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政府部门

仪器信息网政府部门专题为您整合政府部门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政府部门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政府部门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政府部门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政府部门话题讨论。

政府部门相关的资讯

  • 政府部门将不直接管理具体科研项目
    p   据新华社电(记者陈芳、胡喆)日前,《科学技术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公开发布。规定明确,科技部将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深入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减少科技计划项目重复、分散、封闭、低效和资源配置“碎片化”的现象。政府部门不直接管理具体科研项目,委托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开展项目受理、评审、立项、过程管理、验收等具体工作。 /p p   规定提出,科技部将围绕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优化、转变政府科技管理和服务职能,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加强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科研诚信建设。 /p p   规定还明确,科技部对一般性出国(境)培训项目和其他培训项目不再进行审批审核,由各部门结合本行业本领域实际安排。对科研机构组建和调整事项不再进行审核,重在加强规划布局和绩效评价。进一步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统筹国内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引进国外智力工作。 /p p   此次规定的另一大亮点,就是提出成立“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该司将承担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工作,提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知识产权创造的相关政策措施建议,推动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组织发展。承担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建设。 /p p /p
  • 钟南山呼吁公布PM2.5值 称有助于督促政府部门
    中国医学界最高规格的个人奖项—吴阶平医学奖19日在广东中山市举行颁奖大会,钟南山院士、韩济生院士获得2011年吴阶平医学奖。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吴阶平医学奖评委王志珍向两位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章。   钟南山,呼吸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呼吸病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华医学会顾问。   韩济生,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知名疼痛学家,中国疼痛医学的开创者。现任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疼痛学会教育委员会国际顾问、国际疼痛学会中国分会主席。   钟南山院士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公布PM2.5值,他说大气和室内空气是人所赖以生存的,公布PM2.5值有助于督促政府部门切实采取措施提高空气质量,消除灰霾天气,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日前一家科研机构监测广州PM2.5数据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标准数倍,而同期环保部门公布数据则显示广州空气质量为 “良”。是否应该公布PM2.5值,目前已成为中国网络和舆论热议的话题。
  • 政府部门不能把检测单位变成收钱的“儿子”
    &mdash &mdash 专访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张俊修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要管什么?第一要管标准,产品必须要制定标准。第二个要管终端。现在的问题就出现在政府的标准没做好,而产品终端也没检测好。   ●政府跟企业之间的利益应该是通过税收来体现的,除此之外,不能有任何利益关系。但现在联系可多了,比如免检产品要收钱,这种免检产品不是直接收费的,是通过检测单位来收钱的。   ●卫生部门、质监部门、农业部门都有检测单位,检测单位都是这些部门的&ldquo 儿子&rdquo ,它通过&ldquo 儿子&rdquo 来检测收钱的,倒了一手。这就构成了一种利益带。就容易出问题了。   ●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东西政府不该去管,简单来说,政府就管做出来的饼干能不能吃就行了,至于做得好与不好应该由行业协会去管,生产过程也应该由行业协会去管。   新标准要求企业&ldquo 看着奶从牛身上挤下来送检&rdquo   以前的问题是,只要供应商提供了卫生许可证和其他证件、检测报告,企业就认为原材料奶没问题了。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委托了我们协会制定奶制品行业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方案,就是规定链条环节应该怎么做。其中有一条就是企业自己要设定原辅材料的标准样和产品的标准样,这是目前所有的标准上都没有的。   以前,收购牛奶的&ldquo 奶头&rdquo 加入三聚氰胺提高氮的含量,以合符&ldquo 蛋白质含量&rdquo 。企业肯定知道原材料奶质量有问题。只要加入三聚氰胺,结晶度、纯度、色泽不会跟原来一样,用感官就能发现问题。但以前的问题是,只要供应商提供了卫生许可证和其他证件、检测报告,企业就认为原材料奶没问题了。实际上,出了问题,直接受损的是生产企业。   新的&ldquo 标样&rdquo ,不仅需要有(检测三聚氰胺等)技术类指标,还需要有&ldquo 实物标准&rdquo ,即把原始奶作为标杆,在奶牛场看着把牛奶挤出来后拿去检测,一是从感官看,有色泽、浓稠度等指标 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牛奶中加入了,肉眼就能看出来。跟标样一对比,就知道有没有问题。然后再用机器检验。   实际上,所有东西都有原辅材料问题,企业应该从源头抓,在原辅材料的原地自行采标,就是看着奶从牛身上挤下来,然后企业自己进行检测。   检测单位不能成为帮政府收钱的&ldquo 儿子&rdquo   检测机构和政府机构应该完全分离。在任何一个国家,用行政权力来获取利益都是不允许的。   现在出这么大的问题,根源在制度层面,管理出了问题,质检总局的问题已经很明显了。市场经济是四大块,一块是政府,一块是行业,一块是企业,一块是社会消费者。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是三大块管理,一是政府的监管即行政管理,一是行业的自律管理,还有一个是企业的自我管理。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要管什么?第一要管标准,产品必须要制定标准,这个标准的发布权在政府手里,而执行是由企业来做的。行业协会则是宣传政府的规定,督促它的会员企业去执行规定。它是个连接政府和企业的中间桥梁。第二要管终端,所谓的终端是自然人或产品。政府没有精力和能力去管过程。现在的问题就出现在政府的标准没做好,而产品终端也没检测好。   从传统的正常情况,标准是有的,政府定出这个标准后,需要对三鹿的终端产品(奶)进行监控,政府机构要主动出钱去监控,因为政府已经收了纳税人的钱了。监控的目的是对企业和老百姓负责任。但是这块政府机构没做,而是用免检产品来替代了这个重要职能。企业这个层面,由于拿到了免检产品而放松了对自己的控制,就没有考虑它的社会责任。   产品检测,按理来说应该是由政府买产品,再出钱来检测的。现在却是让企业提供(产品)来检测,企业当然是提供好的而不提供差的了。   还有一个核心问题,利益。政府跟企业之间的利益应该是通过税收来体现的,除此之外,不能有任何利益关系。但现在联系可多了,比如免检产品要收钱,这种免检产品不是直接收费的,是通过检测单位来收钱的。   卫生部门、质监部门、农业部门都有检测单位,检测单位都是这些部门的&ldquo 儿子&rdquo ,它通过&ldquo 儿子&rdquo 来检测收钱的,倒了一手。这就构成了一种利益带。就容易出问题了。这不仅包括免检产品,还包括名牌产品、QS等。   现在,食品的&ldquo 免检&rdquo 和&ldquo 名牌&rdquo 全部取消了,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还在搞。这本身就违法。QS是一个入市标准,但现在却用一个高标准来代替一个低标准。假如这么搞不收钱的话还不要紧,但是它的&ldquo 儿子&rdquo 在收钱。如果是按强制性标准可能花300块钱检测就行了,现在企业要花800块钱来做检测,那500块钱不就是用行政权力赚了吗?这些问题实际上都由于这个利益带。   其实,检测机构和政府机构应该完全分离。在任何一个国家,用行政权力来获取利益都是不允许的。现在的问题是政府拿了行政权力给&ldquo 儿子&rdquo 挣钱。如果不使用行政权力给&ldquo 儿子&rdquo 赚钱就无所谓。所以说,&ldquo 儿子&rdquo 应该靠自己赚钱吃饭。   检测应该推向社会。企业已经分向社会了,它的服务机构也应该推向社会。检测单位应该是为两方服务的,它为企业服务向企业收钱,为政府服务应该向政府收钱。   检测单位应该是独立的第三方,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假如检测单位将不合格的测成合格的,触犯刑律就进监狱,提供了假情报,最少处罚十倍以上。作为一个单位,它就不会为企业多给的一万块钱去毁掉几百万元的收入。   政府取消了免检产品、名牌产品,就已经在朝这方面努力了,下一步,就该切断和检测机构的关系了。   政府应放权让行业协会去管生产过程   (全国奶协)监督不到位,自律不到位,协会是白成立的,承担责任这是肯定的。但实际情况是权力都在政府,奶协说话没强制性,有些话说了白说,又能怎么办呢?   行业的自律管理问题严重。应该行业协会干的,政府没让它干。三鹿奶粉这个脓包一出来后,(对行业协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很多应该是行业协会做的工作,由监督部门做了,削弱了行业协会对社会的公信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东西政府不该去管,简单来说,政府就管做出来的饼干能不能吃就行了,至于做得好与不好应该由行业协会去管,生产过程也应该由行业协会去管。   就我们(广东)行业协会来讲,我们主动地设定一些项目去为政府承担一些责任。我们处理的问题很多,像2005年处理凉茶,如果没有我们协会,广东的凉茶早就死光了。   行业协会的职能一个是行业自律管理,第二是反映企业会员的心声。条件是政府不该管的那块由行业协会去管。当企业出现问题时,行业协会有三个办法,一是我们自己处理,曝光或发个通报批评 二是提醒政府处理,比如罚款,协会跟政府不同在我们没有执法权 三是开除出行业协会。但像现在,我们会员雅士利有几个批次出现了问题(现已复产),我们无法做什么实际工作,都是企业自己去找政府做工作。   我们新制定的行业标准将不仅仅是会员标准,而是全行业标准。我们是这个标准的提出单位,甚至政府会授权给我们,广东省的全部奶制企业我们都能评估。但现在不能,不是我们的会员我只能提醒政府去处理。(记者问,现在有江西受害婴儿的父亲张卓宇要告中国奶业协会,你认为这有没有理?)按道理来讲,奶协是有责任的,但只是按道理讲而已。监督不到位,自律不到位,协会是白成立的,承担责任这是肯定的。但实际情况是权力都在政府,奶协说话没强制性,有些话说了白说,有些信息得不到,又能怎么办呢?最多就是整顿了。   这个状告奶协的案子,关键是要界定奶协在这之前知不知情。如果它开会交待或警示了,有会议记录,那它就没责任。因为协会是动员性的,不能强制,讲了就尽责任了。教育会员对这个问题要制止,它有责任,但它的责任还没到位,从赔偿的角度,一般来讲法院不会判它赔偿。但如果它知道情况,但既没有上报政府又没有通报企业,那它的责任就大了。
  • 蘑菇事件:“工商消极回避有损政府形象”
    对于北京市工商局对法大教授何兵提出的几个质疑采取回避态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何兵一直为“蘑菇事件”跟政府部门“较真”,作为政府部门的北京市工商局不该消极对待、视而不见,而是应该积极面对解决问题,“一味消极回避,只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有损政府形象。”   汪玉凯认为,何兵三次请求检测却遭拒绝,反映了中立机构并不真正中立。他说,中立机构的职责应该是以事实为准绳,但很多中立机构隶属于政府部门,他们首先不会找上级部门的问题 其次也害怕引火上身,而采取回避态度。   “反映出中国第三方市场,没有真正发展起来。”汪玉凯说,从市场经济发展讲,社会中介体系只有成为一个独立体系,不受各方影响、不成为政府机构的附属部门、不屈服某种压力和权力,才能公正地靠其技术、手段为市民公正、公平地进行判断。
  • 40万以上仪器多闲置 政府应规范仪器购置
    近年来,教育部、地方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投向科研单位和高校的资金高达数百亿元,其中有相当大比例用于科研仪器的购置。然而,一项针对全国高校40万元以上仪器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大型仪器使用效率不高,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型仪器使用效率极低。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在提案中呼吁,尽快理顺我国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体制,推进资源共享,从而避免国家资源的浪费。   蓝闽波委员是上海市纳米科技首席科学家,在华东理工大学担任实验室与装备处处长一职。长期与仪器装备打交道,让他发现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仪器购置、管理上的不少问题。蓝教授告诉记者,中国已成为国际上大型仪器供应商关注的“热土”,一项针对全国高校4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大型仪器使用效率不高,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型仪器使用效率极低,也就是说,约有2/3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还有待提高。“据统计,某特大型仪器在欧美国家只有几台,但在我国却有几十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蓝闽波委员指出,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和维护成本相当高,使用效益不高就意味着国家资源的浪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府部门在大型仪器规划与开放共享方面的推动作用还不够,对大型仪器的宏观规划与配置标准管理不明确、调控不得力,导致课题组仪器“专有化”现象严重,部分设备基本无法对外开放使用。   据了解,政府部门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了相应举措。例如,教育部在财政部的支持下,设立了“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项目”,该项目旨在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单价80万元以上)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但据我了解,这个项目的建设已处于停滞状态,我希望它能在财政部的支持下,继续进行下去,让缺少资金的高校也能用上大型仪器。”蓝闽波说。   此外,上海市科委经过几年努力,已建成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这个平台让企业能使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仪器,政府会根据使用情况,给予高校、科研院所补贴。“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做法,值得外地省市借鉴。”   蓝闽波建议,通过立法来保障科研仪器设施的开放共享,这不仅可以提高仪器利用率,还能在法律的框架下,让广大科研人员充分理解和做好开放共享工作。放眼世界,美、英、德、日等国在重大科研仪器购买、审批、产权归属等方面都制订了一整套政策法规。除了立法手段,蓝闽波还建议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开放共享;同时要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规范仪器的购置。
  • 监测PM2.5 政府不应落在民间之后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于建华说,即使按照预设八年的目标,到2020年所有的污染物能降低30%的话,北京的PM2.5仍是不达标的,到时候年均大约在50微克每立方米左右,离我国所采用的标准35微克每立方米还有一段差距。(4月21日央视《新闻调查》)   PM2.5对环境的影响已众所周知,如今公众最需要的是政府监测和公布PM2.5数据。今年2月,在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3月5日,PM2.5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这些改变来之不易。由于一些官方版空气质量报告与人们的现实感知迥异,一些公民向环保局申请PM2.5数据公开,但多数遭到了拒绝,理由是“不是法定检测项目”,只有上海公布了近5年的数据。去年冬天,北京、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出现了一批自发检测PM2.5数据的环保志愿者,要“为祖国测空气”。通过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工具,民间版的环境监测数据得以迅速传播。   尽管一台官方监测仪器的价格是70万元,而民间用的一台只有2.5万元,在仪器精密程度的悬殊面前,民间检测简直形同儿戏。但这个小事件意味着,民间力量参与了信息竞争,这种良性互动有利于公众得到更好的信息服务,并逐步形成共识和解决路径。   PM2.5的公布,只是一个开始,数据背后的污染治理才是最关键的。如果没有一揽子切实有效的治理办法,PM2.5长期不达标,甚至长期无望达标,那么,政府部门将受到更大的质疑。这应该是环保局迟迟不肯公布数据的重要原因。   公布科学的监测数据,广泛深入地传播环保的知识和理念,有助于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恶化,人们必须共同面对环境污染问题。广州监测并发布PM2.5后,民间质疑的声音不断,比如监测点的分布是否均匀,监测点是否远离污染区等等,于是环保局邀请市民来支招,并表示要增加布点。监测治理PM2.5,政府不该甘落民间之后。   我国采用的是比美国标准宽松一些的世界卫生组织发展中国家标准,即便如此,有专家算了一下,加入PM2.5后,中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将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空气亟待治理,但治理的前提应是空气监测的数据得到公开。既然民间力量自发参与监测,政府部门没道理不主动推动数据的公开、透明。
  • 科技计划管理方案将出台 政府不再直接管理科技项目
