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质量强国

仪器信息网质量强国专题为您整合质量强国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质量强国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质量强国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质量强国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质量强国话题讨论。

质量强国相关的论坛

  • 实现“质量强国”愿望,你认为需要多久呢?

    近日,拜读了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的“质量强国”言论,以及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真希望我们国家能真正成为“质量强国、质量大国”!期待有那么一天:无论在哪里,只要一提到“中国(产品)”,就意味着“(产品)高质量、高品质”。那时那地,“中国”不再意味着人家的工厂,而是意味着“质量与高贵”。欲达此“质量强国”,几何?五年?十年?百年?……

  • 支树平:建设质量强国要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建设质量强国要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 支树平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开宗明义,鲜明指出:“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纲要》在“指导思想”中阐明:“从强化法治、落实责任、加强教育、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推动建设质量强国”。全社会都要以学习贯彻《纲要》为契机,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推动质量发展,建设质量强国。 广大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企业是质量进步的生力军,是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者。广大企业要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企之路,抓管理、创品牌,负责任、守诚信。要不断创新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要加快技术创新,改善品种质量,提升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真正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企。 各级政府要发挥领导作用。各级政府要把质量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整体谋划,统一部署,狠抓落实,为质量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要推动完善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责、监管部门承担监管责任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不断完善质量激励机制,努力实现质量提升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 社会各界要发挥推动作用。全社会都要树立“质量兴衰,匹夫有责”的理念,主动参与质量建设,自觉维护质量安全,坚决抵制假冒伪劣,实现“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新闻媒体要加强对《纲要》的宣传,加强对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知识、质量典型的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曝光质量违法行为,监督监管部门工作,为质量工作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主要内容如下。  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制定本纲要。  [b]一、形势背景[/b]  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质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效。全民质量意识显著提高,质量管理和品牌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安全更有保障,一批重大技术装备、重大工程、重要消费品、新兴领域高技术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商贸、旅游、金融、物流等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产业和区域质量竞争力持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效能逐步彰显,质量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显著增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实践的深刻变革。质量作为繁荣国际贸易、促进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越来越成为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焦点。当前,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发展基础还不够坚实。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b]二、总体要求[/b]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健全质量政策,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变革创新,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着力推动品牌建设,着力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着力提高全民质量素养,积极对接国际先进技术、规则、标准,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质量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单位GDP资源能源消耗不断下降,经济发展新动能和质量新优势显著增强。  ——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制约产业发展的质量瓶颈不断突破,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一二三产业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稳步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6,服务业供给有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质量竞争型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建成一批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  ——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质量供给和需求更加适配,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和食品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4%,工程质量抽查符合率不断提高,消费品质量合格率有效支撑高品质生活需要,服务质量满意度全面提升。  ——品牌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品牌培育、发展、壮大的促进机制和支持制度更加健全,品牌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企业争创品牌、大众信赖品牌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品质卓越、特色鲜明的品牌领军企业持续涌现,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  ——质量基础设施更加现代高效。质量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布局更加合理,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建成若干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打造一批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  ——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质量政策法规更加健全,质量监管体系更趋完备,重大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更加有效,质量管理水平普遍提高,质量人才队伍持续壮大,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和数量更好适配现代质量管理需要,全民质量素养不断增强,质量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b]三、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b]  (三)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协同开展质量领域技术、管理、制度创新。加强质量领域基础性、原创性研究,集中实施一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项目,突破一批重大标志性质量技术和装备。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行动,推动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全流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强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建立质量专业化服务体系,协同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应用,打通质量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渠道。  (四)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加快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全面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健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优化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标准,实现资源绿色、高效再利用。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推动建立国际互认的碳计量基标准、碳监测及效果评估机制。建立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标准体系。建立绿色产品消费促进制度,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五)强化质量发展利民惠民。开展质量惠民行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企业加快产品创新、服务升级、质量改进,促进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提质扩容,满足多样化、多层级消费需求。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推动经营者诚信自律,营造安全消费环境,加强售后服务保障。完善质量多元救济机制,鼓励企业投保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相关保险,健全质量保证金制度,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b]四、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b]  (六)强化产业基础质量支撑。聚焦产业基础质量短板,分行业实施产业基础质量提升工程,加强重点领域产业基础质量攻关,实现工程化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开展材料质量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验证,提高材料质量稳定性、一致性、适用性水平。改进基础零部件与元器件性能指标,提升可靠性、耐久性、先进性。推进基础制造工艺与质量管理、数字智能、网络技术深度融合,提高生产制造敏捷度和精益性。支持通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平台软件、应用软件工程化开发,实现工业质量分析与控制软件关键技术突破。加强技术创新、标准研制、计量测试、合格评定、知识产权、工业数据等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建设,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进程。  (七)提高产业质量竞争水平。推动产业质量升级,加强产业链全面质量管理,着力提升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质量管控水平。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以先进标准助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质量效益。加快传统制造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质量、管理协同创新,培育壮大质量竞争型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以质量创新促进服务场景再造、业务再造、管理再造,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完善服务业质量标准,加强服务业质量监测,优化服务业市场环境。加快大数据、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八)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支持先导性、支柱性产业集群加强先进技术应用、质量创新、质量基础设施升级,培育形成一批技术质量优势突出、产业链融通发展的产业集群。深化产业集群质量管理机制创新,构建质量管理协同、质量资源共享、企业分工协作的质量发展良好生态。组建一批产业集群质量标准创新合作平台,加强创新技术研发,开展先进标准研制,推广卓越质量管理实践。依托国家级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打造技术、质量、管理创新策源地,培育形成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  (九)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加强质量政策引导,推动区域质量发展与生产力布局、区位优势、环境承载能力及社会发展需求对接融合。推动东部地区发挥质量变革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质量竞争新优势,实现整体质量提升。引导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区域内支柱产业质量升级,培育形成质量发展比较优势。推动东北地区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改造升级和质量振兴。健全区域质量合作互助机制,推动区域质量协同发展。深化质量强省建设,推动质量强市、质量强业向纵深发展,打造质量强国建设标杆。[align=center][img]https://www.mee.gov.cn/zcwj/zyygwj/202302/W020230207332228347920.jpg[/img][/align]  [b]五、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b]  (十)提高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定农产品质量监测追溯互联互通标准,加大监测力度,依法依规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药物行为,严格管控直接上市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良好农业规范的认证管理,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调整优化食品产业布局,加快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加强生产经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加快构建全程覆盖、运行高效的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强化信用和智慧赋能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水平。加强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临床急需和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提速,提高药品检验检测和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能力,优化中药审评机制,加速推进化学原料药、中药技术研发和质量标准升级,提升仿制药与原研药、专利药的质量和疗效一致性。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追溯体系,实现重点类别产品全过程可追溯。  (十一)优化消费品供给品类。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升级消费品质量标准,提高研发设计与生产质量,推动消费品质量从生产端符合型向消费端适配型转变,促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传统消费品迭代创新,推广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动基于材料选配、工艺美学、用户体验的产品质量变革。加强产品前瞻性功能研发,扩大优质新型消费品供给,推行高端品质认证,以创新供给引领消费需求。强化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和分等分级。增加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消费品供给,强化安全要求、功能适配、使用便利。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鼓励优质消费品进口,提高出口商品品质和单位价值,实现优进优出。制定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对质量问题突出、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消费品,严格质量安全监管。  (十二)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发挥工业设计对质量提升的牵引作用,大力发展优质制造,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强化复杂系统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一体化设计,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和质量水平。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制度,加强检测评定能力建设,促进原创性技术和成套装备产业化。完善重大工程设备监理制度,保障重大设备质量安全与投资效益。加快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高质量通用智能装备。实施质量可靠性提升计划,提高机械、电子、汽车等产品及其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水平,促进品质升级。[align=center][img]https://www.mee.gov.cn/zcwj/zyygwj/202302/W020230207334363655014.jpg[/img][/align]  [b]六、提升建设工程品质[/b]  (十三)强化工程质量保障。全面落实各方主体的工程质量责任,强化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制、永久性标牌制、质量信息档案等制度,强化质量责任追溯追究。落实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保证合理工期、造价和质量。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实施工程施工岗位责任制,严格进场设备和材料、施工工序、项目验收的全过程质量管控。完善建设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加强运营维护管理。强化工程建设全链条质量监管,完善日常检查和抽查抽测相结合的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探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社会力量辅助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完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度,将企业工程质量情况纳入招标投标评审,加强标后合同履约监管。  (十四)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水平。加快高强度高耐久、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等新型建材研发与应用,推动钢材、玻璃、陶瓷等传统建材升级换代,提升建材性能和品质。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完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倡导选用绿色建材。鼓励企业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安装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推行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驻厂监造。落实建材生产和供应单位终身责任,严格建材使用单位质量责任,强化影响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耐久性的关键建材全过程质量管理。加强建材质量监管,加大对外墙保温材料、水泥、电线电缆等重点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实施缺陷建材响应处理和质量追溯。开展住宅、公共建筑等重点领域建材专项整治,促进从生产到施工全链条的建材行业质量提升。  (十五)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树立全生命周期建设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打造中国建造品牌。