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腺甙脱氨酶来源于小牛脾

仪器信息网腺甙脱氨酶来源于小牛脾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腺甙脱氨酶来源于小牛脾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腺甙脱氨酶来源于小牛脾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腺甙脱氨酶来源于小牛脾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腺甙脱氨酶来源于小牛脾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腺甙脱氨酶来源于小牛脾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腺甙脱氨酶来源于小牛脾相关的解决方案。

腺甙脱氨酶来源于小牛脾相关的论坛

  • 绿豆的消暑功效来源于绿豆皮

    绿豆的消暑功效来源于绿豆皮,中医也叫做“绿豆衣”,主要是其所含的多酚类物质发挥作用。绿豆煮的时间越短,多酚类物质含量越高,它的抗氧化活性也越高,解暑功能也最好,因此想要消暑热,绿豆无需煮开花。

  • 食品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哪里?

    看到食品检测版面控制重金属检测,那么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食品中都有那些重金属?标准规定的重金属是常规检测项目,那么没有规定的重金属污染有检测的吗??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yc1010.gif

  • 【求助】请教欧盟关于邻苯二甲酸盐物质的控制,来源于哪个标准或指令或法规?

    请教欧盟关于邻苯二甲酸盐物质的控制,来源于哪个标准或指令或法规?最好能提供这个标准或法规,不胜感激谢谢了!现在我们的客户要求我们提供产品不含邻苯二甲酸盐的证明,但是我们产品由不同材质零件组成:电镀的铁件,塑料件(PP/PE/PVC/PA/ABS/TPR),铝件、玻璃钢件、包装物有:纸箱、拉伸膜、PE塑料袋、打包带等,这些需要全部送检证明吗?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 Nature|天津工生所:新一代碱基编辑技术开发获进展

    碱基编辑(base editing,BE)作为前沿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实现精确、高效的单碱基编辑。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基因治疗和细胞工厂构建等领域。常用的DNA碱基编辑器主要是通过将可编程的DNA结合蛋白(如Cas9)与碱基脱氨酶融合实现的,包括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BE)、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以及糖基化酶碱基编辑器(GBE)等,可以实现C-to-T、A-to-G以及C-to-G等种类的碱基编辑。然而,这些碱基编辑器是针对C和A碱基的直接编辑,且所包含的脱氨酶可能导致非Cas9依赖的DNA或RNA脱靶。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毕昌昊带领的合成生物技术研究团队,联合研究员张学礼带领的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团队,[b]开发了不依赖脱氨酶(deaminase-free,DAF)的碱基编辑器DAF-CBE和DAF-TBE,分别在大肠杆菌中实现C-to-A、T-to-A的碱基颠换,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实现C-to-G、T-to-G的碱基颠换编辑。?[/b]该研究通过定向进化改造了人源尿嘧啶糖基化酶(UNG)的两个突变体UNG(N204D)和UNG (Y147A),获得了两种高活性的DNA糖基化酶,分别可以作用于胞嘧啶碱基的CDG4和胸腺嘧啶碱基的TDG3。进而,研究将这两种DNA糖基化酶与nCas9(Cas9、D10A)融合,构建了CDG4-nCas9和TDG3-nCas9两种碱基编辑器,用于在大肠杆菌中进行C-to-A和T-to-A的编辑。实验结果显示,CDG4-nCas9和TDG3-nCas9在大肠杆菌中的编辑效率最高分别达到58.7%和54.3%。进一步,研究针对Homo sapiens密码子优化版本的CDG4-nCas9和TDG3-nCas9,在HEK293T细胞中实现了C-to-G和T-to-G的颠换编辑,编辑效率分别达到38.8%和48.7%。这两种编辑器的脱靶效果低于常用的胞嘧啶碱基编辑器(BE4max)和糖基化酶碱基编辑器(CGBEs)。因此,研究将这两个编辑器命名为DAF-CBE和DAF-TBE。此外,通过进一步的工程改造,该团队优化了CDG和TDG的空间位置,得到了DAF-CBE2和DAF-TBE2的新版本。它们的编辑窗口从原来的间隔序列(protospacer sequence)5'端移动到中间区域,且C-to-G和T-to-G的编辑效率分别提高了3.5倍和1.2倍。DAF-CBE和DAF-TBE实现了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hiPSC)高效编辑。综上所述,[b]经过定向进化改造,该团队开发的DAF-CBEs和DAF-TBEs碱基编辑器在大肠杆菌和哺乳动物细胞中实现了高效的碱基颠换编辑,无需使用脱氨酶。与现有的引导编辑器(prime editing)或糖基化酶碱基编辑器(GBEs)相比,DAF-BEs具有相当的编辑效率、更小的尺寸和更低的脱靶率,这扩展了碱基编辑器的编辑类型,为工业菌株铸造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工具。?[/b]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i]Nature Biotechnology[/i])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合成生物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专项、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url=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3-02050-w][color=#ff0000]论文链接[/color][/url][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ac641426-7515-499c-b780-d1c8c7b21f00.jpg[/img][/align][align=center]DAF-BEs碱基编辑器的设计及进化[/align][来源: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align=right][/align]

  • 测量不确定度来源于哪些方面?