    ●改革针对所有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占到中央财政民口科研经费一半以上   ●新设立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重大、核心、关键技术问题   ●负责科研项目具体管理的专业机构,将采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并接受监督、审核和评估   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起草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即将发布实施。《方案》提出,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而是通过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宏观统筹,依托专业机构来具体管理。   科技部、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就《方案》的内容、实施意义和进度安排等,进行了解读。   科技计划整合成5类,解决科技资源&ldquo 碎片化&rdquo ,更加聚焦国家目标   科技计划是国家引领和指导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国家意志、政策取向、战略布局和发展重点,对全社会的科研活动具有风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司长张晓原说,目前的科技计划是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先后设立的,解了燃眉之急,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但不同计划之间缺乏统筹设计、通盘考虑,科研经费多头管理,&ldquo 九龙治水&rdquo 的局面,引发项目重复申报等问题。   他认为,科技计划体系的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科技资源&ldquo 碎片化&rdquo 和取向聚焦国家战略目标不够两方面。这也反映我国当前科技宏观管理体制和政府部门的职能定位,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不适应。   据介绍,《方案》将优化整合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建立科技资源配置的新机制,形成高效运转的治理体系。新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和基地与人才专项。   不同科技计划将有明确的分工,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增强我国源头创新能力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则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产业化目标,在设定时限内进行集成式协同攻关。   张晓原介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设立,是《方案》的亮点和重大改革举措。   当前,从&ldquo 科学&rdquo 到&ldquo 技术&rdquo 到&ldquo 市场&rdquo 的演进周期大为缩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边界日趋模糊,成果转化更加迅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是为适应这一新形势而部署的。根据《方案》,新设立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整合国务院各相关部门现有的竞争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的重大、核心、关键技术问题,以重点专项的方式,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使其中的基础前沿研发活动具有更明确的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   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认为,新的科技计划体系,明确了各类计划的边界,解决了重复交叉、定位不清的问题,打破多头管理、科研人员四处跑项目的局面。同时,新的科技计划管理方案,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通过整合,激活了存量,使有限的中央财政民口科研经费更加聚焦国家战略目标,集中力量办大事,着力突破制约发展&ldquo 卡脖子&rdquo 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张晓原说,体制机制障碍成为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中央把优化整合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列为当前着力推进的改革任务,就是要以科技计划改革为突破口,带动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纵深推进。   政府抓战略、规划、政策和监督,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   按照《方案》的总体目标,本次改革要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目标和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体制。   为此,《方案》提出推进优化整合的五个原则,即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明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坚持公开透明和社会监督。   在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中,《方案》明确要求,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不再管理资金和项目的具体分配,重点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监督。科研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由专业机构负责。   张晓原说,政府不直接管理项目,是我国科技管理方式上的重大转变,也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大挑战。   赵路说,政府不直接参与项目管理,将重点放在规划、布局、管理监督上,不仅有利于杜绝&ldquo 跑部拿钱&rdquo 的现象,还能倒逼政府转变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好的服务。他说,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技项目,是国际上主要国家的通行做法。专业机构的设置又有多种模式,有的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有的隶属于政府部门,还有委托社会化的非营利机构管理。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当前,主要依托现有具备科研管理专长的单位进行改造,形成若干符合要求的专业机构。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化,将促进专业机构逐步市场化和社会化。   张晓原表示,按照《方案》,将制定统一的专业机构管理制度和标准,专业机构要接受监督、审核、评估。专业机构将采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而不简单的是某一个部门的下属单位。   《方案》还要求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除明确规定依托专业机构管理项目外,还提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将负责审议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布局与设置、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的设立、专业机构的遴选择优等事项。此外,还将设立战略咨询和综合评审委员会,统一对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提供决策咨询。   张晓原表示,联席会议由科技部牵头,财政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参加,部门和人选都固定下来,将会经常沟通,审议科技规划、调整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今年启动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设,2017年完成体系整合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改革针对的是所有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它们占到中央财政民口科研经费一半以上,但不包括稳定支持的项目。   张晓原说,由于本次改革涉及现有科技计划体系的调整和相关政府部门科技管理职能的转变,较为艰巨和复杂。将按照整体设计、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开展,通过撤、并、转等方式,对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按五类进行优化整合,大幅减少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数量,整合形成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按照新的组织实施方式运行。   据介绍,2014年启动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设,对部分具备条件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进行优化整合,在重点领域先行组织部分重点专项进行试点。2015年至2016年,基本建成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基本完成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优化整合,实现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安排和预算配置的统筹协调。经过3年的改革过渡期,到2017年,全面按照优化整合的新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运行。届时,现有各类科技计划经费渠道将不再保留。   张晓原说,在3年过渡期内,对已经立项的研究项目将按照原有办法管理,直至完成结项。在此改革期间设立的新项目,将遵照《方案》的新管理方式施行。   赵路表示,科技体制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今年3月份,《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是对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做出的改革部署,本次主要是针对科技计划顶层设计和政府职能调整的改革。未来还将出台推进国家重大科研设备开放共享等多方面的改革,从改革中要红利,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理邦仪器获超千万元政府补助
    p   理邦仪器发布公告称,公司自2018年1月1日起至本公告披露日累计收到各项政府补助资金共计人民币10481050.00元,且全部补助金额均已到账。公司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府部门要求,合理合规的使用政府补助资金,实现政府补助资金的高效使用。 /p p br/ /p
  • 上海政府:分类分批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4月19日上午,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市卫生健康委员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市商务委副主任周岚,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张宏韬,市临床检验中心主任胡晓波出席并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针对企业复工复产的防控指引,张宏韬表示,本轮疫情特别是3月中下旬以来,本市约有1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直保持封闭生产状态,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电力、芯片、医药和必要防疫物资生产等领域,数万名企业员工已经在厂区坚持封闭生产了将近一个月,十分辛苦,为保障城市基本运行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了贡献。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按照国家有关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开始分类分批推动部分领域,尤其是具备封闭生产条件和疫情防控条件的重点企业复工复产。上海是重要的产业基地,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影响较大。比如汽车产业链,很多地区都希望上海相关供应链配套企业供应产品。在推进复工复产中,我们主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强化复工复产防控措施。严格的防护措施既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员工负责。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的具体内容已经发布,指引充分吸收了这一个月以来封闭生产企业在防控疫情方面的经验,也借鉴了兄弟省市好的做法。具体内容如下:由于行业不同、企业规模不同、场地空间不同、所处区域的疫情程度不同,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方案,有一些要素是必须考虑的。比如要实行厂区的分级分区分类管理,把中高风险和低风险区分开,同一等级区域要划小管理单元,减少不同区域人员的流动接触;又比如要提高人员筛查频次,及早发现、及早处置;企业人员解封返岗进厂前,要设置一定的静默期再进入生产状态,避免与现有生产人员交叉接触;要高度重视企业内外结合部的管理。二是各方要共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府、行业组织、属地管理部门、园区和社会各个方面都行动起来,共同支持企业渡难关、保发展。企业要制定“一企一方案”,统筹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也要创造条件,既要支持一家一户企业个体,也要关注企业群体,解决共性问题。随着复工复产工作的推进,不同行业和企业遇到的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的,复工复产工作要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动态调整。共性问题主要集中在物流运输、人员返岗、产业链配套等方面,比如人员返岗,有些关键岗位员工可能处于封控区,楼里有阳性病例,目前还不具备返岗条件,企业要补充配置其他人员解决;还有的主机企业可以复工,但零部件配套企业还不具备条件,物流仓储这些条件也需要逐步配套适应,这些问题都需要做大量协调工作,有的要寻找可替换的方案。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市区各级部门会根据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发现的问题,做出一些制度性安排,特别是在国家有关部门赴上海工作组的指导下,在兄弟省市的支援下,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上海产业复工复产工作一定会稳步向前推进。
  • 媒体:政府采购仍存“围标”权钱交易手法更隐蔽
    “家里用什么品牌,你还能根据性价比精挑细选,单位的就只能按照采购目录定了。”西北某省一家厅级单位采购负责人告诉记者,单位要采购一批空调,在采购过程中,格力、海尔等性价比更高的品牌因不在目录中,单位不能采购,最后只能根据采购目录选择了一个不常见的品牌。  随着近年来我国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推行,各地政府采购日趋规范严格。但记者近日在多地采访发现,政府采购中存在的“围标”“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问题并没有被彻底遏制,各种寻租手法不断翻新且愈加隐蔽。在政府采购所涉及的市场中,参与竞争的企业往往靠的并不是自身的实力,而是过硬的“关系”和能够吃透各类“潜规则”的“八面玲珑”。  部分单位想尽办法规避集中采购  记者了解到,为规避集中采购的监管,一些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在做采购时,往往将一个采购单子分解成多批、多次采购,化整为零。  江西某设区市财政局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实行集中采购,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采购成本,有利于加强监督,减少腐败行为。但部分单位却想尽一切办法避免集中采购。据统计,该市政府采购中实行集中采购的不到50%。而正常情况下,除去的确不够集中采购标准、单位可分散采购的之外,这一数字应该是70%至80%。  西北某省的厅级单位采购负责人也表示,相对于集中采购,分散采购由于在相对封闭的一家单位内,人为操作的空间更大。他告诉记者,以采购电脑为例,如果采购标准不超过6000元,同时限定主要的技术参数,采购方往往会选择实际价格不到5000元,但最后成交价将近5800至5900元的电脑,“这一价差空间拉得越大,采购方和供货商合谋获利的空间就越大”。  今年4月,广西发改部门于2013年采购的部分节能监察仪器设备,被曝存在仿冒进口产品、质量不合格、无资质证明等诸多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名为美国鼎翼(APEXWING)的中标产品,其进口身份成疑,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也查不到该品牌产品的相关信息。  广西壮族自治区节能监察中心副主任程正椿表示:“两款美国鼎翼生产的照度计误差值偏离最高达到27.8%,严重超出国家误差值最多偏离8%的规定。”  此外,单位只能根据上级采购中心提供的技术参数选择采购,至于买回来的产品实际使用情况如何,“就只能凭运气”。  某中央事业单位2015年通过上级采购中心采购了一批电脑,然而,买回来的电脑却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导致大量闲置。这家单位的技术部门工作人员认为,集中采购一般按照价格最低原则选择中标品牌,并不考虑产品的实用性,这在表面上看确实降低了成本,但事实上却造成了新的浪费。  评标专家成招标环节“公关重点”  西部某省一设计单位从事招投标工作的张迪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招标环节是‘不拼实力拼关系’。没有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充分沟通,没有建立稳固的关系,就别去‘陪太子读书’。”  张迪告诉记者,每一个项目他们都要从落地之前就跟进。“正常情况下,谁下手越早谁就越有机会,有些政府的项目实际上是‘先上车,再补票’,项目催得急,可能招标流程还没走,就已经开始动工,‘招标’也就是补全手续,走走流程。要是提前沟通得好,就能拿到这种项目,活儿都已经让你干完了,还怕最后不是你中标?”  近年来,屡屡有政府部门、国企单位的领导因此“落马翻车”。江西上饶德兴市纪委监察局2015年9月曾通报一起违规收受“红包”案例,德兴市财政局采购办原主任汪明在家中收受代理公司经理黄某一万元礼金被免职并调离采购办。根据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书,原陕西省安康市中院院长周建明在主管安康中院工程基建工作期间,收受项目工程承包商财物共计169.3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根据资料显示,2015年6月至8月,江西省委八个巡视组分别对17家省属国有企业进行了专项巡视。巡视组发现,工程项目和物资采购监管不到位,成为多数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其中,第六巡视组对三家国企的巡视发现,有的该招标的变相规避招标,有的将应公开招标的设定为邀标,有的招标程序流于形式,有的大宗物资采购不够公开透明,有的违反规定签订采买合同̷̷  此外,某建筑企业负责人陈斌告诉记者,和业主单位搞好关系固然重要,但他们同时还得和评标专家搞好关系。“企业的资质都齐全、水平能力也差不多的时候,专家评分就能直接左右招标结果,评分又没有什么严格的标准,就看谁的关系硬、谁给的红包多。”  四川省一名曾担任政府采购评标的专家也坦言,目前一些投标企业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公关”的重点,已经逐步从党政领导、业主单位人员和代理公司转向了评标专家,通过贿赂评标专家左右评标结果,谋取中标资格。  “尽管招投标程序已经相当透明并全程留痕,但专家为实现意图,在程序合法、环境封闭的条件下,仍有放大自由裁量权、利用招投标漏洞的可能。同时,专家对事实上违法而程序上合法的结果却无须承担法律责任。”上述专家说。  根据广西贵港纪检部门2016年5月的通报,2015年5月工程老板梁某某为获得贵港市妇幼保健院综合大楼项目,不但向时任贵港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主任、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站站长覃某行贿10万元,还向多名评标专家各行贿3000元。  为了和业主单位、评审专家搞好关系,企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都快成半个秘书了,一个电话就要赴饭局、陪爬山,有时候连接孩子放学这种事儿都要做。”一位企业的负责人说。  张迪也告诉记者,单位给他的提成一般是项目利润的三成,但除去各方打点的费用,最好时他自己最终能留下的也只有一成不到。“有时候为了维持关系,一些利润较小的项目我还要倒贴钱请客送礼。”他说。  招投标各方心照不宣“围标”竟成产业  “有时候通过一两句话就能看出政府招标中的‘玄机’,比如招标文件中同时要求企业具有多项资质,多半说明这个项目已经被人运作了。招标文件看上去越专业越具体,门道往往就越多。”陈斌说。  有知情人士表示,政府采购的门道一般出现在制定采购计划和采购计划审批环节,部分单位和个人因利益相互勾结,在采购计划、招标文书中设置限制性条款或一些不必要的采购要求,确保“特定”的供应商符合条件。这已经是政府招标中各方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操作手法。  有业内人士透露,“范围宽泛”的招标很难运作,只有将“范围缩小、标准提高,要求具体”,他们才有操作的空间。换言之,就是要减少招标环节中的“不可控”因素,增加“可控因素”。  一位相关人士给《经济参考报》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假设某政府单位招标采购信息化办公设备。“通过运作,可以让他们设定了一些非必要‘门槛’,提高产品的报价。一款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可能报价为3000元,如果要求是‘超极本’,具备触摸式屏幕,对处理器运算能力、硬盘容量、电池续航时间、预装软件等方面又做了具体规定,那报价就会上升到5000元左右,这样符合该部门政府采购范围内的笔记本型号可能剩下某具体品牌中的几款。如果我是该品牌的大代理商,就能拿到市面上最低的价格,按照政府采购中‘价低中标’的原则,就肯定是我们中标。”  此外,政府采购中的“围标”行为也是行业内一个默认的“潜规则”。江西某设区市财政局采购办的一名评审专家告诉记者:“很多采购方会有早先预定好的供应商,他会告诉供应商,这次你可以中标。但必须组织另外几家来陪你竞标,好让招标看上去公平公正。”  陈斌坦言,自己有时也会被同行请去当“演员”参与竞标。因为“这次帮了别人,下次别人也会帮你。大家都在一个锅里吃饭,‘良性合作’往往要好于‘恶性竞争’”。  此外,有知情人向记者透露了“围标”中外行人很难看出一些“门道”。“公开招标信息如何公布,就很有讲究。有些被人为运作的招标,专门选在节假日的前一天或者后一天公布,还只挂在部门网站上不显眼的位置,稍不注意就会错过报名截止时间。这样一方面能确保‘内定’企业能够顺利入围,另一方面也筛除了一些自行投标的企业,减少竞争。”张迪说,“还一些部门还会在招标现场突然提出需要企业额外提供一些资料或者资质,没有提前打招呼做准备的几天内根本拿不出来,就会因为资料不全被刷下。”  在具体操作时,被请来的企业主要负责压价,挤走合作企业的潜在竞争对手,最后再以“成本核算失误”“实际产品达不到要求”等理由退出最后的竞争,或者单纯在项目方案上留下一些漏洞,再被合情合规地“淘汰出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围标”实际上已经自成产业。有些公司实力不济、关系不硬,靠自己很难拿到项目,就依附在这些大公司身上,专门帮助他们围标,再通过承包大公司中标后的二级项目获利。
