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灰色链霉菌锈色变种

仪器信息网灰色链霉菌锈色变种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灰色链霉菌锈色变种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灰色链霉菌锈色变种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灰色链霉菌锈色变种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灰色链霉菌锈色变种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灰色链霉菌锈色变种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灰色链霉菌锈色变种相关的解决方案。

灰色链霉菌锈色变种相关的资讯

  • 科研经费的灰色利益链 购买仪器价格水分大
    最近,科技部部长万钢炮轰科研经费腐败严重,再次引起了社会对财政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关注。  记者选择了几位普通的科研人员,向他们了解关于科研经费申请和花费的最普通经历。从来自各个不同单位和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叙述可知,按照正式的国家规定,他们个人和周围同事的科研经费使用普遍存在许多不合规之处,充满着灰色。  我们无法肯定这几位采访对象所讲的情况就代表了科研经费的普遍情况,但问题之严重已不容忽视。当少数人违规时,应该处罚的是个体,而如果许多人都这样靠灰色方式来运行,灰色收入成为许多人的常规收入的一部分时,也许,真正该追问的是,为什么这些科研人员都无法正常利用现有科研经费做出有益社会发展的科研学术成果,而只能长期生活在这种灰色地带之中?  &ldquo 有的骗钱,有的累死&rdquo   张宇(化名)是某国家级科研机构一个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他的印象中,即使在同一个所内,因为研究领域、资金来源和具体项目等不同,资金使用的浪费和效用也存在巨大差异。  他所在研究所的研究领域主要分四大块:基础学科考核的主要是论文,成果质量完全靠研究者个人把握,有好有坏 生物学,尤其是微观生物学,被他认为&ldquo 最容易骗人&rdquo 。他的一个朋友申请一个科研项目并写了相关论文,曾对他说,&ldquo 就是骗国家点钱花吧&rdquo 。美国人写的同类论文,发表后国内当天即能看到,相比之下,国内同行写的许多东西是没有实际用处的 而在资源环境领域,普通的情况是,&ldquo 100块钱中有80块是被浪费或被挪用的&rdquo 高技术学科领域内则浪费最少,&ldquo 投100块,真正用上的能占一半以上&rdquo ,这有两大原因:一是这个领域为了研究要购置的东西较多,必然需要花费一部分钱 二是研究出来的东西要有实际用途,也使得工作必须要用心。  而就各种不同渠道的资金而言,他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项目相对比较公正,一是对于申请人的条件限制小,从事相关科研的人员都可以申请,且主要由业内专家评审,相对较为公正。而来自科技部的资金,则因为一些体制性的原因,实际中的使用并不太尽人意。  比如,科技部的主要导向是要出政绩,设了许多要得比较急的课题,且相关的官员有很大权限:在初审时官员就能按照自己的偏好确定项目,虽然此后也要进行专家评审,但评审后还要经过预算阶段,这一关还是由相关官员决定。这意味着,即使专家评审通过了,相关官员也能以&ldquo 预算有限&rdquo 不给钱。张宇本人就遇到过好几次类似情况。  另外,从进入门槛而言,虽然科技部的项目按照规定也是相关科研人员都有资格申请,但在实际中,由于它是将名额下放到各个单位,每个单位名额有限,所以单位里能拿到课题的基本只有学霸和领导,&ldquo 如有两个课题,往往是一个院士得一个,所长或副所长得一个&rdquo 。  具体到经费的使用情况,张宇表示,目前普遍存在的科研经费挪用,不能光说科研人员不好,因为现在科研人员的基本工资很低,还有助手、学生和聘用人员的工资和劳务费用需要发放,这一部分应属合理挪用。另外,由于按照目前的经费管理,只能报销某些科目,一些的确需要花费的钱没有列入科目之中,只能列入一些管理较松的项目中报销掉。一些不合理的费用主要出现在采购和会议方面。购买器材的价格水分可能比较大。会议也可能有很大问题。据他所知,从会议费用中抽取至少20%的回扣,已经成为一个潜规则。  令他感慨的是,在这种体制之下,有的科研人员可以轻松应付并拿到大笔经费,&ldquo 基本是骗钱&rdquo 另一些科研人员则须面临经费管理和研究成果的双重巨大压力:他认识的同行中,有搞高技术研究累死的 9月份,一位大家平时觉得&ldquo 很老实&rdquo 的国家级课题项目主持人跳楼身亡,传言即是因为面对审计,说不清自己项目经费的花费。  主要不是贪掉,而是浪费掉了  李宏(化名)是某部委下属研究院的中层管理人员,5年来连续主持一个总额为200万元经费的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他的切身感受是,各个研究单位的经费管理具体差别很大,但就他自己所在的单位而言,这些经费主要不是被挪用或贪污掉了,而是&ldquo 被浪费掉了&rdquo 。  他表示,像自己所在的这样较老的部委下属单位,财务制度较严,很多财务人员自己也是做科研出身,比较大额的票,都知道是怎么回事,真要&ldquo 套钱&rdquo ,套不了多少,所以经费主要不是贪污了,而是浪费在各种不必要的活动上了。  由于按照规定,项目经费只能用在餐饮、车票、住宿和成果出版等几项主要花费上,为了&ldquo 正当&rdquo 地得到这些票据,就必须常去郊区的度假村,或者时而去丽江和三亚等地&ldquo 开会&rdquo 。吃一顿饭一两千块。有时出去也会带着家人一起去。  李宏表示,同时,研究人员的基本工资非常低,好几年都没有涨过工资了。他认为,作为主要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社科研究经费,没有给课题人的劳务费用,而是规定都必须花在这种&ldquo 吃住行&rdquo 上,是非常不合理的。  在这一点上,一些企业课题就显得较为合理,因为这种课题会专门留有20%左右的劳务费用,所以一些研究人员宁愿做企业课题。而做国家课题,主要是为了树品牌,名声好,或者评职称,以及在单位内部的考核。这些国家课题做出来的成果最后审核也不严,很多东西并没有实际用处。  财务人员也拿回扣  王梅(化名)是中央某直属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她强调,院下属各单位的经费情况区别很大,其中除了各单位领导的因素外,各个单位会计和出纳等财务人员的个人因素也起着很大作用,具体到不同的发票可能在这个所能报,到另一个所可能就不能报。  同为社科领域的事业单位,与上述李宏一样,她本人所在的单位主要能报销的项目也是餐饮、住宿、交通和书报资料费等。她觉得有些规定没有什么道理,随意性很大。  研究课题,规定第一年要花掉一部分,过时不花掉,就要没收,只能大家去找票。一个熟悉的研究人员有几千块钱年底必须花掉,不然就收回去了,于是分了3000块钱的额度让她去买书来报销。  她印象深刻的是,研究经费报销跟财务人员个人的巨大关系。她单位里的财务人员对研究人员算是不错的,会经常提醒她各种要注意的财务问题,&ldquo 有些东西如果财务人员不告诉你,你自己是不知道的,会搞得很累,许多事还办不了&rdquo 。  有一次,她去报一笔发票,报之前财务人员明确提出,报完了要给拿1000块钱。她跟同事说起来,别人还觉得她这么不懂事,&ldquo 你怎么还要别人开口?&rdquo   给财务人员一部分钱,俨然已经成为某些研究单位的潜规则。因为他们掌握着整个钱的流动,早报一点,晚报一点,或者提醒你什么东西有更大的空间,其中获益或受损都很明显。  至于有些人说的报销审计越来越严,她认为,道高一尺,魔高一尺,如果手上有课题费,总是能占点便宜的,平时的日常开销一般不用自己花钱,报掉都没问题。  找发票成了核心能力  李雷(化名)是某国家级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他所在的研究所账务是由专人统一报,所以经费使用这一块,关系到自己的,他印象最深的是&ldquo 找发票&rdquo 。  与上面两位社科研究人员类似,李雷能报销的发票类型也主要是书报资料、出差住宿、会议、餐饮票和出租车票几大类。&ldquo 哪个课题也得花点钱,但其他的,只要能找到真发票,都报得掉。&rdquo   他的经验是,像国家图书馆这样大的正规单位一般发票是买不到的,一些复印店、小书店等不太正规的地方则是能买到的。餐饮和出租车票能报的越来越少,现在明显向书报和会议等方向倾斜,一般这方面的发票报起来都没什么问题。  令他感慨的一点是,如今的发票越来越正规,很多营业单位跟税务机构联网,虚增发票很难开,发票成了紧缺物资,一两年前给对方3个点、5个点的回扣能很容易地找到发票,现在要7个点8个点才能找得到 另一方面,财务审计越来越严,&ldquo 两头一挤压,找票能力成了核心能力&rdquo 。  不同来源的经费管理方式也有很大差别,来自国家社科基金的钱审得松一些,&ldquo 国家拨给你的,买电脑都可以&rdquo 。但自己本单位的钱审得就比较严。他记得,有一次一个同事为了报所里一个1000块钱的课题费,找了一叠出租车票,结果财务就没通过,后来还是托朋友找了当地的住宿票。  不同的课题也不一样。最近,他参加了一个研究项目,首期下来10万元,每人分1万元,让每个人自己找发票报,结果是几个组员都只找到四五千块,还是课题负责人找了几万块才算凑满。&ldquo 为了一点钱,四处找票,很不值得。&rdquo 作为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他为要经常四处找发票来领取自己的科研经费感到无奈。  他至少可以庆幸的一点是,自己买书可以随便买喜欢的,而他妻子是另一个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开买书发票时,得提供书名,由于研究领域较窄,很难在其中加上非研究领域之外的其他书籍。  因为夫妻俩都需要发票来报课题经费,曾让一个开出租车的亲戚找过一些出租车票。那亲戚找了四五个出租车同行,一个车给了几千块钱的票,结果,他妻子也只敢一个车用了两张票。&ldquo 心虚,给财务的时候,别人发现全是同一辆车的票,问起来没法解释。&rdquo 以后也不太愿意问人要票,&ldquo 这也是人情,人家不一定觉得你赚了多少&rdquo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最近发布了一项名为《中国财政科技拨款体制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研究》的报告,其结论认为,中国的科技预算制度存在科技预算的编制不科学、科研投入多投、预算的管理缺乏约束、科研人力资本补偿较低等问题,建议调整科技拨款结构、改革科技预算制度、充分补偿科研间接成本等。  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课题组成员之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汝鹏表示,研究中发现中国目前财政科技拨款体制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保障性经费少,而竞争性经费相比之下过高,2005年达到80%,在2009年虽然降到60%,但仍然过高。这使得研究人员在项目申请和考核中疲于奔命 二是财政拨款中基础研究的比例很低,仅占5%左右,大量资金被用于应用化、产业化方面,而这些方面,本应该由企业或其他社会资金来承担 三是经费分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等10多个部委,导致重复投入和低效率。  也许,更重要的问题是:科研经费成了一条利益链,而科研人员则成了现行体制下的科研食客。纳税人已经不只是在为科研埋单,而是为一条利益链埋单。
  • 沃尔玛深陷“转基因门” 曝产业链质检灰色地带
    一场违法销售转基因大米的官司将沃尔玛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而当业界对此次“转基因门”事件归咎为沃尔玛“直接采购”系统尚不完善、分区采购乃罪魁祸首之际,近日,沃尔玛又被曝光其委托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存在潜规则。对此事件,我们不得不产生疑问:目前国内对供应商的“质量与安全”检测是普遍存在灰色地带,还是沃尔玛“树大招风”的个别现象。  日前,有媒体爆料称,一家名为深圳玖玖泰丰的公司放出“豪言”:只要交上18000元,就能保证产品顺利进入沃尔玛超市,只要交上60000元,就能保证产品通过审核。此言一出,令人惊愕。这家沃尔玛指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声言称,老板就是从沃尔玛出来的,许多想要进入沃尔玛的企业,基本上都得到过他们的帮助。  而笔者从百度搜索相关词条的推广链接广告显示,“该公司标榜是国内最早从事企业社会责任咨询的机构之一,先后成功地为国内外数千间企业提供COC验厂及体系认证咨询服务,可以帮客户一口气通过沃尔玛验厂,十余年的验厂辅导经验,优质服务,100%通过……”  据悉,零售企业向供应商“验厂”(进场审批和入场后的验货)是行业惯用的做法,即对新进的供应商要验,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也要不定期的验。例如,新进的农产品供应商要有相关土地、农田土壤及水质通过检测,以及使用的化肥、除虫亮剂等的检验,而对于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则要通过验厂的形式,限制供应商工厂发生侵害劳工权益的情况。对于沃尔玛来说,在进入中国初期,也曾组建了自己的检验部门承担检验职责,但“验厂”的工作人员直接向供应商索要回扣,然后根据不同的价位决定亮什么颜色的灯——绿灯为轻微违规、橙灯为最低工资未达标、红灯为存在强迫使用童工等。“验厂”的这一系列丑闻,迫使沃尔玛在2008年初就不得不撤掉验货部门,改由第三方的“质量与安全服务机构”进行“验厂”,这样的变化,对于曾经饱受“折磨”的供应商而言,颇感欣喜。  对于沃尔玛交由独立第三方进行“验厂”,看似公允了许多。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第三方的某些机构却有相当大的本事,其主要的“业务”就是,只要有企业给出一定的资金,不管其产品质量如何,都能想方设法进入沃尔玛。于是,为了保证产品尽快通过验证,红包无疑成为“开路人”。这不得不让我们有理由联想到,此次沃尔玛违法售卖的转基因大米,会不会就是通过“验厂”潜规则而大摇大摆进入的?  那么,对于关乎人命的食品流通安全,被一些所谓的第三方“检厂”如此儿戏的把控着,这与草菅人命有什么区别。因此,笔者认为,要杜绝“验厂”潜规则的发生,对后期监控效率就需要从两方面促成,一是行政监管体系对零售商严格要求,并从生产源头抓起,且须有明确的管理与惩罚体制 其次,还需依赖于零售商自律。  事件回放  沃尔玛违法销售转基因大米被起诉  日前,国际环保组织在武汉、深圳、东莞和佛山四个城市的沃尔玛、华润万家、吉之岛和百佳超市分别进行了散装大米的抽样,并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对这些样品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沃尔玛武汉市徐东大街分店抽样的名为“国产香米”的样品呈转基因阳性,于是该组织一纸诉讼将沃尔玛违法销售转基因大米告上法庭。  其实,这是该组织第二次抽检到沃尔玛旗下店面有出售转基因大米。该组织公布有转基因大米进入流通市场后,农业部就多次表态称,中国仍未允许转基因大米的商业化生产和进入市场流通。因此,目前任何企业在中国销售转基因大米都属违法。
  • 基金委通报不端 国际论文撤稿事件细节披露 现灰色产业链
    “对研究人员而言,科学道德设有红线,一旦逾越,你只能出局。原因很简单,失信的学术氛围会像重度雾霾一样,让整个学术界集体窒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杨卫院士在12日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  会上,基金委通报了8个科研不端典型案例。案例涉及伪造论文审稿人邮箱、提供虚假审稿意见、操控论文同行评议过程、通过第三方在网络上买卖论文等科研不端行为。  “科研诚信建设的路可能比较难走,但我们坚信结果是好的。”杨卫说。  “第三方机构”法人也造假  通报的第一个案例与2015年轰动一时的国际论文撤稿事件有关。  2015年8月,斯普林格出版集团撤销上海某大学王立山等人于2013年发表的1篇论文,原因是该论文同行评议意见被伪造。调查过程中,王立山称迫于博士毕业需要论文的压力,在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论文后,伪造了通讯作者电子邮箱,随后委托其同学臧卫东投稿。根据臧卫东自述,他在投稿推荐审稿人环节伪造审稿人邮箱,从而掌控此邮箱并向编辑部反馈编造的审稿意见。此外,王立山还在论文中擅自标注基金项目批准号。进一步核查王立山博士学位论文发现,王立山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共计4篇,其中1篇就是被撤销论文,还有2篇在发表过程中也存在伪造通讯作者电子邮箱问题。  杨卫介绍道,2015年,英国现代生物、斯普林格、爱思唯尔、自然等国际出版集团4批集中撤稿,涉及到中国作者论文117篇。在这批论文被撤稿的原因中都提到了“同行评议涉嫌造假”,由此发现其背后隐藏着一条灰色的“产业链”——第三方中介机构。  基金委重点调查28篇与科学基金项目相关的论文时发现,其中有近一半论文投稿与一个名为“上海丰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三方有直接或间接关系。深入调查发现,王立山和臧卫东是该公司的前后任法定代表人。  科研不端行为更隐蔽  “近几年科研诚信不端案例中,常识性错误减少,伪造、篡改、抄袭等典型的不端行为在减少,明知故犯的案例在增加。”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分析。  通报的8个案例中,有6个涉及申请书造假、抄袭或信息不实。例如,新疆某大学教师王帅假冒一位同名同姓的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的科研成果,骗取了学校昆仑学者特聘教授、新疆“千人计划”人才项目、新疆天山英才第二层次培养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疆高校副教授任职资格等荣誉。经进一步调查,王帅在2013年度在申请并获得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确实盗用他人相关研究成果,严重造假。  主观的不端行为更加隐蔽和难以调查。“各种说法都有,有人说英文不好,请语言服务公司给润色,这种情况虽然也不太合适,但不属于学术不端。”杨卫说。  “刚开始调查时,28个人的说法一样,都是2012年开始选题,2013年收集资料,”陈宜瑜说,基金委在撤稿事件调查中遇到很大困难,“后来我们只好请做数据分析的小同行去跟他们谈,才发现他们在很多问题上一窍不通。”  治理学术“雾霾”需各方共同发力  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相关规定,基金委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罚,最严重的为7年内禁止申请科学基金项目。“对于情形特别恶劣的,我们监督委员会其实希望终身禁止申报。”陈宜瑜说,“科研诚信建设需要相关各方共同努力,希望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杨卫强调,针对当前科研诚信问题所呈现的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挑战,基金委将继续推进科学基金监督工作的常态化: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和惩戒并重的科学基金科研诚信工作体系,实行科学严谨的科研诚信管理制度 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 在项目申请、评审与绩效考核等过程中,加大科研不端行为和相似度检查力度,实行科研诚信问题“一票否决” 加强驻会监督,提高公正性监督效能 加强依托单位在项目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监督责任,共同推进诚信教育,防范不端行为。
  • 仪器共享何时走出“灰色地带”
