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质量共治

仪器信息网质量共治专题为您整合质量共治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质量共治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质量共治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质量共治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质量共治话题讨论。

质量共治相关的资讯

  • 李干杰: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局良好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
    p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2019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开启,部长们在这里直面热点,回应关切。新华网、中国政府网进行现场直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d1cd8a77-c554-4a5d-bda2-dd9168842b0a.jpg" title=" 两会通道.jpeg" alt=" 两会通道.jpeg" width=" 503" height=" 335" style=" width: 503px height: 335px " / /p p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2019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开启,部长们在这里直面热点,回应关切。图为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接受采访。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刘厦 摄 /p p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过去这一年,很多人感受到蓝天、碧水、净土越来越多了,但是环境质量问题有时候有反复的情况,这也在提示我们,污染防治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请问您如何评价过去一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效,新的一年生态环境部有哪些新举措?谢谢。 /p p   生态环境部部长 李干杰:谢谢您的提问,我也借这个机会感谢记者朋友们、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给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参与和贡献。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开打一年多以来,各地、各部门、社会各界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总的来说,这场攻坚战开局良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 /p p   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3%,其中北京市下降了12.1%,这是在2017年同比大幅下降20.5%的基础上又下降了12.1%,应该说还是来得很不容易。水的方面,全国地表水好于三类的水体比例同比增长3.1个百分点,劣五类水体比例下降1.6个百分点,总体来讲,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各项目标指标都圆满地完成了年度计划,同时也都达到了“十三五”规划的进度要求。 /p p   进度进展和成效毫无疑问还是确确实实是比较不错的,这从一个意义上讲,说明我们污染治理的方向和路子是对的,是正确的,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但与此同时,确确实实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污染防治攻坚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挑战还很多、还很大。当前的形势一点也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还相当严峻。北京这几天的雾霾污染天气我想就足以充分说明这一点。作为这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责部门,我们生态环境部也深感责任重大,可以说是压力山大,天天神经紧绷,时时心中忐忑,绝不敢有丝毫、半点懈怠和马虎。 /p p   下一步,污染防治攻坚战总的考虑就是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坚守阵地、巩固成果,不能放宽放松,更不能走“回头路”,要保持方向、决心和定力不动摇。 /p p   就我们生态环境部具体推进推动这场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而言,我概括为四句话“4567”。所谓“4”就是要有效克服四种不良情绪和心态,也就是自满松懈、畏难退缩、简单浮躁、与己无关这四种不良情绪和心态。所谓“5”就是要始终保持“五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坚定不移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 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定不移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p p   所谓“6”就是要认真落实“六个做到”,这“六个做到”是我们生态环境部在摆布和具体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具体工作中间,既是我们总体的立场和态度,也是我们具体的工作策略和方法。第一个做到,就是要做到稳中求进,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第二个做到,就是要做到统筹兼顾,在推动每一项工作的时候,既要追求好的环境效益,也要追求有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一项事情力争能够同时实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污染的减排、环境质量的改善,有利于结构的调整优化、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要有利于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的环境问题,消除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三个做到,就是做到综合施策,既运用好行政和法治的手段,同时也更多地运用好市场经济和技术的手段,特别强调要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推进。第四个做到,就是要做到两手发力,既抓宏观又抓微观。宏观层面上做好顶层设计、政策制定、面上的指导推动。微观方面强化督查执法,传递压力、落实责任。第五个做到,就是要做到点面结合,既整体推进,又要有重点突破。通过点上的突破带动整体发展,不搞胡子眉毛一把抓。第六个做到求真务实,既妥善解决好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又攻坚克难、夯实基础,为未来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坚决避免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弄虚作假、数字环保、形象环保、口号环保这一套,确保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没有水分的,能够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p p   所谓“7”就是聚焦打好七场标志性战役: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治理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确保污染治理成效能够确确实实显现出来,也能够有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p
  • 供港食品安全等质量控制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从科技部获悉,由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深圳鼎识科技有限公司、江南大学等单位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项目“供港食品安全预警与产地全程溯源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课题顺利通过验收。   验收专家组在听取课题组织实施情况汇报,审阅验收资料,进行现场查看和质询后,一致认为:通过该课题的实施,开发了多种动物疫病和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针对供港猪、鸡,研究建立了禽流感、新城疫等动物疫病和氯霉素等兽药残留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 建立了口蹄疫等检测试剂盒及筛选方法。将研究开发的动物疫病检测方法和氯霉素、-受体激动剂的ELISA筛选方法和仪器确证方法在内地和香港有关检验检疫机构进行了应用和比对,为确保供港畜禽食品安全提供了技术基础 研究开发了应用于供港畜禽安全检测的溯源定位、无线连接的移动终端(MID),研制了无线射频识别(RFID)中间件、智能识别器、RFID龙门架阅读器和便携式动物电子数据通道采集仪等,建立了数据实时、快速采集、处理和传输机制,形成了供港猪、鸡基于RFID技术的全程溯源的示范模式,实现供港畜禽及其加工产品全过程HACCP管理,节省了管理费用,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实施了供港猪、鸡的良好农业规范。
  • 千人共襄2017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盛会(CIFSQ)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11月1日,由国际食品保护协会主办的《2017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会议》在京盛大召开。随着世界各地对安全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国的政府监管机构、科学工作者以及产业的管理者正在积极寻找保护消费者的最佳解决之道。除此之外。借助开放对话、知识分享、多方协作以及创新技术的应用也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可或缺的方式。 /p p   此次举办的会议旨在:探讨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探索以最适合的和最经济的方式强化食品保护的各种解中方案。会议吸引了上千名国际食品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李克强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谈到, & quot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我们要建立一套完整地系统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加强检验检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强化行政执法和加强行业自律。& quot 食品安全与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民生的大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meitu_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bce27cfa-3faa-434a-9d94-2122f9f2067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CIFSQ大会名誉主席、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副局长、原国务院参事葛志荣致辞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meitu_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c0780896-78f9-48ef-be10-6016c1f22d8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致辞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meitu_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68e221b3-c5ff-4ff7-b7a8-a7fcf504ff5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行业领导独立高级顾问、达能集团前公司总经理、GFSI前任主席Yves Rey致辞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meitu_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90bbff8c-467d-4f0d-b787-1396b0c9c96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国际食品保护协会执行总监戴维萨普致辞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meitu_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4fe99f13-33ac-48f5-b9a9-3ca1875fb1a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孙梅君致辞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00b0f0" strong 部分精彩报告集萃: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COLOR: #00b0f0" img title=" meitu_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504ead39-f939-4a4c-a1fc-d6633cb1e864.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德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及针对外贸合作伙伴的标准》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人:德国联邦食品和农业部外国兽医合作033科负责人、首席兽医官 Dietrich Rassow /strong /p p   Dietrich Rassow谈到,虽然各国的食品安全部门结构不同,全球的兽医服务机构都有同样的目标。在设置德国的兽医服务机构时,已考虑到各个地区的能力以及与利益相关者的专业互动,为了符合外国(非欧盟)贸易伙伴的食品安全保障要求,德国采用了一项审核其标准的机制,以确保德国食品出口单位能够适当实施这些标准,建议兽医服务机构为此与食品出口单位进行紧密合作。 /p p   此外,应促进外国兽医服务之间的国际互动,以增强对各自食品安全标准的相互了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meitu_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e72b1db7-2cb6-47d0-a761-b24a1ccbec3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出口食品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进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人: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注册管理部主任 顾绍平 /strong /p p   顾绍平谈到,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的食品产业取得快速发展。成千上万的食品企业,通过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科学管理经验,建立了一大批外向型的现代化食品加工厂。这些以加工出口为导向的食品企业,严格按照国际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从事各类食品加工出口,赢得了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好评。 /p p   我国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障出口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体系,目前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备案的出口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已有近两万家,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9.9%以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meitu_2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3721027f-08d3-48cd-ad12-6fc482a04fd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连接和协作,以改善食品安全和消费者信任》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人:欧洲食品安全局执行局长 Bernhard Url /strong /p p   Bernhard Url谈到,食物是一个全球有争议的话题。粮食危机、食品欺诈、科学评估方面的分歧导致公众误解并侵蚀他们对于保护他们的机构组织的信任。此外,新的危害和科学的进步是全球风险评估者面临的新问题,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一些科学工作的方向。 /p p   欧洲食品安全局的经验表明,所有的监管机制都面临同样的挑战,并体现在如何改进当前的食品安全体系中,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考虑专家人手的短缺和经费限制。接下来,Bernhard Url介绍了如何面对当前风险评估模式的转变,所有监督机制通过联系和合作来推动这一转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meitu_1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a05b14c5-6957-4231-8a66-2fc77448af3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Stephen Ostroff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食品安全现代化法(FSMA):从概念到现实》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meitu_1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ed673e43-4600-4208-9ff1-bc863d5d13a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FSIS以科学为基础,以数据为导向的食品安全方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人: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代理副部长帮办 Carmen Rottenberg /strong /p p   此次会议还设置了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学者就食品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meitu_2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1f351412-bac7-4e34-8564-43f06cf43ec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加强基于证据和风险的食品标准开发方法-FSANZ的看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人: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局长 Mark Booth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meitu_2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ffbedf66-b1ca-49fc-be56-4ec63265a8a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落实责任 全球共治 促进国际食品安全与贸易》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人: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调研员 刘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meitu_2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9841312a-dd8e-4202-ba4f-7d629e0a7a0a.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00b0f0" strong 圆桌讨论题目一:监管机构与食品安全、质量和真实性环节的人员之间的有效信息交换会 /strong /span /p p   讨论成员: /p p   法国食品、环境与劳动保护及安全总局总局长 Roger Genet /p p   欧洲食品安全局交流和对外关系部门负责人 Barbara Gallani /p p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Stephen Ostroff /p p   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代理副部长帮办 Carmen Rottenberg /p p   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一室主任 樊永祥 /p p   食品法典委员会秘书 Tom Heilandt /p p   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和人畜共患病处风险评估与管理协调员 Angelika Tritscher /p p   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和人畜共患疾病司主任 Peter Karim Ben Embarek /p p   世界银行全球食品安全合作伙伴首席执行官 Lystra N. Antoine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meitu_2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e792871d-f1dd-433d-abf4-d6d94d13607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可追溯性,信任和消费者》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人:尼尔森中国快消品行业副总裁 伍懿华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meitu_2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20d8c369-7ed2-4ad8-9774-73ee002f0ea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不同视角看追溯》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人:中粮集团酒业质量与安全管理部总经理 黄伟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00b0f0" strong 圆桌讨论题目二:食品可追溯性和透明度的新时代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meitu_2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a25e255b-c65c-48a8-892b-47b2e57878ed.jpg" / /p p   讨论成员: /p p   美国康尼格拉品牌公司供应链质量副总裁 Chris Fosse /p p   中粮集团酒业质量与安全管理部总经理 黄伟 /p p   嘉吉北亚区法规事务总监 高岩 /p p   尼尔森中国快消品行业副总裁 伍懿华 /p p span style=" COLOR: #00b0f0" strong 圆桌讨论题目三:下一代毒理学给食品监管带来的挑战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COLOR: #00b0f0" strong img title=" meitu_2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5cc39b85-44fa-4c60-b272-3c73bc2f359d.jpg" / /strong /span /p p   讨论成员: /p p   欧洲: 欧洲食品安全局国际科技合作首席专家 Djien Liem /p p   美国: 美国食药局食品安全和应用营养中心食品添加剂安全办公室毒理学高级科学顾问 Antonia Mattia /p p   中国: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卫生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李宁 /p p   行业: 联合利华食品安全,安全与环境保障中心主任 Paul Hepbur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nbsp img title=" DSC04289_meitu_2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908c4980-b6b8-4206-9001-0f1d13cf946e.jpg" / /p p strong   主持人: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卫生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 吴永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meitu_2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a7e3058b-8b75-4b0a-be98-1c095840652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人:香港理工大学创新及科技发展总监、食品安全联盟召集人 刘乐庭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报告题目:《新世代科技?