  • “企业从政府拿钱搞研发很荒唐”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到底谁在浪费科研经费  防止科研经费浪费,要加强监管。但监管不能仅仅是监管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而是要监管经费配置制度是否合理,大项目科研计划决策是否科学,具体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是否违规等。  最近,网上一则消息说“全国科研经费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发的,60%都用于开会、出差等”。引发网民追问:万亿科研经费到了何处?  科研经费来自哪里,到了何处,还要靠政府部门的统计数字来说话。  根据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公布的《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4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 130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0亿元,增长9.9% 其中,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6454.5亿元,比上年增加269.6亿元,增长 4.4% 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5.1万元,比上年增加1.6万元。  从科研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增长10.6%,总支出的比重为4.7% 应用研究经费增长10.2%,占总支出的比重为10.8% 试验发展经费增长9.8%,占总支出的比重为84.5%。  从研究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100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占总支出的比重为77.3% 政府辖研究机构经费支出1926.2亿元,增长8.1%,占总支出的比重为14.8% 高等学校经费支出898.1亿元,增长4.8%,占总支出的比重为6.9%。  企业从政府拿钱搞研发很荒唐  简单的算术题,全年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3015.6亿元,其中财政性科技经费投入6454.5亿元,其余的6561.1亿元应该来自于社会其它机构和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但2014年各类企业支出研发经费10060.6亿元,就算上述的6561.1亿元投入全部来自于企业,那么,企业实际上是从财政性科技经费中拿到3499.5亿元用于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投入。企业从政府拿钱搞研发,这在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会被认为是荒唐的。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企业从政府申请科研项目,拿政府的科技经费去为企业自身研发技术,成功之后再去申请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用纳税人的钱研发技术再去赚纳税人的钱,这从逻辑上看也是行不通的。政府可以通过鼓励企业研发投入的政策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措施,激励企业对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政府不宜用财政性经费支付企业的研发投入,企业拿到政府的钱也很难真正用到科学研究上。  科研经费主管部门也要清楚,把纳税人的钱投给企业研发专有技术,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自身要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而不是靠国家财政科研经费来扶持。企业要增加自身的研发投入,不要企图利用国家政策的空子,以技术创新为幌子套取国家科研经费。  到底谁在浪费科研经费,从所占比例看就非常明了,你懂的。  不仅要监管经费使用,更要监管经费配置制度  防止科研经费浪费,要加强监管。但监管不能仅仅是监管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而是要监管经费配置制度是否合理,大项目科研计划决策是否科学,具体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是否违规等。科研经费的浪费主要在三个方面:制度性浪费、决策性浪费和执行中浪费。  科研经费的制度性浪费往往是不尊重科研发展规律,不深入思考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还打着国家利益或国家需要的旗号,将科研经费投入本不应该投入的领域。例如,把国家财政经费投向企业,甚至是私营企业,以技术创新的名义直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种浪费往往是决策主管部门不深入研究科技发展规律,主观意志决策,而且这种浪费难以追究个人的责任。  决策性浪费主要集中在大的科研计划、科研工程的设置上。大的科研计划或工程往往经费投入巨大,一旦决策失误将造成巨大的浪费。大型科研计划或工程要充分论证,多方征求意见,防止少数专家垄断决策。以部分专家签名给高层领导写信设立大科研计划或工程的决策方式要坚决杜绝,否则,将造成有影响的小团体专家为了自己的团体利益编造大的科研工程。  具体科研项目执行中使用经费不合理也会造成浪费。对于故意套取贪污科研经费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相关部门要根据科研特点,制定方便简约、行之有效的规则,切实管住管好项目和经费,防止出现腐败。要从制度上防止科研人员弄虚作假,有些国家级课题,实际投入研究的经费可能仅需要几十万元,但申请立项和实际批准的经费数额却高达上千万元,与商业欺诈没有本质的区别。因而,审计和纪检的重点单位应该是有权批拨经费的部门 经费多的大项目应是重点。当前主要是要改变把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等同于一般建设项目管理的做法,违背了科研工作的基本规律,阻碍了科技创新。  (作者为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原标题:自由谈到底谁在浪费科研经费)
  • 无锡市政府副市长王进健深入中科光电走访调研
    近日,无锡市政府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吴区委书记王进健带队到中科光电走访调研,高新区领导朱晓红,区党政办、科技局、工信局、微纳园主要负责人等陪同。聚光科技下属子公司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光电)总经理万学平热情接待了王进健副市长一行。王进健副市长一行在中科光电万学平总经理的陪同下参观了VOCs溯源走航车、颗粒物激光雷达生产车间,饶有兴趣地了解大气环境立体监测行业。 参观VOCs溯源走航车了解高能扫描颗粒物激光雷达随后进行了座谈,中科光电万学平总经理对无锡市委市政府、新吴区领导给予中科光电的支持和关心表示衷心感谢,并向王进健副市长一行详细汇报了中科光电多年来聚焦大气环境立体监测行业的创新探索和应用实践及在助力政府部门打赢蓝天保卫战中所做的努力和成果,并对公司未来在高端装备研制、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打造信息化平台等方面的规划做了介绍。王进健副市长肯定中科光电的成绩王进健副市长对中科光电多年来在蓝天保卫战中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鼓励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技术研发,抓住机遇拓展市场。
  • 仪器设施开放共享须强化政府责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支持力度的加大,投资渠道的拓宽,我国科研仪器设施规模呈现逐年增长之势。但由于缺乏整体统筹和跟踪管控,部分科研仪器设施重复建设和购置,存在部门化、单位化、个人化的问题,闲置现象比较严重。有调查显示,北京地区大型科研仪器设施资源占全国比重超过20%,其中800万元以上的仪器占到全国的1/3,然而这些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中央单位。另有数据表明,北京地区大型科研仪器设施的利用指数为69%,共享指数则仅为38.5%。局部区域内科研仪器设施的相对过剩,造成科技资源的巨大浪费。 针对这一问题,推进各类科研仪器设施的开放共享逐渐形成共识。200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规定:&ldquo 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应当建立有利于科学技术资源共享的机制,促进科学技术资源的有效利用。&rdquo 不仅如此,在国家相关部委牵头协调下,全国许多地区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对其所属的科研仪器设施,按照价值30万元-50万元以上不等的标准,通过网络平台实行对外公布与开放。但要就此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加以评价,目前的政策杠杆尚未有效驱动科技资源的合理整合,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工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政府应成为大型科研仪器设施的投资主体 大型科研仪器设施的开放共享不足,有思想认识的问题、操作程序复杂的问题、维修养护经费匮乏的问题、评价标准不科学的问题、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等阻碍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大型仪器设施的拥有方(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等)存在根源性利益动力不足。科研仪器设施资源丰富的拥有方,多为政府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非营利性原则的有偿共享服务,不足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相反在提供共享服务过程中的看护管理、维修养护、安全维护、内部使用不便等却要消耗他们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足以造成他们对自有科技资源的封闭保护,从而大大影响了这些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如果政府能从牵线搭桥的第三方转变为投资的服务主体,开放共享问题将从根源上得到解决。政府可以从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重大专项以及&ldquo 211工程&rdquo &ldquo 985工程&rdquo &ldquo 知识创新工程&rdquo 等项目中,按照科研仪器设施经费比例直接划拨出专项经费,用以购买通用率低、闲置率高、操作专业性强、养护成本高的先进大型科研仪器设施,投资建设地方性科研仪器设施中心,面向研究人员和社会开放,通过服务&ldquo 买购&rdquo 实现&ldquo 中心&rdquo 的良性运转,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地方性科研仪器设施中心的建设,可以依托区域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借力形成科研合力。 &ldquo 闲置&rdquo 仅仅是科研资源浪费的一个方面,由于高校、院所科研仪器设施的管理者和科研辅助人员多半是兼职或者&ldquo 半路出家&rdquo 的非专业人员,仪器设施在使用中还存在操作不当、功能开发利用受限等问题,造成另一种浪费。地方性科研仪器设施中心建设的宗旨在于提供专业化的开放服务,政府有优势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建设专业的管理人才队伍、科学系统的网络平台、职业化的科研辅助人员。专业人才的配备可以使科研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同时解决各高校、院所和企业专业人员队伍重复建设的问题,实现科研人力、物力资源的整合和科学配置。 仪器设施开放共享亟待政府统筹规范 以上所说的集中建设购买、统筹管理、共享使用,适用于价格昂贵、操作过程专业性强、维修养护复杂,通用率低、闲置率高的大型科研仪器设施,而对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内部利用率较高的、使用缺口不大的仪器设施,政府职责应重在统筹规划,把好仪器购买的审批环节,通过这个环节的调控使地区范围内的科技资源科学合理配置。 事实上,目前在我国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也普遍存在着大型科研仪器设施的相互开放共享,而现阶段这种共享多数是通过双方口头沟通完成的,存在着开放共享不充分、收费标准不统一、资金监管缺位、服务质量和水平无据可依、信息安全无法保障、知识产权纠纷等诸多问题和隐患。这些问题迫切要求政府牵头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监管措施、评价指标和法律法规来予以引导和规范。 对于通用率高、有共享需求的内部资源,政府应该致力于建设科研仪器设施的网络信息资源库,通过创建强大的搜索引擎,用户可以分门别类地搜索到所要利用仪器设施的收费标准、保有数量、所属单位、设备现状以及实时使用情况,并能通过网上操作完成预约使用。只有通过科技手段做到共享过程的简单化、共享管理的精准化、共享服务的规范化,确保科研仪器设施网络共享平台的安全、高效运行,才能激发仪器设施拥有和使用双方的积极性。 无论是统筹配置还是网络平台建设都要基于&ldquo 查清家底、摸清底数&rdquo 的基础调查统计工作。要真正做到&ldquo 查清&rdquo 和&ldquo 摸清&rdquo ,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对仪器设施使用数据进行在线监测,把仪器设施的使用效益和开放共享服务作为获得国家科技项目支持的重要依据。总之,需要强有力的约束措施和政策导向使科研仪器设施的拥有方能够积极配合、毫无保留地完成调查统计工作,并把开放共享纳入到科研仪器设施的日常管理当中,真正推动和实现科研资源共享利用的无缝对接。 科研仪器设施是科研工作中进行实验、科研、科技开发、技能培训、人才培养的必备条件,相关政府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充分利用好国家资源,最大程度发挥有限资源的效用,实现国家科学研究工作的多产出、好产出。 (作者系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副主委、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
  • 政府高官全部落选工程院新增院士
    相关新闻专题:聚焦2011年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增选   从44人到12人,再到最终的3人,在今年中国工程院新增选的院士中,工程管理学部最终成为人数最少的一个,也是相比上一轮候选人淘汰率最高的。此前,这个学部曾因政府高官和企业高管候选人云集而饱受争议。昨天,中国工程院公布54名新当选的院士名单,来自企业的当选院士人数最少。   政府高官无人入选   在今年5月中国工程院公布的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中,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等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在列。工程管理学部44名候选人中,近一半来自央企和政府部门。在随后公布的第二轮名单中,44人中仅入选12人,傅成玉和沈晓明等落选。但仍有部分高管高官进入工程管理学部第二轮名单,如中石化副总经理曹耀峰、中石油原副总胡文瑞、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凤懋润等。   在昨天公布的最终新增院士名单中,“硕果仅存”的企业人士有8人,其中企业高管只有3人,包括工程管理学部的原中国石油副总胡文瑞,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的神华集团总经理张玉卓,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的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丁荣军。而根据记者的统计,政府高官或曾经任职的高官则完全不见了踪影。   增选六名外籍院士   据介绍,今年,各单位提名后共产生485名有效候选人。经过两轮评审和最终选举,产生了54名新院士,通过此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783人。   在9个学部中,人数最多的是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共8人。来自高等院校的最多,占46.30%,其次是研究院所和厂矿企业,分别占38.89%和14.81%。据介绍,今年还增选了6名外籍院士,其中一名澳大利亚籍院士是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新增院士更加年轻   据介绍,本次新当选的54名院士平均年龄为56.7岁,其中60岁以下的38人,所占比例超过七成。年龄最小的46岁,是来自武汉大学的李建成。年龄最大的74岁。   与2007年、2009年两次增选结果相比,人数有所增加,2007年是33人,2009年是48人。另外就是60岁以下的人数所占比例有所增加,2007年占42.4%,2009年占66.7%,2011年占70.4%。   ■专家解读   院士首先应该是科学家   在昨天的发布会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旭日干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院士评选标准是对所有被提名人一视同仁。不管是对高级干部、企业老总,还是对没有行政级别的科研人员。”他指出,最终当选的院士首先是科学家,有深厚的学术背景,或者在工程科技方面有过成绩做过贡献,即使成为领导干部,也必须是从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做起的。   对于高官高管的高淘汰率,旭日干指出,评选过程中首先要看其学术背景,但因为指标毕竟有限,评选中相对来说差一点的可能就没机会了,要好中选好,只有最优秀者才能当选。   增选过程出现送礼拉票   “今年的增选过程也出现了虚报材料、拉票助选等情况”,“还发现个别候选人违反了纪律,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旭日干透露,在公示期间,接到了一些投诉信,有实名的,也有匿名的,投诉信有的确实反映了实质内容。中国工程院共组织了180余位院士和30位工作人员组成62个调查组,前往投诉信涉及到的有关地方和单位进行核实。   调查发现,有些候选人的材料中拔高成就或材料不符合事实。另外,候选人在被提名之后,要想成功当选院士,最终必须赢得本学部院士三分之二的选票。评选中也出现了一些助选拉票现象,比如候选者本人或者所在单位出面向院士递送礼品。“这些情况我们都通报给了院士,让他们在投票时做出判断”,“事实上, 对这种违反增选纪律、干扰增选工作的行为,院士是非常反感的。”对于情节严重的,按规定取消了候选人资格,并把有关情况向当事人所在单位通报,由单位做出处理,同时记入工程院的诚信档案。   ■相关链接   院士不应跨专业鉴定咨询   昨天,中国工程院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了致新当选院士的公开信,提出八条希望与院士共勉。信中说,每位当选院士都是普通一员,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利。不宜有过多社会兼职,不能尽责的职务不要兼任,特别是负有行政责任的实职更应谨慎,婉拒过高的、不适当的物质待遇,不参与媒体对本人成果的“炒作”,维护院士称号的崇高和尊严。   信中说,院士不是“万事通”,应避免参加各种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鉴定、咨询等活动,要拒绝为商业性广告造势,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活动。
