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专家访谈

仪器信息网专家访谈专题为您整合专家访谈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专家访谈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专家访谈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专家访谈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专家访谈话题讨论。

专家访谈相关的资讯

  • 专访|国产仪器验评,专家访谈
    科学仪器开发培育项目自2012年启动,至今已经7年,共动员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00余家,仪器研发生产企业机构等300余家参与到培育项目中。该项目旨在利用首都科学实验平台的资源优势,探索国产仪器技术服务和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公平公正的评价国产仪器产品,助力国家科学仪器能力的提升,打破进口技术的垄断。北京吉天仪器公司此次是第三次参加“国产仪器验评专项”,此前参加验评的FIA-6000型流动注射分析仪和APLE-3000型快速溶剂萃取仪都得到了专家高度认可,之后在市场推广也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此次国产仪器验评项目,吉天仪器EXPEC 7000型ICP-MS参与验评,对于此次仪器验评项目,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清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无机分析室主任 邢志 谈到近几年国产仪器与技术发展,邢志老师指出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科技成果转率低。邢老师说,“科研技术方面中国发表的SCI论文数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二,有许多研究领域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是成果转化效率太低,我们自己的科技成果,难以被企业转化利用,最终难以促进国产仪器的发展。虽然近几年,我们国家也一直在强调科研技术与企业应用结合,但是成果甚微。要想改变现状,需从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面下功夫,让大家都意识到我们是有具有利用价值的高新技术的。”再回到对国产仪器的评价上,邢志老师首先肯定了聚光科技和吉天仪器在这方面做出的成果,吉天的原子荧光光谱仪和流动注射产品在国内已经具有很好的口碑,随后推出的ICP-OES产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国内的高端仪器稀缺,吉天的EXPEC 7000型ICP-MS的出现,对进口产品来讲有一定的冲击,但是到底能带来多大的影响,邢老师对此次验评也充满了期待。另外,对于现在大多消费者对国产高端仪器不信任的问题,邢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ICP-MS这类的高端仪器,应用领域广,各行各业对其都有需求,以国产仪器现有的水平,肯定不能说是每个行业都能做的十分完美,有些地方与进口产品存在差距,这个我们要客观承认。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没有市场,我们要给仪器找好定位,在仪器能够胜任的领域大力推广,在有问题的地方继续改进。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仪器到底能不能帮忙完成工作,当仪器真的成为客户的帮手时,没有人会在乎你是进口还是国产。借用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的一句话:“师夷长技以制夷”。在研发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出错是难免的,但应该给予足够的信任,让我们共同努力把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实验室副主任 刘丽萍 刘丽萍主任长期从事无机分析事业,主持和参加包括卫计委、市科委、北京市卫生局及国际合作等多项科研项目,研制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方法在全国推广应用。主要研究方向:利用原子光谱及质谱的分析技术进行与健康相关的营养和有害元素及元素形态分析相关的研究工作。在访谈中,刘主任跟我们分享了一些她对国产仪器的看法,并给国产厂家提出一些建议,也表达了对我们国产仪器未来发展的希冀。刘主任说,国产仪器近十年发展迅猛,特别是原子荧光、流动注射、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分析仪器,产品都已经比较成熟,在市场上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这些国产仪器有的我们自己也在使用。ICP-MS作为国产仪器近几年新发展的代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客户去接受,这个过程是必须的,我们也要有耐心和信心去给市场这个时间。等待市场认可的过程不能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尽可能的缩短这个时间。这需要厂家打造好仪器,做好宣传,用真正的实力告诉客户“我能行”。刘主任指出,吉天的ICP-MS产品我们许多专家也是通过这次验评项目才有所了解,所以其实现在许多客户仍是不了解吉天这个产品的,吉天应该选择一些有效的宣传手段,把ICP-MS的优势和特点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ICP-MS产品。另一方面,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我们希望国产厂家能多研发出一些低成本、耐用且好用的仪器。Expec 7000为国产高端仪器代言
  • 国产仪器验评,专家访谈
    科学仪器开发培育项目自2012年启动,至今已经7年,共动员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00余家,仪器研发生产企业机构等300余家参与到培育项目中。该项目旨在利用首都科学实验平台的资源优势,探索国产仪器技术服务和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公平公正的评价国产仪器产品,助力国家科学仪器能力的提升,打破进口技术的垄断。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下属子公司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天仪器”)此次是第三次参加“国产仪器验评专项”,此前参加验评的FIA-6000型流动注射分析仪和APLE-3000型快速溶剂萃取仪都得到了专家高度认可,之后在市场推广也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此次国产仪器验评项目,吉天仪器EXPEC 7000型ICP-MS参与验评,对于此次仪器验评项目,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清华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无机分析室主任 邢志 谈到近几年国产仪器与技术发展,邢志老师指出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科技成果转率低。邢老师说,“科研技术方面中国发表的SCI论文数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二,有许多研究领域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是成果转化效率太低,我们自己的科技成果,难以被企业转化利用,最终难以促进国产仪器的发展。虽然近几年,我们国家也一直在强调科研技术与企业应用结合,但是成果甚微。要想改变现状,需从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面下功夫,让大家都意识到我们是有利用价值的高新技术的。”再回到对国产仪器的评价上,邢志老师首先肯定了聚光科技和吉天仪器在这方面做出的成果,吉天仪器的原子荧光光谱仪和流动注射产品在国内已经具有很好的口碑,随后推出的ICP-OES产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国内的高端仪器稀缺,吉天仪器的EXPEC 7000型ICP-MS的出现,对进口产品来讲有一定的冲击,但是到底能带来多大的影响,邢老师对此次验评也充满了期待。 另外,对于现在大多消费者对国产高端仪器不信任的问题,邢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ICP-MS这类的高端仪器,应用领域广,各行各业对其都有需求,以国产仪器现有的水平,肯定不能说是每个行业都能做的十分完美,有些地方与进口产品存在差距,这个我们要客观承认。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没有市场,我们要给仪器找好定位,在仪器能够胜任的领域大力推广,在有问题的地方继续改进。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仪器到底能不能帮忙完成工作,当仪器真的成为客户的帮手时,没有人会在乎你是进口还是国产。 借用清代启蒙思想家魏源的一句话:“师夷长技以制夷”。在研发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出错是难免的,但应该给予足够的信任,让我们共同努力把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实验室副主任 刘丽萍 刘丽萍主任长期从事无机分析事业,主持和参加包括卫计委、市科委、北京市卫生局及国际合作等多项科研项目,研制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方法在全国推广应用。主要研究方向:利用原子光谱及质谱的分析技术进行与健康相关的营养和有害元素及元素形态分析相关的研究工作。在访谈中,刘主任跟我们分享了一些她对国产仪器的看法,并给国产厂家提出一些建议,也表达了对我们国产仪器未来发展的希冀。 刘主任说,国产仪器近十年发展迅猛,特别是原子荧光、流动注射、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分析仪器,产品都已经比较成熟,在市场上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这些国产仪器有的我们自己也在使用。ICP-MS作为国产仪器近几年新发展的代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客户去接受,这个过程是必须的,我们也要有耐心和信心去给市场这个时间。等待市场认可的过程不能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尽可能的缩短这个时间。这需要厂家打造好仪器,做好宣传,用真正的实力告诉客户“我能行”。刘主任指出,吉天仪器的ICP-MS产品我们许多专家也是通过这次验评项目才有所了解,所以其实现在许多客户仍是不了解吉天仪器这个产品的,吉天仪器应该选择一些有效的宣传手段,把ICP-MS的优势和特点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ICP-MS产品。另一方面,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我们希望国产厂家能多研发出一些低成本、耐用且好用的仪器。EXPEC 7000 ICP-MS
  • 专家访谈︱Ben C Collins:未来5-7年质谱分析继续在蛋白质组学占据主导地位
    本期专家访谈Ben C Collins教授给我们讲述DIA方法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对蛋白质组学领域未来发展的看法。  Ben C Collins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生物科学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数据非依赖采集的质谱方法(DIA)开发和应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蛋白质复合物分析中的方法开发和应用;在宿主-病原体生物学、先天免疫、癌症生物学和药物发现中的应用。  DIA的优势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在早期阶段,DIA获得认可面临的挑战之一是软件工作流程的复杂性。幸运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挑战已基本得到解决,DIA 数据分析也变得更加容易。数据采集过程本身变得更加简单,现在的方法也可以得到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特别是随着仪器的进步和新的分析采集方法的出现,许多基本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目前的重点应该是展示DIA的实际应用和优势,这包括进行广泛的基准测试和成功的示例展示。虽然持续的技术发展很有价值,但最紧迫的任务是有效利用现有技术。因此,应高度重视DIA技术的推广应用。DIA 最显著的优势是其已证明的有效性,它已被证明是一种可靠且稳健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在我目前的工作中,我对DIA在规模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和化学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特别感兴趣,并启动了与参与药物发现的制药公司的合作。过去,这些公司在蛋白质组学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技术还不够先进,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然而,我们现在正处于 DIA 可以为药物发现提供有价值线索的阶段。我们与这些行业合作很有前景,因为可以帮助他们识别有用的化合物、进行筛选并做出明智的决策。这是 DIA 如何为药物发现和其他领域的实际应用做出贡献的一个很好例子。  您如何看待蛋白质组学领域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关系?  在考察蛋白质组学领域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系时,有必要分别考虑供应商和制药公司。从供应商看,我必须说学术研究人员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非常成功,双方都需要彼此的专业知识。我们一直与各种供应商合作,开发方法和应用的学术研究人员与开发仪器的供应商之间的协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与医药行业的关系却有些不同。近年来,药物发现领域发生了转变,开始认识到蛋白质组学可以为其工作带来价值。这种认识的转变在为制药公司提供服务的合同研究组织 (CRO) 数量不断增加中得到体现。这些 CRO 正在扩大并展示其对制药行业的作用。此外,有一种趋势是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药物研发公司。此类公司从风投获得大量资金的例子有很多。这些公司认为,他们独特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显著帮助确定化合物的优先级、进行化合物筛选以及推进药物开发的各个阶段。这一趋势表明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行业中变得越来越有价值。然而,在促进学术机构和制药公司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例如制药专业人士较少参与会议上的演讲报告。我们这样的组织提供了弥合鸿沟的机会,召开化学工程、蛋白质组学和药物发现领域的研讨会和活动等举措有助于提高知名度,加强学术界和制药界之间的联系。这种积极主动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推动蛋白质组学技术与药物发现过程的整合。  应该如何看待 AlphaFold 和 ChatGPT 等人工智能工具?蛋白质组学和人工智能如何共同激发更大的进步?  从根本上讲,人工智能已经在质谱数据处理、信号预测、物理化学性质预测和分类任务等任务中展示了其实用性,这些应用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前景,并且已经为蛋白质组学领域做出了贡献。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并扩大,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数据分析和解释能力。然而,当涉及到揭示生物学机制等更复杂的问题时,人工智能的应用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例如,AlphaFold 在预测蛋白质结构方面的成功是一项重大成就,但将人工智能模型应用于深入理解生物学机制是一项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一个关键挑战在于人工智能模型的“可理解性”。无论是在生物学还是在一般的人工智能应用中,了解人工智能系统如何得出结论和预测都是至关重要的。“可理解的智能”一词强调了这种需求。能够解释人工智能生成的见解背后的推理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涉及复杂的生物系统时。从本质上讲,人工智能在蛋白质组学和生物学中具有多个层面的适用性。它已经在数据驱动的任务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并且可能进一步扩展到预测药物敏感性或进行生物学预测等领域。然而,从人工智能模型中获得机械理解和真正的生物学见解是一项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它需要解决与模型透明度和可解释性相关的问题。随着我们的前进,科学界应该将人工智能视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并共同努力,利用其潜力获得更深入的生物学见解。尽管还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但人工智能有能力在未来几十年内推动蛋白质组学和生物学的重大进步。  您认为全球蛋白质组学研究人员应该如何合作实现“π-HuB”计划的目标?  “π-HuB”计划无疑是一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创性举措,科学界也渴望共同努力,为该项目做出积极的贡献。目前,该项目还处在讨论制定具体的合作机制和形式阶段。为了推进这种合作,科学家必须与政策制定者和政府联络沟通以获得必要的支持和资源。“π-HuB”计划国际合作将通过持续的讨论和规划继续完善。从本质上讲,虽然具体的合作结构尚未完全确定,但中国和国际科学界的共同承诺,使实现“π-HuB” 计划宏伟目标变得更有希望。  您对蛋白质组学领域未来5-10年的发展有何预测?  预测科学的未来总是充满挑战,但我可以对未来 5-10 年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潜在发展提供一些见解。令人感兴趣的领域之一是基于质谱的方法和非质谱方法之间的平衡。我们正在见证基于亲和力的方法、纳米孔测序和单分子方法等技术的进步。关于哪种方法进展更快并有可能主导该领域的争论仍在继续。然而,重要的是不要教条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而是让数据来决定。在未来 5-7 年中,质谱分析可能会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但除此之外,其他方法也可能会占据主导地位,每项新技术都应根据其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估。另一个有进步空间的领域是研究蛋白质复合物和翻译后修饰的无偏性方法。目前,这方面的大规模检测方法还比较有限,需要进行创新。此外,蛋白质组学还有更广泛应用的潜力,特别是在药物发现和开发方面。在这方面,蛋白质组学可以成为宝贵的资源,并且其应用还有显著增长的空间。制药行业越来越认识到蛋白质组学在决策过程中的效用。在临床应用方面,蛋白质组学在发现工作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关于是否在临床环境中使用质谱或选择其他平台的争论仍将继续。这两种方法都应该探索,并根据实用性和有效性选择最合适的一种,常规且简单的技术可能更适合临床检测。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希望将高分辨率质谱技术整合到临床环境中。虽然这一目标过去设定为 10 年,但事实证明实现这一目标具有挑战性。供应商和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但在临床实践中广泛采用的时间表仍不确定。总之,蛋白质组学领域是动态且不断发展的。未来 5-10 年,技术、应用领域和方法可能会取得进步, 灵活性、数据驱动的决策和创新对于塑造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未来至关重要。
