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增选院士

仪器信息网增选院士专题为您整合增选院士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增选院士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增选院士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增选院士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增选院士话题讨论。

增选院士相关的论坛

  • 【讨论】院士增选名单提前20天泄密,官方无解释群众猜测

    这件事情,时间是最好的逻辑。11月12日,网络上出现了一份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的不完全名单。在这份广泛流传的名单中,增选院士为24人。  记住这个时间点。  11月18日,《东方早报》报道,中科院新闻处就网上流传的“2009年院士增选结果名单”表示,真正的名单将于下月公布,网上的名单应该是一种“猜测和推断”,“可能有一定的命中率”。   3天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杂志社的任胜利博士在其博客上发布了一份详尽的中科院新当选院士名单,共35人。  也记住这个时间点。  揭开谜底的日子是12月4日。这一天,中科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院2009年院士增选经过推荐、公示、通信评审、会议评审等环节,从296名有效候选人中最终选举产生35名新院士。  时间的纵坐标外,让我们再看横坐标。网络版第一份名单的24人,全部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35人之列。网络版第二份名单的35人,与最终公布的名单完全吻合。唯一细小的差别是,排序不同,官方结果以姓氏笔画为序。  看来,网络发帖者的确“很强大”,“猜测和推断”竟这般准确无误。小道消息“可能有一定的命中率”,结果命中10环。  “愤怒!”一位负责平面媒体科学版的编辑找不出第二个词,形容当时看到官方名单的心情。  有数学爱好者计算着:以候选人数做分母,当选人数做分子,以学部为独立单位计算吻合概率,最终可得到泄密的P值。  P值,100%。

  • 【分享】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145人

    关于公布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的公告   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 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各学部院士对本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进行了通信评审,选出初步候选人145位。   现予公布。   中国科学院 二00九年九月二日

  • 【分享】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关于公布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工作已于2011年4月30日结束。经过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并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确认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为314人。现予公布。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将于近期在有效候选人所在单位公示本单位有效候选人和相同专业的外单位的其他有效候选人的有关情况。5年之内调动工作单位的,将同时在调出单位公示。公示时间为1个月(从公示之日算起)。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规定,如对候选人公示材料内容的真实性有不同意见,请于2011年9月15日之前,将书面意见以真实身份署名,寄至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5号,邮编:100190)。不受理其他方式和匿名意见。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数学物理学部(共55人)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尤峻汉74天体物理上海交通大学2王广厚71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南京大学3王 牧48晶体生长物理学南京大学4王顺金73核物理、理论物理四川大学5邓小刚50流体力学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6卢炬甫63天体物理厦门大学7史生才46天体物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8叶友达47空气动力学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9叶向东48动力系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0叶沿林55核物理北京大学11向 涛48凝聚态理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12庄鹏飞53核物理清华大学13祁力群65运筹学香港理工大学14何红建46粒子物理理论清华大学15佘振苏48流体力学北京大学[/t

  • 【转贴】中国科学院公布2007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中国科学院公布2007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共145 位,分学部按姓氏笔画为序)关于公布2007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的公告  2007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各学部院士对本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进行了通信投票,经中国科学院各学部常委会审议,确认初步候选人145 位。  现予公布。中国科学院 二○○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数学物理学部(共21位)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恩哥 50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 邓学蓥 66 空气动力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 龙以明 58 数学 南开大学 4 乔国俊 70 天体物理 北京大学 5 孙 鑫 68 凝聚态物理 复旦大学 6 朱诗尧 61 物理、光学 香港浸会大学 7 邢定钰 62 凝聚态物理 南京大学 8 佘振苏 44 流体力学 北京大学 9 吴岳良 45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10 张伟平 43 基础数学 南开大学 11 张肇西 66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12 李安民 60 数学 四川大学 13 陆坤权 6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4 罗 俊 50 引力物理 华中科技大学 15 郑泉水 46 力学 清华大学 16 侯振挺 71 概率论、运筹学 中南大学 17 俞昌旋 65 等离子体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8 袁亚湘 47 运筹学、计算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19 黄 涛 67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0 景益鹏 43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21 潘建伟 37 原子分子与光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5中科院院士增选官方名单公布 孙世刚、谭蔚泓、俞大鹏当选

    2015中科院院士增选官方名单公布 孙世刚、谭蔚泓、俞大鹏当选

    日前,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正式公布,其中化学部共有9人当选,包括厦门大学孙世刚、湖南大学谭蔚泓、北京大学俞大鹏等。关于公布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2015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2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现予公布。  中国科学院  2015年12月7日2015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共61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为序)数学物理学部(11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071729_576655_2984502_3.jpg化学部(9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071729_576656_2984502_3.jpg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071730_576657_2984502_3.jpg地学部(10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071730_576658_2984502_3.jpg信息技术科学部(8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071731_576659_2984502_3.jpg技术科学部(11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071731_576660_2984502_3.jpg2015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共12人,按英文姓氏字母为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12/201512071731_576661_2984502_3.jpg来源: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2011年新增选院士揭晓,生命科学与医学部8人入选

