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一类残留溶剂标准品

仪器信息网一类残留溶剂标准品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一类残留溶剂标准品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一类残留溶剂标准品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一类残留溶剂标准品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一类残留溶剂标准品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一类残留溶剂标准品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一类残留溶剂标准品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类残留溶剂标准品相关的论坛

  • 气相色谱做有机溶剂残留的标准品配制问题

    请教各位老师: 在用气相色谱做有机溶剂残留时,质量标准中标准溶液配制方法如下:取无水乙醇约50mg,乙酸乙酯10mg,二氯甲烷60mg,均精密称定,分别置于5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可。这里面我有以下几个疑问:1 在试验操作时,称取无水乙醇50mg,置于500ml容量瓶中,由于无水乙醇极易挥发,如果直接称到500ml的容量瓶中的话,已称好的无水乙醇不是会容易挥发吗,有可能实际由50mg挥发到40mg?这样标准品浓度不是降低了吗?误差不是很大?有没有必要先在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再加入挥发性有机溶剂标准品?平时大家做有机溶剂残留,有机溶剂大多易挥发,如何保证已称好的标准品不挥发损失呢?2 气相有机溶剂残留有机溶剂标准品用分析纯的可以吗?如果分析纯纯度是大于99%,在计算标准品浓度时是按99%还是100%纯度计算?另外分析纯含有的杂质产生的杂质峰怎么办?3 气相配制标准品或样品溶液时,一般用什么溶剂来配制,是只要对标准品与样品溶解性好的溶剂吗?为什么经常有人用DMF(NN-二甲基甲酰胺),说是万能溶剂,也有用DMSO或水的,一般如何选择?

  • 【求助】求助残留溶剂标准品标定方法

    请问各位大侠,有没有做过残留溶剂标准品标定工作?或有没有好的思路,建议和方法?由于第一次接触这个任务,感觉有点无从下手,不知道要注意些什么问题,还请各位大侠多多帮助!谢谢!

  • 【分享】食品包装类溶剂残留量的检测

    一、食品包装类溶剂残留量超标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近期,随着央视对“甘肃食品袋毒袋”事件的曝光,社会各界对存在危及人体安全隐患——食品医药类复合包装用薄膜的“溶剂残留量超标”问题予以了充分关注……(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 200中明文规定:包装食品类溶剂残留量应≤10mg/m2,其中苯类溶剂残留量≤3mg/m2)意即:如果我们使用的各种包装袋中溶剂残留量超过此标准,那么残留溶剂中的甲苯,二甲苯,丁酮,异丙醇,乙酸乙酯等物质将形同无形杀手一般对人体安全产生巨大威胁!所以,“严格控制有机溶剂残留量”这一社会重任已不容置移地将我们的软包企业推上了风头浪尖。那么,究竟何种原因导致了溶剂残留量超标?该如何进行生产的过程控制?专用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2010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如何检测溶剂残留量?检测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对已超标的复合薄膜又将做何处理?以下作详细说明。 二、溶剂残留异味的成因及对策对软包装厂而言,造成溶剂残留超标(有异味)的因素有很多,诸如:选择基材不当、生产工艺不规范,设备过于简陋老化,生产各环节没有进行必需的检测控制等等,都与超标(异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拿原料基材上讲:油墨的品质、油墨的释放性以及涂墨的厚度,胶粘剂的品质、涂布量等,有机溶剂的纯度和配比量以及与基材的相符性,都将影响溶剂的残留量。另外,软包生产设备过于简陋老化致加热温度不合适,烘干风量不足,或无明晰之作业指导书,员工操作不规范,开机印刷速度不达标,添加剂不足,涂布不均匀、成品包装用材料较随意等等,都是造成其超标的主要因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数不少的软包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当中,完全省略了“品质检测”这一重要控制环节,根本没有配置专业用于检测溶剂残留异味及纯度的专用检测设备,就“包装袋异味”的检测,仅凭经验依靠人的嗅觉进行简单判定,这一毫无科学而言的陈式随意,极大程度地增加了溶剂超标的发生机率,给使用企业及社会将造成重大危害。引据前段时间与我司有着广泛接触的某企业为例:9月初其将已产成的有严重异味的口罩制袋,拿来我公司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2010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苯类含量已达7mg/m2!严重超标造成异味!予该企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万(还不算将这些已超标复合膜的重新处理费用)!试想:如果该企业提早注意加强重要过程的品质控制、配备了专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是否可避免此结果的发生?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定论的是:合理的复合层结构,合理的原材料采购和使用,正确的生产工艺,配置必须专业的检测设备——[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2010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执行严格标准的检测手法,生产合格安全的复合包装是完全可以的。下文将针对软包装检测重点介绍山东金普[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2010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的应用。 三、软包领域专业检测设备——[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2010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的应用(图片、及波峰图)色相色谱的工作原理:以气体作为流动相、固体作固定相的色谱法。所需要分离的组分,分配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相中,色谱过程就是样品组分在通过色谱柱时,不断发生反复地吸附和脱附,或溶解和解析。由于各组分的吸附能或分配系数不同,沿载气方向移动速度不同,相继从柱中洗脱出的时间则不同,从而使组分得到分离。从柱中流出的组分进入检测器,将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被记录下来,得出各组分的定性和定量信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2010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是一种专业用于准确、快速检测印刷包装品的溶剂残留含量及检测溶剂的纯度的高精度智能化检测系统,具有定性定量分析速度快、对比表现直观、数据精确可靠等系列特点: 1、不仅能直接显示出包装膜的各残留溶剂名称,如:异丙醇,乙酸乙酯,丁酮,苯类(甲苯,二甲苯),而且不需核算和计量可直接显示出包装膜每平方米多少毫克( mg/m² )的溶剂残留含量,结果直观、方便、数据精确可靠。 2、除可检测包装膜的溶剂残留含量,还可检测所使用溶剂的纯度鉴别无味溶剂的成份特性,如异丙醇,乙酸乙酯,丁酮,苯类(甲苯,二甲苯)等溶剂,经过色谱检测,均可直接快速测得各含量及杂质等未知物,此举可有效防止溶剂的掺杂使假,杜绝不合格品的使用。通过[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2010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的检测,可为包装企业有效调整生产工艺,控制溶剂使超标提供准确方向,例:如苯类超标,可立即判定印刷过程需要调整之工艺参数,提高溶剂的挥发效率;若乙脂超标,则可判断干复工艺存在问题,需要调整;对印刷半成品进行检测,则可有效判定印刷过程溶剂量指标,为生产质量控制提供指引,对复合过程进行检测,则可有效判别复合过程该溶剂的指标。 那么如何在生产中检测溶剂的残留量呢? 比较简单原始的方法就是闻味,食品生产厂可取0.2m2的包材迅速裁成10mm×30mm的碎片,放入广口玻璃瓶中,再放到60℃的烘箱中加热一个小时,检验瓶中有无强烈的异味,但要区分包材本身含有的轻度味道。如果气味刺鼻,那么包材中的残留溶剂一定不少。但这种方法原始落后,对于现代化的大型包装企业来说,有效准确的检测方法就是使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检测残留溶剂量。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检测残留溶剂,首先取10×10cm的包装膜样品,用刀快速割成小条后放入专用测试瓶中,封好后,送入[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通过对检验材料进行加温,使材料中残存的溶剂气化,并用一种与之不发生反映的载气将试样气体带入色谱层析柱进行分离,分离的部分用鉴定器进行鉴别,从而达到分析的目的。 色谱仪进行分析主要依靠流动相和固定相,流动相(即载气)多为N2,H2等气体,固定相则是填装在金属或玻璃柱内的吸附力极强的固体吸附剂或涂在多孔惰性载体表面上稳定性好、沸点高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固定相的物理状态,[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又可以分为气固色谱(固定相为固体物质)和气液色谱(固定相为载体表面的固定液)两种。目前所使用的色谱属于气固色谱。现在,多数印刷材料所使用的溶剂都是使用对人身体有害的甲苯,丁酮等物质,所以说残留溶剂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醇溶性油墨,水性复合胶水必将为越来越多的厂家所使用,包装材料的环保性也将进一步提高。所以通过[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2010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上述检测说明,来判断该包装用复合薄膜的溶剂残留量是否超标,是否需要重新开发生产工艺,对所采用的基材是否恰当等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可以从根本上全面控制残留量超标的产生。值的重要一提的是:取样代表性、复合前的首检以及熟化后的检验都是使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2010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需重点考虑的地方。 四、山东金普[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2010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的扩展应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2010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经济实用,性能优越,价格合理。连接色谱工作站,五阶程序升温可更加快捷准确的检测被测物质,具备五种检测器供客户选择,以满足不同的检测领域: FID离子氢火焰检测器用于检测有机化合物的含量;TCD热导检测器用于检测分析永久气体,水和低碳化合物;FPD火焰光度检测器适用于农药残留,硫磷分析;ECD电子捕获检测器使用于农药含氯溶剂分析;NPD氮磷监测器适用于痕量氮磷检测。五.配置方案名称 配置 数量 备注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2010F FID (中文显示器,自动点火,五阶程升 )色谱工作站 N2000 (电脑自备) 专用分析柱 1 顶空进样器 (自动进样 微机控制) 氮氢空一体机 (高纯气体发生器 )

