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泡盛曲霉变种

仪器信息网泡盛曲霉变种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泡盛曲霉变种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泡盛曲霉变种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泡盛曲霉变种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泡盛曲霉变种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泡盛曲霉变种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泡盛曲霉变种相关的解决方案。

泡盛曲霉变种相关的论坛

  • 【分享】“霉变粽致孕妇流产追踪:厂商称系运输环节存隐患~!”--再说“霉变”

    今天又看到一则新闻:霉变粽致孕妇流产追踪:厂商称系运输环节存隐患~!5月中旬,南京市民骆先生怀孕两个月的妻子在吃了从超市购买的霉变粽子之后,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导致胎儿流产。此次事件的粽子生产厂家是全国知名粽子生产企业之一浙江五芳斋公司,销售方是上市公司北京华联的南京水游城门店。经查,五芳斋公司的速冻类产品在由南京分公司冷库配送到销售网点的过程中用常温车辆配送存在隐患。骆先生表示:“厂家是在淡化问题,短短几公里的常温运输就能使粽子变质吗?”不禁有感,真的没什么可以相信的了~~食品真的很不安全!为什么一个霉变粽竟有如此大的危害?我们有必要再在认识一下“霉变”1、什么是“霉变” “霉变”生霉、腐败、腐烂等现象的统称,物品之所以发生霉变,是因为物品(如食品、烟、纺织品等)上的微生物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的繁殖生长而造成的。通常引起物品霉变的霉菌又可细分为毛霉属、根霉属、曲霉属、红曲霉属四类。2、“霉变”的危害 引起“霉变”四类微生物中,对人的健康危害风险最高的是黄曲霉引发的霉变。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最重要和毒性最大的是黄曲霉毒素Bl,其半数致死量仅为0.36毫克/公斤体重,属特剧毒的毒物范围。它的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氰化钾是什么?想必大家都看过电视上那些被坏人抓住如何自杀的吧?衣领咬一下就可以了。),比砒霜大68倍。黄曲霉毒素引发的急性中毒,主要是损害肝脏,诱导发生肝炎、肝硬变、肝坏死等。临床表现有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及肝区触痛等;严重者出现水肿、昏迷,以至抽搐而死。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能诱使动物发生肝癌,也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癌症。黄曲霉毒素污染更是全球性的问题,包括一些发达国家,污染也相当严重。我国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对食品的污染则更严重。3、引起“霉变”的原因: 霉变主要与环境的温度、温度有关,详细请见之前《关于“霉变”的相关内容》。气温在15℃以上、相对湿度大于RH60%,就是发霉的条件。气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达到RH70%以上,就是霉变爆发的时候。4、日常的药食品中哪些需要注意防霉? 怕潮药食品List: 茶点:茶叶、花茶、绿茶、桂圆红枣茶、咖啡、手工饼干、巧克力、阿华田、米果、洋芋片、糖果、寒天、点心、肉鬆、奶粉、麦片、话梅、杏仁果、薯片…乾货:香菰、紫菜、绿豆、红豆、燕窝、鱼翅、干贝、枸杞、红枣、核桃、米、糙米、杏仁、胡桃、桂圆、陈皮、五穀杂粮、花生、海苔…。 食材/调味料:速食麵、髮菜、意大利麵条、米粉、苏打粉、胡椒粉、盐、糖、果糖、寡糖、麵粉、虾米、八角、花椒、咖哩粉、香料、茴香、调味料、烘焙材料、大蒜、肉桂…。 中西药材:药品(丸/锭/粉)、综合维他命、维他命(C/E/B…)、钙(粉/片)、葡萄子、甲壳素、鱼肝油、南瓜子、深海鱼油、叶酸、绿茶素、啤酒酵母、月见草(油)、玻尿酸、中药(材)、冬虫夏草、麝香、人蔘、龟鹿二仙胶、山葡萄、牛黄、牛蒡、粉光、何首乌、白头翁、决明子、佛手、丁香、川芎、茯苓、夏枯草、海马、真珠、黄耆、黄莲、鹿茸、荸荠、无花果、琥珀、当归、莲藕、鲍鱼、橄榄、覆盆子、红麴、甘草…。营养食品:健康食品、保健食品、绿茶粉、牛蒡茶、孔酸菌、胶原蛋白、峰王乳、天然花粉、金线莲、蚬精、珍珠粉…。5、如何防霉? 传统的方法是注意做好食品的密封保存,或者直接放入冰箱。但现实的问题是再怎么密封,每次都要打开使用,不能根本解决问题,都放冰箱又不现实,首先冰箱的空间有限,其次,从冰箱中取出物品回温时,表面都会有水,造成二次水渍;第三,冰箱能耗高,不符合现在的环保精神。等

  • 危害极大的黄曲霉毒素,就藏在我们天天吃的东西里,大家要小心噢!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 (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它们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特别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生活中一定要小心这些食物中藏着的黄曲霉素。一、发霉的花生玉米黄曲霉素藏在发霉的食物里,特别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里,花生、玉米等,淀粉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会滋生导致肝癌的黄曲霉菌。建议:1.每次少买点,不要“存”,以免霉变。2.如果您发现有一颗花生坏了,那一碗花生米,或者是存放的一袋子的花生米都得扔掉。3.家里有食物残渣的边边角角也要清洗干净。二、变质的米饭别以为做熟了就能放松警惕,变质的米饭是最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建议:做饭菜,吃多少、做多少,最好当天吃完,不留剩饭菜。三、发苦的坚果果吃到变苦的瓜子,一定要及时吐掉并且漱口,因为瓜子等坚果的苦味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经常摄入会增加肝癌风险。建议: 吃到霉变的、发苦的坚果千万别犯懒,一定要马上吐出来。四、没洗干净的筷子我们平时使用来吃花生、玉米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的筷子里最容易藏淀粉,一来二去霉变了,黄曲霉素就藏在里面了。建议: 1.最佳选择是铁筷子,很难出裂痕,也就不会有食物残渣。2.平时洗筷子的时候要记得先泡一泡,软化上面的食物残渣,以便容易清洗掉。五、劣质芝麻酱你爱吃的芝麻酱、花生酱,有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瘪花生甚至变质的芝麻、花生做原料,其中变质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而且这种加工后的产品,可比发霉花生难识别多了。建议:去大超市购买知名品牌。六、小作坊自榨油小作坊的压榨机或家用榨油机工艺简单,缺乏除去有害物质工艺,不能对原材料进行精炼,即使自己选料,也可能会出现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问题,以及存在黄曲霉毒素问题。七、久泡的木耳很多人应该都听过这条一度很火的新闻,浙江瑞安的一位消费者因为食用泡发了三天的黑木耳,导致食物中毒,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一度生命垂危。木耳在泡发过程产生何种细菌或毒素,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判断。可能有哪些微生物毒素呢?譬如黄曲霉毒素、青霉毒素等。

