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微白色放线菌转换变种

仪器信息网微白色放线菌转换变种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微白色放线菌转换变种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微白色放线菌转换变种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微白色放线菌转换变种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微白色放线菌转换变种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微白色放线菌转换变种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微白色放线菌转换变种相关的解决方案。

微白色放线菌转换变种相关的论坛

  • 菌落形态大全

    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转

  • 【分享】能分解纤维素的土壤微生物有哪些?

    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很多。既有好氧性微生物,也有厌氧性微生物;既有细菌,也有放线菌和真菌。 好氧性纤维素分解细菌:食纤维菌属和生孢食纤维菌属是土壤中常见的好氧性纤维素分解细菌。多囊菌属、镰状纤维菌属与纤维弧菌属。 许多放线菌能够分解纤维素。土壤放线菌有 2.0%~4.4% 能分解纤维素,其中包括白色链霉菌、灰色链霉菌、红色链霉菌等。放线菌的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不及细菌和真菌。 许多真菌具有很强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其中主要有木霉、镰刀霉、青霉、曲霉、毛霉、葡萄孢霉等属的一些种。在森林的枯枝落叶中,占优势的纤维素分解菌是担子菌。在潮湿土壤中,真菌也是纤维素分解的优势菌群。 厌氧性纤维素分解微生物主要是芽孢梭菌属的一些种,如奥氏梭菌,另外还有一些与奥氏梭菌区别很小的嗜热性种,如热纤梭菌、溶解梭菌等。

  • 【转帖】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分离筛选(二)

    富集(enrichment)培养是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以利分离到所需要的菌株。富集培养主要根据微生物的碳、氮源、pH、温度、需氧等生理因素加以控制。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富集。一、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十分丰富,其分布状态随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如果环境中含有较多某种物质,则其中能分解利用该物质的微生物也较多。因此,在分离该类菌株之前,可在增殖培养基中人为加入相应的底物作惟一碳源或氮源。那些能分解利用的菌株因得到充足的营养而迅速繁殖,其他微生物则由于不能分解这些物质,生长受到抑制。当然,能在该种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并非单一菌株,而是营养类型相同的微生物群。富集培养基的选择性只是相对的,它只是微生物分离中的一个步骤。现举两例,如要分离水解酶产生菌,可在富集培养基中以相应底物为惟一碳源,加入含菌样品,给目的微生物以最佳的培养条件(pH、温度、营养、通气等)进行培养。能分解利用该底物的菌类得以繁殖,而其他微生物则因得不到碳源无法生长,菌数逐渐减少。此时分离将得到所需的微生物。又如要分离耐高渗酵母菌,由于该类菌在一般样品中含量很少,富集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必须严密设计。首先要到含糖分高的花蜜、糖质中去取样。富集培养基为5%~6%的麦牙汁,30%~40%葡萄糖,pH3~4,在20~25℃温度下进行培养,可以达到富集的目的。在富集培养时,还需根据微生物的不同种类选用相应的富集培养基,如淀粉琼脂培养基通常用于丝状真菌的增殖,配方为(%):可溶性淀粉4,酵母浸膏0.5,琼脂2,pH6.5~7.0。在配制时要特别注意酵母浸膏加量,过多会刺激菌丝生长,而不利于孢子的产生。根据微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具有可塑性的特点,可通过连续富集培养的方法分离降解高浓度污染物的环保菌。如以苯胺作惟一碳源对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待底物完全降解后,再以一定接种量转接到新鲜的含苯胺的富集培养液中,如此连续移接培养数次。同时将苯胺浓度逐步提高,便可得到降解苯胺占优势的菌株培养液,采用稀释涂布法或平板划线法进一步分离,即可得到能降解高浓度苯胺的微生物。移种的时间既可根据底物的降解情况,也可通过微生物的生长情况确定。如在分离环己烷降解菌时,样品经环己烷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富集后,培养液由原来的无色变为浑浊的乳白色。同时锥行瓶壁上也可观察到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此时可以2%的接种量移入新鲜的富集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连续富集培养的方法虽耗时较长,有时甚至需要6~7个月,但效果较好。通过该方法分离DDT、甲基对硫磷(MP)及其他一些污染物的分解菌,也都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二、控制培养条件在筛选某些微生物时,除通过培养基营养成分的选择外,还可通过它们对pH、温度及通气量等其他一些条件的特殊要求加以控制培养,达到有效的分离目的。如细菌、放线菌的生长繁殖一般要求偏碱(7.0~7.5),霉菌和酵母菌要求偏酸(4.5~6)。因此,富集培养基的pH值调节到被分离微生物的要求范围不仅有利于自身生长,也可排除一部分不需要的菌类。分离放线菌时,可将样品液在40℃恒温预处理20分钟,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可以较大的增加放线菌数目,达到富集的目的。筛选极端微生物时,需针对其特殊的生理特性,设计适宜的培养条件,达到富集的目的。一般所筛选的微生物通常是好氧菌,但有时也需分离厌氧菌。因严格厌氧菌不仅可省略通气、搅拌装置,还可节省能耗。这时除了配置特殊的培养基外,还需准备特殊的培养装置,创造一个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环境,使其数量增加,易于分离。三、抑制不需要的菌类在分离筛选的过程中,除了通过控制营养和培养条件,增加富集微生物的数量以有利于分离外,还可通过高温、高压、加入抗生素等方法减少非目的微生物的数量,使目的微生物的比例增加,同样能够达到富集的目的。从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时,由于芽孢具有耐高温特性,100℃很难杀死,要在121℃才能彻底死亡。可先将土样加热到80℃或在50%乙醇溶液中浸泡1h,杀死不产芽孢的菌种后再进行分离。在富集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胆盐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可抑制革兰阳性菌的生长,对革兰阴性无抑制作。分离厌氧菌时,可加入少量硫乙醇酸钠作为还原剂,它能使培养基氧化还原电势下降,造成缺氧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繁殖。筛选霉菌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四环素等抗生素抑制细菌,使霉菌在样品的比例提高,从中便于分离到所需的菌株;分离放线菌时,在样品悬浮液中加入10滴10%的酚或加青霉素(抑制G+菌)、链霉素(抑制G-菌)各30~50U/ml,以及丙酸钠10μg/ml(抑制霉菌类)抑制霉菌和细菌的生长。另外据报道,重铬酸钾对土壤真菌、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也可用于选择分离放线菌。在分离除链霉菌以外的放线菌时,先将土样在空气中干燥,再加热到100℃保温1h,可减少细菌和链霉菌的数量。分离耐高浓度酒精和高渗酵母菌时,可分别将样品在高浓度酒精和高浓度蔗糖溶液中处理一段时间,杀死非目的微生物后再进行分离。对于含菌数量较少的样品或分离一些稀有微生物时,采用富集培养以提高分离工作效率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按通常分离方法,在培养基平板上能出现足够数量的目的微生物,则不必进行富集培养,直接分离、纯化即可。

