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副溶血性弧菌增菌液

仪器信息网副溶血性弧菌增菌液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副溶血性弧菌增菌液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副溶血性弧菌增菌液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副溶血性弧菌增菌液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副溶血性弧菌增菌液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副溶血性弧菌增菌液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副溶血性弧菌增菌液相关的解决方案。

副溶血性弧菌增菌液相关的资讯

  • “海洋中的无声刺客”创伤弧菌如何高效检测?
    黄金周,海鲜季!作为这个季节大家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海鲜”登上主场,螃蟹、大虾、海蛎子那是万万不能少的。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要谨防其携带的致病菌引发的风险,尤其是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sha手”的创伤弧菌。何为“创伤弧菌”?创伤弧菌又称海洋弧菌,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刺客”,属致病性弧菌。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0℃,当温度低于13℃ 时,创伤弧菌会进入一种可存活但停止生长的状态。创伤弧菌感染的高峰期在每年的3~11月份,因为该时期的海水温度处在上升期,适宜创伤弧菌的增殖。常寄生于海产生物内部,如生蚝、海鱼、牡蛎、螃蟹等生物查查这些年创伤弧菌的“案底”1、在美国与海产品相关的死亡案例中,创伤弧菌感染占95%以上,并且创伤弧菌脓毒症的平均病死率超过 50%。(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援引《国会山报》当地时间9月5日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出警告,提醒医生需密切关注致命性食肉菌,这种细菌可能存在于美国墨西哥湾和东海岸水域。美疾控中心表示,由热浪、洪水和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引起的海面温度上升可能增加这种细菌的感染风险,并导致感染范围扩大。此前,美国纽约州、康涅狄格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均报告过与该细菌感染相关的致死案例。)2、我国大陆地区文献报道的创伤弧菌感染案例较少,卢中秋等报道的1995年至2008年间的34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中,有16例死亡,病死率为47.1% 。3、Chao等报道的1998年至2011年间的121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中,即使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抗生素治疗和外科干预,病死率也高达28.9% 。创伤弧菌主要感染哪些食品?食用被创伤弧菌污染的水产品,如牡蛎、生蚝等贝类,或开放性伤口暴露于有创伤弧菌的海水中,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感染,包括急性胃肠炎、 脓毒症、坏死性筋膜炎等。如果由创伤弧菌感染引起败血症,发病急、致死快,常在1~2天内患者就会死亡,死亡率高达60%以上。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污染杨舒然等对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污染状况分析,结果显示:1、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 14. 7%(437/2 980) ,污染水平>100 MPN/g 的样品比例为 2. 9%( 83/2 909) 创伤弧菌检出率为 3. 5%(104/2980) 。2、采样于批发市场的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污染水平>100 MPN/g 的样品比例和创伤弧菌检出率均高于餐饮店和零售店。3、第三季度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污染水平>100 MPN/g 的样品比例和创伤弧菌检出率最高。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原产地污染,储存不当及加工过程交叉污染。所以,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污染,其健康风险应引起关注。欧盟于2003年要求从我国进口的鱼虾等海产品必须进行创伤弧菌检测。目前我国关于创伤弧菌检验标准的汇总GB 4789.44-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创伤弧菌检验(PCR法已进入标准)SN/T 2754.13-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3部分:创伤弧菌SN/T 5364.4-202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4部分:创伤弧菌;SN/T 5228.5-2019 出口食品中病原微生物快速筛选方法 MALDI-TOF MS法 第5部分:创伤弧菌SN/T 5516.16-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6部分:创伤弧菌美正为弧菌检测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弧菌菌种鉴定试剂盒(PCR-探针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针对弧菌特异性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PCR扩增过程中,与模板结合的探针被Taq酶分解产生荧光信号,荧光定量PCR仪根据检测到的荧光信号绘制出实时扩增曲线,从而实现弧菌在核酸水平上的菌株鉴定。本产品可鉴定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拟态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等菌株;同时还可以鉴定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TDH、TRH1和TRH2),以及霍乱弧菌的血清型O1和O139。
  • 创伤弧菌的培养特性与生长环境及感染途径!
    创伤弧菌的培养特性与生长环境及感染途径!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或称为海洋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如果伤口暴露在含有这种细菌的海水中,创伤弧菌会在伤口上繁殖,可能引发溃烂,甚至导致组织坏死。若食用了遭污染的海鲜,也有罹患肠胃炎的可能。在2003年12月,中国台湾卫生研究院主导的基因体定序团队,完成了创伤弧菌的基因体定序与分析工作。 一、形态特性 创伤弧菌属革兰氏阴性弧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体大小为0.7*2-3μm,稍弯曲。在固体培养基中呈多样性。有极端单鞭毛。 二、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一般,最适生长温度为30℃,兼性厌氧。在无NaCl及超过8%NaCl的培养基中不生长,可在0.5%NaCl及3%NaCl的蛋白胨水中生长,在含6%NaCl的蛋白胨水中生长良好。 三、流行病学 创伤弧菌广泛分布在海水中,可从牡蛎等海产品中分离得到。本菌主要通过伤口接触海水造成感染,也可经口感染。 经伤口感染时可导致蜂窝织炎及骨髓炎等多种炎症,经口感染时常迅速导致菌血症或败血症。 感染本菌后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很高。 四、临床表现 感染后的症状包括呕吐、发烧、腹泻、低血压、肿胀和疼痛等,需要尽快使用抗生素治疗。 若感染此弧菌,临床最常出现的两种表现为伤口感染以及原发性败血病。如果伤口接触到海水、贝壳或鱼类,便有可能感染到此弧菌。一般来说这样的感染多半很轻微,但在高风险的族群上,此类弧菌感染可以很快速的传播,并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 五、感染途径 美国佛罗里达海滨爆发“吃人肉细菌”致死率超过30%,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据悉,感染吃人肉细菌后,会发生呕吐、发烧、腹泻、低血压、肿胀和疼痛等症状,另外,吃没有煮熟的贝类(如牡蛎)也可能造成感染。 这种名为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的细菌可通过人体表面伤口,或者是游泳者吞咽海水而进入人体内繁殖作乱。 虽然多数游泳者不会受上述细菌影响,可一旦感染,患者体表伤口附近的肌肉组织将被细菌“杀死和吃掉”。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如肝肾功能不全者)最容易感染这种致命的细菌。另外,吃没有煮熟的贝类(如牡蛎)也可能造成感染。 其实海产品很易受副溶血型弧菌以及其他致病性弧菌的污染,根据2003年中国部分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38.6%的海产品检出VP(副溶血性弧菌),浙江省试样的VP阳性率最高。甲壳类、贝类和鱼类试样VP阳性率分别为49.3%、37.9%和25.5%,生食海鲜尤其不推荐。 当被虾枪刺伤以后,伤口小而深,创口不容易暴露,也就不容易冲洗干净,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里,海鲜上携带的创伤弧菌会趁虚而入,积累到一定数量,就会伺机入血,形成菌血症 。在免疫细胞的攻击下,细菌裂解释放出脂多糖LPS,LPS会引起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甚至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导致败血症性休克。由此可能会引起重要脏器如脑干血液灌注不足,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 六、生长环境 创伤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是海洋中最常见的弧菌科细菌,广泛分布于近岸海域的海水、海洋生物的体表和肠道中。其中,海洋弧菌是海水和许多海洋生物的正常或有益菌群成员,有许多海洋弧菌是养殖虾类和鱼类的重要病原菌。 创伤弧菌大多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的海洋地区,且自然生存于河海交界处,需要一定盐分(0.7%~1.6%)和适宜的温度(20~40℃)才可生长。人感染创伤性海洋弧菌和海水污染无关。 所致感染多在夏秋两季,一方面夏秋季水温较高,适合海洋弧菌的生长和繁殖;另一方面,人们和海洋接触的机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增加。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提供微生物菌种保藏、测序、购买等服务,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服务平台,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种、菌种,ATCC菌种、细胞、培养基为一体的大型微生物查询类网站,自设设备及技术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数字PCR应用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技术定量DNA标准品助力弧菌NGS检测
    导 读弧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革兰氏阴性菌属,广泛存在于温带水生和海洋环境中,随着水温升高,给人类健康带来新的问题,弧菌由100多种弧菌属组成,其中12种可致人类感染,其中霍乱弧菌最为常见,可引起严重腹泻病,其他两种常见的非霍乱弧菌是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与弧菌病有关,例如伤口感染、败血症和胃肠炎,主要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水和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主要是牡蛎)传人。弧菌的表征与检测正在从基于培养的传统方法转向新方法的应用,如定量PCR,数字PCR,NGS等。瑞士科学家发表于BMC Genomics的文章“Vibrio-Sequins - dPCR-traceable DNA standards for quantitative genomics of Vibrio spp”建立Vibrio-Sequins的DNA标准使用数字PCR(dPCR)进行绝对定量,再通过DNA标准品对弧菌属进行NGS测序定量分析,降低文库制备和测序的技术偏差。应用亮点:▶ 开发六种DNA标准品,命名为Vibrio-Sequins ,同时配套优化的 TaqMan检测方法,用于dPCR方法进行DNA文库绝对定量拷贝数浓度(cp/μL)的检测。定量限LOQ 范围:20-120 cp/μL,检测限LOD均为 ~ 10 cp/μL。▶ 数字PCR作为更精准的方法,用于验证NGS定量方法的准确性。▶ 通过DNA标准品将NGS和dPCR两种技术串联应用,提高基于NGS测序定量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研究成果:dPCR方法验证(A)三种用于定量弧菌DNA基质中Vibrio-Sequins的双链dPCR 方法(HC1-LC1、rplA-xni、ushA-valS)拷贝数浓度对数的线性拟合分析。(B)用于定量弧菌DNA 基质中Vibrio-Sequins的三种 dPCR 方法(HC1-LC1、rplA-xni、ushA-valS)的未转化的线性关系。斜率表示标准品的Qubit和dPCR 测量值之间的差异。(A-B)测量相应标准品的PCR扩增子的拷贝数范围为3–50000 cp/μL。数据表示扩展测量不确定度(±MU)的平均值 (n = 10 nruns= 3)。(C)Vibrio-Sequins标准品的dPCR方法验证的相关结果。显示的数据是三次dPCR实验总体平均拷贝数浓度(cp/μL)和总体CV值(%),重复性(%),批间重复性(%),标准不确定度(%),以及k=2的MU不确定度。Vibrio-Sequins进行归一化和定量NGS分析(A) 散点图显示单DNA文库中Vibrio-Sequins标准品的预期拷贝数浓度 (cp/μL)与测量拷贝数浓度 (cp/μL) 的线性关系。预期拷贝数浓度是指在对样品进行加标后为每个标准品计算的拷贝数浓度,基于Vibrio-Sequins的dPCR定量结果。测得拷贝数浓度是指样品经过文库制备后dPCR测得的拷贝数浓度。图中显示了Vibrio-Sequins混合物(1 = 圆形和 2 = 正方形)的六种标准品 HC1(紫黑色)、LC1(深蓝色)、rplA(青蓝色)、ushA(绿色)、valS(浅绿色)和 xni(黄色)中每个标准品的单个重复的拷贝数 (cp/μL)(1 = 圆形),以及变异系数(黑色)±变异系数 (%CV n = 10)。(B) DNA 文库中Vibrio-Sequins测序定量的准确性。散点图显示了Vibrio-Sequins中(1 = 圆形和 2 = 正方形)六种标准品 HC1 (蓝色)、LC1 (紫色)、rplA (粉红色)、ushA (红色)、valS (橙色) 和 xni(黄色)中每个标准品单个重复的非归一化覆盖率 (1 = 圆形和 2 = 正方形) 与Vibrio-Sequins的投入浓度 (attomoles/μL)。(C) DNA 文库 (S28-S47) 内Vibrio-Sequins测序定量的准确性。散点图显示了两种Vibrio-Sequins(1 = 圆形和 2 = 正方形)中六种标准品 HC1(淡紫色)、LC1(紫色)、rplA (粉红色)、ushA(红色)、valS(橙色)和 xni(黄色)中每个标准品单个重复的归一化覆盖率 (1 = 圆形和 2 = 正方形) 与Vibrio-Sequins的投入浓度 (attomoles/μL)。通过对DNA文库中Vibrio-Sequins的最低覆盖率进行子采样读取,进行归一化。(D) 三种不同的弧菌DNA混合物(A、B 和 C)由 Qubit 定量,包括来自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和梅茨尼科维弧菌的不同量的DNA,并以 2%的丰度加入Vibrio-Sequins混合物 1(混入 A 和 B)或Vibrio-Sequins混合物 2(混入C)。(E) 采用 [23] 中开发的方法,使用DNA文库(S28、S29和S38 = 弧菌混合物A-C)中Vibrio-Sequins的dPCR拷贝数浓度(cp/μL),针对三种弧菌DNA混合物(A、B 和 C)中的对弧菌来源的DNA进行定量。微生物DNA的基因组分析和定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弧菌属的基础研究和诊断。与传统的基于培养的方法相比,基于测序的方法的显著优势是不需要任何关于样品的前期信息。此外,可以检测到非常少量的弧菌衍生DNA以及不可培养的弧菌菌株。然而,尽管(宏)基因组学具有不可或缺的技术优势,但由于文库制备、测序和比对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偏差,很难对结果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样本间比较。Vibrio-Sequins可用于确定和减少误差源和DNA文库间的差异,也可用于在不同的文库制备和测序方法之间、实验和批间以及单个 DNA 文库之间进行归一化,保留生物学上有意义的差异的同时,显著减少技术变量来源的偏差。除了质量标准化外,Vibrio-Sequins还是弧菌属 DNA定量的重要工具。作者已经证明,通过将NGS与可量值溯源标准品的 dPCR 方法串联,并通过使用Vibrio-Sequins标准品,实现了混合样本中几种弧菌 DNA 的精确定量。因此,该方法可能应用于定量宏基因组样品中未知数量的DNA,从而能够检测痕量的弧菌DNA。Vibrio-Sequins的实施以及NGS与dPCR的联合应用,将提高现有宏基因组测序方法的准确性。结论:通过参考标准品将NGS和dPCR联合应用,提高基于NGS的定量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为测序定量的计量可追溯性提供了途径,为将测量科学整合到基于NGS的方法中开辟了新思路。原文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318669/艾普拜生物为您提供标准品开发和定值服务,针对您的需求全程定制化服务,满足您的实验需求。目前已服务几十家客户,广受好评。
  • 担心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食安科技大肠杆菌测试片来帮你