  • 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或产生而又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根据国际化学品安全性纲要,以及美国环境保护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公布的研究结果,很多有机溶剂对环境、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为保障药物的质量和用药安全,以及保护环境,需要对残留溶剂进行研究和控制。 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颁布的残留溶剂研究指导原则,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USP)、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 BP)、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EP)、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 ChP)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药物研发的特点,通过分析、研究残留溶剂问题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制定的。本指导原则总结了对残留溶剂问题的一般认识,旨在帮助药物研发者科学合理的进行残留溶剂方面的研究,也为药物评价者提供参考。 考虑到残留溶剂研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本指导原则主要对原料药的残留溶剂问题进行讨论,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和总结药物研究过程中对残留溶剂问题的一般性原则。药物研发者可参考本指导原则对制剂和辅料的残留溶剂问题进行研究。 考虑到药物研究开发的阶段性,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 二、基本内容 (一)残留溶剂研究的基本原则 1、确定残留溶剂的研究对象 从理论上讲,药物制备过程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均有残留的可能,均应进行残留量的研究。但是,药物研发者可以通过对有机溶剂的性质、药物制备工艺等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依据,有选择性的对某些溶剂进行残留量研究,这样,既可以合理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又有利于降低药物研究的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因此,药物研发者在进行残留溶剂研究之前,需要首先对药物中可能存在的残留溶剂进行分析,以确定何种溶剂需要进行残留量的检测和控制。 2、确定残留溶剂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原料药中有机残留溶剂与其制备工艺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要结合其制剂的临床应用特点来考虑如何对可能残留的溶剂进行研究。 2.1 原料药制备工艺 原料药制备工艺中可能涉及的残留溶剂主要有三种来源:合成原料或反应溶剂、反应副产物、由合成原料或反应溶剂引入。其中作为合成原料或反应溶剂是最常见的残留溶剂来源,本部分主要对此进行讨论。 影响终产物中残留溶剂水平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合成路线的长短,有机溶剂在其中使用的步骤,后续步骤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对之前使用的溶剂的影响,中间体的纯化方法、干燥条件,终产品精制方法和条件等等。 2.1.1 合成路线 由于有机化学反应及后处理工艺的复杂性,对于在得到终产物之前的第几步工艺中使用的溶剂可能在终产物中残留不可能有准确定论。但是,一般来说,后面几步中使用的溶剂的残留可能性较大,因此,对于较长路线的工艺,尤其需要关注后几步所使用的各类溶剂。 2.1.2 后续溶剂的影响 后续使用的溶剂对此前使用溶剂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取决于各溶剂的性质、后续反应中物料状态以及后续步骤除去溶剂的方法等。 2.1.3 中间体的影响 中间体的处理方法、纯化方法和干燥条件等影响中间体的残留溶剂情况,从而影响终产品的溶剂残留情况。 2.2 制剂及其临床应用特点 控制原料药的残留溶剂,最终目的是控制制剂的残留溶剂,使之符合规定。有时候根据制剂的一些特点,可能对原料药残留溶剂的研究和限度要求进行特殊性的考虑。需要注意,以下所列的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在考虑下列因素时需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2.2.1 剂型、给药途径 不同制剂发挥疗效的机理不同,对其残留溶剂的要求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注射剂与某些局部使用局部发挥药效的皮肤用制剂相比,残留溶剂的要求就可能相对比较严格。 2.2.2 处方 辅料的残留溶剂也是制剂残留溶剂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处方中所使用辅料的残留溶剂水平的了解,可以估算原料药中所能允许存在的残留溶剂水平。 2.2.3 工艺 制剂的制备工艺可能引入新的溶剂,也可能使原料药和辅料中的残留溶剂水平降低。例如素片包衣可能引入新的残留溶剂,干燥工艺可能降低残留溶剂水平等。 2.2.4 适应症 出于治疗一些特殊疾病的考虑,有时候较高水平甚至超出安全值水平的残留溶剂也可能被允许,但需要进行充分的利弊分析。 2.2.5 剂量、用药周期 高剂量、长期用药的制剂,与低剂量、短期用药的制剂相比,对于残留溶剂的要求可能相对严格一些。 3、残留溶剂分类及研究原则 根据有机溶剂对人体及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的程度,分为以下四种类型进行研究: 3.1 第一类溶剂及研究原则 第一类溶剂是指人体致癌物、疑为人体致癌物或环境危害物的有机溶剂。因其具有不可接受的毒性或对环境造成公害,在原料药、辅料以及制剂生产中应该避免使用。当根据文献或其他相关资料确定合成路线,涉及到第一类溶剂的使用时,建议重新设计不使用第一类溶剂的合成路线,或者进行替代研究。 由于有机溶剂的选用是合成工艺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建议替代研究在工艺研究初期即开始进行,这样,有利于将由于溶剂替换对后续的结构确证、质量研究、稳定性考察的影响降至最低。但替代研究是一项比较复杂、耗时的工作,有时候由于条件、时间等的限制,替代研究工作在临床研究前可能无法充分进行。在严格控制残留溶剂量的前提下,可使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在临床研究期间、注册标准试行期间、注册标准转正后,仍可进一步进行替代溶剂的研究工作。 因为溶剂的改变可能导致产品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质量的改变,因此如发生溶剂的替代,则需要进行溶剂改变前后的产品物理化学性质、质量的对比研究,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结构对比确证,以说明产品的结构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工艺中不可避免的使用了第一类溶剂,则需要严格控制残留量,无论任何步骤使用,均需进行残留量检测。 3.2 第二类溶剂及研究原则 第二类溶剂是指有非遗传毒性致癌(动物实验)、或可能导致其他不可逆毒性(如神经毒性或致畸性)、或可能具有其他严重的但可逆毒性的有机溶剂。此类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和第一类溶剂相比毒性较小,建议限制使用,以防止对病人潜在的不良影响。 考虑到第二类溶剂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所使用的溶剂在终产品中残留的可能性,建议对合成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第二类溶剂进行残留量研究,以使药物研发者全面掌握产品质量情况,为最终制定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3.3 第三类溶剂及研究原则 第三类溶剂是GMP或其他质量要求限制使用,对人体低毒的溶剂。第三类溶剂属于低毒性溶剂,对人体或环境的危害较小,人体可接受的粗略浓度限度为0.5%,因此建议可仅对在终产品精制过程中使用的第三类溶剂进行残留量研究。 3.4 尚无足够毒性资料的溶剂及研究原则 这类溶剂在药物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但目前尚无足够的毒理学研究资料。建议药物研发者根据生产工艺和溶剂的特点,必要时进行残留量研究。 随着对这类溶剂毒理学等研究的逐步深入,将根据研究结果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归类。 (二)研究方法的建立及方法学验证 在确定了需要进行残留量研究的溶剂后,需要通过方法学研究建立合理可行的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为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也有其他一些检测方法。 1、研究方法的建立 1.1 气相色谱法(GC法) GC法具有检测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的特点,采用此法所需的样品用量较少,基本可以满足所有残留溶剂测定的要求。采用GC法时,需要结合药物和所要检测的溶剂的性质,通过方法学研究确定合适的检测条件。由于通常要同时检测多种溶剂,为操作的可行性和简便性,建议尽量采用同样的检测条件控制尽量多种类的残留溶剂。 1.1.1 进样方法 GC法包括溶液直接进样和顶空进样两种进样方法。通常情况下,沸点低的溶剂建议采用顶空进样法,沸点高的溶剂可以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法,当样品本身对测定有影响时,也建议采用顶空进样法。 1.1.2 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对于固体原料药,如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法,需先用水或合适的溶剂使原料药溶解,以使其中的有机溶剂释放于溶液中,才能被准确测定。如采用顶空进样法,通常以水作溶剂;当药物不溶于水,但可溶于一定浓度的酸或碱液中时,可采用不挥发的酸或碱液为溶剂,但不能使用盐酸溶液或氨水;对于非水溶性药物,可采用合适的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为溶剂。 不管采用何种进样法,所选择的溶剂应能够尽量同时溶解样品和待检残留溶剂,所

  • 【转帖】药品的残留溶剂分析

    编者按:药品的残留溶剂无治疗作用并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本文对国际协调大会(ICH)制订的指导原则及各国执行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药品的残留溶剂,又称有机挥发性杂质,是指在活性药物成分、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有机挥发性化学物质。药品还可被来自包装、运输、仓储中的有机溶剂污染。药品生产商有责任确保终产品中的任何一种残留溶剂对人体无害。各国药监部门曾使用不同的药品残留溶剂指导原则,为此国际组织展开了协调工作。经相关程序讨论和审查后,国际协调大会的指导原则于1997年7月17日获得通过,被推荐至国际协调大会(ICH)的指导委员会采用。该指导原则要求,如果某个药品的生产或纯化过程可导致溶剂残留,就应对这个药品进行检测,并且只检测生产过程或纯化中使用或产生的那种溶剂。根据使用量的多少,可采用累加的方法计算药品中残留溶剂的量。如果累加量低于或等于指导原则中的推荐量,则该药品无需进行残留溶剂检测;如果累加量高于推荐量,则必须对该药品进行残留溶剂检测。该指导原则适用于颁布以后上市的所有剂型和给药途径,但不适用于在临床研究阶段使用的潜在新药和新辅料,也不适用于已上市的现有药物。在某些情况如短期(小于30天)或局部应用下,视具体情况,溶剂的高残留量也可接受。按照毒性大小和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该指导原则将溶剂分成三类(所列举的溶剂并不完全,应对合成和生产过程所有可能的残留溶剂进行评估):第一类溶剂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第二类溶剂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乙腈(410ppm)、氯苯(360ppm)、氯仿(60ppm)、环己烷(3880ppm)、二氯甲烷(600ppm)、二氧杂环己烷(380ppm)、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2-乙氧基乙醇(160ppm)、2-甲氧基乙醇(50ppm)、环丁砜(16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嘧啶(200ppm)、甲苯(890ppm)、甲酰胺(220ppm)、1,2-二氯乙烯(1870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N,N-二甲基甲酰胺(88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正己烷(290ppm)、甲醇(300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二甲苯(2170ppm)。第三类溶剂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在无需论证的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明其合理性。这类溶剂包括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除上述这三类溶剂外,在药物、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还常用其他溶剂,如1,1-二乙氧基丙烷、1,1-二甲氧基甲烷、2,2-二甲氧基丙烷、异辛烷、异丙醚、甲基异丙酮、甲基四氢呋喃、石油醚、三氯乙酸、三氟乙酸。这些溶剂尚无基于每日允许剂量的毒理学资料,如需在生产中使用这些溶剂,必须证明其合理性。美、日、欧洲的药典对这一问题的处理不一样,被列入清单的毒性有机溶剂的种类和相应的可接受限度也不相同。虽然国际协调大会(ICH)关于药品中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在1997年就已生效,但《美国药典》至今尚未完全采纳该指导原则。《美国药典》的残留溶剂检测归在附录中的“有机挥发性杂质”篇,规定只有在生产商指出产品中可能有残留溶剂存在时才进行此检测,而当生产商根据其产品的生产、运输和储藏的相关知识可以保证产品中无某一种溶剂存在,并且保证如果进行此检测的话,产品能符合残留限度要求的时候,就可不进行此检测。同时还认为,装在气密性容器中的物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任何溶剂的污染。《美国药典》推荐进行苯、氯仿、二氧杂环己烷、亚甲基氯、三氯乙烯残留量检测。此外,还在一些药品的各论中指定进行环氧乙烷的残留量检测,除非另有规定,环氧乙烷残留量的可接受限度为10ppm。除此以外,《美国药典》不考虑国际协调大会(ICH)指导原则中的其他溶剂。第14版《日本药典》已采用国际协调大会(ICH)的指导原则,将残留溶剂定义为存在于药品中,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进行检测,限度符合国际协调大会(ICH)指导原则规定的有机溶剂。《欧洲药典》完全采纳国际协调大会(ICH)关于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第4版《欧洲药典》叙述了如何对第一类和第二类溶剂进行鉴别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试验方法还适用于第三类溶剂和限度大于1000ppm(0.1%)的第二类溶剂的定量分析。

  • 【分享】-药品的残留溶剂分析

    药品的残留溶剂,又称有机挥发性杂质,是指在活性药物成分、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有机挥发性化学物质。药品还可被来自包装、运输、仓储中的有机溶剂污染。药品生产商有责任确保终产品中的任何一种残留溶剂对人体无害。各国药监部门曾使用不同的药品残留溶剂指导原则,为此国际组织展开了协调工作。经相关程序讨论和审查后,国际协调大会的指导原则于1997年7月17日获得通过,被推荐至国际协调大会(ICH)的指导委员会采用。该指导原则要求,如果某个药品的生产或纯化过程可导致溶剂残留,就应对这个药品进行检测,并且只检测生产过程或纯化中使用或产生的那种溶剂。根据使用量的多少,可采用累加的方法计算药品中残留溶剂的量。如果累加量低于或等于指导原则中的推荐量,则该药品无需进行残留溶剂检测;如果累加量高于推荐量,则必须对该药品进行残留溶剂检测。该指导原则适用于颁布以后上市的所有剂型和给药途径,但不适用于在临床研究阶段使用的潜在新药和新辅料,也不适用于已上市的现有药物。在某些情况如短期(小于30天)或局部应用下,视具体情况,溶剂的高残留量也可接受。按照毒性大小和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该指导原则将溶剂分成三类(所列举的溶剂并不完全,应对合成和生产过程所有可能的残留溶剂进行评估):第一类溶剂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第二类溶剂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乙腈(410ppm)、氯苯(360ppm)、氯仿(60ppm)、环己烷(3880ppm)、二氯甲烷(600ppm)、二氧杂环己烷(380ppm)、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2-乙氧基乙醇(160ppm)、2-甲氧基乙醇(50ppm)、环丁砜(16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嘧啶(200ppm)、甲苯(890ppm)、甲酰胺(220ppm)、1,2-二氯乙烯(1870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N,N-二甲基甲酰胺(88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正己烷(290ppm)、甲醇(300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二甲苯(2170ppm)。第三类溶剂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在无需论证的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明其合理性。这类溶剂包括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

  • 关于有机溶剂残留的限度标准该定多少合适?