    [font=宋体][size=16px]作为一名食品检测员,看到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心里总有些许忐忑。原因有三:1.计算出的测量不确定度能否指导实际工作,是否合理?2.查找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是否全面,有没有遗漏?3.结果表达正确与否,是否能准确表示测量不确定度?针对这些问题,为大家详细讲解测量不确定度相关内容。[/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 [/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0000ff]从繁杂的检测步骤中清晰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就像抽丝剥茧,要仔细仔细再仔细,来不得半点马虎。二问,测量不确定度来源于哪些方面?[/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4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从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考虑,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一般来源于: 被测对象、 测量设备、测量环境、测量人员和测量方法。[/size][/font][b][font=宋体]被测对象[/font][/b][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eb1e1e]被测量的定义不完善[/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被测量即受到测量的特定量,深刻全面理解被测量定义是正确测量的前提。如果定义本身不明确或不完善,则按照这样的定义所得出的测量值必然和真实之间存[/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color=#333333]在一定偏差。[/color][/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eb1e1e]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完善[/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被测量本身明确定义,但由于技术的困难或其它原因,在实际测量中,对被测量定义的实现存在一定误差或采用与定义近似的方法去测量。[/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例如:器具的输入功率是器具在额定电压,正常负载和正常工作温度下工作时的功率。但在实际测量中,电压是由稳压源提供的,由于稳压源自身的精度影响,使得器具的工作电压不可能精确为额定值,故测量结果中应考虑此项不确定因素。故只有对被测量的定义和特点,仔细研究、深刻理解,才能尽可能减小采用近似测量方法所带来的误差或将其控制在一个确定范围内。[/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eb1e1e]测量样本不能完全代表定义的被测量[/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被测量对象的某些特征如:表面光洁度,形状、温度膨胀系数、导电性、磁性、老化、表面粗糙度、重量等在测量中有特定要求,但所抽取样本未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自身具有缺陷,则测量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度。[/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eb1e1e]被测量不稳定误差[/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被测量的某些相关特征受环境或时间因素影响,在整个测量过程中保持动态变化,导致结果的不确定度。[/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b][font=宋体]测量设备[/font][/b][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计量标准器、测量仪器和附件以及它们所处的状态引入的误差。计量标准器和测量仪器校准不确定度, 或测量仪器的最大允差或测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均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必须考虑的因素。[/size][/font][b][font=宋体]测量环境[/font][/b][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eb1e1e]在一定变化范围或不完善的环境条件下测量[/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温度 、振动噪声、供给电源的变化[/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空气组成、大气压、空气流动[/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污染、热辐射[/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eb1e1e]对影响测量结果的环境条件认识不足[/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由于对相关环境条件认识不足, 致使测量中或分析中忽视了对某些环境条件的设定和调整,造成不确定度。[/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b][font=宋体]测量人员[/font][/b][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a 模拟式仪器的人员读数误差即估读误差,读取带指针仪表或带标线仪器的示值,即读取非整数刻度值时,由于估读不准而引起的误差。[/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b 人员瞄准误差[/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采用光学仪器通过使视场中的两个几何图形重合来对线进行测量, 对线准确度与操作者经验和对线形状有关。[/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c 人员操作误差[/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如测量时间的控制、测点的布置。该项取决于人员的经验、能力、知识及工作态度、身体素质等。[/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b][font=宋体]测量方法[/font][font=宋体][size=16px][color=#eb1e1e]测量原理误差[/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测量方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原理误差,对被测量定义实现不完善。[/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例如在馅料脂肪含量测定中,由于样品粘性大,利用索氏抽提法抽提出的脂肪仅仅是样品表面的,馅料内部的脂肪抽提不完全,这样必然造成试验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度。[/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eb1e1e]测量过程[/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89b23b]测量顺序[/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应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规定的进行。 遗漏或颠倒某一操作过程都有可能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甚至使测量失去意义。[/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89b23b]测量次数[/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一般来说测量次数不同,测量精度也不同,增加测量次数,可以提高测量精度。但 n>10 以后,σ已减少得非常缓慢。此外,由于测量次数愈大,也愈难保证测量条件的恒定,从而带来新的误差,因此一般情况下取 n=10 以内较为适应。[/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89b23b]测量所需时间[/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有的测量规定必须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完成超出则结果不准确。如酸价检测中,指示剂在15s内无明显褪色即可。[/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89b23b]测量点数[/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操作规范规定测量若干点,但实际检测中,为节省时间或出于其它考虑减少或增加了测量点数,也对最终结果有影响。如在噪声测试中。[/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89b23b]瞄准方式[/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测量方法不同,采用的测量仪器不同,对应的瞄准方式也不同,如采取目测或用光学瞄准,其瞄准精度必然不同。[/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89b23b]方向性[/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测量结果须在一定稳态下获得,实验中以不同方向趋于稳态,对于有些测量设备,如具有滞后或磁滞性的仪器读数是不同的。[/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eb1e1e]数据处理[/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f5b930]测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的赋值不准[/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标准器具本身不可避免存在着制造偏差,它是由更高一级的标准来检定的,这些高一级的标准本身也存在着误差。[/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f5b930]物理常数或从外部资料得到的数据不准[/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外部资料中提供的数据很多,是由以前的测量为基础或单纯凭经验得出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误差。[/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f5b930]算法及算法实现[/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采用不同的算法处理数据,如计算标准差 σ ,分别运用贝塞尔法和极差法,所得结果必然不同。[/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f5b930]有效位数[/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数据有效位数不同,精度不同,应根据测量要求或所采用的测量设备而定。[/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f5b930]舍入[/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由于数字运算位数有限,数值舍入造成不确定度。[/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color=#f5b930]修正[/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有些系统误差是可以修正的,但由于对误差因素本身的认识不充分,修正值也必然存在着不确定度。[/size][/font][b][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总结[/font][/b][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需正确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以保证产品质量,又不会造成误判。首先应充分考虑测量设备、测量人员、测量环境、测量方法等方面众多来源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作到不遗漏、不重复、不增加。并正确评定其数值,其中设备来源不确定度可经过量值溯源,由上一级计量基标准的不确定度取得;也可利用所得到的检定校准证书,测试证书或有关规范所给的数据;方法不确定度经过研究和评定,其不确定度影响可能很小。评定不确定度的原则和框架,不能代替人的思维、理智和专业技巧。它取决于对测量和被测量的本质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因此,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的质量和实用性,主要取决于对不确定度影响量的认识程度和细致而中肯的分析。[/size][/font][font=宋体][size=14px] [/size][/font][b][font=宋体][size=14px][color=#888888]文章来源:[/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4px][color=#888888]网络[/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4px][color=#888888]封面图片来源:[/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4px][color=#888888]创可贴会员,能力验证小编整理。[/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4px][color=#888888]提醒:[/color][/size][/font][/b][font=宋体][size=14px][color=#888888]文章、视频、图片等所有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若有侵权内容及其他涉法内容,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修改。 特此声明![/color][/size][/font]

  • 可以致癌的二恶英,它的产生来源于何处?如何检测?如何消灭?

    二噁英简介:二噁英类(Dioxins)全称分别是多氯二苯并对二噁英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简称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简称PCDFs)。由2个氧原子联结2个被氯原子取代的苯环为多氯二苯并二噁英(PCDDs),由1个氧原子联结2个被氯原子取代的苯环为多氯二苯并呋喃(PCCDs)。Dioxins包含PCDDs和PCDFs,为一级致癌物,难降解,易造成生物累积和放大,可长距离传输,无处不在,同族体繁多。主要来源于固体废弃物的焚烧、其他燃烧或热处理过程、含氯化工产品或生产工艺的副产物、氯漂白或消毒以及汽车尾气、二次释放等。二噁英的特性:毒性高(一级致癌物),难降解,生物积累和放大,长距离传输,无处不在,同族体繁多,分析要求高。二噁英的来源:固体废弃物的焚烧,其他燃烧或热处理过程,含氯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的副产物,氯漂白或消毒,汽车尾气,二次释放和其他。插曲 :很多客户都误以为,在燃烧过程中,降低火候就可以令到二恶英产生得越少。其实不是的,在燃烧过程中需要充分燃烧,充分燃烧少接触空气。因为二恶英不是直接机器读出来的,是做完实验计算出来的,测出来之后含氧量高(即是因为燃烧不充分)会导致二恶英的数值增大。欢迎对二恶英有兴趣的朋友前来交流

  • 葡萄酒的涩感来源于单宁

    涩感主要源于单宁红葡萄酒喝起来之所以会有涩感源自于酒液中含有丰富的单宁单宁会与口腔中的唾液蛋白质发生缩合反应降低口水的润滑效果使口腔黏膜产生褶皱、紧缩和收敛感我们称之为“涩”这种感觉类似于我们吃柿子时的感觉。

  • 【资料】室内各种有害气体的性质与来源

    氡的性质、对人体的危害及其来源  氡是一种放射性的惰性气体,无色无味。氡气在水泥、砂石、砖块中形成以后,一部分会释放到空气中,吸入人体后形成照射,破坏细胞结构分子。氡的α射线会致癌,WHO认定的19种致癌因素中,氡为其中之一,仅次于吸烟。氡主要来源于无机建材和地下地质构造的断裂。甲醛的性质、对人体的危害及其来源  甲醛是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福尔马林。甲醛是原浆毒物,能与蛋白质结合,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坏死。经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现粘膜充血、皮肤刺激症、过敏性皮炎、指甲角化和脆弱、甲床指端疼痛等。全身症状有头痛、乏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  各种人造板材(刨花板、纤维板、胶合板等)中由于使用了粘合剂,因而可含有甲醛。新式家具的制作,墙面、地面的装饰铺设,都要使用粘合剂。凡是大量使用粘合剂的地方,总会有甲醛释放。此外,某些化纤地毯、油漆涂料也含有一定量的甲醛。甲醛还可来自化妆品、清洁剂、杀虫剂、消毒剂、防腐剂、印刷油墨、纸张、纺织纤维等多种化工轻工产品。 氨的性质、对人体的危害及其来源  氨气极易溶于水,对眼、喉、上呼吸道作用快,刺激性强,轻者引起充血和分泌物增多,进而可引起肺水肿。长时间接触低浓度氨,可引起喉炎、声音嘶哑。  写字楼和家庭室内空气中的氨,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施工速度,但是却会留下氨污染隐患。另外,室内空气中的氨还可来自室内装饰材料,比如家具涂饰时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都用氨水,氨水以成为建材市场的必备。  一般来说,氨污染释放期比较快,不会在空气中长期积存,对人体的危害相对小一些,但是也应引起大家的注意。苯的性质、对人体的危害及其来源  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能与醇、醚、丙酮和四氯化碳互溶,微溶于水。苯具有易挥发、易燃的特点,其蒸气有爆炸性。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干燥,脱屑,有的出现过敏性湿疹。长期吸入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苯主要来自建筑装饰中大量使用的化工原料,如涂料。在涂料的成膜和固化过程中,其中所含有的甲醛、苯类等可挥发成分会从涂料中释放,造成污染。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性质、对人体的危害及其来源  TVOC的组成极其复杂,其中除醛类外,常见的还有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萘、二异氰酸酯类等,主要来源于各种涂料、粘合剂及各种人造材料等。  TVOC可有嗅味,表现出毒性、刺激性,而且有些化合物有基因毒性。TVOC能引起机体 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 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自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甚至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

