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免疫学

仪器信息网免疫学专题为您整合免疫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免疫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免疫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免疫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免疫学话题讨论。

免疫学相关的资讯

  • 科学基金助力我国免疫学整体快速发展
    免疫学领域发表论文最多的10个国家(美国未列出)SCI论文的时间序列分布(2000~2009年)。 免疫学科16个研究方向中国论文产出能力与学术影响力的世界排名变化。   201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再度授予3位免疫学家,展示了免疫学科在科学前沿的重要位置。   中国免疫学研究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乃至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地位尚不够凸显。在当前中国免疫学学科整体快速发展、冲击国际前沿的态势下, 中国免疫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免疫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胸腺免疫功能的发现、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确认,以及抗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人们在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机体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系统——免疫系统。自此,免疫学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渗透生物医学的所有分支学科。   现代免疫学研究以一种典型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技术开发”模式快速发展。其特点决定了免疫学研究既是生物医学学科的基础,又在医药工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短短几十年中,我国免疫学经历了起步、积累和迅猛提升阶段。这一过程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在中国免疫学发展的过程中,科学基金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六处吕群燕在《科学通报》撰文评价说(《免疫学的发展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通报》2012年第6期)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赵勇用“不可或缺”来概括科学基金对我国免疫学领域研究的贡献。   “科学基金的资助,促进了一批研究成果的产出,也有效培植了我国本领域的研究群体,为我国该学科的快速、持续发展与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赵勇对《中国科学报》说。   科学基金资助免疫学的25年   在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组织实施的“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中,科学基金对免疫学科的促进作用作为医学科学部的重要内容被单独列出。科学基金对我国免疫学发展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也被充分肯定。   在基金委尚未设立独立的免疫学学科评审组时,就将免疫学确定为优先资助的研究领域,并通过项目指南鼓励展开相关研究。   在1991年的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基金委明确指出“免疫学已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再次把免疫学列为基础医学资助的主要范围。在1992年、1993年的项目指南中,免疫学相关内容都单独列出。   1994年,基金委将原来列在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科中的传染与免疫、免疫技术、免疫生物学、移植免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病6个学科代码归到一起,成为新成立的免疫学科评审组的学科代码。这大大推动了国内免疫学的发展,当年科学基金申请项目的数量就从1993年的96项跃升到150项,增长幅度达55%。   1998年,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又把原来列入临床医学学科的“器官移植学”代码归入免疫学科评审组。1999年,基金委将免疫学科的学科代码进行了细化和调增,新设立了细胞免疫学等7个学科代码。2000年,基金委又增加了两个学科代码。2008年,随着国际上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基金委再次对免疫学学科代码进行细化和调整。   2003~2006年间,基金委生命科学部每年向免疫学科倾斜100万元经费,资助面上、青年和地区基金项目。2007年,生命科学部再次向免疫学科倾斜300万元经费,从根本上改变了免疫学科资助率长期偏低的现象。   此后,基金委通过重点和重大项目,吸引和鼓励免疫学家在前沿领域开展研究,支持跨学科交叉研究。基金委还鼓励国际合作与交流基金,通过海外青年合作基金,促进我国免疫学国际合作研究的发展。   科学基金对优秀科学家及其团队的连续长期的资助,使一批免疫学科科学家成长起来。第二军医大教授曹雪涛、中科大教授田志刚、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孙兵、第三军医大教授吴玉章、北京大学教授蒋争凡、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赵勇等一批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   “科学基金对免疫学科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没有科学基金的资助,我们不可能做出像样的工作来。”北京大学教授蒋争凡对《中国科学报》说。   在国家资助格局中的作用   目前国家对免疫学研究的主要资助体系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973”、 “863”计划,国家创新药物/传染性疾病两个重大专项,以及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对某些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但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家整体资助格局中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   据统计,在1991~2009年间,科学基金资助免疫学科自由申请项目(2007年后改称面上项目)974项,青年基金项目371项,地区基金项目53项,重点项目47项,杰出青年基金18项,重大项目3项。科学基金资助的覆盖面和长期稳定性是国家其他资助计划所无法代替的。   国家的其他资助计划所支持的项目,一般都得到科学基金的前期支持。虽然国家其他资助计划资助强度较高,但资助项目数量少,覆盖面小。我国最早的免疫学领域“973”项目2001年开始,迄今共资助9个这方面的项目。   “其中8位首席科学家在获得‘973’项目资助之前都曾长期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种项目类型的资助。”吕群燕说。   “2009年,基金委设立医学科学部,免疫方面的项目主要由医学科学部资助。但免疫学属于交叉学科,其他科学部也资助部分该领域的项目,比如生命科学部仍有资助免疫学科项目的科学处。”一位基金委工作人员对《中国科学报》说。   进步最快的国家   在科学基金资助下,我国免疫学研究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该领域技术平台已经建立、研究队伍基本形成、研究方向逐步明确,我国免疫学家发表的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统计表明,中国免疫学家发表的SCI免疫学论文数量1975~1984年间共15篇,1985~1990年间增长到每年10篇以上,1992~1999年间每年20~40篇左右,在2000年之后则呈现出总体迅速上升的趋势:从268篇增长到2771篇,世界论文数量排名也从2000年的第22位跃升到2009年的第10位。   “这些论文的分布在各个研究方向上出现了整体推进的局面,我国免疫学研究在各个方向的整体进步是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分不开的。”吕群燕说。   “(我国)成为近10年来免疫学研究进步最快的国家。中国免疫学研究的发展也引起了世界免疫学同行的关注。”国家科技评估中心撰写的《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报告》中这样评价。   但目前我国的免疫学研究总体上和先进国家仍有不小差距。我国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少、论文的平均篇引用率低、担任高水平免疫学相关杂志的编委的学者也很少。此外,我国的免疫学研究目前还面临着缺乏成熟的实验动物模型,特别是独特的疾病动物模型等基础研究条件不完善的现象。   “我国的免疫学研究今后还需要科学基金长期稳定持续的资助。”赵勇建议,在继续强化免疫学基础研究资助的同时,应重视免疫相关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免疫相关研究技术、方法、试剂、仪器的研发与创新等方面的资助,为更强的自主创新进行必要的“物质”基础准备。
  • 曹雪涛院士当选亚洲大洋洲免疫学会联盟主席
    第五届亚洲大洋洲免疫学会联盟(The Federation of Immunological Societies of Asia and Oceania, FIMSA)学术大会于2012年3月14日-1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会议期间召开了亚洲大洋洲免疫学会联盟理事会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当选为新一届亚洲大洋洲免疫学会联盟主席,任期三年。同时当选的三位副主席分别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印度。作为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曹雪涛院士曾于2010年在日本召开的国际免疫学会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Immunological Societies, IUIS)第13届学术大会期间当选为第54届国际免疫学会联盟执委会执行委员。曹雪涛院士在国际学术组织中的任职标志着中国免疫学研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与关注。
  • 《自然免疫学》脱发治疗分子靶点发现,免疫系统与毛发生长具有惊人联系
    脱发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己的毛囊导致的病症,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脱发治疗分子靶点。6月23日发表在《自然免疫学》上的研究论文,描述了称为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细胞是如何使用激素作为信使,与皮肤细胞相互作用以产生新毛囊,从而促进毛发生长。研究人员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调节性T细胞如何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过度免疫反应。新研究确定,实际上促进头发生长和再生的上游激素信号和下游生长因子与抑制免疫反应完全分开。研究人员研究了调节性T细胞和糖皮质激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和其他组织产生的胆固醇衍生的类固醇激素。他们在正常小鼠和调节性T细胞中缺乏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小鼠中诱导了脱发。两周后,研究人员看到了小鼠之间的明显差异。正常小鼠的毛发重新长出,但没有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小鼠几乎不能重新长出毛发。研究结果表明,调节性T细胞和毛囊干细胞之间必须发生某种交流,才会使毛发再生。研究人员使用多种技术监测多细胞通讯,然后研究了调节性T细胞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皮肤组织样本中的表现。他们发现糖皮质激素指导调节性T细胞激活毛囊干细胞,从而导致毛发生长。T细胞和干细胞之间的这种串扰取决于糖皮质激素受体在调节性T细胞内诱导产生TGF-β3蛋白的机制,TGF-beta3然后激活毛囊干细胞分化成新的毛囊,促进头发生长。其他分析证实,该途径完全独立于调节性T细胞维持免疫平衡的能力。研究人员表示,在急性脱发病例中,免疫细胞会攻击皮肤组织,导致脱发。通常的补救措施是使用糖皮质激素来抑制皮肤的免疫反应,这样它们就不会一直攻击毛囊。应用糖皮质激素具有双重好处,即触发皮肤中的调节性T细胞产生TGF-β3,刺激毛囊干细胞的活化。这项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和糖皮质激素不仅是免疫抑制剂,而且还具有再生功能。接下来,研究人员将研究其他损伤模型并从受伤组织中分离出调节性T细胞,以监测TGF-β3和其他生长因子水平。
