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院长论坛

仪器信息网院长论坛专题为您整合院长论坛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院长论坛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院长论坛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院长论坛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院长论坛话题讨论。

院长论坛相关的资讯

  • 关于参加“2014(第六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的通知
    各材料相关科技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   *继2004年在浙江台州、2006年在云南昆明、2008年在浙江余姚、2010年在江苏太仓、2012年在广东东莞成功召开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之后,&ldquo 2014(第六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rdquo 将于2014年5月21-23日在浙江宁波举行。参会代表主要由材料界院士、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知名高校校长、材料学院院长(系主任)以及新材料界企业家等组成。因此,会议被称为材料界&ldquo 最高级别&rdquo 的论坛。   由于其参会人员层次高,会议交流目的明确,论坛已成为国内高校材料院长共同探讨发展、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企业与高校寻求合作与商机、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与发布的最佳平台。论坛现已成为中国材料界的一个重要活动。   论坛采取会议与展览相结合的方式,前几届几乎所有的参展单位都有收获,其原因一方面是参会代表级别高、均具有拍板决策权力 另一方面,组委会不拘形式,将展览布置在会场周围,大大增加了企业同客户的交往机会。本次论坛仍将提供更多的机会,为参展单位服务。   论坛组委会将在会议前出版&ldquo 2014(第六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rdquo 会刊。会刊将留出部分版面对部分单位做重点介绍,并收取工本费(见附件一、二)。   希望各相关单位积极参与本次院长论坛的参展、入刊工作。   二0一四年三月十七日   附件:一、组织机构 二、参展入刊须知 三、合作协议书   附件一   2014(第六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国家现代材料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专委会、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联谊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宁波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北京现代华清材料科技发展中心、波市委人才办、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科技局、宁波市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   支持单位   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媒体支持   科技日报、中国材料网、《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新材料产业》、《材料导报》   指导委员会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 石定环:国务院参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左铁镛: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干 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黄伯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 屠海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   徐德龙: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 徐惠彬: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黄 维: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 高瑞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陈仲朝:宁波市副市长   组织委员会(按汉语拼音排序)   卞曙光: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局级调研员 陈建峰:国家863计划纳米材料专家组长、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   崔振铎:天津大学科研院院长 崔秀良:宁波市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   耿 林: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书记 宫声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郭 福:国务院学位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秘书 韩高荣:浙江大学材料系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   李义春:国家现代材料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主任 聂祚仁:国家863计划材料设计与制造专家组成员、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   李宗津: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潘 峰:国家863计划电子材料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   曲选辉: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孙宝德: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邰忠智:教育部科技司高技术处处长 王西涛: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   杨 槐: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周科朝:国家863计划结构材料专家组成员、中南大学副校长   朱旺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材料与工程学部处长   附件二   &ldquo 2014(第六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展览、会刊&rdquo   --参加须知   一、时间:2014年5月21日-23日(21日报到) 地点:宁波市泛太平洋大酒店(五星级)   二、本次&ldquo 2014(第六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rdquo 参会代表由组委会采用定向邀请方式确定。一般来说,每个相关高校可推荐一个主管校长和材料院长(系主任)参加会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可接受邀请参加会议。受邀参会代表的会议费、会议期间的餐费等均由组委会提供。没有组委会的邀请函,论坛不接待自行参会人员。如果受邀代表因故不能参加论坛,不必推荐其他代表。   三、金牌赞助商(一家),费用:¥100,000.00。享有如下服务:   1、赞助商公司名称或公司标志出现在论坛大会背板中   2、会议邀请函、展会邀请函等所有函件中注明&ldquo 赞助单位&rdquo 字样   3、一个展位   4、一次大会10分钟的演讲   5、会刊封面广告   6、公司名称或公司标志出现在大会的所有相关指示牌中   7、晚宴现场放置一个易拉宝或X展架等宣传品(广告制作图片由赞助商制作提供)。   8、赠送《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双月刊彩色广告一次   9、免二人会议期间餐费   10、以组委会名义组织的其他活动享有8折优惠。   四、银牌赞助商(三家),费用:¥50,000.00。享有如下服务:   1、同金牌赞助商1、2、3、6、7、8、9、10项   2、一次分会场10分钟演讲   3、会刊封底、封二或前扉首页广告。   五、铜牌赞助商(10-15家),费用:¥ 35,000.00。享有如下服务:   1、同金牌赞助商1、2、3、7、8、9、10项   2、会刊彩色广告一版。   六、2014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展位及会刊价格(单位:元,会刊规格:210mm*285mm): □展位:¥9800 (以到款先后顺序确定位置) □封面:¥28800 □封底:¥18800 □封二:¥18800 □前扉首页:¥18800 □彩色整页:¥8000 □展位+会刊彩色整页广告:¥14800 □单独资料发放:¥3500   七、 单独礼品赞助 本次论坛征集礼品赞助商一家,提供单个价值¥80元以上的礼品不少于260份。 *礼品上可印制赞助单位广告(或Logo)和联系方式,随大会资料袋派发现场所有与会代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同方科技广场B座1010室 邮编:100084   电话:010-81731892 59264800 E-mail:cmse2003@vip.sina.com 传真:010-81731892   http://www.cmasteq.com 联系人:李四民
  • 2012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暨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技术论坛
    我公司将参加在东莞举行的2012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暨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技术论坛,设有展位,欢迎您届时光临展位,交流指导!
  • 2014(第六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在宁波举行
    2014(第六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暨百校共建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启动仪式5月22日在宁波开幕,国内高校材料学院院长/系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导、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新材料龙头企业负责人等25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协同创新和新材料产业技术未来,共商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发展大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瑞平等作了主题演讲。国务院参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石定寰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立平共同为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揭牌。论坛还倡议百校共建宁波新材料科技城,进一步推动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   宁波市副市长陈仲朝主持论坛开幕式。   作为会议活动的一部分,上海东华凯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美国康塔仪器公司、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南京南大仪器有限公司、天津市中环实验电炉有限公司、日立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沈阳威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科视达(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上海谓载商贸发展有限公司、法国塞塔拉姆仪器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兹韦克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弗尔德莱驰(上海)贸易有限公司、苏州光舵微纳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思百吉仪器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上海百若试验仪器有限公司、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振恒昌真空设备有限公司、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伟成玛瑙制品厂、承德市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正通远恒科技有限公司、博士视听系统(上海)有限公司等先进材料分析测试仪器的公司、厂商、经销商等分别以参展、会刊、资料发放等形式参与支持了本次论坛。(《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编辑部 李四民)
  • 上海泰坦科技成功协办第八届四川省高校材料院长论坛
    2013年12月14日,第八届四川省高校材料院长论坛在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隆重举行。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十一所高校的材料学院院长及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上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独家赞助协办了此次论坛,副总裁张华出席会议并作主题发言。论坛研讨会现场会上,各高校材料学院院长分别介绍了各自学院的概况及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践、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表达了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方案的修订看法和建议。同时,与会代表还对材料学专业评估认证的实施措施、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课题申报和科学研究活动探讨等会议主题进行了讨论。泰坦科技副总裁张华在会上做了关于《“智慧科研”科学服务平台》方面的主题报告,分别从公司发展历程、智慧型科学服务平台、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介绍了泰坦科技在“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大环境下,为材料科研及相关人才的培养所能贡献的力量。同时,他还介绍了泰坦科技每年都会提供给大学生前往泰坦科技上海总部参观、实习的机会!他表示,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教学改革应适应创新发展需求。同时他还举例说明了泰坦科技作为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创业的领军企业,在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走在了前列,希望能给四川省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借鉴和帮助。与会代表合影论坛展开了热烈讨论,嘉宾们就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目前,一年一度的四川高校材料学院院长论坛已成为推进四川高校人才培养和材料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得到了四川高校材料学院及材料相关企业界同仁的高度认同。已成为高校材料学院、研究所、企业共同探讨发展、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企业与高校寻求合作、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与发布的交流平台。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使四川省内各高校材料学院齐聚一堂,交流经验,为培养材料专业高素质人才,加强校企进一步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关注“探索平台”(www.tansoole.com)官方微博与官方微信,享更多精彩信息! 微博:探索平台 微信:tansoole
  • 第八届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院长论坛在东南大学举行
    12月10日至11日,由全国仪器仪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作组、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主办,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协办的“第八届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院长论坛”在东南大学举行。东南大学总会计师丁辉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60多所高校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院长(系主任)和本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东南大学原副校长、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沈炯教授应邀做了题为《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会报告。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王雪教授、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曾周末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徐立军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谭久彬教授等17位专家学者做了交流报告。与会代表围绕新形势下仪器学科的专业名称、发展方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 第四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在太仓召开
    2010年第四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暨863新材料专家走进太仓科技主题活动在太仓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4月18日,由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国家现代材料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太仓市人民政府主办,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等12家单位协办的2010年第四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在江苏太仓隆重举行,会议同期还举办863新材料专家走进太仓科技主题活动。 该会议自2004年起每隔2年举办一次,已先后在浙江台州、云南昆明、浙江余姚成功举办,此次是第四次举办,吸引了国内知名的材料界院士、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国内知名高校校长、材料学院院长(系主任)以及新材料界企业家等约230余人参加。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也应邀参加此次论坛。会议现场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科技、人才,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今年恰逢“十二五”规划之年,此次会议议题之一就是要研讨“十二五”规划中新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及问题,共同探讨新材料核心竞争力的新机制、新举措、新办法;议题之二是就材料领域的人才培养进行讨论,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基本,特别是本科人才的培养。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志敏先生江苏省太仓市市委书记浦荣皋先生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主任赵玉海先生教育部科技司高技术处处长邰忠智先生  会议由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志敏先生主持。江苏省太仓市市委书记浦荣皋先生、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主任赵玉海先生及教育部科技司高技术处处长邰忠智先生分别致辞,欢迎大家莅临太仓,为新材料领域发展及人才培养献计献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会副理事长屠海令教授  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会副理事长屠海令教授以“大力发展我国新材料产业”为题,向与会者介绍了我国目前在稀土催化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能源及节能材料、核电及核能材料、微纳电子材料、人工晶体材料等领域的现状、“十二五”发展建议,其特别指出对于“停止白炽灯使用”方面,欧盟已经给出了时间表,到2012年,欧盟将全面停止白炽灯的使用,但是对于中国而言,目前还不能给出具体的时间表,原因就是我国的技术还不能满足要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厅主任高瑞平女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厅主任高瑞平女士做了“科学基金与材料科学基础研究”的报告,分别介绍了基础研究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关于自然科学基金委十二五规划、材料科学基础研究优先发展领域、2010年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其指出,我国虽然在论文发表的数量方面有了很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方面仍然很薄弱,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以每年22%的速度增长,然而只有0.03%的中国公司拥有他们所生产产品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因此基础研究非常重要,2010年国家财政预算计划投入科学基金83亿元,基金委预计安排年度资助计划95亿元用于基础研究。目前基金委已受理1837个依托单位提出的115176项申请。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材料处处长卞曙光先生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材料处处长卞曙光先生就“正在制定的新材料领域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进行了介绍。2009年,科技部开始着手组织“十二五”各个领域战略研究,新材料领域组织了以863专家为主的专家组,进行大量的调研,目前形成了基本的思路,其中包括钢铁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石油化工产业、纺织产业、轻工产业、建材产业的重点发展技方向概况 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电池、稀土材料、军民两用关键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及发展目标 材料设计制备加工与服役评价技术、低维材料与纳米器件技术、先进超导与高效能能源材料技术、智能化与仿生材料技术、生物医用新材料与表面改性技术、先进晶体与激光材料、国家重大重点工程用关键材料等前沿技术的目标及任务。其特别强调,“十二五”期间,还要加强材料表征仪器及设备的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周玉教授报告题目:哈工大材料学科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介绍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报告题目:当前我国工程类人才培养与工程教育上海杰事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桂生先生报告题目:产学研合作与高端人才培养  下午两个分会场就“新材料人才发展战略”及“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分别进行研讨。其中,来自浙江大学的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对于本科人才培养的若干谬误进行剖析与批判,赢得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最后,参会人员还进行了自由的讨论,分别就自身的经验进行交流。参展部分企业  会议同期举办材料检测方面的仪器展,及863新材料专家走进企业活动。太仓政府举办的欢迎晚宴
  • 首届全国药学院院长与制药百强CEO论坛召开