  • 牛奶中尿素氮检测的意义

    牛奶中尿素氮检测的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等奶业发达国家将牛奶中尿素氮(MUN)含量的检测作为牛群改良计划(DHI)中必备的检测项目。最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奶牛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和牛场管理软件为代表的先进的管理手段应用而生。应用DHI对整个牛群的产奶量、胎次、乳脂、乳蛋白、尿素氮、酮病、体细胞等进行测试,并导入相应的软件中进行分析,为牛场提供数字化的DHI报告,为牛场的饲养管理提供有效帮助。虽然DHI报告中乳尿素氮(MUN)作为重要的检测指标,但从全国来看,参测DHI的牧场不到20%,大多数牧场仍然没有尿素氮的数据。所以,开发一种方便快捷的尿素氮测定仪显得尤为迫切。那么牛奶中的尿素氮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奶牛日粮营养一般由蛋白和能量构成,日粮蛋白分为瘤胃降解蛋白(RDP)和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瘤胃降解蛋白经瘤胃细菌水解为肽和氨基酸。氨基酸进一步降解为有机酸、二氧化碳和氨,氨能被瘤胃细菌利用合成蛋白质[sup][/sup]。如果瘤胃中RDP含量过高,生成氨过量或释放的速度太快,瘤胃细菌则无法及时有效地利用所有生成的氨。而氨是有毒的,过量的氨通过瘤胃壁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形成尿素,尿素是无毒的,通过尿液排出或再通过唾液循环至瘤胃。在这个过程中,尿素很容易扩散至体组织及体液当中,包括血液和奶。血液中的尿素氮(BUN)很容易释放到奶中,所以MUN与BUN的浓度高度相关,可以通过测定MUN来评估BUN。另外,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奶提供足够的能量,才能有效的合成瘤胃微生物蛋白。瘤胃中如果氨浓度过高,会导致瘤胃PH升高,增加瘤胃对氨的吸收率。结果,肝脏转化更多的氨为尿素,同时BUN和MUN水平也会相应升高。BUN不仅受粗蛋白摄入量影响,而且还受蛋白降解率影响。影响BUN的因素同样也影响MUN,如干物质采食量、能量摄入量、饮水量、肝脏及肾脏功能和奶产量。BUN在采食后变化较大,一般在采食后4-6H最高,在饲喂前BUN水平最低,而MUN相对稳定。通常在挤奶结束时,校正的奶样其MUN浓度非常接近BUN浓度。由于奶样较容易获得,因此通常以测定MUN来估计BUN。另外一条途径是瘤胃非降解蛋白(RUP)过量,其分解产生大量的氨基酸,而过量的氨基酸会转化为尿素。一部分尿素随着唾液循环回到瘤胃,另一部分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中也有一部分自由扩散到奶中。因此,MUN既来源于瘤胃降解蛋白,也有一小部分可能来源于瘤胃非降解蛋白,通过测定MUN可以监控牛群瘤胃氮代谢的效率。MUN既然作为DHI检测中一项必检指标那么检测MUN的意义何在呢?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下检测牛奶中尿素氮含量对牛群的意义和影响。[b](1)乳尿素氮(MUN)可反映奶牛的营养状况[/b]营养因素是影响乳尿素氮(MUN)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乳尿素氮(MUN)与奶牛日粮蛋白质呈正相关,与能量水平呈负相关,当日粮粗蛋白(CP)水平的差异小于1.0%时,可对乳尿素氮(MUN)产生显著影响。[b](2)预测尿液中氮(UN)排泄水平[/b]当奶牛日粮中氮摄入量(NI)高于需要时,过量的氮不能被奶牛吸收而要被排出体外,成为奶牛行业中对环境最大的氮污染源。由此可知,确定奶牛的氮的排泄量的采取措施治理奶牛场污染的前提条件。奶牛氮的排出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尿液中氮(UN),二是粪便中氮(FN),三是乳中的氮(MN),其中尿液中的氮(UN)对环境的影响最大,采用全尿液的方法估测尿液中氮(UN)排泄量,费时费力,难以得到广泛应用。所以,通过测定乳尿素氮(MUN)来预测尿液中氮的排泄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日粮中粗蛋白(CP)含量是决定尿液中氮(UN)的主要因素。Burgos研究表明,奶牛日粮中蛋白含量从15%提高到21%,尿液中氮(UN)含量直线上升。Castillo等研究表明,氮摄入量(NI)超过400g/d时,摄入量增加51%,尿液中氮(UN)排泄量增加273%,400g/d是氮摄入量(NI)的一个临界点,在这个点的前后,氮的排除有着显著的差异。氮摄入量(NI)低于400g/d时,奶牛体内过多的氮主要通过粪便排出。而当氮摄入量(NI)大于400g/d时,尿液排泄成为主要的排泄途径。英国奶牛营养体系中,氮摄入量(NI)为400g/d是整个泌乳期平均产奶量20-25kg/d的奶牛蛋白质的最佳需要量,此时蛋白质的利用效果也最高。[b][b](3)用于监控奶牛繁殖性能[/b][/b]国内外文献研究表明,乳尿素氮(MUN)和繁殖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Guo等对713个奶牛场10271头奶牛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乳尿素氮(MUN)与一次受胎率呈负相关,乳尿素氮(MUN)升高10mg/dL,受胎率降低2%-4%[sup][/sup]。Arunvipas等从加拿大375个奶牛场的繁殖数据分析得出,乳尿素氮(MUN)从10mg/dL升高到20mg/dL时,一次配种受胎率降低了13.9%。Butler等研究表明,高产奶牛血浆尿素氮(PUN)高于19mg/dL或乳尿素氮(MUN)高于17mg/dL,可导致繁殖率降低。也有研究表明,人工受精当天血清尿素氮(SUN)的浓度超过20mg/dL,受胎率就会降低。Carlsson等认为乳尿素氮(MUN)值低于7mg/dL或者高于17.6mg/dL才会有副作用。也有学者并未发现较高的乳尿素氮(MUN)或血清尿素氮(SUN)与低繁殖率之间的关系。这可能与检测的仪器不同,方法不同所产生的误差有一定的关系。下面是用电化学方法检测的乳尿素氮数值:[align=center][img=,690,92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9/201709291123_01_2862195_3.jpg[/img][/align][align=left]Canfield等研究表明,体内过高的尿素氮对精子、卵子和胚胎有毒害作用,可导致繁殖率降低。Bulter等研究表明,乳尿素氮(MUN)影响受胎率的机理可能是,体内过多的尿素氮将使子宫内环境的PH值降低,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影响子宫内液体的尿素,以及微量元素镁、钾、磷和锌的浓度,使促黄体素和卵巢受体结合,进一步导致孕酮浓度和繁殖力的下降。[/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众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在奶牛繁殖性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增加奶牛日粮可降解蛋白质水平,可提高血液及乳尿素氮(MUN)水平,而尿素氮浓度超过一定水平后就会对奶牛受胎产生不利影响。近几年来,很多研究揭示了这种流行病学背后的病理生理学原因,主要因为高产奶牛肝脏代谢负荷大,脱氨基反应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加重了能量负平衡。蛋白分解代谢的直接副产物可能导致卵母细胞和胚胎中毒。改变了子宫液的离子组成,妨碍排卵后子宫PH值的自然增加。影响子宫内膜组织分泌前列腺素。影响精子活力。以上原因可能导致奶牛受胎率降低。[/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怎样可以快速检测牛奶中尿素氮呢?目前世界上对于尿素氮的检测大多都是采用仪器分析完成的,通用的方法有采用红外线和湿化学两种仪器方法。尿素是牛奶中含量很小但非常重要的指标,每100升的典型牛奶中有3600克的脂肪、3200克的蛋白却仅有12克的尿素,如此小的含量使得对它的准确检测比对脂肪或蛋白的准确检测要困难得多。[/align][align=left]另外尿素氮检测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由于MUN浓度与瘤胃中氨浓度密切相关,而MUN浓度在早晨和晚间会有较大差异。这也取决于各个牧场的饲喂体系。如果我们发现早晚MUN的差异较大,则建议增加饲喂次数,利用DHI测试体系还可以观察到不同挤奶次数间MUN的差异。就奶牛日粮的蛋白质-能量平衡而言,目前还有许多牧场的饲养管理尚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总之,牛奶尿素氮是牧场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只有通过对它进行检测、分析和应用,才能利用它来提高牛场的经营效益、增加收入。[/align]

  • 【求助】请问哪里能买到小牛血清?

