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有机认证

仪器信息网有机认证专题为您整合有机认证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有机认证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有机认证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有机认证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有机认证话题讨论。

有机认证相关的资讯

  • 认证有“猫腻”:给钱就能做有机蔬菜认证
    2011年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上,有机蔬菜吸引观众观看   胡萝卜15.9元/斤、土豆15.6元/斤、油菜14.2元/斤、豇豆15.5元/斤,这是7月28日科技日报记者在位于北京市阜成门的华联精品超市看到的有机蔬菜的价格,而当天红莲菜市场的菜价为胡萝卜1.4元/斤、土豆1.0元/斤、油菜1.5元/斤、豇豆2.0元/斤。有机蔬菜价格竟是普通蔬菜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其实对‘有机’并不十分了解,因为现在市面上卖的蔬菜实在叫人揪心,各种添加剂叫人害怕,所以宁愿多花一些钱,至少吃起来更让人放心,一分钱一分货嘛。”正在超市选购有机蔬菜的张女士说。   北京留民营生态农场的王主任告诉记者,消费者在购买有机食品时,要认准产品外包装上的“有机认证标签”,有了这个“标”,才是有机食品。记者在实际走访中也发现,标榜有机食品的外包装上的确有个圆形的小标,上面写着“中国有机食品”。贴了这个标的食品,身价马上大增。   能否贴标签谁说了算?   记者就有机认证的问题采访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家认监委)遭到拒绝后,以想要做有机认证的农场主身份再次拨通了宣传处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国依照国家认监委制定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规范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由认监委统一管理,具体认证要去找国家批准的认证机构。”   哪些才是正规的认证机构呢?“现在有26家,但因涉及到证书的有效期,认证机构的名录是变动的,可以在国家认监委的网站上实时查询到。”   国家认监委在首页设置的“认证机构名录”中只显示了17家“有机产品”的认证机构,记者拨通国家认监委在认证监管公告(2010年第31号)中发布的举报受理电话,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看到了这26家认证机构的目录,查看它的地址是:打开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food.cnca.cn),在“查询认证机构”中选择公众查询的“认证机构”,按认证种类选择“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方可找到证书“有效”的26家有机认证机构。   寻找正规的有机认证机构并不是记者一个人遇到的难题。在网上输入“有机认证”,出现的“认证机构”鱼龙混杂,有“有机认证机构”“有机认证咨询机构”“有机认证服务机构”,还有“有机认证网”等。   有钱、有文件就有标签?   记者以养鸡场场主的身份联系了几家号称可以办理有机认证的机构,就想要为8000只散养蛋鸡办理有机认证向这些机构进行了电话咨询。   北京高科圣德认证咨询公司的孟经理告诉记者:“我们‘指导’你来做认证,就好比监考老师会告诉考生这道题怎么做么?这项工作就交由我们来做。”谈及认证的费用,孟经理说:“如果现在鸡场用的是有机饲料,那么需要1.6万元的认证费用 如果未使用有机肥料或有机饲料,那么我们负责提供使用有机肥料或饲料的农场材料,但费用要增至1.8万元。”   孟经理提到的有机肥料及饲料是国家规定的申请有机的标准之一,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被称之为“有机”。而在孟经理这里,2000块钱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指导你备齐认证资质的文件,你提供农场质检的报告,认证机构要看这些报告和我们帮助你准备的文件,还要做个现场的考察,报告和文件都没问题,认证就可以拿到了。”孟经理对认证的流程了如指掌。国家规定有机认证期限是一年,“一年后还要再次做检查么?”孟经理说:“续检主要看你出示的记录,包括过去一年你使用的肥料、饲料和打过的防疫针这些,主要就是以票据的形式。”   检测主要看文件和报告,续检看用票据证明的记录,这些成为申请有机认证的重要环节?南京国环国际认证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国的有机认证标准虽然是与国际接轨的,但各国的侧重点的确有所不同,“比如日本更加看重植保的投入,而中国比较看重‘文件体系’”。   拿申请有机认证的一个指标“转换期”举例,国家规定农作物的转换期为2—3年,转换期间就必须按照有机标准使用有机肥料。声称在认证机构里有“内部人员”,可以以“行业价格”申请到有机认证的北京中农富达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孙先生,面对记者提出的“是否可以缩短转换周期”的“特殊要求”时,给出对策:“你出具过去一两年购买了有机农肥的票据,可以申请缩短转换周期。”   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的研究员田河山告诉记者:“按照国家认监委的规定,只有通过有机认证的农产品才有资格在食品外包装上贴有机标签,而这个标签是消费者在购买有机食品时的唯一凭证。”而记者随后找到了一家北京的印刷公司,给出了有机认证的标签,咨询印刷不干胶的价格,一位姓程的经理并没有要求记者出示什么证明,只是告知印刷1万个有机标签的价格是1100元,合每个标签0.11元,如果一次印刷一个版(10万个),合每个标签0.03元。
  • 媒体曝有机产品认证市场已被做烂
    如今,有机产品认证市场十分混乱,许多小型有机认证咨询公司违规操作,申请者花钱就能买到有机认证证书。这部分违规认证花费增加了有机产品的生产成本,也抬高了有机产品的市场价格。   混乱的有机认证   记者从山东省威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了解到,目前全国有20多家有机产品认证机构,主要分布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由于有机认证机构较多,个别认证机构在认证程序上可能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为了了解市场上是否存在违规认证机构,记者在网站的搜索栏中输入&ldquo 有机蔬菜认证机构&rdquo 几个字,网页上出现一些有机认证机构和有机认证咨询服务公司的信息。随便打开其中一家认证公司的网页,记者发现该公司在业务介绍称:该机构可以认证有机蔬菜、有机水果等业务,认证后颁发全国通用的有机认证证书。随后,记者联系了这家有机认证公司,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可以认证多种蔬菜,要想认证某种蔬菜,需要先交纳几万元钱,所要交纳的几万元费用包括检测费、证书费以及其他费用。   此外,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申请人在提出有机认证申请后,只要备齐资料,机构会派专员上门进行检测,保证通过认证。为缩短认证时间,该机构在认证程序方面会减少一些环节,以方便申请者拿到证件。至于验收不合格的有机产品,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和认证机构以及检测机构有固定业务往来关系,只要客户想认证的产品不是特别残次,他们就可以想办法通过认证,但费用相对高一些。   认证公司成立门槛低   据媒体报道,大多数有机认证机构和有机服务咨询公司都是正规的,认证程序非常复杂,时间也很长。但是,也有个别有机认证机构和有机认证服务咨询企业为了赚钱,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有机认证咨询服务公司很多,这类公司成立的门槛较低,不需要过多的注册资金,也不需要什么设备,只要有相关服务人员即可。有机认证咨询服务公司一般都会挂靠在有机认证机构下面,主要是承担认证业务。这些有机认证公司会在检测前准备好干净水或经过处理的达标水进行检测,这样就能保证申请者只要交钱就可以通过有机认证检测。   违规成本抬高有机产品价格   为了规范混乱的有机产品市场,国家于今年4月1日开始实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新规定的实施是否能够推高有机产品的价格呢?深圳艾维塔CSA菜园园长何铮认为,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有机产品认证成本原本一直就是生产商所要承担的,只是一些人为因素造成了市场的不规范。此外,有机产品超过一半的成本都来自于劳动力成本,认证费用仅仅是一小部分,这对企业来说不会增加太多成本。&ldquo 有机产品市场价格高并不是有机认证新规实施造成的,有许多质量不合格的有机产品生产厂家为了获得有机认证,花大钱向违规有机认证咨询公司购买假认证,成本高了有机产品的市场价格也就跟着高了,而这部分的花销就需要由消费者来买单。&rdquo 一位从事有机认证检测的工作人员表示。
  • 3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有机产品认证新规
    记者今天从国家认监委获悉,为严格规范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确保有机产品认证的有效性,自3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有机产品认证新规——新修订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将确保所有认证产品都经过检测 即将实施的《有机产品认证目录》,对蔬菜、牛奶等37大类产品展开有机认证 开通“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备案管理系统”,保证有机产品可溯源。   所有认证产品都要经过认证机构检测   据介绍,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颁发有机产品认证9337张,获得认证的有机生产面积达到200万公顷。然而,随着我国有机产业的发展,由于商业竞争激烈、少数企业缺乏诚信等原因,一些问题也开始凸现,主要表现为存在夸大与虚假宣传行为、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使用不规范、有机消费理念存在误区等。   国家认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这些问题,新规对有机产品的生产、认证要求都更加严格。比如,要求认证机构对所有认证产品都要进行产品检测 认证证书由国家认监委信息系统统一赋号 认证现场检查需覆盖所有生产活动范围 销售场所不能进行二次分装、加贴标识等。   同时,新规还建立了不良企业退出机制。对因不诚信、违规使用有机生产禁用物质、超范围使有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等问题而被撤销认证证书的企业,任何认证机构在1—5年内不得再次受理其有机产品认证申请。   对蔬菜、牛奶、肉类等37类产品开展有机认证   国家认监委在各认证机构已认证产品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有机产品认证目录》并予以公布。《目录》包括了蔬菜、牛奶、肉类等37大类127种产品。   该负责人表示,按照风险评估的原则,将不适宜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排除在目录之外。之前已获得认证,但不在《有机产品认证目录》范围内的认证证书,证书有效期满将自动失效。同时,国家认监委将基于风险分析原则,对《有机产品认证目录》进行动态调整。   以信息技术手段确保有机产品可溯源   针对消费者普遍反映“有机产品认证标志难以辨别和查询”问题,“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备案管理系统”将同步开通使用。据介绍,这一管理系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确保认证机构发放的每枚有机产品认证标志都能够从市场溯源到所对应的每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获证产品和生产企业。   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后市场上销售的有机产品,将加施带有唯一编号(有机码)、认证机构名称或其标识的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便于消费者辨识。在3月1日前,已从认证机构领取旧版有机产品认证标志或印制相关产品包装的,仍然可以使用,但应在今年7月1日前使用完毕。届时,公众可登录“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进行查询验证。
  • 有机认证鱼龙混杂 亟须有效监管
    目前国内有26家机构具备有机产品认证的资格。但也有很多不在此列的机构宣称可以进行该项认证,有机产品认证鱼龙混杂,缺乏有效监管。   1斤有机鸡肉50元,1盒36枚装的有机鸡蛋90元,一小盆有机盆韭50元……这样的高价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日前举行的年货会上频频出现。   高昂的价格让众多消费者敬而远之,这些展位前几乎无人驻足。“尽管有机食品要贵一大截,但其对健康是有益的,”前来买年货的张先生不无担心地说:“但是,花钱买来的‘有机食品’就一定是有机的吗?”   搭车“有机”   在有机产品展位前徘徊良久的李女士表示“很头晕”,“今年年货会上有机产品猛增,跟雾里看花似的,不懂也不敢买。”经济导报记者发现,跟李女士有类似情况的消费者占绝大多数,几乎没有消费者表示能够辨别真假有机产品。   在一个售卖有机鸡蛋的展台前,导报记者说想看看产品的认证证书。该商家闪烁其词,最后又说暂时找不到。在另外一家出售有机杂粮的展台前,商家坦言没有认证,但信誓旦旦地保证所售是有机产品。按照某在售产品包装上所提供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号,导报记者并没有在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里找到相关的信息。   据导报记者统计,此次年货会上有机产品商家有十数家之多,多数有机产品商家都声称“自己的产品没有使用过农药和化肥”,更有商家在没有认证的情况下擅自宣称是有机产品。山东省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军直言,“很多宣称有机产品的商家其实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有机产品,仅仅理解为不用化肥和农药。”   认证机构多多   据了解,按照我国的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有机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得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还规定,只有通过认证才能在产品名称前添加“有机”字样。比较常见的标志有COFCC、ECOCERT、CHC、USDA。经查证,COFCC是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ECOCERT 则是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CHC是指北京五岳华夏管理技术中心,USDA 则是指美国农业部。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所属的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显示,目前国内有20家机构具备有机产品认证的资格。但也有很多不在此列的机构宣称可以进行有机产品认证,在百度输入“有机产品认证”字样,可以查到很多认证机构的链接。导报记者拨打一家名为青岛奥贝尔信息咨询公司的电话,对方声称可以做有机产品的认证。但经查证,该公司并不在上述26家具备认证资格公司之列。   在国内认证机构混乱的情况下,部分企业选择了国外认证机构,比如山东省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就同时经过了美国农业部和欧盟的有机认证。   亟须有效监管   “有机产品生产成本高,周期长,价格自然也高。”山东社科院省情研究中心主任、导报特约评论员秦庆武认为,“这也是现在有机产品认证盛行的原因,将普通产品认证为有机产品价格可以提高数倍。”   从无公害食品到绿色食品,再到有机产品,反映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然而,这些代表了高品质的概念却成为不良商家牟取不当利益的工具。秦庆武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有效监管的缺失”。   有机产品的认证往往需要2-3年的时间,这也给监管加大了难度。秦庆武表示,要避免有机产品市场的混乱,“需要监管部门采取更为有效、有力的措施。”
  • 认监委开展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专项整治
    为严厉打击假冒有机产品行为,增强有机产品消费信心,国家认监委近日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专项整治活动。   本次专项整治活动主要针对认证机构、获证企业、销售场所(包括有机产品销售、配送的相关网络平台)的有机产品认证标志、认证证书的发放、使用情况。   专项整治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宣传教育整改阶段(7月-9月)。国家认监委要求各级质检部门应本着“寓监管于服务”的原则,深入生产、销售场所,加强对生产企业、销售单位和消费者有机产品认证法规、标准和有机产品及有机产品认证标志追溯系统的宣传 组织辖区内获证企业、销售单位和认证机构对照有机产品法规、标准要求进行自查自纠,帮助相关认证机构和获证企业建立和完善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制度,督促销售者严格按照《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要求采购、储运和销售有机产品,增强消费者辨假识假能力。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继续做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信息报送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获证企业有机产品认证法规、标准的全覆盖宣贯,督促获证企业严格按照法规、标准要求规范使用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和有机码等标识,对不规范使用有机产品认证标志、有机码等标识获证企业的认证证书应当及时依规予以处置。第二阶段为集中整治阶段(10月-11月),国家认监委要求各级质检部门应当主动争取工商等部门的支持,积极组织开展对辖区内生产企业、销售场所和认证机构专项整治活动,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重点查处伪造、冒用、超期、超范围、超量使用有机产品认证标志、有机码等违法违规行为。第三阶段为总结汇总阶段(12月),国家认监委要求各级质检部门应当及时对专项整治活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总结,及时分析、解决专项整治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推广专项整治活动中好的做法与经验,及时宣传报道专项整治活动取得的成效和典型案例。   认监委有关负责人同时表示,社会各界发现相关方面在有机产品生产、认证、销售过程中存在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可拨打12365、12315进行投拆、举报。
