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职称评审

仪器信息网职称评审专题为您整合职称评审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职称评审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职称评审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职称评审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职称评审话题讨论。

职称评审相关的资讯

  • 陕西开启2017食品工程系列高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关于开展2017年度全省食品工程系列高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陕人社函〔2017〕892号 /p p    strong 各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级有关部门: /strong /p p   按照我省2017年高中初级职称评审总体安排,现将2017年度全省食品工程系列高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strong   一、评审范围 /strong /p p   全省食品药品行业的各级企事业单位及各类食品企业中从事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质量控制、检验检测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p p   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不参加评审,返聘人员不参加评审,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参加评审。 /p p strong   二、申报条件 /strong /p p   (一)思想政治条件 /p p   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操守。 /p p   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个人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 /p p   1.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不合格1次以上或被单位通报批评者 /p p   2.任现职以来出现重大工作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 /p p   3.受到党政纪处分,处分期未满的 /p p   4.提交虚假材料的在3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p p   5.其他违反评审规定的行为 /p p   (二)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提供虚假材料的申报人员,取消当年参评资格并予以通报批评 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 /p p   (三)对实行专业技术岗位管理的事业单位,按照评聘结合的原则,上报人员数和空缺岗位数按照1:1申报。出现岗位空缺方可申报职称晋升,当年能够空出的专业技术岗位,可以提前使用。具有本专业博士学位人员,符合申报条件的,可不受岗位限制申报职称资格 不实行岗位管理的单位也要严把评审质量,进行适当的比例控制。 /p p   (四)学历、资历条件 /p p   1.申报技术员职务,应具备下列条件 /p p   (1)具有完成一般技术辅助性工作的实际能力。 /p p   (2)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p p   (3)大学专科、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在工程技术岗位上见习1年期满,经考察合格。 /p p   2.申报助理工程师职务,应具备下列条件 /p p   (1)具有完成一般性技术工作的实际能力。 /p p   (2)能够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p p   (3)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经考察合格 获得学士或大学本科毕业,在工程技术岗位上见习1年期满,经考察合格 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技术员工作2年以上,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从事技术员工作4年以上。 /p p   3.申报工程师职务,应具备下列条件 /p p   (1)具备下列部门之一的条件 /p p   ①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基本掌握现代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办法,有独立解决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有一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取得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和技术经济效益 能够指导助理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p p   ②研究、设计部门:有独立承担较复杂项目的研究、设计工作能力,能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有一定从事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工作的实践经验,能吸收、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提高研究、设计水平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p p   (2)获得博士学位,经考察合格 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2年 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 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 /p p   对不具备国民教育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申报中级职称人员,需任初级职称满4年以上,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方可申报: /p p   (1)取得国家认可的后取本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8年。 /p p   (2)取得国家认可的后取大专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0年。 /p p   (3)中专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 后取中专学历并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5年。 /p p   4.申报高级工程师职务,应具备下列条件 /p p   (1)具备下列部门之一的条件 /p p   ①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具有解决在生产过程或综合技术管理中本专业领域重要技术问题的能力 有系统广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有丰富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有显著成绩和社会、经济效益 能够指导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p p   ②研究、设计部门:具有独立承担重要研究课题或有主持和组织重大工程项目设计的能力,能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有系统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有丰富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实践经验,取得过具有实用价值或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设计成果,或发表过有较高水平的技术著作、论文 能够指导工程师、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 /p p   (2)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工程师工作2年以上 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从事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 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以上,从事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 /p p   对不具备国民教育本科学历申报高级工程师职称的需任中级职称5年以上(含5年),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p p   1.取得国家认可的后取本科学历,后取本科学历满1年,并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含15年)。 /p p   2.大专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含20年)。 /p p   3.取得后取大专学历,后取大专学历满3年,并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5年以上(含25年)。 /p p   评审条件中所称学历,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理工学科中食品专业或食品相关类专业毕业学历 所称工作年限,是指取得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属全脱产学习的应扣除学习时间) 申报人员的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时间计算至2017年12月31日。 /p p   正高级工程师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组织评审。 /p p   (五)业绩条件 /p p   个人年度工作业绩表现突出或获得上级部门表彰一次。 /p p   (六)论文条件 /p p   1.申报初级职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p p   (1)撰写任现职或工作以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p p   (2)提交任现职或工作以来所撰写的有一定水平的专业文章1篇。 /p p   (3)提供任现职或工作以来能反映专业技术业绩方面的材料。 /p p   2.申报中级职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p p   (1)因项目获奖、获专利(个人证书)或专业技术工作突出获县级以上表彰(包括劳动模范)。 /p p   (2)出版本专业著作、译著1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 /p p   (3)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或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论文1篇以上。 /p p   (4)在市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或在市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 /p p   (5)在本专业较有影响的公开出版期刊上发表任现职以来所撰写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专项分析、立项论证、技术方案等专业文章2篇以上。 /p p   3.申报高级职称(高级工程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p p   ①省级及市级单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p p   a.著作1本,参与编写(其中本人执笔4万字以上)。 /p p   b.在省级及以上科技类期刊发表论文2篇,限前2名作者,其中至少1篇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上,字数1500字以上(专利成果、技术规范限前2名作者可以替代论文一篇)。 /p p   c.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 /p p   d.完成科研项目***(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1项,为第一完成人,并通过有关部门鉴定或评审 主持完成市级科研项目2项,其中一项为第一完成人,并2项通过有关部门鉴定或评审) /p p   ②县级单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p p   a.著作1本以上,参与编写(其中本人执笔3万字以上)。 /p p   b.在地市级以上科技类期刊发表或在国家(际)级学术会议报告论文2篇,限前2名作者,字数1000字以上(专利成果、技术规范限前2名作者可以替代论文一篇)。 /p p   c.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 /p p   d.完成科研项目***(同上) /p p   (七)继续教育 /p p   申报人员从2013年开始,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公需课学习不少于24小时,专业科目不少于56小时。继续教育学时完成时限至2017年12月31日。 /p p   (八)为规范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工作,防止申报中“挂靠”行为,用人单位需提供《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本条指事业单位聘用专业人员。 /p p   (九)全日制院校毕业生符合初级、中级职称认定条件的,不进行评审,由具有人事管理权的用人单位或档案托管机构直接认定职称:中专毕业,见习1年期满,认定为员级职称 大专毕业,见习期满,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认定为助理级职称 大学本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认定为助理级职称 硕士学位获得者,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可认定为中级职称 博士学位获得者,认定为中级职称。 /p p strong   三、报送材料要求 /strong /p p   申报职称评审的专业技术人才提出申请,用人单位负责对申请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对审核通过人员的申报材料在单位公开场所进行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将申报材料按照管理权限逐级上报。不受理个人直接上报的和越级上报的评审材料。 /p p   (一)评审表格类 /p p   1.《陕西省食品工程系列级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1份(附件1) /p p   2.《陕西省食品工程系列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简表》1份(附件2)。申报单位在报送《申报简表》的同时,还须报送电子版,文件格式按《申报简表》的内容和格式,在Windows下用Excel编写。单位填写内容务必准确,由主管单位职改部门审核后,加盖印章,凡填写不准确或未按要求填写的后果自负。用A3纸打印。 /p p   3.《陕西省食品工程专业人员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附件3)一式3份,表中“基层单位和呈报单位意见栏”内应写明“同意推荐× × × 同志晋升× × × 专业× × × 任职资格”,此外还应注明单位推荐形式、结果和公示情况并加盖单位公章 “任现职以来业务水平及工作实绩评定”栏内需写明“申报人员近5年个人年度考核情况”。 /p p   4.《陕西省食品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公开监督卡》1份(附件5) /p p   (二)评审资料类 /p p   1.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单位须提交推荐评审的报告一份,报告中要说明本单位空岗情况及被推荐人的姓名、专业、级别、推荐理由、公开监督情况等。 /p p   2.身份证、最高学历证书、最高学位证书、任职资格证书、现受聘职务聘书、继续教育学分证明、科研成果获奖证书等。各种证书均上报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p p   3.论文著作:必须是任现职以来体现本人业务水平的论文著作 论文刊用通知、用稿清样及提前出版的刊物中登录的论文均不能作为参评论文 参评论文一式两份(其中:评审论文原件一份、复印件一份) 评审论文、专著须在首页左上角注明“评审论文”字样,并经所在单位核实后加盖印章。 /p p   4、高级职称论文答辩采取现场讲解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演示讲述时间不超5分钟)相结合的形式。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内容为:个人基本情况简介、任现职以来工作业绩(近五年以来)以及论文(著)、科研成果等。powerpoint演示文稿上报电子版。 /p p   各类表格请到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http://www.sxfda.gov.cn文件通知专栏下载。 /p p   (三)其他材料 /p p   1、申报人两寸近期蓝色背景免冠证件照5张(评审表贴3张,另交2张由评委会保存,用于办理资格证书)。 /p p   2、个人签字、单位盖章的《参评人员诚信承诺书》1份(附件6)。 /p p   3、送审材料要求真实规范,书写清晰,手续齐全,装订成册,一人一袋,袋面粘贴《评审材料目录》(附件4)。填清材料的内容及数量。材料袋必须结实耐用,确因材料较多须一人多袋的要进行捆扎,并在每份袋面注明姓名和单位。 /p p   4、非国有单位的食品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符合申报条件者,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提供相关材料,经本人人事档案代理机构核实并签署意见,由人事代理机构统一报送评审。不接受个人材料受理。 /p p strong   四、评审程序 /strong /p p   (一)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省食品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以及省直单位、中央驻陕单位、省属企业的中、初级职称评审 各地市中、初级职称评审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 /p p   (二)申报高中级职称的人员资格审查合格后,按照《陕西省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评审答辩操作规则(试行)的通知》(陕人发〔2008〕209号)要求进行答辩。 /p p   (三)评审结果应以适当形式予以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p p strong   五、有关情况说明 /strong /p p   (一)职称资格确认 /p p   外省(含中央驻陕、军队转业)调入我省的食品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确认按照确认工作要求和我省对本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进行资格审核。评委会对申报人可同时进行职称确认和职称晋升评审。 /p p   (二)职称资格转换 /p p   已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非食品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本人确因工作需要而转换到食品工程专业岗位,须在食品工程工作岗位工作满一年以上,按照职称转换工作要求和本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进行转换评审。 /p p   (三)根据《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人社部发〔2016〕57号)要求,对县及县(不含市辖区)以下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称评审时,对论文、科研等不作硬性要求,可用能够体现专业技术工作业绩和水平的工作总结、教案、病历、技术推广总结、工程项目方案、专利成果等替代。 /p p   (四)根据《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 lt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gt 的实施意见》(陕发〔2015〕20号)要求,鼓励各类人才扎根我省贫困地区建功立业,贫困县专业技术人员参评职称时给予政策倾斜。 /p p   (五)评审收费 /p p   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规定:高级职称评审费每人400元,中级职称评审费每人200元,初级职称评审费每人100元。 /p p strong   六、报送材料时间及地点 /strong /p p   请各单位于2017年12月15日前完成资料初审,12月18日至 20日将评审材料报送至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事处,逾期不予受理。 /p p   2017年度全省食品工程系列高中初级职称评审会议拟定于12月下旬,具体时间与地点届时通知。 /p p   地 址:西安市高新六路56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102室。 /p p   联系人:李 蕊 /p p   联系电话:029-62288077 /p p   附件: a title=" " href=" http://www.sxfda.gov.cn/sxfda/zfj/649e9392-d1da-48ce-bea8-7cf91d336f34_3.xls" target=" _blank" http://1.陕西省食品工程系列_级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xls /a /p p    a title=" " href=" http://www.sxfda.gov.cn/sxfda/zfj/649e9392-d1da-48ce-bea8-7cf91d336f34_4.xls" target=" _blank" http://2.陕西省食品工程系列_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简表.xls /a /p p    a title=" " href=" http://www.sxfda.gov.cn/sxfda/zfj/649e9392-d1da-48ce-bea8-7cf91d336f34_5.doc" target=" _blank" http://3.陕西省食品工程专业人员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doc /a /p p    a title=" " href=" http://www.sxfda.gov.cn/sxfda/zfj/649e9392-d1da-48ce-bea8-7cf91d336f34_6.xls" target=" _blank" http://4.评审材料目录.xls /a /p p    a title=" " href=" http://www.sxfda.gov.cn/sxfda/zfj/649e9392-d1da-48ce-bea8-7cf91d336f34_7.docx" target=" _blank" http://5.陕西省食品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公开监督卡.docx /a /p p    a title=" " href=" http://www.sxfda.gov.cn/sxfda/zfj/649e9392-d1da-48ce-bea8-7cf91d336f34_8.doc" target=" _blank" http://6.参评人员诚信承诺书.doc /a /p p    a title=" " href=" http://www.sxfda.gov.cn/sxfda/zfj/649e9392-d1da-48ce-bea8-7cf91d336f34_9.doc" target=" _blank" http://7.评审论文、著作及成果等指标解释.doc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2017 年10月24日 /p p /p
  • 陕西食药监启动食品工程专业职称评审!