    请问哪里能买到小牛血清?不要太多,一两百毫升就行。也不需太好的,便宜点的就行,主要是做下药物的体外释放实验。[img=absMiddle]http://emuch.net/bbs/images/smilies/biggrin.gif[/img]谢谢各位了!

  • 韩国拟定食品添加剂标准规范修订案

    韩国拟定食品添加剂标准规范修订案 来源: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时间:2011-6-24 2011 年5 月17 日,韩国发布 G/SPS/N/KOR/388 号通报:食品添加剂标准规范修订案。修订内容包括“标准规范”及“器皿、容器和包装食品接触面消毒液”两项,主要内容涉及: (1)木聚糖酶(Xylanase) 、5’-脱氨酶(5’-deaminase) 、α-葡糖苷酶(α-glucosidase) 、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 、硒酸钠(sodium selenate)及钼酸钠(sodium molybdate)为新批准项目。 (2)修订以下 22种食品添加剂定义:合成香料物质、糖化酶、溶菌酶、万寿菊提取物、α淀粉酶、蛋白酶、焦糖色、天然香料物质、天门冬酰胺酶、高粱色、甜菜红、甘蓝红色素、栀子红色素、可可色素、红曲黄色素、红花黄素、芙蓉色素、非洲酪脂果色素、紫甘薯色素、紫山芋色素、葡萄汁色素及磷虾颜色。 (3)修改以下4 种食品添加剂的分规范:L-胱氨酸;L-谷氨酸;磷酸一铵;L-左旋及焦糖色。 (4)修改以下几种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焦亚硫酸钠、钾焦亚硫酸钠、二氧化硫、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次硫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山梨酸钙、聚乙烯吡咯烷酮、抗坏血酸棕榈酸酯,disodium 5’-cytidylate,disodium5’ -uridylate, 5’ -adenylic acid及5’ -cytidylic acid。(5)碘被批准作为一种器皿、容器和包装的食品接触面消毒液。 (6)修订以下 4 种器皿、容器和包装食品接触面消毒液的成分规范:二氯异氰尿酸钠,双氧水,过氧乙酸和柠檬酸。 拟批准和生效日期待定, 评议截止日期为 2011 年7 月10日。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不确定度来源于哪?

    [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新宋体][size=12px][color=#333333]光谱分析中也存在着不确定度,那这些不确定是从哪里来?[/color][/size][/font][b]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不确定度[/b]  在这里,数据处理过程是指从测量的谱线强度计算样品中元素浓度的过程,包括根据标准样品建立校正曲线和根据校正曲线计算未知样的浓度。在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确定校正曲线的过程中,校正模型的选用、基体校正方法、谱线重叠的校正方法、标准数据的准确性至分析浓度的范围等都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产生影响。要对这些因素进行逐一精确分析是比较困难的,但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体系,还是能作比较全面的计算。Rashmi等就对用散射辐射法测定轻基体中Fe时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b]  标准不确定度的估计[/b]  前面对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介绍,下面介绍几个主要过程的标准不确定度估计方法。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实际上是由多个不确定度分量合成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中不确定度的来源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即取样(ul)、样品制备(u2)、强度测量(u3)和回归分析(u4,包括校正模型、校正系数的选择和标准样品标准值的准确性)。在实际分析中,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可能是对分析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起决定作用的分量,那么就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小其不确定度。此处的标准不确定度均采用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以免量纲不一致。一般来说,如不说明,标准不确定度均指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实验标准偏差也指相对标准偏差。

