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溴乙酸叔丁酯标准品

仪器信息网溴乙酸叔丁酯标准品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溴乙酸叔丁酯标准品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溴乙酸叔丁酯标准品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溴乙酸叔丁酯标准品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溴乙酸叔丁酯标准品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溴乙酸叔丁酯标准品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溴乙酸叔丁酯标准品相关的解决方案。

溴乙酸叔丁酯标准品相关的论坛

  • 二硫腙-乙酸丁酯法测定食品中镉

    (1)原理试样经处理后,在pH6左右的溶液中,镉离子与二硫腙形成配合物,并经乙酸丁酯萃取分离,导入原子吸收仪中,原子化以后,吸收228.8nm共振线,其吸收值与镉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2)试剂 氨水、混合酸、1g/L二硫腙-乙酸丁酯溶液(称取0.1g二硫腙,加10mL三氯甲烷溶解后,再加乙酸丁酯稀释至100rnL,临用时配制)、2mo1/L柠檬酸钠缓冲液(称取226.3g柠檬酸钠及48.46g柠檬酸,加水溶解,必要时加温助溶,冷却后加水稀释至500mL,临用前用1g/L二硫腙-乙酸丁酯溶液处理以降低空白值)、镉标准储备溶液和标准使用液的配制与碘化钾-4-甲基戊酮-2法中的相同。(3)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分析步骤①试样处理对于谷类要去除其中的杂物及尘土,必要时除去外壳。对于豆类,取可食部分洗净晾干,切碎充分混匀。②样品消化称取5.00g上述试样,置于250mL高型烧杯中,加15mL混合酸,盖上表面皿,放置过夜,再于电热板或电砂浴上加热。消化过程中,注意勿使干涸,必要时可加少量硝酸,直至溶液澄明无色或微带黄色。冷后加25mL水煮沸,除去残余的硝酸至产生大量白烟为止,如此处理两次,放冷。以25mL水分数次将烧杯内容物洗入125mL分液漏斗中。取与处理样品相同量的混合酸、硝酸按同一操作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③萃取分离 吸取0、0.25mL、0.50mL、1.50mL、2.50mL、3.50mL、5.0mL镉标准使用液(相当于0、0.05μg、0.1μg、0.3μg、0.5μg、0.7μg、1.0μg镉)。分别置于125mL分液漏斗中,各加盐酸(1+11)至25mL。向试样品处理溶液、试剂空白液及镉标准溶液各分液漏斗中各加5mL柠檬酸钠缓冲液(2mol/L),以氨水调节pH至5~6.4,然后各加水至50mL,混匀。再各加5.0mL二硫腙-乙酸丁酯溶液(1g/L),以氨水调节pH至5~6.4,然后各加水至501mL,混匀。再各加5.0mL二硫腙-乙酸丁酯溶液(1g/L),振摇2min,静置分层,弃去下层水相,将有机层放入具塞试管中,备用。④测定测定方法与碘化钾-4-甲基戊酮-2法中的相同。⑤结果计算 样品中镉的含量按下式进行计算。X=/(m×1000)式中,X为试样中镉的含量,mg/kg;A1为测定用试样液中镉的质量,μg;A2为试剂空白液中镉的质量,μg;m为试样质量或体积,g或mL。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⑥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

  • 乙酸乙酯标品在气质中不出峰是啥情况

    各位老师,小弟最近在实验室中用气质(瓦里安3800)测香精样品,但是在分析乙酸乙酯时发现找不到对应峰。于是跑了一针乙酸乙酯标样(浓度30ppm,溶剂甲基叔丁基醚),但是还是找不到对应峰,请各个专家指点一二,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儿。谱库中乙酸乙酯的图谱及标品分析后的谱图如下,请参考。乙酸乙酯的标准质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231132_01_2297325_3.bmp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231132_01_2297325_3.bmp乙酸乙酯标样图谱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231134_01_2297325_3.bmp

  • 【求助】乙酸乙烯酯标准

    哪位大侠有这些标准:SH/T 1628.1—1996 工业用乙酸乙烯酯SH/T 1628.2—1996 工业用乙酸乙烯酯纯度及有机杂质的测定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SH/T 1628.3—1996 工业用乙酸乙烯酯活性度的测定 发泡法SH/T 1628.4—1996 工业用乙酯乙烯酯酸度的测定 滴定法SH/T 1628.5—1996 工业用乙酯乙烯酯中醛含量的测定 容量法

  • 配置乙酸正丁酯的问题

    标准配法是吸取2ml乙酸正丁酯用60%乙醇定容到100ml,怎么从安瓿瓶中吸2ml出来?移液管都比安瓿瓶粗啊?

  • 【分享】乙酸乙酯标准

    我也发一个标准.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81486]乙酸乙酯标准[/url]

  • ZK001和ZK002活性炭管中的乙酸乙酯质量控制标准物质么的含量?