    我们公司有一产品,在递交DMF文件时,官方让我们讨论有机溶剂氯甲酸三氯乙酯和水解产物三氯乙醇的残留问题分析方法问题不是很大,关键是这两个溶剂的限度我们该定多大呢?有什么根据来确定(目前国内外标准的一、二、三类溶剂都没有这两种溶剂),请有经验的老大们给予指导啊!谢谢

  • 【我们不一YOUNG】残留溶剂检测方法选择5大要点

    [size=18px][font=&]残留溶剂检测方法选择5大要点[/font][font=&] [/font][font=&]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那么在药物研究过程中,关于残留溶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吧。[/font][font=&] [/font][font=&]概述[/font][font=&]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按有机溶剂的毒性和对环境的危害,ICH将有机溶剂分为避免使用、限制使用、低毒和毒性依据尚不足四种情况。因残留溶剂会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故需对其进行研究。[/font][font=&] [/font][font=&]残留溶剂检测方法的选择[/font][font=&]残留溶剂的测定一般采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法,推荐使用毛细管色谱柱-顶空进样系统,当然也可以使用普通填充柱,溶液直接进样方法。对不宜采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法测定的含氮碱性化合物,如N-甲基吡咯烷酮等可采用其它方法,如[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法等。[/font][font=&]测定残留溶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确定被测的有机溶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制备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选择合适的进样方法和满足检测灵敏度要求的检测器,下面分别进行介绍:[/font][font=&] [/font][font=&]1、确定被测的有机溶剂[/font][font=&]根据制备工艺确定被测有机溶剂的范围。通常应对制备工艺过程中使用的二类以上溶剂和重结晶用溶剂,以及根据工艺特点要求的其它溶剂进行残留量的研究。建议对合成最后三步使用的三类溶剂也进行研究,这样能更好地对未知峰进行归属;对制剂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也建议考察其残留情况,特别是缓、控释微丸包衣过程使用的有机溶剂更应引起注意。残留溶剂的限度要求同ICH的规定。[/font][font=&] [/font][font=&]2、选择合适的色谱柱[/font][font=&]按照相似相溶的原理选择色谱柱。毛细管柱有极性柱、非极性柱、弱极性柱和中等极性柱。填充柱有高分子多孔小球或涂渍适宜固定液的填充柱。[/font][font=&] [/font][font=&]测定含氮的碱性有机溶剂时,由于普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仪[/color][/url]的不锈钢管路、进样器衬管等对有机胺等含氮的碱性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致使其检出的灵敏度降低。通常采用弱极性色谱柱或经碱处理过的色谱柱分析含氮的碱性有机溶剂,如果采用胺分析专用柱进行分析,则效果更好。[/font][font=&] [/font][font=&]3、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制备[/font][font=&]顶空进样方法通常以水为溶剂,对于非水溶性的药物,可采用DMF、DMSO或其他适宜溶剂。溶液直接进样方法用水或合适的溶剂溶解样品。[/font][font=&]制备供试品的溶剂的选择应兼顾供试品和被测有机溶剂的溶解度,且所用溶剂应不干扰被测有机溶剂的测定。水是首选溶剂,特别是顶空进样系统。因为水中不含有机溶剂,故干扰较少,且在FID检测器上,以水为溶剂时,各残留溶剂的灵敏度最高。当药物不溶于水时,可加入适当的酸或碱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最好选用不挥发的酸或碱。以DMSO等为溶剂时,可加入一定量的水以增加检测的灵敏度,或用盐析的方法增加灵敏度。测定含氮的碱性溶剂时,供试品溶液应不呈酸性,以免被测物与酸反应后不易汽化。[/font][font=&] [/font][font=&]对照品的制备方法应与供试品的制备方法相同。在申报资料中发现对照品(溶液)为直接进样,供试品则为固体直接顶空进样,供试品和对照品不但制备方法不同,而且进样方法和进样量也不同,无法进行比较。提请申报单位注意。[/font][font=&] [/font][font=&]4、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浓度的确定配制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应满足定量测定的需要,一般供试品取样量在0.1~1g之间。限度检查时对照品溶液的浓度可按规定的限度配制,定量测定时按实际残留量配制,浓度相差最好以不超过2倍为宜。[/font][font=&] [/font][font=&]5、检测器的选择[/font][font=&]一般选用FID检测器,对含卤素的有机溶剂如氯仿等,采用ECD检测器可得到更高的灵敏度。通常可根据药物溶剂的残留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当需要检查的有机溶剂数量不多,且极性差异较小时,可选择毛细管色谱柱-顶空进样-等温法。当需要检查的有机溶剂数量较多,且极性、沸点差异较大时,可选择毛细管色谱柱-顶空进样-程序升温法;也可选择填充柱或适宜极性的毛细管柱直接进样法。[/font][font=&]限度检查(一类、部分二类溶剂)时采用内标法或外标法;定量测定(含量超过0.1%的二类或需要定量控制的三类溶剂)时采用内标法或标准加入法。[/font][font=&] [/font][font=&]顶空进样法还要对顶空温度和顶空时间进行选择。[/font][font=&]顶空温度应根据溶解供试品溶剂的特性及供试品中残留溶剂的沸点选择。以水为溶剂及测定低沸点残留溶剂时,顶空温度不宜超过85℃;测定沸点较高的残留溶剂时,通常选择较高的顶空温度;但此时应兼顾供试品的热分解特性,尽量避免供试品产生的挥发性热分解产物干扰测定结果。以DMSO为溶剂时,顶空温度不宜超过115℃。例如,在申报资料中发现,以水为溶剂,顶空温度为100℃,柱温60℃,结果高浓度的乙腈比低浓度的二氯甲烷的峰面积还小,原因是顶空温度太高,大量的水被蒸发(或浓度被稀释),随着水蒸汽的凝结,在水中溶解度大的乙腈的灵敏度下降,产生了与事实不符的实验结果。[/font][font=&] [/font][font=&]顶空时间是要确保供试品溶液的气-液两相达到平衡,一般通过测定顶空时间与顶空气体浓度的浓度—时间曲线来确定。顶空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0~45分钟,如果超过60min,可能引起顶空瓶的气密性变差,导致定量的准确性降低。如果平衡时间选择10分钟,就不能保证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注意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必须使用相同的顶空条件。[/font][font=&]甲酰胺、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等不适宜用顶空法测定。[/font][font=&] [/font][font=&]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验证[/font][font=&]1、系统适用性试验柱效:[/font][font=&]用被测物的色谱峰计算,填充柱法的理论板数应大于1000,毛细管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应大于5000。[/font][font=&]分离度:[/font][font=&]色谱图中被测物色谱峰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font][font=&]重复性:[/font][font=&]以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所得被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以外标法测定时,所得被测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10%。[/font][font=&] [/font][font=&]2、准确度在规定的范围内,至少9个测定结果。设计三个不同的浓度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含量测定的回收率应大于98%。进行回收率试验时,由于采用顶空进样系统,供试品与对照品处于不完全相同的基质中,此时应考虑气-液平衡过程中的基质效应。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供试品溶液基质与对照品溶液基质不同所致的基质效应的影响,故通常采用标准加入法验证定量方法的准确性。当标准加入法与其它定量方法的结果不一致时,应以标准加入法的结果为准。[/font][font=&] [/font][font=&]标准加入法为精密称(量)取被测定的残留溶剂对照品适量,配制成适当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取一定量精密加入到供试品溶液中,根据外标法或内标法测定残留留剂的含量,再扣除加入的对照品溶液的含量,即得供试液溶液中残留溶剂的含量;或按下式计算残留溶剂的量。Cx=ΔCx/[(Ais/Ax)-1],式中Cx为供试品中组分X的浓度;Ax为供试品中组分X的色谱峰面积;ΔCx为所加入的已知浓度的被测组分对照品;Ais为加入对照品后组分X的色谱峰面积。[/font][font=&] [/font][font=&]3、专属性[/font][font=&]对各种残留溶剂定位和进行混合溶剂的分离度试验,并附代表性图谱。[/font][font=&]供试品中的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产物易对残留溶剂的测定产生干扰。如果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产物与被测物的保留值相同(共出峰),或热降解产物与被测物的结构相同(如甲氧基热裂解产生甲醇)时,应通过试验排除干扰。对第一类干扰,通常采用在另一种极性相反的色谱柱系统中对相同样品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色谱系统的测定结果的方法。如二者结果一致,则可以排除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如二者结果不一致,则表明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对第二类干扰,通常要通过测定已知不含该溶剂的对照样品来加以判断。[/font][font=&] [/font][font=&]4、其它[/font][font=&]可根据是限度检查还是定量测定选择具体的验证内容。[/font][font=&]精密度:[/font][font=&]重复性和重现性,在规定范围内,至少9个测定结果。设计三个不同的浓度进行测定。一般保留时间的RSD〈1%,峰面积的RSD〈5%。[/font][font=&]线性:[/font][font=&]至少制备5个浓度,R=0.99。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font][font=&]检测限和定量限:检测限为信噪比3:1或2: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定量测定时需验证定量限,其限度为信噪比10: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同时说明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并附图谱。[/font][font=&]以上是对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研究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供大家参考。[/font][/size]