    综合韩媒报道,韩国京畿道安山市一家幼儿园近日发生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截至27日,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的孩子、家人和老师共111人,部分学生还出现了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症状。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俗称“汉堡病”,因1982年美国儿童食用未熟的汉堡集体食物中毒而得名。致病原因主要为食用被污染或者没熟透的食物,免疫力较低的孩子和老人容易感染。若病情恶化至损伤肾脏,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1950年代,病死率一度高达40%~50%,近年来由于改进了对急性肾衰竭的治疗,病死率已下降至5~15%左右。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可引起较严重的健康危害的致病菌,肠出血性肠杆菌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大肠杆菌O157:H7是EHEC中最常见影响最广泛的致病性大肠菌,它除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外,还可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的并发症。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因该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疫情开始逐渐扩散和蔓延,相继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引起腹泻爆发和流行。我国已陆续有十余个省份在市售食品、进口食品、腹泻病患者、家畜家禽等分离到大肠杆菌O157:H7。大肠杆菌STEC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一类,能产生志贺毒素的非O157:H7大肠杆菌,包括了在日本出现的E.coli O111以及2011年在德国及欧洲其他国家出现的E.coli O104。这类大肠杆菌感染后,可引起自限性腹泻、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一般寄生在牛、羊等家畜和其他反刍动物体内,人类主要是通过未经烹调烹调不彻底的肉类和奶制品等被感染。 食安科技针对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检测国内早期已推出大肠杆菌O157检测板、大肠杆菌O157测试片和大肠杆菌STEC测试片,适合于餐饮配餐企业、食品生产企业、校园食品安全、疾控中心、动物饲料质量安全等单位的使用。 大肠杆菌O157检测板 大肠杆菌O157测试片 大肠杆菌STEC测试片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我部组织制订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11年2月16日前按以下方式反馈意见:传真010-67711813或电子邮箱foodsafetystandards@gmail.com.  附件: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稿).doc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二○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标准表1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食品致病菌指标采样方案及限量(若非指定,均以/25 g或/25 mL表示)检验方法备注ncmM肉及肉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适用于熟肉制品和即食生肉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50100 CFU/g-GB 4789.10空肠弯曲菌500-GB/T 4789.9适用于预制肉制品。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500-GB/T 4789.36适用于预制牛肉制品。水产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适用于生食水产品和熟制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500-GB/T 4789.7适用于熟制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50100 MPN/g-适用于生食水产品和预制水产品。蛋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粮食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适用于熟制粮食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51100 CFU/g1000 CFU/gGB 4789.10适用于熟制粮食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511000 CFU/g10000 CFU/g适用于生制粮食制品。豆类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焙烤及油炸类食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糖果、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蜂蜜及其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加工水果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藻类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副溶血性弧菌500-GB/T 4789.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饮料类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冷冻饮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发酵酒及其配制酒沙门氏菌500 -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 -GB 4789.10调味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适用于除香辛料外的其它调味品。副溶血性弧菌500-GB/T 4789.7适用于水产调味品。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适用于含水乳化油脂(大于1%为限值)。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果冻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即食食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适用于表中未列出的其他即食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
  • 守护食品安全,杭州大微提供高效病原菌检测方案
    夏秋季气温高、湿度大,加之近期长江流域进入梅雨季节,气候潮湿闷热,有利于肠道致病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若食物加工贮存不当、生熟交叉污染,或未完全加热,致病菌都在食物上大肆生长繁殖,不仅会造成食物变质,还会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食物中毒可分为四类:细菌性食物中毒、霉菌毒素与霉变食品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与有毒动植物中毒。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最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25个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食物中毒事件共291起,中毒人数7856人,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107起,中毒人数4958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常见的病原菌为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致泻大肠埃希菌等,其中我国近年来较为常见和高发的是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食品安全领域,国家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致病菌限量》、GB 478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微生物检测方法》、卫生行业标准等,其中对病原菌具体的检测方法主要参照GB 478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WS/T 81-1996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4789.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在对病原菌进行检测时多采用传统培养法,存在大量人工操作,费时费力。检测时间往往需要两天以上,而对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需要快速、高效地完成,这让微生物检测领域的自动化设备成为一种更优选择。【杭州大微食物中毒快速检测】DW-ES800型 微生物实时检测系统DW-BT100型 快速微生物定量检测系统食物中毒检测流程【杭州大微食物中毒解决方案】第一步:样本采集DW-28系列 水中微生物膜过滤装置仪器是对“包含少量微生物污染”水样进行微生物检测的新一代仪器,用于食品、化妆品、环境监测等水中微生物质量控制。第二步:重量稀释DW-JURAY系列 微生物样品自动重量稀释仪仪器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含微生物样品的前处理自动稀释,仪器可自动计算并完成对任意重量样品的准确稀释,使工作简易化,提高效率。第三步:样品均质DW-4型 拍击式均质器仪器是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样品匀液”制备的最佳工具,可对样品进行均质处理,独有的静音设计可使您摆脱噪音困扰。第四步:螺旋接种DW-L2000型 全自动微生物平皿螺旋接种仪仪器是依据阿基米德螺旋,以递减比率自动接种样本,可实现标准化生成大量单颗菌落,方便后续菌落计数、分离纯化等需求,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学实验等微生物实验室。第五步:培养DW-100A-K系列 智能厌氧微生物培养系统仪器服务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需的厌氧菌和微需氧菌培养,可根据需要选择特定氧气浓度(1%-15%可选)和CO2浓度(5%-15%可选),能够快速生成环境,微需氧最快约2min,厌氧最快约4min,仪器稳定可靠,确保重现性100%。第六步:生化鉴定/药敏分析DW-M80型 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仪器通过生化反应原理捕获细菌生化表型特征,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可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分析,可鉴定550种以上常见微生物,广泛运用于食品安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疾控等微生物实验室。【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餐前应洗手,改变生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选用新鲜食材,对食物进行彻底清洁、加热熟透后才能食用。食物加工环节保持清洁,定期做好食具、加工工具以及容器的消毒。加工后的食物应尽快食用,或低温储存,并尽可能缩短储存时间,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生熟食物应分开保存,防止交叉污染。
  • 【行业动态】重磅来袭!新标准GB 29921-2021解读: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已于11月22日正式实施!该标准仅适用于预包装食品!不适用于执行商业无菌要求的食品、包装饮用水、饮用天然矿泉水。根据GB 7718-2011,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的食品。01、新标准修订及实施时间近几年,国内外频发的食源性疾病给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危害,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不断扩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而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预防和控制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强化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全过程管理,助推行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健康发展。我国在2013年制定和发布的《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两部新的食品致病菌限量标准,分别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1607-2021)和本文讨论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1607-2021)标准将于2022年3月7日实施。02、标准具体变化一览表表1:《GB 29921-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变化情况表2:《GB 31607-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全新总体来说,GB 31607-2021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是全新增加,包含了5种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而GB 29921-2021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与2013版比较,主要变化:修改了标准名称、范围描述、应用原则描述,增加了乳制品和特殊膳食用食品两大类食品,以及增加了“附录A 食品类别(名称)说明”,致病菌检测项目新增“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 ”,此外,即食果蔬制品和冷冻饮品这两类食品新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项目。03、根据新标准提供的产品方案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针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 这些致病菌 ,坛墨质检商城均可以提供相应的标准菌株和质控样品菌株,来为食品企业和实验室保驾护航!
  • 食品致病菌限量国标7月1日实施
    近年,本市食物中毒起数、人数和发生率同比不断下降。/晨报记者 何雯亚  春天的脚步日益临近,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食物污染和变质导致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开始发生。全方位阻截食品致病菌,将从国标开始。今年7月1日,卫生部首次制定的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mdash &mdash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将开始实施。近日,卫生部门在官网上公布了相关问答。  上海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顾振华昨天透露,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最大威胁。去年,本市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发生率为0.77例/10万人口,在已查明致病因素的6起食物中毒中,4起为细菌性。  去年二季度集体食物中毒多  2013年上海共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8起,中毒人数184人(无死亡),中毒发生率为0.77例/10万人口,继续保持低位,食物中毒起数、人数和发生率同比2010年,分别下降 20%、38.3%和50.3%。上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2006年后控制在6例/10万人口以下,到2011年后已经控制在1例/10万人口以下。  从中毒发生时间分析,去年上海集体性食物中毒高峰发生在第二季度,达5起,三、四季度各发生1起和2起。从中毒肇事单位分析,食物中毒中涉及公共餐饮单位3起、集体食堂2起、集体用餐配送单位1起、农村家庭自办酒席1起、无证餐饮单位1起。从中毒致病因素分析,已查明致病因素的6起食物中毒中,4起为细菌性,其中沙门氏菌2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1起,副溶血性弧菌1起 另外2起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分别为亚硝酸盐和皂素。这些中毒事件均由食品从业人员不规范操作等原因造成,其中生熟交叉污染3起,从业人员带菌操作、熟食储存不当、食品未烧熟煮透、食品污染和亚硝酸盐误用分别各有1起。&ldquo 在去年的集体食物中毒中,三分之二是由食品致病菌引起的,与全国情况相当。&rdquo 顾振华指出,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当前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据悉,食源性疾病亦称食物中毒,即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比如呕吐、腹泻等,严重的甚至导致肝、脑、肾等脏器损伤以及死亡。  食品中可能造成食源性疾病的生物性危害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致病菌及其毒素,如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金葡菌等,它们主要导致胃肠道疾病,严重的会造成肝、脑、肾等脏器的损害,甚至死亡 第二类是产毒真菌和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等,它们或造成人的急性中毒,或因长期摄入造成消化道癌症等疾病 第三类是病毒和寄生虫。  即食生肉制品等列入标准  如何预防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食品安全?专家坦言,以往涉及食品致病菌限量的现行食品标准共计500多项,标准中致病菌指标的设置存在重复、交叉、矛盾或缺失等问题。而今年7月1日将实施的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弥补了这些缺陷,对肉制品、水产制品、粮食制品等共11大类预包装食品分别制定了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致病菌的限量规定。  记者发现,此次纳入规定的11大类食物绝大多数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风险高的预包装即食食品,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食制品、即食豆类制品、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即食果蔬制品、饮料、冷冻饮品、即食调味品、坚果籽实制品等都被列入在内。  其中,肉制品包括熟肉制品和即食生肉制品 水产制品包括熟制水产品、即食生制水产品和即食藻类制品,包括活、鲜、冷冻鱼(鱼片)、虾、头足类及活蟹、活贝等,也包括以活泥螺、活蟹、活贝、鱼籽等为原料,采用盐渍或糟、醉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腌制水产品。即食藻类制品指以藻类为原料,按照一定工艺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藻类制品,包括经水煮、油炸或其他加工的藻类。粮食制品,包括方便面、米制品、糕点、蛋糕、片糕、饼干、面包等食品。冷冻饮品则包括冰淇淋类、雪糕(泥)类和食用冰、冰棍类。即食调味品包括酱油、沙拉酱、鱼露、蚝油、虾酱。  果冻等暂不设致病菌限量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涉及食品较多。新规中,全部11类食品都有沙门氏菌限量规定。  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后会引发败血症、脑膜炎等,此次仅在肉制品中有限量要求。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容易引发出血性腹泻和肠炎,副溶血性弧菌则主要感染水产制品,或交叉污染肉制品。  根据新规定,在肉制品中沙门氏菌的限量要求为,在同一批次采集的五份样品中,不允许任一件样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限量要求与此相同。  乳与乳制品、特殊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按照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由于蜂蜜、脂肪和油及乳化脂肪制品、果冻、糖果、食用菌等食品或原料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很低,不设置致病菌限量。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结果,适时修订增加相关食品类别。  另外,志贺氏菌污染通常是由于手被污染、食物被飞蝇污染、饮用水处理不当或者下水道污水渗漏所致。根据我国志贺氏菌食品安全事件情况,以及我国多年风险监测极少在加工食品中检出志贺氏菌,此次标准未设置志贺氏菌限量规定。  7月1日前,监管部门允许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本标准执行。在标准实施日期之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检验机构应按照本标准执行。在实施日期前已生产的食品可在保质期内继续销售。顾振华表示,7月1日以后,上海食品监管部门也将严格按照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这个标准,对食品中致病菌进行检验。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或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严格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
  • 北京将建18个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点