完善勘察、设计、监理、造价等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标准,鼓励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和专业化服务。完善工程设计方案审查论证机制,突出地域特征、民族特点、时代风貌,提供质量优良、安全耐久、环境协调、社会认可的工程设计产品。加大先进建造技术前瞻性研究力度和研发投入,加快建筑信息模型等数字化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创新开展工程建设工法研发、评审、推广。加强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高水平应用,打造品质工程标杆。推广先进建造设备和智能建造方式,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资源建筑应用,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低碳环保、节能减排。[align=center][img]https://www.mee.gov.cn/zcwj/zyygwj/202302/W020230207334363790909.jpg[/img][/align]  [b]七、增加优质服务供给[/b]  (十六)提高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农技推广、生产托管、代耕代种等专业服务。发展智能化解决方案、系统性集成、流程再造等服务,提升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质量咨询等科技服务水平,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价值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发展,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升级的精准性和可及性。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供应链物流,提升冷链物流服务质量,优化国际物流通道,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程度。规范发展网上销售、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提高现代物流、生产控制、信息数据等服务能力,增强产业链集成优势。加强重大装备、特种设备、耐用消费品的售后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安装、维修、保养质量水平。  (十七)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升级。大力发展大众餐饮服务,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创新丰富家政服务,培育优质服务品牌。促进物业管理、房屋租赁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打造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等精品项目。提升面向居家生活、户外旅游等的应急救援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网约出租车、定制公交等个性化出行服务规范发展。推动航空公司和机场全面建立旅客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航空服务能力和品质。积极培育体育赛事活动、社区健身等服务项目,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品质。促进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新模式规范有序发展,鼓励超市、电商平台等零售业态多元化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新型消费体验中心,开展多样化体验活动。加强生活服务质量监管,保障人民群众享有高品质生活。  (十八)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围绕城乡居民生活便利化、品质化需要,加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服务质量。推动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一窗通办、网上办理、跨省通办,提高服务便利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等提质扩容。大力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发展,加快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用工指导等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养老服务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扩大日间照料、失能照护、助餐助行等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积极发展互助性养老服务。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逐步扩大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强化科技标准支撑和物资质量保障。持续推进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防控传染病跨境传播能力。加强公共配套设施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改造。[align=center][img]https://www.mee.gov.cn/zcwj/zyygwj/202302/W020230207334363904055.jpg[/img][/align]  [b]八、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b]  (十九)加快质量技术创新应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质量技术创新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促进品种开发和品质升级。鼓励企业加强质量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进质量设计、试验检测、可靠性工程等先进质量技术的研发应用。支持企业牵头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实施重大质量改进项目,协同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共性技术攻关。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质量改进、品牌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质量技术创新能力。  (二十)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制定实施以质取胜生产经营战略,创新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工具,推动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加快质量管理成熟度跃升。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建设,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质量管控模式,实施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考核评价,推动质量形成过程的显性化、可视化。引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质量标杆经验交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标准制定等,加强全员质量教育培训,健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重视质量经理、质量工程师、质量技术能手队伍建设。  (二十一)争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完善品牌培育发展机制,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打造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鼓励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深化品牌设计、市场推广、品牌维护等能力建设,提高品牌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能力。开展品牌理论、价值评价研究,完善品牌价值评价标准,推动品牌价值评价和结果应用。统筹开展中华老字号和地方老字号认定,完善老字号名录体系。持续办好“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支持企业加强品牌保护和维权,依法严厉打击品牌仿冒、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为优质品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align=center][img]https://www.mee.gov.cn/zcwj/zyygwj/202302/W020230207334364004015.jpg[/img][/align]  [b]九、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b]  (二十二)优化质量基础设施管理。建立高效权威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分级分类管理。深化计量技术机构改革创新,推进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完善国家依法管理的量值传递体系和市场需求导向的量值溯源体系,规范和引导计量技术服务市场发展。深入推进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优化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二元结构,不断提升标准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深化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改革,加强公益性机构功能性定位、专业化建设,推进经营性机构集约化运营、产业化发展。深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资质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告知承诺和优化审批服务,优化规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程序。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监管,落实主体责任,规范从业行为。开展质量基础设施运行监测和综合评价,提高质量技术服务机构管理水平。  (二十三)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合理布局国家、区域、产业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系统完备、结构优化、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实施质量基础设施能力提升行动,突破量子化计量及扁平化量值传递关键技术,构建标准数字化平台,发展新型标准化服务工具和模式,加强检验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加快认证认可技术研究由单一要素向系统性、集成化方向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开展先进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方法、高端计量仪器、检验检测设备设施的研制验证。完善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品牌培育、发展、保护机制,推动形成检验检测认证知名品牌。加大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逐步增加计量检定校准、标准研制与实施、检验检测认证等无形资产投资,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二十四)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行动,围绕科技创新、优质制造、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大力开展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等技术服务,推动数据、仪器、设备等资源开放共享,更好服务市场需求。深入实施“标准化+”行动,促进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实施质量基础设施拓展伙伴计划,构建协同服务网络,打造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为产业集群、产业链质量升级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区域内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集成融合,鼓励跨区域要素融通互补、协同发展。建设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跟踪、研判、预警、评议、应对。加强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国内国际衔接,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align=center][img]https://www.mee.gov.cn/zcwj/zyygwj/202302/W020230207334364102704.jpg[/img][/align] [b] 十、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b]  (二十五)加强质量法治建设。健全质量法律法规,修订完善产品质量法,推动产品安全、产品责任、质量基础设施等领域法律法规建设。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工程质量违法违规等行为,推动跨行业跨区域监管执法合作,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支持开展质量公益诉讼和集体诉讼,有效执行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健全产品和服务质量担保与争议处理机制,推行第三方质量争议仲裁。加强质量法治宣传教育,普及质量法律知识。  (二十六)健全质量政策制度。完善质量统计指标体系,开展质量统计分析。完善多元化、多层级的质量激励机制,健全国家质量奖励制度,鼓励地方按有关规定对质量管理先进、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实施激励。建立质量分级标准规则,实施产品和服务质量分级,引导优质优价,促进精准监管。建立健全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质量披露制度,鼓励企业实施质量承诺和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和招投标制度,健全符合采购需求特点、质量标准、市场交易习惯的交易规则,加强采购需求管理,推动形成需求引领、优质优价的采购制度。健全覆盖质量、标准、品牌、专利等要素的融资增信体系,强化对质量改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的金融服务供给,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质量创新的金融扶持力度。将质量内容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支持高等学校加强质量相关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完善质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培训制度和职称制度,实现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着力培养质量专业技能型人才、科研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建立质量政策评估制度,强化结果反馈和跟踪改进。  (二十七)优化质量监管效能。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创新质量监管方式,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认证制度改革,分类放宽一般工业产品和服务业准入限制,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对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的产品以及重点服务领域,依法实施严格监管。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加强工业品和消费品质量监督检查,推动实现生产流通、线上线下一体化抽查,探索建立全国联动抽查机制,对重点产品实施全国企业抽查全覆盖,强化监督抽查结果处理。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机制,完善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开展质量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处置。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开展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理。健全产品召回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召回技术支撑,强化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构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质量安全追溯标准,加强数据开放共享,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加强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建立质量安全“沙盒监管”制度,为新产品新业态发展提供容错纠错空间。加强市场秩序综合治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质量竞争、优胜劣汰。严格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管,持续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机制。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农村等重点区域假冒伪劣的打击力度。强化网络平台销售商品质量监管,健全跨地区跨行业监管协调联动机制,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二十八)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创新质量治理模式,健全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治理机制,强化基层治理、企业主责和行业自律。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动员各行业、各地区及广大企业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全方位推动质量升级。支持群团组织、一线班组开展质量改进、质量创新、劳动技能竞赛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学会及消费者组织等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标准制定、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等技术服务,推进行业质量诚信自律。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健康安全消费理念,主动参与质量促进、社会监督等活动。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引导作用,传播先进质量理念和最佳实践,曝光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质量文化建设,鼓励创作体现质量文化特色的影视和文学作品。以全国“质量月”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全民质量行动,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二十九)加强质量国际合作。深入开展双多边质量合作交流,加强与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和有关国家的质量对话与磋商,开展质量教育培训、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合作。围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等,建设跨区域计量技术转移平台和标准信息平台,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健全贸易质量争端预警和协调机制,积极参与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规则和标准制定。参与建立跨国(境)消费争议处理和执法监管合作机制,开展质量监管执法和消费维权双多边合作。定期举办中国质量大会,积极参加和承办国际性质量会议。[align=center][img]https://www.mee.gov.cn/zcwj/zyygwj/202302/W020230207334364259970.jpg[/img][/align]  [b]十一、组织保障[/b]  (三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质量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建立质量强国建设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整体有序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实施。  (三十一)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质量强国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将纲要主要任务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同步推进,促进产业、财政、金融、科技、贸易、环境、人才等方面政策与质量政策协同,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三十二)开展督察评估。加强中央质量督察工作,形成有效的督促检查和整改落实机制。深化质量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对纲要实施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建立纲要实施评估机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指导,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 化学计量:精准感知世界 助力质量强国