    论坛开幕式   人民网天津视窗12月20日电:由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和天津市科委共同主办,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南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共同承办的“首届全国药学院院长与制药百强CEO论坛”昨天上午在天津国际生物联合研究院隆重开幕。来自全国部分知名高校的药学院院长、制药百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国家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负责人将围绕医药领域创新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开展科研单位与企业的项目对接,促成一批项目在天津落地。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苟利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前,苟利军会见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魏于全一行,向客人介绍了天津自主创新、投资环境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情况,听取了专家意见建议。市政协副主席曹小红,中科院院士饶子和,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刘昌孝和科技部生物中心、市科委、滨海新区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   苟利军在致辞中代表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企业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天津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构筑高端产业、自主创新、生态宜居三个高地 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生物医药是当今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是天津正在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们将以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研发平台和区县示范工业园区为载体,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推进部市合作,引进更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我们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推进产学研结合,实行人才、项目双引进,对内对外全开放,努力将天津打造成为我国生物医药技术的研发转化基地、产业发展的创新基地、高端人才的创业基地。我们将在多方面创造良好条件,全力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来津发展创业。   南开大学校长、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院长饶子和致辞并宣布论坛开幕。他说,新药产业作为新兴的行业,具有划时代意义,此次论坛共商我国新药创制大计,将有力推动我国新药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本次论坛为期2天,将围绕中国医药发展的前沿技术、医药发展的人才需求、医药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定位、新药创制和仿制药、民族特色药的发展与国际化、新药创制的瓶颈和出路等主题,进行专题报告、研讨。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天津市容市貌、滨海新区和部分制药企业,部分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 2016(第七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及博士生导师论坛会议通知
    p   新挑战、新思路、新方法 /p p   2016(第七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及博士生导师论坛 /p p   会议通知 /p p   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前六届分别于2004年在浙江台州、2006年在云南昆明、2008年在浙江余姚、2010年在江苏太仓、2012年在广东东莞、2014年在浙江宁波成功召开。论坛已成为国内高校材料院长共同探讨发展、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企业与高校寻求合作与商机、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与发布等产学研活动的最佳平台。其已成为中国材料界的一个重要活动。经协商,第七届论坛首次吸收材料博士生导师参与,将于2016年4月7-8日在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召开。 /p p   蓝色硅谷核心区是青岛市委、市政府着眼未来发展,突出发挥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核心作用而设立的新区,对于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意义重大。 /p p   现将会议内容通知如下: /p p   一、组织机构 /p p    主办单位 /p p   国家现代材料科技信息网络中心 /p p   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p p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 /p p   青岛市人民政府 /p p    支持单位 /p p   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p p   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 /p p   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 p    协办单位 /p p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p p    承办单位 /p p   北京现代华清材料科技发展中心、青岛利达国际石墨烯创新科技中心、北京沃玉科技发展中心 /p p    指导委员会 /p p   薛群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朱 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p p   张 泽: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徐惠彬: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p p   周 玉: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李元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 /p p   黄 维: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 徐德龙: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 /p p   刘忠范: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陈建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p p   王 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 高瑞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p p   潘爱华:工业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 曹国英: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 /p p   王琦安: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 李建保:海南大学校长 /p p   杨贤金:同济大学党委书记 郑 强:贵州大学校长 /p p   宋晓平: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周科朝:中南大学副校长 /p p   吕 坚: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 聂祚仁: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 /p p   姜茂发:东北大学副校长 安胜利:内蒙古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 /p p   李荣德:沈阳工业大学校长 余其俊: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p p   张玉柱:河北联合大学党委书记 张清杰:武汉理工大学校长 /p p   张联盟: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 陈文哲:厦门理工学院校长 /p p   柯勤飞: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 郭文莉: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长 /p p   彭金辉:云南民族大学校长 张少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 /p p    组织委员会 /p p   李义春:国家现代材料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主任 郭 福: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 /p p   陈其针:科技部高新司材料处处长 朱旺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材料与工程学部处长 /p p   刘建欢: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孙东立: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p p   张政军: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杨 槐: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 /p p   孙宝德: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耿 林: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书记 /p p   马朝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 韩高荣:浙江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p p   胡文斌:天津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李贺军: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p p   姜 勇: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朱美芳: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p p   刘兴军:厦门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刘雪峰: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 /p p   孙 琦: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 东:同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p p   曲选辉: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研究院院长 关绍康:郑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p p   李 劼: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唐颂超: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书记 /p p   潘 峰:清华大学教授 张国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 /p p   二、会议内容 /p p   国家政策解读 /p p   邀请国家工信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领导就“十三五”新材料科技及产业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p p   新材料发展战略研讨 /p p   邀请业界著名专家、企业家、投资机构就新材料科技、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主旨演讲 /p p   材料学科建设 /p p   邀请典型高校就新形势下的材料学科建设进行交流 /p p   材料本科教育沙龙 /p p   邀请材料教育家、企业家就如何培养适应当前就业形势下的材料本科人才进行对话和交流 /p p   材料研究生培养沙龙 /p p   邀请材料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就如何培养适应当前创新创业形势下的材料研究生进行对话和交流 /p p   材料领域女科学家沙龙 /p p   材料领域女代表就材料领域共同话题进行交流 /p p   科技创新及产学研合作 /p p   邀请材料院长、博导、企业家和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就当前形势下的科技创新及产学研合作进行交流 /p p   创业项目路演(非学术报告,每个项目限10分钟) /p p   科技成果的发布与企业的对接 /p p   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与装备论坛 /p p   材料领域先进仪器及设备技术发布及交流 /p p   材料科研项目申报技巧讲座 /p p   材料科技项目评价及申报咨询 /p p   其它新品发布、招商、联谊等相关活动 /p p   三、会议时间、地点和参会人员 /p p   会议时间:2016年4月7-8日(4月6日报到,8日下午结束)。 /p p   会议地点:青岛即墨市港中旅海泉湾维景国际大酒店,6日在青岛机场、火车站有接站。 /p p   参会人员:全国材料领域的博士生导师,高校材料相关院系领导,材料企业负责人,国家材料基地(园区)负责人,政府相关领导等。 /p p   四、参会费用 /p p   高校、科研院所代表:2600元/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享受半价优惠) /p p   其它代表:3800元/人 /p p   代表交通、住宿费自理。请于3月31日前将会议回执(见附件)发至组委会。 /p p   五、参会联系 /p p   2016(第七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及博士生导师论坛组委会 /p p   电话:010-81731892 59264800 传真:010-81731892 /p p   联系人:李四民 电话/微信:13691363947 /p p   王 萱 电话/微信:15010288169 /p p   王思懿 电话/微信:13811049276 /p p   http://www.cmasteq.com E-mail:zgxclfznj@vip.sina.com /p
  • 梅特勒托利多应邀参加第五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
    2012年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暨东莞国家863新材料成果孵化园区项目推介活动在东莞塘厦举行,来自国内新材料界的顶尖专家学者就&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中新材料研究动向、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此次是第五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黄伯云、周可崧,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曦、徐惠彬、黄维、李亚栋,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刘玉兰,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叶景图,东莞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刘卫芳,东莞市副市长唐庆涛以及30多所国内知名高校校长、100多名材料学院院长、新材料界企业家等参加了活动。 梅特勒托利多受邀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带来了全面的实验室检测解决方案,热分析仪、电子天平、快速水分测定仪、电位滴定仪和酸度计等实验室产品基本覆盖到全球所有的研发、科研、药物发现及质量控制实验室,尤其在高校、检测实验室、制药和化工等行业领域应用广泛。 在材料领域中,梅特勒托利多热分析仪广泛应用于各大实验室,其中TGA/DSC1同步热分析仪就是一款为各大高校所青睐的产品:TGA/DSC1是一种测量样品在加热、冷却或恒温过程中重量变化的技术。它主要被用来表征材料的组成信息。应用领域包括塑料、弹性体、热固性树脂、矿物质混合物、陶瓷以及化学工业与制药行业。TGA/DSC1主要特点有: - 高分辨率 &ndash 对整个测量范围的超微克分辨率 - 高效自动化 &ndash 非常可靠的自动进样器能处理大理样品 - 广泛的测量范围 &ndash 大小样品量均可测量 - 温度范围广 &ndash 分析样品的温度从环境温度到 1600 ° C - 梅特勒托利多超微量天平 &ndash 依赖领先的天平技术 - DSC 热流测量 - 同步测定热效应 - 密封单元 &ndash 确保有一个完全定义的测量环境 - 联用技术 &ndash 使用 MS 和 FTIR 分析逸出气体 - 模块化概念 &ndash 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满足当前和以后的需要
  • 德祥赞助并参展“全国药学院院长与制药百强CEO论坛”
    德祥赞助并参展“首届全国药学院院长与制药百强CEO论坛” 12月19日,首届全国药学院院长与制药百强CEO论坛在滨海新区开幕。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药学院院长、医药百强企业负责人和国家新药重大项目的主持人围绕“新药创制及其前沿发展”展开交流与探讨。 此次论坛由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和天津市科委共同主办,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南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知名高校的药学院院长、制药百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及国家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负责人。中科院院士饶子和,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刘昌孝和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王宏广均出席并做了重要的会议报告。 德祥作为仪器厂商的代表,展出了多款制药行业产品,受到参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目前德祥的制药行业产品线已经非常丰富,涵盖了药品质量控制、生产研发、基础建设三个领域。 药物质量控制:  Pharma-test固体制剂分析仪器  Schott多功能滴定仪、水分测定仪  Polychromix 手持式近红外分析仪  Binder 恒温恒湿箱  PSI 渗透压仪  AES 微生物检测产品  S+H 旋光仪、折光仪  Lovibond 自动色度仪 药物研发:  Postnova场流分离色谱  Semba 模拟移动床色谱  Pharmag 实验室制剂中试系统  Heidolph 旋转蒸发仪、平行合成仪  Hamilton 自动化液体处理工作站  Genevac 真空离心浓缩仪  YSI 生化分析仪 基建设备:  Tuttnauer 高压灭菌器  AQUA Solution 超纯水系统  Ilshin 超低温冰箱、冻干机  Elma 超声波清洗器  Steelco 清洗消毒机  Lauda 恒温系统  Erlab 超净工作台、通风橱、储药柜  Kern 电子天平、快速水分测定仪  …… 更多详情请登陆http://www.tegent.com.cn 客服热线:4008 822 822
  • 仪器科学院长论坛:中国仪器学科盼着长大
    &ldquo 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一个强大的仪器学科作支撑。&rdquo 近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院长论坛上,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所长谭久彬如是说。   仪器学科自身应当如何发展,成为此次论坛中各高校院所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谭久彬认为,仪器学科有两大使命,一是解决国际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二是解决国家重大需求问题。&ldquo 我们正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比如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大仪器专项陆续实施。但同时,仪器学科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rdquo   他表示,现阶段,仪器学科还难以承担历史使命。仪器学科培养出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还不能满足国家需求,没形成可以挑战前沿的知识创新体系,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学科专业方向布局也不够合理。仪器学科也没有起到催生大批新技术企业的作用,高端仪器研发能力不足,影响了一批重大专项的顺利完成,产业链不配套严重制约了高端设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仪器大量进口也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严重问题。   &ldquo 仪器科学的春天已经到来,但这不一定表示仪器学科的春天也已经降临。&rdquo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沈磊说。   通过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分析报告进行分析,沈磊发现,仪器学科发展均衡性不足,学科发展一定程度上缺乏活力,大多数学校相关专业近年来总体无明显变化。   &ldquo 而且,仪器学科的学科规模小,总体学科影响力不足 教师人均承担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量大,在特定的领域表现出较强竞争力,但在总体上未得到充分认可 与信息学科领域其他学科相比较,总体基础研究偏弱,仍然有明显的工科痕迹,可持续发展后劲需加强。&rdquo 沈磊说。   对于如何发展仪器学科,沈磊建议,扩大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重点学科规模,确立凸显自身特色的学科发展道路,构建推进学科整体协同发展的创新体系。   谭久彬则建议,仪器学科可以大量设置服务国家急需的新的专业方向 扩展或调整学科专业方向,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培育新方向,每个学校形成1~2个特色优势方向,增强不可替代性和国际竞争力 寻找前沿科学问题,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与强势发展的行业学科结合,与新型方向结合。   &ldquo 此外,我们还希望评审专家能够在该专业的博士点评审上给予政策倾斜。&rdquo 谭久彬呼吁。
  • 戴安亮相药学院院长与制药百强CEO论坛
    总投资35亿的天津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最近有新举动,于12月18-19日举办"首届全国药学院院长与制药百强CEO论坛", 此次盛会空前盛大,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和天津市科委共同主办,来自全国部分知名高校的药学院院长、制药百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参加了此次盛会,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苟利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科院院士饶子和,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刘昌孝分别做了大会报告。 戴安公司此次亮相了多台制药企业相关仪器产品,包括U3000高效液相,RSLC-nano生物分离液相,ICS3000氨基酸多糖分析仪,ASE加速溶剂萃取,产品涵盖了小分子药物到大分子多台蛋白的液相色谱分析仪及色谱柱,希望能给国内药物分析的发展出一份力量。 Agilent、Thermofisher、Waters及部分药企礼来,天士力、红日药业等参加了此次大会。     戴安中国市场部
  • 康塔仪器将于“材料院长论坛”阐述IUPAC新规范
    2016年4月7-8日,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将亮相青岛,出席“(第七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及博士生导师论坛”。届时,康塔仪器中国区总经理杨正红先生,将作题为《气体吸附法测定比表面和孔径分布技术进展:IUPAC 2015年物理吸附新规范详解》的专题报告,敬请关注。 2015年8月,国际化学领域最权威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公布了最新的比表面积和孔径的气体吸附分析规范,这是自该机构于1985年颁布的规范之后,气体吸附分析领域30年来的头等大事之一,是最重要的科学研究基础。美国康塔仪器公司的首席科学家Matthias Thommes博士作为第一起草人,在这份规范的制定中做出了主要贡献。图:新的吸附等温线和脱附迟滞环类型 美国康塔仪器(QuantachromeInstruments)被公认为是对样品权威分析的优秀供应商,它可为实验室提供全套装备及完美的粉末技术,及极佳的性价比。成立近五十年来,康塔仪器始终致力于为帮助全球客户开发支撑低碳可持续技术发展的多孔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微孔、介孔以及大孔材料的合成、净化机理、结构修饰和表征;主客体化学和功能材料;多孔材料吸附、分离和扩散性能;多孔材料催化和化工过程;多孔材料性质、结构和应用的理论计算和模拟。 康塔仪器公司不仅通过了ISO9001及欧洲CE认证,也取得了美国FDA IQ/OQ认证。作为开发粉体及多孔材料特性仪器的世界领导者,美国康塔仪器产品涵盖比表面、物理吸附、化学吸附、高压吸附、蒸汽吸附、真密度、堆密度、开/闭孔率、粒度粒形、Zeta电位、孔隙率、压汞仪、大孔分析、微孔分析、滤器分析等诸多领域。 康塔仪器不仅受到科学界的青睐,装备了哈佛、耶鲁、清华等世界各个著名大学,而且已经向全世界的工业实验室发展,以满足那里开发和改进新产品的研究与工艺需求。工厂中也依靠康塔仪器的颗粒特性技术更精确地鉴别多孔材料,控制质量,或高效率查找生产中问题的根源。通过颗粒技术使产品上一个台阶,在当今工业界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也希望能从与会专家这里,获得更多的建议。 康塔克默仪器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作为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集市场开发、仪器销售、备件供应、售后服务和应用支持于一体,它拥有国际水准的标准功能、形象和硬件配套设施,包括上海和北京的应用实验室和应用支持专家队伍。康塔克默仪器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使美国康塔仪器几千家中国用户同步享受国际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将掀开美国康塔仪器公司在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全新篇章!