    食物中某些致病菌如果超标也会导致人体耐药。11月12日,记者获悉,市卫生局已向各区县卫生局和食品办等部门印发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拟在超市、集贸市场等地设立18个监测点,对全市消费量大的2500多件食品开展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并据此耐药趋势建立耐药图谱库。  市卫生局称,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采用常规监测与专项监测相结合形式,常规监测是针对本市居民消费量大、流通广的食品,监测重点为即食食品。根据监测方案,食源性致病菌常规监测包括10类食品12种微生物指标。专项监测中耐药监测包括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溯源分析包括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  抽样地点包括餐饮店、农贸市场、超市、专卖店以及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的超市、集贸市场、小卖部、小餐饮店和农家院。市卫生局表示,开展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的目的在于掌握和分析本市消费量大、流通广泛的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 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 为风险评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制定微生物食品安全标准提供依据。
  • 我国首次制定食品致病菌限量标准
    各种肉类、巧克力、饮料等内含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限量值,首次有了明确的标准。昨日,卫生部发布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的征求意见稿,该标准拟自正式发布后6个月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制定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  标准制定考虑潜在危害  据介绍,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致病菌或其代谢产物对健康造成实际或潜在危害的证据,原料中致病菌状况,加工过程对致病菌状况的影响,贮藏、销售和食用过程中致病菌状况的变化,食品的消费人群,致病菌指标应用的成本/效益分析等因素。  本次标准制定中梳理分析的标准共计562项。  标准提出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等几种主要致病菌,在对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谷类制品、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即食加工果蔬、饮料及冷冻饮品类、即食调味品、坚果籽实制品共9类食品进行了限量要求。  其中,公众比较熟悉的沙门氏菌在各类食品中的限量值均为0,也就是说,样品中不得检出这类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各类食品中的限量则均为100CFU/g.  乳制品不含在该标准  此外卫生部表示,非即食生鲜类食品中的致病菌污染主要通过生产加工过程标准进行控制,不在本标准中进行规定 乳与乳制品已清理完毕,也不包含在该标准之中。  卫生部表示,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是食品安全基础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组参考分析了欧盟、澳新、日本、美国、香港、台湾等地区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标准及其规定制定了这一标准。
  • 《食品中沙门氏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AT)方法》等五项CAIA标准发布
    p 来自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消息:2017年4月17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化委员会“筛检技术标准化工作组”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申报的四项CAIA标准,山东荣成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等三家单位共同申报的一项CAIA标准进行了预审。/pp 五项标准的起草人根据工作组专家的意见,修改了标准草案和编制说明。CAIA标委会秘书组将修改后的标准草案报批稿和标准草案编制说明用电子邮件发给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化委员会的每一个委员进行审议。规定的审议时间内,委员们在同意五项标准草案的前提下,对标准草案和编制说明提出了修改意见。五项标准草案的起草人根据委员们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标准的报批稿进行了修改,形成了五项“CAIA标准”的正式文件,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玉奎院士审批。经张玉奎院士审查同意,现将这五项CAIA标准正式发布(发布的五项标准附后)。/ppbr//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6341c16a-dbfc-406f-9808-8278797b84bf.pdf"食品中沙门氏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AT)方法.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f135c3a7-2018-426a-ae82-cf4cb4b10877.pdf"食品金黄色葡萄球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AT)方法.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f19ff5eb-a321-45b6-9523-0457c32bf76d.pdf"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AT)方法.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66b64ad7-7385-4fc8-ab63-0f721cc54451.pdf"食品副溶血性弧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AT)方法.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4bbda0d5-f741-49de-9215-5defa486a5fd.pdf"清酒 铅砷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pdf/a/p
  • 远慕教你怎么把菌种培养成菌液
    把菌种培养成菌液的处理方法⒈光合菌群: EM菌液中的光合菌群(好氧性和厌氧性)属于独立营养微生物,它能利用土壤接受太阳热能或以紫外线为能源,将土壤中的硫化氢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分离出来,变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有机物、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及二氧化碳、氮等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类、氮素化合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主力部队。光合菌的代谢物质或者被植物直接吸收,或者成为其它微生物繁殖的养分,光合细菌如果能够增殖,其它的有益微生物也会增殖。⒉乳酸菌群: 乳酸菌(厌氧型) , 它以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等物质为基础,产生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以及有机物的急剧fu败分解。乳酸菌能够使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变得容易分解,并且消除未分解有机物产生的种种弊端,在有机物发酵分解上发挥突击队的重要作用,它将未腐熟的有机物质转化成对动植物有效的养分。乳酸菌还能有效抑制连作障碍产生的致病菌增殖。⒊酵母菌群: 酵母菌(好氧型)利用氨基酸、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通过发酵,产生出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酵母菌在 EM 集团军中对于促进其它的有效微生物增殖所需要的基质(食物)的生产提供重要的营养保障。此外,酵母菌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动物不ke缺少的有效养分。⒋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好气性)。 它从光合细菌中获取氨基酸、氮素等作为基质,产生出各种抗生物质、 维生素及酶,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它提前获取有害霉菌和细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从而抑制它们的增殖,并创造出其它有益微生物增殖的生存环境。放线菌和光合细菌混合后的净菌作用比放线菌单兵作战的杀伤力要大得多。它对难分解的物质,如木质素、纤维素、甲壳素等具有降解作用,并容易被动植物吸收,增强动植物对各种病害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放线菌也会促进固氮菌和 VA 菌根菌增殖。⒌发酵系的丝状菌群(嫌气性)。 以发酵酒精时使用的曲霉菌属为主体,它能和其他微生物共存,尤其对土壤中酯的生成有良好效果。因为酒精生成力强,能防止蛆和其他害虫的发生,并可以消除恶臭。由上可见,各类微生物都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核心作用是光合细菌和嗜酸性乳杆菌为主导,其合成能力支撑着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同时也利用其他微生物产生的物质,形成共生共荣的关系,保证 EM菌液状态稳定,功能齐全 ,发挥出集团军作战的强大能量。 EM菌液的主要功能是造就良性生态。只要施用恰当,它就会与所到之处的良性力量迅速结合,产生抗氧化物质,清除氧化物质,消除fu败,抑制病原菌,形成适于动植物生长的良好环境,同时,它还产生大量易为动植物吸收的有益物质,如氨基酸、有机酸、多醣类、各种维生素、各种生化酶、促生长因子、抗生素和抗病毒物质等,提高动植物的免疫功能,促进健康生长,从而在减轻劳动、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前上市,使人们吃(用)上无污染的高质量产品的前提下,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美好的家园。
  • 微生物检测说到烂的无菌操作--细节说的明明白白的
    无菌室的工作要尽可能减少交流。不允许在无菌室内谈笑。要尽可能减少在无菌室内走动。沉降菌技术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使用。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工作之前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要按照规定穿戴经过特殊处理的服装、并对身体做好清洁、避免对检测品造成污染。在检测样品的提取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尽可能远离检测物品。避免检测物品受到细菌污染。检测样品提取之后要进行科学的保存,避免受到污染。提取过程要尽可能加快速度,不能将检测样品在空气中闲置太长的时间避免空气中的细菌对检测样品造成污染。检测样品的提取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程序。打开储存样品的时候,要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对存在检测样品的器皿瓶口进行消毒,要使用酒精棉球作为消毒的重要工具。器皿的瓶口要进行两次以上的酒精消毒,提取工作完成之后要科学的安放检测样品,并且随时检查储存检测样品的空间,避免检测样品受到污染。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与特点1、检验内容目前我国对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根本要求是安全无毒害。在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验时,主要内容包括3点:(1)对食品污染程度的检验,以检验食品样本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总数和霉菌总数为主,这种检验方式,只能对样本的污染程度做出判断,不能说明食品是否存在安全问题。(2)对食品中致病菌的定性检验,即检验食品样本中是否存在某种或多种致病性微生物,常规检验的致病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溶血性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及副溶血性弧菌等。(3)对食品中致病菌的定量检验,即检验食品样本中某种或多种致病性微生物存在的量,通过检验结果结合科学数据,对食品样本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2、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1)食品微生物检验涉及的微生物范围广,种属多。采集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比较复杂,要求高。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研究对象包括:a.经食物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他们是人类疾病病原微生物、畜禽疫病的病原微生物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微生物,这几类微生物可达数百种;b.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及其毒素;c.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d.食品工业微生物。可以说食品微生物检验接触的微生物类群、种属比其他专业微生物检验为多。(2)食品中待分离细菌数量少、杂菌量多,对检验工作干扰严重。食品微生物检验,其目的菌,如致病性微生物和食品中毒微生物及毒素,主要来源于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污染的,在污染的微生物中,致病性微生物一般数量相对较少,却有大量的非致病性微生物污染,两者之间比较悬殊。(3)食品中微生物检验具有数量观念在GB 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中,对某些微生物的数量已经明确规定,除要检测食品污染程度指示菌,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测定外,还有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蜡样芽胞杆菌都需要菌数计算。诊断食物中毒仅做定性试验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致病菌定量检验。随着科技发展,各种致病菌的定量检验必将全面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必须不断摸索、积累,致病菌的定量检验,使其他致病菌的定量检验早日开展。(4)食品微生物检验需要准确性与快速性。食品生产后,为了保持新鲜程度,一般都是尽快的进入市场,转到消费者手中的,这就要求就检验工作尽快获得结果,保证食品的食用安全。另一方面,工厂化大规模生产的食品,每一批次数量较大,采样数量、采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都直接影响到检验正确性和批量产品的处理,如果检验的结果不准确,将会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这一点是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必须注意的问题。(5)微生物检验具有一定法律性质。对食品的微生物检验,世界各国均制定有检验法规。作为食品微生物检验人员,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时,均应按规定要求实施,不得任意更换其他方法。无菌操作的重要性所谓无菌,指的是不存在保证生命活动的营养细胞的状态。而无菌操作则是采用无菌的器械进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无菌范围的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无菌操作是重要的理念,只有采用无菌操作技术,保持食品样本在检验过程中不受到二次污染,才能保证检验结准确的反映出食品样本的卫生状况。在食品检验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有微生物的进入,因此无菌操作技术应贯穿整个检验过程,如果有一个环节没有采用无菌操作,那么其他环节的无菌操作也将没有任何意义。无菌操作的具体应用1、取样食品微生物检验首先是从样本中无菌称取要求检验的质量,取样过程中使用的天平要经过消毒,检验用品如剪刀、药匙要经过170℃/2h 干热灭菌。取样过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才能保证食品样品的原始状态。前处理根据国标要求,取样后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一般而言,称取 25g/ml 样品于盛有225ml无菌稀释液的无菌均质袋中均质,制备成1:10样品匀液进行检验。对于计数样品要,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操作方法参见GB4789.2-2016。整个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3、纯种分离在食品微生物检查过程中,为了更加准确的确定微生物群体,需要将疑似的目标菌从混杂的样品中分离出来,进而得到纯培养物。通常情况下,需要结合不同微生物的具体特性,针对性的选择培养基与培养条件,促进目标微生物的繁殖。或者通过使用某种抑制素,抑制除目标菌以外的杂菌生长,进而将其他杂菌淘汰。接着将培养物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目标菌的单菌落。这种单菌落还需要进行一定的纯化与鉴定,才能保障分离的菌株为纯菌株。在整个分离纯化过程中,通常需要用接种环把微生物的纯培养物从一个器皿转接到另一个器皿中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不能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很难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实验人员应加强自身实验水平与操作能力,确保无菌操作技术熟练、准确。4、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技术是食品微生物确认鉴定中重要的方法,将疑似的目标菌经过纯化分离后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形态,能初步鉴定微生物是否是所检验的目标菌。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步骤:涂片—初染—媒染—脱色—复染,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涂片,涂片过程中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混入,影响镜检结果。5、空白对照根据《GB4789.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倾入加有1mL空白稀释液灭菌培养皿内作空白对照。空白对照的结果可以说明三个问题:① 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检验用品灭菌是否彻底;② 无菌室的空气条件是否达到标准;③ 操作人员的无菌操作技术是否规范。通过空白对照的结果可直接检验出实验器皿、实验条件以及实验人员的操作是否达到无菌操作的要求。只有空白对照结果符合要求,实验结果才是有效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门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工作。而无菌操作技术是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作的重要环节,研究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枝术。操作人员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一定要树立无菌操作观念,规范无菌操作程序,才能保证检验流程顺利完成。同时,操作人员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运用无菌操作技术,避免在微生物检验中,引入杂菌,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 青奥会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标准出台