    哪位大侠曾经使用过2009年购买的,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生产的,现在已经不生产了,本实验室最近要做国家比对试验,标准物质买不到,只能使用过期的标样试试了,但是标准物质证书丢失了,不知道其的含量是多少?哪位仁兄使用过请告知小弟!2012年11月1号,国家安监总局对实验室间比对工作展开了,项目有活性炭管中的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我们实验室没有这些标样,购买全国都找不到货源,纠结啊。。。求助哪位仁兄帮忙介绍标样货源?标样需要活性炭管中的苯,活性炭管中的乙酸乙酯,活性炭管中的乙酸丁酯。或者二硫化碳中的苯,二硫化碳中的乙酸乙酯,二硫化碳中的乙酸丁酯。能提供标样的,请联系我

  • 【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1175-89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试验方法

    10.4 水溶物含量试验10.4.1 原理 所制备的薄膜经水浸泡,其可溶于水的物质从薄膜中溶解于水中,以此薄膜质量与浸水前薄膜质量的百分比表示试样耐水程度。10.4.2 仪器和装置 a. 恒温水浴; b. 分析天平:感量0.1 mg; c. 干燥器:用硅胶作干燥剂。10.4.3 试验步骤 准确称量10.3中制备的薄膜(玻璃载片的质量是制备薄膜前准确称量过的),将其置于30~0.5 ℃的水浴中(水浴的水为蒸馏水),浸泡24 h,取出晾干,再置于干燥器中放置24h后准确称量。10.4.4 试验结果计算 C=[(m[2]-m[1])/(m[0]-m[1])]×100 (3)式中:m[0]——浸水前原薄膜试样总质量,g;m[1]——载薄膜的玻璃片的质量,g;m[2]——溶水后薄膜试样的总质量,g;C——水溶物含量,%。 试验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10.4.5 试验报告 a.试样规格、批号和生产、取样及试验日期; b.试验结果; c.如经水浸泡,薄膜发生乳化分散现象(即薄膜中含有的乳化剂或分散剂溶水后,使薄膜中聚合物再乳化再分散现象)也应注明。11 稳定性试验方法11.1 冻融稳定性11.1.1 方法提要 把试样在水的冰点下冻结,破坏聚合物乳液颗粒的水合层,然后在规定的条件下融化,检查样品是否能恢复乳液状态。11.1.2 仪器和装置 a.容器:为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瓶,有盖,高70 mm、内径40 mm、壁厚2 mm的瓶子; b.低温箱:温度控制在-10±0.5 ℃; c.天平:感量0.5 g; d.恒温水浴; e.玻璃棒:直径8 mm左右、长200 mm左右; f.玻璃温度计:2支,一支为-50~0 ℃,精度1 ℃;一支为0~100 ℃,精度0.5 ℃。11.1.3 试验步骤11.1.3.1 冻结 用塑料瓶称取约50 g试样,盖好盖子,放到温度为-1010.5 ℃的低温箱中,冻结16h。11.1.3.2 融化 取出冻结的试样,放到温度控制为30±0.5 ℃的水浴中,融化1 h后,用玻璃棒搅动试样。11.1.3.3 高温融化 若经融化后的试样粘度增大失去流动性,或用玻璃棒搅不动,需在60±0.5 ℃的水浴中继续融化11.1.4 试验结果 按下列情况判断: a. 按11.1.3.1和11.1.3.2条规定进行,如试样无变化,或粘度稍有增大者,则冻融稳定性合格; b. 若按11.1.3.2条的规定进行试验的试样,不能恢复原状态,冻融稳定性不合格。 c. 需按11.1.3.3条的规定进行试验的试样或能融化,仍不失乳液的使用价值;或虽能融化而呈渣状,失去使用价值;或最终不能融化,完全破乳;以上各种现象均视为不合格。11.1.5试验报告 a.试样的规格、批号和生产、取样及试验日期; b.试验结果及融化、高温融化后的现象; c.试验中观察到的特殊现象。11.2 高温稳定性11.2.1 方法提要 试样在高温下放置,造成聚合物乳液颗粒融结,然后冷却到室温,观察试样外观变化情况。11.2.2 仪器和装置 a.容器、天平、玻璃棒应符合11.1.2条中a.、c.、e.的规定。 b.恒温干燥箱。11.2.3 试验步骤11.2.3.1 高温放置 用塑料瓶称取约50 g试样,盖好盖子,放入温度为60 ℃的恒温箱中,持续放置120 h。11.2.3.2 冷却 把试样从恒温箱中取出,室温下冷却3 h,然后用玻璃棒搅拌。11.2.3.3 外观试验 按4.3条的规定进行。11.2.4试验结果 根据4.3条的外观标准表征试样的高温稳定性,用合格或不合格表示。11.2.5试验报告 a.试样规格、批号和生产、取样及试验日期; b.试验结果; c.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11.3 稀释稳定性11.3.1 方法提要 把试样稀释,降低聚乙酸乙烯酯乳液保护胶体浓度,试验乳液颗粒在重力场作用下沉淀的程度。11.3.2 仪器和装置 a.试管:平底,具塞,容积30 mL,刻度精度0.1 mL,由底部至30 mL刻度处的高度为20 cm; b.天平:感量0.5 g。11.3.3 试验步骤 取一定量试样于试管中,加水稀释到30 mL使其蒸发剩余物为2.5%~3.5%,盖塞后,上下摇动均匀,放置72 h后测定上层澄清液容积,试管底部沉淀物的容积。