  • 糖尿病免疫学实验室被批准为2009年度立项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日前,中南大学校“糖尿病免疫学”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为2009年度立项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为此次我省唯一获批者。此次获批立项建设实验室共22个,旨在推进高水平和研究型大学发展,加快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布局,是国家教育部结合当前科学发展方向以及国家重大需求,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在调研摸底、发布指南、组织申报和立项评审的基础上确定的。   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要求各高等学校落实各项建设措施与投入、加强机制建设和规范管理,为实验室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基地,同时要结合学校资源优势和自身特点积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立项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期为1~2年。需抓紧编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明确实验室建设期间的目标与任务,制定相应的建设措施,落实配套支撑条件,启动建设。   湘雅二医院糖尿病研究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老一辈专家伍汉文教授和超楚生教授为其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首先以糖尿病钙磷代谢为主要研究方向,由伍汉文教授领衔的课题组以《糖尿病无机盐代谢失衡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获得199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自1993年以来,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GAD抗体致胰岛炎机理研究》为标志,研究方向逐渐以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为主,并坚持糖尿病血管病变防治研究。   1994年开展胰岛自身抗体的检测与临床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GAD抗体酶活性检测法和放射配体检测法,并应用于临床。以此从病因学角度对糖尿病进行分型诊断与研究,从临床2型糖尿病的群体中鉴别诊断出一部分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LADA本质上是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的缓慢进展型,其病因与2型糖尿病不同,治疗上也有较大差别。1995年率先调查了国人LADA的患病率,并提出其诊断标准的建议和符合国情的LADA治疗方案,在全国推广。在国际上首次观察到雷公藤甙、罗格列酮和维生素D对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1996年开始举办糖尿病教育系列讲座,渐成规模,编写了糖尿病教育手册。廖二元教授主编的《糖尿病之友》杂志在全国发行。1999年《GAD抗体检测及其临床研究》获湖南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在进一步完善放射配体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相继开展了IA-2、IAA、CPH和SOX13 抗体的检测与临床研究,提高了LADA的诊断效率,尤其通过对CPH抗体的筛查发现了一种新型LADA,拓展了LADA的疾病谱。目前该实验室是国内能自主检测五种胰岛自身抗体的独家单位,接受北京、上海、广州等24个省市4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样本送检,为糖尿病的病因学分型、鉴别诊断提供了决定性的依据。2002年起开设糖尿病专病门诊,年门诊量8000余人次。2004年《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的研究》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举办首届湘雅国际糖尿病免疫学论坛,迄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牵头组织国内25个城市的46家三级甲等医院开展LADA CHINA研究。2007年国外发现一种新的胰岛自身抗体锌转运蛋白8(ZnT8抗体),该实验室于次年即建立了ZnT8抗体检测方法,2009年应用于临床。作为国内唯一单位已连续三届参加由IDS支持的国际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标准化评估,在全球参加的50余个权威实验室当中,总体检测质量排列前10名。   该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周智广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湖南省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糖尿病研究课题35项,其中国际糖尿病研究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国家攻关课题4项,863和973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325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   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立项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我校糖尿病免疫学的研究与临床和教学工作,促进我校内分泌与代谢病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
  • 瑞沃德精彩亮相第十四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
    2021年10月21-24日,第十四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在成都圆满举办,来自海内外数千名免疫学专家学者共襄盛会,充分分享及研讨免疫学最 新成果。瑞沃德以“助力免疫学研究”为主题盛装参展,重点展示了单细胞制备、手术造模与组织切片两大系列方案,和DSC-400单细胞悬液制备仪、Minux® 冷冻切片机两大新品。单细胞制备、手术造模与组织切片两大方案全场景助力免疫学发展展会期间,瑞沃德单细胞制备、手术造模与组织切片两大方案,它们覆盖了造模-分离-分选-培养-提取-切片整个实验流程,全面赋能助力免疫学研究蓬勃发展,瑞沃德的主题展台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观摩了解。更有以丁香园为代表的媒体朋友对瑞沃德进行现场报道,瑞沃德产品方案营销部负责人任贺先生具体围绕产品、方案和前景展望进行了分享,并表示希望通过瑞沃德的产品和方案,持续助力免疫学研究,为中国科研设备的发展贡献力量,为人类生命品质提升贡献智慧和力量。三大明星设备+两大新品全面使能共促免疫学研究展会现场,诸多免疫细胞研究“新科技”强势亮相,在瑞沃德展台也推出了三大明星设备和两大新品受到参会者高度关注,其中三大明星设备包含二氧化碳培养箱、自动细胞计数仪、微量高速冷冻离心机,备受关注的两大新品为单细胞悬液制备仪、冷冻切片机。实验的成功离不开高效稳定的设备,许多科研工作者对瑞沃德的明星产品和新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试用体验后,选择了试用申请,人气爆棚。为期四天的第十四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在圆满中落下帷幕,瑞沃德将继续秉承初心,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实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学仪器,为推动国内外免疫学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出力量。
  • Life Tech参加第八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
    Life Technologies作为赞助商,于雾都参加了10月19日在重庆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的第八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   本次大会由中国免疫学会主办,吸引了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Tak W Mak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Mark Davis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Eddy F Y Liew教授,以及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龚非力教授、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田志刚教授、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马大龙教授、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吴玉章教授等来自全球各地的学术权威到会参与。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曹雪涛院士致开幕词。来自各地的与会者济济一堂,大会吸引了上千名海内外免疫学领域的专家。   在大会现场,Life展示了旗下服务于免疫科学的多种仪器设备,包括Molecular Probes® 品牌的生物学荧光检测及标记产品。这些产品带来了免疫学实验室发展的最新动态,另参观的学者耳目一新。   期间,Life的展台始终人头攒动,来访者对Life带来的Attune® 声波聚焦流式细胞仪、FloidTM细胞成像系统以及BoltTM预制胶等一系列实验室设备抱有浓厚的兴趣,驻足垂询,数百名与会者填写了相关问卷。   此外,今年又迎来了Gibco® 品牌50周年生日,现场切开了Gibco生日蛋糕。Gibco® 品牌是目前世界上最受信赖的细胞培养产品。   茶歇期间展开的如飞镖、趣味魔方、Molecular Probes荧光球投篮等新颖有趣的小游戏也聚集了大批来访者积极参与,乐在其中。抽奖环节中,Life向到会的老师送出了移动硬盘、电子称、实验室工具套装等精美奖品。寓教于乐的现场活动让与会者印象深刻。   Life一直在免疫学界的实验室有广泛的应用,深受好评。在未来,Life仍然会以其专业的态度和勤谨的精神,为中国的免疫学家带来简单、方便、实用、准确的产品和方案。 与会学者在Life展台前填写问卷。 Life Technologies的产品引人瞩目 Life Technologies的展台前人头攒动 与会者正饶有兴趣地参加Life Technologies的互动游戏 现场分享Gibco® 品牌50周年生日蛋糕
  • 西湖大学医学院成立!免疫学家董晨院士担任院长
    近日,西湖大学董事会研究决定设立医学院,经校长施一公提名,医学院首任院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免疫学家董晨教授担任。2018年2月14日,西湖大学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秉承“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西湖大学坚持发展有限学科,办学前期优先建设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目前已面向全球引进206位博士生导师,在校博士生1400余人,本科生150余人,博士后及专职研究人员500余人,尖端科研全面展开。随着学校人才引进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研实力的快速增强,创建医学院的基础和条件逐步具备:强大的生命科学研究为医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广阔应用场景的医学,又可以有效促进理学、工学等相关学科的人才引进、跨学科交叉和人才培养。此外,年轻的西湖大学没有历史包袱,可以充分借鉴中外医学院建设的得失,在创建新型医学院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成立的医学院将以培养顶尖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s)为目标,致力于医学创新和临床转化,重点聚焦微生物学与疫苗、免疫学与炎症、生理学与代谢、肿瘤生物学与治疗、医学遗传与罕见病、药物研发、公共健康等研究领域。所谓“顶尖医师科学家”,是指既具有优秀基础研究水平和卓越临床实践能力,又接受过系统的生物医学科研训练,并且能够同时驾驭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两者迥异的思维模式,推进医疗创新的复合型领军人才。施一公表示,创建新型医学院,既是西湖大学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引进的重要抓手,“我们将努力构建西湖医学教育新体系,积极探索研究型医学院建设新途径,为中国和世界医学发展贡献西湖力量。”目前,医学院已面向全球启动公开招聘,详见下方网址。