    早在2001年,国家就开始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如今,仪器共享虽成共识,落实效果却不显著,接二连三出台的诸多“意见”,难解仪器共享的困窘——  周剑峰是江苏省一家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总裁。这三年,他像个寻宝人一样,辗转于当地各大高校,挖掘那些被关在实验室里的科研仪器。对于检测机构来说,仪器是名副其实的宝贝。  用托管或半托管的方式盘活这些沉睡中的宝贝,是周剑峰最想做的。几番努力后,他总算和一家高校合作成功,可是,他的心还在悬着,因为这种合作在无奈之下走进了“灰色地带”。  “资质定不下来”  周剑峰心里清楚,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要购买大批价值动辄百万千万的高端仪器设备,不经济也不实际。  而他知道,承担过国家大型科研项目的实验室里,大多会为匹配项目而购置大型仪器设备,这些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的宝贝,正是企业急需的。  于是,周剑峰盘算,要是企业能把高校的仪器“盘”下来该多好。“企业不必投大笔资金去买设备,高校作为仪器持有方能有所收益,仪器也不至于被闲置。”周剑峰说。  “可以采取托管经营的合作方式,高校把仪器全部‘包’给我们,我们支付一定的费用并获得独立经营权。也可以用半托管的方式,即一部分团队是原有机组单位的,如研究人员等,另一部分是企业团队,如销售和市场人员,大家共同经营。”说到这里,周剑峰心里美美的。  然而,事情并不如他预期的那么顺利。三年,他谈的诸多高校里,有合作意向的只有四五家,而最终真正合作成功的只有1家。  即便是这样的成功,也还是遇到了问题——资质成了新的关卡。“就算校企两相情愿也不行。校企合作成立的公司,在环保局或质量技术监督局那里拿不到认证资质。资质定不下来,就会影响设备使用率、服务能力和市场效益。”周剑峰说。  和周剑峰合作的江苏省某职业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最难拿的是计量认证资质,因为地方部门要求科研仪器必须是企业自己的才行,而且资质不能由企业和学校两个单位联合申请。  该负责人表示,校方其实也希望能与企业联合申请资质,“这样,获取资质后,我们就可以和企业一起去申请项目”。  “现在我们只根据校企合作协议提供了价值五六十万元的仪器设备,如果可以联合申请资质的话,我们当然愿意拿出价值几百万元的其他设备仪器投入进来。”该负责人说。  “高校有高校的考虑”  这三年,周剑峰在地方高校吃了不少闭门羹。而对于盘活高校科研仪器究竟有多难,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的负责人徐琴平深有体会。  在科学仪器共享方面,江苏可谓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05年,江苏就在当地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质量技术监督局和中科院南京分院的支持下,建立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但在徐琴平看来,大学在仪器共享上“做得非常不好”。  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从江苏省科技基础资源调查情况来看,按一天8小时、一年200天算,国有资产购置的5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开机率大多在80%到90%。“但达到200%到300%才比较饱满。”徐琴平说。  “高校有高校的考虑。”徐琴平说,“共享不是绩效考核的内容,仪器能为科研服务就可以了,并不要求提高仪器的利用率。”  不仅如此,“通常大型科研仪器主要集中在‘大牛’手中,没有专人负责。”徐琴平说,大型仪器有专人负责,才有可能被熟悉,如果没有负责人,即便是仪器共享了,也无法保证仪器能被高效利用。  更重要的是,“事业单位改革之后,高校收支两条线,高校收到的钱跟个人不挂钩,科研仪器共享对‘大牛’个人的项目评审、收益等方面来说并没有什么帮助,可能只是添了麻烦。”徐琴平说。  此外,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董诚表示,共享本身也需要成本,国务院和地方出台的文件只是允许非营利收费,可实际上共享需要额外增加劳动强度和时间,而且仪器由于共享造成损害、磨碎,需要维护的费用很高。  “如果仪器的产权问题、利益分配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商业形式问题、保密问题等没有明确规定,仪器单位和个人就永远不可能有积极性。”董诚说。  “让地方知道该怎么做”  去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共建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组建专业的科学仪器设备服务机构,促进科学仪器设备使用的社会化服务。  去年9月,江苏省跟着发文,鼓励管理单位探索社会化托管方式,将科研设施与仪器委托给专业服务机构进行管理和对外开放。  去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强调高等学校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管理制度。  文件接二连三地发,却没一件能救周剑峰的急。“我觉得有必要出一个对具体事情更有指导性的文件,让地方知道具体怎么做。”周剑峰建议。  “托管的问题,要明确予以说明,解释清楚与其他法律规定的关系。”董诚说,不能光出“意见”,还要出具体措施,真正细化到分类分级管理,从利益和法律层面解决问题。  其实早在2001年,国家就开始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如今,仪器共享已经成为共识,但是落实效果并不显著。“国有单位的仪器要托管给私人企业很难实现,且在法律上会有很大风险,如果国家收紧政策,首当其冲的是这些人。”董诚说。  他建议,除了法律要细化外,还要在规定参考价格的情况下允许营利性收费,允许这部分收费在相关人员内合理分配。同时,还要把共享的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成为考核指标之一。  在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理论法学研究所所长于兆波看来,共享的问题还处在公权力和私权利的“灰色地带”。“在鼓励共享的同时,政府也应该增加政策刚性,推进强制性共享,社会也应形成宽容的风气,这样才能有利于科研仪器资源实现最终的共享。”于兆波说。
  • 117篇SCI论文被集中撤稿背后:论文审核存灰色地带
    资料图  “论文造假”的舆论风暴又起。  12月12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召开的2016年“捍卫科学道德反对科研不端”通报会上,曝出2015年国际著名学术刊物撤销论文的重磅消息。  据通报,自2015年3月开始,《英国现代生物》《斯普林格》《爱思唯尔》《自然》等国际出版集团出现的4批集中撤稿中,涉及中国作者的论文有117篇。其中,23篇标注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另有5篇被列入已获得资助的项目申请书。  2014年,我国发表的SCI论文约25万篇,仅次于美国,是英国的两倍,与14年前相比翻了5倍。  值得关注的是,经基金委调查,第三方中介机构在这些学术不端的案例中扮演重要角色——上述28篇被撤销的论文,都是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润色”并投稿,更有甚者部分论文完全是通过买卖请人代写代投 会上通报的8个科研不端典型案例,又涉及伪造论文审稿人邮箱、提供虚假审稿意见、操控论文同行评议过程等行为。  记者调查发现,本次被曝光的第三方机构——上海丰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丰核公司”)有“前科”,代写及买卖论文已形成一条灰色的产业链。当前,相关中介机构业务分类较多,提供服务的“红线”模糊,国际论文的审核也存在着灰色地带。  涉事第三方中介机构已非第一次被点名  这批论文为何被撤稿?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杨卫指出,问题在于“同行评议涉嫌造假”——第三方中介机构在代人投稿的过程中,虚构了同行评议专家的信息,通过“幽灵”评审向期刊和出版社等审稿平台提供编造的评审意见。  基金委进一步调查发现,28篇被撤销的论文中,13篇与一个名为“丰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上海丰核公司的官网称,公司总部在上海,在济南有一家分公司,北京、沈阳等6地设有办事处。  基金委通报的第一个案例,对这家公司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2015年8月,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因同行评议涉嫌造假,撤销了上海某大学王立山等人于2013年发表的1篇论文,该论文是王立山读博期间发表的4篇论文之一。  王立山称,自己迫于博士毕业压力,在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写完论文后,伪造了通讯作者的电子邮箱,随后委托同学臧卫东投稿。臧卫东表示,他在投稿推荐审稿人环节伪造审稿人邮箱,并因此掌控了此邮箱,向编辑部反馈编造的审稿意见。  记者查询发现,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上海丰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臧卫东。2015年1月23日之前,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王立山。 2015年7月9日,上海丰核公司因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的期限公示2014年度报告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同年7月29日,在补报未报年份的年度报告并公示后其被移出经营异常名录。  这并不是上海丰核公司第一次作为第三方机构被点名。2015年3月,BMC(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曾撤销旗下12种期刊43篇论文,其中有41篇来自中国。据《科技日报》披露,中国科协对涉及的31名作者逐一调研,结果显示,有5家第三方机构与15名被撤稿作者合作。  除上海丰核公司及其分公司济南丰核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外,另外3家机构包括:上海翊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艾斯泰微(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魔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上海丰核公司、济南丰核公司、上海翊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实际都出自同一个集团。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显示,上海丰核公司的自然人股东为臧卫东、桑运霞 济南丰核公司的自然人股东为臧卫东、王立山 上海翊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此前的法定代表人即为臧卫东,监事备案为桑运霞,2015年12月24日,该公司注销。  论文买卖“一条龙”服务  能够提供SCI论文代投甚至代写的公司并不少见。记者找到一家名为“LetPub”的网站,其明确称,会对论文构思、主题确定、内容组织、全文完善、发表支持等进行全程“一条龙式”的专业指导服务。有类似业务的上海沃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提供“SCI论文发表‘全程服务’”,包含论文编写、选刊投稿、审稿人回复、修回等直到文章成功发表等业务。  记者看到,上海丰核公司网站上标有“提供课题整体外包‘一站式’解决方案”等广告,但并未找到直接与论文代投相关的业务。记者随即拔打了该网站的联系电话,询问是否可以提供SCI论文代写。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代写到代投,还可以确保论文的发表”。  该工作人员表示,在论文代写中,公司使用的数据是真实的,来自于其他人提交的数据和原始数据,可以整体下载后做整合分析。而实验性的论文,则需要客户提供实验样本,加收实验部分的费用。  “SCI论文代写是按照投稿影响因子来收费的。”这名工作人员称,“包写包发”1.0的价格是3.5万元 2.0的价格是7万元,以此类推。从论文的数据、成文到发表,最快需要18个月。“但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在投稿推荐审稿人环节,该公司工作人员声称,可以帮忙注册邮箱。“邮箱的注册比较简单,其实就是第三方评议。”  现年29岁、微生物学博士毕业的“SCI论文职业写手” 陈立明(化名)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整体外包”包括根据客户的研究方向设计课题、做实验、分析数据,最后是写文章和发文章。  他还进一步对这些第三方机构进行了分类。在他看来,这些公司分为“真正的学术辅助/科研外包公司”“没有实验条件的学术辅助公司”“没有实验条件的学术辅助公司(低配版)”,以及“论文买卖公司”。  陈立明表示,在他熟悉的生物医学SCI领域,“学术辅助和单纯的代写相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他理解的“真正的学术辅助/科研外包公司”业务覆盖面广,有着良好的实验条件,比如2000平方米的实验室,价值2000万元以上的固定实验仪器,负责实验外包和试剂生产。  陈立明说,“没有实验条件的学术辅助公司”业务的开展,则是建立在客户提供数据的基础上。“好一点”的公司虽然没有实验,但数据分析、科研培训的业务也有不少。但在“没有实验条件的学术辅助公司(低配版)”和“论文买卖公司”这里,数据造假和第三方评审造假就出现了。  是否违规的“红线”难界定?  陈立明告诉记者,事实上,“代写”业务在国际上“挺普遍”。  “国外确实没有代投,但代写会有。其实翻译就是代写的一种,叫做‘有中文初稿提供英文初稿’。很多代写的业务都是翻译,所以问题在于你怎么界定。”他表示,学术文章很难直译,从中文到英文,基本上就是写手把原来的内容打散重组的过程,严格来讲不能称为翻译。  “如果叫翻译和润色没问题,但一说代写就是学术不端。可实际这两种业务在操作上并没有本质区别。”陈立明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晓原指出,所谓规范的第三方机构也是一种“擦边球”,“很难讲清楚”。  他表示,国外很多承接这类业务的第三方机构,名义上称自己为翻译公司,替人将论文润色,但“这个中间没什么明确的界限”。  “从替人翻译论文到替人造一个论文,论文造假还有不同的程度,可以帮你修改或者干脆连实验都替你做,都是很自然的过渡。这些公司也会打通审稿的路子,保证你发出SCI论文。”江晓原说。  江晓原说,这些所谓的“规范的第三方机构”既不透明,在操作时又有着很多可以平滑过渡的空间,因此很难简单判定其业务是否真正规范。“一篇文章投稿者找人润色,基本不可能告诉杂志社。你没办法掌握这个事实,所以根本谈不清尺度。”  在江晓原看来,SCI中收录的期刊,实际也有着较大的差别。他表示,根据最新的数据,目前,全世界有8000多种期刊收录在SCI中,而其中部分期刊因为影响因子不高,发表较为容易。本次涉及的论文大多是发在这些期刊上,相关的论文买卖公司一般最终刊发的,也都是影响因子比较低的期刊。  “影响因子比较高的刊物,比如影响因子在前20的,有许多根本不实行所谓的同行评议。”江晓原说,“他们的办刊机制和我们这里的科普杂志一样,没有编委会,也不实行我们这里所想象的同行匿名审稿制度。比如《自然》杂志,现任主编菲利普坎贝尔在2014年接受果壳网专访时,又一次特别声明《自然》‘从不设编委会’,而且‘自然集团的所有期刊都这样’ 坎贝尔以此为荣,他觉得没有编委会才能有独立的思想,不会被学术界的人左右。”  江晓原指出,相对来讲,同行评议是目前最为公正的方式,“那些买卖论文、虚构同行评议的第三方机构,其实都背离了同行评议的初衷”。  论文审核存在灰色地带 监管真空从何而来  江晓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的杂志没有纸质版,都是所谓的在线发表,如此一来,每期杂志里论文数量基本没有限制,也就造成了编委会审稿的负担。审稿“外包”,弊端就出现了——“这些公司并不是我们所想的真正的学术共同体成员,一旦外包出去其实就不再是同行评议了。”  他解释,外包的商业公司衍生了新的审稿模式,让投稿人自行推荐几位审稿人,外包公司会从中找人审稿。投稿者需要提供审稿人的邮箱,于是便有人自己注册了另外的邮箱,编造出子虚乌有的审稿人。外包公司的审稿人将要审的稿子发到邮箱里,实际上是发到了作者本人那里,或是发到代笔的公司去。顺理成章地,会收到正面的审稿意见反馈。而同行评议演变成弄虚作假的行为。  “这些杂志在线发表后,造假现象成批量地出现,规模越来越大后会让某些杂志警觉起来,发现了自己的审稿有问题,进而进行调查。”江晓原告诉记者,最近很多杂志都进行了核查,随之而来的是几十篇论文被撤稿。  他说,这些撤稿的文章也不全来自中国,但由于我国考核能力、职称的时候对论文很看重,所以被撤稿的论文也较多。  被撤稿的论文中,甚至有部分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江晓原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主要依照作者发表的刊物及成果。“只要刊物本身没问题,他们基本就会信任。造假若要被揭露,往往也是由发表论文的刊物来进行。”  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相关规定,基金委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罚,最严重的为7年内禁止申请科学基金项目。“对于情形特别恶劣的,监督委员会其实希望能终身禁止申报。”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主任陈宜瑜曾对媒体表示,“科研诚信建设需要相关各方共同努力,希望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写论文最根本的目的,是学者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出来,促进同行间的互相交流和讨论,这也是学术论文本来的作用,但现在已经远远超出这个范畴。”江晓原说,当越来越多的投稿人背离初衷,第三方中介机构的空间便不断扩大。
  • 涉及质谱法,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
    共识中提到: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路径基本一致,包括直接镜检、培养、血清学检测(G试验、GM试验、曲霉IgG抗体测定等)、分子生物学检测(PCR、mNGS),再通过形态学、质谱、分子生物学鉴定具体菌种,进一步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提出治疗建议。  根据共识文件中的数据显示:质谱对曲霉菌属、毛霉属、淡紫紫孢霉和宛氏拟青霉等均有较高鉴定准确率,有的甚至能达到100%。  摘要  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继发布了重要文件,呼吁提高对侵袭性真菌病的重视程度和认知水平,以应对侵袭性真菌病对全球造成的威胁。霉菌是侵袭性真菌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临床诊断和治疗面临极大挑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检验医学研究与转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专业委员会和全国真菌病监测网侵袭性霉菌感染监测项目组组织专家制定该文件,对曲霉菌属、毛霉菌目、镰刀菌属、赛多孢菌属、节荚孢霉属、拟青霉属、暗色霉菌、双相真菌(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共8种临床重要侵袭性霉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要点形成共识,并对实验室诊断及与临床沟通过程中遇到的六大常见问题形成专家共识,旨在为提升侵袭性霉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能力提供借鉴和指导。  全球每年真菌感染患者超过3亿,因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死亡的患者超过150万[1,2] ,而我国每年有超过500万人受到IFD的威胁,其中侵袭性霉菌是重要病原菌之一,但临床对侵袭性霉菌感染诊断困难,患者预后较差。国内外IFD相关指南均明确指出,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检测在诊断标准中极为重要 [ 3 , 4 ] 。IFD相关实验室检测,除传统的涂片镜检和培养外,血清学检测如真菌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试验和曲霉IgG抗体测定等,质谱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如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等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得到肯定。但目前我国真菌实验室发展非常不均衡,特别是针对霉菌的实验室检测,不管是临床医生对于检测项目的认知,还是霉菌实验室的检出能力均需进一步提高 同时,不同检测方法的送检时机、检测性能以及结果的正确解读仍面临很多问题。鉴于此,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检验医学研究与转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专业委员会和全国真菌病监测网侵袭性霉菌感染监测项目组组织我国真菌感染领域内的多学科专家和学者,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和最新研究数据,结合多学科专家临床经验共同制定本共识,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送检真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提升真菌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助力临床IFD的诊断和治疗。  该共识通过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真菌重点病原体清单”以及全国真菌病监测网最新数据 [ 5 ] ,共筛选出8种临床常见的侵袭性霉菌,即曲霉菌属、毛霉菌目、镰刀菌属、赛多孢菌属、节荚孢霉属、拟青霉属、暗色霉菌、双相真菌(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共识第一部分围绕不同霉菌感染建议送检标本类型,实验室检测方法(直接镜检、培养、鉴定、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及性能评价,体外药敏试验及治疗建议等要点形成推荐意见 共识第二部分,通过前期问卷调查,筛选出6个霉菌实验室检测最常见问题,并形成专家推荐意见。  本共识适合从事真菌感染相关领域的临床医护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感染控制人员、科研学者等阅读,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广大同仁交流意见。  一、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要点  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路径基本一致,包括直接镜检、培养、血清学检测(G试验、GM试验、曲霉IgG抗体测定等)、分子生物学检测(PCR、mNGS),再通过形态学、质谱、分子生物学鉴定具体菌种,进一步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提出治疗建议( 图1 )。因检测不同霉菌适用的样本类型,以及每种检测方法针对不同霉菌的检测性能及要点有很大差别,故本共识针对8种霉菌感染,建议送检的标本类型以及不同检测方法的操作要点及性能评价分别形成推荐意见。  (一)曲霉菌属  曲霉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临床最常见的感染类型是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和慢性肺曲霉病(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CPA),其中IA临床表现和进展速度与患者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 6 , 7 ] 。