  • 有关参加“2010(第四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 及入刊《中国新材料发展年鉴2009-2010》的函
    一、 《中国新材料发展年鉴》是我国材料领域最具权威性、导向性的工具书,2009-2010卷继续由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发函并直接参与出版。   二、 时间:2010年4月17日-19日 地点:江苏太仓锦江国际大酒店(五星级)   三、 会议的主要内容:十二五新材料科技发展战略 十二五新材料人才发展战略 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次论坛恰逢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正在制定,新材料产业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时,大会将就科技部正在制定的“新材料领域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等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研讨,献计献策,共同探讨加强新材料核心竞争力的新机制、新举措、新办法。   四、本次“2010(第四届)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参会代表由组委会采用定向邀请方式确定。一般来说,每个相关高校可推荐一个主管校长和材料院长(系主任)参加会议,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任可接受邀请参加会议。受邀参会代表的会议费、会议期间的餐费等均由组委会提供。没有组委会的邀请函,论坛不接待自行参会人员。如果受邀代表因故不能参加论坛,不必推荐其他代表。   五、有关战略发展合作单位   1、注册资本在人民币100万元以上(高等院校的院系必须承担有国家级项目)   2、在国内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同时参加年鉴、展览、会刊中的两项及以上的单位   符合以上条件的前20个单位将在《年鉴2009-2010》和院长论坛会刊目录页位置刊登其单位简写(六字以内)、标识和负责人姓名,同时在年鉴网站上同步公示。   六、自行参会人员,需持组委会邀请函和提前缴纳会议费1200元后方可参会,1200元包括资料费、餐费、会务费等 参会代表交通、住宿费自理。   七、年鉴和院长论坛会刊入刊提供资料:   图文资料(最好是按照版面规格设计好的样稿):文字300-1000字,图片2-6张,主要包括单位和产品/技术简介及图片、证书、联系方式等   八、所有参与合作的单位将同步免费获赠一年“中国新材料发展年鉴/中国高校材料院长论坛”网站首页或二级页面图片链接广告。   九、年鉴入刊价格表(单位:元,规格:210mmх285mm):   □前扉首页:12800 □目录前页:10800 □彩色跨页:8800   □彩色整页:6000 □黑白跨页:6800 □黑白整页:5000   十、材料院长论坛展位价格表(单位:元):   □协办单位冠名:50000元 □首要位置:10000   □较好位置:8000 □普通位置:6000   十一、材料院长论坛会刊入刊价格表(单位:元,规格:210mmх285mm):   □封面:18800 □封底:16800 □封二:16800   □封三:12000 □彩色整页:5000 □黑白整页:4000   十二、论坛赞助   □资料袋:10000 □不锈钢保温杯:8000 □笔记本:5000   □碳素笔:2500 □胸卡:2500 □资料发放:2500   *印制赞助单位广告(或Logo)和组委会联系方式,随大会资料袋派发现场所有与会代表。赠参会名额一人。   十三、我编辑部正在组织新材料领域“国家863”计划承担单位展示专题,如果贵单位承担有863项目或课题,请索取有关函件。   十四、参会代表在会议期间可免费散发资料,所有合作单位赠送精美玛瑙礼品手镯一只。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国家现代材料科技信息网络中心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 太仓市人民政府   支持单位   科技部、教育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媒体支持   仪器信息网、中国材料网、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新材料产业》、《材料导报》、中国有色金属报、中国企业报、中国化工报   指导委员会   石定环:国务院参事,中国材料网理事会理事长 干 勇: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伯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 屠海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   戴国强: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 陈志敏: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   高瑞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办公厅主任 黎懋明:科技部评估中心高级顾问   邵立勤: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高级顾问 李临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浦荣皋:江苏省太仓市委书记 陆留生:江苏省太仓市市长   组织委员会(汉语拼音排序)   徐禄平:科技部高新司材料处处长 卞曙光: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处长   张国庆: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 朱旺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材料与工程学部处长   教育部科技司高技术处处长 高战军:中国工程院处长   徐 坚: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组组长 陈弘达: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   张少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 周科朝:中南大学副校长   李义春:国家现代材料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主任 王西涛: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   崔振铎:天津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曲选辉: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李贺军: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潘 峰:清华大学教授   聂祚仁: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陈建峰: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   刘 庆:重庆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耿 林: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   谭建中:太仓市副市长 陈惠良:太仓市科技局局长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液晶大楼103室 邮编:100084   电话:010-81738904 81937558 传真:010-81738904   http://www.cmasteq.com E-mail: cmse2003@vip.sina.com   联系人:李四民
  • 共议仪器卓越工程师培育——第十三届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院长论坛顺利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7月14日,第十三届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院长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哈尔滨市顺利召开。本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论坛自2009年举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十二届,成为全国高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交流与展示的重要平台。对提升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第十三届论坛以“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为主题, 特别组织、安排了18个主题报告,吸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谭久彬以及全国各地高校精密仪器系、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仪器光电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等众多专注、积极建设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的各级领导和专家近千人到会。第十三届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院长论坛现场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俭主持论坛开幕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谭久彬,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张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曾周末分别致开幕辞。中国工程院院士谭久彬致辞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张彤致辞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曾周末致辞 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俭主持论坛开幕式随着中国科技、工业向高端发展,对中国仪器产业发展有了更高要求;中国仪器产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仪器学科承担了仪器人才培养的直接使命!以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为中心,分享、探讨如何培育仪器领域“卓越工程师”成为论坛的中心内容。论坛特别安排了18位副校长、院长、副院长等作主题报告,分别是: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为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姬红兵作《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展与思考》报告,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郑海荣作《产研医人才培养与医疗设备创新》报告,刘俭作《哈工大仪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内部治理改革探索》报告,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宋凯作《特色引领产教融合团队协同 装备驱动-南昌航空大学电子信息(仪器仪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报告,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冬明作《为国炼器,为军铸剑,在服务仪器领域重大需求中培育高层次人才》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光电学院院长徐立军作《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卓越工程师领域人才培养模式初探》报告,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小春作《多方协同产研融合地方工科院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报告,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澄玉作《支撑-交叉-融合-创新东南大学仪器学科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思考》报告,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院长刘文怡作《深度结合社会需求的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报告,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张登攀作《面向技术集成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报告,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助理兼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赵玉新作《使命引领,多主体协同,培养电子信息领域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报告,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柳强作《清华大学仪器专业学位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初探》报告,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凯作《产教融合,创新驱动,打造工程硕博士实践课程》报告,沈阳工业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院长刘斌作《四轮驱动推进三链融合,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报告,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副院长高飞作《地方高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报告,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大伟作《大师引领,“全流程、双促进、三体联动”仪器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报告,大连交通大学教务处长王丽颖作《轨道交通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报告,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邾继贵作《聚焦重大工程需求,培养卓越工程师》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上强调: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工程师队伍;要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卓越工程师对人员的综合理论基础和工程素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报告全面分享了丰富的“校企融合”成功经验,涵盖校企实践基地共建、联合培养、培育行业技术领军企业等各层次的成功实践。多个报告谈到如何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企业课题、重大工程等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程的各个环节,以全面提高学生工程素养,深层次理解仪器工程问题的本质。针对仪器产业品种多、学科交叉多等特点,多个报告分享了如何做好仪器人才培养以问题为牵引、需求为导向的丰富实践,实现了100%的学生就业率。会议中,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注意到,近几年,出现多所新设立的仪器科学工程学院;以及多所院校改名,新名称中出现了“仪器”这一关键词。这也预示仪器学科建设将更加蓬勃发展!谭久彬在致辞中说到,仪器学科建设呈现本科专业多、博士点少的特点,并呼吁各相关院长、书记们大幅加强学科建设、大量增加博士点。曾周末代表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分享了评议组最新工作进展,介绍了正在修订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部分工作进展,比如:相关二级学科名称,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二级学科相关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等方面的要求。为仪器学科建设带来一股政策的春风!