  • 卫生部门检测仪器比水厂还差 政府投资缺位
    求知:近期城市自来水安全问题集中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是偶然现象吗?   王占生: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网络发达,信息流通快,随着老百姓生活品质的提高,对自来水、空气等生活环境的关注加强了,因此媒体对自来水安全的关注度也有所加强,并不是说以前没有这类事情,而是由于以前的自来水问题可能没有引起现在这样全国性的大关注。   另一方面自来水污染事件高发是必然的,也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持续。我国的自来水安全问题主要来自水源污染,近年来我国大概有近万亿的资金投入在化工行业,全国有3000多个大型化工厂,80%是在大江大河。很多厂的环保工作做得不充分,对一些污染的情况能不处理就不处理,造成水源地的污染很严重。因此现在这个阶段肯定是自来水事故高发期。   求知:几起城市自来水安全事件都是市民察觉水有异味之后,有关部门才做出反应,最终才检测出有害物质,为什么水的问题会到了市民这里才发现?检测和监督是否缺位?   王占生:自来水卫生的监督是由卫生部门的疾控中心负责的,国家授予了卫生部门监督权,可是目前卫生部门的检测设备比自来水公司的检测仪器还要差,甚至没有一些相应设备,很多污染物都检测不出来,这样根本谈不上监督。因此要改善现状,首先政府要投资,要给疾控中心配备能够发挥监督功能的仪器设备,但现在这种投资是缺位的。   关于水质我国现在是水厂自测,按照我们现行的规定,水厂对水质有监测,但现在的监测是42项每个月测一次,另外106项半年测一次,实际上目前中国还有水厂根本并不具备检测能力,亟待投资改造,2006年我国重新修订颁发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这个标准2012年7月开始实施,2009年住建部公布了一个调查报告说全国已经有83%的水厂达到了这个标准,但是实际上很多县乡水厂根本没有测也没有检测能力,如果加上这些没有测的水厂,我估计达标的能有60%到70%就不错了。
  • 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国货定义
    眼下,国务院法制办正在对《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对该条例的一些看法,抛引玉之砖,与业内同行探讨。   体现对供应商的照顾与保护   《政府采购法》中对供应商的要求太多,而对采购人所要担负的责任与应承担的义务要求太少。本条例中处处体现了对采购人的制约,体现了减小供应商投标成本的意图。如第五十六条明确取消了履约保证金,限制了采购人随意收取保证金。第六十条限制了采购人随意改变中标结果。第六十二条要求采购人及时向供应商支付资金,不得拖延。可见,本条例更多地考虑了供应商在参与政府采购中的权益保证,处处体现了对供应商的照顾与保护,这是本条例的一个重要原则与精神,也是其重要特色。   相关条文:第五十六条、第六十条、第六十二条   适用范围拓宽   本条例对《政府采购法》的适用范围作了明确,同时也有新的突破,大大拓宽了政府采购的适用范围,这必将带来政府采购规模的快速发展。规模的扩大是政府采购发挥有关政策功能的基础,因此,本条例对于适用范围的明确与突破意义重大。   (一)明确财政性资金的范畴。其中的新突破是:包含了纳入财政管理的资金。以财政性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的借贷资金、以国有资产作担保的借贷资金纳入。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也包括在内。   (二)明确了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定义。服务采用列举式说明,更为直观。其中的新突破是:将知识产权视为货物。   (三)明确与《招标投标法》的适用与管辖范围。其意义是,将政府采购工程纳入政府采购程序的管理,除操作环节的招投标活动之外,政府采购工程的前期与后期相关活动适用政府采购的程序管理。这将改变工程游离于政府采购监管之外的历史,真正使我国的政府采购包含货物、工程和服务全部的采购对象。   相关条文:第二条、第四条、第五条   进一步界定国货   (一)明确了本国货物的一个定义,并给出公式,比《政府采购法》有所细化,但并未拿出具体界定标准,可能还留有疑问,让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均继续期待。   (二)明确了本国工程、服务的定义,按照注册地标准,只要是在中国注册的法人提供的工程、服务,就属于本国工程、服务的提供商--这明确了在华经营的外资企业只要是在中国注册的中国法人,将在政府采购工程和服务领域享受与我国企业的同等待遇。这对外资企业是重大利好。   (三)将目前采用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中对进口产品的定义放进本条例,给予明确,肯定了这两年本办法的可操作性。这是我国对扶持国货的一种制度创新,在国货标准不明确的情况下无法区分要支持的对象,就按照反向思维首先通过对进口产品的审批管理对肯定不是国货的产品给予一定的限制。这不失为阶段性的好方法,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迫切的现实监管需要,也体现了开放式的监管思路,充分显示了监管部门的智慧。   相关条文:第十条、第十一条   信息公开力度更大   《政府采购法》要求了信息公开,但是全国发布政府采购信息的媒体太多,给供应商造成过高的获取信息成本,本条例至少明确了采购金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政府采购项目信息应当在国务院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强调了对金额较大的项目的信息公开要求,同时也便于供应商获取信息,这也体现了本条例对供应商的照顾与保护。   相关条文:第十二条   扶持中小企业措施具体化   (一)明确了投标保证金的收取与管理,明确采购人不得收取履约保证金。客观上减轻了中小企业投标的资金负担。是很具体的支持中小企业的措施。   (二)第一次明确规定在政府采购合同中要列示扶持中小企业的内容,尽管未进行细化规定,但首次提出这一支持中小企业的原则。希望在未来的《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管理办法》中给予细化。   相关条文:第四十三条、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   明确电子政府采购合法性   (一)第十四条明确了电子政府采购的合法性,解决了目前全国各地广泛探索并使用的各种电子政府采购活动无法可依的问题,为电子政府采购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法律依据,扫清了电子政府采购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二)明确了财政部门负责政府采购电子化建设的组织与领导职能,将推进电子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平台的迅速发展。   (三)明确了采购与存档等都适用电子化手段。   相关条文:第十四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六十三条   统一集采机构设置   明确了集采机构应当依法独立设置,隶属于同级人民政府,不得与任何政府部门、法人或其他组织存在隶属关系或其他利益关系。条例的出台将导致各地新一轮集采机构设置的调整,打破目前十几种设置模式,统一于同级政府之下。这有利于集采机构形成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系统,有利于集采机构开展工作。   不足:仍然没有明确集中采购机构设置的数量。集采机构的设立不是强制性的,可以设,也可以不设。如果有必要设立,可以设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目前各地有设立多个集采机构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否有利于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没有深入研究。应该给予研究并明确规定, 防止集采机构设置的随意性。   相关条文:第十九条
  • 资本助力环保产业发展 政府、金融机构齐发力
    仪器信息网讯 CIEPEC2021在北京盛大开幕,同期活动“环保产业与集聚区创新发展论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背景下环保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于2021年7月14日举办。如何采用资本的力量促进环保产业做大做强?生态环境部科财司吕奔处长、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战略规划部负责人纪鑫华、上海证券交易所魏延军、E20研究院薛涛、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PPP中心赵云皓分别从政府、基金、上市融资等角度解读资本的力量。报告嘉宾 资金从哪儿来?如何来?一直是困扰环境行业发展的一个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曾采用PPP、EPC、EOD、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借用多方力量,促进环保行业发展。目前, “谁污染谁治理(工业为主,纳入企业成本)、谁受益谁付费(市政为主,使用者付费+部分补助)、谁开发谁保护(环境综合治理,政府付费)”的理念已经基本得到认可。随着这些关系的不断理顺、不断强化,未来,环保将以环保服务业为主,即业主出钱,环保服务提供商以一定的价格并联合多业主的需求,以规模化项目的方式采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业主解决环保问题,从而改变现在依靠政府投资、等待政府批项目、等待政府付钱的单一模式。而在此发展过程中,环保企业如何做大做强,从而实现前期的项目开展,实现产品的升级,实现公司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一个关键问题,而资本是很好的一个推动力量。 生态环境部科财司吕奔处长介绍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基本现状。以环境监测为例,目前,我国企业数量为4064家,营业收入1059亿元,人均营业收入45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2.9%,利润率12.2%。虽然做不到完全统计,但也可以看出企业规模偏小偏弱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而目前环保产业投融资渠道有限,73.6%的来自银行贷款,16.7%来自企业债券,2.1%来自私募股权,1.9%来自政府拨款,5.7%为其他。 为此,国家高度重视资本在企业投融资的力量,专门成立了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战略规划部负责人纪鑫华介绍了基金的基本情况,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共885亿的规模,基金将支持环保项目、环保企业、环保基金的发展,全部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为与市场充分接轨,虽然此基金的第一大股东是财政部,但也会追求一定的收益率。 上市融资也是一项很好的融资方式。上海证券交易所魏延军介绍了科创板对环保产业的支持,欢迎各大企业积极咨询,借助科创板的力量实现自身发展。 编者注: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各个部委、各个行业都积极响应,制定相关计划和发展路径,金融机构也在密切接触相关政府部门,PPP项目的不断暴雷,环保行业“国进民退”,省市级环保集团不断成立,环保项目规模不断创新高,这些因素似乎都在预示着:“我国环保行业还将大有作为,环保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独的技术,而是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对环境监测行业来说,将自己定位为环境服务提供商。对于工业用户,不仅考虑单个企业,还要考虑园区、集聚区等;不仅考虑某项污染物的监测,还要考虑整个企业如何满足污染物和碳排放的环保要求。对于政府用户,全区域内的布点、污染物指标、减污降碳等都需综合考虑。环保管家、智慧环保等概念也许会越来越落到实处。而融资是促进是快速发展的路径之一。
  • 美政府停摆威胁食品安全 沙门氏菌致数百人患病
    10月11日电 据美国媒体10日报道,美国食品安全专家称,政府停摆已威胁到美国人吃的食物。由于肉类和禽类之外的所有国产食品的检查都已暂停,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简称 CDC)召回了停薪休假的雇员,以应对一场沙门氏菌疫情,该疫情已致18个州的数百人患病。   负责确保水果、蔬菜、奶制品以及无数种其他国产食品可安全食用的各个联邦政府部门都已停止运行。检查员、行政人员、实验室技术员、沟通专员以及其他支持性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被迫停职回家,与此同时,国会议员仍在为政府开支争论不休。   “这属于自己造成的伤害,将人们的健康至于危险境地,”长期倡导食品安全的康涅狄格州民主党众议员罗莎• L• 德劳罗(Rosa L. DeLauro)说道。   德劳罗表示,由于这些政府部门的预算在政府停摆之前就已遭到削减,“现在你正在为一场真正的公共卫生危机制造机会。”   同时,贸易商和农场主使用的几份重要农业报告也因政府停摆而取消,严重影响了他们针对种植和混乱商品市场的决策过程。因政府停摆而取消的最著名报告是《世界农业供需评估》(World Agriculture Supply and Demand Estimates),该报告提供从棉花到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全球产量的数据,还提供肉和糖等其他农产品的数据。   “这让大宗商品市场的现状变得不太明朗,”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纽约分支机构的分析师克里斯托弗• 纳拉扬(Christopher Narayan)表示。他还说,投资者将很难获取准确信息。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负责检查美国人吃的大部分食品,其目标已由每周检查约200种作物减为零,并且减少了对进口食品的检查。农业部有一条肉禽类热线,可供消费者征询食品安全信息或者举报问题,这条热线如今已经关闭。在CDC,约68%的工作人员遭到暂时停职,其中包括几名流行病学家,以及数十名监管食物传播疾病追踪数据库的雇员。   这些工作人员负责识别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潜在危险菌株等引起的征候群,他们的停职严重降低了CDC应对疫情的能力。   CDC女发言人芭芭拉• 雷诺兹(Barbara Reynolds)说,CDC已经召回大约30名暂时休假的工作人员来处理与生鸡肉有关的沙门氏菌疫情,人手却仍然不足。她说,“我们这里仍然只有最基本的人手。”   “每当出现疫情和这样的卫生警报,都必须把相关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华盛顿公共利益科学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食品安全主管卡 罗琳• 史密斯• 德瓦尔(Caroline Smith DeWaal)说。“CDC或许是召回了一些职员,但他们的沟通人员的工作能力正在降低,这是个问题。CDC发布信息的能力受到了限制。”   经农业部追踪调查,沙门氏菌疫情的爆发与加州的一个禽肉加工厂有关。农业部逃脱了经费削减和政府关门所带来的冲击。自厄普顿• 辛克莱(Upton Sinclair)1906年的经典小说《屠场》(The Jungle)曝光肉类加工厂的不卫生状况后,联邦法律就要求工作人员对肉类和禽类加工厂进行检查。   “我们在正常工作,”农业部食品安全与检查局(Food Safety and Inspection Service)的助理负责人戴维• 戈德曼(David Goldman)说。该局负责肉类和禽类加工厂的检查。“我们的检查员、实验室和实地调查人员仍在继续工作。”   FDA大约有45%的员工都已停薪休假。FDA的媒体事务助理专员史蒂文• 伊默古特(Steven Immergut)说,“FDA正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尽力保护公众健康。”   食品安全倡导人士称,即便政府不关门,预算也没有削减,FDA能做的事情仍然有限。正常情况下,它只会对大多数进口食品中的不到2%进行检查。(进口肉类和禽类由农业部负责检查)   FDA不愿透露目前有多大比例的进口食品会受到检查,只是说不到2%。官员称,FDA仍在继续安排工作人员前往美国各港口,对每天从海外进口的数百万磅食物进行抽检。   美国人食用的食物有大约20%是进口食品,其中85%为海产品,还有相当一部分农产品。但官员表示,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例行的单证检查。FDA称,他们将对食物
  • 政府项目别有根芽——访大昌华嘉科学仪器事业部副总经理魏巍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一直以来,大昌华嘉都堪称世界代理商中的翘楚之一,而科学仪器业务始终是其重要业务版图,在即将过去的2019年,这家百年老店的科学仪器事业部又有怎样的表现呢?在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9)期间,仪器信息网采访了大昌华嘉科学仪器事业部副总经理魏巍和销售经理严秀英。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据魏巍介绍,2019年大昌华嘉的业绩取得了不错的涨势,除了高校科研、石油化工等传统优势领域,以及近年来涨势迅速的制药行业外,大昌华嘉在政府大型项目方面的重点推进,也取得了喜人成绩,视频中,魏巍详细介绍了公司本年度是如何与环保部门、海关等政府部门在水处理、毒品快检等方面展开合作,并提供A—Z的全套解决方案服务的。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46B5F6451F7E3F14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br/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本届BCEIA期间,大昌华嘉带来了最新的TOC、便携式拉曼、碳氢氧元素分析仪杜马斯定氮仪、激光粒度仪、胶体Zeta电位分析仪等仪器,视频中,严秀英对部分重点新品进行了介绍。 /p
  • 复旦研究生建食品安全网站 被政府约谈
    吴恒,1985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专业研究生,创建食品安全网—“掷出窗外”   今年5月以来,一个名叫“掷出窗外”的网站走红网络。这个网站收罗了2004年至2011年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案例,网站也因此被网友称为“有毒食品警告网站”。最为吸引网友的,是每个人无须注册即可在该网上添加食品安全的相关新闻报道。   □网站:中招吃半年假牛肉建网站给大家提醒   京华时报:是什么让你决定创建掷出窗外这个食品安全网站?   吴恒:是一篇关于假牛肉的新闻报道。虽然之前我也关注过食品安全问题,如三聚氰胺事件等,但并没有太操心,因为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太大。但看了假牛肉的报道后,真是特别震惊。因为我常在学校旁的小餐馆里吃牛肉盖浇饭,10块钱一盘,连着吃了近半年,却从没想到过牛肉也会造假。   我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震惊之余我在网上又搜了下食品安全的知识,才发现不光牛肉造假,只不过因为我没关注,所以就不知道这些事情。   当时我就有个想法:做一个平台,搜集尽可能多的曝光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让有需要的人第一时间就能查到,给大家一些提醒和警示,不要像我一样,吃了半年才发现自己“中招”了。   京华时报:网站现在非常受欢迎,创建之初是否有很多困难?   吴恒:其实我是从2011年5月初想要创建这个网站的,掷出窗外网在2011年6月17日就已经上线。不过网站真正火起来是今年5月份的事情,让我很意外。   因为我的专业不是食品安全,也不是新闻,只是尽自己的力做了一点东西。   现在网站爆红,我想可能与今年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很大关系吧,比如毒胶囊等。从5月3日到7日,4天里网站的浏览量就超过了200万次。其实做这个网站并不费什么劲,要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浏览的新闻量太大,我一个人根本做不来。   当时我在网络上发帖说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两天内就有33名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报名愿意帮我。因为大家都是志愿者,工作时间有些不统一,不过大家都能够通过空闲时间,完成自己的任务,通过QQ群实现了沟通。   其他就是一年600元服务器的费用,不过也不是什么问题。   □感受:造假案例触目惊心任何人都可能受害   京华时报:你和33名志愿者在17天里查阅相关报道17268篇,制作了2849条记录,如此系统地看到了从2004年至2011年的食品问题,你有什么感受?   吴恒:触目惊心,匪夷所思,造黑心馒头的工人不吃自己做的馒头,自以为很安全,但他却还是要去餐馆吃饭。在一些餐馆,他就会吃到地沟油。用地沟油的餐馆里的厨师不会吃自己炒的菜,但还是会去喝牛奶。一些产牛奶的厂商不喝自己加了三聚氰胺的奶,但是又会吃馒头,所以总体看来,大家在相互坑害。   让我感触挺深的是,之前我一直觉得,一般有钱人应该是可以避免吃到有问题的食品。但我搜集的那些案例说明,什么人都有可能是食品不安全的受害者。比如当时有媒体报道的矿泉水问题,还有电影院爆米花桶的问题。   