如何开始新世代?——以跨领域科技促进全球食品安全》 /strong /p p   刘乐庭谈到,我们正在经历着包括基因组学,化学测试,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创新理念和新时代技术的盛行。如何利用它们来实现最大的协同作用来处理食品安全事宜,如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创新、供应链管理、风险评估和沟通、以及应对新的食品风险,包括抗菌素耐药和食品欺诈等,是一个重要课题。通过跨区域合作来整合这些科技将会是大方向,亦可能成为提升整体食品安全和实现“健康一体”不可或缺的元素。 /p p span style=" COLOR: #00b0f0" strong 部分展商掠影: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沃特世meitu_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027b0ece-d74c-4d3f-b994-f80bfaab1c8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沃特世科技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赛默飞meitu_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61710de1-5532-4b97-b8e6-4f6ec835c1c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赛默飞世尔科技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宝宝怕中国meitu_1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3c32dc0c-5b9e-42f6-af6c-369806150e9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宝柏.中国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默克meitu_1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abe1de6c-4c49-431b-86bb-90fa6858949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默克生命科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梅里埃meitu_1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48a2d05f-4f78-40ad-81ff-75a6abfd1a2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梅里埃诊断产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伯乐meitu_1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cb1f80f6-beec-46b6-a352-ca981f74fad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伯乐生命医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3Mmeitu_1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fac49fe5-bc71-4a0c-8bfd-8b046b74a64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3M中国有限公司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meitu_1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078d480e-a088-4fe0-b0cf-765fbc4443b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安捷伦科技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德图meitu_1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605264d1-87cf-468e-9e1e-a29d3ae56ac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德图仪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画册meitu_1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eb6e2dc6-4d05-419d-a84a-c8b11d23524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华测检测 /strong /p
  • 苗圩《求是》撰文: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核心要点: /strong /p ul class=" list-paddingleft-2" style=" list-style-type: square " li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span /p /li li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新动能首先来源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而新兴产业通常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和大规模商用的直接结果。 /span /p /li li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我国制造业要真正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扭住核心技术攻关这个“牛鼻子”,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 /span /p /li li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解决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短板问题,关键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li /ul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成就显著,产业转型升级进展明显,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但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很多领域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在出席今年两院院士大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一、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要求愈加迫切。同时,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各国围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要迈向中高端,根本上靠的是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20世纪以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之所以长期保持制造强国的地位,根本原因就是在装备、材料、信息、生物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始终保持领先。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但离制造强国仍有较大距离,症结就在于核心技术积累不足,严重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而我国在通信设备、高铁、核电等领域之所以能实现快速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聚焦核心技术,持之以恒地开展研发攻关。以移动通信为例,2G时代,我国企业几乎不掌握核心技术,只能被动跟随 3G时代,我国提出的TD-SCDMA成为重要的国际标准,实现了核心技术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4G时代,我国推出的TD-LTE成为全球两大主流标准之一,基本实现了与国外企业并跑。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能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新动能首先来源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而新兴产业通常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和大规模商用的直接结果。上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后,美国加快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突破,到90年代实现了信息技术革命和“新经济”的崛起,率先走出低谷并重新拉开了与其他国家的距离。当前,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物联网、区块链、新材料等领域显现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可能引发若干领域的群体性和系统性突破,全球正在步入一个新兴产业孕育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催生和培育新兴产业。同时,新动能还源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焕发生机活力,就要通过加强关键技术和先进工艺的高端化改造及相关流程、产品、模式创新,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保障产业安全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发达国家在一些关键技术与核心产品上对我实施出口管制,我国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互联网、高端生产装备、新材料等多个领域都存在产业安全风险隐患,相关制造业不仅面临低端锁定困境,产业链安全和供应链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比如,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中,大量使用进口的芯片、软件和控制系统,一旦被“卡脖子”,就难以保障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国防科技工业来说,核心技术更是买不来的,要突破制约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就必须下大力气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二、核心技术创新突破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主要制约因素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与先行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现代工业起步晚、积累少、底子薄。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大国,基本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亟需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我国制造业要真正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扭住核心技术攻关这个“牛鼻子”,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多年来,我们在核心技术攻关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但认真总结起来,还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一是基础研究支撑不够。基础研究是引领创新发展的源头,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原动力,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但原始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基础研究的短板依旧明显。其中,企业基础研究意愿低、投入少、能力弱是重要原因。我国企业研发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的比例已接近80%,但主要用于应用技术研发。过去十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仅占企业研发投入的0.1%,占全国基础研究总投入的1.5%,而美国、日本、欧盟企业的基础研究经费约占基础研究总经费的20%。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不高,导致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动力不足、进展缓慢、效果欠佳。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二是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关键共性技术具有基础性、关联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点,属于竞争前技术,能够在多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并产生深度影响。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通常是各国技术创新政策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多元化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尚未建立,组织机制不健全,政策支持不连贯,经费投入不足,平台运作不理想,成果共享和推广应用机制亟待完善。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三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到位。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够加速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产业分工日益精细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加速应用,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用户之间的协同创新日渐成为常态,并在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制成本和加速新产品进入市场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深度融合不够,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发创新活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不足,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仍不够突出,大量的创新成果停留在论文、专利阶段,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之技术市场发展滞后,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倾向于自己设立公司进行成果转化,而不是转让给相关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造成影响。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四是创新人才的制约日益突出。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人才队伍充实,但高精尖人才特别是从事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创新人才仍比较短缺。受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挤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影响,高端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纷纷从制造业领域流出,对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带来较大冲击。根据有关高校发布的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名校毕业生就业行业首选金融业。实践中,制造业高端研发人才缺口较大,进一步抬高了研发活动的人工成本,抑制了企业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动力和能力。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三、准确把握和抓牢推动核心技术攻关的政策着力点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解决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短板问题,关键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攻关和应用推广 坚持融入全球产业链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技术创新 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相结合,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及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强化国家战略引领,引导创新要素更多投向核心技术攻关,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建立健全基础研究支撑体系。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前瞻部署,推动不同领域创新要素有效对接。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引导技术能力突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力度,健全技术创新基金运行机制,引导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加强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引导有条件的院所更多聚焦科学前沿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始创新高地。继续完善以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分类评价机制,为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必要条件。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建立健全制造业创新体系。按照“一个明确,四个突出”的思路,明确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这一功能定位,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中心要突出市场化,按照“小核心、大协作”的模式,以资本为纽带整合资源,遵循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营。要突出协同化,抓好产业创新联盟建设,使之成为辐射带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要突出产业化,补上从实验室产品到生产线产品之间涉及的工艺、专用材料、专用设备、标准和检测能力等短板和弱项。要突出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服务、产业孵化、知识产权运营等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基于自我造血的循环发展。同时,统筹推进国家和省两级创新中心建设,构建多层次、网络化制造业创新体系。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建立健全产业创新生态体系。继续健全产业与科技协同对接机制,围绕制造业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需求,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入揭榜挂帅机制,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用好首台套、首批次等政策工具,推动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在应用中不断迭代完善。面向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建设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罚力度,为产业协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建立健全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创新培养机制和模式,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构建一支高素质、能够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在我国优势科研领域设立一批科学家工作室,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国际眼光的战略科学家群体。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各类人才计划,突出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培育。对从事核心技术研发的领军人才,赋予其创新活动主导权和创新成果支配权。进一步健全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有利于高端人才创新的评价标准和制度。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完善高端人才收入分配、户籍居住、上学就医等激励政策。 /p p br/ /p
  • 赛多利斯携手蒲公英药品质量控制巡讲 | 南京站
    在cfda将飞检作为年度工作重点的2016,相信合规性对制药企业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合规的前提下,作为一名企业药品质量的管理人员您或许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更好的兼顾高效与经济的原则;在新要求、新技术、新理念、新工艺层出不穷的今天,您也一定希望了解监管部门、您的同行、您的供应商对药品质量管理有什么新的思路和见解。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和需求下“合规、高效、创新---蒲公英药品质量控制巡讲”应运而生,我们邀请到监管部门专家、业内资深大咖和厂商资深法规与应用专家与您一起研讨药品质量管理中最新和最热门的话题,相信通过与专家研讨,与身边的同行交流,您一定能够不虚此行。现场还有丰富的互动活动,更有精美礼品等您来拿!主办单位:蒲公英制药技术论坛协办单位:赛多利斯中国会议时间:2016年9月9日 9:00-16:30会议地点:南京新街口苏宁诺富特酒店 | 铂金厅 南京秦淮区淮海路68号会议内容:- 不忘初心,新形势下回归制药本源 李亚涛: gmp检查员,培训讲师,天津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 如何在计算机系统中验证数据可靠性 夏跃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客座教授,上海东富龙智能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 环境监测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柴海毅: 药品微生物专家,上海诺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电子天平gmp实用指南 孙小明: 资深称重产品经理,赛多利斯中国- 合规分析的基础——符合药典要求的检验用水 张博钦: 资深纯水产品经理,赛多利斯中国- 制药实验室微生物检查与风险控制方案 李振: 资深微检产品专家,赛多利斯中国 参会对象:药品生产或研发企业中从事研发与工艺开发、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验证管理等的相关人员;以及从事药品生产监管相关工作的人员。每家企业限2人。参会方式:本次研讨会不收取会议费用并提供免费午餐,参会代表交通及住宿费请自理。 参会代表请在线填写会议注册信息,立即在线注册 http://survey.sartorius.com.cn/jq/9299501.aspx 报名截止日期为2016年9月5日7月28-29日,蒲公英药品质量安全巡讲与您相约泉城济南,会议注册即将开始,敬请关注!联系方式:联系人:李女士电 话:021-68782807邮 箱:luo.li@sartorius.com往期精彩回顾:广州站 北京站成都站济南站赛多利斯中国 电话:400.920.9889 / 800.820.9889传真:021.68782332邮箱:info.cn@sartorius.com官网:www.sartorius.com.cn 扫一扫,关注赛多利斯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了解最新资讯:
  • 工信部公布第五批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名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五批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名单的通告 工信部科函〔2021〕340号 为提高工业行业检验检测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依据《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管理办法》(工信部科〔2010〕93号)和《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核定细则(暂行)》(工信厅科〔2010〕143号),经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专家技术委员会审议,现将“工业(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等28家第五批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名单予以公布。 通过核定的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要继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特此通告。附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名单(第五批)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12月3日附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名单(第五批) 序号授予单位建议实验室名称所属行业1中铁检验认证(青岛)车辆检验站有限公司工业(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装备2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广州实验室装备3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业(印刷机械)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装备4沈阳电气传动研究所(有限公司)工业(防爆电器)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装备5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工业(机器人)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北京实验室装备6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工业(机器人)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沈阳实验室装备7大连光明化学工业气体质量监测中心有限公司工业(气体)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石化8国高材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工业(再生塑料)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石化9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淄博有限公司工业(工业陶瓷)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建材10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陕西)有限公司工业(建筑卫生陶瓷)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建材11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业(防水材料)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建材12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建材)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常州实验室建材13深圳市太科检测有限公司工业(建筑工程材料)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深圳实验室建材14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铁精矿)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钢铁15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工业(轴承钢)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钢铁16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工业(高温合金及制件)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有色(新材料)17中航试金石检测科技(大厂)有限公司工业(航空材料)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有色(新材料)18云南锡业矿冶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工业(电子锡焊料)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有色(新材料)19山东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毛纺)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纺织20亿科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工业(儿童用品)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轻工21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化妆品)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轻工22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工业(皮革产品)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轻工23丹阳市检验检测中心工业(眼镜)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江苏实验室轻工24四川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工业(调味品)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食品25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工业(食品)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广东实验室食品26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天然色素)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工业(电力芯片)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电子信息
  • “供港食品安全预警与产地全程溯源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由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深圳鼎识科技有限公司、江南大学等单位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项目“供港食品安全预警与产地全程溯源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课题顺利通过验收。验收专家组在听取课题组织实施情况汇报,审阅验收资料,进行现场查看和质询后,一致认为:   通过该课题的实施,开发了多种动物疫病和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针对供港猪、鸡,研究建立了禽流感、新城疫等动物疫病和氯霉素等兽药残留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 建立了口蹄疫等检测试剂盒及筛选方法。将研究开发的动物疫病检测方法和氯霉素、-受体激动剂的ELISA筛选方法和仪器确证方法在内地和香港有关检验检疫机构进行了应用和比对,为确保供港畜禽食品安全提供了技术基础 研究开发了应用于供港畜禽安全检测的溯源定位、无线连接的移动终端(MID),研制了无线射频识别(RFID)中间件、智能识别器、RFID龙门架阅读器和便携式动物电子数据通道采集仪等,建立了数据实时、快速采集、处理和传输机制,形成了供港猪、鸡基于RFID技术的全程溯源的示范模式,实现供港畜禽及其加工产品全过程HACCP管理,节省了管理费用,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实施了供港猪、鸡的良好农业规范。
  • 空气质量新标第二阶段实施共投4.4亿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向媒体通报,第二阶段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全部449个监测点位已与国家联网,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在当地环保网站和全国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上对社会发布空气质量信息。发布空气质量实时信息、空气质量月报及参与空气质量排名的地级城市将由现在的74个增加到161个,实现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ldquo 三区&rdquo 所有地级城市、环保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全覆盖,这标志着第二阶段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实施工作圆满完成。   这位负责人表示,为做好第二阶段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实施工作,环境保护部重点抓了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部署第二阶段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实施工作,印发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方案》,明确了开展第二阶段监测的范围、内容和完成时间,并要求各地做好新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加大对实施城市的督查与指导,确保第二阶段实施工作有序推进。二是积极筹措资金,全力保障新标准监测能力建设工作。第二阶段国家和地方共计投入约4.4亿元,有力地推动新增指标的监测能力形成。三是进一步完善新标准监测技术体系。制定了《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53-2013)等6项监测标准,规范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开展了PM2.5监测方法适用性测试,确定了适用于我国的监测设备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为全国PM2.5监测能力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共组织6期空气新标准监测培训,培训近600人(次)。四是扎实做好空气质量监测质量保证工作。开展环境空气监测质量大检查,组织近百名专家对29个省、76个城市的部分国控空气监测站进行了现场检查,并将检查发现的问题通报各省要求整改,有力地提高了空气监测数据质量。建设&ldquo 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数据传输与网络化质控平台&rdquo ,实现了城市站数据点对点传输并建设远程在线质控平台,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无缝隙监督,对国家网空气自动监测点位直传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生成报告和公网网络信息快速发布,有效减少了对监测数据的人为干扰,保证数据真实可靠。五是强化空气质量信息发布工作。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官方网站上进一步完善了&ldquo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rdquo 网络版、手机App版和iPad版,供公众及时了解空气质量信息。下一步将在环境保护部官方网站对外发布空气质量信息,各地也将采用网络、电视、手机、微博等方式向公众发布空气质量信息。六是强化新标准实施进度的调度和督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在确保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点位稳定运行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如期完成第二阶段监测实施任务。   这位负责人指出,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是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成果,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举措,是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下一步,环境保护部将认真总结经验,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力保证监测设备的稳定运行 二是加强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与规范,并把交叉检查、飞行检查作为数据质量常态化管理手段,对空气质量监测的运行和数据质量进行监督 三是进一步改进空气质量信息的发布形式,充分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向公众发布空气质量数据,使公众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发挥监测数据为民服务的作用。四是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完成第三阶段的任务,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力争尽早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均依照新标准开展监测、评价并发布数据,以实际行动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 构建高质量诚信共赢生态 海尔生物入选“品牌信用建设典型案例”
    近日,由新华社和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落下帷幕,论坛以“聚焦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为主题,共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道。会上发布了“品牌信用建设典型案例”,海尔生物凭借稳健运营和社会多方共赢发展的卓越表现成功入选。海尔生物以“诚信共赢”为基石,遵循最高商业道德标准和企业治理规范,通过在经营合规与风险控制、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推进质量和品牌信用建设等方面的卓越实践,构建独具公司特色的诚信共赢生态。在公司治理上,一方面,通过完善治理体系、法人治理及三会运作,公司实现了独立运作、权责明确、相互监督的机制,并且专门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通过发布管理层问责规范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了风险责任约束机制。另一方面,作为上市公司,海尔生物深知信息披露管理透明是建立投资者信任的基础,也是赢得市场认可和投资者信心的关键之举。因此,公司高度重视信息披露,积极畅通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沟通渠道,确保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在2022-2023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评价中公司荣获上交所最高评级A级。信以立身,质以立业。海尔生物始终将用户体验视作初心,坚守“敬畏生命”的质量文化,追求卓越品质。医疗器械行业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生命健康质量,公司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设计研发、原材料采购,再到生产、售后服务,严格监控每个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同时,公司注重质量风险管理,通过评估和控制措施,减少产品风险影响,为用户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智慧方案。在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引擎,海尔生物将“绿色科创”融入发展基因,以绿色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不断引领生物医疗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从最早突破低温保存箱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到突破碳氢制冷关键技术、斯特林制冷技术等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一直以来,海尔生物持续抢占关键技术制高点,打造节能高效产品方案。此外,公司重视完善的科研诚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了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专利维权管控机制,通过全球专利管理系统,形成全链条的专利管理与保护机制,2022年,公司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突显了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实力。一系列举措推动了创新成果的转化,截至2023年三季度,公司累计获得专利1205项,软件著作275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持。随着未来的不断探索,海尔生物将持续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添砖加瓦,通过健全的公司治理体系和持续的科技创新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力,引领整个行业更快更好的前行。
  • 工信部启动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平台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的生命健康,但目前,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严重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为此,在食品安全月来临之际,工信部启动&ldquo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平台&rdquo ,目的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手段,探索在食品行业开展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据悉,目前蒙牛、伊利、完达山、三元、茅台、五粮液等多家试点单位已经纳入该平台系统。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将企业质量可追溯系统与国家平台对接,通过打通生产、检验、监管和消费各个环节,让消费者了解符合卫生安全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够让消费者对乳制品更为放心。   食品安全系统正式开通   &ldquo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rdquo ,一语道出了食品安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ldquo 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rdquo ,为食品安全提出新任务。   6月10日至22日期间,由国务院17部门联合举办,以&ldquo 尚德守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rdquo 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了大量食品安全主题宣教实践活动。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表示,政府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加快完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立食品生产企业&ldquo 红黑名单&rdquo 制度,严惩重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让违法犯罪分子不敢挑战法律底线。   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工信部已经启动&ldquo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平台&rdquo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手段,探索在食品行业开展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消费者只要通过智能手机扫描产品二维码,或在平台网站输入产品编号,即可追溯查询产品的生产、检验、监管和消费环节。据悉,目前蒙牛、伊利等多家试点单位已经纳入该平台系统。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巡视员高伏表示,建立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将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将在2013年底在婴幼儿配方乳粉和白酒行业试点建成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实现消费者采用智能手机等终端及政府网站平台对企业基本法定信息的实时追溯 第二阶段为2014年底实现试点企业所有应公开信息和产品生产、流通、使用等产业链全程信息的实时实地跟踪、信息汇总与分类使用。   食品安全面临诸多挑战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接二连三被曝光,从三聚氰胺奶粉到瘦肉精火腿肠,从硫黄生姜到近日被曝光的东莞&ldquo 臭脚米粉&rdquo ,件件触目惊心的侵权事件不断敲响安全警钟。而越来越普遍的食品网购&ldquo 丑闻&rdquo 也频频被曝发。   据了解,部分电商为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商品品质,侵害消费者权益,食品掺杂有异物、过期变质、破损变形时有发生,网购食品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一旦在网购食品过程中发生违法行为,要确定发生地就变得较为困难,再加上投诉举报信息不全、无票据证明等,都助长了网购食品质量不良现象的发生。   目前的食品安全事件多是被媒体曝光才会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而许多商家、小作坊针对有关部门&ldquo 曝光一处,严惩一处&rdquo 的治理整顿方式,干脆打起了游击战,被整顿后即换个生产地,换个招牌,继续营业。业内人士指出,食品生产业的种种弊端主要是食品产业基础、社会诚信基础薄弱以及监管不到位造成的。   其一,食品产业基础及诚信基础薄弱。目前,食品生产经营者多存在&ldquo 多、小、散、低&rdquo 的现象,尤其是城郊地区,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小摊比比皆是,食品安全卫生差,经营者也多看重眼前利益,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责任意识淡薄。   其二,法律及配套制度亟待健全。食品安全的监管法规制度目前还存在空白,譬如网购食品监管法律法规尚待出台。目前,网购食品并没有明确的准入制度,导致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叫卖食品,鱼龙混杂的市场更增添了监管难度。   其三,监管能力不足。业内人士称,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普遍存在人员编制不足、专业能力不高、执法设施较为缺乏的现状。而且,部分监管人员对杂乱的黑作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乱象也只好&ldquo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rdquo 。   平台对接,确保&ldquo 舌尖安全&rdquo   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保障&ldquo 舌尖上的安全&rdquo ,需要构建多层次防治体系。而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启动,显然对保障消费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   工信部相关人员介绍,&ldquo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平台&rdquo 开通后,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平台网站查看奶粉生产等情况,向前可追溯出伊利婴幼儿配方奶粉产于哪个分工厂、奶源是何时何地来自于哪个牧场,向后可追溯到它具体发往的市场,实现放心购买。但目前加入食品可追溯系统的食品企业略少,消费者可查询的食品厂家范围仍有限。   作为企业该如何确保该系统顺利运行?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指出,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实现信息综合集成创新和应用,不断提高食品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水平。二是要加强食品追溯体系建设的中长期研究,并推进食品工业各细分行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标准的立项、研究制定和贯标工作。三是要最大程度地让消费者、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关IT企业参与追溯平台的使用、建设以及标准制定,积极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四是要在食品追溯平台应用、数据库共享、信息查询、快速反馈、增值服务、信息安全等方面提供及时快捷低成本的服务。   另外,在23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勇表示,修订草案围绕建立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总要求,从强化预防为主、风险防范的法律制度,设立最严格的全过程监管法律制度,建立最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实行社会共治等方面作了规定。   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相信在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下,对提升食品安全治理,立体保障食品安全有了更加坚固的防御墙。