    青奥会即将召开。日前,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次发布《青奥会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标准》(下面简称《标准》),此标准为江苏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黄金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菌自动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以及志贺氏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据介绍,其他的大型活动可参照此标准执行。  记者获悉,青奥会是大型活动,深海鱼、河豚、鲐鱼、青条鱼、金枪鱼等都禁止进入青奥会的餐桌。 四季豆、豆浆、较大块的肉、肉圆也被列入慎用食品。青奥会期间,餐饮服务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执行,并禁用、慎用附录A、附录B中所列的食品、原料类别(品种)。禁用食品、原料类别(品种)主要是高风险食品、公告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含有生物毒素的动植物类食品、原料。慎用食品、原料类别(品种)主要是特别需要强调烧熟、煮透的,洗净或消毒的,需控制存放温度和时间的,防止加工过程工具、用具、操作人员手交叉污染的四类食品、原料,如四季豆、豆浆、较大块的肉、肉圆等。  附件一  禁用名单  1.非本单位加工的直接入口食品(不含预包装食品),如熟肉制品、熟制水产制品、凉菜、蛋糕、烧饼、油条等。  2.直接入口的生海产品、淡水产品,如海蜇、海带、海产贝类、深海鱼、虾、蟹及其炝制、酱制、腌制、冰制品等。  3.已死的甲鱼、黄鳝、虾、蟹(不含冰鲜虾、蟹和冷冻虾、蟹)等。  4.生的围边菜、雕花菜、塑胶雕花围边,隔餐剩余饭菜。  5.食品添加剂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酸钠、亚硝酸钾)。  6.河豚、鲐鱼、青条鱼、金枪鱼、毛蚶、织纹螺、荔枝螺、泥螺、狗肝、鲨鱼肝、鱼胆、野生蘑菇、生(苦)杏仁、枇杷仁、木薯、发芽马铃薯、牲畜甲状腺及其它不明动物的组织、器官和腺体。  7.未经许可的药膳。  附件二  慎用名单  1.需强调烧熟、煮透的:四季豆、扁豆、白果、豆浆、鲜黄花菜、较大块的肉、肉圆以及整鸡、整鸭、整鹅等。  2.需强调洗净或消毒的:即食果蔬、果盘、盘花等。  3.需注意存放温度和时间的:熟肉制品、熟制水产制品、凉菜、沙拉、鲜奶制品、鲜奶油裱花食品、改刀装盘食品、生鲜啤酒、现榨果蔬汁等。  4.需特别注意防止加工过程工具、用具、操作人员手交叉污染的:生禽畜及其内脏、鲜蛋、海产品、淡水产品等。
  • 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解决方案
    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解决方案饮用水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检测仪深芬仪器厂家生产的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检测仪能快速测定矿泉水、包装饮用水、等水体中铜绿假单胞菌;微生物致病菌检测仪广泛应用于天然矿泉水行业、饮用水行业、制药行业、饮料行业、研究单位、检验检疫机构、质量监控机构等部门。在致病菌微生物检测领域,测量准确性和测量速度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解决,针对这一现状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研制了一款集温控技术、生物技术、光谱分析技术于一体的微生物致病菌检测仪,CSY-WSW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仪操作简单,无需增菌,缩短了检测时间,测试时间不超过1小时,是一种新型快速检测微生物致病菌含量的仪器。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仪检测项目: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溶藻性弧菌、阪崎肠杆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定量检测。(支持检测项目定制)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我国最新的饮用水标准 GB19298-2014《包装饮用水》明确规定:水样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另外,按照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出厂前应对每批次成品进行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如果检出,则为不合格产品,应该立即停止销售和召回。饮用了含有铜绿假单胞菌的饮用水,是否会损害健康呢?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铜绿假单胞菌含量情况,第二,不合格饮用水的饮用量情况。因为人体免疫系统能有效地抵抗该细菌的感染,因此,正常情况下,如果铜绿假单胞菌在水中的含量不高,并且饮用量也不多,一般不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但是,像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或是受到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这类情况,由于其免疫系统不健全或是出现免疫缺陷时,则极易受到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受感染的病人通常会出现发热、黄疸、脾大、伤口溃烂,并产生肺炎、泌尿系感染、脑膜炎、败血症等继发性疾病。所以,铜绿假单胞菌对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存在较大健康风险,容易引起急性肠道炎、脑膜炎、败血症和皮肤炎症等疾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仪技术参数:1、显示屏幕:7寸彩色中文液晶触摸显示屏2、操作系统:Android 9.0操作系统,芯片A53 联发科 2G+16G(外置TF内存支持扩展128G)3、样品信息:检测通道可独立设置样品名称、样品来源单位名称、单位地址(三级联动)、责任人、联**式、信用代码等信息4、智能检测:无需增菌,兼容单通道独立检测或多通道同时检测测试时间(前处理+测试)不超过1小时5、用户信息:可设置检测单位名称、单位地址(三级联动)、联**话、责任人、检测人员、审核员等,可多账户设置6、数据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圆饼图、柱状图、折线图进行统计、汇总、分析;7、数据导出:支持USB数据导出,格式可选(TXT、Excel)8、GPS定位:支持卫星定位功能9、系统更新:支持远程更新、新版本自动更新10、通讯接口:外置SIM卡插口(支持2G/3G/4G全网通)、外置存储TF内存插口、RS232、USB A型、USB B型、网口、wifi、蓝牙11、打印功能:内置热敏打印机,可通过USB B型外链打印机,单条或多条数据合并打印,可打印检测结果检测报告可打印检测项目、样品名称、检测结果、结果判断、检测日期 、检测单位、检验人员、被检测单位等信息;USB B型接口可连接A4打印机打印结果。12、数据上传:支持SIM(2G/3G/4G全网通)、网口、wifi进行数据传输及对接各地监管平台13、检测通道:16通道检测14、检测结果:定性定量分析15、检测时间:60分钟16、样品类别:可检测固体、液体、表面17、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仪尺寸:385mm*330mm*170mm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农药残留检测仪、ATP荧光检测仪、食品安全检测仪、水质检测仪、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免疫层胶体金/荧光分析仪、兽药残留检测仪、重金属检测仪、水分测定仪/固含量检测仪、检测试剂检测卡检测箱定制等,OEM代工/ODM贴牌等项目合作,详细内容可咨询夏经理。
  • 如何快速鉴定餐饮食品中的致病菌?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餐饮业也不断发展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人们对餐饮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伴随着餐饮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餐饮食品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strong尤其是食源性微生物引起的餐饮安全问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一、我国餐饮食品的主要特点:/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餐饮食品不同于一般的农产品,它是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餐饮食品也不同于包装食品,一般都是手工制作,不采用自动化技术,这样一来就会给食品安全带来偶发性风险。在制作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对食物的储存不当、加工的程序不正确等一些问题,都会给餐饮食品安全带来威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餐饮食品生产是通过对食品原材料的加工、切配、烹调制作来完成的。餐饮生产的过程短,现制现售。即时性是指生产的速度快,及时性是指顾客点菜后立即生产,即最大限度地缩短顾客的等候时间,一份产品制作往往只需要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即使是一次宴会所需全部产品的生产时间也不会超过几个小时。餐馆的生产原料种类繁多,而且很多属于鲜活产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旦保存处理不当,就很容易腐烂变质,不仅严重影响菜品质量,而且会使餐饮成本增加。餐饮工器具和餐具多样,锅、铲、盆、盘、碟、勺、筷、 杯、刀、叉、盏、盅、碗等,不易实现自动化洗涤消毒。/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二、餐饮食品致病菌风险/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餐饮食品安全风险是指在餐饮过程中由某种危害因素或管理不当所引起的,对人们健康或环境产生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餐饮食品安全一般是受食材、流通、场所、内部管理等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致病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全球贸易推动下,全球范围内屡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为食品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病原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根据2015年大陆食源性疾病爆发监测结果显示,家庭和餐饮服务场所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发生场所,事件起数分别占50.9%和43.8%,微生物性因素所致的发病率占51. 5%,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所致事件起数最多,占比33.1%,其次为沙门氏菌占比22. 7%,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占比12. 6%,蜡样芽胞杆菌占比 8.6%,致泻大肠埃希菌占比 7. 0%。美国国家疫情网数据显示,近 2 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病原体为诺如病毒、非伤寒沙门菌、产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菌 (STEC) 、弯曲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副溶血性弧菌和志贺菌等。2018 年,欧盟 RASFF 通报涉及 26 类食品风险,其中微生物污染排名第一,高达 936 例。在肉类及肉制品问题中, 微生物污染占 81.3%,主要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其中法国、波兰、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家被通报的主要问题中都涉及动物源性肉及肉制品的微生物污染。/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三、餐饮食品致病菌污染途径/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原材料,原料由于本身质量不过关或者储存条件不当受到污染,如鸡蛋不够新鲜、面粉太潮湿长虫、胶体乳化剂等吸附空气中微生物等。其次,经二次加工环节的产品经常用到含微生物数量非常高的原料,如豆沙馅料、肉松、肉膏、果酱、可可粉、奶油、沙拉酱等,大大提高了原始菌量。包装材料密封性不好,外包装或表面不清洁,附着有微生物,最终带入到产品中。/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加工与储存环节,物料应按照不同产品的特性进行储存,如冷冻产品应存放在-18℃以下的冷库或冰柜中,并保持温度稳定。食物的热加工时间与温度不足,例如扁豆熟制程度不够,鲜黄花菜未经过开水烫,里面残留的生物毒素可以使人中毒。还有一些需熟制的食品加热不彻底,致病微生物不能被杀灭,从而导致细菌性疾病。食品接触材料,一些小型甚至中型的餐馆,生熟不分,冷拼没有专间, 在厨间任意位置进行。清洗、消毒设施不全,洗手、洗菜、洗餐具等共用一池。生、熟工用具未明确分开摆放,刀具、菜板等生熟混用,各类厨具、餐具的混放, 都将会导致交叉污染。在食物储藏柜、熟食专用存放间放入加工食品,可直接入口食品和待加工食品混放。餐具的清洗消毒不彻底亦是行业痼疾,很多小餐馆甚至仅做简单清洗而根本没有消毒,餐具的卫生得不到保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人员卫生,由于卫生习惯未养成,餐饮从业人员导致交叉污染的现象十分常见。咳嗽、喷嚏也会把致病菌带进食物之中,从而间接导致细菌性疾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四、质谱技术的发展/span/strong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历经多年发展,食品工业已经习惯于使用经AOAC或ISO1614认可的快速检测方法——这些定性或定量方法被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所接受。新技术的发展,如基质辅助激光解吸(MALDI)飞行时间质谱(TOF)或测序技术凭借其更快速、更可靠的结果被大范围应用。/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检测时间的长短往往是考量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合格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MALDI-TOF MS快速准确地确认与鉴定微生物的能力在常规测试中具有极高价值。/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03858.html" target="_blank" title="MALDI-TOF法快速鉴定食源致病菌"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3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1ee3c28e-a6b9-4cf9-8931-2ed24ac990a5.jpg" title="3.png" alt="3.png" width="600" height="335" border="0" vspace="0"//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点击图片可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了解更多MALDI-TOF-MS快速鉴定食源致病菌方法技术。/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点击了解更多MALDI-TOF技术进展: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50.html" target="_blank" title="MALDI-TOF仪器专场"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50.html/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MALDI-TOF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微生物学鉴定的问题,MALDI-TOF微生物鉴定技术现状以及未来的市场前景如何,点击下方专题了解更多。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MALDITOF2020" target="_blank" title="MALDI-TOF临床微生物鉴定"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8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e5728c04-ae66-49ed-b12c-7443570a4168.jpg" title="微信截图_20200702154830.png" alt="微信截图_20200702154830.png" width="600" height="289" border="0" vspace="0"//a/ppbr//p
  • “嗜血”的质谱——关于流感嗜血杆菌和溶血嗜血杆菌的鉴定问题