正因为每个人都不能幸免,所以我们必须要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图    京华时报:网上绘制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图”,长江以南地区全线飘红,这是否意味着长江以南地区的食品问题比北边要严重?   吴恒:不是,这中间可能有些误解。整个问题形势图是我们通过新闻报道来描述的,实际上反映的是当地新闻曝光的一个密集程度。在这些红色的区域,媒体曝光食品安全的问题也越多。   这张图并不是说红色的地区比蓝色的地区更危险,也并不意味着那些蓝色的地区就是安全的。我只是想通过这张图说明,现在的形势非常严峻,我们需要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种情况。   【对话人物】   □监管:问题食品年年曝光监管部门存在漏洞   京华时报:在搜集资料过程中,这些经过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你是否在后期看到了令人满意的解决?   吴恒:这一点有时让我感到挺无力的。有些问题几乎年年报、年年有,好多都是重复出现,比如说奶粉,从2008年到2011年,每年都在报,只是换了个奶粉牌子。还有就是地沟油,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有这方面的报道。这个问题却一直没得到解决。   京华时报:你的网站上提到,1906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看揭露芝加哥肉食加工厂的纪实小说,恶心得把吃了一半的香肠“扔出窗外”。后来,罗斯福跟作者见面,推动通过《纯净食品与药品法》,并创建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前身,这也是你的网站掷出窗外名字由来。目前在中国也有食品安全法,也有药监局,但食品安全问题仍屡禁不止。你怎么看?   吴恒:我们虽然有法,也有相关部门来管理,但在有些地方的管理中,我觉得对这个法律的执行程度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首先是监管方面的缺失。在有些地方,虽然食品安全有部门在管,但管的部门太多了。我之前曾数了一下,有工商、药监、卫生几个部门都管,甚至城管也管,有的时候还有公安。这些部门都在管,结果到头来就存在相互推诿的情况,一出了问题,有的就说你这个出在生产环节,跟我们销售环节没关,有的说你这是销售环节的问题,跟生产环节没关,结果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管理,而是把它切成一环一环的,但其对接并不是无缝隙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的地域面非常广,一个地方销售的问题食品,可能是在另一个地方生产出来的,监管部门在监管中就会存在地域性的限制。而且这些商贩流动性比较大,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去,这也是监管难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商贩即使被抓住了也不会罚多少钱,犯罪成本太低,这也让这些问题食品屡屡出现。在美国,一个超市卖问题食品,消费者会把这个超市告得倾家荡产,但在国内这是不现实的。   □建议:希望设置惩罚赔偿剥夺企业造假收益   京华时报:在你的网站上,你设置了中国食品达尔文奖,奖金1.4元,如此设置是怎么考虑的?是否颁过奖?   吴恒:奖金设置为1.4元,实际上是取了“一块死”的谐音。那些黑心厂商自以为聪明,不吃自己生产的东西,可别的黑心厂家生产的食品他还是吃到了,到最后整个群体都会遭殃,谁也不能幸免。   上一届的达尔文奖项颁给了地沟油,但是奖金没有寄出去。   京华时报: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吴恒:我能够想到的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统一的部门来管理食品安全,避免以前的那种互相推诿的情况,一旦出了问题,消费者可以直接找这个部门。另一个就是希望设置惩罚性赔偿,现在是消费者损失多少企业就赔多少,但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企业也根本不会在乎,所以必须要建立惩罚性赔偿机制,完全剥夺它们造假的收益。   京华时报:在你创办的网站上,很明显地标着一句话“掷出窗外——面对食品安全危机,你应有的态度”,你认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吴恒:我想至少应该有两种态度。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出回应,比如说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积极举报、投诉,增加不法商贩的犯罪成本等等,做的人多了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另外,我想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消费者不应过度地追求物美价廉,在一个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完全物美价廉是不存在的。   □发展:掷出窗外网站将永保公益性   京华时报:网站爆红后,据说上海政府部门有约谈你?   吴恒:5月4日下午,上海食品安全委员会给我打电话,说想约个时间跟我聊一下。政府部门能找我,挺出乎我意料的。我想我可以充当一个传声筒,会把这段时间以来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和网友的意见、要求等转达给他们。   现在民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特别地关心,我们希望能够加大惩罚力度,避免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恶化。   京华时报:网站爆红后,有很多人找过你?网友担心你的网站是否会利用删帖牟利。   吴恒:现在有三类人已经联系过我了,投资者、合作方、黑心厂商。对于投资者我没有深谈,因为掷出窗外网站是公益性的,今后也会永远保持其公益性。我不希望它成为一个商业的东西。   跟我联系的第三类人,问我删帖的价格是多少,我没有跟对方继续联系,所以也不知道对方到底是哪一家。不过这个问题值得我非常警醒,我想我们一定要从制度上想到一个操作办法,避免沦为靠删除信息来牟利的工具。   京华时报:掷出窗外网站今后如何管理,有没有初步想法?   吴恒:现在掷出窗外网站上,每一个网友进入后,都可以添加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案例,这一点是我们一直要保证的,只要这个网站存在,任何网友不需要注册都可以有权添加案例。这样大家可以随时测试我们的网站是否有删帖赚钱的行为。   我们唯一需要审核的,就是这个案例是否是经过媒体曝光的新闻,而不是论坛上的一个未经核实的消息。但是由谁来审核?我现在的想法是组建一个团队来负责审核工作,团队人选由志愿者组成。   案例的审核不应由我或某一个人来进行,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我不太相信个人的道德就能做担保,最靠谱的是一个完善的制度,能避免个人在道德上可能存在的风险。这个制度也会由我和志愿者来共同商量制定,我想首先必须是把我们的审核管理权力放在阳光下运行,必须要被监督,才能保持网站的公信力。
  • 四川省政府购买食品检测服务“第一单”
    12月7日,成都市锦江区青石桥农贸市场,四川合泰食品检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将一份竹荪装入取样袋。&ldquo 按照锦江区食药监局的要求,水发食品要重点检测,拿回去后一周就能知道合不合格。&rdquo   一个多月前,经过激烈的角逐,四川合泰与成都市锦江区食药监局签订合同,为后者提供食用农产品检测服务,我省首个政府购买食用农产品检测服务试点就此产生。锦江区一共23个农贸市场,要对食用农产品流通质量进行全天候监控和抽检,这样的工作量,此前是&ldquo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dquo 。   1 全天候监控农产品质量此前是&ldquo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dquo   &ldquo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张&lsquo 检测网&rsquo 。&rdquo 锦江区食药监局负责人表示,该局今年将通过&ldquo 定期随机抽检&rdquo 的模式对锦江区食用农产品流通质量进行全天候的监控。&ldquo 抽检批次少,商户容易存在侥幸心理 抽检周期长,问题食品无法及时查处。只有检测批次多、周期短,才能达到&lsquo 检测网&rsquo 的效果。&rdquo   经过测算,覆盖锦江区全部23个农贸市场,抽检频率每月一次,以每个市场抽8个批次计算,每次抽检需达184个批次。   这样的工作量,此前几乎是&ldquo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dquo 。锦江区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传统渠道检测方式,如此大的监测量,周期往往超过一个月,效率上难以满足需求。&ldquo 如果自己筹建检测实验室,仅购置设备就要好几千万元,既不划算也不现实。&rdquo   如何破解这一矛盾?锦江区政府想到了政府购买服务。公开招标信息发布后,七八家公司打电话来咨询,有三家进入正式招标环节,最终一家中标。   相比传统检测渠道,采购检测周期大大缩短,在送检后一周就可以出具检测结果,在时间上满足了锦江区食药监局&ldquo 每月定期抽检一次&rdquo 的需求。   通过传统渠道检测,每批次需要花费800元到1000元不等,经过公开招标,价格每批次需411元。&ldquo 因为是首个政府订单,我们报出超低价,为的是先进入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场。&rdquo 四川合泰食品检测有限公司董事林德明坦言。   2 政府买服务看重有资质的企业   怎样判断一项服务政府该不该购买?   &ldquo 主要基于三点判断,首先是我们职权范围之内,其次它是指导目录中列出的,最后就是采购的服务能让财政资金更好发挥效果。&rdquo 锦江区食药监局负责人介绍,确定后便公开招标。   &ldquo 以前政府买服务,由于规程不明,拿着一笔固定资金去找服务,&lsquo 以费定事&rsquo 缺乏议价环节,容易造成资金闲置或浪费。&rdquo 西南财大财税学院院长李建军表示,相比之下,锦江区的模式更符合《意见》确立的&ldquo 以事定费&rdquo 的基本原则,即不预设资金,针对服务购买的需求编制财政预算。   锦江区食药监局此次购买的为期15个月的农产品检测合同,合同价值121万元。&ldquo 此前一直承接民间的检测需求,这个是来自政府的第一单!&rdquo 林德明介绍,2011年,他的公司进入食品检测领域,并于2012年底获得司法鉴定许可证,今年1月成为四川省第一家通过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第三方检测单位。   相比共同进入招标环节的两家来自山东的企业,四川合泰价格低、服务能力强,但真正被招标方看中的还是&ldquo 司法鉴定许可证&rdquo 和&ldquo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rdquo 两块招牌。&ldquo 对于像农产品检测这样的新兴市场,政府购买服务时缺乏足够的市场信息,业内权威资质认定就成为关键。&rdquo 李建军建议,相关企业可以先取得资质认定。   3 如何监管&ldquo 卖方&rdquo :同一问题3次未整改即取消合同   &ldquo 要保障这种模式的健康发展,内外监管都要完善。&rdquo 锦江区食药监局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是来自政府的监管,锦江区食药监局编制了考评表,其中包含了及时性、准确性等15个指标。此外,检测结果要在农贸市场内的公示栏上公示,接受群众或者被抽检者的举报和反馈。  对于监测机构来说,负面反馈后果都很严重。按照考评办法,如果同一问题3次未能整改的,政府将终止合同,承接企业将直接&ldquo 出局&rdquo 。   而每年度的考评结果,还将作为下一年度选择承接主体的重要参考依据。&ldquo 对我们来说,肯定想做长线生意。&rdquo 林德明表示。&ldquo 只要涉及到财政资金的使用,为了保障使用效率,必然要进行绩效评价。&rdquo 李建军认为,食用农产品检测服务有硬性的技术指标,相对容易监督,资金使用绩效上则要靠市场竞争来不断体现。   他同时提醒政府部门,长期持续地保持资金使用效益的最优化,则要靠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保障。&ldquo 政府招标不要怕流标,要给予市场充分的议价空间。&rdquo
  • 政府主导的检测机构增多 第三方介入难度大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未来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将覆盖全部县级行政区域,同2010年相比,未来全国将新增监测网点2526个,监测样本量将扩大到287万个/年。据此推算,预计将多拉动食品检测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50%。   随着社会力量的介入,第三方食品安全监管正在扮演重要角色。近日,第三方的安全食品甄选和信息发布平台&mdash &mdash &mdash &ldquo 放心365&rdquo 公司副总裁曹阳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ldquo 近年来,一系列有关支持社会力量提供食品检测服务文件的出台,被视为国家力挺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的利好消息。&rdquo   此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已经与&ldquo 放心365&rdquo 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也标志着以&ldquo 放心365&rdquo 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在食品安全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食品检测面临资金压力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农业部为主体负责的我国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已在全国进行大半,这些检测站基本上可完成包括农残、重金属、非法添加、营养 成分等大部分食品农产品常规定量检测。这些新建机构将同当地原有的食品检测结合,将基本解决全国大部分县级食品安全检测问题。   同时,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ldquo 实施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规划,加快县乡食品、农 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基层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提高一线监管执法队伍技术水平。&rdquo 这意味着,由政府主导的农检、食检机构建设力度会进一步加强。因此有观点认为,短时间内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食品安全领域的难度仍然不小。   不过,来自北京市食品检验机构的刘伟表示,&ldquo 政策性文件表明了国家的态度:支持社会力量加入食品检验服务行业,给予他们发展的政策空间。&rdquo 但在刘伟看来,&ldquo 目前除了实力比较雄厚的大公司,国内大多数检测公司对接受政府购买服务还是有所顾虑。&rdquo 业内人士解释说,因为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考虑投资风险,食品安全检测与其他产品检测不同,项目多投入大,进行检测的仪器设备就要占用大量资金,个人或企业投资建设食品检验实验室,可能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第三方检测期待深入参与   据了解,中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检测市场规模在650亿元人民币左右,2012年增长到约 900亿元人民币。截至2013年底,中国从事食品、农产品检测的实验室总数有6000多家,其中,获得国家计量认证、可以对外提供检测服务的实验室有5000多家,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其中食品安全检测占据了不小份额。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存在的民营检测机构有华测检测、谱尼检测、诺安检测等,如华测检测、电科院、迪安诊断等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功上市,为进一步大规模扩张做了充足的资金准备。   中国检测市场快速增长也吸引了国外检测机构来华投资建立实验室。目前,如美国的UL、英国的Intertek、瑞士的SGS、法国的BV、德国的TUV等世界知名检测机构已进入中国市场,并在多个地区建立分支机构或与地方检测机构展开合作。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第三方检测机构已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中国食品安全建设当中。早在2009年,中国本土最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华测检测负责起草的三部国家食品标准均通过审定。   &ldquo 其实在几年之前,我们就接受了一些地方食品监管部门的委托,像天津、上海等,也不局限于一线城市。&rdquo SGS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从2002年开始涉及测试,之前只有检验和审核。从2008年开始接受政府委托。目前,SGS已得到多个城市和地区(有一线发达城市,也有二三线城市和地区)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可和委托,承担相应的食品检测业务。   第三方信息发布的法律边界   除了检测机构,近年来,各类企业、个人或民间机构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当中。例如,绿色和平公布的茶叶农业残留事件,酒鬼酒&ldquo 塑化剂事件&rdquo ,雅培与CER之间的&ldquo 口水战&rdquo 等等。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工程系副教授范志红认为,目前国内政府公信力下降,同时监管力量不足。这时,作为机制上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就为公众对食品安全知情做了很好的弥补。   然而,2013年年底,《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 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送审稿第106条规定:&ldquo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布可能对社会或者食品产业造成重大影响的食品安全信息,应当事先向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实。&rdquo 并强调&ldquo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未经核实的食品安全信息,不得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 信息。&rdquo   对此,全国较早关注食品安全的第三方机构啄木鸟食品安全中心负责人李海市认为,食品安全信息重点解决的是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让公众及时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和便于公众查询,而不是控制信息源,尤其是在出现食品安全危机时。同时不设前置核实的条件,便于让公众和媒体曝光不诚信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减少食品安全风险瞒报、延报隐患,维护消费者健康。对恶意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的,在调查核实后进行惩处。   为 了避开风险,放心365选择发布放心食品白名单,为食品安全监管开创了一条不同的道路。记者从该公司了解到,该公司不同于以往第三方机构对检测不合格产品 及企业进行曝光的监督方法,通过发布安全食品白名单,推动行业整体质量的提升。365公司连续发布了4批放心食品白名单,就是希望通过更和缓的市场化手 段,逐步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   目前,&ldquo 放心365&rdquo 已筹备在贵州、广州、大庆三个地区开设&ldquo 放心365食品专柜&rdquo ,售卖符合&ldquo 放心365标准&rdquo 的放心食品。曹阳表示,将来要做到让全国消费者都能在本地购买到符合&ldquo 放心365标准&rdquo 的放心食品。   业内人士表示,用这种&ldquo 扬善不惩恶&rdquo 的方式,在现阶段能更好避免第三方机构卷入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保证机构的客观、公正。
  • 中科天融辅助政府推进水环境污染防治决策——水环境监测整体解决方案