  • 第六届辽宁省高等学校化学化工院长论坛在渤海大学顺利召开
    为全面提升东北地区化学化工专业建设水平,进一步推动化学化工学科在新时代的跨越发展,5月6-7日,第六届辽宁省高等学校化学化工院长论坛在锦州市渤海大学召开,来自全省高校近百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邀请了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莅临,围绕化学化工学科开展、专业建设与科技创新工作进行高端对话。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副事业部长李军波、东北大区大区经理李硕、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教育行业经理侯艳红、MALDI-TOF产品经理胡晓慧出席了本次会议。大会伊始,由渤海大学校长赵晖致欢迎词。渤海大学校长 赵晖赵校长对本次会议在渤海大学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渤海大学的学校概况、办学理念、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开幕式由渤海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王秀丽教授主持。渤海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 王秀丽教授随后,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副事业部长李军波为大家致辞。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副事业部长 李军波李军波副事业部长首先对本次莅临的来宾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他表示自己在岛津的事业就是从东北地区起步,从一名普通的销售人员一步步成长为副事业部长,离不开东北地区客户一直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岛津中国的发展壮大更是与广大客户的支持和陪伴紧紧相连。希望继续加深合作,以科技创新驱动化学化工产业的发展。岛津MALDI-TOF产品经理胡晓慧,介绍了岛津MALDI技术在化学化工领域的研究进展。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 MALDI-TOF产品经理胡晓慧胡晓慧经理介绍了岛津MALDI系列特点和在成像研究、聚合物分析、吐温成分鉴定等领域的应用。MALDI成像产品从台式机到旗舰机MALDI-7090及iMscope的灵活组合方案,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选择。台式MALDI成像技术是岛津特有的方案,成像工具包提供成像研究所需耗材和软件的全包式服务。并介绍了台式成像研究在材料分析,药物体内代谢小分子应用案例。旗舰机型MALDI-7090高能CID和优异的MSMS分辨率,为低聚糖异构体鉴定提供技术平台。此外,纳米材料分子量检测等研究中都有用到MALDI-TOF技术。签到现场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2018第八届全国知名高校材料学院院长论坛暨高水平材料学科建设研讨会邀请函
    p   “全国知名高校材料学院院长论坛”旨在为材料学科的发展和高校间的合作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2018第八届知名高校材料学院院长论坛暨高水平材料学科建设研讨会”拟于2018年7月25日-7月27日在东北大学召开,探讨新形势下一流材料学科建设策略、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科研与技术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p p   “2018第八届知名高校材料学院院长论坛”由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协办单位有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沃玉科技发展中心/材料仪器网、大连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燕山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的材料学院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按拼音排名)等。 /p p strong   一、会议时间地点 /strong /p p   时间:2018年7月25日-7月27日(25日报到)。 /p p   地点: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沈阳市和平区文体西路80号)。 /p p   strong  二、会议主要内容 /strong /p p   1、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社会(包括科研管理、成果转化等) /p p   2、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改革、培养模式创新、卓越工程师培养、学生工作管理、国际交流等) /p p   3、金属材料专题邀请报告(与金属所张哲峰合办)。 /p p strong   三、会议日程安排 /strong /p p   1、2018年7月25日,报到(全天) /p p   2、2018年7月26日,会议及交流(大会及分会场报告,在同一楼层) /p p   3、2018年7月27日,参观交流,离会。 /p p strong   四、会议注册及费用 /strong /p p   1、本次会议注册费:院长(副院长、书记、副书记等)人民币¥ 1000元/人,其他人员人民币¥ 2000元/人,会议期间统一安排用餐,交通费、住宿费自理。 /p p strong   五、相关参展、赞助 /strong /p p   本届论坛仍然采取会议与展览相结合的方式,组委会提供更多的机会,为相关单位服务。前几届几乎所有的参展单位都有收获,其原因一方面是参会代表级别高、均具有拍板决策权力 另一方面,组委会不拘形式,将展览布置在会场周围,大大增加了同参会代表的交往机会。 /p p strong   六、会议联系方式 /strong /p p   1、院长参会联系人:王超:13609816767,wangc@atm.neu.edu.cn /p p   2、企业参会及参展联系人: /p p   李四民:010-81731892,13691363947,676606991@qq.com。 /p p   strong  附:交通信息 /strong /p p   1、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高级大床房 350元(含单早),高级双床房350元(含单早)、400元(含双早),商务大床房400元(含单早),商务双床房400元(含单早)、450元(含双早),行政大床房500元(含单早)。以上价格均为东北大学内部协议价,远远低于门市价格。 /p p   2、乘车路线 /p p   (1)乘火车:从沈阳北站下车到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约9公里,可在沈阳北站南广场公交站点乘244路公交车(末班车时间22:00)到达交通安全教育学校站点下车或乘坐出租车前往。 /p p   从沈阳站下车到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约6公里,可在沈阳站西广场公交站点乘预备役号(末班车时间20:30)公交车到达交通安全教育学校站点下车或乘坐出租车前往。 /p p   从沈阳南站下车到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约16公里,可乘坐出租车前往,也可乘坐139路公交车(末班车时间18:00)到达东北大学南门站下车,但该线路公交车较少,整点发车,换乘难,建议乘坐出租车前往。 /p p   (2)乘飞机:在桃仙机场直接乘坐出租车费用大约55元左右,如乘坐机场大巴(费用约20元),可在“电视台站”下车,再从“电视台站”乘坐出租车到达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约15元。 /p p /p
  • 中关村论坛“第二届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举办
    5月27日,2023年中关村论坛“第二届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在京举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阴和俊,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雨东,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于军等各部门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主持。本届论坛邀请了徐南平、詹文龙、聂祚仁、欧阳明高,吴骊珠、卫昶、丁玉龙、陈忠伟、Clara Camarasa、冯威、马延和、朱庆山等12位国内外双碳领域院士专家,围绕“能源关键科技发展创新”开展深入交流,从能源发展战略、先进核能、新型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与储能以及工业建筑交通减排降碳等领域方向探索能源革命与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技术路径,实现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促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加速推进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化。中国科学院重大任务局副局长陈海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介绍,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国科学院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发挥国家科技智库作用,开展双碳战略研究。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了碳中和重大咨询项目,提出了“双碳”技术路线图和技术研发体系等重大战略研究成果;二是制定并实施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部署了8项行动、18项重点任务,统筹项目、人才、平台等创新要素,系统化布局,体系化推动;三是围绕着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储能和氢能、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等方面部署了一批重点专项,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为国家“双碳”战略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本届论坛有70余家单位近400位代表现场参会,并在中科院之声、科学网等网络平台实时直播,线上参与人数超过20万。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和科学技术部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承办。
  •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深圳)院长郭德银谈如何建设国际高水平医学院
    【编者按】2016年8月,学校正式发文成立基础医学院(深圳) 9月,中山医学院迎来临床医学专业(深圳)的第一届本科新生。根据培养方案,基础医学院(深圳)的学生前两年由中山医学院代管培养,当2018年深圳校区全面启用之时,他们再由广州校区迁至深圳校区,开启新的征程。为了揭开这个正在建设之中的学院的神秘面纱,近日我们在广州校区北校园采访了基础医学院(深圳)院长郭德银教授,请他为我们解答关于学院目标定位、学科布局、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方面的相关疑问,剖析学院建设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为迎接首届深圳论坛所做的工作以及人才引进的总体思路。   基础医学院(深圳)院长郭德银教授  郭德银,教授、博导、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深圳)院长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主委。主要从事冠状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与免疫调控机理、病毒基因治疗与抗病毒药物筛选等发面的研究。目前已发表SCI论文83篇。  记者(以下简称“记”):根据深圳校区的学科布局,学校于今年正式发文成立了基础医学院(深圳)。那么作为一所地处深圳的医学院,在学科建设上与广州校区的中山医学院有何联系,怎样实现“错位发展”,又如何凸显学院自身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呢?  郭德银(以下简称“郭”):从学科上来看,基础医学院(深圳)与中山医学院实际上是性质相同的两个学院,均从事临床医学专业的前期教育教学工作,并共同承担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发展的任务。但是从组织管理上讲,两者又是彼此独立、平行发展的兄弟学院。基础医学院(深圳)的建设与发展根植于中山大学医科深厚的学术积淀和文化传统,离不开中山医学院以及附属医院的参与、支持与帮助。基础医学院(深圳)将与中山医学院一起,共同传承中山医的优秀文化,坚守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标准和学术创新。但在科研大平台和学术研究方向布局方面实现适度的“错位发展”也是必然要求。  总体而言,基础医学院(深圳)将遵循“进入主流、加强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努力形成与中山医学院学科互补并进的学科布局。  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基础医学一级学科传统主流学科方向的建设,如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医学遗传学、病原微生物学等。这些学科都是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学科。  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医学发展的趋势,同时考虑到深圳当地医疗卫生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发展主要传统学科的基础上,我们也要有侧重发展的学科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感染和免疫学。众所周知,广东是一个新发、突发性传染疾病较多的地区,如最早出现于广东地区的SARS病毒,流行于广东地区的登革热病毒等。正因为面临这样的挑战,我们更要加强感染和免疫方向的研究。第二个方向是组学和系统医学。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各种组学的技术对解决医学的各大问题很有帮助。深圳在这一研究方向上有十分好的前期技术积累,如在国际上具有行业引领性的企业华大基因,它最早也是做组学研究的。将组学和系统医学发展为特色学科,不仅能使我们进入高水平技术研究领域,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也让我们更易与深圳的医药产业建立合作发展关系。第三个方向是结构生物医学。目前中大乃至华南地区以结构生物学为导向的研究平台相对比较薄弱,基础医学院(深圳)要将这个方向建设好。结构生物学目前主要有两大技术:一是X射线晶体衍射方法 二是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在深圳校区我们将配置相关设备平台,以求用结构生物学的手段解决重大医学问题。  以上三个学科方向将成为学院学科建设的重点与特色。但出于全面培养人才和基础医学整体发展的需要,中山医学院已有的优势学科,如肿瘤生物学、分子神经科学、代谢性疾病、组织与干细胞工程等也将是我们关注的方向。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加强这些学科方向的建设。  记:我们知道,深圳校区将重点发展交叉工科和医科。按照学校“三个面向”和“三大”建设的发展思路,您对学院未来的发展有何规划?在立足地方、服务社会方面,基础医学院(深圳)又将做出怎样的贡献?  郭:我们的目标是要打造一所能够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能够进行基础医学原始创新的国际高水平学院。学院的未来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科建设,这在前面已经谈过,另外两方面就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先说人才培养。大学的第一要务是人才培养。一方面,我们要培养优秀的医生,这一点需要通过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来实现,需要与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合作。针对国家和地方的需求,我们将重点发展临床医学专业。另一方面,根据医学领域的世界前沿发展态势,面向国际学术前沿,我们也要培养一批在医学领域能够进行原始创新的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医生的主要职能在于临床服务,但真正的原始创新往往来源于基础研究,因此我们的医学院还要培养在重大医学问题,特别是在基础医学相关问题上,能够进行研究创新的人才。为此,基础医学院(深圳)将开设生物医学专业,培养学生既掌握比较系统的医学知识,又具备能够从事基础研究的能力,从而将医学知识和基础研究能力有机结合。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将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兄弟学院一起,首先建设起完善的基础医学研究技术平台,包括前面提到的结构生物学平台、组学技术平台、实验动物中心、显微镜影像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电生理平台、质谱技术平台等。同时,将建设一流的感染性疾病研究与生物安全平台,包括二级和三级生物安全(P2和P3)实验室,使基础医学院(深圳)成为国内感染性疾病基础研究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在这些学科平台基础上,我们重点发展感染与免疫、组学与系统医学、神经科学、肿瘤生物学、代谢性疾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学术领域。在国家级平台建设方面,我们将与中山医学院一道,力争将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从服务地方的角度来讲,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济发展一直十分迅猛,但是医疗卫生发展的规模、质量、水平等和整座城市的发展不太相称,所以深圳对医疗卫生方面的人才、技术和服务一直有着巨大需求。相信深圳校区医学院培养的人才,肯定会对深圳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学院的科学研究成果也会促进深圳市相关医药行业的发展。  记:听完您的介绍,我们对学院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但学院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必定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您能跟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吗?另外还希望获得学校哪些政策方面的支持?  郭:这个过程确实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先说机遇。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部署,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将健康战略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这必将对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发展需要高水平的医学教育、医学人才和医学科研作为支撑,国家的战略部署也将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基础医学院(深圳)的建设正好赶上了这样的发展机遇。其次,深圳市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这不仅体现在校区的建设上,而且体现在深圳市对发展医学相关学院的重视上。深圳市本身的科技创新就很有活力,而医疗卫生事业又需要大量人才与技术支持,所以深圳市对医学院的发展十分支持。第三,在学校层面上,学院作为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的重要建设单位之一,是学校优势医科布局深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医科的重要力量,因此学校对基础医学院(深圳)的发展亦十分支持。总的来说,机遇良多。  当然,作为零基础建设的全新学院,学院的发展也充满挑战。2016年虽已招收首批本科生,但学院的办学场地尚在规划落实,师资队伍正在招聘建设,学院的组织架构也还在搭建之中,这些都是学院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但我相信,有各方面的支持以及中山大学深厚的医科做后盾,这些困难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得到一一解决。  关于学校政策方面,我们主要是希望得到人才引进方面相关政策的支持。人才是学院建设的重中之重,希望学校能针对新建学院实施较为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甚至在人才引进方面设置一些“快速通道”,缩短人才引进时在审批、评审等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尽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人才引进效率。