    p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我省食品行业健康发展。近日,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陕西省食品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全省食品药品行业的各级企事业单位及各类食品企业中从事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质量控制、检验检测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条件都可以参加评审。 /p p   《办法》明确,达到国家退休年龄的人员、返聘人员及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则不能参加评审。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授权范围内开展食品工程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p p   《办法》对申报各类技术职称人员的学历资历也做出明确要求。其中申报高级工程师职务的,在学历方面,要求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工程师工作2年以上;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从事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以上,从事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在资历方面,在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工作的,应具有解决在生产过程或综合技术管理中本专业领域重要技术问题的能力;有丰富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有显著成绩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能够指导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等资历,在研究、设计部门工作的,应具有独立承担重要研究课题或有主持和组织重大工程项目设计的能力,能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有丰富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实践经验,取得过具有实用价值或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设计成果等资历。 /p p   对于不具备国民教育本科学历申报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人员,《办法》也规定,申报者需任中级职称5年以上(含5年),且取得国家认可的后取本科学历,后取本科学历满1年,并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含15年),或者大专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含20年),以及取得后取大专学历,后取大专学历满3年,并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5年以上(含25年)的人员也可申报。 /p p   《办法》同时规定,申报人员在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不合格1次以上或被单位通报批评者 或任现职以来出现重大工作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 或受到党政纪处分,处分期未满的等不得申报,对于提供虚假申报材料的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报。同时明确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提供虚假材料的申报人员,取消当年参评资格并予以通报批评;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 /p p   据了解,今年陕西食品专业技术人职称评定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明确今年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省食品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以及省直单位、中央驻陕单位、省属企业的中、初级职称评审 各地市中、初级职称评审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和今年食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情况可上省食药局官网(http://www.sxfda.gov.cn/)进行了解查询。 /p p   《办法》进一步完善食品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可以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食品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活力,对全面提升我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p
  • 关于邀请北京市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审专家入库的通知
    关于邀请北京市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审专家入库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和机构、各位专家:2024年6月13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关于公布北京市职称评审服务机构及评审委员会备案目录的通知》(京人社事业字〔2023〕90号),授权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市科研院”)组建北京市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审委员会并设立相应评审机构。现向社会征集邀请分析测试及科学仪器等领域内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高级职称专家,纳入北京市职称评审库,开展评审工作。请阅读文件包中详细通知内容,并进行入库操作。由于评审地点设在北京,建议在京专家进行申请。 附件:关于邀请北京市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审专家入库的通知(Word版)附件:关于邀请北京市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审专家入库的通知(盖章版)附件1:中央在京单位专家推荐函(模版)附件2:北京市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处 2024年6月24日
  • 下放科研机构职称评审权 2家机构首批获准自主评聘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科研机构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聘管理办法》,将逐步在全市条件成熟的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新型智库推行职称自主评聘。目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2家单位已率先完成本单位职称自主评聘方案制定工作,首批获准开展职称自主评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这是记者今天从北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用3-5年完成职称系列、专业、层级的布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今年初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将用3-5年时间完成职称系列、专业、层级的布局调整任务,建立健全符合专业技术人才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今年7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又印发了《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改进人才评价方式,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强化用人单位人才评价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其中,向科研机构下放职称评审权就是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推进落实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不搞“一刀切”,成熟一个开展一个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目前,北京市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事业单位涉及生命科学、城市建设、信息技术、环保水利、园林绿化、农业技术、社会科学、决策咨询等领域,机构数量众多、学科发展情况不同、人员规模差别较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此次改革充分考虑全市科研机构的差异化特点,不搞一刀切,规定只有具备开展职称自主评聘的专业条件和专家力量的科研机构,才可申请开展职称自主评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首批获准开展职称自主评审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都是北京市科学研究领域的龙头机构,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特色,拥有较大数量规模和合理梯次结构的科研人员队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表示,下一步,北京还将按照“成熟一个、开展一个”的原则,在更多条件成熟的研发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职称自主评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实行“以聘代评”,打破职称“终身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在此次改革中,北京市对人才使用“能上不能下”问题进行破题,科研机构职称实行“以聘代评”,并通过完善考核制度打破职称“终身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自主评聘管理办法》规定,职称和岗位聘任均实行聘期制,聘用合同期满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科研机构与受聘人员可按照岗位需要、本人自愿的原则,办理续聘手续,签订新的聘用合同;考核不合格的,科研机构可根据受聘人员与岗位的适用情况,低聘岗位等级直至解除聘用。通过这一制度设计,保障了科研机构用人自主权,避免一劳永逸的职称终身制引发的惰性,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使人才“评得上、用得好、留得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全程跟踪指导,不符合要求将收回评审权&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职称评审权下放后,在保障科研机构用人自主权的基础上,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将加强对职称自主评聘工作的监督管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在科研机构申请自主评聘时,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将指导科研机构制定本单位职称自主评聘实施办法并审核备案,确保各单位自主评聘制度合规合理。在科研机构完成评聘工作时,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将对自主评聘的程序和结果进行验收,确保评聘结果的真实有效。对于不能正确行使评审权、不能确保评审质量的科研机构,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还将暂停其职称自主评审工作直至收回评审权。 /p p br/ /p
  • 这一地方质量、计量、标准化等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办法(试行)发布
    陕西省市场监管系统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职称评审管理,提高职称评审质量,调动工程技术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市场监管工程技术人才队伍,依据《陕西省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规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市场监管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市场监管系统中从事机械、材料、冶金、电气、电子、信息通信、仪器仪表、控制工程、计算机、自动化、化工、纺织、轻工、生物、食品、安全、质量、计量、标准化等工程技术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条 市场监管系统工程技术人员设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名称依次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副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第四条 按照权限,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各直属事业单位工程系列初级职称评审由各单位参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规定制定评审规则并组织实施,并将每年评审结果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人事处备案;各市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初级职称由具有职称评审权的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单位的职称评审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省市场监管局负责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工程系列中级和副高级职称评审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各直属事业单位统一参加省市场监管局组织的工程系列中级和副高级职称评审;各市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可参加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工程系列中级和副高级职称评审,也可参加当地组织的工程系列中级和副高级职称评审。省市场监管系统工程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要求执行,每年由事业单位结合岗位设置情况确定符合人选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人事处,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人事处初审核实后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各市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自行组织参加工程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本办法对省市场监管系统工程系列中级和副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作出明确规定,初级和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遵照具有相应职称评审管理权的单位做出的规定执行。第二章 申报条件第五条 基本条件(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作风端正,爱岗敬业。(三)任现职以来,胜任本职工作,申报前规定任职年限的年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以上。(四)任现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的不得申报或延迟申报:1.近5年来年度考核不合格1次以上或被单位通报批评的不得申报。2.受到诫勉、组织处理或者处分的人员,在处分期内不得申报。3.涉嫌违纪违法正在审查调查尚未作出结论的不得申报。4.对在申报评审各阶段查实的学术、业绩、学历、经历造假等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取消评审资格,3年内不得申报。5.出现重大工作事故,造成重大损失,产生恶劣影响,并负有技术责任或定性为主要责任人的,3年内不得申报。第六条 学历、资历条件(一)工程师申报工程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具备博士学位;2.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聘任助理工程师后,从事市场监管工程技术工作满2年;3.具备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聘任助理工程师后,从事市场监管工程技术工作满4年;4.对不具备国民教育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员,聘任助理工程师后,从事市场监管工程技术工作满4年,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方可申报:(1)取得国家认可的后取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8年;(2)取得国家认可的后取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0年;(3)中专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或后取中专学历并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5年。(二)高级工程师申报高级工程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博士后期满合格出站,从事市场监管工程技术工作;2.具备博士学位,聘任工程师后,从事市场监管工程技术工作满2年;3.具备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聘任工程师后,从事市场监管工程技术工作满5年; 4.对不具备国民教育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聘任工程师后,从事市场监管工程技术工作满5年,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方可申报:(1)取得国家认可的后取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5年;(2)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0年;(3)取得国家认可的后取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5年。第七条 能力、业绩条件(一)工程师1.聘任助理工程师期间,业绩、成果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参与编写国家、行业、地方的市场监管规划、计划、市场监管立法,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实施。
  •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非公企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会在我司顺利召开
    2012年6月19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非公企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特殊评审会在我司顺利召开,来自武汉市各行业的14名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对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非公企业15名高级职称申报者进行了评审。武汉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乔、武汉市职改办处长潘汉华出席了此次评审会。 上午9:30,评审会在潘汉华处长的主持下正式开始,李乔副局长首先发表讲话,强调此次评审会旨在响应政府积极发展非公企业高新技术人才的号召,及时解决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问题,为人才的培养及企业的发展给予帮助和支持。随后,15名高级职称申报人员按职称评审的流程逐一做了现场答辩,评审专家组进行了投票表决,最终有14名申报者通过了高级职称评审。我司总工程师刘志强,副总经理蒋泰毅、肖进华的高级职称申报申请,在此次评审会获得通过,获评为高级工程师。
  • “我国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管理支撑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科技部评审
    由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牵头申报的“我国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管理支撑技术研究”项目,已经通过科技部评审,目前正在进行实施技术方案答辩及项目经费预算等工作。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分为5个子课题:项目预算经费为2000万,合作单位包括中科院生态中心、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环科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18家科研机构。   在项目的申请过程中,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黄业茹主任、吴忠祥主任亲自参与申报工作,把握课题总体方向,指导具体工作。分析测试室主任李玉武博士以及杨勇杰博士、狄一安高工等同志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通过与合作单位的广泛、深入的沟通交流,组成了一个团结而具有战斗力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大家通力协作,共同努力,使得申报项目得以顺利通过。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7年度预申报项目评审专家名单公告