    水环境监测整体解决方案随着工业发展、城镇化提速以及人口数量的增长,使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水环境形势。如何针对水环境进行有效的管控,降低水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危害,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中科天融公司制定了一整套水环境监测整体解决方案,旨在协助各级政府部门推进区域水环境污染防治,防范水环境风险,推动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提升。 一、方案概述  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当前我国水环境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最终推出水环境监测整体解决方案。方案涵盖规划咨询、水环境监测网络搭建、预报预警、运营维护等服务,为各级政府开展水污染防治、监管提供决策支持。 业务范围业务模式 水环境监测应用示意图 二、方案架构  方案采用四层架构体系,即监测感知层、网络传输层、云数据中心和应用服务层。数据经水环境感知设备采集后,通过信息传输层网格上传到环保云计算平台,通过环保云平台和大数据计算,可以对水环境进行质量分析评价,总量控制,生态补偿核算,并为预测预警,应急响应等环保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持。 三、方案核心 四、监测感知层  水质监测感知层是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讯网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水质监测设备产品线五、云数据中心  环境监测云数据中心,主要包括基础硬件设备、数据中心及云计算中心。水质自动监测站采集的监测基础数据通过网络模块连接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连接云计算中心,通过云计算的方式,进行数据中心的整合,实现虚拟数据中心的动态扩展、系统整合、资源的调配、批量部署和统一管理,可实现对监测数据的准确评估,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可以为环境监管部门对于环境事件的联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对水环境防治、预测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平台展示 六、应用服务-辅助决策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是基于水环境监测基础数据库设计和开发,满足业务部门、信息部门、领导层、普通群众不同需求,形成完整的信息管理链条,辅助水环境监测日常管理,服务市、区(县)两级水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工作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涉及监测站点、监测数据发布,水质达标情况查询统计,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总量控制管理,水环境预测预警,生态补偿管理,环境应急决策,通过上述功能的整合可以实现水环境监测综合业务管理与辅助决策。
  • 宁波各级政府砸钱力推本地企业挂牌新三板
    &ldquo 我们公司打算在新三板挂牌,你这个在证券报工作的记者,以后要多多关注我们啊。&rdquo &ldquo 五一&rdquo 小长假期间,记者与多位同学相聚,其中一位同学就他所在的公司计划在新三板上市一事打趣道。   这一幕发生在浙江省宁波市。作为全国四大商帮之一的&ldquo 宁波帮&rdquo 享誉全球,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长期从事IPO咨询事业,且曾为多家新三板公司提供过挂牌咨询的前瞻投资顾问称,宁波商人稳健经营的经商法则让宁波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也让宁波企业在资本市场拥有不俗的表现。   5月5日,宁波万里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这是今年以来,第五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宁波企业。此前,已经有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恒力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一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宁变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   新三板全面扩容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为宁波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充分利用股权、债券等多样化融资工具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   记者了解到,目前还有多家宁波企业在排队等待审批,超过50家的宁波企业开展了新三板挂牌的前期准备。   据宁波市金融办相关人士介绍,这些新三板后备梯队企业整体呈现&ldquo 小而专、覆盖广&rdquo 的特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商业新模式等行业,规模普遍不大,处于成长早期,但有成熟的盈利模式或在某细分行业占据领导地位,具有较好的成长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一致。   据记者了解,宁波市长期关注新三板试点推进工作,早在扩大试点初期就积极争取将高新区列入新三板试点。同时,对于企业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宁波市也给予了多方面支持。   早在去年5月份,宁波市政府就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鼓励企业到新三板挂牌融资,参照企业上市有关政策,宁波市财政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补助;对在新三板挂牌企业给予每家50万元的奖励。各县(市)区和主要功能区也已经出台或正在制订相应的配套政策,加大支持企业到新三板挂牌。高新区的企业成功持牌,最多可以拿到100万元的奖励。   此前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企业到新三板挂牌主要有两类需求:一是上市融资,二是提升企业品牌。但是,相比较而言,对于前者的需求更加强烈。   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高层表示,在新三板上市,对外能提升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对内通过市场机制充分反映市场价值,实现股权激励,汇聚优秀人才。挂牌后,企业还可以获得更好的创业环境,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同时,还能获得政府部门的重视,赢得相关资助和帮扶政策。   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就成了企业的&ldquo 智囊团&rdquo ,给予企业在财务、法律事务等各方面的指导。而新三板中规定的企业信息披露,也保障了企业治理和内控有效执行。   不过,清华大学出版社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张超中认为,企业选择关注新三板的时候,要考虑的绝对不能仅限于&ldquo 能不能挂牌&rdquo 这个简单的问题上。他指出,面对新三板,中国企业家要解决四大问题:一是挂牌新三板对于企业的价值何在?二是面对蜂拥而至的券商,究竟该如何选择?谁能真正的帮助企业实现在新三板的利益最大化?三是新三板可以利用的融资工具有哪些?该如何操作?四是如何规划制定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上市计划?   浙商证券场外市场部总经理吕小萍称,相比上市公司的&ldquo 浓妆艳抹&rdquo ,新三板的准入门槛更低,企业只要披露公开信息,&ldquo 淡妆&rdquo 亮相即可。对管理理念、治理结构、规范意识等方面较为滞后的中小企业来说,新三板的&ldquo 宽进严出&rdquo 带来了一次重新梳理企业管理架构的机会。   张超中提醒,企业在发展的初始阶段,需要通过自身一步一个脚印的财富积累来完成首轮发展。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以考虑在新三板挂牌,实现企业做大做强。
  • 聚焦生物经济,升级科技创新孵化园 ——顺德区委区政府领导一行莅临奥罗达孵化园考察
    2021年7月1日下午,在顺德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谢顺辉带领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夏伟、区侨联副主席陆国伟、科创集团的董事长蒋力及项目经理郑志萍,以及区委统战部、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区科技局、区经促局、区交通局、区代建项目中心、大良街道经发办等相关区委、区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与药明激创(佛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洞泉及主要成员等,在位于奥罗达科技园的药明激创(佛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二楼会议室,召开涉侨资企业协调工作会议。会议由顺德区领导谢顺辉主持。谢常委首先致发言辞,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目的及参会人员,就完善奥罗达孵化园建设、发展,如何促进顺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壮大邀请大家共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构建一个政府与企业近距离沟通的桥梁,听取企业的难处及解决企业的困难。顺德区领导谢顺辉常委发言(右排第二位)接着由Aurora集团首席科学家、药明激创(佛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洞泉博士就奥罗达国际生物科技创新孵化园建设规划作了工作汇报,梁博士总结了园区发展定位、现状及在推动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梁博士还分析了未来生物科技发展的趋势,提出生物经济所引领的新产业革.命已经到来,需要大家做时代发展的引领者;他提出了园区建设规划遇到的难题:园区现有的场地及配套设施无法满足园区作为国际生物科技产业发展定位的需求,需要增加场地及配套,需要政府各部门给予帮助解决。奥罗达国际生物科技创新孵化园规划图市自然资源局顺德分局邓斯就现有政策回答了梁博士提出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园区建设中遇到的障碍及疑问。对于暂时解决不了的,谢顺辉常委提出,区委区政府会积极替企业寻求解决办法。随后,科创集团、区经促局、区科技局、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负责人与药明激创梁博士积极探讨顺德生物产业的发展,包括项目的合作、人才的引进培养、资金扶持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及建议:奥罗达孵化园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加大行业交流,通过引进国内外生物医药相关企业、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行业专家产学研合作,实现国内外科技成果、人才资金落户科技园,从而加快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及产业化。会议展开激烈讨论,对如何建设发展奥罗达科技园提出宝贵的意见。谢顺辉常委对会议做了总结,今天的会议非常有意义,各部门要集思广益,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大家都非常关心顺德生物医药的发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促进顺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壮大。顺德区委常委谢顺辉、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夏伟、区侨联副主席陆国伟、科创集团董事长蒋力以及区委统战部、区经促局负责人及药明激创董事长梁洞泉参观留影。会后,顺德区政府领导在参观了奥罗达孵化园展厅,近距离了解了Aurora集团的仪器特点,对许多产品的应用以及功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奥罗达科技园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指导意见,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不断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顺德区委、区政府领导参观奥罗达国际科技园企业发展展望奥罗达园区是加拿大AURORA集团投资建立的生物科技园,目前园区一期已建设完成,主要配套有科研生产、培训、生活设施等,并引进企业、实验室、研发中心等10多家,奥罗达(AURORA)科技园将借助园区现有的优势及AURORA集团雄厚的技术与设备基础、业内号召力与影响力,通过引进投资合作的方式将奥罗达科技园升级打造成为一个以精.准医疗及药物开发为主题,集仪器研发、高端智能制造、CRO研发外包服务及药物开发为主,以技术服务和公共服务为核心,集企业总部办公和企业研发孵化、人才培养、生活配套为一体的国际生物科技创新孵化园。该配套将辐射及服务到周边整个的聚集区。顺德科技质量服务聚集区研究方案内容:Aurora市场部/商务部/行政部,相关政府部门审核
  • 2021年度浙江省数字政府最佳应用出炉,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浙江森特信息独占两席
    随着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地深入,全省各地各部门探索创新出不少好做法,形成了一批有亮点的zui佳应用。近日,浙江省政府公布了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数字政府zui佳应用32个,在浙里乡村跑道入选的3个应用中,浙江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浙江森特信息开发的产品“惠农服务(低收入帮促)”和“亲农在线”脱颖而出占了两个席位。01惠农服务——巩固脱贫成果利器 “惠农服务”是应国务院“十四五”规划对扶贫工作的重点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深化数字化改革的要求,针对低收入农户群体,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进行摸底,跟踪单户收入变化以及对“两不愁三保障”等政策扶贫的巩固情况而开发的专业化数据平台。依托浙江森特信息独有的数据化体系,通过汇聚信息数据、建设掌上应用、数据监测分析、整合社会资源等方式建立防贫监测预警系统,通过数据的监测和预警处理了个别脱贫后又返贫的现象,极大提高了扶贫工作的效率,巩固了脱贫成果。02亲农在线——数字化农业应用平台 而“亲农在线”则是专门针对浙江仙居县的地域特色和产业结构,为解决农业产业中涉农补贴的发放、农技指导、农产品交易免税发票开具及农保、农贷等农户的“心头事”问题而研发的数字应用平台。平台以仙居杨梅为切入口,以梅农实际需求为入手点,解决梅农在生产、销售、服务过程的痛点,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为农一键服务、一键办理、一键咨询。zui终实现数字赋能,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而达成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亲农在线”平台开放应用后,受到了仙居10万梅农的普遍欢迎。03走进浙江森特信息——托普云农核心数字化研发中心 优秀的团队是品质的保障,作为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浙江森特信息现有人员200余人,其中核心架构师5人,高级开发人员20余人。核心团队均在农业信息化相关领域深耕多年,以独有的数据化体系支撑浙江托普云农平台的发展,助力浙江托普云农在参与国家农业农村部信息进村入户、数字农业试点县建设、智慧农业云平台及十四五的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浙江森特信息在浙江托普云农的统一决策部署下还参与了国家及浙江省“金农工程”、“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浙江农民信箱万村联网工程”、“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的规划与建设,为100多个涉农政府部门和3000多家涉农企业提供了信息化的服务,积极有效地推进了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 江苏常州曝疫苗造假案 政府4个月查而无果
    编者按 执著的举报人,媒体记者长达半年时间的采访调查,山西疫苗事件短时间内难有最终调查结果,社会各界对此疑虑未消。究竟问题是出在生产环节、运输环节,还是接种环节,或是个别儿童接种后的异常反应?这需要科学的态度来给出结论,这似乎需要时日。本报记者也发现,江苏延申生产的问题狂犬疫苗在发现四个月后仍无调查结果。   3月25日,卫生部组织专家对预防接种热点问题进行答疑,告诉公众,中国的疫苗质量总体是安全的。然而人们关注疫苗安全的原因在于,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必须得到保障,此类疫苗事件背后,引发的是公众对一些政府部门行政管理能力的担心。   2010年3月24日,常州这个苏南繁华的城市迎来了一场久违的春雨。阴雨绵绵中,位于常州市中吴大道的江苏延申生物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延申”)在这个阴暗的天气灯火通明,一派繁忙。   江苏延申是业界的明星疫苗企业,2009年全国仅8家企业获得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资质,江苏延申位居其中。然而,正是这家明星疫苗企业,却在去年陷入了制造劣质狂犬疫苗的丑闻中。   2009年12月3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称,河北福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年7月~10月期间生产的7个批次共21.58万人份的人用狂犬病疫苗质量存在问题。   公告称,河北、江苏两地药监部门已对两企业立案调查。药监部门已责令这两家企业停止人用狂犬病疫苗等全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组织专家对问题疫苗可能造成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调查结果,药监部门将依法严肃查处,如涉嫌犯罪将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事隔四个月之后,调查进展如何?   如果说正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山西疫苗案暴露了流通环节可能存在的弊端,江苏延申的狂犬疫苗质量问题则暴露出生产环节的又一可能的隐患。鉴于狂犬病毒可能长达20年的潜伏期,如何处理,值得关注。   停产整顿悬疑   江苏延申崛起于疫苗业务。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江苏延申公司网站上了解,江苏延申目前生产的疫苗有四种,分别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及短棒杆菌注射液。   有数据显示,在2008年,江苏延申在国内狂犬疫苗批签发数据榜排名第四位,占据了国内11%的市场。2009年,作为全国8家具备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资质企业之一,拿到了工信部630万份订单,排名全国前三。   目前,关于问题狂犬疫苗的调查结果如何?《中国经营报》记者为此多次采访国家药监局、常州地方卫生局、江苏省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但均无实质性结果。根据国家药监部门的公告,江苏延申与河北福尔共21万份狂犬疫苗均全被使用。   国家药监局对江苏延申的整顿公告中,有如下表示:责令这两家企业停止人用狂犬病疫苗等全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为了解此次停产整顿究竟是仅仅涉及到人用狂犬疫苗还是包括江苏延申目前生产的所有门类共四种产品,3月25日、26日,记者连续两天数次致电国家药监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并发送相关短信,希望获得答案,至3月26日下午两点,记者才拨通颜江瑛电话,颜江瑛告诉记者,当时对江苏延申的停产整顿仅涉及到人用狂犬疫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而据她所知,甲型H1N1流感疫苗当时应该也予以了停产,但由于甲型H1N1流感疫苗由工信部采购,具体后续详情她并不掌握。   3月25日,记者以业务员身份致电江苏延申服务台,问其是否恢复生产,其并未直接回答。当记者问其是否有流感疫苗销售时,其很快回答有,并表示为记者转接市场部。   “目前还在调查中,还没有结果出来。”3月25日,江苏延申行政总监吴边在电话里对记者说,目前正在调查人用狂犬疫苗当初有效成分不达标的原因,至于结果会何时出来,他表示,“很难说。”   而对于工厂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3月26日,先声药业总裁办负责人邢建伟则直接对记者否认了恢复生产一说,他表示,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工人们只是在培训。“要等药监局调查结果出来才能恢复生产。停产让江苏延申损失很大。”他对记者强调。   而记者在江苏延申接触到的工人则说法不一。一位工人对记者表示,他们目前仅仅是试生产。而另一位工人则告诉记者,仅春节放过假,平时还是早、中、晚三班倒的正常工作。而在江苏延申周围的居民区,几位居民很肯定地告诉记者,江苏延申一直在生产。   3月26日中午11点50分,记者在江苏延申大门前看到三三两两的工人从食堂走进车间,围墙内,有两个巨大的机器发出轰隆的声音,记者见到一楼的生产车间冒出阵阵白汽。   3月26日,记者数次对江苏延申提出采访要求,但均被拒绝。   显然,对于停产整顿之后是否恢复了生产,停产究竟涉及多大范围,江苏延申包括先声药业等各方面的说法自相矛盾。   四个月查而无果   江苏延申的狂犬疫苗质量问题自2009年12月3日曝光以来,再无最新结果。   当时,国家药监局表示,江苏延申与河北福尔生产的7批次215833人份的狂犬病疫苗存在质量问题,据国家药监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介绍,中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效价是每剂量2.5个国际单位(2.5IU/剂),效价低于这个标准可能导致疫苗接种后免疫抗体水平低,无法充分发挥疫苗应有的预防保护作用。调查显示,问题疫苗流向27个省市区的364个疾控中心,并已于2009年7月份使用完毕,江苏延申和河北福尔被勒令停产整顿。   颜江瑛曾表示,虽然人用狂犬疫苗要求在被咬伤后尽快接种,但之前接种的疫苗并不是没有产生抗体,而是产生的抗体不足,及时补种在理论上是可以发挥保护作用的。为此,相关部门已相应配送21万人份人用狂犬病疫苗用于各地疫苗补种工作。   不过,一位曾从事疫苗防疫工作20多年的资深医学界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狂犬病疫苗是在被动物伤害后,24小时必须注射的,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注射,将使得病毒在体内扩散,无法发挥作用。而此批20万份疫苗多为2009年3月到7月注射,致案发时已过半年,“狂犬病毒潜伏期少则十几天、几十天,多则几十年,因此此案的危害不会如山西疫苗案那样集中显现,但其可能产生的危害让人担心。”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
