,对每批次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做到全覆盖。销售门店餐饮服务处于食品加工链的末端,使得餐饮服务成为食品安全风险最高的环节,食品安全关系群众身体健康,是餐饮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餐饮销售门店主要监控违禁添加、易滥用食品添加剂、真菌毒素以及微生物致病菌等的风险项目。
  • 拉曼从源头守护食品安全!简智参展第八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国际论坛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联合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以及北京中仪雄鹰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国际论坛”(简称 CFAS 2019)”于2019年7月10-12日在南京曙光国际大酒店举办。简智仪器作为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代表型企业,也应邀参加了此次展会。本届CFAS是一场以“交流、促进、安全、健康、营养” 为主题的高规格、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学术盛会,包含20余场主题报告和50余场专题报告,涵盖“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专题”、“快速检测技术专题”、“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专题”、“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专题”、“违法添加物检测技术专题”、“食品检测与实验室质量控制专题”等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领域热点话题。预计有150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检验检测机构代表参会;近100家国内外知名厂家参与展览展示活动。展会现场 食品安全早已是重要民生问题,它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中华民族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其中,关于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能力的工作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推进国家级、省级食品安全专业技术机构能力建设,提升食品安全标准、监测、评估、监管、应急等工作水平。 为实现这一工作目标,各级检验机构配备食品安全检测的高科技利器至关重要。简智仪器提供多个领域快速检测解决方案,如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案、加工食品中非法及滥用添加剂的快速检测、化妆品中抗生素等有害添加物的快速检测、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养殖水中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等方案,可在15分钟内完成样品的前处理及仪器检测全过程。正是响应国家与党的政策,以精准、高效、便捷、快速的检测设备,从源头守护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为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严谨把关。 简智产品部总监夏婧竹接受媒体采访此次展会中,简智仪器产品总监夏婧竹接受了仪器信息网、化工仪器网新闻部的专访,就简智拉曼快检产品特点、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讲解。夏婧竹指出:“差分拉曼光谱仪为全球首款可商用便携式差分拉曼光谱检测设备。采用独有的双光源差分技术,可大幅度消除待测物质的荧光干扰,尤其适用于一些普通拉曼技术不容易检测的深色物质,可实现某些保健食品和市售农药的无损直接检测,省去前处理步骤;此外,通过差分技术还可大幅提高系统整体的检测灵敏度和信噪比,滤除干扰峰,只保留纯净的拉曼峰,通过与表面增强拉曼技术结合,可以达到PPB级检测能力。手持式拉曼光谱仪适合基层人员现场快速检测,轻便小巧,配备usb、Wi-Fi、4g、拍照等功能,便于现场记录及检测。适用于食品添加剂、保健品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测定、农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简智仪器坚信,在食品安全涉及的各行业同僚共同努力下,到2035年,我国一定能基本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体系运行有效,食品安全状况实现根本好转,人民群众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 赛智科技积极研究饲料行业检测方案 食品安全应从源头把控制
    国内频暴食品安全问题,如瘦肉精、毒牛奶、地沟油、塑化剂、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可口可乐中毒、工业明胶等等,无一不让民众恐慌。其中很多都是一些不法商家昧着良心,赚着黑心钱。也有不少是存在着食品源头检测控制的问题。   赛智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能提供分析仪器与检测解决方案的企业,愿意发挥公司的有利资源,积极研究食品安全检测方案。赛智科技目前也正在关注饲料行业的新动向。   近十年来,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带动了我国饲料行业的较快增长。然而,国内中小型企业居多,生产技术水平参差,导致我国饮料工业存在众多安全隐患。为保障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贯彻落实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近日来农业部先后公布《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和《饲料添加剂(混合剂)生产企业许可条件》意见的通知。   饲料的质量安全是保障养殖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畜产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饲料质量安全的概念已有所延伸,不再单指违禁药物的添加、瘦肉精的使用等,而是已纳入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安全体系中。   随着行业&ldquo 新规&rdquo 正式发布时限的临近,赛智专门安排技术人员针对饲料行业的原料、成品等各方面的检测做分析研究,争取尽早给出有效解决方案。              赛智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市场部                              2012.04.23 关于赛智科技: 赛智科技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液相色谱仪生产厂家之一,主要产品有:VI2010色谱数据工作站、浙大N2000色谱工作站、浙大N2010色谱工作站、N2000色谱工作站SP1版、LC-10Tvp液相色谱仪、STI501高效液相色谱仪、Vertex5000液相色谱仪、Solar系列光纤光谱仪等。
  • 完善水质检测,为源头食品营养和安全检测“蓄能”——仪器信息网走访北京宝德仪器有限公司
    流动注射分析仪是一种高效、快速、自动化的分析仪器,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样品进行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检测。在过去,由于国外产品在技术和质量上的优势,流动注射分析仪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然而,随着国内科学仪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国产流动注射分析仪逐渐崛起,在激烈的科学仪器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作为国产流动注射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2015年成立的北京宝德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德仪器”),在短短8年的时间,已成为市场上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2021年,宝德仪器随着业务发展需要和公司规模的扩大搬迁至昌平新元科技园,现今,宝德仪器会有哪些不一样的变化呢?近期,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董事长唐海霞一行特别走访宝德仪器,与宝德仪器董事长陈志新、总经理李英伟、副总经理胡春利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交流现场自2015年公司成立以来,宝德仪器一直专注于为食品安全、环境检测等提供从样品前处理到分析测试方法的完整解决方案,如今已陆续推出十多个系列超过30款的相关仪器。陈志新提到,宝德仪器的愿景是成为源头食品的营养与安全检测专家,目前关注的水质检测是愿景实现的第一步。据介绍,目前宝德仪器的产品已覆盖30多项水质检测项目。而水质检测产品线完善之后,宝德仪器将大力发展源头食品营养检测的相关产品。除了既有的流动注射、原子荧光等产品外,今年,宝德仪器推出了全自动化学需氧量(重铬酸盐法)分析仪、全自动BOD分析仪、总α/β全自动水样蒸发仪等多款新品,持续布局水质分析领域。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左上)、原子荧光光度计(右上)、直接进样测汞仪(左下)、全自动快速溶剂萃取仪(右下)陈志新介绍,宝德仪器的产品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自动化,将原来国标上许多需要人工进行的复杂样品前处理过程全部由仪器自动完成,极大地简化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分析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为误差,确保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沟通过程中,陈志新也提到了海外市场,据悉,今年公司新成立了进出口部,正在尝试将公司产品推向全球。唐海霞一行人参观宝德仪器宝德仪器生产线质量检测实验室企业想要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拥有过硬的技术之外,生产工艺、质控等更是基本保障。在参观过程中,宝德仪器的出厂检测实验室吸引了仪器信息网一行人的目光。陈总介绍说,“宝德每一台仪器都要经过严格的出厂检测,保证用户收到的产品都经过了严格考验。” 在宝德仪器的生产车间里,从划分清晰的备件管理、整洁有序的生产线到严格的出厂检测,处处可见对生产质量的严格追求。拜访过程中,双方还就产品、营销、服务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沟通,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了解,肯定既往工作的同时也为未来的战略合作探讨了新的方向。仪器信息网一行走访宝德仪器并合影留念关于宝德:北京宝德仪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集科学仪器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发展目标是专为与源头食品的营养与安全检测相关的各级分析实验室,提供从样品前处理到分析测试方法的完整解决方案。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有: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全自动多道同测原子荧光光度计、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全自动快速溶剂萃取仪、直接进样测汞仪、全自动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全自动碘分析仪等系列产品,都已成功推向市场,得到了用户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 恒奥科技-追溯土壤源头 创造食品质量安全新模式
    今年,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不从根上抓,后来再抓,那就是劳民伤财。”王银香认为,人和土地环境的良好关系,是人类幸福、健康的根本,所以应从土壤这个源头抓起,注重以土壤源头的全程质量自控体系建设,创造一种能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万事万物来源于土地,万事万物回馈于土地”。王银香谈到,做为土地不安全,最后各种食物想安全是不可能的。因此,食品安全应首先考虑土地的安全,“这是根!”  “土壤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为此,王银香建议,对食品生产全过程的风险评估要落到实处,如化肥、农药、激素、添加剂等使用的品种及其限量、标准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强制性的生产规范。  食品安全关乎“人”的问题  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王银香认为和“人”有很大关系。  “人的问题,这个人的道德素质,人的道德作为食品企业,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是绝对不可以忽视的。”王银香以三聚氰胺为例进行解释,将原本用于工业原料的三聚氰胺使用到了食品中,“你用错地方了,那你就不对了。这是人的问题,不是产品本身的错。
  • 广州狠抓源头检测全程监控确保亚运食品安全