  • 工信部部署2022年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
    4月26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2022年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通知》明确了九项重点任务,包括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实施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行动、深化企业先进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运用、提高制造业产品可靠性水平、提升制造业关键过程质量控制能力、提高质量公共服务效能、推动重点行业质量提升、加快推进工业品牌培育和持续提升“中国制造”品牌形象。其中特别提到,聚焦机械、电子、汽车等重点行业,推动实施可靠性“筑基工程”和“倍增计划”,加强关键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攻关,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可靠性水平,促进整机装备可靠性关键指标提升。《通知》部署了四项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策划、加大资源投入、抓好工作宣传和强化组织落实。政策链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
  • 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筹)改造施工全面展开
    2011年3月18日,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筹)的改造施工全面展开。   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位于总站308房间。经过改造施工,实验室将划分为“质控基础实验间”、“标准样品库”、“臭氧标准间”以及“大气监测质控技术间”。   我站拟申报的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环境监测全程序质量管理技术体系、环境监测全程序质量控制技术以及国家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管理手段与方法等。实验室建成后,必将为促进我站技术转型和提高环境监测质量起到应有的作用。   根据施工计划,实验室改造在4月30日前即可完工,随后各批仪器将陆续进驻。
  •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印发:加强仪器仪表等技术研发和质量攻关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提升建设工程品质、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等八大重点任务与二十七条具体举措。其中,多项举措与仪器仪表与检验检测等领域息息相关。在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方面,《纲要》提出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加快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推动建立国际互认的碳计量基标准、碳监测及效果评估机制;建立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标准体系。在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方面,《纲要》提出提高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定农产品质量监测追溯互联互通标准,加大监测力度;加强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临床急需和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提速,提高药品检验检测和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能力,优化中药审评机制,加速推进化学原料药、中药技术研发和质量标准升级,提升仿制药与原研药、专利药的质量和疗效一致性。《纲要》还提出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发挥工业设计对质量提升的牵引作用,大力发展优质制造,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强化复杂系统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一体化设计,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和质量水平;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制度,加强检测评定能力建设,促进原创性技术和成套装备产业化;加快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高质量通用智能装备;实施质量可靠性提升计划,提高机械、电子、汽车等产品及其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水平,促进品质升级。针对关键基础材料,推进特种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设计制造技术研发和质量精确控制技术攻关,加强新材料的质量性能研发,运用质量工程技术,缩短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周期,提升制造质量水平。针对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强化通用型基础零部件质量攻关,加快发展核心元器件,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标准完善,提升零部件及元器件精确性、耐久性、通用性。针对重大技术装备,加快基础共性技术和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研究,推动品质性能升级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提升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等质量可靠性,加强仪器仪表、农机装备等领域关键部件及整机装备的技术研发和质量攻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开展关键承压类特种设备技术攻关,提升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可靠性。在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方面,《纲要》提出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合理布局国家、区域、产业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系统完备、结构优化、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实施质量基础设施能力提升行动,突破量子化计量及扁平化量值传递关键技术,构建标准数字化平台,发展新型标准化服务工具和模式,加强检验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加快认证认可技术研究由单一要素向系统性、集成化方向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开展先进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方法、高端计量仪器、检验检测设备设施的研制验证。打造质量技术机构能力升级版。加强计量、标准化、检验检疫、合格评定等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推动专业技术能力升级和研究领域拓展,加快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规划建设,加快重大科研装备和实验室设施更新改造,强化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实现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特种设备等质量技术机构的科研实力、装备水平、管理效能、人员素质全面提升。建设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质检中心、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级标准验证点和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承担质量标准基础科学与应用研究,加强关键性、前瞻性、战略性质量共性技术攻关,研究解决质量创新、安全风险管控、质量治理重要问题,培养质量标准领军人才,加快质量科研成果转化。《纲要》全文如下: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主要内容如下。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制定本纲要。一、形势背景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质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效。全民质量意识显著提高,质量管理和品牌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安全更有保障,一批重大技术装备、重大工程、重要消费品、新兴领域高技术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商贸、旅游、金融、物流等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产业和区域质量竞争力持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效能逐步彰显,质量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显著增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实践的深刻变革。质量作为繁荣国际贸易、促进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越来越成为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焦点。当前,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发展基础还不够坚实。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健全质量政策,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变革创新,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着力推动品牌建设,着力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着力提高全民质量素养,积极对接国际先进技术、规则、标准,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质量支撑。(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单位GDP资源能源消耗不断下降,经济发展新动能和质量新优势显著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制约产业发展的质量瓶颈不断突破,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一二三产业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稳步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6,服务业供给有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质量竞争型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建成一批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质量供给和需求更加适配,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和食品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4%,工程质量抽查符合率不断提高,消费品质量合格率有效支撑高品质生活需要,服务质量满意度全面提升。——品牌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品牌培育、发展、壮大的促进机制和支持制度更加健全,品牌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企业争创品牌、大众信赖品牌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品质卓越、特色鲜明的品牌领军企业持续涌现,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质量基础设施更加现代高效。质量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布局更加合理,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建成若干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打造一批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质量政策法规更加健全,质量监管体系更趋完备,重大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更加有效,质量管理水平普遍提高,质量人才队伍持续壮大,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和数量更好适配现代质量管理需要,全民质量素养不断增强,质量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三、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三)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协同开展质量领域技术、管理、制度创新。加强质量领域基础性、原创性研究,集中实施一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项目,突破一批重大标志性质量技术和装备。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行动,推动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全流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强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建立质量专业化服务体系,协同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应用,打通质量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渠道。(四)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加快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全面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健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优化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标准,实现资源绿色、高效再利用。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推动建立国际互认的碳计量基标准、碳监测及效果评估机制。建立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标准体系。建立绿色产品消费促进制度,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五)强化质量发展利民惠民。开展质量惠民行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企业加快产品创新、服务升级、质量改进,促进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提质扩容,满足多样化、多层级消费需求。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推动经营者诚信自律,营造安全消费环境,加强售后服务保障。完善质量多元救济机制,鼓励企业投保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相关保险,健全质量保证金制度,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四、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六)强化产业基础质量支撑。聚焦产业基础质量短板,分行业实施产业基础质量提升工程,加强重点领域产业基础质量攻关,实现工程化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开展材料质量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验证,提高材料质量稳定性、一致性、适用性水平。改进基础零部件与元器件性能指标,提升可靠性、耐久性、先进性。推进基础制造工艺与质量管理、数字智能、网络技术深度融合,提高生产制造敏捷度和精益性。支持通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平台软件、应用软件工程化开发,实现工业质量分析与控制软件关键技术突破。加强技术创新、标准研制、计量测试、合格评定、知识产权、工业数据等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建设,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进程。(七)提高产业质量竞争水平。推动产业质量升级,加强产业链全面质量管理,着力提升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质量管控水平。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以先进标准助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质量效益。加快传统制造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质量、管理协同创新,培育壮大质量竞争型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以质量创新促进服务场景再造、业务再造、管理再造,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完善服务业质量标准,加强服务业质量监测,优化服务业市场环境。加快大数据、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八)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支持先导性、支柱性产业集群加强先进技术应用、质量创新、质量基础设施升级,培育形成一批技术质量优势突出、产业链融通发展的产业集群。深化产业集群质量管理机制创新,构建质量管理协同、质量资源共享、企业分工协作的质量发展良好生态。组建一批产业集群质量标准创新合作平台,加强创新技术研发,开展先进标准研制,推广卓越质量管理实践。依托国家级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打造技术、质量、管理创新策源地,培育形成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九)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加强质量政策引导,推动区域质量发展与生产力布局、区位优势、环境承载能力及社会发展需求对接融合。推动东部地区发挥质量变革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质量竞争新优势,实现整体质量提升。引导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区域内支柱产业质量升级,培育形成质量发展比较优势。推动东北地区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改造升级和质量振兴。健全区域质量合作互助机制,推动区域质量协同发展。深化质量强省建设,推动质量强市、质量强业向纵深发展,打造质量强国建设标杆。五、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十)提高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定农产品质量监测追溯互联互通标准,加大监测力度,依法依规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药物行为,严格管控直接上市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良好农业规范的认证管理,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调整优化食品产业布局,加快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加强生产经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加快构建全程覆盖、运行高效的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强化信用和智慧赋能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水平。加强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临床急需和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提速,提高药品检验检测和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能力,优化中药审评机制,加速推进化学原料药、中药技术研发和质量标准升级,提升仿制药与原研药、专利药的质量和疗效一致性。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追溯体系,实现重点类别产品全过程可追溯。(十一)优化消费品供给品类。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升级消费品质量标准,提高研发设计与生产质量,推动消费品质量从生产端符合型向消费端适配型转变,促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传统消费品迭代创新,推广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动基于材料选配、工艺美学、用户体验的产品质量变革。加强产品前瞻性功能研发,扩大优质新型消费品供给,推行高端品质认证,以创新供给引领消费需求。强化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和分等分级。增加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消费品供给,强化安全要求、功能适配、使用便利。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鼓励优质消费品进口,提高出口商品品质和单位价值,实现优进优出。制定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对质量问题突出、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消费品,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十二)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发挥工业设计对质量提升的牵引作用,大力发展优质制造,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强化复杂系统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一体化设计,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和质量水平。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制度,加强检测评定能力建设,促进原创性技术和成套装备产业化。完善重大工程设备监理制度,保障重大设备质量安全与投资效益。加快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高质量通用智能装备。实施质量可靠性提升计划,提高机械、电子、汽车等产品及其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水平,促进品质升级。六、提升建设工程品质(十三)强化工程质量保障。全面落实各方主体的工程质量责任,强化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制、永久性标牌制、质量信息档案等制度,强化质量责任追溯追究。落实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保证合理工期、造价和质量。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实施工程施工岗位责任制,严格进场设备和材料、施工工序、项目验收的全过程质量管控。完善建设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加强运营维护管理。