  • 【转帖】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四)

    各种微生物对营养要求和培养条件是不同的,在分离筛选时若在这两个方面加以调节控制,就能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1. 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各种微生物对碳源、氮源要求各异,有的对营养还有特殊的要求,事先了解被分离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从而设计一个合理快速的分离培养基,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放线菌是生产抗生素和酶制剂的重要来源。在选择分离放线菌时,通常采用改良的HV琼脂培养基、土豆-胡萝卜水汁液培养基和淀粉琼脂培养基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不同菌种对营养要求差别很大,如奴卡氏菌在有氧条件下用普通培养基即可分离到,而以色列放线菌则在有CO2存在且有适宜培养基的情况下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筛选水解酶产生菌时,通常利用以底物为惟一碳、氮源的平板进行分离,如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可鉴定菌落能否产生淀粉酶;一种含纤维素粉为碳源的分离培养基,可以鉴别纤维素酶产生菌;用含有酪蛋白为有机氮源的平板培养基,可以鉴别蛋白酶的产生菌。纯种分离时,把以上琼脂平板置于适宜的温度培养一定的时间,如具有产生水解酶能力的菌株,便在菌落四周形成水解圈或呈色圈,根据圈的大小可初步判断酶活力强弱。测定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把比例大的菌落移入斜面保藏,供进一步筛选。2. 培养基的pH细菌、放线菌的生长繁殖对pH一般要求偏碱,霉菌和酵母菌要求偏酸。因此,分离培养基的pH应该调节到被分离微生物要求范围。这不仅有利于自身生长,也可排除一部分不需要的菌类。例如,分离柠檬酸产生菌的黑曲霉,就是利用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获得成功的。其分离方法是:取红芋粉醪20%、柠檬酸10%~20%配成培养液,调节pH2.0~2.5,以一定量的培养基和土样均匀混合,用毛细吸管点种在平皿内事先覆盖的无菌滤纸上(2~3层),于30℃培养,这样可以分离到产生柠檬酸的黑曲霉。分离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产生菌时,可以把培养基调到pH9~11,在此范围内不宜生长的微生物被抑制,这对分离本身起到浓缩作用。大多数水解酶的生长最适pH基本相近,而酶的作用pH未必与产酶pH相同。培养基的pH要结合营养成分和培养条件来考虑。因为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由于代谢作用会产生酸性或碱性产物,pH发生变化,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一般培养基中碳氮比(C/N)高者,培养后倾向于酸性,反之则倾向于碱性。无机盐的性质也会影响pH变化,(NH4)2SO4是生理酸性无机氮源,其中NH4+被菌体利用,留下SO42-,培养液变成酸性。而NaNO3是生理碱性氮源,其中NO3-被菌体分解利用后,剩余Na+,使培养液变成碱性。如发酵过程缺氧,则代谢向有机酸合成方向进行,pH下降。为了维持培养基的PH,一般要加磷酸盐,如K2HPO4、KH2PO4,使培养基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如果培养液中的酸碱变化很大,磷酸盐的缓冲容量不足以调节pH变化,则可适当加入碳酸钙,以不断中和菌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类,使培养基的pH能保持在恒定的范围内。此外,在分离霉菌时,加几滴乳酸不仅可以维持一定酸碱度,而且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3. 排除不需要的菌类采取调节pH的方法来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的生长,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对所有的菌类都有效。有些细菌和放线菌同样可以在酸性环境下生长,而个别的霉菌,也同样可以在中性或偏碱的培养基中生长。为了更有效地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的生长,要加入一些专一性的抑制剂。(1)分离细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浓度为50U/ml制霉菌素,可以抑制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2)分离放线菌时,在样品中加入0.05%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不仅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还能激活放线菌孢子的萌发。加入氟哌酸(5mg/L)+ 制霉菌素(50mg/L)+ 青霉素(0.8mg/L)也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和真菌,而不影响放线菌的生长。(3)分离霉菌和酵母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各30U/ml,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生长。(4)分离根霉和毛霉时,由于这些微生物的菌丝易蔓延成片,难以得到纯化的菌落,通常在培养基中添加0.1%去氧胆酸钠或山梨醇防止菌丝蔓延,使菌落长得小而紧密。一般用于分离单一目的微生物的培养基中均含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抑制剂,这些专用的抑制剂在小型实验室配制较麻烦,现已有成品供应,只要直接加入基础培养基即可。如氨苄西林,主要用于分离亲水气单孢菌。4. 控制培养温度控制培养温度,也是一种获得目的微生物的有效措施。各类微生物生长温度不同,从大范围来看,可分三大类:一类是高温微生物,最适温度在50~60℃。如果要分离这类菌可将分离培养基置于50~60℃温度下培养,能抑制一些嗜冷、中性微生物生长,可以有效地分离到高温菌类。第二类是中温微生物,它们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0~40℃,超过50℃,就停止生长。这类微生物最为常见,、数量都占首位。工业发酵微生物绝大多数都属于此类。其中不同类群微生物对温度又有所差别,一般细菌、放线菌最适温度为25~37℃,霉菌和酵母最适温度为20~28℃。第三类为低温微生物,它们的最适温度为15℃或更低。当从样品中分离各种菌类时,分别置于自身最适温度下培养也可大体上抑制另一些微生物的生长。当分离某些特殊产物的微生物时,对温度的选择还需考虑某些内在的关系,如在筛选不饱和脂肪酸产生菌时,由于细胞膜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其凝固点越低,即细胞在较低温度下仍能表现出活力,因此在低于正常温度10℃下分离效果最好。