  • 【分享】霉变或发了芽的花生最易致癌——同安是我国肝癌高发区

    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死于肝癌的人约有11万,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在福建人高发的恶性肿瘤当中,肝癌排在前三位,而且这种肿瘤“重男轻女”的现象相当严重。福建省肿瘤医院腹外科陈夏主任医师说,大家都知道黄曲霉素容易致癌,可不知道,平时吃的花生,如果是发了芽的,那危险性要高得多。发了芽的花生最致癌福建省肿瘤医院腹外科陈夏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很多人知道黄曲霉素,但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简单地说,它是目前发现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其实黄曲霉素最主要是存在土壤里,比如农作物在含有黄曲霉素的土壤里生长,那么很容易受到污染。”陈夏主任说,受黄曲霉素污染的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最为常见,其中以发了芽的花生毒性最强。在干果类食品如胡桃、杏仁、榛子、干辣椒中,在动物性食品如肝、咸鱼中,以及在奶和奶制品中也曾发现过黄曲霉素。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陈樟树副主任医师表示,除此之外,有裂缝的甘蔗等都含有较高的黄曲霉素。同安为啥成肝癌高发区“闽南地区有些地方喜欢用发霉的花生压榨花生油,长期食用这样的花生油,也被认为是肝癌高发的原因之一。”陈樟树副主任说,比如厦门同安区就是我国肝癌高发区。另外,莆田、福清、长乐、平潭等地,也是我省肝癌高发地区,这与长期食用腌制品有关。“福州地区,长乐和平潭的肝癌患者比例最高。”陈夏主任说,来就诊的患者当中,能够手术的人少之又少,因为基本上都已转移。陈夏主任说,患肝癌的生存率在众多肿瘤当中,是以月来计算的,因为它的进展速度比较快,另外还跟患者及家属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什么东西让肝癌“重男轻女”?陈樟树副主任表示,肝癌好发于中年人,现在30多岁、40多岁的肝癌患者很常见,男性患者明显比女性多。在福州总医院肿瘤科门诊上,有60%-70%的肝癌患者都是男性。肝癌好发于男性,可能与几个因素有关。陈樟树副主任认为,主要是男女生活习性的差别比较大,比如男性有饮酒习惯的人比较多,而且经常参加社会活动,感染肝炎病毒的机会比较多。就拿许多有饮酒习惯的男性来说,如果过度饮酒就容易患上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发展成肝硬化后,就容易发生癌变形成肝癌了。而意大利也有研究结果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每日饮酒超过60克,患肝癌的危险性就会大大增加。花生因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以及铁、磷、钙等有机盐而受到人们普遍喜爱,成为一种物美价廉的大众化食品。但是由于我省处于江淮地带,属高湿、高温地区,空气湿度大,各种食物极易长出一种被称为黄曲霉的霉菌,而花生收获季节正处于多雨季节,空气湿度较大,起出的花生在运输、贮存过程中极易霉变,生出一种叫做黄曲霉的霉菌,这是一种毒性物质,主要污染糖、油及其制品,如花生、玉米、棉籽等,黄曲霉素的毒性是滴滴涕的60倍、砒霜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它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常吃霉变的花生能引发肝癌。为此特提醒喜食花生者切记:霉变花生不能吃。从菜市场买回的花生应仔细检查挑选,去除霉变颗粒,常放于阳光下晾晒,以保人的身心健康。

  • 黄曲霉毒素B1柱前衍生求助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柱前衍生法怎么也做不好,回收只有20%,找不到原因,有做过的吗?具体方法:称取油样5g,加入84+16乙腈-水20毫升浸泡过夜,次日超声20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过黄曲霉专用柱,取净化液2毫升,氮吹,吹干后,加入正己烷0.6毫升,三氟乙酸0.3毫升,混匀,40度烘箱衍生15min,取出氮吹,吹干后1毫升15+85乙腈+水定容,上机测定。

  •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目前已分离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17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B1的毒性(其毒性比氰化钾毒性高)及致癌性极强且耐热(B1的分解温度为268℃左右,一般烹调加工破坏很少),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B1最为多见。 黄曲霉毒素分布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在水中的溶解范围为10毫克/升~20毫克/升, 可大量溶解于氯仿、甲醇、二甲基亚砜等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中,不溶于己烷、石油醚和乙醚;易被碱或强氧化剂破坏;进入人体后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大部分分布 在肝脏、肾脏,少部分分布在血液、肌肉、脂肪组织中,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为羟基化作用、去甲基作用和环氧化作用。

  • 黄曲霉B1对人体的影响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霉菌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为1类致癌物质。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是在黄曲霉家族中性最强的毒素。我们知道自古以来,砒霜的毒性最强,可以使黄牛在小计量下中毒身亡。然而B1的毒性更是达到了砒霜毒性的60倍,可想而知如果人们勿食了黄曲霉毒素B1的后果会是怎样,轻则呕吐、发热,重则严重影响人们的肝脏和肾脏器官。 黄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均可能有黄曲霉毒素污染。一经污染,普通高温加热也无法将其杀死。所以在用食品是,如发现有霉变现象,一定不要继续食用。