    给食材量“体温”,为食品装上追踪器,对全市食品销售场所进行网格化管理……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在即,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备受各方关注。   据了解,本届亚运会将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0多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6300多名教练员、2000多名各国政要和亚奥理事会贵宾、10000多名媒体记者莅临广州。仅保障这些客人赛会期间的食品就需要约7000吨,饮料5000吨,其中清真食品、民族食品占30%至40%。   运动员餐厅:食材要检兴奋剂也要量体温   据了解,整个亚运食品物流配送涉及广州10区2市以及3个协办城市的53个竞赛场馆、19个独立训练场馆、基地以及众多非竞赛场馆。从配送的规模看,仅亚运城板块预计赛时食品原材料总重量就需约5300吨,场馆板块约需3916.1吨,数量规模十分巨大,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为此,广州市工商部门牵头相关部门,专门制定《亚运食品物流配送安全保障管理办法》,并通过采取驻点、定员、定岗的监管措施,派出工作人员在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商场超市、物流配送企业、亚运城市、竞赛场馆及运动员酒店等场所,对亚运食品物流配送实行全过程无缝隙监控。   在广州萝岗夏晖物流的亚运食品仓库进货口,记者看到,一辆由江苏昆山驶来的供亚食材货车正将后车厢货舱门缓缓对准仓库进货口,一位身穿工商制服外面罩了件厚棉衣的年轻小伙正在零下5℃ 的收货月台上等候。一进仓库,就感觉到气温骤然降低,进货口闸门打开,只见亚运村餐饮服务商、物流企业、食材供应商、工商部门的五六名工作人员迅速围上去,从货车上卸下一个写着“冷冻扇贝”的“5593” 批次纸箱,放到收货柜台上开封,将一个小温度计放入箱内,“这是测供亚食材温度,你看,箱上写了零下18℃ ,如果检测出来高于这个温度,就不合格,我们会监督企业严格按亚运标准退货。”   除了温度,供亚食品还要接受铅封是否严密、生产日期、生产批次、保质期、出货单、检验报告、供货公司资质等各种“体检”,工商人员还要拍照留底。在这批货品之前,单是温度不合格,就有好几车货品被退回产地。   据介绍,亚运各类食品中,猪牛羊、鸡鸭鱼肉、牛奶等动物源类食品都要检测兴奋剂,蔬菜水果则需检测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熟食类要检测致病菌等微生物。   此外,为了尊重信仰伊斯兰教的运动员及官员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仓库内,清真食品食材和非清真食品食材都被分开放置,严格隔离。   GPS定位:给每件食品都“装上”溯源系统   在广州大学城,与亚运会壁球馆一路之隔,宏源百货商店是南亭村中的一间小小的食杂店,拿起一包饼干,将条形码对准电话机上的红外线扫描装置,5秒钟内,饼干的生产厂家、商品批次、生产日期等信息就在来电显示区出现。   这是广州市番禺区工商局为该区商店安装的“信誉通”,有了这个装置,食品来源可以快速追踪。光是南亭村就安装了124台,番禺在亚运城周边的小商店已安装了600多台。   这只是广州对食品实施GPS定位管理的一种形式,通过建立溯源系统,覆盖大商场、大市场、商店,建立食品追踪机制。   据了解,为迎接亚运会,广州市工商局从2007年开始就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将全市市场流通的食品信息、生产商、零售商等相关信息集中在一起,至今已保存更新各类食品经营主体录入的电子台账数据430万条,涉及包装食品数量10万余种。   利用该数据库,大大方便了基层执法人员的日常监管,今年,他们又配备了一千多台装有数十万条商品信息数据库的PDA机,利用PDA机对食品进行比对,检查该食品的经营渠道是否由工商部门掌握,经销的食品是否在数据库内有备案,相当于给每件食品都装上了GPS定位系统。一旦发现假冒伪劣食品,可以通过系统对问题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各单位发布预警通知……这些高科技的先进管理办法让每一件亚运会的食品犹如装上了GPS定位系统,全力保障亚运食品安全万无一失。   网格化管理:从非常措施转为常态监管   建立全方位、立体式、法制化的网格化服务监管体系,是广州亚运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工作方法。将广州市划分为1083个网格,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责任片区、配备专门的段管员,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网格,责任到人,全方位保障涉亚食品安全。   目前,作为亚运食品安全主要的监管部门,广州市工商局专门成立了由局长牵头的亚运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行政主管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责任层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并形成了多项具体细化的工作方案。通过网格化管理将触角伸向市场每个角落,将工作方案化作日常监管程序。   通过立体监测网,可在两小时内清查完不合格食品。今年,广州市工商局大幅投入食品检测费用,从去年的3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600万元,遇到特殊情况,还可从其他预留经费中开支,形成了委托检测、快速检测、企业自检和市民监督相结合的立体食品检测体系。同时,设立了1548个遍布全市工厂、学校、社区、商场、超市等地的红盾服务维权工作站,及时处理市民反映的食品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加大食品质量监测和快速检测工作力度。借助全市13台食品安全监测车和161个食品安全监测箱快速检测排查食品质量问题,根据快速检测提供的分析数据,每月有计划的送权威机构委托检测。   广州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表示:“在亚运前加大市场检查力度,对相关产品加强检查,不让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广州借举办2010年亚运会的东风,将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大推行推广。亚运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虽然这项举措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却涉及到所有市民百姓的生命安全。此项服务始于亚运,但绝不会终于亚运。”
  • 食品造假花样频出 食品检测见招拆招
    工作人员正在操作一台高效液相测谱仪。它在检测食品、药品的有效成分、有害物质残留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苏丹红、孔雀石绿、“毛发酱油”、“皮革奶”……这是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热门”词汇。氨基酸分解仪、蛋白质测定仪、液相色谱仪……这是很多人听都没听过的仪器设备。二者关系“密切”——后者是破解前者的武器。   现在的造假者都堪称是“科学家”,在这群“造假科学家”后面,跟着一群真科学家。当造假手段无所不用,愈来愈骇人听闻时,他们的任务就是认真检测、及时破解。   食品问题“放大”看   位于南宁市星湖路的自治区分析测试中心的办公楼外表并不起眼,但在这栋7层高的小楼里,5个实验室、价值4000多万元的高级仪器和设备每天运转着。该单位隶属于自治区科技厅,这里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科技人员:他们大部分人是食品、生物科学、环境监测专业出身。我们眼里的食品、保健品或者土壤、空气、水,被他们拆成了分子、原子甚至基因,天天在仪器下放大了看。   “衣食住行关系到化学方面的,我们都可以进行分析检测。”该中心主任叶开富介绍,分析测试中心里实验室的作用,就是检测一样物品所含的化学成分。   若说得通俗易懂些——如果你怀疑买到了“问题奶粉”、假蜂蜜,可以送到生化室来,让检测人员帮你检测下成分,他们经过分析可以告诉你,这里面的营养成分比例符不符合合格奶粉和蜂蜜的标准 又比如土壤和水质是否受到污染、大米是否镉超标,无机室可以对次类重金属污染进行把关 而微生物室里的全自动基因分析仪、荧光定量PCR仪,则能够判断检测对象是不是转基因食品或着食品里是否有致病菌,这在食物污染事故中能发挥很大作用。   这三个实验室基本完成了食品安全检测的全过程:从源头的环境有无超标指标,到生产过程有无添加,到最后成品有无被污染。   造假从源头蔓延到成品   三鹿奶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时,网上曾风传过一个段子:   企业说:不关我事,是奶农的责任。   奶农说:不关我事,是奶牛的问题。   奶牛说:不关我事,是草的问题。   最后大家把目光都投向了草,草只能委屈地说:不管我事,都是土壤惹的祸。   “其实这说明一整条食物链下来都出了问题。”该中心生化室主任说,“从源头来把关,就要从第一步开始。如果土壤和水不受污染,喂的草合格了,牛就合格了,按照这个步骤走,牛奶自然也就合格了。”   据介绍,最初,食品的不安全问题源头是从饲料开始的。像水解蛋白粉、皮革粉、三聚氰胺这些物质,最早都添加在饲料里面,给动物吃。饲料的成分有豆粕、鱼粉、玉米面之类,其中鱼粉最贵,一吨要1万多元。因此,在鱼粉里掺假,能获得最高的利润。动物吃了含添加物的饲料之后,不能消化这些物质,毒素沉积在肉里面,人再吃了它们的肉,就转移到了人身上。   后来,有关部门加大了对这方面的打假力度,于是,造假的趋势就从原来在饲料(源头)里面添加,转移到直接在产品(终端)里添加,这样从成本上也更划算。尤其是造假者掌握了水解技术后,很多物质都可以在水解后添加进食品。比如“皮革奶”,造假者用的皮革是工业生产的下角料,水解成蛋白的成本也不高,造假成本极其低廉。   还有一种造假,让人啼笑皆非。比如生化室经常接到消费者要求,检测其购买的燕窝的真伪。燕窝之所以名贵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叫唾液酸的特殊成分,而现在市场上有些假燕窝,只是做成燕窝的形状,里面的唾液酸含量为零。   “消费者自己也要有理性的认识。”该中心业务科负责人表示,“经常有消费者要求我们对其购买的保健食品进行检测。保健食品介于药品和食品之间,它并不保证功效。我们只能根据配料清单,做成分检测,至于能不能达到什么功效、有没有用,消费者就只能吃了以后自己体验、自己判断了。”
  • 食品安全需要“四则运算”
    食品安全需要“四则运算” 代表们为源头防控、减少重复、构建体系、打假治劣出谋划策   3月7日下午,海南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海南厅开放团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接受记者集体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一进入海南厅,就被数十名记者围了个水泄不通。   国际旅游岛、博彩、房地产……这一切让海南如今炙手可热的“关键词”,都成了媒体提问的焦点。而另一个话题同样也是记者提问的核心,那就是“豇豆”。   两会前夕,有关海南豇豆被检测出农药超标的事件,不仅让海南代表团受到了媒体更多的关注,也让食品安全这一近年来持续热门的话题再度成为代表委员们关心、关注和关切的重点、焦点与热点。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坦言,豇豆事件暴露了海南农产品在施药、质量安全检测和农药销售监管上的漏洞。卫留成代表表示,下一步,海南将把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提升海南绿色农产品的质量。   对于13亿中国消费者来说,他们关心的不仅仅是一个海南豇豆的质量安全,而是整个中国的食品安全。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食品安全如同一个哥德巴赫猜想式的数学难题,各国都在想方设法求解,但都没有得到真正的答案。中国现在要做的,首先是基础工作。在这方面,不妨先从“四则运算”开始。   加 法   湖北代表团叶青代表一段关注食品安全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了网友的疯狂点击。这个以青菜为主要拍摄对象的短片,以自种蔬菜为诉求来提示大家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拍这样一个短片,一方面是因为近来发生了不少食品安全事故,警示我们要关心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也是想借这样一个方式,说明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希望政府加大检测和监控力度,从源头保证食品安全。”叶青代表说。   加强对源头的控制、加大对源头的投入力度,成为很多代表委员们的共识。毕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食品安全的控制和保证首先要追根溯源,应在源头控制上做“加法”。   “确保食品安全,农业是关键和命脉,这既包括种植,也包括养殖,这些都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安徽代表团程静代表说:“但目前这种分散式的个体作业方式,并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所以一定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大农业的发展道路,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从源头上控制质量。”   广东代表团雷晓凌代表也认为,一个农户能承担的责任太小,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力量也有限。因此,必须搞专业化和龙头企业,以村为单位发展专业的农业合作社,推行标准化种植养殖。“要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综合检测体系。”河北代表团赵国岭代表说。   减 法   这次海南“豇豆”事件,虽然罪魁祸首是农药,但对于为何超标产品会流入市场,海南方面给出的解释是自身检测能力不够,由于武汉市有全国最为先进的检测设备,所以超标“豇豆”才会在武汉原形毕露。   身为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雷晓凌代表曾多次深入调研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在调研中她发现,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既多了又少了”。“说它多了,是因为我国食品检测机构曾很严重的重复建设,由于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到很多环节和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检测体系。说少了,一方面是基层检测力量很薄弱,另一方面是高水平的检测实验室偏少。”   雷晓凌代表建议,应当对我国食品检测机构进行整合,这样既能减少重复投入,又能形成体系和梯队,无论是高端的检测实验室还是基层必备的检测力量都能照顾到。“建议制定各个执法部门统一的食品监督抽检程序,明确食品检测应委托统一的食品检测机构,同时建议尽快制定统一的食品检测机构认证和监管规范。”浙江代表团宗庆后代表说。   除了检测机构应当做“减法”,作为食品安全之“准星”的标准,很多代表委员也建议做“减法”。   宗庆后代表认为,要加大对卫生部门整合和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投入,特别是从人力、财力等各方面予以支持,尽快废除原有的一些不合理、重复制定的国家或者行业标准,将食品安全标准与现行的《食品安全法》予以统一。   乘 法   去年6月1日,备受瞩目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这让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组织了人员,对《食品安全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   就在两会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布了这次执法检查的“成绩单”。