    p & nbsp & nbsp 根据“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中心于2016年12月21-27日组织开展了“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预评审。此次评审采用网络评审方式,涉及2个指南方向,分2组进行,评审专家每组7人共14人,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件精神,现将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p p strong & nbsp & nbsp A组: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传统制备加工工艺优化原理与方法(关键技术类)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162b18dc-5e49-4644-95f4-7da89a47ab44.jpg" title=" A组专家名单.GIF" / /p p strong & nbsp & nbsp B组:基于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的新型催化材料探索(应用示范类 /strong stron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9a4e01b9-92b5-4c43-94f2-da34a5c3a25d.jpg" title=" B组专家名单.GIF" / /p p br/ /p
  •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51位评审专家名录公布
    p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8年度指南申报项目评审专家名单公告 /p p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兹定于2018年3月21日至3月22日组织召开“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8年度指南申报项目评审会。此次评审采用视频答辩评审方式,评审专家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共51人。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文件精神,现将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p p   A组  指南方向:高通量材料制备新原理与新方法研究 高通量材料表征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装备 高通量材料制备技术平台 基于先进光源的高通量材料表征平台。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序号 & nbsp & nbsp 姓名 & nbsp & nbsp 单位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 & nbsp & nbsp 陈光 & nbsp & nbsp 南京理工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 & nbsp & nbsp 陈江华 & nbsp & nbsp 湖南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3 & nbsp & nbsp 陈义旺 & nbsp & nbsp 南昌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4 & nbsp & nbsp 崔春翔 & nbsp & nbsp 河北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5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 nbsp & nbsp & nbsp 戴兰宏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6 & nbsp & nbsp 黄令 & nbsp & nbsp 厦门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7 & nbsp & nbsp 李晋闽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8 & nbsp & nbsp 李伟华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9 & nbsp & nbsp 刘日平 & nbsp & nbsp 燕山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0 & nbsp & nbsp 刘长松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1 & nbsp & nbsp 乔冠军 & nbsp & nbsp 江苏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2 & nbsp & nbsp 乔英杰 & nbsp & nbsp 哈尔滨工程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3 & nbsp & nbsp 吴宗铨 & nbsp & nbsp 合肥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4 & nbsp & nbsp 肖军 & nbsp & nbsp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5 & nbsp & nbsp 肖永栋 & nbsp & nbsp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6 & nbsp & nbsp 袁晓光 & nbsp & nbsp 沈阳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7 & nbsp & nbsp 周宏 & nbsp & nbsp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 nbsp /span br/ /p p   B组  指南方向:新型高性能热电能量转换材料高通量设计制备与应用示范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技术的前沿性新材料探索与发现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协同创新研究。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序号 & nbsp & nbsp 姓名 & nbsp & nbsp 单位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 & nbsp & nbsp 陈淳 & nbsp & nbsp 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 & nbsp & nbsp 崔岩 & nbsp & nbsp 北方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3 & nbsp & nbsp 戴松元 & nbsp & nbsp 华北电力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4 & nbsp & nbsp 黄程 & nbsp & nbsp 南京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5 & nbsp & nbsp 赖文勇 & nbsp & nbsp 南京邮电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6 & nbsp & nbsp 李建新 & nbsp & nbsp 天津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7 & nbsp & nbsp 刘鸣华 & nbsp & nbsp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8 & nbsp & nbsp 刘伟生 & nbsp & nbsp 兰州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9 & nbsp & nbsp 罗明生 & nbsp & nbsp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0 & nbsp & nbsp 沈鸿烈 & nbsp & nbsp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1 & nbsp & nbsp 王健君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2 & nbsp & nbsp 王鸣魁 & nbsp & nbsp 华中科技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3 & nbsp & nbsp 魏化震 & nbsp & nbsp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4 & nbsp & nbsp 肖方明 & nbsp & nbsp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5 & nbsp & nbsp 薛飞 & nbsp & nbsp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6 & nbsp & nbsp 薛向欣 & nbsp & nbsp 东北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7 & nbsp & nbsp 庄卫东 & nbsp & nbsp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span & nbsp & nbsp br/ /p p   C组  指南方向:高通量材料计算应用服务平台 高通量多尺度材料模拟与性能优化设计平台 国家材料基因工程数据管理与数据服务技术平台 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平台。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序号 & nbsp & nbsp 姓名 & nbsp & nbsp 单位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 & nbsp & nbsp Suhuai & nbsp Wei(魏苏淮) & nbsp & nbsp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 & nbsp & nbsp 白彬 & nbsp & nbsp 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3 & nbsp & nbsp 邓水全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4 & nbsp & nbsp 杜宇雷 & nbsp & nbsp 南京理工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5 & nbsp & nbsp 顾冬冬 & nbsp & nbsp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6 & nbsp & nbsp 蒋青 & nbsp & nbsp 吉林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7 & nbsp & nbsp 李丽香 & nbsp & nbsp 北京邮电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8 & nbsp & nbsp 连建民 & nbsp & nbsp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9 & nbsp & nbsp 秦高梧 & nbsp & nbsp 东北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0 & nbsp & nbsp 陶建华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1 & nbsp & nbsp 汪华林 & nbsp & nbsp 华东理工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2 & nbsp & nbsp 魏炳忱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3 & nbsp & nbsp 闻海虎 & nbsp & nbsp 南京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4 & nbsp & nbsp 吴晓宏 & nbsp & nbsp 哈尔滨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5 & nbsp & nbsp 张秋禹 & nbsp & nbsp 西北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6 & nbsp & nbsp 张万里 & nbsp & nbsp 电子科技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7 & nbsp & nbsp 赵永庆 & nbsp & nbsp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span & nbsp & nbsp /p p   专业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p p   专项联系电话:010-68207746 /p p br/ /p
  • 王海舟等任“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8预评审专家
    p   根据“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中心于2017年12月25-2018年1月2日组织开展了“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预评审。 /p p   此次评审采用网络评审方式,涉及4个指南方向,评审专家共4组31人,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现将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p table cellpadding=" 0" border=" 1" align=" center"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序号 /span /strong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专家姓名 /span /strong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职称 /span /strong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所在单位 /span /strong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王海舟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院士/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黄维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院士/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南京工业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3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陈建峰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院士/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北京化工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4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常辉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南京工业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5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陈淳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高工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6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陈彧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华东理工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7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崔春翔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河北工业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8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范红雁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高工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9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顾冬冬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0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黄飞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华南理工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1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李振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武汉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2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林君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3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刘兴军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厦门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4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卢铁城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四川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5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罗明生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6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吕惠宾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7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潘锋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8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王涛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武汉理工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9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王振清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哈尔滨工程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0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魏化震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1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吴玮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厦门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2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肖军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3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熊宇杰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4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薛飞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级、教授级)高工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5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姚强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6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臧剑锋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华中科技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7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张军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8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张香平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9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赵永庆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30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赵玉涛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江苏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31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郑勇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 重磅!评职称将不做论文数量硬性要求
