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质量兴农

仪器信息网质量兴农专题为您整合质量兴农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质量兴农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质量兴农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质量兴农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质量兴农话题讨论。

质量兴农相关的资讯

  • 兰博柱后衍生助力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 《规划》着重指出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深入开展生物毒素、农兽药残留、重金属、致病微生物等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及对产品营养品质影响评价。 农业部标准NY/T 761-2008规则定了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涕灭威、克百威等10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及代谢物残留量。天津兰博PCR3柱后衍生系统在检测农产品中草甘膦除草剂、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可兼容任何品牌及型号的液相色谱系统。
  • 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到2022年制修订3500项强制标准
    p   日前,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印发《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 /p p   规划中明确指出 ,要全面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农兽药残留、畜禽屠宰等国家标准,到2022年,制修订3500项强制性标准。补充完善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质量标准,质量安全评价技术规范及合理使用准则。建立健全农产品等级规格、品质评价、产地初加工、农产品包装标识、田间地头冷库、冷链物流与农产品储藏标准体系。构建现代农业工程标准体系,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8be33c3f-3403-4b04-ac6d-7bd7d5587485.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90219101439.png" alt=" 微信图片_20190219101439.png" width=" 600" height=" 335"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35px " / /p p   此外,规划中还要求加快国内外标准全面接轨,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要求在“菜篮子”大县、畜牧大县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到2022年创建100个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800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20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5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500个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优质特色农产品。 /p p   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规划中要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定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形成以国家为龙头、省为骨干、地市为基础、县乡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能力,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基础,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充实基层监管机构条件和手段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深入开展生物毒素、农兽药残留、重金属、致病微生物等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及对产品营养品质影响评价,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能力。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实验室和大数据平台,改善提升实验室和试验基地配套设施条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研发,加大快速检测等技术攻关力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c05211a5-1d9b-442a-8cc9-52b25514d81f.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90219101738.png" alt=" 微信图片_20190219101738.png" width=" 600" height=" 754"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754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0270f2cb-dfca-48e9-a3ee-8bfb46ef5ac3.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90219101758.png" alt=" 微信图片_20190219101758.png" width=" 600" height=" 145"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45px " / /p p br/ /p
  • 科技兴农——低场磁共振技术助力农业科技发展
    近日,首届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大会于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在山东青岛举办。大会以“激活科技创新 打造齐鲁样板”为主题,由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云上高博会工作组、中国教育在线承办。此次高校科技创新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研发的基于低场磁共振技术的食用油快检系统在大会核心板块“献礼建党100周年”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展科技兴农-农业科技展区进行展出。该系统基于创新性的二维弛豫指纹谱,可以实现对不同食用油实现品质评估和鉴定、防伪和真伪鉴定等。据了解,与同类产品相比较,该系统有三大优势。一是,独有的二维弛豫指纹谱技术可实现多种食用油产品掺假、掺伪的快速检测;二是,可以实现牛羊奶掺杂判定、阿胶品质/真伪判定、工业软物质材料品质鉴定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三是,采用轻便设计,可实现便携车载,满足各种现场快检应用,也可整合入工业产线,实现产品品质在线监控,市场前景广阔。华东师范大学参展项目
  •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能力验证工作
    此次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能力验证工作旨在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进一步加强全省农产品质检机构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水平和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守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助推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全省共有85家质检机构参加能力验证工作,其中市(州)级农产品质检机构9家,县(区)级农产品质检机构72家,第三方质检机构4家。考核样品分为A样和B样,A样为县级考核样,考核参数18项,B样为市级和第三方检测机构考核样,考核参数72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能力验证的盲样考核需在领样后96小时内完成检测和结果上报工作。为保证及时性,在规定时间内将样品委托检测单、任务通知单、样品随行单、检测原始记录、原始谱图、结果上报表原件、检验报告原件等上报。此次抽调11名专家组成能力验证专家评审组,主要负责对能力验证方案和结果报告进行技术审查和综合评价。对此次能力验证结果不合格的农产品质检机构,将暂停安排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项目检测工作,并给予3个月的整改期,整改完成并经能力验证合格后方可开展工作。通过能力验证的农产品质检机构和个人,由省农业农村厅颁发考核证书。通过组织实施能力验证工作,有效识别全省农产品质检机构在“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存的问题和短板,有效提升我省农产品质检机构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农产品质检机构的检验检测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维护农产品质检机构公信力。
  • 智云达助力农产品质量监管 力保“舌尖上的安全”
    为贯彻落实全国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深入开展“农业质量年”活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九期“农安公益实训讲堂”于2018年3月31日在洛阳隆重开班,该培训班由河南省农业厅、洛阳市人民政府等承办,北京智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程提供支持。图1 “农安公益实训讲堂”隆重开班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主任钱永忠、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监管处处长王为民、河南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孟凤美、洛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淑霞、洛阳市农业局副局长孙清良等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来自全国十余个省市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等领域约150人参加此次培训活动。四位来自农业监管部门和基层相关部门的专家围绕质量兴农战略背景下农产品品牌发展举措、新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任务与政策解读、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模式探析以及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农安信用工作思考等主题,为与会人员进行了解读和培训。 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安全食品的重要源头,关注度多越来越高,营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消费环境已成急需解决的问题。北京智云达作为食品/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行业的领先企业,从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出发,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研发了一系列农产品安全检测产品,可满足食用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物、真菌毒素等风险因素的检测需求。同时自主研发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信息平台,在图形界面的软件环境下,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审核处理、控制执行、科学决策的“集成化、可视化、网络化和桌面化”,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监督监管。 为加快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产学研的协同发展,智云达人愿一如既往的努力推出更适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产品、解决方案,监督、监管软件和配套实验室建设方案,为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尽一份力!
  • 2018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发布
    p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坚决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及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农业质量年”这个主题,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坚持质量第一,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全年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p p   一、坚持“产出来”,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 /p p   坚持推行按标生产,加强产地环境治理和生产源头管控,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和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 /p p   (一)编制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全力配合做好质量兴农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明确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推进路径、责任分工,建立健全质量兴农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深入落实农业部关于“农业质量年”工作的部署,着力推进质量兴农八大行动。 /p p   (二)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按照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全面清理我部制定的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废止与农业绿色发展不适应的标准。重点制定蔬菜水果和特色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和畜禽屠宰、饲料卫生安全、冷链物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发布兽药最大残留限量和2018年版农药残留最大限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新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1000项、兽药残留标准100项、其他行业标准200项。制定农业标准制修订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对已列入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项目实施督导检查。启动开展农产品品质、营养标准的研制。制定《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制修订工作方案》和《进口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指南》,编制《加快完善我国兽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工作方案(2018—2025年)》。鼓励和规范有条件的社会团体制定农业团体标准。 /p p   (三)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强农业资源养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推进耕地土壤污染详查,加强耕地土壤与农产品协同监测,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重金属污染区耕地修复治理试点,分区域分品种进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规模,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推进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病死畜禽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p p   (四)严格生产过程管控。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全程绿色防控。加快实施高剧毒农药替代计划,规范限量使用饲料添加剂,规范使用兽用抗菌药物。 /p p   (五)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标准推广和使用指导,大力宣传培训农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督促生产者严格落实间隔期休药期规定。加快推进规模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建立生产记录台帐。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体系(GAP、HACCP等)生产基地创建示范工程。对标准化生产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指数评价。将是否按标生产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条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菜篮子”大县、规模种养基地、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率先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鼓励开展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把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高标准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和认定的重要指标,在重点产区集中打造一批生态良好、技术成熟、按标准组织生产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使之发展成为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的示范窗口。 /p p   (六)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充分发挥科研院校和专家团队作用,落实《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规划(2018—2030年)》,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急需的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研发。在产地污染修复治理、绿色防控、风险评估、营养功能品质评价、质量追溯、智慧监管、检验检测等技术和设备方面加强技术创新,加大高效低毒经济的替代农药、兽药研发力度,大力推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和模式。开展农业投入品减量化施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营养品质影响研究评价,实施减化肥、减农药、减兽用抗菌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包括免用)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基地创建。开展安全优质、绿色生态农业投入品新品种新技术评价、展览展示与示范推广工作,开展全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及防腐保鲜科学研究、质量评价、展览展示与示范推广。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强质量安全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推动“健康中国2030”“国民营养计划”实施。积极开展国际食品法典和官方评议工作。修改农业部官方评议工作方案,制定农业部官方评议管理办法,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逐步增加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p p   二、坚持“管出来”,着力加强监督执法 /p p   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发现问题是业绩,解决问题是政绩”的观念,围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依法监管、全程监管,严防、严管、严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p p   (七)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针对非法添加、违禁使用、制假售假、私屠滥宰等突出问题,继续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瘦肉精”、私屠滥宰、水产品“三鱼两药”、生鲜乳违禁物质等专项整治行动。实施“问题链”管理,建立暗查暗访制度,积极查找问题隐患,采取内部通报、约谈等方式推动各地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督促及时整改,做到举一反三。推动县级以上农业部门建立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充分发挥乡镇监管服务机构和村级协管员作用,加强巡查指导和宣传引导。强化投诉举报奖励制度,公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的微信公众号、热线和邮箱,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争取设立举报奖励专项奖金,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社会共治。 /p p   (八)强化投入品监管。落实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逐步淘汰禁用高毒农药。严格兽用抗菌药准入管理,全面实施《全国兽用抗菌药及禁用兽药综合治理5年行动方案(2015—2020)》和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全面、系统开展兽用抗菌药及禁用兽药整治工作。继续实施种子、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质量监督抽检计划。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农药、兽药生产经营追溯管理,防止滥用、乱用和误用。开展“绿剑护农”农资打假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农兽药和肥料非法添加、肥料有效成分不足、种子无证套牌等严重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在3.15期间公布一批农资打假典型案件,震慑违法分子,对农业部门查处的大案要案进行曝光,对办案人员进行表扬奖励。推动建立农资领域违法失信“黑名单”制度,将制售假劣农资的违法失信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普及识假辨假、科学种养殖和依法维权知识,把安全优质绿色的农资产品和质量安全技术服务送到乡村。 /p p   (九)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印发《2018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加强监测结果信息会商分析和共享。调整完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和专项监测计划,重点增加农药和兽用抗菌药等监测参数,扩大监测范围,加大抽检监测力度。按季度组织开展例行监测,对全国150个大中城市基地和市场的5大类产品110个品种122项农兽药和非法添加物参数进行监测。加强监测结果通报发布和预警工作,督促问题突出地区跟进开展监督抽查,加大整改和执法查处力度。对例行监测没有覆盖的产品和质量安全指标开展专项监测。进一步明确各级监测功能定位,发挥部、省、市、县四级监测网络作用。实施省级监测信息报告制度,结合追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监测数据直报,部省互联互通、监测数据共享。 /p p   (十)强化风险评估排查。以影响农业产业发展、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社会高度关切的农产品和风险因子为重点,开展粮油生物毒素、蔬菜农药残留、畜禽抗菌药、水产违禁药物等15大类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进行全过程、多层次的风险排查和验证评估,做到家底清、情况明。针对重点品种构建风险防控策略,指导地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示范基地,在规范用药、绿色生产、品质提升等方面重点发力,做到因品施策、精准防控。启动农产品品质、营养、风味监测计划制定工作,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质营养水平的不断提升。 /p p   (十一)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会同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制定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的意见》,积极拓宽案源线索渠道,充分利用监测、投诉举报、暗访、检查发现的问题,依法调查处理,对地方查处工作实施督办。特别是针对禁限用农兽药使用、非法添加、私屠滥宰、销售病死畜禽等问题,坚决做到“问题产品的来源和去向没有查清的不放过 涉嫌单位责任没有查清的不放过 问题产生原因查找不全面、不透彻的不放过 对相关责任单位查处不到位的不放过 后续整改防范措施不落实的不放过”。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剖析案件原因,追根溯源,违法必查、查必到底。对危害性高、社会影响大的案件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挂牌督办、集中办案、联合查案等形式予以严办。对线索明显、事实清楚的案件,要商请当地公安机关提前介入。涉嫌犯罪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曝光典型案例,充分发挥警示作用,实现执法与宣传教育相结合。 /p p   (十二)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抓紧构建属地负责、行业主导、上下协同、全国一盘棋的机制,力求做到第一时间监测预警、调查核实、会商研判、正面发声、系统处置,防范出现大的问题,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壮大质量安全专家队伍,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岗位科学家,调整充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贴近产业、贴近消费者,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技术咨询、科普解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p p   (十三)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贯彻落实2017年北京“双安双创”现场会精神,把创建活动推向深入。举办安全县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扩大质量安全县优质绿色农产品的销量和市场影响力,充分发挥安全县金字招牌作用。组织开展第二批创建试点单位中期核查,督促创建单位加大创建力度,适时命名第二批215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强化示范推广,总结安全县典型经验做法,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创建模式,开展系列宣传报道,组织多种形式的县域间学习交流活动,整体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创建活动开展情况,修订创建活动方案、考核办法和管理办法,制定群众满意度测评规范,推动创建活动更加科学、规范。将农产品追溯与安全县创建结合,并作为新命名安全县的条件,已命名的安全县应在一年内达到上述要求,逾期不达标者摘牌。配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开好“双安双创”现场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省(市)为单位整建制创建。 /p p   (十四)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优化完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探索建立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各省已有平台与国家追溯平台有效对接和融合。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及配套制度标准,加快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推广应用。将农产品追溯与农业项目安排、农产品品牌推荐、“三品一标”认证登记等挂钩,率先将“三品一标”企业和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以及农业部门支持建设的各类示范基地纳入追溯管理。选择10个省开展追溯试点,检验平台的功能设置、业务流程和运行机制,强化部省追溯平台对接。加强与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商超的合作,通过设置追溯产品销售专区、专柜等方式,提高消费者对追溯产品的认知度,引导增加追溯产品消费,调动生产经营主体纳入追溯平台的积极性。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加强与食药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信息卡制度。 /p p   (十五)加快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积极争取国务院法制办和全国人大的支持,力争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工作列入2018年立法工作计划。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专家意见,提出立足新时期、着眼长远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明确立足安全、提升质量、加强基层监管能力的措施,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草案,年底前报国务院法制办。 /p p   三、坚持“树起来”,着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含金量 /p p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强化农产品品牌意识,为农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组合供应链,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号召力和竞争力,让绿色优质成为我国食用农产品的金字招牌,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p p   (十六)加强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管理。按照“稍有不合、坚决不批,发现问题、坚决出局”的要求,稳步推进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审核认证,提升发展质量,防范风险隐患。发挥系统优势,着力提升中绿华夏有机品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扎实做好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企业证后监管工作,强化淘汰退出机制,确保标志许可和认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p p   (十七)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修改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强化申报工作审核把关和质量管理。认真做好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谈判和国际知识产权合作与交流工作。继续办好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地标产品专展工作。开展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培育、管理、保护及宣传工作,带动区域品牌打造和产业培育,更好地促进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 /p p   (十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质量提升。举办2018年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重点在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品牌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选好典型,交流推广成功做法和经验,推动各地提高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p p   (十九)扎实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调整改革。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无公害农产品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坚持统一标准规范、统一标志式样、统一证书编号、统一检验机构布局“四统一”,遵循频道不换、放而不乱、程序简化、重心下移的原则,在改革过渡期内,先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产地合格证合二为一,统一下放由省级农业部门相关机构承担。加强对地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的协调指导。 /p p   四、坚持“讲出来”,着力强化宣传引导 /p p   坚持正面引导,积极发挥媒体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加大优质安全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树立我国农产品安全优质放心的形象。 /p p   (二十)加强科普宣传树立消费信心。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万里行系列活动。让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不断提升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质量安全科学认知水平,引导放心消费。依托相关技术优势单位,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示范基地,开展常态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产指导、消费引导、技术培训和展览展示。开通“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微信公众号,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和生产、消费知识,建立联合宣传、科普机制。加强与主流媒体及相关辟谣机构的合作,构建谣言处理数据库,对公众关注、反复出现的谣言进行分类解读,做到及时有效识别谣言,快速果断破除谣言,营造风清气正、安心放心的舆论环境。 /p p   (二十一)加强绿色食品宣传。以“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为主题,举办“绿色食品宣传月”活动,组织开展绿色食品进社区、媒体记者进企业等集中宣传活动。指导、鼓励、支持各地加大绿色食品形象宣传,以电视台、电台、报刊、互联网为平台,以车站、港口、机场、高速公路广告牌为节点,开展绿色食品品牌形象宣传,上下联动共同推进。提升绿色食品的知名度、美誉度,让绿色食品标志形象深入人心,发展理念广为传播,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力争让绿色食品品牌家喻户晓。 /p p   (二十二)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市场推介。举办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推动“三品一标”农产品在绿博会集中亮相、共同推介。办好区域性绿博会、推介会、产销对接活动,借助展会平台,扩大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影响力。支持办好工行融e购等优质电商平台,帮助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拓展市场,鼓励、支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专柜、专营店建设,为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搭建营销平台,促进“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的形成。按品类遴选部分品牌价值较高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在有关平台集中展示推介,选择部分品种启动建立名特优新农产品独特营养品质数据库。发挥“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的门槛作用,开展2018年度名特优新农产品收集登记录入工作,优化升级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系统。探索开展低碳环保、绿色优质、经济实用的农产品包装及材料科学研究、筛选评价、展览展示和推广应用。积极开展农产品包装标识设计研发、比对评价和宣传推广工作。 /p p   (二十三)大力推动诚信体系建设。逐步构建以信用为核心,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监管、事后信用评价的新型监管机制,大力提高生产者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增强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和信心。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菜篮子主产县、粮食大县的农资和农产品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全部建立信用档案。延伸农安信用平台,推进部本级与各省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标准,鼓励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开展信用评价,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信用产品和服务。建立“黑名单”、失信联合惩戒等信用约束机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作为各类农业项目评选、主体资格审查、行政许可审批、制定分类监管措施的必要条件,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经营,对严重失信主体实行一票否决制。大力弘扬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文化,使诚实守信成为市场主体的自觉选择。 /p p   五、坚持“强起来”,着力加强队伍能力建设 /p p   坚持夯实基层监管基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围绕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造就一支“脑要勤、脚要勤、嘴要勤、手要勤 有情怀、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干部队伍。 /p p   (二十四)加强基层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出台乡镇监管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推动各地按照标准加大建设力度。加强乡镇监管机构条件建设和人才培养,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练兵,督促指导乡镇监管服务机构做好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培训、农业投入品筛查选型、田间地头技术指导、生产过程督导巡查、农兽药使用间隔(休药)期等工作。推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加强基层执法监管能力和追溯点建设,鼓励基层监管机构采用“花钱买服务”的方式雇佣监管人员。开展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队伍人员能力培训,提高基层监管能力,实现基层监管能力由弱到强的转变。 /p p   (二十五)加强农业检测体系建设管理。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配套文件的修订工作。加快推进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和资质认定,组织开展部县质检机构结对帮扶“双百”活动,择优选择100家部级质检机构一对一帮扶县级质检站开展机构考核和资质认定“双认证”,提升检测能力,充分发挥基层检测机构作用。加强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运行条件、检测资质、认证参数、检测工作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使国家投资建设的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站)有能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场调查、取样速测和样品前处理及基本的定量检验检测工作。组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开展检测能力校准活动,并及时公布、反馈能力验证和校准结果。强化农业质检机构证后监管,组织开展质检机构飞行检查。探索建立质检机构诚信档案和重点监管名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组织开展全国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能力验证,扩大能力验证覆盖面。加快《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做好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职业技能培训认定工作。确定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实训基地,理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专业职称评审渠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国家农业检测基准实验室作用。 /p p   (二十六)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上水平、上台阶。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活动,弘扬“红船精神”,以党建促作风转变、以优良作风促业务发展。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学习”,强化全系统学习交流。加强和改进基层调研工作,做好基层信息统计报送。发挥绩效管理“指挥棒”作用,加强延伸绩效考核和财务项目绩效等各类考核工作,建立健全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四风”。树立勤政廉洁的行风政风,狠抓工作落实,做到部署的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p p   各级农业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只争朝夕,扎实肯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p
  •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新华社5日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份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坚持质量兴农,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绿色化需求,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通过农业清洁生产等途径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便利化,强化品牌保护。引导企业争取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快提升国内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有关规定。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特别是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风险分级管理和属地责任,加大抽检监测力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鼓励生产经营主体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抓紧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  引导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大食品加工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加工设备。鼓励食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围绕“原字号”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积极推进传统主食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速冻食品、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强新食品原料、药食同源食品开发和应用。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加强现代生物和营养强化技术研究,挖掘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健全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备案制度。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  近年来,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我国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使农产品标准的数量和检测机构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发布68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上待发布的整合标准,将初步构建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这些标准分为通用标准、产品标准、检验方法、生产经营规范四大类,涵盖1.2万余项指标,标准体系的框架、原则、科学依据与国际食品法典一致。
  • 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2018年上半年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1%
    p   7月19日上午,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广德福通报质量兴农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p p   广德福介绍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和中央部署安排,农业农村部将今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启动了八大行动,部署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供重要支撑。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夏粮再获丰收,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取得明显进展,质量、品牌、效益等工作稳步提高,各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p p    strong 一 生产水平更高 /strong br/ /p p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化、标准化生产,新制定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302项、农业行业标准125项。稳步发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截止目前认证登记产品达12.2万个。选择325个粮棉油糖及园艺作物生产大县开展绿色高质高效整建制创建,推进生猪屠宰、水产健康养殖、畜禽养殖等标准化示范场创建,部署开展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和循环水养殖示范。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在300个大县市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支持204个畜牧大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12个省(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推进农膜回收行动,加强耕地土壤质量保护。 /p p /p p    strong 二 执法监管更严 /strong /p p   加大抽检监测和监管力度,调整完善2018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全国上半年共监测153个大中城市92个品种近2万个样品,检测指标122项,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1%。围绕粮油、蔬菜、果品、畜禽、水产等15大类农产品或环节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及早发现问题隐患,提高风险预警能力。深入开展农药、“瘦肉精”、兽用抗生素等7个专项整治行动,上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49万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76万家次,查处问题22877起,责令整改8957起,严防、严管、严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公布十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案例,树立了执法办案典型,有效震慑不法分子。 /p p /p p    strong 三 典型示范更优 /strong /p p   新创建2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对2017年批准的41个产业园开展创建绩效评价,推动产业园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推动各地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监管条件能力建设,探索新的监管模式。加强区域合作联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北京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合作协议》,推动36个大中城市共同发布质量兴农倡议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目前国家追溯平台试运行平稳,数字监管、机器换人等新的智慧监管方式方法在地方积极涌现。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已有21万个规模以上主体建立了信用档案。加强农产品品牌打造力度,出台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启动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 /p p   strong  四 产业素质更强 /strong /p p   成立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用标准提升质量安全水平,用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编制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开展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集成示范,组织推广70项绿色高效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启动马铃薯等11种特色作物联合攻关。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打造150个以上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基地。积极推进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行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超过300万个,全国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2.32亿亩,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40%以上。 /p p   广德福说,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共建共享。农业农村部按照中央要求,正在抓紧编制《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积极谋划质量兴农支持政策,建立一套与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相适应的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我们将继续抓好农业质量年重点任务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宣传报道,确保农业质量年各项举措取得实效。 /p p   广德福介绍,为了在全社会营造质量兴农的良好氛围,农业农村部决定从今年7月到11月,组织开展质量兴农万里行活动,集中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从多角度展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从各方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理念,科学传播质量安全知识,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讲好质量安全故事,提振公众消费信心。7月10日,农业农村部在福建举行了质量兴农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全国各地也先后开展很多宣传活动。借此机会,我们也诚挚地邀请广大消费者和媒体朋友们,走进农业生产的田间地头、猪舍鸡棚,走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和风险评估实验室,进行实地体验和现场指导,并对质量兴农工作中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宣传报道。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共同为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积极努力。 /p
  • 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于近日发布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p p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及“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部署安排,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我部制定了《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现予印发。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农业部办公厅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2月7日&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 strong 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 /strong /span /p p   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国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5%,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隐患依然存在,形势仍不容乐观。2017年,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从生产、监管两端发力,扎实推进质量兴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年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p p    strong 一、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strong /p p   1.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源头防控。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开展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继续开展重金属镉污染区耕地修复试点。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病死畜禽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试点。 /p p   2.加快标准制修订。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施《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工作方案(2015-2020年)》,新制定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编制《加快完善我国兽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工作方案(2017-2020年)》,新制修订兽药残留标准100项。支持地方加强标准集成转化,制定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生产操作规程。鼓励规模生产主体制定质量安全内控制度,实施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 /p p   3.推进按标生产。支持创建1万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场,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畜禽屠宰加工标准化示范。引导各地创建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示范场(企业、合作社)、示范乡(镇)。推动“菜篮子”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整建制按标生产。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示范,带动千家万户走上绿色安全生产轨道。 /p p   4.稳步发展“三品一标”。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不断提高“三品一标”的总量规模和质量水平。新认证“三品”1万个,新登记“地标”150个,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加强“三品一标”证后监管,开展多种形式营销促销、宣传推介活动,提高“三品一标”品牌影响力、公信力和市场占有率。 /p p    strong 二、全面强化执法监管 /strong /p p   5.开展专项整治。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种植业上,重点治理高毒限用农药违规使用和禁用农药隐性添加等问题,大力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严禁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中草药生产。畜牧兽医上,继续实施生鲜乳专项整治,依法打击使用“瘦肉精”和禁用兽用抗菌药、非法收购屠宰病死畜禽、私屠滥宰、注水等行为,坚决切断违法犯罪利益链条。渔业上,重点治理大菱鲆、乌鳢、鳜鱼等重点品种上违法使用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药物问题,强化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加强违禁药物源头管控,积极推进健康养殖。 /p p   6.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指导生产经营主体合理用药,督促落实禁限用规定和休药期、生产记录等制度,着力解决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推动县级以上农业部门建立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和诚信档案,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发挥乡镇监管服务机构和村级协管员作用,对普通散户开展巡查指导和宣传引导,实现监管工作县、乡、村三级全覆盖。 /p p   7.强化质量安全执法。出台《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的意见》,建立工作规范,指导各地农业部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实施检打联动机制,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在重点环节、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查处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 /p p   8.深化农资打假。开展春、秋两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突出农村农资市场、互联网和果菜茶主产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犯罪行为,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例,保持高压震慑态势。对在专项行动中发现的假劣农资案件线索,及时督促地方立案查处。推动建立种子、农药、兽药质量追溯体系,推进农资监管信息化建设,鼓励地方加快建设本地农资监管平台,探索建立执法奖励、假劣农资统一储存销毁制度。 /p p    strong 三、着力加强监测评估工作 /strong /p p   9.扎实开展风险监测。发挥部、省、市、县四级监测网络作用,强化监测预警,发现风险隐患。印发2017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加强分工协作,及时会商研判,共享监测结果。组织开展例行监测(风险监测),按季度对全国150个大中城市的5大类产品110个品种94项参数进行监测。加强监测结果通报和发布工作,督促问题突出地区加大整改和执法查处力度。对例行监测没有覆盖的产品和质量安全指标开展专项监测。建立省级监测信息报告制度,探索组建监测数据中心。 /p p   10.深入实施风险评估。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农兽药残留超标、病原微生物及生物毒素、收贮运防腐保鲜添加剂使用、产地环境污染等重点环节和因子,跟进开展摸底排查和专项评估,提出风险预警、过程管控和标准制修订建议。建立风险评估动态信息报送制度。推动各地启动风险评估专项,结合区域特色产业逐个品种开展风险排查,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全程管控方案。 /p p    strong 四、继续深化质量安全县创建 /strong /p p   11.巩固创建成果。将首批107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打造成标准化生产、全程监管、监管体系建设、社会共治的样板区,总结推广有效监管模式,带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加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监督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对考核不合格或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办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展,充分展示创建成效。 /p p   12.扩大创建范围。修订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方案、考核要求和管理办法。确定第二批200个创建试点单位。加强创建工作的督查指导和宣传培训,督促试点县(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制度机制,实施全程监管。鼓励各地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示范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配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开好“双安双创”现场会。 /p p    strong 五、加快推进追溯体系建设 /strong /p p   13.强化平台建设应用。加快应用软件开发和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确保上线运行。完善追溯管理核心功能,扩充监测、执法等业务模块,建设高度开放、覆盖全国、共享共用、通查通识的智能化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 /p p   14.制定追溯规范和技术标准。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追溯要求,规范追溯流程,健全管理规则。制定发布农产品分类、编码标识、平台运行、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8项关键标准,统一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规范。 /p p   15.开展追溯平台试运行。选择有条件的省份,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重点,优先在苹果、茶叶、生猪、生鲜乳、大菱鲆等农产品上开展试运行,不断完善优化平台功能及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各行业、各地区已建平台的功能和作用,探索建立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机制,加快实现平台间的有效对接和互联互通。 /p p    strong 六、切实强化应急处置 /strong /p p   16.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继续开展全天候舆情监测,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及时编发舆情信息。对各类突发事件或负面舆情保持高度敏感,第一时间掌握和报告情况,处置问题隐患,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健全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值守,建立反应迅捷、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应急处置机制。坚持全国“一盘棋”,强化产地与销地之间的协调配合。 /p p   17.加强风险交流。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做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换届工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热点问题,组织专家撰写科普文章,编制科普图书、画册、网页和动画视频,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科普解读。对各类谣言、传言或不实信息,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队伍及时发声辟谣,会同有关部门对造谣传谣行为进行综合治理。 /p p    strong 七、加快健全监管体系 /strong /p p   18.强化机构队伍建设。推动“菜篮子”大县健全完善监管机构,充实监管人员,落实监管经费。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通过“特岗计划”等方式为乡镇充实一批专业技术人员。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配备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 /p p   19.加强检测体系建设管理。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建设和验收进度,督促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及5个配套文件,推进检测机构考核和资质认定。加强农业质检机构运行管理督导检查,实现飞行检查常态化。推进市、县级农业、畜牧兽医、渔业部门检测机构整合。组织开展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能力验证工作。 /p p   20.提高监管能力。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重点,加大县域内追溯点、乡镇监管标准化站和执法能力建设力度。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监管培训班,开展比武练兵和应急演练。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职业技能培训认定工作,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内容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牧渔业大县农业局长和新型职业农民等培训课程,全年培训100万人次。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战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研究和高效低残留农兽药研发。 /p p    strong 八、不断完善监管制度机制 /strong /p p   21.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修订进程,建立与《食品安全法》相衔接的制度机制。修订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评价办法等相关配套制度。 /p p   22.健全监管机制。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点工作,完善合格证管理办法,加强与市场准入衔接。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与食药、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联合开展重大问题整治和重大案件查处。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推进社会共治。 /p p   23.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安信用”平台建设。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制度,及时归集和共享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出台《农资领域严重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备忘录》,制定农资领域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支持地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鼓励种子、农药、兽药行业协会和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信用评价。 /p p   24.加强正面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以及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传播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通过新闻发布会、政策解读、新闻采访、署名文章等形式展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展和成效。举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农业部主题日、农产品质量安全论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新闻媒体专题培训班。 /p p   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落实监管责任,切实保障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绩效考核管理,改进工作作风,勤政廉政,务实肯干,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一流的业绩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的良好形象。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政策解读: /strong /span /p p   通过对《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通知的分析,发现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主要集中在了执法监管、监测评估和体系建设和追溯体系建设等方面,(2015-2020年)》,通知要求2015-2020年期间,要新制定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编制《加快完善我国兽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工作方案(2017-2020年)》,新制修订兽药残留标准100项。 /p
  • 农业农村部征集2019年种植业领域农业行业标准项目立项建议
    p style="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关于征集2019年种植业领域农业行业标准项目立项建议的通知 /strong /span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农业农村部直属有关单位: /p p   为做好种植业领域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推进种植业标准体系建设,提高种植业标准化水平,现就征集2019年种植业领域农业行业标准项目立项建议通知如下: /p p   一、立项原则 /p p   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部署,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强化科技创新,优化标准结构,提高标准质量,加快构建适应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促进种植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p p   二、内容范围 /p p   (一)产地类标准。包括产地环境要求、水源及水质、耕地质量、农田建设标准等。 /p p   (二)生产管理技术类标准。包括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检测鉴定、风险分析和检疫管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农作物抗病虫性监测利用和病虫害防治及绿色防控,水肥管理、减肥增效及有机肥资源还田利用技术规范,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设施生产自动化控制,农机农艺结合操作规程和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等。 /p p   (三)投入品管理类标准。包括农药、肥料、农膜、防治器械、天敌昆虫等农业投入品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及安全使用准则等。 /p p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四)检验测试类标准。包括使用相关科学仪器和设备对肥料和肥料溶液的养份含量、农药质量、农药残留、灌溉水质量、土壤溶液、植株样品等进行自动化和快速测试的方法、仪器使用和操作规程等。 /span /p p   (五)流通类标准。包括农产品等级规格、包装标识、贮藏运输、检验检测和评价方法等。 /p p   (六)其他。包括温室大棚设计与建造,水肥一体化设施与设备,专用农机器械、病虫情田间观测场建设及其设备设施,农情、灾情、墒情以及其他需要在全国范围统一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p p   三、有关要求 /p p   (一)征集原则。协调配套,所提出的立项建议不得与在制和已发布标准相重叠、交叉、矛盾,要与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相协调、相衔接;加快更新,要积极推进“高龄”标准的修订和清理工作,适应消费和生产需求,加速标准体系更新;广泛动员,积极组织相关标准研究机构和标准应用部门参与立项建议工作;科学论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对立项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详细论证。 /p p   (二)上报要求。填写立项建议书及一览表(见附件),于2018年5月18日前,将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一并报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p p   联系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科技与体系处 周阳 /p p   地 址:北京市麦子店街20号楼710室 /p p   邮 编:100125 /p p   电 话:010-59194545,18601034269 /p p   传 真:010-59194352 /p p   电子邮箱:zhouyang@agri.gov.cn /p p   附件:1.种植业领域农业行业标准立项建议书 /p p   2.2019年种植业领域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立项建议一览表 /p
  • 农业部农产品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在京成立 陈萌山任专委会主任委员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月27日,农业部农产品营养标准工作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农业、食品、营养卫生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座谈会。会议宣读了《农业部关于成立农业部农产品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的通知》,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任专委会主任委员,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为秘书处承担单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a949b786-67ff-40ea-bcec-e7559b92bd9d.jpg" title=" u=2455770916,4122501517& amp fm=173& amp s=AB30508544413B4D0E098CF303005012& amp w=500& amp h=332& amp img.JPEG" /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专委会由58名专家委员和14名单位委员组成,参照《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按照农业部标准化工作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农产品营养标准的研究、拟定、审定、宣贯、咨询、国际合作交流等工作。专委会的正式运行,表明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工作全面启动,支撑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广德福介绍了专委会成立的背景,并就专委会承担的工作任务提出了要求。他指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正在从吃饱、吃得安全向吃得营养、吃出健康转变,更加关注农产品营养品质和饮食健康,居民膳食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十分迫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农产品营养标准工作提供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农业部门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把营养品质和质量安全统筹起来,在确保公众吃得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向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推进。同时,农产品营养标准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创新性研究命题,要按照总体设计、顺应需求的原则,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分年度、分品种制定标准,标准要落地实用,要“能用、管用、好用”。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强调,2018年是我国“农业质量年”,专委会的成立,有望从源头食物供给角度提供营养标杆,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供抓手,有助于推进“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加速实现,从而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打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提高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的研究与建立,涉及范围广、部门多,既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的统一指导下,统筹安排、协同推进。要尽快研究提出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科学研究与标准编制规划,科学论证农产品营养标准研究与制订的技术方案,在借鉴国内外食品或农产品营养品质相关标准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农产品营养示范性标准制订,全面启动我国农产品营养标准研究与制订工作。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会议重点讨论了2018年专委会的工作要点。一是尽快梳理国内外农产品品质营养相关的标准现状及管理模式,确定农产品营养标准在我国现有标准体系中的定位;二是做好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安排,研究形成农产品营养标准科学研究与体系建设规划;三是根据农业转型发展和居民膳食结构优化的需要,分批分次启动,研究制定一批示范性农产品营养标准,开展营养标准宣贯和试行示范。 /p
  • “十三五”期间国家拟创建107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农业部近日下发“十三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通知,拟在“十三五”期间创建107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同时支持建设部、省、地、县四级农产品质检机构3332个,落实检测人员3.5万人,每年承担政府委托检测样品量1260万个。 /p p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考核认定10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和145家风险评估实验站,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4140项、兽药残留限量标准1584项,基本覆盖我国常用农兽药品种和主要食用农产品。制定发布农业行业标准5121项,各地制定农业生产技术规范1.8万项。原文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农质发〔2017〕2号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水利)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水产局,部直属单位: /p p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和公众“舌尖上的安全”,我部研究编制了《“十三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农业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3月8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十三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 /strong /p p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公众身体健康和农业产业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对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部署要求,制定本规划。 /p p    strong 一、“十二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展 /strong /p p   “十二五”时期,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目标,坚持产管并举,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2015年全国蔬菜、畜禽和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6.1%、99.4%和95.5%,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3.0、0.3和4.2个百分点 5年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重大活动保障有力。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为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做出了贡献。 /p p   ——监管队伍基本构建。全国所有省(区、市)、86%的地市、75%的县(区、市)、97%的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落实监管人员11.7万人。30个省(区、市)、276个地市和2332个县(区、市)开展了农业综合执法。组织开展全国农产品检测技术比武练兵活动,不断提高执法检测的能力和水平。深化实施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支持建设部、省、地、县四级农产品质检机构3332个,落实检测人员3.5万人,每年承担政府委托检测样品量1260万个。 /strong /span /p p   ——标准化生产全面启动。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4140项、兽药残留限量标准1584项,基本覆盖我国常用农兽药品种和主要食用农产品。制定发布农业行业标准5121项,各地制定农业生产技术规范1.8万项。 /strong /span 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热带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059个,创建标准化示范县185个。全国有效期内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到10.7万个。 /p p   ——执法监管深入推进。持续实施农药、“瘦肉精”、生鲜乳、兽用抗菌药、水产品、生猪屠宰、农资打假等专项治理行动。全国共查处各类问题17万余起,查处案件6.8万件。三聚氰胺连续7年监测全部合格,“瘦肉精”监测合格率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国家例行监测范围扩大到151个大中城市、117个品种、94项指标,基本涵盖主要城市、产区、品种和参数。各地例行监测工作全面启动,监督抽查和专项监测依法开展。 /p p   ——应急处置水平大幅提高。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考核认定10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和145家风险评估实验站 /strong /span ,对隐患大、问题多的农产品品种和环节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评估,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咨询、科普解读、热点回应、宣传培训等工作。建立全天候舆情监测制度和上下联动、区域协同、联防联控的应急机制,妥善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问题。 /p p   ——质量安全县创建扎实开展。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全面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命名首批107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30个省同步开展了省级创建工作,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477个。推动各地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大力推进监管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全链条监管、全程可追溯管理和诚信体系建设。 /p p   ——监管制度机制逐步理顺。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重大调整。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合作协议,联合印发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指导意见,厘清职责分工,建立无缝衔接工作机制。农业部加快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组织各地开展追溯试点,努力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体系。 /p p   但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仍然存在,农兽药残留超标和产地环境污染问题在个别地区、品种和时段还比较突出。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晚、基础弱,基层缺人员、缺经费、缺手段的情况仍较普遍,个别地方监管责任不落实、工作难到位的现象时有出现。公众对农产品的要求已从过去只求吃饱变成吃好、吃得安全放心和营养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p p    strong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strong /p p   (一)指导思想 /p p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质量兴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农业和健康中国的重要任务,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绿色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创建、法制化监管,带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应,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和农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切实保障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和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p p   (二)基本原则 /p p   1.源头治理,全程管控。