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所作的《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报告,《食品安全法》实施以后,我国各项食品安全工作正在得到切实改进和加强,法律实施的总体情况良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检查组认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部门不明确或互相推诿 配套法规建设滞后,绝大多数省份无地方性法规 标准缺乏和不统一、不衔接等。因此,建立统一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仍是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一项长期任务。   曾参与执法检查的程静代表认为,《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至为重要,但食品安全监管仅靠一部法律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建设完整的食品安全体系。换言之,只有借助《食品安全法》的东风,走法制化监管之路,从体系建设方面做“乘法”,才能更好地破解食品安全监管这道难题。   辽宁代表团赵忠喜代表认为,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应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国家应成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应加强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实施食品安全系统工程,监管部门细化职责,明确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发挥主体作用。”山西代表团郭双威代表说。   除 法   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仍需时日,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先考虑对食品安全事件施以重罚,就像罚醉驾那样,罚痛为止。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对此深表赞同:“现在基本上哪个部门发证就哪个部门执法,没有严格的奖惩制度。国外就不一样,一旦在番茄、鱼丸这些日常食品中发现一点点安全问题,马上就会罚得倾家荡产,对河流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也一样。”   提高违法成本、打击假冒伪劣,成为很多代表委员提出的食品安全监管之“药方”,他们认为在这方面国家决不能手软,一定要做好“除法”。   四川代表团汪俊林代表建议,国家继续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国家应该对《食品安全法》有关条款进行法律解释,加大对食品制假者的处罚力度,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江苏代表团赵凤琦代表说。   代表委员们认为,如果不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的处罚力度,很容易产生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导致一些高质量的产品反而被市场淘汰。“《食品安全法》让我们有法可依,但现在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处罚力度不够,是否可以考虑把执法权集中到一个部门,加大执法和处罚的力度,发挥1+1﹥2的效果,保证食品安全。”雷晓凌代表说。
  • 乳品黄曲霉素源头调查 检测结果延迟2个月公布
    中国的食品业又一次丰富了公众的化学、生物学以及医学知识。2011年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液体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公告,称已对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8家企业生产的200种液体乳产品进行了抽查,发现有包括蒙牛在内的2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   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这个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已经被中国奶企自己击碎。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的相继暴露,牛奶,喝还是不喝,已经成为中国很多人每天萦绕在心头的难解之困。2011年岁末,当人们都以为2011年年末的大事已告终结,可以放心盘点当年各大新闻的时候,奶业又爆出黄曲霉素超标的特大新闻,这让2011年注定成为新世纪以来大事最多的一年。   检测结果延迟2个月公布   “总局此次处理的意见已经在网站公布,欢迎大家浏览。”在面对本报记者关于问题奶企的整顿情况的提问时,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办陈熙同处长这样答复。   据国家质检总局官网介绍,被检出问题的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和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的产品都是位于福州的国家加工食品质检中心发现的。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的纯牛奶黄曲霉素M1实测为1.2μg/kg,较0.5μg/kg的国家标准超标140%,另一款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富纯牛奶(精品奶)实测值为0.9μg/kg,超标80%。   这200份抽查样本的生产日期最晚为2011年10月20日,也就是说,在酝酿了两个多月之后,国家质检总局才最终将其发布。三聚氰胺之后,奶业又一次与致癌物质联系起来,稍有不同的是,此次的黄曲霉素M1基本属自然生成,人工添加的可能性较小。   在1960年代,英国东南部的10万只火鸡发病死亡事件让人们认识到了黄曲霉素(Aflatoxin)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黄曲霉素有剧毒,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之一,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   “在牧场中,黄曲霉素主要来源于饲料。如玉米、棉籽、草料等,如果堆放时间过长,遇到潮热的环境就容易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素B1,而奶牛吃了问题饲料后会将大部分的B1毒素排出体外,少量B1会在体内积淀,进入血液循环后在奶汁中出现,这时的黄曲霉素就是毒性较小的M1了。”奶业专家、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   但尽管牛奶中的黄曲霉素M1毒性只有B1的十分之一左右,在1993年,黄曲霉素M1同样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致癌物。由于各类黄曲霉素均能直接诱发肝脏疾病,在肝病毒传播最为广泛的东亚,其毒害尤为值得警示。   早在2011年11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就签发了给各省市质监局的“特急明电”—《关于立即对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超标问题开展处置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发现部分省份的个别批次的乳制品黄曲霉素M1超标,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专项督查检查。   不过,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如今并没有这份通知,但在多个省份的质监公告中对这份文号为国质检明发〔2011〕30号的通知多有提及。   “黄曲霉素比三聚氰胺要好检得多。”来自青岛新希望琴牌乳业有限公司的检测员刘威曾对青岛的一家媒体演示了检测黄曲霉素的整个过程。   这位从业者称,检测的基本流程是首先在每个样品中会加入一种名为黄曲霉素单克隆抗体的物质进行孵育,大约需要孵育2个小时,之后,便可以使用一台名为酶标仪的仪器进行检测,黄曲霉素的具体数值几分钟后就能在仪器中显示。   至于国家质检总局为何在延宕2月之久才公布这个几分钟就可以测出的数值质,有内部人士在回答时代周报记者这个问题时说:“其中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一言难尽。”   黄曲霉素连过三个检测关   “本来,在问题牛奶进入奶企之前,有三道关口能够发现黄曲霉素。”资深乳业专家、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说,“首先是饲料,无论是大型牧场还是个体奶农,都知道霉变饲料对牛只的毒害,一般而言,牧场的饲料堆放到一定时间会进行清储,将问题饲料排除,奶农没有这样的条件,但也能够凭经验将霉变的饲料分辨出来。”   据王丁棉介绍,农业部负责,农业部、各省的农业厅、各地市的农业局下面都设有专门的饲料管理办公室,负责饲料的质量安全,会定期地抽查饲料厂的质量安全。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相关规定,乳制品企业和牧场在购买饲料时,会要求对方出具检测报告,包括饲料的营养情况和质量安全情况。而蒙牛致癌门事发后,至今相关方并未公布相关批次饲料的检测报告。   据王丁棉介绍,检测项目主要包括蛋白、水分、酸性纤维、碱性纤维、农药残留、黄曲霉素等,由于一般饲料都是大宗商品买卖,存储期有半年之久,保存不当可能会出现受潮霉变,因此饲料使用前应该进行再次检测。   “最大的可能是有人通过关系低价购入粮仓的霉变粮食,加工成饲料出售,牧场或者牧户有时会购入这种饲料,但并不知道其含有黄曲霉素。”王丁棉这样认为。   “奶源是第二道关,如果牧场,在运出牛奶前会进行检测,如果是奶农,则收奶站会进行检测。上面两个过程主要由地方畜牧局进行监管。”王丁棉凭经验认为,畜牧局的监管也许并未能起作用,“畜牧局的检查通常是两三个月一次,连牧场都难以覆盖,更不用说牧户了。”   对于生产环节,主要靠企业自检,而且应该做到批批检测。“奶企是第三道关,但往往也是虚设。”王丁棉说,“很多奶企的检测工作室基本就是堆放杂物用的,在恶性竞争下,为了争夺奶源,更快地进货出货,奶企更愿意省去检测鲜奶的过程。”   按照《生鲜牛乳收购标准》,“抗生素残留”和黄曲霉素M1都是必备检测项目,《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也规定,乳制品生产企业需要检测项共有37项,其中黄曲霉素M1也是明确要求为“必检项”。   也就是说,无论是原料奶还是成品奶,在产前产后都要进行检测,而这次是由国家质检总局抽检出来的,按照常规,国家质检总局抽检的都是企业自行检测合格之后的成品奶。   广东省一位基层质监人士说,奶企通常是将牛奶送检,同时还有从国家到省地市不同级别的抽检。“抽检原则上不会被奶企所知道,只要严格执行,一般不会出问题。”该名人士说。   在食品中要有就有害   事实上,肆虐的不仅仅是牛奶中的黄曲霉素M1,在如玉米、花生、大米等谷物、坚果类食品中,黄曲霉素B1有着更广泛的存在。   据质检总局日前的公布,在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富盛粮油厂、云城区满意花生油厂、高要市宝油有限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被检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超标。   这并不让人意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曾从各省市市面采集284份样本检测,发现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为70.27%,并有14.86%的玉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超出国家限量标准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为24.24%,其中3.03%的花生样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超出国家及国际食品法定限量标准。   在蒙牛黄曲霉素事件爆发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在博客上对黄曲霉素的危害以及防控向公众作了提醒。   “黄曲霉素是强致癌物质,它在食品中只要有就是有害的。不像有些东西,定个量,在什么数值以上是有害的,多少数值以下是无害的。”罗云波对本报记者说,“黄曲霉素就是不能有,但是又做不到不能有,所以现在又有些标准,这个叫技术标准。”   所谓技术标准,就是在技术条件下可以达到的最低的限量。比如说黄曲霉素的含量,在奶制品中是0.5μg/kg,而在大米里头就是10μg/kg。   “这是因为大米里黄曲霉素含量的控制比较难。所以我说,奶里面其实就是一点点,真正多的还是在其他里面。”罗云波说。   罗云波认为,只要人吃东西就有可能接触到黄曲霉素,但要能理性分析,尽可能的少伤害。“现在说不好听的话,你把母乳拿来检测,都有可能检测出黄曲霉素。特别是在农村,如果你吃了陈化粮或者发了霉的棒子面,那你肯定跑不掉的。还是要从监管上看,管好源头控制,尽可能减少其可能性。”他建议说。   而在王丁棉看来,作为一种能在人体沉淀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本身就不应该在食品中存在,而不能简单地认为量小就毒性不大。他说:“1.2μg/kg跟0.5μg/kg相差十多倍,何况还有将婴幼乳品M1标准定为0.025的,光看数值就知道差别了,为什么还认为差别不大?”   食品安全存在三套标准   “这个很奇怪,你说汽车,每年召回汽车多少啊。这个牌子一点不受影响 为什么到了食品就不行了呢,就不能出一点问题呢?人们看待汽车和食品的看法不一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如此感慨。   陈君石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总体来说,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少数,光靠监督也还是不行的,企业自己也得更严格地查,这一次就是因为蒙牛自己遗漏了。按说这是一个常规检查,又不是很贵。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不能说蒙牛没有责任。”   近来,陈君石正在为媒体对他的讲话断章取义而头疼。在2011年12月初,他参加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第六次主任会议,该会议的主题之一就是研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在2011年12月底,他接受了媒体采访,但他认为,该媒体刊登的报道将其讲话断章取义,导致公众对他产生不满。   “我确实讲过‘标准是妥协的产物’这句话,但掐头去尾作为标题,误导性很强。”陈君石对本报记者说,“大众会认为‘妥协’是指不顾人民健康,向企业利益妥协,向差劲的国情妥协,这根本不是我的原意,在保障健康方面,标准绝无妥协。”   陈君石认为,一个标准的制定是基于科学依据,在能够保障健康安全的前提下,以兼顾国情和协商的方式确定的,这是标准制定的原则,国内国外都是如此。   “在我国,往往各部门、各位专家之间的看法不一,在是否制定某些标准和指标方面存在分歧,最后通过协商的方式达成一致,即为妥协。所谓的安全和不安全就是个量的问题。”陈君石表示。   “现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问题,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我们根本的问题是,这个标准是本来不该有的,这个跟食品安全一点关系也没有,这是一个质量问题,不是安全问题。”陈君石这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陈君石认为,在《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多套国家级食品标准的国家。就同一食品而言,有食品卫生标准,根据的是食品卫生法,主管部门是卫生部 其次有产品质量标准,根据的是产品质量法,主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 还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根据的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主管部门是农业部。   “这三套标准都具有国家强制性,其间矛盾显而易见。比如,同一食品测定铅含量,若按这个标准是合格,按那个标准就不合格了。”陈君石认为,“由于存在多套执法标准,给企业和执法都造成了不必要的困难。所以,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定,今后我们国家只有一套国家级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   据陈君石讲述,从2009年开始,国家开始清理整顿,所遵循原则是只有一套国家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据其透露,整顿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清理整顿标准中,各部门、各位专家之间的看法不一,存在分歧。“不过,最后总能通过妥协达成一致意见。”张君石补充说。   据上述地方质监局人士透露,由于标准不同,各质量监督部门不得不围绕在各自的标准和领域内各自为政。“如果单提奶源这一块,质监局基本管不了。”他说,“因为按照分工划分,牛奶进入奶企前属于农业口,由地方农业部门负责,到了奶企生产阶段交给质监,到上了货架则是工商的事情了。”