  •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明年4月1日实施
    新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已于11月16日发布。《办法》发布后,有读者询问实施时间及取消两项标志、规定等问题,记者就此采访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相关负责人,回答读者提问。据悉,除在统一管理、完善认证、加强管理方面进行了增加、修改外,值得注意的是,《办法》取消了有机转换认证及其标志、含有机配料加工产品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标志规定。   质检总局法规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取消有机转换认证及其标志的目的,在于打击非法利用有机转换认证冒充有机认证的行为。   根据国家认监委的解释,有机产品标志分为两种,一般来说一个农场在申请有机产品认证后,要有1~3年的转换期才能正式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在这1~3年内,农场要完全按照有机认证标准要求进行生产,但其产品不能叫有机产品,只能叫“有机转换产品”,只能使用相应的有机转换标志。因此,取消有机转换认证及其标志,能够从根本上杜绝获证产品的认证委托人利用有机转换认证冒充有机认证的行为。   同时,为进一步规范有机产品市场秩序,防止含有机配料加工产品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但利用其产品标注“有机配料生产”、“有机”等文字冒充有机产品的行为,《办法》取消了质检总局67号令中关于含有机配料加工产品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可在其产品标注“有机配料生产”或配料为“有机”字样的规定。法规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取消该规定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上述行为。总体来说,被取消的标志和规定有利于消费者对有机产品概念进行统一识别和正确理解。   该负责人表示,新《办法》将于明年4月1日实施, 2014年4月1日前生产的有机产品仍按旧《办法》的规定、要求进行生产、售卖 2014年4月1日以后,旧《办法》废止,企业所生产的有机产品按新《办法》规定执行。鉴于可能存在企业在“临界点”(例如企业2014年3月份生产产品)生产有机产品的情况,质检总局法规司相关人员表示,依产品性质、特点的差别,售卖周期可有所延长,延长期依产品性质也有所不同。
  • 认证机构各自为政 蔬菜"有机"2万就能办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日前报道,超市里销售的高价有机蔬菜存在黑幕,不少“有机蔬菜”在种植的过程中和普通蔬菜一样使用化肥和农药。记者随后调查发现,目前全国有26家认证机构从事有机蔬菜认证,市场竞争激烈,由此导致花钱就能买到有机蔬菜认证等诸多问题。相关法律专家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应精简有机蔬菜认证机构,严查有机蔬菜认证机构的不规范行为,这样才能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有机蔬菜行业的发展。   记者在天津市南开区某大型超市蔬菜专柜了解到,蔬菜价格并不一致,普通蔬菜价格最低、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价格依次提高。一颗有机大白菜标价35元,一颗有机萝卜标价18元,四个有机青椒26元。该超市蔬菜部管理人员表示,目前有机蔬菜主要由北京大兴留民营和山东寿光的蔬菜种植基地供应,都具备有机蔬菜认证证书。   北辰区蔬菜种植户王先生表示,此前通过中介机构曾找过北京一家有机蔬菜认证机构,结果中介却介绍了另一家收费更低的认证机构,5万元就能办到有机蔬菜证书,而且不需要3年过渡期,交完费第二年就可直接贴上有机蔬菜的标志。而按照农业部门的规定,申请有机认证的农产品种植者在提交申请之后,认证机构将派检查员到种植基地进行检验,再经过3年左右的转换期,期间生产出的产品贴上“有机转换食品”销售。转换期过后,经过认证机构的复核,符合条件者才能贴上“有机食品”标志出售。   记者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网站查询发现,目前全国有26家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分布在全国各地,且都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机认证,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南开区一家商务咨询机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收费不一,根据种植面积和证书年限,最低2万元即可办到有机认证。   击水律师事务所相关专家表示,按照农业部门的规定,有机蔬菜在种植过程中应完全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普通蔬菜花钱买来有机证书,属于欺诈消费者。国家主管部门应精简有机蔬菜认证机构,严查有机蔬菜认证机构的不规范行为,这样才能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有机蔬菜行业的发展。
  • 7月1日起有机产品认证实行新规
    经过4个月的过渡期,从7月1日起,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将全面实施,消费者购买有机产品时要认准认证标志、编号等,还可凭编号在网上查询产品的真伪。   根据相关管理规定,7月1日之后出厂销售的有机产品将统一加施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含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唯一编号(有机码)和认证机构名称(标识)。有机码是国家认监委根据获证企业的产品数量和类别定额控制发放的,相当于该产品的“电子身份证”,消费者可以根据编号在“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备案管理系统” (http://food.cnca.cn)上查询产品的真伪及对应的每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获证产品和生产企业。截止到6月27日,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累计上传有机产品标志数约1.4亿枚。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与信息系统查询的内容不一致的,可联系认证机构核实或拨打12365、12315向质检、工商部门投诉、举报。   国家认监委有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目前在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有机产品,必须通过我国的有机产品认证,并按照上述要求规范加施有机产品认证标识、有机码等标识。只有欧盟或某个国家的有机产品认证标识而没获得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标识的产品,不得在我国内地市场以有机产品的身份进行销售。
  • 认监委:将加大有机产品认证监管力度
    国家认监委近日表示,今年继续加大了对食品农产品认证活动的监管力度,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监督抽查食品农产品获证企业6000多家,以进一步规范我国食品农产品认证活动。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对有机农业的定义是:遵照一定的农业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据估计,2006年中国有机产品出口总值超过4亿美元,国内销售总额超过40亿元,但由于市场开发相对滞后,每年都仍有相当比例的经过认证的有机产品未能按照有机产品出售。目前,中国出口的有机产品主要包括大豆、茶叶、蔬菜、杂粮、水果、蜂蜜、中药材等,出口对象主要为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等。   于2005年4月1日正式实施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是在吸收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有机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在许多方面比主要发达国家的标准更加严格。如在允许使用的投入品方面,比欧、美、日都少,显得极为严苛。中国有机产品标准还规定有机产品中的农残不得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规定的农残限值的5%,而许多农药残留限值的5%已接近仪器的检出限。另外,将管理体系单列为国家标准的一个部分,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规定,经过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产品方可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标签上使用“有机”字样,并应使用中国有机产品国家认证标志。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不得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产品”、“有机转换产品”和“无污染”、“纯天然”等其他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及《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认监委负责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的统一管理。从2004年起,国家认监委每年都组织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农产品认证有效性监管活动,已累计检查有机认证机构67家次、有机获证企业1350家次、抽查有机获证产品1622批次,撤销、注销有机产品认证机构10家,近两年有机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均在95%以上。
  • 95%以上有机产品达标 认证市场总体规范
    有机茶、有机牛奶、有机粮食、有机蔬菜……当有机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入国人生活,消费者对其可信度不免常常要打上一个问号。近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谢军在接受相关媒体访谈时表示,抽查显示,95%以上的有机产品符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要求。有机产品认证市场总体较规范。到目前为止,认监委共撤销了7家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资格。
  • 中国有机食品认证遭美质疑
    美国媒体13日报道,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有机食品正进入美国市场。和美国国内的有机食品一样,这些来自中国的有机食品一般也有“U.S.D.A.organic(有机的)”的绿色标记。这一联邦认证旨在向消费者保证,农民和食品生产商已经通过严格、独立的检查。   但现在,美国农业部对中国有机食品的认证提出质疑。美国农业部雇用私人组织对全球大多数有机食品进行检查。考虑到有机食品认证可能和消费者利益存在冲突,美国农业部禁止美国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在中国运作,还计划在年内派一个审查小组前往中国,对中国有机食品的认证过程进行广泛评估。   美国官员表示,被禁的OCIA让中国政府机构的人员来审查国有农场和食品加工设施。多年来,总部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OCIA一直是中国有机食品进入美国市场的主要审查机构。这一禁令可能会引发美国消费者对中国有机食品的担忧。   天然食品连锁公司是美国国内主要有机食品零售商。这家公司的很多自有品牌产品使用来自中国的有机食品,包括冷冻蔬菜、葵花籽、松仁和罐装茶叶等。如今这类产品的数量急剧减少,一部分原因是消费者担心这些有机食品的认证有问题。天然食品连锁公司表示,它自己对中国供货商的产品进行了检查,查出有污染物。   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价值30亿美元的农产品。中国是对美农产品的最大出口国之一。   美国农业部国家有机项目负责人之一迈尔斯麦克沃伊说,除了对OCIA的在华业务进行审查外,农业部调查人员还发现至少有10家国有农场或工厂生产的有机食品可能存在问题。   麦克沃伊说,他不知道这些农场和工厂的产量有多大,或者生产了什么。目前也不清楚调查人员是否已经去过现场,看看那儿的生产是否严格遵守有机食品标准。
  • 认监委加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直属检验检疫局,认监委信息中心,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   近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有机产品认证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其中标志使用不规范、有机产品不能追溯等是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根据《认证认可条例》、《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规范有机产品标志使用,确保销售的有机产品符合相应法律法规和认证依据标准要求,便捷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对有机产品及其标志的辨识,现就进一步加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以下简称认证标志)管理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认证机构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成熟的防伪、追溯和信息化技术,结合国家认监委统一的编码规则(见附件1)要求,认证标志编码前应当注明"有机码"字样,赋予每枚认证标志唯一编码(应使用暗码),同时鼓励认证机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更为严格防伪、追溯技术手段,确保本机构发放的每枚认证标志能够从市场溯源到每张对应的认证证书、产品和生产企业,做到信息可追溯、标识可防伪、数量可控制。   二、对于自动化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获证产品,获证组织可以在产品标签或零售包装上印制认证标志,但应当采用技术手段,在零售包装或产品上标注认证标志编码(可使用明码)。获证组织在产品标签印制之前,应将该标签式样、印制数量、认证标志编码报认证机构审核和备案,确保认证标志的使用符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和《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要求。   三、为便利消费者和监管部门辨识,国家认监委将建立认证标志备案信息数据库,各认证机构应当将所发放的每枚认证标志编码和认证标志使用(见附件2)等方面信息及时传输至该数据库。国家认监委将提供该数据库统一的查询方式,为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服务。   四、各认证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关于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印制和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认注[2005]34号)的条件,选择承担认证标志印制的单位。同时,加强对认证标志印制单位的管理,督促印制单位建立认证标志出入库台帐,坚决杜绝认证标志印制单位私印、滥发认证标志行为的发生。   五、各认证机构应当建立认证标志发放台帐,严格按照获证产品数量,控制认证标志的发放量。同时,督促获证组织建立认证标志使用台帐,并采取通知或不通知检查的方式,对获证组织使用认证标志的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获证产品数量与认证标志使用量相匹配。   六、各认证机构每年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通过市场抽样方式,验证相关组织合法、规范使用认证标志情况。对于违规使用认证标志的,应当及时暂停、撤销该组织认证证书 情况严重的,应当及时向当地认证监管部门报告,以便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追查相关方面的法律责任。   七、请各认证机构加强与国家认监委的沟通与联系,并在2011年11月30日前,将本机构根据上述要求制定的认证标志管理方案(含认证标志防伪、追溯技术方案概况)和认证标志印制单位名单报国家认监委备案。   八、各认证机构制定的认证标志管理方案应当在2012年3月1日前实施,对于拒不按照要求使用认证标志的获证组织,认证机构应当暂停、撤销认证证书。对于已领取认证标志或已印制标签尚未用完的获证组织,认证机构应当加强对该获证组织的认证标志使用的监督,并督促获证组织在2012年12月31日前使用完毕。   九、各局应当加强对认证标志的监管,对伪造、冒用、超期、超范围使用认证标志的,应当按照《认证认可条例》、《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和《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规定处理 对未按规定使用或者不规范使用认证标志的零售有机产品,各局应当将相关情况通报销售单位,同时责令颁证认证机构及时暂停、撤销该组织认证证书,认证机构拒不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的,应当按《认证认可条例》第六十条第三项的规定依法处理。   联系人: 王茂华 程正华   电 话: 010-82262763 82262708   附件: 1. 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编码规则.doc 2. 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编码备案信息要求.doc   二○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 国家质检总局:有机产品认证管理明年4月实施