强化工程建设全链条质量监管,完善日常检查和抽查抽测相结合的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探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社会力量辅助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完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度,将企业工程质量情况纳入招标投标评审,加强标后合同履约监管。(十四)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水平。加快高强度高耐久、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等新型建材研发与应用,推动钢材、玻璃、陶瓷等传统建材升级换代,提升建材性能和品质。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完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倡导选用绿色建材。鼓励企业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安装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推行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驻厂监造。落实建材生产和供应单位终身责任,严格建材使用单位质量责任,强化影响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耐久性的关键建材全过程质量管理。加强建材质量监管,加大对外墙保温材料、水泥、电线电缆等重点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实施缺陷建材响应处理和质量追溯。开展住宅、公共建筑等重点领域建材专项整治,促进从生产到施工全链条的建材行业质量提升。(十五)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树立全生命周期建设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打造中国建造品牌。完善勘察、设计、监理、造价等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标准,鼓励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和专业化服务。完善工程设计方案审查论证机制,突出地域特征、民族特点、时代风貌,提供质量优良、安全耐久、环境协调、社会认可的工程设计产品。加大先进建造技术前瞻性研究力度和研发投入,加快建筑信息模型等数字化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创新开展工程建设工法研发、评审、推广。加强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高水平应用,打造品质工程标杆。推广先进建造设备和智能建造方式,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资源建筑应用,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七、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十六)提高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农技推广、生产托管、代耕代种等专业服务。发展智能化解决方案、系统性集成、流程再造等服务,提升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质量咨询等科技服务水平,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价值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发展,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升级的精准性和可及性。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供应链物流,提升冷链物流服务质量,优化国际物流通道,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程度。规范发展网上销售、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提高现代物流、生产控制、信息数据等服务能力,增强产业链集成优势。加强重大装备、特种设备、耐用消费品的售后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安装、维修、保养质量水平。(十七)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升级。大力发展大众餐饮服务,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创新丰富家政服务,培育优质服务品牌。促进物业管理、房屋租赁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打造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等精品项目。提升面向居家生活、户外旅游等的应急救援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网约出租车、定制公交等个性化出行服务规范发展。推动航空公司和机场全面建立旅客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航空服务能力和品质。积极培育体育赛事活动、社区健身等服务项目,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品质。促进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新模式规范有序发展,鼓励超市、电商平台等零售业态多元化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新型消费体验中心,开展多样化体验活动。加强生活服务质量监管,保障人民群众享有高品质生活。(十八)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围绕城乡居民生活便利化、品质化需要,加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服务质量。推动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一窗通办、网上办理、跨省通办,提高服务便利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等提质扩容。大力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发展,加快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用工指导等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养老服务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扩大日间照料、失能照护、助餐助行等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积极发展互助性养老服务。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逐步扩大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强化科技标准支撑和物资质量保障。持续推进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防控传染病跨境传播能力。加强公共配套设施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改造。八、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十九)加快质量技术创新应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质量技术创新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促进品种开发和品质升级。鼓励企业加强质量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进质量设计、试验检测、可靠性工程等先进质量技术的研发应用。支持企业牵头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实施重大质量改进项目,协同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共性技术攻关。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质量改进、品牌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质量技术创新能力。(二十)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制定实施以质取胜生产经营战略,创新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工具,推动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加快质量管理成熟度跃升。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建设,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质量管控模式,实施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考核评价,推动质量形成过程的显性化、可视化。引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质量标杆经验交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标准制定等,加强全员质量教育培训,健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重视质量经理、质量工程师、质量技术能手队伍建设。(二十一)争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完善品牌培育发展机制,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打造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鼓励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深化品牌设计、市场推广、品牌维护等能力建设,提高品牌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能力。开展品牌理论、价值评价研究,完善品牌价值评价标准,推动品牌价值评价和结果应用。统筹开展中华老字号和地方老字号认
  • 江苏省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发布,对大气、水、固废等装备重点攻关
    近日,江苏省工信厅印发《江苏省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高端装备供给能力,推动发展模式向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提高绿色低碳转型的保障能力。方案提出: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低碳和资源化导向,推进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城镇污水深度净化与安全回用、深度除氟、超低氮燃烧、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净化处置、机动车污染高效治理、钢渣等固废处置利用、有机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动力电池再生利用、高性能膜材料等技术装备研制。围绕新污染物治理、光伏组件、风电叶片回收利用等新兴领域,部署前沿技术装备研究。组织实施环保装备制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项目10项左右。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推动环保装备纳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相关目录。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修复、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建设一批技术水平先进、工艺路线清晰、节能减排效果突出、推广意义重大、应用前景广阔、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重大减污降碳技术示范工程。聚焦产业链终端产品特别是整机装备,充分发挥我省在污水治理、固废处置、环保功能材料、生态环境监测、环境大数据与智慧管理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制造优势,大力培育一批技术引领型、市场主导型领军企业。完善环保装备技术标准体系,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起草,研制一批环保装备设计制造、检测验证、应用服务标准,培育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开展环保装备标准化试点示范。推进技术装备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结果国际互信互认,助推优势产品全球化布局。方案具体内容如下:江苏省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业是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根据《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高端装备供给能力,推动发展模式向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提高绿色低碳转型的保障能力,制定本工作方案。一、补齐科技创新能力短板(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短板”和“十四五”期间减污降碳需求,加大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力度。围绕环保装备所需的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材料与药剂、基础工艺及装备、基础工业软件等领域,加强基础研究攻关。围绕低碳和资源化导向,推进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城镇污水深度净化与安全回用、深度除氟、超低氮燃烧、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净化处置、机动车污染高效治理、钢渣等固废处置利用、有机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动力电池再生利用、高性能膜材料等技术装备研制。围绕新污染物治理、光伏组件、风电叶片回收利用等新兴领域,部署前沿技术装备研究。组织实施环保装备制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项目10项左右。(二)推进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创新能力,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15家以上。建设环保装备制造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谋划前沿技术研发,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重点建设高性能膜材料等制造业创新中心、水生态安全与健康等技术创新中心、环境综合治理等产业创新中心。推进建设长三角环保产业园,打造全国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和标准创新基地。(三)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持单位或园区以突破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瓶颈为核心,以“工程化”研发和成果快速“产业化”为目标,整合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等创新资源,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产业化”创新链条,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平台。支持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建设一批技术转移中心,推动各类科研平台、大型科学仪器、科技报告、科研数据向企业开放。加快建设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在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上力争实现新突破。二、提升先进装备核心竞争力(四)加大创新产品示范应用。按照研发一批示范一批的滚动发展模式,加速优势技术的产业化转化,推进先进技术在不同细分领域的首次应用。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推动环保装备纳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相关目录。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修复、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建设一批技术水平先进、工艺路线清晰、节能减排效果突出、推广意义重大、应用前景广阔、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重大减污降碳技术示范工程。(五)强化重大装备产业化推广。编制发布重点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指南,常态化开展环保装备宣传推介、供需对接活动。支持一批新污染物治理、更高排放标准要求的新型环保技术装备和解决“卡脖子”难题的技术先进性产品推广应用。支持省内研发、产业化成果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支持企业和园区以市场需求为前提,以示范工程为依托,选择一批技术成熟、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潜力较大的技术装备产品,加大产业化项目建设。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承揽国内外环保工程项目,加快国际市场布局,带动省内装备出口,壮大优势装备“走出去”规模,提升海外市场份额。(六)实施“强企壮企”工程。聚焦产业链终端产品特别是整机装备,充分发挥我省在污水治理、固废处置、环保功能材料、生态环境监测、环境大数据与智慧管理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制造优势,大力培育一批技术引领型、市场主导型领军企业。围绕基础原材料、核心部件等,精准引进培育一批补强我省产业链薄弱环节的创新型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完善小微企业、初创企业支持制度和服务体系,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新增环保装备领域专精特新企业30家以上。以新三板、北交所为突破口,支持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的企业上市挂牌梯次推进格局。(七)打造装备品牌优势。建立环保装备产品质量长期跟踪评价体系,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完善第三方工业设计服务,提高工业设计自主创新与服务能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将品牌建设贯穿企业管理全过程,在环保装备领域打造更多的 “江苏精品”“苏地优品”区域品牌。充分发挥产业联盟、协会、展会、自媒体、第三方评价对品牌传播的促进作用,形成有行业影响力的“江苏制造”卓越品牌。支持环保装备领域企业争创省长质量奖。加强行业规范引导,动态管理,新增符合规范条件企业30家以上。(八)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强化全省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一盘棋”,发挥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盐城环保科技城在装备制造方面的产业集群优势,以及南京、无锡、苏州等地产业资源优势,推进产业协同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南北深度协作,全面提升我省环保装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围绕龙头骨干企业生产需求,加强协作配套,积极参与产业分工,推动装备制造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建成全产业链贯通、开放式互联的产业本地化配套圈。依托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规范环保企业经营行为,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配套、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三、推动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九)加速标准体系构建。指导环保装备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加强能力建设,为环保装备领域标准化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完善环保装备技术标准体系,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起草,研制一批环保装备设计制造、检测验证、应用服务标准,培育一批企业标准“领跑者”,开展环保装备标准化试点示范。运用标识解析技术,统一环保装备数据接口,实现数据标准化交换。搭建核心设备标准化生产制造平台,打造标准化示范工厂。(十)深化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深入推进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环保装备设计制造、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等过程中的应用。对标环保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标准体系,提升大气治理、污水治理、固废处理等领域技术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装备产品设计向模块化智能化发展、制造过程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运行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升级,加快环保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在环保装备领域,创建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示范车间。(十一)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支持企业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开发绿色低碳环保装备,按照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要求,创建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创建环保装备领域绿色工厂30家以上。在环保治理过程中,鼓励运用光伏、太阳能、沼气热联发电等清洁能源替代技术,加强余热余气余压等废能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鼓励环保治理由长流程工艺向短流程工艺改进,推动治理工艺过程药剂减量化,推广磁悬浮风机、水源热泵、高效曝气装置等绿色低碳产品,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十二)推行服务型制造。扩大绿色低碳供给,加快发展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环境信用评价、碳资产管理、碳排放核算等新兴环保服务。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医院、环境管家和环境顾问服务,开展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试点,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环保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鼓励一批规模大、技术新、实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品牌、人才、市场、资金优势,从设备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发展,从单纯产品供给向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四、加大保障支持力度(十三)加强政策衔接。紧跟国家“十四五”污染防治技术需求,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引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在科技创新、产品推广、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强政策衔接,强化政策协同,助推政策合力,全面打造绿色低碳的现代化环保装备供给体系。(十四)优化市场环境。强化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完善企业质量信用动态评价和公布制度,建立省级环保装备企业及产品信用数据库。加强行业规范引导,推进非标产品标准化,充分发挥产品技术标准在市场竞争中的约束作用。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鼓励企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营造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十五)培育人才队伍。依托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环保装备制造业人才创新实训基地,加快集聚一批跨学科、交叉融合的“高精尖缺”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及高水平技术实干型人才。着力培养一支贯通环保装备领域“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科技转化、应用推广”完整创新链的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十六)深化国际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引导企业构建技术研发、采购、制造加工、品牌建设、产品推广、售后服务一体化体系,鼓励企业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拓展国际市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国合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优势,围绕人才培育、技术创新、品牌推广和标准化等方面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推进技术装备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结果国际互信互认,助推优势产品全球化布局。
