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溯源平台

仪器信息网溯源平台专题为您整合溯源平台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溯源平台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溯源平台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溯源平台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溯源平台话题讨论。

溯源平台相关的资讯

  • 智慧环境|生态环境闭环场景服务平台
    美境360是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美境数字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推出的基于大脑驱动的生态环境闭环场景服务平台,面向环境监管责任部门,以云平台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为支撑,以目标与问题为导向,以精细化的典型场景为核心,实现晾晒、留痕、PK、盯防、盘点的情景,用互联网化的信息社交途径,促进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和业务协同。美境360是数据和环境管理目标之间的管道和容器,帮助用户使用自己的数据,形成自己的管理闭环,解决环保最-后一公里的问题。01面向政府数据全景服务基于全域数据积累和快速监测服务能力提升,涵盖实时监控、预警预报、精准溯源、应急响应、措施评估、科学治理等丰富的业务功能,快速响应政府全场景式数据分析场景需要。02数据分析多元化实时监控数据多种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和分布规律,通过环保云平台和大数据计算挖掘,分析区域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因和来源,并为预测预警、溯源及靶向治理等环保决策提供精准的大数据支持。03精细化场景支撑搭建精细、易用执行环境,目标迭代化,网格精细化,强化过程、结果可视化和敏捷调度支撑,责任落地,彻底打通执行阻碍,提升组织效能。04满足多级多角色用户使用平台可提供满足多级(如:市、县、乡镇等各级用户)多角色(领导指挥组、监控调度组、巡查组、处置组、督察督办组、专家组)用户对空气质量监督管理的应用需求,并可根据不同用户设置相应区域/站点的权限。05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平台提供多种展示模式(看板模式、列表模式、地图模式),提供多种研判工具(污染热点区域、站点保障、特征分析、关联分析),提供多种分析报告(调度报告、例行报告、专题报告),将用户最关心的信息全方位、逐层深入展示,方便用户快速查看空气质量信息和污染特征信息。06多种终端,满足多种应用场景所需整个系统包含了微信小程序、APP、SaaS管理平台,可实现多种应用场景需要。微信小程序在传统微信群的基础上做了功能的延伸和扩展,用户将日常巡查工作、污染事件、专项行动都上报到小程序中来,系统在记录和展示工作内容的同时,跟踪污染事件的处置闭环,能将工作量按照时间、部门、区域等维度进行统计,横纵向比较每个部门的工作执行情况,还能将环保工作的业务数据和保障站点的监测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大数据分析,评估环保措施的执行效果,为更精准的管控服务提供数据支撑。目标达成分析周期例行调度监测预警响应式调度日常巡查、督查绩效考核评估 FPI聚光科技深耕智慧环境领域,积极打造数据共享的资源平台,以数字化思维、方法、技术助力生态环境数字化、智能化,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聚光力量。
  • 大气污染小尺度溯源,助力园区智慧化管理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工业企业呈现明显的集聚态势,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聚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但许多工业园区存在前期规划不合理、监管措施不到位、污染底数不清、企业有组织/无组织排放成分不明等问题,导致周边民众信访投诉不断,民众对化工园区抵触情绪较大。据统计,在江苏省各类环境信访投诉中,与化工企业和园区污染有关的高达30%。园区的大气污染不仅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政府与民众的互信关系,威胁社会稳定,而且极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园区管理者,受约于大气输送的流动性与复杂性,难以判断污染来源,实现精细化管理。因此摸清园区污染源、大气环境现状与潜在环境风险底数,建立园区全覆盖式大气“污染地图”,实现大气污染实时监管,科学监测追根溯源,化工废气靶向治理,仍然是化工园区废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工作。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引入先进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与智慧化管理模式,建立了一整套片区化、立体化的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测预警系统,致力于解决工业园区大气污染小尺度溯源。针对工业园区内污染浓度分布进行实时监测,提供污染源分析报告和污染预警,可有效控制环境污染、降低监管难度、获取排放状况和规律、了解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预防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降低潜在环境风险。同时融合平台运行与日常理工作,实现园区“动态感知——问题发现——原因分析——问题处理 ”的闭环、高效管理目标。聚光科技所推出的大气污染溯源系统核心是一个基于排放和气象场的反算模型。该模型调取了地形参数和监测站数据、运用风场模型和流体力学的方法、基于溯源时段的污染源数据(如位置、高度、点源/线源/面源/体源、有组织/无组织、日常排放强度等),通过先进的技术分析手段快速识别出园区污染企业,对该污染企业进行有效管控,改善园区环境质量,降低恶臭投诉、污染突发事故及社会压力,建立公众与政府之间良好的互信关系,为人居环境安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同时,也可为应对工业园区污染突发事件、工业园区规划、工业园区环境评估等提供技术支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大气污染小尺度溯源解决方案通过“三步工作法”实现污染溯源,即“摸底布站、建模设值、溯源排查”。(一)摸底布站。首先通过查阅资料、现场勘查和实际检测对园区的污染情况进行摸底,建立园区“一企一档”。其次组织开展调研、考察和专家论证,在园区敏感点或企业边界布设监测站和气象站,确定子站数量和位置,建立园区立体监测网。(二)建模设值。建立溯源模型,通过对监测子站的数据园区地形地貌、企业基础信息等进行匹配和计算,能初判预警数据的排放源。通过仪器的试运行,针对园区内各污染因子设定对应的预警阈值,构建园区多级预警体系,自动触发大气污染溯源系统。(三)溯源排查。当某一站点或某一地区出现超标或投诉时,可触发平台端大气污染溯源系统对园区企业及站点的监测数据进行先进的数据分析,得出可疑企业名单。管理人员可对可疑名单进行现场确认与排查,最终锁定污染来源,要求企业治理整改,形成问题闭环。大气污染小尺度溯源已在江苏如东和安徽东至项目上有了具体应用。江苏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管理平台监管了园区内70多家企业,建立了“自动化、智能化、立体化”的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基于监测数据的大数据分析,构建了园区综合决策平台,包括大气污染溯源系统、企业信用评价系统等,全面提升园区了智慧化管理效率,实现了污染靶向治理。
  • 有了校准平台,氡观测仪预测地震更准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c4daea1a-4bfe-48df-b7dd-8713187b4c4f.jpg" title=" 2.jpg" / & nbsp & nbsp & nbsp /p p & nbsp & nbsp 近日,科技日报实习记者随全国人大常委会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小组赴江西考察,参观了2016年建成的地震行业首个氡平台。该平台由氡观测仪校准实验室和氡观测仪检测(比测)实验室两部分组成,分别设在江西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和九江地震台。校准实验室以东华理工大学自主研制的氡室为检定装置,配备国际认可的PQ2000PRO作为传递溯源仪器,向上溯源至中国计量院的国家一级氡计量基准,向下传递到各观测点。检测实验室有氡平台团队自主设计的水气综合处理系统、豁免级测氡仪校准器、高低温湿热箱和步入式恒温恒湿箱等一整套检测系统。 /p p & nbsp & nbsp 记者了解到,校准实验室和比测基地在2017年专家验收过程中得到肯定。但这个系统的设计方案最初遭遇的几乎都是质疑:“建立一个这样的检测平台,在地震局系统尤其是地下流体学科还是首次,技术难度及工程难度非常大。” /p p br/ /p p 数百台测氡仪监测数据参差不齐 /p p & nbsp & nbsp 氡气是一种惰性气体。研究发现,地震前岩石中氡值会有明显变化,就此可对地壳活动作出研判。“假设地震前地下裂隙发生错动挤压,地下水随之冒上来,我们取出地下水,再使水中的氡气脱离并对氡值进行测量,最终可预测地震。”九江地震台负责人肖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氡观测仪的原理。 /p p & nbsp & nbsp 氡观测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地震监测手段之一,也是我国地震观测台网中最重要的测项之一。目前,我国地震前兆氡观测网有300多个氡测点,测氡仪数百台。地震行业氡观测仪主要采用固体氡源进行校准,其观测数据在监测区域地球物理场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固体氡源属国家严格监管的放射类源,存在运输不便、操作严格等问题,造成氡观测仪无法实现全国统一校准,严重影响观测资料质量。“地震行业监测仪器一直面临设备老化、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观测的数据都不准确,谈何地震预测呢?”肖健称,“由于监测仪器标准不统一,A地区测出的氡气含量100Bq/L可能跟B地区测出的50Bq/L是一回事。测出的数据应该形成一张氡观测网,能在标准一致的前提下相互比对,不然观测就没有意义。” /p p & nbsp & nbsp 仪器稳定可靠是获取准确数据的第一步,进而为地壳活动的研判提供依据。我国环保部门、国土资源部门、核工业等建有满足本行业需求的氡观测技术检测平台及相关标准氡室,主要服务于大气、环境、地表水或铀矿探测等非连续氡观测设备的检测与校准。而地震行业氡仪器主要是对深层地下水(或温泉)、断裂带气体等氡浓度连续观测,具有浓度高、量值变化范围宽、样品湿度大等特点,行业外氡室难以满足地震氡观测台网高精度氡仪器的校准需要。因此地震行业需要开展各类测氡仪器的中试、入网性能检测、脱气装置效能检验等工作,统一观测仪器的标准。 /p p br/ /p p 职能好比汽车质检中心 /p p & nbsp & nbsp 肖健告诉记者,检测平台负责给仪器质量把关。“我们的职能好比汽车质量检测中心,目的在于检测氡观测仪有没有毛病。”如果被测试的仪器与标准仪器数据统一,就能发往全国。同时,检测平台也对与标准仪器存在相对差的观测仪进行校准。经过校准和比测,仪器所测出的数据就变得稳定、可靠。此外,仪器有生老病死,老化仪器维修后也要进行检测和校准。 /p p & nbsp & nbsp 据悉,九江地震监测氡观测仪器检测平台的地下自流水系统能满足监测、检测、生活三种用水需求,且互不干扰。其中,监测用水直接通过井管底部接出,供地下流体监测设备使用,数据实时传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检测用水从井管上部导水口流入恒流装置,在稳流区经过三次缓流后液面基本稳定,最后进入供水区,通过三路水管接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和实验。恒流装置稳流后多余的水流入储水箱,供台站生活使用。 /p p & nbsp & nbsp 九江地震台工程师黄仁桂称:“作为完整的观测系统,地震氡观测由观测仪器、恒流、脱气、集气装置等构成,每个环节都会对观测数据产生影响。” /p p & nbsp & nbsp “检测平台目前检测的内容包括检测准确度、设备可靠性、环境适应性。”黄仁桂介绍道,人通过验血检查身体的异常,氡观测仪器则通过观察水氡来监测地壳异常。工程师李雨泽称,他们设定了三个氡的浓度值,待水流稳定后进行氡测量。通过在三种浓度间切换来测量氡检测仪器的响应时间,响应速度太慢就要维修或被淘汰。 /p p br/ /p
  • 溯源体系或可重拾食品安全信心
    3月27日中午见到徐坚时,他刚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主任孙咸泽的办公室赶到国家会议中心的展会现场。   下午,他又要在第五届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食品安全——移动验证溯源方案》。   身为奥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坚一天的忙碌,都和推广产品物流追踪体系相关。   他的梦想是,未来的中国,不管是专业性药品,还是茅台、五粮液之类的高档酒,甚至是日常吃的白菜、豆腐,如想查到产品的来龙去脉,就应该像用手机拍照那样普及和简单。   每年一届的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上,中国前沿的食品安全技术云集。在参展的57家单位中,徐坚的展台与众不同——非专业性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仅此一家。   可以嗅到的一个明显信号是,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发展到目前的节点上,所面临的挑战,并非仅仅检测技术所能解决。   在2012年两会上,对于每年热议的食品安全问题,代表和委员们的视野已经放开,不再仅局限于往年的“加强监管”和“攻克技术难题”等常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胡树华手拎着印有二维码电子标签的白菜来报到,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宇建议加速物联网的商业化应用。致公党中央在联名提案中,也建议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平台,完善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建设。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经试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肉类蔬菜的流通追溯体系,加快在全国各地推进食品流通追溯信息平台,是破解中国食品安全的盲点与难点之所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李铀此前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在参加论坛的前一天晚上,GFSI(全球食品安全倡议)董事会主席Yves Rey在超市购物时发现,中国的超市里,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很常见。在他看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构建信息共享的公共平台是共同期盼。   翻开中国政府的文件,对于农产品质量体系的建立,在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已有明确表述。《食品安全法》中也提出,要加强各种记录,如批次、产地等,可追溯体系是我国食品安全发展的一个方向。   德国零售业巨头麦德龙集团近年来正试图在中国构建自己的“电子溯源系统”。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质量保证总监Jan Kranghand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麦德龙已与上海数百家星级酒店合作,提供可溯源食品。经过5年建设,他们建成了2000多种产品的溯源系统,可以查到相关产品的生产地理位置、所用饲料、养殖环境、产蛋过程、产品特性、加工情况,甚至运输路线图等。   “中国目前缺少的是意识,从政府到供应商,甚至到farmer。食品安全溯源链条的建立是个体系,是保护消费者、重拾公众信心的最好方式,需要多方努力。” Jan Kranghand表示。   徐坚此前在诺基亚创意部工作。诺基亚是奥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公司推出的防伪防窜货方案已经在诺基亚电池的防伪监控中应用。目前,徐坚正在试图从国家300多种基本用药以及同仁堂的高档保健品等高端产品入手推进。   徐坚告诉记者,在欧洲,2005年就已经开始规定,所有的产品必须有溯源才能入市。他们目前只能走高端产品路线,把成本转嫁在生产企业身上,可这距离他的产品全面追溯的梦还很遥远。   让他困惑的是,食品安全的可溯源链条,究竟该由谁来买单?