  • 【转帖】梅雨季节蛋鸡谨防黄曲霉素中毒

    梅雨季节湿度很大,库存的饲料很容易发霉变质,其实这样的饲料不能再用于饲喂。有的养鸡户舍不得浪费继续饲喂,结果导致鸡群发生黄曲霉素中毒。1 致病机理黄曲霉毒素是高毒性和高致癌性毒素,由黄曲霉菌、寄生曲霉和软毛青霉产生。它与细胞核和线粒体DNA结合,造成蛋白质合成受损,干扰肝肾功能,抑制免疫系统。蛋鸡表现为食欲不振,产蛋率下降,死亡率提高。2 刨检变化剖检时可见肝肾肿大、苍白,皮下出血,心包积水,胆囊扩张,卡他性肠炎;镜检可见肝脂肪变形、胆囊增生。剖检可见肺、气囊有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米白色或淡黄色结节,结节软而富有弹性充满乳酪状的内容物。3 治疗原则鉴于黄曲霉对蛋鸡造成的危害,它的防治非常重要,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饲料管理,防止饲料发霉。(2)要经常检查饲料,饲料仓库要严防霉变,仓库应通风、干燥。(3)要搞好卫生,食槽、饮水槽应每天洗刷,尽量晒干后再用。(4)一旦发病,须及时隔离病鸡,清除地面垫草和表面土,再用20%新鲜石灰水彻底喷洒消毒。全群用制霉菌素口服拌料治疗,连用5d。

  • 【分享】各国黄曲霉毒素标准比对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超标是我国食品出口频繁遇到的问题,我国每年食品出口因黄曲霉毒素超标而遭受通报扣留屡屡发生,尤其体现在出口的花生、谷物、果仁中。 黄曲霉毒素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上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 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中。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各国对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的残留限量均有规定。 我国在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1-2005中,对黄曲霉毒素B1、M1分别在花生、玉米、大米、植物油、豆类、发酵食品、以及乳制品中的限量作出明确规定。 欧盟在委员会条例(EC) No 629/2008、委员会条例(EC) No 1881/2006中,对黄曲霉素在花生、谷类、坚果等食品中的限量作出明确规定. 美国在FDA“遵守政策指南(Compliance Policy Guide)”中对黄曲霉毒素在动物饲料、食品、牛奶、花生及其制品、坚果(包括巴西坚果、阿月浑子果仁)中的限量作出规定。 日本在肯定列表制度中规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是10ppb。

  • 黄曲霉毒素在各类食品中的限量标准比对分析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超标是我国食品出口频繁遇到的问题,我国每年食品出口因黄曲霉毒素超标而遭受通报扣留屡屡发生,尤其体现在出口的花生、谷物、果仁中。 黄曲霉毒素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上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 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中。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各国对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的残留限量均有规定。 我国在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1-2005中,对黄曲霉毒素B1、M1分别在花生、玉米、大米、植物油、豆类、发酵食品、以及乳制品中的限量作出明确规定。 欧盟在委员会条例(EC) No 629/2008、委员会条例(EC) No 1881/2006中,对黄曲霉素在花生、谷类、坚果等食品中的限量作出明确规定. 美国在FDA“遵守政策指南(Compliance Policy Guide)”中对黄曲霉毒素在动物饲料、食品、牛奶、花生及其制品、坚果(包括巴西坚果、阿月浑子果仁)中的限量作出规定。 日本在肯定列表制度中规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是10ppb。

  • 什么是黄曲霉素

    [color=#333333]黄曲霉素([/color][color=#333333]AFT[/color][color=#333333])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它们是一类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已知的种类包括[/color][color=#333333]B1[/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B2[/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G1[/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G2[/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G2a[/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M1[/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M2[/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P1[/color][color=#333333]等十几种。由于不同种类的黄曲霉素的形成条件不同,所以来源分布和毒性也不同。其中最受关注的黄曲霉素[/color][color=#333333]M1[/color][color=#333333]是由动物摄入[/color][color=#333333]B1[/color][color=#333333]后在体内经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而[/color][color=#333333]B1[/color][color=#333333]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毒性最强的一种,仅次于[/color][url=http://www.labtool.net/products.php?cid=157][color=#3f88bf]肉毒毒素[/color][/url][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黄曲霉无处不在,是我国粮食和饲料中常见的真菌,对食品和饲料污染的发生和程度随地理和季节因素以及作物生长、收获、贮存的条件不同而异。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而南方及沿海湿热地区更有利于霉菌素的产生。[/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被[/color][url=http://www.labtool.net/products.php?cid=157][color=#3f88bf]黄曲霉菌[/color][/url][color=#333333]寄生过的的粮食、油及其制品中,如粮食、油料、水果、干果、调味品、乳和乳制品、蔬菜等,在动物性食品如肝、肾脏、咸鱼中以及奶和奶制品中也比较常见。它通常喜欢[/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亲近[/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以下四类食物:[/color][color=#333333]1[/color][color=#333333]、坚果类[/color][color=#333333]花生、核桃、瓜子、开心果、榛子、松仁等。当你发现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皱皮变色,看起来有霉变之嫌时,很有可能已被黄曲霉素污染了,一定要丢弃。[/color][color=#333333]2[/color][color=#333333]、谷物类[/color][color=#333333]玉米、大米、大麦、小麦、豆类。凡表面上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谷物都有可能被黄曲霉素污染,在食用前应仔细挑选,剔除霉变粒。[/color][color=#333333]3[/color][color=#333333]、粮油制品[/color][color=#333333]花生油、玉米油。生产企业如果没有严格挑拣原料,使用霉化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或没有采用精炼工艺或工艺控制不足,都有可能造成黄曲霉素超标。[/color][color=#333333]4[/color][color=#333333]、家庭自制[/color][url=http://www.labtool.net/products.php?cid=157][color=#3f88bf]发酵食品[/color][/url][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腐乳、黄酱。高水分含量和齐全的营养物质很容易使家庭自制的[/color][url=http://www.labtool.net/products.php?cid=157][color=#3f88bf]发酵食品[/color][/url][color=#333333]被黄曲霉污染。[/color][color=#333333]黄曲霉素的耐热性非常好,要在[/color][color=#333333]280[/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以上才能分解,一般的烹调加工温度都不能将其破坏,而且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也较低。有研究证明:在不改变牛奶品质的前提下,先将鲜奶加热至[/color][color=#333333]90[/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保持[/color][color=#333333]10[/color][color=#333333]分钟,然后冷却至[/color][color=#333333]20[/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再经紫外线辐照[/color][color=#333333]30[/color][color=#333333]分钟,才能使其中的黄曲霉素[/color][color=#333333]M1[/color][color=#333333]减少[/color][color=#333333]56.2%[/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在紫外线照射下,毒素可显示荧光,低浓度的纯毒素易被紫外线破。另外,碱性条件下也能破坏一部分黄曲霉素。然而经过碱性、紫外线和高温处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早已丧失殆尽,不适宜食用[/color][color=#333333]预防黄曲霉素的危害要从身边做起、从饮食习惯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才能使我们更好地远离黄曲霉素。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可能的黄曲霉素的危害呢?[/color][color=#333333]黄曲霉素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自己在家也要把好食物关,注意一些细节,避免黄曲霉素的危害。[/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黄曲霉生长产毒的温度范围为[/color][color=#333333]12~42[/color][color=#333333]度,最适产毒温度为[/color][color=#333333]33[/color][color=#333333]度,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含水量大于[/color][color=#333333]14%[/color][color=#333333]的花生、大米、玉米、坚果尤其容易滋生黄曲霉菌,一般[/color][color=#333333]3~10[/color][color=#333333]天就可达到致命剂量。当水分含量下降到[/color][color=#333333]14%[/color][color=#333333]以下时,即使污染了黄曲霉也不会产生毒素。[/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因此,最好的防治方法是预防食物霉变。家中所有食品的储藏都要注意防霉、防氧化,最好在低温、通风、干燥处保存[/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温度最好在[/color][color=#333333]20[/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以下,相对湿度在[/color][color=#333333]80%[/color][color=#333333]以下[/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坚果、花生、粮食等尽量购买小包装,打开时认真嗅一下味道,一旦有变味情况立即整袋扔掉,以免抖开后霉菌孢子飞散出来;如果是散装花生、核桃等,最好带壳保存,晒干后,用保鲜盒等密闭储存;购买食物时,如果发现包装不清洁、已破损的不要买。[/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有霉味的食物一定要坚决丢弃,不能食用;若不小心吃到了霉变食物,要全部吐掉再用清水漱口;哺乳期的母亲尤其要注意饮食,母乳里面的黄曲霉素就是婴儿最早的感染毒素的途径。[/color]