学术人才:https://www.westlake.edu.cn/Careers/OpenPositions/FACULTY/202311/t20231106_35040.shtml行政岗位:https://app.mokahr.com/social-recruitment/westlake/43525#/jobs?zhineng=86536&department%5B0%5D=2083620&page=1&anchorName=jobsList医学院首任院长董晨个人简介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副校长兼医学院院长1989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1996年获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博士学位,1997至2000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免疫学系从事博士后工作。曾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免疫学系终身讲席教授、炎症与肿瘤中心主任。2013年回国工作后,历任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医学院院长,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等。主要致力于免疫学的研究,在T细胞分化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做出了多项开创性贡献,给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深远影响,也给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定义Th17和Tfh细胞的工作,在2021年被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列入“免疫学过去20年最重要的20项突破”,也在2022年被Nature Milestones列入“T细胞领域历史上的20个重大里程碑”。目前已发表论文280篇,总被引用次数37000余次,曾七次被评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曾获得2009年美国免疫家学会BD Bioscience研究者奖、2019年国际细胞因子与干扰素协会Biolegend-William E. Paul Award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吴杨医学奖等,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炎症生物学与疾病”创新群体负责人。现任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和hLife的共同主编,Frontiers in ImmunologyT Cell Biology主编,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常务副主编,Advances in Immunology副主编,Annual Review in Immunology、Immunity、Med、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和Cell Research等期刊的编委或科学顾问。西湖大学医学院教授招聘创办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前身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非营利性新型研究型大学。学校定位于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以博士研究生培养为起点,现设立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四个学院。西湖大学坚持发展有限学科,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力争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为国家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贡献。西湖大学医学院成立于2023年10月,以培养世界一流医师科学家为使命,致力于医学创新和临床转化,为医学发展和人民健康贡献西湖力量。我们正在全球范围公开招募以下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相关研究方向的杰出学者:微生物学与疫苗、免疫学与炎症、生理学与代谢、肿瘤生物学与治疗、医学遗传学、临床医学、药学和公共健康学。西湖大学医学院尤其诚挚欢迎有优秀科研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医师科学家加盟。申请人须持有博士(Ph.D.)、医学博士(M.D.)或等同学位,并具备博士后经历和令人服膺的学术成果。学术人才岗位分为以下不同级别:助理教授、副教授、长聘副教授、正教授、讲席教授。西湖大学将参照国际一流大学相应职位,并结合实际情况,为入选者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使其安心于学术研究的协议薪酬和福利待遇,包括但不限于良好的住房保障、高端家庭医疗保险等。上述薪酬福利制度的设计参考了美国私立研究型大学的标准。此外,学校将参照国际一流大学相应职位的标准,为入选者提供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启动保障,包括但不限于充足的长期科研经费,宽裕的实验空间,一流的仪器设备与科研保障。西湖大学坚实的资金支持和综合保障将为每项旨在拓展人类知识边界的科研项目和每位俯身求索的科研同仁保驾护航。如有意向,请将完整的申请材料编辑至同一份PDF文件并发送邮件至西湖大学医学院人才招聘邮箱:somtalents@westlake.edu.cn。邮件主题请标明“姓名+医学院+学科方向”。申请材料清单如下:1. 求职信(Cover Letter)2. 个人简历,需包含公开发表文章列表和谷歌学术链接3. 研究成果与未来研究计划(3-5页)4. 三封推荐信(由三位推荐人直接发送至上述邮箱)欢迎联系医学院学术人才招聘邮箱somtalents@westlake.edu.cn或西湖大学学术人才招聘邮箱talents@westlake.edu.cn,我们会及时解答应聘问题和相关政策咨询。
  • 邵峰院士荣获肿瘤免疫学界顶级大奖 威廉 科利奖
    2022年9月27日,美国纽约癌症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将2022 年度威廉 科利奖(William B. Coley Award)授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邵峰院士(炎明生物联合创始人),哈佛医学院 Judy Lieberman 和吴皓,基因泰克 Vishva Dixit 四位科学家。其中,邵峰院士是自 1979 年以来首位基于在中国本土做出的原创科学发现而获此殊荣的科学家,并作为获奖代表进行主旨演讲。威廉 科利奖(William B. Coley Award)是肿瘤免疫学届顶级大奖,该奖项于 1975 年设立,以纪念肿瘤免疫治疗先驱威廉 科利博士。威廉 科利奖由美国纽约癌症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负责评审,授予在基础免疫和肿瘤免疫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们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免疫系统、癌症和其他疾病有了深刻的理解,推动了基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多种疗法的发展。利用免疫系统对抗癌症,并不是最近才诞生的新概念。早在 100 多年前,威廉 科利医生就曾对癌症患者注射细菌或细菌产物,以求增强免疫系统的活性,治疗癌症。一些资料表明,威廉 科利在他 40 年的行医生涯里,曾对近 1000 名癌症患者进行过类似的治疗,是当之无愧的癌症免疫治疗先驱。遗憾的是,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威廉 科利开创的这种免疫疗法概念太过超前,疗效也不够稳定,并未得到重视和推广。如今,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在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肿瘤免疫疗法成为肿瘤研究中最为重要的领域,多款通过调节病人免疫系统来进行肿瘤治疗的药物已经获得批准上市,以威廉 科利命名的基础免疫学和肿瘤免疫学奖项——威廉 科利奖,也成为免疫学领域的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在获得威廉 科利奖的科学家中,迄今已有多位获得了诺贝尔奖。2011 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 Ralph M. Steinman、Jules A. Hoffmann、Bruce A. Beutler 分别于 1998、2003 及 2006 年获得该奖项;James P. Allison 和本庶佑分别于 2005 及 2014 获得威廉 科利奖,并于 2018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耶鲁大学的华人科学家陈列平博士,由于在 PD-1/PD-L1 信号通路的卓越贡献于 2014 年获得威廉 科利奖;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华人科学家陈志坚博士由于在 cGAS-STING 信号通路的卓越贡献于 2020 年获奖。邵峰院士邵峰院士因在细胞焦亡(pyroptosis)领域的原创性发现获得 2022 年度威廉 科利奖。邵峰实验室 2015 年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 GSDMD 作为炎症性 caspase 底物来执行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在近 10 年的研究中,又陆续将这一家族的其它蛋白 GSDME 和 GSDMB 的机制阐明。基于细胞焦亡的免疫激活特性,也开创性的建立了通过细胞焦亡来提高抗肿瘤免疫活性的概念框架。这些工作不仅重新定义了细胞焦亡的生物学概念,同时也深刻的改变了大家对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传统认识。
  • web banner 2 贝克曼库尔特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之旅圆满落幕
    中国,合肥,2016年11月7日 —— 中国免疫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于2016年11月4日-7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中国免疫学会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是中国免疫学会主办的品牌学术会议,已形成风格和极大影响力,是目前中国免疫学领域中学术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此次会议邀请了海外著名免疫学家和中国两院院士、各领域知名的免疫学者进行大会报告,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和海外的1500名代表参加会议,涵盖了免疫学基础、临床、疫苗、制剂等各个领域。作为科学仪器行业内受尊敬的领导供应商之一,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圆满结束了自己的免疫学学术大会之旅。贝克曼库尔特为广大用户带来了流式细胞分析/分选解决方案、细胞治疗和病毒载体纯化的高通量低成本解决方案,以及肿瘤免疫试剂、细胞计数及活力检测分析等解决方案,隆重亮相了最新cytoflex s 、dxflex流式细胞分析仪和cytoflex lx光路组件,它们创新的设计、卓越的性能、玲珑的体积、灵活的配置、简单直观的软件,为用户带来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和体验。展会期间我们还组织了丰富精彩的“细胞计数pk赛”、“小贝知识达人赛”以及“免疫细胞猜猜看”等一系列趣味活动,与参会客户充分互动。同时,我们的技术专家现场进行了最新dxflex流式细胞分析仪应用演示活动,让现场用户体验了在多色流式分析时便捷的补偿调节等操作,以及配套鸡尾酒干粉试剂的简易操作和优秀性能。我们的展台工作人员秉承热情、周到、耐心和诚恳的态度,为每一位参观者答疑解惑,与新老客户进行坦诚的交流,与业内同行分享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资讯,吸引了大批到场的学者驻足垂询。我们还邀请到国内知名行业媒体丁香园对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事业部全球首席技术官陈永勤博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 (aimbe) 院士)和贝克曼生命科学部销售总监吴应光博士进行了专访,敬请关注近期我们的专访报道。贝克曼库尔特专场卫星会于2016年11月6日下午举行,我们荣幸邀请到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郑利民教授为卫星会致欢迎辞,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事业部全球首席技术官陈永勤博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 (aimbe) 院士)以“cytoflex 流式细胞仪—— 流式技术推动免疫研究的发展”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演讲。陈永勤博士一直致力于贝克曼库尔特cytoflex 流式细胞仪的开发。该产品推出以来,凭借卓越的性能及直观简便的操作方式,让其一经面世就广受用户的喜爱,风靡全球。截止2016年10月份,cytoflex全球销售已超1000台,其中,中国销售量更是达300多台。借助此次卫星会,贝克曼举行了全球销售1000台的庆祝活动,我们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离不开广大客户对我们的厚爱和鼓励。在此,感谢大家对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大力支持!