    2011年12月9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最终新增51名新院士。其中数学物理学部9名,化学部7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 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7名,技术科学部9名。同时经院士推荐、通信预选和全体院士无记名投票选举等环节,产生了9名外籍院士。经过此次增选,中国科学院现有院士总人数为727名。7 a. y2 U4 E4 f' j* R" D( j附: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共41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为序)( X$ r) Y- _( F% M7 T' _ 数学物理学部(7人); ] S/ Y/ n+ u, o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J: M1 i/ v* T! x9 `" V) C$ m鄂维南 47 数学 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D! g9 P8 i. q7 Y+ D- U, 袁亚湘 51 运筹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B1 u6 w& ~陈永川 47 应用数学 南开大学* I9 }( y# J7 c, o7 ?3 k; H6 S张肇西 70 粒子物理理论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武向平 50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o$ c- [2 m4 U) z高鸿钧 4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潘建伟 41 量子信息、原子分子与光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e) [ 化学部(7人)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O W& I, w+ {% a/ ?+ }杨学明 48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忠范 48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严纯华 50 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 O- I/ ?, f4 s, T$ R$ u李亚栋 46 无机化学 清华大学张俐娜(女)70 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 武汉大学赵进才 50 环境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h# v/ j: U5 }" d! e: k, 田 禾 48 精细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I& D4 W; J$ E+ X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8人)! f8 Q4 \4 a3 V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王 岩 49 外科学 解放军总医院* L) o: @7 I7 u( W7 J2 朱玉贤 55 植物生理学 北京大学( d% b# r5 {9 _3 n, G张学敏 47 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陈孝平 58 肝脏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陈晔光 46 细胞生物学 清华大学& h: g# q( m; M% k( `! G郭亚军 55 肿瘤学 第二军医大学舒红兵 44 细胞生物学 武汉大学/ y" h% M2 z! J葛均波 48 心血管内科 复旦大学 地学部(6人)8 }- G5 E/ }5 V+ t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李建平 42 气象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c; l& R# R. V! I9 N高 山 49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龚健雅 54 测绘科学与技术 武汉大学[color=#fe2419]舒德干 65 古生物学及进化生物学 西北大学, Y4 R3 a. H& e: x6 S6 傅伯杰 53 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郭华东 60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 `. |4 M4 g! j8 m2 |+ { 信息技术科学部(共6人)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应明生 47 计算机科学理论 清华大学杨学军 48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徐宗本 56 智能信息处理 西安交通大学黄 维 48 有机光电子学 南京邮电大学, ]+ x! i3 o [) B5 X9 ? K8 o! 李树深 48 半导体器件物理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X$ I$ B1 q, 梅 宏 48 计算机软件 北京大学{6 j" {. f* O+ X0 K0 p 技术科学部(共7人)9 J) G2 Q. t2 |" t Y) B8 K2 j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m/ L& f4 }, x5 o; _, j张统一 61 力学 香港科技大学赖远明 48 土木工程(寒区工程)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雒建斌 49 机械设计及理论 清华大学" ]5 j% |1 R* R* h郑 平 75 工程热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南策文 48 复合材料 清华大学! Y9 f( s# a9 x: |沈保根 58 磁性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9 z. S1 P5 G2 F& K) 魏炳波 47 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

  • 新增选院士最年轻47岁

    “最年轻院士”黄璐琦:积跬步至千里在此次新增选院士名单中,黄璐琦最“年轻”,为47岁。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医世家长大的黄璐琦,小时候并没想到自己会子承父业。高考那年,怀着一个建筑师的梦想,黄璐琦在高考志愿表上填了建筑学专业。可是,命运偏偏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他没有被这个专业录取,反而被调剂到中医学专业。“那时对中医专业没有太多的认识。”黄璐琦说,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个学期,他几乎每个晚上都会为专业的问题哭一场。可学得久了,黄璐琦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中医专业。“因为我成绩好,名列前茅,老师就会经常表扬我。”老师的表扬让黄璐琦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他渐渐有了在这个专业走下去的想法。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再到博士生,他一路走来。在读研究生期间,黄璐琦对栝楼属植物的研究产生了兴趣。为了调查国内栝楼属的药用植物,他曾只身到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深山去采集这种植物。有一次,黄璐琦到贵州做野外调查,从一个县城到另一个县城的路上,车坏了,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徒步走了整整一个晚上,到达目的地时,天都亮了。正是因为这种勤奋,经过不懈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栝楼属的新种植物,使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他的毕业论文被专家评价为“目前对世界性栝楼属最全面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创造性成果”,他因此获得北京医科大学特等奖学金。对于中医药的研究,黄璐琦从来没有停止过,即使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担任繁杂的行政工作期间,也不例外。至今,他已先后负责几十项国家级和部局级课题,他每次都用百分之百的付出去做。2006年,黄璐琦申请了国家973项目的课题“中药药性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而这一年,是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次设立中医药研究专项,黄璐琦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开始中药学的创新研究。38岁的他也成为“973项目”年轻的首席科学家。做课题的时候,黄璐琦待在家里的时间很少,不足20平方米的实验室成为他的常驻基地。有时候,为了做一个实验,他可能直到凌晨才能回家。“如果你问门口的保卫人员,单位里谁下班最晚,保卫一定会说是黄老师。”黄璐琦的一个学生这样描述他的工作状态。他还是“分子生药学”的提出者。这个听起来有些生涩、但在中药鉴别和生产方面极具价值的新学科,黄璐琦坚持研究了17年。“心无旁骛,坚持一个方向。”他说这是自己成功的因素。

  • 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521名候选人附名单

    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521名候选人附名单

    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出炉,共有521人。其中,在鄂候选院士有31人,次于北京、上海,高于广东,居全国前列。  据了解,31人中有25人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华中科技大学有7人,武汉大学5人(含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人),武汉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各有2人,武汉纺织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各有1人。本土的大型国企,有1人,来自于武汉市政建设集团。其余均来自在汉科研院所和央企。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45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4593382_01_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4593437_01_0_3.png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58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024812_01_2999737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040250_01_2999737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024933_01_2999737_3.png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65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070062_01_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070115_01_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070162_01_0_3.png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69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094155_01_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094219_01_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094274_01_0_3.png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79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125131_01_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125191_01_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125252_01_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125340_01_2999737_3.png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45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150547_01_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150603_01_2999737_3.png农业学部(63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173365_01_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173424_01_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173475_01_2999737_3.png医药卫生学部(67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204116_01_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204173_01_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51815204230_01_2999737_3.png工程管理学部(30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5/201505181522_546559_2999737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5/201505181522_546560_2999737_3.png