  • 政协委员谈食品安全:重在溯源
    &ldquo 食以安为先&rdquo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然而,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挑战老百姓的心理底线。本届政协会议上,部分委员就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完整的溯源体系等问题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   &ldquo 大数据&rdquo 监测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仅每年平均侦破的食品安全案件就接近1万起,而2013年经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再次超过往年。   &ldquo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在安全预警和风险预测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rdquo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食品安全涉及从田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需要覆盖全过程的动态监测体系予以保证。   &ldquo 以稻米生产为例,产地、品种、土壤、水质、病虫害发生、农药种类与数量、化肥、收获、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无一不影响稻米安全状况。通过收集、分析各环节的数据,可以预测某产地将收获的稻谷或生产的稻米是否存在安全隐患。&rdquo 他说。   刘昕建议,有必要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基础上,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大数据平台。该平台由国家平台和省级及地方分平台构成,对涉及食品安全的相关数据及时分析、跟踪、监测和评估,将食品安全事故杜绝在萌芽状态。   统一各级溯源体系   尽管建设食品质量溯源体系的重要性已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在具体溯源体系的建设上,却存在头绪多、标准不统一、信息难以共享等现实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陶然居饮食集团董事长严琦认为,目前我国质量追溯最大的问题便是标准不统一。例如,追溯体系太多,既有国家层面农业部的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商务部的猪肉蔬菜质量追溯体系,还有部分省市针对个别产品特别是食品启动的质量追溯体系,甚至部分中介组织和食品加工企业也在打造各自的质量追溯体系。这些追溯体系都有自己开发的信息系统,各系统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ldquo 这就造成各追溯体系缺乏权威性,老百姓也无所适从,很多时候仅把质量追溯当作企业和行业的宣传。&rdquo 严琦说。   运用现代信息、通讯、条码标识等综合技术,跟踪和溯源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阶段的责任主体及质量安全相关信息,是信息、质量、管理的有机结合。严琦因此建议,在国家层面只保留一套质量追溯体系,不妨将农业部和商务部的质量追溯体系予以整合,完善追溯管理、认证、考核等配套制度。同时,在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强制推行质量追溯制度,使之成为类似QS认证的企业管理标准和产品入市销售的必要条件。   法律监管提供保障   肉类产业因其产业链长、影响因素繁杂、风险高、监管难,一直是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领域。据统计,2001年至2013年间央视报道的69件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中,与肉类食品相关的事件占了近29%。病死肉、注水肉、以次充好、掺杂使假、使用违禁药物等问题突出。   有了风险监控和质量溯源,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无疑是实现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冯平为此呼吁,应尽快出台《畜禽屠宰法》,从生产第一个环节进行监管。   据介绍,2012年我国的肉类产量达到8384万吨,销售总额达10319亿元。尽管我国是肉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之一,但肉类出口总量仅占到产量的近1%,且进口远远大于出口。而欧洲及美、日等发达国家经常会以肉类质量安全问题为由,将我国猪肉等肉类产品拒之门外。   &ldquo 屠宰是肉类消费的第一道环节,但全国却没有一部畜禽屠宰行业的法律。&rdquo 冯平指出,通过立法对屠宰行业予以规范,可以借鉴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肉品安全责任保障、风险评估、预警、危机及事故处理等制度,从而在生产环节保证食品的安全可靠。
  • 国控站点数据异常?“智慧环保”平台抓住“元凶”!
    2019年,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承建了铜陵市“智慧环保”平台“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系统能及时感知污染、监控环境质量、管理环境业务、预防环境风险、处置环境应急事故,实现生态环境管理业务化、流程化。自从系统上线运营以来,已多次发挥环境监测数据排查、污染事件溯源等作用。就在2月初,系统又发现了一起企业排污事件。铜陵“智慧环保”平台2月1日12时至13时,铜陵市新民污水厂、市第九中学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相继出现了SO2浓度异常升高、时均值超过150μg/m3的情况。“智慧环保”平台发现该情况后便警觉起来,密切关注下一步SO2浓度走势,同时搜集相关网格站点的监测数据、浓度曲线、气象信息等资料,开展数据分析。国控站点SO2浓度变化情况“智慧环保”平台分析了监测数据,发现梅塘社区网格点、市新民污水厂国控站点、市第九中学国控站点、民福社区网格点SO2浓度依次异常升高,推断污染迁移路径与这些站点有关。相关站点SO2浓度峰值及其时段“智慧环保”平台统计了这些站点的气象信息,结合站点SO2浓度递减情况,还原了本次SO2污染传输路径为:梅塘社区→市新民污水厂→市第九中学→民福社区,污染源位置疑似在梅塘社区站点周边。气象数据图“智慧环保”平台调取了市重点污染源监控系统数据,排查疑似区域内企业排污情况。最终,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解析出此次污染的“元凶”为梅塘社区站点附近的一家冶化企业,污染原因为企业设备故障导致的SO2排放超标。相关部门及时对该企业情况进行了处置,把环境污染影响降至最低。污染来源及传输路径“智慧环保”大平台的上线,极大的提升了铜陵市生态环境监管与科学决策能力。平台紧紧围绕“互联网+环保”的新思路,对主要区域进行前端设备的布设,通过大量前端基础监测系统的配置,形成一张覆盖城区、乡镇、重点废气排放产业和工业园区的生态环境立体网格化监测网络,打通了环境信息壁垒,构建了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生态环境操作圈,让一切环境违法行为都难逃“智慧环保”的法眼。
  • 行业创新 | 溢油快速溯源鉴别智能系统的开发
    2017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同时我国作为海运大国日益增长的海上交通运输及渔业作业加大了航运船舶碰撞事故和海上溢油事故导致环境污染的风险。溢油污染不仅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也给沿岸的社会、经济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带来直接危害。例如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漏油事件和2018年我国“桑吉轮”事件均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为保障我国海岸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响应能力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油样快速溯源分析技术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相比陆地溢油事故,海上溢油所发生的海域范围辽阔,特别是油样经过长期日光暴晒降解,使得溢油取证和溯源鉴别充满挑战。油指纹鉴别技术是目前溢油溯源的主要技术手段,该方法充分利用油品本身的组分特征差异进行溯源。将基于溢油本身的有机特征、炼制工艺、储存运输方式、风化时间等因素导致油品指纹的差异性,通过气相色谱、二维色谱串联质谱等不同分析检测手段获取反映油品特征的色谱峰,形成油指纹信息。再通过分析现有油指纹和嫌疑溢油指纹之间的相关性,来鉴别和确认溢油源。依据我国《海面溢油鉴别系统规范》(GB/T 21247-2007)规定,按照1个油样品重复测定2次,单个油样数据查找50个指标化合物并进行3组数据处理,需要耗费3-5个小时。此外,当遇到“无主溢油”事故的情况,则需要技术人员将无主溢油的谱图特征与指纹库中存档的数千个油样谱图进行逐一比对筛选,并将获得的色谱峰进行诊断比值、标准偏差、重复性限等繁琐运算,耗时费力且容易出现遗漏,导致溢油快速鉴别难以实现,方法的时效性大打折扣。 有鉴于此,为提升应对海上不明溢油源污染事故应急响应能力,完善海上溢油应急管理模式,中国海事局烟台溢油应急响应中心于2020年启动了《溢油鉴别分析数据与管理系统》项目,该项目依据GB/T 21247-2007海面溢油鉴别系统规范,通过对油指纹的GC、GC/MS、GCxGC/MS数据的自动化解析、对齐、积分及比值计算,实现满足国标要求的自动化溯源鉴别以及化学计量学算法的智能模式识别。在以中心尹晓楠博士为代表的技术攻关团队的带领下,科迈恩科技、青岛励图高科共同参与了系统开发。其中由科迈恩科技承担核心的溢油智能辅助溯源鉴别系统,以及船舶油漆鉴别子系统、AI辅助溢油模式识别系统及油指纹库的开发建设。 该系统从设计层面实现了包括国标重复性限法(GB/T 21247)的自动化比对分析流程,以及结合溢油指纹库大数据及机器学习算法,设计提供了我国首个基于油指纹数据的人工智能辅助辨别系统。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作为海事系统唯一拥有船舶、海上石油平台油指纹库,通过此次引入智能化色谱-质谱数据比对及化学计量学技术,将溢油与石油化工类复杂样品分析与前沿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开发相结合,所开发的溢油鉴别智能系统包括油指纹库、油样比对分析系统以及人工智能辅助分析系统,可对油样的GC、GC/MS以及GCxGC QTOF/MS仪器所采集的各类油样数据进行化合物积分、鼓包分析、可视化比对分析、风化程度分析,以及诊断比值分析等溢油检测国标的分析流程,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及溢油指纹库快速搜索和匹配功能。实现嫌疑油样及无主溢油的快速、精准识别,数据的处理时间和计算耗时将从现在手工计算的1-2天缩短至数分钟以内。 该系统的研制开发将为我国海洋溢油事故应急响应及快速溯源跟踪提供领先的技术支撑平台,有力推进海面溢油鉴别的标准提高,极大提升溢油事故排查溯源应急响应的效率,为海上溢油事故执法调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该系统还可为修复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技术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我国海洋防灾减灾和提升国家海洋权益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关于科迈恩科技科迈恩科技秉持“让AI为创新分析技术赋能”的愿景,致力于让广大用户受益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检测能力的创新和提高。目前科迈恩科技已在智能化仪器数据分析、快检技术、新药研发、精准医疗、感官评价等工业级AI建模等领域拥有系列化产品或解决方案,涵盖色谱、质谱、光谱、核磁共振等多维分析大数据的融合。所服务的客户覆盖制药、快消品、农产品、临床、石化、环保、交通、汽车制造等诸多领域。关注“科迈恩科技”公众号,了解更多分析检测行业的解决方案如您对科迈恩科技有更多想了解,可通过仪器信息网和我们取得联系!400-860-5168转3905
  • 伟瑞迪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管控平台正式发布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8f5a7c1b-9716-4cc9-be37-15f4b1eb1a65.jpg" title=" 11_副本.jpg" alt=" 11_副本.jpg" / /p p   近日,北京伟瑞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瑞迪”)成功举办了“伟瑞迪新产品发布会”,正式面向业界发布城市空气质量网格化综合管控平台。 /p p   2019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关键年,全国各城市对各自空气质量提高想对策、找方法,如何实现空气质量精细化管控、提高城市空气质量,成为摆在各城市面前的一个难题。 /p p   基于此,伟瑞迪把握机遇、寻找对策、应对难题。在启动平台项目前,先后调研了20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管控需求,结合了伟瑞迪在空气质量监测领域的多年深耕的经验,成功研发了城市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管控平台空气质量网格化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p p   经过潜心研发,重力打造的空气质量管控平台能够为环境管理提供哪些服务?其优势体现在哪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14717296-9de9-461a-b2f6-3cac2660a99c.jpg" title=" 22_副本.jpg" alt=" 22_副本.jpg" / /p p   北京伟瑞迪科技有限公司李兴华表示,此平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自动化、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网络传输等技术,实现了对监测数据、监测设备工况的实时上传、动态分析,更增加了网格化管理、空气质量达标、工作任务闭环管理等环保业务管理功能。不仅成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一个先进的在线工作手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710b382b-9246-412d-806f-05eb1d189ab4.jpg" title=" 33_副本.jpg" alt=" 33_副本.jpg" / /p p   北京伟瑞迪科技有限公司软件产品经理吴建欣向大家介绍伟瑞迪自主创新研发的该平台具备多种优势。“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传输、接收、存储、处理、分析、GIS展示,排放源、污染源快速定位,同时通过平台可综合分析国控、市控监测站数据。” /p p   例如,达标控制、网格数据、站点数据、污染事件驾驶舱一目了然 多系统(污染源、排放源)、多数据源(国家站、微型站、移动站)融合 小尺度、多分辨率、高精度实时动态溯源功能 热力图模式展示多模型污染源扩散轨迹 多层、立体、动态展示空气质量因子实时、历史浓度分布 移动监测设备接入,实时、历史污染轨迹展示 全域、多时长空气质量预测及动态效果展示 精细化、网格化业务处理模型 APP实时上报污染事件和收到的任务 丰富的报表系统和多维度数据分析系统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70ab3ce1-a0ab-4421-9911-836de14dcad4.jpg" title=" 44_副本.jpg" alt=" 44_副本.jpg" / /p p   李兴华表示,这不仅能够实现对区域内空气质量多方面、全方位的掌握与把控,更能够在监测分析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污染溯源、精准控源,为监管部门的污染物排查管理的实时化、网络化、自动化和可视化提供技术支撑,实现自动智能管控,为环境空气质量的精准治理和相关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d88ad41b-2562-490a-81f1-1d11d2294784.jpg" title=" initpintu_副本.jpg" alt=" initpintu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伟瑞迪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管控平台 /p p   伟瑞迪的每一款新产品总能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为环境质量管控提供更新颖、更便捷、更智能的技术手段。平台在研发上贴合了我国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在产品功能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d8747059-5b06-4031-8ac5-9b223a243e8a.jpg" title=" 88_副本.jpg" alt=" 88_副本.jpg" / /p p   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助理院长林才顺对伟瑞迪协同创新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伟瑞迪始终聚焦在环境监测研发生产领域,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研发生产的产品性能优,涉及专利40余项,性能优于国家标准 应用广,产品在研发、市场等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也赢得了用户的支持和信赖。 /p p   伟瑞迪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持续创新,为客户提供安全、环保领域的“咨询规划-建设运营-决策支持”一体化解决方案和服务,业务包括区域空气质量提升、园区气体在线监测预警及溯源决策、扬尘在线监测、水质在线监测等监测领域,形成了国内领先的微尺度动态溯源技术,采用50米的分析网络,实现了工业园区和城市污染源的实时精细网格化管理,快速找到污染源,提高园区安全环保监测预警水平,助力建设绿色园区、智慧城市、生态城市。 /p p   伟瑞迪秉承着自主创新发展,创造了业绩连年翻番的市场销量。目前,伟瑞迪已经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和双软企业认定以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多项荣誉,拥有几十项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在上海、四川、天津、河北、长春均设有分支机构,业务覆盖全国多个地区,获得高度评价和认可。 /p