  • 贝克曼库尔特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之旅圆满落幕
    p   中国免疫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于2016年11月4日-7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中国免疫学会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是中国免疫学会主办的品牌学术会议,已形成风格和极大影响力,是目前中国免疫学领域中学术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此次会议邀请了海外著名免疫学家和中国两院院士、各领域知名的免疫学者进行大会报告,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和海外的1500名代表参加会议,涵盖了免疫学基础、临床、疫苗、制剂等各个领域。作为科学仪器行业内供应商之一,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圆满结束了自己的免疫学学术大会之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69959d11-7e7a-46a0-b040-e75d6a70056a.jpg" title=" 20161108_1.jpg" / /p p   贝克曼库尔特为广大用户带来了流式细胞分析/分选解决方案、细胞治疗和病毒载体纯化的高通量低成本解决方案,以及肿瘤免疫试剂、细胞计数及活力检测分析等解决方案,隆重亮相了最新CytoFLEX S 、DxFLEX流式细胞分析仪和CytoFLEX LX光路组件,它们创新的设计、卓越的性能、玲珑的体积、灵活的配置、简单直观的软件,为用户带来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和体验。展会期间我们还组织了丰富精彩的 “细胞计数PK赛”、“小贝知识达人赛”以及“免疫细胞猜猜看”等一系列趣味活动,与参会客户充分互动。同时,我们的技术专家现场进行了最新DxFLEX流式细胞分析仪应用演示活动,让现场用户体验了在多色流式分析时便捷的补偿调节等操作,以及配套鸡尾酒干粉试剂的简易操作和优秀性能。我们的展台工作人员秉承热情、周到、耐心和诚恳的态度,为每一位参观者答疑解惑,与新老客户进行坦诚的交流,与业内同行分享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资讯,吸引了大批到场的学者驻足垂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881ea8d7-ff0b-434b-acbe-76f1d09f1a43.jpg" title=" 20161108_2.jpg" / /p p   贝克曼库尔特专场卫星会于2016年11月6日下午举行,并荣幸邀请到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郑利民教授为卫星会致欢迎辞,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事业部全球首席技术官陈永勤博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 (AIMBE) 院士)以“CytoFLEX 流式细胞仪 ——流式技术推动免疫研究的发展”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演讲。陈永勤博士一直致力于贝克曼库尔特CytoFLEX 流式细胞仪的开发。该产品推出以来,凭借卓越的性能及直观简便的操作方式,让其一经面世就广受用户的喜爱。截止2016年10月份,CytoFLEX全球销售已超1000台,其中,中国销售量更是达300多台。借助此次卫星会,贝克曼举行了全球销售1000台的庆祝活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879d6763-072b-4b2d-bbfa-940704d9d722.jpg" title=" 20161108_3.jpg" / /p p br/ /p
  • 奥思德超纯水机亮相2024甘肃省免疫学会感染免疫与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6月22日,2024甘肃省免疫学会感染免疫与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兰州召开。此次年会汇集了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以及甘肃省内的专家学者近260人,共同聚焦“病原感染机制与预防制品的创新发展”,为我国健康事业的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会议举办地址:兰州饭店会议开幕式会议同期举办了相关仪器设备、试剂耗材展会。西安明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携奥思德超纯水机E系列产品亮相本次展会,通过现场展示,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和业界同行的关注,销售人员就奥思德超纯水机产品的性能和优势进行了讲解与交流。西安明卿生物科技展位奥思德超纯水机通过零距离的体验和交谈,用户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奥思德超纯水机的产品优势,加深了合作的意向。参会人员参观奥思德超纯水机交流展望未来,奥思德仪器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实力,研发出更好的超纯水机产品,为我国生物医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贡献力量。奥思德仪器 企业简介 奥思德公司成立于2017年,由深耕纯水领域20余年的专业人士组建,2022年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现坐落于重庆市高新区二郎启迪科技园区,是一家专注实验室纯水/超纯水系统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型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竭力做好国产优质超纯水机,在科研上狠下功夫,连同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在EDI去离子技术和TOC降解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公司主要产品有实验室超纯水机S、M、E、V四个系列,产品具有机型小巧、水质稳定、耗材量少、产水量大、更换便捷、使用周期长等优势,其中E系列超纯水机更是耗材使用少,性价比高,在多个实验室(CTC、SGS)成为明星产品和指定产品。
  •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喜获LC-MS、免疫学分析新方法
    食品中真菌毒素检测喜获新法 《食品及原料中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研究》项目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   6月21日,国家质检总局通过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承担的《食品及原料中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研究》项目验收。验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课题建立的分析检测方法科学先进、快速准确、实用性强,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研究成果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加快研究成果的标准化,并尽快推广应用。   据了解,目前已知的200多种真菌毒素,每年污染了全球大约25%的农作物,给食品加工带来很大安全隐患。然而,目前真菌毒素的标准检测方法不到10种。《食品及原料中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研究》项目将缓解我国众多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缺乏的问题,为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悉,由深圳市检测院组成的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分别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免疫学分析方法,对食品及原料中15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新检测方法可检测大米、小麦(2053,2.00,0.10%,吧)粉、花生、植物油、调味品、发酵酒、肉制品等食品及原料中真菌毒素的含量水平,研究中还首次发现了小麦粉中存在交链孢酚单甲醚等3种交链孢霉毒素的污染。
  • 曹雪涛提出抗病毒天然免疫表观调控新机制
    p   《自然—免疫学》杂志8月29日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的论文,报道了RNA解旋酶DDX46能够通过RNA去甲基化修饰导致抗病毒效应分子mRNA核滞留、进而抑制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的研究结果。 /p p   干扰素在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干扰素产生的多少与持续时间受到精确调控,以确保机体清除入侵病毒的同时能避免病理性自身免疫损伤。目前关于干扰素表达精确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免疫信号通路蛋白分子,而以细胞核内RNA修饰的方式调控干扰素表达的机制尚不清楚。 /p p   曹雪涛院士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博士后郑青亮以及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侯晋联合攻关,针对DEAD-box解旋酶(DDX)家族成员在RNA识别和代谢及其在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的重要功能,通过筛选多种DDX家族成员在病毒感染巨噬细胞天然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发现了DDX46能显著抑制病毒感染诱导的干扰素表达。 /p p   研究表明,DDX46能结合到抗病毒效应分子mRNA的CCGGUU保守基序上,当病毒感染时DDX46与m6A去甲基化酶ALKBH5结合增加,使得与DDX46结合的抗病毒效应分子mRNA发生去甲基化修饰而导致其核滞留,阻滞了这些抗病毒效应分子的蛋白表达从而降低干扰素产生,最终抑制了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反应。 /p p   本研究揭示了RNA解旋酶DDX46在细胞核内通过RNA修饰的新方式参与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提出了一种新的天然免疫与炎症调控机制,为病毒感染和炎症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潜在靶标与思路。 /p p br/ /p
  • 曹雪涛团队提出抗病毒天然免疫表观调控新机制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608a3f6e-d4ec-4525-ab7c-ba8259558755.jpg" / /p p   《自然—免疫学》杂志8月29日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的论文,报道了RNA解旋酶DDX46能够通过RNA去甲基化修饰导致抗病毒效应分子mRNA核滞留、进而抑制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的研究结果。 /p p   干扰素在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干扰素产生的多少与持续时间受到精确调控,以确保机体清除入侵病毒的同时能避免病理性自身免疫损伤。目前关于干扰素表达精确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免疫信号通路蛋白分子,而以细胞核内RNA修饰的方式调控干扰素表达的机制尚不清楚。 /p p   曹雪涛院士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博士后郑青亮以及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侯晋联合攻关,针对DEAD-box解旋酶(DDX)家族成员在RNA识别和代谢及其在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的重要功能,通过筛选多种DDX家族成员在病毒感染巨噬细胞天然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发现了DDX46能显着抑制病毒感染诱导的干扰素表达。 /p p   研究表明,DDX46能结合到抗病毒效应分子mRNA的CCGGUU保守基序上,当病毒感染时DDX46与m6A去甲基化酶ALKBH5结合增加,使得与DDX46结合的抗病毒效应分子mRNA发生去甲基化修饰而导致其核滞留,阻滞了这些抗病毒效应分子的蛋白表达从而降低干扰素产生,最终抑制了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反应。 /p p   本研究揭示了RNA解旋酶DDX46在细胞核内通过RNA修饰的新方式参与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提出了一种新的天然免疫与炎症调控机制,为病毒感染和炎症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潜在靶标与思路。 /p p /p
  • 曹雪涛团队揭示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传机制
    曹雪涛团队揭示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传机制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团队发现,DNA甲基化酶Dnmt3a能使天然免疫细胞针对病毒感染处于一种敏感状态,一旦识别病毒入侵就可以显着产生干扰素和启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该发现揭示了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传机制,也为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治提出了新的潜在分子靶标。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免疫学》。树突状细胞与巨噬细胞作为关键性天然免疫细胞,能及时识别病毒入侵并启动有效的天然免疫应答以抵御病毒感染,但为什么天然免疫细胞“天生”具备如此快速应答的抗病毒免疫功能?哪些调控分子决定了天然免疫细胞具备快速免疫应答的功能特征?曹雪涛与浙江大学免疫所博士生李霞、第二军医大学免疫所讲师张迁合作,发现DNA甲基化酶Dnmt3a能促进天然免疫细胞释放I型干扰素以抵御病毒感染。研究表明,Dnmt3a结合在HDAC9远端启动子区并维持该区域的DNA高甲基化,从而拮抗该区域的H3K27me3,促进近端启动子的活化型组蛋白修饰水平以维持HDAC9高表达。高表达的HDAC9进而通过一定机制高效诱导Ⅰ型干扰素产生,启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该研究揭示了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参与构建天然免疫细胞特异性抗病毒功能状态,即DNA甲基化能够通过其非经典功能维持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调控分子高表达,从而为天然细胞在病毒入侵时能够及时高效地启动抗病毒免疫反应做好准备。该研究为如何有效抗御病毒感染提供了潜在的药物靶点。