  • 中科院新增院士初选入围人选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对本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进行了通信评审,选出初步候选人145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22位,化学部23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0位,地学部25位,信息技术科学部18位,技术科学部27位。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公布的名单中,每个学部都出现了多位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中青年候选人。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届院士增选有助于优化院士队伍的学科和年龄结构,院士们和各归口初选部门都更加关注在科学技术领域作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学风正派的优秀中青年人才。  据了解,这是自1991年院士增选工作制度化以来的第九次院士增选。与往年相比,本次院士增选作了一些修订,要求各部门在推荐院士时进一步客观公正地反映候选人的实质性科技成就和贡献,而不是简单地关注获奖次数、等级和文章数目。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院士增选过程包括推荐候选人、通信评审、公示、会议评审、选举等环节,有效候选人和初步候选人名单要向全社会公布,有效候选人的相关材料都要进行公示,全部过程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align=center][b]数学物理学部(共22位)[/b][/align][table][tr][td]序号[/td][td]姓名[/td][td]年龄[/td][td]专业[/td][td]工作单位[/td][/tr][tr][td]1[/td][td]王广厚[/td][td]69[/td][td]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td][td]南京大学[/td][/tr][tr][td]2[/td][td]王顺金[/td][td]71[/td][td]核物理、理论物理[/td][td]四川大学[/td][/tr][tr][td]3[/td][td]孙 鑫[/td][td]70[/td][td]凝聚态物理[/td][td]复旦大学[/td][/tr][tr][td]4[/td][td]孙昌璞[/td][td]46[/td][td]理论物理[/td][td]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td][/tr][tr][td]5[/td][td]张继平[/td][td]50[/td][td]数学[/td][td]北京大学[/td][/tr][tr][td]6[/td][td]李安民[/td][td]62[/td][td]数学[/td][td]四川大学[/td][/tr][tr][td]7[/td][td]杜东生[/td][td]69[/td][td]理论物理[/td][td]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td][/tr][tr][td]8[/td][td]陆坤权[/td][td]69[/td][td]凝聚态物理[/td][td]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td][/tr][tr][td]9[/td][td]陈永寿[/td][td]70[/td][td]理论物理、核物理[/td][t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td][/tr][tr][td]10[/td][td]欧阳颀[/td][td]53[/td][td]凝聚态物理[/td][td]北京大学[/td][/tr][tr][td]11[/td][td]武向平[/td][td]48[/td][td]天体物理[/td][td]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td][/tr][tr][td]12[/td][td]罗 俊[/td][td]52[/td][td]引力物理[/td][td]华中科技大学[/td][/tr][tr][td]13[/td][td]郑泉水[/td][td]48[/td][td]力学[/td][td]清华大学[/td][/tr][tr][td]14[/td][td]郑晓静(女)[/td][td]51[/td][td]力学[/td][td]兰州大学[/td][/tr][tr][td]15[/td][td]赵政国[/td][td]52[/td][td]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td][t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td][/tr][tr][td]16[/td][td]席南华[/td][td]46[/td][td]数学[/td][td]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td][/tr][tr][td]17[/td][td]莫毅明[/td][td]53[/td][td]数学[/td][td]香港大学[/td][/tr][tr][td]18[/td][td]袁亚湘[/td][td]49[/td][td]运筹学[/td][td]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td][/tr][tr][td]19[/td][td]高鸿钧[/td][td]45[/td][td]凝聚态物理[/td][td]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td][/tr][tr][td]20[/td][td]崔向群(女)[/td][td]57[/td][td]天体物理[/td][td]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td][/tr][tr][td]21[/td][td]鄂维南[/td][td]45[/td][td]数学[/td][td]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td][/tr][tr][td]22[/td][td]潘建伟[/td][td]39[/td][td]原子分子与光物理[/td][t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td][/tr][/table][table=368][tr][td][/td][/tr][/table]

  • 【转帖】最新消息-2007年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名单

    在2007年11月5日-9日举行的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大会上,清华大学化学系张希教授、生物系孟安明教授分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院士和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院士。另外,在2007年10月29日-11月2日举行的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大会上,清华大学水利系雷志栋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计算机系教授张尧学当选为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院士增选每两年举行一次,2007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增选29名和32名院士,清华大学总共4名教授光荣当选,总数在国内高校名列第一。----------------------------------------2007年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名单数学物理学部(6人): 张伟平 43 基础数学 南开大学 龙以明 58 数学 南开大学 王恩哥 50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邢定钰 62 凝聚态物理 南京大学 吴岳良 45 理论物理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俞昌旋 65 等离子体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学部(6人) 张 希 41 高分子化学和物理 清华大学 宋礼成 69 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 段 雪 50 化工(应用化学) 北京化工大学 赵东元 44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 柴之芳 64 放射化学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高 松 43 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 (7人)孟安明 43 发育生物学 清华大学 赵进东 50 植物生理学、藻类学 北京大学 武维华 50 植物生理 中国农业大学 陈润生 66 生物信息学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杨焕明 54 基因组学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张明杰 40 结构生物学 香港科技大学 谢华安 65 植物遗传育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地学部(4人)张 经 49 化学海洋学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华东师范大学 周卫健 54 放射性碳年代学与全球变化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姚檀栋 52 冰川环境与全球变化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穆 穆 52 大气动力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1人技术科学学部:5人