  • 明尼克渗透管产品专家访谈实录
    导读:北京明尼克分析仪器设备中心在2020年度品牌直播活动中播出了对公司技术总监李高沪先生的特别专访,节目中李工为广大观众深入解读了明尼克近年来引入的国际高端产品,回答了行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对相关分析和应用的宝贵经验作了分享,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在首期钝化产品访谈实录中,我们已经领略到节目内容的精彩、专业,本期让我们共同回顾渗透管产品直播的精彩实录。 访谈地点:明尼克海淀云中心办公区 北京明尼克分析仪器设备中心技术总监:李高沪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北京明尼克分析仪器设备中心市场部的代洪军,时间过得真快,上月底我们的钝化产品访谈直播还历历在目,此刻在明尼克海淀云中心办公区色谱应用中心里仪表网专场直播又一次如约而至。今天和大家共同分享一种国际上流行的渗透管产品,明尼克引进的VICI渗透管技术产品同样在分析界广泛应用并得到众多客户的高度肯定和信赖。我们知道,国家越来越重视实验室环境及人员安全,大家对实验室仪器安全与设备的准确性、经济性、快捷性越来越重视,如何提高安全、降低运输时间和各项成本并能解决一些气体不能配置的困扰,如何使您的实验室高大上并能解决问题,本期直播给您优质的解决方案。VICI渗透管及附属装置可谓一次性投入、受益终生,核算起来非常经济又确保实验室的人员、财产安全,请您千万不要错过本期节目。今天非常荣幸我们再次邀请到色谱界专业人士、北京明尼克公司技术总监李高沪先生,请李工就气体分析中可替代传统气瓶的渗透管类产品相关问题进行解答,首先请李工对明尼克渗透管产品总体情况作一下介绍---李工:好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有幸再次来到中国仪表网与大家见面,北京明尼克渗透管产品来自于美国VICI品牌,明尼克是VICI中国区首席代理,我们知道VICI阀类产品世界驰名,用于渗透管的动态标准气体发生器、气体纯化器、色谱检测器等产品同样在业界表现不俗,这些产品作为明尼克的高端仪器同步服务于全国分析行业客户。 明尼克公司总经理薛海玲女士及技术总监李高沪先生与VICI公司总经理Franco Cozzio先生在美国PITTCON展会合影 代洪军:谢谢李工,一些观众可能还不了解渗透管这类产品,您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原理和应用吗? 明尼克 VICI® Dynacal® 渗透管 李工:渗透管是在一个小尺寸惰性可渗透的容器中装有两相间平衡的纯化学物质,可以是气液相,也可以是气固相,在一个恒定温度下渗透管内的物质以一定的速率通过渗透部位向外渗透。渗透管插入载气流中,产生试验所需的浓度,用来标定气体分析器系统,也用于危险气体报警测试、材料和生物系统的长期研究,以及任何需要稳定痕量浓度的应用场合。代洪军:好的,那么渗透管都有哪些物质成分呢?李工:目前VICI能作的渗透管有大概有五百种成分可以用作渗透管的材料,比如常用的有汞、甲醛、氨、硫化物、磷化氢、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甲烷及苯系物等等,涵盖了实验室分析用的众多无机和有机组分,具体可关注明尼克官网及各合作网站的相关产品信息。 明尼克 VICI® 渗透管常用组分 代洪军:有观众咨询渗透管的渗透速率有什么标准吗,请您介绍一下。李工:渗透管和动态标准气体发生器联用,通过测定已知温度下已知时段内重量的减少值来计算渗透速率建立一个分析的基准点,VICI渗透管的渗透速率可以溯源NIST,也就是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相当于国内的中国计量院的方法来确定,量值来源权威可靠、可溯源。代洪军:好的,上面说到动态标准气体发生器,VICI有相关产品吗?李工:VICI是有相关产品的,我们知道渗透管和动态标准气体发生器联合使用产生标准气体的,VICI同样提供各种型号的气体发生器,从最基本的Model 150型230、340、345型到Model 505型都可以精确提供ppb到ppm浓度范围气体,产品一如VICI阀类产品具有可靠的精确度和数据的重复性。 VICI Model 505型动态标准气体发生器 代洪军:谢谢李工,如开场所说,非常多的观众关心使用渗透管和动态标准气体发生器与使用气瓶相比有哪些优势,您能再给大家系统介绍一下吗?李工:渗透管的优点主要有,在惰性介质中使用的是纯物质,所以浓度精度高,建立的标准易于溯源NIST,能得到EPA和ASTM认可,改变和增加单个成分,十分方便,浓度范围宽,改变温度和稀释流量可以方便改变浓度范围。瓶装气的缺点大概有这几点,在另一种介质中达到平衡,多组分和浓度范围宽需要大量的气瓶,会占用珍惜的实验室面积,气瓶用的时间长的话还可以使标准或浓度下降,很多活性物质不能使用气瓶。总之,VICI提供的渗透管和渗透装置无论从安全性、精确性、经济性、便捷度方面与传统钢瓶相比都大占先机。代洪军:那么请您再介绍一下VICI渗透管的主要类型?李工:VICI渗透管主要分为两大类,主要分为Dynacal和G-Cal两大系列,Dynacal主要用在恒温控制的环境下工作,分为管状渗透管、长寿命渗透管、薄膜渗透膜渗透管三种型号,渗透速率可在5ng/min到50000ng/min范围内变动;G-Cal渗透管是美国专利产品,具有极低的温度敏感性,在室外用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特别适用于现场条件下的分析,同样可以得到一定浓度的ppm或ppb级的混合气体。 明尼克 VICI® G-Cal 渗透管 代洪军:好的,谢谢李工的介绍,那么渗透管内填充液减少后会影响渗透速率吗?李工:不会的,只要渗透管中哪怕还有一点液体就存在着气液平衡,渗透腔中就会保持恒定的蒸气压。代洪军:渗透速率会随着外部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吗?李工:我们说不会,海拔高度和大气压力的变化不会使渗透速率发生变化,挥发性化学成分在渗透管或渗透膜表面的分压力被认为是0,当渗透时有尾气吹扫时这个假设是成立的,渗透率是化学填料从渗透管内腔扩散至外壁时压力梯度的函数,在压力梯度变化到可发现渗透明显改变之前渗透管附近会产生相对高浓度的气体。代洪军:还有观众非常关心渗透管的安装方向会对渗透速率产生影响吗?李工:渗透管的安装方向不会对渗透率产生影响,温度是影响化学物质在渗透膜内的蒸气压和溶解性的全部因素,和液体与管内壁接触面的大小无关。代洪军:谢谢李工,还有观众咨询,动态标准气体发生器与渗透管是如何配合的,请您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李工:渗透管在使用时放在动态标准气体发生器的渗透腔内,载气以一个恒定流量经由渗透腔,渗透腔的温度控制了标准气体从渗透管向外渗透的渗透率,保证了仪器的精度,VICI同样提供相应的动态标准气体发生器产品,Model 505型有两个独立温控的渗透腔,每个腔体放置一至多支渗透管可产生多种组分的混合标气,温度控制精度可达0.01摄氏度,渗透出的气体随着载气稀释可以通过质量流量计来控制,精度可以达到±1%,从而得到不同浓度的标准气体。 VICI Model 500型动态标准气体发生器 代洪军:刚刚看到还有客户比较关心产品的货期情况,您给介绍一下?李工:常用的渗透管,如汞、甲醛、硫化物、苯系物都属于常用产品,一般货期4-6周,不太常用渗透管货期略长,VICI原装动态标准发生器货期一般8周以上。代洪军:非常感谢李工的精彩解答,今天可谓干货满满,由于时间关系,本次采访就到这里,感谢直播平台的大力支持,谢谢大家的关注和分享,也请您关注明尼克同期其他的直播节目,谢谢大家,再见! 附注:视频回放二维码: (直播时间:2020年8月18日)
  • 09色谱会专题:专家访谈(二)李佳博士
    2009年4月19-22日,第十七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于湖南长沙召开。此次会议是全国色谱工作者二年一度的盛会,会议的规模、参会人数以及学术报告数量等堪称历届会议之最。在会议召开之际,仪器信息网的工作人员有幸采访了几位色谱学的专家,深入了解专家的科研工作,聆听了专家对色谱技术发展趋势等问题的看法。   20号上午,记者采访了获得POSTER奖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李佳。   Instrument::李佳博士你好,非常荣幸采访你!请先简单介绍一下你的POSTER“氧化锆中空纤维萃取棒联用GC--MS法快速测定乳制品中三聚氰胺含量方法”,优点有哪些?和其他方法有什么区别?是否商品化?   李佳博士:氧化锆中空纤维萃取棒,在固相微萃取领域是一全新的概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固相微萃取纤维萃取头易折断、富集倍数有限的缺点,避免了使用粉末作为吸附剂冗长的离心或分离过程,可从水样或其它液态样品中直接萃取,省却了冗长的样品预处理过程,萃取固定相用量比常规固相微萃取头增加了50~250倍,从而也相应提高了萃取富集倍数。   氧化锆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化学和热稳定性非常好,pH稳定范围宽(pH=1~14),耐溶剂冲洗等优点,可直接从液态样品中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萃取富集,萃取后只需用微升级溶剂解吸,无需单独的热解吸装置,即可直接进入气相或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分析,比较适应处理复杂介质、痕量成分、特殊性质成分分析的要求,与其他样品前处理方法相比,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有机溶剂的用量和繁琐的前处理步骤。   氧化锆中空纤维萃取棒具有三维多孔结构,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涂层厚度可控,每次使用后只需用水或少量有机溶剂超声洗涤若干次,若洗涤后分析物或复杂基质仍有微量残留,可再次通过马弗炉高温煅烧除去残留物,达到再生目的,使用次数多,重复性较好。制备工艺简单安全,成本低,可工业化生产,因此在食品、药物、环境、检验检疫等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室已经申请或正在申请氧化物(包括氧化锆、氧化钛、氧化硅、氧化铝等)中空纤维萃取棒制备的相关专利,工业化生产的制备工艺简单可控,成本低。目前本实验室正在将氧化物中空纤维萃取棒开发成长度可选、厚度可调、纳米微粒大小可控、适用于不同体系的一系列产品,将来商品化氧化物中空纤维萃取棒定会在食品、药物、环境、检验检疫等领域发挥广泛的应用。   Instrument:可否介绍一下目前实验室重点研究方向在那些领域?研究取得那些专利技术,市场前景如何?   李佳博士:目前,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四个方面   1、药物分离材料的研究:硅基色谱填料,硅基修饰填料,核壳型ZrO2/SiO2、TiO2/SiO2色谱分离填料,核壳型ZrO2/SiO2超高压液相色谱填料,手性分离填料,以及氧化锆中空纤维萃取棒等样品前处理材料等的制备、表征、评价和应用。   2、药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西部特色天然药物、民族药、中草药、特色资源等的化学成分、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分析、纯化、结构鉴定和活性评价等研究。   3、药物分离分析方法的研究:药物体系高效液相分离分析新方法,药物体系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新方法,复杂体系样品前处理技术,如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和固相微萃取等。   4、药物工艺标准的研究:中药新药、植物标准提取物、植物功能提取物等的提取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最后李佳博士又向我介绍了他们的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是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离分析科学和有机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2年7月经甘肃省科技厅批准挂牌运行的重点实验室。分离分析学科50年来,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及核磁共振波谱等研究领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单元之一。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面向甘肃和西部特色中药和民族药资源,有效运用现代分离分析和结构鉴定科技手段,研究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解决中药和民族药资源研发中的若干关键科技问题,不断强化中药/民族药新药以及功能产品的研发 发展新的高效、快速、微量的天然产物分离、分析、纯化、结构鉴定和活性测试的集成技术,提高天然药物研究技术水平 研究中药化学成分、体内代谢、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等。研究室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制备液相色谱仪、毛细管电泳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毛细管电泳 —质谱联用仪、质谱仪、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超临界流体萃取仪、核磁共振仪、X—光粉末衍射仪、微量热仪、紫外分光光度仪、荧光分光光度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开展了油田分析、环境分析、植物化学成分分析、医药分析、手性分离等集成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多项。
  • TOC 50周年丨专家访谈-金在玲
    观看视频请点击观看:https://mp.weixin.qq.com/s/BKCGsXHh0QV1hZt_kOihnw 引言古人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放着好好的经验不用,就像拿iPad盖方便面一样暴殄天物(这句古人没说)。为了能喝上干净的水,能有更好的水质,同在亚洲的韩国有多拼呢?我们能学点儿什么呢? 韩国情况20世纪60年代韩国为经济发展推进了工业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韩国政府为了防止环境污染,1963年制定了《公害防治法》,也制定了相配套的法律。为了实行这些法律,成立了环境厅,即现在的环境部门。环境部门为了预防环境污染做出了各种努力,特别是随着饮用水源地污染的日益加剧,亟需一种快速检测污染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期,可评价有机污染的指标有BOD、COD、TOC。随着岁月的流逝,水质污染处理技术的提高,BOD、COD排放量减少,但是河川的水质污染持续。原因是BOD和COD指标在评价水质有机污染上显现出它的缺陷。对此,韩国政府通过国立环境科学院,为了更有效率、更准确地评估水质有机物污染,从2000年开始重新开始了对TOC的研究,现在已经成为了法律规定的项目。 本期邀请了岛津(韩国)金在玲部长介绍韩国水质的发展史。岛津韩国岛津(韩国)--Shimadzu Scientific Korea,由日本岛津制作所100%投资成立,负责岛津产品销售和服务,为客户提供符合全球标准的分析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持。在首尔、大田、大邱、釜山、丽水、蔚山等地设有办事处和技术实验室,并设有专门的耗材库。专家简介2021年企业发展情况图金在玲:此前在韩国国立环境科学院工作5年,研究TOC指标并参与TOC试验方法的研究和制定。从2007年开始在岛津工作,主要负责环境领域监测和分析相关的研究和培训,现致力于在韩国推广普及在线监测仪器,为普及韩国的TOC,开展培训、座谈等活动。
  • TOC 50周年丨专家访谈-翟家骥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天份跟出什么样的作品并无太大的关联重要的是能耐住性子世界再吵杂匠人的内心是安静的专注做东西不辜负光阴岁月 日本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曾说:“真正的匠人精神,需要对作品有超越时间的爱。”其实,这有情怀、有温度、有人格的匠心,在中国自古不缺。本期嘉宾是一位40年奉献于污水处理事业第一线的匠人,专注水质检测分析、感受着我国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变迁。 专家简介--翟家骥点击观看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jQs0EBe3PWxLUUPiqHDGiw 原北京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水质检测中心技术主任,技术负责人,水质分析高级工程师,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国家级评审员。《离子色谱技术在污水监测中的应用》获北京市市政工程总局科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政管理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高碑店污水处理工程大的水环境效益研究》获北京市市政工程总局科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污水检测前处理柱的研制、污泥样品中酸溶性金属的快速提取、悬浮物测定装置的改进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CJ/T289-2008参编者;《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CJ221-2005 审核专家;《城镇排水设施气体的检测方法》CJ/T307-2009参编者;国际招标网环保专业设备评审专家;《安全与环境学报》审稿人,审稿近30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系列教材——《环境监测技术》参编人员。
  • TOC 50周年 丨专家访谈-杨子江
    我和TOC寒月如纱,星辰寥落,执一卷书,回顾我国的环境在线监测史,字字拨动心底的琴弦,发出一种的共鸣: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 我国的在线监测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首先在淮河流域进行了试点,随后的20年里我国建成了庞大的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在线监测参数从早期的COD、SO2 这2个参数发展到现在20多个参数;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的数据纳入对地方环境质量考核数据;在多项立法中要求排污企业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在线监测数据作为执法数据;国控断面水环境自动监测站“十三五”期间约有2050个;重点污染源4万多家。这些发展离不开一位位开拓者、奠基人的指导和参与。 在岛津TOC仪器问世50周年之际,邀请了中国在线监测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杨子江专家,来和我们聊聊对环境监测下一步发展的想法和建议,我国COD在线监测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TOC的建议和期待。 视频观看请点击:https://mp.weixin.qq.com/s/Y4MP9XSHv4dvJ4JOMA9W2Q 专家介绍杨子江:正高级工程师,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原副主任。曾长期从事环境执法工作,主管全国排污收费工作,组织建设了全国重点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 TOC 50周年丨专家访谈-马立学