  • 赛默飞亮相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 全新技术,革命理念—— Attune NxT新一代声波聚焦流式细胞仪首秀中国市场
    2014年10月22日,上海——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于10月19日至21日期间,在泉城济南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上,隆重推出新一代声波聚焦流式细胞仪Attune NxT。与传统的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的流式细胞术不同,Attune NxT流式细胞仪采用声波聚焦原理,将待分析细胞聚焦于流动室中心轴,从而使细胞呈单束状流动分析的一项全新高科技技术。AttuneNxT拥有卓越的灵敏度,更高的通量和分析效率,精准的分析结果。样品流速最高可达1毫升/分钟,获取速率最快达35,000个/秒,可减少离心步骤, 更多地保留样品中的细胞,快速实现对稀有细胞的检测。凭借颠覆性的技术及简约大气的外观设计,这款新仪器吸引了大批到场的学者驻足垂询。 10月20日下午,赛默飞生命科学产品和服务全球流式市场发展高级经理Shane W. Oram和流式业务中国区总监唐新共同为Attune NxT揭幕。为庆祝Attune NxT在中国区的首秀, Oram博士在大会期间进行了题为《新一代声波聚焦流式细胞术:声波聚焦,拓展您的研究能力》的学术报告,从Attune NxT的原理到应用,Oram博士为大家带来了流式细胞术的全新革命性理念。报告吸引了大批听众,现场座无虚席,来宾踊跃提问,对这一独特的声波聚焦流式细胞术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Oram博士介绍道:“Attune NxT声波聚焦流式细胞仪的前身是Attune声波聚焦流式细胞仪,以其简单易用和卓越的性能受到了研究人员的欢迎,曾被评为‘2010生命科学十大创新产品’。2014年9月全新推出的Attune NxT保留了声波聚焦的核心技术,以Breaking Boundary(突破传统)为理念,对液流系统,电子系统,光学系统及操作软件进行了全新的设计。Attune NxT声波聚焦流式细胞仪采用模块化设计,软件操作界面简单易用,配备有黄、红、蓝、紫4个高功率平顶激光器,多达16个检测参数。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选择1至4激光器配置,或定制所需要的激光器和荧光通道。AttuneNxT可实现独特的、无需洗脱/裂解的实验方案,并整合了包括细胞计数在内的多种实验需求,实现了流式细胞术的一站式服务。上市即受到美国和欧洲研究人员的广泛好评。” “中国是全球流式市场发展最快和最具潜力的地区,Attune NxT可以从数据质量、应用开发到客户体验等各方面满足不同领域和层次客户的需求”,对于该产品在中国的发布和推广,唐新总监显得信心满满,“我们有信心让中国所有需要流式的研究人员使用上这一先进的技术。我们拥有专业化的流式销售、市场、应用支持、售后团队服务于广大的中国用户,从而加速中国的科学研究和探索进程。”Oram博士与唐新总监揭幕全新的Attune NxT声波聚焦流式细胞仪 来自美国的Oram博士正在介绍Attune NxT Oram博士在会上为大家演示Attune NxT Attune NxT的全新亮相吸引了众多与会学者 现场听众踊跃提问Oram博士和唐新总监接受采访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 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170亿美元,在50个国家拥有员工约50,000人。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Life Technologies、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四个首要品牌,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 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有30多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超过38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8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全国共设立了6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0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n
  • 河北省首个生物免疫检测实验室日前建成
    河北省首个高标准免疫检测实验室日前在武警河北省总队医院正式建成。目前,实验室已具有良好的实验检测条件,检测技术包括遗传学检查、特异性免疫学检查、特异性免疫学指标检测———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技术,以及细胞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该实验室目前已建成规模较大的层流净化实验室,将重点围绕肝病发生的遗传机制、细胞分子、环境与特异性免疫因素相互作用的致病机理,以及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疾病特征做检测。利用遗传学、特异免疫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开展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检测及其治疗过程研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康复过程提供检测数据和技术支持。 统计显示,我国现有乙肝感染者9300余万人,随着我国对新生儿实施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后,儿童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了明显下降,但成人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5-59岁人群感染率仍高达8.57%,是乙肝高发人群,全国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病约30万例。 据了解,目前一些传统治疗肝病的方法一直存在着耐药性的问题,随着生物免疫学的发展,为乙肝在诊断上和治疗上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 关注肿瘤免疫与代谢,这2场免费直播不容错过!
    肿瘤免疫是利用免疫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肿瘤的抗原性、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及其抗肿瘤免疫的机制、肿瘤的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的科学,与肿瘤代谢特性及微环境重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对研究肿瘤的发病机制、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量代谢是生命体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代谢的重编程与癌症、免疫、神经退行性疾病、肥胖、糖尿病等息息相关。为此,从细胞能量代谢着手,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寻找重大疾病的新疗法,已成为目前的热门研究领域。一文带你解读近期2场会议报告亮点,揭密那些隐藏的小细节! 6月15日—肿瘤免疫与代谢(点击日程即可报名参会)1.针对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围绕树突状细胞囊泡转运相关分子和T细胞特异性抗原受体库开展系统免疫学研究2.针对肿瘤个体差异和肿瘤空间异质性的问题,发展的代谢组分子分型-代谢物异质分布空间可视化-精准粒子治疗策略,最大化的减少副作用,并达到更好的肿瘤抑制效果3.专注肿瘤免疫生物治疗以及相关代谢机制,在微小囊泡研究领域有一系列的原创性发现。4.安捷伦重磅新品在线赏,能量代谢分析技术强应用6月24日—转化医学之肿瘤免疫学(点击日程即可报名参会)1.重点介绍FOXP3+调节性T细胞功能可塑性及稳定性分子机制研究新进展,以及组织特异性Treg, 特别是自身免疫病,肥胖及衰老相关糖尿病以及肿瘤微环境中FOXP3+Treg功能与免疫疗法相关新进展2.通过研究免疫系统和肿瘤之间的相互作用,鉴定肿瘤特异的免疫细胞,尤其是识别肿瘤抗原的T细胞,以及肿瘤细胞抵抗免疫攻击的逃逸机制,从中发现新的治疗靶标,建立高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的进展与挑战4.Cytiva层析技术助力肿瘤免疫学研究 ♥更多精彩尽在网络讲堂: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
  • 中科院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成立
    5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成立启动仪式在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先恩,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武维华院士,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康乐、副院长高福,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王丽萍处长、刘杰处长,计划局侯宏飞副处长,以及研究所赫荣乔、朱美玉、许瑞明副所长,所长助理孙命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和长期以来关心和指导感染与免疫实验室的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老局长王贵海研究员以及全体师生一百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会由许瑞明主持。康乐宣读了中科院关于成立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的通知。赫荣乔代表依托单位宣读了关于聘任饶子和院士为主任,王大成院士、曹雪涛院士、陈志南院士等15名专家为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决定。朱美玉宣布了唐宏研究员,范祖森、王盛典研究员为实验室正、副主任的决定。康乐、高福分别向与会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实验室主任颁发了聘书。   张先恩在致辞中指出,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的重要平台与功能单元,中科院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能把握免疫学前沿和国家传染病防治需求的交汇点,其建设与成长必将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武维华指出,免疫学既是基础生物学的生长点,又是现代医学与生物技术的着力点,希望中科院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能保持特色,办出优势,积极进取,跨越发展。康乐指出,中科院在学科建设上及时准确地部署了免疫学研究团队,适时发展了感染免疫方向,并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为中科院人口健康基地一支重要的研发力量,希望重点实验室保持势头,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合,早日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行列。   随后,饶子和邀请陈志南、武维华、张先恩等一起为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揭牌,将整个启动仪式推向了高潮。会后,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唐宏的重点实验室工作报告,以及实验室新聘张立国、朱明昭和侯百栋“百人计划”研究员的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现有工作人员36名,其中千人计划入选者1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实验室的前身是生物物理研究所感染免疫研究中心,近5年来共承担 46项国家、中科院等重大和重点项目,实际到位研究经费共计10,787万元。其中国家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6项,973课题6项(其中项目首席2项),863课题5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3项,国际科技合作重点机构项目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2项、重点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1项(项目首席)、重要方向项目5项、国防创新项目1项、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1项。2005-2009年实验室发表SCI论文共64篇,篇均影响因子5.95,篇均引用次数近10次。其中发表在Science, Nature Medicin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Blood等有重要影响的期刊论文(IF5)32篇。实验室2005年以来共申请国家专利12项,授权国家专利5项 申请国际专利2项,目前均已进入国家审理阶段。
