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紫素标准品

仪器信息网红紫素标准品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红紫素标准品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红紫素标准品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红紫素标准品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红紫素标准品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红紫素标准品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红紫素标准品相关的解决方案。

红紫素标准品相关的论坛

  •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食品添加剂 番茄红素(合成)》等9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食品添加剂 番茄红素(合成)》等9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办公厅,粮食局、标准委、认监委办公室,各有关单位: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我委组织拟订了《食品添加剂 番茄红素(合成)》等9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征求你单位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http://www.nhfpc.gov.cn下载)。请于2014年11月15日前将意见反馈我委,并登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信息系统(http://bz.cfsa.net.cn/cfsa_aiguo)在线提交反馈意见。附件:1.《食品添加剂 番茄红素(合成)》(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2.《食品添加剂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酸》(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3.《食品添加剂 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4.《食品添加剂 月桂酸》(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5.《食品营养强化剂 5′-尿苷酸二钠》(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6.《食品营养强化剂5′-单磷酸腺苷》(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7.《食品添加剂 铵磷脂》(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8.《食品添加剂 糖精钠》(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9.《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δ-内酯》(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10.《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钙》(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11.《食品添加剂 硝酸钠》(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12.《食品添加剂 没食子酸丙酯》(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13.《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冰醋酸)》(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14.《食品添加剂 盐酸》(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15.《食品添加剂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16.《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钠》(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17.《食品添加剂 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18.《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盐藻来源)》(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19.《食品添加剂 巴西棕榈蜡》(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20.《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低压羰基化法)》(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21.《食品添加剂 刺云实胶》(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22.《食品添加剂 蜂蜡》(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23.《食品添加剂 富马酸一钠》(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24.《食品添加剂 甘草抗氧化物》(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25.《食品添加剂 硅酸钙》(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26.《食品添加剂 黄原胶》(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27.《食品添加剂 可可壳色》(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28.《食品添加剂 高粱红》(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29.《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钠》(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30.《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钾》(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31.《食品添加剂 小花茉莉浸膏》等64项香料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doc

  • 英国食品标准发布去除食品色素相关指导

    英国食品标准局(FSA)于2011年9月15日发布一份指导意见,旨在帮助食品企业从产品中去除某些可能与儿童多动症有联系的食用色素。据悉,在该机构委托代理的研究中显示,多种允许使用的食用色素与防腐剂苯甲酸钠(sodium benzoate)结合后,其产生的物质可能与儿童日益增加的多动症发病率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其中的食用色素包括:日落黄(sunset yellow ,E110)、喹啉黄(quinoline Yellow,E104)、蓝光酸性红(carmoisine E122)、诱惑红(allura red E129)、酒石黄(tartrazine E102)和胭脂红(ponceau 4R E124)。目前,已有许多生产商和零售商采取行动不再使用这些食用色素。同时,食品标准局也鼓励生产商能积极寻求替代物,按照英国政府部门和食品标准局在2008年发布的要求,自愿淘汰使用这些食用色素。指导文件包括了更为详细的技术内容,并向企业提供更多信息,以帮助企业为产品寻求更为合适的替代色素。

  • 苏丹红(Ⅰ∽Ⅳ)标准品的配制

    苏丹红(Ⅰ∽Ⅳ)标准品的配制

    请问各位,苏丹红(Ⅰ∽Ⅳ)标准品的配制是如何配制的,我们按[color=#333333]GB/T 19681-2005 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color]的配制,为什么苏丹红(Ⅰ∽Ⅳ)刚开始是溶解了,可是放冰箱冷藏后,取出就变成浑浊,溶解不完全了,这是什么原因了,我们购买的是固体标准物质。[img=,690,8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062039_01_2166779_3.png[/img]

  • 食品中诱惑红测定新标准的探讨

    随着标准的更新,GB 5009.35-2016中将诱惑红剔除出了该检测方法,而现行有效的GB 5009.141-2016中采用纸色谱进行分离,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对比两个方法,前处理的原理相近,检测手段发生了改变,因此,有几点疑惑想和各位老师探讨一下:(1)纸色谱与液相色谱相比,有哪些优缺点;(2)液相色谱测定诱惑红有哪些不足之处;(3)您会继续使用液相法测定诱惑红,还是采用新标准中的纸色谱进行分离,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color=#3f5e09][b]SN/T 1743-2006 食品中诱惑红、酸性红、亮蓝、日落黄的含量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该标准目前还是现行有效的[/b][/color]