  • 【求助】求助土壤微生物三大菌群培养

    各位,我刚开始做简单的土壤微生物试验,想请教大家一下:土壤微生物三大菌群(细菌放线菌真菌)培养时,1. 取土应该去多深?2.所取土样在多久内必须做完试验啊?多谢各位帮忙,真的很着急。再次感谢。

  • 【分享】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分离筛选

    原生动物(103),其中放线菌和霉菌指其孢子数。但各种微生物由于生理特性不同,在土壤中的分布也随着地理条件、养分、水分、土质、季节而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分离菌株前要根据分离筛选的目的,到相应的环境和地区去采集样品。(一)根据土壤特点1. 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通气状况一般耕作土、菜园土和近郊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营养充足,且土壤成团粒结构,通气饱水性能好,因而,微生物生长旺盛,数量多,尤其适合于细菌、放线菌生长。山坡上的森林土,植被厚,枯枝落叶多,有机质丰富,且阴暗潮湿,适合霉菌、酵母菌生长繁殖,微生物数量相应也比较少。从土层的纵剖面看,1~5cm的表层土由于阳光照射,蒸发量大,水分少,且有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因而微生物数量比5~25cm土层少;25cm以下土层则因土质紧密,空气量不足,养分与水分缺乏,含菌量也逐步减少。因此,采土样最好的土层是5~25cm。一般每克土中含菌数约几十万到几十亿个,并且各种类型的细菌和放线菌几乎都能分离到。如好气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短杆菌、大肠杆菌、某些嫌气菌等。但总的说来酵母菌分布土层最浅,约5~10cm,霉菌和好氧芽孢杆菌也分布在浅土层。2. 土壤酸碱度和植被状况土壤酸碱度会影响微生物种类的分布。偏碱的土壤(pH7.0~7.5)环境,适合于细菌、放线菌生长。反之在偏酸的土壤(pH7.0以下)环境下,霉菌、酵母菌生长旺盛。由于植物根部的分泌物有所不同,因此,植被对微生物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如番茄地或腐烂番茄堆积处有较多维生素C生产菌。葡萄或其他果树在果实成熟时,其根部附近土壤中酵母菌数量增多。豆科植物的植被下,根瘤菌数量比其他植被下占优势。3. 地理条件南方土壤比北方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都要多,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土壤。许多工业微生物菌种,如抗生素产生菌,尤其是霉菌、酵母菌,大多从南方土壤中筛选出来。原因是南方温度高,温暖季节长,雨水多,相对湿度高,植物种类多,植被覆盖面大,土壤有机质丰富,造成得天独厚的微生物生长环境。4. 季节条件不同季节微生物数量有明显的变化,冬季温度低,气候干燥,微生物生长缓慢,数量最少。到了春天随着气温的升高,微生物生长旺盛,数量逐渐增加。但就南方来说,春季往往雨水多,土壤含水量高,通气不良,即使有微生物所需的温度、湿度,也不利于其生长繁殖。随后经过夏季到秋季,约有7~10个月处在较高的温度和丰富的植被下,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比任何时候都多,因此,秋季采土样最为理想。(二)采样方法用取样铲,将表层5cm左右的浮土除去,取5~25处的土样10~25,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内扎好。北方土壤干燥,可在10~30处取样。给塑料袋编号并记录地点、土壤质地、植被名称、时间及其他环境条件。一般样品取回后应马上分离,以免微生物死亡。但有时样品较多,或到外地取样,路途遥远,难以做到及时分离,则可事先用选择性培养基做好试管斜面,随身带走。到一处将取好的土样混匀,取3~4撒到试管斜面上,这样可避免菌株因不能及时分离而死亡。

  • 【讨论】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分离筛选(一)

