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质量技术

仪器信息网质量技术专题为您整合质量技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质量技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质量技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质量技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质量技术话题讨论。

质量技术相关的论坛

  • 【求助】质量主管和技术主管问题

    我们质量主管和技术主管是一个人,只有一个人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该怎么写?能合到一块吗?还是必须分开写质量主管负责这些,技术主管负责那些。

  • 有关质量负责人与技术负责人

    在CNAS和CMA体系文件里,一般大家都是让质量负责人与技术负责人平起平坐,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职能是不对等的,组织架构图中如果把质量负责人画在技术负责人之上或是技术负责人画在质量负责人之上,是否可行?王芳们,你们怎么看。

  • 质量/技术记录是属于记录还是文件

    大家好,在体系运行的时候会用到很多的记录表格,记录表格按相关要求填写后会称为质量记录或者技术记录等,但是在归档的时候个人理解称之为质量记录/技术记录或文件都可以,想请教各位同行的看法[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61.gif[/img]

  •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关系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关系一、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职责要求 准则中对质量主管和技术管理者的描述分别为:指定一名员工作为质量主管(不论如何称谓),不论其他职责,应赋予其在任何时候都能确保与质量有关的管 理体系得到实施和遵循的责任和权力。质量主管应有直接渠道接触决定实验室政策或资源的最高管理者,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提供确保实验室运作质量所需的资源” 。 因一般实验室都使用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称呼,以下用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代指质量主管和技术管理者。 质量负责人的管理职责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实验室内部:体系运行维护、文件控制、不符合/纠正/预防的组织处理和实施、内部审核、内部监督;(2)实验室外部:外部审核前期准备接待、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投诉处理、分包方质量审核。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主要为两个方面:(1)全面负责实验室的技术活动运作,包括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检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设备操作指导书以及各种技术类文件的审批、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确认等;(2)确保实验室运行质量所需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的供应和技术保证。二、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关系 1、 相互独立 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两个方面,岗位不同,工作内容与着重点自然也不同,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都有具体的职责和权限。技术负责人侧重于技术活动的运作,与检测活动有关的人、机、料、法、环都要达到要求,例如人员的能力、设备的使用、样品和消耗品的控制管理、方法的选择、检测环境的控制等,通过有效的手段和决策,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数据的准确。而质量负责人则侧重于对体系运行的保证和维护,包括管理规定的健全,不符合情况的监控,关注客户的要求,执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以及管理体系内部的定期审核评价,接受外部审核,改进跟踪。质量和技术两个方面,权责明确、岗位平等,工作相对独立,是实验室管理的统一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推进和完善实验室的管理,保证实验室的检测质量。 2、 相互配合 在具体的各项检测活动中,质量和技术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往往是既有技术的形貌,也有质量的影子。比如“4.4 要求、合同或标书的评审”要素,合同评审的主体,合同评审的流程,合同评审的输入、输出,合同评审的记录等都需要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提出要求,但是合同评审过程本身却是一个技术活动的过程,需要从技术的角度确定合同是否可行,是否可以进行检测,是否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等;再比如 “4.13记录”要素,记录的及时、记录的完整、记录的清晰、记录的编号、记录的更改、记录的归档等等都是质量要求,此要素也是管理要求的一部分,但是记录的准确则必须从技术的角度给予保证,必须符合数据的采集、数据的修约、极限数据的处理、临界数据的处理要求等;同样,比如“5.8 样品的处置与管理” ,样品的处置的要求就同时包括质量和技术部分,不能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和结果的判断,同时也需要满足相关的流程要求和保密要求。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相生相容,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很多问题表现是管理问题、质量问题,但要真正解决,则要靠技术手段;同样技术问题,也需要质量方法来固化,来推动。 3、 相互监督 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不仅相互配合,还相互监督。单从质量或技术的角度考虑问题,往往是不全面的、容易走向极端的,这就需要双方相互监督,共同进步。不重视技术,结果是显然的,检测数据不准确,试验结果有误,造成无法弥补的问题。同样,不重视质量,管理混乱,技术无法固化,同样的问题可能重复发生,浪费人力物力,也不利于实验室的发展。只有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实验室才能更好更快的持续发展。三、关于质量与技术结合的思考 1、 质量与技术互相渗透 质量与技术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每一个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如果质量负责人懂技术,技术负责人懂质量,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双方的配合与监督将更容易进行,双方的交流共容易达成共识,从而高质高效地解决实验室这个整体存在的问题。技术负责人懂质量,就可以用质量管理的手段为技术服务,那么,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准确性,如何控制影响检测的关键环节,如何使先进的技术固化,就更容易实现。而质量负责人懂技术,则对关键质量控制点的选择,对内部检查审核点,对不符合的处理,对纠正措施的验证,都会更准确和有效,也更容易提高质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实验室管理中,需要培养具备质量知识的技术负责人和具有良好技术背景的质量负责人,复合型人才是最佳的选择。 2、质量与技术互相分享 检测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既涉及质量又涉及技术,因此,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共同参与、协调一致就变得更为重要。双方侧重点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更容易从不同的专业方向挖掘出深层次的原因和改进举措,更容易擦碰出智慧的火花,推进实验室的发展。因此,质量与技术负责人之间需要经常沟通、乐学乐教,立场明确下取长补短,共同推进。四、结束语 对于实验室而言,数据和报告为最终输出的“产品” ;只有质量和技术共同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制造出客户满意的“优质产品” ,才能使实验室持续改进、不断迈上新台阶。