  • 焦炉煤气脱硫脱氰技术及优化建议

    简要回顾了煤气脱硫脱氰工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湿式吸收法和湿式氧化脱硫法的原理及进展。总结了硫磺回收、WSA接触法制硫酸、克劳斯炉生产硫磺、硫氰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的提取、昆帕库斯法制浓硫酸、希罗哈克斯法制硫酸铵等副产品回收工艺过程。并从工艺优选、设备及技术开发、废液资源化处理方面提出煤气脱硫脱氰技术的优化建议。  焦化产业是煤化工的支柱产业之一。炼焦原料煤主要由碳、氢、氮、硫和氧5 种元素组成,其中硫元素以有机硫和无机硫形式存在。一般干煤含全硫质量分数0.5%~1.2%,在成焦过程中,约有30%的硫进入煤气中,其中95%的硫以H2S 形式存在。煤气中一般含H2S(质量浓度4 g/m3~10 g/m3)和HCN(质量浓度1 g/m3~2.5 g/m3),在煤气净化过程中对工艺设备有腐蚀危害,燃烧后对环境有污染,因此需要对煤气进行脱硫脱氰净化处理。  笔者在煤气脱硫脱氰工艺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副产品回收技术,并对煤气脱硫脱氰技术的优化提出建议,旨在促进新技术的开发。  1 焦炉煤气脱硫脱氰工艺发展简述  目前,国内的煤气脱硫脱氰技术是在煤气净化工艺基础上建立的。20 世纪70 年代以前,我国绝大部分焦化企业的焦炉煤气净化工艺沿用与原苏联20 世纪40 年代焦炉炉型相配套的初冷 -洗氨 -终冷 -洗苯的煤气净化工艺流程,一般不设置脱硫装置,仅对氨进行回收。  20 世纪80 年代末开始,随着煤气净化技术的引进,宝钢等一些大型钢铁企业,陆续引进了MEA 法、TH 法等脱硫工艺。但国内大部分焦化企业仍停留在采用氢氧化铁干法或ADA 法脱硫的阶段,甚至有些焦化企业没有脱硫装置。此时,我国的ZL 脱硫脱氰工艺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20 世纪90 年代初,国内焦化生产企业先后引进了FRC 法、氨 -硫化氢循环洗涤法(AS 法)、真空碳酸盐法等脱硫技术。  之后在湿式氧化脱硫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了诸多适合我国国情的煤气脱硫脱氰新技术,如栲胶法、HPF法、PDS 法、888 法、APS 法、OMC 法、OPT 法、YST 法和RTS 法等,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焦化行业湿式脱硫脱氰技术的发展[3]。目前,湿式氧化法脱硫脱氰工艺分为3 个部分:硫化氢及氰化氢等酸性气体的脱除、脱硫富液的再生及副产品回收。湿式吸收法脱硫工艺也分为3 个部分:硫化氢的脱除、脱硫富液的再生及酸性气体再处理生产副产品。  2 煤气脱硫脱氰工艺原理及副产品回收技术  根据工艺原理不同,煤气脱硫脱氰技术主要分为干法脱硫技术和湿法脱硫脱氰技术。干法脱硫工艺设备体积庞大,脱硫剂容易结块、需定期更换,可作为湿法脱硫的补充精脱硫技术。国内目前主要采用湿法脱硫脱氰技术,根据工艺原理不同,可分为湿式吸收法和湿式催化氧化法。根据脱硫脱氰工艺在煤气净化工艺中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前脱硫脱氰工艺(脱硫脱氰在煤气终冷 -脱苯工艺前)和后脱硫脱氰工艺(脱硫脱氰在煤气终冷 -脱苯工艺后)。根据脱硫脱氰所用吸收剂的不同,可分为以碳酸盐为碱源和煤气中制取的氨水为氨源2 种吸收剂。  2.1 煤气脱硫脱氰工艺原理  目前,我国焦炉煤气湿式催化氧化法脱硫工艺中使用的催化剂大致可分为2类:一类是酚 -醌转化(活性基团转化)类催化剂,如ADA、对苯二酚、栲胶、苦味酸和1,4 -萘醌-2 -磺酸钠等,通过变价离子催化。这类催化剂存在不能脱除有机硫、总脱硫效率低、硫泡沫不易分离、设备易堵塞、H2S 适应范围小和脱硫成本较高等缺点。另一类是磺化酞菁钴和金属离子类(铁基工艺、钒基工艺)脱硫催化剂,如PDS 和复合催化剂对苯二酚-PDS -硫酸亚铁等,这类催化剂通过本身携带的原子氧完成氧化和再生反应。  湿式吸收工艺主要建立在吸收 -解吸理论基础上。利用煤气混合物中各组分(溶质)在碱性脱硫脱氰吸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实现分离(硫化氢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氨),利用酸性气体溶质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规律,通过加热脱硫富液,脱除HCN 等酸性气体。  例如,以碳酸钾为碱源的湿式吸收脱硫脱氰工艺中,吸收方程式见式(1)~(3),解吸方程式见式(4)~(6):  K2CO3+H2S→KHCO3+KHS (1)  K2CO3+HCN→KCN+KHCO3 (2)  K2CO3+CO2+H2O→2KHCO3 (3)  KHS+KHCO3→K2CO3+H2S (4)  KCN+KHCO3→K2CO3+HCN (5)  2KHCO3→K2CO3+CO2+H2O (6)  湿式氧化脱硫工艺与湿式吸收工艺脱硫单元操作相同,再生工艺不同。脱硫富液再生时,在空气中氧气、催化剂作用下,S2 -氧化为单质硫,从而使煤气中酸性气体得以去除。  例如,以碳酸钠为碱源的湿法氧化脱硫工艺中,脱硫阶段的方程式见式(7)~(9),副反应见式(10)~(13):  Na2CO3+H2S→NaHS+NaHCO3 (7)  HS-+2V5+→2V4++S+H+ (8)  2V4++ 催化剂(氧化态)→2V5++ 催化剂(还原态)(9)  Na2CO3+2HCN→2NaCN+H2O+CO2 (10)  NaCN+S→NaCNS (11)  2NaHS+2O2→Na2S2O3+H2O (12)  2Na2S2O3+O2→2Na2SO4+2S (13)  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在脱硫吸收塔内发生,根据E°V5+/V4+=1.000 V,E°S/S2-= -0.508 V[5],标准电极电位高的V5+ 将S2 -氧化为单质硫。同时,V5+ 被还原为V4+。在碱性条件下,E°O2/H2O=1.23 V[5],则E°O2/H2OE°V5+/V4+E°S/S2-,催化剂携带的氧气可将V4+ 氧化为V5+,使脱硫富液再生。同时,氧气可将在脱硫塔未被氧化的负二价硫继续氧化为单质硫。  2.2 脱硫脱氰富液副产品的回收工艺  在湿式吸收脱硫脱氰工艺中,富液再生过程通过蒸汽加热实现。因此,反应速度慢,生成的废液极少。在湿式氧化脱硫脱氰工艺中,由于再生过程中氧气的带入而发生副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铵、硫氰酸铵等副盐,总量为450 g/L~550 g/L。目前,每生产1 t 焦炭产生脱硫废液10 kg 左右,焦化厂虽配套废水处理设施,但其污染物浓度超高,难以有效处理。  目前湿式氧化工艺副产品回收技术主要为富液空气催化氧化产单质硫;剩余富液处理主要为希罗哈克斯法高温高压制硫铵、昆帕库斯法焚烧后制硫酸及还原热分解产单质硫。湿式吸收工艺技术主要为WSA接触法制酸和克劳斯炉(SCL)生产硫磺。  2.2.1 富液空气催化氧化产单质硫  再生塔脱硫富液中S2 -在空气中氧及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悬浮单质硫,从再生塔顶分离出来的质量分数为5%~10%硫泡沫进入硫泡沫槽中,经初步分离,再经固液分离设备脱水,得到含水质量分数40%~ 50%的硫膏,最后经熔硫釜熔融并分离出杂质后,冷却制成硫块。  2.2.2 WSA 接触法制硫酸  脱硫脱氰富液经热解吸处理后,产生酸性气体,送入WSA 制酸系统。WSA 制酸工艺的基本原理为酸性气体燃烧产生SO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SO3,再与气体中的水蒸气进行水和反应,生成气态硫酸,冷却为液态酸。  该工艺主要通过酸性气燃烧、过程气除杂、SO2 转化、硫酸冷凝冷却、热能回收利用等步骤,生产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及中压过热蒸汽,多与真空碳酸钾法脱硫工艺配套使用。  2.2.3 克劳斯炉(SCL)生产硫磺  脱硫装置真空泵送来的含H2S、HCN 及CO2 等的酸性气体,进入克劳斯炉,酸气中1/3 的H2S 与空气燃烧生成SO2,2/3 的H2S 与生成的SO2 反应,生成单质硫。该工艺多与真空碳酸钾法脱硫工艺配套使用。  2.2.4 硫氰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的提取  根据硫氰酸盐和硫代硫酸盐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通过控制蒸发浓度(比重)和冷却温度,达到分别提纯的目的。  以碳酸钠为吸收液的湿式催化氧化脱硫脱氰工艺为例,反应后脱硫富液催化剂浓度低,可忽略不计,溶液中主要含NaCNS、Na2S2O3 及Na2CO3 等。其中Na2CO3溶解度最小,且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所以提取时可直接将脱硫富液吸收液蒸发浓缩,Na2CO3 首先析出并经过滤除去,再将过滤所得母液冷却、结晶和分离,可回收NaCNS 和Na2S2O3。  NaCNS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将NaCNS 饱和液温度降至过饱和状态时,NaCNS 结晶析出。但当吸收液中Na2S2O3 含量较高,超过NaCNS 含量的1/3 时,需首先将Na2S2O3 提出,否则将影响NaCNS产品质量。  2.2.5 昆帕库斯法制浓硫酸  该法一般作为FRC 法的一部分(即C 部分),脱硫吸收液多为氨源,脱硫后富液多为含单质硫、硫氰酸铵和硫代硫酸铵的脱硫富液,浓缩后与一定量的用于促进燃烧的煤气在燃烧炉内进行高温裂解,产生的SO2 随燃烧废气排出,对废气进行催化氧化处理,将正二价的硫化物氧化成正三价的硫化物,最后采用高浓度硫酸对其进行吸收,可生产出更高浓度的硫酸。该浓硫酸被送往硫酸铵工段。  2.2.6 希罗哈克斯法制硫酸铵  在273 ℃~275 ℃、7 000 kPa~7 500 kPa 的条件下,在氧化塔内将脱硫废液中的铵盐及硫磺氧化成硫酸铵,送入硫铵工段生产硫酸铵。该法与塔卡哈克斯法联用,亦可进行HPF 法脱硫废液的处理。  2.2.7 废液焚烧法  废液焚烧法又叫还原热分解法,脱硫浓缩液经蒸汽雾化后[9],喷入炉内火焰中,炉内操作温度约1 000℃。以碳酸钠碱源吸收液为例,浓缩液中的硫氰酸钠和硫代硫酸钠等受热分解,硫以硫化氢形式进入废气中,钠被还原成碳酸钠和硫化钠。  焚烧产生的废气出焚烧炉,经冷却后进入碱液回收槽内,碳酸钠和硫化钠等易溶解性盐被回收槽内液体吸收,废气被冷却至90 ℃左右。含水蒸气的废气由回收槽上部进入气液分离器,经冷却至约35 ℃后,进入废气吸收塔吸收硫化氢。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微量的硫化氢和部分未完全燃烧的可燃性气体,送入回炉煤气管中进一步处理。  3 优化建议  3.1 工艺优选  3.1.1 产品生产的批量化、集成化  寻找煤气脱硫工艺与脱氨工艺产品的共性,实现产品的批量化、集成化生产。当采用T-H 法脱硫后配希罗哈克斯法脱硫工艺生成硫铵溶液时,因硫铵脱氨工艺产品为硫铵结晶,所以煤气净化工艺的脱氨工艺宜采用硫铵脱氨,而不采取磷铵等脱氨工艺。当采用FRC 法C 部分(昆帕库斯法)生产浓硫酸工艺时,应配套硫铵系统,供脱氨使用。  3.1.2 碱型及氨型脱硫吸收剂的选取  新建化产回收系统前,应先根据煤中元素组成,判断煤气中硫化氢、氨等气体含量,遵循脱硫与脱氨互补性原则,当氨含量能满足硫化氢去除、且脱硫后能满足不同煤气使用指标时,考虑采用氨型吸收剂脱硫;否则采用碱型吸收剂脱硫。  3.1.3 工艺位置的选择  碱型吸收剂前脱硫过程中,降低煤气中氰化氢含量,可减少煤气终冷洗涤水中氰化氢含量。相应的,终冷洗涤水通过凉水架冷却时,其中氰化氢被吹入空气中的量减少,也可减少大气污染。  当焦炉采用焦炉煤气加热时,因回炉煤气也经过前脱硫系统,煤气中硫化氢含量降低,焦炉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明显减少。但由于前脱硫煤气处理量大,使投资成本比后脱硫系统大。因此,采用何种流程工艺,应在焦炉烟气脱硫投资和焦炉煤气脱硫系统投资间寻求经济平衡点。  3.1.4 运行工况的稳定性  在脱硫前,为降低煤气中焦油及灰尘含量,应定期维护电捕焦油设备,以免焦油堵塞脱硫塔内件,造成脱硫液品质恶化,影响再生效果。同时,应加强温度控制,减少萘结晶析出,防止脱硫工段进煤气管路阻塞。焦炉煤气除了回用焦炉燃烧供热以外,在钢铁焦化联合企业也供钢材加工和金属冶炼等使用,焦化厂还可利用煤气生产甲醇等新型煤化工产品。但由于各工段需根据市场情况组织生产,因此煤气用量波动较大,直接影响脱硫效率。在建厂前,需根据煤气全厂分配供应情况,综合考虑再生空气用量及脱硫液循环液量等因素,使其处于可调控范围,提高脱硫效率。  3.2 设备及技术开发  3.2.1 塔设备及配件研发设计  在湿法氧化脱硫系统再生单元中,空气中氧气起到催化剂再生作用,并使二价硫进一步反应生成单质硫。新型再生塔空气分布装置的研发设计,可以增强脱硫富液与空气混合效果,提高再生率,减少空气用量;再生塔新型高效塔盘的研发,可减小塔径,节省设备投资,节约占地面积。  3.2.2 填料的设计开发  填料是煤气脱硫装置的关键内件,基于碱源吸收酸性气体的传质动力学及煤气含尘、含萘的特点,新型填料的研究开发,应从提高气液传质效率和比表面积及提高通量、降低压降等方面入手。  3.2.3 催化剂的开发  根据阿伦尼乌斯化学动力学公式,活化能越低,HS -被氧化的速度越快,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主要是降低HS -向S 转化的活化能。但是,由于脱硫脱氰催化剂价格昂贵,其使用量有一定限制。科研工作者应在原有催化剂成功使用的基础上,筛选出溶解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再生效果好的催化剂。催化剂多为由一种或几种有机物及变价金属离子配置的复合催化剂,且不同焦化企业炼焦过程中煤种及配比不同,炼焦煤气各杂质气体含量存在差异,脱硫废液组成随之变化,因此企业在开工调试前,需通过试验及现场经验,寻找合适的复合催化剂配比,从而减小催化剂使用量,降低运行成本。  3.3 废液资源化处理  目前,脱硫废液提盐法技术相对成熟。但在蒸发结晶前脱硫液的脱色吸附处理过程中,需投加大量的吸附脱色材料。如脱色后送煤厂与原煤混合炼焦或外运处理,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降低运行成本并减小污染,需寻找更合适的吸附材料或采取再生回用措施。  采用分步结晶法,需要与市场接轨,生产出满足工业级别纯度要求的硫氰酸盐及硫代硫酸盐,形成经济增长点。希罗哈克斯法、昆帕库斯法及克劳斯法等资源化处理工艺,有设备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及能耗高等缺点,需结合企业自身脱硫工艺特点及经济基础而选用。  4 结语  焦炉煤气脱硫脱氰是煤气净化的重要工艺单元,探寻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煤气脱硫脱氰工艺,能够提高煤气脱硫脱氰效率。通过废液资源化回收途径,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减小脱硫废液造成的危害。脱硫脱氰后,煤气满足回用焦炉煤气或送用户煤气硫化氢含量标准的同时,可减少燃烧后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寻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平衡点。