  • 【转帖】黄曲霉的生长条件

    黄曲霉的生长条件是什么?它容易在哪些食品里面滋生?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是一种容易在种子类食物中滋生的霉菌。在25-30℃的温度下,80%-100%的相对湿度,17%-18%的种子水分含量,粮食、坚果、油籽等产品最容易滋生黄曲霉。幸好,各种豆类,包括大豆,并不是黄曲霉喜欢繁殖的材料,它更喜欢花生、玉米和大米等食品。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曲霉是粮食、豆类、油籽等种子类食品受潮时滋生的,种子总体而言仍然处在水很少的状态,而不是已经充分吸水的状态。人们都有一个经验:水汪汪的大米粥、绿豆汤,从来不会长霉,而是很快变味坏掉——因为水多的时候细菌繁殖非常快,根本轮不到霉菌繁殖。霉菌们所热爱的培养基质,大多是一些相对“干”一点,但又干得不够的食品,比如馒头啊,面包啊,糕点啊,受潮的种子之类。所以,面包放久之后会长出白色、绿色、黑色的霉斑,却不会发酸变臭,正是因为它的状态符合霉菌的胃口。 为什么呢?因为霉菌是非常喜欢氧气的,具有较强的“陆生”特性。如果把食品泡在水里,氧气不足,它们就很难繁殖起来。知道这个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就会明白,霉菌几乎不能在淹水条件下产毒,所以泡豆子不可能长出黄曲霉毒素来。 所以说,买大豆的时候,要注意大豆的干燥程度,储藏中也要避免让它受潮。如果担心豆子在储藏当中被黄曲霉污染,那么先用水泡一泡,然后把泡豆水扔掉,实际上反而更为安全。 事实上,绝大部分豆制品加工时,都需要经过泡豆程序。不管是煮豆粥,做豆腐,做纳豆,或做豆酱等。所谓泡豆带来致癌危险,纯属违背科学常识的不实说法,大可不必为此惶恐不安,更不必为此不敢喝豆浆、不敢吃豆腐。 需要注意的是,在夏天泡豆子,如果超过4小时,最好能放在冰箱当中。因为泡豆的水分很高,很容易繁殖各种细菌。细菌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却可能让豆子产生难闻的味道。如果不幸污染了某些致病菌,它们繁殖过度,或产生细菌毒素,都可能引起胃肠道疾病。尽管在打豆浆、做豆腐时还需要经过加热杀菌,也不可不防啊!

  • 黄曲霉实验后,实验器具处理

    各位老师:刚开始做液相。黄曲霉实验后,相关实验器具,说是要用10%的次氯酸钠溶液泡。基本是配标液的器具处理。如果泡的话,要用烧杯,也要泡一定的时间。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事意见很大。想让我直接扔了。请问各位老师是怎么处理的呢?我们黄曲霉是用的waters的UPLC仪器,用的是无衍生法。标准曲线最低点能做出来。做之前用金标法快检试剂盒筛查。想请教下各位老师,这样做应该没问题吧?

  • 对黄曲霉等的真菌毒素检测的一些了解和经验。

    黄曲毒素(aflatoxin),也称作黄曲霉素,是一种有强烈生物毒性的化合物,常由黄曲霉及另外几种霉菌在霉变的谷物中产生,如大米、豆类、花生等,是目前为止最强的致癌物质。加热至280℃以上才开始分解,所以一般的加热不易破坏其结构。黄曲毒素主要有B1、B2、G1与G2等4种,又以B1的毒性最强。食米储存不当,极容易发霉变黄,产生黄曲毒素。黄曲毒素与肝癌有密切关系,还会引起组织失血、厌食等症状。1960年在英国发生了因喂食黄曲毒素花生粕而导致大批火鸡暴毙事件。警惕黄曲毒素的危害,要注意剔除霉变的食物颗粒,还可采用以水淘洗的办法进一步净化易沾染的食物中的霉菌。当然,用高温烧、炸至280℃以上也可以达到分解毒素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检测,因为它只需要很少的量就可以危害人的生命,它的单位是ppb,很微量的单位。相当于32年中的一秒。