  • 医学免疫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2009年10月25日,在科技部基础司的委托下,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对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建设验收。基础研究司、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总后卫生部科训局及第二军医大学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讲话。浙江大学郑树森院士任专家组组长。   会上,专家组听取了实验室主任曹雪涛教授所做的建设验收报告,第二军医大学科研部张从昕教授代表依托单位介绍了相关支持情况。专家组还现场考察了实验室,并与实验室人员进行了座谈。   经过验收,专家组认为:在科学研究方面,实验室已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一系列得到免疫学界高度评价的创新性成果。实验室还将基础研究的结果积极应用于临床,疗效甚佳。在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采取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措施,切实加强团队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团结协作、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术团队。实验室还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设备运行和开放使用效率高,为实验室的创新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后,专家组认为,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按计划顺利完成了建设任务,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大家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实验室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等建议性意见。
  • eBioscience与Affymetrix赞助的免疫学基因组计划The Immunological Genome Project
    The Immunological Genome (ImmGen) Project 是一项多中心的协作研究,旨在定义小鼠关键免疫细胞类型的基因表达谱主要免疫群体的细胞亚型用流式方法按照严格的表型标准分离,再用微阵列分析。通过这项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单一细胞的表达谱,还可以了解不同或相同免疫系别的细胞亚型之间存在的复合转录关系eBioscience提供该计划所需的所有流式抗体GeneChip 是最主要的基因表达芯片(MoGene 1.0ST)提供者 正在研究的细胞种类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B Cells Gamma Delta T Cells Alpha Beta T Cells Activated CD8 T Cells Natural Killer (NK) Cells Dendritic Cells Macrophages, Monocytes & Granulocytes Stromal Cells 细胞鉴别抗体cocktailB cells/Na?ve CD4/ Na?ve CD8 Tregs/TCR gamma delta/NK Cells TCRb-eFluor® 450 CD4-FITC CD4-APC-eFluor® 780 CD25-APC CD8-APC TCRgd-PerCP-eFluor® 710 CD62L-PE TCRb-eFluor® 450 CD19-PE-cyanine7 NK1.1-PE IgM-FITC P.I. P.I. Dump (APC-eFluor® 780): CD8, CD19, GR-1, Ter119B cells/Na?ve CD4/ Na?ve CD8 Tregs/TCR gamma delta/NK Cells TCRb-eFluor® 450 CD4-FITC CD4-APC-eFluor® 780 CD25-APC CD8-APC TCRgd-PerCP-eFluor® 710 CD62L-PE TCRb-eFluor® 450 CD19-PE-cyanine7 NK1.1-PE IgM-FITC P.I. P.I. Dump (APC-eFluor® 780): CD8, CD19, GR-1, Ter119 关于该计划的更多详情,请访问eBioscience相关介绍http://us.ebioscience.com/about/partnerships/immunological-genome-project.htm 阅读原文:http://www.liankebio.com/TechServiceShow/articleID/2014070019.html
  • 生命安防,如此之近——尽在奇妙万千的免疫实验室
    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动物科学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免疫学、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而其中的免疫学研究对于贯穿整个动物科学起到了中枢纽带的作用。 谈到免疫学,映入大家脑海中的一定是生物体抵抗各种细菌和病毒的场景,没错,大家的直觉很有道理!其实,免疫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重要科学,也是各种生物疾病防治的基础。小O同学对此也一直甚有兴趣,恰巧今天有幸跟免疫实验室来一场近距离接触,快来一起看看吧! 趣味源自深奥之免疫实验室 我们要参观的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所农林高校,这是全国建校最早的农林院校之一,也是福建省重点建设3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小O同学将带领大家在神秘的动物科学学院开启我们的发现之旅。 在动物科学的免疫学研究中,酶免疫测定(Enzyme Immunoassay,EIA)是一种对液相内微量物质至关重要的测定技术,其分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酶免疫组化技术,前者用于测定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后者用于测定组织或细胞表面的抗原。我们要讲的故事将围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展开。 ELISA是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技术,其基本方法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表面,使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常用的ELISA法有双抗体夹心法、直接法、间接法等。接下来,实验室的老师将采用检测抗体最常用的间接法为你展示精彩的ELISA实验。 首先,抽取鸡的新鲜血液,离心后取上清液,并使用磷酸缓冲盐溶液(PBS)进行1:100的稀释,静置; 接下来,进行包被抗原,即将特异性抗原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原,保持4℃过夜孵育,然后加入5%的脱脂奶粉进行封闭,洗涤三次,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及杂质; 第三步,加入待检血清(一抗),保持37℃孵育1小时,之后加入PBS在室温条件下进行5分钟的洗涤,抛干; 第四步,加入酶标抗体(二抗),保持37℃孵育1小时,之后加入PBS在室温条件下进行5分钟的洗涤,抛干; 最后,加入底物显色,保持37℃反应30分钟,并加入2 mol的硫酸溶液进行终止。然后就可以用ELISA检测仪测定OD值(光密度),并计算出P/N比值(阳性血清与阴性血清之比)。卓越实验的完美主义者——奥豪斯微孔板摇床 在整个ELISA实验过程中,有多个过程需要进行摇荡混匀的操作,首先是样品和试剂的混匀,包括稀释前、后的样品必须充分混匀,所有试剂在加样前也须摇匀,以保证实验的持久性和均一性;其次是洗板洗涤的过程,需要将特异结合于固相的抗原或抗体与反应孵育过程中吸附的非特异成份分离开来,以保证ELISA测定的特异性。洗板对于整个实验过程也是极其关键的一步,洗液尽量不要溢出孔外,这就对于摇荡的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 之前该实验室采用的摇荡混匀方法效果欠佳,尤其是稳定性和可控性不能保证,经常会出现样品稀释地不均匀,或在洗涤过程中由于设备振动发生洗液溅出孔外的现象,从而造成操作台污染。这对于敏感性和清洁性要求很高的ELISA实验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潜移默化源于亲密接触。一切陈旧糟糕的实验效果自一个身手敏捷的小家伙初次光临实验室的那天起戛然而止,可不要小瞧,它不光极大地提高了环境适应性,更重要的是有效地保障了实验安全性,带来的“化学反应”都令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们叹为观止。看到下面这台仪器了吗?没错,我们说的就是它——奥豪斯数显控制轻负载微孔板摇床!扁平的机身设计占用空间更少,可轻松放入大多数通风橱或培养箱,橡胶吸盘基座提供了更高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同时,反应灵敏的“神经中枢”——微处理控制器和功能强大的心脏——三偏心轴平衡驱动的无刷直流电机能够确保一致均匀的摇荡动作可靠运行,并对摇荡过程中任何突发情况进行灵活有效的应变。尤其是缓慢升速设计能将速度缓慢安全地提升至目标设定值,以免微孔板的样品溅出;另外,当系统检测到障碍物或托盘过载时,将发出声光信号警报。整款产品的智能性大大提高了实验的自主权,从而节约了人工辅助操作的成本。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台性能优异的实验室设备对顺畅的实验流程可是至关重要。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摇床系列或奥豪斯其他实验室设备的产品信息,或正在寻求更专业细致的选型指导,请速速联络我们,我们专业的工程师们欢迎随时来骚扰哦!
  • 机械力调控B淋巴细胞免疫活化研究获新进展
    p   2017年7月31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刘万里研究组在《eLife》期刊在线发表了名为《蛋白激酶Cβ(PKCβ)和黏着斑激酶协同调控B淋巴细胞的免疫活化对呈递抗原的基质硬度的敏感性》(Substrate stiffness governs the initiation of B cell activation by the concerted signaling of PKCβ and focal adhesion kinas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机械力感知能力调控B淋巴细胞免疫活化的精细分子机制。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巴基斯坦籍博士生萨明娜(Samina Shaheen),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博士生万政鹏和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李宗昱是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刘万里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br/ /p p   本研究需要大力整合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新型材料科学、高精度活细胞成像和生物物理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优势,涉及基因修饰小鼠脾脏B细胞和自身免疫疾病病人外周血B细胞等实验材料的广泛使用,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大力支持。 /p p   B淋巴细胞作为抗体免疫应答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维系着人类的健康,B淋巴细胞的免疫活化进程在其质膜表面的B细胞受体(BCR)识别外来病原体抗原后启动。该课题组之前的工作揭示B淋巴细胞具有灵敏的机械力感知功能,利用B细胞受体(BCR)来精确地识别抗原的理化性状。该论文结合不同刚性抗原呈递基质系统和基于全内反射、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的高速高分辨率成像系统,对机械力感知调控B淋巴细胞免疫活化的分子机制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该论文发现B淋巴细胞感受机械力调控其活化依赖于B细胞受体(BCR)下游信号分子。由佛波酯(PMA)诱导的蛋白激酶Cβ(PKCβ)激活可以绕过B细胞通常需要的酪氨酸激酶(Btk)和磷脂酶Cγ2(PLCγ2)信号分子来区分底物刚度。然而,这一过程依赖于由蛋白激酶Cβ(PKCβ)介导的黏着斑激酶(FAK)激活,进而表现出黏着斑激酶(FAK)介导的B细胞扩散和粘附反应的增强。黏着斑激酶(FAK)失活或缺陷将导致B细胞丧失鉴别基底刚性的能力,而粘附分子可以大大增强B细胞的这种能力。最后,该研究利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样品进行研究,发现与健康人相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B细胞对基底刚度表现出不同的活化反应。这些发现更系统的提供了B细胞如何通过蛋白激酶Cβ(PKCβ)介导黏着斑激酶(FAK)激活的方式区分底物刚度并作出不同活化反应的分子解释。这些研究成果为B淋巴细胞的免疫识别、免疫活化和免疫调节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自身免疫疾病,从而对探索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以及药物疫苗研发等重要工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p p   刘万里研究员课题组一直致力于使用新型的高速高分辨率的活细胞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结合传统的分子免疫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研究手段,对B淋巴细胞的免疫活化及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继2013年在《免疫学杂志》(Journal of Immunology),2015年在《欧洲免疫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和《eLife》上发表B淋巴细胞的免疫活化受到机械力调控的相关论文后,这一新成果是他对该领域的又一贡献。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青年千人计划提供经费支持。萨明娜(Samina Shaheen)受到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的支持。(来源: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p p   论文链接: a href=" 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23060" _src=" 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23060" 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23060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noimg/e71fa001-dac6-4706-bca7-5f946b9f1f18.jpg" title=" 1.jpg" / /p p   蛋白激酶Cβ(PKCβ)和黏着斑激酶(FAK)协同调控B淋巴细胞的免疫活化对呈递抗原基质硬度的敏感性 /p p br/ /p
  • 解锁免疫疗法研究新进展与可转化性探讨,热点先览!