  • 工信部出台提高乳粉质量方案 中小品牌或退市
    备受关注的乳制品行业近来重拳不断。昨日,工信部网站刊发《提高乳粉质量水平 提振社会消费信心行动方案》,旨在督促乳粉生产企业特别是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恢复和提振消费者信心。乳品专家认为,此举将加快乳粉行业整合,未来3至5年内,将会有近三分之二的中小乳粉品牌退出市场。   工信部行动方案的主要任务涵盖了六个方面,包括督促企业强化管理、强化行业准入管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完善标准体系建设以及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工信部表示,将淘汰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质量安全保障条件不达标的企业(项目),引导婴幼儿配方乳粉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认为,工信部此次出台的方案意义重大,特别是从行业准入方面提高了门槛,不合规的奶粉企业将被踢出。目前,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重点企业大约有150家,但品牌认知度高、消费群体大的国产乳粉企业不超过30家,剩下的品牌或是经营小品种乳粉,例如羊乳、牦牛乳,或是贴牌或纯进口。预计未来3至5年内,将有三分之二的中小品牌退出市场,结合国家近期针对乳制品行业一系列的动作来看,预计最快下半年市场上就会有反应。   “工信部的行动方案对大企业来说是好事。”雅士利媒体负责人张培喜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乳粉行业门槛的提高和防伪的严格,肯定有一批小型的企业因为不符合规定而退出市场,这为大企业的技术指导和收购带来了机会。”  原标题:工信部出台提高乳粉质量方案 大量中小品牌或退市
  • 工信部:2022年全国质量标杆入围名单公布
    9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2年全国质量标杆入围名单,拟确定47项工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质量管理数字化、可靠性提升、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方法等领域的典型经验,以及5项中小企业、7项服务业企业典型经验为2022年全国质量标杆。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22〕88号)要求,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质量协会继续组织开展2022年全国质量标杆典型经验遴选和交流活动。经企业自主申报、地方(行业)推荐单位推荐、资格审查、评审委员会资料评审和答辩评审,拟确定47项工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质量管理数字化、可靠性提升、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方法等领域的典型经验,以及5项中小企业、7项服务业企业典型经验为2022年全国质量标杆(见附件)。现将名单予以公示,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2022年9月14日至23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以电话、邮件等形式向中国质量协会提出,并留下联系人、电话、联系地址、邮编及电子邮箱,单位反映情况需加盖公章,个人反映情况需使用真实姓名。联系人员:韩 铁联系电话:(010)68416386;17801157767邮 箱:qmb@caq.org.cn 2022年全国质量标杆入围名单一、工业企业(47项)质量管理体系升级方向(9项)序号企业名称经验名称1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设备可靠性管理体系在核电运维质量管控中的应用经验2箭牌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全价值链的质量管理模式实践3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基于“SREE质量法则的链式反应”质量管理模式的实践经验4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构建基于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智能供应链经验5青岛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以工业互联网驱动企业创用户极致体验的实践经验6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基于数字化端到端解码的魅力感知质量管理模式”的经验7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基于NSP模式研发制造并行体系实践经验8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三全一基”绿色智能高可靠产品质量管控模式的经验9吴江变压器有限公司实施“三品一环”质量管理模式的经验质量管理数字化方向(15项)序号企业名称经验名称1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数字赋能下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2大连冶金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基于轴承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提升质量创新能力的经验3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数字化+定制化”双轮驱动下的全面质量管理经验4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构建数字化赋能集成管理模式的实施经验5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数字化、目视化和智能化QMS管理模式6京东拓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实施数字化质量管控助力城市数智化转型的实践经验7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基于“五智”模型构建“4+3+1”智能质量管理系统运用实践8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全产业链“智慧质量”数字化管理的经验9青岛海尔特种制冷电器有限公司零基目标下智能工厂的质量数字化管理实践经验10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以“数智化”加速新能源汽车制造质量全面提升的实践11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数据驱动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实践经验12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实施全价值链+QMS数字化系统的质量管控经验13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数字化管理模式经验14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基于数字化、智能化全生命周期质量提升管理方法的实践经验15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工厂建设,推动质量管理的数字化,建设电子制造行业“质量标杆”企业可靠性提升方向(4项)序号企业名称经验名称1东风康明斯排放处理系统有限公司应用数字技术提升商用车后处理产品质量可靠性的经验2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实施“211”产品全生命周期可靠性管理的实践经验3洛阳古城机械有限公司构建汽车制动器设计制造中高可靠性质量保证体系的实践经验4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构建“全级次、全要素、全过程”航天型号风险识别与控制管理模式过程控制方向(11项)序号企业名称经验名称1福建闽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海洋食品产业链精准协同质量管控经验2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电子级玻纤产品数字制造技术应用经验3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构建工装件管控平台稳步提升产品质量的实践4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3C电子行业数字化、精益化、智能化的蓝思大数据平台质量管理经验5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品控经验6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流程质量管理系统的经验7山东泰宝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实施“5+1”新型防伪产品全流程质量管控的实践经验8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实施铝制车身多种制造新技术开发与集成应用的实践9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基于SPC过程管理质量管控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经验10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实施PQM项目质量管理的经验11中钢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实现耐火材料质量提升的经验质量管理方法方向(8项)序号企业名称经验名称1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构建数字化核电高质量人才的系统培养模式和赋能机制的实践经验2汉江工具有限责任公司实施“1542”质量管理模式,打造民族精品3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实施“精益+”质量提升的实践经验4鹤壁天海环球电器有限公司实施“客户质量画像+全流程协同”的质量管控经验5新疆圣雄氯碱有限公司基于生产工艺标准化“6P环式模型”质量管理方法的实践经验6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基于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GCPA质量管理经验7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构建双驱动双循环数字化质量管理模式的经验8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以战斗力标准为导向的“七精双一流”质量管理模式二、中小企业(5项)序号企业名称经验名称1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实施5G+工业互联赋能传统产业实现双升双降的质量管理数字化经验2河南优德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实施KQCE精益质量研发创新模式的实践经验3江苏晶雪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构建以“S-M-S”驱动的高质量管控模式的实施经验4江西远大保险设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基于“5G融合智能制造”的精益管理模式实施经验5联桥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物联网通讯模组“四层协同”精细化生产管控经验三、服务业(7项)序号企业名称经验名称1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基于三链融合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数字化管理实践2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通过构建“115全业务、全流程质量管控模式”提升供电可靠性的经验3河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基于大数据智慧分析的可知、可控、可预测药械检验质量管理模式经验4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构建地铁超大规模网络智能通号运维系统的实践经验5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基于风险指引型理念提升核电厂运维质量的实践经验6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数字化技术的“1+6+3”公交智慧出行服务管理模式7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于风险智能管控的超高压电网高质量运行维护的实践 注: 以上名单按企业名称拼音先后顺序排列。
  • 质量检测看仔细 环保地板选购攻略
    选购地板建材最好是选购实木地板、竹地板等比较天然原材料制成的地板。而强化地板、复合地板胶黏剂的使用比较多,在选择时要注意看产品的质量检测报告。   质量检测看仔细 环保地板选购攻略   地板建材选购:   看认证。环保木料,一定要有国家环保总局的绿色建材十环认证标志。而木制家具则需要有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家具产品认证。   看报告。地板和家具商家需要提供省级以上权威机构带有CMS字样的检测报告,这是通过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证后的标志,检测单位只有通过计量认证才有资格进行检测,其所出示的报告才有法律效力。此外家具必须提供产品说明书。   特别注意10项强制标准不等于&ldquo 绿十环&rdquo 认证 ,它只是市场准入的最底标准,只要是合格产品就一定能通过。消费者可以访问国家环保总局官方网站(www。zhb。gov。cn)或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www。sepacec。com),查询已获得十环认证标志的产品。   闻气味。胶粘剂挑环保度。胶粘剂游离态甲醛的含量应小于或等于1g/kg,苯含量应小于或等于5g/kg。在购买胶粘剂时也可采用&ldquo 鼻闻&rdquo 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甲醛国标检验须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对程序、工具、环境条件和检验人员等要求严苛。像甲醛测试有萃取法、干燥器法,消费者自测时不太可能满足这些条件,因此在完成地板装修时,最好对室内空间进行一次检测,并开窗通风透气。   室内甲醛自测:可用甲醛监测仪和空气甲醛自测盒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可作为室内空气质量的一个参考,但不能代替专业检测机构的检测。国家室内甲醛安全标准为0.08mg/m³ 。
  • 中国中检为卡塔尔世界杯贡献“中国质量”
    2018年,中检陕西公司收到卡塔尔主管建设的政府部门卡塔尔交付与遗产委员会(SC)邀请,为建造世界杯体育馆在中国采购的所有设备提供监造和技术服务。陕西公司高度重视,迅速抽调人员组织团队,成立“卡塔尔世界杯体育馆监造业务”项目组,组织项目协调人员、监造人员、商务沟通人员研究监造设备及要求,随后启动标书编制工作。最终,陕西公司在工作业绩、技术能力、人员配备等方面全部通过业主SC的层层审核,成功中标卢赛尔体育馆的设备质量监造业务。项目中标后,项目经理结合制造厂的具体设备,分别对监造人员进行培训,明确监造内容、标准、要求等细节,并建立了监造人员、协调人员与业主的有效沟通机制。项目历经4年,陕西公司先后派出30余名检验工程师在钢结构工厂、索具工厂、膜结构工厂等车间进行全生产过程质检监控,主要监造的设备有体育馆承重基座、梁柱等钢结构、屋面索结构、屋面次结构、锚具、索夹、膜结构等。由于工期紧张,陕西公司的监造人员在很多节假日甚至春节都坚守在项目一线,与工厂日夜兼程赶工期。尤其在2020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后,大家克服一切困难投入工作。项目期间,监造人员不仅按业主要求及时发现问题、汇报问题,还经常积极帮助工厂解决问题。在一次超张拉力试验中,某索具调节端锚具出现少量的锌层剥落,监造人员通过专业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判断可能有裂纹存在。工厂在打磨锌层后,通过无损探伤方式证实确有裂纹存在,后经过项目各方分析原因探讨解决方法,决定将热镀锌改为表面喷漆,有效解决了裂纹存在的问题,不仅避免了质量风险,保证了产品质量,还按时完成了项目进度。通过此次事件,陕西公司团队对工作认真细心负责任的态度以及专业的技术水平受到SC和项目各方的一致好评。陕西公司在卢赛尔体育馆(Lusail Stadium)监造过程中的出色表现得到SC的充分认可。2020年,SC将阿图玛玛体育场(Al Thumama Stadium)的设备质量监造工作也交由陕西公司负责。卢赛尔体育馆(Lusail Stadium)和阿图玛玛体育场(Al Thumama Stadium)由中国铁建集团(CRCC)作为总承包方负责建设。中国中检与中国铁建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为两座体育馆的顺利交付贡献了中国央企的智慧和力量。卢赛尔体育馆首次登上卡塔尔10元面值纸币和特别纪念钞,成为国家名片,是中国企业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实践。陕西公司于1993年开始从事工业品质量监造服务,是国内最早开始为国外客户提供此服务的机构。近30年来,已为日本、新加坡、美国、欧洲、中东等多个国家的采购方和工程承包方提供过石油化工、发电及输变电、轨道交通、海洋工程、采矿冶金等行业的相关设备监造服务。今后,陕西公司有信心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加强央企联动、央企合作,携手并进走向世界,为更多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国质量”服务。
  • 工信部:适时开展钠离子电池标准制定 统筹引导钠离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近期发布《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15号(工交邮电类523号)提案答复的函》,答复高亚光委员提出的《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钠离子电池的提案》:您提出的《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钠离子电池的提案》收悉,经商科技部和财政部,现答复如下: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里程碑事件,将对绿色低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任务是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幅提升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作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压舱石,是支撑新能源在电力、交通、工业、通信、建筑、军事等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之一。一、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新型电池发展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新型电池产业发展,从加强行业管理、统筹产业规划、支持技术创新、加快标准建设等角度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新型电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部长期以来积极推动新型电池产业发展。一是制定发布《信息产业发展指南(2016—2020年)》,推动新型电池技术进步和创新升级,支持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新型电池产业发展。二是积极开展电池领域相关标准研制工作,推动将先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规范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支持电池检测平台建设,指导组建国家动力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统筹资源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新型正极材料等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十三五”期间,科技部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对电池储能相关技术进行了系统部署。其中,钠基储能电池技术作为重点支持方向之一,在“高安全长寿命和低成本钠基储能电池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等项目系列成果推动下进步显著。近年来,财政部通过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等政策,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蓬勃发展,推动新型电池产品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成本迅速下降。二、钠离子电池在资源丰富度、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摇椅式工作原理类似,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近几年,钠离子电池开始逐步进入规模化试验示范阶段。2018年6月,首辆钠离子电池低速电动车问世;2021年6月,中科海钠发布世界首个1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这意味着,继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体系后,钠离子电池开始在储能领域崭露头角,有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变革。钠离子电池在资源丰富度、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一是钠元素储备更丰富,钠是地壳中储量第六丰富的元素,地理分布均匀,成本低廉;而锂资源在地壳中储量仅为0.002%,不到钠的千分之一,且全球分布具有地域性。二是钠离子化合物可获取性强,价格稳定且低廉。此外,在低电压下铝不会和钠合金化,因此钠离子电池负极可使用铝集流体而不必像锂电池使用铜集流体,从而降低电池的成本和重量。三是钠元素和锂元素有相似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储存机制,钠离子电池有相对稳定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另一方面,目前钠离子电池在产业化进程中尚存在能量密度较低、循环寿命较短、配套供应链与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仍处于商业化探索和持续改进中。预计未来随着产业投入的加大,技术走向成熟、产业链逐步完善,高性价比的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尤其是在固定式储能领域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三、对有关意见建议的考虑根据您提出的将钠离子电池纳入有关发展规划和重点科技支持计划、推动市场化应用、推动标准建立、给予政策扶持等建议,我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吸纳,将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下一步工作中深入研究落实。一是关于将钠离子电池纳入有关发展规划和重点科技支持计划的建议。我部将在“十四五”相关规划等政策文件中加强布局,从促进前沿技术攻关、完善配套政策、开拓市场应用等多方面着手,做好顶层设计,健全产业政策,统筹引导钠离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部将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并将钠离子电池技术列为子任务,以进一步推动钠离子电池的规模化、低成本化,提升综合性能。二是关于尽快推动钠离子电池市场化应用的建议。有关部门将支持钠离子电池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支持先进产品量产能力建设。同时,根据产业发展进程适时完善有关产品目录,促进性能优异、符合条件的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电站、交通工具、通信基站等领域加快应用;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钠离子电池全面商业化。三是关于尽快推动钠离子电池标准建立的建议。我部将组织有关标准研究机构适时开展钠离子电池标准制定,并在标准立项、标准报批等环节予以支持。同时,根据国家政策和产业动态,结合相关标准研究有关钠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政策,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四是关于对初期进入市场的钠离子电池产品或企业给予扶持的建议。我部将梳理能源电子产业链,统筹资源支持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电池发展。相关部门将继续大力支持相关领域科技创新,并以市场化手段为主,推动更加合理、更加高效的商业模式形成,通过建立良性发展机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感谢您对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关心,希望今后能得到您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 赛多利斯携手蒲公英药品质量安全巡讲(成都站)接力来袭!