    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所累积的每一个经验都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因为懂得在经验中学习,庖丁解牛时才可以得心应手;因为有了经验,达芬奇的绘画才能细致入微;因为对经验的反思,才避免了缘木求鱼、竹篮打水。 本期邀请了在环境监测领域深耕多年,熟知国内外环保政策的发展变化的马立学专家,为我们介绍国际上对于水中有机污染物管理指标的选择和经验;国际经验对我们的启发;对绿色监测有什么寄语和期待。 请点击查看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C-wuayLkkZJFFZpD1nRKsQ 专家介绍马立学:现任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监事会监事长,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中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的政策研究与环境监测装备与运营的质量管理等工作。完成了三十余项产品标准编制和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篇,出版专著1本,组织制定技术规范6项,研究项目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
  • 09色谱会专题:专家访谈(一)丁明玉教授
    2009年4月19-22日,第十七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于湖南长沙召开。此次会议是全国色谱工作者二年一度的盛会,会议的规模、参会人数以及学术报告数量等堪称历届会议之最。在会议召开之际,仪器信息网的工作人员有幸采访了几位色谱学的专家,深入了解专家的科研工作,聆听了专家对色谱技术发展趋势等问题的看法。   20日下午,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丁明玉教授。 丁明玉教授(右一)与他的学生   Instrument:丁教授,您好!非常高兴采访您。请您先简单介绍下您的经历、目前的研究内容?   丁明玉教授:1990年赴日本山梨大学留学,所学的就是色谱,包括离子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色谱等,其中以离子色谱为主。当时国内色谱刚刚起步,做离子色谱研究的人更少。95年回国,进入清华大学就读博士后,97年留校至今。研究内容包括离子色谱基础与应用研究 新型色谱固定相的制备与应用 中药安全性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中药新药开发及相关技术研究。   Instrument:请谈谈对此次色谱会的感想,如新的技术、新的应用?   丁明玉教授:本次会议是全国性的会议,国内色谱界学术水平较高的、大的课题组都有人来参加。并且一些报告确实是有新的想法、新的思路,还有建立了新方法、成熟方法的新应用等等。   液相色谱技术比较成熟,最近两年来多个仪器生产厂家推出了超高压液相色谱,其色谱柱填充颗粒尺寸在2µ m左右,仪器零部件的耐压上限要求较高,也就是说仪器加工工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还没有国产的此类型仪器。   Instrument:离子色谱是您主要的研究内容,请谈谈离子色谱技术发展趋势?   丁明玉教授:离子色谱的常规分析方法比较成熟 研究领域,发展方向还是离子色谱新的固定相,例如我们课题组正在研究的离子交换整体柱,可用于蛋白质分离、无机离子快速分析。目前,此整体柱还处于研究中,重现性等性能提高后,有望商品化。离子色谱用的较多的固定相是高分子微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离子交换树脂,存在溶胀、不耐高压、易变型、传质速度慢等问题。液相色谱常用的固定相硅胶微球,表面由不同的功能基团进行修饰。离子色谱也有这个趋势,利用硅胶微球,表面键合离子交换剂。与液相色谱不同的是离子色谱使用强酸性、强碱性的流动相,硅胶在强酸性、强碱性条件下,容易水解,但随着硅胶表面处理技术的提高,掺杂有机硅烷等物质,增强了硅胶耐水解性能,这是离子色谱研究的一个方向。   Instrument:国产离子色谱仪器技术现状?   丁明玉教授:近几年,国产离子色谱仪器发展的很好,如青岛的盛瀚、普仁等公司。性能与进口仪器还有所差距,但已经可以完全满足常规分析,如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的要求,性价比高。
  • TOC 50周年丨专家访谈-沈明辉
    在一起的时间久了,随便哪个街角都有曾经。今天的嘉宾,与岛津一起在江苏的炎炎夏日拜访过客户、查看过现场;一起在苏州游船、谈古论今;一起走访日本,参会交流… … 时间沉淀,时间淘洗,本期请与岛津相识多年,岛津的代理商--苏州政和化工环保有限公司的沈明辉先生来聊聊他与TOC的故事。他说他对TOC印象最深的事和一条裤子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 请点击查看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FDhC_nbg9_FQk0ow_VNRw 嘉宾介绍:沈明辉:中级工程师职称,现任苏州政和化工环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自2007年开始从事环保领域工作,先后负责在线监测分析仪运维管理、企业环境咨询与环保业务托管以及环境保护技术研发与应用工作。长期的一线工作经历,熟悉各个品牌的水质及烟气在线监测设备。带领企业团队获得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资质,高新企业、省民营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多项殊荣,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OS45001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授予实用新型专利12项。
  • TOC 50周年丨专家访谈 莫显文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本期继续邀请合作伙伴来和我们聊聊他与岛津TOC的故事。 莫先生不仅提到了现行款TOC-4200 也提到了它的上代产品TOC-4100,两款仪器给莫先生都留下了哪些印象呢? 请点击查看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c_K7-ocyN6GAHDzENpEUfQ 嘉宾介绍莫显文:仪器仪表高级工程师,现任苏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主要负责仪器仪表技术工作,2003年入行,一直从事水质在线分析仪相关工作,对多种品牌在线分析仪有一定了解。苏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与岛津的合作始于2000年,合作期间曾多次获得岛津优秀代理商、优秀维修站称号,主要销售的机种有:TOC在线仪、总磷总氮在线仪、氨氮在线仪、COD在线仪、CEMS、VOC等。
  • 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访我国质谱专家再帕尔
    2009年7月22日,CCTV-1焦点访谈栏目对我国质谱专家再帕尔阿不力孜教授进行了专访。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再帕尔阿不力孜教授身上有很多个“第一”:维吾尔族第一批留日学生,第一批博士、博士后 自治区最年轻的副教授 36岁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39岁成为博士生导师。“再帕尔”维吾尔语的意思是“凯旋”——在人生和学术的道路上,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视和个人的努力使他赢得一次次凯旋。   在同行眼中,再帕尔教授是国内质谱学界的领军人物 在国际上,他是国际顶级的两种质谱杂志的唯一的中国编委。他从事的重大疾病代谢组学、中草药成分分析、敞开式质谱离子化技术等世界前沿项目,对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草药物质研究、海关快速检测等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再帕尔告诉记者,父亲的严谨、勤奋影响了他的一生 再帕尔的父亲是著名的维吾尔族诗人和作家阿不力孜那则尔。回首成长之路,再帕尔教授不仅铭记父亲的言传身教,还念念不忘国家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给他提供的强大动力,不忘各族老师的悉心栽培。   为进一步培养少数民族青年人才,1985年国家选派只有24岁的再帕尔等十几位青年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批赴日留学生,到日本留学 回国后,不到30岁的再帕尔成为新疆当时最年轻的副教授 1991年,再帕尔再次留学日本攻读博士学位 1994年,再帕尔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做博士后,博士后工作结束后,再帕尔以优异的成绩被药物研究所作为优秀人才引进。在研究所,他体会到了平等竞争的公平,也享受着与领导、同事、学生亲人般相处的温情,“大家相处得像大家庭一样。”   其实,培养再帕尔教授成长的祖国,就是一个大家庭,正是这个大家庭中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帮助像再帕尔教授这样各个民族的杰出人才实现一次次的凯旋 他们也用自己的智慧和感情回报着大家庭的养育。   详细情况请进入 更多
  • TOC 50周年丨专家访谈-陈晓军
    古人说:“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意思是:众人拿着弓箭,共同射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没有射不中的。 古人说:“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意思是:一只脚走不成路,一个手掌拍不响。 古人说:“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意思是:利用众人的智慧,就没有不能胜任的;运用众人的力量, 就没有不能战胜的。 古人一直在强调团队、朋友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如此,在工作中亦然。岛津的环境部门成立至今,走过了二十余载,离不开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未来几期的故事就由这些合作伙伴来给我们讲一讲。 本期邀请陈晓军先生来讲讲使用岛津TOC的时间及感受,用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以及对TOC的建议和期待。 嘉宾简介请点击查看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HSmVc4t97duzXkar4X1I9Q 陈晓军:浙江创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公司总经理,自2005年创业从事环境在线监控设备开发、运维及服务业务以来,在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与支持下,带领创源全体员工取得了浙江省“守合同重信用”A级企业、南湖区“十佳高成长示范企业”、南湖区工业经济突出贡献、人才科技“双创”示范企业【“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以及嘉兴科技城“2018年度高质量发展服务业明星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嘉兴市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浙江省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浙江省省级企业研究院等荣誉称号。
  • 沙钢研究院院长,著名的钢铁专家Toshihiki Emi教授访谈
    笔者按: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的沙钢堪称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其产量和规模已经和宝钢,首钢等知名大钢业一样位于中国钢铁企业的前列。 英斯特朗公司目前已经为沙钢的理化中心和研究院提供了超过20台包括电子万能,液压万能,落锤冲击,硬度计等全系列的材料试验设备。 2009年在中国钢铁行业和广大企业面临内忧外患之际, 以沙钢为代表的民营钢铁企业所体现的以质量为核心,以长远发展为思路的经营态度和全球测试领头雁美国英斯特朗公司的所倡导的&ldquo 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世界水平的服务从而使得我们的用户获得拥有产品的最佳体验&rdquo 的使命不谋而合。英斯特朗产品所体现的综合优势已经得到了沙钢人的高度认可,我们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会真正体会到优秀的材料检测设备所带来的价值! 以下是沙钢研究院院长,著名的钢铁专家Toshihiki Emi教授访谈。 人物背景:Toshihiki Emi教授,曾担任日本JFE钢铁公司董事和日本东北大学教授,在国际钢铁相关领域内,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多次获得ISIJ,AIST(前ISS-AIME)和瑞典皇家工学院颁发的奖项。 笔者: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沙钢钢铁研究院吗? Emi教授:在中国,绝大多数钢铁企业构建有钢铁研究院,但是这是中国第一次由一家民营钢铁企业开发建立研究院。沙钢钢铁研究院的研发项目主要以服务沙钢集团为主,同时服务其它钢铁企业,包括江苏省境内的民营钢企和国有钢企。 笔者:截至目前,您取得了哪些成功? Emi教授:研究院还处在成长阶段。我们在三年前开始组建,并且只花了2年时间用于土建、设备配备和人员招聘。所以我们只运营了一年,主要进行了员工培训。然而,我们已经开发了相当多的新材料。 沙钢钢铁研究院已经安装了大量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设备;静态和动态测试机架,硬度计,冲击试验机和测试附件。此视频片段演示了他们材料试验机的大量性能。 笔者:您们已经安装了英斯特朗、Statec, Wilson和Dynatup测试设备作为您们的材料测试设备吗?您们为何作出此选择? Emi教授:英斯特朗提供的测试设备是非常的集成和易于使用。而且我们特别欣赏他们的售后服务支持。 笔者:您的研究结果是否有一些与最新的测试流程开发有关呢? Emi教授:我肯定您一定赞同我们研发很多是保密的。但是我可以说一些研发项目是需要有创新应用的测试方法和程序。例如,我们正在研究一种新技术,对现有面积进行力学性能测试,例如裂纹扩展位移测试。 沙钢钢铁研究院有两个既定目标;为沙钢及江苏省钢铁企业研发高级钢材及其冶炼方法;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和焦炭和铁的消耗量。 笔者:中央政府已经要求钢铁企业降低全国钢铁产量和淘汰旧设备。您对此倡议有何想法? Emi教授: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改变方向。这将帮助我们降低全球变暖趋势和原材料的浪费状况。这是一个正确的行动指南。 笔者:沙钢研究院的一个既定目标是降低能量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您准备为实现这个目标做些什么? Emi教授:大部分的能量消耗和废气排放都在钢铁工业的上游-烧结。我们降低煤炭的消耗量以减少废气的排放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已经在此范围内开展工作。 笔者:中国生产的产品和材料,质量标准和国家标准有差别。目前此状况在钢铁行业被克服了吗?沙钢钢铁研究院在减少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方面会起到什么作用? Emi教授:总的来说,对大多数钢铁企业来说,产品之间的差别仍然比别的工业发达国家来得大。标准化的努力仍在继续-先进的生产和测试设备,改善了的日常维护,提高了的自动控制,和提高了的运营。流程控制和自动化管理是研究院的重要工作,来提高生产车间的标准化水平。 笔者:Emi博士,非常感谢您。
  • 用户访谈 | 走进高校实验室与专家面对面探讨Microtox 生物毒性技术
    用户访谈Modern Water走进高校实验室Modern Water开展用户访谈这一系列专题,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用户实际需求及研究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在产品设计及应用等多方面进行展开。南京大学某课题组 Microtox® 技术访谈Q1:请简单介绍你的研究方向和这两项研究中对Microtox® 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技术的应用。本人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水样的毒性评估,Microtox® 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技术可方便快捷的通过发光菌的发光强度来直观的表示加入待测水样前后的毒性差异,在快速准确的判断水样毒性方面有很强的实际意义。Q2:许多国家已经在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引入了综合毒性指标。发光细菌这一测试方法在废水综合毒性评价中具有哪些优势?在国内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方面是否具有大规模应用的潜力?发光细菌的优势有以下几点:①检测速度快。发光细菌测试法往往可在30min内完成对水样毒性的检测工作;②检测结果准确。发光细菌检测通过加入水样前后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直观表现毒性情况,通过客观的示数和图像来表示毒性强度;③检测过程便捷。发光细菌检测可通过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较易学会的实验流程完成对实验结果的检测。综上所述,发光细菌的这些优势以及其针对不同毒性水平的专门测试平台,也为其在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方面有较大的潜力。Q3:你为什么选择Microtox® 产品?Microtox® 系列毒性分析仪如何为你的科研工作带来价值?Microtox® 产品的毒性测试仪,其操作步骤简单,测试结果准确,并且每一步的步骤介绍非常详细,对初学者非常友好。Microtox® 产品为我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多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数据,为本人分析水样毒性带来了很大的贡献和价值,也让本人学会了一种检测水样毒性的方法,其产品非常具有推广意义。Microtox 生物毒性Microtox® 生物毒性检测技术被广泛用于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快速/应急水质监测,部分突发事件的特征污染物可能不在日常检测范围,要求现场快速检测,并评估对人体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在国内各省市级环境监测站广泛使用的方法。在汶川地震灾区、奥运会、世博会等场合的水质应急监测与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Microtox® LX 实验室生物毒性分析仪Microtox® LX 实验室生物毒性检测仪用生物发光菌检测技术,对于饮用水、地表水及工业用水的紧急污染事件进行快速的毒性检测。自1984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以来,历届夏季奥运会都会采用Microtox® 技术监测水质,确定了该方法在毒性检测分析领域的领先地位。,时长02:01● 全自动样品色度校正● 符合ISO 11348-3等方法标准● 对超过5000种污染化合物敏感 ● 结果与传统生物体检测致死浓度(LD)具有极高相关性Microtox® FX Plus 便携式生物毒性分析仪Microtox® FX 是一款操作简便且灵敏度极高的便携式水质生物毒性分析仪,采用生物发光检测技术,并使用先进的光电倍增管(PMT),可检测到发光细菌在分析过程中的发光量变化,可对事故或人为的饮用水及废水污染紧急事件进行快速毒性检测。,时长02:01● 对超过5000种污染化合物敏感● 轻量便携,电池续航长达8-10小时● 样品准备后5分钟内获得检测结果● 全中文操作界面
  • 未来,植物基食品会是什么样?福斯首席科学家访谈