  • 苏丹红事件深思:实施食品安全规范标准刻不容缓

    苏丹红事件深思:实施食品安全规范标准刻不容缓   自今年2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部署在全国彻查苏丹红以来,政府采取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食品清查追缴行动,从亨氏美味源辣椒酱到肯德基5种食品,再到国家质检总局公布88种食品含苏丹红成分,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受到牵连,涉红食品召回浪潮此起彼伏,消费者在空前关注中迅速提升了食品安全意识,“苏丹红”已在不经意中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代名词。追根溯源,发生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件一再表明,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于食品,披露于检验,但源自食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相关食品企业未能从源头上对生产流通过程进行有效的安全规范管理是发生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本原因。  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极为关注,在国务院去年9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强调要尽快构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在这一形势下,国家认监委提出并归口、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发布的我国食品行业第一个安全规范标准SN/T1443.1-200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已于去年12月正式实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已做报道),是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官方验证和监督管理的依据。这是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所采取的根本性措施之一。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食品安全管理原则”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定义,经专家审定,该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空白。该标准以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为核心,融入了管理体系要素,结合我国国情并注重与国际接轨,对食品原料生产、采购、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的全过程都做出了规范性安全管理和操作要求,其实施将推动我国食品企业建立一整套先进、科学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苏丹红事件表明,仅靠对食品成品的检验和查处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国家在食品中禁用的工业原料有数千种,不可能在食品出厂时全部检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要求食品企业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针对食品危害的全程预防性管理体系,在所生产食品的供应商管理、原料采购控制直到销售的全过程中,对可能被引入、产生或增长的所有生物、化学或物理危害进行识别、预防和控制,将这些危害防止、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标准强调以消费者食用安全为关注焦点,要求食品企业对其出厂食品的消费者食用安全状况进行监视与评价,针对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预先建立并在必要时实施相应的预警防范机制和产品召回计划,并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应急预案、以及危害可追溯性记录系统、产品安全特性检验做出了明确规定。食品安全重在预防,从可操作性和现实性出发,在食品企业建立并实施有效的预防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解决苏丹红等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  广州田洋公司生产销售含苏丹红食品已长达三年,并导致亨氏、肯德基等30家企业88种食品含苏丹红成分,一些消费者食用含苏丹红食品可能已有三年之久,专家建议经常食用含苏丹红食品的消费者应做肝部检查,这一结果意味深长。以苏丹红为代表的各种有害物质通过被污染食品正在时刻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任何赔偿都不能挽回健康损失,重要的是,不能再让食品安全问题轻易发生了,对此,全社会都应负起责任,政府和食品企业更是责任重大。现在,国家质检总局已发布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在食品企业贯彻实施这一标准,建立、运行和验证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食品安全问题是复杂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更加复杂,但我们应该有信心,在政府有力的监管和推动下,经过食品行业的不懈努力,食品安全状况的明显改善一定会实现。(人民网北京4月27日讯)  相关资料: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介绍  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在食品安全方面对组织进行指挥和控制的管理体系,是食品安全管理原则应用的结果。  HACCP体系是针对食品安全显著危害的控制体系,是HACCP原理应用的结果。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含了HACCP体系,并以HACCP体系为核心。  2.食品安全管理原则  食品安全管理原则是进行食品安全管理活动的系统性指导准则,包括了HACCP原理。继HACCP原理之后,食品安全管理原则的提出是食品安全理论的又一新发展。  在中国国家质检总局(AQSIQ)2004年发布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中提出的食品安全管理原则如下:  原则1 以消费者食用安全为关注焦点  原则2 实现管理承诺和全员参与  原则3 建立食品卫生基础  原则4 应用HACCP原理  原则5 针对特定产品和特定危害  原则6 依靠科学证据  原则7 采用过程方法  原则8 实施系统化和可追溯性管理  原则9 在食品链中保持组织内外的必要沟通  原则10 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体系的更新和持续改进  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1997年发布的《HACCP体系及其应用准则》中提出的HACCP原理如下:  原理1 进行危害分析  原理2 确定关键控制点  原理3 确定关键限值  原理4 建立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系统  原理5 建立纠偏行动计划  原理6 建立验证程序  原理7 建立文件和记录保持系统  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的主要内容  前言  引言  0.1 总则  0.2 食品安全管理原则  0.3 HACCP原理  0.4 与GB/T19001的关系  0.5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4.2.2 食品安全手册  4.2.3 文件控制  4.2.4 记录控制  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5.2 以消费者食用安全为关注焦点  5.3 食品安全方针  5.4 策划  5.4.1 食品安全目标  5.4.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5.5.1 职责和权限  5.5.2 HACCP小组组长  5.5.3 内部沟通  5.5.4 外部沟通  5.6 管理评审  5.6.1 总则  5.6.2 评审输入  5.6.3 评审输出  6 食品卫生管理  6.1 总则  6.2 卫生条件的确定  6.3 HACCP前提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6.3.1 总则  6.3.2 SSOP计划  6.3.3 人力资源保障计划  6.3.4 基础设施保障维护计划  6.3.5 原辅料采购卫生保障计划  6.3.6 产品包装、储藏、运输和销售防护计划  6.3.7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保障计划  6.3.8 其他基础性HACCP前提计划  6.3.9 产品类别性HACCP前提计划  6.4 资源提供  7 安全产品实现与保障  7.1 总则  7.2 与安全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7.3 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  7.3.1 HACCP小组的组成  7.3.2 产品特性和销售方式的描述  7.3.3 预期用途和消费群体的确定  7.3.4 流程图的制定与确认  7.3.5 特定环境因素的识别  7.4 危害分析的基本步骤  7.4.1 危害识别  7.4.2 危害评估  7.4.3 控制措施的制定  7.4.4 危害分析报告  7.5 HACCP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7.5.1 总则  7.5.2 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7.5.3 关键限值的确定  7.5.4 关键控制点的监控  7.5.5 关键控制点的纠偏行动  7.5.6 HACCP计划运行的验证  7.5.7 HACCP计划运行的记录  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7.7 不安全产品处置  7.8 消费者食用安全的监视与评价  7.9 HACCP后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7.9.1 总则  7.9.2 预警反应计划  7.9.3 产品召回计划  7.9.4 应急预案  7.10 危害可追溯性记录系统  8 验证、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8.2 验证  8.2.1 内部审核  8.2.2 过程的监视、测量和确认  8.2.3 产品的监视、测量和确认  8.3 信息分析  8.4 更新  8.5 改进  8.5.1 持续改进  8.5.2 纠正措施