  • 分享丨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之间的关系?

    [b] 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职责要求[/b]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对质量主管和技术管理者的描述分别为:指定一名员工作为质量主管(不论如何称谓),不论其他职责,应赋予其在任何时候都能确保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遵循的责任和权力。[b][/b]质量主管应有直接渠道接触决定实验室政策或资源的最高管理者;“有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提供确保实验室运作质量所需的资源”。[b][/b]因一般实验室都使用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称呼,以下用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代指质量主管和技术管理者。[b][/b][color=#974806][b]质量负责人的管理职责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b][/color][b][/b](1)实验室内部:体系运行维护、文件控制、不符合/纠正/预防的组织处理和实施、内部审核、内部监督;[b][/b](2)实验室外部:外部审核前期准备接待、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投诉处理、分包方质量审核。[b][/b][color=#974806][b]技术负责人的职责主要为两个方面:[/b][/color][b](1)[/b]全面负责实验室的技术活动运作,包括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检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设备操作指导书以及各种技术类文件的审批、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确认等;[b](2)[/b]确保实验室运行质量所需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的供应和技术保证。[b][/b]

  • 【讨论】质量经理和技术经理哪个大

    请教 实验室里质量经理和技术经理哪个大? 或者说没有大小,只是管的领域不同? 比如质量经理只负责17025里4的部分,而技术经理负责从5开始的部分?

  • 质量控制和技术校核

    大神们~制定计划的过程中真的是艰难重重不知道你们是否了解“质量控制”和“技术校核”的概念质量控制估计大家都知道,评审准则的条款都写的很明白但是,我们单位还要制定一个“技术校核计划”我就一脸的问号了仔细看了看内容,和质量控制的计划内容居然差不多!都是能力验证和内部比对什么的我去问了之前做计划的同事,说是我们2015年评审的时候,有个专家(在天津还挺有名的)提出我们没有技术校核计划,让我们补。我们问出处在哪儿,他说自己去翻《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去然后他们就把这事儿就这么整改了……居然还通过了……我今天专门把《工作指南》翻出来看了看里面写的内容,P46中的理解要点里面第一条是这么写的【……运用PDCA循环(美国……“戴明循环”)的管理思想对检测过程进行控制,重要步骤之一是对检测过程进行检查,即对检测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技术校核是对检测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的重要方法,通过技术校核能对检测过程是否持续满足预定目标的能力(通常……)进行确认。因此,实验室应经常利用内部手段,如对盲样检测、留样检测、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验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要借助外部力量,如实验室间比对和参加能力验证等验证检测能力。……在资质认定现场考核中,将技术校核作为重点考核项目,对提高检测机构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十分重要。】摔啊!这个技术校核根本是和质量控制同一个意思两种翻译方法嘛!一毛一样的事儿啊都是……但是就是那句【将技术校核作为重点考核项目】可把我们害惨了。。。又或者是我自己理解的问题?哪位大神能帮我区分区分这两个概念呢~