11.3.4 试验结果计算 U=(V[1]/30)×100 (4)P=(V[2]/30)×100 (5)式中:V[1]——上层澄清液容积,mL;V[2]——沉淀物容积,mL;U——上层清液容积比,%;P——沉淀物容积比,%。 计算结果取整数位。11.3.5 试验报告 a.试样规格、批号和生产、取样及试验时间; b.试验结果; c.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12 残存单体试验方法12.1 试验原理 根据乙酸乙烯酯与溴素可进行加成反应的机理,以试样所消耗标准溴液量计算残存乙酸乙烯酯的含量,反应式为: CH[3]COOCH=CH[2]+Br[2] —→ CH[3]COOCHBr+CH[2]Br 12.2 试剂 溴—溴化钾标准溶液:c(Br[2]/2)=0.15 mol/L,按附录A制备。12.3 仪器和装置12.3.1 锥形瓶:150或200 mL,具塞,薄壁。12.3.2 滴定装置:25 mL棕色滴定管,滴定架。12.3.3 天平:感量0.1 g。12.4 试验步骤` 准确称取10.0 g试样于锥形瓶内,加25 mL水稀释试样,以溴—溴化钾标准溶液滴定,直至呈微黄色且颜色不消失,记下消耗溶液的体积(每次试验时,需重新标定溶液)。12.5 试验结果计算 残存单体(%)=(V• c×0.043/m)×100 (6)式中:V——试样消耗溴—溴化钾标准溶液体积,mL;c——溴—溴化钾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m——试样总质量,s; 0.043——与1.00 mL溴—溴化钾标准滴定溶液[c(Br[2]/2)=0.15 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乙酸乙烯酯的质量,g。平均试验的两个滴定值绝对误差不得超过o.1 mL。试验结果以算术平均值表示,取一位有效数字12.6 试验报告 a.试样的规格、批号和生产、取样及试验日期; b.标准溶液浓度; c.试样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mL; d.试验结果。13 粒径试验方法13.1 方法提要 利用显微镜观察样品微观下的状态,目测颗粒的平均直径。13.2仪器和设备13.2.1 显微镜:放大倍数不低于1 000倍。13.2.2 载物片:7.5 cm×2.5 cm;盖玻璃:2cm×2cm。13.2.3 天平:感量1 g。13.2.4 烧杯:100 mL。13.2.5 玻璃棒:直径约8 mm、长约200 mm。13.3 试验步骤13.3.1 制备蒸发剩余物为1%的试样 称取一定量试样,加适量水稀释后,使其蒸发剩余物为1%,用玻璃棒搅匀。13.3.2 测粒径 用玻璃棒沾一滴制备好的试样于载物片上,把盖玻片盖在试样上,不使气泡产生,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目测50个以上的粒子直径,确定其平均直径。13.4 试验结果 平均粒径取一位有效数字。13.5 试验报告 a.试样的规格、批号和生产、取样及试验日期; b.试验结果及放大倍数; c.试验中能观察到的特殊现象,如单个粒子的聚集体。 附 录 A 溴—溴化钾[c(Br[2]/2)=0.15 mol/L)标准溶液制备方法 (补充件) A1 配制 称取60 g溴化钾(分析纯)及3.3 mL溴(分析纯)溶于100 mL蒸馏水中,再稀释至1 000 mL。 A2 标定 移取20.00 mL上述溴—溴化钾溶液,置于200 mL碘量瓶中,加入15%碘化钾水溶液10 mL,密封后于20—25 ℃下在暗处放置5 min,用浓度c(Na[2]S[2]O[3])=0.1 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碘的颜色极浅时,加入1%淀粉指示剂1 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A5 计算 溴标准溶液浓度按式(A1)计算c=0.005V (A1)式中:c——溴标准溶液浓度,mol/L;V——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mL。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天津市有机化i实验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乃谦、苏蕴诚、王明堂。 本标准参照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K 6828—1977(80)《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试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89—03—10批准 1 990—01—01实施 ---------中国电子胶水论坛

  • 【求助】溴乙酸乙酯

    溴乙酸乙酯样品,用DMSO溶解,进样Agilent 7890 + DB624柱 + FID样品不出峰,何解?bp 溴乙酸乙酯159°,DMSO189°难道溶剂与样品发生了什么反应?