  • 番茄红素到哪里去了?

    番茄红素到哪里去了?

    [align=center]番茄红素到哪里去了?[/align]番茄红素是植物中所含的一种天然色素。主要存在于茄科植物西红柿的成熟果实中。它是目前在自然界的植物中被发现的最强抗氧化剂之一。它可以有效的防治因衰老,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各种疾病。因此,它受到世界各国专家的关注。[img=,690,28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0/201810112139293088_9755_2428063_3.png!w690x287.jpg[/img][b]番茄红素的检测是一项有意思的检测。番茄红素本身不稳定,所以本实验没有使用番茄红素的标准品。聪明的科学家用苏丹红作为标记物,找出了苏丹红和番茄红素的对应关系。通过用苏丹红做标准曲线,然后根据纯度和苏丹红的紫外吸收,换算成为番茄红的浓度。在实验过程中因为标准品和待测样品不是同一个物质,所以体现在分析时间上是有差异的。我做番茄红的时候一直找不到样品的色谱峰,后来我一直找原因,是不是番茄红素因为本身不稳定消失了?后来问过企业的工作人员才知道,番茄红素样品在高温条件下都分解完毕了!后来我改善了分析方法,缩短了样品提取的时间,只要样品溶解完全即通过滤膜直接进样,事实证明检测结果是准确的。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什么呢?尽信书不如无书。液相色谱检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色谱柱,溶剂,仪器,标准品,样品前处理等诸元,从分离学上讲色谱柱是核心。样品处理的好不好直接决定检测的成败!如果一味的按照标准去处理样品,最后的检测结果反而会很低。[/b][img=,690,20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0/201810112139567936_6934_2428063_3.jpg!w690x203.jpg[/img]上图为色谱分析的条件

  • 求助!请问视紫红质标准样品可以在哪里买呀?