血液恶性肿瘤、慢性肺病、移植(包括实体器官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糖皮质激素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慢性肝病均是IA的危险因素。肺外脏器和组织的曲霉菌感染可为原发感染,也可播散至邻近脏器感染而造成继发感染。除肺部外,鼻窦旁、中枢神经系统、骨骼、皮肤、心脏、眼部及消化系统等部位也可发生曲霉菌感染。临床最常见的曲霉菌为烟曲霉,其次是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和构巢曲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唑类耐药曲霉菌感染病例持续增加。曲霉菌属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血液、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活检组织、分泌物等,怀疑曲霉菌属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1 。  (二)毛霉菌目  毛霉菌目由55个属250多个种组成。引起人类发病最常见的是根霉属、毛霉属和横梗霉属,其次是根毛霉属和小克银汉霉属等。毛霉菌目可引起皮肤、软组织、肺部、鼻-眶-脑、胃肠部位感染,病死率达40%~80% [ 20 ] 。不同种属可能会导致不同感染部位的复发,如横梗霉属易引起皮肤毛霉病复发,而小克银汉霉属常见于肺部或播散性感染患者。毛霉菌目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血液、痰液、BALF、脓液、分泌物、痂皮或活检组织等,怀疑毛霉菌目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2 。  (三)镰刀菌属  镰刀菌属是一类全球性分布的土壤腐生菌,也是植物病原菌,能引起感染和中毒。镰刀菌属可广泛感染人类,包括浅表感染(如角膜炎和甲真菌病等)、局部侵袭性和播散性感染。局部侵袭性和播散性感染主要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特别是长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或严重T细胞免疫缺陷患者。引起人类感染的镰刀菌种多为茄病镰刀菌复合群、尖孢镰刀菌复合群。此外,摄入镰刀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可引起中毒。镰刀菌属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角膜刮片、眼内容物、指(趾)甲、皮肤组织、呼吸道标本(痰液、BALF、刷取物、肺穿组织)、关节液、胸腹水、脓液、血液等,怀疑镰刀菌属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3 。  (四)赛多孢菌属  赛多孢菌属呈全球性分布,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腐物等环境中,可定植于囊性纤维化患者呼吸道,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真菌。未经有效治疗,6个月病死率达55% [ 3 ] 。感染类型以创伤后局部感染为主,其次为溺水后感染、免疫功能明显受损后感染及呼吸道内定植感染等 [ 36 ] 。临床主要致病菌种为尖端赛多孢和波氏赛多孢。赛多孢菌属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痰液、BALF、脓液、分泌物、痂皮、血液或活检组织等,怀疑赛多孢菌属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4 。  (五)暗色霉菌  暗色霉菌是一大类可产生黑色素的真菌群体,可分离于多种临床感染标本,根据临床表现及其在组织中的分布特征,暗色霉菌所致常见感染性疾病包括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孢子丝菌病和足菌肿。暗色霉菌感染常因环境中暗色霉菌经创伤性植入皮肤或皮下组织所致,但肺部感染或播散性感染常为吸入分生孢子所致。虽然暗色霉菌具有相似的生长特征及形态学特征,但部分菌属仍具有明显特征。临床上分离率较高的菌属包括弯孢霉属、离蠕孢属、着色霉属、链格孢霉属、枝孢霉属等。暗色霉菌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组织、脑脊液、脓液、关节腔液、腹水、人工瓣膜、BALF、痰液、骨髓、血液等,怀疑暗色霉菌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5 。  (六)节荚孢霉属  节荚孢霉属包括多育节荚孢霉(原称多育赛多孢)和 L.valparaisensis 2个菌种,其中仅多育节荚孢霉有感染人类的报道。多育节荚孢霉是一种常见的土壤腐生菌,多分布于干旱气候地区。目前,关于多育节荚孢霉的报道以病例报道和小规模队列研究为主,缺乏流行病学数据。感染类型主要是肺部感染、血流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虽然多育节荚孢霉感染罕见,但其易发生播散性感染,并且其固有多重耐药表型的播散性感染致死率高达77% [ 44 ] 。节荚孢霉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血液、痰液、BALF、脓液、分泌物或活检组织等,怀疑节荚孢霉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6 。  (七)拟青霉属  拟青霉属中临床常见的菌种包括宛氏拟青霉和淡紫紫孢霉(淡紫拟青霉)。宛氏拟青霉常见感染类型包括肺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骨髓炎、腹膜炎、真菌血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症状为发热、呼吸困难和咳嗽,其侵袭性感染致死率为16.9% [ 48 ] 。淡紫紫孢霉常引发角膜炎、眼内炎、皮肤感染、肺部感染和真菌血症,疼痛和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其引发的感染致死率为45.5% [ 49 ] 。拟青霉属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角膜组织、眼拭子、血液、痰液、BALF、甲屑、鼻窦组织、脓液和皮肤组织等,怀疑拟青霉属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7 。  (八)双相型真菌(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  马尔尼菲篮状菌,原名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温度依赖性双相型真菌,在我国广西、广东等地,以及东南亚等地流行。目前在世界34个国家、我国21个省/直辖市均有报道。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好发于免疫低下人群,尤其是CD4+T细胞小于100个/μl的艾滋病患者 在亚洲的艾滋病患者中,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总发病率为3.6%。马尔尼菲篮状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导致播散性感染。但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被误诊为肺结核、肿瘤,误诊导致的病死率超过85%。  荚膜组织胞浆菌也是双相型真菌,可引起组织胞浆菌病。该菌常见于被蝙蝠粪和鸟粪污染的土壤中,在建筑、洞穴挖掘和接触鸟类处理等活动中吸入分生孢子可致感染。荚膜组织胞浆菌有3个变种,分别为荚膜变种、杜波变种和鼻疽变种。其中荚膜变种分布最广,主要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拉丁美洲 杜波变种主要分布在乌干达和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 鼻疽变种主要引起马和狗的感染,但也有少数人类感染病例报道。我国引起发病的主要为荚膜变种,呈地区性分布,多雨潮湿的中南、华南和西南地区感染率较高,而干旱的新疆地区感染率低。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血液、骨髓、体液、痰液、BALF、支刷物、脓液、分泌物、穿刺液(肝、脾、淋巴结)或活检组织等,怀疑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8 。  二、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常见问题及推荐意见  为更好地提升我国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能力,解决实验室工作中最常见、最困惑以及与临床交流最多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来自全国76位临床和检验医师的共207个问题。经过归纳分类后,整理出6大类最常见问题,并由专家组形成推荐意见。  (一)霉菌检测阳性,如何判断是污染菌、定植菌还是致病菌  1.直接镜检霉菌阳性,如何判断是污染菌、定植菌还是致病菌?  建议1 直接镜检阳性时,应首先区分标本来自无菌部位还是非无菌部位。无菌部位标本(血液标本除外)直接镜检有特征性菌丝和孢子且与组织病理结果、真菌培养结果相符,可确诊为致病霉菌 非无菌部位标本直接镜检到霉菌,要结合培养结果、血清学检测结果、患者流行病学史和临床感染表现等综合分析。  2.培养霉菌阳性时,如何判断是污染菌、定植菌还是致病菌?  建议2 培养霉菌阳性时,重点关注送检标本类型,直接镜检、组织病理检查与霉菌阳性培养的一致性,以及霉菌致病性、感染部位等。无菌标本如血培养为曲霉菌属或毛霉菌目,污染菌的可能性大 如为镰刀菌属、赛多孢菌属和马尔尼菲篮状菌,可能为致病菌。非无菌标本,视情况而定:2个试管有单一形态真菌生长,真菌镜检同时阳性者提示有临床意义 仅1管生长真菌,生长部位为非接种部位,菌落为霉菌样则可能是污染 培养出的真菌与直接镜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相符,连续培养阳性,且真菌具备36~37 ℃生长的能力提示有临床意义。  (二)不同检测结果不一致问题  1.临床怀疑真菌感染,实验室相关检测阴性,可从哪些方面与临床沟通?  建议3 分析前应评估标本留取是否规范并适于特定检验项目 分析过程应评估镜检和/或培养方法检测敏感性是否充分、培养条件是否适宜、所选检测项目是否适于检测疑似真菌类型(如G试验不能检测隐球菌和毛霉菌目) 分析后过程应结合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结果,参考其他感染指标结果(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分析是否存在导致血清学结果假阴性的因素等。  2.如何解释镜检和/或培养结果与血清学检测(G试验、GM试验)结果不一致?  建议4 鉴于真菌体内增殖及血清标志物出现时间不同,不同感染期血清学与镜检和/或培养结果常不一致。血清学检测方法敏感性常高于传统镜检、培养方法,而单纯培养结果常难区分感染、定植或污染。此外,应考量是否存在导致血清学结果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因素以及宿主免疫功能。  (三)血清学检测相关问题  1.血清学检测常见干扰因素有哪些?  建议5 血清学检测假阳性因素包括药物因素(血液制品如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等)、医疗因素(纤维素膜血液透析)、宿主因素(细菌菌血症)、样本因素(如采血管污染或过度操作)、方法学因素(传统鲎试剂法干扰因素多) [ 65 , 66 ] 等 假阴性因素包括使用抗真菌药物、脂血或黄疸样本 [ 65 , 66 ] 等。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尽量排除干扰因素的存在,并谨慎评估对结果的干扰影响。  2.如何解释血清G试验与GM试验结果不一致?  建议6 G试验与GM试验检测标志物不同,G试验是泛真菌检测,而GM试验为曲霉菌特异性抗原检测 另外,2种标志物的释放时间和释放量的不同也可能导致二者结果不一致,例如1,3-β-D葡聚糖只有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才被释放出来,而GM是表达在曲霉菌细胞壁表面的一种多糖成分,在曲霉菌繁殖生长时由菌丝释放出来。因此,在感染早期,曲霉菌的生长分泌强于死亡消化裂解,可出现GM试验阳性,而G试验未达到阳性水平 粒细胞缺乏患者,不能将1,3-β-D葡聚糖从真菌中释放出来,也可导致二者检测结果不一致。  3.如何解释血清与BALF的GM试验结果不一致?  建议7 二者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不同,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一致。GM试验对免疫抑制患者IA检测敏感性高,BALF样本敏感性优于血清样本 [ 9 ] 。另外BALF样本采样和处理的标准化问题(灌洗量、回收量、血性、痰性、灌洗技术等)对GM试验结果的影响很大。  (四)mNGS检测相关问题  1.mNGS检测霉菌相比于传统检测方法的优势有哪些?  mNGS检测敏感性高,更适合混合感染病例的病原学检测,多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研究表明mNGS检测阳性率高于传统检测,且对免疫缺陷患者和混合感染时较传统检测更具优势 [ 67 , 68 , 69 ] 。外周血可作为深部组织器官真菌感染的mNGS检测样本:侵袭性真菌感染可累及多种组织和器官。当感染部位样本获取困难时,外周血可作为替代样本进行检测。mNGS可作为少见真菌或培养困难真菌的平行检测手段,如毛霉菌目、组织胞浆菌、拟青霉等。  建议8 对免疫功能低下、疑似混合感染、传统检测阴性或疑似少见真菌感染患者,在进行传统微生物学检测的同时留取样本进行mNGS检测。外周血样本检测敏感性低于感染部位样本,因此在不能获得感染部位样本时可进行替代检测,检出真菌应结合临床谨慎评估。  2.mNGS检测有哪些局限性?  真菌的细胞壁相对较厚,mNGS可因破壁效率低而影响核酸提取效率,且检测性能可因真菌类型、临床样本种类及实验流程差异而有所不同。有研究显示IA患者的BALF样本其mNGS检测敏感性低于GM检测 [ 15 ] 。公共数据库中真菌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度低于细菌及病毒,已有的核酸序列质量参差不一,可导致结果假阴性或真菌鉴定准确率降低。对于检出的非常见真菌类型,应进行其他方法的验证,如一代测序或靶向PCR检测。mNGS假阳性较常见,主要原因为湿试验过程引入微生物核酸及生信分析错配,前者更常见。湿试验所致假阳性原因包括样本采集环节、实验室环境背景菌以及样本间污染 [ 70 ] 。  建议9 mNGS假阳性率高于传统微生物学检测,仅mNGS检出真菌不应作为真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应对检出真菌进行其他方法验证,并需结合临床谨慎评估。与此同时,因真菌结构特点及数据库原因,mNGS可存在假阴性结果,mNGS阴性不应作为排除真菌感染的标准。  3.当临床考虑IFD时,如何解释镜检、培养、血清学检测与mNGS检测结果不一致?  不同方法学的诊断性能存在较大差异。(1)传统微生物学未检出真菌,而mNGS检出:与培养、镜检方法相比,mNGS的敏感性较高,需结合临床考虑检出真菌是否为致病菌,同时应考虑送检其他真菌相关检测以验证mNGS结果。(2)传统微生物学检出真菌,而mNGS未检出:无菌样本培养和/或镜检检出霉菌,应充分考虑致病菌可能,mNGS可因真菌细胞壁较厚、人源背景高等原因造成漏检。  建议10 当临床考虑IFD时,应充分考虑阳性结果检出,结合未检出的检测方法性能特征考虑漏检可能,有条件情况下进行重复检测或重新采集样本检测。  (五)霉菌体外药敏试验相关问题  1.霉菌是否均需常规开展体外药敏试验?  建议11 微生物实验室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尽量开展重要病原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具体用药原则建议由临床相关科室、微生物实验室、药剂科、感控部门共同讨论决定。特别是下列情况,实验室应该开展体外药敏试验:(1)建立致病性霉菌抗菌谱和耐药性监测。(2)使用标准剂量的抗霉菌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3)临床上已有临床耐药菌株报道。(4)曾接触过抗真菌类药物或正在接受长期抗真菌治疗的患者。  接受抗真菌治疗的患者发生深度感染、治疗失败的情况下,若无菌部位分离出霉菌菌种为罕见或新出现的菌种,或怀疑特定菌种可能对所使用的抗真菌药物耐药的情况下,应优化患者个体化治疗,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等情况,建议进行体外药敏试验。  2.对无判定折点的药敏结果,如何向临床发送报告?  建议12 如分离出高度疑似或确诊为病原体的霉菌,应尽量向临床提供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药敏试验暂无判定折点的霉菌也需提供体外药敏试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  由于诸多因素,目前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欧洲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委员会(European Committee 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EUCAST)以及我国对多数霉菌缺乏临床药敏试验判读折点。对已有规范化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的霉菌(如曲霉、毛霉、镰刀菌、赛多孢、孢子丝菌、皮肤癣菌等),可按照抗丝状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肉汤稀释法标准(WS/T411-2024) [ 71 ] 向临床提供体外药敏试验MIC值,临床可结合抗真菌药物的血药谷浓度和峰浓度值,选择相应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对于尚无规范化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的霉菌(如暗色真菌等),可参考类似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测定其MIC值,报告临床,并注明体外药敏试验非标准化方法操作,此结果仅供参考。  (六)如何保证侵袭性霉菌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安全,避免实验室污染?  建议13 霉菌实验室不应与细菌、结核实验室共用,应单独设置 霉菌检测需在Ⅱ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特别是可疑高致病性病原真菌 紫外线仍然是必备的空气消毒设备 定期使用高锰酸钾或甲醛熏蒸24 h,对空气进行消杀 每天实验完成后用0.5%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500 mg/L)消毒。如遇操作台被真菌或标本污染,应立即覆盖纸巾,并用含氯消毒液(500 mg/L)消毒20 min。一旦实验室环境或培养箱发生污染,应立即停止实验操作,对实验室或培养箱进行彻底消毒,可用含氯消毒液(500 mg/L)进行表面消毒擦拭,然后进行过氧乙酸或甲醛熏蒸,熏蒸后再进行表面消毒,连续3 d监测实验室或培养箱空气质量和表面染菌量,确认无污染后方可重新启用。  执笔人(按姓氏拼音排序):曹存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杜君洋(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范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辜依海(三二〇一医院微生物免疫科),黄晶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检验科),刘亚丽(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王贺(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王俊瑞(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徐春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临床检测中心),徐和平(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曹存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曹俊敏(浙江省中医院检验科),褚云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杜君洋(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范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辜依海(三二〇一医院微生物免疫科),郭大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韩崇旭(苏北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胡付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临床微生物室),黄晶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检验科),贾伟(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金炎(山东省立医院检验科),康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李轶(河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梁伟(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林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检验科),刘亚丽(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罗燕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办公室),马筱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逄崇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科),王贺(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王俊瑞(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王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魏莲花(甘肃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肖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徐春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临床检测中心),徐和平(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许建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检验科),徐雪松(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检验科),徐英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喻华(四川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张丽(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张利侠(陕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张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朱镭(山西省儿童医院临床检验中心)