二是希望学校在管理方面能够更多地“重心下移”,将部分管理职能下移至学院。中山大学如今是三地办学,有五个校区,学校的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如果学校能将更多管理职能下移到学院,相信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三是作为在深圳经济特区办学的学院,我们希望学校能对深圳校区新建学院的建设给予特殊支持,比如给予新建学院更多的经费支配权,适度增加学科建设与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以突显在深圳特区的办学优势。  记:本月25日,学校将举办首届“深圳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延揽人才,建业中大”。相信学院为本次论坛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您能简单介绍一下筹备的情况吗?您对本届论坛还有哪些期待?  郭:深圳论坛对于我们新建学院引进人才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有利于搭建学者和学院间良好的沟通平台。此次深圳论坛,我们一共收到申请39份,确定邀请18人参加,他们都是在医学、生物学及其交叉领域有所建树的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  前期,我们主要是在审核材料、做会务准备和校内外宣传,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服务。大会结束后,12月26日学院会在广州校区北校园举行面向校内师生开放的“生物医学分论坛”,邀请与会学者做学术分享和未来计划报告。分论坛也将是一场人才交流洽谈会。我对本届深圳论坛充满期待,希望通过论坛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学院,助力学院发展。  记:说到这里,也请您谈一谈学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总体思路。学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更好地吸引并留住人才呢?  郭:就人才队伍建设而言,我们的总体思路高起点、高标准,在五年内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对于人才引进,以从海内外引进优秀学者为主,部分教师将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从中山医学院调入。具体而言,我们希望到2020年达到专任教师110人、专职科研人员110人的师资队伍规模,其中至少引进高水平人才25人,保证前面所谈到的每个主要学科方向都有5-10名高水平学术带头人。这些学者要能从事前沿的研究,在国内本领域有较强竞争力,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这些优秀学者包括全职或双聘院士、“千人计划”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千人计划”人才、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山大学“百人计划”急需人才等各类人才。  学院人才的引进主要依赖学校和深圳市相关人才政策的支持,同时学院会出台相应的措施办法,以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作为中大在深圳特区的新建学院,我认为至少有如下几点优势或吸引力。首先,学院所处的城市深圳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创新氛围浓郁、自然环境优美的城市,十分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发展和健康生活 其次,新建学院提供给学者的发展机遇更多,学者在这里会获得更多学术资源和更大的发展空间,易于成长为学科领军人才 再者,届时新建好的学院的硬件设施和设备条件将为国内外一流水准,足以支持每一位学者的科学探索。另外,学校还将在深圳建设三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其中附属第八医院由福田区人民医院转并,附属第七医院就位于学院旁边,将于明年7月对外服务。中山医科的传统优势与高水平的附属医院将会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问题的结合,有利于学者探索攻克重大医学问题。于此同时,学院还将充分利用学校“精准医学”大科学工程建设的契机和国家各层次“人才计划”,主动出击,通过不同渠道发布招聘广告并直接联系海内外优秀学者,力求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落户深圳,扎根中大。学院将努力培育优秀的学院文化,为学院教职工提供一流的管理服务,为学者争取最佳的学术发展条件和优厚的个人待遇,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 全国知名高校材料院长悉数到场 新形式下一流材料学科建设探讨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由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的“2018第八届全国知名高校材料学院院长论坛暨高水平材料学科建设研讨会” 于2018年7月25日-7月27日在东北大学召开。论坛旨在为材料学科的发展和高校间的合作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探讨新形势下一流材料学科建设策略、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科研与技术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545b3570-4a79-464b-9a20-6c4570b2dec8.jpg" style=" " title=" 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c1b06bb3-18ba-4d07-a862-2aaba342b161.jpg" style=" " title=" 2_副本.jpg" / /p p   来自全国102所大学的近250位学者和学院管理者参加论坛。就材料科学发展、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具有建设性的探讨。 /p p   论坛在北大学材料学院院长秦高梧主持下开始。东北大学副校长唐立新到会致辞,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介绍了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特色及“双一流”建设情况,表示进一步支持所有与会专家广泛交流、深化合作、迎接挑战,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改革,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5528e7ea-f598-431f-8789-f76901ae012b.jpg" title=" 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曹国英 /strong /p p   随后,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曹国英作了“新形势下对科技发展的思考”的报告 材料产业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2017年,材料行业产值占到GDP的23%。材料学科如何布局、人才队伍如何培养,对建设科技强国的总体目标意义重大。用人格局不同,带来的结果也截然不同。建设科技强国,在材料领域,需要补短板、抢先机、领未来。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事关产业命脉、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关乎国际民生的战略性产品。重点强化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p p   大会还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作了“加强双一流建设,科技创新,科教融合,内涵发展,服务社会” 的报告 美国休士顿大学先进材料中心副主任白先慎作了“从材料基础研究到NASDAQ和新三板”的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院长孙宝德作了“先进材料技术主题组情况介绍”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89a11fcb-4278-42d6-aefe-8aa40ea2fa8e.jpg" title=" 4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977b7173-1b98-49b3-9ea5-87a5967696aa.jpg" title=" 5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美国休士顿大学先进材料中心副主任白先慎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7月26日下午,与会专家分三个会场就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社会和学院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进行了详细交流和讨论。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论坛结束时,各高校争相申报下一届论坛。华南理工材料学院院长彭俊彪教授发表申报演讲 接下来西安高校联合申报、吉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等高校踊跃申请,争办年已经确定到2023年。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本次会议吸引20多家仪器企业积极参与,展示了最新的材料分析仪器设备及技术。部分企业展位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b2578bb2-803b-48d7-a133-efd5572e669f.jpg" title=" 百特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丹东百特 /strong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81039d3d-3e22-46fd-bd53-f489d44468fe.jpg" title=" 岛津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岛津 /strong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5e7168e9-6500-48ad-8602-5ca682bb6519.jpg" title=" 科晶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沈阳科晶 /strong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3ab34fe9-f6b3-4f8b-b22a-c9b357edb034.jpg" title=" 诺巴迪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诺巴迪 /strong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030d6b11-d064-4d71-af14-b435f5a49357.jpg" title=" 欧波同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欧波同 /strong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b04cb547-7a22-4f01-a7d8-0b0e493fe77c.jpg" title=" 日立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日立 /strong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a7f3ad3c-dd0a-41a2-9f18-f669ce0d2a41.jpg" title=" 中环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环电炉 /strong /p
  • “贵阳盛事!首届分析测试前沿论坛开幕,院士专家齐聚大会论坛”
    “交流是学习工作的灵魂。”2024年7月15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分析测试学报》主编江桂斌院士在由《分析测试学报》(下称《学报》)主办、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承办的“首届分析测试前沿论坛暨《分析测试学报》青年编委会议”上致辞。 7月14日至17日,首届分析测试前沿论坛暨分析测试学报青年编委会议在贵阳举行,论坛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分析测试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升科技期刊的办刊能力,加快实现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战略目标,同时发挥期刊的交流平台作用,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及时展示分析测试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15日上午,大会论坛在贵州贵阳拉开会议序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学报》主编江桂斌研究员,广东省委宣传部出版处陈建新二级调研员,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党委书记、李宏荣研究馆员,贵州科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廖飞高级工程师,《学报》常务副主编、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吴惠勤研究员,《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员,《Biomedical Analysis》(下称《BMA》)副主编、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戴宗教授,贵州大学副校长周少奇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峥涛教授,湖南大学聂舟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本次大会论坛由《学报》副主编、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振教授,《学报》编辑部主任龙秀芬编审共同担任主持人。江桂斌院士首先为本次大会发表了致辞。江院士表示,作为《学报》主编,深知举办此次论坛的不易。他强调:“交流是学习工作的灵魂。”在致辞中,江院士表达了对青年编委的期待,他们不仅是《学报》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推动学术创新的活力源泉,期刊质量的持续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离不开青年编委的努力。交流是学术工作的灵魂,期待各位专家和青年编委通过大会平台积极进行学术交流和推广,携手并肩共同助力我国分析测试领域持续进步,为科技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李宏荣书记随后为大会发表致辞,并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回顾了《学报》4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报》发展的编委、青年编委、专家学者们表示诚挚的感谢。李宏荣书记强调了学术交流的重要性,并表示本次论坛是《学报》首次在省外举办的会议,是一项新的拓展和尝试,感谢各位专家的积极参与。今年9月份,《学报》还将在广州召开“2024分析测试高峰论坛”,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贵州科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廖飞高级工程师在随后的致辞时指出,论坛的召开是向贵州推介分析测试前沿技术、增进彼此学习交流的机会,更是推动“科技入黔”的有力抓手。他期待通过更多的交流平台,促进彼此的学习与合作,共同推动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论坛上,多位顶尖专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展现了分析测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深刻洞见。 江桂斌院士为与会者带来了题为《成组毒理学分析仪的研制及其在化学风险评估中的关键应用》的报告。详细分析了全球科学仪器市场分布及运营情况,并指出国家对国产科学仪器的高度重视以及科学仪器产业“高地”的不断涌现。此外,江院士还介绍了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分析系统(ITA)的研发目标、设计思路及其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潜力,指出了该系统在推动分子毒理学研究和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重要价值。汪海林研究员以《核酸修饰的精准分析与表观遗传研究》为题,为与会者展示了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新视角。他介绍了少量细胞中DNA/RNA胞嘧啶的超灵敏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分析方法,以及代谢编码同位素示踪技术和无污染质谱分析方法,为核酸修饰的精准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周少奇教授就当前环境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的抗生素去除与环境安全分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周教授以贵州贵阳的典型污水处理厂为案例,详细分析了污水处理厂在常规污染物指标和新污染物指标处理方面的效果,并对未来环境健康学科的发展趋势表达了深切的期待。王峥涛教授分享了题为《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策略与应用》的报告。王教授深入分析了中药质量标准的现状,并提出了多基原/近缘中药材的质量标准策略,以及中药三七“生熟异用”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评价策略,为中药标准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聂舟教授随后作了题为《RNA成像分子工具研究》的报告,聂教授不仅分享了他在RNA成像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探讨了这些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和思路。此外,大会论坛还进行了青年编委证书与青矜奖的颁发仪式。江桂斌院士、吴惠勤研究员、刘虎威教授及汪海林研究员为《学报》青年编委们颁发聘书,陈建新调研员、李宏荣书记 、吴惠勤研究员、戴宗教授为《BMA》青年编委们颁发聘书。刘虎威教授、廖飞院长为青衿论坛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国分析测试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为提升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促进学术交流,加速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步伐,推动我国分析测试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院长光临直播间,共商环境学科校企合作新模式!—院长直播间第1期活动圆满完成