  • 【原创大赛】碳数规律预测乙酸甲酯的出峰情况

    【原创大赛】碳数规律预测乙酸甲酯的出峰情况

    前几天同事扩项工作场所空气中饱和脂肪酸酯类物质包括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标准是GBZ/T160.63-2007。柱子是SH-Rtx5(30m*0.32mm*0.25um),同事欲恒温同时分离这四种酯类,我提示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混一起恒温做没事,如果乙酸甲酯也混一起做那么会与溶剂二硫化碳峰难分离,于是他计划先做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再另外单独做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色谱条件:岛津气相色谱GC2010PLUS 柱温60℃ 检测器进样器均为200℃ 分流比50 恒线速度22cm/s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2_673938_2103464_3.jpg三种乙酸酯峰型还不错。接下来他说想试试乙酸甲酯在这个条件下出峰会怎么样?因为我之前用OV101做过二硫化碳中乙酸甲酯,它是紧挨着在二硫化碳前出峰,同时也用DB-FFAP做过它是在二硫化碳之后。SH-Rtx5极性比OV101强些 比DB-FFAP弱很多,那么在二硫化碳之前还是二硫化碳之后出峰呢? 看到甲乙丙丁突然有了一想法:不是有碳数规律吗?利用碳数规律推测乙酸甲酯的保留时间:保留时间:乙酸乙酯 2.854min 乙酸丙酯 3.562min 乙酸丁酯5.162min 二硫化碳2.612min碳数规律:lnt‘=An+C t’为调整保留时间 n为同系物中碳个数 A, C均为常数首先精确计算死时间:间隔均匀同系物 精确死时间计算公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090616020890_01_2103464_3.pngtm=(2.854*5.162-3.562*3.562)/2.854+5.162-3.562-3.562=2.292min调整保留时间代入碳数规律公式:乙酸乙酯ln0.562=4A+C 乙酸丙酯 ln1.27=5A+C 求得乙酸甲酯调整保留时间lnt’=3A+C t’=0.249min乙酸甲酯的预测保留时间0.249+2.292=2.541min.这个保留时间在二硫化碳(2.612min)之前,两者仅仅相差0.07min。于是预测同条件下乙酸甲酯在二硫化碳之前出峰并且分离度不好!同条件实验做二硫化碳中乙酸甲酯3000ug/ml来验证: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090616132954_01_2103464_3.jpg实验结果乙酸甲酯保留时间是2.571min与预测的2.541min比较符合,外推是有误差的,而且本例碳数不多,碳数多些会更准确。降低柱温至40℃,线速度15cm/s 乙酸甲酯与二硫化碳分离达到定量要求!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061616_608604_2103464_3.jpg 结论:碳数规律还是比较准的,可以预测出峰情况。

  • 工作场所空气乙酸乙酯,乙酸丙酯现行的标准是什么?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 [url=http://www.stdbuy.cn/Standard/StdInfo.aspx?ca=99VLGLHxWzU=]GBZ/T 160.63-2007[/url] 是作废了吧?它被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22部分:甲酸甲酯和甲酸乙酯和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26部分:硫酸二甲酯和三甲苯磷酸酯 部分代替。那么 原先 [url=http://www.stdbuy.cn/Standard/StdInfo.aspx?ca=99VLGLHxWzU=]GBZ/T 160.63-2007[/url] 中的乙酸乙酯 乙酸丙酯 现行的标准是什么?

  • 【讨论】乙酸丁酯能不能代替四氯化碳??

    我公司做循环冷却水中的铜离子测定?根据国家标准《GBT 13689-2007 铜的测定》要用四氯化碳进行萃取!!!可四氯化碳毒性太大了,打算尝试用乙酸丁酯代替之。在这里乙酸丁酯能代替四氯化碳作萃取剂嘛?望高手解答。如有关于有机萃取剂的资料 也希望能共享下。

  • 【转帖】MSDS三溴乙酸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回目录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三溴乙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tribromoacetic acid 中文名称2: 三溴醋酸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977 CAS No.: 75-96-7 分子式: C2HBr3O2 分子量: 296.7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回目录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三溴乙酸 75-96-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回目录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回目录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回目录 危险特性: 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溴化物气体。遇潮时对大多数金属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溴化氢。 灭火方法: 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回目录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回目录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回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回目录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光泽的片状结晶。 pH: 熔点(℃): 130 沸点(℃): 245(分解) 相对密度(水=1): 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乙醚,不溶于石油醚。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回目录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回目录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回目录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回目录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回目录 危险货物编号: 81608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回目录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 类酸性腐蚀品。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