    有机产品认证制度,将从明年4月1日起实行统一的认证目录、标准、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标志。为加强有机产品认证管理,维护消费者、生产者和销售者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有机产品质量,国家质检总局昨天公布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该办法适用于境内从事有机产品认证以及获证有机产品生产、加工、进口和销售活动。   办法明确,有机配料含量(指重量或者液体体积,不包括水和盐)等于或者高于95%的加工产品,在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后,方可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字样,加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认证机构不得对有机配料含量低于95%的加工产品进行有机认证。
  • 国内有机产业频遭诟病 认证假、标签乱致难分辨
    全天然的有机洗涤剂7到28天就能转换成水、有机盐和二氧化碳,绝不会污染水体 从棉籽种植、棉纱纺织到制成成衣的有机全程,可以呵护婴儿的幼嫩肌肤……除了这些日用品,还有有机蔬菜、谷物、牛奶、茶叶、葡萄酒、调料等各种食品也悉数亮相今天上午开幕的2012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   但在热闹展会的背后,近年来国内有机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诟病。认证混乱、标签乱贴、名不副实等问题屡屡发生,国内土壤、水质和空气质量也遭受质疑。记者采访获悉,相比国内市场的混乱,我国却是有机食品出口大国,2/3的产品销往海外,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有机之乱不在于自然环境受污染,而在于企业诚信的缺失和市场监管的松懈。   婴幼儿有机产品增速最快   除了超市里最常见到的有机蔬菜,各类食品和日用品都已经有了“有机版本”。记者今天上午在展会现场发现,出于安全和价格的考虑,婴幼儿有机产品的市场增速显然更快。   “前两年我们在中国推出有机婴幼儿麦片、果泥和磨牙饼,效果非常好,今年我们又带来了有机婴幼儿奶粉。 ”一家法国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有机产品对原料的严格控制,产量相对较低,该公司生产的果泥在中国市场一度卖断货。在了解到中国家长对婴幼儿奶粉质量的担忧后,他们对有机奶粉的市场前景也非常看好。 “我们的奶牛都是自然放养状态,产品绝不含有任何激素。婴幼儿的肠胃特别脆弱,有机产品能使其免受毒素侵害。 ”目前,这款900克装的有机奶粉售价400元,价格比一些进口超高端产品略高。   获得中国、日本、欧盟和美国四方有机认证的有机酱油和有机香醋也在展会上亮相,其公司负责人阮先生告诉记者,从大豆种植到加工全程有机。“市面上的普通酱油都有防腐剂,其中苯甲酸钠的六角形结构特别稳定,很难从体内排出,可我们的酱油只使用水、有机大豆、有机面粉和食用盐,采用古法酿制,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着色剂,口味厚重浓郁。 ”目前这款酱油已在沪上全家便利店有售,300ml装的价格高达65元。   记者还在现场看到不少有机日用品,其中一家生态洗涤剂公司表示,该公司生产的所有洗涤剂都可食用。 “我们洗涤产品不是石油化工产品,而以植物和矿物为原料,排入水中7天到28天就能分解为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不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这些洗涤剂的包装也是由蔗糖提取物制成的植物瓶,不是传统的石油基塑料。   有机新标识7月1日起全面使用   去年12月,央视《焦点访谈》曝光山东农民以普通蔬菜冒充有机蔬菜,在生产过程中照样使用农药、化肥等。此后,国家质检总局展开大规模的有机认证规范行动,目前已经有大批企业被撤销认证。   记者从今天展会上发现,去年共有346家企业参加2011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但今年只有约200家企业凭证参加。相关负责人坦言,严管之下,很多企业做不出有机认证了。“今年的监管力度可以说是史上最严,现在规定批批必检,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成本上难以承受,索性放弃认证。部分企业确实有浑水摸鱼的行为,自然就拿不到证书了。 ”   记者昨天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上看到,从今年3月1日起,最新修订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开始实施,“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备案管理系统”也同步开通。同时,有机产品还将使用新标,要求获证产品的最小销售包装上,加施认证标识和唯一编号、认证机构名称。这个唯一标识相当于有机产品的“电子身份证”,消费者可以据此登录国家质检总局官网查询产品真伪,监管部门也可据此追溯到这个产品从菜地到最终零售商的整个环节。经过四个月的过渡期后,新标识将从7月1日起全面使用。   市场现状   心存质疑,消费者对有机产品敬而远之   尽管在展会上有机食品业一片热闹,但近年来有机企业良莠不齐,认证机构不负责任,以普通产品冒充有机产品牟取暴利的丑闻频频传出。为了不做“冤大头”,心存质疑的消费者开始对有机产品敬而远之。目前,有机产品在国外的消费量占商品总量的5%,而我国还不到0.1%   国内环境能否种出有机蔬果   我国的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在工业化发展中遭到污染,土地中重金属超标,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频发,消费者不禁质疑:在如此环境下,能否生产出合格的有机产品?对此,业内专家坦言,目前我国2/3的有机产品出口海外,可见绝对有能力保证产品质量,而国内有机产业的忧虑不在于生态环境,而是管理机制。   “早在20年前,国内就有基地开始做有机农业了。 ”浙江大学有机文化研究室主任胡删表示,尽管国内消费者是近两年才关注有机,但早在20年前,日本就有企业将有机基地建在中国,产出的有机农产品也全部运回当地销售。直到如今,国内大部分的有机产品仍出口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地。   “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合格有机产品的生产国,一方面我们土地广袤,可建上千亩的有机庄园。并且有机的概念就是要改善土质,经过三年转换期,肯定可以把被污染的土地调整回来 另一方面,成片的有机农业需要大量人力,这也是其他发达国家难以做到的。 ”加上有机产品在出口时,要经过严格的入境检验检疫,以符合欧洲等地的有机食品标准,使得企业在整个生产环节中不敢马虎,这和国内市场的情况大相径庭。   高价能否买到正宗有机产品   18元/斤的鸡毛菜、油麦菜和青菜,19.85元/斤的菠菜、圣女果……记者昨晚在长宁路上的一家大型超市看到,有机蔬菜被单独放在一个货架上,其价格是普通蔬菜的数倍。   “如果完全按照有机生产的流程走,无论是前期成本还是后期耕种,成本都很高。 ”胡删告诉记者,在种植过程中,因为不能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造制剂,不但需要人工捉虫锄草,产量也会降低很多。“比方说别人1亩地出产1000斤,你自然种植后只有300斤,每斤的成本自然高出很多。 ”   但真正令消费者担心的是,付出高价后买到的仍非正宗有机产品。近年来,以普通蔬果冒充有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偷偷使用农药、化肥等事件屡有曝光。   “有机事业的前期投入非常高,三五年很难盈利,一些支撑不下去的企业就可能动歪脑筋,放弃高成本的有机种植方式,偷偷使用化肥、农药以增加产量,再以高价售出,牟取暴利。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庄主”表示,一些已经做大的企业因为产量跟不上销量,也会“被迫”造假。“自有基地的产出不够卖怎么办?因为有机产品不能随便开块土地就生产,这些企业就会在外寻找符合条件的外联基地,将那里出产的有机蔬果贴牌出售,但相比自有基地的严格管理,外联基地更易松懈,属于造假高发地。 ”他曾在对多个有机项目的考察中发现,有一个名声在外的有机农庄竟直接引入附近小河的五类水进行浇灌,不进行任何水质处理。   认证假、标签乱致难以分辨   近年来,我国有机产品需求明显上升,截至今年一季度,已颁发有机产品认证11090张,获得认证的有机产品生产面积达到200万公顷。随之而来的认证企业鱼龙混杂,花钱就能买到证书的乱象也频频出现。   上海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曾是中绿有机食品认证在上海的分中心,但记者昨天获悉,从去年开始,该中心已不再对有机产品进行认证,不再作为中绿在上海的分中心。其相关负责人坦言,过去是作为兼职机构来分担认证工作,但由于当时全国各地认证机构众多,部分机构不负责任地进行认证,导致市场上的有机食品鱼龙混杂,为了规范管理,他们这样的兼职中心也被撤销了。   除了花上几万元“买”一张认证证书外,还有更简单的方式变成有机食品,那就是直接购买有机标签。记者在网上搜索“有机标签印刷”,立即就有众多商品信息映入眼帘,其中一名店主表示,只要客户提供所需标签的样图和包装,厂里就能照样印刷。1厘米直径的普通材料有机标签,100多元就能印上10000个。
  • 真假有机食品认证乱 九龙治水难保食品安全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在人们对食品缺乏安全感的背景下,“有机食品”在很多人心目中成为了“食品安全”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不仅获有机认证的企业违规使用农药、化肥的事件频频出现,假冒的有机认证也常常在市场上鱼目混珠,人们开始对“有机食品”产生了质疑,那么,市场上的价格不菲的有机食品是否值得信赖呢?   按照国际通用的食品安全标准,安全的食品从低到高共有三个阶段,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但是据记者了解,购买有机食品的消费者往往只知道有机食品是不使用农药和化肥,除此之外有机食品也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而且从生产其他食品到有机食品之间需要两到三年的转换期,就是说比如原来你这块地是种普通蔬菜的使用过农药化肥,但是要转而种有机蔬菜就需要等个两三年的时间。数量控制方面,有机食品的认证有定地块、定产量这样的严格要求,既然有这么多严格的要求,其实真正的有机食品价格不菲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也正因为高价带来了利润空间,鱼目混珠的食品就不在少数了,所以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要多长一个心眼,一方面食品必须有国家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标识,还附有有机认证证书编号可以上网查询。业内人士还提示如果消费者到正规的超市、商场、专卖店选购的话,遇到滥竽充数的有机食品的机率就会小得多。   国家认监委相关工作人员:有机食品认证监管体系暂不完善   据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经拥有有机食品认证的机构达到24个,目前已经颁发有机食品证书近八千个,认证机构对于有机食品的认证要经过环境检测、过程检查、产品检测三关,还应该有长期的追踪和复查。   但是实际情况是你只要花两、三万块钱,一些认证机构或者中介公司就会帮你搞定全流程。不仅如此,因为受到利益的驱动,有些认证的机构甚至会主动找加工企业,推荐其花钱来买有机食品的认证。   针对认证中出现的问题,负有监管责任的国家认监委的相关工作人员此前也是接受采访,表示按照相关的办法,他们应该组织地方认证监管机构对有机产品进行认证,但是目前监管体系不完善,仅仅靠一个部门很难进行全覆盖的监管。所以传统的食品安全领域九龙治水的老问题也同样给有机食品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 认监委发布有机产品认证咨询机构名录
    关于有机产品认证咨询机构的公告   根据《认证咨询机构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局长令第82号)的规定,国家认监委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承办其所辖区域内的认证咨询机构的审批工作。为保障有机产品认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引导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部门选择经批准的有机产品认证咨询机构开展认证咨询,现将已获得批准的具有有机产品认证咨询范围的机构名录公告如下(附后)。   特此公告。   附件:有机产品认证咨询机构信息.xls   二○一○年十月八日
  • “第二届有机产品认证技术论坛”在北京召开
    12月13日-14日,由国家认监委主办、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承办的“第二届有机产品认证技术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家认监委副主任王大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徐肖君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王运浩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全国25家有机产品认证机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的6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 国家认监委责令有机产品认证机构3月底前完成突击检查
    国家认监委今天通报称,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辽宁辽环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等部分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未按期有效组织对认证企业的突击检查。该委责令各认证机构在2012年3月31日前,完成对剩余获证企业的突击检查。对于未严格执行相关工作要求的,将予以严肃查处。   据悉,近期,社会对有机产品等食品农产品认证反响强烈,对认证有效性和认证信息透明度质疑不断。为进一步严格有机产品等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增强公众信心,维护我国有机产品等食品农产品认证声誉,国家认监委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   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有机产品等食品农产品认证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应当在2011年11月30日前,完成对本机构有机产品认证企业的突击检查。但是,部分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未按照国家认监委要求,有效组织对认证企业的突击检查。部分认证机构突击检查情况也未抄报属地省级质监局和检验检疫局。   对此,国家认监委责令各认证机构在2012年3月31日前,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有机产品等食品农产品认证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完成对剩余获证企业的突击检查,并将突击检查计划、现场检查照片、检查报告,按“证书监督”方式报送到“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中。同时,暂停完成比例在50%以下认证机构“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中有机产品认证模块的“证书添加”功能使用权限,直至突击检查完成。   国家认监委还通报称,为进一步增加食品农产品认证活动信息透明度,便于社会公众和相关监管部门查询与监督,该委已多次发文要求各认证机构进一步补充完善“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中发证数据。但是,部分认证机构,如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东北认证有限公司等未按要求,做好本机构认证信息的补充完善,缺报、漏报、误报和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准确等情况依然存在。   对此,国家认监委责令各认证机构认真检查“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中本机构发证信息,并在2012年3月31日前,按“证书修改”方式完善“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中发证数据。同时,自发文之日起,暂停问题比例在 50 %以上认证机构的“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中所有认证模块的“证书添加”功能使用权限,直至系统数据补充完毕。   此外,根据国家认监委信息中心数据质量分析显示,部分认证机构未按照《关于启用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2.0版)的通知》要求,及时、准确地将实施企业现场审核/检查信息通过“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传送至“自愿性认证活动执法监管信息系统”。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认监委将在“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增加校验功能,认证机构超过5次未按要求将实施企业现场审核/检查信息,通过“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传送至“自愿性认证活动执法监管信息系统”的,系统将自动关闭该机构所有认证种类的“证书添加”功能使用权限。   国家认监委还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相关认证机构贯彻执行的检查力度。对于未严格执行相关工作要求的,将予以严肃查处。
  • 《环保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仪》