  • 【干货】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区别与联系

    [color=#ff0000][b]1、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职责要求?[/b][/color]准则中对质量主管和技术管理者的描述分别为:指定一名员工作为质量主管(不论如何称谓),不论其他职责,应赋予其在任何时候都能确保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遵循的责任和权力。质量主管应有直接渠道接触决定实验室政策或资源的最高管理者”;“有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提供确保实验室运作质量所需的资源”。因一般实验室都使用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称呼,以下用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代指质量主管和技术管理者。[b]质量负责人的管理职责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b](1)实验室内部:体系运行维护、文件控制、不符合/纠正/预防的组织处理和实施、内部审核、内部监督;(2)实验室外部:外部审核前期准备接待、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投诉处理、分包方质量审核。[b]技术负责人的职责主要为两个方面:[/b](1)全面负责实验室的技术活动运作,包括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检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设备操作指导书以及各种技术类文件的审批、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确认等;(2)确保实验室运行质量所需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的供应和技术保证。[color=#cc0000][b]2、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关系[/b][/color][b]1 、相互独立[/b]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两个方面,岗位不同,工作内容与着重点自然也不同,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都有具体的职责和权限。技术负责人侧重于技术活动的运作,与检测活动有关的人、机、料、法、环都要达到要求,例如人员的能力、设备的使用、样品和消耗品的控制管理、方法的选择、检测环境的控制等,通过有效的手段和决策,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数据的准确。而质量负责人则侧重于对体系运行的保证和维护,包括管理规定的健全,不符合情况的监控,关注客户的要求,执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以及管理体系内部的定期审核评价,接受外部审核,改进跟踪。质量和技术两个方面,权责明确、岗位平等,工作相对独立,是实验室管理的统一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推进和完善实验室的管理,保证实验室的检测质量。[b]2 、相互配合[/b]在具体的各项检测活动中,质量和技术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往往是既有技术的形貌,也有质量的影子。比如“4.4?要求、合同或标书的评审”要素,合同评审的主体,合同评审的流程,合同评审的输入、输出,合同评审的记录等都需要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提出要求,但是合同评审过程本身却是一个技术活动的过程,需要从技术的角度确定合同是否可行,是否可以进行检测,是否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等;再比如?“4.13记录”要素,记录的及时、记录的完整、记录的清晰、记录的编号、记录的更改、记录的归档等等都是质量要求,此要素也是管理要求的一部分,但是记录的准确则必须从技术的角度给予保证,必须符合数据的采集、数据的修约、极限数据的处理、临界数据的处理要求等;同样,比如“5.8?样品的处置与管理”?,样品的处置的要求就同时包括质量和技术部分,不能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和结果的判断,同时也需要满足相关的流程要求和保密要求。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相生相容,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很多问题表现是管理问题、质量问题,但要真正解决,则要靠技术手段;同样技术问题,也需要质量方法来固化,来推动。[b]3 、相互监督[/b]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不仅相互配合,还相互监督。单从质量或技术的角度考虑问题,往往是不全面的、容易走向极端的,这就需要双方相互监督,共同进步。不重视技术,结果是显然的,检测数据不准确,试验结果有误,造成无法弥补的问题。同样,不重视质量,管理混乱,技术无法固化,同样的问题可能重复发生,浪费人力物力,也不利于实验室的发展。只有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实验室才能更好更快的持续发展。[color=#cc0000][b]3、质量与技术结合[/b][/color][b]1 、质量与技术互相渗透[/b]质量与技术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每一个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如果质量负责人懂技术,技术负责人懂质量,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双方的配合与监督将更容易进行,双方的交流共容易达成共识,从而高质高效地解决实验室这个整体存在的问题。技术负责人懂质量,就可以用质量管理的手段为技术服务,那么,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准确性,如何控制影响检测的关键环节,如何使先进的技术固化,就更容易实现。而质量负责人懂技术,则对关键质量控制点的选择,对内部检查审核点,对不符合的处理,对纠正措施的验证,都会更准确和有效,也更容易提高质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实验室管理中,需要培养具备质量知识的技术负责人和具有良好技术背景的质量负责人,复合型人才是最佳的选择。[b]2 、质量与技术互相分享[/b]检测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既涉及质量又涉及技术,因此,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共同参与、协调一致就变得更为重要。双方侧重点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更容易从不同的专业方向挖掘出深层次的原因和改进举措,更容易擦碰出智慧的火花,推进实验室的发展。因此,质量与技术负责人之间需要经常沟通、乐学乐教,立场明确下取长补短,共同推进。对于实验室而言,数据和报告为最终输出的“产品”;只有质量和技术共同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制造出客户满意的“优质产品“,才能使实验室持续改进。

  • CMA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可以多人吗?