  • 焦炉煤气脱硫脱氰技术及优化建议

    简要回顾了煤气脱硫脱氰工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湿式吸收法和湿式氧化脱硫法的原理及进展。总结了硫磺回收、WSA接触法制硫酸、克劳斯炉生产硫磺、硫氰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的提取、昆帕库斯法制浓硫酸、希罗哈克斯法制硫酸铵等副产品回收工艺过程。并从工艺优选、设备及技术开发、废液资源化处理方面提出煤气脱硫脱氰技术的优化建议。  焦化产业是煤化工的支柱产业之一。炼焦原料煤主要由碳、氢、氮、硫和氧5 种元素组成,其中硫元素以有机硫和无机硫形式存在。一般干煤含全硫质量分数0.5%~1.2%,在成焦过程中,约有30%的硫进入煤气中,其中95%的硫以H2S 形式存在。煤气中一般含H2S(质量浓度4 g/m3~10 g/m3)和HCN(质量浓度1 g/m3~2.5 g/m3),在煤气净化过程中对工艺设备有腐蚀危害,燃烧后对环境有污染,因此需要对煤气进行脱硫脱氰净化处理。  笔者在煤气脱硫脱氰工艺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副产品回收技术,并对煤气脱硫脱氰技术的优化提出建议,旨在促进新技术的开发。  1 焦炉煤气脱硫脱氰工艺发展简述  目前,国内的煤气脱硫脱氰技术是在煤气净化工艺基础上建立的。20 世纪70 年代以前,我国绝大部分焦化企业的焦炉煤气净化工艺沿用与原苏联20 世纪40 年代焦炉炉型相配套的初冷 -洗氨 -终冷 -洗苯的煤气净化工艺流程,一般不设置脱硫装置,仅对氨进行回收。  20 世纪80 年代末开始,随着煤气净化技术的引进,宝钢等一些大型钢铁企业,陆续引进了MEA 法、TH 法等脱硫工艺。但国内大部分焦化企业仍停留在采用氢氧化铁干法或ADA 法脱硫的阶段,甚至有些焦化企业没有脱硫装置。此时,我国的ZL 脱硫脱氰工艺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20 世纪90 年代初,国内焦化生产企业先后引进了FRC 法、氨 -硫化氢循环洗涤法(AS 法)、真空碳酸盐法等脱硫技术。  之后在湿式氧化脱硫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了诸多适合我国国情的煤气脱硫脱氰新技术,如栲胶法、HPF法、PDS 法、888 法、APS 法、OMC 法、OPT 法、YST 法和RTS 法等,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焦化行业湿式脱硫脱氰技术的发展[3]。目前,湿式氧化法脱硫脱氰工艺分为3 个部分:硫化氢及氰化氢等酸性气体的脱除、脱硫富液的再生及副产品回收。湿式吸收法脱硫工艺也分为3 个部分:硫化氢的脱除、脱硫富液的再生及酸性气体再处理生产副产品。  2 煤气脱硫脱氰工艺原理及副产品回收技术  根据工艺原理不同,煤气脱硫脱氰技术主要分为干法脱硫技术和湿法脱硫脱氰技术。干法脱硫工艺设备体积庞大,脱硫剂容易结块、需定期更换,可作为湿法脱硫的补充精脱硫技术。国内目前主要采用湿法脱硫脱氰技术,根据工艺原理不同,可分为湿式吸收法和湿式催化氧化法。根据脱硫脱氰工艺在煤气净化工艺中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前脱硫脱氰工艺(脱硫脱氰在煤气终冷 -脱苯工艺前)和后脱硫脱氰工艺(脱硫脱氰在煤气终冷 -脱苯工艺后)。根据脱硫脱氰所用吸收剂的不同,可分为以碳酸盐为碱源和煤气中制取的氨水为氨源2 种吸收剂。  2.1 煤气脱硫脱氰工艺原理  目前,我国焦炉煤气湿式催化氧化法脱硫工艺中使用的催化剂大致可分为2类:一类是酚 -醌转化(活性基团转化)类催化剂,如ADA、对苯二酚、栲胶、苦味酸和1,4 -萘醌-2 -磺酸钠等,通过变价离子催化。这类催化剂存在不能脱除有机硫、总脱硫效率低、硫泡沫不易分离、设备易堵塞、H2S 适应范围小和脱硫成本较高等缺点。另一类是磺化酞菁钴和金属离子类(铁基工艺、钒基工艺)脱硫催化剂,如PDS 和复合催化剂对苯二酚-PDS -硫酸亚铁等,这类催化剂通过本身携带的原子氧完成氧化和再生反应。  湿式吸收工艺主要建立在吸收 -解吸理论基础上。利用煤气混合物中各组分(溶质)在碱性脱硫脱氰吸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实现分离(硫化氢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氨),利用酸性气体溶质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规律,通过加热脱硫富液,脱除HCN 等酸性气体。  例如,以碳酸钾为碱源的湿式吸收脱硫脱氰工艺中,吸收方程式见式(1)~(3),解吸方程式见式(4)~(6):  K2CO3+H2S→KHCO3+KHS (1)  K2CO3+HCN→KCN+KHCO3 (2)  K2CO3+CO2+H2O→2KHCO3 (3)  KHS+KHCO3→K2CO3+H2S (4)  KCN+KHCO3→K2CO3+HCN (5)  2KHCO3→K2CO3+CO2+H2O (6)  湿式氧化脱硫工艺与湿式吸收工艺脱硫单元操作相同,再生工艺不同。脱硫富液再生时,在空气中氧气、催化剂作用下,S2 -氧化为单质硫,从而使煤气中酸性气体得以去除。  例如,以碳酸钠为碱源的湿法氧化脱硫工艺中,脱硫阶段的方程式见式(7)~(9),副反应见式(10)~(13):  Na2CO3+H2S→NaHS+NaHCO3 (7)  HS-+2V5+→2V4++S+H+ (8)  2V4++ 催化剂(氧化态)→2V5++ 催化剂(还原态)(9)  Na2CO3+2HCN→2NaCN+H2O+CO2 (10)  NaCN+S→NaCNS (11)  2NaHS+2O2→Na2S2O3+H2O (12)  2Na2S2O3+O2→2Na2SO4+2S (13)  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在脱硫吸收塔内发生,根据E°V5+/V4+=1.000 V,E°S/S2-= -0.508 V[5],标准电极电位高的V5+ 将S2 -氧化为单质硫。同时,V5+ 被还原为V4+。在碱性条件下,E°O2/H2O=1.23 V[5],则E°O2/H2OE°V5+/V4+E°S/S2-,催化剂携带的氧气可将V4+ 氧化为V5+,使脱硫富液再生。同时,氧气可将在脱硫塔未被氧化的负二价硫继续氧化为单质硫。  2.2 脱硫脱氰富液副产品的回收工艺  在湿式吸收脱硫脱氰工艺中,富液再生过程通过蒸汽加热实现。因此,反应速度慢,生成的废液极少。在湿式氧化脱硫脱氰工艺中,由于再生过程中氧气的带入而发生副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铵、硫氰酸铵等副盐,总量为450 g/L~550 g/L。目前,每生产1 t 焦炭产生脱硫废液10 kg 左右,焦化厂虽配套废水处理设施,但其污染物浓度超高,难以有效处理。  目前湿式氧化工艺副产品回收技术主要为富液空气催化氧化产单质硫;剩余富液处理主要为希罗哈克斯法高温高压制硫铵、昆帕库斯法焚烧后制硫酸及还原热分解产单质硫。湿式吸收工艺技术主要为WSA接触法制酸和克劳斯炉(SCL)生产硫磺。  2.2.1 富液空气催化氧化产单质硫  再生塔脱硫富液中S2 -在空气中氧及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悬浮单质硫,从再生塔顶分离出来的质量分数为5%~10%硫泡沫进入硫泡沫槽中,经初步分离,再经固液分离设备脱水,得到含水质量分数40%~ 50%的硫膏,最后经熔硫釜熔融并分离出杂质后,冷却制成硫块。  2.2.2 WSA 接触法制硫酸  脱硫脱氰富液经热解吸处理后,产生酸性气体,送入WSA 制酸系统。WSA 制酸工艺的基本原理为酸性气体燃烧产生SO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SO3,再与气体中的水蒸气进行水和反应,生成气态硫酸,冷却为液态酸。  