    为了更好地帮助制药企业深刻理解药品安全与合规性,建立稳定可靠的质量控制系统,始终如一的生产出“安全药”和“放心药”,“蒲公英药品质量安全巡讲”盛夏而至,七月与您相约天府之都(成都)和魅力泉城(济南)。药品质量控制和无菌工艺保障两大分会同期呈现,秉持强大的专家阵容,深入的交流主题以及广泛的技术涉猎,与您探讨分享最新的理念、最优的技术、最丰富的经验!主办单位:蒲公英制药技术论坛协办单位:赛多利斯中国会议时间:2016年7月21-22日 9:00-16:30会议地点:成都总府皇冠假日酒店 成都市锦江区总府街31号会议内容:演讲嘉宾:岳霄霄,GMP检查员,资深培训讲师李亚涛: GMP检查员,资深培训讲师焦红江: 资深GMP培训讲师,药企新项目异地扩建负责人俞先旗: 副总经理,广东星昊药业有限公司崔长法: 首席科学家,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柴海毅: 药品微生物专家Dr. Christian Boecking: 亚太区验证项目高级经理,赛多利斯集团沈 亮: 法规事务经理,赛多利斯中国任雪芸: 中国区市场经理,赛多利斯中国谭 宁: 下游纯化过滤产品应用支持经理,赛多利斯中国孙小明: 资深称重产品经理,赛多利斯中国张博钦: 资深纯水产品经理,赛多利斯中国李 露: 资深微检产品专家,赛多利斯中国 参会对象: 药品生产或研发企业中从事研发与工艺开发、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验证管理等的相关人员;以及从事药品生产监管相关工作的人员。每家企业限2人。 参会方式: 本次研讨会不收取会议费用并提供免费午餐,参会代表交通及住宿费请自理。 参会代表请在线填写会议注册信息,立即在线注册 http://survey.sartorius.com.cn/jq/8798856.aspx 报名截止日期为2016年7月18日 7月28-29日,蒲公英药品质量安全巡讲与您相约泉城济南,会议注册即将开始,敬请关注!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女士 电 话:021-68785302 邮 箱:wenji.zhang(at)sartorius-stedim.com往期精彩回顾:广州站 北京站杭州站赛多利斯中国 电话:400.920.9889 / 800.820.9889传真:021.68782332邮箱:info.cn@sartorius.com官网:www.sartorius.com.cn 扫一扫,关注赛多利斯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了解最新资讯:
  • 会议前瞻 | 方圆科技邀您共襄2024年湖南检验检测科技创新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由湖南省检验检测学会主办的“2024年湖南检验检测科技创新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定于2024年4月22日在长沙融程花园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以“奋进新征程,赋能高质量”为主题,全国行业精英、科研(院)所、检验检测产业链重点企业代表、科学仪器厂商代表、检验检测领域权威专家及中国检验检测学会领导共襄盛会,共同切磋、互相学习,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湖南省检验检测学会,一直致力于为业内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倡导“开拓、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立足“四个”服务,发展团体会员,协调科研、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之间的关系,促进检验检测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合作,推进学科建设,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助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湖北方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圆科技)受邀参加2024年湖南检验检测科技创新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作为一家深耕检测仪器20余年的民族品牌,方圆科技以其深厚的行业底蕴与卓越的技术实力,长期致力于多个领域的检验检测仪器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尤其在放射性检测、环境监测、食品水质检测等领域,方圆科技都凭借其精准、高效的检测产品,为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仪器产品支持。方圆科技将携带一系列检测产品参会,展示其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技术应用。我们期待在研讨会上与您相见,共同探讨检验检测行业的未来发展与合作机会,共筑合作之桥,助力行业腾飞,共同推动检验检测行业的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 浙江:确保“世博”期间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
    3月20日,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印发《2010年浙江省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其中就要求,确保世博会期间不发生与本省进出食品有关的社会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和群发性食品安全事故。  今年,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将组织开展“迎世博保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行动,全力保障“世博”期间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   特别是直接相关的农业部门,今年将把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100%纳入监管范围、100%落实监管联系人、100%实行产地准入管理、100%实现可追溯、监督抽检100%覆盖、100%承诺保障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人100%培训一次、100%执法巡查一遍。   此外,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将做好“世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重点加强对直接向“世博”园区内餐饮单位提供食品的中心厨房、原料配送中心等生产经营单位的监控,组织开展前期检查评估和旅游景区餐饮单位、各城市主要餐饮保障接待单位的专项检查行动,防控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 客户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禾工仪器免费售后火热进行!
    风雨同舟,峥嵘岁月,禾工人扬帆起步;诚挚服务,禾工人坚定如一;拼荆斩棘,禾工人感恩相随。凭借着心中的梦想与承诺,如今,在民族仪器日益崛起的优良土壤下,上海禾工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已华丽转身蜕变为一家极富创新能力的精密科学仪器制造商。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经说过,在每个抉择和机会过程中,你是不是还是和第一天像自己初恋那样记住自己第一次的梦想,至关重要。在原则面前,你能不能坚持,在诱惑面前,能不能坚持原则,在压力面前能不能坚持原则,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前提。今天,禾工科仪用十多年的执着奋进为该问题书写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答案!为品牌而战,为责任前行,为信任坚守,成为禾工科仪永恒的追求!   风雨同舟,感恩回馈七月盛夏,禾工感恩回馈新老客户,凡在禾工购买的AKF系列水分检测仪器,在活动期间均可将仪器寄往禾工科仪进行维修保养;公司将精心为您的仪器进行全面检查。信任禾工,还“健康”仪器,护航实验安全,何乐而不为?   一个优质的品牌不管具体从事什么行业!总会双倍的努力为用户提供出乎意料的服务。禾工科仪在售后服务领域已摸索出最适合客户需求的可行体系。全国统一明码实价;30天无理由退换;36个月质量保证;禾工科学仪器拥有十多年分析应用经验,愿意为客户新样品分析提供力所能及的分析应用解决方案协助;无论何时何地,均有专业工程师指导解决仪器使用技能和产品故障,保证24小时提供技术指导。这是禾工人的坚持,也是禾工科仪对优秀经销商要求,更是禾工科仪对用户的承诺。   互赢共享、服务至诚、品牌灼灼生辉!    如今,禾工科仪的客户全群体、产品应用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遍地开花。毋庸置疑,这是禾工科仪十多年来扎根仪器产业,深耕细作的成果,也被禾工科仪视若公司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作为中国大陆分析仪器行业知名企业,禾工科仪的研发、技术人员一直立足于了解客户需求,满足各种应用分析需求的基础上,研发、制造并销售最可靠的、高性价比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   由于拥有多年分析仪器代理销售及技术服务经验,禾工科仪对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有着深入了解,公司结合长期分析仪器的应用、维修等技术服务经验,取长补短,在广泛的客户支持下,通过吸收国际品牌产品技术经验,利用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改进完善分析仪器产品。目前产品线丰富完善包括卡尔费休全自动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等分析仪器技术性能居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可替代进口同类产品。 此刻,看到一家勇于进取、敢于创新、追逐梦想、秉承民族责任的禾工科仪在华东大地傲然屹立,每一位禾工人心中满溢着骄傲与豪情。深知精做细现有品牌和营销服务才能为员工与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多年来,禾工科仪一直践行着这一理念,不断创造客户、员工价值,使禾工科仪在竞争激烈的仪器仪表行业更加从容。此时恰是时候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提升公司知名度,全力打造公司品牌印象的好时机。希望在禾工全体员工的努力拼搏下,禾工科仪能更加茁壮的成长,市场的美誉度、认知度与日倍增,在下一个十年、二十年...收获更加卓越斐然的成就,开辟属于国产品牌的新天地!活动详情请继续关注
  • 视频:赛默飞世尔推出空气质量汞检测解决方案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环境仪器事业部空气质量仪器市场发展经理闫萌先生,介绍了赛默飞世尔科技在本次展会上推出的连续在线汞监测系统,该系统是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汞监测法案设计,能够连续实时监测燃煤锅炉和废弃物焚化炉烟气排放中的元素汞、离子汞和总汞。目前,该系统已通过美国EPA测试,已有400多名用户使用该产品,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该系统能够将元素汞和氧化汞分开检测,通过该套系统,可很好监测燃煤电厂有多少汞排放到大气中。   此外,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环境仪器事业部水质分析仪器/实验室产品应用工程师马颢珺先生,对赛默飞世尔科技在本次展会上所带来的水质分析仪器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 科技部:我国成为全球高质量科技论文第二大贡献国
    2021年7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门、相关机构负责人,介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有关情况。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答记者问时提到,我国成为全球高质量科技论文第二大贡献国。  许倞介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研究,2018年专门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以及一系列的配套政策。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2019年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已经超过了6%。  据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围绕着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等紧迫需要,强化了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任务系统部署。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大大提升,国际影响力也大幅提升。”许倞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在学科发展方面呈现了良好态势。我国成为全球高质量科技论文第二大贡献国。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技术、数学、物理学等12个学科中,我们的高水平学术论文被引次数进入世界前两位。  第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达到39.2万人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人数不断增长,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二。中国的科学家屡获国际各种重要科技奖项,比如“克利夫兰奖”“庞蒂科夫奖”等等,在量子通信、物理学等重要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第三,我国的科研基地与条件平台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持续推进建设五百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了十三个国家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优化调整形成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1个国家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98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这些科研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科学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磁约束核聚变、散裂中子源等一些大科学装置都投入了使用。  第四,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在量子信息、纳米科学、催化科学、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生命健康等关键技术领域,也就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领域,解决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科学问题,为国家发展和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面向未来,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强化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许倞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加持之以恒地加强基础研究,鼓励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勇闯创新“无人区”。
  • 创新驱动,合作共赢︱《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用原材料的质量管理规范》培训班顺利结业
    创新驱动,合作共赢2023年12月17日,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骨组织库分会、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细胞治疗产品用原材料的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培训研讨班,顺利结业;同期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绍兴)生命健康产业大会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全产业链发展大会,也圆满落幕。▼《规范》研讨培训班华龛生物作为协会骨干单位参与《规范》制定,《规范》编制历时4年半,是国内第一部针对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用辅助材料质量管理的规范,于2023年9月14日由中国生物技术协会正式发布。此次《规范》培训研讨班,华龛生物副总经理孙彦洵博士作为《规范》主要起草编制专家之一,以特邀讲师的身份,进行了《规范》解读授课,并与各位专家学者,就《规范》如何有效实施、相关领域发展趋势等各类问题,展开了多维度的深入专题研讨。孙彦洵博士的解读主要针对《规范》第8章——“生产和生物安全性”,内容包括:1. 生产用原材料生产者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要素、质量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供应商审计的内容、评估及批准流程;2. 生产用原材料发生变更的分类、参考的法规、变更考虑要素、变更控制管理;3. 原材料生产工艺和过程中外源因子的污染控制策略;4. 容器和密闭系统的适用性、可溶出物和可析出物 (E&L) 风险评估;5. 生产用原材料防止污染的质量要求。“细胞外囊泡研究与转化”研讨分会作为高质量三维细胞制造专家,华龛生物同步受邀出席大会——由华龛生物研发高级工程师兰苗苗博士,在“细胞外囊泡研究与转化”研讨分会上,围绕“大规模MSC培养助力外泌体规模化生产工艺”主题,就目前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报告分享。兰苗苗博士介绍了基于华龛生物3D微载体配合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制备细胞培养上清的解决方案。同时,使用3D FloTrix® vivaEXO 外泌体收获系统,可实现单批次、同一时间规模化收获外泌体产品,有效保证外泌体质量的均一性。同时,采用华龛生物3D工艺收获的外泌体,在肺纤维化治疗、骨髓损伤治疗中,都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展现了外泌体在临床应用的广阔前景。开启细胞产业化发展新时代华龛生物作为三维细胞智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将不断通过释放标准化能力、研发转化能力,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引领行业蓬勃发展,与行业伙伴共同开启细胞产业化发展新时代。