    p   日前,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印发《环保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仪》。对VOCs检测仪环保产品认证做了详细的规定。全文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保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编号:CCAEPI-RG-Y-024-2017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017-04-01 发布 2017-04-02 实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发布 /p p   前 言 /p p   本认证规则规定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仪的适用范围、认证模式、认证环节、认证要求、认证标志使用及收费等内容。 /p p   本认证规则由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技术部提出。 /p p   本认证规则主要起草人:王则武、高晓晶、廖小卿。 /p p   本认证规则由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 2017 年 04 月 01 日批准。 /p p   本认证规则自 2017 年 04 月 02 日起实施,原认证实施规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仪》(CCAEPI-RG-Y-024-2013)即日起作废。 /p p   本认证规则由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解释。 /p p   1.适用范围 /p p   本实施规则规定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仪认证的模式、环节、要求、认证证书、标志及收费等内容。本规则适用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线监测仪、污染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线监测仪、报警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监控仪等 3 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仪的环境保护产品认证。 /p p   2.认证模式 /p p   产品检验+工厂(现场)检查+认证后监督。 /p p   3.认证的基本环节 /p p   认证的主要环节包括:认证申请 产品检验 初始工厂检查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认证后的监督。 /p p   4 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 /p p   4.1 认证申请 /p p   4.1.1 申请单元划分 /p p   原则上按不同的型号、测量方式、分析原理来划分申请单元。产品由同一生产厂生产且测量方式、分析原理完全相同可以作为一个申请单元。 /p p   配置不同的产品为不同的申请单元。 /p p   主要零部件型号不同的产品为不同的申请单元。 /p p   依据不同标准生产或不同生产场地的产品为不同的申请单元。 /p p   4.1.2 申请文件 /p p   申请认证应提交正式申请,并随附以下文件: /p p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有效营业执照复印件 /p p   b)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p p   c)已经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登记的申请认证产品的企业标准 /p p   d)申请认证产品工厂质量保证管理文件 /p p   e)产品说明书、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说明、同一申请单元内各个型号产品之间的一致性说明及其差异说明等 /p p   f)申请认证产品两个以上用户意见 /p p   g)其他需要的文件。 /p p   4.2 产品检验 /p p   4.2.1 产品检验的抽样 /p p   原则同一申请单元的产品,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1 台进行产品检验。抽样基数不少于 5 台。 /p p   4.2.2 产品检验的方式 /p p   采取实验室检验与相关质量证明文件审查相结合的方式。 /p p   4.2.3 产品检验依据的标准 /p p   JJF 1172-2007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光离子化检测仪校准规范 /p p   GB/T6587-2012 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p p   4.2.4 产品检验要求和方法 /p p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线监测仪的指标要求、检验方法按照附件 1 的要求执行 污染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线监测仪的指标要求、检验方法按照附件 2 的要求执行 报警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监控仪的指标要求、检验方法按照附件 3 的要求执行。 /p p   4.3 初始工厂检查 /p p   4.3.1 检查内容 /p p   工厂检查的内容为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和产品一致性检查。 /p p   4.3.1.1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 /p p   由认证机构派检查员对生产厂按照 CCAEPI-GK-305《环境保护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进行检查。 /p p   4.3.1.2 产品一致性检查 /p p   在生产现场对申请认证的产品进行一致性检查。若认证单元为产品系列,则一致性检查应对每个单元的产品至少抽取产品检验时未进行的一个规格型号。重点核实以下内容: /p p   1)认证产品上和包装上标明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与产品检验报告上所标明的一致 /p p   2)认证产品的结构及主要配套设备应与产品检验时的样品一致 /p p   3)认证产品所用的原材料应与产品检验时申报并经认证机关确认的一致。 /p p   4.3.1.3 检查范围 /p p   工厂检查的范围覆盖申请认证产品的所有加工场所和所涉及的活动。包括与制造该产品有关的质量体系所涉及的部门、岗位、设施相关的质量活动。 4.3.2 初始检查时间一般情况下,产品检验合格后,再进行初始工厂检查。产品检验和初始工厂检查也可以同时进行。初始工厂检查时间,根据所申请认证产品的单元数量和工厂的生产规模确定,一般每个加工场所为 3 至 6 个人日。 /p p   4.4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p p   4.4.1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p p   由认证机构负责对产品检验、工厂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合格后,由认证机构对申请人颁发认证证书。认证证书的使用应符合认证机构的有关规定。 /p p   4.4.2 认证时限 /p p   认证时限是指自受理申请之日起至颁发认证证书时止所实际发生工作日,包括产品检验时间、工厂检查后提交报告时间、认证结论评定和批准时间、以及证书的制作时间。产品检验时间根据产品和相关标准确定(因检验项目不合格,进行整改和复试的时间不计算在内),从收到样品和检测费用起计算。检验完成后,提交报告的时间一般为 5 个工作日。工厂检查后提交报告时间为 5 个工作日,以审核员完成工厂检查、收到生产厂递交了符合要求的不符合要求的不符合项纠正措施报告之日起计算。认证结果评定、批准时间及证书制作时间一般不超过 7 个工作日。 /p p   4.5 认证后的监督 /p p   4.5.1 监督的内容和方式 /p p   一般情况下,在获证后三年有效期内,进行两次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重点是认证后工厂是否持续符合环保产品认证的能力要求,以及产品一致性检查。监督检查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p p   a)工厂质量体系检查 /p p   b)产品性能抽检 /p p   c)用户调查。 /p p   4.5.2 增加监督频次的条件 /p p   若发生下述情况之一可增加监督频次: /p p   a)获证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用户提出严重投诉并经查实为持证人责任时 /p p   b)认证机构有足够理由对获证产品与标准要求的符合性提出质疑时 /p p   c)有足够的信息表明生产者、生产厂因变更组织机构、生产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等,可能影响产品符合性或一致性时。 /p p   4.5.3 监督结果的评价 /p p   监督检查合格后,可以继续保持认证资格使用认证标志。监督检查时发现的不合格之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不超过 3 个月)进行整改。逾期将撤消认证证书、停止使用认证标志,并对外公告。 /p p   5.认证证书 /p p   5.1 认证证书的保持 /p p   5.1.1 认证证书的有效性 /p p   本规则覆盖产品的认证证书有效期一般为 3 年。在规定的有效期内,证书有效性的保持依赖认证机构定期的监督获得。 /p p   5.1.2 认证产品的变更 /p p   5.1.2.1 变更的申请 /p p   认证后的产品,如果涉及主要设计参数、产品结构、关键材料和元器件发生变更时,或证书持有者法人名称发生变更时,应向认证机构提出变更申请。 /p p   5.1.2.2 变更评价和批准 /p p   认证机构根据变更的内容和提供的资料进行评价,确定是否可以变更或需送样品进行检验,如需送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变更。 /p p   5.2 认证证书覆盖产品的扩展 /p p   5.2.1 扩展程序 /p p   认证证书持有者需要增加与已经获得认证产品为同一认证单元内的产品认证范围时,应从认证申请开始办理手续,认证机构应核查扩展产品与原认证产品的一致性,确认原认证结果对扩展产品的有效性,针对差异做补充检验或检查,并根据认证证书持有者的要求单独颁发认证证书或换发认证证书。 /p p   5.2.2 样品要求 /p p   证书持有者应先提供扩展产品的有关技术资料,需要对扩展产品检验时,检验项目由认证机构决定。 /p p   5.3 认证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消。 /p p   按照认证机构的有关规定执行。 /p p   6.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 /p p   证书持有者必须遵守认证机构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 /p p   6.1 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 /p p   6.2 变形认证标志的使用 /p p   本规则覆盖的产品允许使用认证机构规定的变形认证标志。 /p p   6.3 加施方式 /p p   可以采用认证机构允许的加施方式。 /p p   6.4 标志的位置 /p p   应在产品本体明显位置上加施认证标志。 /p p   7.收费 /p p   自愿认证收费由认证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图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fbba6ffe-20ad-4595-b2f3-c37f4ddc60d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图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438567f7-4c47-466d-8072-e3d8a69d571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图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c2ca1ea0-ed35-4806-a3f3-1a241192df85.jpg" / /p
  • 美农业部要求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定期开展残留检测
    美国农业部(USDA)农业市场服务局(AMS)于2012年11月8日发布公告称,“国家有机项目”(National Organic Program,NOP)已发布一项最终法规,要求经认可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必须对标注为“100%有机”、“有机”或“采用有机配料制成”的农产品进行定期的残留检测。   该检测项目将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开始。认证机构要对其认证的有机产品经营商的至少5%产品进行检测,除非其认证的经营商少于30个,那么只要求对其中一家经营商的产品进行检测。这项检测为每年执行一次。值得注意的是,执行这项检测的实验室必须根据ISO/IEC 17025:2005认可。其他可开展的检测项目,如砷和其它金属污染物、转基因生物、抗生素和激素等,可算作对所要求检测的一部分。   具体的抽样项目程序也已发布。该文件中包含了具体禁用农药清单。此外,指南草案也制订完成,解释了根据检测结果所要实施的处理措施。美国农业部农业市场服务局NOP发布该最终法规的原因为,在此前开展的2010年至2011年有机产品农药残留审核中,AMS发现571个样品中有21个样本的农药残留水平超过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规定的食品中最大农药残留量限值。
  •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2023年度省级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抽查实施方案
    各市(州)市场监管局,省市场监管局相关直属单位,中测院:经省局同意,现将《2023年度省级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抽查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联系人:黄劲松 028-86607575刘 磊 028-86607669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2023年4月25日附件:2023年度省级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抽查实施方案为全面监测有机产品认证活动质量和认证风险,提升认证有效性和公信力,促进全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区)优化提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现就组织实施2023年度省级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抽查工作制定如下方案。一、工作任务2023年省级专项监督抽查安排抽检有机产品655批次,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实施,各市(州)、县(区)市场监管局和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管理单位参与配合,委托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和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承担抽样及检验检测工作。本次专项抽查任务包括对省内主要有机产品的抽样检测及相关生产、销售现场的监督检查,范围涉及流通领域(实体商超、电商平台)及生产企业。重点对社会关注度较高、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和有机产品证书发证量大、消费量大、历年监督抽检及舆情监测分析需要重点关注的高风险类产品开展认证有效性监督抽查。其中,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承担在生产环节抽取100批次产品的抽检任务;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承担在生产环节抽取130批次、在流通环节抽取70批次产品的抽检任务;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承担在生产环节抽取225批次、在流通环节抽取130批次产品的抽检任务。对抽检发现并经确认不合格的有机产品,省局认检监管处及时发布认证风险预警通告并加强后处理。二、实施时间本次专项监督抽查工作于2023年5月4日开始,11月30日前完成。三、工作组织专项监督抽查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认检监管处统一安排协调,负责抽取确定受检有机产品认证获证组织的名单,承担抽检任务的技术单位与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共同组织开展。抽样工作由被抽查获证组织或有机产品所在辖区的市场监管局派员配合省局抽样技术小组,按照《省级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性监督抽查技术指引(2023年)》(附后)进行。省局抽样技术小组分别由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和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院派员组成,开展抽样及检测并对检测数据和结果负责。抽检过程中,各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管理单位应积极配合。四、工作要求(一)加强领导。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省级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抽查,细化监督检查方案,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省局认检监管处要加强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检查工作顺利完成。(二)科学公正。省局认检监管处要在往年工作基础上制定完善《省级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性抽样监测技术指引》,坚持“双随机、一公开”原则,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因地制宜随机抽取执法检查人员,合理确定抽查检查方式,强化抽查检查结果公示运用。(三)检前培训。承检机构要依照抽样监测计划,对抽样人员和检验人员进行检前培训。重点开展对有机产品标准《GB/T 19630-2019》、《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55号)、《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等学习,熟悉抽检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引,熟悉抽样流程和相关判定依据、检测方法要求,熟悉有机产品抽样数量、抽样单填写、样品运输以及保存方法,加强对抽样现场检查事项的实习演练,确保抽检质量。(四)依法依规。各相关属地市场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认证监管职责,指导配合承检机构开展抽检监测,做好规范抽样、检测监督、通报核实、跟踪处置、依法查处等工作;要按照抽查检查的项目和依据,对发现的问题和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及时处理。对发现并经确认的不符合有机产品认证要求的获证组织和认证机构,应按程序及时向社会公示查处结果,并纳入认证风险监测数据库;承检机构抽检完成后对不合格样品要严格依照规定程序处理。(五)抽查结果通报及后续处置信息报送。1.对抽样检验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各承检机构要按程序在做出检验结论后2个工作日内报告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认检监管处,并向受检单位和属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受托发送《四川省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抽查结果通知书》(附件3)。