  • 【转帖】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简介

    数学物理学部 王恩哥 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1月生于辽宁沈阳,籍贯上海。1982年毕业于辽宁大学物理系,1985年在该校获硕士学位,1990年在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表面物理研究,在纳米新材料探索及其物性、原子尺度上的表面生长动力学以及受限条件下水的复杂形态等方面做出了有重要影响的工作:利用掺杂来调制纯纳米管的结构和物性,与学生首次制备出管状碳纳米锥、碳氮聚合纳米钟和硼碳氮单壁纳米管;与人合作发现并证实了表面原子运动的一些新规律,完善和发展了原子尺度的薄膜/纳米结构生长动力学;与学生在二氧化硅表面预言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二维镶嵌冰。曾获亚洲华裔物理学成就奖、德国洪堡研究奖、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 龙以明 数学家。南开大学教授。1948年10月生于重庆,籍贯重庆。1981年在南开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学位,1987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Madison)获博士学位。 从事哈密顿动力系统与辛几何的研究。建立了退化辛道路的指标理论;提出并系统地建立了辛道路的指标迭代理论,建立了辛道路的指标函数理论,证明了辛道路的精确指标迭代公式,解决了此理论的基本问题,即给定初始指标和迭代次数精确计算任意次迭代指标问题;与人合作建立了公共指标跳跃定理和指标迭代不等式;将上述指标迭代理论应用于非线性哈密顿系统的研究,在周期轨道的存在性、多重性与稳定性研究中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与人合作证明了紧凸超曲面上闭特征的多重性与稳定性定理;在球面上的闭测地线研究中获得了新成果。 邢定钰 物理学家。南京大学教授。1945年2月生于上海,籍贯江苏南京。196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1年在该校获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凝聚态理论研究,在电子输运理论、低维受限的量子系统和超导理论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有创新意义的工作。发展了非平衡统计算子理论,正确处理半导体热电子的输运问题,修正了国际上长期沿用理论方案的缺陷;发展了具有多谷能带结构半导体的热电子输运理论;在掺杂锰钙钛矿氧化物的庞磁电阻机理研究中合作提出双交换机制和非磁无序相结合的理论模型,运用单参数标度理论计算扩散态和局域态迁移率边,解释实验结果;发展了磁多层结构和磁颗粒系统的解析输运理论,正确计算了巨磁电阻的角度依赖性和随颗粒尺度的变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 吴岳良 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2月生于江苏宜兴,籍贯江苏宜兴。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从事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研究并做出独创性工作。首次论证一组手征代数关系并在量子手征圈图贡献下成立,最先表明K-介子衰变中直接的正反粒子-左右镜像反演(CP)对称性破坏和ΔI=1/2同位旋规则可在标准模型框架内同时得到自洽的解释,其理论预言与国际上两个重要实验结果一致。首次完整地建立CP自发破缺的双黑格斯二重态模型,不仅可解释标准模型中CP破坏的起源,同时使得每个夸克和轻子都带有一个物理的CP破坏位相成为新的CP破坏源。与合作者提出重夸克有效场理论的物理基础并给出多个计算高阶修正的动力学方法。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张伟平 数学家。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3月生于上海,籍贯山东莱州。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3年在法国巴黎南大学获博士学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Atiyah-Singer指标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与人合作建立了解析挠率和拓扑挠率之间的内在联系(Bismut-Zhang定理);合作给出了辛几何中著名的几何量子化猜测的全新解析证明及其系列推广;将低维拓扑中著名的Rokhlin同余式推广到高维情形,其结果同时改进了著名的Atiyah-Hirzebruch整除性定理;合作引进高维谱流概念,将谱流概念推广到算子簇情形,研究了高维谱流对带边流形的算子簇指标理论的应用。曾获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 俞昌旋 等离子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41年7月生于印度尼西亚,籍贯福建福清。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长期从事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研究,在磁约束等离子体湍流和反常输运、等离子体非线性现象、等离子体诊断等领域取得多项有重要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首次实验证实了湍流雷诺胁强是驱动极向流和径向电场剪切增强,并触发低-高约束模式转换的主要机制;合作首次观察到了测地声模带状流完整的环向和极向对称性特征;实验发现测得的线性欧姆约束等离子体中湍流色散关系与电子漂移波的理论预言一致;合作发现密度极限破裂存在早期先兆。最先观察到无外驱动等离子体向混沌态过渡的三条途径;首次实现利用小扰动方法对无外驱动的等离子体混沌实施控制。研制了激光相干散射等诊断系统,发展了电子速度为超高斯分布时的汤姆逊散射理论和考虑等离子体波阻尼效应的极小角散射理论。

  • 有烟草院士却没有地沟油院士,你觉得问题在哪?

    前段时间先后公开名单的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今年,中科院新增选了51名院士,工程院增选了54名,加起来有100多名,可是,查阅这些院士的简历可知,这100多名新增院士中,没有一个是研究地沟油、或是在检测地沟油上作出贡献的院士。地沟油问题这么严重,可没有一个院士在检测地沟油上向社会作出了贡献,去证明科学的力量。没有出一个研究地沟油的院士,倒是出了一个烟草院士,一时引发舆论大哗--明为降低烟草危害,可很多科学家说这是伪科学,没有技术含量,实际上只会促进烟草的销量。限烟禁烟之下,为什么工程院竟然会选出烟草院士?期待下一次院士增选的时候,出一个地沟油院士吧。别依赖向社会征集,这事儿,本就该是院士们研究的。有烟草院士却没有地沟油院士,你觉得问题在哪?