该工艺主要通过酸性气燃烧、过程气除杂、SO2 转化、硫酸冷凝冷却、热能回收利用等步骤,生产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及中压过热蒸汽,多与真空碳酸钾法脱硫工艺配套使用。  2.2.3 克劳斯炉(SCL)生产硫磺  脱硫装置真空泵送来的含H2S、HCN 及CO2 等的酸性气体,进入克劳斯炉,酸气中1/3 的H2S 与空气燃烧生成SO2,2/3 的H2S 与生成的SO2 反应,生成单质硫。该工艺多与真空碳酸钾法脱硫工艺配套使用。  2.2.4 硫氰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的提取  根据硫氰酸盐和硫代硫酸盐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通过控制蒸发浓度(比重)和冷却温度,达到分别提纯的目的。  以碳酸钠为吸收液的湿式催化氧化脱硫脱氰工艺为例,反应后脱硫富液催化剂浓度低,可忽略不计,溶液中主要含NaCNS、Na2S2O3 及Na2CO3 等。其中Na2CO3溶解度最小,且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所以提取时可直接将脱硫富液吸收液蒸发浓缩,Na2CO3 首先析出并经过滤除去,再将过滤所得母液冷却、结晶和分离,可回收NaCNS 和Na2S2O3。  NaCNS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将NaCNS 饱和液温度降至过饱和状态时,NaCNS 结晶析出。但当吸收液中Na2S2O3 含量较高,超过NaCNS 含量的1/3 时,需首先将Na2S2O3 提出,否则将影响NaCNS产品质量。  2.2.5 昆帕库斯法制浓硫酸  该法一般作为FRC 法的一部分(即C 部分),脱硫吸收液多为氨源,脱硫后富液多为含单质硫、硫氰酸铵和硫代硫酸铵的脱硫富液,浓缩后与一定量的用于促进燃烧的煤气在燃烧炉内进行高温裂解,产生的SO2 随燃烧废气排出,对废气进行催化氧化处理,将正二价的硫化物氧化成正三价的硫化物,最后采用高浓度硫酸对其进行吸收,可生产出更高浓度的硫酸。该浓硫酸被送往硫酸铵工段。  2.2.6 希罗哈克斯法制硫酸铵  在273 ℃~275 ℃、7 000 kPa~7 500 kPa 的条件下,在氧化塔内将脱硫废液中的铵盐及硫磺氧化成硫酸铵,送入硫铵工段生产硫酸铵。该法与塔卡哈克斯法联用,亦可进行HPF 法脱硫废液的处理。  2.2.7 废液焚烧法  废液焚烧法又叫还原热分解法,脱硫浓缩液经蒸汽雾化后[9],喷入炉内火焰中,炉内操作温度约1 000℃。以碳酸钠碱源吸收液为例,浓缩液中的硫氰酸钠和硫代硫酸钠等受热分解,硫以硫化氢形式进入废气中,钠被还原成碳酸钠和硫化钠。  焚烧产生的废气出焚烧炉,经冷却后进入碱液回收槽内,碳酸钠和硫化钠等易溶解性盐被回收槽内液体吸收,废气被冷却至90 ℃左右。含水蒸气的废气由回收槽上部进入气液分离器,经冷却至约35 ℃后,进入废气吸收塔吸收硫化氢。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微量的硫化氢和部分未完全燃烧的可燃性气体,送入回炉煤气管中进一步处理。  3 优化建议  3.1 工艺优选  3.1.1 产品生产的批量化、集成化  寻找煤气脱硫工艺与脱氨工艺产品的共性,实现产品的批量化、集成化生产。当采用T-H 法脱硫后配希罗哈克斯法脱硫工艺生成硫铵溶液时,因硫铵脱氨工艺产品为硫铵结晶,所以煤气净化工艺的脱氨工艺宜采用硫铵脱氨,而不采取磷铵等脱氨工艺。当采用FRC 法C 部分(昆帕库斯法)生产浓硫酸工艺时,应配套硫铵系统,供脱氨使用。  3.1.2 碱型及氨型脱硫吸收剂的选取  新建化产回收系统前,应先根据煤中元素组成,判断煤气中硫化氢、氨等气体含量,遵循脱硫与脱氨互补性原则,当氨含量能满足硫化氢去除、且脱硫后能满足不同煤气使用指标时,考虑采用氨型吸收剂脱硫;否则采用碱型吸收剂脱硫。  3.1.3 工艺位置的选择  碱型吸收剂前脱硫过程中,降低煤气中氰化氢含量,可减少煤气终冷洗涤水中氰化氢含量。相应的,终冷洗涤水通过凉水架冷却时,其中氰化氢被吹入空气中的量减少,也可减少大气污染。  当焦炉采用焦炉煤气加热时,因回炉煤气也经过前脱硫系统,煤气中硫化氢含量降低,焦炉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明显减少。但由于前脱硫煤气处理量大,使投资成本比后脱硫系统大。因此,采用何种流程工艺,应在焦炉烟气脱硫投资和焦炉煤气脱硫系统投资间寻求经济平衡点。  3.1.4 运行工况的稳定性  在脱硫前,为降低煤气中焦油及灰尘含量,应定期维护电捕焦油设备,以免焦油堵塞脱硫塔内件,造成脱硫液品质恶化,影响再生效果。同时,应加强温度控制,减少萘结晶析出,防止脱硫工段进煤气管路阻塞。焦炉煤气除了回用焦炉燃烧供热以外,在钢铁焦化联合企业也供钢材加工和金属冶炼等使用,焦化厂还可利用煤气生产甲醇等新型煤化工产品。但由于各工段需根据市场情况组织生产,因此煤气用量波动较大,直接影响脱硫效率。在建厂前,需根据煤气全厂分配供应情况,综合考虑再生空气用量及脱硫液循环液量等因素,使其处于可调控范围,提高脱硫效率。  3.2 设备及技术开发  3.2.1 塔设备及配件研发设计  在湿法氧化脱硫系统再生单元中,空气中氧气起到催化剂再生作用,并使二价硫进一步反应生成单质硫。新型再生塔空气分布装置的研发设计,可以增强脱硫富液与空气混合效果,提高再生率,减少空气用量;再生塔新型高效塔盘的研发,可减小塔径,节省设备投资,节约占地面积。  3.2.2 填料的设计开发  填料是煤气脱硫装置的关键内件,基于碱源吸收酸性气体的传质动力学及煤气含尘、含萘的特点,新型填料的研究开发,应从提高气液传质效率和比表面积及提高通量、降低压降等方面入手。  3.2.3 催化剂的开发  根据阿伦尼乌斯化学动力学公式,活化能越低,HS -被氧化的速度越快,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主要是降低HS -向S 转化的活化能。但是,由于脱硫脱氰催化剂价格昂贵,其使用量有一定限制。科研工作者应在原有催化剂成功使用的基础上,筛选出溶解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再生效果好的催化剂。催化剂多为由一种或几种有机物及变价金属离子配置的复合催化剂,且不同焦化企业炼焦过程中煤种及配比不同,炼焦煤气各杂质气体含量存在差异,脱硫废液组成随之变化,因此企业在开工调试前,需通过试验及现场经验,寻找合适的复合催化剂配比,从而减小催化剂使用量,降低运行成本。  3.3 废液资源化处理  目前,脱硫废液提盐法技术相对成熟。但在蒸发结晶前脱硫液的脱色吸附处理过程中,需投加大量的吸附脱色材料。如脱色后送煤厂与原煤混合炼焦或外运处理,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降低运行成本并减小污染,需寻找更合适的吸附材料或采取再生回用措施。  采用分步结晶法,需要与市场接轨,生产出满足工业级别纯度要求的硫氰酸盐及硫代硫酸盐,形成经济增长点。希罗哈克斯法、昆帕库斯法及克劳斯法等资源化处理工艺,有设备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及能耗高等缺点,需结合企业自身脱硫工艺特点及经济基础而选用。  4 结语  焦炉煤气脱硫脱氰是煤气净化的重要工艺单元,探寻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煤气脱硫脱氰工艺,能够提高煤气脱硫脱氰效率。通过废液资源化回收途径,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减小脱硫废液造成的危害。脱硫脱氰后,煤气满足回用焦炉煤气或送用户煤气硫化氢含量标准的同时,可减少燃烧后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寻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平衡点。