  • 严整肿瘤基因检测背后的灰色江湖,厦门政府出台重磅政策
    随着靶向、免疫等肿瘤精准治疗药物的陆续上市,肿瘤精准医疗的理念深入临床,肿瘤基因检测作为实现肿瘤精准医疗的必要手段,孕育出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兴医疗市场。但是,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肿瘤基因检测各环节存在着大量的“隐秘的角落”,外送检测、过度检测、利益输送、报告造假等种种乱象,让“必要手段”沦为了“灰色生意”。医生罔顾合规要求外送检测、企业罔顾品质法规违规检测,直接侵害患者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为遏制乱象,保障医疗安全,降低群众就医负担,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不断出台政策规范肿瘤基因检测。  近日,厦门市卫健委结合本市实际情况,亦制定《厦门市整治肿瘤基因检测不规范问题 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降低患者负担工作方案》。  本次整治目标:至2023年底,开展肿瘤诊治的三级公立医疗机构100%制定肿瘤基因检测管理办法,全面规范开展肿瘤基因检测。具体要求如下:  (一)严格检测项目管理  基因检测项目必须是最新诊疗规范、指南和专家共识中明确提及、高度认可、对患者诊断和后续治疗有明确意义的检测项目。医疗机构应在梳理临床诊疗需求的基础上,在符合相关疾病诊疗规范及检测指南的前提下,根据相关诊疗规范、指南和专家共识制定本机构主要收治肿瘤病种基因检测适应症和对应检测项目并及时动态调整,供临床参考使用,合理、有序开展基因检测工作 对于初次就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是否行基因检测应由多学科诊疗团队综合考虑疾病风险、医疗费用、循证医学证据推荐级别等因素,进行多学科联合(MDT)讨论后确定。   (二)规范外送检测项目管理  1.本院能够开展的项目不得外送检测。如院内已开展肿瘤基因检测业务,必须在院内进行检测。  2.院内无法开展的肿瘤基因检测项目,必须经所在科室主任签字同意,充分告知患者或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需检测的项目申请提交至本单位医务部门,经医务部门会同检验科、病理科等审核确认后,可外送检测(申请单设计成一式两份,其中一份留存备查),基因检测报告单作为病历资料留存。外送检测首先选择我市范围内符合条件开展该项目检测的医疗机构 如我市范围内无医疗机构可开展此项目,则选择外送至我市范围内可开展该项目检测的第三方医疗机构 如果该项目在我市无法开展,则可外送至市外第三方医疗机构。  3.医疗机构委托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包括医学检验实验室或其他医疗机构)开展肿瘤基因检测项目,应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与被委托机构签订委托协议,不得以个人为主体委托。被委托机构必须具备医疗机构资质并符合开展委托项目的资质。禁止医疗机构委托科研机构、网络平台等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单位开展肿瘤基因检测项目。   (三)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  患者基因检测必须遵照自愿原则,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要按照医学伦理原则,全面、准确告知患者基因检测服务内容、检测目的、检测费用等,取得患者或家属书面同意,尊重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保护患者隐私,维护患者权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诱导、暗示、强制患者到医疗机构外指定地点接受检查、治疗,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   (四)加强监督管理  市区两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做好辖区内肿瘤基因检测的监督检查,联合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重点对医疗机构基因检测收费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过度检测以及是否存在医生与检测机构勾连“回扣”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并将检查情况纳入廉洁从业行动计划工作中报送。各医疗机构应加强内部监管,规范诊疗、合理检查,定期开展自查自纠,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部门监管。  肿瘤基因检测技术正不断突破技术壁垒飞速发展,肿瘤基因检测产品也不断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如何合法合规开展检测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行业规范管理是搭建科学技术与临床应用间的桥梁,欣慰的是,国家相关监管部门正大刀阔斧,从机制上杜绝“灰色”空间,肿瘤基因检测已一步步走在阳光下。  患者安心检测、医生专心治病、企业健康经营,这是所有人的共同期盼。
  • 羊肉“保卫战” 常州食品中的“灰色地带”建立监管
    10月30日,常州市食药局举办《全市食品小作坊集中建设推进工作座谈会》,常州市食药局副局长江礼清莅临指导,各区县市场局领导及相关人员出席大会。 10月30日,常州市食药局举办《全市食品小作坊集中建设推进工作座谈会》,常州市食药局副局长江礼清莅临指导,各区县市场局领导及相关人员出席大会。  奔牛镇何家塘羊肉集中管理区  在奔牛镇何家塘羊肉集中管理区看到,入口处设有多块公示牌,6家羊肉加工小作坊的地理位置、各家的羊肉加工检测报告、小作坊卫生状况及索证索票等信息都一一公示。新北区市场局副局长路科,向各位领导介绍了常州奔牛镇何家塘作坊的主要情况,奔牛镇“遍布街头巷尾的羊肉作坊”是镇上的一大特色,因此,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函待加强,今后,市食药监将对该区域实行羊肉安全“月月检”制度,对羊肉中的亚硝酸盐、罂粟壳、挥发性盐基氮等项目进行抽样检测。此举意味着,民众“舌尖”上的灰色地带将正式纳入常州食药监局的监管。 无锡中德伯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德生物)快检人员将检测车开进了奔牛镇,对辖区下的其中6家作坊生产的羊肉制品进行了抽样检测,抽检结果全部合格。今后,快检车将开进常州市奔牛镇,着手对羊肉作坊的食用安全性开展随机抽查,并在第一时间将结果上传至常州市食品安全网络监管平台。中德生物将助力有关部门,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 Drop-off-数字PCR方法快速检测和定量废水中新冠病毒及变种VOCs
    废水中检测到新冠病毒和新冠变种,在世界各地的污水厂都有类似的报道。今年初,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CDC)发布的报告中,指出新冠病毒变种奥密克戎(Omicron)很有可能在美国首例确诊病例官方声明前一周已经存在于纽约市的废水中,报告同时指出,废水监测是一个可行的早期预警系统,可以帮助跟踪新冠病毒变种的传播。尽管对废水中的SARS-CoV-2 RNA测序的方法极具应用意义,可以从单个样本中追踪数百人到数千人的新冠变种VOCs,但在样本收集和分析方面存在时间滞后,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管道通常需要至少3天的时间才能得到结果,为了能更快速地监测,科学家们开发了基于PCR的分析方法,以识别其特征突变(Vogels等人,2021;Bedotto等人,2021;Chaintoutis等人,2021)。例如,针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如突刺蛋白中的N501Y和E484K,或特征缺失,如突刺Δ69-70和ORF1a Δ3675- 3677。瑞士科学家Lea Caduff等使用drop-off数字PCR方法开发快速、高通量的方法来检测和量化废水中新冠变种的两种缺失频率,开发统计方法监测特异性突变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从而量化新冠变种的传播速度,数据与临床样本测序结果一致。该方法基于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针对废水中新冠病毒特异性突变的数字PCR检测提供了近实时的SARS-CoV-2 新冠变种VOCs监测,并可能比临床测序更早地检测和推断新冠变种VOCs的传播速度,方法发表于文章“Inferring Transmission Fitness Advantage of SARS-CoV-2 Variants of Concern in Wastewater Using Digital PCR。DOI:https://doi.org/10.1101/2021.08.22.21262024。应用亮点:▶ 利用naica微滴芯片数字系统,开发出drop-off方法检测废水中SARS-CoV-2变种的突变频率。▶ 通过对大量废水及临床样本的检测分析,发现废水中SARS-CoV-2变种的传播适应性与临床样品一致。▶ Drop-off RT-dPCR方法为社区内VOCs的快速检测和定量提供了机会,可用于基于SARS-CoV-2的废水流行病学的大规模检测调查。▶ 与临床或废水测序相比,drop-off RT-dPCR检测提供了一种在社区内跟踪突变的方法,成本更低,检测速度更快,而且可以用于筛选VOCs的其它突变。在COVID-19全球大流行期间,SARS-CoV-2令人担忧的遗传变异(VOCs)多次出现。VOCs的特征是传播性增强,毒性增强,或通过先前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的抗体的中和作用减弱。通常追踪VOCs的输入和传播依赖于测序,对临床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现在废水监测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通过测序方法跟踪SARS-CoV-2变种的输入和传播。虽然废水中SARS-CoV-2 RNA测序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可以在一个样本中跟踪成百上千个人的VOCs,但样本收集和分析存在时间滞后,这与临床测试相关的滞后类似。在得到RNA样本后,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常需要至少3天的时间才能得到结果。为了更快速地识别VOCs,我们开发了基于PCR的快速、高通量的方法来检测和定量废水中B.1.1.7、B.1.351和P.1 VOCs的两种突变频率。我们进一步开发了一种统计方法来分析RT-dPCR检测数据的时间动态,以量化传播适应性,获得与从临床样本获得的相似的数据。针对废水中的SARS-CoV-2数字PCR检测提供了对VOCs的实时监测,并可以比临床测序更早地发现和推断传播适应性。在一个RT-dPCR检测中,使用两个非竞争性水解探针,针对同一扩增子上的保守区域,量化废水样品中的突变频率(“drop-off RT-dPCR检测”),可以同时定量野生型(不携带突变的菌株)和突变型(携带突变的菌株)(图1)。▲图1 基于两种不同探针的drop-off RT-dPCR检测方法概述:一种drop-off探针(Deletion Probe)和一种Reference探针(Universal Probe)。(A)Reference探针可同时与野生型和突变型结合,而drop-off探针只与野生型结合。(B)在dPCR 2D散点图中,野生型为双阳性液滴(棕色),而突变型为单阳性液滴(红色)。在2020年12月7日至2021年3月26日期间,对从废水处理厂Werdhölzli(服务于瑞士苏黎世约45万人)收集的32个原始进水(24小时流量比例复合)样本进行了drop-off RT-dPCR检测,并与在苏黎世收集并测序的2497个临床样本进行对比。使用drop-off RT-dPCR方法在废水中检测的突变的时间趋势与临床样本的测序数据一致(图2)。▲图2 与苏黎世临床样本相比,废水样本中 (A) spike Δ69-70 和 (B) ORF1a Δ3675-3677 的突变频率,以及苏黎世临床样本中 B.1.1.7 谱系的突变频率。拟合曲线对应于废水和临床数据缺失的三参数拟合和 B.1.1.7 临床数据的两参数拟合。阴影区域对应于 95% 的置信带。(C) spike Δ69-70 和 (D) ORF1a Δ3675-3677 的 SARS-CoV-2 RNA(灰色)浓度和缺失等位基因(蓝色)浓度,在废水样品中。(E) spike Δ69-70 和 (F) ORF1a Δ3675-3677,苏黎世测序的临床样本数量(灰色)和缺失等位基因(红色)的样本数量。(G, H) 苏黎世测序的临床样本数量(灰色)和B.1.1.7 谱系的样本数量(橙色)。使用dPCR技术跟踪废水中VOCs的特征突变(ORF1aΔ3675-3677和spikeΔ69-70)的时间趋势可以迅速告知变异传播性。来自废水的生长速率和传播适应性估计值与来自临床样本的估计值基本一致,95%置信区间重叠。由于dPCR样本分析比全基因组测序更快,一旦识别出特征突变,可以帮助我们早期洞察新变异的传播性。本研究可以帮助大家进行SARS-CoV-2变种的传播性研究。参考文献:1、Bedotto, Marielle, et al. 2021. “Implementation of an in-Hous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Assay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of the SARS-CoV-2 Marseille-4 Variant.” 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Pan 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Virology 139 (June): 104814.2、Chaintoutis, et al. 2021. “A One-Step Real-Time RT-PCR Assay for Simultaneous Typing of SARS-CoV-2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E484K and N501Y Spike Protein Amino-Acid Substitutions.” med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1.05.31.21257367.3、Fernandez-Cassi, et al.. “Wastewater Monitoring Outperforms Case Numbers as a Tool to Track COVID-19 Incidence Dynamics When Test Positivity Rates Are High.” https://doi.org/10.1101/2021.03.25.21254344.4、Crits-Christoph, et al. 2021. “Genome Sequencing of Sewage Detects Regionally Prevalent SARS-CoV-2 Variants.” mBio 12 (1). https://doi.org/10.1128/mBio.02703-20.
  • 南方周末:基因测序的灰色江湖
    如果不是医生的建议,27岁的李若不会去体验风靡当下的高科技检测技术&mdash &mdash 基因测序。  2014年5月,一次例行体检中,李若发现自己患乳腺疾病的风险较高。为进一步确定,医生建议她做一次肿瘤易感基因测序。  基因测序,通过对被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进行检测,既可诊断疾病,亦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和评估使用某些药物的疗效和副反应。  一个熟知的例子是,2013年,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 朱莉根据基因测序结果选择手术切除双侧乳腺以降低患乳腺癌风险。在中国,更为大众熟知的应用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术。  &ldquo 基因测序是疾病鉴定的金标准,而癌症的发生和抑癌基因、致癌基因等多种因素相关。&rdquo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遗传学与分子诊断副教授郭奕斌解释。  几乎没有犹豫,李若就接受了检测,她被抽了5毫升静脉血,放入最精妙的仪器解读。30亿个碱基对是她的遗传密码。如文字校对一样,测序仪器一个字一个字地检查是否有&ldquo 拼写错误&rdquo 。  但她不知道的是,自己所做的这项检测当时已被政府叫停了。  2014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食药总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称卫计委)一纸叫停了临床基因测序,原因是相关产品和技术并没有通过审批便在市场上流通开来。未经审批就做诊疗,算是非法行医,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但这并未浇灭人们对中国市场的热情。两个月后,世界最大的基因测序仪器制造商Illumina的掌门人杰伊· 福莱特雷(Jay Flatley)先生就急匆匆跑来中国,并高调表示:&ldquo 我十分看好中国基因测序市场。&rdquo   四个月后的2014年6月30日,食药总局批准了二代基因测序产品上市。其中,华大基因的两款测序仪和试剂盒通过审批。  &ldquo 为什么包子给张三而不给李四?&rdquo   从叫停到有限放开,中间仅仅相隔4个多月。相比之下,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首个二代基因测序产品的审批花了11个月。  &ldquo 这是食药总局在规范市场。&rdquo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常务副主任任鲁风评价,但他也曾发表文章质疑总局审批速度过快,过程涉嫌违规。  争议焦点便是华大基因拿到审批的测序仪器和试剂产品都不是在国内生产的。我国规定凡进口设备必须通过原生产国审批,而这几款仪器和产品至今没有得到美国FDA审批。  国内机构也一直在进行国产测序仪的开发。2014年4月,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吉林中科紫鑫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新一代基因测序仪样机正式亮相。  但目前,国内的基因检测公司,全都采购了国外的仪器和数据库。  &ldquo 包子好吃,这个是没有争议的,现在争议的是为什么给张三包子吃而不给李四?&rdquo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说。  华东某大学教授则认为,&ldquo 这是目前中国科技界纠纷最大的一桩案子。&rdquo 据南方周末此前报道,成立于1999年的华大基因是国内整个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的龙头老大。该机构曾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ldquo 中国部分&rdquo 等多项国际科研任务。  &ldquo 生物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堵是堵不住的。如果完全放开,就会形成井喷的需求。&rdquo 中山大学临床检验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朱振宇很理解政府这种放开。  在食药总局叫停到放开基因测序之间,卫计委亦于2014年3月下发试点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通知,但对申报条件进行了一定限制。据悉,上百家机构踊跃申报,但业内估计最终获批的将不到10家。  政府的谨慎是有理由的。和中国一样,2013年11月26日,FDA叫停了谷歌参与投资的23andMe公司的基因测序服务,引起了轩然大波。  FDA在其网站上公布的一封警告信称,这家公司违反了联邦法律,只有获得FDA批准的医学测试才被允许做出此类声明,由于该仪器的错误判断可导致不必要的手术发生。  &ldquo FDA相信基因测序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医学信息,但是,这必须要在FDA的监督下,以确保它们的安全和有效性。&rdquo FDA体外诊断器械评价和安全办公室主任阿尔贝托· 古铁雷斯(Alberto Gutierrez)博士在给南方周末记者的邮件中如此说道。  无所不能的检测功能  在政府信号发出之前,这一严肃医疗行为就已经悄然走上商业化道路。一些机构打起了擦边球,原本只能用于科研的检测现在却直接接收客户的血样,自己检测或送去相关检验机构。  据了解,中国只放开了三家机构的临床检验资质,分别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其他机构只用于科研项目。  李若的血液由医院以科研的名义送去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这家全国规模最大的检验机构为国内30个省份的13000多家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检验外包服务。  在这类机构通常是,病人到医院做检查,医生或护士会告知病人现在有外包的基因测序服务可以做,由病人自愿选择。  一些没有检测能力的基因公司,则会把样品送去较大的检验机构。一方负责推广,一方负责检验。银河基因、基因检测网、北京利普康基因检测网都是如此送检的。  银河基因相关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会把样品送到国家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由他们给出健康风险评估报告,&ldquo 检测乳腺癌、子宫癌等易感基因,准确率可以达到99.9%&rdquo 。  另一类接受基因测序的机构则是高级的体检中心,譬如美年大健康。关于食药总局的禁令,基因测序机构自有解读:&ldquo 国家叫停的,只是临床诊疗服务,我们做的是健康咨询报告,跟那个没有关系。&rdquo   还有一些更匪夷所思的项目。一些自称可以进行基因检测的公司,在网页上列出形形色色的检测项目:酒精代谢能力检测、天赋基因检测、气质基因检测,甚至贴心打包出&ldquo 高管套餐&rdquo 、&ldquo 白领套餐&rdquo 。这类检测手续则要简单得多,只要将自己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或者头发放到采样盒中,快递给检测公司,检测公司会在数日后提供解读报告。  一家公司的客服小姐甚至如是诱惑南方周末记者:您想一下,现在给孩子报个兴趣班每个月都要几千块钱,您花一两千给孩子做个天赋基因检测,就知道孩子擅长干嘛了,可以省下好多钱呢!  &ldquo 定价纯是周瑜打黄盖&rdquo   之所以众多公司削尖脑袋挤入基因测序市场,更多源于市场监管不完善,定价不统一,市场潜力巨大。  几年前,就有分析师估计,中国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超千亿。目前聚集在这个产业链上的有几十家公司。最出名的便是华大基因,它被西方媒体称为&ldquo 基因工厂&rdquo 。  按卫计委统计,中国每年约有2000万孕妇,如果一半的孕妇接受产前基因测序,仅&ldquo 唐筛(唐氏综合征筛查)&rdquo 一项的市场容量将达到100亿~150亿元/年。  而基因相关疾病的诊断市场空间更大。目前,已知的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及线粒体疾病有八千多种,明确与基因变异对应的遗传病有3672种。  &ldquo 中国每年新发的肿瘤病人有好几百万,患病后都需要基因诊断。&rdquo 安诺优达的CEO梁峻彬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基因测序的竞争大幕才刚刚拉开。不管是原来研究技术的,还是资本圈,都很关注这个新兴行业。  然而,基因测序不在卫生行政部门准入的医疗技术项目之列,物价部门也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以李若为例,她为检测20个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花了5980元。  在未被叫停之前,慈铭体检公司北京奥亚医院的&ldquo 基因检测&rdquo 体检套餐价高达76000元,检测68项基因的价格为34000元。  博泰基因公司则罗列了17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21种肿瘤易感基因单项检测项目,甚至还有3项儿童天赋基因测试。收费高的近万元,低的几百元,其中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一项收费4800元。北京利普康基因检测网给出的全项基因检测,也近三万元。  &ldquo (基因测序)的价格和成本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定价纯是周瑜打黄盖。&rdquo 前述业内人士评价道。  没有基因测序解读能力?  相比昂贵的检测价格,更让消费者费解的是检测结果,以及由此带来的恐慌。  整整30天,李若等到了测序结果。但却令她坐立难安&mdash &mdash &ldquo TP53基因杂合性突变&rdquo 。TP53属于最早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之一,这一基因的突变与乳腺癌、胰腺癌、白血病、脑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但检验机构的解读却让她一头雾水。&ldquo 根据1~3文献表明,这与乳腺癌风险有显著相关性 根据4~6文献,这一变异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无明显相关性。&rdquo 因此,广州金域检测中心给出的结论是&ldquo 该突变的临床意义不统一&rdquo 。  结果究竟意味着什么?检验机构人员坦陈无法做进一步解答,也无法给出建议,而多家三甲医院的专家们意见也不一,甚至有医生告诉她癌症只是早晚问题。北京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解云涛主任医师则完全否定了检测结果。&ldquo 这个位点不能说明是突变,只能说是基因的多态性。检测中心完全是胡乱做。&rdquo   基因测序结果的解读成了目前最大的难题,这也是众多科学家不愿意推进其商业化的原因之一。  &ldquo 预防性测序还是有争议的,只有少部分基因和肿瘤的关系非常明确。更多易感基因在肿瘤发病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并不清楚。&rdquo 梁峻彬说,他们公司更多地把业务放在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上。  更重要的是,目前各家基因测序机构的测序平台、分析方法、数据库都不一样,这也对最终解读形成障碍。&ldquo 没有第三方的机构可以评估数据的准确性。&rdquo 北京一基因企业的总经理说。  &ldquo 在产前唐筛上,美国一般要测出3000万条序列才能下结论,而国内很少有能做过1000万条的。&rdquo 任鲁风说,&ldquo 数据量越低,可能错误率越高。&rdquo   任鲁风指出,(国内检测机构)相互之间都没有参照和评估,各家是各家的。&ldquo 策略是我最多给出风险值,不会确诊。如果真出了问题,有的机构会给检测的人保险赔偿。&rdquo   谁拥有你的基因?  &ldquo 基因是每个人无法改变的标志,如果有人告诉你或者你的家人基因突变了,你可能会坐立不安。&rdquo 美国的遗传咨询师Bonnie LeRoy会对每一个向她咨询是否需要做测序的人提醒。但这种提醒,在中国几乎没有。  &ldquo 当基因检测公司业务拓展到疾病检测,潜在的利弊都可能会被放大。现在或许还没到健康人去测序的阶段。&rdquo 哈佛医学院副教授、个体化遗传基因测序中心副主任罗伯特· 格林(Robert Green)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虽然罗伯特· 格林领导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第一个全基因组测序项目,但他一直非常谨慎推荐临床使用基因测序,认为现在对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基因测序的利弊还有相当多的猜测,但数据很少。在他看来,大多基因检测根据变异结果,提供风险评估。但评估并不会改变个人既定的风险类别,也不会改变相应的医疗建议。  另外,检测结果可能增加大众的心理压力,导致不必要的医疗行为。&ldquo 迄今为止,很少有证据表明健康行为和健康结果因此(基因测序)提高了。传统遗传学从业者的可贵品质之一是细心的解释和指导,但在现在的基因测序服务中很难想象。&rdquo 罗伯特· 格林说。  南方周末记者以怀疑自己有家族遗传病的风险为由向数十家医疗或体检机构咨询时,对方无一不强调检测能力的专业性,但对可能引起的心理恐慌及解读能力只字不提。  在行业规范相对较高的美国,摆在遗传学家和伦理学家面前的是:医生应该从患者基因中检测何种信息、多少信息应该被告知其家庭,以及谁应该拥有和控制数据。  &ldquo 我强烈建议父母抵制给孩子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除非是经过正式的医学评定,对测试的实用性和限制进行评估后,才可以进行。&rdquo 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遗传学首席专家Louanne Hudgins告诫父母们。  &ldquo 等你知道了你的基因信息或者别人的,你是否会用基因配对来寻找配偶?等富豪的基因突变被子女知道了,他们会不会提前为财产争得头破血流?老板知道了有基因缺陷的员工,会不会想要辞退?&rdquo 朱振宇用了一连串的反问。  针对基因信息的保密,美国有很多措施,甚至有些州在出台基因保密法案。但在中国,基因测序的结果都保留在各家医疗机构里,没有成体系的规范。  &ldquo 我们的信息到处泄露,孕妇一进医院,手机号就被卖出去了。&rdquo 朱振宇并不相信基因测序机构能够守密。  寻求规范之道  显然,在基因测序大规模推广和商业化之前,还有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行业规范化是先决条件。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政府部门只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产品注册的规定规范基因企业的产品注册,这是最为简单也是最机械的办法,没有考虑基因组医学和基因测序发展的特征和现状。  目前有两种途径可以成为正规的基因测序机构。一是以医疗器械的报批程序,通过食药总局的审批。二是申报成为卫计委批准的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这被业内视为一条以产品为主线,一条以应用为主线。  华大基因两款测序仪和试剂盒通过审批后,正在申报更多的基因测序试点和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 其他机构也跃跃欲试。其中,贝瑞和康与Illumina联手生产的新型测序仪向食药总局申请注册 达安基因则与美国LifeTechnologies进行战略合作,以他们的IonProton测序平台申报注册 安诺优达则积极申报卫计委的试点单位。  据任鲁风介绍,美国大量的基因测序单位不是通过FDA审批,而是用一项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CLIA)来规范。目前,美国有近25万个CLIA实验室由另外一个政府机构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管理。FDA只管产品,CMS监管服务质量。  &ldquo 应该通过政府的力量吸收最好的技术力量,再聚集专家制定规范的行业标准。&rdquo 任鲁风一直呼吁行业标准化,建议学习美国的CLIA模式。他和所在团队也承担了卫计委关于测序技术在个体化医学检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工作。  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解答。而李若仍在寻找更多的医生来解读测序结果的意义,担心着罹患癌症的风险。&ldquo 如果早知道没法解读,我宁愿不知道这个结果。&rdquo
  • 食品中霉菌检测及微生物检测会遇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实验室霉菌检测中常见问题霉菌: 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通称,属真菌的一部分;其对人类具有双重性,有利的方面是它可以用来酿造、工业发酵、抗生素和酶制剂的生产等,不利方面是它能引起农副产品、食品、原料及器材的腐烂,也感染并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多种疾病,少数种类,如黄曲霉,能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危害人、畜的健康和生命。因此,霉菌的检测对于食品的安全性很重要。食品中常见的霉菌:毛霉属、根霉属、曲霉属、青霉属等。检测中的注意事项: 1、取样的代表性。 2、取样工具的无菌。空气中霉菌的孢子含量很高,所以,取样的工具、容器等要经过严格的高压灭菌。 3、检样的方法。 (1)由于霉菌易被携带,所以,检样时操作人员应尽量避免自身携带的可能。 (2)样品的均质及充分振摇。因为有些孢子是连成串的,故均质和振摇能使其充分散开,同时,在各梯度连续稀释时,也要用灭菌吸管反复吹吸几次,使孢子充分散开。 4、培养温度和时间。培养温度25-28℃培养,3天后观察,需培养观察一周。 霉菌检验中常用的培养基:孟加拉红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察氏琼脂、高盐察氏琼脂等。 5、检样中常见的问题。 (1)不同稀释度计数结果相同;(2)不生长或生长很好连成片无法计数;原因:①稀释时未经反复振摇,吹吸,导致孢子未充分散开,影响了计数的结果。②由于培养基不适宜,pH值低等,致使生长较慢。③观察时间的掌握。真菌生长较慢,故需5d后才能观察出结果。每天都要观察结果。微生物操作中常见问题的讨论与分析1、划不出单个菌落的原因: (1)平板上有过多的水分;(2)划线时接种环未经反复灼烧; (3)多区划线,三区或四区划线。2、涂布和倾注的区别:涂布利于观察,但由于涂布棒上会带有少量的菌液,可能影响计数的准确性;倾注更为准确,但不利于观察菌落的状态。Beuchat和Matsuda等人分别对这两种方法作了大量比较试验后发现,对霉菌计数来说,涂抹法有以下几方面优越于倾注法:①培养出的霉菌菌落数较多;②培养所需的时间较短;③霉菌孢子、菌落形态特征发育完全,便于鉴定。这是因为绝大多数霉菌是好氧的,在培养基表面生长快,发育好,而混在培养基中发育就受影响,而且在培养基倾注时霉菌孢子易受热损伤。3、培养基的选择: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实验材料和检验目的来确定。目前国标方法中使用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孟加拉培养基(RBC)、高盐察氏培养基(CAO),其中PDA和RBC适合于一般的霉菌和酵母菌生长,而CAO则适合于高渗性霉菌生长,酵母菌几乎不长。在日常检测中我们发现,有些常见的耐高渗性霉菌,如局限曲霉、谢瓦曲霉、赤曲霉、Wallemia等在PDA、RBC上生长非常缓慢或不长,而这些菌在高渗培养基如M40Y、DG18(M40Y琼脂配方:蔗糖400g,麦芽提取汁20g,酵母提取汁5g,琼脂20g,氯霉素50mg,蒸馏水1000ml;DG18琼脂配方:葡萄糖10g,蛋白胨5g,KH2PO41g,MgSO47H2O 0.5g,氯霉素0.1g,0.2%二氯硝基苯胺1.0mL,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6.5)上则正常生长。孢子、形态特征发育良好,而且酵母菌也能在M40Y、DG18上生长,因此,若能同时采用PDA和M40Y(或DG18)分离培养各类样品中的霉菌,将能更全面地反映出污染霉菌的菌相。特别是对干燥食品、高糖食品、淹渍食品等,更有必要同时采用M40Y或DG18。由于霉菌中很多种类不会产生有毒的霉菌毒素,危害较小,而有的菌株即使污染数量不多,但其产生的霉菌毒素却危害较大,因此仅作霉菌计数并不能全面反映其危害程度,重要的是要知道污染菌的菌相,才能更好地判断被污染食品的安全程度。为此,国外有些研究者设计出各类选择性培养基,可以识别产毒的霉菌。如AFPA培养基(配方:酵母提取汁20g,蛋白胨10g,柠檬酸铁铵0.5g,0.2%二氯硝基苯胺1.0mL,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5.6)用于分离黄曲霉毒素产生菌高污染率的食品。产黄曲霉毒素的菌株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在AFPA上30℃培养2~3天就形成背面有亮橙黄色的特征性菌落,非常容易识别。有人利用该培养基分离黄曲霉高污染食品花生、玉米等,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因此,针对不同样品,有目的地设计出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以筛选污染菌中的危险菌群,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4、 培养基配制时应注意的问题:(1)灭菌温度要严格控制,按照要求灭菌,尤其含糖量较高的培养基温度不应太高,过高会导致糖分焦化,影响质量;(2)琼脂培养基不能反复溶化。反复溶化会破坏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3)培养基不能反复灭菌,反复灭菌也会导致营养成分的破坏;(4)含琼脂的培养基灭菌后,要摇匀。5、 平板的保存:大多数平板如 VRBA、DC、尿素酶生化管、显色系列等要避光低温保存。6、 产品的保存:(1) 干粉培养基:避光干燥,结块后不能使用。(2) 亚碲酸钾卵黄增菌液、50%卵黄乳液等:冷冻保存,使用时,要常温解冻,避免水浴加热。(3) 抗生素类:冷藏保存,温度过高会导致灵敏度的下降。(4) 兔血浆:冷藏保存少量的红色不会影响结果。 7、添加剂的添加: (1)温度的掌握。卵黄和抗生素类添加的温度都不应太高。 (2)定量。过多会抑制一些目标菌,太少又导致杂菌的过度生长。 8、培养温度的掌握: (1)真菌类。25-28℃培养(2)细菌类。李氏菌在增菌和生化中要求培养温度在30℃左右。(3)其他,一般在36℃左右。 9、接种方法: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划线、三点接种、穿刺接种、倾注接种、涂布接种、液体接种。 10、革兰氏染色方法: 染色时间的掌握、冲洗的方法。 11、生化实验: (1)接种的方法 (2)氧化型和发酵型实验操作 (3)阳性菌种的对照 (4)接种前的纯化。挑取单个菌落进行一系列的生化。12、最适计数范围霉菌菌落由孢子和菌丝组成,相当扩散,在直径9cm的平皿里,菌落数稍多就相互交叉重叠,影响计数,但数量太少又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选择适当的稀释度计数是保证结果准确的关键环节之一。 我们对这方面作了一些观察研究,首先是将实验菌株的斜面培养物制成含有约106个/ml的孢子悬液,并用血球计数器在显微镜下准确计数,然后将孢子悬液作10-1~10-6倍稀释,吸取不同稀释度的稀释液接种于PDA,25℃培养5天后计数。30种常见霉菌的两种不同计数方法所得结果比较显示,大部分菌株每平板含有10~50个菌落的稀释度时的计数与显微镜计数结果最接近;有近一半的菌株,每个平板含50~100个菌落已较难计数,而大部分菌株,超过100个/平皿或小于10个/平皿的计数结果就与显微计数结果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应尽量选择10~50个/平皿的稀释度进行霉菌计数。 而对上述提及的菌丝很丰富、菌落特别扩散的毛霉、根霉、犁头霉等菌株,则应在更少的范围内计数(30个/平皿以内)。为控制霉菌的生长速度和菌落的生长范围,可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抗生素,如氯霉素(50~100mg/L),金霉素(20~100mg/L),庆大霉素(50mg/L),土霉素(100mg/L)等。 13、关于杀菌的几个概念: (1)抑制:是在亚抑制剂量因子作用下导致微生物生长停止,但在移去这些因子后生长仍可以恢复的生物学现象。(2)死亡:在致死剂量因子的作用下或在亚致死剂量因子长时间的作用下,导致微生物生长能力不可逆丧失,即使移去这种因子后生长仍不能恢复的生物学现象。 (3)防腐:在某些化学物质或物理因子作用下,能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一种措施,它能防止食物腐败或防止食物霉变。(4)消毒:利用某种方法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措施,它可以起到防止感染和传播的作用。(5)灭菌:利用某种方法杀死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措施。 (6)化疗:利用具有选择毒性的化学物质,例磺胺、抗生素等对生物体内部被微生物感染的组织或病变细胞进行治疗,以杀死组织内的病原微生物或病变细胞,但对有机体无毒害作用的治疗措施。
  • 霉菌培养箱的清洗消毒及使用标准
    霉菌培养箱的清洗消毒如何处理?作为一款毒菌培养箱,超温保护、传感器异常保护、掉电记忆、掉电时间自动补偿等基础性智能功能是必须要有的。毒菌培养箱的功能和用途比较多,其中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是用来维持培养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稳定的,以满足毒菌生长的条件,快速培养出目标毒菌。1、培养箱消毒:先用纯水擦洗,再用95的酒精擦洗,再照紫外就可以拉!注意周围环境的清洁就不会那么容易污染的拉!2、我的经验是在补充水时最好把水加热一下,达到培养箱的温度3、这么早就养细胞了,我们这里一般是用70%的乙醇擦洗,然后再用0。1%的新洁尔灭擦洗,不放心的话再用高猛酸钾加甲醛1:1比例重一遍。注意要是重的话千万注意混合之后马上离开,然后密闭细胞培养室,味道很刺激的。最好在养细胞前消毒,否则,确实没地方放细胞.4、我们的方法比较简单,先用75%酒精擦拭内壁,通风10分钟,紫外线照射30分钟即可。5、我们的通常处理是先用75%的酒精擦拭内,然后用甲醛+高酸钾蒸一个晚上,然后通风一整天(同时打开紫外线照射)。6、我们是把培养箱里的板层拿出来高压一下,箱壁用75%酒精擦一遍 换用诗乐氏擦一遍,再紫外照一夜,效果很好,其他的请高手指教。熏蒸后吹一天是绝对不够的,最起码要一个星期才可以让甲醛散尽,要不细胞长不好的。霉菌培养箱的使用标准是?霉菌培养箱是一种重要的检测设备。它在高校、科研院所、化工、生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低温恒温试验、培养试验、环境试验等试验。它是水分析、COD/BOD测量、嗜热细菌、菌株和低温微生物培养和保存、植物培养、育种试验和生物培养的专用设备,1、接通电源,开启电源开关,黄色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已接通,加热器工作。2、当培养箱达到设置温度时,绿色指示灯亮,加热器断电。3、将调节器反复调整至黄绿灯自动继息点,即能自动控制所需温度,箱内温度按内置温度计所指示为准。4、按下温度按钮,此时数字显示即为设定值,旋转温度调至所需温度值,数字显示即为培养室内的实际温度。例如培养箱内的实际温度比设定温度小,加热指示灯亮,加热器开始加热,如毒菌培养箱内的实际温度比设定温度大,制冷指示灯亮,制冷系统开始制冷,如加热指示灯与制冷指示灯均暗,则培养箱处干恒温状态。当温度设定好之后,不要将控温旋来回多次旋转,压缩机启动频繁,则会造成压缩机出现过载现象,直接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在使用温度较低时,应定期清理掉箱内底部积水盘内的积水。湿度长期不用时,请将盒内水倒尽。5、试验物放置在箱内不宜过挤、使空气流动畅通,保持箱内受热均匀,内室底板因靠近电热器,故不宜放置试验物6、应定期检查温度调节器之银触头是否发毛或不平,如有,可用细砂布将触头砂平后再使用。并应经常用清洁布擦净,使之接触良好(注意必须切断电源)7、每次使用完毕后,须将电源全部切断,经常保持箱内清洁。如您对于霉菌培养箱有更多想了解的内容,欢迎咨询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3298/C202516.htm