强化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控体系。 /p p   2.突出重点,风险防范。抓住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矛盾最突出、需求最迫切的重大问题,集中力量实施专项整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努力消除隐患和防患于未然。 /p p   3.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界定责任分工,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消除监管空白,形成监管合力。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提升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意识。 /p p   4.创新驱动,社会共治。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运用大数据与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有效监管模式。加快农业信用体系建设,调动各方面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p p   (三)发展目标 /p p   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能力、标准化生产能力、风险防控能力、追溯管理能力和执法监管能力。 /p p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系统性、区域性的问题隐患得到有效解决,违法违规行为明显遏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p p   ——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总数达到1万项,覆盖所有批准使用的农兽药品种和相应农产品 全国“菜篮子”主产县规模以上生产主体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年均增长6%以上。 /p p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基本建立,农业产业化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有条件的“菜篮子”产品及“三品一标”规模生产主体率先实现可追溯,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p p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基本覆盖“菜篮子”大县,探索形成因地制宜、产管并举、全程控制的县域监管模式。 /p p    strong 三、主要任务 /strong /p p   (一)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p p   1.完善标准体系。实施《加快完善农兽药残留标准体系行动方案》,加快制定农兽药残留、畜禽屠宰、饲料安全、农业转基因等国家标准,完善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依法行政的行业标准,基本实现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执法有标可判。支持地方加强标准集成转化,制定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生产操作规程,让农民易学、易懂、易操作。鼓励规模生产主体制定质量安全内控制度,实施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积极参与或主导制定国际食品法典等国际标准,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官方评议,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认证标识国际互认。 /p p   2.强化标准实施。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县)创建和园艺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畜禽屠宰加工标准化示范创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示范乡(镇)、示范场(企业、合作社),推动全国“菜篮子”大县的规模种养基地全程按标生产。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示范园(区)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方式发展规模经营,建立质量安全联盟,带动千家万户走上规范安全生产轨道。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职业教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培训计划,每年培训100万人次以上。 /p p   3.推进“三品一标”发展。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产品,稳步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批知名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以品牌化引领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创建“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全面推行质量追溯管理,推动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发展“三品一标”。借助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和网络电商平台,开展“三品一标”宣传推介,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严格“三品一标”产品的准入条件,加强“三品一标”证后监管,提高“三品一标”品牌公信力。 /p p   (二)扎实推进全程执法监管 /p p   1.加强产地环境治理。坚定不移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强化废旧农膜、秸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与对应农产品质量安全协同监测评估,切实摸清污染底数。根据监测结果推行产地分级管理,加强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农业种养殖用水安全。 /p p   2.严格投入品监管。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和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计划,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等质量控制技术。严格农业投入品登记许可制度,依法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指导农资生产经营者建立电子化购销台账。构建农资打假省际协调联动网络,实行假劣农资案件线索共享、案件通报、联防联控,强化大要案件查处。 /p p   3.强化生产督导巡查。开展日常巡查检查,督促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合理用药、科学施肥,落实禁限用规定和休药间隔期、生产记录等制度。推动县级以上农业部门建立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根据风险监测和日常巡查情况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对违法主体增加抽检频次,情节严重的列入黑名单实行联合惩戒。发挥乡镇监管服务机构和村级协管员作用,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对普通散户开展巡查指导和宣传引导,实现监管工作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加强农产品从采收到进入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加工企业前收贮运环节的监管,采取质量追溯、安全承诺、出具合格证等方式,督促收贮运主体自觉履行责任。 /p p   4.深化专项整治。聚焦非法添加、违禁使用、制假售假、私屠滥宰等突出问题,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解决面上存在的风险隐患。对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在重点环节、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加大执法抽检频次,定期曝光典型案例,有效形成执法监管的震慑力。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严惩重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生猪定点屠宰和奶站管理,全面落实畜禽屠宰企业、奶站质量安全主体职责,落实屠宰进场检查登记、肉品检验、“瘦肉精”自检等制度。健全病死畜禽水产品和不安全农产品无害化处理制度,认真落实畜禽无害化处理措施。 /p p   (三)全面强化风险监测评估预警 /p p   1.健全监测网络。科学界定各级农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职责,倡导部省以风险监测为主,省地以监督抽查为主,县乡以速测筛查为主,避免上下一般粗、监测指标重叠、监测对象重复。依法推进政府购买第三方检测服务。制定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形成以国家为龙头、省为骨干、地市为基础、县乡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深入实施农兽药残留、水产品药物残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监控计划,增加监测样本量,保证监测工作的代表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建立监督抽查发现问题、查处问题的激励机制。加强监测结果的会商分析,建立监测信息报告制度,逐步实现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互联互通、监测数据统一共享、监测结果互认共用。 /p p   2.推进风险评估。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计划,将“菜篮子”和大宗粮油产品全部纳入评估范围,摸清风险因子种类、危害程度、产生原因,跟进实施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提出各类农产品全程管控的关键点及技术规范和标准制修订建议。各地结合产业实际,逐个品种开展风险隐患摸底排查,有针对性地采取管控措施,推动风险评估服务于产业发展和执法监管。依托农产品主产区(基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规划设定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国家观测点,动态观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消长变化情况及趋势。全面开展农产品营养功能和品质规格评价,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创建提供技术支撑,指导优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引导居民科学膳食和健康消费。 /p p   3.加强应急处置。制定和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明确任务分工,完善相关应急程序和制度,建立快速反应、信息通畅、上下协同、跨区联动的应急机制。配备必要的装备和物资,强化指挥调度能力建设,经常性开展演练和培训,切实提升全系统应急保障水平。强化舆情监测和分析研判,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做到心中有数、快速反应。加强应急值守,有力有序有效处置各类突发问题,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p p   4.强化风险交流。高度重视并妥善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虚假信息和谣言传言,及时进行科普辟谣,研究建立健全谣言治理机制。针对公众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积极利用微信、网络、电台、报纸、图书等形式,开展常态化多样化的风险交流和科普宣传,提升公众质量安全意识和科学识别判断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建设,组织开展政策咨询、产地调研、技术指导、科普解读等工作,将专家组打造成监管工作的重要智囊和“外脑”。建立稳定有效的风险交流机制,畅通政府、企业、公众、媒体和专家之间的风险交流渠道。 /p p   (四)加快建设追溯体系 /p p   1.推进平台建设。实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完善追溯管理核心功能。按照“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理念,拓宽追溯信息平台应用,扩充监测、执法、舆情、应急、标准、诚信体系和投入品监管等业务模块,建设高度开放、覆盖全国、共享共用、通查通识的智能化监管服务信息平台。出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建立统一的编码标识、信息采集、平台运行、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关键技术标准和主体管理、追溯赋码、索证索票等追溯管理制度。推动各地、各行业已建的追溯平台与国家追溯信息平台实现对接,实现追溯体系上下贯通、数据融合。 /p p   2.实施追溯管理。组织部分基础条件好的省份开展追溯信息平台试运行工作。选择苹果、茶叶、生猪、生鲜乳、大菱鲆等农产品统一开展追溯试点。优先将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以及农业部门支持建设的各类示范基地纳入追溯管理。鼓励有条件的规模化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企业内部运行的追溯系统,带动追溯工作全面展开,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积极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探索追溯工作与项目支持相挂钩的工作机制,争取追溯试点奖补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介入,为规模生产经营主体配备追溯必需的信息化设备,调动其开展追溯的积极性。发挥追溯机制倒逼作用,推动生产经营者增强自律意识,自觉落实安全控制措施,更好地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p p   3.推动智慧监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智能手机等新型信息技术成果,探索运用“机器换人”“机器助人”等网络化、数字化新技术和新型监管方法,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改革创新。借助互联网监管服务平台、手机终端APP、手持执法记录仪和移动巡检箱等设施设备,实现实时监管和风险预警,切实提升监管效能。加强数据收集挖掘和综合分析,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分析决策,研判趋势规律,锁定监管重点,实行精准监管。 /p p   (五)深入推进质量安全县创建 /p p   1.扩大创建规模。继续抓好首批创建试点工作,根据创建总体安排并结合各地试点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方案、考核要求和管理办法。按照县创、省评、部公布征询意见的方式,每年确定一批县(区、市)作为创建试点单位,力争“十三五”末覆盖到所有“菜篮子”大县。统筹建立质量安全县创建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大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倾斜力度,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p p   2.提升创建水平。加强创建工作的调研督导和宣传培训,督促试点县(区、市)人民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全程监管,创新制度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监管法制化,率先实现网格化监管体系全建立、规模基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从田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主要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和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全建立。加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命名后的监督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对考核不合格或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严格执行退出机制,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示范引领和公信力。 /p p   3.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各创建试点单位针对监管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把质量安全县打造成“标准化生产、全程监管、监管体系建设和社会共治”的四个样板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统筹调度,及时转化创建成果,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质量安全县创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乡(镇)创建,调动各方面资源共同参与创建工作,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p p   (六)着力加强监管队伍能力建设 /p p   1.健全监管队伍。全面落实国办《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106号),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菜篮子”大县全部建立监管机构,充实监管人员,落实监管经费。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统一明确乡镇监管站(所)的机构职能、人员配备、设施能力、管理制度和工作开展等要求,通过“特岗计划”等方式为乡镇充实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加快配备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协助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督导巡查工作。加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综合执法重要任务。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认证、质量安全县创建、追溯管理、应急处置等培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外风险评估、全程控制先进技术,培养农产品质量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专业人才。 /p p   2.提升检测能力。加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快投资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强化已验收项目质检机构的资质认定与考核,督促地方充实检测人员,落实工作经费。按照大农业架构和综合建设方向,稳步推进农业系统检验检测资源整合,逐步形成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相互衔接、并行共享的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积极推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职业资格制度,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和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检测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技术水平。 /p p   3.加强硬件装备配置。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强化农业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建立省级监管指挥调度中心和县级追溯点。改善监管条件,逐步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配备日常巡查、执法交通、案件受理、取证检测等装备,根据需求配备必要的不合格农产品无害化处理设备,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办公场所标准化建设,重点建设提升50家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和50家主产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的评估能力。 /p p   4.强化科技支撑。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战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重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研究,研发快速、精准、便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技术、分析方法、标准物质和仪器设备,研究建立农产品等级规格品质标样和数据库。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和各大类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研究岗位的设立,扩充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科学数据中心(分中心)。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技术研究机构全覆盖和整建制研究能力提升,推动地方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规划项目。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公司、学会等积极参与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进步。 /p p   (七)健全完善制度机制 /p p   1.推动法制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尽快实现与新的《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机衔接。不断完善农业投入品、畜禽屠宰、监督抽查、质量追溯、风险评估、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等法规制度,配套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和管理规范。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立法,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法律制度。 /p p   2.加强协作联动。强化与卫生计生、工商、食药、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部门会商研判和协同合作,健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构建联席会商、信息通报、案件移送、涉案产品处置等协作机制,联合开展重大问题调研、重大问题整治和重大案件查处 动员和利用现有农业行政、执法、检测、“三品一标”、风险评估、科研推广等公共资源,聚焦重点任务,落实监管责任,加快推动形成上下贯通、相互联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 /p p   3.实施社会共治。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资打假举报投诉奖励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依法公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监督抽查等信息,实现监管工作透明公开。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和农业征信体系建设,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数据库,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公开、应用机制。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开展信用评价和行业自律,引导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觉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p p    strong 四、保障措施 /strong /p p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质量兴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和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内容,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各地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或发展意见,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加大推进力度。 /p p   (二)加大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支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风险评估、例行监测、监督抽查、投入品管理、标准制修订和质量安全县创建等工作的支持力度,推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追溯等财政奖补政策。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 /p p   (三)强化责任落实。按照“守土有责、党政同责”要求,进一步明确和夯实地方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规范,细化责任分工,通过签订责任状、致函、约谈、通报等形式,推动逐级监管责任落实。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宣教培训,提高其诚信守法意识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坚决惩治监管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p p   (四)严格考核评价。推动各地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立、质量安全县创建、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农业投入品执法、“三品一标”发展、例行监测、督导检查、条件保障和经费预算落实等重要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对工作表现突出、成效优异的单位和个人,适时予以表扬。农业部将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定期组织考核评价。 /p
  • 4月16日-用户之声-同位素技术,探索农产品产地溯源奥秘