    本周,福斯参加的FBIF食品创新展中,创新论坛里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就是“新植物基时代”。植物食品业务正在不断发展。现在,如果你打开电子购物平台输入植物基食品,跳出来的产品有植物汉堡、植物酸奶、植物牛排,甚至还有植物酸菜鱼。未来,植物基食品会是什么样?让我们听听福斯首席科学家Mette Skau Mikkelsen的最新见解。「 Mette拥有植物食品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植物食品的成分研究、产品开发和营养评估等方面的工作。」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植物食品?这一切都是从大豆和豆腐开始的。豆腐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在欧美广泛消费。它如今是许多无肉生活方式的人的重要蛋白质来源,也是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豆腐是一种受人欢迎的植物产品,但现在面临着其他蛋白质来源的竞争,这些蛋白质来源可以更好地复制动物肉的味道和质地。小麦面筋(如seitan)、真菌菌丝体蛋白(如quorn),以及豌豆和蚕豆等豆类蛋白在植物基产品中都越来越受欢迎,许多公司正在试验不同的发酵工艺,以使最终产品更有“肉质”。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些产品的味道和质地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伦敦的植物博览会上,我们吃了以色列Redefine meat公司的3D打印植物牛排。如果我不是事先知道,我会想,我吃了一块真正的牛排,但其实这是一块全植物牛排,由豌豆和大豆蛋白制成。“完全一样,又完全不同”,植物食品的未来包括以更好的方式复制动物食品,但作为植物食品本身,它们也应挖掘自己的独特价值。企业有很大的潜力去重新定义我们认为的植物产品,并在更大范围内挑战它所模仿的肉类。植物食品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最大的挑战是需要不断创新。新植物产品的开发需要在创新方面进行巨额投资。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增加给植物产品生产商增加了另一层压力,而在更传统的食品生产方面,这种压力并不明显。当谈到公众对植物性产品的兴趣时,许多趋势专家一致认为,该行业可能会遵循S曲线:开始时比较低,一段时间后迅速增长。起初,兴趣会很低,并会反复受挫。但随着规模的上升和价格的下降,市场渗透率可能会达到10%或更多。这就是线性增长突然转变为指数增长的关键点。这是我们在从冰箱到智能手机的数十种技术中看到过的趋势。FOSS 的植物食品研究都有哪些?在FOSS,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研究植物性食品。在“植物细胞”这个项目下,我们的创新部门有几位同事,他们正在为植物性行业创建分析解决方案。FOSS如何为食品体系的绿色转型做出贡献的一个例子是,在DTU国家食品研究所领导的一个项目中,FOSS与丹麦公司Thise Dairy、KMC、科汉森和哥本哈根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将MilkoScan&trade FT3用于检测植物性乳制品,并将尝试新应用开发,例如,监测发酵过程,以准备好适合这一新兴行业的解决方案。该项目旨在开发生产植物性发酵食品的工艺和发酵剂,比如以豌豆、燕麦和土豆为基础的酸奶产品。新的发酵剂将提高植物乳制品替代品的性能和质量,使所有全球生产商受益,并扩大乳制品行业以外的潜在客户范围。FOSS 的分析解决方案如何帮助植物食品产业?市场上的植物性食品正在蓬勃发展,生产商真的开始探究其质地和口味,尤其是肉类替代品。所有这些新食品都和传统食品一样需要分析的支持,以确保标准化的生产和安全统一的质量。我们一直在与植物乳制品和植物肉生产商密切合作,创建分析包和解决方案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许多植物性肉类和乳制品制造商在生产中难以实现一致的质量,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其产品详细成分的了解。如果你想确保产品的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不变,你需要能够在整个生产过程的每一步,从原材料到成品,检测成分的关键参数。这也将使你能够使用正确的原材料混合物,并优化生产流程,从而减少浪费并降低成本。然后,你就可以始终如一地提供你的消费者想要的东西:一种美味、健康、对地球有益的产品。一种完全符合标签上所说的产品,没有更多,也没有更少。一种看起来、尝起来和感觉起来都像独特的“肉类和乳制品”的产品。同时,你达到了改进流程,降低成本,提高营收。
  • 岛津XPS用户专访丨陶氏高级研究科学家访谈
    您在陶氏有机硅公司担任什么职务?我是陶氏化学公司核心研发分析科学机构的高级研究科学家。我为陶氏化学的不同业务和研发团队提供表面和界面特征分析方面的支持,这些工作可以是新产品开发、催化剂研究或客户支持。简而言之,我帮助去解答问题。 您能描述一下典型的一天工作吗?值得庆幸的是,并没有典型的一天,这让我的工作保持有趣,并提供新的学习机会。因为我需要帮助企业提供客户支持,所以可能会面临紧急需求,这些需求必须优先于长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就是需要确认事项的紧急程度,并平衡优先事项。无论客户提出什么要求,我都会与合作伙伴一起确定需要回答的问题。然后,我们展开所需的假设和实验,有时也会有非表面分析的手段,这时我就需要与我的同事一起工作,以获得他们的帮助。如果我们在比利时没有相应的分析工具,我会利用我在陶氏化学内部的全球网络来完成这项工作。 您最近用AXIS Supra+替换了您的Axis Ultra。您一直在使用这款新仪器,您认为最大的进步是什么?因为Covid 19迫使我们很多时候在家工作,所以对我来说最大的进步是自动化水平。这意味着我只需要在实验室准备样品并将它们加载到Flexilock中。通过陶氏化学的内部网络连接到仪器,我可就以在任何地方操作仪器。我计算过,使用Supra+的样本吞吐量是使用Ultra的三倍多。此外,气体团簇离子源的增加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分析有机硅,这是第一类聚合物,我们正在探索它的应用潜力。此外,拥有自动单色化的Ag靶,可获得Si 1s的信息,并且以更常规的方式测量硅的俄歇参数。 在您的工作中,您如何使用您的AXIS Supra+?我们使用Supra+来分析不同的表面相关现象。列举几个过去1年中的案例,比如说材料沉积到不同的表面、洗发水和护发素处理后的头发样本、分析粘附力丧失或表面污染的根本原因、粘合剂和涂料配方中组分的表面分离、催化剂材料表面元素组成的变化等。 您认为表面分析有什么价值?因为材料的表面会适应其环境,所以要真正了解材料或产品的功能,需要了解其表面属性。 有机硅通常被认为是污染物--它们在哪里会被用到呢?有机硅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表面能非常低(这就是它们可能成为污染物的原因)。它们是防水的,但允许水蒸气通过,在非常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温度下都是稳定的。存在的形式可以从液体到树脂结构。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有机硅产品用于许多不同的应用。如果没有硅胶消泡剂,你的洗衣房会充满泡沫;有机硅粘合剂可用于智能手机屏幕的屏幕保护剂和透皮给药贴片;如果没有硅胶离型膜,不干胶标签是不可能实现的;有机硅密封胶可防止浴缸渗漏,并有助于将建筑玻璃固定在一起;安全气囊上的有机硅涂层可以帮助你减少车祸中的伤害。 表面分析教会了你什么?你不能打败熵!一种材料的表面会适应其环境,以达到最低的能量状态,这可能是非常有利的。但由于污染,它也会带来挑战。 对表面分析工作者有什么建议吗?良好的样品准备可以节省几个小时的时间。 AXIS SUPRA+岛津全自动、多技术成像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高自动化技术★ 高能量分辨、高灵敏度、高空间分辨★ 智能化软件系统★ 丰富的附件和联用技术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独家访谈 | 疫情下科学仪器企业生存实录——访天美中国总裁付世江先生
    2022年初,新冠疫情再次来袭,实体经济面临艰巨挑战,上海及周边科学仪器企业被迫按下了“暂停键”,城市停摆,供应链陷入窘境;工厂停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听到了仪器企业在封控中的求助呼喊,也看到了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科学仪器行业的最美“逆行者”......最新一期《仪咖说》(5月26日),仪器信息网邀请天美中国总裁付世江先生做客直播间,与广大观众分享疫情下科学仪器企业复工复产的经历,揭秘疫情下科学仪器企业的生存实录。(详细采访内容请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视频)疫情来了:从混乱、焦虑,到恢复作为国产科学仪器企业的突出代表,天美上海工厂身陷本次上海疫情。接受仪器信息网采访的时候,天美中国总裁付世江和天美部分员工已经封闭在工厂20多天了。对这次疫情的侵扰,付世江的回忆从3月10日(周四)开始,他说那时候排队做核酸就与以往感觉有些不同了;3月12日(周六),上海天美所在的松江区部分小区封闭,工厂所在的临港园区通知14日上班需持48小时内两次核酸阴性报告,小区也出现了免费测核酸的大白;3月13日(周日),更多小区被封,外卖无法送达,核酸结果迟迟不出。为了保障大家正常上班,天美同园区其它企业商量一起请第三方检测机构来公司进行核酸检测… … 谈到当时的心情,付世江用了“惶恐”一词来形容,虽然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但是真正降临到自己身边,他和员工一样都感到惶恐和不知所措。实际情况也是这样,接下来疫情的发展不断刷新着人们的预期和认知,不断考验着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采访中,付世江分享了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第一阶段:3月12日-3月31日,混乱期。每天晚上八点,园区会通知第二天的入园政策,每位同事在前一天下班时并不知道第二天能否来上班,或上班是否会被封控在园区,或住宅小区又是否会被封控等。这个阶段,每天上班人数不确定,天美最好的时候有120人(60%)到岗,最差的时候40人(20%),生产运营很难按计划安排。为确保正常运行,天美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保证能进厂的原材料尽量进厂,避免因原材料短缺造成停产。付世江告诉我们,这个阶段他们的预期还比较乐观,从当时的防疫政策判断,在4月初就会恢复正常。第二阶段:4月5日-4月底,焦虑期。原定全上海在4月5日恢复正常,但很遗憾上海没有任何解封迹象,整个上海都是足不出户的封闭状态。面对这些情况,天美公司管理层在4月8日及时召开所有部门管理层的“疫情应对会议”,汇总过去一周事项、员工感染情况,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模拟,讨论今后的应对策略等。从那以后,“疫情应对会议”成了每周五下午的例会,同时天美也要求每个部门每周都要组织一次例会,汇报工作的同时,还能使大家感觉在工作状态,同时也可以减少员工的焦虑。据付世江介绍,第一次疫情应对会议时,大家预测4月中旬上海能部分解封,生产部分恢复,五一后全部解封,进入正常生产。基于当时的预期,天美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一是同销售市场同事通告上海疫情,以及恢复生产后预估的交货情况,避免一些紧急交货订单因无法交货带来的罚款和用户损失;二是想尽办法购买行军床、住宿用品、抗原试剂盒和其他生活物资,为部分人员和部分封闭复工做相应准备(实际情况是到4月下旬才买到地垫和睡袋);三是讨论封闭期间员工的出勤考核和绩效的修正;四是积极联系园区和区镇,提交复工复产申请。第三阶段: 5月5日至今,恢复期。经过多次申请,包括付世江在内的35名同事获得批准进行封闭复工复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位进入工厂的员工都要同居住小区签订承诺书,即承诺离开小区后不再返回,直至完全解封。付世江告诉我们,尽管如此,时隔一个多月没有进入公司,那时大家都非常兴奋,对未来过集体生活充满了期待。分享中,付世江还给大家分享了很多细节,比如在这场疫情发展过程中,大家上班如同出差,要携带洗漱用品和衣物;被困酒店的同事,甚至每天只有一顿盒饭;特别是复工复产的时候员工签订的承诺书中有一句话:承诺常驻小区网格化管理期间不再返回该小区,承载着每一个员工的企业责任感和逆行的勇气,现场的观众纷纷表示太不容易了!复工复产:这是一场有困难、有辛苦,也有欢乐的战“疫”根据防疫总体形势,上海制定了分阶段复工复产总体安排以及助企纾困的各项措施,后续复工复产的道路会顺利吗,又会面临哪些困难?对此,付世江表示,“由于电视新闻不断报道鼓励复工复产,同时疫情也基本得到控制,当时预测封闭复工复产的时间应该很短暂,但实际还是超出了预期,一晃自己和员工已经封闭在工厂近一个月的时间了,生产和生活中也遇到不少困难。”由于社区管理、街道上的检查组和路障等问题,天美只能想尽办法雇佣有通行证的车辆到各个小区接员工来园区上班;公司没有宿舍,员工只能睡在地上;没有食堂,天美就购置了8个电磁炉、8个电饭煲,并征集志愿者自己做饭;没有洗澡地方,天美就购买了热水器自己在厕所安装,甚至排好了每人十分钟沐浴洗漱时间表… … 面对困难,天美做了几项非常重要的决定:35人成立临时领导小组,设立后勤组长、防疫组长、生产组长,他们各司其职,同外面同事一起配合解决关键性工作;针对原材料运输问题,天美建立了货运中转站;不仅如此,天美也特别关注封闭工厂员工心理调节问题,组织大家在封闭的园区里开生日Party、晚上播放电影、进行卡拉OK比赛等。防疫问题一直是头等大事,复工前,天美也签署了承诺书,只要出现阳性,企业负责人就要承担责任。基于此,大家保持非常高的防疫意识,一天两次抗原,七天连续测核酸,若没有政府安排核酸检测,天美就付钱请检测机构来做检测。即便如此,工厂防疫也还是出现了“假阳性”的小插曲,不过,经过多次抗原以及核酸后警报解除,有惊无险。截至目前,天美上海工厂没有出现一例感染病例,公司精密的抗疫部署功不可没!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大家保持着非常积极的状态,并将工厂生活传递给外面同事,鼓励他们积极主动进厂,据悉截止目前天美已经有60人入厂工作。付世江也表示说,“过去我同一线员工接触不多,过去近一个月的时间生活在一起后,对大家有了进一步了解,加深了感情,我从内心也特别感谢大家辛苦付出。” 谈到此次危机处理的成功经验,付世江说:天美人抗击疫情的成功经验就是,管理者不能躺平!“尽管疫情的发生发展具有不可控性,但作为企业管理者,你不是一个个体,要时刻想到公司和员工的利益。若能站在这个角度就会做出很多正确决定,比如每周一次疫情应对会议、对未来不断更新做出预测和应对、原材料进厂、复工复产申请、鼓舞员工士气消除消极和抑郁、真正为企业为员工安全做好防疫等等… … ”同时,付世江还分析说,在这个过程中天美也还有一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比如说对疫情发展预测不够,使天美上海工厂的原材料准备不足、工厂生活保障不够等等。此外,由于天美的维修备件库在上海,工厂封闭备件难以运出去,导致对其它地区客户产品的维修和售后工作不能及时开展。“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黎明就在眼前”业界普遍预期,此次疫情对科学仪器等生产制造企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实际情况也确实不容可观。据付世江介绍,天美四月份工厂没有任何产品发出,直接导致1000多万损失!五月份虽有好转,但也只有几百万的发货。此外,鉴于天美的全球化布局,上海工厂除了国内供货外也承担海外供货业务,上海工厂的状况对海外业务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付世江也提到,欧洲已经将疫情视为常态,所以天美欧洲几个工厂,除了同上海工厂关联业务受影响外,其它都是正常运行。历经了3个月的波折,目前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据付世江介绍,截至采访日,上海部分公共交通恢复,天美也有一台小货车通行证,可以到供应商处拉货物,这一切都显示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黎明就在眼前。对于接下来上海工厂的计划,付世江表示,“还是要看上海防疫政策恢复到什么状态,我们在保障原材料供应的前提下会逐步鼓励员工复工复产,目前驻场人员仅仅是松江防范区,一半以上员工是松江以外地区,我希望大家都尽快恢复常态。目前也增加了更多原材料库存,一旦全面恢复,我们会全力以赴,将我们过去失去的两个多月损失抢回来。” 不过,付世江也坦言,今年天美业绩一定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上海工厂产品的销售。未来,天美会更加关注市场的拓展,在市场层面做更多积极调整,加大销售项目的跟进。据悉,付世江也开始每个月参加销售会议、Review Funnel等。此外,在研发方面,天美也在积极推进,今年会陆续推出新的二氧化碳培养箱、离心机和液相色谱新检测器等产品。危中有机 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或迎崛起机会在过去3个多月的时间里,本次疫情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供应链断裂、人才流失,业绩受损等等,实体经济面临极大压力。更重要的是,疫情不仅具有区域外溢效应,而且有时间递延效应。对于此次疫情对科学仪器企业的影响,付世江分析到,此次疫情对生产企业势必会造成很大影响,有一些中小企业现金流中断倒闭,还有一些供应链断裂,短时间难以找到合格供应商。科学仪器行业多是中小企业,涉及产品多是多品种小批量,供应商原材料、元器件比较多,若一个或几个出现问题,势必会导致企业生产不出产品或价格提升。此外,上海人才流失问题也要引起重视,解封后人才流失可能会不断增加,据悉截止目前天美已有三名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回到自己家乡。就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付世江指出,首先,企业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彻底解决物流问题,先让物品流动起来;其次希望政府能够出台一些保护企业的政策,如减免社保等;再有上海市要防止人才的外流和企业的外流。同时,就企业的复工复产,付总也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现金为王,保留好手里不多的流动资金,挺过难关;二是培养好产品供应链,避免因断供引起的停产;三是疫情后若有条件,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最好在不同区域设有两个以上生产基地和库房,产品有分工和互补,这样能将疫情封闭带来的损失减少很多。经历了这一次疫情,很多企业,特别是上海及周边的科学仪器企业都深有感触。其实,不仅是新冠疫情,在任何打击性的灾难来临之前,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都极为重要。未雨绸缪也许不能阻挡风险的到来,但是至少可以降低其对企业的伤害。对此,付世江也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短期来讲,企业应尽快优化运营体系,梳理产品和业务,为生存做出相应的调整;中期来讲,国产仪器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本身就在生存和发展之间徘徊,品种比较单一,多在国内部分区域和行业有销售,对此,我建议企业要抱团取暖,通过资本或企业间强强联合将有产品互补的企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生产规模化,提升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避免类似疫情带来的风险;长期来讲,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加大国产替代的同时,进军海外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市场。”对于疫情及当前经济形式下中国科学仪器的市场走向,付世江认为,“俄乌战争和疫情后世界会发生很大转变,将来有可能会形成两个循环,一个是美国主导的发达国家的循环;另一个是以中国为主导的发展中国家的循环。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市场也会同其它行业一样面临巨大挑战,这对本就弱小的国产仪器企业来讲可能危中有机,‘危’体现在:西方会进一步加大对中国高科技市场的封锁、核心元器件的断供;‘机’体现在:中国科学仪器行业也会同其它落后行业一样,被国家重视,迎来迫不得已的崛起机会。国家发展靠科技,而科技离不开科学仪器,从这一点来说,科学仪器行业和市场一定会超越其它行业的发展速度!”编者按采访中,我们看到了疫情下企业的责任和担当,看到了科学仪器人的坚守与不易。尽管当前疫情还没有完全褪去,尽管世界经济形势还在不断变化,我们仍然能看到科学仪器行业崛起的机会。采访的最后,付世江也对同行和用户表达了祝福:“期待疫情尽早结束,生产生活尽快恢复常态,相信通过这次疫情的洗礼,我们对生活和工作更加珍惜和热爱!让我们一起拥抱世界和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到来,中国科学仪器在这场变局中也将迎来快速崛起的机会!”截至发稿日最新消息:自2022年6月1日零时起,上海宣布解封,除高风险地区、封控区、管控区外,其他所有防范区已全面全部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同时,根据最新的复工复产要求,已经取消了行政审批要求,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复工。虽然疫情的时间递延效应可能还在持续,但是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黎明已经到来,相信科学仪器行业和市场一定可以挺过难关!