  • 检验检测、监测服务被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
    财政部、民政部、工商总局4日联合公布《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其中明确规定政府购买服务应与事业单位改革相结合,推动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   另外,检验检疫检测、监测服务被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原文如下: 财政部 民政部 工商总局关于印发《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财综[2014]96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民政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民政局、工商行政管理局: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部署,为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我们制定了《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 财政部 民政部 工商总局 2014年12月15日   附件: 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广和规范政府购买服务,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等有关要求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购买服务,是指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以及政府履职所需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支付费用。   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应当根据政府职能性质确定,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属于事务性管理服务的,应当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   第三条 政府购买服务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积极稳妥,有序实施。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探索多种有效方式,加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力度,增强社会组织平等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能力,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   (二)科学安排,注重实效。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重点考虑、优先安排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的领域和项目,明确权利义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公开择优,以事定费。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费随事转,通过公平竞争择优选择方式确定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   (四)改革创新,完善机制。坚持与事业单位改革、社会组织改革相衔接,推进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放宽市场准入,凡是社会能办好的,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第二章 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   第四条 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以下简称购买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   第五条 党的机关、纳入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由财政负担的群团组织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及履职服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照本办法规定实施购买服务。   第六条 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以下简称承接主体),包括在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应划入公益二类或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   第七条 承接主体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完善   (三)具有独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制度   (四)具备提供服务所必需的设施、人员和专业技术能力   (五)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六)前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记录,通过年检或按要求履行年度报告公示义务,信用状况良好,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七)符合国家有关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的要求   (八)法律、法规规定以及购买服务项目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承接主体的资质及具体条件,由购买主体根据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结合购买服务内容具体需求确定。   第九条 政府购买服务应当与事业单位改革相结合,推动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   事业单位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应按照&ldquo 费随事转&rdquo 原则,相应调整财政预算保障方式,防止出现既通过财政拨款养人办事,同时又花钱购买服务的行为。   第十条 购买主体应当在公平竞争的原则下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提升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能力,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构脱钩。   第十一条 购买主体应当保障各类承接主体平等竞争,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对承接主体实行差别化歧视。   第三章 购买内容及指导目录   第十二条 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服务事项。政府新增或临时性、阶段性的服务事项,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应当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不属于政府职能范围,以及应当由政府直接提供、不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不得向社会力量购买。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本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确定政府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   财政部门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应当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政府职能转变及公众需求等情况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第十四条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下列服务应当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一)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教育、劳动就业、人才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服务、残疾人服务、优抚安置、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公共安全、公共交通运输、三农服务、环境治理、城市维护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二)社会管理性服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社会工作服务、法律援助、扶贫济困、防灾救灾、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流动人口管理、安置帮教、志愿服务运营管理、公共公益宣传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三)行业管理与协调性服务。行业职业资格和水平测试管理、行业规范、行业投诉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四)技术性服务。科研和技术推广、行业规划、行业调查、行业统计分析、检验检疫检测、监测服务、会计审计服务等领域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五)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事项。法律服务、课题研究、政策(立法)调研草拟论证、战略和政策研究、综合性规划编制、标准评价指标制定、社会调查、会议经贸活动和展览服务、监督检查、评估、绩效评价、工程服务、项目评审、财务审计、咨询、技术业务培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后勤管理等领域中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六)其他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第十五条 纳入指导性目录的服务事项,应当实施购买服务。   第四章 购买方式及程序   第十六条 购买主体应当根据购买内容的供求特点、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按照方式灵活、程序简便、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结果评价的原则组织实施政府购买服务。   第十七条 购买主体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   与政府购买服务相关的采购限额标准、公开招标数额标准、采购方式审核、信息公开、质疑投诉等按照政府采购相关法律制度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购买主体应当在购买预算下达后,根据政府采购管理要求编制政府采购实施计划,报同级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备案后开展采购活动。   购买主体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告购买内容、规模、对承接主体的资质要求和应提交的相关材料等相关信息。   第十九条 按规定程序确定承接主体后,购买主体应当与承接主体签订合同,并可根据服务项目的需求特点,采取购买、委托、租赁、特许经营、战略合作等形式。   合同应当明确购买服务的内容、期限、数量、质量、价格等要求,以及资金结算方式、双方的权利义务事项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二十条 购买主体应当加强购买合同管理,督促承接主体严格履行合同,及时了解掌握购买项目实施进度,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有关规定和合同执行进度支付款项,并根据实际需求和合同规定积极帮助承接主体做好与相关政府部门、服务对象的沟通、协调。   第二十一条 承接主体应当按合同履行提供服务的义务,认真组织实施服务项目,按时完成服务项目任务,保证服务数量、质量和效果,主动接受有关部门、服务对象及社会监督,严禁转包行为。   第二十二条 承接主体完成合同约定的服务事项后,购买主体应当及时组织对履约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依据现行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管理。   第五章 预算及财务管理   第二十三条 政府购买服务所需资金,应当在既有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购买主体应当在现有财政资金安排的基础上,按规定逐步增加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比例。对预算已安排资金且明确通过购买方式提供的服务项目,按相关规定执行 对预算已安排资金但尚未明确通过购买方式提供的服务项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转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   第二十四条 购买主体应当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专业咨询评估机构、专家等专业优势,结合项目特点和相关经费预算,综合物价、工资、税费等因素,合理测算安排政府购买服务所需支出。   第二十五条 财政部门在布置年度预算编制工作时,应当对购买服务相关预算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在预算报表中制定专门的购买服务项目表。   购买主体应当按要求填报购买服务项目表,并将列入集中采购目录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同时反映在政府采购预算中,与部门预算一并报送财政部门审核。   第二十六条 财政部门负责政府购买服务管理的机构对购买主体填报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表进行审核。   第二十七条 财政部门审核后的购买服务项目表,随部门预算批复一并下达给相关购买主体。购买主体应当按照财政部门下达的购买服务项目表,组织实施购买服务工作。   第二十八条 承接主体应当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台账,记录相关文件、工作计划方案、项目和资金批复、项目进展和资金支付、工作汇报总结、重大活动和其它有关资料信息,接受和配合相关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绩效评价。   第二十九条 承接主体应当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严格遵守相关财政财务规定,对购买服务的项目资金进行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加强自身监督,确保资金规范管理和使用。   第三十条 承接主体应当建立健全财务报告制度,按要求向购买主体提供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执行情况、成果总结等材料。   第六章 绩效和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要求,加强成本效益分析,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工作。   财政部门应当推动建立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专业机构组成的综合性评价机制,推进第三方评价,按照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短期效果评价与长远效果评价、社会效益评价与经济效益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选择承接主体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十二条 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监督、审计,确保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规范管理和合理使用。对截留、挪用和滞留资金以及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三条 民政、工商管理及行业主管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将承接主体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行为信用记录纳入年检(报)、评估、执法等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第三十四条 购买主体应当加强服务项目标准体系建设,科学设定服务需求和目标要求,建立服务项目定价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合理编制规范性服务标准文本。   第三十五条购买主体应当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全过程监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将承接主体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行为纳入年检(报)、评估、执法等监管体系。   第三十六条 财政部门和购买主体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以及预算公开的相关规定,公开财政预算及部门和单位的政府购买服务活动的相关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   第三十七条 财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购买主体建立承接主体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行为信用记录,对弄虚作假、冒领财政资金以及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承接主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列入政府购买服务黑名单。