受检单位对抽检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自收到检验结论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认检监管处提出书面复检申请。逾期未提出的,视为对抽检检验结论无异议。2.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在收到《四川省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抽查结果通知书》(不合格产品)后,应及时联系相关认证机构依照《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等规定,立即确认抽检结果并采取相应认证监管处理措施。3.未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同意,抽查检测结果及调查处理意见不得对外引用和公布。附件:1.有机产品获证组织查验(检查)表、流通领域有 机产品抽查检查表2.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性专项 监督抽查委托书3.四川省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抽查结果通 知书4.省级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性监督抽查技术指引(2023年)附件1有机产品认证获证组织查验(检查)表序号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重点检查指引存在问题描述参考处罚依据1认证机构合法资质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九条(1)认证机构是否经过批准: □是□否(2)认证机构经批准的认证业务范围是否包含“有机产品”: □是□否通过认监委官方网站进行查询;http://cx.cnca.cn/CertECloud/institutionBody/authenticetionList;输入认证机构名称即可查询是否取得认证机构批准,同时可查询认证业务范围。《条例》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九条2认证人员资质《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三十八条(1)核实到场的认证人员是否为机构委派检查组(员)本人: □是□否(2)认证人员是否经注册: □是□否(3)认证人员注册专业是否覆盖了当前申请认证的类型(种植、养殖和加工): □是□否(4)认证人员注册资质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5)注册的机构是否为派出机构: □是□否核实检查计划、检查报告上的机构、人员信息是否一致;通过认监委官方网站:http://cx.cnca.cn/CertECloud/person/skipPersonList,输入检查员名字即可查询注册资质和执业机构可要求派出机构或检查员本人提供其相应专业注册证书。《条例》第五十九条3认证检查计划执行《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九条(1)检查计划是否在现场检查前经获证组织确认:□是□否检查组现场检查时间是否按计划执行:□是□否(3)检查人员是否到场并与计划一致: □是□否检查计划是否有认证委托人签字确认;可以通过http://www.cnca.gov.cn/zl/spncp/登录监管账户,查询上报的检查人员信息、检查计划;核实检查报告中检查员、检查时间是否与上报和计划信息一致;通过企业了解检查人员到现场检查的时间或者查看差旅费报销凭证。此条倾向于认证检查现场的抽查。《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四十九条(二)4认证程序及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二十一条《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第十八条《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十条(1)认证人员是否按照认证规则要求,进入现场检查。 □是□否认证机构是否增加、减少、遗漏了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及程序要求:□□是□否查企业有机管理体系建立实施时间、申请时间、合同签订时间、现场检查时间;(体系建立运行3个月方可申请,申请受理后方可签订合同,提前5天下达检查任务)检查时间应选择病虫害高峰期、采收期等;对一年生作物、野生采集食用菌、加工、养殖项目等,需在生产季节内进行检查;对多年生作物如在采收期后进行检查,应进行补充抽样或者补充检查;认证机构应在委托方符合整改验证有效且产品检测合格后作出认证注册的决定;(查不符合报告验证时间、检查报告出具时间、证书出具时间)通过询问企业有关认证机构检查员进入现场检查的时间、离开时间,核查认证行为合规情况;《条例》第五十九条、第六十一条《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5认证结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二十二条(1)认证机构是否出具了虚假的认证结论,或者出具的认证结论严重失实: □是□否现场核实基地、工厂周边环境是否符合有机标准要求;(种养基地周边不得有交通主干线;生产加工场所周边不得有重工业、矿产、垃圾场、医院等污染源);企业是否取得合法有效的生产加工经营资质,营业执照、行政许可的范围是否涵盖认证产品,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畜禽养殖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食品经营企业(存在委托加工的企业)应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是否有合法的土地证明文件。现场核实企业提供的资料与实际情况是否完全不符(提交虚假资料)是否进行产品抽样,有无发生检测不合格的现象;有无产地水土、环境空气、污染物排放等达标的证据,水土应进行检测,环境空气可采信当地环境检测数据或者证明;查询企业有无被列入黑名单;发生了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不予以通过认证。缩短转换期是否有充分证据,核实上级监督抽查的情况,加工产品关注有机配料是否达到95%以上,同一种配料是否使用常规配料;使用的添加剂和加工助剂是否在标准附录中列出;养殖:饲喂的饲料是否为有机来源,并且本地至少有50%有机饲料来源;畜禽是否有活动场所,圈舍活动场所面积是否满足标准规定的要求;水产饵料有机或野生来源,有无相应的证明文件。《条例》第六十一条6认证证书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二十三条《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第十九条《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认证机构是否及时向认证委托人出具了认证证书并向公众提供了认证证书有效性查询方式:□是□否询问企业证书如何查询;是否获得了认证证书,如未得到认证证书原因何在?通过http://cx.cnca.cn/CertECloud/result/skipResultList查询证书的真实性。《条例》第六十条《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八条认证机构是否向产地环境不符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规定的认证委托人出具了认证证书:□是□否现场核实基地、工厂周边环境是否符合有机标准要求;(种养基地周边不得有交通主干线;生产加工场所周边不得有重工业、矿产、垃圾场、医院等污染源)有无产地水土、环境空气、污染物排放等达标的证据,水土应进行检测,环境空气可采信当地环境检测数据或者证明(初审报告出具时间不超过申请时间1年,再认证可放宽到2年。)/认证机构是否向有机产品认证目录外的产品出具了认证证书:□是□否现场核实证书信息,对应有机产品认证实施目录进行核实发证产品是否在目录中。另外关注新的认证目录植物生产的产品可以进行野生采集认证,野生采集中产品不能进行植物生产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认证机构是否对有机配料含量低于95%的加工产品进行了有机产品认证(适用时):□是□否抽查产品的配方和配料单核算有机配料的占比。重点关注使用的是添加剂和加工助剂是否符合标准附录E的要求加工项目适用。《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五十条7证后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二十六条认证机构是否实施了有效的证后监督:□是□否(2)认证机构发现获证组织及认证的产品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是否及时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并予以公布:□是□否(3)证书暂停或撤销期间认证机构是否通知并监督获证企业停止使用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和有机标志:□是□否通过http://cx.cnca.cn/CertECloud/result/skipResultList查询企业证书状态;如发生暂停、注销、撤销通过认证机构官方网站查询是否进行了相应的公示;发生暂停、注销、撤销后是否向认证委托人发出相应的通知,通知中是否明确证书和标志的使用要求。发生暂停期间不得使用证书和有机标志(不能按照有机产品销售),发生暂停是否采取有效措施,经认证机构验证有效后恢复。《条例》第五十九条8获证组织法定资质及信用《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第十七条,《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认证机构是否对认证委托人的下列有关情况进行了核实:(1)具备有效的相关法定资质、资格:□是□否(2)委托认证的产品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3)未列入国家信用信息严重失信主体相关名录:□是□否是否被证实有因违反国家农产品、食品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受到相关行政处罚的情况:□是□否查看企业营业执照、行政许可(生产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排污许可等)是否有效,经营范围是否包含了发证产品的范围;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畜禽养殖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食品经营企业(存在委托加工的企业)应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是否有合法的土地证明文件。了解认证产品上级监督抽样的情况;通过全国企业信用公示系统http://www.gsxt.gov.cn/index.html查询企业上级监督抽查、行政处罚的情况和是否被列入黑名单《认证认可条例》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九条、《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9获证组织检测报告《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十条、第四十二条认证机构是否向产地环境不符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规定的认证委托人出具了认证证书:□是□否(2)是否对检出禁用物质的产品进行了有机产品认证: □是□否是否进行了水土检测,有无检测报告(水包括灌溉水、畜禽饮用水、加工用水、食用菌栽培用水、渔业养殖用水),查阅相应的检测进行核实;核实场所周边环境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详见5;查产品抽样检测报告,核实有无禁用物质(农残、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检出项;其他检测项目是否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GB2762\GB2761等)现场观察养殖场、加工厂关注污染物排放对周边环境是否产生破坏及污染《认证认可条例》第五十九条(二)款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10再次加工、分装、分割《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获证组织是否违规在认证证书标明的生产、加工场所外进行了再次加工、分装、分割: □是□否现场观察和询问了解,有机生产加工所在的场所是否与证书所载明的场所一致;特别关注加工食品和屠宰肉制品是否在证书载明的场所加贴标识和标签。《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三款11可追溯体系《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四十条认证机构是否对未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档案制度的组织进行了有机认证: □是□否公司是否建立了有机管理体系(现场核查申请书、手册、操作规程、分布图等是否齐全);是否按照标准要求保留了生产加工过程有关的记录(种子种苗、畜禽、水产品的引入、投入品购买票据、施肥、病虫害防治、疾病治疗、清洁消毒、采收、销售、动物出栏、水产品捕捞等)重点关注投入品购买票据和使用记录、外购有机产品销售证书、标识标签使用记录;加工重点关注配料的来源和使用量、添加剂和加工助剂使用;投入产出是否合理。有无培训记录、内部检查记录;是否发生产品召回,有无相应的记录,召回产品的处置,是否进行了召回演练。《认证认可条例》第五十九条(二)款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12禁用物质《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第十七条,《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三十条、第四十三条(1)获证组织是否被证实在生产或加工的过程中存在使用或添加禁用物质: □是□否现场观察基地有无使用禁用物质迹象(残留空农药瓶、残留的空化肥袋);现场观察作业过程使用的投入品是否均在标准允许使用范围内;抽查产品检验报告,核实有无检出禁用物质的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五十九条13认证证书和标志《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第二十条,《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8.7。认证机构发现认证对象未正确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纠正:□是□否(获证组织是否有伪造、冒用、买卖认证标志或者认证证书的行为;对未获证产品及在允许场所外进行再次加工、分装、分割的获证产品,是否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了“有机”、“ORGANIC”等误导公众的文字;是否在有机产品认证证书限定的产品类别、范围和数量内使用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并在获证产品或者产品最小包装上正确加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在获证产品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材料上印制的有机产品认证标志是否存在变形、变色;是否在认证证书暂停期间或被注销、撤销后,仍继续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等。)通过http://cx.cnca.cn/CertECloud/result/skipResultList查询企业证书状态;证书一旦被注销或者撤销都不得持续使用有机标,也不得宣称有机销售;核实标签使用记录,关注暂停或撤销后是否持续使用了有机标签。核查企业宣称文件(宣传册、广告牌等)宣称信息是否与认证范围保持一致;刊印的证书是否与原件保持一致;宣称有机产品销售是否在包装上加贴有机产品认证标志、认证机构标识和有机码,关注自行印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与标准色泽、形状是否一致;抽查产品有机标签使用与认证机构签发是否一致(品名、规格是否保持一致)是否建立了有机标签使用台账,现场核实标签账物的一致性。包装上标注有机XX或者印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必须加贴有机码标签(可以喷印或加贴)《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14销售证《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十四条(1)认证机构发放的有机产品销售证标明的数量是否超过了认证委托人生产、加工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批准的数量: □是□否核查是否向客户开具了销售证书,所开具销售证书的总量是否超过认证证书总产量;销售证书的开具是否有销售合同、发票。销售证、合同、发票上载明产品名称、数量是否一致。15配合检查情况(1)获证组织是否拒绝接受认证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是□否场所、文件、票据等均应按照检查人员的要求出示。《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产品名称生产企业认证机构证书编号有机码序号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重点检查指引
  • 容广有机物在线检测系统 通过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检测
    RG-PAMS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通过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检测产品概述: RG-PAMS (57种)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采用仪器内抽样泵负压采样,环境样品经过大气采样总管和预处理单元,进入到气相色谱仪中,通过气相色谱(FID法)技术, 对环境中57种臭氧前体物含量分别进行在线监测。系统组成:RG-PAMS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由大气采样总管、预处理系统、带浓缩功能气相色谱仪、在线空气发生器、在线氢气发生器、零级空气净化器、工控机等组成。产品特点:♦全自动采样结构设计,可实现连续监测功能。♦ 多种通讯控制接口(4~20mA、RS485、RS232、LAN)。♦ 安装简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专业系统软件,功能强大。♦ 可直观动态显示各种监测数据及趋势图,可生成各种报表。♦ 采用电子流量控制(EPC)、质量流量控制器(MFC)进行流量控制,确保流量稳定性。技术指标:57种挥发性有机物组分表:典型图谱:典型图谱:产品预览:
  • 认证潜规则:谁来认证认证机构?