    9月3日,新华社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近日印发,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技术人才今后评职称将不做论文、专利数量的硬性要求。至此,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全部出台,我国职称系列改革任务总体完成。“这是现行职称制度实施30多年来首次进行的全面系统改革,涉及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切身利益。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将对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人才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发挥重要作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刘冬梅告诉记者。据介绍,此次职称系列改革健全了制度体系,完善了评价标准,创新了评价机制,为工程、经济、会计等11个职称系列首次设置正高级职称,近3000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突破了职称“天花板”;将新兴职业纳入职称评价范围,新增艺术创意设计、动漫游戏、运动防护师、快递工程等评审专业13个,各地增设人工智能、数字编辑、冰雪艺术、文房制作等特色评审专业113个。陆续出台的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明确树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评价导向,更加注重业绩成果和实际贡献,以实绩论英雄,力克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比如,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将师德表现作为首要条件,不以SCI、SSCI等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对医护人员加强医德医风和从业行为评价,淡化论文要求;翻译、演员、计算机软件等专业对学历没有要求,会计、经济等系列放宽至高中,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进一步放宽学历要求;对研究人员强调论文质量,探索实行代表作制度。这次改革基本形成了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的职称制度。据了解,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督促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抓好改革落实,鼓励各地大胆创新,不断完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正向激励作用,推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 中国教育科学院职称评定遭质疑
    教科院举报人的质疑意见包括:评正高职称没有任何个人学术成果,仅有一些监测报告,但却获得通过 在研究岗位工作却参评出版系列的职称,而且成果未见公示 评上的全是中层领导,评职称也要“官本位” 部分评审导向缺乏文件依据,不符合院里公布的职称评审办法。   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员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反映,2011年11月,在该院高级职称评定过程当中,刘芳、杨九诠二人的申请资格、评审程序均存在纰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承担着繁荣教育科学,为国家重大教育决策、教育改革实践提供服务的使命。那么此次职称评定中究竟存不存在问题?到底孰是孰非?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教科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级综合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其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建立的中央研究院中国教育研究室。2011年8月4日,经教育部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但就在研究所升级为研究院的半年后,两名科研人员的正高职称评定问题在院内掀起轩然大波。   “在无破格机制的前提下,刘芳缺少相当于个人专著的作品 杨九诠占用研究系列指标评定出版系列高级职称,但始终未在院里公示。”举报人称。   事件当事人刘芳、杨九诠则认为,自己经过所有程序的把关,资格、程序上都没有问题。   据教科院网站显示,刘芳现为该院教育督导评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杨九诠仅注了“编审”的字样,其他信息空缺。   职称评审被指“有问题”   根据该院2011年执行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规定,申报研究系列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连同代表作在内的7件成果中,必须有一本专著和任现职以来在核心期刊发表的6篇论文或者有两本专著,符合其一,才有参评资格。   “刘芳和杨九诠的资格不够,不能参评正高职称,但他们还是被评上了。”多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举报人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这样介绍。   据他们介绍,刘芳参评研究系列的职称,报名、评审等全程都在教科院进行 杨九诠参评的是出版系列的编审职称(正高级别),因院内仅评定研究系列职称,他在参加完教科院的报名、基层组评审、学科组评审后,转由教育部所属的另一机构——高等教育出版社代评。   由于种种原因,直到刘芳、杨九诠两人通过评审,进入公示阶段,他们的资格、程序问题才被周围同事发现。   “刘芳拿出的是研究团队集体撰写的调研报告,只在有教育部采纳证明的前提下才能视作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但是不能代替专著。杨九诠公示的展示台干脆就是空的,他占用院内研究系列指标,不在院内公示于理不合。”教科院一名举报人说。   既然有诸多“不合理之处”,为什么刘芳、杨九诠能够通过一道道程序?   《中国科学报》记者了解到,中国教科院职称评审要经过报名、基层组评审、学科组评审、公示、高评委评定等一系列程序。人事处报名、基层组评定主要是审查资格问题,学科组、高评委主要把握学术质量。   “但不知什么原因,刘芳、杨九诠顺利通过了第一道把关的人事处。”该所举报人介绍,进入基层组评审,两人被分在两个不同的基层组。杨九诠所在的基层组,评审组组长建议其补齐材料后再参加学科组评审。   该举报人称,本次职称评定中教科院有4~5个正高指标,共有11人进入第二阶段的学科组评审。学科组评委有13人,首轮投票后包括刘芳在内的2人票数过半通过,另有杨九诠在内的3人各得6票,进入第二轮投票。   “院长提议要优先考虑做组织领导工作的同志,言外之意是照顾现任中层领导。”一名举报人如此表示。据他介绍,第二轮投票结束,3人中唯一不是中层领导的一人落选,杨九诠和另一人顺利晋级。而落选的科研人员拥有个人专著20余本,为教育部和地方编写了30余本书法教育教材,累计著书50余册,“个人条件远远超出正高职称的评定标准”。   当事人坚称符合评审标准   《中国科学报》记者查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官网,发现有关刘芳的介绍为“近年来作为项目主持人和主要执笔人撰写了近30余份决策报告,其中有6份决策报告被采纳,转化为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记者发现,虽然其个人介绍中罗列了她作为总主编、主编、执行主编的49本图书,但未见个人专著及个人独立发表的论文。   一名举报人向记者介绍,刘芳参评研究系列的正高职称时,所提交的申请材料主要是多年为教育部撰写的决策报告,即为教育部提供建议的报告。“按当时的规定,决策报告是不能等同于专著的,只可以视作核心期刊论文。刘芳在成果公示中展示的决策报告,有教育部采纳证明的只有4份,另有2份还是委托工作证明,即表明教育部委托其所做的事情,而非教育部采纳了其研究成果。”举报者说。   7月4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和刘芳取得联系。面对其有关申报材料不符合规定的质疑,她坚称:“我申报的材料完全符合评职称的要求。决策报告视同于专著,我们评职称,这个规定多年前就有。”刘芳向记者解释,当时教育部跟其单位有协议,决策报告不能公开发表,不能署个人名字。个人专著也许没人看,但被教育部采纳的决策报告是把科研成果变成了政策文件,而后指导全国。   刘芳同时强调:“个人专著与决策报告不是一个分量。我有专著,但是没有拿来申报。”   记者仔细查看了《实施办法》,发现该文件相关表述为“对制定教育政策、法规等有一定作用的研究报告、调研报告也可作为代表作申报,对教育政策、法规的制订有一定作用,被决策部门采纳的各类研究、咨询、调研报告也视同论文”。记者并未发现提及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可视作专著的字眼。   也就是说,政策规定决策报告可视同于论文而非专著,即使刘芳提交的6篇决策报告均被视同论文,在职称评定的硬指标上,她仍缺一本专著。   7月4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和另外一名当事人杨九诠取得联系。他向记者介绍,自己参评的是出版系列的编审职称,原来打算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进行职称评定,但赶去人教社时对方职称评定已经结束。于是,他换到高教社评定。“整个过程履行了高教社的学科组答辩、高评委审查及公示三项程序。”   记者向杨九诠询问高教社职称评定时间,杨九诠告知参加学科组答辩大概是在2011年11月下旬。之后的高评委审查、公示,他因为出差原因没有再过问。   “高教社何日张榜公示?为什么教科院内没有公示杨九诠的材料?我们多次询问,都没有合理的答复。”此外,举报人质疑:“虽说院里认可出版系列的职称,但参评人都是在编辑岗位上申请的。一个科研岗位上的人员,为何参评出版系列的职称?”   对此,杨九诠解释说:“我现在仍未正式定岗,从事的工作有多方面涉及编辑出版。”   但举报人随即质疑称,杨九诠于2010年已到教科院上班,因此“仍未定岗”的说法令人难以信服。   杨九诠还向记者提供了高教社正高职称的申报标准。按《高等教育出版社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材料要求》第五项要求:“在正式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已完成科研项目证书1~2份或著作1本(必须是已经正式发表的论文或著作)。”杨九诠认为,自己的资格符合规定的要求。   但根据记者的查询,在杨九诠提交的申请材料目录中,共有14篇文章(包括1篇记者采访),2本署名责任编辑的图书,1项教科所2010年度决策服务二等奖获奖证书等材料。其中,杨九诠指出的核心期刊论文12篇,分别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中国图书商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出版参考》、《中国编辑》、《教育研究》等报刊杂志上。   多名工作人员申诉未果   评正高职称没有任何个人学术成果,仅有一些监测报告,但却获得通过 在研究岗位工作却参评出版系列的职称,而且成果未见公示 评上的全是中层领导,评职称也要“官本位” 部分评审导向缺乏文件依据,不符合院里公布的职称评审办法……   该院多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上述质疑,并表示,事发之后,他们多次向院领导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但一直未果。   2011年12月9日,教科院多名科研人员向该院院长袁振国实名申诉,质疑二人的参评资格以及评审中的不公平、不透明现象。   袁振国作出的书面答复称:“杨九诠参评编审系列,成果在高教社评审组展示,不在我院展示。”并指出刘芳的采纳证明是一系列报告,其成果丰富,并列举了《中国60个项目县初中学生辍学情况监测报告2003》、《中国60个项目县初中学生变动情况监测报告2004》等10余项具体成果。然而,对于杨九诠在高教社的公示问题、评审中的导向、质疑的“官本位”等问题没有作出回答。   “对申报材料不实、群众意见强烈的须进行复议。但就在提出实名申诉期间,院评审委员会并没有对此进行复议,仍如期进行评审。”一名举报人说。   7月4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和袁振国取得联系。袁振国向记者表示,这两个人所有的条件都是符合的,所有的程序都是规范的,“有些同志自己没评上,所以就提意见”。他还表示,自己前后找申诉人谈话不下10次,甚至连教育部人事司也出面调停。但这一说法遭到申诉人的否认,称他们和袁振国仅有过两次正式谈话。   当记者询问杨九诠是否有在中国教科院及高教社公示材料时,袁振国回答:“一切按照程序走,程序要求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细节问题不好随便回答。”   对于决策报告能否视作个人专著的问题,袁振国表示:“我们评审规定当中有非常明确的条文,而且这项规定由来已久。”   但根据一位曾多年担任教科院高评委的人士反映,科研岗位评编辑职称,之前未有先例 把决策报告视作个人专著,说法也很勉强,一来它并非发表作品,二来它并非个人完成。“不排除项目主持人在组织、设计、构想上的作用,但毕竟不是专著,相当于是主编性质的作品。”   记者还了解到,除了向院长袁振国反映情况,教科院的多名科研人员还于2011年12月底向教育部人事司反映了这一问题,并提交了书面材料要求彻查。教育部人事司一名负责人员回复他们,将约请包括教育部相关部门、申诉人、教科院负责人进行三方会谈,截止日期是2012年5月31日。“可是时至今日,三方会谈仍未进行。”举报人说。   7月5日,《中国科学报》记者通过短信联系到教育部人事司负责此事的有关人员,希望了解三方会谈的最新进展,但对方称目前在外培训,未正面回应记者的问题。   代评职称藏玄机   针对出版系统如何进行职称评定、职称代评等问题,《中国科学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原副社长张其友。   要求在所在单位公示是合理的   《中国科学报》:外单位委托出版社代评正高职称的条件要求及流程是怎样的?   张其友:所在单位没有评审出版系列资格,当事人本人符合正高评审条件,一般会委托有资质评审的外单位帮忙评审。这种情况比较多。   流程首先是单位批准正高指标。之后,当事人向委托单位申报材料,参加委托单位的答辩,专家根据答辩情况进行投票表决。一般来说,委托单位只进行一次学科组答辩,除非有异议,委托单位高评委一般不另设答辩。最后是公示,一般委托单位没有公示的义务,通常在所在单位进行公示。   《中国科学报》:参评人所在单位有人提出质疑,要求看公示材料,这一要求是否合理?   张其友:国家对此没有统一说法。所在单位一般都会公示,因为它占用了单位的指标。如果有人提出异议,要看公示材料,这样的要求是合理的。如果有异议,要重点看当事人的报名资格和硬件条件。   核心期刊不能随意定   《中国科学报》:被举报人称,高等教育出版社申报正高职称的要求是发表学术论文2~3篇,已完成的科研项目证书1~2份或著作1本。   张其友:2~3篇学术论文的要求很一般,通常是中级职称的要求,正高职称会要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中国科学报》:出版系列的核心期刊有哪些?《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能否算作出版系列的核心期刊?   张其友: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2)公布的出版类核心期刊有:《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编辑学刊》、《出版科学》、《中国编辑》、《科技与出版》、《出版广角》、《读书》、《现代出版》共12个刊物,在此基础上各单位有所增删。   《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不应该被算作核心期刊,不然报社的编辑、记者就成为职称评定中的最大受益人。   其他领域的核心期刊,通常不能视作出版系列的核心期刊。除非单位另有规定。   代评职称暗藏玄机   《中国科学报》:从出版社调到科研单位,能否参加出版系列的正高职称评审?   张其友:对于单位而言,首先该单位要有出版社、杂志社等与编辑出版相关的部门。对于个人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新单位必须从事编辑出版的岗位。另外,要看他是否取得副高资格。如果取得副高资格,需要满足5年的基本年限以及单位规定的基本硬件条件 如果未取得副编审资格,还要先转到编辑系列才能参评。   《中国科学报》:从事科研岗位的人,能否用研究系列的指标去评出版系列的正高职称?   张其友:这种情况不太正常。如果当事人在科研单位从事编辑出版岗位工作,使用一个正高指标参评,这属于正常情况 如果当事人从事科研岗位,即使之前有副编审职称,去别的单位代评出版系列正高职称,也属于不正常的情况。   另外,还要看当事人的副编审是什么时候评的,是否达到5年的要求,如果只是在很短时间去评编审,这也是不正常的。   《中国科学报》:如果已经评为出版系列的正高职称,能否转为研究系列的正高岗位?能否享受与研究员系列同等的正高待遇?   张其友:如果转系列,当事人需要3~5年时间,结合实际工作、科研成果,还要参加相关学术评价部门评审。   如果不转系列享受正高级待遇,主要是看单位聘不聘用,如果单位聘用,当事人就可以享受正高职称待遇。有些单位较为严格,在其他系列取得正高职称资格,如果单位不聘用,光有资格也是没用的。   “循规蹈矩”才成方圆   有人说,教育界有两大问题最易产生争议:第一是职称评定问题,第二是经费问题。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此次职称评定遭质疑为例,则说明在现实操作中对于政策及规则如何把握,将直接影响结果的公正与透明。   教科院职称评定事件,其实原本可以很简单。既然有2011年执行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为依据,那么所有候选人按照规定一条一条查过去,符合条件的则上,不合条件的,哪怕身居高位,照样也上不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规定的意义,才能保证评选的公正。如果有规定不遵循,有程序不遵守,那么必然会让人对规矩的存在表示质疑。   采访过程中,尽管举报人和被举报人都坚称自己没有错,但很明显的是,举报人遵循的是有章可循的《实施办法》,提出的质疑也掷地有声:“核心期刊的论文和专著,你既然没有,就不能评职称。”相反,被举报人尽管列出了自己发表的很多文章以及对教育部所作的贡献,但无法证明自己完全符合《实施办法》的规定。孰是孰非虽然仍未有定论,但需要提醒的是,评选是一件严肃的事,特别是在法制社会中,“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这种想法往往会造成违规甚至违法的情况出现。作为国家级的综合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中国教科院更应该在职称评定这件事上做出表率。   一个进步的社会是需要规则的,人们只有在规则的约束下才能保证自己的行为不伤害别人的利益,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和公平。曾有学者说,一个进步的社会,依靠的是规矩的完善,而不单纯靠道德的教化。兹以为,再不完美的规矩,如果照章履行,也会产生正面作用 再完美的规矩,如果不履行,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带来各种混乱。不管当事人是否认为《实施办法》一定科学,但既然是在2011年参选,既然2011年这个规定还在实施并未被废除,那么参评职称的人就应该严格履行。否则,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对于中国教科院来说,可能会是难以承受的痛。(彭科峰)
  • 动真格!职称评定,可不受论文数量限制
    1月17日,中国药科大学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发布人事人才改革系列新政,重磅推出中国药大“人才十条”等重大举措,创造性提出“破五唯”的中国药大改革方案,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培育人才、成就人才。据悉,此次中国药科大学推出的“人才十条”举措包括改革职称评价体系;实施兴药系列人才计划,构筑人才荣誉体系;加强标志性成果考核,构建完善奖惩体系;打造兴药系列学术会议,提升学术影响力;实施学术休假制度,提升访学水平;探索博士后国际合作培养计划;加强青年人才的成长引导;实施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实施精准引/育才计划;构筑校院系三级人才服务体系,打造四位一体人才工作体系。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郝海平对新政进行解读,他认为,此次人事人才改革系列新政的亮点在于更多考虑人才的成长规律,不再唯论文论,而是真正看重年轻教师所产生的科研成果带来的价值和贡献。据郝海平介绍,2017年,中国药科大学就设置了“教学型特聘教授”岗位,今年对这一岗位内容进行进一步补充,单设指标、独立评审、单独考核,为潜心一线教学和教改研究的教师开通晋升直通车。在职称评定中,对于重大标志性成果特别是实现基础理论研究领域重大突破和被行业广泛应用的颠覆性技术等,经领域内5名以上二级教授联名推荐,可直接提交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审定,不受任职年限、论文、项目等量化成果的数量限制,切实为培育重大创新成果和培养高端人才提供制度保障。落实“破五唯”,不少高校动了真格。去年11月2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高校教师职称自主评聘工作情况。政策正式生效后,山东省内高校教师职称评聘时,不仅可以越级申报、评聘,且海外留学、访学经历、人才称号等也不会作为晋升的必要条件。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事关高校教师的聘用考核、薪资待遇及职业发展,对教师们至关重要。除了山东,全国多地高校在落实“破五唯”以及职称评审改革方面也大动作不断。淡化数量要求,取消科研成果要求北京中医药大学鼓励教师专注教学,突出科研成果质量要求、淡化数量要求,扩大代表性成果认定范围,实现人岗相宜。西安交通大学在科研业绩考核方面将原始创新和解决重大问题放在首位,淡化论文数量、影响因子、专利数量等,突出强调实际贡献。中国药科大学教学研究型岗位重点考核教师在学生培养、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中的工作实绩,取消科研成果要求。西北工业大学则采用代表作评价,克服“数篇数”、“数经费”等简单考核模式。兰州大学取消了职称评聘时学历、论文成果、获奖情况等刚性前置条件。取消出国经历要求华南农业大学取消了职称评审条件中有关出国经历要求。博后在站可认定中高级职称四川农业大学日前招聘青年研究员50~100名,涉及职称评审,学校规定,进站的次月可申请认定讲师职称,获博士学位2年且达到学校《学科建设双支计划》第四层次及以上的可单列申报高级职称。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博士后招聘公告中也提到:入站当年可认定讲师职称,在站期间可根据个人成果情况,申报副教授职称评审。南昌大学则增加“特别推荐”职称晋升通道,并为基础教学型岗位单独制定职称评审条件,近5年共晋升基础教学型正高19人,基础教学型副高25人。虽然高校职称改革之路漫漫,但能看出国家、地方和高校对于“破五唯”的决心,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不再以SCI、SSCI等论文指标作为参评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也有利于职称评价标准回归岗位需求和实际贡献。
  • 关系约8000万人的职称改革,改了啥?