  • 食药监局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重点锁定八类食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确定,将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配方食品、乳制品、肉制品、白酒、饮料、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等8类食品作为2014年生产加工环节食品监管的重点品种。   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各地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和区域特色食品特点,确定本地区需要重点治理的食品品种,深入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扎实做好重点食品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作,有效防范安全风险,着力消除各类隐患,切实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底线。   国家食药监总局表示,要综合运用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监督抽检、风险监测、行政执法等手段,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从原辅料采购、过程控制、检验检测、出厂放行等各个环节入手,改进企业生产条件,切实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针对抽检,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以白酒中塑化剂、含油脂类食品中塑化剂、植物油中苯并芘、乳制品中三聚氰胺以及食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量、食品添加剂等危及人体健康安全的关键指标为重点,依法组织开展重点食品的国家和省级监督抽检。
  • 食品安全认知仍需专业引领
    p   日前,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举行,来自多个领域的权威专家梳理并解读了2016年主要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专家表示,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对引导公众建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增强辨别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对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仍需客观、权威、专业的引领。 /p p   ■热点事件要冷静思考 /p p   去年年底,媒体大量报道“拼接牛排”“胶水牛排”,特别是有媒体以试验称,此类牛排足以“以假乱真”,更是刺激了网民的恐慌和愤怒情绪。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伟指出,“重组牛排”属于调理肉制品,是指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过搅制或后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成形,使用时需要二次加热的非即食类的肉制品。卡拉胶是重组牛排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这只不过是从海藻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完全不同于建筑用胶或塑料用胶。公众没有必要谈胶色变。” /p p   早在去年年初,“上海儿童尿液中检出21种抗生素”的新闻震惊了国人。在对抗生素与兽药残留进行解读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刘秀梅指出,细菌的耐药问题仍然主要来源于临床人用抗生素的滥用以及医院内的交叉污染 但我国养殖业抗生素的应用量巨大,且确实存在滥用和不合规使用的现象。 /p p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教授认为,通过保障食品安全来维护公众健康是网络食品监管的底线。当前,网络食品的立法日臻完善,平台归责日趋严格,网络食品监管正在实现社会共治。同时,有关网络外卖平台的监管、家庭厨房的监管,均处于立法探索中。 /p p   ■过半民众上网了解知识 /p p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介绍,该学会2016年完成了30个食品安全热点事件的科学解析,涉及的前3位关键词分别为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微生物污染。此外,对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进行分析表明,“源头污染”已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p p   会上发布的《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只有约7.4%的民众日常生活中经常主动关注食品安全信息,超过半数的人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才会关注,34.8%的民众偶尔或极少关注食品安全,有6.5%的民众表示从不关注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p p   对民众购买食品考虑因素的研究结果发现,食品安全并非购买食品的第一考虑因素,其16.5%的占比排在价格(20.4%)、口味(16.8%)之后。23.8%的民众常去小餐馆或流动摊点用餐,20.9%的民众选择从网上订餐,去美食城(柜台)用餐的民众占比为18.4%。 /p p   《报告》显示,有超过半数民众通过互联网学习或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和知识。但专家表示,互联网上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很容易对民众造成误导,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相关部门应做好互联网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监管。 /p p   ■监管体系亟待统一协同 /p p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指出了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他表示,最大的危害来自食源性疾病,我国的病因调查水平较低、防控措施薄弱。在化学污染方面,主要问题有粮食和蔬菜中的重金属、粮食和坚果中的霉菌毒素、畜禽养殖中非法使用兽药、蔬菜和茶叶种植中非法使用农药 食品掺假或欺诈相当普遍,严重影响消费者对食品供应的信心。陈君石建议,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要从以抽样/检测为主转变为以过程监管为主 完善和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强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监管原则。 /p p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罗云波教授表示,源头污染等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农药、化肥、农用地膜等农用化学品存在使用过度、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畜牧和水产养殖环节滥用兽药、激素和生产调节剂等现象屡禁不止,使农产品源头污染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p p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亟待深化统一协同”,罗云波认为,根据事权划分财权,在理清事权的基础上强化食品安全的属地责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亟待解决的重要体制问题之一。 /p
  • 国外如何监管食品安全
    p & nbsp /p p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历来通过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驻饲养场及食品生产企业等方式,实现从原料采集、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及售后等各环节的全程监控。作为食品进口大国,为了从源头上确保进口食品的安全性,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马里兰大学等机构于2011年9月15日联合成立了国际食品安全培训实验室,对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进行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标准、监管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有效的源头控制,为构建全方位、立体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起了第一道屏障。 /p p    strong 欧盟 强调可追溯性 /strong /p p   欧盟《基本食品法》第18条明确要求,凡是在欧盟销售的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否则不允许上市。食品、饲料、供食品制造用的动物以及其他所有计划用于或预计用于制造食品或饲料的物质,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的所有阶段都应建立可追溯性制度。可追溯制度确保了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追溯检查,有效提高了处理食品安全事故的效率,同时也是悬在食品行业从业者头顶的一把利剑,对其形成有力约束。 /p p   strong  加拿大 召回管理 /strong /p p   加拿大食品召回分为自愿召回与强制召回,后者需食品检验署发布召回令,违反召回令被视为犯罪。食品检验署的食品安全和召回办公室负责对食品召回进行统一决策、对食品突发事件的监管以及与国际食品紧急事故办公室的联络,该办公室设有国家级的食品召回官员、地区召回协调员及区域召回协调员。召回程序分为五个阶段:调查确认危害性存在、确定风险管理战略、实施召回并在必要时进行新闻发布,核实召回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跟踪检测。一旦食品安全事故露出端倪,及时必要的召回,有利于稳定消费者情绪,将损失尽可能降低。严格的召回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p p /p
  • 层层质检难阻不安全食品进入终端