    用户之声|同位素技术,探索农产品产地溯源奥秘关注我们,更多干货和惊喜好礼产地溯源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研究部署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和产地溯源技术研发,以满足人民对食品需求由“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地道”,吃得“放心”,由追求美味到追求营养健康天然等多层次、个性化消费需求升级。 Q:飞飞,最近购买的原产地赣南脐橙怎么样?A:脐橙的口感和味道一般,我不确定买到的是否真的赣南脐橙Q:这的确有点伤脑筋,如果能实现产地溯源就好了 对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代表的农产品进行产地溯源,是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的重大举措,不仅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更有助于鼓励农产品“走出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农业品牌。针对赣南脐橙等原产地品牌频频面临被“盗版”难题,国内研究机构推出“农产品产地指纹分析”技术体系,以同位素质谱技术为代表的掺假溯源前沿技术逐步被食品科技界、食品行业和监管部门接受认可,构建的产地判别模型很好应用于果汁、葡萄酒、白酒、乳制品、大米、茶叶、枸杞和有机蔬菜等产地溯源与鉴别研究。 什 / 么 / 是 / 同/ 位 / 素溯源技术 Delta V advantage 和253 Plus是稳定同位素检测两款利器。基本原理是稳定同位素的自然分馏效应,由于不同地区的大气、土壤、水等环境中含有生源要素同位素组成具有差异,导致不同种类及不同地域来源的生物中同位素自然丰度存在差异。利用这种差异可以区分其可能的来源地区。Thermo Scientific™ Delta V Advantage同位素比质谱仪 Thermo Scientific™ 253 Plus 10 kV同位素比质谱仪 农产品产地溯源和真实性鉴定 较之植物源性食品,对奶制品、肉制品等动物源性食品产地来源判断更为复杂。因为动物产品中同位素组成不仅受所食用植物饲料中同位素组成的影响,也受动物代谢过程中同位素分馏的影响,以及动物经常食用不同地区来源的饲料或者曾在不同地方饲养。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理事。目前主要从事农产品产地溯源与真实性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了20余篇论文,其中6篇发表在食品领域顶级期刊Food chemistry 上。 赵燕副研究员利用牛肉中的C、N、H、O四种同位素,建立了我国牛肉主产区产地同位素数据库,并与矿物元素数据相结合,溯源准确率可达到90%。由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牛肉产地溯源中的成功应用,团队的研究对象扩大到了有机猪肉与普通猪肉的鉴别。研究发现有机猪的各组织中碳、氮同位素比值均高于普通猪组,为预防有机猪肉的造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牛奶的产地对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赵燕博士采集了我国12个省份的牛奶样品,构建了我国牛奶主产区的稳定同位素指纹。同时赵燕博士还对不同国家和中国不同省份的大米进行了溯源。目前赵燕博士团队将现有的数据整合,开发了多维溯源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可以将DNA分子技术、光谱、代谢组/脂质组、元素组、稳定同位素等多维数据进行融合,达到精准溯源目的。葡萄酒产地溯源数据库的建立 完善可靠的溯源,有赖于“库”建立,开展优质农产品产地、品质、品种等多维信息大数据库构建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技术发展方向。气候、年份的不同,地域生产方式的差异,都会使农产品部分指标出现一定幅度波动。在广泛收集样本基础上,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数据库,作为对农产品质量评判的统一标准。吴浩博士深圳海关(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检疫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进出口食品真伪检测和产地溯源。吴浩博士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5项,发表文章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授权2项,被认定为深圳市后备级人才,福田英才。 吴博士自2013年进入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博士后工作站,以葡萄酒产地鉴别为主要研究方向,利用稳定同位素、元素分析等技术对全球8个主要葡萄酒生产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美国、智利、南非以及中国)葡萄酒样品产地属性进行判别,该数据模型采用葡萄酒元素含量以及乙醇和丙三醇碳稳定同位素比值、葡萄酒中氧稳定同位素比值,准确率最高可达93%。全球葡萄酒溯源模型中国葡萄酒溯源模型深圳海关葡萄酒检测重点实验室 这些数据被归纳入数据库,结合最先进的AI算法通过大数据分析历史检测数据,对不同产地的红酒品质等进行多维分析,可为红酒真伪查询提供有力支撑。数据库免费开放使用,网址:http://39.100.157.25:8989/。除葡萄酒产地溯源外,通过Delta V Advantage平台还开发了白兰地、果汁、矿泉水等高价值进口食品的真实性鉴别方法,针对大宗粮谷如大豆,大米以及高价值水产品(三文鱼,鳕鱼)等建立了有效的产地识别方法,帮助海关准确识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进口食品,保护我国消费者权益。扫码左方二维码可查看更多相关方案如需合作转载本文,请文末留言。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赛默飞全行业解决方案,或关注“赛默飞色谱与质谱中国”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 七部门部署开展2018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p   3月30日,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七部门联合召开2018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总结2017年及过去五年工作,部署2018年农资打假重点工作。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狠抓农资市场监管,保障供应和质量安全,确保春耕生产需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efeb36cc-0c98-4151-a3e8-f9549b0d5c90.jpg" title=" faa9819d7aed49298946b3b16ac32116.jpg" / /p p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农资打假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2017年全国“两杂”种子、兽药、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8%、97%和97.4%,比2013年提高0.5、3.8和1.4个百分点。农业、工商、质检与公检法部门高效配合,5年来累计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26.4万件,检查企业590万次、市场102万次,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4亿元。 /p p   会议强调,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农资打假工作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各地各部门要秉持发现问题是业绩、解决问题是政绩的工作理念,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零容忍、出重拳,强队伍、严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健全农资打假长效机制。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要瞄准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整治。围绕假劣种子、肥料有效成分不足、农兽药隐性添加等突出问题,集中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再查处通报一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制售假劣农资违法犯罪典型案件。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要围绕重点区域强化质量监督抽查。紧盯城乡结合部、农资经营集散地等重点区域,按照“双随机”要求继续强化农资质量监督抽查。要推动关口前移严格投入品审批准入。提高农资产品准入门槛,严格限制高残留、高污染、高耗能农资产品重复登记注册,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span 要实施农资领域诚信建设计划。推动农资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制定出台农资违法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把信用作为各类农业项目申报、资格审查、行政许可审批的必要条件。要继续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在全国举办田间课堂、现场咨询和展览展示,指导农民科学购买、合理使用农资产品,畅通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渠道。 /p p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宋建朝主持会议,总农艺师马爱国公布了2017年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分别对各自领域农资打假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湖北省农业厅、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辽宁省公安厅作典型发言。 /p
  • 投资3亿!南京农业大学和大北农集团共建P3实验室
    3月5日,大北农集团与南京农业大学举行了全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大北农集团将投入3亿元,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高级别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这是南京农业大学在120周年校庆之年签署的第一份重大合作协议,收到的第一笔重大社会捐赠。根据协议,未来校企双方即将启动“南农-大北农”科技攻关计划,围绕动物疫病防控与生物制药、人工智能育种、智慧农业、食品营养与健康、畜禽养殖等领域开展协同创新、技术攻关。同时,通过“南农-大北农”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领军人才引育、企业高级人才定向培养、生物育种专项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并实施“大北农卓越新农人培育计划”。此外,将联合启动“南农-大北农”科技创新产业园计划,陆续建设华东创新园与食品产业园,打造校企合作新样板。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博士在讲话中强调此次签约意义重大:第一,这将是集团科教兴农公益事业的一次升华;第二,是双方战略合作的一次升华;第三,这次签约将进一步推动大北农事业在江苏的升华;第四,是双方“双一流”建设的一次升华。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代表学校向大北农集团长期支持学校建设发展表示感谢,他表示,此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校企双方站在了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新起点,开启了全面深度合作的新篇章,必将赋能双方事业高质量发展再创新辉煌。
  • 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第50届年会海南召开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273f6360-9005-450e-b310-2000b0224c62.jpg" title=" 1122656269_15232646268451n.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4月9日,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第50届年会在海口举行,图为会议现场。 /p p   4月9日,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简称CCPR)第50届年会在海口举行,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马爱国,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驻华副代表张忠军参加开幕并致辞,CCPR主席乔雄梧主持会议。 /p p   马爱国介绍,2017年我国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健全标准体系、推进减量增效、强化监督管理、推广绿色农药等措施,持续提高农药残留管控水平。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农业质量年”。我们将贯彻实施有关法律法规,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强农药残留监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进一步履行好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主席国职责,共同推进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p p   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是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组建的食品安全国际标准机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下属专业委员会,一直致力于保护消费者健康,积极推动构建国际间安全、开放、公平的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和食品贸易机制。本次会议是我国主办的第十二次会议,也是CCPR第50届年会。会议设13项议题,将审议吡虫啉等38种农药在食品和饲料中420余项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期间还将召开国家及区域双边多边磋商会议和各种工作组会议。 /p p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大会主席科斯塔(Guilherme Costa)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了CCPR在制定国际食品法典标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50年来,委员会先后制定了近5000项农药残留国际标准,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中制定标准最多的综合主题委员会。 /p p   来自51个成员国、1个成员组织(欧盟)和13个国际组织等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团由来自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部门以及香港、澳门的专家组成。(陈政利) /p
  • 农业农村部耕保中心谢建华副主任一行莅临托普云农考察调研
    日前,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谢建华副主任、质量监测处马常宝处长、保护监督处董燕副处长一行在浙江省耕肥局虞轶俊局长陪同下莅临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副总经理朱旭华一同接待讲解。图为:农业农村部耕保中心谢建华副主任、质量监测处马常宝处长、保护监督处董燕副处长一行莅临托普调研 在公司展厅,陈渝阳董事长汇报了公司发展历程和研发情况,并详细介绍了提升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效率的智能设备。目前,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对自动化、高效化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有着拓展更多监测指标的需求。 托普云农不断丰富完善土壤物理、化学指标检测设备,如水分、温度、肥力、土壤团聚体、紧实度、土壤重金属等智能装备。同时,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升级迭代,建立和完善贯穿信息调查、土样采集、样品检测、远程监测、任务管理下达、工作简报生成等信息系统和智能应用,开发整合耕地资源多源信息实现全方位为农服务的平台。 副总经理朱旭华先生结合近两年公司借助GIS地理信息、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给一些省市开发的耕地质量保护大数据平台,为谢主任一行做了介绍汇报。托普云农从耕地质量监测实际工作流程出发,进行用户需求调研,积极建设,不断完善“测”、“报”、“防”、“治”四个维度信息化系统,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力求形成耕地资源和信息“一张图”,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以及耕地质量的动态监测,全面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现状及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服务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耕地质量保护大数据平台将有效帮助主管单位归集好、利用好、分析好区域数据资源,探索区域耕地质量演变规律,分析耕地质量突出问题,有效指导耕地质量改良措施。目前,针对耕地质量保护中的“四情”(地情、墒情、肥情、环情)以及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都已采用物联网、直报等手段进行信息采集,且与平台对接,形成信息资源库,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图为:托普云农展厅内,陈渝阳董事长向谢建华副主任介绍公司情况图为:朱旭华副总经理向谢主任介绍智能硬件产品 图为:谢主任一行听取托普云农耕地质量保护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情况 图为:谢主任对托普云农在信息化平台及智能设备上的积极探索予以充分肯定 谢主任对托普云农在质量监测保护信息化平台及耕地质量监测检测的智能设备上的积极探索予以充分肯定,同时表示,耕地质量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倡导亲土种植,加强耕地保护,构建作物生长与土壤健康和谐共生关系,是质量兴农、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深入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全面提升耕地在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的保障能力,离不开现代化信息化系统、信息化测报工具的支持。加快推进耕地质量监测向综合化、自动化、高效化、信息化发展,这也是此次调研考察的目的。同时,谢主任勉励托普云农要加强与主管单位深入交流与沟通,认真听取专家指导,使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紧密结合,真正实现价值体现。
  • 托普云农受邀参加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高层论坛
    6月25—27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高层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举办。 农村农业部机关党委副书记候曜禹,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刘天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孔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张福锁,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王国林等近300位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农技人员、企业家参加了本次论坛,为全域种植业绿色发展生产建言献策。此次高峰论坛分为室内培训和基地观摩。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高层论坛开幕 杭锦后旗迄今是全国wei一一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区、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功能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五区同建”地区,是杭锦后旗与全国农技中心、自治区土肥站、市农技中心共同打造的“四级联创”全域种植业绿色发展万亩示范园区,其绿色种植在全国有着示范带领作用。 托普云农作为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受邀参与此次会议,托普云农副总经理朱旭华在“新型测报工具应用技术培训班”上就“新型测报工具在病虫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向与会领导做详细汇报。“我们这个植保病虫害监测预警点能全方位采集区域虫情、病情、墒情、苗情信息。尤其是我们智能虫情测报灯,主要针对我们的水稻、玉米虫害,远程在线采集虫情数据,平台还可自动识别计数。比如近期我们在浙江监测到大螟比较多,上报到相关植保站后,与实际发生情况和趋势相符,大大提高了我们虫害的预测预报能力”,托普云农副总经理朱旭华介绍到。 各参会代表表示,虫情测报、病情预警、农情监测是全方位监测田间四情数据的重要手段。 朱旭华副总经理现场还发布托普云农2018年植保服务新品—“见虫”APP。朱总表示:“通过手机拍摄虫子照片,就能自动识别农业害虫,并输出相关的预防方案”。 传统的病虫害识别方法速度慢、主观性强、误判率高,托普云农这款图像处理技术的农作物病虫害识别系统可快速、精确、实时了解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是广大植保人员可以免费使用的新一代图像识别软件,能够协助农耕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助推区域绿色种植。新型测报工具应用技术培训班现场朱旭华副总经理做汇报与会人员现场体验新型测报工具及植保信息化平台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深入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试验示范展厅、种植业绿色生产核心试验区、种植业绿色生产产学研推孵化区等地进行了观摩。托普云农墒情监测系统、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植保专家系统在汇报现场受到高度赞扬。托普智慧农业云平台受与会领导关注基地现场参观 托普云农期望借助此次高层论坛,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及植保信息化监控预警系统,为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脱贫攻坚、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为实现在全国广大地区推进全域全程种植业绿色生产添砖加!
  • 农业部:力争2020年农兽药残留限量及检测标准超万项
    p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广德福8月17日表示,农业部已制定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5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及其配套检测方法标准达到1万项以上 农业部将加快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进度,初步打算每年新制定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兽药残留标准100项,争取早日实现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执法有标可判的目标。 br/ /p p   农业部于17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广德福向媒体介绍农业部推进质量兴农,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p p   有记者问:国内农药残留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据了解,我国正在修订农兽药残留标准,这对管好农兽药残留问题将起到什么作用? /p p   广德福表示,农兽药残留标准是评价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科学基础,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依法监管的重要依据。 /p p   对农兽药残留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农作物和动物只要使用农药兽药治病治虫,就可能形成残留,但有残留并不意味着不安全,关键要看残留的量值是否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我国的农兽药残留限量值都是经过科学实验和风险评估得出的,并且设定了100倍的安全阈值,只要在标准限量范围内,就是安全的。 /p p   我国农兽药残留标准的制定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规范,而且与国际食品法典是一致的。例如在制定残留标准时,是以最大可能的安全风险作为基础,同时考虑到物种间的差异以及孕妇和儿童的安全,计算残留时增加了100倍的安全系数。也就是说,标准限量值通常为风险评估安全值的1%,是非常严格的。 /p p   广德福表示,目前,我国共制定了6000多项农兽药残留标准,基本覆盖我国常用农药兽药品种和主要食品农产品种类。为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农业部已制定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5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及其配套检测方法标准达到1万项以上。 /p p   下一步,农业部将突出一个“快”字,加快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进度,初步打算每年新制定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兽药残留标准100项,争取早日实现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执法有标可判,争取达到这个目标。 /p p br/ /p
  • 内蒙古全区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监测预警能力提升现场观摩会召开,『托普技术』惊艳塞北
    7月26日,内蒙古全区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作现场观摩会在兴安盟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召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测报处姜玉英副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江幸福研究员、自治区植保植检站白音站长、全区12个盟市植保植检站站长、测报人员以及前旗农牧业和科学技术局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先后观摩了 "四情"监测物系统展板、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以及远程实时监测平台设备运行室。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技术支持方受邀参加。 观摩会上,前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汪丽军副站长详细的讲解了"四情"监测物联网系统在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发现草地螟越冬代成虫蛾峰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实现了精准测报,精准指导虫害防治,控药减害,虫口夺粮,助力了种植业质量提升。 汪站长还介绍了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该设备是新一代图像识别式虫情测报工具,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自动完成诱虫、杀虫、虫体分散、拍照、运输、收集、识别等系统作业,并实时将环境数据和病虫害数据远程上传至托普智慧农业云平台,在平台上实现自动识别计数,对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为现代农业提供服务,满足虫情测报及标本采集的需求。 最后,与会领导还观摩了远程实时监测平台设备运行室,在大屏幕上可以一目了然的查看农林气象数据、虫情监测数据、苗情状况、虫情状况、病害状况以及全方位视频监控信息。 据了解,本次观摩会现场涉及到的设备以及系统均由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托普云农做为业内资深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服务商,不仅在病虫疫情监测方面有着过硬的技术与服务,在水肥一体化、智能温室大棚系统等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均有国内领先的实力。本次观摩会,托普云农副总经理陈曦出席会议并做了“关于植保信息化监控预警系统”的报告,令现场人员获得不小的启发。 观摩会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姜处长,自治区植保植检站白音站长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科右前旗标准化生产—智能虫情监测示范区借助托普云农出品的解决方案及配套系统,成功解决了该区域内的病虫害监测问题,为周边辐射地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为响应“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做了有效保障,对推动科右前地区,乃至内蒙古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深远影响!
  • 托普云农数字助农,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让威宁蔬菜产销省力又省心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随着大地回暖,广袤田野颜色日渐丰富,农耕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在贵州的威宁自治县也不例外,新一轮的蔬菜种植提上日程。“现在种菜啊,可方便了,不用一天跑好几趟地,手机上点一点就能看到地里的情况,菜虫、菜苗都能看。”种植户老李说道。 产业发展,惠农兴农。一直以来,威宁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利用当地高海拔优势,大力发展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全力以赴做强蔬菜产业,让蔬菜产业成为助农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更是积极探索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蔬菜产业的融合发展,围绕种植、采收、加工、储存、销售等整个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健全基地生产过程档案管理,实现对关键节点的实时监管,提高基地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力争建成全省县级蔬菜产业大数据示范基地,为其他地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模式与经验。 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其搭建了一个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从政府监管和基地生产两端入手实现蔬菜种植科学化、产销服务精jing准化、市场管理透明高效化。 1部智能机,基地生产全掌握 在基地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托普云农应用大田智能监控系统、温室大棚监测控制系统以及基地绿色防控系统,对威宁县蔬菜产业的虫情、病情、墒情、苗情/灾情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你们看,现在在家里我就可以看到我那些大棚里的土壤、环境、光照这些数据,连菜长得怎么样都能看到呢,还可以自主调控大棚温湿度、遮阳、卷被… … ”老李笑着向我们展示。 通过对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农事生产过程控制、仓储销售、溯源查询等产销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管控,实现对产品追溯编码和准成确认,有力规范种植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农产品“来源可追溯、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 1块数字屏,产销对接更统一 为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利用大数据服务农业生产,助力扶贫攻坚,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优质农产品打造。托普云农在威宁县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上建立了电子化的质量检测档案,对将要上市销售的蔬菜进行质量检测,避免问题蔬菜上市销售。同时,为公众提供追溯统一查询入口,快捷实时查询农产品的追溯信息,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查询到蔬菜产地信息、生长档案、质量检测等信息。 通过对主体、生产、质检、仓储基础数据的集中管理,搭建统一的内外追溯平台,实现政府监管的智能化、可视化,提升政府科学决策和风险预警能力。 蔬菜产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菜篮子”,还鼓起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成为助力威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绿色引擎”。2021年,威宁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其中以县城周围9个乡镇打造高标准的7万亩核心基地,品种以‘三白’蔬菜为主,还有西蓝花、辣椒、香葱、菜心等40余个品种,年产量在250万吨左右,年产值40亿元左右。”威宁自治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谢洪说。转眼间,又是一年初夏农忙时节,当地蔬菜种植户们脸上洋溢着新的期盼。
  • 关于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部是怎么回答记者提问的?