    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骨干和中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日前,随着《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全部出台,历时5年的职称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已完成。  这是现行职称制度实施30多年来首次进行的全面系统改革,涉及约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到底改了什么?改革后,如何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评价?评价标准、评审范围有无变化?  11个系列新增正高级职称,13个专业加入职称评审  “快递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以评职称了!”虽然相关政策2019年已出台,可只要有人往群里发相关的内容,王应泉和他的伙伴们依旧很兴奋,每次都讨论热烈。  “我们作为快递小哥,现在还不能直接参与评职称,但却给了我们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王应泉说,快递员毕竟是“青春饭”,自己将快递工程技术人员列为转型方向。  本次职称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将新兴职业不断纳入职称评价范围。截至目前,共在相应职称系列中新增艺术创意设计、动漫游戏、运动防护师、快递工程等13个评审专业,各地增设特色评审专业113个。  对蒋雪梅而言,惊喜则来自职称级别的突破。  “从未想到自己这辈子还有机会评上正高级职称。”作为公司的老会计,蒋雪梅早早就评上了副高职称。可按照过去的规定,就算她再如何“精打细算”,也只能止步于副高。  2019年,《关于深化会计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提出要完善会计人员职称层级,增设会计人员正高级职称。有了打破职称“天花板”的机会,蒋雪梅再次踌躇满志,“生活有了新目标,工作就更有动力,获评后也更有成就感。”  不仅仅是会计师,本次职称制度改革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将所有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具体而言,增设工程、经济、会计等11个系列的正高级,惠及近3000万专业技术人员。”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5年间,11个首次设置到正高级职称的系列新增正高级职称6.6万人,有效增加了我国高层次人才供给。  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  没有发表一篇论文,南京林业大学教师蒋华松依然被评为教授。他所凭借的是出色的教学工作业绩。  蒋华松的个人经历,体现的正是本次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让职称评价标准回归岗位需求和实际贡献。  标准是人才发展的风向标,评价一个人才,就是树立一个标杆。有好的标准,人才就会充分涌流。长期以来,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存在着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等问题。  “本次职称制度改革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着重解决评价标准简单量化、‘一刀切’等问题,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  ——破除唯学历论,主要比拼能力水平。  会计、经济等系列将起点学历放宽至高中。在工程、农业等系列中,不具备学历要求的,由行业内2名以上专家推荐即可参加职称评审。翻译、演员、计算机软件等系列或专业对学历没有要求。“应该说,学历问题已不再是参加职称评审的障碍。”这名负责人说。  ——不再只数年头,以实绩论英雄。  对科研人员主要看研究成果能否“顶天立地”;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突出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把能看病、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临床医务人员职称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各类教师主要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把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  ——论文不设“硬杠杠”,破除唯论文论。  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对高校教师不再以SCI、SSCI等论文指标作为参评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设计与临床实践相关的评价指标,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成果形式均可替代论文要求。  此外,为了让职称评价更加科学,改革细化了职称分类,实行分类评价。通过改革,将高校教师划分成教学为主型和教学科研并重型,其中,教学为主型对论文不做硬性要求。“本次改革,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细化人才专业分类,实行分类评价,从而确保评价标准的科学、有效。”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说。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改革还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等制约,扩大职称评价人员范围,畅通各类人才职称申报渠道。
  • 注意了!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将这样改革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注重考察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履职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等,不把荣誉性称号作为职称评定的限制性条件,避免人才“帽子”标签化、永久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职称评价标准,实行国家标准和地区标准相结合,地区标准不低于国家标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推行代表作制度。将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逐步将自然科学研究人员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市地或中央级科研单位以及符合条件的地方科研单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基础研究人员以同行学术评议为主,加强国际同行评价。应用研究人员、技术开发与推广人员、科技咨询人员等突出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对特殊人才通过特殊方式进行评价。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在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等领域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颠覆性、关键共性及前沿引领技术突破,或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可直接申报评审研究员职称。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关于《关于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人社厅函〔2018〕231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为推进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研究起草了《关于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登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网址:http://www.mohrss.gov.cn),进入首页左侧的“政策法规”,在“征求意见”栏目里提出意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发送电子邮件至:geliangao@mohrss.gov.cn或ffwu@cashq.ac.c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8年9月26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附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关于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关于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9月11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附件1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关于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自然科学研究人员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科技事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现就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一、总体要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一)指导思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激发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核心,尊重科研人才成长规律,建立符合自然科学研究特点的职称制度,发挥好职称评价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型的自然科学研究队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二)基本原则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坚持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遵循自然科学研究人员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制定评价标准,引导潜心研究、追求卓越,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氛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坚持科学评价。聚焦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评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评价机制,实施分类评价,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建立健全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尊重和体现自然科学研究人员价值的职称评价体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3.坚持公平公正。推行同行评价,探索引入国际评价,保证职称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充分调动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科技创新积极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坚持以用为本。坚持职称制度与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保障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使人才评价与使用紧密结合,促进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业发展,满足用人单位选才用才需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二、主要内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一)完善职称评价标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把品德放在评价的首位,通过年度考核、民意调查等方式加强对科学精神、职业道德、从业操守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坚守道德底线,对科研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实行分类评价。注重考察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履职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等,不把荣誉性称号作为职称评定的限制性条件,避免人才“帽子”标签化、永久化。根据不同类型科研活动、不同岗位类别、不同成长阶段人才的特点,坚持共通性与特殊性、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分类制定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并结合实际发展需要,对评价标准优化完善。充分考虑基础研究长期性、探索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对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着重评价提出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的能力,着重评价成果的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等,鼓励创新、包容创新。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的人员,着重评价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重大技术突破、成果转化效益、技术推广成效、对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等。对主要从事科技咨询的人员,着重评价其决策咨询服务水平、行业评价认可度、科技服务满意度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3.实行国家标准和地区标准相结合。国家制定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条件(见附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发展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地区标准,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充分激发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创新创造活力,鼓励在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岗位作出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推行代表作制度。将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注重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等与职称评审直接挂钩的做法。丰富代表作形式,项目成果、研究报告、专著译著、技术标准规范等均可作为代表作。严格代表作审核制度,保障代表作评价的公信力,代表作应在本研究领域内具有领先水平,具有较大影响力,或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受到同行专家的公认。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二)创新职称评价机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进一步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在职称评审中的积极性和主导作用,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逐步将自然科学研究人员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市地或中央级科研单位以及符合条件的地方科研单位。推动用人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对于开展自主评审的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不再审批评审结果,改为事后备案管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丰富职称评价方式。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基础研究人员以同行学术评议为主,加强国际同行评价。应用研究人员、技术开发与推广人员、科技咨询人员等突出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对特殊人才通过特殊方式进行评价。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尊重、认可和科学评价个人在团队中的实际贡献。采取个人述职、面试答辩、业绩展示、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提高职称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3.畅通职称评价渠道。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创造便利条件,畅通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申报渠道。民办机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与公立机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在职称评审方面享有平等待遇。科研院所、高校等事业单位中经批准离岗创业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离岗创业期内可在原单位按规定正常申报职称,离岗创业期间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审的依据。在内地就业的港澳台人员,以及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各地颁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外籍人员,可按规定参加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评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在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等领域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颠覆性、关键共性及前沿引领技术突破,或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可直接申报评审研究员职称。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在职称评审中可适当放宽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其在国外从事科研工作的经历和贡献可作为职称评审的依据,不把教育、工作背景简单等同于科研水平。对特殊人才要打破常规、简化手续,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等方式开展不定期评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野外台站和基层一线工作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侧重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可适当放宽学历或任职年限等要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三)促进职称制度与用人制度有效衔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坚持以用促评。全面实行岗位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与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应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评审,或推荐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参加外部职称评价,并将通过职称评价的人员聘用到相应岗位。鼓励民办科研机构根据科研工作需要,自主择优聘任具有相应职称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加强聘后管理。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择优、合同管理”的原则,结合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结果,对不符合岗位要求、不能履行岗位职责或年度考核不合格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可按照有关规定降低岗位等级直至解除聘用,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能上能下,改变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的做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四)加强职称评审监督和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加强职称评审委员会建设。健全评审委员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明确界定评审委员会评审的专业和人员范围,明确评审委员会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责任,强化评审考核,建立倒查追责机制。完善评审专家遴选机制,加强评审专家库建设,定期对专家库进行更新,形成专家库动态优化机制,提高职称评审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完善评审委员会核准备案管理制度,各地区、各部门组建的职称评审委员会,应按管理权限报相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备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严肃职称评审工作纪律。探索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健全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建立职称评审公开制度,实行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建立职称评审回避制度和公示制度、评审结果备案制度,建立复查、投诉机制,加强对评价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构建政府监管、单位自律、社会监督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评审综合监管体系。加强对自主评审工作的监管,对于不能正确行使评审权、不能确保评审质量的,将暂停自主评审工作直至收回评审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3.优化职称评审服务。加强职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简化职称申报渠道和审核环节,加强评审信息化建设,减少申报表格和各类纸质证明材料。探索不同评价成果的衔接互认,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申报科研项目、申报人才支持计划等与职称相关的材料,可作为职称评审的参考,减少重复提供材料和重复审核。在团队科研项目中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在参加职称评审时,不要求个人提供相应业绩证明材料,可由科研单位或项目组织实施单位统一提供,切实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三、组织实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各地情况差异较大,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开展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将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作为当前加强自然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予以高度重视。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委和政府对职称改革的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负责职称政策制定、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等工作,中国科学院负责制定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基本评价标准,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同负责职称评审的组织实施。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确保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二)结合实际,周密部署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各地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掌握本地区自然科学研究人员队伍现状、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考虑改革推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做好工作预案,细化工作措施,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三)鼓励创新,稳步实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实际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深化改革,充分调动和尊重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和潜力,鼓励他们争当科技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各地区、各部门要及时总结经验,引导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积极支持和参与职称制度改革,妥善处理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遇到重要情况及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报告,稳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实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附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条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二、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学风端正,恪守科研诚信,有献身于科学研究事业的精神。