    种种隐秘的潜规则,使本该是诚信砝码的各种认证体系,成为新的利益蛋糕。   认证怪圈:谁来认证认证机构   中国的认证市场正在怪圈中徘徊。   “有机”、“绿色”、“纯天然”,各种夹杂着英文缩写的认证标志铺天盖地,认证体系名目繁多,却真伪难辨 认证咨询、认证中介、认证代理,各类身份不明的认证服务机构遍地开花,有钱就能买认证仿佛不再是黑幕,而是最普通的常识。   种种隐秘的潜规则,使本该是诚信砝码的各种认证体系,成为新的利益蛋糕。围绕认证,仿佛正上演着一场无中生有的圈钱游戏。   苹果四代VS四袋苹果   乔布斯的苹果四代卖到中国,从不需要打上“质量经某权威部门认证”的字样。即使有一天,这只苹果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有了办理某种中国认证的需要,凭借其企业实力,甚至不用自己动手,也可以方便快捷地“搞定”一切。   山东省沂源县的四袋苹果,却迫切需要那张“有机认证”证书来实现身价的倍增。然而,要想最终进入有机市场,等待它们的则是相当漫长的认证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追踪体系……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冗长的时间和高昂的成本。   苹果四代从不需要认证来提升竞争力,四袋苹果却只能把附加值押宝在认证身上。同样的认证规则,从不会成为苹果四代的门槛,但对于四袋苹果,无论时间还是金钱上,却都是巨大的“机会成本”。   中国认证领域由此产生了一个悖论:认证市场的大客户,其实正是产业链上的弱势者 认证的利润,更多地来自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有需求之处,自然是商机。当众多企业迫切地将附加值的来源寄托在一张认证证书之上,围绕认证及其相关服务,正形成一块巨大的利益蛋糕 有竞争之处,自然有内幕。当众多认证服务的利益相关者为了争夺客户“各显神通”,种种隐秘的潜规则,使得本该成为诚信砝码的各种认证体系,演化为一场近乎无中生有的圈钱游戏。   从CCC到ISO9000,从绿色到有机,从“市场”到“市长”,各种名目繁多的认证,给了急于取信于市场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一条“提升身价”的捷径。以效果为导向,繁荣昌盛的认证市场,的确创造出了庞大的价值体系。   作为一种无形的合格性评定,认证怎样成为一种产品?其价值从哪里来,为何会成为一座丰厚的“金矿”?   名叫认证的金矿   你不知道的那些认证   2011年11月初,河北石家庄某家具制造商刘琪几经考虑,终于接受了一家咨询公司找上门来推荐的“安全健康家具”认证服务,虽然在这之前,他从未听过这个认证的名字。   在家具领域,最权威的认证无疑是以“十环”为标识的“中国环境标志”。然而,其认证标准无疑是刘琪这样的中小企业难以企及的。两年前,他曾经试图通过一些代理机构代办“十环认证”。就在与对方签订服务协议之前,随着一个名为“中国优秀绿色环保产品(GEP)”的假认证被曝光,掀起了家具环保认证的打假潮,“十环认证”的办理变得格外严格,代理机构以“风声紧”为由终止了合作。   这场打假,反而炒热了环保家具的认证行情。当竞争对手们一个个相继打出类似“环保原料无毒无害权威认证”的宣传语,贴上“环保产品”、“安全产品”等绿色家具的相关标识,即使明知这样的认证并不规范,刘琪也只能选择办一个。   “填写申请表,提交企业营业执照和样品检测报告,缴纳认证的相关费用,100%通过……”花了3.5万元,十天后,刘琪拿到了一份证书和标识使用许可文件。   中国市场上到底存在多少种认证?   普通消费者很难想象,光是以ISO打头的认证,除了ISO9000,还有ISO9001、 ISO14001、ISO22000、ISO14064……而ISO体系下的认证,还仅仅是整个质量体系认证中的一个小成员。至于TL9000、 WRAP、ICTI、BSCI、SGS、FSC、ROHS、ITS……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种认证,到最后都会变身为同样一句耳熟能详的话:经权威机构认证!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一位唐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经官方许可的有28种认证,每一种认证下面又细分成诸多小类,几乎涵盖了所有企业从生产到管理到销售的所有环节。   如果具体到一家养鸡场,可供选择的除了有机产品认证之外,还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良好农业规范、无公害农产品 (11.04,0.07,0.64%)、绿色食品、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等近十种认证。当然,这还不包括认监委许可之外的其他地方性、行业性或是纯粹只是一个名称的各种认证。   在这些认证中,除了以最基础的安全认证CCC为代表的少量强制性认证之外,大多数是可以由企业自主选择的自愿性认证。正是这些认证,给产业链上的利益相关者留下了属于他们的操作空间。   “GMP可以办,但没有几十万拿不下来,而且需要近一年时间,成本高,时间长。如果不走药店,只是为了打个品牌,或是网络销售,不如办‘卫生安全产品’。”当记者以中药饮片加工方的身份向郑州某企业管理公司咨询是否能代办药品GMP(即“良好生产规范”)认证时,咨询师在电话中向记者建议。   当消费者看到一个认证标识时,很难注意到背后的认证机构。因此认证市场上便出现了以“安全健康家具”代替“十环”,以“卫生安全产品”代替GMP的乱相。   认证出生证明   无论“环保”、“安全”、“绿色”还是“有机”,各种认证名称在伴随产品进入市场时,总会冠之以“权威”的出身字样。然而这些认证都是从哪里来?其出身真能保证其含金量吗?   1983年,一个名为IECQ即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元器件质量评定体系的标准,被成立不到两年的中国电子元器件认证委员会引入中国,成为国内质量认证的开端。   IECQ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现行认证体系的成长路径:成立国家代表机构——引入国外现成体系——扩大体系的认证适用范围。   大众所熟知的ISO9000、CCC、CE、API等知名认证均由此而来。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产业的健全、认证市场的扩大,一批在政府主导下自行研发的认证体系开始出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26条,认证机构可以自行制定认证标志,并报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标志备案成功后,认证机构即享有该标志的授予权。   国内某咖啡馆经理人向记者透露,他们正在自行研发一套关于咖啡冲泡流程规范的认证:“只要自己能拿出一套标准,接下来的事只是报批问题。”   无论是国外引入还是自行开发,这些经过国家认证监督部门批准备案的认证,仅从体系上而言,都具备相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它们的审核权和授予权属于经过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这样的认证可以说带有一定的官方性质,可以作为鉴定认证出身是否正规合法的一个标准。   而事实上,目前市场上名目繁多的认证,其来源远在这些官方认证之外。   除了全国范围内的认证之外,各地方政府往往也都有一些地方性的认证,以地方性法规等形式,在当地实施。   而随着认证之风的兴起,一些不具备认证资格的组织也开始自行制定认证名称。   通过一家制造企业,记者了解到一项名为CCECS的中国信用企业认证。作为商业领域最重要,却又最抽象的元素,对企业的信用作出“权威”考评的,竟然是一家名为“中国供应商”的网站。   记者注意到,该网站的主办单位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看似与信用全无关联的“国字号”主管单位,使得该网站在“中国信用企业”的宣传资料中,公然冠以“唯一由中国政府推出的针对企业的认证”的字样。   机构本身不具备认证资格,认证体系自然也无需经过谁来批准,认证能否通过、怎样通过,完全由机构说了算,更无从规范和监管。借认证之名,行“卖名”之实,这些“认证擦边球”,正成为一座巨大的灰色金矿。   认证需要多少钱   尽管各种认证名目繁多,真伪难辩,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却不得不将认证纳入自己的经营成本。在一个个纷繁复杂、价码不一的认证项目背后,要想获取这些认证,企业到底需要花费多少钱?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企业申请CCC认证,包括申请费、产品检测费、工厂审查费、批准与注册费、监督复查费和年金在内的所有单项收费,总额大概在7000元左右。   这代表的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收费基准。   而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一份收费说明上,记者了解到了机构审核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整个收费构成:初审费用+监督审核费+预审费+复评费。由此计算,在正常申请且一次通过认证的前提下,企业需要花费的费用大概在25000元左右,之后每年都需要重复缴纳标志使用费及复审费用。   以上仅仅是申报认证本身的费用。而对于企业,想要通过某项认证,往往还有很多前期投入。   认证咨询便是绝大部分企业无可避免的一项前期服务。正规的认证对于企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以申请ISO9000认证为例,企业需要按认证体系的要求,在内部进行管理系列标准培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编写质量体系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这些专业化的程序都必须由具备认监委批准的具有认证咨询资质的机构来介入完成。按照国家标准,为期52天的质量体系认证咨询服务费用约为5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21条规定,所有认证机构应当公开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收费标准等信息。但这里显然忽略掉了那些未经批准却又真实存在的诸多认证服务组织。   “有机认证4.5万元,ISO9000认证5万元,CCC认证10万元……”这是上海一家“认证代理”机构给记者的报价单。其咨询师一再向记者强调: “时间短,包通过。”同样是申请正规认证,这些非正规渠道的价格,往往反而低于官方认可机构。对于急需认证又饱受成本压力的中小企业,这无疑是巨大的诱惑。价格上的优势为这些灰色认证服务组织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至于那些不具有正规出身的认证,收费标准则更多取决于机构的包装水平与市场人员的业务能力。刘琪总结他这几年接触到的此类认证:“同样是关于环保家具的认证,多的五六万元,少的几千元,价格大多‘有商量’。”   被标价的公信力   当认证成为明码实价的商品,其所贩卖的究竟是什么?   “规范市场”、“保障产品安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追问任何一个认证项目在中国诞生的初衷,我们都可以听到同样的字眼。然而认证机构本身的性质,似乎正与认证的初衷产生某种错位。   中国的正规认证机构,是经认监委批准的法人组织。既然是企业,利润必然是离不开的主题。   曾经轰动一时的“全国牙防组”事件,让认证行业与他们的客户同时看到了认证的另一种价值。   2002年起,全国牙防组开始作为“权威机构”在牙膏、口香糖广告中频频露脸。直到2005年,才被揭露其整个机构只有两个人、两张办公桌,其所谓的权威认证全部出自自行制定的认证标准和标志。就是这样一个不具备授予任何认证资格和条件的组织,不但轻而易举地骗过了13亿消费者,还使其认证一度成为产品 “身价倍增”的秘密武器。   当“全国牙防组权威认证”可以变成现实的销量,认证开始对企业有了真实而强大的吸引力。   看起来,这似乎满足双赢的合作基础。认证机构需要依靠企业的认证业务获取利润,企业也需要依靠机构的认证来增强竞争力,而站在市场的终端,广大消费者更需要认证——除了认证,他们还能相信什么?   认证的根基,是第三方所产生的公信力。然而这样的利益共生关系,却使得认证的公信力注定要大打折扣。   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供的合法认证机构名单上,记者查询到的具备有机产品认证资质的机构有17家。但到目前为止,全国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已经超过5000家,而大量的认证证书并非出自这17家机构。   “李鬼”公司们在整个认证市场上扮演着制假售假抑或是中介的角色,他们与正牌认证机构一同炒热市场。只要具备足够的利润空间,哪怕像“有机人种”一般匪疑所思的认证,都有可能在市场上出现。   产品质量、科学管理、企业公信力……这些本需要认证来证明的结果,却被重新包装成为认证交易的核心价值。看似无中生有,却又真实存在。   办认证?买认证?   2011年11月,一场曝光有机食品行业炒作概念的风暴中,花钱购买认证的黑色交易频频被从台面下拖出,引爆了公众关于整个中国认证市场的质疑。   除企业与认证监管部门之间的直接权力寻租行为之外,目前的认证市场上,企业究竟能通过哪些渠道和方式获取认证?需要花费多大成本?在这条认证产业链上的各个利益方,遵循的又是怎样的利益分配方案?   一、直接申请   企业怎样直接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   2011年10月31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该中心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设立,委托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国家级认证机构。   记者以办理ISO9000为名向工作人员咨询,得知按照正规程序,ISO9000认证申请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向企业员工灌输ISO9000的基础知识、成立文件编写小组、接受质量体系培训、编写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标准试运行、内审等环节,最后由认证机构组织模拟审核、现场评定、颁发证书等工作。   按照认证流程,在所有项目一次性通过的前提下,办理ISO9000认证从申请到审批最少需要9个月的时间,企业规模在30~99人范围内第一年费用为31000元,之后每年还需要交纳复审和标志使用费用。   时间:长   费用:按国家统一规定   难度:困难   适用对象:本身已达到认证条件、具备较高管理水平和组织才能的企业   利润解析:认证申请费、专家评审费、标志使用费   获利方:认证机构   二、委托咨询机构代办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直接向认证机构申请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因为认证体系要求企业进行一系列专业的培训与体系建设,而这些必须在专家的针对性指导下完成。   委托认证咨询机构代办无疑是更现实的选择。经过认监委批准的认证咨询机构虽然不具备认证资格,但其咨询服务中可以包括受企业委托,代为办理认证申请手续。   记者从一家外贸物流企业此前与认证咨询机构签订的服务项目单上看到,这张项目单上列出了专门针对ISO9000认证的培训辅导明细,整个培训周期为52 天,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全程按照通过认证所需的标准对企业进行改造,重点完全放在认证机构需要检查的项目上,咨询费用为5万元。   “咨询机构进驻之后,完全按照ISO9000需要考核的指标对企业进行逐项改造,并帮助我们补充了大量的文件说明,这成为之后一次通过申请的关键。”该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委托认证培训机构代为办理,避免了在文件制作上的频频修改,这大大缩短了认证申请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该企业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拿到了ISO9000认证,比直接向认证机构申请在时间上缩短了一半以上。   这或许更应该看成是正规渠道申请的升级版,当企业已经具备相当的条件,委托申请成为节约时间成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时间:较长   费用:高,包括认证费用和认证咨询费两块   难度:较困难   适用对象:基本具备认证所需硬指标,但管理体系不完善的企业   利润解析:认证培训咨询费、认证申请代理费、认证申请费、专家评审费、每年都需缴纳的标志使用费   获利方:认证机构、认证咨询机构   三、认证包装方案   广东某电器零部件生产商黄品杨,在申请IECQ认证的过程中,对比IECQ需考核的各项指标,有部分是自己明显未达到的,便通过业内人士介绍,联系上一家可以提供认证服务的商务服务公司。   这些未经许可的认证服务公司大多以“咨询公司”、“商务公司”的名义开展认证服务。签订合作协议后,该商务公司便着手为黄品杨准备相关的认证材料。如认证专家组在考察黄品杨的企业质量目标的分解是否适宜时,为企业“设计”了一系列可考的证据:用与其“签订”的培训协议证明企业的员工上岗培训率100% 从有合作关系的检测机构拿到报告,证明产品最终检验一次合格率98%以上 用伪造的顾客调查表证明顾客满意率在95%以上,这就意味着企业完全达到了“确保客户满意”的质量目标。   而在认证要求的相关体系建设上,该公司也为黄品杨量身定制了全套的文件,以作为企业“达标”的证据。   这样的认证服务与正规的认证咨询相比本质的不同是:正规的认证咨询公司是帮助企业建立相关文件和体系,最终达到认证的标准,而这些非正规机构则仅是从检测报告、文件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能够通过认证的证明资料,却并未改变企业不符合认证标准的真实情况。   