    [align=center][b]化学计量:精准感知世界 助力质量强国[/b][/align][align=left][b]编者按[/b]  测量是人类探索世界的钥匙,而计量则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基础。计量伴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检验科学发现、支撑产业发展、保障贸易公平、维护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作为我国的国家计量院,代表着我国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多个学科的最高计量能力,是我国计量科学研究和量值溯源体系的源头与核心。本期特别刊发中国计量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李红梅、长度计量科学与精密机械测量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高思田撰写的文章,以期广大读者从中感受到计量在科技创新、质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b]化学测量与化学计量[/b]  化学测量无处不在,与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临床医学检验,还是食品药品成分分析,再或大气、土壤、水质监测等,都离不开化学测量,都需要通过化学测量分析物质的结构、含量组成和特性。在全球测量活动中,化学测量已经占60%以上。化学测量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组成和性质,测量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测量方法、测量设备、校准标准、样品处理与试剂、操作者、环境等都可能对测量产生影响,不同医院检验结果不一致,导致检验报告不通用,就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因此,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成为化学测量的巨大挑战。  “测不准”问题存在于各个领域,近十年来引起了全球各国广泛重视。据统计,在临床医学领域,医生的诊断结论80%依赖于临床检验,临床检验结果偏差越大,导致的重复测量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就越大。根据美国国家计量院(NIST)的评估报告,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每年花在医疗方面的费用约为1万亿美元,超过GDP的13%,其中20%以上用于测量。这些测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为防止误测和确认测量结果等进行的重复测量,由此导致的费用约为660亿美元,占美国年医疗费用的6.6%。我国2014年卫生总费用为3.5万亿元人民币,若按上述比例估算,花在重复测量的费用约为2300亿元。  因此,加强化学测量过程及结果的控制和评价,确保化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溯源性和有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化学计量的根本任务。化学计量是研究化学测量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为了保证化学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有效而进行的活动。  化学计量主要由标准装置、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三个核心要素构成。化学计量源头的基标准装置、基标准方法和基标准物质三位一体,保证化学测量的溯源性,使实际测量量值能够通过不间断的溯源链,溯源至化学计量源头,进而溯源至国际基本单位,保持全球量值一致性和准确度。其中标准物质是量值溯源和传递的主要载体,处于核心关键位置,也被称为“化学测量的砝码”,主要用于校准、质量控制、测量方法与结果评价、确定特性量值等。因此,化学计量的很多工作,是围绕着标准物质的研发和应用相关技术展开的。[/align][align=left] (未完待续)[/align]

  • 精品工程铸就高质量发展蓝图 — 学习《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体会

    [align=center][font=微软雅黑][size=24px]精品工程铸就高质量发展蓝图[/size][/font][font=宋体] [/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size=18px]— 学习《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体会[/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font=宋体]山西省公用品牌建设联合会[/font] [font=宋体]李学哲[/font][/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 [size=18px] 2023年2月初[/size][/font][size=18px][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font][font=宋体](以下简称:[/font][font=微软雅黑]〈[/font][font=宋体]纲要[/font][font=微软雅黑]〉[/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纲要[/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中的七大工程建设专栏中的[/font][font=宋体]中国品牌建设工程[/font][font=宋体],突出了[/font][font=宋体]实施中国精品培育行动[/font][font=宋体],品牌建设促进高质量创新发展已成必然。[/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纲要[/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描述的七个专栏工程突出了质量强国建设核心,品牌相关的中国精品建设工程是一大亮点,[/font][b][font=宋体]1 [/font][font=宋体]精品及精品工程的概念[/font][/b][font=宋体] [font=宋体]“精”的米字旁表示来源于食品,体现了“食”大于天的基本理念。“品”的体现是标准,可以理解“精品”就是某类物品的标准代言,是上乘品质的综合体现。[/font][/font][b][font=宋体]1.1 来自辞典的解释[/font][font=宋体]1.1.1 [/font][font=宋体]精[/font][/b][font=宋体]([/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精舂过的上百米。《论语乡党》:[/font][font=宋体]“食不厌精。”《楚辞离骚》“精琼爢以为粻。”[/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2[/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凡物的纯质。如[/font][font=宋体]:酒精 香精。亦指完美、最好。如:少而精:精益求精。崔章《过长江贾岛主簿旧厅》诗:“雕琢文章字字精。”[/font][/font][b][font=宋体]1.1.2 [/font][font=宋体]品[/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①[/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标准。[/font][font=宋体]②[/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物品。如[/font][font=宋体]:商品 成品。《礼记郊特牲》:“笾豆之荐,水土之品也。”[/font][/font][font=宋体]③[/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品种。《书[/font][font=宋体]禹贡》:“厥贡惟金三品。”[/font][/font][font=宋体]④[/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品质。[/font][font=宋体]⑤[/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等级。如[/font][font=宋体]:上品 中品。《汉书匈奴传上》:“给缯絮食物有品。”[/font][/font][font=宋体]⑥[/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品评[/font][font=宋体] 区分。《国语郑语》:“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font][/font][font=宋体][b]1.1.3 精品[/b][/font][font=宋体]①[/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精品:精良的物品;上乘的作品;艺术精品。[/font][font=宋体]②[/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辞海》中的精品:精良的物品。如:艺术精品。王士祺(清)《池北偶谈[/font][font=宋体]外国墨》:“陆子履奉使契丹,好墨名曰‘阳岩镇造’者,其国精品。”[/font][/font][b][font=宋体]1.2 精品工程[/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纲要[/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中谈到品牌建设有三个阶段:品牌、知名品牌和精品。精品工程可以理解为从产品(或服务)的品牌培育基础,逐步提升为知名品牌,最终努力实现地方(市级、省级)精品、中国精品的一个高质量发展建设过程。[/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2 精品工程与高质量发展[/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纲要[/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一共有七个[/font][font=宋体]“工程”建设专栏。重点阐述了[/font][/font][font=宋体]实现[/font][font=宋体]质量强国[/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推动高质量发展[/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font][font=宋体]奋斗目标[/font][font=宋体]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font][font=宋体] 其中专栏[/font][font=宋体]5是“[/font][font=宋体]中国品牌建设工程[/font][font=宋体]”,工程的实现是以[/font][font=宋体]实施中国精品培育行动[/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为主线,通过建立中国精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标识认证制度,培育一批设计精良、生产精细、服务精心的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高端品牌[/font][font=宋体]——中国精品[/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目前,山西、江苏等省市都已率先推出了地方性精品的品牌授牌活动,我们相信随着[/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纲要[/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的深入贯彻落实,从地市县到省级产品(服务)精品的推出,在此基础上的中国精品的诞生不会很久。[/font][font=宋体][b]3 先行一步的争创知名品牌[/b][/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纲要[/font][font=宋体]》(二十一)栏目是“[font=宋体]争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近期,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特点不难发现[/font][font=宋体]“品牌”已成为热搜词,研究品牌的文献也多了起来。[/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张清华的《以党建品牌建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李金磊的《迈向高质量发展[/font] [font=宋体]中国品牌加速[/font][font=宋体]“走出去”》,以及单广辉的《品牌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品牌建设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影响力。 [/font][/font][font=宋体][b]4 结束语[/b][/font][font=宋体] [font=宋体]我曾经在检验检测行业奋斗多年,目前在一个社会团体做品牌战略研究及培育工作,参加这次大赛我发现已经走过十六年历程的[/font][font=宋体]“科学仪器网络原创作品大赛”不就是一个品牌建设史吗?!原创大赛多少人陪她走过了一年又一年,这里认识了同行,学习了知识,提升了写作能力,感觉也是一条创新之路。真心希望这一仪器仪表行业的知名品牌,尽快成长为“中国精品”。[/font][/font][/size][font=黑体][size=18px]参考文献[/size][/font][font=宋体][1] [font=宋体]张清华.[/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以党建品牌建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J].[/font][font=宋体]中外企业文化,[/font][font=宋体]2023-01-25.[/font][/font][font=宋体][2] [font=宋体]李金磊.[/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迈向高质量发展[/font] [font=宋体]中国品牌加速[/font][font=宋体]“走出去”[J].经营管理者,2023-06-10.[/font][/font][font=宋体][3] [font=宋体]单广辉.[/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品牌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font][J].[font=宋体]中国电力企业管理[/font],[font=宋体]2023-02-25.[/font][/font][/align]