    继三鹿奶粉、海南毒豇豆事件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转基因”事件,让消费者再次将目光锁定于食品安全。   3月15日,绿色和平组织公布的《超市生鲜散装食品调查报告》称,沃尔玛出售非法转基因大米、伊藤洋华堂超市出售非法转基因木瓜,同时在一些超市出售的蔬果中还发现了国家禁止使用的几类农药,而超过1/3的被检测食品样品上混合农药残留十分严重。   据了解,这次调查在我国8个城市的9家大型连锁超市的19家门店展开。该组织在这19家门店的生鲜产品(指超市经营的农副产品,包括蔬菜、水果、水产、粮食等)柜台里随机购买了83份样品,并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对这些样品分别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和农药残留检测,发现的问题触目惊心。   此时,无法回避的拷问是:为何危及消费者食品安全的农产品经过层层质检,仍然能够进入超市?是超市把关不严,抑或,另有难言之隐?   终端之惑   “如果你要较真的话,大部分超市的蔬菜水果都可能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北京巨合咨询运营总监李国宏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李国宏曾担任家乐福采购经理、华润万家超市采购总监,对超市采购环节相当熟悉。   事实上,超市蔬菜水果存在农药残留的情况相当普遍。一些超市采购负责人私下向记者承认,对于供应商配送的生鲜食品根本无法做到每批都进行农药残留检验,因此一些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容易混杂进来。   绿色和平2009年发布的数据也证明这一点。2009年2月,绿色和平以三口之家一天所需量为标准,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易初莲花购物中心 、沃尔玛超市、华润万家超市、农工商超市,以及两个农贸市场,购买了当地常见的蔬菜和水果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检测发现:在45个样品中,共有40个样品检测出50种农药残留,混合农药的残留更为严重——25个样品残留着至少5种不同的农药,5个样品甚至含有10种以上不同的农药残留。   “主要原因是检测难度太大,对技术要求高,目前国内超市很难做到。”李国宏表示。举例来说,要检测一批蔬菜农药含量,从选样到检验出结果,至少需要三天时间。而三天之后这些蔬菜已过保鲜期,品质下降,导致损耗巨大。   “农产品不是流水线作业,每一季农作物打的农药成分、用量均不同,要保证超市生鲜真正做到安全、无公害,就要对每一批货都要进行质检,而这样无疑增加超市采购成本。”李国宏说。而对于大部分超市来说,生鲜是利润最薄的一部分,很多超市开展生鲜主要是起到吸引客流的目的。因此,一些超市不愿意在生鲜的检验过程投入过多成本。   那么,在不可能做到蔬菜水果每批都检测的情况下,超市是如何把控蔬菜水果的食品安全呢?《中国经营报》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的京客隆生鲜配送中心。这家占地约30亩的配送中心成立于2003年,负责京客隆二百多家门店的生鲜配送。   “主要是通过检验供应商的准入资格来进行食品安全把关,我们根据供应商提供当地质检部门针对土壤、空气、水质、种子等的检测报告来审批,同时,每年我们会对供应商所提供的蔬果抽样送到第三方质检部门进行检验。”京客隆生鲜配送中心副经理丛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据丛轶介绍,京客隆在全国18个省的70个县镇建有采购基地,农产品源头直采的比率达到95%。“少量的蔬菜是从批发市场采购的。”丛轶说。   作为上市的京客隆(0814.HK),源头直采比率高,并拥有生鲜配送中心,在生鲜食品安全保障方面已经属于业内比较领先的企业,即便如此,依然存在食品安全漏洞。比如,京客隆部分水产品,活鱼、活虾等是承包给供应商的,很难真正做到掌控食品安全。据了解,京客隆是全国为数不多拥有生鲜食品质检中心的超市。记者走访时发现,这个刚刚落成检测中心仪器设备是全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些仪器还没有投入使用。   记者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是,全国二三线城市的一些中小零售企业,根本没有实力做到源头直采,大部分蔬菜水果是在批发市场进行采购的。由于批发市场蔬菜供应源多而杂,每天蔬菜流通的吞吐量巨大,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混杂其中。更有甚者,一些盈利能力不强的零售企业,其生鲜食品是与供应商进行联营的。所谓联营是指零售商将固定的场地租给供应商,供应商自负盈亏,零售商固定收取场地费用。联营的好处是,零售商降低了经营风险,能够“旱涝保收”,与此同时,由于联营厂家众多,鱼龙混杂,无法做到对食品安全把控。   可见,以目前国内零售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管理技术,要在零售终端“掐断”食品安全隐患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往往食品安全事件一旦暴露,零售商成了最直接的负责单位,问责、处罚相继而来。“事实上,零售企业是也很无奈。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最后到零售,经历很多环节,因此让零售商负责所有食品安全责任是不公平的。”李国宏说。   因此,全国两会期间,一些零售业的代表呼吁,食品安全应该从源头抓起。“食品安全的监管环节应该尽量前移,要在源头,即农作物生产环节和制成品的原材料及其上游加强监管。也就是说,有问题的瓜果蔬菜、鸡鸭鱼肉不许流入市场,不合格的产品不允许出厂,在产地和加工车间就被封杀,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有毒食品流入市场的可能和风险。”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26.58,-0.02,-0.08%)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源头之难   那么,源头控制是有效的解决之道吗?   3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胡定寰考察广州郊区某镇的农场。胡定寰看到的景象是,农田旁边码得整整齐齐的蔬菜。农场负责人告诉胡定寰,通过可追溯体系,从这里出去的蔬菜可以追溯到是哪一块农田生产的。农场主的话让这位以提出“农产品二元结构论”而享誉学术界的农产品流通专家颇为惊喜。胡定寰随后转问该镇镇长,除农场之外,每家农户生产出来的蔬菜是否做到可追溯?镇长坦言:由于农户散而多,无法做到可追溯。   这就是目前中国农产品流通的现状。胡定寰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多而散的农户将自己生产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通过经纪人或者买手流通到批发市场,然后由批发市场流向全国各地的农贸市场、菜市场、中小超市、便利店,最后进入千家万户。   “由于农民收入低,缺乏约束机制,为了让自己的所得最大化,他们更愿意使用农药、化肥等增加产量。”胡定寰说。   如前面所述,由于批发市场农产品来源多而杂,每日交易量庞大,基本上无法做到对蔬菜水果进行农药检验。而且,据了解,检验一次农产品要收费20元。“农民或者经纪人才不会主动花钱去检验农产品是否农药超标。”胡定寰说。   另一个事实是,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田以农户为单位分散,再加上我国耕地资源紧缺,很少有大规模的农场来进行集约化生产。   “中国农产品流通大部分还是以农户种植的为主,那些农场或者养殖基地生产出来的没有施加农药和化肥的农产品一般用于出口或者进入高端超市。”胡定寰说。   除了“终端”与“源头”,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安全监管也存在漏洞。一位超市负责人表示:“以猪肉为例,从养猪场到屠宰场,再到配送中心,最后进入超市门店,每一环节都需要提供当地动检部门出具的合格证明以及车辆消毒证明,而这些单据是手工录入的,因此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间。”   “很多情况是,商品明明通过国家质检部门的审查,最后出了问题,消费者还是把账算在零售商头上,我们也没有理由拒收证件齐全的供应商啊。”该负责人说。
  • 食品安全产业前景广阔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习近平同志强调,坚决遏制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消费安全感和满意度。人民群众渴望吃到放心的食品,党和政府正在采取措施保障食品安全,相关企业积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确保食品安全。不难看出,围绕食品安全所蕴藏的商机与市场是巨大的,食品安全产业前景广阔。   食品安全产业的内涵。食品安全产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概念是指从源头生产到安全食品供应涉及的所有产业,狭义概念是指为了确保生产和食用安全食品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进而形成的产业。这里重点讨论狭义的食品安全产业。梳理食品安全产业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食品安全溯源。食品安全溯源体系覆盖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通过专用设备进行信息共享,以实现追溯。第二,食品安全检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愿意为食品安全而支付费用,食品安全检测行业迎来发展机遇。第三,无害替代物的开发应用。通过开发新型农药、肥料、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替代食品生产中使用的不安全产品,或降低其在食品中的残留。在这几个方面中,开发新型农药、肥料、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办法是比较主动的,能够从生产源头上解决问题,而其他办法是比较被动的,主要以监管和追责为手段。   食品安全产业的前景。目前,食品安全产业面临快速发展的机遇。首先,食品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看,在城镇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容易产生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国内发生了众多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这为食品安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其次,食品安全产业发展具备有利的国际环境。食品安全是世界性问题。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2011年的统计显示,由于食品传染而引起的疾病耗费美国联邦政府资金约1520亿美元 频繁发生的食品传染疾病以及食品召回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因此,美国政府通过立法采取更加严厉的食品检测政策,由此激发的食品安全产品市场的年增长率可达6.6%。第三,食品安全领域的市场容量大。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数据,2012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突破9万亿元,仅次于石化工业位居第二,而农药、化肥、饲料、食品添加剂等与食品安全直接相关的产值就超过1万亿元。目前我国拥有各级农产品检验检疫站、疾病控制中心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站)、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各类环境监测站等监测机构达23000多个,食品加工企业达到40多万家。据此推算,我国仅食品安全监测领域分析仪器的潜在市场即在7450亿元以上,检测耗材年市场容量超过500亿元。   发展食品安全产业的着力点。一是着力提高企业和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加强宣传教育,杜绝利欲熏心、见利忘义的恶劣行为,坚守道德底线。这是发展食品安全产业的前提和基础。二是着力建立健全监管处罚机制。从立法和执法两方面加大对触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行为的惩治力度,严肃处理食品安全事件。三是着力研发和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力发展食品安全产业,让餐桌上的食品健康、安全、价廉,让生产安全食品的农户、厂家有利可图,让检测食品安全的手段快捷、方便、普及,让制造食品安全事故的不法分子无处可逃。
  • 食品安全的守望者——访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研究所储晓刚研究员
    前言 :2006年食品安全事故如连续剧一般接连发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向广大读者揭示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以及有关部门、学者所作的大量努力,近期本网编辑(以下简称Instrument)采访了国家“十五”食品安全重大专项课题“食品安全监测车研制”的主持者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储晓刚研究员(以下简称储)。 Instrument: 去年我国相继发生福寿螺、红心鸭蛋、多宝鱼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事件如此高频率地发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极大关注,那么首先能否请您谈谈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现状? 储:福寿螺、红心鸭蛋、多宝鱼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使人们感觉好像我们的食品问题很大,吃什么都不安全了,其实事实上并非如此。应该说我们国家的整体食品质量正在稳步地提高,虽然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但是我们不能“以点代面”来看待食品安全问题,绝大多数食品还是安全的。十多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促使国家相关部门严把食品质量关,尽管说在进度、面、效果方面不能一步到位,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粮食问题,我们一直在做农产品的出口检测,从中可以感觉到我们粮食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我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国外对农产品有许多的限量要求,比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就对800多种农药作了限量要求,如此严格的要求促使出口企业对残留问题极大关注,可以说他们的关注也对食品安全问题起到促进作用。总的来说现在的食品应该来讲要比以前安全的多,但并不是说就完全没有问题,我想随着政府不断对食品安全强化监管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我国的食品质量会越来越好的。 Instrument: 纵观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发现这些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独特性的特点,那么作为检验检疫食品安全研究部门在应对这些事件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和经验呢? 储:正如你所说食品安全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独特性,那么应对这些事件最重要的就是快速,而快速的基础在于良好的仪器装备和实战经验的积累。我们作为检验检疫部门研究机构,一直处在前沿阵地,装备先进齐全,可以说是仪器的“联合国”,技术资源也很丰富,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只要有标准品,基本24小时就能建立起检测方法,长点的话也就三五天时间。此外,在我们应对这些事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源头管理”十分地重要,如果能很好地把源头管理做好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数量将会大大减少。所以说如果能在源头就把好安全关,禁止有害物的使用,那么问题出现的几率也将大大减小。 