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四、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参加各级别职称评审,除必须达到上述标准条件,还应分别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一)研究实习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基本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初步了解本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开发与推广、科技咨询等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基础性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3.具备硕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一年见习期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二)助理研究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或实验技术,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参与选定科研项目和制定研究方案,能够独立撰写研究报告或发表研究论文,取得具有科学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的人员,参与研究课题、科技成果转化或技术推广项目,为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或技术支持,获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或在野外科学工作中获得有意义的科学积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从事科技咨询的人员,形成一定水平的技术咨询报告并被采纳,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3.能够指导初级研究人员开展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并在研究实习员岗位任职满2年;或者在研究实习员岗位任职满4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三)副研究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丰富的研究工作积累,能够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是本学科领域的学术骨干。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能够提出有较大学术影响和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提出有效的研究途径,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案,解决科研工作中有重要意义的理论问题;或能够撰写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或发表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的人员,作为技术骨干能够取得具有较高实用价值或较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关键技术成果、技术推广成效等;或作为主要发明人能够取得实用新型或发明专利;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撰写省级(行业)以上技术标准,并颁布实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从事科技咨询的人员,在科技咨询研究方面取得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成果,能够撰写较高水平的咨询报告,或咨询报告被省级以上宏观决策部门采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3.主持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或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或等效项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具有指导、培养中初级研究人员或研究生的能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5.具备博士学位,并在助理研究员岗位任职满2年;或在助理研究员岗位任职满5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四)研究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科研工作能力强,研究工作积累深厚,学术造诣深,学科领域活跃度和影响力强,是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作为学术带头人能够组织带领科研团队从事高水平研究工作,取得具有一定影响的原创性科技成果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或能够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创造性地解决学术问题,提出的学术观点或研究方法被国内外学术界公认和广泛引用,促进学科的发展;或能够撰写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研究报告或发表较高影响因子的研究论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的人员,作为技术带头人取得具有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成果,或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的科技推广项目达到显著规模、获得突出效益,或在解决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上,提出有价值的新思路、新方法;或作为第一发明人取得实用新型或发明专利;或作为第一编制人撰写省级(行业)以上技术标准,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撰写国家级技术标准,并颁布实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从事科技咨询的人员,在服务宏观决策方面有较大影响力,在咨询研究的理论方面取得具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成果,能够撰写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研究报告,或咨询报告被国家宏观决策部门采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3.面向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或区域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承担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或等效项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具有指导、培养副高级及以下研究人员或研究生的能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5.在副研究员岗位任职满5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附件2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关于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77号)精神,我们会同中国科学院研究起草了《关于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一、起草背景和过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自然科学研究人员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科技事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1986年建立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对调动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加强自然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促进自然科学研究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及国家职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中仍存在着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按照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的工作部署,中国科学院牵头承担了《关于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起草工作。2017年7月至10月,我们围绕评价标准这一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全面梳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评审的文件,研究制定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评价标准;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通过问卷形式对12个省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评价情况进行调研,系统分析职称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18年3月,形成了《指导意见》初稿;随后召开部分省市和有关部门职称制度改革座谈会,集中听取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目前的征求意见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二、主要内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指导意见》聚焦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评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评价机制,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共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按照中央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遵循自然科学研究人员成长规律,以激发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核心,创新评价机制,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发挥好职称评价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型的自然科学研究队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二部分是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实行分类评价,推行代表作制度,科学设置评价标准。二是创新职称评价机制。进一步下放职称评审权限,丰富职称评价方式,畅通职称评价渠道,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三是促进职称制度与用人制度有效衔接。坚持以用促评,加强聘后管理。四是加强职称评审监督和服务。加强职称评审委员会建设,严肃职称评审工作纪律,优化职称评审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第三部分是组织实施。对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部署落实工作等提出要求。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三、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一)关于分类评价。根据自然科学研究人员从事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特点,将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分为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与推广、科技咨询等三大类。提出对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着重评价提出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能力、成果的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等。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与推广的人员,着重评价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重大技术突破、成果转化效益、技术推广规模与成效、对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等。对主要从事科技咨询的人员,着重评价决策咨询服务水平、行业评价认可度、科技服务满意度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二)关于评价标准。《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品德、能力、业绩的评价导向,建立尊重和体现自然科学研究人员价值的职称评价体系。国家制定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条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科技发展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地区标准,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的讲话精神,对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评价标准注重考察专业性、创新性和履责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等,不把荣誉性称号作为职称评定的限制性条件,避免人才“帽子”标签化、永久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三)关于代表作制度。为营造自然科学研究人员潜心研究良好宽松的科研环境,《指导意见》将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建立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同时严格代表作审核制度,保障代表作评价的公信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四)关于绿色通道。对适用绿色通道的人员进行明确: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颠覆性、关键共性及前沿引领技术突破,或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野外台站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人才等。职称评审的破格权限放在省级层面,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破格评审的具体条件和要求。 /p p br/ /p
  • 点赞关注|石家庄两名农民获评初级职称
    于江取得的职称证书于江 受访者供图10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微信发布消息,河北石家庄两名农民获评初级职称,成为石家庄市最早获得职称的农民。11月2日,当事农民于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未来自己仍将继续参加学习,拿下自考本科学历,冲击更高的职称。此事随即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感慨:农民也能参加评职称了。事实上,给农民评职称并非新鲜事,此前甚至有人获得了正高职称。正儿八经的农民才能评职称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0月31日消息,10月14日,石家庄鹿泉区的李永平和于江顺利通过石家庄市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成为该市最先取得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1996年,20岁的于江中专毕业后,进入了石家庄一家工厂当工人,之后又成为了销售员。在他之前,父辈都是传统农民,一家人靠着家里一亩多地生活。在销售员岗位工作多年后,2011年,于江看到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决意辞职回乡种地。于江从乡亲们手里拿到了8亩地,全部种上了玉米和小麦。但时间一长,于江觉得一个人难以干出成绩,于是便开始组建合作社。当年,有80个农民以土地或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了合作社,在种植农作物之外,还开辟了养殖项目。2021年,合作社的入股人数已经达到102人,土地面积超过3000亩。今年10月初,石家庄出台政策,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农业局当时鼓励我报名参加。”于江说。到10月底,于江顺利通过评审并获得了初级职称,成为农民助理工程师。于江介绍,“农民职称”的评定,要求参加者是正儿八经的农民,“对种植规模、农技都有一定要求。”截至目前,于江的合作社内仅有他一人获得了初级职称。“我们还有很多同志符合条件,未来希望合作社内有更多的同志能够顺利取得职称。”于江说。“职业农民”早已出现随着消息的不断发酵,不少网友对“农民职称”这个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农民何时也能评职称了?是在河北首次出现吗?极目新闻记者查询发现,1994年10月,国家原人事部、农业部曾发布《农业九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文件。文件主要针对于从事农业工程专业技术推广、科技研究、生产指导、技术监督等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了职称分类。而对于申报条件,文件中有明确的学历和资历的要求。2017年7月,浙江省提出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农业系列职称的评审范围,评审并轨、证书统一。2020年7月,在浙江首次承接的农业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中,薄永明等4人成为浙江省首批拥有正高级职称的“职业农民”。2018年,果农靳志强被甘肃省人社厅按照特殊人才评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成为该省首位取得正高级职称的农民专家,截至今年5月,甘肃省累计47435名基层人才获得高级职称,2万多农民获得职称。2021年,在宁夏石嘴山市开展农民职称评审试点工作以来,有111名农民提交了职称申报材料,经评审最终共有45人获评相应职称。今年,宁夏将在五市全面推行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北京一高校社会学教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职称评定是对于农民的一种认可。“可以为乡村人才建设起到示范作用。”该教授称,对农民的职称评定,符合社会从业人员职业化的过程。另一方面,相关职称的评定,也能够改变社会上对于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现代农民职业的社会认同感。“这也有利于改进我国就业结构。”该教授表示,往长远角度来看,也能在一定程度改善农村青年的就业现状。
  • 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顺利通过CNAS实验室复评审/扩项评审
    9月16日至18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派出评审组,对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简称省计量院)进行了实验室复评审+扩项评审的现场(远程)评审。   评审过程中,评审组专家对照实验室认可准则要求的全部要素,通过观摩现场试验或演示,抽查人员档案资料、仪器设备技术档案、检测校准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核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以及质量监督等质量技术工作记录等方式,对省计量院是否符合实验室认可准则要求、是否具备相关技术能力进行了严格评审。评审完成后,评审组一致认为,省计量院管理体系完善并运行有效,符合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等认可文件的要求,同意省计量院通过实验室复评审+扩项评审的现场(远程)评审。   此次评审,既是对省计量院一个认可周期后的复评审,也是对省计量院未来发展能力的“预评审”。此次评审中,省计量院236个检测项目和503个校准项目顺利通过现场评审,其中,9个检测项目和32个校准项目顺利通过扩项评审,为省计量院进一步提升计量检测服务能力和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此次顺利通过评审为契机,省计量院将全面拓展计量检测服务范围,着力满足产业企业本地化计量检测需求;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加快能力建设提升速度,进一步完善产业链计量检测认证一站式服务体系,坚定走出从建项目到建能力、建体系、建品牌的发展路径,努力为湖北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高效的技术支撑、保障和服务。
  • 科技项目申报不得将职称论文等作为限制条件
    11月22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草案二次审议稿新增对科技服务业的支持、强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等内容,并持续完善创新生态环境建设,明确科技项目申报不得将职称、论文、奖项等作为限制性条件。支持企业设立内部科研机构草案一审稿突出体现了对各类创新主体的赋权激励。这一特点,在二审稿中得到进一步加强。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孟繁华介绍,有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加大对各创新主体支持力度。吸纳意见,二审稿强化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确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带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联合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前沿技术等联合攻关。并提出,相关部门应支持企业设立内部科研机构,推动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资助、科技创新券等支持政策。对科技服务业的支持首次被写入草案中。二审稿明确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在科技成果筛选、市场化评估、融资服务、成果推介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科技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行代表性成果职称评审制度更好支持创新人才发展是本次修改的重点内容之一。孟繁华说,根据各方面意见,二审稿补充完善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科技人员分类评价等内容。其中,新增了“高等学校应当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等。并提出,健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体系,推行代表性成果职称评审制度,明确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可由主要负责人推荐技术专家破格申报相应层级职称。为了更好引才留才,二审稿还就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内容作出重点研究,提出,根据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求,建立健全符合建设需要的人才引进、落户相关制度措施。此外,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按照规定设置特设岗位,聘用急需紧缺科技创新人才,特设岗位不受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限制。人才在薪酬激励方面的保障得到进一步完善。二审稿提出,建立完善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明确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以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所需支出不受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扩大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科研经费管理使用问题一直备受科研人员关注。回应关切,二审稿重点对科技项目统筹管理进行完善,提出,推行经费包干制、预算加负面清单等方式,扩大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完善科研经费跨境使用和管理机制。并明确,项目申报不得将职称、论文、奖项等作为限制性条件。有意见提出,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有必要推动两个中心的联动建设。对此,二审稿在制度设计上更加突出国际化的制度供给,增加推进开放科学等内容,明确要推动国际科研学术资源开放共享,完善创新主体访问国际学术前沿网站的安全保障服务,支持在京创办国际科技期刊,鼓励创新主体与国际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加大与国际科技组织开放合作,支持组织和个人在京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或者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建设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
  •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CNAS认可评审员?