    楼主想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小鼠视网膜上视紫红质含量,请问大家一般标准样品在哪里买呀?组里没人做这个的,问了几个公司都说没有,不知道去哪里买[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9.gif[/img]

  • 国家质检总局出台苏丹红检测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出台苏丹红检测标准 《 新京报》(记者郭安)昨天,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只要使用普通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就能够准确完成检测。该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据介绍,该标准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正相吸附和固相萃取原理,一次性去除样品中辣椒色素和番茄色素对食品中苏丹红检测结果的影响,解决了国外检测标准适用范围窄、设备昂贵、操作复杂、成本高等不足。 该标准还适用于含有苏丹红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等添加剂的化学原料。  据了解,今年2月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宣布收回受苏丹红污染的食品后,国家质检总局立即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生产企业召回受苏丹红污染的食品,对使用苏丹红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查处。同时,国家标准委组织有关部门参考国外标准,研究相应的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反复验证和比对,经北京、广东、上海等18个省级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实际应用,其准确性得到进一步验证。  在此基础上,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昨天批准发布《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其实我国很早就具备了检测“苏丹红”的设备和技术能力,但由于缺乏专门检测标准,相关机构在食品检测中没有对是否含有苏丹红一号项目进行检测。

  • 【资料】-欧盟食品色素e标准

    使用色素以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人工色素和天然色素。食用的人工合成色素通常以煤焦油来制成,各国或地区对对人工色素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天然色素主要来源有三方面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天然色素总的来说,安全性高,大部份是源自植物。但是以素食者来说,看见产品注明是天然或是有机,就以为是素食的话,是很不安全的。介定为天然色素的:胭脂虫红色E120, 紫胶红色素(Lac Red)、虾売色素等都是动物性的,素食者忌食。还有等同天然的分类,即是化学合成的色素,其成份和功效与天然提取物完全相同,所以视为等同天然(Nature Identical)看待。就以广受香港人欢迎的斋卤味来说,就分别有人工色素和天然色素。斋卤味可以分为红色的酸斋,黄色的咖喱斋,深色的素蚝油斋。素蚝油斋的色素由蚝油而来,蚝油的色来自焦糖,是深褐色,属于天然色素。咖喱斋的色来自咖喱粉,是香料本身的天然色素。红色的酸斋,可以用茄汁调色,但很多都用人工的红色,因为人工色素,价钱平,颜色靓,不易褪色,这一点后重要,如果容易褪色,食完之后,棚牙都染到红色,就不太好了。不过这些红色不会是花红粉,因为这是工业用的,香港是禁止用在食品上的。人工的煤焦油色素,香港准许用的有十七种左右,英国和欧盟大约二十种,美国约十种,日本十一种,中国有九种。中国准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赤藓红,新红,红色40,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亮蓝。不同的国家对食用色素都有自己的名称和编排系统,同一种色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可能用不同的编号。例如,柠檬黄,又叫酒石黄,台湾叫食用黄色4号,美国叫黄色5号,日本又叫黄色4号,英国叫黄色17号,而欧盟叫E102。为咗避免混乱,国际上出咗一套颜色索引编号(Color Index),简称C I ,每一种色素的编号可以对照。所以现在我们在超市,都会发现一些货品有C I 号码。

  • HPLC测定辣椒红素的相关问题

    [color=#444444]有人用HPLC做辣椒红素的测定吗?我想咨询几个问题,请问辣椒红素的标准品只有国外的吗,大概价位是多少?液相的色谱条件是什么啊?我找的文献中方法都有些不一样,能提供一个具体方法吗?或者提供几个英文的参考文献。麻烦大家了[/color]