  • 【转帖】中国工程院2007年院士增选名单

    中国工程院2007年当选院士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共33人)没有一个认识的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5人)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张金麟 7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杨凤田 66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陈福田 6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臧克茂 75 装甲兵工程学院谭建荣 52 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2人)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张尧学 51 教育部徐扬生 49 香港中文大学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3人)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张兴栋 69 四川大学姜德生 58 武汉理工大学屠海令 60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3人)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丁伯南 6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李立浧 6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彭苏萍 48 中国矿业大学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4人)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马克俭 73 贵州大学王小东 68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黄 卫 46 建设部雷志栋 69 清华大学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3人)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方国洪 67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张全兴 68 南京大学庞国芳 63 河北(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农业学部(5人)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于振文 63 山东农业大学邓秀新 45 华中农业大学刘兴土 70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李 宁 44 中国农业大学颜龙安 69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医药卫生学部(6人)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李大鹏 57 浙江中医药大学邱贵兴 65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陈志南 55 第四军医大学陈香美(女) 56 解放军总医院陈肇隆 56 高雄长庚纪念医院袁国勇 50 香港大学工程管理学部(2人)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王玉普 50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庆瑞 77 浙江大学中国工程院2007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姓名 国籍 年龄 学科专业 工作单位奥德马格努斯• 福尔廷森Odd Magnus Faltinsen 挪威 63 船舶与海洋工程 挪威科技大学郭位Way Kuo 美国 56 工业工程(系统可靠性) 美国田纳西大学黄锷Norden E Huang 美国 69 数据分析,物理海洋学 美国航天总署戈达尔德航天中心

  • 中国工程院2011年度当选院士名单公布,54人当选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spic/banner_148.jpg中国工程院12月8日上午在北京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从485名有效候选人中经过两轮评审和最终选举,共产生54名新院士。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783人,学科覆盖更趋全面,地区分布更加广泛。  中国工程院同步还完成外籍院士增选工作,经过全体院士大会选举,共从19名外籍院士候选人中产生6名新外籍院士,美国籍4名(其中1人具美国、德国双重国籍),澳大利亚籍、日本籍各1名。

  • 【媒体评论】李爱珍能否拉开院士制度改革序幕?

    如果不是因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选举结果,恐怕很少有人会去关注李爱珍这位老太太。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本年度增选的72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研究员李爱珍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誉的中国女科学家。(5月17日《南方周末》) 显然,引起媒体和公众关注的不仅是“李爱珍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誉的中国女科学家”,更因为“当上了美国院士的她却一直未能当上中国院士”。对中国院士制度的质疑之声淹没了对李爱珍应有的祝贺之声,李爱珍的荣誉给了公众一个强有力的批判证据,这个证据是杀伤力很大的武器,让人们更加理直气壮地对中国院士制度倾泻着心中的不满和质疑。 当上了美国院士的中国科学家却当不上中国院士,于是,中国院士的评选制度是不公平的——从理性的角度看,这样的质疑逻辑本身是有些“美国本位”的。美国增选外籍院士与中国增选院士,使用的标准固然不同,但是在没有比较之前,武断地说美国一定好中国一定坏,也许是不准确的。换言之,“关于事实的知识”和“事实本身”是有出入的,大家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只能说明对院士制度的质疑由来已久,大家根据质疑的需要将模糊的假设“解释”成了准确的证据。

  • 2013年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学术交流会以及理事增选(杭州)

    2013年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学术交流会以及理事增选(杭州)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2013年理事会暨学术讨论会于2013年11月28日至29日在杭州召开。会议由中国仪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主办,杭州高新区(滨江)科协、浙江大学环资学院、杭州市仪器仪表学会、浙江省环科薛慧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国家环保监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协办。学术讨论会上,首先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肖中汉介绍了学会的情况及最近各级领导对学会的关心,希望大家关心支持学会的工作,把我国仪器仪表工作做好。接着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魏复盛院士作了题为“我国有害化学物质监测监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化学品的功绩及存在问题,现在我国的涉化产业和环境风险呈双增长的趋势,值得人们重视,在对国内外化学物质的监测监管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后,提出了忠恳的建议,希望尽快制订国家“有害化学物质控制法”。由国务院法制办列入立法计划,由环保部牵头,按照化学品无害化管理指导原则,落实“预防为主、全程监管、风险防控”的方针,把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安全与生产安全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使化学品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不会对环境和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同时还希望建立相对集中、协调、高效的监管体制,进一步明确环保部、安监总局、质检总局、卫生与计生委等部门的职责。由工信部牵头开展化工行业中长期发展战略与安全管理战略研究。强化涉及有害化学物质企业的社会主体责任意识,建立现代化生产经营安全制度、法律追究制度、责任保险制度、风险基金制度等。加快构建有害化学物质监测技术支持与风险评估体系,由环保部建立有害化学物质的信息共享平台和权威数据库。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王子健在题为《化学品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的报告中指出,全球化学工业呈不断增产的趋势,工业化学品已成为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我国现在在以化工园区为突破口,着手研究化学品的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综合示范并就纺织行业、皮革行业化学品危害识别与替代技术做了介绍。聚光科技股份公司的邓嘉辉在题为“便携式GC-MS在危险化学品现场检测中的应用”的报告中介绍了聚光科技生产的Mars-400便携式GC-MS联用仪器在现场检测中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检测范围广、进样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满足现场危险化学品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合化学品数据库,进行现场辅助决策。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2/201312021027_480231_1782539_3.jpg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的陈会明在题为“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及设备研发”的报告中,着重介绍了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及设备研发的必要性、紧迫性,涉及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和研发时间表,设备的关键技术面向监测、检测、探测、识别和鉴定的要求,主要针对检测技术和装备两方面发展的总体战略,开展仪器设备的研究和开发、检测技术的系统化研究;针对新的危险源的不断涌现,开展检测项目和新领域的研究;针对技术竞争形式的日益严峻,从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提高检测技术的集成程度的研究;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开展信息技术、图像技术、卫星技术、纳米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等在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利用国际先进技术的全球化和制造技术的进步,开展微型设备和材料等的研究。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刘维屏在题为“有机污染物的结构多样性与环境安全”,有机化合物的手性对称在有机化学中仅是很小的一个分支,但刘教授却做得精彩纷呈,研究了一些手性异构体中既有防虫害性能,而又对人体少毒害的物质,在环境学、毒理学中将不同手性异构体的作用解析清楚。在分析检测技术中,手性异构体之间仅表现在旋光性质的差异,而其他物理化学性质却极为相似,这为色谱的分离制备带来了不少障碍,刘教授也潜心研究了专门的手性色谱分离与制备柱,为有机污染物的结构多样性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他们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同行的认可和尊敬。11月28日下午,举行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的理事会,增选了一些年轻的理事。此后,代表们去参观了低碳科技馆,对杭州进行生态考察。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2/201312021027_480232_1782539_3.jpg