  • 融智生物入选沃尔玛——全球食品安全创新平台名单
    近日,融智生物入选由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举办的全球食品安全创新平台(“创新平台”)第四期名单,入选类别为“餐饮服务”和“食品生产加工”。图片来源: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创新平台由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创建,致力于携手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利益相关方共同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并在真实的供应链中验证最有潜力的解决方案。创新平台委员会由20多名来自餐饮、零售、物流、投资、科技、行业协会和孵化器的行业专家领袖组成,进行评估参赛方案,辅导入围项目,并为最有潜力的项目提供合作机会。在今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特殊背景下,食品安全也显得尤为重要,融智生物目前已拥有基于微生物质谱的食品微生物解决方案,可以进行食品微生物检测以及企业污染微生物检测及溯源,满足多种食品安全市场检测需求,保障“舌尖上的安全”。QuanID微生物质谱系统
  • 物联网时代来临 食品溯源保障食品安全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32884F90C5863B703D6D680582D33B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e64493cb-bc8c-41dc-955a-41f352b0c2a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编码技术助力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图片来源网络 /p p   “一袋粮”、“一颗菜”通过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都可以知道这些食物来自哪里。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物联网技术开始普及。在食品行业中,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溯源体系及技术也开始出现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 /p p   追溯体系有助保障食品安全 /p p   以粮食产品为例,北京粮食科学研究院院长贾健斌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由于我国的粮食有不同渠道、不同供应商,谷物的加工、处理以及设备信息也难于记录,造成了粮食的溯源困难。“这几年国内有企业通过无线射频技术和信息编码,对产品进行多平台的追溯,并通过软硬件的研发来显现多层次产品质量的追溯,是为了消费者买的放心,国家监管部门监管能够放心。 /p p   对此,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总工程师李建辉认为,产品编码非常必要,为食品添加一个唯一的“身份编码”,将大大提高可追溯性,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 /p p   她还提到,目前为食品编码并没有太多门槛限制,食品生产企业可以沿用国际上使用最多的编码技术,也可以在广泛的商品条码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编码体系。 /p p   有农产品追溯企业负责人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可以获取企业负责人、电话、基地、操作、施肥、农药、加工、包装、检测等等信息。通过这种追溯,其实是帮助企业规范和提升了它的管理水平,也保护了企业的品牌,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这种追溯也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p p   食品追溯需诚信体系支撑 /p p   追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离不开食品企业的自身诚信体系的支撑。有媒体报道,各地食品溯源体系标准不一,由企业自建的食品溯源平台缺乏监管,变相衍生出了借助溯源码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乱象。 /p p   食品溯源系统关系着从种植养殖、生产、流通,以及销售和餐饮服务等多个环节,合格的溯源体系能够将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始终纳入有效监控中,从而有效处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p p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副会长纳绍平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在我国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过程中,只有市场和企业建立诚信,恢复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才能保障食品安全。 /p p   “可追溯体系只是一个工具,没有万能的工具,必须要有良知的人加有品质的产品。市场和企业建立诚信,恢复建立和社会之间的信任关系,才能驱逐‘劣币’,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才不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纳绍平说。 /p p   尽快建立完善追溯体系很有必要 /p p   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李宁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和国际接轨、进行国际贸易和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等因素要求我国尽快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这对于生产者、消费者、监督者而言均具有巨大意义。 /p p   “对企业而言,可追溯体系可有效追溯食品源头,分清各生产环节的责任,对提高食品安全可信度和企业竞争力有利。对政府而言,有利于提升政府的监管能力,并可打破贸易壁垒,扩大我国食品的国际贸易。”李宁表示,希望我国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整合分散的生产方式,提高规模化,逐渐形成完善的现代食品供应链,并通过大企业建立食品供应链可追溯制度推进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p p /p
  • 普洛帝石油物性及化学性能标准物质平台上线
    英国普洛帝分析侧集团公司近日向国际石油化工领域发布其最新的服务平台-石油物性及化学性能标准物质平台,该平台主要面向石油仪器生产厂家、第三方检测计量机构及石油仪器用户开发服务,重点提升其仪器的评价标尺及溯源。标准物质作为测量参考标准,是用于测量过程控制和测量结果评价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建立一致可比的全球测量互认体系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它的作用正如一把尺子,只不过衡量的对象不再是简简单单的长度,而是众多检测领域所涉及的化学、生物、工程、物理等众多特性量或成分量。作为化学测量标尺,标准物质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多维的,它可用于检测方法评价、检测仪器评价、待测样品测试、检测环境评价、实验人员与检测实验室能力的评价等。使用标准物质对于改进检测工作质量,提高检测准确度,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继而可为科技进步与创新、重大决策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涉及的公平贸易、标准制定、实施和验证、民生保障等提供坚实的支撑。随着全球逐步从最近的金融危机中挣脱出来、随着政府对经济重建工作的展开。我们能够发现:科技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与繁荣的原动力。而经济的增长和繁荣依靠以相同的国际参考标准所进行的正确测量。一个世界。如果没有准确的计量,那它就是一个科技。贸易、社会无法交流的世界。就是一个充斥着错误与不确定的世界。石油物性及化学性能标准物质平台集结国内外主流单位的石油类标准物质,如磨损金属标样、多元素磨损金属标样、金属添加剂标样、基体油和溶剂、磨损金属标样稳定剂、单元素金属有机标样、酸值和碱值标样、燃料稀释标样、柴油稀释标样、汽油稀释标样、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标样、多元素冷却液标样、石油产品硫标样、开口闪点标准油、开口闪点参比标准油、闭口闪点参比油、冷滤点标准油、粘度标准油、倾点标准物质、凝点有证标准物质、浊点仪器校准标准油、浊点测试校准物质、馏程标准品、卡尔费休水分标准品、烃含量标准品、对萘酚苯甲醇、等石油化工有证标准样品及参比样品。石油物性及化学性能标准物质平台合作单位有:国际计量局、国际测量技术联合会、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国际实验室认可组织、国际认可论坛、中国国家标准物质中心、欧洲认可协作组织、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英国国家化学与生物化学实验室、法国国家计量研究所、俄罗斯计量局、加拿大计量局、日本计量研究实验室、韩国标准研究所、新加坡生产力促进局等国际知名标准物质提供单位。目前英国普洛帝分析侧集团公司在中国已经开展各类招商工作,我们将和中国的优秀合作共赢经销商一起承担石油物性及化学性能标准物质平台的相关销售、推广和服务工作。 油液监测技术型设备的专业提供商!普洛帝(简称:PULUODY)是油液监测技术提供商,1970年7月由PULUODY本人创立于英国诺福克,致力于向人们提供“精准、可信赖”的颗粒监测技术。普洛帝颗粒监测技术延续并持续创新了40余年,现已成为油液颗粒监测技术及设备的专业提供商。普洛帝/PULUODY、普勒/PULL、卡尔德/CALDEE是PULUODY ANDLYSIS & TESTING GROUP LTD.(简称PULUODY GROUP)授权公司在中国的注册商标,任何使用方需得到PULUODY GROUP及其授权公司的许可方可使用。PULUODY GROUP拥有在中国区油液监测技术的所有权,陕西普洛帝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为其授权执行方。PULUODY GROUP授权陕西普洛帝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区向广大提供其优质的技术及产品!如有疑问请联络普洛帝服务中心!029-85643484
  • 磁矩的量值溯源标定研究取得突破
    磁矩,是磁铁或载流体提供磁场能力的一种度量,得自其中所有闭合电流与回路面积相乘并矢量求和。关注和应用好磁矩,事关我们手机中的时钟更加精准(让原子钟的磁矩不受干扰),事关我们更早且更加清晰的看到体内发生的病变(核磁共振成像),事关我们用上更加绿色高效的电动车与发电机(高性能稀土永磁电机),事关我们从源头获知太阳与地球的演化规律并对灾害进行预测与防范(行星磁天气)……。由于未发现直接关联频标的量子效应,磁矩未被2019年颁布的新国际单位制列入量子基准序列,而且世界现行的磁性测量设备中参考的磁矩标准仍然完全依赖于镍球等实物。为了建立跟磁矩的重要性相匹配的计量手段,解决实物磁矩标准随温度、压力等环境影响的固有问题,一方面继续探索让磁矩关联频标的量子效应;另一方面应当尽快建立磁矩跟频标基准的间接关联。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被开发并广泛用于研究物质磁性,尤其是尺寸形态受限材料的基本磁性,与磁天平和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等设备相比,VSM在磁矩测量范围、操作方便性和环境兼容性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故而已成为表征磁性材料特性的标准仪器,其测量的精准度和可靠性提高对于磁性材料产业升级至关重要。美国国家技术研究所(NIST)曾引入比较法和斜率法两种不确定度约为0.5%的VSM校准方法,比较法使用标准镍球等实物的饱和磁矩点作为参考对象来标定设备磁矩;斜率法使用磁导率2000以上磁性材料,通过磁矩与磁场的线性依赖曲线实现磁矩和外部磁场的关联标定。原则上VSM也可以在没有标准参考的情况下运用非线性探测线圈的结构系数进行校准,然而除了无法溯源以及线圈系统的制造和组装过程偏离理想设计之外,内标非线性检测线圈的均匀鞍区比标准VSM小得多,对样品位置和振幅敏感也导致较大的不确定性。美国材料测试标准委员会(ASTM)等组织也曾经建议过使用线圈进行宽范围磁矩的标定,但标定不确定度以及如何准确溯源到量子基准,并未清晰描述。因此,宽范围、高精准度且不依赖于实物可独立溯源的磁矩标定是VSM计量校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围绕我国稀土磁性材料产业升级过程中对测量设备的迫切需求,致力于提升材料磁性测量的精准度和一致性,同时攻克磁矩不能量子溯源等基础难题。公共技术组陆俊副主任工程师长期从事精密磁性测量研究,运用高灵敏与大鞍区的振动样品磁强计探测线圈阵列的研发、锁相放大器等关键技术积累,与M03组许志一副主任工程师以及计量院张志高与贺建高工合作,在部件完全国产的振动样品磁强计中,磁矩量通过电流线圈进行量子溯源。为了实现首次建立磁矩测量与计量通往量子基准的路径,让磁矩量不依赖于线圈的材质、匝数、温度与磁场的环境影响,线圈绕组匝面积和直流电流分别使用磁通计和量子电流标准进行原位标定;磁通计分别通过伏秒发生器和核磁共振(NMR)对磁通量和磁场进行标定,从而容易地溯源到量子基准;此外,电流磁矩的标定以电流差值引起磁矩变化作为依据,原位扣除掉材质等背景影响,以避免线圈材质磁性及外场对静态磁矩的影响。为了确保大范围磁矩标定的稳定性和复现性,一方面要绕制尺寸较小同时载流能力较大的磁矩线圈,更重要的是设计并实现专门用于量子溯源标定的VSM探测线圈阵列。国内外商用的VSM的通常1%均匀区范围不超过2毫米,远不能满足让磁矩线圈获得跟NIST镍球标准可比拟的精准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前述利用电流磁矩线圈进行量子溯源难题的解决。碰巧,陆俊对于VSM探测线圈系统的设计已有多年的研究积累,他根据互易原理设计并系统优化四线圈VSM探测阵列,从Biot-Sarvart定理出发逐层建构线圈阵列的灵敏度因子对应的磁场梯度分布仿真平台。通过分析检测线圈的结构和配置中的五个主要参数:主直径、垂直间距、水平间距、径向绕组数和绕层数,寻求出逐步收敛的方式优化多参数,实现纵向8毫米内0.1%不均匀度的鞍区设计指标。通过线圈磁矩标定系统的设计制作调试与在VSM中反复验证,陆俊与张志高、许志一、以及贺建合作,将0.3%不确定的鞍区尺度提高到8毫米,使得磁矩微线圈以低不确定度标定,最终实现磁矩计量在宏观磁性测量设备中的突破:设计并验证可溯源到量子基准的磁矩线圈不仅能在四个数量级范围内进行标定,不受外加磁场变化与温度波动干扰,而且在2.5~3.7微安平方米之间的精准度达到0.3%(优于不确定度为0.5%的NIST镍球标准),在计量标准源头解除我国磁性测量设备对国外的依赖,且有助于国际磁性测量标准的改进。国际单位制的变迁反映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整体水平的逐步提升,磁矩在电磁量纲体系中仍然处于短板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电磁学的总体认知。为了深入磁矩的测量,磁学实验室将继续发挥自身基础研究的职责优势,跟国内外同仁一道,进一步通过系统降低测量不确定度来提高磁矩量子溯源的水平,同时不断探索直接关联宏观效应与微观磁矩的量子效应。宽范围磁矩溯源量子基准的标定研究,应用于振动样品磁强计的详细进展,近期发表于IEEE仪器与测量专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71 (2022) 1006009】。本工作的资助先后获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1327806、12174425)、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批准号:2018009)、中国科学院重点研究计划项目(批准号:ZDRW-CN-2021-3)、以及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批准号:2018YFF0212603、2021YFF0701000)。图1 运用电流量子溯源的磁矩线圈在振动样品磁强计中进行磁矩标定的仪器结构图图2 振动样品磁矩探测线圈阵列的多参数系统设计与优化过程分析数据曲线图集图3 经磁场梯度均匀性优化的探测线圈阵列,鞍区内灵敏度分布仿真图图4 振动样品磁强计中用磁矩线圈标定的量子溯源路径示意图图5 实测的均匀区范围以及磁矩测量准确性随振动幅度依赖曲线图6 量子溯源标定线圈的磁矩稳定性曲线图7 量子溯源标定线圈的磁矩量值跨四个数量级准确性以及跟NIST现有标准性能对照曲线
  • 如海光电┠ 拉曼光谱仪云端分析和数据管控平台在禁毒实战中的应用