  • 柱后衍生的福音——黄曲霉毒素光化学衍生器

    柱后衍生的福音——黄曲霉毒素光化学衍生器黄曲霉毒素(AFT)B1和G1显示天然荧光性,因此B1和G1在检测之前必须进行衍生。传统的电化学衍生费时费力,应用的化学药品不仅会腐蚀色谱仪而且对操作人员有毒副作用,黄曲霉毒素光化学衍生器(Pribolab® MDU)是一款新型的柱后衍生器,尤其适用于当前较为流行的UPLC。该方法结果与电化学方法一致但其不使用任何腐蚀性试剂,HPLC的使用寿命将会增加,且不需要额外的清理工作,更加省时省力省心。黄曲霉毒素光化学衍生器实现了对黄曲霉毒素在线衍生和检测,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准确性,检测灵敏度以及重复性,此方法已被AOAC认可。

  • 厨福记、东江等20种食用油被曝黄曲霉毒素超标

    又有20种食用油被检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超标!记者昨天从省质监局获悉,在最近该部门对全省食用油生产企业开展的专项检查中,发现作坊式、小型生产企业生产的花生油质量堪忧。记者从这份最新的黑名单中发现,问题产品有品牌的仅有三个,分别为厨福记、五谷唛、东江,其他问题产品均是无商标、无品牌的散装油。  据省质监局介绍,此次专项检查共检查全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企业727家,发现20家小型企业的食用油产品黄曲霉毒素B1超出标准限量值。不合格企业多为小规模的加工厂,均采用半精炼工艺,生产量较小,主要以散装形式零售供应附近居民。执法人员分析指出,造成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这些企业没有严格按规定进行原料进货把关,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花生在生长、储存过程中由于天气湿热发霉,黄曲霉菌生长繁殖产生黄曲霉毒素。一些企业对购进的花生原料没有严格筛选和检测,部分霉变花生被用于食用油生产,导致黄曲霉毒素超标。”  据悉,此前在国家质检总局本月初公布的食用油产品国家质量抽查中,广东云浮市云城区满意花生油厂的花生油、云城区富盛粮油厂的花生油,以及高要市孖宝油有限公司的花生油均被检出致癌物黄曲霉素B1超标。随后,省质监部门进一步加大对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和专项抽样检验力度。  据相关专家介绍,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在自然界所有物质中毒性名列第一。黄曲霉毒素共分为17种,其中致癌作用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B1。据资料显示,“黄毒”进入人体后,在肝脏中存留最多,因此对肝脏的损害也最大。人如果误食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轻则可能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重则可能出现肝区疼痛、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症状。一般来说,体内黄曲霉毒素如果达到1毫克/公斤以上就可诱发癌症,而这仅相当于1吨粮食中只有1粒芝麻大的黄曲霉毒素。  据悉,目前当地质监部门已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立案查处,并责令企业停产,暂扣生产许可证,依法查封未销售的问题产品,召回问题产品。对连续检出不合格的企业,将依法吊销其食品生产许可证。  省质监局强调,食用油生产企业必须落实主体责任,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花生油生产企业尤其要注意防止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食品污染问题,必须从筛选花生原料开始把关,并严格工艺控制和出厂检验。“对不落实主体责任的不合格企业将依法查处,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有关负责人5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

  • 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目前已分离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17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B1的毒性(其毒性比氰化钾毒性高)及致癌性极强且耐热(B1的分解温度为268℃左右,一般烹调加工破坏很少),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B1最为多见。 黄曲霉毒素分布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在水中的溶解范围为10毫克/升~20毫克/升, 可大量溶解于氯仿、甲醇、二甲基亚砜等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中,不溶于己烷、石油醚和乙醚;易被碱或强氧化剂破坏;进入人体后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大部分分布 在肝脏、肾脏,少部分分布在血液、肌肉、脂肪组织中,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为羟基化作用、去甲基作用和环氧化作用。 为什么奶粉中会含有黄曲霉毒素 人类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是污染的食物,有两种通过膳食可以摄入:途径一是由受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污染的植物性食物摄入,途径二是经饲料而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奶粉等)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M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副教授何计国(微博)介绍,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黄曲霉毒素是微生物产生的,不像三聚氰胺属于恶意添加。黄曲霉毒素是脂溶性的,如果牛饲料中存在黄曲霉毒素,牛肉中含量不会很高。但内脏特别是肝脏中含量会高。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加热到280°都不会被破坏,所以奶粉中只要含有,就不会被去除。紫外线只能少量破坏。 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生产企业如果使用劣质的原料,如发霉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则有可能造成黄曲霉素超标,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出现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并有呕吐、厌食和发烧等症状。重症者在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甚至死亡,死亡前出现胃肠道出血。黄曲霉毒素危害性大,存在范围广,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的发生,维护人类健康,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作了限量要求。下面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检疫要求:  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标准(GB2761-81)规定,玉米、花生仁、花生油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玉米及花生仁制品(按原料折算)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其他食用油中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中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代乳食品中不得检出,其他食品可参照以上标准执行;牛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卫生标准(GB9676-88)规定,不得超过0.5微克/公斤。 测定黄曲霉毒素方法有哪些 目前,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有薄层层析法、液相色谱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法、免疫层析法、微柱筛选法、金标试纸法等。我国现行使用的国家标准GB/T 5009.22-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GB/T 5009.23-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方法,GB/T 5009.24-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与B1的测定方法。此外,卫生部于1990年11月发布了《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食品的防霉去毒措施 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授徐克成介绍,颗粒状的被污染粮食可通过晾晒、清洗消除部分黄曲霉,但如果是粉末状的食物或饲料,则很难通过以上方法清除。 (1) 防霉:控制粮食含水量在12~13%以下即可防霉。保持米粒及花生外壳的完整,使用化学熏蒸剂,对防止霉菌侵染也有一定作用。 (2) 去毒方法: 挑除霉粒:适用花生。因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发霉,变色,破损及皱缩的花生中,挑除后,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降低。碾轧加工及加水搓洗:适应于大米,因毒素主要存在于米糠及大米表层。脱胚去毒:适用于玉米。脱胚法有两种:一是浮选,将玉米碾3MM左右的碎粒。加入清水,搅拌,轻搓,胚部碎片轻而上浮,捞出浮层;二是碾轧法,将玉米碾轧,去掉外皮及胚部.4)加碱破坏毒素:适用于食用油.5)其他:如紫外线照射,盐炒法等有一定去毒效果。 (3) 加强食品卫生监测。