    p  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2018年第一次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已经结束,但关于流感嗜血杆菌和溶血嗜血杆菌的鉴定问题,在微信朋友圈里谈得正热烈 (见文《溶血 or 流感?傻傻分不清?》)[1]。主要是因为在这次质评中,生化鉴定仪和有些品牌的质谱仪的鉴定结果出错了。令小布自豪的是,布鲁克MALDI Biotyper质谱的鉴定结果与标准答案完全相符!所以小布在这里来一段点评。/pp  流感嗜血杆菌和溶血嗜血杆菌虽然同属,但属于两个不同的种,致病性和临床意义也大不相同,前者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而后者是上呼吸道的正常定植菌。小布认为要认真、仔细地把它们区分开,千万不要混淆!/pp  可是这两种菌的亲缘关系很近,用传统的形态学和生化方法难以区分。虽然产荚膜的流感嗜血杆菌可以通过荚膜肿胀实验区别于溶血嗜血杆菌,但有些流感嗜血杆菌是不产荚膜的,通常被认为是无法分型的。同样,虽然有的溶血嗜血杆菌能够通过卫星试验观察到溶血环,但不是所有的溶血嗜血杆菌都能观察到明显的溶血环。/pp  难道就没有好办法了吗?当然不是!/pp  span style="color: rgb(31, 73, 125) "strong质谱是区分流感嗜血杆菌和溶血嗜血杆菌的好方法/strong/span/pp  早在2013年中国CDC的研究人员就通过质谱图的聚类分析,发现质谱可以把流感嗜血杆菌和溶血嗜血杆菌清楚地分成两类,甚至可以把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进一步细分(见图1)[2]。/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dfbc448c-6829-4363-bbc8-eb80e5161d6e.jpg" title="1.jpg" width="450" height="409"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409px "//strong/ppstrong  ▲图1. 流感嗜血杆菌和溶血嗜血杆菌的聚类分析树状图(MALDI Biotyper结果)/strong/pp  2014年荷兰公共卫生区域实验室、荷兰医学中心与布鲁克微生物研发中心共同发表了MALDI Biotyper能够正确鉴定流感嗜血杆菌和溶血嗜血杆菌的文章 [2],专家们通过分析不同来源的277个菌株,发现质谱法与测序法鉴定流感嗜血杆菌和溶血嗜血杆菌的结果几乎完全一致(见表1)。/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5e7cf664-5cee-4464-b1b3-ac63e6d76a51.jpg" title="2.jpg"//pp  strong▼表1.流感嗜血杆菌和溶血嗜血杆菌的MALDI Biotyper质谱法与测序法鉴定结果比较/strong/pp  另外,布鲁克公司在美国FDA注册进行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通过对74个流感嗜血杆菌和31个溶血嗜血杆菌的检测MALDI Biotyper质谱法鉴定100%正确!(结果摘自布鲁克公司提交美国FDA的报告)/pp  可见,质谱是区分流感嗜血杆菌和溶血嗜血杆菌可以信赖的方法!有些老师不免心生疑问:既然布鲁克质谱的鉴定结果都是正确的,那为什么其它品牌的质谱鉴定错了呢?/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31, 73, 125) "质谱法的数据库和鉴定结果的算法非常重要/span/strong/pp  原来呀,质谱鉴定微生物时,需要通过软件拿采集到的样品“蛋白指纹图”到数据库里进行逐个比对,因此,数据库建立与比对时所采用的理念与算法,以及数据库的容量,是影响鉴定结果非常重要的因素。/pp  布鲁克MALDI Biotyper的建库理念是以菌株为单位,数据库中每个条目都是一个独立的菌株。它的比对算法是采用指纹识别中的“模式识别”算法,就是把样品的“蛋白指纹图”与数据库中所有菌株的“蛋白指纹图”快速自动地进行逐个图逐个峰的比较,看看每对比对的“蛋白指纹图”之间有哪些峰是匹配的,哪些峰是不匹配的,以及匹配的谱峰之间相对强度的相关性,从而得到一个综合的匹配分数,并根据分数值告诉我们鉴定的可信程度。/pp  MALDI Biotyper的算法看上去通俗、简单,正可谓“大道至简”吧,不仅非常实用!而且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判!就像警察通过指纹比对来识别罪犯一样,只要数据库里有罪犯的指纹,它就能正确地识别出罪犯 即使数据库里没有罪犯的指纹,它也不会找错,只是告诉我们当前数据库里没有匹配的指纹,只要扩大搜索数据库的范围,定会让罪犯无以循形,不会造成冤假错案!/pp  有些老师可能会问:我们是做菌种鉴定,MALDI Biotyper的数据库为什么不以菌种为单位,而是以菌株为单位建立的呢?难道它能鉴定到菌株吗?/pp  大家知道,微生物种类繁多,每种微生物又包含丰富多样的不同菌株,而同一菌种内不同菌株之间的差异是天然存在的,并和微生物的种类有关,有的种内差异大,有的种内差异小。所以,布鲁克决定在菌株水平上建库,并在选择每个菌种的建库菌株时,尽可能包含差异大的菌株,而剔除差异小的菌株。MALDI Biotyper在菌株水平建库,具有以下优势:/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给代表性菌株预留了充分的覆盖范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  避免了数据库不必要的冗余/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  容易实现数据库的扩充和更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  能快速适应分类学的改变/span/pp  充分发挥了质谱技术分辨能力远远高于传统方法(如生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pan化方法)的特点,不丢失种水平之内菌株之间的差异。/pp  正是由于上述优势,美国CDC、加拿大国家微生物实验室和美国NIH等多家机构也在采用布鲁克的仪器和理念建立数据库并对外开放。/pp  通过以上对布鲁克MALDI Biotyper质谱的数据库与软件算法的简单介绍,相信各位老师就能理解为什么这次卫生部的质评中,布鲁克质谱的鉴定结果是正确的,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美国FDA批准Bruker MALDI Biotyper CA系统作为首个鉴定新型致病菌耳念珠菌(C. auris) 的新方法了[4-6]。/pp  参考文献/pp  1. 溶血 or 流感?傻傻分不清?/pp  2. B. Q. Zhu, D Xiao et al. MALDI-TOF MS Distinctly Differentiates Nontyp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from Haemophilus haemolyticus.PLoS One. 2013 8(2): e56139/pp  3. J. P. Bruin, M. Kostrzewa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Haemophilus influenzae and Haemophilus haemolyticus b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14, 33:279–284/pp  4.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605336.htm/pp  5. FDA首次批准质谱方法鉴定新型致病菌耳念珠菌 (Candida auris)/pp  6. “布”下天罗地网,防止“耳念”侵袭/p
  • ​全球视角下的食品致病菌
    近几年,国内外频发的食源性疾病给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危害,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不断扩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而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预防和控制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国际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CCFH)是CAC的通用法典委员会,负责制定食品卫生的一般原则、操作规范、指南以及食品微生物标准,在国际层面提出微生物风险评估的优先领域和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并审议食品微生物风险管理措施等。CAC于2013年修订了《制定和应用食品微生物标准的原则和指南》(CAC/GL 21-1997),其中规定了微生物标准的适用范围、定义和要素,以及制定标准的目的、需要考虑的因素、采样方案和检验方法等微生物标准制定和实施原则等内容,用于指导各国微生物限量标准管理工作。根据CCFH提出的要求,FAO和WHO联合成立的微生物风险评估专家组(JEMRA)对多种重要的“食品-病原”组合进行风险评估。其中,关于“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风险评估报告”(2004),“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沙门氏菌和阪崎肠杆菌的风险评估报告”(2004、2006)的科学结论均被CCFH采纳,CAC于2009年修订了《应用食品卫生一般原则控制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指南》(CAC/GL61-2007)。该文件为控制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提供了框架和建议,同时提出了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限量标准。2009年修订的《婴幼儿粉状配方食品卫生操作规范》(CAC/RCP 66-2008)中提出了粉状婴儿配方食品、粉状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等产品中的沙门氏菌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限量标准。2002年,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ICMSF)出版的《食品微生物检验与食品安全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第七卷)》,对微生物标准的选择、制定和应用,以及分级采样方案原理、类型和应用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ICMSF提出的分级采样方案是食品微生物标准的重要组成元素,已被CAC和国际社会广泛认可采纳。2011年,ICMSF出版了《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控制原理与实践-食品中的微生物(第八卷)》,对18大类不同食品中的微生物危害及其潜在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按食品类别及加工工艺特点提出了应该加以控制的主要致病菌种类、限量要求及相应的关键控制点等。欧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均参照CAC的标准制定和实施原则,以及ICMSF的分级采样方案,制定和/或修订了食品中微生物限量标准。我国于2013年制定和发布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该标准的发布对保障食品安全、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按照《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适应行业的发展以及监管部门的使用需求,根据最新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结果,结合国际上近年来食源性致病菌标准的修订动态及GB 29921-2013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启动了该标准的修订。本次修订将标准名称由《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修改为《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整合了乳制品和特殊膳食用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要求,增加了食品类别(名称)说明的附录,对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食制品、即食豆类制品、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即食果蔬制品、饮料、冷冻饮品、即食调味品、坚果与籽类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等13类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克洛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等6种致病菌指标和限量进行了调整。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见报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是重要因素之一。由食品中致病菌污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危害。为了促进食品中致病菌行业分析检测技术交流,研讨国内外最新研究应用进展,仪器信息网在6月19-21日举办的第四届“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检测新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中设立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专场。特别邀请到行业专家及相关厂商技术人员参与本次网络研讨会,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检测技术呈现给大家。点击图片 免费报名点击链接,报名会议: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grfood2024/扫描二维码报名
  • 汽车内检测到10级致病菌
    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援引相关机构的研究结果报道:公厕座便器上每平方英寸(合6.45平方厘米)“潜伏”大约80个细菌,而轿车方向盘、变速杆和后座等部位的同样面积上所检测到的细菌数量接近800个,几乎是公厕座便器的10倍。  汽车真有这么脏吗?根据有关机构的研究表明,车内空气环境质量之恶劣,堪比垃圾填埋场,并且科研人员还在汽车内检测到了10级致病菌中的三甲选手。  中国科学院所属中科理化环境分析研究中心通过气象色谱法、称重法、撞击法、擦拭法等四种实验方法,对车辆的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菌落总数和菌种等情况涉及汽车空气状况的物质进行了全面的检测与研究,并最终发布了一份“汽车空气质量检测报告”。  据悉,本次汽车空气质量检测,共检测了50个样品,而这些样品汇集了包括:大众、通用、丰田、本田、马自达等在内的数十个主流汽车品牌旗下的主力车型,至于车辆的使用年限则从1年到15年不等,相对应的行驶里程则在1-27万公里之间。可以说,本次检测的样品基本覆盖了我国当下汽车使用的现状,而由此所获得的结果。应该说,也极具真实性与权威性。  根据检测报告显示,除可吸入颗粒物基本符合国家标准(0.15mg/)外,TVOC、菌落总数情况堪忧。特别是菌落总数方面的情况让人触目惊心。根据《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TVOC应0.60mg/,但本次检测的结果,汽车内TVOC超标30%(平均数) 在菌落总数方面,国家标准为1000cfu/,而实际结果为2174.75cfu/(平均值),超标近174.75%。如果与更严格的新加坡标准相比,此次测得的车内空气质量更是超标了近449.5%。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某部车内测得了22603cfu/的惊人数据,要知道垃圾填埋场的标准也仅为2500cfu/(新加坡标准)。  在中科理化环境分析研究中心进行的汽车空气质量全面检测中,研究人员不仅检测了可吸入颗粒物、TVOC和菌落总数的数据,并且对车内菌种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报告显示,研究人员从样本车内检测出,包括: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霉菌、绿脓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在内的多种病菌。此外,研究人员综合各类因素后,认为车内应该还会存在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沙门氏菌、蜡质芽孢杆菌、节杆菌和感冒病毒等在内的数十种病菌。  在诸多菌类中金黄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这三种病菌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根据细菌的致病性,通常可以将致病细菌封为10个等级,而我们刚刚说到的那三种病菌,在其中恰恰位列三甲。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并且有“嗜肉菌"的别称。根据统计,在美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则更多,占到45%,我国每年发生的此类中毒事件也非常多。  肺炎链球菌简称肺炎球菌,它是引发人类大叶性肺炎的元凶。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人间传播的微生物名录(待颁布)肺炎链球菌属于三类,也就是最危险的一类。  溶血性链球菌又称沙培林对热,可引起皮肤、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呼吸道感染、流行性咽炎的爆发性流行以及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和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病态反应。  相比TVOC和菌落总数的超标,在专家看来,金黄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的大量存在,是对健康的更大危险,作为位居致病细菌三甲的细菌,它们不仅致病性更强,同时被灭杀的难度也更大。可以说,它们的存在就如同一个个隐形的杀手,对人民的健康造成了直接,但又是相当隐蔽的危险。
  •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覆盖面能达90%以上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追求吃得饱,更关注如何吃得安全、吃得健康。食品安全标准在整个食品安全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一室主任、研究员朱蕾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成效是非常显著。截至目前,共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366项。“目前的食品安全标准能够基本覆盖我国市场销售以及老百姓消费的主要食品类别,覆盖面能达到90%以上。”朱蕾表示。进入夏季,食品污染导致的健康问题也随之迎来高发期。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二室主任、研究员王君介绍,致病菌是常见的致病性微生物,能够引起人或者动物发生疾病。食品中的致病菌常见的主要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等。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食品当中的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病例数大概占全部报告病例数的将近一半左右。为了控制食品当中的致病菌污染,预防食源性疾病,我国制定了食品当中的致病菌限量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2013年发布,2014年7月正式实施。这个标准在分析我国多年来食源性疾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以及参照国际管理经验,结合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充分听取国家有关部门、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多方面的意见,对于我们食品当中的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食制品、即食豆制品、巧克力类以及即食果蔬制品、饮料、冷冻饮品、即时调味品等11类食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5种致病菌提出了限量的要求。在选购食品时,除了注意致病菌的预防,还需注意食品添加剂一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王华丽表示,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到食品中的一些人工合成的或者天然的化学物质,常见的防腐剂、着色剂、营养强化剂、香精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等都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她提示,凡是不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告允许使用的品种都不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比如常见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就是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按照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管理范畴,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有2300余种,按功能类别分为23个类别,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防腐剂、糖果里的着色剂、香精香料等,不太熟悉的比如食品加工过程中要用的酶制剂、萃取剂、脱模剂、澄清剂等,这种物质也是属于食品添加剂。在2300多种食品添加剂品种里,香料占了很大一部分,将近1800多种。