    导读: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无需样品制备、无损探测、适合水溶液、固体和粉未检测及分析;具有速度快、准确性高的特点,已在反恐、禁毒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拉曼光谱仪在公安体系的应用,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检测数据杂乱、共享繁琐,针对这个问题,如海光电研发了一套拉曼光谱仪云端分析和数据管控平台。拉曼光谱仪在禁毒应用中的现状 拉曼光谱仪设备在公安缉毒上具有检测快速、结果准确、携带方便的优势。拉曼光谱仪可到犯罪现场检测到可疑毒pin谱图,并与本机的数据库中的标准毒pin谱图对比,具有高度相似或者相同,即可判定检测物的组成。目前,大部分的拉曼设备采用的数据库都是由厂商预装在设备上,后续基本不会有增减,数据也是采用其他大型光谱仪采集标准品的谱图,在实战中存在很多识别困难问题。拉曼设备工作流程拉曼光谱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谱图库的大小、谱图的质量和检索匹配算法均有直接的关系,目前市场上仪器升级谱图库的方法主要通过U盘,电脑等方式去更新,较为繁琐,且不利于谱图库的共享。拉曼光谱仪云端分析和数据管控解决方案对于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强调资源共享的时代,如果通过云数据库的建立,使各省市、区县的数据共享,做到在一个地方发现新违禁品谱图,实时更新至全国,那么拉曼设备在缉毒实战的应用方面就大大提高了。因此,如海光电研发了一套拉曼光谱仪云端分析和数据管控解决方案,这是一套专业用于拉曼数据分析和管控的软件,可实现拉曼光谱的谱图收集、降噪、分析、存取、管理、设备登记及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云端分析和数据管控解决方案工作流程之一云端分析和数据管控解决方案工作流程之二拉曼光谱仪云端分析和数据管控解决方案用户数据库拉曼光谱仪云端分析和数据管控平台用户标准库云端分析和数据管控解决方案在实际缉毒中有以下几方面好处:一、丰富缉毒实际应用数据库仪器接入云端平台后,测试结果可以实时上传至云平台数据库,并由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在这过程中可以不断的采集到有价值的谱图,比如各种新的精麻类药物,功能性饮料,毒pin混合物等,及时发现漏网之鱼,通过不断的循环积累,最终形成一套符合缉毒实际应用的数据库。云端分析和数据管控拓扑图二、毒pin溯源拉曼设备由于谱库的限制还不能直接做到对毒pin的溯源。但通过全国各地的公安民警在现场采集各种毒pin的拉曼数据,并统一上传到共同的云端分析和数据管控平台后,云端管控平台的人工智能算法将会对全国各个地区的谱图库进行建模和精准分析比对,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进一步确定毒pin的来源,从而给民警提供更加可靠的侦案信息。三、混合物算法优化拉曼设备在测试混合物时,由于本机谱图库和计算能力的限制,检测的效果有时并不太理想。当云端管控平台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纯品谱图后,并通过分析云端大量的原始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不断的改进混合物的算法,最终能够准确的测出混合物成分组成。四、检测算法优化一线人员在使用拉曼光谱仪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离焦、偏移、光谱功率设置不合理,采样时间过短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造成同一物质,不同人测试的结果不同,最终的结果比对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今通过云数据库上传的大量实际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学习分类,并采用现在主流的机器学习算法,通过比较,将最佳的检测条件反馈给终端设备,可以提高一线公安民警使用拉曼光谱仪进行检测的结果准确性。
  • 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为云、贵、内蒙等多地新冠病毒溯源工作提供核心支撑!
    近来,全国多地出现了疫情反弹和零星病例,加之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快、更隐蔽,与德尔塔病毒交织叠加,让疫情防控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复杂,也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基因测序作为疫情溯源的一个重要手段,对疫情防控开展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的病例进行基因测序,并对基因系列进行比对分析,可以明确传播链条,为病例溯源、流调追踪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自疫情暴发初期,华大智造测序平台就积极投身抗疫前线,前后为全球100余个疾控中心及相关单位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支撑。近日,面对疫情反扑,华大智造多款基因测序仪还成功助力山东、云南、贵州、内蒙古等地完成新冠病毒的鉴定与溯源,为当地疫情防控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云南瑞丽:MGISEQ-200助力瑞丽成为全省首个具备基因测序能力的县级市据《云报》2月20日报道,瑞丽市疾控中心购入一台基因测序设备,并完成人员配套能力建设,于2月18日投入使用,成为全省首个具备基因测序能力的县级市。此项技术填补了瑞丽市空白,使该市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为当前应对新冠病毒变异后的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该疾控中心采购的设备就是华大智造MGISEQ-200基因测序仪。在设备运抵后,瑞丽市疾控中心的专家老师及华大智造的工程师们第一时间对仪器进行了安装与调试,并在曲鹏博士的指引下,使用标准品按规范流程进行现场操作,结果符合要求。目前,测序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据瑞丽市疾控中心检验师王静介绍,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可以独立操作设备开展基因测序,一般20到24小时内就能知晓其序列,相较原有流程节省了近一半时间。贵州安顺:MGISEQ-2000基因测序仪高效灵活,助力当地快速完成病毒测序 1月26日贵州安顺发现1例阳性病例,接到报告后,安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做出安排部署,迅速组织专家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随机省、市、区三级激活应急指挥体系。接到通知后,华大智造紧急协调试剂和人员前往贵州省疾控支援测序工作。在华大智造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贵州疾控在MGISEQ-2000平台完成测序分析工作,分型结果为奥密克戎毒株。作为一款高准确率、低成本的全能型桌面测序仪,MGISEQ-2000高效灵活的特性为贵州省本次疫情实现快速溯源和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得到了贵州疾控的高度赞扬。 华大智造MGISEQ-2000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内蒙古:MGISEQ-2000RS FAST基因测序仪助力呼和浩特鉴定病毒在本轮疫情防控中,呼和浩特市疾控中心使用了华大智造MGISEQ-2000RS FAST高通量基因测序仪。作为一款高准确率、低成本的全能型桌面测序仪,其高效灵活的特性为呼和浩特市疫情实现快速溯源和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了解,华大智造MGISEQ-2000已助力内蒙古完成33例德尔塔变异株的溯源及分析工作。此外,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包头、鄂尔多斯及呼和浩特共启动了12套集成式自动化核酸检测移动平台,用于提升当地核酸检测效率。为此,华大智造还派出10名工程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到场支持。山东聊城:MGISEQ-200助力完成病毒测序 1月23日4时,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报告1例本土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接到标本后,聊城市疾控中心基于华大智造MGISEQ-200测序平台连夜奋战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分析。1月24日凌晨,结果反馈为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属于B.1.617.2分支,经省疾控中心对比分析,与近期北京市丰台区新冠疫情病毒序列高度同源。基因序列的测定为病例溯源、流调追踪和形势研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这也是市疾控中心首次独立完成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实战分析。华大智造作为全球范围内少数几家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并量产临床级测序仪的制造商之一,自疫情发生以来,一直依托其测序平台对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先后为厦门、瑞丽、海口、济南、石家庄等近百家疾控中心和相关机构提供工具支撑,为多地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全面助力各地新冠病毒鉴定与溯源工作。
  • 我国食用农产品及污染物溯源技术成果居国际前列
    6月28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在京召开的成果鉴定会上获悉,由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持,与东南大学和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完成的食用农产品及污染物溯源技术成果通过了专家委员会鉴定。研究成果可为各级政府提高食用农产品安全的监管能力、推进国家对食品工业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魏益民教授介绍,食品溯源的根本目的是追溯污染源,以便在食品安全事件中果断采取措施,尽可能缩小召回范围,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和经济损失。食用农产品溯源技术是建立于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和消费过程的信息记录和信息追溯体系,即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跟踪或从餐桌到农田的危害物源头追溯技术 污染物溯源技术是指以调查危害物来源或取证为目的的追溯技术。食用农产品及污染物溯源技术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一项有效措施。   魏益民告诉记者,食用农产品及污染物溯源技术可以满足食品安全管理的召回、责任事故调查和生产过程监管,以及消费者对知情权和生产过程透明度的要求,支撑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保护公平交易的技术需求。食用农产品及污染物溯源技术可应用于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生产过程跟踪 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信息、原产地保护产品和“问题食品”召回的监管 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取证和责任判别 行事案件侦破或取证 消费者的查询与知情服务。   据了解,课题组在深入研究基础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和信息技术,结合溯源对象的产业链过程分析,完成了单项技术的系统开发,并集成相关技术应用于整个食用农产品产业链溯源之中,使其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富有特色的和具有知识产权的食用农产品及污染物溯源技术体系。   通过该技术研究,从理论上说明了牛尾毛可代替牛肉作为研究材料,用于建立牛肉产地溯源同位素数据库,解决了牛肉溯源数据库建立需要大量肉牛样本采样和分析难题,并建成了世界上首家牛尾毛同位素指纹数据库 通过实施控制喂养饲料的牛模型试验,首次证明牛尾毛是记录牛生活史的档案库,支持了用牛尾毛样本建立肉牛溯源同位素指纹库的设想。该技术课题还论证了利用铅同位素指纹分析技术解析植源性食品铅污染来源的可行性,初步建立了铅污染源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通过该技术课题的实施,在食用农产品产地溯源研究方面,建立了牛羊肉的同位素指纹、矿物元素指纹溯源技术和溯源数据库,以及茶叶产地的近红外光谱指纹溯源技术 在大型动物个体溯源方面,建立了牛、羊、猪个体虹膜识别与溯源技术以及猪个体的DNA指纹识别与溯源技术 在电子标签溯源方面,建立了包括食品分类技术、食品代码技术、条码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标签技术、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食用农产品全程电子标签溯源技术体系,并在上述技术开发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原产地溯源、污染物溯源、大型动物个体溯源和电子标签溯源的食品污染溯源系统与查询平台。   专家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将该技术扩展和完善后,在重点产业加快示范和推广应用。
  • 蔬菜戒毒 要建立溯源制度
    “毒豇豆”的背后是农药使用监控的缺失和种植模式的落后,这需要施行更严格的药品监管和建立蔬菜溯源标识制度   ■资料链接   一、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23种)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   二、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19种)   禁止氧乐果在甘蓝上使用 禁止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在茶树上使用 禁止丁酰肼(比久)在花生上使用 禁止特丁硫磷在甘蔗上使用 禁止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   农药监管缺失   “蔬菜产区一定要加强对农药销售的管理。否则很容易殃及无辜,‘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研究蔬菜问题的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日远说。“毒豇豆”事件所暴露的恰是在中国蔬菜产区的两大问题———农药使用监控的缺失和种植模式的落后。   近几年,虽然农业部屡屡公布禁用农药名单,然而据陈日远透露,一些农药厂家为了保证销量和杀虫效果,往往在正规杀虫农药中添加高毒农药成分。   浙江湖州的一位农资站人士证实,为抵消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在中低毒农药中添加少量高毒农药,在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由于添加后农药往往更好,更受到农民欢迎。“可怕的是,在很多地方,禁用农药项目检测根本不做。”杭州市农业局的一位人士坦承。在杭州市农业局多年的抽检中,每个月都会检出农药残留。   杭州市农业局公布的检测结果显示,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就曾检出克百威残留超标的长豇豆和氧乐果农药残留超标的四季豆。因此,近年该局的蔬菜类53项农药检测项目中,就包括了水胺硫磷、氧乐果、克百威等禁用高毒农药。“食品领域屡屡出现禁用药问题,根源正在于药品监管不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此前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禁药被禁用后仍有人能拿到,恰恰说明药品管制环节出现问题。   不过,负责药品管制的食品药品监督局和农业局的人士抱怨,很多蔬菜使用的禁用高毒农药,仅仅在蔬菜生产领域被禁用,并未被禁止在市场上流通。限用农药可合法生产、销售,农户在市场上就很容易购买到。   加之,老百姓要的是“又要便宜,又要有效,使用方便”的农药,替代物无法符合这个要求,禁用药刚好符合。   雷霁霖以导致当年“多宝鱼”危机的防鱼类细菌病的禁用药氯霉素为例,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对普通的养殖户而言,氯霉素比它的替代物氟苯尼考的吸引力大得多。原因是,后者“虽然见效快,但反复性强”。而氯霉素的原粉批发价只有每斤100元,而氟苯尼考则为800元。   杭州市农业局的人士说,农业部门能做的主要是宣传、培训,对一些大的基地,尚有能力进行突击检查,但要想掌控成千上万个体农户,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建立溯源制度   目前,要完成监控,确实比较困难。首先是多头管理,并无统一的专业部门管理蔬菜,“相互之间只会踢足球,不会打篮球”。   按照现有的检测流程,在农产品(15.12,-1.07,-6.61%)进入流通批发市场前,主要由农业局负责抽检,进入农贸市场,则由工商负责,进入超市,则由质检负责。这意味着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至少要经过三部门的检测。   杭州市农贸市场专业委员会会长金长认为,不管哪里生产的蔬菜,生产地抽检和目的地销售前再抽检,并不难做到。而现在,往往农药残留在农贸市场和超市环节才被检出。金担任总经理的杭州古荡农贸市场,是中国工商总局确定的少数示范农贸市场。   陈日远指出,虽然市场监管这几年一直在加强,“但既然叫抽检,就会有漏检”。他说,靠抽检来监控农药超标实际上只能起到一个市场准入门槛的作用,更重要是给货源地以警示。“要根本杜绝,在于源头控制。”陈日远建议,在菜区施行基地化或合作社方式,把农户整合起来,“统一生产、统一技术”。过去分散型的农户生产模式最重要就是无法明确责任。“要将毒害处理在萌芽状态,必须建立起蔬菜溯源制度。”金长建议,溯源制度可以追溯到蔬菜产自哪个村,哪个大棚,甚至知晓所用化肥、农药以及种子来源。   事实上,早在2004年11月,浙江省农业厅就曾推出“浙江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平台”,内销的部分产品被贴上了质量安全信息条形码。顾客购买时,只需在超市的多媒体信息查询机上扫描,这株菜的生产单位、产地、加工地、认证信息、药物残留等各种信息,均会出现在屏幕上。   这即要求种植中必须“统一购药、统一配药、统一施放”。农药来源、稀释浓度、何时集中喷洒,这些信息都被要求一一记录在案。   陈日远亦赞成建立蔬菜溯源标识制度。“农户要进入市场,都要有溯源标识。一旦发现违规生产者,则可借鉴美国等国经验,对其进行巨额罚款和规定时间内产品不许上市等惩罚。”
  • 检科院等机构共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平台