    自2019年起,CNAS认可评审员初始培训采取“针对人员缺乏领域开展,项目负责人推荐候选人”的机制进行,不在官网上公告当年的培训活动计划。凡有意向成为认可评审员的人员,需先在CNAS评审人员管理平台进行注册并维护相关培训意向信息,如符合相关资源需求,经过筛选和推荐后,CNAS将会邀请您参加相应的初始培训。参与初始培训考试合格者,将被聘为CNAS认可评审员。一、需要具备的条件要成为CNAS评审员,至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根据CNAS对评审资源需求的情况,经项目负责人推荐后,参加CNAS组织的“认可评审员初始培训课程”,并且考试合格;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无不良行为记录;3.身体健康,体貌端正,无可能影响正常评审工作的身体障碍,年龄通常60岁(含)以下;4.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相关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或具有同等水平的技术职称;注:在认证机构认可领域,对于具有较强专业技术背景的候选人,可适当放宽至大学专科。5.全职工作经历(1)大学本科至少4年(含4年)工作经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至少3年(含3年)工作经历;(2)认证机构、检测检验机构评审员至少有2年与合格评定相关的工作经历,包括认可、认证、检验检测、审核、标准化等。二、途径和方法1.登录CNAS网站首页,右侧“在线服务”→点击“CNAS认可评审人员管理平台(CNAS-AMP)”登录,或直接点击链接进行登录。登陆页面有操作手册,操作前请先下载并阅读。2.目前CNAS-AMP支持GoogleChrome浏览器、IE11浏览器、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推荐GoogleChrome浏览器。3.注册时请准确填写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培训经历、业务成就、其他资格等信息。注册成功后,会强制退出,需再次登录。再次登录时,可通过“用户名+密码”或“手机号+验证码”的方式进行。如果显示密码错误,请点击“忘记密码”执行找回密码程序。4.再次登录后,请务必填报个人“意向制度和能力代码”,即希望参加哪个认可制度的初始培训以及个人技术能力情况。5.每年初CNAS都会更新当年的所需领域情况,符合所需领域的人员经过筛选和推荐后,方可参加初始培训,因此请同时维护个人“需求专业覆盖情况”。如果您所申请的认可制度当年暂时未有所需领域的,则无需维护此信息。三、评审员聘用培训考试合格是评审员聘用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于拟聘用人员,CNAS将发出聘用通知。接到通知的人员,可按通知中的说明提交相关申请材料。评审员在聘用时,需签署《服务协议书》,以及《公正性与保密声明》和《评审人员行为准则》,并承诺遵守相关要求。CNAS评审员分为实习评审员、(技术)评审员和主任评审员三个级别。评审员首次被聘用的级别为实习评审员。实习评审员按CNAS评审人员管理要求可以逐步晋级为(技术)评审员、主任评审员。四、如何参加评审CNAS认可评审工作由各业务部门安排。各业务部门负责认可受理及其认可评审管理工作。各业务部门具体负责的认可领域详见CNAS官网“联系我们”,具体网址(点击查看)。评审过程和要求:(一)任务接收评审员被聘用后并不意味着会立刻或持续被委派评审任务。CNAS业务部门在保证评审公正性的前提下,根据被评审方申请/已获认可领域、评审员个人能力范围和工作经历等因素综合考虑委派评审任务。届时将由业务部门项目负责人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的方式直接与评审员取得联系。1.认证机构项目负责人向评审组成员下达《评审任务书》;2.实验室及相关机构和检验机构项目负责人向评审组成员下达《现场评审通知》;需要时,向评审组成员单位发放《工作任务委托书》。(二)文件评审1.认证机构评审员需依照业务部门下达的《评审任务书》要求及时完成文件评审工作。2.实验室及相关机构和检验机构文件评审实行评审组长负责制。评审组长收到申请材料后,对其进行文件审查。需要时,评审组长将相关技术材料交由相应评审组成员审查并提出审查要求。评审员对材料进行审查后向评审组长反馈结果。(三)评审准备现场评审前,评审员应主动与评审组长进行沟通,了解评审准备工作要求及注意事项。应根据评审计划,就所负责评审范围进行详细的评审策划:包括现场评审时需关注问题;拟查阅的文件、记录;现场试验/见证项目的选择等。同时准备现场评审使用的文件和表格,如认可规则文件、认可准则及应用说明、评审用表格、评审报告附表、附件等。(四)现场评审活动现场评审活动包括首次会议、现场观察(必要时)、现场评审、评审组内部会、末次会议等。(五)评审要求1.认证机构:可登录CNAS网站进行浏览和下载,具体网址及栏目为:http://www.cnas.org.cn-认证机构认可。2.实验室及相关机构:可登录CNAS网站进行浏览和下载,具体网址及栏目为:http://www.cnas.org.cn-实验室认可-实验室认可工作文件下载-评审资料下载。3.检验机构:可登录CNAS网站进行浏览和下载,具体网址及栏目为:http://www.cnas.org.cn-检验机构认可-检验机构认可工作文件下载-检验机构评审文件下载。注:实验室及相关机构、检验机构具体评审要求着重参考CNAS-WI14系列认可评审工作指导书的最新版本。
  • 重要仪器关键部件研发课题评审结果公布
    关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若干重要科学仪器设备关键部件研制与开发”重点项目课题承担单位评审结果的公告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若干重要科学仪器设备关键部件研制与开发”重点项目自发布课题申请指南以来,项目牵头组织单位国家科技部共受理课题申报书5份。项目牵头组织单位于2009年8月6日-7日组织专家对该项目各课题申报书进行了评审,初步确定了上述项目各课题的承担单位(见附件),现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为自发布起7天。   国家科技计划立项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接受公众监督。   上述项目由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业务归口管理。   联 系 人: 条件处 王建伦   联系电话:(010)58881698(兼传真)   E-mail: wangjl@most.cn   附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若干重要科学仪器设备关键部件研制与开发”项目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二〇〇九年九月九日   附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若干重要科学仪器设备关键部件研制与开发”项目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 序号 课 题 名 称 课题承担单位 负责人 备注 1 核磁共振超导磁体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王秋良 2 质谱仪器关键部件研制与开发 复旦大学 丁传凡 3 新型固态火花数字激发光源的研制 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常丽莉   项目组织单位联系人:王建伦电话:010-58881698(兼传真)E-mail: wangjl@most.cn   相关新闻:“科研用试剂研发”课题评审结果公布
  •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推荐通知
    关于推荐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评审专家的通知 各部属高校:   为做好“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有关评审工作,科技部有关直属单位希望在原有专家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和完善专家库,并面向高校选聘评审专家。现就推荐专家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家的主要职责: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课题预算评审、验收评审等工作   二、 推荐专家的类型:技术专家、管理专家、财务专家   三、 候选人条件:   1.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科学品德和职业道德   2.作风正派、品行端正、处事公正、身体健康   3.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4.能正确把握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有关政策,承担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或参与过相关评审工作   5.能认真履行职责,遵守评审工作纪律,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相关工作。   四、推荐程序:   1.请根据上述要求,确定具体人选,填写《咨询专家信息登记表》(附件1),推荐名额不限   2.请将本校推荐专家进行汇总,填写《推荐咨询专家汇总表》(附件3)   3.请于10月31日前将《登记表》和《汇总表》电子版发至教育部科技司高新处邮箱,gxc6733@moe.edu.cn。   联系人:谭华 舒华 联系电话:010-66097937   附件:(推荐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相关工作评审专家的通知附件.doc) 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一级)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A110 数学 D530 化学工程 A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D540 纺织科学技术 A130 力学 D550 食品科学技术 A140 物理学 D560 土木建筑工程 A150 化学 D570 水利工程 A160 天文学 D580 交通运输工程 A170 地球科学 D590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A180 生物学 D610 环境科学技术 B210 农学 D620 安全科学技术 B220 林学 D630 管理学 B230 畜牧、兽医科学 E710 马克思主义 B240 水产学 E720 哲学 C310 基础医学 E730 宗教学 C320 临床医学 E740 语言学 C330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E750 文学 C340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E760 艺术学 C350 药学 E770 历史学 C360 中医学与中药学 E780 考古学 D410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E790 经济学 D420 测绘科学技术 E810 政治学 D430 材料科学 E820 法学 D440 矿山工程技术 E830 军事学 D450 冶金工程技术 E840 社会学 D460 机械工程 E850 民族学 D470 动力与电气工程 E860 新闻学与传播学 D480 能源科学技术 E870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D490 核科学技术 E880 教育学 D510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 E890 体育科学 D520 计算机科学技术 E910 统计学   注:A类为自然科学,代码为110-180   B类为农业科学,代码为210-240   C类为医药科学,代码为310-360   D类为工程与技术科学,代码为410-630   E类为人文与社会科学,代码为710-910 教育部科技司 2011年10月18日
  • 潍坊市渔业“三检(监)”通过省计量认证复评审
    3月27日至28日,潍坊市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中心、渔业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顺利通过山东省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复评审。   由来自青岛、临沂、烟台等方面权威专家组成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组,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采取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盲样考核、见证试验、人员比对、样品复测、现场提问等方法,对上述潍坊市海洋与渔业三大技术支撑中心的管理体系、质量控制、技术能力、仪器设备、检验环境和量值溯源方面工作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客观公正的现场核查。现场评审结束后,专家组认为:三中心管理和质量机构健全,体系文件完整有效,检测程序科学规范,检验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环境条件满足要求,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符合《评审准则》的全部要素和相关要求,具备所申报的3大领域、169个检测参数的检测检验能力,一致推荐该中心取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资质认定。   近年来,潍坊市高度重视海洋与渔业技术支撑工作,坚持以加强计量认证来规范各项技术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做好水产品质量检验检疫和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等技术服务工作。下一步,我市将以这次计量认证复评审顺利通过为契机,不断加强工作提高、改进和整改力度,努力开拓海洋与渔业检(监)测新领域,认真实施深化水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倾全力确保全市水产品质量和渔业环境安全。
  • “科研用试剂研发”课题评审结果公布
    关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要科研用试剂核心中间体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重点项目课题承担单位评审结果的公告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要科研用试剂核心中间体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重点项目自发布课题申请指南以来,项目牵头组织单位国家科技部共受理课题申报书19份。项目牵头组织单位于2009年8月6日-7日组织专家对该项目各课题申报书进行了评审,初步确定了上述项目各课题的承担单位(见附件),现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为自发布起7天。   国家科技计划立项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接受公众监督。   上述项目由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业务归口管理。   联 系 人: 条件处 王建伦   联系电话:(010)58881698(兼传真)   E-mail: wangjl@most.cn   附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要科研用试剂核心中间体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二〇〇九年九月九日   附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要科研用试剂核心中间体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初步结果 序号 课题名称 课题承担单位 负责人 备注 1 科研用生化试剂标准规范的制定及工程化研究 北京牛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高德禄 2 科研用有机试剂标准规范的制定及工程化研究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全 灿 3 科研用无机试剂标准规范的制定及工程化研究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刘 英 4 科研用核心试剂产业化示范 北京牛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牛 刚   项目组织单位联系人:王建伦电话:010-58881698(兼传真)E-mail: wangjl@most.cn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5%的项目已实施分类评审
    在6月6日举行的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自然科学基金委确立了以“构建理念先进、制度规范、公正高效的新时代科学基金治理体系”为目标,以“明确资助导向、完善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三项任务为核心的系统性改革方案,通过近五年的持续努力,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徐想 摄)在资助管理策略改革方面,一是明确资助导向,根据科学问题的属性进行分类申请和评审,对“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四类科学问题进行分类评审,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去年总共收到28万份申请,85%的项目采取这种方式进行评审,科研人员选题质量显著提升。二是完善评审机制,也就是鼓励每一个评审人,不管是会评还是同行评审,都要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试点范围已经覆盖到61%的学科领域,涉及评审专家4.6万人。三是优化学科布局,试图解决学科划分越来越细,相互隔离又相互重复的问题。大幅简化申请代码,代码体系由三级调整为两级,数量由3500多压缩到1300多,迈出了根据知识体系结构和逻辑优化资助布局的第一步。在资助管理机制改革方面,一是实施原创探索计划。建立随时受理申请、预申请、交互式评审等新的机制,及时支持极具创新性的思想。过去两年共资助了204项这样的申请。二是实施人才资助体系升级计划。优化基础研究人才成长的资助体系。“杰青”项目每年资助量由200项增加到315项,“优青”项目由400项增加到630项。青年项目过去4年间共资助了7.5万项,一大批年轻人在这个项目的支持下进入了基础研究领域,资助项目数逐年增长。三是推进学科交叉研究资助管理改革。去年成立了交叉科学部,已经开始受理资助交叉领域的人才类项目,统筹组织重大类型项目的立项。四是完善基础研究多元投入机制。改革联合基金,针对不同合作对象,明确出资比例。按对象的公益性质层次,与企业是1:4,与地方政府是1:3,与部门是1:2,引导各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基础研究支撑社会经济重大需求的能力。协议期内吸引外部资金投入123亿,今年联合基金吸引的外部经费已经相当于中央财政投入的近8%。五是优化资金和项目管理机制。率先在“杰青”项目中,给科研人员足够的自主权,开展了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随后青年基金和“优青”项目也实施包干制。全面实行无纸化申请,简化项目申请流程,实施代表作评价制度。在资助管理布局改革方面,根据源于知识体系逻辑结构,促进知识与应用融通,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的原则,将9个科学部整合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生命与医学、交叉融合”四个板块,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用宏观调控经费引导各个领域科研人员围绕重大的复杂问题协同攻关。李静海表示,下一步,科学基金将以转变科研范式与提升凝练科学问题能力为抓手,在努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同时,更加主动开拓未来,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公布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1.总则   1.1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活动,依据《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制定本准则。   1.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评审应当遵守本准则。   1.3 本准则所称的食品检验机构,是指依法设立或者经批准,从事食品检验活动并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检验数据和结果的检验机构。   1.4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本准则对食品检验机构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实施评价,对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本准则要求的食品检验机构颁发资质认定证书。   1.5 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评审,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统一规范、有利于检测资源共享和避免不必要重复的原则。   1.6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含具有食品检验能力的综合性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评审),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本《准则》同时进行。   2.参考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准则使用《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27025:2008)、《各类检查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8346:2001)给出的相关术语和定义,以及实验室通用术语。   4.管理要求   4.1 组织机构   4.1.1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是依法设立(注册)或相对独立的检验机构,能够承担法律责任。   4.1.2 非独立法人食品检验机构应当由其法人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员负责并承担责任。   4.1.3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使用正式聘用的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只能在一个食品检验机构中执业。   食品检验机构不得聘用法律法规规定禁止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人员。   4.1.4 开展动物试验的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取得省级以上实验动物管理部门颁发的《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合格证书》 自产自用动物的检验机构必须具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   4.2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具备下列一项或多项检验能力:   a)能对某类或多类食品相关食品安全标准所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包括物理、化学与全部微生物项目,也包括对食品中添加剂与营养强化剂的检验   b)能对某类或多类食品添加剂相关食品安全标准所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包括物理、化学与全部微生物项目   c)能对某类或多类食品相关产品的食品安全标准所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包括物理、化学与全部微生物项目   d)能对食品中污染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通用类食品安全标准或相关规定要求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   e)能对食品安全事故致病因子进行鉴定   f)能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行政许可进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g)能开展《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其他检验活动。   