  •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食品添加剂 番茄红素(合成)》等94项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食品添加剂 番茄红素(合成)》等9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10-16 国卫办食品函〔2014〕899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办公厅,粮食局、标准委、认监委办公室,各有关单位: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我委组织拟订了《食品添加剂 番茄红素(合成)》等9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征求你单位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http://www.nhfpc.gov.cn下载)。请于2014年11月15日前将意见反馈我委,并登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信息系统(http://bz.cfsa.net.cn/cfsa_aiguo)在线提交反馈意见。 附件:1.《食品添加剂 番茄红素(合成)》(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 2.《食品添加剂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酸》(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 3.《食品添加剂 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 4.《食品添加剂 月桂酸》(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 5.《食品营养强化剂 5′-尿苷酸二钠》(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 6.《食品营养强化剂5′-单磷酸腺苷》(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 7.《食品添加剂 铵磷脂》(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 8.《食品添加剂 糖精钠》(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 9.《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δ-内酯》(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 10.《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钙》(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 11.《食品添加剂 硝酸钠》(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 12.《食品添加剂 没食子酸丙酯》(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 13.《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冰醋酸)》(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zip[/align

  • 【分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熟制坚果与籽类 (征求意见稿)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 19300-2003《烘炒食品卫生标准》 本标准与GB 19300-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污染物和真菌毒素指标 ——增加了油炸类坚果与籽类产品安全指标。 ——增加了其它类坚果与籽类产品安全指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9300-20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熟制坚果与籽类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炒制、烘烤、油炸或其它等熟制工艺加工而成的坚果与籽类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果蔬籽 fruit and vegetable seeds 指瓜果、蔬菜的种子,包括南瓜籽、西瓜籽、葵花籽、豆类、花生、葫芦籽、玉米、芝麻等。 3.2  坚果 nuts 树坚果 指乔木类植物的种子,具有坚硬外壳。包括杏仁、扁桃仁、腰果、榛子、核桃、山核桃、松子、板栗、开心果、银杏、夏威夷果、香榧等。 3.3  熟制坚果与籽类 roasted nuts and seeds 以果蔬籽、果仁、坚果等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炒制、烘烤、油炸或其他加工工艺制成的食品。 4 分类 产品按加工工艺分为烘炒类、油炸类和其它类。 4.1 烘炒类 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炒制或烘烤(包括蒸煮后烘炒)而成的产品。 4.2 油炸类 原料按一定工艺配方,经常压或真空油炸制成的产品,根据油炸工序在整个工艺中位置不同,又分为热加工类和冷加工类。 4.2.1  热加工 油炸类坚果与籽类产品以油炸加工为最终工艺的产品 4.2.2  冷加工 油炸类坚果与籽类产品在油炸工序后,在常温或低温条件下再进行二次添加料粉或调味料 4.3 其它类 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水煮或其它加工工艺(不含粉类、酱类)制成的产品。 5 技术要求 5.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项 目要 求检验方法色泽色泽均匀,不同品种应具有相应的色泽,不得有明显焦色和杂色将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下观察色泽、颗粒形态和杂质,带壳产品应去除外壳后用观察仁的色泽;嗅其气味,尝其滋味与口感,做出评价。滋味、气味香味、滋味与气味纯正,无异味,烘炒类、油炸类带壳产品具有松脆口感组织状态颗粒形态饱满,不得有明显异常颗粒,无正常视力可见异物 5.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项 目指 标检验方法烘炒类油炸类其它类过氧化值(以脂肪计)/(g/100g ) ≤[td=1,

  • 求助《肝素钠粗品的质量标准》

    【序号】:1【作者】:赵松华 吕军 陈剑鸿【题名】:肝素钠粗品的质量标准【期刊】: 中国药业【年、卷、期】: 1997年10期【全文链接】: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YGZ199710055.htm

  • 【资料】GB19300-2003《烘炒食品卫生标准》第1号修改单

    GB19300-2003《烘炒食品卫生标准》第1号修改单本修改单业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1月17日以国标委农函[2008]10号文批准,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 GB19300-2003《烘炒食品卫生标准》的修改如下:将3.3理化指标中的“过氧化值/(g/100g脂肪)”指标由“≤0.38”修改为“≤0.50”。