  • 【分享】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药品中残留溶剂

    【分享】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药品中残留溶剂

    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药品中残留溶剂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5/201105211013_295254_2242538_3.jpg 摘要 目前国家对药品中残留溶剂的检测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在关于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指导原则中将二氯甲烷、DMF列为第二类必须控制的毒性试剂,将乙醇、丙酮列为第三类低毒性的溶剂。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药品中残留溶剂的分析方法很有必要。为此南京科捷采用DK-300A顶空进样器取样,气相色谱毛细管柱分离,分析测定药品中常见的残留溶剂(乙醇、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枫)。结合相关指标,本实验将二氯甲烷的限量规定为 600ppm,DMF的限量规定为 880ppm,乙醇及丙酮的限量规定为 5000ppm。实验结果表明: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快速、简便、准确是测定药品中残留溶剂较为理想的方法。关键词 乙醇 二氯甲烷 NN二甲基甲酰胺 顶空进样 毛细管气相色谱 药品 有机溶剂残留1.药品中乙醇、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色谱图峰序1. 乙醇2.二氯甲烷3.NN二甲基甲酰胺4.二甲亚枫(溶剂)2.本方法应用范围在合成原料药,辅料或制剂生产的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质,它们在实际的生产中未能被完全地清除。本方法可应用在药品中残留溶剂的检测中。近年来,药品中残留有机溶剂的毒性和致癌作用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药品中残留有机溶剂于1997年被美国FDA列为药品监控项目。我国药品中残留有机溶剂检测也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本文初步研究探索采用顶空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分析药品中残留挥发性有机溶剂。顶空气相色谱法只将挥发和半挥发的组份引入柱子,可避免非挥发性的物质对系统的污染,样品前处理简便,分析效率高。结果表明,本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3.仪器及试剂配置色谱仪器配置色谱柱及试剂GC5890(FID检测器)毛细管专用柱30*0.32.*0.5乙醇、二氯甲烷各一瓶顶空进样器:DK-300ANN二甲基甲酰胺1瓶N2000色谱工作站(电脑自备1台)二甲亚枫1瓶氢氮氧一体发生器或钢瓶气各一瓶顶空压盖机1台顶空瓶20ml (带塞) 50只

  • 三乙胺作为残留溶剂质量标准应该定多少合适

    三乙胺作为残留溶剂质量标准应该定多少合适

    如题,原料药合成中,溶剂用到三乙胺,那么三乙胺作为溶剂残留,质量标准应该定多少合适?查了ICH,把三乙胺归到了3类溶剂里,标准推算如下图:[img=,690,50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5/201905091239303097_6773_2700892_3.png!w690x504.jpg[/img]6250ppm是根据毒理学数据计算的结果。但查了相关欧盟方面的规定,三乙胺定了320ppm,结合以上信息,那三乙胺作为溶残到底应该定多少比较合理?

  • 药典上说的溶剂残留的标准,指的是药品主成分的么,还是整个药品的

    药典上说的溶剂残留的标准,指的是药品主成分的么,还是整个药品的

    [img=,690,17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2/201902181740213114_5586_3373632_3.png!w690x177.jpg[/img]药典上说的溶剂残留的标准,指的是药品主成分的么,还是整个药品的,举例,比如说醋酸限度0.5%,那么这个0.5%是指谁的0.5%,现有1g某原料药,纯度是0.99g,那么这个醋酸的残留指的1g原料药中的0.5%,还是指有机溶剂残留量比上0.99小于0.5%呢,为什么这么问呢,因为原料药在中间产品阶段是液体,该液体里面有许多其他的杂质,这个环节有机溶剂残留也是0.5%的话,指的整个中间产品药液液体中么,还是药液中中间产品的(中间产品中可不纯,里面有很多杂质的),如果中间产品的话,通过方法我只能知道药液中主成分的量,无法知道整个药液中含有的不纯的中间产品质量

  • 【我们不一YOUNG】残留溶剂检测方法的选择

    [align=left][font=宋体]残留溶剂检测方法的选择[/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残留溶剂的测定一般采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法,推荐使用毛细管色谱柱[/font]-[font=宋体]顶空进样系统,当然也可以使用普通填充柱,溶液直接进样方法。对不宜采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法测定的含氮碱性化合物,如[/font]N-[font=宋体]甲基吡咯烷酮等可采用其它方法,如[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法等。[/font][font=宋体]测定残留溶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确定被测的有机溶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制备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选择合适的进样方法和满足检测灵敏度要求的检测器,下面分别进行介绍:[/font] [/align][align=left]1[font=宋体]、确定被测的有机溶剂[/font][font=宋体]根据制备工艺确定被测有机溶剂的范围。通常应对制备工艺过程中使用的二类以上溶剂和重结晶用溶剂,以及根据工艺特点要求的其它溶剂进行残留量的研究。建议对合成最后三步使用的三类溶剂也进行研究,这样能更好地对未知峰进行归属;对制剂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也建议考察其残留情况,特别是缓、控释微丸包衣过程使用的有机溶剂更应引起注意。残留溶剂的限度要求同[/font]ICH[font=宋体]的规定。[/font] [/align][align=left]2[font=宋体]、选择合适的色谱柱[/font][font=宋体]按照相似相溶的原理选择色谱柱。毛细管柱有极性柱、非极性柱、弱极性柱和中等极性柱。填充柱有高分子多孔小球或涂渍适宜固定液的填充柱。[/font] [/align][align=left][font=宋体]测定含氮的碱性有机溶剂时,由于普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仪[/color][/url]的不锈钢管路、进样器衬管等对有机胺等含氮的碱性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致使其检出的灵敏度降低。通常采用弱极性色谱柱或经碱处理过的色谱柱分析含氮的碱性有机溶剂,如果采用胺分析专用柱进行分析,则效果更好。[/font] [/align][align=left]3[font=宋体]、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制备[/font][font=宋体]顶空进样方法通常以水为溶剂,对于非水溶性的药物,可采用[/font]DMF[font=宋体]、[/font]DMSO[font=宋体]或其他适宜溶剂。溶液直接进样方法用水或合适的溶剂溶解样品。[/font][font=宋体]制备供试品的溶剂的选择应兼顾供试品和被测有机溶剂的溶解度,且所用溶剂应不干扰被测有机溶剂的测定。水是首选溶剂,特别是顶空进样系统。因为水中不含有机溶剂,故干扰较少,且在[/font]FID[font=宋体]检测器上,以水为溶剂时,各残留溶剂的灵敏度最高。当药物不溶于水时,可加入适当的酸或碱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最好选用不挥发的酸或碱。以[/font]DMSO[font=宋体]等为溶剂时,可加入一定量的水以增加检测的灵敏度,或用盐析的方法增加灵敏度。测定含氮的碱性溶剂时,供试品溶液应不呈酸性,以免被测物与酸反应后不易汽化。[/font] [/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对照品的制备方法应与供试品的制备方法相同。在申报资料中发现对照品(溶液)为直接进样,供试品则为固体直接顶空进样,供试品和对照品不但制备方法不同,而且进样方法和进样量也不同,无法进行比较。提请申报单位注意。[/font] [/align][align=left]4[font=宋体]、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浓度的确定配制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应满足定量测定的需要,一般供试品取样量在[/font]0.1[font=宋体]~[/font]1g[font=宋体]之间。限度检查时对照品溶液的浓度可按规定的限度配制,定量测定时按实际残留量配制,浓度相差最好以不超过[/font]2[font=宋体]倍为宜。[/font] [/align][align=left]5[font=宋体]、检测器的选择[/font][font=宋体]一般选用[/font]FID[font=宋体]检测器,对含卤素的有机溶剂如氯仿等,采用[/font]ECD[font=宋体]检测器可得到更高的灵敏度。通常可根据药物溶剂的残留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当需要检查的有机溶剂数量不多,且极性差异较小时,可选择毛细管色谱柱[/font]-[font=宋体]顶空进样[/font]-[font=宋体]等温法。当需要检查的有机溶剂数量较多,且极性、沸点差异较大时,可选择毛细管色谱柱[/font]-[font=宋体]顶空进样[/font]-[font=宋体]程序升温法;也可选择填充柱或适宜极性的毛细管柱直接进样法。[/font][font=宋体]限度检查(一类、部分二类溶剂)时采用内标法或外标法;定量测定(含量超过[/font]0.1%[font=宋体]的二类或需要定量控制的三类溶剂)时采用内标法或标准加入法。[/font] [/align][align=left][font=宋体]顶空进样法还要对顶空温度和顶空时间进行选择。[/font][font=宋体]顶空温度应根据溶解供试品溶剂的特性及供试品中残留溶剂的沸点选择。以水为溶剂及测定低沸点残留溶剂时,顶空温度不宜超过[/font]85[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测定沸点较高的残留溶剂时,通常选择较高的顶空温度;但此时应兼顾供试品的热分解特性,尽量避免供试品产生的挥发性热分解产物干扰测定结果。以[/font]DMSO[font=宋体]为溶剂时,顶空温度不宜超过[/font]115[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例如,在申报资料中发现,以水为溶剂,顶空温度为[/font]100[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柱温[/font]60[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结果高浓度的乙腈比低浓度的二氯甲烷的峰面积还小,原因是顶空温度太高,大量的水被蒸发(或浓度被稀释),随着水蒸汽的凝结,在水中溶解度大的乙腈的灵敏度下降,产生了与事实不符的实验结果。[/font] [/align][align=left][font=宋体]顶空时间是要确保供试品溶液的气[/font]-[font=宋体]液两相达到平衡,一般通过测定顶空时间与顶空气体浓度的浓度[/font]—[font=宋体]时间曲线来确定。顶空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font]30[font=宋体]~[/font]45[font=宋体]分钟,如果超过[/font]60min[font=宋体],可能引起顶空瓶的气密性变差[/font],[font=宋体]导致定量的准确性降低。如果平衡时间选择[/font]10[font=宋体]分钟,就不能保证气[/font]-[font=宋体]液两相达到平衡。注意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必须使用相同的顶空条件。[/font][font=宋体]甲酰胺、[/font]2[font=宋体]-甲氧基乙醇、[/font]2[font=宋体]-乙氧基乙醇、乙二醇、[/font]N-[font=宋体]甲基吡咯烷酮等不适宜用顶空法测定。[/font][/align]

  • 如何使用岛津GC-2010绘制溶剂残留标准曲线

    本人使用岛津GC-2010分析植物油溶剂残留-参考标准GB 5009.262-2016食品中溶剂残留量的测定(内标法)。求助大神,如何使用GC-2010再解析绘制溶剂残留标准曲线.因为溶剂残留有6个组分,还有一个正庚烷内标,不会使用仪器绘制标准曲线[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53.gif[/img]

  • 药品包装溶剂残留物质种类

    最近在申请实验室认可,对于药品包装溶剂残留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请问做药品包装的大神,药品包装溶剂残留物质种类,大家都有哪些?