  • 诺奖得主手中的那株青霉菌被首次测序
    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的医学院工作时发现了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penicillin)。这种抗生素是由青霉属中的霉菌产生的,能够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凭借此项发现,弗莱明在1945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弗莱明所发现的青霉菌菌种被交给牛津大学的研究小组保存。如今,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和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的研究人员利用五十多年前冷冻保存的样本,对这个原始青霉菌菌株开展了基因组测序。这项成果于9月24日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研究小组还将弗莱明的青霉菌菌株和美国现在大规模生产抗生素所用的菌株进行比较。他们发现,英国菌株和美国菌株生产青霉素的方式略有不同,这可能对抗生素的工业生产有意义。帝国理工学院生命科学系和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的Timothy Barraclough教授说:“我们原本打算将亚历山大?弗莱明的青霉菌用于一些其他实验,但让我们惊讶的是,没有人对这个原始的青霉菌基因组进行测序,尽管它在生物界具有历史意义。”尽管弗莱明霉菌因青霉素的发现而闻名,但后来美国研究人员却选择发霉哈密瓜上的霉菌来生产抗生素。他们从发霉的哈密瓜上分离出原始的野生霉菌分离株,经过多轮X射线、化学和紫外线诱变以及人工选择,最终获得青霉素产量高的分离株。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获得了保存在CABI菌种保藏库中的冷冻样本,并重新培养了弗莱明的原始青霉菌(Penicillium rubens)。他们提取出DNA,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开展基因组测序,并将此基因组与先前发表的两种青霉属工业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人员特别关注两类基因:一类是编码各种酶的基因(pcbAB、pcbC和penDE),青霉菌利用这些酶来产生青霉素;另一类是调控基因,这些基因能够控制酶的产量。他们发现,对于英国和美国的菌株,调控基因有着相同的遗传密码,但美国菌株拥有更多的拷贝,使得菌株产生更多的青霉素。不过,青霉素生产酶的编码基因却不相同。这表明,英国和美国的野生青霉菌经过自然进化,产生了略有不同的版本。像青霉菌这样的霉菌会产生抗生素来对付微生物,而微生物也会不断进化以躲避这些攻击,如此这般,“军备竞赛”不断升级。英国菌株和美国菌株的进化方式可能不同,以适当其当地的微生物。就目前而言,微生物进化已成为一个大问题,因为许多细菌已对我们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研究人员表示,尽管他们尚不清楚英国和美国菌株中不同酶的序列对抗生素有何影响,但这有望带来青霉素生产的新方法。文章的第1作者、帝国理工学院生命科学系的Ayush Pathak表示:“我们的研究有望激发对抗耐药性的新解决方案。青霉素的工业生产主要关注产量,而人为提高产量的步骤导致基因数量的改变。”
  • 常见的饲料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
    在猪场上中,仔猪的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各种呼吸道疾病和种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病率极高。虽然免疫程序一步不缺、常规消毒按规定进行,用药也很到位,但是猪的各种疾病依然是层出不穷。其原因主要是猪场上存在着隐形杀手——霉菌毒素。不管过去对霉菌污染下过多大功夫及防患措施,霉菌毒素的产生至今仍是全世界养猪业无时不存在的自然威协,给饲养者*大的危害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各种霉菌毒素对猪只的影响及预防措施作一一的阐述。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饲料制造、贮存及运输过程中都会产生。畜禽食入这些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称为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产生的临床症状会因饲料中毒素的含量、饲喂的时间、其他霉菌毒素的存在与否、动物本身的物种、年龄及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 一、黄***素黄***素主要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其他曲菌、青霉菌、镰孢霉菌和链霉菌属的放线菌也能产生黄***素。所有的动物对黄***素敏感,然而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在家禽中以雏鸭尤其敏感,在家畜中以仔猪*为敏感。依污染的严重程度,造成的损失包括饲料效率下降、生长延迟、屠体品质不佳、死亡。在20~200ppb的低浓度时,黄***素减少饲料摄入量、降低饲料利用率和免疫抑制。泌乳母猪的饲粮中若出现500ppb以上含量时,则会因乳汁中的黄***素而造成仔猪迟缓和死亡。即使离乳后不再饲喂含黄***素饲粮,但是仔猪生长受阻,饲养效果下降的情况一直至上市。而且低浓度的黄***素还会造成微血管脆弱而容易引起皮下出血及挫伤等。长期饲喂含有黄***素的动物,其肝脏、免疫系统及造血功能都会受损。黄***素通过干扰肝脏中脂肪向其它组织的输送,使脂肪大量堆积在肝脏而产生斑点,同时还会干扰肝脏的合成维生素和解毒的其他功能。 而黄***素对免疫系统所造成的伤害比肝脏要严重,即使是在较低剂量下的黄***素也会伤及免疫系统。黄***素通过与DNA和RNA结合并抑制其合成,引起胸腺发育不良和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影响肝脏和巨噬细胞的功能,抑制补体(C4)的产生和T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及其他淋巴因子。黄***素还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组织的发育。而且黄***素还能危害通过接种疫苗的获得性免疫,如黄***素B1会干扰猪丹毒免疫所获得的免疫力。 二、呕吐毒素直到最近,呕吐毒素已被作为梭霉菌属的霉菌毒素污染的“标记”,故即使在饲料中发现含量很低的呕吐毒素,但仍会有梭霉菌属霉菌毒素中毒症的出现。对生长肥育猪而言,含有14ppm呕吐毒素的饲料饲喂后10~20分钟内即会出现呕吐、不正常的焦虑和磨牙现象。呕吐现象仅发生*一天(Williams et al.,1988)。持续低剂量饲喂会导致皮肤温度下降、胃食管部增生和血浆中α-球蛋白含量降低(Rotter et al.,1994)。呕吐毒素会强力抑制猪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在呕吐毒素的含量在0~14ppm的试验中,Williams et al(1998)发现饲粮中每增加1ppm呕吐毒素,生长肥育猪的采食量即减少6%,在含毒量10ppm以上即完全拒食。而且呕吐毒素是潜在的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主要对快速生长的组织(如皮肤和粘膜)和免疫器官产生影响,导致对传染病的易感性。 三、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也称为F2毒素,是由禾谷镰孢霉菌产生,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其临床症状随接触剂量和猪年龄不同而异。在所有的圈养动物中,猪对玉米赤霉烯酮*为敏感,而受影响最大的部位主要是其生殖系统。较低浓度会诱发女性化现象,较高浓度会干扰排卵、受孕、植入及胚胎的发育。后备母猪*为敏感,0.5~1.0ppm低含量下即可造成假发情和阴道脱垂或脱肛(Blaney和 Williams,1991)。玉米赤霉烯酮会增加怀孕母猪发生流产及死产的几率、初生仔猪的存活率较差、出现八字腿及外阴*肿胀(Vanyi,1994)。Golhl(1990)指出饲粮中10ppm的F-2毒素会延长母猪自离乳至配种的间隔时间,降低窝仔数和增加畸形猪的数量。F-2毒素使年轻公猪*欲下降、睾丸变小、睾丸生精细胞上皮细胞变性最后形成精子发育不良和不孕、生精细管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等。 四、T-2毒素T-2毒素是由念珠球菌属产生的新月毒素中的一种,新月毒素已超过100种,饲粮中的含量超过0.4ppm的毒素就会对动物产生中毒症状。T-2毒素属于组织刺激因子和致炎物质,直接损伤皮肤和粘膜。表现为厌食,呕吐,瘦弱,生长停滞,皮肤、粘膜坏死,胃肠机能紊乱,繁殖和神经机能障碍,血凝不良,肝功能下降,白细胞减少和免疫机能降低。T-2毒素通过影响DNA和RNA的合成及其通过阻断翻译的启动而影响蛋白质合成,而且T-2毒素还会引起胸腺萎缩,肠道淋巴腺坏死;破坏皮肤粘膜的完整性。抑制白细胞和补体C3的生成,从而影响机体免疫机能。 五、麦角毒素麦角毒素是麦角霉产生的一种毒素,它对所有的猪都会产生危害。其中毒的症状在数天内或数周内出现,包括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脉搏和呼吸加快,全身状况不佳,后腿常发生跛行,严重者尾巴、耳朵和蹄坏死及腐肉脱落,寒冷气候可使病情加重。麦角毒素还会通过引发无乳症而间接影响猪的繁殖。在妊娠期给怀孕青年母猪饲喂含0.3%麦角毒素的饲料,可导致新生仔猪出生体重下降,存活率降低和增重缓慢。日粮中含有0.1%的麦角毒素会使肥育猪生长缓慢。 六、赭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Asp.ochraceus)及鲜绿青霉(P.viridicatum)等所产生的一种霉菌肾毒素,它分为A、B两种类型。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较大,且在自然污染的饲料中常见。猪摄入1ppm的赭曲霉毒素A可在5~6天致死。饲喂养含1ppm浓度的赭曲霉毒素的日粮,3个月后可引起烦渴、尿频、生长迟缓和饲料利用率降低;对于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预防很重要,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对以上多种霉菌毒素进行检测筛查,如果发现饲料中含量超标,及时处理预防后续引发的相应疾病的产生,给养猪户少一分危险多一份保障。 深芬仪器生产的霉菌毒素快速检测仪能够快速定量检测粮食、饲料、谷物、食用油、调味品等食品中黄***素、T2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含量。霉菌毒素快速检测仪适用于粮油监测中心、粮油饲料生产加工、食品加工贸易、畜禽养殖户自查、工商质监部门用于市场快速筛查等。
  • 霉菌毒素对毛皮动物的危害表现和防治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适宜条件下在其污染的饲料中产生的可以引起动物中毒的代谢产物。毛皮动物食入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后,可造成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多种实质器官的损害。目前,对毛皮动物危害最大的霉菌毒素包括黄***素、T-2毒素、玉米赤酶烯酮毒素等。 一、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1.黄***素。黄**素中毒的毛皮动物体温正常,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有的出现间歇性抽搐。发病动物红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白细胞数量增加,血液凝固不良。发病死亡动物解剖可见全身多处肌肉出血,尤其是后腿皮下肌肉。肝脏肿大,呈黄褐色,脆弱,有出血点,胆囊扩张。肾脏苍白、肿大。淋巴结充血、水肿。 2.T-2毒素。T-2毒素是由多种真菌,尤其是镰刀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之一。产生T-2毒素的真菌在仓库中广泛存在,在寒冷和冻融交替时,该菌在含水量高的成熟玉米中容易大量繁殖。毛皮动物采食含有该毒素的饲料0.5小时后就开始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拒食、呕吐、腹泻的临床表现,发病严重者可见口腔黏膜坏死。该毒素可使生长期毛皮动物发育停滞、消瘦,凝血时间延长。发病动物口腔、食道、胃、十二指肠等消化道黏膜出现出血、坏死等病理变化。肝脏、肾脏等实质器官变性、出血、坏死。 3.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又称F-2毒素,是由赤霉病谷物中镰刀菌产生的毒素,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玉米赤霉烯酮的耐热性较强,110℃下处理1小时才被完全破坏。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能造成动物急慢性中毒,引起动物繁殖机能异常甚至死亡。妊娠期的动物食入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饲料可引起流产、死胎和畸胎。毛皮动物中毒后出现拒食、呕吐,配种期出现*唇红肿,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的黏液混有血液,拒配等临床表现。妊娠母兽早产、流产。哺乳期母兽无乳或者少乳。发病动物的病理变化也主要集中在*唇、阴道、子宫、卵巢等生殖器官。 二、防治措施1.加强饲料的保管,注意保持干燥,特别是在温暖多雨地区或季节,加强通风,防止饲料发霉。如若怀疑饲料品质,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有效的霉菌毒素脱霉剂进行预防。利用仪器对饲料原料进行筛查处理已发霉或霉变的饲料原料。 深芬仪器生产的CSY-YG701霉菌毒素快速检测仪能够快速定量检测粮食、饲料、谷物、食用油、调味品等食品中黄***素、T2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适用于粮油监测中心、粮油饲料生产加工、食品加工贸易、畜禽养殖户自查、工商质监部门用于市场快速筛查等。 2.如果确诊或者怀疑为霉菌毒素中毒应立即停止饲喂疑饲料,更换新鲜、可靠、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饲料中添加有效的霉菌毒素脱霉剂,吸附毒素,减少毒素被机体吸收。全群添加葡萄糖、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发病严重的动物可以皮下分点注射25%葡萄糖,肌肉注射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
  • 山西:饮用水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菌群 黑芝麻糊检出霉菌超标
    p 12月11日,山西省食药监局公布了10大类170批次食品监督抽检结果,检出不合格样品9批次,涉及饮料8批次、方便食品1批次。/pp  通报显示,8批次饮料全部为饮用水,来自临猗县峨嵋润泽泉纯净水厂、稷山县黄花源饮用水有限公司、稷山县秦井天然饮品有限公司、晋中津美饮业有限公司、运城市方大银蝶泉饮品有限公司、夏县怡鑫源饮品有限公司、临县观音圣泉饮品有限公司、夏县禹洋水业有限公司8家生产企业。其中有6批次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批次检出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pp  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的细菌之一,常存在于潮湿的环境,如土壤、水、空气中,该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等特定条件下可致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原因可能是:一是原料水体受到感染;二是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杀菌不彻底,从业人员未经消毒的手直接与饮用水或容器内壁接触;三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br//pp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大肠菌群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产品的加工原料、包材受污染,或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或者有灭菌工艺的产品灭菌不彻底等原因导致。br//pp  另外,大同市华林有限责任公司振华南街超市销售的标称桂林周氏顺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手工纯香黑芝麻糊检出霉菌超标。br//pp  霉菌在自然界很常见,霉菌可使食品腐败变质,破坏食品的色、香、味,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霉菌超标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霉菌污染,或者生产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严,样品储运条件控制不当导致。br//pp  针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山西省食药监局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strong class="keylink"食品安全法/strong》的规定,责成相关市局及时进行核查处置,采取封存、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督促企业查找原因,消除隐患。消费者如果在市场上发现被通报的不合格食品,可拨打12331投诉举报。br//ppbr/br//p
  • 爆款零食霉菌超标!食品安全受广大市民高度关注
    8月15日,食药监总局网站公布最新一期的食品安全抽检信息,天猫超市销售的三只松鼠开心果被检出霉菌超标,8月16日凌晨,三只松鼠回应称可能是储存和运输条件下控制不当引起霉菌滋生。目前,三只松鼠已对开心果出现霉菌超标表示歉意并召回不合格产品,分析原因进行整改。 食品受到霉菌污染是非常多见的,再由于温湿度等关系会引起霉烂变质,不仅降低了食品的质量和营养还会产生很强的毒素引起人们食物中毒、致病、致癌、致突变等。目前发现霉菌毒素有100多种,主要分为肝脏毒、肾脏毒、神经毒、细胞毒及皮肤炎症毒等,所以食品防霉关系重大。  影响霉菌繁殖是食物含水量和环境的温湿度及空气流通情况有关,一定的水分含量可保持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藏,各种食品的水都有各自的标准,有时若水分含量超过或降低1%,无论在质量和经济效益上均起很大的作用。 在水分检测领域,禾工推出AKF-1Plus卡尔费休容量法水分测定仪,仪器全自动测定,智能终点算法,PID智能控制滴定速度;测定简便、迅速、准确;根据实验的环境条件,还能够自动扣除飘移水分,环境水分漂移自动跟踪;AKF-1Plus卡尔费休水分检测仪可广泛应用于一切需要快速测定水分的行业,如医药、粮食、饲料、烟草、化工、茶叶、食品、肉类以及纺织、造纸等行业中的实验室与生产过程中对水分测定的要求。
  • 全球首个饲料中霉菌毒素高通量检测标准发布
    近日,一项新的行业标准《饲料中37种霉菌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发布,并将于2021年4月1日起实施。据悉,该标准由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创新团队制定,是全球首个饲料中霉菌毒素高通量检测标准。中国农科院方面表示,该标准检测方法的成功研发,扩大了我国饲料及畜产品中霉菌毒素监测范围,提升了发现风险的能力。饲料及农产品中霉菌毒素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给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带来严重挑战。霉菌毒素由于种类多、结构差异大以及样品基质复杂等原因,多类毒素高通量检测一直是产业瓶颈。目前,检测标准和文献报道方法多为单一或单类霉菌毒素检测。研究团队着眼于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同时污染的现实问题,从基础理论入手,历时5年攻关,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提出多重机制杂质吸附原理,研制出适合饲料基质中5类37种霉菌毒素同时净化的杂质吸附型净化柱,解决了样品基质干扰严重、兼顾不同种类危害物结构及理化性质差异巨大等两个关键技术难题,样品净化时间从40分钟以上缩短至两分钟以内。据了解,基于多重机制杂质吸附净化柱制定出农业行业标准《饲料中37种霉菌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目前世界上饲料中霉菌毒素“一次提取、一次净化、一次上机”同步测定数量最多的标准方法。应用该方法参加2016年度欧盟、2018和2019年度亚太地区饲料原料霉菌毒素同步检测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全部满意。该项研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篇 形成的多重机制杂质吸附净化技术已向有关生物技术企业转让,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 珀金埃尔默推出AuroFlow® AQ Mycotoxin平台,用于检测谷物中受管制的六大霉菌毒素