  • 《焦点访谈》蘑菇富含重金属?
    视频截图   蘑菇,味道鲜美,大家都爱吃,但现在不少人却不敢再吃了。因为现在有这么一个说法特别流行,说是蘑菇富含重金属,吃多了伤身。那么,这种说法靠谱吗?   最近网络上一篇叫做《蘑菇还是少吃一点吧》的帖子被很多网友转发。文中提到,一名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真菌的博士说,蘑菇虽好,但它对铅、汞等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强,最多可达到100多倍。由于人体没有排出重金属的机制,所以食用蘑菇后,这些重金属会在肾小管内聚集,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肾小管坏死。文章最后调侃说,&ldquo 瑞士人人均寿命80多岁,就是不吃蘑菇的功劳&rdquo 。听完这段话,您还敢吃蘑菇吗?   网上的传言是真的吗?记者挑选了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香菇、平菇、白蘑菇等五、六种食用菌,来到了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请李铎教授和他的学生,通过实验来检测一下,这几种蘑菇重金属含量究竟有多少?检测结果出来,李铎教授表示:&ldquo 常见的重金属就是铅,我们检测的结果,它里面是不含铅的,我们的仪器是检测不到的。&rdquo   为了弄清事实,记者又来到了杭州市萧山区金针菇的生产基地。金针菇的种植方式和想象中完全不同,不在土里,不在树上,而是生长在一个个瓶子里,一簇一簇,非常可爱。工作人员介绍说,瓶子里是专门调配的生长肥料,也叫营养基,主要是棉籽壳跟麸皮。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瓶栽种植方式培育出来的金针菇,培养基和生长环境中没有接触到任何重金属,没有重金属污染源,长出来的金针菇也不会富含重金属。记者又走访了北京市昌平区的一家杏鲍菇种植基地,了解到和金针菇的种植方式差不多。   李铎教授说,记者挑选的这五、六种蘑菇,没有检测出重金属并不奇怪:&ldquo 现在所有菌类的生产都和金针菇大同小异,都是在车间或者大棚里面种的,完全切断了重金属的污染源。&rdquo   一位长期从事食用菌安全及标准化研究的专家曾专门撰文,对网络传言中的诸多观点进行了质疑和剖析,他告诉记者,个别大型真菌在生长过程中的确可以富集某种重金属,但这并不等于市场上常见的食用菌有很强的重金属富集能力,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邢增涛告诉记者:&ldquo 个别的药用菌比如说巴西蘑菇,它里面的重金属镉的含量相对来说比较高一些,但经常食用的食用菌是不存在这种现象的。&rdquo   邢增涛指出,即便按照我国食用菌鲜品中铅含量标准的上限&mdash &mdash 1.0毫克每千克换算,一个60千克的成年人每月吃蘑菇不超过6千克都是安全的。更何况,市场上常见的食用菌种铅的含量远远低于国家限量,网上传言 &ldquo 每月最多只能吃200克蘑菇&rdquo 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而2010年他们在全国220个城市,收集了大概2000个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样品,监测的平均铅含量大概在0.065毫克每千克左右,远远低于限量标准。   人工种植的食用菌没有重金属超标的问题,有些人对野生菌又提出了质疑。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云南是世界野生食用菌的最大产地,约占全球野生食用菌产量的65%,占全国野生菌产量的80%,许多野生菌远销欧美各地。邢增涛表示,云南省出口的野生菌,比如牛肝菌出口到欧盟、美国,野生松茸出口到日本,出口将近30年了,没有出现野生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造成危害的报道,也从来没有因为重金属含量超标被退回的现象。   现在我们知道了,网上所传的&ldquo 蘑菇富含重金属,多吃伤身&rdquo 的说法是不靠谱的。市场上正规销售的蘑菇是可以放心吃的。这事也说明,有些说法貌似科学,其实是以偏概全。科学分析,才能辨出真伪。   《焦点访谈》 20140409 蘑菇富含重金属?
  • 访谈:“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张洪涛
    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人民网科技频道访谈,我是主持人刘然。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热烈举行,我们非常荣幸今天下午请到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张老师做客我们人民网访谈室,跟我们聊一聊他的感受。   [主持人]:代表所有的获奖者发表了致辞,您心情如何呢?   [张洪涛]:各位网友大家好。我心情难以形容,因为我是一个地质学家。今天上午国家开了一个非常高规格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这个大会上锦涛总书记、家宝总理、李长春同志三位出席了今天的大会,李克强副总理主持大会,那么高规格的情况下,作为我一个地质学家代表2011年全国所有获得科技奖励的人员和单位来发言,我确实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激动。当然,虽然是念了稿子,这个稿子事先也是五易其稿,充分表现2011年表彰的科研项目,反映它们的特点,也反映所有科学家的心情,所以也蛮紧张的,有的同志说我上半段声音都有点发抖,直到后来逐渐进入角色,但是也结束了。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这次获得特等奖,我们这次科学技术奖的特等奖是“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其实我们很多人对青藏高原这个地方非常向往,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神秘的地方。这个项目主要解决的是什么科学问题呢?   [张洪涛]:这个题目特别长,就像论文的题目一样,听起来不太容易理解,实际上非常简单。它就是一个场地,我们工作的场所就是青藏高原。干了两件事儿,第一件是我们搞地质调查,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进行了集体攻关,是一种创新的劳动。还有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叫做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也就是说我们找到了一批矿。关键词是两个,一个是地质创新,另一个是找矿突破,我们干这个事情一干就干了12年,从1999年到现在。   [ 主持人]:非常长时间的跨度。在这个项目中的创新点和突破口是什么呢?   [张洪涛]:讲创新点之前,我要讲讲这个项目特难,不太好做。为什么难呢?因为这个项目首先是我们地质学家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它是一个空白区,它只有一些科学家沿着公路或者是沿着羊肠小道,人能走到的地方进行了一些调查。而我们这次不是这样的路线调查,而是面积性的,凡是该去的地方都去。所以我们的人是以4公里为间距纳路线,走遍了整个青藏高原。整个青藏高原有220万平方公里,而且大多数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青藏高原有一个特点平均海拔4000米,到4000米海拔的时候氧气含量只有北京的50%,甚至于40%。我们的运动,我们要吸一口气才能满足半口气的需求,所以非常艰苦。但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我们国家那么大的窗口,我们地质学家对它毫无了解,或者是了解得很肤浅,那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地质学家从1999年开展了全面的、面积性的、拉网式的大调查。这项大调查的难度很大,因为我们要有很多人,我们组织了全国25个省、100多个产学研单位,每年上万人次在青藏高原工作,主要是雪域高原,到3300米以上就是雪线了,所以非常难。   [张洪涛]:另外,我们一般人生活在平原地区,到高原之后,心脏、肺都不太适应,往往会突发肺气肿、甚至于脑气肿,我们救回了很多科学家。   [主持人]:对科学家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   [张洪涛]: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生命禁区,高寒缺氧,远离交通线,有的地方完全骑马,而且是靠脚,因为没有公路,岩石、矿物、地下水,一条一条路线地过,是非常难的。我们加起来总长度是50万公里,这是什么样的概念呢?相当于绕地球12圈。我们走路搞科研。   [主持人]:很多网友心里感觉搞科研的人都特别尖端,总是坐办公室的特别多。看来张老师这么一介绍,我们的地质学家非常辛苦,还是要一步步走出来的。   [张洪涛]:我本人出生在上海,从来没见过大山,从来没有搞过高山峻岭那么艰苦的条件。后来从事地质工作之后,感觉到当一个地质队员特别不容易,除了身体不适应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地质学研究发现博大精深,所以我们的团队在青藏高原进行调查、研究、找矿,我们80%是本科以上,有一半是博士学位的。上万人次里绝大多数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可惜他们没有坐在办公室,而是跋涉在千山万水。我们有一句话是“远看像要饭的,近问是勘探的”,但我们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主持人]:听您这么说,我们地质科学家的工作、生活真的是非常艰苦。其实我们知道即使在青藏高原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平时去旅游都会被告知那里是非常危险,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我们的科学家经常是在无人区穿梭,我想其中肯定有非常多的故事,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难忘的经历呢?   [张洪涛]:首先,我们是地质学家,所以对青藏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特别神往。青藏高原是什么地方?号称是世界屋脊,就是一个房子的顶尖,这个顶尖不仅仅是指它高,而是指全球的构造运动、板块飘移,然后碰撞,然后隆起,隆起的最尖的点是在珠穆朗玛峰、人类居住的地球,我们特别想了解地球是怎么演变的,生命怎么大爆发的、恐龙怎么灭绝的,那就要搞地质工作,推延到以前漫长的岁月。我们青藏高原恰恰是一个空白区,恰恰是地质运动非常激烈的地区,恰恰是岩浆活动强烈的地区,恰恰是古生物丰富的地区,所以国际地学界就把青藏高原比为解开地球演化历史的钥匙,就在青藏高原,所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想来研究,但是因为艰苦,因为我们没有基础的地质图界,我们基础的地质工作都没做或者做得不多,这样我们没法打开神秘地球。所以我们就要为大家做贡献,我们先走一趟,看看、先行,这样上万科学家一年漫山遍野地分成成千上百个组,而且都是博士生带队,而且必须身体好。我们经过12年的努力终于拿下来了,终于我们了解了青藏高原怎么回事。   [主持人]: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您能否给我们聊聊项目中的创新点和找矿的重大突破?   [张洪涛]:我简单说一说,第一,项目的特点,我刚才说了,如果我们按以往的办法,按我们经典的做法,我们在青藏高原调查,大致摸到现在的程度是需要50年。现在科学发展到当代,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要把50年的追求用10年来完成,这样就需要用尖端的技术,首先我们研发了一批适合在青藏高原特点的快速调查、精准调查的技术。我们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星空地一体化,星首先是卫星遥感,空是航空遥感,我们费了很多航磁、重力、航放等等,还有地,我们星空地一体,这套技术拆起里面有成千上万的技术,我们大兵团作战,克服这些信息来源的不同步、不同类、不同的标准,我们星空地一体化。第二句话是野外室内,从野外到室内全过程的数字化,什么叫做全过程数字化呢?大家肯定看过一部电影《年轻的一代》,里面有“肖基业(音)”,这个演员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他的三个宝贝是锤子、罗盘、放大镜,我们叫老三样,用罗盘量方位,量角度的,放大镜,小的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这是传统的老三件。现在我们全数字化了,我们把GPS、GRS、遥感,三样东西合在一个小小的手提式的东西,背上去,我们自动定位,然后采样,快速分析,我们带了一个小型的,我们研发的,现场分析仪器,所有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分析,分析之后迅速进入这个小东西,晚上回到帐篷和电脑接上,马上就自动编图。信息非常准确。   [张洪涛]:地质学是一个良心活,也就是你要看2公里以外的一个点,这个点不过去了,可以造假,随便拿一块石头对付了,回来给队长交账,现在不可以及因为GPS的东西,人不到那里没有记录的,都是自动记录的,所以野外的数字化和室内数字化最后形成图件,图件进行分析印刷,通通的一套都是全过程数字化技术,用这个技术又快又准确了解地球的情况,了解地质的…我们用1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50年完成的工作,这是第一个创新,技术创新、手段创新。   [张洪涛]:第二个创新就是理论。   [主持人]:其实听您刚才说的技术创新,其实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并不是地质学科一个学科在奋斗。   [张洪涛]:当然。   [主持人]:它是…计算机都包括在其中。所以这个技术并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特别综合的技术,对各个方面、各个学科都有很大的影响。   [ 张洪涛]:是的。说到这儿,我心里特别难过,虽然有高新的技术,但充满了风险。前不久,我们在别的地区,我们的一架航空遥感飞机工作到一半,由于机械故障掉下来了,所以其中三位机组成员牺牲了,唯一重伤的就是当时年轻的26岁的博士生,他在看我们的地质仪器,在上面操作。后来掉在一个草原上,他被一个牧民救了。伤的非常严重,一年多恢复了,最近告诉我“重上蓝天”,非常不容易。   [主持人]:我们也非常钦佩这些科研工作者,您刚才讲的是技术创新,应该说有两个创新点,在项目当中还有一部分是理论创新,能否介绍一下?   [张洪涛]:理论创新,全世界人都在关注高原,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写了洋洋的文章,大厚本的专著,来说明地球是怎么演化的,怎么来理解青藏高原那么多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怎么碰撞、碰撞在哪里、缝合线在什么地方,一共碰了几次,都有很多文章,但大多数文章都是猜的,或者是科学家的想象,或者说它是某一部分有限的材料推演的。而我们因为是人走出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资料,在这个资料的基础上海量的数据,结果搭了一个房子,这个房子就是现在青藏高原演化的模型,这个模型我们已经弄明白了,我们感到青藏高原是大陆增生,就是两个大陆之间一点点长出来,然后碰撞,然后再起来。而不是传统的板块俯冲模式,海洋的俯冲和大陆都不一样,这样一不一样之后,从理论上改变了很多体系,特别是对后面的找矿影响非常大。我们找到的矿不是海里的矿,不是海的环境形成的矿,而是大陆和大陆碰撞之后形成的矿,这指导我们将来到哪里去找矿,这也是很难的。有一个理论很复杂,多岛弧盆系构架论,一个是三段式碰撞造成的,实际的资料、实际的数据弄明白这个过程,从时间上怎么样、从空气上怎么样、机理是怎么样,大致上搭了一个架子,这个理论得到了国际地质界的公认,这样我们在青藏高原的土地上,开了三次顶级的国际会议,国际科学一致公认中国同行搞得最扎实、最可信,因为都是数据支撑下的地质演化模型,这就是理论创新。   [主持人]:我听您在描述理论创新的时候,其实我能感觉到这个理论创新,我们可以把青藏高原的演化过程可以做成电影那样的图像,可以摸清任何一个时代的样貌,是这样吗?   [张洪涛]:是的,你理解得非常正确。我们地质学家有一个习惯说法,从白垩纪到第一世纪,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讲讲这个故事。所有的地质学家论文就是讲一种一种故事,有的可信度强一点儿,有的推测得多一点儿,有的实在一点儿。我们用数据说话,然后请人家写故事,我们给他们素材,这个素材是很扎实的,是我们一步步调研得到的数据。我们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实际上不是理论的最终成果,而是理论创新的平台,将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可以在我们的数据基础上写他们的故事,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当然要看谁的想象力好、谁的水平高、更符合实际。   [主持人]:从这个方面来说,理论创新也非常厉害。后面还有一段话是找矿的重大突破,我们总说我们国家的资源非常丰富,但一人均就少了。我们青藏高原这么大的地方,里面有多少宝藏呢?   [张洪涛]:你刚才提到了我们国家地大物博,那么大的地,怎么可能物不博呢?我们从祖国的北边大兴安岭到最南边的曾母暗沙埋藏着丰富的宝藏,实际上地球不太公平,拿矿山资源以粮食来比喻,中国的矿山资源,大米白面很少,大宗矿山品用得多的,比如说铁矿,我们大部分需要进口,现在60%—70%以上的对外依存度。我们的进口石油已经超过了55%,地里长的矿不够多,还有铜、铁、钾盐、铅、锌、金、银等都不多,我们的“大米、白面”不够,“大米、白面”里只有一样是够的,就是煤炭。所以我们吃不饱,我们什么多呢?“味精”多,也就是稀土多,但稀土用不了多少,稀土是一点点添加就行了,我们钨、锡、钼、铋、锑这些稀有稀土少量的元素,这些元素很多,我们大宗矿产品少了,我们就要进口。我们缺什么就进口什么,结果国际上的金属价位非常高,居高不下,甚至于是敲诈我们国家。我们的稀土、钨、锡、钼、铋、锑这些矿不只有之持久产很丰富了,我们出口的多,挣的钱也很少,话语权在人家手里。因为我们国家的矿产资源不平衡,缺的怎么办?从哪儿解决?东部的希望也不太大,我们在边边角角再找一点儿,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把眼睛看到22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青藏高原,我们想办法在这里看看有没有,结果这十年工作做下来,我们特别高兴,不但有,而且特别丰富。   [主持人]:听您说这么一句话,我也放了一下心。   [张洪涛]:比如说铜矿,长期以来是60-70%的进口铜是很重要的,产多少吨钢,除了铁还要配铜,有一定的比例。另外,我们有那么多的电子产品,他们主打的主要元素,铜矿最大的一个是叫德兴铜矿,就是江西的德兴铜矿,这是上市的。德兴铜矿是江西上饶地区的,它的储量只有590万吨,三个矿组成的,才有590万吨,而这次在青藏高原找到了一个矿,一个矿就超过了1000万吨,一个矿体,还不是一串矿,它那个是一串矿590万吨,中国排名第二的矿是青藏高原东部原来发现,现在没有开,条件比较差,但比较大,它是690万吨。现在我们找到一个矿,等于是它们两个,特别大,离拉萨不到200公里,就在川藏公路旁边,据说是文成公主嫁过去,松赞干布的家乡,藏族同胞跟我们讲,松赞干布的保佑、福分,在那个地方找到了那么大的一个矿,而且是优质的,还有好几百吨的黄金。所以它的经济价值非常大。   [主持人]:听了您这么说,我相信很多网友都和我一样,在感到惊讶之余都感到放心。都说我们国家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但是听您这么一说,我们还有一个丰富的宝藏,有待去使用。   [张洪涛]:对。   [ 主持人]:除了我们说今年的特等奖,我们其实有很多其他的问题想与您一起分享和探讨。您能否和我们聊一聊,在地质找矿的学科当中,中国的技术水平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   [张洪涛]:我们这个项目十来年,我们一共找到了三条巨型的新的成矿带,这三条大的成矿带里面,我们找到了32个大型以上的矿场,32个里面7个是超大型矿场,一举成为国际级的大矿,这些矿的意义何在呢?