  •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人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施一公当选

    科学网发布了2013年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结果显示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2013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9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其中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复旦大学进化遗传学专业金力,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专业赵继宗,清华大学生物物理学专业施一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高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遗传育种专业桂建芳,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韩家淮,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作物遗传与基因组学专业韩斌,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专业程和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赫捷,共计9人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科学院2011年度当选院士名单公布,51人当选~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spic/banner_148.jpg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各学部院士投票选举,各学部常委会审查确认,并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六届十三次会议审议批准,共产生了51名新院士。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112/2011121282626943.jpg  2011年当选院士证书颁发仪式暨座谈会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办法》的规定,经各学部院士对外籍院士有效候选人进行通信预选,各学部常委会讨论排序,学部主席团六届十二次会议审议并投票产生正式候选人,并经参加院士增选评审暨选举会议的全体院士投票选举,共产生了9名外籍院士。  现予公布。  中国科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九日

  • 【转帖】中国两位科学家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新华网华盛顿5月1日电(记者张忠霞)美国国家科学院1日上午在华盛顿宣布,本年度新增选72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来自中国的两位科学家张启发和李爱珍当选新一批外籍院士。 张启发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李爱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另外16名新当选的外籍院士分别来自英国、以色列、德国、比利时、日本、巴西、南非、印度等国家。 美国国家科学院是在1日举行的第144届国家科学院年会上宣布新一批院士及外籍院士名单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在发表的声明中说:“(当选的)这些科学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卓越的、持续的成就。”至此,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总数增至2025人。 创建于1863年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是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机构,由科学及工程研究方面的杰出科学家组成。每年4月底,国家科学院都在华盛顿举行年会,并在会议最后一天公布本年度新当选的院士及外籍院士名单。

  • 2011年中国工程院当选院士名单(生命科学)

    摘要:中国工程院8日上午在北京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从485名有效候选人中经过两轮评审和最终选举,共产生54名新院士。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783人,学科覆盖更趋全面,地区分布更加广泛。中国工程院同步还完成外籍院士增选工作,经过全体院士大会选举,共从19名外籍院士候选人中产生6名新外籍院士,美国籍4名(其中1人具美国、德国双重国籍),澳大利亚籍、日本籍各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其院士增选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名额不超过60名。中国工程院2011年当选院士名单(生物类)农业学部(6人)姓名年龄工作单位陈剑平48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康绍忠49中国农业大学李 坚68东北林业大学吴孔明47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喻树迅58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朱有勇55云南农业大学陈剑平http://www.biomart.cn//upload/userfiles/image/2011/12/1323695281.jpg男,1963年4月出生,浙江宁波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院长。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现任农业部病毒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1985年7月浙江农业大学植保专业毕业后分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室工作,1989年7月特例晋升助理研究员,1991年7月特例晋升副研究员,1993年3月特批晋升研究员。1989年至1990年11月在英国洛桑试验站进行合作研究,1992年11月至1995年12月赴苏格兰作物研究所开展合作与攻读博士,并于1995年10月在英国取得博士学位。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20年来,一直从事植物病毒和病毒病防治研究,曾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63”和欧共体等30个科研项目,首次揭示禾谷多黏菌与其传播病毒内在关系,系统研究了植物病毒缺失突变及其生物学特性,并在水稻和小麦等重要粮食作物病毒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介体真菌及传毒特性、抗源筛选及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鉴定了54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病毒,发现12个新种,开展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和系统进化研究,和有关单位合作,开展重要粮食作物病毒病综合防治工作,挽回巨大经济损失。出版专著3部(合计421.7万字)、论文集1册、参编专著3部,发表论文218篇(SCI收录97篇),专利5项,获1992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康绍忠http://www.biomart.cn//upload/userfiles/image/2011/12/1323695298.jpg男,1962年11月生,湖南桃源人,中共党员,1982年7月由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在西北农业大学分别获农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9月破格晋升为教授,康绍忠教授是我国农业水土工程专业领域杰出的青年教师,也是我校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康绍忠教授是我校节水与水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农业水土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旱区农业水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计划”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现代农业技术主题专家。曾先后获陕西省首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陕西省首届科技新星、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水利部优秀教师等荣誉和奖励,首批入选农业部“神农计划”、陕西省“三五人才规划”第一层次人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工程计划。1998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还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是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首批入选的14名青年专家之一。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1年在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上获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总局联合授予的“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2001年7月批准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哇!厉害了word新增化学院士们~~~