  • 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选择和验证要点(引自搜药在线)

    一、概述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按有机溶剂的毒性和对环境的危害,ICH将有机溶剂分为避免使用、限制使用、低毒和毒性依据尚不足四种情况。因残留溶剂会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故需对其进行研究。二、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选择残留溶剂的测定一般采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推荐使用毛细管色谱柱-顶空进样系统,当然也可以使用普通填充柱,溶液直接进样方法。对不宜采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测定的含氮碱性化合物,如N-甲基吡咯烷酮等可采用其它方法,如[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法等。测定残留溶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确定被测的有机溶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制备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选择合适的进样方法和满足检测灵敏度要求的检测器,下面分别进行介绍:1、确定被测的有机溶剂根据制备工艺确定被测有机溶剂的范围。通常应对制备工艺过程中使用的二类以上溶剂和重结晶用溶剂,以及根据工艺特点要求的其它溶剂进行残留量的研究。建议对合成最后三步使用的三类溶剂也进行研究,这样能更好地对未知峰进行归属;对制剂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也建议考察其残留情况,特别是缓、控释微丸包衣过程使用的有机溶剂更应引起注意。残留溶剂的限度要求同ICH的规定。2、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按照相似相溶的原理选择色谱柱。毛细管柱有极性柱、非极性柱、弱极性柱和中等极性柱。填充柱有高分子多孔小球或涂渍适宜固定液的填充柱。测定含氮的碱性有机溶剂时,由于普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的不锈钢管路、进样器衬管等对有机胺等含氮的碱性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致使其检出的灵敏度降低。通常采用弱极性色谱柱或经碱处理过的色谱柱分析含氮的碱性有机溶剂,如果采用胺分析专用柱进行分析,则效果更好。3、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制备顶空进样方法通常以水为溶剂,对于非水溶性的药物,可采用DMF、DMSO或其他适宜溶剂。溶液直接进样方法用水或合适的溶剂溶解样品。制备供试品的溶剂的选择应兼顾供试品和被测有机溶剂的溶解度,且所用溶剂应不干扰被测有机溶剂的测定。水是首选溶剂,特别是顶空进样系统。因为水中不含有机溶剂,故干扰较少,且在FID检测器上,以水为溶剂时,各残留溶剂的灵敏度最高。当药物不溶于水时,可加入适当的酸或碱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最好选用不挥发的酸或碱。以DMSO等为溶剂时,可加入一定量的水以增加检测的灵敏度,或用盐析的方法增加灵敏度。测定含氮的碱性溶剂时,供试品溶液应不呈酸性,以免被测物与酸反应后不易汽化。对照品的制备方法应与供试品的制备方法相同。在申报资料中发现对照品(溶液)为直接进样,供试品则为固体直接顶空进样,供试品和对照品不但制备方法不同,而且进样方法和进样量也不同,无法进行比较。提请申报单位注意。4、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浓度的确定配制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应满足定量测定的需要,一般供试品取样量在0.1~1g之间。限度检查时对照品溶液的浓度可按规定的限度配制,定量测定时按实际残留量配制,浓度相差最好以不超过2倍为宜。5、检测器的选择一般选用FID检测器,对含卤素的有机溶剂如氯仿等,采用ECD检测器可得到更高的灵敏度。通常可根据药物溶剂的残留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当需要检查的有机溶剂数量不多,且极性差异较小时,可选择毛细管色谱柱-顶空进样-等温法。当需要检查的有机溶剂数量较多,且极性、沸点差异较大时,可选择毛细管色谱柱-顶空进样-程序升温法;也可选择填充柱或适宜极性的毛细管柱直接进样法。限度检查(一类、部分二类溶剂)时采用内标法或外标法;定量测定(含量超过0.1%的二类或需要定量控制的三类溶剂)时采用内标法或标准加入法。顶空进样法还要对顶空温度和顶空时间进行选择。顶空温度应根据溶解供试品溶剂的特性及供试品中残留溶剂的沸点选择。以水为溶剂及测定低沸点残留溶剂时,顶空温度不宜超过85℃;测定沸点较高的残留溶剂时,通常选择较高的顶空温度;但此时应兼顾供试品的热分解特性,尽量避免供试品产生的挥发性热分解产物干扰测定结果。以DMSO为溶剂时,顶空温度不宜超过115℃。例如,在申报资料中发现,以水为溶剂,顶空温度为100℃,柱温60℃,结果高浓度的乙腈比低浓度的二氯甲烷的峰面积还小,原因是顶空温度太高,大量的水被蒸发(或浓度被稀释),随着水蒸汽的凝结,在水中溶解度大的乙腈的灵敏度下降,产生了与事实不符的实验结果。顶空时间是要确保供试品溶液的气-液两相达到平衡,一般通过测定顶空时间与顶空气体浓度的浓度—时间曲线来确定。顶空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0~45分钟,如果超过60min,可能引起顶空瓶的气密性变差,导致定量的准确性降低。如果平衡时间选择10分钟,就不能保证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注意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必须使用相同的顶空条件。甲酰胺、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等不适宜用顶空法测定。

  • 化学药物有机溶剂残留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有机溶剂残留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第二稿)二OO四年三月一日目录概述一、有机残留溶剂的确定(一)、通则(二)、确定进行残留量研究的有机溶剂时需要考虑的问题1、原料药制备工艺2、制剂及其临床应用特点(三)、残留溶剂分类及研究原则1、第一类溶剂2、第二类溶剂3、第三类溶剂4、第四类溶剂二.研究方法的建立及方法学验证(一)、研究方法的建立1.GC法2.其他检测方法8(二)方法学验证1.专属性2. 检测限3. 定量限4. 线性5. 准确度6. 耐用性三、研究结果的分析及质量标准的制定(一)、有机溶剂残留量表示方法1、允许日接触量2、浓度限制3.两种表示方法的比较(二)、制定质量标准的一般原则及阶段性要求1、第一类溶剂2、第二类溶剂3、第三类溶剂四.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一)、附录中无限度规定和未收载的有机溶(二)、未知有机挥发物(三)、多种有机溶剂综合影响(四)、中间体的有机溶剂残留量(五)、制剂工艺对制剂有机溶剂残留的影响(六)、辅料有机溶剂残留的研究及对制剂的影响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根据国际化学品安全性纲要、美国环境保护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一些国际组织的研究结果,很多有机溶剂对环境、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为保障药物的用药安全,控制产品质量,需要进行有机溶剂残留量的研究和控制。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的有机溶剂残留量研究指导原则,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USP)25版、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 BP)2002年版、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EP)2003年版、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 CP)2000年版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以药物研究开发本身的规律为出发点,同时结合我国药物研发的特点,通过分析、研究有机溶剂残留问题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形成的对有机溶剂残留问题的一般认识,希望可以帮助药物研发者科学合理的进行有机溶剂残留方面的研究,也为药物评价者提供一些指导。本指导原则主要讨论原料药的有机溶剂残留问题,通过对原料药的讨论,探讨和总结药物研究过程中对有机溶剂残留问题的一般性原则;同时建议药物研发者关注制剂和辅料的有机溶剂残留问题。考虑到药物研究开发的阶段性,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一、有机残留溶剂的确定(一)、通则从理论上讲,药物制备过程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均有残留的可能,均应进行残留量的研究。但是,药物研发者可以通过对有机溶剂的性质、药物制备工艺等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依据,有选择性的对某些溶剂进行残留量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质量标准,这样,既可以合理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又有利于降低药物研究的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也是可行的。因此,药物研发者在进行有机溶剂残留量研究之前,需要首先对药物中可能存在的残留溶剂进行分析,以确定何种溶剂是需要进行残留量的检测和控制。(二)、确定进行残留量研究的有机溶剂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药物中有机残留溶剂与制备工艺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要结合制剂及其临床应用特点来考虑如何对可能残留的溶剂进行研究。1、原料药制备工艺原料药制备工艺中可能涉及的溶剂主要有三种来源:合成原料或反应溶剂、反应副产物、合成原料或其它溶剂引入。其中作为合成原料或反应溶剂是最常见的残留溶剂来源,本部分主要对此进行讨论。影响终产物中残留溶剂水平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合成路线的长短,有机溶剂在其中使用的步骤,后续步骤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对之前使用的溶剂的影响,中间体的纯化方法、干燥条件,粗品精制方法和条件等等。1.1 合成路线由于有机化学反应及后处理工艺的复杂性,对于在得到终产物之前的第几步工艺中使用的溶剂可能在终产物中残留是不可能有一般性的定论的。但是,一般来说,后面几步中使用的溶剂的残留可能性较大,因此,对于较长路线的工艺,尤其需要关注后几步所使用的各类溶剂。1.2 后续溶剂的影响后续使用的溶剂对此前使用溶剂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取决于各溶剂的性质、后续反应中物料状态以及后续步骤除去溶剂的方法等。1.3 中间体的影响中间体的处理方法、纯化方法和干燥条件等影响中间体的有机溶剂残留情况,从而对终产品的溶剂残留量产生影响。2、制剂及其临床应用特点控制原料药和/或辅料中残留溶剂的最终目的是控制制剂的残留溶剂,使之符合规定。原料药作为制剂的活性成分,其有机溶剂残留量是制剂有机溶剂残留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候根据制剂的一些特点,可能对原料药有机溶剂残留的研究和限度要求进行特殊性的考虑。需要注意,以下所列的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在考虑下列因素时需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2.1 剂型、给药途径不同制剂发挥疗效的机理不同,对其有机溶剂残留量的要求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对于注射剂,与某些局部使用局部发挥药效的皮肤用制剂相比,需要更加关注有机溶剂残留量的研究。2.2 处方辅料的残留溶剂也是制剂残留溶剂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处方中所使用辅料的残留溶剂水平的了解,有利于合理估算原料药中所能允许存在的溶剂残留水平。2.3 工艺制剂的制备工艺可能引入新的溶剂,也可能使原料药和辅料中的残留溶剂水平降低。例如素片包衣可能引入新的残留溶剂,干燥工艺可能降低残留溶剂水平等。2.4 适应症出于治疗一些特殊疾病的考虑,有时候较高水平甚至超出安全值水平的溶剂残留量也可能被允许,但需要进行充分的利弊分析。2.5 剂量、用药周期对于高剂量、长