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 盘点2011上半年食品安全事件 政府整治重拳频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11上半年我国食品安全乱象频出,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从“毒血旺”到最近的“黑心烤鸭”,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刺痛我们的神经,更拷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为保障食品安全,中国政府积极应对重拳频出,出台了一系列整治措施,打响了史上最为严厉的“餐桌保卫战”。   2011上半年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瘦肉精猪肉   险些拖垮中国最大肉类企业双汇的“瘦肉精事件”,几乎置整个中国于猪肉安全恐慌中。事件的罪魁祸首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案件虽然最终告破,但该事件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缺失。   据了解, “瘦肉精”是一种非常廉价的药品,对于减少脂肪增加瘦肉作用非常好。瘦肉精让养猪的单位经济价值提升不少,但它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   染色馒头   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做出来的,如加入柠檬黄色素做成玉米面馒头,加入黑色素、工业石蜡做成红薯面馒头(俗称杂粮馒头)。 “染色馒头”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来源于其中添加的染色剂,这些染色剂可导致多种疾病。如果长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柠檬黄、日落黄等色素含量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引起过敏、腹泻等症状。当摄入量过大,超过肝脏负荷时,会在体内蓄积,对肾脏、肝脏产生一定伤害。   膨大剂西瓜   5月8日开始,江苏镇江丹徒区延陵镇大吕村40多亩西瓜大棚,就像布下了“地雷阵”,已结满瓜藤的大小西瓜,还没有成熟就一个个炸裂开来,有的炸得四分五裂,有的炸得像一朵花。其他瓜农的数十亩西瓜同样开始满地“开花”。有瓜农和专家指出,瓜农施用的“膨大增甜剂”是造成爆瓜的原因。   膨大剂,化学名称叫细胞集动素,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神经系统的危险,能造成儿童脑炎,发育不良,痴呆等。此外,使用膨大剂后的果蔬味道变淡,吃起来口感不好,也不利于长时间储藏。   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授徐克成认为:膨大剂按规范使用是无毒害作用的,但是如果滥用、大剂量使用膨大剂,是有潜在风险的。我国自引进以来,没有明确的规范剂量。很多农户为了利益大量施用膨大剂。农产品检验机构不会检测这项指标。   激素黄瓜   2011年5月,据媒体披露,有销售黄瓜的小贩自曝,不少头顶黄花身上带刺的黄瓜,都是抹过激素和避孕药的,以此保持黄花不败,并让黄瓜看着新鲜,这种黄瓜被称为“激素黄瓜”。   然而,这种顶花带刺的黄瓜真的是涂抹了避孕药的结果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师孟焕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顶花带刺的黄瓜肯定是用植物激素处理过了,而不是避孕药。正常情况下,黄瓜成熟后,顶部的小黄花会自然枯萎、掉落。而使用了生长素类激素的黄瓜,它的成熟期也会变短,成熟时顶部还留有鲜艳的黄花。   据悉,植物生长激素的抽检还没纳入检测范围。   毒血旺   血旺是鸭血或猪血凝固而成的血块,其制作方法是将干净的血接入盆内搅透,让血冷却凝固成稀稠适当的血块。生血旺混合备好的各种肉料切成碎片炒熟,再加入各类调料即可食用。血旺是重庆人吃火锅的必备食材,而毛血旺更是巴蜀名菜之一。然而一些不良商贩,采用甲醛浸泡过血旺作为食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牟取暴利的目的。   浸泡过甲醛的血旺外观好看,吃起来也更筋道 再加上甲醛具有防腐保鲜作用,但甲醛是一种极强的杀菌剂,具有防腐、灭菌和稳定功效,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食品中禁止添加。 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经过甲醛浸泡过的毒血旺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染色花椒   4月底,重庆警方查获上万斤致癌物“罗丹明B”染色的毒花椒,这些花椒部分被不法商贩用来制成火锅底料。与此同时,北京市场也发现有类似的染色花椒出售。这种花椒用水浸泡后迅速褪色,清水变成红色,明显区别于正常花椒。其背后是一个掺假和制假售假的完整链条。   “罗丹明B”,俗称“大红粉”,呈红色粉末状,部分不良商贩将其作为苏丹红替代品,属于非食品原料,会导致人体皮下组织生肉瘤,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2008年,我国明确规定禁止将其用作食品添加剂。   毒豆芽   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 ,尿素超标27倍。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沈阳市农委法规处杨宏介绍:“生产豆芽过程中是不允许使用任何添加剂的。而该黑加工点使用了至少4种添加剂,其中尿素严重超标,恩诺沙星是一种兽用药,6-苄氨基腺嘌呤是一种激素。加入尿素和6-苄氨基腺嘌呤可使豆芽长得又粗又长,而且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增加黄豆的发芽率。但是人食入后,会在体内产生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可致癌。”   黑心北京烤鸭   2011年5月份,“北京黑心烤鸭”被曝光,消费者反映在北京前门等地买到的袋装便宜“北京烤鸭”,打开居然是一堆烂肉!随后记者调查发现,黑烤鸭包装上的一切信息都是假的,追查源头成为难题。目前,北京市东城公安、工商通过抓获在北京站地区销售“黑心鸭”的经销商,顺藤摸瓜,牵出其上家以及烤鸭生产地。   据了解,之前市场上销售的两个品牌的“黑心烤鸭”均来自河北博野县,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号称“北京烤鸭”,但是这种“黑心烤鸭”却不是烤出来的,而是用酱卤腌制的,原料多为劣质鸭,有的甚至用不明来源的病死鸡肉,放入大量的香辛料掩盖异味。   国家各部委重拳出击   在统一协调部署下,涉及食品安全的政府部门,上半年在各自管辖领域内频频出招,力图形成强大合力,整治食品安全。   卫生部新规:食品标签须明示所有添加剂   5月13日,卫生部公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规定,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明显标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标准明确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使用添加剂不得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得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同时提出,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使用量的原则。   公安部将督办食品安全重大案件   5月,公安部下发通知要求严办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涉及食品安全重大案件将由公安部挂牌督办。   公安部方面称,各地公安部门应对农村、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企业外租的厂房以及城镇临时建筑等重点部位排查是否存在制造、存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小作坊,一旦发现,坚决捣毁。   全国人大常委会检查组赴7省区市查食品安全   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工作全面铺开,检查组分三路完成对四川、上海、湖北的执法检查,接下来还将分赴内蒙古、吉林、江苏、陕西等地进行检查。在执法检查启动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对开展这次执法检查作出批示,提出要求;在执法检查期间,他再次对检查作出批示,要求全面深入地了解有关情况,推动有关部门毫不松懈地抓好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   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具体可行的措施,加强治理食品安全。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北京、广东、上海与浙江等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推行了县区长负责制。在一些地方监管不力的背景下,将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这不仅是对食品安全政府责任的宣誓,也抓住了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关键。   各地纷纷出招保食品安全   除了“食品安全纳入官员政绩考核”,其它地区也纷纷出台新举措以加强食品安全。吉林开通24小时投诉举报热线,聘请上千名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深入各社区摸排食品安全隐患;四川统一发布各食品监管部门、公安和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电话;广西加大投入力度,为监管部门配备设备,用以快速筛查有可能被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江苏、广东、内蒙古、宁夏等地则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和广泛张贴公告等方式,向公众广泛宣传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安全犯罪的惩治办法等;武汉出台食品安全新政,上黑名单企业将无法贷款;北京将建食品安全信用系统,黑心食品商5年禁入行等。
  • 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全归咎于政府
    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是我国食品毒理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   ■ 对话动机   77岁,陈君石仍在坚持工作。这个走路飞快、说话简洁的老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领域是食品安全。   近年来,接连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考验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陈君石写博客、开微博,在公共论坛上发表自己对各种热点食品安全事件的看法,呼吁公众科学、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不过,他常遭遇“拍砖”。“中国现阶段食品安全事件不可避免”、“地沟油不可能大批量流向餐桌”等观点,甚至被认为是为一些政府部门监管无能开脱,为无良企业脱罪。   今年6月11日,陈君石从“两院院士大会”会场匆匆赶往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并根据今年的主题“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做了发言,不想再次引发一场风波。他6分钟的发言,绝大多数人记住了一句话:“在食品安全方面,我们是全世界监管力度最强的国家。”   一语激起千层浪,网友反复转发、评论,并一度从质疑,转变为个别网民的人身辱骂。   6月14日,陈君石发表长微博,但不是道歉,而是重申观点。   6月15日,陈君石接受新京报采访,称发言虽然受到广泛质疑,但见此言已引发更多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辩论,仍感欣慰。   “食品安全不是管出来的”   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是企业,企业不讲诚信,政府投入再大,也管不过来   新京报:一语激起千层浪后,你又发了长微博,重申“我国是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最强国家”这一观点。为什么屡遭“拍砖”,还要这样坚持?   陈君石:我想我的微博已经讲得很清楚。从政府重视的程度、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各项专项整治、每年对食品的常规检测力度、样本数量,基层食品安全信息员的人数等指标来看,中国的监管力度的确是世界最强的。同时,我国的部分食品安全标准,比如微生物标准、菌群总数国标等,比发达国家要严格得多。另外,从全国监督执法的队伍来看,现在公安部门也专门设立打击假劣食品的队伍,这在其他国家是“少有的”。   但是,“监管力度最强”不等于“政府监管已到位”、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正相反,我在很多场合都强调,我们确实存在很多食品安全问题,而且还很严重,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链条尚未形成 多个监管环节存在漏洞,监管缺乏科学性,监管过程不够透明等。   “监管最强”不是我11日发言的重点,但很遗憾,少有人能耐心看完我发言的全文。所以,我只能重申、解释我的主要观点。   新京报:如你重申中所说,一方面是在政府重视、标准、常规检测力度、队伍配置上“最强”,另一方面监管仍存在诸多漏洞。这是否意味着,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标准没有落实,令不能得其行,日常检查和专项整治在“走过场”?   陈君石:我不否认你说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存在。但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公众希望政府什么都管,很多人把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全部归因于政府监管失职,这是不全面的。食品安全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不是政府监管出来的。近些年,我始终强调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企业,如果企业不讲诚信,政府投入再大人力物力,也监管不过来,而目前的社会舆论是任何事情都该由政府负全部的责任。   很遗憾,我的这些观点,多被舆论误解为是在替政府开脱。这几天,有网友在我的微博中留言,认为保障食品安全是全社会的事,政府、企业、科学家和媒体等等大家要共同努力,各司其职,企业诚信是一个基本环境。他所讲的“共同努力”我很认同,这也恰恰是我发言的重点。   食品安全事件必须“零容忍”   食品非法添加事件,无论是否造成健康危害,政府都应处罚   新京报: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从苏丹红到地沟油,从染色花椒到“牛奶门”,事故遍布多个食品行业、生产环节。这是否意味着食品企业已集体失信?   陈君石:不能完全否认食品行业,但食品安全问题确实是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作为一个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可避免。这个观点,也多次遭到质疑,但我依然坚持。   中国可能有上百万中小型的食品企业,数亿农民以分散的方式生产初级农产品。大部分粮食蔬菜、水果、鸡鸭鱼肉、蛋奶都是由分散的企业生产出来的。   一方面是老问题,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条件比较差、工艺落后或是没有遵守卫生操作规程,造成食品微生物、重金属污染等,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解决。另一方面,是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如禽畜在机械化屠宰过程中的交叉污染问题,滥用或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新老问题并存交织,我们很难设想,单靠政府力量,如何管控上百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产品安全风险?相比之下,美国只有大约两万家养鸡场,大型养鸡场出的鸡蛋占总量的99%,由于集中规范生产,加上企业守法程度较高,美国政府制定的养鸡场规范甚至不监督小型养鸡场实施。因此,在讨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时,绝对不能忘记这一国情现实。   我还说过一句遭骂的话: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但我也讲过,政府要维护公众健康,必须对食品安全事件“零容忍”,即对于违反标准规范生产和任何食品非法添加的事件,无论是否造成健康危害以及危害大小,政府都应依法进行处罚和管理。   新京报:对于这样的现状,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大幅提高食品安全的违法成本?维护中国的食品安全,你认为重典更关键?还是呼吁企业诚信更关键?   陈君石:我也在呼吁国家通过修订立法,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人的惩戒力度,威慑食品企业遵守食品安全标准。但这依然只是一种监管的手段,强调企业讲诚信与呼吁政府用重典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任何一个社会最终要靠企业责任来维护食品安全。   “染色馒头不是食品安全问题”   由于对基本知识缺乏了解,(人们)对食品安全存在误解   新京报:你11日的发言中讲,当天早上前往院士大会的路上,有院士问你吃什么最安全。为何从普通百姓到科学家,大家对中国的食品安全不信任?   陈君石:目前中国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甚至不正常。突出的例子是,领导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既非来自于农业部长、也非来自于卫生部长,而是直接来自媒体的报道。   不可否认,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尚不如人意,其中有些问题还很突出 但情况决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糕。这种错误印象的根源在于人们,不管是政府官员、媒体记者,还是普通公众,也包括一部分学术界人士,由于对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对食品安全问题存在诸多程度不同的误解。   新京报:哪些食品安全事件被公众误读了?   陈君石:比如去年上海的“染色馒头”事件,是假冒伪劣问题,不是食品安全问题。“染色馒头”是用了政府批准的添加剂柠檬黄来生产假玉米馒头,从颜色看起来像玉米馒头,其实没有玉米,以此来冒充欺骗。柠檬黄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食品、药品着色剂,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委员会在1994年就给了它一个很宽容的每日安全摄用量。柠檬黄加在汽水中是合法的,但加在馒头中是非法的 因为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中没有允许在馒头生产中使用柠檬黄。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假冒伪劣事件,但在人们的头脑中,都认为是个食品安全问题。   这类问题还有很多,染色花椒、假红酒、假鸡蛋等。假鸡蛋的原料基本都是食品添加剂,有些也许用的是工业级而不是食品级的,但不能被称为“有毒”。上述假冒伪劣食品占了很大比例,这些都是恶劣的违法行为,无论是否构成健康危害。   “科学家有责任告诉公众真相”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科学家要说一些官员不敢说的真话   新京报:去年年初,你组织过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论坛,有嘉宾说地沟油提纯的成本很高,而且味道刺鼻,不可能大量流回餐桌。此言招来诸多质疑。   陈君石:根据当时能看到的证据和我们对地沟油的了解,我和其他人是讲过地沟油不大可能流向餐桌的话,我要道歉。后来,公安部破获了这样的案子,这是事实证据。这也说明,制造假冒伪劣食品的手段越来越奇异,远远超过科学家的假设。但地沟油是否如舆论所说,大量地流向餐桌,我们仍缺乏科学证据和事实证据。现在很多人说,只要我到外面吃饭,就会吃到地沟油。但果真如此吗?   新京报:6分钟的发言,只有一句话被反复引用和质疑,可曾料到?   陈君石:起码,这些骂声引起更多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我的观点有机会呈现到更多人面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现代社会,但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独立判断力还远远跟不上。一些指责政府的声音,哪怕说得不对也是好的 作为科学家,我的责任包括告诉公众科学的真相,引导大家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科学家要说一些官员不敢说的真话,如果我的观点和骂我的那些人一致,我就不必要再出来说话。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