然而,经过这种根据认证需要评测的各个指标对企业进行的全面包装和设计后,黄品杨最终一次性通过了IECQ认证。   时间:较短   费用:较高,包括认证费用和服务费   难度:较容易   适用对象:广泛,尤其是有部分指标达不到认证要求的企业   利润解析:认证服务费、认证申请代理费、认证申请费、专家评审费、每年都需缴纳的标志使用费   获利方:认证机构、各种认证服务组织、相关检测机构及培训机构   四、包干价   无论是委托正规的认证咨询公司,还是求助于其他认证服务机构的包装,本身都还需要企业具有相应的规模与起码的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如果连这些也不具备,是否能有别的办法通过认证,市场上又是否真存在着“买认证”的情况呢?   针对目前正处于风口浪尖的“有机认证”,记者以一家养鸡场个体企业主的身份打通了北京某认证机构的电话。在电话那头,工作人员当即表示只要是在工商局注册后的企业,他们都能保证一个月左右时间拿到认证证书,整个过程所有费用为2.5万元。   面对记者的犹疑,该工作人员为了进一步打消记者顾虑,自称他们跟国内某认证机构“长期合作”,从事认证代办服务,因此能保证100%一次性通过。“现在‘有机认证’风声这么紧,没有过硬的关系也不敢继续办。”   据内部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在业内被称为“包干价”,这也是目前一些完全不具备认证条件的企业最常使用的获取认证的方法。“这些提供包干服务的机构其实是代理或中介的性质,他们往往打着认证机构的名号先拉到客户,再利用关系从具备认证资质的认证机构处拿到证书。”   当然,获取证书并不意味着一切就可以高枕无忧。一旦企业委托了这样的机构,就必须一直依托该机构的服务。否则,每年一次的复审能让企业获取的证书随时被撤销。   时间:短   费用:较低   难度:容易   适用对象:完全不具备认证条件的企业   利润解析:认证手续办理费、认证中介服务费、每年的复审服务费   获利方:认证机构、认证中介、认证代理   五、没有办不了的认证   除了认证培训与咨询之外,更有一些“神奇”的认证服务机构,能够提供“一条龙服务”,把企业从一穷二白打造成“符合认证要求”的“优质”企业。   企业规模十人左右没有进行过任何技术改造、生产条件极其简陋,甚至还没有成熟的品牌和产品……记者以一家中药贸易企业的身份,带着这样的条件走访了位于北京的一家百度搜索关键词“认证咨询公司”排名前十位的公司,咨询是否可以办理GMP认证。咨询师开门见山地表示:这样的企业实力离认证标准还很遥远,除非“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交给他们公司全权代办。   记者表示“钱不是问题”之后,并向其咨询具体的办理流程。据该咨询师介绍,企业与他们签订服务合同并交付首期服务费之后,他们首先会对产品进行一系列的“规范化升级”,包括寻找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出具检测报告,上报国家药监局审批,获取保健品文号及生产资格,确定产品包装,申请相关专利等。   记者故意提及自己的企业情况,表示担心难以通过这些要求。听到记者的疑虑,该咨询师笑了:“如果你自己能办,还用找我们?既然我们敢接你的业务,就一定能办得下来。”   按照GMP认证的相关要求,具备上述申请条件之后,还要对生产环境、设备等各项环节进行符合认证标准的改造。在该咨询师看来,相比上面那些“硬指标”,这都是“有投入就能解决”的小问题。从他们介入服务,到最终取得认证,“所有费用不会超过100万元。”——当然,这仅是指他们的咨询服务费。   只要“不差钱”,没有办不了的认证。从一无所有,到完善的检测报告,批文、生产许可、专利、品牌……神奇的空手道式运作背后,是一张深入到检测机构、监管部门等各环节的关系网和利益网。   时间:依项目而定   费用:高   难度:容易   适用对象:完全不具备认证条件的企业   利润解析:认证手续办理费、认证中介费、认证服务费、咨询费、各种相关环节的手续费与服务费   获利方:认证机构、认证服务机构、其他所涉及的各个组织   六、量身定做   无论各种认证服务机构如何“无所不能”,企业毕竟都还要面对规模的限制和成本的硬门槛,毕竟不是每个企业都有实力去砸出一张GMP证书。   当企业必须通过认证来提升身价,又确实无法通过现有的认证体系,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些未经许可,却又的确存在着市场需求的认证项目就这样出现在企业面前。   “绿色中药认证”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该认证号称是通过国家中药部审批的一项认证,由中国医药(20.24,0.00,0.00%)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实施认证。记者伪装身份致电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  有了认证体系后,“认证机构”会对自己的“认证产品”进行市场化推广。通过媒体、互联网进行直接宣传固然是一种途径,而更有效的则是一些软件营销手段。“比如会和一些网络推广公司合作,在相关的行业论坛以及百度知道、搜搜等开放性平台上发贴、提问。”   为了使自己的认证体系更具说服力,认证机构还会特意打造成功案例,以一些企业通过该认证之后带来的实际效益,吸引更多的企业来申请该项认证。一个比较常用的方法便是,与广告公司合作,让认证的名称出现在广告语中,并对其公信力大加渲染。   为了推广某个认证体系,认证机购甚至还会主动炒作出一些行业内幕,“揭黑、曝光行业质量隐患都是常用的手段”。当行业陷入信誉危机,自然会催生出企业的认证需求。   除此之外,认证机构和相关服务机构还会有一套内部的激励机制。记者从一家认证咨询机构内部人士处了解到,认证咨询师的收入一般由“底薪+企业认证咨询辅导费+业务提成+奖金”构成。以进行ISO质量认证咨询为例,咨询师可提取客户所支付费用的10%。   “ISO9000认证1万元,20天拿到证书,包通过!”   “代办QS认证16000元,通过率高!”   “代电子产品CE认证,6000元包干。”   ……   种种认证乱相背后,是疯狂而沉重的圈钱逻辑。从认证机构到灰色中介,从追逐认证的企业到迷信认证的消费者,谁又能说自己没有在其中推波助澜?   谁来为认证埋单?   或许我们应该追问一下,谁该对认证负责,谁又能为认证埋单?   一个尴尬的现实是,拥有审核和授予权的认证机构,却并不对认证的结果承担相应比例的责任。有法律界人士解读,如果消费者能证明自己买到的通过某种认证的产品并未达到相关标准,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追究认证机构的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只能将认证机构作为第二被告,列于企业之后。   相对于认证带来的巨大利益,这种责任显得微不足道。权责的错位下,低廉的违规成本,成为种种怪相与潜规则得以生长的温床。   在这场认证圈钱游戏中,有着这样一些游戏参与者:   高居金字塔顶端的监管部门,把握着整个市场的走向 监管部门批准的认证机构,拥有着整个行业的利润核心 正规的认证咨询与培训机构,享受由认证附加服务创造的利润 非正式的认证服务机构,通过寻租或是包装,分享认证产业链下游的利润 种种非法认证的生产者,从行业中疯狂挖掘剩余价值 寻求认证的企业,试图将认证变为附加值、变为竞争力、变为现实的产品销量 终端的消费者,在混乱的市场上,只有通过认证来寻找产品质量与安全的保障。   然而,这利益链的构成,从产业的根源上便是如此脆弱。当产业链上的各方肆意挥霍着这种第三方带来的公信力,动摇的却正是认证得以存在的根基。   公信力从来不是商品,如同除了诚实的经营与优质安全的产品,从没有什么能证明企业的诚信。
  • 关注!7张认证证书被撤销
    2022年第3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2022年度第1期认证风险预警的通告为监测认证活动相关方的工作质量和认证风险,推动认证有效性和公信力的提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对有机产品认证领域实施了认证有效性抽查。现将有关情况通告如下: 一、对有机产品认证领域(有机粮谷、食用菌、食用植物油、茶叶、蔬菜、水果6类产品)的25家认证机构涉及的141批次产品实施了认证有效性抽查,认证机构覆盖率为25.5%。抽查发现2批次抽样产品不符合认证要求,总体不符合率为1.42%。二、相关信息已通报有关认证机构,认证机构依据有关规定对不符合认证要求的获证企业已作出撤销7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处理。对抽查发现严重不符合(违规使用禁用物质等情况)被撤销认证证书的相关产品(详见附件),认证机构5年内不得受理其生产企业及其生产基地、加工场所的有机产品认证委托。三、要求有关认证机构立即对抽查发现不符合有机产品认证要求的产品和企业开展风险排查,加强和完善认证风险防控措施,严把发证质量关,并报告有关排查结果和防控措施。四、对于因抽查发现严重不符合被撤销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相关产品,请有关单位和消费者予以关注并防范风险。附件:被撤销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相关信息市场监管总局2022年1月11日附件被撤销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相关信息
  • 持续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河北有效认证证书达118928张
    6月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截至目前,全省有效认证证书118928张,其中,管理体系认证证书71681张,产品认证证书45714张,服务认证证书1533张。全省资质认定获证检验检测机构2554家,拥有国家级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14家、省级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65家,检验检测从业人员6.8万人。2022年检验检测行业营业收入107.28亿元,向社会出具各类检验检测报告2319.17万份。  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持续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行业治理能力,为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支撑作用,服务产业发展卓有成效。围绕邢台平乡自行车、衡水橡胶、邯郸永年紧固件等产业,打造集成质量、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资源的服务平台,促进检验检测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技术,在航空航天材料、动车组电池、氢能源等领域培育高精尖检验检测机构。结合河北智能机器人、高铁装备材料、预制菜、有机产品等新兴产业情况,深入推进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助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培育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生态,经营主体活力充分激发。积极发挥绿色认证、低碳认证、有机认证的独特价值,推荐唐山、保定、雄安新区列入国家政府采购绿色建材试点城市。截至目前,全省有机、绿色、低碳认证证书3175张,有力促进了全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强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坚决有力。坚持联查联处、重拳出击、标本兼治,2022年先后联合公安、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累计检查检验检测机构340家,移交违法违规机构70家,行业公信力得到加强。强化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围绕食品、环境、建筑材料等社会关注的17个项目开展能力验证活动,全省参加能力验证活动的机构2936家次,结果合格率95.91%,能力验证结果好于往年。
  • 广东认证检测业务占了全国20%
    广东认证检测业务占了全国20%   认证认可事业发展对广东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   近年来,广东省质监局将认证认可工作作为高端生产型现代服务业,推动政府管理转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重要手段,使认证认可在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悉,在广东的认证检测业务占了全国的20%,CCC获证企业和获证数量居全国第一,认证认可事业的健康发展对广东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   广东作为外经贸和进出口大省,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由此也成为了全国认证检测业务大省。目前,全省共有10945家企业取得了81658张有效CCC证书 取得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分别为,45228、12945、3954家,企业这些管理体系认证的数量居全国第二 全省已获计量体系认证的各类检测实验室有1800多家,位居全国第一。有70多家外省或外资认证机构在广东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当前,在广东质监工作保安全中,强制性产品认证、农产品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等产品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体系认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起到了作用。尤其是实验室计量体系认证,更为广东的国计民生和公共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广东省级计量体系认证获证实验室共有1800余家,其中半数以上涉及食品药品检测、农产品检测、建筑材料和建筑工程检测、消防产品和消防设施检测、机动车检测、疾控检测、环保检测以及地质勘测等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对于保障安全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在促发展中,产品认证对于“广东制造”质量的提升,管理体系认证和服务认证对广东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是在质量强省活动中,明确要求到2015年,全省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达到3万家以上。其次是在广泛开展的省、市政府质量奖评审活动中,要求参评企业必须导入并成功运行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目前,已经有不少政府部门也主动导入该体系来规范政府管理活动和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广东省质监局机关正在开展的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中也在导入这一管理体系。此外,节能节水、低碳环保产品认证、农业有机、绿色、无公害“三品”认证,正在推动全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针对广东乃至全国认证专门人才尤其是精通国际业务的高端人才普遍缺乏的问题,广东省质监局将通过政府引导、行业推动、各界参与,积极着手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著名认证检测机构、认证检测国际组织和行业、地区联盟间的合作,通过课题研究、会议研讨、业务合作、人员培训、课程开设、专业开办等诸多方式,培养认证事业(产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为解决广东本土认证和检测机构明显“小”而“散”,认证事业(产业)发展与广东认证业务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的问题,广东省质监局将加强系统性对策研究,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地适时出台扶持认证事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整合本土资源,打造行业龙头。根据市场经济法则,按照“主体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综合化”、“业务国际化”、“机构集团化”、“经营品牌化”的目标,努力培育和构建广东本土认证检测行业龙头。   据了解,广东省质监局为营造法制化、国际化的良好市场环境,将通过创新监管模式,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认证事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严格有效监管,努力打造一个规范有序、公平法治的认证市场环境,积极推行落实认证机构主体责任和相关法律责任,促其注重质量、讲求诚信。二是健全全省认证行业组织并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通过制订行业自律公约来有效促进行业规范 通过资源整合来谋求行业共同发展。三是切实加强社会公众对认证认可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对违法、违规的认证行为进行举报、监督与维权。
  • 发挥认证认可提升质量水平的基础作用