    原生动物(103),其中放线菌和霉菌指其孢子数。但各种微生物由于生理特性不同,在土壤中的分布也随着地理条件、养分、水分、土质、季节而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分离菌株前要根据分离筛选的目的,到相应的环境和地区去采集样品。(一)根据土壤特点1. 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通气状况一般耕作土、菜园土和近郊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营养充足,且土壤成团粒结构,通气饱水性能好,因而,微生物生长旺盛,数量多,尤其适合于细菌、放线菌生长。山坡上的森林土,植被厚,枯枝落叶多,有机质丰富,且阴暗潮湿,适合霉菌、酵母菌生长繁殖,微生物数量相应也比较少。从土层的纵剖面看,1~5cm的表层土由于阳光照射,蒸发量大,水分少,且有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因而微生物数量比5~25cm土层少;25cm以下土层则因土质紧密,空气量不足,养分与水分缺乏,含菌量也逐步减少。因此,采土样最好的土层是5~25cm。一般每克土中含菌数约几十万到几十亿个,并且各种类型的细菌和放线菌几乎都能分离到。如好气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短杆菌、大肠杆菌、某些嫌气菌等。但总的说来酵母菌分布土层最浅,约5~10cm,霉菌和好氧芽孢杆菌也分布在浅土层。2. 土壤酸碱度和植被状况土壤酸碱度会影响微生物种类的分布。偏碱的土壤(pH7.0~7.5)环境,适合于细菌、放线菌生长。反之在偏酸的土壤(pH7.0以下)环境下,霉菌、酵母菌生长旺盛。由于植物根部的分泌物有所不同,因此,植被对微生物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如番茄地或腐烂番茄堆积处有较多维生素C生产菌。葡萄或其他果树在果实成熟时,其根部附近土壤中酵母菌数量增多。豆科植物的植被下,根瘤菌数量比其他植被下占优势。3. 地理条件南方土壤比北方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都要多,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土壤。许多工业微生物菌种,如抗生素产生菌,尤其是霉菌、酵母菌,大多从南方土壤中筛选出来。原因是南方温度高,温暖季节长,雨水多,相对湿度高,植物种类多,植被覆盖面大,土壤有机质丰富,造成得天独厚的微生物生长环境。4. 季节条件不同季节微生物数量有明显的变化,冬季温度低,气候干燥,微生物生长缓慢,数量最少。到了春天随着气温的升高,微生物生长旺盛,数量逐渐增加。但就南方来说,春季往往雨水多,土壤含水量高,通气不良,即使有微生物所需的温度、湿度,也不利于其生长繁殖。随后经过夏季到秋季,约有7~10个月处在较高的温度和丰富的植被下,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比任何时候都多,因此,秋季采土样最为理想。(二)采样方法用取样铲,将表层5cm左右的浮土除去,取5~25处的土样10~25,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内扎好。北方土壤干燥,可在10~30处取样。给塑料袋编号并记录地点、土壤质地、植被名称、时间及其他环境条件。一般样品取回后应马上分离,以免微生物死亡。但有时样品较多,或到外地取样,路途遥远,难以做到及时分离,则可事先用选择性培养基做好试管斜面,随身带走。到一处将取好的土样混匀,取3~4撒到试管斜面上,这样可避免菌株因不能及时分离而死亡。

  •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稀释平板菌落计数

    一、实验原理稀释平板测数是根据微生物在高度稀释条件下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繁殖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其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此记数方法所计算的菌数是培养基上长出来的菌落数,故又称活菌计数。一般用于某些产品检定,如根瘤菌剂等产品检定,生物制品检验,土壤含菌量测定及食品、水源的污染程度的检验。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以群落状态存在,这种群落往往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要大量培养和使用某种微生物,必须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获得纯培养,这种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在自然界中,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其中生活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因此土壤是人类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种类与土壤肥力有关,肥沃的土壤中多,贫瘠土壤中少。其生理类群则与土壤的其它理化性质,如通气、pH有关,例如在通气良好的菜园土中,好气性微生物占有绝对优势。本实验以菜园土为材料分离土壤中的好气性细菌,并进行数量测定。分离微生物时,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pH、氧气等要求的不同,供给它们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菌种生长,不利于其它菌种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不需要的菌种。分离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有稀释平板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根据不同的材料,可以采用不同方法,其最终目的是要在培养基上出现欲分离微生物的单个菌落,必要时再对单个菌落进一步分离纯化。在用稀释平板分离微生物时,还可以同时测定待分离的微生物的数量。放线菌与细菌同属原核微生物,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在土壤中的数量仅次于细菌,尤其是在有机质丰富、透气性好的中性到微碱性土壤中的数量较多。本实验采用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分离和计数菜园土中的放线菌。真菌在土壤中的数量次于细菌和放线菌,主要在有机质丰富、透气性好的偏酸性土壤中较多。分离土壤中的真菌并不难,但由于其菌落大,容易扩展,计数准确性较低。本实验采用加有氯霉素或庆大霉素和孟加拉红的马丁氏培养基分离及计数菜园土中的真菌。按一般资料介绍为链霉素,但此种抗生素要先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且应于倒平板前才加入培养基中。在此培养基上,放线菌和细菌被氯霉素或庆大霉素和孟加拉红所抑制,但大多数真菌能够生存,且其菌落受孟加拉红的抑制而较小,从而避免了某些真菌的扩散蔓延而带来的数量上的误差。

  • 几种菌的分离方法

    一、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1.制作高氏一号培养基,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待用。2.称取土壤10克,放入装有100毫升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并加入10%酚10滴,以抑制细菌生长。振荡10分钟,制成10-1菌悬液。按照连续稀释分离法,进一步制成10-3菌悬液。3.用移液管吸取0.1毫升10-3菌悬液,注入平板培养基上,用无菌玻璃刮刀将菌悬液均匀涂抹在整个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25-30℃温箱中,培养7-10天,培养基上会出现微生物菌落。如果菌落的硬度较大,干燥致密,且与基质紧密结合,不易被针挑起,这就是放线菌菌落。4.挑取放线菌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

  • 到底轻微白内障用什么眼药水好呢?

    真是伤心又难过,老妈竟然查出轻微白内障了,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是不是应该先买点眼药水用一用呢,但是又不知道买什么牌子?你们知道吗?能不能给点建议呢?到底轻微白内障用什么眼药水好呢?

  • 真菌培养基

    真菌培养基培养基真菌培养基的成分有碳源、氮源和其他营养物质。葡萄糖提供碳源,硝酸盐、亚硝酸盐、氨、尿素、氨基酸和其他化合物提供氮源。1.普通培养基(1)改良沙氏琼脂、多选择沙氏琼脂(Sabouraud dextrose agar , SDA): 含有放线菌酮和氯霉素,放线菌酮可抑制腐生性真菌(多数可能为条件致病菌),氯霉素可抑制大多数细菌(并非所有细菌) 。放线菌酮也抑制新型隐球菌、一些念珠菌、烟曲霉等。(2) 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 , PDA) : 天然培养基。(3)脑心浸膏琼脂 临床常用脑心浸膏琼脂(brain-heart infusion agar , BHI) 分离深部真菌、双相真菌如皮炎芽生菌等,也可以在其中加入抗生素和血液制品。(4) 抑制性霉菌琼脂(inhibitory mold agar , IMA ) : 含有氯毒素,可抑制细菌的生长,是用于临床真菌培养标本初次增菌的理想培养基,常用于筛选放线菌酣敏感的真菌,如隐球菌、组织胞浆菌和接合菌等。2. 选择培养基(1)咖啡酸琼脂(CAA) : 用于鉴定新型隐球菌。由于该菌含有靛酚氧化酶,在CAA 培养基中菌落呈黑色。CAA 培养基对光敏感,应避光保存。(2) 鸟食琼脂(BA) : 用于从痰等标本中分离新型隐球菌。新型隐球菌在培养基上产生棕黑色色素,但是其他隐球菌在延长培养时也可产生色素。其他真菌也可在此培养基上生长,但不产生色素。(3) KT 培养基:由吐温、蛋白、烟酸和0.3 %水解酪蛋白氨基酸组成,用于皮炎芽生菌转相(为酵母相)培养时使用。(4) Kelley 琼脂:用于皮炎芽生菌( B. dermatitidis) 转相(为酵母相)时使用。(5) CHROM 琼脂: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是一种用于鉴定培养念珠菌的培养基,不同念珠菌在此培养基上生长显不同颜色。