    水基试纸条和手持式读取器设置令检测更加方便、准确 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的技术型企业珀金埃尔默,日前推出了AuroFlow AQ Mycotoxin平台。这一新兴解决方案内含检测总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DON)、伏马菌素、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和T-2/HT-2等六种主要霉菌毒素的试纸条。实验室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和农场主都可以利用该平台对玉米和小麦等谷物进行首轮筛查,方便、快速、准确地筛查出法规中受管制的关键霉菌毒素化合物。AuroFlow AQ Afla试纸条测试平台该平台基于珀金埃尔默现有的AuroFlow AQ Afla试纸条测试平台(用于B1、B2、G1和G2)而扩展,利用了珀金埃尔默QuickSTAR™ Horizon试纸条读取仪,可在6分钟内得出结果,根据所检测的霉菌毒素,最低检测限可达2 ppb。 珀金埃尔默AuroFlow AQ Mycotoxin套件采用单步水基萃取法,可在室温下进行横向流动测试,使得采样更安全、容易,且在分析过程中不需要培养箱和离心机。手持式读取仪由电池供电,坚固耐用,适合便携式操作。在试纸读取仪直观的菜单式彩色触摸屏上查看结果后,信息会被保存起来,以供将来读取和存档,从而实现清晰准确的审查跟踪。 新试纸条套件是珀金埃尔默谷物毒素检测全方位产品组合的一部分,该产品组合包括从筛查到确证的相关分析仪器等,如QSight 400系列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这些都进一步拓展了珀金埃尔默在食品安全和质量检测方面的工作流解决方案,涵盖仪器、软件、测试套件、试剂和服务等。“霉菌毒素是谷物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单一样品中经常能看到多种形式的霉菌毒素。” 珀金埃尔默副总裁及食品事业部总经理Greg Sears说道,“在2020年丰收季之际,我们为食品安全推出创新的检测手段,以确保进入全球食物链的玉米和小麦的安全性。从粮仓到实验室,我们的霉菌毒素解决方案均有助于检测此类受法规高度管制的有害毒素远离食物链。”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察。在全球,我们拥有约130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90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9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9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欧盟研制出量化测定霉菌毒素痕迹便携检测装置
    典型的霉菌毒素(Mycotoxin),由自然界真菌(Fungi)在基于小麦食物,包括谷物和食品中生长繁育过程产生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化合物有毒物质,主要损害人体的肾脏和免疫系统。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食品加工链的各个阶段,如农场、啤酒厂、食品加工工业、餐馆和小食品店等,尤其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中小企业主题提供130万欧元资助,总研发投入200万欧元,由意大利Automation SRL公司牵头负责,欧盟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SMEs)同意大利罗马大学和葡萄牙INESC研究所科技人员,联合组成的欧洲DEMOTOX研发团队。致力于将科技界在实验室的霉菌毒素检测技术创意,通过商业化的中试示范项目,直接研制开发出可从食品、饲料和饮料中量化测定霉菌毒素痕迹的低成本便携式检测装置。  DEMOTOX研发团队的科技界主要合作伙伴意大利罗马大学和葡萄牙INESC研究所为该项检测技术的持有者,技术的主要创意点在于:1)利用沉积于玻璃衬底的a-Si:H光敏感应器技术(a-Si:H Photosensors),可快速检测出饲料、食品、啤酒和饮料中一种毒性很强的菌株毒素,即赭曲霉毒素A(OTA,Ochratoxin A) 2)结合采用不同方式的表面处理工艺,提升检测霉菌毒素的敏感度与准确性 3)发现霉菌毒素在食品链中难以分解的抗体,研制出有效祛除霉菌毒素的新工艺。  DEMOTOX研发团队围绕霉菌毒素检测技术的创意,开发出适用于不同场合的系列紧凑型便携式检测装置,已分别在农场、食品加工业、啤酒厂、餐馆和食品店进行验证。获得的初步结果,显示出创新型霉菌毒素检测技术装置未来广阔的应用前景,必将为消费者愈来愈更加关注的食品安全做出贡献。
  • 颜色科学与现代色彩测量方案—分光光度仪的使用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可持续性的日益关注,颜色科学将在多个领域中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从环保材料的颜色稳定性研究,到数字媒体和虚拟现实中的色彩应用,科技的进步将使得颜色的研究和应用更加精确和广泛。此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介入,将可能使色彩选择和搭配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大大提升设计效率和视觉体验。未来的颜色科学不仅仅是艺术和设计的一部分,它将穿透工业制造、医疗、心理学等多个领域,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紧密相连。本节我们将详细深入地研究颜色科学。可想而知,这将是非常技术性的讨论。然而,这对所有行业所有涉及颜色要求、沟通、测量、管理和报告的人来说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请参见本指南最后一章“首次正确,始终正确:卓越的色彩工作流程”,汇集了本指南中包含的所有知识,说明了如何在最复杂的供应链中高效地管理色彩。一、颜色属性的分析颜色的独特外观由三个基本属性定义:色调、彩度(或称饱和度)和明度(亦称亮度)。这三个属性共同作用,使得每种颜色都可以被准确地描述并与其他颜色区分开来。二、色调的理解在描述一个物体的颜色时,通常首先提到的是色调。色调反映了我们感知的颜色种类,如红色、橙色、绿色或蓝色等。如色轮(图7)所示,色调之间可以平滑过渡,混合不同的颜色可以创造新的色调。例如,蓝色和绿色的混合产生蓝绿色;蓝色与黄色混合则变为绿色;红色和黄色混合形成橙色;而在绿色中加入黄色则可得到黄绿色。三、彩度的定义与影响彩度,也称为饱和度,衡量的是颜色的鲜艳或暗淡程度,即颜色接近纯色还是灰色的程度。以西红柿和红萝卜为例,西红柿显示出更鲜艳的红色,而红萝卜的红色则显得更为暗淡。图8展示了彩度如何随位置变化而改变。从图中心的灰色(低饱和度)向外围移动,颜色逐渐变得更鲜艳,即彩度增高。这种从中心到周边的过渡清晰地揭示了彩度对颜色表达的影响。四、明度颜色的光暗特性颜色的照明程度(即明暗程度)被称为明度。当比较颜色的明度时,它们可被分类为浅色或者深色。例如,当西红柿和红萝卜并排放置时,西红柿的红色显得更浅。相比之下,红萝卜的红色显得更深。在图9中,明度(亮度)特性通过垂直轴表示。在复杂的供应链中,色彩管理变得尤为关键。通过综合应用色调、彩度和明度的知识,可以建立一套有效的色彩工作流程,确保在各种应用场景下实现色彩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这不仅关乎美学,也涉及到品牌识别、产品质量和市场营销等多个层面。颜色科学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不仅看到了颜色的复杂性,更看到了通过科学管理和应用颜色带来的无限可能。无论是设计师、制造商还是消费者,都能从这一科学中获得宝贵的见解和应用价值。五、通过数字测量颜色测量颜色最常用的仪器是分光光度仪。对于某些应用也可以使用比色计,目前主要有三种适用于印刷、包装和工业应用的分光光度仪:传统的0°/45°(或45°/0°)分光光度仪、积分球式(或漫反射d/8°)分光光度仪和多角度 (MA) 分光光度仪。这些仪器主要捕捉颜色信息,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捕获外观数据,如光泽度。未来,我们希望进入市场的仪器能够准确测量颜色和外观,获取描述被测物体或材料的更完整数据集。首先,让我们看看上述仪器名称的含义。45°/0°分光光度仪对于45°/0°分光光度仪,这个配置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光源的照明角度,而第二个数字代表观察角度。重要的是理解,这些数字与仪器的外形设计无关,其中第一个数字总是指光源的角度,而第二个数字指的是观察点的位置。在45°/0°的设置中,例如使用X-Rite VS450分光光度仪,光源沿45°角照射到样品上,而接收器则位于样品表面的正上方(0°角)接收反射光。积分球式分光光度仪积分球式分光光度仪(例如X-Rite Ci64)采用漫射照明技术,能够从各个方向均匀照射到被测物品上,而接收器则位于被测物品表面的8°角处收集反射光。这种设备的内部结构包括一个积分球,用于实现均匀的漫射照明。积分球内部覆盖有一层高反射、低光泽的亚光白色材料,这使其几乎成为完美的白色反射器。当光线打到球体的任一点时,超过99%的光会被反射,并由于球体的亚光表面,光线会被随机地散射到所有方向。这样,球体内部的光线看起来好像来自各个方向,使得整个球体成为一个均匀的光源。多角度 (MA) 分光光度仪多角度分光光度仪特别适用于测量涉及特殊效果的表面,如汽车漆、金属或珠光油墨和涂料,以及化妆品等工业生产应用。这些仪器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生产线、质量控制和装运区域。例如,X-Rite MA98便携式多角度分光光度仪,是一种复杂的设备,它能够测量并确认5组或更多的Lab*值或delta E (dE) 值。这些仪器通常使用12mm的孔径,但这个尺寸对于需要测量小尺寸工业应用中的精细细节的场合可能显得过大。它们主要采用45°的照射角度,而某些型号还提供了15°角的辅助照明功能。通过运用色彩测量仪器以及其他先进的色彩测量和管理技术,全球各行各业正在经历一场关于颜色的数字化。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优化了颜色的精确测量和管理,还极大地改善了跨不同部门和地理位置的沟通效率。从制造到设计,从营销到质量控制,数字色彩管理正在引领行业实现更高的标准和创新,为业务流程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提升。关于爱色丽“爱色丽彩通 ”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成立于1958年。作为全球知名的色彩趋势、科学和技术公司,爱色丽彩通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品牌、制造商和供应商管理从设计到最终产品的色彩。如果您需要更多信息,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色丽彩通
  • 珀金埃尔默推出新型玉米黄曲霉素试纸检测,扩大了谷物霉菌毒素检测解决方案
    AuroFlow AQ Afla™ 试纸检测在6分钟内得出准确的现场或实验室结果致力于为了更健康的世界持续创新的全球领导者珀金埃尔默公司今日宣布推出AuroFlow™ AQ AFLA试纸检测,可帮助实验室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和农民快速、准确地进行玉米中有毒化合物的第一轮筛查。试纸条检测与珀金埃尔默Quickstar™ Horizon试纸读取仪一起使用,检测水平可达每十亿分之二至十亿分之三百,6分钟内即可得出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素B 1、B 2、G 1、G 2)的检测结果。珀金埃尔默现在能为各种环境中的玉米真菌毒素检测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从现场分析、利用试纸条及手持读取仪进行的小型实验室分析,到利用珀金埃尔默高端的QSight400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在大型处理机构和委托实验室对谷物产品中的多种真菌毒素进行分析。新型试纸条检测还拓宽了珀金埃尔默在食品安全和质量方面的仪器、分析软件、试剂盒和服务的整体产品组合,可覆盖从作物到产品的整个流程,可在全球范围内用于农药、重金属和溶剂分析,营养和成分检测,以及掺假和食品造假检测。珀金埃尔默Auroflow AQ AFLA试纸条检测和Quickstar Horizon试纸条读取仪解决方案采用一步水基萃取法和室温下的横向流动检测,使采样更安全、更容易,分析过程中无需使用培养箱和离心机。手持读取仪由电池供电,坚固耐用,可灵活进行现场检测。在试纸读取仪直观的菜单式彩色触摸屏上查看结果后,信息会被保存起来,以供将来读取和存档,从而创建清晰准确的审查跟踪。 珀金埃尔默食品、色谱和质谱业务副总裁兼总经理Greg Sears表示:“真菌毒素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大问题,研究表明,超过68%的谷物的霉菌检测呈阳性,这会给人类和牲畜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仅在美国玉米产业,黄曲霉素每年就造成5200万至17亿美元的损失,本季度中西部创纪录的洪水灾害使检测条件更为严峻。因此,确保全球消费的粮食安全和质量、避免浪费至关重要。随着我们的AuroFlow AQ Afla试纸条检测加入我们的先进技术阵容,我们将能为粮食加工企业——从农场、实验室到生产工厂,提供一整套检测解决方案,帮助防止真菌毒素进入食物链。”更多信息:欲了解有关此新产品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biooscientific.com/AuroFlow-AQ-Afla-Strip-Test。有关珀金埃尔默在食品安全和质量分析方面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perkinelmer.com/category/food-safety-quality。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欧化药业痛风药受毛霉菌污染
    八名癌症病人怀疑服食含毛霉菌的痛风药“别嘌醇”致死案,死因裁判法庭19日裁决,三人死于不幸,两人死因存疑,其余三人死于自然。死因裁判官陈碧桥建议制药业,加强药物生产过程监督规范,半制成品应进行微生物检测。“别嘌醇”的生产药厂欧化药业在庭外向死者家属致歉,有死者家属表示,打算透过民事诉讼向药厂索偿。  案中的8名死者,李明瀚、温剑峰及关美华,被裁定死因是服食受毛霉菌污染的“别嘌醇”,是死于不幸 陈瑞光与黄一莉虽有服食受污染的“别嘌醇”,但被裁定死因不明 林华珍、郭世安与刘金康,则被裁死于自然。  陈官引述医学报告称,李明瀚、温剑峰及关美华患有血癌或淋巴癌,三人于化疗期间,服食受小孢根霉菌污染“别嘌醇”,其后出现肚痛病征,肝、肺、腹膜、胰脏与肠脏等器官出现广泛感染,其后证实是受毛霉菌感染。其中6岁的李明瀚虽服食抗菌药但无效,需切除部分肠脏,并于不足半个月后死亡。  死者陈瑞光和黄一莉虽也有服食受污染的“别嘌醇”,从死者体内抽取组织的化验结果显示,二人体内均含有毛霉菌,但由于无任何证据显示二人体内的毛霉菌,与被污染的“别嘌醇”的病菌来源一致,所以只能判决二人死因存疑。  至于林华珍、郭世安及刘金康,陈官称医生报告准确指出,林华珍是骨髓移植失败,死于多重器官衰竭 郭世安和刘金康都是末期淋巴癌病逝,并没有证据显示是毛霉菌致死。  陈官裁决时称,根据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系主任袁国勇与卫生署科学主任张子良早前在庭上供称,欧化药业于08至09年间,向玛丽医院和屯门医院出售携有小孢根霉菌的“别嘌醇”,而两间医院药房的职员供称,将从欧化药业购入的“别嘌醇”分配到病房。  裁判官接纳袁国勇提出的八项建议,包括药厂须在药物生产程序进行微生物检测、避免用粟米或淀粉作为原材料等,法庭会将有关建议提交政府与欧化药业,她希望制药业采纳与时并进的药物生产监管制度。  欧化药业总经理李汉光于裁决后在庭外表示,尊重法庭裁决,并向家属致歉:“我谨代表欧化药业,再次向所有有关人士表示歉意”。他称药厂去年4月起已对生产流程及质量管理系统作出监控,厂方会以认真及负责的态度继续跟进。  卫生防护中心总监曾浩辉于另一场合表示,今次事件属不幸,对病人及家属遭遇感同情,卫生署会仔细研究死因庭建议。药物监管制度检讨委员会去年已就药物安全提出75项建议,现正逐步落实,当中涉及改例。  医管局发表声明,向死者家属致以深切慰问,并称医管局自去年事发后,已实施一系列改善措施,确保在公立医院使用的药物质素及安全。医管局亦已制订指引,为所有住院的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移植病人,提供煮熟及煮沸的食物及使用消毒的木制压舌板 高危类别病人亦应避免使用木制筷子及牙签。
  • 霉菌毒素的产生、对鸡危害和预防
    霉菌毒素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来自日常的饲料管理错误。日常养鸡场的饲料原料一般是以玉米、鱼粉和豆粕为主。而霉变玉米产生的毒素主要包括赤霉烯酮、呕吐霉素黄曲霉菌等等。其中的豆粕和鱼粉在养殖的保存管理中容易因感染霉菌而产生霉菌毒素。 2、来自垫料质量。养鸡的日常模式分为地养和平养。而地面因为温度较低,所以需要干燥、疏松的垫料。养鸡的垫料主要包括稻壳、麦秸、花生壳、木屑等,这些都是谷作物。所以容易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下,发湿而导致发霉,因此肉鸡在日常的采食过程中因吃饲料的时候,导致霉菌毒素的感染。 3、雏鸡通过种鸡感染而转移到体内。因种鸡在采食霉变饲料之后,霉菌毒素会在卵黄得过程中积累,当小鸡出壳之后,霉菌毒素则会随着卵黄转移到雏鸡的体内。 二、霉菌毒素对鸡群的危害是什么?1、摄入霉菌毒素容易导致鸡群出现腹泻的症状,鸡群拉饲料便的现象,这容易影响养鸡所产生的饲料消费。2、霉菌毒素一旦进入鸡群的体内,容易导致肠炎球虫的反复发病。这个时候因症状的增加养殖户们则会不敢停止用药,因此会增加养殖中的药费投入。3、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的抑制,导致免疫接种后鸡只体内的抗体不足以抵抗疾病,后期的疾病混感更加严重,损失养鸡场整体的经济效益。 三、预防1、饲养管理养鸡场要选择信誉好的饲料,当饲料运到养鸡场之后,养殖人员要将饲料存放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下,注意防控雨水的淋湿和高温照射。2、垫料管理垫料要放在干燥的环境里,且不要给鸡群用已经发霉的垫料。养殖人员要进行及时的检查,及时清除发霉的垫料。3、使用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CSY-YG701霉菌毒素检测仪定时对饲料和垫料进行检测预防超标的产品进入养鸡场,通过检测线荧光定量卡中的荧光强弱程度,定量分析待检样品中霉菌毒素残留含量,能够快速定量检测粮食、饲料、谷物、食用油、调味品等食品中黄**素、T2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残留定量分析仪适用于粮油监测中心、粮油饲料生产加工、食品加工贸易、畜禽养殖户自查、工商质监部门用于市场快速筛查等。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单卫星教授团队发现负调控植物对寄生疫霉菌抗性新机制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单卫星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Q1,IF=5.663)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Raf-like kinase Raf36 negatively regulates plant resistance against the oomycete pathogen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by targeting MKK2》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负调控植物对寄生疫霉菌抗性的类Raf激酶基因,为植物病虫害防控提供新的策略。卵菌是一类独特的植物病原菌,虽然其在系统发育上与真正的真菌相距甚远,但仍然会造成严重的作物减产和环境破坏。为了获得抗病性,植物已经形成了两种方法:动员抗病蛋白和抑制易感因子。研究植物对卵菌病原体易感性的遗传基础是开发新的抗病策略的有效途径之一。寄生疫霉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在植物中引起破坏性疾病,从作物到树木都有广泛的宿主,已成为卵菌研究的模式病原体。通过使用拟南芥–寄生疫霉菌致病系统(已被证明涉及水杨酸(SA)、茉莉酸(JA)和乙烯(ET)信号通路),科学家们最近又发现了几种植物对寄生疫霉菌的易感因子。例如,与结瘤蛋白相关的MtN21家族基因AtRTP1(拟南芥对寄生疫霉菌1的抗性)通过调节活性氧(ROS)产生、细胞死亡进程和PR1表达来介导植物对寄生疫霉菌的敏感性。然而含有拟南芥VQ基序的蛋白VQ29已经被证明介导植物对寄生疫霉菌的抗性,而不依赖于已知的SA、JA和ET信号通路、亚麻荠素(Camalexin)生物合成和PTI信号。这种差别可以用拟南芥和寄生疫霉菌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来解释。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植物对该病原菌的防御机制和敏感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反应通常由MAPK激酶激酶(MAPKKK)、MAPK激酶(MAPKK)和MAPK组成,是植物免疫信号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传递来自不同刺激物的信号以调节下游防御反应。植物MAPKKKs由三个家族组成:MEKK家族、类Raf家族和ZIK家族。MEKK激酶通常在上游发挥作用,激活MAPKK-MAPK级联,但类Raf激酶与不同的底物相互作用,参与多种生命活动。与此同时,类Raf激酶也在植物与多种病原体的相互作用中发挥作用。然而,类Raf激酶是否参与植物与疫霉菌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仍基本未知。在这项研究中,作者鉴定了一个拟南芥T-DNA突变体,该突变体通过在MAPKKK中插入类Raf基因Raf36而增强了对寄生疫霉菌的抗性。随后作者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raf36突变体,并同时构建了Raf36互补株和过表达转化株,感染实验结果一致表明,Raf36介导了拟南芥对寄生疫霉菌的敏感性。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实验,作者沉默了烟草中的Raf36同源基因,并通过感染实验证明了Raf36的保守免疫功能。突变分析表明,Raf36的激酶活性对其免疫功能以及与MKK2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作者接着通过构建和分析mkk2突变体、MKK2互补株和过表达转化株,发现MKK2是对寄生疫霉菌感染的反应中的一种阳性免疫调节因子。此外,对mkk2-raf36双突变株的感染实验表明,MKK2是raf36对寄生疫霉菌产生抗性所必需的。综上所述,作者发现一种类Raf激酶Raf36是一种新的植物敏感因子,在MKK2上游发挥作用,并直接以其为靶点,对植物对寄生疫霉菌的抗性进行负性调节。在使用萤火虫荧光素酶互补测定AtRaf36与AtMKK2的相互作用实验中,使用PlantView100植物活体成像系统进行拍摄。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11/mpp.13176广州博鹭腾博鹭腾作为一家集生命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开发并上市了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形成了分子影像、蛋白凝胶预制及印迹处理系统、发光检测、活体成像四个系列,用户包括清华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上百家高校及科研单位。