    认证认可起源于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今年,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在质检系统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如何进一步发挥认证认可提升质量水平的基础作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质量安全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就网友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谢军。   记者:认证认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很多人对认证认可仍然比较陌生,请您介绍一下认证认可都包含哪些内容。   谢军:通俗地讲,“认证”就是由公正的第三方证明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的评定活动。在市场经济和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对在市场中流通的商品和所提供服务的安全质量,的确需要一种公正的评价,以确保商品和各类服务的质量与安全,保护消费者切身利益。大家较为熟悉的认证有,对工业产品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对农食产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以及管理体系认证等。   “认可”是对从事认证活动的机构、人员、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能力予以承认的活动。目前,我国的认可工作主要包括认证机构认可、实验室认可和检查机构认可三大部分。认证机构认可是正式表明认证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能力的权威证明。实验室认可是正式表明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具备实施特定检测和校准工作能力的权威证明。检查机构认可是正式表明检查机构具备实施特定检查工作能力的权威证明。   记者:今年国家认监委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部署,确定了31项重点“质量提升”任务,您能详细介绍一下这31项任务都涵盖了哪些具体内容吗?   谢军:这31项任务主要围绕三个大的方面来展开。首先是围绕国家大局,提升服务发展的水平。包括:举办“世界认可日”大型宣传活动 利用认证认可手段,服务国家重大活动 进一步推进节能、环保、低碳产品认证,围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加大节能、环保认证在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积极推动扩大消防产品强制性认证目录范围 开展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宣贯活动 加快推进乳制品认证试点工作 加快标准资源整合与服务 大力推进信息安全认证工作 深化认证认可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服务国家外交外贸大局。   其次是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科学监管的水平。包括:全面推进认证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强化认证认可整体效能 积极推进认证执法监管信息化网络建设,提高科学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加大对认证从业机构、从业人员的监督检查力度,提高行政监管人员水平 进一步加强“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认证监管 开展对强制性认证指定认证机构、指定实验室、工厂检查员、获证产品、获证企业的“五位一体”联动监督检查 加强国家产品质检中心授权管理,严格授权条件,确保国家产品质检中心的领先性和权威性 创新和改进进出口食品企业卫生注册管理机制工作 加强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 开展对乳品认证机构和获证乳品生产企业的专项监督检查 开展认证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   第三是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基础保障的水平。包括:指导和推动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 继续改进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修订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进一步加强对资质认定获证实验室的监督管理 加强食品检验复检工作管理,落实《食品安全法》 开展卫生注册评审员能力培训服务工作 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专项“国家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推进工程”的验收工作 积极推进认证认可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展认证认可统一门户一期建设,初步实现重点业务系统的集成。   记者:那么到目前为止,“质量提升”活动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谢军:“质量提升”活动到目前为止,正在积极、深入、扎实地实施当中。我认为主要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体现在推动质量水平提升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制度,增加了对信息安全等产品的覆盖范围。此外,实施了乳制品认证制度,有效保证了乳制品等食品安全。   二是体现在推动认证认可的广泛应用上。比如节能环保和低碳经济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环保认证等与低碳经济相关的认证,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质量提升活动的推动,节能环保认证取得了新的进展,新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也已全面启动。在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认证认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是体现在推动认证认可执法监管上。我们在去年16个省级质监局开展认证执法监管试点的基础上,从今年起向全国系统推广,全面加强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的力量。同时,我们今年启动了多项认证监督检查活动,检查范围和频次比以往都有新的提升。   四是体现在推动认证认可社会影响上。在今年的“世界认可日”,国家认监委与质检总局共同举办了“世界认可日中国论坛”,各地认证监管部门也围绕“世界认可日”举办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有机产品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那么我国有机产品的监管现状是怎样的呢?   谢军:自有机产品认证纳入统一管理以来,国家认监委组织制定了有机产品国标、《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和《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使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和监管在统一的程序和要求下开展。我们对有机产品认证的监管始终坚持“严格标准、严格准入、严格监管、严格查处”的原则。根据《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规定,国家认监委负责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的统一管理、综合协调,各地认证监督部门(也就是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出入境检疫局)依法对所辖区域有机产品认证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同时,社会各界可以通过12365对有机产品认证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   近年来,国家认监委和地方监管部门组织了形式多样的食品农产品认证监管活动,全国质检系统2009年共实施监督检查认证机构191家次,检查获证企业4822家次,发现127项涉嫌违规行为,占整个检查比例的2.53% 4822家次中,有机产品生产企业707家次,发现有机产品生产企业涉嫌违规行为17起,违规比例为2.4%。总体讲,有机产品认证市场是比较规范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处理。
  • "绿色有机"管理有点乱:标签几分钱 证书3万元
    中广网淄博5月1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形形色色的绿色有机食品充斥市场,很多消费者宁愿多花钱也愿意买绿色有机产品。而记者采访发现,绿色有机管理有点乱,几十块钱就可以买几千张山寨绿色有机认证标签,三万元就能保证拿下绿色有机认证,绿色有机认证亟待规范。   在淘宝网上搜索绿色有机蔬菜的标签,发现就有很多网络卖家,专门印刷销售有机食品标签,并且价格非常便宜,500张加运费,每张不过几毛钱,如果数量大,价格还能优惠,甚至能跌到几分钱一张标签。卖家还表示,他不但可以印刷绿色有机标志,甚至其他许可类标志也可以印刷,价格相差无几,主要是一个开机费,多印就是材料费。他还表示,这个绿色有机认证具有标签模板,可以直接印刷,如果客户有特殊要求,发一个图版过来,他们也可以制作。   因为市场上这种有机食品非常多,所以消费者很难鉴别认证标签的真伪。   绿色有机食品对于环境、土壤、水源、空气质量、药物等多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而且认定过程非常烦琐,比如需要提供种植基地的图纸以周边地理环境图纸等,还要有第三方检测的证明,最后认证专家还会亲临现场进行抽检。但是,记者在网络上找到北京的一家有机认证咨询公司,表示需要有机认证,对方只是简单询问了一下,比如地理位置、种植面积等基本情况之后,就说可以有机认证,收费3万块多一点。   随后,他们给记者发来一个认证说明,说需要准备材料,并表示是专门从事这个行业的,会跟记者签订合同,缴费之后,能够保证拿到认证资格,如果通不过,他们会继续想办法,直到拿到认证为止。   为了证明他们不是骗子公司,这家公司网站上还贴出了企业经营证书,国家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文件扫描鉴别等,而在网上搜索这种认证咨询公司,能搜出30多万个网页来,由此看来,绿色有机认证管理确实有些混乱。
  • “最严认证”引发出局潮
    国人关注食品安全,相关认证应运而生。从“无公害”到“绿色”再到“有机”,通常的认识是,有机食品在安全与品质上都处在顶层位置。   虽然贵,但买个放心。市场上的有机农产品有着不小的号召力 市场看好,蔬菜基地、食品加工企业对此自然也很热衷。然而,自今年7月号称“史上最严”的新《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实施,风云突变。形形色色的“有机食品”纷纷出局。它们中有的是因为自知难达新标准而识相引退 有的是因为产品品类被剔出目录而自然出局 也有的则因为高密度的检测和随之陡升的检测费用而望而却步。   表现最明显的,是平时卖得最好的有机生鲜蔬菜。超市里曾经满满登登的有机专柜一下子变得空空如也。   “如今市面上的有机蔬菜真是太少见了,上半年还有好多呢,这是怎么回事?”喜欢在超市选购有机蔬菜的陈女士,从今年7月开始便发现,市面上能买到的有机蔬菜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到了9月,大多数超市几乎找不到有机蔬菜,这让她很奇怪。“难道那些蔬菜基地都不生产有机蔬菜了?”   带着陈女士的疑问,笔者近日走访了江苏省苏州市家乐福、大润发以及华润万家等多家大卖场。正如陈女士说的那样,原本享受专柜待遇的有机蔬菜,已经全部没了踪影。除了有机蔬菜外,其他有机产品也是非常少。   “7月1日起市面上的有机产品确实越来越少了。”华润万家超市的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从超市的上架情况来看,目前市场上已消失了1/3到2/3的有机品牌。他们超市有机产品比7月以前减少了6成以上。生鲜蔬菜更是“全军覆没”,原本的有机蔬菜全没了,只剩下绿色蔬菜和无公害蔬菜。   有机食品大量“下架”,行业遭遇深度洗牌,引发这场“巨震”的源头还在于7月启用的新《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面对“史上最严”新规,原本主打有机蔬菜的众多基地,成了“最受伤一族”。即使他们的产品能经得起近乎严苛的检测,但一茬一查的要求以及高昂的检测费用也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   五月田,苏州一个知名的有机农场,也是一个规模不小的生鲜蔬菜基地。亮相之初,就以其一流的种植环境和严要求的种植流程,打动了很多热衷有机蔬菜的市民。因为主打的就是“有机”二字,所以五月田在种植水土环境、农业设施投入、种植流程管控等方面,都瞄准了有机标准而去,当年曾一口气拿下72个有机产品的认证书。但新规则实施以后,五月田突然遭遇到品牌创建以来最大的一道坎儿。“根据新规,同一地块的所有品种都要检测,而且是每一茬都要检测!”五月田员工无奈地说,一般的蔬菜基地,都会种几十种蔬菜,如果是大棚种植的,一年都要两熟或三熟,也就是说,每年基地面临的有机检测,将达到几百次。让人吃不消的不仅是这样高密度的频次,更是伴随产生的高昂检测费用。“一次检测就得三四万元,这不是一个蔬菜基地能够承担的。”原来有机认证和再认证,虽然也是一年一认证,要求也近乎苛刻,但同一个基地的同一类产品,不会如此频密的检测。   五月田的苦恼,几乎是所有蔬菜基地都面临的苦恼。“一个产品申报加检测,费用大概3万元-4万元,基地上有几十个品种,每年都要长几茬,就算都是有机了,价格可以翻高卖,也赚不回来啊。”不少蔬菜基地这样抱怨。   尽管“受伤”,但五月田的员工谈起新规则时还说道,哪怕目前客观原因导致无法拿到有机认证,但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的生鲜蔬菜基地,一个要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严格按最高要求,按有机的种种标准来做,这是必须的。“我们公司还在商议对策,在目前这种规则下,基地的所有产品申报有机,显然是做不到的。”五月田员工说,但有机毕竟是农场的一块招牌,或许会选择几种品种申报。
  • 喜报!磐诺再获“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证证书”!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在这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天,磐诺也再度传来喜讯——磐诺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自动监测系统顺利通过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证!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证是对环保产品的质量、性能和设计制造过程的水平和能力的认证,是一个对环保污染监测产品的全面认证。该认证由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组织实施,仪器需通过环境保护部环境检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后方可获得相应证书。整个认证严格按照“工厂(现场)检查+产品检验+认证后监督”程序模式开展进行。认证从设计水平、制造质量、加工能力、性能指标、质量保证、应用效果等多角度多方位对环保产品做出综合评价,因此,该证书也是环境监测行业含金量很高的一项证书。此次,磐诺产品顺利通过认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认证”,更是对磐诺的资质、产品、管理以及发展理念都有要求的综合认可。磐诺不仅拥有丰富的VOC认证工作经验,更能为客户提供全流程、多方位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产品介绍磐诺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自动监测系统主要采用气相色谱法(主FID+MS)原理检测大气中多种VOCs污染物特征因子、β射线法或光散射法检测粉尘,符合国家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并且该系统可同时选配红外气体分析仪、激光气体分析仪、电化学法气体在线分析仪、氧化锆分析仪、气象五参仪等仪表,可同时检测空气中氮氧化物、SO2、CO2、CO等多种物质。PN-PAMS在线监测系统采用仪器内抽样泵负压采样,环境样品经过大气采样总管和预处理单元,进入到C2 -C6 气相色谱仪和C6 -C12 气相色谱仪中,通过气相色谱(FID法)技术,对环境中57种臭氧前体物含量分别进行在线监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