    我司有CMA资质认证,原有一个质量负责人和一个技术负责人,现想更换质量负责人和增加技术负责人。问1.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可以多人还是只能一人负责?2.更换质量负责人是否要做一份免除旧的质量负责人的职务书然后做一份新质量负责人任命书?还是直接一份新的质量负责人任命书?

  •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 Technical Regulation on Ambient Air Quality Index (on trial)( HJ 633—2012 2016-01-01实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规范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日报和实时报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日报和实时报工作的要求和程序。本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均为质量浓度。本标准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同步实施。2016-01-01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 )

  • 新版ISO17025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如何设立?

    研究ISO17025-2017发现,新标准不再提及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概念,转而提出实验室管理层的概念,是不是即将打破对原来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人员规定?将来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划分不再明确到个人而将职责限定在一个管理团队?

  • 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变更

    我们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变更,CNAS方面要求传真一个情况说明即可,哪位知道资质认定方面是什么个手续,有联系电话什么的吗?

  • 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区别和联系

    [align=center][b]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区别和联系[/b][/align][align=center][b][color=#ff0000]1[/color][/b][/align][align=center][color=#ff2b00][b][size=14px]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职责[/size][/b][/color][/align][align=left]质量负责人的管理职责主要职责分为两个方面:[/align][size=14px](1)实验室内部:[/size][size=14px]体系运行维护、文件控制、不符合/纠正/预防的组织处理和实施、内部审核、内部监督 [/size][size=14px](2)实验室外部:[/size][size=14px]外部审核前期准备接待、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投诉处理、分包方质量审核。[/size][size=14px]技术负责人的职责主要为两个方面:[/size][size=14px](1)全面负责实验室的技术活动运作,包括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检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设备操作指导书以及各种技术类文件的审批、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确认等 [/size][size=14px](2)确保实验室运行质量所需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的供应和技术保证。[/size][align=center][b][color=#ff0000]2[/color][/b][/align][align=center][color=#ff2b00][b][size=14px]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关系[/size][/b][/color][/align][b]1、相互独立[/b][size=14px][/size][size=14px]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两个方面,岗位不同,工作内容与着重点自然也不同,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都有具体的职责和权限。[/size][size=14px]技术负责人侧重于技术活动的运作,与检测活动有关的人、机、料、法、环都要达到要求,例如人员的能力、设备的使用、样品和消耗品的控制管理、方法的选择、检测环境的控制等,通过有效的手段和决策,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数据的准确。