  • 【新旧对照】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致病菌是常见的致病性微生物,能够引起人或动物疾病。食品中的致病菌主要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据统计,我国每年由食品中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病例数约占全部报告的40%至50%。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目前,我国涉及食品致病菌限量的现行食品标准共计500多项,标准中致病菌指标的设置存在重复、交叉、矛盾或缺失等问题。 为控制食品中致病菌污染,预防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发生,同时整合分散在不同食品标准中的致病菌限量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牵头起草《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以下简称GB29921)。标准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3年12月26日发布,自2014年7月1日正式实施。  GB29921属于通用标准,适用于预包装食品。其他相关规定与本标准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本标准执行。其他食品标准中如有致病菌限量要求,应当引用本标准规定或者与本标准保持一致。该标准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在历年食品安全抽检实施过程中得到反馈的问题较多,因此相关部门于2017年1月正式启动修订,2019年12月公开征求意见,现GB 29921-2021于2021年9月7日发布,2021年11月21日实施。同期公布的《GB 31607-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也如约而至,这两个新标准 的正式实施将为食品人提供强有力的法规支持,话不所说,我们还是先重点看一下GB 29921-2021较GB 29921-2013有哪些变化吧。新版变化1.修改标准名称2021版标准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修改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2.修改适用范围3.应用原则4.指标要求(1)食品类别增加增加了乳及乳制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的致病菌限量要求,食品类别由11类增加到13类。(2)肉制品删除2013版肉制品类别下的熟肉制品和即食生肉制品删除 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 要求增加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要求,并在备注中限定仅用于牛肉制品,即食生肉制品、发酵肉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由GB4789.10第二法改为GB4789.10,不再限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为第二法。(3)水产制品01删除2013版水产制品类别下熟制水产品、即食生制水产品、即食藻类制品02增加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要求03删除金黄色葡萄球菌要求(4)即食蛋制品无变化(5)粮食制品01删除粮食制品类别下熟制粮食制品(含焙烤类)、熟制带馅(料)面米制品、方便面米制品0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由GB4789.10第二法改为GB4789.10,不再限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为第二法。(6)即食豆制品01删除即食豆制品类别下发酵豆制品、非发酵豆制品0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由GB4789.10第二法改为GB4789.10,不再限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为第二法。同时m和M单位由CFU/g改为CFU/g(ml)(7)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无变化(8)即食果蔬制品01删除 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 要求02增加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要求,并在备注中限定仅用于牛肉制品,即食生肉制品、发酵肉制品。03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由GB4789.10第二法改为GB4789.10,不再限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为第二法。04增加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要求0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要求仅适用于去皮或预切得水果、去皮或预切的蔬菜及上述类别混合食品。(9)饮料01删除饮料食品类别下(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除外)02删除金黄色葡萄球菌要求(10)冷冻饮品01删除冷冻饮品类别下冰淇淋类、雪糕(泥)类、食用冰、冰棍类0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由GB4789.10第二法改为GB4789.10,不再限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为第二法。(11)即食调味品01删除即食调味品类别下酱油、酱及酱制品、水产调味品、复合调味料(沙拉酱等)0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由GB4789.10第二法改为GB4789.10,不再限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为第二法。(12)坚果与籽类食品01食品类别由坚果籽实制品修改为坚果与籽类食品,同时删除坚果及籽类的泥(酱),腌制果仁类(13)备注01增加解释 表中“m=0/25g或25ml或100g”代表“不得检出每25g或每25ml或每100g”。02原“注1”调整为应用原则中2.403原“注2”调整为应用原则中2.3(14)增加附录A 食品类别(名称)说明详细的标准全文如下图:
  • 国内外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解析
    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规定,即食食品是指食品以售出的形态存在,无需进一步杀菌处理即可食。即食食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熟肉制品、甜品、糕点、现榨果蔬汁、新鲜蔬菜、米饭、生鲜水产品、面米制品等。目前,我国缺乏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方面的标准,造成了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此类食品产品无具体监管依据的尴尬局面。本文简要介绍CAC、欧盟,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英国、加拿大、美国、韩国、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为我国制定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提供技术依据。 1 即食食品微生物指标意义1.1 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的所有菌落个数。菌落总数不是食品安全的直接指标,它不能直接用于即食食品的安全性评估。食品中菌落总数升高,说明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卫生状况欠佳或者储存不当。1.2 指示微生物  大肠埃希氏菌是人类和温血动物肠道正常寄生菌,属于肠杆菌家族中的一类。一般而言,食品中含有大肠埃希氏菌,表示食品直接或间接受到粪便污染。如果食物含有大量大肠埃希氏菌,则显示在处理食物时普遍忽视清洁卫生,而且没有把食物妥为贮存。  肠杆菌科是一大类在生物化学和遗传上彼此相关的细菌,通常用以评估食物的一般卫生状况。如果有关细菌存在于经加热处理的食物中,即表示食物烹煮不足或在处理后受到污染。1.3 食源性致病菌  致病菌是指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包括可在食物内释放毒素的细菌,或使肠道受感染而令人发病的细菌。致病菌通常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蜡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空肠弯曲菌等。食物中毒的病症由恶心和呕吐(例如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致)、腹泻和脱水(例如由沙门氏菌属和弯曲菌属引致),以至败血病、脑膜炎、瘫痪和死亡等严重情况不等(例如由入侵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引起以及在罕见的由肉毒杆菌毒素引起的中毒个案)。不同食源性致病菌的感染剂量,由不足10个至超过1亿个不等。  2 国内外标准对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  微生物标准是定义产品中微生物的可接受水平,此可接受水平是基于单位质量、体积、面积或批次产品中的微生物和它们的毒素及代谢物的数量。食品安全标准是对适合在市场上流通的一种食品或一批食品的可接受水平。由于在食品生产、包装、运输和其他操作中会不可避免地染上微生物,而通过良好的卫生操作,可以将微生物的污染降到最低程度。因此,微生物标准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可以用来支持良好卫生规范(GHP)以及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系统(HACCP),有效促进食品安全。由于消费者购买即食食品后不再进行灭菌处理,因此不同的国家与地区规定了即食食品中指示菌和致病菌限量,以确保即食食品的安全。  CAC、欧盟,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美国、韩国、英国、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即食食品相关标准不区分预包装和散装食品,主要以加工工艺、食品类别和用途来规定微生物限量要求。2.1 CAC 对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  对于即食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大肠杆菌、肠杆菌科等微生物指示菌,CAC强调过程控制,仅对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规定了限量(见表1)。表1 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即食食品种类微生物指标采样方案及限量标准ncm适合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长的即食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25g中不得检出不适合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长的即食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100CFU/g  注:n为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c为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的样品数;m为微生物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2.2 欧盟对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  欧盟对食品安全的监控不仅仅体现在产品检验,更主要的是通过预防措施来确保食品安全,例如实施良好操作规范和应用基于HACCP原理的体系。可以用微生物标准来确认和验证HACCP程序和其他卫生控制措施。食品企业应对食品生产、加工和分销(包括零售)的每一个阶段采取措施以确保原材料和加工过程满足卫生标准,产品在货架期内能够满足适当的食品安全标准。  欧盟规定了婴幼儿即食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及适合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长的即食食品(不包括婴幼儿即食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两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限量标准;还规定了发芽的种子(即食)、预切水果和蔬菜(即食)和未经巴氏杀菌的果汁和蔬菜汁(即食)3类食品中沙门氏菌限量标准(见表2)。表2 欧盟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即食食品种类微生物指标采样方案及限量标准ncm婴幼儿即食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25g中不得检出适合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长的即食食品 (不包括婴幼儿即食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100CFU/g不适合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长的即食食品 (不包括婴幼儿即食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100CFU/g发了芽的种子(即食)沙门氏菌5025g中不得检出预切水果和蔬菜(即食)沙门氏菌5025g中不得检出未经巴氏杀菌的果汁和蔬菜汁(即食)沙门氏菌5025g中不得检出  注:n为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c为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的样品数;m为微生物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2.3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将检测结果分为满意、可接受、不满意和有潜在危害4种水平(表3):满意是指检测结果在此类产品微生物限量下限范围内,无食品安全危害;可接受是指检测结果在此类产品微生物限量上限范围内,无食品安全危害;不满意是指检测结果在此类产品微生物限量范围内,无食品安全危害,但显示食品加工处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重新抽样进行检测,若结果满意则无需采取措施,若结果不满意应检查厂家的生产加工过程和卫生状况;潜在危害是指检测结果超出此类产品微生物限量范围,存在食品安全危害, 应检查厂家生产加工过程和卫生状况,必要时应对问题产品进行召回。表3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数量/(CFU/g)满意可接受不满意有潜在危害菌落总数A类食品<104<105≥105不适用B类食品<106<107≥107不适用C类食品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指示菌肠杆菌科<102<102-104≥104不适用大肠杆菌<33-100≥100不适用致病菌葡萄球菌(血浆 凝固酶阳性)<102102-103103-104≥104产气荚膜梭菌<102102-103103-104≥104蜡样芽孢杆菌和 其他致病性芽孢 杆菌<102102-103103-104≥104副溶血性弧菌<3<3-102102-104≥104空肠弯曲菌25g不得检出检出沙门氏菌25g不得检出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第一类食品25g不得检出≥102第二类食品25g不得检出检出,但<102≥102第三类食品25g不得检出检出,但<102≥102  注:第一类食品:适合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长、保存时间超过一天的即食食品(例如预包装三明治);第二类食品:不适合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长、保存时间超过一天的即食食品(例如沙律);第三类食品:制作后立即出售或食用、保存时间不超过一天的即食食品(例如新鲜制作的寿司)。  在菌落总数的限量规定上,根据即食食品成分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是否经过热处理工艺将即食食品分为3类:A类食品指即食食品的所有成分在生产过程中均经过加热处理,即食食品中菌落总数较低;B类食品指即食食品的部分成分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热处理;C类食品不适宜检测菌落总数,如新鲜的果蔬制品(包括蔬菜沙拉)、发酵食品和含发酵食品成分的食品(如三明治或面包卷),这些食品本身含有较高的正常菌群。2.4 英国对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  英国对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的规定较为严格,针对13种即食食品种类制定了相应的菌落总数限量,同时对所有即食食品制定了肠杆菌科、大肠杆菌和致病菌限量要求。根据微生物计数结果将即食食品微生物分为满意、可接受和不满意3个水平(见表4):满意是指检测结果在微生物限量范围内,无需采取措施;可接受是指食品存在潜在风险,必要时应重新抽样检测,并对食品原料检查,食品加工温度和时间控制,加工环境进行检查。表4 英国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数量/(CFU/g)满意可接受不满意菌落总数1.从罐头、瓶装、盒装和袋装食物中取出的食物a<10不适用不适用2.制作后立即出售或食用的熟食<103103-<105≥1053.在出售或食用之前还需少量操作处理的冷藏熟食;巴氏灭菌后需冷藏的罐装食物<104104-<107≥1074.不含奶油的糕点和糖果,粉末状食物<104104-<106≥1065.在出售或食用之前还经过一些操作处理的冷藏熟食b<105105-<107≥1076.非发酵乳制品和乳制甜点,蛋黄酱以及以蛋黄酱为基料的调味品,熟制的调味汁<105105-<107≥1077.含调味料、蘸酱和面糊的食物<106106-<107≥1078.需冷藏以延长保存的食物b<106105-<108≥1089.用于生食的生肉、生鱼、冷烟熏鱼c<106105-<108不适用10.采用保藏工艺制作的食品:腌制食品、酱卤食品和盐渍食品c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11.干燥食品c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12.新鲜果蔬、含有生鲜蔬菜的即食食物c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13.发酵的熏干肉、发酵蔬菜、成熟奶酪c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指示菌肠杆菌科<102102-≤104>104大肠杆菌<2020-≤102>102李斯特菌属(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010-≤102>102致病菌弯曲杆菌25g不得检出检出大肠杆菌O157(和其他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25g不得检出检出沙门氏菌25g不得检出检出志贺氏菌25g不得检出检出霍乱弧菌(O1和O139)25g不得检出检出蜡样芽孢杆菌<103103-≤105>105其他致病性芽孢杆菌<103103-≤105>105产气荚膜梭菌<1010 -≤104>10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010 -≤102>102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阳性的球菌<2020 -≤104>104副溶血性弧菌<2020 -≤103>103  注:a大多数这种包装类型的产品采样时都是商业无菌的,如果还需经过进一步加工后才食用的,则按照类别5来评估它们。如果该类食品含芽孢厌氧菌,则结果为不满意。b此类食品如果检出>106 CFU/g的酵母,或>107 CFU/g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或芽胞杆菌属,或>108 CFU/g的乳酸菌,则结果为不满意。c此类食品因其本身所含菌落总数较高,不适合检测菌落总数。2.5 美国对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  美国FDA和EPA鱼和渔业产品安全控制标准对即食水产品的微生物水平进行了规定,检测结果不应超出规定水平,微生物指标包括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见表5)。表5 美国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鱼和渔业产品微生物指标水平即食水产品(消费者仅需稍微烹煮)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1×103CFU/g,热不稳定毒素(LT)或热稳定毒素(ST)阳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霍乱弧菌检出产毒素的O1群或非O1群副溶血性弧菌≥104 CFU /g(神奈川试验阳性或阴性)创伤弧菌检出2.6 加拿大对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  加拿大对即食食品的微生物指标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了限量规定,并对取样计划、应用要求及法定状态分别进行了规定(见表6)。其中,法定状态是指根据检测结果对即食食品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分级处理措施,处理措施包括允许销售、停止销售和召回。表6 加拿大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食品微生物限量指标/ (CFU/g)取样计划应用要求法定状态备注即食食品单核细胞 增生李斯 特氏菌未检出/25 gn = 5生产级Ⅱ及召回至零售级支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长且在冷藏条件下货架期低于12 天的即食食品,以及在GWP田间下生产的不支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长的所有即食食品<100n = 5生产级允许销售>100n = 5生产级召回或停止销售2.7 韩国对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  韩国对即食食品的微生物指标进行了规定,检验项目包括大肠杆菌、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其中菌落总数和蜡样芽孢杆菌为定量检测,其他项目为定性检测(表7)。