它的个头特别大,在一般开发,完全可以改变中国的矿产资源分布的格局,矿源也不是单一的,有铜矿、金矿、铅锌矿,所以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觉得在青藏高原找矿是有条件的,是可以的。   [主持人]:我们国家的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呢?   [张洪涛]:找到矿才能说你有水平,所以最近外国科学家非常吃惊,你们用什么办法找到的。他们对于我们国家的理论水平承认了。我们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找矿。第二,你们国家的找矿有效益了,找到矿了。他们也承认了。而且我们的理论推翻了原来“特替斯(音)”,古代说青藏高原不是现在的高山,是一个海,我们叫“古特替斯洋(音)”,这个海洋后来慢慢变成陆地了,实际上原来这个洋的北边是伊朗,南边是我们的北部湾,结果中间割断了,所以地质演化的理论方面,绝对世界领先。已经得到了公认。有一个美国的前地质学会的主席“布什菲尔(英)”他现在岁数大了,大概70来岁,看到我们的成果特别吃惊,他特别喜欢我们提供那么多基础的数据,现在每年三个月,到成都来研究我们的东西。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又是地质学会的大权威。他明确说,中国的同行对世界的地质工作、地质理论的创新作出了贡献。   [主持人]:我们基本上了解了,我们通过这个项目也让世界同行了解了我们的实力和水平。其实应用学科就是这样,你能拿出自己的东西,你就是领先的。   [张洪涛]:我觉得也不一定,一定理论高明了,也不一定。但从逻辑上讲,只有正确的理论才能指导正确的找矿,找矿是三分聪明、七分运气,我们还是靠点运气,另外我觉得运气也存在必然之中,为什么偶然发现?实际上是我们辛苦放在里面,辛苦就让我们慢慢认识了一个事情的真面目。偶然就变成了必然。所以我说这个运气里跟那么多的科学家勤奋是有一定的关联。   [主持人]:我们国家除了青藏高原,整体的矿产资源情况怎么样?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利用这个资源呢?   [张洪涛]:你提的问题非常要紧,我们国家矿产资源很丰富,但是不够用,但国际上的矿产资源就够吗?基本够,分布不均,我说老天也不公平,有些国家大面积的分布了很多好的矿,像石油在中东就特别好。我们国家就特别不行,现在我们在鸡蛋里啃骨头,我们要榨油水,我们要学习美国的技术,搞页岩气,平常含油量越高的石头,给他砸碎了,我们叫碎裂,压裂,在地底下,然后通过一种溶剂挤出来,竟然美国一半都靠它。所以我们现在还是要发掘我们的潜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资源可能还会有希望。所以,我说中国地大是物博的,主要是认识到位。   [主持人]:最后向您请教一下学界的热点问题,您对中国的科学家受诺贝尔奖的冲击怎么看呢?   [张洪涛]:诺贝尔奖是世界的大奖,凡是受到…全世界人民尊敬的,中国老得不到诺贝尔奖,我总说两句话,第一句是没有关系,慢慢来。第二句是我们要创造科研环境,去摘皇冠顶上的明珠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目前得不到不要紧,将来还是应该得到的。   [主持人]:您对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体制改革有什么样的想法和看法呢?   [张洪涛]:科学体制改革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我在这里也不太想发表太激烈的言论,我做事情喜欢讲道理,但我对科技界有一件事情很不满意,如果这件事情做好了,我们科技界可能会有大面貌的改变,就是它的评价体系。现在我们对科学家的评价就是要求SCII的论文,论文多少,就当教授。结果我们的大学老师就不教学生了,评论写论文,争取发表、争取写书,结果学生没有人带了,现在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长此以往,学生的质量下降,那么我们科技的前途怎么可以好呢?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觉得科技应该在教育上下工夫,在评价体系上牵头,只有用正确的引导。而且我现在特别希望现在科技的方向应该鼓励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类的生活的主战场,否则两者脱离了以后,科学技术就没后劲。现在中国的国力强盛了,资金有得是,硬件也不错,怎么样搞好,我觉得还是需要我们全面地考虑改革上做文章,我很赞成温家宝总理所说的科技的出路在于改革。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请问您对学而优则仕的看法。   [张洪涛]:国外是这样的,不学是不能仕的,特别是国外是民选总统,没有一定的学识,没有一定的学理,要想当官是不可能的,但我想讲一点,学的目的不是当官,如果学的目的是当官,那全中国就没有科学家了,没有科学家光有官员,我看悬。而且学而优则仕误导的社会,现在我们中专学校,有技校的,技术工人的,断层负责明显,所以我觉得学应该是全面地学,除了学历教育,还有在职教育,职工技能的培训是需要的,社会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学而优则仕,第一,目的性不强,学习是为了当官。第二,必须要拿到学历,唯学历论,这样我们很多技术人才就没有了,这种情况肯定不能持久,这也是一个误区。我觉得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感谢张老师来到人民网与大家分享这么多的话题,我们也非常祝贺张老师能够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张洪涛]:一定要表达一句话,我是一万多科学家的代表,只是一个非常巧合的机遇,我作为一个代表   [主持人]:那我们就祝贺以张老师为代表的一万多名科学家能够获得这个奖。非常高兴与广大网友分享了这次访谈,我们下次再见。   [张洪涛]:谢谢。   [主持人]:谢谢张老师。
  • 专家观点:ICNIRS 2019系列访谈之近红外发展
    p   与全球近红外发展相比,中国近红外学科的发展处在急剧上升的阶段,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而且,经过了多年的摸索和沉淀,中国的近红外已经走过了从质疑到认可的过程,当前在饲料、烟草、石化、粮食等领域都得了很好的应用,并为用户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不仅如此,中国学者在近红外的前沿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p p   国际近红外大会(ICNIRS 2019)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请他们介绍一下对近红外光谱发展的看法,以及对即将在北京召开的2021年国际近红外大会的期待和建议。 /p 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105/516237.s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更小巧、更经济的近红外仪器——视频访国际近红外学会主席Tom Fearn /strong /span /a /p p   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Tom Fearn在采访中介绍了本次国际近红外大会的亮点、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应用发展的现状、近红外仪器的发展趋势以及对2021年北京国际近红外大会的期待与寄语。 /p p   详情查看链接: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105/516237.shtml" _src="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105/516237.shtml"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105/516237.shtml /a /p p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105/516248.s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255, 0, 0) " 向世界传递中国近红外的声音——访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 /span /a /strong /p p   臧恒昌表示,本次国际近红外大会无论是会前还是会议期间的安排,都让与会代表感到十分便捷,非常值得我们在北京办会时借鉴。2021年,国际近红外大会在北京举办,对于国内近红外相关专家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可以方便大家聆听到行业内国际顶尖的研究进展,希望届时,更多地同行能够来参会,共同推动我国近红外行业的发展。 /p p   详情查看链接: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105/516248.shtml" _src="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105/516248.shtml"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105/516248.shtml /a & nbsp /p 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7/515004.s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大数据时代的近红外分析新生态 /strong strong ——访暨南大学潘涛教授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pan /a strong /strong /p p   潘涛提到,化学计量学是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稳定、可靠的近红外光谱仪器与有效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是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一个明显标志。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拓展近红外光谱的应用范围和改善近红外光谱的预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潘涛表示,随着探测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拓展,近红外光谱的个性化建模也可望成为现实。它必将大幅提高终端的分析能力,同时,又可以提高近红外检测大数据的整体品质。 /p p   详情查看链接: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7/515004.shtml" _src="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7/515004.shtml"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7/515004.shtml /a & nbsp /p p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5/504840.s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着眼应用领域发展小而精的近红外仪器——访华东理工大学倪力军教授 /span /a /strong /p p   倪力军表示,与全球近红外发展相比,中国近红外学科的发展处在急剧上升的阶段,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但同时她也提到,中国发展近红外技术和应用需要针对特定的应用领域开发专用型、便携式的仪器。“不追求大而全的仪器,转而向小而精便携的仪器发展,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仪器体积及制造成本,提高国产近红外产品的竞争力”。倪力军说道。 /p p   详情查看链接: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5/504840.shtml" _src="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5/504840.shtml"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5/504840.shtml /a & nbsp /p p strong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28/515629.s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高光谱成像技术未来或走进日常生活——访密西西比州立大学教授岳海波 /strong /span /a /p p   岳海波说,高光谱成像技术改变了人们对传感器的传统认知,未来它的应用会越来越广。如果能将光谱技术集成到移动设备中,将会极大的扩展人们感知世界的能力,未来或许会变成生活日用品。目前,高光谱成像技术主要应用于实验室研究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将走向工业化。此外,该技术还将朝着便携和实时的方向发展。 /p p   详情查看链接: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28/515629.shtml" _src="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28/515629.shtml"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28/515629.shtml /a & nbsp /p 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5/514847.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近红外光谱助力纺织品再循环——视频访北京服装学院李文霞教授 /span /strong /a /p p   李文霞教授表示,本次国际近红外会议,汇聚了36个国家的近红外代表,大会开拓视野,分享了近红外最新最热的技术和应用进展,同时,多位来自中国的代表参会并作报告,在国际上发出了我国近红外学者的声音,展现了我国近红外近年来的发展。同时,李文霞也分享了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近年来,李文霞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纺织品分拣,大大节省人工成本,为纺织工业相关企业带来技术福音。 /p p   详情查看链接: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5/514847.shtml" _src="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5/514847.shtml"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5/514847.shtml /a & nbsp /p 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8/515072.s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便携式+在线监测 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未来方向 ——访南京农业大学屠康教授 /strong /span /a /p p   屠康教授表示,目前近红外设备正朝着小型化和在线监测趋势发展,同时开发针对于大众食品或特色食品检测的光谱仪也将是一个趋势。屠康的团队在高光谱成像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将检测机理和应用相结合,研发便携式产品 另一方面能实现生产线上在线监测。 /p p   详情查看链接: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8/515072.shtml" _src="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8/515072.shtml"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8/515072.shtml /a & nbsp /p 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28/515628.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农业应用领域前景无限——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吉海彦 /strong /span /a /p p   吉海彦表示,他的团队之前主要做近红外在农业中的应用,近几年开始做高光谱成像技术。而高光谱成像技术未来将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农业方面可以用在很多方面,比如分析叶片成分分布、农药成分分析等。 /p p   详情查看链接: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28/515628.shtml" _src="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28/515628.shtml"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28/515628.shtml /a & nbsp /p p   strong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7/514950.s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近红外食品感官分析大有可为——访日本农业· 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李心悦研究员 /strong /span /a /p p   李心悦表示,由于大多数食品的感官性状的变化实质因其本身化学成分改变而引起,因此可以利用近红外技术可以分析水果的酸度、甜度、硬度、表面损伤程度等多种指标。李心悦团队已利用近红外技术建立了食品感官品质预测系统,并将应用于现场检测。 /p p   详情查看链接: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7/514950.shtml " _src="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7/514950.shtml "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7/514950.shtml& nbsp /a & nbsp & nbsp /p
  • 国家海洋行业计量监测专家访问上海光谱