  • 建设质量强国,计量干什么

    [b]建设质量强国,计量干什么[/b][size=15px]计量资讯速递[/size] [size=15px][color=var(--weui-FG-2)]2023-02-09 17:19[/color][/size] [size=15px][color=var(--weui-FG-2)]发表于北京[/color][/size][size=15px]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size][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M5Njg2MQ==&mid=2650062644&idx=1&sn=4d7154f8fb765660c66ede36b40dad23&chksm=be97be2689e03730bfc6d27a721055c3bc345610366f66f033c536532576015023b4200fc91a&scene=21#wechat_redirect]《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点击查看全文)[/url][size=15px],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中,16处提及[/size][size=15px][color=#d92142]计量和计量工作[/color][/size][size=15px],现汇总摘编十二条如下,供广大计量工作者参阅。[/size][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black]一[b][font=微软雅黑, &]、[/font][/b]质量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布局更加合理,[/color][/font][b][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d92142]计量[/color][/font][/b][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d92142]、[/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000000]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black]建成若干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打造一批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black]二、[/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d92142]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b]计量体系[/b],推动建立国际互认的[b]碳计量基标准[/b]、碳监测及效果评估机制。[/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black]三、加强技术创新、标准研制、[/color][/font][b][font=微软雅黑, &][color=#d92142]计量测试[/color][/font][/b][font=微软雅黑, &][color=black]、合格评定、知识产权、工业数据等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建设,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进程。[/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d92142]四、[/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d92142]深化[b]计量技术机构[/b]改革创新,推进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完善国家依法管理的量值传递体系和市场需求导向的量值溯源体系,规范和引导[b]计量技术服务市场[/b]发展。[/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black]五、[/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red]实施质量基础设施能力提升行动,[/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d92142]突破[b]量子化计量[/b]及扁平化量值传递关键技术,[/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black]构建标准数字化平台,发展新型标准化服务工具和模式,[/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d92142]加强检验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black],加快认证认可技术研究由单一要素向系统性、集成化方向发展。[/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black]六、加快建设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d92142]开展先进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方法、高端计量仪器、检验检测设备设施的研制验证。[/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black]完善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品牌培育、发展、保护机制,推动形成检验检测认证知名品牌。[/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black]七、加大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d92142]逐步增加[b]计量[/b]检定校准、标准研制与实施、检验检测认证等无形资产投资,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质量基础设施建设。[/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black]八、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行动,围绕科技创新、优质制造、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black]大力开展[/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d92142]计量[/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black]、标准化、合格评定等技术服务,推动数据、仪器、设备等资源开放共享[/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black],更好服务市场需求。[/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black]九、[/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000000]支持区域内[/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d92142]计量[/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000000]、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集成融合[/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black],鼓励跨区域要素融通互补、协同发展。[/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black]十、加强[/color][/font][b][font=微软雅黑, &][color=#d92142]计量[/color][/font][/b][font=微软雅黑, &][color=black]、标准化、检验检疫、合格评定等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推动专业技术能力升级和研究领域拓展,[/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d92142]加快[b]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b]、[/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000000]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规划建设,[/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black]加快重大科研装备和实验室设施更新改造,强化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000000]实现[/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d92142][b]计量[/b][/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000000]、标准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特种设备等质量技术机构的科研实力、装备水平、管理效能、人员素质全面提升。[/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black]十一、以产业园区、头部企业、国家质检中心为骨于,以优化服务、提高效率、辐射带动为导向,健全质量基础设施运行机制,[/color][/font][color=#000000][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加强[/font][/color][b][font=微软雅黑, &][color=#d92142]计量[/color][/font][/b][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000000]、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统筹建设与协同服务,[/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black]推进技术、信息、人才、设备等向社会开放共享支撑中小微企业质量升级,推动产业集群、特色优势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color=black]十二、围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等,[/color][/font][b][font=微软雅黑, &][color=#d92142]建设跨区域计量技术转移平台[/color][/font][/b][font=微软雅黑, &]和标准信息平台,[color=black]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color][/font][size=14px][color=#888888][/color][/size][align=center][color=#888888]END[/color][/align][size=14px][color=#888888]计量资讯速递整理,转载请注明[/color][/size]

  • 强国论坛里真实的笑话!

    有人问:“我不打算来这,想洗手不干了,但总是控制不住,请问各位网友怎办才能让强国论坛把我的IP给封了呢?”有人回答:“老兄,是你的手没洗干净,你刨的可够深的。手上粘的垃圾太多,脏东西可能已渗透到皮下,我的建议是,把手脱层皮,然后清洗上药包扎好,绑在胸口,只有这样才能把手洗干净。”

  • 2022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口号

    2022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口号主题:推动质量变革创新 促进质量强国建设口号:1.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大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2.服务新发展格局 助推高质量发展3.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 促进质量强国建设4. 坚持质量第一建设质量强国5.让质量强国深入人心 让质量提升扎实推进6. 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7.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8. 建设质量强国 共享美好生活9.优化营商环境 建设质量强国10.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促进质量变革创新11.打造中国精品 畅享中国品牌12. 弘扬工匠精神 推动品质革命13.夯实质量基础 提升服务效能14.质量发展 利民惠民15.人人创造质量 人人享受质量

  • 首份《全球自然出版指数》显示 我国已具备跻身世界前五大科学强国实力

    科技日报北京6月20日电(记者罗晖)北京时间今天凌晨1点,首份全球自然出版指数发布。该《2012全球自然出版指数》根据当年国家和科研机构在18本《自然》和自然子刊上发表的研究类科研论文数量进行排名。在100个国家科学研究产出排名中,美国以明显优势拔得头筹,英、德、日紧随其后。中国直逼法国排名第六,同时被入选“五大重点关注国家”。 该榜单的制作者认为,中国已具备跻身世界前五大科学强国的实力,2013年排名将取代法国位置。 据了解,自然出版集团从2009年开始发布亚太地区自然出版指数,今年首次将目光聚焦全球,并以《自然》增刊形式出版。其中加入了2008年—2011年的数据以表现变化趋势。 2012年,《自然》和自然子刊共发表研究类论文3560篇,其中303篇来自中国的作者,占8.5%,而在2008年,中国只有3.6%的份额。这表明,中国高质量的科研产出提升迅速,正成为科研论文发表和科研产出的国际领先力量。 该指数还对全球200大科研机构进行了排名,美国科研机构占据了前50名中的32个席位。哈佛大学当选为全球第一的科研机构,其2012年在《自然》系列研究期刊上发表了368篇研究类论文。 中国在200大研究机构排名中占据9席,而在2011年这个数字还是3席。其中,中国科学院从2011年排名第22位大幅上升到第12位,跻身全球前20大科研机构。之后是排名第72位的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排名第88位,北京大学排名第93位,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116位,华大基因排名第119位,浙江大学排第163位,华中科技大学排第179位,复旦大学排名第199位。 最新这期自然出版指数增刊还针对政府投资、各科研机构和城市对于中国科研水平快速增长的贡献也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中提到,在中国R&D投入中,基础研究只占4.6%,这与最发达国家的15%—25%还有很大差距。同时还认为,中国是物理科学的传统科研强国,而2012年,其在高质量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有了长足进步。 其他“五大重点关注国家”还有巴西、爱尔兰、肯尼亚及沙特阿拉伯,他们目前在《自然》系列研究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还相对较少,但正不断增加。 自然出版集团出版一系列自然研究期刊与自然评论期刊,同时还提供在线数据库和服务。其中,成立于1869年、面向科学家的《自然》杂志是全球领先的国际科学周刊。而面向普通民众的“科学美国人”系列出版物有超过300万读者。 《科技日报》(2013-06-20 三版)