    从力求放大T细胞免疫应答以消灭病变细胞的"免疫增强"疗法,到设法恢复免疫系统因病变细胞诱导而失去免疫功能的“免疫正常化”治疗,走过近百年历程的免疫学研究为新型免疫疗法提供了理论创新的原动力。本期转化医学系列讲座,Cytiva联合仪器信息网特别邀请到国内2位免疫学前沿领域的学者,与Cytiva细胞治疗和实验室层析技术专家一起,与您共同探讨免疫学热门词汇调节性T细胞、TIL、TCR-T细胞及其相关免疫疗法的新进展和新技术。会议时间:2022年6月24日 9:00-11:00报告先览(点击参会):1.重点介绍FOXP3+调节性T细胞功能可塑性及稳定性分子机制研究新进展,以及组织特异性Treg, 特别是自身免疫病,肥胖及衰老相关糖尿病以及肿瘤微环境中FOXP3+Treg功能与免疫疗法相关新进展2.通过研究免疫系统和肿瘤之间的相互作用,鉴定肿瘤特异的免疫细胞,尤其是识别肿瘤抗原的T细胞,以及肿瘤细胞抵抗免疫攻击的逃逸机制,从中发现新的治疗靶标,建立高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3.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的进展与挑战、生产解决方案4.Cytiva层析技术助力肿瘤免疫学研究:发生机制、抗肿瘤药物疗法
  • 下一代免疫&基因疗法突破口在哪?第二届中国国际免疫&基因治疗论坛与您共同探讨
    p    /p p   2018年7月6-7日,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与商图信息BMAP将于北京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免疫& amp 基因治疗论坛(IGC 2018),IGC & nbsp 2018 & nbsp 致力于免疫及基因治疗的国际化产学研平台搭建。设置两天三大分会场(抗体免疫治疗专场、细胞免疫治疗专场,及免疫& amp 基因前沿专场),将邀请50多位国内外免疫学界专家学者、领先企业研发科学家,从药物发现、临床、产业化三个角度出发,促进国家的产学研医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加快免疫及基因治疗的产业应用。 /p p   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为代表的创新疗法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备受关注。免疫治疗特别是在肿瘤领域的主流疗法:PD-1/PD-L1与CAR-T更是红透了半边天 基因治疗中以万能的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更多领域,为癌症、罕见疾病治疗铺平道路。可以预见:基因编辑、免疫疗法与癌症之间更将擦出激烈的火花,下一代免疫& amp 基因疗法正在路上。 /p p   目前国内布局PD-1/L1的生物医药企业近80多家,然而由于其反应率低及免疫耐受等问题,导致其药物的有效率与安全性备受挑战。全球及中国已将视野放在下一代PD-1/L1抗体药物,及PD-1/PD-L1抗体与其他药物的组合治疗,组合药物包括溶瘤病毒、其他新靶点免疫激活剂/抑制剂、小分子药物、化疗药物、放疗、治疗性疫苗等等,以布局免疫治疗市场。 /p p   2017年FDA批准了两种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细胞(CAR-T)疗法,标志着细胞治疗药物走向产业化应用的里程碑。全球共有380个CAR-T在研项目,其中中国就达到128个,这使得中国将会成为全球免疫治疗市场的重要战场。然而个体化治疗从研究走向产业化,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还有一段路要走。 /p p   基因编辑治疗、免疫组合疗法之溶瘤病毒,以及基因沉默治疗药物干扰RNA核酸药物成为了基因治疗中冉冉升起的潜力疗法,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 /p p   鉴于此,2018年7月6-7日,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与商图信息BMAP将于北京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免疫& amp 基因治疗论坛(IGC 2018),并得到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p p   中国国际免疫& amp 基因治疗论坛(IGC)致力于免疫及基因治疗的国际化产学研平台搭建。第一届论坛于2017年在武汉成功召开,大会吸引到了来自产、学、研、医、资等738人参与,邀请来了51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领先企业研发科学家作为荣誉演讲嘉宾。 /p p   今年,我们将设置两天三大分会场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568" valign=" top" style=" padding: 0px 7px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colspan=" 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 主会场(7月6日上午) /span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568"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colspan=" 3"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亮点内容 /span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中国免疫生物技术前沿领域发展重点、方向与趋势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国际肿瘤免疫疗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基于生物标志物与大数据的精准免疫治疗研发策略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中国免疫与基因治疗的市场分析与投资趋势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联合免疫治疗的应用现状与联合疗法的开发策略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如何加快前沿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产学研医资的转化效率?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89"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 抗体免疫治疗专场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从早期发现到临床开发,探索免疫检查点抗体创新 /span /p /td td width=" 189"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 细胞免疫治疗专场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探索免疫细胞制品产业化,加快上市进程 /span /p /td td width=" 189"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 免疫& amp 基因前沿专场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聚焦溶瘤病毒、治疗性疫苗、基因编辑、小分子免疫治疗及小核酸药物从科研到产业化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将邀请50多位国内外免疫学界专家学者、领先企业研发科学家,从药物发现、临床、产业化三个角度出发进行深入探讨。欢迎您的加入! /p p   部分已确认嘉宾: /p p   Jonathan Sprent ,美国科学院、澳大利亚科学院双院士 /p p   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与控制中心主任 /p p   董晨,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副院长 /p p   韩为东,解放军总医院生物治疗科主任 /p p   Rodney Rietze,诺华cGMP工艺自动化负责人 /p p   李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免疫学研究所分子免疫学课题组研究员 /p p   姚毅,FDA资深临床审评员 /p p   黄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系教授 /p p   傅阳心,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p p   陆阳,苏州圣诺生物医药董事长 /p p   曲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教授 /p p   梁旻,上海锦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 /p p   吕强,劲方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 /p p   王建新,健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p p   您如果感兴趣,欢迎讲者自荐,另外论坛同期有少量赞助机会,咨询参会更享最早期优惠价格!如需了解详情,欢迎联系组委会 /p p /p
  • Cytek完成D轮融资,火力全开,助燃免疫、肿瘤治疗、感染性疾病等研究 !
    2020年11月5日Cytek Biosciences(Cytek),引领全球流式细胞产品新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宣布完成1.2亿美元的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RA 资本和高瓴资本共同领投,OrbiMed和LYFE 资本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拓展Cytek的全球布局,加强其高速增长的势头,并帮助公司向全球客户提供强大的革新性技术平台。Cytek公司CEO蒋文斌博士表示:“本轮融资不仅是投资界对我们在流式细胞技术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的肯定,也代表着业界对我们公司的创新技术正在推动科研领域重大研究方向和新兴科技发展这一事实的认可。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提高流式细胞技术的性能并扩展其应用范围,为全球的科研和临床工作者提供他们所需的工具,改善患者诊疗水平。”随着本轮融资,RA 资本和高瓴资本也加入了Cytek的董事会。RA 资本的董事总经理Andrew Levin表示:“我们的投资基于事实论据,我们特别关注寻找创新技术能力,以应对尚未被解决的挑战。Cytek正以其经过市场验证的独特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引领流式细胞术的下一篇章。我们很高兴能参加他们推进肿瘤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使命。”Cytek研发的免疫细胞分析系统,代表着过去几十年里流式细胞技术领域第一次飞跃式的技术进步。拥有专利的技术和独特的系统构造,Cytek全光谱流式细胞仪,可以检测细胞上荧光染料标记的全波段光谱信号。这项技术使Cytek® Aurora拥有超强的多色能力,可以运行40色以上的应用方案,大幅提升从每个样品中能获取的检测参数,为免疫系统中不同免疫细胞呈现出更加完整的图像。最近,随着一系列新产品cFluor™ 试剂的上市,标志着Cytek正发展成为细胞分析市场(包括临床诊断市场)的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Cytek的D轮融资将助力加速公司的转型,并为公司在关键研究领域的拓展,如免疫治疗、免疫肿瘤学和感染性疾病(如COVID-19)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关于Cytek BiosciencesCytek Biosciences是高端流式细胞产品的领先制造商和供应商,为全球提供先进的流式细胞仪设备和解决方案。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硅谷,2015年在上海设立分公司即上海厦泰,2017年在无锡设立标准化生产基地,2019 年在日本东京和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分部、北京设立办事处。公司致力于创新技术和应用的开发,为科学家、研究人员、实验室技术与临床专家等能够深入研究和诊断生物细胞样本及细胞分群提供新型工具,提供优质的服务, 以高性能、高性价比的产品帮助实验与临床诊断安全有效开展。我们的光谱流式技术,满足了肿瘤生物学、免疫学、基因组学、新型疫苗开发等研究领域中的长期渴求;专利产品cFluor™ 试剂,能够帮助使用者在多色技术体系中取得最佳效果。目前,我们的产品,正被全球知名制药、CRO公司、癌症研究机构和疫苗开发公司使用着。特别在COVID-19细胞免疫学方面,我们的产品与解决方案进入了欧美众多前沿临床研究机构。
  • 癌症免疫疗法获得 2018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北京时间 2018 年 10 月 1 日,诺贝尔官方委员会宣布,James P Allison、Tasuku Honjo 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及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学者简介詹姆斯 艾利森,美国免疫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学系教授兼主任。 其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得微生物学学士学位,后又获生命科学博士学位。其研究方向主要针对 T 细胞的发展和活动机制,和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的发展。艾利森发现了一种名为 CTLA-4 的蛋白起到了「分子刹车」的作用,从而终止免疫反应。抑制 CTLA-4 分子,则能使 T 细胞大量增殖、攻击肿瘤细胞。基于该机理,第一款癌症免疫药物伊匹单抗(ipilimumab,用于治疗黑色素瘤)问世。他的发现为那些最致命的癌症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 本庶佑,日本医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学士院会员,德国自然科学学会会员。本庶佑于 1992 年发现 T 细胞抑制受体 PD-1,2013 年依此开创了癌症免疫疗法,功绩名列《Science》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值得一提的是,本庶佑 2014 年与詹姆斯 艾利森共同获得首届唐奖生技医药奖、2016 年 9 月 21 日,两人又一同获得 2016 年引文桂冠奖,而在 2018 年,两人又一起喜获诺贝尔生理学奖!???研究内容免疫系统是由人体内的免疫器官和细胞以及一些分子物质组成的防御体系,这个防御体系保证人体不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害。癌症是由正常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或者 DNA 损伤等,人体内自身反应错误的不断积累产生的病变。癌细胞也是病原体的一种。但是与其他病原体不同的是,癌细胞要比其他病原体难搞定的多。癌细胞会产生一些伪装,比如在表明会分泌一些糖蛋白或者黏多糖,躲过免疫系统的审查。而且,不同癌细胞被识别出来的难易程度不同,最终造成一种选择效应——跟自然界物种的自然选择一样——导致癌细胞的不断进化,使得免疫系统更难识别。此外,癌细胞超强的繁殖速度,也是免疫细胞难以清除癌细胞的原因之一。癌症免疫疗法的设计思想就是通过增强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目前的癌症免疫疗法主要分为四大类,过继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阻断剂,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剂与癌症疫苗。本次获奖的就是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詹姆斯阐述了 T 细胞的反应机制,表明 CTLA-4 可作为抑制 T 细胞反应的抑制分子。 1996 年,Allison 首次证明抗体阻断T 细胞抑制分子(称为 CTLA-4)可导致增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和肿瘤排斥。这种阻断T细胞抑制途径作为释放抗肿瘤免疫反应和引发临床益处的方法的概念为其他靶向T细胞抑制途径的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这些药物已经被标记为「免疫检查点治疗」。