    2010年1月9日下午,国家海洋监测、计量的专家一行访问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进行工作指导。莅临指导工作的专家有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监测质量技术室主任、海洋标委会委员马永安研究员,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总工程师张友篪研究员,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海洋标委会委员暨卫东研究员,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技术法规处徐春红工程师,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技术法规处袁玲玲工程师,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周燕高级工程师。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陈建钢总裁和刘志高副总工程师陪同专家参观并向专家介绍了公司的近况。     专家们对于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在上海市科委支持下,积极参与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共同起草的《海水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形态分析-原子荧光光谱法》(海洋行业标准),给与热情的赞赏和支持。   专家们强调指出,将原子荧光光谱法应用于对海水中砷(Ⅲ)和砷(Ⅴ)的形态分析,即可填补国内标准空白、与世界海洋标准方法接轨,又可在评价海水污染程度、海洋环境保护及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专家们鼓励作为民营企业的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继续勇敢的在创新路上探索。   专家们饶有兴趣的观摩了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研制的SP-3900AFS原子荧光光谱仪对海水中三价、五价砷进行的形态分析实验,专家们认为监测方法简便可靠,仪器操作简单,分析成本低,价廉物美的国产分析仪器在我国海洋及相关监测、检验部门具有普遍推广意义。   专家们还对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已研制出的SP-3908AAS海水重金属在线检测仪进行了考察和评价。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市场部   2010年1月14日
  • 《焦点访谈》“怒批”光伏污染!光伏废水或将成为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重点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底,我国光伏电站装机已经达到3.72亿千瓦,成为全国仅次于火电、水电的第三大电源形式。按照行业装机趋势,到今年年底,光伏发电装机或将突破5亿千瓦,大概率超越水电(含抽蓄)成为全国第二大电源。然而,光伏“狂飙”背后的环境风险,却鲜有人提及。直至近日,央视《焦点访谈》的一篇名为“废旧光伏组件流向何方”的新闻报道,才让光伏污染第一次真正地映入大众视野。图源/央视焦点访谈如果说以前“光伏+污水厂”模式是单向流动式赋能,那么随着光伏废水问题的日益严峻,“光伏+污水厂”或将拥有不同定义,逐步转变为双向互动式赋能。焦点访谈:污水遍地、黑烟刺鼻...截至2023年4月,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达4.4亿千瓦,若以每块光伏组件300w、体积0.066m3、重量19kg来计算,当全部光伏电站25年运行期满后,将产生约9700万m3、2800万吨的固体废弃物。那么,已经达到使用年限的废弃光伏组件都流向了哪里呢?这一问题引起了焦点访谈栏目组的高度关注。焦点访谈记者来到了河南省新乡市辉县郊区的一个村子,村子里有很多靠处置废弃组件来营生的小工厂、小作坊。这些小工厂都是从回收商那里买来废弃光伏组件后,进行焚烧。在村里一处关着铁门的院子里,记者看到成堆的拆解后的光伏板材,旁边还有一个大焚烧炉正在烧东西,炉子已经被熏黑。除了焚烧产生的刺鼻黑烟,记者还在院子里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铁皮板竖起的墙里面,地上有几个池子,正冒着白烟,地上是污水。据业内专家介绍,和其他垃圾不同,光伏组件含氟,如不进行专业处理,有毒气体不仅危害工作人员,还将对周围地区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此外,记者还了解到,除了回收环节的污染,光伏最主要的污染还是发生在生产环节。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废水主要有:碱性废水:利用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清洗作业的过程中会产生碱性废水;用水喷淋的方式对含有氨气的废气的硅烷燃烧塔予以处理,同样也会产生碱性废水。这些碱性废水中含有氢氧化钠、氨氮、异丙醇等,直接排放将会造成严重的污染。酸碱冲洗废水:通常是在硅片腐蚀清洗作业过程中产生酸碱冲洗废水,其中含有的COD、SS、酸碱类等,会污染环境。氢氟酸浓液:它产生于制绒工序和磷硅玻璃去除工序之中,其pH值在1左右。氢氟酸冲洗废水:在利用HF进行二次清洗去磷硅玻璃的过程中会产生氢氟酸冲洗废水,它的污染强度较大,如若与人体皮肤触碰,会造成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坏死。
  • [广东卫视权威访谈] IKA吹响复工战“疫”号角
    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的促进三个“一百”复工原则,除了抓100个重大项目的复工复产、制造业的前100强企业也纷纷吹响复工号角。此前,更有商务部要求各地加快扶持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来自广州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2万多家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市5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目前,广州的外资企业也正在有序复工复产。位于黄埔区的德国艾卡IKA公司,是有着百年历史的专业精密仪器生产销售企业,其产品遍布世界各地,品牌享誉全球。实验室里,机械设备快速运转,员工们忙着检测和分析,这里已恢复了往日的忙碌景象。近日,德国IKA中国区总经理斯蒂芬先生接受了广东卫视权威访谈节目的采访:https://v.qq.com/x/page/u3074kjgpf6.html
  • 沃特世公司发布专家访问在线视频展示
    科学家及专家们表示UPLC、质谱仪器以及信息学让他们实现了科学和商业的成功 视频剪辑集聚50余位行业领导者、研究学者和实验室管理者的发言   米尔福德, 马萨诸塞州 - 十月, 2009——沃特世公司(NYSE:WAT)已发布全新在线视频展示,主要涵盖对制药研发、食品安全、环境分析、运动药物、疾病发现和临床毒理学以及临床研究领域内逾50名科学家、发展合伙人和产品专家进行了引人关注的访问。该视频中,科学家们讲述了他们的研究和商业任务,他们与沃特世公司的合作关系,以及沃特世ACQUITY® 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Xevo™ 和 SYNAPT™ 质谱系统, 以及 Empower™ 和NuGenesis™ SDMS 软件、信息学实验解决方案在促成科学研究和商业成功上的影响。可登录www.waters.com/customers 浏览沃特世视频展示,同时该视频也是迄今为止行业内最大的专业鉴定论述汇总。   凭借着前瞻远瞩的理念,引领科学家们和专家利用独特的平台施展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同时通过仪器和软件帮助他们实现愿望,沃特世视频展示已经向人们开启了窗口,让人们了解疾病生物学、发现新药物成分、确保饮食安全以及饮用水安全、诊断新陈代谢紊乱,并给慢性病患者带来希望。不断扩充的视频展示主要聚焦如下领先的科学家们、学术机构、独立实验室以及制造商,包括AIT Laboratories公司,Alexza 医药品, Apotex公司, 北京辐射医疗学研究院,认可实验室, Dominion Diagnostics, 杜克大学, ICON Development Solutions, 帝国理工学院,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Lundebeck USA, 东北大学, 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有限公司,PharmaVite, Quotient Bioresearch, 阿姆斯特丹大学, 西班牙卡斯特隆大学, 加利福尼亚戴维斯大学, 伦敦剑桥大学, 利兹大学, 华威大学, Van Andel 研究中心, 以及Xenotech LLC等。   关于沃特世公司 (www.waters.com)   沃特世公司(NYSE:WAT)为实验室型组织提供实用、可持续的创新技术,帮助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的保健服务、环境管理、食品安全以及水质等领域保持领先水平。   沃特世技术创新和实验室解决方案在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和热分析等相关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为客户的成功提供了长远持久的平台。   2008 年,沃特世公司年收入达 15.8亿美元,拥有 5000 名员工,为推动全球客户的科学发现和卓越运营不懈努力。
  • 两会访谈:理性看待基因检测
    导读: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遗传生物学家、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院长贺林先生今年也参加了两会。一直站在我国基因组、遗传学前沿的贺林院士今年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3月3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会议期间,各界委员和代表将围绕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遗传生物学家、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院长贺林先生今年也参加了两会。一直站在我国基因组、遗传学前沿的贺林院士今年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我们将对此持续关注。以下是贺林院士参加2014年两会的访谈实录,贺林院士提到,基因检测到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产业链,需要理性对待。现在看来,仍有借鉴意义。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强国论坛视频访谈节目。最近有一个词特别的火叫基因测序,它到底跟人们有什么联系呢?与我们每个人又有什么深切关联呢?为了解答此问题,今天请到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务、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院长贺林先生,欢迎贺院长。 贺林:谢谢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和大家聊一个话题是关于如何理性看待基因测序。早上我打开网页看到这样一条新闻,一个美国男子通过DNA检测说自己是迈克尔杰克逊的儿子,很有意思,我想问一下贺院长,您认为这种情况是所谓基因检测吗?能不能为我们网友解释一下什么是基因检测? 贺林:基因检测,你刚才说DNA检测,它实际上是一个广义的基因检测。DNA序列检测不见得都围绕着基因,可能是DNA上某一段序列组成的,广义上都可以称为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在这些年应用得比较广,特别是亲子鉴定是其中一部分,但是特别用在比如说遗传疾病、出生缺陷、产前诊断,在这方面用得相对比较多的。另外,它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产业链。在这方面主要用于,比如说基因的改造、基因特征的认识,怎么样使自己身体更健康,它有一个基本的依据,来得到这样的数据以后,可以把它延展成用什么措施,简单来说就是这样。 主持人:听了贺委员解释,我们对基因检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您认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时候会遇到基因检测的情况?具体体现又有哪些呢? 贺林:刚才我大概提到了,比如说产前诊断是一类,产前诊断又分为有创的产前诊断和无创的产前诊断,这两种情况都同时在进行,但是最近几年发展比较快就是无创产前诊断,从母血中得到了婴儿的细胞或者DNA或者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看婴儿的状态,这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当然,其他的情况,要广义地说,人们谈到转基因的问题,这一类不属于真正的基因检测,但是你在进口转基因食品的时候,你要通过一类检测,实际上主要体现在基因检测上,看是转基因一类的产品还是自然的产品,所以这个区别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得到。简单的说是这样一种区别。 主持人:把它放宽泛一点,跟普通网友讲解一些,似乎网友更需要浅显一些、直白一些的解答。 贺林:基因检测,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实际上就是我刚才说的,要从深远的情况来看,比如基因身份证,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这是我们正在尝试着做的,从孩子第一天落地,从母亲体内出来以后,他就带有他所有的特性。通过基因可以反映出来。比如第一天就取他一滴血,把这个血液进行基因检测,把基因身份证产生出来,伴随他的一生,从他问世第一天到离世最后一天,终生带着这个身份证,永远改变不了的。我们想象中的今后第四代身份证,实际上指纹是可以改变的,指纹是第三代身份证,而它有它的不足之处。在这一点上,可以好好地发挥。 除了基因身份证,比如说在打拐的作用上,在抱错孩子的时候,在寻找老人的时候等等,都能很好地得到应用,这是基因身份证的特点。除此之外,我们要看到的是,他怎么样和身体健康挂上钩,比如是不是高血压,是不是糖尿病等等疾病,在饮食中,根据他的基因序列的情况,可以给他指导,用什么样的食谱,比如盐的含量有多高,糖的含量每天不能超过多少等等,对健康来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和临床没有直接作用。为什么形成一个产业链,是人人都需要的,是所谓个性化营养。还有个性化医药、个性化药物。个性化药物怎么考虑?当一个人服用一种药的时候,患有一样的疾病,并不是说所有人都可以服用一种同样的药,这要根据他的基因型做决定。 主持人:也是一种私人定制吗? 贺林:对,个体化医药,这是整个大趋势,正在朝这方面走。 主持人:有一个网友叫“我对烟草很了解”,他说去年5月份,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测序,查出遗传有乳腺癌高风险致病基因,及时做了乳腺切除手术。这个也是基因检测的结果吗?还有其他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吗? 贺林:这个网友问得很好,也是大家关心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对这个知识,她显然了解得比较深入,她考虑到她母亲患有乳腺癌以后,她决定检查自己,用地道的基因检测方法,这里面牵涉到基因测序等等方法共同起到的作用,得到的结论是,她和她的母亲带有同样的等类型位点,这个位点如果一致的话,预示着她今后患有乳腺癌的风险非常大,概率非常高,这种情况下,她就做了一个果然的决定,把她的乳腺切掉。因为现在隆胸术已经非常发达了,切掉不影响她的美观,刨掉了,消除了她的后顾之忧,这是很好的例子。 至于其他的例子,我具体很难说得非常具体,但是已经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美国FDA网页上可以找到,有一百多种美国FDA获准的,就是说当你服用某一类药的时候,必须做你的基因检测,来决定你是不是该服用这种药,是该服用还是不该服用,取决于检测结果,在药瓶上必须有一个标签,指示该如何做这个事情。 主持人:以后中国老百姓具备相关的知识和储备的话,在理论上也可以做这样的检测? 贺林:对。 主持人:这是为身体健康的事情。我这里有一份通知,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卫计委日前联合发出“关于加强临床使用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管理的通知”,这个通知,可以说引起了很多业内外人士的关注,我们姑且称之为“叫停令”,这个“叫停令”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突然把它叫停呢? 贺林:根据我所掌握的情况来看,由于这个领域或者这个产业或者这个事业,它的发展非常的迅猛,刚刚前面提到了,它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很好的回报,大家都看到商机了,大家一拥而入,都想做这个事情,发展有点相对比较快,相应的条例、相应的管理措施没有跟上,在这种前提下,咱们的SFDA有点无可奈何,它只好采取先叫停的方式,然后再看把这个事的后续工作跟上,把它处理好。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了这么一个情况。 主持人:您觉得通知的落地是否会对已有的基因检测带来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影响呢? 贺林:我不认为是毁灭性的影响,但这有点仓促,做这件事本身是比较好的,但是由于做得比较仓促,想得不够周全,这也不怪哪一家的问题,因为这个事情发展得太迅猛、太快了。就是在后面如果能紧跟的跟上,那还是一件好事。因为SFDA和卫计委共同发出这个通知是2月14日,到现在已经接近一个月了,在这个时间内好像没有得到任何进一步的措施的通知,这样可能会带来比较大的不利,这是一个产业。中国在领跑线的齐平或者即使相差的距离有一些但不是很大,属于第一梯队的情况。如果这个事影响了这个的发展,因为本身基因组学作为一个产业来看,它包括几方面。这个“叫停令”是指临床相关的基因测序,特指的测序。测序本身还包括其他的行业,比如我刚才举的健康相关的行业,还有科研有关的。如果间接影响到其他的,就非常不利。这需要业内人士一起坐下来好好探讨一下,尽快把后面的措施跟上,这样就不至于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整个基因检测的工作开展。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的观点是不支持把它“一刀切”,贺委员,您能不能详细地跟我们讲一讲您为什么不支持“一刀切”? 贺林:我想是这样的,在前面谈话当中贯穿了一个观点,就是为什么说“一刀切”是不利的。简而言之,不利于对整个行业的一个推动。因为这里面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有的实验室确实做得比较出色,技术水平和诊断水平,包括伦理学都掌握得比较好。另外一些实验室有一定的差距,会差一些。在这种前提下,这个规范是需要的。但是,与此同时,这个产业受到影响的话,就不会很好了。 还有一个事要顺便说一下,在2012年的时候,出生缺陷管理委员会的一个数据表明,中国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是5.6%,也就是差不多每年有九十万的出生缺陷儿问世,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也就罢了。但是我们要想办法控制好,想办法把它尽快检测好,这种检测是受时间限制的。大家都知道,一个胎儿、一个婴儿在母体内也就是那几个月,供他检测的时间是很窄的一个时间范围内,等孩子长太大的时候,那个时候就不合适做这个事了。昨天我碰到另外一个来自医院的委员跟我说起来,大家都很着急,这样的事,大家在等着这一胎怎么处理,在等着检测的结果。因为叫停,没有措施跟上,大家等了快一个月了,还没有出来,还能等多长时间,这个事情就会影响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婴儿究竟是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他是适合来到这个世界还是不适合,这个时候就使我们联想到了他有没有跟进措施,这是不对的,这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我相信中国的SFDA也在努力的,当然还有卫计委一起努力把这个事情解决掉。不然会影响很多问题。 主持人:甚至影响到孩子和很多家庭。 贺林:对,我写的痛苦的是家庭,受害的是国家。因为国家要承担很大的负担,在这个问题上。 主持人:您今年带来的提案也是与这个有关的,能跟我们谈一谈具体的内容吗?可以把您的提案和我们的网友展示一下,然后跟我们详细讲一下您的提案? 贺林:请网友们看,这是我这次两会的提案,已经递交上去,和我们刚才交谈的话题是相关的。这个提案,首先谈到了基因测序新型产业的一个概念,基本上我把它分为三类,一类是临床的基因检测,第二类是健康业的基因应用,还有是科研导向的研发工作。首先把它定义好。