  • 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特性

    1.固体培养基标本或液体培养物划线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后,单个细菌经分裂繁殖可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colony)。(1)菌落的形态特征:大小、形状(露滴状、圆形、菜花样、不规则等)、突起或扁平、凹陷、边缘(光滑、波形、锯齿状、卷发状等)、颜色(红色、灰白色、黑色、绿色、无色、黄色等)、表面(光滑、粗糙等)、透明度(不透明、半透明、透明等)和粘度等。据细菌菌落表面特征不同,可将菌落分为3型: ①光滑型菌落(S型菌落):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新分离的细菌大多呈光滑型菌落。②粗糙型菌落(R型菌落):菌落表面粗糙、干燥、呈皱纹或颗粒状,边缘大多不整齐。R型菌落多为S型细菌变异失去菌体表面多糖或蛋白质形成。R型细菌抗原不完整,毒力和抗吞噬能力都比S型细菌弱。但也有少数细菌新分离的毒力株就是R型,如炭疽孢杆菌、结核分枝菌等。③粘液型菌落(M型菌落):菌落粘稠、有光泽、似水珠样。多见于厚荚膜或丰富粘液层的细菌、结核杆菌等。(2)菌落溶血特征:菌落溶血有下列3种情况。①α溶血:又称草绿色溶血,菌落周围培养基出现1~2mm的草绿色环,为高铁血红蛋白所致;②β溶血:又称完全溶血,菌落周围形成一个完全清晰透明的溶血环,是细菌产生的溶血素使红细胞完全溶解所致;③γ溶血:即不溶血,菌落周围的培养基没有变化,红细胞没有溶解或缺损。(3)色素:有些细菌产生水溶性色素,使菌落和周围的培养基出现绿色、金黄色、白色、橙色、柠檬色等颜色,产生的色素有水溶性或脂溶性。(4)气味:某些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后可产生特殊气味,如铜绿假单胞菌(生姜气味)、变形杆菌(巧克力烧焦的臭味)、厌氧梭菌(腐败的恶臭味)、白色假丝酵母菌(酵母味)和放线菌(泥土味)等。

  • 微生物接种和菌种保藏注意事项

    微生物接种和菌种保藏注意事项下列各方法可根据实验室具体条件与需要选做。 (一) 液体石蜡保藏法 1.液体石蜡灭菌 在250mL三角烧瓶中装入100mL液体石蜡,塞上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12l℃湿热灭菌30min,然后于40℃温箱中放置l4d(或置于105~110℃烘箱中lh),以除去石蜡中的水分,备用。 2.接种培养 同斜面传代保藏法。 3.加液体石蜡 用无菌滴管吸取液体石蜡以无菌操作加到已长好的菌种斜面上,加入量以高出斜面顶端约1cm为宜。 4.保藏 棉塞外包牛皮纸,将试管直立放置于4℃冰箱中保存。利用这种保藏方法,霉菌、放线菌、有芽孢细菌可保藏2年左右,酵母菌可保藏1~2年,一般无芽孢细菌也可保藏1年左右。 5.恢复培养 用接种环从液体石蜡下挑取少量菌种,在试管壁上轻靠几下,尽量使油滴净,再接种于新鲜培养基中培养。由于菌体表面粘有液体石蜡,生长较慢且有粘性,故一般须转接2次才能获得良好菌种。 (二) 冷冻干燥保藏法 1.准备安瓿管 选用内径5mm,长10.5cm的硬质玻璃试管,用10%HCl浸泡8~10h后用自来水冲洗多次,最后用去离子水洗1~2次,烘干,将印有菌名和接种日期的标签放人安瓿管内,有字的一面朝向管壁。管口加棉塞,121℃灭菌30min。 2.制备脱脂牛奶 将脱脂奶粉配成20%乳液,然后分装,121℃灭菌30min,并作无菌试验。 3.准备菌种 选用无污染的纯菌种,培养时间,一般细菌为24~48h,酵母菌为3d,放线菌与丝状真菌7~10d。 4.制备菌液及分装 吸取3mL无菌牛奶直接加入斜面菌种管中,用接种环轻轻搅动菌落,再用手摇动试管,制成均匀的细胞或孢子悬液。用无菌长滴管将菌液分装于安瓿管底部,每管装0.2mL。 5.预冻 将安瓿管外的棉花剪去并将棉塞向里推至离管口约15mm处(图24—2A),再通过乳胶管把安瓶管连接于总管的侧管上,总管则通过厚壁橡皮管及三通短管与真空表及干燥瓶、真空泵相连接(图24—1),并将所有安瓶管浸入装有干冰和95%乙醇的预冷槽中,(此时槽内温度可达-40~-50℃),只需冷冻1h左右,即可使悬液冻结成固体。 6.真空干燥 完成预冻后,升高总管使安瓿管仅底部与冰面接触,(此处温度约-10℃),以保持安韶管内的悬液仍呈固体状态。开启真空泵后,应在5~15min内使真空度达66.7Pa以下,使被冻结的悬液开始升华,当真空度达到26.7~13.3Pa时,冻结样品逐渐被干燥成白色片状,此时使安瓿管脱离冰浴,在室温下(25~30℃)继续干燥(管内温度不超过30C),升温可加速样品中残余水分的蒸发。总干燥时间应根据安瓿管的数量,悬浮液装量及保持剂性质来定,一般3~4h即可。 7.封口样品 干燥后继续抽真空达1.33Pa时,在安瓿管棉塞的稍下部位用酒精喷灯火焰灼烧,拉成细颈并熔封(图24-2B、C),然后置4℃冰箱内保藏。 8.恢复培养 用75%乙醇消毒安瓿管外壁后,在火焰上烧热安瓿管上部,然后将无菌水滴在烧热处,使管壁出现裂缝,放置片刻,让空气从裂缝中缓慢进入管内后,将裂口端敲断,这样可防止再用无菌的长颈滴管吸取菌液至合适培养基中,放置在最适温度下培养。 冷冻干燥保藏法综合利用了各种有利于菌种保藏的因素(低温、干燥和缺氧等),是目前最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之一。保存时间可长达10年以上。