    [b][b][b][b][color=#ff0000]中科院化学部2017新晋院士出炉,你怎么看?[/color][/b][/b][/b][/b][color=#444444]11月28日,备受关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增选名单终于公布,新增了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6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其中,化学部新增9名院士,分别是:[/color][align=left][b] 化学部(9人)[/b][/align][align=center][table=600][tr][td=1,1,62][align=center]序号[/align][/td][td=1,1,95][align=center]姓名[/align][/td][td=1,1,62][align=center]年龄[/align][/td][td=1,1,127][align=center]专业[/align][/td][td=1,1,204][align=center]工作单位[/align][/td][/tr][tr][td=1,1,62][align=center]1[/align][/td][td=1,1,95][align=center]杨万泰[/align][/td][td=1,1,62][align=center]60[/align][/td][td=1,1,127][align=center]高分子化学[/align][/td][td=1,1,204][align=center]北京化工大学[/align][/td][/tr][tr][td=1,1,62][align=center]2[/align][/td][td=1,1,95][align=center]张东辉[/align][/td][td=1,1,62][align=center]50[/align][/td][td=1,1,127][align=center]物理化学[/align][/td][td=1,1,204][align=center]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align][/td][/tr][tr][td=1,1,62][align=center]3[/align][/td][td=1,1,95][align=center]陈 军[/align][/td][td=1,1,62][align=center]49[/align][/td][td=1,1,127][align=center]无机化学[/align][/td][td=1,1,204][align=center]南开大学[/align][/td][/tr][tr][td=1,1,62][align=center]4[/align][/td][td=1,1,95][align=center]岳建民[/align][/td][td=1,1,62][align=center]55[/align][/td][td=1,1,127][align=center]有机化学(天然有机化学)[/align][/td][td=1,1,204][align=center]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align][/td][/tr][tr][td=1,1,62][align=center]5[/align][/td][td=1,1,95][align=center]赵宇亮[/align][/td][td=1,1,62][align=center]54[/align][/td][td=1,1,127][align=center]分析化学、放射化学[/align][/td][td=1,1,204][align=center]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align][/td][/tr][tr][td=1,1,62][align=center]6[/align][/td][td=1,1,95][align=center]郭子建[/align][/td][td=1,1,62][align=center]55[/align][/td][td=1,1,127][align=center]化学生物学[/align][/td][td=1,1,204][align=center]南京大学[/align][/td][/tr][tr][td=1,1,62][align=center]7[/align][/td][td=1,1,95][align=center]彭孝军[/align][/td][td=1,1,62][align=center]54[/align][/td][td=1,1,127][align=center]精细化工[/align][/td][td=1,1,204][align=center]大连理工大学[/align][/td][/tr][tr][td=1,1,62][align=center]8[/align][/td][td=1,1,95][align=center]谢在库[/align][/td][td=1,1,62][align=center]53[/align][/td][td=1,1,127][align=center]石油化工[/align][/td][td=1,1,204][align=center]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align][/td][/tr][tr][td=1,1,62][align=center]9[/align][/td][td=1,1,95][align=center]谢作伟[/align][/td][td=1,1,62][align=center]53[/align][/td][td=1,1,127][align=center]有机化学[/align][/td][td=1,1,204][align=center]香港中文大学[/align][/td][/tr][/table][/align][align=left] 资讯:[b][b]中科院化学部2017新晋院士出炉 他们因何当选? [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28/234499.shtm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28/234499.shtml[/url][/b][/b][/align]

  • 环保系统两名专家入选工程院院士

    11月27日,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名单公布,共产生67位新当选院士。环保系统内两名“60后”专家入选,分别是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院长兼总工王金南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吴丰昌。 王金南,1963年生,浙江武义人。主要从事环境规划、环境经济和环境政策研究。 他先后获清华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是环保部环境规划院院长兼总工,国家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导,北京大学、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农工党中常委、中央生态环境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委副主委。学术成果 担任国家重大科技水专项总体组专家和主题组组长、国家清洁空气研究计划总体专家组专家、全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主席、环境保护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东亚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协会常务理事、联合国环境经济核算委员会委员、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等20多个学术机构理事和顾问 担任《中国环境政策》等7个国内外杂志的主编和编委 出版《环境经济学》《环境安全管理:评估与预警》《排放绩效》等15部专著以

  • 【分享】07年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候选人名单

    07年中国科学院候选人名单数学物理学部(共50人)化学部(共41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共58人)地学部(共56人)信息技术科学部(共37人)技术科学部(共45人)工程院士增选候选名单共484人,也是分各个学部,本帖分列在(14-24楼),请查看。

  • POPs专委会主任余刚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主任 余刚教授 当选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align=center][img=image.png,197,272]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311/uepic/c089f11c-9ef9-4a57-bd85-c0e49d5523e0.jpg[/img][/align][align=center]余刚教授[/align]余刚,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兼任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和国家履行《汞公约》工作协调组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主任、期刊《Emerging Contaminants》主编。主要从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新污染物控制理论、技术和战略研究,在排放源和环境污染特征、控制原理与技术、国家控制战略与国际履约支撑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建立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因子、清单方法和清单,研发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催化降解新技术和机械化学处置新工艺与新设备,研究制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以及国际技术导则,为我国和全球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研究成果获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已培养36名博士和24名硕士,获1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教学名师奖。[b]POPs专委会简介[/b]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POPs专委会)成立于2008年,宗旨是加强国内从事以POPs为代表的新污染物的基础理论、政策法规以及削减控制技术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之间的学术联系,促进与相关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以POPs为代表的新污染物的知识普及,密切科研单位、政府管理机构、企业、公众之间的联系,为我国履行 POPs 公约以及消除POPs等新污染物提供决策支撑和技术服务。自成立以来,POPs专委会已连续十五年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评为优秀分支机构。[来源:POPs论坛][align=right][/align]

  • 【原创】中国农大已官方证实2007年新增两名院士!