  • 【原创大赛】中药材黄曲霉检测技术方案

    中药材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方案一、 中药材质量安全现状 中药材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基础。中药材在田间生长、采收加工、储藏运输等各个环节都会因污染霉菌而发生霉变。这些霉菌分泌的有毒代谢产物使中药材发霉变质,直接威胁到群众的用药安全。中药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展青毒素,伏马毒素等。中药材的种类是影响真菌毒素污染的主要因素,易污染的中药材,在不同的温、湿度条件下均可产生真菌毒素。温度和湿度条件也可以影响真菌毒素的增长,如:黄曲霉毒素在不同的温、湿度条件下均可以产生;赭曲霉毒素需要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才能产生。 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的持续升温,其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真菌毒素残留作为中药材微量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一般不表现出急性毒性,但通常有较强的蓄积性,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明显,严重影响中药材的安全性。二、 中药材真菌毒素控制相关国家法规 近年来,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不断加大中药监管力度,努力保持中药质量总体稳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规范中药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通知(国食药监安187号文件)中 ,要求加强对黄曲霉毒素、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量等安全性指标的检测和控制,切实保证中药材质量和安全,另要求企业具备与生产品种相适应的检验设备和能力,严把质量检验关。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开展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研究,搭建检验技术共享平台”、“加快推进药品快速检验技术在基层的应用,配置快速检验设备”,“加强县级机构快速检验能力建设”的要求。三、 中药材真菌毒素检测项目及限量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柏子仁、莲子、使君子、槟榔、麦芽、肉豆蔻、决明子、远志、薏苡仁、大枣、地龙、蜈蚣、水蛭、全蝎等14味药材及其饮片品种项下增加“黄曲霉毒素”检查项目,限度为“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 μg/kg;黄曲霉毒素G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总量不得过10 μg/kg”。2010 版《药典》附录IX V 黄曲霉毒素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另外增补药典描述该法检测建立增加光化学柱后衍生法。四、 检测方案介绍(一) HPLC仪器分析法 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符合2010版《药典》附录IX V中黄曲霉毒素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另外增补药典描述该法检测建立增加柱后光化学衍生法。1. 设备和耗材配置序号品名规格及参数数量用途1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荧光检测器一台分析检测2真菌毒素色谱柱150/250mm一支 3黄曲霉毒素总量免疫亲和柱1ml,25支/盒:若干高特异性,纯化样本4KRC光化学柱后衍生反应装置货号:PHRED-KRC-KRC一台适用于黄曲霉毒素检测5高速均质器达到22000rpm以上,一台耐腐蚀,高速6玻璃纤维滤纸100P,110mm,1.5μm一盒霉菌毒素专用过滤7八位泵流操作架货号:EQ-PUMP-8一台用于控制免疫亲和柱过柱流速8黄曲霉毒素混标黄曲霉毒素B1, G1; B2;G2(4/1/4/1),1ml用于定量分析标准品的配制2. 样品前处理:普瑞邦为中药材提供不同的处理方案(详细方案请联系普瑞邦,普瑞邦开发了针对多种中药材基质提供优化的处理方案)3. 免疫亲和柱净化:富集--洗涤--洗脱--收集全部洗脱液供化学衍生检测用。4. 化学衍生为什么使用光化学衍生器? 由于黄曲霉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和产生荧光的特性,因此可以进行HPLC-紫外或荧光检测,但是同时黄曲霉毒素中的B1、G1 由于其在含水的流动相中容易产生荧光淬灭,因此在很多的实验中都会采用衍生法测定黄曲霉毒素。衍生的方法也很多:有柱前的,柱后的,在线的,由于在线的柱后光化学衍生有明显的优势,所以现在被增补为药典的检测方法,优势主要在于无需任何化学试剂、对人员无伤害;无需人员直接操作、避免误差; 无需担心衍生液腐蚀检测器。5.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二)酶联免疫法优点缺点灵敏度高、耗时较短、样本处理比较简单、对技术人员要求不高、检测成本低、可同时检测大批量样本。适用于大量样本快速定量筛查。可能存在一定假阳性率(交叉反应率)。 黄曲霉毒素总量试剂盒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适用于大量样本的定量分析。1. 方法原理采用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在微孔板上预包被黄曲霉毒素抗原,加入样本(或黄曲霉毒素标准品溶液)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黄曲霉毒素特异抗体。样本或标准品溶液中的抗原与预包被在板孔上的抗原竞争结合酶标抗体。未结合的酶标抗体在洗涤时被除去。再加入TMB显色液,读取吸光值。样品吸光值与其所含黄曲霉毒素总量成负相关,与标准曲线比较即可得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总量的含量。2. 设备和试剂配置:序号品名规格及参数数量用途1黄曲霉毒素总量试剂盒96T,灵敏度:0.1ppb货号:EKT-011一盒定量分析检测2离心小柱25T一盒净化样本3酶标仪(酶联免疫检测仪)滤光片:450nm一台测定结果3. 样本前处理:中药材:粉碎、溶解、离心,取上清液加入PriboSpin离心小柱进行净化。 为什么要用PriboSpin离心小柱?中药材的基质复杂,提取时样本液颜色较深,而且不容易去除。有机试剂提取净化方法繁琐,试剂挥发对环境及人体造成危害,且净化效果不稳定。用PriboSpin离心小柱,则只需提取液离心过柱,即可去除提取液中的杂质,方便快捷,净化效果好,且回收率可以达到85%以上。4. 检测步骤免疫反应30min;洗板5次;显色反应30min;终止反应,酶标仪读OD值。5. 分析结果的表述 用酶标仪判读结果。五、 温馨TIPS1. 中药中真菌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主要是适宜的温度与水分。如能将中药贮存于10℃以下,水分保持在10%以下,就能有效地防霉。2. 从事真菌毒素科研及检测的人员,必须注意防护,如穿戴隔离衣帽,在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工作时,应戴口罩,并尽量防止孢子飞扬。3