  • 几种菌的分离方法

    几种菌的分离方法一、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1.制作高氏一号培养基,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待用。2.称取土壤10克,放入装有100毫升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并加入10%酚10滴,以抑制细菌生长。振荡10分钟,制成10-1菌悬液。按照连续稀释分离法,进一步制成10-3菌悬液。3.用移液管吸取0.1毫升10-3菌悬液,注入平板培养基上,用无菌玻璃刮刀将菌悬液均匀涂抹在整个培养基上。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25-30℃温箱中,培养7-10天,培养基上会出现微生物菌落。如果菌落的硬度较大,干燥致密,且与基质紧密结合,不易被针挑起,这就是放线菌菌落。4.挑取放线菌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 二、从土壤中分离霉菌 1.制作豆芽汗葡萄糖培养基,并添加80%乳酸数滴,以抑制细菌生长。将培养皿中,凝成平板,待用。2.称取10克土壤,按上述分离放线菌的方法制成10-4或10-5的菌悬液。3.取0.1毫升菌悬液注入培养皿内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抹均匀。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25-30℃温箱内培养3-4天。培养基上会出现微生物菌落。霉菌菌落常长成绒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可根据这一特征寻找霉菌菌落。4.挑取培养皿内的霉菌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 三、从饮水中分离大肠杆菌 1.制作伊红美蓝培养基,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待用。2.用灭过菌的锥形瓶盛取河水或沟水,按1:10稀释。3.取0.1毫升稀释液接种于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用平板划线分离法进行分离。4.将划线后的培养皿倒置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培养基中会出现大肠杆菌菌落,菌落中心呈暗蓝黑色,发金属光泽。5.将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由营养琼脂培养基制成)。

  • 二、微生物知识、消毒与灭菌知识选择题试题

    微生物知识、消毒与灭菌知识单项选择题二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真菌属于______型微生物。A. 真核细胞型 B. 原核细胞型 C. 非细胞型 D.多核细胞型2.下列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是______A.细菌 B.衣原体 C. 放线菌 D.病毒3. 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______A.干热灭菌法 B.流通蒸汽灭菌法 C.高压蒸汽灭菌 D.巴氏灭菌法4. 下列那个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______A.水 B.碳源 C. 细胞核 D.无机盐5. 滤过除菌法要求最终过滤的滤膜孔径为______A. 0.22μm B.0.36μm C.0.45μm D.0.65μm6. 低温间隙灭菌:将物品先用______加热1h,然后置20~25℃保存24h(或常温过夜),使其中残存的芽孢萌发成繁殖体,再用以上条件灭菌,如此反复三次。A.30 ~40℃ B.45 ~55℃ C. 60~80℃ D. 85~95℃7. 新洁尔灭为我们车间常用消毒剂,其浓度为______A. 0.01% B.0.1% C.1% D.10%8.车间常用乙醇消毒剂的浓度为______A. 70%~75% B.75%~80% C.65%~70% D.70%~80%有兴趣的跟帖做一下,标准答案以后帖出。建议版主:如答案全对者能否适当给加分!

  • 【求助】求助,土壤微生物培养

    各位,我刚开始做简单的土壤微生物试验,想请教大家一下:土壤微生物三大菌群(细菌放线菌真菌)培养时,1. 取土应该去多深?2.所取土样在多久内必须做完试验啊?多谢各位帮忙,真的很着急。再次感谢。