  • 1438万!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单克隆细胞筛选系统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豫财招标采购-2024-8762、项目名称: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单克隆细胞筛选系统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3、采购方式:公开招标4、预算金额:14,380,000.00元最高限价:14366000元序号包号包名称包预算(元)包最高限价(元)1豫政采(2)20241306-1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单克隆细胞筛选系统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包1879400087940002豫政采(2)20241306-2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单克隆细胞筛选系统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包2558600055720005、采购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标的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等)5.1、 采购内容:为满足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发展需求、提高科研水平、实现科研目标,需采购单克隆细胞筛选系统、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单克隆成像系统、分析型超速离心机、蛋白纯化系统等一批仪器设备,用于开展分子免疫学及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新型疫苗、抗体药物等研究。5.2、 资金来源:财政资金,已落实。5.3、 标包划分:本项目共分为两个标包,具体划分如下:包1:单克隆细胞筛选系统、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单克隆成像系统;包2:分析型超速离心机、蛋白纯化系统。5.4、 供 货 期:进口设备合同生效之日起45日历天内,国产设备合同生效之日起15日历天内。5.5、 质量要求: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的合格标准,满足采购人提出的技术标准及要求。5.6、 质保期:自货物验收合格、正式投入使用之日起计算,进口设备免费质保期一年,国产设备免费质保期三年。质保期内提供免费上门质保服务,提供终身维护,质保期外只收取材料和人工成本费。5.7、 交货地点:采购人指定地点。5.8、 核心产品为:包1: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单克隆细胞筛选系统;包2:分析型超速离心机。6、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之日起至质保期满7、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8、是否接受进口产品:是9、是否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否二、获取招标文件1.时间:2024年08月16日 至 2024年08月22日,每天上午00:00至12:00,下午12:00至23: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2.地点:凡有意参加本项目的投标人,使用CA密钥登录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会员专区并按网上提示下载投标项目所含格式(.hnzf)的招标文件及资料。投标人未按规定在网上下载招标文件的,其投标将被拒绝。3.方式:凡有意参加本项目的投标人,请完成市场主体信息库登记后,于招标文件获取期限内登录“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http://www.hnggzy.net)”网,凭领取的企业身份认证锁(CA密钥)并按网上提示自行下载招标文件。(具体办理事宜请查阅《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公共服务”-“办事指南”专区《河南省公共资源“智慧交易”平台市场主体信息登记-操作手册》)4.售价:0元三、凡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照以下方式联系1. 采购人信息名称: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地址: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北路75号教研6号楼联系人:刘佳宁联系方式:15138944555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如有)名称:中新创达咨询有限公司地址:郑州市高新区总部企业基地二期95号楼5楼联系人:郭赟联系方式:18638009663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郭赟联系方式:18638009663
  • 1420万!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单克隆细胞筛选系统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编号:豫财招标采购-2024-815 2、项目名称: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单克隆细胞筛选系统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3、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4、预算金额:14,200,000.00元 最高限价:14200000元 序号包号包名称包预算(元)包最高限价(元)1豫政采(2)20241166-1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单克隆细胞筛选系统等仪器设备采购项目14200000142000005、采购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标的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等) 5.1、 采购内容:为满足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发展需求、提高科研水平、实现科研目标,需采购单克隆细胞筛选系统、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单克隆成像系统、单细胞分离系统等一批仪器设备,用于开展分子免疫学及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新型疫苗、抗体药物等研究。5.2、 资金来源:财政资金,已落实。5.3、 标包划分:本项目共分为一个标包。5.4、 供 货 期:合同生效之日起45日历天内。5.5、 质量要求: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的合格标准,满足采购人提出的技术标准及要求。5.6、 质保期:自货物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免费质保期一年,质保期内提供免费上门质保服务,提供终身维护,质保期外只收取材料和人工成本费。5.7、 交货地点:采购人指定地点。5.8、 核心产品为: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单克隆细胞筛选系统。 6、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之日起至质保期满 7、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 8、是否接受进口产品:是 9、是否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否 二、获取招标文件 1.时间:2024年07月30日 至 2024年08月05日,每天上午00:00至12:00,下午12:00至23: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2.地点:凡有意参加本项目的投标人,使用CA密钥登录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会员专区并按网上提示下载投标项目所含格式(.hnzf)的招标文件及资料。投标人未按规定在网上下载招标文件的,其投标将被拒绝。 3.方式:凡有意参加本项目的投标人,请完成市场主体信息库登记后,于招标文件获取期限内登录“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http://www.hnggzy.net)”网,凭领取的企业身份认证锁(CA密钥)并按网上提示自行下载招标文件。(具体办理事宜请查阅《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公共服务”-“办事指南”专区《河南省公共资源“智慧交易”平台市场主体信息登记-操作手册》) 4.售价:0元 三、凡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照以下方式联系 1. 采购人信息 名称: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 地址: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北路75号教研6号楼 联系人:刘佳宁 联系方式:15138944555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如有) 名称:中新创达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总部企业基地二期95号楼5楼 联系人:郭赟 联系方式:18638009663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郭赟 联系方式:18638009663
  • 台风施虐下的科研执着!肿瘤免疫与肿瘤微环境研讨会圆满落幕
    ?经过连日的精心筹备,由Bio-Techne与PerkinElmer共同主办,广州睿贝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肿瘤免疫与肿瘤微环境研讨会于2018年9月16日在广州花园酒店圆满结束。肿瘤免疫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顶着超强台风“山竹”的肆虐,齐聚一堂,共同度过这次“干货满满”的分享盛会。在半天的议程中,会议聚焦肿瘤免疫研究与治疗以及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从RNA到蛋白多靶点深度解析肿瘤,共同探讨肿瘤免疫治疗的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的方式方法。?会议精彩瞬间剪影 Bio-Techne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裴立文先生在本次会议上,分享了Bio-Techne品牌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以及主营业务,并提出Bio-Techne力求推动生命科学发展到极致的服务宗旨。Bio-Techne 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裴立文先生致辞 PerkinElmer DAS华南区总经理林森先生回顾了近年来肿瘤免疫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并提出PerkinElmer组织原位微环境单细胞分型定量的专利解析方案,以切实帮助学者们在肿瘤免疫领域实现研究突破。PerkinElmer DAS华南区总经理林森先生致辞 本次会议邀请到业界4位知名大咖进行了精彩报告,深度回顾肿瘤免疫研究及治疗领域的现状、瓶颈与突破性进展,无私地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与研究思路,共觅医学转化的破晓之光。与会老师们在开放自由的氛围下,共享临床与科研资源,为接下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精彩报告回顾主讲嘉宾廉哲雄: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廉老师为我们深度回顾了该实验室近些年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并高瞻远瞩地提出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的意义,让与会的老师们受益匪浅。廉哲雄教授作精彩报告许大康: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narrow gaps to understanding of Immunosuppression in the pancreatic tumor-microenvironme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检验系研究中心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Monash大学分子与转化医学系研究室主任。许老师就肿瘤微环境的解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与探讨,无私地向我们回顾了近年来自己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思路,同时表达出对未来科研向临床转化的重视和期许。许大康教授作精彩报告 周鹏辉:Tumor Microenvironment Impeded Cancer Immunotherapy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二期”青年杰出人才,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长期从事肿瘤免疫学和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周老师向我们全面介绍了细胞治疗这一近些年的热点研究领域,及领域中的突破性进展,并结合自己正在从事的走在细胞治疗领域前沿的研究,向与会者展示出先进的科研临床转化理念与方案,令与会者获益良多。周鹏辉教授作精彩报告 欧阳能太:RNAscope在肿瘤PD-L1表达的临床应用探讨 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细胞分子诊断中心主任欧阳老师结合自己强大专业的病理学临床诊断经验积累,同与会者就临床组织水平研究与诊断的方案进行深入探讨,并从临床病理诊断的角度为诠释了肿瘤微环境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欧阳能太教授作精彩报告 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分享真知灼见,引起热烈的讨论与共鸣。相关资料下载:肿瘤免疫微环境景观分析方案: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168/down_895055.htmVectra-组织切片定量分析系统: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168/down_895056.htm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