  • 软包装溶剂残留异味及溶剂纯度检测

    本文简要介绍了软包装领域中溶剂残留量超标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结合成因及对策,深入介绍软包行业的专用检测设备——由北京兰德梅克包装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的技术应用。一、食品包装类溶剂残留量超标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去年,随着央视对“甘肃食品袋毒袋”事件的曝光,社会各界对存在危及人体安全隐患——食品医药类复合包装用薄膜的“溶剂残留量超标”问题予以了充分关注……(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200中明文规定:包装食品类溶剂残留总量应≤10mg/m² ,其中苯类溶剂残留量≤3mg/m² )意即:如果我们使用的各种包装袋中溶剂残留量超过此标准,那么残留溶剂中的甲苯、二甲苯、丁酮、异丙醇、乙酸丁酯、乙酸乙酯等物质将像无形杀手一样对人体安全产生巨大威胁!   所以,“控制溶剂残留量,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已不容置疑地将我们软包装企业推入了舆论的焦点。那么,究竟何种原因导致了溶剂残留量超标?该如何进行生产的过程控制?专用的“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如何检测溶剂残留量?检测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对已超标的复合薄膜又将做何处理?以下将作详细说明:二、溶剂残留异味的成因及对策   对软包装厂而言,造成溶剂残留超标(有异味)的因素有很多,诸如:选择基材不当、生产工艺不规范,设备过于简陋老化,生产各环节没有进行必需的检测控制 等等,都与超标(异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拿原料基材来讲:油墨的品质、油墨的释放性以及涂墨的厚度,胶粘剂的品质、涂布量等,有机溶剂的纯度和配比 量以及与基材的相符性,都将影响溶剂的残留量。另外,软包生产设备过于简陋老化导致加热温度不合适,烘干风量不足,或无明晰之作业指导书,员工操作不规范,开机印刷速度不达标,添加剂不足,涂布不均匀、成品包装用材料较随意等等,都是造成其超标的主要因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数不少的软包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当中,完全省略了“品质检测”这一重要控制环节,根本没有配置专业用于检测溶剂残留异味及纯度的专用检测设备,就“包装袋异 味”的检测,仅凭经验依靠人的嗅觉进行简单判定,极大程度地增加了溶剂超标的发生机率,给使用企业及社会将造成重大危害。曾经有家企业在9月初,将已产成 的有严重异味的口罩制袋,拿去北京兰德梅克包装器材有限公司用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苯类含量已达7mg/m² !严重超标造成异味!给该企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万(还不算将这些已超标复合膜的重新处理费用)!试想:如果该企业提早注意,加强重要过程的品质控制,是可以避免这种经济损失的。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定论的是:合理的复合层结构,合理的原材料采购和使用,正确的生产工艺,配置专业的检测设备,执行严格标准的检测手法,生产合格安全的复合包装是完全可以的。下文将针对软包装检测,重点介绍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的应用。三、软包装领域专业检测设备——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的应用:2061C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设计基于色谱分析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原理。由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有机化合物特别敏感,最小检测器可达10-9克,而对无机化合物无响应或响应很小。FID响应特性属于质量检测器,因此对温度、压力、流量等操作条件极不敏感,具有其他常用检测器无法比拟的操作特性,是目前[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必配的检测器。值得指出的是,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也是目前[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常用检测中唯一可以进水样的检测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的工作原理:以气体作为流动相、固体作固定相的色谱法。所需要分离的组分,分配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相中,色谱过程就是样品组分在通过色谱柱时,不断发生反复的吸附和脱附,或溶解和解析。由于各组分的吸附能或分配系数不同,沿载气方向移动速度不同,相继从柱中洗脱出的时间则不同,从而使组分得到分离。从柱中流出的组分进入检测器,将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以电压的形式被记录下来,得出各组分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是一种专业用于准确、快速检测印刷包装品溶剂残留含量及检测溶剂纯度的高精度智能化检测系统,具有定性定量分析速度快、对比表现直观、数据精确可靠等系列特点:   1、不仅能直接显示出包装膜的各残留溶剂名称,如: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苯类(甲苯,二甲苯),而且无须核算和计量可直接显示出包装膜每平方米多少毫克(mg/m² )的溶剂残留含量,结果直观、方便、数据精确可靠。   2、除可检测包装膜的溶剂残留含量,还可检测所使用溶剂的纯度,鉴别无味溶剂的成分特性,如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苯类(甲苯,二甲苯)等溶剂,经过色谱检测,均可直接快速测得各含量及杂质等未知物,此举可有效防止溶剂的掺杂使假,杜绝不合格品的使用。   通过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的检测,可为软包装企业有效调整生产工艺,控制溶剂,为防止溶剂残留超标提供准确方向,例如苯类超标,可立即判定印刷过程需要调整之工艺 参数,提高溶剂的挥发效率;若乙脂超标,则可判断干复工艺存在的问题,需要调整;对印刷半成品进行检测,则可有效判定印刷过程溶剂量指标,为生产质量控制 提供指引,对复合过程进行检测,则可有效判别复合过程该溶剂的指标。  所以通过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上述检测说明,来判断该包装使用复合薄膜的溶剂残留量是否超标,是否需要重新开发生产工艺,对所采用的基材是否恰当等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可以从根本上控制残留量超标的产生。值得一提的是:取样代表性、复合前的首检及熟化后的检验都是使用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需重点考虑的地方。[color=red]【由于该附件或图片违规,已被版主删除】[/color][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8862]软包装溶剂残留异味及溶剂纯度检测[/url]

  • 【我们不一YOUNG】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验证

    [align=left][/align][align=left]1[font=宋体]、系统适用性试验柱效:[/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用被测物的色谱峰计算,填充柱法的理论板数应大于[/font]1000[font=宋体],毛细管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应大于[/font]5000[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分离度:[/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色谱图中被测物色谱峰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font]1.5[font=宋体]。[/font][font=宋体]重复性:[/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以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font]5[font=宋体]次,所得被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font](RSD)[font=宋体]应不大于[/font]5%[font=宋体];以外标法测定时,所得被测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font](RSD)[font=宋体]应不大于[/font]10%[font=宋体]。[/font] [/align][align=left]2[font=宋体]、准确度在规定的范围内,至少[/font]9[font=宋体]个测定结果。设计三个不同的浓度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含量测定的回收率应大于[/font]98%[font=宋体]。进行回收率试验时,由于采用顶空进样系统,供试品与对照品处于不完全相同的基质中,此时应考虑气[/font]-[font=宋体]液平衡过程中的基质效应。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供试品溶液基质与对照品溶液基质不同所致的基质效应的影响,故通常采用标准加入法验证定量方法的准确性。当标准加入法与其它定量方法的结果不一致时,应以标准加入法的结果为准。[/font] [/align][align=left][font=宋体]标准加入法为精密称(量)取被测定的残留溶剂对照品适量,配制成适当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取一定量精密加入到供试品溶液中,根据外标法或内标法测定残留留剂的含量,再扣除加入的对照品溶液的含量,即得供试液溶液中残留溶剂的含量;或按下式计算残留溶剂的量。[/font]Cx=ΔCx/[[font=宋体]([/font]Ais/Ax[font=宋体])[/font]-1][font=宋体],式中[/font]Cx[font=宋体]为供试品中组分[/font]X[font=宋体]的浓度;[/font]Ax[font=宋体]为供试品中组分[/font]X[font=宋体]的色谱峰面积;[/font]ΔCx[font=宋体]为所加入的已知浓度的被测组分对照品;[/font]Ais[font=宋体]为加入对照品后组分[/font]X[font=宋体]的色谱峰面积。[/font] [/align][align=left]3[font=宋体]、专属性[/font][font=宋体]对各种残留溶剂定位和进行混合溶剂的分离度试验,并附代表性图谱。[/font][font=宋体]供试品中的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产物易对残留溶剂的测定产生干扰。如果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产物与被测物的保留值相同(共出峰),或热降解产物与被测物的结构相同(如甲氧基热裂解产生甲醇)时,应通过试验排除干扰。对第一类干扰,通常采用在另一种极性相反的色谱柱系统中对相同样品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色谱系统的测定结果的方法。如二者结果一致,则可以排除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如二者结果不一致,则表明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对第二类干扰,通常要通过测定已知不含该溶剂的对照样品来加以判断。[/font] [/align][align=left]4[font=宋体]、其它[/font][font=宋体]可根据是限度检查还是定量测定选择具体的验证内容。[/font][font=宋体]精密度:[/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重复性和重现性,在规定范围内,至少[/font]9[font=宋体]个测定结果。设计三个不同的浓度进行测定。一般保留时间的[/font]RSD[font=宋体]〈[/font]1%[font=宋体],峰面积的[/font]RSD[font=宋体]〈[/font]5%[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线性:[/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至少制备[/font]5[font=宋体]个浓度,[/font]R=0.99[font=宋体]。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font][font=宋体]检测限和定量限:检测限为信噪比[/font]3:1[font=宋体]或[/font]2:1[font=宋体]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定量测定时需验证定量限,其限度为信噪比[/font]10:1[font=宋体]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同时说明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并附图谱。[/font][/align]

  • 气相残留溶剂方法验证时关于准确度的问题

    设计三个不同的浓度进行测定,80%、100%、120%,各3个,怎么去求得实际的浓度,是下面这样算的吗?还是用这9个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2、准确度 在规定的范围内,至少9个测定结果。设计三个不同的浓度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含量测定的回收率应大于98%。 进行回收率试验时,由于采用顶空进样系统,供试品与对照品处于不完全相同的基质中,此时应考虑气-液平衡过程中的基质效应。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供试品溶液基质与对照品溶液基质不同所致的基质效应的影响,故通常采用标准加入法验证定量方法的准确性。当标准加入法与其它定量方法的结果不一致时,应以标准加入法的结果为准。 标准加入法为精密称(量)取被测定的残留溶剂对照品适量,配制成适当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取一定量精密加入到供试品溶液中,根据外标法或内标法测定残留留剂的含量,再扣除加入的对照品溶液的含量,即得供试液溶液中残留溶剂的含量;或按下式计算残留溶剂的量。Cx=ΔCx/,式中Cx为供试品中组分X的浓度;Ax为供试品中组分X的色谱峰面积;ΔCx为所加入的已知浓度的被测组分对照品;Ais为加入对照品后组分X的色谱峰面积。

  • 【资料】食品包装复合膜中15 种溶剂残留的同时测定方法

    建立一种用于食品包装复合膜中常见的15 种残留溶剂(苯类、醇类、酮类、酯类等)含量的顶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检测方法,对顶空平衡温度、平衡时间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衡温度在100℃、平衡时间30min时,选用DB-624 (30m × 0.25mm,1.40μm)的毛细管色谱柱对上述15 种有机溶残在20min 内能很好地分离;该法在含量0.40~20mg/m2 线性关系良好,15 种溶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加标回收率为95.4%~110.1%,相对标准偏差(n=5)为1.82%~5.82%,检出限范围为0.013~0.083mg/m2。该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复合膜中溶剂残留含量的同时测定。