  • 共筑药品安全防线——莱伯泰科邀您参加第二届中国药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大会
    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和美国药典委员会共同主办的“DIDC 2022第二届中国药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大会”将于2022年8月4日-5日在广州花都皇冠假日酒店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以“药品质量关联生命,检验守关情系万家”为主题,将聚集众多来自行业监管、标准制修订、科研机构与知名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专家学者,内容精彩纷呈:☆ 解读分析中药、化药、生物制品的最新法规指南;☆ 分享探讨药品研发与生产过程中药品理化分析技术;☆ 分享中美药典最新法规要求以及注册评审、现场核查、变更管理等技术;☆ 分享探讨药品研发与生产过程中药品理化分析技术;☆ 分享探讨药品研发与生产过程中微生物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莱伯泰科受邀将参与本次大会,并展示我们最新的制药行业解决方案以及新款仪器,热烈欢迎医药届各位朋友莅临广州,共襄盛会!超级微波化学平台 改变了传统微波消解的设计规则,是样品消解领域划时代的代表性产品!1、实现了超高温度和压力的消解,可在200bar压力长时间工作,工作效率是常规微波的3倍以上;2、同一批次消解食品,土壤,矿石,塑料,金属等多种类型样品;3、仅需2-3mL加酸量,与常规微波相比减少70%,无需赶酸; 4、很低的使用成本,无需使用特殊的消解罐,普通的石英/玻璃/TFM试管均可使用;5、大幅减少人力消耗,10秒左右快速密闭消解罐,避免了几十分钟的装罐过程;6、大样品批处理量和称样量,同时消解26/77个样品。1.超高效率:16 位同时批量浓缩,效率极高2.兼容性强:兼容多种溶剂、多种样品瓶同时使用 3.自由取放:无需暂停仪器或全部泄压,可随时单独添加和取出某个样品,不影响其他样品4.杜绝污染:每个样品为独立管路,避免样品间交叉污染5.防止爆沸:温和水浴,平稳圆周振荡,加速热量传递。真空度精准控制实时显示,全面防止爆沸6.安全环保:双重冷凝,溶剂和尾气双重回收,绿色环保1.精准设计:高精密双注射泵设计,自动切换.仪器整机移液性能符合计量要求2.密闭配置:穿刺配置,无需预开口,避免挥发3.涡旋混合:仪器自动涡旋混合,无接触无污染,无需额外操作4.杜绝污染:移液针多级清洗功能,避免交叉污染5.超强功能:支持单标、混标、内标、标液管理等功能,自动计算最佳配置方案,实时显示,配置报告直接生成6.超大通量:最大288位,支持多种规格样品瓶
  • 聚焦前沿技术 促进产业发展—— 生物医药研发及质量控制论坛2020成功举办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2020年12月17日-18日,“生物医药研发及质量控制论坛2020”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孵化器公司和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共吸引超过1600人次报名参会,覆盖全国140个城市的制药企业及科研单位的相关从业人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8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0146019d-acbb-48ff-9201-c344da3bad22.jpg" title=" 图片2.png" alt=" 图片2.png" width=" 600" height=" 28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孵化器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李一平在致辞中指出,2020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我们经历了共同抗击疫情的考验,同时也迎来了生物医药行业蓬勃发展的巨大机遇。生物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依托研发与质量控制技术的提升,也与实验室管理等各个方面密切相关,本次论坛旨在帮助生物医药企业有序开展项目研发和企业经营工作,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0px height: 40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7529a6d2-aab3-45a1-b9f2-a47ee4f7934e.jpg" title=" 图片3.png" alt=" 图片3.png" width=" 550" height=" 40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中关村发展集团科技园区事业部总经理储鑫、中关村易(e)创医健服务平台承建方项目负责人苗先锋介绍了中关村发展集团依托大数据技术联合集团、集团园区子公司及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共同打造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医药健康产业专业服务平台--中关村易(e)创医健服务平台,平台将为广大医药健康中小微企业省时省钱的提供专业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方面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0px height: 40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5d65be37-15c0-4cf1-95a1-c52b06cedc38.jpg" title=" 图片6.png" alt=" 图片6.png" width=" 550" height=" 40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此外,本次论坛邀请了14位生物医药行业资深专家针对时下业内热烈讨论的生物安全、生物药研发及质量控制以及生物制药实验室管理等领域进行了精彩讲解。“生物安全法”专场主要解读了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病原微生物资源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以及新形势;“生物药研发及质量控制”专场主要剖析了生物药物的研发、临床、质控、表征及应用;“生物制药实验室信息化、自动化管理”专场主要介绍了数据分析、数字化智能实验室管理平台的特点、应用及优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除了为听众搭建优质学术报告平台,本次会议还提供了线上学术交流通道。参会人员十分活跃,积极参与提问互动,共产生百余条线上文字问答交流,并且对本次会议内容给出了良好的评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5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0921cee8-47e1-4bd4-a216-a881b474ba8c.jpg" title=" 图片5.png" width=" 550" height=" 550" border=" 0" vspace=" 0" alt=" 图片5.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0px height: 5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acbc5944-c2b2-4c4d-bca4-afbf716be8ba.jpg" title=" 4.jpg" alt=" 4.jpg" width=" 550" height=" 55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75em " 本次会议是仪器信息网首次携手生命科学产业园区,面向园区及更多相关从业人员,聚焦前沿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趋势针对性的策划组织研讨内容,广受认可和好评。未来,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将更多联合科技园区等单位组织,向生命科学及生物医药等相关领域用户传递更多优质内容 ,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会议的回放视频我们将于5个工作日内上传并发布,敬请关注仪器信息网相关信息。 /p
  • 【媒体】中国环境报:打好秋冬大气攻坚战:监测数据质量是成效关键
    编者按11月15日,“中国环境报”大气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技术支撑网格化监测数据好在哪?》的报道,文中以大量事实论证,客观冷静分析,为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发挥网格化监测的支撑作用提供了正确导向和思路。其中,特别以网格化监测的开创者——先河环保为例,引导各厂商如何做到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依据先河牵头制定的地方标准,只有通过质控后可靠、有效的监测数据,方可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施策的依据,否则适得其反;同时先河结合网格化监测,通过科学家团队,为用户提供研判分析、环境管理咨询服务等整体解决方案,最终为打赢秋冬季大气攻坚战打下坚实的技防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早在今年8月底,环境保护部便发布“1+6”攻坚方案,正式打响了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战。为了打赢攻坚战,准确的监测数据至关重要。此前,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中,强调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对切实提高监测数据质量作出了全面部署。相较于常规监测站,大气网格化监测系统不仅能提供更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还能锁定污染源头,已成为相关部门精准治霾的重要工具和抓手。系统怎样真正起作用?网格化监测数据应全面、准确、客观真实伴随着网格化监测市场蓬勃发展,一些厂商开始以低质低价抢占市场,如果没有有效解决传感器具有的零漂、温漂、时漂、交叉气体干扰等弊端,往往会造成监测数据不准确。在当前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战中,如何做到网格化监测数据的准确?《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指出,网格化监测数据必须做到“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其中,“数据全面”应包括点位全、指标全、功能全。“点位全”就是要扩大环境监测覆盖面,结合当前秋冬季大气污染排放量大、散煤燃烧多、扩散条件不利的实际情况,落实“全面设点”要求。“指标全”就是要瞄准管理需求,拓展环境监测领域和指标。目前,不少厂家都在扩充网格化监测系统的监测范围。在常规PM10、PM2.5、SO2、NO2、CO、O3等参数基础上,一些具有技术实力的厂商还把监测参数扩展至TVOC、H2S、HCL、重金属等多种特征污染物监测。“功能全”就是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从传统环境监测向生态环境监测转变,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科学评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若单纯采用传感器进行网格化建设,会造成监测数据的失真。为保证数据准确,大厂家将多种类型的监测设备按照一定的布点规则进行布设,并采用多种修正、校准模式,从而保证了数据质量。设图为先河环保用于监测现场的传感器技术设备及国标法小型化设备市场繁荣有喜有忧?网格化监测亟待建立标准规则大气网格化监测经过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空气监测站的有效补充,也是环境监测数据的重要来源之一。2017年4月,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曾表示,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按照3公里乘以3公里划分网格,加密分布大气监测点位,找出大气污染程度较高的热点网格,推动实施精准执法。近期对散乱污企业的查处,就是热点网格精密监测的贡献。目前,为落实环境保护部的相关要求,京津冀地区陆续布设了网格化监测系统。据了解,河北省的11个地市中已经有9个安装这一系统。其中,保定市于2016年起布设了包括涉气企业、国控点周边、建筑工地、城中村、交通、传输通道、超级站等937个网格化监测点位。然而,作为新兴产品,网格化监测的标准、规则有待进一步建立与完善,相关部门缺乏对网格化厂家、产品和数据进行规范管理的依据。对此,河北省率先行动。2017年9月18日,河北正式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以及相应的《点位布设技术规范》、《安装验收与运行技术规范》3项地方标准。作为最早研发推广大气网格化监测系统的先河环保,在河北省环保厅的发起下,牵头参与起草了以上标准。这一标准明确网格化需从技术标准、布点规范、运营维护等几个关键因素上保障产品质量、数据准确性。比如,在布点方法上,需采用可露天使用的小型国标监测方法设备与传感器技术的微型站组合使用,以国标法设备为基础,运用大数据管理平台进行数据的监控,实时甄别异常数据。有了标准,各地建设网格化系统时就有据可依,使用时对数据质量的把控也更有底气。图为国标法小型化设备与传感器技术设备组合布点,形成重点污染源监控网格用户有何需求?网格化监测要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当前,全国已有大部分省份应用了大气网格化监测系统,国内外十几家环保企业承担着这些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工作。以先河环保为例,其网格化系统已覆盖全国12个省、49个城市,点位总数达9110个。面对当前重污染天气状况,一位地方官员向记者表示,相关部门不只需要“干巴巴”的监测数据,更需要基于这些数据的整体环境解决方案。照此说法,网格化监测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成为了参与地方治霾治污的“参谋助手”和重要组成部分。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河南洛阳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2017年8月初,当地完成了100多套网格化微型站及国标法小型站的设备安装、调试运行,覆盖到城区主要道路、重点企业污染区域和核心管控区域。经过3个多月的系统监控运行,结合先河环保的专家组管理咨询服务和政府有效监管,洛阳市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明显。10月1日~11月12日冬防攻坚期间,洛阳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869,同比下降9.22%;冬防期间PM2.5下降1.59%、SO2下降33.33%、NO2下降8.00%、CO下降16.67%、O3下降29.13%。截止到2017年11月12日,洛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81天,同比上升14.56%。此外,在河北保定、唐山和河南鹤壁、濮阳等地,网格化监测系统在管控“散乱污”企业、秋冬采暖季联防联控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降低了污染指数。然而,针对一些城市网格化系统应用效果不佳的状况,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赵传峰认为,关键在于监测数据质量和配套的管理机制,数据必须准确,配套机制必须健全。再看洛阳案例,服务商为其提供的网格化服务,不仅包括设备安装和技术服务,还配套了专门的科学家团队,为用户提供环境管理专家咨询服务;同时帮助政府制定内部规范文件,协助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的有效管控机制。“通过管控降低污染指数,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只是网格化系统应用的初级阶段。”赵传峰认为,未来,网格化系统还将不断拓宽和挖掘环境监管其他领域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协助政府开展污染源解析、减排治理评估、中长期达标规划等科学决策工作。
  • 安徽省蔬菜质检中心开展供沪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查
    近日,安徽省蔬菜质量检测中心联合和县农业委员会蔬菜办公室,深入历阳镇和姥桥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开展供沪蔬菜质量抽样检测。   本月2日至3日,安徽省蔬菜质量检测中心工作人员联合和县蔬菜办的农产品质量监督员深入历阳镇和姥桥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进行供沪蔬菜质量抽样检测。此次共抽取茄果类蔬菜、瓜类蔬菜、豆类蔬菜三大类共计21组样品,其中茄子4组,番茄4组,辣椒4组,黄瓜5组,毛豆1组,四棱豆1组,豇豆2组。省蔬菜质检中心将对蔬菜样品中的毒死蜱、乐果、杀螟硫磷、溴氰菊酯、联苯菊酯等农药残留及铅、镉等重金属共计21个指标进行检测。   目前,安徽省蔬菜质检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正依据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对抽检的蔬菜样品加紧检测,为上海世博会把好蔬菜质量安全关。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