    7月31日,中国检科院与中国供销合作对外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和北京中合农投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检科院北京万诚信用评价有限公司与北京中合农投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框架投资协议,共建我国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服务平台。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四方合作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崭新阶段,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院企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好地服务市场、服务企业、促进我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的重要举措。   检科院在科学研究、检测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人才队伍方面拥有优势,供销总社拥有超过70万家基层专业农合组织和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农投基金具有农业产业的政府资源及资本优势,拥有资本运作的成功经验,通过强强联合、深入合作,必将在食品安全、产品保护、防伪溯源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为提高我国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万诚信用评价有限公司是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生态原产地评定项目第三方专业评审机构,充分利用厦门美亚柏科公司的云计算中心资源,发挥其公证云的第三方存证服务能力、大数据处理和信息化建设能力以及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能力,构建了区别于市场上众多溯源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 检科院等机构共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平台
    7月31日,中国检科院与中国供销合作对外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和北京中合农投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检科院北京万诚信用评价有限公司与北京中合农投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框架投资协议,共建我国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服务平台。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四方合作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崭新阶段,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院企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好地服务市场、服务企业、促进我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的重要举措。   检科院在科学研究、检测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人才队伍方面拥有优势,供销总社拥有超过70万家基层专业农合组织和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农投基金具有农业产业的政府资源及资本优势,拥有资本运作的成功经验,通过强强联合、深入合作,必将在食品安全、产品保护、防伪溯源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为提高我国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万诚信用评价有限公司是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生态原产地评定项目第三方专业评审机构,充分利用厦门美亚柏科公司的云计算中心资源,发挥其公证云的第三方存证服务能力、大数据处理和信息化建设能力以及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能力,构建了区别于市场上众多溯源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 云南省:加强高端仪器设备核心器件溯源技术研究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全面提升计量创新能力、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促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我省产业关键测量技术创新为方向,以健全和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为主线,以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为目标,以“创新突破、改革引领,需求牵引、供给提升,政府统筹、市场驱动,协同融合、开放共享”为原则。到2025年,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初步建立,部分领域计量科技创新力、影响力达到国内先进,计量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到2035年,计量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计量关键技术逐步突破,先进测量体系全面建成,综合实力跻身国内第一梯队,建成满足云南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现代化计量技术体系和治理体系。二、强化计量基础研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一)强化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聚焦绿色能源、绿色铝、绿色硅等全产业链高质量集聚发展,推动计量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研究内容纳入各级政府科技计划支持范围。积极参与“量子度量衡”计划,推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的研究,开展测量不确定度、测量程序与有效性研究。(二)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研究。积极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推广应用数字国际单位制,结合云南区位优势推行国际公认的数字校准证书。开展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计量数据融合、共享和应用研究,开展云南特色产业计量数据中心建设,加强计量数据的溯源性、可信度和安全性研究。在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一批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规范计量数据使用,推动计量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三)加强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结合云南绿色能源、有色金属、绿色铝硅等产业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环境的计量需求,研究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和方法,解决准确测量问题。开展扁平化量值溯源体系建设,积极参与数字化模拟测量、工业物联、跨尺度测量、复杂系统综合计量等关键技术研究。参与国家标准物质在制备、定值、保存、溯源及量值传递应用新模式等方面的全寿命周期、系统性研究与评价。推动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四)聚焦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开展数字化模拟测量、工况环境监测、碳排放在线监测等基础共性计量技术研究,提升在线校准、原位检定、动态测量、远程智能化计量校准技术能力。推动高精度、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新型传感技术研究,服务计量测试仪器设备核心关键部件和技术升级改造。加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提升计量新技术、新方法向产业转移的服务能力。(五)营造良好计量科技创新环境。强化综合性、行业性科研院所导向引领作用,建设一批高水平计量测试实验室和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发挥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计量优势资源力量,加大产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依托各类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基地,构建计量、质量、标准、知识产权等联动互通的计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动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强化计量应用,促进重点领域发展(六)服务先进制造与质量提升。建立一批绿色铝硅、有色金属、轨道交通等领域延链补链强链急需的计量标准,着力解决测不了、测不准难题,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并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建设产业计量中心和计量测试联盟,搭建一站式计量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全要素的计量服务。积极参与国家工业强基计量支撑计划,发挥计量对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提质增效服务能力。建立云南省工业计量基础数据库,加强工业制造领域计量检定、校准、测试和检测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七)服务精密制造和高端仪器发展。加强高端仪器设备核心器件溯源技术研究和先进测量仪器及零部件制造。围绕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强化计量在仪器设备研发、设计、试验、生产和使用中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计量仪器设备中的应用,加快面向智能制造、环境监测、生物医药等领域计量标准、专用计量仪器仪表的研发制造。拓展高端仪器设备评价测量领域和范围,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促进国产计量测试设备的推广使用。(八)提升航空、航天和高原湖泊计量服务能力。建立完善航空、航天、水领域计量保证与监督体系,推动测量仪器数字化、体系化发展,构建全寿命周期的计量评价体系,补齐关键、特色参数计量测试能力短板,提升仪器装备质量控制水平。健全高原湖泊立体观测、生态预警、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监测等领域计量保障体系。(九)服务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发展。积极应对计量融入数字世界以及将计量“数字化”的双重挑战,探索计量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及其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中的新应用。推动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测量仪器设备中的应用,推进测量仪器设备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加快测量数据智能化采集、分析与应用,推进测量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建立智慧计量实验室和智能计量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赋能。(十)服务数字云南建设。围绕数字云南建设需求,推动基于协调世界时(UTC)的分布式可靠时间同步技术的数字计量设施建设。开展计量标准和测量仪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研究。加大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等领域关键参数测量技术研究,加强高端仪器设备核心设计、核心器件、核心控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依托大型国有企业,深化行业数字化转型探索,以推动测量行业公共支撑能力为核心,引导行业数据集聚、共享和应用,强化数据、业务、技术、基础设施深度融合的行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十一)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研究建立云南省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标准保障体系,开展符合高原环境的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建设碳计量标准装置,满足温室气体排放计量监测溯源需求,为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落实碳排放计量审查制度,强化重点排放单位的碳计量要求。建设公共机构低碳计量试点。持续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建设及应用。健全完善资源环境计量体系,加快能源、水文水资源和环境计量中心建设,推进能耗、水资源、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积极参与国家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工程建设,培育壮大能源资源和环境计量服务市场主体。(十二)服务大众健康与安全。加快疾病防控、生物医药、养老领域、医疗器械、可穿戴设备、营养与保健食品等领域计量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气象、地质、地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防御的计量保障体系。加强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地质勘查等安全生产相关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加强交通安全、社会稳定和安全等领域的计量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交通监管设备、警用装备、刑事技术产品等计量测试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体育设施和器材计量技术研究和测试服务,促进高原特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三)服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全省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城市交通系统、能源资源保障体系、水资源配置网络、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工程、重要装备、重要运营线路计量需求,加强工程测量、专用设备计量溯源服务能力建设,提高计量服务效能。开展交通一体化综合检测、监测设备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服务智慧交通建设。加强通关口岸的计量保障能力,提升物流效率和安全环保水平。加强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设施等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四、加强计量能力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十四)稳步构建新型量值传递溯源体系。面向国际国内网络化、量子化前沿技术,持续加强新型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强化量值传递体系的法制保障和基础保障,科学规划标准建设,填补应用领域的量值传递空白,确保体系完整、有效运行。提高技术能力,优化量值溯源网络,提升量值溯源效能。鼓励和推动社会资源参与市场化、竞争性量值溯源技术服务。(十五)加快计量标准建设。围绕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求,建立以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行业计量标准、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为主体,层次分明、链条清晰的计量标准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一批云南特色产业、重点产业、行业急需的计量标准,加快推进各级各类计量标准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推广嵌入式、芯片级、小型化的计量标准在制造过程的实时在线测量和最佳控制中的应用。(十六)加快标准物质研制应用。鼓励各行业龙头企业、高校、技术机构、科研院所加大对标准物质的研发投入,加强涉及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的标准物质研发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围绕云南优势产业、高原特色农业、中药材对照药材等重点领域需求,研制一批标准物质,培育一批标准物质研究团队,建设一批标准物质量值核查验证实验室。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提升标准物质等级和不确定度水平,提高标准物质监管能力。(十七)强化计量技术机构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深化计量技术机构改革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技术检验检测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各州、市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和公益性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重点实验室,培育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服务机构,为全省科技创新、产品竞争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计量测试服务。