  • 71种食品国家安全标准简介

    关于发布《食品添加剂核黄素5'-磷酸钠》(GB28301-2012)等71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7号) 2012年 第7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发布《食品添加剂核黄素5'-磷酸钠》(GB28301-2012)等71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GB 28301-2012食品添加剂 核黄素5'—磷酸钠GB 28302-2012食品添加剂 辛,癸酸甘油酯GB 28303-2012食品添加剂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GB 28304-2012食品添加剂 可得然胶GB 28305-2012食品添加剂 乳酸钾GB 28306-2012食品添加剂 L-精氨酸GB 28307-2012食品添加剂 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GB 28308-2012食品添加剂 植物炭黑GB 28309-2012食品添加剂 酸性红(偶氮玉红)GB 28310-2012食品添加剂 β-胡萝卜素(发酵法)GB 28311-2012食品添加剂 栀子蓝GB 28312-2012食品添加剂 玫瑰茄红GB 28313-2012食品添加剂 葡萄皮红GB 28314-2012食品添加剂 辣椒油树脂GB 28315-2012食品添加剂 紫草红GB 28316-2012食品添加剂 番茄红[/t

  • 标准品瓶子

    想买些瓶子装标准品,就是那种FDA或EDQM用的那中瓶子,请问哪里有卖的啊。另外我自己有西林瓶但是缺盖子,哪里有卖盖子的啊(盖子上面不能有那种塑料片,不然没法压在瓶子上)。

  • 急!为什么用靛玉红标准品配溶液时颜色很快转变为黄色?

    我在用靛玉红标准品配溶液测标准曲线时,所配溶液很快变成了黄色,跑了薄层发现靛玉红的点也没了,我是按文献的常见配制方法配制的,只加入氯仿溶解了,我百思不得其解,靛玉红的结构在氯仿中是稳定的呀,也没见文献中讲配制时要避光或是降温处理,我查了其它双吲哚类药物比如长春碱也是遇热、光也容易变黄色,其原因是吲哚环的不稳定,如果靛玉红也是不稳定,那文献中为什么从没提出过相应配制时的注意要求呢?希望配制过这个溶液的前辈指点迷津,很急,论文到这进行不下去了,谢谢!万分感谢!

  • 装标准品的瓶子问题

    我不知道发在那个版区,版主给过了吧!我用的标准品是花椒麻素,是酰胺类物质,液态,储存条件:避光、0度以下保存。装标准品的瓶子用什么好?

  • 如何运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GB 5009.141-2016检测诱惑红?

    请教一下大神们:小弟最近在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GB5009.141-2016 的扩项工作,无论怎么做都做不好!主要遇到一下几个问题:1.糕点前处理,需不需要去脂肪、蛋白质?(之前去脂肪、蛋白后回收很差);2.前处理净化,之前用过砂芯漏斗效果很差(G3很多残渣,G4会堵),再加滤膜损失很大;3.纸色谱,完全不会。。。。。。(样品点样量太大,形成的色斑巨大;展开剂不懂,标准写的很笼统);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指点迷津!!!万分感谢!!!!