Instrument:您主持的“十五”食品安全重大专项课题“食品安全监测车”研制已经取得成功,并且监测车已经投入使用,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该课题的立项背景、监测车的软硬件组成、主要功能、工作方式及有何创新之处? 储:首先谈一下该课题的的立项背景。研制食品安全监测车的想法还是缘于我在国外考察时见到的环境监测车,该车上配备了一些简单的仪器,技术人员随时可在水流域边或污水排放处进行检测,但是那只能测定pH值、浊度等简单的项目。回来后我就想我们不是一直在考虑源头监控吗?源头监控如何实现呢?食品的源头在田间地头,如果能研制一辆配备有检测仪器的车,开到田间地头对农产品进行检测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2002年恰逢科技部“十五食品安全项目”立项期间,我们把想法一提,就得到了科技部相关领导的支持,于是就开始了“食品安全监测车”的研制。 监测车在硬件组成上主要是检测仪器、实验操作台、供电、气、水装置、气体排放装置等。目前监测车上配有气相色谱及一系列的快速测定仪器。在监测车研制初期,我们四处寻找适合的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很遗憾那时国内没有能满足我们要求的产品,最终我们选择了美国一家专业生产野外用气相色谱仪厂家的产品。该气相色谱仪配有电子俘获检测器(检测有机氯、菊酯类农药残留)、氮磷检测器(检测有机磷、氨基甲酸脂农药残留)、氢火焰检测器(检测酒、一般性有机物质),这样的配置覆盖了目前常用的四大类农药,可以满足目前监测的需求。在软件方面主要就是我们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检测方法(快速检测方法)。监测车的主要工作方式是以筛查为主,对于初筛后的可疑样品再进一步用气相色谱检测分析。此外,我们在监测车供电方式及解决振动问题方面做了许多创新性的工作,申请并获得了8项发明专利。 Instrument: 据了解已经有多个省市配备了食品安全监测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到目前为止食品安全监测车的使用情况? 储:食品安全监测车在配备上不是政府配备,而是商业购买,目前已经有广东、青海、甘肃、广西、上海、辽宁、海南、黑龙江、江苏等省份购买了食品安全监测车。监测车使用的情况都比较好,目前没有一辆车有维修记录,在使用方面需要特别提到江苏省农科院,农科院刘贤进教授他们与蔬果超市联合,将监测车开到蔬果供应基地进行现场检测(国家“十五”食品安全重大专项课题中的一个课题,综合示范课题),并且开发了一些更符合地方情况的检测方法,补充了监测车的分析方法库,扩大使用范围,从而保证了超市所进蔬果的质量。 在松花江污染事件发生时,该车昼夜兼程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在室外温度达到零下32度的松花江边开展江水中苯、硝基苯含量的测定,获得了非常满意的结果;其响应速度、灵活机动配置、适用范围及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为当时突发事件的处理、安定民众情绪、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都做出了重要贡献,食品安全监测车(根据监测内容,当时称公共安全监测车)经受住了最严格的现场考核!受到黑龙江省政府、科技部有关部门的赞扬。该监测车受科技部的推荐参加了国家“十五”科技成果展。 Instrument: 食品安全问题复杂,而且检测的项目也在不断地变化中,针对这种情况,食品安全监测车是否会适时地改进或增加新的配置? 储:在软硬件方面我们都会进行改进。上面提到监测车里使用了一系列的快速检测仪,这些仪器只能进行初筛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地确正,基于这点,将来我们可能在监测车里配备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能够进行确正分析的仪器(项目正在研究中)。此外,我们现在陆续跟许多用户进行合作,将我们的分析方法库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例如,我们现在正在为黑龙江省制作12辆监测车,这些车用于他们的“春蕾行动、支援三农”项目,监测车生产完成后将陆续配备到省、市和县级的相关部门,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与其合作,帮助其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分析检测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应用,并向全国推广。 Instrument: 最后请您介绍一下您目前所研究的有关食品安全课题的情况? 储:目前我在研究的食品安全的课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上面提及的食品安全监测车的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工作。 二是确正检测技术。现在困扰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的一个很大问题是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目前的检测都是痕量检测,甚至是超痕量检测,如此小的量,检测结果稍有些许误差可能就直接影响到该批食品的出口,甚至影响到农民的利益,所以说确证检测技术很重要。确正检测技术就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和技术指标来控制检测的整个过程,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在我们的课题中预计使用以下方法来实现此目的。1、制备控制样品。例如,福建沿海是鳗鱼盛产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出口量,鳗鱼出口时需要对鳗鱼中的硝基呋喃进行检测。针对这个限量要求我们计划制备一些鳗鱼样品,这些样品被称为控制样品,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硝基呋喃,如1.5ppb或0.8ppb,制备时通过大量的比对实验,计算出其含量的平均值。那么实验室在测定鳗鱼中硝基呋喃含量时,每次做样都同时测定一个控制样品,由此来控制偶然误差。2、同位素稀释内标准定量技术。以此种技术来控制从样品制备、提取、净化等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这是目前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和通用做法。3、利用检测方法中关键点控制的技术。例如,样品前处理时常用的旋转浓缩仪,在应用时,抓住几个关键点:旋转蒸发的温度、萃取的次数、使用的溶剂、采用的体系等,这些关键点控制住了,也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比对技术。定期参加比对,即给不同的实验室分发统一的盲样,然后不同的实验室用其实验方法进行检测,看检测结果是否符合标准,实施比对检测研究。我们计划在制备控制样品过程中,将制备的样品也分发给不同的实验室进行比对测试。 三是新型检测方法的开发。我们正在研究把分子印迹、免疫亲和吸附柱、膜萃取等分离净化技术应用到残留分析中。分子印迹技术对于分离来说不是最新技术,但是用在残留检测上应该说是比较新的。 四是实验室样品前处理设备的研制。目前大多数食品分析都是痕量分析,这样对复杂基质样品的分析就很困难,常常是目标化合物的峰淹没在一堆杂质峰中。要改善这个问题,一方面仪器性能要改进,另一方面在样品前处理中也要做出相应的改进,而后者正式我们所要做的工作。现在常用的振荡器、离心机都是通用型的样品前处理设备,有时侯不能满足食品种残留农药兽药分析的特殊要求,我们会根据实际的情况研制一些专用于食品分析前处理的设备。以上就是我们正在做和将要做的工作。 采访后记;采访结束后,笔者对食品安全有了更强的信心。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技术的进步、舆论的关注以及有关部门与学者的努力,将使老百姓的菜篮子变得越来越清洁。 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北甲路3号 (100025)
  • 北京提出2015年地沟油源头100%防控
    北京将用3年时间,给“地沟油”上“紧箍咒”,即筹建百分之百源头防控体系。   近日,今年第二期政府公报发布《北京市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化发展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出:“2015年,餐饮服务单位餐厨废弃油脂回收处理实现规范化运行,规范收运率达到100%”。   餐厨废弃油定点处置   北京两会期间,副市长程红曾表示,今年拟将“地沟油”监管纳入《食品安全条例》。其表示,按规定,就餐人员超1000人或营业面积超1000平方米的餐厅及学校、高校等单位食堂,强制统一回收废弃油脂。但是小餐馆如何规范,北京正在积极探索。   《通知》详细阐释了包括小餐馆在内的“地沟油”源头防控体系:餐饮服务单位须按相关“国标”、“地标”,配建或配置油水分离器、专用收集容器等设施设备,用来回收油。这些回收油将定点处置,有关部门将引导餐厨废弃油脂收运处理企业与生物柴油等化工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产业链,即“定向”合作关系,以实现废弃油脂的定点处置。   回收餐厨废弃油将公示   对于餐厨废弃油脂收运处理企业,《通知》明示了管控思路:实行属地特许经营服务制度,即划定特许经营服务区域,明确收集运输和处理企业的经营服务范围、期限、服务标准等内容,向社会公布。   无论是收集,还是运输,餐厨废弃油脂收运处理企业必须使用专用车辆,所有专用车辆均持证上路,即实行准运证管理。每一张准运证都将标示运输路线、目的地等信息,收运企业必须按照准运证上的限制性规定将回收到的废弃油运到指定的处理设施。   为保证上述地沟油防控体系如期完工,《通知》明确了相关5部门,即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市政市容委、市商务委的具体职责,同时要求,餐厨废弃油脂源头规范管理纳入工商、卫生、环保等部门对餐饮服务单位的日常监管范畴。   据了解,北京85%以上的食品靠外省市供应,食用油就在其中。流通领域如何监控地沟油?《通知》暂未涉及相关内容。   北京试点刷卡交售废品   本报讯 (记者王姝)今后居民卖废品可在网上预售,还可以刷卡交售。《通知》通报,两年内每个社区将设立1至2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开展居民刷卡交售废品试点。   按照《通知》通报的发展规划,京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将连锁化规模化,到2015年,采用连锁经营方式发展的直营或加盟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将达到3500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连锁化率将从现有的50%提高到70%。   此前,北京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的从业人员多为外地来京务工人员。《通知》要求回收企业吸纳目前的从业人员,员工式管理,即和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   将建立再生资源绩效考核机制,也就是上述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的发展规划纳入区县政府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未达标区县将“自断财路”,市级财政暂停资金支持。
  • 物联网时代来临 食品溯源保障食品安全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32884F90C5863B703D6D680582D33B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e64493cb-bc8c-41dc-955a-41f352b0c2a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编码技术助力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图片来源网络 /p p   “一袋粮”、“一颗菜”通过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都可以知道这些食物来自哪里。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物联网技术开始普及。在食品行业中,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溯源体系及技术也开始出现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 /p p   追溯体系有助保障食品安全 /p p   以粮食产品为例,北京粮食科学研究院院长贾健斌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由于我国的粮食有不同渠道、不同供应商,谷物的加工、处理以及设备信息也难于记录,造成了粮食的溯源困难。“这几年国内有企业通过无线射频技术和信息编码,对产品进行多平台的追溯,并通过软硬件的研发来显现多层次产品质量的追溯,是为了消费者买的放心,国家监管部门监管能够放心。 /p p   对此,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总工程师李建辉认为,产品编码非常必要,为食品添加一个唯一的“身份编码”,将大大提高可追溯性,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 /p p   她还提到,目前为食品编码并没有太多门槛限制,食品生产企业可以沿用国际上使用最多的编码技术,也可以在广泛的商品条码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编码体系。 /p p   有农产品追溯企业负责人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可以获取企业负责人、电话、基地、操作、施肥、农药、加工、包装、检测等等信息。通过这种追溯,其实是帮助企业规范和提升了它的管理水平,也保护了企业的品牌,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这种追溯也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p p   食品追溯需诚信体系支撑 /p p   追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离不开食品企业的自身诚信体系的支撑。有媒体报道,各地食品溯源体系标准不一,由企业自建的食品溯源平台缺乏监管,变相衍生出了借助溯源码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乱象。 /p p   食品溯源系统关系着从种植养殖、生产、流通,以及销售和餐饮服务等多个环节,合格的溯源体系能够将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始终纳入有效监控中,从而有效处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p p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纳绍平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在我国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过程中,只有市场和企业建立诚信,恢复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才能保障食品安全。 /p p   “可追溯体系只是一个工具,没有万能的工具,必须要有良知的人加有品质的产品。市场和企业建立诚信,恢复建立和社会之间的信任关系,才能驱逐‘劣币’,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才不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纳绍平说。 /p p   尽快建立完善追溯体系很有必要 /p p   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李宁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和国际接轨、进行国际贸易和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等因素要求我国尽快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这对于生产者、消费者、监督者而言均具有巨大意义。 /p p   “对企业而言,可追溯体系可有效追溯食品源头,分清各生产环节的责任,对提高食品安全可信度和企业竞争力有利。对政府而言,有利于提升政府的监管能力,并可打破贸易壁垒,扩大我国食品的国际贸易。”李宁表示,希望我国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整合分散的生产方式,提高规模化,逐渐形成完善的现代食品供应链,并通过大企业建立食品供应链可追溯制度推进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p p /p