  • 发酵生产中种子的制备过程

    在发酵生产过程中,种子制备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2)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 一、实验室种子的制备实验室种子的制备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对于产孢子能力强的及孢子发芽、生长繁殖快的菌种可以采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孢子,孢子可直接作为种子罐的种子,这样操作简便,不易污染杂菌。对于产孢子能力不强或孢子发芽慢的菌种,可以用液体培养法。(一)孢子的制备1,细菌孢子的制备细菌的斜面培养基多采用碳源限量而氮源丰富的配方。培养温度一般为37℃。细菌菌体培养时间一般为1~2天,产芽孢的细菌培养则需要5~10天。2,霉菌孢子的制备霉菌孢子的培养一般以大米、小米、玉米、麸皮、麦粒等天然农产品为培养基。培养的温度一般为25~28℃。培养时间一般为4~14天。3,放线菌孢子的制备放线菌的孢子培养一般采用琼脂斜面培养基,培养基中含有一些适合产孢子的营养成分,如麸皮、豌豆浸汁、蛋白胨和一些无机盐等。培养温度一般为28℃。培养时间为5~14天。(二)液体种子制备1,好氧培养对于产孢子能力不强或孢子发芽慢的菌种,如产链霉素的灰色链霉菌(S. griseus)、产卡那霉素的卡那链霉菌(S. Kanamuceticus)可以用摇瓶液体培养法。将孢子接入含液体培养基的摇瓶中,于摇瓶机上恒温振荡培养,获得菌丝体,作为种子。其过程如下: 试管→三角瓶→摇床→种子罐2,厌氧培养对于酵母菌(啤酒,葡萄酒,清酒等),其种子的制备过程如下:试管→三角瓶→卡式罐→种子罐例如生产啤酒的酵母菌一般保存在麦芽汁琼脂或MYPG培养基(培养基配制:3克麦芽浸出物,3克酵母浸出物,5克蛋白胨,10克葡萄糖和20克琼脂与升水中)的斜面上,于4℃冰箱内保藏。每年移种3-4次。将保存的酵母菌种接入含10ml麦芽汁的500-1000ml三角瓶中,再于25℃培养2-3天后,再扩大至含有250-500ml麦芽汁的500-1000ml三角瓶中,再于25℃培养2天后,移种至含有5-10L麦芽汁的卡氏培养罐中,于15-20℃培养3-5天即可作100L麦芽汁的发酵罐种子。从三角瓶到卡氏培养罐培养期间,均需定时摇动或通气,使酵母菌液与空气接触,以有利与酵母菌的增殖。二、生产车间种子制备实验室制备的孢子或液体种子移种至种子罐扩大培养,种子罐的培养基虽因不同菌种而异,但其原则为采用易被菌利用的成分如葡萄糖、玉米浆、磷酸盐等,如果是需氧菌,同时还需供给足够的无菌空气,并不断搅拌,使菌(丝)体在培养液中均匀分布,获得相同的培养条件。1,种子罐的作用:主要是使孢子发芽,生长繁殖成菌(丝)体,接入发酵罐能迅速生长,达到一定的菌体量,以利于产物的合成。2,种子罐级数的确定种子罐级数:是指制备种子需逐级扩大培养的次数,取决于:(1)菌种生长特性、孢子发芽及菌体繁殖速度;(2)所采用发酵罐的容积。 比如:细菌:生长快,种子用量比例少,级数也较少,二级发酵。 茄子瓶→种子罐→发酵罐霉菌:生长较慢,如青霉菌,三级发酵 孢子悬浮液→一级种子罐(27℃,40小时孢子发芽,产生菌丝 )→二级种子罐(27℃,10~24小时,菌体迅速繁殖,粗壮菌丝体)→发酵罐放线菌:生长更慢,采用四级发酵酵母:比细菌慢,比霉菌,放线菌快,通常用一级种子3,确定种子罐级数需注意的问题(1)种子级数越少越好,可简化工艺和控制,减少染菌机会(2)种子级数太少,接种量小,发酵时间延长,降低发酵罐的生产率,增加染菌机会(3)虽然种子罐级数随产物的品种及生产规模而定。但也与所选用工艺条件有关。如改变种子罐的培养条件,加速了孢子发芽及菌体的繁殖,也可相应地减少种子罐的级数。

  • 微生物菌种的冷冻干燥和低温冷冻保藏技术规程

    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冷冻干燥和低温冷冻保藏技术的定义、原理、技术要求、方法与步骤。本规程适用于普通病毒、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及担子菌等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对于病原微生物及其他需要特殊操作技术的微生物的参见相应的技术规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科技部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联合管理办公室文件自然科技资源共性描述规范(试行)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冷冻干燥 freeze-drying 将微生物冷冻,在减压下利用升华作用除去水分,使细胞的生理活动趋于停止,从而长期维持存活状态。3.2液氮超低温保藏 preservation in liquid nitrogen 液氮超低温保藏技术是将菌种保藏在-196℃的液态氮,或在-150℃的氮气中的长期保藏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130℃以下新陈代谢趋于停止而有效地保藏微生物。3.3 -80℃低温冷冻保藏 preservation in -80℃将菌种保藏在[

  • 【分享】转载别人的技术讨论帖

    问题: 谁能帮我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巧,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我想听听您的经验!我有时光线调得不当而看不清,培养基干扰大,区分不清。如何区分芽孢、细菌、放线菌、酵母等,有经验的可以一眼就可看出是否染菌、哪些是芽孢、细菌、放线菌、酵母等。而我不能,谁能帮我?回答: 1) 对于血球记数板使用,你可以先采用10倍目镜,物镜采用15倍,首先在视野中找到网格,然后调整物镜到自己所需要的倍数。 2) 对培养基干扰图象的问题,可以先低速离心去除固形物等。 3)一般情况下,区分芽孢、细菌、放线菌和酵母,可以采用不同的染色方法,而酵母细胞直径最大,而细菌最小,而芽孢菌多存在分散的孢子,而放线菌多粘连。

  • 【资料】垃圾渗滤液高效复合降解菌的研究

    本课题以沈阳大莘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并构建渗滤液的高效复合降解菌株;并研究该复合菌对渗滤液的处理性能及高效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本课题得到渗滤液的高效降解菌细菌10株、放线菌4株、霉菌10株,处理CODCr为2240mg/L的渗滤液,CODCr去除率可达73%,NH3-N去除率可达93%,具有高效性。[img]http://bbs.instrument.com.cn/images/affix.gif[/img][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download.asp?ID=199228]垃圾渗滤液高效复合降解菌的研究.zip[/url]

  • 【分享】土壤小知识——土壤微生物

    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的总称。其个体微小,一般以微米或毫微米来计算,通常1克土壤中有106~109个,其种类和数量随成土环境及其土层深度的不同而变化。它们在土壤中进行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过程,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土壤微生物一般以细菌数量最多,有益的细菌有固氮菌、硝化细菌和腐生细菌;有害的细菌有反硝化细菌等。施用有机肥有益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 微生物试题讨论

    放线菌印片染色的关键操作是:A.印片时不能移动。B.染色。C.染色后不能吸干。D.A-C。

  • 不同微生物在对应培养基上特征

    微生物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体形微小,具有一定形态结构,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以及发生遗传变异的一大类微小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过去称蓝藻或蓝绿藻),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2/201212091313_411145_2019107_3.gif