表7 韩国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食品类别微生物指标标准备注即食食品大肠杆菌阴性限用于即食食品和新鲜的即食食品菌落总数≤105CFU/g限用于待烹调食品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沙门氏菌阴性副溶血性弧菌阴性蜡样芽孢杆菌≤103CFU/g限用于即食食品和新鲜的即食食品2.8 香港地区对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  2014年香港食环署食物安全中心对《即食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2007版)进行了修订,最新版于2014年8月14日正式生效。新版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适用于一般即食食品及指定食品的微生物含量指引。一般即食食品的微生物含量准则将食品分为14个类别,分别对其需氧菌落计数进行了限量规定,同时规定了卫生指示微生物和指定食源性致病菌限量。“指引”将即食食品的微生物检测结果分为满意、可接受和不满意3个等级(见表8):满意水平无需采取任何措施;可接受水平应调查原因并重新抽样检验;若须氧菌落计数和指示微生物结果不满意应调查原因并重新抽样检验,若致病菌结果不满意,应停止销售有问题食品,立即调查原因,采取改善措施和执法行动,同时抽取食物样本作调查之用。表8 香港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准则检测结果(每克食物样本的菌落形成单位)满意可接受不满意各类即食食品所含需氧菌落计数(30℃/48h)食物类别a1.紧接从容器中去除,在室温下可保质的罐装、瓶装、盒装和袋装食物b<10不适用注c2.在紧接出售或进食前烹煮的食物<103103-<105≥1053.经烹煮并冷冻,在出售或进食前最少处理程序的食物;经巴士德消毒须冷藏的罐装食物<104104-<107≥1074.不含乳制忌廉的烘培食品和甜点、粉状食物<104104-<106≥1065.经烹煮并冷冻,在出售或进食前经若干处理程序的食物<105105-<107≥1076.非发酵乳制品及乳制甜品、蛋黄酱及蛋黄酱为主的调料酱、经烹煮的酱汁<105105-<107≥1077.加入调料酱的食物、蘸料、抹酱<106106-<107≥1078.须冷藏且保质期长的食品<106106-<108≥108 d9.生的即食肉类和鱼类、冷烟熏鱼类<106106-<107≥10710.醋渍、腌渍或盐渍的腌制食品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11.干制食物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12.新鲜水果和蔬菜、含有生的蔬菜的食品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13.发酵、腌制和干制的肉类、发酵蔬菜、成熟芝士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14.可在一段有限时间内在室温陈列以供出售的经烹煮肉类制品,例如烧味和卤味<105<105-<<106≥<106卫生指示微生物(适用于一般即食食品)肠杆菌科细菌e<102102-≤104>104大肠杆菌f<2020-≤102>102致病菌(适用于一般即食食品)弯曲菌属(耐热)在25克样本中没有检出不适用在25克样本中检出O157 型大肠杆菌(以及其他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在25克样本中没有检出不适用在25克样本中检出沙门氏菌属在25克样本中没有检出不适用在25克样本中检出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在25克样本中没有检出不适用在25克样本中检出志贺氏菌属g在25克样本中没有检出不适用在25克样本中检出李斯特菌冷藏食品h(冷凝食品除外)或婴儿食品在25克样本中没有检出i不适用在25克样本中检出i其他即食食品<10j10-≤100j>100 j副溶血性弧菌<2020-≤103>103金黄葡萄球菌及其他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2020-≤104>104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1010-≤104>104蜡样芽胞杆菌<103103-≤105>105  注:a.就食物类别未有涵盖的食品,在诠释其需氧菌落计数水平时,应考虑所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售前加工程序的性质和程度。b.大部分食品从容器取出时一般都是无菌的。不过,如果有关食品其后再经配制才使用,则应按实物类别5来评估。c.食品如验出含有能产生孢子的厌氧菌(但须经特别检测才能确定是否含有能产生孢子的厌氧菌,以及其含量),即属“不满意”。食物如在原装容器内加以烹煮,一般亦不会含有能产生孢子的厌氧菌,不过罐装鱼类制品可能含有微量能产生孢子的厌氧菌。d.检查有否腐败迹象。乳酸菌在冷藏温度下的生长情况理想,在有氧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则较差。随着乳酸的产生,腐败情况最终会在乳酸菌含量约为每克样本109个菌落形成单位的水平时出现。如主要的微生物属革兰氏阴性菌,明显的腐败情况(例如假单胞菌产生的斑点、变色及黏质物,其他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黏质物),可能会在含菌量达每克样本107~108个菌落形成单位的水平时出现。e.肠杆菌科细菌的准则适用于经加热处理的食物、鱼类和芝士(以蜂窝哈夫尼亚菌或普通变形杆菌这两种培养菌使其成熟的芝士除外)。这个准则不适用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为配料的食物(如含沙律的三文治),因为肠杆菌科细菌是这类食物常见的菌群,其含量可以很高。f.这个准则不适用于以生乳制成的芝士。g.志贺氏菌属检测会在涉及该菌的食物中毒个案调查或处理食物投诉时进行,但不建议在日常食品监察中检测。h.除非有科学证据证明李斯特菌不易于冷藏环境下在有关食物中生长,这个准则则适用于所有冷藏食品(冷凝食品除外)。可参考食品法典委员会《应用食品卫生的一般原则控制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准则》(CAC/GL 61-2007)。i.根据ISO 11290-1:1996/Amd 1:2004方法进行。也可采用经过适当验证具有同等敏感度、重现性和可靠性的其他方法。j.根据ISO 11290-2:1998/Amd 1:2004方法进行。也可采用经过适当验证具有同等敏感度、重现性和可靠性的其他方法。2.9 澳门地区对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  中国澳门《即食食物的微生物含量判定指引》将即食食品微生物检出结果分为满意、接受、不满意和潜在危害4种水平(见表9)。由于需氧菌落计数含量会根据实物类别及生产流程而有不同,故根据其影响因素将即食食品分为3个级别:第一级别应用于所有食物材料在最终加工制作时已烹熟的即食食物;第二级别应用于只有部分食物材料在加工制作时已烹熟,以及最终仍需进一步处理(储存、切片或混合)或不需烹熟的即食食物;第三级别是指需氧菌落计数并不适用的即食食物,例如新鲜的生果、蔬菜(包括沙律)及发酵食物等即食食物,其需氧菌落计数值高是由于正常菌落所致。表9 澳门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检测微生物质量(每克食物样本的菌落形成单位)满意可接受不满意需氧菌落计数第一级别<105<105≥105不适用第二级别<106<107≥107不适用第三级别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指示微生物埃希氏大肠杆菌<2020-100>100不适用致病菌(适用于所有食物类别)金黄色葡萄球菌<2020-<100100-<104≥104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2020-<100100-<104≥104副溶血性弧菌<2020-<100100-<103≥103蜡样芽胞杆菌<103103-<104104-<105≥105弯曲菌类在25g食物样本内没有发现不适用不适用在25g食物样本内发现沙门氏菌类在25g食物样本内没有发现不适用不适用在25g食物样本内发现霍乱弧菌在25g食物样本内没有发现不适用不适用在25g食物样本内发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25g食物样本内没有发现不适用不适用在25g食物样本内发现大肠杆菌O157在25g食物样本内没有发现不适用不适用在25食物样本内发现2.10 我国大陆地区对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要求  2013年卫生部组织起草了《食品安全基础标准清理工作方案》,并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牵头制定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工作组对我国现行562项各类标准中的致病菌指标、限量和采样方案进行了梳理,结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监测结果和2005-2011年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和致病菌组合的危害特征,参考分析了CAC、欧盟,以及澳新、日本、美国、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等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标准及其规定,在考虑食品中致病菌或其代谢产物对健康造成实际或潜在危害的证据的基础上,对致病菌指标进行了删减、增加或修改。同时,参考ICMSF(1996)中各种致病菌的生物学特征描述,分析致病菌对各类食品可能产生的风险,提出采用二级或三级采样方案。《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于2013年12月26日正式发布,2014年7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致病菌指标、限量要求和检验方法;该标准针对11类食品的5个致病菌指标作出了限量要求,分别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副溶血性弧菌;该标准适用于预包装食品,不适用于罐头类食品。  我国大陆地区目前没有非预包装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的通用标准,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食品监管部门在日常监测工作中只能参照有关产品卫生标准和要求,部分无产品标准的只能以实测值检测,无法进行合格评定,给食品安全监管和执法工作带来一定障碍。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加快,餐饮业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餐饮行业经营品种多、数量大、烹调方式多样、食品加工原料供货渠道复杂,且加工过程又多以传统手工操作为主、随意性大,这些都增加了餐饮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生物危害发生的可能性。餐饮业已成为导致食物中毒发生的高风险行业,已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即食食品是餐饮业中的主要食品类别,也是食物中毒高发的对象,如果在食用前不加热,在销售过程中不注意卫生操作,易受微生物污染,引起食物中毒,使消费者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CAC、欧盟,以及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美国、加拿大、韩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针对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都制定了相关标准,微生物指标主要包括菌落总数、指示微生物和致病菌三大类,因地域特征和食品类型的差异,每项指标的限量值不尽相同。有的国家将食品划分为多个类别,针对每类即食食品的加工方式和原料组成不同分别对其菌落总数进行规定,例如英国将即食食品分为13个类别对其菌落总数分别进行规定,香港则将即食食品分为14个类别对其菌落总数进行规定;有的地区仅针对某类风险性较高的即食食品规定某一个致病菌指标,例如CAC和加拿大仅对即食食品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项目进行限量规定,欧盟则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沙门氏菌进行限量规定。  通过分析比较,可以总结以下几点:1)CAC 和欧盟对食品安全的控制更加注重生产加工过程中对微生物的控制,而不仅仅是成品检测;2)中国香港标准制定参照了英国标准的模式,包括食品分类、致病菌项目设置和限量要求基本一致;中国澳门参照了澳新的标准,其内容也是基本一致;3)CAC和欧盟的标准采用多级采样方案(二级或三级),英国、中国香港、澳新和中国澳门的标准只针对单一样本微生物限量进行评估,如需对批次样本评估,则需制定抽样方案。  大肠埃希菌是人类和温血动物肠道正常寄生菌,属于肠杆菌家族中的一类。一般而言,食品中含有大肠埃希氏菌,表示食品直接或间接受到粪便污染。如果食物含有大量大肠埃希氏菌,即代表在处理食物时普遍忽视清洁卫生,而且没有把食物妥为贮存。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美国、韩国、英国、中国香港和澳门的即食食品标准均对大肠埃希氏菌进行了限量规定。  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霍乱弧菌等食源性致病菌具有潜在食品安全风险,被污染食品需立即召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英国、中国香港和澳门的即食食品标准均对这些项目的限量要求为“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产气荚膜梭菌、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致病菌虽允许少量检出,但随着数量的增加食品安全风险也相应提高,受污染的即食食品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危害人体健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与其在食物中形成的肠毒素有关。在货架期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数量如果超过105 CFU/g,产生的肠毒素就可导致食物中毒。所以,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国香港和澳门规定不同即食食品金黄色葡萄球菌限量不大于104CFU/g。蜡样芽胞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尘埃、植物和空气中,易污染食品,需要注意的是该菌污染产毒的食品一般无腐败变质现象,感官性状正常,不易被发觉,只有当它在食物中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才会引起食物中毒,其肠毒素分为腹泻型肠毒素和致呕吐型肠毒素。因此,英国和中国香港标准规定蜡样芽孢杆菌的可接受水平为103~105CFU/g,澳新标准可接受水平为102~103CFU/g,中国澳门标准可接受水平为103~104CFU/g。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也是由肠毒素所致,对即食食品中的产气荚膜梭菌,英国和中国香港标准规定的可接受水平为10~104CFU/g,澳新标准可接受水平为102~103CFU/g,中国澳门标准可接受水平为20~102CFU/g。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鱼贝虾蟹等海产品以及腌制食品中,溶血素是副溶血性弧菌致病的主要因素,人们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后极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生与摄入量有关。对即食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英国和中国香港标准规定的可接受水平为20~103CFU/g,澳新标准可接受水平为3~102CFU/g,中国澳门标准可接受水平为20~102CFU/g。在可接受的限量水平内,食用这些即食食品不会带来健康损害,超出可接受水平的食品则会引起食物中毒。4 结语  我国目前没有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的通用标准,尤其是在即食食品占重要地位的餐饮业。即食食品监管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必要的微生物限量标准,不能有效地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而有害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餐饮业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考虑到我国餐饮业的进入门槛较低,食品制作过程中的生熟交叉污染非常严重,食品卫生是一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餐饮业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在制定标准的技术路线上,可参考中国香港和澳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即食食品中微生物限量的规定,提出适合我国餐饮业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的通用标准。
  • 达元发布DY-7100 恒温荧光检测仪(非洲猪瘟检测仪)新品
    恒温荧光检测仪是一款集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智能数据判读一身的恒温荧光检测仪,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准确性高、数据可溯源的优点。 广泛用于肉类动物源性成分检测、非洲猪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检测、转基因检测、动物病害等检测。性能特点:1.检测速度快。2.操作简单:搭配达元冻干分子检测试剂,省去可复杂的配置体系操作过程,仪器检测信息输入简单。3.检测项目齐全:覆盖常见的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和食源性致病菌等检测项目,其他产品陆续上市。4.可溯源:检测数据可通过有线网络、无线wifi、3G或4G网络,及时上传到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5.智能判读:检测结果非常直观,非专业人员也可轻松完成判读。6.检测效率高:仪器可同时检测不同样品和项目。7.内置打印机:检测结果可现场打印。8.实时监测:可实时查看荧光曲线。9.兼容市场上常见的恒温扩增检测试剂(包括LAMP法、RPA法、RAA法等)图1 检测曲线图 检测范围:肉及肉制品动物源性成分检测;乳品及乳制品、饮用水等食品致病菌检测;鱼虾等水产品动物病害检测;动物饲料及农产品转基因检测。可选试剂: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检测盒沙门氏菌核酸检测盒大肠杆菌O157核酸检测盒单增李斯特氏菌核酸检测盒副溶血性弧菌核酸检测盒志贺氏菌核酸检测盒阪崎肠杆菌核酸检测盒霍乱弧菌核酸检测盒铜绿假单胞菌核酸检测盒溶血性链球菌核酸检测盒非洲猪瘟病毒LAMP检测试剂盒应用领域:恒温荧光检测仪可广泛应用食品药品监督、海关出入境、疾控中心、水产渔政、农业、肉类批发、食品企业等多个行业。创新点:针对非洲猪瘟改良创新出的解决方案