    中国农大已官方证实新增两名院士! 今天教学评估总结时那些评估专家恭维农大发展的时候提到的,算是对这些天的小道消息有了个交待。当选的两位是: 中科院,武维华,50岁,去年大陆唯一发Cell的牛人。 工程院,李宁,44岁,搞克隆的大侠,中国克隆的第一头牛、第一头猪都是他的杰作。评论:李教授克隆做得很好,可能是国内作得最好的,但他和韩国、美国等差距还是满大的,何况他和杨向中还有合作。他最重要的成果可能是那个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好像是作功能基因发明的,印象不是太深了。不过,实事求是的说,现在农业方面的工程院院士其实真的挺难弄的,中国能有几个袁隆平、赵洪璋、石元春之类的人物?反正我觉得李宁,华中农大今年新选上的邓秀新(他柑桔做得很好,但我同样觉得他当院士有点勉强),包括2005年选上那批人(有的我感觉还不如李、邓等,比如北京林大的校长),在国内也算不错的,但当院士不是特别让人信服。顺便说一句,我倒觉得今年农业方面最够格当工程院院士的是福建农科院的谢华安,不过他报的是科学院,而且据说上了。武教授那篇Cell确实很牛,而且据我所知武教授工作作得很系统,人很谨慎,手里还有不少很重要的成果因为想做得再完美一些,没有发表。但实事求是的说,武教授的文章数量比较少,除了那篇Cell外,可能还有个四、五篇Plant Physiology之类6分左右的东西而已,如果评院士只看已经发表的东西,我感觉武教授有点勉强;如果同时考虑已经作出来还没有正式发表的东西,那武教授当院士应该没问题。

  • 喜讯!三位中国科学家成功当选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

    日前,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UFoST)公布了国际食品科学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AFoST)新增院士名单,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推荐的三名中国杰出科学家——孙宝国、郜海燕、陈历俊成功当选。[align=center][img=ac2edc453f4eb1882e11344a2fcaccd5_quality,Q_70.jpg,400,556]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98695a78-577b-470b-b5fc-0b2fa7849af1.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20px][color=#17365d][b]孙宝国 院士[/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8px][color=#17365d][b]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b][/color][/size][/align]孙宝国,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士、中国化工学会会士,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料和食品风味化学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原校长,现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国酒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食品香料香精和风味化学研究,致力于通过改善食品风味、提升食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推动食品产业发展。构建了肉香味含硫化合物分子特征结构单元模型,研发了一系列重要肉香味食品香料制造技术,奠定了我国3-呋喃硫化物系列和不对称二硫醚类食品香料制造的技术基础;凝练出“味料同源”中国特色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新理念,研究成功了以畜禽肉、骨为主要原料的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技术,奠定了我国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的技术基础。倡导白酒、黄酒是中国的国酒,英文翻译是“baijiu、huangjiu”。提出了白酒“健康、风味双导向”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白酒生产现代化、市场国际化。致力于食品科普工作,主编的酒类综合科普书《国酒》获202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973、863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7项。主编学术著作15部,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获2019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21年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酒业重大科技贡献人物”。[b][/b][align=center][img=u=1305125015,4020653641&fm=253&fmt=auto&app=138&f=JPEG.webp.jpg,400,562]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43711075-6f4d-4be8-9276-4b9384f31e78.jpg[/img][/align][align=center][b]郜海燕 研究员[/b][/align][align=center][color=#17365d][b][size=18px]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原所长[/size][/b][/color][/align]郜海燕,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现任国家浆果保鲜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农业农村部果品采后处理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负责人。国家农产品加工果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标准委员会专家,国际食物营养与安全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休闲食品加工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食品物流保鲜加工与品质控制、生鲜食品未来采后与营养健康、植物源食品功能挖掘与综合利用等相关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基金、科技支撑、重大国合和省重大攻关等各级项目70余项。获科技成果奖励23项,其中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425篇,出版著作3部;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60件,制定行业标准7项。[align=center][img=5adc3c252c551a357b7e0ea3874a15e1_77e7-khxeamv6048507.jpg,550,402]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32094997-8eb8-4d30-bb16-b839cd233b60.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17365d][b][size=20px]陈历俊 教授级高工[/size][size=20px][/size][/b][/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17365d][b][size=18px]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size][/b][/color][/align]陈历俊博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副总经理、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入选中央组织部“万人计划”、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突出贡献青年专家、北京学者、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等,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杰出质量人、中国杰出工程师奖、全国劳模、北京市劳模与北京市突出贡献奖等30余项荣誉称号。主持/参与863计划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9项,核心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北京市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国际专利62项,制修订国标62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论著19部。国际食品科学院(InternationalAcademy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AFoST)成立于1997年,是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UFoST)设立的由杰出食品科技专家组成的学术机构,是一个独立的、非盈利性、非政府性的全球性学术组织。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由在全球食品科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国际杰出专家学者中选举产生,代表全球食品科技专家的最高荣誉。国际食品科学院每两年增补一次院士,每次增选新院士不超过30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作为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在中国的唯一代表,可推荐优秀科学家参与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的评选。[img=ac2edc453f4eb1882e11344a2fcaccd5_quality,Q_70.jp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4adcc16d-f286-439d-bcef-8f2ea5ab769b.jpg[/img][来源: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align=right][/alig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