  • Nature:一种关键酶将薄荷来源的化合物转化成抗癌药物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酶能使得来源于薄荷中的一种化学物质成为一种抗癌药物长春花碱。这一发现开启了制造廉价和有效化学药物的道路。相关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22日Nature杂志上。 东英吉利大学Sarah O'Connor博士说:数千种化学品均来自环烯醚萜合酶的酶。战略性地利用这些环烯醚萜类化学品,可用于破坏蚜虫的繁殖周期,其在医学和农业上都有一定的运用价值。现在发现环烯醚萜合酶是马达加斯加长春花属植物抗癌成分长春新碱硫酸生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但长春碱产量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药物也有很多副作用。因此希望找到一种方法可以更低廉的生成一种化学结构物质,同时减少副作用。奥康纳O'Connor.博士说:我们需要确定更多的酶来分析这些酶在化合物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所有的环烯醚萜骨干由两个稠合环组成,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追查是什么维持了这个环系统。实验表明,环烯醚萜类是稠合环生成的关键性酶。 O'Connor和她的同事也将试图确定哪些酶催化Diels-Alder反应,以更好地理解环烯醚萜类合成酶如何作用的,有助合成新的药物化合物。(

  • 【资料】制革废水的来源

    【资料】制革废水的来源

    皮革加工是以动物皮为原料,经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而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蛋白质、脂肪转移到废水、废渣中,在加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化工原料,如酸、碱、盐、硫化钠、石灰、铬鞣剂、加脂剂、染料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废水之中。制革废水主要来自于准备、鞣制和其他湿加工工段,这些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液多是间歇排出,其排出的废水是制革工业污染的最主要来源,约占制革污水排放总量的2/3,制革废水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1、鞣前准备工段,在该工段中,污水主要来源于水洗、浸水、脱毛、浸灰、脱灰、软化、脱脂。主要污染物为A、有机废物,包括污血、泥浆、蛋白质、油脂等B、无机废物,包括盐、硫化物、石灰、碳酸钠、氨气、氢氧化钠等C、有机化合物,包括表面活性剂、脱脂剂等。鞣前准备工段的污水排放量约占制革总水量的70%以上,污染负荷占总排放量的70%左右,是制革污水的最主要来源。2、鞣制工段,在该工段中,污不主要来自水洗、浸酸、鞣制。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盐、重金属铬等。其污水排放量约占制革总水量的8%左右。3、鞣后湿整饰工段,在该工段中,污水主要来自水洗、挤水、染色、加脂、喷涂机的除尘污水等。主要污染物为染料、油脂、有机化合物(如表面活性剂、酚类化合物、有机溶剂等)。鞣后湿整饰工段的污水排放量约占制革总水的20%左右。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