    p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7日(星期三)上午10时30分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潘显政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p p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今天新闻中心很荣幸地邀请到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潘显政,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这一主题回答大家关注的问题。有请韩部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4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8de79ca3-16a6-4125-9d0d-644f5f3ea588.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韩长赋 /strong /span /p p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一年一度,很高兴在这里再一次跟大家进行交流,感谢朋友们一直以来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前天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又做出了具体的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农业转型升级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旋律,大家对此很关心。我愿意和潘显政同志一起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 /p p    strong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记者 /strong /p p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我们到农村采访发现广大农民对此也是满怀热切期盼,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对乡村振兴进行了专门部署,所以想请问韩部长怎样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您能不能给我们描绘一下您心目中的乡村振兴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谢谢。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韩长赋 /strong /span /p p   谢谢你提的这个问题。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又做了专门部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高度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且中央也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我也了解到,这个战略提出以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广大农民更是欢欣鼓舞,可以说这个战略深得民心。中央提出乡村战略20个字、5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非常鲜明具体、瞄准了小康的短板。我以为,这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方才你讲到怎么样来实施这个战略,落实中央部署,推进乡村振兴,我们也在研究,也在谋划。最近,我们农业部启动了“百乡万户”调查,派了120个干部深入到30个省市区、60个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驻村调查,就是对农村基层,特别是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全景式调查,包括把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基层组织建设等这些情况都摸清楚,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组织提供第一手的材料。 /p p   现在各方面都在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方略,我也注意到媒体界的报道,还有此前其他新闻会议大家提出的这方面的关注。概括的讲,要抓好“三个重大”: /p p   一是制定重大规划。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中国农村可以说是千差万别,我们又处在千年未有之变局,所以需要有科学的规划来指引,这方面中央有关部门正在编制规划,由发改委牵头,农业部和其他一些部门参与。总的考虑是,按照“五位一体”的要求,从产业发展、乡村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谋划,画好一张蓝图,并且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 /p p   二是出台重大政策。乡村振兴体现中央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补短板,乡村发展还是薄弱环节,所以需要有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包括要贯彻“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来要做到“四个优先”,就是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围绕这些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我们要研究和出台相关的政策,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来增强农村的发展活力。 /p p   三是要实施重大行动。要贯彻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乡村振兴要真金白银的投,也到真刀真枪干。总的来说,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补短板,目前我们正在谋划和陆续出台一些重大行动。比如说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三年行动,首先要给农民一个清洁、清新的美好家园 再比如说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打造一批富民强县的产业,因为产业兴旺、发展生产力是第一位的 再比如要打好三年精准脱贫攻坚战,首先要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这三个方面我们都会采取一些具体措施。 /p p   方才你说乡村振兴美好的愿景我能不能描绘一下,这个愿景一定是很美好的,要描绘起来可能会时间很长,要是形象的说,可以用“三个让”来表达: /p p   一是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就是搞农业不仅有干头,还要有说头、有看头、有赚头,农业将来是这样的。二是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一说农民,我们传统的概念就是脸朝黄土背朝天。今后随着科技进步,随着产业发展,农民将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我们要让农民从身份称谓回归职业称谓,将来想当农民不容易。三是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将来农村人不仅可以享受城里人那样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而且还拥有优美环境、田园风光。农村将来会成为稀缺资源,会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当然这要经历一个过程,但是我坚信这一点。谢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4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b5de8b80-5776-425b-93c5-f239957c9761.jpg" / /p p    strong 第一财经记者 /strong /p p   我的问题是关于粮食价格。前年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国家采取一些措施去库存、调结构,去年玉米价格开始反弹,对此您怎么看?今年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下调,您认为这是否会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呢?谢谢。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韩长赋 /strong /span /p p   谢谢。你提了一个热点问题,确实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对于农民收入和积极性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价格也是生产的一个重要的指挥棒。总的来讲,粮食收购和价格市场化的改革是个大方向,目的还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来引导生产、调节供求、调控进口。当然,你方才提到的问题也说明价格这方面的改革要很好的谋划,要兼顾政府、农民两头,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兼顾收购、加工两个方面,总体是求得一个平衡,保证改革平稳进行。 /p p   你方才谈到了玉米,2016年国家取消了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通过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建立起玉米价格形成机制和对生产者的补贴制度。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后,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激活了市场,带动了加工,释放了库存,也减少了进口。实践证明,改革还是一举多得,也是大势所趋。 /p p   近期玉米价格反弹,我们也注意到了,平均来讲,比去年增加了一毛钱,有的地方还多一点。玉米价格一反弹,有些地方又想多种玉米了,我建议不要盲目扩种,因为毕竟现在玉米库存依然很高,国际价格也很便宜,所以不要盲目扩种,尤其是那些非优势区,种玉米不是很适合的地区,不要走回头路,因为这两年我们已经进行了调减,下一步还是要继续调整结构,多种市场适销的品种。 /p p   你方才讲到水稻和小麦价格的问题,现在看水稻供给也有点偏多,小麦的供求基本是平衡的。所以这是一个改革的契机,因此今年国家下调了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目的也是想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机制,使小麦和稻谷的价格逐步向市场靠拢。 /p p   至于说到会不会对农民的积极性或者生产带来影响,实话实说,会有一些影响,但是不会太大,为什么这么说?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第一,因为小麦和水稻是口粮,所以各方面还是很重视的。第二,小麦和水稻大都是在基本农田里生产种植的,我们国家近些年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稻小麦基本上是旱涝保收,可以做到这一点。农民种小麦和种水稻,在目前的水平下还是有帐可算的,所以也不会调减幅度很大。当然,价格下调会对农民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也注意到农民的反映,所以国家在下调收购价格的同时,也对种粮农民采取直补的方式,适当的补助农民。现在籼稻和粳稻大概分别下调了1毛到2毛钱,这个下调带来的收入影响主要由政府和国家来承担,也是为了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下一步我们将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水稻、种植强筋和弱筋小麦,这是我们的弱项,同时在改革中加快完善补贴、保险等配套机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p p   总体来讲,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下一步粮食工作讲了一句重要的话,就是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这是下一步我们工作的方向,也是需要落实的任务。谢谢。 /p p   冈比亚记者 /p p   韩部长您好,对于我们国家冈比亚以及整个非洲而言,农业是非常重要的,我想问的是就粮食自给自足方面,非洲能够向中国学习什么?另外,还有关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在提高农业生产产值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向非洲分享?谢谢。 /p p   韩长赋 /p p   谢谢这位冈比亚朋友提的问题,我们是友好国家,中非关系是非常好的关系。你提的两个问题,粮食自给问题实际上也就是粮食安全问题。对中国来说,因为中国有13多亿人,所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保证十几亿中国人吃饭,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p p   在这个方面,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重大改革措施,以及推进科技进步,进行大量投入,建设农田水利、推进农业机械化等。所以,中国现在的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1.2万亿斤,应该说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吃饭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总干事都说,中国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帮助他完成了一多半的任务。 /p p   你说到了非洲粮食自给自足的问题,确实,现在非洲整体上还没有解决粮食安全和粮食保障供给的问题,全世界还有8亿多人没有解决温饱。中国在这方面跟非洲国家进行了很多友好合作,比如说,我们在非洲14个国家建设了农业技术推广示范中心,就是把我们的技术向非洲朋友们展示。再比如,我们帮助非洲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的国家,培训农业技术人员,我们派了大量的专家到非洲去,而且我们还请了非常多非洲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部门的管理干部到中国来研修和参观。还比如,我们在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方面,也给非洲一些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应该说,这些举措在非洲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这样做,我们对非洲国家的农业合作,对非洲国家的粮食安全方面的帮助是真诚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 /p p   至于你说的第二个问题,关于分享农村改革发展的经验,这一点我非常愿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农业发展、粮食发展、农村发展建设方面,有一些自己的探索和经验。特别是在农业农村的基本制度方面,尤其是在土地制度方面,我们有一些重大探索和经验。我们愿意通过多种方式跟非洲国家、非洲朋友来分享。当然,国情不同,所以我们这些经验和做法也只能供参考和借鉴。我们也希望广大的非洲国家、非洲朋友,特别是那些最不发达的国家,包括您的国家冈比亚,我希望你们发展得更好,早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生活更美好。谢谢。 /p p   中国网记者 /p p   我注意到,前不久农业部在福建启动了“农业质量年”活动,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我想了解的是,现在能不能实现这种转变,实现这种转变后的农业会是什么样子?谢谢。 /p p   韩长赋 /p p   谢谢你的问题,也谢谢你的敏感。确实,2018年开年,农业部开的第一个会就是在福建召开的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会。我们在福建会上提出来今年是“农业质量年”。当然抓质量不止是今年,今年有一个更好的起点。我们在会上提出农业由数量扩张向质量转变提升,这确实是我们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的转变。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国家农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农业有了更快的发展,我们的粮食生产能力,我们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我们的农民收入水平,我们的农业结构调整等,这些方面可以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跟改革开放之初相比,甚至跟本世纪初相比,可以说不可同日而语。过去我们是8亿人吃不饱,现在是14亿人吃不完。当然对我们国家来说,这是个了不起的事情。 /p p   过去我们为了解决温饱,千方百计提高产量,所以就发生了开荒扩种、围湖造田这些事情,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都是为了解决数量够不够的问题。这些年,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成就巨大,数量不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了,农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重点是解决质量好不好的问题。现在,我们有之前的发展和积累,完全有条件实现这种发展导向的转变。所以我们提出来要实现这一转变,这也是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来的,要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p p   因此,我们提出了“三个转变”:一是加快推进农业政策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包括财政政策,方才财政部在这儿回答了大家的提问,我们也跟财政部一起正在研究建立绿色发展导向的财政补助政策。二是发展方式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向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农业科技由追求增产转向更加注重优质、安全、高效、生态。所以,这是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你方才讲的转型升级往哪儿转、怎么转的一个内涵。 /p p   按照这样的方向和要求,我们国家农业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水平。概括的讲,发展目标和转型的要求是“六个高”:一是产品质量高。绿色、品牌农产品要增加,要更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二是产业效益高。使农业投入产出帐更有得算,农业的增值空间更大。三是生产效率高。农业生产更加绿色,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全面提高。四是经营者素质高。新型职业农民要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力量。五是国际竞争力高。我们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要占有一席之地,我国是农业大国,我们的农业贸易要和大国地位相称。六是农民收入高。乡村振兴最后一句话是生活富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所以,我们要增加新型经营主体的收入,同时也要使小农户有好的收入。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这“六个高”,农业转型升级,新时代中国农业会是一幅更好的图景。谢谢。 /p p    strong 中央电视台、央视网、央视新闻移动网记者 /strong /p p   我们关心的问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请问这样的规定有什么样的意义?另外有很多农民朋友很担心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没有分到地的新增人口怎么办?另外进城落户之后这些承包地会不会被收回,面对这些困惑和担心我们农业部是怎么考虑的?谢谢。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韩长赋 /strong /span /p p   谢谢。我认为你提了一个重要话题,我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做十九大报告时,当他讲到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讲到这儿的时候,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我觉得这反映了大家对土地制度的关切,也反映了对中央决策的拥护。我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政治智慧的重大制度安排,是送给广大农民的一个政策大礼包。 /p p   你方才讲有什么意义?我想意义很多,至少有这么几条:第一,这是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进行了两轮承包,大家都知道,开始是一个15年,后来延长30年,这次承包讲的到期之后下一轮承包再延长30年,将使农村的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在75年,这是体现长久不变的,而且这意味着今后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会改变,也意味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承包集体土地的基本权利不会改变。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无论是拥有承包地的农户还是流入承包地的新型经营主体,大家都有了稳定的预期。 /p p   第二,这有利于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家都知道,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适度规模经营。适应土地流转的需要,中央出台了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办法,此前我也写过文章,解读过这个政策。现在又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实际上实现了土地承包“变”和“不变”的辩证统一,可以说这是农村改革重大的制度创新,既满足了农民稳定承包权的需要,又满足了流转经营权的需要,所以有利于形成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从而发展现代农业。 /p p   第三,这个政策安排与第二个百年战略构想在时间节点上高度契合。新一轮承包期再延长30年,时间上大体是在2050年前后、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的时候,届时我们国家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时候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城乡人口结构,包括城乡关系、工农关系都会发生更大的变化。再延长30年,既稳定了农民的预期,也为届时进一步完善政策预留了空间。所以我说这是一个充满政治智慧的制度安排。这项改革十九大提出来以后,农业部按照中央的部署正在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要确保决策落实、政策衔接能够平稳过渡。 /p p   关于你方才提到的两个问题,也有一些农民关心,比如如何考虑人口增减变化,有些确实二轮承包没有拿到地,有多种因素,有的是新增人口,有的是当时粮价低,搞农业收入低,然后出去打工了,就没有参加二轮的延包,这种情况都有。还有你讲的如何处置举家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的问题,农业部也在研究,我们将配合相关部门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具体的政策,指导地方来妥善解决。 /p p   关于解决地多地少的问题,总的原则还是坚持承包地大稳定、小调整,尊重农民意愿,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村集体民主协商解决,总体上承包地要基本稳定。 /p p   我想这里特别说一点,解决人地矛盾的问题不能完全依靠无限的细分、均分有限的土地资源,因为中国人多地少,地块越分越小,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通过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统筹解决这个问题。 /p p   关于举家进城落户农户的承包地,现有的政策是退与不退尊重其自愿,鼓励他依法有偿的退回村集体。到二轮承包到期的时候,也将会依法和依照农民群众的集体意见来解决这类问题。谢谢。 /p p    strong 新华社记者 /strong /p p   据我们了解,这两年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很大,两年已经调减玉米面积5000多万亩,今年又提出要调减水稻面积。请问,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已经不用再生产这么多粮食了?今后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是就是要压低粮食的生产呢?谢谢。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韩长赋 /strong /span /p p   谢谢你的问题,你提的这个问题也很重要。这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供求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阶段性的供大于求与有的品种供给不足并存。现在,我们的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按照中央的部署,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像你方才说的,过去两年我们主要是引导玉米种植的调减,主要是调减“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种植。所谓“镰刀弯”地区,准确的说就是非优势地区,就是这个地方种玉米条件不是很好,具体的说就是东北北部冷凉地区、华北农牧交错带、西北干旱地区,还有西南石漠化地区,我们形象比喻为“镰刀弯”地区,这些地区不是玉米的主产区,生产的玉米品质差一些,而且产量也比较低。这两年累计调减种植面积5000万亩,主要增加大豆1900万亩,杂粮1000万亩,还有青贮玉米以及粮改饲1000多万亩,应该说效果是好的,结构是趋向合理的。现在看,水稻也偏多,特别是东北粳稻出现了库存积压。所以,我们要顺应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来引导调整。这也是经济规律。重点是调减资源消耗比较多、非优势区的水稻生产。当然,这种调整绝不是说我们不需要粮食生产了。我前面也讲了,我们有13多亿人,粮食安全那是个天大的事。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这是必须保证的。