  • 生态环境部首次发布:《水质 灭菌生物指示物(枯草芽孢杆菌 黑色变种)的鉴定 生物学检测法》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水质 灭菌生物指示物(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的鉴定 生物学检测法》(HJ 1190-2021)。该标准为首次发布,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废水灭菌效果的评价,其发布实施可支撑微生物实验室废水灭菌效果的生物学检测,该标准将于2022年4月1日实施。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升,水体微生物检测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无论是环境领域,还是卫生健康领域,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均有与微生物相关的控制要求。事实上,完善和提高相关水质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控制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源,提高微生物的检出能力十分关键。近几年,中国各大流域、海洋受到微生物污染日益严重,除此之外,藻毒素的危害也不可忽视。致病微生物和藻类是水体生物污染的两大来源,对人类及其他生物危害明显。致病微生物可存在于饮用水、地表水、城市污水、医院废水等各类水体中,经媒介传播引发多种疾病;以蓝藻为代表的的部分藻类会产生藻毒素,长期饮用受到藻毒素污染的水,会引起消化道、肠道等疾病,某些藻毒素甚至有“三致”作用。纵观我国各类水环境标准,微生物和藻毒素检测、监测方面相对欠缺,现有检测手段不能满足需求,相应控制标准体系也有待完善。基于此,仪器信息网将于12月21日举办“水环境生物污染检测与监测新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届时邀请环境与卫生健康等方面的专家,结合我国水体生物污染现状,进行标准解读,分享生物污染检测研究进展、快速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旨在共同推动我国水环境质量健康发展。欢迎参会!拟报告时间报告主题报告专家9:30-10:00基于微流控与纳米材料的液态样本中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周蕾(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10:00-10:30水的消毒处理及其对微生物(大肠菌群)消毒效果的监测翟家骥(北京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水质检测中心 技术主任)10:30-11:00藻毒素的检测技术于仁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报名点击此处,或点击下方图片(点击图片,免费报名)
  • 智云达霉菌毒素检测系列新品待发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全球对动物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都知道优质饲料培育优质产品,随之而来对优质饲料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殊不知每年全球因霉菌毒素引起的饲料及饲料原料污染也日趋严重,据统计全球有73%的饲料样品黄曲霉毒素检测超标。 生产饲料应用最多的原料是玉米和小麦,富含能量高,但据统计2013年收获的谷物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仍非常严重。据国际饲料工业联合会称,它们发现在10亿吨配合饲料中,大约3000万吨是养殖场生产的自配料,自配料大多未能对其中的霉菌毒素等进行检测,这样生产出来的饲料质量必然达不到优质饲料的标准,即便当下不能果断地说饲料原料或是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对人体一定会有危害。 因此,在世界很多地区,检测饲料原料或成品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仅是一项例行的工序,需要一些快速检测产品做立行工序。北京智云达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行业的领先者,多年来专业致力于食品检测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且推出多项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是全球最大的饲料生产国,结合我国现阶段饲料原料及饲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现状分析,我司特推出多款霉菌毒素检测系列产品。 此次推出的霉菌毒素检测系列产品类型包括胶体金卡、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和免疫亲和柱,同时还配有黄曲霉毒素检测所需的其他的设备和耗材,新产品有十余种,新品即将上市,小包装设计操作简便、方便携带,有助您饲料更安全。作为您身边的食品安全检测专家——北京智云达一直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断创新、不断研发,接下来还会有更多新产品上市,敬请期待。
  • 霉菌培养箱操作使用注意事项
    霉菌培养箱操作使用注意事项霉菌培养箱一般应用于医疗卫生、生物制药、农业科研、环境保护等研究应用领域,是水体分析、BOD测定,细菌、菌种、微生物的培养、保存和植物栽培、育种实验生物培养的专用设备。要菌培养箱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具体如下:1、用霉菌培养箱底部调节螺钉调节高度,使箱体安置平稳2、搬运时必须小心,搬运时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得小于45°3、加湿器的安装:将加湿器的电源插头插在仪器背面的电源插座上,再将仪器的加湿管与加湿器相连,相连处一定要紧密连接。加湿器水箱里加水一定要按说明书上正确操作作。4、当使用温度较低时,应定期倒掉位于箱内底部积水盘内的积水.5、如箱内不用杀菌时,应将面板上的杀菌开关置于“关”的位置.6、当温度设定好之后,不能随便将控温旋钮来回多次旋转,以免压缩机启动频繁,造成压缩机出现过载现象,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7、仪器背部装有二组保险盒,2A为制冷加热负载保险丝盒,8A为控制电源保险丝盒,若机器运转出现故,例如控温失灵,不加热或不制冷,须切断电源,分别检查保险丝是否完好,再检查相应部位。8、当湿度传感器长时间处于高湿状态,会形成结露即湿度显示值会居高不下,若需要准确的湿度显示值,则应关机后,将培养箱箱门打开,让湿度传感器处于室温中,自然干爆后,即可继续使用。9、为了保证设备的外观完好,禁止用酸或碱及其它腐蚀性物品来擦表面,箱内可以用干布定期擦干。激活 Windows转到“设置”以激活Wind10、当仪器在停止使用时,应拔掉电源插头。 ● 仪器试用环境适用于恒温试验、环境试验、低温培养、冷藏保存等场合。是水体分析培养、发酵、各种恒温试验、环境试验、水体分析、 BOD测定、微生物培养物质变性试验和培养基、血清、药物等物品的储存等。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生物制药、农业科研、环 境保护等研究应用领域。●仪器特点◆ 配备进口带刹万向脚轮,外形小,承重性好,双轮设计转动顺畅,移动安全便捷。◆ 门与箱体之间采用耐高温之高张性密封条以确保测试区的密闭,保证测试数据的精度和稳定。 以高质量抗菌不锈钢材质和经圆边处理而制成的光滑表面.易于清洁和保持完美的清洁度。◆ 独特的风道结构,进口风扇马达搭配耐高、低温的多翼式结构循环搅拌风叶,以达到空气的强制对流垂直扩散循环效果。◆ 采用模糊PID智能控制方式,具有可编程的程序运行模式,温度控制输出功率由微电脑自动演算,以达高精度及高效率之 用电效益。◆ 配备外部RS232通讯接口及警报输出端口,方便用户连接外部PC机对试验数据进行监控显示和打印输出。加强了人机对话功能,有效确保了试验的直观性。◆ 标配有漏电保护、独立的可调温度安全装置、压缩机过压保护、冷却风机过热保护、开门报警、停电报警、传感器报警 等功能确保用户使用的绝对安全性。◆ 控制系统具有自动除霜和手动除霜两项除霜功能供用户选择(做长期试验时建议选择自动除霜功能),可有效避免设备 运行中因蒸发器结霜严重而造成设备箱体内温湿度产生漂移等现象。◆ 配置进口品牌压缩机和德国EBM散热风机.霍尼韦尔PT1000三芯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培养箱内部可以选配万用防水插座,便于用户在培养箱内使用其它实验设备。◆具备超大可视观察窗,能在外门不被开启的情况下,全方位、立体式观察设备内部各个区域的实验情况。风道结构:独特的风道结构,进口耐高温电机搭配耐高温的多翼式结构循环搅拌风叶,以达到空气的强制对流垂直扩散循环效果。放置隔板::用户可随意调节测试区域隔板间间距和 言密,具跳也瓦方便安装和取出雨板
  • 88%的空调散热片细菌总数超标
    新京报讯 炎热的夏天,最舒服的事情,莫过于躲在家中,开启空调纳凉。然而,有多少人在享受空调时,想到要定期对它进行清洗消毒?否则,空调将吹出看不见的细菌、真菌,甚至可以在72小时内,吹霉一碗白米饭。  日前,中国疾控中心、上海市疾控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对上海、北京、深圳进行实地家用空调入户调研发现:88%的空调散热片细菌总数超标,84%的空调散热片霉菌总数超标 空调散热片中检出细菌超标最高可达1000倍以上。  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主任委员张流波介绍,空调除了吸附大量的灰尘外,还有螨虫、细菌、真菌等致病菌。运转时,空调内部,特别是散热片的细菌、真菌随出风口喷出,随呼吸道进入人体,容易导致人体出现头晕乏力,甚至患上感冒、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因此,很多空调病不只是冷热交替造成的,空调里的污染也是祸源。  家用空调里究竟暗藏多少污染源?日前,记者随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专家和家安实验室工作人员,一起走进普通住户家,现场观测、取样,并送入实验室培养,实验结果令人瞠目。  【实验1】  空调72小时吹霉一碗米饭  实验目的:测试空调是否会产生污染。  实验过程:取两碗等量的白米饭,置于壁挂式空调下的桌子上,其中一碗盖好。关闭门窗,打开空调。72小时后,盖好的米饭只是略有变色,但敞露于空调下的那碗米饭,已经长毛,出现大片霉斑。  市民疑问:6月份开空调前,刚把过滤网用洗洁精和水刷干净了,为什么还会这样?  专家释疑: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主任委员张流波介绍,空调使用一段时间后,外罩、过滤网表面就有沉积的灰尘和污垢,很容易清洗。但空调细菌最多聚集的部位——散热片却常常被忽视。  作为空调冷热交换的核心部件,散热片除积聚污垢灰尘外,还会在冷凝水作用下滋生大量病菌。加上开空调时,通常会紧闭门窗,空气不流通,特别是夏天闷热潮湿,病菌更易滋生。  【实验2】  空调散热片藏匿大量细菌  实验目的:通过肉眼,观察空调散热片上藏着多少污垢。  实验过程:选一台使用了3年多,今年尚未清洗过的家用壁挂式空调。打开空调盖,露出的过滤网上,可看到一层厚厚的灰尘,用棉签和纸巾取样。卸下过滤网,可看到青黑色的空调散热片,乍看起来灰尘不多,但用棉签在散热片上清刮,可刮出黑灰色的絮泥状物。用白色纸巾取样,可看到散热片上附着大量污垢。  市民疑问:黑色絮泥状的污垢有没有致病菌?  专家释疑:张流波介绍,专业卫生机构检测发现,家用空调散热片上藏匿着大量细菌和真菌,平均的菌落总数每平方厘米高达4765个。其中致病菌主要包括霉菌、军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大量病菌。空调运转时,散热片上的致病菌随出风口喷出,进入人体,易致头晕乏力,甚至患上感冒、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实验3】  散热片污染远高于过滤网  实验目的:比较空调散热片和过滤网的污染程度。  实验过程:将实验2中收集好的样本放入培养皿,带入实验室,对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计数。72小时后,实验结果出来了。空调过滤网上的霉菌总数为每平方厘米650个,细菌总数为每平方厘米270个 散热片上的霉菌总数每平方厘米为1110个,细菌总数为3100个。  市民疑问:清洗空调,不能只洗过滤网吗?  专家释疑:家安家居环境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张世新介绍,空调污染尤其是空调散热片污染——作为夏季室内最重要的污染源的认知仍存在很大的缺口,正成为影响家人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误以为只要把空调的过滤网罩清洗一下,就算空调清洁了。实际上,空调散热片上藏匿的污染远高于过滤网。  【实验4】  清洗剂喷洒可有效杀菌  实验目的:对比空调清洗前后的污染程度。  实验过程:关闭电源,卸下过滤网,用清水洗净 对散热片表面污垢取样。从超市购买专用的空调清洗剂,均匀喷洒在散热片上。静置10至15分钟,安装好空调,打开电源。此时,可以看到排污管排出黑色污水。40分钟后,关闭空调,重新对散热片取样。  72小时后,可看到散热片清洗前的样本,霉菌培养皿中已经长出大片霉斑,霉菌含量每平方厘米2163.04个 细菌培养皿中,可看到底部呈浆糊状,其中布满淡黄色细小颗粒,细菌含量每平方厘米2599个。清洗后的霉菌和细菌培养皿基本是透明的,霉菌含量每平方厘米为9个,细菌含量每平方厘米40个。  专家释疑:张流波介绍,因为散热片无法拆下来清洗,而且由于散热片结构的特殊性,简单擦拭也无法真正清洁。建议使用空调消毒清洗剂进行清洁消毒。  ■ 建议  夏季空调应一月一清洗  张流波表示,在关闭电源、通风的环境下,对准散热片均匀喷洒,就可以解决散热片污染问题。清洗后需要静置一段时间,是为了让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  为确保消毒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空调清洗消毒剂使用具备卫生许可批件的“卫消字×××××号”产品。清洗剂的味道经过通风,很快可以散去,正规消毒产品的味道对人体无害。  至于空调散热片清洗的频度,张流波说,春夏换季时,需要开启空调前,应该彻底清洗消毒一次 夏季,空调使用频繁,建议有条件的家庭,每月清洗一次空调,可避免空调污染。  此外,张流波介绍,室外有的污染都会进入室内。家中尘埃,散热片上面都会有污染物,一般的空调不会去除PM2.5,除了定期清洁空调,关键还要靠居室良好的通风。
  • 牙签检出霉菌及二氧化硫超标 一根附数万细菌
    节日期间,外出就餐机会增多,大家关注食品安全、餐具卫生,可否会想到小小一根竹签或竹牙签也会潜藏健康隐患呢?上周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在本地的最新测试发现,两款竹签的霉菌含量最高超标15倍,及一个竹牙签样本的二氧化硫量超标。如果使用受污染的牙签、竹签,虽不会影响一般人健康,但可令血癌病人,尤其是正在化疗的患者受感染。  抽查3成多样品二氧化硫超标  在广州,常可以看到有人用牙签剔牙,吃竹签穿起的鱼蛋,但目前国际间尚没有竹签类制品的安全标准。香港消委会在测试时参考了我们国内有关即弃竹筷的标准和草拟中的《竹质牙签》标准。  所有样本均购自香港本地零售店及超级市场。10款竹牙签和8款竹签样本中,2款问题竹签样本分别购自上海街万记砧板、油麻地裕昌纸行,每克分别含800及130个霉菌菌落,而内地的竹筷标准为每克50个菌落。  香港消委会同时检出17款样本含二氧化硫,其含量没有超出内地即弃竹筷的相关标准每千克600微克,但其中4个竹签及1个竹牙签样本的二氧化硫量,却超逾内地草拟《竹质牙签》标准的每千克100微克。该5个样本的二氧化硫含量介乎每千克112微克至253微克之间,占17款样本的3成多。  市场酒楼牙签玩“裸奔”  香港市场如此,本地牙签卫生情况又如何呢?2009年中消协曾发布消费警示,说国内餐馆配备的牙签许多是“三无”产品,一根不卫生的牙签上附着几万个细菌。然而记者走访市场看到,中消协的警示似乎没能起到多大的震慑作用,“三无”牙签、竹签依旧随处可见。  在大街小巷,一些售卖粥粉面和快餐饭的小饭馆,没有包装的牙签躺在牙签盒里,或是两片小纸简单包装的一根根牙签,不时可见牙签封口大开,厂名、厂址、卫生许可证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更是不见踪迹。高档一些的酒楼餐馆是否会好些呢?绿茵阁、澳门街、唐苑酒家的牙签同样“裸奔”,厂名、厂址等信息全无,倒是包装纸张质量结实,图案美观,牙签的外观质量也相对小饭馆更光滑、干净。此外,在一些小士多店,都有塑料袋装或瓶装的牙签出售,价格十分便宜,一般一元钱可以买一大包。记者仔细一看,这些牙签的包装上除了印有“高级牙签”、“高温消毒”等字样外,既无卫生许可证号,也无合格证号,有的连生产厂址也没有。  健康提醒剔牙和吸烟一样会上瘾  广州人爱用牙签,酒足饭饱,用牙签剔出口腔内食物残渣的动作很常见。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良表示,使用含小量霉菌的竹签制品进食,不会影响一般人健康,但对血癌病人,特别是正进行化疗的影响甚大,因这类人免疫力较低,更易受到感染。病人宜避免使用可能受霉菌感染的餐具,且不应重复使用竹签。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医师陈祖辉博士也表示,除了特殊人群,如抵抗力低下的老年人、儿童及癌症患者,我们普通人可以不必过度担心,但剔牙本身是个不良习惯,“剔牙和吸烟一样,会上瘾,好多人都是多年以来养成了习惯,不剔不舒服,口腔里没残渣,也要咬根牙签,过过嘴瘾”,陈祖辉说,这种毛病最好要改掉。牙齿中有残渣,应用牙线、刷牙等正确方法解决。“还有些牙签用双氧水泡过,长期使用会引发牙龈萎缩、牙周炎、牙齿间隙扩大等问题”。  不卫生牙签可引发胃肠道疾病  有人担心不卫生的牙签是否会传染乙肝,“个人认为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几率很小”,陈祖辉说,除非牙签散落在外,被随便放在桌上或盘子里任人抓取,不过这样还是引起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的可能更大,当然更常见的牙签卫生问题还是和香港消委会检查的结果一样,化学物质残留在牙签上。  消委会竹签牙签应存放干爽处  为保障消费者,香港消委会呼吁竹签和竹牙签的生产商尽量令产品符合较严格的标准。食肆应将牙签放进有盖的容器,防止沾上细菌。消费者宜将竹制产品存放于干爽地方,若有发霉应予弃掉。  《竹制牙签》国标已制定  记者了解到,在2009年,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制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竹制牙签》国家强制标准的草拟版,对竹质牙签的术语与定义、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贮存及运输等进行了相关规范。目前还在向社会各界征求吸纳意见。  该标准的编制说明指出:竹质牙签为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一次性制品,本标准除对竹质牙签感观要求、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等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外,重点对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提出了较高要求,以确保竹质牙签作为与人体直接接触制品的卫生安全性。本标准将产品分为优等品、合格品两个等级,参考了美国药监局和欧盟的相关标准和规定。例如采用了美国(FDA)CPG7117.06(12/12/95)和7117.07(12/12/95)之规定确定了可溶性重金属中铅、镉的含量指标。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