  • 应对新变种,美国宣布对非洲八国实施旅行限制

    应对新变种,美国宣布对非洲八国实施旅行限制11月26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由于对在南非发现的新冠病毒新变种的关注,美国将从11月29日开始对来自八个南部非洲国家的旅客实施旅行限制。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这一变种定为“值得关注”的变异毒株。“作为我们有更多信息之前的预防措施,我下令对来自南非和其他七个国家的航空旅行实施额外限制,”拜登在声明中说,“这些新限制措施将在11月29日生效。在我们向前迈进之际,我们将继续接受科学和我的医学团队建议的指导。”这些国家包括南非、博茨瓦纳、津巴布韦、纳米比亚、莱索托、斯威士兰、莫桑比克和马拉维。白宫高级官员表示,拜登政府是在总统首席医学顾问福奇和疾控中心的建议下,出于“格外谨慎”而实施的这项旅行限制措施,这项政策并不禁止航班,也不适用于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但是他们与所有国际旅客一样,必须在旅行前接受检测并且结果呈阴性。

  • 世卫组织解释英国变种毒株的致死性

    世卫组织解释英国变种毒株的致死性  欧联网1月24日电,据欧联社综合报道,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称,英国新冠毒株的死亡率上升。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娅?范?凯尔克霍弗则称,这可能与卫生系统的超负荷有关。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约翰逊22日表示,去年年底在英国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比已知的毒株更致命。他说,由于英国的新冠感染水平仍然很高,大城市的医院也无法应对如潮的病人,英国还无法加速取消封城措施。  范?凯尔克霍弗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如果病毒的传播速度加快,就会有更多的病例。这可能会表现得很明显,如果有更多病例,就会有更多人住院,如果医疗系统过载,死亡率就会增加。

  • 解读 | 专家解读黄曲霉毒素

    一、背景信息  近日,媒体曝光了广西梧州和广东肇庆两地市场所出售的部分散装花生油存在黄曲霉毒素超标情况。黄曲霉毒素是什么?毒性怎样?本期将为您解读。  二、专家解读  (一)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最早被发现于1960年,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parasiticus)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以上,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B2a、G2a、BM2a和GM2a等。黄曲霉毒素的热稳定性非常好,常规烹调和加热法不易分解。  世界范围内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相当广泛,包括谷物、坚果和籽类以及牛乳等,尤以玉米、花生被污染的程度最严重。其主要原因是食物在田间未收获前被黄曲霉等产毒菌浸染,在适宜的气温和湿度等条件下繁殖并产毒,或未经充分干燥,在储藏期间产生大量毒素。食用油也存在容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问题,但通过原料筛选、碱炼、吸附等控制手段可以使成品油中黄曲霉毒素降到非常低的水平。  (二)摄入量决定黄曲霉毒素是否引起急性中毒。  世界范围内曾报道数起人类的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如非洲的霉木薯饼中毒,印度的霉玉米中毒等。2004-2005年肯尼亚暴发了迄今史上最大规模的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事件,中毒千余人,死亡125人,中毒玉米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高达4400ppb(μg/kg),是罕见的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一般为一过性发烧、呕吐、厌食、黄疸、腹水、下肢浮肿等肝中毒症状,严重者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死亡。  根据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标准规定,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如果在安全限量范围之内,并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风险。  (三)全球已高度重视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  黄曲霉毒素B1是影响人和动物健康的主要真菌毒素之一,也是全球食品安全控制中最主要的真菌毒素。200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全世界食品和饲料真菌毒素法规报告中显示,除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规定以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各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范围为1-20ppb,黄曲霉毒素总量(AFB1、B2、G1、G2)的限量范围为0-35ppb。  2011年我国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中规定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为20ppb。  (四)“土榨油”看似原生态实存安全隐患。  近年来,“纯天然”和“原生态”成为部分消费者的追求,除了购买“土榨油”外,也有使用家用榨油机自制油的方式。对于这两种榨油方式,专家认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除了原料品质是否过关的问题,“土榨油”或自榨油还存在下列问题:未经过精炼加工,杂质多,易氧化变质;榨油设备不易彻底清洗干净,残留的油渍及谷物残渣在氧化后会产生霉变,食品安全隐患很大;此外,资源利用率低,会造成很大浪费。  三、专家建议  (一)科研人员应加大“从田间管理到加工过程”对黄曲霉毒素污染及控制手段的研究力度,为保证食品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科技支撑。  (二)以玉米、花生等为主要原料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特别是“土榨油”生产作坊,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原料安全,严格把关每一个生产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媒体应注重全面、科学、客观报道,采用相应领域权威专家的专业观点,以正确解读国家相关标准法规,引导消费者理性认识和理解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避免公众过度恐慌。  (四)消费者应注意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注意产品的标签、标识,做到在保质期内妥善储藏。特别应注意通过正规可靠渠道购买食用油,不要片面迷信“纯天然”和“原生态”制品。来源:国家食药监局

  • 黄曲霉柱后衍生

    黄曲霉柱后衍生

    岛津四元低压,做完黄曲霉后,柱后衍生的衍生泵管路如何清洗?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1_669508_2902572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110716063735_01_2902572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110716071238_01_2902572_3.jpg

  • 黄曲霉毒素检测分析步骤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计量检测标准物质 国家标准物质网 农药检测 真菌毒素 化学物质分析 内容摘要:取样样品中污染黄曲霉毒素高的霉粒一粒可以左右测定结果,而且有毒霉粒的比例小,同时分布不均匀。为避免取样带来的误差,必须大量取样,并将该大量样品粉碎,混合均匀,才有可能得到确能代表一批样品的相对可靠的结果,因此采样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取样样品中污染黄曲霉毒素高的霉粒一粒可以左右测定结果,而且有毒霉粒的比例小,同时分布不均匀。为避免取样带来的误差,必须大量取样,并将该大量样品粉碎,混合均匀,才有可能得到确能代表一批样品的相对可靠的结果,因此采样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根据规定采取有代表性样品。 ②对局部发霉变质的样品检验时,应单独取样。 ③每份分析测定用的样品应从大样经粗碎与连续多次用四分法缩减至O.5~l,然后全部粉碎。粮食样品全部通过20目筛,混匀。花生样品全部通过10目筛,混匀,或将好、坏分别测定,再计算其含量。花生油和花生酱等样品不需制备,但取样时应搅拌均匀。必要时,每批样品可采取3份大样作样品制备及分析测定用,以观察所采样品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更多计量检测标准物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尽在国家标准物质网资料中心!