  • 禁止踩“坑”!聊聊建设实验室 开展微生物检验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近期有许多餐饮、商超的用户咨询美正,计划自己建设实验室开展微生物检验,希望了解Q:微生物实验室的要求有哪些?Q:实验室布局要求以及都需要配备哪些检测设备?Q:哪些检验方法可以应用?我们针对以上的问题,整理出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使用。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生物安全防护。生物安全防护用以防止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无意中暴露及意外释放的防护原则、技术及实践。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BSL)分为 4级 。BSL-1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BSL-2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BSL-3对人具有严重甚至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预防疫苗和相应的治疗方法BSL-4对人具有高度文献性,尚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得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针对用户要开展的微生物检验项目,我们看一下对应实验室需要的生物安全等级:生物安全一级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卫生指标菌,从事此类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室的安全防护等级为生物安全一级(BSL-I);生物安全二级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氏菌0157、单核细胞李斯特氏菌、空肠弯曲菌、霉菌和酵母计数、诺如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则需要生物安全二级BSLII。生物安全三、四级至于生物安全三级和四级是高致病性的微生物,我们暂时是涉及不到的哈!基础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如何设计、布局?首先,要知道实验室设计可参考的相关标准有哪些?GB4789.1-2016⻝ 品安全国家标准 ⻝ 品微⽣ 物学检验 总则GB19489-2008 实验室⽣ 物安全通⽤ 要求GB50346-2011 ⽣ 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GB50073-2013 洁净⼚ 房设计规范GB50591-2010 洁净室施⼯ 及验收规范GB/T32146.3 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技术要求 第三部分 ⻝ 品实验室GB24820 实验室家具通⽤ 技术条件GB/T27405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 品微⽣ 物检测GB/T27403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品分⼦ ⽣ 物学检测GB/T19495.2-2004 转基因产品检测 实验室技术要求接下来给出几个不同规模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布局图作为参考。典型的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布局图40平米的快速检测实验室中微生物实验室布局图分子实验室布局图需要配备哪些设备?都有什么用途?01超净工作台又称净化工作台,主要分为两类:水平层流、垂直层流,主要组成部分有:高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通风机。(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02培养箱温度可控,用于培养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箱体装置,主要会用到:霉菌培养箱和恒温培养箱。03干燥箱/烘箱用于灭菌盒洗涤后的物品烘干,一般玻璃耗材烘干可选择60℃。04天平用于称量物体质量,常用0.1g或0.01g电子天平。05均质器用于从固体样品中提取细菌,常用拍打式均质器,可有效地分离被包含在固体样品内部和表面的微生物均一样品,确保无菌袋中混合全部的样品。处理后的样品溶液可直接进行取样和分析,没有样品的变化和交叉污染的危险。06灭菌锅采用高温高压对器械、玻璃器皿、溶液培养基等进行消毒灭菌,有:手提式蒸汽灭菌锅,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卧式高压蒸汽灭菌锅。07微波炉/电炉/电磁炉用于试剂的配制,固体培养基的熔化;08移液枪用于实验室少量或微量液体的移取。09冰箱/冰柜实验室保存试剂、样品,放入前,确认试剂的最佳保存条件。10摇床使菌液不停震荡,有利于与空气接触,进行富集培养。11显微镜用于观察微生物形态12生物安全柜如果你需要做致病菌检测,实验室需要达到生物安全二级要求,还需要增加生物安全柜。13 PCR仪器如果做分子检测,还需配备PCR仪器及相关设备。食品微生物常用的检验方式有哪些?(1)GB4789系列,金标准方法,以培养和生化鉴定技术为主,近些年陆续增加了测试片法和PCR法。(2)快速检验方法,如测试片法、流式细胞法、酶联免疫法、实时光电法等。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建议考虑以下因素:样本、使用场景、实验室水平、时效、费用、法规等因素。 以菌落总数测定为例,看都有哪些测定方法可选: 以上价格仅代表编者了解的部分产品情况,如有差异,以各大品牌报价为准。MicroFast@ Premium系列微生物测试片
  • 我国快速建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检测法
    我国快速建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检测法 已开始向全国推广  近日,我国细菌学科学家、生物技术科学家联手,快速建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检测方法和鉴定方法,并已开始向全国推广。中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徐建国研究员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称,该方法的建立,为我国各地及时捕捉可能入侵的这一新发病原提供了有力武器。  徐建国介绍,已知常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血清型有3个:O157、O26、 O111 不常见的血清型有40多种。最近在德国引起暴发疫情的O104H4是EHEC家族中的一种罕见的血清型,含有志贺毒素2(vtx2a)的基因和肠积聚性黏附大肠杆菌毒力质粒上的3个基因:aatA,aggR,aap。  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此前已建有一套针对EHEC-O157H7的检测和鉴定方法,也建立了肠积聚性黏附大肠杆菌的毒力质粒的检测方法。由此,近日该所快速研究建立了针对EHEC的4个基因(志贺毒素1、2,溶血素,EAE毒力岛)、针对肠积聚性黏附大肠杆菌毒力质粒上的aatA、aggR、aap 3个基因,以及O104和H4基因的检测方法。南开大学泰达生物技术学院王磊教授团队与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合作,建立了覆盖近50种EHEC的诊断血清,和覆盖10余种大肠杆菌H(鞭毛)抗原的诊断血清,其中包括O104和H4。同时,建立了能够检测O104H4的PCR检测方法和诊断血清。  据悉,目前两个科学家团队所建立的检测方法,不仅可以及时发现EHEC-O104H4,也可以及时发现其他血清型的EHEC。
  • 大肠杆菌检测有新方法
    大肠杆菌O157:H7是食源性致病菌的主要类型,可引起急性肠炎、肠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吴清平与该所客座研究员丁郁团队合作开发出高灵敏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新方法。相关研究发表于《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电子学》(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据悉,传统的基于胶体金纳米颗粒的比色免疫层析试纸条存在灵敏度不足的固有缺陷,阻碍了低丰度目标物的检测应用。具有信号放大潜力的金属生长策略能够极大地提高试纸条的检测灵敏度,其原理和方法是通过将显色试纸条浸泡于增强液中,金属离子在还原剂作用下以胶体金为核心,聚集于胶体金表面还原成金属单质,从而沉积于胶体金探针表面形成纳米壳层,显著增强胶体金探针信号强度。 金、银和铜生长是扩大金纳米颗粒尺寸最常用的策略。其中铜作为一种廉价的金属,因其在催化领域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但是金和铜的晶格常数相差很大,引起晶格失配。具有大晶格失配的金属纳米壳层的生长过程和形状控制合成不可控。此外,基于试纸条浸泡的金属生长策略中,铜可以沉积到现有的金纳米颗粒或基底表面,特别是硝酸纤维素膜特有的处理工艺使额外添加的铜离子在孵育时易吸附,导致假阳性结果或者出现明显背景。这种模式容易受到环境和操作者的影响,需要精确把握操作流程,大大限制了该方法在实践中的推广应用。 该研究引入聚丙烯胺盐酸盐介导的铜生长可控模型,消除了铜离子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从而提供了最大化且有效的信噪比,实现了对强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的高灵敏检测。此外,新开发的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变异系数小于13%)、显着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据了解,聚丙烯胺盐酸盐介导的信号增强系统为实现稳定金属生长方法铺平了道路,并广泛适用于金纳米颗粒免疫层析检测平台。
  • 文献解读丨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团队在广谱抗菌增效剂研发上取得重要进展
    5月18日,微生物学顶级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沈建忠院士团队题为“A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 adjuvant reverses multidrug resistant Gram-negative pathogens”的文章。该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广谱抗菌增效剂,能够恢复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合理用药和治疗多药耐药病原菌感染提供了新策略。15:42 2020/7/2 使用仪器:岛津LCMS-8045 抗菌药物的大规模、不合理使用加速了耐药性细菌的产生和传播,导致多种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为保障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寻找新型抗菌药物或抗菌增效剂势在必行。新型抗菌药物及替代物的研发成本高昂,周期长;相较于新药开发,提高现有抗菌药物的疗效,成本相对较低,且安全高效,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菌增效剂主要有两类,分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上市的磺胺增效剂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这两类增效剂均只能增强某一类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但随着多重耐药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耐药菌的广泛流行,由于其作用机制的单一性已导致这两类增效剂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凸显不足。 寻找新型广谱抗菌增效剂是提高现有抗菌药物疗效,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在该研究中,首次报道了一种新型线性短链广谱抗菌增效剂SLAP-S25,可以提高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如四环素、万古霉素、氧氟沙星、利福平和多粘菌素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以及其它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效果。研究表明SLAP-S25和多粘菌素联合应用恢复了10种不同的多粘菌素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对多粘菌素的敏感性,但对肺炎克雷伯菌则需采用SLAP-S25和其他种类抗菌药联用策略。同时,SLAP-S25和多粘菌素联合应用有效抑制了87株临床分离的多粘菌素耐药大肠杆菌的生长。此外,SLAP-S25不仅能恢复携带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的革兰氏阴性菌对多粘菌素的敏感性,还能降低其用药量,为保障多粘菌素类药物作为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图1 SLAP-S25增强多种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效果 通过构效关系分析揭示SLAP-S25的苯环侧链是其发挥作用的活性中心。发现SLAP-S25与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主要成分脂多糖(LPS)结合后破坏外膜完整性,导致外膜通透性增加。有趣的是,SLAP-S25与LPS的结合不受MCR酶修饰的影响。随后,SLAP-S25靶向识别细菌内膜的磷脂酰甘油(PG),推测其与PG头部基团的磷酸根结合,增加细菌内膜的通透性。SLAP-S25通过双重作用大大提高了革兰氏阴性菌内膜和外膜的通透性,促进多种抗菌药物在细菌的胞内累积,从而发挥增效作用。值得注意的是PG作为细菌内膜组分中普遍存在的膜磷脂分子,但在哺乳动物中含量很低。这进一步解释了SLAP-S25的高选择性和安全性,保障了低细胞毒性和溶血性,有较好的成药潜力。 图2 SLAP-S25靶向识别磷脂酰甘油(PG) 在三种动物感染模型,包括大蜡螟细菌感染模型,小鼠腹膜炎-败血症模型,小鼠腿部感染模型中,SLAP-S25与多粘菌素联合应用显著提高了多耐药大肠杆菌感染大蜡螟和小鼠的存活率,降低了小鼠心、肝、脾、肺、肾等脏器中的细菌载量。此外,在腿部感染模型中,SLAP-S25及多粘菌素联合应用也显著降低了小鼠腿部的细菌载量。 图3 SLAP-S25和多粘菌素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体内治疗效果 以上结果表明,SLAP-S25是一种新型抗菌增效剂的先导化合物,具有较理想的成药性。同时,新发现的药物作用靶点PG为活性分子筛选和新型抗菌药物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后续将围绕SLAP-S25的作用机制展开深入的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病原菌感染的高效治疗。 图4 SLAP-S25作用机制示意图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宋玫蓉和刘源为共同第一作者,引进的“杰出人才”朱奎教授和沈建忠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22083、21861142006)和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等项目资助。 文献题目:《A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 adjuvant reverses multidrug resistant Gram-negative pathogens》使用仪器:岛津LCMS-8045第一作者:宋玫蓉、刘源共同通讯作者:朱奎、沈建忠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20-0723-z 声明1、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官网。2、本文不提供文献原文,如有需要请自行前往原文链接查看。3、所引用文献仅供读者研究和学习参考,不得用于其他营利性活动。
  • 卫生部将对食品中致病菌含量设底线
    卫生部近日发布通知,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新标准对食品中可能出现的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8种致命菌的含量作了明确规定。  新标准规定了肉及肉制品、水产品、蛋制品、粮食制品、豆类制品、焙烤及油炸类食品、糖果、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调味品、即食食品等17类食品的致病菌含量。其中,对所有采用罐头工艺加工生产的食品,统一规定“罐头工艺生产的食品符合商业无菌”。据卫生部有关人士介绍,该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和致病菌的风险,分析了致病菌对我国各类食品可能产生的风险,同时还参考了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
  • 环凯正式推出LAMP(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微生物快速检测试剂盒 ——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不需要特殊仪器
    环凯于2016年底正式推出基于lamp(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荧光检测技术的微生物快速试剂盒,可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o157:h7,阪崎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 水源性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快速检测。   环凯lamp荧光检测试剂盒基于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荧光法检测,利 用两对特殊引物和具有链置换活性的bst dna聚合酶,使模板两端引物结合处循环出现环状单链结构, 引物顺利与模板结合并进行链置换扩增反应,实现在恒温条件下(60-65℃)进行连续快速扩增。反应体系中加入了显色指示剂,阴阳性结果显色差异显著,扩增结束后可以通过观察荧光显色剂的颜色变化判读结果,无需开盖避免了扩增产物交叉感染性的可能性。  lamp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恒温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无需常规pcr中变性、退火、延伸等步骤不同温度设计要求,只需提供一个适宜的恒定温度即可。 因此,与常规pcr相比,lamp技术更适合现场高通量快速检测。  采用环凯lamp试剂盒,可在快速增菌的基础上,40-60分钟即可完成检测,判读结果。而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比传统pcr灵敏度高10-100倍。是食品快速检测的福音。  环凯lamp试剂盒的6大优势:  1、快速判读:40-60分钟内完成检测,肉眼观察颜色变化即可判读结果。  2、特异性强: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段设计引物,保证扩增特异性。  3、灵敏度高:比传统pcr灵敏度高10-100倍, 可检测5-20个拷贝。  4、操作简单:几步加样后,60 -65℃温度范围内恒温条件下即可完成扩增。  5、使用便捷:一管式冻干,免去繁琐的配置溶液步骤。  6、仪器简单:扩增条件简单,能提供恒温的装置即可进行快速检测。   环凯lamp试剂盒产品列表:   需要了解更多关于lamp试剂盒的技术细节,可关注环凯公司微信公众号(扫以下二维码关注),在“环凯服务--技术支持栏目”咨询。或者拨打环凯技术支持电话:020-32078333-8877咨询。 关注健康 为食品药品安全保驾护航 微生物控制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关注环凯公众号
  • 高产抗菌脂肽 Fengycin 芽孢杆菌的诱变育种和发酵条件优化
    本期为您推荐广西大学刘小玲教授研究团队发表在《食品工业科技》上的一篇文章:高产抗菌脂肽 Fengycin 芽孢杆菌的诱变育种和发酵条件优化。该研究以枯草芽孢杆菌 YA-215 为出发菌,通过复合诱变(紫外诱变、ARTP-LiCl 诱变)育种来获取高产 Fengycin 突变体,并优化发酵工艺,突变株暹罗芽孢杆菌 UA-397 的 Fengycin 产量为 517.09 mg/L[1]。文章摘要内容如下: Fengycin 是一种由芽孢杆菌产生的环状脂肽分子,同时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这也导致其具有出色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活性和多种生物活性,亦具有抗菌范围广、安全降解性高和溶血性低等特点,在食品、医药和生物防治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Fengycin 的低产量和昂贵的生产成本,是其进一步商业化和产业化的瓶颈。紫外诱变、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化学诱变是用于提高微生物脂肽类次级代谢产物产量简单且经济有效的方法。 为了提高 Fengycin 产量,以枯草芽孢杆菌 YA-215 为出发菌,通过复合诱变(紫外诱变、ARTP-LiCl 诱变)育种来获取高产 Fengycin 突变体。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等确定最佳发酵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复合诱变选育获得一株高产 Fengycin 突变株 UA397,全基因组测序结合 16 S 进化样本分析显示为暹罗芽孢杆菌。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蔗糖25 g/L、蛋白胨 30 g/L、发酵温度 37.7 ℃、发酵时间 37.8 h、接种量 5.01%。在此发酵条件下,暹罗芽孢杆菌 UA-397 的 Fengycin 产量为 517.09 mg/L,是野生型在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时 Fengycin 产量 113.02 mg/L 的 4.575 倍。研究结果为抗菌脂肽 Fengycin 应用于食品、医药和生物防治等领域奠定了产量基础。文章精彩内容如下:[1]陈尚里,于福田,沈圆圆等.高产抗菌脂肽Fengycin芽孢杆菌的诱变育种和发酵条件优化[J/OL].食品工业科技:1-16[2023-06-21].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