  • 【资料】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番茄红素

    [size=5]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番茄红素[/size] 来源: 作者:齐国鹏,赵锁奇摘 要:以超临界C02作为流动相,在压力15.0~20.0MPa,温度25~50%,携带剂乙醇或正己烷的浓度分别为0~30%和0~20%的范围内考察了番茄红素及其氧化产物在C18色谱柱上的保留值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最佳的分离条件。对超临界丙烷萃取的番茄红素原料、萃取产物及萃余物进行了定量分析,考察了重复性及平行性。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番茄红索的保留时间在3min以内,定量结果的重复性与平行性好。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色谱,番茄红素1 引 言番茄红素属于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广泛分布于番茄、西瓜、葡萄等各种植物体中,作为多烯芳香烃,番茄红素是很强的抗氧化剂,可以消除血管中的自由基,淬灭单线态氧,对于抑制癌症有一定的效果。近年来,对番茄红素的分析方法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常用的方法是HPLC、T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HPLC准确度较高,但有机溶剂耗费多;TLC设备要求不高,但分析时间长、精密度差;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简单,但由于p.胡萝卜素等的干扰,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利用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胡萝卜素已有报道,LesellierE列和Aubert 利用超临界流体色谱对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进行了分析。但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专门分析番茄红素还未见报道。超临界流体具有高的扩散性和较强的溶解能力,有机溶剂用量少,操作温度低等优点,本文通过考察色谱柱温度、超临界流体的压力、超临界流体的组成及携带剂浓度等因素对番茄红素分离的影响,为研究番茄红素建立一种有力的分析分离方法。2 实验部分2.1 仪器与试剂本实验室自行组装的超临界流体色谱仪,包括:两台ISCO 260DM 型注射泵输送二氧化碳,一台ISCO100DM型注射泵输送携带剂,三台泵由一台控制器控制,可以准确控制柱前压和携带剂的流量;冷冻机(重庆四达实验仪器厂)冷冻二氧化碳到一6℃;恒温箱(海安石油仪器厂);TSP-100高压UV-VIS检测器(美国TSP公司);Rhendyne 7125形六通进样阀配20μL定量管等部分。二氧化碳(北京氦普北分气体工业有限公司,纯度99.99%);无水乙醇(北京化工厂,分析纯);正己烷(北京化工厂,分析纯)。2.2 样品及处理样品包括:番茄红素标准品,β-胡萝卜素,室温下放置半个月后的氧化的番茄红素标准品,加入β-胡萝卜素的氧化番茄红素标准品;超临界丙烷萃取番茄产品,萃取的番茄原料,萃余物。将上述样品分别称取适量溶于正己烷中。2.3 色谱条件Spherisorb Ctg色谱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尺寸:250mm×4.5mm,10μm填料);流动相为二氧化碳-乙醇,二氧化碳-正己烷;检测波长:472nm;进样量:20μL;温度、压力、流动相流速及组成以下说明。3 结果与讨论3.1 番茄红素的定性分析本实验所用的番茄红素的样品为超临界丙烷萃取番茄产品,其中主要的杂质为β-胡萝卜素,同时由于番茄红素易于氧化,所以对番茄红素、番茄红素氧化物、胡萝卜素进行了定性分析。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分别注入番茄红素标准液、氧化后的番茄红素标准溶液、加入β-胡萝卜素的番茄红素标准溶液。结果如图可看出,番茄红素及其氧化物,β-胡萝卜素的保留时间随极性的减小而增加。3.2 最佳条件的确定为了保证番茄红素的定量准确,通过考察压力、温度、流动相组成及浓度对番茄红素与其氧化物分离的影响,确定了番茄红素分离的最佳条件。3.2.1 柱前压的影响 改变柱前压,当柱前压由17.0MPa增加到20.0MPa时,番茄红素及其氧化物的容量因子逐渐减少,两者的保留时间都缩短,但番茄红素与其氧化物可以实现分离。3.2.2 柱后压的影响 当柱前压、温度及携带剂流速不变,将柱后压由15MPa增加到19MPa,番茄红素与其氧化物的容量因子均减小,但番茄红素与其氧化物的相对保留值随柱后压的增加而减小,分离度也有减小的趋势。3.2.3 温度的影响 容量因子随温度增加的变化趋势如图看出,随温度升高,番茄红素与其氧化物的容量因子降低。番茄红素与其氧化物的相对保留值在室温时最大。由图也可看出,分析温度较低时,番茄红素与其氧化物的保留时间较长,但分离度较大,所以,分离的温度可选择室温。3.2.4 携带剂的影响 当乙醇浓度由5%增加到8%时,番茄红素容量因子减小很快,当浓度增大到16%时,番茄红素与其氧化物的相对保留值减小,乙醇合适的浓度为8%~10%。若以正己烷做携带剂,变化趋势与乙醇相同,番茄红素与其氧化物的相对保留值与乙醇作为携带剂时的值相差不大,大约1.2。但在相同的浓度下,正己烷做携带剂分离番茄红素的容量因子比乙醇小。3.3 番茄红素的定量分析3.3.1 绘制番茄红素的标准工作曲线配制一系列浓度的番茄红素标准溶液,分别取20μL的上述标准溶液进色谱,并根据浓度.峰面积作标准曲线,标准曲线方程为Y =一0.049+7.42×0.0000001X(Y的单位为g/L),拟合度为0.9990,线性关系较好。线性范围:3~240mg/L。3.3.2 超临界萃取番茄红素样品色谱图 选好适当的色谱分离条件,取20μL番茄红素产品的正己烷溶液进色谱,将产品中番茄红素的峰面积代入标准曲线,即可求出溶液中番茄红素的浓度,并求出产品中的番茄红素含量。3.3.3 精密度及平行性测定 分别称取适量的同一批番茄产品、原料、萃余物各2份,溶于10mL的正己烷中。取各份上述溶液平行测定4次,结果列入表可以看出,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6%以内,具有良好的精密度,且结果的平行性也很好。结合含量及总量进行物料恒算可以看出,原料中的番茄红素总量与产品及萃余物中番茄红素的总量较吻合,得到的结果可靠、准确。4 结 论(1)使用超临界流体色谱,在C18色谱柱上定性分析番茄红素,可通过改变温度、压力、携带剂浓度来改善分离条件。本研究确定的优化条件为柱前压20.0 MPa,柱压降在3.0~4.0MPa,分离的温度选择室温,携带剂浓度在8%~10%。番茄红素的保留时间大约3min,分析时间短于HPLC。(2)超临界流体色谱定量番茄红素,相对标准偏差在6%以内,结果的重复性和平行性较好。References1 Cheng Jian(成坚),Zeng Qingxiao(曾庆孝).Food and Fermentation lndustr/ez(食品与发酵工业),1999,26(2):75~782 Wang Qiang(王强),Han Yashan(韩雅珊),Dai Yunqing(戴蕴青).Chinese J.Chromatogr.(色谱),1997,15(6):534~535