  • 【广东】政协委员提议大规模推广“有机食品”
    如何吃得健康?委员提议大规模推广“有机食品”   “广东人会吃,但怎么吃,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口感更好,今后市场的需求会要求提供更多有机食品。”3月2日,针对食品安全这一餐桌上的问题,赴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教授认为,“有机食品”大规模推广在技术上完全可行,曾因成本高昂而被诟病的“有机食品”有望走上平民家庭的餐桌。   “有机食品的供应量并不小”,刘昕说,就像大家对奶粉的需求那样,市场需求量扩大后,大规模种植提供给市场,这样成本就降下来了。“有机食品大规模种植,在技术上可行”。刘昕说,国家已有很多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关键问题是有些消费者不相信究竟是不是有机食品”,所以要求国家在监管监控上进一步透明化。   广东有足够多安全的土地提供有机食品生产吗?是可以的。刘昕介绍说,经调查,广东很多源头水源好的地方都可以提供大量有机食品的资源,比如在广东一些城市化的边缘地区,如河源、龙门,靠近江西等地区都可以大规模种植。“现在的问题是,种出来,卖不出去 养出来的有机猪,卖不出去。”因为卖不出去,市场不好,成本也提高了。   “菜市场只有一、两个档口卖有机菜”,针对有机食品的供应问题,刘昕说,因为这个链条比较长,如果市场需求有限,越小规模,成本越高。   有机食品价格的降低依赖于大规模的生产,这种大规模的生产会不会导致有机食品的异化?“不会!”刘昕说,国家必须在监控方面,从源头做起,包括整个链条都必须加强检测,另外,刘昕建议,要提高监测的门槛,“有些食品我们说安全,但到国外检测却有问题。”刘昕说,希望广东在吃的方面也敢为人先,让人觉得广东的东西最好吃,最健康,最放心。   谈地沟油:绝大部分可转为生物柴油   针对去年曾经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地沟油事件,刘昕提出,地沟油绝对不能吃,但可以废物利用,转化用来做生物柴油,“利润很可观”。   刘昕表示,我们要给地沟油一个出路,在技术上,绝大部分的地沟油都可转化为生物柴油,可直接用作能源。   谈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对不法商家的打击力度   为何食品安全问题天天抓,个个管,有毒豇豆,皮革奶等食品安全事件还是屡禁不止?刘昕认为,目前我国由于食品生产经营链条长,涉及面广,许多地方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真空地带和盲点、盲区。   刘昕讲了一个他亲眼看到的例子,他去一个大市场视察,虽然有现代化的检测设备,价值几十万上百万,但基本上就是摆在那里,成为一种形式。   “今年的打击力度会更大”,日前,刑法修正案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惩处打击力度,最高可判死刑。刘昕认为非常必要。“只有加大对不法商家的打击力度,才能有效遏制制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嚣张气焰。”   他同时建议,要从生产源头抓起,改变注重对终端产品评价的做法,改变过去仅对食物链的重点环节监管,转变为向加强食物链全过程监管。
  • 食品安全问题是头等大事
    3月8日,记者在武都区滨河农贸市场看到几位妇女正在挑选蔬菜。当记者问及大家最关注全国两会及政府工作报告的哪些内容时,她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食品安全问题。   市民陈丽蓉说:“今天生活富裕了,大家知道讲究营养了,同时更加注重食品安全了。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这让我们对今后的食品药品安全充满期待。”   在农贸市场旁的一家超市,记者遇见正在采购食品的陇南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路呈祥。他告诉记者:“如今,花样百出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依然屡见报端,使得人们在购买食品时不时担忧:蔬菜水果,会不会有残留的农药?牛奶糕点,会不会加了不健康的添加剂?对所有人而言,吃得放心比吃得多样更为重要。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今后我们将从源头上抓起,从重处罚出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企业。”
  • 我国食品安全首席专家陈君石: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
    8月17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的“中国西部第六届营养与健康学术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食品安全首席专家陈君石畅谈了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而是要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以炭烤食品为例,烤制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芳烃,这是响当当的人类致癌物。”一开始,陈君石就用新疆特色小吃烤羊肉串为例,向参会专家们解释了食品安全风险可控的含义。“可由于烧烤类的食物中致癌物质含量低,人们的食用量又远远小于主食,不会影响到生命安全,所以不会有人认为这是个不安全的食品”。而所谓食品安全问题,就是指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陈君石表示,15年前中国食品的合格率仅为50%-60%,如今已经达到了90%,在一些发达城市,甚至已经高于95%。“食品安全的发展总体趋势是好的,根本不用谈吃色变”。   同时,陈君石也表示,我国的食品安全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猪的饲料里添加瘦肉精、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方便面里有塑化剂等事件见诸报道后,让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一直处于高热化。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全国各地也一直在从各方面加大监督、检测力度。   早在7月26日举行的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组长杜秦瑞曾提到“应将保障食品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和民心问题”。   就此问题陈君石认为,近年来,随着自治区对重点食品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发现我区部分生产经营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负责人的意识不强、违法生产加工和经营伪劣食品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尤其是城乡个体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店等存在规模小、设施差、流动性大、管理不规范、诚信自律意识较弱等一系列问题,这已成为新疆食品安全事故高发领域。   而全疆基层食品检验人员严重匮乏,监管力量明显不足,大部分地、州、县检测机构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手段,导致新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和预警等工作基础薄弱,这些成为我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真正的食品安全不是监督、检测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陈君石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50万个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包含餐饮行业),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型食品企业,存在食品生产分散、生产流程不规范等众多原因,导致食品行业缺乏诚信,公信力降低。   “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陈君石说,任何一种检测方式都有针对性,“如果不知道添加了什么东西,就很难检测出来”。所以,真正的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   “现在就要求我们所有食品的菌落指数都不能超标、所有的防腐剂都是按照规定使用,是不可能实现也不现实的。”陈君石说,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变化、社会化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最终会将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 食品安全:关键是完善食品检测技术
    “给我拿一个奶油夹心面包,再来一杯豆浆。”每天上小学四年级的鹏鹏都会到离家不远的面包房买早餐,然后边走边吃去上学。   城市中,类似鹏鹏这样吃早餐的学生不在少数。几乎在每个住宅小区的周围,都有一家或几家面包房,并且面包品种繁多,竹炭纤维面包、海带面包、蓝莓夹心面包……   记者随意走进几家面包房发现,一般加盟连锁店都会有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等,而一些小的面包作坊几乎属于少证或无证经营。   其实,面包只是我们日常食品之一,米、面、奶、蛋、菜……这些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的。那么这些食品的安全如何得以保证呢?   食品安全首先体现在检测技术上   当前,谈起食品安全的问题,很多人自然而然都会想到去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这只是在标准上的规定,如果没有检测技术,首先你不知道一种食品是不是有不安全因素,其次你无法知道这种不安全因素的程度如何,这才是导致人们长期受到食品安全困扰的原因之一。”河北省廊坊食品工程学校讲师郭亚建接受《科学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的确,食品营养卫生知识贫乏直接影响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再加上大量化肥、农药、兽药等化学品的使用又从源头上给食品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   在我国,从国家、省级到市县级检测机构约有数千家实验室和数十万检测技术人员,这就出现了如何保证检测数据统一可靠的问题。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李红梅曾撰文认为,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资源充分的国家食品安全计量溯源体系为其提供可靠性与可比性的支撑,就会产生无效的测量结果,造成分析测量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由此导致错误的决策而引起无法估量的后果。   检测试剂的生产缺乏监管   食品检测技术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食品的安全程度。而检测技术的精准是需要高质量的检测试剂产品和仪器的支持。   于是,一些企业开始重视对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研发。除了进行湿度、洁净度等物理量测量外,一些化学及生化分析仪器包括紫外线、可见光、荧光、原子吸收等分光光度计,以及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微生物检测仪器、生化分析仪器等、快速检测仪器等开始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得以应用并推广。   “其实,国内专注于食品安全检测生产试剂盒或仪器的大型企业并不是很多,并且部分产品在稳定性和灵敏度方面也需要提高。”北京阿匹斯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刘军毫不隐讳地指出,国内由于缺乏食品检测试剂生产的参考体系导致了食品检测试剂的质量良莠不齐。“如果选用国内外的同一原料试剂对同一食品进行检测,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北京华安麦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家鹏对刘军的上述观点表示赞同。   “但我一直对食品安全检测试剂的市场充满信心,虽然由于缺乏政府对企业生产资质的统一监管,现在很难形成一个像医疗体外诊断试剂一样相对规范成熟的市场,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的快速提升发展。”柳家鹏说。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在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分属于食品药品、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部门,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格局,不同部门分管食品(食物)链的不同环节,这种以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监管体制,造成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和监管资源分散,不能形成监管合力和长效监管机制。   “往往一个产品需要重复检验,有时候还会出现不同部门之间互不承认检验结果的现象,既浪费检验资源,又增加食品企业的成本。”郭亚建说。   郭亚建建议,借鉴药品检验的模式,工商、卫生、农业部门下属的检验机构整合到一起,成立专门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专门负责食品安全的检测,同时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在安全方面的责任,规定所有的食品都应当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检测机构加强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抽检,抽检合格的免收检测费,不合格的收取检测费,同时对抽检的结果定期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或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各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都在这一平台上发布。