  • 医药中常用有机溶剂分类及残留限度

    药品的残留溶剂无治疗作用并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本文对国际协调大会(ICH)制订的指导原则及各国执行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药品的残留溶剂,又称有机挥发性杂质,是指在活性药物成分、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有机挥发性化学物质。药品还可被来自包装、运输、仓储中的有机溶剂污染。药品生产商有责任确保终产品中的任何一种残留溶剂对人体无害。 各国药监部门曾使用不同的药品残留溶剂指导原则,为此国际组织展开了协调工作。经相关程序讨论和审查后,国际协调大会的指导原则于1997年7月17日获得通过,被推荐至国际协调大会(ICH)的指导委员会采用。该指导原则要求,如果某个药品的生产或纯化过程可导致溶剂残留,就应对这个药品进行检测,并且只检测生产过程或纯化中使用或产生的那种溶剂。根据使用量的多少,可采用累加的方法计算药品中残留溶剂的量。如果累加量低于或等于指导原则中的推荐量,则该药品无需进行残留溶剂检测;如果累加量高于推荐量,则必须对该药品进行残留溶剂检测。该指导原则适用于颁布以后上市的所有剂型和给药途径,但不适用于在临床研究阶段使用的潜在新药和新辅料,也不适用于已上市的现有药物。在某些情况如短期(小于30天)或局部应用下,视具体情况,溶剂的高残留量也可接受。 按照毒性大小和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该指导原则将溶剂分成三类(所列举的溶剂并不完全,应对合成和生产过程所有可能的残留溶剂进行评估):第一类溶剂  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  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溶剂  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  2-甲氧基乙醇(50ppm)、氯仿(60ppm)、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2-乙氧基乙醇(160ppm)、环丁砜(160ppm)、嘧啶(200ppm)、甲酰胺(220ppm)、正己烷(290ppm)、氯苯(360ppm)、二氧杂环己烷(380ppm)、乙腈(410ppm)、二氯甲烷(60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N,N-二甲基甲酰胺(880ppm)、甲苯(890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1,2-二氯乙烯(1870ppm)、二甲苯(2170ppm)、甲醇(3000ppm)、环己烷(3880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  第三类溶剂  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在无需论证的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明其合理性。这类溶剂包括:  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  除上述这三类溶剂外,在药物、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还常用其他溶剂,如1,1-二乙氧基丙烷、1,1-二甲氧基甲烷、2,2-二甲氧基丙烷、异辛烷、异丙醚、甲基异丙酮、甲基四氢呋喃、石油醚、三氯乙酸、三氟乙酸。这些溶剂尚无基于每日允许剂量的毒理学资料,如需在生产中使用这些溶剂,必须证明其合理性。

  • 软包装溶剂残留异味如何检测?

    本文简要介绍了软包装领域中溶剂残留量超标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结合成因及对策,深入介绍软包行业的专用检测设备——由北京兰德梅克包装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的技术应用。一、食品包装类溶剂残留量超标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去年,随着央视对“甘肃食品袋毒袋”事件的曝光,社会各界对存在危及人体安全隐患——食品医药类复合包装用薄膜的“溶剂残留量超标”问题予以了充分关注……(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200中明文规定:包装食品类溶剂残留总量应≤10mg/m² ,其中苯类溶剂残留量≤3mg/m² )意即:如果我们使用的各种包装袋中溶剂残留量超过此标准,那么残留溶剂中的甲苯、二甲苯、丁酮、异丙醇、乙酸丁酯、乙酸乙酯等物质将像无形杀手一样对人体安全产生巨大威胁!   所以,“控制溶剂残留量,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已不容置疑地将我们软包装企业推入了舆论的焦点。那么,究竟何种原因导致了溶剂残留量超标?该如何进行生产的过程控制?专用的“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如何检测溶剂残留量?检测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对已超标的复合薄膜又将做何处理?以下将作详细说明:二、溶剂残留异味的成因及对策   对软包装厂而言,造成溶剂残留超标(有异味)的因素有很多,诸如:选择基材不当、生产工艺不规范,设备过于简陋老化,生产各环节没有进行必需的检测控制 等等,都与超标(异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拿原料基材来讲:油墨的品质、油墨的释放性以及涂墨的厚度,胶粘剂的品质、涂布量等,有机溶剂的纯度和配比 量以及与基材的相符性,都将影响溶剂的残留量。另外,软包生产设备过于简陋老化导致加热温度不合适,烘干风量不足,或无明晰之作业指导书,员工操作不规范,开机印刷速度不达标,添加剂不足,涂布不均匀、成品包装用材料较随意等等,都是造成其超标的主要因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数不少的软包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当中,完全省略了“品质检测”这一重要控制环节,根本没有配置专业用于检测溶剂残留异味及纯度的专用检测设备,就“包装袋异 味”的检测,仅凭经验依靠人的嗅觉进行简单判定,极大程度地增加了溶剂超标的发生机率,给使用企业及社会将造成重大危害。曾经有家企业在9月初,将已产成 的有严重异味的口罩制袋,拿去北京兰德梅克包装器材有限公司用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苯类含量已达7mg/m² !严重超标造成异味!给该企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万(还不算将这些已超标复合膜的重新处理费用)!试想:如果该企业提早注意,加强重要过程的品质控制,是可以避免这种经济损失的。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定论的是:合理的复合层结构,合理的原材料采购和使用,正确的生产工艺,配置专业的检测设备,执行严格标准的检测手法,生产合格安全的复合包装是完全可以的。下文将针对软包装检测,重点介绍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的应用。三、软包装领域专业检测设备——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的应用:  2061C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设计基于色谱分析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原理。由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有机化合物特别敏感,最小检测器可达10-9克,而对无机化合物无响应或响应很小。FID响应特性属于质量检测器,因此对温度、压力、流量等操作条件极不敏感,具有其他常用检测器无法比拟的操作特性,是目前[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必配的检测器。值得指出的是,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也是目前[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常用检测中唯一可以进水样的检测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的工作原理:以气体作为流动相、固体作固定相的色谱法。所需要分离的组分,分配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相中,色谱过程就是样品组分在通过色谱柱时,不断发生反复的吸附和脱附,或溶解和解析。由于各组分的吸附能或分配系数不同,沿载气方向移动速度不同,相继从柱中洗脱出的时间则不同,从而使组分得到分离。从柱中流出的组分进入检测器,将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以电压的形式被记录下来,得出各组分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是一种专业用于准确、快速检测印刷包装品溶剂残留含量及检测溶剂纯度的高精度智能化检测系统,具有定性定量分析速度快、对比表现直观、数据精确可靠等系列特点:   1、不仅能直接显示出包装膜的各残留溶剂名称,如: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苯类(甲苯,二甲苯),而且无须核算和计量可直接显示出包装膜每平方米多少毫克(mg/m² )的溶剂残留含量,结果直观、方便、数据精确可靠。   2、除可检测包装膜的溶剂残留含量,还可检测所使用溶剂的纯度,鉴别无味溶剂的成分特性,如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苯类(甲苯,二甲苯)等溶剂,经过色谱检测,均可直接快速测得各含量及杂质等未知物,此举可有效防止溶剂的掺杂使假,杜绝不合格品的使用。   通过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的检测,可为软包装企业有效调整生产工艺,控制溶剂,为防止溶剂残留超标提供准确方向,例如苯类超标,可立即判定印刷过程需要调整之工艺 参数,提高溶剂的挥发效率;若乙脂超标,则可判断干复工艺存在的问题,需要调整;对印刷半成品进行检测,则可有效判定印刷过程溶剂量指标,为生产质量控制 提供指引,对复合过程进行检测,则可有效判别复合过程该溶剂的指标。  所以通过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上述检测说明,来判断该包装使用复合薄膜的溶剂残留量是否超标,是否需要重新开发生产工艺,对所采用的基材是否恰当等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可以从根本上控制残留量超标的产生。值得一提的是:取样代表性、复合前的首检及熟化后的检验都是使用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需重点考虑的地方。[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8359]软包装溶剂残留异味检测[/url][em61]

  • 【资源整理】-残留溶剂

    对化学药分析版面关于残留溶剂的帖子进行分类整理,方便大家学习阅读,大家有好的资料欢迎分享补充:一、指导原则1、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3662161二、培训资料1、原料药残留溶剂试验的要求及常见问题分析(2011年)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36622432、药物中常见残留溶剂及其限度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36621793、药品的残留溶剂分析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3094454、医药中常用有机溶剂分类及残留限度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41200585、新法规下化药仿制药研究和评价中的关键问题”研讨班问题解答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3658116三、方法建立及验证1、【第三届原创作品】 天美征文 酮咯酸氨丁三醇残留溶剂方法学验证(FID)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29870562、请教:药品,残留溶剂问题?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25175673、关于残留溶剂测定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2516836四、标准建立1、中国药典与地标升级国标中同时存在,该执行哪种标准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5530744五、具体实例1、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氮卓斯汀中残留溶剂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28095482、浅议制剂的残留溶剂研究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24723033、残留溶剂测定法的对照品溶液配制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37218044、关于原料药含量计算的问题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3248454六、其他1、检验那回事1-6(转帖已更新到四)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45865302、【线上讲座206期】药品中无机杂质限度的制定及分析方法验证(一)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41114813、化药仿制药研究和评价(2009)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3235831整理时间:2017年01月29日;整理人:云雀

  • 【转帖】溶剂残留检查中检测条件选择不妥的一个实例

    [font=宋体] [size=3]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及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药物中残留的有机溶剂可能会对药物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应重视对其研究与控制。 药物溶剂残留检查一般采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中使用的色谱柱有毛细管柱和高分子小球填充柱;检测器一般有氢焰离子化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氮-磷检测器和热导检测器等。 在药物溶剂残留检查中,一般选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Hydrogen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该检测器对烃类、芳烃类化合物有普遍响应,适合于分析多种溶剂残留,灵敏度高,是最常用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检测器之一。但该检测器对卤代烃类溶剂响应较差,检测灵敏度不高,在检测四氯化碳、二氯乙烷、氯仿等浓度限量较低的溶剂时可能会达不到仪器的检测器,因而在这些溶剂的检测时一般不建议使用该检测器。 电子捕获检测器(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 ECD) 是电负性有机化合物的专属检测器,对含X、S、O、NO2、CN等溶剂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微量ECD检测器的检出水平可达fg级,较适合分析卤代烃等溶剂。多数情况下建议采用该检测器检测四氯化碳、二氯乙烷、氯仿等溶剂。 在药物溶剂残留检查中,检测不同的有机溶剂宜选用不同的检测器和色谱柱,如果色谱条件选择不当,将有可能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也会对实验的评价产生影响。 比如在审评某个药物时,因在其合成过程中使用了一类溶剂四氯化碳及低限量二类溶剂氯仿,申报资料在有机溶剂残留检查时使用的色谱条件为: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高分子多孔小球填充柱,FID检测器。该检测器对四氯化碳响应较差,且该采用填充色谱柱时溶剂易产生较大的径向扩散,进一步降低仪器的灵敏度,因而系统的耐用性不好。资料中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该系统中四氯化碳和氯仿的检测限皆在100ppm以上,而ICH中规定的四氯化碳和氯仿的限量分别为4ppm和60ppm,低于仪器的检测限,不适合用于这些溶剂的检测。因此建议采用ECD检测器和毛细管色谱柱重新进行上述药品的溶剂残留检查。 检测条件选择不当可能会对试验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出现低限度有机溶剂的漏检,宜采用灵敏度较高的检测器和色谱柱对这些溶媒残留进行控制以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这一点尤其希望药物研发者给予关注,在试验设计时多一些考虑,尽可能避免出现该类问题。[/size][/font]