(十八)强化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云南省计量专家库,支持科技人员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多层次计量交流合作。依托重大计量科研攻关、重点项目建设,开展计量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行动,培养一批计量科技人才,引进一批国内外计量顶尖人才,储备一批青年科技人才。落实计量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管理、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职称、职业技能等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衔接等制度。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建立首席研究员、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等聘任制度。(十九)强化企业计量体系建设。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和专业计量技术服务机构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行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全面提升中小微企业计量管理能力。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鼓励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推行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鼓励工业企业争创计量标杆示范。按照国家激励企业增加计量投入的有关普惠性政策规定,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鼓励社会各方加强对企业计量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支持。(二十)融入区域计量协调发展。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江上游四省市、泛珠三角区域计量协同发展体系,深化协同发展,推进计量基础设施共享、计量规范共建、计量结果互认、计量行政许可互通。强化区域计量数据协同应用,力争国家区域计量数据协同应用中心落户云南。加强区域合作,开展区域计量科技创新、技术合作、计量比对、能力验证、技术培训等活动,加大计量技术指导帮扶力度,推动区域计量协调发展。(二十一)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有机融合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要素资源,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综合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探索推进测量数据成果标准化,以精准计量推动标准数据和方法的科学验证,通过标准促进计量价值的应用体现。全面规范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计量溯源性要求。加强各行业领域、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等计量技术规范、标准的分析、运用和共享。深化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在关键领域形成“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整体技术解决方案。(二十二)推进计量国际交流合作。开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计量交流合作,利用澜湄区域国家计量发展协同机制,参与国家间的计量援助和知识传播。参与相关国际计量互认活动,支持建立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证书指定实验室。五、加强计量监督管理,提升计量监管效能(二十三)完善计量监管制度体系。提升计量依法行政水平和现代化治理能力,组织开展对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地方计量监管制度的梳理、规范和制修订。严格执行国家强制管理计量器具目录、部门行业专用计量器具目录。健全云南省计量技术规范体系,成立云南省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建立计量技术规范与计量标准建设协调机制,开展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实施和效果评估。(二十四)强化计量监管制度建设。坚持一般监管与重点治理相结合,构建计量监管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创新计量监管制度。推动监管重点从管器具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模式转变,探索实施智能计量器具实时监控、失准更换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新型监管制度。完善计量比对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培育一批承担省级计量比对的主导实验室。开展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使用监督检查。落实市场主体计量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强化计量风险防范意识,快速有效处置计量突发事件。(二十五)强化民生计量监督管理。实施计量惠民工程,加强供水、供电、供气等相关民生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保障能力。面向精准医疗、可穿戴设备、体育健身、养老等民生领域,完善相关计量保障体系,夯实高品质生活的计量基础。围绕食品安全、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的计量监管需求,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能力建设。持续开展民生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向“三农”领域延伸,持续提升乡村计量技术创新和服务供给水平,持续缩小计量领域公共服务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助力共同富裕。(二十六)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探索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等新型监管模式,建立智慧计量监管平台和数据库。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建立智能计量管理系统,探索计量端设备采集数据直接上链,从源头上确保计量数据的真实性。推广智慧计量理念,支持产业计量云建设,推动企业开展计量检测装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质量控制和智慧管理水平,服务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二十七)推进诚信计量分类监管。推进“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为补充”的诚信计量共治。深入开展诚信计量行动,引导经营者参与诚信计量示范活动。强化计量数据归集共享,加强信息公开,建立市场主体计量信用记录,推动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督落实。(二十八)加强计量执法体系建设。加强计量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计量执法装备水平,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强执法协作,提升计量执法效果。加大对制造、销售和使用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的违法行为,对举报计量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进行奖励。(二十九)促进计量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吸纳各类社会机构参与法制计量工作,构建开放、多元的法制计量格局。培育计量校准、计量测试、产业计量等高技术服务新兴业态,培育和壮大专业化计量技术服务市场,持续满足市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强化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所属实验室及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在用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要求,保障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和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六、保障措施(三十)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意见实施全过程。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计量工作,把计量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有效衔接,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要求,扎实抓好意见各项任务的落实。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有力的措施,确保意见各项任务落实。(三十一)加强政策支持。各级政府要对公益性计量技术机构予以支持,将公益性计量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预算。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和计量标准、标准物质、计量数据等国家战略资源能力建设,确保产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和监管体系有效运行。发展改革、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投资、科技和人才保障支持政策,加大对计量技术研究、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应用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引导社会资金有序参与计量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服务。(三十二)加强文化建设。创新开展计量文化建设和科普宣传引导,开展好世界计量日等主题文化活动,推动计量文化研究、发展计量文化产业,开发计量科普资源,依托市场监管科普基地大力传播计量文化、弘扬“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的计量文化魅力。积极开展计量先进典型的培养和宣传,弘扬新时代计量精神、工匠精神,不断增强广大计量工作者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三十三)加强协调联动。充分发挥计量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跨系统跨部门贯通的工作机制,推进军地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的优势和作用,集聚各方资源和力量,共同推动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三十四)狠抓工作落实。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技术机构、行业、企业要建立贯彻落实意见的工作机制,省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意见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通过第三方评估等形式开展意见实施的中期评估、总结评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重要情况及时报告省人民政府。云南省人民政府2022年7月14日
  • 捉拿大气“隐藏犯”,贵州“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移动实验室”启用
    暑期的贵阳热闹非凡,人们纷纷来到避暑之都乘凉纳爽,在川流不息的街头,有一辆头顶天线,外形独特的“小白车”引人注目。“小白车 黑科技”“这个小白车我们看到好几次了,打羽毛球的和跳舞的时候都看到过。”在贵阳生活的廖阿姨说。阿姨口中的小白车,实际上是贵州首个可同步实现170余种大气参数观测,为全省大气环境管理、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等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的“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移动实验室”。一个名副其实的“黑科技”大气监测装置。群山连绵,溯源困难,是贵州省大气污染研究的痛点,尤其近年来PM2.5、臭氧污染、“蓝天也是幸福”成了百姓关注的热门话题,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全社会共同责任。在贵州高原山地复杂气象条件和人为排放源的作用下,大气环境质量成分十分复杂,深入开展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科学精准提出污染防治措施成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自2020年以来,贵州省内有部分高校、研究院所采用传统人工离线采样分析对贵州省部分城市大气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但传统大气环境样品采样分析手段不仅耗时长,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大,不能实现关联高分辨率同步观测,与大气环境瞬息万变复合污染的特征不相适应。在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安排指导下,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历时2年,斥资1270万元,建成了具备大气颗粒物、大气臭氧及其前体物在线监测与源解析功能的“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移动实验室”。“宝藏”设备 内藏乾坤一瞬间,电脑屏幕上呈现出一系列数据翔实的表格——实验室舱内,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周围170余个大气环境参数监测报告、溯源成因分析报告便一键生成。“移动实验室集结了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等离子体质谱、离子色谱、激光雷达等20余台大气环境监测精密仪器和辅助设施,分别对大气环境颗粒物的多类组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成分以及常规环境质量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可同步实现亚秒级时间分辨率和亿万分之一浓度分辨率的指标分析。”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大气与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所所长黄代宽介绍。据了解,贵州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移动实验室集成了在线ICP-MS、WAGA-IC、PTR-TOF-MS、GC-FID/MS等20余台大气环境监测精密仪器。可同步开展常规大气环境质量6参数,气象5参数、117种挥发性有机物、24种无机元素、12种可溶性离子、有机碳/无机碳等170个参数指标的观测。可获取亚秒级至小时级时间分辨率以及从ppt至ppm级别浓度分辨率的参数指标数据。此外,实验室重点围绕臭氧和细颗粒物,集成了高时间分辨率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PTR-TOF-MS)、高时间分辨率全自动气相色谱质谱(GC-MS)、在线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火焰离子仪(GC-FID)、在线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火质谱(GC-MS)、臭氧激光雷达、颗粒物无机元素在线等离子体质谱(ICP-MS)、大气水溶性组分阴阳离子分析仪(WAGA-IC)、大气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OC/EC)、大气环境质量6参数、气象5参数等9套关键设备及其辅助装备,同步实现170余种大气参数观测,开发集成了智慧化的数据解析展示平台,具有较为全面的臭氧和细颗粒物动态精准溯源判别功能。通过移动或固定点连续监测、地面监测与地基垂直测、常规监测与高技术手段监测相结合,实现了空气质量多参数、高时间分辨率的立体监测,以此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研究的全面性,是实现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控“问题精准、时间精准、区域精准、对象精准、措施精准”的利器。走进实验室,系统还配备了综合面板、数据分析、数据管理、运维管理、智能简报、走航观测等功能为一体的“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移动实验室数字平台”,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大气环境的融合运用,实时精准辅助完成臭氧和细颗粒物污染成因分析和来源。在实现海量监测数据的快速深度挖掘和成果产出的同时,还满足了地域广、城市多、污染源情况的综合作业要求,可以将多个兴趣点大气污染溯源排查研究相串联,进行灵活的调度,为大气环境环境管理、应急救援处置、相关科学研究提供精准支撑。“结合各地大气环境现状和管理需求,近期我们会到各市(州)中心城市开展具体研究工作,运用移动实验室,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摸清各地大气环境污染成因和污染源,这将为贵州省持续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黄代宽说。据悉,在8月即将举行的2023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以及首届贵州科技节上,“贵州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移动实验室”将作为贵州省环保“黑科技”代表进行展示,充分展现生态环境保护的“贵州智慧、贵州方案、贵州实践”。