  • 纺织服装强国 女装怎能沉默

    女装,引领着时尚行业各种趋势的标杆,是确认话语权的关键指标。在中国的服装强国之路上,女装品牌的崛起是不能忽略的。  国际女装大牌的诞生机遇  迪奥、香奈儿、阿玛尼、普拉达、博柏利、雅格狮丹、卡尔文克莱恩、唐娜·卡伦这些让全球时尚女性为之痴狂的名字,不仅是各自时装公司的骄傲,也是其所属国家的骄傲。  因为,一提到这些名字,也会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法国、意大利、英国和美国这些时尚之都。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享誉世界的时装品牌,才成就了欧美“时尚之都”、“服装强国”的美名。  反过来,欧美的一些独特人文、自然和经济环境也决定了这里终究是要产生超级大牌女装的。或者说,特定的历史时间加上特定的国家环境成就了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女装大牌。  社会人文基础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曾这样形容可可·夏奈尔:“她的高级时尚业有一股生物决定论的味道――她拥有全世界最会打扮的身体和灵魂。”这句话,如果把主语从“夏奈尔”换为“全部法国人”,似乎也能够被人接受。  的确,为什么一谈到时装、香水、鞋子、箱包等等一切与时尚有关的东西,就必须要提法国,正是因为他们是全世界最浪漫、最会打扮自己的民族。  法国人自己也承认,他们极端重视外表,“总是喜欢将时髦当作永恒,将琐碎当作根本”。也许正是有了这种与生俱来的对外表、对细节的极端重视,才让法国人将穿衣打扮从一种手艺变成一个产业、一门艺术、一种文化。  创立于1913年的夏奈尔时装,永远有着高雅、简洁、精美的风格。设计师本人善于突破传统,成功地将“五花大绑”的女装推向简单、舒适,她的女装抛弃了紧身束腰、鲸骨裙箍,提倡肩背式皮包与织品套装。她的设计理念很快受到当时法国上流社会女性的认可。  同时,夏奈尔也得益于当时法国社会正在兴起的女权主义潮流,女性迫切地想从各个方面得到解放,其中服装也许是最直接和最快捷的表达方式了。夏奈尔设计宽大的针织衫、简洁的小黑洋装,还有长裤、套装和凉鞋,迎合了女权主义者的心理诉求。  夏奈尔最了解女人,夏奈尔的产品种类繁多,每个女人在夏奈尔的世界里总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东西,在欧美上流女性社会中甚至流传着一句话“当你找不到合适的服装时,就穿夏奈尔套装”。  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法国的社会环境又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战争中走出来的国家和人民需要轻松一下,所以追求性感、享受的时代来临了。这种社会氛围的改变,使法国的女装也随之出现新动态。1947年,克里斯汀·迪奥推出以华丽、性感、夸张为特色的“新风貌”女装,那场被记录史册的迪奥时装秀———New Look,革新了女装轮廓。高耸的胸脯,纤细的腰身,大大的长裙摆,斜斜遮住半只眼睛的帽子,这一切完全打破了二战后女装保守古板的线条,给当时沉重灰暗的社会带来了强烈的撞击。《Vogue》杂志主编赞叹道,“我们见证了一场时装革命,也见证了一场时装秀的革命。”来自《国际先驱导报》时装版主编甚至说,迪奥为法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经济实力  一个国家的时尚度和“时尚强国梦”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必然的联系。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世纪上半期,美国还没拥有一个在世界上叫得响的服装品牌。“美国时装”在那时还是个模糊的概念,当时世界时尚人士们津津乐道的是法国的高级时装,那时候,美国的贵妇们对本国的设计根本不放在眼里,她们更热衷于去巴黎“淘货”,并以此为乐、为荣。  这一点,似乎让我们觉得似曾相识,因为彼时的美国女性消费者正是现在的中国女性消费者的一个历史写照。  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经济空前繁荣,进入黄金发展期济实力决定上层建筑,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其中自然包括了文化价值观和时尚观。  美国没有欧洲那么长的历史和传统,自然就没有欧洲传统社会的繁文缛节和循规蹈矩,美国人崇尚的是舒适、实用和自由,这也表达在他们对服装的要求上。  特别是美国女性,较之欧洲大陆的女性更加不受传统的束缚,在经济上的独立为她们赢得了更多的自信。她们爽朗、坦率、直白;她们勇敢、爱尝试、愿意冒险;她们热爱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下,她们没有时间一天更换几套服装以适应不同场合。相反,她们喜欢轻松、写意的着装风格。这也是美国第一次独立于欧洲品位,有了自己的服装文化。被称为“美国三大设计师”之一的唐娜·卡伦成功抓住了当时美国女性的心。她创造了革命性的“简洁七件”理念,即一件紧身衣、一条裙子、一条裤子、一件开司米开衫、一件外套、一件皮草以及一款晚礼服就可以满足一个摩登女郎的所有着装需要。  唐娜·卡伦的设计十分适合职业女性,因为她的设计既得体又舒适,在中规中矩之中又不乏个性的流露。她设计的一个基本元素就是紧身衣,它既可以配合裙子穿着,又可以和长裤搭配,平常的时候可以单独穿,冷的时候就在外加一件外套,如果想改变整套服装的色彩感觉就调换紧身衣的色彩和样式。总之,方便实用是这个品牌获得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  中国女装品牌的强国之路  品牌强则国强  拥有世界级著名品牌是成为强国的必经之路,这并不仅局限于服装。综观各个行业的发展过程,拥有著名品牌成为行业强大的指标。而对于服装行业而言,中国是纺织服装大国,但还远未成为纺织服装强国,在纺织服装的强国之路上,我们的纺织服装品牌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拥有真正的世界级著名品牌。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李光斗在2011年服装大会上说:“中国要提升中国品牌的软实力。美国凭什么强大,不是因为美国军队,也不是美元,而是美国品牌已经渗透了全世界各个角落,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前十个品牌全是美国品牌。”  舒朗品牌董事长吴健民谈到,著名的时尚品牌LV,在中国有很多代工的工厂,很多也是很知名的代工品牌,但是要想在世界时尚界有话语权,必须有世界级服装品牌,而仅仅有著名代工品牌和原材料品牌不足以成为服装强国。  要成为服装强国一定要拥有世界级品牌。这个世界级品牌一定是被各国消费者认可的,被世界市场接受的。世界级品牌不是说在中国有名,价格高就是世界知名品牌。首先世界级品牌,必须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体及重要城市的重要的世界级商场能够长期被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其次,需要有商场、专卖店、代理商等等多项营销模式的选择,并且拥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品牌才能称得上世界级著名品牌。  麦肯锡做过调查,中国消费者相对于外国品牌更相信本土品牌的百分比2005年是46%,2008年变成53%。如今,国人有非常充分的自信,相信中国人能够造出好的品牌,这个信念非常重要。  在过往三十年、二十年中国消费品市场,会见到假洋品牌,那是因为消费者认为一个洋品牌能带来更多的附加值,今天中国人相信中国能创造真正的好品牌,这无疑对于立足打造中国品牌的企业而言是历史性的机遇。  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新的形势下如何打造品牌?上海美颂化妆品有限公司市场中心总裁吴志刚谈到:“品牌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回报。但随着市场的成熟,只有越来越少的品牌能获得成功。这种环境对每一个品牌、每一个企业而言既充满成长的机遇,又面临很大的威胁。在可预见的未来,品牌企业都将持续的面对这些挑战。另外一个方面,本土品牌将面临历史性崛起的最好时代。  吴志刚认为,过去三十年消费者不相信中国企业能做出品牌,但是今天中国人对自己的品牌信心指数越来越高。虽然今天和过往相比,由于国际上各种经济问题让我们面临非常恶劣的经济环境,但我们本国的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和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品牌的成功,源于消费者对国家品牌、区域品牌的认同,今天中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乐观认同,产生自信,这对于我们本土品牌而言是最大的机遇。  吴志刚还谈到,未来只有强势品牌才有机会生存。知名度高、长期持续畅销、重复消费多、拥有稳固的特征,这是强势品牌的基本标志。对照服装行业企业品牌有没有这样的特征,除了知名度高之外,重复用户也好、不同于其他竞争品牌独有优势也好,都非常薄弱。因此打造强势品牌的路是具有很大挑战的。  女装引领时尚  服装作为时尚产业,领导趋势的标杆是女装的时尚。女装引领着服装的趋势,引领着配饰趋势,引领着时尚周边产业的趋势。因此女装品牌的强大对于一个国家拥有时尚话语权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UTA时尚集团总裁杨大筠在服装大会上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话:“国际服装产业凡是做的比较大的公司,排名前七位的一般以女装为主,而在中国A股上市的服装企业最大是男装,但是我认为未来的时尚品市场一定是女人的世界。”  对于女装在时尚产业中的重要地位,服装产业中的同仁大都持认同的态度。既然女装在时尚行业地位如此重要,我们的女装品牌如今发展的如何呢?距离世界级著名品牌有多远呢?  在对深圳歌力思品牌董事长总经理夏国新的采访中,夏国新表示中国的服装行业开始有品牌意识并真正拥有品牌的时间还很短。面对欧美上百年的服装品牌文化积淀,我们还属于初学阶段。因此我们的品牌在整体塑造上与传统的欧美服装强国还有很大差距,这是需要时间累积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舒朗品牌董事长吴健民认为中国品牌近十年才真正开始有品牌意识,知道品牌和商标的关系,知道品牌和区域性品牌关系,知道品牌的发展创新型模式和品牌在发展过程中设计管理、市场管理、品牌运营、品牌的持久性、品牌和品质的关系,品牌和口碑的关系等等一系列的相关概念,并有了切实的实践。这10年女装品牌真正开始审视自己是否具备做全国品牌和世界级品牌的能力,考量自己是否具有把握机遇的能力。