[/size][size=14px]而质量负责人则侧重于对体系运行的保证和维护,包括管理规定的健全,不符合情况的监控,关注客户的要求,执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以及管理体系内部的定期审核评价,接受外部审核,改进跟踪。[/size][size=14px]质量和技术两个方面,权责明确、岗位平等,工作相对独立,是实验室管理的统一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推进和完善实验室的管理,保证实验室的检测质量。[/size][b]2、相互配合[/b][size=14px]在具体的各项检测活动中,质量和技术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往往是既有技术的形貌,也有质量的影子。[/size][size=14px]比如“要求、合同或标书的评审”要素,合同评审的主体,合同评审的流程,合同评审的输入、输出,合同评审的记录等都需要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提出要求,但是合同评审过程本身却是一个技术活动的过程,需要从技术的角度确定合同是否可行,是否可以进行检测,是否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等 [/size][size=14px]再比如“记录”,记录的及时、记录的完整、记录的清晰、记录的编号、记录的更改、记录的归档等等都是质量要求,此要素也是管理要求的一部分,但是记录的准确则必须从技术的角度给予保证,必须符合数据的采集、数据的修约、极限数据的处理、临界数据的处理要求等 [/size][size=14px]同样,比如“样品的处置与管理”,样品的处置的要求就同时包括质量和技术部分,不能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和结果的判断,同时也需要满足相关的流程要求和保密要求。[/size][size=14px]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相生相容,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共同发展。[/size][size=14px]很多问题表现是管理问题、质量问题,但要真正解决,则要靠技术手段 同样技术问题,也需要质量方法来固化,来推动。[/size][b]3、相互监督[/b][size=14px]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不仅相互配合,还相互监督。[/size][size=14px]单从质量或技术的角度考虑问题,往往是不全面的、容易走向极端的,这就需要双方相互监督,共同进步。[/size][size=14px]不重视技术,结果是显然的,检测数据不准确,试验结果有误,造成无法弥补的问题。[/size][size=14px]同样,不重视质量,管理混乱,技术无法固化,同样的问题可能重复发生,浪费人力物力,也不利于实验室的发展。[/size][size=14px]只有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实验室才能更好更快的持续发展。[/size][align=center][b][color=#ff0000]3[/color][/b][/align][align=center][color=#ff2b00][b][size=14px]质量与技术结合[/size][/b][/color][/align][b][size=14px]1、质量与技术互相渗透[/size][/b][size=14px][/size][size=14px]质量与技术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每一个都是整体的一部分。[/size][size=14px]因此,如果质量负责人懂技术,技术负责人懂质量,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双方的配合与监督将更容易进行,双方的交流共容易达成共识,从而高质高效地解决实验室这个整体存在的问题。[/size][size=14px]技术负责人懂质量,就可以用质量管理的手段为技术服务,那么,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准确性,如何控制影响检测的关键环节,如何使先进的技术固化,就更容易实现。[/size][size=14px]而质量负责人懂技术,则对关键质量控制点的选择,对内部检查审核点,对不符合的处理,对纠正措施的验证,都会更准确和有效,也更容易提高质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size][size=14px]在实验室管理中,需要培养具备质量知识的技术负责人和具有良好技术背景的质量负责人,复合型人才是最佳的选择。[/size][b]2、质量与技术互相分享[size=14px]提醒:[/size][/b][size=14px]检测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既涉及质量又涉及技术,因此,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共同参与、协调一致就变得更为重要。[/size][size=14px]双方侧重点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更容易从不同的专业方向挖掘出深层次的原因和改进举措,更容易擦碰出智慧的火花,推进实验室的发展。[/size][size=14px]因此,质量与技术负责人之间需要经常沟通、乐学乐教,立场明确下取长补短,共同推进。[/size][size=14px]对于实验室而言,数据和报告为最终输出的“产品” 只有质量和技术共同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制造出客户满意的“优质产品”,才能使实验室持续改进。[/size]