    为展示高校学科最新科研成果,提升学科实验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科快速发展,4月26日,仪器信息网“院长光临-高校学科平台建设直播间”第1期节目成功举办。本期活动聚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邀请多位重磅级嘉宾做客直播间,反响十分热烈,观看总人数达3100人。一、圆桌论坛环节圆桌论坛(从左到右)珀金埃尔默副总裁、亚太区销售与服务总经理 朱兵;南开大学环境学院 副院长 王鑫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副院长 冯成洪教授;仪器信息网资深编辑 叶建圆桌论坛环节特别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冯成洪教授,南开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鑫教授,珀金埃尔默副总裁、亚太区销售与服务总经理朱兵三位嘉宾出席,对“环境热点”、“科研和教学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话题展开探讨。话题1:环境热点近几年,环境相关政策和指导文件频发,二十大和两会也重点部署了环境相关问题。面向美丽中国远景建设目标,绿色低碳发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大气环境、提升水生态环境等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圆桌论坛环节各位嘉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双碳、新污染物、生态环境等研究方向如火如荼;人工智能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势在必行;不仅如此,当前的环境热点也对新能源提出了新的需求。话题2:科研和教学平台建设科研引领前沿,也必然需要仪器技术的助力。活动中两位院长分别介绍了北师大和南开在科研和教学平台建设中的新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纷纷表示:在解决科研问题方面,色质谱等高端科研仪器,以及仪器联用、功能优化、智能化、自动化等需求明显;同时,在提高本科生教学水平方面,教学仪器有一定的缺口。对此,朱兵从教学和科研两个角度,介绍了产业方在仪器产品和技术方面可以提供的相关支持。话题3: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一直是国家引导和支持的方向,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也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次活动需求方和产业方共聚一堂,就产学研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三位嘉宾给出了非常落地的建议和意向,例如合作仪器开发、联合实验室、仪器试用等。大家纷纷表示,希望未来高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互利共赢,共促学科发展。圆桌论坛完整视频二、报告分享环节圆桌论坛结束后,本次活动还特别安排3位专家分享了相关的学术报告,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主任李阳介绍了水环境条件对微塑料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从研究背景和科学问题、研究进展和成果、研究结论和创新三个方面讲述了天然有机质、无机离子、悬浮泥沙和光照等不同条件下对于微塑料聚集及沉降的影响;珀金埃尔默环境科研市场经理魏攀向大家展示了珀金埃尔默环境市场前沿应用方案;南开大学环境学院彭建飞教授以《机动车排放与二次转化:实验室模拟与外场观测》为主题,提出机动车是城市颗粒物与VOCs的重要来源,并对机动车蒸发排放VOC的定量评估、非尾气颗粒物影响因素与环境贡献、机动车排放VOCs氧化生成二次有机颗粒物的潜势与途径等进行了分享,他还提到,长时间驻车会增加蒸发排放,疫情防控导致车辆长时间停泊,2022年紧急封城阶段,最高可达平时的30倍。报告分享环节节目主持人合影留念节目负责人员合照自2023年4月开始,仪器信息网将持续推出“院长光临-高校学科平台建设直播”节目,每期聚焦一个学科,每期邀请2位全国知名院校的院长/副院长,以及1位头部仪器厂商高层进行线上圆桌对话。对于未来相关内容的开展,敬请期待!☞☞☞关注仪器信息网微信视频号,相关视频回放等你来看!扫码即可观看回放
  • 第四届“HACH市政环境杯”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第四届“HACH市政环境杯”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15年12月25日,第四届“HACH市政环境杯”本硕博学术论坛在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顺利召开。等等,你还没听说过这个论坛?好吧,小编先来介绍下这么有意义的论坛当然少不了重量级的领导来压阵啦!出席本届论坛的领导就有HACH公司中国高级总监程立先生、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云怀教授、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胡学斌教授、副院长张智教授。此外,本届论坛还邀请了多位大牛老师以及企业高级工程师等做专家评委!参加的学生人数达100余人,其中参加演讲的学生有78人。论坛开幕式由城环学院副院长张智教授主持。张智教授首先对开展本届论坛的背景做了简要介绍。HACH公司中国高级总监程立先生对公司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胡学斌教授、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云怀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并感谢HACH公司的努力与付出。本届论坛设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三个分会场,学术领域涵盖市政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多个学科,交流内容包括研究生目前正在从事的研究项目,相关领域的前言理论与技术,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研究生的原创性研究内容及本科生创新性成果。自论坛通知发出后,得到了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积极响应,收到了大量的论文投稿。经过初选,共有14名博士研究生、44组硕士研究生团队及20个本科生团队进行了现场学术报告。汇报在严肃认真的氛围下进行。参加汇报的学生在介绍研究成果的同时,与专家评委和与会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下午16:10,成功举行了颁奖典礼和闭幕式。闭幕式由城环学院副院长张智教授主持,参会的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每年一次的学术论坛增加了学院学术氛围,为学生展现学术成果提供了平台,并希望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提高演讲水平和学术交流能力。 哈希在中国一直热心于人才培养和环境保护事业,已与多所高校展开了多种合作。而“HACH市政环境杯”学术论坛则将传统的设立奖学金转变为资助学术论坛,形式新颖,并为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是一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术活动,对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提升学院的学术水平及教学科研质量也有一定意义。论坛的成功举行受到了与会领导、校外专家、参会师生的一致好评。有水的地方就有哈希,凭借70余年丰富的水质分析的经验与强大的科研能力,哈希提供包括环境领域在内的各个行业水质分析的完备解决方案。如:煤化工|啤酒&饮料|电子|钢铁|液压/其他行业|制药/生命科学|电力|石化行业|水文水利|环保|卫生|农业|污水|自来水|教育科研|泳池与SPA|汽车行业̷进入下方链接,免费索取解决方案哦链接:http://www.hach.com.cn/content/%E3%80%90%E6%96%B9%E6%A1%88%E6%B4%BE%E5%8F%91%E3%80%91%E7%AB%8B%E5%8D%B3%E7%94%B3%E8%AF%B7
  • 首届创新中国论坛成功举行
    由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为论坛主席,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首届“创新中国论坛”于10月3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以“求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议题,来自全国教育界、知识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针对创新与人才培养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开放而深入的探讨。   作为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对科学研究的执著、对青年人才的奖掖、对科学道德的尊奉让人感动。他的崇高人格和科学精神就像一座灯塔,照亮后人前行。   大师刚刚远去,“钱学森之问”就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人们的缅怀和追思,不时会被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所震撼——“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当下,“钱学森之问”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民众的深思,如不早日破解,势将严重阻碍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有鉴于此,首届“创新中国论坛”将主议题确定为“求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期望能在大师远去的背后,为中国创新求得几剂良方。   论坛开幕式由科学时报社社长、总编辑刘洪海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董奇首先致辞,代表主办方向各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李政道先生在主旨演讲中以自己的求学经历回答了“钱学森之问”。他在演讲中指出:“要创新,需学问 只学答,非学问。要创新,需学问 问愈透,创更新。”   在开幕式后的大会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香港城市大学原校长张信刚分别就创新人才培养相关问题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下午的圆桌会议由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章启群、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林崇德、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王长乐、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水法、浙江工商大学校长胡建淼、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何文娟,围绕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与品格、创新人才对成长环境的需求、创新型大学的社会环境分析、中国大学的制度与创新能力、中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创新性等议题展开研讨。   闭幕式由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学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叶铭汉主持,北师大学生代表宣读了“创新来自勇气”大学生创新中国倡议书。   “创新中国论坛”由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科学时报社联合发起,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为论坛题词:“科学教育天下事,创新见解谈笑间”。   据悉,“创新中国论坛”从2010年开始,每年确定一个议题,遴选一个城市,依托地方政府和一两所高校,广邀国内外有识之士交流研讨。
  • 开学了!"院长直播间"又"药"来了!这期院长都有谁?
    为展示高校学科最新科研成果,提升学科实验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科快速发展,2023年,仪器信息网特别推出“院长光临-高校科研平台建设直播”节目,每期聚焦一个学科,每期邀请2位全国知名院校的院长,以及1位头部仪器厂商专家进行线上圆桌对话,就学科科研平台建设,科研进展,成果转化,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展开探讨。 除圆桌对话外,还将邀请该学科的专家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仪器厂商解决方案,为学科相关人员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院长圆桌对话嘉宾介绍叶敏 北京大学药学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药药效物质及其生物合成,发表SCI论文260余篇,累计引用8500余次。目前担任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J Ethnopharmacol、Pharm Biol等国际期刊的副主编,J Pharm Biomed Anal的顾问编委。王涛 天津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院长 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工作,开展中药组分库构建、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中药新药创制及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主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现代中药组分资源库公共平台建设等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李晓东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创新中心部长 负责仪器分析方法学集成创新工作,国家行业标准研究、仪器硬件加工及分析软件设计等研究项目,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6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6项。高知学术汇报嘉宾介绍韩立峰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博士生导师 天津市分析测试协会理事 主要从事中药化学成分分离鉴定、质量控制、体内过程、药物相互作用与代谢组学等相关研究,作为课题骨干参与了国自然重点项目、重大新药创制、中药标准化等十余个项目。周逸舟 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 市场部教育行业专员 具有多年医药行业色谱质谱分析仪器应用经验。负责全线分析仪器产品在药学相关教育科研领域的市场推广。圆桌对话主要内容:在线深度剖析当前药学行业的相关热点,对比科研平台特色和问题,聚焦研究热点,探讨科研成果转化,报告研究成果,展望校企合作新未来。日程:时间Time报告题目Topic演讲嘉宾The Speakers14:00主持人开场雯清,品牌合作伙伴 主持人 14:02院长圆桌对话① 药学领域科研热点及成果② 药学院科研平台建设③ 科研成果产业化,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叶敏,北京大学药学院 院长;王涛,天津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院长;李晓东,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中国创新中心 部长;仪器信息网药学编辑,赵仪15:00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中的应用韩立峰,天津中医药大学 博士生导师15:30见微知著——岛津质谱成像技术助力药学研究周逸舟,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 市场部教育行业专员16:00活动结束直播间整点抽奖会议页面链接扫码预约 敬待9月1日 14:00岛津赞助,直播间超多礼物关于“超级品牌日”2020年,仪器信息网“超级品牌日”诞生,为仪器企业和用户举办一场粉丝节。多年以来,超级品牌日已形成特有风格直播:超级访谈、超级新品发布、高端论坛、周年纪念、主题会议行业拓展等。我们注重用户与企业的互动,在这里您能收获行业亮点与技术前瞻,与专家交流,与企业对接。如果您想参与,请关注#超级品牌日。关于仪器信息网“品牌合作伙伴”品牌合作伙伴精选30家践行先进理念,拥抱数字营销,勇担社会责任的行业领军企业,链接仪器及检测上下游产业资源,共同引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点亮岛津品牌logo,赢得点亮小礼物点击查看:https://www.instrument.com.cn/event/2023partner
  • 议程发布!ACAIC2024同期论坛:光谱仪及核心元器件技术创新论坛
    光谱仪及核心元器件技术创新论坛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光谱技术在航空航天、天文望远镜、星际探测、国防安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许多重要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激光光谱、LIBS光谱等光谱技术因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光栅、探测器和滤波器等先进光谱技术和核心部件的发展是推动科学研究和生产不断进步的关键因素,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关注。本论坛将重点围绕下一代光谱仪和核心元器件技术开展,主要内容分为会议报告和全员讨论两个环节。其中会议报告将邀请国内的相关领域专家分享其在光谱仪及其核心部件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最新进展以及对未来仪器发展的设想,全员讨论环节将重点围绕“制约下一代光谱仪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需求”开展讨论。 组织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 吉林省分析测试技术学会 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王立军院士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庄松林院士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梁静秋研究员 论坛召集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李晓天研究员 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林庆宇副教授专题论坛日程安排:时间报告人报告主题09:00-17:30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致辞吉林大学 赵冰教授半导体SERS基底的研制及应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何志平教授红外显微光谱分析仪器研发及应用探讨西安交通大学 张淳民教授新型成像光谱偏振技术上海理工大学 张大伟教授光谱仪器分光元件及应用的创新研究香港理工大学 靳伟教授光纤光热光谱气体检测技术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陈令新研究员基于纸芯片的海洋生态环境快速分析监测技术吉林大学 郑传涛教授红外气体传感技术与应用香港中文大学 任伟教授高灵敏红外激光气体分析仪上海交通大学 陈昌教授微型化拉曼光谱仪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科学院长春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吉日嘎兰图研究员高性能光栅制造技术及产业化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冯玉涛研究员高灵敏度拉曼光谱仪及其定量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长春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李博研究员小型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 李红莲教授基于微流控-LIBS水体在线检测系统及应用研究中国科学院长春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吕金光研究员基于静态干涉系统的傅里叶变换光谱成像技术研究天津大学 张尹馨副教授高分辨率光谱测量及光谱成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刘丽娴副教授谐振型光声光谱气体传感器苏州大学 刘全副研究员高性能闪耀光栅及棱栅设计及研究进展西北大学 张天龙副教授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结合机器学习的金属材料智能分析及应用江苏海洋大学 黄保坤高级工程师拉曼积分球光谱仪设计及其在ppm量级气液固原位检测中的应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李海波副研究员面向工况和植入式检测场景的拉曼光谱仪技术浙江工业大学 潘再法副教授纳米荧光探针及单分子免疫检测中国科学院长春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陶琛助理研究员空间用紫外单光子成像探测器及其在光谱仪研制中的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宦惠庭副教授 基于光热光谱的非接触式应力强度检测研究中国科学院长春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王嘉宁副研究员基于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的气体传感器大连理工大学 陈珂副教授基于高速光谱解调的光纤光声气体传感技术 论坛主席简介: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王立军院士王立军,院士,2011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届、第十一届信息科学部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专家评审组评审专家,第一届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及应用技术研究,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9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0篇,合著专著3部。在国内首次提出并率先开展了无铝量子阱大功率激光器研究,突破了系列重大关键技术,并开发出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单管、激光线阵、激光迭阵、激光光纤耦合模块4大系列产品,产品先后应用于激光加工、激光医疗、激光显示等领域。