  • 卫生部批准番茄红素等17种食品添加剂扩大用量

    卫生部发布公告称批准苯甲酸及其钠盐等17种食品添加剂和酪蛋白磷酸肽等4种营养强化剂扩大使用范围及用量,批准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珍珠岩可作为助滤剂用于淀粉糖工艺。   以下是公告细则:  酪蛋白磷酸肽等4种扩大使用范围及用量的营养强化剂名 称类别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分类使用量备注1.酪蛋白磷酸肽营养强化剂01.01.03调制乳≤1.6 g/kg 01.02.02风味发酵乳2.聚葡萄糖营养强化剂13.01婴幼儿配方食品15.6-31.25 g/kg 3.维生素D营养强化剂14.02.03果蔬汁(肉)饮料(包括发酵型产品)2-10 μg/kg 4.左旋肉碱(L-肉碱)营养强化剂14.06固体饮料类6-30 g/kg 苯甲酸及其钠盐等17种扩大使用范围及用量的食品添加剂名称类别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分类最大使用量(g/kg)备注1.苯甲酸及其钠盐防腐剂14.04.02.01特殊用途饮料(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等)0.2以苯甲酸计2.番茄红素(合成)着色剂01.01.03调制乳0.015以纯番茄红素计。01.02.01发酵乳0.01506.06即食谷物 ,包括碾轧燕麦(片)0.0507.0焙烤食品0.0516.01果冻0.05以纯番茄红素计。 如用于果冻粉,按冲调倍数增加使用量。3.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钙甜味剂07.01面包1.6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07.02糕点1.64.焦磷酸钠水份保持剂01.06.04再制干酪14可单独或与其他磷酸盐混合使用,最大使用量以磷酸根(PO43-)计5.焦糖色(苛性硫酸盐法)着色剂15.01.04威士忌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6.焦糖色(亚硫酸铵法)着色剂14.05.03植物饮料类(包括可可饮料、谷物饮料等)0.1 7.可可壳色着色剂07.01面包0.5 8.磷酸三钠水份保持剂01.06.04再制干酪14可单独或与其他磷酸盐混合使用,最大使用量以磷酸根(PO43-)计9.六偏磷酸钠水份保持剂01.06.04再制干酪14可单独或与其他磷酸盐混合使用,最大使用量以磷酸根(PO43-)计10.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甜味剂04.01.02加工水果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06.10粮食制品馅料12.10.02半固体复合调味料11.日落黄及其铝色淀着色剂14.04水基调味饮料类0.1以日落黄计12.氢氧化钙酸度调节剂01.01.03调制乳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3.三氯蔗糖甜味剂04.05.02加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