  • 【讨论】你持有质量检验技术岗位证书吗?

    刚从车间回来时,看到了桌上放着一份传真从北京来的。内容是关于“举办企业质量检验技术岗位人员的培训”通知,让安排人员去指定的地方培训取证。问题:1、质量检验技术岗位需要有证书才能上岗吗?2、质量检验技术岗位需要进行外培取证吗?3、你或你所在公司该岗位的人员是否都有证书?是内培还是外培取得?

  • 谱尼测试集团荣获2018“质量之光”卓越技术机构。

    [align=left][color=#404040]12月23日,2018“质量之光”年度质量盛典在北京举行。通过网络、微信两套投票系统,读者和网友们评选出了属于2018年的质量记忆,评选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榜样”。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唐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总局总工程师韩毅致辞。[/color][/align][align=left] 活动现场,今年“质量之光”活动6个奖项的评选结果一[color=#ff0000]PONY谱尼测试集团等10家技术机构成为卓越技术机构。[/color][/align][align=left][color=#404040]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活动,来自地方政府、企业界、技术机构、新闻界的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活动。[/color][/align][color=#404040][/color]

  • 【分享】浅谈企业的技术和质量管理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对市场的调研、设计和开发、试产、工艺和工装的设计制造、原材料、制造过程、售后服务等的全过程管理。 技术的有效应用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管理基础上。而技术包括了产品的研发、基础工艺技术研究、设备工程研究、工业工程研究(IE)、组装质量分析研究、试制和试生产工艺研究等等。 一个企业如果缺乏良好的管理知识和系统,企业可能连人才也无法培育和留住;连设备都选不好,连供应商的能力都无法评估准确、连自己的表现也无法了解清楚。因而,我们在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与质量是密不可分的;其质量管理起源于泰勒,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3个阶段。在20世纪初,日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并不好,在人们心目中简直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 当时日本人崇尚中国的“上海货”。但是,到了80年代,人们争相购买日本企业的产品,日本货成了优质产品的象征。日本企业,从劣质产品到优质产品,前后间隔仅几十年,产品质量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人们在探讨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成功的奥秘究竟是什么?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得益于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1951年,日本设立戴明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面向日本国内的制造企业,评奖标准非常严格,获奖企业每年最多1-2名,日本国内称戴明奖为“企业诺贝尔奖”。 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 act,处理)循环上: 1、计划阶段,在技术方面的设计开发计划,生产工艺计划等,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 2、执行阶段,实施计划、改进计划,并收集相应的数据。 3、检查阶段,对设计、生产工程等方面进行检查,是否要改进,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 4、处理阶段,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 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对企业各职能部门到车间、班组、员工都可进行PDCA循环,找出问题以寻求改进;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阶梯式上升,第一循环结束后,则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循环往复, 永不停止。戴明强调连续改进质量,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进步的过程。 技术上的成熟与否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一个产品的“源头质量”。技术的管理一是要有专业的知识;二是要有管理的方法。对于一个企业做好技术整合,以及技术-管理整合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管理者甚至连“工艺管理”、 “设备工程”、“技术整合管理”等概念都还未接触过,那么这往往造成了企业在产品的产业化过程中,质量、工艺、设备/工具、设计各方面的无法配合。例如:不良的工艺性设计使生产问题不断出现;未掌握准确的工艺或不清楚的设备能力,就无法提供良好的设计规则;不明确的工艺和设备关系处理造成盲目的调机尝试;不明确的质量判断造成不合理的改正尝试等等。这都是给企业造成浪费的种种因素。常见的问题例如缺乏技术应用和发展计划蓝图、缺乏生产模式的规划制定、生产线的设计和设备选型配置不完全符合产品和生产特性、员工的培训和能力不足、工艺参数和设备调整的混淆、工艺性设计不佳、工艺问题重复出现、大量的检查和返修工作、以及对产品使用寿命无法把握保证等等。虽然有些企业也投入不少的技术培训资源,但类似以上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而追根究底,问题常是出现在管理上。因而,我们在企业管理上必须有全面的质量管理思想。未完,待续。

  • 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基本职责?

    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的管理职责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实验室内部:体系运行维护、文件控制、不符合/纠正/预防的组织处理和实施、内部审核、内部监督;(2)实验室外部:外部审核前期准备接待、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投诉处理、分包方质量审核。技术负责人的职责主要为两个方面:(1)全面负责实验室的技术活动运作,包括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检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设备操作指导书以及各种技术类文件的审批、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确认等;(2)确保实验室运行质量所需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的供应和技术保证。

  • 总站将于下月举办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培训

    总站将于下月举办2012年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培训班 根据环保部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2年环境监测技术培训工作计划,为了提高地级城市(国控站点)监测站监测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将定于2012年4月23~26日在湖北省举办2012年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培训班。 培训内容:(一)环境空气质量的标准与评价;(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等新版技术规范的宣贯;(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基础技能;(四)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五)空气自动监测仪器维护及管理;(六)环境空气质量的分析与评价;(七)全国臭氧、灰霾试点城市监测情况介绍。

  •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统计技术规定(试行)》

    最近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统计技术规定(试行)》,该规定提出了地表水(海水除外) 监测数据用于环境质量评价时, 在数据统计、 整合、 补遗和修约等方面的技术规则。 主要适用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数据的统计与应用, 地方可参照执行。文本详见附件

  • 【求助】关于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中心负责人的任职资格

    想咨询下各位大侠,17025中对这三个管理角色有明确要求么?中心负责人的要求是怎样的?下面的这些要求是否必要的?-----------------------授权签字人: ☆ 签字领域与所学专业和工作经历相吻合 ☆ 需有法定代表人签字的授权书 ☆ 在授权领域内签发检测报告,并对报告的质量负责质量负责人 ☆ 熟悉质量体系运行 ☆ 可以与管理层进行有效的沟通 ☆ 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技术负责人 ☆(中级)工程师以上职称 ☆ 三年以上技术领域工作经验--------------------------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