提出了四种半导体激光合束结构和方法,研制出千瓦级高光束质量高功率密度半导体激光系列光源,在多领域获得重要应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庄松林院士庄松林,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和光电子学的研究,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及多项荣誉奖。设计了百余种光学系统及仪器,是国内率先开展光学系统CAD的研究者。主持完成了国内最大的光学仪器设计软件系统,在统计试验总极值最优化方法及公差的非线性模型等方面取得独创性成果。担任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曾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理事、探月计划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仪器科学和技术教指委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梁静秋研究员梁静秋,理学博士,国家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半导体器件、微光机电系统(MOEMS)及红外光谱成像技术领域的科研工作。带领团队开展了基于MOEMS多级微反射镜静态干涉系统的红外光谱成像仪器,光纤阵列器件、Micro LED阵列器件、光电探测器、光通信器件等微纳光学及光电子器件和系统应用研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面上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攀登计划、国家863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及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等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培养博、硕士研究生70余名。论坛召集人简介: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李晓天研究员 李晓天,博士生导师,吉林省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光谱分会专委会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关键部件专家组专家。2006年参加工作于航天科技四院,期间曾获“航天科技四院杰出青年”等荣誉。2010年录取为长光所博士生,毕业后留所工作,主要从事光栅及光谱仪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作为分系统负责人参与国家重大科研装备项目“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栅刻划系统的研制”等。参与研制出世界最大面积中阶梯光栅及多台国内首创的光谱仪器产品,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省青年文明号等奖励。在Opt. Express等期刊上发表相关SCI /EI论文40余篇;获得已授权发明专利41项;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中科院院长奖等10余种奖励, 其中一名学生两次获国家奖学金并公派留学于美国哈佛大学。 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林庆宇副教授林庆宇,副教授,从事物质成分检测与测量新方法、新仪器的研究工作,专注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及相关激光光谱技术,致力于激光光谱分析技术及相关仪器在特种场境、工业领域解决方案的开发。依托首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所负责主研的多款仪器已在不同行业的多家应用单位开展应用示范,并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成都市科技局及企事业横向等各类科技项目10余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8篇,出版中文学术著作1部,参编英文学术著作1部,授权专利20余项。入选2024年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托举计划项目;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光谱仪器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报告人简介及报告摘要报告人:吉林大学 赵冰教授 报告题目:半导体SERS基底的研制及应用赵冰,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学院教授、博导。《Applied Spectroscopy》、《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光散射学报》等杂志编委。中国光学会分子光谱学会副主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高级研究学者,日本关西学院大学、韩国江原国立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各种光谱技术在生命科学、材料、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先后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等。所主持的研究工作获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和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一项。报告摘要:基于半导体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研究,不仅解决了活性基底匮乏的限制,也拓宽了SERS技术的应用范围。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其与其它半导体、金属纳米材料复合时,表面等离激元(SPs)与电荷转移(CT)的协同贡献,使体系具有独特的光电特性和巨大的SERS信号增强,金属-半导体异质结构允许SERS在CT研究中具有多样性和新颖性。对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结构与带隙调控也会影响异质结构的CT和SPs。将报告我们最近的研究工作,包括:SERS活性半导体材料中CT和SPR的调控,增强机理及应用。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谭平恒研究员 报告题目:共聚焦显微拉曼模块及其相关应用研究谭平恒,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6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在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研究基金资助和黄昆物理奖。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半导体声子物理研究及显微共焦模块研发。至今已在Nat. Mater., Chem. Soc. Rev., Nat. Commun., Phys. Rev. Lett.和J. Am. Chem. Soc., 等国内外物理期刊发表论文250余篇,所发表论文被SCI引用2万余次,多篇学术论文被国内外学术专著和综述性文章多次引用。完成中文专著1本,英文编著1本,译著2本。2018至今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2020年至今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报告摘要:是否能设计一套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测量模块,可与任何光谱仪耦合成一套成本低、操作简便、光路布置合理以及后期升级方便的多功能显微共焦光谱仪是众多研究者迫切盼望的事情。在近25年拉曼光谱研究经验基础上,报告者成功研制了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测量模块,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科学仪器》产品名录,可实现从深紫外到近红外激光激发的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测试。本报告将探讨与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模块相关的拉曼技术、模块研制详情以及该模块在半导体研究中的应用。报告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何志平教授报告题目:红外显微光谱分析仪器研发及应用探讨 何志平 ,男,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委员会电子光学系统分技术委员会委员、月球与行星标准化工作组成员。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深空探测、空间科学及军、民相关领域。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重大课题研究,代表性的有探月工程—“嫦娥三号红外成像光谱仪”、“嫦娥四号红外成像光谱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目标自适应光谱探测机制研究”,量子科学试验卫星有效载荷等。现任“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及“天问一号”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等项目负责人,并主持嫦娥七号及小天体探测等多个军、民领域任务的光谱类载荷关键技术攻关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二项(其中一项排名第一)、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一项、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创新产品一等奖一项。 报告人:西安交通大学 张淳民教授 报告题目:新型成像光谱偏振技术 张淳民,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空间光学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二届、十三届专家评审组成员,陕西省三秦人才,陕西省优秀博士指导教师,西安交通大学教学名师。先后任中国光学学会第七届、第八届理事,2022年至今任中国光学学会荣誉理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空间光学专业委员会顾问,全国高校光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电磁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员,德国《Optik》编委,《现代物理》副主编,《航天返回与遥感》编委,《光学学报》原常务编委、《光子学报》原编委,被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收录。长期从事光学研究,独著、主编出版专著、国家级规划教材等10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52篇(其中SCI收录186篇,EI收录45篇);国际会议特邀报告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3项;获“中国光学重要成果”1项;获各种奖励10余项。在空间光学、成像光谱偏振技术、大气遥感探测、先进光学仪器领域开展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形成了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多项成果国际领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项、国家重大专项2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报告摘要: 报告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Savart偏光镜、时空联合调制模式的成像、光谱、偏振多维信息一体化获取技术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从原理上建立通过一次测量同时获取目标高质量、高精度的偏振光谱图像,高光谱分辨率的强度光谱和全偏振态多维度信息的物理机理及数理模型;建立成像、光谱、偏振态统一的目标探测、识别、多信息融合体系;自主设计、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成像光谱偏振仪星载样机,开展了模拟探测实验,实现了远距离目标成像、光谱和偏振态多维信息的静态、实时、同时获取。证明了其在目标识别、分析、检测以及遥感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为陆地、大气、海洋探测、军事应用等提供先进的信息获取技术,为目标精确探测、识别和确认提供更全面、更科学、更精确的科学依据。报告人:上海理工大学 张大伟教授报告题目:光谱仪器分光元件及应用的创新研究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专家、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等重要科技奖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带领团队发表SCI 检索收录论文100 余篇,代表性论文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Lab on a chip 等国际著名TOP期刊,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担任教育部光学仪器与系统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上海环境生物安全仪器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超精密光学制造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理事;第三届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3)委员。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陈令新研究员 报告题目:基于纸芯片的海洋生态环境快速分析监测技术 陈令新,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分会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陆海水域污染防控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要开展环境分析监测理论研究、在线监测技术研发工作,以及环境分析监测指导下的陆海统筹海洋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迄今,出版《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等著作5部。已在Nature Sustainability,Nature Communications,Analytical Chemistr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0余篇,SCI他引36000次,H指数100。自2000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跨学科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自2021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环境科学与工程)。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海洋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励7次。目前担任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副主编以及多个期刊的编委。
  • ACCSI 2014核磁共振技术论坛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4月18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ldquo 达沃斯论坛&rdquo &mdash &mdash &ldquo 2014(第八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14,ACCSI 2014)&rdquo 在京召开。核磁共振技术发展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随着经济与技术的高速发展,核磁共振波谱仪不再是高不可攀的&ldquo 贵族仪器&rdquo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器进行相关研究。为了促进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交流与发展,ACCSI 2014特别举办了首届核磁共振技术论坛。 核磁共振技术论坛现场   核磁共振技术论坛于2014年4月18日13:30-17:30在北京京仪大酒店第十会议室举行,近40位专家用户参加。   在本次论坛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荣誉理事长闫成德致辞,对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产核磁共振仪器技术的发展寄予厚望。国内核磁共振领域的著名专家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教授林崇熙、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崔育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肖立志就核磁共振仪器技术、应用等热点作报告。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荣誉理事长 闫成德 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教授 林崇熙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崔育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肖立志   国外著名的核磁共振波谱仪供应商安捷伦、赛默飞,以及国产低场核磁共振厂商纽迈科技分别赞助了本论坛,其产品经理或应用工程师与参会嘉宾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报告人与报告题目: 报告 :核磁共振综合与概况介绍 报告人:林崇熙 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教授 报告 :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新技术 报告人:段怡譞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核磁共振应用工程师 报告:核磁共振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报告人:崔育新 北京大学医学部 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赛默飞picoSpin微型核磁共振波谱仪介绍 报告人:张晓静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核磁共振产品经理 报告: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进展 报告人:高杨文 纽迈科技创新研究院创新工程师 报告:发展中的极端环境核磁共振仪器 报告人:肖立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在核磁共振技术论坛的最后,与会嘉宾与参会者还共同探讨了核磁共振技术的未来前景,以及如何促进核磁共振技术发展等问题。大家一致认为,今后应多举办核磁共振技术学术交流会等活动,为年轻的核磁共振技术人员提供交流机会,共同促进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 关于2014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4):   2014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4)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联合主办,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我要测网(www.woyaoce.cn) 协办。ACCSI 2014设有8个分论坛,包括仪器及核心零部件研发论坛、国产科学仪器发展论坛、核磁技术论坛、环境监测仪器技术论坛、食品检测标准与前沿技术论坛、化学 试剂在分析测试领域的前沿应用论坛、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人才发展论坛、仪器买家供需见面会。300余位相关政府领导及业内专家、300余位仪器企业负责 人、40家媒体及200余位其他有关机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撰稿:刘丰秋)
  • 理加联合参加2024海南蓝碳论坛