  • 黄曲霉毒素 衍生和猝灭的原因

    最近在检测黄曲霉毒素时,为何要衍生,好多文献只是提到水可以猝灭,但是对于原因却不清楚,所以产生了疑问,B1、G1为何在水中会猝灭,衍生的机理是什么,请教下各位老师,有没有相关的文献或者出处。

  • 玉米中黄曲霉b1检测问题

    最近在检测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寻求大家的帮助。 我先是用国标(GB5009.22-2016)中的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柱前衍生法跑了标品和样品(标品未衍生),流动相(甲醇乙腈50+50,水,梯度洗脱),标品从1ug/ml浓度开始有尖峰,低于1ug/ml的也有峰但不是尖峰,类似第一张图。但由于标品浓度跑的太高,样品浓度可能不在线性范围内,所以后面又利用甲醇水50+50柱后衍生跑了标品(浓度从1ng/ml到100ng/ml),但是均为跑出结果,图形算是波浪,冲了很久的柱子进样还是波浪,如第二张图,都是荧光检测器。想问下大家低浓度跑不出东西可能是什么原因? 还有想问下大家关于检测限和定量限我要怎么确定,因为我不知道样品中含有多少黄曲霉毒素,我怎么确定我跑的标曲范围是否适用?[img=,690,12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7/202307161349357771_4933_6035573_3.png[/img][img=,690,14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7/202307161349401476_8259_6035573_3.png[/img]

  • 黄曲霉毒素B1测定用的衍生装置

    大家工作中作黄曲霉毒素B1时,测定用的衍生装置是哪种的:柱后衍生泵?光化学衍生装置?还是电化学衍生装置?它们的哪种衍生方式性价比更高?

  • 独家解读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

    独家解读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2011年12月26日09:36 新浪健康   国家质检总局24日公布了近期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抽查发现蒙牛、长富纯牛奶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据称,牛奶中含有黄曲霉毒素,主要是因为奶牛食用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所致。什么是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会导致哪些疾病?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特曲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但产量较少,目前已分离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17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M1、M2等。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B1的毒性(其毒性比氰化钾毒性高)及致癌性极强且耐热(B1的分解温度为268℃左右,一般烹调加工破坏很少),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B1最为多见。  黄曲霉毒素分布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在水中的溶解范围为10毫克/升~20毫克/升, 可大量溶解于氯仿、甲醇、二甲基亚砜等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中,不溶于己烷、石油醚和乙醚;易被碱或强氧化剂破坏;进入人体后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大部分分布 在肝脏、肾脏,少部分分布在血液、肌肉、脂肪组织中,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为羟基化作用、去甲基作用和环氧化作用。  为什么牛奶中会含有黄曲霉毒素  人类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是污染的食物,有两种通过膳食可以摄入:途径一是由受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污染的植物性食物摄入,途径二是经饲料而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奶粉等)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M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副教授何计国(微博)介绍,此次牛奶中检出的是黄曲霉毒素M,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据了解,应是饲料受到了污染造成的。但是如果饲料的原料(粮食)保存好的话,污染黄曲霉毒素的概率不会很高。此次事件中的黄曲霉毒素来源于饲料,经过代谢形成。黄曲霉毒素是微生物产生的,不像三聚氰胺属于恶意添加。黄曲霉毒素是脂溶性的,如果牛饲料中存在黄曲霉毒素,牛肉中含量不会很高。但内脏特别是肝脏中含量会高。黄曲霉毒素非常耐热,加热到280°都不会被破坏,所以牛奶中只要含有,就不会被去除。紫外线只能少量破坏。  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生产企业如果使用劣质的原料,如发霉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则有可能造成黄曲霉素超标,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出现急性中毒。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并有呕吐、厌食和发烧等症状。重症者在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甚至死亡,死亡前出现胃肠道出血。黄曲霉毒素危害性大,存在范围广,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的发生,维护人类健康,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作了限量要求。下面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检疫要求:  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标准(GB2761-81)规定,玉米、花生仁、花生油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玉米及花生仁制品(按原料折算)中不得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其他食用油中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中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代乳食品中不得检出,其他食品可参照以上标准执行;牛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卫生标准(GB9676-88)规定,不得超过0.5微克/公斤。  目前,测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有薄层层析法、液相色谱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法、免疫层析法、微柱筛选法、金标试纸法等。我国现行使用的国家标准GB/T 5009.22-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GB/T 5009.23-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方法,GB/T 5009.24-1996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与B1的测定方法。此外,卫生部于1990年11月发布了《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食品的防霉去毒措施 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授徐克成介绍,颗粒状的被污染粮食可通过晾晒、清洗消除部分黄曲霉,但如果是粉末状的食物或饲料,则很难通过以上方法清除。  (1) 防霉:控制粮食含水量在12~13%以下即可防霉。保持米粒及花生外壳的完整,使用化学熏蒸剂,对防止霉菌侵染也有一定作用。  (2) 去毒方法:  挑除霉粒:适用花生。因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发霉,变色,破损及皱缩的花生中,挑除后,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降低。碾轧加工及加水搓洗:适应于大米,因毒素主要存在于米糠及大米表层。脱胚去毒:适用于玉米。脱胚法有两种:一是浮选,将玉米碾3MM左右的碎粒。加入清水,搅拌,轻搓,胚部碎片轻而上浮,捞出浮层;二是碾轧法,将玉米碾轧,去掉外皮及胚部.4)加碱破坏毒素:适用于食用油.5)其他:如紫外线照射,盐炒法等有一定去毒效果。  (3) 加强食品卫生监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