所以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适度调减玉米和水稻,绝不是要放弃粮食生产,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法减法一起做,在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的同时,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从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促进农业供求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实现平衡。 /p p   下一步,既要调整结构,又要保证粮食安全。主要是以下一些考虑: /p p   一是坚定不移地稳产能、保口粮。根据供求形势的变化,我们不追求年度产量,过去是几连增,现在我们不追求连增,但是产能要稳定,产能稳定就是有需求能生产,能供得上。我们讲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要实施“两藏”战略,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次总理在报告中讲到2018年还要新建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国家的规划是要建设8-10亿亩,还要划定9亿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就是让这些主产区、优势区保证粮食生产。在科技方面要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优质高效和绿色生产技术,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护好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户种粮的积极性。 /p p   二是继续优化粮食生产结构。虽然粮食是特殊商品,但它也是商品,所以也要适应市场的变化来调减生产,特别是调整品种结构。 /p p   三是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进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现在老百姓生活水平高了,主食吃的少了,肉蛋奶消费量上去了,但肉蛋奶也要靠粮食来转化。我们要大力发展肉类、牛奶、禽蛋、水产、食用菌、蔬菜、水果这些产品来满足人们更好的需求。谢谢。 /p p    strong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strong /p p   韩部长,您曾经说过农业是给全国人民搞饭,给农村人搞钱,给城里人搞绿,现在看搞饭、搞钱的势头都不错,但是搞绿的问题各方面期待都很大。请问,农业部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谢谢。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韩长赋 /strong /span /p p   谢谢你提的问题,我确实说过这句话,我说我们搞农业是“三搞”,要给全国人搞饭,给农村人搞钱,给城里人搞绿。当然这是形象的说法。我觉得“三搞”都很重要,都不能放松,但是当前农业绿色发展确实很紧迫。习近平总书记讲,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确实是这样。我们要在农业发展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体制机制这些方面都要下功夫创新,让农业回归绿色的本色。因为农业本身就是绿色工厂。 /p p   现在农业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深改小组审议通过的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正在采取这样一些措施:一是健全绿色发展制度。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合理利用资源的制度,比如说去年中央已经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东北地区开展轮作试点,支持河北地下水漏斗区和湖南的重金属污染地区的耕地实现休耕,效果都不错。《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今年轮作休耕面积达到3000万亩,一方面要推进面积扩大,使部分耕地能够休养生息。另一方面要建设制度,形成轮作休耕的一些制度。二是强化绿色科技支撑。过去我们科技研发重点是围绕增产,今后要调整科技创新的重点和方向,大力支持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环保技术的开发,目的是适应绿色发展要求。三是实施一批绿色发展重大行动。我们现在正在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就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农膜回收,还有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等行动。同时,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已经先期认定了40个市县作为农业绿色发展的先行区,探索经验,带动全国农业的绿色发展。我想,这是我们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谢谢。 /p p    strong 中国食品安全报、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 /strong /p p   我们知道,农业部开展了抗生素残留在养殖环节的监测,请问韩部长监测情况怎么样,也想问一下是否有数据可以公布?谢谢。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韩长赋 /strong /span /p p   谢谢你提的这个问题。这是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关于食品安全问题我多次讲过,这个问题请潘显政同志来回答。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潘显政 /strong /span /p p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你提到的养殖环节抗生素监测问题,农业部高度重视,我们坚持“产管”结合,标本兼治,推出监管的硬措施,打好整治的“组合拳”,深入推进兽用抗生素的综合治理。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p p   一是严控准入关口。就是把好准入关,坚持“四个不批准”,就是不批准人用重要抗生素作为兽药生产使用,不批准用于促生长的抗生素用于兽药生产使用,不批准易蓄积残留超标的抗生素作为兽药生产使用,不批准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生素作为兽药生产使用。 /p p   二是强化风险评估。坚决淘汰存在安全隐患的兽药,我们近三年禁止了8种兽用抗生素用于食品动物,禁止了1种兽用抗生素用于动物促生长。 /p p   三是推进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了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实施了促生长兽用抗生素逐步退出行动。 /p p   四是实施智慧监管。就是完善我们国家兽药基础数据信息平台,健全兽药的“二维码”电子追溯管理系统,实现兽药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干什么,通过这个信息平台都能够管控。 /p p   2017年,我们对猪肉等主要畜禽产品,监测了包括抗生素在内的14类70种药物的残留,合格率达到99.7%。下一步,农业部将狠抓兽药残留监控和细菌耐药性方面的监测,推进兽药生产经营使用可追溯管理,引导养殖者“少用药”“用好药”,保证我们畜禽产品的安全。谢谢。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韩长赋 /strong /span /p p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这个问题上,我们坚定不移,坚持不懈。谢谢。 /p p    strong 路透社记者 /strong /p p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中国的“十三五”科技规划中提出将在2020年实现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到现在应该已经批准了一些转基因玉米品种,并且在准备种植来获得足够的需求?请问农业部是否准备近期批准一些新的转基因玉米品种,或者说关于转基因玉米的“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能否实现? /p p   第二,从去年开始农业部门发放进口大豆转基因安全证书的时间挺长,部分企业反映转基因玉米加工证书审批流程也变得更难。请问为什么现在获得转基因证书的难度增加,是否和最近中美贸易争端有关?谢谢。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韩长赋 /strong /span /p p   转基因问题是每次记者会必说的话题,我也多次回答过。我想你提的这个问题,具体请我们的新闻发言人潘显政先生回答。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潘显政 /strong /span /p p   谢谢你的提问。你提的第一个问题,实质上是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推广问题。农业部在多个场合回答过这个问题,概括起来有三点:第一,我们对转基因的管理是明确的,也是一贯的。就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只有通过安全评价后,方可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第二,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路线图进行。首先是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比如说棉花等,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的食用作物,最后是口粮作物。第三,充分考虑产业的需求,重点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抗病抗虫、节水抗旱、高产优质等方面瓶颈问题。关于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问题,我们也是按照以上三点来执行。目前,我国只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番木瓜商业化生产,没有批准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种植。 /p p   你提的第二个问题,关于境外贸易涉及到商品安全证书发放的问题。我们对贸易商进口安全证书的审批和发放的政策没有调整,就是依据法规科学审批,审批的标准没有变,审批的程序没有变,审批的时间也没有变。 /p p   至于你提到有的公司没有获得审批,这是因为他们的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没有通过专家的评审。审批是严格的、有程序的,要进行专家的严格评审。只要是符合要求的申请,我们都会正常发放安全证书。谢谢。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韩长赋 /strong /span /p p   今天又谈到了转基因的话题,说到转基因这个问题,我想补充一个基本的观点。转基因问题说到底是个科学问题、法治问题,安全不安全,应当由科学来评价,能种不能种,应该按法规来处理。如果再加一句话,就是食用不食用,由消费者自己来选择。我们是不是应该这样来认识和讨论转基因的问题。谢谢。 /p p    strong 中国农村杂志社、农村工作通讯全媒体记者 /strong /p p   我有一个关于农村宅基地的问题。现在有很多城里人也很向往农村的田园生活,也想到农村购买一块宅基地,但他们心里存在着疑惑,政策上允不允许这么做,韩部长您能不能给我们详细解释一下农村宅基地将怎样进行改革?谢谢。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韩长赋 /strong /span /p p   你提的问题也是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很多城里人关注的问题。时间关系,我想用三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p p   第一,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盖房子政策上是不允许的。为什么?因为宅基地是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只有具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才能依法依规取得本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的使用权,这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特有的权利,而且原则上是一户一宅。所以,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现行法规政策是不允许的。如果城里人买了宅基地,在上面盖一个别墅或者搞个私人会所,那更是不允许的。这是我们国家法律规定的,宅基地的所有权是集体的,资格权只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有。 /p p   第二,闲置的农房确实是一笔宝贵的资源。方才你也讲到,现在农村有很多闲置农房,有些是举家进城,有些是常年在外面打工,所以农村现在有不少地区出现了“空心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农房闲置,只有过春节了才回来住一段时间。闲置农房放在那里,任其破败,这是一个很大的浪费。与此同时,很多城里人到农村创业发展,对利用闲置农房有需求。所以说,如果能把闲置农房利用好,既可以给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又能够给到农村创业的人员提供创业场所,这个问题确实值得研究。 /p p   第三,宅基地“三权分置”是一个方向,或者是一个路子。我国的农村承包地已经实现了“三权分置”,就是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这个路子也可以借鉴引用到宅基地以及闲置房的使用上。所以,今年一号文件提出来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实际上就是讲的这件事。就是在坚持宅基地所有权属于农民集体、资格权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基础上,适度放活宅基地的使用权。通过多种方式,使闲置的农房能够更好的利用起来。比如说,提供创业场所,有的地方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这种业态,这个方面这几年中央已经部署了在33个县市区开展试点,积累了一些经验,会在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加以复制和推广。因为这个事情是重大政策,所以要考虑周全,要依法依规,要尊重农民意愿。不知道这样的回答你满不满意。谢谢。 /p p    strong 俄罗斯金砖电视台、阿尔法电视台记者 /strong /p p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越来越好,中俄的农业合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方也有不少企业投资俄罗斯农业,俄方也期待扩大对中方的农产品出口。请问韩部长,农业部是否会进一步加大推动中俄农业合作的力度?谢谢。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韩长赋 /strong /span /p p   谢谢你提的这个问题。中俄两国是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是战略伙伴关系,在经济、贸易方面有广泛的合作。农业合作是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方面。我们已经有很多的合作成效,而且我们有很多的合作优势。比如说,我们有相互毗邻的地理之便,我们处于不同的气候带,还比如说,中国有广大的市场,俄罗斯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这些方面都可以互补,互利双赢。因此,中方高度重视中俄的农业合作,也积极支持企业开展这方面的合作。在贸易方面,去年我们双边的农产品贸易额突破了40亿美元,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的海产品、油籽、粮食,我们也向俄罗斯出口了水果、蔬菜、淡水产品,双边贸易丰富了两国人民的餐桌。我们的合作还有很大的空间。中俄两国农业部正在联合编制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湖地区农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出台以后可以为双边的农业合作提供更好的指引,为农产品贸易以及双向投资带来更多的便利。总之,我们对中俄农业合作,包括投资贸易和技术人员方面的合作,前景看好,也充满预期。谢谢。 /p p    strong 中非新闻交流中心塞拉利昂记者 /strong /p p   我有几个问题。第一,中国向非洲出口的大米的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帮助非洲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另外,在塞拉利昂有报道称,中国生产的一些塑料大米被出口到了塞拉利昂,我想向您核实这是否属实?如果是的话,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另外,我也想向您确认,中方是否向塞拉利昂捐赠了大量的粮食,这将如何帮助我们的国家?另外,非洲大陆整个都非常希望向中国学习关于农业发展的一些经验。现在中非关系也在不断地加强,我们看到中国在非洲的农业领域也有大量的投资,同时也向非洲传授了很多技术、经验。我的问题是,有哪些具体的技术中国向非洲进行了传授,以及这将如何帮助我们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谢谢。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韩长赋 /strong /span /p p   谢谢你的问题。其实你提了不止一个问题,时间关系我简要做一个回答。我想明确的告诉你两点:第一,中国和塞拉利昂是友好国家,我曾经作为主席特使去塞拉利昂访问过。中国加强与非洲、与塞拉利昂的农业合作我们非常愿意,而且我们愿意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能够争取做得更多、做得更好。第二,我也明确的告诉你,中国的大米是安全的,你听说的“塑料大米”绝无此事。 /p p   关于怎么样合作的问题,方才冈比亚的那位女士提的问题我已经讲过。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加强对非洲的农业技术援助、人员培训、政策交流,支持企业去当地投资,帮助发展农业,帮助当地的民众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今后我们将会继续加大合作的力度。我们很愿意分享交流发展农业的经验,据我所知,塞拉利昂也曾经有农业的技术人员和农业管理干部到中国来访问和学习交流过,请你转达中国朋友对塞拉利昂人民的问候和祝福。谢谢。 /p
  • 农业农村部:将加快制定3000项标准,构建国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近日,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826号关于加快完善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建议进行了答复。文中称,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工作,狠抓力度、维度、速度和精度,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规则,逐步建立了残留限量、配套检测方法及标准制定技术规范相衔接并与国际规则相接轨的农药残留国家标准体系。&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color: rgb(192, 0, 0) " 农药残留国家标准体系现状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截止目前,共审议 strong 通过农药残留限量标准7400余项,清理整合制定残留检测方法标准114项 /strong ,基本涵盖了我国批准使用的农药品种和日常消费农产品,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015年,农业农村部组织编制了《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的工作方案(2015—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 strong 明确到“十三五”末,我国农药残留限量及其配套检测方法标准达到10000项以上 /strong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十三五”以来,农业农村部全方位完善标准制定技术规则,先后制定并颁布了《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指南》《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编制指南》《用于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定的作物分类》《农药每日允许摄入量制定指南》和《急性参考剂量制定指南》等6个文件,建立了科学的膳食风险评估原则和标准制定技术规范。&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农业农村部先后颁布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2、GB 2763—2014和GB 2763—2016,2018年6月21日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百草枯等43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1—2018)对GB 2763进行补充,在4140项标准基础上增加302项限量标准。 strong 目前,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即将发布,将包含483种农药的7107项残留限量标准,涵盖的农药品种和限量数量均首次超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strong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近年来,针对农药残留检测方法重复、交叉、矛盾和过时问题,组织完成了对原有413项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清理工作,发布实施了GB 23200系列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同时根据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确定的制定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单个或一类农药检测方法的原则,创新制定8项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strong /span strong & nbsp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一是农药残留标准覆盖范围有待提高 /strong 。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种类复杂多样,尽管即将发布的GB 2763-2019基本涵盖了我国已登记农药品种和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农产品,但残留标准尚未覆盖所有农产品种类,不同农药品种对农产品的覆盖面差异较大,仍难以满足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对于我国进口农产品,由于出口国使用农药品种情况的差异,目前的标准还难以满足国际贸易监管的需要。&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二是蔬菜及特色农产品标准有待增加 /strong 。特色小宗作物农药登记是一个国际性难题,由于农药市场份额小、投入回报低等原因,企业主动登记的积极性不足,导致无合法农药可用、无限量标准可依的问题突出。我国蔬菜及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病虫害发生情况复杂,农业生产实践中离不开农药的使用,但可选的登记农药少,残留试验数据不足,残留标准缺失问题仍比较突出。&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三是农药残留检测方法配套性亟待完善 /strong 。目前,在现行的GB 2763-2016标准中,缺少配套检测方法的农药残留限量数量占比近10%,造成这些残留限量标准在实际监管中无法检验评价。另外,有的推荐检测方法还存在残留物定义覆盖范围不足、定量限不满足检测要求等问题。&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四是一律限量和进口限量标准有待制定 /strong 。欧美等发达国家或组织通常对无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实施一律限量管理,一般将一律限量设为“0.01mg/kg”或“检出限”。受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用药水平制约,一律限量的制定可能会对我国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出口贸易产生消极影响。同时,我国作为农产品进口大国和新农药研发能力较低的国家,制定进口限量还可能对我国农药产业带来负面影响。&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下一步工作计划& nbsp /strong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在“质量兴农、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围绕《方案》的既定目标,狠抓特色作物限量、配套检测方法及一律限量等标准的制定,持续协调推进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一是抓源头,推进群组化登记与标准制定。从农药登记入手, strong 进一步细化《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资料要求》有关特色小宗作物的农药登记政策措施 /strong ,整合相关财政项目资源,引导和发挥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农药企业等各方合力,用好《特色小宗作物农药登记残留试验群组名录》,推动形成代表作物做试验,整个作物组登记并制定残留组限量标准的机制,提高企业主动登记的积极性,解决特色小宗作物“无药可用”“无标可依”的问题。&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二是抓同步, strong 加快标准制定和农残方法配套 /strong 。按照新登记1个“农药/作物”组合,制定1项限量标准的原则,同步推进农药登记与限量制定工作。同时, strong 认真梳理GB 2763配套方法不适用和新登记农药无国标检测方法的问题,加快检测方法制定工作,全力解决限量标准无配套方法可用的问题 /strong ,切实满足市场监管要求。&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三是抓创新,探索制定一律限量和进口限量。 strong 加快探索制定我国未登记农药的一律限量,逐步制定我国未登记“农药/作物”组合的一律限量 /strong 。根据我国农药登记和限量标准应用情况,结合验证试验,对一律限量标准进行实时修订。同时,加快出台进口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的制定规则,为农产品国际贸易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此外,对照《方案》目标, strong 下一步要加快制定约3000项标准,及时更新豁免农药名单,逐步构建由一般程序、豁免限量、一律限量、进口限量构成的国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 /strong ,切实落实好“质量兴农、绿色发展”的要求。 /span /p p br/ /p
  • 什么是农业四情监测系统?