  • 世界上葡萄酒消费的前十强国家

    根据OIV组织,个人葡萄酒消费的前十强国家如下,但是这个领先榜看起来很不一样。?葡萄牙: 人均51.9公升?法国: 人均46.9公升?意大利: 人均46公升?瑞士:人均35.3公升?奥地利:人均30.6公升?澳大利亚:人均 28.7公升?德国:人均27.5公升?西班牙: 人均26.2公升?荷兰:人均26.1公升?比利时:人均26公升

  • 质量管理概论

    质量强国,理论先学。这是质量工程师的理论基础,非质量工程师也可以作为参考。

  • 【分享】关于加强国家计量技术法规征求

    [align=center][b][size=5][font=方正小标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关于加强国家计量技术法规征求[/font][/font][/size][/b][/align][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b][size=5][font=方正小标宋简体]意见有关工作的通知[/font][/size][/b][size=5][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size][/font][/align][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量科学(测试技术)研究院(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各有关单位:[/font][/font][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为加强国家计量技术法规的管理,使国家计量技术法规制定工作公开透明,保证计量技术法规的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国家计量技术法规征求意见的有关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如下:[/font][/font][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一、各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应当及时将国家计量技术法规征求意见稿发送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并同时在中国计量协会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font][/font][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二、各有关单位应当及时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国家计量技术法规的征求意见稿,认真提出意见,并按时限要求回复意见。[/font][/font][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三、国家计量技术法规征求意见稿的期限一般为2个月。被征求意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回复意见;如没有意见也应当复函说明。逾期不复函者,按无意见处理。如有比较重大的意见,应当说明理由并提出试验数据或相关证明材料。[/font][/font][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四、各有关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国家计量技术法规的征求意见工作。请各单位将负责国家计量技术法规征求意见回复工作的人员信息(姓名、职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于2010年8月30日前报送总局计量司。[/font][/font][font=方正仿宋简体][font=Times New Roman]计量司联系人:陈红,电话:82261842;传真:82260132;电子邮箱:[email]chenh@aqsiq.gov.cn[/email]。[/font][/font]

  • 质量教育从娃娃抓起

    支树平在吉林考察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时指出质量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关爱孩子要从安全抓起5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考察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情况时指出,质量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关爱孩子要从安全抓起,希望孩子们从小讲质量、讲安全、讲标准、讲诚信、讲创新,早日成为建设质量强国的有用人才。 “六一”前夕,一汽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一片生机,许多小学生正在参加质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支树平一行来到同学们中间,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支树平说,中小学质量教育基地建设利国利民、造福子孙,意义重大。现在,党和国家重视质量,全社会关注质量。前不久,国务院发布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从国民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要教育孩子们从小就要讲质量、讲安全、讲标准、讲诚信、讲创新,学习认真,办事认真。全社会形成人人讲质量的氛围,我们的民族就会大有希望。 支树平强调,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最为牵挂。关爱孩子要做的事很多,第一位就是确保他们的安全。质检部门是质量主管部门,必须严格少年儿童所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制假售假损害孩子们健康安全的行为决不饶恕,务必从严查处,从重打击。他希望中小学生认真参加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学习掌握质量安全常识,学会保护自己、关爱他人。 支树平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一汽的红旗文化展览馆和总装车间。他说,一汽是我国著名企业。一汽主动建设并被批准为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展现了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希望一汽更好地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除了传统的汽车工业教育外,还要加强质量教育、加强安全教育,为全国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创造经验,让一汽的美好形象长久地留在孩子们心中。

  • 每周质量热点(2012-02-03)

    愿景紧连高质量 龙年来临,媒体充满诗意地总结道:伴随新春钟声,人们许下美好愿望:交通是绿的,股票是红的;GDP是高的,CPI是低的;寿命是长的,皱纹是短的;老人是健壮的,小孩是开心的;校车是刚强的,人心是柔软的…… 作为“中国号高速列车”的幸运乘客,国人普遍认识到:共同愿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细致的“高质量工程”。目前,树质量意识,建质量强国,过质量生活,已成为国人共识和追求。平平安安,龙年大吉!

  • 【转帖】我国正在编制未来10年《质量发展纲要》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记者张晓松)为谋划未来质量工作和质检事业发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牵头编制《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在6日召开的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上,纲要讨论稿已印发与会代表征求意见。 据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介绍,《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是经国务院审批编制实施的95个专项规划之一,由质检总局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环保部等14个部委参与编制。 支树平说,这个纲要明确了未来10年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首次提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是继《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之后我国质量工作的又一部总体规划,是质量发展的延续和拓展。 支树平说,制定和实施纲要,旨在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着力改变我国目前比较落后的质量状况,力争到2020年我国质量总体水平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实现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目标提供质量保障。------转自“中国质量新闻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

  • 关注!自考新增两个质量专业

    [b]关注!自考新增两个质量专业[/b][size=15px][color=var(--weui-FG-2)]关注→_→[/color][/size] [size=15px]海纳计量[/size] [size=15px][color=var(--weui-FG-2)]2023-01-14 00:01[/color][/size] [size=15px][color=rgba(0, 0, 0, 0)]发表于北京[/color][/size] 日前,教育部致函市场监管总局,经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考委)审议,同意将质量管理工程(专升本)、质量管理与认证(专科)增补列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这意味着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将开考两个质量专业,为广大企业培养紧缺的质量专业人才,为建设质量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据悉,全国考委将组织制定两个专业的考试标准规范,并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学考试部门开展专业开考和建设工作。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市场监管总局将充分发挥行业行政管理职能,组织中国计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以及全国工业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市场监管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等有关机构的专家,参与考试标准规范的研制工作,争取在2023年内开考。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设质量强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对大力培养质量专业人才提出明确要求,但我国目前质量专业应届毕业生每年仅1000多人,质量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质量专业人才供给不足也是导致我国质量问题长期未能有效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增设质量自考专业非常紧迫和必要。同时,目前我国质量专业具有较好的教学基础,质量专业的特性也适宜于成人继续教育,各省(区、市)有关高校积极响应并主动承担主考工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大力支持,增设质量领域自考专业的条件已经成熟。在两个专业正式开考前,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教育部出台鼓励政策,加强宣传推广,推进质量专业自学考试取得良好成效。这项工作必将为建设质量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来源:市说新语

  • 30位代表联名呼吁我国应尽快设立国家质量奖!