  • “食品安全”如何让政府不再惭愧
    “很惭愧啊,刚吃饱,就出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3月6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提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连称惭愧。他表示,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将是长期的,日常生活食品的保障能否做到像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一样,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面对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和质疑,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连称“惭愧”,一再表示“不好意思”,这充分表明政府对食品安全的极大关注和对监管不力的深刻认识。   如何让政府不再为此“惭愧”,应当是政府道歉之后的工作重点。解读王岐山副总理对食品安全的意见,人们不难得到四点信息:一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将是政府长期的任务 二是食品安全当从源头抓起 三是保障食品安全需要部门合力 四是严管食品安全需要常态化。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责任”、“落实”。   让政府不再“惭愧”,必须充分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的长期性。食品安全问题伴随着人们的一日三餐、一生一世。政府抓食品安全要持之以恒、警钟长鸣,不能“刮风”,不能指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运动式“专项治理”。必须综合治理,常抓不懈。树立“长期任务”的可持续管理理念至关重要。   让政府不再“惭愧”,必须强化部门协作监管机制。小小“餐桌”涉及农业、工商、卫生、质监等多个部门的监管责任。治理食品安全乱象,确保人民“买着放心、吃着舒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监管之责,形成齐抓共管的综治格局。用王岐山的话讲,就是部门间要“搭把手”、“莫推诿”。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完善“搭把手”的协作机制,并实施严格的问责追究,非常重要。   让政府不再“惭愧”,必须落实“从源头抓起”的监管理念。首先,食品安全标准要与时俱进。食品安全标准“不标准”一直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软肋,标准的陈旧与缺失让食品安全的防线一次次失守。解决“太老、太少、太多、太乱”的标准乱象,势在必行。其次,加强食品添加剂的风险监管。其三,构建强势的监管预警机制。既要建立和落实食品生产经营的准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不安全食品召回等规章制度,更要加大对监管部门和认证机构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的问责力度。   食品安全问题暴露的是监管漏洞,折射的是作风不正。对此王岐山副总理的忠告一语破的:“说千道万,最终还是办实事,最终还是落实、落实、再落实。”只有措施切实、作风务实、责任落实,老百姓对食品安全才能心里踏实。
  •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全面推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4月1日,由北京食品学会、北京食品协会主办,太平洋国际展览(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李宁研究员作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与发展”的报告。 食品安全高峰论坛现场   据其介绍,目前,食品安全已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它不仅会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还会阻碍食品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我国当前食品安全主要问题包括: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化学性污染,包括重金属、真菌毒素污染;农药和兽药滥用;食品生产经营和加工过程中非法添加物和添加剂滥用。   基于上述状况,我国在2009年公布的《食品安全法》中,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这是我食品安全监管全面迈向科学监管的重要一步。   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不仅为制定食品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对未确定食品安全风险检测和管理优先内容提供科学依据,还可用于评价食品安全管理措施是否成功,是风险交流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   据悉,食品安全评估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综合应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是由检测技术、信息技术、毒理学研究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相关技术组成的技术体系,风险评估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体系的支持,这将有力的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研究的总体水平。   全面推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大量样本的快速筛选和对于痕量物质的精确检测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提出了很大挑战,也推动着快速检测技术和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现代分析化学的发展已经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提供很好的方法基础,近年来我国在食品检测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很多检测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在总体水平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特别是风险评估中大量样本检测急需的快速检测技术方面。WHO、FAO、OECD、IEO和WTO等有关国际组织及世界各国政府十分重视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各国都把食品安全先进检测方法作为国家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重点,检测技术日益趋向于高技术化、系列化(多残留)、速测化、便携化。因此在今后风险评估的发展中,检测技术仍将是最重要的技术支撑,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也将会因为风险评估的广泛开展而受到更多的重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促进我国毒理学基础研究的发展   食品毒理学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基础,我国在食品毒理学研究方面起步晚,研究基础薄弱。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食品毒理学研究资料,我国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只能借用国外的毒理数据,很多食品安全限量标准的制定只能参考国外的毒理学资料,增加了评估的不确定性,对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造成了很大影响。风险评估制度的确立和推广实施,必定会对促进相关学科协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全面推进食品毒力研究的发展,从而提升我国食品安全基础研究水平。   可以进一步加快我国暴露评估技术的发展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暴露评估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暴露评估需要大量的食物污染物残留量数据和膳食消费量数据。为了更加准确科学的开展膳食暴露评估,加快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发展,加强我国暴露评估数据网络的建设势在必行。   有利于我国食品污染物数据库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我国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对食品中主要污染物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食品中的许多污染情况仍然“摸不清”,在源头污染资料方面缺乏产地环境安全性资料和数据库,食品中农药和兽药残留、生物毒素及其他持久性化学物的污染状况缺乏长期、系统的监测资料,由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推动,我国与风险评估相关的检测网络数据的建立也势必将走上快车道。(编辑:萧然)
  • 微生物和环境污染所致食品安全风险应被重视
    近日,《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全国12个城市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食品安全问题是中国消费者的最大不安。新浪健康就此连线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   新浪健康:2010年6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全国12个城市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食品安全问题是中国消费者的最大不安,您认为这种不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何计国:我认为首先是公众对于食物当中非法添加物的担忧,因为目前有很多食物当中出现了非法使用某些添加物的案例,这些添加物并不在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的名单当中 第二,某些企业对于食物添加剂、农药的滥用,造成了公众对于添加剂超标使用和农药残留带来的健康忧患非常担忧,甚至对于正常规范使用添加剂和农药也不放心 第三,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担忧,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问题目前争议很大。   新浪健康:在公众高关注领域之外,有没有哪些领域是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但却被忽视的?   何计国:我认为有两个方面值得加强关注。第一是微生物所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非常高的领域,但并没有引起公众的足够重视,公众往往将视线投向了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这些领域 第二是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所带来的食品安全事件越来越多,比如空气、水体污染所造成的食品污染事件,这种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应该得到关注和治理。   新浪健康: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多头”管理(多部门管理)一向被人诟病,这是监管苦难的主要原因吗?   何计国:多头管理并不是罪,美国也有多个部门在同时管理食品安全问题。但关键是这些管理部门之间应该如何做到协调,有谁牵头,如何分工协作,实现合力,而不是互相牵制、分散监管力度。   新浪健康:目前中国面临着40多万家食品加工企业,90%是中小企业,还有很多是个体作坊,这种源头企业不规范、难监管成为食品安全隐患,这个问题如何能够改善?   何计国:目前源头企业的生产的确是监管难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是通过完善、透明的法律体系,让他们“不敢去做”,《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就是为了完善这一体系,当然更重要的是让《食品安全法》得到落实和贯彻 第二方面是通过提高源头生产者的个人素质,让他们“不想去做”,而这个问题的除了思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科学合理的途径,让他们不用非法手段也能够获得利润保证。   例如可通过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收购价,降低农药残留高的食品收购价格,从政策上鼓励农民生产安全产品 同时多建立大的农产品生产示范区,有利于保证产品的安全与质量,又可以产生规模效益,改变目前一家一户的这种生产模式,降低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