我特别提到了,这个“叫停令”本意是非常好的,它是规范市场的一个方式。但是,与此同时,得到了市场一个很强烈的反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进行了一个小小的分析,不外乎是两个可能性,一个是内容欠周全。通知或者通俗的说是“叫停令”,它的内容不够周全。第二,解读的时候偏激,不是按照客观的想象去解读,而是带有感情色彩,这样也是不合适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进行了一个剖析,把它分了三大点,一是如何使临床使用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管理处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让它形成这么一个情况。在这里面提到了,首先分析了这个事情的必要性和必须性,我认为是值得赞扬的事情,应该做的事情。紧跟着谈的是它的前续工作和后续工作,这两个要跟上,刚才已经提到了。这两项工作不跟上,会误了事情。如果在抓规范的事情也不忘了积极促进新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更好,会为新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好处。 另外,我希望在任何一个通知出来前,要仔细研究前面的通知的状况、情况,不要出现矛盾,实际上从目前来看,多少有一些矛盾,比如说测序包括二代测序和一代测序。一代测序本身已经非常成熟,不能比这个再成熟了。在国际上和中国都是黄金标准,这种标准下,如果在后面的通知把它否定掉的话,我用了一个形容,变成自己的左手打自己的右手,这就不是一个最恰当的办法。这可能是要想办法把它进行一定的纠正。还有后面的标准要紧跟。我们回想过去的PCR的叫停,导致当时肝癌病人或者肝炎病人的检测受到耽误,这也是一个不利的地方。叫停的本身,应该更着重于实质性的东西,基因本身的情况,哪些基因应该选择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应该怎样进行解释,这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但是“叫停令”谈到比较多的或者更多的是有关于仪器或者试剂或者软件怎样去规范,这二者要综合起来。 另外,复旦大学卢大儒教授曾经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是这样描述的,谈到了两部委选择了一些试点单位,这些试点单位的选择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选,怎么样把他更加系统的选择,还做什么事情等等。这件事可能要更加规范。另外,哪些基因,一共有上万种和遗传疾病相关的基因,我们去检测哪些,要多少单位才能完成这些等等,这都是很有必要的。我快速过一下,在我的提案当中还提到另外两大点,这里面有一个基因检测产业的发展是否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约束。我前面多少提到了,一个是这个人类基因计划完成以后,真正做到的是颠覆了世界,改变了人类。人的整个生活状况围绕着基因组或者基因序列的发现,它会很好地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一点,希望不要影响这一块的发展。还有刚才提到出生缺陷等不起,绝对不能耽搁,这个事要引起我们很好的关注,这都是和基因相关。另外,我快速提到一点,国务院去年40号文件提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里面特别提到了2020年的时候,要把服务业产值达到8万亿这样的水平。核心中间的力量也是测序相关。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叫停,而影响到其他一块的发展。这边要加快去整顿,这边同时要把界限划清楚,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大点谈到一些措施,我相信中国的两部委也反复讨论了,在措施改革上是不是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美国在这方面一直是领头羊,它有一个部门着重于实验室的建设,而不着重于每一道的审批,它打了一个通俗的比方,比如政府管的是一个餐馆,更着重餐馆是否卫生、碗筷是否消毒了,桌子是否整洁达到要求等等,他并不关注菜的味道怎么样,好不好吃,是这样的关系,可能更加有利于技术的发展、新方法的介入。我提一个建议,我相信两部委都很快地会讨论这些事情。 还有一点是这样的,目前来看,遗传咨询这块非常缺乏。疾病基因检测方面,出来以后,它要有一个遗传咨询,怎么向患者解释这些内容,这项工作要跟上,但是我国目前状态这一点绝不能乐观,而且是非常不妙的形势,缺乏大量的遗传咨询师,这怎么解决?这个事情,我觉得应该很好地引起辩论,大家探讨一下,怎么把这个事很好地解决好。否则的话,如果不从现在抓起,今后一定会吃大亏,在这个问题上。我暂时把我提案的内容进行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介绍。谢谢大家。 主持人:通过您对这些观点和想法的梳理,您得出最直接的结论是什么?您希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最终效果,能够让我们每一个人,包括业内外人都能够接受和满意? 贺林:有相当一部分人感到基因检测的严冬降临在中国,目前有不少人担忧,而且更多的一些担忧是来自于另外一部分人,他们对带给整个基因产业的影响,这个担忧会更重一些。这次在两会上,有一位委员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这是经过审核的、得到采用的大会报告的一个说法。他说过分会担忧政府闲不住的手做出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情况。这就会不利于整个事业、整个产业的发展。从这个事情来看,我们要从源头抓起和看这个问题,基因序列本身是自己的,比如血型、血糖、血脂、体重,相当于自己的私有财产,每个人都有知情权,知道自己的序列的情况,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到这个序列,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我们尽可能地管我们该管的那一部分,不要把事情做得扩大化的感觉,那就不太好了。一旦涉及到临床相关的检测,一定要达到国家标准,按照国家统一指挥步调来做这些事情。所以,我们就面临着怎么把它规范化,这边又不影响产业的发展,那边同时又规范了整体的临床基因检测的事业。也就是说,紧和松怎么平衡好,这是我们要做的。这是一个很好的良机。我们通过这个剖析,争取能够出台一些指导性或补充性政策法规对社会化基因检测进行梳理整顿和规范,这样一定会受到很好的欢迎,会得到广泛的欢迎。 在此,我作为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以及中华医学会遗传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以及卫计委前身的主任特聘顾问,我对卫计委一直充满了非常深的感情,对他们的事业充满了崇敬,借这个机会,表示我对这个事情的支持。 与此同时,我也是国内唯一的《常见出生缺陷产前诊断行业规范与指南》这个书籍的主编,在这个轨道上我们在前进,有义务和有责任在这一特殊时刻,从民间专家和官员顾问的角度,把目前的核心问题摆在桌面上,与大家一道为我国基因检测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合理和高效地推动我国人口健康的发展。 主持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小的基因检测其实可能会影响到大大的民族未来,可以这样讲吗? 贺林:可以这样说。 主持人:通过贺林委员的讲解,我们基本了解到基因检测和相关的情况,就像刚才说的,小小的基因检测关乎到大大的民族未来。好的,再一次谢谢贺林委员的到来,谢谢您。 贺林:谢谢。 主持人:也谢谢各位网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贺林:再见。
  • 央视焦点访谈:尴尬的个人送检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产品质量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就拿衣食住行来说,从蔬菜里的农药残留到服装、家具里的苯、甲醛等有害物是否超标,再到商品房的面积是否够数等等。要想知道这些产品的真实面目,都离不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检测。按理说,科技发达了,检测设备也越来越先进,消费者维权应该越来越方便,但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乐观。因为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许多检测机构并没有向普通消费者敞开大门。不管你是想维权,还是仅仅只想做个检测,检测机构的大门都不是那么容易敲开的。   胡显康拥有一家有机农场,里面养了鸡、养了猪,还种了不少菜。记者在成都市一家检测机构的门口遇见他的时候,他已经被检测的事折腾了快一年。胡显康说,他只是想检测一下自己农场的产品是否达到了有机标准,但过去的一年里,他问了好几家检测机构,却四次碰壁,因为检测机构只针对大公司。   想检测自己的产品都这么难,要想维权打官司就更难了。2011年,曾有消费者因为冰箱门关不上,到多家部门投诉都没有结果,最后愤怒地砸毁了自己的冰箱。   在2012年的白酒塑化剂风波中,也有媒体网站登载文章,讲述了他们以个人身份送检白酒样品,检测机构却拒绝提供服务的过程。   作为一名消费者,与检测机构打交道到底有多难?记者决定亲身体验一番。   在一家号称服务网络遍及全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记者提出要检测月子水的理化指标及“钠”和“钙”的含量。这家机构干脆利落地回答:个人不能送检。   记者又来到北京市霄云路上的一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出想检测某三个品牌的酱油和醋是否含有塑化剂。接待人员没有立刻拒绝,但听说是个人送检后,却提出了一个条件:只能给提供实测值,报告上具体的名称都写不了。   如果消费者想要维权,一个只有数字却没有商品名称的检测报告显然是无用的。记者提出想要正式的检测报告。对方提出:“让企业给你出个说明,证明这个确实就是企业生产的。”   个人送检,要找企业开证明,如果个人与企业产生纠纷,打维权官司的话,企业显然不会给消费者提供证明。所以想以检测报告作为维权依据,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按照一家检测行业网站的索引,记者又拨打了北京的十几家检测机构的电话,得到的回答大同小异。   记者打通电话的检测机构共14家,其中不接受个人检测,或者提出种种限制条件的就有8家,另外6家机构虽然同意接受个人送检,但开出的价格标准不一。比如:同样是三聚氰胺,有的要360元,有的却要800元 检测塑化剂,有的是1500元,有的却要2000元 检测农药残留,有的每项收费200-300元,而另一家则声称需要300-1000元。   要送检一个产品,有时候会包含许多检测项目,总价算下来,得几千块甚至上万块。   其实,个人检测难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食品领域,也同样存在于其它领域。为什么检测机构不愿意给消费者检测,或者对消费者高收费呢?邱宝昌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在他看来,一些检测机构不接受消费者送检,首先是利益的因素。   专家介绍:检测机构不愿意给消费者检测,除了利益原因外,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相比,又麻烦,钱又少,弄不好还会牵涉进维权官司里,加上法律没有规定检测机构必须接受个人检测,所以他们可以不检。   按照一般程序,消费者遇到产品质量问题,可以向质监、工商等部门申诉,由接受申诉的部门负责处理--该检测的检测,该处罚的处罚。但实际生活中,消费者的维权并不像法律规定的那么简单。商家不承认、执法机构踢皮球,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消费者自己去检测,也是无奈之举。   消费者对检测的需求其实就是对真相的需求。这个需求到底有多大?在淘宝网的搜索引擎上,输入“快速检测”或“食品安全”的字样,就会出现很多快速检测的试纸和试剂。   一家淘宝旗舰店的快检产品看起来销量很大。在北京市一座不起眼的写字楼里,记者找到了这家网店的实体。这是一家专门开发经营食品安全快检产品的公司。网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网店才开业半年。她介绍:目前消费者购买最多的是亚硝酸盐的检测试纸,其次,农药残留、三聚氰胺、碘盐含量、水发产品碱含量等快检产品的点击率也很高。   快检产品的出现,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但仅有这类产品还是不够的。因为快检产品可以检测的种类有限,对一些元素,虽可以定性,却难以定量。消费者用作日常检测还可以,如果是遇到纠纷,想要维权时,还是需要正规的检测报告。   私营资本可以投资检测行业   好在目前这种需求也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光明路菜市场,去年底也出了一件新鲜事--一个投资数百万,设备先进的检测实验室--合泰农产品鉴定所在菜市场里开张了。而投资建实验室的人就是菜市场的老板林德明。   此前,他的市场里发生了一场纠纷。一位顾客指责一位商贩卖的腊肉有问题,商贩拒不承认。两人在市场里大吵起来。林德明跟顾客说:“如果这个肉有问题,你拿去检测一下,检测的费用我给你出。”   消费者拎着腊肉跑了两天,也没找到一家检测机构愿意接受私人送检。纠纷无法了断,林德明只好自己出钱赔偿了顾客,这件事才算勉强解决。   从这一件小事,林德明看到了商机。经过多方考察和一年多的筹备,2012年底,投资700多万元的农产品鉴定所开门营业。   林德明投资的农产品鉴定所明确提出,要做一家“真正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而他的检测机构也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认可。目前,实验室已经获得了司法鉴定的资质。   林德明告诉记者,其实国家对私营资本投资检测行业并没有限制,以前很少有人做这件事,主要是检测行业门槛高,专业性强,审批严格。而随着人们对检测的需求日益旺盛,现在,和他这家鉴定所类似的检测机构已经在很多城市开始出现了。   消费者对于商品检测的强烈需求是因为对产品质量尤其是食品质量的不放心产生的,送检成为消费者的自卫手段,这是我国现阶段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监管不完善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现象,相关部门应正视他们的需求,让普通民众参与到食品安全、质量安全、环境安全问题的监督中来,形成合力,消费者是最庞大的监督员群体。但产品从安全根本上说不能仅仅依靠消费者自卫,把关人的责任在政府部门,只有机制完善,监管到位了,产品质量让人放心了,消费者的担心和送检需求自然就减弱了。
  • 《品质中国》深度访谈沛欧 | 守正创新,打破国产分析仪器的困境
    《品质中国》深度访谈 | 守正创新,打破国产分析仪器的困境 分析检测技术和分析仪器是人类认识自然、了解物质结构及其变化必不可少的科技手段,同样也是人类感官功能的延伸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分析检测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检测机构*多、用户需求*大的国家,但是我国在分析仪器研究方面仍存在众多困境,分析行业**设备几乎被国外所把持。如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国人心目中的好产品,本期《品质中国》节目邀请到来自上海沛欧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沛欧”)的总经理郭平,一起探究国产分析仪器行业的破局之路。01坚持自主研发,打破技术垄断 分析检测仪器利用物质本身的物理性、化学性及生命性的特征,通过传感器、探头、放大器以及分析转换器转换为人类可以感知的物质的含量、成分、结构等信息。分析检测仪器如同一把“尺子”,可以检测一切东西,包括产品质量、环境、药品、指纹、医疗设备检测等等。不同的检测仪器对应不同的行业,沛欧专注于食品类、农产品类及环境类的检测,产品主要包括全自动凯氏定氮仪、自动凯氏定氮仪、红外石英消化炉、二氧化硫检测仪、卡尔费休水分仪、酶标仪、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检测仪、脂肪仪、颜色法滴定仪等。 2005年,沛欧在测土配方项目中逐渐意识到,公司虽已有原子吸收光度计、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但是在定氮仪方面的研究却仍是空白。通过调研发现定氮仪工作中需要强酸、强碱,对仪器的外壳、管路、阀都有耐酸碱的要求,沛欧通过**自主研发,在不断的实验中改进技术,终于在2017年研制出**台凯氏定氮仪,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成为**位用户。全自动凯氏定氮仪中间的红蓝绿基色可以让客户充分看到蒸馏过程中滴定的曲线和数据的变化,该实时显示方法已成功获得**。同时公司为证实数据的准备性和可靠性,制定了定氮仪企业标准并获得上海质检院备案的校准证书,奠定了沛欧在**定氮仪市场的地位。 自2006年成立至今,沛欧在国产定氮仪市场空缺的迫切形势下,秉承着“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信誉、以管理求效益、以**求发展”的理念,在国内定氮仪市场趟出一条品质化发展道路,十多年的时间里,沛欧始终坚守着研发国产仪器的初心,一路向前。02基于技术自信,做出大胆尝试 郭平在《品质中国》节目中说道:“一个产品如果做好的话,*终是要通过市场的认可。”国外的定氮仪定价在10~40万不等,而国内的定氮仪定价低于10万元,沛欧将产品定位于中**市场,全自动凯氏定氮仪以十六万八千元的价格出售,定价仅为进口仪器价格的三分之一,很多客户对此表示怀疑。而郭平认为,好的产品必须要有好的价格,这并不是恶性竞争。 好的产品需要让用户看到,为此沛欧做出了大胆尝试。沛欧带着设备参加各种展会,在展会现场进行样品检测。由于产品具备特殊性,实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试剂和配套仪器,很少有公司敢于在展会这种特殊的环境中进行演示。沛欧在恶劣的条件中,将数据做到精准无误,这是基于对自身技术的信心。在一次又一次的展会演示中,沛欧的凯氏定氮仪得到了专家与客户的认可,也让产品打开了销路。03建立技术壁垒,打造**品牌 目前,许多检测设备存在同质化严重、低价竞争等问题,沛欧是一家技术**型公司,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打造上等品牌显得格外重要。沛欧率先提出防腐概念——内部管道保用三年、外壳整机采用ABS一体浇注成型,开创定氮仪行业的先河,更形成了技术壁垒。同时为用户建立检测方案,帮助用户精准快捷的得到数据,提高了用户的经济效益。经过几年艰苦努力的研发,沛欧凯氏定氮仪产品系列逐步完善,形成全自动、半自动等系列产品。 此外,良好的售后服务成为沛欧的优势之一,秉承着不仅仅是维修人员拿螺丝刀去给用户修理仪器的理念,沛欧将售后服务和售前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沛欧在市场上有几千套定氮仪,但是至今没有一个专职的售后服务人员,其所有的生产部人员和销售部人员,包括经理都可以兼职销售工程师。“不让用户成为一个维修工程师”这是沛欧的理念。 品质中国》节目*后,郭平介绍到,现阶段沛欧将仍然保持对产品的专注度,将产品做精做强,继续执着于熟悉的领域,同时希望以定氮仪为中心点,开发出更多的产品。未来沛欧将始终保持**发展,让沛欧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 哈希直播间马上开启 新品首发/大咖访谈/幸运奖品一应俱全
    哈希直播间马上开启 新品首发/大咖访谈/幸运奖品一应俱全哈希公司环博会第二天哈希展位迎来高峰,盛况持续,精彩不断!今天13:00哈希环博会直播间将会揭开新品CODmax III的神秘面纱,还将带来丰富行业干货,赶快进入哈希直播间见证新品全球首发,参与互动赢取好礼吧!直播日程预告:哈希互动环节为您准备了丰富好礼,赶紧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直播间,新品首发/大咖访谈/幸运奖品一应俱全!END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