    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30位安徽代表团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呼吁尽快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奖”,提升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竞争力,扩大中国产品全球影响力,鼓励在中国境内产品质量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取得卓越绩效的企业法人。 30位代表建议,国家质量奖可表彰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组织,引导和激励组织追求卓越的质量管理经营,提高组织综合质量和竞争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更好地服务世界、服务社会,推进我国质量振兴事业。 议案主要发起人程静代表告诉记者,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市场的竞争就是质量的竞争,质量是国际市场永恒的主题。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从整体上提高产品质量,就不可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一,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就要解决增长质量问题,只有把质量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来抓,才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质量强国战略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质量影响人民的切身利益,关乎民生,关乎社会稳定。产品质量高,可以提升消费信心,支撑消费需要,引导消费增长;反之,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则会削弱消费信心,导致不满情绪,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社会动荡。 30位代表一致表示,国家整体质量的提升是国家影响力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和我国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今天,质量不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而且超越了单纯经济范畴的意义,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关系到民族的信誉与形象,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奖”已经时不我待。 程静认为,中国在经济规模上已经迈过了经济强国的门槛(入门条件之一是经济总量至少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我国在2007年达到7.9%),并在“十二五”规划中主动降低了经济增速的指导性目标,转而更加强调经济增长的结构改善、质量提高。《中国质量报》

  • 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直属检验检疫局,认监委信息中心,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 近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有机产品认证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其中标志使用不规范、有机产品不能追溯等是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根据《认证认可条例》、《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规范有机产品标志使用,确保销售的有机产品符合相应法律法规和认证依据标准要求,便捷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对有机产品及其标志的辨识,现就进一步加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以下简称认证标志)管理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认证机构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成熟的防伪、追溯和信息化技术,结合国家认监委统一的编码规则(见附件1)要求,认证标志编码前应当注明"有机码"字样,赋予每枚认证标志唯一编码(应使用暗码),同时鼓励认证机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更为严格防伪、追溯技术手段,确保本机构发放的每枚认证标志能够从市场溯源到每张对应的认证证书、产品和生产企业,做到信息可追溯、标识可防伪、数量可控制。 二、对于自动化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获证产品,获证组织可以在产品标签或零售包装上印制认证标志,但应当采用技术手段,在零售包装或产品上标注认证标志编码(可使用明码)。获证组织在产品标签印制之前,应将该标签式样、印制数量、认证标志编码报认证机构审核和备案,确保认证标志的使用符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和《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要求。 三、为便利消费者和监管部门辨识,国家认监委将建立认证标志备案信息数据库,各认证机构应当将所发放的每枚认证标志编码和认证标志使用(见附件2)等方面信息及时传输至该数据库。国家认监委将提供该数据库统一的查询方式,为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服务。 四、各认证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关于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印制和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认注34号)的条件,选择承担认证标志印制的单位。同时,加强对认证标志印制单位的管理,督促印制单位建立认证标志出入库台帐,坚决杜绝认证标志印制单位私印、滥发认证标志行为的发生。 五、各认证机构应当建立认证标志发放台帐,严格按照获证产品数量,控制认证标志的发放量。同时,督促获证组织建立认证标志使用台帐,并采取通知或不通知检查的方式,对获证组织使用认证标志的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获证产品数量与认证标志使用量相匹配。 六、各认证机构每年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通过市场抽样方式,验证相关组织合法、规范使用认证标志情况。对于违规使用认证标志的,应当及时暂停、撤销该组织认证证书;情况严重的,应当及时向当地认证监管部门报告,以便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追查相关方面的法律责任。 七、请各认证机构加强与国家认监委的沟通与联系,并在2011年11月30日前,将本机构根据上述要求制定的认证标志管理方案(含认证标志防伪、追溯技术方案概况)和认证标志印制单位名单报国家认监委备案。 八、各认证机构制定的认证标志管理方案应当在2012年3月1日前实施,对于拒不按照要求使用认证标志的获证组织,认证机构应当暂停、撤销认证证书。对于已领取认证标志或已印制标签尚未用完的获证组织,认证机构应当加强对该获证组织的认证标志使用的监督,并督促获证组织在2012年12月31日前使用完毕。 九、各局应当加强对认证标志的监管,对伪造、冒用、超期、超范围使用认证标志的,应当按照《认证认可条例》、《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和《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规定处理;对未按规定使用或者不规范使用认证标志的零售有机产品,各局应当将相关情况通报销售单位,同时责令颁证认证机构及时暂停、撤销该组织认证证书,认证机构拒不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的,应当按《认证认可条例》第六十条第三项的规定依法处理。 联系人: 王茂华 程正华 电 话: 010-82262763 82262708

  •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质量消费维权案例分析

    探索全社会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新模式——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质量消费维权案例分析背景资料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自1992年以来,坚持“扶优治劣、规范市场、引导消费、服务企业”的宗旨,始终以鲜明的主题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揭露曝光了一批制假售假案件,扶持宣传了一批名优企业、名优产品,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受到社会各界赞誉。投诉维权办公室通过受理、解决投诉为广大用户和消费者排忧解难,对性质恶劣、问题突出的重大侵权事件开展新闻调查和舆论监督。2011年,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工作部署,开展了五个方面的活动: 一是以“服务科学发展、促进质量强国”为主题,举办了“3·15中国质量消费维权论坛”。二是持续组织了专项行动,履行质量安全社会监督职责。三是结合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四是健全了工作机制,质量万里行更加深入和规范。完善了明察暗访管理办法、投诉维权管理办法、服务质量诚信体系评价办法等。五是深入开展了“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探索全社会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新模式。

  • 《大国质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质量的记录片!

    2016年3月11日,在中检集团齐京安董事长与三多堂传媒高晓蒙总经理的共同见证下,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由中检集团投资,三多堂传媒拍摄大型纪录片《大国质量》。 在中国努力迈向质量时代、建设质量强国,民众对质量的关注度日益提升的大环境下,《大国质量》将通过独特的视角,全球化的眼光和深入的剖析,对我国质量建设做一梳理与展望,让观众更加深入了解“质量”工作,体会质检工作者的付出与努力,共同见证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成片计划在央视等台进行播出。 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纪录片投资、制作、发行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纪录片公司, 拥有16年的沿革历史。公司参与制作的《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汉字五千年》、《晋商》、《我们的奥林匹克》等大型纪录片,不仅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也摘得了中国纪录片的几乎所有最高奖项。 2016年9月22日,由国家质检总局监制出品的纪录片《大国质量》在西安南门瓮城正式宣布开拍,这是我国首部反映“质量”的纪录片。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梅克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前进,西安市副市长李婧,省质监局局长乔军、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徐华良等领导出席了开机仪式。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梅克保在开机仪式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反复强调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国际质量管理大师约瑟夫・M・朱兰有一句名言:“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将成为和平占市场最有效的武器,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与国的竞争、地区与地区的竞争,既是资源、市场、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归根到底更是质量的竞争。从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时期,往往把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如美国通过质量提升,确立了全球经济霸主地位;日本通过“一次成功的质量gemin”,实现了经济振兴;德国通过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在全球确立了“德国品牌、质量一流”的国家形象。实践证明,质量强则国家强,质量兴则民族兴。《大国质量》纪录片摄制队伍将前往德国、日本、英国等数个国家进行拍摄,计划访问三十多家企业和组织,采访逾百位政府或国际组织官员、学者与企业家。紧扣“质量”这一话题,以全球视野和历史思维,通过讲述世人追求质量的众多鲜活故事、剖析古今中外质量管理的一些生动案例,将一个真实的“质量”、全面的“质量”、立体的“质量”、内涵丰富的“质量”呈现在公众面前。同时,纪录片将围绕“质量强则国家强,质量兴则民族兴”这个主题,通过对质量发展的回顾、对质量问题的反思、对质量规律的探索、对质量前景的展望,探讨提升我国质量的重要意义和实践途径。“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影片的宣介,能营造建设质量强国的浓厚氛围,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梅克保表示。 据了解,纪录片《大国质量》紧扣“质量”这一话题,以全球视野和历史思维,将通过讲述世人追求质量的众多鲜活故事、剖析古今中外质量管理的一些生动案例,将一个真实的“质量”、全面的“质量”、立体的“质量”、内涵丰富的“质量”呈现在公众面前。同时,围绕“质量强则国家强,质量兴则民族兴”这个主题,拟通过对质量发展的回顾、对质量问题的反思、对质量规律的探索、对质量前景的展望,探讨提升我国质量的重要意义和实践途径。-----以上来自网络已公开的信息,只为传递分享。