    5月30日至31日,由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指导、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主办的2024海南蓝碳论坛在海口开幕,论坛旨在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蓝碳对话与交流合作平台,共谋海南蓝碳事业发展。本次论坛邀请到中国工程院潘德炉院士、中国工程院李阳院士、中国科学院于贵瑞院士、印度尼西亚科学院丹尼尔穆尔迪亚索(Daniel Murdiyarso)院士发表主旨演讲,邀请到新加坡国际蓝碳研究院辛迪雅库布(Siti Yaakub)院长、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李成业(Joe Lee)教授、美国杜兰大学丹弗里斯(Dan Friess)教授等十余名来自德国、挪威、西班牙、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相关研究机构的国际知名专家,以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鲍达明教授级高工、北京林业大学雷光春教授、中国海洋大学董双林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杨红生研究员等十余位国内知名学者作特邀报告。本次论坛为期两天,以“推动蓝碳发展 引领绿色未来”为主题,包括大会特邀学术报告、4场平行分论坛、5项对话交流活动、青年学术报告及墙报交流等环节。60余名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各自专题进行交流,深入探讨蓝碳交易与政策管理,有力推动蓝碳国际项目合作,为蓝碳事业发展贡献智慧。为了了解蓝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学习行业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加联合”)参与了本次论坛。参会期间,各位知名专家学者的报告分享给理加联合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理加联合设立的展台也吸引了众多学者前来参观咨询。理加联合的展台成为了众多参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详细的资料介绍和先进仪器的展示,展现了公司在蓝碳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实力,赢得了参观者的广泛好评。本次论坛的召开将蓝碳领域的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等多方力量汇聚一堂,形成合力,促进了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的知识分享和思想碰撞,也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蓝碳领域的全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作为环保领域的企业,理加联合将始终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积极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企业建立联系,促进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蓝碳领域的发展和全球气候的治理贡献一份力量。
  • 第二届岛津公卫论坛暨公共卫生中青年学者论坛圆满召开
    2023年8月26日,第二届岛津公卫论坛暨公共卫生中青年学者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报告厅圆满召开。本会议由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承办。本次大会采取线下会议+线上直播两种方式同步进行,邀请公卫领域部分优秀中青年学者,共同探讨公卫的新思维、新成果及新问题,碰撞学术思想、催生创新理念。本次大会的会议主席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潘安院长、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邹云锋院长、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房中则副院长。大会伊始,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潘安院长、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教育行业负责人侯艳红经理、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邹云锋院长致开场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潘安院长潘安院长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在致辞中说到:近些年国家对于公共卫生领域的支持大幅提升,在这一利好的背景下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召开加强各位中青年专家学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针对中部地区公共卫生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探讨。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教育行业 侯艳红经理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教育行业负责人侯艳红经理致辞。“本次会议经过近1年时间的筹备,在各位领导的支持下顺利在今天召开,再次表示衷心感谢的和热烈的欢迎。岛津创建于1875年距今已有148年的历史,产品线涉猎广泛色谱、光谱、质谱、试验机、表面分析仪等,岛津作为一家致力于发展创新的综合性分析仪器供应商,不断推陈出新,近两三年来又积累了很多新技术、新应用。希望可以一如既往地为公共卫生领域的各位专家学者提供服务,协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做出贡献。”随后,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邹云锋院长致辞。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邹云锋院长“首先感谢岛津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为大家提供的本次平台,让我们可以与各位院校的公卫领域中青年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我们来自各个地区不同的院校,古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需要更多的分享交流、思维碰撞,共同促进。希望大家在本次会议中有所收获,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大会报告主持人(左)杨晓波 教授,博导 广西医科大学主持人(右)高蔚 教授,博导,院长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鲁向锋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报告题目:心血管疾病大型队列研究和防控证据黄涛 研究员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报告题目:中国健康体检大数据联合研究陈思邈 教授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报告题目:卫生健康在宏观经济中的价值(Valuing health and healthcare at the macroeconomic level)主持人(左)张玲 教授,博导,院长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主持人(右)郭蕊 教授,院长 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张本 教授、院长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报告题目:单细胞组学研究鉴定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肺组织纤维化的细胞特征谱彭志行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报告题目:基于新发传染病疫情研判分析与预测预警的模型研究宋培歌 研究员,博导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报告题目:A Life-course Approach to Women's Health主持人(左)曾怀才 教授,博导,副院长 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主持人(右)李海 教授,副院长 广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李晓东 博士、部长 岛津中国 创新中心报告题目:岛津特色质谱技术在疾病诊断及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岛津中国创新中心李晓东部长以“岛津特色质谱技术在疾病诊断及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为题目,首先根据公共卫生的特色领域,介绍了DPiMS、MALDI-TOF、质谱成像、GCMSMS技术在甲状腺穿刺液分析、病原体多重核酸质谱检测、癌类型癌组织分类及呼出气成分分析等领域开展疾病诊断的方法理念,同时基于暴露组学的概念,介绍了岛津特色全氟方法包数据库、有机卤化物阻燃剂、苯并三唑紫外吸收剂以及痕量有机汞形态分析解决方案。最后结合岛津特色微塑料前处理装置,介绍了岛津采用气质、液质、红外拉曼光谱、MALDI/TOF等技术的综合分析方案。李部长强调,创新中心的工作基础是同客户以市场需求性为导向的前沿合作研究,以创新发展和合作共赢为目标,希望今后与高水平公卫学院加强交流,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工作。房中则 教授、副院长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报告题目:液相一质谱技术驱动的代谢流行病学研究王华 教授、院长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报告题目:发育源性疾病的环境病因机制及干预研究主持人(左)黄诚 教授,博导,院长 赣南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主持人(右)王静 教授,副院长 湖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黄存瑞 教授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报告题目:气候变化的健康风险与应对包巍 教授、院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报告题目:全生命周期膳食营养与糖尿病预防最后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马乐副院长,远程带来题目为《植物化学物暴露测量体系建立与生物学效应的验证》的报告。希望通过不断的累积和提升,岛津公卫论坛致力为公卫领域专家搭建一个氛围热烈、交流自由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分享公卫领域新成果和经验,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拓展合作领域、分享合作成果,为推动公卫领域和分析检测行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首届未来颗粒前沿论坛在南京圆满落幕
    3月31日-4月2日,由中国颗粒学会、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共同主办,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提供支持,由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共同承办,由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颗粒学会共同协办的首届未来颗粒前沿论坛(The 1st Future Particles Frontier Forum)在南京圆满落幕。本届论坛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和谐共生”为主题,由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邢卫红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李春忠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院长何静教授和清华大学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处副处长张强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本届论坛为期三天,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现场参会代表六百余人,主论坛线上同步直播参会观看十一万余人次,投稿四百余篇,主论坛特邀报告6个,分论坛主题报告62个,分论坛邀请报告143个,口头报告118个及墙报90个。本届论坛围绕颗粒学相关领域的科技研发进展、产业革命趋势和人才成长途径展开交流,共襄学术盛宴,共谋学科前沿,共探颗粒产学研发展。4月1日上午,论坛开幕式由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魏飞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鸣元先生,苏州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工程与技术科学院院士陈晓东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邢卫红教授,中国颗粒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朱庆山研究员,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李春忠教授,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冯少东先生,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胡超权研究员,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仁健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院长何静教授,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处副处长张强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论坛现场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魏飞教授主持开幕式接下来朱庆山理事长、冯少东主席、张仁健主任分别致辞,朱理事长介绍了中国颗粒学会针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进展和服务体系;冯主席介绍了中国颗粒学会和江苏省科协的合作进展和江苏省青年人才工作的目标和途径;张仁健主任对青年科技工作者寄予祝愿,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同时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中国颗粒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朱庆山研究员致辞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冯少东先生致辞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仁健研究员致辞开幕式后,紧接着进入新品发布仪式。本届论坛共同主办单位中科南京创研院围绕国家区域科技发展战略,聚焦南京市主导产业方向,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融合机制与创新体系,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重点聚焦资源循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和中试验证,力争在先进加工制造、战略性关键材料、高附加值产品、资源回收与利用等领域取得突破性科技成果,南京创研院新产品以视频方式在开幕式隆重发布!中科南京创研院新产品发布仪式接下来何鸣元院士和朱庆山理事长为本届论坛主席邢卫红教授、李春忠教授、何静教授和张强教授颁发论坛主席证书!论坛主席证书颁发仪式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李春忠教授主持主论坛特邀报告中国颗粒学会能源颗粒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处副处长张强教授主持主论坛特邀报告主论坛上半程报告由李春忠教授和张强教授分别主持。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聚焦碳减排、碳零排和碳负排涉及的关键催化科学与技术问题,何鸣元院士就绿色碳科学的理念和发展做主论坛特邀报告,报告题目:以碳中和为目标构建能源体系:分子视野,探讨如何利用绿色碳科学,解决有限的化石能源困境。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鸣元先生作主论坛特邀报告魏飞教授以“流态化与碳纳米管研究的一点体会”为题,以煤化工过程中煤制丙烯、煤制芳烃以及近年来发展的二氧化碳加氢制芳烃为背景,分析了从产业需求、过程高效转化的微观、介观与宏观学术与工程问题,说明工程化过程中逆摩尔定律的问题。从产业形态的进步,分析了目前材料化工怎样与电化学储能结合,将前沿的学术研究与面向产业的工程需求的结合,发展新型纳米碳材料并与产业同步成长。魏飞教授作主论坛特邀报告邢卫红教授以“无机膜及膜反应器——颗粒、气泡、液滴的影响”为题,介绍无机膜及膜反应器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外置式膜反应器中固体颗粒分离、膜分布中气泡粒径及膜乳化中的微乳滴等对反应过程和膜过程的影响,给出无机膜反应器的典型工程应用。邢卫红教授作主论坛特邀报告陈晓东院士“以通过了解“失活动力学”来构建 “有活力”生物颗粒-设计非常规但有效的工艺技术”为题,做主论坛特邀报告。他总结了自己对“有活力”的生物材料的理解及其动力学条件制约因素,以及保持“有活力”的非常规工艺技术,从而了解其“生命逻辑”。他的想法与概念对未来活性颗粒产品的生产将有重要指导作用。陈晓东院士作主论坛特邀报告在主论坛特邀报告、主题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交流之外,本届论坛还开设了培训班。培训班围绕源排放-大气复合污染-气候变化-环境健康等方面,开展了具体研究进展和可能未来研究方向的培训。培训班照片培训班师生合影本届论坛同时开展低碳催化前沿论坛、颗粒及多相流模型与过程测量前沿论坛、能源颗粒前沿论坛、生物医药颗粒前沿论坛、大气气溶胶前沿论坛、颗粒测量前沿论坛、颗粒分离前沿论坛、发光颗粒前沿论坛、环境功能材料前沿论坛、燃烧源排放和二次转化生成颗粒物前沿论坛等共计十个专题分论坛。分论坛除了学术交流外、还组织了青年学术沙龙、座谈会、优秀报告和墙报的评审等,会场中报告精彩、交流提问踊跃、学术氛围浓厚。4月2日下午,主论坛下半程特邀报告及闭幕式由何静教授主持。主论坛现场何静教授主持主论坛报告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先生以“我的颗粒人生”为题,首先分享了颗粒学包含的方向和领域,又分享自己从事颗粒学研究的科研成长过程,以及如何走好人生的各个阶段,怎样时刻为机遇的来临做好充分准备,年轻怎样本着“果、勇、忠、毅”的四字原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余艾冰院士作主论坛特邀报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在库先生作主论坛特邀报告,报告题目为:炼油化工碳中和路径及前沿技术思考。石油化工行业如何强化基础研究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催化变革性技术突破。谢在库院士作主论坛特邀报告接下来进入本届论坛闭幕式环节,闭幕式邀请到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邢卫红教授进行论坛闭幕总结致辞、开科思(上海)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胡启华大中华区总经理致辞。南京工业大学邢卫红教授致辞开科思(上海)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胡启华大中华区总经理致辞随后进行优秀报告证书颁发仪式,现场邀请到余艾冰院士、胡启华总经理为论坛优秀报告人颁发证书。优秀报告证书颁发仪式合影中国颗粒学会秘书长向中科南京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李彪先生颁发优秀共同主办单位牌匾。优秀共同主办单位颁发仪式合影陈晓东院士为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颁发优秀承办单位牌匾。优秀承办单位颁发仪式合影论坛主席邢卫红教授为低碳催化前沿论坛、颗粒及多相流模拟与过程测量前沿论坛、能源颗粒前沿论坛、生物医药颗粒前沿论坛、和颗粒测量前沿论坛颁发优秀分论坛证书。优秀分论坛证书颁发仪式合影最后进行会旗交接仪式,本届承办单位代表南京工业大学邢卫红教授和下届承办单位代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颗粒学会理事黄宇研究员进行会旗交接,由下届代表黄宇研究员发表致辞。会旗交接仪式合影论坛现场还设置了企业及期刊展览,丰富学术交流和产学研合作形式,搭建智慧和产业交流平台。墙报区及展区盛况本届论坛面向青年人才,就颗粒学重点科学问题与重大挑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交流、分享与讨论,展望了颗粒学与粉体相关领域学术的发展方向,拓宽了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视野、激发了科研灵感、打造了互动合作交流成长平台。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届论坛的精彩盛况!本届论坛已圆满落幕。论坛为化工、能源、环境、材料、医药和健康等颗粒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代表提供了共同探讨和交流的平台,凝炼了颗粒学与粉体领域新的研究方向,为推动颗粒学与粉体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开拓了参会者的科研思路,激发广大师生在相关领域的创新潜能,为学科未来发展做出了一份贡献。2024,第二届未来颗粒前沿论坛,我们西安再见!参会代表合影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