  • 捉拿大气“隐藏犯”,贵州“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移动实验室”启用
    暑期的贵阳热闹非凡,人们纷纷来到避暑之都乘凉纳爽,在川流不息的街头,有一辆头顶天线,外形独特的“小白车”引人注目。  “小白车 黑科技”  “这个小白车我们看到好几次了,打羽毛球的和跳舞的时候都看到过。”在贵阳生活的廖阿姨说。  阿姨口中的小白车,实际上是贵州首个可同步实现170余种大气参数观测,为全省大气环境管理、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等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的“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移动实验室”。一个名副其实的“黑科技”大气监测装置。  群山连绵,溯源困难,是贵州省大气污染研究的痛点,尤其近年来PM2.5、臭氧污染、“蓝天也是幸福”成了百姓关注的热门话题,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在贵州高原山地复杂气象条件和人为排放源的作用下,大气环境质量成分十分复杂,深入开展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科学精准提出污染防治措施成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自2020年以来,贵州省内有分高校、研究院所采用传统人工离线采样分析对贵州省部分城市大气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但传统大气环境样品采样分析手段不仅耗时长,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大,不能实现关联高分辨率同步观测,与大气环境瞬息万变复合污染的特征不相适应。  在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安排指导下,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历时2年,斥资1270万元,建成了具备大气颗粒物、大气臭氧及其前体物在线监测与源解析功能的“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移动实验室”。  “宝藏”设备 内藏乾坤  一瞬间,电脑屏幕上呈现出一系列数据翔实的表格——  实验室舱内,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周围170余个大气环境参数监测报告、溯源成因分析报告便一键生成。  “移动实验室集结了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等离子体质谱、离子色谱、激光雷达等20余台大气环境监测精密仪器和辅助设施,分别对大气环境颗粒物的多类组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成分以及常规环境质量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可同步实现亚秒级时间分辨率和亿万分之一浓度分辨率的指标分析。”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大气与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所所长黄代宽介绍。  据了解,贵州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移动实验室集成了在线ICP-MS、WAGA-IC、PTR-TOF-MS、GC-FID/MS等20余台大气环境监测精密仪器。可同步开展常规大气环境质量6参数,气象5参数、117种挥发性有机物、24种无机元素、12种可溶性离子、有机碳/无机碳等170个参数指标的观测。可获取亚秒级至小时级时间分辨率以及从ppt至ppm级别浓度分辨率的参数指标数据。  此外,实验室重点围绕臭氧和细颗粒物,集成了高时间分辨率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PTR-TOF-MS)、高时间分辨率全自动气相色谱质谱(GC-MS)、在线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火焰离子仪(GC-FID)、在线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火质谱(GC-MS)、臭氧激光雷达、颗粒物无机元素在线等离子体质谱(ICP-MS)、大气水溶性组分阴阳离子分析仪(WAGA-IC)、大气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OC/EC)、大气环境质量6参数、气象5参数等9套关键设备及其辅助装备,同步实现170余种大气参数观测,开发集成了智慧化的数据解析展示平台,具有较为全面的臭氧和细颗粒物动态精准溯源判别功能。  通过移动或固定点连续监测、地面监测与地基垂直测、常规监测与高技术手段监测相结合,实现了空气质量多参数、高时间分辨率的立体监测,以此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研究的全面性,是实现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控“问题精准、时间精准、区域精准、对象精准、措施精准”的利器。  走进实验室,系统还配备了综合面板、数据分析、数据管理、运维管理、智能简报、走航观测等功能为一体的“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移动实验室数字平台”,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大气环境的融合运用,实时精准辅助完成臭氧和细颗粒物污染成因分析和来源。  在实现海量监测数据的快速深度挖掘和成果产出的同时,还满足了地域广、城市多、污染源情况的综合作业要求,可以将多个兴趣点大气污染溯源排查研究相串联,进行灵活的调度,为大气环境环境管理、应急救援处置、相关科学研究提供精准支撑。  “结合各地大气环境现状和管理需求,近期我们会到各市(州)中心城市开展具体研究工作,运用移动实验室,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摸清各地大气环境污染成因和污染源,这将为贵州省持续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黄代宽说。  据悉,在8月即将举行的2023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以及首届贵州科技节上,“贵州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移动实验室”将作为贵州省环保“黑科技”代表进行展示,充分展现生态环境保护的“贵州智慧、贵州方案、贵州实践”。
  • “食品安全溯源控制及预警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溯源控制及预警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项目启动实施以来,紧密围绕食品安全危害识别技术、食品安全溯源技术、食物安全控制技术和食品安全预警技术等四部分内容开展研究,实施进展顺利,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包括:   建立了基于互联网信息的食品安全隐患信息采集系统,针对互联网信息的分布区域、存在特征等情况,采用通用信息爬取、元信息爬取及定制信息爬取等技术实现了目标地区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自动收集和处理,预警功能正在调试优化中。   开发了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检测数据自动采集的传感器,同时搭建了相应的检测数据接收和展示平台。目前已经完成对高效液相的测试工作,初步实现了液相色谱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预警。   建立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具备对城市内肉类蔬菜的流通追溯信息汇总、处理与综合分析利用等功能,并支持城市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问题产品紧急召回和责任追溯,可实现全国追溯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全国追溯体系日常运行的指挥调度。目前已经在北京、天津和合肥三个试点城市进行安装应用。   依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构建了基于Web的食源性致病菌分子分型溯源电子化网络,正在建立通过高速网络(CNGI)互联的1个中央数据库与20个地方数据库。
  • 查异味,溯来源 | 谱育科技环境大气异味管控解决方案,助力解决异味溯源难题
    7月12日,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综合处处长石晓群在第八届全国恶臭污染监管与防治学术会议上透露,生态环境部正抓紧推动《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出台,相关文件正在修改完善中,其中将对“恶臭异味治理”作出相关部署,推进空气质量全面改善。针对恶臭异味的监测和溯源分析,谱育科技推出了环境大气异味管控解决方案,通过建设恶臭异味污染预警防控监测网络,达到恶臭异味快速排查定位、状况实时监控的目标;实现异味监测“动静结合、快速溯源”,达到“气不扰民”的效果。技术路线 方案架构本方案通过环境敏感点监测、网格化异味监测、分布式多通道自动监测、便携现场检测、异味移动监测车等多种监测手段,采用色谱、光谱、质谱、专用检测器和三维GIS技术,结合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摸清异味污染分布特征,实现异味敏感恶臭因子24h在线监测和精准、快速溯源,协助主管部门对恶臭因子排放企业进行分级管控,制定差异化治理措施,从而改善居民异味投诉现状,提升主管部门公众形象及公信力。 典型案例 某烟卷企业异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 卷烟行业生产车间和固定污染源排口主要排放氨气、有机胺等恶臭异味气体。针对异味的溯源和监测,谱育科技采用先进科学装备,结合专业团队,制定一整套异味排查,异味监测和溯源方案。
  • 托普仪器全力打造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2014年5月,托普仪器着手为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打造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平台分为智能生产、食品安全溯源、电子商务三大板块。智能生产板块:集中管理农业物联网种植基地,利用种植环境监测、设施大棚自动控制、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规范农事作业,成就“特色有机”农产品。食品安全溯源板块:主要整合家禽养殖信息,可实现从“养殖-购买”的全程可追溯,为消费者提供透明的产品信息,保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公开化与安全性。电子商务板块:是集B2C、B2B、B2G多种模式的电商平台,市民可购买到优质、放心的农产品;厂家可发布及时的供销信息;政府亦可加强监督力度,调控区域农业经济秩序。 10月28日,四川省农业厅任永昌厅长,阿坝州州委常委汶川县委蒋刚书记,阿坝州农业局秦开金局长一行莅临汶川县雁门乡芤山村进行实地考察,主要考察农业物联网在有机农业中的相关应用情况。汶川县农业局赵永全局长全程陪同考察。 考察期间,托普仪器技术员为众人演示了物联网系统的实际操作,通过软件平台的控制,“一键式”轻松管理农业生产,不禁叫人啧啧称奇。任永昌厅长细致的询问了项目的建设情况、施工过程中的遇到的难题以及托普仪器的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进程。赵永全局长及托普仪器技术员一一作了回答。 在考察行程渐近尾声的时候,任永昌厅长表示,托普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芤山村的水果环境指标监测和生产智能管理,实现了有机农产品的原产地信息可追溯,为汶川高原特色水果树立品牌并提升知名度,这对县级区域农业经济开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值得深入学习与推广。图为:四川省农业厅任永昌厅长一行莅临考察图为:视频监控设备图为:系统硬件设备图为:系统软件平台
  • 63家单位拟列入工信部第四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名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 “拟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四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名录的建议名单” 进行公示。 拟 列入工信部第四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名录的单位 共计63家, 公示期为3月18日-4月8日。   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是为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标准验证与检测、计量检测、认证认可关键技术、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基础支撑和公共服务的平台, 分为试验检测类和信息服务类两大类。   试验检测类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开展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标准验证、计量检测、认证认可、综合分析等基础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制定试验检测方法,建立计量标准器具,构建量传溯源体系,研制相关设备,提供相关服务。   信息服务类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研究先进的信息采集工具,构建专题信息库和知识产权资源数据库,提供政策研究、产业运行分析与预测、信息查询、知识产权分析评估和综合运用等服务。 拟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四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名录的建议名单 一、试验检测类 序号 申报单位名称 所在区域 行业领域 1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深圳 计量检测 2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电器 3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 重庆 汽车 4 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院 湖南 计量检测 5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广东 检验检测 6 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检验检测 7 苏州苏试试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检验检测 8 上海煤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 检验检测 9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 北京 信息通信 10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 食品检测 11 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南京市质量发展与先进技术应用研究院) 江苏 检验检测
  • 喜讯|融智生物QuanTOF平台荣获CISILE 2019自主创新金奖!
    2019年3月27日,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 CISILE 2019)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在同期举行的“CISILE 2019年度自主创新奖颁奖仪式”上,融智生物新一代宽谱定量飞行时间平台QuanTOF通过层层专业评审,从众多科学仪器产品中脱颖而出,斩获自主创新金奖。 获奖证书 奖杯 融智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运涛上台领奖(左三) “自主创新金奖”是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举办的展会奖,其奖项评选活动是展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意在推进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CISILE自主创新金奖,对于推动企业加强新品研发和自主创新工作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获得2019自主创新金奖的QuanTOF此次获得自主创新金奖的新一代宽谱定量飞行时间平台QuanTOF,是融智生物于2017年推出的一款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新一代宽谱定量飞行时间平台QuanTOF搭载了多项核心技术,通过对传统MALDI-TOF MS光、机、电、软件等全方位的重新设计与研发,不但具备传统MALDI-TOF所拥有的所有能力,同时在定量、大分子检测、宽谱分析以及质谱成像等方面都有质的提升。性能革新的新一代宽谱定量飞行时间质谱QuanTOF分析平台为MALDI-TOF拓展了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同时使其成为满足临床定量分析需求的MALDI-TOF MS产品。基于新一代宽谱定量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平台QuanTOF,融智生物开发了微生物鉴定质谱系统、核酸分析质谱系统、蛋白定量分析质谱系统、质谱成像系统、食品溯源质谱系统、糖化血红蛋白定量分析系统等解决方案,QuanTOF还在科学研究、生物大分子测试、脂质测试、生物制药分析以及公安刑侦等多个领域拥有杰出的应用能力。 奖项评审专家在融智生物展台进行现场评审 融智生物展台CISILE 2019展会将持续到3月29日,融智生物展位号2008,欢迎各位莅临展台参观指导!另外,同期举行的还有2019中国实验室发展大会,其中专题二:医学临床质谱技术专题论坛将在28日9:30-12:00召开,会议地点:国家会议中心E231会议室,欢迎相关单位工作者踊跃参加!