  • 中国质量报评论员文章:看得见 看得起 看得重

    看得见 看得起 看得重 □ 本报评论员 2012年铿锵走过,在历史的坐标上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从质量的角度看,其独特性体现在整个社会对质量问题和质量工作的认识更加成熟、理性,而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也通过一个个质量事件和质量工作者的努力变得更加清晰。正是有了质量成分,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铿锵的质感。 “更加”体现的是比较,传达的是变化,若用社会眼光审视质量工作,我们会发现它实现了由“看得见”到“看得起”再到“看得重”3个层次的跃升。当然这种跃升不只发生在2012年这一年,这个过程贯穿于整个质量发展史。 “看得见”,是人们由一个个单一事件触发的对质量问题及质量工作的初步认识。截至2012年10月,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连续14个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名单中,有34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3/4为婴幼儿奶粉,其中不乏亨氏等知名品牌。通过这组数据,人们惊讶地“看见”了洋奶粉的质量问题,而质检部门的查处行动在一举打破洋奶粉“质量神话”的同时,也让人们“看见”了质量工作的重要性。一些质量问题人们“看得见”了,才会逐渐产生质量敏感和质量理性,才会通过这种理性形成推动质量进步的正能量。当然,这种正能量能否形成,关键还要看质量工作者能否主动发现(“看得见”)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 “看得起”,是人们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对质量问题的进一步重视及对质量工作的认可和尊重。从“二料玩具”、“假宽带”到“工业明胶”、“塑化剂”;从“质量强国”、“汽车三包”到“计量惠民”、“质检利剑”,无论是反映消极事件还是体现积极作为,这些质量热词的背后都透露出民众对质量关注的热情。这种关注的热情,既是民众质量意识提升的反映,也是他们“看得起”质量工作的一种表现。事实上,这些年经历过诸多“看得见”的质量事件,民众已经认识到我国质量发展基础还很薄弱、质量总体水平还不高,质量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的现实,认识到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成为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正是有了这种社会共识,民众才对质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一方面体现了“看得起”,一方面也会表现出“挑剔”,转换成压力。 “看得重”,是人们基于对未来质量美好前景的期待,对质量工作产生的由衷信任和敬意。实事求是地讲,尽管近些年质量工作取得了许多“看得见”的成绩,其职能作用也逐渐凸显,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制假售假手段不断翻新,质量安全监管还比较薄弱,这些都会影响民众“看”质量问题的心情,也必会影响他们“看”质量工作的态度。或许,从民众角度看,质量工作似乎还不能算“很好”,即使当得起“看得起”的“起”,却离“看得重”的“重”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过,令人鼓舞的是,去年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国,这份未来10年我国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质量工作向上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等要求,也为质量工作向上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的一年开始了,历史坐标又向新的维度伸展,质量工作也要开启新的征程。我们要从“看得见”着眼,看民众之所看,见民众之未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看得起”立足,完成任务挑得起担子,处理问题禁得起挑剔,履行职责对得起良心;向“看得重”努力,推动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民众关心质量。我们相信,质量的美好未来也将越来越清晰。《中国质量报》

  •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 全文

    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二月六日质 量 发 展 纲 要(2011-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一、质量发展的基础与环境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既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集成,又是法治环境、文化教育、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质量发展之路。特别是国务院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以来,全民质量意识不断提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逐步改善,我国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原材料、基础元器件、重大装备、消费类及高新技术类产品的质量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一批国家重大工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商贸、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服务质量明显改善,覆盖第一二三产业及社会事业领域的标准体系初步形成。但是,我国质量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产品、工程等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仍然比较严重,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些生产经营者质量诚信缺失,肆意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破坏市场秩序和社会公正,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损害国家信誉和形象。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产业分工和市场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标准、人才、技术、市场、资源等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坚实的质量基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也对质量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转帖】海星黏液不粘性强过特氟龙

    人民网-江南时报报道:根据海洋生物学家的一项研究,在不久的将来,海星或许可以有助治疗炎症性的疾病,例如哮喘或者关节炎等。  据国外媒体报道,苏格兰海洋科学协会的一个团队一直在研究多刺海星身上分泌的那些黏液成分,他们宣称这些黏液材料的高润滑不粘性效果要强过特氟龙,可以帮助海星免于沾上海底的一些碎渣。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不粘的特性或许可以提供一种新的对抗炎症性疾病的方式。当人体有炎症发生时,抗感染的白血球细胞就开始在血管中增多并附壁粘着在血管壁上,白细胞附壁粘着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步骤,对人体有防御保卫作用。但如果过多白细胞粘着于细静脉壁则会增加血流阻力,促进血流淤滞,这可能会对机体带来不利的影响。  领导这项研究的查理·巴文顿博士表示,海星分泌的黏质物将有助于让白细胞在血管中较容易流动,这非常类似于海星在海里的情况。

  • 委员建议我国应尽快建立国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设备监理协会理事长郭汝斌和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支建华等建议,我国应尽快建立国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郭汝斌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由于各地对质量现状的评价指标往往以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为主,因产品、工程等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依然比较严重,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新近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把建设质量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落实好该《纲要》的目标任务,需要强化法制、落实责任、综合施策、整体推进。因此,只有尽快建立起国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才能更加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从追求速度和数量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有资料表明,建立国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如欧盟的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美国的国家电子伤害监督系统(NEISS),日本的产品事故信息收集和报告程序等。 支建华表示,在目前发展阶段,尽快建立我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产品质量合格率、产品伤害事故率等指标纳入其中,并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将有利于强化质量安全风险监管,健全质量评价考核机制,严肃责任追究和依法打击质量违法行为。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2600多个市(县)开展了质量兴市(县)活动,有26个省、自治区提出了质量兴省强省战略,有14个省、自治区将质量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出台了具体考核办法。但由于各地质量评价体系指标不完善、绩效考核标准不统一,影响了全国范围内质量评价考核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因此,从国家层面,急需建立一套统一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加强对地方政府质量工作绩效考核的指导。 对于如何建好“国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委员们提出了3点建议:一是建议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以产品质量合格率、质量竞争力指数、产品伤害事故率等指标为重点,加快研究建立反映产品质量状况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并将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质量指标纳入国家法定统计序列和定期公报内容。二是建议监察部会同有关部门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目标。抓紧建立健全质量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评价的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依据,完善定期检查、事故调查、责任追究、相关案件查处和公开等制度。三是建议国家财政对开展以产品质量合格率、质量竞争力指数、产品伤害事故率等指标为重点的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和实施工作提供专项经费支持,纳入财政预算。

  • 总站将对八省的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质量进行核查

    关于开展2012年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质量核查的通知 总站统字127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为加强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质控工作,保障数据质量,根据《2012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环办22号)的要求,我站将于2012年7月~10月会同天津、河北、上海、安徽、重庆、湖南、四川、陕西等省级站监测专家组成核查组分别对山西、江苏、福建、河南、湖北、广东、云南、宁夏8个地区的省级站开展污染源监测全面质量核查工作,同时与山西、江苏、福建、河南、湖北、广东、云南、宁夏8个地区的省级站监测专家组成核查组抽取其辖区内的2-4个地市级站进行全面质量核查。现将《2012年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质量核查工作方案》(见附件)印发你们,请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总站外网文件通知栏目下,可下载方案电子件。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秦承华 010-84943161传真:010-84943136; E-mail:wry@cnemc.cn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大羊坊8号院(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100012。 附件:2012年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质量核查工作方案二○一二年六月十三日附件1:http://www.cnemc.cn/images/attach.gif2012年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质量核查工作方案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