  • 微生物纯培养分离法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都是混杂地生活在一起,要想研究和利用某种微生物,须把它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中分离出来,以得到只含该种微生物的培养物。微生物学中,将在实验室条件下从一个细胞或一种细胞群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pure culture)。分离纯培养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稀释法(1)平皿倾注法 (2)平板涂布法 预先制备平板。然后制备并吸取适度稀释的菌液,滴于各平板中央(每皿一滴,约0.05ml),用无菌刮刀将菌液均匀涂布于平板表面。2.平板划线法 划线的方式很多,其目的都是使平板上菌体逐渐变稀,最终形成单菌落。划线用平板也要预先制备。常用的是以下两种方式:(1)针尖稍弯的接种针火焰灭菌并冷却后,取样;在靠近平皿边缘处的平板上,将针尖的弯曲部位接触平板,接种棒与平板面成30°~40°角,划3条~4条平行线;转动平皿约50°角,灼烧接种针,冷却后,通过前一区划2条~3条平行线,并继续划2条~3条不通过前一区的平行线;再转动平皿……如此划4区~5区(图3—5A)。此种方法适用于分离纯化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物。(2)灼烧并冷却的接种环取样后,在平板上作连续划线(图3—5B)。此适用于液体样品。3.单细胞挑取法 把一滴菌悬液置于载玻片上,用安装在显微镜挑取器上的极细的毛细吸管,在显微镜下对准某一个单独的细胞吸取,再接种于培养基上培养。此法限于高度专业化的科研。4.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法(1)采用选择性高的培养基 例如,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用无氮培养基分离自生固氮菌;在15ml培养基中加25%乳酸1滴~2滴以抑制细菌生长,把受细菌污染的霉菌分离出来。(2)培养基中加抑制剂 例如,结晶紫10mg/L可抑制G+细菌生长,利于分离G-细菌;KMnO4100mg/L抑制细菌和霉菌生长,利于分离放线菌;制霉菌素50mg/L或放线酮50mg/L利于分离纯化放线菌;分离纯化霉菌或放线菌时,加链霉素30mg/L、金霉素2mg/L可抑制细菌生长。5.其他 如,高温处理(80℃ 15min或100℃ 10min)分离芽孢杆菌;4%KOH处理痰液,分离结核杆菌等等。

  • 菌种鉴定条件

    鉴定菌种,至少要具备下面3个条件: 1.待鉴定的菌种一定是纯种 如果菌种不纯,所观察到的现象则是混合现象,这样自然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因此在鉴定之前,首先要将菌种纯化。 纯化方法,一般有2种:平板划线单菌落分离法和单细胞分离法。前一种操作简便,效果良好,适用范围广。 2.选一本比较好的鉴定手册 鉴定时以此手册为标准,开展鉴定工作。根据多数人的经验,我们认为在细菌鉴定方面,使用《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一书较为合适。 在具体鉴定时,可参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细菌分类组编著的《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一书。 在放线菌鉴定方面,可以参看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编著的《链霉菌鉴定手册》(1975年)一书。 真菌的鉴定可参看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编著的《常见与常用真菌》(1973年)一书。荷兰罗德的《酵母的分类研究》(1970年)一书,对酵母菌的分类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3.要有合适的鉴定方法 微生物种类繁多,特征各异,性状有主次之分。因此,在鉴定某种微生物时,要选用合适的鉴定方法,确定主要的测试项目。 例如,鉴定的微生物若是霉菌,则菌落形态观察十分重要; 若是酵母菌,有性繁殖的方式、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中的糖的发酵和同化,硝酸盐的同化就是主要指标。

  • 【分享】实验室一些常用储存液的制备方法

    1.30%丙烯酰胺溶液  【配制方法】将29g丙烯酰胺和1g N,N’-亚甲双丙烯酰胺溶于总体积为60ml的水中。加热至37℃溶解之,补加水至终体积为100ml。用Nalgene滤器(0.45μm孔径)过滤除菌,查证该溶液的pH值应不大于7.0,置棕色瓶中保存于室温。  【注意】丙烯酰胺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并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其作用具累积性。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双丙烯酰胺时应戴手套和面具。可认为聚丙烯酰胺无毒,但也应谨慎操作,因为它还可能会含有少量未聚合材料。一些价格较低的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通常含有一些金属离子,在丙烯酰胺贮存液中加入大约0.2体积的单床混合树脂(MB-1Mallinckrodt),搅拌过夜,然后用Whatman 1号滤纸过滤以纯化之。在贮存期间,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会缓慢转化成丙烯酰和双丙烯酸。2.40%丙烯酰胺  【配制方法】把380g丙烯酰胺(DNA测序级)和20g N,N’-亚甲双丙烯酰胺溶于总体积为600ml的蒸馏水中。继续按上述配制30%丙烯酰胺溶液的方法处理,但加热溶解后应以蒸馏水补足至终体积为1L。  【注意】见上述配制30%丙烯酰胺的说明,40%丙烯酰胺溶液用于DNA序列测定。3.放线菌素D溶液  【配制方法】把20mg放线菌素D溶解于4ml 100%乙醇中,1:10稀释贮存液,用100%乙醇作空白对照读取OD440值。放线菌素D(分子量为1255)纯品在水溶液中的摩尔消化系数为21,900,故而1mg/ml的放线菌素D溶液在440nm处的吸光值为0.182,放线菌素D的贮存液应放在包有箔片的试管中,保存于-20℃。  【注意】放线菌素D是致畸剂和致癌剂,配制该溶液时必须戴手套并在通风橱内操作,而不能在开放在实验桌面上进行,谨防吸入药粉或让其接触到眼睛或皮肤。  药厂提供的作治疗用途的放线菌素D制品常含有糖或盐等添加剂。只要通过测量贮存液在440nm波长处的光吸收确定放线菌素D的浓度,这类制品便可用于抑制自身引导作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