  • 托普云农出席中国电信物联网开放平台全球发布会
    6月27日,中国电信在上海召开物联网开放平台全球发布会。本次发布会以“丝路添翼 物联世界”为主题,吸引全球合作伙伴、10余家国际运营商及合作联盟、200余家天翼物联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和业内合作伙伴等近千人出席。作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及中国物联产业联盟的合作伙伴,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受邀参加物联网开放平台全球发布会,托普云农农业物联网产品入驻中国电信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中国电信物联网开放平台全球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期间,中国电信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对外发布物联网开放平台和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其中,在物联网开放实验室的发布仪式上,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与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局、华为、中兴等政府企业相关领导出席启动仪式,共同助力物联网产业的技术研发、生态建设与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应用落地。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右一)在中国电信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启动仪式上 据悉,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是中国电信服务物联网生态圈发展的重要举措,将面向产业合作伙伴、行业客户等开放,为其提供端到端、可配置的新型物联网基础设施和技术服务。作为物联网产业联盟的合作伙伴,托普云农将与中国电信在农业物联网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在农业物联网基础资源接入、农业数据采集处理等领域协同攻克,加速智慧农业云平台与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等研发成果在各省市县政府端与产业端的落地运用,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右一)与中国电信政企客户事业部总经理梁宝俊 近年来中国电信积极构建天翼物联产业联盟,推动物联网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在农业物联网领域,先后与托普云农在新疆、陕西、浙江、甘肃等地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构建与完善农业物联网生态系统。托普云农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在农业物联网标准制订、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等方面积累丰富经验,其所研发的产品与服务广泛应用于农业产业管理、农业生态监管、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应急指挥、农产品溯源、农业大数据、农业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等涉农领域。 在“一带一路”、全球“产品大融合、渠道大联动、成果大共享”的发展新契机下,托普云农将携手中国电信深耕农业物联网领域。在基于NB-IoT技术基础上,推动农业物联网与当地生态的聚合发展。同时,整合农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加速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种植、管理的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智能化与集约化水平。
  • 聚光科技数据分析平台重拳出击大气光化学污染
    夏季将至,又到了一年中臭氧污染的高发季。根据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5月期间,全国367个监测臭氧的城市中超过半数城市均出现八小时滑动平均浓度超标,O?已成为影响空气质量达标的重要指标。2019年5月全国臭氧监测城市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超标情况(数据来自真气网)  夏季强辐射有助于O?生成,而O?是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核心污染物。当光化学烟雾发生时,大气呈淡蓝色,可降低大气能见度,具有强氧化性,会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道。光化学污染来袭,O?成为限制优良天数的重要指标。  大气光化学污染的生成给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带来更多挑战,如何科学防治大气光化学污染,往往面临以下痛点:污染现状不明… … 污染特征?变化规律?污染成因不明… … 本地生成?区域传输?臭氧生成控制区?管控无措… … VOCs优控组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如何评估减排效果?  针对国内光化学污染防控项目需求,聚光科技依据我国《环境空气臭氧污染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结合专业分析工具和先进计算模型,推出光化学数据分析平台,重拳出击大气光化学污染。聚光科技光化学数据分析平台  该数据分析平台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核心模块与国内顶级科研团队合作开发,算法准确权威。目前拥有30多项功能,能满足客户最迫切的分析需求。重拳出击大气光化学污染提升“气质”妥妥的重拳第一式 全面监测,摸清现状  系统集成区域环境中各光化学污染因子浓度,结合气象条件分析重点时段污染状况,摸清臭氧污染现状。  通过获得O?本地生成与区域传输贡献占比,量化O?本地及传输贡献占比。监测因子时间序列图传输贡献重拳第二式 控制区判定,最优削减方案制定  聚光科技通过与北京大学专业团队合作,将观测到的O?及其前体物浓度、气象参数和其他光化学参数等输入基于观测的模型,绘制EKMA曲线,通过帮助客户判断本地O?生成过程为VOCs控制还是NOx控制,来制定高效减排策略。经验动力学模拟方法(EKMA曲线)重拳第三式 OFP排名,识别重点管控物种  通过臭氧生成潜势(OFP)表征不同VOCs组分生成O?的潜能,通过OFP排名,识别需要重点管控的VOCs物种。臭氧生成潜势(OFP)排名潜势VOCs组分OFP占比重拳第四式 追因溯源,制定管控方案  基于受体模型和VOCs源示踪物,定量解析对VOCs贡献的主要源类。解决客户管控无措或管控无着力点的困境,为客户提供清晰明了的O?及其前体物管控建议。VOCs源类浓度和占比变化时间序列图VOCs来源解析终极拳 效果评估—管控策略的有效性  通过阶段性总结,评估管控措施实施后O?污染改善效果,帮助客户提出管控行动方案调整建议,进而实现更高效的管控。  聚光科技大气光化学数据分析平台实际应用效果显著,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应用案例。截至目前,该平台已为浙江、海南、四川和上海等多地提供数据分析服务。
  • 聚光科技:打造环保产业中的Windows平台效应
    编者按:随着创新型省份的建设,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浙江大地的深入实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成为创新的主角,彰显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国际范儿。它们凭借着自主研发的高尖端技术,或成为了国内行业的龙头,或是与国外的跨国大牌企业较着劲。本网特别策划《“高尖端”技术在浙江》系列报道,带你走进这些企业中的“高富帅”。   浙江在线浙江科技新闻网01月07日讯 (见习记者 王莉)智慧环保,对很多人来说,这个词汇应该不会陌生。然而,什么是智慧环保,它对于生态坏境有着怎样的意义?对于政府有着怎样的价值?对于人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关联?也许很多人就不太了解。  近年来,一直专注于工业气体在线分析与环境在线检测领域的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凭借着丰富的检测经验和强大的研发团队,不仅在环境检测领域保有全国市场最高占有率,且在污染源检测以及环境信息化方面,均领先于同行业水平。  聚光科技的目标是,希望产品线发展强大到一定程度时,将环保行业打造成类似于微软的windows平台。届时,在这个平台里,针对节能、环保、安全这三个方面,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且这些技术、管理方法,都已获得全国性的验证,并具国内外领先水平。  智慧环保的核心是关注城市的生态发展  聚光科技环境事业部行业战略研究部总监王奇锋透露,智慧环保将是聚光科技未来大力发展的重要领域。“智慧环保的核心关注点是城市的生态发展,因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就成为智慧环保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智慧城市的建设来说,难点不是技术,是顶层设计。”  什么是“顶层设计”?这是一个工程学概念,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智慧城市以城镇化和大数据为背景发展而来,城镇化的发展导致人越来越多,而城市的面积以及环境的承载力都非常有限,如何以最优的关联方式,印证和处理好彼此间的矛盾,这就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目的。”  王奇锋介绍,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借助于物联网技术,聚光科技与同行业最大的不同在于,绝不是只为数据建库,更不是简单的数据采集,而是做与大数据相关的决策性分析。也就是说,通过主体建设以及环境的相关性分析来判断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以及城市的规划是否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  “比如,我们最近在做的智慧交通,将自主研发的传感器,放置高速公路的各个主要监测点,监测和采集车辆的流动信息、尾气的排放信息,然后,分析和判断周边高速公路对整个城市的污染情况,继而提出可行性的治理方案。”  挥发性有机物(VOC) 是未来监管的大方向之一  在王奇锋看来,如何力推智慧城市建设,首要的是对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做一个有效的评估体系,也就是说清楚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未来环境的变化趋势,按照目前的工业企业的发展进度,判断未来将会怎样,“还有最重要的是,能告诉政府如何集中优势资金投入,解决关键的环境问题。比如,政府在投入的过程中所付出的本地代价,以及从中获益的代价,是污染多,还是节能多,这就需要进行有效评估。”  有效的评估体系,靠的不仅仅是专业从事环境研究的工作人员,还有尖端的检测设备。  王奇锋介绍,当下普遍认为,PM2.5是灰霾形成的“帮凶”,但真正“元凶”其实是附着在颗粒物上的重金属和VOC,这就需要相关的高尖端设备来协助处理。  VOC是一种挥发性有机物,无味无色,可吸入,一旦产生就快速扩散,比如你进入加油站,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油气挥发的味道,这就是VOC。“如果对这类气体不加以监管和控制,将导致整个城市中VOC的无组织集中排放,人们大量吸入VOC后,会严重影响健康,甚至致癌。因而,对于VOC的监测治理将会是国内以及世界各国未来的一个方向。”  对此,聚光科技自主研发了拥有变温吸附技术的有机废气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装置、以及有机废气活性炭颗粒吸附回收装置,可将多种有机物高效吸附,吸附率达到75%到80%,不但可以治理voc,还将回收来的voc当二气燃料使用,为企业提供了最有效且经济的VOC治理技术。  还有油气回收技术以及浓缩燃烧技术。油气回收技术,通过冷凝,除去水和一部分油气重组分物质,可以有效回收油气,增加经济效益。而浓缩燃烧技术,通过转轮或转环吸附的浓缩作用,继而提高有机物浓度,并采用燃烧法将其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CO?)和水(H?O),实现实时达标排放。  发展环保事业需要了解国家战略定位  环保企业不单单是一个行业性的公司,或是区域性的发展模式,而是依托于政府引导,掌握政府的投资方向,包括国家战略定位等。这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有了很强的政策保障,符合国内以政府为引导的管理机制,在这样的管理机制内,最终将环保发展成产业化。“就目前来说,中国的环保行业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有着极大的市场空间可供开拓,这也是聚光投身于环保行业的初衷所在。”环境事业部行业战略研究部总监王奇锋说。  王奇锋介绍,聚光科技的目标是希望产品线发展强大到一定程度时,将环保行业打造成类似于微软的windows平台。届时,在这个平台里,针对节能、环保、安全这三个方面,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且这些技术、管理方法,都已获得全国性的验证,并具国内外领先水平。  “我们也希望能够为工业用户、环保局、环保厅等单位提供更系统化、一体化、智能化的环保产品,例如环保物联网,从监测数据到采集传输数据再到分析决策的信息化,实现整体的智慧环保解决方案。”王奇锋说。(来源于:浙江科技新闻网)
  • 托普云农数字助农,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让威宁蔬菜产销省力又省心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随着大地回暖,广袤田野颜色日渐丰富,农耕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在贵州的威宁自治县也不例外,新一轮的蔬菜种植提上日程。“现在种菜啊,可方便了,不用一天跑好几趟地,手机上点一点就能看到地里的情况,菜虫、菜苗都能看。”种植户老李说道。 产业发展,惠农兴农。一直以来,威宁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利用当地高海拔优势,大力发展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全力以赴做强蔬菜产业,让蔬菜产业成为助农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更是积极探索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蔬菜产业的融合发展,围绕种植、采收、加工、储存、销售等整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健全基地生产过程档案管理,实现对关键节点的实时监管,提高基地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力争建成全省县级蔬菜产业大数据示范基地,为其他地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模式与经验。 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其搭建了一个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从政府监管和基地生产两端入手实现蔬菜种植科学化、产销服务精jing准化、市场管理透明高效化。 1部智能机,基地生产全掌握 在基地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托普云农应用大田智能监控系统、温室大棚监测控制系统以及基地绿色防控系统,对威宁县蔬菜产业的虫情、病情、墒情、苗情/灾情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你们看,现在在家里我就可以看到我那些大棚里的土壤、环境、光照这些数据,连菜长得怎么样都能看到呢,还可以自主调控大棚温湿度、遮阳、卷被… … ”老李笑着向我们展示。 通过对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农事生产过程控制、仓储销售、溯源查询等产销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管控,实现对产品追溯编码和准成确认,有力规范种植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农产品“来源可追溯、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 1块数字屏,产销对接更统一 为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利用大数据服务农业生产,助力扶贫攻坚,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优质农产品打造。托普云农在威宁县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上建立了电子化的质量检测档案,对将要上市销售的蔬菜进行质量检测,避免问题蔬菜上市销售。同时,为公众提供追溯统一查询入口,快捷实时查询农产品的追溯信息,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查询到蔬菜产地信息、生长档案、质量检测等信息。 通过对主体、生产、质检、仓储基础数据的集中管理,搭建统一的内外追溯平台,实现政府监管的智能化、可视化,提升政府科学决策和风险预警能力。 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菜篮子”,还鼓起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成为助力威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绿色引擎”。2021年,威宁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其中以县城周围9个乡镇打造高标准的7万亩核心基地,品种以‘三白’蔬菜为主,还有西蓝花、辣椒、香葱、菜心等40余个品种,年产量在250万吨左右,年产值40亿元左右。”威宁自治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谢洪说。转眼间,又是一年初夏农忙时节,当地蔬菜种植户们脸上洋溢着新的期盼。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