4.3 食品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应当符合本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   4.4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依据《食品安全法》,针对所开展的检验活动,制定相应的检验责任追究制度、检验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预案等。   4.5 承担政府委托监督抽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等任务的食品检验机构还应当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   5.技术要求   5.1 人员   5.1.1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具备与其所开展的检验活动相适应的检验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   5.1.2 检验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应当熟悉《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方法原理,掌握检验操作技能、标准操作程序、质量控制要求、实验室安全与防护知识、计量和数据处理知识等。   5.1.3 检验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应当接受《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和有关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并持有培训考核合格证明。   5.1.4 从事动物试验的检验人员应当取得《动物实验从业人员岗位证书》 从事特殊检验项目(辐射、基因检测)的人员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   5.1.5 从事食品检验活动的人员应当持证上岗。检验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人员的比例应当不少于30%。   5.1.6 食品检验机构技术管理人员应当熟悉业务,具有相关专业的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从事食品检验相关工作3年以上。   5.2 设施和环境   5.2.1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具备固定的检验工作场所以及专用于食品检验活动所需的冷藏和冷冻、数据处理与分析、信息传输设施和设备等工作条件。   5.2.2 食品检验机构的基本设施和工作环境应当满足检验方法、仪器设备正常运转、技术档案贮存、样品制备和贮存等相关要求。   5.2.3 实验区应当与非实验区分离。对互有影响的相邻区域应当有效隔离,明示需要控制的区域范围。防止交叉污染、保证人身健康和环境保护等要求。   5.2.4 微生物实验室应当配备生物安全柜,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应当依据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5.2.5 开展动物实验的食品检验机构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a)有温度、湿度、通风及照明控制等环境监控设施   b)有独立实验动物检疫室   c)有与开展动物实验项目相适应的消毒灭菌设施   d)有收集和放置动物排泄物及其他废弃物的设施   e)有用于分离饲养不同种系及不同实验项目动物、隔离患病动物等所需的独立空间   f)开展挥发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或微生物等特殊动物实验的食品检验机构应当配备特殊动物实验室,并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包括换气及排污系统),并与常规动物实验室完全分隔。   5.2.6 毒理实验室应当配备符合环保要求的用于阳性对照物的贮存和处理的设施。   开展体外毒理学检验的实验室应当有足够的独立空间分别进行微生物和细胞的遗传毒性实验,且符合国家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要求。   5.3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有防止原始数据记录与报告损坏、变质和丢失的措施。   如运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或自动设备系统对检测数据、信息资料进行采集、处理、分析、记录、报告或存贮时,应当有保障其安全性、完整性的措施,并有相应的验证记录。   5.4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5.4.1 食品检验机构应当配备满足所开展的检验活动必需的仪器设备、样品前处理装置以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或标准菌(毒)种等。   5.4.2 食品检验机构使用仪器设备(包括软件)、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或标准菌(毒)种等有专人管理,满足溯源要求。
  • 破除“唯论文”!贡献突出抗疫一线人才直接申评高级职称
    p   早前,科技部曾发文,要求各有关攻关项目承担单位及其科研人员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把研究精力全部投入到各项攻关任务上来,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 /p p   2月13日,人社部也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指南。该工作指南包括七项内容,坚决破除“唯论文”倾向一项提到,对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评审职称时予以倾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开辟绿色通道,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 /p p    strong 避免组织举办专业技术人才聚集性活动。 /strong 活动包括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线下学习培训、职称集中评审、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证书发放、人才项目评审、各类专家人才服务活动、博士后交流论坛等。统筹做好上半年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考务安排,部分考试将视疫情防控情况进行必要调整。推迟有关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暂缓职业资格纸质证书发放和补办。延长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博士后综合评估、国(境)外交流项目申报日期。 /p p   strong  加大对疫情防控专业技术人才的政策倾斜。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在2020年度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以及各地开展的人才项目选拔中,对在一线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发挥积极作用、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予以倾斜。 /span 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作用,加大对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在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计划中,增加疫情防控和科研的选题。开展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表彰时,注重对防疫科研人员和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表彰。在2020年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评审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共克时艰。组织相关领域的博士后开展重大公共卫生科研公关,博士后基金会相应进行支持。 /p p    strong 坚决破除“唯论文”倾向。 /strong 鼓励广大专业技术人才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疫情防控,解决重大专业技术课题和人民生命健康难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把业绩贡献在疫情防控一线。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对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评审职称时予以倾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开辟绿色通道,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 /span /p p   strong  充分发挥各种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平台作用。 /strong 鼓励利用网站、信息平台等进行业务办理,公布咨询电话,通过电子邮箱、快递邮寄等接收申报材料,采用函评、通讯评审多种方式进行评审,推行“不见面”的高效便捷服务。暂停博士后进出站服务窗口现场办理,所有手续全程网上办理。对节前已通知报送材料的项目,适当延长材料报送期限,特别是对疫情严重地区,采用灵活方式报送。 /p p    strong 优化窗口服务和内部管理。 /strong 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博士后服务窗口服务相关工作,采取“网上办、邮寄办、延期办”等方式,为广大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便捷服务。加强对博士后公寓的管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人员登记、消毒杀毒、健康状况报告、饮食卫生等有关工作。加强新疆、西藏特培学员管理服务,保持沟通联系,密切关注特培学员的外出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 /p p    strong 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 /strong 加强舆情引导,及时做好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宣传引导,密切关注各地动态及出台的政策措施,对可能出现的苗头问题提前研判,及时引导。跟踪了解各地特别是疫情较重地区涌现出来的抗疫典型,积极做好宣传,报道防疫抗疫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事迹,讲好我国抗击疫情故事。 /p p   切实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职责。加强工作监督,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p
  • “2011协同创新中心”评审专家开始推荐
    为做好“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评审认定工作,根据《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经研究,拟建立“2011计划”评审专家库。现请各单位协助推荐评审专家,有关具体要求如下:   一、 推荐专家的基本条件   1.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操守,学风严谨,办事公正,坚持原则,责任心强,为人公正,精力充沛。   2.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国内具有较高威望的战略科学家 或长期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业行政管理的知名专家。   3.在本专业有较深的造诣,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权威性,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发展状况、有较深学术造诣的国内外专家。   4.具有教授或同等专业技术职称以上。   5.对协同创新有较深认识和了解,能够对自己所从事领域的情况提供独立、公平、公正的判断和评价。   二、 推荐专家的范围   国家有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社会团体以及海外机构的战略科学家、知名学术专家和行政管理专家等。   重点推荐:两院院士,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973咨询组成员及首席科学家,863领域专家组成员及重大项目负责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专项委员或成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部咨询委员会成员及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社科委委员,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入选者,国家杰青获得者,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省级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省级社科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负责人,中央和地方党校负责人,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研机构负责人,科研院所负责人,大型骨干企业技术与管理负责人,行业产业协会与学会知名专家,央企所属研究、咨询机构知名专家,地方科学院、社科院负责人,长期从事教育、行政、经济工作的管理专家以及海内外知名学术、管理专家等。   三、 推荐单位要求   1. 推荐专家人数不限,其中,推荐本单位专家不超过推荐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2. 优先推荐行业、企业等领域专家。推荐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应以本地区为主。   3. 教育部直属高校的专家推荐由直属高校负责组织,其他部门高校的专家推荐由主管部门教育司(局)协助组织,地方高校的专家推荐由地方教育厅(委)协助组织。   四、 推荐程序   1.请各单位协助通知专家下载并填写《2011计划评审专家推荐表》(见附件1)。   2.请各单位协助收集、整理《2011计划评审专家推荐表》,并填写《2011计划专家汇总表》(见附件2),于2012年8月24日之前发送到邮箱2011jh@moe.edu.cn。过期将视为不推荐。   3.专家推荐表的命名规范为“专家姓名-专家单位”,专家汇总表和专家推荐表压缩打包后命名为“推荐单位名称(部门、地方)”,邮件标题命名为“推荐单位名称(部门、地方)”。   4.请各单位同时将报送的专家推荐表纸质版审核盖章后,连同汇总表纸质版(加盖公章)邮寄到教育部科技司2011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直接报送,其他部门高校由所属主管部门协助报送,地方高校由所属教育厅(局)协助报送。   5.上述材料可通过http://www.dost.moe.gov.cn/2011/下载。   邮寄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   邮 编:100086   联 系 人:冯海燕 明炬   联系电话:010-66096519   附件:   1.2011计划评审专家推荐表   2.专家汇总表
  • 市场监管总局征集标准物质技术评审专家库专家
    近日,为保障标准物质定级评审工作质量,确保评审结果科学公正,市场监管总局决定面向社会征集标准物质技术评审专家,组建标准物质技术评审专家库。并发布了《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征集标准物质技术评审专家库专家的通知》。通知如下: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征集标准物质技术评审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充分发挥行业专家技术优势,保障标准物质定级评审工作质量,确保评审结果科学公正,市场监管总局决定面向社会征集标准物质技术评审专家,组建标准物质技术评审专家库。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请对象及条件申请对象应为标准物质研制与应用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计量技术机构正式在编人员,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无学术不端、不良诚信或违纪违法记录;(二)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专业技术水平;(三)在标准物质研制、应用、管理体系与规范研究等相关领域工作5年(含)以上,熟悉标准物质相关研制技术、测量技术、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要求、数理统计与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获业内普遍认可;(四)熟悉计量与标准物质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相关计量技术规范和技术评审要求,具有较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和文字水平;(五)能够按要求参加评审活动,履行评审专家职责和义务;(六)年龄不超过60周岁(1961年7月31日以后出生,两院院士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除外),身体健康,能够胜任评审工作。二、工作程序(一)申请。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应填写《标准物质技术评审专家库专家申请表》(见附件1),并由所在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加盖公章。(二)审查公示。市场监管总局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结合专家专业与领域分布需求,确定初选专家名单,并在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公示。(三)确认。经公示无异议的申请人,入选国家标准物质技术评审专家库,承担相关专业和领域标准物质技术评审等工作。三、材料报送专家申请材料收集等工作委托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具体承办,请申请人所在单位于2021年9月10日前将盖章纸质申请表原件一式3份及近期2寸免冠彩色照片2张快递至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同时将申请书电子版(word版和PDF盖章版)及标准物质技术评审专家库专家信息汇总表(见附件2)发送至联系人邮箱。邮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18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1号楼102-B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办公室。邮政编码:100013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联系人:张鹏 010-82261832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联系人:卢晓华 电话:15201101988,邮箱:luxh@nim.ac.cn邵明武 电话:13681247816,邮箱:shaomw@nim.ac.cn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2021年8月10日
  • 天津医疗器械质检中心通过评审
    2010年4月2日~4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审组一行6人,对天津市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国家局资格认可复评和扩项评审工作进行现场评审。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药检师李静同志和市局器械处负责人会见了评审组一行。   评审组听取了天津市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人关于实验室概况和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汇报,查看了与申请项目有关的实验设备与环境条件,调阅了仪器设备档案等资料,审核了申请项目涉及的检测与检测方法依据相关资料。还对授权签字人进行了现场考核。   最后,评审组认为,天津市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质量体系文件阐述详尽、质量控制要求明确、实验室管理严谨规范、质量监督员作用明显,天津市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国家局资格认可复评及扩项评审工作获得通过。   通过此次评审,天津市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无源医疗器械承检能力增加了3项,有源医疗器械承检能力增加了31项。目前,天津市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承检能力已由498项增加到了532项,为确保公众用械安全有效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
  • 宜春鞋类实验室通过CNAS现场评审
    4月2日,记者从宜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鞋类实验室申请的41个检测项目,顺利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专家评审组现场评审,从而结束了我省出口鞋类产品送外省检测的历史。   3月27日至28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专家评审组对宜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鞋类实验室申请的41个检测项目进行了现场评审。经过对鞋类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资源环境条件和检测技术能力逐项评审,专家评审组认为该实验室41个检测项目满足认可要求,一致通过现场评审。   目前,宜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鞋类实验室是我省首家获得CNAS认可的鞋类实验室,我省出口鞋类产品检测已无需委托省外机构检测。据介绍,我省出口鞋类产品实现自主检测后,不仅为我省鞋类产业的发展和聚集提供了技术支撑,还可节约鞋类生产企业检测成本。另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省鞋类产品出口4610批,货值8808.7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32.6%和22.4%。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