    农业的未来,在于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提高,科技兴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强劲动能,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抓手。农业生产越来越有“科技范儿”,特别是“互联网+农业”发展态势良好。“互联网+农业”是集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智慧化管理为一体的智慧农业。与过去农业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相比,智慧农业改变过去单一的作业模式,针对不同环境进行定制化的作业,从而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借助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智慧农业构建了集环境监控、调节为一体的农业四情监测系统,可对不同的农业生产环境及对象进行监测监管,通过传感器监测环境的物理参数,对土壤、虫情、气象等生产环境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善农产品品质,使其符合市场需求,可以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促进农业生产精细化、高效化、现代化发展。农业四情监测系统(墒情、虫情、气候、苗情)由终端设备(管式土壤墒情监测仪、虫情测报仪、气象站、视频监控)、农业四情测报平台组成。该系统可对农业大田的土壤墒情状况(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PH值等)、病虫状况(病虫种类、病虫数量等)、气候状况(空气温度、湿度、雨量、光照度、二氧化碳、风速风向等环境参数)进行系统监测和管理,通过GPRS/4G或网口将数据上传至测报平台,管理人员可远程实时查看各环境参数数据及趋势,节省人力,并根据数据反馈作出相应调整,以保证农作物良好的生长态势,助力农业生产。土壤墒情监测:土壤墒情监测是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管理和抗旱救灾决策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系统收集旱作农业、牧业的墒情信息,收集农业和环境干旱的信息,给农户提供指导农牧业灌溉,分析干旱的形成及分布发展和抗旱救灾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使之作出科学的决策,以便及时给有条件的灌区防水灌田,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智能虫情监测:远程掌握田间虫情,无公害诱捕杀虫;智能虫情监测系统首要运用现代光、电、数控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构建出一套害虫生态监测及预警系统。该系统集害虫诱捕和拍摄、环境信息搜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于一体,自动完成诱虫,杀虫,虫体分散,拍照,运输,收集,排水等系统作业。气象环境监测:通过现场的气候设备,能够实时的对农业场景内的进行监测。提高了农业出产对自然环境危险的应对才能,使弱势的传统农业成为具有高功率的现代工业。灾情、苗情监测:通过对农田进行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布局,对整个农种过程中的耕种、施肥、采摘、包装等各个环节进行视频监控,树立规范化作业规范。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科技的进步,为农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农业四情监测系统可以帮助农民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并在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友好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2018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发布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8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strong /p p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级农业部门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农业质量年”主题,开展“绿剑护农”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做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农资制假售假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奠定坚实基础。现根据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总体部署,制定本方案。 /p p    strong 一、工作目标 /strong /p p   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要求,坚持质量第一,不断提高农资产品质量,优化农资市场秩序,完善监管工作机制,从生产源头、流通渠道、消费终端,多管齐下推进农资高质量发展。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利益、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农资制假售假违法行为,惩治一批违法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农资违法失信黑名单制度,公布一批制售假劣农资违法失信企业。加强横向协同与纵向联动,推进社会共治,促进农资市场秩序健康平稳,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建设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p p    strong 二、工作重点 /strong /p p   (一)重点领域 /p p   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针对农村市场农资假冒伪劣行为易发多发的情况,从产、供、销三方面同时治理,加强市场监管执法,维护农村市场秩序。重点整治无证生产经营主体,特别是流动商贩,严厉打击利用培训班或展销会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行为。 /p p   互联网领域:加强网络农资经营企业的许可管理,规范线上农资经营行为。强化对互联网销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的追根溯源和全链条打击,推进电子商务领域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违法问题查处,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重点时段,加大线索摸排和联合打击力度。 /p p   菜篮子产品主产区:严格落实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加快实施高毒农药替代计划。依法查处生产销售禁用农药、兽药违法案件。开展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坚决淘汰存在安全隐患的兽药,实施促生长兽用抗生素逐步退出行动。 /p p   (二)重点品种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种子: /span /strong 以“种子质量年专项行动”为主题,完善检验标准和体系建设,以标准引领质量提高。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以监管推动质量提升。全面落实法定制度,以追溯倒逼经营规范。开展种子企业信用评价,以信用拉动品牌创建。大力开展普法教育,以法制教育提升质量意识。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农药: /strong /span 加强对农药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以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监督抽查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禁用农药、假冒伪劣农药、隐性添加农药等行为,确保农药产品质量,净化农药市场秩序。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肥料: /strong /span 开展肥料质量监督抽查,重点查处登记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和氯离子超标等问题。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兽药: /strong /span 深入实施检打联动,加大对假劣兽药查处力度。重点对农业农村部通报的假劣兽药、重点监控企业的产品、抗寄生虫类药物、兽用抗菌药和中兽药散剂等产品进行监督管理。加强2016年7月1日起生产的兽药产品监督检查,未附二维码的产品不得上市销售。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strong /span 重点查处虚假标识产品,质量安全指标不合格产品,伪造套用生产许可证、进口产品登记证、产品批准文号等许可证明文件的产品。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农机: /strong /span 发布2017年烘干机产品质量调查结果,为广大用户选购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产品提供参考。组织开展2018年拖拉机产品质量调查工作,促进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做好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农机产品的处理工作;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组织开展部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有效期内产品的监督检查。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渔船船用产品: /strong /span 以渔船救生、无线电通信、信号、防污染设备和船舶防污漆为重点产品,以船用产品生产集中地、渔船修造地以及渔港码头、船用产品经销市场为重点范围,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船用产品。通过现场查处、公开曝光和联合惩治等手段,增强监督执法检查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权威性。 /p p    strong 三、工作任务 /strong /p p   各地各部门要抓住工作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依法监管、全程监管,积极组织开展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各项工作,促进农资质量不断提高,推动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同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p p   (一)开展专项治理。开展“绿剑护农”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整治农兽药和肥料非法添加、肥料有效成分不足、种子无证套牌等严重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通过日常巡查、监督抽查、暗查暗访等多种途径,主动查找问题隐患,防范风险。对问题隐患多的地区和企业,督促及时整改,必要时采取内部通报、约谈等方式推动其加强自我监督。 /p p   (二)狠抓执法办案。牢固树立“发现问题是业绩,解决问题是政绩”的观念,鼓励各级农业行政执法机构查办大案要案。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深挖线索,查清问题产品来源和去向,严肃查处违法行为,落实后续整改防范措施。对危害性高、社会影响大的案件要会同有关部门挂牌督办、集中办案、联合查案。对线索明显、事实清楚的案件,可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涉嫌犯罪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p p   (三)强化宣传培训。开展全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通过现场咨询、展览展示、乡村课堂等方式,普及法律法规知识,推广安全用药和绿色防控技术,指导农民科学使用种子和肥料等农资产品,提高识假辨假和依法维权能力,把安全优质的农资产品和质量安全技术服务送到乡村。加快推进加厚地膜推广应用,指导农民拒绝购买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地膜。举办农资打假执法骨干培训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能力素质。积极曝光农资打假典型案件,充分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营造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p p   (四)推动诚信建设。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的通知》要求,率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菜篮子主产县、粮食大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鼓励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开展农资领域信用评价。建立“黑名单”、失信联合惩戒等信用约束机制,把主体信用作为各类农业项目评选、主体资格审查、行政许可审批、制定分类监管措施的必要条件,积极引导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诚信经营。 /p p   (五)健全追溯制度。加强农药、兽药、饲料、种子生产经营追溯管理。推动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开发建设农药可追溯信息平台,依法推进企业使用电子追溯码。在饲料生产企业全面推行《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要求企业建立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记录表单,实现企业使用的每种原料可查可追溯。在大型种子企业、种子电商、部分地区、部分主推品种,开展种子可追溯试点工作,贯彻落实新《种子法》要求,规范种子标签和信息代码标注,实现种子的全程可追溯管理。 /p p   (六)推进社会共治。强化投诉举报度,公布农资打假举报热线和邮箱,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推动社会共治。针对假劣农资投诉举报问题,建立完善属地负责、行业主导、上下协同、全国一盘棋的快速处置机制,做到第一时间调查核实、会商研判、系统处置,防范出现大的问题,把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p p    strong 四、重点工作安排 /strong /p p   (一)3月,农业农村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部署2018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p p   (二)4—6月,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春季行动。举办“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开展种子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种子无证套牌问题。组织打击制售假冒种子种苗工作,开展农业植物新品种侵权行政执法活动。 /p p   (三)4—9月,组织开展农药、肥料、饲料、兽药质量监督抽查和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整治农药隐性成分、兽药非法添加、肥料有效成分不足等问题。 /p p   (四)5—10月,建立农资违法失信黑名单制度,公布农资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p p   (五)4—10月,组织开展网络市场监管,追踪打击网上销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举办农资打假执法骨干培训班。 /p p   (六)7月,召开农资打假工作座谈会。 /p p   (七)9月,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 /p p   (八)10—12月,开展农资打假绩效考核和案卷评查工作。 /p p   strong  五、工作要求 /strong /p p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农资打假工作,切实履行牵头协调职责,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农资打假合力。保障农资打假人员、装备和经费,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取得实效。 /p p   (二)加强绩效考核。按照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绩效考核的要求,完成好绩效指标。发挥绩效管理“指挥棒”作用,加强考核结果的反馈,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推动工作落实。 /p p   (三)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对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调查研究,扎实做好数据统计、信息报送、案件信息公开等基础性工作。发挥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在农资打假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农资打假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p
  • 技术为刃割除行业痛点 合肥种子双交会上托普云农备受关注
    9月15—17日,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和全国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在安徽合肥成功举办。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由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办,全国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种子协会主办,两个展会合并实现了中国种业展会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成为中国种业影响力、代表性、功能性皆强的展会。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子是农业中最核心、最基础、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如何提升育种效率,提高种子质量是种业一直以来面对的问题,亦是本届双交会注重强调的内容所在。作为国内种子检验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托普云农潜心种业十五年,研发了全套种子检验、考种测产、智慧育种信息化解决方案,运用图像识别、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种业从育种、考种、检验等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展会期间,全国农技中心主任刘天金、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吴晓玲一行莅临托普云农展区。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热情接待并表示,托普云农因“农”而创,也因“农”而盛,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投身于科技兴农之路,近年来积极探索新兴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取到了一定的成果。在“种子”细分市场,托普云农将信息化技术与种子的研发、生产、检验、管理深度结合,开发了不少新产品。随后,陈董事长邀请领导现场体验新技术为现代种业工作带来的便捷。刘主任、吴副司长体验托普云农考种新技术就信息化技术在种子领域的应用深入交流 刘主任表示,种子双交会是个少有的平台,不仅对种子企业有利,对技术企业同样是大有好处,在这么一个大平台上,能够向国内外种业人士展现中国先进的技术,是非常珍贵的机会。托普云农展示的产品与技术,对提升考种效率,节约育种成本作用明显,是非常具有技术含量和实用价值的应用,相信未来它们能够在推动中国种业发展的道路上大有作为。 展会现场,托普云农智能考种系统成现场明星,引起了种业人员、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托普云农新上市的智能考种系统针对传统考种耗时长、数据不准确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场技术人员介绍道:“这款产品可以实现玉米整穗、截面、籽粒的全方位考种需求,考种速度快,数据准确,对于科研院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款省时省力的考种利器。”托普云农在考种领域的亮点技术吸引了不少相关人士驻足观看 此次参会的种子企业除对传统的种子检验仪器关注外,对托普云农现场展示的联网培养箱亦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一位现场客户说道:“以前培养箱不实现联网管理,经常要去实验室看看情况,现在这个设备联网以后,手机上也能看到培养箱里面的环境或预警信息,这个功能真是方便,减少了我们很多的人力管理成本,这个真实用。”托普云农联网培养箱 在多年的实践探索过程当中,托普云农联合业内专家与高校,打造产学研一体模式,针对行业痛点,以确保结果、提升效率为目的,制定了多套解决方案,并研发了相应配套的技术产品,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以及种子企业的认可,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在本届种子双交会上,托普云农同样收到了不少鼓励与肯定,在未来的产品改进中,托普将会针对用户需求做多样化、精细化升级,以此满足用户的多方需求,辅助实现各环节高效运转,节省人力、时间成本投入,帮助科研人员将精力投注于学术、技术探索当中,催生、培育更多优质良种,提升中国种子质量,提高种子研究效率,推动中国种业高速向前发展。
  • 岛津获“第1届 日本开放创新大奖 农林水产大臣奖”
    本公司与宫崎县联合成立的一般社团法人 食品安全分析中心所做出的努力,在“第1届 日本开放创新大奖”中荣获农林水产大臣奖。该奖项旨在通过表彰和宣传具有示范作用、先导性和独创性的活动,进一步普及开放创新,加快日本创新创造的速度。农林水产省从振兴农业、林业、水产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角度出发,对相关举活动得高度认可的个人或团体进行表彰,并授予农林水产大臣奖。3月5日,在虎之门Hills举行了该奖项的颁奖仪式。 获得农林水产大臣奖的“活动/项目名称”为“宫崎县产学官合作成立公立试验基地风险投资企业‘一般社团法人食品安全分析中心’以及开展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的社会实践”。2015年,本公司与宫崎县联合成立该中心,承接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委托分析。宫崎县运用独有的分析技术,采取相应的检查体制,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进程。食品安全分析中心运用该技术,坚持为振兴农业作贡献。 本公司在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的支援下,将联合大阪大学、神户大学、宫崎县开发的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层析系统“Nexera UC”的1号机设置在了食品安全分析中心。采用宫崎县专利技术的“Nexera UC”同时实现了包括预处理在内的分析操作全自动化和超高灵敏度分析,从受理检查到汇报结果均可迅速应对。 岛津制作所在创业宗旨“以科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的指导下,在“人类健康”、“建设放心安全的社会”、“发展产业”的领域中开展全球化业务。今后仍将在开发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的产品和技术方面不断迈进。关于岛津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汪洋考察中国农业科学院 强调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p   5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25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考察调研。他强调,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力量。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要求,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fff9f7be-0072-4bca-86d1-ac18825ad9a5.jpg" title=" 7a87d13a2877464fb68dba6eae5896b5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汪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与科研人员交流 /p p   今年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60年来,中国农科院在农畜品种选育改良、动植物疫病防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一大批优秀成果,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汪洋参观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成就展,并就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工作,与一线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对中国农科院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并勉励农业科技人员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强化使命担当,潜心研究、精心推广,在科技兴农中再立新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7aa8fe15-0579-465f-baa8-156758c8ed35.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7052623560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汪洋参观考察中国农业科学院 /p p   汪洋强调,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要顺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加快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大力推进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品种改良,大力开发推广绿色高效种养技术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促进农业节本降耗、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立符合农业科技创新规律的基础研究支持方式,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规定,探索建立使科技推广成效与科技人员利益挂钩的机制,充分激发农业科技人员研发推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4312416f-483e-48f8-af9b-2228a07db03c.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70526235559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农科院质标所王静向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汇报工作 /p
  • 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被科技部评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近日,科学技术部公布了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对象名单。根据《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规定,科技部开展了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实施工作。 经申报推荐、形式审查和专家评议等环节,共产生了323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4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12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3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其中,“科技创新创业类人才”对全国具有行业引领、高成长型企业的企业家进行选拔,并对企业在“符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具有特色产品或创新性商业模式”、“技术水平在行业中处于先进地位”、“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有相应的要求。 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成功入选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名单,自年创业以来,陈渝阳先生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由仪器到物联网,再到农业大数据,他带领着托普团队进行一次次的技术革新与战略转型,把握时代机遇,紧跟上级政策,始终坚持“农业兴邦,科技兴农”的理念,大力推进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与实际应用,在十余年的努力中,积累了大量优秀成果。 迄今为止,托普云农已荣获国家发明专利1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1项,外观专利7项,产品软件著作权140项,产品软件登记书39项,拥有大量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好钢用在刀刃上”,在陈渝阳先生的积极推动下,托普云农的研究成果已经在众多农业细化领域取得成功应用,帮助各级农政单位、科研所、高校等相关部门实现研究示范目的,为推动信息化农业的发展与普及贡献出巨大的力量。 来自科技部的褒奖,是对陈渝阳先生以往贡献的肯定,也是对其今后作为的期许。对于未来规划,陈渝阳表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农业技术的革新,是农业产业升级的基础,托普云农将始终坚持以研发为核心,加强技术创新,保持创业初心,为信息化农业贡献一份力量。 信息化农业是智慧农业,是产业农业,是绿色农业。农业物联网、互联网+农业、农业大数据……这些新型词汇的落实将建造出一座神奇的“智慧农场”,通过大数据带动信息共享、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物联网联动软硬件设备,农业将更加智能,而随着农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将更加多样,农业经济将更加繁荣。 农业兴邦,科技兴农,『托』载希望,『普』写未来。农业的未来是美好的,让我们共同期待美好的到来。
  • 托普云农荣获“浙江省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
    近日,浙江农业信息网公示了“浙江省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新认定名单,作为数字农业领域的代表企业,托普云农成功占据一席之地。这是继今年1月份的“杭州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后,托普云农被授予的又一殊荣。 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省林业局等部门共同发布了《浙江省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新认定名单》中,共有98家企业入选,托普云农则是其中唯一一家数字农业企业。 托普云农是一家服务于农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数字农业领域深耕十余年间,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托普云农精炼智能装备、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等三大业务模块,为全国的农业农村农政体系数字化转型与农业生产数字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与数据服务。 作为浙江省本土企业,托普云农坚持在省内先行先试,持续在科技赋能农业的道路上探索,在推动政府职能数字化转型、打造农业产业化创新模式、构建三农信息化公共服务等内容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助推了浙江省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 本次入选“浙江省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既是上级主管部门对托普云农的肯定,也是赋予托普云农的更大责任。作为新晋的“农业龙头企业”,托普云农将肩负使命,持续发挥骨干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作用,精研技术,精炼服务,在助推农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数字化变革的道路上“带头冲锋”,持续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探索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革,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产业,坚定不移地服务“三农”,为报国兴农贡献力量!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