  • 气相色谱与塑料包装的溶剂残留量检测

    复合软包装在生产过程中的印刷、复合、涂布工序中使用了大量的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丁酮、乙酸丁酯、乙醇、异丙醇等。这些溶剂或多或少地残余在复合包装材料中,若含有较高残留溶剂的包装材料用来包装食品、药品等,将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食品口味。日前央视经济频道曝光的兰州某塑料彩印公司“毒食品袋”事件就是典型的残留苯类溶剂严重超标。对于在复合印刷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有机溶剂的复合膜,应检测其残留在复合膜中的溶剂量。我国在1996年6月1日实施的《YY0236药品包装用复合膜通则》和1999年2月1日实施的《GB/T10004耐蒸煮复合膜袋》对溶剂残留都有规定,要求溶剂总量一般要求小于10mg/m2,但未指明什么溶剂,对在10mg/m2的范围内,可能的各种溶剂量也未做详细的划分。在2002年修订的我国《YBB0013 2002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试行)》首次提出苯类溶剂残留量必须小于3mg/m2,国内现在一般都参照此指标。欧美发达国家对卫生性能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复合膜溶剂总量小于2mg/m2。一些国家谱遍要求总溶剂残留量低于5mg/m2并标明某种溶剂的残留量。例如,某跨国食品集团要求其包装袋中乙酸乙酯残留量2mg/m2,甲苯残留量1mg/m2。溶剂残留量的检测一般采用氢火焰离子检测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那么,作为塑料包装生产厂家,需要配备什么样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设备呢?根据对部分厂家的调查,[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应该含以下配置:主机,最好能含FID(氢火焰离子)、TCD(热导)两个检测器,精度要高。工作站(含软件、电脑、打印机)苯系专用色谱柱参比柱水分专用色谱柱(可选)氮气、氢气、空气气源这种配置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不但能够测定包装中的溶剂残留,还可以测定使用溶剂的纯度和水分含量,为生产食品、药品包装的必备仪器。检测溶剂残留时采用氮气做载气,温度控制在70~90℃。检测室的温度控制在90~150℃。推荐条件如下:• 色谱柱:10% 聚乙二醇20u,有机提体401,2m不锈钢柱• 载气:氮气• 燃气:氢气• 助燃气:空气• 柱箱温度:70℃~90℃• 检测室温度:约120℃• 气化室温度:约150℃按生产实际使用的溶剂取各标准溶剂样品,分别取0.5μl、1μl、2μl、3μl、4μl样品,换算成质量。将样品分别注入用橡胶塞密封好、已在约80℃条件下预热过洁净的、约500ml三角烧瓶中,送入(80±2)℃的烘箱中加热30min后,迅速地用已在约80℃预热好的进样器取1ml瓶中气体,注入色谱仪中进行测定,以其峰总面积和对应的样品质量为坐标绘出标准曲线。裁取0.2m2所测样品,将其迅速裁成约10mm×30mm的碎片,放入洁净的已在约80℃条件下预热过的500ml三角烧瓶中,用橡胶塞密封好后和进样器一起送人(80±2)℃烘箱中,加热30min后,迅速用预热好的进样器取1ml瓶中气体注入色谱仪中进行测定,以其峰总面积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溶剂的残留量,试验结果以mg/m2表示。具体测试方法可参照《YBB00312004包装材料溶剂残留量测定法(试行)》复合膜中溶剂残余量的大小与所使用的溶剂种类、含水量,所使用的薄膜基材的性质,粘合剂的性质。油墨的印刷面积以及烘干的温度、风量、生产速度等都有关。目前,毒性较大的溶剂(如苯类)对人体危害很大,故目前印刷油墨和涂料有向无苯化、水性化以及无溶剂化转化的趋势,而粘合剂又有由脂溶性(用脂类溶剂)粘合剂向醇溶性粘合剂、水溶性粘合剂和无溶剂粘合剂等过度。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减少复合软包装中的溶剂残留量,需要行业内有识之士献计献策。

  • 【转贴】食品安全问题与软包装溶剂残留量的检测

    不久前,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曾经对“甘肃食品袋毒袋”事件的暴光,社会各界对存在危及人体安全隐患——食品医药类复合包装用薄膜的“溶剂残留量超标”问题予以了充分关注:2005年1月份,甘肃一家食品厂的薯片即将上市,却在质量检测时发现产品中出现了一种奇异的怪味,几经波折,最后确定怪味来自残留在包装袋里的苯。甘肃省政府对这次事件非常重视,随即展开了专项抽查。抽查的结果不容乐观,最为严重的则是一家包装企业生产的奶粉袋,苯残留竟然超出国家标准10倍之多,如果投入生产,就相当于把奶粉装进了剧毒的口袋,也就是公众所知的“有毒奶粉袋”事件。目前,我国加工业软包装的工艺中所用到的印刷油墨和复合胶粘剂它们本身就含有一定量的溶剂,同时在加工过程中还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稀释溶剂来调节粘度,以适应印刷及复合的工艺条件。 印刷油墨等材料常用的稀释溶剂有甲苯、丁酮、异丙醇、二甲苯等;干式复合胶粘剂所用到的稀释溶剂有醋酸乙酯,醇溶剂胶粘剂所用到的溶剂有乙醇、甲醇等;它们都是残留溶剂的源头之一。印刷复合的基材虽然通过烘干系统,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排除残留的各种溶剂,所以,“控制溶剂残留量,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已不容置疑地将我们软包装企业推入了舆论的焦点。 为此,北京兰德梅克包装器材有限公司(北京兰德梅克仪器设备开发中心)专门针对溶剂的残留现象开发出了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该仪器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出包装溶剂残留物的成分以及是否超出国家标准。 我国在1996年6月1日实施的《YY0236药品包装用复合膜通则》和1999年2月1日实施的《GB/T10004耐蒸煮复合膜袋》对溶剂残留都有规定,要求溶剂总量一般要求小于10mg/m² ,但未指明什么溶剂,对在10mg/m² 的范围内,可能的各种溶剂量也未做详细的划分。在2002年修订的我国《YBB0013 2002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袋通则(试行)》首次提出苯类溶剂残留量必须小于3mg/m² ,国内现在一般都参照此指标。 欧美发达国家对卫生性能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复合膜溶剂总量小于2mg/m² 。一些国家谱遍要求总溶剂残留量低于5mg/m² 并标明某种溶剂的残留量。例如,某跨国食品集团要求其包装袋中乙酸乙酯残留量2mg/m² ,甲苯残留量1mg/m² 。我国由于标准制定时间相对较早,对于这一范围要求与国际标准相差太远(美国、日本则要求残留溶剂≤2mg/m² )。我国的包装标准要求今后也会向欧美等国家的标准慢慢靠拢。软包装溶剂残留量的检测:○1、准确判定残留溶剂的途径: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检测仪器: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检测器(氢火焰检测器)、烘箱(80℃-200℃)、工作站(N-2000双通道)、PⅢ以上配置计算机一台、打印机一台等色谱柱: 毛细柱 0.53mm×1.2μm×30m毛细柱: 100mL两个载气: 氮气 燃气: 氢气 助燃气: 空气 (高纯度99.999%)注意:开机时先通氮气,然后通氢气和空气,正常情况下三气比例为3:4:10,(氢气:氧气=1:10);关机时先关氢气和空气,等[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柱温30℃,检测器温度100℃时关闭电源,最后关氮气。盐水瓶 : 250mL容量瓶〈玻璃〉:25mL 、 50mL 、 100mL 、 500mL移液管〈玻璃〉:1mL 、 10mL微量注射器 :取液体样品用1uL,10uL各准备几个电子分析天平一台:(万分之一精度)检测条件:柱温:60 ℃ 检测器温度:200 ℃ 气化室温度:100 ℃~150 ℃留溶剂分析判断过程: 首先,准备一个玻璃瓶,裁取0.2m² 所测样品,将要检测的样品剪成1cm×3cm大小的碎片,放入瓶中,然后盖好瓶塞,把玻璃瓶放入烘箱中以100℃左右的温度干烘约半小时,使残留溶剂均匀气化、各种稀释溶剂的沸点和挥发速率,再用1mL注射器取样品注入[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中进行残留物溶剂检测。 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设计基于色谱分析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原理。由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有机化合物特别敏感,最小检测器可达10-9克,而对无机化合物无响应或响应很小。FID响应特性属于质量检测器,因此对温度、压力、流量等操作条件极不敏感,具有其他常用检测器无法比拟的操作特性,是目前[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必配的检测器。值得指出的是,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也是目前[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常用检测中唯一可以进水样的检测器。它以作为流动相、固体作固定相的色谱法。所需要分离的组分,分配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相中,色谱过程就是样品组分在通过色谱柱时,不断发生反复的吸附和脱附,或溶解和解析。由于各组分的吸附能或分配系数不同,沿载气方向移动速度不同,相继从柱中脱出的时间则不同,从而使组分得到分离。从柱中流出的组分进入检测器,将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被记录下来,得出各组分的定性和定量信息。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是一种专业用于准确、快速检测印刷包装品溶剂残留含量及检测溶剂纯度的高精度智能型检测系统,具有定性定量分析速度快、对比表现直观和数据精确可靠等一系列特点:1、不仅能直接显示出包装膜的各残留溶剂名称,如:异丙醇、乙酸乙酯、丁酮、苯类(甲苯、二甲苯),而且无须核算和计算可直接显示出包装膜的溶剂残留含量,结果直观、方便、数据精确可靠(见图色谱检测试验)。 2、除可检测包装膜的溶剂残留含量外,还可以检测所使用溶剂的纯度,鉴别无味溶剂的成分特性,如异丙醇、乙酸乙酯、丁酮、苯类(甲苯、二甲苯)等溶剂,经过色谱检测,均可直接快速测得各含量及杂质等未知物,此举可有效防止溶剂的掺杂使假,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使用。 通过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的检测,可以为软包装企业有效地调整生产工艺,控制溶剂的使用,为防超标提供供标准方向。例如苯类超标,可立即判定印刷过程需要调整之工艺参数,提高溶剂的挥发率;若乙酯超标,则可判断干复工艺存在的问题,需要调整;对印刷半成品进行检测,则可有效地判定印刷过程溶剂量指标,为生产质量控制提供了指引,对复合过程进行检测,则可有效判别复合过程该溶剂的指标。 通过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上述检测说明,就能准确快速地判断该包装用复合薄膜的溶剂残留量是否超标,是否需要重新研发新的生产工艺,对所采用的基材是否恰当等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可以及时地从根本上控制残留量超标产品的产生。 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经济实用,性能优越,操作简便,价格合理。具有柱头进样器(汽化室)用于填充柱恒温分析。可选配多种辅件如:弹性石英毛细管(大小口径)分析附件,程序升温控制附件,顶空分析附件,甲烷化装置和气体六通阀进样装置等,特别适合化工残留溶剂的分析,如:白酒分析,煤矿品质分析,高纯气体中的微量CO、CO2分析,空分中微量有机杂质分析,丙烯中微量CO、CO2分析等。因此可广泛应用于气体制造、石油化工、煤炭电力、食品轻工、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因此,2061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是软包装厂商和食品生产厂商检测溶剂残留量和控制溶剂残留量的首选检测仪器。转自:实验室信息网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